「六国史」

「六国史」は次の6書の総称です。
『日本書紀』『続日本紀』『日本後紀』『続日本後記』『日本文徳天皇実録』『日本三代実録』
以下に6書全部の本文を掲げます。
語句検索は「探三郎」という検索ソフトが便利です。「六国史」をダウンロードした上で、「探三郎」で検索してください。

フリーの全文検索ソフト 『探三郎』 の ページ

http://www.geocities.jp/koutarou_y1926/






『日本書紀』国史大系版

凡例
底本:新訂増補国史大系本を主に、諸本で校訂しました。
JISにない文字は、他の文字に置き換えるか、〓にしました。一部[ ]に字の形を示しました。
漢字は、原則として新字体にしました。
割注は、〈  〉に入れました。
歌謡の頭に@を付け、後に平仮名で読みと通し番号を(K○○○)として記しました。


日本書紀巻第一 神代上
《第一段本文》古天地未剖。陰陽不分。渾沌如鶏子。溟〓[三水+幸]而含牙。及其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淹滞而為地。精妙之合搏易。重濁之凝場難。故天先成而地後定。然後神聖生其中焉。
故曰。開闢之初。洲壞浮漂。譬猶游魚之浮水上也。于時天地之中生一物。状如葦牙。便化為神。号国常立尊。〈至貴曰尊。自余曰命。並訓美挙等也。下皆倣此。〉次国狭槌尊。次豊斟渟尊。凡三神矣。乾道独化。所以成此純男。
《第一段一書第一》一書曰。天地初判。一物在於虚中。状貌難言。其中自有化生之神。号国常立尊。亦曰国底立尊。次国狭槌尊。亦曰国狭立尊。次豊国主尊。亦曰豊組野尊。亦曰豊香節野尊。亦曰浮経野豊買尊。亦曰豊国野尊。亦曰豊齧野尊。亦曰葉木国野尊。亦曰見野尊。
《第一段一書第二》一書曰。古国稚地稚之時。譬猶浮膏而漂蕩。于時国中生物。状如葦牙之抽出也。因此有化生之神。号可美葦牙彦舅尊。次国常立尊。次国狭槌尊。葉木国。此云播挙矩爾。可美。此云于麻時。
《第一段一書第三》一書曰。天地混成之時。始有神人焉。号可美葦牙彦舅尊。次国底立尊。彦舅。此云比古尼。
《第一段一書第四》一書曰。天地初判。始有倶生之神。号国常立尊。次国狭槌尊。又曰。高天原所生神名。曰天御中主尊。次高皇産霊尊。次神皇産霊尊。皇産霊。此云美武須毘。
《第一段一書第五》一書曰。天地未生之時。譬猶海上浮雪無所根係。其中生一物。如葦牙之初生泥中也。便化為人。号国常立尊。
《第一段一書第六》一書曰。天地初判。有物。若葦牙。生於空中。因此化神号天常立尊。次可美葦牙彦舅尊。又有物。若浮膏生於空中。因此化神号国常立尊。
《第二段本文》次有神。泥土煮尊。〈泥土。此云于毘尼。〉・沙土煮尊。〈沙土。此云須毘尼。亦曰。泥土根尊。沙土根尊。〉次有神。大戸之道尊。〈一云、大戸之辺。〉・大苫辺尊。〈亦曰大戸摩彦尊。大戸摩姫尊。亦曰大富道尊。大富辺尊。〉次有神。面足尊。惶根尊。〈亦曰吾屋惶根尊。亦曰忌橿城尊。亦曰青橿城根尊。亦曰吾屋橿城尊。〉次有神。伊弉諾尊。伊弉冊尊。
《第二段一書第一》一書曰。此二神。青橿城根尊之子也。
《第二段一書第二》一書曰。国常立尊。生天鏡尊。天鏡尊生天万尊。天万尊生沫蕩尊。沫蕩尊生伊弉諾尊。沫蕩。此云阿和那伎。
《第三段本文》凡八神矣。乾坤之道、相参而化。所以成此男女。自国常立尊。迄伊弉諾尊。伊弉冊尊。是謂神世七代者矣。
《第三段一書第一》一書曰。男女〓生之神。先有泥土煮尊。沙土煮尊。次有角〓尊。活〓尊。次有面足尊。惶根尊。次有伊弉諾尊。伊弉冊尊。〓〓也。
《第四段本文》伊弉諾尊。伊弉冊尊。立於天浮橋之上、共計曰。底下豈無国歟。廼以天之瓊〈瓊。玉也。此曰努。〉矛、指下而探之。是獲滄溟。其矛鋒滴瀝之潮。凝成一嶋。名之曰〓馭慮嶋。二神於是降居彼嶋。因欲共為夫婦、産生洲国。便以〓馭慮嶋為国中之柱。〈柱。此云美簸旨邏。〉而陽神左旋。陰神右旋。分巡国柱、同会一面。時陰神先唱曰。憙哉。遇可美少男焉。〈少男。此云烏等孤。〉陽神不悦。曰。吾是男子。理当先唱。如何婦人反先言乎。事既不祥。宜以改旋。於是二神却更相遇。是行也陽神先唱曰。憙哉。遇可美少女。焉〈少女。此云烏等〓[口+羊]。〉因問陰神曰。汝身有何成耶。対曰。吾身有一雌元之処。陽神曰。吾身亦有雄元之処。思欲以吾身元処、合汝身之元処。於是陰陽始遘合為夫婦。
及至産時。先以淡路洲為胞。意所不快。故名之曰淡路洲。廼生大日本〈日本。此云耶麻騰。下皆效此。〉豊秋津洲。次生伊予二名洲。次生筑紫洲。次双生億岐洲与佐度洲。世人或有双生者、象此也。次生越洲。次生大洲。次生吉備子洲。由是始起大八洲国之号焉。即対馬嶋。壱岐嶋。及処処小嶋。皆是潮沫凝成者矣。亦曰水沫凝而成也。
《第四段一書第一》一書曰。天神謂伊弉諾尊。伊弉冊尊曰。有豊葦原千五百秋瑞穂之地。宜汝往脩之。廼賜天瓊戈。於是二神立於天上浮橋投戈求地。因画滄海而引挙之。即戈鋒垂落之潮結而為嶋。名曰〓馭慮嶋。二神降居彼嶋。化作八尋之殿。又化竪天柱。陽神問陰神曰。汝身有何成耶。対曰。吾身具成而、有称陰元者一処。陽神曰。吾身亦具成而、有称陽元者一処。思欲以吾身陽元、合汝身之陰元。云爾。即将巡天柱。約束曰。妹自左巡。吾当右巡。既而分巡相遇。陰神乃先唱曰。妍哉。可愛少男歟。陽神後和之曰。妍哉。可愛少女歟。遂為夫婦先生蛭児。便載葦船而流之。次生淡洲。此亦不以充児数。故還復上詣於天。具奏其状。時天神以太占而卜合之。乃教曰。婦人之辞、其已先揚乎。宜更還去。乃卜定時日而降之。故二神改復巡柱。陽神自左。陰神自右。既遇之時。陽神先唱曰。妍哉。可愛少女歟。陰神後和之曰。妍哉。可愛少男歟。然後同宮共住而生児。号大日本豊秋津洲。次淡路洲。次伊予二名洲。次筑紫洲。次億岐三子洲。次佐度洲。次越洲。次吉備子洲。由此謂之大八洲国矣。瑞。此云 弥図。妍哉。此云阿那而恵夜。可愛。此云哀。太占。此云布刀磨爾。
《第四段一書第二》一書曰。伊弉諾尊。伊弉冊尊二神、立于天霧之中曰。吾欲得国。乃以天瓊矛、指垂而探之得〓馭慮嶋。則抜矛而喜之曰。善乎、国之在矣。
《第四段一書第三》一書曰。伊弉諾・伊弉冊二神、坐于高天原曰。当有国耶。乃以天瓊矛、画成〓馭慮嶋。
《第四段一書第四》一書曰。伊弉諾・伊弉冊二神、相謂曰。有物若浮膏。其中蓋有国乎。乃以天瓊矛探成一嶋。名曰〓馭慮嶋。
《第四段一書第五》一書曰。陰神先唱曰。美哉。善少男。時以陰神先言故、為不祥。更復改巡。則陽神先唱曰。美哉。善少女。遂将合交、而不知其術。時有鶺鴒飛来揺其首尾。二神見而学之。即得交道。
《第四段一書第六》一書曰。二神合為夫婦。先以淡路洲。淡洲為胞。生大日本豊秋津洲。次伊予洲。次筑紫洲。次双生億岐洲与佐度洲。次越洲。次大洲。次子洲。
《第四段一書第七》一書曰。先生淡路洲。次大日本豊秋津洲。次伊予二名洲。次億岐洲。次佐度洲。次筑紫洲。次壱岐洲。次対馬洲。
《第四段一書第八》一書曰。以〓馭慮嶋為胞。生淡路洲。次大日本豊秋津洲。次伊予二名洲。次筑紫洲。次吉備子洲。次双生億岐洲与佐度洲。次越洲。
《第四段一書第九》一書曰。以淡路洲為胞。生大日本豊秋津洲。次淡洲。次伊予二名洲。次億岐三子洲。次佐度洲。次筑紫洲。次吉備子洲。次大洲。
《第四段一書第十》一書曰。陰神先唱曰。妍哉。可愛少男乎。便握陽神之手、遂為夫婦、生淡路洲。次蛭児。
《第五段本文》次生海。次生川。次生山。次生木祖句句廼馳。次生草祖草野姫。亦名野槌。既而伊弉諾尊。伊弉冊尊共議曰。吾已生大八洲国及山川草木。何不生天下之主者歟。於是共生日神。号大日〓貴。〈大日〓貴。此云於保比屡〓[口+羊]能武智。〓音力丁反。一書云。天照大神。一書云。天照大日〓尊。〉此子光華明彩。照徹於六合之内。故二神喜曰。吾息雖多。未有若此霊異之児。不宜久留此国。自当早送于天、而授以天上之事。是時天地相去未遠。故以天柱、挙於天上也。次生月神。〈一書云。月弓尊。月夜見尊。月読尊。〉其光彩亞日。可以配日而治。故亦送之于天。次生蛭児。雖已三歳脚猶不立。故載之於天磐〓[木+豫]樟船、而順風放棄。次生素戔鳴尊。〈一書云。神素戔鳴尊。速素戔鳴尊。〉此神有勇悍以安忍。且常以哭泣為行。故令国内人民。多以夭折。復使青山変枯。故其父母二神勅素戔鳴尊。汝甚無道。不可以君臨宇宙。固当遠適之於根国矣。遂逐之。
《第五段一書第一》一書曰。伊弉諾尊曰。吾欲生御宙之珍子。乃以左手持白銅鏡。則有化出之神。是謂大日〓尊。右手持白銅鏡。則有化出之神。是謂月弓尊。又廻首顧眄之間。則有化神。是謂素戔鳴尊。即大日〓尊及月弓尊、並。是質性明麗。故使照臨天地。素戔鳴尊是性好残害。故令下治根国。珍。此云于図。顧眄之間。此云美屡摩沙可利爾。
《第五段一書第二》一書曰。日月既生。次生蛭児。此児年満三歳、脚尚不立。初伊弉諾・伊弉冊尊、巡柱之時。陰神先発喜言。既違陰陽之理。所以今生蛭児。次生素戔鳴尊。此神性悪。常好哭恚。国民多死。青山為枯。故其父母勅曰。仮使汝治此国。必多所残傷。故汝可以馭極遠之根国。次生鳥磐〓[木+豫]樟橡船。輙以此船載蛭児、順流放棄。次生火神軻遇突智。時伊弉冊尊、為軻遇突智、所焦而終矣。其且終之間。臥生土神埴山姫及水神罔象女。即軻遇突智娶埴山姫、生稚産霊。此神頭上生蚕与桑。臍中生五穀。罔象。此云美都波。
《第五段一書第三》一書曰。伊弉冊尊生火産霊時。為子所焦而神退矣。亦云神避矣。其且神退之時。則生水神罔象女及土神埴山姫。又生天吉葛。天吉葛。此云阿摩能与佐図羅。一云、与曾豆羅。
《第五段一書第四》一書曰。伊弉冊尊且生火神軻遇突智之時。悶熱懊悩。因為吐。此化為神。名曰金山彦。次小便。化為神。名曰罔象女。次大便。化為神。名曰埴山媛。
《第五段一書第五》一書曰。伊弉冊尊生火神時。被灼而神退去矣。故葬於紀伊国熊野之有馬村焉。土俗祭此神之魂者。花時亦以花祭。又用鼓・吹・幡旗、歌舞而祭矣。
《第五段一書第六》一書曰。伊弉諾尊与伊弉冊尊。共生大八洲国。然後伊弉諾尊曰。我所生之国、唯有朝霧、而薫満之哉。乃吹撥之気化為神。号曰級長戸辺命。亦曰級長津彦命。是風神也。又飢時生児、号倉稲魂命。又生海神等。号少童命。山神等号山祇。水門神等号速秋津日命。木神等号句句廼馳。土神号埴安神。然後悉生万物焉。至於火神軻遇突智之生也。其母伊弉冊尊、見焦而化去。于時伊弉諾尊恨之曰。唯以一児、替我愛之妹者乎。則匍匍頭辺、匍匐脚辺、而哭泣流涕焉。其涙堕而為神。是即畝丘樹下所居之神。号啼沢女命矣。遂抜所帯十握剣、斬軻遇突智為三段。此各化成神也。復剣刃垂血。是為天安河辺所在五百箇磐石也。即此経津主神之祖矣。復剣鐔垂血、激越為神。号曰甕速日神。次〓[火+嘆の旁]速日神。其甕速日神是武甕槌神之祖也。亦曰甕速日命。次〓[火+嘆の旁]速日命。次武甕槌神。復剣鋒垂血、激越為神。号曰磐裂神。次根裂神。次磐筒男命。一云、磐筒男命及磐筒女命。復剣頭垂血、激越為神。号曰闇〓。次闇山祇。次闇罔象。
然後、伊弉諾尊追伊弉冊尊入於黄泉、而及之共語時。伊弉冊尊曰。吾夫君尊、何来之晩也。吾已〓[冫+食]泉之竈矣。雖然、吾当寝息。請勿視之。伊弉諾尊不聴、陰取湯津爪櫛、牽折其雄柱、以為秉炬、而見之者、則膿沸虫流。今世人夜忌一片之火、又夜忌擲櫛、此其縁也。時伊弉諾尊、大驚之曰。吾不意到於不須也凶目汚穢之国矣。乃急走廻帰。于時、伊弉冊尊恨曰。何不用要言。令吾恥辱。乃遣泉津醜女八人。〈一云、泉津日狭女。〉追留之。故伊弉諾尊、抜剣背揮以逃矣。因投黒鬘。此即化成蒲陶。醜女見而採〓[口+敢]之。〓[口+敢]了則更追。伊弉諾尊、又投湯津爪櫛。此即化成筍。醜女亦以抜〓[口+敢]之。〓[口+敢]了則更追。後則伊弉冊尊、亦自来追。是時、伊弉諾尊、已到泉津平坂。一云。伊弉諾尊乃向大樹放〓[尿+毛]。此即化成巨川。泉津日狭女、将渡其水之間。伊弉諾尊、已至泉津平坂。故便以千人所引磐石、塞其坂路。与伊弉冊尊相向而立、遂建絶妻之誓。
時伊弉冊尊曰。愛也吾夫君、言如此者。吾当縊殺汝所治国民、日将千頭。伊弉諾尊、乃報之曰。愛也吾妹、言如此者。吾則当産日将千五百頭。因曰。自此莫過。即投其杖。是謂岐神也。又投其帯。是謂長道磐神。又投其衣。是謂煩神。又投其褌。是謂開齧神。又投其履。是謂道敷神。其於泉津平坂。或所謂泉津平坂者。不復別有処所。但臨死気絶之際、是之謂歟。所塞磐石、是謂泉門塞之大神也。亦名道返大神矣。
伊弉諾尊既還。乃追悔之曰。吾前到於不須也凶目汚穢之処。故当滌去吾身之濁穢。則往至筑紫日向小戸橘之檍原。而秡除焉。遂将盪滌身之所汚。乃興言曰。上瀬是太疾。下瀬是太弱。便濯之於中瀬也。因以生神、号曰八十枉津日神。次将矯其枉而生神、号曰神直日神。次大直日神。又沈濯於海底。因以生神、号曰底津少童命。次底筒男命。又潜濯於潮中。因以生神、号曰表中津少童命。次中筒男命。又浮濯於潮上。因以生神、号曰表津少童命。次表筒男命。凡有九神矣。其底筒男命。中筒男命。表筒男命。是即住吉大神矣。底津少童命。中津少童命。表津少童命。是阿曇連等所祭神矣。
然後洗左眼。因以生神、号曰天照大神。復洗右眼。因以生神、号曰月読尊。復洗鼻。因以生神、号曰素戔鳴尊。凡三神矣。已而伊弉諾尊勅任三子曰。天照大神者可以治高天原也。月読尊者可以治滄海原潮之八百重也。素戔鳴尊者可以治天下也。是時素戔鳴尊年已長矣。復生八握鬚髯。雖然不治天下。常以啼泣恚恨。故伊弉諾尊問之曰。汝何故恒啼如此耶。対曰。吾欲従母於根国。只為泣耳。伊弉諾尊悪之曰。可以任情行矣。乃逐之。
《第五段一書第七》一書曰。伊弉諾尊。抜剣斬軻遇突智、為三段。其一段是為雷神。一段是為大山祇神。一段是為高〓。又曰。斬軻遇突智時。其血激越、染於天八十河中所在五百箇磐石。而因化成神。号曰磐裂神。次根裂神。児磐筒男神。次磐筒女神。児経津主神。倉稲魂。此云宇介能美〓[手偏+它]磨。少童。此云和多都美。頭辺。此云摩苦羅陛。脚辺。此云阿度陛。〓[火+嘆の旁]火也。音而善反。〓。此云於箇美。音力丁反。吾夫君。此云阿我儺勢。〓[冫+食]泉之竈。此云誉母都俳遇比。秉炬。此云多妣。不須也凶目汚穢。此云伊儺之居梅枳枳多儺枳。醜女。此云志許売。背揮。此云志理幣提爾布倶。泉津平坂。此云余母都比羅佐可。〓[尿+毛]。此云愈磨理。音乃弔反。絶妻之誓。此云許等度。岐神。此云布那斗能加微。檍。此云阿波岐。
《第五段一書第八》一書曰。伊弉諾尊斬軻遇突智命、為五段。此各化成五山祇。一則首、化為大山祇。二則身中、化為中山祇。三則手、化為麓山祇。四則腰、化為正勝山祇。五則足、化為〓山祇。是時斬血激灑、染於石礫樹草。此草木・沙石自含火之縁也。麓、山足曰麓。此云簸耶磨。正勝、此云麻沙柯菟。一云麻左柯豆。〓、此云之伎。音鳥含反。
《第五段一書第九》一書曰。伊弉諾尊欲見其妹。乃到殯斂之処。是時伊弉冊尊猶如生平出迎共語。已而謂伊弉諾尊曰。吾夫君尊。請勿視吾矣。言訖忽然不見。于時闇也。伊弉諾尊乃挙一片之火而視之。時伊弉冊尊脹満太高。上有八色雷公。伊弉諾尊驚而走還。是時雷等皆起追来。時道辺有大桃樹。故伊弉諾尊隠其樹下。因採其実以擲雷者。雷等皆退走矣。此用桃避鬼之縁也。時伊弉諾尊乃投其杖曰。自此以還、雷不敢来。是謂岐神。此本号曰来名戸之祖神焉。所謂八雷者。在首曰大雷。在胸曰火雷。在腹曰土雷。在背曰稚雷。在尻曰黒雷。在手曰山雷。在足上曰野雷。在陰上曰裂雷。
《第五段一書第十》一書曰。伊弉諾尊追至伊弉冊尊所在処。便語之曰。悲汝故来。答曰。族也勿看吾矣。伊装諾尊不従。猶看之。故伊弉冊尊恥恨之曰。汝已見我情。我復見汝情。時伊弉諾尊亦慙焉。因将出返。于時不直默帰、而盟之曰。族離。又曰。不負於族。乃所唾之神、号曰速玉之男。次掃之神、号泉津事解之男。凡二神矣。及其与妹相闘於泉平坂也。伊弉諾尊曰。始為族悲及思哀者。是吾之怯矣。時泉守道者白云。有言矣。曰。吾与汝已生国矣。奈何更求生乎。吾則当留此国。不可共去。是時、菊理媛神亦有白事。伊弉諾尊聞而善之。乃散去矣。但親見泉国。此既不祥。故欲濯除其穢悪。乃往見粟門及速吸名門。然此二門、潮既太急。故還向於橘之小門。而払濯也。于時入水吹生磐土命。出水吹生大直日神。又入吹生底土命。出吹生大綾津日神。又入吹生赤土命。出吹生大地海原之諸神矣。不負於族。此云宇我邏磨〓[禾+既]茸。
《第五段一書第十一》一書曰。伊弉諾尊勅任三子曰。天照大神者、可以御高天之原也。月夜見尊者可以配日而知天事也。素戔鳴尊者可以御滄海之原也。既而天照大神在於天上曰。聞葦原中国有保食神。宜爾月夜見尊、就候之。月夜見尊受勅而降。已到于保食神許。保食神乃廻首、嚮国。則自口出飯。又嚮海則鰭広・鰭狭亦自口出。又嚮山。則毛麁毛柔亦自口出。夫品物悉備。貯之百机而饗之。是時月夜見尊忿然作色曰。穢哉。鄙矣。寧可以口吐之物、敢養我乎。廼抜剣撃殺。然後復命。具言其事。時天照大神怒甚之曰。汝是悪神。不須相見。乃与月夜見尊、一日一夜隔離而住。是後天照大神、復遣天熊人往看之。是時、保食神実已死矣。唯有其神之頂、化為牛馬。顱上生粟。眉上生繭。眼中生稗。腹中生稲。陰生麦及大豆・小豆。天熊人悉取持去而奉進之。于時天照大神喜之曰。是物者則顕見蒼生可食而活之也。乃以粟・稗・麦・豆為陸田種子。以稲為水田種子。又因定天邑君。即以其稲種、始殖于天狭田及長田。其秋垂穎八握莫莫然。甚快也。又口裏含繭。便得抽糸。自此始有養蚕之道焉。保食神。此云宇気母知能加微。顕見蒼生。此云宇都志枳阿鳥比等久佐。
《第六段本文》於是。素戔鳴尊請曰。吾今奉教将就根国。故欲暫向高天原、与姉相見、而後永退矣。勅許之。乃昇詣之於天也。是後伊弉諾尊神功既畢。霊運当遷。是以構幽宮於淡路之洲。寂然長隠者矣。亦曰。伊弉諾尊功既至矣。徳文大矣。於是登天報命。仍留宅於日之少宮矣。〈少宮。此云倭柯美野。〉始素戔鳴尊昇天之時。溟渤以之鼓盪。山岳為之鳴〓[口+句]。此則神性雄健使之然也。天照大神素知其神暴悪至聞来詣之状。乃勃然而驚曰。吾弟之来、豈以善意乎。謂当有奪国之志歟。夫父母既任諸子、各有其境。如何棄置当就之国。而敢窺〓此処乎。乃結髪為髻。縛裳為袴。便以八坂瓊之五百箇御統、〈御統。此云美須磨屡。〉纒其髻・鬘及腕。又背負千箭之靭〈千箭。此云知能梨。〉与五百箭之靭。臂著稜威之高鞆。〈稜威。此云伊都。〉振起弓〓。急握剣柄。蹈堅庭而陥股。若沫雪以蹴散。〈蹴散。此云倶穢簸邏邏箇須。〉奮稜威之雄詰。〈雄詰。此云鳥多稽眉。〉発稜威之嘖譲。〈嘖譲。此云挙廬毘。〉而径詰問焉。素戔鳴尊対曰。吾元無黒心。父母已有厳勅。将永就乎根国。如不与姉相見。吾何能敢去。是以跋渉雲霧遠自来参。不意、阿姉翻起厳顔。于時天照大神復問曰。若然者。将何以明爾之赤心也。対曰。請与姉共誓。夫誓約之中〈誓約之中。此云宇気譬能美難箇。〉必当生子。如吾所生是女者。則可以為有濁心。若是男者。則可以為有清心。於是天照大神乃索取素戔鳴尊十握剣。打折為三段。濯於天真名井。〓然咀嚼〈〓然咀嚼。此云佐我弥爾加武。〉而吹棄気噴之狭霧〈吹棄気噴之狭霧。此云浮枳于都屡伊浮岐能佐擬理。〉所生神、号曰田心姫。次湍津姫。次市杵嶋姫。凡三女矣。既而素戔鳴尊。乞取天照大神髻・鬘及腕所纒八坂瓊之五百箇御統。濯於天真名井。〓然咀嚼、而吹棄気噴之狭霧所生神、号曰正哉吾勝勝速日天忍穂耳尊。次天穂日命。〈是出雲臣。土師連等祖也。〉次天津彦根命。〈是凡川内直。山代直等祖也。〉次活津彦根命。次熊野〓[木+豫]樟日命。凡五男矣。是時天照大神勅曰。原其物根。則八坂瓊之五百箇御統者。是吾物也。故彼五男神、悉是吾児。乃取而子養焉。又勅曰。其十握剣者、是素戔鳴尊物也。故此三女神、悉是爾児。便授之素戔鳴尊。此則筑紫胸肩君等所祭神是也。
《第六段一書第一》一書曰。日神本知素戔鳴尊、有武健陵物之意。及其上至便謂。弟所以来者。非是善意。必当奪我天原。乃設丈夫武備。躬帯十握剣・九握剣・八握剣。又背上負靭、又臂著稜威高鞆。手握弓箭。親迎防禦。是時素戔鳴尊告曰。吾元無悪心。唯欲与姉相見。只為暫来耳。於是日神共素戔鳴尊、相対而立。誓曰。若汝心明浄、不有陵奪之意者。汝所生児、必当男矣。言訖先食所帯十握剣生児。号瀛津嶋姫。又食九握剣生児。号湍津姫。又食八握剣生児。号田心姫。凡三女神矣。已而素戔鳴尊。以其頸所嬰五百箇御統之瓊。濯于天渟名井。亦名去来之真名井、而食之。乃生児。号正哉吾勝勝速日天忍骨尊。次天津彦根命。次活津彦根命。次天穂日命。次熊野忍蹈命。凡五男神矣。故素戔鳴尊既得勝験。於是日神、方知素戔鳴尊固無悪意。乃以日神所生三女神、令降於筑紫洲。因教之曰。汝三神宜降居道中、奉助天孫、而為天孫所祭也。
《第六段一書第二》一書曰。素戔鳴尊将昇天時。有一神。号羽明玉。此神奉迎、而進以瑞八坂瓊之曲玉。故素戔鳴尊持其瓊玉、而到之於天上也。是時天照大神疑弟有悪心。起兵詰問。素戔鳴尊対曰。吾所以来者。実欲与姉相見。亦欲献珍宝瑞八坂瓊之曲玉耳。不敢別有意也。時天照大神復問曰。汝言虚実。将何以為験。対曰。請吾与姉共立誓約。誓約之間。生女為黒心。生男為赤心。乃掘天真名井三処、相与対立。是時天照大神謂素戔鳴尊曰。以吾所帯之剣、今当奉汝。汝以汝所持八坂瓊之曲玉、可以授予矣。如此約束、共相換取。已而天照大神。則以八坂瓊之曲玉、浮寄於天真名井。齧断瓊端、而吹出気噴之中化生神。号市杵嶋姫命。是居于遠瀛者也。又齧断瓊中、而吹出気噴之中化生神。号田心姫命。是居于中瀛者也。又齧断瓊尾、而吹出気噴之中化生神。号湍津姫命。是居于海浜者也。凡三女神。於是素戔鳴尊。以所持剣、浮寄於天真名井。齧断剣末、而吹出気噴之中化生神。号天穂日命。次正哉吾勝勝速日天忍骨尊。次天津彦根命。次活津彦根命。次熊野〓[木+豫]樟日命。凡五男神、云爾。
《第六段一書第三》一書曰。日神与素戔鳴尊隔天安河而相対。乃立誓約曰。汝若不有奸賊之心者。汝所生子必男矣。如生男者。予以為子而令治天原也。於是日神。先食其十握剣化生児。瀛津嶋姫命。亦名市杵嶋姫命。又食九握剣、化生児。湍津姫命。又食八握剣、化生児。田霧姫命。巳而素戔鳴尊含其左髻所纒五百箇御統之瓊。而著於左手掌中便化生男矣。則称之曰。正哉吾勝。故因名之、曰勝速日天忍穂耳尊。復含右髻之瓊、著於右手掌中。化生天穂日命。復含嬰頸之瓊著於左臂中。化生天津彦根命。又自右臂中化生活津彦根命。又自左足中、化生〓[火+嘆の旁]之速日命。又自右足中、化生熊野忍蹈命。亦名熊野忍隅命。其素戔鳴尊所生之児。皆已男矣。故日神方知素戔鳴尊元有赤心。便取其六男。以為日神之子。使治天原。即以日神所生三女神者。使隆居于葦原中国之宇佐嶋矣。今在海北道中。号曰道主貴。此筑紫水沼君等祭神、是也。〓[火+嘆の旁]。于也。此云備。
《第七段本文》是後素戔鳴尊之為行也。甚無状。何則天照大神。以天狭田。長田為御田。時素戔鳴尊。春則重播種子。〈重播種子。此云璽枳磨枳。〉且毀其畔。〈毀。此云波那豆。〉秋則放天斑駒。使伏田中。復見天照大神当新嘗時。則陰放〓[尸+矢]於新宮。又見天照大神、方織神衣居斎服殿。則剥天斑駒。穿殿甍而投納。是時天照大神驚動。以梭傷身。由此発慍。乃入于天石窟。閉磐戸而幽居焉。故六合之内常闇、而不知昼夜之相代。于時八十万神会合於天安河辺計其可祷之方。故思兼神深謀遠慮。遂聚常世之長鳴鳥。使互長鳴。亦以手力雄神立磐戸之側。而中臣連遠祖天児屋命。忌部遠祖太玉命、掘天香山之五百箇真坂樹。而上枝懸八坂瓊之五百箇御統。中枝懸八咫鏡。〈一云、真経津鏡。〉下枝懸青和幣〈和幣。此云尼枳底。〉白和幣。相与致其祈祷焉。又猿女君遠祖天鈿女命。則手持茅纒之〓[矛+肖]。立於天石窟戸之前、巧作俳優。亦以天香山之真坂樹為鬘。以蘿〈蘿。此云此舸礙。〉為手繦〈手繦。此云多須枳。〉而火処焼。覆槽置〈覆槽。此云于該。〉顕神明之憑談。〈顕神明之憑談。此云歌牟鵝可梨。〉是時天照大神聞之而曰。吾比閉居石窟。謂当豊葦原中国必為長夜。云何天鈿女命〓楽如此者乎。乃以御手細開磐戸窺之。時手力雄神則奉承天照大神之手引而奉出。於是中臣神。忌部神。則界以端出之縄。〈縄。亦云、左縄端出。此云斯梨倶梅儺波。〉乃請曰。勿復還幸。然後諸神帰罪過於素戔鳴尊。而科之以千座置戸。遂促徴矣。至使抜髪。以贖其罪。亦曰。抜其手足之爪贖之。已而竟逐降焉。
《第七段一書第一》一書曰。是後稚日女尊坐于斎服殿。而織神之御服也。素戔鳴尊見之。則逆剥斑駒、投入之於殿内。稚日女尊乃驚而堕機。以所持梭傷体、而神退矣。故天照大神謂素戔鳴尊曰。汝猶有黒心。不欲与汝相見。乃入于天石窟、而閉著磐戸焉。於是天下恒闇。無復昼夜之殊。故会八十万神於天高市而問之。時有高皇産霊之息思兼神云者。有思慮之智。乃思而白曰。宜図造彼神之象、而奉招祷也。故即以石凝姥為冶工。採天香山之金。以作曰矛。又全剥真名鹿之皮。以作天羽〓。用此奉造之神。是即紀伊国所坐日前神也。石凝姥。此云伊之居梨度〓[口+羊]。全剥。此云宇都播伎。
《第七段一書第二》一書曰。日神尊以天垣田為御田。時素戔鳴尊。春則填渠毀畔。又秋穀已成。則冒以絡縄。且日神居織殿時。則生剥斑駒、納其殿内。凡此諸事、尽是無状。雖然日神、恩親之意。不慍不恨、皆以平心容焉。及至日神当新嘗之時。素戔鳴尊則於新宮御席之下。陰自送糞。日神不知、径坐席上。由是日神挙体不平。故以恚恨。廼居于天石窟、閉其磐戸。于時諸神憂之。乃使鏡作部遠祖天糠戸者造鏡。忌部遠祖太玉者造幣。玉作部遠祖豊玉者造玉。又使山雷者採五百箇真坂樹八十玉籤。野槌者採五百箇野薦八十玉籤。凡此諸物皆来聚集。時中臣遠祖天児屋命。則以神祝祝之。於是日神方開磐戸而出焉。是時以鏡入其石窟者。触戸小瑕。其瑕於秡今猶存。此即伊勢崇秘之大神也。已而科罪於素戔鳴尊。而責其秡具。是以有手端吉棄物。足端凶棄物。亦以唾為白和幣。以洟為青和幣。用此解除竟。遂以神逐之理逐之。送糞。此云倶蘇摩屡。玉籤。此云多摩倶之。秡具。此云波羅閉都母能。手端吉棄。此云多那須衛能余之岐羅毘。神祝祝之。此云加武保佐枳保佐枳枳。遂之。此云波羅賦。
《第七段一書第三》一書曰。是後日神之田有三処焉。号曰天安田。天平田。天邑并田。此皆良田。雖経霖旱、無所損傷。其素戔鳴尊之田、亦有三処。号曰天〓田。天川依田。天口鋭田。此皆磽地。雨則流之。旱則焦之。故素戔鳴尊妬害姉田。春則廃渠槽。及埋溝。毀畔。又重播種子。秋則捶籤。伏馬。凡此悪事曾無息時。雖然日神不慍。恒以平恕相容焉。云云。
至於日神閉居于天石窟也。諸神遣中臣連遠祖興台産霊児天児屋命而使祈焉。於是天児屋命掘天香山之真坂木。而上枝県以鏡作遠祖天抜戸児巳凝戸辺所作八咫鏡。中枝懸以玉作遠祖伊弉諾尊児天明玉所作八坂瓊之曲玉。下枝懸以粟国忌部遠祖天日鷲所作木綿。乃使忌部首遠祖太玉命執取。而広厚称辞祈啓矣。于時日神聞之曰。頃者人雖多請。未有若此言之麗美者也。乃細開磐戸而窺之。是時天手力雄神侍磐戸側。則引開之者。日神之光満於六合。故諸神大喜。即科素戔鳴尊千座置戸之解除。以手爪為吉爪棄物。以足爪為凶爪棄物。乃使天児屋命、掌其解除之太諄辞而宣之焉。世人慎収己爪者、此其縁也。既而諸神嘖素戔鳴尊曰。汝所行甚無頼。故不可住於天上。亦不可居於葦原中国。宜急適於底根之国。乃共逐降去。于時霖也。素戔鳴尊結束青草以為笠蓑、而乞宿於衆神。衆神曰。汝是躬行濁悪、而見逐謫者。如何乞宿於我。遂同距之。是以風雨雖甚、不得留休。而辛苦降矣。自爾以来、世諱著笠蓑以入他人屋内。又諱負束草以入他人家内。有犯此者必債解除。此太古之遺法也。
是後素戔鳴尊曰。諸神逐我。我今当永去。如何不与我姉相見、而檀自径去歟。廼復扇天扇国。上詣于天。時天鈿女見之、而告言於日神也。日神曰。吾弟所以上来、非復好意。必欲奪之我国者歟。吾雖婦女、何当避乎。乃躬装武備。云云。於是素戔鳴尊誓之曰。吾若懐不善而復上来者。吾今齧玉生児。必当為女矣。如此則可以降女於葦原中国。如有清心者。必当生男矣。如此則可以使男御天上。且姉之所生、亦同此誓。於是日神先齧十握剣。云云。
素戔鳴尊乃〓轤然解其左髻所纒五百箇御統之瓊綸。而瓊響〓[王+倉]〓[王+倉]濯浮於天渟名井。齧其瓊端、置之左掌。而生児正哉吾勝勝速日天忍穂根尊。復齧右瓊、置之右掌。而生児天穂日命。此出雲臣。武蔵国造。土師連等遠祖也。次天津彦根命。此茨城国造。額田部連等遠祖也。次活目津彦根命。次〓[火+嘆の旁]速日命。次熊野大隅命。凡六男矣。於是素戔鳴尊白日神曰。吾所以更昇来者。衆神処我以根国。今当就去。若不与姉相見。終不能忍離。故実以清心復上来耳。今則奉覲已訖。当随衆神之意。自此永帰根国矣。請姉照臨天国。自可平安。且吾以清心所生児等亦奉於姉。已而復還降焉。廃渠槽。此云秘波鵝都。捶籤。此云久斯社志。興台産霊。此云許語等武須毘。太諄辞。此云布斗能理斗。〓轤然。此云乎謀苦留留爾。〓[王+倉]〓[王+倉]。此云乎奴儺等母母由羅爾。
《第八段本文》是時、素戔鳴尊、自天而降到於出雲国簸之川上。時聞川上有啼哭之声。故尋声覓往者。有一老公与老婆。中間置一少女。撫而哭之。素戔鳴尊問曰。汝等誰也。何為哭之如此耶。対曰。吾是国神。号脚摩乳。我妻号手摩乳。此童女是吾児也。号奇稲田姫。所以哭者。往時吾児有八箇少女。毎年為八岐大蛇所呑。今此少童且臨被呑。無由脱免。故以哀傷。素戔鳴尊勅曰。若然者。汝当以女奉吾耶。対曰。随勅奉矣。故素戔鳴尊、立化奇稲田姫為湯津爪櫛。而挿於御髻。乃使脚摩乳。手摩乳釀八〓酒。并作仮〓〈仮〓。此云佐受枳。〉八間。各置一口槽。而盛酒以待之也。至期果有大蛇。頭・尾各有八岐。眼如赤酸醤。〈赤酸醤。此云阿箇箇鵝知。〉松柏生於背上。而蔓延於八丘・八谷之間。及至得酒。頭各一槽飲。酔而睡。時素戔鳴尊乃抜所帯十握剣。寸斬其蛇。至尾剣刃少欠。故割裂其尾視之。中有一剣。此所謂草薙剣也。〈草薙剣。此云倶娑那伎能都留伎。一書曰。本名天叢雲剣。蓋大蛇所居之上、常有雲気。故以名歟。至日本武皇子、改名曰草薙剣。〉素戔鳴尊曰。是神剣也。吾何敢私以安乎。乃上献於天神也。
然後行覓将婚之処。遂到出雲之清地焉。〈清地。此云素鵝。〉乃言曰。吾心清清之。〈此今呼此地曰清。〉則於彼処建宮。〈或云。時武素戔鳴尊歌之曰。@夜句茂多菟。伊都毛夜覇餓岐。菟磨語昧爾。夜覇餓枳菟倶盧。贈廼夜覇餓岐廻。やくもたつ いづもやへがき つまごめに やへがきつくる そのやへがきゑ (K001)〉
乃相与遘合、而生児大己貴神。因勅之曰。吾児宮首者、即脚摩乳。手摩乳也。故賜号於二神。曰稲田宮主神。已而素戔鳴尊遂就於根国矣。
《第八段一書第一》一書曰。素戔鳴尊自天而降到於出雲簸之川上。則見稲田宮主簀狭之八箇耳女子。号稲田媛。乃於奇御戸為起而生児。号清之湯山主三名狭漏彦八嶋篠。一云。清之繋名坂軽彦八嶋手命。又云。清之湯山主三名狭漏彦八嶋野。此神五世孫。即大国主神。篠。小竹也。此云斯奴。
《第八段一書第二》一書曰。是時素戔鳴尊下到於安芸国可愛之川上也。彼処有神。名曰脚摩手摩。其妻名曰稲田宮主簀狭之八箇耳。此神正在妊身。夫妻共愁。乃告素戔鳴尊曰。我生児雖多。毎生。輙有八岐大蛇来呑。不得一存。今吾且産。恐亦見呑。是以哀傷。素戔鳴尊乃教之曰。汝可以衆菓釀酒八甕。吾当為汝殺蛇。二神随教設酒。至産時、必彼大蛇当戸将呑児焉。素戔鳴尊勅蛇曰。汝是可畏之神。敢不饗乎。乃以八甕酒毎口沃入。其蛇飲酒而睡。素戔鳴尊抜剣斬之。至斬尾時剣刃少欠。割而視之。則剣在尾中。是号草薙剣。此今在尾張国吾湯市村。即熱田祝部所掌之神是也。其断蛇剣、号曰蛇之麁正。此今在石上也。是後以稲田宮主簀狭之八箇耳生児。真髪触奇稲田媛。遷置於出雲国簸川上、而長養焉。然後素戔鳴尊以為妃。而所生児之六世孫。是曰大己貴命。大己貴。此云於褒婀娜武智。
《第八段一書第三》一書曰。素戔鳴尊欲幸奇稲田媛而乞之。脚摩乳。手摩乳対曰。請先殺彼蛇。然後幸者宜也。彼大蛇毎頭各有石松。両脇有山。甚可畏矣。将何以殺之。素戔鳴尊乃計釀毒酒以飲之。蛇酔而睡。素戔鳴尊乃以蛇韓鋤之剣、斬頭斬腹。其斬尾之時。剣刃少欠。故裂尾而看、即別有一剣焉。名為草薙剣。此剣昔在素戔鳴尊許。今在於尾張国也。其素戔鳴尊断蛇之剣。今在吉備神部許也。出雲簸之川上山是也。
《第八段一書第四》一書曰。素戔鳴尊所行無状。故諸神科以千座置戸、而遂逐之。是時。素戔鳴尊帥其子五十猛神。降到於新羅国。居曾尸茂梨之処。乃興言曰。此地吾不欲居。遂以埴土作舟、乗之東渡。到出雲国簸川上所在鳥上之峰。時彼処有呑人大蛇。素戔鳴尊乃以天蠅斫之剣、斬彼大蛇。時斬蛇尾、而刃欠。即擘而視之。尾中有一神剣。素戔鳴尊曰。此不可以吾私用也。乃遺五世孫天之葺根神上奉於天。此今所謂草薙剣矣。初五十猛神天降之時。多将樹種而下。然不殖韓地、尽以持帰。遂始自筑紫。凡大八洲国之内、莫不播殖而成青山焉。所以称五十猛命為有功之神。即紀伊国所坐大神是也。
《第八段一書第五》一書曰。素戔鳴尊曰。韓郷之嶋。是有金銀。若使吾児所御之国。不有浮宝者。未是佳也。乃抜鬚髯散之。即成杉。又抜散胸毛。是成檜。尻毛是成〓[木+皮]。眉毛是成〓[木+豫]樟。已而定其当用。乃称之曰。杉及〓[木+豫]樟。此両樹者。可以為浮宝。檜可以為瑞宮之材。〓[木+皮]可以為顕見蒼生奥津棄戸将臥之具。夫須〓[口+敢]八十木種、皆能播生。于時素戔鳴尊之子。号曰五十猛命。妹大屋津姫命。次〓[木+爪]津姫命。凡此三神亦能分布木種。即奉渡於紀伊国也。然後素戔鳴尊居熊成峰。而遂入於根国者矣。棄戸。此云須多杯。〓[木+皮]。此云磨紀。
《第八段一書第六》一書曰。大国主神。亦名大物主神。亦号国作大己貴命。亦曰葦原醜男。亦曰八千戈神。亦曰大国玉神。亦曰顕国玉神。其子凡有一百八十一神。夫大己貴命与少彦名命。戮力一心。経営天下。復為顕見蒼生及畜産。則定其療病之方。又為攘鳥獣・昆虫之災異。則定其禁厭之法。是以百姓至今咸蒙恩頼。嘗大己貴命謂少彦名命曰。吾等所造之国。豈謂善成之乎。少彦名命対曰。或有所成。或有不成。是談也。蓋有幽深之致焉。其後少彦名命行至熊野之御碕。遂適於常世郷矣。亦曰。至淡嶋、而縁粟茎者。則弾渡而至常世郷矣。
自後国中所未成者。大己貴神独能巡造。遂到出雲国。乃興言曰。夫葦原中国、本自荒芒、至及磐石・草木咸能強暴。然吾已摧伏、莫不和順。遂因言。今理此国、唯吾一身而巳。其可与吾共理天下者、蓋有之乎。于時神光照海。忽然有浮来者。曰、如吾不在者。汝何能平此国乎。由吾在故。汝得建其大造之績矣。是時大己貴神問曰。然則汝是誰耶。対曰。吾是汝之幸魂・奇魂也。大己貴神曰。唯然。廼知、汝是吾之幸魂・奇魂。今欲何処住耶。対曰。吾欲住於日本国之三諸山。故即営宮彼処、使就而居。此大三輪之神也。此神之子。即甘茂君等。大三輪君等。又姫蹈鞴五十鈴姫命。又曰。事代主神化為八尋熊鰐。通三嶋溝〓[木+織の旁]姫。或云、玉櫛姫。而生児姫蹈鞴五十鈴姫命。是為神日本磐余彦火火出見天皇之后也。初大己貴神之平国也。行到出雲国五十狭狭小汀、而且当飲食。是時海上忽有人声。乃驚而求之。都無所見。頃時有一箇小男。以白〓皮為舟。以鷦鷯羽為衣。随潮水以浮到。大己貴神即取置掌中、而翫之。則跳齧其頬。乃怪其物色。遣使白於天神。于時高皇産霊尊聞之而曰。吾所産児、凡有一千五百座。其中一児最悪。不順教養。自指間漏堕者。必彼矣。宜愛而養之。此即少彦名命是也。顕。此云于都斯。蹈鞴。此云多多羅。幸魂。此云佐枳弥多摩。奇魂。此云倶斯美〓[手偏+它]磨。鷦鷯。此云娑娑岐。
日本書紀巻第一 終



日本書紀 巻第二 神代下

《第九段本文》天照大神之子。正哉吾勝勝速日天忍穂耳尊。娶高皇産霊尊之女栲幡千千姫。生天津彦彦火瓊瓊杵尊。故皇祖高皇産霊尊。特鍾憐愛以崇養焉。遂欲立皇孫天津彦彦火瓊瓊杵尊、以為葦原中国之主。然彼地多有蛍火光神及蠅声邪神。復有草木咸能言語。故高皇産霊尊召集八十諸神。而問之曰。吾欲令撥平葦原中国之邪鬼。当遣誰者宜也。惟爾諸神勿隠所知。僉曰。天穂日命是神之傑也。可不試歟。於是、俯順衆言。即以天穂日命往平之。然此神侫媚於大己貴神。比及三年、尚不報聞。故仍遣其子大背飯三熊之大人。〈大人。此云于志。〉亦名武三熊之大人。此亦還順其父。遂不報聞。故高皇産霊尊更会諸神、問当遣者。僉曰。天国玉之子天稚彦。是壮士也。宜試之。於是高皇産霊尊賜天稚彦天鹿児弓及天羽羽矢。以遣之。此神亦不忠誠也。来到即娶顕国玉之女子下照姫。〈亦名高姫。亦名稚国玉。〉因留住之曰。吾亦欲馭葦原中国。遂不復命。是時高皇産霊尊怪其久不来報。乃遣無名雉伺之。其雉飛降、止於天稚彦門前所植〈植。此云多底婁。〉湯津杜木之杪。〈杜木。此云可豆邏也。〉時天探女〈天探女。此云阿麻能左愚謎。〉見、而謂天稚彦曰。奇鳥来居杜杪。天稚彦乃取高皇産霊尊所賜天鹿児弓。天羽羽矢。射雉斃之。其矢洞達雉胸、而至高皇産霊尊之座前也。時高皇産霊尊見其矢曰。是矢則昔我賜天稚彦之矢也。血染其矢。蓋与国神相戦而然歟。於是、取矢還投下之。其矢落下、則中天稚彦之胸上。于時天稚彦、新嘗休臥之時也。中矢立死。此世人所謂反矢可畏之縁也。
天稚彦之妻下照姫、哭泣悲哀、声達于天。是時天国玉聞其哭声。則知夫天稚彦已死。乃遣疾風、挙尸致天。便造喪屋而殯之。即以川鴈為持傾頭者及持帚者。〈一云。以鶏為持傾頭者。以川鴈為持帚者。〉又以雀為春女。〈一云。乃以川鴈為持傾頭者。亦為持帚者。以〓[立+鳥]為尸者。以雀為春者。以鷦鷯為哭者。以鵄為造綿者。以烏為宍人者。凡以衆鳥任事。〉而八日八夜、啼哭悲歌。先是天稚彦在於葦原中国也。与味耜高彦根神友善。〈味耜。此云婀膩須岐。〉故味耜高彦根神昇天弔喪。時此神容貌。正類天稚彦平生之儀。故天稚彦親属妻子皆謂。吾君猶在。則攀牽衣帯。且喜且慟。時味耜高彦根神忿然作色曰。朋友之道、理宜相弔。故不憚汚穢。遠自赴哀。何為誤我於亡者。則抜其帯剣大葉刈。〈刈。此云我里。亦名神戸剣。〉以斫仆喪屋。此即落而為山。今在美濃国藍見川之上喪山是也。世人悪以生誤死。此其縁也。
是後、高皇産霊尊更会諸神、選当遣於葦原中国者。僉曰。磐裂〈磐裂。此云以簸娑窶。〉根裂神之子。磐筒男・磐筒女所生之子経津〈経津。此云賦都。〉主神、是将佳也。時有天石窟所住神、稜威雄走神之子甕速日神。甕速日神之子〓[火+嘆の旁]速日神。〓[火+嘆の旁]速日神之子武甕槌神。此神進曰。豈唯経津主神独為丈夫、而吾非丈夫者哉。其辞気慷慨。故以即配経津主神、令平葦原中国。二神於是降到出雲国五十田狭之小汀。則抜十握剣。倒植於地。踞其鋒端、而問大己貴神曰。高皇産霊尊欲降皇孫、君臨此地。故先遣我二神、駆除平定。汝意何如。当須避不。時大己貴神対曰。当問我子、然後将報。是時其子事代主神遊行、在於出雲国三穂〈三穂。此云美保。〉之碕。以釣魚為楽。或曰。遊鳥為楽。故以熊野諸手船、〈亦名天〓[合+鳥]船。〉載使者稲背脛遣之。而致高皇産霊尊勅於事代主神。且問将報之辞。時事代主神、謂使者曰。今天神有此借問之勅。我父宜当奉避。吾亦不可違。因於海中造八重蒼柴籬。〈柴。此云府璽。〉蹈船〓[木+世]〈船〓[木+世]。此云浮那能倍。〉而避之。使者既還報命。故大己貴神則以其子之辞、白於二神曰。我怙之子、既避去矣。故吾亦当避。如吾防禦者。国内諸神必当同禦。今我奉避。誰復敢有不順者。乃以平国時所杖之広矛。授二神曰。吾以此矛卒有治功。天孫若用此矛治国者。必当平安。今我当於百不足之八十隅将隠去矣。〈隅。此云矩磨泥。〉言訖遂隠。於是、二神誅諸不順鬼神等、〈一云。二神遂誅邪神及草・木・石類。皆已平了。其所不服者。唯星神香香背男耳。故加遣倭文神。建葉槌命者則服。故二神登天也。〉倭文神。此云斯図梨俄未。〉果以復命。
于時、高皇産霊尊、以真床追衾、覆於皇孫天津彦彦火瓊瓊杵尊使降之。皇孫乃離天磐座。〈天磐座。此云阿麻能以簸矩羅。〉且排分天八重雲。稜威之道別道別、而天降於日向襲之高千穂峰矣。既而皇孫遊行之状也者。則自〓[木+患]日二上天浮橋。立於浮渚在平処。〈立於浮渚在平処。此云羽企爾磨梨陀毘邏而陀陀志。〉而膂宍之空国、自頓丘覓国行去。〈頓丘。此云毘陀烏。覓国。此云矩弐磨儀。行去。此云騰褒屡。〉到於吾田長屋笠狭之碕矣。
其地有一人。自号事勝国勝長狭。皇孫問曰。国在耶以不。対曰。此焉有国。請任意遊之。故皇孫就而留住。時彼国有美人。名曰鹿葦津姫。〈亦名神吾田津姫。亦名木花之開耶姫。〉皇孫問此美人曰。汝誰之女子耶。対曰。妾是天神娶大山祇神所生児也。皇孫因而幸之。即一夜而有娠。皇孫未信之曰。雖復天神、何能一夜之間令人有娠乎。汝所懐者必非我子歟。故鹿葦津姫忿恨。乃作無戸室、入居其内。而誓之曰。妾所娠。非天孫之胤、必当〓滅。如実天孫之胤、火不能害。即放火焼室。始起煙末生出之児。号火闌降命。〈是隼人等始祖也。〉火闌降。此云褒能須素里。〉次避熱而居、生出之児、号彦火火出見尊。次生出之児、号火明命。〈是尾張連等始祖也。〉凡三子矣。久之天津彦彦火瓊瓊杵尊崩。因葬筑紫日向可愛〈可愛。此云埃。〉之山陵。
《第九段一書第一》一書曰。天照大神勅天稚彦曰。豊葦原中国。是吾児可王之地也。然慮、有残賊強暴横悪之神者。故汝先往平之。乃賜天鹿児弓及天真鹿児矢遣之。天稚彦受勅来降。則多娶国神女子、経八年無以報命。故天照大神、乃召思兼神、問其不来之状。時思兼神思而告曰。宜且遣雉問之。於是、従彼神謀。乃使雉往候之。其雉飛下。居于天稚彦門前湯津杜樹之杪、而鳴之曰。天稚彦、何故八年之間未有復命。時有国神、号天探女。見其雉曰。鳴声悪鳥、在此樹上。可射之。天稚彦、乃取天神所賜天鹿児弓。天真鹿児矢便射之。則矢達雉胸、遂至天神所処。時天神見其矢曰。此昔我賜天稚彦之矢也。今何故来。乃取矢而呪之曰。若以悪心射者。則天稚彦必当遭害。若以平心射者。則当無恙。因還投之。即其矢落下、中于天稚彦之高胸。因以立死。此世人所謂返矢可畏縁也。
時天稚彦之妻子、従天降来、将柩上去。而於天作喪屋殯哭之。先是天稚彦与味耜高彦根神友善。故味耜高彦根神登天弔喪大臨焉。時此神形貎、自与天稚彦恰然相似。故天稚彦妻子等見而喜之曰。吾君猶在。則攀持衣帯、不可排離。時味耜高彦根神忿曰。朋友喪亡。故吾即来弔。如何誤死人於我耶。乃抜十握剣、斫倒喪屋。其屋墮而成山。此則美濃国喪山是也。世人悪以死者誤己、此其縁也。時味耜高彦根神光儀華艶、映于二丘二谷之間。故喪会者歌之曰。或云。味耜高彦根神之妹下照媛。欲令衆人知映丘谷者。是味耜高彦根神。故歌之曰。
@阿妹奈屡夜。乙登多奈婆多廼。汚奈餓勢屡。多磨廼弥素磨屡廼。阿奈陀磨波夜。弥多爾 輔〓[木+它]和〓[木+它]邏須。阿泥素企多伽避顧禰。あめなるや おとたなはたの うながせる たまのみすまるの あなたまはや みたにふたわたらす あぢすきたかひこね (K002)
又歌之曰。
@阿磨佐箇屡。避奈菟謎廼。以和多邏素西渡。以嗣箇播箇〓[木+它]輔智。箇多輔智爾。阿弥播利和〓[木+它]嗣。妹慮予嗣爾。予嗣予利拠禰。以嗣箇播箇〓[木+它]輔智。あまさかる ひなつめの いわたらすせと いしかはかたふち かたふちに あみはりわたし めろよしに よしよりこね いしかはかたふち (K003)
此両首歌辞今号夷曲。
既而天照大神。以思兼神妹万幡豊秋津媛命。配正哉吾勝勝速日天忍穂耳尊為妃、令降之於葦原中国。是時勝速日天忍穂耳尊。立于天浮橋而臨睨之曰。彼地未平矣。不須也。頗傾也凶目杵之国歟。乃更還登。具陳不降之状。故天照大神復遣武甕槌神及経津主神、先行駆除。時二神降到出雲。便問大己貴神曰。汝将此国奉天神耶以不。対曰。吾児事代主射鳥遨遊、在三津之碕。今当問以報之。乃遣使人訪焉。対曰。天神所求何不奉歟。故大己貴神以其子之辞報乎二神。二神乃昇天、復命而告之曰。葦原中国皆已平竟。時天照大神勅曰。若然者方当降吾児矣。且将降間。皇孫已生。号曰天津彦彦火瓊瓊杵尊。時有奏曰。欲以此皇孫代降。故天照大神乃賜天津彦彦火瓊瓊杵尊、八坂瓊曲玉及八咫鏡、草薙剣、三種宝物。又以中臣上祖天児屋命。忌部上祖太玉命。猿女上祖天鈿女命。鏡作上祖石凝姥命。玉作上祖玉屋命。凡五部神使配侍焉。因勅皇孫曰。葦原千五百秋之瑞穂国。是吾子孫可王之地也。宜爾皇孫就而治焉。行矣。宝祚之隆、当与天壌無窮者矣。
已而且降之間。先駆者還白。有一神。居天八達之衢。其鼻長七咫。背長七尺余。当言七尋。且口・尻明耀。眠如八咫鏡、而〓[赤+色]然似赤酸醤也。即遣従神往問。時有八十万神。皆不得目勝相問。故特勅天鈿女曰。汝是目勝於人者。宜往問之。天鈿女乃露其胸乳。抑裳帯於臍下。而笑〓向立。是時、衢神問曰。天鈿女、汝為之何故耶。対曰。天照大神之子所幸道路。有如此居之者誰也。敢問之。衢神対曰。聞天照大神之子、今当降行。故奉迎相待。吾名是猿田彦大神。時天鈿女復問曰。汝将先我行乎。将抑我先汝行乎。対曰。吾先啓行。天鈿女復問曰。汝何処到耶。皇孫何処到耶。対曰。天神之子則当到筑紫日向高千穂〓[木+患]触之峰。吾則応到伊勢之狭長田五十鈴川上。因曰。発顕我者汝也。故汝可以送我而致之矣。天鈿女還詣報状。皇孫、於是、脱離天磐座。排分天八重雲。稜威道別道別、而天降之也。果如先期。皇孫則到筑紫日向高千穂〓[木+患]触之峰。其猿田彦神者。則到伊勢之狭長田五十鈴川上。即天鈿女命随猿田彦神所乞遂以侍送焉。時皇孫勅天鈿女命。汝宜以所顕神名、為姓氏焉。因賜猿女君之号。故猿女君等男女、皆呼為君。此其縁也。高胸。此云多歌武娜娑歌。頗傾也。此云歌矛志。
《第九段一書第二》一書曰。天神遣経津主神。武甕槌神、使平定葦原中国。時二神曰。天有悪神。名曰天津甕星。亦名天香香背男。請、先誅此神。然後下撥葦原中国。是時斎主神号斎之大人。此神今在乎東国楫取之地也。既而二神降到出雲五十田狭之小汀。而問大己貴神曰。汝将以此国、奉天神耶以不。対曰。疑、汝二神非是吾処来者。故不須許也。於是経津主神則還昇報告。時高皇産霊尊乃還遣二神。勅大己貴神曰。今者聞汝所言、深有其理。故更条条而勅之。夫汝所治顕露之事。宜是吾孫治之。汝則可以治神事。又汝応住天日隅宮者。今当供造。即以千尋栲縄。結為百八十紐。其造宮之制者。柱則高大。板則広厚。又将田供佃。又為汝往来遊海之具。高橋・浮橋及天鳥船亦将供造。又於天安河亦造打橋。又供造百八十縫之白楯。又当主汝祭祀者天穂日命是也。於是大己貴神報曰。天神勅教慇懃如此。敢不従命乎。吾所治顕露事者。皇孫当治。吾将退治幽事。乃薦岐神於二神曰。是当代我而奉従也。吾将自此避去。即躬披瑞之八坂瓊、而長隠者矣。
故経津主神、以岐神。為郷導、周流削平。有逆命者即加斬戮。帰順者仍加褒美。是時帰順之首渠者。大物主神及事代主神。乃合八十万神於天高市。帥以昇天、陳其誠款之至。時高皇産霊尊勅大物主神。汝若以国神為妻。吾猶謂汝有疏心。故今以吾女三穂津姫配汝為妻。宜領八十万神、永為皇孫奉護。乃使還降之。即以紀伊国忌部遠祖手置帆負神、定為作笠者。彦狭知神、為作盾者。天目一箇神、為作金者。天日鷲神、為作木綿者。櫛明玉神、為作玉者。乃使太玉命、以弱肩被太手繦、而代御手、以祭此神者、始起於此矣。且天児屋命主神事之宗源者也。故俾以太占之卜事而奉仕焉。高皇産霊尊因勅曰。吾則起樹天津神籬及天津磐境。当為吾孫奉斎矣。汝天児屋命。太玉命、宜持天津神籬。降於葦原中国。亦為吾孫奉斎焉。乃使二神、陪従天忍穂耳尊以降之。
是時天照大神手持宝鏡。授天忍穂耳尊、而祝之曰。吾児、視此宝鏡当猶視吾。可与同床共殿、以為斎鏡。復勅天児屋命。太玉命。惟爾二神亦同侍殿内。善為防護。又勅曰。以吾高天原所御斎庭之穂、亦当御於吾児。則以高皇産霊尊之女、号万幡姫。配天忍穂耳尊為妃、降之。故時居於虚天而生児。号天津彦火瓊瓊杵尊。因欲以此皇孫、代親而降。故以天児屋命。太玉命及諸部神等、悉皆相授。且服御之物、一依前授。然後、天忍穂耳尊復還於天。
故天津彦火瓊瓊杵尊降到於日向〓[木+患]日高千穂之峰。而膂宍胸副国自頓丘覓国行去。立於浮渚在平地。乃召国主事勝国勝長狭而訪之。対曰。是有国也。取捨随勅。時皇孫因立宮殿。是焉遊息。後遊幸海浜、見一美人。皇孫問曰。汝是誰之子耶。対曰。妾是大山祇神之子。名神吾田鹿葦津姫。亦名木花開耶姫。因白。亦吾姉磐長姫在。皇孫曰。吾欲以汝為妻。如之何。対曰。妾父大山祇神在。請、以垂問。皇孫因謂大山祇神曰。吾見汝之女子。欲以為妻。於是大山祇神乃使二女持百机飲食奉進。時皇孫謂姉為醜。不御而罷。妹有国色、引而幸之。則一夜有身。故磐長姫大慙而詛之曰。仮使天孫、不斥妾而御者。生児永寿、有如磐石之常存。今既不然。唯弟独見御。故其生児。必如木花之移落。一云。磐長姫恥恨而。唾泣之曰。顕見蒼生者。如木花之俄遷転当衰去矣。此世人短折之緑也。是後神吾田鹿葦津姫見皇孫曰。妾孕天孫之子。不可私以生也。皇孫曰。雖復天神之子、如何一夜使人娠乎。抑非吾之児歟。木花開耶姫甚以慙恨。乃作無戸室而誓之曰。吾所娠。是若他神之子者。必不幸矣。是実天孫之子者。必当全生。則入其室中、以火焚室。于時焔初起時共生児、号火酢芹命。次火盛時生児、号火明命。次生児、号彦火火出見尊。亦号火折尊。斎主。此云伊播毘。顕露。此云阿羅播弐。斎庭。此云踰弐波。
《第九段一書第三》一書曰。初火焔明時生児火明命。次火炎盛時生児火進命。又曰火酢芹命。次避火炎時生児火折彦火火出見尊。凡此三子、火不能害。及母亦無所少損。時以竹刀、截其児臍。其所棄竹刀。終成竹林。故号彼地曰竹屋。時神吾田鹿葦津姫、以卜定田。号曰狭名田。以其田稲、釀天甜酒嘗之。又用淳浪田稲、為飯嘗之。
《第九段一書第四》一書曰。高皇産霊尊、以真床覆衾、〓天津彦国光彦火瓊瓊杵尊。則引開天磐戸。排分天八重雲、以奉降之。于時大伴連遠祖天忍日命。帥来目部遠祖天〓[木+患]津大来目。背負天磐靫。臂著稜威高鞆、手捉天梔弓・天羽羽矢。及副持八目鳴鏑。又帯頭槌剣。而立天孫之前、遊行降来。到於日向襲之高千穂〓[木+患]日二上峰。天浮橋、而立於浮渚在之平地。膂宍空国、自頓丘覓国行去。到於吾田長屋笠狭之御碕。時彼処有一神。名曰事勝国勝長狭。故天孫問其神曰。国在耶。対曰。在也。因曰。随勅奉矣。故天孫留住於彼処。其事勝国勝神者、是伊弉諾尊之子也。亦名塩土老翁。〔梔。此云波茸。音之移反。頭槌。此云箇歩豆智。老翁。此云烏膩。〕
《第九段一書第五》一書曰。天孫幸大山祇神之女子。吾田鹿葦津姫。則一夜有身。遂生四子。故吾田鹿葦津姫、抱子而来進曰。天神之子寧可以私養乎。故告状知聞。是時天孫見其子等嘲之曰。妍哉。吾皇子者、聞喜而生之歟。故吾田鹿葦津姫、乃慍之曰。何為嘲妾乎。天孫曰。心疑之矣、故嘲之。何則雖復天神之子。豈能一夜之間、使人有身者哉。固非我子矣。是以、吾田鹿葦津姫益恨。作無戸室、入居其内、誓之曰。妾所娠、若非天神之胤者必亡。是若天神之胤者無所害。則放火焚室。其火初明時躡誥出児、自言。吾是天神之子。名火明命。吾父何処坐耶。次火盛時躡誥出児、亦言。吾是天神之子。名火進命。吾父及兄何処在耶。次火炎衰時躡誥出児、亦言。吾是天神之子。名火折尊。吾父及兄等何処在耶。次避火熱時躡誥出児、亦言。吾是天神之子。名彦火火出見尊。吾父及兄等何処在耶。然後母吾田鹿葦津姫。自火燼中出来、就而称之曰。妾所生児及妾身、自当火難、無所少損。天孫豈見之乎。報曰。我知本是吾児。但一夜而有身。慮有疑者。欲使衆人皆知是吾児。并亦天神能令一夜有娠。亦欲明汝有霊異之威。子等復有超倫之気。故有前日之嘲辞也。梔。此云波茸。音之移反。頭槌。此云箇歩豆智。老翁。此云烏膩。
《第九段一書第六》一書曰。天忍穂根尊、娶高皇産霊尊女子栲幡千千姫万幡姫命。亦云。高皇産霊尊児火之戸幡姫児千千姫命。而生児天火明命。次生天津彦根火瓊瓊杵根尊。其天火明命児、天香山、是尾張連等遠祖也。及至奉降皇孫火瓊瓊杵尊、於葦原中国也。高皇産霊尊、勅八十諸神曰。葦原中国者、磐根・木株・草葉、猶能言語。夜者若〓[火+票]火而喧響之。昼者如五月蠅而沸騰之。云云。時高皇産霊尊勅曰。昔遣天稚彦於葦原中国。至今所以久不来者。蓋是国神有強禦之者。乃遣無名雄雉往候之。此雉降来、因見粟田・豆田。則留而不返。此世所謂雉頓之縁也。故復遣無名雌雉。此鳥下来、為天稚彦所射、中其矢而上報。云云。是時高皇産霊尊乃用真床覆衾、〓皇孫天津彦根火瓊瓊杵根尊。而排披天八重雲以奉降之。故称此神、曰天国饒石彦火瓊瓊杵尊。于時降到之処者。呼曰日向襲之高千穂添山峰矣。及其遊行之時也、云云。
到于吾田笠狭之御碕。遂登長屋之竹嶋。乃巡覧其地者。彼有人焉。名曰事勝国勝長狭。天孫因問之曰。此誰国歟。対曰。是長狭所住之国也。然今乃奉上天孫矣。天孫又問曰。其於秀起浪穂之上、起八尋殿、而手玉玲瓏織経之少女者、是誰之子女耶。答曰。大山祇神之女等。大号磐長姫。少号木花開耶姫。亦号豊吾田津姫。云云。皇孫因幸豊吾田津姫。則一夜而有身。皇孫疑之。云云。遂生火酢芹命。次生火折尊。亦号彦火火出見尊。母誓已験。方知。実是皇孫之胤。然豊吾田津姫、恨皇孫不与共言。皇孫憂之。乃為歌之曰。
@憶企都茂播。陛爾播誉戻耐母。佐禰耐拠茂。阿党播怒介茂誉。播磨都智耐理誉。おきつもは へにはよれども さねどこも あたはぬかもよ はまつちどりよ (K004)
〓[火+票]火。此云褒倍。喧響。此云淤等娜比。五月蠅。此云左魔倍。添山。此云曾褒里能耶麻。秀起。此云左岐陀豆屡。
《第九段一書第七》一書曰。高皇産霊尊之女天万栲幡千幡姫。一云。高皇産霊尊児。万幡姫児玉依姫命。此神為天忍骨命妃。生児天之杵火火置瀬尊。一云。勝速日命児天大耳尊。此神娶丹〓[潟の旁]姫。生児火瓊瓊杵尊。一云。神高皇産霊尊之女栲幡千幡姫。生児火瓊瓊杵尊。一云。天杵瀬命娶吾田津姫。生児火明命。次火夜織命。次彦火火出見尊。
《第九段一書第八》一書曰。正哉吾勝勝速日天忍穂耳尊。娶高皇産霊尊之女天万栲幡千幡姫、為妃而生児。号天照国照彦火明命。是尾張連等遠祖也。次天饒石国饒石天津彦火瓊瓊杵尊。此神娶大山祇神女子木花開耶姫命、為妃而生児。号火酢芹命。次彦火火出見尊。
《第十段本文》兄火闌降命。自有海幸。〈幸。此云左知。〉弟彦火火出見尊。自有山幸。始兄弟二人相謂曰。試欲易幸。遂相易之。各不得其利。兄悔之乃還弟弓箭。而乞己釣鉤。弟時既失兄鉤。無由訪覓。故別作新鉤与兄。兄不肯受、而責其故鉤。弟患之。即以其横刀鍛作新鉤。盛一箕而与之。兄忿之曰。非我故鉤、雖多不取。益復急責。故彦火火出見尊憂苦甚深。行吟海畔。時逢塩土老翁。老翁問曰。何故在此愁乎。対以事之本末。老翁曰。勿復憂。吾当為汝計之。乃作無目籠。内彦火火出見尊於籠中沈之于海。即自然有可怜小汀。〈可怜。此云于麻師。汀。此云波麻。〉於是棄籠遊行。忽至海神之宮。其宮也雉〓整頓。台宇玲瓏。門前有一井。井上有一湯津杜樹。枝葉扶疏。時彦火火出見尊就其樹下。徒倚彷徨良久有一美人。排闥而出。遂以玉鋺来当汲水。因挙目視之。乃驚而還入。白其父母曰。有一希客者。在門前樹下。海神於是鋪設八重席薦、以延内之。坐定。因問其来意。時彦火火出見尊対以情之委曲。海神乃集大小之魚、逼問之。僉曰。不識。唯赤女〈赤女。鯛魚名也。〉比有口疾而不来。固召之探其口者。果得失鉤。
已而彦火火出見尊因娶海神女豊玉姫。仍留住海宮。已経三年。彼処雖復安楽。猶有憶郷之情。故時復太息。豊玉姫聞之、謂其父曰。天孫悽然数歎。蓋懐土之憂乎。海神乃延彦火火出見尊、従容語曰。天孫若欲還郷者。吾当奉送。便授所得釣鉤。因誨之曰。以此鉤与汝兄時。則陰呼此鉤曰貧鉤。然後与之。復授潮満瓊及潮涸瓊、而誨之曰。漬潮満瓊者、則潮忽満。以此没溺汝兄。若兄悔而祈者。還漬潮涸瓊、則潮自涸。以此救之。如此逼悩。則汝兄自伏。及将帰去。豊玉姫謂天孫曰。妾已娠矣。当産不久。妾必以風濤急峻之日、出到海浜。請為我作産室相待矣。
彦火火出見尊已還宮、一遵海神之教。時兄火闌降命既被厄困。乃自伏罪曰。従今以後。吾将為汝俳優之民。請施恩活。於是随其所乞遂赦之。其火闌降命。即吾田君小橋等之本祖也。後豊玉姫、果如前期、将其女弟玉依姫、直冒風波来到海辺。逮臨産時、請曰。妾産時、幸勿以看之。天孫猶不能忍。窃往覘之。豊玉姫方産化為竜。而甚慙之曰。如有不辱我者。則使海陸相通。永無隔絶。今既辱之。将何以結親昵之情乎。乃以草〓児棄之海辺、閉海途而径去矣。故因以名児、曰彦波〓武〓〓[茲+鳥]草葺不合尊。後久之、彦火火出見尊崩。葬日向高屋山上陵。
《第十段一書第一》一書曰。兄火酢芹命能得海幸。弟彦火火出見尊能得山幸。時兄弟欲互易其幸。故兄持弟之幸弓。入山覓獣。終不見獣之乾迹。弟持兄之幸鉤。入海釣魚。殊無所獲。遂失其鉤。是時兄還弟弓矢、而責己鉤。弟患之。乃以所帯横刀作鉤。盛一箕与兄。兄不受曰。猶欲得吾之幸鉤。於是、彦火火出見尊不知所求。但有憂吟。乃行至海辺。彷徨嗟嘆。時有一長老。忽然而至。自称塩土老翁。乃問之曰。君是誰者。何故患於此処乎。彦火火出見尊具言其事。老翁即取嚢中玄櫛。投地、則化成五百箇竹林。因取其竹、作大目麁籠。内火火出見尊於籠中、投之于海。一云。以無目堅間為浮木。以細縄繋著火火出見尊而沈之。所謂堅間、是今之竹籠也。于時海底自有可怜小汀。乃尋汀而進。忽到海神豊玉彦之宮。其宮也城闕崇華。楼台壮麗。門外有井。井傍有杜樹。乃就樹下立之。良久有一美人。容貌絶世。侍者群従。自内而出。将以玉壼汲玉水。仰見火火出見尊。便以驚還、而白其父神曰。門前井辺樹下、有一貴客。骨法非常。若従天降者、当有天垢。従地来者、当有地垢。実是妙美之。虚空彦者歟。一云。豊玉姫之侍者、以玉瓶汲水。終不能満。俯視井中。則倒映人咲之顔。因以仰観。有一麗神。倚於杜樹。故還入白其王。於是、豊玉彦遣人問曰。客是誰者。何以至此。火火出見尊対曰。吾是天神之孫也。乃遂言来意。時海神迎拝。延入、慇懃奉慰。因以女豊玉姫妻之。故留住海宮、已経三載。
是後火火出見尊数有歎息。豊玉姫問曰。天孫豈欲還故郷歟。対曰。然。豊玉姫即白父神曰。在此貴客、意望欲還上国。海神於是総集海魚、覓問其鉤。有一魚。対曰。赤女久有口疾。或云。赤鯛。疑是之呑乎。故即召赤女。見其口者。鉤猶在口。便得之、乃以授彦火火出見尊。因教之曰。以鉤与汝兄時。則可詛言。貧窮之本。飢饉之始。困苦之根。而後与之。又汝兄渉海時。吾必起迅風・洪濤。令其没溺辛苦矣。於是乗火火出見尊於大鰐。以送致本郷。
先是且別時。豊玉姫従容語曰。妾已有身矣。当以風濤壮日、出到海辺。請為我造産屋以待之。是後豊玉姫果如其言来至。謂火火出見尊曰。妾今夜当産。請勿臨之。火火出見尊不聴。猶以櫛燃火視之。時豊玉姫化為八尋大熊鰐。匍匐逶蛇。遂以見辱為恨。則径帰海郷。留其女弟玉依姫、持養児焉。所以児名称彦波〓武〓〓[茲+鳥]草葺不合尊者。以彼海浜産屋、全用〓〓[茲+鳥]羽為草葺之。而甍未合時、児即生焉。故因以名焉。上国。此云羽播豆矩〓[人偏+爾]。
《第十段一書第二》一書曰。門前有一好井。井上有百枝杜樹。故彦火火出見尊跳昇其樹而立之。于時海神之女豊玉姫。手持玉鋺来、将汲水。正見人影在於井中。乃仰視之。驚而墜鋺。鋺既破砕不顧而還入。謂父母曰。妾見一人在於井辺樹上。顔色甚美。容貌且閑。殆非常之人者也。時父神聞而奇之。乃設八重席迎入。坐定。因問来意。対以情之委曲。時海神便起憐心、尽召鰭広・鰭狭而問之。皆曰。不知。但赤女有口疾不来。亦云。口女有口疾。即急召至。探其口者。所失之針鉤立得。於是海神制曰。〓[人偏+爾]口女従今以往。不得呑餌。又不得預天孫之饌。即以口女魚所以不進御者。此其縁也。
及至彦火火出見尊将帰之時。海神白言。今者。天神之孫、辱臨吾処。中心欣慶、何日忘之。乃以思則潮溢之瓊。思則潮涸之瓊。副其鉤而奉進之曰。皇孫雖隔八重之隈。冀時復相憶、而勿棄置也。因教之曰。以此鉤与汝兄時。則称貧鉤。滅鉤。落薄鉤。言訖、以後手投棄与之。勿以向授。若兄起忿怒有賊害之心者。則出潮溢瓊以漂溺之。若已至危苦求愍者。則出潮涸瓊以救之。如此逼悩。自当臣伏。時彦火火出見尊受彼瓊鉤、帰来本宮。一依海神之教。先以其鉤与兄。兄怒不受。故弟出潮溢瓊。則潮大溢、而兄自没溺。因請之曰。吾当事汝為奴僕。願垂救活。弟出潮涸瓊。則潮自涸。而兄還平復。已而兄改前言曰。吾是汝兄。如何為人兄而事弟耶。弟時出潮溢瓊。兄見之走登高山。則潮亦没山。兄縁高樹。則潮亦没樹。兄既窮途無所逃去。乃伏罪曰。吾已過矣。従今以往、吾子孫八十連属。恒当為汝俳人。一云。狗人。請哀之。弟還出涸瓊、則潮自息。於是兄知弟有神徳。遂以伏事其弟。是以火酢芹命苗裔、諸隼人等。至今不離天皇宮墻之傍。代吠狗而奉事者也。世人不債失針、此其縁也。
《第十段一書第三》一書曰。兄火酢芹命能得海幸。故号海幸彦。弟彦火火出見尊能得山幸。故号山幸彦。兄則毎有風雨。輙失其利。弟則雖逢風雨。其幸不惑、時兄謂弟曰。吾試欲与汝換幸。弟許諾因易之。時兄取弟弓失。入山猟獣。弟取兄釣鉤、入海釣魚。倶不得利。空手来帰。兄即還弟弓矢、而責己釣鉤。時弟已失鉤於海中、無因訪獲。故別作新鉤数千与之。兄怒不受。急責故鉤。云云。是時弟往海浜。低徊愁吟。時有川鴈。嬰羂困厄。即起憐心、解而放去。須臾有塩土老翁、来。乃作無目堅間小船。載火火出見尊。推放於海中。則自然沈去。忽有可怜御路。故尋路而往。自至海神之宮。是時海神自迎延入。乃鋪設海驢皮八重、使坐其上。兼設饌百机。以尽主人之礼。因従容問曰。天神之孫何以辱臨乎。一云。頃吾児来語曰。天孫憂居海浜。未審虚実。蓋有之乎。彦火火出見尊具申事之本末。因留息焉。海神則以其子豊玉姫妻之。遂纒綿篤愛、已経三年。
及至将帰、海神乃召鯛女。探其口者、即得鉤焉。於是、進此鉤于彦火火出見尊。因奉教之曰。以此与汝兄時、乃可称曰。大鉤、踉〓[足+旁]鉤。貧鉤。痴〓[馬+矣]鉤。言訖。則可以後手投賜。已而召集鰐魚問之曰。天神之孫今当還去。〓[人偏+爾]等幾日之内、将作以奉致。時諸鰐魚各随其長短、定其日数。中有一尋鰐。自言。一日之内則当致焉。故即遣一尋鰐魚。以奉送焉。復進潮満瓊。潮涸瓊、二種宝物。仍教用瓊之法。又教曰。兄作高田者。汝可作〓田。兄作〓田者。汝可作高田。海神尽誠奉助、如此矣。時彦火火出見尊既帰来、一遵神教。依而行之。其後火酢芹命日以襤褸、而憂之曰。吾已貧矣。乃帰伏於弟。弟時出潮満瓊。即兄挙手溺困。還出潮涸瓊。則休而平復。
先是豊玉姫謂天孫曰。妾已有娠也。天孫之胤、豈可産於海中乎。故当産時、必就君処。如為我造屋於海辺。以相待者。是所望也。故彦火火出見尊已還郷。即以〓〓[茲+鳥]之羽、葺為産屋。屋甍未及合。豊玉姫自馭大亀。将女弟玉依姫、光海来到。時孕月已満。産期方急。由此、不待葺合、径入居焉。已而従容謂天孫曰。妾方産。請勿臨之。天孫心怪其言、窃覘之。則化為八尋大鰐。而知天孫視其私屏。深懐慙恨。既児生之後。天孫就而問曰。児名何称者当可乎。対曰。宜号彦波〓武〓〓[茲+鳥]草葺不合尊。言訖乃渉海径去。于時彦火火出見尊乃歌之曰。
@飫企都〓利。軻茂豆勾志磨爾。和我謂禰志。伊茂播和素邏珥。誉能拠〓馭〓母。おきつとり かもづくしまに わがゐねし いもはわすらじ よのことごとも (K005)
亦云。彦火火出見尊取婦人、為乳母。湯母及飯嚼・湯坐。凡諸部備行、以奉養焉。于時権用他姫婦。以乳養皇子焉。此世取乳母、養児之縁也。是後豊玉姫聞其児端正。心甚憐重。欲復帰養。於義不可。故遣女弟玉依姫、以来養者也。于時豊玉姫命寄玉依姫。而奉報歌曰。
@阿軻娜磨廼。比訶利播阿利登。比〓播伊珮耐。企弭我誉贈比志。多輔妬勾阿利計利。あかだまの ひかりはありと ひとはいへど きみがよそひし たふとくありけり (K006)
凡此贈答二首、号曰挙歌。海驢。此云美知。踉〓[足+旁]鉤。此云須須能美〓。痴〓[馬+矣]鉤。此云于楼該〓。
《第十段一書第四》一書曰。兄火酢芹命得山幸利。弟火折尊得海幸利。云云。弟愁吟在海浜。時遇塩筒老翁。老翁問曰。何故愁若此乎。火折尊対曰、云云。老翁曰。勿復憂。吾将計之。計曰。海神所乗駿馬者、八尋鰐也。是竪其鰭背、而在橘之小戸。吾当与彼者共策。乃将火折尊、共往而見之。是時鰐魚策之曰。吾者八日以後、方致天孫於海宮。唯我王駿馬、一尋鰐魚。是当一日之内必奉致焉。故今我帰而、使彼出来。宜乗彼入海。入海之時。海中自有可怜小汀。随其汀而進者。必至我王之宮。宮門井上、当有湯津杜樹。宜就其樹上而居之。言訖即入海去矣。故天孫随鰐所言。留居。相待已八日矣。久之方有一尋鰐来。因乗而入海。毎遵前鰐之教。時有豊玉姫侍者。持玉鋺当汲井水。見人影在水底、酌取之不得。因以仰見天孫。即入告其王曰。吾謂我王独能絶麗。今有一客。弥復遠勝。海神聞之曰。試以察之。乃設三床請入。於是天孫於辺床則拭其両足。於中床則拠其両手。於内床則寛坐於真床覆衾之上。海神見之。乃知是天神之孫。益加崇敬。云云。海神召赤女・口女問之。時、口女自口出鉤以奉焉。赤女即赤鯛也。口女即鯔魚也。時海神授鉤彦火火出見尊。因教之曰。還兄鉤時、天孫則当言。汝生子八十連属之裔。貧鉤。狭狭貧鉤。言訖。三下唾与之。又兄入海釣時。天孫宜在海浜、以作風招。風招即嘯也。如此則吾起瀛風・辺風。以奔波溺悩。火折尊帰来、具遵神教。至及兄釣之日。弟居浜而嘯之。時迅風忽起。兄則溺苦。無由可生。便遥請弟曰。汝久居海原。必有善術。願以救之。若活我者。吾生児八十連属。不離汝之垣辺。当為俳優之民也。於是弟嘯已停、而風亦還息。故兄知弟徳、欲自伏辜。而弟有慍色。不与共言。於是兄著犢鼻。以赭塗掌塗面。告其弟曰。吾汚身如此。永為汝俳優者。乃挙足踏行、学其溺苦之状。初潮漬足時則為足占。至膝時則挙足。至股時則走廻。至腰時則捫腰。至腋時則置手於胸。至頸時則挙手飄掌。自爾及今、曾無廃絶。
先是豊玉姫出来。当産時、請皇孫曰。云云。皇孫不従。豊玉姫大恨之曰。不用吾言、令我屈辱。故自今以往。妾奴婢至君処者。勿復放還。君奴婢至妾処者。亦勿復還。道以真床覆衾及草、〓其児置之波〓。即入海去矣。此海陸不相通之縁也。一云。置児於波〓者非也。豊玉姫命自抱而去。久之曰。天孫之胤、不宜置此海中。乃使玉依姫持之送出焉。初豊玉姫別去時。恨言既切。故火折尊知其不可復会。乃有贈歌。已見上。八十連属。此云野素豆豆企。飄掌。此云陀毘盧箇須也。
《第十一段本文》彦波〓武〓〓[茲+鳥]草葺不合尊。以其姨玉依姫為妃。生彦五瀬命。次稲飯命。次三毛入野命。次神日本磐余彦尊。凡生四男。久之彦波〓武〓〓[茲+鳥]草葺不合尊、崩於西洲之宮。因葬日向吾平山上陵。
《第十一段一書第一》一書曰。先生彦五瀬命。次稲飯命。次三毛入野命。次狭野尊。亦号神日本磐余彦尊。所称狭野者。是年少時之号也。後撥平天下、奄有八洲。故復加号、曰神日本磐余彦尊。
《第十段一書第二》一書曰。先生五瀬命。次三毛野命。次稲飯命。次磐余彦尊。亦号神日本磐余彦火火出見尊。
《第十段一書第三》一書曰。先生彦五瀬命。次稲飯命。次神日本磐余彦火火出見尊。次稚三毛野命。
《第十段一書第四》一書曰。先生彦五瀬命。次磐余彦火火出見尊。次彦稲飯命。次三毛入野命。
日本書紀巻第二 終



日本書紀 巻第三 神日本磐余彦天皇 神武天皇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神日本磐余彦天皇。諱彦火火出見。彦波〓武〓〓[茲+鳥]草葺不合尊第四子也。母曰玉依姫。海童之小女也。天皇生而明達。意〓如也。年十五立為太子。長而娶日向国吾田邑吾平津媛。為妃。生手研耳命。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甲寅年(前六六七)》及年四十五歳。謂諸兄及子等曰。昔我天神。高皇産霊尊。大日〓尊。挙此豊葦原瑞穂国、而授我天祖彦火瓊瓊杵尊。於是火瓊瓊杵尊。闢天関。披雲路。駆仙蹕以戻止。是時運属鴻荒。時鍾草昧。故蒙以養正、治此西偏。皇祖皇考、乃神乃聖。積慶重暉、多歴年所。自天祖降跡以逮。于今一百七十九万二千四百七十余歳。而遼〓之地。猶未霑於王沢。遂使邑有君。村有長。各自分彊用相凌〓。抑又、聞於塩土老翁。曰、東有美地。青山四周。其中、亦有乗天磐船而飛降者。余謂。彼地必当足以恢弘大業、光宅天下。蓋六合之中心乎。厥飛降者。謂是饒速日歟。何不就而都之乎。諸皇子対曰。理実灼然。我亦恒以為念。宜早行之。是年也、太歳甲寅。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甲寅年(前六六七)十月辛酉(五)》其年冬十月丁巳朔辛酉。天皇親帥諸皇子・舟師東征。至速吸之門。時有一漁人。乗艇而至。天皇招之。因問曰。汝誰也。対曰。臣是国神。名曰珍彦。釣魚於曲浦。聞天神子来。故即奉迎。又問之曰。汝能為我導耶。対曰。導之矣。天皇勅授漁人椎〓末令執、而牽納於皇舟。以為海導者。乃特賜名、為椎根津彦。〈 椎。此云辞毘。 〉此即倭直部始祖也。行至筑紫国菟狭。〈 菟狭者地名也。此云宇佐。 〉時有菟狭国造祖。号曰菟狭津彦。菟狭津媛。乃於菟狭川上。造一柱騰宮。而奉饗焉。〈 一柱騰宮。此云阿斯毘苔徒鞅餓離能宮。 〉是時。勅以菟狭津媛。賜妻之於侍臣天種子命。天種子命。是中臣氏之遠祖也。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甲寅年(前六六七)十一月甲午(九)》十有一月丙戌朔甲午。天皇至筑紫国岡水門。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甲寅年(前六六七)十二月壬午(廿七)》十有二月丙辰朔壬午。至安芸国。居于埃宮。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乙卯年(前六六六)三月己未(六)》乙卯年春三月甲寅朔己未。徙入吉備国。起行宮以居之。是曰高嶋宮。積三年間。脩舟楫。蓄兵食。将欲以一挙而平天下也。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六六三)二月丁未(十一)》戊午年春二月丁酉朔丁未。皇師遂東。舳艫相接。方到難波之碕。会有奔潮太急。因以名為浪速国。亦曰浪花。今謂難波訛也。〈 訛。此云与許奈磨盧。 〉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六六三)三月丙子(十)》三月丁卯朔丙子。遡流而上。径至河内国草香邑青雲白肩之津。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六六三)四月甲辰(九)》夏四月丙申朔甲辰。皇師勒兵歩趣竜田。而其路狭嶮。人不得並行。乃還更欲東踰胆駒山、而入中洲。時長髄彦聞之曰。夫天神子等所以来者。必将奪我国。則尽起属兵。徼之於孔舍衛坂。与之会戦。有流矢、中五瀬命肱脛。皇師不能進戦。天皇憂之。乃運神策於沖衿曰。今我是日神子孫。而向日征虜。此逆天道也。不若、退還示弱、礼祭神祇。背負日神之威。随影圧躡。如此、則曾不血刃。虜必自敗矣。僉曰。然。於是令軍中曰。且停。勿復進。乃引軍還。虜亦不敢逼。却至草香津。植盾而為雄誥焉。〈 雄誥。此云烏多鶏〓。 〉因改号其津曰盾津。今云蓼津訛也。初孔舍衛之戦。有人隠於大樹而得兔難。仍指其樹曰。恩如母。時人因号其地曰母木邑。今云飫悶廼奇訛也。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六六三)五月癸酉(八)》五月丙寅朔癸酉。軍至茅淳山城水門。〈 亦名山井水門。茅淳。此云智怒。 〉時五瀬命矢瘡痛甚。乃撫剣而雄誥之曰。〈 撫剣。此云都盧耆能多伽弥屠利辞魔屡。 〉慨哉。大丈夫〈 慨哉。此云于黎多棄伽夜。 〉被傷於虜手。将不報而死耶。時人因号其処曰雄水門。進到于紀伊国竈山、而五瀬命薨于軍。因葬竈山。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六六三)六月丁巳(廿三)》六月乙未朔丁巳。軍至名草邑。則誅名草戸畔者。〈 戸畔。此云妬轂。 〉遂越狭野、而到熊野神邑。且登天磐盾。仍引軍漸進。海中卒遇暴風。皇舟漂蕩。時稲飯命乃歎曰。嗟乎。吾祖則天神。母則海神。如何厄我於陸。復厄我於海乎。言訖乃抜剣入海。化為鋤持神。三毛入野命亦恨之曰。我母及姨並是海神。何為起波瀾。以灌溺乎。則蹈浪秀而往乎常世郷矣。天皇独与皇子手研耳命。帥軍而進、至熊野荒坂津。〈 亦名丹敷浦。 〉因誅丹敷戸畔者。時神吐毒気。人物咸瘁。由是皇軍不能復振。時彼処有人。号曰熊野高倉下。忽夜夢。天照大神謂武甕雷神曰。夫葦原中国猶聞喧擾之響焉。〈 聞喧擾之響焉。此云左揶霓利奈離。 〉宜汝更往而征之。武甕雷神対曰。雖予不行、而下予平国之剣。則国将自平矣。天照大神曰。諾。〈 諾。此云宇毎那利。 〉時武甕雷神登謂高倉下曰。予剣号曰〓霊。〈 〓霊。此云赴屠能瀰〓[口+多]磨。 〉今当置汝庫裏。宜取而献之天孫。高倉下曰唯唯而寤之。明旦、依夢中教、開庫視之。果有落剣。倒立於庫底板。即取以進之。于時。天皇適寐。忽然而寤之曰。予何長眠若此乎。尋而中毒士卒悉復醒起。既而皇師欲趣中洲。而山中嶮絶。無復可行之路。乃棲遑不知其所跋渉。時夜夢。天照大神訓于天皇曰。朕今遣頭八咫烏。宜以為郷導者。果有頭八咫烏。自空翔降。天皇曰。此烏之来、自叶祥夢。大哉、赫矣。我皇祖天照大神。欲以助成基業乎。是時。大伴氏之遠祖日臣命、帥大来目、督将元戎。蹈山啓行。乃尋烏所向、仰視而追之。遂達于菟田下県。因号其所至之処。曰菟田穿邑。〈 穿邑。此云于介知能務羅。 〉于時勅誉日臣命曰。汝忠而且勇。加能有導之功。是以改汝名為道臣。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六六三)八月乙未(二)》秋八月甲午朔乙未。天皇使徴兄猾及弟猾者。〈 猾。此云字介志。 〉是両人菟田県之魁帥者也。〈 魁帥。此云比登誤廼伽弥。 〉時兄猾不来。弟猾即詣至。因拝軍門而告之曰。臣兄兄猾之為逆状也。聞天孫且到。即起兵将襲。望見皇師之威。懼不敢敵。乃潜伏其兵。権作新宮。而殿内施機。欲因請饗以作難。願知此詐。善為之備。天皇即遣道臣命、察其逆状。時道臣命審知有賊害之心。而大怒誥嘖之曰。虜爾所造屋。爾自居之。〈 爾。此云飫例。 〉因案剣彎弓。逼令催入。兄猾獲罪兄於天。事無所辞。乃自蹈機而圧死。時陳其屍而斬之。流血没踝。故号其地曰菟田血原。已而弟猾大設牛酒。以労饗皇師焉。天皇以其酒完班賜軍卒。乃為御謡之曰。〈 謡。此云宇多預瀰。 〉
@于〓能 多伽機珥。辞芸和奈陂蘆。和餓末菟夜。辞芸破佐夜羅孺、伊殊区波辞。区〓羅佐夜離。固奈瀰餓。那居波佐麼。多智曾麼能 未廼那鶏句〓[土+烏]。居気辞被恵禰。宇破奈利餓。那居波佐磨。伊智佐介幾 未廼於朋鶏句〓[土+烏]。居気〓被恵禰。うだの たかきに しぎわなはる わがまつや しぎはさやらず いすくはし くぢらさやり こなみが なこはさば たちそばの みのなけくを こきしひゑね うはなりが なこはさば いちさかき みのおほけくを こきだひゑね (K007)
是謂来目歌。今楽府奏此歌者。猶有手量大小、及音声巨細。此古之遺式也。是後天皇欲省吉野之地。乃従菟田穿邑。親率軽兵巡幸焉。至吉野時。有人出自井中。光而有尾。天皇問之曰。汝何人。対曰。臣是国神。名為井光。此則吉野首部始祖也。更少進、亦有尾而披磐石而出者。天皇問之曰。汝何人。対曰。臣是磐排別之子。〈 排別。此云飫時和句。此則吉野国〓部始祖也。及縁水西行。亦有作梁取魚者。〈 梁。此云揶奈。 〉天皇問之。対曰。臣是苞苴担之子。〈 苞苴担。此云珥倍毛菟。 〉此則阿太養〓部始祖也。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六六三)九月戊辰(五)》九月甲子朔戊辰。天皇陟彼菟田高倉山之巓。瞻望域中。時国見丘上則有八十梟帥。〈 梟帥。此云多稽屡。 〉又於女坂置女軍。男坂置男軍。墨坂置〓[火+赤]炭。其女坂・男坂・墨坂之号、由此而起也。復有兄磯城軍。布満於磐余邑。〈 磯。此云志。 〉賊虜所拠。皆是要害之地。故道路絶塞。無処可通。天皇悪之。是夜自祈而寝。夢。有天神訓之曰。宜取天香山社中土。〈 香山。此云介遇夜摩。 〉以造天平瓮八十枚。〈 平瓮。此云毘邏介。 〉并造厳瓮。而敬祭天神地祇。〈 厳瓮。此云怡途背。 〉亦為厳呪詛。如此則虜自平伏。〈 厳呪詛。此云怡途能伽辞離。 〉天皇祇承夢訓。依以将行。時弟猾又奏曰。倭国磯城邑有磯城八十梟帥。又高尾張邑〈 或本云。葛城邑也。 〉有赤銅八十梟帥。此類皆欲与天皇距戦。臣窃為天皇憂之。宜今当取天香山埴、以造天平瓮。而祭天社国社之神。然後撃虜則易除也。天皇既以夢辞為吉兆。及聞弟猾之言。益喜於懐。乃使椎根津彦著弊衣服及蓑笠。為老父貌。又使弟猾被箕。為老嫗貌。而勅之曰。宜汝二人到天香山。潜取其巓土而可来旋矣。基業成否。当以汝為占。努力慎歟。是時虜兵満路。難以往還。時椎根津彦乃祈之曰。我皇当能定此国者。行路自通。如不能者。賊必防禦。言訖径去。時群虜見二人。大咲之曰。大醜乎。〈 大醜。此云鞅奈瀰爾句。 〉老父老嫗。則相与闢道使行。二人得至其山。取土来帰。於是天皇甚悦。乃以此埴、造作八十平瓮。天手抉八十枚。〈 手抉。此云多衢餌離。 〉厳瓮、而陟于丹生川上。用祭天神地祇。則於彼菟田川之朝原。譬如水沫、而有所呪著也。天皇又因祈之曰。吾今当以八十平瓮、無水造飴。飴成則吾必不仮鋒刃之威。坐平天下。乃造飴。飴即自成。又祈之曰。吾今当以厳瓮沈于丹生之川。如魚無大小、悉酔而流。譬猶〓[木+皮]葉之浮流者。〈 〓[木+皮]。此云磨紀。 〉吾必能定此国。如其不爾。終無所成。乃沈瓮於川。其口向下。頃之魚皆浮出。随水〓〓。時椎根津彦見而奏之。天皇大喜。乃抜取丹生川上之五百箇真坂樹、以祭諸神。自此始有厳瓮之置也。時勅道臣命。今以高皇産霊尊。朕親作顕斎。〈 顕斎。此云于図詩怡破毘。 〉用汝為斎主。授以厳媛之号。而名其所置埴瓮為厳瓮。又火名為厳香来雷。水名為厳罔象女。〈 罔象女。此云瀰菟破廼迷。 〉糧名為厳稲魂女。〈 稲魂女。此云于伽能迷。 〉薪名為厳山雷。草名為厳野椎。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六六三)十月癸巳朔》冬十月癸巳朔。天皇嘗其厳瓮之糧。勒兵而出。先撃八十梟帥於国見丘破斬之。是役也。天皇志存必克。乃為御謡之曰。
@伽牟伽筮能。伊斉能于瀰能。於費異之珥夜。異波臂茂等倍屡。之多〓瀰能。之多〓瀰能。阿誤予。阿誤予。之多太瀰能。異波比茂等倍離。于智弖之夜莽務。于智弖之夜莽務。かむかぜの いせのうみの おほいしにや いはひもとほる しただみの しただみの あごよ あごよ しただみの いはひもとほり うちてしやまむ うちてしやまむ (K008)
謡意。以大石喩其国見丘也。既而余党猶繁。其情難測。乃顧勅道臣命。汝宜帥大来目部。作大室於忍坂邑。盛設宴饗。誘虜而取之。道臣命於是奉密旨。掘〓於忍坂。而選我猛卒。与虜雑居。陰期之曰。酒酣之後。吾則起歌。汝等聞吾歌声。則一時刺虜。已而坐定酒行。虜不知我之有陰謀。任情径酔。時道臣命乃起而歌之曰。
@於佐箇廼於朋務露夜珥。比苔瑳破而。異離烏利苔毛。比苔瑳破而。枳伊離烏利苔毛。瀰都瀰都志。倶梅能固邏餓。句鶩都都伊。異志都都伊毛智。于智弖之夜莽務。おさかの おほむろやに ひとさはに いりをりとも ひとさはに きいりをりとも みつみつし くめのこらが くぶつつい いしつついもち うちてしやまむ (K009)
時我卒聞歌。倶抜其頭椎剣。一時殺虜。虜無復〓[口+焦]類者。皇軍大悦。仰天而咲。因歌之曰。
@伊莽波予。伊莽波予。阿阿時夜〓[土+烏]。伊莽〓而毛 阿誤予。伊莽〓而毛 阿誤予。いまはよ いまはよ ああしやを いまだにも あごよ いまだにも あごよ (K010)
今来目部歌而後大哂。是其縁也。又歌之曰。
@愛濔詩烏 毘〓利。毛毛那比苔。比苔破易陪廼毛。多牟伽毘毛勢儒。えみしを ひだり ももなひと ひとはいへども たむかひもせず (K011)
此皆承密旨而歌之。非敢自専者也。時天皇曰。戦勝而無驕者。良将之行也。今魁賊已滅。而同悪者匈匈十数群。其情不可知。如何久居一処、無以制変。乃徙営於別処。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六六三)十一月己巳(七)》十有一月癸亥朔己巳。皇師大挙。将攻磯城彦。先遣使者徴兄磯城。兄磯城不承命。更遺頭八咫烏召之。時烏到其営而鳴之曰。天神子召汝。怡奘過。怡奘過。〈 過。音倭。 〉兄磯城忿之曰。聞天圧神至。而吾為慨憤時。奈何烏鳥若此悪鳴耶。〈 圧。此云飫蒭。 〉乃彎弓射之。烏即避去。次到弟磯城宅而鳴之曰。天神子召汝。怡奘過。怡奘過。時弟磯城〓然改容曰。臣聞天圧神至。旦夕畏懼。善乎烏。汝鳴之若此者歟。即作葉盤八枚。盛食饗之。〈 葉盤。此云毘羅耐。 〉因以随烏。詣到而告之曰。吾兄兄磯城聞天神子来。則聚八十梟帥。具兵甲、将与決戦。可早図之。天皇乃会諸将。問之曰。今兄磯城果有逆賊之意。召亦不来。為之奈何。諸将曰。兄磯城黠賊也。宜先遣弟磯城暁喩之。并説兄倉下。弟倉下。如遂不帰順。然後挙兵臨之亦未晩也。〈 倉下。此云衢羅餌。 〉乃使弟磯城開示利害。而兄磯城等猶守愚謀、不肯承伏。時椎根津彦計之曰。今者宜先遣我女軍。出自忍坂道。虜見之。必尽鋭而赴。吾則駆馳勁卒、直指墨坂。取菟田川水以灌其炭火。〓忽之間出其不意。則破之必也。天皇善其策。乃出女軍以臨之。虜謂大兵已至。畢力相待。先是皇軍攻必取。戦必勝。而介胃之士。不無疲弊。故聊為御謡以慰将卒之心焉。謡曰。
@〓[口+多]〓[口+多]奈梅弖。伊那瑳能椰摩能。虚能莽由毛。易喩耆摩毛羅毘。多多介陪〓。和例破椰隈怒。之摩途等利。宇介譬餓等茂。伊莽輸開珥虚禰。たたなめて いなさのやまの このまゆも いゆきまもらひ たたかへば われはやゑぬ しまつとり うかひがとも いますけにこね (K012)
果以男軍越墨坂。従後夾撃破之、斬其梟帥兄磯城等。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六六三)十二月丙申(四)》十有二月癸巳朔丙申。皇師遂撃長髄彦。連戦不能取勝。時忽然天陰而雨氷。乃有金色霊鵄。飛来止于皇弓之弭。其鵄光曄〓。状如流電。由是長髄彦軍卒、皆迷眩不復力戦。長髄是邑之本号焉。因亦以為人名。及皇軍之得鵄瑞也。時人仍号鵄邑。今云鳥見。是訛也。昔孔舎衛之戦。五瀬命中矢而薨。天皇〓之。常懐憤〓。至此役也。意欲窮誅。乃為御謡之曰。
@瀰都瀰都志。倶梅能故邏餓。介耆茂等珥。阿波赴珥破。介瀰羅毘苔茂苔。曾廼餓毛苔。曾禰梅屠那芸弖。于笞弖之夜莽務。みつみつし くめのこらが かきもとに あはふには かみらひともと そのがもと そねめつなぎて うちてしやまむ (K013)
又謡之曰。
@瀰都瀰都志。倶梅能故邏餓。介耆茂等珥。宇恵志破餌介瀰。句致弭比倶。和例破〓輸例儒 于智弖之夜莽務。みつみつし くめのこらが かきもとに うゑしはじかみ くちびひく われはわすれず うちてしやまむ (K014)
因復縦兵忽攻之。凡諸御謡。皆謂来目歌。此的取歌者而名之也。時長髄彦乃遣行人言於天皇曰。嘗有天神之子。乗天磐船自天降止。号曰櫛玉饒速日命。〈 饒速日。此云爾芸波揶卑。 〉是娶吾妹三炊屋媛。〈 亦名長髄媛。亦名鳥見屋媛。 〉遂有児息。名曰可美真手命。〈 可美真手。此云于魔詩莽耐。 〉故吾以饒速日命為君而奉焉。夫天神之子、豈有両種乎。奈何更穏天神子。以奪人地乎。吾心推之、未必為信。天皇曰。天神子亦多耳。汝所為君。是実天神之子者。必有表物。可相示之。長髄彦即取饒速日命之天羽羽矢一隻及歩靭、以奉示天皇。天皇覧之曰。事不虚也。還以所御天羽羽矢一隻及歩靭。賜示於長髄彦。長髄彦見其天表。益懐〓〓[足+昔]。然而凶器已構。其勢不得中休。而猶守迷図。無復改意。饒速日命本知天神慇懃唯天孫是与。且見夫長髄彦禀性愎〓、不可教以天人之際。乃殺之。帥其衆而帰順焉。天皇素聞鐃速日命是自天降者。而今果立忠効。則褒而寵之。此物部氏之遠祖也。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己未年(前六六二)二月辛亥(廿)》己未年春二月壬辰朔辛亥。命諸将練士卒。是時層富県波〓[口+多]丘岬有新城戸畔者。〈 丘岬。此云 〓[土+烏]介佐棄。 〉又和珥坂下有居勢祝者。〈 坂下。此云瑳伽梅苔。 〉臍見長柄丘岬有猪祝者。此三処土蜘蛛並恃其勇力、不肯来庭。天皇乃分遺偏師皆誅之。又高尾張邑有土蜘蛛。其為人也、身短而手足長。与侏儒相類。皇軍結葛網而掩襲殺之。因改号其邑曰葛城。夫磐余之地、旧名片居。〈 片居。此云伽〓[口+多]韋。 〉亦曰片立。〈 片立。此云伽〓[口+多]〓[口+多]知。 〉逮我皇師之破虜也。大軍集而満於其地。因改号為磐余。或曰。天皇徃嘗厳瓮糧出軍而征。是時。磯城八十梟帥於彼処屯聚居之。〈 屯聚居。此云怡波瀰萎。 〉果与天皇大戦。遂為皇師所滅。故名之曰磐余邑。又皇師立誥之処。是謂猛田。作城処号曰城田。又賊衆戦死而僵屍、枕臂処呼為頬枕田。天皇以前年秋九月。潜取天香山之埴土。以造八十平瓮。躬自斎戒祭諸神。遂得安定区宇。故号取土之処曰埴安。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己未年(前六六二)三月丁卯(七)》三月辛酉朔丁卯。下令曰。自我東征於茲六年矣。頼以皇天之威。凶徒就戮。雖辺土未清。余妖尚梗。而中洲之地無復風塵。誠宜恢廓皇都、規大壮。而今運属此屯蒙。民心朴素。巣棲穴住。習俗惟常。夫大人立制。義必随時。苟有利民。何妨聖造。且当披払山林。経営宮室。而恭臨宝位。以鎮元元。上則答乾霊授国之徳。下則弘皇孫養正之心。然後兼六合以開都。掩八紘而為宇、不亦可乎。観夫畝傍山〈 畝傍山。此云宇禰縻夜摩。 〉東南橿原地者。蓋国之墺区乎。可治之。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己未年(前六六二)三月》是月。即命有司経始帝宅。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庚申年(前六六一)八月戊辰(十六)》庚申年秋八月癸丑朔戊辰。天皇当立正妃。改広求華胄。時有人奏之曰。事代主神共三嶋溝〓耳神之女玉櫛媛。所生児。号曰媛蹈〓五十鈴媛命。是国色之秀者。天皇悦之。
《神武天皇即位前紀庚申年(前六六一)九月乙巳(廿四)》九月壬午朔乙巳。納媛蹈〓五十鈴媛命。以為正妃。
《神武天皇元年(辛酉前六六〇)正月庚辰朔》辛酉年春正月庚辰朔。天皇即帝位於橿原宮。是歳為天皇元年。尊正妃為皇后。生皇子神八井命。神渟名川耳尊。故古語称之曰。於畝傍之橿原也。太立宮柱於底磐之根。峻峙搏風於高天之原。而始馭天下之天皇。号曰神日本磐余彦火火出見天皇焉。初天皇草創天基之日也。大伴氏之遠祖道臣命帥大来目部奉承密策。能以諷歌・倒語掃蕩妖気。倒語之用始起乎茲。
《神武天皇二年(壬戌前六五九)二月乙巳(二)》二年春二月甲辰朔乙巳。天皇定功行賞。賜道臣命宅地、居于築坂邑。以寵異之。亦使大来目居于畝傍山以西川辺之地。今号来目邑。此其縁也。以珍彦為倭国造。〈 珍彦。此云于〓毘故。 〉又給弟猾猛田邑。因為猛田県主。是菟田主水部遠祖也。弟磯城、名黒速。為磯城県主。復以剣根者為葛城国造。又頭八咫烏亦入賞例。其苗裔即葛野主殿県主部是也。
《神武天皇四年(甲子前六五七)二月甲申(廿三)》四年春二月壬戌朔甲申。詔曰。我皇祖之霊也、自天降鑑、光助朕躬。今諸虜已平。海内無事。可以郊祀天神、用申大孝者也。乃立霊畤於鳥見山中。其地号曰上小野榛原。下小野榛原。用祭皇祖天神焉。
《神武天皇三一年(辛卯前六三〇)四月乙酉朔》三十有一年夏四月乙酉朔。皇輿巡幸。因登腋上〓[口+兼]間丘。而廻望国状曰。妍哉乎国之獲矣。〈 妍哉。此云鞅奈珥夜。 〉雖内木錦之真〓国。猶如蜻蛉之臀〓[口+占]焉。由是始有秋津洲之号也。昔伊弉諾尊目此国曰。日本者浦安国。細戈千足国。磯輪上秀真国。〈 秀真国。此云袍図莽句爾。 〉復大己貴大神目之曰。玉牆内国。及至饒速日命乗天磐船。而翔行太虚也。睨是郷而降之。故因目之曰虚空見日本国矣。
《神武天皇三二年(壬辰前二九)正月甲寅(三)》四十有二年春正月壬子朔甲寅。立皇子神渟名川耳尊、為皇太子。
《神武天皇七六年(丙子前五八五)三月甲辰(十一)》七十有六年春三月甲午朔甲辰。天皇崩于橿原宮。時年一百二十七歳。》明年秋九月乙卯朔丙寅。葬畝傍山東北陵。
日本書紀巻第三 終



日本書紀巻第四

 神渟名川耳天皇 綏靖天皇
 磯城津彦玉手看天皇 安寧天皇
 大日本彦耜友天皇 懿徳天皇
 観松彦香殖稲天皇 孝昭天皇
 日本足彦国押人天皇 孝安天皇
 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天皇 孝霊天皇
 大日本根子彦国牽天皇 孝元天皇
 稚日本根子彦大日日天皇 開化天皇

 神渟名川耳天皇 綏靖天皇
《綏靖天皇即位前紀》神渟名川耳天皇。神日本磐余彦天皇第三子也。母曰媛蹈〓五十鈴媛命。事代主神之大女也。天皇風姿岐嶷。少有雄抜之気。及壮容貎魁偉。武芸過人。而志尚沈毅。至四十八歳、神日本磐余彦天皇崩。時神渟名川耳尊孝性純深。悲慕無已。特留心於喪葬之事焉。其庶兄手研耳命。行年已長。久歴朝機。故亦委事而親之。然其王立操〓懐。本乖仁義。遂以諒闇之際、威福自由。苞蔵禍心。図害二弟。于時也、太歳己卯。
《綏靖天皇即位前紀己卯年(前五八二)十一月》冬十一月。神渟名川耳尊。与兄神八井耳命。陰知其志、而善防之。於山陵事畢。乃使弓部稚彦造弓。倭鍛部天津真浦造真〓鏃。矢部作箭。及弓矢既成、神渟名川耳尊欲以射殺手研耳命。会有手研耳命於片丘大〓中、独臥于大牀。時渟名川耳尊謂神八井耳命曰。今適其時也。夫言貴密。事宜慎。故我之陰謀、本無預者。今日之事、唯吾与爾自行之耳。吾当先開〓戸。爾其射之。因相随進入。神渟名川耳尊突開其戸。神八井耳命則手脚戦慄、不能放矢。時神渟名川耳尊。掣取其兄所持弓矢。而射手研耳命。一発中胸。再発 中背。遂殺之。於是神八井耳命懣然自服。譲於神渟名川耳尊曰。吾是乃兄。而懦弱不能致果。今汝特挺神武。自誅元悪。宜哉乎。汝之光臨天位以承皇祖之業。吾当為汝輔之、奉典神祇者。是即多臣之始祖也。
《綏靖天皇元年(庚辰前五八一)正月己卯(八)》元年春正月壬申朔己卯。神渟名川耳尊即天皇位。都葛城。是謂高丘宮。尊皇后曰皇太后。是年也、太歳庚辰。
《綏靖天皇二年(辛巳前五八〇)正月》二年春正月。立五十鈴依媛為皇后。〈 一書云。磯城県主女川派媛。一書云。春日県主大日諸女糸織媛也。 〉即天皇之姨也。后生磯城津彦玉手看天皇。
《綏靖天皇四年(癸亥前五七八)四月》四年夏四月。神八井耳命薨。即葬于畝傍山北。
《綏靖天皇二五年(甲辰前五五七)正月戊子(七)》二十五年春正月壬午朔戊子。立皇子磯城津彦玉手看尊為皇太子。
《綏靖天皇三三年(壬子前五四九)五月》三十三年夏五月。天皇不予。癸酉、崩。時年八十四。
 磯城津彦玉手看天皇 安寧天皇
《安寧天皇即位前紀》磯城津彦玉手看天皇。神渟名川耳天皇太子也。母曰五十鈴依媛命。事代主神之少女也。天皇以神渟名川耳天皇二十五年、立為皇太子。年二十一。
三十三年夏五月。神渟名川耳天皇崩。
其年七月癸亥朔乙丑。太子即天皇位。
《安寧天皇元年(癸丑前五四八)十月丙申(十一)》元年冬十月丙戌朔丙申。葬神渟名川耳天皇於倭桃花鳥田丘上陵。尊皇后曰皇太后。是年也、太歳癸丑。
《安寧天皇二年(甲寅前五四七)》二年遷都於片塩。是謂浮孔宮。
《安寧天皇三年(乙卯前五四六)正月壬午(五)》三年春正月戊寅朔壬午。立渟名底仲媛命〈 亦曰渟名襲媛。 〉為皇后。〈 一書云。磯城県主葉江女川津媛。一書云。大間宿禰女糸井媛。 〉先是后生二皇子。第一曰息石耳命。第二曰大日本彦耜友天皇。〈 一云。生三皇子。第一曰常津彦某兄。第二曰大日本彦耜友天皇。第三曰磯城津彦命。 〉
《安寧天皇十一年(癸亥前五三八)正月壬戌朔》十一年春正月壬戌朔。立大日本彦耜友尊為皇太子也。弟磯城津彦命。是猪使連之始祖也。
《安寧天皇三八年(庚寅前五一六)十二月乙卯(六)》三十八年冬十二月庚戌朔乙卯。天皇崩。時年五十七。
》大日本彦耜友天皇 懿徳天皇
《安寧天皇即位前紀》大日本彦耜友天皇。磯城津彦玉手看天皇第二子也。母曰渟名底仲媛命。事代主神孫鴨王女也。磯城津彦玉手看天皇十一年正春正月壬戌。立為皇太子。年十六。
三十八年冬十二月。磯城津彦玉手看天皇崩。
《懿徳天皇元年(辛卯前五一〇)二月壬子》元年春二月己酉朔壬子。皇太子即天皇位。
《懿徳天皇元年(辛卯前五一〇)八月丙午朔》秋八月丙午朔。葬磯城津彦玉手看天皇於畝傍山南御陰井上陵。
《懿徳天皇元年(辛卯前五一〇)九月乙丑(干支誤)》九月丙子朔乙丑。尊皇后曰皇太后。是年也、太歳辛卯。
《懿徳天皇二年(辛卯前五〇九)正月戊寅(五)》二年春正月甲戌朔戊寅。遷都於軽地。是謂曲峡宮。
《懿徳天皇二年(辛卯前五〇九)二月癸丑(十一)》二月癸卯朔癸丑。立天豊津媛命為皇后。〈 一云。磯城県主葉江男弟。猪手女泉媛。一云。磯城県主太真稚彦女飯日媛也。 〉后生観松彦香殖稲天皇。〈 一云。天皇母弟武石彦奇友背命。 〉
《懿徳天皇二二年(辛卯前四八九)二月戊午(十二)》二十二年春二月丁未朔戊午。立観松彦香殖稲尊為皇太子。年十八。
《懿徳天皇三四年(甲子前四七七)九月辛未(八)》三十四年秋九月甲子朔辛未。天皇崩。
 観松彦香殖稲天皇 孝昭天皇
《孝昭天皇即位前紀》観松彦香殖稲天皇。大日本彦耜友天皇太子也。母皇后天豊津媛命。息石耳命之女也。天皇以大日本彦耜友天皇二十二年春二月丁未朔戊午。立為皇太子。
三十四年秋九月。大日本彦耜友天皇崩。
明年冬十月戊午庚午。葬大日本彦耜友天皇於畝傍山南纎沙谿上陵。
《孝昭天皇元年(丙寅前四七五)正月甲午(九)》元年春正月丙戌朔甲午。皇太子即天皇位。
《孝昭天皇元年(丙寅前四七五)四月己未(五)》夏四月乙卯朔己未。尊皇后曰皇太后。
《孝昭天皇元年(丙寅前四七五)七月》秋七月。遷都於掖上。是謂池心宮。是年也、太歳丙寅。
《孝昭天皇二九元年(甲午前四七七)正月丙午(三)》二十九年春正月甲辰朔丙午。立世襲足媛。為皇后。〈 一云。磯城県主葉江女渟名城津媛。一云。倭国豊秋狭太媛女大井媛也。 〉后生天足彦国押人命。日本足彦国押人天皇。
《孝昭天皇六八年(癸酉前四〇八)正月庚子(十四)》六十八年春正月丁亥朔庚子。立日本足彦国押人尊皇太子。年二十。天足彦国押人命此和珥臣等始祖也。
《孝昭天皇八三年(戊子前三九三)八月辛酉(五)》八十三年秋八月丁巳朔辛酉。天皇崩。
 日本足彦国押人天皇 孝安天皇
《孝安天皇即位前紀》日本足彦国押人天皇。観松彦香殖稲天皇第二子也。母曰世襲足媛。尾張連遠祖瀛津世襲之妹也。天皇以観松彦香殖稲天皇六十八年春正月。立為皇太子。
八十三年秋八月。観松彦香殖稲天皇崩。 
《孝安天皇元年(己丑前三九二)正月辛卯(廿七)》元年春正月乙酉朔辛卯。皇太子即天皇位。
《孝安天皇元年(己丑前三九二)八月辛巳朔》秋八月辛巳朔。尊皇后曰皇太后。是年也、太歳己丑。
《孝安天皇二年(己丑前三九三)十月》二年冬十月。遷都於室地。是謂秋津嶋宮。
《孝安天皇二六年(甲寅前三六七)二月壬寅(十四)》二十六年春二月己丑朔壬寅。立姪押媛為皇后。〈 一云。磯城県主葉江女長媛。一云。十市県主五十坂彦女五十坂媛也。 〉后生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天皇。
《孝安天皇三八年(丙寅三五五)八月己丑(十四)》三十八年秋八月丙子朔己丑。葬観松彦香殖稲天皇于掖上博多山上陵。
《孝安天皇七六年(甲辰前三一七)正月癸酉(五)》七十六年春正月己巳朔癸酉。立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尊為皇太子。年二十六。
《孝安天皇一〇二年(庚午前二九一)正月丙午(九)》百二年春正月戊戌朔丙午。天皇崩。
 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天皇 孝霊天皇
《孝安天皇即位前紀》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天皇。日本足彦国押人天皇太子也。母曰押媛。蓋天足彦国押人命之女乎。天皇以日本足彦国押人天皇七十六年春正月。立為皇太子。
百二年春正月。日本足彦国押人天皇崩。
秋九月甲午朔丙午。葬日本足彦国押人天皇于玉手丘上陵。
冬十二月癸亥朔丙寅。皇太子遷都於黒田。是謂廬戸宮。
《孝霊天皇元年(辛未前二九〇)正月己卯(十二)》元年春正月壬辰朔癸卯。太子即天皇位。尊皇后曰皇太后。是年也、太歳辛未。
《孝霊天皇二年(壬申前二八九)二月丙寅(十一)》二年春二月丙辰朔丙寅。立細媛命為皇后。〈 一云。春日千乳早山香媛。一云。十市県主等祖女真舌媛也。 〉后生大日本根子彦国牽天皇。妃倭国香媛〈 亦名〓某姉。 〉生倭迹迹日百襲姫命。彦五十狭芹彦命。〈 亦名吉備津彦命。 〉倭迹迹稚屋姫命。亦妃〓某弟生彦狭嶋命。稚武彦命。弟稚武彦命。是吉備臣之始祖也。
《孝霊天皇三六年(丙午前二五五)春正月己亥朔》三十六年春正月己亥朔。立彦国牽尊為皇太子。
《孝霊天皇七六年(丙戌前二一五)二月癸丑(八)》七十六年春二月丙午朔癸丑。天皇崩。
 大日本根子彦国牽天皇 孝元天皇
《孝元天皇即位前紀》大日本根子彦国牽天皇。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天皇太子也。母曰細媛命。磯城県主大目之女也。天皇以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天皇三十六年春正月。立為皇太子。年十九。
七十六年春二月。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天皇崩。
《孝元天皇元年(丁亥前二一四)正月甲申(十四)》元年春正月辛未朔甲申。太子即天皇位。尊皇后曰皇太后。是年也、太歳丁亥。
《孝元天皇四年(庚寅前二一一)三月甲午(十一)》四年春三月甲申朔甲午。遷都於軽地。是謂境原宮。
《孝元天皇六年(壬辰前二〇九)九月癸卯(六)》六年秋九月戊戌朔癸卯。葬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天皇于片丘馬坂陵。
《孝元天皇七年(癸巳前二〇八)二月丁卯(二)》七年春二月丙寅朔丁卯。立欝色謎命為皇后。后生二男一女。第一曰大彦命。第二曰稚日本根子彦大日日天皇。第三曰倭迹迹姫命。〈 一云。天皇母弟少彦男心命也。 〉妃伊香色謎命生彦太忍信命。次妃河内青玉繋女埴安媛生武埴安彦命。兄大彦命。是阿倍臣。膳臣。阿閇臣。狭狭城山君。筑紫国造。越国造。伊賀臣。凡七族之始祖也。彦太忍信命。是武内宿禰之祖父也。
《孝元天皇二二年(戊申前一九三)正月壬午(十四)》二十二年春正月己巳朔壬午。立稚日本根子彦大日日尊為皇太子。年十六。
《孝元天皇五七年(癸未前一五八)九月癸酉(二)》五十七年秋九月壬申朔癸酉。大日本根子彦牽天皇崩。
 稚日本根子彦大日日天皇 開化天皇
《開化天皇即位前紀》稚日本根子彦大日日天皇。大日本根子彦国牽天皇第二子也。母曰欝色謎命。穂積臣達祖欝色雄命之妹也。天皇以大日本根子彦国牽天皇二十二年春正月。立為皇太子。年十六。
五十七年秋九月。大日本根子彦国牽天皇崩。
冬十一月辛未朔壬午。太子即天皇位。
《開化天皇元年(甲申前一五七)正月癸酉(四)》元年春正月庚午朔癸酉、尊皇后曰皇太后。
《開化天皇元年(甲申前一五七)十月戊申(十三)》冬十月丙申朔戊申。遷都于春日之地。〈 春日。此云箇酒鵝。 〉是謂率川宮。〈 率川。此云伊社箇波。 〉是年也、太歳甲申。
《開化天皇五年(戊子前一五三)二月壬子(六)》五年春二月丁未朔壬子。葬大日本根子彦国牽天皇于剣池嶋上陵。
《開化天皇六年(己丑前一五二)正月甲寅(十四)》六年春正月辛丑朔甲寅。立伊香色謎命為皇后。〈 是庶母也。 〉后生御間城入彦五十瓊殖天皇。先是天皇納丹波竹野媛為妃。生彦湯産隅命。〈 亦名彦蒋簀命。 〉次妃和珥臣遠祖姥津命之妹姥津媛生彦坐王。
《開化天皇二八年(辛亥前一三〇)正月丁酉(五)》二十八年春正月癸巳朔丁酉。立御間城入彦尊為皇太子。年十九。
《開化天皇六〇年(癸未前九八)四月甲子(九)》六十年夏四月丙辰朔甲子。天皇崩。
《開化天皇六〇年(癸未前九八)十月乙卯(三)》冬十月癸丑朔乙卯。葬于春日率川坂本陵。〈 一云。坂上陵。時年百十五。 〉
日本書紀巻第四 終



日本書紀巻第五

 御間城入彦五十瓊殖天皇 崇神天皇
《崇神天皇即位前紀》御間城入彦五十瓊殖天皇。稚日本根子彦大日日天皇第二子也。母曰伊香色謎命。物部氏遠祖大綜麻杵之女也。天皇年十九歳。立為皇太子。識性聡敏。幼好雄略。既壮、寛博謹慎。崇重神祇。恒有経綸天業之心焉。
六十年(癸未前九八)夏四月。稚日本根子彦大日日天皇崩。
《崇神天皇元年(甲申前九七)正月甲午。(十三)》元年春正月壬午朔甲午皇太子即天皇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崇神天皇元年(甲申前九七)二月辛亥(十六)》二月辛亥朔丙寅。立御間城姫為皇后。先是。后生活目入彦五十狭茅天皇。彦五十狭茅命。国方姫命。千千衝倭姫命。倭彦命。五十日鶴彦命。又妃紀伊国荒河戸畔女遠津年魚眼眼妙媛。〈 一云、大海宿禰女八坂振天某辺。 〉生豊城入彦命。豊鍬入姫命。次妃尾張大海媛。生八坂入彦命。淳名城入姫命。十市瓊入姫命。是年也、太歳甲申。
《崇神天皇三年(丙戌前九五)九月》三年秋九月。遷都於磯城。是謂瑞籬宮。
《崇神天皇四年(丁亥前九四)十月壬午(廿三)》四年冬十月庚申朔壬午。詔曰。惟我皇祖。諸天皇等。光臨宸極者。豈為一身乎。蓋所以司牧人神、経綸天下。故能世闡玄功。時流至徳。今朕奉承大運。愛育黎元。何当聿遵皇祖之跡。永保無窮之祚。其群卿百僚。竭爾忠貞。共安天下。不亦可乎。
《崇神天皇五年(戊子前九三)》五年。国内多疾疫。民有死亡者。且大半矣。
《崇神天皇六年(己丑前九二)》六年。百姓流離。或有背叛。其勢難以徳治之。是以晨興夕〓[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易]。請罪神祇。先是。天照大神。倭大国魂二神。並祭於天皇大殿之内。然畏其神勢、共住不安。故以天照大神。託豊鍬入姫命。祭於倭笠縫邑。仍立磯堅城神籬。〈 神籬。此云比莽呂岐。 〉亦以日本大国魂神。託渟名城入姫命令祭。然渟名城入姫命髪落体痩而不能祭。
《崇神天皇七年(庚寅前九一)二月辛卯(十五)》七年春二月丁丑朔辛卯。詔曰。昔我皇祖大啓鴻基。其後聖業逾高。王風転盛。不意。今当朕世数有災害。恐朝無善政。取咎於神祇耶。蓋命神亀以極致災之所由也。於是。天皇乃幸于神浅茅原。而会八十万神以卜問之。是時。神明憑倭迹迹日百襲姫命曰。天皇何憂国之不治也。若能敬祭我者。必当自平矣。天皇問曰。教如此者誰神也。答曰。我是倭国域内所居神。名為大物主神。時得神語随教祭祀。然猶於事無験。天皇乃沐浴斉戒。潔浄殿内。而祈之曰。朕礼神尚未尽耶。何不享之甚也。冀亦夢裏教之。以畢神恩。是夜、夢有一貴人。対立殿戸。自称大物主神曰。天皇勿復為愁。国之不治。是吾意也。若以吾児大田田根子。令祭吾者、則立平矣。亦有海外之国、自当帰伏。
《崇神天皇七年(庚寅前九一)八月己酉(七)》秋八月癸卯朔己酉。倭迹速神浅茅原目妙姫。穂積臣遠祖大水口宿禰。伊勢麻績君。三人共同夢而奏言。昨夜夢之。有一貴人。誨曰。以大田田根子命為祭大物主大神之主。亦以市磯長尾市為祭倭大国魂神之主。必天下太平矣。天皇得夢辞、益歓於心。布告天下求大田田根子。即於茅渟県陶邑得大田田根子而貢之。天皇即親臨于神浅茅原。会諸王卿及八十諸部。而問大田田根子曰。汝其誰子。対曰。父曰大物主大神。母曰活玉依媛。陶津耳之女。亦云。奇日方天日方。武茅渟祇之女也。天皇曰。朕当栄楽。乃卜使物部連祖伊香色雄、為神班物者。吉之。又卜便祭他神。不吉。
《崇神天皇七年(庚寅前九一)十一月己卯(十三)》十一月丁卯朔己卯。命伊香色雄而以物部八十手所作祭神之物。即以大田田根子。為祭大物主大神之主。又以長尾市。為祭倭大国魂神之主。然後卜祭他神、吉焉。便別祭八十万群神。仍定天社。国社。及神地。神戸。於是疫病始息。国内漸謐、五穀既成。百姓饒之。
《崇神天皇八年(辛卯前九〇)四月乙卯(十六)》八年夏四月庚子朔乙卯。以高橋邑人活日為大神之掌酒。〈 掌酒。此云佐介弭苔。 〉
《崇神天皇八年(辛卯前九〇)十二月乙卯(廿)》冬十二月丙申朔乙卯。天皇以大田田根子令祭大神。是日、活日自挙神酒。献天皇。仍歌之曰。
@許能瀰枳破。和餓瀰枳那羅孺。〓磨等那殊。於朋望能農之能。介瀰之瀰枳。伊句臂佐。伊久臂佐。このみきは わがみきならず やまとなす おほものぬしの かみしみき いくひさ いくひさ (K015)
如此歌之。宴于神宮。即宴竟之。諸大夫等歌之曰。
@宇磨佐開。瀰和能等能能。阿佐妬珥毛。伊弟〓[氏+一]由介那。瀰和能等能渡〓[土+烏]。うまさけ みわのとのの あさとにも いでてゆかな みわのとのとを (K016)
於茲。天皇歌之曰。
@宇磨佐階。瀰和能等能能。阿佐妬珥毛。於辞寐羅箇禰。瀰和能等能渡烏。うまさけ みわのとのの あさとにも おしびらかね みわのとのとを (K017)
即開神宮門而幸行之。所謂大田田根子。今三輪君等之始祖也。
《崇神天皇九年(壬辰前八九)三月戊寅(十五)》九年春三月甲子朔戊寅。天皇夢有神人。誨之曰。以赤盾八枚。赤矛八竿。祠墨坂神。亦以黒盾八枚。黒矛八竿。祠大坂神。
《崇神天皇九年(壬辰前八九)四月己酉(十六)》夏四月甲午朔己酉。依夢之教。祭墨坂神。大坂神。
《崇神天皇十年(癸巳前八八)七月己酉(廿四)》十年秋七月丙戌朔己酉。詔群卿曰。導民之本。在於教化也。今既礼神祇。災害皆耗。然遠荒人等。猶不受正朔。是未習王化耳。其選郡卿。遣于四方。令知朕意。
《崇神天皇十年(癸巳前八八)九月甲午(九)》九月丙戌朔甲午。以大彦命遣北陸。武渟川別遣東海。吉備津彦遣西道。丹波道主命遣丹波。因以詔之曰。若有不受教者。乃挙兵伐之。既而共授印綬為将軍。
《崇神天皇十年(癸巳前八八)九月壬子(廿七)》壬子。大彦命到於和珥坂上。時有少女、歌之曰。〈 一云。大彦命到山背平坂。時道側有童女、歌之曰。 〉
@瀰磨紀異利寐胡播揶。飫迺餓鳥〓[土+烏]。志斉務苔。農殊末句志羅珥。比売那素寐殊望。みまきいりびこはや おのがをを しせむと ぬすまくしらに ひめなそびすも (K018)〈 一云。於朋耆妬庸利。于介伽卑〓[氏+一]。許呂佐務苔。須羅句〓[土+烏]志羅珥。比売那素寐須望。おほきとよりうかかひて ころさむと すらくをしらに ひめなそびすも (K018a) 〉
於是大彦命異之。問童女曰。汝言何辞。対曰。勿言也。唯歌耳。乃重詠先歌、忽不見矣。大彦乃還而具以状奏。於是天皇姑倭迹迹日百襲姫命。聡明叡智。能識未然。乃知其歌怪。言于天皇。是武埴安彦将謀反之表者也。吾聞。武埴安彦之妻吾田媛。密来之取倭香山土。裹領巾頭。而祈曰。是倭国之物実。乃反之。〈 物実。此云望能志呂。 〉是以知有事焉。非早図必後之。
於是更留諸将軍而議之。未幾時。武埴安彦与妻吾田媛。謀反逆、興師忽至。各分道、而夫従山背。婦従大坂。共入、欲襲帝京。時天皇遣五十狭芹彦命。撃吾田媛之師。即遮於大坂、皆大破之。殺吾田媛悉斬其軍卒。復遣大彦与和珥臣遠祖彦国葺。向山背撃埴安彦。爰以忌瓮、鎮坐於和珥武〓坂上。則率精兵。進登那羅山而軍之。時官軍屯聚、而〓〓草木。因以号其山曰那羅山。〈 〓〓。此云布瀰那羅須。 〉更避那羅山。而進、到輪韓河。与埴安彦。挟河屯之。各相挑焉。故時人改号其河曰挑河。今謂泉河訛也。埴安彦望之、問彦国葺曰。何由矣、汝興師来耶。対曰。汝逆天無道。欲傾王室。故挙義兵、欲討汝逆。是天皇之命也。於是各争先射。武埴安彦先射彦国葺。不得中。後彦国葺射埴安彦。中胸而殺焉。其軍衆脅退。則追破於河北。而斬首過半。屍骨多溢。故号其処曰羽振苑。亦其卒怖走。屎漏于褌。乃脱甲而逃之。知不得免。叩頭曰、我君。故時人号其脱甲処曰伽和羅。褌屎処曰屎褌。今謂樟葉訛也。又号叩頭之処曰我君。〈 叩頭。此云迺務。 〉
是後。倭迹迹日百襲姫命為大物主神之妻。然其神常昼不見、而夜来矣。倭迹迹姫命語夫曰。君常昼不見者。分明不得視其尊顔。願暫留之。明旦仰欲覲美麗之威儀。大神対曰。言理灼然。吾明旦入汝櫛笥而居。願無驚吾形。爰倭迹迹姫命、心裏密異之。待明以見櫛笥。遂有美麗小蛇。其長大如衣紐。則驚之叫啼。時大神有恥。忽化人形。謂其妻曰。汝不忍令羞吾。吾還令羞汝。仍践大虚登于御諸山。爰倭迹迹姫命仰見而悔之急居。〈 急居。此云菟岐于。 〉則箸撞陰而薨。乃葬於大市。故時人号其墓。謂箸墓也。是墓者日也人作。夜也神作。故運大坂山石而造。則自山至于墓。人民相踵。以手遞伝而運焉。時人歌之曰。
@飫朋佐介珥。菟芸迺煩例屡。伊辞務邏〓[土+烏]。多誤辞珥固佐縻。固辞介〓[氏+一]務介茂。おほさかに つぎのぼれる いしむらを たごしにこさば こしかてむかも (K019)
《崇神天皇十年(癸巳前八八)十月乙卯朔》冬十月乙卯朔。詔群臣曰。今返者悉伏誅。畿内無事。唯海外荒俗。騒動未止。其四道将軍等今急発之。
《崇神天皇十年(癸巳前八八)十月丙子(廿二)》丙子。将軍等共発路。
《崇神天皇十一年(甲午前八七)四月己卯(廿八)》十一年夏四月壬子朔己卯。四道将軍以平戎夷之状奏焉。
☆《崇神天皇十一年(甲午前八七)是歳》是歳。異俗多帰。国内安寧。
《崇神天皇十二年(乙未前八六)三月丁亥(十一)》十二年春三月丁丑朔丁亥。詔曰。朕初承天位。獲保宗廟。明有所蔽。徳不能綏。是以陰陽謬錯。寒暑矢序。疫病多起。百姓蒙災。然今解罪改過。敦礼神祇。亦垂教而緩荒俗。挙兵以討不服。是以官無廃事。下無逸民。教化流行。衆庶楽業。異俗重訳来。海外既帰化。宜当此時。更校人民。令知長幼之次第。及課役之先後焉。
《崇神天皇十二年(乙未前八六)九月己丑(十六)》秋九月甲辰朔己丑。始校人民。更科調役。此謂男之弭調。女之手末調也。是以。天神地祇共和享。而風雨順時。百穀用成。家給人足。天下大平矣。故称謂御肇国天皇也。
《崇神天皇十七年(庚子前八一)七月丙午朔》十七年秋七月丙午朔。詔曰。船者天下之要用也。今海辺之民。由無船、以甚苦歩運。其令諸国俾造船舶。
《崇神天皇十七年(庚子前八一)十月》冬十月。始造船舶。
《崇神天皇四八年(辛未前五〇)正月戊子(十)》四十八年春正月己卯朔戊子。天皇勅豊城命。活目尊曰。汝等二子。慈愛共斉。不知、曷為嗣。各宜夢。朕以夢占之。二皇子於是被命。浄沐而祈寐。各得夢也。会明。兄豊城命以夢辞奏于天皇曰。自登御諸山向東。而八廻弄槍。八廻撃刀。弟活目尊以夢辞奏言。自登御諸山之嶺。縄〓四方。逐食粟雀。則天皇相夢。謂二子曰。兄則一片向東。当治東国。弟是悉臨四方。宜継朕位。
《崇神天皇四八年(辛未前五〇)四月丙寅(十九)》夏四月戊申朔丙寅。立活目尊為皇太子。以豊城命令治東国。是上毛野君。下毛野君之始祖也。
《崇神天皇六〇年(癸未前三八)七月己酉(十四)》六十年秋七月丙申朔己酉。詔群臣曰。武日照命。〈 一云。武夷鳥。又云。天夷鳥。 〉従天将来神宝。蔵于出雲大神宮。是欲見焉。則遣矢田部造遠祖武諸隅、〈 一書云。一名大母隅也。 〉而使献。当是時。出雲臣之遠祖出雲振根主于神宝。是徃筑紫国而不遇矣。其弟飯入根則被皇命。以神宝、付弟甘美韓日狭与子〓濡渟而貢上。既而出雲振根従筑紫還来之。聞神宝献于朝廷。責其弟飯入根曰。数日当待。何恐之乎。輙許神宝。是以既経年月。猶懐恨忿、有殺弟之志。仍欺弟曰。頃者於止屋淵多生〓。願共行欲見。則随兄而往之。先是。兄窃作木刀。形似真刀。当時自佩之。弟佩真刀。共到淵頭。兄謂弟曰。淵水清冷。願欲共游沐。弟従兄言。各解佩刀、置淵辺。沐於水中。乃兄先上陸。取弟真刀自佩。後弟驚而取兄木刀。共相撃矣。弟不得抜木刀。兄撃弟飯入根而殺之。故時人歌之曰。
@椰句毛多菟。伊頭毛多鶏流餓 波鶏流多知。菟頭邏佐波磨枳。佐微那辞珥。阿波礼。やくもたつ いづもたけるが はけるたち つづらさはまき さみなしに あはれ (K020)
於是甘美韓日狭。〓濡渟。参向朝廷、曲奏其状。則遣吉備津彦与武渟河別。以誅出雲振根。故出雲臣等畏是事。不祭大神而有間。時丹波氷上人。名氷香戸辺。啓于皇太子活目尊曰。己子有小児。而自然言之。
玉〓鎮石。出雲人祭。真種之甘美鏡。押羽振。甘美御神、底宝御宝主。山河之水泳御魂。静挂甘美御神、底宝御宝主也。〈 〓。此云毛。 〉
是非似小児之言。若有託言乎。於是。皇太子奏于天皇。則勅之使祭。
《崇神天皇六二年(辛未前三六)七月丙辰(二)》六十二年秋七月乙卯朔丙辰。詔曰。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今河内狭山埴田水少。是以。其国百姓怠於農於農事。其多開池・溝。以寛民業。
《崇神天皇六二年(辛未前三六)十月》冬十月。造依網池。
《崇神天皇六二年(辛未前三六)十一月》十一月。作苅坂池。反折池。〈 一云。天皇居桑間宮、造是三池也。 〉
《崇神天皇六五年(戊子前三三)七月》六十五年秋七月。任那国遣蘇那曷叱知令朝貢也。任那者。去筑紫国二千余里。北阻海以在鶏林之西南。
《崇神天皇六八年(辛卯前三〇)十二月壬子(五)》天皇践祚六十八年冬十二月戊申朔壬子、崩。時年百二十歳。
明年秋八月甲辰朔甲寅。葬于山辺道上陵。
日本書紀巻第五 終



日本書紀 巻第六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六 活目入彦五十狭茅天皇 垂仁天皇
《垂仁天皇即位前紀》活目入彦五十狭茅天皇。御間城入彦五十瓊殖天皇第三子也。母皇后曰御間城姫。大彦命之女也。天皇以御間城天皇二十九年歳次壬子春正月己亥朔。生於瑞籬宮。生而有岐〓之姿。及壮〓儻大度。率性任真。無所矯飾。天皇愛之。引置左右。二十四歳、因夢祥、以立為皇太子。六十八年冬十二月。御間城入彦五十瓊殖天皇崩。
《垂仁天皇元年(壬辰前二九)正月戊寅(二)》元年春正月丁丑朔戊寅。皇太子即天皇位。
《垂仁天皇元年(壬辰前二九)十月癸丑(十一)》冬十月癸卯朔癸丑。葬御間城天皇於山辺道上陵。
《垂仁天皇元年(壬辰前二九)十一月癸酉(二)》十一月壬申朔癸酉。尊皇后曰皇太后。是年也、太歳壬辰。
《垂仁天皇二年(壬辰前二八)二月己卯(九)》二年春二月辛未朔己卯。立狭穂姫為皇后。后生誉津別命。生而天皇愛之。常在左右。及壮而不言
《垂仁天皇二年(壬辰前二八)十月》冬十月。更都於纒向。是謂珠城宮也。
《垂仁天皇二年(壬辰前二八)是歳》是歳。任那人蘇那曷叱智請之。欲帰于国。蓋先皇之世来朝未還歟。故敦賞蘇那曷叱智。仍齎赤絹一百匹。賜任那王。然新羅人遮之於道而奪焉。其二国之怨、始起於是時也。〈 一云、御間城天皇之世。額有角人。乗一船泊于越国笥飯浦。故号其処曰角鹿也。問之曰。何国人也。対曰。意富加羅国王之子。名都怒我阿羅斯等。亦名曰于斯岐阿利叱智于岐。伝聞日本国有聖皇。以帰化之。到于穴門時。其国有人。名伊都都比古。謂臣曰。吾則是国王也。除吾復無二王。故勿往他処。然臣究見其為人。必知非王也。即更還之。不知道路留連嶋浦。自北海廻之。経出雲国至於此間也。是時遇天皇崩。便留之。仕活目天皇逮于三年。天皇問都怒我阿羅斯等曰。欲帰汝国耶。対諮。甚望也。天皇詔阿羅斯等曰。汝不迷道必速詣之。遇先皇而仕歟。是以改汝本国名。追負御間城天皇御名。便為汝国名。仍以赤織絹給阿羅斯等。返于本土。故号其国謂弥摩那国。其是之縁也。於是。阿羅斯等以所給赤絹蔵于己国郡府。新羅人聞之。起兵至之。皆奪其赤絹。是二国相怨之始也。 〉一云。初都怒我阿羅斯等。有国之時。黄牛負田器。将往田舍。黄牛忽失。則尋迹覓之。跡留一郡家中。時有一老夫曰。汝所求牛者。於此郡家中。然郡公等曰。由牛所負物而推之。必設殺食。若其主覓至。則以物償耳。即殺食也。若問牛直欲得何物。莫望財物。便欲得郡内祭神云爾。俄而郡公等到之曰。牛直欲得何物。対如老父之教。其所祭神。是白石也。乃以白石。授牛直。因以将来置于寝中。其神石化美麗童女。於是。阿羅斯等大歓之欲合。然阿羅斯等去他処之間。童女忽失也。阿羅斯等大驚之。問己婦曰。童女何処去矣。対曰。向東方。則尋追求。遂遠浮海、以入日本国。所求童女者。詣于難波、為比売語曾社神。且至豊国国前郡。復為比売語曾社神。並二処見祭焉。 〉
《垂仁天皇三年(甲午前二七)三月》三年春三月。新羅王子天日槍来帰焉。将来物。羽太玉一箇。足高玉一箇。鵜鹿鹿赤石玉一箇。出石小刀一口。出石桙一枝。日鏡一面。熊神籬一具。并七物。則蔵于但馬国。常為神物也。〈 一云。初天日槍。乗艇泊于播磨国。在於完粟邑。時天皇遣三輪君祖大友主与倭直祖長尾市於播磨。而問天日槍曰。汝也誰人。且何国人也。天日槍対曰。僕新羅国主之子也。然聞日本国有聖皇。則以己国授弟知古而化帰之。仍貢献物葉細珠。足高珠。鵜鹿鹿赤石珠。出石刀子。出石槍。日鏡。熊神籬。胆狭浅大刀。并八物。仍詔天日槍曰。播磨国宍粟邑。淡路嶋出浅邑。是二邑。汝任意居之。時天日槍啓之曰。臣将住処。若垂天恩。聴臣情願地者。臣親歴視諸国。則合于臣心欲被給。乃聴之。於是。天日槍自菟道河泝之。北入近江国吾名邑、而暫住。復更自近江。経若狭国、西到但馬国、則定住処也。是以近江国鏡谷陶人。則天日槍之従人也。故天日槍娶但馬国出嶋人。太耳女。麻多烏。生但馬諸助也。諸助生但馬日楢杵。日楢杵生清彦。清彦生田道間守也。 〉
《垂仁天皇四年(乙未前二六)九月戊申(廿三)》四年秋九月丙戌朔戊申。皇后母兄狭穂彦王謀反欲危社稷。因伺皇后之燕居而語之曰。汝孰愛兄与夫焉。於是。皇后不知所問之意趣。輙対曰。愛兄也。則誂皇后曰。夫以色事人。色衰寵緩。今天下多佳人。各逓進求寵。豈永得恃色乎。是以冀吾登鴻祚。必与汝照臨天下。則高枕而永終百年。亦不快乎。願為我弑天皇。仍取匕首。授皇后曰。是匕首佩于〓中。当天皇之寝。廼刺頸而弑焉。皇后於是心裏兢戦、不知所如。然視兄王之志。便不可得諌。故受其匕首。独無所蔵。以著衣中。遂有諌兄之情歟。
《垂仁天皇五年(丙申前二五)十月己卯朔》五年冬十月己卯朔。天皇幸来目。居於高宮。時天皇枕皇后膝而昼寝。於是。皇后既無成事。而空思之。兄王所謀。適是時也。即眼涙流之落帝面。天皇則寤之。語皇后曰。朕今日夢矣。錦色小蛇。繞于朕頸。復大雨従狭穂発而来之濡面。是何祥也。皇后則知不得匿謀。而悚恐伏地。曲上兄王之反状。因以奏曰。妾不能違兄王之志。亦不得背天皇之恩。告言則亡兄王。不言則傾社稷。是以一則以懼。一則以悲。俯仰喉咽。進退而血泣。日夜懐悒。無所訴言。唯今日也。天皇枕妾膝而寝之。於是。妾一思矣。若有狂婦、成兄志者。適遇是時、不労以成功乎。茲意未竟。眼涕自流。則挙袖拭涕。従袖溢之沾帝面。故今日夢也。必是事応焉。錦色小蛇則授妾匕首也。大雨忽発則妾眼涙也。天皇謂皇后曰。是非汝罪也。即発近県卒。命上毛野君遠祖八綱田。令撃狭穂彦。時狭穂彦興師距之。忽積稲作城。其堅不可破。此謂稲城也。踰月不降。於是皇后悲之曰。吾雖皇后。既亡兄王。何以面目、莅天下耶。則抱王子誉津別命。而入之於兄王稲城。天皇更益軍衆。悉囲其城。即勅城中曰。急出皇后与皇子。然不出矣。則将軍八綱田放火焚其城。於焉皇后令懐抱皇子。踰城上而出之。因以奏請曰。妾始所以逃入兄城。若有因妾子、免兄罪乎。今不得免。乃知、妾有罪。何得面縛。自経而死耳。唯妾雖死之。敢勿忘天皇之恩。願妾所掌后宮之事。宜授好仇。丹波国有五婦人。志並貞潔。是丹波道主王之女也。〈 道主王者。稚日本根子太日日天皇之孫。彦坐王子也。一云。彦湯産隅王之子也。 〉当納掖庭、以盈后宮之数。天皇聴矣。時火興城崩。軍衆悉走。狭穂彦与妹共死于城中。天皇於是美将軍八綱田之功。号其名謂倭日向武日向彦八綱田也。
《垂仁天皇七年(戊戌前二三)七月乙亥(七)》七年秋七月己巳朔乙亥。左右奏言。当麻邑有勇悍士。曰当麻蹶速。其為人也。強力以能毀角申鉤。恒語衆中曰。於四方求之。豈有比我力者乎。何遇強力者。而不期死生。頓得争力焉。天皇聞之。詔群卿曰。朕聞。当麻蹶速者天下之力士也。若有比此人耶。一臣進言。臣聞。出雲国有勇士。曰野見宿禰。試召是人。欲当于蹶速。即日、遣倭直祖長尾市、喚野見宿禰。於是。野見宿禰自出雲至。則当麻蹶速与野見宿禰令〓[手偏+角]力。二人相対立。各挙足相蹶。則蹶折当麻蹶速之脇骨。亦蹈折其腰而殺之。故奪当麻蹶速之地。悉賜野見宿禰。是以其邑有腰折田之縁也。野見宿禰乃留仕焉。
《垂仁天皇十五年(丙午前十五)二月甲子》十五年春二月乙卯朔甲子。喚丹波五女納於掖庭。第一曰日葉酢媛。第二曰渟葉田瓊入媛。第三曰真砥野媛。第四曰薊瓊入媛。第五曰竹野媛。
《垂仁天皇十五年(丙午前十五)八月壬午朔》秋八月壬午朔。立日葉酢媛命為皇后。以皇后弟之三女為妃。唯竹野媛者。因形姿醜返於本土。則羞其見返。到葛野自堕輿而死之。故号其地謂堕国。今謂弟国訛也。皇后日葉酢媛命生三男二女。第一曰五十瓊敷入彦命。第二曰大足彦尊、第三曰大中姫命。第四曰倭姫命。第五曰稚城瓊入彦命。妃渟葉田瓊入媛生鐸石別命与胆香足姫命。次妃薊瓊入媛。生池速別命。稚浅津姫命。
《垂仁天皇二三年(甲寅前七)九月丁卯(二)》二十三年秋九月丙寅朔丁卯。詔群卿曰。誉津別王。是生年既三十。髯鬚八掬。猶泣如児。常不言何由矣。因有司而議之。
《垂仁天皇二三年(甲寅前七)十月壬申(八)》冬十月乙丑朔壬申。天皇立於大殿前。誉津別皇子侍之。時有鳴鵠。度大虚。皇子仰観鵠曰。是何物耶。天皇則知皇子見鵠得言而喜之。詔左右曰。誰能捕是鳥献之。於是。鳥取造祖天湯河板挙奏言。臣必捕而献。即天皇勅湯河板挙〈 板挙。此云〓[手偏+它]儺。 〉曰。汝献是鳥、必敦賞矣。時湯河板挙遠望鵠飛之方。追尋詣出雲而捕獲。或曰。得于但馬国。
《垂仁天皇二三年(甲寅前七)十一月乙未(二)》十一月甲午朔乙未。湯河板挙献鵠也。誉津別命弄是鵠。遂得言語。由是以敦賞湯河板挙。則賜姓而曰鳥取造。因亦定鳥取部。鳥養部。誉津部。
《垂仁天皇二五年(丙申前五)二月甲子(八)》二十五年春二月丁巳朔甲子。詔阿倍臣遠祖武渟川別。和珥臣遠祖彦国葺。中臣連遠祖大鹿嶋。物部連遠祖十千根。大伴連遠祖武日。五大夫曰。我先皇御間城入彦五十瓊殖天皇。惟叡作聖。欽明聡達。深執謙損。志懐沖退。綢繆機衡。礼祭神祇。剋己勤躬。日慎一日。是以人民富足。天下太平也。今当朕世。祭祀神祇。豈得有怠乎。
《垂仁天皇二五年(丙申前五)三月丁亥(十)》三月丁亥朔丙申。離天照大神於豊耜入姫命。託于倭姫命。爰倭姫命求鎮坐大神之処。而詣莵田筱幡。〈 筱、此云佐佐。 〉更還之入近江国。東廻美濃、到伊勢国。時天照大神誨倭姫命曰。是神風伊勢国。則常世之浪重浪帰国也。傍国可怜国也。欲居是国。故随大神教。其祠立於伊勢国。因興斎宮于五十鈴川上。是謂磯宮。則天照大神始自天降之処也。〈 一云。天皇以倭姫命為御杖。貢奉於天照大神。是以倭姫命以天照大神。鎮坐於磯城厳橿之本而祠之。然後随神誨。取丁巳年(垂仁二六年丁巳前四)冬十月甲子。遷于伊勢国渡遇宮。是時倭大神。著穂積臣遠祖大水口宿禰。而誨之曰。太初之時期曰。天照大神。悉治天原。皇御孫尊。専治葦原中国之八十魂神。我親治大地官者。言已訖焉。然先皇御間城天皇。雖祭祀神祇。微細未探其源根。以粗留於枝葉。故其天皇短命也。是以。今汝御孫尊。悔先皇之不及、而慎祭。則汝尊寿命延長。復天下太平矣。時天皇聞是言。則仰中臣連祖探湯主、而卜之。誰人以令祭大倭大神。即渟名城稚姫命食卜焉。因以命渟名城稚姫命。定神地於穴礒邑。祠於大市長岡岬。然是渟名城稚姫命。既身体悉痩弱以不能祭。是以命大倭直祖長尾市宿禰。令祭矣。 〉
《垂仁天皇二六年(丁巳前四)八月庚辰(三)》二十六年秋八月戊寅朔庚辰。天皇勅物部十千根大連曰。屡遣使者於出雲国。雖検校其国之神宝。無分明申言者。汝親行于出雲。宜検校定。則十千根大連校定神宝。而分明奏言之。仍令掌神宝也。
《垂仁天皇二七年(戊午前三)八月己卯(七)》二十七年秋八月癸酉朔己卯。令祠官卜兵器為神幣。吉之。故弓矢及横刀納諸神之社。仍更定神地。神戸、以時祠之。蓋兵器祭神祇。始興於是時也。
《垂仁天皇二七年(戊午前三)》是歳。興屯倉于来目邑。〈 屯倉。此云弥夜気。 〉
《垂仁天皇二八年(己未前二)十月庚午(五)》二十八年冬十月丙寅朔庚午。天皇母弟倭彦命薨。
《垂仁天皇二八年(己未前二)十一月丁酉(二)》十一月丙申朔丁酉。葬倭彦命于身狭桃花鳥坂。於是集近習者。悉生而埋立於陵域。数日不死。昼夜泣吟。遂死而爛〓之。犬・烏聚〓[口+敢]焉。天皇聞此泣吟之声。心有悲傷。詔群卿曰。夫以生所愛令殉亡者。是甚傷矣。其雖古風之。非良何従。自今以後。議之止殉。
《垂仁天皇三十年(辛酉一)正月甲子(六)》三十年春正月己未朔甲子。天皇詔五十瓊敷命。大足彦尊曰。汝等各言情願之物也。兄王諮。欲得弓矢。弟王諮。欲得皇位。於是。天皇詔之曰。各宜随情。則弓矢賜五十瓊敷命。仍詔大足彦尊曰。汝必継朕位。
《垂仁天皇三二年(己亥三)七月己卯(六)》三十二年秋七月甲戌朔己卯。皇后日葉酢媛命〈 一云。日葉酢根命也。 〉薨。臨葬有日焉。天皇詔群卿曰。従死之道。前知不可。今此行之葬、奈之為何。於是。野見宿禰進曰。夫君王陵墓。埋立生人。是不良也。豈得伝後葉乎。願今将議便事而奏之。則遣使者。喚上出雲国之土部壱佰人。自領土部等。取埴以造作人・馬及種種物形。献于天皇曰。自今以後。以是土物。更易生人。樹於陵墓。為後葉之法則。天皇於是大喜之。詔野見宿禰曰。汝之便議寔洽朕心。則其土物。始立于日葉酢媛命之墓。仍号是土物謂埴輪。亦名立物也。仍下令曰。自今以後。陵墓必樹是土物。無傷人焉。天皇厚賞野見宿禰之功。亦賜鍛地。即任土部職。因改本姓謂土部臣。是土部連等主天皇喪葬之縁也。所謂野見宿禰。是土部連等之始祖也。
《垂仁天皇三四年(乙丑五)三月丙寅(二)》三十四年春三月乙丑朔丙寅。天皇幸山背。時左右奏言之。此国有佳人。曰綺戸辺。姿形美麗。山背大国不遅之女也。天皇於茲執矛祈之曰。必遇其佳人。道路見瑞。比至于行宮。大亀出河中。天皇挙矛剌亀。忽化為白石。謂左右曰。因此物而推之。必有験乎。仍喚綺戸辺納于後宮。生磐衝別命。是三尾君之始祖也。先是娶山背苅幡戸辺。生三男。第一曰祖別命。第二曰五十日足彦命。第三曰胆武別命。五十日足彦命。是子石田君之始祖也。
《垂仁天皇三五年(丙寅六)九月》三十五年秋九月。遣五十瓊敷命于河内国。作高石池。茅渟池。
《垂仁天皇三五年(丙寅六)十月》冬十月。作倭狭城池。及迹見池。
《垂仁天皇三五年(丙寅六)是歳》是歳。令諸国、多開池溝。数八百之。以農為事。因是百姓富寛。天下大平也。
《垂仁天皇三七年(戊申八)正月戊寅朔》三十七年春正月戊寅朔。立大足彦尊為皇太子。
《垂仁天皇三九年(庚午十)十月》三十九年冬十月。五十瓊敷命 居於茅渟菟砥川上宮。作剣一千口。因名其剣謂川上部。亦名曰裸伴。〈 裸伴。此云阿箇播娜我等母。 〉蔵于石上神宮也。是後命五十瓊敷命。俾主石上神宮之神宝。〈 一云。五十瓊敷皇子。居于茅渟菟砥河上。而喚鍛名河上。作大刀一千口。是時楯部。倭文部。神弓削部。神矢作部。大穴磯部。泊橿部。玉作部。神刑部。日置部。大刀佩部。并十箇品部賜五十瓊敷皇子。其一千口大刀者。蔵于忍坂邑。然後従忍坂移之。蔵于石上神宮。是時神乞之言。春日臣族。名市河令治。因以命市河令治。是今物部首之始祖也。 〉
《垂仁天皇八七年(戊午五八)二月辛卯(五)》八十七年春二月丁亥朔辛卯。五十瓊敷命謂妹大中姫曰。我老也。不能掌神宝。自今以後。必汝主焉。大中姫命辞曰。吾手弱女人也。何能登天神庫耶。〈 神庫。此云保玖羅。 〉五十瓊敷命曰。神庫雖高。我能為神庫造梯。豈煩登庫乎。故諺曰、神之神庫随樹梯之。此其縁也。然遂大中姫命授物部十千根大連而令治。故物部連等至于今治石上神宝。是其縁也。昔丹波国桑田村有人。名曰甕襲。則甕襲家有犬。名曰足徃。是犬咋山獣名牟士那而殺之。則獣腹有八尺瓊勾玉。因以献之。是玉今有石上神宮。
《垂仁天皇八八年(己未五九)七月戊午(十)》八十八年秋七月己酉朔戊午。詔群卿曰。朕聞。新羅王子天日槍、初来之時。将来宝物今有但馬。元為国人見貴。則為神宝也。朕欲見其宝物。即日遣使者。詔天日槍之曾孫清彦而令献。於是清彦被勅。乃自捧神宝而献之。羽太玉一箇。足高玉一箇。鵜鹿鹿赤石玉一箇。日鏡一面。熊神籬一具。唯有小刀一口。名曰出石。則清彦忽以為。非献刀子。仍匿袍中、而自佩之。天皇未知匿小刀之情。欲寵清彦。而召之賜酒於御所。時刀子従袍中出而顕之。天皇見之。親問清彦曰。爾袍中刀子者何刀子也。爰清彦知不得匿刀子、而呈言。所献神宝之類也。則天皇謂清彦曰。其神宝之豈得離類乎。乃出而献焉。皆蔵於神府。然後開宝府而視之。小刀自失。則使問清彦曰。爾所献刀子忽失矣。若至汝所乎。清彦答曰。昨夕、刀子自然至於臣家。乃明旦失焉。天皇則惶之。且更勿覓。是後出石刀子自然至于淡路嶋。其嶋人謂神。而為刀子立祠。是於今所祠也。』昔有一人。乗艇而泊于但馬国。因問曰。汝何国人也。対曰。新羅王子。名曰天日槍。則留于但馬、娶其国前津耳〈 一云。前津見。一云。太耳 〉女。麻〓[手偏+它]能烏。生但馬諸助。是清彦之祖父也。
《垂仁天皇九十年(辛酉六一)二月庚子朔》九十年春二月庚子朔。天皇命田道間守。遣常世国。令求非時香菓。〈 香菓。此云箇倶能未。 〉今謂橘是也。
《垂仁天皇九九年(庚午七〇)七月戊午朔》九十九年秋七月戊午朔。天皇崩於纒向宮。時年百四十歳。
《垂仁天皇九九年(庚午七〇)一二月壬子(十)》冬十二月癸卯朔壬子。葬於菅原伏見陵。明年(景行天皇元年辛未七一)春三月辛未朔壬午。田道間守至自常世国。則賚物也、非時香菓八竿八縵焉。田道間守於是泣悲歎之曰。受命天朝。遠往絶域。万里蹈浪。遥度弱水。是常世国。則神仙秘区。俗非所臻。是以往来之間。自経十年。豈期、独凌峻瀾。更向本土乎。然頼聖帝之神霊。僅得還来。今天皇既崩。不得復命。臣雖生之。亦何益矣。乃向天皇之陵。叫哭、而自死之。群臣聞皆流涙也。田道間守。是三宅連之始祖也。
日本書紀巻第六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七

 大足彦忍代別天皇 景行天皇
 稚足彦天皇 成務天皇
 大足彦忍代別天皇 景行天皇
《景行天皇即位前紀》大足彦忍代別天皇。活目入彦五十狭茅天皇第三子也。母皇后曰日葉洲媛命。丹波道主王之女也。活目入彦五十狭茅天皇三十七年(戊申八)、立為皇太子。九十九年(庚午七〇)春二月。活目入彦五十狭茅天皇崩。
《景行天皇元年(辛未七一)七月己卯(十一)》元年秋七月己巳朔卯己卯。太子即天皇位。因以改元。是年也、太歳辛未。
《景行天皇二年(壬申七二)二月戊辰(三)》二年春三月丙寅朔戊辰。立播磨稲日大郎姫〈 一云。稲日稚郎姫。郎姫。此云異羅〓〓〓[口+羊]。 〉為皇后。后生二男。第一曰大碓皇子。第二曰小碓尊。〈 一書云。皇后生三男。其第三曰稚倭根子皇子。 〉其大碓皇子。小碓尊。一日同胞而双生。天皇異之。則誥於碓。故因号其二王曰大碓。小碓也。是小碓尊。亦名日本童男。〈 童男。此云烏具奈。 〉亦曰日本武尊。幼有雄略之気。及壮容貌魁偉。身長一丈。力能扛鼎焉。
《景行天皇三年(癸酉七三)二月庚寅朔》三年春二月庚寅朔。卜幸于紀伊国。将祭祀群神祇。而不吉。乃車駕止之。遣屋主忍男武雄心命〈 一云、武猪心。 〉令祭。爰屋主忍男武雄心命詣之。居于阿備柏原、而祭祀神祇。仍住九年。則娶紀直遠祖菟道彦之女影媛。生武内宿禰。
《景行天皇四年(庚戌七四)二月甲子(十一)》四年春二月甲寅朔甲子。天皇幸美濃。左右奏言之。茲国有佳人。曰弟媛。容姿端正。八坂入彦皇子之女也。天皇欲得為妃。幸弟媛之家。弟媛聞乗輿車駕。則隠竹林。於是天皇権令弟媛至、而居于泳宮之。〈 泳宮。此云区玖利能弥揶。 〉鯉魚浮池、朝夕臨視而戯遊。時弟媛欲見其鯉魚遊。而密来臨池。天皇則留而通之。爰弟媛以為。夫婦之道。古今達則也。然於吾而不便。則請天皇曰。妾性不欲交接之道。今不勝皇命之威。暫納帷幕之中。然意所不快。亦形姿穢陋。久之不堪陪於掖庭。唯有妾姉。名曰八坂入媛。容姿麗美。志亦貞潔。宜納後宮。天皇聴之。仍喚八坂入媛為妃。生七男六女。第一曰稚足彦天皇。第二曰五百城入彦皇子。第三曰忍之別皇子。第四曰稚倭根子皇子。第五曰大酢別皇子。第六曰渟熨斗皇女。第七曰渟名城皇女。第八曰五百城入姫皇女。第九曰〓依姫皇女。第十曰五十狭城入彦皇子。第十一曰吉備兄彦皇子。第十二曰高城入姫皇女。第十三曰弟姫皇女。又妃三尾氏磐城別之妹。水歯郎媛。生五百野皇女。次妃五十河媛。生神櫛皇子。稲背入彦皇子。其兄神櫛皇子。是讃岐国造之始祖也。弟稲背入彦皇子。是播磨別之始祖也。次妃阿倍氏木事之女。高田媛。生武国凝別皇子。是伊予国御村別之始祖也。次妃日向髪長大田根。生日向襲津彦皇子。是阿牟君之始祖也。次妃襲武媛。生国乳別皇子与国背別皇子。〈 一云。宮道別皇子。 〉豊戸別皇子。其兄国乳別皇子。是水沼別之始祖也。弟豊戸別皇子。是火国別之始祖也。夫天皇之男女。前後并八十子。然除日本武尊。稚足彦天皇。五百城入彦皇子外。七十余子。皆封国郡。各如其国。故当今時。謂諸国之別者。即其別王之苗裔焉。
《景行天皇四年(庚戌七四)二月是月》是月。天皇聞美濃国造。名神骨之女。兄 名兄遠子。弟名弟遠子。並有国色。則遣大碓命。使察其婦女之容姿。時大碓命便密通而不復命。由是恨大碓命。
《景行天皇四年(庚戌七四)十一月庚辰朔》冬十一月庚辰朔。乗輿自美濃還。則更都於纒向。是謂日代宮。
《景行天皇十二年(壬午八二)七月》十二年秋七月。熊襲反之不朝貢。
《景行天皇十二年(壬午八二)八月己酉(十五)》八月乙未朔己酉。幸筑紫。
《景行天皇十二年(壬午八二)九月戊辰(五)》九月甲子朔戊辰。到周芳娑麼。時天皇南望之。詔群卿曰。於南方煙気多起。必賊将在。則留之。先遣多臣祖武諸木。国前臣祖菟名手。物部君祖夏花。令察其状。爰有女人。曰神夏磯媛。其徒衆甚多。一国之魁帥也。聆天皇之使者至。則抜磯津山之賢木。以上枝挂八握剣中枝挂八咫鏡。下枝挂八尺瓊。亦素幡樹于船舳。参向而啓之曰。願無下兵。我之属類。必不有違者。今将帰徳矣。唯有残賊者。一曰鼻垂。妄仮名号。山谷響聚。屯結於菟狭川上。二曰耳垂。残賊貧婪。屡略人民。是居於御木〈 木。此云開。 〉川上。三曰麻剥。潜聚徒党。居於高羽川上。四曰土折猪折。隠住於緑野川上。独恃山川之険。以多掠人民。是四人也。其所拠並要害之地。故各領眷属。為一処之長也。皆曰。不従皇命。願急撃之。勿失。於是。武諸木等先誘麻剥之徒。仍賜赤衣・褌及種種奇物。兼令〓不服之三人。乃率己衆而参来。悉捕誅之。天皇遂幸筑紫。到豊前国長峡県。興行宮而居。故号其処曰京也。
《景行天皇十二年(壬午八二)十月》冬十月。到碩田国。其地形広大亦麗。因名碩田也。〈 碩田。此云於保岐陀。 〉到速見邑。有女人。曰速津媛。為一処之長。其聞天皇車駕、而自奉迎之諮言。茲山有大石窟。曰鼠石窟。有二土蜘蛛。住其石窟。一曰青。二曰白。又於直入県禰疑野、有三土蜘蛛。一曰打猿。二曰八田。三曰国摩侶。是五人並其為人強力。亦衆類多之。皆曰。不従皇命。若強喚者。興兵距焉。天皇悪之不得進行。即留于来田見邑。権興宮室而居之。仍与群臣議之曰。今多動兵衆。以討土蜘蛛。若其畏我兵勢将隠山野、必為後愁。則採海石榴樹。作椎、為兵。因簡猛卒。授兵椎、以穿山排草、襲石室土蜘蛛。而破于稲葉川上。悉殺其党。血流至踝。故時人其作海石榴椎之処曰海石榴市。亦血流之処曰血田也。復将討打猿。径度禰疑山。時賊虜之矢。横自山射之。流於官軍前如雨。天皇更返城原。而卜於水上。便勒兵、先撃八田於禰疑野而破。爰打猿謂不可勝、而請服。然不聴矣。皆自投洞谷而死之。天皇初将討賊。次于柏峡大野。其野有石。長六尺。広三尺。厚一尺五寸。天皇祈之曰。朕得滅土蜘蛛者。将蹶茲石。如柏葉而挙焉。因蹶之。則如柏上於大虚。故号其石曰蹈石也。是時祷神。則志我神。直入物部神。直入中臣神三神矣。
《景行天皇十二年(壬午八二)十一月》十一月。到日向国。起行宮以居之。是謂高屋宮。
《景行天皇十二年(壬午八二)十二月丁酉(五)》十二月癸巳朔丁酉。議討熊襲。於是。天皇詔群卿曰。朕聞之。襲国有厚鹿文。〓鹿文者。是両人熊襲之渠帥者也。衆類甚多。是謂熊襲八十梟帥。其鋒不可当焉。少興師、則不堪滅賊。多動兵、是百姓之害。何不仮鋒刃之威。坐平其国。時有一臣、進曰。熊襲梟帥有二女。兄曰市乾鹿文。〈 乾。此云賦。 〉弟曰市鹿文。容既端正。心且雄武。宜示重幣以〓納麾下。因以伺其消息。犯不意之処。則会不血刃。賊必自敗。天皇詔。可也。於是。示幣欺其二女、而納幕下。天皇則通市乾鹿文而陽寵。時市乾鹿文奏于天皇曰。無愁熊襲之不服。妾有良謀。即令従一二兵於己。而返家。以多設醇酒。令飲己父。乃酔而寐之。市乾鹿文密断父弦。爰従兵一人進殺熊襲梟帥。天皇則悪其不孝之甚、而誅市乾鹿文。仍以弟市鹿文賜於火国造。
《景行天皇十三年(癸未八三)五月》十三年夏五月。悉平襲国。因以居於高屋宮。已六年也。於是。其国有佳人。曰御刀媛。〈 御刀。此云弥波迦志。 〉則召為妃。生豊国別皇子。是日向国造之始祖也。
《景行天皇十七年(丁亥八七)三月己酉(十二)》十七年春三月戊戌朔己酉。幸子湯県。遊于丹裳小野。時東望之。謂左右曰。是国也直向於日出方。故号其国曰日向也。是日陟野中大石。憶京都而歌之曰。
@波辞枳予辞。和芸幣能伽多由。区毛位多知区暮。 はしきよし わぎへのかたゆ くもゐたちくも (K021)
@夜摩苔波。区珥能摩倍邏摩。多多儺豆久。阿烏伽枳 夜摩。許莽例屡。夜摩苔之。于屡破試。 やまとは くにのまほらま たたなづく あをかき やま こもれる やまとし うるはし (K022)
@異能知能 摩曾祁務比苔破。多多濔許莽。幣遇利能夜摩能。志邏伽之餓延塢。于受珥左勢。許能固。 いのちの まそけむひとは たたみこも へぐりのやまの しらかしがえを うずにさせ このこ (K023)
是謂思邦歌也。
《景行天皇十八年(戊子八八)三月》十八年春三月。天皇将向京、以巡狩筑紫国。始到夷守。是時於石瀬河辺。人衆聚集。於是天皇遥望之。詔左右曰。其集者何人也。若賊乎。乃遣兄夷守。弟夷守二人令覩。乃弟夷守還来而諮之曰。諸県君泉媛。依献大御食、而其族会之。
《景行天皇十八年(戊子八八)四月甲子(三)》夏四月壬戌朔甲子。到熊県。其処有熊津彦者兄弟二人。天皇先使徴兄熊。則従使詣之。因徴弟熊。而不来。故遣兵誅之
《景行天皇十八年(戊子八八)四月壬申(十一)》壬申。自海路泊於葦北小嶋而進食。時召山部阿弭古之祖小左。令進冷水。適是時、嶋中無水。不知所為。則仰之祈于天神地祗。忽寒泉従崖傍涌出。乃酌以献焉。故号其曰水嶋也。其泉猶今在水嶋崖也。
《景行天皇十八年(戊子八八)五月壬辰朔》五月壬辰朔。従葦北発船到火国。於是日没也。夜冥不知著岸。遥視火光。天皇詔挟杪者曰。直指火処。因指火往之。即得著岸。天皇問其火光之処曰。何謂邑也。国人対曰。是八代県豊村。亦尋其火。是誰人之火也。然不得主。茲知非人火。故名其国曰火国。
《景行天皇十八年(戊子八八)六月癸亥(三)》六月辛酉朔癸亥。自高来県渡玉杵名邑。時殺其処之土蜘蛛津頬焉。
《景行天皇十八年(戊子八八)六月丙子(十六)》丙子。到阿蘇国也。其国郊原曠遠。不見人居。天皇曰。是国有人乎。時有二神。曰阿蘇都彦。阿蘇都媛。忽化人以遊詣之曰。吾二人在。何無人耶。故号其 国曰阿蘇。
《景行天皇十八年(戊子八八)七月甲午(四)》秋七月辛卯朔甲午。到筑紫後国御木。居於高田行宮。時有僵樹。長九百七十丈焉。百寮蹈其樹而往来。時人歌曰。
@阿佐志毛能。瀰概能佐烏麼志。魔幣菟耆弥。伊和〓[口+多]羅秀暮。弥開能佐烏麼志。 あさしもの みけのさをばし まへつきみ いわたらすも みけのさをばし (K024)
爰天皇問之曰。是何樹也。有一老夫曰。是樹者歴木也。嘗未僵之先。当朝日暉。則隠杵嶋山。当夕日暉。亦覆阿蘇山也。天皇曰。是樹者神木。故是国宜号御木国。
《景行天皇十八年(戊子八八)七月丁酉(七)》丁酉。到八女県。則越藤山、以南望粟岬。詔之曰。其山峰岫重畳。且美麗之甚。若神有其山乎。時水沼県主猿大海奏言。有女神。名曰八女津媛。常居山中。故八女国之名、由此而起也。
《景行天皇十八年(戊子八八)八月》八月。到的邑而進食。是日膳夫等遺盞。故時人号其忘盞処曰浮羽。今謂的者訛也。昔筑紫俗号盞日浮羽。
《景行天皇十九年(己丑八九)九月癸卯(二十)》十九年秋九月甲申朔癸卯。天皇至自日向。
《景行天皇二〇年(庚寅九〇)二月甲申(四)》二十年春二月辛巳朔甲申。遣五百野皇女、令祭天照大神。
《景行天皇二五年(乙未九五)七月壬午(三)》二十五年秋七月庚辰朔壬午。遣武内宿禰、令察北陸。及東方諸国之地形。且百姓之消息也。
《景行天皇二七年(丁酉九七)二月壬(十二)子》二十七年春二月辛丑朔壬子。武内宿禰自東国還之奏言。東夷之中。有日高見国。其国人。男女並椎結文身。為人勇悍、是総曰蝦夷。亦土地沃壊而曠之。撃可取也。
《景行天皇二七年(丁酉九七)八月》秋八月。熊襲亦反之。侵辺境不止。
《景行天皇二七年(丁酉九七)十月己酉(十三)》冬十月丁酉朔己酉。遣日本武尊、令撃熊襲。時年十六。於是。日本武尊曰。吾得善射者欲与行。其何処有善射者焉。或者啓之曰。美濃国有善射者。曰弟彦公。於是。日本武尊遣葛城人宮戸彦、喚弟彦公。故弟彦公便率石占横立。及尾張田子之稲置。乳近之稲置而来。則従日本武尊而行之。
《景行天皇二七年(丁酉九七)十二月》十二月。到於熊襲国。因以伺其消息及地形之嶮易。時熊襲有魁帥者。名取石鹿文。亦曰川上梟帥。悉集親族而欲宴。於是。日本武尊解髪作董女姿。以密伺川上梟帥之宴時。仍佩剣〓裏。入於川上梟帥之宴室。居女人之中。川上梟帥感其童女之容姿。則携手同席。挙坏令飲而戯弄。于時也更深人闌。川上梟帥且被酒。於是。日本武尊抽〓中之剣。刺川上梟帥之胸。未及之死。川上梟帥叩頭曰。且待之。吾有所言。時日本武尊留剣待之。川上梟帥啓之曰。汝尊誰人也。対曰。吾是大足彦天皇之子也。名曰本童男也。川上梟帥亦啓之曰。吾是国中之強力者也。是以当時諸人。不勝我之威力。而無不従者。吾多遇武力矣。未有若皇子者。是以賤賊陋口以奉尊号。若聴乎。曰。聴之。即啓曰。自今以後号皇子。応称日本武皇子。言訖。乃通胸而殺之。故至于今、称曰日本武尊。是其縁也。然後遣弟彦等、悉斬其党類。無余〓[口+焦]。既而従海路還倭。到吉備以渡穴海。其処有悪神。則殺之。亦比至難波。殺柏済之悪神。〈 済。此云和多利。 〉
《景行天皇二八年(戊戌九八)二月乙丑朔》二十八年春二月乙丑朔。日本武尊奏平熊襲之状曰。臣頼天皇之神霊。以兵一挙。頓誅熊襲之魁帥者。悉平其国。是以西洲既謐。百姓無事。唯吉備穴済神。及難波柏済神。皆有害心。以放毒気。令苦路人。並為禍害之薮。故悉殺其悪神。並開水陸之径。天皇於是美日本武之功。而異愛。
《景行天皇四〇年(庚戌一一〇)六月》四十年夏六月。東夷多叛。辺境騒動。
《景行天皇四〇年(庚戌一一〇)七月戊戌(十六)》秋七月癸未朔戊戌。天皇詔群卿曰。今東国不安。暴神多起。亦蝦夷悉叛。屡略人民。遣誰人以平其乱。群臣皆不知誰遣也。日本武尊奏言。臣則先労西征。是役必大碓皇子之事矣。時大碓皇子愕然之。逃隠草中。則遣使者召来。爰天皇責曰。汝不欲矣、豈強遣耶。何未対賊。以予懼甚焉。因此遂封美濃。仍如封地。是身毛津君。守君凡二族之始祖也。於是。日本武尊雄誥之曰。熊襲既平。未経幾年。今更東夷叛之。何日逮于大平矣。臣雖労之。頓平其乱。則天皇持斧鉞。以授日本武尊曰。朕聞。其東夷也。識性暴強。凌犯為宗。村之無長。邑之勿首。各貪封堺。並相盗略。亦山有邪神。郊有姦鬼。遮衢塞径。多令苦人。其東夷之中。蝦夷是尤強焉。男女交居。父子無別。冬則宿穴。夏則住樔。衣毛飲血。昆弟相疑。登山如飛禽。行草如走獣。承恩則忘、見怨必報。是以箭蔵頭髻。刀佩衣中。或聚党類。而犯辺界。或伺農桑。以略人民。撃則隠草。追則入山。故往古以来。未染王化。今朕察汝人也。身体長大。容姿端正。力能扛鼎。猛如雷電。所向無前。所攻必勝。即知之。形則我子。実則神人。是寔天愍朕不叡。且国不平。令経綸天業。不絶宗廟乎。亦是天下。則汝天下也。是位則汝位也。願深謀遠慮。探姦伺変。示之以威。懐之以徳。不煩兵甲。自令臣隷。即巧言而調暴神。振武以攘姦鬼。於是。日本武尊乃受斧鉞。以再拝奏之曰。嘗西征之年。頼皇霊之威。堤三尺剣。撃熊襲国。未経浹辰。賊首伏罪。今亦頼神祗之霊。借天皇之威。往臨其境。示以徳教。猶有不服。即挙兵撃。仍重再拝之。天皇則命吉備武彦与大伴武日連。令従日本武尊。亦以七掬脛為膳夫。
《景行天皇四〇年(庚戌一一〇)十月癸丑(二)》冬十月壬子朔癸丑。日本武尊発路之。
《景行天皇四〇年(庚戌一一〇)十月戊午(七)》戊午。抂道拝伊勢神宮。仍辞于倭姫命曰。今被天皇之命。而東征将誅諸叛者。故辞之。於是倭姫命取草薙剣。授日本武尊曰。慎之莫怠也。
《景行天皇四〇年(庚戌一一〇)是歳》是歳。日本武尊初至駿河。其処賊陽従之。欺曰。是野也糜鹿甚多。気如朝霧。足如茂林。臨而応狩。日本武尊信其言。入野中而覓獣。賊有殺王之情。〈 王謂日本武尊也。 〉放火焼其野。王知被欺。則以燧出火之。向焼而得免〈 一云。王所佩剣叢雲自抽之、薙攘王之傍草。因是得免。故号其剣曰草薙也。叢雲。此云茂羅玖毛。 〉王曰。殆被欺。則悉焚其賊衆而滅之。故号其処曰焼津。亦進相摸、欲往上総。望海高言曰。是小海耳。可立跳渡。乃至于海中、暴風忽起。王船漂蕩而不可渡。時有従王之妾。曰弟橘媛。穂積氏忍山宿禰之女也。啓王曰。今風起浪泌。王船欲没。是必海神心也。願以妾之身。贖王之命而入海。言訖。乃披瀾入之。暴風即止。船得著岸。故時人号其海曰馳水也。爰日本武尊則従上総転入陸奥国。時大鏡懸於王船。従海路廻於葦浦。横渡玉浦、至蝦夷境。蝦夷賊首・嶋津神。国津神等。屯於竹水門而欲距。然遥視王船。予怖其威勢。而心裏知之不可勝。悉捨弓矢。望拝之曰。仰視君容。秀於人倫。若神之乎。欲知姓名。王対之曰。吾是現人神之子也。於是。蝦夷等悉慄。則〓裳披浪。自扶王船而着岸。仍面縛服罪。故免其罪。因以俘其首帥。而令従身也。蝦夷既平。自日高見国還之。西南歴常陸。至甲斐国。居于酒折宮。時挙燭而進食。是夜。以歌之問侍者曰。
@珥比麼利。菟玖波〓[土+烏]須擬〓[氏+一]。異玖用加禰菟流。 にひばり つくはをすぎて いくよかねつる (K025)
諸侍者不能答言。時有秉燭者。続王歌之末而歌曰。
@伽餓奈倍〓[氏+一]。用珥波虚虚能用。比珥波苔〓[土+烏]伽〓[土+烏]。 かがなべて よにはここのよ ひにはとをかを (K026)
即美秉燭人之聡而敦賞。則居是宮。以靭部賜大伴連之遠祖武日也。於是。日本武尊曰。蝦夷凶首。咸伏其辜。唯信濃国。越国。頗未従化。則自甲斐北転。歴武蔵。上野。西逮于碓日坂。時日本武尊毎有顧弟橘媛之情。故登碓日嶺而東南望之。三歎曰。吾嬬者耶〈 嬬。此云菟摩。 〉故因号山東諸国。曰吾嬬国也。於是。分道。遣吉備武彦於越国。令鑑察其地形嶮易。及人民順不。則日本武尊進入信濃。是国也山高谷幽。翠嶺万重。人倚杖難升。巖嶮磴紆。長峰数千。馬頓轡而不進。然日本武尊披煙凌霧、遥径大山。既逮于峰而飢之。食於山中。山神令苦王。以化白鹿立於王前。王異之。以一箇蒜弾白鹿。則中眼而殺之。爰王忽失道。不知所出。時白狗自来。有導王之状。随狗而行之。得出美濃。吉備武彦自越出而遇之。先是。度信濃坂者。多得神気以〓臥。但従殺白鹿之後。踰是山者。嚼蒜塗人及牛馬。自不中神気也。日本武尊更還於尾張。即娶尾張氏之女宮簀媛。而淹留踰月。於是聞近江胆吹山有荒神。即解剣置於宮簀媛家。而徒行之。至胆吹山、山神化大蛇当道。爰日本武尊不知主神化蛇之謂。是大蛇必荒神之使也。既得殺主神。其使者豈足求乎。因跨蛇猶行。時山神之興雲零氷。峰霧谷〓。無復可行之路。乃捷遑不知其所跋渉。然凌霧強行。方僅得出。猶失意如酔。因居山下之泉側。乃飲其水而醒之。故号其泉曰居醒泉也。日本武尊於是始有痛身。然稍起之、還於尾張。爰不入宮簀媛之家。便移伊勢而到尾津。昔日本武尊向東之歳。停尾津浜而進食。是時解一剣置於松下。遂忘而去。今至於此。是剣猶存。故歌曰。
@烏波利珥。多陀珥霧伽幣流。比苔菟麻菟。阿波例 比等菟麻菟。比苔珥阿利勢麼。岐農岐勢摩之〓[土+烏]。多知波開摩之〓[土+烏]。 をはりに ただにむかへる ひとつまつ あはれ ひとつまつ ひとにありせば きぬきせましを たちはけましを (K027)
逮于能褒野而痛甚之。則以所俘蝦夷等、献於神宮。因遣吉備武彦。奏之於天皇曰。臣受命天朝。遠征東夷。則被神恩。頼皇威。而叛者伏罪。荒神自調。是以。巻甲〓戈。〓悌還之。冀曷曰曷時。復命天朝。然天命忽至。隙駟難停。是以独臥曠野。無誰語之。豈惜身亡。唯愁不面。既而崩于能褒野。時年三十。天皇聞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昼夜喉咽。泣悲〓〓。因以大歎之曰。我子小碓王。昔熊襲叛之日。未及総角。久煩征伐。既而恒在左右。補朕不及。然東夷騒動。勿使討者。忍愛以入賊境。一日之無不顧。是以朝夕進退。佇待還日。何禍兮。何罪兮。不意之間。倏亡我子。自今以後。与誰人之経綸鴻業耶。即詔群卿命百寮。仍葬於伊勢国能褒野陵。』時日本武尊化白鳥。従陵出之。指倭国而飛之。群臣等因以開其棺槻而視之。明衣空留、而屍骨無之。於是。遺使者追尋白鳥。則停於倭琴弾原。仍於其処造陵焉。白鳥更飛至河内。留旧市邑。亦其処作陵。故時人号是三陵曰白鳥陵。然遂高翔上天。徒葬衣冠。因欲録功名。即定武部也。
景行天皇四三年(癸丑一一三)》是歳也。天皇践祚四十三年焉。
《景行天皇五一年(辛酉一二一)正月戊子(七)》五十一年春正月壬午朔戊子。招群卿而宴数日矣。時皇子稚足彦尊。武内宿禰不参赴于宴庭。天皇召之問其故。因以奏之曰。其宴楽之日。群卿・百寮。必情在戯遊。不存国家。若有狂生、而伺墻閣之隙乎。故侍門下備非常。時天皇謂之曰。灼然。〈 灼然。此云以耶知挙。 〉則異寵焉。
《景行天皇五一年(辛酉一二一)八月壬子(四)》秋八月己酉朔壬子。立稚足彦尊為皇太子。是日命武内宿禰為棟梁之臣。』初日本武尊所佩草薙横刀。是今在尾張国年魚市郡熱田社也。』於是所献神宮蝦夷等。昼夜喧譁。出入無礼。時倭姫命曰。是蝦夷等不可近就於神宮。則進上於朝庭。仍令安置御諸山傍。未経幾時。悉伐神山樹。叫呼隣里。而脅人民。天皇聞之、詔群卿曰。其置神山傍之蝦夷。是本有獣心。難住中国。故随其情願。令班邦畿之外。是今播磨。讃岐。伊勢。安芸。阿波。凡五国佐伯部之祖也。』初日本武尊娶両道入姫皇女為妃。生稲依別王。次足仲彦天皇。次布忍入姫命。次稚武王。其兄稲依別王。是犬上君。武部君。凡二族之始祖也。又妃吉備武彦之女。吉備穴戸武媛。生武卵王。与十城別王。其兄武卵王。是讃岐綾君之始祖也。弟十城別王。是伊予別君之始祖也。次妃穂積氏忍山宿禰之女。弟橘媛生稚武彦王。
《景行天皇五二年(壬戌一二二)五月丁未(四)》五十二年夏五月甲辰朔丁未。皇后播磨太郎姫薨。
《景行天皇五二年(壬戌一二二)七月己酉(七)》秋七月癸卯朔己酉。立八坂入媛命為皇后。
《景行天皇五三年(癸亥一二三)八月丁卯朔》五十三年秋八月丁卯朔。天皇詔群卿曰。朕顧愛子。何日止乎。冀欲巡狩小碓王所平之国。
《景行天皇五三年(癸亥一二三)八月是月》是月。乗輿幸伊勢。転入東海。
《景行天皇五三年(癸亥一二三)十月》冬十月。至上総国。従海路渡淡水門。是時聞覚賀鳥之声。欲見其鳥形。尋而出海中。仍得白蛤。於是。膳臣遠祖。名磐鹿六鴈。以蒲為手繦。白蛤為膾而進之。故美六鴈臣之功。而賜膳大伴部。
《景行天皇五三年(癸亥一二三)十二月》十二月。従東国還之、居伊勢也。是謂綺宮。
《景行天皇五四年(甲子一二四)九月己酉(十九)》五十四年秋九月辛卯朔己酉。自伊勢還於倭居纒向宮。
《景行天皇五五年(乙丑一二五)二月壬辰(五)》五十五年春二月戊子朔壬辰。以彦狭嶋王拝東山道十五国都督。是豊城命之孫也。然到春日穴咋邑。臥病而薨之。是時。東国百姓悲其王不至。窃盗王尸葬於上野国。
《景行天皇五六年(丙寅一二六)八月》五十六年秋八月。詔御諸別王曰。汝父彦狭嶋王。不得向任所而早薨。故汝専領東国。是以御諸別王承天皇命。且欲成父業。則行治之、早得善政。時蝦夷騒動。即挙兵而撃焉。時蝦夷首帥。足振辺。大羽振辺。遠津闇男辺等。叩頭而来之。頓首受罪。尽献其地。因以免降者、而誅不服。是以東久之無事焉。由是其子孫於今有東国。
《景行天皇五七年(丁卯一二七)九月》五十七年秋九月。造坂手池。即竹蒔其堤上。
《景行天皇五七年(丁卯一二七)十月》冬十月。令諸国興田部・屯倉。
《景行天皇五八年(戊辰一二八)二月辛亥(十一)》五十八年春二月辛丑朔辛亥。幸近江国。居志賀三歳。是謂高穴穂宮。
《景行天皇六十年(庚午一三〇)十一月辛卯(七)》六十年冬十一月乙酉朔辛卯。天皇崩於高穴穂宮。時年一百六歳。
《成務天皇即位前紀》稚足彦天皇 成務天皇
稚足彦天皇。大足彦忍代別天皇第四子也。母皇后曰八坂入姫命。八坂入彦皇子之女也。
《大足彦天皇四十六年(丙辰一一六 前紀辛酉一二一)》大足彦天皇四十六年。立為太子。年二十四。
《景行天皇六十年(庚午一三〇)十一月》六十年冬十一月。大足彦天皇崩。
《成務天皇元年(辛未一三一)正月戊子(五)》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戊子。皇太子即位。是年也。太歳辛未。
《成務天皇二年(辛未一三二)十一月壬午(十)》二年冬十一月癸酉朔壬午。葬大足彦天皇於倭国之山辺道上陵。尊皇后曰皇太后。
《成務天皇三年(癸酉一三三)正月己卯(七)》三年春正月癸酉朔己卯。以武内宿禰為大臣也。初天皇与武内宿禰同日生之。故有異寵焉。
《成務天皇四年(甲戌一三四)二月丙寅朔》四年春二月丙寅朔。詔之曰。我先皇大足彦天皇。聡明神武。膺〓受図。洽天順人。撥賊反正。徳〓覆〓。道協造化。是以。普天率土莫不王臣。稟気懐霊。何非得処。今朕嗣践宝祚。夙夜兢〓。然黎元蠢爾。不悛野心。是国郡無君長。県邑無首渠者焉。自今以後。国郡立長。県邑置首。即取当国之幹了者任其国郡之首長。是為中区之蕃屏也。
《成務天皇五年(乙亥一三五)九月》五年秋九月。令諸国。以国郡立造長。県邑置稲置。並賜楯矛以為表。則隔山河而分国県。随阡陌以定邑里。因以東西為日縦。南北為日横。山陽曰影面、山陰曰背面。是以百姓安居。天下無事焉。
《成務天皇四八年(戊子一七八)三月庚辰朔》四十八年春三月庚辰朔。立甥足仲彦尊為皇太子。
《成務天皇六〇年(庚午一九〇)六月己卯(十一)》六十年夏六月己巳朔己卯。天皇崩。時年一百七歳。
日本書紀巻第七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八
 足仲彦天皇 仲哀天皇
《仲哀天皇即位前紀》足仲彦天皇。日本武尊第二子也。母皇后曰両道入姫命。活目入彦五十狭茅天皇之女也。天皇容姿端正。身長十尺。
《稚足彦天皇四十八年(戊子一七八)》稚足彦天皇四十八年、立為太子。〈 時年三十一 〉稚足彦天皇無男。故立為嗣。
《成務天皇六〇年(庚午一九〇)》六十年。天皇崩。
《成務天皇六十一年(辛未一九一)》明年秋九月壬辰朔丁酉。(六)葬于倭国狭城盾列陵。〈 盾列。此云多多那美。 〉
《仲哀天皇元年(壬申一九二)正月庚子(十一)》元年春正月庚寅朔庚子。太子即天皇位。
《仲哀天皇元年(壬申一九二)九月丙戌朔》秋九月丙戌朔。尊母皇后曰皇太后。
《仲哀天皇元年(壬申一九二)十一月乙酉朔》冬十一月乙酉朔。詔群臣曰。朕未逮于弱冠。而父王既崩之。乃神霊化白鳥而上天。仰望之情。一日勿息。是以冀獲白鳥。養之於陵域之池。因以覩其鳥欲慰顧情。則令諸国。俾貢白鳥。
《仲哀天皇元年(壬申一九二)閏十一月戊午(四)》閏十一月乙卯朔戊午。越国貢白鳥四隻。於是。送鳥使人宿菟道河辺。時蘆髪蒲見別王視其白鳥而問之曰。何処将去白鳥也。越人答曰。天皇恋父王、而将養狎。故貢之。則蒲見別王謂越人曰。雖白鳥而焼之則為黒鳥。仍強之奪白鳥而将去。爰越人参赴之請焉。天皇於是悪蒲見別王無礼於先王。乃遣兵卒而誅矣。蒲見別王。則天皇之異母弟也。時人曰。父是天也。兄亦君也。其慢天違君。何得兔誅耶。是年也、大歳壬申。
《仲哀天皇二年(癸酉一九三)正月甲子(十一)》二年春正月甲寅朔甲子。立気長足姫尊為皇后。先是。娶叔父彦人大兄之女大中姫為妃。生〓坂皇子。忍熊皇子。次娶来熊田造祖大酒主之女弟媛。生子誉屋別皇子。
《仲哀天皇二年(癸酉一九三)二月戊子(六)》二月癸未朔戊子。幸角鹿。即興行宮而居之。是謂笥飯宮。
《仲哀天皇二年(癸酉一九三)二月》即月。定淡路屯倉。
《仲哀天皇二年(癸酉一九三)三月丁卯(十五)》三月癸丑朔丁卯。天皇巡狩南国。於是。留皇后及百寮。而従駕二三卿大夫。及官人数百、而軽行之。至紀伊国而居于徳勒津宮。当是時。熊襲叛之不朝貢。天皇於是将討熊襲国。則自徳勒津発之。浮海而幸穴門。即日使遣角鹿。勅皇后曰。便従其津発之。逢於穴門。
《仲哀天皇二年(癸酉一九三)六月庚寅(十)》夏六月辛巳朔庚寅。天皇泊于豊浦津。且皇后従角鹿発而行之。到渟田門。食於船上。時海鰤魚多聚船傍。皇后以酒灑鰤魚。鰤魚即酔而浮之。時海人多獲其魚而歓曰。聖王所賞之魚焉。故其処之魚。至于六月常傾浮如酔。其是之縁也。
《仲哀天皇二年(癸酉一九三)七月乙卯(五)》秋七月辛亥朔乙卯。皇后泊豊浦津。是日。皇后得如意珠於海中。
《仲哀天皇二年(癸酉一九三)九月》九月。興宮室于穴門而居之。是謂穴門豊浦宮。
《仲哀天皇八年(己卯一九九)正月壬午(四)》八年春正月己卯朔壬午。幸筑紫。時岡県主祖熊鰐。聞天皇之車駕。予抜取五百枝賢木。以立九尋船之舳。而上枝掛白銅鏡。中枝掛十握剣。下枝掛八尺瓊。参迎于周芳沙麼之浦、而献魚塩地。因以奏言。自穴門至向津野大済為東門。以名籠屋大済為西門。限没利嶋。阿閉嶋為御筥。割柴嶋為御〓。〈 御〓。此云弥那陪。 〉以逆見海為塩地。既而導海路。自山鹿岬。廻之入岡浦。到水門、御船不得進。則問熊鰐曰。朕聞。汝熊鰐者有明心以参来。何船不進。熊鰐奏之曰。御船所以不得進者。非臣罪。是浦口有男女二神。男神曰大倉主。女神曰菟夫羅媛。必是神之心歟。天皇則祷祈之。以挟抄者倭国菟田人伊賀彦為祝令祭。則船得進。皇后別船、自洞海〈 洞。此云久岐。 〉入之。潮涸不得進。時熊鰐更還之。自洞奉迎皇后。則見御船不進。惶懼之。忽作魚沼。鳥池悉聚魚鳥。皇后看是魚鳥之遊、而忿心稍解。及潮満即泊于岡津。又筑紫伊覩県主祖五十迹手。聞天皇之行。抜取五百枝賢木。立于船之舳艫。上枝掛八尺瓊。中枝掛白銅鏡。下枝掛十握剣。参迎于穴門引嶋而献之。因以奏言。臣敢所以献是物者。天皇如八尺瓊之勾以曲妙御宇。且如白銅鏡以分明看行山川海原。乃提是十握剣平天下矣。天皇即美五十迹手曰、伊蘇志。故時人号五十迹手之本土。曰伊蘇国。今謂伊覩者訛也。
《仲哀天皇八年(己卯一九九)正月己亥(二十一)》己亥。到儺県。因以居橿日宮。
《仲哀天皇八年(己卯一九九)九月己卯(五)》秋九月乙亥朔己卯。詔群臣以議討熊襲。時有神託皇后而誨曰。天皇何憂熊襲之不服。是膂完之空国也。豈足挙兵伐乎。愈茲国而有宝国。譬如処女之〓。有向津国。〈 〓。此云麻用弭枳。 〉眼炎之金・銀・彩色、多在其国。是謂栲衾新羅国焉。若能祭吾者。則曾不血刃。其国必自服矣。復熊襲為服。其祭之。以天皇之御船及穴門直践立所献之水田、名大田。是等物為幣也。天皇聞神言。有疑之情。便登高岳、遥望之。大海曠遠、而不見国。於是。天皇対神曰。朕周望之。有海無国。豈於大虚有国乎。誰神徒誘朕。復我皇祖諸天皇等尽祭神祇。豈有遺神耶。時神亦託皇后曰。如天津水影押伏而我所見国。何謂無国。以誹謗我言。其汝王之。如此言而遂不信者。汝不得其国。唯今皇后始之有胎。其子有獲焉。然天皇猶不信。以強撃熊襲。不得勝而還之。
《仲哀天皇九年(庚辰二〇〇)二月丁未(五)》九年春二月癸卯朔丁未。天皇忽有痛身。而明日崩。〈 時年五十二。即知。不用神言而早崩。一云。天皇親伐熊襲、中賊矢而崩也。 〉』於是皇后及大臣武内宿禰。匿天皇之喪。不令知天下。則皇后詔大臣及中臣烏賊津連。大三輪大友主君。物部胆咋連。大伴武以連曰。今天下未知天皇之崩。若百姓知之、有懈怠者乎。則命四大夫。領百寮、令守宮中。窃収天皇之屍。付武内宿禰。以従海路遷穴門。而殯于豊浦宮。為无火殯斂。〈 无火殯斂。此謂褒那之阿餓利。 〉
《仲哀天皇九年(庚辰二〇〇)二月甲子(二十二)》甲子。大臣武内宿禰自穴門還之。復奏於皇后。
《仲哀天皇九年(庚辰二〇〇)是年》是年。由新羅役。以不得葬天皇也。
日本書紀巻第八 終



《神功皇后巻首》日本書紀巻第九
 気長足姫尊 神功皇后
《神功皇后摂政前紀》気長足姫尊。稚日本根子彦大日日天皇之曾孫。気長宿禰王之女也。母曰葛城高〓媛。足仲彦天皇二年(己酉一九三)立為皇后。幼而聡明叡智。貌容壮麗。父王異焉。
《神功皇后摂政前紀仲哀天皇九年(庚辰二〇〇)二月》九年春二月。足仲彦天皇崩於筑紫橿日宮。時皇后傷天皇不従神教而早崩以為。知所崇之神。欲求財宝国。是以。命群臣及百寮。以解罪改過。更造斎宮於小山田邑。
《神功皇后摂政前紀仲哀天皇九年(庚辰二〇〇)三月壬申朔》三月壬申朔。皇后選吉日入。斎宮。親為神主。則命武内宿禰令撫琴。喚中臣烏賊津使主為審神者。因以千〓高〓置琴頭尾。而請曰。先日教天皇者誰神也。願欲知其名。逮于七日七夜。乃答曰。神風伊勢国之百伝度逢県之拆鈴五十鈴宮所居神。名撞賢木厳之御魂天疎向津媛命焉。亦問之。除是神復有神乎。答曰。幡荻穂出吾也。於尾田吾田節之淡郡所居神之有也。問、亦有耶。答曰。於天事代於虚事代玉籤入彦厳之事代主神有之也。問、亦有耶。答曰。有無之不知焉。於是。審神者曰。今不答而更後有言乎。則対曰、於日向国橘小門之水底。所居、而水葉稚之出居神。名表筒男。中筒男。底筒男神之有也。問、亦有耶。答曰。有無之不知焉。遂不言且神矣。時得神語、随教而祭。然後遣吉備臣祖鴨別。令撃熊襲国。未経浹辰、而自服焉。且荷持田村〈 荷持。此云能登利。 〉有羽白熊鷲者。其為人強健。亦身有翼。能飛以高翔。是以不従皇命。毎略盗人民。
《神功皇后摂政前紀仲哀天皇九年(庚辰二〇〇)三月戊子(十七)》戊子。皇后欲撃熊鷲、而自橿日宮遷于松峡宮。時飄風忽起。御笠堕風。故時人号其処曰御笠也。
《神功皇后摂政前紀仲哀天皇九年(庚辰二〇〇)三月辛卯(二十)》辛卯。至層増岐野、即挙兵撃羽白熊鷲而滅之。謂左右曰。取得熊鷲、我心則安。故号其処曰安也。
《神功皇后摂政前紀仲哀天皇九年(庚辰二〇〇)三月丙申(二十五)》丙申。転至山門県。則誅土蜘蛛田油津媛。時田油津媛之兄夏羽。興軍而迎来。然聞其妹被誅而逃之。
《神功皇后摂政前紀仲哀天皇九年(庚辰二〇〇)四月甲申(三)》夏四月壬寅朔甲辰。北到火前国松浦県。而進食於玉嶋里小河之側。於是皇后勾針為鉤。取粒為餌。抽取裳縷為緡、登河中石上。而投鉤祈之曰。朕西欲求財国。若有成事者、河魚飲鉤。因以挙竿。乃獲細鱗魚。時皇后曰。希見物也。〈 希見。此云梅豆邏志。 〉故時人号其処曰梅豆羅国。今謂松浦訛焉。是以其国女人。毎当四月上旬。以鉤投河中。捕年魚、於今不絶。唯男夫雖釣、以不能獲魚。』既而皇后則識神教有験。更祭祀神祗。躬欲西征。爰定神田而佃之。時引儺河水、欲潤神田、而掘溝。及于迹驚岡。大磐塞之不得穿溝。皇后召武内宿禰。捧剣・鏡令祷祈神祗。而求通溝。則当時。雷電霹靂。蹴裂其磐。令通水。故時人号其溝曰裂田溝也。』皇后還詣橿日浦。解髪臨海曰。吾被神祗之教。頼皇祖之霊。浮渉滄海。躬欲西征。是以今頭滌海水。若有験者。髪自分為両。即入海洗之。髪自分也。皇后便結分髪而為髻。因以謂群臣曰。夫興師動衆。国之大事。安危成敗、必在於斯。今有所征伐。以事付群臣。若事不成者。罪有於群臣。是甚傷焉。吾婦女之、加以不肖。然暫仮男貌。強起雄略。上蒙神祗之霊。下藉群臣之助。振兵甲而度嶮浪。整艫船以求財土。若事就者、群臣共有功。事不就者、吾独有罪。既有此意。其共議之。群臣皆曰。皇后為天下、計所以安宗廟社稷。且罪不及于臣下。頓首奉詔。
《神功皇后摂政前紀仲哀天皇九年(庚辰二〇〇)九月己卯(十)》秋九月庚午朔己卯。令諸国、集船舶練兵甲。時軍卒難集。皇后曰。必神心焉。則立大三輪社、以奉刀・矛矣。軍衆自聚。於是使吾瓮海人烏摩呂出於西海。令察有国耶。還曰。国不見也。又遣磯鹿海人名草而令覩。数日還之曰。西北有山。帯雲横〓。蓋有国乎。爰卜吉日。而臨発有日。時皇后親執斧鉞、令三軍曰。金鼓無節。旌旗錯乱。則士卒不整。貪財多欲。懐私内顧。必為敵所虜。其敵少而勿軽。敵強而無屈。則姦暴勿聴。自服勿殺。遂戦勝者必有賞。背走者自有罪。既而神有誨曰。和魂服王身而守寿命。荒魂為先鋒而導師船。〈 和魂。此云珥岐瀰多摩。荒魂。此云阿邏瀰多摩。 〉即得神教而拝礼之。因以依網吾彦男垂見為祭神主。于時也。適当皇后之開胎。皇后則取石挿腰。而祈之曰。事竟還日。産於茲土。其石今在于伊都県道辺。既而則〓荒魂為軍先鋒。請和魂為王船鎮。
《神功皇后摂政前紀仲哀天皇九年(庚辰二〇〇)十月辛丑(三)》冬十月己亥朔辛丑。従和珥津発之。時飛廉起風。陽侯挙浪。海中大魚悉浮扶船。則大風順吹。帆舶随波。不労〓楫。便到新羅。時随船潮浪遠逮国中。即知。天神地祇悉助歟。新羅王於是戦戦栗栗。〓身無所。則集諸人曰。新羅之建国以来。未嘗聞海水凌国。若天運尽之国為海乎。是言未訖間。船師満海。旌旗耀日。鼓吹起声。山川悉振。新羅王遥望以為。非常之兵。将滅己国。〓焉失志。乃今醒之曰。吾聞。東有神国。謂日本。亦有聖王。謂天皇。必其国之神兵也。豈可挙兵以距乎。即素旆而自服。素組以面縛。封図籍。降於王船之前。因以叩頭之曰。従今以後。長与乾坤。伏為飼部。其不乾船柁。而春秋献馬梳及馬鞭。復不煩海遠。以毎年貢男女之調。則重誓之曰。非東日更出西。且除阿利那礼河返以之逆流、及河石昇為星辰。而殊闕春秋之朝。怠廃梳・鞭之貢。天神地祇共討焉。時或曰。欲誅新羅王。於是皇后曰。初承神教。将授金銀之国。又号令三軍曰。勿殺自服。今既獲財国。亦人自降服。殺之不祥。乃解其縛為飼部。遂入其国中。封重宝府庫。収図籍文書。即以皇后所杖矛。樹於新羅王門。為後葉之印。故其矛今猶樹于新羅王之門也。爰新羅王波沙寐錦。即以微叱己知波珍干岐為質。仍齎金・銀・彩色及綾・羅・〓絹、載于八十艘船。令従官軍。是以。新羅王常以八十船之調。貢于日本国。其是之縁也。於是高麗。百済二国王。聞新羅収図籍降於日本国。密令伺其軍勢。則知不可勝。自来于営外。叩頭而款曰。従今以後。永称西蕃。不絶朝貢。故因以定内官家。是所謂之三韓也。皇后従新羅還之。
《神功皇后摂政前紀仲哀天皇九年(庚辰二〇〇)十二月辛亥(十四)》十二月戊戌朔辛亥。生誉田天皇於筑紫。故時人号其産処曰宇瀰也。〈 一云。足仲彦天皇居筑紫橿日宮。是有神、託沙麼県主祖。内避高国避高松屋種。以誨天皇曰。御孫尊也。若欲尋宝国耶。将現授之。便復曰。琴将来以進于皇后。則随神言、而皇后撫琴。於是神託皇后。以誨之曰。今御孫尊所望之国。譬如鹿角以無実国也。其今御孫尊所御之船。及穴戸直践立所貢之水田、名大田。為幣、能祭我者。則如美女之〓。而金・銀多之眠炎国以授御孫尊。時天皇対神曰。其雖神何謾語耶。何処将有国。且朕所乗船既奉於神。朕乗曷船。然未知誰神。願欲知其名。時神称其名曰。表筒雄。中筒雄。底筒雄。如是称三神名。且重曰。吾名向匱男聞襲大歴五御魂速狭騰尊也。時天皇謂皇后曰。聞悪事之言坐婦人乎。何言速狭騰也。於是神謂天皇曰。汝王如是不信。必不得其国。唯今皇后懐妊之子。蓋有獲歟。是夜天皇忽病発以崩之。然後皇后随神教而祭。則皇后為男束装。征新羅。時神導之。由是随船浪之遠及于新羅国中。於是新羅王宇流助富利智干。参迎跪之。取王船、即叩頭曰。臣自今以後。於日本国所居神御子。為内官家。無絶朝貢。一云。禽獲新羅王詣于海辺。抜王〓筋、令匍匐石上。俄而斬之埋沙中。則留一人。為新羅宰而還之。然後新羅王妻不知埋夫屍之地。独有誘宰之情。乃誂宰曰。汝当令識埋王屍之処。必篤報之。且吾為汝妻。於是宰信誘言。密告埋屍之処。則王妻与国人。共議之殺宰。更出王屍葬於他処。時取宰屍。埋于王墓土底。以挙王〓〓其上曰。尊卑次第、固当如此。於是天皇聞之。重発震忿。大起軍衆。欲頓滅新羅。是以軍船満海而詣之。是時。新羅国人悉懼不知所如。則相集共議之。殺王妻以謝罪。 〉於是。従軍神表筒男。中筒男。底筒男。三神誨皇后曰。我荒魂令祭於穴門山田邑也。時穴門直之祖践立。津守連之祖田裳見宿禰。啓于皇后曰。神欲居之地、必宜奉定。則以践立、為祭荒魂之神主。仍祠立於穴門山田邑。
《神功皇后摂政元年(辛巳二〇一)二月》爰伐新羅之明年春二月。皇后領群卿及百寮。移于穴門豊浦宮。即収天皇之喪。従海路以向京。時〓坂王。忍熊王。聞天皇崩。亦皇后西征、并皇子新生。而密謀之曰。今皇后有子。群臣皆従焉。必共議之立幼主。吾等何以兄従弟乎。乃詳為天皇作陵。詣播磨興山陵於赤石。仍編船〓于淡路嶋。運其嶋石而造之。則毎人令取丘、而待皇后。於是犬上君祖倉見別。与吉師祖五十狭茅宿禰。共隷于〓坂王。因以為将軍。令興東国兵。時〓坂王。忍熊王。共出菟餓野。而祈狩之曰。〈 祈狩。此云于気比餓利。 〉若有成事。必獲良獣也。二王各居仮〓。赤猪忽出之登仮〓。咋〓坂王而殺焉。軍士悉慄也。忍熊王謂倉見別曰。是事大怪也。於此不可待敵。則引軍更返、屯於住吉。時皇后聞忍熊王起師以待之。命武内宿禰懐皇子。横出南海、泊于紀伊水門。皇后之船直指難波。于時皇后之船廻於海中以不能進。更還務古水門而卜之。於是天照大神誨之曰。我之荒魂不可近皇居。当居御心広田国。即以山背根子之女葉山媛令祭。亦稚日女尊誨之曰。吾欲居活田長峡国。因以海上五十狭茅令祭。亦事代主尊誨之曰。祠吾于御心長田国。則以葉山媛之弟長媛令祭。亦表筒男。中筒男。底筒男。三神誨之曰。吾和魂宜居大津渟中倉之長峡。便因看徃来船。於是随神教以鎮坐焉。則平得度海。忍熊王復引軍退之。到菟道而軍之。皇后南詣紀伊国。会太子於日高。以議及群臣。遂欲攻忍熊王。更遷小竹宮。〈 小竹。此云之努。 〉』適是時也。昼暗如夜。已経多日。時人曰。常夜行之也。皇后問紀直祖豊耳曰。是怪何由矣。時有一老父曰。伝聞。如是怪謂阿豆那比之罪也。問。何謂也。対曰。二社祝者、共合葬歟。因以令推問。巷里、有一人曰。小竹祝与天野祝、共為善友。小竹祝逢病而死之。天野祝血泣曰。吾也生為交友。何死之無同穴乎。則伏屍側而自死。仍合葬焉。蓋是之乎。乃開墓視之実也。故更改棺〓。各異処以埋之。則日暉炳。日夜有別。
《神功皇后摂政元年(辛巳二〇一)三月庚子(五)》三月丙申朔庚子。命武内宿禰。和珥臣祖武振熊。率数万衆。令撃忍熊王。爰武内宿禰等選精兵。従山背出之。至菟道以屯河北。忍熊王出営欲戦。時有熊之凝者。為忍熊王軍之先鋒。〈 熊之凝者。葛野城首之祖也。一云。多呉吉師之遠祖也。一云多呉吾師之遠祖也 〉則欲勧己衆。因以高唱之歌曰。
@烏智箇多能。阿邏々麻菟麼邏。摩菟麼邏珥。和多利喩祇〓[氏+一]。菟区喩弥珥。末利椰塢多具陪。宇摩比等破。于摩譬苔奴知野。伊徒姑播茂。伊徒姑奴池。伊装阿波那 和例波。多摩岐波屡。于池能阿層餓 波邏濃知波。異佐誤阿例椰。伊装阿波那 和例波。 をちかたの あららまつばら まつばらに わたりゆきて つくゆみに まりやをたぐへ うまひとは うまひとどちや いとこはも いとこどち いざあはな われは たまきはる うちのあそが はらぬちは いさごあれや いざあはな われは (K028)
時武内宿禰令三軍、悉令椎結。因以号令曰。各以儲弦蔵于髪中。且佩木刀。既而挙皇后之命。誘忍熊王曰、吾勿貧天下。唯懐幼王、従君王者也。豈有距戦耶。願共絶弦。捨兵、与連和焉。然則、君王登天業以安席、高枕専制万機。則顕令軍中。悉断弦解刀。投於河水。忍熊王信其誘言。悉令軍衆。解兵投河水。而断弦。爰武内宿禰令三軍。出儲弦更張。以佩真刀。度河而進之。忍熊王知被欺。謂倉見別。五十狭茅宿禰曰。吾既被欺。今無儲兵。豈可得戦乎。曳兵稍退。武内宿禰出精兵而追之。適遇于逢坂以破。故号其処曰逢坂也。軍衆走之。及于狭狭浪栗林而多斬。於是。血流溢栗林。故悪是事、至于今。其栗林之菓不進御所也。忍熊王逃無所入。則喚五十狭茅宿禰。而歌之曰。
@伊装阿芸。伊佐智須区禰。多摩枳波屡。于知能阿曾餓。勾夫菟智能。伊多〓[氏+一]於破孺破。珥倍廼利能。介豆岐斉奈。 いざあぎ いさちすくね たまきはる うちのあそが くぶつちの いたておはずは にほどりの かづきせな (K029)
則共沈瀬田済而死之。于時武内宿禰歌之曰。
@阿布弥能弥。斉多能和多利珥。伽豆区苔利。梅珥志弥曳泥麼。異枳廼倍呂之茂。 あふみのみ せたのわたりに かづくとり めにしみえねば いきどほろしも (K030)
於是探其屍而不得也。然後。数日之出於菟道河。武内宿禰亦歌曰。
@阿布瀰能瀰。斉多能和多利珥。介豆区苔利。多那伽瀰須疑〓[氏+一]。于泥珥等邏倍菟。 あふみのみ せたのわたりに かづくとり たなかみすぎて うぢにとらへつ (K031)
《神功皇后摂政元年(辛巳二〇一)十月甲子(二)》冬十月癸亥朔甲子。群臣尊皇后曰皇太后。是年也、太歳辛巳。則為摂政元年。
《神功皇后摂政二年(辛巳二〇二)十一月甲午(八)》二年冬十一月丁亥朔甲午。葬天皇於河内国長野陵。
《神功皇后摂政三年(癸未二〇三)正月戊子(三)》三年春正月丙戌朔戊子。立誉田別皇子。為皇太子。因以都於磐余。〈 是謂若桜宮。 〉
《神功皇后摂政五年(癸未二〇五)三月癸卯朔己酉。(七)》五年春三月癸卯朔己酉。新羅王遣汗礼斯伐。毛麻利叱智。富羅母智等朝貢。仍有返先質微叱許智伐旱之情。是以誂許智伐旱而紿之曰。使者汗礼斯伐。毛麻利叱智等告臣曰。我王以坐臣久不還、而悉没妻子為孥。冀〓還本土。知虚実而請焉。皇太后則聴之。因以副葛城襲津彦而遣之。共到対馬、宿于鋤海水門。時新羅使者毛麻利叱智等。窃分船及水手。載微叱旱岐令逃於新羅。乃造蒭霊置、微叱許智之床。詳為病者。告襲津彦曰。微叱許智忽病之将死。襲津彦使人。令看病者。既知欺、而捉新羅使者三人。納檻中、以火焚而殺。乃詣新羅。次于蹈鞴津。抜草羅城還之。是時俘人等。今桑原。佐糜。高宮。忍海。凡四邑漢人等之始祖也。
《神功皇后摂政十三年(癸巳二一三)二月甲子(八)》十三年春二月丁巳朔甲子。命武内宿禰、従太子令拝角鹿笥飯大神。
《神功皇后摂政十三年(癸巳二一三)二月己酉(十七)》癸酉。太子至自角鹿。是日。皇太后宴太子於大殿。皇太后挙觴以寿于太子。因以歌曰。
@虚能弥企破。和餓弥企那羅儒。区之能伽弥。等虚予珥伊麻輸。伊破多多須。周玖那弥伽未能。等予保枳。保枳茂苔陪之。訶武保枳。保枳玖流保之。摩菟利虚辞 弥企層。阿佐孺塢斉。佐佐。 このみきは わがみきならず くしのかみ とこよにいます いはたたす すくなみかみの とよほき ほきもとほし かむほき ほきくるほし まつりこし みきそ あさずをせ ささ (K032)
武内宿禰為太子答歌之曰。
@許能弥企塢。伽弥鶏武比等破。曾能菟豆弥。于輸珥多〓[氏+一]〓[氏+一]。于多比菟菟。伽弥鶏梅伽墓。許能弥企能。阿椰珥于多娜濃芝。作沙。 このみきを かみけむひとは そのつづみ うすにたてて うたひつつ かみけめかも このみきの あやにうただぬし ささ (K033)
《神功皇后摂政三九年(己未二三九)》三十九年是年也。大歳己未。〈 魏志云。明帝景初三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難斗米等。詣郡、求詣天子朝献。太守〓夏遣使将送詣京都也。 〉
《神功皇后摂政四十年(庚申二四〇)》四十年。〈 魏志云。正始元年。遣建忠校尉梯携等、奉詔書・印綬。詣倭国也。 〉
《神功皇后摂政四三年(癸亥二四三)》四十三年。〈 魏志云。正始四年倭王復遣使大夫伊声者・掖耶約等八人上献。 〉
《神功皇后摂政四六年(丙寅二四六)三月乙亥朔》四十六年春三月乙亥朔。遣斯摩宿禰于卓淳国。〈 斯麻宿禰者。不知何姓人也。 〉於是。卓淳王末錦旱岐告斯摩宿禰曰。甲子年七月中。百済人久〓[氏+一]。弥州流。莫古。三人到於我土曰。百済王聞東方有日本貴国。而遣臣等、令朝其貴国。故求道路以至于斯土。若能教臣等令通道路。則我王必深徳君王。時謂久〓[氏+一]等曰。本聞東有貴国。然未曾有通。不知其道。唯海遠浪嶮。則乗大船僅可得通。若雖有路津。何以得達耶。於是久〓[氏+一]等曰。然即当今不得通也。不若、更還之。備船舶、而後通矣。仍曰。若有貴国使人来。必応告吾国。如此乃還。爰斯摩宿禰即以〓人爾波移与卓淳人過古二人。遣于百済国、慰労其王。時百済肖古王。深之歓喜而厚遇焉。仍以五色綵絹各一疋。及角弓箭。并鉄〓[金+廷]四十枚。幣爾波移。便復開宝蔵。以示諸珍異曰。吾国多有是珍宝。欲貢貴国、不知道路。有志無従。然猶今付使者。尋貢献耳。於是爾波移奉事而還、告志摩宿禰。便自卓淳還之也。
《神功皇后摂政四七年(丁卯二四七)四月》四十七年夏四月。百済王使久〓[氏+一]。弥州流。莫古。令朝貢。時新羅国調使与久〓[氏+一]共詣。於是。皇太后。太子誉田別尊。大歓喜之曰。先王所望国人今来朝之。痛哉、不逮于天皇矣。群臣皆莫不流涕。仍検校二国之貢物。於是新羅貢物者珍異甚多。百済貢物者少賤不良。便問久〓[氏+一]等曰。百済貢物不及新羅。奈之何。対曰。臣等失道至沙比新羅。則新羅人捕臣等禁囹圄。経三月而欲殺。時久〓[氏+一]等向天而呪詛之。新羅人怖其呪詛而不殺。則奪我貢物。因以為己国之貢物、以新羅賤物。相易、為臣国之貢物。謂臣等曰。若誤此辞者。及于還日、当殺汝等。故久〓[氏+一]等恐怖従耳。是以僅得達于天朝。時皇太后。誉田別尊。責新羅使者。因以祈天神曰。当遣誰人於百済、将検事之虚実。当遣誰人於新羅。将推問其罪。便天神誨之曰。令武内宿禰行議。因以千熊長彦為使者。当如所願。〈 千熊長彦者。分明不知其姓人。一云。武蔵国人。今是額田部槻本首等之始祖也。百済記云。職麻那那加比跪者。蓋是歟也。 〉於是。遣千熊長彦于新羅。責、以濫百済之献物。
《神功皇后摂政四九年(己巳二四九)三月》四十九年春三月。以荒田別。鹿我別為将軍。則与久〓[氏+一]等共勒兵而度之。至卓淳国。将襲新羅。時或曰。兵衆少之。不可破新羅。更復奉上沙白。蓋盧。請増軍士。即命木羅斤資。沙沙奴跪。〈 是二人不知其姓人也。但木羅斤資者。百済将也。 〉領精兵与沙白。蓋盧共遣之。倶集于卓淳。撃新羅而破之。因以平定比自〓[火+本]。南加羅。喙国。安羅。多羅。卓淳。加羅七国。仍移兵、西廻至古爰津。屠南蛮。〓弥多礼。以賜百済。於是。其王肖古。及王子貴須。亦領軍来会。時比利。辟中。布弥支。半古四邑自然降服。』是以百済王父子。及荒田別。木羅斤資等。共会意流村。〈 今云州流須祇。 〉相見欣感。厚礼送遣之。唯千熊長彦与百済王。至于百済国登辟支山盟之。復登古沙山。共居磐石上。時百済王盟之曰。若敷草為坐。恐見火焼。且取木為坐。恐為水流。故居磐石而盟者。示長遠之不朽者也。是以自今以後。千秋万歳。無絶無窮。常称西蕃。春秋朝貢。則将千熊長彦。至都下厚加礼遇。亦副久〓[氏+一]等。而送之。
《神功皇后摂政五十年(庚午二五〇)二月》五十年春二月。荒田別等還之。
《神功皇后摂政五十年(庚午二五〇)五月》夏五月。千熊長彦。久〓[氏+一]等至自百済。於是皇太后歓之問久〓[氏+一]曰。海西諸韓既賜汝国。今何事以頻復来也。久〓[氏+一]等奏曰。天朝鴻沢遠及弊邑。吾王歓喜踊躍、不任于心。故因還使。以致至誠。雖逮万世。何年非朝。皇太后勅云。善哉汝言。是朕懐也。増賜多沙城。為往還路騨。
《神功皇后摂政五十年(辛未二五一)三月》五十一年春三月。百済王亦遣久〓[氏+一]朝貢。於是皇太后語太子及武内宿禰曰。朕所交親百済国者。是天所致。非由人故。玩好珍物。先所未有。不闕歳時。常来貢献。朕省此款。毎用喜焉。如朕存時。敦加恩恵。即年以千熊長彦。副久〓[氏+一]等遣百済国。因以垂大恩曰。朕従神所験。始開道路。平定海西。以賜百済。今復厚結好。永寵賞之。是時百済王父子。並〓致地。啓曰。貴国鴻恩重於天地。何日何時、敢有忘哉。聖王在上。明如日月。今臣在下。固如山岳。永為西蕃。終無弐心。
《神功皇后摂政五十二年(壬申二五一)九月丙子(十)》五十二年秋九月丁卯朔丙子。久〓[氏+一]等従千熊長彦詣之。則献七枝刀一口。七子鏡一面。及種種重宝。仍啓曰。臣国以西有水。源出自谷那鉄山。其〓七日行之不及。当飲是水。便取是山鉄。以永奉聖朝。乃謂孫枕流王曰。今我所通海東貴国。是天所啓。是以垂天恩。割海西而賜我。由是国基永固。汝当善脩和好。聚歛土物。奉貢不絶。雖死何恨。自是後。毎年相続朝貢焉。
《神功皇后摂政五五年(乙亥二五五)》五十五年。百済肖古王薨。
《神功皇后摂政五六年(丙子二五六)》五十六年。百済王子貴須立為王。
《神功皇后摂政六二年(庚午二五〇)二月》六十二年。新羅不朝。即年遣襲津彦撃新羅。〈 百済記云。壬午年。新羅不奉貴国。貴国遣沙至比跪令討之。新羅人莊飾美女二人。迎誘於津。沙至比跪受其美女。反伐加羅国。加羅国王己本旱岐。及児百久〓[氏+一]。阿首至。国沙利。伊羅麻酒。爾〓至等。将其人民。来奔百済。百済厚遇之。加羅国王妹既殿至。向大倭啓云。天皇遣沙至比跪。以討新羅。而納新羅美女、捨而不討。反滅我国。兄弟・人民皆為流沈。不任憂思。故以来啓。天皇大怒。即遣木羅斤資。領兵衆来集加羅。復其社稷。一云。沙至比跪知天皇怒。不敢公還。乃自竄伏。其妹有幸於皇宮者。比跪密遣使人、問天皇怒解不。妹乃託夢言。今夜夢。見沙至比跪。天皇大怒云。比跪何敢来。妹以皇言報之。比跪知不兔。入石穴而死也。 〉
《神功皇后摂政六四年(甲申二六四)》六十四年。百済国貴須王薨。王子枕流王立為王。
《神功皇后摂政六五年(乙酉二六五)》六十五年。百済枕流王薨。王子阿花年少。叔父辰斯奪立為王。
《神功皇后摂政六六年(丙戌二六六)》六十六年。〈 是年。晋武帝泰初二年晋起居注云。武帝泰初二年十月。倭女王遣重訳貢献。 〉
《神功皇后摂政六九年(己丑二六九)四月丁丑(十七)》六十九年夏四月辛酉朔丁丑。皇太后崩於稚桜宮。〈 時年一百歳。 〉
《神功皇后摂政六九年(己丑二六九)十月壬申(十五)》冬十月戊午朔壬申。葬狭城盾列陵。是日。追尊皇太后。曰気長足姫尊。是年也、太歳己丑。
日本書紀巻第九 終



《応神天皇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十
 誉田天皇 応神天皇
《応神天皇即位前紀》誉田天皇。足仲彦天皇第四子也。母曰気長足姫尊。天皇以皇后討新羅之年。歳次庚辰(仲哀天皇九年庚辰二〇〇)冬十二月。生於筑紫之蚊田。幼而聡達。玄監深遠。動容進止。聖表有異焉。皇太后摂政之三年(癸未二〇三)。立為皇太子。〈 時年三。 〉初天皇在孕而。天神地祇授三韓。既産之完生腕上。其形如鞆。是肖皇太后為雄装之負鞆。〈 肖。此云阿叡。 〉故称其名謂誉田天皇。〈 上古時、俗。号鞆謂褒武多焉。一云。初天皇為太子。行于越国。拝祭角鹿笥飯大神。時大神与太子名相易。故号大神曰去来紗別神。太子名誉田別尊。然則可謂大神本名誉田別神。太子元名去来紗別尊。然無所見也。未詳。 〉摂政六十九年(己丑二六九)夏四月。皇太后崩。〈 時年百歳。 〉
《応神天皇元年(庚寅二七〇)正月丁亥朔》元年春正月丁亥朔。皇太子即位。是年也。太歳庚寅。
《応神天皇二年(辛卯二七一)三月壬子(三)》二年春三月庚戌朔壬子。立仲姫為皇后。后生荒田皇女。大鷦鷯天皇。根鳥皇子。先是天皇以皇后姉高城入姫為妃。生額田大中彦皇子。大山守皇子。去来真稚皇子。大原皇女。〓来田皇女。又妃皇后弟弟姫。生阿倍皇女。淡路御原皇女。紀之菟野皇女。次妃和珥臣祖日触使主之女。宮主宅媛。生菟道稚郎子皇子。矢田皇女。雌鳥皇女。次妃宅媛之弟小〓媛。〈 小〓。此云烏儺謎。 〉生菟道稚郎姫皇女。次妃河派仲彦女。弟媛。生稚野毛二派皇子。〈 派。此云摩多。 〉次妃桜井田部連男鋤之妹糸媛。生隼総別皇子。次妃日向泉長媛。生大葉枝皇子。小葉枝皇子。凡是天皇男女并二十王也。根鳥皇子。是大田君之始祖也。大山守皇子。是土形君。榛原君。凡二族之始祖也。去来真稚皇子。是深河別之始祖也。
《応神天皇三年(壬辰二七三)十月癸酉(三)》三年冬十月辛未朔癸酉。東蝦夷悉朝貢。即役蝦夷而作厩坂道。
《応神天皇三年(壬辰二七三)十一月》十一月。処処海人〓〓之不従命。〈 〓〓。此云佐麼売玖。 〉則遣阿曇連祖大浜宿禰、平其〓〓。因為海人之宰。故俗人諺曰、佐麼阿摩者。其是緑也。
《応神天皇三年(壬辰二七三)是歳》是歳百済辰斯王立之失礼於貴国天皇。故遣紀角宿禰。羽田矢代宿禰。石川宿禰。木菟宿禰。嘖譲其无礼状。由是。百済国殺辰斯王以謝之。紀角宿禰等便立阿花為王而帰。
《応神天皇五年(甲午二七四)八月壬寅(十三)》五年秋八月庚寅朔壬寅。令諸国、定海人及山守部。
《応神天皇五年(甲午二七四)十月》冬十月。科伊豆国令造船。長十丈。船既成之。試浮于海。便軽泛疾行如馳。故名其船曰枯野。〈 由船軽疾名枯野。是義違焉。若謂軽野。後人訛歟。 〉
《応神天皇六年(乙未二七五)二月》六年春二月。天皇幸近江国。至菟道野上而歌之曰。
@知麼能 伽豆怒〓[土+烏]弥例麼。茂茂智〓蘆。夜珥波母弥唹。区珥能朋母弥喩。 ちばの かづのをみれば ももちだる やにはもみゆ くにのほもみゆ (K034)
《応神天皇七年(丙申二七六)九月》七年秋九月。高麗人。百済人。任那人。新羅人。並来朝。時命武内宿禰。領諸韓人等作池。因以名池号韓人池。
《応神天皇八年(丁酉二七七)三月》八年春三月。百済人来朝。〈 百済記云。阿花王立旡礼於貴国。故奪我枕弥多礼。及〓[山+見]南。支侵。谷那東韓之地。是以遣王子直支于天朝。以脩先王之好也。 〉
《応神天皇九年(戊戌二七八)四月》九年夏四月。遣武内宿禰於筑紫、以監察百姓。時武内宿禰弟甘美内宿禰。欲廃兄。即讒言于天皇。武内宿禰常有望天下之情。今聞。在筑紫而密謀之曰。独裂筑紫招三韓令朝於己。遂将有天下。於是天皇則遣使、以令殺武内宿禰。時武内宿禰歎之曰。吾元無弐心。以忠事君。今何禍矣。無罪而死耶。於是。有壱伎直祖真根子者。其為人能似武内宿禰之形。独惜武内宿禰無罪而空死。便語武内宿禰曰。今大臣以忠事君。既無黒心。天下共知。願密避之参赴于朝。親弁無罪。而後死不晩也。且時人毎云。僕形似大臣。故今我代大臣而死之。以明大臣之丹心。則伏剣自死焉。時武内宿禰。独大悲之。窃避筑紫、浮海。以従南海廻之。泊於紀水門。僅得逮朝。乃弁無罪。天皇則推問武内宿禰与甘美内宿禰。於是二人各堅執而争之。是非難決。天皇勅之。令請神祇探湯。是以、武内宿禰与甘美内宿禰。共出于磯城川〓為探湯。武内宿禰勝之。便執横刀以殴仆甘美内宿禰。遂欲殺矣。天皇勅之令釈。仍賜紀伊直等之祖也。
《応神天皇十一年(庚子二八〇)十月》十一年冬十月。作剣池。軽池。鹿垣池。厩坂池。
《応神天皇十一年(庚子二八〇)是歳》是歳。有人奏之曰。日向国有孃子。名髪長媛。即諸県君牛諸井之女也。是国色之秀者。天皇悦之。心裏欲覓。
《応神天皇十三年(壬寅二八二)三月》十三年春三月。天皇遣専使、以徴髪長媛。
《応神天皇十三年(壬寅二八二)九月》秋九月中。髪長媛至自日向。便安置於桑津邑。爰皇子大鷦鷯尊。及見髪長媛。感其形之美麗。常有恋情。於是天皇知大鷦鷯尊感髪長媛而欲配。是以天皇宴于後宮之日。始喚髪長媛。因以上坐於宴席。時〓大鷦鷯尊。以指髪長媛。乃歌之曰。
@伊奘阿芸 怒珥比蘆菟弥珥。比蘆菟濔珥。和餓喩区濔智珥。伽愚破志。波那多智麼那。辞豆曳羅波。比等未那等利。保菟曳波。等利委餓羅辞。濔菟愚利能。那伽菟曳能。府保語茂利。阿伽例蘆〓[土+烏]等〓[口+羊]。伊奘佐伽麼曳那。 いざあぎ のにひるつみに ひるつみに わがゆくみちに かぐはし はなたちばな しづえらは ひとみなとり ほつえは とりゐがらし みつぐりの なかつえの ふほごもり あかれるをとめ いざさかばえな (K035)
於是大鷦鷯尊蒙御歌。便知得賜髪長媛、而大悦之。報歌曰。
@濔豆多摩蘆。予佐濔能伊戒珥。奴那波区利。破陪鶏区辞羅珥。委愚比菟区。伽破摩多曳能。比辞餓羅能。佐辞鶏区辞羅珥。阿餓許居呂辞。伊夜于古珥辞〓[氏+一]。 みづたまる よさみのいけに ぬなはくり はへけくしらに ゐぐひつく かはまたえの ひしがらの さしけくしらに あがこころし いやうこにして (K036)
大鷦鷯尊与髪長媛。既得交慇懃。独対髪長媛歌之曰。
@弥知能之利。古破〓〓[土+烏]等綿〓[土+烏]。伽未能語等。枳虚曳之介逎。阿比摩区羅摩区。 みちのしり こはだをとめを かみのごと きこえしかど あひまくらまく (K037)
又歌之曰。
@濔知能之利。古波〓〓[土+烏]等綿。阿羅素破儒。泥辞区〓[土+烏]之叙。于蘆波辞濔茂布。 みちのしり こはだをとめ あらそはず ねしくをしぞ うるはしみもふ (K038)
〈 一云。日向諸県君牛仕于朝庭。年既耆〓之不能仕。仍致仕。退於本土。則貢上己女髪長媛。始至播磨。時天皇幸淡路嶋。而遊猟之。於是天皇西望之。数十麋鹿浮海来之。便入于播磨鹿子水門。天皇謂左右曰。其何麋鹿也。泛巨海多来。爰左右共視而奇。則遣使令察。使者至見、皆人也。唯以著角鹿皮、為衣服耳。間曰。誰人也。対曰。諸県君牛。是年耆之。雖致仕。不得忘朝。故以己女髪長媛而貢上矣。天皇悦之。即喚令従御船。是以時人号其著岸之処。曰鹿子水門也。凡水手曰鹿子。蓋始起于是時也。 〉
《応神天皇十四年(癸卯二八三)二月》十四年春二月。百済王貢縫衣工女。曰真毛津。是今来目衣縫之始祖也。
《応神天皇十四年(癸卯二八三)是歳》是歳。弓月君自百済来帰。因以奏之曰。臣領己国之人夫百二十県而帰化。然因新羅人之拒。皆留加羅国。爰遣葛城襲津彦。而召弓月之人夫於加羅。然経三年、而襲津彦不来焉。
《応神天皇十五年(甲辰二八四)八月丁卯(六)》十五年秋八月壬戌朔丁卯。百済王遣阿直岐。貢良馬二匹。即養於軽坂上厩。因以以阿直岐令掌飼。故号其養馬之処曰厩坂也。阿直岐亦能読経典。即太子菟道稚郎子師焉。於是天皇問阿直岐曰。如勝汝博士亦有耶。対曰。有王仁者。是秀也。時遣上毛野君祖荒田別。巫別於百済。仍徴王仁也。其阿直岐者。阿直岐史之始祖也。
《応神天皇十六年(乙巳二八五)二月》十六年春二月。王仁来之。則太子菟道稚郎子師之。習諸典籍於王仁。莫不通達。故所謂王仁者。是書首等之始祖也。
《応神天皇十六年(乙巳二八五)是歳》是歳。百済阿花王薨。天皇召直支王謂之曰。汝返於国以嗣位。仍且賜東韓之地而遣之。〈 東韓者。甘羅城。高難城。爾林城是也。 〉
《応神天皇十六年(乙巳二八五)八月》八月。遣平群木菟宿禰。的戸田宿禰於加羅。仍授精兵詔之曰。襲津彦久之不還。必由新羅之拒而滞之。汝等急往之撃新羅、披其道路。於是木菟宿禰等進精兵、莅于新羅之境。新羅王愕之服其罪。乃率弓月之人夫。与襲津彦共来焉。
《応神天皇十九年(戊申二八八)十月戊戌朔》十九年冬十月戊戌朔。幸吉野宮。時国樔人来朝之。因以醴酒献于天皇。而歌之曰。
@伽辞能輔珥。予区周〓[土+烏]菟区利。予区周珥。伽綿蘆淤朋濔枳。宇摩羅珥。枳虚之茂知〓[土+烏]勢。磨呂俄智。 かしのふに よくすをつくり よくすに かめるおほみき うまらに きこしもちをせ まろがち (K039)
歌之既訖。則打口以仰咲。今国樔献土毛之日。歌訖即撃口仰咲者。蓋上古之遣則也。夫国樔者。其為人甚淳朴也。毎取山菓食。亦煮蝦蟆為上味。名曰毛濔。其土自京東南之。隔山而居于吉野河上。峰嶮谷深。道路狭〓。故雖不遠於京。本希朝来。然自此之後。屡参赴以献土毛。其土毛者栗・菌及年魚之類焉。
《応神天皇二十年(己酉二八九)九月》二十年秋九月。倭漢直祖阿知使主。其子都加使主。並率己之党類十七県而来帰焉。
《応神天皇二二年(辛亥二九一)三月戊子(五)》二十二年春三月甲申朔戊子。天皇幸難波、居於大隅宮。
《応神天皇二二年(辛亥二九一)三月丁酉(十四)》丁酉。登高台而遠望。時妃兄媛侍之。望西以大歎。〈 兄媛者。吉備臣祖御友別之妹也。 〉於是天皇問兄媛曰。何爾歎之甚也。対曰。近日妾有恋父母之情。便因西望、而自歎矣。冀暫還之。得省親歟。爰天皇愛兄媛篤温〓之情。則謂之曰。爾不視二親。既経多年。還欲定省。於理灼然。則聴之。仍喚淡路御原之海人八十人、為水手。送于吉備。
《応神天皇二二年(辛亥二九一)四月》夏四月。兄媛自大津発船而往之。天皇居高台望兄媛之船、以歌曰。
@阿波〓辞摩。異椰敷多那羅弭。阿豆枳辞摩。異椰敷多那羅弭。予呂辞枳辞摩之魔。〓伽多佐例阿羅智之。吉備那流伊慕〓[土+烏]。阿比濔菟流慕能。 あはぢしま いやふたならび あづきしま いやふたならび よろしきしましま たかたされあらちし きびなるいもを あひみつるもの (K040)
《応神天皇二二年(辛亥二九一)九月丙戌(六)》秋九月辛巳朔丙戌。天皇狩于淡路嶋。是嶋者横海、在難波之西。峰巌紛錯。陵谷相続。芳草薈蔚。長瀾潺湲。亦糜鹿・鳧・鴈多在其嶋。故乗輿屡遊之。天皇便自淡路転、以幸吉備。遊于小豆嶋。
《応神天皇二二年(辛亥二九一)九月庚寅(十)》庚寅。亦移居於葉田〈 葉田。此云簸娜。 〉葦守宮。時御友別参赴之。則以其兄弟子孫。為膳夫而奉饗焉。天皇。於是看御友別謹惶侍奉之状。而有悦情。因以割吉備国、封其子等也。則分川嶋県、封長子稲速別。是下道臣之始祖也。次以上道県封中子仲彦。是上道臣。香屋臣之始祖也。次以三野県封弟彦。是三野臣之始祖也。復以波区芸県封御友別弟鴨別。是笠臣之始祖也。即以苑県、封兄浦凝別。是苑臣之始祖也。即以織部県賜兄媛。是以其子孫於今在于吉備国。是其縁也。
《応神天皇二五年(甲寅二九四)》二十五年。百済直支王薨。即子久爾辛立為王。王年幼。大倭木満致執国政。与王母相婬。多行無礼。天皇聞而召之〈 百済記云。木満致者、是木羅斤資討新羅時。娶其国婦而所生也。以其父功、専於任那。来入我国、往還貴国。承制天朝、執我国政。権重当世。然天朝聞其暴召之。 〉
《応神天皇二八年(丁巳二九七)九月》二十八年秋九月。高麗王遣使朝貢。因以上表。其表曰。高麗王教日本国也。時太子菟道稚郎子読其表。怒之責高麗之使。以表状無礼。則破其表。
《応神天皇三一年(庚申三〇〇)八月》三十一年秋八月。詔群卿曰。官船名枯野者。伊豆国所貢之船也。是朽之不堪用。然久為官用。功不可忘。何其船名勿絶、而得伝後葉焉。群卿便被詔、以令有司。取其船材、為薪而焼塩。於是得五百籠塩。則施之周賜諸国。因令造船。是以諸国一時貢上五百船。悉集於武庫水門。当是時。新羅調使共宿武庫。爰於新羅停忽失火。即引之及于聚船。而多船見焚。由是責新羅人。新羅王聞之。〓然大驚。乃貢能匠者。是猪名部等之始祖也。初枯野船為塩薪焼之日。有余燼。則奇其不焼而献之。天皇異以令作琴。其音鏗鏘而遠聆。是時天皇歌之曰。
@訶羅怒烏。之褒珥椰枳。之餓阿摩離。虚等珥菟句離。訶枳譬句椰。由羅能斗能。斗那訶能異句離珥。敷例多菟。那豆能紀能紀。佐椰佐椰。 からのを しほにやき しがあまり ことにつくり かきひくや ゆらのとの となかのいくりに ふれたつ なづのきの さやさや (K041)
《応神天皇三七年(丙寅三〇六)二月戊午朔》三十七年春二月戊午朔。遣阿知使主。都加使主於呉。令求縫工女。爰阿知使主等。渡高麗国、欲達于呉。則至高麗。更不知道路。乞知道者於高麗。高麗王乃副久礼波。久礼志二人為導者。由是得通呉。呉王於是与工女兄媛。弟媛。呉織。穴織。四婦女。
《応神天皇三九年(戊辰三〇八)二月》三十九年春二月。百済直支王。遣其妹新斉都媛以令仕。爰新斉都媛率七婦女而来帰焉。
《応神天皇四十年(己巳三〇九)正月戊申(八)》四十年春正月辛丑朔戊申。天皇召大山守命。大鷦鷯尊。問之曰。汝等者愛子耶。対言。甚愛也。亦問之。長与少孰尤焉。大山守命対言。不逮于長子。於是天皇有不悦之色。時大鷦鷯尊預察天皇之色。以対言。長者多経寒暑。既為成人。更無悒矣。唯少子者。未知其成不。是以少子甚憐之。天皇大悦曰。汝言寔合朕之心。是時。天皇常有立菟道稚郎子為太子之情。然欲知二皇子之意。故発是問。是以不悦大山守命之対言也
《応神天皇四十年(己巳三〇九)正月甲子(廿四)》甲子。立菟道稚郎子為嗣。即日任大山守命、令掌山川林野。以大鷦鷯尊為太子輔之。令知国事。
《応神天皇四一年(庚午三一〇)二月戊申(十五)》四十一年春二月甲午朔戊申。天皇崩于明宮。時年一百一十歳。〈 一云。崩于大隅宮。 〉
《応神天皇四一年(庚午三一〇)二月是月》是月。阿知使主等自呉至筑紫。時胸形大神有乞工女等。故以兄媛、奉於胸形大神。是則今在筑紫国御使君之祖也。既而率其三婦女、以至津国。及于武庫。而天皇崩之、不及。即献于大鷦鷯尊。是女人等之後。今呉衣縫。蚊屋衣縫是也。
日本書紀巻第十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十一
 大鷦鷯天皇 仁徳天皇
《仁徳天皇即位前紀》大鷦鷯天皇。誉田天皇之第四子也。母曰仲姫命。五百城入彦皇子之孫也。天皇幼而聡明叡智。貌容美麗。及壮仁寛慈恵。
《応神天皇四一年(庚午三一〇)二月戊申(十五)》四十一年春二月。誉田天皇崩。時太子菟道稚郎子。譲位于大鷦鷯尊、未即帝位。仍諮大鷦鷯尊。夫君天下以治万民者。蓋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驩心。以使百姓。百姓欣然。天下安矣。今我也弟之。且文献不足。何敢継嗣位、登天業乎。大王者風姿岐嶷。仁孝達聆。以歯且長。足為天下之君。其先帝立我為太子。豈有能才乎。唯愛之者也。亦奉宗廟社稷重。事也。僕之不侫。不足以称。夫昆上而季下。聖君而愚臣、古今之常典焉。願王勿疑。須即帝位。我則為臣之助耳。大鷦鷯尊対言。先皇謂。皇位者一日之不可空。故預選明徳。立王為弐。祚之以嗣。授之以民。崇其寵章。令聞於国。我雖不賢。豈棄先帝之命。輙従弟王之願乎。固辞不承。各相譲之。』是時額田大中彦皇子。将掌倭屯田及屯倉。而謂其屯田司出雲臣之祖淤宇宿禰曰。是屯田者。自本山守地。是以今吾将治矣。爾之不可掌。時淤宇宿禰啓于皇太子。皇太子謂之曰。汝便啓大鷦鷯尊。於是淤宇宿禰啓大鷦鷯尊曰。臣所任屯田者大中彦皇子距不令治。大鷦鷯尊問倭直祖麻呂曰。倭屯田者元謂山守地。是如何。対言。臣之不知。唯臣弟吾子籠知也。適是時。吾子籠遣於韓国。而未還。爰大鷦鷯尊謂淤宇曰。爾躬往於韓国。以喚吾子籠。其兼日夜而急徃。乃差淡路之海人八十。為水手。爰淤宇往于韓国。即率吾子籠而来之。因問倭屯田。対言。伝聞之。於纒向玉城宮御宇天皇之世。科太子大足彦尊、定倭屯田也。是時勅旨。凡倭屯田者。毎御宇帝皇之屯田也。其雖帝皇之子。非御宇者不得掌矣。是謂山守地非之也。時大鷦鷯尊遣吾子籠於額田大中彦皇子、而令知状。大中彦皇子更無如何焉。乃知其悪。而赦之勿罪。」然後大山守皇子毎恨先帝廃之非立。而重有是怨。則謀之曰。我殺太子、遂登帝位。爰大鷦鷯尊預聞其謀。密告太子。備兵令守。時太子設兵待之。大山守皇子不知其備兵。独領数百兵士。夜半発而行之。会明詣菟道。将渡河。時太子服布袍。取楫櫓。密接度子。以載大山守皇子而済。至于河中。誂度子、蹈船而傾。於是大山守皇子墮河而没。更浮流之。歌曰。
@知破揶臂苔。于施能和多利珥。佐烏刀利珥。破揶鶏務臂苔辞。和餓毛胡珥虚務。 ちはやひと うぢのわたりに さをとりに はやけむひとし わがもこにこむ (K042)
然伏兵多起。不得著岸。遂沈而死焉。令求其屍。泛於考羅済。時太子視其屍。歌之曰。
@智破揶臂等。于泥能和多利珥。和多利涅珥。多〓[氏+一]屡。阿豆瑳由瀰。摩由弥。伊枳羅牟苔。虚虚呂破望閉耐。伊斗羅牟苔。虚虚呂破望閉耐。望苔弊破。枳濔烏於望臂泥。須恵弊破。伊暮烏於望比泥。伊羅那鶏区。曾虚珥於望比。伽那志鶏区。虚虚珥於望臂。伊枳羅儒層区屡。阿豆瑳由瀰。摩由瀰。 ちはやひと うぢのわたりに わたりでに たてる あづさゆみまゆみ いきらむと こころはもへど いとらむと こころはもへど もとへは きみをおもひで すゑへは いもをおもひで いらなけく そこにおもひ かなしけく ここにおもひ いきらずそくる あづさゆみまゆみ (K043)
乃葬于那羅山。』既而興宮室於菟道而居之。猶由譲位於大鷦鷯尊。以久不即皇位。爰皇位空之既経三載。時有海人。齎鮮魚之苞苴、献于菟道宮也。太子令海人曰。我非天皇。乃返之令進難波。大鷦鷯尊亦返以令献菟道。於是海人之苞苴、〓[魚+委]於往還。更返之、取他鮮魚而献焉。譲如前日。鮮魚亦〓[魚+委]。海人苦於屡還。乃棄鮮魚而哭。故諺曰。有海人耶。因己物以泣。其是之縁也。』太子曰。我知不可奪兄王之志。豈久生之、煩天下乎。乃自死焉。時大鷦鷯尊聞太子薨、以驚之。従難波馳之。到菟道宮。爰太子薨之経三日。時大鷦鷯尊〓〓〓哭。不知所如。乃解髪跨屍。以三乎曰。我弟皇子。乃応時而活。自起以居。爰大鷦鷯尊語太子曰。悲兮。惜兮。何所以歟自逝之。若死者有知。先帝何謂我乎。乃太子啓兄王曰。天命也。誰能留焉。若有向天皇之御所。具奏兄王聖之、且有譲矣。然聖王聞我死。以急馳遠路。豈得無労乎。乃進同母妹八田皇女曰。雖不足納采。僅充掖庭之数。乃且伏棺而薨。於是大鷦鷯尊素服。為之発哀。哭之甚慟。仍葬於菟道山上。
《仁徳天皇元年(癸酉三一三)正月己卯(三)》元年春正月丁丑朔己卯。大鷦鷯尊即天皇位。尊皇后曰皇太后。都難波。是謂高津宮。即宮垣・室屋弗堊色也。桶・梁・柱・楹弗藻飾也。茅茨之蓋弗割斉也。此不以私曲之故、留耕績之時者也。』初天皇生日。木菟入于産殿。明旦、誉田天皇喚大臣武内宿禰。語之曰。是何瑞也。大臣対言。吉祥也。復当昨日、臣妻産時。鷦鷯入于産屋。是亦異焉。爰天皇曰。今朕之子与大臣之子、同日共産。並有瑞。是天之表焉。以為、取其鳥名。各相易名子。為後葉之契也。則取鷦鷯名。以名太子。曰大鷦鷯皇子。取木菟名号大臣之子。曰木菟宿禰。是平群臣之始祖也。是年也。太歳癸酉。
《仁徳天皇二年(甲戌三一四)三月戊寅(八)》二年春三月辛未朔戊寅。立磐之媛命為皇后。后生大兄去来穂別天皇。住吉仲皇子。瑞歯別天皇。雄朝津間稚子宿禰天皇。又妃日向髪長媛生大草香皇子。幡梭皇女。
《仁徳天皇四年(丙子三一六)二月甲子(六)》四年春二月己未朔甲子。詔群臣曰。朕登高台以遠望之。煙気不起於域中。以為百姓既貧。而家無炊者。朕聞。古聖王之世。人人誦詠徳之音。家家有康哉之歌。今朕臨億兆。於茲三年。頌音不聆。炊煙転踈。即知。五穀不登。百姓窮乏也。封畿之内。尚有不給者。況乎畿外諸国耶。
《仁徳天皇四年(丙子三一六)三月己丑(廿一)》三月己丑朔己酉。詔曰。自今以後。至于三年。悉除課役。以息百姓之苦。是日始之。黼衣・〓履、不弊尽不更為也。温飯・煖羹、不酸〓不易也。削心約志。以従事乎無為。是以宮垣崩而不造。茅茨壌以不葺。風雨入隙、而沾衣・被。星辰漏壌、而露床・蓐。是後、風雨順時。五穀豊穰。三稔之問。百姓富寛。頌徳既満。炊煙亦繁。
《仁徳天皇七年(己卯三一九)四月辛未朔》七年夏四月辛未朔。天皇居台上、而遠望之。煙気多起。是日、語皇后曰。朕既富矣。豈有愁乎。皇后対諮。何謂富焉。天皇曰。煙気満国。百姓自富歟。皇后且言。宮垣壌而不得脩。殿屋破之衣・被露。何謂富乎。天皇曰。其天之立君。是為百姓。然則君以百姓為本。是以古聖王者。一人飢寒、顧之責身。今百姓貧之。則朕貧也。百姓富之。則朕富也。未之有百姓富之君貧矣。
《仁徳天皇四年(丙子三一六)八月丁丑(九)》秋八月己巳朔丁丑。為大兄去来穂別皇子定壬生部。亦為皇后定葛城部。
《仁徳天皇四年(丙子三一六)九月》九月。諸国悉請之曰。課役並免。既経三年。因此以宮殿朽壊。府庫已空。今黔首富饒。而不拾遣。是以里無鰥寡。家有余儲。若当此時、非貢税・調、以脩理宮室者。懼之、其獲罪于天乎。然猶忍之不聴矣。
《仁徳天皇十年(壬午三二二)十月》十年冬十月。甫科課役。以搆造宮室。於是百姓之不領。而扶老携幼。運材負簣。不問日夜。竭力競作。是以未経幾時。而宮室悉成。故於今称聖帝也。
《仁徳天皇十一年(癸未三二三)四月甲午(十七)》十一年夏四月戊寅朔甲午。詔群臣曰。今朕視是国者。郊・沢曠遠。而田・圃少乏。且河水横逝、以流末不〓。聊逢霖雨。海潮逆上、而巷里乗船。道路亦泥。故群臣共視之。決横源而通海。塞逆流以全田宅。
《仁徳天皇十一年(癸未三二三)十月》冬十月。掘宮北之郊原。引南水以入西海。因以号其水曰堀江。又将防北河之〓。以築茨田堤。是時有両処之築而乃壌之難塞。時天皇夢。有神、誨之曰。武蔵人強頸。河内人茨田連衫子。〈 衫子。此云〓呂母能古。 〉二人以祭於河伯。必獲塞。則覓二人而得之。因以祷于河神。爰強頸泣悲之。没水而死。乃其堤成焉。唯衫子取全匏両箇。臨于難塞水。乃取両箇匏投於水中、請之曰。河神崇之。以吾為幣。是以令吾来也。必欲得我者。沈是匏而不令泛。則吾知真神。親入水中。若不得沈匏者。自知偽神。何徒亡吾身。於是飄風忽起。引匏没水。匏転浪上而不沈。則瀚瀚汎以遠流。是以衫子雖不死。而其堤且成也。是因衫子之幹。其身非亡耳。故時人号其両処。曰強頸断間。衫子断間也。
《仁徳天皇十一年(癸未三二三)是歳》是歳。新羅人朝貢。則労於是役。
《仁徳天皇十二年(甲申三二四)七月癸酉(三)》十二年秋七月辛未朔癸酉。高麗国貢鉄盾。鉄的。
《仁徳天皇十二年(甲申三二四)八月己酉(十)》八月庚子朔己酉。饗高麗客於朝。是日、集群臣及百寮。令射高麗所献之鉄盾・的。諸人不得射通的。唯的臣祖盾人宿禰。射鉄的而通焉。時高麗客等見之。畏其射之勝巧。共起以拝朝。明日。美盾人宿禰。而賜名曰的戸田宿禰。同日。小泊瀬造祖宿禰臣、賜名曰賢遺〈 賢遺。此云左河之能〓里 〉臣也。
《仁徳天皇十二年(甲申三二四)十月》冬十月。掘大溝於山背栗隈県以潤田。是以其百姓毎年豊之。
《仁徳天皇十三年(乙酉三二五)九月》十三年秋九月。始立茨田屯倉。因定春米部。
《仁徳天皇十三年(乙酉三二五)十月》冬十月。造和珥池。
《仁徳天皇十三年(乙酉三二五)十月是月》是月。築横野堤。
《仁徳天皇十四年(丙戌三二六)十一月》十四年冬十一月。為橋於猪甘津。即号其処曰小橋也。
《仁徳天皇十四年(丙戌三二六)是歳》是歳。作大道置於京中。自南門直指之、至丹比邑。又掘大溝於感玖。乃引石河水、而潤上鈴鹿。下鈴鹿。上豊浦。下豊浦。四処郊原。以墾之得四万余頃之田。故其処百姓、寛饒之無凶年之患。
《仁徳天皇十六年(戊子三二八)七月戊寅朔》十六年秋七月戊寅朔。天皇以宮人桑田玖賀媛。示近習舍人等曰。朕欲愛是婦女。苦皇后之妬、不能合。以経多年。何徒妨其盛年乎。仍以歌問之曰。
@瀰儺曾虚赴。於瀰能烏苔〓[口+羊]烏。多例揶始儺播務。 みなそこふ おみのをとめを たれやしなはむ (K044)
於是播磨国造祖速待、独進之。歌曰。
@瀰箇始報。破利摩波揶摩智。以播区娜輸。伽之古倶等望。阿例揶始儺破務。 みかしほ はりまはやまち いはくだす かしこくとも あれやしなはむ (K045)
即日。以玖賀媛賜速待。明日之夕。速待詣于玖賀媛之家。而玖賀媛不和。乃強近帷内。時玖賀媛曰。妾之寡婦以終年。何能為君之妻乎。於是天皇聞之。欲遂速待之志。以玖賀媛副速待、送遣於桑田。則玖賀媛発病死于道中。故於今有玖賀媛之墓也。
《仁徳天皇十七年(己丑三二九)》十七年。新羅不朝貢。
《仁徳天皇十七年(己丑三二九)九月》秋九月。遣的臣祖砥田宿禰。小泊瀬造祖祖賢遺臣。而問闕貢之事。於是新羅人懼之。乃貢献調絹一千四百六十疋及種種雑物、并八十艘。
《仁徳天皇二二年(甲子三三四)正月》二十二年春正月。天皇語皇后曰。納八田皇女将為妃。時皇后不聴。爰天皇歌以乞於皇后曰。
@于磨臂苔能。多菟屡虚等太〓[氏+一]。于磋由豆流。多由磨菟餓務珥。奈羅陪〓[氏+一]毛餓望。 うまひとの たつることだて うさゆづる たゆまつがむに ならべてもがも (K046)
皇后答歌曰。
@虚呂望虚曾。赴多弊茂予耆。瑳用廼虚烏。那羅陪務耆瀰破。箇辞古耆呂箇茂。 ころもこそ ふたへもよき さよどこを ならべむきみは かしこきろかも (K047)
天皇又歌曰。
@於辞〓[氏+一]屡。那珥破能瑳耆能。那羅弭破莽。那羅陪務苔虚層。曾能古破阿利鶏梅。 おしてる なにはのさきの ならびはま ならべむとこそ そのこはありけめ (K048)
皇后答歌曰。
@那菟務始能。譬務始能虚呂望。赴多弊耆〓[氏+一]。箇区瀰夜〓利破。阿珥予区望阿羅儒。 なつむしの ひむしのころも ふたへきて かくみやだりは あによくもあらず (K049)
天皇又歌曰。
@阿佐豆磨能。避箇能烏瑳箇烏。箇多那耆珥。瀰致喩区茂能茂。多遇譬〓[氏+一]序予枳。 あさづまの ひかのをさかを かたなきに みちゆくものも たぐひてぞよき (K050)
皇后遂謂不聴。故默之亦不答言。
《仁徳天皇三〇年(壬寅三四二)九月乙丑(十一)》三十年秋九月乙卯朔乙丑。皇后遊行紀国到熊野岬。即取其処之御綱葉〈 葉。此云箇始婆。 〉而還。於是曰。天皇伺皇后不在。而娶八田皇女納於宮中。時皇后到難波済。聞天皇合八田皇女、而大恨之。則其所採御綱葉投於海、而不着岸。故時人号散葉之海曰葉済也。爰天皇不知皇后忿不着岸。親幸大津待皇后之船。而歌曰。
@那珥波譬苔。須儒赴泥苔羅斉。許辞那豆瀰。曾能赴尼苔羅斉。於朋瀰赴泥苔礼。 なにはひと すずふねとらせ こしなづみ そのふねとらせ おほみふねとれ (K051)
時皇后不泊于大津。更引之泝江。自山背廻而向倭。』明日。天皇遣舍人鳥山、令還皇后。乃歌之曰。
@夜莽之呂珥。伊辞鶏苔利夜莽。伊辞鶏之鶏。阿餓茂赴菟摩珥。伊辞枳阿波牟伽茂。 やましろに いしけとりやま いしけしけ あがもふつまに いしきあはむかも (K052)
皇后不還猶行之。至山背河而歌曰。
@菟芸泥赴。揶莽之呂餓波烏。箇破能朋利。〓餓能朋例麼。箇波区莽珥。多知瑳箇踰屡。毛毛多羅儒。揶素麼能紀破。於朋耆瀰呂箇茂。 つぎねふ やましろがはを かはのぼり わがのぼれば かはくまに たちさかゆる ももたらず やそばのきは おほきみろかも (K053)
即越那羅山、望葛城歌之曰。
@菟芸泥赴。揶莽之呂餓波烏。濔揶能朋利。和餓能朋例麼。阿烏珥予辞。儺羅烏輸疑。烏陀〓[氏+一]。夜莽苔烏輸疑。和餓瀰餓朋辞区珥波。箇豆羅紀多伽瀰揶。和芸弊能阿多利。 つぎねふ やましろがはを みやのぼり わがのぼれば あをによし ならをすぎ をだて やまとをすぎ わがみがほしくには かづらきたかみや わぎへのあたり (K054)
更還山背。興宮室於筒城岡南而居之。
《仁徳天皇三〇年(壬寅三四二)十月甲申朔》冬十月甲申朔。遣的臣祖口持臣喚皇后。〈 一云。和珥臣祖口子臣。 〉爰口持臣至筒城宮。雖謁皇后、而默之不答。時口持臣沾雪雨。以経日夜。伏于皇后殿前而不避。於是口持臣之妹国依媛仕于皇后。適是時侍皇后之側。見其兄沾雨、而流涕之。歌曰。
@揶莽辞呂能。菟菟紀能瀰揶珥。茂能莽烏輸。和餓斉烏瀰例麼。那瀰多遇摩辞茂。 やましろの つつきのみやに ものまをす わがせをみれば なみたぐましも (K055)
時皇后謂国依媛曰。何爾泣之。対言。今伏庭請謁者妾兄也。沾雨不避。猶伏将謁。是以泣悲耳。時皇后謂之曰。告汝兄令速還。吾遂不返焉。口持則返之、復奏于天皇。
《仁徳天皇三〇年(壬寅三四二)十一月庚申(七)》十一月甲寅朔庚申。天皇浮江幸山背。時桑枝沿水而流之。天皇視桑枝歌之曰。
@菟怒瑳破赴 以破能臂謎餓。飫朋呂伽珥。枳許瑳怒。于羅愚破能紀。予屡麻志枳。箇破能区莽愚莽。予呂朋譬喩玖伽茂。于羅愚破能紀。 つのさはふ いはのひめが おほろかに きこさぬ うらぐはのき よるましじき かはのくまぐま よろほひゆくかも うらぐはのき (K056)
明日、乗輿詣于筒城宮、喚皇后。皇后不肯参見。時天皇歌曰。
@菟芸泥赴。揶摩之呂謎能。許久波茂知。于智辞於朋泥。佐和佐和珥。儺餓伊弊剤虚曾。于知和多須。椰餓波曳儺須。企以利摩韋区例。 つぎねふ やましろめの こくはもち うちしおほね さわさわに ながいへせこそ うちわたす やがはえなす きいりまゐくれ (K057)
亦歌曰。
@菟芸泥赴。夜莽之呂謎能。許玖波茂知。于智辞於朋泥。泥士漏能。辞漏多娜武枳。摩箇儒鶏麼虚曾。辞羅儒等茂伊波梅。 つぎねふ やましろめの こくはもち うちしおほね ねじろの しろただむき まかずけばこそ しらずともいはめ (K058)
時皇后令奏言。陛下納八田皇女為妃。其不欲副皇女而為后。遂不奉見。乃車駕還宮。天皇於是恨皇后大忿。而猶有恋思。
《仁徳天皇三一年(癸卯三四三)正月丁卯(十五)》三十一年春正月癸丑朔丁卯。立大兄去来穂別尊為皇太子。
《仁徳天皇三五年(丁未三四七)六月》三十五年夏六月。皇后磐之媛命薨於筒城宮。
《仁徳天皇三七年(己酉三四九)十一月乙酉(十二)》三十七年冬十一月甲戌朔乙酉。葬皇后於那羅山。
《仁徳天皇三八年(庚戌三五〇)正月戊寅(六)》三十八年春正月癸酉朔戊寅。立八田皇女為皇后。
《仁徳天皇三八年(庚戌三五〇)七月》秋七月。天皇与皇后居高台而避暑。時毎夜、自菟餓野有聞鹿鳴。其声寥亮而悲之。共起可憐之情。及月尽、以鹿鳴不聆。爰天皇語皇后曰。当是夕而鹿不鳴。其何由焉。明日、猪名。県佐伯部献苞苴。天皇令膳夫以問曰。其苞苴何物也。対言。牡鹿也。問之。何処鹿也。曰。菟餓野。時天皇以為。是苞苴者必其鳴鹿也。因語皇后曰。朕比有懐抱。聞鹿声而慰之。今推佐伯部獲鹿之日夜及山野。即当鳴鹿。其人雖不知朕之愛、以適逢〓獲。猶不得已而有恨。故佐伯部不欲近於皇居。乃令有司、移郷于安芸渟田。此今渟田佐伯部之祖也。俗曰。昔有一人。往菟餓、宿于野中。時二鹿臥傍。将及鶏鳴。牝鹿謂牝鹿曰。吾今夜夢之。白霜多降之覆吾身。是何祥焉。牝鹿答曰。汝之出行。必為人見射而死。即以白塩塗其身。如霜素之応也。時宿人心裏異之。未及昧爽。有猟人以射牡鹿而殺。是以時人諺曰。鳴牡鹿矣。随相夢也。
《仁徳天皇四十年(壬子三五二)二月》四十年春二月。納雌鳥皇女欲為妃。以隼別皇子為媒。時隼別皇子密親娶。而久之不復命。於是天皇不知有夫。而親臨雌鳥皇女之殿。時為皇女織〓[糸+兼]女人等歌之曰。
@比佐箇多能。阿梅箇儺麼多。謎廼利餓。於瑠箇儺麼多。波揶歩佐和気能。瀰於須譬鵝泥。 ひさかたの あめかなばた めどりが おるかなばた はやぶさわけの みおすひがね (K059)
爰天皇知隼別皇子密婚而恨之。然重皇后之言。亦敦友于之義。而忍之勿罪。俄而隼別皇子枕皇女之膝以臥。乃語之曰。孰捷鷦鷯与隼焉。曰。隼捷也。乃皇子曰。是我所先也。天皇聞是言。更亦起恨。時隼別皇子之舍人等歌曰。
@破夜歩佐波。阿梅珥能朋利。等弭箇慨梨。伊菟岐餓宇倍能。娑弉岐等羅佐泥。 はやぶさは あめにのぼり とびかけり いつきがうへの さざきとらさね (K060)
天皇聞是歌。而勃然大怒之曰。朕以私恨、不欲失親、忍之也。何〓矣、私事将及于社稷。則欲殺隼別皇子。時皇子率雌鳥皇女。欲納伊勢神宮而馳。於是天皇聞隼別皇子逃走。即遣吉備品遅部雄〓。播磨佐伯直阿俄能胡曰。追之所逮即殺。爰皇后奏言。雌鳥皇女寔当重罪。然其殺之日。不欲露皇女身。乃因勅雄〓等。莫取皇女所〓之足玉・手玉。雄〓等追之至菟田。迫於素珥山。時隠草中僅得兔。急走而越山。於是皇子歌曰。
@破始多〓[氏+一]能。佐餓始枳揶摩茂。和芸毛古等。赴駄利古喩例麼。揶須武志呂箇茂。 はしたての さがしきやまも わぎもこと ふたりこゆれば やすむしろかも (K061)
爰雄〓等知兔。以急追及于伊勢蒋代野而殺之。時雄〓等探皇女之玉、自裳中得之。乃以二王屍、埋于廬杵河辺、而復命。皇后令問雄〓等曰。見皇女之玉乎。対言。不見也。
《仁徳天皇四十年(壬子三五二)是歳》是歳。当新嘗之月、以宴会日、賜酒於内外命婦等。於是近江山君稚守山妻与釆女磐坂媛。二女之手有纏良珠。皇后見其珠。既似雌鳥皇女之珠。則疑之、命有司。推問其玉所得之由。対言。佐伯直阿俄能胡妻之玉也。仍推鞫阿俄能胡。対曰。誅皇女之日、探而取之。即将殺阿俄能胡。於是阿俄能胡乃献己之私地、請兔死。故納其地赦死罪。是以号其地曰玉代。
《仁徳天皇四一年(癸丑三五三)三月》四十一年春三月。遣紀角宿禰於百済。始分国郡〓場。具録郷土所出。是時百済王之族酒君无礼。由是紀角宿禰訶責百済王。時百済王懼之。以鉄鎖縛酒君。附襲津彦而進上。爰酒君来之。則迅匿于石川錦織首許呂斯之家。則欺之曰。天皇既赦臣罪。故寄汝而活焉。久之天皇遂赦其罪。
《仁徳天皇四三年(乙卯三五五)九月庚子朔》四十三年秋九月庚子朔。依網屯倉阿弭古捕異鳥。献於天皇曰。臣毎張網捕鳥。未曾得是鳥之類。故奇而献之。天皇召酒君示鳥曰。是何鳥矣。酒君対言。此鳥之類多在百済。得馴而能従人。亦捷飛之掠諸鳥。百済俗号此鳥曰倶知。〈 是今時鷹也。 〉乃授酒君令養馴。未幾時而得馴。酒君則以韋緡著其足。以小鈴著其尾。居腕上、献于天皇。是日、幸百舌鳥野而遊猟。時雌雉多起。乃放鷹令捕。忽獲数十雉。是月。甫定鷹甘部。故時人号其養鷹之処。曰鷹甘邑也。
《仁徳天皇五十年(壬戌三六二)三月丙申(五)》五十年春三月壬辰朔丙申。河内人奏言。於茨田堤鴈産之。即日、遣使令視。曰。既実也。天皇於是歌以問武内宿禰曰。
@多莽耆破屡。宇知能阿曾。儺虚曾破。予能等保臂等。儺虚曾波。区珥能那餓臂等。阿耆豆辞莽。揶莽等能区珥珥。箇利古武等。儺波企箇輸揶。 たまきはる うちのあそ なこそは よのとほひと なこそは くにのながひと あきづしま やまとのくにに かりこむと なはきかすや  (K062)
武内宿禰答歌曰。
@夜輸瀰始之。和我於朋枳瀰波。于陪儺于陪儺。和例烏斗波輸儺。阿企菟辞摩。揶莽等能倶珥珥。箇利古武等。和例破枳箇儒。 やすみしし わがおほきみは うべなうべな われをとはすな あきづしま やまとのくにに かりこむと われはきかず (K063)
《仁徳天皇五三年(乙丑三六五)》五十三年。新羅不朝貢。
《仁徳天皇五三年(乙丑三六五)五月》夏五月。遣上毛野君祖竹葉瀬。令問其闕貢。是道路之間獲白鹿。乃還之献于天皇。更改日而行。俄且重遣竹葉瀬之弟田道。則詔之日。若新羅距者、挙兵撃之。仍授精兵。新羅起兵而距之。爰新羅人日日挑戦。田道固塞而不出。時新羅軍卒一人、有放于営外。則掠俘之。因問消息。対曰。有強力者。曰百衝。軽捷猛幹。毎為軍右前鋒。故伺之撃左則敗也。時新羅空左備右。於是。田道連精騎撃其左。新羅軍潰之。因縦兵、乗之殺数百人。即虜四邑之人民以帰焉。
《仁徳天皇五五年(丁卯三六七)》五十五年。蝦夷叛之。遣田道令撃。則為蝦夷所敗。以死于伊寺水門。時有従者。取得田道之手纒、与其妻。乃抱手纒而縊死。時人聞之流涕矣。是後蝦夷亦襲之略人民。因以掘田道墓。則有大蛇、発瞋目自墓出以咋。蝦夷悉被蛇毒、而多死亡。唯一二人得兔耳。故時人云。田道雖既亡、遂報讎。何死人之無知耶。
《仁徳天皇五八年(庚午三七〇)五月》五十八年夏五月。当荒陵松林之南道、忽生両歴木。挟路而末合。
《仁徳天皇五八年(庚午三七〇)十月》冬十月。呉国。高麗国、並朝貢。
《仁徳天皇六十年(壬申三七二)十月》六十年冬十月。差白鳥陵守等死役丁。時天皇臨于役所。爰陵守目杵忽化白鹿以走。於是。天皇詔之曰。是陵自本空。故欲除其陵守。而甫差役丁。今視是怪者甚懼之。無動陵守者。則且、授土師連等。
《仁徳天皇六二年(甲戌三七四)五月》六十二年夏五月。遠江国司表上言。有大樹。自大井河流之、停于河曲。其大十囲。本一以末両。時遣倭直吾子籠令造船。而自南海運之。将来于難波津。以死御船也。
《仁徳天皇六二年(甲戌三七四)是歳》是歳。額田大中彦皇子猟于闘鶏。時皇子自山上望之。瞻野中、有物。其形如廬。仍遣使者令視。還来之曰。窟也。因喚闘鶏稲置大山主。問之曰。有其野中者何窟矣。啓之曰。氷室也。皇子曰。其蔵如何。亦奚用焉。曰。掘土丈余。以草蓋其上。敦敷茅・荻。取氷以置其上。既経夏月而不〓。其用之。即当熱月、漬水酒以用也。皇子則将来其氷。献于御所。天皇歓之。自是以後。毎当季冬、必蔵氷。至于春分始散氷也。
《仁徳天皇六五年(丁丑三七七)》六十五年。飛騨国有一人。曰宿儺。其為人壱体有両面。面各相背。頂合無項。各有手足。其有膝而無膕・踵。力多以軽捷。左右佩剣。四手並用弓矢。是以不随皇命。掠略人民為楽。於是。遣和珥臣祖難波根子武振熊而誅之。
《仁徳天皇六七年(己卯三七九)十月甲申(五)》六十七年冬十月庚辰朔甲申。幸河内石津原。以定陵地。
《仁徳天皇六七年(己卯三七九)十月丁酉(十八)》丁酉始築陵。是日。有鹿、忽起野中。走之入役民之中而仆死。時異其忽死。以探其痍。即百舌鳥自耳出之飛去。因視耳中、悉咋割剥。故号其処。曰百舌鳥耳原者。其是之縁也。
《仁徳天皇六七年(己卯三七九)是歳》是歳。於吉備中国川嶋河派、有大〓令苦人。時路人触其処而行。必被其毒、以多死亡。於是。笠臣祖県守、為人勇捍而強力。臨派淵、以三全瓠投水曰。汝屡吐毒、令苦路人。余殺汝〓。汝沈是瓠、則余避之。不能沈者仍斬汝身。時水〓化鹿以引入瓠。瓠不沈。即挙剣入水斬〓。更求〓之党類。乃諸〓族満淵底之岫穴。悉斬之。河水変血。故号其水曰県守淵也。』当此時、妖気稍動。叛者一二始起。於是天皇夙興夜寐。軽賦薄斂、以寛民萌。布徳施恵。以振困窮。弔死問疾、以養孤孀。是以政令流行。天下太平。二十余年無事矣。
《仁徳天皇八七年(己亥三九九)正月癸卯(十六)》八十七年春正月戊子朔癸卯。天皇崩。
《仁徳天皇八七年(己亥三九九)十月己丑(七)》冬十月癸未朔己丑。葬于百舌鳥野陵。
日本書紀巻第十一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十二
 去来穂別天皇 履中天皇
 瑞歯別天皇 反正天皇 
《履中天皇即位前紀》去来穂別天皇 履中天皇
去来穂別天皇。大鷦鷯天皇太子也。〈 去来。此云伊弉。 〉母曰磐之媛命。葛城襲津彦女也。
大鷦鷯天皇三十一年(癸卯三四三)春正月。立為皇太子。〈 時年十五。 〉
八十七年(己亥三九九)春正月。大鷦鷯天皇崩。』太子自諒闇出之。未即尊位之間。以羽田矢代宿禰之女黒媛欲為妃。納采既訖。遣住吉仲皇子而告吉日。時仲皇子冒太子名、以姦黒媛。是夜。仲皇子忘手鈴於黒媛之家而帰焉。明日之夜。太子不知仲皇子自姦而到之。乃入室開帳居於玉床。時床頭有鈴音。太子異之。問黒媛曰。何鈴也。対曰。昨夜之非太子所〓鈴乎。何更問妾。太子自知仲皇子冒名以姦黒媛。則默之避也。爰仲皇子畏有事、将殺太子。密興兵、囲太子宮。時平群木莵宿禰。物部大前宿禰。漢直祖阿知使主三人、啓於太子。太子不信。〈 一云。太子酔以不起。 〉故三人扶太子令乗馬而逃之。〈 一云。大前宿禰抱太子而乗馬。 〉仲皇子不知太子不在。而焚太子宮。通夜火不滅。太子到河内国埴生坂而醒之。顧望難波。見火光。而大驚。則急馳之。自大坂向倭。至于飛鳥山。遇少女於山口。問之曰。此山有人乎。対曰。執兵者多満山中宜廻自当摩姪踰之。太子於是以為。聆少女言、而得免難。則歌之曰。
@於朋佐箇珥。阿布夜烏等謎烏。瀰知度沛麼。〓[口+多]駄珥破能邏孺。〓[口+多]〓摩知烏能流。 おほさかに あふやをとめを みちとへば ただにはのらず たぎまちをのる (K064)
則更還之。発当県兵令従身。自竜田山踰之。時有数十人執兵追来者。太子遠望之曰。其彼来者誰人也。何歩行急之。若賊人乎。因隠山中而待之。近則遣一人問曰。曷人。且何処往矣。対曰。淡路野嶋之海人也。阿曇連浜子〈 一云。阿曇連黒友。 〉為仲皇子令追太子。於是。出伏兵囲之。悉得捕。当是時。倭直吾子籠素好仲皇子。預知其謀。密聚精兵数百於攪食栗林。為仲皇子将拒太子。時太子不知兵塞、而出山行数里。兵衆多塞。不得進行。乃遣使者、問曰。誰人也。対曰。倭直吾子籠也。便還問使者曰。誰使焉。曰。皇太子之使。時吾子籠憚其軍衆多在。乃謂使者曰。伝聞。皇太子有非常之事。将助以備兵待之。然太子疑其心欲殺。則吾子籠愕之献己妹日之媛。仍請赦死罪。乃免之。其倭直等貢釆女。蓋始于此時歟。太子便居於石上振神宮。於是瑞歯別皇子知太子不在。尋之追詣。然太子疑弟王之心而不喚。時瑞歯別皇子令謁曰。僕無黒心。唯愁太子不在而参赴耳。爰太子伝告弟王曰。我畏仲皇子之逆。独避至於此。何且非疑汝耶。其仲皇子在之。独猶為我病。遂欲除。故汝寔勿黒心。更返難波而殺仲皇子。然後乃見焉。瑞歯別皇子啓太子曰。大人何憂之甚也。今仲皇子無道。群臣及百姓共悪怨之。復其門下人皆叛為賊。独居之無与誰議。臣雖知其逆、未受太子命之。故独慷慨之耳。今既被命。豈難於殺仲皇子乎。唯独懼之。既殺仲皇子。猶且疑臣歟。冀見得忠直者。欲明臣之不欺。太子則副木莵宿禰而遣焉。爰瑞歯別皇子歎之曰。今太子与仲皇子並兄也。誰従矣。誰乖矣。然亡無道、就有道。其誰疑我。則詣于難波。伺仲皇子之消息。仲皇子思太子巳逃亡、而無備。時有近習隼人。曰刺領巾。瑞歯別皇子陰喚刺領巾、而誂之曰。為我殺皇子。吾必敦報汝。乃脱錦衣・褌与之。刺領巾恃其誂言。独執矛。以伺仲皇子入厠而刺殺。即隸于瑞歯別皇子。於是木莵宿禰啓於瑞歯別皇子曰。刺領巾為人殺己君。其為我雖有大功。於己君無慈之甚矣。豈得生乎。乃殺刺領巾。即日向倭也。夜半臻於石上而復命。於是。喚弟王以敦寵。仍賜村合屯倉。是日。捉阿曇連浜子。
《履中天皇元年(庚子四〇〇)二月壬午朔》元年春二月壬午朔。皇太子即位於磐余稚桜宮。
《履中天皇元年(庚子四〇〇)四月丁酉(十七)》夏四月辛巳朔丁酉。召阿雲連浜子詔之曰。汝与仲皇子共謀逆。将傾国家。罪当于死。然垂大恩、而兔死科墨。即日黥之。因此時人曰阿曇目。亦免従浜子野嶋海人等之罪。役於倭蒋代屯倉。
《履中天皇元年(庚子四〇〇)七月壬子(四)》秋七月己酉朔壬子。立葦田宿禰之女黒媛為皇妃。妃生磐坂市辺押羽皇子。御馬皇子。青海皇女。〈 一日、飯豊皇女。 〉次妃幡梭皇女生中磯皇女。是年也、太歳庚子。
《履中天皇二年(辛丑四〇一)正月己酉(四)》二年春正月丙午朔己酉。立瑞歯別皇子為儲君。
《履中天皇二年(辛丑四〇一)十月》冬十月。都於磐余。当是時。平群木莵宿禰。蘇賀満智宿禰。物部伊〓弗大連。円〈 円。此云豆夫羅。 〉大使主共執国事。
《履中天皇二年(辛丑四〇一)十一月》十一月。作磐余池。
《履中天皇三年(壬寅四〇二)十一月辛未(六)》三年冬十一月丙寅朔辛未。天皇泛両枝船于磐余市磯池。与皇妃各分乗而遊宴。膳臣余磯献酒。時桜花落于御盞。天皇異之。則召物部長真胆連、詔之曰。是花也。非時而来。其何処之花矣。汝自可求。於是。長真胆連。独尋花。獲于掖上室山而献之。天皇歓其希有。即為宮名。故謂磐余稚桜宮。其此之縁也。是日。改長真胆連之本姓曰稚桜部造。又号膳臣余磯曰稚桜部臣。
《履中天皇四年(癸卯四〇三)八月戊戌(八)》四年秋八月辛卯朔戊戌。始之於諸国置国史。記言事達四方志。
《履中天皇四年(癸卯四〇三)十月》冬十月。堀石上溝。
《履中天皇五年(甲辰四〇四)三月戊午朔》五年春三月戊午朔。於筑紫所居三神、見于宮中言。何奪我民矣。吾今慚汝。於是祷而不祠。
《履中天皇五年(甲辰四〇四)九月壬寅(十八)》秋九月乙酉朔壬寅。天皇狩于淡路嶋。是日。河内飼部等従駕執轡。先是飼部之黥皆未差。時居嶋伊奘諾神、託祝曰。不堪血臭矣。因以卜之。兆云。悪飼部等黥之気。故自是以後。頓絶以不黥飼部而止之。
《履中天皇五年(甲辰四〇四)九月癸卯(十九)》癸卯。有如風之声。呼於大虚曰。剣刀太子王也。亦呼之曰。鳥往来羽田之汝妹者。羽狭丹葬立往。〈 汝妹。此云儺邇毛。 〉亦曰。狭名来田蒋津之命。羽狭丹葬立往也。俄而使者忽来曰。皇妃薨。天皇大驚之、便命駕而帰焉。
《履中天皇五年(甲辰四〇四)九月丙午(廿二)》丙午。自淡路至。
《履中天皇五年(甲辰四〇四)十月甲子(十一)》冬十月甲寅朔甲子。葬皇妃。既而天皇悔之不治神崇、而亡皇妃。更求其咎。或者曰。車持君行於筑紫国。而悉校車持部。兼取死神者。必是罪矣。天皇則喚車持君。以推問之。事既実焉。因以数之曰。爾雖車持君。縦検校天子之百姓。罪一也。既分寄于神祇車持部。兼奪取之。罪二也。則負悪解除。善解除。而出於長渚崎、令秡禊。既而詔之曰。自今以後。不得掌筑紫之車持部。乃悉収、以更分之奉於三神。
《履中天皇六年(乙巳四〇五)正月戊子(六)》六年春正月癸未朔戊子。立草香幡梭皇女為皇后。
《履中天皇六年(乙巳四〇五)正月辛亥(廿九)》辛亥。始建蔵職。因定蔵部。
《履中天皇六年(乙巳四〇五)二月癸丑朔》二月癸丑朔。喚〓魚磯別王之女太姫郎姫。高鶴郎姫、納於後宮、並為嬪。於是二嬪恒歎之曰。悲哉。吾兄王何処去耶。天皇聞其歎、而問之曰。汝何歎息也。対曰。妾兄鷲住王。為人強力軽捷。由是独馳越八尋屋而遊行。既経多日、不得面言。故歎耳。天皇悦其強力以喚之。不参来。亦重使而召。猶不参来。恒居於住吉邑。自是以後。廃以不求。是讃岐国造。阿波国脚咋別。凡二族之始祖也。
《履中天皇六年(乙巳四〇五)三月丙申(十五)》三月壬午朔丙申。天皇玉体不〓。水土不調。崩于稚桜宮。〈 時年七十。 〉
《履中天皇六年(乙巳四〇五)十月壬子(四)》冬十月己酉朔壬子。葬百舌鳥耳原陵。
《反正天皇即位前紀》 瑞歯別天皇 反正天皇』
瑞歯別天皇。去来穂別天皇同母弟也。去来穂別天皇二年(辛丑四〇一)、立為立為皇太子。天皇初生于淡路宮。生而歯如一骨。容姿美麗。於是有井。曰瑞井。則汲之洗太子。時多遅花落有于井中。因為太子名也。多遅花者今虎杖花也。故称謂多遅比瑞歯別天皇。
《履中天皇六年(乙巳四〇五)三月》六年春三月。去来穂別天皇崩。
《反正天皇元年(壬子四一二)正月戊寅(二)》元年春正月丁丑朔戊寅。儲君即天皇位。
《反正天皇元年(壬子四一二)八月己酉(六)》秋八月甲辰朔己酉。立大宅臣祖木事之女津野媛為皇夫人。生香火姫皇女。円皇女。又納夫人弟弟媛。生財皇女与高部皇子。
《反正天皇元年(壬子四一二)十月》冬十月。都於河内丹比。是謂柴籬宮。当是時。風雨順時五穀成熟。人民富饒。天下太平。是年也、太歳丙午。
《反正天皇五年(庚戌四一〇)正月丙午(廿三)》五年春正月甲申朔丙午。天皇崩于正寝。
日本書紀巻第十二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十三 雄朝津間稚子宿禰天皇 允恭天皇
 穴穂天皇 安康天皇
《允恭天皇即位前紀》 雄朝津間稚子宿禰天皇 允恭天皇
雄朝津間稚子宿禰天皇。瑞歯別天皇同母弟也。天皇自岐嶷至於総角。仁恵倹下。及壮篤病。容止不便。
五年(庚戌四一〇)春正月。瑞歯別天皇崩。爰群卿議之曰。方今。大鷦鷯天皇之子。雄朝津間稚子宿禰皇子。与大草香皇子。然雄朝津間稚子宿禰皇子長之仁孝。即選吉曰。跪上天皇之璽。雄朝津間稚子宿禰皇子謝曰。我之不天。久離篤疾。不能歩行。且我既欲除病。独非奏言。而密破身治病、猶勿差。由是先皇責之曰。汝雖患病。縦破身。不孝孰甚於茲矣。其長生之、遂不得継業。亦我兄二天皇。愚我而軽之。群卿共所知。夫天下者大器也。帝位者鴻業也。且民之父母。斯則聖賢之職。豈下愚之任乎。更選賢王宜立矣。寡人弗敢当。群臣再拝言。夫帝位不可以久曠。天命不可以謙距。今大王留時逆衆。不正号位。臣等恐百姓望絶也。願大王雖労。猶即天皇位。雄朝津間稚子宿禰皇子曰。奉宗廟社稷重事也。寡人篤疾、不足以称。猶辞而不聴。於是群臣皆固請曰。臣伏計之。大王奉皇祖宗廟、最宜称。雖天下万民、皆以為宜。願大王聴之。
《允恭天皇元年(壬子四一二)十二月》元年冬十有二月。妃忍坂大中姫命。苦群臣之憂吟。而親執洗手水。進于皇子前。仍啓之曰。大王辞而不即位。位空之。既経年月。群臣・百寮、愁之不知所為。願大王従群望。強即帝位。然皇子不欲聴。而背居不言。於是大中姫命惶之。不知退而侍之。経四五剋。当于此時。季冬之節。風亦烈寒。大中姫所捧鋺水、溢而腕凝。不堪寒以将死。皇子顧之驚。則扶起謂之曰。嗣位重事。不得輙就。是以。於今不従。然今群臣之請。事理灼然。何遂謝耶。爰大中姫命仰歓。則謂群卿曰。皇子将聴群臣之請。今当上天皇璽符。於是群臣大喜。即日捧天皇之璽符。再拝上焉。皇子曰。群卿共為天下請寡人。寡人何敢遂辞。乃即帝位。是年也。太歳壬子。
《允恭天皇二年(癸丑四一三)二月己酉(十四)》二年春二月丙申朔己酉。立忍坂大中姫。為皇后。是日為皇后定刑部。皇后生木梨軽皇子。名形大娘皇女。境黒彦皇子。穴穂天皇。軽大娘皇女。八釣白彦皇子。大泊瀬稚武天皇。但馬橘大娘皇女。酒見皇女。初皇后随母在家。独遊苑中。時闘鶏国造従傍径行之。乗馬而莅籬、謂皇后、嘲之曰。能作園乎。汝者也〈 汝。此云那鼻苔也。 〉且曰。圧乞、戸母。其蘭一茎焉。〈 圧乞。此云異提。戸母。此云覩自。 〉皇后則採一根蘭。与於乗馬者。因以問曰。何用求蘭耶。乗馬者対曰。行山撥〓也。〈 〓。此云摩愚那岐。 〉時皇后結之意裏、乗馬者辞旡礼、即謂之曰。首也。余不忘矣。是後。皇后登祚之年。覓乗馬乞蘭者。而数昔日之罪。以欲殺。爰乞蘭者搶地叩頭曰。臣之罪実当万死。然当其日、不知貴者。於是。皇后赦死刑。貶其姓謂稲置。
《允恭天皇三年(甲寅四一四)正月辛酉朔》三年春正月辛酉朔。遺使求良医於新羅。
《允恭天皇三年(甲寅四一四)八月》秋八月。医至自新羅。則令治天皇病。未経幾時。病已差也。天皇歓之。厚賞医以帰于国。
《允恭天皇四年(乙卯四一五)九月己丑(九)》四年秋九月辛巳朔己丑。詔曰。上古之治。人民得所。姓名勿錯。今朕践祚於茲四年矣。上下相争。百姓不安。或誤失己姓。或故認高氏。其不至於治者。蓋由是也。朕雖不賢。豈非正其錯乎。群臣議定奏之。群臣皆言。陛下挙失正枉、而定氏姓者。臣等冒死。奏可。
《允恭天皇四年(乙卯四一五)九月戊申(廿八)》戊申。詔曰。群卿・百寮及諸国造等皆各言。或帝皇之裔。或異之天降。然三才顕分以来。多歴万歳。是以一氏蕃息。更為万姓。難知其実。故諸氏姓人等。沐浴斎戒、各為盟神探湯。則於味橿丘之辞禍戸〓[石+甲]。坐探湯瓮、而引諸人令赴曰。得実則全。偽者必害。〈 盟神探湯。此云区訶陀智。或泥納釜煮沸、攘手探湯泥。或焼斧火色、置于掌。 〉於是諸人各著木綿手繦、而赴釜探湯。則得実者自全。不得実者皆傷。是以故詐者愕然之。予退無進。自是之後。氏姓自定。更無詐人。
《允恭天皇五年(丙辰四一六)七月己丑(十四)》五年秋七月丙子朔己丑。地震。先是命葛城襲津彦之孫玉田宿禰。主瑞歯別天皇之殯。則当地震夕。遣尾張連吾襲。察殯宮之消息。時諸人悉聚無闕。唯玉田宿禰無之也。吾襲奏言。殯宮大夫玉田宿禰、非見殯所。則亦遣吾襲於葛城。令視玉田宿禰。是日。玉田宿禰方集男女而酒宴焉。吾襲挙状、具告玉田宿禰。宿禰則畏有事。以馬一匹授吾襲為礼幣。乃密遮吾襲、而殺于道路。因以逃隠武内宿禰之墓域。天皇聞之喚玉田宿禰。玉田宿禰疑之。甲服襖中而参赴。甲端自衣中出之。天皇分明欲知其状。乃令小墾田釆女、賜酒于玉田宿禰。爰釆女分明瞻衣中有鎧。而具奏于天皇。天皇設兵将殺。玉田宿禰。乃密逃出而匿家。天皇更発卒囲玉田家。而捕之乃誅。
《允恭天皇五年(丙辰四一六)十一月甲申(十一)》冬十有一月甲戌朔甲申。葬瑞歯別天皇于耳原陵。
《允恭天皇七年(戊午四一八)十二月壬戌朔》七年冬十二月壬戌朔。讌于新室。天皇親之撫琴。皇后起〓。々既終而、不言礼事。当時風俗。於宴会者、〓者〓終。則自対座長曰。奉娘子也。時天皇謂皇后曰。何失常礼也。皇后惶之、復起〓。々竟言。奉娘子。天皇即問皇后曰。所奉娘子者誰也。欲知姓字。皇后不獲已而奏言。妾弟名弟姫焉。弟姫容姿絶妙無比。其艶色徹衣而晃之。是以。時人号曰衣通郎姫也。天皇之志存于衣通郎姫。故強皇后而令進。皇后知之、不輙言礼事。爰天皇歓喜。則明日遣使者喚弟姫。時弟姫随母。以在於近江坂田。弟姫畏皇后之情。而不参向。又重七喚。猶固辞以不至。於是天皇不悦。而復勅一舎人中臣烏賦津使主曰。皇后所進之娘子弟姫。喚而不来。汝自往之、召将弟姫以来。必敦賞矣。爰烏賦津使主承命退之。糒〓〓中。到坂田。伏于弟姫庭中言。天皇命以召之。弟姫対曰。豈非懼天皇之命。唯不欲傷皇后之志耳。妾雖身亡、不参赴。時烏賦津使主対言。臣既被天皇命。必召率来矣。若不将来必罪之。故返被極刑。寧伏庭而死耳。仍経七日。伏於庭中。与飲食而不〓[冫+食]。密食懐中之糒。於是弟姫以為。妾因皇后之嫉。既拒天皇命。且亡君之忠臣。是亦妾罪。則従烏賦津使主而来之。到倭春日食于檪井上。弟姫親賜酒于使主、慰其意。使主即日至京。留弟姫於倭直吾子籠之家。復命天皇。天皇大歓之。美烏賊津使主。而敦寵焉。然皇后之色不平。是以勿近宮中。則別構殿屋於藤原而居也。適産大泊瀬天皇之夕。天皇始幸藤原宮。皇后聞之恨曰。妾初自結髪、陪於後宮。既経多年。甚哉、天皇也。今妾産之、死生相半。何故、当今夕。必幸藤原。乃自出之、焼産殿而将死。天皇聞之、大驚曰。朕過也。因慰喩皇后之意焉。
《允恭天皇八年(己未四一九)二月》八年春二月。幸于藤原。密察衣通郎姫之消息。是夕衣通郎姫恋天皇而独居。其不知天皇之臨。而歌曰。
@和餓勢故餓。勾倍枳予臂奈利。佐瑳餓泥能。区茂能於虚奈比。虚予比辞流辞毛。 わがせこが くべきよひなり ささがねの くものおこなひ こよひしるしも (K065)
天皇聆是歌。則有感情。而歌之曰。
@佐瑳羅餓多。邇之枳能臂毛弘。等枳舎気帝。阿麻〓[口+多]絆泥受邇。多〓比等用能未。 ささらがた にしきのひもを ときさけて あまたはねずに ただひとよのみ (K066)
明旦。天皇見井傍桜華、而歌之曰。
@波那具波辞。佐区羅能梅涅。許等梅涅麼。波椰区波梅涅孺。和我梅豆留古羅。 はなぐはし さくらのめで ことめでば はやくはめでず わがめづるこら (K067)
皇后聞之、且大恨也。於是。衣通郎姫奏言。妾常近王宮。而昼夜相続欲視陛下之威儀。然皇后則妾之姉也。因妾以恒恨陛下。亦為妾苦。是以。冀離王居而欲遠居。若皇后嫉意少息歟。天皇則更興造宮室於河内茅渟。而衣通郎姫令居。因此以屡遊猟于日根野。
《允恭天皇九年(庚申四二〇)二月》九年春二月。幸茅渟宮。
《允恭天皇九年(庚申四二〇)八月》秋八月。幸茅渟。
《允恭天皇九年(庚申四二〇)十月》冬十月。幸茅渟。
《允恭天皇十年(辛酉四二一)正月》十年春正月。幸茅渟。於是皇后奏言。妾如毫毛、非嫉弟姫。然恐陛下屡幸於茅渟。是百姓之苦歟。仰願宜除車駕之数也。是後希有之幸焉。
《允恭天皇十一年(壬戌四二二)三月丙午(四)》十一年春三月癸卯朔丙午。幸於茅渟宮。衣通郎姫歌之曰。
@等虚辞陪邇。枳弥母阿閉椰毛。異舎儺等利。宇弥能波摩毛能。余留等枳等枳弘。 とこしへに きみもあへやも いさなとり うみのはまもの よるときときを (K068)
時天皇謂衣通郎姫曰。是歌不可聆他人。皇后聞必大恨。故時人号浜藻。謂奈能利曾毛也。先是衣通郎姫居于藤原宮。時、天皇詔大伴室屋連曰。朕頃得美麗孃子。是皇后母弟也。朕心異愛之。冀其名欲伝于後葉奈何。室屋連依勅而奏可。則科諸国造等。為衣通郎姫定藤原部。
《允恭天皇十四年(乙丑四二五)九月甲子(十二)》十四年秋九月癸丑朔甲子。天皇猟于淡路嶋。時麋鹿・猿・猪、莫莫紛紛。盈于山谷。〓起蠅散。然終日以下獲一獣。於是。猟止以更卜矣。嶋神祟之曰。不得獣者。是我之心也。赤石海底有真珠。其珠祠於我。則悉当得獣。爰更集処処之白水郎。以令探赤石海底。海深不能至底。唯有一海人。曰男狭磯。是阿波国長邑之海人也。勝於諸海人。好深探。是腰繋縄入海底。差頃之出曰。於海底有大蝮。其処光也。諸人皆曰。嶋神所請之珠。殆有是蝮腹乎。亦入而探之。爰男狭磯抱大蝮而泛出之。乃息絶以死浪上。既而下縄測海深、六十尋。則割蝮、実真珠有腹中。其大如桃子。乃祠嶋神而猟之。多獲獣也。唯悲男狭磯入海死之。則作墓厚葬。其墓猶今存之。
《允恭天皇二二年(癸酉四三三)三月庚子(七)》二十三年春三月甲午朔庚子。立木梨軽皇子為太子。容姿佳麗。見者自感。同母妹軽大娘皇女亦艶妙也。太子恒念合大娘皇女。畏有罪而黙之。然感情既盛。殆将至死。爰以為。徒空死者。雖有罪。何得忍乎。遂窃通。乃悒懐少息。因以歌之曰。
@阿資臂紀能。椰摩娜烏菟〓[糸+句]利。椰摩娜箇弥。斯〓[口+多]媚烏和之勢。志〓[口+多]那企弐。和餓儺勾菟摩。箇〓[口+多]儺企弐。和餓儺勾兎摩。去樽去曾。椰主区〓娜布例。 あしひきの やまだをつくり やまだかみ したびをわしせ したなきに わがなくつま かたなきに わがなくつま こぞこそ やすくはだふれ (K069)
《允恭天皇二四年(乙亥四三五)六月》二十四年夏六月。御膳羹汁凝以作氷。天皇異之、卜其所由。卜者曰。有内乱。蓋親親相奸乎。時有人曰。木梨軽太子奸同母妹軽大娘皇女。因以推問焉。辞既実也。太子是為儲君。不得罪。則流軽大娘皇女於伊予。是時太子歌之曰。
@於褒企弥烏。志摩珥波夫利。布儺阿摩利。異餓幣利去牟鋤。和餓〓[口+多]〓[口+多]瀰由梅。去等烏許曾。〓[口+多]多瀰等異絆梅。和餓菟摩烏由梅。 おほきみを しまにはぶり ふなあまり いがへりこむぞ わがたたみゆめ ことをこそ たたみといはめ わがつまをゆめ (K070)
又歌之曰。
@阿摩〓霧。箇留〓等売。異〓[口+多]儺介縻。臂等資利奴陪瀰。幡舎能夜摩能。波刀能 資〓[口+多]儺企邇奈勾。 あまだむ かるをとめ いたなかば ひとしりぬべみ はさのやまの はとの したなきになく (K071)
《允恭天皇四二年(癸巳四五三)正月戊子(十四)》四十二年春正月乙亥朔戊子。天皇崩。時年若干。』於是新羅王聞天皇既崩、而驚愁之。貢上調船八十艘及種種楽人八十。是泊対馬而大哭。到筑紫亦大哭。泊于難波津。則皆素服之。悉捧御調。且張種種楽器。自難波至于京。或哭泣、或歌〓。遂参会於殯宮也。
《允恭天皇四二年(癸巳四五三)十一月》冬十一月。新羅弔使等喪礼既而還之。爰新羅人恒愛京城傍耳成山。畝傍山。則到琴引坂。顧之曰。宇泥〓[口+羊]巴椰。弥弥巴椰。是未習風俗之言語。故訛畝傍山謂宇泥〓[口+羊]。訛耳成山謂瀰瀰耳。時倭飼部従新羅人。聞是辞、而疑之以為。新羅人通釆女耳。乃返之啓于大泊瀬皇子。皇子則悉禁固新羅使者、而推問。時新羅使者啓之曰。無犯釆女。唯愛京傍之両山而言耳。則知虚言、皆原之。於是新羅人大恨。更減貢上之物色及船数。
《允恭天皇四二年(癸巳四五三)十月己卯(十)》冬十月庚午朔己卯。葬天皇於河内長野原陵。
《安康天皇即位前紀》穴穂天皇 安康天皇
穴穂天皇。雄朝津間稚子宿禰天皇第二子也。〈 一云。第三子也。 〉母曰忍坂大中姫命。稚渟毛二岐皇子之女也。
《允恭天皇四二年(癸巳四五三)正月》四十二年春正月。天皇崩。冬十月葬礼畢之。是時太子行暴虐。淫于婦女。国人謗之。群臣不従。悉隷穴穂皇子。爰太子欲襲穴穂皇子、而密設兵。穴穂皇子復興兵将戦。故穴穂括箭。軽括箭。始起于此時也。時太子知群臣不従。百姓乖違。乃出之匿物部大前宿禰之家。穴穂皇子聞則囲之。大前宿禰出門而迎之。穴穂皇子歌之曰。
@於朋摩弊。烏摩弊輸区泥餓。訶那杜加礙。訶区多智予羅泥。阿梅多知夜梅牟。 おほまへ をまへすくねが かなとかげ かくたちよらね あめたちやめむ (K072)
大前宿禰答歌之曰。
@瀰椰比等能。阿由臂能古輸孺。於智珥岐等。瀰椰比等等予牟。佐杜弭等茂由梅。 みやひとの あゆひのこすず おちにきと みやひととよむ さとびともゆめ (K073)
乃啓皇子曰。願勿害太子。臣将議。由是太子自死于大前宿禰之家。〈 一云。流伊予国。 〉
《允恭天皇四二年(癸巳四五三)十二月己巳朔壬午。(十四)》十二月己巳朔壬午。穴穂皇子即天皇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則遷都于石上。是謂穴穂宮。当是時。大泊瀬皇子欲聘瑞歯別天皇之女等。〈 女名不見諸記。 〉於是皇女等皆対曰。君王恒暴強也。〓忽忿起。則朝見者夕被殺。夕見者朝被殺。今妾等顔色不秀。加以情性拙之。若威儀・言語。如毫毛不似王意。豈為親乎。是以不能奉命。遂遁以不聴矣。
《安康天皇元年(甲午四五四)二月戊辰朔》元年春二月戊辰朔。天皇為大泊瀬皇子。欲聘大草香皇子妹幡梭皇女。則遣坂本臣祖根使主。請於大草香皇子曰。願得幡梭皇女。以欲配大泊瀬皇子。爰大草香皇子対言。僕頃患重病不得愈。譬如物積船以待潮者。然死之命也。何足惜乎。但以妹幡梭皇女之孤、而不能易死耳。今陛下不嫌其醜。将満〓菜之数。是甚之大恩也。何辞命辱。故欲呈丹心。捧私宝名押木珠縵。〈 一云。立縵。又云。磐木縵。 〉附所使臣根使主。而敢奉献。願物雖軽賤、納為信契。於是。根使主見押木珠縵。感其麗美。以為、盗為己宝。則詐之奏天皇曰。大草香皇子者不奉命。乃謂臣曰。其雖同族。豈以吾妹得為妻耶。既而留縵入己而不献。於是天皇信根使主之讒言。則大怒之起兵。囲大草香皇子之家而殺之。是時難波吉師日香蛟父子。並仕于大草香皇子。共傷其君无罪而死之。則父抱王頸。二子各執王足而唱曰。吾君無罪以死之。悲乎。我父子三人生事之。死不殉。是不臣矣。即自刎之死於皇尸側。軍衆悉流涕。爰取大草香皇子之妻中蒂姫、納于宮中。因為妃。復遂喚幡梭皇女配大泊瀬皇子。是年也、太歳甲午。
《安康天皇二年(乙未四五五)正月己酉(十七)》二年春正月癸巳朔己酉。立中蒂姫命為皇后。甚寵也。初中蒂姫命生眉輪王於大草香皇子。乃依母以得免罪。常養宮中。
《安康天皇三年(丙申四五六)八月壬辰(九)》三年秋八月甲申朔壬辰。天皇為眉輪王見弑。〈 辞具在大泊瀬天皇紀。 〉三年後。乃葬菅原伏見陵。
日本書紀巻第十三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十四
 大泊瀬幼武天皇 雄略天皇
《雄略天皇即位前紀》大泊瀬幼武天皇。雄朝津間稚子宿禰天皇第五子也。天皇産而神光満殿。長而伉健過人。
《安康天皇三年(丙申四五六)八月》三年八月。穴穂天皇意将沐浴。幸于山宮。遂登楼兮遊目。因命酒兮肆宴。爾乃情盤欒極。間以言談。顧謂皇后〈 去来穂別天皇女曰中蒂姫皇女。更名長田大娘皇女也。大鷦鷯天皇子大草香皇子。娶長田皇女、生眉輪王也。於後穴穂天皇用根臣讒。殺大草香皇子。而立中蒂姫皇女為皇后。語在穴穂天皇紀也。 〉曰。吾妹。〈 称妻為妹。蓋古之俗乎。 〉汝雖親眤。朕畏眉輪王。眉輪王幼年、遊戯楼下。悉聞所談。既而穴穂天皇枕皇后膝。昼酔眠臥。於是。眉輪王伺其熟睡、而刺殺之。是日。大舍人〈 闕姓字也。 〉驟言於天皇曰。穴穂天皇為眉輪王見殺。天皇大驚。即猜兄等。被甲帯刀。卒兵自将。逼問八釣白彦皇子。皇子見其欲害、黙坐不語。天皇乃抜刀而斬。更逼問坂合黒彦皇子。皇子亦知将害。黙坐不語。天皇忿怒弥盛。乃復并為欲殺眉輪王。案劾所由。眉輪王曰。臣元不求天位。唯報父仇而已。坂合黒彦皇子深恐所疑。窃語眉輪王。遂共得間、而出。逃入円大臣宅。天皇使使乞之。大臣以使報曰。蓋聞。人臣有事、逃入王室。未見、君王隠匿臣舍。方今坂合黒彦皇子与眉輪王。深恃臣心。来臣之舍。誰忍送歟。由是天皇復益興兵、囲大臣宅。大臣出立於庭、索脚帯。時大臣妻持来脚帯。愴矣、傷懐。而歌曰。
@飫瀰能古簸。多倍能波伽摩鳴。那那陛鳴〓[糸+施の旁]。爾播爾陀陀始諦。阿遥比那陀須暮。 おみのこは たへのはかまを ななへをし にはにたたして あよひなだすも (K074)
大臣装束已畢。進軍門跪拝曰。臣雖被戮。莫敢聴命。古人有云。匹夫之志難可奪。方属乎臣。伏願、大王奉献臣女韓媛与葛城宅七区。請以贖罪。天皇不許。縦火燔宅。於是。大臣与黒彦皇子。眉輪王。倶被燔死。時坂合部連贄宿禰。抱皇子屍而見燔死。其舍人等〈 闕名字也。 〉収取所焼。遂難択骨。盛之一棺合葬新漢擬本南丘。〈 擬字未詳。蓋是槻乎。 〉冬十月癸未朔。天皇恨穴穂天皇曾欲以市辺押磐皇子、傅国而遥付嘱後事。乃使人於市辺押磐皇子。陽期狡猟。勧遊郊野曰。近江狭狭城山君韓〓言。今於近江来田綿蛟屋野、猪・鹿多有。其戴角類枯樹末。其聚脚如弱木株。呼吸気息似於朝霧。願与皇子。孟冬作陰之月。寒風粛殺之晨。将逍遥於郊野。聊娯情以騁射。市辺押磐皇子乃随馳猟。於是大泊瀬天皇彎弓驟馬。而陽呼、曰猪有。即射殺市辺押磐皇子。皇子帳内佐伯部売輪。〈 更名仲子。 〉抱屍、駭〓不解所由。反側呼号、往還頭脚。天皇尚誅之是月。御馬皇子以曾善三輪君身狭。故、思欲遣慮而往。不意道逢邀軍、於三輪磐井側逆戦。不久被捉。臨刑指井而詛曰。此水者百姓唯得飲焉。王者独不能飲矣。
《安康天皇三年(丙申四五六)十一月壬子朔甲子。【十三】》十一月壬子朔甲子。天皇命有司、設壇於泊瀬朝倉、即天皇位。遂定宮焉。以平群臣真鳥為大臣。以大伴連室屋。物部連目為大連。
《雄略天皇元年(丁酉四五七)三月壬子【三】》元年春三月庚戌朔壬子。立草香幡梭姫皇女為皇后。〈 更名橘姫。 〉
《雄略天皇元年(丁酉四五七)三月是月》是月。立三妃。元妃葛城円大臣女曰韓媛。生白髪武広国押稚日本根子天皇。与稚足姫皇女。〈 更名栲幡娘姫皇女。 〉是皇女侍伊勢大神祠。次有吉備上道臣女稚媛。〈 一本云。吉備窪屋臣女。 〉生二男。長曰磐城皇子。少曰星川稚宮皇子。〈 見下文。 〉次有春日和珥臣深目女。曰童女君。生春日大娘皇女。〈 更名高橋皇女。 〉童女君者本是采女。天皇与一夜而脹。遂生女子。天皇疑不養。及女子行歩。天皇御大殿。物部目大連侍焉。女子過庭。目大連顧謂群臣曰。麗哉、女子。古人有云。娜毘騰耶〓麼珥。〈 此古語未詳。 〉徐歩清庭者言誰女子。天皇曰。何故問耶。目大連対曰。臣観女子行歩。容儀能似天皇。天皇曰。見此者咸言、如卿所〓。然朕与一宵而脹。産女殊常。由是生疑。大連曰。然則一宵喚幾廻乎。天皇曰。七廻喚之。大連曰。此娘子以清身意、奉与一宵。安輙生疑嫌他有潔。臣聞。易産腹者。以褌触体。即便懐脹。況与終宵而、妄生疑也。天皇命大連。以女子為皇女。以母為妃。是年也。太歳丁酉。
《雄略天皇二年(戊戌四五八)七月》二年秋七月。百済池津媛違天皇将幸。婬於石河楯。〈 旧本云。石河股合首祖楯。 〉天皇大怒。詔大伴室屋大連。使来目部張夫婦四支於木。置仮〓上。以火焼死。〈 百済新撰云。己巳年。蓋鹵王立。天皇遣阿礼奴跪、来索女郎。百済荘飾慕尼夫人女、曰適稽女郎。貢進於天皇。 〉
《雄略天皇二年(戊戌四五八)十月癸酉【三】》冬十月辛未朔癸酉。幸于吉野宮。
《雄略天皇二年(戊戌四五八)十月丙子【六】》丙子。幸御馬瀬。命虞人縦猟。凌重〓赴長莽。未及移影、〓什七八。毎猟大獲。鳥獣将尽。遂旋憩乎林泉。相羊乎薮沢。息行未展車馬。問群臣曰。猟場之楽使膳夫割鮮。何与自割。群臣忽莫能対。於是天皇大怒。抜刀斬御者大津馬飼。是日、車駕至自吉野宮。国内居民咸皆振怖。由是皇太后与皇后。聞之大懼。使倭采女日媛挙酒迎進。天皇見采女面貌端麗。形容温雅。乃和顔悦色曰。朕豈不欲覩汝妍咲。乃相携手、入於後宮。語皇太后曰。今日遊猟、大獲禽獣。欲与群臣割鮮野饗。歴問群臣、莫能有対。故朕嗔焉。皇太后知斯詔情。奉慰天皇曰。群臣不悟陛下因遊猟場、置宍人部、降問群臣。群臣黙然。理且難対。今貢未晩。以我為初。膳臣長野、能作宍膾。願以此貢。天皇跪礼而受曰。善哉、鄙人所云。貴相知心。此之謂也。皇太后視天皇悦、歓喜盈懐。更欲貢人曰。我之厨人菟田御戸部。真鋒田高天。以此二人請将加貢。為宍人部。自茲以後大倭国造吾子籠宿禰。貢狭穂子鳥別為宍人部。臣・連・伴造・国造、又随続貢。
《雄略天皇二年(戊戌四五八)十月是月》是月。置史戸。河上舍人部。天皇以心為師。誤殺人衆。天下誹謗言。太悪天皇也。唯所愛寵。史部身狭村主青。檜隈民使博徳等也。
《雄略天皇三年(己亥四五九)四月》三年夏四月。阿閉臣国見〈 更名磯特牛。 〉譖栲幡皇女与湯人廬城部連武彦曰。武彦汗皇女而使任身。〈 湯人。此云臾衛。 〉武彦之父枳〓喩、聞此流言。恐禍及身。誘率武彦於廬城河。偽使〓〓没水捕魚。因其不意而打殺之。天皇聞遣使者、案問皇女。皇女対言。妾不識也。俄而皇女〓持神鏡。詣於五十鈴河上、伺人不行。埋鏡経死。天皇疑皇女不在。恒使闇夜東西求覓。乃於河上虹見如蛇、四五丈者。掘虹起処、而獲神鏡。移行未遠。得皇女屍。割而観之。腹中有物如水。水中有石。枳〓喩、由斯得雪子罪。還悔殺子、報殺国見。逃匿石上神宮。
《雄略天皇四年(庚子四六〇)二月》四年春二月。天皇射猟於葛城山。忽見長人。来望丹谷。面貌容儀相似天皇。天皇知是神、猶故問曰。何処公也。長人対曰。現人之神。先称王諱。然後応〓。天皇答曰。朕是幼武尊也。長人次称曰。僕是一事主神也。遂与盤于遊田。駆逐一鹿。相辞発箭。並轡馳騁。言詞恭恪。有若逢仙。於是日晩田罷。神侍送天皇。至来目水。是時百姓咸言。有徳天皇也。
《雄略天皇四年(庚子四六〇)八月戊申【十八】》秋八月辛卯朔戊申。行幸吉野宮。
《雄略天皇四年(庚子四六〇)八月庚戌【廿】》庚戌。幸于河上小野。命虞人駆獣。欲躬射而待。虻疾飛来、〓天皇臂。於是蜻蛉忽然飛来。齧虻将去。天皇嘉厥有心。詔群臣曰。為朕讃蜻蛉歌賦之。群臣莫能敢賦者。天皇乃口号曰。
@野磨等能。嗚武羅能陀該爾 之之符須登。〓例柯挙能居登。飫褒磨陛爾麻嗚須。〈 一本。以飫褒磨陛爾麻鳴須。易飫褒枳弥爾麻嗚須。 〉飫褒枳瀰簸。賊拠嗚枳舸斯題。〓磨磨枳能。阿娯羅爾陀陀伺。〈 一本。以陀陀伺。易伊麻伺。 〉施都魔枳能。阿娯羅爾陀陀伺。斯斯魔都登。倭我伊麻西麼。佐謂麻都登。倭我陀陀西麼。陀倶符羅爾。阿武柯枳都枳都。曾能阿武嗚。婀枳豆波野倶譬。波賦武志謀。飫褒枳瀰爾磨都羅符。儺我柯陀播於柯武。婀岐豆斯麻野麻登。〈 一本。以婆賦武志謀以下易舸矩能御等。難爾於婆武登。蘇羅濔瀰豆。野磨等能矩爾嗚。婀岐豆斯麻登以符。 〉 やまとの をむらのたけに ししふすと たれかこのこと おほまへにまをす 〈 あるふみに、「おほまへにまをす」をもちて「おほきみにまをす」にかふ 〉おほきみは そこをきかして たままきの あぐらにたたし 〈 あるふみに、「たたし」をもちて「いまし」にかふ 〉しつまきの あぐらにたたし ししまつと わがいませば さゐまつと わがたたせば たくぶらに あむかきつき そのあむを あきづはやくひ はふむしも おほきみにまつらふ ながかたはおかむ あきづしまやまと 〈 あるふみに、「はふむしも」よりしもをもちて「かくのごと なにおはむと そらみつ やまとのくにを あきづしまといふ」にかふ 〉 (K075)
因讃蜻蛉。名此地為蜻蛉野。
《雄略天皇五年(辛丑四六一)二月》五年春二月。天皇狡猟于葛城山。霊鳥忽来。其大如雀。尾長曳地。而且嗚曰、努力努力。俄而見逐嗔猪、従草中暴出逐人。猟徒縁樹大懼。天皇詔舍人曰。猛獣逢人則止。宜逆射而且刺。舍人性懦弱。縁樹失色。五情無主。嗔猪直来欲噬天皇。天皇用弓刺止。挙脚踏殺。於是田罷、欲斬舍人。舍人臨刑、而作歌曰。
@野須瀰斯志。倭我飫褒枳瀰能。阿蘇麼斯志。斯斯能宇〓枳。舸斯固瀰。倭我尼〓能褒利志。阿理嗚能宇倍能。婆利我曳陀。阿西嗚。 やすみしし わがおほきみの あそばしし ししの うたきかしこみ わがにげのぼりし ありをのうへの はりがえだ あせを (K076)
皇后聞悲。興感止之。詔曰。皇后不与天皇、而顧舍人。対曰。国人皆謂。陛下、安野而好獣。無乃不可乎。今陛下以嗔猪故、而斬舍人。陛下譬無異於豺狼也。天皇乃与皇后上車帰。呼万歳曰。楽哉。人皆猟禽獣。朕猟得善言而帰。
《雄略天皇五年(辛丑四六一)四月》夏四月。百済加須利君〈 蓋鹵王也。 〉飛聞池津媛之所燔殺〈 適稽女郎也。 〉而籌議曰。昔貢女人為釆女。而既無礼。失我国名。自今以後不合貢女。乃告其弟軍君〈 崑攴君也。 〉曰。汝宜往日本以事天皇。軍君対曰。上君之命不可奉違。願賜君婦而後奉遺。加須利君則以孕婦。既嫁与軍君曰。我之孕婦既当産月。若於路産。冀載一船。随至何処速令送国。遂与辞訣奉遣於朝。
《雄略天皇五年(辛丑四六一)六月丙戌朔》六月丙戌朔。孕婦果如加須利君言。於筑紫各羅嶋産児。仍名此児曰嶋君。於是軍君即以一船送嶋君於国。是為武寧王。百済人呼此嶋曰主嶋也。
《雄略天皇五年(辛丑四六一)七月》秋七月。軍君入京。既而有五子。〈 百済新撰云。辛丑年蓋鹵王遣王遣弟昆攴君。向大倭侍天皇。以脩先王之好也。 〉
》《雄略天皇六年(壬寅四六二)二月乙卯【四】》六年春二月壬子朔乙卯。天皇遊乎泊瀬小野。観山野之体勢。慨然興感歌曰。
@挙暮利矩能。播都制能野磨播。伊底〓智能。与慮斯企野磨。和斯里底能。与盧斯企夜磨能。拠暮利矩能。播都制能夜麻播。阿野爾于羅虞波斯。阿野爾于羅虞波斯。 こもりくの はつせのやまは いでたちの よろしきやま わしりでの よろしきやまの こもりくの はつせのやまは あやにうらぐはし あやにうらぐはし (K077)
於是名小野曰道小野。
《雄略天皇六年(壬寅四六二)三月丁亥【七】》三月辛巳朔丁亥。天皇欲使后妃親桑以勧蚕事。爰命〓〓〈 〓〓。人名也。此云須我屡。 〉聚国内蚕。於是〓〓誤聚嬰児、奉献天皇。天皇大咲。賜嬰児於〓〓曰。汝宜自養。〓〓即養嬰児於宮墻下。仍賜姓為少子部連。
《雄略天皇五年(辛丑四六一)四月》夏四月。呉国遣使貢献。
《雄略天皇七年(癸卯四六三)七月丙子【三】》七年秋七月甲戌朔丙子。天皇詔少子部連〓〓曰。朕欲見三諸岳神之形。〈 或云。此山之神為大物代主神也。或云。菟田墨坂神也。 〉汝膂力過人。自行捉来。〓〓答曰。試往捉之。乃登三諸岳。捉取大蛇、奉示天皇。天皇不斎戒。其雷〓〓。目精赫赫。天皇畏。蔽目不見却入殿中。使放於岳。仍改賜名為雷。
《雄略天皇七年(癸卯四六三)八月》八月。官者吉備弓削部虚空、取急帰家。吉備下道臣前津屋〈 或本云。国造吉備臣山。 〉留使虚空。経月不肯聴上京都。天皇遣身毛君丈夫召焉。虚空被召来言。前津屋以小女為天皇人。以大女為己人。競令相闘。見幼女勝。即抜刀而殺。復以小雄鶏、呼為天皇鶏。抜毛剪翼。以大雄鶏、呼為己鶏。著鈴・金距。競令闘之。見禿鶏勝。亦抜刀而殺。天皇聞是語。遣物部兵士三十人。誅殺前津屋并族七十人。
《雄略天皇七年(癸卯四六三)是歳》是歳。吉備上道臣田狭侍於殿側。盛称稚媛於朋友曰。天下麗人莫若吾婦。茂矣綽矣。諸好備矣。曄矣温矣。種相足矣。鉛花弗御。蘭沢無加。曠世罕儔。当時独秀者也。天皇傾耳。遥聴、而心悦焉。便欲自求稚媛為女御。拝田狭、為任那国司。俄而天皇幸稚媛。田狭臣娶稚媛、而生兄君。弟君也。〈 別本云。田狭臣婦名毛媛者。葛城襲津彦子。玉田宿禰之女也。天皇聞体貌閑麗。殺夫自幸焉。 〉田狭既之任所、聞天皇之幸其婦。思欲求援而入新羅。于時。新羅不事中国。天皇詔田狭臣子弟君与吉備海部直赤尾曰。汝宜往罰新羅。於是。西漢才伎歓因知利在側。乃進而奏曰。巧於奴者、多在韓国。可召而使。天皇詔群臣曰。然則宜以歓因知利副弟君等。取道於百済。并下勅書。令献巧者。於是。弟君銜命。率衆行、到百済而入其国。国神化為老女。忽然逢路。弟君就訪国之遠近。老女報言。復行一日、而後可到。弟君自思路遠不伐而還。集聚百済所貢今来才伎於大嶋中。託称候風。淹留数月。任那国司田狭臣乃喜弟君不伐而還。密使人於百済。戒弟君曰。汝之領項有何〓錮。而伐人乎。伝聞。天皇幸吾婦遂有児息。〈 児息已見上文 〉今恐。禍及於身、可〓足待。吾児汝者。跨拠百済。勿使通於日本。吾者拠有任那。亦勿通於日本。弟君之婦樟媛。国家情深。君臣義切。忠踰白日。節冠青松。悪斯謀叛盗殺其夫。隠埋室内。乃与海部直赤尾将百済所献手末才伎、在於大嶋。天皇聞弟君不在。遣日鷹吉士堅磐・固安銭。〈 堅磐。此云柯陀之波。 〉使共復命。遂即安置於倭国吾礪広津邑。而病死者衆。〈 広津。此云比盧岐頭。 〉由是、天皇詔大伴大連室屋。命東漢直掬。以新漢陶部高貴。鞍部堅貴。画部因斯羅我。錦部定安那錦。訳語卯安那等、遷居于上桃原〓。下桃原。真神原三所。〈 或本云。吉備臣弟君還自百済。献漢手人部。衣縫部。宍人部。 〉
《雄略天皇八年(甲辰四六四)二月》八年春二月。遣身狭村主青。檜隈民使博徳使於呉国。自天皇即位至于是歳。新羅国背誕。苞苴不入。於今八年。而大懼中国之心。脩好於高麗。由是高麗王遣精兵一百人。守新羅。有頃、高麗軍士一人取仮帰国。時以新羅人為典馬。〈 典馬。此云于麻柯毘。 〉而顧謂之曰。汝国為吾国所破非久矣。〈 一本云。汝国果成吾士非久矣。 〉其典馬聞之。陽患其腹。退而在後。遂逃入国、説其所語。於是新羅王乃知高麗偽守。遣使馳告国人曰。人殺家内所養鶏之雄者。国人知意。尽殺国内所有高麗人。惟有遣高麗一人。乗間得脱、逃入其国。皆具為説之。高麗王即発軍兵。屯聚筑足流城。〈 或本云。都久斯岐城。 〉遂歌〓興楽。於是。新羅王夜聞高麗軍四面歌〓。知賊尽入新羅地。乃使人於任那王曰。高麗王征伐我国。当此之時若綴旒。然国之危殆、過於累卵。命之脩短、大所不計。伏請救於日本府行軍元帥等。由是任那王勧膳臣斑鳩。〈 斑鳩。此云伊柯屡餓。 〉吉備臣小梨。難波吉士赤目子。徃救新羅。膳臣等未至営止。高麗諸将未与膳臣等相戦皆怖。膳臣等乃自力労軍。令軍中促為攻具、急進攻之。与高麗相守十余日。乃夜鑿険為地道。悉過輜車、設奇兵。会明、高麗謂。膳臣等為遁也。悉軍来追。乃縦奇兵。歩・騎夾攻。大破之。二国之怨、自此而生。〈 言二国者。高麗・新羅也。 〉膳臣等謂新羅曰。汝以至弱、当至強。官軍不救。必為所乗。将成人地、殆於此役。自今以後。豈背天朝也。
《雄略天皇九年(乙巳四六五)二月甲子朔》九年春二月甲子朔。遣凡河内直香賜与采女。祠胸方神。香賜与采女既至壇所。〈 香賜。此云舸〓夫。 〉及将行事。奸其采女。天皇聞之曰。詞神祈福、可不慎歟。乃遣難波日鷹吉士将誅之。時香賜即逃亡不在。天皇復遣弓削連豊穂。普求国郡県。遂於三嶋郡藍原。執而斬焉。
《雄略天皇九年(乙巳四六五)三月》三月。天皇欲親伐新羅。神戒天皇曰。無往也。天皇由是不果行。乃勅紀小弓宿禰。蘇我韓子宿禰。大伴談連。〈 談。此云箇陀利。 〉小鹿火宿禰等曰。新羅自居西土。累葉称臣。朝聘無違。貢職允済。逮乎朕之王天下。投身対馬之外。竄跡匝羅之表。阻高麗之貢。呑百済之城。況復朝聘既闕。貢職莫脩。狼子野心。飽飛飢附。以汝四卿。拝為大将。宜以王師薄伐、天罰襲行。於是。紀小弓宿禰使大伴室屋大連。憂陳於天皇曰。臣雖拙弱、敬奉勅矣。但今臣婦命過之際。莫能視養臣者。公冀将此事具陳天皇。於是。大伴室屋大連具為陳之。天皇聞悲頽歎。以吉備上道采女大海。賜於紀小弓宿禰。為随身視養。遂推轂以遣焉。紀小弓宿禰等即入新羅。行屠傍郡。〈 行屠。並行並撃。 〉新羅王夜聞官軍四面鼓声。知尽得喙地。与数百騎馬軍乱走。是以大敗。小弓宿禰追斬敵将陣中。喙地悉定。遣衆不下。紀小弓宿禰亦収兵。与大伴談連等会。兵復大振。与遣衆戦。是夕大伴談連及紀岡前来目連、皆力闘而死。談連従人同姓津麻呂。後入軍中、尋覓其主。従軍不見出問曰。吾主大伴公、何処在也。人告之曰。汝主等果為敵手所殺。指示屍処。津麻呂聞之踏叱曰。主既已陥。何用独全。因復赴敵。同時殞命。有頃遣衆自退。官軍亦随而却。大将軍紀小弓宿禰値病而薨。
《雄略天皇九年(乙巳四六五)五月》夏五月。紀大磐宿禰聞父既薨。乃向新羅。執小鹿火宿禰所掌兵馬・船官及諸小官。専用威命。於是。小鹿火宿禰深怨乎大磐宿禰。乃詐告於韓子宿禰曰。大磐宿禰謂僕曰。我当復執韓子宿禰所掌之官不久也。願固守之。由是。韓子宿禰与大磐宿禰有隙。於是百済王聞日本諸将縁小事有隙。乃使人於韓子宿禰等曰。欲観国堺。請、垂降臨。是以韓子宿禰等並轡而往。及至於河。大磐宿禰飲馬於河。是時韓子宿禰従後而射大磐宿禰鞍瓦〓後橋。大磐宿禰愕然反視。射堕韓子宿禰於中流而死。是三臣由前相競。行乱於道。不及百済王宮而却還矣。於是。采女大海従小弓宿禰喪来到日本。遂憂諮於大伴室屋大連曰。妾不知葬所。願占良地。大連即為奏之。天皇勅大連曰。大将軍紀小弓宿禰竜驤虎視。旁眺八維。掩討逆節。折衝四海。然則身労万里。命墜三韓。宜致哀矜。死視葬者。又汝大伴卿。与紀卿等。同国近隣之人。由来尚矣。於是大連奉勅。使土師連小鳥。作冢墓於田身輪邑而葬之也。由是大海欣悦不能自黙。以韓奴室。兄麻呂。弟麻呂。御倉。小倉。針六口送大連。吉備上道蚊嶋田邑家人部是也。別小鹿火宿禰従紀小弓宿禰喪来。時独留角国。使倭子連〈 連、未詳何姓人。 〉奉八咫鏡於大伴大連。而祈請曰。僕不堪共紀卿奉事天朝。故請、留住角国。是以大連為奏於天皇。使留居于角国。是角臣等初居角国。而名角臣。自此始也。
《雄略天皇九年(乙巳四六五)七月壬辰朔》秋七月壬辰朔。河内国言。飛鳥戸郡人田辺史伯孫女者。古市郡人書首加竜之妻也。伯孫聞女産児。往賀聟家。而月夜還。於蓬〓丘誉田陵下。〈 蓬〓。此云伊致寐姑。 〉逢騎赤駿者。其馬時〓略而竜〓。〓聳擢〓而鴻驚。異体峰生。殊相逸発。伯孫就視、而心欲之。乃鞭所乗〓馬。斉頭並轡。爾乃赤駿超〓絶於埃塵。駆〓迅於滅没。於是〓馬後而怠足。不可復追。其乗駿者知伯孫所欲。仍停換馬、相辞取別。伯孫得駿甚歓。驟而入廐。解鞍秣馬眠之。其明旦赤駿変為土馬。伯孫心異之。還覓誉田陵。乃見〓馬在於土馬之間。取而代而置所換土馬也。
《雄略天皇十年(丙午四六六)九月戊子【四】》十年秋九月乙酉朔戊子。身狭村主青等将呉所献二鵝、到於筑紫。是鵝為水間君犬所齧死。〈 別本云。是鵝為筑紫嶺県主泥麻呂犬所齧死。 〉由是。水間君恐怖憂愁。不能自默。献鴻十隻与養鳥人。請以贖罪。天皇許焉。
《雄略天皇十年(丙午四六六)十月辛酉【七】》冬十月乙卯朔辛酉。以水間君所献養鳥人等、安置於軽村・磐余村二所。
《雄略天皇十一年(丁未四六七)五月辛亥朔》十一年夏五月辛亥朔。近江国栗太郡言。白〓〓居于谷上浜。因詔置川瀬舍人。
《雄略天皇十年(丙午四六六)七月》秋七月。有従百済国逃化来者。自称名曰貴信。又称。貴信呉国人也。磐余呉琴弾〓手屋形麻呂等。是其後也。
《雄略天皇十年(丙午四六六)十月》冬十月。鳥官之禽。為菟田人狗所齧死。天皇瞋。黥面而為鳥養部。於是信濃国直丁与武蔵国直丁、侍宿。相謂曰。嗟乎。我国積鳥之高、同於小墓。旦暮而食。尚有其余。今天皇由一鳥之故、而黥人面。太無道理。悪行之主也。天皇聞而使聚積之。直丁等不能忽備。仍詔為鳥養部。
《雄略天皇十二年(戊申四六八)四月己卯【四】》十二年夏四月丙子朔己卯。身狭村主青与檜隈民使博徳出使于呉。
《雄略天皇十二年(戊申四六八)十月壬午【十】》冬十月癸酉朔壬午。天皇命木工闘鶏御田。〈 一本云。猪名部御田。蓋誤也。 〉始起楼閣。於是御田登楼。疾走四面。有若飛行。時有伊勢采女。仰観楼上。怪彼疾行。顛仆於庭。覆所〓饌。〈 饌者。御膳之物也。 〉天皇便疑御田奸其采女。自念将刑、而付物部。時秦酒公侍坐。欲以琴声、使悟於天皇。横琴弾曰。
@柯武柯噬能。伊制能。伊制能奴能。娑柯曳鳴。伊褒甫流柯枳底。志我都矩屡麻泥爾。飫褒枳濔爾。柯〓倶 都柯陪麻都羅武騰。倭我伊能致謀。那我倶母鵝騰。伊比志〓倶弥〓夜。阿〓羅陀倶弥〓夜。 かむかぜの いせの いせののの さかえを いほふるかきて しがつくるまでに おほきみに かたく つかへまつらむと わがいのちも ながくもがと いひしたくみはや あたらたくみはや (K078)
於是天皇悟琴声。而赦其罪。
《雄略天皇十三年(己酉四六九五)三月》十三年春三月。狭穂彦玄孫歯田根命窃奸采女山辺小嶋子。天皇聞、以歯田根命。収付於物部目大連、而使責譲。歯田根命以馬八匹。大刀八口。秡除罪過。既而歌曰。
@耶麼能謎能。故思麼古唹衛爾。比登涅羅賦。宇麼能耶都擬播。鳴思稽矩那欺。 やまのべの こしまこゆゑに ひとでらふ うまのやつぎは をしけくもなし (K079)
目大連聞而奏之。天皇使鹵田根命、資財露置於餌香市辺橘本之土。遂以餌香長野邑。賜物部目大連。
《雄略天皇十三年(己酉四六九五)八月》秋八月。播磨国御井隈人文石小麻呂、有力強心。肆行暴虐。路中抄劫不使通行。又断商客〓[舟+差]〓[舟+付]。悉以奪取。兼違国法。不輸租賦。於是。天皇遣春日小野臣大樹、領敢死士一百。並持火炬。囲宅而焼。時自火炎中、白狗暴出。逐大樹臣。其大如馬。大樹臣神色不変。抜刀斬之。即化為文石小麻呂。
《雄略天皇十三年(己酉四六九五)九月》秋九月。木工猪名部真根以石為質、揮斧〓材。終日〓之、不誤傷刃。天皇遊詣其所。而怪問曰、恒不誤中石耶。真根答曰。竟不誤矣。乃喚集采女。使脱衣裙而著犢鼻、露所相撲。於是。真根暫停。仰視而〓。不覚手誤傷刃。天皇因嘖譲曰。何処奴。不畏朕。用不貞心、妄輙答。仍付物部、使刑於野。爰有同伴巧者。歎惜真根、而作歌曰。
@婀〓羅斯枳。偉儺謎能陀倶弥。柯該志須弥儺〓。旨我那稽麼。〓例柯柯該武預。婀〓羅須弥儺〓。 あたらしき ゐなべのたくみ かけしすみなは しがなけば たれかかけむよ あたらすみなは (K080)
天皇聞是歌、反生悔惜。喟然頽歎曰。幾失人哉。乃以赦使、乗於甲斐黒駒。馳、詣刑所。止而赦之。用解徽纒。復作歌曰。
@農播〓磨能。柯彼能矩盧古磨。矩羅枳制播。伊能致志儺磨志。柯彼能倶盧古磨。〈 一本。換伊能致志儺磨志。而云伊志柯孺阿羅磨志。 〉 ぬばたまの かひのくろこま くらきせば いのちしなまし かひのくろこま〈 あるふみに、「いのちしなまし」にかへて「いしかずあらまし」といふ 〉 (K081)
《雄略天皇十四年(庚戌四七〇)正月戊寅【十三】》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戊寅。身狭村主青等共呉国使。将呉所献手末才伎、漢織。呉織及衣縫兄媛。弟媛等。泊於住吉津。
《雄略天皇十四年(庚戌四七〇)正月》是月。為呉客道、通磯歯津路。名呉坂。
《雄略天皇十四年(庚戌四七〇)三月》三月。命臣・連迎呉使。即安置呉人於檜隈野。因名呉原。以衣縫兄媛奉大三輪神。以弟媛為漢衣縫部也。漢織。呉織。衣縫。是飛鳥衣縫部。伊勢衣縫之先也。
《雄略天皇十四年(庚戌四七〇)四月甲午朔》夏四月甲午朔。天皇欲設呉人。歴問群臣曰。其共食者誰好乎。群臣僉曰。根使主可。天皇即命根使主、為共食者。遂於石上高抜原饗呉人。時密遣舍人、視察装飾。舍人復命曰。根使主所著玉縵、大貴最好。又衆人云。前迎使時、又亦著之。於是天皇欲自見。命臣・連、装如饗之時。引見殿前。皇后仰天歔欷、啼泣傷哀。天皇問曰。何由泣耶。皇后避床而対曰。此玉縵者。昔妾兄大草香皇子奉穴穂天皇勅、進妾於陛下時。為妾所献之物也。故致疑於根使主。不覚涕垂哀泣矣。天皇聞驚大怒。深責根使主。根使主対言。死罪死罪。実臣之愆。詔曰。根使主。自今以後。子子孫孫八十聯綿。莫預群臣之例。乃将欲斬之。根使主逃匿至於日根。造稲城而待戦。遂為官軍見殺。天皇命有司、二分子孫。一分為大草香部民、以封皇后。一分賜茅渟県主、為負嚢者。即求難波吉士日香香子孫。賜姓、為大草香部吉士。其日香香等語在穴穂天皇紀。事平之後。小根使主〈 小根使主。根使主子也。 〉夜臥謂人曰。天皇城不堅。我父城堅。天皇伝聞是語。使人見根使主宅。実如其言。故収殺之。根使主之後為坂本臣。自是始焉。
《雄略天皇十五年(辛亥四七一)》十五年。秦民分散。臣連等、各随欲駆使。勿委秦造。由是秦造酒甚以為。憂。而仕於天皇。天皇愛寵之。詔聚秦民、賜於秦酒公。公仍領率百八十種勝。奉献庸・調御調也絹・〓。充積朝庭。因賜姓曰禹豆麻佐。〈 一云、禹豆母利麻佐。皆盈積之貌也。 〉
《雄略天皇十六年(壬子四七二)七月》十六年秋七月。詔、宜桑国県殖桑。又散遷秦民、使献庸・調。
《雄略天皇十六年(壬子四七二)十月》冬十月。詔。聚漢部。定其伴造者。賜姓曰直。〈 一本云。賜、漢使主等賜姓曰直。 〉
《雄略天皇十七年(己丑四七三)三月戊寅【二】》十七年春三月丁丑朔戊寅。詔土師連等、使進応盛朝夕御膳清器者。於是。土師連祖吾笥、仍進揶津国来狭狭村。山背国内村。俯見村。伊勢国藤形村及丹波。但馬。因幡私民部。名曰贄土師部。
《雄略天皇十八年(甲寅四七四)八月戊申【十】》十八年秋八月己亥朔戊申。遣物部菟代宿禰。物部目連。以伐伊勢朝日郎。朝日郎聞官軍至。即逆戦於伊賀青墓。自矜能射。謂官軍曰。朝日郎手、誰人可中也。其所発箭、穿二重甲。官軍皆懼。菟代宿禰不敢進撃。相持二日一夜。於是。物部目連自執大刀。使筑紫聞物部大斧手、執楯叱於軍中、倶進。朝日郎乃遥見。而射穿大斧手楯・二重甲。并入身肉一寸。大斧手以楯翳物部目連。目連即獲朝日郎斬之。由是菟代宿禰羞愧不克。七日不復命。天皇問侍臣曰。菟代宿禰何不復命。爰有讃岐田虫別。進而奏曰。菟代宿禰怯也。二日一夜之間、不能擒執朝日郎。而物部目連率筑紫聞物部大斧手。獲斬朝日郎矣。天皇聞之怒。輙奪菟代宿禰所有猪名部。賜物部目連。
《雄略天皇十九年(乙卯四七五)三月戊寅【十三】》十九年春三月丙寅朔戊寅。詔置穴穂部。
《雄略天皇二十年(丙辰四七六)冬》二十年冬。高麗王大発軍兵。伐尽百済。爰有少許遺衆。聚居倉下。兵糧既尽。憂泣茲深。於是高麗諸将言於王曰。百済心許非常。臣毎見之。不覚自失。恐更蔓生。請遂除之。王曰。不可矣。寡人聞。百済国者。為日本国之官家。所由来遠久矣。又其王入仕天皇。四隣之所共識也。遂止之。〈 百済記云。蓋鹵王乙卯年冬。狛大軍来。攻大城七日七夜。王城降陥。遂失尉礼国。王及大后・王子等、皆没敵手。 〉
《雄略天皇二一年(丁巳四七七)三月》二十一年春三月。天皇聞百済為高麗所破。以久麻那利賜〓洲王。救興其国。時人皆云。百済国雖属既亡聚夏倉下。実頼於天皇。更造其国。〈 〓洲王蓋鹵王母弟也。日本旧記云。以久麻那利、賜末多王。蓋是誤也。久麻那利者任那国下〓[口+多]呼利県之別邑也。 〉
《雄略天皇二二年(戊午四七八)正月己酉朔》二十二年春正月己酉朔。以白髪皇子為皇太子。
《雄略天皇二二年(戊午四七八)七月》秋七月。丹波国余社郡管川人水江浦嶋子、乗舟而釣。遂得大亀。便化為女。於是浦嶋子感以為婦。相逐入海。到蓬莱山、歴覩仙衆。語在別巻。
《雄略天皇二三年(己未四七九)四月》二十三年夏四月。百済文斤王薨。天皇以昆攴王五子中。第二末多王幼年聡明。勅喚内裹。親撫頭面誡勅慇懃。使王其国。仍賜兵器。并遣筑紫国軍士五百人。衛送於国。是為東城王。
《雄略天皇二三年(己未四七九)是歳》是歳。百済調賦益於常例。筑紫安致臣。馬飼臣等。率船師以撃高麗。
《雄略天皇二三年(己未四七九)七月辛丑朔》秋七月辛丑朔。天皇寝疾不預。詔。賞罰支度。事無巨細。並付皇太子。
《雄略天皇二三年(己未四七九)八月丙子【七】》八月庚午朔丙子。天皇疾弥甚。与百寮辞訣。並握手歔欷。崩于大殿。』遺詔於大伴室屋大連。与東漢掬直曰。方今区宇一家。煙火万里。百姓艾安。四夷賓服。此又天意、欲寧区夏。所以小心励己、日慎一日。蓋為百姓故也。臣・連・伴造。毎日朝参。国司・郡司、随時朝集。何不〓竭心府。誡勅慇懃。義乃君臣。情兼父子。庶藉臣・連智力、内外歓心。欲令普天之下永保安楽。不謂。遘疾弥留至於大漸。此乃人生常分。何足言及。但朝野衣冠、未得鮮麗。教化・政刑、猶未尽善。興言念此。唯以留恨。今年踰若干、不復称夭。筋力・精神、一時労竭。如此之事、本非為身。止欲安養百姓。所以致此。人生子孫誰不属念。既為天下、事須割情。今星川王。心懐悖悪。行闕友于。古人有言。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縦使星川得志。共治家国。必当戮辱遍於臣・連。酷毒流於民庶。夫悪子孫已為百姓所憚。好子孫足堪負荷大業。此雖朕家事、理不容隠。大連等民部広大、充盈於国。皇太子地居上嗣。仁孝著聞。以其行業。堪成朕志。以此共治天下。朕雖瞑目。何所復恨。〈 一本。云。星川王腹悪心麁。天下著聞。不幸朕崩之後。当害皇太子。汝等民部甚多。努力相助。勿令侮慢。 〉』是時。征新羅将軍吉備臣尾代、行至吉備国過家。後所率五百蝦夷等、聞天皇崩。乃相謂之曰。領制吾国天皇既崩。時不可失也。乃相聚結。侵冦傍郡。於是。尾代従家来。会蝦夷於娑婆水門。合戦。而射蝦夷等。或踊或伏。能避脱箭。終不可射。是以尾代空弾弓弦、於海浜上。射死踊伏者二隊。二〓之箭既尽。即喚船人索箭。船人恐而自退。尾代乃立弓執末而歌曰。
@濔致爾阿賦耶。鳴之慮能古。阿毎爾挙曾。枳挙曳儒阿羅毎。矩爾爾播。枳挙曳底那。 みちにあふや をしろのこ あもにこそ きこえずあらめ くにには きこえてな (K082)
唱訖自斬数人。更追至丹波国浦掛水門。尽逼殺之。〈 一本云。追至浦掛。遣人尽殺之。 〉
日本書紀巻第十四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十五 白髪武広国押稚日本根子天皇 清寧天皇
 弘計天皇 顕宗天皇
 億計天皇 仁賢天皇
《清寧天皇即位前紀》白髪武広国押稚日本根子天皇 清寧天皇
白髪武広国押稚日本根子天皇。大泊瀬幼武天皇第三子也。母曰葛城韓媛。天皇生而白髪。長而愛民。大泊瀬天皇於諸子中、特所霊異。
《雄略天皇二二年(戊午四七八)》二十二年、立為皇太子。
《雄略天皇二三年(己未四七九)八月》二十三年八月。大泊瀬天皇崩。吉備稚媛陰謂幼子星川皇子曰。欲登天下之位。先取大蔵之官。長子磐城皇子。聞母夫人教其幼子之語曰。皇太子雖是我弟。安可欺乎。不可為也。星川皇子不聴。輙随母夫人之意。遂取大蔵官。〓閉外門。式備乎難。権勢自由、費用官物。於是大伴室屋大連。言於東漢掬直曰。大泊瀬天皇之遺詔、今将至矣。宜従遺詔、奉皇太子。乃発軍士囲繞大蔵。自外拒閉。縦火燔殺。是時吉備稚媛。磐城皇子異父兄兄君。城丘前来目。〈 闕名。 〉随星川皇子而被燔殺焉。惟河内三野県主小根。慓然振怖。避火逃出。抱草香部吉士漢彦脚。因使祈生於大伴室屋大連曰。奴県主小根事星川皇子者信。而無有背於皇太子。乞降洪恩、救賜他命。漢彦乃具為啓於大伴大連。不入刑類。小根仍使漢彦啓於大連曰。大伴大連。我君降大慈愍。促短之命、既続延長。獲観日色。輙以難波来目邑大井戸田十町。送於大連。又以田地与于漢彦。以報其恩。是月。吉備上道臣等聞朝作乱。思救其腹所生星川皇子。率船師四十艘。来浮於海。既而聞被燔殺。自海而帰。天皇即遣使、嘖譲於上道臣等。而奪其所領山部。
《雄略天皇二三年(己未四七九)十月壬申。【四】》冬十月己巳朔壬申。大伴室屋大連率臣・連等。奉璽於皇太子。
《清寧天皇元年(庚申四八〇)正月壬子【十五】》元年春正月戊戌朔壬子。命有司。設壇場於磐余甕栗、陟天皇位。遂定宮焉。尊葛城韓媛為皇太夫人。以大伴室屋大連為大連。平群真鳥大臣為大臣。並如故。臣・連・伴造等、各依職位焉。
《清寧天皇元年(庚申四八〇)十月辛丑【九】》冬十月癸巳朔辛丑。葬大泊瀬天皇于丹比高鷲原陵。于時隼人昼夜哀号陵側。与食不喫。七日而死。有司造墓陵北。以礼葬之。是年也、太歳庚申。
《清寧天皇二年(辛酉四八一)二月》二年春二月。天皇恨無子。乃遣大伴室屋大連於諸国。置白髪部舎人。白髪部膳夫。白髪部靫負。冀垂遺跡、令観於後。
《清寧天皇二年(辛酉四八一)十一月》冬十一月。依大嘗供奉之料。遣於播磨国司、山部連先祖伊与来目部小楯。於赤石郡縮見屯倉首忍海部造細目新室。見市辺押磐皇子子億計。弘計。畏敬兼抱。思奉為君。奉養甚謹。以私供給。便起柴宮、権奉安置。乗騨馳奏。天皇愕然驚歎。良以愴懐曰。懿哉。悦哉。天垂博愛。賜以両児。
《清寧天皇二年(辛酉四八一)十一月》是月。使小楯持節将左右舎人。至赤石奉迎。語在弘計天皇紀。
《清寧天皇三年(壬戌四八二)正月丙辰朔》三年春正月丙辰朔。小楯等奉億計。弘計。到摂津国。使臣・連、持節以王青蓋車迎入宮中。
《清寧天皇三年(壬戌四八二)四月辛卯【七】》夏四月乙酉朔辛卯。以億計王為皇太子。以弘計王為皇子。
《清寧天皇三年(壬戌四八二)七月》秋七月。飯豊皇女於角刺宮、与夫初交。謂人曰。一知女道。又安可異。終不願交於男。〈 此曰有夫、未詳也。 〉
《清寧天皇三年(壬戌四八二)九月癸丑【二】》九月壬子朔癸丑。遣臣・連巡省風俗。
《清寧天皇三年(壬戌四八二)十月乙酉【四】》冬十月壬午朔乙酉。詔。犬・馬・器翫、不得献上
《清寧天皇三年(壬戌四八二)十一月戊辰【十八】》十一月辛亥朔戊辰。宴臣・連於大庭。賜綿・帛。皆任其自取尽力而出。
《清寧天皇三年(壬戌四八二)十一月》是月。海表諸蕃、並遣使進調。
《清寧天皇四年(癸亥四八三)正月丙辰【七】》四年春正月庚戌朔丙辰。宴海表諸蕃使者於朝堂。賜物各有差。
《清寧天皇四年(癸亥四八三)閏五月》夏閏五月。大餔五日。
《清寧天皇四年(癸亥四八三)八月癸丑【七】》秋八月丁未朔癸丑。天皇親録囚徒。是日。蝦夷。隼人並内附。
《清寧天皇四年(癸亥四八三)九月丙子朔》九月丙子朔。天皇御射殿。詔百寮及海表使者射。賜物各有差。
《清寧天皇五年(甲子四八四)正月己丑【十六】》五年春正月甲戌朔己丑。天皇崩于宮。時年若干。
《清寧天皇五年(甲子四八四)十一月戊寅【九】》冬十一月庚午朔戊寅。葬于河内坂門原陵。
《顕宗天皇即位前紀》弘計天皇 顕宗天皇
弘計天皇。〈 更名来目稚子。 〉大兄去来穂別天皇孫也。市辺押磐皇子子也。母曰〓媛。〈 〓。此云波曳。譜第曰。市辺押磐皇子娶蟻臣女〓媛。遂生三男二女。其一曰居夏姫。其二曰億計王。更名嶋稚子。更名大石尊。其三曰弘計王。更名来目稚子。其四曰飯豊女王。亦名忍海部女王。其五曰橘王。一本、以飯豊女王。列叙於億計王之上。蟻臣者葦田宿禰子也。 〉天皇久居辺裔、悉知百姓憂苦。恒見枉屈、若納四体溝隍。布徳施恵。政令流行。恤貧養孀。天下親附。穴穂天皇三年(丙申四五六)十月。天皇父市辺押磐皇子及帳内佐伯部仲子。於蚊屋野為大泊瀬天皇見殺。因埋同穴。於是。天皇与億計王、聞父見射。恐懼皆逃亡自匿。帳内日下部連使主〈 使主、日下部連之名也。使主。此云於瀰。 〉与其子吾田彦。〈 吾田彦。使主之子也。 〉窃奉天皇与億計王。避難於丹波国余社郡。使主遂改名字、曰田疾来。尚恐見誅。従茲遁入播磨国縮見山石室、而自経死。天皇尚不識使主所之。勧兄億計王、向播磨国赤石郡。倶改字曰丹波小子。就仕於縮見屯倉首。〈 縮見屯倉首。忍海部造細目也。 〉吾田彦至此不離。固執臣礼。
《清寧天皇二年(辛酉四八一)十一月》白髪天皇二年冬十一月。播磨国司山部連先祖伊与来目部小楯。於赤石郡親弁新嘗供物。〈 一云。巡行郡県、収歛田租也。 〉適会縮見屯倉首縦賞新室、以夜継昼。爾乃天皇謂兄億計王曰。避乱於斯。年踰数紀。顕名著貴。方属今宵。億計王惻然歎曰。其自〓揚見害。孰与全身兔厄也歟。天皇曰。吾是去来穂別天皇之孫。而困事於人飼牧牛馬。豈若顕名被害也歟。遂与億計王。相抱涕泣。不能自禁。億計王曰。然則非弟。誰能激揚大節。可以顕著。天皇固辞曰。僕不才。豈敢宣揚徳業。億計王曰。弟英才賢徳。爰無以過。如是相譲再三。而果使天皇自許称述。倶就室外、居乎下風。屯倉首命居竈傍。左右秉燭。夜深酒酣。次第〓訖。屯倉首謂小楯曰。僕見此秉燭者。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恭敬〓節。退譲以明礼。〈 〓、猶〓也。相従也。止也。 〉可謂君子。於是小楯撫絃。命秉燭者曰。起〓。於是兄弟相譲、久而不起。小楯嘖之曰。何為太遅。速起〓之。億計王起〓既了。天皇次起、自整衣帯。為室寿曰。築立稚室葛根。築立柱者。此家長御心之鎮也。取挙棟梁者。此家長御心之林也。取置橡〓者。此家長御心之斉也。取置蘆〓者。此家長御心之平也。〈 蘆〓。此云哀都利。〓音之潤反。 〉取結縄葛者。此家長御寿之堅也。取葺草葉者。此家長御富之余也。出雲者新墾。新墾之十握稲之穂。於浅甕釀酒、美飲喫哉。〈 美飲喫哉。此云于魔羅爾烏野羅甫屡柯侫也。 〉吾子等〈 子者。男子之通称也。 〉脚日木此傍山、牡鹿之角〈 牡鹿。此云左鳴子加。 〉挙而吾〓者。旨酒〓香市不以直買。手掌摎亮〈 手掌摎亮。此云陀那則挙謀耶羅羅爾。 〉拍上賜。吾常世等。寿畢、乃赴節歌曰。*
@伊儺武斯廬。呵簸泝比野儺擬。寐逗愈凱麼。儺弭企於巳陀智。曾能泥播宇世儒。 いなむしろ かはそひやなぎ みづゆけば なびきおきたち そのねはうせず (K083)
小楯謂之曰。可怜。願復聞之。天皇遂作殊〓。〈 殊〓。古謂之立出〓。立出。此云陀豆豆。〓状者乍起乍居而〓之。 〉誥之曰。
倭者彼彼茅原。浅茅原。弟日僕是也。
小楯由是深奇異焉。更使唱之。天皇誥之曰。
石上振之神榲。〈 榲。此云須擬。 〉伐本截末。〈 伐本截末。此云謨登岐利須衛於茲婆羅比。 〉於市辺宮治天下、天万国万押磐尊御裔僕是也。小楯、大驚離席、悵然再拝。承事供給。率属欽伏。於是悉発郡民造宮。不日権奉安置。乃詣京都、求迎二王。白髪天皇聞、憙咨歎曰。朕無子也。可以為嗣。与大臣・大連、定策禁中。仍使播磨国司来目部小楯、持節将左右舎人、至赤石奉迎。
《清寧天皇三年(壬戌四八二)正月》白髪天皇三年春正月。天皇随億計王到摂津国。使臣・連持節。以王青蓋車、迎入宮中。夏四月。立億計王為皇太子。立天皇為皇子。
《清寧天皇五年(甲子四八四)正月》五年春正月。白髪天皇崩。是月。皇太子億計王与天皇譲位。久而不処。由是天皇姉飯豊青皇女於忍海角刺宮、臨朝秉政。自称忍海飯豊青尊。当世詞人歌曰。
@野麻登陛爾。瀰我保指母能婆。於尸農瀰能。〓能陀〓紀儺屡。都奴娑之能瀰野。 やまとへに みがほしものは おしぬみの このたかきなる つのさしのみや (K084)
冬十一月。飯豊青尊崩。葬葛城埴口丘陵。十二月。百官大会。皇太子億計取天皇之璽。置之天皇之坐。再拝従諸臣之位曰。此天皇之位。有功者可以処之。著貴蒙迎。皆弟之謀也。以天下譲天皇。天皇顧譲以弟。莫敢即位。又奉白髪天皇先欲伝兄立皇太子。前後固辞曰。日月出矣。而〓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不亦労乎。所貴為人弟者。奉兄、謀逃脱難。照徳解紛、而無処也。即有処者。非弟恭之義。弘計不忍処也。兄友弟恭。不易之典。聞諸古老。安自独軽。皇太子億計曰。白髪天皇以吾兄之故。挙天下之事。而先属我。我其羞之。惟大王首建利遁。聞之者歎息。彰顕帝孫、見之者殞涕。憫憫〓紳。忻荷戴天之慶。哀哀黔首。悦逢履地之恩。是以克固四維。永隆万葉。功隣造物。清猷映世。超哉。〓矣。粤無得而称。雖是曰兄。豈先処乎。非功而拠。咎悔必至。吾聞。天皇不可以久曠。天命不可以謙拒。大王以社稷為計。百姓為心。発言慷慨。至于流涕。天皇於是知終不処。不逆兄意。乃聴而不即御坐。世嘉其能以実譲曰。宜哉。兄弟怡怡。天下帰徳。篤於親族。則民興仁。
《顕宗天皇元年(乙丑四八五)正月己巳朔》元年春正月己巳朔。大臣。大連等奏言。皇太子億計、聖徳明茂、奉譲天下。陛下正統。当奉鴻緒。為郊廟主、承続祖無窮之烈。上当天心。下厭民望。而不肯践祚。遂令金銀蕃国、群僚遠近莫不失望。天命有属。皇太子推譲。聖徳弥盛。福祚孔章。在孺而勤。謙恭慈順。宜奉兄命、承統大業。制曰。可。乃召公卿・百僚於近飛鳥八釣宮。即天皇位。百官陪位者皆忻忻焉。〈 或本云。弘計天皇之宮有二所焉。一宮於少郊。二宮於池野。又或本云。宮於甕栗。 〉
《顕宗天皇元年(乙丑四八五)正月是月》是月。立皇后難波小野王。赦天下。〈 難波小野王。雄朝津間稚子宿禰天皇曾孫。磐城王孫。丘稚子王之女也。 〉
《顕宗天皇元年(乙丑四八五)二月壬寅【五】》二月戊戌朔壬寅。詔曰。先王遭離多難。殞命荒郊。朕在幼年。亡逃自匿。猥遇求迎。升纂大業。広求御骨。莫能知者。詔畢。与皇太子億計泣哭憤。不能自勝。
《顕宗天皇元年(乙丑四八五)二月是月》是月。召聚耆宿。天皇親歴問。有一老嫗、進曰。置目知御骨埋処。請以奉示。〈 置目、老嫗名也。近江国狭狭城山君祖倭宿禰妹。名曰置目。見下文。 〉於是。天皇与皇太子億計。将老嫗婦、幸于近江国来田綿蚊屋野中。掘出而見。果如婦語。臨穴哀号。言深更慟。自古以来。莫如斯酷。仲子之尸。交横御骨。莫能別者。爰有磐坂皇子之乳母。奏曰。仲子者上歯堕落。以斯可別。於是。雖由乳母、相別髑髏。而竟難別四支・諸骨。由是。仍於蚊屋野中、造起双陵。相似如一。葬儀無異。詔老嫗置目。居于宮傍近処。優崇賜恤。使無乏少。
《顕宗天皇元年(乙丑四八五)二月是月》是月。詔曰。老嫗伶〓羸弱。不便行歩。宜張縄引〓。扶而出入。縄端懸鐸。無労謁者。入則鳴之。朕知汝到。於是。老嫗奉詔。嗚鐸而進。天皇遥聞鐸声。歌曰。
@阿佐膩簸〓。嗚贈禰嗚須擬。謨謀逗〓甫。奴底喩羅倶慕与。於岐毎倶羅之慕。 あさぢはら をそねをすぎ ももづたふ ぬてゆらくもよ おきめくらしも (K085)
《顕宗天皇元年(乙丑四八五)三月上巳(三)》三月上巳。幸後苑、曲水宴。
《顕宗天皇元年(乙丑四八五)四月丁未【十一】》夏四月丁酉朔丁未。詔曰。凡人主之所以勧民者。惟授官也。国之所以興者。惟賞功也。夫前播磨国司来目部小楯。〈 更名磐楯。 〉求迎挙朕。厥功茂焉。所志願。勿難言。小楯謝曰。山官宿所願。乃拝山官。改賜姓山部連氏。以吉備臣為副。以山守部為民。褒善顕功。酬恩答厚。寵愛殊絶。富莫能儔。
《顕宗天皇元年(乙丑四八五)五月》五月。狭狭城山君韓〓宿禰。事連謨殺皇子押磐。臨誅叩頭。言詞極哀。天皇不忍加戮。充陵戸、兼守山。削除籍帳。隷山部連。惟倭〓宿禰。因妹置目之功。仍賜本姓狭狭城山君氏。
《顕宗天皇元年(乙丑四八五)六月》六月。幸避暑殿。奏楽。会群臣、設以酒食。是年也、太歳乙丑。
《顕宗天皇二年(丙寅四八六)三月上巳(三)》二年春三月上巳。幸後苑曲水宴。是時喜集公卿大夫。臣・連・国造・伴造、為宴。群臣頻称万歳。
《顕宗天皇二年(丙寅四八六)八月己未朔》秋八月己未朔。天皇謂皇太子億計曰。吾父先王無罪。而大泊瀬天皇射殺棄骨郊野。至今未獲。憤歎盈懐。臥泣行号。志雪讎恥。吾聞。父之讎不与共戴天。兄弟之讎不反兵。交遊之讎不同国。夫匹夫之子、居父母之讎。寝苫枕干不仕。不与共国。遇諸市朝。不反兵而便闘〓。況吾立為天子。二年于今矣。願壌其陵、摧骨投散。今以此報、不亦孝乎。皇太子億計歔欷不能答。乃諌曰。不可。大泊瀬天皇正統万機、臨照天下。華夷欣仰。天皇之身也。吾父先王雖是天皇之子。邁遇〓〓。不登天位。以此観之。尊卑惟別。而忍壌陵墓。誰人主以奉天之霊。其不可毀一也。又天皇与億計。曾不蒙遇白髪天皇厚寵殊恩。豈臨宝位。大泊瀬天皇、白髪天皇之父也。億計聞諸老賢。老賢曰。言無不〓。徳無不報。有恩不報。敗俗之深者也。陛下饗国。徳行広聞於天下。而毀陵、翻見於華裔。億計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其不可毀二也。天皇曰。善哉。令罷役。
《顕宗天皇二年(丙寅四八六)九月》九月。置目老困、乞還曰。気力衰邁。老耄虚羸。要仮扶縄。不能進歩。願帰桑梓。以送厥終。天皇〓聞。痛賜物千段。逆傷岐路。重感難期。乃賜歌曰。
@於岐毎慕与。阿甫弥能於岐毎。阿須用利簸。弥野磨我倶利底、弥曳孺〓謨阿羅牟。 おきめもよ あふみのおきめ あすよりは みやまがくりて みえずかもあらむ (K086)
《顕宗天皇二年(丙寅四八六)十月癸亥【六】》冬十月戊午朔癸亥。宴群臣。是時天下安平。民無徭役。歳比登稔。百姓殷富。稲斛銀銭一文。牛馬被野。
《顕宗天皇三年(丁卯四八七)二月丁巳朔》三年春二月丁巳朔。阿閉臣事代銜命。出使于任那。於是月神著人謂之曰。我祖高皇産霊有預鎔造天地之功。宜以民地、奉我月神。若依請献我。当福慶。事代由是還京具奏。奉以歌荒〓田。〈 歌荒〓田。在山背国葛野郡。 〉壱伎県主先祖押見宿禰侍祠。
《顕宗天皇三年(丁卯四八七)三月上巳(三)》三月上巳。幸後苑、曲水宴。
《顕宗天皇三年(丁卯四八七)四月庚申【五】》夏四月丙辰朔庚申。日神著人。謂阿閉臣事代曰。以磐余田献我祖高皇産霊。事代便奏。依神乞献田十四町。対馬下県直侍祠。
《顕宗天皇三年(丁卯四八七)四月戊辰【十三】》戊辰。置福草部。
《顕宗天皇三年(丁卯四八七)四月庚申【廿五】》庚辰。天皇崩于八釣宮。
《顕宗天皇三年(丁卯四八七)是歳》是歳。紀生磐宿禰跨拠任那。交通高麗。将西王三韓、整脩宮府。自称神聖。用任那左魯・那奇。他甲肖等計、殺百済適莫爾解於爾林。〈 爾林、高麗地也。 〉築帯山城、距守東道。断運糧津、令軍飢困。百済王大怒、遣領軍古爾解。内頭莫古解等。率衆趣于帯山攻。於是。生磐宿禰進軍逆撃。胆気益壮。所向皆破。以一当百。俄而兵尽力竭。知事不済。自任那帰。由是。百済国殺佐魯・那奇。他甲肖等三百余人。
《仁賢天皇即位前紀》 億計天皇 仁賢天皇
億計天皇。諱大脚。〈 更名大為。自余諸天皇不言諱字。而至此天皇。独自書者、拠旧本耳。 〉字嶋郎。弘計天皇同母兄也。幼而聡頴。才敏多識。壮而仁恵。謙恕温慈。及穴穂天皇崩(丙申四五六)。避難於丹波国余社郡。
《清寧天皇元年(庚申四八〇)十一月》白髪天皇元年冬十一月。播磨国司山部連小楯。詣京求迎。白髪天皇尋遣小楯。持節将左右舍人。至赤石奉迎。
《清寧天皇二年(辛酉四八一)四月》二年夏四月。遂立億計天皇為皇太子。〈 事、具弘計天皇紀。 〉
《清寧天皇五年(甲子四八四)》五年、白髪天皇崩。天皇以天下譲弘計天皇。為太子如故。〈 事、具弘計天皇紀也。 〉
《顕宗天皇三年(丁卯四八七)四月》三年夏四月。弘計天皇崩。
《仁賢天皇元年(戊辰四八八)正月乙酉【五】》元年春正月辛巳朔乙酉。皇太子於石上広高宮即天皇位。〈 或本云。億計天皇之宮有二所焉。一宮於川村。二宮於縮見高野。其殿柱至今未朽。 〉
《仁賢天皇元年(戊辰四八八)二月壬子【二】》二月辛亥朔壬子。立前妃春日大娘皇女為皇后。〈 春日大娘皇女。大泊瀬天皇娶和珥臣深目之女童女君所生也。 〉遂産一男六女。其一曰高橋大娘皇女。其二曰朝嬬皇女。其三曰手白香皇女。其四曰樟氷皇女。其五曰橘皇女。其六曰小泊瀬稚鷦鷯天皇。及有天下。都泊瀬列城。其七曰真稚皇女。〈 一本、以樟氷皇女列于第三。以手白香皇女列于第四。為異焉。 〉次和珥臣日爪女糠君娘生一女。是為春日山田皇女。〈 一本云。和珥臣日触女大糠娘生一女。是為山田大娘皇女。更名赤見皇女。文雖稍異、其実一也。 〉
《仁賢天皇元年(戊辰四八八)十月己酉【三】》冬十月丁未朔己酉。葬弘計天皇于傍丘磐杯丘陵。是歳也、大歳戊辰。
《仁賢天皇二年(己巳四八九八)九月》二年秋九月。難波小野皇后。恐宿不敬自死。〈 弘計天皇時、皇太子億計侍宴。取瓜将喫。無刀子。弘計天皇親執刀子。命其夫人小野伝進夫人。就前、立置刀子於瓜盤。是日、更酌酒、立喚皇太子。縁斯不敬。恐誅自死。 〉
《仁賢天皇三年(庚午四九〇)二月己巳朔》三年春二月己巳朔。置石上部舍人。
《仁賢天皇四年(辛未四九一)五月》四年夏五月。的臣蚊嶋・穂瓮君〈 瓮。此云倍。 〉有罪。皆下獄死。
《仁賢天皇五年(壬申四九二)二月辛卯【五】》五年春二月丁亥朔辛卯。普求国郡散亡佐伯部。以佐伯部仲子之後。為佐伯造。〈 佐伯部仲子事見弘計天皇紀。 〉
《仁賢天皇六年(癸酉四九三)九月壬子【四】》六年秋九月己酉朔壬子。遣日鷹吉士、使高麗召巧手者。
《仁賢天皇六年(癸酉四九三)是秋》是秋。日鷹吉士被遣使後。有女人、居于難波御津。哭之曰。於母亦兄。於吾亦兄。弱草吾夫何怜矣。〈 言於母亦兄。於吾亦兄。此云於慕尼慕是。阿例尼慕是。言吾夫何怜矣。此云阿我図摩播耶。言弱草。謂古者以弱草喩夫婦。故以弱草為夫。 〉哭声甚哀。令人断膓。菱城邑人鹿父〈 鹿父。人名也。俗、呼父為柯曾。 〉聞而向前曰。何哭之哀甚、若此乎。女人答曰。秋葱之転双〈 双。重也。 〉納、可思惟矣。鹿父曰。諾。即知所言矣。有同伴者。不悟其意。問曰。何以知乎。答曰。難波玉作部〓魚女〈 言〓魚女。此云浮儺謎。 〉嫁於韓白水郎〓、〈 言韓白水郎〓。此云柯羅摩能波陀該。〓。耕麦田之也。 〉生哭女。哭女〈 言哭女。此云儺倶謎。 〉嫁於住道人山寸、生飽田女。韓白水郎〓与其女哭女、曾既倶死。住道人山杵、上奸玉作部〓魚女、生麁寸。麁寸娶飽田女。於是。麁寸従日鷹吉士、発向高麗。由是。其妻飽田女徘徊顧恋。失緒傷心。哭声尤切。令人膓断。〈 玉作部〓魚女。与韓白水郎〓。為夫婦、生哭女。住道人山寸、娶哭女。生飽田女。山寸妻父韓白水郎〓。与其子哭女。曾既倶死。住道人山杵上奸妻母玉作部〓魚女生麁寸。麁寸娶飽田女。或本云。玉作部〓魚女。共前夫韓白水郎〓生哭女。更共後夫住道人山杵生麁寸。則哭女与麁寸異父兄弟之故。哭女之女飽田女。呼麁寸曰於母亦兄也。哭女嫁於山杵生飽田女。山杵又淫〓魚女。生麁寸。則飽田女与麁寸、異母兄弟之故。飽田女呼夫麁寸、曰於吾亦兄也。古者不言兄弟長幼。女以男称兄。男以女称妹。故云於母亦兄。於吾亦兄耳。 〉
《仁賢天皇六年(癸酉四九三)是歳》是歳。日鷹吉士還自高麗。献工匠須流枳。奴流枳等。今倭国山辺郡額田邑熟皮高麗。是其後也。
《仁賢天皇七年(甲戌四九四)正月己酉【三】》七年春正月丁未朔己酉。立小泊瀬稚鷦鷯尊為皇太子。
《仁賢天皇八年(乙亥四九五)十月》八年冬十月。百姓言。是時国中無事。吏称其官。海内帰仁。民安其業。
《仁賢天皇八年(乙亥四九五)是歳》是歳。五穀登衍。蚕・麦善収。遠近清平。戸口滋殖焉。
《仁賢天皇十一年(戊寅四九八)八月丁巳【八】》十一年秋八月庚戌朔丁巳。天皇崩于正寝。
《仁賢天皇十一年(戊寅四九八)十月癸丑【五】》冬十月己酉朔癸丑。葬埴生坂本陵。
日本書紀巻第十五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十六
 小泊瀬稚鷦鷯天皇 武烈天皇
《武烈天皇即位前紀》小泊瀬稚鷦鷯天皇。億計天皇太子也。母曰春日大娘皇后。億計天皇七年。立為皇太子。長好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達。断獄得情。又頻造諸悪。不脩一善。凡諸酷刑、無不親覧。国内居人。咸皆震怖。
《仁賢天皇十一年(戊寅四九八)八月》十一年八月。億計天皇崩。』大臣平群真鳥臣。専擅国政。欲王日本。陽為太子営宮。了即自居。触事驕慢。都無臣節。於是。太子思欲聘物部麁鹿火大連女影媛。遺媒人向影媛宅期会。影媛会奸真鳥大臣男鮪。〈 鮪。此云茲寐。 〉恐違太子所期。報曰。妾望奉待海柘榴市巷。由是太子欲徃期処。遣近侍舎人、就平群大臣宅。奉太子命、求索官馬。大臣戯言陽進曰。官馬為誰飼養。随命而已。久之不進。太子懐恨。忍不発顔。果之所期、立歌場衆。〈 歌場。此云宇多我岐。 〉執影媛袖、躑躅従容。俄而鮪臣来、排太子与影媛間立。由是。太子放影媛袖、移廻向。前立、直当鮪。歌曰。
@之褒世能。儺鳴理鳴弥黎麼。阿蘇寐倶屡。思寐我簸多泥爾。都摩陀〓[氏+一]理弥喩。〈 一本。以之褒世。易弥儺斗。 〉 しほせの なをりをみれば あそびくる しびがはたでに つまたてりみゆ 〈 あるふみに、「しほせ」をもちて「みなと」にかふ。 〉 (K087)
鮪答歌曰。
@飫濔能古能。耶陛耶〓羅〓枳。瑜屡世登耶濔古。 おみのこの やへやからかき ゆるせとやみこ (K088)
太子歌曰。
@飫褒陀〓鳴。多黎播枳多〓〓[氏+一]。農〓儒登慕。須衛婆陀志〓[氏+一]謀。阿波夢登茹於謀賦。 おほたちを たれはきたちて ぬかずとも すゑはたしても あはむとぞおもふ (K089)
鮪臣答歌曰。
@飫褒枳瀰能。耶陛能矩瀰〓枳。〓〓梅謄謀。儺嗚阿摩之耳弥。〓〓農倶弥柯枳。 おほきみの やへのくみかき かかめども なをあましじみ かかぬくみかき (K090)
太子歌曰。
@於弥能姑能。耶賦能之魔柯枳。始陀騰余濔。那為我与釐拠魔。耶黎夢之魔柯枳。〈 一本。以耶賦能之魔柯枳。易耶陛〓羅〓枳。 〉 おみのこの やふのしばかき したとよみ なゐがよりこば やれむしばかき 〈 あるふみに、「やふのしばかき」をもちて「やへからかき」にかふ。 〉 (K091)
太子贈影媛歌曰。
@挙騰我瀰爾。枳謂屡箇皚比謎。施摩儺羅磨。婀我褒屡〓摩能。婀波寐之羅陀魔。 ことがみに きゐるかげひめ たまならば あがほるたまの あはびしらたま (K092)
鮪臣為影媛答歌曰。
@於褒枳瀰能。瀰於寐能之都波柁。夢須寐陀黎。陀黎耶始比登謀。阿避於謀婆儺倶爾。 おほきみの みおびのしつはた むすびたれ たれやしひとも あひおもはなくに (K093)
太子甫知鮪曾得影媛。悉覚父子無敬之状。赫然大怒。此夜速向大伴金村連宅。会兵計策。大伴連将数千兵。徼之於路。戮鮪臣於乃楽山。〈 一本云。鮪宿影媛舍。即夜被戮。 〉是時。影媛逐行戮処。見是戮已。驚惶失所。悲涙盈目。遂作歌曰。
@伊須能箇瀰。賦屡嗚須擬底。挙慕摩矩羅。施箇播志須擬。慕能娑幡爾。於褒野該須擬。播屡比能。箇須我嗚須擬。逗摩御暮屡。嗚佐褒嗚須擬。〓摩該爾播。伊比佐倍母理。〓摩暮比爾。瀰逗佐倍母理。儺岐曾褒遅喩倶謀。柯〓比謎阿婆例。 いすのかみ ふるをすぎて こもまくら たかはしすぎ ものさはに おほやけすぎ はるひの かすがをすぎ つまごもる をさほをすぎ たまけには いひさへもり たまもひに みづさへもり なきそほちゆくも かげひめあはれ (K094)
於是影媛収埋既畢。臨欲還家。悲〓而言。苦哉。今日失我愛夫。即便灑涕。愴矣、纒心。歌曰。
@婀嗚爾与志。乃楽能婆娑摩爾。斯斯弐暮能。瀰逗矩陛御暮黎。瀰儺曾々矩。思寐能和倶吾嗚。阿娑理逗那偉能古。 あをによし ならのはさまに ししじもの みづくへごもり みなそそく しびのわくごを あさりづなゐのこ (K095)
《仁賢天皇十一年(戊寅四九八)十一月戊寅朔戊子。【十一】》冬十一月戊寅朔戊子。大伴金村連謂太子曰。真鳥賊可撃。請討之。太子曰。天下将乱。非希世之雄。不能済也。能安之者。其在連乎。即与定謀。於是大伴大連率兵自将囲大臣宅。縦火燔之。所〓雲靡。真鳥大臣、恨事不済。知身難兔。計窮望絶。広指臨詛。遂被殺戮。及其子弟。詛時。唯忘角鹿海塩不以為詛。由是角鹿之塩為天皇所食。余海之臨為天皇所忌。
《仁賢天皇十一年(戊寅四九八)十二月》十二月。大伴金村連平定賊訖。反政太子。請上尊号曰。今億計天皇子唯有陛下。億兆欣帰。曾無与二。又頼皇天翼戴、浄除凶党。英略雄断。以盛天威天禄。日本必有主。主日本者、非陛下而誰。伏願。陛下仰答霊祗。弘宣景命。光宅日本。誕受銀郷。於是太子命有司、設壇場於泊瀬列城。陟天皇位。遂定都焉。是日。以大伴金村連為大連。
《武烈天皇元年(己卯四九九)三月戊寅【二】》元年春三月丁丑朔戊寅。立春日娘子為皇后。〈 末詳娘子父。 〉是年也、太歳己卯。
《武烈天皇二年(庚辰五〇〇)九月》二年秋九月。刳孕婦之腹、而観其胎。
《武烈天皇三年(辛巳五〇一)十月》三年冬十月。解人指甲、使掘暑預。
《武烈天皇三年(辛巳五〇一)十一月》十一月。詔大伴室屋大連。発言濃国男丁。作城像於水派邑。仍曰城上也。
《武烈天皇三年(辛巳五〇一)十一月是月》是月。百済意多郎卒。葬於高田丘上。
《武烈天皇四年(壬午五〇二)四月》四年夏四月。抜人頭髪、使昇樹巓。〓[昔+斤]倒樹本。落死昇者為快。
《武烈天皇四年(壬午五〇二)是歳》是歳。百済末多王無道。暴虐百姓。国人遂除而立嶋王。是為武寧王。〈 百済新撰云。末多王無道暴虐百姓。国人共除。武寧王立。諱斯麻王。是混攴王子之子。則末多王異母兄也。混攴向倭時。至筑紫嶋、生斯麻王。自嶋還送。不至於京、産於嶋。故因名焉。今各羅海中有主嶋。王所産嶋。故百済人号為主嶋。今案嶋王。是蓋鹵王之子也。末多王、是混攴王之子也。此曰異母兄、未詳也。 〉
《武烈天皇五年(癸未五〇三)六月》五年夏六月。使人伏入塘〓[木+威]。流出於外。持三刃矛、刺殺為快。
《武烈天皇六年(甲申五〇四)九月乙巳朔》六年秋九月乙巳朔。詔曰。伝国之機。立子為貴。朕無継嗣。何以伝名。且依皇旧例。置小泊瀬舍人。使為代号、万歳難忘者也。
《武烈天皇六年(甲申五〇四)十月》冬十月。百済国遣麻那君進調。天皇以為。百済歴年不脩貢職。留而不放。
《武烈天皇七年(乙酉五〇五)二月》七年春二月。使人昇樹。以弓射墜而咲。
《武烈天皇七年(乙酉五〇五)四月》夏四月。百済王遣期我君進調。別表曰。前進調使麻那者、非百済国主之骨族也。故謹遣斯我奉事於朝。遂有子。曰法師君。是倭君之先也。
《武烈天皇八年(丙戌五〇六)三月》八年春三月。使女裸形坐平板上。牽馬就前遊牝。観女不浄。沾湿者殺。不湿者没為官婢。以此為楽。及是時。穿池起苑。以盛禽獣。而好田猟。走狗試馬。出入不時。不避大風・甚雨。衣温而忘百姓之寒。食美而忘天下之飢。大進侏儒・倡優。為爛漫之楽。設奇偉之戯。縦靡靡之声。日夜常与宮人沈湎于酒。以錦繍為席。衣以綾〓[糸+丸]者衆。
《武烈天皇八年(丙戌五〇六)十二月己亥【八】》冬十二月壬辰朔己亥。天皇崩于列城宮。
日本書紀巻第十六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十七
 男大迹天皇 継体天皇
《継体天皇即位前紀》男大迹天皇。〈 更名彦太尊。 〉誉田天皇五世孫、彦主人王之子也。母曰振媛。振媛、活目天皇七世之孫也。天皇父聞振媛顔容姪妙甚有〓[女+微]色。自近江国高嶋郡三尾之別業。遣使聘于三国坂中井。〈 中。此云那。 〉納以為妃。遂産天皇。天皇幼年、父王薨。振媛逎歎曰。妾今遠離桑梓。安能得膝養。余帰寧高向。〈 高向者。越前国邑名。 〉奉養天皇。天皇壮大。愛士礼賢。意豁如也。
《武烈天皇八年(丙戌五〇六)十二月己亥【八】》天皇年五十七歳。八年冬十二月己亥。小泊瀬天皇崩。元無男女可絶継嗣。
《武烈天皇八年(丙戌五〇六)十二月壬子。【廿一】》壬子。大伴金村大連議曰。方今絶無継嗣。天下何所繋心。自古迄今。禍由斯起。今足仲彦天皇五世孫。倭彦王。在丹波国桑田郡。請試設兵仗。夾衛乗輿。就而奉迎。立為人主。大臣。大連等、一皆随焉。奉迎如計。於是倭彦王遥望迎兵。懼然失色。仍遁山壑、不知所詣。
《継体天皇元年(丁亥五〇七)正月甲子【四】》元年春正月辛酉朔甲子。大伴金村大連更籌議曰。男大迹王性慈仁孝順。可承天緒。冀慇懃勧進。紹隆帝業。物部麁鹿火大連。許勢男人大臣等、僉曰。妙簡枝孫。賢者。唯男大迹王也。
《継体天皇元年(丁亥五〇七)正月丙寅【六】》丙寅。遣臣・連等、持節以備法駕。奉迎三国。夾衛兵仗。粛整容儀。警蹕前駆。晏然而至。於是男大迹天皇晏然自若。踞坐胡床。斉列陪臣。既如帝坐。持節使等。由是敬憚。傾心委命。冀尽忠誠。然天皇意裏尚疑。久而不就。適知河内馬飼首荒籠。密奉遣使。具述大臣・大連等所以奉迎本意。留二日三夜。遂発。乃喟然而歎曰。懿哉、馬飼首。汝若無遣使来告。殆取蚩於天下。世云。勿論貴賤。但重其心。蓋荒籠之謂乎。及至践祚。厚加荒籠寵待。
《継体天皇元年(丁亥五〇七)正月甲申【十二】》甲申。天皇行至樟葉宮。
《継体天皇元年(丁亥五〇七)二月甲午【四】》二月辛卯朔甲午。大伴金村大連、乃跪上天子鏡・剣璽符再拝。男大迹天皇謝曰。子民治国重事也。寡人不才。不足以称。願請廻慮択賢者。寡人不敢当。大伴大連伏地固請。男大迹天皇西向譲者三。南向譲者再。大伴大連等皆曰。臣伏計之。大王子民治国、最宜称。臣等為宗廟社稷計、不敢忽。幸藉衆願。乞垂聴納。男大迹天皇曰。大臣・大連。将・相・諸臣。咸推寡人。寡人敢不乖。乃受璽符。是日。即天皇位。以大伴金村大連為大連。許勢男人大臣為大臣。物部麁鹿火大連為大連。並如故。是以大臣・大連等、各依職位焉。
《継体天皇元年(丁亥五〇七)二月庚子【十】》二月庚子。大伴大連奏請曰。臣聞。前王之宰世也。非維城之固。無以鎮其乾坤。非掖庭之親。無以継其趺萼。是故白髪天皇無嗣。遣臣祖父大伴大連室屋。毎州安置三種白髪部。〈 言三種者。一白髪部舎人。二白髪部供膳。三白髪部靭負也。 〉以留後世之名。嗟夫、可不愴歟。請立手白香皇女、納為皇后。遣神祗伯等、敬祭神祗。求天皇息。允答民望。天皇曰。可矣。
《継体天皇元年(丁亥五〇七)三月庚申朔》三月庚申朔。詔曰。神祗不可乏主。宇宙不可無君。天生黎庶。樹以元首、使司助養。令全性命。大連憂朕無息。被誠款、以国家。世世尽忠。豈唯朕日歟。宜備礼儀、奉迎手白香皇女。
《継体天皇元年(丁亥五〇七)三月甲子【五】》甲子。立皇后手白香皇女、脩教于内。遂生一男。是為天国排開広庭尊。〈 開。此云波羅企。 〉是嫡子而幼年。於二兄治後。有其天下。〈 二兄者。広国排武金日尊与武小広国押盾尊也。見下文。
《継体天皇元年(丁亥五〇七)三月戊辰【九】》戊辰。詔曰。朕聞。土有当年而不耕者。則天下或受其飢矣。女有当年而不績者。天下或受其寒矣。故帝王躬耕而勧農業。后妃親蚕而勉桑序。況厥百寮曁于万族。廃棄農績、而至殷富者乎。有司普告天下。令識朕懐。
《継体天皇元年(丁亥五〇七)三月癸酉【十四】》癸酉。納八妃。〈 納八妃、雖有先後。而此曰癸酉納者。拠即天位。占択良曰。初拝後宮為文。他皆効此。 〉元妃、尾張連草香女曰目子媛。〈 更名色部。 〉生二子。皆有天下。其一曰勾大兄皇子。是為広国排武金日尊。其二曰檜隈高田皇子。是為武小広国排盾尊。次妃、三尾角折君妹曰稚子媛。生大郎皇子。与出雲皇女。次坂田大跨王女曰広媛。生三女。長曰神前皇女。仲曰茨田皇女。少曰馬来田皇女。次息長真手王女曰麻績娘子。生荳角皇女。〈 荳角。此云娑佐礙。 〉是侍伊勢大神祠。次茨田連小望女〈 或曰妹。 〉曰関媛。生三女。長曰茨田大娘皇女。仲曰白坂活日姫皇女。少曰小野稚郎皇女。〈 更名長石姫。 〉次三尾君堅〓[木+威]女曰倭媛。生二男。二女。其一曰大娘子皇女。其二曰椀子皇子。是三国公之先也。其三曰耳皇子。其四曰赤姫皇女。次和珥臣河内女曰〓媛。生一男。二女。其一曰稚綾姫皇女。其二曰円娘皇女。其三曰厚皇子。次根王女曰広媛。生二男。長曰兔皇子。是酒人公之先也。少曰中皇子。是坂田公之先也。是年也、太歳丁亥。
《継体天皇二年(戊子五〇八)十月癸丑【三】》二年冬十月辛亥朔癸丑。葬小泊瀬稚鷦鷯天皇于傍丘磐杯丘陵。
《継体天皇二年(戊子五〇八)十二月》十二月。南海中耽羅人初通百済国。
《継体天皇三年(癸丑五〇九)二月》三年春二月。遣使于百済。〈 百済本記云。久羅麻致支弥従日本来。未詳。 〉括出在任那日本県邑百済百姓、浮逃絶貫三四世者、並遷百済附貫也。
《継体天皇五年(辛卯五一一)十月》五年冬十月。遷都山背筒城。
《継体天皇六年(壬辰五一二)四月丙寅【六】》六年夏四月辛酉朔丙寅。遣穂積臣押山、使於百済。仍賜筑紫国馬四十匹。
《継体天皇六年(壬辰五一二)十二月》冬十二月。百済遣使貢調。別表請任那国上〓[口+多]〓[口+利]。下〓[口+多]〓[口+利]。娑陀。牟婁、四県。〓[口+多]〓[口+利]国守穂積臣押山奏曰。此四県近連百済。遠隔日本。旦暮易通。鶏犬難別。今賜百済、合為同国。固存之策、無以過此。然縦賜合国。後世猶危。況為異場、幾年能守。大伴大連金村具得是言。同謨而奏。廼以物部大連麁鹿火、宛死宣勅使。物部大連方欲発向難波館、宣勅於百済客。其妻固要曰。夫住吉大神。初以海表金銀之国。高麗・百済・新羅・任那等。授記胎中誉田天皇。故、大后気長足姫尊。与大臣武内宿禰。毎国初置官家。為海表之蕃屏。其来尚矣。抑有由焉。縦削賜他、違本区域。綿世之刺、〓[言+巨]離於口。大連報曰。教示合理。恐背天勅。其妻切諌云。称疾莫宣。大連依諌。由是改使而宣勅。付賜物并制旨。依表賜任那四県。大兄皇子前有縁事、不関賜国。晩知宣勅。驚悔欲改。令曰。自胎中之帝置官家之国。軽随蕃乞。輙爾賜乎。乃遣日鷹吉士。改宣百済客。使者答啓。父天皇図計便宜、勅賜既畢。子皇子豈違帝勅、妄改而令。必是虚也。縦是実者。持杖大頭打。孰与持杖小頭打痛乎。遂罷。於是或有流言曰。大伴大連与〓[口+多]〓[口+利]国守穂積臣押山、受百済之賂矣。
《継体天皇七年(癸巳五一三)六月》七年夏六月。百済遣姐弥文貴将軍。洲利即爾将軍。副穂積臣押山。〈 百済本記云。委意斯移麻岐弥。 〉貢五経博士段楊爾。別奏云。伴跛国略奪臣国己〓之地。伏請。天恩判、還本属。
《継体天皇七年(癸巳五一三)八月戊辰【廿六】》秋八月癸未朔戊申。百済太子淳陀薨。
《継体天皇七年(癸巳五一三)九月》九月。勾大兄皇子親聘春日皇女。於是月夜清談。不覚天暁。斐然之藻、忽形於言。乃口唱曰。
@野〓[糸+施の旁]磨倶爾。都磨磨祁〓泥底、播屡比能。〓須我能倶爾爾。倶婆〓[糸+施の旁]謎鳴。阿利等枳枳底。与慮志謎鳴。阿利等枳枳底 莽紀佐倶。避能伊陀図鳴 飫斯毘羅枳。倭例以梨魔志。阿都図〓[口+利]。都麼怒〓[口+利]〓[糸+施の旁]底。魔倶〓[口+羅]図〓[口+利]。都麼怒〓[口+利]〓[糸+施の旁]底。伊慕我堤鳴。倭例〓魔柯斯〓[糸+施の旁]毎。倭我堤嗚麼。伊慕爾魔柯斯毎。麼左棄逗〓[口+羅]。多多企阿蔵播梨。矢泪矩矢慮。于魔伊禰矢度爾。爾播都等〓[口+利]。柯稽播儺倶儺梨、奴都等利。枳蟻矢播等余武。婆〓[糸+施の旁]稽矩謨。伊麻娜以幡孺底。阿開爾啓梨。倭蟻慕。 やしまくに つままきかねて はるひの かすがのくにに くはしめを ありとききて よろしめを ありとききて まきさく ひのいたとを おしひらき われいりまし あととり つまどりして まくらとり つまどりして いもがてを われにまかしめ わがてをば いもにまかしめ まさきづら たたきあざはり ししくしろ うまいねしとに にはつとり かけはなくなり のつとり きぎしはとよむ はしけくも いまだいはずて あけにけりわぎも (K096)
妃和唱曰。
@〓母〓[口+利]矩能。簸都細能〓婆〓。那峨例倶屡。駄開能。以矩美娜開余嚢開。謨等等陛嗚麼。〓等爾都倶〓[口+利]。須衛陛嗚麼。府曳爾都倶〓[口+利]。府企儺須。美母盧我紆陪爾。能朋梨陀致。倭我弥細麼。都奴娑播符。以簸例能伊聞能。美那矢駄府。紆嗚謨。紆陪〓堤堤那皚矩。野須美矢矢。倭我於朋枳美能。於魔細屡。娑佐羅能美於寐能。武須弥陀例駄例夜矢比等母。紆陪〓泥堤那皚矩。 こもりくの はつせのかはゆ ながれくる たけの いくみだけよだけ もとへをば ことにつくり すゑへをば ふえにつくり ふきなす みもろがうへに のぼりたち わがみせば つのさはふ いはれのいけの みなしたふ うをを うへにでてなげく やすみしし わがおほきみの おばせる ささらのみおびの むすびたれ たれやしひとも うへにでてなげく (K097)
《継体天皇七年(癸巳五一三)十一月乙卯【五】》冬十一月辛亥朔乙卯。於朝庭、引列百済姐弥文貴将軍。斯羅〓得至。安羅辛已奚及賁巴委佐。伴跛既殿奚及竹〓至等。奉宣恩勅。以己〓帯沙賜百済国。
《継体天皇七年(癸巳五一三)十一月是月》是月。伴跛国遣〓攴。献珍宝乞己〓之地。而終不賜国。
《継体天皇七年(癸巳五一三)十二月戊子【八】》十二月辛巳朔戊子。詔曰。朕承天緒。獲保宗廟。兢兢業業。間者、天下安静。海内清平。屡致豊年。頻使饒国。懿哉、摩呂古。示朕心於八方。盛哉、勾大兄。光吾風於万国。日本色色。名擅天下。秋津赫赫。誉重王畿。所宝惟賢。為善最楽。聖化憑茲遠扇。玄功藉此長懸。寔汝之力。宜処春宮。助朕於仁。翼吾補闕。
《継体天皇八年(甲午五一四)正月》八年春正月。太子妃春日皇女。晨朝晏出。有異於常。太子意疑入殿而見。妃臥床涕泣。〓痛不能自勝。太子怪問曰。今旦涕泣、有何恨乎。妃曰。非余事也。唯妾所悲者。飛天之鳥、為愛養児。樹巓作巣。其愛深矣。伏地之虫、為護衛子。土中作窟。其護厚焉。乃至於人、豈得無慮。無嗣之恨、方鍾太子。妾名随絶。』於是太子感痛、而奏天皇。詔曰。朕子麻呂古。汝妃之詞、深称於理。安得空爾無答慰乎。宜賜匝布屯倉、表妃名於万代。
《継体天皇八年(甲午五一四)三月》三月。伴跛築城於子呑・帯沙。而連満奚。置烽候・邸閣。以備日本。得築城於爾列比。麻須比。而〓麻且奚・推封。聚士卒・兵器以逼新羅。駆略子女、剥掠村邑。凶勢所加。〓有遺類。夫暴虐、奢侈。悩害、侵凌。誅殺尤多。不可詳載。
《継体天皇九年(乙未五一五)二月丁丑【四】》九年春二月甲戌朔丁丑。百済使者文貴将軍等請罷。仍勅、副物部連〈 闕名。 〉遣罷帰之。〈 百済本記云。物部至至連。 〉
《継体天皇九年(乙未五一五)二月是月》是月。到于沙都嶋。伝聞。伴跛人懐恨御毒。恃強縦虐。故物部連率舟師五百。直詣帯沙江。文貴将軍自新羅去。
《継体天皇九年(乙未五一五)四月》夏四月。物部連於帯沙江停住六日。伴跛興師往伐。逼脱衣裳、劫掠所賚。尽焼帷幕。物部連等怖畏逃遁。僅存身命、泊〓慕羅。〈 〓慕羅。嶋名也。 〉
《継体天皇十年(丙申五一六)五月》十年夏五月。百済遣前部木〓不麻甲背。迎労物部連等於己〓。而引導入国。群臣各出衣裳・斧鉄・帛布。助加国物、積置朝廷。慰問慇懃。賞禄優節。
《継体天皇十年(丙申五一六)九月》秋九月。百済遺州利即次将軍、副物部連来、謝賜己〓之地。別貢五経博士漢高安茂、請代博士段楊爾。依請代之。
《継体天皇十年(丙申五一六)戊寅【十四】》戊寅。百済遺灼莫古将軍。日本斯那奴阿比多。副高麗使安定等。来朝結好。
《継体天皇十二年(戊戌五一八)三月甲子【九】》十二年春三月丙辰朔甲子。遷都弟国。
《継体天皇十七年(癸卯五二三)五月》十七年夏五月。百済国王武寧薨。
《継体天皇十八年(甲辰五二四)正月》十八年春正月。百済太子明即位。
《継体天皇二十年(丙午五二六)九月己酉【十三】》二十年秋九月丁酉朔己酉。遷都磐余玉穂。〈 一本云。七年也。 〉
《継体天皇二一年(丁未五二七)九月甲午【三】》二十一年夏六月壬辰朔甲午。近江毛野臣率衆六万。欲往任那、為復興建新羅所破南加羅。喙己呑、而合任那。於是筑紫国造磐井陰謨叛逆。猶予経年。恐事難成、恒伺間隙。新羅知是。密行貨賂于磐井所。而勧防遏毛野臣軍。於是磐井掩拠火・豊二国。勿使修職。外逢海路、誘致高麗・百済・新羅・任那等国年貢職船。内遮遣任那毛野臣軍。乱語揚言曰。今為使者。昔為吾伴。摩肩触肘、共器同食。安得率爾為使、俾余自伏爾前。遂戦而不受。驕而自矜。是以。毛野臣乃見防遏中途淹滞。天皇詔大伴大連金村。物部大連麁鹿火。許勢大臣男人等曰。筑紫磐井反、掩。有西戎之地。今誰可将者。大伴大連等僉曰。正直・仁勇、通於兵事。今無出於麁鹿火右。天皇曰。可。
《継体天皇二十年(丙午五二六)辛卯朔》秋八月辛卯朔。詔曰。咨、大連、茲惟磐井弗率。汝徂征。物部麁鹿火大連再拝言。嗟、夫磐井西戎之奸猾。負川阻而不庭。憑山峻而称乱。敗徳反道。侮〓自賢。在昔道臣、爰及室屋。助帝而罰。拯民塗炭。彼此一時。唯天所賛。臣恒所重。能不恭伐。詔曰。良将之軍也。施恩推恵。恕己治人。攻如河決。戦如風発。重詔曰。大将民之司命。社稷存亡。於是乎在。勗哉。恭行天罰。天皇親操斧鉞。授大連曰。長門以東朕制之。筑紫以西汝制之。専行賞罰。勿煩頻奏。
《継体天皇二二年(戊申五二八)十一月甲子【十一】》二十二年冬十一月甲寅朔甲子。大将軍物部大連麁鹿火、親与賊帥磐井交戦於筑紫御井郡。旗鼓相望。埃塵相接。決機両陣之間、不避万死之地。遂斬磐井。果定橿場。
《継体天皇二二年(戊申五二八)十二月》十二月。筑紫君葛子恐坐父誅。献糟屋屯倉。求贖死罪。
《継体天皇二三年(己酉五二九)三月》二十三年春三月。百済王謂下〓[口+多]〓[口+利]国守穂積押山臣曰。夫朝貢使者恒避嶋曲、〈 謂海中嶋曲碕岸也。俗云美佐祁。 〉毎苦風波。因茲湿所賚。全壌無色。請以加羅多沙津、為臣朝貢津路。是以。押山臣為請聞奏。
《継体天皇二三年(己酉五二九)三月是月》是月。遣物部伊勢連父娘。吉士老等。以津賜百済王。於是。加羅王謂勅使云。此津従置官家以来。為臣朝貢津渉。安得輙改賜隣国。違元所封限地。勅使父根等因斯難以面賜。却還大嶋。別遣録史、果賜扶余。由是加羅結儻新羅。生怨日本。加羅王娶新羅王女、遂有児息。新羅初送女時。并遣百人。為女従。受而散置諸懸。令着新羅衣冠。阿利斯等嗔其変服。遣使徴還。新羅大羞。翻欲還女曰。前承汝聘、吾便許婚。今既若斯。請還王女。加羅己富利知伽〈 未詳。 〉報云。配合夫婦。安得更離。亦有息児。棄之何徃。遂於所経、抜刀伽。古跛。布那牟羅、三城。亦抜北境五城。
《継体天皇二三年(己酉五二九)三月是月》是月。遣近江毛野臣、使于安羅。勅勧新羅、更建南加羅。喙。己呑。百済遣将軍君尹貴。麻那。甲背。麻鹵等、往赴安羅、式聴詔勅。新羅恐破蕃国官家。不遣大人。而遣夫智奈麻礼。奚奈麻礼等、往赴安羅。式聴詔勅。於是。安羅新起高堂。引昇勅使。国主随後昇階。国内大人預昇堂者一二。百済使・将軍君等、在於堂下。凡数月。再三謨謀乎堂上。将軍君等恨在庭焉。
《継体天皇二三年(己酉五二九)四月戊子【七】》夏四月壬午朔戊子。任那王己能末多干岐来朝。〈 言己能末多者。蓋阿利斯等也。 〉啓大伴大連金村曰。夫海表諸蕃。自胎中天皇、置内官家、不棄本土。因封其地、良有以也。今新羅違元所賜封限。数越境以来侵。請奏天皇、救助臣国。大伴大連依乞奏聞。
《継体天皇二三年(己酉五二九)四月是月》是月。遣使送己能末多干岐、并詔在任那近江毛野臣。推問所奏、和解相疑。於是。毛野臣次于熊川。〈 一本云。次于任那久斯牟羅。 〉召集新羅。百済二国之王。新羅王佐利遅遣久遅布礼。〈 一本云。久礼爾師知于奈師磨里。 〉百済遣恩率弥騰利。赴集毛野臣所、而二王不自来参。毛野臣大怒、責問二国使云。以小事大、天之道也。〈 一本云。大木端者以大木続之。小木端者以小木続之。 〉何故、二国之王不躬来集受天皇勅、軽遣使乎。今縦汝王自来聞勅。吾不肯勅。必追逐退。久遅布礼。恩率弥騰利。心懐怖畏、各帰召王。由是。新羅改遣其上臣伊叱夫礼智干岐、〈 新羅以大臣為上臣。一本云。伊叱夫礼知奈末。 〉率衆三千来、請聴勅。毛野臣遥見兵仗囲続。衆数千人。自熊川入任那己叱己利城。伊叱夫礼智干岐次于多多羅原。不敢帰。待三月。頻請聞勅、終不肯宣。伊叱夫礼智所将士卒等。於聚落乞食。相過毛野臣〓人河内馬飼首御狩。御狩入隠他門。待乞者過、捲手遥撃。乞者。見云。謹待三月。佇聞勅旨。尚不肯宣。悩聴勅使。乃知、欺誑誅戮上臣矣。乃以所見、具述上臣。上臣抄掠四村。〈 金官。背伐。安多。委陀。是為四村。一本云。多多羅。須那羅。和多。費智為四村也。 〉尽将人・物、入其本国。或曰。多多羅等四村之所掠者。毛野臣之過也。
《継体天皇二三年(己酉五二九)九月》秋九月。巨勢男人大臣薨。
《継体天皇二四年(庚戌五三〇)二月丁未朔》二十四年春二月丁未朔。詔曰。自磐余彦之帝。水間城之王。皆頼博物之臣。明哲之佐。故道臣陳謨、而神日本以盛。大彦申略、而胆瓊殖用隆。及乎継体之君。欲立中興之功者。曷嘗不頼賢哲之謨謀乎。爰降小泊瀬天皇之王天下。幸承前聖、隆平日久。俗漸蔽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但須其人各以類進。有大略者。不問其所短。有高才者。不非其所失。故獲奉宗廟、不危社稷。由是観之。豈非明佐。朕承帝業、於今二十四年。天下清泰、内外無虞。土壌膏腴。穀稼有実。窃恐元元、由斯生俗。藉此成驕。故令人挙廉節。宣揚大道。流通鴻化。能官之事。自古為難。爰曁朕身、豈不慎歟。
《継体天皇二四年(庚戌五三〇)九月》秋九月。任那使奏云。毛野臣遂於久斯牟羅起造舍宅。淹留二歳。〈 一本云。三歳者。連去来年数也。 〉懶聴政焉。爰以日本人与任那人。頻以児息諍訟難決。元無能判。毛野臣楽置誓湯曰。実者不爛、虚者。必爛。是以投湯爛死者衆。又殺吉備韓子那多利。斯布利。〈 大日本人娶蕃女所生為韓子也。恒悩人民、終無和解。於是。天皇聞其行状、遣人徴入。而不肯来。願以河内母樹馬飼首御狩。奉詣於京而奏曰。臣未成勅旨還入京郷。労往虚帰。慚悪安措。伏願。陛下待成国命。入朝、謝罪。奉使之後。更自謨曰。其調吉士亦是皇華之使。若先吾取帰。依実奏聞。吾之罪過必応重矣。乃遣調吉士。率衆守伊斯枳牟羅城。於是阿利斯等知其細砕為事、不務所期。頻勧帰朝。尚不聴還。由是悉知行迹。心生翻背。乃遣久礼斯己母。使于新羅請兵。奴須久利使于百済請兵。毛野臣聞百済兵来。迎討背評。〈 背評地名。亦名能備己富里也。 〉傷死者半。百済則捉奴須久利。〓・械・枷・鎖、而共新羅囲城。責罵阿利斯等曰。可出毛野臣。毛野臣嬰城自固。勢不可擒。於是二国図度便地、淹留弦晦。筑城而還。号曰久礼牟羅城。還時触路、抜騰利枳牟羅。布那牟羅。牟雌枳牟羅。阿夫羅。久知波多枳、五城。
《継体天皇二四年(庚戌五三〇)十月》冬十月。調吉士至自任那。奏言。毛野臣為人傲恨、不閑治体。竟無和解。擾乱加羅。又〓儻任意、而思不防患。故遣目頬子徴召。〈 目頬子。未詳也。 〉
《継体天皇二四年(庚戌五三〇)是歳》是歳。毛野臣被召。到于対馬、逢疾而死。送葬尋河而入近江。其妻歌曰。
@比羅〓駄唹。輔曳輔枳能朋楼。阿苻美能野。〓那能倭倶吾伊。輔曳府枳能朋楼。 ひらかたゆ ふえふきのぼる あふみのや けなのわくごい ふえふきのぼる (K098)
目頬子初到任那時。在彼郷家等贈歌曰。
@柯羅屡爾嗚。以柯爾輔居等所。梅豆羅古枳駄楼。武〓左屡楼。以祇能和駄〓[口+利]嗚。梅豆羅古枳駄楼。 からくにを いかにふことそ めづらこきたる むかさくる いきのわたりを めづらこきたる (K099)
《継体天皇二五年(辛亥五三一)二月》二十五年春二月。天皇病甚。
《継体天皇二五年(辛亥五三一)二月丁未【七】》丁未。天皇崩于磐余玉穂宮。時年八十二。
《継体天皇二五年(辛亥五三一)冬十二月庚子【五】》冬十二月丙申朔庚子。葬于藍野陵。〈 或本云。天皇、二十八年歳次甲寅崩。而此云。二十五年歳次辛亥崩者。取百済本記為文。其文云。大歳辛亥三月。師進至于安羅営乞〓城。是月。高麗弑其王安。又聞。日本天皇及太子・皇子、倶崩薨。由此而言。辛亥之歳当二十五年矣。後勘校者、知之也。 〉
日本書紀巻第十七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十八
 広国押武金日天皇 安閑天皇
 武小広国押盾天皇 宣化天皇
《安閑天皇即位前紀》広国押武金日天皇 安閑天皇
勾大兄広国押武金日天皇。男大迹天皇長子也。母曰目子媛。是天皇為人墻宇凝峻、不可得窺。桓桓寛大。有人君之量。
《継体天皇二五年(辛亥五三一)二月辛丑朔丁未。【七】》二十五年春二月辛丑朔丁未。男大迹天皇立大兄為天皇。即日男大迹天皇崩。是月。以大伴金村大連為大連。物部麁鹿火大連為大連、並如故。
《安閑天皇元年(甲寅五三四)正月》元年春正月。遷都于大倭国勾金橋。因為宮号。
《安閑天皇元年(甲寅五三四)三月癸未朔戊子。【六】》三月癸未朔戊子。有司為天皇納采億計天皇女春日山田皇女為皇后。〈 更名山田赤見皇女。 〉別立三妃。立許勢男人大臣女紗手媛。紗手媛弟香香有媛。物部木蓮子〈 木蓮子。此云伊施寐。 〉大蓮女宅媛。
《安閑天皇元年(甲寅五三四)四月癸丑朔》夏四月癸丑朔。内膳卿膳臣大麻呂。奉勅。遣使求珠伊甚。伊甚国造等詣京遅晩。踰時不進。膳臣大麻呂大怒収縛国造等。推問所由。国造稚子直等恐懼。逃匿後宮内寝。春日皇后不知直入。驚駭而顛。慚愧無已。稚子直等兼坐闌入罪、当科重。謹専為皇后、献伊甚屯倉、請贖闌入之罪。因定伊甚屯倉。今分為郡、属上総国。
《安閑天皇元年(甲寅五三四)五月》五月。百済遣下部脩徳嫡徳孫。上部都徳己州己婁等。来貢常調。別上表。
《安閑天皇元年(甲寅五三四)七月辛酉朔》秋七月辛巳朔。詔曰。皇后雖体同天子。而内外之名殊隔。亦可以死屯倉之地。式樹椒庭、後代遺迹。逎差勅使、簡択良田。勅使奉勅。宣於大河内直味張〈 更名黒梭。 〉曰。今汝宜奉進膏腴雌雉田。味張忽然悋惜。欺誑勅使曰。此田者。天旱難漑。水潦易浸。費功極多。収獲甚少。勅使依言服命、無隠。
《安閑天皇元年(甲寅五三四)十月甲子【十五】》冬十月庚戌朔甲子。天皇勅大伴大連金村曰。朕納四妻。至今無嗣。万歳之後、朕名絶矣。大伴伯父今作何計。毎念於茲。憂慮何已。大伴大連金村奏曰。亦臣所憂也。夫我国家之王天下者。不論有嗣無嗣。要須因物為名。請為皇后次妃。建立屯倉之地。使留後代、令顕前迹。詔曰。可矣。宜早安置。大伴大連金村奏称。宜以小墾田屯倉。与毎国田部。給〓紗手媛。以桜井屯倉。〈 一本云。加〓茅渟山屯倉。 〉与毎国田部、給賜香香有媛。以難波屯倉。与毎郡钁丁。給〓宅媛。以示於後。式観乎菖。詔曰。依奏施行。
《安閑天皇元年(甲寅五三四)閏十二月壬午【四】》閏十二月己卯朔壬午。行幸於三嶋。大伴大連金村従焉。天皇使大伴大連、問良田於県主飯粒。県主飯粒慶悦無限。謹敬尽誠。仍奉献上御野。下御野。上桑原。下桑原。并竹村之地。凡合肆拾町。大伴大連奉勅宣曰。率土之上莫匪王封。普天之下莫匪王域。故先天皇建顕号。垂鴻名。広大配乎乾坤。光華象乎日月長駕遠撫。横逸乎都外。瑩鏡区域。充塞乎無垠。上冠九垓。旁済八表。制礼以告成功。作楽以彰治定。福応允臻。祥慶荷合於往歳矣。今汝味張。率土幽微百姓。忽爾奉惜王地。軽背使乎宣旨。味張自今以後。勿預郡司。於是県主飯粒喜懼交懐。廼以其子鳥樹。送大連為僮竪焉。於是大河内直味張恐畏永悔。伏地汗流。啓大連曰。愚蒙百姓。罪当万死。伏願、毎郡以钁丁。春時五百丁。秋時五百丁。奉献天皇。子孫不絶。藉此祈生。永為鑑戒。別以狭井田六町賂大伴大連。蓋三嶋竹村屯倉者。以河内県部曲。為田部之元。於是乎起。
《安閑天皇元年(甲寅五三四)閏十二月是月》是月。廬城部連枳〓唹女幡媛。偸取物部大連尾輿瓔珞。献春日皇后。事至発覚。枳〓喩以女幡媛。献采女丁。〈 是春日部釆女也。 〉并献安芸国過戸廬城部世倉。以贖女罪。物部大連尾輿恐事由己。不得自安。乃献十市部。伊勢国来狭狭。登伊。〈 来狭狭。登伊、二邑名也。 〉贄土師部。筑紫国胆狭山部也。』武蔵国造笠原直使主与同族小杵、相争国造。〈 使主。小杵。皆名也。 〉経年難決也。小杵性阻有逆。心高無順。密就求授於上毛野君小熊、而謀殺使主。使主覚之走出。詣京言状。朝庭。臨断、以使主為国造。而誅小杵。国造使主悚憙交懐。不能默已。謹為国家、奉置横渟。橘花・多氷。倉樔。四処屯倉。是年也、太歳甲寅。
《安閑天皇二年(乙卯五三五)正月壬子【五】》二年春正月戊申朔壬子。詔曰。間者連年登穀。接境無虞。元元蒼生楽於稼穡、業業黔首兔於飢饉。仁風暢乎宇宙。美声塞乎乾坤。内外清通。国家殷富。朕甚欣焉。可大哺五日、為天下之歓。
《安閑天皇二年(乙卯五三五)四月丁丑朔》夏四月丁丑朔。置勾舍人部。勾靭部。
《安閑天皇二年(乙卯五三五)五月甲寅【九】》五月丙午朔甲寅。置筑紫穂波屯倉。鎌屯倉。豊国〓碕屯倉。桑原屯倉。肝等屯倉〈 取音読。 〉。大抜屯倉。我鹿屯倉。〈 我鹿。此云阿柯。 〉火国春日部屯倉。播磨国越部屯倉。牛鹿屯倉。備後国後城屯倉。多禰屯倉。来履屯倉。葉稚屯倉。河音屯倉。婀娜国胆殖屯倉。胆年部屯倉。阿波国春日部屯倉。紀国経湍屯倉。〈 経湍、此云俯世。 〉河辺屯倉。丹波国蘇斯岐屯倉。〈 皆取音。 〉近江国葦浦屯倉。尾張国間敷屯倉。入鹿屯倉。上毛野国緑野屯倉。駿河国稚贄屯倉。
《安閑天皇二年(乙卯五三五)八月己亥朔》秋八月乙亥朔。詔置国国犬養部。
《安閑天皇二年(乙卯五三五)九月丙午【三】》九月甲辰朔丙午。詔桜井田部連。県犬養連。難波吉士等。主掌屯倉之税。
《安閑天皇二年(乙卯五三五)九月丙辰【十三】》丙辰。別勅大連云。宜放牛於難波大隅嶋与媛嶋松原。冀垂名於後。
《安閑天皇二年(乙卯五三五)冬十二月己丑【十七】》冬十二月癸酉朔己丑。天皇崩于勾金橋宮。時年七十。
《安閑天皇二年(乙卯五三五)十二月是月》是月。葬天皇于河内旧市高屋丘陵。以皇后春日山田皇女及天皇妹神前皇女、合葬于是陵。
《宣化天皇即位前紀》 武小広国押盾天皇 宣化天皇
武小広国押盾天皇。男大迹天皇第二子也。勾大兄広国押武金日天皇之同母弟也。
二年十二月。勾大兄広国押武金日天皇崩、無嗣。群臣奏上剣・鏡於武小広国押盾尊。使即天皇之位焉。是天皇為人器宇清通。神襟朗邁。不以才地、矜人為王。君子所服。
《宣化天皇元年(丙辰五三六)正月》元年春正月。遷都于檜隈廬入野。因為宮号也。
《宣化天皇元年(丙辰五三六)二月壬申朔》二月壬申朔。以大伴金村大連。為大連。物部麁鹿火大連為大連。並如故。又以蘇我稲目宿禰為大臣。阿倍火麻呂臣為大夫。
《宣化天皇元年(丙辰五三六)三月壬寅朔》三月壬寅朔。有司請立皇后。
《宣化天皇元年(丙辰五三六)三月己酉【八】》己酉。詔曰。立前正妃億計天皇女橘仲皇女為皇后。是生一男。三女。長曰石姫皇女。次曰小石姫皇女。次曰倉稚綾姫皇女。次曰上殖葉皇子。亦名椀子。是丹比公。偉那公。凡二姓之先也。前庶妃大河内稚子媛生一男。是曰火焔皇子。是椎田君之先也。
《宣化天皇元年(丙辰五三六)五月辛丑朔》夏五月辛丑朔。詔曰。食者天下之本也。黄金万貫不可療飢。白玉千箱、何能救冷。夫筑紫国者遐邇之所朝届。去来之所関門。是以海表之国候海水以来賓。望天雲而奉貢。自胎中之帝泪于朕身。収蔵穀稼。蓄積儲糧遥設凶年。厚饗良客。安国之方。更無過此。故朕遣阿蘇仍君。〈 未詳也。 〉加運河内国茨田郡屯倉之穀。蘇我大臣稲目宿禰。宜遣尾張連、運尾張国屯倉之穀。物部大連麁鹿火宜遣新家連、運新家屯倉之穀。阿倍臣宜遣伊賀臣、運伊賀国屯倉之穀。修造官家那津之口。又其筑紫・肥・豊三国屯倉。散在県隔。運輸遥阻。儻如須要。難以備卒。亦宜課諸郡分移。聚建那津之口。以備非常。永為民命。早下郡県、令知朕心。
《宣化天皇元年(丙辰五三六)七月》秋七月。物部麁鹿火大連薨。是年也、太歳丙辰。
《宣化天皇二年(乙卯五三七)十月壬辰朔》二年冬十月壬辰朔。天皇以新羅冦於任那。詔大伴金村大連。遣其子磐与狭手彦、以助任那。是時。磐留筑紫、執其国政、以備三韓。狭手彦往鎮任那。加救百済。
《宣化天皇四年(己未五三九)二月甲午【十】》四年春二月乙酉朔甲午。天皇崩于檜隈廬入野宮。時年七十三。
《宣化天皇四年(己未五三九)十一月丙寅【十七】》冬十一月庚戌朔丙寅。葬天皇于大倭国身狭桃花鳥坂上陵。以皇后橘皇女及其孺子、合葬于是陵。〈 皇后崩年、伝記無載。孺子者蓋未成人而葬歟。 〉
日本書紀巻第十八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十九

 天国排開広庭天皇 欽明天皇
《欽明天皇即位前紀》天国排開広庭天皇。男大迹天皇嫡子也。母曰手白香皇后。天皇愛之。常置左右。』天皇幼時夢。有人云。天皇寵愛秦大津父者。及壮大。必有天下。寤驚、遣使普求。得自山背国紀伊郡深草里。姓字果如所夢。於是忻喜遍身。歎夫曾夢。乃告之曰。汝有何事。答云。無也。但臣向伊勢。商価来還。山逢二狼相闘汚血。乃下馬洗漱口手。祈請曰。汝是貴神。而楽麁行。儻逢猟士。見禽尤速。乃抑止相闘。拭洗血毛。遂遣放之。倶令全命。天皇曰。必此報也。乃令近侍。優寵日新。大致饒富。及至践祚。拝大蔵省。
《宣化天皇四年(己未五三九)十月》四年冬十月。武小広国押盾天皇崩。皇子天国排開広庭天皇令群臣曰。余幼年浅識。未閑政事。山田皇后明閑百揆。請就而決。山田皇后怖謝曰。妾蒙恩寵。山海〓同。万機之難。婦女安預。今皇子者。敬老慈少、礼下賢者。日中不食。以待士。加以幼而穎脱、早擅嘉声。性是寛和。務存矜宥。請諸臣等。早令臨登位光臨天下。
《宣化天皇四年(己未五三九)十二月庚辰朔甲申。【五】》冬十二月庚辰朔甲申。天国排開広庭皇子。即天皇位。時年若干。尊皇后曰皇太后。大伴金村大連。物部尾輿大連為大連。及蘇我稲目宿禰大臣為大臣。並如故。
《欽明天皇元年(五四〇)正月甲子【十五】》元年春正月庚戌朔甲子。有司請立皇后。詔曰。立正妃武小広国押盾天皇女石姫為皇后。是生二男。一女。長曰箭田珠勝大兄皇子。仲曰訳語田渟中倉太珠敷尊。少曰笠縫皇女。〈 更名狭田毛皇女。 〉
《欽明天皇元年(五四〇)二月》二月。百済人己知部投化。置倭国添上郡山村。今山村己知部之先也。
《欽明天皇元年(五四〇)三月》三月。蝦夷。隼人。並率衆帰附。
《欽明天皇元年(五四〇)七月己丑【十四】》秋七月丙子朔己丑。遷都倭国磯城郡磯城嶋。仍号為磯城嶋金刺宮。
《欽明天皇元年(五四〇)八月》八月。高麗。百済。新羅。任那。並遣使献。並修貢職。』召集秦人。漢人等諸蕃投化者。安置国郡。編貫戸籍。秦人戸数惣七千五十三戸。以大蔵掾為秦伴造。
《欽明天皇元年(五四〇)九月己卯【五】》九月乙亥朔己卯。幸難波祝津宮。大伴大連金村。許勢臣稲持。物部大連尾輿等従焉。天皇問諸臣曰。幾許軍卒、伐得新羅。物部大連尾輿等奏曰。少許軍卒、不可易征。襄者男大迹天皇六年。百済遣使、表請任那上〓[口+多]〓[口+利]。下〓[口+多]〓[口+利]。娑陀。牟婁四県。大伴大連金村輙依表請、許賜所求。由是新羅怨曠積年。不可軽爾而伐。於是大伴大連金村居住吉宅。称疾不朝。天皇遣青海夫人勾子。慰問慇懃。大連怖謝曰。臣所疾者非余事也。今諸臣等、謂臣滅任那。故恐怖不朝耳。乃以鞍馬贈使、厚相資敬。青海夫人依実顕奏。詔曰。久竭忠誠。莫恤衆口。遂不為罪。優寵弥深。是年也、太歳庚申。
《欽明天皇二年(五四一)三月》二年春三月。納五妃。元妃。皇后弟曰稚綾姫皇女。是生石上皇子。次有皇后弟。曰日影皇女。〈 此曰皇后弟。明是檜隈高田天皇女。而列后妃之名。不見母妃姓与皇女名字。不知出何書。後勘者知之。 〉是生倉皇子。次蘇我大臣稲目宿禰女曰堅塩媛。〈 堅塩。此云岐施志。 〉生七男。六女。其一曰大兄皇子。是為橘豊日尊。其二曰磐隈皇女。〈 更名夢皇女。 〉初侍祀於伊勢大神。後坐奸皇子茨城解。其三曰臈嘴鳥皇子。其四曰豊御食炊屋姫尊。其五曰椀子皇子。其六曰大宅皇女。其七曰石上部皇子。其八曰山背皇子。其九曰大伴皇女。其十曰桜井皇子。其十一曰肩野皇女。其十二曰橘本稚皇子。其十三曰舎人皇女。次堅塩媛同母弟曰小姉君。生四男。一女。其一曰茨城皇子。其二曰葛城皇子。其三曰渥部穴穂部皇女。其四曰泥部穴穂部皇子。〈 更名天香子皇子。一書云。更名住迹皇子。 〉其五曰泊瀬部皇子。〈 一書云。其一曰茨城皇子。其二曰泥部穴穂部皇女。其三曰泥部穴穂部皇子。更名住迹皇子。其四曰葛城皇子。其五曰泊瀬部皇子。一書云。其一曰茨城皇子。其二曰住迹皇子。其三曰泥部穴穂部皇女。其四曰泥部穴穂部皇子。〈 更名天香子皇子。一書云、更名住迹皇子。 〉其五曰泊瀬部皇子。〈 一書云、其一曰茨城皇子。其二曰泥部穴穂部皇女。其三曰泥部穴穂部皇子、更名住迹皇子。其四曰葛城皇子。其五曰泊瀬部皇子。一書云、其一曰茨城皇子。其二曰住迹皇子。其三曰泥部穴穂部皇女。其四曰泥部穴穂部皇子、更名天香子。其五曰泊瀬部皇子。帝王本紀、多有古字。撰集之人。屡経遷易。後人習読。以意刊改。伝写既多。遂致舛雑。前後失次。兄弟参差。今則孝覆古今。帰其真正。一往難識者。且依一撰、而注詳其異。他皆効此。 〉次春日日柧臣女曰糠子。生春日山田皇女。与橘麻呂皇子。
《欽明天皇二年(五四一)四月》夏四月。安羅次旱岐夷呑奚。大不孫。久取柔利。加羅上首位古殿奚。卒麻旱岐。散半奚旱岐児。多羅下旱岐夷他。斯二岐旱岐児。子他旱岐等。与任那日本府吉備臣。〈 闕名字。 〉往赴百済、倶聴詔書。百済聖明王謂任那旱岐等言。日本天皇所詔者。全以復建任那。今用何策、起建任那。盍各尽忠奉展聖懐。任那旱岐等対曰。前再三廻、与新羅議而無答報所図之旨。更告新羅、尚無所報。今宜倶遣使、徃奏天皇。夫建任那者。爰在大王之意。祗承教旨。誰敢間言。然任那境接新羅。恐致卓淳等禍。〈 等謂〓己呑・加羅。言卓淳等国、有敗亡之禍。]聖明王曰。昔我先祖速古王。貴首王之世。安羅。加羅。卓淳旱岐等。初遣使、相通。厚結親好。以為子弟。冀可恒隆。而今被誑新羅、使天皇忿怒、而任那憤恨。寡人之過也。我深懲悔。而遣下部中佐平麻鹵。城方甲背昧奴等赴加羅、会于任那日本府相盟。以後繋念。相続、図建任那。旦夕無忘。今天皇詔称。速建任那。由是欲共爾曹謨計。樹立任那国。宜善図之。又於任那境。徴召新羅。問聴与不。乃倶遣使、奏聞天皇。恭承示教。儻如使人未還之際。新羅候隙、侵逼任那。我当往救。不足為憂。然善守備。謹警無忘。別汝所道。恐致卓淳等禍。非新羅自強故所能為也。其〓己呑。居加羅与新羅境際。而被連年攻敗。任那無能救援。由是見亡。其南加羅。〓爾狭小。不能卒備。不知所託。由是見亡。其卓淳上下携弐。主欲自附。内応新羅。由是見亡。因斯而観、三国之敗。良有以也。昔新羅請援於高麗。而攻撃任那与百済。尚不剋之。新羅安独滅任那乎。今寡人与汝戮力并心。翳頼天皇。任那必起。因贈物各有差。忻忻而還。
《欽明天皇二年(五四一)七月》秋七月。百済聞安羅日本府与新羅通計。遣前部奈率鼻利莫古。奈率宣文。中部奈率木州昧淳。紀臣奈率弥麻沙等。〈 紀臣奈率者。蓋是紀臣娶韓婦所生。因留百済、為奈率者也。未詳其父。他皆効此也。 〉使于安羅。召到新羅任那執事、謨建任那。別以安羅日本府河内直通計新羅。深責罵之。〈 百済本記云。加不至費直・阿賢移那斯・佐魯麻都等。未詳也。 〉乃謂任那曰。昔我先祖速古王。貴首王。与故旱岐等。始約和親。式為兄弟。於是我以汝為子弟。汝以我為父兄。共事天皇。倶距強敵。安国全家、至于今日。言念先祖与旧旱岐。和親之詞。有如〓日。自茲以降。勤修隣好。遂敦与国。恩踰骨肉。善始有終。寡人之所恒願。未審、何縁軽用浮辞。数歳之間。慨然失志。古人云。追悔無及。此之謂也。上達雲際。下及泉中。誓神乎今。改咎乎菖。一無隠匿。発露所為。請誠通霊。深自克責。亦所宜取。蓋聞。為人後者。貴能負荷先軌。克昌堂構。以成勲業也。故今追崇先世和親之好。敬順天皇詔勅之詞。抜取新羅所折之国。南加羅。〓己呑等。還属本貫。遷実任那。永作父兄。恒朝日本。此寡人之所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悔往戒今之、所労想也。夫新羅甘言希誑。天下之所知也。汝等妄信、既堕人権。方今任那境接新羅。宜常設備。豈能弛柝。爰恐陥羅誣欺網穽。喪国亡家。為人繋虜。寡人念茲。労想而不能自安矣。窃聞。任那与新羅運策席際。現蜂・蛇怪。亦衆所知。且夫妖祥所以戒行。災異所以悟人。当是明天告戒。先霊之徴表者也。禍至追悔。滅後思興。孰云及矣。今汝遵余。聴天皇勅。可立任那。何患不成。若欲長存本土。永御旧民。其謨在茲。可不慎也。聖明王更謂任那日本府曰。天皇詔称。任那若滅。汝則無資。任那若興。汝則有援。今宜興建任那。使如旧日。以為汝助。撫養黎民。謹承詔勅、悚懼填胸。誓効丹誠。冀隆任那。永事天皇。猶如徃日。先慮未然。然後康楽。今日本府復能依詔。救助任那。是為天皇、所必襄讚。汝身所当賞禄。又日本卿等。久住任那之国。近接新羅之境。新羅情状。亦是所知。毒害任那。謨防日本。其来尚矣。匪唯今年。而不敢動者。近羞百済。遠恐天皇。誘事朝廷。偽和任那。如斯感激任那日本府者。以未禽任那之間、偽示伏従之状。願今候其間隙。〓其不備。一挙兵而取之。天皇詔勅、勧立南加羅。〓己呑、非但数十年。而新羅一不聴命。亦卿所知。且夫信敬天皇。為立任那。豈若是乎。恐卿等輙信甘言。軽被謾語。滅任那国。奉辱天皇。卿其戒之。勿為他欺。
《欽明天皇二年(五四一)七月》秋七月。百済遣紀臣奈率弥麻沙。中部奈率己連。来奏下韓任那之政。并上表之。
《欽明天皇四年(五四三)四月》四年夏四月。百済紀臣奈率弥麻沙等罷之。
《欽明天皇四年(五四三)九月》秋九月。百済聖明王。遣前部奈率真牟貴文。護徳己州己婁。与物部施徳麻奇牟等、来献扶南財物与奴二口。
《欽明天皇四年(五四三)十一月甲午【八】》冬十一月丁亥朔甲午。遣津守連。沼百済曰。在任那之下韓。百済郡令。城主。宜附日本府。并持詔書。宣曰。爾屡抗表。称当建任那十余年矣。表奏如此。尚未成之。且夫任那者為爾国之棟梁。如折棟梁。誰成屋宇。朕念在茲。爾須早建。汝若早建任那。河内直等〈 河内直已見上文。 〉自当止退。豈足云乎。是日。聖明王聞宣勅已。歴問三佐平内頭及諸臣曰。詔勅如是。当復何如。三佐平等答曰。在下韓之我郡令。城主。不可出之。建国之事宜早聴聖勅。
《欽明天皇四年(五四三)十二月》十二月。百済聖明王。復以前詔、普示群臣曰。天皇詔勅如是。当復何如。上佐平沙宅己婁。中佐平木州麻那。下佐平木尹貴。徳率鼻利莫古。徳率東城道天。徳率木州昧淳。徳率国雖多。奈率燕比善那等。同議曰。臣等禀性愚闇。都無智略。詔建任那。早須奉勅。今宜召任那執事。国国旱岐等。倶謀同計。抗表述志。又河内直・移那斯。麻都等、猶住安羅。任那恐難建之。故亦并表、乞移本処也。聖明王曰。群臣所議。甚称寡人之心。
《欽明天皇四年(五四三)十二月是月》是月。乃遣施徳高分。召任那執事与日本府執事。倶答言。過正旦而往聴焉。
《欽明天皇五年(五四四)正月》五年春正月。百済国遣使、召任那執事与日本府執事。倶答言。祭神時到。祭了而往。
《欽明天皇五年(五四四)正月是月》是月。百済復遣使、召任那執事与日本府執事。日本府。任那。倶不遣執事。而遣微者。由是百済不得倶謀建任那国。
《欽明天皇五年(五四四)二月》二月。百済遣施徳馬武。施徳高分屋。施徳斯那奴次酒等。使于任那。謂日本府与任那旱岐等曰。我遣紀臣奈率弥麻沙。奈率己連。物部連奈率用歌多。朝謁天皇。弥麻沙等還自日本。以詔書宣曰。汝等宜共在彼日本府、早建良図、副朕所望。爾其戒之。勿被他誑。又津守連従日本来。〈 百済本記云。津守連己麻奴跪。而語訛不正。未詳。 〉宣詔勅、而問任那之政。故将欲共日本府・任那執事。議定任那之政。奉奏天皇。遺召三廻、尚不来到。由是不得共論図計任那之政。奉奏天皇矣。今欲請留津守連。別以疾使。具申情状、遣奏天皇。当以三月十日、発遣使於日本。此使便到。天皇必須問汝。汝日本府卿。任那旱岐等。各宜発使、共我使人。往聴天皇所宣之詔。別謂河内直。〈 百済本記云。河内直・移那斯。麻都。而語訛未詳其正也。 〉自昔迄今。唯聞汝悪。汝先祖等。〈 百済本記云。汝先那干陀甲背。加臘直岐甲背。亦云。那歌陀甲背。鷹歌岐弥。語訛未詳。 〉倶懐奸偽。誘説。為歌可君〈 百済本記云。為歌岐弥。名有非岐。 〉専信其言、不憂国難。乖背吾心、縦肆暴虐。由是見逐。職汝之由。汝等来住任那。恒行不善。任那日損。職汝之由。汝是雖微。譬猶小火焼焚山野。連延村邑。由汝行悪。当敗任那。遂使海西諸国官家。不得長奉天皇之闕。今遣奏天皇。乞移汝等。還其本処。汝亦往聞。又謂日本府卿。任那旱岐等曰。夫建任那之国。不仮天皇之威。誰能建也。故我思欲就天皇。請将士。而助任那之国。将士之糧、我当須運。将士之数、未限若干。運糧之処、亦難自決。願居一処。倶論可不。択従其善。将奏天皇。故頻遣召。汝猶不来。不得議也。日本府答曰。任那執事、不赴召者。是由吾不遣。不得往之。吾遣奏天皇。還使宣曰。朕当以印歌臣。〈 語訛未詳。 〉遣於新羅。以津守連。遺於百済。汝待聞勅際。莫自労徃新羅。百済也。宣勅如是。会聞印歌臣使於新羅。乃追遣問天皇所宣。詔。曰。日本臣与任那執事。応就新羅。聴天皇勅。而不宣就百済聴命也。後津守連遂来。過此。謂之曰。今余被遣於百済者。将出在下韓之百済郡令。城主。唯聞此説。不聞任那与日本府。会於百済。聴天皇勅。故不徃焉。非任那意。於是任那旱岐等曰。由使来召、便欲徃参。日本府卿不肯発遣。故不徃焉。大王為建任那。触情暁示。覩茲忻喜、難可具申。
《欽明天皇五年(五四四)三月》三月。百済遺奈率阿〓得文。許勢奈率歌麻。物部奈率歌非等。上表曰。奈率弥麻沙。奈率己連等、至臣蕃。奉詔書曰。爾等宜共在彼日本府、同謀善計。早建任那。爾其戒之。勿被他誑。又津守連等至臣蕃。奉勅書。問建任那。恭承来勅。不敢停時。為欲共謀。乃遣使召日本府〈 百済本記云。遣召烏胡跛臣。蓋是的臣也。 〉与任那。倶対言。新年既至。願過而徃。久而不就。復遣使召。倶対言。祭時既至。願過而往。久而不就。復遣使召。而由遣微者。不得同計。夫任那之不赴召者。非其意焉。是阿賢移那斯。佐魯麻都。〈 二人名也。已見上文。 〉奸佞之所作也。夫任那者以安羅為兄。唯従其意。安羅人者。以日本府為天。唯従其意。〈 百済本記云。以安羅為父。以日本府為本也。 〉今的臣。吉備臣。河内直等。咸従移那斯。麻都指〓而已。移那斯。麻都。雖是小家微者。専擅日本府之政。又制任那。障而勿遣。由是不得同計奏答天皇。故留己麻奴跪。〈 蓋是津守連也。 〉別遣疾使迅如飛烏。奉奏天皇。仮使二人。〈 二人者。移那斯与麻都也。 〉在於安羅。多行奸佞。任那難建。海西諸国。必不獲事。伏請移此二人。還其本処。勅唹日本府与任那。而図建任那。故臣遣奈率弥麻沙。奈率己連等。副己麻奴跪、上表以聞。於是詔曰。的臣等。〈 等者謂吉備弟君臣。河内直等也。 〉往来新羅、非朕心也。襄者。印支弥〈 未詳。 〉与阿鹵旱岐在時。為新羅所逼。而不得耕種。百済路迥。不能救急。由的臣等往来新羅。方得耕種。朕所曾聞。若已建任那。移那斯。麻都。自然却退。豈足云乎。伏承此詔。喜懼兼懐。而新羅誑朝。知匪天勅。新羅春取〓淳。仍擯出我久礼山戍。而遂有之。近安羅処。安羅耕種。近久礼山処。新羅耕種。各自耕之不相侵奪。而移那斯。麻都。過耕他界。六月逃去。於印支弥後来許勢臣時。〈 百済本記云。我留印支弥之後。至既酒臣時。皆未詳。 〉新羅無復侵逼他境。安羅不言為新羅逼不得耕種。臣嘗聞。新羅毎春秋。多聚兵甲。欲襲安羅与荷山。或聞。当襲加羅。頃得書信。便遣将士。擁守任那。無懈怠也。頻発鋭歌兵。応時往救。是以任那随序耕種。新羅不敢侵逼。而奏百済路迥。不能救急。由的臣等往来新羅。方得耕種。是上欺天朝。転成奸佞也。暁然若是。尚欺天朝。自余虚妄。必多有之。的臣等猶住安羅。任那之国恐難建立。宜早退却。臣深懼之。佐魯麻都雖是韓腹。位居大連。廁日本執事之間。入栄班貴盛之之例。而今反著新羅奈麻礼冠。即身心帰附。於他易照。熟観所作。都無怖畏。故前奏悪行。具録聞訖。今猶著他服。日赴新羅域。公私往還。都無所憚。夫喙国之滅。匪由他也。喙国之函跛旱岐。弐心加羅国。而内応新羅。加羅自外合戦。由是滅焉。若使函跛旱岐不為内応。喙国雖小。未必亡也。至於卓淳。亦復然之。仮使卓淳国主不為内応新羅招冦。豈至滅歌乎。歴観諸国敗亡之禍。皆由内応弐心人者。今麻都等腹心新羅。遂着其服。徃還旦夕。陰搆〓心。乃恐、任那由茲永滅。任那若滅。臣国孤危。思欲朝之。豈復得耶。伏願天皇玄鑑遠察。速移本処。以安任那。
《欽明天皇五年(五四四)十月》冬十月。百済使人奈率得文。奈率歌麻等罷帰。〈 百済本記云。冬十月奈率得文。奈率歌麻等還自日本曰。所奏河内直・移那斯。麻都等事。無報勅也。 〉歌
《欽明天皇五年(五四四)十一月》十一月。百済遣使、召日本府臣。任那執事曰。遺朝天皇。奈率得文。許勢奈率哥麻。物部奈率哥非等、還自日本。今日本府臣及任那国執事。宜来聴勅同議任那。日本吉備臣。安羅下旱岐大不孫。久取柔利。加羅上首位古殿奚。卒麻君。斯二岐君。散半奚君児。多羅二首位訖乾智。子他旱岐。久嵯旱岐。仍赴百済。於是百済王聖明略以詔書示曰。吾遣奈率弥麻歌佐。奈率己連。奈率用哥多等。朝於日本。詔曰。早建任那。又津守連奉勅、問成任那。故遣召之。当復何如、能建任那。請各陳謀。吉備臣。任那旱岐等曰。夫建任那国。唯在大王。欲冀遵王。倶奏聴勅。聖明王謂之曰。任那之国。与吾百済。自古以来、約為子弟。今日本府印岐弥、〈 謂在任那日本臣名也。 〉既討新羅。更将伐我。又楽聴新羅虚誕謾語也。夫遣印支弥於任那者。本非侵害其国。〈 未詳。 〉往古来今、新羅无導。食言違信。而滅卓淳股肱之国。欲快返悔。故遣召到、倶承恩詔。欲冀興継任那之国。猶如旧日、永為兄弟。窃聞。新羅。安羅両国之境、有大江水。要害之地也。吾欲拠此、脩繕六城。謹請天皇三千兵士。毎城充以五百。并我兵士勿使作田。而逼悩者。久礼山之五城、庶自投兵降首。卓淳之国。亦復当興。所請兵士、吾給衣糧。欲奏天皇。其策一也。猶於南韓。置郡令。城主者。豈欲違背天皇、遮断貢調之路。唯庶剋済多難、殲撲強敵。凡厥凶党。誰不謀附。北敵強大。我国微弱。若不置南韓郡領。城主、修理防護。不可以禦此強敵。亦不可以制新羅。故猶置之攻逼新羅、撫存任那。若不爾者。恐見滅亡不得朝聘。欲奏天皇。其策二也。又吉備臣。河内直。移那斯。麻都。猶在那国者。天皇雖詔建成任那。不可得也。請移此四人。各遣還其本邑。奏於天皇。其策三也。宜与日本臣。任那旱岐等。倶奉遣使。同奏天皇。乞聴恩詔。於是吉備臣。旱岐等曰。大王所述三策。亦協愚情而已。今願帰以敬諮日本大臣。〈 謂在任那日本府之大臣也。 〉安羅王。加羅王。倶遣使同奏天皇。此誠千載一会之期。可不深思而熟計歟。
《欽明天皇五年(五四四)十二月》十二月。越国言。於佐渡嶋北御名部之碕岸有粛慎人。乗一船舶而淹留。春夏捕魚充食。彼嶋之人言非人也。亦言鬼魅。不敢近之。嶋東禹武邑人採拾椎子。為欲熟喫。著灰裏炮。其皮甲化成二人。飛騰火上一尺余許。経時相闘。邑人深以為異。取置於庭。亦如前飛、相闘不已。有人占云。是邑人必為魃鬼所迷惑。不久如言被其抄掠。於是粛慎人移就瀬波河浦。浦神厳忌。人不敢近。渇飲其水。死者且半。骨積於巖岫。俗呼粛慎隈也。
《欽明天皇六年(五四五)三月》六年春三月。遣膳臣巴提便、使于百済。
《欽明天皇六年(五四五)五月》夏五月。百済遣奈率其悛。奈率用歌多。施徳次酒等上表。
《欽明天皇六年(五四五)九月》秋九月。百済遣中部護徳菩提等、使于任那。贈呉財於日本府臣及諸旱岐、各有差。
《欽明天皇六年(五四五)九月是月》是月。百済造丈六仏像。製願文曰。蓋聞。造丈六仏功徳甚大。今敬造。以此功徳。願天皇獲勝善之徳。天皇所用弥移居国倶蒙福祐。又願普天之下一切衆生皆蒙解脱。故造之矣。
《欽明天皇六年(五四五)十一月》冬十一月。膳臣巴提便還自百済言。臣被遣使。妻子相逐去。行至百済浜。〈 浜。海浜也。 〉日晩停宿。小児忽亡、不知所之。其夜大雪。天暁始求、有虎連跡。臣乃帯刀〓甲。尋至巖岫。抜刀曰。敬受糸綸、劬労陸海、櫛風沐雨、藉草班荊者。為愛其子、令紹父業也。惟汝威神。愛子一也。今夜児亡。追蹤覓至。不畏亡命。欲報故来。既而其虎進前、開口欲噬。巴提便忽申左手。執其虎舌。右手刺殺。剥取皮還。
《欽明天皇六年(五四五)是歳》是歳。高麗大乱、被誅殺者衆。〈 百済本記云。十二月甲午。【廿】高麗国細群与麁群、戦于宮門。伐鼓戦闘。細群敗不解兵。三日。尽捕誅細群子孫。戊戌。【廿四】狛国香岡上王薨也。 〉
《欽明天皇七年(五四六)正月丙午【三】》七年春正月甲辰朔丙午。百済使人中部奈率己連等罷帰。仍賜以良馬七十匹。船一十隻。
《欽明天皇七年(五四六)六月癸未【十二】》夏六月壬申朔癸未。百済遣中部奈率掠葉礼等献調。
《欽明天皇七年(五四六)七月》秋七月。倭国今来郡言。於五年春。川原民直宮〈 宮名。 〉登楼騁望。乃見良駒。〈 紀伊国漁者負贄草馬之子也。 〉睨影高鳴。軽超母脊。就而買取。襲養兼年。及壮鴻驚竜〓。別輩越群。服御随心。馳驟合度。超渡大内丘之壑十八丈焉。川原民直宮。檜隈邑人也。
《欽明天皇七年(五四六)是歳》是歳。高麗大乱。凡闘死者二千余。〈 百済本記云。高麗以正月丙午。立中夫人子為王。年八歳。狛王有三夫人。正夫人無子。中夫人生世子。其舅氏麁群也。小夫人生子。其舅氏細群也。及狛王疾篤。細群。麁群。各欲立其夫人之子。故細群死者二千余人也。 〉
《欽明天皇八年(五四七)四月》八年夏四月。百済遣前部徳率真慕宣文。奈率歌麻等。乞救軍。仍貢下部東城子言代徳率〓休麻那。
《欽明天皇九年(五四八)正月乙未【三】》九年春正月癸巳朔乙未。百済使人前部徳率真慕宣文等請罷。因詔曰。所乞救軍、必当遣救。宜速報王。
《欽明天皇九年(五四八)四月甲子【三】》九年夏四月壬戌朔甲子。百済遣中部柾率掠葉礼等奏曰。徳率宣文等奉勅至臣蕃曰。所乞救兵、応時遣送。祗承恩詔。喜慶無限。然馬津城之役〈 正月辛丑。高麗卒衆囲馬津城。 〉虜謂之曰。由安羅国与日本府招来勧罰罰。以事准況。寔当相似。然三廻欲審其言、遣召。而並不来。故深労念。伏願。可畏天皇〈 西蕃皆称日本天皇、為可畏天皇。 〉先為勘当。躄停所乞救兵。待臣遣報。詔曰。式聞呈奏。爰覿所憂。日本府与安羅、不救隣難。亦朕所疾也。又復密使于高麗者。不可信也。朕命即自遣之。不命何容可得。願王開襟緩帯。恬然自安。勿深疑懼。宜共任那、依前勅。戮力倶防北敵。各守所封。朕当遣送若干人。充実安羅逃亡空地。
《欽明天皇九年(五四八)六月壬戌【二】》六月辛酉朔壬戌。遣使詔于百済曰。徳率宣文取帰以後。当復何如。消憩何如。朕聞。汝国為狛賊所害。宜共任那策励。同謀、如前防距。
《欽明天皇九年(五四八)閏七月辛未【十二】》閏七月庚申朔辛未。百済使人掠葉礼等罷帰。
《欽明天皇九年(五四八)十月》冬十月。遣三百七十人於百済、助築城於得爾辛。
《欽明天皇十年(五四九)六月辛卯【七】》十年夏六月乙酉朔辛卯。将徳久貴。固徳馬次文等請罷帰。因詔曰。延那斯。麻都。陰私遣使高麗者。朕当遣問虚実。所乞軍者、依願停之。
《欽明天皇十一年(五五〇)二月庚寅【十】》十一年春二月辛巳朔庚寅。遣使詔于百済〈 百済本記云。三月十二日辛酉。日本使人阿比多率三舟、来至都下。 〉曰。朕依将徳久貴。固徳馬進文等所上表意、一一教示、如視掌中。思欲具情。冀将尽抱。大市頭帰後。如常無異。今但欲審報辞。故遣使之。又復朕聞。奈率馬武是王之股肱臣也。納上伝下。甚協王心、而為王佐。若欲国家無事。長作官家、永奉天皇。宜以馬武為大使。遣朝而已。重詔曰。朕聞。北敵強暴。故賜矢三十具。庶防一処。
《欽明天皇十一年(五五〇)四月庚辰朔》夏四月庚辰朔。在百済日本王人、方欲還之。〈 百済本記云。四月一日庚辰。日本阿比多還也。 〉百済王聖明謂王人曰。任那之事奉勅堅守。延那斯。麻都之事。問与不問、唯従勅之。因献高麗奴六口。別贈王人奴一口。〈 皆攻爾林、所禽奴也。 〉
《欽明天皇十一年(五五〇)四月乙未【十六】》乙未。百済遣中部奈率皮久斤。下部施徳灼干那等。献狛虜十口。
《欽明天皇十二年(五五二)三月》十二年春三月。以麦種一千斛、賜百済王。
《欽明天皇十二年(五五一)是歳》是歳。百済聖明王親率衆及二国兵〈 二国謂新羅。任那也。 〉往伐高麗。獲漠城之地。又進軍討平壌。凡六郡之地。遂復故地。
《欽明天皇十三年(五五二)四月》十三年夏四月。箭田珠勝大兄皇子薨。
《欽明天皇十三年(五五二)五月乙亥【八】》五月戊辰朔乙亥。百済。加羅。安羅。遣中部徳率木州今敦。河内部阿斯比多等。奏曰。高麗与新羅。通和并勢。謀滅臣国与任那。故謹求請救兵。先攻不意。軍之多少随天皇勅。詔曰。今百済王。安羅王。加羅王。与日本府臣等。倶遣使奏状聞訖。亦宜共任那。并心一力。猶尚若茲。必蒙上天擁護之福。亦頼可畏天皇之霊也。
《欽明天皇十三年(五五二)十月》冬十月。百済聖明王〈 更名聖王。 〉遣西部姫氏達率怒〓[口+利]斯致契等。献釈迦仏金銅像一躯。幡蓋若干・経論若干巻。別表、讃流通・礼拝功徳云。是法於諸法中、最為殊勝。難解難入。周公。孔子尚不能知。此法能生無量無辺福徳果報。乃至成弁無上菩提。譬如人懐随意宝。逐所須用。尽依情。此妙法宝亦復然。祈願依情、無所乏。且夫遠自天竺。爰〓三韓。依教奉持、無不尊敬。由是百済王臣明謹遣陪臣怒〓[口+利]斯致契。奉伝帝国。流通畿内。果仏所記我法東流。是日。天皇聞已、歓喜踊躍。詔使者云。朕従昔来、未曾得聞如是微妙之法。然朕不自決。乃歴問群臣曰。西蕃献仏相貌端厳。全未曾看。可礼以不。蘇我大臣稲目宿禰奏曰。西蕃諸国一皆礼之。豊秋日本豈独背也。物部大連尾輿。中臣連鎌子、同奏曰。我国家之王天下者。恒以天地社稷百八十神。春夏秋冬、祭拝為事。方今改拝蕃神。恐致国神之怒。天皇曰。宜付情願人稲目宿禰。試令礼拝。大臣跪受而忻悦安置小墾田家。懃脩出世業、為因。浄捨向原家為寺。』於後国行疫気。民致夭残。久而愈多。不能治療。物部大連尾輿。中臣連鎌子、同奏曰。昔日不須臣計、致斯病死。今不遠而復。必当有慶。宜早投棄。懃求後福。天皇曰。依奏。有司乃以仏像、流棄難波堀江。復縦火於伽藍。焼燼更無余。於是天無風雲、忽炎大殿。
《欽明天皇十三年(五五二)是歳》是歳。百済棄漢城与平壌。新羅因此入居漢城。今新羅之牛頭方。尼弥方也。〈 地名。未詳。 〉
《欽明天皇十四年(五五三)正月乙亥【十二】》十四年春正月甲子朔乙亥。百済遣上部徳率科野次酒。杆率礼塞敦等、乞軍兵。
《欽明天皇十四年(五五三)正月戊寅【十三】》正月戊寅。百済使人中部徳率木〓今敦。河内部阿斯比多等罷帰。
《欽明天皇十四年(五五三)五月戊辰朔》夏五月戊辰朔。河内国言。泉郡茅渟海中、有梵音。震響若雷声。光彩晃曜如日色。天皇心異之。遣溝辺直、〈 此但曰直、不書名字。蓋是伝写誤失矣。 〉入海求訪。是月。溝辺直入海、果見樟木浮海玲瓏。遂取而献。天皇命画工、造仏像二躯。今吉野寺放光樟像也。
《欽明天皇十四年(五五三)六月》六月。遣内臣〈 闕名。 〉使於百済。仍賜良馬二疋。同船二隻。弓五十張。箭五十具。勅云。所請軍者。随王所須。別勅、医博士。易博士。暦博士等。宜依番上下。今上件色人正当相代年月。宜付還使相代。又卜書。暦本・種種薬物、可付送。
《欽明天皇十四年(五五三)七月甲子【四】》秋七月辛西朔甲子。幸樟勾宮。蘇我大臣稲目宿禰奉勅遣王辰爾、数録船賦。即以王辰爾為船長。因賜姓為船史。今般連之先也。
《欽明天皇十四年(五五三)八月丁西【七】》八月辛卯朔丁酉。百済遺上部奈率科野新羅。下部固徳〓休帯山等、上表曰。去年臣等同議、遣内臣徳率次酒。任那大夫等。奏海表諸弥移居之事。伏待恩詔、如春草之仰甘雨也。今年忽聞。新羅与狛国通謀云。百済与任那、頻詣日本。意謂是乞軍兵、伐我国歟。事若実者。国之敗亡、可企踵而待。庶先日本兵未発之間。伐取安羅、絶日本路。其謀若是。臣等聞茲、深懐危〓。即遣疾使軽舟。馳表以聞。伏願。天慈速遣前軍後軍。相続来救。逮于秋節、以固海表弥移居也。若遅晩者、噬臍無及矣。所遣軍衆、来到臣国。衣糧之費。臣当充給。来到任那、亦復如是。若不堪給。臣必助充、令無乏少。別的臣敬受天勅。来撫臣蕃。夙夜乾乾、勤修庶務。由是、海表諸蕃、皆称其善。謂当万歳粛清海表。不幸云亡。深用追痛。今任那之事、誰可修治。伏願天慈速遣其代。以鎮任那。又復海表諸国、甚乏弓馬。自古迄今。受之天皇。以禦強敵。伏願天慈多〓[貝+兄]弓馬。
《欽明天皇十四年(五五三)十月己酉【廿】》冬十月庚寅朔己酉。百済王子余昌〈 明王子。威徳王也。 〉悉発国中兵。向高麗国。築百合野塞、眠食軍士。是夕観覧。鉅野墳腴。平原濔〓。人跡罕見。犬声蔑聞。俄而脩忽之際。聞鼓吹之声。余昌乃大驚、打鼓相応。通夜固守。凌晨起見。曠野之中、覆如青山。旌旗充満。会明有着頸鎧者一騎、挿鐃者〈 鐃字未詳。 〉二騎。珥豹尾者二騎、并五騎。連轡到来問曰。小児等言。於吾野中、客人有在。何得不迎礼也。今欲早知。与吾可以礼問答者姓名年位。余昌対曰。姓是同姓。位是杆率。年二十九矣。百済反問。亦如前法而対答焉。遂乃立標而合戦。於是。百済以鉾。刺堕高麗勇士於馬斬首。仍刺挙頭於鉾末。還入示衆。高麗軍将、憤怒益甚。是時百済歓叫之声、可裂天地。復其偏将、打鼓疾闘。追却高麗王於東聖山之上。
《欽明天皇十五年(五五四)正月甲午【七】》十五年春正月戊子朔甲午。立皇子渟中倉太珠敷尊為皇太子。
《欽明天皇十五年(五五四)正月丙申【九】》丙申。百済遣中部木州施徳文次。前部施徳曰佐分屋等於筑紫。諮内臣・佐伯連等曰。徳率次酒。杆率塞敦等、以去年閏月四日到来云。臣等〈 臣等者。謂内臣也。 〉以来年正月到。如此〓而未審。来不也。又軍数幾何。願聞若干、預治営壁。別諮。方聞、奉可畏天皇之詔。来詣筑紫、看送賜軍。聞之歓喜無能比者。此年之役、甚危於前。願遣賜軍、使逮正月。於是内臣奉勅而答報曰。即令遣助軍数一千。馬一百疋。船四十隻。
《欽明天皇十五年(五五四)二月》二月。百済遣下部杆率将軍三貴。上部奈率物部烏等、乞救兵。仍貢徳率東城子莫古。代前番奈率東城子言。五経博士王柳貴代固徳馬丁安。僧曇恵等九人代僧道深等七人。別奉勅、貢易博士施徳王道良。暦博士固徳王保孫。医博士奈率王有悛陀。採薬師施徳潘量豊。固徳丁有陀。楽人施徳三斤。季徳己麻次。季徳進奴。対徳進陀。皆依請代之。
《欽明天皇十五年(五五四)三月丁亥朔》三月丁亥朔。百済使人中部木州施徳文次等罷帰。
《欽明天皇十五年(五五四)五月戊子【三】》夏五月丙戌朔戊子。内臣率舟師、詣于百済。
《欽明天皇十五年(五五四)十二月》冬十二月。百済遣下部杆率〓斯干奴、上表曰。百済王臣明及在安羅諸倭臣等。任那諸国旱岐等奏。以斯羅無道。不畏天皇与狛同心欲残滅海北弥移居。臣等共議、遣有至臣等、仰乞軍士。征伐斯羅。而天皇遣有至臣、帥軍以六月至来。臣等深用歓喜。以十二月九日、遣攻斯羅。臣先遣東方領物部莫哥武連。領其方軍士、攻函山城。有至臣所将来民筑紫物部莫奇委沙奇、能射火箭。蒙天皇威霊。以月九日酉時、焚城抜之。故遣単使馳船奏聞。別奏。若但斯羅者。有至臣所将軍士亦可足矣。今狛与斯羅。同心戮力。難可成功。伏願速遣竹斯嶋上諸軍士。来助臣国。又助任那。則事可成。又奏。臣別遣軍士万人、助任那。并以奏聞。今事方急。単船遣奏。但奉好錦二疋。〓〓一領。斧三百口。及所獲城民、男二。女五。軽薄追用悚懼。余昌謀伐新羅。耆老諌曰。天未与。懼禍及。余昌曰。老矣、何怯也。我事大国。有何懼也。遂入新羅国築久陀牟羅塞。其父明王憂慮。余昌長苦行陣、久廃眠食。父慈多闕。子孝希成。乃自徃迎慰労。新羅聞明王親来。悉発国中兵、断道撃破。是時新羅謂佐知村飼馬奴苦都〈 更名谷智。 〉曰。苦都賤奴也。明王名主也。今使賤奴殺名主。冀伝後世莫忘於口。已而苦都乃獲明王。再拝曰。請斬王首。明王対曰。王頭不合受奴手。苦都曰。我国法違背所盟。雖曰国王、当受奴手。〈 一本云。明王乗踞胡床。解授佩刀於谷知令斬。 〉明王仰天大憩涕泣。許諾曰。寡人毎念。常痛入骨髄。願計不可苟活。乃延首受斬。苦都斬首而殺。堀坎而埋。〈 一本云。新羅留理明王頭骨。而以礼送余骨於百済。今新羅王埋明王骨於北庁階下。名此庁曰都堂。 〉余昌遂見囲繞。欲出不得。士卒遑駭、不知所図。有能射人、筑紫国造。進而彎弓、占擬。射落新羅騎卒最勇壮者。発箭之利、通所乗鞍前後橋。及其被甲領会也。復続発箭如雨。弥〓不懈。射却囲軍。由是余昌及諸将等、得従間道逃帰。余昌讃国造射却囲軍。尊而名曰鞍橋君。〈 鞍橋。此云矩羅賦。 〉於是新羅将等具知百済疲尽。遂欲謀滅無余。有一将云。不可。日本天皇以任那事。屡責吾国。況復謀滅百済官家。必招後患。故止之。
《欽明天皇十六年(五五五)二月》十六年春二月。百済王子余昌遣王子恵〈 王子恵者。威徳王之弟也。 〉奏曰。聖明王為賊見殺。〈 十五年、為新羅所殺。故今奏之。 〉天皇聞而傷恨。廼遣使者、迎津慰問。於是許勢臣問王子恵曰。為当欲留此間。為当欲向本郷。恵答曰。依憑天皇之徳。冀報考王之讎。若垂哀憐多賜兵革。雪垢復讎。臣之願也。臣之去留、敢不唯命是従。俄而蘇我臣問訊曰。聖王妙達天道地理。名流四表八方。意謂。永保安寧。統領海西蕃国。千年万歳、奉事天皇。豈図、一旦眇然昇遐。与水無帰、即安玄室。何痛之酷。何悲之哀。凡在含情、誰不傷悼。当復何咎致茲禍也。今復何術用鎮国家。恵報答之曰。臣禀性愚蒙不知大計。何況禍福所倚。国家存亡者乎。蘇我卿曰。昔在天皇大泊瀬之世。汝国為高麗所逼。危甚累卵。於是天皇命神祇伯。敬受策於神祇。祝者廼託神語報曰。屈請建邦之神。徃救将亡之主。必当国家謐靖。人物乂安。由是請神徃救。所以社稷安寧。原夫建邦神者。天地株判之代。草木言語之時。自天降来、造立国家之神也。頃聞。汝国輟而不祀。方今悛悔前過。脩理神宮、奉祭神霊、国可昌盛。汝当莫忘。
《欽明天皇十六年(五五五)七月壬午(四)》秋七月己卯朔壬午。遣蘇我大臣稲目宿禰。穂積磐弓臣等。使于吉備五郡、置白猪屯倉。
《欽明天皇十六年(五五五)八月》八月。百済余昌謂諸臣等曰。少子今願、奉為考王出家脩道。諸臣・百姓報言。今君王欲得出家修道者。且奉教也。嗟夫前慮不定。後有大患。誰之過歟。夫百済国者。高麗。新羅之所争欲滅。自始開国、迄于是歳。今此国宗、将授何国。要須道理分明応教。縦使能用耆老之言。豈至於此。請悛前過、無労出俗。如欲果願。須度国民。余昌対曰。諾。即就図於臣下。臣下遂用相議。為度百人。多造幡蓋、種種攻徳、云云。
《欽明天皇十七年(五五六)正月》十七年春正月。百済王子恵請罷。仍賜兵仗。良馬甚多。亦頻賞禄。衆所欽歎。於是遣阿倍臣。佐伯連。播磨直。率筑紫国舟師。衛送達国。別遣筑紫火君〈 百済本記云。筑紫君児。火中君弟。 〉率勇士一千、衛送弥〓。〈 弥〓津名 〉因令守津路要害之地焉。
《欽明天皇十七年(五五六)七月己卯(六)》秋七月甲戌朔己卯。遣蘇我大臣稲目宿禰等於備前児嶋郡置屯倉。以葛城山田直瑞子為田令。〈 田令。此云陀豆歌毘。 〉
《欽明天皇十七年(五五六)十月》冬十月。遣蘇我大臣稲目宿禰等。於倭国高市郡置韓人大身狭屯倉。〈 言韓人者。百済也。 〉・高麗人小身狭屯倉。紀国置海部屯倉。〈 一本云。以処処韓人、為大身狭屯倉田部。高麗人為小身狭屯倉田部。是即以韓人。高麗人為田部。故因為屯倉之号也。 〉
《欽明天皇十八年(五五七六)三月庚子朔》十八年春三月庚子朔。百済王子余昌嗣立。是為威徳王。
《欽明天皇二一年(五六〇)九月》二十一年秋九月。新羅遣弥至己知奈末、献調賦。饗賜邁常。奈末喜歓而罷曰。調賦使者国家之所貴重。而私議之所軽賤。行李者百姓之所懸命。而選用之所卑下。王政之弊。未必不由此也。請差良家子為使者。不可以卑賤為使。
《欽明天皇二二年(五六一)》二十二年。新羅遣久礼叱及伐干、貢調賦。司賓饗遇礼数減常。及伐干忿恨而罷。
《欽明天皇二二年(五六一)是歳》是歳。復遣奴〓[氏+一]。大舎献前調賦。於難波大郡、次序諸蕃。掌客額田部連。葛城直等、使列于百済之下而引導。大舍怒還。不入館舍。乗船帰至穴門。於是。脩治穴門館。大舍問曰。為誰客造。工匠河内馬飼首押勝欺紿曰。遣問西方無礼使者之所停宿処也。大舍還国、告其所言。故新羅築城於阿羅波斯山。以備日本。
《欽明天皇二三年(五六二)正月》二十三年春正月。新羅打滅任那官家。〈 一本云。二十一年、任那滅焉。忽言任那。別言加羅国。安羅国。斯二岐国。多羅国。卒麻国。古嗟国。子他国。散半下国。乞〓[冫+食]国。稔礼国。合十国。 〉
《欽明天皇二三年(五六二)六月》夏六月。詔曰。新羅西羌小醜。逆天無状。違我恩義。破我官家。毒害我黎民。誅残我郡県。我気長足姫尊霊聖聡明。周行天下。劬労群庶。饗育万民。哀新羅所窮見帰。全新羅王将戮之首、授新羅要害之地。崇新羅非次之栄。我気長足姫尊、於新羅何薄。我百姓於新羅何怨。而新羅長戟・強弩。凌蹙任那。距牙・鉤爪、残虐含霊。刳肝〓[昔+斤]趾、不厭其快。曝骨焚屍、不謂其酷。任那族姓百姓以還。窮刀極爼。既屠且膾。豈有率土之賓。謂為王臣。乍食人之禾、飲人之水、孰忍聞此、而不悼心。況乎太子。大臣、処趺萼之親。泣血御冤之寄。当蕃屏之任。摩頂至踵之恩。世受前朝之徳。身当後代之位。而不能瀝胆抽膓。共誅奸逆、雪天地之痛酷。報君父之仇讎。則死有恨臣之子道不成。
《欽明天皇二三年(五六二)六月是月》是月。或有譖馬飼首歌依曰。歌依之妻逢臣讃岐鞍薦有異。熟而熟視。皇后御鞍也。即収廷尉。鞫問極切。馬飼首歌依乃揚言誓曰。虚也。非実。若是実者必被天災。遂因苦問。伏地而死。死未経時。急災於殿。廷尉収縛其子守石与中瀬氷、〈 守石。名瀬氷。皆名也。 〉将投火中。〈 投火為刑。蓋古之制也。 〉呪曰。非吾手投。以祝手投。呪訖欲投火。守石之母祈請曰。投児火裏。天災果臻。請付祝人使作神奴。乃依母請、許没神奴。
《欽明天皇二三年(五六二)七月己巳朔》秋七月己巳朔。新羅遣使献調賦。其使人知新羅滅任那。恥背国恩。不敢請罷。遂留不帰本土。例同国家百姓。今河内国更荒郡〓〓野邑新羅人之先也。
《欽明天皇二三年(五六一)是月》是月。遣大将軍紀男麻呂宿禰。将兵出〓[口+多]〓[口+利]。副将河辺臣瓊缶出居曾山。而欲問新羅攻任那之状。遂到任那。以薦集部首登弭。遣於百済。約束軍計。登弭仍宿妻家。落印書。弓箭於路。新羅具知軍計。卒起大兵。尋属敗亡。乞降帰附。紀男麻呂宿禰取勝旋師、入百済営。令軍中曰。夫勝不忘敗。安必慮危。古之善教也。今処彊畔。豺狼交接。而可軽忽、不思変難哉。況復平安之世刀剣不離於身。蓋君子之武備、不可以已。宜深警戒、務崇斯令。士卒皆委心而服事焉。河辺臣瓊缶独進転闘。所向皆抜。新羅更挙白旗、投兵隆首。河辺臣瓊缶元不暁兵。対挙白旗、空爾独進。新羅闘将曰。将軍河辺臣今欲降矣。乃進軍逆戦。尽鋭〓攻破之。前鋒所傷甚衆。倭国造手彦自知難救。棄軍遁逃。新羅闘将手持鉤戟。追至城洫。運戟撃之。手彦因騎駿馬、超渡城洫。僅以身兔。闘将臨城洫而歎曰。久須尼自利。〈 此新羅語未詳也。 〉於是。河辺臣遂引兵退、急営於野。於是士卒尽相欺蔑。莫有遵承。闘将自就営中、悉生虜河辺臣瓊缶等及其随婦。于時父子夫婦不能相恤。闘将問河辺臣曰。汝命与婦、孰与尤愛。答曰。何愛一女、以取禍乎。如何不過命也。遂許為妾。闘将遂於露地、奸其婦女。婦女後還。河辺臣欲就談之。婦人甚以慚恨、而不随曰。昔君軽売妾身。今何面目以相遇。遂不肯言。是婦人者坂本臣女。曰甘美媛。同時所虜調吉士伊企儺。為人勇烈。終不降服。新羅闘将抜刀欲斬。逼而脱褌。追令以尻臀向日本、大号叫〈 叫〓[口+兆]也 〉曰、日本将齧我〓〓[月+隹]。即号叫曰。新羅王啗我〓〓[月+隹]。雖被苦逼。尚如前叫〓。由是見殺。其子舅子亦抱其父而死。伊企儺辞旨難奪、皆如此。由此特為諸将帥所痛惜。昔妻大葉子亦並見禽。愴然而歌曰。
@柯羅倶爾能。基能陪爾陀致底。於譜磨故幡。比例甫〓[口+羅]須母。耶魔等陛武岐底。 からくにの きのへにたちて おほばこは ひれふらすも やまとへむきて (K100)
或有和曰。
@柯羅倶爾能。基能陪爾陀陀志。於譜磨故幡。比礼甫羅須弥喩。那爾婆陛武岐底。 からくにの きのへにたたし おほばこは ひれふらすみゆ なにはへむきて (K101)
《欽明天皇二三年(五六二)八月》八月。天皇遣大将軍大伴連狭手彦。領兵数万、伐于高麗。狭手彦乃用百済計。打破高麗。其王踰墻而逃。狭手彦遂乗勝以入宮。尽得珍宝〓[貝+化]賂。七織帳。鉄屋還来。〈 旧本云。鉄屋在高麗西高楼上。織帳張於高麗王内寝。 〉以七織帳、奉献於天皇。以甲二領。金飾刀二口。銅鏤鍾三口。五色幡二竿。美女媛〈 媛名也。 〉并其従女吾田子。送於蘇我稲目宿禰大臣。於是。大臣遂納二女以為妻、居軽曲殿。〈 鉄屋在長安寺。是寺不知在何国。一本云。十一年、大伴狭手彦連共百済国、駆却高麗王陽香於比津留都。 〉
《欽明天皇二三年(五六二)十一月》冬十一月。新羅遣使献、并貢調賦。使人悉知国家、憤新羅滅任那。不敢請羅。恐致刑戮、不帰本土。例同百姓。今摂津国三嶋郡埴廬新羅人之先祖也。
《欽明天皇二六年(五六五)五月》二十六年夏五月。高麗人頭霧〓[口+利]耶陛等投化於筑紫。置山背国。今畝原。奈羅。山村高麗人之先祖也。
《欽明天皇二八年(五六七)》二十八年。郡国大水。飢。或人相食。転傍郡穀以相救。
《欽明天皇三十年(五六九)正月辛卯朔》三十年春正月辛卯朔。詔曰。量置田部、其来尚矣。年甫十余、脱籍兔課者衆。宜遣胆津、〈 胆津者。王辰爾之甥也。 〉検定白猪田部丁籍。
《欽明天皇三十年(五六九)四月》夏四月。胆津検閲白猪田部丁者。依詔定籍。果成田戸。天皇嘉胆津定籍之功。賜姓為白猪史。尋拝田令。為瑞子之副。〈 瑞子見上。 〉
《欽明天皇三一年(五七〇)三月甲申朔》三十一年春三月甲申朔。蘇我大臣稲目宿禰薨。
《欽明天皇三一年(五七〇)四月乙酉(二)》夏四月甲申朔乙酉。幸泊瀬柴籬宮。越人江渟臣裾代詣京奏曰。高麗使人、辛苦風浪、迷失浦津。任水漂流。忽到着岸。郡司隠匿。故臣顕奏。詔曰。朕承帝業、若干年。高麗迷路、始到越岸。雖苦漂溺。尚全性命。豈非徽猷広被。至徳魏魏。仁化傍通。洪恩蕩蕩者哉。有司宜於山背国相楽郡。起館、浄治。厚相資養。
《欽明天皇三一年(五七〇)四月是月》是月。乗輿至自泊瀬柴籬宮。遣東漢氏直糠児。葛城直難波、迎召高麗使人。
《欽明天皇三一年(五七〇)五月》五月。遣膳臣傾子於越、饗高麗使。〈 傾子。此云舸陀部古。 〉大使審知膳臣是皇華使。乃謂道君曰。汝非天皇。果如我疑。汝既伏拝膳臣。倍復足知百姓。而前詐余、取調入己。宜速還之。莫煩飾語。膳臣聞之、使人探索其調。具為与之。還京復命。
《欽明天皇三一年(五七〇)七月壬午朔》秋七月壬子朔。高麗使到于近江。
《欽明天皇三一年(五七〇)七月是月》是月。遣許勢臣猿与吉士赤鳩、発自難波津。控引船於狭狭波山。而装飾船、乃徃迎於近江北山。遂引入山背高威館。則遣東漢坂上直子麻呂。錦部首大石、以為守護。更饗高麗使者於相楽館。
《欽明天皇三二年(五七一)三月壬子【五】》三十二年春三月戊申朔壬子。遣坂田耳子郎君。使於新羅。問任那滅由。
《欽明天皇三二年(五七一)三月是月》是月。高麗献物并表、未得呈奏。経歴数旬。占待良日。
《欽明天皇三二年(五七一)四月壬辰【十五】》夏四月戊寅朔壬辰。天皇寝疾不予。皇太子向外不在。騨馬召到。引入臥内。執其手詔曰。朕疾甚。以後事属汝。汝須打新羅。封建任那。更造夫婦。惟如旧曰。死無恨之。
《欽明天皇三二年(五七一)四月是月》是月。天皇遂崩于内寝。時年若干。
《欽明天皇三二年(五七一)五月》五月。殯于河内古市。
《欽明天皇三二年(五七一)八月丙子朔》秋八月丙子朔。新羅遣弔使未叱子失消等、奉哀於殯。
《欽明天皇三二年(五七一)八月是月》是月。未叱子失消等罷。
《欽明天皇三二年(五七一)九月》九月。葬于檜隈坂合陵。
日本書紀巻第十九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二十

 渟中倉太珠敷天皇 敏達天皇
《敏達天皇即位前紀》渟中倉太珠敷天皇。天国排開広庭天皇第二子也。母曰石姫皇后。〈 石姫皇后。武小広国押盾天皇女也。 〉天皇不信仏法、而愛文史。二十九年、立為皇太子。三十二年四月。天国排開広庭天皇崩。
《敏達天皇元年(五七二)四月甲戌【三】》元年夏四月壬申朔甲戌。皇太子即天皇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敏達天皇元年(五七二)四月是月》是月。宮于百済大井。以物部弓削守屋大連為大連。如故。以蘇我馬子宿禰為大臣。
《敏達天皇元年(五七二)五月壬寅朔》五月壬寅朔。天皇問皇子与大臣曰。高麗使人今何在。大臣奉対曰。在於相楽館。天皇聞之。傷惻極甚。愀然而歎曰。悲哉。此使人等。名既奏聞於先考天皇矣。乃遣郡臣於相楽館。検録所献調物。令送京師。
《敏達天皇元年(五七二)五月【十五】》丙辰。天皇執高麗表疏、授於大臣。召聚諸史、令読解之。是時諸史於三日内、皆不能読。爰有船史祖王辰爾。能奉読釈。由是天皇与大臣倶為讃美曰。勤乎、辰爾。懿哉、辰爾。汝若不愛於学。誰能読解。宜従今始近侍殿中。既而詔東西諸史曰。汝等所習之業、何故不就。汝等雖衆、不及辰爾。又高麗上表疏、書于烏羽。字随羽黒、既無識者。辰爾乃蒸羽於飯気。以帛印羽。悉写其字。朝庭悉之異。
《敏達天皇元年(五七二)六月》六月。高麗大使謂副使等曰。磯城嶋天皇時。汝等違吾所議。被欺於他。妄分国調。輙与微者。豈非汝等過歟。其若我国王聞。必誅汝等。副使等自相謂之曰。若吾等至国時。大使顕〓吾過。是下祥事也。思欲偸殺而断其口。是夕謀泄。大使知之装束衣帯、独自潜行。立館中庭不知所計。時有賊一人。以杖出来、打大使頭而退。次有賊一人。直向大使、打頭与手而退。大使尚黙然立地而拭面血。更有賊一人、執刀急来、刺大使腹而退。是時。大使恐伏地拝。後有賊一人。既殺而去。明旦領客東漢坂上直子麻呂等、推問其由。副使等乃作矯詐曰。天皇賜妻於大使。大使違勅不受。無礼茲甚。是以臣等為天皇殺焉。有司以礼収葬。
《敏達天皇元年(五七二)七月》秋七月。高麗使人罷帰。是年也、太歳壬辰。
《敏達天皇二年(五七三)五月戊辰【三】》二年夏五月丙寅朔戊辰。高麗使人泊于越海之岸。破船溺死者衆。朝庭猜頻迷路。不饗放還。仍勅吉備海部直難波、送高麗使。
《敏達天皇二年(五七三)七月乙丑朔》秋七月乙丑朔。於越海岸。難波与高麗使等相議。以送使難波船人大嶋首磐日。狭丘首間狭。令乗高麗使船。以高麗二人令乗送使船。如此互乗、以備奸志。倶時発船、至数里許。逆使難波乃恐畏波浪。執高麗二人、擲入於海。
《敏達天皇二年(五七三)八月丁未【十四】》八月甲午朔丁未。送使難波還来。復命曰。海裏鯨魚大有、遮齧船与楫櫂。難波等恐魚呑船、不得入海。天皇聞之。識其謾語、駆使於官不放還国。
《敏達天皇三年(五七四)五月甲子【五】》三年夏五月庚申朔甲子。高麗使人泊于越海之岸。
《敏達天皇三年(五七四)七月戊寅【二十】》秋七月己未朔戊寅。高麗使人入京奏曰。臣等去年相逐送使、罷帰於国。臣等先至臣蕃。臣蕃即准使人之礼。礼饗大嶋首磐日等。高麗国王別以厚礼礼之。既而送使之船至今末到。故更謹遣使人并磐日等。請問臣使不来之意。天皇聞、即数難波罪曰。欺誑朝庭。一也。溺殺隣使。二也。以茲大罪、不合放還。以断其罪。
《敏達天皇三年(五七四)十月丙申【九】》冬十月戊子朔丙申。遣蘇我馬子大臣於吉備国、増益白猪屯倉与田部。即以田部名籍、授于白猪史胆津。
《敏達天皇三年(五七四)十月戊戌【十一】》戊戌。詔。船史王辰爾弟牛、賜姓為津史。
《敏達天皇三年(五七四)十一月》十一月。新羅遣使進調。
《敏達天皇四年(五七五)正月甲子【九】》四年春正月丙辰朔甲子。立息長真手王女広姫為皇后。是生一男。二女。其一曰押坂彦人大兄皇子。〈 更名麻呂古皇子。 〉其二曰逆登皇女。其三曰菟道磯津貝皇女。
《敏達天皇四年(五七五)正月是月》是月。立一夫人。春日臣仲君女曰老女子夫人。〈 更名薬君娘也。 〉生三男。一女。其一曰難波皇子。其二曰春日皇子。其三曰桑田皇女。其四曰大派皇子。次采女伊勢大鹿首小熊女曰菟名子夫人。生太姫皇女。〈 更名桜井皇女。 〉与糠手姫皇女。〈 更名田村皇女。 〉
《敏達天皇四年(五七五)二月壬辰朔》二月壬辰朔。馬子宿禰大臣還于京師。復命屯倉之事。
《敏達天皇四年(五七五)二月乙丑【この月なし。】》乙丑。百済遣使進調。多益恒歳。天皇以新羅未建任那。詔皇子与大臣曰。莫懶懈於任那之事。
《敏達天皇四年(五七五)四月庚寅【六】》夏四月乙酉朔庚寅。遣吉士金子、使於新羅。吉士木蓮子使於任那。吉士訳語彦使於百済。
《敏達天皇四年(五七五)六月》六月。新羅遣使進調多。益常例。并進多多羅。須奈羅。和陀。発鬼、四邑之調。
《敏達天皇四年(五七五)是歳》是歳。命卜者、占海部王家地与糸井王家地。卜便襲吉。遂営宮於訳語田。是謂幸玉宮。
《敏達天皇四年(五七五)十一月》冬十一月。皇后広姫薨。
《敏達天五五年(五七七)三月戊子【十】》五年春三月己卯朔戊子。有司請立皇后。詔立豊御食炊屋姫尊為皇后。是生二男。五女。其一曰菟道貝鮹皇女。〈 更名菟道磯津貝皇女也。 〉是嫁於東宮聖徳。其二曰竹田皇子。其三曰小墾田皇女。是嫁於彦人大兄皇子。其四曰〓〓守皇女。〈 更名軽守皇女。 〉其五曰尾張皇子。其六曰田眼皇女。是嫁於息長足日広額天皇。其七曰桜井弓張皇女。
《敏達天皇六年(五七七)二月甲辰朔》六年春二月甲辰朔。詔。置日祀部。私部。
《敏達天皇六年(五七七)五月丁酉【五】》夏五月癸酉朔丁丑。遣大別王与小黒吉士。宰於百済国。〈 王人奉命、為使三韓。自称為宰。言宰於韓。蓋古之典乎。如今言使也。余皆倣此。大別王未詳所出也。 〉
《敏達天皇六年(五七七)十一月庚午朔》冬十一月庚午朔。百済国王付還使大別王等。献経論若干巻、并律師。禅師。比丘尼。呪禁師。造仏工。造寺工、六人。遂安置於難波大別王寺。
《敏達天皇七年(五七八)三月壬申【五】》七年春三月戊辰朔壬申。以菟道皇女、侍伊勢祠。即奸池辺皇子。事顕而解。
《敏達天皇八年(五七九)十月》八年冬十月。新羅遣枳叱政奈末進調。并送仏像。
《敏達天皇九年(五八〇)六月》九年夏六月。新羅遣安刀奈末。失消奈末進調。不納以還之。
《敏達天皇十年(五八一)閏二月》十年春潤二月。蝦夷数千冦於辺境。由是召其魁帥綾糟等。〈 魁帥者大毛人也。 〉詔曰。惟、爾蝦夷者。大足彦天皇之世、合殺者斬。応原者赦。今朕遵彼前例、欲誅元悪。於是綾糟等懼然恐懼。乃下泊瀬中流。面三諸岳、漱水而盟曰。臣等蝦夷。自今以後子子孫孫。〈 古語云。生児八十綿連連。 〉用清明心、事奉天闕。臣等若違盟者。天地諸神及天皇霊、絶滅臣種矣。
《敏達天皇十一年(五八二)十月》十一年冬十月。新羅遣安刀奈末。失消奈末進調。不納以還之。
《敏達天皇十二年(五八三)七月丁酉朔》十二年秋七月丁酉朔。詔曰。属我先考天皇之世。新羅滅内官家之国。〈 天国排開広庭天皇二十三年、任那為新羅所滅。故云新羅滅我内官家也。 〉先考天皇謀復任那。不果而崩。不成其志。是以朕当奉助神謀、復興任那。今在百済火葦北国造阿利斯登子。達率日羅、賢而有勇。故朕欲与其人相計。乃遣紀国造押勝与吉備海部直羽嶋、喚於百済。
《敏達天皇十二年(五八三)十月》冬十月。紀国造押勝等還自百済。復命於朝曰。百済国主奉惜日羅、不肯聴上。
《敏達天皇十二年(五八三)是歳》是歳。復遣吉備海部直羽嶋、召日羅於百済。羽嶋既之百済。欲先私見日羅。独自向家門底。俄而有家裏来韓婦。用韓語言。以汝之根、入我根内。即入家去。羽嶋便覚其意、随後而入。於是日羅迎来。把手使坐於座。密告之曰。僕窃聞之。百済国主奉疑天朝。奉遣臣後、留而弗還。所以奉惜不肯奉進。宜宣勅時。現厳猛色、催急召焉。羽嶋乃依其計、而召日羅。於是百済国主怖畏天朝、不敢違勅。奉遣以日羅。恩率徳爾。余怒。哥奴知。参官。柁師徳率次干徳。水手等、若干人。日羅等行到吉備児嶋屯倉。朝庭遣大伴糠手子連、而慰労焉。復遣大夫等於難波館、使訪日羅。是時日羅被甲乗馬、到門底下。乃進庁前、進退跪拝、歎恨而曰。於檜隈宮御寓天皇之世。我君大伴金村大連奉為国家、使於海表火葦北国造刑部靭部阿利斯登之子。臣達率日羅。聞天皇召、恐畏来朝。乃解其甲、奉於天皇。乃営館於阿斗桑市、使住日羅。供給随欲。復遣阿倍目臣・物部贄子連。大伴糠手子連。而問国政於日羅。日羅対言。天皇所以治天下政。要須護養黎民。何遽興兵、翻将失滅。故今令議者仕奉朝列。臣・連。二造。〈 二造者。国造。伴造也。 〉下及百姓。悉皆饒富、令無所乏。如此三年。足食足兵。以悦使民。不憚水火。同恤国難。然後多造船舶。毎津列置。使観客人。令生恐懼。爾乃以能使使於百済。召其国王。若不来者。召其太佐平・王子等来。即自然心生欽伏。後応問罪。又奏言。百済人謀言。有船三百。欲請筑紫。若其実請。宜陽賜予。然則百済欲新造国。必先以女人・小子、載船而至。国家。望於此時。壺岐。対馬多置伏兵。候至而殺。莫翻被詐。毎於要害之所。堅築塁塞矣。於是恩率。参官、臨罷国時。〈 旧本、以恩率為一人。以参官為一人也。 〉窃語徳爾等言。計吾過筑紫許。汝等偸殺日羅者。吾具白王。当賜高爵。身及妻子。垂栄於後。徳爾。余奴皆聴許焉。参官等遂発途於血鹿。於是日羅自桑市村遷難波館。徳爾等昼夜相計将欲殺。時日羅身光、有如火焔。由是徳爾等恐而不殺。遂於十二月晦。候失光殺。日羅更蘇生曰。此是我駆使奴等所為。非新羅也。言畢而死。〈 属是時。有新羅使。故云爾也。 〉天皇詔贄子大連。糠手子連。令収葬於小郡西畔丘前。以其妻子。水手等居于石川。於是大伴糠手子連議曰。聚居一処。恐生其変。乃以妻子、居于石川百済村。水手等居于石川大伴村。収縛徳爾等、置於下百済阿田村。遣数大夫、推問其事。徳爾等伏罪言。信。是恩率。参官教使為也。僕等為人之下、不敢違矣。由是下獄復命於朝庭。乃遣使於葦北。悉召日羅眷族。賜徳爾等。任情決罪。是時葦北君等受而皆殺、投弥売嶋。〈 弥売嶋。蓋姫嶋也。 〉以日羅移葬於葦北。於後海畔者言。恩率之船被風没海。参官之船漂泊津嶋。乃始得帰。
《敏達天皇十三年(五八四)二月庚子【八】》十三年春二月癸巳朔庚子。遣難波吉士木蓮子、使於新羅。遂之任那。
《敏達天皇十三年(五八四)九月》秋九月。従百済来鹿深臣〈 闕名字。 〉有弥勒石像一躯。佐伯連〈 闕名字。 〉有仏像一躯。
《敏達天皇十三年(五八四)是歳》是歳。蘇我馬子宿禰請其仏像二躯。乃遣鞍部村主司馬達等。池辺直氷田。使於四方、訪覓修行者。於是唯於播磨国、得僧還俗者。名高麗恵便。大臣乃以為師。令度司馬達等女嶋。曰善信尼。〈 年十一歳。 〉又度善信尼弟子二人。其一漢人夜菩之女豊女。名曰禅蔵尼。其二錦織壼之女石女。名曰恵善尼。〈 壼。此云都苻。 〉馬子独依仏法。崇敬三尼。乃以三尼、付氷田直与達等、令供衣食。経営仏殿於宅東方。安置弥勒石像。屈請三尼、大会設斎。此時達等得仏舎利於斎食上。即以舎利献於馬子宿禰。馬子宿禰試以舎利、置鉄質中。振鉄鎚打。其質与鎚、悉被摧壌。而舎利不可摧毀。又投舎利於水。舎利随心所願、浮沈於水。由是馬子宿禰。池辺氷田。司馬達等。深信仏法、修行不懈。馬子宿禰亦於石川宅脩治仏殿。仏法之初、自茲而作。
《敏達天皇十四年(五八五)二月壬寅【十五】》十四年春二月戊子朔壬寅。蘇我大臣馬子宿禰起塔於大野丘北、大会設斎。即以達等前所獲舎利、蔵塔柱頭。
《敏達天皇十四年(五八五)二月辛亥【二十四】》辛亥。蘇我大臣患疾。問於卜者。卜者対言。祟於父時所祭仏神之心也。大臣即遣子弟、奏其占状。詔曰。宜依卜者之言。祭祠父神。大臣奉詔、礼拝石像。乞延寿命。是時国行疫疾。民死者衆。
《敏達天皇十四年(五八五)三月丁巳朔》三月丁巳朔。物部弓削守屋大連与中臣勝海大夫奏曰。何故不肯用臣言。自考天皇及於陛下。疫疾流行。国民可絶。豈非専由蘇我臣之興行仏法歟。詔曰。灼然。宜断仏法。
《敏達天皇十四年(五八五)三月丙戌【三十】》丙戌。物部弓削守屋大連自詣於寺。踞坐胡床。斫倒其塔縦火燔之。并焼仏像与仏殿。既而取所焼余仏像、令棄難波堀江。是日、無雲風雨。大連被雨衣。訶責馬子宿禰与従行法侶。令生毀辱之心。乃遣佐伯造御室。〈 更名於閭礙也 〉喚馬子宿禰所供善信等尼。由是馬子宿禰不敢違命。惻愴啼泣。喚出尼等、付於御室。有司便奪尼等三衣。禁錮、楚撻海石榴市亭。』天皇思建任那。差坂田耳子王為使。属此之時。天皇与大連卒患於瘡。故不果遣。詔橘豊日皇子曰。不可違背考天皇勅。可勤修乎任那之政也。又発瘡死者充盈於国。其患瘡者言。身如被焼被打被摧。啼泣而死。老少窃相謂曰。是焼仏像之罪矣。
《敏達天皇十四年(五八五)六月》夏六月。馬子宿禰奏曰。臣之疾病至今未愈。不蒙三宝之力、難可救治。於是詔馬子宿禰曰。汝可独行仏法。宜断余人。乃以三尼、還付馬子宿禰。馬子宿禰受而歓悦。嘆未曾有頂礼三尼。新営精舎。迎入供養。〈 或本云。物部弓削守屋大連。大三輪逆君。中臣磐余連。倶謀滅仏法、欲焼寺塔。并棄仏像。馬子宿禰諍而不従。 〉
《敏達天皇十四年(五八五)八月己亥【十五】》秋八月乙酉朔己亥。天皇病弥留、崩于大殿。是時起殯宮於広瀬。馬子宿禰大臣佩刀而誄。物部弓削守屋大連听然而咲曰。如中猟箭之雀烏焉。次弓削守屋大連手脚揺震而誄。〈 揺震、戦慄也。 〉馬子宿禰大臣咲曰。可懸鈴矣。由是二臣微生怨恨。三輪君逆使隼人相距於殯庭。穴穂部皇子欲取天下。発憤称曰。何故事死王之庭。弗事生王之所也。
日本書紀巻第二十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二十一

 橘豊日天皇 用明天皇
 泊瀬部天皇 崇峻天皇
《用明天皇即位前紀》橘豊日天皇 用明天皇
橘豊日天皇。天国排開広庭天皇第四子也。母曰堅塩媛。天皇信仏法尊神道。十四年秋八月。渟中倉太珠敷天皇崩。
九月戊午【五】》九月甲寅朔戊午。天皇即天皇位。宮於磐余。名曰池辺双槻宮。以蘇我馬子宿禰為大臣。物部弓削守屋連為大連。並如故。
壬申【十九】》壬申。詔曰。云云。』以酢香手姫皇女、拝伊勢神宮、奉日神祀。〈 是皇女自此天皇時逮于炊屋姫天皇之世。奉日神神祀。自退葛城而薨。見炊屋姫天皇紀。或本云。三十七年間、奉日神祀。自退而薨。 〉
《用明天皇元年(五八六)正月壬子朔》元年春正月壬子朔。立穴穂部間人皇女為皇后。是生四男。其一曰廐戸皇子。〈 更名豊耳聡。聖徳。或名豊聡耳。法大王。或云法主王。 〉是皇子初居上宮。後移斑鳩。於豊御食炊屋姫天皇世、位居東宮。総摂万機、行天皇事。語見豊御食炊屋姫天皇紀。其二曰来目皇子。其三曰殖栗皇子。其四曰茨田皇子。立蘇我大臣稲目宿禰女石寸名為嬪。是生田目皇子。〈 更名豊浦皇子。 〉葛城直磐村女広子生一男。一女。男曰麻呂子皇子。此当麻公之先也。女曰酢香手姫皇女。歴三代以奉日神。
《用明天皇元年(五八六)五月》夏五月。穴穂部皇子欲奸炊屋姫皇后、而自強入於殯宮。寵臣三輪君逆乃喚兵衛。重〓宮門。拒而勿入。穴穂部皇子問曰。何人在此。兵衛答曰。三輪君逆在焉。七呼開門。遂不聴入。於是穴穂部皇子謂大臣与大連曰。逆頻無礼矣。於殯庭誄曰。不荒朝庭。浄如鏡面。臣治平奉仕。即是無礼。方今天皇子弟多在。両大臣侍。誰得恣情、専言奉仕。又余観殯内。拒不聴入。自呼開門、七廻不応。願欲斬之。両大臣曰。随命。於是穴穂部皇子陰謀王天下之事。而口詐在於殺逆君。遂与物部守屋大連、率兵囲繞磐余池辺。逆君知之。隠於三諸之岳。是日夜半、潜自山出。隠於後宮。〈 謂炊屋姫皇后之別業。是名海石榴市宮也。 〉逆之同姓白堤与横山言逆君在処。穴穂部皇子即遣守屋大連〈 或本云。穴穂部皇子与泊瀬部皇子、相計而遣守屋大連。 〉曰。汝応往討逆君并其二子。大連遂率兵去。蘇我馬子宿禰外聞斯計。詣皇子所。即逢門底。〈 謂皇子家門也。 〉将之大連所。時諌曰。王者不近刑人。不可自往。皇子不聴而行。馬子宿禰即便随去。到於磐余、〈 行至於池辺也。 〉而切諌之。皇子乃従諌止。仍於此処踞坐胡床、待大連焉。大連良久而至。率衆報命曰。斬逆等訖。〈 或本云。穴穂部皇子自行射殺。 〉於是馬子宿禰惻然頽歎曰。天下之乱不久矣。大連聞而答曰。汝小臣之所不識也。〈 此三輪君逆者訳語田天皇之所寵愛。悉委内外之事焉。由是炊屋姫皇后与馬子宿禰倶発恨於穴穂部皇子也。 〉是年也、太歳丙午。
《用明天皇二年(五八七)四月丙午【二】》二年夏四月乙巳朔丙午。御新嘗於磐余河上。是日、天皇得病、還入於宮。群臣侍焉。天皇詔群臣曰。朕思欲帰三宝。卿等議之。群臣入朝而議。物部守屋大連与中臣勝海連。違詔議曰。何背国神、敬他神也。由来不識若斯事矣。蘇我馬子宿禰大臣曰。可随詔而奉助。〓[言+巨]生異計。於是皇弟皇子〈 皇弟皇子者穴穂部皇子。即天皇庶弟。 〉引豊国法師、〈 闕名也。 〉入於内裏。物部守屋大連耶睨大怒。是時押坂部史毛屎急来密語大連曰。今群臣図卿。復将断路。大連聞之即退於阿都、〈 阿都大連之別業所在地名也。 〉集聚人焉。中臣勝海連於家集衆、随助大連。遂作太子彦人皇子像与竹田皇子像厭之。俄而知事難済。帰附彦人皇子於水派宮。〈 水派。此云美麻多。 〉舍人迹見赤檮伺勝海連自彦人皇子所退。抜刀而殺。〈 迹見姓也。赤檮名也。赤檮。此云伊知毘。 〉大連従阿都家、使物部八坂。大市造小坂。漆部造兄。謂馬子大臣曰。吾聞。群臣謀我。我故退焉。馬子大臣。乃使土師八嶋連於大伴毘羅夫連所。具述大連之語。由是毘羅夫連手執弓箭・皮楯、就槻曲家。不離昼夜守護大臣。〈 槻曲家者。大臣家也。 〉』天皇之瘡転盛。将欲終時。鞍部多須奈〈 司馬達等子也。 〉進而奏曰。臣奉為天皇、出家脩道。又奉造丈六仏像及寺。天皇為之悲慟。今南淵坂田寺木丈六仏像。挟侍菩薩是也。
《用明天皇二年(五八七)四月癸丑【九】》癸丑。天皇崩于大殿。
《用明天皇二年(五八七)七月甲午【二十一】》秋七月甲戌朔甲午。葬于磐余池上陵。
《崇峻天皇即位前紀》 泊瀬部天皇 崇峻天皇
泊瀬部天皇。天国排開広庭天皇第十二子也。母曰小姉君。〈 稲目宿禰女也。已見上文。 〉
《崇峻天皇即位前紀用明天皇二年(五八七)四月》二年夏四月。橘豊日天皇崩。
《崇峻天皇即位前紀用明天皇二年(五八七)五月》五月。物部大連軍衆三度驚駭。大連元欲去余皇子等。而立穴穂部皇子為天皇。及至於今、望因遊猟而謀替立。密使人於穴穂部皇子曰。願与皇子将馳猟於淡路。謀泄。
《崇峻天皇即位前紀用明天皇二年(五八七)六月庚戌【七】》六月甲辰朔庚戌。蘇我馬子宿禰等奉炊屋姫尊。詔佐伯連丹経手。土師連磐村。的臣真噛曰。汝等厳兵。速往、誅殺穴穂部皇子与宅部皇子。是日夜半。佐伯連丹経手等囲穴穂部皇子宮。於是衛士先登楼上。撃穴穂部皇子肩。皇子落於楼下、走入偏室。衛士等挙燭而誅。
《崇峻天皇即位前紀用明天皇二年(五八七)六月辛亥【八】》六月辛亥。誅宅部皇子。〈 宅部皇子。檜隈天皇之子。上女王之父也。未詳。 〉善穴穂部皇子。故誅。
《崇峻天皇即位前紀用明天皇二年(五八七)六月甲子【二十一】》甲子。善信阿尼等謂大臣曰。出家之途以戒為本。願向百済、学受戒法。
《用崇峻天皇即位前紀用明天皇二年(五八七)六月是月》是月。百済調使来朝。大臣謂使人曰。率此尼等。将渡汝国、令学戒法。了時発遣。使人答曰。臣等帰蕃先道国王。而後発遣。亦不遅也。
《崇峻天皇即位前紀用明天皇二年(五八七)七月》秋七月。蘇我馬子宿禰大臣勧諸皇子与群臣。謀滅物部守屋大連。泊瀬部皇子。竹田皇子。廐戸皇子。難波皇子。春日皇子。蘇我馬子宿禰大臣。紀男麻呂宿禰。巨勢臣比良夫。膳臣賀施夫。葛城臣烏那羅。倶率軍旅、進討大連。大伴連噛。阿倍臣人。平群臣神手。坂本臣糠手。春日臣。〈 闕名字。 〉倶率軍兵、従志紀郡到渋河家。大連親率子弟与奴軍。築稲城而戦。於是大連昇衣揩朴枝間、臨射如雨。其軍強盛。填家溢野。皇子等軍与群臣衆、怯弱恐怖。三廻却還。是時廐戸皇子束髪於額。〈 古俗、年少児、年十五六間。束髪於額。十七八間。分為角子。今亦為之。 〉而随軍後。自忖度口。将無見敗。非願難成。乃〓[昔+斤]取白膠木。疾作四天皇像。置於頂髪。而発誓言。〈 白膠木。此云農利泥。 〉今若使我勝敵。必当奉為護世四王、起立寺塔。蘇我馬子大臣又発誓言。凡諸天王・大神王等、助衛於我。使獲利益。願当奉為諸天与大神王。起立寺塔、流通三宝。誓已厳種種兵、而進討伐。爰有迹見首赤檮。射墮大連於枝下。而誅大連并其子等。由是。大連之軍忽然自敗。合軍悉被皀衣。馳猟広瀬勾原而散之。是役、大連児息与眷属。或有逃匿葦原、改姓換名者。或有逃亡不知所向者。時人相謂曰。蘇我大臣之妻。是物部守屋大連之妹也。大臣妄用妻計、而殺大連矣。』平乱之後。於摂津国造四天王寺。分大連奴半与宅。為大寺奴・田庄。以田一万頃、賜迹見首赤檮。蘇我大臣亦依本願、於飛鳥地起法興寺。』物部守屋大連資人捕鳥部万〈 万。名也。 〉将一百人守難波宅。而聞大連滅。騎馬夜逃向茅渟県有真香邑。仍過婦宅、而遂匿山。朝庭議曰。万懐逆心。故隠此山中。早須滅族。可不怠歟。万衣裳幣垢。形色憔悴。持弓帯剣。独自出来。有司遣数百衛士囲万。万即驚匿篁聚。以縄繋竹。引動令他惑己所入。衛士等被詐指揺竹馳言。万在此。万即発箭。一無不中。衛士等恐不敢近。万便弛弓挟腋。向山走去。衛士等即夾河追射。皆不能中。於是有一衛士。疾馳先万。而伏河側。擬射中膝。万即抜箭。張弓発箭。伏地而号曰。万為天皇之楯将効其勇。而不推問。翻致逼迫於此窮矣。可共語者来。願聞殺虜之際。衛士等競馳射万。万便払捍飛矢。殺三十余人。仍以持剣、三截其弓。還屈其剣、投河水裏。別以刀子刺頸死焉。河内国司。以万死状、牒上朝庭。朝庭下苻称。斬之八段散梟八国。河内国司即依苻旨。臨斬梟。時、雷鳴大雨。爰有万養白犬。俯仰廻吠於其屍側。遂噛挙頭、収置古冢。横臥枕側、飢死於前。河内国司尤異其犬。牒上朝庭。朝庭哀不忍聴。下苻称曰。此犬世所希聞。可観於後。須使万族作墓而葬。由是万族双起墓於有真香邑。葬万与犬焉。』河内国言。於餌香川原、有被斬人。計将数百。頭身既爛。姓宇難知。但以衣色、収取其身者。爰有桜井田部連胆渟所養之犬。噛続身頭、伏側固守。使収已至。乃起行之。
《崇峻天皇即位前紀用明天皇二年(五八七)八月甲辰【二】》八月癸卯朔甲辰。炊屋姫尊与群臣勧進天皇。即天皇之位。以蘇我馬子宿禰為大臣如故。卿大夫之位亦如故。
《崇峻天皇即位前紀用明天皇二年(五八七)八月是月》是月。宮於倉梯。
《崇峻天皇元年(五八八)三月》元年春三月。立大伴糠手連女小手子為妃。是生蜂子皇子与錦代皇女。
《崇峻天皇元年(五八八)是歳》是歳。百済国遣使并僧恵総。令斤。恵寔等。献仏舍利。百済国遣恩率首信。徳率益文。那率福富味身等、進調。并献仏舍利。僧聆照律師。令威。恵衆。恵宿。道厳。令開等。寺工太良未太。文賈古子。鑪盤博士将徳白昧淳。瓦博士麻奈文奴。陽貴文・陵貴文。昔麻帝弥。画工白加。蘇我馬子宿禰請百済僧等。問受戒之法。以善信尼等、付百済国使恩率首信等。発遣学問。』壌飛鳥衣縫造祖樹葉之家。始作法興寺、此地名飛鳥真神原。亦名飛鳥苫田。是年也、太歳戊申。
《崇峻天皇二年(五八九)七月壬辰朔》二年秋七月壬辰朔。遣近江臣満於東山道使、観蝦夷国境。遣完人臣鴈於東海道使、観東方浜海諸国境。遣阿倍臣於北陸道使、観越等諸国境。
《崇峻天皇三年(五九〇)三月》三年春三月。学問尼善信等。自百済還、住桜井寺。
《崇峻天皇三年(五九〇)十月》冬十月。入山取寺材。
《崇峻天皇三年(五九〇)是歳》是歳。度尼、大伴狭手彦連女善徳。大伴狛夫人。新羅媛善妙。百済媛妙光。又漢人善聡。善通。妙徳。法定。照善。智聡。善智恵。善光等。鞍部司馬達等子多須奈。同時出家。名曰徳斉法師。
《崇峻天皇四年(五九一)四月甲子【十二】》四年夏四月壬子朔甲子。葬訳語田天皇於磯長陵。是其妣皇后所葬之陵也。
《崇峻天皇四年(五九一)八月庚戌朔》秋八月庚戌朔。天皇詔群臣曰。朕思欲建任那。卿等何如。群臣奏言。可建任那官家。皆同陛下所詔。
《崇峻天皇四年(五九一)十一月壬午【四】》冬十一月己卯朔壬午。差紀男麻呂宿禰。巨勢巨比良夫。狭臣。大伴齧連。葛城烏奈良臣。為大将軍、率氏氏臣・連為裨将、部隊。領二万余軍。出居筑紫。遣吉士金於新羅。遣吉士木蓮子於任那。問任那事。
《崇峻天皇五年(五九二)十月丙子【四】》五年冬十月癸酉朔丙子。有献山猪。天皇指猪詔曰。何時如断此猪之頸。断朕所嫌之人。多設兵仗、有異於常。
《崇峻天皇五年(五九二)十月壬午【十】》壬午。蘇我馬子宿禰聞天皇所詔。恐嫌於己、招聚儻者、謀弑天皇。
《崇峻天皇五年(五九二)十月是月》是月。起大法興寺仏堂与歩廊。
《崇峻天皇五年(五九二)十一月乙巳【三】》十一月癸卯朔乙巳。馬子宿禰詐於群臣曰。今日進東国之調。乃使東漢直駒、弑于天皇。〈 或本云。東漢直駒東漢直磐井子也。 〉是日。葬天皇于倉梯岡陵。〈 或本云。大伴嬪小手子恨寵之衰。使人於蘇我馬子宿禰曰。頃者有献山猪。天皇指猪而詔曰。如断猪頸、何時断朕思人。且於内裏。大作兵仗。於是馬子宿禰聴而驚之。 〉
《崇峻天皇五年(五九二)十一月丁未【五】》丁未。遣騨使於筑紫将軍所曰。依於内乱、莫怠外事。
《崇峻天皇五年(五九二)十一月是月》是月。東漢直駒偸隠蘇我娘嬪河上娘為妻。〈 河上娘。蘇我馬子宿禰女也。 〉馬子宿禰忽不知河上娘為駒所偸。而謂死去。駒奸嬪事顕。為大臣所殺。
日本書紀巻第二十一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二十二

 豊御食炊屋姫天皇 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即位前紀》豊御食炊屋姫天皇。天国排開広庭天皇中女也。橘豊日天皇同母妹也。幼曰額田部皇女。姿色端麗。進止軌制。年十八歳、立為渟中倉太玉敷天皇之皇后。三十四歳、渟中倉太珠敷天皇崩。三十九歳、当于泊瀬部天皇五年十一月。天皇為大臣馬子宿禰見殺。嗣位既空。群臣請渟中倉太珠敷天皇之皇后額田部皇女。以将令践祚。皇后辞譲之。百寮上表勧進。至于三。乃従之。因以奉天皇璽印。
《崇峻天皇五年(五九二)十二月己卯【八】》冬十二月壬申朔己卯。皇后即天皇位於豊浦宮。
《推古天皇元年(五九三)正月丙辰【十五】》元年春正月壬寅朔丙辰。以仏舎利、置于法興寺刹柱礎中。
《推古天皇元年(五九三)正月丁巳【十六】》丁巳。建刹柱。
《推古天皇元年(五九三)四月己卯【十】》夏四月庚午朔己卯。立厩戸豊聡耳皇子為皇太子。仍録揶政。以万機悉委焉。橘豊日天皇第二子也。母皇后曰穴穂部間人皇女。皇后懐妊開胎之日。巡行禁中。監察諸司。至于馬官。乃当廐戸。而不労忽産之。生而能言。有聖智。及壮、一聞十人訴。以勿失能弁。兼知未然。且習内教於高麗僧恵慈。学外典於博士覚〓。並悉達矣。父天皇愛之、令居宮南上殿。故称其名、謂上宮廐戸豊聡耳太子。
《推古天皇元年(五九三)九月》秋九月。改葬橘豊日天皇於河内磯長陵。
《推古天皇元年(五九三)是歳》是歳。始造四天王寺於難波荒陵。是年也、太歳癸丑。
《推古天皇二年(五九四)二月丙寅朔》二年春二月丙寅朔。詔皇太子及大臣。令興隆三宝。是時。諸臣連等各為君親之恩。競造仏舎。即是謂寺焉。
《推古天皇三年(五九五)四月》三年夏四月。沈水漂著於淡路嶋。其大一囲。嶋人不知沈水。以交薪焼於竈。其煙気遠薫。則異以献之。
《推古天皇三年(五九五)五月丁卯【十】》五月戊午朔丁卯。高麗僧恵慈帰化。則皇太子師之。
《推古天皇三年(五九五)是歳》是歳。百済僧慧聡来之。此両僧弘演仏教。並為三宝之棟梁。
《推古天皇三年(五九五)七月》秋七月。将軍等至自筑紫。
《推古天皇四年(五九六)十一月》四年冬十一月。法興寺造竟。則以大臣男善徳臣拝寺司。是日恵慈。恵聡二僧、始住於法興寺。
《推古天皇五年(五九七)四月丁丑朔》五年夏四月丁丑朔。百済王遣王子阿佐朝貢。
《推古天皇五年(五九七)十一月甲子【二十二】》冬十一月癸酉朔甲子。遣吉士磐金於新羅。
《推古天皇六年(五九八)四月》六年夏四月。難波吉士磐金至自新羅、而献鵲二隻。乃俾養於難波杜。因以巣枝而産之。
《推古天皇六年(五九八)八月己亥朔》秋八月己亥朔。新羅貢孔雀一隻。
《推古天皇六年(五九八)十月丁未【十】》冬十月戊戌朔丁未。越国献白鹿一頭。
《推古天皇七年(五九九)四月辛酉【二十七】》七年夏四月乙未朔辛酉。地動。舎屋悉破。則令四方、俾祭地震神。
《推古天皇七年(五九九)九月癸亥朔》秋九月癸亥朔。百済貢駱駝一疋。驢一疋。羊二頭。白雉一隻。
《推古天皇八年(六〇〇)二月》八年春二月。新羅与任那相攻。天皇欲救任那。
《推古天皇八年(六〇〇)是歳》是歳。命境部臣為大将軍。以穂積臣為副将軍〈 並闕名。 〉則将万余衆。為任那撃新羅。於是。直指新羅。於是直指新羅、以泛海往之。乃到于新羅、攻五城而抜。於是。新羅王惶之。挙白旗、到于将軍之麾下。而立。割多多羅。素奈羅。弗知鬼。委陀。南加羅。阿羅々六城、以請服。時将軍共議曰。新羅知罪服之。強撃不可。則奏上。爰天皇更遣難波吉師神於新羅。復遣難波吉士木蓮子於任那。並検校事状。爰新羅・任那王、二国遣使貢調。仍奏表之曰。天上有神。地有天皇。除是二神。何亦有畏乎。自今以後。不有相攻。且不乾般柁。毎歳必朝。則遣使以召還将軍。将軍等至自新羅。弭新羅亦侵任那。
《推古天皇九年(六〇一)二月》九年春二月。皇太子初興宮室于斑鳩。
《推古天皇九年(六〇一)三月戊子【五】》三月甲申朔戊子。遣大伴連齧于高麗。遺坂本臣糠手于百済。以詔之曰。急救任那。
《推古天皇九年(六〇一)五月》夏五月。天皇居于耳梨行宮。是時大雨。河水漂蕩。満于宮庭。
《推古天皇九年(六〇一)九月戊子【八】》秋九月辛巳朔戊子。新羅之間諜者迦摩多到対馬。則捕以貢之。流于上野。
《推古天皇九年(六〇一)十一月甲申【五】》冬十一月庚辰朔甲申。議政新羅。
《推古天皇十年(六〇二)二月己酉朔》十年春二月己酉朔。来目皇子為撃新羅将軍。授諸神部及国造。伴造等。并軍衆二万五千人。
《推古天皇十年(六〇二)四月戊申朔》夏四月戊申朔。将軍来目皇子到于筑紫。乃進屯嶋郡。而聚船舶運軍糧。
《推古天皇十年(六〇二)六月己酉【三】》六月丁未朔己酉。大伴連齧。坂本臣糖手。共至自百済。是時。来目皇子臥病以不果征討。
《推古天皇十年(六〇二)十月》冬十月。百済僧観勒来之。仍貢暦本及天文・地理書。并遁甲・方術之書也。是時選書生三四人。以俾学習於観勒矣。陽胡史祖玉陳習暦法。大友村主高聡学天文・遁甲。山背臣日並立学方術。皆学以成業。
《推古天皇十年(六〇二)閏十月己丑【十五】》閏十月乙亥朔己丑。高麗僧僧隆。雲聡、共来帰。
《推古天皇十一年(六〇三)二月丙子【四】》十一年春二月癸酉朔丙子。来目皇子薨於筑紫。仍駅使以奏上。爰天皇聞之大驚。則召皇太子。蘇我大臣。謂之曰。征新羅大将軍来目皇子薨之。其臨大事而不遂矣。甚悲乎。仍殯于周芳娑婆。乃遣土師連猪手令掌殯事。故猪手連之孫曰娑婆連。其是之縁也。後葬於河内埴生山岡上。
《推古天皇十一年(六〇三)四月壬申朔》夏四月壬申朔。更以来目皇子之兄当麻皇子、為征新羅将軍。
《推古天皇十一年(六〇三)七月癸卯【三】》秋七月辛丑朔癸卯。当麻皇子自難波発船。
《推古天皇十一年(六〇三)七月丙午【六】》丙午。当麻皇子到播磨。時従妻舎人姫王薨於赤石。仍葬于赤石檜笠岡上。乃当麻皇子返之。遂不征討。
《推古天皇十一年(六〇三)十月壬申【四】》冬十月己巳朔壬申。遷于小墾田宮。
《推古天皇十一年(六〇三)十一月己亥朔》十一月己亥朔。皇太子謂諸大夫曰。我有尊仏像。誰得是像。以恭拝。時秦造河勝進曰。臣拝之。便受仏像。因以造蜂岡寺。
《推古天皇十一年(六〇三)十一月是月》是月。皇太子請于天皇。以作大楯及靭。〈 靭。此云由岐。 〉又絵于旗幟。
《推古天皇十一年(六〇三)十二月壬申【五】》十二月戊辰朔壬申。始行冠位。大徳。小徳。大仁。小仁。大礼。小礼。大信。小信。大義。小義。大智。小智。并十二階。並以当色〓[糸+施の旁]縫之。頂撮総如嚢。而著縁焉。唯元日著髻華。〈 髻華、此云于孺。 〉
《推古天皇十二年(六〇四)正月戊戌朔》十二年春正月戊戌朔。始賜冠位於諸臣。各有差。
《推古天皇十二年(六〇四)四月戊辰【三】》夏四月丙寅朔戊辰。皇太子親肇作憲法十七条。』
一曰。以和為貴。無忤為宗。人皆有党。亦少達者。是以或不順君父。乍違于隣里。然上和下睦。詣於論事。則事理自通。何事不成。』
二曰。篤敬三宝。三宝者仏・法・僧也。則四生之終帰。万国之極宗。何世何人、非貴是法。人鮮尤悪。能教従之。其不帰三宝。何以直枉。』
三曰。承詔必謹。君則天之。臣則地之。天覆地載。四時順行。万気得通。地欲覆天。則致壌耳。是以君言臣承。上行下靡。故承詔必慎。不謹自敗。』
四曰。群卿百寮、以礼為本。其治民之本。要在乎礼。上不礼而下非斉。下無礼以必有罪。是以、群臣有礼。位次不乱。百姓有礼。国家自治。』
五曰絶餮棄欲、明弁訴訟。其百姓之訟。一日千事。一日尚爾。況乎累歳。頃治訟者。得利為常。見賄聴〓。便有財之訟。如石投水。乏者之訴。似水投石。是以貧民則不知所由。臣道亦於焉闕。』
六曰。懲悪勧善。古之良典。是以無匿人善。見悪必匡。其諂詐者。則為覆国家之利器。為絶人民之鋒剣。亦侫媚者。対上則好説下過。逢下則誹謗上失。其如此人。皆無忠於君。無仁於民。是大乱之本也。』
七曰。人各有任。掌宜不濫。其賢哲任官。頌音則起。奸者有官。禍乱則繁。世少生知。剋念作聖。事無大少。得人必治。時無急緩。遇賢自寛。因此国家永久。社稷勿危。故古聖王為官以求人。為人不求官。』
八曰。群卿百寮。早朝晏退。公事靡塩。終日難尽。是以遅朝不逮于急。早退必事不尽。』
九曰。信是義本。毎事有信。其善悪成敗。要在于信。群臣共信。何事不成。群臣無信。万事悉敗。
十曰。絶忿棄瞋。不怒人違。人皆有心。心各有執。彼是則我非。我是則彼非。我必非聖。彼必非愚。共是凡夫耳。是非之理。〓〓[言+巨]能可定。相共賢愚、如鐶无端。是以、彼人雖瞋。還恐我失。我独雖得。従衆同挙。』
十一曰明察功過。賞罰必当。日者賞不在功。罰不在罪。執事群卿。宜明賞罰。』
十二曰。国司。国造。勿歛百姓。国非二君。民無両主。率土兆民、以王為主。所任官司。皆是王臣。何敢与公、賦歛百姓。』
十三曰。諸任官者。同知職掌。或病或使。有闕於事。然得知之日。和如曾識。其以非与聞。勿防公務。』
十四曰。群臣百寮。無有嫉妬。我既嫉人。人亦嫉我。嫉妬之患。不知其極。所以、智勝於己則不悦。才優於己則嫉妬。是以、五百之乃今遇賢。千載以難待一聖。其不得賢聖。何以治国。』
十五曰。背私向公。是臣之道矣。凡夫、人有私必有恨。有憾必非同。非同則以私妨公。憾起則違制。害法。故初章云、上下和諧。其亦是情歟。』
十六曰。使民以時。古之良典。故、冬月有間。以可使民。従春至秋。農桑之節。不可使民。其不農何食。不桑何服。』
十七曰。夫事不可独断。必与衆宜論。少事是軽。不可必衆。唯逮論大事。若疑有失。故与衆相弁。辞則得理。
《推古天皇十二年(六〇四)九月》秋九月。改朝礼。因以詔之曰。凡出入宮門。以両手押地。両脚跪之。越梱則立行。
《推古天皇十二年(六〇四)九月是月》是月。始定黄書画師。山背画師。
《推古天皇十三年(六〇五)四月辛酉朔》十三年夏四月辛酉朔。天皇詔皇太子。大臣及諸王。諸臣。共同発誓願。以始造銅・繍丈六仏像、各一躯。乃命鞍作鳥為造仏之工。是時。高麗国大興王聞日本国天皇造仏像。貢上黄金三百両。
《推古天皇十三年(六〇五)閏七月己未朔》閏七月己未朔。皇太子命諸王。諸臣。俾著褶。
《推古天皇十三年(六〇五)十月》冬十月。皇太子居斑鳩宮。
《推古天皇十四年(六〇六)四月壬辰【八】》十四年夏四月乙酉朔壬辰。銅・繍丈六仏像並造竟。是日也。丈六銅像坐於元興寺金堂。時仏像高於金堂戸。以不得納堂。於是。諸工人等議曰。破堂戸而納之。然鞍作鳥之秀工。以不壌戸得入堂。即日設斎。於是。会集人衆不可勝数。自是年初、毎寺。四月八日。七月十五日設斉。
《推古天皇十四年(六〇六)五月戊午【五】》五月甲寅朔戊午。勅鞍作鳥曰。朕欲興隆内典。方将建仏刹。肇求舎利。時汝祖父司馬達等便献舎利。又於国無僧尼。於是。汝父多須那為橘豊日天皇、出家。恭敬仏法。又汝姨嶋女。初出家、為諸尼導者。以修行釈教。今朕為造丈六仏、以求好仏像。汝之所献仏本。則合朕心。又造仏像既訖。不得入堂。諸工人不能計。以将破堂戸。然汝不破戸而得入。此皆汝之功也。則賜大仁位。因以給近江国坂田郡水田二十町焉。鳥以此田、為天皇作金剛寺。是今謂南淵坂田尼寺。
《推古天皇十四年(六〇六)七月》秋七月。天皇請皇太子、令講勝鬘経。三日。説竟之。
《推古天皇十四年(六〇六)是歳》是歳。皇太子亦講法華経於岡本宮。天皇大喜之。播磨国水田百町施于皇太子。因以納于斑鳩寺。
《推古天皇十五年(六〇七)二月庚辰朔》十五年春二月庚辰朔。定壬生部。
《推古天皇十五年(六〇七)二月戊子【九】》戊子。詔曰。朕聞之。曩者我皇祖天皇等宰世也。〓天蹐地。敦礼神祗。周祠山川。幽通乾坤。是以陰陽開和、造化共調。今当朕世。祭祠神祗。豈有怠乎。故群臣共為竭心、宜拝神祗。
《推古天皇十五年(六〇七)二月甲午【十五】》甲午。皇太子及大臣率百寮。以祭拝神祗。
《推古天皇十五年(六〇七)七月庚戌【三】》秋七月戊申朔庚戌。大礼小野臣妹子遣於大唐。以鞍作福利為通事。
《推古天皇十五年(六〇七)是歳》是歳冬。於倭国作高市池。藤原池。肩岡池。菅原池。山背国掘大溝於栗隈。且河内国作戸苅池。依網池。亦毎国置屯倉。
《推古天皇十六年(六〇八)四月》十六年夏四月。小野臣妹子至自大唐。唐国号妹子臣曰蘇因高。即大唐使人裴世清。下客十二人。従妹子臣至於筑紫。遣難波吉士雄成。召大唐客裴世清等。為唐客、更造新館於難波高麗館之上。
《推古天皇十六年(六〇八)六月丙辰【十五】》六月壬寅朔丙辰。客等泊于難波津。是日。以飾船三十艘、迎客等于江口。安置新館。於是。以中臣宮地連烏磨呂。大河内直糠手・船史王平為掌客。爰妹子臣奏之曰。臣参還之時。唐帝以書授臣。然経過百済国之日。百済人探以掠取。是以不得上。於是群臣議之曰。夫使人雖死之、不失旨。是使矣。何怠之失大国之書哉。則坐流刑。時天皇勅之曰。妹子雖有失書之罪。輙不可罪。其大国客等聞之、亦不良。乃赦之不坐也。
《推古天皇十六年(六〇八)八月癸卯【三】》秋八月辛丑朔癸卯。唐客入京。是日。遺飾騎七十五疋、而迎唐客於海石榴市衢。額田部連比羅夫以告礼辞焉。
《推古天皇十六年(六〇八)八月壬子【十二】》壬子。召唐客於朝庭。令奏使旨。時阿倍鳥臣。物部依網連抱、二人為客之導者也。於是。大唐之国信物置於庭中。時使主裴世清親持書。両度再拝、言上使旨而立之。其書曰。皇帝問倭皇。使人長吏大礼蘇因高等至具懐。朕欽承宝命、臨仰区宇。思弘徳化、覃被含霊。愛育之情、無隔遐邇。知皇介居表、撫寧民庶。境内安楽。風俗融和。深気至誠。達脩朝貢。丹款之美。朕有嘉焉。稍暄。比如常也。故遣鴻臚寺掌客裴世清等。稍宣徃意。并送物如別。時阿倍臣出庭、以受其書而進行。大伴齧連迎出承書、置於大門前机上而奏之。事畢而退焉。是時。皇子。諸王。諸臣、悉以金髻華著頭。亦衣服皆用錦・紫・繍・織及五色綾羅。〈 一云。服色皆用冠色。 〉
《推古天皇十六年(六〇八)八月丙辰【十六】》丙辰。饗唐客等於朝。
《推古天皇十六年(六〇八)九月乙亥【五】》九月辛未朔乙亥。饗客等於難波大郡。
《推古天皇十六年(六〇八)九月辛巳【十一】》辛巳。唐客裴世清罷帰。則復以小野妹子臣為大使。吉士雄成為小使。福利為逸事。副于唐客而遺之。爰天皇聘唐帝。其辞曰。東天皇敬白西皇帝。使人鴻臚寺掌客裴世清等至。久憶方解。季秋薄冷。尊何如。想清悉。此即如常。今遣大礼蘇因高。大礼乎那利等徃。謹白、不具。是時。遣於唐国学生、倭漢直福因。奈羅訳語恵明。高向漢人玄理。新漢人大国。学問僧、新漢人日文。南淵漢人請安。志賀漢人恵隠。新漢人広斉等、并八人也。
《推古天皇十六年(六〇八)是歳》是歳。新羅人多化来。
《推古天皇十七年(六〇九)四月庚子【四】》十七年夏四月丁酉朔庚子。筑紫大宰奏上言。百済僧道欣。恵弥為首、一十人。俗人七十五人。泊于肥後国葦北津。是時。遣難波吉士徳摩呂。船史竜、以問之曰。何来也。対曰。百済王命以遣於呉国。其国有乱不得入。更返於本郷。忽逢暴風、漂蕩海中。然有大幸、而泊于聖帝之辺境。以歓喜。
《推古天皇十七年(六〇九)五月壬午【十六】》五月丁卯朔壬午。徳摩呂等復奏之。則返徳摩呂。竜二人。而副百済人等、送本国。至于対馬、以道人等十一、皆請之欲留。乃上表而留之。因令住元興寺。
《推古天皇十七年(六〇九)九月》秋九月。小野臣妹子等至自大唐。唯通事福利不来。
《推古天皇十八年(六一〇)三月》十八年春三月。高麗王貢上僧曇徴。法定。曇徴知五経。且能作彩色及紙墨。并造碾磑。蓋造碾磑、始于是時歟。
《推古天皇十八年(六一〇)七月》秋七月。新羅使人沙喙部奈末竹世士。与任那使人喙部大舍首智買。到于筑紫。
《推古天皇十八年(六一〇)九月》九月。遣使召新羅。任那使人。
《推古天皇十八年(六一〇)十月丙申【八】》冬十月己丑朔丙申。新羅。任那使人臻於京。是日、命額田部連比羅夫、為迎新羅客荘馬之長。以膳臣大伴、為迎任那客荘馬之長。即安置阿斗河辺館。
《推古天皇十八年(六一〇)十月丁酉【九】》丁酉。客等拝朝庭。於是。命秦造河勝・土部連菟、為新羅導者。以間人連臨蓋。阿閉臣大籠為任那導者。共引以自南門入之、立于庭中。時大伴咋連。蘇我豊浦蝦両臣。坂本糠手臣。阿倍鳥子臣。共自位起之、進伏于庭。於是。両国客等各再拝、以奏使旨。乃四大夫起進啓於大臣。時大臣自位起。立庁前而聴焉。既而賜禄諸客。各有差。
《推古天皇十八年(六一〇)十月乙巳【十七】》乙巳。饗使人等於朝。以河内漢直贄為新羅共食者。錦織首久僧為任那共食者。
《推古天皇十八年(六一〇)十月辛亥【二十三】》辛亥。客等礼畢、以帰焉。
《推古天皇十九年(六一一)五月五日》十九年夏五月五日。薬猟於兎田野。取鶏鳴時集于藤原池上。以会明乃徃之。粟田細目臣為前部領。額田部比羅夫連為後部領。是日。諸臣服色、皆随冠色、各著髻華。則大徳。小徳並用金。大仁。小仁用豹尾。大礼以下用鳥尾。
《推古天皇十九年(六一一)八月》秋八月。新羅遣沙喙部奈末北叱智。任那遣習部大舍親智周智。共朝貢。
《推古天皇二十年(六一二)正月丁亥【七】》二十年春正月辛巳朔丁亥。置酒宴群卿。是日。大臣上寿。歌曰。
@夜須弥志斯。和餓於朋耆弥能。訶句理摩須。阿摩能椰蘇訶礙。異泥多多須。弥蘇羅烏弥礼麼。予呂豆余珥。訶句志茂餓茂。知余珥茂。訶句志茂餓茂。知余珥茂。訶句志茂餓茂。訶之胡弥弖。兎伽陪摩都羅武。烏呂餓弥弖。兎伽陪摩都羅武。宇多豆紀摩都流。 やすみしし わがおほきみの かくります あまのやそかげ いでたたす みそらをみれば よろづよに かくしもがも ちよにも かくしもがも ちよにも かくしもがも かしこみて つかへまつらむ をろがみて つかへまつらむ うたづきまつる (K102)
天皇和曰。
@摩蘇餓予。蘇餓能古羅破。宇摩奈羅麼。辟武伽能古摩。多智奈羅麼。句礼能摩差比。宇倍之訶茂。蘇餓能古羅烏。於朋枳弥能。兎伽破須羅志枳。 まそがよ そがのこらは うまならば ひむかのこま たちならば くれのまさひ うべしかも そがのこらを おほきみの つかはすらしき (K103)
《推古天皇二十年(六一二)二月庚午【二十】》二月辛亥朔庚午。改葬皇太夫人堅臨媛於檜隈大陵。是日。誄於軽街。第一阿倍内臣鳥誄天皇之命。則奠霊。明器・明衣之類、万五千種也。第二、諸皇子等以次第各誄之。第三中臣宮地連烏摩侶誄大臣之辞。第四、大臣引率八腹臣等。便以境部臣摩理勢、令誄氏姓之本矣。時人云。摩理勢。烏摩侶二人能誄。唯鳥臣不能誄也。
《推古天皇二十年(六一二)五月五日》夏五月五日。薬猟之。集于羽田。以相連参趣於朝。其装束如菟田之猟。
《推古天皇二十年(六一二)是歳》是歳。自百済国有化来者。其面・身皆斑白。若有白癩者乎。悪其異於人、欲棄海中嶋。然其人曰。若悪臣之斑皮者。白斑牛馬不可畜於国中。亦臣有小才。能構山岳之形。其留臣而用。則為国有利。何空之棄海嶋耶。於是。聴其辞以不棄。仍令構須弥山形及呉橋於南庭。時人号其人曰路子工。亦名芝耆摩呂。又百済人味摩之帰化。曰。学于呉、得伎楽舞。則安置桜井、而集少年、令習伎楽〓。於是真野首弟子。新漢斉文二人。習之傅其〓。此今大市首。辟田首等祖也。
《推古天皇二一年(六一三)十一月》二十一年冬十一月。作掖上池。畝傍池。和珥池。又自難波至京置大道。
《推古天皇二一年(六一三)十二月庚午朔》十二月庚午朔。皇太子遊行於片岡。時飢者臥道垂。仍問姓名。而不言。皇太子視之与飲食。即脱衣裳、覆飢者而言。安臥也。則歌之曰。
@斯那提流。箇多烏箇夜摩爾。伊比爾恵弖。許夜勢屡。諸能多比等。阿波礼。於夜那斯爾。那礼奈理鶏迷夜。佐須陀気能。枳弥波夜那祗。伊比爾恵弖。許夜勢留。諸能多比等阿波礼。 しなてる かたをかやまに いひにゑて こやせる そのたびとあはれ おやなしに なれなりけめや さすたけの きみはやなき いひにゑて こやせる そのたびとあはれ (K104)
《推古天皇二一年(六一三)十二月辛未【二】》辛未。皇太子遣使令視飢者。使者還来之曰。飢者既死。爰皇太子大悲之。則因以葬埋於当処。墓固封也。数日之後。皇太子召近習先者、謂之曰。先日臥于道飢者。其非凡人。為必真人也。遣使令視。於是。使者還来之曰。到於墓所而視之。封埋勿動。乃開以見、屍骨既空。唯衣服畳置棺上。於是。皇太子復返使者、令取其衣。如常且服矣。時人大異之曰。聖之知聖、其実哉。逾惶。
《推古天皇二二年(六一四)五月五日》二十二年夏五月五日。薬猟也。
《推古天皇二二年(六一四)六月己卯【十三】》六月丁卯朔己卯。遣犬上君御田鍬。矢田部造〈 闕名。 〉於大唐。
《推古天皇二二年(六一四)八月》秋八月。大臣臥病。為大臣而男女并一千人出家。
《推古天皇二三年(六一五)九月》二十三年秋九月、犬上君御田鍬。矢田部造、至自大唐。百済使則従犬上君而来朝。
《推古天皇二三年(六一五)十一月庚寅【二】》十一月己丑朔庚寅。饗百済客矣。
《推古天皇二三年(六一五)十一月癸卯【十五】》癸卯。高麗僧恵慈帰于国。
《推古天皇二四年(六一六)正月》二十四年春正月。桃李実之。
《推古天皇二四年(六一六)三月》三月。掖玖人三口帰化。
《推古天皇二四年(六一六)五月》夏五月。夜句人七口来之。
《推古天皇二四年(六一六)七月》秋七月。亦掖玖人二十口来之。先後并三十人。皆安置於朴井。未及還皆死焉。
《推古天皇二四年(六一六)七月》秋七月。新羅遣奈末竹世士、貢仏像。
《推古天皇二五年(六一七)六月》二十五年夏六月。出雲国言。於神戸郡有瓜。大如缶。
《推古天皇二五年(六一七)是歳》是歳。五穀登之。
《推古天皇二六年(六一八)八月癸酉朔》二十六年秋八月癸酉朔。高麗遣使貢方物。因以言、隋煬帝興三十万衆攻我。返之為我所破。故貢献俘虜貞公。普通二人。及鼓吹・弩・抛石之類十物、并土物・駱駝一疋。
《推古天皇二六年(六一八)是年》是年。遣河辺臣〈 闕名。 〉於安芸国、令造舶。至山覓舶材。便得好材、以名将伐。時有人曰。霹靂木也。不可伐。河辺臣曰。其雖雷神。豈逆皇命耶。多祭幣帛、遣人夫令伐。則大雨雷電之。爰河辺臣案剣曰。雷神無犯人夫。当傷我身。而仰待之。雖十余霹靂。不得犯河辺臣。即化少魚、以挟樹枝。即取魚焚之。遂脩理其舶。
《推古天皇二七年(六一九)四月壬寅【四】》二十七年夏四月己亥朔壬寅。近江国言。於蒲生河有物。其形如人。
《推古天皇二七年(六一九)七月》秋七月。摂津国有漁父。沈罟於堀江。有物入罟。其形如児。非魚非人。不知所名。
《推古天皇二八年(六二〇)八月》二十八年秋八月。掖玖人二口流来於伊豆嶋。
《推古天皇二八年(六二〇)十月》冬十月。以砂礫葺檜隈陵上。則域外積土成山。仍毎氏科之。建大柱於土山上。時倭漢坂上直樹柱、謄之太高。故時人号之曰大柱直也。
《推古天皇二八年(六二〇)十二月庚寅朔》十二月庚寅朔。天有赤気。長一丈余。形似雉尾。
《推古天皇二八年(六二〇)是歳》是歳。皇太子。嶋大臣共議之、録天皇記及国記。臣・連・伴造・国造・百八十部并公民等本記。
《推古天皇二九年(六二一)二月癸巳【五】》二十九年春二月己丑朔癸巳。半夜厩戸豊聡耳皇子命薨于斑鳩宮。是時諸王・諸臣及天下百姓、悉長老如失愛児、而臨酢之味在口不嘗。少幼者如亡慈父母。以哭泣之声満於行路。乃耕夫止耜。舂女不杵。皆曰。日月失輝。天地既崩。自今以後、誰恃或。
《推古天皇二九年(六二一)二月是月》是月。葬上宮太子於磯長陵。』当是時、高麗僧恵慈聞上宮皇太子薨。以大悲之。為皇太子、請僧而設斉。仍親説経之日。誓願曰。於日本国有聖人。曰上宮豈聡耳皇子。固天攸縦。以玄聖之徳生日本之国。苞貫三統、纂先聖之宏猷。恭敬三宝、救黎元之厄。是実大聖也。今太子既薨之。我雖異国、心在断金。某独生之。有何益矣。我以来年二月五日必死。因以遇上宮太子於浄土。以共化衆生。於是恵慈当于期日而死之。是以時人之彼此共言。其独非上宮太子之聖。恵慈亦聖也。
《推古天皇二九年(六二一)是歳》是歳。新羅遣奈末伊弥買朝貢。仍以表書奏使旨。凡新羅上表。蓋始起于此時歟。
《推古天皇三一年(六二三)七月》三十一年秋七月。新羅遣大使奈末智洗爾。任那遣達率奈末智。並来朝。仍貢仏像一具。及金塔并舍利。且大灌頂幡一具。小幡十二条。即仏像居於葛野秦寺。以余舍利。金塔。灌頂幡等、皆納于四天王寺。是時。大唐学問者僧恵斉。恵光。及医恵日。福因等、並従智洗爾等来之。於是。恵日等共奏聞曰。留于唐国学者。皆学以成業。応喚。且其大唐国者法式備定之珍国也。常須達。
《推古天皇三一年(六二三)是歳》是歳。新羅伐任那。任那附新羅。於是天皇将討新羅。謀及大臣。詢于群卿。田中臣対曰。不可急討。先察状、以知逆。後撃之不晩也。請試遣使覩其消息。中臣連国曰。任那是元我内官家。今新羅人伐而有之。請戒戎旅。征伐新羅。以取任那附百済。寧非益有于新羅乎。田中臣曰。不然。百済是多反覆之国。道路之間尚詐之。凡彼所請皆非之。故不可附百済。則不果征焉。爰遣吉士磐金於新羅。遣吉士倉下於任那。令問任那之事。時新羅国主遣八大夫。啓新羅国事於磐金。且啓任那国於倉下。因以約曰。任那小国。天皇附庸。何新羅輙有之。随常定内官家。願無煩矣。則遣奈末智洗遅。副於吉士磐金。復以任那人達率奈末遅。副於吉士倉下。仍貢両国之調。然磐金等未及于還。即年以大徳境部臣雄摩侶。小徳中臣連国為大将軍。以小徳河辺臣禰受。小徳物部依網連乙等。小徳波多臣広庭。小徳近江脚身臣飯蓋。小徳平群臣宇志。小徳大伴連。〈 闕名。 〉小徳大宅臣軍為副将軍。率数万衆、以征討新羅。時磐金等共会於津、将発船。以候風波。於是船師満海多至。両国使人望瞻之愕然。乃還留焉。更代堪遅大舍、為任那調使而貢上。於是磐金等相謂之曰。是軍起之、既違前期。是以任那之事今亦不成矣。則発船而渡之。唯将軍等始到任那。而議之、欲襲新羅。於是。新羅国王聞軍多至。而予慴之請服。時将軍等共議以上表之。天皇聴矣。
《推古天皇三一年(六二三)十一月》冬十一月。磐金。倉下等至自新羅。時大臣問其状。対曰。新羅奉命、以驚懼之。則並差専使。因以貢両国之調。然見船師至、而朝貢使人更還耳。但調猶貢上。爰大臣曰。悔乎。早遣師矣。時人曰。是軍事者。境部臣。阿曇連。先多得新羅幣物之故。又勧大臣。是以未待使旨、而早征伐耳。初磐金等渡新羅之日。比及津。荘船一艘迎於海浦。磐金問之曰。是船者何国迎船。対曰。新羅船也。磐金亦曰。曷無任那之迎船。即時更為任那加一船。其新羅以迎船二艘、始于是時歟。』自春至秋。霖雨大水。五穀不登焉。
《推古天皇三二年(六二四)四月戊申【三】》三十二年夏四月丙午朔戊申。有一僧。執斧殴祖父。時天皇聞之。召大臣、詔之曰。夫出家者頓帰三宝、具懐戒法。何無懺忌、輙犯悪逆。今朕聞。有僧以殴祖父。故悉聚諸寺僧尼、以推問之。若事実者、重罪之。於是集諸僧尼而推之。則悪逆僧及諸僧尼、並将罪。於是百済観勤僧表上以言。夫仏法自西国至于漢経三百歳。乃伝之至於百済国。而僅一百年矣。然我王聞日本天皇之賢哲。而貢上仏像及内典、未満百歳。故当今時。以僧尼未習法律。輙犯悪逆。是以諸僧尼惶懼、以不知所如。仰願其除悪逆者以外僧尼。悉赦而勿罪。是大功徳也。天皇乃聴之。
《推古天皇三二年(六二四)四月戊午【十三】》戊午。詔曰。夫道人尚犯法。何以誨俗人。故自今已後、任僧正。僧都。仍応検校僧尼。
《推古天皇三二年(六二四)四月壬戌【十七】》壬戌。以観勒僧為僧正。以鞍部徳積為僧都。即日、以阿曇連〈 闕名。 〉為法頭。
《推古天皇三二年(六二四)九月丙子【三】》秋九月甲戌朔丙子。校寺及僧尼。具録其寺所造之縁。亦僧尼入道之縁。及度之年月日也。当是時。有寺四十六所。僧八百十六人。尼五百六十九人。并一千三百八十五人。
《推古天皇三二年(六二四)十月癸卯朔》冬十月癸卯朔。大臣遣阿曇連。〈 闕名。 〉阿倍臣摩侶二臣。令奏于天皇曰。葛城県者。元臣之本居也。故因其県為姓名。是以冀之。常得其県、以欲為臣之封県。於是。天皇詔曰。今朕則自蘇我出之。大臣亦為朕舅也。故大臣之言。夜言矣夜不明。日言矣則日不晩。何辞不用。然今当朕之世。頓失是県。後君曰。愚痴婦人臨天下。以頓亡其県。豈独朕不賢耶。大臣亦不忠。是後葉之悪名。則不聴。
《推古天皇三三年(六二五)正月戊寅【七】》三十三年春正月壬申朔戊寅。高麗王貢僧恵灌。仍任僧正。
《推古天皇三四年(六二六)正月・三月(六月・是歳参照)》三十四年春正月。桃李華之。三月。寒以霜降。
《推古天皇三四年(六二六)五月丁未【二十】》夏五月戊子朔丁未。大臣薨。仍葬于桃原墓。大臣則稲目宿禰之子也。性有武略。亦有弁才。以恭敬三宝。家於飛鳥河之傍。乃庭中開小池。仍興小嶋於池中。故時人曰嶋大臣。
《推古天皇三四年(六二六)六月(正月・三月・是歳参照)》六月。雪也。
《推古天皇三四年(六二六)是歳(正月・三月・六月参照)》是歳。自三月至七月、霖雨。天下大飢之。老者〓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以母子共死。又強盗窃盗並大起之、不可止。
《推古天皇三五年(六二七)二月》三十五年春二月。陸奥国有狢化人以歌之。
《推古天皇三五年(六二七)五月》夏五月。有蠅聚集。其凝累十丈之。浮虚以越信濃坂。鳴音如雷。則東至上野国而自散。
《推古天皇三六年(六二八)二月甲辰【二十七】》三十六年春二月戊寅朔甲辰。天皇臥病。
《推古天皇三六年(六二八)三月戊申【二】》三月丁未朔戊申。日有蝕尽之。
《推古天皇三六年(六二八)三月壬子【六】》壬子。天皇痛甚之、不可諱。則召田村皇子謂之曰。昇天位而経綸鴻基。馭万機以亭育黎元。本非輙言。恒之所重。故汝慎以察之。不可軽言。即日、召山背大兄教之曰。恒肝稚之。若雖心望、而勿誼言。必待群言以宣従。
《推古天皇三六年(六二八)三月癸丑【七】》癸丑。天皇崩之。〈 時年七十五。 〉即殯於南庭。
《推古天皇三六年(六二八)四月辛卯【十】》夏四月壬午朔辛卯。雹零。大如桃子。
《推古天皇三六年(六二八)四月壬辰【十一】》壬辰。雹零。大如桃子。自春至夏、旱之。
《推古天皇三六年(六二八)九月戊子【二十】》秋九月己巳朔戊子。始起天皇喪礼。是時群臣各誄於殯宮。先是天皇遺詔於群臣曰。比年五穀不登。百姓太飢。其為朕興陵以勿厚葬。便宜葬于竹田皇子之陵。
《推古天皇三六年(六二八)九月壬辰【二十四】》壬辰。葬竹田皇子之陵。
日本書紀巻第二十二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二十三

 息長足日広額天皇 舒明天皇
《舒明天皇即位前紀》息長足日広額天皇。渟中倉太珠敷天皇孫。彦人大兄皇子之子也。母曰糠手姫皇女。豊御食炊屋姫天皇二十九年。皇太子豊聡耳尊薨。而未立皇太子。
《推古天皇三六年(六二八)三月》以三十六年三月天皇崩。
《推古天皇三六年(六二八)九月》九月、葬礼畢之。嗣位未定。』当是時、蘇我蝦夷臣為大臣。独欲定嗣位。顧畏群臣不従。則与阿倍麻呂臣議。而聚群臣、饗於大臣家。食訖将散。大臣令阿倍臣、語群臣曰。今天皇既崩無嗣。若急不計。畏有乱乎。今以〓[言+巨]王為嗣。天皇臥病之日。詔田村皇子曰。天下大任。本非輙言。爾田村皇子、慎以察之。不可緩。次詔山背大兄王曰。汝独莫誼讙。必従群言、慎以勿違。則是天皇遺言焉。今誰為天皇。時群臣黙之無答。亦問之。非答。強且問之。於是。大伴鯨連進曰。既従天皇遺命耳。更不可待群言。阿倍臣則問曰。何謂也。開其意。対曰。天皇曷思歟。詔田村皇子。曰天下大任也、不可緩。因此而言。皇位既定。誰人異言。時釆女臣摩礼志。高向臣宇摩。中臣連弥気。難波吉士身刺。四臣曰。随大伴連言、更無異。許勢臣大摩呂。佐伯連東八。紀臣塩手。三人進曰。山背大兄王、是宜為天皇。唯蘇我倉摩呂臣〈 更名雄当。 〉独曰。臣也当時不得便言。更思之後啓。爰大臣知群臣不和。而不能成事退之。』先是。大臣独問境部摩理勢臣曰。今天皇崩無嗣。誰為天皇。対曰。挙山背大兄為天皇。』是時。山背大兄居於斑鳩宮。漏聆是議。即遣三国王。桜井臣和慈古。二人。密謂大臣曰。伝聞之。叔父以田村皇子欲為天皇。我聞此言、立思矣居思矣。未得其理。願分明欲知叔父之意。』於是。大臣得山背大兄之告、而不能独対。則喚阿倍臣。中臣連。紀臣。河辺臣。高向臣。釆女臣。大伴連。許勢臣等。仍曲挙山背大兄之語。既而便且、謂大夫等曰。汝大夫等共詣於斑鳩宮。当啓山背大兄王曰。賤臣何之独輙定嗣位。唯挙天皇之遺詔。以告于群臣。群臣並言。如遺言。田村皇子自当嗣位。更〓[言+巨]異言。是群卿言也。特非臣心。但雖有臣私意。而惶之、不得伝啓。乃面日親啓焉。』爰群大夫等、受大臣之言。共詣于斑鳩宮。使三国王。桜井臣。以大臣之辞啓於山背大兄。』時大兄王使伝問群大夫等曰。天皇遺詔奈之何。対曰。臣等不知其深。唯得大臣語状称。天皇臥病之日。詔田村皇子曰。非軽輙言来之国政。是以爾田村皇子慎以言之。不可緩。次詔大兄王曰。汝肝稚。而勿誼言。必宜従群言。是乃近侍諸女王及釆女等悉知之。且大王所察。』於是。大兄王且令問之曰。是遺詔也、専誰人聆焉。答曰。臣等不知其密。既而更亦、令告群大夫等曰。愛之叔父労思。非一介之使。遣重臣等。而教覚。是大恩也。然今群卿所〓天皇遺命者。少々違我之所聆。吾聞天皇臥病、而馳上之侍于門下。時中臣連弥気自禁省出之曰。天皇命以喚之。則参進向于閤門。亦栗隈釆女黒女迎於庭中引入大殿。於是。近習者栗下女王為首。女孺鮪女等八人。并数十人、侍於天皇之側。且田村皇子在焉。時天皇沈病、不能覩我。乃栗下女王奏曰。所喚山背大兄王参赴。即天皇起臨之。詔曰。朕以寡薄久労大業。今暦運将終。以病不可諱。故汝本為朕之心腹。愛寵之情、不可為比。其国家大基、是非朕世。自本務之。汝雖肝稚、慎以言。乃当時侍之近習者、悉知焉。故我蒙是大恩。而一則以懼。一則以悲。踊躍。歓喜。不知所如。仍以為。社稷宗廟重事也。我眇少以不賢。何敢当焉。当是時、思欲語叔父及群卿等。然未有可〓之時。於今非言耳。吾曾将訊叔父之病。向京而居豊浦寺。是日。天皇遣八口釆女鮪女。詔之曰。為汝叔父大臣常為汝愁言。百歳之後、嗣位非当汝乎。故慎以自愛矣。既分明有是事。何疑也。然我豈餮天下。唯顕聆事耳。則天神地祇共証之。是以。冀正欲知天皇之遺勅。亦大臣所遣群卿者。従来如厳矛〈 厳矛。此云伊箇之保虚。 〉取中事、而奏請人等也。故能宜白叔父。』既而泊瀬仲王。別喚中臣連。河辺臣。謂之曰。我等父子、並自蘇我出之。天下所知。是以如高山恃之。願嗣位勿輙言。則令三国王。桜井臣。副群卿而遣之曰。欲聞還言。時大臣、遣紀臣。大伴連。謂三国王。桜井臣曰。先日言訖。更無異矣。然臣敢之軽誰王也。重誰王也。』於是。数日之後。山背大兄亦遣桜井臣、告大臣曰。先日之事、陳聞耳。寧違叔父哉。』是日大臣病動、以不能面言於桜井臣。』明日大臣喚桜井臣。即遣阿倍臣。中臣連。河辺臣。小墾田臣。大伴連。啓山背大兄言。自磯城嶋宮御宇天皇之世及近世者。群卿皆賢哲也。唯今臣不賢、而遇当乏人之時。誤居群臣上耳。是以不得定基。然是事重也。不能伝〓。故老臣雖労。面啓之。其唯不誤遺勅者也。非臣私意。』既而大臣伝阿倍臣。中臣連。更問境部臣曰。誰王為天皇。対曰。先是大臣親問之日。僕啓既訖之。今何更亦伝以告耶。乃大忿而起行之。適是時。蘇我氏諸族等悉集、為嶋大臣造墓、而次于墓所。爰摩理勢臣壌墓所之廬、退蘇我田家而不仕。時大臣慍之。遣身狭君勝牛。錦織首赤猪、而誨曰。吾知汝言之非。以干支之義、不得害。唯他非汝是。我必忤他従汝。若他是汝非。我当乖汝従他。是以汝遂有不従者。我与汝有瑕。則国亦乱。然乃後生言之。吾二人破国也。是後葉之悪名焉。汝慎以勿起逆心。然猶不従、而遂赴于斑鳩。住於泊瀬王宮。』於是。大臣益怒。乃遣群卿、請于山背大兄曰。頃者摩理勢違臣匿於泊瀬王宮。願得摩理勢、欲推其所由。爰大兄王答曰。摩理勢素聖皇所好。而暫来耳。豈違叔父之情耶。願勿瑕。則謂摩理勢曰。汝不忘先王之恩而来甚愛矣。然其因汝一人而天下応乱。亦先王臨没。謂諸子等曰。諸悪莫作。諸善奉行。余承斯言、以為永戒。是以雖有私情。忍以無怨。復我不能違叔父。願自今以後。勿憚改意。従群、而无退。是時大夫等且誨摩理勢臣之曰。不可違大兄王之命。於是。摩理勢臣進無所帰。乃泣哭更還之。居於家十余日。泊瀬王忽発病薨。爰摩理勢臣曰。我生之誰恃矣。大臣将殺境部臣。而興兵遣之。境部臣聞軍至。率仲子阿椰、出于門。坐胡床而待。時軍至、乃令来目物部伊区比以絞之。父子共死。乃埋同処。唯兄子毛津、逃匿于尼寺瓦舍。即奸一二尼。於是。一尼嫉妬令顕。囲寺将捕。乃出之入畝傍山。因以探山。毛津走無無所入。刺頸而死山中。時人歌曰。
@于泥備椰摩。虚多智于須家苔。多能弥介茂。気莵能和区呉能。虚茂邏勢利祁牟。 うねびやま こたちうすけど たのみかも けつのわくごの こもらせりけむ (K105)
《舒明天皇元年(六二九)正月丙午【四】》元年春正月癸卯朔丙午。大臣及群卿共以天皇之璽印献於田村皇子。則辞之曰。宗廟重事矣。寡人不賢。何敢当乎。群臣伏固請曰。大王先朝鍾愛。幽顕属心。宜纂皇綜、光臨億兆。即日。即天皇位。
《舒明天皇元年(六二九)夏四月辛未朔。遣田部連〈 闕名。 〉於掖玖。是年也太歳己丑。
《舒明天皇二年(六三〇)正月戊寅【十二】》二年春正月丁卯朔戊寅。立宝皇女為皇后。后生二男。一女。一曰葛城皇子。〈 近江大津宮御宇天皇。 〉二曰間人皇女。三曰大海皇子。〈 浄御原宮御宇天皇。 〉夫人蘇我嶋大臣女法提郎媛、生古人皇子。〈 更名大兄皇子。 〉又娶吉備国蚊屋釆女、生蚊屋皇子。
《舒明天皇三年(六三〇)三月丙寅朔》三月丙寅朔。高麗大使宴子抜。小使若徳。百済大使恩率素子。小使徳率武徳、共朝貢。
《舒明天皇二年(六三〇)八月丁酉【五】》秋八月癸巳朔丁酉。以大仁犬上君三田耜。大仁薬師恵日、遣於大唐。
《舒明天皇二年(六三〇)八月庚子【八】》庚子。饗高麗。百済客於朝。
《舒明天皇二年(六三〇)九月丙寅【四】》九月癸亥朔丙寅。高麗。百済客帰于国。
《舒明天皇二年(六三〇)九月是月》是月。田部連等至自掖玖。
《舒明天皇二年(六三〇)十月癸卯【十二】》冬十月壬辰朔癸卯。天皇遷於飛鳥岡傍。是謂岡本宮。
《舒明天皇二年(六三〇)是歳》是歳。改脩理難波大郡及三韓館。
《舒明天皇三年(六三一)二月庚子【十】》三年春二月辛卯朔庚子。掖玖人帰化。
《舒明天皇三年(六三一)三月庚申朔》三月庚申朔。百済王義慈入王子豊章為質。
《舒明天皇三年(六三一)九月乙亥【十九】》秋九月丁巳朔乙亥。幸于摂津国有間温湯。
《舒明天皇三年(六三一)十二月戊戌【十三】》冬十二月丙戌朔戊戌。天皇至自温湯。
《舒明天皇四年(六三二)八月》四年秋八月。大唐遣高表仁、送三田耜。共泊于対馬。是時学問僧霊雲。僧旻。及勝鳥養。新羅送使等従之。
《舒明天皇四年(六三二)十月甲寅【四】》冬十月辛亥朔甲寅。唐国使人高表仁等、到于難波津。則遣大伴連馬養、迎於江口。船三十二艘及鼓・吹・旗幟、皆具整飾。便告高表仁等曰。聞天子所命之使、到于天皇朝迎之。時高表仁対曰。風寒之日。飾整船艘。以賜迎之。歓愧也。於是。令難波吉士小槻。大河内直矢伏、為導者到干館前。乃遣伊岐史乙等。難波吉士八牛。引客等入於館。即日給神酒。
《舒明天皇五年(六三三)正月甲辰【二十六】》五年春正月己卯朔甲辰。大唐客高表仁等帰国。送使吉士雄摩呂。黒摩呂等。到対馬而還之。
《舒明天皇六年(六三四)八月》六年秋八月。長星見南方。時人曰彗星。
《舒明天皇七年(六三五)正月》七年春正月。彗星廻見于東。
《舒明天皇七年(六三五)六月甲戌【十】》夏六月乙丑朔甲戌。百済遣達率柔等、朝貢。
《舒明天皇七年(六三五)七月辛丑【七】》秋七月乙未朔辛丑。饗百済客於朝。
《舒明天皇七年(六三五)七月是月》是月。瑞蓮生於剣池。一茎二花。
《舒明天皇八年(六三六)正月壬辰朔》八年春正月壬辰朔。日蝕之。
《舒明天皇八年(六三六)三月》三月。悉劾奸釆女者、皆罪之。是時。三輪君小鷦鷯、苦其推鞫、判頸而死。
《舒明天皇八年(六三六)五月》夏五月。霖雨大水。
《舒明天皇八年(六三六)六月》六月。災岡本宮。天皇遷居田中宮。
《舒明天皇八年(六三六)七月己丑朔》秋七月己丑朔。大派王謂豊浦大臣曰。群卿及百寮朝参巳懈。自今以後。卯始朝之。巳後退之。因以鍾為節。然大臣不従。
《舒明天皇八年(六三六)是歳》是歳。大旱。天下飢之。
《舒明天皇九年(六三七)二月戊寅【二十三】》九年春二月丙辰朔戊寅。大星従東流西。便有音似雷。時人曰。流星之音。亦曰。地雷。於是。僧旻僧曰。非流星。是天狗也。其吠声似雷耳。
《舒明天皇九年(六三七)三月丙戌【二】》三月乙酉朔丙戌。日蝕之。
《舒明天皇九年(六三七)是歳》是歳。蝦夷叛以不朝。即拝大仁上毛野君形名。為将軍令討。還為蝦夷見敗、而走入塁。遂為賊所囲。軍衆悉漏城空之。将軍迷不知所如。時日暮、踰垣欲逃。爰方名君妻歎曰。慷哉。為蝦夷将見殺。則謂夫曰。汝祖等。渡蒼海。跨万里。平水表政、以威武伝於後葉。今汝頓屈先祖之名。必為後世見嗤。乃酌酒、強之令飲夫。而親佩夫之剣。張十弓。令女人数十俾鳴弦。既而夫更起之。取伏仗而進之。蝦夷以為。軍衆猶多。而稍引退之。於是。散卒更聚。亦振旅焉。撃蝦夷大敗以悉虜。
《舒明天皇十年(六三八)七月乙丑【十九】》十年秋七月丁未朔乙丑。大風之。折木発屋。
《舒明天皇十年(六三八)九月》九月。霖雨。桃李華。
《舒明天皇十年(六三八)十月》冬十月。幸有間温湯宮。
《舒明天皇十年(六三八)是歳》是歳。百済。新羅。任那、並朝貢。
《舒明天皇十一年(六三九)正月壬子【八】》十一年春正月乙巳朔壬子。車駕還自温湯。
《舒明天皇十一年(六三九)正月乙卯【十一】》乙卯。新嘗。蓋因幸有間、以闕新嘗歟。
《舒明天皇十一年(六三九)正月丙辰【十二】》丙辰。無雲而雷。
《舒明天皇十一年(六三九)正月丙寅【二十二】》丙寅。大風而雨。
《舒明天皇十一年(六三九)正月己巳【二十五】》己巳。長星見西北。時旻師曰。彗星也。見則飢之。
《舒明天皇十一年(六三九)七月》秋七月。詔曰。今年、造作大宮及大寺。則以百済川側為宮処。是以西民造宮。東民作寺。便以書直県為大匠。
《舒明天皇十一年(六三九)九月》秋九月。大唐学問僧恵隠。恵雲。従新羅送使入京。
《舒明天皇十一年(六三九)十一月庚子朔》冬十一月庚子朔。饗新羅客於朝。因給冠位一級。
《舒明天皇十一年(六三九)十二月壬午【十四】》十二月己巳朔壬午。幸于伊予温湯宮。
《舒明天皇十一年(六三九)十二月是月》是月。於百済川側建九重塔。
《舒明天皇十二年(六四〇)二月甲戌【七】》十二年春二月戊辰朔甲戌。星入月。
《舒明天皇十二年(六四〇)四月壬午【十六】》夏四月丁卯朔壬午。天皇至自伊予。便居廐坂宮。
《舒明天皇十二年(六四〇)五月辛丑【五】》五月丁酉朔辛丑。大設斎。因以請恵隠僧、令説旡量寿経。
《舒明天皇十二年(六四〇)十月乙亥【十一】》冬十月乙丑朔乙亥。大唐学問僧清安。学生高向漢人玄理、伝新羅而至之。仍百済。新羅朝貢之使共従来之。則各賜爵一級。
《舒明天皇十二年(六四〇)十月是月》是月。徙於百済宮。
《舒明天皇十三年(六四一)十月丁酉【九】》十三年冬十月己丑朔丁酉。天皇崩于百済宮。
《舒明天皇十三年(六四一)十月丙午【十八】》丙午。殯於宮北。是謂百済大殯。是時東宮開別皇子、年十六而誄之。
日本書紀巻第二十三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二十四

 天豊財重日足姫天皇 皇極天皇
《皇極天皇即位前紀》天豊財重日〈 重日、此云伊柯之比。 〉足姫天皇。渟中倉太珠敷天皇曾孫。押坂彦人大兄皇子孫。茅渟王女也。母曰吉備姫王。天皇順考古道、而為政也。息長足日広額天皇二年、立為皇后。《舒明天皇十三年(六四一)十月》十三年十月。息長足日額天皇崩。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正月辛未【十五】》元年春正月丁巳朔辛未。皇后即天皇位。以蘇我臣蝦夷為大臣、如故。大臣児入鹿〈 更名鞍作。 〉自執国政。威勝於父。由是盗賊恐懾。路不拾遣。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正月乙酉【二十九】》正月乙酉。百済使人大仁阿曇連比羅夫。従筑紫国乗騨馬来言。百済国聞天皇崩、奉遣弔使。臣随弔使。共到筑紫。而臣望仕於葬。故先独来也。然其国者今大乱矣。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二月戊子【二】》二月丁亥朔戊子。遣阿曇山背連比良夫。草壁吉士磐金。倭漢書直県、遣百済弔使所。問彼消息。弔使報言。百済国主謂臣言。塞上恒作悪之。請付還使。天朝不許。百済弔使〓人等言。去年十一月。大佐平智積卒。又百済使人擲崑崘使於海裏。今年正月。国主母薨。又弟王子児翹岐。及其母妹女子四人。内佐平岐味。有高名之人四十余、被放於嶋。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二月壬辰【六】》壬辰。高麗使人泊難波津。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二月丁未【二十一】》丁未。遣諸大夫於難波郡。検高麗国所貢金銀等并其献物。使人貢献既訖、而諮云。去年六月。弟王子薨。秋九月。大臣伊梨柯須弥殺大王。并殺伊梨渠世斯等百八十余人。仍以弟王子児為王。以己同姓都須流。金流。為大臣。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二月戊申【二十二】》戊申。饗高麗。百済於難波郡。詔大臣曰。以津守連大海可使於高麗。以国謄吉士水鶏可使於百済。〈 水鶏。此云倶比那。 〉以草壁吉士真跡可使於新羅。以坂本吉士長兄可使於任那。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二月庚戌【二十四】》庚戌。召翹岐安置於安曇山背連家。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二月辛亥【二十五】》辛亥。饗高麗。百済客。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二月癸丑【二十七】》癸丑。高麗使人。百済使人並罷帰。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三月戊午【三】》三月丙辰朔戊午。無雲而雨。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三月辛酉【六】》辛酉。新羅遣賀騰極使。与弔喪使。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三月庚午【十五】》庚午。新羅使人罷帰。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三月是月》是月。霖雨。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四月癸巳【八】》夏四月丙戌朔癸巳。太使翹岐将其従者拝朝。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四月乙未【十】》乙未。蘇我大臣於畝傍家喚百済翹岐等。親対語話。仍賜良馬一疋。鉄二十〓[金+廷]。唯不喚塞上。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四月是月》是月。霖雨。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五月己未【五】》五月乙卯朔己未。於河内国依網屯倉前。召翹岐等。令観射猟。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五月庚午【十六】》庚午。百済国調使船与吉士船。倶泊于難波津。〈 蓋吉士前奉使於百済乎。 〉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五月壬申【十八】》壬申。百済使人進調。吉士服命。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五月乙亥【二十一】》乙亥。翹岐従者一人死去。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五月丙子【二十二】》丙子。翹岐児死去。是時翹岐与妻、畏忌児死。果不臨喪。凡百済。新羅風俗有死亡者。雖父母・兄弟・夫婦・姉妹。永不自看。以此而観。無慈之甚。豈別禽獣。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五月丁丑【二十三】》丁丑。熟稲始見。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五月戊寅【二十四】》戊寅。翹岐将其妻子。移於百済大井家。乃遣人葬児於石川。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六月庚子【十六】》六月乙酉朔庚子。微雨。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六月是月》是月。大旱。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七月壬戌【九】》秋七月甲寅朔壬戌。客星入月。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七月乙亥【二十二】》乙亥。饗百済使人大佐平智積等於朝。〈 或本云。百済使人大佐平智積及児達率。闕名。恩率軍善。 〉乃命健児、相撲於翹岐前。智積等宴畢。而退、拝翹岐門。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七月丙子【二十三】》丙子。蘇我臣人鹿豎者、獲白雀子。是日。同時有人。以白雀納籠、而逆蘇我大臣。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七月戊寅【二十五】》戊寅。群臣相謂之曰。随村々祝部所教。或殺牛馬祭諸社神。或頻移市。或祷河伯。既無所効。蘇我大臣報曰。可於寺寺転読大乗経典。悔過如仏所訟。敬而祈雨。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七月庚辰【二十七】》庚辰。於大寺南庭、厳仏・菩薩像与四天王像。屈請衆僧。読大雲経等。于時。蘇我大臣手執香鑪。焼香発願。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七月辛巳【二十八】》辛巳。微雨。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七月壬午【二十九】》壬午。不能祈雨。故停読経。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八月甲申朔》八月甲申朔。天皇幸南淵河上。跪拝四方。仰天而祈。即雷大雨。遂雨五日。溥潤天下。〈 或本云。五日連雨。九穀登熟。 〉於是。天下百姓倶称万歳曰至徳天皇。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八月己丑【六】》己丑。百済使・参官等罷帰。仍賜大舶与同船三艘。〈 同般、母慮紀舟。 〉是日。夜半、雷鳴於西南角、而風雨。参官等所乗船舶、触岸而破。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八月丙申【十三】》丙申。以小徳授百済質達率長福。中客以下授位一級。賜物各有差。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八月戊戌【十五】》戊戌。以船賜百済参官等、発遣。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八月己亥【十六】》己亥。高麗使人罷帰。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八月己酉【二十六】》己酉。百済。新羅使人罷帰。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九月乙卯【三】》九月癸丑朔乙卯。天皇詔大臣曰。朕思欲起造大寺。宜発近江与越之丁。〈 百済大寺。 〉復課諸国、使造船舶。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九月辛未【十九】》辛未。天皇詔大臣曰。起是月限十二月以来。欲営宮室。可於国国取殿屋材。然東限遠江。西限安芸。発造宮丁。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九月癸酉【二十一】》癸酉。越辺蝦夷、数千内附。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月庚寅【八】》冬十月癸未朔庚寅。地震而雨。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月辛卯【九】》辛卯。地震。是夜。地震而風。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月甲午【十二】》甲午。饗蝦夷於朝。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月丁酉【十五】》丁酉。蘇我大臣設蝦夷於家。而躬慰問。是日。新羅弔使船。与賀騰極使船。泊于壱岐嶋。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月丙午【二十四】》丙午。夜中。地震。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月是月》是月。行夏令。無雲而雨。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一月癸丑【二】》十一月壬子朔癸丑。大雨雷。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一月丙辰【五】》丙辰。夜半、雷一鳴於西北角。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一月己未【八】》己未。雷五鳴於西北角。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一月庚申【九】》庚申。天暖如春気。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一月辛酉【十】》辛酉。雨下。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一月壬戌【十一】壬戌。天暖如春気。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一月甲子【十三】》甲子。雷一鳴於北方、而風発。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一月丁卯【十六】》丁卯。天皇御新嘗。是曰。皇太子。大臣各自新嘗。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二月壬午朔》十二月壬午朔。天暖如春気。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二月甲申【三】》甲申。雷五鳴於昼。二鳴於夜。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二月甲午【十三】》甲午。初発息長足日広額天皇喪。是日。小徳巨勢臣徳太、代大派皇子而誄。次小徳粟田臣細目、代軽皇子而誄。次小徳大伴連馬飼、代大臣而誄。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二月乙未【十四】》乙未。息長山田公奉誄日嗣。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二月辛丑【二十】》辛丑。雷三鳴於東北角。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二月庚寅【九】》庚寅。雷二鳴於東、而風雨。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二月壬寅【二十一】》壬寅。葬息長足日広額天皇于滑谷岡。是日。天皇遷移於小墾田宮。〈 或本云。遷於東宮南庭之権宮。 〉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二月甲辰【二十三】》甲辰。雷一鳴於夜。其声若裂。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二月辛亥【三十】》辛亥。天暖如春気。
《皇極天皇元年(六四二)十二月是歳》是歳。蘇我大臣蝦夷、立己祖廟於葛城高宮。而為八〓之舞。遂作歌曰。
@野麻騰能。飫斯能毘稜栖鳴。倭施羅務騰。阿庸比施豆矩梨。挙始豆矩羅符母。 やまとの おしのひろせを わたらむと あよひたづくり こしづくらふも (K106)
又尽発挙国之民、并百八十部曲。預造双墓於今来。一曰大陵。為大臣墓。一曰小陵。為入鹿臣墓。望死之後、勿使労人。更悉聚上宮乳部之民。〈 乳部。此云美父。 〉役使塋兆所。於是上宮大娘姫王発憤而歎曰。蘇我臣専擅国政。多行無礼。天無二日。国無二王。何由任意悉役封民。自茲結恨。遂取倶亡。是年也、太歳壬寅。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正月壬午朔》二年春正月壬子朔旦。五色大雲、満覆於天。而闕於寅。一色青霧、周起於地。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正月辛酉【十】》辛酉。大風。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二月辛己朔庚子。【二十】》二月辛己朔庚子。桃華始見。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二月乙巳【二十五】》乙巳。雹傷草木華葉。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二月是月》是月。風雷雨氷。行冬令。国内巫覡等折取枝葉県挂木綿。伺候大臣渡橋之時。争陳神語入微之説。其巫甚多、不可悉聴。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三月癸亥【十三】》三月辛亥朔癸亥。災難波百済客館堂与民家室。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三月乙亥【二十五】》乙亥。霜傷草木華葉。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三月是月》是月。風雷雨氷。行冬令。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四月丙戌【七】》夏四月庚辰朔丙戌。大風而雨。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四月丁亥【八】》丁亥。風起天寒。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四月己亥【二十】》己亥。西風而雹。天寒人著綿袍三領。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四月庚子【二十一】》庚子。筑紫大宰馳騨奏曰。百済国主児翹岐弟王子、共調使来。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四月丁未【二十八】》丁未。自権宮移幸飛鳥板蓋新宮。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四月甲辰【二十五】》甲辰。近江国言。雹下。其大径一寸。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五月乙丑【十六】》五月庚戌朔乙丑。月有蝕之。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六月辛卯【十三】》六月己卯朔辛卯。筑紫大宰馳騨奏曰。高麗遣使来朝。群卿聞而、相謂之曰。高麗自己亥年不朝而今年朝也。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六月辛丑【二十三】》辛丑。百済進調船、泊于難波津。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七月辛亥【三】》秋七月己酉朔辛亥。遣数大夫於難波郡、検百済国調与献物。於是大夫問調使曰。所進国調、欠少前例。送大臣物。不改去年所還之色。送群卿物。亦全不将来。皆違前例。其状何也。大使達率自斯。副使恩率軍善。倶答諮曰。即今可備。自斯質達率武子之子也。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七月是月》是月。茨田池水大臭。小虫覆水。其虫口黒而身白。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八月壬戌【十五】》八月戊申朔壬戌。茨田池水変如藍汁。死虫覆水。溝涜之流亦復凝結。厚三四寸。大小魚臭如夏爛死。由是不中喫焉。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九月壬午【六】》九月丁丑朔壬午。葬息長足日広額天皇于押坂陵。〈 或本云。呼広額天皇為高市天皇也。 〉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九月丁亥【十一】》丁亥。吉備嶋皇祖母命薨。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九月癸巳【十七】》癸巳。詔土師娑婆連猪手。視皇祖母命喪。天皇自皇祖母命臥病。及至発喪。不避床側、視養無倦。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九月乙未【十九】》乙未。葬皇祖母命于檀弓岡。是日。大雨而雹。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九月丙午【三十】》丙午。罷造皇祖母命墓役。仍賜臣・連。伴造帛布各有差。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九月是月》是月。茨田池水漸変成白色。亦無臭気。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十月己酉【三】》冬十月丁未朔己酉。饗賜群臣・伴造於朝堂庭。而議授位之事。遂詔国司、如前所勅。更無改換。宜之厥任、慎爾所治。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十月壬子【六】》壬子。蘇我大臣蝦夷、縁病不朝。私授紫冠於子入鹿。擬大臣位。復呼其弟、曰物部大臣。大臣之祖母物部弓削大連之妹。故因母財、取威於世。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十月戊午【十二】》戊午。蘇我臣入鹿独謀将廃上宮王等、而立古人大兄為天皇。于時。有童謡曰。
@伊波能杯爾。古佐屡渠梅野倶。渠梅多爾母。多礙底騰衰〓[口+羅]栖。歌麻之之能烏賦。 いはのへに こさるこめやく こめだにも たげてとほらせ かまししのをぢ (K107)
〈 蘇我臣入鹿深忌上宮王等威名振於天下、独謨僣立。 〉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十月是月》是月。茨田池水還清。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十一月丙子朔》十一月丙子朔。蘇我臣入鹿遣小徳巨勢徳太臣。大仁土師娑婆連。掩山背大兄王等於斑鳩。〈 或本云。以巨勢徳太臣。倭馬飼首為将軍。 〉於是。奴三成与数十舎人、出而拒戦。土師娑婆連中箭而死。軍衆恐退。軍中之人相謂之曰。一人当千、謂三成歟。山背大兄仍取馬骨投置内寝。遂率其妃并子弟等。得間逃出。隠胆駒山。三輪文屋君。舎人田目連及其女、菟田諸石。伊勢阿部堅経、従焉。巨勢徳太臣等焼斑鳩宮。灰中見骨。誤謂王死。解囲退去。』由是山背大兄王等。四五日間、淹留於山。不得喫飲。三輪文屋君進而勧曰。請移向於深草屯倉。従茲乗馬。詣東国、以乳部為本。興師、還戦。其勝必矣。山背大兄王等対曰。如卿所〓。其勝必然。但吾情冀、十年不役百姓。以一身之故、豈煩労万民。又於後世、不欲民言由吾之故喪己父母。豈其戦勝之後。方言丈夫哉。夫損身固国。不亦丈夫者歟。有人遥見上宮王等於山中。還〓蘇我臣入鹿。入鹿聞而大懼。速発軍旅。述王所在於高向臣国押曰。速可向山求捉彼王。国押報曰。僕守天皇宮、不敢出外。入鹿即将自徃。于時古人大兄皇子喘息而来問。向何処。入鹿具説所由。古人皇子曰。鼠伏穴而生。失穴而死。入鹿由是止行。遣軍将等、求於胆駒。竟不能覓。』於是山背大兄王等自山還入斑鳩寺。軍将等即以兵囲寺。於是山背大兄王使三輪文屋君謂軍将等曰。吾起兵伐入鹿者。其勝定之。然由一身之故、不欲傷残百姓。是以吾之一身賜於入鹿。終与子弟・妃妾一時自経倶死也。于時五色幡蓋。種種伎楽。照灼於空、臨垂於寺。衆人仰観称嘆。遂指示於入鹿。其幡蓋等変為黒雲。由是入鹿不能得見。』蘇我大臣蝦夷聞山背大兄王等惣被亡於入鹿。而嗔罵曰。噫、入鹿極甚愚痴。専行暴悪。爾之身命、不亦殆乎。』時人説前謡之応曰。以伊波能杯爾、而喩上宮。以古佐屡、而喩林臣。〈 林臣入鹿也。 〉以渠梅野倶、而喩焼上宮。以渠梅施爾母 陀礙底騰褒衰羅栖 柯麻之之能鳴膩、而喩山背王之頭髪班雑毛似山羊。又曰。棄捨其宮匿深山相也。
《皇極天皇二年(六四三)是歳》是歳。百済太子余豊以密蜂房四枚、放養於三輪山。而終不蕃息。
《皇極天皇三年(六四四)正月乙亥朔》三年春正月乙亥朔。以中臣鎌子連拝神祗伯。再三固辞不就。称疾退居三嶋。』于時軽皇子患脚不朝。中臣鎌子連曾善於軽皇子。故詣彼宮而将侍宿。軽皇子深識中臣鎌子連之意気高逸、容止難犯。乃使寵妃阿倍氏、浄掃別殿高鋪新蓐。靡不具給。敬重特異。中臣鎌子連便感所遇。而語舎人曰。殊奉恩沢。過前所望。誰能不使王天下耶。〈 謂宛舎人為駆使也。 〉舎人便以所語陳於皇子。皇子大悦。』中臣鎌子連為人忠正。有匡済心。乃憤蘇我臣入鹿失君臣長幼之序。侠〓〓社稷之権。歴試接於王宗之中。而求可立功名哲主。便附心於中大兄。疏然未獲展其幽抱。偶預中大兄於法興寺槻樹之下打鞠之侶。而候皮鞋随鞠脱落。取置掌中。前跪恭奉。中大兄対跪敬執。自茲相善倶述所懐。既無所匿。後恐他嫌頻接。而倶手把黄巻。自学周孔之教於南淵先生所。遂於路上、徃還之間。並肩潜図。無不相協。』於是。中臣鎌子連議曰。謀大事者、不如有輔。請納蘇我倉山田麻呂長女。為妃、而成婚姻之眤。然後陳説、欲与計事。成功之路、莫近於茲。中大兄聞而大悦。曲従所議。中臣鎌子連即自徃媒要訖。而長女所期之夜被倫於族。〈 族。謂身狭臣也。 〉由是倉山田臣憂惶。仰臥不知所為。少女怪父憂色、就而問曰。憂悔何也。父陳其由。少女曰。願勿為憂。以我奉進、亦復不晩。父便大悦。遂進其女。奉以赤心。更無所忌。中臣鎌子連挙佐伯連子麻呂。葛木稚犬養連網田於中大兄曰。云々。
《皇極天皇三年(六四四)三月》三月。休留、〈 休留。茅鴟也。 〉産子於豊浦大臣大津宅倉。』倭国言。頃者菟田郡人押坂直、〈 闕名。 〉将一童子欣遊雪上。登菟田山。便見紫菌挺雪而生。高六寸余。満四町許。乃使童子採取、還示隣家。総言不知。且疑毒物。於是押坂直与童子煮而食之。太有気味。明日。徃見、都不在焉。押坂直与童子由喫菌羹。無病而寿。或人云。蓋俗不知芝草。而妄言菌耶。
《皇極天皇三年(六四四)六月癸卯朔》夏六月癸卯朔。大伴馬飼連献百合華。其茎長八尺。其本異而末連。
《皇極天皇三年(六四四)六月乙巳【三】》乙巳。志紀上郡言。有人。於三輪山見猿昼睡。窃執其臂、不害其身。猿猶合眼歌曰。
@武舸都烏爾。陀底屡制羅我。爾古禰挙曾。倭我底鳴勝羅毎。施我佐基泥。佐基泥曾母野。倭我底勝羅須謀野。 むかつをに たてるせらが にこでこそ わがてをとらめ たがさきで さきでそもや わがてとらすもや (K108)
其人驚怪猿歌。放捨而去。此是経歴数年。上宮王等為蘇我鞍作、囲於胆駒山之兆也。
《皇極天皇三年(六四四)六月戊申【六】》戊申。於剣池蓮中、有一茎二萼者。豊浦大臣妄推曰。是蘇我臣将栄之瑞也。即以金墨書、而献大法興寺丈六仏。
《皇極天皇三年(六四四)六月是月》是月。国内巫覡等折取枝葉、懸掛木綿。伺大臣度橋之時、争陳神語入微之説。其巫甚多、不可具聴。老人等曰。移風之兆也。于時有謡歌三首。其一曰。
@波魯波魯爾 渠騰曾枳挙喩屡。之麻能野父播羅。 はろはろに ことそきこゆる しまのやぶはら (K109)
其二曰。
@烏智可施能。阿婆努能枳枳始。騰余謀作儒。倭例播禰始柯騰。比騰曾騰余謀須。 をちかたの あさののきぎし とよもさず われはねしかど ひとそとよもす (K110)
其三曰。
@烏麼野始爾。倭例烏比岐例底。制始比騰能。於謀提母始羅孺。伊弊母始羅孺母也。 をばやしに われをひきれて せしひとの おもてもしらず いへもしらずも (K111)
《皇極天皇三年(六四四)七月》秋七月、東国不尽河辺人大生部多。勧祭虫於村里之人曰。此者常世神也。祭此神者。到富与寿。巫覡等遂詐託於神語曰。祭常世神者。貧人到富。老人還少。由是加勧捨民家財宝、陳酒陳菜・六畜於路側。而使呼曰。新富入来。都鄙之人取常世虫置於清座。歌舞求福。棄捨珍財。都無所益、損費極甚。於是。葛野秦造河勝、悪民所惑。打大生部多。其巫覡等恐休其勧祭。時人便作歌曰。
@禹都麻佐波。柯微騰母柯微騰。枳挙曳倶屡。騰挙預能柯微乎。宇智岐多麻須母。 うづまさは かみともかみと きこえくる とこよのかみを うちきたますも (K112)
此虫者常生於橘樹、或生於曼椒。〈 曼椒。此云衰曾紀。 〉其長四寸余。其大如頭指許。其色緑而有黒点。其貌全似養蚕。
《皇極天皇三年(六四四)十一月》冬十一月。蘇我大臣蝦夷・児入鹿臣、双起家於甘檮岡。称大臣家曰宮門。入鹿家曰谷宮門。〈 谷。此云波佐麻。 〉称男女曰王子。家外作城柵。門傍作兵庫。毎門置盛水舟一。木鉤数十、以備火災。恒使力人持兵守家。大臣使長直於大丹穂山造桙削寺。更起家於畝傍山東。穿池為城。起庫儲箭。恒将五十兵士、続身出入。名健人曰東方〓従者。氏氏人等入侍其門。名曰祖子孺者。漢直等全侍二門。
《皇極天皇四年(六四五)正月》四年春正月。或於阜嶺。或於河辺。或於宮寺之間。遥見有物、而聴猿吟。或一十許。或二十許。就而視之。物便不見。尚聞鳴嘯之響。不能獲覩其身。〈 旧本云。是歳、移京於難波。而板蓋宮為墟之兆也。 〉時人曰。此是伊勢大神之使也。
《皇極天皇四年(六四五)四月戊戌朔》夏四月戊戌朔。高麗学問僧等言。同学鞍作得志。以虎為友。学取其術。或使枯山変為青山。或使黄地変為白水。種々奇術不可殫究。又虎授其針曰。慎矣慎矣。勿令人知。以此治之、病無不愈。果如所言。治無不差。得志恒以其針隠置柱中。於後虎折其柱、取針走去。高麗国知得志欲帰之意。与毒殺之。
《皇極天皇四年(六四五)六月甲辰【八】》六月丁酉朔甲辰。中大兄密謂倉山田麻呂臣曰。三韓進調之日。必将使卿読唱其表。遂陳欲斬入鹿之謀。麻呂臣奉許焉。
《皇極天皇四年(六四五)六月戊申【十二】》戊申。天皇御大極殿。古人大兄侍焉。中臣鎌子連知蘇我入鹿臣為人多疑。昼夜持剣。而教俳優、方便令解。入鹿臣咲而解剣、入侍于座。倉山田麻呂臣進而読唱三韓表文。於是。中大兄戒衛門府。一時倶〓十二通門、勿使徃来。召聚衛門府於一所。将給禄。時中大兄即自執長槍、隠於殿側。中臣鎌子連等持弓矢而為助衛。使海犬養連勝麻呂授箱中両剣於佐伯連子麻呂与葛城稚犬養連網田曰。努力努力、急須応斬。子麻呂等。以水送飯。恐而反吐。中臣鎌子連嘖而使励。倉山田麻呂臣恐唱表文将尽、而子麻呂等不来。流汗沃身。乱声動手。鞍作臣怪而問曰。何故掉戦。山田麻呂対曰。恐近天皇。不覚流汗。中大兄見子麻呂等畏入鹿威、便旋不進曰。咄嗟。即共子麻呂等、出其不意。以剣傷割入鹿頭肩。入鹿驚起。子麻呂運手揮剣、傷其一脚。入鹿転就御座、叩頭曰。当居嗣位、天之子也。臣不知罪。乞垂審察。天皇大驚、詔中大兄曰。不知所作。有何事耶。中大兄伏地奏曰。鞍作尽滅天宗。将傾日位。豈以天孫代鞍作耶。〈 蘇我臣入鹿更名鞍作。 〉天皇即起入於殿中。佐伯連子麻呂。稚犬養連網田、斬入鹿臣。是日雨下潦水溢庭。以席・障子覆鞍作屍。古人大兄見走入私宮。謂於人曰。韓人殺鞍作臣。〈 謂因韓政而誅 〉吾心痛矣。即入臥内、杜門不出。中大兄即入法興寺、為城而備。凡諸皇子。諸王。諸卿大夫。臣・連。伴造。国造。悉皆随侍。使人賜鞍作臣屍於大臣蝦夷。於是。漢直等総聚眷属、〓甲持兵。将助大臣処設軍陣。中大兄使将軍巨勢徳陀臣。以天地開闢君臣始有説於賊党、令知所赴。於是。高向臣国押謂漢直等曰。吾等由君大郎応当被戮。大臣亦於今日明日。立俟其誅決矣。然則為誰空戦、尽被刑乎。言畢解剣。投弓捨此而去。賊徒亦随散走。
《皇極天皇四年(六四五)六月己酉【十三】》己酉、蘇我臣蝦夷等臨誅。悉焼天皇記。国記。珍宝。船史恵尺即疾取所焼国記而奉献中大兄。是日。蘇我臣蝦夷及鞍作屍許葬於墓。復許哭泣。』於是。或人説第一謡歌曰。其歌所謂。波魯波魯爾。渠騰曾枳挙喩屡。之麻能野父播羅。此即宮殿接起於嶋大臣家。而中大兄与中臣鎌子連。密図大義、謀戮入鹿之兆也。説第二謡歌曰。其歌所謂。烏智可施能。阿婆努能枳枳始。騰余謀佐儒。倭例播禰始柯騰。比騰曾騰余謀須。此即上宮王等性順、都無有罪。而為入鹿見害。雖不自報。天使人誅之兆也。説第三謡歌曰。其歌所謂。烏縻野始爾。倭例烏比岐以例底。制始比騰能。於謀提母始羅孺。伊弊母始羅孺母也。此即入鹿臣忽於宮中為佐伯連子麻呂。稚犬養連網田所斬之兆也。
《皇極天皇四年(六四五)六月庚戌【十四】》庚戌。譲位於軽皇子。立中大兄為皇太子。
日本書紀巻第二十四 終



《巻首》◆日本書紀巻第二十五

 天万豊日天皇 孝徳天皇
《孝徳天皇即位前紀》◆天万豊日天皇。天豊財重日足姫天皇同母弟也。尊仏法、軽神道。〈〓[昔+斤]生国魂社樹之類、是也。〉為人柔仁好儒。不択貴賤。頻降恩勅。
《孝徳天皇即位前紀皇極天皇四年(六四五)六月庚戌【十四】》◆天豊財重日足姫天皇四年六月庚戌。天豊財重日足姫天皇思欲傅位於中大兄。而詔曰。云々。中大兄退語於中臣鎌子連。中臣鎌子連議曰。古人大兄。殿下之兄也。軽皇子。殿下之舅也。方今古人大兄在。而殿下陟天皇位。便違人弟恭遜之心。且立舅以答民望。不亦可乎。於是。中大兄深嘉厥議。密以奏聞。天豊財重日足姫天皇、授璽綬禅位。策曰。咨。爾軽皇子。云々。軽皇子再三固辞。転譲於古人大兄〈更名、古人大市皇子。〉曰。大兄命。是昔天皇所生。而又年長。以斯二理、可居天位。』於是。古人大兄避座逡巡、拱手辞曰。奉順天皇聖旨。何労推譲於臣。臣願出家入于吉野。勤修仏道、奉祐天皇。辞訖。解所佩刀投擲於地。亦命帳内皆令解刀。即自詣於法興寺仏殿与塔間。剔除髯髪。披著袈裟。』由是。軽皇子不得固辞、升壇即祚。于時。大伴長徳〈字馬飼。〉連帯金靭、立於壇右。犬上建部君帯金靭、立於壇左。百官臣・連。国造。伴造・百八十部羅列匝拝。是日。奉号於豊財天皇、曰皇祖母尊。以中大兄為皇太子。以阿倍内麻呂臣為左大臣。蘇我倉山田石川麻呂臣為右大臣。以大錦冠授中臣鎌子連、為内臣。増封若于戸、云云。中臣鎌子連。懐至忠之誠。拠宰臣之勢。処官司之上。故進退廃置。計従事立、云々。』以沙門旻法師。高向史玄理為国博士。
《孝徳天皇即位前紀皇極天皇四年(六四五)六月辛亥【十五】》◆辛亥。以金策賜阿倍倉梯麻呂大臣与蘇我山田石川麻呂大臣。〈或本云。賜練金。〉
《孝徳天皇即位前紀皇極天皇四年(六四五)六月乙卯【十九】》◆乙卯。天皇。皇祖母尊。皇太子。於大槻樹之下。召集群臣、盟曰。〈告天神地祇曰。天覆地載。帝道唯一。而末代澆薄。君臣失序。皇天仮手於我。誅殄暴逆。今共瀝心血。而自今以後。君無二政。臣無弐朝。若弐此盟。天災地妖。鬼誅人伐。皎如日月也。〉改天豊財重日足姫天皇四年、為大化元年。
《大化元年(六四五)七月戊辰【二】》◆大化元年秋七月丁卯朔戊辰。立息長足日広額天皇女間人皇女為皇后。立二妃。元妃阿倍倉梯麻呂大臣女曰小足媛。生有間皇子。次妃蘇我山田石川麻呂大臣女曰乳娘。
《大化元年(六四五)七月丙子【十】》◆丙子。高麗。百済。新羅。並遣使進調。百済調使兼領任調那使。進任那調。唯百済大使佐平縁福、遇病。留津館而不入於京。巨勢徳大臣。詔於高麗使曰。明神御宇日本天皇詔旨。天皇所遣之使。与高麗神子奉遣之使。既往短而将来長。是故、可以温和之心、相継往来而已。又詔於百済使曰。明神御宇日本天皇詔旨。始我遠皇祖之世。以百済国為内官家。譬如三絞之綱。中間以任那国属賜百済。後遣三輪栗隈君東人、観察任那国堺。是故百済王随勅悉示其堺。而調有闕。由是却還其調。任那所出物者。天皇之所明覧。夫自今以後。可具題国与所出調。汝佐平等。不易面来。早須明報。今重遣三輪君東人。馬飼造。〈闕名。〉又勅。可送遣鬼部率意斯妻子等。
《大化元年(六四五)七月戊寅【十二】》◆戊寅。天皇詔阿倍倉梯万侶大臣。蘇我石川万侶大臣曰。当遵上古聖王之跡、而治天下。復当有信可治天下。
《大化元年(六四五)七月己卯【十三】》◆己卯。天皇詔阿倍倉梯麻呂大臣。蘇我石川万侶大臣曰。可歴問大夫与百伴造等。以悦使民之路。
《大化元年(六四五)七月庚辰【十四】》◆庚辰。蘇我石川麻呂大臣奏曰。先以祭鎮神祗。然後応議政事。是日。遣倭漢直比羅夫於尾張国。忌部首子麻呂於美濃国。課供神之幣。
《大化元年(六四五)八月庚子【五】》◆八月丙申朔庚子。拝東国等国司。仍詔国司等曰。随天神之所奉寄。方今始将修万国。凡国家所有公民。大小所領人衆。汝等之任。皆作戸籍。及校田畝。其薗池水陸之利。与百姓倶。又国司等在国不得判罪。不得取他貨賂、令致民於貧苦。上京之時。不得多従百姓於己。唯得使従国造。郡領。但以公事往来之時。得騎部内之馬。得騎部内之飯。介以上奉法。必須衰賞。違法当降爵位。判官以下。取他貨賂。二倍徴之。遂以軽重科罪。其長官従者九人。次官従者七人。主典従者五人。若違限外将者。主与所従之人。並当科罪。若有求名之人。元非国造。伴造。県稲置、而輙詐訴言。自我祖時。領此官家。治是郡県。汝等国司。不得随詐便牒於朝。審得実状而後可申。又於閑曠之所。起造兵庫。収聚国郡刀・甲・弓・矢。辺国近与蝦夷接境処者。可尽数集其兵、而猶仮授本主。其於倭国六県被遣使者。宜造戸籍、并校田畝。〈謂検覈墾田。頃畝及民戸口年紀。〉汝等国司。可明聴退。即賜帛布各有差。是日。設鍾・匱於朝而詔曰。若憂訴之人。有伴造者。其伴造先勘当而奏。有尊長者。某尊長先勘当而奏。若其伴造。尊長。不審所訴。収牒納匱。以其罪々之。其収牒者。昧旦執牒奏於内裏。朕題年月便示群卿。或懈怠不理。或阿党有曲。訴者可以撞鍾。由是懸鍾置匱於朝。天下之民咸知朕意。又男女之法者。良男良女共所生子配其父。若良男娶婢所生子配其母。若良女嫁奴所生子配其父。若両家奴婢所生子配其母。若寺家仕丁之子者。如良人法。若別入奴婢法。如奴婢法。今克見人為制之始。
《大化元年(六四五)八月癸卯【八】》◆癸卯。遣使於大寺、喚聚僧尼而詔曰。於磯城嶋宮御宇天皇十三年中。百済明王奉伝仏法於我大倭。是時。群臣倶不欲伝。而蘇我稲目宿禰独信其法。天皇乃詔稲目宿禰、使奉其法。於訳語田宮御宇天皇之世。蘇我馬子宿禰追遵考父之風。猶重能仁世之教。而余臣不信。此典幾亡。天皇詔馬子宿禰、而使奉其法。於小墾田宮御宇天皇之世。馬子宿禰奉為天皇、造丈六繍像。丈六銅像。顕揚仏教恭敬僧尼。朕更復思崇正教、光啓大猷。故以沙門狛大法師・福亮。恵雲。常安。霊雲。恵至。〈寺主〉僧旻。道登。恵隣・恵妙。而為十師。別以恵妙法師為百済寺々主。此十師等宜能教導衆僧。修行釈教、要使如法。凡自天皇至于伴造所造之寺。不能営者。朕皆助作。令拝寺司等与寺主。巡行諸寺。験僧尼。奴婢。田畝之実。而尽顕奏。即以来目臣。〈闕名。〉三輪色夫君。額田部連甥為法頭。
《大化元年(六四五)九月丙寅朔》◆九月丙寅朔。遣使者於諸国、治兵。〈或本云。従六月至于九月。遣使者於四方国。集種種兵器。〉
《大化元年(六四五)九月戊辰【三】》◆戊辰。古人皇子。与蘇我田口臣川掘。物部朴井連椎子。吉備笠臣垂。倭漢文直麻呂。朴市秦造田来津、謀反。〈或本云。古人大兄。或本云。古人大兄。此皇子入吉野山。故或云吉野太子。垂。此云之娜屡。〉
《大化元年(六四五)九月丁丑【十二】》◆丁丑。吉備笠臣垂自首於大兄曰。吉野古人皇子。与蘇我田口臣川掘等謀反。臣預其徒。〈或本云。吉備笠臣垂言於阿倍大臣与蘇我大臣曰。臣預於吉野皇子謀反之徒。故今自首也。〉中大兄即使菟田朴室古。高麗宮知。将兵若干、討古人大市皇子等。〈或本云。十一月甲午三十日。中大兄使阿倍渠曾倍臣。佐伯部子麻呂二人。将兵三十人攻古人大兄、斬古人大兄与子。其妃妾自経死。或本云。十一月。吉野大兄王謀反。事覚伏誅也。〉
《大化元年(六四五)九月甲申【十九】》◆甲申。遣使者於諸国。録民元数。仍詔曰。自古以降。毎天皇時。置標代民。垂名於後。其臣・連等。伴造。国造各置己民。恣情駆使。又株国県山海・林野・池田。以為己財。争戦不已。或者兼并数万頃田。或者全無容針少地。及進調賦時。其臣・連。伴造等先自収斂。然後分進。修治宮殿。築造園陵。各率己民随事而作。易曰。損上益下。節以制度。不傷財、害民。方今百姓猶乏。而有勢者、分株水陸以為私地。売与百姓。年索其価。従今以後不得売地。勿妄作主、兼并劣弱。百姓大悦。
《大化元年(六四五)十二月癸卯【九】》◆冬十二月乙未朔癸卯。天皇遷都難波長柄豊碕。老人等相謂之曰。自春至夏鼠向難波。遷都之兆也。
《大化元年(六四五)十二月戊午【二十四】》◆戊午。越国言。海畔枯査向東移去。沙上有跡。如耕田状。是年也、太歳乙巳。
《大化二年(六四六)正月甲子朔》◆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賀正礼畢。即宣改新之詔曰。其一曰。罷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処々屯倉、及別臣・連。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処処田庄。仍賜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降以布帛賜官人。百姓有差。又曰。大夫所使治民也。能尽其治則民頼之。故重其禄、所以為民也。』其二曰。初修京師。置畿内国司。郡司。関塞。斥候。防人。騨馬。伝馬。及造鈴契。定山河。凡京毎坊置長一人。四坊置令一人。掌按検戸口、督察奸非。其坊令、取坊内明廉強直、堪時務者死。里坊長、並取里坊百姓清正強幹者充。若当里坊無人。聴於比里坊簡用。凡畿内東自名墾横河以来。南自紀伊兄山以来。〈兄。此云制。〉西自赤石櫛淵以来。北自近江狭々波合坂山以来。為畿内国。凡郡以四十里為大郡。三十里以下四里以上為中郡。三里為小郡。其郡司、並取国造性識清廉、堪時務者、為大領・少領。強幹聡敏工書算者為主政・主帳。凡給駅馬。傅馬。皆依鈴・傅苻剋数。凡諸国及関、給鈴契。並長官執。無次官執。』其三曰。初造戸籍。計帳。班田収授之法。凡五十戸為里。毎里置長一人。掌按検戸口。課殖農桑、禁察非違。催駆賦役。若山谷阻険。地遠人稀之処。随便量置。凡田長三十歩。広十二歩為段。為段。十段為町。段租稲二束二把。町租稲二十二束。』其四曰。罷旧賦役、而行田之調。凡絹・〓[糸+施の旁]・糸・綿、並随郷土所出。田一町絹一丈。四町成疋。長四丈。広二尺半。〓[糸+施の旁]二丈。二町成疋。長・広同絹。布四丈。長・広同絹・〓[糸+施の旁]。一町成端。〈糸・綿〓[糸+句]屯、諸処不見。〉別収戸別之調。一戸貲布一丈二尺。凡調副物塩贄。亦随郷土所出。凡官馬者。中馬毎一百戸輸一疋。若細馬毎二百戸輸一疋。其買馬直者。一戸布一丈二尺。凡兵者。人身輸刀・甲・弓・矢・幡・鼓。凡仕丁者。改旧毎三十戸一人、〈以一人充廝也。〉而毎五十戸一人〈以一人充廝。〉以死諸司。以五十戸死仕丁一人之糧。一戸庸布一丈二尺。庸米五斗。凡釆女者。貢郡少領以上姉妹及子女形容端正者。〈従丁一人。従女二人。〉以一百戸充釆女一人糧。庸布。庸米、皆准仕丁。
《大化二年(六四六)正月是月》◆是月。天皇御子代離宮。遣使者。詔郡国修営兵庫』蝦夷親附。〈或本云。壊難波狭屋部邑子代屯倉而起行宮。〉
《大化二年(六四六)二月戊申【十五】》◆二月甲午朔戊申。天皇幸宮東門。使蘇我右大臣詔曰。明神御宇日本倭根子天皇、詔於集侍卿等。臣・連。国造。伴造及諸百姓。朕聞。明哲之御民者。懸鍾於門而観百姓之憂。作屋於衢而聴路行之謗。雖芻蕘之説、親問為師。由是。朕前下詔曰。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諫者也。皆所以広詢于下也。管子曰。黄帝立明堂之議者。上観於賢也。尭有衢室之問者。下聴於民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建鼓朝、而備訊望也。湯有総術之廷。以観民非也。武王有霊台之囿。而賢者進也。此故聖帝明王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亡也。所以懸鍾設匱。拝収表人。使憂諫人、納表于匱。詔収表人、毎旦奏請。朕得奏請。仍又示群卿。便使勘当。庶無留滞。如群卿等、或懈怠不懃。或阿党比周。朕復不肯聴諫。憂訴之人。当可撞鍾。詔已如此。既而有民明直心、懐国土之風。切諫陳疏納於設匱。故今顕示集在黎民。其表称。縁奉国政到於京民。官官留使於雑役、云々。朕猶以之傷惻。民豈復思至此。然遷都未久。還似于賓。由是不得不使、而強役之。毎念於斯。未嘗安寝。朕観此表。嘉歎難休。故随所諫之言。罷処々之雑役。昔詔曰。諫者題名。而不随詔。今者、自非求利、而将助国。不言題。不。諫朕癈忘。又詔。集在国民、所訴多在。今将解理。諦聴所宣。其欲決疑。入京朝集者。且莫退散、聚侍於朝。』高麗。百済。任那。新羅、並遣使貢献調賦。
《大化二年(六四六)二月乙卯【二十二】》◆乙卯。天皇還自子代離宮。
《大化二年(六四六)三月甲子【二】》◆三月癸亥朔甲子。詔東国々司等曰。集侍群卿大夫。及臣・連。国造。伴造。并諸百姓等。咸可聴之。夫君於天地之間。而宰万民者。不可独制。要須臣翼。由是代々之我皇祖等。共卿祖考倶治。朕復思欲蒙神護力、共卿等治。故前以良家大夫使治東方八道。既而国司之任。六人奉法。二人違令。毀誉各聞。朕便美厥奉法。疾斯違令。凡将治者。若君如臣。先当正己而後正他。如不自正。何能正人。是以不自正者。不択君臣。乃可受殃。豈不慎矣。汝率而正。孰敢不正。今随前勅而処断之。
《大化二年(六四六)三月辛巳【十九】》◆辛巳。詔東国朝集使等曰。集侍群卿大夫。及国造。伴造。并諸百姓等。咸可聴之。以去年八月、朕親誨曰。莫因官勢、取公私物。可喫部内之食。可騎部内之馬。若違所誨。次官以上降其爵位。主典以下決其笞・杖。入己物者。倍而徴之。詔既若斯。今問朝集使及諸国造等。国司至任、奉所誨不。於是。朝集使等具陳其状。穂積臣咋所犯者。於百姓中毎戸求索、仍悔還物。而不尽与。其介富制臣。〈闕名。〉巨勢臣紫檀二人之過者。不正其上云々。凡以下官人咸有過也。其臣勢徳弥臣所犯者。於百姓中毎戸求索。乃悔還物。而不尽与。復取田部之馬。其介朴井連。押坂連。〈並闕名。〉二人者。不正其上所失。而翻共求己利。復取国造之馬。台直須弥。初雖諫上。而遂倶濁。凡以下官人咸有過也。其紀麻利耆〓臣所犯者。使人於朝倉君。井上君。二人之所。而為牽来其馬視之。復使朝倉君作刀。復得朝倉君之弓・布。復以国造所送兵代之物、不明還主。妄伝国造。復於所任之国被他偸刀。復於倭国被他偸刀。是其紀臣。其介三輪君大口。河辺臣百依等過也。其以下官人河辺臣磯泊。丹比深目。百舌鳥長兄。葛城福草。難波癬亀。〈癬亀。此云倶毘柯梅。〉犬養五十君。伊岐史麻呂。丹比大眼。凡是八人等。咸有過也。其阿曇連〈闕名。〉所犯者。和徳史有所患。時言於国造、使送官物。復取湯部之馬。其介膳部臣百依所犯者。草代之物収置於家。復取国造之馬、而換他馬来。河辺臣磐管。湯麻呂。兄弟二人。亦有過也。大市連〈闕名。〉所犯者。違於前詔。前詔曰。国司等莫於任所自断民之所訴。輙違斯詔、自判菟礪人之所訴及中臣徳之奴事。中臣徳亦是同罪也。涯田臣〈闕名。〉之過者。在於倭国被偸官刀。是不謹也。小緑臣。丹波臣。是拙而無犯。〈並闕名。〉忌部木菓。中臣連正月。二人亦有過也。羽田臣。田口臣。二人。並無過也。〈闕名。〉平群臣〈闕名。〉所犯者。三国人所訴有而未問。以此観之。紀麻利耆〓臣。巨勢徳禰臣。穂積咋臣。汝等三人所怠拙也。念斯違詔。豈不労情。夫為君臣以牧民者。自率而正。孰敢不直。若君或臣。不正心者。当受其罪。追悔何及。是以。凡諸国司。随過軽重。考而罰之。又諸国造違詔送財於己国司。遂倶求利。恒懐穢悪。不可不治。念雖若是。始処新宮。将幣諸神。属乎今歳。又於農月不合使民。縁造新宮。固不獲已。深感二途、大赦天下。自今以後。国司。郡司。勉之勗之。勿為放逸。宜遣使者諸国流人及獄中囚、一皆放捨。別塩屋〓[魚+制]魚〈〓[魚+制]魚。〈此云挙能之盧。〉神社福草。朝倉君。椀子連。三河大伴直。蘆尾直。〈四人並闕名。〉此六人奉順天皇。朕深讃美厥心。』宜罷官司処々屯田及吉備嶋皇祖母処々貸稲。以其屯田班賜群臣及伴造等。又於脱籍寺入田与山。
《大化二年(六四六)三月壬午【二十】》◆壬午。皇太子使使奏請曰。昔在天皇等世。混斉天下而治。及逮于今。分離失業。〈謂国業也。〉属天皇我皇可牧万民之運。天人合応。厥政惟新。是故慶之尊之。頂戴伏奏。現為明神御八嶋国天皇、問於臣曰。其群臣・連及伴造。国造所有昔在天皇曰所置子代入部。皇子等私有御名入部。皇祖大兄御名部入部。〈謂彦人大兄也。〉及其屯倉。猶如古代而置以不。臣即恭承所詔。奉答而曰。天無双日。国無二王。是故兼并天下。可使万民。唯天皇耳。別以入部及所封民、簡死仕丁。従前処分。自余以外。恐私駆役。故献入部五百二十四口。屯倉一百八十一所。
《大化二年(六四六)三月甲申【二十二】》◆甲申。詔曰。朕聞。西土之君戒其民曰。古之葬者。因高為墓。不封不樹。棺槨足以朽骨。衣衿足以朽完而已。故吾営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後、不知其所。無蔵金・銀・銅・鉄。一以以瓦器、合古塗車・蒭霊之義。棺漆際会。奠三過飯。含無以珠玉無。施珠襦玉〓[木+甲]。諸愚俗所為也。又曰。夫葬者蔵也。欲人之不得見也。廼者我民貧絶。専由営墓。爰陳其制、尊卑使別。夫王以上之墓者。其内長九尺。濶五尺。其外域、方九尋。高五尋役一千人。七日使訖。其葬時帷帳等用白布。有轜車。上臣之墓者。其内長・濶及高、皆准於上。其外域方七等尋。高三尋。役五百人。五日使訖。其葬時帷帳等用白布。担而行之。〈蓋此以肩担与而送之乎。〉下臣之墓者。其内長・濶及高、皆准於上。其外域方五尋。高二尋半。役二百五十人。三日使訖。其葬時帷帳等用白布。亦准於上。大仁。小仁之墓者。其内長九九尺。高・濶各四尺。不封使平。役一百人。一日使訖。大礼以下小智以上之墓者。皆准大仁。役五十人。一日使訖。凡王以下小智以上之墓者。宜用小石。其帷帳等宜用白布。庶民亡時、収埋於地。其帷帳等可用麁布。一日莫停。凡王以下及至庶民、不得営殯。凡自畿内及諸国等。宜定一所。而使収埋、不得汚穢散埋処処。凡人死亡之時。若経自殉。或絞人殉。及強殉亡人之馬。或為亡人蔵宝於墓、或為亡人断髪刺股而誄。如此旧俗、一皆悉断。〈或本云。無蔵金・銀・錦・綾五綵。又曰。凡自諸臣及至于民、不得用金・銀。〉縦有違詔犯所禁者。必罪其族。復有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聞言不聞。不聞言聞。都無正語正見、巧詐者多。』復有奴婢、欺主貧困。自託勢家求活。勢家仍強留買、不送本主者多。復有妻妾為夫被放之曰。経年之後。適他恒理。而此前夫。三四年後。貪求後夫財物。為己利者甚衆。復有恃勢之男、浪要他女。而未納際。女自適入。其浪要者嗔求両家財物。為己利者甚衆。復有亡夫之婦。若経十年及二十年。適人為婦。并未嫁之女。始適人時。於是妬斯夫婦、使祓除多。復有為妻被嫌離者。特由慙愧所悩。強為事瑕之婢。〈事瑕。此云居騰作柯。〉復有屡嫌己婦奸他。好向官司請決。仮使得明三証、而倶顕陳。然後可諮。〓[言+巨]生浪訴。復有被役辺畔之民。事了還郷之日。忽然得疾、臥死路頭。於是路頭之家。乃謂之曰。何故使人死於余路。因留死者友伴。強使祓除。由是。兄雖臥死於路、其弟不収者多。復有百姓溺死於河逢者。乃謂之曰。何故於我使遇溺人。因留溺者友伴、強使祓除。由是。兄雖溺死於河。其弟不救者衆。復有被役之民。路頭炊飯。於是路頭之家。乃謂之曰。何故任情炊飯余路。強使祓除。復有百姓就他借甑炊飯。其甑触物而覆。於是。甑主乃使祓除。如是等類。愚俗所染。今悉除断。勿使復為。復有百姓。臨向京日。恐所乗馬疲痩不行。以布二尋。麻二束送参河。尾張両国之人。雇令養飼。乃入于京。於還郷日、送鍬一口。而参河人等不能養飼。翻令痩死。若是細馬、即生貪愛。工作謾語。言被。偸失。若是牝馬孕於己家。便使秡除。遂奪其馬。飛聞若是。故今立制。凡養馬於路傍国者。将被雇人。審告村首。〈首長也。〉方授〓[言+州]物。其還郷日、不須臾報。如致疲損、不合得物。縦違斯詔。将科重罪。罷市司。要路。津済渡子之調賦、給与田地。凡始畿内及四方国。当農作月、早務営田。不合使喫美物与酒。宜差清廉使者告於畿内。其四方諸国国造等。宜択善使、依詔催勤。
《大化二年(六四六)八月癸酉【十四】》◆秋八月庚申朔癸酉。詔曰。原夫。天地陰陽、不使四時相乱。惟此天地、生乎万物。万物之内。人是最霊。最霊之間。聖為人主。是以聖主天皇。則天御寓。思人獲所。暫不廃胸。而始王之名名。臣・連。伴造。国造。分其品部、別彼名名。復以其民品部、交雑使居国県。遂使父子易姓。兄弟異宗。夫婦更互殊名。一家五分六割。由是争競之訟、盈国充朝。終不見治。相乱弥盛。粤以、始於今之御寓天皇及臣・連等。所有品部、宜悉皆罷、為国家民。其仮借王名為伴造。其襲拠祖名為臣・連。斯等深不悟情。忽聞若是所宣。当思。祖名所借名滅。由是。預宣。使聴知朕所懐。王者之児、相続御寓。信知時帝与祖皇名。不可見忘於世。而以王名軽掛川野呼名。百姓。誠可畏焉。凡王者之号。将随日月遠流。祖子之名可共天地長往。如是思故宣之。始於祖子奉仕卿大夫。臣・連。伴造。氏氏人等。〈或本云。名名王民。〉咸可聴聞。今以汝等使仕状者。改去旧職、新設百官、及著位階。以官位叙。今発遣国司、并彼国造、可以奉聞。去年付於朝集之政者。随前処分。以収数田。均給於民。勿生彼我。凡給田者。其百姓家近接於田。必先於近。如此奉宣。凡調賦者。可収男身之調。凡仕丁者。毎五十戸一人。宜観国々〓堺。或書或図。持来奉示。国懸之名来時将定。国々可築堤地。可穿溝所。可墾田間。均給使造。当聞解此所宣。
《大化二年(六四六)九月》◆九月。遣小徳高向博士黒麻呂於新羅、而使貢質。遂罷任那之調。〈黒麻呂、更名玄理。〉
《大化二年(六四六)九月是月》◆是月。天皇御蝦蟇行宮。〈或本云、離宮。〉
《大化二年(六四六)是歳》◆是歳。越国之鼠。昼夜夜相連。向東移去。
《大化三年(六四七)正月壬寅【十五】》◆三年春正月戊子朔壬寅。射於朝庭。是日。高麗。新羅並遣使、貢献調賦。
《大化三年(六四七)四月壬午【二十六】》◆夏四月丁巳朔壬午。詔曰。惟神〈惟神者。謂随神道。亦謂自有神道也。〉我子応治故寄。是以。与天地之初、君臨之国也。自始治国皇祖之時、天下大同、都無彼此者也。既而頃者。始於神名。天皇名々。或別為臣・連之氏。或別為造等之色。由是率土民心。固執彼此。深生我汝、各守名々。又拙弱臣・連。伴造。国造。以彼為姓、神名・王名。逐自心之所帰。妄付前前処処。〈前々、猶謂人々也。〉爰以神名。王名為人賂物之故。入他奴婢。穢汚清名。遂即民心不整。国政難治。是故。今者随在天神。属可治平之運。使悟斯等、而治国治民。是先是後。今日明日。次而続詔。然素頼天皇聖化。而習旧俗之民。未詔之間。必当難待。故始於皇子。群臣。及諸百姓。将賜庸調。
《大化三年(六四七)是歳》◆是歳。壊小郡而営宮。天皇処小郡宮、而定礼法。其制曰。凡有位者。要於寅時。南門之外、左右羅列。候日初出。就庭再拝。乃侍于庁。若晩参者。不得入侍。臨到午時、聴鍾而罷。其撃鍾吏者、垂赤巾於前。其鍾台者、起於中庭。』工人大山位倭漢直荒田井比羅夫。誤穿溝涜、控引難波。而改穿疲労百姓。爰有上疏切諫者。天皇詔曰。妄聴比羅夫所詐。而空穿涜。朕之過也。即日罷役。
《大化三年(六四七)十月甲子【十一】》◆冬十月甲寅朔甲子。天皇幸有間温湯。左右大臣。群卿大夫従焉。
《大化三年(六四七)十二月晦》◆十二月晦。天皇還自温湯。而停武庫行宮。〈武庫。地名也。〉是日。災皇太子宮。時人大驚怪。
《大化三年(六四七)是歳》◆是歳。制七色一十三階之冠。一曰。織冠。有大小二階。以織為之。以繍裁冠之縁。服色並用深紫。二曰。繍冠。有大小二階。以繍為之。其冠之縁。服色、並同織冠。三曰。紫冠。有大小二階。以紫為之。以織裁冠之縁。服色用浅紫。四曰。錦冠。有大小二階。其大錦冠、以大伯仙錦為之。以織裁冠之縁。其小錦冠、以小伯仙錦為之。以大伯仙錦裁冠之縁。服色並用真緋。五曰。青冠。以青絹為之。有大小二階。其大青冠、以大伯仙錦裁冠之縁。其小青冠、以小伯仙錦裁冠之縁。服色並用紺。六曰。黒冠。有大小二階。其大黒冠、以車形錦裁冠之縁。其小黒冠、以菱形錦裁冠之縁。服色並用縁。七曰。建武。〈初位。又、名立身。〉以黒絹為之。以紺裁冠之縁。別有鐙冠。以黒絹為之。其冠之背張漆羅、以縁与鈿異高下。形似於蝉。小錦冠以上之鈿雑金・銀為之。大小青冠之鈿以銀為之。大小黒冠之鈿以銅為之。建武之冠無鈿也。此冠者、大会・饗客。四月・七月斎時所着焉。』新羅遣上臣大阿〓[冫+食]金春秋等。送博士小徳高向黒麻呂。小山中中臣連押熊。来、献孔雀一隻。鸚鵡一隻。仍以春秋為質。春秋美姿顔善談咲。』造渟足柵、置柵戸。老人等相謂之曰。数年鼠向東行、此造柵之兆乎。
《大化四年(六四八)正月壬午朔》◆四年春正月壬午朔。賀正焉。是夕。天皇幸于難波碕宮。
《大化四年(六四八)二月壬子朔》◆二月壬子朔。於三韓〈三韓、謂高麗・百済・新羅〉遣学問僧。
《大化四年(六四八)二月己未》◆己未。阿倍大臣請四衆於四天王寺。迎仏像四躯。使坐于塔内。造霊鷲山像。累積鼓為之。
《大化四年(六四八)四月辛亥朔》◆夏四月辛亥朔。罷古冠。左右大臣猶著古冠。
《大化四年(六四八)是歳》◆是歳。新羅遣使貢調。』治磐舟柵以備蝦夷。遂選越与信濃之民。始置柵戸。
《大化五年(六四九)正月丙午朔》◆五年春正月丙午朔。賀正焉。
《大化五年(六四九)二月》◆二月。制冠十九階。一曰。大織。二曰。小織。三曰。大繍。四曰。小繍。五曰。大紫。六曰。小紫。七曰。大華上。八曰。大華下。九曰。小華上。十曰。小華下。十一曰。大山上。十二曰。大山下。十三曰。小山上。十四曰。小山下。十五曰。大乙上。十六曰。大乙下。十七曰。小乙上。十八曰。小乙下。十九曰。立身。
《大化五年(六四九)二月是月》◆是月。詔博士高向玄理与釈僧旻。置八省・百官。
《大化五年(六四九)三月辛酉【十七】》◆三月乙巳朔辛酉。阿倍大臣薨。天皇幸朱雀門、挙哀而慟。皇祖母尊。皇太子等。及諸公卿。悉随哀哭。
《大化五年(六四九)三月戊辰【二十四】》◆戊辰。蘇我臣日向。〈日向、字身刺。〉譖倉山田大臣於皇太子曰。僕之異母兄麻呂。伺皇太子遊於海浜、而将害之。将反、其不久。皇太子信之。天皇使大伴狛連。三国麻呂公。穂積噛臣於蘇我倉山田麻呂大臣所。而問反之虚実。大臣答曰。被問之報。僕面当陳天皇之所。天皇更遣三国麻呂公。穂積噛臣。審其反状。麻呂大臣亦如前答。天皇乃将興軍、囲大臣宅。大臣乃将二子法師与赤狛。〈更名秦。〉自茅渟道逃向於倭国境。大臣長子興志先是在倭。〈謂在山田之家。〉営造其寺。今忽聞父逃来之事。迎於今来大槻、近就前行入寺。願謂大臣曰。興志請、自直進。逆拒来軍。大臣不許焉。是夜。興志意欲焼宮。猶聚士卒。〈宮謂小墾田宮。〉
《大化五年(六四九)三月己巳【二十五】》◆己巳。大臣謂長子興志曰。汝愛身乎。興志対曰。不愛也。大臣仍陳説於山田寺衆僧及長子興志、与数十人曰。夫為人臣者。安構逆於君。何失孝於父。凡此伽藍者、元非自身故造。奉為天皇誓作。今我見譖身刺。而恐横誅。聊望黄泉尚懐忠退。所以来寺。使易終時。言畢開仏殿之戸、仰而発誓曰。願我生々世々、不怨君王。誓訖自経而死。妻子殉死者八。是日。以大伴狛連与蘇我日向臣。為将領衆、使追大臣。将軍大伴連等、及到黒山。土師連身。釆女臣使主麻呂。従山田寺馳来告曰。蘇我大臣既与三男。一女倶自経死。由是将軍等従丹比坂帰。
《大化五年(六四九)三月庚午【二十六】》◆庚午。山田大臣之妻子及随身者。自経死者衆。穂積臣噛捉聚大臣伴党田口臣筑紫等。著枷反縛。是夕。木臣麻呂。蘇我臣日向。穂積臣噛。以軍囲寺。喚物部二田造塩。使斬大臣之頭。於是二田塩仍抜大刀、刺挙其完。叱咤啼叫、而始斬之。
《大化五年(六四九)三月甲戌【三十】》◆甲戌。坐蘇我山田大臣而被戮者。田口臣筑紫。耳梨道徳。高田醜〈醜、此云之渠。〉雄。額田部湯坐連。〈闕名。〉秦吾寺等、凡十四人。被絞者九人。被流者十五人。
《大化五年(六四九)三月是月》◆是月。遣使者収山田大臣資財。資財之中。於好書上題皇太子書。於重宝上題皇太子物。使者還申所収之状。皇太子始知大臣心猶貞浄。追生悔恥。哀歎難休。即拝日向臣於筑紫大宰帥。世人相謂之曰。是隠流乎。皇太子妃蘇我造媛、聞父大臣為塩所斬。傷心痛〓。悪聞塩名。所以近侍於造媛者。諱称塩名、改曰堅塩。造媛遂因傷心而致死焉。皇太子聞造媛徂逝。愴然傷怛。哀泣極甚。於是野中川原史満進而奉歌。歌曰。
@耶麻鵝播爾。烏志賦〓都威底。陀虞毘預倶。陀虞陛屡伊慕乎。多例柯威爾鶏武。 やまがはに をしふたつゐて たぐひよく たぐへるいもを たれかゐにけむ (K113)〈其一〉
@模騰渠等爾。婆那播左該騰摸。那爾騰柯母。于都倶之伊母我。磨陀左枳涅渠農。 もとごとに はなはさけども なにとかも うつくしいもが またさきでこぬ (K114)〈其二〉
皇太子慨然頽歎褒美曰。善矣。悲矣。乃授御琴而使唱。賜絹四疋。布二十端。綿二〓。
《大化五年(六四九)四月甲午【二十】》◆夏四月乙卯朔甲午。於小紫巨勢徳陀古臣授大紫為左大臣。於小紫大伴長徳連。〈字馬飼。〉授大紫為右大臣。
《大化五年(六四九)五月癸卯朔》◆五月癸卯朔。遣小華下三輪君色夫。大山上掃部連角麻呂等於新羅。
《大化五年(六四九)是歳》◆是歳。新羅王遣沙喙部沙〓[冫+食]金多遂為質。従者三十七人。〈僧一人。侍郎二人。丞一人。達官郎一人。中客五人。才伎十人。訳語一人。雑〓人十六人。并三十七人也。〉
《白雉元年(六五〇)正月辛丑朔》◆白雉元年春正月辛丑朔。車駕幸味経宮観賀正礼。〈味経。此云阿膩賦。〉是日、車駕還宮。
《白雉元年(六五〇)二月戊寅【九】》◆二月庚午朔戊寅。穴戸国司草壁連醜経、献白雉曰。国造首之同族贄。正月九日、於麻山獲焉。於是問諸百済君。百済君曰。後漢明帝永平十一年。白雉在所見焉、云云。又問沙門等。沙門対曰。耳所未聞。目所未覩。宜赦天下、使悦民心。道登法師曰。昔高麗欲営伽藍。無地不覧。便於一所白鹿徐行。遂於此地営造伽藍。名白鹿薗寺。住持仏法。又白雀見于一寺田庄。国人僉曰。休祥。又遣大唐使者。持死三足烏来。国人亦曰。休祥。斯等雖微。尚謂祥物。況復白雉。僧旻法師曰。此謂休祥。足為希物。伏聞。王者旁流四表。則白雉見。又王者祭祀不相踰。宴食・衣服有節則至。又王者清素、則山出白雉。又王者仁聖則見。又周成王時。越裳氏来献白雉曰。吾聞、国之黄〓曰。久矣無烈風淫雨。江海不波溢三年於茲矣。意中国有聖人乎。盍往朝之。故重三訳而至。又晋武帝咸寧元年。見松滋。是即休祥。可赦天下。是以白雉使放于園。
《白雉元年(六五〇)二月甲申【十五】》◆甲寅。朝庭隊仗、如元会儀。左右大臣。百官人等。為四列於紫門外。以粟田臣飯中等四人、使執雉輿。而在前去。左右大臣乃率百官及百済君豊璋。其弟塞城・忠勝。高麗侍医毛治。新羅侍学士等、而至中庭。使三国公麻呂。猪名公高見。三輪君甕穂。紀臣乎麻呂岐太四人、代執雉輿、而進殿前。時左右大臣就執輿前頭。伊勢王。三国公麻呂。倉臣小屎。執輿後頭、置於御座之前。天皇即召皇太子、共執而観。皇太子退而再拝。使巨勢大臣奉賀曰。公卿・百官人等奉賀。陛下以清平之徳治天下之故。爰有白雉。自西方出。乃是陛下及至千秋万歳。浄治四方大八嶋。公卿・百官及諸百姓等。冀磬忠誠勤将事。奉賀訖再拝。詔曰。聖王出世治天下時。天則応之。示其祥瑞。曩者西土之君。周成王世与漢明帝時。白雉爰見。我日本国誉田天皇之世。白烏樔宮。大鷦鷯帝之時。竜馬西見。是以自古迄今。祥瑞時見。以応有徳。其類多矣。所謂鳳凰。騏〓。白雉。白烏。若斯鳥獣及于草木、有苻応者。皆是天地所生休祥。嘉瑞也。夫明聖之君獲斯祥瑞。適其宜也。朕惟虚薄。何以享斯。蓋此専由扶翼公卿。臣・連。伴造。国造等。各尽丹誠、奉遵制度之所致也。是故始於公卿及百官等。以清白意、敬奉神祇。並受休祥。令栄天下。又詔曰。四方諸国郡等。由天委付之故。朕総臨而御寓。今我親神祖之所知。穴戸国中。有此嘉瑞。所以大赦天下。又詔曰、四方諸国郡等、由天委付之故、朕総臨而御宇。今我親神祖之所知穴戸国中、有此嘉瑞。所以大赦天下、改元白雉。仍禁放鷹於穴戸境。賜公卿大夫以下至于令史各有差。於是褒美国司草壁連醜経授大山。并大給禄。復穴戸三年調役。
《白雉元年(六五〇)四月》◆夏四月。新羅遣使貢調。〈或本云、是天皇世。高麗。百済。新羅三国。毎年遣使貢献也。〉
《白雉元年(六五〇)十月》◆冬十月。為入宮地、所壌丘墓及被遷人者。賜物各有差。即遣将作大匠荒田井直比羅夫、立宮堺標。
《白雉元年(六五〇)十月是月》◆是月。始造丈六繍像・侠侍・八部等四十六像。
《白雉元年(六五〇)是歳》◆是歳。漢山口直大口奉詔刻千仏像。』遣倭漢直県。白髪部連鐙。難波吉士胡床於安芸国、使造百済舶二隻。
《白雉二年(六五一)三月丁未【十四】》◆二年春三月甲午朔丁未。丈六繍像等成。
《白雉二年(六五一)三月戊申【十五】》◆戊申。皇祖母尊請十師等設斎。
《白雉二年(六五一)六月》◆夏六月。百済。新羅遣使貢調献物。
《白雉二年(六五一)十二月晦》◆冬十二月晦。於味経宮請二千一百余僧尼。使読一切経。是夕。燃二千七百余灯於朝庭内。使読安宅・土側等経。於是。天皇従於大郡遷、居新宮。号曰難波長柄豊碕宮。
《白雉二年(六五一)是歳》◆是歳。新羅貢調使知万沙〓[冫+食]等。著唐国服泊于筑紫。朝庭悪恣移俗。訶嘖追還。于時巨勢大臣奏請之曰。方今不伐新羅。於後必当有悔。其伐之状、不須挙力。自難波津至于筑紫海裏。相接浮盈艫舳。召新羅問其罪者。可易得焉。
《白雉三年(六五二)正月己未朔》◆三年春正月己未朔。元日礼訖。車駕幸大郡宮。』自正月至是月、班田既訖。凡田長三十歩為段、十段為町。〈段租稲一束半。町租稲十五束。〉
《白雉三年(六五二)三月丙寅【九】》◆三月戊午朔丙寅。車駕還宮。
《白雉三年(六五二)四月壬寅【十五】》◆夏四月戊子朔壬寅。請沙門恵隠於内裏、使講無量寿経。以沙門恵資為論議者。以沙門一千為作聴衆。
《白雉三年(六五二)四月丁未【二十】》◆丁未。罷講。』自於此日初、連雨水。至于九日。損壊宅屋傷害田苗。人及牛馬溺死者衆。
《白雉三年(六五二)四月是月》◆是月。造戸籍。凡五十戸為里。毎里長一人。凡戸主皆以家長為之。凡戸皆五家相保。一人為長。以相検察。』新羅。百済。遣使貢調、献物。
《白雉三年(六五二)九月》◆秋九月。造宮已訖。其宮殿之状不可殫論。
《白雉三年(六五二)十二月晦》◆冬十二月晦。請天下僧尼於内裏、設斎、大捨、燃灯。
《白雉四年(六五三)五月壬戌【十二】》◆四年夏五月辛亥朔壬戌。発遣大唐大使小山上吉士長丹。副使小乙上吉士駒。〈駒。更名糸。〉学問僧道厳。道通。道光。恵施。覚勝。弁正。恵照。僧忍。知聡。道昭。定恵。〈定恵。内大臣之長子也。〉安達。〈安達。中臣渠毎連之子。〉道観、〈道観。春日粟田臣百済之子。〉・学生巨勢臣薬。〈薬豊足臣之子。〉・氷連老人、〈老人。真玉之子。或本。以学問僧知弁。義徳。学生坂合部連磐積而増焉。〉并一百二十一人。倶乗一船。以室原首御田為送使。又大使大山下高田首根麻呂。〈更名。八掬脛。〉・副使小乙上掃守連小麻呂。学問僧道福。義向。并一百二十人。倶乗一船。以土師連八手為送使。
《白雉四年(六五三)五月是月》◆是月。天皇幸旻法師房。而問其疾。遂口勅恩命。〈或本。於五年七月云。僧旻法師臥病於阿曇寺。於是。天皇幸而問之。仍執其手曰。若法師今日亡者。朕従明日亡。〉
《白雉四年(六五三)六月》◆六月。百済。新羅。遣使貢調、献物。脩治処処大道。』天皇聞旻法師命終。而遣使弔。并多送贈。皇祖母尊及皇太子等、皆遺使弔旻法師喪。遂為法師、命画工狛堅部子麻呂。〓魚戸直等。多造仏・菩薩像、安置於川原寺。〈或本云。在山田寺。〉
《白雉四年(六五三)七月》◆秋七月。被遣大唐使人高田根麻呂等。於薩麻之曲。竹嶋之間合船没死。唯有五人。繋胸一板、流遇竹嶋。不知所計。五人之中。門部金採竹為筏。泊于神嶋。凡此五人経六日六夜。而全不食飯。於是。褒美金、進位給禄。
《白雉四年(六五三)是歳》◆是歳。太子奏請曰。欲冀遷于倭京。天皇不許焉。皇太子乃奉皇祖母尊。間人皇后、并率皇弟等。往居于倭飛鳥河辺行宮。于時公卿大夫。百官人等、皆随而遷。由是天皇恨欲捨於国位。令造宮於山碕。乃送歌於間人皇后曰。
@舸娜紀都該。阿我柯賦古麻播。比枳涅世儒。阿我柯賦古麻乎。比騰瀰都羅武箇。 かなきつけ あがかふこまは ひきでせず あがかふこまを ひとみつらむか (K115)
《白雉五年(六五四)正月戊申朔》◆五年春正月戊申朔。夜。鼠向倭都而遷。
《白雉五年(六五四)正月壬子【五】》◆壬子。以紫冠授中臣鎌足連。増封若干戸。
《白雉五年(六五四)二月》◆二月。遣大唐押使大錦上高向史玄理。〈或本云。夏五月。遣大唐押使大華下高向玄理。〉大使小錦下河辺臣麻呂。副使大山下薬師恵日。判官大乙上書直麻呂。宮首阿弥陀。〈或本云。判官小山下書直麻呂。〉小乙上岡君宜。置始連大伯。小乙下中臣間人連老。〈老。此云於唹。〉・田辺史鳥等。分乗二船。留連数月。取新羅道泊于莱州。遂到于京奉覲天子。於是東宮監門郭丈挙、悉問日本国之地里及国初之神名。皆随問而答。押使高向玄理卒於大唐。〈伊吉博得言。学問僧恵妙於唐死。知聡於海死。智国於海死。智宗以庚寅年付新羅船帰。覚勝於唐死。義通於海死。定恵以乙丑年付劉徳高等船帰。妙位。法謄。学生氷連老人。高黄金。并十二人。別倭種韓智興。趙元宝。今年共使人帰。〉
《白雉五年(六五四)四月》◆夏四月。吐火羅国男二人。女二人。舍衛女一人。被風流来于日向。
《白雉五年(六五四)七月丁酉【二十四】》◆秋七月甲戌朔丁酉。西海使吉士長丹等。共百済。新羅送使泊于筑紫。
《白雉五年(六五四)七月是月》◆是月。褒美西海使等奉対唐国天子。多得文書・宝物。授小山上大使吉士長丹以小華下。賜封二百戸。賜姓為呉氏。授小乙上副使吉士駒以小山上。
《白雉五年(六五四)十月癸卯朔》◆冬十月癸卯朔。皇太子聞天皇病疾。乃奉皇祖母尊。間人皇后、并率皇弟・公卿等。赴難波宮。
《白雉五年(六五四)十月壬子【十】》◆壬子。天皇崩于正寝。仍起殯於南庭。以小山上百舌鳥土師連土徳主殯宮之事。
《白雉五年(六五四)十二月壬寅朔己酉【八】》◆十二月壬寅朔己酉。葬于大坂磯長陵。』是日。皇太子母奉皇祖母尊。遷居倭河辺行宮。老者。語之曰。鼠向倭都、遷都之兆也。
《白雉五年(六五四)是歳》◆是歳。高麗。百済。新羅、遣使奉弔。
日本書紀巻第二十五 終



《巻首》◆日本書紀巻第二十六

 天豊財重日足姫天皇 斉明天皇
《斉明天皇即位前紀》◆天豊財重日足姫天皇。初適於橘豊日天皇之孫高向王。而生漢皇子。後適於息長足日広額天皇。而生二男。一女。二年立為皇后。見息長足日広額天皇紀。十三年冬十月。息長足日広額天皇崩。明年正月。皇后即天皇位。改元四年六月。譲位於天万豊日天皇。称天豊財重日足姫天皇。曰皇祖母尊。天万豊日天皇。後五年十月崩。
《斉明天皇元年(六五五)正月甲戌【三】》◆元年春正月壬申朔甲戌。皇祖母尊即天皇位於飛鳥板蓋宮。
《斉明天皇元年(六五五)五月庚午朔》◆夏五月庚午朔。空中有乗竜者。貌似唐人。著青油笠。而自葛城嶺馳隠胆駒山。及至午時。従於住吉松嶺之上。西向馳去。
《斉明天皇元年(六五五)七月己卯【十一】》◆秋七月己巳朔己卯。於難波朝饗北〈北越。〉蝦夷九十九人。東〈東陸奥。〉蝦夷九十五人。并設百済調使一百五十人。仍授柵養蝦夷九人。津刈蝦夷六人、冠各二階。
《斉明天皇元年(六五五)八月戊戌朔》◆八月戊戌朔。河辺臣麻呂等自大唐還。
《斉明天皇元年(六五五)十月己酉【十三】》◆冬十月丁酉朔己酉。於小墾田造起宮闕、擬将瓦覆。又於深山広谷。擬造宮殿之材。朽爛者多。遂止弗作。
《斉明天皇元年(六五五)是冬》◆是冬。災飛鳥板蓋宮。故遷居飛鳥川原宮。
《斉明天皇元年(六五五)是歳》◆是歳。高麗。百済。新羅。並遣使進調。〈百済大使西部達率余宜受。副使東部恩率調信仁。凡一百余人。〉蝦夷。隼人率衆内属。詣闕朝献。新羅別以及〓[冫+食]弥武為質。以十二人為才伎者。弥武遇疾而死。是年也、太歳乙卯。
《斉明天皇二年(六五六)八月庚子【八】》◆二年秋八月癸巳朔庚子。高麗遣達沙等進調。〈大使達沙。副使伊利之。総八十一人。〉
《斉明天皇二年(六五六)九月》◆九月。遣高麗大使膳臣葉積。副使坂合部連磐鍬。大判官犬上君白麻呂。中判官河内書首。〈闕名。〉小判官大蔵衣縫造麻呂。
《斉明天皇二年(六五六)是歳》◆是歳。於飛鳥岡本更定宮地。時高麗。百済。新羅。並遣使進調。』為張紺幕於此宮地、而饗焉。遂起宮室。天皇乃遷。号曰後飛鳥岡本宮。』於田身嶺冠以周垣。〈田身。山名。此云太務。〉復於嶺上両槻樹辺起観。号為両槻宮。亦曰天宮。』時好興事。廼使水工穿渠。自香山西至石上山。以舟二百隻載石上山石。順流控引於宮東山。累石為垣。時人謗曰。狂心渠。損費、功夫三万余矣。費損造垣功夫七万余矣。宮材爛矣。山椒埋矣。又謗曰。作石山丘、随作自破。〈若拠未成之時、作此謗乎。〉』又作吉野宮。』西海使佐伯連栲縄。〈闕位階級。〉小山下難波吉士国勝等。自百済還、献鸚鵡一隻。』災岡本宮。
《斉明天皇三年(六五七)七月己丑【三】》◆三年秋七月丁亥朔己丑。覩貨邏国男二人。女四人、漂泊于筑紫。言臣等初漂泊于海見嶋。乃以騨召。
《斉明天皇三年(六五七)七月辛丑【十五】》◆辛丑、作須弥山像於飛鳥寺西。且設盂蘭瓮会。暮饗覩貨邏人。〈或本云。堕羅人。〉
《斉明天皇三年(六五七)九月》◆九月。有間皇子性黠。陽狂、云々。徃牟婁温湯、偽療病。来、讃国体勢曰。纔観彼地。病自〓消、云云。天皇聞悦、思欲徃観。
《斉明天皇三年(六五七)是歳》◆是歳。使使於新羅曰。欲将沙門智達。間人連御廐。依網連稚子等。付汝国使、令送到大唐。新羅不肯聴送。由是沙門智達等還帰。西海使小華下阿曇連頬垂。小山下津臣傴僂。〈傴僂。此云倶豆磨。〉自百済還献駱駝一箇。驢二箇。』石見国言。白狐見。
《斉明天皇四年(六五八)正月丙申【十三】》◆四年春正月甲申朔丙申。左大臣巨勢徳大臣薨。
《斉明天皇四年(六五八)四月》◆夏四月阿陪臣〈闕名。〉率船師一百八十艘伐蝦夷。齶田。渟代二郡蝦夷、望怖乞降。於是勒軍陳船於齶田浦。齶田蝦夷恩荷進而誓曰。不為官軍故持弓失。但奴等性食肉故持。若為官軍、以儲弓失。齶田浦神知矣。将清白心仕官朝矣。仍授恩荷以小乙上。定渟代。津軽二郡々領。遂於有間浜召聚渡嶋蝦夷等、大饗而帰。
《斉明天皇四年(六五八)五月》◆五月。皇孫建王年八歳薨。今城谷上起殯而収。天皇本以皇孫有順、而器重之。故不忍哀傷慟極甚。詔群臣曰。万歳千秋之後、要合葬於朕陵。輙作歌曰。
@伊磨紀那屡。乎武例我禹杯爾。倶謨娜尼母。旨屡倶之多多婆。那爾柯那皚柯武。 いまきなる をむれがうへに くもだにも しるくしたたば なにかなげかむ (K116)〈其一。〉
@伊喩之々乎。都那遇舸播杯能。倭柯矩娑能。倭柯倶阿利岐騰。阿我謨婆儺倶爾。 いゆししを つなぐかはへの わかくさの わかくありきと あがもはなくに (K117)〈其二。〉
@阿須箇我播。濔儺蟻羅毘都都。喩矩瀰都能。阿比娜謨儺倶母。於母保喩屡柯母。 あすかがは みなぎらひつつ ゆくみづの あひだもなくも おもほゆるかも (K118)〈其三。〉
天皇時々唱而悲哭。
《斉明天皇四年(六五八)七月甲申【四】》◆秋七月辛巳朔甲申。蝦夷二百余詣闕朝献。饗賜贍給有加於常。仍授柵養蝦夷二人位一階。渟代郡大領沙尼具那小乙下。〈或所、云。授位二階、使検戸口。〉少領宇婆左建武。勇健者二人位一階。別賜沙尼具那等鮹旗二十頭。鼓二面。弓矢二具。鎧二領。授津軽郡大領馬武大乙上。少領青蒜小乙下。勇健者二人位一階。別賜馬武等鮹旗二十頭。鼓二面。弓矢二具。鎧二領。授都岐沙羅柵造〈闕名。〉位二階。判官位一階。授渟足柵造大伴君稲積小乙下。又詔渟代郡大領沙奈具那、検覆蝦夷戸口与虜戸口。
《斉明天皇四年(六五八)七月是月》◆是月。沙門智通。智達。奉勅乗新羅船往大唐国。受無性衆生義於玄弉法師所。
《斉明天皇四年(六五八)十月甲子【十五】》◆冬十月庚戌朔甲子。幸紀温湯。天皇憶皇孫建王。愴爾悲泣。乃口号曰。
@耶麻古曳底。于瀰倭施留騰母。於母之楼枳。伊麻紀能禹知播。倭須羅〓麻旨珥 やまこえて うみわたるとも おもしろき いまきのうちは わすらゆましじ (K119)〈其一。〉
@瀰儺度能。于之褒能矩娜利。于那倶娜梨。于之廬母倶例尼。〓岐底舸〓舸武 みなとの うしほのくだり うなくだり うしろもくれに おきてかゆかむ (K120)〈其二。〉
@于都倶之枳。阿餓倭柯枳古弘。飯岐底舸〓舸武。 うつくしき あがわかきこを おきてかゆかむ (K121)〈其三。〉
詔秦大蔵造万里曰。傅斯歌、勿令忘於世。
《斉明天皇四年(六五八)十一月壬午【三】》◆十一月庚辰朔壬午。留守官蘇我赤兄臣、語有間皇子曰。天皇所治政事有三失矣。大起倉庫、積聚民財。一也。長穿渠水、損費公糧。二也。於舟載石、運積為丘。三也。有間皇子乃知赤兄之善己、而欣然報答之曰。吾年始可用兵時矣。
《斉明天皇四年(六五八)十一月甲申【五】》◆甲申。有間皇子向赤兄家。登楼而謀。夾膝自断。於是知相之不祥。倶盟而止。皇子帰而宿之。是夜半赤兄遣物部朴井連鮪。率造宮丁、囲有間皇子於市経家。便遣騨使、奏天皇所。
《斉明天皇四年(六五八)十一月戊子【九】》◆戊子。捉有間皇子与守君大石。坂合部連薬。塩屋連鯏魚、送紀温湯。舎人新田部米麻呂従焉。於是皇太子親問有間皇子曰。何故謀反。答曰。天与赤兄知。吾全不解。
《斉明天皇四年(六五八)十一月庚寅【十一】》◆庚寅。遣丹比小沢連国襲、絞有間皇子於藤白坂。是日。斬塩屋連〓[魚+制]魚。舎人新田部連米麻呂於藤白坂。塩屋連〓[魚+制]魚臨誅言。願令右手作国宝器。流守君大石於上毛野国。坂合部薬於尾張国。〈或本云。有間皇子与蘇我臣赤兄。塩屋連小代。守君大石。坂合部連薬。取短籍卜謀反之事。或本云。有間皇子曰。先燔宮室。以五百人。一日両夜。邀牟婁津。疾以船師断淡路国。使如牢圄。其事易成。人諫曰。不可也。所計既然而无徳矣。方今皇子年始十九。未及成人。可至成人而待其徳。他日有間皇子与一判事謀反之時。皇子案机之脚、无故自断。其謨不止。遂被誅戮也。〉
《斉明天皇四年(六五八)是歳》◆是歳。越国守阿部引田臣比羅夫。討粛慎。献生羆二。羆皮七十枚。』沙門智踰造指南車。』出雲国言。於北海浜魚死而積。厚三尺許。其大如〓[魚+台]。雀喙針鱗。々長数寸。俗曰。雀入於海化而為魚。名曰雀魚。〈或本云。至庚申年七月。百済遣使奏言。大唐。新羅并力伐我。既以義慈王。々后。太子為虜而去。由是国家以兵士甲卒陣西北畔。繕修城柵断塞山川之兆也。〉』又西海使小花下阿曇連頬垂自百済還言。百済伐新羅還時、馬自行道於寺金堂。昼夜勿息。唯食草時止。〈或本云。至庚申年。為敵所滅之応也。〉
《斉明天皇五年(六五九)正月辛巳【三】》◆五年春正月己卯朔辛巳。天皇至自紀温湯。
《斉明天皇五年(六五九)三月戊寅朔》◆三月戊寅朔。天皇幸吉野而肆宴焉。
《斉明天皇五年(六五九)三月庚辰【三】》◆庚辰。天皇幸近江之平浦。〈平。此云毘羅。〉
《斉明天皇五年(六五九)三月丁亥【十】》◆丁亥。吐火羅人共妻舎衛婦人来。
《斉明天皇五年(六五九)三月甲午【十七】》◆甲午。甘檮丘東之川上。造須弥山、而饗陸奥与越蝦夷。〈檮。此云柯之。川上。此云箇播羅。〉
《斉明天皇五年(六五九)三月是月》◆是月。遣阿倍臣。〈闕名。〉率船師一百八十艘、討蝦夷国。阿倍臣簡集飽田。渟代二郡蝦夷二百四十一人。其虜三十一人。津軽郡蝦夷一百十二人。其虜四人。胆振〓[金+且]蝦夷二十人於一所、而大饗賜禄。〈胆振〓[金+且]。此云伊浮梨娑陛。〉即以船一隻与五色綵帛。祭彼地神。至肉入籠。時、問菟蝦夷胆鹿嶋。菟穂名二人進曰。可以後方羊蹄為政所焉。〈肉入籠。此云之之梨姑。問菟。此云塗毘宇。菟穂名。此云宇保那。後方羊蹄。此云斯梨蔽之。政所蓋蝦夷郡乎。〉随胆鹿嶋等語、遂置郡領而帰。授道奥与越国司位各二階。郡領与主政各一階。〈或本云。阿倍引田臣比羅夫。与粛慎戦而帰。献虜三十九人。〉
《斉明天皇五年(六五九)七月戊寅【三】》◆秋七月朔丙子朔戊寅。遣小錦下坂合部連石布。大仙下津守連吉祥。使於唐国。仍以陸道奥蝦夷男女二人示唐天子。〈伊吉連博徳書曰。同天皇之世。小錦下坂合部石布連。大山下津守吉祥連等二船。奉使呉唐之路。以己未年七月三日発自難波三津之浦。八月十一日。発自筑紫六津之浦。九月十三日。行到百済南畔之嶋。々名毋分明。以十四日寅時。二船相従放出大海。十五日日入之時。石布連船、横遭逆風。漂到南海之嶋。々名爾加委。仍為嶋人所滅。便東漢長直阿利麻・坂合部連稲積等五人。盗乗嶋人之船。逃到括州。々県官人送到洛陽之京。十六日夜半之時。吉祥連船、行到越州会稽県須岸山。東北風。々太急。二十二日行到余姚県。所乗大船及諸調度之物留着彼処。潤十月一日。行到越州之底。十月十五日、乗騨入京。二十九日。馳到東京。天子在東京。三十日。天子相見問訊之。日本国天皇、平安以不。使人謹答。天地合徳、自得平安。天子問曰。執事卿等、好在以不。使人謹答。天皇憐重、亦得好在。天子問曰。国内平不。使人謹答。治称天地。万民無事。天子問曰。此等蝦夷国有何方。使人謹答。国有東北。天子問曰。蝦夷幾種。使人謹答。類有三種。遠者名都加留。次者麁蝦夷。近者名熟蝦夷。今此熟蝦夷。毎歳入貢本国之朝。天子問曰。其国有五穀。使人謹答。無之。食肉存活。天子問曰。国有屋舎。使人謹答。無之。深山之中止住樹本。天子重曰。脱見蝦夷身面之異。極理喜怪。使人遠来辛苦。退在館裏。後更相見。十一月一日。朝有冬至之会。々日亦覲。所朝諸蕃之中。倭客最勝。後由出火之乱。棄而不復検。十二月三日。韓智興〓人西漢大麻呂、枉讒我客。々等獲罪唐朝。巳決流罪。前流智興於三千里之外。客中有伊吉連博徳奏。因即免罪。事了之後。勅旨。国家、来年必有海東之政。汝等倭客、不得東帰。遂逗西京。幽置別処。閉戸防禁。不許東西。困苦経年。〉難波吉士男人書曰。向大唐大使、触嶋而覆。副使親覲天子。奉示蝦夷。於是蝦夷以白鹿皮一。弓三。箭八十。献于天子。〉
《斉明天皇五年(六五九)七月庚寅【十五】》◆庚寅。詔群臣。於京内諸寺勧講盂蘭盆経。使報七世父母。
《斉明天皇五年(六五九)是歳》◆是歳。命出雲国造。〈闕名。〉修厳神之宮。狐噛断於宇郡役丁所執葛末而去。』又狗噛置死人手臂於言屋社。〈言屋、此云伊浮耶。天子崩兆。〉』又高麗使人持羆皮一枚、称其価曰。綿六十斤。市司咲而避去。高麗画師子麻呂、設同姓賓於私家日。借官羆皮七十枚、而為賓席。客等羞怪而退。
《斉明天皇六年(六六〇)正月壬寅朔》◆六年春正月壬寅朔。高麗使人乙相賀取文等一百余、泊于筑紫。
《斉明天皇六年(六六〇)三月》◆三月。遣阿倍臣。〈闕名。〉率船師二百艘、伐粛慎国。阿倍臣以陸奥蝦夷、令乗己船、到大河側。於是渡嶋蝦夷一千余、屯聚海畔。向河而営。々中二人進而急叫曰。粛慎船師多来将殺我等之故。願欲済河而仕官矣。阿倍臣遣船喚至両箇蝦夷。問賊隠所与其船数。両箇蝦夷便指隠所曰。船二十余艘。即遣使喚。而不肯来。阿倍臣乃積綵帛。兵・鉄等於海畔、而令貪嗜。粛慎乃陳船師。繋羽於木。挙而為旗。斉棹近来、停於浅処。従一船裏、出二老翁。廻行、熟視所積綵帛等物。便換著単衫。各提布一端。乗船還去。俄而老翁更来、脱置換衫。并置提布。乗船而退。阿倍臣遣数船使喚。不肯来。復於弊賂弁嶋。食頃乞和。遂不肯聴。〈弊賂弁。度嶋之別也。〉拠己柵戦。于時能登臣馬身竜為敵被殺。猶戦未倦之間。賊破殺己妻子。
《斉明天皇六年(六六〇)五月戊申【八】》◆夏五月辛丑朔戊申。高麗使人乙相賀取文等到難波館。
《斉明天皇六年(六六〇)五月是月》◆是月。有司奉勅、造一百高座。一百衲袈裟。設仁王般若之会。』又皇太子初造漏剋。使民知時。』又阿倍引田臣。〈闕名。〉献夷五十余。又於石上池辺作須弥山。高如廟塔。以饗粛慎三十七人。』又挙国百姓無故持兵、往還於道。〈国老言。百済国失所之相乎。〉
《斉明天皇六年(六六〇)七月乙卯【十六】》◆秋七月庚子朔乙卯。高麗使人乙相賀取文等罷帰。』又都〓[貝+化]羅人乾豆波斯達阿欲帰本土。求請送使曰。願後朝於大国。所以留妻為表。乃与数十人入于西海之路。〈高麗沙門道顕日本世記曰。七月云云。春秋智借大将軍蘇定方之手。使撃百済亡之。或曰。百済自亡。由君大夫人妖女之無道、擅奪国柄、誅殺賢良。故召斯禍矣。可不慎歟。可不慎歟。其注云。新羅春秋智、不得願於内臣蓋金故。亦使於唐、捨俗衣冠。請媚於天子。投禍於隣国。而搆斯意行者也。伊吉連博徳書云。庚申年八月。百済已平之後。九月十二日。放客本国。十九日。発自西京。十月十六日。還到東京。始得相見阿利麻等五人。十一月一日。為将軍蘇定方等所捉百済王以下。太子隆等諸王子十三人。大佐平沙宅千福・国弁成以下三十七人。并五十許人、奉進朝堂。急引〓向天子。天子恩勅。見前放著。十九日。賜労。二十四日。発自東京。〉
《斉明天皇六年(六六〇)九月癸卯【五】》◆九月己亥朔癸卯。百済遣達率。〈闕名。〉沙弥覚従等来奏曰。〈或本云。逃来告難。〉今年七月。新羅恃力作勢、不親於隣。引搆唐人。傾覆百済。君臣総俘、略無〓[口+焦]類。〈或本云。今年七月十日。大唐蘇定方、率船師軍于尾資之津。新羅王春秋智率兵馬軍于怒受利之山。夾撃百済。相戦三日。陥我王城。同月十三日。始破王城。怒受利山。百済之東境也。〉於是西部恩率鬼室福信赫然発憤、拠任射岐山。〈或本云。北任叙利山〉達率余自進拠中部久麻怒利城。〈或本云。都々岐留山。〉各営一所、誘聚散卒。兵尽前役。故以〓戦。新羅軍破。百済奪其兵。既而百済兵翻鋭。唐不敢入。福信等遂鳩集同国。共保王城。国人尊曰、佐平福信。佐平自進。唯福信起神武之権。興既亡之国。
《斉明天皇六年(六六〇)十月》◆冬十月。百済佐平鬼室福信、遣佐〓平貴智等。来献唐俘一百余人。今美濃国不破。片県二郡唐人等也。又乞師請救。并乞王子余豊璋曰。〈或本云。佐平貴智。達率正珎也。〉唐人率我螯賊。来蕩揺我疆場。覆我社稷。俘我君臣。〈百済王義慈。其妻恩古。其子隆等。其臣佐平千福国。弁成。孫登等。凡五十余。秋於七月十三日。為蘇将軍所捉。而送去於唐国。蓋是無故持兵之徴乎。〉而百流国遥頼天皇護念。更鳩集以成邦。方今謹願。迎百済国遣侍天朝王子豊璋。将為国主。云云。詔曰。乞師請救、聞之古昔。扶危継絶。著自恒典。百済国窮来帰我。以本邦喪乱靡依靡告。枕戈嘗胆。必存〓救。遠来表啓。志有難奪可分命将軍、百道倶前。雲会雷動。倶集沙喙、翦其鯨鯢。〓[糸+予]彼倒懸。宜有司具為与之。以礼発遣、云云。〈送王子豊璋及妻子与其叔父忠勝等。其正発遣之時。見于七年。或本云。天皇立豊璋為王。立塞上為輔。而以礼発遣焉。〉
《斉明天皇六年(六六〇)十二月庚寅【二十四】》◆十二月丁卯朔庚寅。天皇幸于難波宮。天皇方随福信所乞之意。思幸筑紫将遣救軍。而初幸斯備諸軍器。是歳。欲為百済将伐新羅。乃勅駿河国。造船。已訖。挽至績麻郊之時。其船夜中無故艫舳相反。衆知終敗。』科野国言。蠅群向西、飛踰巨坂。大十囲許。高至蒼天。或知救軍敗績之怪。有童謡曰。
@摩比邏矩。都能倶例豆例。於能幣陀乎。邏賦倶能理歌理鵝。美和陀騰能理歌美。烏能陛陀烏。邏賦倶能理歌理鵝。甲子。騰和与騰美。烏能陛陀烏。邏賦倶能理歌理鵝。 まひらくつのくれつれをのへたをらふくのりかりがみわたとのりかみをのへたをらふくのりかりが甲子とわよとみをのへたをらふくのりかりが (K122)
《斉明天皇七年(六六一)正月壬寅【六】》◆七年春正月丁酉朔壬寅。御船西征。始就于海路。
《斉明天皇七年(六六一)正月甲辰【八】》◆甲辰。御船到于大伯海。時大田姫皇女産女焉。仍名是女曰大伯皇女。
《斉明天皇七年(六六一)正月庚戌【十四】》◆庚戌。御船泊于伊予熟田津石湯行宮。〈熟田津。此云爾枳陀豆。〉
《斉明天皇七年(六六一)三月庚申【二十五】》◆三月丙申朔庚申。御船還至于娜大津。居于磐瀬行宮。天皇改此、名曰長津。
《斉明天皇七年(六六一)四月》◆夏四月。百済福信遣使上表、乞迎其王子糺解。〈釈道顕日本世記曰。百済福信献書、祈其君糺解於東朝。或本云。四月。天皇遷居于朝倉宮。〉
《斉明天皇七年(六六一)五月癸卯【九】》◆五月乙未朔癸卯。天皇遷居于朝倉橘広庭宮。是時。〓[昔+斤]除朝倉社木、而作此宮之故。神忿壌殿。亦見宮中鬼火。由是大舎人及諸近侍病死者衆。
《斉明天皇七年(六六一)五月丁巳【二十三】》◆丁巳。耽羅始遣王子阿波伎等貢献。〈伊吉連博徳書云。辛酉年正月二十五日。還到越州。四月一日。従越州上路、東帰。七日。行到〓[木+聖]岸山明。以八日鶏鳴之時。順西南風。放船大海。々中迷途。漂蕩辛苦。九日八夜。僅到耽羅之嶋。便即招慰嶋人王子阿波岐等九人同載客船。擬献帝朝。五月二十三日。奉進朝倉之朝。耽羅入朝始於此時。又為智興〓人東漢草直足嶋所讒。使人等不蒙寵命。使人等怨、徹于上天之神。震死足嶋。時人称曰。大倭天報之近。〉
《斉明天皇七年(六六一)六月》◆六月。伊勢王薨。
《斉明天皇七年(六六一)七月丁巳【二十四】》◆秋七月甲午朔丁巳。天皇崩于朝倉宮。
《斉明天皇七年(六六一)八月甲子朔》◆八月甲子朔。皇太子奉徙天皇喪。還至磐瀬宮。是夕。於朝倉山上有鬼。著大笠、臨視喪儀。衆皆嗟怪。
《斉明天皇七年(六六一)十月己巳【七】》◆冬十月癸亥朔己巳。天皇之喪帰就于海。於是皇太子泊於一所、哀慕天皇。乃口号曰。
@枳瀰我梅能。姑衰之枳舸羅爾。婆底底威底。舸矩野姑悲武謀。枳濔我梅弘報梨。 きみがめの こほしきからに はててゐて かくやこひむも きみがめをほり (K123)
《斉明天皇七年(六六一)十月乙酉【二十三】》◆乙酉。天皇之喪、還泊于難波。
《斉明天皇七年(六六一)十一月戊戌【七】》◆十一月壬辰朔戊戌。以天皇喪殯于飛鳥川原。自此発哀至于九日。〈日本世記云。十一月。福信所獲唐人績守言等至于筑紫。或本云。辛酉年。百済佐平福信所献唐俘一百六口。居于近江国墾田。庚申年。既云福信献唐俘。故今存注。其決焉。
日本書紀巻第二十六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二十七

 天命開別天皇 天智天皇
《天智天皇即位前紀》◆天命開別天皇。息長足日広額天皇太子也。母曰天豊財重日足姫天皇。天豊財重日足姫天皇四年。譲位於天万豊日天皇。立天皇為皇太子。天万豊日天皇後五年十月崩。明年皇祖母尊即天皇位。
《天智天皇即位前紀斉明天皇七年(六六一)七月丁巳【二十四】》◆七年七月丁巳、崩。皇太子素服称制。
《天智天皇即位前紀斉明天皇七年(六六一)七月是月》◆是月。蘇将軍与突厥王子契〓加力等。水陸二路至于高麗城下。皇太子遷居于長津宮。稍聴水表之軍政。
《天智天皇即位前紀斉明天皇七年(六六一)八月》◆八月。遣前将軍大華下阿曇比邏夫連。小華下河辺百枝臣等。後将軍大華下阿倍引田比邏夫臣。大山上物部連熊。大山上守君大石等。救於百済。仍送兵杖・五穀。〈或本、続此末云。別使大山下狭井連檳榔。小山下秦造田来津、守護百済。〉
《天智天皇即位前紀斉明天皇七年(六六一)九月》◆九月。皇太子御長津宮。以織冠授於百済王子豊璋。復以多臣蒋敷之妹妻之焉。乃遣大山下狭井連檳榔。小山下秦造田来津。率軍五千余、衛送於本郷。於是。豊璋入国之時。福信迎来。稽首奉国朝政。皆悉委焉。
《天智天皇即位前紀斉明天皇七年(六六一)十二月》◆十二月。高麗言。惟十二月。於高麗国寒極泪凍。故唐軍雲車・衝〓。鼓鉦吼然。高麗士率胆勇雄壮。故更取唐二塁。唯有二塞。亦備夜取之計。唐兵抱膝而哭。鋭鈍力竭、而不能抜。噬臍之恥、非此而何。〈釈道顕云。言春秋之志、正起于高麗。而先声百済。々々近侵甚。苦急。故爾也。〉
《天智天皇即位前紀斉明天皇七年(六六一)是歳》◆是歳。播磨国司岸田臣麿等献宝剣言。於狭夜郡人禾田穴内獲焉。』又日本救高麗軍将等。泊于百済加巴利浜而燃火焉。灰変為孔、有細響。如鳴鏑。或曰。高麗。百済終亡之徴乎。
《天智天皇元年(六六二)正月丁巳【二十七】》◆元年春正月辛卯朔丁巳。賜百済佐平鬼室福信失十万隻。糸五百斤。綿一千斤。布一千端。韋一千張。稲種三千斛。
《天智天皇元年(六六二)三月癸巳【四】》◆三月庚寅朔癸巳。賜百済王布三百端。
《天智天皇元年(六六二)三月是月》◆是月。唐人。新羅人伐高麗。々々乞救国家。仍遣軍将拠疏留城。由是唐人不得略其南堺。新羅不獲輸其西塁。
《天智天皇元年(六六二)四月》◆夏四月。鼠産於馬尾。釈道顕占曰。北国之人将附南国。蓋高麗破、而属日本乎。
《天智天皇元年(六六二)五月》◆夏五月。大将軍大錦中阿曇比邏夫連等。率船師一百七十艘。送豊璋等於百済国。宣勅。以豊璋等使継其位。又予金策於福信。而撫其背。褒賜爵禄。于時豊璋等与福信、稽首受勅。衆為流涕。
《天智天皇元年(六六二)六月丙戌【二十八】》◆六月己未朔丙戌。百済遣達率万智等、進調献物。
《天智天皇元年(六六二)十二月丙戌朔》◆冬十二月丙戌朔。百済王豊璋。其臣佐平福信等、与狭井連。〈闕名。〉朴市田来津議曰。此州柔者。遠隔田畝、土地磽埆。非農桑之地。是拒戦之場。此焉久処。民可飢饉。今可遷於避城。々々者西北帯以古連旦〓之水。東南拠深泥巨堰之防。繚以周田。決渠降雨。華実之毛則三韓之上腴焉。衣食之源則二儀之〓[阜偏(こざとへん)+奥]区矣。雖曰地卑。豈不遷歟。於是朴市田来津独進而諫曰。避城与敵所在之間。一夜可行。相近茲甚。若有不虞、其悔難及者矣。夫飢者後也。亡者先也。今敵所以不妄来者。州柔設置山険、尽為防禦。山峻高而谿隘。守而攻難之故也。若処卑地。何以因居、而不揺動。及今日乎。遂不聴諫、而都避城。
《天智天皇元年(六六二)是歳》◆是歳。為救百済、修繕兵甲。備具船舶。儲設軍糧。是年也、太歳壬戌。
《天智天皇二年(六六三)二月丙戌【二】》◆二年春二月乙酉朔丙戌。百済遣達率金受等進調。新羅人焼燔百済南畔四州。并取安徳等要地。於是。避城去賊近。故勢不能居。乃還居於州柔。如田来津之所計。
《天智天皇二年(六六三)二月是月》◆是月。佐平福信上送唐俘続守言等。
《天智天皇二年(六六三)三月》◆三月。遣前将軍上毛野君稚子。間人連大蓋。中将軍巨勢神前臣訳語。三輪君根麻呂。後将軍阿倍引田臣比邏夫。大宅臣鎌柄。率二万七千人、打新羅。
《天智天皇二年(六六三)五月癸丑朔》◆夏五月癸丑朔。犬上君〈闕名。〉馳、告兵事於高麗而還。見糺解於石城。糺解仍語福信之罪。
《天智天皇二年(六六三)六月》◆六月。前将軍上毛野君稚子等。取新羅沙鼻・岐。奴江二城。百済王豊璋嫌福信有謀反心。以革穿掌而縛。時難自決。不知所為。乃問諸臣曰。福信之罪、既如此焉。可斬以不。於是。達率徳執得曰。此悪逆人。不合放捨。福信即唾於執得曰。腐狗痴奴。王勒健児。〓斬而醢首
《天智天皇二年(六六三)八月甲午【十三】》◆秋八月壬午朔甲午。新羅以百済王斬己良将。謀直入国先取州柔。於是。百済知賊所計。謂諸将曰。今聞。大日本国之救将廬原君臣、率健児万余。正当越海而至。願諸将軍等応預図之。我欲自往待饗白村。
《天智天皇二年(六六三)八月戊戌【十七】》◆戊戌。賊将至於州柔、繞其王城。大唐軍将率戦船一百七十艘。陣烈於白村江。
《天智天皇二年(六六三)八月戊申【二十七】》◆戊申。日本船師初至者。与大唐船師合戦。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堅陣而守。
《天智天皇二年(六六三)八月己酉【二十八】》◆己酉、日本諸将与百済王、不観気象。而相謂之曰。我等争先、彼応自退。更率日本乱伍中軍之卒、進打大唐堅陣之軍。大唐便自左右夾船繞戦。須臾之際。官軍敗績。赴水溺死者衆。艫舳不得廻旋。朴市田来津仰天而誓。切歯而嗔、殺数十人。於焉戦死。是時百済王豊璋与数人乗船逃去高麗。
《天智天皇二年(六六三)九月丁巳【七】》◆九月辛亥朔丁巳。百済州柔城、始降於唐。是時国人相謂之曰。州柔降矣。事無奈何。百済之名絶于今日。丘墓之所豈能復往。但可往於弖礼城、会日本軍将等、相謀事機所要。遂教本在枕服岐城之妻子等、令知去国之心。
《天智天皇二年(六六三)九月辛酉【十一】》◆辛酉。発途於牟弖。
《天智天皇二年(六六三)九月癸亥【十三】》◆癸亥、至弖礼。
《天智天皇二年(六六三)九月甲戌【二十四】》◆甲戌。日本船師及佐平余自信。達率木素貴子。谷那晋首。憶礼福留。并国民等至於弖礼城。明日、発船始向日本。
《天智天皇三年(六六四)二月丁亥【九】》◆三年春二月己卯朔丁亥。天皇命大皇弟。宣増換冠倍位階名及氏上・民部。家部等事。其冠有二十六階。大織・小織・大縫・小縫・大紫・小紫・大錦上・大錦中・大錦下・小錦上・小錦中・小錦下・大山上・大山中・大山下・小山上・小山中・小山下・大乙上・大乙中・大乙下・小乙上・小乙中・小乙下・大建・小建。是為二十六階焉。改前華曰錦。従錦至乙加六階。又加換前初位一階。為大建。小建二階。以此為異。余並依前。其大氏之氏上賜大刀。小氏之氏上賜小刀。其伴造等之氏上賜干楯・弓矢。亦定其民部。家部。
《天智天皇三年(六六四)三月》◆三月。以百済王善光王等居于難波。』有星殞於京北。
《天智天皇三年(六六四)是春》◆是春。地震。
《天智天皇三年(六六四)五月甲子【十七】》◆夏五月戊申朔甲子。百済鎮将劉仁願、遣朝散大夫郭務〓[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宗]等進表函与献物。
《天智天皇三年(六六四)五月是月》◆是月。大紫蘇我連大臣薨。〈或本。大臣薨注五月。〉
《天智天皇三年(六六四)六月》◆六月。嶋皇祖母命薨。
《天智天皇三年(六六四)十月乙亥朔》◆冬十月乙亥朔。宣発遣郭務〓[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宗]等。》◆勅是日中臣内臣。遣沙門智祥、賜物於郭務〓[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宗]。
《天智天皇三年(六六四)十月戊寅【四】》◆戊寅。饗賜郭務〓[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宗]等。
《天智天皇三年(六六四)十月是月》◆是月。高麗大臣蓋金終於其国。遣言於児等曰。汝等兄弟。和如魚水。勿争爵位。若不如是。必為隣咲。
《天智天皇三年(六六四)十二月乙酉【十二】》◆十二月甲戌朔乙酉。郭務〓[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宗]等罷帰。
《天智天皇三年(六六四)十二月是月》◆是月。淡海国言。坂田郡人小竹田史身之猪槽水中、忽然稲生。身取而収。日々到富。栗太郡人磐城村主殷之新婦床席頭端。一宿之間。稲生而穂。其旦垂頴而熟。明日之夜、更生一穂。新婦出庭。両箇鑰匙自天落前。婦取而与殷。々得始富。
《天智天皇三年(六六四)是歳》◆是歳。於対馬嶋。壱岐嶋。筑紫国等、置防与烽。又於筑紫、築大堤貯水。名曰水城。
《天智天皇四年(六六五)二月丁酉【二十五】》◆四年春二月癸酉朔丁酉。間人大后薨。
《天智天皇四年(六六五)二月是月》◆是月。勘校百済国官位階級。仍以佐平福信之功。授鬼室集斯小錦下。〈其本位達率。〉復以百済百姓男女四百余人、居于近江国神前郡。
《天智天皇四年(六六五)三月癸卯朔》◆三月癸卯朔。為間人大后、度三百三十人。
《天智天皇四年(六六五)三月是月》◆是月。給神前郡百済人田。
《天智天皇四年(六六五)八月》◆秋八月。遣達率答〓[火+本]春初、築城於長門国。遣達率憶礼福留。達率四比福夫於筑紫国、築大野及椽二城。』耽羅遣使来朝。
《天智天皇四年(六六五)九月壬辰【二十三】》◆九月庚午朔壬辰。唐国遣朝散大夫沂州司馬馬上柱国劉徳高等。〈等謂右戎衛郎将上柱国。百済将軍朝散大夫上柱国郭務〓[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宗]。凡二百五十四人。七月二十八日、至于対馬。九月二十日、至于筑紫。二十二日、進表函焉。〉
《天智天皇四年(六六五)十月己酉【十一】》◆冬十月己亥朔己酉。大閲于菟道。
《天智天皇四年(六六五)十一月己巳【十三】》◆十一月己巳朔辛巳。饗賜劉徳高等。
《天智天皇四年(六六五)十二月辛亥【十四】》◆十二月戊戌朔辛亥。賜物於劉徳高等。
《天智天皇四年(六六五)十二月是月》◆是月。劉徳高等罷帰。
《天智天皇四年(六六五)是歳》◆是歳。遣小錦守君大石等於大唐、云々。〈等謂小山坂合部連石積。大小乙吉士岐弥。吉士針間。蓋送唐使人乎。〉
《天智天皇五年(六六六)正月戊寅【十一】》◆五年春正月戊辰朔戊寅。高麗遣前部能婁等進調。是日、耽羅遣王子始如等貢献。
《天智天皇五年(六六六)三月》◆三月。皇太子親徃於佐伯子麻呂連家。問其所患。慨歎元従之功。
《天智天皇五年(六六六)六月戊戌【四】》◆夏六月乙未朔戊戌。高麗前部能婁等罷帰。
《天智天皇五年(六六六)七月》◆秋七月。大水。
《天智天皇五年(六六六)是秋》◆是秋。復租調。
《天智天皇五年(六六六)十月己未【二十六】》◆冬十月甲午朔己未。高麗遣臣乙相奄〓等進調。〈大使臣乙相奄〓。副使達相遁。二位玄武若光等。〉
《天智天皇五年(六六六)是冬》◆是冬。京都之鼠向近江移。』以百済男女二千余人居于東国。凡不択緇素。起癸亥年至于三歳、並賜官食。』倭漢沙門知由献指南車。
《天智天皇六年(六六七)二月戊午【二十七】》◆六年春二月壬辰朔戊午。合葬天豊財重日足姫天皇与間人皇女於小市岡上陵。是日。以皇孫大田皇女葬於陵前之墓。高麗。百済。新羅皆奉哀於御路。皇太子謂群臣曰。我奉皇太后天皇之所勅。憂恤万民之故。不起石槨之役。所冀永代以為鏡誡焉。
《天智天皇六年(六六七)三月己卯【十九】》◆三月辛酉朔己卯。遷都于近江。是時天下百姓不願遷都。諷諫者多。童謡亦衆。日々夜々、失火処多。
《天智天皇六年(六六七)六月》◆六月。葛野郡献白〓。
《天智天皇六年(六六七)七月己巳【十一】》◆秋七月己未朔己巳。耽羅遣佐平椽磨等貢献。
《天智天皇六年(六六七)八月》◆八月。皇太子幸倭京。
《天智天皇六年(六六七)十月》◆冬十月。高麗太兄男生出城巡国。於是。城内二弟。聞側助士大夫之悪言。拒而勿入。由是男生奔入大唐、謀滅其国。
《天智天皇六年(六六七)十一月乙丑【九】》◆十一月丁巳朔乙丑。百済鎮将劉仁願遣熊津都督府熊山県令上柱国司馬法聡等。送大山下境部連石積等於筑紫都督府。
《天智天皇六年(六六七)十一月己巳【十三】》◆己巳。司馬法聡等罷帰。以小山下伊吉連博徳。大乙下笠臣諸石為送使。
《天智天皇六年(六六七)十一月是月》◆是月。築倭国高安城。讃吉国山田郡屋嶋城。対馬国金田城。
《天智天皇六年(六六七)閏十一月丁酉【十一】》◆潤十一月丁亥朔丁酉、以錦十四疋。纈十九匹。緋二十四疋。紺布二十四端。桃染布五十八端。斧二十六。〓六十四。刀子六十二枚賜椽磨等。
《天智天皇七年(六六八)正月戊子【三】》◆七年春正月丙戌朔戊子。皇太子即天皇位。〈或本云。六年歳次丁卯三月、即位。〉
《天智天皇七年(六六八)正月壬辰【七】》◆壬辰。宴群臣於内裏。
《天智天皇七年(六六八)正月戊申【二十三】》◆戊申。送使博徳等服命。
《天智天皇七年(六六八)二月戊寅【二十三】》◆二月丙辰朔戊寅。立古人大兄皇子女倭姫王為皇后。遂納四嬪。有蘇我山田石川麻呂大臣女。曰遠智娘。〈或本云。美濃津子娘。〉生一男。二女。其一曰大田皇女。其二曰〓野皇女。及有天下、居于飛鳥浄御原宮。後移宮于藤原。其三曰建皇子。唖不能語。〈或本云。遠智娘生一男。二女。其一曰建皇子。其二曰大田皇女。其三曰〓野皇女。或本云。蘇我山田麻呂大臣女曰芽淳娘。生大田皇女与娑羅々皇女。〉次有遠智娘弟。曰姪娘。生御名部皇女与阿陪皇女。阿陪皇女及有天下、居于藤原宮。後移都于乃楽。〈或本云。名姪娘曰桜井娘。〉次有阿倍倉梯麻呂大臣女。曰橘娘。生飛鳥皇女与新田部皇女。次有蘇我赤兄大臣女。曰常陸娘。生山辺皇女。又有宮人生男女者四人。有忍海造小竜女。曰色夫古娘。生一男。二女。其一曰大江皇女。其二曰川嶋皇子。其三曰泉皇女。又有栗隈首徳万女。曰黒媛娘。生水主皇女。又有越道君伊羅都売。生施基皇子。又有伊賀釆女宅子娘。生伊賀皇子。復字曰大友皇子。
《天智天皇七年(六六八)四月庚申【六】》◆夏四月乙卯朔庚申。百済遣末都師父等進調。
《天智天皇七年(六六八)四月庚午【十六】》◆庚午。末都師父等罷帰。
《天智天皇七年(六六八)五月五日》◆五月五日。天皇縦猟於蒲生野。于時大皇弟。諸王。内臣。及群臣皆悉従焉。
《天智天皇七年(六六八)六月》◆六月。伊勢王与其弟王、接日而薨。未詳官位。
《天智天皇七年(六六八)七月》◆秋七月。高麗従越之路遣使進調。風浪高。故不得帰。以栗前王拝筑紫率。』于時近江国講武。又多置牧而放馬。又越国献燃土与燃水。又於浜台之下諸魚覆水而至。又饗蝦夷。又命舍人等、為宴於所々。時人曰。天皇天命将及乎。
《天智天皇七年(六六八)九月癸巳【十二】》◆秋九月壬午朔癸巳。新羅遣沙〓級〓[冫+食]金東厳等進調。
《天智天皇七年(六六八)九月丁未【二十六】》◆丁未。中臣内臣使沙門法弁・秦筆、賜新羅上臣大角干〓信船一隻。付東厳等。
《天智天皇七年(六六八)九月庚戌【二十九】》◆庚戌。使布勢臣耳麻呂、賜新羅王輸御調船一隻、付東厳等。
《天智天皇七年(六六八)十月》◆冬十月。大唐大将軍英公、打滅高麗。高麗仲牟王初建国時。欲治千歳也。母夫人云。若善治国可得也。〈若或本有不可得也。〉但当有七百年之治也。今此国亡者。当在七百年之末也。
《天智天皇七年(六六八)十一月辛巳朔》◆十一月辛巳朔。賜新羅王絹五十疋。綿五百斤。韋一百枚。付金東厳等。賜東厳等物各有差。
《天智天皇七年(六六八)十一月乙酉【五】》◆乙酉。遣小山下道守臣麻呂。吉士小鮪於新羅。是日、金東厳等罷帰。
《天智天皇七年(六六八)是歳》◆是歳。沙門道行盗草薙剣、逃向新羅。而中路風雨。荒迷而帰。
《天智天皇八年(六六九)正月戊子【九】》◆八年春正月庚辰朔戊子。以蘇我赤兄臣拝筑紫率。
《天智天皇八年(六六九)三月己丑【十一】》◆三月己卯朔己丑。耽羅遣王子久麻伎等貢献。
《天智天皇八年(六六九)三月丙申【十八】》◆丙申。賜耽羅王五穀種。是日。王子久麻伎等罷帰。
《天智天皇八年(六六九)五月壬午【五】》◆夏五月戊寅朔壬午。天皇縦猟〓於山科野。大皇弟。藤原内大臣。及群臣、皆悉従焉。
《天智天皇八年(六六九)八月己酉【三】》◆秋八月丁未朔己酉。天皇登高安嶺。議欲修城。仍恤民疲、止而不作。時人感而歎曰。寔乃仁愛之徳、不亦寛乎。云々。
《天智天皇八年(六六九)是秋》◆是秋。霹〓於藤原内大臣家。
《天智天皇八年(六六九)九月丁亥【十一】》◆九月丁丑朔丁亥。新羅遣沙〓[冫+食]督儒等進調。
《天智天皇八年(六六九)十月乙卯【十】》◆冬十月丙午朔乙卯。天皇幸藤原内大臣家。親問所患。而憂悴極甚。乃詔曰。天道輔仁、何乃虚説。積善余慶、猶是無徴。若有所須。便可以聞。対曰。臣既不敏。当復何言。但其葬事、宜用軽易。生則無務於軍国。死則何敢重難。云々。時賢聞而歎曰。此之一言。窃比於往哲之善言矣。大樹将軍之辞賞。〓[言+巨]可同年而語哉。
《天智天皇八年(六六九)十月庚申【十五】》◆庚申。天皇遣東宮大皇弟於藤原内大臣家。授大織冠与大臣位。仍賜姓為藤原氏。自此以後。通曰藤原内大臣。
《天智天皇八年(六六九)十月辛酉【十六】》◆辛酉。藤原内大臣薨。〈日本世記曰。内大臣春秋五十薨于私第。廼殯於山南。天何不淑。不憖遣耆。鳴呼哀哉。碑曰。春秋五十有六而薨。〉
《天智天皇八年(六六九)十月甲子【十九】》◆甲子。天皇幸藤原内大臣家。命大錦上蘇我赤兄臣、奉宣恩詔。仍賜金香鑪。
《天智天皇八年(六六九)十二月》◆十二月。災大蔵。
《天智天皇八年(六六九)是冬》◆是冬。修高安城、収畿内之田税。』于時災斑鳩寺。
《天智天皇八年(六六九)是歳》◆是歳。遣小錦中河内直鯨等、使於大唐。又以佐平余自信。佐平鬼室集斯等。男女七百余人、遷居近江国蒲生郡。又大唐遣郭務〓[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宗]等二千余人。
《天智天皇九年(六七〇)正月辛巳【七】》◆九年春正月乙亥朔辛巳。詔士大夫等、大射宮門内。
《天智天皇九年(六七〇)正月戊子【十四】》◆戊子。宣朝庭之礼儀与行路之相避。復禁断誣妄・妖偽。
《天智天皇九年(六七〇)二月》◆二月。造戸籍。断盗賊与浮浪。』于時天皇幸蒲生郡匱〓野而観宮地。』又修高安城、積穀与塩。又築長門城一。筑紫城二。
《天智天皇九年(六七〇)三月壬午【九】》◆三月甲戌朔壬午。於山御井傍、敷諸神座。而班幣帛。中臣金連宣祝詞。
《天智天皇九年(六七〇)四月壬申【三十】》◆夏四月癸卯朔壬申。夜半之後。災法隆寺。一屋無余。大雨雷震。
《天智天皇九年(六七〇)五月》◆五月。童謡曰。
@于知波志能。都梅能阿素弭爾。伊提麻栖古。多麻提能伊〓能。野〓古能度珥。伊提麻志能。倶伊播阿羅珥茹。伊提麻西古。多麻提能〓能。野〓古能度珥〓 うちはしの つめのあそびに いでませこ たまでのいへの やへこのとじ いでましの くいはあらじぞ いでませこ たまでのへの やへのこのとじ (K124)
《天智天皇九年(六七〇)六月》◆六月。邑中獲亀。背書申字。上黄下玄。長六寸許。
《天智天皇九年(六七〇)九月辛未朔》◆秋九月辛未朔。遣阿曇連頬垂於新羅。
《天智天皇九年(六七〇)是歳》◆是歳。造水碓而冶鉄。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正月庚子【二】》◆十年春正月己亥朔庚子。大錦上蘇我赤兄臣与大錦下巨勢人臣。進於殿前、奏賀正事。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正月癸卯【五】》◆癸卯。大錦上中臣金連命宣神事。是日。以大友皇子拝太政大臣。以蘇我赤兄臣為左大臣。以中臣金連為右大臣。以蘇我果安臣。巨勢人臣。紀大人臣為御史大夫。〈御史。蓋今之大納言乎。〉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正月甲辰【六】》◆甲辰。東宮太皇弟奉宣〈或本云。大友皇子宣命。〉施行冠位・法度之事。大赦天下。〈法度・冠位之名。具載於新律令。〉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正月丁未【九】》◆丁未。高麗遣上部大相可婁等進調。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正月辛亥【十三】》◆辛亥。百済鎮将劉仁願遣李守真等上表。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正月是月》◆是月。以大錦下授佐平余自信。沙宅紹明。〈法官大輔。〉以小錦下授鬼室集斯。〈学職頭。〉以大山下授達率谷那晋首。〈閑兵法。〉木素貴子。〈閑兵法。〉憶礼福留。〈閑兵法。〉答〓[火+本]春初。〈閑兵法。〉〓[火+本]日比子。賛波羅。金羅金須〈解薬。〉鬼室集信。〈解薬。〉以上小山上授達率徳頂上。〈解薬。〉吉大尚。〈解薬。〉許率母。〈明五経。〉角福牟。〈閑於陰陽。〉以小山下授余達率等五十余人也。』童謡云。
@多致播那播。於能我曳多曳多。那例々騰母。陀麻爾農矩騰岐。於野児弘爾農倶。 たちばなは おのがえだえだ なれれども たまにぬくとき おやじをにぬく (K125)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二月庚寅【二十三】》◆二月戊辰朔庚寅。百済遣台久用善等進調。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三月庚子【三】》◆三月戊戌朔庚子。黄書造本実献水〓。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三月甲寅【十七】》◆甲寅。常陸国貢中臣部若子。長尺六寸。其生年丙辰。至於此歳、十六年也。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四月辛卯【二十五】》◆夏四月丁卯朔辛卯。置漏剋於新台。始打候時。動鍾鼓。始用漏剋。此漏剋者天皇為皇太子時、始親所製造也。云々。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四月是月》◆是月。筑紫言。八足之鹿生而即死。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五月辛丑【五】》◆五月丁酉朔辛丑。天皇御西小殿。皇太子。群臣侍宴。於是再奏田〓。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六月己巳【四】》◆六月丙寅朔己巳。宣百済三部使人所請軍事。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六月庚辰【十五】》◆庚辰。百済遣真子等進調。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六月是月》◆是月。以栗隈王為筑紫帥。』新羅遣使進調。別献水牛一頭。山鶏一隻。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七月丙午【十一】》◆秋七月丙申朔丙午。唐人李守真等。百済使人等、並罷帰。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八月丁卯三】》◆八月乙丑朔丁卯。高麗上部大相可婁等罷帰。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八月壬午【十八】》◆壬午。饗賜蝦夷。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九月》◆九月。天皇寝疾不予。〈或本云。八月天皇疾病。〉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十月庚午【七】》◆冬十月甲子朔庚午。新羅遣沙〓[冫+食]金万物等進調。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十月辛未【八】》◆辛未。於内裏開百仏眼。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十月是月》◆是月。天皇遣使、奉袈裟。金鉢。象牙。沈水香。栴檀香。及諸珍財於法興寺仏。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十月庚辰【十七】》◆庚辰。天皇疾病弥留。勅喚東宮、引入臥内。詔曰。朕疾甚。以後事属汝。云々。於是再拝称疾固辞不受曰。請奉洪業、付属大后。令大友王、奉宣諸政。臣請願、奉為天皇出家脩道。天皇許焉。東宮起而再拝。便向於内裏仏殿之南。踞坐胡床、剃除鬢髪。為沙門。於是天皇遣次田生磐、送袈裟。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十月壬午【十九】》◆壬午。東宮見天皇、請之吉野脩行仏道。天皇許焉。東宮即入於吉野。大臣等侍送。至菟道而還。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十一月癸卯【十】》◆十一月甲午朔癸卯。対馬国司遣使於筑紫大宰府言。月生二日。沙門道文。筑紫君薩野馬。韓嶋勝娑婆。布師首磐。四人従唐来曰。唐国使人郭務〓[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宗]等六百人。送使沙宅孫登等一千四百人。総合二千人。乗船四十七隻、倶泊於比智嶋。相謂之曰。今吾輩人船数衆。忽然到彼、恐彼防人驚駭射戦。乃遣道文等、予稍披陳来朝之意。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十一月丙辰【二十三】》◆丙辰。大友皇子在内裏西殿織仏像前。左大臣蘇我赤兄臣。右大臣中臣金連。蘇我果安臣。巨勢人臣。紀大人臣侍焉。大友皇子手執香鑪、先起誓盟曰。六人同心、奉天皇詔。若有違者。必被天罰。云々。於是左大臣蘇我赤兄臣等手執香鑪、随次而起。泣血誓盟曰。臣等五人。随於殿下、奉天皇詔。若有違者。四天王打。天神地祇亦復誅罰。三十三天証知此事。子孫当絶。家門必亡。云々。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十一月丁巳【二十四】》◆丁巳。近江宮。従大蔵省第三倉出。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十一月壬戌【二十九】》◆壬戌。五臣奉大友皇子、盟天皇前。是日。賜新羅王絹五十匹。〓[糸+施の旁]五十匹。綿一千斤。韋一百枚。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十二月乙丑【三】》◆十二月癸亥朔乙丑。天皇崩于近江宮。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十二月癸酉【十一】》◆癸酉。殯于新宮。于時童謡曰。
@美曳之弩能。曳之弩能阿喩。阿喩挙曾播。施麻倍母曳岐。愛倶流之衛。奈疑能母縢。制利能母縢。阿例播倶流之衛。 みえしのの えしののあゆ あゆこそは しまへもえき えくるしゑ なぎのもと せりのもと あれはくるしゑ (K126)〈其一〉
@於弥能古能。野陛能比母騰倶。比騰陛多爾。伊麻〓藤柯禰波。美古能比母騰矩。 おみのこの やへのひもとく ひとへだに いまだとかねば みこのひもとく (K127)〈其二〉
@阿箇悟馬能。以喩企波々箇屡。麻矩儒播羅。奈爾能都底挙騰。多〓尼之曳鶏武。 あかごまの いゆきはばかる まくずはら なにのつてこと ただにしえけむ (K128)〈其三〉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十二月己卯【十七】》◆己卯。新羅進調使沙〓[冫+食]金万物等罷帰。
《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是歳》◆是歳。讚岐国山田郡人家、有鶏子四足者。又大炊省有八鼎鳴。或一鼎鳴。或二或三倶鳴。或八倶鳴。
日本書紀巻第二十七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二十八

 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 上 天武天皇
《天武天皇即位前紀》◆天渟中〈渟中。此云農難。〉原瀛真人天皇。天命開別天皇同母弟也。幼曰大海人皇子。生而有岐嶷之姿。及壮雄抜神武。能天文・遁甲。納天命開別天皇女菟野皇女、為正妃。天命開別天皇元年、立為東宮。
《天武天皇即位前紀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十月庚辰【十七】》◆四年冬十月庚辰。天皇臥病、以痛之甚矣。於是。遣蘇賀臣安麻侶。召東宮引入大殿。時安摩侶素東宮所好。密顧東宮曰。有意而言矣。東宮於茲疑有隠謀而慎之。天皇勅東宮、授鴻業。乃辞譲之曰。臣之不幸。元有多病。何能保社稷。願陛下挙天下附皇后。仍立大友皇子。宜為儲君。臣今日出家。為陛下欲修功徳。天皇聴之。即日、出家法服。因以収私兵器。悉納於司。
《天武天皇即位前紀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十月壬午【九】即位四年》◆壬午。入吉野宮。時左大臣蘇賀赤兄臣。右大臣中臣金連。及大納言蘇賀果安臣等送之。自菟道返焉。或曰。虎著翼放之。是夕。御嶋宮。
《天武天皇即位前紀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十月癸未【二十】即位四年》◆癸未。至吉野而居之。是時、聚諸舍人謂之曰。我今入道脩行。故随欲修道者留之。若仕欲成名者、還仕於司。然無退者。更聚舍人、而詔如前。是以。舍人等半留。半退。
《天武天皇即位前紀天智天皇一〇年(六七一)十二月即位四年》◆十二月。天命開別天皇崩。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三月己酉【十八】》◆元年春三月壬辰朔己酉。遣内小七位阿曇連稲敷於筑紫。告天皇喪於郭務〓[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宗]等。於是。郭務〓[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宗]等咸著喪服、三遍挙哀。向東稽首。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三月壬子【二十一】》◆壬子。郭務〓[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宗]等再拝、進書函与信物。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五月壬寅【十二】》◆夏五月辛卯朔壬寅。以甲・冑。弓矢賜郭務〓[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宗]等。是日。賜郭務〓[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宗]等物。総合〓[糸+施の旁]一千六百七十三匹。布二千八百五十二端。綿六百六十六斤。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五月戊午【二十八】》◆戊午。高麗遣前部富加抃等進調。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五月庚申【三十】》◆庚申。郭務〓[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宗]等罷帰。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五月是月》◆是月。朴井連雄君奏天皇曰。臣以有私事、独至美濃。時朝庭宣美濃。尾張両国司曰。為造山陵。予差定人夫。則人別令執兵。臣以為。非為山陵。必有事矣。若不早避。当有危歟。或有人奏曰。自近江京至于倭京。処処置候。亦命菟道守橋者。遮皇大弟宮舍人運私糧事。天皇悪之。因令問察。以知事已実。於是詔曰。朕所以譲位遁世者。独治病全身。永終百年。然今不獲已、応承禍。何默亡身耶。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六月壬午【二十二】》◆六月辛酉朔壬午。詔村国連男依。和珥部臣君手。身毛君広曰。今聞。近江朝庭之臣等。為朕謀害。是以汝等三人急往美濃国。告安八磨郡湯沐令多臣品治。宣示機要。而先発当郡兵。仍経国司等、差発諸軍。急塞不破道。朕今発路。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六月甲申【二十四】》◆甲申。将入東。時有一臣奏曰。近江群臣元有謀心。必造天下。則道路難通。何無一人兵。徒手入東。臣恐事不就矣。天皇従之。思欲返召男依等。即遣大分君恵尺。黄書造大伴。逢臣志摩于留守司高坂王。而令乞騨鈴。因以謂恵尺等曰。若不得鈴。廼志摩還而復奏。恵尺馳之往於近江。喚高市皇子。大津皇子、逢於伊勢。既而恵尺等至留守司。挙東宮之命、乞騨鈴於高坂王。然不聴矣。時恵尺往近江。志摩乃還之、復奏曰。不得鈴也。是日。発途入東国。事急不待駕而行之。黴遇県犬養連大伴鞍馬。因以御駕。乃皇后載輿従之。逮于津振川。車駕始至。便乗焉。是時。元従者草壁皇子。忍壁皇子。及舍人朴井連雄君。県犬養連大伴。佐伯連大目。大伴連友国。稚桜部臣五百瀬。書首根摩呂。書直智徳。山背直小林。山背部小田。安斗連智徳。調首淡海之類、二十有余人。女孺十有余人也。即日。到菟田吾城。大伴連馬来田。黄書造大伴。従吉野宮追至。於此時。屯田司舍人土師連馬手供従駕者食。過甘羅村。有猟者二十余人。大伴朴本連大国、為猟者之首。則悉喚令従駕。亦徴美濃王。乃参赴而従矣。運湯沐之米伊勢国駄五十匹、遇於菟田郡家頭。仍皆棄米、而令乗歩者。到大野以日落也。山暗不能進行。則壌取当邑家籬為燭。及夜半。到隠郡、焚隠騨家。因唱邑中曰。天皇入東国。故人夫諸参赴。然一人不肯来矣。将及横河。有黒雲。広十余丈経天。時天皇異之。則挙燭親秉式、占曰。天下両分之祥也。然朕遂得天下歟。即急行到伊賀郡。焚伊賀騨家。逮于伊賀中山。而当国郡司等、率数百衆帰焉。会明至〓萩野。暫停駕而進食。到積殖山口。高市皇子自鹿深越以遇之。民直大火。赤染造徳足。大蔵直広隅。坂上直国麻呂。古市黒麻呂。竹田大徳・胆香瓦臣安倍従焉。越大山、至伊勢鈴鹿。爰国司守三宅連石床。介三輪君子首。及湯沐令田中臣足麻呂。高田首新家等参遇于鈴鹿郡。則且発五百軍、塞鈴鹿山道。到川曲坂下、而日暮也。以皇后疲之、暫留輿而息。然夜〓欲雨。不得淹息而進行。於是。寒之雷雨已甚。従駕者衣裳湿、以不堪寒。乃到三重郡家。焚屋一間、而令温寒者。是夜半。鈴鹿関司遣使奏言。山部王。石川王、並来帰之。故置関焉。天皇便使路直益人徴。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六月丙戌【二十六】》◆丙戌。旦於朝明郡迹太川辺、望拝天照大神。是時。益人益到之奏曰。所置関者非山部王。石川王。是大津皇子也。便随益人参来矣。大分君恵尺。難波吉士三綱。駒田勝忍人。山辺君安摩呂。小墾田猪手。泥部胝枳。大分君稚臣。根連金身。漆部友背之輩従之。天皇大喜。将及郡家。男依乗騨来奏曰。発美濃師三千人、得塞不破道。於是天皇美雄依之務。既到郡家。先遣高市皇子於不破。令監軍事。遣山背部小田。安斗連阿加布。発東海軍。又遣稚桜部臣五百瀬。土師連馬手。発東山軍。是日。天皇宿于桑名郡家。即停以不進。』是時。近江朝聞大皇弟入東国。其群臣悉愕。京内震動。或遁欲入東国。或退将匿山沢。爰大友皇子謂群臣曰。将何計。一臣進曰。遅謀将後。不如。急聚驍騎、乗跡而逐之。皇子不従。則以韋那公磐鍬。書直薬。忍坂直大摩侶遣于東国。以穂積臣百足。及弟五百枝。物部首日向遣于倭京。且遣佐伯連男於筑紫。遣樟使主盤磐手於吉備国。並悉令興兵。仍謂男与磐手曰。其筑紫大宰栗隅王与吉備国守当摩公広嶋二人。元有隷大皇弟。疑有反歟。若有不服色即殺之。於是。磐手到吉備国、授苻之日。紿広嶋令解刀。磐手乃抜刀以殺也。男至筑紫。時栗隈王承苻対曰。筑紫国者元戍辺賊之難也。其峻城。深隍、臨海守者。豈為内賊耶。今畏命而発軍。則国空矣。若不意之外有倉卒之事。頓社稷傾之。然後雖百殺臣。何益焉。豈敢背徳耶。輙不動兵者。其是縁也。時栗隈王之二子三野王。武家王。佩剣立于側而無退。於是男按剣欲進。還恐見亡。故不能成事、而空還之。東方騨使磐鍬等将及不破。磐鍬独疑山中有兵。以後之緩之行。時伏兵自山出。遮薬等之後。磐鍬見之、知薬等見捕。則返逃走僅得脱。当是時。大伴連馬来田。弟吹負並見時否。以称病退於倭家。然知其登嗣位者、必所居吉野大皇弟矣。是以馬来田先従天皇。唯吹負留謂。立名于一時、欲寧艱難。即招一二族及諸豪傑。僅得数十人。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六月丁亥。【二十七】》◆丁亥。高市皇子遣使於桑名郡家以奏言。遠居御所。行政不便。宜御近処。即日、天皇留皇后、而入不破。比及郡家。尾張国司守小子部連鋤鉤率二万衆帰之。天皇即美之。分其軍、塞処処道也。到于野上。高市皇子自和〓[斬+足]参迎。以便奏言。昨夜。自近江朝騨使馳至。因以伏兵而捕者。則書直薬。忍坂直大麻呂也。問。何所往。答曰。為所居吉野大皇弟、而遣発東国軍。韋那公磐鍬之徒也。然磐鍬見兵起。乃逃還之。既而天皇謂高市皇子曰。其近江朝。左右大臣及智謀群臣共定議。今朕無与計事者。唯有幼小少孺子耳。奈之何。皇子攘臂按剣奏言。近江群臣雖多。何敢逆天皇之霊哉。天皇雖独。則臣高市頼神祇之霊。請天皇之命。引率諸将而征討。豈有距乎。爰天皇誉之。携手撫背曰。慎、不可怠。因賜鞍馬。悉授軍事。皇子則還和斬。天皇於茲、行宮興野上而居焉。此夜。雷電雨甚。則天皇祈之日。天神地祇扶朕者。雷雨息矣。言訖即雷雨止之。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六月戊子【二十八】》◆戊子。天皇往於和〓[斬+足]検校軍事而還。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六月己丑【二十九】》◆己丑。天皇往和〓[斬+足]。命高市皇子号令軍衆。天皇亦還于野上而居之。是日。大伴連吹負密与留守司坂上直熊毛議之。謂一二漢直等曰。我詐称高市皇子。率数十騎、自飛鳥寺北路出之臨営。乃汝内応之。既而繕兵於百済家。自南門出之。先秦造熊令犢鼻。而乗馬馳之。俾唱於寺西営中曰。高市皇子自不破至。軍衆多従。爰留守司高坂王。及興兵使者穂積臣百足等。拠飛鳥寺西槻下為営。唯百足居小墾田兵庫、運兵於近江。時営中軍衆聞熊叺声、悉散走。仍大伴連吹負率数十騎劇来。則熊毛及諸直等共与連和。軍士亦従乃挙高市皇子之命、喚穂積臣百足於小墾田兵庫。爰百足乗馬緩来。逮于飛鳥寺西槻下。有人曰。下馬也。時百足下馬遅之。便取其襟以引墮。射中一箭。因抜刀斬而殺之。乃禁穂積臣五百枝。物部首日向。俄而赦之置軍中。且喚高坂王。稚狭王、而令従軍焉。既而遣大伴連安麻呂。坂上直老。佐味君宿那麻呂等於不破宮。令奏事状。天皇大喜之。因乃令吹負拝将軍。是時。三輪君高市麻呂。鴨茂君蝦夷等。及群豪傑者。如響悉会将軍麾下。乃規襲近江。因以撰衆中之英俊、為別将及軍監。庚寅。初向乃楽。[庚寅、七月一日]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七月辛卯【二】》◆秋七月庚寅朔辛卯。天皇遣紀臣阿閉麻呂。多臣品治。三輪君子首。置始連菟。率数万衆。自伊勢大山越之向倭。且遣村国連男依。書首根麻呂。和珥部臣君手。胆香瓦臣安倍。率数万衆。自不破出。直入近江。恐其衆与近江師難別。以赤色著衣上。然後別命多臣品治。率三千衆屯于莉萩野。遣田中臣足麻呂、令守倉歴道。時近江命山部王。蘇賀臣果安。巨勢臣比等。率数万衆、将襲不破。而軍于犬上川浜。山部王為蘇賀臣果安。巨勢臣比等見殺。由是乱、以軍不進。乃蘇賀臣果安自犬上返刺頸而死。是時。近江将軍羽田公矢国。其子大人等、率己族来降。因授斧鉞拝将軍。即北入越。先是。近江放精兵、忽衝玉倉部邑。則遣出雲臣狛、撃追之。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七月壬辰【三】》◆壬辰。将軍吹負屯于乃楽山上。時荒田尾直赤麻呂啓将軍曰。古京是本営処也。宜固守。将軍従之。則遣赤麻呂。忌部首子人。令戍古京。於是。赤麻呂等詣古京、而解取道路橋板。作楯、堅於京辺衢以守之。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七月癸巳【四】》◆癸巳。将軍吹負与近江将大野君果安戦于乃楽山。為果安所敗。軍卒悉走。将軍吹負僅得脱身。於是。果安追至八口、〓而視京。毎街竪楯。疑有伏兵。乃稍引還之。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七月甲午【五】》◆甲子。近江別将田辺小隅越鹿深山。而巻幟抱鼓、詣于倉歴。以夜半之。〓梅穿城、劇入営中。則畏己卒与足摩侶衆難別。以毎人令言金。仍抜刀而駆之。非言金乃斬耳。於是。足摩侶衆悉乱之。事忽起不知所為。唯足摩侶聡知之、独言金以僅得免。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七月乙未【六】》◆乙未。小隅亦進、欲襲莉萩野営而急到。爰将軍多臣品治遮之。以精兵追撃之。小隅独免走焉。以後、遂復不来也。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七月丙申【七】》◆丙申。男依等与近江軍戦息長横河破之。斬其将境部連薬。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七月戊戌【九】》◆戊戌。男依等討近江将秦友足於鳥籠山斬之。是日、東道将軍紀臣阿閉麻呂等。聞倭京将軍大伴連吹負為近江所敗。則分軍以遣置始連菟。率千余騎而急馳倭京。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七月壬寅【十三】》◆壬寅。男依等戦于安河浜大破。則獲社戸臣大口。土師連千嶋。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七月丙午【十七】》◆丙午。討栗太軍追之。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七月辛亥【二十二】》◆辛亥。男依等到瀬田。時大友皇子及群臣等共営於橋西、而大成陣。不見其後。旗〓蔽野、埃塵連天。鉦鼓之声聞数十里。列弩乱発。矢下如雨。其将智尊率精兵、以先鋒距之。仍切断橋中須容三丈。置一長板。設有搨板度者、乃引板将墮。是以不得進襲。於是有勇敢士。曰大分君稚臣。則棄長矛以重〓甲、抜刀急蹈板度之。便断著板綱、以被矢入陣。衆悉乱而散走之。不可禁。時将軍智尊、抜刀斬退者。而不能止。因以斬智尊於橋辺。則大友皇子。左右大臣等。僅身免以逃之。男依等即軍于粟津岡下。是日。羽田公矢国。出雲臣狛。合共攻三尾城降之。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七月壬子【二十三】》◆壬子。男依等斬近江将犬養連五十君及谷直塩手於粟津市。於是。大友皇子走無所入。乃還隠山前。以自縊焉。時左右大臣及群臣皆散亡。唯物部連麻呂。且一二舍人従之。』初将軍吹負向乃楽至稗田之日。有人曰。自河内軍多至。則遣坂本臣財。長尾直真墨。倉墻直麻呂。民直小鮪。谷直根麻呂。率三百軍士、距於竜田。復遣佐味君少麻呂。率数百人、屯大坂、遣鴨君蝦夷、率数百人守石手道。是日。坂本臣財等次于平石野。時聞近江軍在高安城而登之。乃近江軍知財等来。以悉焚秋税倉、皆散亡。仍宿城中。会明臨見西方。自大津・丹比両道、軍衆多至。顕見旗〓。有人曰。近江将壱伎史韓国之師也。財等自高安城降。以渡衛我河、与韓国戦于河西。財等衆少不能距。先是。遣紀臣大音、令守懼坂道。於是。財等退懼坂、而居大音之営。是時。河内国司守来目臣塩籠、有帰於不破宮之情。以集軍衆。爰韓国到之。密聞其謀、而将殺塩籠。々々知事漏。乃自死焉。経一日、近江軍当諸道而多至。即並不能相戦。以解退。是日。将軍吹負為近江所敗。以特率一二騎走之。逮于墨坂、遇逢菟軍至。更還屯金綱井。而招聚散卒。於是。聞近江軍至自大坂道、而将軍引軍如西。到当麻衢与壱伎史韓国軍戦葦池側。時有勇士来目者。抜刀急馳、直入軍中。騎士継踵而進之。則近江軍悉走之。追斬甚多。爰将軍令軍中曰。其発兵之元意、非殺百姓。是為元凶。故莫妄殺。於是。韓国離軍独逃也。将軍遥見之。令来目以俾射。然不中、而遂走得免。焉。将軍更還本営。時東師頻多〓。則分軍、各当上中下道而屯之。唯将軍吹負親当中道。於是。近江将犬養連五十君、自中道至之留村屋。而遣別将廬井造鯨。率二百精兵、衝将軍営。当時麾下軍少、以不能距。爰有大井寺奴名徳麻呂等五人。従軍。即徳麻呂等為先鋒以進射之。鯨軍不能進。是日。三輪君高市麻呂。置始連菟。当上道、戦于箸陵。大破。近江軍、而乗勝。兼断鯨軍之後。鯨軍悉解走。多殺士卒。鯨乗白馬以逃之。馬墮泥田、不能進行。則将軍吹負謂甲斐勇者曰。其乗白馬者廬井鯨也。急追以射。於是甲斐勇者馳追之。比及鯨。々急鞭馬。々能抜以出泥。即馳之得脱。将軍亦更還本処而軍之。自此以後。近江軍遂不至。』先是。軍金綱井之時。高市郡大領高市県主許梅。黴忽口閉、而不能言也。三日之後。方著神以言。吾者高市社所居。名事代主神。又牟狭社所居。名生霊神者也。乃顕之曰。於神日本磐余彦天皇之陵奉馬及種々兵器。便亦言。吾者立皇御孫命之前後、以送奉于不破而還焉。今且立官軍中而守護之。且言。自西道軍衆将至之。宜慎也。言訖則醒矣。故是以便遣梅、而祭拝御陵。因以奉馬及兵器。又捧幣而礼祭高市。身狭二社之神。然後。壱伎史韓国自大坂来。故時人曰。二社神所教之辞適是也。又村屋神著祝曰。今自吾社中道軍衆将至。故宜塞社中道。故未経幾日。廬井造鯨軍自中道至。時人曰。即神所教之辞是也。軍政既訖。将軍等挙是三神教言而奏之。即勅登進三神之品以祠焉。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七月辛亥【二十二】》◆辛亥。将軍吹負既定倭地。便越大坂往難波。以余別将軍等各自三道。進、至于山前、屯河南。即将軍吹負、留難波小郡。而仰以西諸国司等。令進官鑰・騨鈴・伝印。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七月癸丑【二十四】》◆癸丑。諸将軍等悉会於〓〈〓。此云佐々。〉浪。而探捕左右大臣及諸罪人等。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七月乙卯【二十六】》◆乙卯。将軍等向於不破宮。因以捧大友皇子頭、而献于営前。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八月甲申【二十五】》◆八月庚申朔甲申。命高市皇子、宣近江群臣犯状。則重罪八人坐極刑。仍斬右大臣中臣連金於浅井田根。是日。左大臣蘇我臣赤兄。大納言巨勢臣比等及子孫、并中臣連金之子。蘇我臣果安之子、悉配流。以余悉赦之。』先是。尾張国司守少子部連鋤鉤匿山自死之。天皇曰。鋤鉤有功者也。無罪何自死。其有隠謀歟。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八月丙戌【二十七】》◆丙戌。恩勅諸有功勲者、而顕寵賞。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九月丙申【八】》◆九月己丑朔丙申。車駕還宿伊勢桑名。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九月丁酉【九】》◆丁酉。宿鈴鹿。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九月戊戌【十】》◆戊戌、宿阿閉。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九月己亥【十一】》◆己亥。宿名張。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九月庚子【十二】》◆庚子。詣于倭京、而御嶋宮。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九月癸卯【十五】》◆癸卯。自嶋宮移岡本宮。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九月是歳》◆是歳。営宮室於岡本宮南。即冬、遷以居。焉是謂飛鳥浄御原宮。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十一月辛亥【二十四】》◆冬十一月戊子朔辛亥。饗新羅客金押実等於筑紫。即日。賜禄各有差。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十二月辛酉【四】》◆十二月戊午朔辛酉。選諸有功勲者、増加冠位。仍賜小山位以上各有差。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十二月壬申【十五】》◆壬申。船一隻賜新羅客。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十二月癸未【二十六】》◆癸未。金押実等罷帰。
《天武天皇元年(六七二)十二月是月》◆是月。大紫韋那公高見薨。
日本書紀巻第二十八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二十九

 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下〉 天武天皇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正月癸巳【七】》◆二年春正月丁亥朔癸巳。置酒宴群臣。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二月癸未【二十七】》◆二月丁巳朔癸未。天皇命有司。設壇場、即帝位於飛鳥浮御原宮。立正妃為皇后。々生草壁皇子尊。先納皇后姉大田皇女為妃、生大来皇女与大津皇子。次妃大江皇女。生長皇子与弓削皇子。次妃新田部皇女。生舎人皇子。又夫人藤原大臣女氷上娘。生但馬皇女。次夫人氷上娘弟五百重娘。生新田部皇子。次夫人蘇我赤兄大臣女大甦娘。生一男。二女。其一曰穂積皇子。其二曰紀皇女。其三曰田形皇女。天皇初娶鏡王女額田姫王。生十市皇女。次納胸形君徳善女尼子娘。生高市皇子命。次完人臣大麻呂女擬媛娘。生二男。二女。其一曰忍壁皇子。其二曰磯城皇子。其三曰泊瀬部皇女。其四曰託基皇女。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二月乙酉【二十九】》◆乙酉。有勲功人等。賜爵有差。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三月壬寅【十七】》◆三月丙戌朔壬寅。備後国司獲白雉於亀石郡而貢。乃当郡課役悉免。仍大赦天下。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三月是月》◆是月。聚書生。始写一切経於川原寺。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四月己巳【十四】》◆夏四月丙辰朔己巳。欲遣侍大来皇女于天照大神宮。而令居泊瀬斎宮。是先潔身。稍近神之所也。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五月乙酉朔》◆夏五月乙酉朔。詔公卿大夫及諸臣・連并伴造等曰。夫初出身者。先令仕大舎人。然後選簡其才能。以死当職。又婦女者。無問有夫無夫及長幼。欲進仕者聴矣。其考選准官人之例。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五月癸丑【二十九】癸丑。大錦上坂本財臣卒。由壬申年之労。贈小紫位。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閏六月庚寅【六】》◆閏六月乙酉朔庚寅。大錦下百済沙宅昭明卒。為人聡明叡智。時称秀才於是。天皇驚之。降恩以贈外小紫位。重賜本国大佐平位。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五月壬辰【八】》◆壬辰。耽羅遣王子久麻芸。都羅宇麻等朝貢。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五月己亥【十五】》◆己亥。新羅遣韓阿〓[冫+食]金承元。阿〓[冫+食]金祗山。大舎霜雪等、賀騰極。并遣一吉〓[冫+食]金薩儒。韓奈末金池山等、弔先皇喪。〈一云、調使。〉其送使貴干・宝真毛、送承元。薩儒於筑紫。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五月戊申【二十四】》◆戊申。饗貴干宝等於筑紫。賜禄各有差。即従筑紫返于国。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八月壬辰【九】》◆秋八月甲申朔壬辰。詔。在伊賀国紀臣阿閉麻呂等。壬申年労勲之状、而顕寵賞。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八月癸卯【二十】》◆癸卯、高麗遣上部位頭大兄邯子。前部大兄碩千等朝貢。仍新羅遣韓奈末金利益、送高麗使人于筑紫。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八月戊申【二十五】》◆戊申。喚賀騰極使金承元等中客以上二十七人於京。因命大宰。詔耽羅使人曰。天皇新平天下。初之即位。由是唯除賀使。以外不召。則汝等親所見。亦時寒波嶮。久淹留之。還為汝愁。故宜疾帰。仍在国王及使者久麻芸等、肇賜爵位。其爵者大乙上。更以錦繍潤飾之。当其国之佐平位。則自筑紫返之。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九月庚辰【二十八】》◆九月癸丑朔庚辰。饗金承元等於難波。奏種々楽。賜物各有差。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十一月壬子朔》◆冬十一月壬子朔。金承元罷帰之。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十一月壬申【二十一】》◆壬申。饗高麗邯子。新羅薩儒等於筑紫大郡。賜禄各有差。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十二月丙戌【五】》◆十二月壬午朔丙戌。侍奉大嘗中臣。忌部。及神官人等。并播磨。丹波二国郡司。亦以下人夫等、悉賜禄。因以郡司等各賜爵一級。
《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十二月戊戌【十七】》◆戊戌。以小紫美濃王。小錦下紀臣訶多麻呂。拝造高市大寺司。〈今大官大寺、是。〉時知事福林僧由老辞知事。然不聴焉。
『日{書紀}巻二九天武天皇二年(六七三)十二月戊申【二十七】》◆戊申。以義成僧為小僧都。是日。更加佐官二僧。其有四佐官、始起于此時也。是年也。太歳癸酉。
《天武天皇三年(六七四)正月庚申【十】》◆三年春正月辛亥朔庚申。百済王昌成薨。贈此小紫位。
《天武天皇三年(六七四)二月戊申【二十八】》◆二月辛巳朔戊申。紀臣阿閉麻呂卒。天皇大悲之。以労壬申年之役、贈大紫位。
《天武天皇三年(六七四)三月丙辰【七】》◆三月庚戌朔丙辰。対馬国司守忍海造大国言。銀始出于当国。即貢上。由是大国授小錦下位。凡銀有倭国。初出于此時。故悉奉諸神祗。亦周賜小錦以上大夫等。
《天武天皇三年(六七四)八月庚辰【三】》◆秋八月戊寅朔庚辰。遣忍壁皇子於石上神宮。以膏油瑩神宝。即日、勅曰。元来諸家貯於神府宝物。今皆還其子孫。
《天武天皇三年(六七四)十月乙酉【九】》◆冬十月丁丑朔乙酉。大来皇女自泊瀬斎宮向伊勢神宮。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正月丙午朔》◆四年春正月丙午朔。大学寮諸学生。陰陽寮。外薬寮。及舎衛女。堕羅女。百済王善光。新羅仕丁等。捧薬及珍異等物進。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正月丁未【二】》◆丁未。皇子以下百寮諸人拝朝。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正月戊申【三】》◆戊申。百寮諸人。初位以上、進薪。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正月庚戌【五】》◆庚戌。始興占星台。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正月壬子【七】》◆壬子。賜宴群臣於朝廷。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正月壬戌【十七】》◆壬戌。公卿大夫及百寮諸人。初位以上。射于西門庭。亦是日。大倭国貢瑞鶏。東国貢白鷹。近江国貢白鵄。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正月戊辰【二十三】》◆戊辰。祭幣諸社。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二月癸未【九】》◆二月乙亥朔癸未。勅大倭。河内。摂津。山背。播磨。淡路。丹波。但馬。近江。若狭。伊勢。美濃。尾張等国曰。選所部百姓之能歌男女。及侏儒・伎人而貢上。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二月丁亥【十三】》◆丁亥。十市皇女。阿閉皇女。参赴於伊勢神宮。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二月己丑【十五】》◆己丑。詔曰。甲子年、諸氏被給部曲者。自今以後、除之。又親王。諸王及諸臣、并諸寺等所賜山沢・嶋浦・林野・陂池。前後並除焉。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二月癸巳【十九】》◆癸巳。詔曰。群臣・百寮及天下人民、莫作諸悪。若有犯者、随事罪之。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二月丁酉【二十三】》◆丁酉。天皇幸於高安城。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二月是月》◆是月。新羅遣王子忠元。大監級〓[冫+食]金比蘇。大監奈末金天沖。弟監大麻朴武麻。弟監大舎金洛水等。進調。其送使奈末金風那。奈末金孝福。送王子忠元於筑紫。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三月丙午【二】》◆三月乙巳朔丙午。土左大神以神刀一口、進于天皇。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三月戊午【十四】》◆戊午。饗金風那等於筑紫。即自筑紫帰之。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三月庚申【十六】》◆庚申。諸王四位栗隈王為兵政官長。小錦上大伴連御行為大輔。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三月是月》◆是月。高麗遣大兄富于。大兄多武等朝貢。新羅遣級〓[冫+食]朴勤脩。大奈末金美賀進調。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四月戊寅【五】》◆夏四月甲戌朔戊寅。請僧尼二千四百余、而大設斎焉。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四月辛巳【八】》◆辛巳。勅。小錦上当摩公広麻呂。小錦下久努臣麻呂二人。勿使朝参。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四月壬午【九】》◆壬午。詔曰。諸国貸税。自今以後。明察百姓。先知富貧。簡定三等。仍中戸以下応与貸。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四月癸末【十】》◆癸未。遣小紫美濃王。小錦下佐伯連広足、祠風神于竜田立野。遣小錦中間人連大蓋。大山中曾禰連韓犬、祭大忌神於広瀬河曲。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四月丁亥。【十四】》◆丁亥。小錦下久努臣麻呂坐対捍詔使。官位尽追。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四月庚寅【十七】》◆庚寅。詔諸国曰。自今以後。制諸漁猟者。莫造檻穽、及施機槍等之類。亦四月朔以後。九月三十日以前。莫置比満沙伎理梁。且莫食牛・馬・犬・猿・鶏之完。以外不在禁例。若有犯者罪之。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四月辛卯【十八】》◆辛卯。三位麻続王有罪。流于因播。一子流伊豆嶋。一子流血鹿嶋。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四月丙申【二十三】》◆丙申。簡諸才芸者。給禄各有差。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四月是月》◆是月。新羅王子忠元到難波。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六月乙未【二十三】》◆六月癸酉朔乙未。大分君恵尺病将死。天皇大驚、詔曰。汝恵尺也。背私向公。不惜身命。以遂雄之心労于大役。恒欲慈愛。故爾雖既死、子孫厚賞。仍騰外小紫位。未及数日。薨于私家。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七月癸酉【七】》◆秋七月癸卯朔己酉。小錦上大伴連国麻呂為大使。小錦下三宅吉士入石為副使。遣于新羅。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八月壬申朔》◆八月壬申朔。耽羅調使王子久麻伎泊筑紫。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八月癸巳【二十二】》◆癸巳。大風飛沙破屋。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八月丙申【二十五】》◆丙申。忠元礼畢以帰之。自難波発船。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八月己亥【二十八】》◆己亥。新羅。高麗二国調使饗於筑紫。賜禄有差。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九月戊辰【二十七】》◆九月壬寅朔戊辰。耽羅王姑到難波。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十月癸酉【三】》◆冬十月辛未朔癸酉。遣使於四方、覓一切経。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十月庚辰【十】》◆庚辰。置酒宴群臣。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十月丙戌【十六】》◆丙戌。自筑紫貢唐人三十口。則遣遠江国而安置。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十月庚寅【二十】》◆庚寅。詔曰。諸王以下。初位以上。毎人備兵。是日。相摸国言。高倉郡女人生三男。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十一月癸卯【三】》◆十一月辛丑朔癸卯。有人登宮東岳。妖言而自刎死之。当是夜直者。悉賜爵一級。
《天武天皇四年(六七五)十一月是月》◆是月。大地動。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正月庚子朔》◆五年春正月庚子朔。群臣・百寮朔拝朝。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正月癸卯【四】》◆癸卯。高市皇子以下。小錦以上大夫等。賜衣・袴・褶・腰帯・脚帯及机・杖。唯小錦三階、不賜机。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正月丙午【七】》◆丙午。小錦以上大夫等、賜禄各有差。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正月甲寅【十五】》◆甲寅。百寮初位以上、進薪。即日、悉集朝廷賜宴。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正月乙卯【十六】》◆乙卯。置禄射于西門庭。中的者則給禄有差。是日。天皇御嶋宮宴之。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正月甲子【二十五】》◆甲子。詔曰。凡任国司者。除畿内及陸奥。長門国。以外皆任大山位下人。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二月癸巳【二十四】》◆二月庚午朔癸巳。耽羅客賜船一艘。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二月是月》◆是月。大伴連国麻呂等至自新羅。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四月辛丑【四】》◆夏四月戊戌朔辛丑。祭竜田風神。広瀬大忌神。』倭国添下郡鰐積吉事貢瑞鶏。其冠似海石榴華。是日。倭国飽波郡言。雌鶏化雄。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四月辛亥【十四】》◆辛亥。勅。諸王。諸臣被給封戸之税者。除以西国。相易給以東国。又外国人欲進仕者。臣・連。伴造之子。及国造子聴之。唯雖以下庶人。其才能長亦聴之。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四月己未【二十二】》◆己未。詔美濃国司曰。在礪杵郡紀臣阿佐麻呂之子遷東国、即為其国之百姓。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五月庚午【三】》◆五月戊辰朔庚午。宣。進調過期限国司等之犯状、云々。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五月甲戌【七】》◆甲戌。下野国司奏。所部百姓遇凶年。飢之欲売子。而朝不聴矣。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五月是月》◆是月。勅。禁南淵山。細川山。並莫蒭薪。又畿内山野、元所禁之限。莫妄焼折。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六月》◆六月。四位栗隈王得病薨。物部雄君連忽発病而卒。天皇聞之大驚。其壬申年、従車駕。入東国、以有大功。降恩贈内大紫位。因賜氏上。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六月是夏》◆是夏。大旱。遣使四方捧幣帛。祈諸神祗。亦請諸僧尼。祈于三宝。然不雨。由是五穀不登。百姓飢之。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七月戊辰【二】》◆秋七月丁卯朔戊辰。卿大夫及百姓寮諸人等、進爵各有差。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七月甲戌【八】》◆甲戌。耽羅客帰国。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七月壬午【十六】》◆壬午。祭竜田風神。広瀬大忌神。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七月是月》◆是月。村国連雄依卒。以壬申年之功、贈外小紫位。』有星出于東。長七八尺。至九月竟天。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八月丁酉【二】》◆八月丙申朔丁酉。親王以下。小錦以上大夫。及皇女・姫王。内命婦等。給食封各有差。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八月辛亥【十六】》◆辛亥。詔曰。四方為大解除。用物則国別国造輸。秡柱。馬一匹。布一常、以外郡司、各刀一口。鹿皮一張。钁一口。刀子一口。鎌一口。矢一具。稲一束。且毎戸麻一条。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八月壬子【十七】》◆壬子。詔曰。死刑。没官。三流。並除一等。徒罪以下、已発覚。未発覚。悉赦之。唯既配流、不在赦例。是日。詔諸国、以放生。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八月是月》◆是月。大三輪真上田子人君卒。天皇聞之大哀。以壬申年之功、贈内小紫位。仍謚曰大三輪神真上田迎君。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九月丙寅朔》◆九月丙寅朔。雨不告朔。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九月乙亥【十】》◆乙亥。王卿遣京及畿内。校人別兵。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九月丁丑【十二】》◆丁丑。筑紫大宰三位屋垣王、有罪。流于土左。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九月戊寅【十三】》◆戊寅百寮人及諸蕃人等。賜禄。各有差。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九月丙戌【二十一】》◆丙戌。神官奏曰。為新嘗卜国郡也。斎忌〈斎忌。此云踰既。〉則尾張国山田郡。次〈次。此云須岐也。〉丹波国訶沙郡。並食卜。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九月是月》◆是月。坂田公雷卒。以壬申年功贈大紫位。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十月乙未朔》◆冬十月乙未朔。置酒宴群臣。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十月丁酉【三】》◆丁酉。祭幤帛於相新嘗諸神祇。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十月甲辰【十】》◆甲辰。以大乙上物部連麻呂為大使。大乙中山背直百足為小使。遣於新羅。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十一月乙丑朔》◆十一月乙丑朔。以新嘗事、不告朔。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十一月丁卯【三】》◆丁卯。新羅遣沙〓[冫+食]金清平請政。并遣汲〓[冫+食]金好儒。弟監大舎金欽吉等進調。其送使奈末被珍那。副使奈末好福。送清平等於筑紫。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十一月是月》◆是月。粛慎七人従清平等至之。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十一月癸未【十九】》◆癸未。詔近京諸国而放生。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十一月甲申【二十】》◆甲申。遣使於四方国。説金光明経。仁王経。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十一月丁亥【二十三】》◆丁亥。高麗遣大使後部主博阿于。副使前部大兄徳富朝貢。仍新羅遣大奈末金楊原、送高麗使人於筑紫。
《天武天皇五年(六七六)是年》◆是年、将都新城。而限内田薗者、不問公私。皆不耕悉荒。然遂不都矣。〈或本。無是年以下不都矣以上字。注十一月上。〉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正月庚辰【十七】》◆六年春正月甲子朔庚辰。射于南門。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二月癸巳朔》◆二月癸巳朔。物部連麻呂至自新羅。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二月是月》◆是月。饗多禰嶋人等於飛鳥寺西槻下。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三月辛巳【十九】》◆三月癸亥朔辛巳。召新羅使人清平及以下客十三人於京。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四月壬寅【十一】》◆夏四月壬辰朔壬寅。杙田史名倉坐指斥乗輿。以流于伊豆嶋。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四月乙巳【十四】》◆乙巳。送使珍那等饗于筑紫。即従筑紫帰之。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五月壬戌朔》◆五月壬戌朔。不告朔。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五月甲子【三】》◆甲子。勅。大博士百済人率丹、授大山下位。因以封三十戸。是日。倭画師音檮授小山下位。乃封二十戸。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五月戊辰【七】》◆戊辰。新羅人阿〓[冫+食]朴刺破・従人三口。僧三人漂著於血鹿嶋。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五月己丑【二十八】》◆己丑。勅。天社。地社神税者三分之、一為擬供神。二分給神主。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五月是月》◆是月。旱之。於京及畿内雫之。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六月乙巳【十四】》◆六月壬辰朔乙巳。大震動。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六月是月》◆是月。詔東漢直等曰。汝等党族之、自本犯七不可也。是以従小墾田御世、至于近江朝。常以謀汝等為事。今当朕世。将責汝等不可之状。以随犯応罪。然頓不欲絶漢直之氏。故降大恩以原之。従今以後。若有犯者。必入不赦之例。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七月癸亥【三】》◆秋七月辛酉朔癸亥。祭竜田風神。広瀬大忌神。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八月乙巳【十五】》◆八月辛卯朔乙巳。大設斎於飛鳥寺。以読一切経。便天皇御寺南門而礼三宝。是時。詔親王。諸王及群卿。毎人賜出家一人。其出家者不問男女長幼。皆随願度之。因以会于大斎。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八月丁巳【二十七】》◆丁巳。金清平帰国。即漂著朴刺破等付清平等、返于本土。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八月戊午【二十八】》◆戊午。耽羅遣王子都羅朝貢。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九月己丑【三十】》◆九月庚申朔己丑。詔曰。凡浮浪人。其送本土者。猶復還到。則彼此並科課役。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十月癸卯【十四】》◆冬十月庚寅朔癸卯、内小錦上河辺臣百枝為民部卿。内大錦下丹比公麻呂為摂津職大夫。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十一月癸未朔》◆十一月己未朔。雨不告朔。筑紫大宰献赤鳥。則大宰府諸司人賜禄各有差。且専捕赤鳥者。賜爵五級。乃当郡々司等、加増爵位。因給復郡内百姓、以一年之。是日。大赦天下。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十一月己卯。【二十一】》◆己卯。新嘗。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十一月辛巳【二十三】》◆辛巳。百寮諸有位人等賜食。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十一月乙酉【二十七】》◆乙酉。侍奉新嘗神官及国司等。賜禄。
《天武天皇六年(六七七)十二月己丑朔》◆十二月己丑朔。雪。不告朔。
《天武天皇七年(六七八)正月甲戌【十七】》◆七年春正月戊午朔甲戌。射于南門。
《天武天皇七年(六七八)正月己卯【二十二】》◆己卯。耽羅人向京。
《天武天皇七年(六七八)是春》◆是春。将祠天神。地祗。而天下悉祓禊之。竪斎宮於倉梯河上。
《天武天皇七年(六七八)四月丁亥朔》◆夏四月丁亥朔。欲幸斎宮卜之。癸巳、食卜。仍取平旦時、警蹕既動。百寮成列。乗輿命蓋、以未及出行。十市皇女卒然病発、薨於宮中。由此鹵簿既停不得幸行。遂不祭神祗矣。
《天武天皇七年(六七八)四月己亥【十三】》◆己亥。霹靂新宮西庁柱。
《天武天皇七年(六七八)四月庚子【十四】》◆庚子。葬十市皇女於赤穂。天皇臨之降恩以発哀。
《天武天皇七年(六七八)九月》◆秋九月。忍海造能麻呂献瑞稲五茎。毎茎有枝。由是徒罪以下悉赦之。』三位稚狭王薨之。
《天武天皇七年(六七八)十月甲申朔》◆冬十月甲申朔。有物如綿零於難波。長五六尺。広七八寸。則随風以飄于松林及葦原。時人曰。甘露也。
《天武天皇七年(六七八)十月己酉【二十六】》◆十月己酉。詔曰。凡内外文武官毎年史以上其属官人等。公平而恪懃者。議其優劣。則定応進階。正月上旬以前。具記送法官。則法官校定。申送大弁官。然縁公事以出使之日。其非真病及重服。輙縁小故而辞者。不在進階之例。
《天武天皇七年(六七八)十二月己卯【二十七】》◆十二月癸丑朔己卯。臘子鳥蔽天。自西南飛東北。
《天武天皇七年(六七八)十二月是月》◆是月。筑紫国大地動之。地裂広二丈。長三千余丈。百姓舍屋。毎村多仆壌。是時百姓一家有岡上。当于地動夕。以岡崩処遷。然家既全、而無破壌。家人不知岡崩家避。但会明後。知以大驚焉。
《天武天皇七年(六七八)是年》◆是年。新羅送使奈末加良井山。奈末金紅世、到于筑紫曰。新羅王遣級〓[冫+食]金消勿。大奈末金世々等、貢上当年之調。仍遣臣井山送消勿等。倶逢暴風於海中。以消勿等皆散之不知所如。唯井山僅得著岸。然消勿等遂不来矣。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正月丙戌【五】》◆八年春正月壬午朔丙戌。新羅送使加良井山。金紅世等向京。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正月戊子【七】》◆戊子。詔曰。凡当正月之節。諸王。諸臣及百寮者。除兄姉以上親及己氏長。以外莫拝焉。其諸王者。雖母、非王姓者莫拝。凡諸臣亦莫拝卑母。雖非正月節、復准此。若有犯者、随事罪之。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正月己亥【十八】》◆己亥。射于西門。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二月壬子朔》◆二月壬子朔。高麗遣上部大相桓欠。下部大相師需婁等朝貢。因以新羅遣奈末甘勿那。送桓欠等於筑紫。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二月甲寅【三】》◆甲寅。紀臣堅麻呂卒。以壬申年之功、贈大錦上位。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二月乙卯【四】》◆乙卯。詔曰。及于辛巳年。検校親王。諸臣及百寮人之兵及馬。故予貯焉。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二月是月》◆是月。降大恩恤貧乏。以給其飢寒。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三月丙戌【六】》◆三月辛巳朔丙戌。兵衛大分君稚見死。当壬申年大役。為先鋒之破瀬田営。由是功贈外小錦上位。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三月丁亥【七】》◆丁亥。天皇幸於越智。拝後岡本天皇陵。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三月己丑【九】》◆己丑。吉備大宰石川王病之。薨於吉備。天皇聞之大哀。則降大恩云々。贈諸王二位。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三月壬寅【二十二】》◆壬寅。貧乏僧尼、施綿布。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四月乙卯【五】》◆夏四月辛亥朔乙卯。詔曰。商量諸有食封寺所由。而可加加之。可除除之。是日。定諸寺名也。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四月己未【九】》◆己未。祭広瀬・竜田神。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五月甲申【五】》◆五月庚辰朔甲申。幸于吉野宮。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五月乙酉【六】》◆乙酉、天皇詔皇后及草壁皇子尊。大津皇子。高市皇子。河嶋皇子。忍壁皇子。芝基皇子曰。朕今日与汝等倶盟于庭。而千歳之後、欲無事。奈之何。皇子等共対曰。理実灼然。則草壁皇子尊先進盟曰。天神地祗及天皇証也。吾兄弟長幼并十余王。各出于異腹。然不別同異。倶随天皇勅。而相扶無忤。若自今以後。不如此盟者。身命亡之。子孫絶之。非忘、非失矣。五皇子以次相盟、如先。然後天皇曰。朕男等各異腹而生。然今如一母同産慈之。則披襟抱其六皇子。因以盟曰。若違盟。忽亡朕身。皇后之盟、且如天皇。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五月丙戌【七】》◆丙戌、車駕還宮。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五月己丑【十】》◆己丑。六皇子共拝天皇於大殿前。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六月庚戌朔》◆六月庚戌朔。氷零。大如桃子。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六月壬申【二十三】》◆壬申。〓。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六月乙亥【二十六】》◆乙亥、大錦上大伴杜屋連卒。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七月甲申【六】》◆秋七月己卯朔甲申。〓。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七月壬辰【十四】》◆壬辰。祭広瀬・竜田神。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七月乙未【十七】》◆乙未。四位葛城王卒。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八月己酉朔》◆八月己酉朔。詔曰。諸氏貢女人。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八月己未【十一】》◆己未。幸泊瀬、以宴迹驚淵上。先是詔王卿曰。乗馬之外、更設細馬、随召出之。即自泊瀬還宮之日。看群卿儲細馬於迹見騨家道頭、皆令馳走。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八月庚午【二十二】》◆庚午。縵造忍勝献嘉禾。異畝同頴。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八月癸酉【二十五】》◆癸酉。大宅王薨。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九月癸巳【十六】》◆九月戊寅朔癸巳。遣新羅使人等、返之拝朝。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九月庚子【二十三】》◆庚子。遣高麗使人。遣耽羅使人等、返之共拝朝廷。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十月己酉【二】》◆冬十月戊申朔己酉。詔曰。朕聞之。近日暴悪者多在巷里。是則王卿等之過也。或聞暴悪者也。煩之忍而不治。或見悪人也。倦之匿以不正。其随見聞以糺弾者。豈有暴悪乎。是以。自今以後。無煩倦。而上責下過。下諫上暴。乃国家治焉。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十月戊午【十一】》◆戊午。地震。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十月庚申【十三】》◆庚申。勅制僧尼等威儀。及法服之色。并馬・従者往来巷閭之状。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十月甲子【十七】》◆甲子。新羅遣阿〓[冫+食]金項那。沙〓[冫+食]薩累生朝貢也。調物。金・銀・鉄・鼎。錦・絹・布。皮。馬。狗。騾。駱駝之類十余種。亦別献物。天皇。々后。太子。貢金・銀・刀・旗之類各有数。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十月是月》◆是月。勅曰。凡諸僧尼者。常住寺内。以護三宝。然或及老、或患病。其永臥陝房。久苦老病者。進止不便。浄地亦穢。是以自今以後。各就親族及篤信者。而立一二舎屋于間処。老者養身。病者服薬。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十一月庚寅【十四】》◆十一月丁丑朔庚寅。地震。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十一月己亥【二十三】》◆己亥。大乙下倭馬飼部造連為大使。小乙下上村主光欠為小使。遣多禰嶋。仍賜爵一級。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十一月是月》◆是月。初置関於竜田山。大坂山。仍難波築羅城。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十二月戊申【二】》◆十二月丁未朔戊申。由嘉禾、以親王。諸王。諸臣及百官人等。給禄各有差。大辟罪以下悉赦之。
《天武天皇八年(六七九)是年》◆是年。紀伊国伊刀郡貢芝草。其状似菌。茎長一尺。其蓋二囲。亦因播国貢瑞稲。毎茎有枝。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正月甲申【八】》◆九年春正月丁丑朔甲申。天皇御于向小殿、而宴王卿於大殿之庭。是日。忌部首子首賜姓曰連。則与弟色弗共悦拝。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正月癸巳【十七】》◆癸巳。親王以下至于小建。射南門。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正月丙申【二十】》◆丙申。摂津国言。活田村桃李実也。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二月癸亥【十八】》◆二月丙午朔癸亥。如鼓音聞于東方。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二月辛未【二十六】》◆辛未。有人云。得鹿角於葛城山。其角本二枝而末合有宍。々上有毛。々長一寸。則異以献之。蓋〓角歟。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二月壬申【二十七】》◆壬申。新羅仕丁八人返于本土。仍垂恩以賜禄。有差。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三月乙酉【十】》◆三月丙子朔乙酉。摂津国貢白巫鳥。〈巫鳥。此云芝苔々。〉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三月戊戌【二十三】》◆戊戌。幸于菟田吾城。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四月甲寅【十】》◆夏四月乙巳朔甲寅。祭広瀬・竜田神。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四月乙卯【十一】》◆乙卯。橘寺尼房失火、以焚十房。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四月己巳【二十五】》◆己巳。饗新羅使人項那等於筑紫。賜禄各有差。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四月是月》◆是月。勅。凡諸寺者。自今以後。除為国大寺二三、以外。官司莫治。唯其有食封者。先後限三十年。若数年満三十則除之。且以為。飛鳥寺不可関于司治。然元為大寺而官司恒治。復嘗有功。是以猶入官治之例。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五月乙亥朔》◆五月乙亥朔。勅。〓[糸+施の旁]・綿・糸・布。以施于京内二十四寺。各有差。是日。始説金光明経于宮中及諸寺。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五月丁亥【十三】》◆丁亥。高麗遣南部大使卯問。西部大兄俊徳等朝貢。仍新羅遣大奈末考那、送高麗使人卯問等於筑紫。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五月乙未【二十一】》◆乙未。大錦下秦造綱手卒。由壬申年之功、贈大錦上位。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五月辛丑【二十七】》◆辛丑。小錦中星川臣麻呂卒。以壬申年之功贈大紫位。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六月戊申【五】》◆六月甲辰朔戊申。新羅客項那等帰国。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六月辛亥【八】》◆辛亥。灰零。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六月丁巳【十四】》◆丁巳。雷電之甚也。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七月甲戌朔》◆秋七月甲戌朔。飛鳥寺西槻枝、自折而落之。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七月戊寅【五】》◆戊寅。天皇幸犬養連大伴家、以臨病。即降大恩、云々。是日。雫之。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七月辛巳【八】》◆辛巳。祭広瀬・竜田神。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七月癸未【十】》◆癸未。朱雀有南門。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七月庚寅【十七】》◆庚寅。朴井連子麻呂授小錦下位。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七月癸巳【二十】》◆癸巳。飛鳥寺弘聴僧終。遣大津皇子。高市皇子而弔之。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七月丙申【二十三】》◆丙申。小錦下三宅連石床卒。由壬申年功、贈大錦下位。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七月戊戌【二十五】》◆戊戌。納言兼宮内卿五位舎人王、病之臨死。則遣高市皇子而訊之。明日卒。天皇大驚。乃遣高市皇子。川嶋皇子。因以臨殯哭之。百寮者従而発哀。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八月丁未【五】》◆八月発卯朔丁未。法官人貢嘉禾。是日。始之三日、雨。大水。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八月丙辰【十四】》◆丙辰。大風折木破屋。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九月辛巳【九】》◆九月癸酉朔辛巳。幸于朝嬬。因以看大山位以下之馬於長柄杜。乃俾馬的射之。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九月乙未【二十三】》◆乙未。地震。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九月己亥【二十七】》◆己亥。桑内王卒於私家。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十月乙巳【四】》◆冬十月壬寅朔乙巳。恤京内諸寺貧乏僧尼及百姓。而賑給之。一毎僧尼、各〓[糸+施の旁]四匹。綿四屯。布六端。沙弥及白衣、各〓[糸+施の旁]二疋。綿二屯。布四端。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十一月壬申朔》◆十一月壬申朔。日蝕之。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十一月甲戌【三】》◆甲戌。自戌至子。東方明焉。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十一月乙亥【四】》◆乙亥。高麗人十九人、返于本土。是当後岡本天皇之喪、而弔使。留之、未還者也。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十一月戊寅【七】》◆戊寅。詔百官曰。若有利国家寛百姓之術者。詣闕親申。則詞合於理。立為法則。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十一月辛巳【十】》◆辛巳。雷於西方。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十一月癸未【十二】》◆癸未。皇后体不予。則為皇后誓願之。初興薬師寺。仍度一百僧。由是得安平。是日。赦罪。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十一月丁亥【十六】》◆丁亥。月蝕。』遣草壁皇子、訊恵妙僧之病。明日、恵妙僧終。乃遣三皇子而弔之。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十一月乙未【二十四】》◆乙未。新羅遣沙〓[冫+食]金若弼。大奈末金原升進調。則習言者三人従若弼至。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十一月丁酉【二十六】》◆丁酉。天皇病之。因以度一百僧。俄而愈之。
《天武天皇九年(六八〇)十一月辛丑【三十】》◆辛丑。臘子鳥蔽天。自東南飛以度西北。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正月壬申【二】》◆十年春正月辛未朔壬申、頒幣帛於諸神祗。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正月癸酉【三】》◆癸酉。百寮諸人拝朝廷。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正月丁丑【七】》◆丁丑。天皇御向小殿而宴之。是日。親王。諸王引入内安殿。諸臣皆侍于外安殿。共置酒以賜楽。則大山上草香部吉士大形授小錦下位。仍賜姓曰難波連。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正月辛巳【十一】》◆辛巳。勅境部連石積、封六十戸。因以給〓[糸+施の旁]三十疋。錦百五十屯。布百五十端。钁一百口。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正月丁亥【十七】》◆丁亥。親王以下小建以上、射于朝廷。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正月己丑【十九】》◆己丑。詔畿内及諸国。修理天社。地社神宮。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二月甲子【二十五】》◆二月庚子朔甲子、天皇。皇后共居于大極殿。以喚親王。諸王及諸臣。詔之曰。朕今更欲定律令。改法式。故倶修是事。然頓就是務。公事有闕。分人応行。是日。立草壁皇子尊為皇太子。因以令摂万機。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二月戊辰【二十九】》◆戊辰。阿倍夫人薨。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二月己巳【三十】》◆己巳。小紫位当麻公豊浜薨。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三月癸酉【四】》◆三月庚午朔癸酉葬阿倍夫人。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三月丙戌【十七】》◆丙戌。天皇御于大極殿。以詔川嶋皇子。忍壁皇子。広瀬王。竹田王。桑田王。三野王。大錦下上毛野君三千。小錦中忌部連子首。小錦下阿曇連稲敷。難波連大形。大山上中臣連大嶋。大山下平群臣子首、令記定帝妃及上古諸事。大嶋。子首親執筆以録焉。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三月庚寅【二十一】》◆庚寅。地震。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三月甲午【二十五】》◆甲午。天皇居新宮井上。而試発鼓・吹之声。仍令調習。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四月庚子【二】》◆夏四月己亥朔庚子、祭広瀬・竜田神。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四月辛丑【三】》◆辛丑。立禁式九十二条。因以詔之曰。親王以下、至于庶民。諸所服用金・銀。珠玉。紫・錦。繍・綾。及氈褥。冠・帯。并種々雑色之類。服用各有差。辞具有詔書。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四月庚戌【十二】》◆庚戌。錦織造小分。田井直吉麻呂。次田倉人。椹足。〈椹。此云武規。〉石勝、川内直県。忍海造鏡・荒田・能麻呂。大狛造百枝。足坏。倭直竜麻呂。門部直大嶋。完人造老。山背狛烏賊麻呂。并十四人賜姓曰連。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四月乙卯【十七】》◆乙卯。饗高麗客卯問等於筑紫。賜禄有差。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五月己卯【十一】》◆五月己巳朔己卯、祭皇祖御魂。是日。詔曰。凡百寮諸人恭敬宮人。過之甚也。或詣其門謁己之訟。或捧幣以媚於其家。自今以後。若有如此者。随事共罪之。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五月甲午【二十六】》◆甲午。高麗卯問帰之。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六月癸卯【五】》◆六月己亥朔癸卯、饗新羅客若弼於築紫。賜禄各有差。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六月乙卯【十七】》◆乙卯。〓之。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六月壬戌【二十四】》◆壬戌。地震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七月戊辰朔》◆秋七月戊辰朔。朱雀見之。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七月辛未【四】》◆辛未。小錦下釆女臣竹羅為大使。当麻公楯小使。遣新羅国。是日。小錦下佐伯連広足為大使。小墾田臣麻呂為小使。遣高麗国。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七月丁丑【十】》◆丁丑。祭広瀬・竜田神。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七月丁酉【三十】》◆丁酉。令天下、悉大解除。当此時。国造等各出祓柱奴婢一口而解除焉。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閏七月壬子【十五】》◆閏七月戊戌朔壬子皇后誓願之。大斉。以説経於京内諸寺。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八月丁丑【十一】》◆八月丁卯朔丁丑。大錦下上毛野君三千卒。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八月丙子【十】》◆丙子。詔三韓諸人曰。先日復十年調・税既訖。且加以、帰化初年、倶来之子孫。並課役悉免焉。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八月壬午【十六】》◆壬午。伊勢国貢白茅鵄。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八月丙戌【二十】》◆丙戌。遣多禰嶋使人等、貢多禰国図。其国去京五千余里。居筑紫南海中。切髪草裳。粳稲常豊。一爼両収。土毛支子。莞子及種々海物等多。是日。若弼帰国。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九月己亥【三】》◆九月丁酉朔己亥、遣高麗。新羅使人等。共至之拝朝。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九月辛丑【五】》◆辛丑。周芳国貢赤亀。乃放嶋宮池。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九月甲辰【八】》◆甲辰。詔曰。凡諸氏有氏上未定者。各定氏上而申送于理官。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九月庚戌【十四】》◆庚戌。饗多禰嶋人等于飛鳥寺西河辺。奏種種楽。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九月壬子【十六】》◆壬子。彗星見。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九月癸丑【十七】》◆癸丑、〓惑入月。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十月丙寅朔》◆冬十月丙寅朔。曰蝕之。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十月癸未【十八】》◆癸未。地震。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九月乙酉【二十】》◆乙酉、新羅遣沙喙一吉〓[冫+食]金忠平。大奈末金壱世貢調。金・銀・銅・鉄。錦・絹。鹿皮・細布之類、各有数。別献天皇。々后・太子金・銀。錦。霞幡。皮之類。各有数。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十月庚寅【二十五】》◆庚寅。詔曰。大山位以下。小建以上人等、各述意見。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十月是月》◆是月。天皇将蒐於広瀬野。而行宮構訖。装束既備。然車駕送不幸矣。唯親王以下及郡卿。皆居于軽市。而検校装束鞍馬。小錦以上大夫皆列坐於樹下。大山位以下者皆親乗之。共随大路自南行北。』新羅使者至而告曰。国王薨。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十一月丁酉【二】》◆十一月丙申朔丁酉、地震。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十二月甲戌【十】》◆十二月乙丑朔甲戌、小錦下河辺臣子首遣筑紫、饗新羅客忠平。
《天武天皇十年(六八一)十二月癸巳【二十九】》◆十二月癸巳、田中臣鍛師。柿本臣猿。田部連国忍。高向臣麻呂。粟田臣真人。物部連麻呂。中臣連大嶋。曾禰連韓犬。書直智徳并壱拾人、授小錦下位。是日。舍人造糠虫。書直智徳賜姓曰連。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正月癸卯【九】》◆十一年春正月乙未朔癸卯、大山上舍人連糠虫授小錦下位。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正月乙巳【十一】》◆乙巳。饗金忠平於筑紫。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正月壬子【十八】》◆壬子。氷上夫人薨于宮中。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正月癸丑【十九】》◆癸丑。地動。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正月辛酉【二十七】》◆辛酉、葬氷上夫人於赤穂。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二月乙亥【十二】》◆二月甲子朔乙亥。金忠平帰国。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二月是月》◆是月。小錦下舍人連糠虫卒。以壬申年之功贈大錦上位。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三月甲午朔》◆三月甲午朔。命小紫三野王。及宮内官大夫等。遣于新城令見其地形。仍将都矣。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三月乙未【二】》◆乙未、陸奥国蝦夷二十二人、賜爵位。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三月庚子【七】》◆庚子。地震。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三月丙午【十三】》◆丙午。命境部連石積等、更肇俾造新字一部三十四巻。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三月己酉【十六】》◆己酉。幸于新城。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三月辛酉【二十八】》◆辛酉。詔曰。親王以下、百寮諸人。自今已後。位冠及畢。褶。脛裳莫著。亦膳夫。釆女等之等之手繦。肩巾、〈肩巾、此云比例。〉並莫服。是日。詔曰。親王以下至于諸臣。被給食封皆止之、更返於公。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三月是月》◆是月。土師連真敷卒。以壬申年功、贈大錦上位。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四月辛未【九】》◆夏四月癸亥朔辛未、祭広瀬・竜田神。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四月癸未【二十一】》◆癸未。筑紫大宰丹比真人嶋等貢大鐘。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四月甲申【二十二】》◆甲申。越蝦夷伊高岐群等。請俘人七十戸為一郡。乃聴之。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四月乙酉【二十三】》◆乙酉。詔曰。自今以後。男女悉結髪。十二月三十日以前結訖之。唯結髪之日。亦待勅旨。婦女乗馬如男夫。其起于是日也。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五月甲辰【十二】》◆五月癸巳朔甲辰、倭漢直等、賜姓曰連。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五月戊申【十六】》◆戊申。遣高麗大使佐伯連広足。小使小墾田臣麻呂等。奉使旨於御所。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五月己未【二十七】》◆己未。倭漢直等男女悉参赴之。悦賜姓而拝朝。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六月壬戌朔》◆六月壬戌朔。高麗王遣下部助有卦婁毛切。大古昴加。貢方物。則新羅遣大那末金釈起。送高麗使人於筑紫。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六月丁卯【六】》◆丁卯。男夫始結髪。仍著漆紗冠。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六月癸酉【十二】》◆癸酉。五位殖栗王卒。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七月甲午【三】》◆秋七月壬辰朔甲午、隼人多来貢方物。是日。大隅隼人与阿多隼人、相撲於朝廷。大隅隼人勝之。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七月庚子【九】》◆庚子。小錦中膳臣摩漏病。遣草壁皇子尊。高市皇子而訊病。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七月壬寅【十一】》◆壬寅。祭広瀬・竜田神。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七月戊申【十七】》◆戊申。地震。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七月己酉【十八】》◆己酉。膳臣摩漏卒。天皇驚之大哀。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七月壬子【二十一】》◆壬子。摩漏臣、以壬申年之功、贈大紫位及禄。更皇后賜物亦准官賜。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七月丙辰【二十五】》◆丙辰。多禰人。掖玖人。阿麻弥人。賜禄。各有差。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七月戊午【二十七】》◆戊午。饗隼人等於飛鳥寺西。発種々楽。仍賜禄各有差。道俗悉見之。是日。信濃国。吉備国並言。霜降。亦大風。五穀不登。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八月壬戌朔》◆八月壬戌朔。令親王以下及諸臣。各俾申法式応用之事。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八月甲子【三】》◆甲子。饗高麗客於筑紫。是夕昏時。大星自東度西。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八月丙寅【五】》◆丙寅。造法令殿内有大虹。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八月壬申【十一】》◆壬申。有物、形如灌頂幡、而火色。浮空流北。毎国皆見。或曰。入越海。是日。白気起於東山。其大四囲。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八月癸酉【十二】》◆癸酉。大地動。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八月戊寅【十七】》◆戊寅。亦地震。是日平旦。有虹当于天中央、以向日。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八月甲戌【十三】》◆甲戌。筑紫大宰言。有三足雀。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八月癸未【二十二】》◆癸未。詔礼儀・言語之状。』且詔曰。凡諸応考選者。能検其族姓及景迹。方後考之。若雖景迹・行能灼然。其族姓不定者。不在考選之色。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八月己丑【二十八】》◆己丑。勅、為日高皇女〈更名。新家皇女。〉之病。大辟罪以下男女并一百九十八人皆赦之。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八月庚寅【二十九】》◆庚寅。百三十余人出家於大官大寺。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九月壬辰【二】》◆九月辛卯朔壬辰。勅。自今以後、跪礼。匍匐礼並止之。更用難波朝廷之立礼。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九月庚子【十】》◆庚子。日中。数百〓当大宮以高翔於空。四剋而皆散。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十月戊辰【八】》◆冬十月辛酉朔戊辰。大餔。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十一月乙巳【十六】》◆十一月庚寅朔乙巳。詔曰。親王。諸王及諸臣。至于庶民。悉可聴之。凡糺弾犯法者。或禁省之中。或朝廷之中。其於過失発処、即隋見随聞。無匿蔽而糺弾。其有犯重者。応請則請。当捕則捉。若対捍以不見捕者。起当処兵而捕之。当杖色。乃杖一百以下。節級決之。亦犯状灼然。欺言無罪。則不伏弁。以争訴者。累加其本罪。
《天武天皇十一年(六八二)十二月壬戌【三】》◆十二月庚申朔壬戌。詔曰。諸氏人等。各定可氏上者而申送。亦其眷族多在者。則分各定氏上、並申送於官司。然後斟酌其状、而処分之。因承官判。唯因少故、而非己族者、輙莫附。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正月庚寅【二】》◆十二年春正月己丑朔庚寅。百寮拝朝廷。』筑紫大宰丹比真人嶋等、貢三足雀。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正月乙未【七】》◆乙未。親王以下及群卿、喚于大極殿前宴之。仍以三足雀、示于群臣。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正月丙午【十八】》◆丙午。詔曰。明神御大八洲日本根子天皇勅命者。諸国司。国造。郡司及百姓等。諸可聴矣。朕初登鴻祚以来。天瑞非一二多至之。伝聞。其天瑞者。行政之理。協于天道、則応之。是今当于朕世。毎年重至。一則以懼。一則以喜。是以親王。諸王及群卿・百寮。并天下黎民。共相歓也。乃小建以上、給禄各有差。因以大辟罪以下、皆赦之。亦百姓課役並免焉。是日。秦小墾田〓[イ+舞]。及高麗。百済。新羅三国楽於庭中。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二月癸未朔》◆二月己未朔。大津皇子始聴朝政。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三月己丑【二】》◆三月戊子朔己丑。任僧正。僧都。律師。因以勅曰。統領僧尼如法云々。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三月丙午【十九】》◆丙午。遣多禰使人等返之。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四月壬申【十五】》◆夏四月戊午朔壬申。詔曰。自今以後。必用銅銭。莫用銀銭。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四月乙亥【十八】》◆乙亥。詔曰。用銀莫止。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四月戊寅【二十一】》◆戊寅。祭広瀬・竜田神。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六月己未【三】》◆六月丁巳朔己未。大伴連望多薨。天皇大驚之。則遣泊瀬王而弔之。仍挙壬申年勲績及先祖等毎時有功、以顕寵賞。乃贈大紫位。発鼓吹薨之。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六月壬戌【六】》◆壬戌。三位高坂王薨。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七月己丑【四】》◆秋七月丙戌朔己丑。天皇幸鏡姫王之家、訊病。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七月庚寅【五】》◆庚寅。鏡姫王薨。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七月是夏》◆是夏。始請僧尼、安居于宮中。因簡浄行者三十人出家。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七月庚子【十五】》◆庚子。〓之。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七月癸卯【十八】》◆癸卯。天皇巡行京師。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七月乙巳【二十】》◆乙巳。祭広瀬・竜田神。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七月是月》◆是月。始至八月旱之。百済僧道蔵、〓之得雨。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八月庚申【五】》◆八月丙辰朔庚申。大赦天下。』大伴連男吹負卒。以壬申年之功、贈大錦中位。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九月丙戌【二】》◆九月乙酉朔丙戌、大風。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九月丁未【二十三】》◆丁未。倭直。栗隈首。水取造。矢田部造。藤原部造。刑部造。福草部造。凡河内直。川内漢直。物部首。山背直。葛城直。殿服部造。門部直。錦織造。縵造。鳥取造。来目舍人造。檜隈舍人造。大狛造。秦造。川瀬舍人造。倭馬飼造。川内馬飼造。黄文造。薦集造。勾筥作造。石上部造。財日奉造。泥部造。穴穂部造。白髪部造。忍海造。羽束造。文首。小泊瀬造。百済造。語造。凡三十八氏。賜姓曰連。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十月己未【五】》◆冬十月乙卯朔己未、三宅吉士。草壁吉士。伯耆造。船史。壱伎史。娑羅羅馬飼造。菟野馬飼造。吉野首。紀酒人直。釆女造。阿直史。高市県主。磯城県主。鏡作造。并十四氏、賜姓曰連。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十月丁卯【十三】》◆丁卯。天皇狩于倉梯。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十一月丁亥【四】》◆十一月甲申朔丁亥。詔諸国、習陣法。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十一月丙申【十三】》◆丙申。新羅遣沙〓[冫+食]金主山。大那末金長志進調。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十二月丙寅【十三】》◆十二月甲寅朔丙寅。遣諸王五位伊勢王。大錦下羽田公八国。小錦下多臣品治。小錦下中臣連大嶋并判官。録史。工匠者等、巡行天下、而限分諸国之境堺。然是年、不堪限分。
《天武天皇十二年(六八三)十二月庚午【十七】》◆庚午。詔曰。諸文武官人。及畿内有位人等、四孟月、必朝参。若有死病、不得集者。当司具記申送法官。』又詔曰。凡都城・宮室非一処。必造両参。故先欲都難波。是以百寮者各往之請家地。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正月庚子【十七】》◆十三年春正月甲申朔庚子。三野県主。内蔵衣縫造二氏賜姓曰連。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正月丙午【二十三】》◆丙午。天皇御于東庭。群卿侍之。時召能射人。及侏儒。左右舍人等射之。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二月丙子【二十四】》◆二月癸丑朔丙子。饗金主山於筑紫。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二月庚辰【二十八】》◆庚辰。遣浄広肆広瀬王。小錦中大伴連安麻呂及判官。録事。陰陽師。工匠等於畿内。令視占応都之地。是日。遣三野王。小錦下悉女臣筑羅等於信濃、令看地形。将都是地歟。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三月庚寅【八】》◆三月癸未朔庚寅。吉野人宇閉直弓、貢白海石榴。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三月辛卯【九】》◆辛卯。天皇巡行於京師、而定宮室之地。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三月乙巳【二十三】》◆乙巳。金主山帰国。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四月丙辰【五】》◆夏四月壬子朔丙辰。徒罪以下、皆免之。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四月甲子【十三】》◆甲子。祭広瀬大忌神。竜田風神。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四月辛未【二十】》◆辛未。小錦下高向臣麻呂為大使。小山下都努臣牛甘為小使。遣新羅。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閏四月丙戌【五】》◆閏四月壬午朔。詔曰。来年九月、必閲之。因以教百寮之進止・威儀。又詔曰。凡政要者軍事也。是以文武官諸人、務習用兵、及乗馬。則馬・兵并当身装束之物。務具儲足。其有馬者為騎士。無馬者歩卒。並当試練。以勿障於聚会。若忤詔旨。有不便馬・兵。亦装束有闕者。親王以下、建于諸臣。並罰之。大山位以下者、可罰々之。可杖々之。其務習以能得業者。若雖死罪。則減二等。唯恃己才以故犯者、不在赦例。又詔曰。男女、並衣服者。有襴無襴。及結紐。長紐。任意服之。其会集之日。著襴衣而著長紐。唯男子者有圭冠。冠、而著括緒褌。女年三十以上。髪之結不結。及乗馬縦横。並任意也。別巫・祝之類不在結髪之例。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閏四月壬辰【十一】》◆壬辰。三野王等進信濃国之図。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閏四月丁酉【十六】》◆丁酉。設斉于宮中。因以赦有罪舍人等。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閏四月乙巳【二十四】》◆乙巳。坐飛鳥寺僧福揚以下獄。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閏四月庚戌【二十九】》◆庚戌。僧福揚自刺頸而死。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五月甲子【十四】》◆五月辛亥朔甲子。化来百済僧尼及俗人。男女并二十三人。皆安置于武蔵国。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五月戊寅【二十八】》◆戊寅。三輪引田君難波麻呂為大使。桑原連人足為小使。遣高麗。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六月甲申【四】》◆六月辛巳朔甲申。〓之。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七月癸丑【四】》◆秋七月庚戌朔癸丑。幸于広瀬。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七月戊午【九】》◆戊午。祭広瀬・竜田神。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七月壬申【二十三】》◆壬申。彗星出于西北。長丈余。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十月己卯朔》◆冬十月己卯朔。詔曰。更改諸氏之族姓。作八色之姓。以混天下万姓。一曰、真人。二曰、朝臣。三曰、宿禰。四曰、忌寸。五曰、道師。六曰、臣。七曰、連。八曰、稲置。是日。守山公。路公。高橋公。三国公。当麻公。茨城公。丹比公。猪名公。坂田公。羽田公。息長公。酒人公。山道公十三氏、賜姓曰真人。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十月辛巳【三】》◆辛巳。遣伊勢王等、定諸国堺。是日、県犬養連手繦為大使。川原連加尼為小使。遣耽羅。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十月壬辰【十四】》◆壬辰。逮于人定、大地震。挙国男女叺唱、不知東西。則山崩河涌。諸国郡官舍及百姓倉屋。寺塔。神社。破壌之類、不可勝数。由是人民及六畜多死傷之。時伊予湯泉没而不出。土左国田苑五十余万頃。没為海。古老曰。若是地動未曾有也。是夕。有鳴声。如鼓聞于東方。有人曰。伊豆嶋西北二面。自然増益三百余丈。更為一嶋。則如鼓音者。神造是嶋響也。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十月甲午【十六】》◆甲午。諸王卿等賜禄。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十一月戊申朔》◆十一月戊申朔。大三輪君。大春日臣。阿倍臣。巨勢臣。膳臣。紀臣。波多臣。物部連。平群臣。雀部臣。中臣連。大宅臣。栗田臣。石川臣。桜井臣。采女臣。田中臣。小墾田臣。穂積臣。山背臣。鴨君。小野臣。川辺臣。櫟井臣。柿本臣。軽部臣。若桜部臣。岸田臣。高向臣。完人臣。来目臣。犬上君。上毛野君。角臣。星川臣。多臣。胸方君。車持君。綾君。下道臣。伊賀臣。阿閉臣。林臣。波弥臣。下毛野君。佐味君。道守臣。大野君。坂本臣。池田君。玉手臣。笠臣。凡五十二氏、賜姓曰朝臣。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十一月庚戌【三】》◆庚戌。土左国司言。大潮高騰。海水飄蕩。由是運調船多放失焉。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十一月戊辰【二十一】》◆戊辰。昏時。七星倶流東北則隕之。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十一月庚午【二十三】》◆庚午。日没時。星隕東方。大如瓮。逮于戌。天文悉乱。以星隕如雨。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十一月是月》◆是月。有星、孛于中央。与昴星双而行之。及月尽失焉。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是年》◆是年。詔伊賀。伊勢。美濃。尾張四国。自今以後。調年免役。々年免調。』倭葛城下郡言。有四足鶏。亦丹波国氷上郡言。有十二角犢。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十二月己卯【二】》◆十二月戊寅朔己卯。大判連。佐伯連。阿曇連。忌部連。尾張連。倉連。中臣酒人連。土師連。掃部連。境部連。桜井田部連。伊福部連。巫部連。忍壁連。草壁連。三宅連。児部連。手繦連丹比連。靭丹比連。漆部連。大湯人連。若湯人連。弓削連。神服部連。額田部連。津守連。県犬養連。稚犬養連。玉祖連。新田部連。倭文連。〈倭文。此云之頭於利。〉氷連。凡海連。山部連。矢集連。狭井連。爪工連。阿刀連。茨田連。田目連。小子部連。菟道連。小治田連。猪使連。海犬養連。間人連。舂米連。美濃矢集連。諸会臣。布留連。五十氏、賜姓曰宿禰。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十二月癸未【六】》◆癸未。大唐学生土師宿禰甥。白猪史宝然。及百済役時没大唐者猪使連子首。筑紫三宅連得許。伝新羅至。則新羅遣大奈末金物儒。送甥等於筑紫。
《天武天皇十三年(六八四)十二月庚寅【十三】》◆庚寅。除死刑以下罪人、皆咸赦焉。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正月戊申【二】》◆十四年春正月丁未朔戊申。百寮拝朝庭。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正月丁卯【二十一】》◆丁卯。更改爵位之号。仍増加階級。明位二階。浄位四階。毎階有大・広。并十二階。以前諸王已上之位。正位四階。直位四階。勤位四階。務位四階。追位四階。進位四階。毎階有大・広。并四十八階。以前諸臣之位。是日。草壁皇子尊授浄広壱位。大津皇子授浄大弐位。高市皇子授浄広弐位。川嶋皇子。忍壁皇子。授浄大参位。自此以下諸王。諸臣等。増加爵位。各有差。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二月庚辰【四】》◆二月丁丑朔庚辰。大唐人。百済人。高麗人。并百四十七人賜爵位。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三月己未【十四】》◆三月丙午朔己未。饗金物儒於筑紫。即従筑紫帰之。仍流著新羅人七口。附物儒還之。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三月辛酉【十六】》◆辛酉。京職大夫直大参巨勢朝臣辛檀努卒。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三月壬申【二十七】》◆壬申。詔。諸国毎家、作仏舍。乃置仏像。及経。以礼拝供養。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三月是月》◆是月。灰零於信濃国。草木皆枯焉。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四月己卯【四】》◆夏四月丙子朔己卯。紀伊国司言。牟婁湯泉没而不出也。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四月丁亥【十二】》◆丁亥、祭広瀬・竜田神。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四月壬辰【十七】》◆壬辰、新羅人金主山帰之。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四月庚寅【十五】》◆庚寅。始請僧尼、安居于宮中。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五月庚戌【五】》◆五月丙午朔庚戌。射於南門。』天皇幸于飛鳥寺、以珍宝奉於仏而礼敬。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五月甲子【十九】》◆甲子。直大肆粟田朝臣真人譲位于父。然勅不聴矣。是日。直大参当麻真人広麻呂卒。以壬申年之功、贈直大壱位。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五月辛未【二十六】》◆辛未。高向朝臣麻呂。都努朝臣牛飼等。至自新羅。乃学問僧観常。雲観。従至之。新羅王献物。馬二疋。犬三頭。鸚鵡二隻。鵲二隻。及種々宝物。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六月甲午【二十】》◆六月乙亥朔甲午。大倭連。葛城連。凡川内連。山背連。難波連。紀酒人連。倭漢連。河内漢連。秦連。大隅直。書連并十一氏、賜姓曰忌寸。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七月乙丑【二十一】》◆秋七月乙巳朔乙丑。祭広瀬・竜田神。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七月庚午【二十六】》◆庚午。勅。定明位已下進位已上之朝服色。浄位已上並著朱華。〈朱華。此云波泥孺。〉正位深紫。直位浅紫。勤位深緑。務位浅緑。追位深蒲萄。進位浅蒲萄。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七月辛未【二十七】》◆辛未。詔曰。東山道美濃以東。東海道伊勢以東諸国有位人等。並免課役。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八月乙酉【十二】》◆八月甲戌朔乙酉。天皇幸于浄土寺。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八月丙戌【十三】》◆丙戌。幸于川原寺。施稲於衆僧。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八月癸巳【二十】》◆癸巳。遣耽羅使人等還之。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九月壬子【九】》◆九月甲辰朔壬子。天皇宴于旧宮安殿之庭。是日。皇太子以下。至于忍壁皇子、賜布各有差。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九月甲寅【十一】》◆甲寅。遣宮処王。広瀬王。難波王。竹田王。弥努王於京及畿内。各令校人夫之兵。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九月戊午【十五】》◆戊午。直広肆都努朝臣牛飼為東海使者。直広肆石川朝臣虫名為東山使者。直広肆佐味朝臣少麻呂為山陽使者。直広肆巨勢朝臣粟持為山陰使者。直広参路真人迹見為南海使者。直広肆佐伯宿禰広足為筑紫使者。各判官一人。史一人。巡察国司。郡司及百姓之消息』是日。詔曰。凡諸歌男。歌女。笛吹者。即伝己子孫、令習歌笛。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九月辛酉【十八】》◆辛酉。天皇御大安殿、喚王卿等於殿前。以令博戯。是日。宮処王。難波王。竹田王。三国真人友足。県犬養宿禰大侶。大伴宿禰御行。境部宿禰石積。多朝臣品治。釆女朝臣竹羅。藤原朝臣大嶋。凡十人、賜御衣袴。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九月壬戌【十九】》◆壬戌。皇太子以下。及諸王卿。并四十八人。賜羆皮。山羊皮各有差。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九月癸亥【二十】》◆癸亥。遣高麗国使人等還之。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九月丁卯【二十四】》◆丁卯。為天皇体不予之。三日、誦経於大官大寺。川原寺。飛鳥寺。因以稲納三寺。各有差。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九月庚午【二十七】》◆庚午。化来高麗人等、賜禄。各有差。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十月丙子【四】》◆冬十月癸酉朔丙子。百済僧常輝封三十戸。是僧寿百歳。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十月庚辰【八】》◆庚辰。遣百済僧法蔵。優婆塞益田直金鍾於美濃。令煎白朮。因以賜〓[糸+施の旁]・綿・布。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壬午【十】》◆壬午。遣軽部朝臣足瀬。高田首新家。荒田尾連麻呂於信濃、令造行宮。蓋擬幸束間温湯歟。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甲申【十二】》◆甲申。以浄大肆泊瀬王。直広肆巨勢朝臣馬飼。判官以下。并二十人、任於畿内之役。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己丑【十七】》◆己丑。伊勢王等亦向于東国。因以賜衣袴。是日。諡金剛般若経於宮中。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十一月甲辰【二】》◆十一月癸卯朔甲辰。儲用鉄一万斤送於周芳惣令所。是日。筑紫大宰請儲用物。〓[糸+施の旁]一百疋。糸一百斤。布三百端。庸布四百常。鉄一万斤。箭竹二千連。送下於筑紫。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十一月丙午【四】》◆丙午。詔四方国曰。大角。小角。鼓・吹。幡旗。及弩・抛之類。不応存私家。咸収于郡家。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十一月戊申【六】》◆戊申。幸白錦後苑。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十一月丙寅【二十四】》◆丙寅。法蔵法師。金鍾献白朮煎。是日。為天皇招魂之。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十一月己巳【二十七】》◆己巳。新羅遣波珍〓[冫+食]金智祥。大阿〓[冫+食]金健勲請政。仍進調。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十二月乙亥【四】》◆十二月壬申朔乙亥。遣筑紫防人等、飄蕩海中。皆失衣裳。則為防人衣服。以布四百五十八端給下於筑紫。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十二月辛巳【十】》◆辛巳。自西発之地震。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十二月丁亥【十六】》◆丁亥。〓[糸+施の旁]・綿・布以施大官大寺僧等。
《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五)十二月庚寅【十九】》◆庚寅。皇后命以。王卿等五十五人賜朝服各一具。
《朱鳥元年(六八六)正月癸卯【二】》◆朱鳥元年春正月壬寅朔癸卯。御大極殿、而賜宴於諸王卿。是日。詔曰。朕問王卿、以無端事。仍対言得実、必有賜。於是。高市皇子被問以実対。賜蓁指御衣三具。錦袴二具。并〓[糸+施の旁]二十疋。糸五十斤。綿〓百斤。布一百端。伊勢王亦得実。即賜皀御衣三具。紫袴二具。〓[糸+施の旁]七疋。糸二十斤。綿四十斤。布四十端。是日。摂津国人百済新興献白馬瑙。
《朱鳥元年(六八六)正月庚戌【九】》◆庚戌。請三綱。律師。及大官大寺知事。佐官。并九僧。以俗供養々之。仍施〓[糸+施の旁]・綿・布。各有差
《朱鳥元年(六八六)正月辛亥【十】》◆辛亥、諸王卿各賜袍袴一具。
《朱鳥元年(六八六)正月甲寅【十三】》◆甲寅。召諸才人・博士。陰陽師。医師者。并二十余人。賜食及禄。
《朱鳥元年(六八六)正月乙卯【十四】》◆乙卯。酉時。難波大蔵省失火。宮室悉焚。或曰。阿斗連薬家失火之。引、及宮室。唯兵庫職不焚焉。
《朱鳥元年(六八六)正月丁巳【十六】》◆丁巳。天皇御於大安殿。喚諸王卿賜宴。因以賜〓[糸+施の旁]・綿・布。各有差。是日。天皇問群臣、以無端事。則当時得実、重給〓[糸+施の旁]・綿。
《朱鳥元年(六八六)正月戊午【十七】》◆戊午。宴後宮。
《朱鳥元年(六八六)正月己未【十八】》◆己未、窶朝庭大餔。是日。御々窟殿前。而倡優等賜禄有差。亦歌人等賜袍袴。
《朱鳥元年(六八六)正月庚申【十九】》◆庚申。地震。
《朱鳥元年(六八六)正月是月》◆是月。為饗新羅金智祥、遣浄広肆川内王。直広参大伴宿禰安麻呂。直大肆藤原朝臣大嶋。直広肆堺部宿禰鯏魚。直広肆穂積朝臣虫麻呂等于筑紫。
《朱鳥元年(六八六)二月辛未朔甲戌【四】》◆二月辛未朔甲戌、御大安殿。侍臣六人授勤位。
《朱鳥元年(六八六)二月乙亥【五】》◆乙亥。勅、選諸国司有功者九人、授勤位。
《朱鳥元年(六八六)三月辛丑朔丙午【六】》◆三月辛丑朔丙午。大弁官直大参羽田真人八国病。為之度僧三人。
《朱鳥元年(六八六)三月庚戌【十】》◆庚戌。雪之。
《朱鳥元年(六八六)三月乙丑【二十五】》◆乙丑。羽田真人八国卒。以壬申年之功、贈直大壱位。
《朱鳥元年(六八六)四月丁丑【八】》◆夏四月庚午朔丁丑。侍医桑原村主訶都授直広肆。因以賜姓曰連。
《朱鳥元年(六八六)四月四月壬午【十三】》◆壬午。為饗新羅客等。運川原寺伎楽於筑紫。仍似皇后宮之私稲五千束、納于川原寺。
《朱鳥元年(六八六)四月四月戊子【十九】》◆戊子。新羅進調従筑紫貢上。細馬一疋。騾一頭。犬二狗。鏤金器。及金・銀。霞錦。綾羅。虎豹皮。及薬物之類。并百余種。亦智祥。健勲等別献物。金・銀。霞錦。綾羅。金器。屏風。鞍皮。絹布。薬物之類。各六十余種。別献皇后。皇太子。及諸親王等。之物。各有数。
《朱鳥元年(六八六)四月丙申【二十七】》◆丙申。遣多紀皇女。山背姫王。石川夫人於伊勢神宮。
《朱鳥元年(六八六)五月戊申【九】》◆五月庚子朔戊申。多紀皇女等至自伊勢。是日。侍医百済人億仁病之臨死。則授勤大壱位。仍封一百戸。
《朱鳥元年(六八六)五月癸丑【十四】》◆癸丑。勅之。大官大寺封七百戸。乃納税三十万束。
《朱鳥元年(六八六)五月丙辰【十七】》◆丙辰。宮人等増加爵位。
《朱鳥元年(六八六)五月癸亥【二十四】》◆癸亥、天皇始体不安。因以於川原寺説薬師経。安居于宮中。
《朱鳥元年(六八六)五月戊辰【二十九】》◆戊辰、饗金智祥等於筑紫。賜禄各有差。即従筑紫退之。
《朱鳥元年(六八六)五月是月》◆是月。勅、遣左右大舍人等、掃清諸寺堂塔。則大赦天下。囚獄已空。
《朱鳥元年(六八六)六月己巳朔》◆六月己巳朔。槻本村主勝麻呂賜姓曰連。仍加勤大壱位。封二十戸。
《朱鳥元年(六八六)六月庚午【二】》◆庚午。工匠。陰陽師。侍医。大唐学生。及一二官人。并三十四人、授爵位。
《朱鳥元年(六八六)六月乙亥【七】》◆乙亥。選諸司人等有功二十八人、増加爵位。
《朱鳥元年(六八六)六月戊寅【十】》◆戊寅。卜天皇病、祟草薙剣。即日。送置于尾張国熱田社。
《朱鳥元年(六八六)六月庚辰【十二】》◆庚辰。〓之。
《朱鳥元年(六八六)六月甲申【十六】》◆甲申。遣伊勢王。及官人等於飛鳥寺。勅衆僧曰。近者朕身不和。願、頼三宝之咸。以以身体欲得安和。是以僧正。僧都。及衆僧応誓願。則奉珍宝於三宝。是日。三綱。律師。及四寺和上。知事。并現有師位僧等。施御衣。御被各一具。
《朱鳥元年(六八六)六月丁亥【十九】》◆丁亥、窶勅之。遣百官人等於川原寺。為燃灯供養。仍大斉之悔過也。
《朱鳥元年(六八六)六月丙申【二十八】》◆丙申。法忍僧・義照僧、為養老、各封三十戸。
《朱鳥元年(六八六)六月庚寅【二十二】》◆庚寅。名張厨司災之。
《朱鳥元年(六八六)七月庚子【二】》◆秋七月己亥朔庚子。勅。更男夫著脛裳。婦女垂髪于背、猶如故。是日。僧正。僧都等。参赴宮中、而悔過矣。
《朱鳥元年(六八六)七月辛丑【三】》◆辛丑。詔諸国大解除。
《朱鳥元年(六八六)七月壬寅【四】》◆壬寅。半減天下之調。仍悉免徭役。
《朱鳥元年(六八六)七月癸卯【五】》◆癸卯。奉幣於居紀伊国国懸神。飛鳥四社。住吉大神。
《朱鳥元年(六八六)七月丙午【八】》◆丙午。請一百僧。読金光明経於宮中。
《朱鳥元年(六八六)七月戊申【十】》◆戊申。雷光南方而一大鳴。則天災於民部省蔵庸舍屋。或曰。忍壁皇子宮失火延、焼民部省。
《朱鳥元年(六八六)七月癸丑【十五】》◆癸丑。勅曰。天下之事、不問大小。悉啓于皇后及皇太子。是日。大赦之。
《朱鳥元年(六八六)七月甲寅【十六】》◆甲寅。祭広瀬・竜田神。
《朱鳥元年(六八六)七月丁巳【十九】》◆丁巳。詔曰。天下百姓由貧乏而貸稲及貨財者。乙酉年十二月三十日以前。不問公私、皆免原。
《朱鳥元年(六八六)七月戊午【二十】》◆戊午。改元曰朱鳥元年。〈朱鳥。此云阿訶美苔利。〉仍名宮曰飛鳥浄御原宮。
《朱鳥元年(六八六)七月丙寅【二十八】》◆丙寅。選浄行者七十人以出家。乃設斉於宮中御窟院。
《朱鳥元年(六八六)七月是月》◆是月。諸王臣等為天皇造観世音像。則諡観世音経於大官大寺。
《朱鳥元年(六八六)八月己巳朔》◆八月己巳朔。為天皇度八十僧。
《朱鳥元年(六八六)八月庚午【二】》◆庚午。度僧尼并一百。因以坐百菩薩於宮中。読観世音経二百巻。
《朱鳥元年(六八六)八月丁丑【九】》◆丁丑。為天皇体不予祈于神祗。
《朱鳥元年(六八六)八月辛巳【十三】》◆辛巳。遣秦忌寸石勝、奉幣於土左大神。是日。天皇太子。大津皇子。高市皇子。各加封四百戸。川嶋皇子。忍壁皇子。各加百戸。
《朱鳥元年(六八六)八月癸未【十五】》◆癸未。芝基皇子。磯城皇子。各加二百戸。
《朱鳥元年(六八六)八月己丑【二十一】》◆己丑。檜隈寺。軽寺・大窪寺。各封百戸。限三十年。
《朱鳥元年(六八六)八月辛卯【二十三】》◆辛卯。巨勢寺封二百戸。
《朱鳥元年(六八六)九月辛丑【四】》◆九月戊戌朔辛丑。親王以下逮于諸臣。悉集川原寺。為天皇病誓願、云々。
《朱鳥元年(六八六)九月丙午【九】》◆丙午。天皇病遂不差。崩于正宮。
《朱鳥元年(六八六)九月戊申【十一】》◆戊申。始発哭。則起殯宮於南庭。
《朱鳥元年(六八六)九月辛酉【二十四】》◆辛酉。殯于南庭、即発哀。』当是時。大津皇子謀反於皇太子。
《朱鳥元年(六八六)九月甲子【二十七】》◆甲子。平旦。諸僧尼発哭於殯庭乃退之。是日。肇進奠。即誄之。第一大海宿禰蒭蒲誄壬生事。次浄大肆伊勢王誄諸王事。次直大参県犬養宿禰大伴惣誄宮内事。次浄広肆河内王誄左右大舍人事。次直大参当摩真人国見誄左右兵衛事。次直大肆釆女朝臣筑羅誄内命婦事。次直広肆紀朝臣真人誄膳職事。
《朱鳥元年(六八六)九月乙丑【二十八】》◆乙丑。諸僧尼亦哭於殯庭。是日。直大参布勢朝臣御主人誄太政官事。次直広参石上朝臣麻呂誄法官事。次直大肆大三輪朝臣高市麻呂誄理官事。次直広参大伴宿禰安麻呂誄大蔵事。次直大肆藤原朝臣大嶋誄兵政官事。
《朱鳥元年(六八六)九月丙寅【二十九】》◆丙寅。僧尼亦発哀。是日。直広肆阿倍久努朝臣麻呂誄刑官事。次直広肆紀朝臣弓張誄民官事。次直広肆穂積朝臣虫麻呂誄諸国司事。次大隅。阿多隼人及倭。河内馬飼部造、各誄之。
《朱鳥元年(六八六)九月丁卯【三十】》◆丁卯。僧尼発哀之。是日、百済王良虞代百済王善光而誄之。次国々造等随参赴、各誄之。仍奏種々歌舞。
日本書紀巻第二十九 終



《巻首》◆日本書紀 巻第三十

 高天原広野姫天皇 持統天皇
《持統天皇即位前紀》◆高天原広野姫天皇。少名〓野讃良皇女。天命開別天皇第二女也。母曰遠智娘。〈更名美濃津子娘也。〉天皇深沈有大度。天豊財重日足姫天皇三年。適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為妃。雖帝王女。而好礼節倹、有母儀徳。天命開別天皇元年。生草壁皇子尊於大津宮。十年十月。従沙門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入於吉野。避朝猜忌。語在天命開別天皇紀。
《持統天皇即位前紀天武天皇元年(六八六)六月》◆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元年夏六月。従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避難東国。鞠旅会衆。遂与定謀。廼分命敢死者数万、置諸要害之地。
《持統天皇即位前紀天武天皇元年(六八六)秋七月》◆秋七月。美濃軍将等。与大倭桀豪。共誅大友皇子。伝首詣不破宮。
《持統天皇即位前紀天武天皇二年(六八七)》◆二年。立為皇后。皇后従始迄今。佐天皇定天下。毎於侍執之際。輙言及政事。多所毘補。
《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六八六)九月丙午【九】》◆朱鳥元年九月戊戌朔丙午。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崩。皇后臨朝称制。
《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六八六)十月己巳【二】》◆冬十月戊辰朔己巳。皇子大津謀反発覚。逮捕皇子大津。并捕為皇子大津所〓[言+圭]誤直広肆八口朝臣音橿。小山下壱伎連博徳。与大舍人中臣朝臣臣麻呂。巨勢朝臣多益須。新羅沙門行心及帳内礪杵道作等、三十余人。
《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六八六)十月庚午【三】》◆庚午。賜死皇子大津於訳語田舍。時年二十四。妃皇女山辺被髪徒跣。奔赴殉焉。見者皆歔欷。皇子大津。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第三子也。容止墻岸。音辞俊朗。為天命開別天皇所愛。及長弁有才学。尤愛文筆。詩賦之興自大津始也。
《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六八六)十月丙申【二十九】》◆丙申。詔曰。皇子大津謀反。〓[言+圭]誤吏民・帳内不得已。今皇子大津已滅。従者当坐皇子大津者、皆赦之。但礪杵道作流伊豆。又詔曰。新羅沙門行心。与皇子大津謀反。朕不忍加法。徙飛騨国伽藍。
《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六八六)十一月壬子【十六】》◆十一月丁酉朔壬子、奉伊勢神祠皇女大来。還至京師。
《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六八六)十一月癸丑【十七】》◆癸丑。地震。
《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六八六)十二月乙酉【十九】》◆十二月丁卯朔乙酉。奉為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設無遮大会於五寺。大官。飛鳥。川原。小墾田豊浦。坂田。
《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六八六)十二月壬辰【二十六】》◆壬辰。賜京師孤独・高年布・帛各有差。
《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六八六)閏十二月》◆潤十二月。筑紫大宰献三国。高麗。百済。新羅百姓男女并僧尼六十二人。
《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六八六)是歳》◆是歳。蛇犬相交。俄而倶死。
《持統元年(六八七)正月丙寅朔》◆元年春正月丙寅朔。皇太子率公卿・百寮人等、適殯宮。而慟哭焉。納言布勢朝臣御主人誄之。礼也。誄畢。衆庶発哀。次梵衆発哀。於是奉膳紀朝臣真人等奉奠。々畢膳部。釆女等発哀。楽官奏楽。
《持統元年(六八七)正月庚午【五】》◆庚午。皇太子率公卿・百寮人等、適殯宮而慟哭焉。梵衆随而発哀。
《持統元年(六八七)正月庚辰【十五】》◆庚辰。賜京師年自八十以上。及篤隆。貧不能自存者、〓[糸+施の旁]・綿。各有差。
《持統元年(六八七)正月甲申【十九】》◆甲申。使直広肆田中朝臣法麻呂。与追大弐守君苅田等。使於新羅、赴天皇喪。
《持統元年(六八七)三月己卯【十五】》◆三月乙丑朔己卯。以投化高麗五十六人、居于常陸国。賦田受稟。使安生業。
《持統元年(六八七)三月甲申【二十】》◆甲申。以華縵、進于殯宮。比曰御蔭。是日。丹比真人麻呂誄之。礼也。
《持統元年(六八七)三月丙戌【二十二】》◆丙戌。以投化新羅人十四人。居于下毛野国。賦田受稟。使安生業。
《持統元年(六八七)四月癸卯【十】》◆夏四月甲午朔癸卯。筑紫大宰献投化新羅僧尼及百姓男女二十二人。居于武蔵国。賦田受稟。使安生業。
《持統元年(六八七)五月乙酉【二十二】》◆五月甲子朔乙酉。皇太子率公卿・百寮人等、適殯宮而慟哭焉。於是隼人大隈・阿〓多魁帥。各領己衆、互進誄焉。
《持統元年(六八七)六月庚申【二十八】》◆六月癸巳朔庚申。赦罪人。
《持統元年(六八七)七月甲子【二】》◆秋七月癸亥朔甲子。詔曰。凡負債者。自乙酉年以前物。莫収利也。若既役身者。不得役利。
《持統元年(六八七)七月辛未【九】》◆辛未。賞賜隼人大隅。阿多魁帥等三百三十七人。各各有差。
《持統元年(六八七)八月丙申【五】》◆八月壬辰朔丙申。嘗于殯宮。此曰御青飯也。
《持統元年(六八七)八月丁酉【六】》◆丁酉。京城耆老・男女。皆臨慟哭於橋西。
《持統元年(六八七)八月己未【二十八】》◆己未。天皇使直大肆藤原朝臣大嶋。直大肆黄書連大伴、請集三百竜象大徳等於飛鳥寺。奉施袈裟。人別一領。曰。此以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御服所縫作也。詔詞酸割。不可具陳。
《持統元年(六八七)九月庚午【九】》◆九月壬戌朔庚午。設国忌斎於京師諸寺。
《持統元年(六八七)九月辛未【十】》◆辛未。設斎於殯宮。
《持統元年(六八七)九月甲申【二十三】》◆甲申。新羅遣王子金霜林・級〓[冫+食]金薩挙。及級〓[冫+食]金仁述。大舍蘇陽信等、奏請国政。且献調賦。学問僧智隆附而至焉。筑紫大宰便告天皇崩於霜林等。即日。霜林等皆著喪服東向三拝。三発哭焉。
《持統元年(六八七)十月壬子【二十二】》◆冬十月辛卯朔壬子。皇太子率公卿・百寮人等。并諸国司。国造及百姓男女。始築大内陵。
《持統元年(六八七)十二月庚子【十】》◆十二月辛卯朔庚子。以直広参路真人迹見、為饗新羅勅使。是年也、大歳丁亥。
《持統二年(六八八)正月庚申朔》◆二年春正月庚申朔。皇太子率公卿・百寮人等。適殯宮而慟哭焉。
《持統二年(六八八)正月辛酉【二】》◆辛酉。梵衆発哀於殯宮。
《持統二年(六八八)正月丁卯【八】》◆丁卯。設無遮大会於薬師寺。
《持統二年(六八八)正月壬午【二十三】》◆壬午。以天皇崩、奉宣新羅金霜林等。金霜林等乃三発哭。
《持統二年(六八八)二月辛卯【二】》◆二月庚寅朔辛卯。大宰献新羅調賦。金・銀。絹・布。皮・銅・鉄之類十余物。并別所献仏像。種々彩絹。鳥・馬之類十余種。及霜林所献金・銀。彩色。種々珍異之物。并八十余物。
《持統二年(六八八)二月己亥【十】》◆己亥、饗霜林等於筑紫館。賜物各有差。
《持統二年(六八八)二月乙巳【十六】》◆乙巳。詔曰。自今以後。毎取国忌日、要須斎也。
《持統二年(六八八)二月戊午【二十九】》◆戊午。霜林等罷帰。
《持統二年(六八八)三月己卯【二十一】》◆三月己未朔己卯。以華縵進于殯宮。藤原朝臣大嶋誄焉。
《持統二年(六八八)五月乙丑【八】》◆夏五月戊午朔乙丑。以百済敬須徳那利、移甲斐国。
《持統二年(六八八)六月戊戌【十一】》◆六月戊子朔戊戌。詔。令天下、繋囚極刑。減本罪一等。軽繋皆赦除之。其令天下。皆半入今年調賦。
《持統二年(六八八)七月丁卯【十一】》◆秋七月丁巳朔丁卯。大〓。旱也。
《持統二年(六八八)七月丙子【二十】》◆丙子。命百済沙門道蔵請雨。不崇朝、遍雨天下。
《持統二年(六八八)八月丙申【十】》◆八月丁亥朔丙申。嘗于殯宮而慟哭焉。於是。大伴宿禰安麻呂誄焉。
《持統二年(六八八)八月丁酉【十一】》◆丁酉。命浄大肆伊勢王、奉宣葬儀。
《持統二年(六八八)八月辛亥【二十五】》◆辛亥。耽羅王遣佐平加羅、来献方物。
《持統二年(六八八)九月戊寅【二十三】》◆九月丙辰朔戊寅。饗耽羅佐平加羅等於筑紫館。賜物各有差。
《持統二年(六八八)十一月戊午【四】》◆冬十一月乙卯朔戊午。皇太子率公卿・百寮人等与諸蕃賓客。適殯宮而慟哭焉。於是。奉奠、奏楯節舞。諸臣各挙己先祖等所仕状、逓進誄焉。
《持統二年(六八八)十一月己未【五】》◆己未。蝦夷百九十余人、負荷調賦而誄焉。
《持統二年(六八八)十一月乙丑【十一】》◆乙丑。布勢朝臣御主人。大伴宿禰御行。逓進而誄。直広肆当麻真人智徳、奉誄皇祖等之騰極次第。礼也。古云日嗣也。畢葬于大内陵。
《持統二年(六八八)十二月乙酉朔丙申【十二】》◆十二月乙酉朔丙申、饗蝦夷男女二百一十三人於飛鳥寺西槻下。仍授冠位、賜物各有差。
》◆《持統三年(六八九)正月甲寅朔》◆三年春正月甲寅朔。天皇朝万国于前殿。
《持統三年(六八九)正月乙卯【二】》◆乙卯。大学寮献杖八十枚。
《持統三年(六八九)正月丙辰【三】》◆丙辰。務大肆陸奥国優耆曇郡城養蝦夷脂利古男、麻呂。与鉄折。請剔鬢髪為沙門。詔曰。麻呂等少而閑雅寡欲。遂至於此、蔬食持戒。可随所請出家修道。
《持統三年(六八九)正月庚申【七】》◆庚申。宴公卿賜袍袴。
《持統三年(六八九)正月辛酉【八】》◆辛酉。遣新羅使人田中朝臣法麻呂等、還自新羅。
《持統三年(六八九)正月壬戌【九】》◆壬戌。詔出雲国司。上送遭値風浪蕃人。是日。賜越蝦夷沙門道信、仏像一躯。灌頂幡。鍾・鉢各一口。五色綵各五尺。綿五屯。布一十端。鍬一十枚。鞍一具。』筑紫大宰粟田真人朝臣等、献隼人一百七十四人。并布五十常。牛皮六枚。鹿皮五十枚。
《持統三年(六八九)正月戊辰【十五】》◆戊辰。文武官人進薪。
《持統三年(六八九)正月己巳【十六】》◆己巳賜百官人等食。
《持統三年(六八九)正月辛未【十八】》◆辛未。天皇幸吉野宮。
《持統三年(六八九)正月甲戌【二十一】》◆甲戌。天皇至自吉野宮。
《持統三年(六八九)二月丙申【十三】》◆二月甲申朔丙申。詔。筑紫防人満年限者替。
《持統三年(六八九)二月己酉【二十六】》◆己酉。以浄広肆竹田王。直広肆土師宿禰根麻呂。大宅朝臣麻呂。藤原朝臣史。務大肆当麻真人桜井。穂積朝臣山守。中臣朝臣臣麻呂。巨勢朝臣多益須・大三輪朝臣安麻呂。為判事。
《持統三年(六八九)三月丙子【二十四】》◆三月癸丑朔丙子。大赦天下。唯常赦所不免、不在赦例。
《持統三年(六八九)四月庚寅【八】》◆夏四月癸未朔庚寅。以投化新羅人、居于下毛野。
《持統三年(六八九)四月乙未【十三】》◆乙未。皇太子草壁皇子尊薨。
《持統三年(六八九)四月壬寅【二十】》◆壬寅。新羅遣級〓[冫+食]金道那等、奉弔瀛真人天皇喪。并上送学問僧明聡。観智等。別献金銅阿弥陀像。金銅観世音菩薩像。大勢至菩薩像。各一躯。綵帛・錦・綾。
《持統三年(六八九)四月甲辰【二十二】》◆甲辰。春日王薨。
《持統三年(六八九)四月己酉【二十七】》◆己酉。詔。諸司仕丁、一月放仮四日。
《持統三年(六八九)五月甲戌【二十二】》◆五月癸丑朔甲戌。命土師宿禰根麻呂。詔新羅弔使級〓[冫+食]金道那等曰。太正官卿等奉勅奉宣。二年、遣田中朝臣法麻呂等。相告大行天皇喪。時新羅言。新羅奉勅人者元来用蘇判位。今将復爾。由是法麻呂等不得奉宣赴告之詔。若言前事者。在昔難波宮治天下天皇崩時。遣巨勢稲持等、告喪之日。〓〓[冫+食]金春秋奉勅。而言用蘇判奉勅。即違前事也。又於近江宮治天下天皇崩時。遣一吉〓[冫+食]金薩儒等奉弔。而今以級〓[冫+食]奉弔。亦遣前事。又新羅元来奏云。我国自日本遠皇祖代、並舳不干楫奉仕之国。而今一艘、亦乖故典也。又奏云。自日本遠皇祖代。以清白心仕奉。而不惟竭忠宣揚本職。而傷清白、詐求幸媚。是故調賦与別献、並封以還之。然自我国家遠皇祖代。広慈汝等之徳、不可絶之。故弥勤弥謹。戦々兢々。修其職任。奉遵法度者。天朝復益広慈耳。汝道那等奉斯所勅。奉宣汝王。
《持統三年(六八九)六月壬午朔》◆六月壬午朔。賜衣裳筑紫大宰等。
《持統三年(六八九)六月癸未【二】》◆癸未。以皇子施基。直広肆佐味朝臣宿那麻呂。羽田朝臣斉。〈斉。此云牟五閉。〉勤広肆伊余部連馬飼。調忌寸老人。務大参大伴宿禰手拍与巨勢朝臣多益須等、拝撰善言司。
《持統三年(六八九)六月庚子【十九】》◆庚子。賜大唐続守言。薩弘恪等稲。各有差。
《持統三年(六八九)六月辛丑【二十】》◆辛丑。詔筑紫大宰粟田真人朝臣等。賜学問僧明聡。観智等、為送新羅師友綿、各一百四十斤。
《持統三年(六八九)六月乙巳【二十四】》◆乙巳。於筑紫小郡設新羅弔使金道那等。賜物各有差。
《持統三年(六八九)六月庚戌【二十九】》◆庚戌。班賜諸司令一部二十二巻。
《持統三年(六八九)七月壬子朔》◆秋七月壬子朔。付賜陸奥蝦夷沙門自得所請金銅薬師仏像。観世音菩薩像。各一躯。鍾。娑羅。宝帳。香炉。幡等物。是日。新羅弔使金道那等罷帰。
《持統三年(六八九)七月丙寅【十五】》◆丙寅。詔左右京職及諸国司。築習射所。
《持統三年(六八九)七月辛未【二十】》◆辛未。流偽兵衛河内国渋川郡人柏原広山于土左国。以追広参、授捉偽兵衛広山兵衛生部連虎。
《持統三年(六八九)七月甲戌【二十三】》◆甲戌。賜越蝦夷八釣魚等。各有差。〈魚。此云儺。〉
《持統三年(六八九)八月壬午【二】》◆秋八月辛巳朔壬午。百官会集於神祗官、而奉宣天神地祗之事。
《持統三年(六八九)八月甲申【四】》◆甲申。天皇幸吉野宮。
《持統三年(六八九)八月丙申【十六】》◆丙申。禁断漁猟於摂津国武庫海一千歩内。紀伊国阿提郡那耆野二万頃。伊賀国伊賀郡身野二万頃。置守護人。准河内国大鳥郡高脚海。
《持統三年(六八九)八月丁酉【十七】》◆丁酉。賞賜公卿。各有差。
《持統三年(六八九)八月辛丑【二十一】》◆辛丑。詔伊予総領田中朝臣法麻呂等曰。讃吉国御城郡所獲白燕。宜放養焉。
《持統三年(六八九)八月癸卯【二十三】》◆癸卯、観射。
《持統三年(六八九)閏八月庚申【十】》◆潤八月辛亥朔庚申。詔諸国司曰。今冬、戸籍可造。宜限九月、糺捉浮浪。』其兵士者。毎於一国四分而点其一、令習武事。
《持統三年(六八九)閏八月丁丑【二十七】》◆丁丑。以浄広肆河内王、為筑紫大宰師。授兵仗及賜物。以直広壱、授直広弐丹比真人嶋。増封一百戸通前。
《持統三年(六八九)九月己丑【十】》◆九月庚辰朔己丑。遣直広参石上朝臣麻呂。直広肆石川朝臣虫名等於筑紫。給送位記。且監新城。
《持統三年(六八九)十月庚申【十一】》◆冬十月庚戌朔庚申。天皇幸高安城。
《持統三年(六八九)十月辛未【二十二】》◆辛未。直広肆下毛野朝臣子麻呂、奏。欲免奴婢陸佰口。奏可。
《持統三年(六八九)十一月丙戌【八】》◆十一月己卯朔丙戌。於中市、衰美追広弐高田首石成之閑於三兵賜物。
『日{書紀}巻三〇持統三年(六八九)十二月丙辰【八】》◆十二月己酉朔丙辰。禁断双六。
《持統四年(六九〇)正月戊寅朔》◆四年春正月戊寅朔。物部麻呂朝臣樹大盾。神祗伯中臣大嶋朝臣読天神寿詞。畢忌部宿禰色夫知、奉上神璽剣・鏡於皇后。皇后即天皇位。公卿・百寮羅列。匝拝而拍手焉。
《持統四年(六九〇)正月己卯【二】》◆己卯。公卿・百寮拝朝、如元会儀。丹比嶋真人与布勢御主人朝臣。奏賀騰極。
《持統四年(六九〇)正月庚辰【三】》◆庚辰。宴公卿於内裹。
《持統四年(六九〇)正月甲申【七】》◆甲申。宴公卿於内裹。仍賜衣裳。
《持統四年(六九〇)正月壬辰【十五】》◆壬辰。百寮進薪。
《持統四年(六九〇)正月甲午【十七】》◆甲午。大赦天下。唯常赦所不免、不在赦例。賜有位人爵一級。鰥寡・孤独・篤〓、貧不能自存者。賜稲、〓服調役。
《持統四年(六九〇)正月丁酉【二十】》◆丁酉。以解部一百人、拝刑部省。
《持統四年(六九〇)正月庚子【二十三】》◆庚子。班幣於畿内天神地祗。及増神戸・田地。
《持統四年(六九〇)二月壬子【五】》◆二月戊申朔壬子。天皇幸于腋上陂。観公卿大夫之馬。
《持統四年(六九〇)二月戊午【十一】》◆戊午。新羅沙門詮吉。級〓[冫+食]北助知等五十人帰化。
《持統四年(六九〇)二月甲子【十七】》◆甲子、天皇幸吉野宮。
《持統四年(六九〇)二月丙寅【十九】》◆丙寅、設斎於内裡。
《持統四年(六九〇)二月壬申【二十五】》◆壬申、以帰化新羅韓奈末許満等十二人。居于武蔵国。
《持統四年(六九〇)三月丙申【二十】》◆三月丁丑朔丙申。賜京与畿内人、年八十以上者、嶋宮稲人二十束。其有位者。加賜布二端。
《持統四年(六九〇)四月己酉【三】》◆夏四月丁未朔己酉。遣使祭広瀬大忌神与竜田風神。
《持統四年(六九〇)四月癸丑【七】》◆癸丑。賜京与畿内耆老。耆女五千三十一人、稲人二十束。
《持統四年(六九〇)四月庚申【十四】》◆庚申。詔曰。百官人及畿内人。有位者限六年。無位者限七年。以其上日、選定九等。四等以上者。依考仕令、以其善・最・功・能。氏・姓大小。量授冠位。其朝服者。浄大壱已下、広弐已上黒紫。浄大参已下、広肆已上赤紫。正八級赤紫。直八級緋。勤八級深緑。務八級浅緑。追八級深縹。進八級浅縹。別浄広弐已上、一富一部之綾羅等。種々聴用。浄大参已下、直広肆已上、一富二部之綾羅等。種々聴用。上下通用綺帯・白袴。其余者如常。
《持統四年(六九〇)四月戊辰【二十二】》◆戊辰。始祈雨於所々。旱也。
《持統四年(六九〇)五月丙子朔戊寅【三】》◆五月丙子朔戊寅、天皇幸吉野宮。
《持統四年(六九〇)五月乙酉【十】》◆乙酉。百済男女二十一人帰化。
《持統四年(六九〇)五月庚寅【十五】》◆庚寅。於内裏始安居講説。
《持統四年(六九〇)六月辛亥【六】》◆六月丙午朔辛亥。天皇幸泊瀬。
《持統四年(六九〇)六月庚午【二十五】》◆庚午。尽召有位者、唱知位次与年歯。
《持統四年(六九〇)七月丙子朔》◆秋七月丙子朔。公卿・百寮人等、始著新朝服。
《持統四年(六九〇)七月戊寅【三】》◆戊寅。班幣於天神地祗。
《持統四年(六九〇)七月庚辰【五】》◆庚辰。以皇子高市、為太政大臣。以正広参、授丹比嶋真人、為右大臣。并八省・百寮、皆遷任焉。
《持統四年(六九〇)七月辛巳【六】》◆辛巳。大宰・国司皆遷任焉。
《持統四年(六九〇)七月壬午【七】》◆壬午。詔。令公卿・百寮。凡有位者。自今以後。於家内著朝服、而参上未開門以前。蓋昔者到宮門。而着朝服乎。
《持統四年(六九〇)七月甲申【九】》◆甲申。詔曰。凡朝堂座上、見親王者如常。大臣与王。起立堂前。二王以上下座而跪。
《持統四年(六九〇)七月己丑【十四】》◆己丑。詔曰。朝堂座上、見大臣、動坐而跪。是日、以〓[糸+施の旁]・糸・綿・布、奉施七寺安居沙門三千三百六十三。別為皇太子、奉施於三寺安居沙門三百二十九。
《持統四年(六九〇)七月癸巳【十八】》◆癸巳。遣使者、祭広瀬大忌神与竜田風神。
《持統四年(六九〇)八月戊申【四】》◆八月乙巳朔戊申。天皇幸吉野宮。
《持統四年(六九〇)八月乙卯【十一】》◆乙卯。以帰化新羅人等、居于下毛野国。
《持統四年(六九〇)九月乙亥朔》◆九月乙亥朔。詔諸国等曰。凡造戸籍者。依戸令也。
《持統四年(六九〇)九月乙酉【十一】》◆乙酉。詔曰。朕将巡行紀伊之故。勿収今年京師田租。口賦。
《持統四年(六九〇)九月丁亥【十三】》◆丁亥。天皇幸紀伊。
《持統四年(六九〇)九月丁酉【二十三】》◆丁酉。大唐学問僧智宗。義徳。浄願。軍丁筑紫国上陽〓[口+羊]郡大伴部博麻。従新羅送使大奈末金高訓等。還至筑紫。
《持統四年(六九〇)九月戊戌【二十四】》◆戊戌。天皇至自紀伊。
《持統四年(六九〇)十月戊申【五】》◆冬十月甲辰朔戊申。天皇幸吉野宮。
《持統四年(六九〇)十月癸丑【十】》◆癸丑。大唐学問僧智宗等、至于京師。
《持統四年(六九〇)十月戊午【十五】》◆戊午。遣使者、詔筑紫大宰河内王等曰。饗新羅送使大奈末金高訓等。准上送学生土師宿禰甥等送使之例。其慰労賜物、一依詔書。
《持統四年(六九〇)十月乙丑【二十二】》◆乙丑。詔軍丁筑紫国上陽〓[口+羊]郡人大伴部博麻曰。於天豊財重日足姫天皇七年、救百済之役。汝為唐軍見虜。〓天命開別天皇三年。土師連富杼。氷連老。筑紫君薩夜麻。弓削連元宝児、四人。思欲奏聞唐人所計。縁無衣糧。憂不能達。於是。博麻謂土師富杼等曰。我欲共汝、還向本朝。縁無衣糧。倶不能去。願売我身、以充衣食。富杼等、任博麻計、得通天朝。汝独淹滞他界、於今三十年矣。朕嘉厥尊朝愛国、売己顕忠。故賜務大肆。并〓[糸+施の旁]五匹。綿一十屯。布三十端。稲一千束。水田四町。其水田及至曾孫也。免三族課役。以顕其功。
《持統四年(六九〇)十月壬申【二十九】》◆壬申。高市皇子観藤原宮地。公卿・百寮従焉。
《持統四年(六九〇)十一月庚辰【七】》◆十一月甲戌朔庚辰。賞賜送使金高訓等各有差。
《持統四年(六九〇)十一月甲申【十一】》◆甲申。奉勅始行元嘉暦与儀鳳暦。
《持統四年(六九〇)十二月乙巳【三】》◆十二月癸卯朔乙巳。送使金高訓等罷帰。
《持統四年(六九〇)十二月甲寅【十二】》◆甲寅。天皇幸吉野宮。
《持統四年(六九〇)十二月丙辰【十四】》◆丙辰。天皇至自吉野宮。
《持統四年(六九〇)十二月辛酉【十九】》◆辛酉。天皇幸藤原観宮地。公卿・百寮皆従焉。
《持統四年(六九〇)十二月乙丑【二十三】》◆乙丑。賞賜公卿以下各有差。
《持統五年(六九一)正月癸酉朔》◆五年春正月癸酉朔。賜親王。諸臣。内新王。女王。内命婦等位。
《持統五年(六九一)正月己卯【七】》◆己卯。賜公卿飲食。衣裳。優賜正広肆百済王余禅広。直大肆遠宝。良虞。与南典。各有差。
《持統五年(六九一)正月乙酉【十三】》◆乙酉。増封、皇子高市二千戸。通前三千戸。浄広弐皇子穂積五百戸。浄大参皇子川嶋百戸。通前五百戸。正広参右大臣丹比嶋真人三百戸。通前五百戸。正広肆百済王禅広百戸。通前二百戸。直大壱布勢御主人朝臣与大伴御行宿禰。八十戸。通前三百戸。其余増封各有差。
《持統五年(六九一)正月丙戌【十四】》◆丙戌。詔曰。直広肆筑紫史益、拝筑紫大宰府典以来。於今二十九年矣。以清白忠誠、不敢怠惰。是故賜食封五十戸。〓[糸+施の旁]十五匹。綿二十五屯。布五十端。稲五千束。
《持統五年(六九一)正月戊子【十六】》◆戊子。天皇幸吉野宮。
《持統五年(六九一)正月乙未【二十三】》◆乙未。天皇至自吉野宮。
《持統五年(六九一)二月壬寅朔》◆二月壬寅朔。天皇詔公卿等曰。卿等於天皇世。作仏殿。経蔵。行月六斉。天皇時々遺大舍人問訊。朕世亦如之。故当勤心奉仏法也。是日。授宮人位記。
《持統五年(六九一)三月甲戌【三】》◆三月壬申朔甲戌。宴公卿於西庁。
《持統五年(六九一)三月丙子【五】》◆丙子。天皇観公私馬於御苑。
《持統五年(六九一)三月癸巳【二十二】》◆癸巳。詔曰。若有百姓弟為兄見売者。従良。若子為父母見売者。従賤。若准貸倍没賤者、従良。其子雖配奴婢。所生亦皆従良。
《持統五年(六九一)四月辛丑朔》◆夏四月辛丑朔。詔曰。若氏祖時所免奴婢既除籍者。其眷族等、不得更訟、言我奴婢。』賜大学博士上村主百済大税一千束。以勧其学業也。
《持統五年(六九一)四月辛亥【十一】》◆辛亥。遣使者、祭広瀬大忌神与竜田風神。
《持統五年(六九一)四月丙辰【十六】》◆丙辰。天皇幸吉野宮。
《持統五年(六九一)四月壬戌【二十二】》◆壬戌。天皇至自吉野宮。
《持統五年(六九一)五月辛卯【二十一】》◆五月辛未朔辛卯、褒美百済淳武微子壬申年功。賜直大参。仍賜〓[糸+施の旁]・布。
《持統五年(六九一)六月》◆六月。京師及郡国四十雨水。
《持統五年(六九一)六月戊子【五月戊子十八日】》◆戊子。詔曰。此夏陰雨過節。懼必傷稼。夕〓[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易]迄朝憂懼。思念厥愆。其令公卿・百寮人等。禁断酒・完。摂心悔過。京及畿内諸寺梵衆。亦当五日誦経。庶有補焉。自四月雨。至于是月。
《持統五年(六九一)六月己未【二十】》◆己未。大赦天下。但盗賊不在赦例。
《持統五年(六九一)七月壬申【三】》◆秋七月庚午朔壬申。天皇幸吉野宮。是日。伊予国司田中朝臣法麻呂等献宇和郡御馬山白銀三斤八両。〓一籠。
《持統五年(六九一)七月丙子【七】》◆丙子。宴公卿。仍賜朝服。
《持統五年(六九一)七月辛巳【十二】》◆辛巳。天皇至自吉野。
《持統五年(六九一)七月甲申【十五】》◆甲申。遣使者、祭広瀬大忌神与竜田風神。
《持統五年(六九一)八月癸卯【五】》◆八月己亥朔癸卯。観射。
《持統五年(六九一)八月辛亥【十三】》◆辛亥。詔十八氏、〈大三輪。雀部。石上。藤原。石川。巨勢。膳部。春日。上毛野。大伴。紀伊。平群。羽田。阿倍。佐伯。釆女。穂積。阿曇。〉上進其祖等墓記。
《持統五年(六九一)八月辛酉【二十三】》◆辛酉。遣使者祭竜田風神。信濃須波。水内等神。
《持統五年(六九一)九月壬申【四】》◆九月己巳朔壬申。賜音博士大唐続守言。薩弘恪。書博士百済末士善信、銀人二十両。
《持統五年(六九一)九月丁丑【九】》◆丁丑。浄大参皇子川嶋薨。
《持統五年(六九一)九月辛卯【二十三】》◆辛卯。以直大弐、贈佐伯宿禰大目、并賜賻物。
《持統五年(六九一)十月戊戌朔》◆冬十月戊戌朔。日有蝕之。
《持統五年(六九一)十月乙巳【十月八日乙巳】》◆乙巳。詔曰。凡先皇陵戸者、置五戸以上。自余王等有功者、置三戸。若陵戸不足。以百姓充。免其徭役。三年一替。
《持統五年(六九一)十月庚戌【十三】》◆庚戌。畿内及諸国、置長生地各一千歩。是日。天皇幸吉野宮。
《持統五年(六九一)十月丁巳【二十】》◆丁巳。天皇至自吉野。
《持統五年(六九一)十月甲子【二十七】》◆甲子。遣使者、鎮祭新益京。
《持統五年(六九一)十一月戊辰【十一月朔戊辰】》◆十一月戊辰。大嘗。神祗伯中臣朝臣大嶋、読天神寿詞。
《持統五年(六九一)十一月壬辰【二十五】》◆壬辰。賜公卿衾。
《持統五年(六九一)十一月乙未【二十八】》◆乙未。饗公卿以下至主典。并賜絹等。各有差。
《持統五年(六九一)十一月丁酉【三十】》◆丁酉。饗神祗官長上以下。至神部等。及供奉播磨国。因幡国郡司以下。至百姓男女、并賜絹等。各有差。
《持統五年(六九一)十二月己亥【二】》◆十二月戊戌朔己亥。賜医博士務大参徳自珍。呪禁博士木素丁武。沙宅万首、銀人二十両。
《持統五年(六九一)十二月乙巳【八】》◆乙巳。詔曰。賜右大臣宅地四町。直広弐以上二町。大参以下一町。勤以下至無位。随其戸口。其上戸一町。中戸半町。下戸四分之一。王等亦准此。
《持統六年(六九二)正月庚午【四】》◆六年春正月丁卯朔庚午。増封皇子高市二千戸。通前五千戸。
《持統六年(六九二)正月癸酉【七】》◆癸酉。饗公卿等。仍賜衣裳。
《持統六年(六九二)正月戊寅【十二】》◆戊寅。天皇観新益京路。
《持統六年(六九二)正月壬午【十六】》◆壬午。饗公卿以下至初位以上。
《持統六年(六九二)正月癸巳【二十七】》◆癸巳。天皇幸高宮。
《持統六年(六九二)正月甲午【二十八】》◆甲午。天皇至自高宮。
《持統六年(六九二)二月丁未【十一】》◆二月丁酉朔丁未、詔諸官曰。当以三月三日、将幸伊勢。宜知此意、備諸衣物。賜陰陽博士沙門法蔵。道基銀人二十両。
《持統六年(六九二)二月乙卯【十九】》◆乙卯。詔刑部省。赦軽繋。是日、中納言直大弐三輪朝臣高市麻呂上表敢直言。諫争天皇欲幸伊勢、妨於農時。
《持統六年(六九二)三月戊辰【三】》◆三月丙寅朔戊辰。以浄広肆広瀬王。直広参当麻真人智徳。直広肆紀朝臣弓張等、為留守官。於是。中納言三輪朝臣高市麻呂、脱其冠位。〓上於朝。重諫曰。農作之節。車駕未可以動。
《持統六年(六九二)三月辛未【六】》◆辛未、天皇不従諫。遂幸伊勢。
《持統六年(六九二)三月壬午【十七】》◆壬午、賜所過神郡及伊賀。伊勢。志摩国造等冠位。并免今年調役。復免供奉騎士。諸司荷丁。造行宮丁今年調役。大赦天下。但盗賊不在赦例。
《持統六年(六九二)三月甲申【十九】》◆甲申、賜所過志摩百姓男女年八十以上、稲人五十束。
《持統六年(六九二)三月乙酉【二十】》◆乙酉、車駕還宮。毎所到行。輙会郡県吏民。務労賜作楽。
《持統六年(六九二)三月甲午【二十九】》◆甲午、詔。免近江。美濃。尾張。参河。遠江等国供奉騎士戸。及諸国荷丁。造行宮丁今年調役。詔賜天下百姓困乏窮者。稲男三束。女二束。
《持統六年(六九二)四月丁酉【二】》◆夏四月丙申朔丁酉。贈大伴宿禰友国直大弐。并賜賻物。
《持統六年(六九二)四月庚子【五】》◆庚子。除四畿内百姓為荷丁者今年調役。
《持統六年(六九二)四月甲寅【十九】》◆甲寅。遣使者、祀広瀬大忌神。与竜田風神。
《持統六年(六九二)四月丙辰【二十一】》◆丙辰。賜有位親王以下至進広肆、難波大蔵鍬。各有差。
《持統六年(六九二)四月庚申【二十五】》◆庚申。詔曰。凡繋囚・見徒、一皆原散。
《持統六年(六九二)五月庚午【六】》◆五月乙丑朔庚午。御阿胡行宮。時、進贄者紀伊国牟婁郡人阿古志海部河瀬麻呂等兄弟三戸服十年調役・雑徭。復免筴抄八人今年調役。
《持統六年(六九二)五月辛未【七】》◆辛未、窶相摸国司献赤鳥雛二隻。言。獲於御浦郡。
《持統六年(六九二)五月丙子【十二】》◆丙子。幸吉野宮。
《持統六年(六九二)五月庚辰【十六】》◆庚辰。車駕還宮。
《持統六年(六九二)五月辛巳【十七】》◆辛巳。遣大夫・謁者、祠名山岳涜、請雨。
《持統六年(六九二)五月甲申【二十】》◆甲申。贈文忌寸智徳直大壱。并賜賻物。
《持統六年(六九二)五月丁亥【二十三】》◆丁亥。遣浄広肆難波王等、鎮祭藤原宮地。
《持統六年(六九二)五月庚寅【二十六】》◆庚寅。遣使者、奉幣于四所伊勢。大倭。住吉。紀伊大神。告以新宮。
《持統六年(六九二)閏五月丁酉【三】》◆潤五月乙未朔丁酉。大水。遣使、循行郡国、禀貸災害不能自存者。令得漁採山林池沢。詔。令京師及四畿内。講説金光明経。
《持統六年(六九二)閏五月戊戌【四】》◆戊戌。賜沙門観成〓[糸+施の旁]十五匹。綿三十屯。布五十端。美其所造鉛粉。
《持統六年(六九二)閏五月丁未【十三】》◆丁未。伊勢太神奏天皇曰。免伊勢国今年調役。然応輸其二神郡赤引糸参拾伍斤。於来年当折其代。
《持統六年(六九二)閏五月乙酉【十五】》◆乙酉。詔筑紫大宰率河内王等曰。宜遣沙門於大隅与阿多。可伝仏教。復上送大唐大使郭務〓[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宗]為御近江大津宮天皇所造阿弥陀像。
《持統六年(六九二)六月壬申【九】》◆六月甲子朔壬申。勅郡国長吏。各祷名山岳涜。
《持統六年(六九二)六月甲戌【十一】》◆甲戌、遣大夫・謁者。詣四畿内、請雨。
《持統六年(六九二)六月甲申【二十一】》◆甲申、賜直丁八人官位。美其造大内陵時、勤而不懈。
《持統六年(六九二)六月癸巳【三十】》◆癸巳、天皇観藤原宮地。
《持統六年(六九二)七月乙未【二】》◆秋七月甲午朔乙未。大赦天下。但十悪・盗賊、不在赦例。賜相模国司布勢朝臣色布智等。御浦郡少領〈闕姓名。〉与獲赤烏者鹿嶋臣橡樟、位及禄。服御浦郡三年調役。
《持統六年(六九二)七月庚子【七】》◆庚子。宴公卿。
《持統六年(六九二)七月壬寅【九】》◆壬寅。幸吉野宮。
《持統六年(六九二)七月甲辰【十一】》◆甲辰。遣使者、祀広瀬与竜田。
《持統六年(六九二)七月辛酉【二十八】》◆辛酉。車駕還宮。是夜。〓惑与歳星。於一歩内乍光乍没。相近相避四遍。
《持統六年(六九二)八月乙丑【三】》◆八月癸亥朔乙丑。赦罪。
《持統六年(六九二)八月己卯【十七】》◆己卯。幸飛鳥皇女田荘。即日還宮。
《持統六年(六九二)九月辛丑【九】》◆九月癸巳朔辛丑。遣班田大夫等於四畿内。
《持統六年(六九二)九月丙午【十四】》◆丙午。神祇官奏上神宝書四巻。鑰九箇。木印一箇。
《持統六年(六九二)九月癸丑【二十一】》◆癸丑。伊勢国司献嘉禾二本。越前国司献白蛾。
《持統六年(六九二)九月戊午【二十六】》◆戊午。詔曰。獲白蛾於角鹿郡浦上之浜。〓故増封笥飯神二十戸。通前。
《持統六年(六九二)十月壬申【十一】》◆冬十月壬戌朔壬申。授山田史御形務広肆。前為沙門、学問新羅。
《持統六年(六九二)十月癸酉【十二】》◆癸酉。幸吉野宮。
《持統六年(六九二)十月庚辰【十九】》◆庚辰。車駕還宮。
《持統六年(六九二)十一月戊戌【八】》◆十一月辛卯朔戊戌。新羅遣級〓[冫+食]朴億徳。金深薩等進調。賜擬遣新羅使直広肆息長真人老。務大弐川内忌寸連等禄。各有差。
《持統六年(六九二)十一月辛丑【十一】》◆辛丑。饗禄新羅朴憶徳於難波館。
《持統六年(六九二)十二月甲戌【十四】》◆十二月辛酉朔甲戌。賜音博士続守言。薩弘恪水田人四町。
《持統六年(六九二)十二月甲申【二十四】》◆甲申。遣大夫等、奉新羅調於五社。伊勢。住吉。紀伊。大倭。菟名足。
《持統七年(六九三)正月壬辰【二】》◆七年春正月辛卯朔壬辰。以浄広壱授皇子高市。瀞広弐授皇子長与皇子弓削。是日。詔。令天下百姓服黄色衣。奴皀衣。
《持統七年(六九三)正月丁酉【七】》◆丁酉。饗公卿大夫等。
《持統七年(六九三)正月癸卯【十三】》◆癸卯。賜京師及畿内有位年八十以上人衾一領。〓[糸+施の旁]二匹。綿二屯。布四端。
《持統七年(六九三)正月乙巳【十五】》◆乙巳。以正広参贈百済王善光。并賜賻物。
《持統七年(六九三)正月丙午【十六】》◆丙午。賜京師男女年八十以上。及困乏窮者布。各有差。賜船瀬沙門法鏡水田三町。是日。漢人等奏踏歌。
《持統七年(六九三)二月壬戌【三】》◆二月庚申朔壬戌。新羅遣沙〓[冫+食]金江南。韓奈麻金陽元等、来赴王喪。
《持統七年(六九三)二月己巳【十】》◆己巳。詔造京司衣縫王等、収所掘尸。
《持統七年(六九三)二月己丑【三十】》◆己丑。以流来新羅人牟自毛礼等三十七人。付賜憶徳等
《持統七年(六九三)三月庚寅朔》◆三月庚寅朔。日有蝕之。
《持統七年(六九三)三月甲午【五】》◆甲午。賜大学博士勤広弐上村主百済食封三十戸。以優儒道。
《持統七年(六九三)三月乙未【六】》◆乙未。幸吉野宮。
《持統七年(六九三)三月庚子【十一】》◆庚子。賜直大弐葛原朝臣大嶋賻物。
《持統七年(六九三)三月壬寅【十三】》◆壬寅。天皇至自吉野宮。
《持統七年(六九三)三月乙巳【十六】》◆乙巳。賜擬遣新羅使直広肆息長真人老。勤大弐大伴宿禰子君等。及学問僧弁通。神叡等、〓[糸+施の旁]・綿・布。各有差。又賜新羅王賻物。
《持統七年(六九三)三月丙午【十七】》◆丙午。詔。令天下、勧殖桑・紵。梨・栗。蕪菁等草木。以助五穀。
《持統七年(六九三)四月丙子【十七】》◆夏四月庚申朔丙子。遣大夫・謁者。詣諸社祈雨。又遣使者、祀広瀬大忌神与竜田風神。
《持統七年(六九三)四月辛巳【二十二】》◆辛巳。詔。内蔵寮允大伴男人坐贓。降位二階、解見任官。典鎰置始多久。与菟野大伴、亦坐贓。降位一階、解見任官。監物巨勢邑治雖物不入於己。知情令盗之故。降位二階、解見任官。然置始多久有勤労於壬申年役之。故赦之。但贓者依律徴納。
《持統七年(六九三)五月己丑朔》◆五月己丑朔。幸吉野宮。
《持統七年(六九三)五月乙未【七】》◆乙未。天皇至自吉野宮。
《持統七年(六九三)五月癸卯【十五】》◆癸卯。設無遮大会於内裏。
《持統七年(六九三)六月己未朔》◆六月己未朔。詔高麗沙門福嘉還俗。
《持統七年(六九三)六月壬戌【四】》◆壬戌、窶以直広肆授引田朝臣広目。守君苅田。巨勢朝臣麻呂。葛原朝臣臣麻呂。巨勢朝臣多益須。丹比真人池守。紀朝臣麻呂七人。
《持統七年(六九三)七月甲午【七】》◆秋七月戊子朔甲午。幸吉野宮。
《持統七年(六九三)七月己亥【十二】》◆己亥。遣使者、祀広瀬大忌神与竜田風神。
《持統七年(六九三)七月辛丑【十四】》◆辛丑。遣大夫・謁者詣諸社祈雨。
《持統七年(六九三)七月癸卯【十六】》◆癸卯。遣大夫・謁者詣諸社請雨。是日。天皇至自吉野。
《持統七年(六九三)八月戊午朔》◆八月戊午朔。幸藤原宮地。
《持統七年(六九三)八月甲戌【十七】》◆甲戌。幸吉野宮。
《持統七年(六九三)八月戊寅【二十一】》◆戊寅。車駕還宮。
《持統七年(六九三)九月丁亥朔》◆九月丁亥朔。日有蝕之。
《持統七年(六九三)九月辛卯【五】》◆辛卯。幸多武嶺。
《持統七年(六九三)九月壬辰【六】》◆壬辰。車駕還宮。
《持統七年(六九三)九月丙申【十】》◆丙申。為清御原天皇。設無遮大会於内裏。繋囚悉原遣。
《持統七年(六九三)九月壬寅【十六】》◆壬寅。以直広参、贈蚊屋忌寸木間。并賜賻物。以褒壬申年之役功。
《持統七年(六九三)十月戊午【二】》◆冬十月丁巳朔戊午。詔。自今年、始於親王、下至進位。観所儲兵。浄冠至直冠。人甲一領。大刀一口。弓一張。矢一具。鞆一枚。鞍馬。勤冠至進冠。人大刀一口。弓一張。矢一具。鞆一枚。如此預備。
《持統七年(六九三)十月己卯【二十三】》◆己卯。始講仁王経於百国。四日而畢。
《持統七年(六九三)十一月庚寅【五】》◆十一月丙戌朔庚寅。幸吉野宮。
《持統七年(六九三)十一月壬辰【七】》◆壬辰。賜耽羅王子・佐平等。各有差。
《持統七年(六九三)十一月乙未【十】》◆乙未。車駕還宮。
《持統七年(六九三)十一月己亥【十四】》◆己亥。遣沙門法員。善往。真義等。試飲近江国益須郡醴泉。
《持統七年(六九三)十一月戊申【二十三】》◆戊申。以直大肆授直広肆引田朝臣少麻呂。仍賜食封五十戸。
《持統七年(六九三)十二月丙子【二十一】》◆十二月丙辰朔丙子。遣陣法博士等、教習諸国。
《持統八年(六九四)正月丙戌【二】》◆八年春正月乙酉朔丙戌。以正広肆授直大壱布勢朝臣御主人与大伴宿禰御行。増封人二百戸。通前五百戸。並為氏上。
《持統八年(六九四)正月辛卯【七】》◆辛卯。饗公卿等。
《持統八年(六九四)正月己亥【十五】》◆己亥。進御薪。
《持統八年(六九四)正月庚子【十六】》◆庚子。饗百官人等。
《持統八年(六九四)正月辛丑【十七】》◆辛丑。漢人奏請踏歌。五位以上射。
《持統八年(六九四)正月壬寅【十八】》◆壬寅。六位以下射。四日而畢。
《持統八年(六九四)正月癸卯【十九】》◆癸卯。唐人奏踏歌。
《持統八年(六九四)正月乙巳【二十一】》◆乙巳。幸藤原宮。即日、還宮。
《持統八年(六九四)正月丁未【二十三】》◆丁未。以務広肆等位授大唐七人与粛慎二人。
《持統八年(六九四)正月戊申【二十四】》◆戊申。幸吉野宮。
《持統八年(六九四)三月甲申朔》◆三月甲申朔。日有蝕之。
《持統八年(六九四)三月乙酉【二】》◆乙酉。以直広肆大宅朝臣麻呂。勤大弐台忌寸八嶋。黄書連本実等拝鋳銭司。
《持統八年(六九四)三月甲午【十一】》◆甲子。詔曰。凡以無位人任郡司者。以進広弐授大領。以進大参授小領。
《持統八年(六九四)三月己亥【十六】》◆己亥。詔曰。粤以七年歳次癸巳。醴泉涌於近江国益須郡都賀山。諸疾病人停宿益須寺、而療差者衆。故入水田四町。布六十端。原除益須郡今年調役・雑徭。国司頭至目。進位一階。賜其初験醴泉者。葛野羽衝。百済土羅々女。人〓[糸+施の旁]二匹。布十端。鍬十口。
《持統八年(六九四)三月乙巳【二十二】》◆乙巳。奉幣於諸社。
《持統八年(六九四)三月丙午【二十三】》◆丙午、賜神祇官頭至祝部等。一百六十四人、〓[糸+施の旁]・布。各有差。
《持統八年(六九四)四月戊午【五】》◆夏四月甲寅朔戊午。以浄大肆贈筑紫大宰率河内王。并賜賻物。
《持統八年(六九四)四月庚申【七】》◆庚申。幸吉野宮。
《持統八年(六九四)四月丙寅【十三】》◆丙寅。遣使者、祀広瀬大忌神与竜田風神。
《持統八年(六九四)四月丁亥【異本丁未。ともにこの月になし。】》◆丁亥。天皇至自吉野宮。
《持統八年(六九四)四月庚午【十七】》◆庚午。贈律師道光賻物。
《持統八年(六九四)五月戊子【六】》◆五月癸未朔戊子。饗公卿大夫於内裏。
《持統八年(六九四)五月癸巳【十一】》◆癸巳。以金光明経一百部送置諸国。必取毎年正月上玄読之。其布施以当国官物充之。
《持統八年(六九四)六月庚申【八】》◆六月癸丑朔庚申。河内国更荒郡献白山鶏。賜更荒郡大領。小領。位人一級。并賜物。以進広弐賜獲者刑部造韓国。并賜物。
《持統八年(六九四)七月丙戌【四】》◆秋七月癸未朔丙戌。遣巡察使於諸国。
《持統八年(六九四)七月丁酉【十五】》◆丁酉。遣使者、祀広瀬大忌神与竜田風神。
《持統八年(六九四)八月戊辰【十七】》◆八月壬子朔戊辰。為皇女飛鳥、度沙門一百四口。
《持統八年(六九四)九月壬午朔》◆九月壬午朔。日有蝕之。
《持統八年(六九四)九月乙酉【四】》◆乙酉。幸吉野宮。
《持統八年(六九四)九月癸卯【二十二】》◆癸卯。以浄広肆三野王拝筑紫大宰率。
《持統八年(六九四)十月庚午【二十】》◆冬十月辛亥朔朔庚午。以進大肆、賜獲白蝙蝠者、飛騨国荒城郡弟国部弟日。并賜〓[糸+施の旁]四匹。綿四屯。布十端。其戸課役限身悉免。
《持統八年(六九四)十一月丙午【二十六】》◆十一月辛巳朔丙午。赦殊死以下。
《持統八年(六九四)十二月乙卯【六】》◆十二月庚戌朔乙卯。遷居藤原宮。
《持統八年(六九四)十二月戊午【九】》◆戊午。百官拝朝。
《持統八年(六九四)十二月己未【十】》◆己未。賜親王以下至郡司等、〓[糸+施の旁]・綿・布。各有差。
《持統八年(六九四)十二月辛酉【十二】》◆辛酉。宴公卿大夫。
《持統九年(六九五)正月甲申【五】》◆九年春正月庚辰朔甲申、以浄広弐授皇子舍人。
《持統九年(六九五)正月丙戌【七】》◆丙戌。饗公卿大夫於内裏。
《持統九年(六九五)正月甲午【十五】》◆甲午。進御薪。
《持統九年(六九五)正月乙未【十六】》◆乙未。饗百官人等。
《持統九年(六九五)正月丙申【十七】》◆丙申。射。四日而畢。
《持統九年(六九五)閏二月丙戌【八】》◆潤二月己卯朔丙戌。幸吉野宮。
《持統九年(六九五)閏二月癸巳【十五】》◆癸巳。車駕還宮。
《持統九年(六九五)三月己酉【二】》◆三月戊申朔己酉。新羅遣王子金良琳。補命薩〓[冫+食]朴強国等。及韓奈麻金周漢。金忠仙等。奏請国政。且進調献物。
《持統九年(六九五)閏二月己未【十二】》◆己未。幸吉野宮。
《持統九年(六九五)閏二月壬戌【十五】》◆壬戌。天皇至自吉野。
《持統九年(六九五)閏二月庚午【二十三】》◆庚午。遣務広弐文忌寸博勢。進広参下訳語諸田等於多禰。求蛮所居
《持統九年(六九五)四月丙戌【九】》◆夏四月戊寅朔丙戌。遣使者、祀広瀬大忌神与竜田風神。
《持統九年(六九五)四月甲午【十七】》◆甲午。以直広参贈賀茂朝臣蝦夷。并賜賻物。〈本位勤大壱。〉以直大肆贈文忌寸赤麻呂等、并賜賻物。〈本位大山中。〉
《持統九年(六九五)五月己未【十二】》◆五月丁未朔己未。饗隼人大隅。
《持統九年(六九五)五月丁卯【二十一】》◆丁卯。観隼人相撲於西槻下
《持統九年(六九五)六月己卯【三】》◆六月丁丑朔己卯。遣大夫・謁者、詣京師及四畿内諸社請雨。
《持統九年(六九五)六月壬辰【十六】》◆壬辰。賞賜諸臣年八十以上。及痼疾各有差。
《持統九年(六九五)六月甲午【十八】》◆甲午。幸吉野宮。
《持統九年(六九五)六月壬寅【二十六】》◆壬寅。至自吉野。
《持統九年(六九五)七月戊辰【二十三】》◆秋七月丙午朔戊辰。遣使者、祀広瀬大忌神与竜田風神。
《持統九年(六九五)七月辛未【二十六】》◆辛未。賜擬遣新羅使直広肆小野朝臣毛野。務大弐伊吉連博徳等物。各有差。
《持統九年(六九五)八月己亥【二十四】》◆八月丙子朔己亥。幸吉野。
《持統九年(六九五)八月乙巳【三十】》◆乙巳。至自吉野
《持統九年(六九五)九月戊申【四】》◆九月乙巳朔戊申。原放行獄徒繋。
《持統九年(六九五)九月庚戌【六】》◆庚戌。小野朝臣毛野等発向新羅。
《持統九年(六九五)十月乙酉【十一】》◆冬十月乙亥朔乙酉。幸菟田吉隠。
《持統九年(六九五)十月丙戌【十二】》◆丙戌。至自吉隠。
《持統九年(六九五)十二月戊寅【五】》◆十二月甲戌朔戊寅。幸吉野宮。
《持統九年(六九五)十二月丙戌【十三】》◆丙戌。至自吉野。賜浄大肆泊瀬王賻物。
《持統十年(六九六)正月庚戌【七】》◆十年春正月甲辰朔庚戌。饗公卿大夫。
《持統十年(六九六)正月甲寅【十一】》◆甲寅。以直大肆授百済王南典。
《持統十年(六九六)正月戊午【十五】》◆戊午。進御薪。
《持統十年(六九六)正月己未【十六】》◆己未。饗公卿百寮人等。
《持統十年(六九六)正月辛酉【十八】》◆辛酉。公卿・百寮射於南門。
《持統十年(六九六)二月乙亥【三】》◆二月癸酉朔乙亥。幸吉野宮。
《持統十年(六九六)二月乙酉【十三】》◆乙酉。至自吉野。
《持統十年(六九六)三月乙巳【三】》◆三月癸卯朔乙巳。幸二槻宮。
《持統十年(六九六)三月甲寅【十二】》◆甲寅。賜越度嶋蝦夷伊奈理武志。与粛慎志良守叡草。錦袍袴。緋紺〓[糸+施の旁]・斧等。
《持統十年(六九六)四月辛巳【十】》◆夏四月壬申朔辛巳。遣使者、祀広瀬大忌神。与竜田風神。
《持統十年(六九六)四月戊戌【二十七】》◆戊戌。以追大弐授伊予国風速郡物部薬。与肥後国皮石郡壬生諸石。并賜人〓[糸+施の旁]四匹。糸十鉤。布二十端。鍬二十口。稲一千束。水田四町。復戸調役。以慰久苦唐地。
《持統十年(六九六)四月己亥【二十八】》◆己亥。幸吉野宮。
《持統十年(六九六)五月甲辰【三】》◆五月壬寅朔甲辰。詔大錦上秦造綱手。賜姓為忌寸。
《持統十年(六九六)五月乙巳【四】》◆乙巳。至自吉野。
《持統十年(六九六)五月己酉【八】》◆己酉。以直広肆授尾張宿禰大隅。并賜水田四十町。
《持統十年(六九六)五月甲寅【十三】》◆甲寅。以直広肆贈大狛連百枝。并賜賻物。
《持統十年(六九六)六月戊子【十八】》◆六月辛未朔戊子。幸吉野宮。
《持統十年(六九六)六月丙申【二十六】》◆丙申。至自吉野。
《持統十年(六九六)七月辛丑朔》◆秋七月辛丑朔。日有蝕之。
《持統十年(六九六)七月壬寅【二】》◆壬寅。赦罪人。
《持統十年(六九六)七月戊申【八】》◆戊申。遣使者、祀広瀬大忌神与竜田風神。
《持統十年(六九六)七月庚戌【十】》◆庚戌。後皇子尊薨。
《持統十年(六九六)八月甲午【二十五】》◆八月庚午朔甲午。以直広壱授多臣品治。并賜物。褒美元従之功与堅守関事。
《持統十年(六九六)九月甲寅【十五】》◆九月庚子朔甲寅。以直大壱贈若桜部朝臣五百瀬。并賜賻物。以顕元従之功。
《持統十年(六九六)十月乙酉【十七】》◆冬十月己巳朔乙酉。賜右大臣丹比真人輿・杖。以哀致事。
《持統十年(六九六)十月庚寅【二十二】》◆庚寅。仮賜正広参位右大臣丹比真人資人一百二十人。正広肆大納言阿倍朝臣御主人。大伴宿禰御行並八十人。直広壱石上朝臣麻呂。直広弐藤原朝臣不比等並五十人。
《持統十年(六九六)十一月己亥朔戊申【十】》◆十一月己亥朔戊申。賜大官大寺沙門弁通、食封三十戸。
《持統十年(六九六)十二月己巳朔》◆十二月己巳朔。勅旨、縁読金光明経。毎年十二月晦日。度浄行者一十人。
《持統十一年(六九七)正月甲辰【七】》◆十一年春正月甲辰。饗公卿大夫等。
《持統十一年(六九七)正月戊申【十一】》◆戊申。賜天下鰥寡・孤独・篤〓。貧不能自在者稲。各有差。
《持統十一年(六九七)正月癸丑【十六】》◆癸丑。饗公卿・百寮。
《持統十一年(六九七)二月甲午【二十八】》◆二月丁卯朔甲午。以直広壱当麻真人国見為東宮大傅。直広参路真人跡見為春宮大夫。直大肆巨勢朝臣粟持為亮。
《持統十一年(六九七)三月甲辰【八】》◆三月丁酉朔甲辰。設無遮大会於春宮。
《持統十一年(六九七)四月己巳【四】》◆夏四月丙寅朔己巳。授満選者浄位至直位。各有差。
《持統十一年(六九七)四月壬申【七】》◆壬申。幸吉野宮。
《持統十一年(六九七)四月己卯【十四】》◆己卯。遣使者、祀広瀬与竜田。是日。至自吉野
《持統十一年(六九七)五月癸卯【八】》◆五月丙申朔癸卯。遣大夫・謁者、詣諸社請雨。
《持統十一年(六九七)六月丁卯【二】》◆六月丙寅朔丁卯。赦罪人。
《持統十一年(六九七)六月辛未【六】》◆辛未。詔。読経於京畿諸寺。
《持統十一年(六九七)六月辛巳【十六】》◆辛巳。遣五位以上、掃灑京寺
《持統十一年(六九七)六月甲申【十九】》◆甲申。班幣於神祇。
《持統十一年(六九七)六月辛卯【二十六】》◆辛卯、公卿・百寮。始造為天皇病所願仏像。
《持統十一年(六九七)六月癸卯【この月なし。】》◆癸卯。遣大夫・謁者、詣諸社請雨。
《持統十一年(六九七)七月辛丑【七】》◆秋七月乙未朔辛丑。夜半赦常嬰盗賊一百九人。仍賜布人四常。但外国者、稲人二十束。
《持統十一年(六九七)七月丙午【十二】》◆丙午。遣使者、祀広瀬与竜田。
《持統十一年(六九七)七月癸亥【二十九】》◆癸亥。公卿・百寮、設開仏眼会於薬師寺。
《持統十一年(六九七)八月乙丑朔》◆八月乙丑朔。天皇定策禁中禅天皇位於皇太子。
日本書紀巻第三十 終





『続日本紀』朝日新聞本


凡例
続日本紀(しょくにほんぎ)は、平安時代初期に編纂された勅撰史書で、『日本書紀』に続く六国史(りっこくし)の第二に当たります。菅野真道らが延暦16年(797年)に完成し、文武天皇元年(697年)から桓武天皇の延暦10年(791年)まで九十五年間の歴史を扱い、全四十巻から成ります。奈良時代の基本史料で、編年体、漢文表記です。
底本: 『増補 六国史』(全十二巻 佐伯有義、朝日新聞社、昭和15)巻三、四を新日本文学大系大系本(岩波書店)他、諸本で校訂しました。
JISにない文字は、他の文字に置き換えるか、〓にしました。一部[ ]に字の形を示しました。
漢字は、原則として新字体にしました。
割注は、〈    〉に入れました。
宣命の冒頭に、【S+連番】を付しました。
各項目の始めに《年月日》を付しました。


続日本紀 巻第一〈 起丁酉年八月尽庚子年十二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
 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天之真宗豊祖父天皇〈 文武天皇 第〓二 〉
天之真宗豊祖父天皇。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之孫。日並知皇子尊之第二子也。〈 日並知皇子尊者。宝字二年有勅。追崇尊号。称岡宮御宇天皇也。 〉母天命開別天皇之第四女。平城宮御宇日本根子天津御代豊国成姫天皇是也。天皇、天縦寛仁。慍不形色。博渉経史。尤善射芸。高天原広野姫天皇十一年。立為皇太子。
《文武元年(六九七)八月甲子朔》○元年八月甲子朔。受禅即位。
《文武元年(六九七)八月庚辰(十七)》○庚辰。詔曰。【S01】現御神〈 止 〉大八嶋国所知天皇大命〈 良麻止 〉詔大命〈 乎。 〉集侍皇子等・王等・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諸聞食〈 止 〉詔。高天原〈 尓 〉事始而、遠天皇祖御世御世中・今至〈 麻弖尓。 〉天皇御子之阿礼坐〈 牟 〉弥継継〈 尓 〉、大八嶋国将知次〈 止。 〉天〈 都 〉神〈 乃 〉御子随〈 母 〉、天坐神之依〈 之 〉奉〈 之 〉随。聞看来此天津日嗣高御座之業〈 止。 〉現御神〈 止 〉大八嶋国所知倭根子天皇命、授賜〈 比 〉負賜〈 布 〉貴〈 支 〉高〈 支 〉広〈 支 〉厚〈 支 〉大命〈 乎 〉受賜〈 利 〉恐坐〈 弖。 〉此〈 乃 〉食国天下〈 乎 〉調賜〈 比 〉平賜〈 比。 〉天下〈 乃 〉公民〈 乎 〉恵賜〈 比 〉撫賜〈 牟止奈母 〉、随神所思行〈 佐久止 〉詔天皇大命〈 乎 〉、諸聞食〈 止 〉詔。是以、百官人等、四方食国〈 乎 〉治奉〈 止 〉任賜〈 幣留 〉国々宰等〈 尓 〉至〈 麻弖尓。 〉天皇朝庭敷賜行賜〈 幣留 〉国法〈 乎 〉過犯事無〈 久。 〉明〈 支 〉浄〈 支 〉直〈 支 〉誠之心以而、御称称而緩怠事無〈 久。
 〉務結而仕奉〈 止 〉詔大命〈 乎 〉、諸聞食〈 止 〉詔。故〈 乎 〉如此之状〈 乎 〉聞食悟而、款将仕奉人者、其仕奉〈 礼良牟 〉状随。品品讃賜上賜治将賜物〈 曾止 〉詔天皇大命〈 乎 〉、諸聞食〈 止 〉詔。仍免今年田租・雑徭并庸之半。又始自今年三箇年。不収大税之利。高年老人加恤焉。又親王已下百下百官人等賜物有差。令諸国毎年放生。
《文武元年(六九七)八月癸未(廿)》○癸未。以藤原朝臣宮子娘為夫人。紀朝臣竈門娘。石川朝臣刀子娘為妃。
《文武元年(六九七)八月壬辰(廿九)》○壬辰。賜王親及五位已上食封各有差。
《文武元年(六九七)九月丙申(甲午朔三)》○九月丙申。京人大神大網造百足家生嘉稲。近江国献白鼈。丹波国献白鹿。
《文武元年(六九七)九月壬寅(九)》○壬寅。賜勤大壱丸部臣君手直広壱。壬申之功臣也。
《文武元年(六九七)十月壬午(甲子朔十九)》○冬十月壬午。陸奥蝦夷貢方物。
《文武元年(六九七)十月辛卯(廿八)》○辛卯。新羅使一吉〓[冫+食]金弼徳。副使奈麻金任想等来朝。
《文武元年(六九七)十一月癸卯(癸巳朔十一)》○十一月癸卯。遣務広肆坂本朝臣鹿田。進大壱大倭忌寸五百足於陸路。務広肆土師宿禰大麻呂。進広参習宜連諸国於海路。以迎新羅使于筑紫。
《文武元年(六九七)十二月庚辰(癸亥朔十八)》○十二月庚辰。賜越後蝦狄物。各有差。
《文武元年(六九七)閏十二月己亥(癸巳朔七)》○閏十二月己亥。播磨。備前。備中。周防。淡路。阿波。讃岐。伊予等国飢。賑給之。又勿収負税。
《文武元年(六九七)閏十二月庚申(廿八)》○庚申。禁正月往来行拝賀之礼。如有違犯者。依浄御原朝庭制。决罸之。但聴拝祖父兄及氏上者。
《文武二年(六九八)正月壬戌朔》二年春正月壬戌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文武百寮及新羅朝貢使拝賀。其儀如常。
《文武二年(六九八)正月甲子(三)》○甲子。新羅使一吉〓[冫+食]金弼徳等貢調物。
《文武二年(六九八)正月己巳(八)》○己巳。土左国献牛黄。
《文武二年(六九八)正月戊寅(十七)》○戊寅。供新羅貢物于諸社。
《文武二年(六九八)正月庚辰(十九)》○庚辰。遣直広参土師宿禰馬手。献新羅貢物于大内山陵。
《文武二年(六九八)二月甲午(三)》○二月壬辰朔甲午。金弼徳等還蕃。
《文武二年(六九八)二月丙申(五)》○丙申。車駕幸宇智郡。
《文武二年(六九八)二月癸卯(十二)》○癸卯、賜百官職事已上及才伎長上禄各有差。
《文武二年(六九八)二月丙午(十五)》○丙午。賜武官禄各有差。
《文武二年(六九八)三月乙丑(辛酉朔五)》○三月乙丑。因幡国献銅鉱。
《文武二年(六九八)三月丁卯(七)》○丁卯。越後国言疫。給医薬救之。
《文武二年(六九八)三月己巳(九)》○己巳。詔。筑前国宗形。出雲国意宇二郡司。並聴連任三等已上親。
《文武二年(六九八)三月庚午(十)》○庚午。任諸国郡司。因詔、諸国司等、銓擬郡司。勿有偏党。郡司居任。必須如法。自今以後、不違越。
《文武二年(六九八)三月辛巳(廿一)》○辛巳。禁山背国賀茂祭日会衆騎射。
《文武二年(六九八)三月壬午(廿二)》○壬午。詔、以恵施法師為僧正。智淵法師為少僧都。善往法師為律師。
《文武二年(六九八)四月壬辰(庚寅朔三)》○夏四月壬辰。近江・紀伊二国疫。給医・薬療之。侏儒備前国人秦大兄。賜姓香登臣。
《文武二年(六九八)四月壬寅(十三)》○壬寅。遣務広弐文忌寸博士等八人于南嶋覓国。因給戎器。
《文武二年(六九八)四月戊午(廿九)》○戊午。奉馬于芳野水分峰神。祈雨也。
《文武二年(六九八)五月庚申朔》○五月庚申朔。諸国旱。因奉幣帛于諸社。
《文武二年(六九八)五月甲子(五)》○甲子。遣使于京畿。祈雨於名山大川。
《文武二年(六九八)五月乙亥(十六)》○乙亥。遣使于諸国、巡監田疇。
《文武二年(六九八)五月甲申(廿五)》○甲申。令大宰府繕治大野。基肄。鞠智三城。
《文武二年(六九八)六月丙申(己丑朔八)》○六月丙申。近江国献白樊石。
《文武二年(六九八)六月壬寅(十四)》○壬寅。越後国蝦狄献方物。
《文武二年(六九八)六月丙辰(廿八)》○丙辰。奉馬于諸社祈雨也。
《文武二年(六九八)六月丁巳(廿九)》○丁巳。直広参田中朝臣足麿卒。詔贈直広壱。以壬申年功也。
《文武二年(六九八)七月己未朔》○秋七月己末朔。日有蝕之。
《文武二年(六九八)七月乙丑(七)》○乙丑。以公私奴婢、亡匿民間。或有容止不肯顕告。於是始制笞法。令償其功。事在別式。又禁博戯遊手之徒。其居停主人。亦与居同罪。
《文武二年(六九八)七月乙亥(十七)》○乙亥。下野・備前二国献赤烏。伊予国献白鑞。
《文武二年(六九八)七月癸未(廿五)》○癸未。以直広肆高橋朝臣嶋麻呂為伊勢守。直広肆石川朝臣小老為美濃守。
《文武二年(六九八)七月乙酉(廿七)》○乙酉。伊予国献鑞鉱。
《文武二年(六九八)八月戊子朔》○八月戊子朔。茨田足嶋賜姓連。
《文武二年(六九八)八月丙午(十九)》○丙午。詔曰。藤原朝臣所賜之姓。宜令其子不比等承之。但意美麻呂等者。縁供神事。宜復旧姓焉。
《文武二年(六九八)八月丁未(廿)》○丁未。修理高安城。〈 天智天皇五年築城也。 〉
《文武二年(六九八)八月癸丑(廿六)》○癸丑。定朝儀之礼。語具別式。
《文武二年(六九八)九月戊午朔》○九月戊午朔。以無冠麻続連豊足為氏上。無冠大贄為助。進広肆服部連佐射為氏上。無冠功子為助。
《文武二年(六九八)九月甲子(七)》○甲子。下総国大風。壊百姓廬舎。
《文武二年(六九八)九月丁卯(十)》○丁卯。遣当耆皇女侍于伊勢斎宮。
《文武二年(六九八)九月壬午(廿五)》○壬午。周芳国献銅鉱。
《文武二年(六九八)九月乙酉(廿八)》○乙酉。令近江国献金青。伊勢国朱沙・雄黄。常陸国。備前。伊予。日向四国朱沙。安芸・長門二国金青・緑青。豊後国真朱。
《文武二年(六九八)十月庚寅(丁亥朔四)》○冬十月庚寅。以薬師寺構作略了。詔衆僧令住其寺。
《文武二年(六九八)十月己酉(廿三)》○己酉。陸奥蝦夷献方物。
《文武二年(六九八)十一月丁巳朔》○十一月丁巳朔。日有蝕之。
《文武二年(六九八)十一月辛酉(五)》○辛酉。伊勢国献白鑞。
《文武二年(六九八)十一月癸亥(七)》○癸亥。遣使諸国大祓。
《文武二年(六九八)十一月己卯(廿三)》○己卯。大嘗。直広肆榎井朝臣倭麻呂竪大楯。直広肆大伴宿禰手拍竪楯桙。賜神祇官人。及供事尾張・美濃二国郡司百姓等物各有差。
《文武二年(六九八)十一月乙酉(廿九)》○乙酉。下総国献牛黄。
《文武二年(六九八)十二月辛卯(丁亥朔五)》○十二月辛卯。令対馬嶋冶金鉱。
《文武二年(六九八)十二月丁未(廿一)》○丁未。令越後国修理石船柵。
《文武二年(六九八)十二月乙卯(廿九)》○乙卯。遷多気大神宮于度会郡。
《文武二年(六九八)十二月丙辰(三十)》○丙辰。贈勤大弐山代小田直広肆。
《文武三年(六九九)正月壬午(丁巳朔廿六)》三年春正月壬午、京職言。林坊新羅子牟久売。一産二男二女。賜〓[糸+施の旁]五疋。綿五屯。布十端。稲五百束。乳母一人。
《文武三年(六九九)正月癸未(廿七)》○癸未。詔、授内薬官桑原加都直広肆、賜姓連。姓賞勤公也。是日。幸難波宮。
《文武三年(六九九)正月甲申(廿八)》○甲申。浄広参坂合部女王卒。
《文武三年(六九九)二月丁未(丙戌朔廿二)》○二月丁未。車駕至自難波宮。
《文武三年(六九九)二月戊申(廿三)》○戊申。詔、免従駕諸国騎兵等今年調役。
《文武三年(六九九)三月己未(丙辰朔四)》○三月己未。下野国献雌黄。
《文武三年(六九九)三月甲子(九)》○甲子。河内国献白鳩。詔免錦部郡一年租役。又獲瑞人犬養広麻呂戸、給復三年。又赦畿内徒罪已下。
《文武三年(六九九)三月壬午(廿七)》○壬午。遣巡察使于畿内。検察非違。
《文武三年(六九九)四月己酉(乙酉朔廿五)》○夏四月己酉。越後蝦狄一百六人賜爵有差。
《文武三年(六九九)五月辛酉(甲寅朔八)》○五月辛酉。詔曰。図勲之義。肇自前修。創功之賞。歴代斯重。蓋所以昭壮士之節。著不朽之名者也。汝坂上忌寸老。壬申年軍役。不顧一生。赴社稷之急。出於万死。冒国家之難。而未加顕秩。奄爾隕〓[歹+且]。思寵往魂、用慰冥路。宜贈直広壱。兼復賜物。
《文武三年(六九九)五月丁丑(廿四)》○丁丑。役君小角流于伊豆嶋。初小角住於葛木山。以呪術称。外従五位下韓国連広足師焉。後害其能。讒以妖惑。故配遠処。世相伝云。小角能役使鬼神。汲水採薪。若不用命。即以呪縛之。
《文武三年(六九九)六月戊戌(甲申朔十五)》○六月戊戌。施山田寺封三百戸。限卅年也。
《文武三年(六九九)六月丙午(廿三)》○丙午。浄広参日向王卒。遣使吊賻。
《文武三年(六九九)六月丁未(廿四)》○丁未。命直冠已下一百五十九人。就日向王第会喪。
《文武三年(六九九)六月庚戌(廿七)》○庚戌。浄大肆春日王卒。遣使吊賻。
《文武三年(六九九)七月辛未(癸丑朔十九)》○秋七月辛未。多〓。夜久。菴美。度感等人。従朝宰而来貢方物。授位賜物各有差。其度感嶋通中国、於是始矣。
《文武三年(六九九)七月癸酉(廿一)》○癸酉。浄広弐弓削皇子薨。遣浄広肆大石王。直広参路真人大人等監護喪事。皇子、天武天皇之第六皇子也。
《文武三年(六九九)八月己丑(壬午朔八)》○八月己丑。奉南嶋献物于伊勢大神宮及諸社。
《文武三年(六九九)八月壬辰(十一)》○壬辰。賜百官人禄各有差。
《文武三年(六九九)八月壬寅(廿一)》○壬寅。伊予国献白燕。
《文武三年(六九九)九月丙寅(壬子朔十五)》○九月丙寅。修理高安城。
《文武三年(六九九)九月辛未(二十)》○辛未。詔、令正大弐已下無位已上者。人別備弓・矢・甲・桙及兵馬。各有差。又勅、京畿。同亦儲之。
《文武三年(六九九)九月丙子(廿五)》○丙子。新田部皇女薨。勅王臣・百官人等会葬。天智天皇之皇女也。
《文武三年(六九九)十月甲午(壬午朔十三)》○冬十月甲午。詔、赦天下有罪者。但十悪・強窃二盗、不在赦限。為欲営造越智。山科二山陵也。
《文武三年(六九九)十月辛丑(廿)》○辛丑。遣浄広肆衣縫王。直大壱当麻真人国見。直広参土師宿禰根麻呂。直大肆田中朝臣法麻呂。判官四人。主典二人。大工二人於越智山陵。浄広肆大石王。直大弐粟田朝臣真人。直広参土師宿禰馬手。直広肆小治田朝臣当麻。判官四人。主典二人。大工二人於山科山陵。並分功修造焉。
《文武三年(六九九)十月戊申(廿七)》○戊申。遣巡察使于諸国。検察非違。
《文武三年(六九九)十一月辛亥朔》○十一月辛亥朔。日有蝕之。
《文武三年(六九九)十一月甲寅(四)》○甲寅。文忌寸博士。刑部真木等自南嶋至。進位各有差。
《文武三年(六九九)十一月己卯(廿九)》○己卯。施義淵法師稲一万束。襃学行也。
《文武三年(六九九)十二月癸未(辛巳朔三)》○十二月癸未。浄広弐大江皇女薨。令王臣・百官人等会葬。天智天皇之皇女也。
《文武三年(六九九)十二月甲申(四)》○甲申。令大宰府修三野。稲積二城。
《文武三年(六九九)十二月庚子(廿)》○庚子。始置鋳銭司。以直大肆中臣朝臣意美麻呂為長官。
《文武四年(七〇〇)正月丁巳(辛亥朔七)》四年春正月丁巳。授新田部皇子浄広弐。
《文武四年(七〇〇)正月癸亥(十三)》○癸亥。有詔。賜左大臣多治比真人嶋霊寿杖及輿台。優高年也。
《文武四年(七〇〇)二月乙酉(辛巳朔五)》○二月乙酉。上総国司請安房郡大少領連任父子兄弟。許之。
《文武四年(七〇〇)二月戊子(八)》○戊子。令丹波国献錫。
《文武四年(七〇〇)二月己亥(十九)》○己亥。令越後・佐渡二国修営石船柵。
《文武四年(七〇〇)二月壬寅(廿二)》○壬寅。遣巡察使于東山道。検察非違。
《文武四年(七〇〇)二月丁未(廿七)》○丁未。累勅王臣・京畿。令備戎具。
《文武四年(七〇〇)三月己未(庚戌朔十)》○三月己未。道照和尚物化。天皇甚悼惜之。遣使吊賻之。和尚河内国丹比郡人也。俗姓船連。父恵釈少錦下。和尚戒行不欠。尤尚忍行。嘗弟子欲究其性。窃穿便器。漏汚被褥。和尚乃微笑曰。放蕩小子、汚人之床。竟無復一言焉。初孝徳天皇白雉四年。随使入唐。適遇玄弉三蔵。師受業焉。三蔵特愛。令住同房。謂曰。吾昔往西域。在路飢乏。無村可乞。忽有一沙門、手持梨子。与吾食之。吾自啖後、気力日健。今汝是持梨沙門也。又謂曰。経論深妙、不能究竟。不如学禅流伝東土。和尚奉教。始習禅定。所悟稍多。於後随使帰朝。臨訣。三蔵以所持舎利・経論。咸授和尚而曰。人能弘道。今以斯文附属。又授一鐺子曰。吾従西域自所将来。煎物養病。無不神験。於是和尚拝謝。啼泣而辞。及至登州。使人多病。和尚出鐺子。暖水煮粥。遍与病徒。当日即差。既解纜順風而去。比至海中。船漂蕩不進者、七日七夜。諸人怪曰。風勢快好。計日応到本国。船不肯行。計必有意。卜人曰。竜王欲得鐺子。和上聞之曰。鐺子此是三蔵之所施者也。竜王何敢索之。諸人皆曰。今惜鐺子不与。恐合船為魚食。因取鐺子、抛入海中。登時船進、還帰本朝。於元興寺東南隅。別建禅院而住焉。于時天下行業之
徒。従和尚学禅焉。於後周遊天下。路傍穿井。諸津済処。儲船造橋。乃山背国宇治橋。和尚之所創造者也。和尚周遊凡十有余載。有勅請還止住禅院。坐禅如故。或三日一起。或七日一起。倏忽香気従房出。諸弟子驚怪。就而謁和尚。端坐縄床。無有気息。時年七十有二。弟子等奉遺教。火葬於粟原。天下火葬従此而始也。世伝云。火葬畢。親族与弟子相争。欲取和上骨斂之。飄風忽起。吹〓[風+易]灰骨。終不知其処。時人異焉。後遷都平城也。和尚弟及弟子等奏聞。徙建禅院於新京。今平城右京禅院是也。此院多有経論。書迹楷好。並不錯誤。皆和上之所将来者也。
《文武四年(七〇〇)三月甲子(十五)》○甲子。詔諸王臣読習令文。又撰成律条。
《文武四年(七〇〇)三月丙寅(十七)》○丙寅。令諸国定牧地放牛馬。
《文武四年(七〇〇)四月癸未(庚辰朔四)》○夏四月癸未。浄広肆明日香皇女薨。遣使弔賻之。天智天皇之皇女也。
《文武四年(七〇〇)五月辛酉(己酉朔十三)》○五月辛酉。以直広肆佐伯宿禰麻呂。為遣新羅大使。勤大肆佐味朝臣賀佐麻呂為小使。大少位各一人。大少史各一人。
《文武四年(七〇〇)六月庚辰(戊寅朔三)》○六月庚辰。薩末比売。久売。波豆。衣評督衣君県。助督衣君弖自美。又肝衝難波。従肥人等、持兵。剽劫覓国使刑部真木等。於是勅竺志惣領。准犯决罸。
《文武四年(七〇〇)六月甲午(十七)》○甲午。勅浄大参刑部親王。直広壱藤原朝臣不比等。直大弐粟田朝臣真人。直広参下毛野朝臣古麻呂。直広肆伊岐連博得。直広肆伊余部連馬養。勤大壱薩弘恪。勤広参土部宿禰甥。勤大肆坂合部宿禰唐。務大壱白猪史骨。追大壱黄文連備。田辺史百枝。道君首名。狭井宿禰尺麻呂。追大壱鍜造大角。進大壱額田部連林。進大弐田辺史首名。山口伊美伎大麻呂。直広肆調伊美伎老人等。撰定律令。賜禄各有差。
《文武四年(七〇〇)八月戊申(丙午朔三)》○八月戊申。宇尼備。賀久山。成会山陵。及吉野宮辺樹木、無故彫枯。
《文武四年(七〇〇)八月乙卯(十)》○乙卯。長門国献白亀。
《文武四年(七〇〇)八月乙丑(二十)》○乙丑。勅僧通徳。恵俊並還俗。代度各一人。賜通徳姓陽侯史。名久爾曾。授勤広肆。賜恵俊姓吉。名宜。授務広肆。為用其芸也。
《文武四年(七〇〇)八月丁卯(廿二)》○丁卯。赦天下。但十悪・盗人不在赦限。高年賜物。又依巡察使奏状。諸国司等。随其治能。進階賜封各有差。阿倍朝臣御主人。大伴宿禰御行、並授正広参。因幡守勤大壱船連秦勝封卅戸。遠江守勤広壱漆部造道麻呂廿戸。並〓善政也。
《文武四年(七〇〇)十月壬子(乙巳朔八)》○冬十月壬子。施京畿年九十已上僧尼等〓[糸+施の旁]・綿・布。始置製衣冠司。
《文武四年(七〇〇)十月己未(十五)》○己未。以直大壱石上朝臣麻呂。為筑紫総領。直広参小野朝臣毛野為大弐。直広参波多朝臣牟後閉為周防総領。直広参上毛野朝臣小足為吉備総領。直広参百済王遠宝為常陸守。
《文武四年(七〇〇)十月癸亥(十九)》○癸亥。直広肆佐伯宿禰麻呂等、至自新羅。献孔雀及珍物。
《文武四年(七〇〇)十月庚午(廿六)》○庚午。遣使于周防国造舶。
《文武四年(七〇〇)十一月壬午(乙亥朔八)》○十一月壬午。新羅使薩〓[冫+食]金所毛、来赴母王之喪。
《文武四年(七〇〇)十一月乙未(廿一)》○乙未。天下盗賊往々而在。遣使逐捕。
《文武四年(七〇〇)十一月壬寅(廿八)》○壬寅。大倭国葛上郡鴨君粳売一産二男一女。賜〓[糸+施の旁]四疋。綿四屯。布八端。稲四百束。乳母一人。
《文武四年(七〇〇)月十二月庚午(廿六)》○十二月庚午。大倭国疫。賜医薬救之。
続日本紀巻第一



『続日本紀』国史大系版 巻第二

《巻首》続日本紀巻第二〈 起大宝元年正月、尽二年十二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
 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天之真宗豊祖父天皇〈 文武天皇 第〓二 〉
《大宝元年(七〇一)正月乙亥朔》大宝元年春正月乙亥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其儀、於正門樹烏形幢。左日像・青竜・朱雀幡。右月像・玄武・白虎幡。蕃夷使者、陳列左右。文物之儀。於是備矣。
《大宝元年(七〇一)正月戊寅(四)》○戊寅。天皇御大安殿、受祥瑞。如告朔儀。
《大宝元年(七〇一)正月戊子(十四)》○戊子。新羅大使薩〓[冫+食]金所毛卒。賻〓[糸+施の旁]一百五十疋。綿九百卅二斤。布一百段。小使級〓[冫+食]金順慶及水手已上。賜禄有差。
《大宝元年(七〇一)正月己丑(十五)》○己丑。大納言正広参大伴宿禰御行薨。帝甚悼惜之。遣直広肆榎井朝臣倭麻呂等。監護喪事。遣直広壱藤原朝臣不比等等。就第宣詔。贈正広弐右大臣。御行、難破朝右大臣大紫長徳之子也。
《大宝元年(七〇一)正月庚寅(十六)》○庚寅。宴皇親及百寮於朝堂。直広弐已上者。特賜御器膳并衣・裳。極楽而罷。
《大宝元年(七〇一)正月壬辰(十八)》○壬辰。廃大射。以贈右大臣喪故也。
《大宝元年(七〇一)正月丁酉(廿三)》○丁酉。以守民部尚書直大弐粟田朝臣真人。為遣唐執節使。左大弁直広参高橋朝臣笠間為大使。右兵衛率直広肆坂合部宿禰大分為副使。参河守務大肆許勢朝臣祖父為大位。刑部判事進大壱鴨朝臣吉備麻呂為中位。山代国相楽郡令追広肆掃守宿禰阿賀流為小位。進大参錦部連道麻呂為大録。進大肆白猪史阿麻留。無位山於億良為少録。
《大宝元年(七〇一)正月癸卯(廿九)》○癸卯。直広壱県犬養宿禰大侶卒。遣浄広肆夜気王等、就第宣詔。贈正広参。以壬申年功也。
《大宝元年(七〇一)二月丁未(甲辰朔四)》○二月丁未。詔始任下物職。
《大宝元年(七〇一)二月丁巳(十四)》○丁巳。釈奠。〈 注、釈奠之礼。於是始見矣。 〉
《大宝元年(七〇一)二月己未(十六)》○己未。遣泉内親王侍於伊勢斎宮。
《大宝元年(七〇一)二月癸亥(廿)》○癸亥。行幸吉野離宮。
《大宝元年(七〇一)二月丙寅(廿三)》○丙寅。任勘民官戸籍史等。
《大宝元年(七〇一)二月庚午(廿七)》○庚午。車駕至自吉野宮。
《大宝元年(七〇一)三月丙子(甲戌朔三)》○三月丙子。賜宴王親及群臣於東安殿。
《大宝元年(七〇一)三月戊子(十五)》○戊子。遣追大肆凡海宿禰麁鎌于陸奥冶金。
《大宝元年(七〇一)三月壬辰(十九)》○壬辰。令僧弁紀還俗。代度一人。賜姓春日倉首、名老。授追大壱。
《大宝元年(七〇一)三月甲午(廿一)》○甲午。対馬嶋貢金。建元為大宝元年。」始依新令。改制官名・位号。親王明冠四品。諸王浄冠十四階。合十八階。諸臣正冠六階。直冠八階。勤冠四階。務冠四階。追冠四階。進冠四階。合卅階。外位始直冠正五位上階。終進冠少初位下階。合廿階。勲位始正冠正三位。終追冠従八位下階。合十二等。始停賜冠。易以位記。語在年代暦。又服制。親王四品已上。諸王・諸臣一位者、皆黒紫。諸王二位以下。諸臣三位以上者、皆赤紫。直冠上四階深緋。下四階浅緋。勤冠四階深緑。務冠四階浅緑。追冠四階深縹。進冠四階浅縹。皆漆冠。綺帯。白襪。黒革〓[潟の旁]。其袴者。直冠以上者皆白縛口袴。勤冠以下者白脛裳。」授左大臣正広弐多治比真人嶋正正二位。大納言正広参阿倍朝臣御主人正従二位。中納言直大壱石上朝臣麻呂。直広壱藤原朝臣不比等正正三位。直大壱大伴宿禰安麻呂。直広弐紀朝臣麻呂正従三位。又諸王十四人。諸臣百五人。改位号進爵。各有差。」以大納言正従二位阿倍朝臣御主人為右大臣。中納言正正三位石上朝臣麻呂。藤原朝臣不比等。正従三位紀朝臣麻呂。並為大納言。是日罷中納言官。
《大宝元年(七〇一)三月己亥(廿六)》○己亥。丹波国地震三日。
《大宝元年(七〇一)三月壬寅(廿九)》○壬寅。賜右大臣従二位阿倍朝臣御主人。〓[糸+施の旁]五百疋。糸四百〓[糸+句]。布五千段。鍬一万口。鉄五万斤。備前。備中。但馬。安芸国田廿町。
《大宝元年(七〇一)四月甲辰朔》○夏四月甲辰朔。日有蝕之。
《大宝元年(七〇一)四月丙午(三)》○丙午。勅。山背国葛野郡月読神。樺井神。木嶋神。波都賀志神等神稲。自今以後。給中臣氏。
《大宝元年(七〇一)四月庚戌(七)》○庚戌。遣右大弁従四位下下毛野朝臣古麻呂等三人。始講新令。親王・諸臣・百官人等、就而習之。
《大宝元年(七〇一)四月癸丑(十)》○癸丑。遣唐大通事大津造広人賜垂水君姓。
《大宝元年(七〇一)四月乙卯(十二)》○乙卯。遣唐使等拝朝。
《大宝元年(七〇一)四月戊午(十五)》○戊午。奉幣帛于諸社。祈雨于名山大川。罷田領、委国司巡検。
《大宝元年(七〇一)五月癸酉朔》○五月癸酉朔。太政官処分。王臣五位已上上日。本司月終移式部。然後、式部抄録。申送太政官。
《大宝元年(七〇一)五月丁丑(五)》○丁丑。令群臣五位已上出走馬。天皇臨観焉。
《大宝元年(七〇一)五月己卯(七)》○己卯。入唐使粟田朝臣真人授節刀。」勅。一位已下。賜休暇、不得過十五日。唯大納言已上。不在聴限。
《大宝元年(七〇一)五月己亥(廿七)》○己亥。始改勤位已下之号。内外有位六位已下者。進階一級。
《大宝元年(七〇一)六月壬寅朔》○六月壬寅朔。令正七位下道君首名説僧尼令于大安寺。
《大宝元年(七〇一)六月癸卯(二)》○癸卯、正五位上忌部宿禰色布知卒。詔贈従四位上。以壬申年功也。」始補内舍人九十人。於太政官列見。
《大宝元年(七〇一)六月己酉(八)》○己酉。勅。凡其庶務。一依新令。又国宰・郡司。貯置大税。必須如法。如有闕怠。随事科断。是日。遣使七道。宣告依新令為政。及給大租之状。并頒付新印様。
《大宝元年(七〇一)六月壬子(十一)》○壬子。以正五位上波多朝臣牟胡閉。従五位上許曾倍朝臣陽麻呂。任造薬師寺司。
《大宝元年(七〇一)六月丁巳(十六)》○丁巳。引王親及侍臣。宴於西高殿。賜御器膳并帛各有差。
《大宝元年(七〇一)六月丙寅(廿五)》○丙寅。以時雨不降。令四畿内祈雨焉。免当年調。
《大宝元年(七〇一)六月庚午(廿九)》○庚午。太上天皇幸吉野離宮。
《大宝元年(七〇一)七月辛巳(壬申朔十)》○秋七月辛巳。車駕至自吉野離宮。
《大宝元年(七〇一)七月壬辰(廿一)》○壬辰。勅、親王已下。准其官位賜食封。又壬申年功臣。随功等第亦賜食封。並各有差。又勅。先朝論功行封時。賜村国小依百廿戸。当麻公国見。県犬養連大侶。榎井連小君。書直知徳。書首尼麻呂。黄文造大伴。大伴連馬来田。大伴連御行。阿倍普勢臣御主人。神麻加牟陀君児首一十人各一百戸。若桜部臣五百瀬。佐伯連大目。牟宜都君比呂。和爾部臣君手四人各八十戸。凡十五人。賞雖各異。而同居中第。宜依令四分之一伝子。又皇大妃。内親王。及女王。嬪封各有差。是日。左大臣正二位多治比真人嶋薨。詔、遣右少弁従五位下波多朝臣広足。治部少輔従五位下大宅朝臣金弓等。監護喪事。又遣三品刑部親王。正三位石上朝臣麻呂。就第吊賻之。正五位下路真人大人為公卿之誄。従七位下下毛野朝臣石代為百官之誄。大臣。宣化天皇之玄孫。多冶比王之子也。
《大宝元年(七〇一)七月戊戌(廿七)》○戊戌。太政官処分。造宮官准職。造大安・薬師二寺官准寮。造塔・丈六二官准司焉。」凡選任之人。奏任以上者。以名籍送太政官。判任者。式部銓擬而送之。」又功臣封応伝子。若無子勿伝。但養兄弟子為子者聴伝。其伝封之人、亦無子。聴更立養子而転授之。其計世葉。一同正子。但以嫡孫為継。不得伝封。」又五位以上子。依蔭出身。以兄弟子為養子、聴叙位。其以嫡孫為継不得也。」又画工及主計・主税算師雅楽諸師、如此之類。准官判任。
《大宝元年(七〇一)八月壬寅(辛丑朔二)》○八月壬寅。勅僧恵耀。信成。東楼。並令還俗復本姓。代度各一人。恵耀姓禄。名兄麻呂。信成姓高。名金蔵。東楼、姓王。名中文。
《大宝元年(七〇一)八月癸卯(三)》○癸卯。遣三品刑部親王。正三位藤原朝臣不比等。従四位下下毛野朝臣古麻呂。従五位下伊吉連博徳。伊余部連馬養等、撰定律令。於是始成。大略以浄御原朝庭為准正。仍賜禄有差。
《大宝元年(七〇一)八月甲辰(四)》○甲辰。太政官処分。近江国志我山寺封。起庚子年計満卅歳。観世音寺・筑紫尼寺封。起大宝元年計満五歳。並停止之。皆准封施物。」又斎宮司准寮。属官准長上焉。
《大宝元年(七〇一)八月丁未(七)》○丁未。先是。遣大倭国忍海郡人三田首五瀬於対馬嶋。冶成黄金。至是。詔、授五瀬正六位上。賜封五十戸。田十町。并〓[糸+施の旁]・綿・布・鍬。仍免雑戸之名。対馬嶋司及郡司主典已上進位一階。其出金郡司者二階。獲金人、家部宮道授正八位上。并賜〓[糸+施の旁]・綿・布・鍬。復其戸終身。百姓三年。又贈右大臣大伴宿禰御行、首遣五瀬冶金。因賜大臣子封百戸。田〓町。〈 注、年代暦曰。於後五瀬之詐欺発露。知贈右大臣為五瀬所誤也。 〉」撰令所処分。職事官人、賜禄之日。五位已下、皆参大蔵受其禄。若不然者。弾正糺察焉。
《大宝元年(七〇一)八月戊申(八)》○戊申。遣明法博士於六道。〈 除西海道。 〉講新令。
《大宝元年(七〇一)八月己酉(九)》○己酉。皇親年満者、不論官不。皆入賜禄之額。
《大宝元年(七〇一)八月甲寅(十四)》○甲寅。播磨。淡路。紀伊三国言。大風潮漲。田園損傷。遣使巡監農桑、存問百姓。」又遣使於河内。摂津。紀伊等国。営造行宮。兼造御船卅八艘。予備水行也。
《大宝元年(七〇一)八月辛酉(廿一)》○辛酉。参河。遠江。相摸。近江。信濃。越前。佐渡。但馬。伯耆。出雲。備前。安芸。周防。長門。紀伊。讃岐。伊予十七国蝗。大風、壊百姓廬舍、損秋稼。」詔、贈従五位下調忌寸老人正五位上。以預撰律令也。
《大宝元年(七〇一)八月丙寅(廿六)》○丙寅。廃高安城。其舍屋、雑儲物。移貯于大倭。河内二国。」令諸国加差衛士配衛門府焉。
《大宝元年(七〇一)九月戊寅(庚午朔九)》○九月戊寅。遣使諸国。巡省産業。賑恤百姓。
《大宝元年(七〇一)九月丁亥(十八)》○丁亥。天皇幸紀伊国。
《大宝元年(七〇一)十月丁未(庚子朔八)》○冬十月丁未。車駕至武漏温泉。
《大宝元年(七〇一)十月戊申(九)》○戊申。従官并国郡司等。進階、并賜衣・衾。及国内高年給稲各有差。勿収当年租調并正税利。唯武漏郡本利並免。曲赦罪人。
《大宝元年(七〇一)十月戊午(十九)》○戊午。車駕自紀伊至。
《大宝元年(七〇一)十月己未(二十)》○己未。免従駕諸国騎士当年調庸、及担夫田租。
《大宝元年(七〇一)十一月壬申(己巳朔四)》○十一月壬申。大赦天下。但盗人者不在赦限。老疾及僧尼賜物。各有差。
《大宝元年(七〇一)十一月丙子(八)》○丙子。始任造大幣司。以正五位下弥努王。従五位下引田朝臣爾閉為長官。
《大宝元年(七〇一)十一月丁丑(九)》○丁丑。令弾正台巡察畿内。
《大宝元年(七〇一)十一月乙酉(十七)》○乙酉。太政官処分。承前有恩赦罪之日。例率罪人等。集於朝庭。自今以後。不得更然。赦令已降。令所司放之。
《大宝元年(七〇一)十二月戊申(己亥朔十)》○十二月戊申。賜諸王卿等〓[代+巾]様。
《大宝元年(七〇一)十二月癸丑(十五)》○癸丑。制。五位以上婦、不得着夫服色。但朝会之日、聴着得色已下。
《大宝元年(七〇一)十二月乙丑(廿七)》○乙丑。大伯内親王薨。天武天皇之皇女也。
☆《大宝元年(七〇一)是年》◎是年。夫人藤原氏誕皇子也。
《大宝二年(七〇二)正月己巳朔》二年春正月己巳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親王及大納言已上始着礼服。諸王臣已下着朝服。
《大宝二年(七〇二)正月丙子(八)》○丙子。造宮職献杠谷樹長八尋。〈 俗曰比比良木。 〉
《大宝二年(七〇二)正月戊寅(十)》○戊寅。始置紀伊国賀〓[阜偏(こざとへん)+施の旁]駅家。
《大宝二年(七〇二)正月癸未(十五)》○癸未。宴群臣於西閣。奏五帝・太平楽。極歓而罷。賜物有差。
《大宝二年(七〇二)正月乙酉(十七)》○乙酉。以従三位大伴宿禰安麻呂為式部卿。正五位下美努王為左京大夫。正五位上布勢臣耳麻呂為摂津大夫。従五位下当麻真人橘為斎宮頭。従四位上大神朝臣高市麻呂為長門守。正六位上息長真人子老。丹比間人宿禰足嶋並授従五位下。
《大宝二年(七〇二)正月癸巳(廿五)》○癸巳。詔、以智淵法師為僧正。善往法師為大僧都。弁照法師為少僧都。僧照法師為律師。
《大宝二年(七〇二)二月戊戌朔。》○二月戊戌朔。始頒新律於天下。
《大宝二年(七〇二)二月庚戌(十三)》○庚戌。越後国疫。遣医・薬療之。是日。為班大幣。馳駅追諸国国造等入京。
《大宝二年(七〇二)二月丙辰(十九)》○丙辰。諸国大租。駅起稲及義倉。并兵器数文。始送于弁官。
《大宝二年(七〇二)二月丁巳(二十)》○丁巳。任諸国国師。
《大宝二年(七〇二)二月己未(廿二)》○己未。歌斐国献梓弓五百張。以充大宰府。是日。分遷伊太祁曾。大屋都比売。都麻都比売三神社。
《大宝二年(七〇二)二月乙丑(廿八)》○乙丑、諸国司等始給鎰而罷。〈 先是。別有税司主鎰。至是始給国司焉。 〉
《大宝二年(七〇二)三月壬申(戊辰朔五)》○三月壬申。因幡。伯耆。隠伎三国。蝗、損禾稼。
《大宝二年(七〇二)三月乙亥(八)》○乙亥。始頒度量于天下諸国。
《大宝二年(七〇二)三月戊寅(十一)》○戊寅。正五位下中臣朝臣意美麻呂。従五位下忌部宿禰子首。従六位下中臣朝臣石木。忌部宿禰狛麻呂。正七位下菅生朝臣国桙。従七位下巫部宿禰博士。正八位上忌部宿禰名代。並進位一階。
《大宝二年(七〇二)三月己卯(十二)》○己卯。鎮大安殿大祓。天皇御新宮正殿斎戒。惣頒幣帛於畿内及七道諸社。
《大宝二年(七〇二)三月甲申(十七)》○甲申。令大倭国繕治二槻離宮。」分越中国四郡、属越後国。
《大宝二年(七〇二)三月庚寅(廿三)》○庚寅。美濃国多伎郡民七百十六口。遷于近江国蒲生郡。
《大宝二年(七〇二)三月甲午(廿七)》○甲午。信濃国献梓弓一千廿張。以充大宰府。
《大宝二年(七〇二)三月丁酉(三十)》○丁酉。聴大宰府専銓擬所部国掾已下及郡司等。
《大宝二年(七〇二)四月庚子(戊戌朔三)》○夏四月庚子。禁祭賀茂神日。徒衆会集、執仗騎射。唯当国之人不在禁限。
《大宝二年(七〇二)四月乙巳(八)》○乙巳。飛騨国献神馬。大赦天下。唯盗人不在赦限。其国司目已上。出瑞郡大領者。進位各一階。賜禄有差。百姓賜復三年。獲瑞僧隆観、免罪人京。〈 流僧幸甚之子也。 〉又普賜親王以下畿内有位者物。免諸国今年田租。并減庸之半。
《大宝二年(七〇二)四月丁未(十)》○丁未。従七位下秦忌寸広庭、献杠谷樹八尋桙根。遣使者奉于伊勢大神宮。
《大宝二年(七〇二)四月庚戌(十三)》○庚戌。詔、定諸国国造之氏。其名具国造記。
《大宝二年(七〇二)四月壬子(十五)》○壬子。令筑紫七国及越後国簡点采女・兵衛貢之。但陸奥国勿貢。
《大宝二年(七〇二)五月辛未(丁卯朔五)》○五月辛未。勅。若五世王、自有辞訟、須受理者。特給坐席而与所分。
《大宝二年(七〇二)五月丁亥(廿一)》○丁亥。勅従三位大伴宿禰安麻呂。正四位下粟田朝臣真人。従四位上高向朝臣麻呂。従四位下下毛野朝臣古麻呂。小野朝臣毛野。令参議朝政。
《大宝二年(七〇二)六月壬寅(丁酉朔六)》○六月壬寅。復大倭国吉野・宇知二郡百姓。
《大宝二年(七〇二)六月癸卯(七)》○癸卯、上野国疫。給薬救之。
《大宝二年(七〇二)六月庚申(廿四)》○庚申。以従三位大伴宿禰安麻呂為兵部卿。
《大宝二年(七〇二)六月甲子(廿八)》○甲子。震海犬養門。
《大宝二年(七〇二)六月乙丑(廿九)》○乙丑。遣唐使等、去年従筑紫而入海。風浪暴険、不得渡海。至是乃発。
《大宝二年(七〇二)七月己巳(丙寅朔四)》○秋七月己巳。有勅、断親王乗馬入宮門。
《大宝二年(七〇二)七月癸酉(八)》○癸酉。詔。伊勢太神宮封物者。是神御之物。宜准供神事。勿令濫穢。又在山背国乙訓郡火雷神。毎旱祈雨。頻有徴験。宜入大幣及月次幣例。
《大宝二年(七〇二)七月乙亥(十)》○乙亥。詔。令内外文武官読習新令。」美濃国大野郡人神人大、献八蹄馬。給稲一千束。
《大宝二年(七〇二)七月丙子(十一)》○丙子。天皇幸吉野離宮。
《大宝二年(七〇二)七月乙未(三十)》○乙未。始講律。是日。赦天下罪人。
《大宝二年(七〇二)八月丙申朔》○八月丙申、朔。薩摩・多〓。隔化逆命。於是発兵征討。遂校戸置吏焉。」授出雲狛従五位下。
《大宝二年(七〇二)八月己亥(四)》○己亥。以正五位上高橋朝臣笠間。為造大安寺司。
《大宝二年(七〇二)八月庚子(五)》○庚子。駿河・下総二国大風。壊百姓廬舍。損禾稼。
《大宝二年(七〇二)八月癸卯(八)》○癸卯。震倭建命墓。遣使祭之。
《大宝二年(七〇二)八月戊申(十三)》○戊申。有勅。五衛府使部、始准兵衛給禄。
《大宝二年(七〇二)八月辛亥(十六)》○辛亥。以正三位石上朝臣麻呂為大宰師。
《大宝二年(七〇二)八月癸亥(廿八)》○癸亥。勅、伊勢太神宮服料用神戸調。
《大宝二年(七〇二)九月乙丑朔》○九月乙丑朔。日有蝕之。
《大宝二年(七〇二)九月戊寅(十四)》○戊寅。制。諸司告朔文者。主典以上送弁官。々惣納中務省。」討薩摩隼人軍士。授勲各有差。
《大宝二年(七〇二)九月辛巳(十七)》○辛巳。駿河。伊豆。下総。備中。阿波五国飢。遣使存恤。
《大宝二年(七〇二)九月癸未(十九)》○癸未。遣使於伊賀。伊勢。美濃。尾張。三河五国。営造行宮。
《大宝二年(七〇二)九月乙酉(廿一)》○乙酉。従五位下出雲狛賜臣姓。
《大宝二年(七〇二)九月丁亥(廿三)》○丁亥。大赦天下。
《大宝二年(七〇二)九月己丑(廿五)》○己丑。詔。甲子年定氏上時。所不載氏、今被賜姓者。自伊美吉以上。並悉令申。
《大宝二年(七〇二)十月乙未朔》○冬十月乙未朔。従四位下路真人登美卒。
《大宝二年(七〇二)十月丁酉(三)》○丁酉。先是。征薩摩隼人時。祷祈大宰所部神九処。実頼神威遂平荒賊。爰奉幣帛、以賽其祷焉。」唱更国司等〈 今薩摩国也。 〉言。於国内要害之地。建柵置戍守之。許焉。」鎮祭諸神。為将幸参河国也。
《大宝二年(七〇二)十月甲辰(十)》○甲辰。太上天皇幸参河国。令諸国無出今年田租。
《大宝二年(七〇二)十月乙巳(十一)》○乙巳。近江国献嘉禾。異畝同穂。
《大宝二年(七〇二)十月戊申(十四)》○戊申。頒下律令于天下諸国。
《大宝二年(七〇二)十月乙卯(廿一)》○乙卯。詔。上自曾祖。下至玄孫。奕世孝順者。挙戸給復。表旌門閭。以為義家焉。
《大宝二年(七〇二)十一月丙子(甲子朔十三)》○十一月丙子。行至尾張国。尾治連若子麻呂。牛麻呂。賜姓宿禰。国守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水守封一十戸。
《大宝二年(七〇二)十一月庚辰(十七)》○庚辰。行至美濃国。授不破郡大領宮勝木実外従五位下。国守従五位上石河朝臣子老封一十戸。
《大宝二年(七〇二)十一月乙酉(廿二)》○乙酉。行至伊勢国。国守従五位上佐伯宿禰石湯賜封一十戸。
《大宝二年(七〇二)十一月丁亥(廿四)》○丁亥。至伊賀国。行所経過尾張。美濃。伊勢。伊賀等国郡司及百姓。叙位賜禄各有差。
《大宝二年(七〇二)十一月戊子(廿五)》○戊子。車駕至自参河。免従駕騎士調。
《大宝二年(七〇二)十二月甲午(癸已朔二)》○十二月甲午。勅曰。九月九日。十二月三日。先帝忌日也。諸司当是日、宜為廃務焉。
《大宝二年(七〇二)十二月戊戌(六)》○戊戌。星昼見。
《大宝二年(七〇二)十二月壬寅(十)》○壬寅。始開美濃国岐蘇山道。
《大宝二年(七〇二)十二月乙巳(十三)》○乙巳。太上天皇不予。大赦天下。度一百人出家。令四畿内講金光明経。
《大宝二年(七〇二)十二月甲寅(廿二)》○甲寅。太上天皇崩。遺詔。勿素服挙哀。内外文武官釐務如常。喪葬之事、務従倹約。
《大宝二年(七〇二)十二月乙卯(廿三)》○乙卯。以二品穂積親王。従四位上犬上王。正五位下路真人大人。従五位下佐伯宿禰百足。黄文連本実。為作殯宮司。三品刑部親王。従四位下広瀬王。従五位上引田朝臣宿奈麻呂。従五位下民忌寸比良夫、為造大殿垣司。
《大宝二年(七〇二)十二月丁巳(廿五)》○丁巳。設斎於四大寺。
《大宝二年(七〇二)十二月辛酉(廿九)》○辛酉。殯于西殿。
《大宝二年(一〇二)十二月壬戌(三十)》○壬戌。廃大祓。但東西文部解除如常。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二



『続日本紀』国史大系版 巻第三
《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三〈 起大宝三元年正月、尽慶雲四年六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天之真宗豊祖父天皇〈 文武天皇 第〓二 〉
《大宝三年(七〇三)正月癸亥朔》三年春正月癸亥朔。廃朝。親王已下百官人等、拝太上天皇殯宮也。
《大宝三年(七〇三)正月甲子(二)》○甲子。遣正六位下藤原朝臣房前于東海道。従六位上多治比真人三宅麻呂于東山道。従七位上高向朝臣大足于北陸道。従七位下波多真人余射于山陰道。正八位上穂積朝臣老于山陽道。従七位上小野朝臣馬養于南海道。正七位上大伴宿禰大沼田于西海道。道別録事一人。巡省政績。申理寃枉。
《大宝三年(七〇三)正月丁卯(五)》○丁卯。奉為太上天皇。設斎于大安。薬師。元興。弘福四寺。
《大宝三年(七〇三)正月辛未(九)》○辛未。新羅国遣薩〓[冫+食]金福護。級〓[冫+食]金孝元等。来赴国王喪也。是日。制。主礼六人。元以大舍人為之。宜准斯例〓其課役。
《大宝三年(七〇三)正月壬午(廿)》○壬午。詔三品刑部親王、知太政官事。
《大宝三年(七〇三)二月丁未(癸巳朔十五)》○二月丁未。詔。従四位下下毛野朝臣古麻呂等四人。預定律令。宜議功賞。於是。古麻呂及従五位下伊吉連博徳。並賜田十町、封五十戸。贈正五位上調忌寸老人之男。田十町、封百戸。従五位下伊余部連馬養之男。田六町、封百戸。其封戸止身。田伝一世。
《大宝三年(七〇三)二月丙申(四)》○丙申。従七位下茨田足嶋。衣縫造孔子。並賜連姓。
《大宝三年(七〇三)二月癸卯(十一)》○癸卯。是日、当太上天皇七七。遣使四大寺及四天王・山田等卅三寺。設斎焉。」大宰史生、更加十員。
《大宝三年(七〇三)三月戊辰(壬戌朔七)》○三月戊辰。賜従四位下下毛野朝臣古麻呂功田廿町。
《大宝三年(七〇三)三月辛未(十)》○辛未。詔四大寺、読大般若経。度一百人。
《大宝三年(七〇三)三月丁丑(十六)》○丁丑。下制曰。依令。国博士於部内及傍国取用。然温故知新。希有其人。若傍国無人採用。則申省。然後、省選擬。更請処分。又有才堪郡司。若当郡有三等已上親者。聴任比郡。
《大宝三年(七〇三)三月戊寅(十七)》○戊寅。信濃。上野二国疫。給薬療之。
《大宝三年(七〇三)三月乙酉(廿四)》○乙酉。以義淵法師為僧正。
《大宝三年(七〇三)四月癸巳(壬辰朔二)》○夏四月癸巳。奉為太上天皇。設百曰斎於御在所。
《大宝三年(七〇三)四月乙未(四)》○乙未。従五位下高麗若光賜王姓。
《大宝三年(七〇三)四月辛亥(二十)》○辛亥。従七位下和気坂本賜君姓。
《大宝三年(七〇三)四月戊午(廿七)》○戊午。安芸国被略為奴婢者二百余人。免従本籍。
《大宝三年(七〇三)閏四月辛酉朔》○閏四月辛酉朔。大赦天下。」饗新羅客于難波館。詔曰。新羅国使薩〓[冫+食]金福護表云。寡君不幸。自去秋疾。以今春薨。永辞聖朝。朕思。其蕃君雖居異域。至於覆育。允同愛子。雖寿命有終。人倫大期。而自聞此言。哀感已甚。可差使発遣弔賻。其福護等、遥渉蒼波。能遂使旨。朕矜其辛勤。宜賜以布帛。是日。右大臣従二位阿倍朝臣御主人薨。遣正三位石上朝臣麻呂等弔賻之。
《大宝三年(七〇三)五月壬辰(辛卯朔二)》○五月壬辰。金福護等還蕃。」正七位上倉垣連子人。高祖根猪以来子孫。正七位上私小田。従七位上私比都自。長嶋。及昆弟等皆訴。得免雑戸。
《大宝三年(七〇三)五月癸巳(三)》○癸巳。流来新羅人、付福護等還本郷。
《大宝三年(七〇三)五月己亥(九)》○己亥。令紀伊国奈我。名草二郡、停布調献糸。但阿提。飯高。牟漏三郡、献銀也。
《大宝三年(七〇三)五月丙午(十六)》○丙午。相摸国疫。給薬救之。
《大宝三年(七〇三)六月乙丑(辛酉朔五)》○六月乙丑。以従四位上大神朝臣高市麻呂為左京大夫。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男人為大倭守。従五位上引田朝臣広目為斎宮頭兼伊勢守。
《大宝三年(七〇三)七月甲午(庚寅朔五)》○秋七月甲午。詔曰。籍帳之設。国家大信。逐時変更。詐偽必起。宜以庚午年籍為定。更無改易。」以従五位上大石王為河内守。正五位下黄文連大伴為山背守。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水守為尾張守。従五位下引田朝臣祖父為武蔵守。正五位上上毛野朝臣男足為下総守。正五位下猪名真人石前為備前守。」以災異頻見、年穀不登。詔減京畿及大宰府管内諸国調半。并免天下之庸。」又詔。五位已上、挙賢良方正之士。
《大宝三年(七〇三)六月壬寅(十三)》○壬寅。令四大寺読金光明経。
《大宝三年(七〇三)六月丙午(十七)》○丙午。近江国山火自焚。遣使祈雨于名山大川。
《大宝三年(七〇三)六月壬子(廿三)》○壬子。贈従五位下民忌寸大火正五位上。正六位上高田首新家従五位上。並遣使吊賻。以壬申年功也。
《大宝三年(七〇三)八月辛酉(庚申朔二)》○八月辛酉。以従五位上百済王良虞為伊予守。
《大宝三年(七〇三)八月甲子(五)》○甲子。大宰府請。有勲位者作番直軍団。考満之日、送於式部。一同散位。永預選叙。許之。
《大宝三年(七〇三)九月辛卯(己丑朔三)》○九月辛卯。賜四品志紀親王近江国鉄穴。
《大宝三年(七〇三)九月庚戌(廿二)》○庚戌。以従五位下波多朝臣広足為遣新羅大使。
《大宝三年(七〇三)九月癸丑(廿五)》○癸丑。施僧法蓮豊前国野〓町。〓医術也。
《大宝三年(七〇三)十月丁卯(己未朔九)》○冬十月丁卯。任太上天皇御葬司。以二品穂積親王為御装長官。従四位下広瀬王。正五位下石川朝臣宮麻呂。従五位下猪名真人大村為副。政人四人。史二人。四品志紀親王為造御竈長官。従四位上息長王。正五位上高橋朝臣笠間。正五位下土師宿禰馬手為副。政人四人。史四人。
《大宝三年(七〇三)十月甲戌(十六)》○甲戌。僧隆観還俗。本姓金。名財。沙門幸甚子也。頗渉芸術。兼知算暦。
《大宝三年(七〇三)十月癸未(廿五)》○癸未。天皇御大安殿。詔賜遣新羅使波多朝臣広足。額田人足。各衾一領。衣一襲。又賜新羅王錦二匹。〓[糸+施の旁]〓匹。
《大宝三年(七〇三)十一月癸卯(戊子朔十六)》○十一月癸卯。太政官処分。巡察使所記諸国郡司等、有治能者。式部宜依令称挙。有過失者。刑部依律推断。
《大宝三年(七〇三)十二月甲子(丁巳朔八)》○十二月甲子。始皇親・五世王。五位已上子。年満廿一已上者。録其歴名。申送式部省。
《大宝三年(七〇三)十二月己巳(十三)》○己巳。以正五位下路真人大人為衛士督。
《大宝三年(七〇三)十二月癸酉(十七)》○癸酉。従四位上当麻真人智徳。率諸王・諸臣。奉誄太上天皇。謚曰大倭根子天之広野日女尊。是日。火葬於飛鳥岡。
《大宝三年(七〇三)十二月壬午(廿六)》○壬午。合葬於大内山陵。
《慶雲元年(七〇四)正月丁亥朔》慶雲元年春正月丁亥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五位已上始座始設榻焉。
《慶雲元年(七〇四)正月癸巳(七)》○癸巳。詔以大納言従二位石上朝臣麻呂為右大臣。無位長屋王授正四位上。無位大市王。手嶋王。気多王。夜須王。倭王。宇大王。成会王、並授従四位下。従六位上高橋朝臣若麻呂。従六位下若犬養宿禰檳榔。正六位上穂積朝臣山守。巨勢朝臣久須比。大神朝臣狛麻呂。佐伯宿禰垂麻呂。従六位下阿曇宿禰虫名。従六位上采女朝臣枚夫。正六位下太朝臣安麻呂。従六位上阿倍朝臣首名。従六位下田口朝臣益人。正六位下笠朝臣麻呂。従六位上石上朝臣豊庭。従六位下大伴宿禰道足。曾禰連足人。正六位上文忌寸尺加。従六位下秦忌寸百足。正六位上佐太忌寸老。漆部造道麻呂。上村主大石。米多君北助。王敬受。従六位上多治比真人三宅麻呂。正六位上台忌寸八嶋、並授従五位下。
《慶雲元年(七〇四)正月丁酉(十一)》○丁酉。二品長親王。舍人親王。穂積親王。三品刑部親王、益封各二百戸。三品新田部親王。四品志紀親王各一百戸。右大臣従二位石上朝臣麻呂二千一百七十戸。大納言従二位藤原朝臣不比等八百戸。自余三位已下五位已上十四人各有差。
《慶雲元年(七〇四)正月壬寅(十六)》○壬寅。詔。御名部内親王。石川夫人、益封各一百戸。
《慶雲元年(七〇四)正月戊申(廿二)》○戊申。伊勢国多気・度会二郡少領已上者。聴連任三等已上親。
《慶雲元年(七〇四)正月辛亥(廿五)》○辛亥。始停百官跪伏之礼。
《慶雲元年(七〇四)二月丙辰朔》○二月丙辰朔。日有蝕之。
《慶雲元年(七〇四)二月癸亥(八)》○癸亥。神祇官大宮主入長上例。
《慶雲元年(七〇四)二月乙亥(廿)》○乙亥。従五位上村主百済。改賜阿刀連姓。
《慶雲元年(七〇四)三月甲寅(丙戌朔廿九)》○三月甲寅。信濃国疫。給薬療之。
《慶雲元年(七〇四)四月甲子(丙辰朔九)》○夏四月甲子。令鍜冶司鋳諸国印。
《慶雲元年(七〇四)四月庚午(十五)》○庚午。以信濃国献弓一千四百張、充大宰府。
《慶雲元年(七〇四)四月甲戌(十九)》○甲戌。讃岐国飢。賑恤之。
《慶雲元年(七〇四)四月壬午(廿七)》○壬午。備中。備後。安芸。阿波四国苗損。並加賑恤。
《慶雲元年(七〇四)五月甲午(乙酉朔十)》○五月甲午。備前国献神馬。西楼上慶雲見。詔。大赦天下。改元為慶雲元年。高年、老疾並加賑恤。又免壬寅年以往大税。及出神馬郡当年調。又親王・諸王・百官使部已上。賜禄有差。献神馬国司。守正五位下猪名真人石前進位一階。初見慶雲人式部少丞従七位上小野朝臣馬養三階。並賜〓[糸+施の旁]十疋。糸廿〓[糸+句]。布卅端。鍬〓口。
《慶雲元年(七〇四)五月庚子(十六)》○庚子。武蔵国飢。賑恤之。
《慶雲元年(七〇四)六月丁巳(乙卯朔三)》○六月丁巳。勅。諸国兵士。団別分為十番。毎番十日。教習武芸。必使斉整。令条以外。不得雑使。其有関須守者。随便斟酌。令足守備。
《慶雲元年(七〇四)六月己未(五)》○己未。令諸国勲七等以下身無官位者。聴直軍団続労。上経三年。折当両考。満之年送式部。選同散位之例。其身材強幹、須堪時務者。国司商量充使之。年限・考第。一准所任之例。
《慶雲元年(七〇四)六月乙丑(十一)》○乙丑。河内国古市郡人高屋連薬女、一産三男。賜〓[糸+施の旁]二疋。綿二屯。布四端。
《慶雲元年(七〇四)六月己巳(十五)》○己巳。阿波国献木連理。
《慶雲元年(七〇四)六月丙子(廿二)》○丙子。奉幣祈雨于諸社。
《慶雲元年(七〇四)七月甲申朔》○秋七月甲申朔。正四位下粟田朝臣真人自唐国至。初至唐時。有人、来問曰。何処使人。答曰。日本国使。我使反問曰。此是何州界。答曰。是大周楚州塩城県界也。更問。先是大唐。今称大周。国号縁何改称。答曰。永淳二年。天皇太帝崩。皇太后登位。称号聖神皇帝。国号大周。問答略了。唐人謂我使曰。亟聞。海東有大倭国。謂之君子国。人民豊楽。礼義敦行。今看使人。儀容大浄。豈不信乎。語畢而去。
《慶雲元年(七〇四)七月丙戌(三)》○丙戌。左京職献白燕。下総国献白烏。
《慶雲元年(七〇四)七月壬辰(九)》○壬辰。以時雨不降。遣使祈雨於諸社。
《慶雲元年(七〇四)七月庚子(十七)》○庚子。公廨禄給式部省、大学・散位等寮。
《慶雲元年(七〇四)七月壬寅(十九)》○壬寅。詔京師高年八十已上者。咸加賑恤。
《慶雲元年(七〇四)七月甲辰(廿一)》○甲辰。奉幣帛于住吉社。
《慶雲元年(七〇四)七月乙巳(廿二)》○乙巳。贈従五位上坂合部宿禰唐正五位下。右大臣従二位阿倍朝臣御主人功封百戸四分之一。伝子従五位上広庭。贈従五位上高田首新家功封〓戸四分之一。伝子無位首名。
《慶雲元年(七〇四)八月丙辰(甲寅朔三)》○八月丙辰。遣新羅使従五位上波多朝臣広足等、至自新羅。
《慶雲元年(七〇四)八月戊午(五)》○戊午。伊勢・伊賀二国蝗。
《慶雲元年(七〇四)八月辛巳(廿八)》○辛巳。周防国大風。抜樹傷秋稼。
《慶雲元年(七〇四)十月丁巳(癸丑朔五)》○冬十月丁巳。有詔。以水旱失時。年穀不稔。免課役并当年田租。
《慶雲元年(七〇四)十月辛酉(九)》○辛酉。粟田朝臣真人等拝朝。」正六位上幡文通為遣新羅大使。
《慶雲元年(七〇四)十月戊辰(十六)》○戊辰。幡文通賜造姓。
《慶雲元年(七〇四)十一月癸巳(癸未朔十一)》○十一月癸巳。設太上天皇百七斎于諸寺。
《慶雲元年(七〇四)十一月庚寅(八)》○庚寅。遣従五位上忌部宿禰子首。供幣帛。鳳凰鏡。〓子錦于伊勢大神宮。
《慶雲元年(七〇四)十一月丙申(十四)》○丙申。改従四位下引田朝臣宿奈麻呂姓。賜阿倍朝臣。」賜正四位下粟田朝臣真人。大倭国田廿町穀一千斛。以奉使絶域也。
《慶雲元年(七〇四)十一月壬寅(廿)》○壬寅。始定藤原宮地。宅入宮中百姓一千五百煙、賜布有差。
《慶雲元年(七〇四)十二月辛酉(壬子朔十)》○十二月辛酉。供幣帛于諸社。
《慶雲元年(七〇四)十二月辛未(二十)》○辛未。大宰府言。去秋大風。抜樹傷年穀。
☆《慶雲元年(七〇四)是年夏》◎是年夏。伊賀・伊豆二国疫。並給医薬療之。
《慶雲二年(七〇五)正月丙申(壬午朔十五)》二年春正月丙申。賜宴文武百寮于朝堂。
《慶雲二年(七〇五)正月庚子(十九)》○庚子。無位安八万王授従四位下。
《慶雲二年(七〇五)三月癸未(庚辰朔四)》○三月癸未。車駕幸倉橋離宮。
《慶雲二年(七〇五)三月丙戌(七)》○丙戌。正四位下豊国女王卒。
《慶雲二年(七〇五)四月壬子(庚戌朔三)》○夏四月壬子。詔曰。朕以菲薄之躬。託于王公之上。不能徳感上天、仁及黎庶。遂令陰陽錯謬。水旱失時。年穀不登。民多菜色。毎念於此、惻怛於心。宜令五大寺読金光明経。為救民苦。天下諸国。勿収今年挙税之利。并減庸半。
《慶雲二年(七〇五)四月甲寅(五)》○甲寅。遣使巡省天下諸国。
《慶雲二年(七〇五)四月庚申(十一)》○庚申。賜三品刑部親王越前国野一百町。
《慶雲二年(七〇五)四月丙寅(十七)》○丙寅。勅。依官員令。大納言四人。職掌既比大臣。官位亦超諸卿。朕顧念之。任重事密。充員難満。宜廃省二員為定両人。更置中納言三人。以補大納言不足。其職掌。敷奏、宣旨。待問、参議。其官位・料禄、准令。商量施行。太政官議奏。其職近大納言。事関機密。官位料禄。不可便軽。請、其位擬正四位上。別封二百戸。資人卅人。奏可之。」先是。諸国采女肩巾田。依令停之。至是復旧焉。
《慶雲二年(七〇五)四月辛未(廿二)》○辛未。天皇御大極殿。以正四位下粟田朝臣真人。高向朝臣麻呂。従四位上阿倍朝臣宿奈麻呂三人。為中納言。従四位上中臣朝臣意美麻呂為左大弁。従四位下息長真人老為右大弁。従四位上下毛野朝臣古麻呂為兵部卿。従四位下巨勢朝臣麻呂為民部卿。」給大宰府飛駅鈴八口。伝符十枚。長門国鈴二口。
《慶雲二年(七〇五)五月丙戌(己卯朔七)》○五月丙戌。三品忍壁親王薨。遣使監護喪事。天武天皇之第九皇子也。
《慶雲二年(七〇五)五月丁亥(八)》○丁亥。以正五位下大伴宿禰手拍。為尾張守。
《慶雲二年(七〇五)五月癸卯(廿四)》○癸卯。幡文造通等自新羅至。
《慶雲二年(七〇五)六月乙亥(己西朔廿六)》○六月乙亥。奉幣帛于諸社。以祈雨焉。
《慶雲二年(七〇五)六月丙子(廿七)》○丙子。太政官奏。比日亢旱。田園〓[火+焦]巻。雖久〓祈。未蒙嘉〓。請、遣京畿内浄行僧等祈雨。及罷出市廛。閉塞南門。奏可之。
《慶雲二年(七〇五)七月丙申(戊寅朔十九)》○秋七月丙申。大納言正三位紀朝臣麻呂薨。近江朝御史大夫贈正三位大人之子也。
《慶雲二年(七〇五)七月丙午(廿九)》○丙午。大倭国大風。損壊百姓廬舍。
《慶雲二年(七〇五)八月戊午(戊申朔十一)》○八月戊午。詔曰。陰陽失度。炎旱弥旬。百姓飢荒。或陥罪網。宜大赦天下。与民更新。死罪已下。罪無軽重。咸赦除之。老病・鰥寡孤独。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其八虐、常赦所不免。不在赦限。又免諸国調之半。」又授遣唐使粟田朝臣真人従三位。其使下人等。進位賜物各有差。」以従三位大伴宿禰安麻呂為大納言。従四位下美努王為摂津大夫。
《慶雲二年(七〇五)九月壬午(戊寅朔五)》○九月壬午。詔二品穂積親王、知太政官事。
《慶雲二年(七〇五)九月丙戌(九)》○丙戌。置八咫烏社于大倭国宇太郡祭之。
《慶雲二年(七〇五)九月丁酉(二十)》○丁酉。以従五位上当麻真人桜井為伊勢守。
《慶雲二年(七〇五)九月癸卯(廿六)》○癸卯。越前国献赤烏。国司并出瑞郡司等進位一階。百姓給復一年。獲瑞人完人臣国持授従八位下。並賜〓[糸+施の旁]・綿・布・鍬各有差。
《慶雲二年(七〇五)十月壬申(丁未朔廿六)》○冬十月壬申。詔、遣使於五道。〈 除山陽・西海道。 〉賑恤高年、老疾・鰥寡〓独。并免当年調之半。
《慶雲二年(七〇五)十月丙子(三十)》○丙子。新羅貢調使一吉〓[冫+食]金儒吉等来献。
《慶雲二年(七〇五)十一月己卯(丁丑朔三)》○十一月己卯。以正四位上小野朝臣毛野為中務卿。
《慶雲二年(七〇五)十一月庚辰(四)》○庚辰。従五位下当麻真人楯為斎宮頭。」有詔。加親王・諸王臣食封各有差。」先是。五位有食封。至是、代以位禄也。
《慶雲二年(七〇五)十一月己丑(十三)》○己丑。徴発諸国騎兵。為迎新羅使也。以正五位上紀朝臣古麻呂。為騎兵大将軍。
《慶雲二年(七〇五)十一月甲辰(廿八)》○甲辰。以大納言従三位大伴宿禰安麻呂。為兼大宰帥。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宮麻呂為大弐。
《慶雲二年(七〇五)十二月乙卯(丁未朔九)》○十二月乙卯。都下諸寺、権施食封各有差。
《慶雲二年(七〇五)十二月乙丑(十九)》○乙丑。令天下婦女。自非神部、斎宮宮人及老嫗。皆髻髪。〈 語在前紀。至是重制也。 〉
《慶雲二年(七〇五)十二月丙寅(二十)》○丙寅。正四位上葛野王卒。
《慶雲二年(七〇五)十二月癸酉(廿七)》○癸酉。無位山前王授従四位下。丹波王。阿刀王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三国真人人足。藤原朝臣武智麻呂。正六位下多治比真人夜部。佐味朝臣笠麻呂。藤原朝臣房前。従六位上中臣朝臣石木。狛朝臣秋麻呂。坂本朝臣阿曾麻呂。多治比真人県守。阿倍朝臣安麻呂。従六位下波多朝臣広麻呂。佐伯宿禰男。阿倍朝臣真君。田口朝臣広麻呂。巨勢朝臣子祖父。紀朝臣男人。正七位上大伴宿禰大沼田。正六位上坂合部宿禰三田麻呂。従六位下県犬養宿禰筑紫。正六位上坂上忌寸忍熊。船連秦勝。従六位下美努連浄麻呂並従五位下。是日。新羅使金儒吉等入京。
☆《慶雲二年(七〇五)是年》◎是年。諸国廿飢疫。並加医・薬賑恤之。
《慶雲三年(七〇六)正月丙子朔》三年春正月丙子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新羅使金儒吉等在列。朝廷儀衛、有異於常。
《慶雲三年(七〇六)正月己卯(四)》○己卯。新羅使貢調。
《慶雲三年(七〇六)正月壬午(七)》○壬午。饗金儒吉等于朝堂。奏諸方楽于庭。叙位賜禄各有差。
《慶雲三年(七〇六)正月丁亥(十二)》○丁亥。金儒吉等還蕃。賜其王勅書曰。天皇敬問新羅王。使人一吉〓[冫+食]金儒吉。薩〓[冫+食]金今古等至。所献調物並具之。王有国以還。多歴年歳。所貢無虧。行李相属。款誠既著。嘉尚無已。春首猶寒。比無恙也。国境之内。当並平安。使人今還。指宣往意、并寄土物如別。
《慶雲三年(七〇六)正月壬辰(十七)》○壬辰。定大射禄法。親王二品。諸王臣二位。一箭中外院布廿端。中院廿五端。内院卅端。三品・四品・三位。一箭中外院布十五端。中院廿端。内院廿五端。四位、一箭中外院布十端。中院十五端。内院廿端。五位、一箭中外院布六端。中院十二端。内院十六端。其中皮者。一箭同布一端。若外・中・内院及皮重中者倍之。六位・七位。一箭中外院布四端。中院六端。内院八端。八位・初位。一箭中外院布三端。中院四端。内院五端。中皮者、一箭布半端。若外・中・内院。及皮重中者如上。但勲位者不着朝服。立其当位次。
《慶雲三年(七〇六)閏正月庚戌(丙午朔五)》○閏正月庚戌。以従五位上猪名真人大村。為越後守。」京畿及紀伊。因幡。参河。駿河等国並疫。給医・薬療之。是日。令掃浄諸仏寺并神社。亦索捕盗賊。
《慶雲三年(七〇六)閏正月戊午(十三)》○戊午。奉新羅調於伊勢太神宮及七道諸社。」勅。収貯大蔵諸国調者。令諸司毎色検校相知。又収貯民部諸国庸中軽物、〓[糸+施の旁]・糸・綿等類。自今以後。収於大蔵。而支度年料。分充民部也。
《慶雲三年(七〇六)閏正月乙丑(廿)》○乙丑。勅令祷祈神祇。由天下疫病也。
《慶雲三年(七〇六)閏正月癸酉(廿八)》○癸酉。泉内親王参于伊勢大神宮。
《慶雲三年(七〇六)二月庚辰(乙亥朔六)》○二月庚辰。左京大夫従四位上大神朝臣高市麻呂卒。以壬申年功。詔贈従三位。大花上利金之子也。
《慶雲三年(七〇六)二月辛巳(七)》○辛巳。知太政官事二品穂積親王季禄。准右大臣給之。
《慶雲三年(七〇六)二月戊子(十四)》○戊子。以従五位下阿倍朝臣首名。為大宰少弐。」山背国相楽郡女鴨首形名、三産六児。初産二男。次産二女。後産二男。其初産二男。有詔為大舍人。
《慶雲三年(七〇六)二月庚寅(十六)》○庚寅。河内。摂津。出雲。安芸。紀伊。讃岐。伊予七国飢。並賑恤之。」詔曰。准令。三位以上已在食封之例。四位以下寔有位禄之物。又四位有飛蓋之貴。五位無冠蓋之重。不応有蓋・無蓋同在位禄之列。故四位宜入食封之限。又案令。諸王・諸臣位封。自正一位三百戸差降。止従三位一百戸。冠位已高。食封何薄。宜正一位六百戸。差降、止従四位八十戸。」又制七条事。准令。諸長上官遷代。皆以六考為限。余色得選。色別加二考。以十二考為選限。百官得選之限太遠。宜色別減二考。各定選限。〈 其一。 〉准令。籍蔭入選。雖有出身之条。未明預選之式。自今以後。取蔭出身。非因貢挙及別勅処分。並不在常選之限。〈 其二。 〉准律令。於律雖有除名之人六載之後聴叙之文。令内未載除名之罪限満以後応叙之式。宜議作応叙之条。〈 其三。 〉准令。京及畿内人身輸調。〈 於諸国減半。 〉宜罷人身之布、輸戸別之調。乃異外邦之民。以優内国之口。輸調之式。依一戸之丁、制四等之戸。輸調多少、議作余条例。〈 其四。 〉准令。正丁歳役収庸布二丈六尺。当欲軽歳役之庸。息人民之乏。並宜減半。其大宰所部。皆免収庸。若公作之役。不足傭力者。商量作安穏条例。永
為法式。〈 其五。 〉准令。一位以下及百姓・雑色人等。皆取戸粟、以為義倉。是義倉之物。給養窮民。預為儲備。今取貧戸之物。還給乏家之人。於理不安。自今以後。取中々以上戸之粟。以為義倉。必給窮乏、不得他用。若官人私犯一斗以上。即日解官。随贓決罸。〈 其六。 〉准令。五世之王。雖得王名。不在皇親之限。今五世之王。雖有王名。已絶皇親之籍。遂入諸臣之例。顧念親々之恩。不勝絶籍之痛。自今以後。五世之王、在皇親之限。其承嫡者相承為王。自余如令。〈 其七。 〉
《慶雲三年(七〇六)二月丙申(廿二)》○丙申。授船号佐伯従五位下。〈 入唐執節使従三位粟田朝臣真人之所乗者也。 〉
《慶雲三年(七〇六)二月丁酉(廿三)》○丁酉。車駕幸内野。
《慶雲三年(七〇六)二月己亥(廿五)》○己亥。五世王朝服。依格始着浅紫。
《慶雲三年(七〇六)二月庚子(廿六)》○庚子。京及畿内盗賊滋起。因差強幹人。悉令逐捕焉。是日。甲斐。信濃。越中。但馬。土左等国一十九社。始入祈年幣帛例。〈 其神名具神祇官記。 〉
《慶雲三年(七〇六)三月丙辰(甲辰朔十三)》○三月丙辰。右京人日置須太売。一産三男。賜衣糧并乳母。
《慶雲三年(七〇六)三月丁巳(十四)》○丁巳。詔曰。夫礼者。天地経義。人倫鎔範也。道徳仁義。因礼乃弘。教訓正俗。待礼而成。比者。諸司容儀、多違礼義。加以、男女無別。昼夜相会。又如聞。京城内外多有穢臭。良由所司不存検察。自今以後。両省・五府。並遣官人及衛士。厳加捉搦。随事科決。若不合与罪者。録状上聞。」又詔曰。軒冕之群。受代耕之禄。有秩之類。無妨於民農。故召伯所以憇甘棠。公休由其抜園葵。頃者。王公諸臣、多占山沢。不事耕種。競懐貧婪。空妨地利。若有百姓採柴草者。仍奪其器。令大辛苦。加以被賜地。実止有一二畝。由是踰峰跨谷。浪為境界。自今以後。不得更然。但氏々祖墓及百姓宅辺。栽樹為林。并周二三十許歩。不在禁限。
《慶雲三年(七〇六)四月壬寅(甲戌朔廿九)》○夏四月壬寅。河内。出雲。備前。安芸。淡路。讃岐。伊予等国飢疫。遣使賑恤之。
《慶雲三年(七〇六)五月丁巳(癸卯朔十五)》○五月丁巳。河内国石河郡人河辺朝臣乙麻呂、献白鳩。賜〓[糸+施の旁]五疋。糸十〓[糸+句]。布廿端。鍬廿口。正税三百束。
《慶雲三年(七〇六)六月癸酉朔》○六月癸酉朔。日有蝕之。
《慶雲三年(七〇六)六月丙子(四)》○丙子。令京畿祈雨于名山大川。
《慶雲三年(七〇六)六月丙申(廿四)》○丙申。従四位下与射女王卒。
《慶雲三年(七〇六)七月壬子(壬寅朔十一)》○秋七月壬子。以従四位上巨勢朝臣太益須為式部卿。
《慶雲三年(七〇六)七月辛酉(廿)》○辛酉。以従五位下笠朝臣麻呂為美濃守。
《慶雲三年(七〇六)七月乙丑(廿四)》○乙丑。丹波。但馬。二国山火。遣使奉幣帛于神祇。即雷声忽応。不撲自滅。」大倭国宇智郡狭嶺山火。撲滅之。
《慶雲三年(七〇六)七月戊辰(廿七)》○戊辰。以従五位下阿倍朝臣真君為大倭守。
《慶雲三年(七〇六)七月己巳(廿八)》○己巳。周防国守従七位下引田朝臣秋庭等、献白鹿。」諸国飢。遣使於六道。〈 除西海道。 〉並賑恤之。」大宰府言。所部九国・三嶋、亢旱大風。抜樹損稼。遣使巡省。因免被災尤甚者調役。
《慶雲三年(七〇六)八月甲戌(壬申朔三)》○八月甲戌。越前国言。山災不止。遣使奉幣部内神救之。
《慶雲三年(七〇六)八月壬辰(廿一)》○壬辰。以従五位下美努連浄麻呂。為遣新羅大使。
《慶雲三年(七〇六)八月庚子(廿九)》○庚子。遣三品田形内親王。侍于伊勢大神宮。
《慶雲三年(七〇六)九月甲辰(壬寅朔三)》○九月甲辰。以従五位下坂合部宿禰三田麻呂為三河守。
《慶雲三年(七〇六)九月丙辰(十五)》○丙辰。遣使七道。始定田租法。町十五束。及点役丁。
《慶雲三年(七〇六)九月丙寅(廿五)》○丙寅。行幸難波。
《慶雲三年(七〇六)十月壬午(辛未朔十二)》○冬十月壬午。還宮。摂津国造従七位上凡河内忌寸石麻呂。山背国造外従八位上山背忌寸品遅。従八位上難波忌寸浜足。従七位下三宅忌寸大目。合四人各進位一階。
《慶雲三年(七〇六)十月乙酉(十五)》○乙酉。従駕諸国騎兵六百六十人。皆免庸調并戸内田租。
《慶雲三年(七〇六)十一月癸卯(辛丑朔三)》○十一月癸卯。賜新羅国王勅書曰。天皇敬問新羅国王。朕以虚薄。謬承景運。慚無練石之才。徒奉握鏡之任。日〓[日+干]忘〓[冫+食]。翼々之懐愈積。宵分輟寝。業々之想弥深。冀覃覆載之仁。遐被寰区之表。況王世居国境。撫寧人民。深秉並舟之至誠。長脩朝貢之厚礼。庶磐石開基。騰茂響於麕岫。維城作固。振芳規於鴈池。国内安楽。風俗淳和。寒気厳切。比如何也。今故遣大使従五位下美努連浄麻呂。副使従六位下対馬連堅石等。指宣往意。更不多及。
《慶雲三年(七〇六)十一月戊申(八)》○戊申。従五位下大市王為伊勢守。
《慶雲三年(七〇六)十二月辛未朔》○十二月辛未朔。日有蝕之。
《慶雲三年(七〇六)十二月丙子(六)》○丙子。遣四品多紀内親王。参于伊勢大神宮。
《慶雲三年(七〇六)十二月己卯(九)》○己卯。有勅。令天下脱脛裳。一着白袴。
☆《慶雲三年(七〇六)是年》◎是年。天下諸国疫疾。百姓多死。始作土牛大儺。
《慶雲四年(七〇七)正月(庚子朔)》四年春正月。(この条記事なし。)
《慶雲四年(七〇七)二月乙亥(六)》二月乙亥。因諸国疫。遣使大祓。
《慶雲四年(七〇七)二月戊子(十九)》○戊子。詔諸王臣五位已上。議遷都事也。
《慶雲四年(七〇七)二月辛卯(廿二)》○辛卯。主税寮助従六位上掠垣直子人賜連姓。
《慶雲四年(七〇七)二月甲午(廿五)》○甲午。天皇御大極殿。詔授成選人等位。親王已下五位已上。男女一百十人、各有差。又授無位直見王。従六位上紀朝臣諸人。従六位下高向朝臣色夫智。小治田朝臣安麻呂。小治田朝臣宅持。上毛野朝臣堅身。正七位下高橋朝臣上麻呂。従六位下中臣朝臣人足。平群朝臣安麻呂。正六位上高志連村君。国覓忌寸八嶋。幡文造通、並授従五位下。
《慶雲四年(七〇七)三月庚子(己亥朔二)》○三月庚子。遣唐副使従五位下巨勢朝臣邑治等自唐国至。
《慶雲四年(七〇七)三月庚申(廿二)》○庚申。従四位上下毛野朝臣古麻呂。請改下毛野朝臣石代姓、為下毛野川内朝臣。許之。
《慶雲四年(七〇七)三月甲子(廿六)》○甲子。給鉄印于摂津・伊勢等廿三国。使印牧駒・犢。
《慶雲四年(七〇七)四月庚辰(戊辰朔十三)》○夏四月庚辰。以日並知皇子命薨日。始入国忌。
《慶雲四年(七〇七)四月壬午(十五)》○壬午。詔曰。【S02】天皇詔旨勅〈 久。 〉汝藤原朝臣〈 乃 〉仕奉状者今〈 乃未尓 〉不在。掛〈 母 〉畏〈 支 〉天皇御世御世仕奉而。今〈 母 〉又、朕卿〈 止 〉為而。以明浄心而、朕〈 乎 〉助奉仕奉事〈 乃 〉、重〈 支 〉労〈 支 〉事〈 乎 〉所念坐御意坐〈 尓 〉依而。多利麻比〓[氏+一]夜々弥賜〈 閉婆。 〉忌忍事〈 尓 〉似事〈 乎志奈母。 〉常労〈 弥 〉重〈 弥 〉所念坐〈 久止。 〉宣。又難波大宮御宇掛〈 母 〉畏〈 支 〉天皇命〈 乃。 〉汝父藤原大臣〈 乃 〉仕奉〈 賈流 〉状〈 乎婆。 〉建内宿禰命〈 乃 〉仕奉〈 覃流 〉事〈 止 〉同事〈 敍止 〉勅而、治賜慈賜〈 賈利 〉是以令文所載〈 多流乎 〉跡〈 止 〉為而。随令長遠〈 久。 〉始今而次々被賜将往物〈 叙止。 〉食封五千戸賜〈 久止 〉勅命聞宣。」辞而不受。減三千戸賜二千戸。一千戸伝于子孫。又詔。益封親王已下四位已上及内親王。諸王・嬪・命婦等、各有差。
《慶雲四年(七〇七)四月丙申(廿九)》○丙申。天下疫飢。詔加振恤。但丹波。出雲。石見三国尤甚。奉幣帛於諸社。又令京畿及諸国寺読経焉。」賜正六位下山田史御方布・鍬・塩・穀。優学士也。
《慶雲四年(七〇七)五月己亥(戊戌朔二)》○五月己亥。兵部省、始録五衛府五位以上朝参及上日。申送太政官。
《慶雲四年(七〇七)五月乙巳(八)》○乙巳。以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水守為河内守。
《慶雲四年(七〇七)五月壬子(十五)》○壬子。給従五位下巨勢朝臣邑治。従七位上賀茂朝臣吉備麻呂。従八位下伊吉連古麻呂等。綿・〓[糸+施の旁]・布・鍬并穀、各有差。並以奉使絶域也。
《慶雲四年(七〇七)五月癸丑(十六)》○癸丑。美濃国言。村国連等志売、一産三女。賜穀〓斛。乳母一人。
《慶雲四年(七〇七)五月戊午(廿一)》○戊午。畿内霖雨損苗。遣使賑貸之。
《慶雲四年(七〇七)五月癸亥(廿六)》○癸亥。讃岐国那賀郡錦部刀良。陸奥国信太郡生王五百足。筑後国山門郡許勢部形見等。各賜衣一襲及塩・穀。初救百済也。官軍不利。刀良等被唐兵虜。没作官戸。歴〓余年乃免。刀良、至是遇我使粟田朝臣真人等。随而帰朝。憐其勤苦、有此賜也。
《慶雲四年(七〇七)五月乙丑(廿八)》○乙丑。従五位下美努連浄麻呂及学問僧義法。義基。惣集。慈定。浄達等、至自新羅。
《慶雲四年(七〇七)六月丁卯朔》○六月丁卯朔。日有蝕之。
《慶雲四年(七〇七)六月辛巳(十五)》○辛巳。天皇崩。遺詔。挙哀三日。凶服一月。
《慶雲四年(七〇七)六月壬午(十六)》○壬午。以三品志紀親王。正四位下犬上王。正四位上小野朝臣毛野。従五位上佐伯宿禰百足。従五位下黄文連本実等。供奉殯宮事。挙哀着服。一依遺詔行之。自初七至七々。於四大寺設斎焉。
《慶雲四年(七〇七)十月丁卯(乙丑朔三)》○冬十月丁卯。以二品新田部親王。従四位上阿倍朝臣宿奈麻呂。従四位下佐伯宿禰太麻呂。従五位下紀朝臣男人、為造御竈司。従四位上下毛野朝臣古麻呂。正五位上土師宿禰馬手。正五位下民忌寸比良夫。従五位上石上朝臣豊庭。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房前、為造山陵司。正四位下犬上王。従五位上采女朝臣枚夫。多治比真人三宅麻呂。従五位下黄文連本実。米多君北助、為御装司。
《慶雲四年(七〇七)十一月丙午(乙未朔十二)》○十一月丙午。従四位上当麻真人智徳、率誄人奉誄。謚曰倭根子豊祖父天皇。即日火葬於飛鳥岡。
《慶雲四年(七〇七)十一月甲寅(二十)》○甲寅。奉葬於檜隈安古山陵。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三



『続日本紀』国史大系版 巻第四

《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四〈 起慶雲四年七月、尽和銅二年十二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日本根子天津御代豊国成姫天皇〈 元明天皇 第〓三 〉
《元明天皇即位前紀》日本根子天津御代豊国成姫天皇。小名阿閉皇女。天命開別天皇之第四皇女也。母曰宗我嬪。蘇我山田石川麻呂大臣之女也。適日並知皇子尊。生天之真宗豊祖父天皇。慶雲三年十一月、豊祖父天皇不予。始有禅位之志。天皇謙譲。固辞不受。四年六月、豊祖父天皇崩。
《慶雲四年(七〇七)六月庚寅(廿四)》○庚寅。天皇御東楼。詔召八省卿及五衛督率等。告以依遺詔摂万機之状。
《慶雲四年(七〇七)七月壬子(丙申朔十七)》○秋七月壬子。天皇即位於大極殿。詔曰。【S03】現神八洲御宇倭根子天皇詔旨勅命。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宣。関〈 母 〉威〈 岐 〉藤原宮御宇倭根子天皇、丁酉八月〈 尓 〉。此食国天下之業〈 乎 〉日並知皇太子之嫡子。今御宇〈 豆留 〉天皇〈 尓 〉授賜而、並坐而。此天下〈 乎 〉治賜〈 比 〉諧賜〈 岐 〉。是者関〈 母 〉威〈 岐 〉近江大津宮御宇大倭根子天皇〈 乃 〉、与天地共長与日月共遠不改常典〈 止 〉立賜〈 比 〉敷賜〈 覇留 〉法〈 乎。 〉受被賜坐而行賜事〈 止 〉衆被賜而、恐〈 美 〉仕奉〈 利豆羅久止 〉詔命〈 乎 〉衆聞宣。如是仕奉侍〈 尓 〉。去年十一月〈 尓 〉、威〈 加母 〉我王朕子天皇〈 乃 〉詔〈 豆羅久 〉。朕御身労坐故、暇間得而御病欲治。此〈 乃 〉天〈 豆 〉日嗣之位者、大命〈 尓 〉坐〈 世 〉大坐坐而治可賜〈 止 〉譲賜命〈 乎 〉、受被坐賜而答曰〈 豆羅久 〉。朕者不堪〈 止 〉辞白而受不坐在間〈 尓 〉。遍多〈 久 〉日重而譲賜〈 倍婆 〉、労〈 美 〉威〈 美。 〉今年六月十五日〈 尓 〉、詔命者受賜
〈 止 〉白〈 奈賀羅 〉。此重位〈 尓 〉継坐事〈 乎奈母 〉天地心〈 乎 〉労〈 美 〉重〈 美 〉畏坐〈 左久止 〉詔命衆聞宣。故、是以、親王始而。王臣・百官人等〈 乃 〉、浄明心以而。弥務〈 尓 〉弥結〈 尓 〉阿奈々〈 比 〉奉輔佐奉〈 牟 〉事〈 尓 〉依而〈 志 〉。此食国天下之政事者、平長将在〈 止奈母 〉所念坐。又天地之共長遠不改常典〈 止 〉立賜〈 覇留 〉食国法〈 母。 〉傾事無〈 久 〉動事無〈 久 〉渡将去〈 止奈母 〉所念行〈 左久止 〉詔命衆聞宣。又遠皇祖御世〈 乎 〉始而、天皇御世〈 乎 〉始而天皇御世御世、天〈 豆 〉日嗣〈 止 〉高御座〈 尓 〉坐而此食国天下〈 乎 〉撫賜〈 比 〉慈賜事者、辞立不在。人祖〈 乃 〉意能賀弱児〈 乎 〉養治事〈 乃 〉如〈 久 〉治賜〈 比 〉慈賜来業〈 止奈母 〉、随神所念行〈 須 〉。是以、先〈 豆 〉先〈 豆 〉天下公民之上〈 乎 〉慈賜〈 久 〉。大赦天下。自慶雲四年七月十七日昧爽以前大辟罪以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咸赦除之。其八虐之内、已殺訖、及強盗・窃盗。常赦不免者。並不在赦例。前後流人非反逆縁坐及移郷者。並宜放還。亡命山
沢。挟蔵軍器。百日不首。復罪如初。給侍高年百歳以上。賜籾二斛。九十以上一斛五斗。八十以上一斛。八位以上級別加布一端以上。五位以上不在此例。僧尼准八位以上。各施籾・布。賑恤鰥寡〓独不能自存者。人別賜籾一斛。京師。畿内及大宰所部諸国今年調。天下諸国今年田租復賜〈 久止 〉詔天皇大命〈 乎 〉衆聞宣。
《慶雲四年(七〇七)七月庚子(五)》○庚子。有事于大内山陵。
《慶雲四年(七〇七)七月辛丑(六)》○辛丑。遣使於大宰府。授南嶋人位賜物各有差。
《慶雲四年(七〇七)七月丙辰(廿一)》○丙辰。始置授刀舍人寮。
《慶雲四年(七〇七)八月辛巳(丙寅朔十六)》○八月辛巳。入唐副使従五位下巨勢朝臣邑治等進位有差。従七位上鴨朝臣吉備麻呂授従五位下。水手等給復十年。
《慶雲四年(七〇七)九月丁未(丙申朔十二)》○九月丁未。正五位下大神朝臣安麻呂為氏長。
《慶雲四年(七〇七)十月戊子(丑朔廿四)》○冬十月戊子。従四位下文忌寸禰麻呂卒。遣使宣詔。贈正四位上。並賻〓[糸+施の旁]・布。以壬申年功也。
《慶雲四年(七〇七)十一月丙申(乙未朔二)》○十一月丙申。賑恤志摩国。」以従五位下安倍朝臣真君。為越後守。
《慶雲四年(七〇七)十一月甲寅(廿)》○甲寅。葬倭根子豊祖父天皇于安古山陵。
《慶雲四年(七〇七)十一月戊午(廿四)》○戊午。弾正尹従四位下衣縫王卒。
《慶雲四年(七〇七)十二月乙丑朔》○十二月乙丑朔。日有蝕之。
《慶雲四年(七〇七)十二月戊辰(四)》○戊辰。伊予国疫。給薬療之。
《慶雲四年(七〇七)十二月辛卯(廿七)》○辛卯。詔曰。凡為政之道。以礼為先。無礼言乱。言乱失旨。往年有詔。停跪伏之礼。今聞。内外庁前。皆不厳粛。進退無礼。陳答失度。斯則所在官司不恪其次。自忘礼節之所致也。宜自今以後厳加糺弾、革其弊俗。使靡淳風。
《和銅元年(七〇八)正月乙巳(乙未朔十一)》和銅元年春正月乙巳。武蔵国秩父郡献和銅。詔曰。【S04】現神御宇倭根子天皇詔旨勅命〈 乎。 〉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宣。高天原〈 由 〉天降坐〈 志。 〉天皇御世〈 乎 〉始而、中・今〈 尓 〉至〈 麻〓[氏+一]尓。 〉天皇御世御世、天〈 豆 〉日嗣高御座〈 尓 〉坐而治賜慈賜来食国天下之業〈 止奈母。 〉随神所念行〈 佐久止 〉詔命〈 乎 〉衆聞宣。如是治賜慈賜来〈 留 〉天〈 豆 〉日嗣之業。今皇朕御世〈 尓 〉当而坐者。天地之心〈 乎 〉労〈 弥 〉重〈 弥 〉辱〈 弥 〉恐〈 弥 〉坐〈 尓 〉、聞看食国中〈 乃 〉東方武蔵国〈 尓。 〉自然作成和銅出在〈 止 〉奏而献焉。此物者、天坐神・地坐祗〈 乃 〉相于豆奈〈 比 〉奉福〈 波倍 〉奉事〈 尓 〉依而。顕〈 久 〉出〈 多留 〉宝〈 尓 〉在〈 羅之止奈母。 〉神随所念行〈 須。 〉是以、天地之神〈 乃 〉顕奉瑞宝〈 尓 〉依而、御世年号改賜換賜〈 波久止 〉詔命〈 乎 〉衆聞宣。故、改慶雲五年而和銅元年為而、御世年号〈 止 〉定賜。是以、天下〈 尓 〉慶命詔〈 久。 〉冠位上可賜
人々治賜。大赦天下。自和銅元年正月十一日昧爽以前大辟罪已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繋囚・見徒。咸赦除之。其犯八虐。故殺人。謀殺人已殺。賊盗。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亡命山沢。挟蔵禁書。百日不首。復罪如初。高年百姓。百歳以上。賜籾三斛。九十以上二斛。八十以上一斛。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表其門閭。優復三年。鰥寡〓独不能自存者、賜籾一斛。賜百官人等禄各有差。諸国々郡司加位一階。其正六位上以上不在進限。免武蔵国今年庸、当郡調庸詔天皇命〈 乎 〉衆聞宣。是日。授四品志貴親王三品。従二位石上朝臣麻呂。従二位藤原朝臣不比等並正二位。正四位上高向朝臣麻呂従三位。正六位上阿閉朝臣大神。正六位下川辺朝臣母知。笠朝臣吉麻呂。小野朝臣馬養。従六位上上毛野朝臣広人。多治比真人広成。従六位下大伴宿禰宿奈麻呂。正六位上阿刀宿禰智徳。高庄子。買文会。従六位下日下部宿禰老。津嶋朝臣堅石。無位金上元並従五位下。
《和銅元年(七〇八)二月甲戌(甲子朔十一)》○二月甲戌。始置催鋳銭司。以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三宅麻呂任之。」讃岐国疫。給薬療之。
《和銅元年(七〇八)二月戊寅(十五)》○戊寅。詔曰。朕祗奉上玄。君臨宇内。以菲薄之徳。処紫宮之尊。常以為。作之者労。居之者逸。遷都之事。必未遑也。而王公大臣咸言。往古已降。至于近代。揆日瞻星。起宮室之基。卜世相土。建帝皇之邑。定鼎之基永固。無窮之業斯在。衆議難忍。詞情深切。然則京師者。百官之府。四海所帰。唯朕一人。豈独逸予。苟利於物。其可遠乎。昔殷王五遷。受中興之号。周后三定。致太平之称。安以遷其久安宅。方今、平城之地。四禽叶図。三山作鎮。亀筮並従。宜建都邑。宜其営構資、須随事条奏。亦待秋収後。令造路橋。子来之義、勿致労擾。制度之宜。令後不加。
《和銅元年(七〇八)三月乙未(甲午朔二)》○三月乙未。山背・備前二国疫。給薬療之。
《和銅元年(七〇八)三月丙午(十三)》○丙午。以従四位上中臣朝臣意美麻呂為神祇伯。右大臣正二位石上朝臣麻呂為左大臣。大納言正二位藤原朝臣不比等為右大臣。正三位大伴宿禰安麻呂為大納言。正四位上小野朝臣毛野。従四位上阿倍朝臣宿奈麻呂。従四位上中臣朝臣意美麻呂並為中納言。従四位上巨勢朝臣麻呂為左大弁。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宮麻呂為右大弁。従四位上下毛野朝臣古麻呂為式部卿。従四位下弥努王為治部卿。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池守為民部卿。従四位下息長真人老為兵部卿。従四位上竹田王為刑部卿。従四位上広瀬王為大蔵卿。正四位下犬上王為宮内卿。正五位上大伴宿禰手拍為造宮卿。正五位下大石王為弾正尹。従四位下布勢朝臣耳麻呂為左京大夫。正五位上猪名真人石前為右京大夫。従五位上大伴宿禰男人為衛門督。正五位上百済王遠宝為左衛士督。従五位上巨勢朝臣久須比為右衛士督。従五位上佐伯宿禰垂麻呂為左兵衛率。従五位下高向朝臣色夫知為右兵衛率。従三位高向朝臣麻呂為摂津大夫。従五位下佐伯宿禰男為大倭守。正五位下石川朝臣石足為河内守。従五位下坂合部宿禰三田麻呂為山背守。正五位下大宅朝臣金弓為伊勢守。従四位下佐伯宿禰太麻呂為尾張守。従五位下美弩連浄麻呂為遠江守。従五位上
上毛野朝臣安麻呂為上総守。従五位下賀茂朝臣吉備麻呂為下総守。従五位下阿倍狛朝臣秋麻呂為常陸守。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水守為近江守。従五位上笠朝臣麻呂為美濃守。従五位下小治田朝臣宅持為信濃守。従五位上田口朝臣益人為上野守。正五位下当麻真人桜井為武蔵守。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広成為下野守。従四位下上毛野朝臣小足為陸奥守。従五位下高志連村君為越前守。従五位下阿倍朝臣真君為越後守。従五位上大神朝臣狛麻呂為丹波守。正五位下忌部宿禰子首為出雲守。正五位上巨勢朝臣邑治為播磨守。従四位下百済王南典為備前守。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吉備為備中守。正五位上佐伯宿禰麻呂為備後守。従五位上引田朝臣尓閉為長門守。従五位上大伴宿禰道足為讃岐守。従五位上久米朝臣尾張麻呂為伊予守。従三位粟田朝臣真人為大宰帥。従四位上巨勢朝臣多益首為大弐。
《和銅元年(七〇八)三月乙卯(廿二)》○乙卯。勅。大宰府帥・大弐。并三関及尾張守等。始給〓仗。其員。帥八人。大弐及尾張守四人。三関国守二人。其考選・事力及公廨田。並准史生。」以従五位下鴨朝臣吉備麻呂為玄蕃頭。従五位上佐伯宿禰百足為下総守。
《和銅元年(七〇八)三月丙辰(廿三)》○丙辰。以従五位下小野朝臣馬養為帯剣寮長官。
《和銅元年(七〇八)三月庚申(廿七)》○庚申。美濃国安八郡人国造千代妻如是女、一産三男。給稲四百束。乳母一人。
《和銅元年(七〇八)四月己巳(癸亥朔七)》○夏四月己巳。授無位村王従五位下。
《和銅元年(七〇八)四月癸酉(十一)》○癸酉。制。貢人・位子。無考之日。浪入常選。白丁冒名。預貢人例。此色且多。是由式部不察之過焉。今宜按覆検実申知。其式部史生已上。若能知罪自首者、免其罪。終隠執不首者、准律科罪。亦其位子。准令。嫡子唯得貢用。庶子不合。今即兼用。此亦式部違令。若其庶子、雖授位記。皆追還本色。但其才堪時務。欲従貢人例者聴之。又諸国博士・医師等。自朝遣補者。考選一准史生例。考第各従本色。若取土人及傍国者。並依令条。又諸位子・貢人堪貢、名籍。皆令本部案記。臨用。式部乃下本部追召之。
《和銅元年(七〇八)四月壬午(廿)》○壬午。従四位下柿本朝臣佐留卒。
《和銅元年(七〇八)五月壬寅(壬辰朔十一)》○五月壬寅。始行銀銭。
《和銅元年(七〇八)五月庚戌(十九)》○庚戌。給近江守〓仗二人。
《和銅元年(七〇八)五月庚申(廿九)》○庚申。長門国言。甘露降。
《和銅元年(七〇八)五月辛酉(三十)》○辛酉。従四位下美弩王卒。
《和銅元年(七〇八)六月丙戌(壬戌朔廿五)》○六月丙戌。三品但馬内親王薨。天武天皇之皇女也。
《和銅元年(七〇八)六月己丑(廿八)》○己丑。詔、為天下太平百姓安寧。令都下諸寺転経焉。
《和銅元年(七〇八)七月丁酉(辛卯朔七)》○秋七月丁酉。内蔵寮始置史生四員。」但馬・伯耆二国疫。給薬療之。
《和銅元年(七〇八)七月甲辰(十四)》○甲辰。隠岐国霖雨大風。遺使賑恤之。
《和銅元年(七〇八)七月乙巳(十五)》○乙巳。召二品穂積親王。左大臣石上朝臣麻呂。右大臣藤原朝臣不比等。大納言大伴宿禰安麻呂。中納言小野朝臣毛野。阿倍朝臣宿奈麻呂。中臣朝臣意美麻呂。左大弁巨勢朝臣麻呂。式部卿下毛野朝臣古麻呂等於御前。勅曰。卿等情存公平。率先百寮。朕聞之憙慰于懐。思由卿等如此。百官為本、至天下平民。垂拱開衿。長久平好。又卿等子々孫々。各保栄命。相継供奉。宜知此意各自努力。又召神祇官大副。太政官少弁。八省少輔以上。侍従。弾正弼以上、及武官職事五位。勅曰。汝王臣等。為諸司本。由汝等勠力。諸司人等須斉整。朕聞。忠浄守臣子之業。遂受栄貴。貪濁失臣子之道。必被罪辱。是天地之恒理。君臣之明鏡。故汝等、知此意。各守所職。勿有怠緩。能堪時務者。必挙而進。乱失官事者。必無隠諱。因授従四位上阿倍朝臣宿奈麻呂正四位上。従四位上下毛野朝臣古麻呂。中臣朝臣意美麻呂。巨勢朝臣麻呂並正四位下。文武職事五位已上及女官。賜禄各有差。
《和銅元年(七〇八)七月丙午(十六)》○丙午。有詔。京師僧尼及百姓等。年八十以上賜粟。百年二斛。九十一斛五斗。八十一斛。
《和銅元年(七〇八)七月丙辰(廿六)》○丙辰。令近江国鋳銅銭。
《和銅元年(七〇八)八月己巳(庚申朔十)》○八月己巳。始行銅銭。
《和銅元年(七〇八)八月庚辰(廿一)》○庚辰。兵部省更加史生六員。通前十六人。左右京職各六員。主計寮四員。通前十人。
《和銅元年(七〇八)閏八月丙申(庚寅朔七)》○閏八月丙申。製。自今以後。衣〓[ネ+票]口闊。八寸已上一尺已下。随人大小為之。又衣領得接作。但不得〓[ネ+票]口窄小。衣領細狭。
《和銅元年(七〇八)閏八月丁酉(八)》○丁酉。摂津大夫従三位高向朝臣麻呂薨。難波朝廷刑部尚書大花上国忍之子也。
《和銅元年(七〇八)九月壬戌(己未朔四)》○九月壬戌。以従四位下安八万王為治部卿。従四位下息長真人老為左京大夫。正五位上大神朝臣安麻呂為摂津大夫。
《和銅元年(七〇八)九月壬申(十四)》○壬申。行幸菅原。
《和銅元年(七〇八)九月戊寅(二十)》○戊寅。巡幸平城。観其地形。
《和銅元年(七〇八)九月庚辰(廿二)》○庚辰。行幸山背国相楽郡岡田離宮。賜行所経国司目以上、袍・袴各一領。造行宮郡司禄各有差。并免百姓調。特給賀茂。久仁二里戸稲卅束。
《和銅元年(七〇八)九月乙酉(廿七)》○乙酉。至春日離宮。大倭国添上下二郡勿、出今年調。
《和銅元年(七〇八)九月丙戌(廿八)》○丙戌。車駕還宮。」越後国言。新建出羽郡。許之。
《和銅元年(七〇八)九月戊子(三十)》○戊子。以正四位上阿倍朝臣宿奈麻呂。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池守。為造平城京司長官。従五位下中臣朝臣人足。小野朝臣広人。小野朝臣馬養等為次官。従五位下坂上忌寸忍熊為大匠。判官七人。主典四人。
《和銅元年(七〇八)十月庚寅(己丑朔二)》○冬十月庚寅。遣宮内卿正四位下犬上王。奉幣帛于伊勢太神宮。以告営平城宮之状也。
《和銅元年(七〇八)十一月己未朔》○十一月己未朔。日有蝕之。
《和銅元年(七〇八)十一月乙丑(七)》○乙丑。遷菅原地民九十余家給布・穀。
《和銅元年(七〇八)十一月己卯(廿一)》○己卯。大嘗。遠江・但馬二国、供奉其事。
《和銅元年(七〇八)十一月辛巳(廿三)》○辛巳。宴五位以上于内殿。奏諸方楽於庭。賜禄各有差。
《和銅元年(七〇八)十一月癸未(廿五)》○癸未。賜宴職事六位以下。訖賜〓[糸+施の旁]各一疋。
《和銅元年(七〇八)十一月乙酉(廿七)》○乙酉。神祇官及遠江・但馬二国郡司。并国人男女惣一千八百五十四人。叙位賜禄各有差。
《和銅元年(七〇八)十二月癸巳(己丑朔五)》○十二月癸巳。鎮祭平城宮地。
《和銅二年(七〇九)正月丙寅(戊午朔九)》二年春正月丙寅。授正四位上阿倍朝臣宿奈麻呂。正四位上小野朝臣毛野並従三位。正五位上大伴宿禰手拍。大神朝臣安麻呂。土師宿禰馬手。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水守並従四位下。正六位下上毛野朝臣荒馬。正六位上土師宿禰甥。従六位上大伴宿禰牛養。従六位下笠朝臣長目。大春日朝臣赤兄。穂積朝臣老。正六位上調連淡海。正六位下椋垣忌寸子人。正六位上大私造虎並従五位下。
《和銅二年(七〇九)正月戊寅(廿一)》○戊寅。下総国疫。給薬療之。
《和銅二年(七〇九)正月壬午(廿五)》○壬午。詔。国家為政。兼済居先。去虚就実。其理然矣。向者頒銀銭。以代前銀。又銅銭並行。比姦盗逐利。私作濫鋳。紛乱公銭。自今以後。私鋳銀銭者。其身没官。財入告人。行濫逐利者。加杖二百。加役当徒。知情不告者。各与同罪。
《和銅二年(七〇九)二月戊子朔》○二月戊子朔。詔曰。筑紫観世音寺。淡海大津宮御宇天皇、奉為後岡本宮御宇天皇、誓願所基也。雖累年代。迄今未了。宜大宰商量、充駆使丁五十許人。及逐閑月。差発人夫。専加検校。早令営作。
《和銅二年(七〇九)二月丁未(二十)》○丁未。遠江国長田郡。地界広遠。民居遥隔。往還不便。辛苦極多。於是分為二郡焉。
《和銅二年(七〇九)三月辛酉(戊午朔四)》○三月辛酉。隠岐国飢。賑恤之。
《和銅二年(七〇九)三月壬戌(五)》○壬戌。陸奥・越後二国蝦夷。野心難馴。屡害良民。於是、遣使徴発遠江。駿河。甲斐。信濃。上野。越前。越中等国。以左大弁正四位下巨勢朝臣麻呂為陸奥鎮東将軍。民部大輔正五位下佐伯宿禰石湯為征越後蝦夷将軍。内蔵頭従五位下紀朝臣諸人為副将軍。出自両道征伐。因授節刀并軍令。
《和銅二年(七〇九)三月辛未(十四)》○辛未。取海陸両道。喚新羅使金信福等。
《和銅二年(七〇九)三月庚辰(廿三)》○庚辰。初置造雑物法用司。以従五位上采女朝臣枚夫。多治比真人三宅麻呂。従五位下舟連甚勝。笠朝臣吉麻呂為之。
《和銅二年(七〇九)三月甲申(廿七)》○甲申。制。凡交関雑物。其物価銀銭四文已上。即用銀銭。其価三文已下。皆用銅銭。
《和銅二年(七〇九)四月丁亥朔》○夏四月丁亥朔。日有蝕之。
《和銅二年(七〇九)四月壬寅(十六)》○壬寅。従四位下上毛野朝臣男足卒。
《和銅二年(七〇九)五月庚申(丙辰朔五)》○五月庚申、筑前国宗形郡大領外従五位下宗形朝臣等抒授外従五位上。尾張国愛知郡大領外従六位上尾張宿禰乎己志外従五位下。
《和銅二年(七〇九)五月乙亥(廿)》○乙亥。河内。摂津。山背。伊豆。甲斐五国。連雨損苗。是日。新羅使金信福等貢方物。
《和銅二年(七〇九)五月壬午(廿七)》○壬午。宴金信福等於朝堂。賜禄各有差。并賜国王絹廿疋。美濃〓[糸+施の旁]卅疋。糸二百〓[糸+句]。綿一百五十屯。是日。右大臣藤原朝臣不比等、引新羅使於弁官庁内。語曰。新羅国使。自古入朝。然未曾与執政大臣談話。而今日披晤者。欲結二国之好成往来之親也。使人等即避座而拝。復座而対曰。使等。本国卑下之人也。然受王臣教。得入聖朝。適従下風。幸甚難言。況引升榻上。親対威顔。仰承恩教。伏深欣懼。
《和銅二年(七〇九)六月丙戌朔》○六月丙戌朔。金信福等還国。
《和銅二年(七〇九)六月甲午(九)》○甲午。上総・越中二国疫。給薬療之。
《和銅二年(七〇九)六月辛丑(十六)》○辛丑。遣使〓于畿内。
《和銅二年(七〇九)六月乙巳(廿)》○乙巳。令諸国進駅起稲帳。」筑前国御笠郡大領正七位下宗形部堅牛。賜益城連姓。嶋郡少領従七位上中臣部加比。中臣志斐連姓。
《和銅二年(七〇九)六月辛亥(廿六)》○辛亥。紀伊国疫。給薬療之。
《和銅二年(七〇九)六月癸丑(廿八)》○癸丑。散位正四位下犬上王卒。」従七位下殖栗物部名代。賜姓殖栗連。」勅。自大宰率已下至于品官。事力半減。唯薩摩・多禰両国司及国師僧等。不在減例。
《和銅二年(七〇九)七月乙卯朔》○秋七月乙卯朔。以従五位上上毛野朝臣安麻呂為陸奥守。」令諸国運送兵器於出羽柵。為征蝦狄也。
《和銅二年(七〇九)七月丁卯(十三)》○丁卯。令越前。越中。越後。佐渡四国船一百艘送于征狄所。
《和銅二年(七〇九)八月乙酉(甲申朔二)》○八月乙酉。廃銀銭。一行銅銭。」太政官処分。河内鋳銭司官属。賜禄・考選。一准寮焉。
《和銅二年(七〇九)八月戊申(廿五)》○戊申。征蝦夷将軍正五位下佐伯宿禰石湯。副将軍従五位下紀朝臣諸人。事畢入朝。召見特加優寵。
《和銅二年(七〇九)八月辛亥(廿八)》○辛亥。車駕幸平城宮。免従駕京畿兵衛戸雑徭。
《和銅二年(七〇九)九月乙卯(甲寅朔二)》○九月乙卯。授大倭守従五位下佐伯宿禰男従五位上。造宮大丞従六位下台忌寸宿奈麻呂従五位下。是日。車駕巡撫新京百姓焉。
《和銅二年(七〇九)九月丁巳(四)》○丁巳。賜造宮将領已上物有差。
《和銅二年(七〇九)九月戊午(五)》○戊午。車駕至自平城。
《和銅二年(七〇九)九月乙丑(十二)》○乙丑。賜征狄将軍等禄各有差。
《和銅二年(七〇九)九月己卯(廿六)》○己卯。遠江。駿河。甲斐。常陸。信濃。上野。陸奥。越前。越中。越後等国軍士。経征役五十日已上者。賜復一年。」遣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房前于東海・東山二道。検察関〓。巡省風俗。仍賜伊勢守正五位下大宅朝臣金弓。尾張守従四位下佐伯宿禰大麻呂。近江守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水守。美濃守従五位上笠朝臣麻呂。当国田各一十町。穀二百斛。衣一襲。美其政績也。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月癸未朔》○冬十月癸未朔。日有蝕之。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月甲申(二)》○甲申。制。凡内外諸司考選文。先進弁官。処分之訖。還附本司。便令申送式部・兵部。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月庚寅(八)》○庚寅。備後国葦田郡甲努村。相去郡家。山谷阻遠。百姓往還。煩費太多。仍割品遅郡三里。隷葦田郡。建郡於甲努村。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月癸巳(十一)》○癸巳。勅、造平城京司。若彼墳隴。見発堀者。随即埋斂。勿使露棄。普加祭〓。以慰幽魂。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月丙申(十四)》○丙申。禁制。畿内及近江国百姓。不畏法律。容隠浮浪及逃亡仕丁等。私以駆使。由是、多在彼。不還本郷・本主。非独百姓違慢法令。亦是国司不加懲粛。害蠧公私。莫過斯弊。自今以後。不得更然。宜令暁示所部検括。十一月卅日使尽。仍即申報。符到五日内。無問逃亡・隠蔵。並令自首。限外不首。依律科罪。若有知情故隠。与逃亡同罪。不得官当・蔭贖。国司不糺者。依法科附。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月戊申(廿六)》○戊申。薩摩隼人郡司已下一百八十八人入朝。徴諸国騎兵五百人。以備威儀也。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月庚戌(廿八)》○庚戌。詔曰。比者。遷都易邑。揺動百姓。雖加鎮撫。未能安堵。毎念於此。朕甚愍焉。宜当年調・租並悉免之。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一月甲寅(癸丑朔二)》○十一月甲寅。以従三位長屋王為宮内卿。従五位上田口朝臣益人為右兵衛率。従五位下高向朝臣色夫智為山背守。従五位下平群朝臣安麻呂為上野守。従五位下金上元為伯耆守。正五位下阿倍朝臣広庭為伊予守。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二月丁亥(癸未朔五)》○十二月丁亥。車駕幸平城宮。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二月壬寅(廿)》○壬寅。式部卿大将軍正四位下下毛野朝臣古麻呂卒。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四



『続日本紀』国史大系版 巻第五

《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五〈 起和銅三年正月、尽五年十二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日本根子天津御代豊国成姫天皇〈 元明天皇第〓三 〉
《和銅三年(七一〇)正月壬午朔》三年春正月壬子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隼人・蝦夷等、亦在列。左将軍正五位上大伴宿禰旅人。副将軍従五位下穂積朝臣老。右将軍正五位下佐伯宿禰石湯。副将軍従五位下小野朝臣馬養等。於皇城門外朱雀路東西。分頭、陳列騎兵。引隼人・蝦夷等而進。
《和銅三年(七一〇)正月戊午(七)》○戊午。授無位門部王。葛木王。従六位上神社忌寸河内並従五位下。
《和銅三年(七一〇)正月壬戌(十一)》○壬戌。制。授位者不得通計前考。」散位従四位下高橋朝臣笠間卒。
《和銅三年(七一〇)正月甲子(十三)》○甲子。授無位鈴鹿王。六人部王並従四位下。正六位上吉野連久治良。黄文連益。田辺史比良夫。刀利康嗣。正六位下大倭忌寸五百足。山田史御方。従六位上路真人麻呂。押海連人成。車持朝臣益。下毛野朝臣信並従五位下。
《和銅三年(七一〇)正月丙寅(十五)》○丙寅。大宰府献銅銭。
《和銅三年(七一〇)正月丁卯(十六)》○丁卯。天皇御重閣門。賜宴文武百官并隼人・蝦夷。奏諸方楽。従五位已上賜衣一襲。隼人・蝦夷等、亦授位賜禄。各有差。
《和銅三年(七一〇)正月戊寅(廿七)》○戊寅。播磨国献銅銭。」日向国貢采女。薩摩国貢舍人。
《和銅三年(七一〇)正月庚辰(廿九)》○庚辰。日向隼人曾君細麻呂。教喩荒俗。馴服聖化。詔授外従五位下。
《和銅三年(七一〇)二月壬辰(壬午朔十一)》○二月壬辰。信濃国疫。給薬救之。
《和銅三年(七一〇)二月庚戌(廿九)》○庚戌。初充守山戸。令禁伐諸山木。
《和銅三年(七一〇)三月戊午(壬子朔七)》○三月戊午。制。輙取畿外人。用帳内・資人。自今以去。不得更然。待官処分。而後充之。
『続本紀』巻五和銅三年(七一〇)三月辛酉(十)》○辛酉。始遷都于平城。以左大臣正二位石上朝臣麻呂為留守。
《和銅三年(七一〇)四月辛巳朔》○夏四月辛巳朔。日有蝕之。
《和銅三年(七一〇)四月辛丑(廿一)》○辛丑。陸奥蝦夷等、請賜君姓同於編戸。許之。
《和銅三年(七一〇)四月壬寅(廿二)》○壬寅。奉幣帛于諸社。祈雨于名山大川。
《和銅三年(七一〇)四月癸卯(廿三)》○癸卯。以従三位長屋王為式部卿。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大県守為宮内卿。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水守為右京大夫。従五位上采女朝臣比良夫為近江守。従五位上佐太忌寸老為丹波守。従五位下山田史御方為周防守。
《和銅三年(七一〇)四月己酉(廿九)》○己酉。参河。遠江。美濃三国飢。並加賑恤。
《和銅三年(七一〇)五月戊午(辛亥朔八)》○五月戊午。以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牛養為遠江守。
《和銅三年(七一〇)六月辛巳(庚辰朔二)》○六月辛巳。大宰大弐従四位上巨勢朝臣多益須卒。
《和銅三年(七一〇)七月丙辰(庚戌朔七)》○秋七月丙辰。左大臣舍人正八位下牟佐村主相摸依。文武百官、因奏賀辞。賜禄各有差。京裏百姓。戸給穀一斛。相摸進位二階。賜〓[糸+施の旁]一十疋。布廿端。
《和銅三年(七一〇)九月乙丑(戊申朔十八)》○九月乙丑。禁天下銀銭。
《和銅三年(七一〇)十月戊寅朔》○冬十月戊寅朔。日有蝕之。
《和銅三年(七一〇)十月辛卯(十四)》○辛卯。正五位上黄文連大伴卒。詔贈正四位下。并弔賻之。以壬申年功也。
《和銅四年(七一一)正月丁未(丙午朔二)》四年春正月丁未。始置都亭駅。山背国相楽郡岡田駅。綴喜郡山本駅。河内国交野郡楠葉駅。摂津国嶋上郡大原駅。嶋下郡殖村駅。伊賀国阿閉郡新家駅。
《和銅四年(七一一)二月辛丑(丙子朔廿六)》○二月辛丑。従四位下土師宿禰馬手卒。
《和銅四年(七一一)三月辛亥(丙午朔六)》○三月辛亥。伊勢国人磯部祖父。高志二人。賜姓渡相神主。」割上野国甘良郡織裳。韓級。矢田。大家。緑野郡武美。片岡郡山等六郷。別置多胡郡。
《和銅四年(七一一)四月丙子朔》○夏四月丙子朔。日有蝕之。
《和銅四年(七一一)四月庚辰(五)》○庚辰。大倭佐渡二国飢。並加賑給。
《和銅四年(七一一)四月壬午(七)》○壬午。詔叙文武百寮成選者位。従五位上熊凝王。長田王並授正五位下。正四位下中臣朝臣意美麻呂。巨勢朝臣麻呂並正四位上。従四位上石川朝臣宮麻呂正四位下。従四位下息長真人老従四位上。正五位上猪名真人石前。路真人大人。大伴宿禰旅人。従五位上石上朝臣豊庭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忌部宿禰子首。阿倍朝臣広庭。石川朝臣難波磨。石川朝臣石足。大宅朝臣金弓。太朝臣安麻呂。多治比真人三宅麻呂。従五位上笠朝臣麻呂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吉提。多治比真人吉備。上毛野朝臣安麻呂。佐伯宿禰百足。阿倍朝臣船守。采女朝臣比良夫。阿倍朝臣首名。大神朝臣狛麻呂。曾禰連足人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武智麻呂。藤原朝臣房前。巨勢朝臣子祖父。多治比真人県守。県犬養宿禰筑紫。小治田朝臣安麻呂。中臣朝臣人足。平群朝臣安麻呂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下池田朝臣子首。石川朝臣足人。従六位上阿倍朝臣駿河。従六位下粟田朝臣必登。正七位上中臣朝臣東人。正七位上高橋朝臣毛人。正六位上民忌寸袁志比。黄文連備。鍜師造大隅。道君首名。従六位上置始連秋山並従五位下。
《和銅四年(七一一)四月甲申(九)》○甲申。大倭国芳野郡始置大少領各一人。主政二人。主帳一人。
《和銅四年(七一一)四月庚寅(十五)》○庚寅。宮内卿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水守卒。
《和銅四年(七一一)四月乙未(二十)》○乙未。詔。賀茂神祭日。自今以後。国司毎年、親臨検察焉。
《和銅四年(七一一)五月辛亥(乙已朔七)》○五月辛亥。制。帳内資人、雖名入式部。不在予選之限。既叙位記者許之。職分不在此例。唯聴帳内三分之一。資人四分之一。其雖叙位。逗留方便。違主失礼。即追其位。還之本貫。若得他処位者、不追焉。或本主亡者。不得予選。皆還本色。但欲廻入者聴。以外如令。」尾張国疫。給医・薬療之。
《和銅四年(七一一)五月乙卯(十一)》○乙卯。従四位上当麻真人智得卒。
《和銅四年(七一一)五月己未(十五)》○己未。以穀六升当銭一文。令百姓交関各得其利。」先是。禁取畿外人充帳内・資人。至是始許之。
《和銅四年(七一一)六月乙未(乙亥朔廿一)》○六月乙未。詔曰。去年霖雨。麦穂既傷、今夏亢旱。稲田殆損。憐此蒼生。仰彼雲漢。今見膏雨。有勝衆瑞。宜黎元同悦共賀天心。仍賜文武百寮物有差。
《和銅四年(七一一)閏六月丙午(甲辰朔三)》○閏六月丙午。始五位已上卒者。即日申送弁官。
《和銅四年(七一一)閏六月丁巳(十四)》○丁巳。遣挑文師于諸国。始教習織錦綾。
《和銅四年(七一一)閏六月甲子(廿一)》○甲子。宗形部加麻麻伎賜姓穴太連。
《和銅四年(七一一)閏六月乙丑(廿二)》○乙丑。中納言正四位上兼神祇伯中臣朝臣意美麻呂卒。
《和銅四年(七一一)七月甲戌朔》○秋七月甲戌朔。詔曰。張設律令。年月已久矣。然纔行一二。不能悉行。良由諸司怠慢不存恪勤。遂使名充員数空廃政事。若有違犯、而相隠考第者。以重罪之。無有所原。
《和銅四年(七一一)七月戊寅(五)》○戊寅。山背国相楽郡狛部宿禰奈売。一産三男。賜〓[糸+施の旁]二疋。綿二屯。布四端。稲二百束。乳母一人。
《和銅四年(七一一)七月壬午(九)》○壬午。尾張国守従四位下勲四等佐伯宿禰大麻呂卒。
《和銅四年(七一一)八月丙午(癸卯朔四)》○八月丙午。酒部君大田。粳麻呂。石隅三人。依庚寅年籍、賜鴨部姓。
《和銅四年(七一一)九月癸酉朔》○九月癸酉朔。日有蝕之。
《和銅四年(七一一)九月甲戌(二)》○甲戌。詔曰。凡衛士者。非常之設。不虞之備。必須勇健応堪為兵。而悉皆〓弱。亦不習武芸。徒有其名、而不能為益。如臨大事、何堪機要。伝不云乎。不教人戦、是謂棄之。自今以後。専委長官。簡点勇敢便武之人。毎年代易焉。
《和銅四年(七一一)九月丙子(四)》○丙子。勅。頃聞。諸国役民。労於造都、奔亡猶多。雖禁不止。今宮垣未成。防守不備。宜権立軍営禁守兵庫。因以従四位下石上朝臣豊庭。従五位下紀朝臣男人。粟田朝臣必登等為将軍。
《和銅四年(七一一)十月甲子(壬寅朔廿三)》○冬十月甲子。勅依品位始定禄法。職事二品・二位。各〓[糸+施の旁]卅疋。糸一百〓[糸+句]。銭二千文。王三位、〓[糸+施の旁]廿疋。銭一千文。臣三位、〓[糸+施の旁]十疋。銭一千文。王四位、〓[糸+施の旁]六疋。銭三百文。五位、〓[糸+施の旁]四疋。銭二百文。六位・七位、各〓[糸+施の旁]二疋。銭〓文。八位・初位、〓[糸+施の旁]一疋。銭廿文。番上大舍人。帯剣舍人。兵衛。史生。省掌。召使。門部。物部。主帥等、並糸二〓[糸+句]。銭十文。女亦准此。」又詔曰。夫銭之為用。所以通財貿易有無也。当今百姓。尚迷習俗、未解其理。僅雖売買。猶無蓄銭者。随其多少。節級授位。其従六位以下。蓄銭有一十貫以上者。進位一階叙。廿貫以上進二階叙。初位以下。毎有五貫進一階叙。大初位上若初位。進入従八位下。以一十貫為入限。其五位以上及正六位。有十貫以上者。臨時聴勅。或借他銭、而欺為官者。其銭没官。身徒一年。与者同罪。夫申蓄銭状者。今年十二月内。録状并銭申送訖。太政官議奏、令出蓄銭。」勅。有進位階。家存蓄銭之心。人成逐繦之趣。恐望利百姓、或多盗鋳。於律。私鋳猶軽罪法。故権立重刑。禁断未然。凡私鋳銭
者斬。従者没官。家口皆流。五保知而不告者与同罪。不知情者減五等罪之。其銭雖用。悔過自首。減罪一等。或未用自首免罪。雖容隠人。知之不告者与同罪。或告者同前首法。
《和銅四年(七一一)十一月甲戌(辛未朔四)》○十一月甲戌。蓄銭人等始叙位焉。
《和銅四年(七一一)十一月辛卯(廿一)》○辛卯。従六位下菅生朝臣大麻呂。正七位上高橋朝臣男足、並授従五位下。
《和銅四年(七一一)十一月壬辰(廿二)》○壬辰。詔曰。諸国大税。三年之間。借貸給之。勿収其利。」又賜畿内百姓年八十以上及孤独不能自存者、衣服・食物。」又出挙私稲者。自今以後。不得過半利。余者如令。
《和銅四年(七一一)十二月壬寅(辛丑朔二)》○十二月壬寅。大初位上丹波史千足等八人。偽造外印、仮与人位。流信濃国。」以従五位下葛木王。補馬寮監。
《和銅四年(七一一)十二月丙午(六)》○丙午。詔曰。親王已下及豪強之家。多占山野。妨百姓業。自今以来。厳加禁断。但有応墾開空閑地者。宜経国司。然後聴官処分。
《和銅四年(七一一)十二月壬子(十二)》○壬子。従五位下狛朝臣秋麻呂言。本姓是阿倍也。但当石村池辺宮御宇聖朝。秋麻呂二世祖比等古臣、使高麗国。因即号狛。実非真姓。請、復本姓。許之。
《和銅四年(七一一)十二月庚申(二十)》○庚申。又制蓄銭叙位之法。無位七貫。白丁十貫。並為入限。以外如前。
《和銅五年(七一二)正月乙酉(庚午朔十六)》五年春正月乙酉。詔曰。諸国役民。還郷之日。食糧絶乏。多饉道路。転填溝壑。其類不少。国司等宜勤加撫養、量賑恤。如有死者。且加埋葬。録其姓名、報本属也。
《和銅五年(七一二)正月戊子(十九)》○戊子。授無位上道王。大野王。倭王並従四位下。無位額田部王。壱志王。田中王並従五位下。正五位上佐伯宿禰麻呂。巨勢朝臣祖父並従四位下。従五位上穂積朝臣山守。巨勢朝臣久須比。大伴宿禰道足。佐太忌寸老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紀朝臣男人。笠朝臣吉麻呂。多治比真人広成。大伴宿禰宿奈麻呂並従五位上。従六位上大神朝臣忍人。鴨朝臣堅麻呂。正六位上佐伯宿禰果安。小治田朝臣月足。正六位下額田首人足。従六位下後部王同並従五位下。
《和銅五年(七一二)正月壬辰(廿三)》○壬辰。廃河内国高安烽。始置高見烽。及大倭国春日烽。以通平城也。
《和銅五年(七一二)二月戊午(庚子朔十九)》○二月戊午。詔、賜京畿高年、鰥寡〓独者、〓[糸+施の旁]・綿・米・塩。各有差。高年僧尼亦同施焉。
《和銅五年(七一二)三月戊子(庚午朔十九)》○三月戊子。美濃国献木連理并白鴈。
《和銅五年(七一二)四月丁巳(己亥朔十九)》○夏四月丁巳。詔。先是。郡司主政・主帳者。国司便任。申送名帳。随而処分。事有率法。自今以後。宜見其正身。准式試練。然後補任。応請官裁。
《和銅五年(七一二)五月壬申(己巳朔四)》○五月壬申。駿河国疫。給薬療之。
《和銅五年(七一二)五月癸酉(五)》○癸酉。禁六位已下以白銅及銀飾革帯。
《和銅五年(七一二)五月辛巳(十三)》○辛巳。詔曰。諸国大税。三年賑貸者。本為恤済百姓窮乏。今国郡司及里長等。縁此恩借、妄生方便。害政蠧民、莫斯為甚。如顧潤身。枉収利者。以重論之。罪在不赦。
《和銅五年(七一二)五月甲申(十六)》○甲申。初定国司巡行并遷代時、給糧・馬・脚夫之法。語具別式。太政官奏称。郡司、有能繁殖戸口。増益調庸。勧課農桑。人少匱乏。禁断逋逃。粛清盗賊。籍帳皆実。戸口無遺。割断合理。獄訟無寃。在職匪懈。立身清慎。〈 其一 〉居官貧濁。処事不平。職用既闕。公務不挙。侵没百姓。請託公施。肆行奸猾。以求名官。田疇不開。減闕租調。籍帳多虚。口丁無実。逋逃在境。畋遊無度。〈 其二 〉又百姓精務農桑。産業日長。助養窮乏。存活独〓。孝悌聞閭。材識堪幹。〈 其三 〉若有郡司及百姓、准上三条有合三勾以上者。国司具状、附朝集使。挙聞。奏可之。
《和銅五年(七一二)五月乙酉(十七)》○乙酉。詔諸司主典以上。并諸国朝集使等曰。制法以来。年月淹久。未熟律令。多有過失。自今以後。若有違令者。即准其犯。依律科断。其弾正者。月別三度。巡察諸司。糺正非違。若有廃闕者。乃具事状。移送式部。考日勘問。又国司因公事入京者。宜差堪知其事者充使。々人亦宜問知事状。並惣知在任以来年別状迹。随問弁答。不得礙滞。若有不尽者。所由官人及使人。並准上科断。自今以後。毎年遣巡察使。検校国内豊倹得失。宜使者至日。意存公平。直告莫隠。若有経問発覚者。科断如前。凡国司。毎年実録官人等功過行能并景迹。皆附考状申送式部省。省宜勘会巡察所見。
《和銅五年(七一二)五月丙申(廿八)》○丙申。太政官処分。凡位記印者。請於太政官。下諸国符印者、申於弁官。
《和銅五年(七一二)六月乙巳(己亥朔七)》○六月乙巳。地震。
《和銅五年(七一二)七月壬午(戊辰朔十五)》○秋七月壬午。伊賀国献玄狐。」令伊勢。尾張。参河。駿河。伊豆。近江。越前。丹波。但馬。因幡。伯耆。出雲。播磨。備前。備中。備後。安芸。紀伊。阿波。伊予。讃岐等廿一国。始織綾錦。
《和銅五年(七一二)七月甲申(十七)》○甲申。播磨国大目従八位上楽浪河内。勤造正倉。能効功績。進位一階。賜〓[糸+施の旁]十疋。布卅端。
《和銅五年(七一二)八月庚子(戊戌朔三)》○八月庚子。太政官処分。諸国之郡稲乏少。給用之日、有致廃闕。宜准国大小。割取大税。以充郡稲。相通出挙。所息之利。随即充用。事須取足。勿令乏少。但割配本数。不令減損。自今以後。永為恒例。
《和銅五年(七一二)八月庚申(廿三)》○庚申。行幸高安城。
《和銅五年(七一二)九月己巳(丁卯朔三)》○九月己巳。詔曰。故左大臣正二位多治比真人嶋之妻家原音那。贈右大臣従二位大伴宿禰御行之妻紀朝臣音那。並以夫存之日。相勧為国之道。夫亡之後。固守同墳之意。朕思彼貞節。感歎之深。宜此二人各賜邑五十戸。其家原音那加賜連姓。」又詔曰。朕聞。旧老相伝云。子年者穀実不宜。而天地垂祐。今茲大稔。古賢王有言。祥瑞之美、無以加豊年。況復、伊賀国司阿直敬等所献黒狐。即合上瑞。其文云。王者治、致太平。則見。思与衆庶共此歓慶。宜大赦天下。其強窃二盗、常赦所不免者。並不在赦限。但私鋳銭者。降罪一等。其伊賀国司目已上。進位一階。出瑞郡免庸。獲瑞人戸給復三年。又天下諸国今年田租。并大和。河内。山背三国調。並原免之。
《和銅五年(七一二)九月庚午(四)》○庚午。授正六位上阿直敬従五位下。
《和銅五年(七一二)九月辛已(十五)》○辛巳。観成法師為大僧都。弁通法師為少僧都。観智法師為律師。
《和銅五年(七一二)九月乙酉(十九)》○乙酉。以従五位下道君首名。為遣新羅大使。
《和銅五年(七一二)九月己丑(廿三)》○己丑。太政官議奏曰。建国辟疆。武功所貴。設官撫民。文教所崇。其北道蝦狄。遠憑阻険。実縦狂心。屡驚辺境。自官軍雷撃。凶賊霧消。狄部晏然。皇民無擾。誠望、便乗時機。遂置一国。式樹司宰。永鎮百姓。奏可之。於是、始置出羽国。
《和銅五年(七一二)九月乙未(廿九)》○乙未。禁取三関人為帳内・資人。
《和銅五年(七一二)十月丁酉朔》○冬十月丁酉朔。割陸奥国最上・置賜二郡、隷出羽国焉。
《和銅五年(七一二)十月癸丑(十七)》○癸丑。禁六位已下及官人等服、用蘇芳色并売買。
《和銅五年(七一二)十月丙辰(二十)》○丙辰。従四位上息長真人老卒。
《和銅五年(七一二)十月甲子(廿八)》○甲子。遣新羅使等辞見。
《和銅五年(七一二)十月乙丑(廿九)》○乙丑。詔曰。諸国役夫及運脚者。還郷之日。糧食乏少。無由得達。宜割郡稲別貯便地、随役夫到任令交易。又令行旅人必齎銭為資。因息重担之労。亦知用銭之便。
《和銅五年(七一二)十一月辛巳(丙寅朔十六)》○十一月辛巳。加左右弁官史生各六人。通前十六員。
《和銅五年(七一二)十一月乙酉(二十)》○乙酉。従三位阿倍朝臣宿奈麻呂言。従五位上引田朝臣邇閉。正七位上引田朝臣東人。従七位上引田朝臣船人。従七位下久努朝臣御田次。少初位下長田朝臣太麻呂。無位長田朝臣多祁留等六人。実是阿部氏正宗。与宿奈麻呂無異。但縁居処更成別氏。於理斟酌、良可哀矜。今宿奈麻呂、特蒙天恩。已帰本姓。然此人等、未霑聖沢。冀望。各止別氏。倶蒙本姓。詔許之。
《和銅五年(七一二)十二月辛丑(乙未朔七)》○十二月辛丑。制。諸司人等衣服之作。或〓[ネ+票]狭小。或裾大長。又衽之相過甚浅。行趨之時易開。如此之服。大成無礼。宜令所司厳加禁止。又無位朝服。自今以後。皆著襴黄衣。襴広一尺二寸以下。」又諸国所送調庸等物。以銭換。宜以銭五文准布一常。
《和銅五年(七一二)十二月己酉(十五)》○己酉。東西二市、始置史生各二員。
《和銅五年(七一二)十二月丁巳(廿三)》○丁巳。有司奏。自今以後。公文錯誤。内印著了。事須改正者。少納言、宜申官長。然後更奏印之。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五



『続日本紀』国史大系版 巻第六

《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六
〈 起和銅六年正月、尽霊亀元年八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日本根子天津御代豊国成姫天皇〈 元明天皇第〓三 〉
《和銅六年(七一三)正月戊辰(乙丑朔四)》六年春正月戊辰。備前国献白鳩。伯耆国献嘉瓜。左京職献稗化為禾一茎。
《和銅六年(七一三)正月丙子(十二)》○丙子。従四位下行伊福部女王卒。
《和銅六年(七一三)正月丁亥(廿三)》○丁亥。授正四位上巨勢朝臣麻呂。正四位下石川朝臣宮麻呂並従三位。無位門部王従四位下。無位高安王従五位下。正五位上阿倍朝臣広庭。笠朝臣麻呂。多治比真人三宅麻呂。藤原朝臣武智麻呂並従四位下。正六位下巨勢朝臣安麻呂。正七位上石川朝臣君子。従六位下佐伯宿禰沙弥麻呂。正七位上久米朝臣麻呂。正七位下大神朝臣興志。従七位下榎井朝臣広国。正六位上大蔵忌寸老。錦部連道麻呂。伊吉連古麻呂並従五位下。
《和銅六年(七一三)二月甲午朔》○二月甲午朔。日有蝕之。
《和銅六年(七一三)二月壬子(十九)》○壬子。始制度量・調庸・義倉等類五条事。語具別格。
《和銅六年(七一三)二月丙辰(廿三)》○丙辰。志摩国疫。給薬救之。
《和銅六年(七一三)三月壬午(十九)》○三月壬午。詔曰。任郡司少領以上者。性識清廉。雖堪時務。而蓄銭乏少。不満六貫。自今以後。不得遷任。」又詔。諸国之地。江山遐阻。負担之輩。久苦行役。具備資糧。闕納貢之恒数。減損重負。恐饉路之不少。宜各持一嚢銭。作当炉給。永省労費。往還得便。宜国郡司等。募豪富家。置米路側。任其売買。一年之内。売米一百斛以上者。以名奏聞。又売買田。以銭為価。若以他物為価。田并其物、共為没官。或有糺告者。則給告人。売及買人、並科違勅罪。郡司不加検校。違十事以上。即解其任。九事以下、量降考第。国司者式部監察。計違附考。或雖非用銭。而情願通商者聴之。
《和銅六年(七一三)四月乙未(癸巳朔三)》○夏四月乙未。割丹波国加佐。与佐。丹波。竹野。熊野五郡。始置丹後国。割備前国英多。勝田。苫田。久米。大庭。真嶋六郡。始置美作国。割日向国肝坏。贈於。大隅。姶〓[ネ+羅]四郡。始置大隅国。」大倭国疫。給薬救之。
《和銅六年(七一三)四月戊申(十六)》○戊申。頒下新格并権衡・度量於天下諸国。
《和銅六年(七一三)四月己酉(十七)》○己酉。因諸寺田記錯誤。更為改正。一通蔵所司。一通頒諸国。
《和銅六年(七一三)四月乙卯(廿三)》○乙卯。授従四位下安八万王従四位上。正五位下大石王従四位下。従五位上益気王正五位下。従四位上多治比真人池守正四位下。正五位上百済王遠宝従四位下。従五位上大伴宿禰男人正五位上。従五位下賀茂朝臣吉備麻呂正五位下。従五位下笠朝臣長目。穂積朝臣老。小野朝臣馬養。調連淡海。倉垣忌寸子首並従五位上。」讃岐国飢。賑恤之。」始制。五位以上同位階者。因年長幼。以為列次。
《和銅六年(七一三)四月丁巳(廿五)》○丁巳。制。銓衡人物。黜陟優劣。式部之任。務重他省。宜論勲績之日。無式部長官者。其事勿論焉。
《和銅六年(七一三)五月甲子(癸亥朔二)》○五月甲子。制。畿内七道諸国郡郷名、着好字。其郡内所生。銀銅彩色草木禽獣魚虫等物。具録色目。及土地沃〓。山川原野名号所由。又古老相伝旧聞異事。載于史籍亦宜言上。
《和銅六年(七一三)五月己巳(七)》○己巳。制。夫郡司大少領。以終身為限。非遷代之任。而不善国司。情有愛憎。以非為是。強云致仕。奪理解却。自今以後。不得更然。若歯及縦心。気力〓弱。筋骨衰耗。神識迷乱。又久沈重病。起居不漸。漸発狂言。無益時務。如此之類。披訴心素。帰田養命。於理合聴。宜具得手書、陳牒所司。待報処分。撰択替補。
《和銅六年(七一三)五月癸酉(十一)》○癸酉。相摸。常陸。上野。武蔵。下野。五国輸調。元来是布也。自今以後。〓[糸+施の旁]・布並進。又令大倭参河並献雲母。伊勢水銀。相摸石硫黄。白樊石。黄樊石。近江慈石。美濃青樊石。飛騨。若狭並樊石。信濃石硫黄。上野金青。陸奥白石英。雲母。石硫黄。出雲黄樊石。讃岐白樊石。
《和銅六年(七一三)五月甲戌(十二)》○甲戌。讃岐守正五位下大伴宿禰道足等言。部下寒川郡人物部乱等廿六人。庚午以来。並貫良人。但庚寅校籍之時。誤渉飼丁之色。自加覆察。就令自理。支証的然。已得明雪。自厥以来。未附籍貫。故皇子命宮検括飼丁之使。誤認乱等、為飼丁焉。於理斟酌、何足憑拠。請、従良色。許之。
《和銅六年(七一三)五月丁亥(廿五)》○丁亥。始令山背国点乳牛戸五十戸。
《和銅六年(七一三)六月庚戌(癸巳朔十八)》○六月庚戌。従七位上家原河内。正八位上家原大直。大初位上首名等三人、並賜連姓。
《和銅六年(七一三)六月辛亥(十九)》○辛亥。右京人支半于刀。河内国志紀郡人刀母離余叡色奈。並染作暈繝色而献之。以労各授従八位下。并賜〓[糸+施の旁]十疋。糸〓〓[糸+句]。布〓端。塩十籠。穀一百斛。
《和銅六年(七一三)六月癸丑(廿一)》○癸丑。始置大膳職史生四員。
《和銅六年(七一三)六月乙卯(廿三)》○乙卯。行幸甕原離宮。
《和銅六年(七一三)六月戊午(廿六)》○戊午。還宮。
《和銅六年(七一三)七月丙寅(壬戌朔五)》○秋七月丙寅。詔曰。授以勲級。本拠有功。若不優異。何以勧獎。今討隼賊将軍并士卒等、戦陣有功者一千二百八十余人。並宜随労授勲焉。
《和銅六年(七一三)七月丁卯(六)》○丁卯。大倭国宇太郡波坂郷人大初位上村君東人得銅鐸於長岡野地而献之。高三尺。口径一尺。其制異常。音協律呂。勅所司蔵之。
《和銅六年(七一三)七月戊辰(七)》○戊辰。美濃・信濃二国之堺。径道険隘。往還艱難。仍通吉蘇路。
《和銅六年(七一三)八月辛丑(壬辰朔十)》○八月辛丑。従五位下道公首名、至自新羅。
《和銅六年(七一三)八月乙卯(廿四)》○乙卯。大風。抜木発屋。
《和銅六年(七一三)八月丁巳(廿六)》○丁巳。以正五位下大伴宿禰道足。為弾正尹。従四位下大石王為摂津大夫。従五位下榎井朝臣広国為参河守。従五位下大神朝臣興志為讃岐守。従五位下道君首名為筑後守。
《和銅六年(七一三)九月丁丑(辛酉朔十七)》○九月丁丑。造宮卿従四位下大伴宿禰手拍卒。
《和銅六年(七一三)九月己卯(十九)》○己卯。摂津職言。河辺郡玖左佐村。山川遠隔。道路嶮難。由是。大宝元年、始建館舍。雑務公文。一准郡例。請、置郡司。許之。今能勢郡是也。」詔。和銅四年已前。公私出挙稲粟、未償上者。皆免除之。
《和銅六年(七一三)九月辛巳(廿一)》○辛巳。加大蔵省史生六員。
《和銅六年(七一三)十月戊戌(辛卯朔八)》○冬十月戊戌。制。諸寺多占田野。其数無限。宜自今以後。数過格者。皆還収之。
《和銅六年(七一三)十月庚子(十)》○庚子。板屋司班帙。一准寮焉。〈 蓋改法用司為板屋司也。 〉
《和銅六年(七一三)十月丁巳(廿七)》○丁巳。更加民部省史生六員。
《和銅六年(七一三)十月戊午(廿八)》○戊午。詔。防人赴戍時、差専使。由是。駅使繁多。人馬並疲。宜逓送発焉。
《和銅六年(七一三)十一月辛酉朔》○十一月辛酉朔。伊賀。伊勢。尾張。参河。出羽等国言。大風、傷秋稼。調庸並免。但已輸者。以税給之。
《和銅六年(七一三)十一月乙丑(五)》○乙丑。貶石川・紀二嬪号。不得称嬪。
《和銅六年(七一三)十一月丙子(十六)》○丙子。詔。正七位上按作磨心。能工異才。独越衆侶。織成錦綾。実称妙麗。宜磨心子孫免雑戸。賜姓柏原村主。大倭国献嘉蓮。近江国献木連理十二株。但馬国献白雉。」太政官処分。凡諸司功過者。皆申送弁官。乃官下式部。
《和銅六年(七一三)十一月乙酉(廿五)》○乙酉。権充兵馬司史生四人。
《和銅六年(七一三)十二月辛卯(庚寅朔二)》○十二月辛卯。新建陸奥国丹取郡。
《和銅六年(七一三)十二月乙未(六)》○乙未。右大弁従三位石川朝臣宮麻呂薨。近江朝大臣大紫連子之第五男也。
《和銅六年(七一三)十二月庚子(十一)》○庚子。始加中務省史生十員。
《和銅六年(七一三)十二月乙巳(十六)》○乙巳。近江国言。慶雲見。丹波国献白雉。仍曲赦二国。
《和銅六年(七一三)十二月己酉(二十)》○己酉。始加宮内省史生十員。
《和銅七年(七一四)正月七年壬戌(庚申朔三)》七年春正月壬戌。二品長親王。舍人親王。新田部親王。三品志貴親王、益封各二百戸。従三位長屋王一百戸。封租全給。其食封田租全給封主。自此始矣。
《和銅七年(七一四)正月甲子(五)》○甲子。授正四位下多治比真人池守従三位。無位河内王従四位下。無位桜井王。大伴王。佐為王並従五位下。従四位下大神朝臣安麻呂従四位上。正五位上石川朝臣石足。石川朝臣難波麻呂。忌部宿禰子首。正五位下阿倍朝臣首名。従五位上阿倍朝臣爾閉並従四位下。従五位上船連甚勝正五位下。正六位上春日椋首老。正六位下引田朝臣真人。小治田朝臣豊足。山上臣憶良。荊義善。吉宜。息長真人臣足。高向朝臣大足。従六位上大伴宿禰山守。菅生朝臣国益。太宅朝臣大国。従六位下粟田朝臣人上。津嶋朝臣真鎌。波多真人余射。正七位上津守連道並従五位下。
《和銅七年(七一四)正月庚午(十一)》○庚午。散位従四位下猪名真人石前卒。
《和銅七年(七一四)正月己卯(二十)》○己卯。益二品氷高内親王食封一千戸。
《和銅七年(七一四)正月甲申(廿五)》○甲申。令相摸。常陸。上野。武蔵。下野五国。始輸〓[糸+施の旁]調。但欲輸布者許之。
《和銅七年(七一四)正月丙戌(廿七)》○丙戌。兵部卿従四位上大神朝臣安麻呂卒。
《和銅七年(七一四)二月己丑朔》○二月己丑朔。日有蝕之。
《和銅七年(七一四)二月庚寅(二)》○庚寅。制。以商布二丈六尺為段。不得用常。如有蓄常布。自擬産業者。今年十二月以前。悉売用畢。或貯積稍多。出売不尽者。便納官司与和価。或限外売買。没為官物。有人糺告。皆賞告者。其帯関国司。商旅過日。審加勘捜。附使言上。」上総国言。去京遥遠。貢調極重。請、代細布。頗省負担。其長六丈。闊二尺二寸。毎丁輸二丈。以三人成端。許之。
《和銅七年(七一四)二月辛卯(三)》○辛卯。詔曰。人足衣食。共知礼節。身苦貧窮。競為姦詐。宜今輸〓[糸+施の旁]・糸・錦・布調国等。調庸以外。毎人儲糸一斤。綿二斤。布六段。〈 謂年十五以上。六十五以下者。 〉以資産業。無使苦乏。国郡能加監察。務依数儲備者。加考一等。或里長者免当年調。若以虚妄。顕称。国郡司即解見任。里長徴調止掌。
《和銅七年(七一四)二月丁酉(九)》○丁酉。以従五位下大倭忌寸五百足為氏上。令主神祭。
《和銅七年(七一四)二月戊戌(十)》○戊戌。詔従六位上紀朝臣清人。正八位下三宅臣藤麻呂。令撰国史。
《和銅七年(七一四)二月辛丑(十三)》○辛丑。始令出羽国養蚕。
《和銅七年(七一四)二月壬寅(十四)》○壬寅。遣使于七道諸国。録囚徒焉。
《和銅七年(七一四)閏二月戊午朔》○閏二月戊午朔。賜美濃守従四位下笠朝臣麻呂封七十戸。田六町。少掾正七位下門部連御立。大目従八位上山口忌寸兄人。各進位階。匠従六位上伊福部君荒当賜田二町。以通吉蘇路也。
《和銅七年(七一四)閏二月己卯(廿二)》○己卯。行幸甕原離宮。
《和銅七年(七一四)三月丁酉(十)》○三月丁酉。沙門義法還俗。姓大津連。名意毘登。授従五位下。為用占術也。
《和銅七年(七一四)三月壬寅(十五)》○壬寅。隼人昏荒。野心、未習憲法。因移豊前国民二百戸。令相勧導也。
《和銅七年(七一四)三月乙卯(廿八)》○乙卯。授従五位下上毛野朝臣広人。大伴宿禰牛養並従五位上。
《和銅七年(七一四)四月辛未(丁巳朔十五)》○夏四月辛未。中納言従三位兼中務卿勲三等小野朝臣毛野薨。小治田朝大徳冠妹子之孫。小錦中毛人之子也。
《和銅七年(七一四)四月戊寅(廿二)》○戊寅。制。諸国庸綿、丁五両。但安芸国糸。丁二両。遠江国糸三両。並以二丁成屯〓[糸+句]也。
《和銅七年(七一四)四月壬午(廿六)》○壬午。太政官奏。諸国租倉。大小並所積数。比校文案。無所錯失。因斯。国司相替之日。依帳承付。不更勘験。而用多欠少。徒立虚帳。本無実数。良由国郡司等不検校之所致也。自今以後。諸国造倉。率為三等。大受肆仟斛。中参仟斛。小弐仟斛。一定之後。勿虚文案。
《和銅七年(七一四)四月辛巳(廿五)》○辛巳。給多〓嶋印一図。
《和銅七年(七一四)五月丁亥朔》○五月丁亥朔。大納言兼大将軍正三位大伴宿禰安麻呂薨。帝深悼之。詔贈従二位。安麻呂、難波朝右大臣大紫長徳之第六子也。
《和銅七年(七一四)五月癸丑(廿七)》○癸丑。土左国人物部毛虫〓[口+羊]一産三子。賜穀〓斛并乳母。
《和銅七年(七一四)六月己巳(丙辰朔十四)》○六月己巳。若帯日子姓。為触国諱。改因居地賜之。」国造人姓。除人字。」寺人姓、本是物部族也。而庚午年籍、因居地名。始号寺人。疑渉賎隷。故除寺人、改従本姓矣。
《和銅七年(七一四)六月甲戌(十九)》○甲戌。太政官処分。職分資人、若本主亡。并以理去官者。不限年遠近。並留省焉。如本主去官、亦有復任。以旧人充焉。
《和銅七年(七一四)六月戊寅(廿三)》○戊寅。詔曰。頃者、陰陽殊謬。気序乖違。南畝方興。膏沢未降。百姓田囿。往々損傷。宜以幣帛。奉諸社。祈雨于名山大川。庶致嘉注。勿虧農桑。
《和銅七年(七一四)六月庚辰(廿五)》○庚辰。皇太子加元服。
《和銅七年(七一四)六月癸未(廿八)》○癸未。大赦天下。自和銅七年六月廿八日午時已前大辟罪以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没為奴婢。及犯八虐。常赦所不免者。咸赦除之。其私鋳銭及窃盗。強盗、並不在赦限。但鋳・盗之徒合死坐。降罪一等。諸老人歳百以上賜穀伍斛。九十以上参斛。八十已上壱斛。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表其門閭。終身勿事。鰥寡〓独。篤疾重病之徒、不能自存者。宜令所司量加賑恤。
《和銅七年(七一四)六月甲申(廿九)》○甲申。従七位下大津造元休。従八位下船人等並賜連姓。
《和銅七年(七一四)八月乙丑(丙辰朔十)》○八月乙丑。制。散事五位、如応賜禄。自今以後。准職事正六位焉。
《和銅七年(七一四)九月甲辰(乙酉朔二十)》○九月甲辰。制。自今以後。不得択銭。若有実知官銭。輙嫌択者。勅使杖一百。其濫銭者。主客相対破之。即送市司。
《和銅七年(七一四)九月壬子(廿八)》○壬子。授正七位上柏原村主磨心従五位下。
《和銅七年(七一四)十月乙卯朔》○冬十月乙卯朔。美濃。武蔵。下野。伯耆。播磨。伊予六国、大風発屋。仍免当年租調。
《和銅七年(七一四)十月丙辰(二)》○丙辰。勅、割尾張。上野。信濃。越後等国民二百戸。配出羽柵戸。
《和銅七年(七一四)十月丁卯(十三)》○丁卯。以従四位下石川朝臣難波麻呂為常陸守。従五位上巨勢朝臣児祖父為伊予守。従五位下津嶋朝臣真鎌為伊勢守。従五位上平群朝臣安麻呂為尾張守。従五位下佐伯宿禰沙弥麻呂為信濃守。従五位下大宅朝臣大国為上野守。従五位下津守連通為美作守。
《和銅七年(七一四)十月辛未(十七)》○辛未。造宮省加史生六員。通前十四人。
《和銅七年(七一四)十一月戊子(乙酉朔四)》○十一月戊子。大倭国添下郡人大倭忌寸果安。添上郡人奈良許知麻呂。有智郡女曰比信紗。並終身勿事。旌孝義也。果安、孝養父母。友于兄弟。若有人病飢。自齎私糧。巡加看養。登美・箭田二郷百姓。咸感恩義。敬愛如親。麻呂、立性孝順。与人無怨。嘗被後母讒。不得入父家。絶無怨色。孝養弥篤。信紗氏直果安妻也。事舅姑以孝聞。夫亡之後。積年守志。自提孩穉并妾子惣八人。撫養無別。事舅姑。自竭婦礼。為郷里之所歎也。
《和銅七年(七一四)十一月乙未(十一)》○乙未。新羅国、遣重阿〓[冫+食]金元静等廿余人朝貢。差発畿内七道騎兵合九百九十。為擬入朝儀衛也。
《和銅七年(七一四)十一月己亥(十五)》○己亥。遣使迎新羅使於筑紫。
《和銅七年(七一四)十一月庚戌(廿六)》○庚戌。従四位下大伴宿禰旅人為左将軍。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広成。従五位下久米朝臣麻呂為副将軍。従四位下石上朝臣豊庭為右将軍。従五位上上毛野朝臣広人。従五位下粟田朝臣人為副将軍。
《和銅七年(七一四)十二月戊午(甲寅朔五)》○十二月戊午。少初位下太朝臣遠建治等、率南嶋奄美・信覚及球美等嶋人五十二人。至自南嶋。
《和銅七年(七一四)十二月己卯(廿六)》○己卯。新羅使入京。遣従六位下布勢朝臣人。正七位上大野朝臣東人。率騎兵一百七十、迎於三崎。
《霊亀元年(七一五)正月甲申朔》霊亀元年春正月甲申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皇太子始加礼服拝朝。陸奥・出羽蝦夷并南嶋奄美。夜久。度感。信覚。球美等、来朝。各貢方物。其儀。朱雀門左右。陣列皷吹・騎兵。元会之日。用鉦鼓、自是始矣。是日。東方慶雲見。遠江国献白狐。丹波国献白鴿。
《霊亀元年(七一五)正月癸巳(十)》○癸巳。詔曰。今年元日。皇太子始拝朝。瑞雲顕見。宜大赦天下。但犯八虐。私鋳銭。盗人、常赦所不原者。並不在赦限。内外文武官六位以下。進位一階。又授二品穂積親王一品。三品志紀親王二品。従四位下路真人大人。巨勢朝臣邑治。大伴宿禰旅人。石上朝臣豊庭。多治比真人三宅麻呂。百済王南典。藤原朝臣武智麻呂並従四位上。正五位上大伴宿禰男人。太朝臣安麻呂。正五位下当麻真人桜井。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県守。藤原朝臣房前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曾禰連足人。佐伯宿禰百足。百済王良虞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笠朝臣吉麻呂。中臣朝臣人足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台忌寸少麻呂。道君首名並従五位上。従六位上下毛野朝臣石代。当麻真人大名。紀朝臣清人。従六位下土師宿禰豊麻呂並従五位下。又授二品氷高内親王一品。
《霊亀元年(七一五)正月甲午(十一)》○甲午。三品泉内親王。四品水主内親王。長谷部内親王。益封各一百戸。
《霊亀元年(七一五)正月戊戌(十五)》○戊戌。蝦夷及南嶋七十七人。授位有差。
《霊亀元年(七一五)正月己亥(十六)》○己亥。宴百寮主典以上並新羅使金元静等于中門。奏諸方楽。宴訖。賜禄有差。
《霊亀元年(七一五)正月庚子(十七)》○庚子。賜大射于南〓。新羅使亦在射列。賜綿各有差。
《霊亀元年(七一五)二月丙辰(癸丑朔四)》○二月丙辰。制。尚侍従四位者。賜禄准典蔵焉。
《霊亀元年(七一五)二月丙寅(十四)》○丙寅。従五位下大神朝臣忍人為氏上。」従四位下当麻真人桜井卒。
《霊亀元年(七一五)二月丁丑(廿五)》○丁丑。勅以三品吉備内親王男女。皆入皇孫之例焉。
《霊亀元年(七一五)三月壬午朔》○三月壬午朔。車駕幸甕原離宮。
《霊亀元年(七一五)三月丙申(十五)》○丙申。散位従四位上竹田王卒。
《霊亀元年(七一五)三月甲辰(廿三)》○甲辰。金元静等還蕃。勅大宰府。賜綿五千四百五十斤。船一艘。
《霊亀元年(七一五)三月丙午(廿五)》○丙午。相摸国足上郡人。丈部造智積。君子尺麻呂。並表閭里。終身勿事。旌孝行也。
《霊亀元年(七一五)四月庚申(壬子朔九)》○夏四月庚申。櫛見山陵。〈 生目入日子伊佐知天皇之陵也。 〉充守陵三戸。伏見山陵。〈 穴穂天皇之陵也。 〉四戸。
《霊亀元年(七一五)四月庚午(十九)》○庚午。諸直丁経廿年已上者。預考選例。憐其労也。
《霊亀元年(七一五)四月癸酉(廿二)》○癸酉。上村主通改賜阿刀連姓。
《霊亀元年(七一五)四月丙子(廿五)》○丙子。詔叙成選人等位。授従三位粟田朝臣真人正三位。正五位下長田王。大神朝臣狛麻呂。田口朝臣益人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小治田朝臣安麻呂。県犬養宿禰筑紫。平群朝臣安麻呂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三国真人人足。佐味朝臣加作麻呂。阿倍朝臣秋麻呂。坂本朝臣阿曾麻呂。日下部宿禰阿倍老。阿倍朝臣安麻呂並従五位上。
《霊亀元年(七一五)五月辛巳朔》○五月辛巳朔。勅諸国朝集使曰。天下百姓。多背本貫。流宕他郷。規避課役。其浮浪逗留。経三月以上者。即云断輸調庸。随当国法。又撫導百姓。勧課農桑。心存字育。能救飢寒。実是国郡之善政也。若有身在公庭。心顧私門。妨奪農業、侵〓万民。実是国家之大蠧也。宜其勧催産業。資産豊足者為上等。雖加催勧。衣食短乏者為中等。田疇荒廃。百姓飢寒。因致死亡者為下等。十人以上。則解見任。又四民之徒。各有其業。今失職流散。此亦国郡司教導無方。甚無謂也。有如此類。必加顕戮。自今以後。当遣巡察使。分行天下。観省風俗。宜勤敦徳政。庶彼周行。始今。諸国百姓。往来過所。用当国印焉。」丹波・丹後二国飢。遣使賑貸。
《霊亀元年(七一五)五月己丑(九)》○己丑。始充京職印。
《霊亀元年(七一五)五月壬辰(十二)》○壬辰。伯耆国言。甘露降。
《霊亀元年(七一五)五月甲午(十四)》○甲午。詔曰。凡諸国運輸調庸。各有期限。今国司等。怠緩違期。遂妨耕農。運送之民。仍致労擾。非是国郡之善政。撫養之要道也。自今以後。如有此類。以重論之。又海路漕庸。輙委〓民。或已漂失。或多湿損。是由国司不順先制之所致也。自今以後。不悛改者。節級科罪。所損之物。即徴国司。又五兵之用。自古尚矣。服強懐柔。咸因武徳。今六道諸国。営造器仗。不甚牢固。臨事何用。自今以後。毎年貢様。巡察使出日。細為校勘焉。
《霊亀元年(七一五)五月乙巳(廿五)》○乙巳。従六位下画師忍勝姓、改為倭画師。」摂津。紀伊。武蔵。越前。志摩五国飢。賑貸之。」遠江国地震。山崩壅麁玉河。水為之不流。経数十日。潰、没敷智。長下。石田三郡民家百七十余区。并損苗。
《霊亀元年(七一五)五月己亥(十九)》○己亥。太政官奏。更定義倉出粟法。分為九等。語在別格。
《霊亀元年(七一五)五月壬寅(廿二)》○壬寅。以従三位巨勢朝臣麻呂為中納言。従四位上多治比真人三宅麻呂為左大弁。従四位上巨勢朝臣邑治為右大弁。従四位上大伴宿禰旅人為中務卿。従四位下阿倍朝臣首名為兵部卿。従四位上阿部朝臣広庭為宮内卿。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県守為造宮卿。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宿奈麻呂為左衛士督。正五位上大神朝臣狛麻呂為武蔵守。従五位上阿倍朝臣安麻呂為但馬守。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君子為播磨守。従三位多治比真人池守為大宰帥。
《霊亀元年(七一五)五月丙午(廿六)》○丙午。参河国地震。壊正倉〓七。又百姓廬舍、往々陥没。
《霊亀元年(七一五)五月庚戌(三十)》○庚戌。移相摸。上総。常陸。上野。武蔵。下野六国富民千戸。配陸奥焉。
《霊亀元年(七一五)六月甲寅(辛亥朔四)》○六月甲寅。一品長親王薨。天武天皇第四之皇子也。
《霊亀元年(七一五)六月庚申(十)》○庚申。開大倭国都祁山之道。
《霊亀元年(七一五)六月壬戌(十二)》○壬戌。太政官奏。懸像失度。亢旱弥旬。恐東皐不耕。南畝損稼。昔者、周王遇旱。有雲漢之詩。漢帝祈雨。興改元之詔。人君之願。載感上天。請、奉幣帛。祈於諸社。使民有年。誰知尭力。
《霊亀元年(七一五)六月癸亥(十三)》○癸亥。設斎於弘福・法隆二寺。詔。遣使奉幣帛于諸社。祈雨于名山大川。於是、未経数日。注雨滂沱。時人以為。聖徳感通所致焉。因賜百官人禄各有差。
《霊亀元年(七一五)六月丁卯(十七)》○丁卯。諸国人廿戸。移附京職。由殖貨也。
《霊亀元年(七一五)七月庚辰朔》○秋七月庚辰朔。日有蝕之。
《霊亀元年(七一五)七月己丑(十)》○己丑。地震。行幸甕原離宮。」賜従五位下紀朝臣浄人数人穀百斛。優学士也。
《霊亀元年(七一五)七月壬辰(十三)》○壬辰。授刀舍人狛造千金。改賜大狛連。
《霊亀元年(七一五)七月丙午(廿七)》○丙午。知太政官事一品穂積親王薨。遣従四位上石上朝臣豊庭。従五位上小野朝臣馬養。監護喪事。天武天皇之第五皇子也。」尾張国人外従八位上席田君邇近及新羅人七十四家。貫于美濃国。始建席田郡焉。
《霊亀元年(七一五)八月己未(庚戌朔十)》○八月己未。制。大宰府官人家口。皆免課役。」従四位上路真人大人為大宰大弐。
《霊亀元年(七一五)八月甲戌(廿五)》○甲戌。京人流宕畿外。則貫当国而従事。
《霊亀元年(七一五)八月丁丑(廿八)》○丁丑。左京人大初位下高田首久比麻呂献霊亀。長七寸。闊六寸。左眼白。右眼赤。頸著三公。背負七星。前脚並有離卦。後脚並有一爻。腹下赤白両点。相次八字。
《霊亀元年(七一五)九月己卯朔》○九月己卯朔。詔。皇親二世准五位。三世以下准六位。」禁文武百寮六位以下、用虎豹羆皮及金銀、飾鞍具并横刀帯端。但朝会日用者、許之。婦女依父・夫蔭服用。亦聴之。凡横刀鋏者。以糸纒造。勿用素木令脆焉。
《霊亀元年(七一五)九月庚辰(二)》○庚辰。天皇禅位于氷高内親王。詔曰。乾道統天。文明於是馭暦。大宝曰位。震極所以居尊。昔者。揖譲之君。旁求歴試。干戈之主。継体承基。貽厥後昆。克隆晢祚。朕君臨天下。撫育黎元。蒙上天之保休。頼祖宗之遺慶。海内晏静。区夏安寧。然而兢々之志。夙夜不怠。翼々之情。日慎一日。憂労庶政。九載于茲。今精華漸衰。耄期斯倦。深求閑逸。高踏風雲。釈累遺塵。将同脱〓。因以此神器。欲譲皇太子。而年歯幼稚。未離深宮。庶務多端。一日万機。一品氷高内親王。早叶祥符。夙彰徳音。天縦寛仁。沈静婉〓。華夏載佇。謳訟知帰。今伝皇帝位於内親王。公卿・百寮。宜悉祇奉以称朕意焉。
《巻尾》続日本紀巻第六



《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七〈起霊亀元年九月、尽養老元年十二月〉」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
 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日本根子瑞浄足姫天皇〈元正天皇第〓四〉
《元正天皇即位前紀》日本根子高瑞浄足姫天皇。諱氷高。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之孫。日並知皇子尊之皇女也。天皇、神識沈深。言必典礼。
《霊亀元年(七一五)九月庚辰【己卯朔二】》○霊亀元年九月庚辰。受禅。即位于大極殿。詔曰。朕欽承禅命。不敢推譲。履祚登極。欲保社稷。粤得左京職所貢瑞亀。臨位之初。天表嘉瑞。天地〓[貝+兄]施、不可不酬。其改和銅八年。為霊亀元年。大辟罪已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咸従赦除。但謀殺々訖。私鋳銭。強窃二盗、及常赦所不原者。並不在赦限。親王已下及百官人。并京畿諸寺僧尼。天下諸社祝部等。賜物各有差。高年、鰥寡孤独疾疹之徒。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表其門閭。終身勿事。免天下今年之租。又五位已上子孫。年廿已上者。宜授蔭位。獲瑞人大初位下高田首久比麻呂。賜従六位上并〓[糸+施の旁]廿疋。綿〓屯。布八十端。稲二千束。
《霊亀元年(七一五)十月乙卯【己酉朔七】》○冬十月乙卯。詔曰。国家隆泰。要在富民。富民之本。務従貨食。故男勤耕耘。女脩〓[糸+任]織。家有衣食之饒。人生廉恥之心。刑錯之化爰興。太平之風可致。凡厥吏民豈不勗歟。今諸国百姓、未尽産術。唯趣水沢之種。不知陸田之利。或遭〓旱。更無余穀。秋稼若罷。多致饑饉。此乃非唯百姓懈懶。固由国司不存教導。宜令佰姓兼種麦禾。男夫一人二段。凡粟之為物。支久不敗。於諸穀中。最是精好。宜以此状遍告天下。尽力耕種。莫失時候。自余雑穀。任力課之。若有百姓輸粟転稲者聴之。
《霊亀元年(七一五)十月丁丑【廿九】》○丁丑。陸奥蝦夷第三等邑良志別君宇蘇弥奈等言。親族死亡、子孫数人。常恐被狄徒抄略乎。請、於香河村。造建郡家。為編戸民。永保安堵。又蝦夷須賀君古麻比留等言。先祖以来。貢献昆布。常採此地。年時不闕。今国府郭下。相去道遠。往還累旬。甚多辛苦。請、於閉村。便建郡家。同於百姓。共率親族。永不闕貢。並許之。
《霊亀元年(七一五)十二月己酉朔》○十二月己酉朔。日有蝕之。
《霊亀元年(七一五)十二月己未【十一】》○己未。常陸国久慈郡人占部御蔭女、一産三男。給糧并乳母一人。
《霊亀二年(七一六)正月戊寅朔》二年春正月戊寅朔。廃朝。雨也。宴五位已上於朝堂。
《霊亀二年(七一六)正月辛巳【四】》○辛巳。地震。
《霊亀二年(七一六)正月壬午【五】》○壬午。授従三位長屋王正三位。正五位上長田王。佐伯宿禰百足並従四位下。正六位上猪名真人法麻呂。多治比真人広足。大伴宿禰祖父麻呂。小野朝臣牛養。土師宿禰大麻呂。美努連岡麻呂並従五位下。
《霊亀二年(七一六)二月己酉【戊申朔二】》○二月己酉。令摂津国罷大隅・媛嶋二牧。聴佰姓佃食之。
《霊亀二年(七一六)二月丁巳【十】》○丁巳。出雲国々造外正七位上出雲臣果安。斎竟奏神賀事。神祇大副中臣朝臣人足。以其詞奏聞。是日。百官斎焉。自果安至祝部。一百一十余人。進位賜禄各有差。
《霊亀二年(七一六)三月癸卯【丁丑朔廿七】》○三月癸卯。割河内国和泉・日根両郡。令供珍努宮。
《霊亀二年(七一六)四月癸丑【丙午朔八】》○夏四月癸丑。詔。壬申年功臣、贈少紫村国連小依息従六位下志我麻呂。贈大紫星川臣麻呂息従七位上黒麻呂。贈大錦下坂上直熊毛息正六位下宗大。贈小錦上置始連宇佐伎息正八位下虫麻呂。贈小錦下文直成覚息従七位上古麻呂。贈直大壱文忌寸知徳息従七位上塩麻呂。贈直大壱丸部臣君手息従六位上大石。贈正四位上文忌寸禰麻呂息正七位下馬養。贈正四位下黄文連大伴息従七位上粳麻呂。贈従五位上尾張宿禰大隅息正八位下稲置等一十人。賜田各有差。
《霊亀二年(七一六)四月戊午【十三】》○戊午。雨霰。
《霊亀二年(七一六)四月甲子【十九】》○甲子。割大鳥。和泉。日根三郡。始置和泉監焉。
《霊亀二年(七一六)四月乙丑【二十】》○乙丑。詔曰。凡貢調脚夫。入京之日。所司親臨。察其備儲。若有国司勤加勧課。能合上制。則与字育和恵、粛清所部之最。不存教喩。事有闕乏。則居撫養乖方。境内荒蕪之科。依其功過。必従黜陟。又比年計帳。具言如功。推勘物数。足以掩身。然入京人夫。衣服破弊。野菜色猶多。空著公帳。徒延声誉。務為欺謾。以邀其課。国郡司如此。朕将何任。自今以去。宜恤民隠以副所委。仍録部内豊倹、農桑増益言上。
《霊亀二年(七一六)四月壬申【廿七】》○壬申。以従四位下大野王為弾正尹。従五位上坂本朝臣阿曾麻呂為参河守。従五位下高向朝臣大足為下総守。従五位下榎井朝臣広国為丹波守。従五位下山上臣憶良為伯耆守。正五位下船連秦勝為出雲守。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安麻呂為備後守。従五位下当麻真人大名為伊予守。
《霊亀二年(七一六)五月己丑【丙子朔十四】》○五月己丑。制。諸国軍団大少毅。不得連任郡領三等以上親也。其先已任訖。転補他国。
《霊亀二年(七一六)五月庚寅【十五】》○庚寅。詔曰。崇飾法蔵。粛敬為本。営修仏廟。清浄為先。今聞。諸国寺家。多不如法。或草堂始闢。争求額題。幢幡僅施。即訴田畝。或房舍不脩。馬牛群聚。門庭荒廃。荊棘弥生。遂使無上尊像永蒙塵穢。甚深法蔵不免風雨。多歴年代。絶無構成。於事斟量。極乖崇敬。今故併兼数寺。合成一区。庶幾。同力共造。更興頽法。諸国司等。宜明告国師・衆僧及檀越等。条録部内寺家可合。并財物。附使奏聞。又聞、諸国寺家。堂塔雖成。僧尼莫住。礼仏無聞。檀越子孫。惣摂田畝。専養妻子、不供衆僧。因作諍訟。諠擾国郡。自今以後。厳加禁断。其所有財物・田園。並須国師・衆僧及国司・檀越等、相対検校。分明案記。充用之日。共判出付。不得依旧檀越等専制。近江国守従四位上藤原朝臣武智麻呂言。部内諸寺。多割疆区。無不造脩。虚上名籍。観其如此。更無異量。所有田園。自欲専利。若不匡正。恐致滅法。臣等商量。人能弘道。先哲格言。闡揚仏法。聖朝上願。方今、人情稍薄。釈教陵遅。非独近江。余国亦爾。望、遍下諸国。革弊還淳。更張弛綱。仰称聖願。許之。
《霊亀二年(七一六)五月辛卯【十六】》○辛卯。以駿河。甲斐。相摸。上総。下総。常陸。下野七国高麗人千七百九十九人。遷于武蔵国。始置高麗郡焉。」大宰府言。豊後・伊予二国之界。従来置戍、不許往還。但高下尊卑。不須無別。宜五位以上差使往還、不在禁限。又薩摩・大隅二国貢隼人。已経八歳。道路遥隔。去来不便。或父母老疾。或妻子単貧。請、限六年相替。並許之。」始徙建元興寺于左京六条四坊。
《霊亀二年(七一六)五月丙申【廿一】》○丙申。勅。大宰府佰姓家有蔵白鑞。先加禁断。然不遵奉。隠蔵売買。是以。鋳銭悪党。多肆姦詐。連及之徒。陥罪不少。宜厳加禁制。無更使然。若有白鑞。捜求納於官司。
《霊亀二年(七一六)五月丁酉【廿二】》○丁酉。制。大学・典薬生等。業未成立。妄求薦挙。如是之徒。自今以去。不得補任国博士及医師。
《霊亀二年(七一六)五月癸卯【廿八】》○癸卯。充僧綱及和泉監印。」弓五千三百七十四張充大宰府。
《霊亀二年(七一六)六月辛亥【乙巳朔七】》○六月辛亥。正七位上馬史伊麻呂等、献新羅国紫驃馬二疋。高五尺五寸。
《霊亀二年(七一六)六月甲子【二十】》○甲子。美濃守従四位下笠朝臣麻呂為兼尾張守。
《霊亀二年(七一六)六月乙丑【廿一】》○乙丑。制。王臣五位已上。以散位六位已下。欲充資家者。人別六人已下聴之。
《霊亀二年(七一六)六月丁卯【廿三】》○丁卯。始置和泉監史生三人。
《霊亀二年(七一六)七月庚子【甲戌朔廿七】》○秋七月庚子。従四位下阿倍朝臣爾閉卒。
《霊亀二年(七一六)八月壬子【甲辰朔九】》○八月壬子。大宰府言。帥以下事力。依和銅二年六月十七日符。各減半給綿。自此以来。駆使丁乏。凡諸属官並為辛苦。請、停綿給丁。欲得存済。許之。
《霊亀二年(七一六)八月甲寅【十一】》○甲寅。二品志貴親王薨。遣従四位下六人部王。正五位下県犬養宿禰筑紫。監護喪事。親王天智天皇第七之皇子也。宝亀元年。追尊、称御春日宮天皇。
《霊亀二年(七一六)八月癸亥【二十】》○癸亥。備中国浅口郡犬養部鴈手。昔配飛鳥寺焼塩戸。誤入賤例。至是遂訴。免之。是日。以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県守為遣唐押使。従五位上阿倍朝臣安麻呂為大使。正六位下藤原朝臣馬養為副使。大判官一人。少判官二人。大録事二人。少録事二人。
《霊亀二年(七一六)八月己巳【廿六】》○己巳。授正六位下藤原朝臣馬養従五位下。
《霊亀二年(七一六)九月丙子【癸酉朔四】》○九月丙子。以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山守。代為遣唐大使。
《霊亀二年(七一六)九月癸巳【廿一】》○癸巳。正七位上山背甲作客小友等廿一人。訴免雑戸。除山背甲作四字。改賜客姓。
《霊亀二年(七一六)九月乙未【廿三】》○乙未。従三位中納言巨勢朝臣万呂言。建出羽国。已経数年。吏民少稀。狄徒未馴。其地膏腴。田野広寛。請、令随近国民。遷於出羽国。教喩狂狄。兼保地利。許之。因以陸奥国置賜・最上二郡。及信濃。上野。越前。越後四国百姓各百戸。隷出羽国焉。」以従四位下太朝臣安麻呂為氏長。
《霊亀二年(七一六)十月壬戌【癸卯朔二十】》○冬十月壬戌。以従四位下長田王為近江守。」重禁内外記諸司薄紗朝服。六位以下羅〓頭。其武官人者。朝服之袋。儲而勿着。及〓頭後脚莫過三寸。
《霊亀二年(七一六)十一月乙亥【癸酉朔三】》○十一月乙亥。以正五位下夜気王為備前守。
《霊亀二年(七一六)十一月辛卯【十九】》○辛卯。大嘗。親王已下及百官人等。賜禄有差。由機遠江。須機但馬国、郡司二人進位一階。
《霊亀二年(七一六)閏十一月癸卯朔》○閏十一月癸卯朔。日有蝕之。
《養老元年(七一七)正月乙巳【壬寅朔四】》養老元年春正月乙巳。授従三位阿倍朝臣宿奈麻呂正三位。従四位上安八万王正四位下。無位酒部王。坂合部王。智努王。御原王並従四位下。従五位下高安王。門部王。葛木王並従五位上。従四位下石川朝臣難波麻呂従四位上。正五位上百済王良虞従四位下。正五位下中臣朝臣人足正五位上。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宿奈麻呂。穂積朝臣老。多治比真人広成。小野朝臣馬養。紀朝臣男人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賀茂朝臣堅麻呂従五位上。正六位上佐伯宿禰虫麻呂。大蔵忌寸伎国足。余真真人従六位上朝来直賀須夜並従五位下。
《養老元年(七一七)正月戊申【七】》○戊申。授無位伊部王従五位下。又授従四位上県犬養橘宿禰三千代従三位。
《養老元年(七一七)正月己未【十八】》○己未。中納言従三位巨勢朝臣麻呂薨。小治田朝小徳大海之孫。飛鳥朝京職直大参志丹之子也。
《養老元年(七一七)二月壬申朔》○二月壬申朔。遣唐使祠神祇於蓋山之南。
《養老元年(七一七)二月辛巳【十】》○辛巳。賜大宰帥従三位多治比真人池守。綾一十疋。絹廿疋。〓[糸+施の旁]卅疋。綿三百屯。布一百端。褒善政也。
《養老元年(七一七)二月壬午【十一】》○壬午。天皇幸難波宮。
《養老元年(七一七)二月丙戌【十五】》○丙戌。自難波至和泉宮。
《養老元年(七一七)二月己丑【十八】》○己丑。和泉監正七位上堅部使主石前。進位一階。工匠・役夫。賜物有差。
《養老元年(七一七)二月庚寅【十九】》○庚寅。車駕還。至竹原井頓宮。
《養老元年(七一七)二月辛卯【二十】》○辛卯。河内・摂津二国。并造行宮司、及専当郡司・大少毅等。賜禄各有差。即日還宮。
《養老元年(七一七)二月甲午【廿三】》○甲午。遣唐使等拝朝。
《養老元年(七一七)二月丙申【廿五】》○丙申。制曰。除造宮省之外。令外諸司判官。例無大少。官品宜准令員判官一人之例。又依令。一人帯数官者。禄従多処給。雖高官無上日。若満卑官上日者。禄従多処。
《養老元年(七一七)二月丁酉【廿六】》○丁酉。以信濃。上野。越前。越後四国百姓各一百戸。配出羽柵戸焉。
《養老元年(七一七)三月癸卯【辛丑朔三】》○三月癸卯。左大臣正二位石上朝臣麻呂薨。年七十八。帝深悼惜焉。為之罷朝。詔、遣式部卿正三位長屋王。左大弁従四位上多治比直人三宅麻呂。就第弔賻之。并贈従一位。右少弁従五位上上毛野朝臣広人、為太政官之誄。式部少輔正五位下穂積朝臣老、為五位以上之誄。兵部大丞正六位上当麻真人東人、為六位已下之誄。百姓追慕。無不痛惜焉。大臣、泊瀬朝倉朝庭大連物部目之後。難波朝衛部大華上宇麻乃之子也。
《養老元年(七一七)三月己酉【九】》○己酉。遣唐押使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県守賜節刀。
《養老元年(七一七)三月乙丑【廿五】》○乙丑。制。令外諸司史生等。一季賜禄。降当司主典禄一等。是当少初位官禄。自非才伎・別勅。一同此例也。
《養老元年(七一七)四月乙亥【庚午朔六】》○夏四月乙亥。遣久勢女王、侍于伊勢太神宮。従官賜禄各有差。是日発入。百官送至京城外而還。」以従五位下猪名真人法麻呂。為斎宮頭。
《養老元年(七一七)四月丙戌【十七】》○丙戌。祈雨于畿内。
《養老元年(七一七)四月癸未【十四】》○癸未。太政官奏。定調庸斤両及長短之法。語在別式。
《養老元年(七一七)四月壬辰【廿三】》○壬辰。詔曰。置職任能。所以教導愚民。設法立制。由其禁断姦非。頃者。百姓乖違法律。恣任其情。剪髪〓鬢。輙着道服。貌似桑門。情挟姦盗。詐偽所以生。姦〓自斯起。一也。凡僧尼。寂居寺家。受教伝道。准令云。其有乞食者。三綱連署。午前捧鉢告乞。不得因此更乞余物。方今、小僧行基。并弟子等。零畳街衢。妄説罪福。合構朋党。焚剥指臂。歴門仮説。強乞余物。詐称聖道。妖惑百姓。道俗擾乱。四民棄業。進違釈教。退犯法令。二也。」僧尼依仏道。持神呪以救溺徒。施湯薬而療痼病。於令聴之。方今僧尼輙向病人之家。詐祷幻怪之情。戻執巫術。逆占吉凶。恐脅耄穉。稍致有求。道俗無別。終生姦乱。三也。」如有重病応救。請浄行者。経告僧綱。三綱連署。期日令赴。不得因茲逗留延日。実由主司不加厳断。致有此弊。自今以後。不得更然。布告村里。勤加禁止。
《養老元年(七一七)四月甲午【廿五】》○甲午。天皇御西朝。大隅・薩摩二国隼人等。奏風俗歌舞。授位賜禄各有差。
《養老元年(七一七)四月乙未【廿六】》○乙未。以従五位上上毛野朝臣広人。為大倭守。従四位下賀茂朝臣吉備麻呂為河内守。
《養老元年(七一七)五月辛丑【庚子朔二】》○五月辛丑日。制、諸国織綾。以六丁成疋。
《養老元年(七一七)五月丁未【八】》○丁未。令上総・信濃二国始貢〓[糸+施の旁]調。
《養老元年(七一七)五月丙辰【十七】》○丙辰。詔曰。率土百姓。浮浪四方。規避課役。遂仕王臣。或望資人。或求得度。王臣、不経本属。私自駆使。嘱請国郡。遂成其志。因茲。流宕天下。不帰郷里。若有斯輩。輙私容止者。揆状科罪。並如律令。又依令。僧尼取年十六已下不輸庸調者、聴為童子。而非経国郡。不得輙取。又少丁已上。不須聴之。
《養老元年(七一七)五月辛酉【廿二】》○辛酉。以大計帳。四季帳。六年見丁帳。青苗簿。輸租帳等式。頒下於七道諸国。
《養老元年(七一七)五月乙丑【廿六】》○乙丑。以従四位下大伴宿禰男人為長門守。
《養老元年(七一七)六月己巳朔》○六月己巳朔。右京職言。素性仁斯、一産三女。賜衣糧并乳母一人。自四月不雨。至于是月。
《養老元年(七一七)七月己未【戊戌朔廿二】》○秋七月己未。加左右京職史生各四員。
《養老元年(七一七)七月庚申【廿三】》○庚申。以沙門弁正為少僧都。神叡為律師。賜従五位下紀朝臣清人穀一百斛。優学士也。
《養老元年(七一七)八月庚午【戊辰朔三】》○八月庚午。正三位安倍朝臣宿奈麻呂言。正七位上他田臣万呂。本系同族。実非異姓。追尋親道。理須改正。請、賜安倍他田朝臣姓許之。
《養老元年(七一七)八月甲戌【七】》○甲戌。遣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広足於美濃国。造行宮。
《養老元年(七一七)九月癸卯【丁酉朔七】》○九月癸卯。従五位上台忌寸少麻呂言。因居命氏。従来恒例。是以、河内忌寸因邑被氏。其類不一。請、少麻呂率諸子弟。改換台氏。蒙賜岡本姓。許之。
《養老元年(七一七)九月丁未【十一】》○丁未。天皇行幸美濃国。
《養老元年(七一七)九月戊申【十二】》○戊申。行至近江国。観望淡海。山陰道伯耆以来。山陽道備後以来。南海道讃岐以来。諸国司等詣行在所。奏土風歌舞。
《養老元年(七一七)九月甲寅【十八】》○甲寅。至美濃国。東海道相摸以来。東山道信濃以来。北陸道越中以来。諸国司等詣行在所。奏風俗之雑伎。
《養老元年(七一七)九月丙辰【二十】》○丙辰。幸当耆郡。覧多度山美泉。賜従駕五位已上物。各有差。
《養老元年(七一七)九月戊午【廿二】》○戊午。賜従駕主典已上。及美濃国司等物、有差。郡領已下。雑色〓一人。進位一階。又免不破・当耆二郡今年田租。及方県。務義二郡百姓供行宮者租。
《養老元年(七一七)九月癸亥【廿七】》○癸亥。還至近江国。賜従駕五位已上、及近江国司等物、各有差。郡領已下。雑色〓余人。進位一階。又免志我。依智二郡今年田租。及供行宮百姓之租。
《養老元年(七一七)九月甲子【廿八】》○甲子。車駕還宮。
《養老元年(七一七)十月戊寅【丁卯朔十二】》○冬十月戊寅。正三位阿倍朝臣宿奈麻呂。正四位下安八万王。従四位下酒部王・坂合部王。智努王。御原王。百済王良虞。中臣朝臣人足等。益封各有差。
《養老元年(七一七)十月丁亥【廿一】》○丁亥。以従四位下藤原朝臣房前参議朝政。
《養老元年(七一七)十一月丁酉朔》○十一月丁酉朔。日有蝕之。
《養老元年(七一七)十一月甲辰【八】》○甲辰。高麗・百済二国士卒。遭本国乱。投於聖化。朝庭憐其絶域。給復終身。」又遣唐使水手已上一房徭役咸免。」又九等戸、以賤多少・勿長。准財為定矣。
《養老元年(七一七)十一月丙午【十】》○丙午。賜故左大臣従一位石上朝臣麻呂第。〓[糸+施の旁]一百疋。糸四百〓[糸+句]。白綿一千斤。布二百端。
《養老元年(七一七)十一月癸丑【十七】》○癸丑。天皇臨軒。詔曰。朕以今年九月。到美濃国不破行宮。留連数日。因覧当耆郡多度山美泉。自盥手面。皮膚如滑。亦洗痛処。無不除愈。在朕之躬。甚有其験。又就而飲浴之者。或白髪反黒。或頽髪更生。或闇目如明。自余痼疾。咸皆平愈。昔聞。後漢光武時。醴泉出。飲之者。痼疾皆愈。符瑞書曰。醴泉者美泉。可以養老。蓋水之精也。寔惟。美泉即合大瑞。朕雖庸虚。何違天〓[貝+兄]。可大赦天下。改霊亀三年。為養老元年。天下老人年八十已上。授位一階。若至五位。不在授限。百歳已上者。賜〓[糸+施の旁]三疋。綿三屯。布四端。粟二石。九十已上者。〓[糸+施の旁]二疋。綿二屯。布三端。粟一斛五斗。八十已上者。〓[糸+施の旁]一疋。綿一屯。布二端。粟一石。僧尼亦准此例。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表其門閭。終身勿事。鰥寡〓独、疾病之徒。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仍令長官親自慰問。加給湯薬。亡命山沢。挟蔵兵器。百日不首。復罪如初。又美濃国司及当耆郡司等。加位一階。又復当耆郡来年調庸。余郡庸。賜百官人物各有差。女官亦同。
《養老元年(七一七)十一月癸丑【十七同日】》○癸丑。授美濃守従四位下笠朝臣麻呂従四位上。介正六位下藤原朝臣麻呂従五位下。
《養老元年(七一七)十一月戊午【廿二】》○戊午。詔曰。国輸絹〓[糸+施の旁]。貴賤有差。長短不等。或輸絹一丈九尺。或輸〓[糸+施の旁]一丈一尺。長者直貴。短者直賤。事須安穏。理応均輸。糸有精麁。賦無貴賤。不可以一概。強貴賤之理。布雖有端。稍有不便。宜随便用、更定端限。所司宜量一丁輸物。作安穏条例。自今以後。宜〓百姓副物及中男正調。其応供官主用料等物。所司宜支度年別用度。並随郷土所出付国。役中男進。若中男不足者。即以折役雑徭。於是。太政官議奏精麁絹〓[糸+施の旁]長短広闊之法。語在格中。
《養老元年(七一七)十一月嘱、【廿一】》○丁巳。車駕幸和泉離宮。免河内国今年調。賜国司禄有差。
《養老元年(七一七)十二月壬申【丙寅朔七】》○十二月壬申。太政官処分。始授五位。及従外任遷京官者。会賜禄日。仍入賜例。
《養老元年(七一七)十二月丁亥【廿二】》○丁亥。令美濃国。立春暁〓醴泉、而貢於京都。為醴酒也。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七


《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八〈 起養老二年正月、尽五年十二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
 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日本根子高瑞浄足姫天皇中〈 元正天皇第〓四 〉
《養老二年(七一八)正月庚子【丙申朔五】》二年春正月庚子。詔授二品舍人親王一品。従四位上広湍王正四位下。無位大井王従五位下。従四位下忌部宿禰子人。阿倍朝臣広庭並従四位上。正五位下賀茂朝臣吉備麻呂従四位下。正五位下穂積朝臣老。紀朝臣男人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道君首名正五位下。正六位上坂合部宿禰賀佐麻呂。久米朝臣三阿麻呂。当麻真人東人。高橋朝臣安麻呂。巨勢朝臣足人。県犬養宿禰石足。大伴宿禰首。村国連志賀麻呂。王仲文並従五位下。
《養老二年(七一八)二月壬申【丙寅朔七】》○二月壬申。行幸美濃国醴泉。
《養老二年(七一八)二月甲申【十九】》○甲申。従駕百寮。至于輿丁。賜〓[糸+施の旁]・布・銭有差。
《養老二年(七一八)二月己丑【廿四】》○己丑。行所経至。美濃。尾張。伊賀。伊勢等国郡司及外散位已上。授位賜禄各有差。
《養老二年(七一八)三月戊戌【丙申朔三】》○三月戊戌。車駕自美濃至。
《養老二年(七一八)三月乙巳【十】》○乙巳。以正三位長屋王。安倍朝臣宿奈麻呂並為大納言。従三位多治比真人池守。従四位上巨勢朝臣祖父。大伴宿禰旅人並為中納言。
《養老二年(七一八)三月乙卯【二十】》○乙卯。以少納言正五位下小野朝臣馬養。為遣新羅大使。
《養老二年(七一八)四月乙丑朔》○夏四月乙丑朔。従四位下佐伯宿禰百足卒。
《養老二年(七一八)四月乙亥【十一】》○乙亥。筑後守正五位下道君首名卒。首名、少治律令。暁習吏職。和銅末。出為筑後守。兼治肥後国。勧人生業。為制条。教耕営。頃畝樹菓菜。下及鶏〓[月+屯]。皆有章程。曲尽事宜。既而時案行。如有不遵教者。随加勘当。始者老少窃怨罵之。及収其実。莫不悦服。一両年間。国中化之。又興築陂池。以広漑灌。肥後味生池。及筑後往往陂池皆是也。由是。人蒙其利。于今温給。皆首名之力焉。故言吏事者。咸以為称首。及卒百姓祠之。
《養老二年(七一八)四月癸酉【九】》○癸酉。太政官処分。凡主政・主帳者。官之判補。出身灼然。而以理解任、更従白丁。前労徒廃。後苦実多。於義商量。甚違道理。宜依出身之法。雖解見任。猶上国府。令続其労。内外散位。仍免雑徭。
《養老二年(七一八)五月甲午朔》○五月甲午朔。日有蝕之。
《養老二年(七一八)五月乙未【二】》○乙未。割越前国之羽咋。能登。鳳至。珠洲四郡。始置能登国。割上総国之平群。安房。朝夷。長狭四郡。置安房国。割陸奥国之石城。標葉。行方。宇太。曰理。常陸国之菊多六郡。置石城国。割白河。石背。会津。安積。信夫五郡。置石背国。割常陸国多珂郡之郷二百一十煙。名曰菊多郡。属石城国焉。
《養老二年(七一八)五月庚子【七】》○庚子。土左国言。公私使直指土左。而其道経伊与国。行程迂遠。山谷険難。但阿波国。境土相接。往還甚易。請、就此国。以為通路。許之。
《養老二年(七一八)五月甲辰【十一】》○甲辰。禁三関及大宰・陸奥等国司〓仗取白丁。
《養老二年(七一八)五月丙辰【廿三】》○丙辰。遣新羅使等辞見。
《養老二年(七一八)五月庚申【廿七】》○庚申。定衛士数。国別有差。
《養老二年(七一八)五月癸亥【三十】》○癸亥。従四位上石上朝臣豊庭卒。
《養老二年(七一八)六月丁卯【甲子朔四】》○六月丁卯。令大宰所部之国輸庸同於諸国。先是減庸。至是復旧焉。」始置大炊寮史生四員。
《養老二年(七一八)八月甲戌【壬戌朔十三】》○秋八月甲戌。斎宮寮公文。始用印焉。
《養老二年(七一八)八月乙亥【十四】》乙亥。出羽并渡嶋蝦夷八十七人来。貢馬千疋。則授位禄。
《養老二年(七一八)九月庚戌【壬辰朔十九】》○九月庚戌。以従四位上藤原朝臣武智麻呂。為式部卿。正五位上穂積朝臣老為大輔。従五位下中臣朝臣東人為少輔。従五位下波多真人与射為員外少輔。
《養老二年(七一八)九月甲寅【廿三】》○甲寅。遷法興寺於新京。
《養老二年(七一八)十月庚午【辛酉朔十】》○冬十月庚午。太政官告僧綱曰。智鑑冠時。衆所推譲。可為法門之師範者。宜挙其人顕表高徳。又有請益無倦継踵於師。材堪後進之領袖者。亦録名臘。挙而牒之。五宗之学。三蔵之教。論討有異。弁談不同。自能該達宗義。最称宗師。毎宗挙人並録。次徳根有性分。業亦麁細。宜随性分皆令就学。凡諸僧徒。勿使浮遊。或講論衆理。学習諸義。或唱誦経文。修道禅行。各令分業。皆得其道。其崇表智徳。顕紀行能。所以燕石楚璞各分明輝。虞韶・鄭音不雑声曲。将須象徳定水瀾波、澄於法襟。竜智慧燭芳照、聞於朝聴。加以。法師非法、還墜仏教。是金口之所深誡。道人違道。輙軽皇憲。亦玉条之所重禁。僧綱宜迴静鑑。能叶清議。其居非精舍。行乖練行。任意入山。輙造菴窟。混濁山河之清。雑燻煙霧之彩。又経曰。日乞告穢雑市里。情雖逐於和光。形無別于窮乞。如斯之輩、慎加禁喩。
《養老二年(七一八)十月庚辰【二十】》○庚辰。大宰府言。遣唐使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県守来帰。
《養老二年(七一八)十一月壬寅【辛卯朔十二】》○十一月壬寅。彗星守月。
《養老二年(七一八)十一月癸丑【廿三】》○癸丑。始差畿内兵士。守衛宮城。
《養老二年(七一八)十二月丙寅【庚申朔七】》○十二月丙寅。詔曰。朕虔承宝位。仰憑霄構。君臨天下。四年于茲。上則昊穹。下字黎庶。庸愚之民。自挂疎網。有司之法。〓于常憲。毎念於此。朕甚愍焉。思欲広開至道。遐扇淳風。為悪之徒。感深仁以遷善。有犯之輩。遵令軌以靡風。但自昔及今。雑言大赦。唯該小罪。八虐不霑。朕恭奉為太上天皇。思降非常之沢。可大赦天下。養老二年十二月七日子時以前大辟罪已下。罪無軽重。繋囚・見徒。私鋳銭并盗人及八虐。常赦所不原。咸赦除之。其癈疾之徒。不能自存。量加賑恤。仍令長官親自慰問。兼給湯薬。僧尼亦同。布告天下、知朕意焉。
《養老二年(七一八)十二月壬申【十三】》○壬申。多治比真人県守等自唐国至。
《養老二年(七一八)十二月甲戌【十五】》○甲戌。進節刀。此度使人、略無闕亡。前年大使従五位上坂合部宿禰大分、亦随而来帰。
《養老三年(七一九)正月庚寅朔》三年春正月庚寅朔。廃朝。大風也。」以舶二艘。独底船十艘。充大宰府。
《養老三年(七一九)正月辛卯【二】》○辛卯。天皇御大極殿。受朝。従四位上藤原朝臣武智麻呂。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県守二人。賛引皇太子也。
《養老三年(七一九)正月己亥【十】》○己亥。入唐使等拝見。皆着唐国所授朝服。
《養老三年(七一九)正月壬寅【十三】》○壬寅。授従四位上路真人大人。巨勢朝臣邑治。石川朝臣難波麻呂。大伴宿禰旅人。多治比真人三宅麻呂。藤原朝臣武智麻呂。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県守並正四位下。従四位下阿倍朝臣首名。石川朝臣石足。藤原朝臣房前並従四位上。正五位下小治田朝臣安麻呂。県犬養宿禰筑紫。大伴宿禰山守。藤原朝臣馬養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坂合部宿禰大分。阿倍朝臣安麻呂並正五位下。正六位上三野真人三嶋。吉智首。角兄麻呂。正六位下大野朝臣東人。小野朝臣老。酒部連相武。従六位上板持連内麻呂。従六位下石上朝臣堅魚。佐伯宿禰馬養。大宅朝臣小国。笠朝臣御室並従五位下。
《養老三年(七一九)正月乙巳【十六】》○乙巳。正四位下安八万王卒。
《養老三年(七一九)二月壬戌【庚申朔三】》○二月壬戌。初令天下百姓右襟。」職事主典已上把笏。其五位以上牙笏。散位亦聴把笏。六位已下木笏。
《養老三年(七一九)二月甲子【五】》○甲子。正三位粟田朝臣真人薨。
《養老三年(七一九)二月己巳【十】》○己巳。遣新羅使正五位下小野朝臣馬養等来帰。
《養老三年(七一九)二月庚午【十一】》○庚午。行幸和泉宮。
《養老三年(七一九)二月丙子【十七】》○丙子。車駕還宮。
《養老三年(七一九)三月辛卯【庚寅朔二】》○三月辛卯。始置造薬師寺司史生二人。
《養老三年(七一九)三月乙卯【廿六】》○乙卯。地震。
《養老三年(七一九)四月丁卯【己未朔九】》○夏四月丁卯。秦朝元賜忌寸姓。
《養老三年(七一九)四月乙酉【廿七】》○乙酉。制。諸大小毅。量其任。与主政同。自今以後。為官判任。
《養老三年(七一九)四月丙戌【廿八】》○丙戌。分志摩国塔志郡五郷。始置佐芸郡。
《養老三年(七一九)五月己丑朔》○五月己丑朔。日有蝕之。
《養老三年(七一九)五月乙未【七】》○乙未。新羅貢調使級〓[冫+食]金長言等〓人来朝。
《養老三年(七一九)五月癸卯【十五】》○癸卯。無位紀臣竜麻呂等十八人。従七位上巨勢斐太臣大男等二人。従八位上中臣習宜連笠麻呂等四人。従六位上中臣熊凝連古麻呂等七人。従八位下榎井連弄麻呂、並賜朝臣姓。大初位下若湯坐連家主。正八位下阿刀連人足等三人、並賜宿禰姓。無位文部此人等二人賜文忌寸姓。従五位下板持史内麻呂等十九人賜連姓。
《養老三年(七一九)五月辛亥【廿三】》○辛亥。制定諸国貢調短絹。狭〓[糸+施の旁]。麁狭絹。美濃狭〓[糸+施の旁]之法。各長六丈。濶一尺九寸。
《養老三年(七一九)六月丁卯【戊午朔十】》○六月丁卯。皇太子始聴朝政焉。
《養老三年(七一九)六月庚午【十三】》○庚午。従四位上平群女王卒。
《養老三年(七一九)六月辛未【十四】》○辛未。初令諸国史生・主政・主帳・大少毅把笏焉。
《養老三年(七一九)六月癸酉【十六】》○癸酉。制。穀之為物。経年不腐。自今以後。税及雑稲。必為穀而収之。
《養老三年(七一九)六月丙子【十九】》○丙子。令神祇官宮主。左右大舍人寮。別勅長上。画工司画師。雅楽寮諸師。造宮省。主計寮。主税寮算師。典薬寮乳長上。左右衛士府医師。左右馬寮馬医等。始把笏焉。」従四位下但馬女王卒。
《養老三年(七一九)七月辛卯【戊子朔四】》○秋七月辛卯。初置抜出司。
《養老三年(七一九)七月丙申【九】》○丙申。遷東海。東山。北陸三道民二百戸。配出羽柵焉。
《養老三年(七一九)七月庚子【十三】》○庚子。従六位上賀茂役首石穂。正六位下千羽三千石等一百六十人。賜賀茂役君姓。」始置按察使。令伊勢国守従五位上門部王管伊賀・志摩二国。遠江国守正五位上大伴宿禰山守管駿河。伊豆。甲斐三国。常陸国守正五位上藤原朝臣宇合管安房。上総。下総三国。美濃国守従四位上笠朝臣麻呂管尾張。参河。信濃三国。武蔵国守正四位下多治比真人県守管相摸。上野。下野三国。越前国守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広成管能登。越中。越後三国。丹波国守正五位下小野朝臣馬養。管丹後。但馬。因幡三国。出雲国守従五位下息長真人臣足。管伯耆石見二国。播磨国守従四位下鴨朝臣吉備麻呂。管備前。美作。備中。淡路四国。伊予国守従五位上高安王。管阿波。讃岐。土左三国。備後国守正五位下大伴宿禰宿奈麻呂。管安芸周防二国。其所管国司。若有非違及侵漁百姓。則按察使親自巡省。量状黜陟。其徒罪以下断決。流罪以上録状奏上。若有声教条々。脩部内粛清。具記善最言上。
《養老三年(七一九)七月乙巳【十八】》○乙巳。大宰大弐正四位下路真人大人卒。
《養老三年(七一九)七月丙午【十九】》○丙午。補按察使典。
《養老三年(七一九)閏七月癸亥【丁巳朔七】》○閏七月癸亥。新羅使人等。献調物并騾馬牡牝各一疋。
《養老三年(七一九)閏七月丁卯【十一】》○丁卯。賜宴於金長言等。賜国王及長言等禄有差。是日。以大外記従六位下白猪史広成。為遣新羅使。
《養老三年(七一九)閏七月辛未【十五】》○辛未。散位従四位上忌部宿禰子人卒。
《養老三年(七一九)閏七月癸酉【十七】》○癸酉。金長言等還蕃。
《養老三年(七一九)閏七月丁丑【廿一】》○丁丑。石城国始置駅家一十処。
《養老三年(七一九)閏七月甲申【廿八】》○甲申。賜無位紀臣広前朝臣姓。
《養老三年(七一九)八月己丑【丙戌朔四】》○八月己丑。有司処分。別勅・才伎長上者任職事。貢与初任同。
《養老三年(七一九)八月癸巳【八】》○癸巳。遣新羅使白猪史広成等拝辞。
《養老三年(七一九)九月癸亥【丙辰朔八】》○九月癸亥。以正四位下多治比真人三宅麻呂為河内国摂官。正四位下巨勢朝臣邑治為摂津国摂官。正四位下大伴宿禰旅人為山背国摂官。
《養老三年(七一九)九月丁丑【廿二】》○丁丑。詔。給天下民戸。陸田一町以上廿町以下。輸地子、段粟三升也。」六道諸国遭旱飢荒。開義倉賑恤之。
《養老三年(七一九)九月辛巳【廿六】》○辛巳。始置衛門府医師一人。
《養老三年(七一九)十月癸巳【乙酉朔九】》○冬十月癸巳。大和国人腹太得麻呂姓改為葛。
《養老三年(七一九)十月戊戌【十四】》○戊戌。減定。京畿及七道諸国軍団并大小毅・兵士等数。有差。但志摩。若狭。淡路三国兵士並停。
《養老三年(七一九)十月辛丑【十七】》○辛丑。詔曰。開闢已来。法令尚矣。君臣定位。運有所属。泪于中古。雖由行。未彰綱目。降至近江之世。弛張悉備。迄於藤原之朝。頗有増損。由行無改。以為恒法。由是、稽遠祖之正典。考列代之皇綱。承纂洪緒。此皇太子也。然年歯猶稚。未閑政道。但以、握鳳暦而登極。御竜図以臨機者。猶資輔佐之才。乃致太平。必由翼賛之功。始有安運。況及舍人。新田部親王。百世松桂、本枝合於昭穆。万雉城石。維盤。重乎国家。理須吐納清直。能輔洪胤。資扶仁義。信翼幼齡。然則太平之治可期。隆泰之運応致。可不慎者哉。今二親王。宗室年長。在朕既重。実加褒賞。深須旌異。然崇徳之道。既有旧貫。貴親之理。豈無於今。其賜一品舍人親王。内舍人二人。大舍人四人。衛士卅人。益封八百戸。通前二千戸。二品新田部親王。内舍人二人。大舍人四人。衛士廿人。益封五百戸。通前一千五百戸。其舍人以供左右雑使。衛士以充行路防禦。於戯欽哉。以副朕意焉。凡在卿等。並宜聞知。
《養老三年(七一九)十一月乙卯朔》○十一月乙卯朔。詔僧綱曰。朕聞。優能崇智。有国者所先。勧善獎学。為君者所務。於俗既有。於道宜然。神叡法師。幼而卓絶。道性夙成。撫翼法林。濡鱗定水。不践安遠之講肆。学達三空。未漱澄什之言河。智周二諦。由是。服膺請業者、已知実帰。函丈〓教者、悉成宗匠。道慈法師。遠渉蒼波。覈異聞於絶境。遐遊赤県。研妙機於秘記。参跡象竜。振英秦漢。並以。戒珠如懐満月。慧水若写滄溟。儻使天下桑門智行如此者。豈不殖善根之福田。渡苦海之宝筏。朕毎嘉歓不能已也。宜施食封各五十戸。並標揚優賞。用彰有徳。
《養老三年(七一九)十一月辛酉【七】》○辛酉。少初位上朝妻手人竜麻呂賜海語連姓。除雑戸号。
《養老三年(七一九)十一月戊寅【廿四】》○戊寅。少初位下河内手人大足賜不下訳姓。忍海手人広道賜久米直姓。並除雑戸号。
《養老三年(七一九)十二月乙酉【甲申朔二】》○十二月乙酉。充式部。治部。民部。兵部。刑部。大蔵。宮内。春宮。印各一面。
《養老三年(七一九)十二月戊子【五】》○戊子。始制定婦女衣服様。
《養老三年(七一九)十二月庚寅【七】》○庚寅。始以外六位・内外初位及勲七等子年廿以上。為位分資人。八年一替。又五位已上家。補事業・防閤・仗身。自是始矣。
《養老三年(七一九)十二月戊戌【十五】》○戊戌。停備後国安那郡茨城。葦田郡常城。
《養老四年(七二〇)正月甲寅朔》四年春正月甲寅朔。大宰府献白鳩。宴親王及近臣於殿上。極歓而罷。賜物有差。
《養老四年(七二〇)正月丁巳【四】》○丁巳。始授僧尼公験。
《養老四年(七二〇)正月甲子【十一】》○甲子。授正五位下大伴宿禰宿奈麻呂。大伴宿禰道足。多治比真人広成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三国真人人足。阿倍朝臣秋麻呂。佐味朝臣加佐麻呂。上毛野朝臣広人。大伴宿禰牛養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民忌寸于志比。車持朝臣益。阿倍朝臣駿河。山田史三方。忍海連人成。榎井朝臣広国。中臣朝臣東人。粟田朝臣人上。鍜治造大隅。石川朝臣若子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佐伯宿禰智連。猪名真人石楯。下毛野朝臣虫麻呂。美乃真人広道。高向朝臣人足。石川朝臣夫子。多治比真人占部。県犬養宿禰石次。当麻真人老。阿倍朝臣若足。巨勢朝臣真人。紀朝臣麻路。正六位下田中朝臣稲敷並従五位下。是日。白虹南北竟天。
《養老四年(七二〇)正月庚午【十七】》○庚午。〓惑逆行。
《養老四年(七二〇)正月丙子【廿三】》○丙子。遣渡嶋津軽津司従七位上諸君鞍男等六人於靺鞨国。観其風俗。
《養老四年(七二〇)正月庚辰【廿七】》○庚辰。始置授刀舍人寮医師一人。」大納言正三位阿倍朝臣宿奈麻呂薨。後岡本朝筑紫大宰帥大錦上比羅夫之子也。
《養老四年(七二〇)二月乙酉【甲申朔二】》○二月乙酉。令検校造器二司造釈奠器。充大膳職大炊寮。
《養老四年(七二〇)二月戊戌【十五】》戊戌。夜地動。
《養老四年(七二〇)二月壬子【廿九】》○壬子。大宰府奏言。隼人反、殺大隅国守陽侯史麻呂。
《養老四年(七二〇)三月丙辰【癸丑朔四】》○三月丙辰。以中納言正四位下大伴宿禰旅人。為征隼人持節大将軍。授刀助従五位下笠朝臣御室。民部少輔従五位下巨勢朝臣真人為副将軍。
《養老四年(七二〇)三月癸亥【十一】》○癸亥。勅度三百廿人出家。
《養老四年(七二〇)三月甲子【十二】》○甲子。有勅。特加右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不比等授刀資人卅人。
《養老四年(七二〇)三月己巳【十七】》○己巳。太政官奏。比来百姓例多乏少。至於公私不弁者衆。若不矜量。家道難存。望請。比年之間。令諸国毎年春初出税。貸与百姓。継其産業。至秋熟後。依数徴納。其稲既不息利。令当年納足。不得延引数有逋懸。又除租税外公稲。擬充国用。一概無利。恐其頓絶。望請。令諸国毎年出挙十束。取利三束。仍令当年本利倶納。又百姓之間。負稲者多。縁無可還。頻経歳月。若致切徴。因即逃散。望請。限養老二年以前。無論公私。皆従放免。庶使貧乏百姓。各存家業。」又謹検和銅四年十一月廿二日勅。出挙私稲者。自今以後。不得過半倍者。比来出挙多不依法。若臨時徴索。無稲可償者。令其子姪易名重挙。依此姦計。取利過本。積習成俗。深非道理。望請。其稲雖経多年。仍不過半倍。」又検養老二年六月四日案内云。庸調運脚者。量路程遠近。運物軽重。均出戸内脚獎資行人労費者。拠案。唯言運送庸調脚直。自余雑物送京。未有処分。但百姓運物入京。事了即令早還。為無帰国程糧。在路極難艱辛。望請。在京貯備官物。毎因公事送物還、准程給糧。庶免飢弊。早還本土。」又無知佰姓不閑条章。規避徭役。多有逃亡。渉歴他郷。積歳忘帰。其中縦有悔過還本貫者。縁其家業散失。無由
存済。望請。逃経六年以上。能悔過帰者。給復一年。継其産業。奏可之。」改按察使典。号記事。
《養老四年(七二〇)三月乙亥【廿三】》○乙亥。按察使向京。及巡行属国之日。乗伝給食。因給常陸国十剋。遠江国七剋。伊豆・出雲二国鈴各一。
《養老四年(七二〇)四月庚戌【癸未朔廿八】》○夏四月庚戌。制。三位已上妻子及四位・五位妻。並聴服蘇芳色。
《養老四年(七二〇)五月辛酉【癸丑朔九】》○五月辛酉。制。皇親服制者。以王孫准五位。疎親准六位焉。
《養老四年(七二〇)五月壬戌【十】》○壬戌。改白猪史氏。賜葛井連姓。
《養老四年(七二〇)五月癸酉【廿一】》○癸酉。太政官奏。諸司下国小事之類。以白紙行下。於理不穏。更請内印。恐煩聖聴。望請。自今以後。文武百官下諸国符。自非大事。差逃走衛士・仕丁替。及催年料廻残物。并兵衛・采女養物等類事。便以太政官印印之。奏可之。」頒尺様于諸国。」先是。一品舍人親王奉勅。修日本紀。至是功成奏上。紀卅巻、系図一巻。
《養老四年(七二〇)五月乙亥【廿三】》○乙亥。給伊豆。駿河。伯耆国三剋鈴各一。
《養老四年(七二〇)六月壬辰【壬午朔十一】》○六月壬辰。文部黒麻呂等十一人賜文忌寸姓。
《養老四年(七二〇)六月戊戌【十七】》○戊戌。詔曰。蛮夷為害。自古有之。漢命五将。驕胡臣服。周労再駕。荒俗来王。今西隅小賊。怙乱逆化。屡害良民。因遣持節将軍正四位下中納言兼中務卿大伴宿禰旅人。誅罰其罪。尽彼巣居。治兵率衆。剪掃兇徒。酋帥面縛。請命下吏。寇党叩頭。争靡敦風。然将軍暴露原野。久延旬月。時属盛熱。豈無艱苦。使使慰問。宜念忠勤。
《養老四年(七二〇)六月甲辰【廿三】》○甲辰。始置神祇官史生四員。
《養老四年(七二〇)六月戊申【廿七】》○戊申。河内国若江郡人正八位上河内手人刀子作広麻呂。改賜下村主姓。免雑戸号。
《養老四年(七二〇)六月己酉【廿八】》○己酉。漆部司令史従八位上丈部路忌寸石勝。直丁秦犬麻呂坐盗司漆。並断流罪。於是、石勝男祖父麻呂年十二。安頭麻呂年九。乙麻呂年七。同言曰。父石勝為養己等。盗用司漆。縁其所犯。配役遠方。祖父麻呂等為慰父情、冒死上陳。請、兄弟三人没為官奴。贖父重罪。詔曰。人禀五常。仁義斯重。士有百行。孝敬為先。今祖父麻呂等。没身為奴。贖父犯罪。欲存骨肉。理在矜愍。宜依所請為官奴。即免父石勝罪。但犬麻呂依刑部断。発遣配処。
《養老四年(七二〇)七月甲寅【壬子朔三】》○秋七月甲寅。賜征西将軍已下至于抄士物各有差。
《養老四年(七二〇)七月壬申【廿一】》○壬申。免祖父麻呂・安頭麻呂等従良焉。
《養老四年(七二〇)八月辛巳朔》○八月辛巳朔。右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不比等病。賜度卅人。詔曰。右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疹疾漸留。寝膳不安。朕見疲労。惻隠於心。思其平復。計無所出。宜大赦天下。以救所患。養老四年八月一日午時以前大辟罪已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私鋳銭。及盗人。并八虐。常赦所不免。咸悉赦除。其癈疾之徒。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因令長官親自慰問。量給湯薬。勤従寛優。僧尼亦同之。
《養老四年(七二〇)八月壬午【二】》○壬午。令都下〓八寺一日一夜読薬師経。免官戸十一人為良。除奴婢一十人従官戸。為救右大臣病也。
《養老四年(七二〇)八月壬辰【十二】》○壬辰。勅。征隼人持節将軍大伴宿禰旅人宜且入京。但副将軍已下者。隼人未平。宜留而己屯焉。
《養老四年(七二〇)八月癸未【三】》○癸未。詔。治部省奏。授公験僧尼多有濫吹。唯成学業者一十五人。宜授公験。自余停之。是日。右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不比等薨。帝深悼惜焉。為之廃朝。挙哀内寝。特有優勅。弔賻之礼異于群臣。大臣、近江朝内大臣大織冠鎌足之第二子也。
《養老四年(七二〇)八月甲申【四】》○甲申。詔以舍人親王為知太政官事。新田部親王為知五衛及授刀舍人事。
《養老四年(七二〇)八月丁亥【七】》○丁亥。詔。諸請内印。自今以後。応作両本。一本進内。一本施行。
《養老四年(七二〇)九月庚戌朔》○九月庚戌朔。日有蝕之。
《養老四年(七二〇)九月辛未【廿二】》○辛未。諸国申官公文。始乗駅言上。
《養老四年(七二〇)九月丁丑【廿八】》○丁丑。陸奥国奏言。蝦夷反乱。殺按察使正五位下上毛野朝臣広人。
《養老四年(七二〇)九月戊寅【廿九】》○戊寅。以播磨按察使正四位下多治比真人県守為持節征夷将軍。左京亮従五位下下毛野朝臣石代為副将軍。軍監三人。軍曹二人。以従五位上阿倍朝臣駿河。為持節鎮狄将軍。軍監二人。軍曹二人。即日授節刀。
《養老四年(七二〇)十月戊子【庚辰朔九】》○冬十月戊子。以従四位上石川朝臣石足。為左大弁。従四位上笠朝臣麻呂為右大弁。従五位上中臣朝臣東人為右中弁。従五位下小野朝臣老為右少弁。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祖父麻呂為式部少輔。従五位下巨勢朝臣足人為員外少輔。従五位上石川朝臣若子為兵部大輔。正五位上大伴宿禰道足為民部大輔。従五位下高向朝臣大足為少輔。従五位上車持朝臣益為主税頭。従五位上鍜治造大隅為刑部少輔。従五位下阿倍朝臣若足為大蔵少輔。従五位下高橋朝臣安麻呂為宮内少輔。従五位下当麻真人老為造宮少輔。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石次為弾正弼。従五位下大宅朝臣大国為摂津守。従五位下高向朝臣人足為尾張守。従五位上忍海連人成為安木守。
《養老四年(七二〇)十月丙申【十七】》○丙申。始置養民。造器及造興福寺仏殿三司。
《養老四年(七二〇)十月壬寅【廿三】》○壬寅。詔遣大納言正三位長屋王。中納言正四位下大伴宿禰旅人。就右大臣第宣詔。贈太政大臣正一位。
《養老四年(七二〇)十一月丙辰【己酉朔八】》○十一月丙辰。南嶋人二百卅二人。授位各有差。懐遠人也。
《養老四年(七二〇)十一月乙亥【廿七】》○乙亥。河内国堅下・堅上二郡。更号大県郡。
《養老四年(七二〇)十二月己亥【己卯朔廿一】》○十二月己亥。詔除春宮坊少属少初位上朝妻金作大歳。同族河麻呂二人。并男女雑戸籍。賜大歳池上君姓。河麻呂河合君姓。
《養老四年(七二〇)十二月癸卯【廿五】》○癸卯。詔曰。釈典之道。教在甚深。転経唱礼。先伝恒規。理合遵承。不須輙改。比者。或僧尼自出方法。妄作別音。遂使後生之輩積習成俗。不肯変正。恐汚法門。従是始乎。宜依漢沙門道栄。学問僧勝暁等転経唱礼。余音並停之。
《養老五年(七二一)正月戊申朔》五年春正月戊申朔。武蔵・上野二国並献赤烏。甲斐国献白狐。尾張国言。小鳥生大鳥。
《養老五年(七二一)正月己酉【二】》○己酉。制。諸司官人。於本司次官以上致敬。常所聴許。自今以後。不得更然。若違此旨。一人到卿門者。到人解官。同僚降考。
《養老五年(七二一)正月庚戌【三】》○庚戌。雷。
《養老五年(七二一)正月壬子【五】》○壬子。授正三位長屋王従二位。正四位下巨勢朝臣祖父・大伴宿禰旅人。藤原朝臣武智麻呂。従四位上藤原朝臣房前並従三位。従四位下六人部王従四位上。従五位上高安王。門部王。葛木王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桜井王。佐為王並従五位上。正四位下多治比真人県守。多治比真人三宅麻呂。正五位上藤原朝臣馬養並正四位上。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麻呂従四位上。従五位下下毛野朝臣虫麻呂。呉粛胡明並従五位上。」以大納言従二位長屋王為右大臣。従三位多治比真人池守為大納言。従三位藤原朝臣武智麻呂為中納言。」又授従三位県犬養橘宿禰三千代正三位。
《養老五年(七二一)正月庚午【廿三】》○庚午。詔従五位上佐為王。従五位下伊部王。正五位上紀朝臣男人。日下部宿禰老。従五位上山田史三方。従五位下山上臣憶良。朝来直賀須夜。紀朝臣清人。正六位上越智直広江。船連大魚。山口忌寸田主。正六位下楽浪河内。従六位下大宅朝臣兼麻呂。正七位上土師宿禰百村。従七位下塩家連吉麻呂。刀利宣令等。退朝之後。令侍東宮焉。
《養老五年(七二一)正月辛未【廿四】》○辛未。地震。
《養老五年(七二一)正月壬申【廿五】》○壬申。亦地震。
《養老五年(七二一)正月甲戌【廿七】》○甲戌。詔曰。至公無私。国士之常風。以忠事君。臣子之恒道焉。当須各勤所職退食自公。康哉之歌不遠。隆平之基斯在。災異消上。休徴叶下。宜文武庶僚。自今以去。若有風雨雷震之異。各存極言忠正之志。」又詔曰。文人・武士。国家所重。医卜・方術。古今斯崇。宜擢於百僚之内。優遊学業。堪為師範者。特加賞賜。勧励後生。」因賜明経第一博士従五位上鍜治造大隅。正六位上越智直広江。各〓[糸+施の旁]廿疋。糸廿〓[糸+句]。布卅端。鍬廿口。第二博士正七位上背奈公行文。調忌寸古麻呂。従七位上額田首千足。明法正六位上箭集宿禰虫万呂。従七位下塩屋連吉麻呂。文章従五位上山田史御方。従五位下紀朝臣清人。下毛野朝臣虫麻呂。正六位下楽浪河内、各〓[糸+施の旁]十五疋。糸十五〓[糸+句]。布卅端。鍬廿口。算術正六位上山口忌寸田主。正八位上悉斐連三田次。正八位下私部首石村。陰陽従五位上大津連首。従五位下津守連通。王仲文。角兄麻呂。正六位上余秦勝。志我閉連阿弥陀。医術従五位上吉宜。従五位下呉粛胡明。従六位下秦朝元。太羊甲許母。解工正六位上恵我宿禰国成。河内忌寸人足。堅部使主石前。正六位下賈受君。正七位下胸形朝臣赤麻呂各
〓[糸+施の旁]十疋。糸十〓[糸+句]。布廿端。鍬廿口。和琴師正七位下文忌寸広田。唱歌師正七位下大窪史五百足。正八位下記多真玉。従六位下螺江臣夜気女。茨田連刀自女。正七位下置始連志祁志女。各〓[糸+施の旁]六疋。糸六〓[糸+句]。布十端。鍬十口。武芸正七位下佐伯宿禰式麻呂。従七位下凡海連興志。板安忌寸犬養。正八位下置始連首麻呂、各〓[糸+施の旁]十疋。糸十〓[糸+句]。布廿端。鍬廿口。
《養老五年(七二一)正月丙子【廿九】》○丙子。令天下百姓以銀銭一。当銅銭廿五。以銀一両当一百銭。行用之。
《養老五年(七二一)二月甲申【戊寅朔七】》○二月甲申。地震。
《養老五年(七二一)二月壬辰【十五】》○壬辰。大蔵省倉自鳴有声。
《養老五年(七二一)二月癸巳【十六】》○癸巳。日暈如白虹貫。暈南北有珥。因召見左右大弁及八省卿等於殿前。詔曰。朕徳菲薄。導民不明。夙興以求。夜寐以思。身居紫宮。心在黔首。無委卿等。何化天下。国家之事。有益万機。必可奏聞。如有不納。重為極諫。汝無面従退有後言。
《養老五年(七二一)二月甲午【十七】》○甲午。詔曰。世諺云。歳在申年。常有事故。此如所言。去庚申年。咎徴屡見。水旱並臻。平民流没。秋稼不登。国家騒然。万姓苦労。遂則朝庭儀表。藤原大臣奄焉薨逝。朕心哀慟。今亦去年災異之余。延及今歳。亦猶風雲気色。有違于常。朕心恐懼。日夜不休。然聞之旧典。王者政令不便事。天地譴責以示咎徴。或有不善。則致之異乎。今汝臣等位高任大。豈得不〓忠情乎。故有政令不便事。悉陳無諱。直言尽意。無有所隠。朕将親覧。於是。公卿等奉勅詔退。各仰属司令言意見。
《養老五年(七二一)三月癸丑【丁未朔七】》○三月癸丑。勅日。朕君臨四海。撫育百姓。思欲家々貯積。人々安楽。何期。頃者旱〓不調。農桑有損。遂使衣食乏短。致有飢寒。言念於茲。良増惻隠。今減課役。用助産業。其左右両京及畿内五国。並免今歳之調。自余七道諸国亦停当年之役。
《養老五年(七二一)三月乙卯【九】》○乙卯。詔曰。制節謹度。禁防奢淫。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王公・卿士及豪富之民。多畜健馬。競求亡限。非唯損失家財。遂致相争闘乱。其為条例令限禁焉。有司条奏。依官品之次、定畜馬之限。親王及大臣不得過廿疋。諸王・諸臣三位已上二駟。四位六疋。五位四疋。六位已下至于庶人三疋。一定以後。随闕充補。若不能騎用者。録状申所司。即校馬帳。然後除補。如有犯者。以違勅論。其過品限。皆没入官。
《養老五年(七二一)三月辛未【廿五】》○辛未。以従五位下路真人麻呂為散位頭。以従五位下高橋朝臣広嶋為刑部少輔。」勅給右大臣従二位長屋王帯刀資人十人。中納言従三位巨勢朝臣邑治。大伴宿禰旅人。藤原朝臣武智麻呂。各四人。其考選一准職分資人。
《養老五年(七二一)四月丙申【丁丑朔二十】》○夏四月丙申。分佐渡国雑太郡。始置賀母・羽茂二郡。分備前国邑久・赤坂二郡之郷。始置藤原郡。分備後国安那郡。置深津郡。分周防国熊毛郡。置玖珂郡。
《養老五年(七二一)四月癸卯【廿七】》○癸卯。令天下諸国。挙力田之人。
《養老五年(七二一)四月乙酉【九】》○乙酉。征夷将軍正四位上多治比真人県守。鎮狄将軍従五位上阿倍朝臣駿河等還帰。
《養老五年(七二一)五月己酉【丁未朔三】》○五月己酉。太上天皇不予。大赦天下。
《養老五年(七二一)五月辛亥【五】》○辛亥。令七道按察使及大宰府。巡省諸寺。随便併合。
《養老五年(七二一)五月壬子【六】》○壬子。詔曰。太上天皇。聖体不予。寝膳日損。毎至此念。心肝如裂。思帰依三宝。欲令平復。宜簡取浄行男女一百人。入道修道。経年堪為師者。雖非度色。並聴得度。以糸九千〓[糸+句]。施六郡門徒。勧励後学。流伝万祀。
《養老五年(七二一)五月戊午【十二】》○戊午。右大弁従四位上笠朝臣麻呂。請奉為太上天皇出家入道。勅許之。
《養老五年(七二一)五月乙丑【十九】》○乙丑。正三位県犬養橘宿禰三千代。縁入道、辞食封資人。優詔不聴。
《養老五年(七二一)六月戊寅【丙子朔三】》○六月戊寅。詔曰。沙門法蓮。心住禅枝。行居法梁。尤精医術。済治民苦。善哉若人。何不褒賞。其僧三等以上親。賜宇佐君姓。
《養老五年(七二一)六月乙酉【十】》○乙酉。太政官奏言。国郡官人。漁猟黎元。擾乱朝憲。故置按察使。糺弾非違。粛清姦詐。既定官位。宜有料禄。請、以按察使。准正五位官。賜禄并公廨田六町、仕丁五人。記事准正七位官。禄并公廨田二町、仕丁二人。並折留調物。便給之。詔曰。朕之股肱。民之父母。独在按察。寄重務繁。与群臣異。加禄一倍。便以当土物。准度給之。又陸奥・筑紫辺塞之民。数遇煙塵。疚労戎役。加以、父子死亡。室家離散。言念於此。深以矜懐。宜令免当年調庸。諸国軍衆。親帥戦兵。殺獲逆賊。乗勝追北者。賜復二年。冒犯矢石。身死去者。父子並復一年。如無子者。昭穆相当郷里者。議亦聴復之。又京及諸国。因官人月俸。収斂軽税。自今以去。皆悉停之。随令給事力。不得遠役他。致使艱辛。若有収課。一月卅銭。又除定額外。内外文武散位六位以下及勲位。并五位以上子孫。並令納資便成番考。此則雖積考年。還乏衣食。宜始今年。不須発資。人々帰田。家々貯穀。若有豊稼穡。納資成考者。恣聴之。其五位以上子孫。年廿一以上。取蔭出身。並依常例。因結告麻牒公験。一同分番之法。奏可之。
《養老五年(七二一)六月戊戌【廿三】》○戊戌。詔曰。沙門行善。負笈遊学。既経七歳。備嘗難行。解三五術。方帰本郷。矜賞良深。如有修行天下諸寺。恭敬供養。一同僧綱之例。又百済沙門道蔵。寔惟法門袖領。釈道棟梁。年逾八十。気力衰耄。非有束帛之施。豈称養老之情哉。宜仰所司四時施物。〓[糸+施の旁]五疋。綿十屯。布廿端。又老師所生同籍親族。給復終僧身焉。
《養老五年(七二一)六月辛丑【廿六】》○辛丑。以正四位下阿倍朝臣広庭為左大弁。正四位上多治比真人県守為中務卿。従五位上石川朝臣君子為侍従。従五位下紀朝臣為臣麻路為式部少輔。従五位下下毛野朝臣虫麻呂為員外少輔。従四位下坂合部王為治部卿。従五位下御炊朝臣人麻呂為兵部少輔。従五位下当麻真人大名為刑部大輔。従四位下門部王。従五位下紀朝臣国益並為大判事。従五位下布勢朝臣広道為大蔵少輔。阿倍朝臣若足為木工頭。従四位上藤原朝臣麻呂為左右京大夫。従四位上百済王南典為播磨按察使。従四位上石川朝臣石足為大宰大弐。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石次為右衛士佐。」割信濃国始置諏方国。
《養老五年(七二一)六月癸卯【廿八】》○癸卯。始置左右兵衛府医師各一人。
《養老五年(七二一)七月己酉【丙午朔四】》○秋七月己酉。始令文武百官率妻女・姉妹。会於六月・十二月晦大祓之処。
《養老五年(七二一)七月壬子【七】》○壬子。征隼人副将軍従五位下笠朝臣御室。従五位下巨勢朝臣真人等還帰。斬首・獲虜合千四百余人。
《養老五年(七二一)七月庚午【廿五】》○庚午。詔曰。凡膺霊図。君臨宇内。仁及動植。恩蒙羽毛。故周孔之風。尤先仁愛。李釈之教。深禁殺生。宜其放鷹司鷹・狗。大膳職〓〓。諸国鶏猪。悉放本処。令遂其性。従今而後。如有応須。先奏其状待勅。其放鷹司官人。并職長上等且停之。所役品部並同公戸。」大宰府城門災。
《養老五年(七二一)八月辛卯【乙亥朔十七】》○八月辛卯。改摂官記事。号為検事。
《養老五年(七二一)八月癸巳【十九】》○癸巳。置長門按察使。管周防・石見二国。又以諏方・飛騨。隸美濃按察使。出羽隷陸奥按察使。佐渡隷越前按察使。隠岐隷出雲按察使。備中隷備後按察使。紀伊隷大和国守焉。
《養老五年(七二一)九月乙卯【乙巳朔十一】》○九月乙卯。天皇御内安殿。遣使供幣帛於伊勢太神宮。以皇太子女井上王為斎内親王。
《養老五年(七二一)十月癸未【乙亥朔九】》○冬十月癸未。太政官処分。唱考之日。三位称卿。四位称姓。五位先名後姓。自今以去。永為恒例。
《養老五年(七二一)十月丁亥【十三】》○丁亥。太上天皇召入右大臣従二位長屋王。参議従三位藤原朝臣房前。詔曰。朕聞。万物之生。靡不有死。此則天地之理。奚可哀悲。厚葬破業。重服傷生。朕甚不取焉。朕崩之後。宜於大和国添上郡蔵宝山雍良岑造竈火葬。莫改他処。謚号称其国其郡朝庭馭宇天皇。流伝後世。又皇帝摂断万機。一同平日。王侯・卿相及文武百官。不得輙離職掌。追従喪車。各守本司視事如恒。其近侍官并五衛府。務加厳警。周衛伺候。以備不虞。
《養老五年(七二一)十月戊子【十四】》○戊子。令陸奥国分柴田郡二郷置苅田郡。
《養老五年(七二一)十月庚寅【十六】》○庚寅。太上天皇又詔曰。喪事所須。一事以上。准依前勅。勿致闕失。其轜車・霊駕之具。不得刻鏤金玉。絵飾丹青。素薄是用。卑謙是順。仍丘体無鑿。就山作竈。芟棘開場。即為喪処。又其地者。皆殖常葉之樹。即立刻字之碑。
《養老五年(七二一)十月戊戌【廿四】》○戊戌。詔曰。凡家有沈痼。大小不安。卒発事故者。汝卿房前。当作内臣計会内外。准勅施行。輔翼帝業。永寧国家。
《養老五年(七二一)十二月戊寅【癸酉朔六】》○十二月戊寅。太上天皇弥留。大赦天下。令都下諸寺転経焉。
《養老五年(七二一)十二月己卯【七】》○己卯。崩于平城宮中安殿。時春秋六十一。遣使固守三関。
《養老五年(七二一)十二月庚辰【八】》○庚辰。従二位長屋王。従三位藤原朝臣武智麻呂等。行御装束事。従三位大伴宿禰旅人供営陵事。
《養老五年(七二一)十二月乙酉【十三】》○乙酉。太上天皇葬於大倭国添上郡椎山陵。不用喪儀。由遺詔也。
《養老五年(七二一)十二月辛丑【廿九】》○辛丑。地震。」太政官奏。授刀寮及五衛府。別設鉦・鼓各一面。便作将軍之号令。以為兵士之耳目。節進退動静。奏可之。」薩摩国人希地多。随便并合。
《養老五年(七二一)十二月是月》是月。新羅貢調使大使一吉〓[冫+食]金乾安。副使薩〓[冫+食]金弼等来朝於筑紫。縁太上天皇登遐。従大宰放還。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八



《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九〈 起養老六年正月、尽神亀三年十二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
 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日本根子瑞浄足姫天皇中〈 元正天皇 第〓四 〉
《養老六年(七二二)正月癸卯朔》六年春正月癸卯朔。天皇不受朝。詔曰。朕以不天。奄丁凶酷。嬰蓼莪之巨痛。懐顧復之深慈。悲慕纏心。不忍賀正。宜朝廷礼儀皆悉停之。
《養老六年(七二二)正月壬戌【二十】》○壬戌。正四位上多治比真人三宅麻呂。坐誣告謀反。正五位上穂積朝臣老指斥乗輿。並処斬刑。而依皇太子奏。降死一等。配流三宅麻呂於伊豆嶋。老於佐渡嶋。
《養老六年(七二二)正月庚申【十八】》○庚申。西方雷。
《養老六年(七二二)正月庚午【廿八】》○庚午。散位正四位下広湍王卒。
《養老六年(七二二)二月壬申朔》○二月壬申朔。以正四位下安部朝臣広庭参議朝政。
《養老六年(七二二)二月丁亥【十六】》○丁亥。割遠江国佐益郡八郷。始置山名郡。
《養老六年(七二二)二月甲午【廿三】》○甲午。詔曰。去養老五年三月廿七日、兵部卿従四位上阿倍朝臣首名等奏言。諸府衛士。往々偶語。逃亡難禁。所以然者。壮年赴役。白首帰郷。艱苦弥深。遂陥疎網。望令三周相替。以慰懐土之心。朕君有天下。八載於今。思済黎元。無忘寝膳。向隅之怨。在余一人。自今以後。諸衛士・仕丁。便減役年之数。以慰人子之懐。其限三載。以為一番。依式与替。莫令留滞。
《養老六年(七二二)二月戊戌【廿七】》○戊戌。詔曰。市頭交易。元来定価。比日以後。多不如法。因茲本源欲断。則有廃業之家。末流無禁。則有姦非之侶。更量用銭之便宜。欲得百姓之潤利。其用二百銭。当一両銀。仍買物貴賤。価銭多少。随時平章。永為恒式。如有違者。職事官主典已上。除却当年考労。自余不論蔭贖。決杖六十。」賜正六位上矢集宿禰虫麻呂田五町。従六位下陽胡史真身四町。従七位上大倭忌寸小東人四町。従七位下塩屋連吉麻呂五町。正八位下百済人成四町。並以撰律令功也。又賜諸有学術者廿三人田各有数。
《養老六年(七二二)三月壬寅朔》○三月壬寅朔。日有蝕之。
『続本紀}巻九養老六年(七二二)三月戊申【七】》○戊申。以正四位下阿倍朝臣広庭知河内和泉事。
《養老六年(七二二)三月辛亥【十】》○辛亥。伊賀国金作部東人。伊勢国金作部牟良。忍海漢人安得。近江国飽波漢人伊太須。韓鍛冶百嶋。忍海部乎太須。丹波国韓鍛冶首法麻呂。弓削部名麻呂。播磨国忍海漢人麻呂。韓鍛冶百依。紀伊国韓鍛冶杭田。鎧作名床等。合七十一戸。雖姓渉雑工。而尋要本源。元来不預雑戸之色。因除其号、並従公戸。
《養老六年(七二二)四月丙戌【辛未朔十六】》○夏四月丙戌。征討陸奥蝦夷。大隅・薩摩隼人等将軍已下及有功蝦夷。并訳語人。授勲位各有差。」始制。大宰管内大隅。薩摩。多〓。壱伎。対馬等司有闕。選府官人権補之。
《養老六年(七二二)四月庚寅【二十】》○庚寅。詔曰。周防国前守従五位上山田史御方。監臨犯盗。理合除免。先経恩降。赦罪已訖。然依法備贓。家無尺布。朕念。御方負笈遠方。遊学蕃国。帰朝之後。伝授生徒。而文館学士。頗解属文。誠以不矜若人。蓋墮斯道歟。宜特加恩寵。勿使徴贓焉。
《養老六年(七二二)四月辛卯【廿一】》○辛卯。詔曰。朕遐想千載。旁覧九流。詳思布政之方。莫先仁恕之典。故賑恤之恵。無隔遐方。撫育之仁。普覃宇内。今者。有司奏言。諸国罪人惣〓一人。准法並当流已上者。毎聞此奏。朕甚愍之。万方有辜。在余一人。宜所奏罪人。並従坐者。咸皆放免。勿案検焉。」唐人王元仲始造飛舟進之。天皇嘉歎。授従五位下。○辛卯、主税寮加史生二人。通前六員。
《養老六年(七二二)閏四月乙丑【辛丑朔廿五】》○閏四月乙丑。太政官奏曰。廼者。辺郡人民。暴被寇賊。遂適東西。流離分散。若不加矜恤。恐貽後患。是以、聖王立制。亦務実辺者。蓋以安中国也。望請。陸奥按察使管内。百姓庸調浸免。勧課農桑。教習射騎。更税助辺之資。使擬賜夷之禄。其税者。毎卒一人。輸布長一丈三尺。濶一尺八寸。三丁成端。其国授刀・兵衛・衛士及位子・帳内・資人。并防閤・仕丁。采女・仕女。如此之類。皆悉放還。各従本色。若有得考者。以六年為叙。一叙以後。自依外考。即他境之人。経年居住。准例徴税。以見来占附後一年。而後依例。又食之為本。是民所天。随時設策。治国要政。望請。勧農積穀。以備水旱。仍委所司。差発人夫。開墾膏腴之地良田一百万町。其限役十日。便給糧食。所須調度。官物借之。秋収而後。即令造備。若有国郡司詐作逗留。不肯開墾。並即解却。雖経恩赦。不在免限。如部内百姓。荒野閑地。能加功力。収獲雑穀三千石已上。賜勲六等。一千石以上、終身勿事。見帯八位已上、加勲一転。即酬賞之後。稽遅不営。追奪位記。各還本色。又公私出挙。取利十分之三。又言。用兵之要。衣食為本。鎮無儲糧。何堪固守。募民出穀。運輸鎮所。可程道遠近為差。委輸以遠
二千斛。次三千斛。近四千斛。授外従五位下。奏可之。其六位已下。至八位已上。随程遠近運穀多少。亦各有差。語具格中。
《養老六年(七二二)五月己卯【庚午朔十】》○五月己卯。以式部大録正七位下津史主治麻呂。為遣新羅使。
《養老六年(七二二)五月己丑【二十】》○己丑。賜右大臣長屋王。稲十万束。籾四百斛。
《養老六年(七二二)五月戊戌【廿九】》○戊戌。遣新羅使津史主治麻呂等拝朝。
《養老六年(七二二)六月壬寅【庚子朔三】》○六月壬寅。始置木工寮史生四員。
《養老六年(七二二)七月壬申【庚午朔三】》○秋七月壬申。有客星。見閣道辺、凡五日。
《養老六年(七二二)七月丙子【七】》○丙子。詔曰。陰陽錯謬。災旱頻臻。由是、奉幣名山。奠祭神祇。甘雨未降。黎元失業。朕之薄徳。致于此歟。百姓何罪。〓[火+焦]萎甚矣。宜大赦天下。令国郡司審録寃獄。掩骼埋〓。禁酒断屠。高年之徒。勤加存撫。自養老六年七月七日昧爽已前。流罪以下。繋囚・見徒。咸従原免。其八虐。劫賊。官人枉法受財。監臨主守自盗。盗所監臨。強盗。窃盗。故殺人。私鋳銭。常赦所不免者。不在此例。如以贓入死。並降一等。窃盗一度計贓。三端以下者入赦限。
《養老六年(七二二)七月己卯【十】》○己卯。太政官奏言。内典外教。道趣雖異。量才揆職。理致同帰。比来僧綱等。既罕都座。縦恣横行。既難平理。彼此往還。空延時日。尺牘案文。未経決断。一曹細務。極多擁滞。其僧綱者。智徳具足。真俗棟梁。理義該通。戒業精勤。緇侶以之推譲。素衆由是帰仰。然以居処非一。法務不備。雑事荐臻。終違令条。宜以薬師寺常為住居。又奏言。垂化設教。資章程以方通。導俗訓人。違彝典而即妨。近在京僧尼。以浅識軽智。巧説罪福之因果。不練戒律。詐誘都裏之衆庶。内黷聖教。外虧皇猷。遂令人之妻子剃髪刻膚。動称仏法。輙離室家。無懲綱紀。不顧親夫。或負経捧鉢。乞食於街衢之間。或偽誦邪説。寄落於村邑之中。聚宿為常。妖訛成群。初似脩道、終挟姦乱。永言其弊。特須禁断。奏可之。」太白昼見。
《養老六年(七二二)七月戊子【十九】》○戊子。詔曰。朕以庸虚。紹承鴻業。剋己自勉。未達天心。是以、今夏無雨。苗稼不登。宜令天下国司、勧課百姓。種樹晩禾・蕎麦及大小麦。蔵置儲積。以備年荒。
《養老六年(七二二)七月丁酉【廿八】》○丁酉。太白犯歳星。自五月不雨。至是月。
《養老六年(七二二)八月壬子【己亥朔十四】》○八月壬子。詔曰。如聞。今年少雨。禾稲不熟。其京師及天下諸国当年田租。並宜免之。
《養老六年(七二二)八月丁卯【廿九】》○丁卯。令諸国司簡点柵戸一千人。配陸奥鎮所焉。」伊勢。志摩。尾張。参河。遠江。美濃。飛騨。若狭。越前。丹後。但馬。因幡。播磨。美作。備前。備中。淡路。阿波。讃岐等国司。先是。奉使入京。不聴乗駅。至是始聴之。但伊賀。近江。丹波。紀伊四国。不在茲限。
《養老六年(七二二)九月庚寅【己巳朔廿二】》○九月庚寅。令伊賀。伊勢。尾張。近江。越前。丹波。播磨。紀伊等国。始輸銭調。
《養老六年(七二二)十一月甲戌【戊辰朔七】》○冬十一月甲戌。始置女医博士。
《養老六年(七二二)十一月丙戌【十九】》○丙戌。詔曰。朕精誠弗感、穆卜罔従。降禍彼蒼。閔凶〓及。太上天皇奄棄普天。誠冀。北辰合度。永庇生霊。南山協期。遠常承定省。何図。一旦厭宰万方。白雲在馭。玄猷遂遠。瞻奉宝鏡。痛酷之情纒懐。敬事衣冠、終身之憂永結。然光陰不駐。倏忽及期。汎愛之恩。欲報無由。不仰真風。何助冥路。故奉為太上天皇。敬写華厳経八十巻。大集経六十巻。涅槃経〓巻。大菩薩蔵経廿巻。観世音経二百巻。造灌頂幡八首。道場幡一千首。着牙漆几卅六。銅鋺器一百六十八。柳箱八十二。即従十二月七日。於京并畿内諸寺。便屈請僧尼二千六百卅八人。設斎供也。
《養老六年(七二二)十二月庚戌【戊戌朔十三】》○十二月庚戌。勅奉為浄御原宮御宇天皇、造弥勒像。藤原宮御宇太上天皇釈迦像。其本願縁記。写以金泥。安置仏殿焉。
《養老六年(七二二)十二月庚申【廿三】》○庚申。遣新羅使津史主治麻呂等還帰。
《養老七年(七二三)正月丙子【丁卯朔十】》七年春正月丙子。天皇御中宮。授従三位多治比真人池守正三位。正四位下阿倍朝臣広庭。正四位下息長王並正四位上。従四位上、六人部王正四位下。従四位下大石王従四位上。無位栗栖王。三嶋王。春日王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葛木王正五位上。無位志努太王従五位下。従四位上阿倍朝臣首名。石川朝臣石足。百済王南典並四位下。正五位上大伴宿禰道足。紀朝臣男人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阿倍朝臣船守。従五位上調連淡海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鴨朝臣堅麻呂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引田朝臣真人。路真人麻呂。紀朝臣清人。大伴宿禰祖父麻呂。土師宿禰豊麻呂。津守連通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引田朝臣秋庭。河辺朝臣智麻呂。紀朝臣猪養。波多真人足嶋。阿曇宿禰坂持。布勢朝臣国足。息長真人麻呂。角朝臣家主。高橋朝臣嶋主。平群朝臣豊麻呂。石川朝臣樽。中臣朝臣広見。石川朝臣麻呂。余仁軍。正六位下船連大魚。河内忌寸人足。丸連男事。志我閉連阿弥太。越智直広江。堅部使主石前。高金蔵。高志連恵我麻呂並従五位下。又授夫人藤原朝臣宮子従二位。日下女王。広背女王。粟田女王。六人部女王。星河女王。海上女王。智努女王。葛野女王並従四位下。他田舍人直刀自売正五位上。
太宅朝臣諸姉。薩妙観並従五位上。大春日朝臣家主従五位下。
《養老七年(七二三)正月壬午【十六】》○壬午。饗四位已下主典已上於中宮。
《養老七年(七二三)二月丁酉【丙申朔二】》○二月丁酉。勅遣僧満誓〈 俗名従四位上笠朝臣麻呂。 〉於筑紫。令造観世音寺。
《養老七年(七二三)二月戊申【十三】》○戊申。常陸国那賀郡大領外正七位上宇治部直荒山。以私穀三千斛。献陸奥国鎮所。授外従五位下。
《養老七年(七二三)二月己酉【十四】》○己酉。詔曰。乾坤持施。寿載之徳以深。皇王至公。亭毒之仁斯広。然則居南面者。必代天而闢化。儀北辰者。亦順時以涵育。是以。朕巡京城。遥望郊野。芳春仲月。草木滋栄。東候始啓。丁壮就隴畝之勉。時雨漸注。蟄蠢有浴灌之悦。何不流寛仁以安黎元。布淳化而済万物乎。宜給戸頭百姓。種子各二斛。布一常。鍬一口。令農蚕之家永無失業。宦学之徒専忘私。
《養老七年(七二三)二月戊午【廿三】》○戊午。始築矢田池。
《養老七年(七二三)二月癸亥【廿八】》○癸亥。但馬国人寺人小君等五人。改賜道守臣姓。
《養老七年(七二三)三月己卯【丙寅朔十四】》○三月己卯。散位従四位下佐伯宿禰麻呂卒。
《養老七年(七二三)三月戊子【廿三】》○戊子。常陸国信太郡人物部国依。改賜信太連姓。
《養老七年(七二三)四月壬寅【乙未朔八】》○夏四月壬寅。大宰府言。日向。大隅。薩摩三国士卒。征討隼賊。頻遭軍役。兼年穀不登。交迫飢寒。謹案故案故事。兵役以後。時有飢疫。望降天恩。給復三年。許之。
《養老七年(七二三)四月辛亥【十七】》○辛亥。太政官奏。頃者。百姓漸多。田池窄狭。望請。勧課天下。開闢田疇。其有新造溝池。営開墾者。不限多少。給伝三世。若逐旧溝池。給其一身。奏可之。
《養老七年(七二三)五月癸酉【乙丑朔九】》○五月癸酉。行幸芳野宮。
《養老七年(七二三)五月丁丑【十三】》○丁丑。車駕還宮。
《養老七年(七二三)五月己卯【十五】》○己卯。制。神戸当造籍帳。戸無増減。依本為定。若有増益即減之。死損即加之。
《養老七年(七二三)五月辛巳【十七】》○辛巳。大隅・薩摩二国隼人等六百廿四人朝貢。
《養老七年(七二三)五月甲申【二十】》○甲申。賜饗於隼人。各奏其風俗歌舞。酋師卅四人。叙位賜禄。各有差。
《養老七年(七二三)六月庚子【甲午朔七】》○六月庚子。隼人帰郷。
《養老七年(七二三)七月庚午【甲子朔七】》○秋七月庚午。民部卿従四位下太朝臣安麻呂卒。
《養老七年(七二三)八月甲午【癸巳朔二】》○八月甲午。太政官処分。朝廷儀式。衣冠形制。弾正・式部総知糺弾。若其存意督察。自然合礼。頃者。文武官人。雑任以上。衣冠違制。進退緩惰。或彩綾著裏。軽羅致表。或冠纓長垂。過越接領。或領曲細綾。露其胸節。或袴口所括。出其脛踝。如此之徒。其類稍多。台省二司。明加告示。
《養老七年(七二三)八月庚子【八】》○庚子。新羅使韓奈麻金貞宿。副使韓奈麻昔楊節等一十五人来貢。
《養老七年(七二三)八月辛丑【九】》○辛丑。宴金貞宿等於朝堂。賜射并奏諸方楽。
《養老七年(七二三)八月辛亥【十九】》○辛亥。加置因幡国駅四処。
《養老七年(七二三)八月丁巳【廿五】》○丁巳。新羅使帰蕃。
《養老七年(七二三)九月辛未【癸亥朔九】》○九月辛未。〓惑入太微左執法中。
《養老七年(七二三)九月己卯【十七】》○己卯。出羽国司正六位上多治比真人家主言。蝦夷等惣五十二人。功効已顕。酬賞未霑。仰頭引領。久望天恩。伏惟。芳餌之末。必繋深淵之魚。重禄之下。必致忠節之臣。今夷狄愚闇。始趨奔命。久不撫慰。恐二解散。仍具状請裁。有勅。随彼勲績。並加賞爵。
《養老七年(七二三)十月庚子【癸巳#】》○冬十月庚子。勅。按察使所治之国、補博士・医師。自余国博士並停之。
《養老七年(七二三)十月癸卯【十一】》○癸卯。左京人無位紀朝臣家献白亀。長一寸半。広一寸。両眼並赤。
《養老七年(七二三)十月己酉【十七】》○己酉。造危村橋。
《養老七年(七二三)十月乙卯【廿三】》○乙卯。詔曰。今年九月七日。得左京人紀朝臣家所献白亀。仍下所司。勘検図諜。奏称。孝経援神契曰。天子孝。則天竜降。地亀出。熊氏瑞応図曰。王者不偏不党。尊用耆老。不失故旧。徳沢流洽。則霊亀出。是知。天地霊〓。国家大瑞。寔謂。以朕不徳。致此顕〓。宜共親王・諸王・公卿・大夫、百寮在位。同慶斯瑞。仍曲赦。出亀郡免今年租調。親王及京官主典已上。左右大舍人。授刀舍人。左右兵衛。東宮舍人。賜禄有差。紀朝臣家授従六位上。賜〓[糸+施の旁]廿疋。綿〓屯。布八十端。稲二千束。大倭国造大倭忌寸五百足。〓[糸+施の旁]十疋。綿一百屯。布廿端。
《養老七年(七二三)十一月癸亥【壬戌朔二】》○十一月癸亥。令天下諸国奴婢口分田。授十二年已上者。
《養老七年(七二三)十一月丁丑【十六】》○丁丑。下総国香取郡。常陸国鹿嶋郡。紀伊国名草郡等少領已上。聴連任三等已上親。
《養老七年(七二三)十一月戊子【廿七】》○戊子。夜、月犯房星。
《養老七年(七二三)十二月丁酉【壬辰朔六】》○十二月丁酉。放官婢花。従良賜高市姓。
《養老七年(七二三)十二月辛亥【二十】》○辛亥。散位従四位下山前王卒。
《神亀元年(七二四)正月壬戌朔》神亀元年春正月壬戌朔。廃朝。雨也。
《神亀元年(七二四)正月癸亥【二】》○癸亥。天皇御大極殿。受朝。
《神亀元年(七二四)正月戊辰【七】》○戊辰。御中宮宴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神亀元年(七二四)正月戊子【廿七】》○戊子。出雲国造外従七位下出雲臣広嶋奏神賀辞。
《神亀元年(七二四)正月己丑【廿八】》○己丑。広嶋及祝・神部等。授位賜禄各有差。
《神亀元年(七二四)二月甲午【辛卯朔四】》○二月甲午。天皇禅位於皇太子。
《神亀元年二月採録》天璽国押開豊桜彦天皇〈 勝宝感神聖武皇帝 〉」天璽国押開豊桜彦天皇。〈 謹案勝宝八歳勅曰。太上天皇出家帰仏。更不奉謚。至宝字二年。勅追上此号謚。 〉天之真宗豊祖父天皇之皇子也。母曰藤原夫人。贈太政大臣不比等之女也。和銅七年六月。立為皇太子。于時年十四。
《神亀元年(七二四)二月甲午【四】》○二月甲午。受禅即位於大極殿。大赦天下。詔曰。【S05】現神大八洲所知倭根子天皇詔旨〈 止 〉勅大命〈 乎 〉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宣。高天原〈 爾 〉神留坐皇親神魯岐・神魯美命、吾孫将知食国天下〈 止 〉与佐〈 斯 〉奉〈 志 〉麻爾麻爾。高天原〈 爾 〉事波自米而、四方食国天下〈 乃 〉政〈 乎 〉、弥高弥広〈 爾 〉天日嗣〈 止 〉高御座〈 爾 〉坐而、大八嶋国所知倭根子天皇〈 乃 〉大命〈 爾 〉坐詔〈 久 〉。此食国天下者、掛畏〈 岐 〉藤原宮〈 爾 〉天下所知、美麻斯〈 乃 〉父〈 止 〉坐天皇〈 乃 〉美麻斯〈 爾 〉賜〈 志 〉天下之業〈 止 〉、詔大命〈 乎 〉、聞食恐〈 美 〉受賜懼〈 理 〉坐事〈 乎 〉、衆聞食宣。可久賜時〈 爾 〉、美麻斯親王〈 乃 〉齡〈 乃 〉弱〈 爾 〉、荷重〈 波 〉不堪〈 自加止 〉所念坐而、皇祖母坐〈 志志 〉、掛畏〈 岐 〉我皇天皇〈 爾 〉授奉〈 岐 〉。依此而是平城大宮〈 爾 〉現御神〈 止 〉坐而、大八嶋国所知而、霊亀元年〈 爾 〉、此〈 乃 〉天日嗣高御座之業食国天下之政〈 乎 〉、朕〈 
爾 〉授賜譲賜而、教賜詔賜〈 都良久。 〉挂畏淡海大津宮御宇倭根子天皇〈 乃 〉、万世〈 爾 〉不改常典〈 止 〉、立賜敷賜〈 閉留 〉随法、後遂者我子〈 爾 〉、佐太加〈 爾 〉牟倶佐加〈 爾 〉、無過事授賜〈 止 〉、負賜詔賜〈 比志爾 〉、依〈 弖 〉今授賜〈 牟止 〉所念坐間〈 爾 〉去年九月、天地〓大瑞物顕来〈 理 〉。又四方食国〈 乃 〉年実豊〈 爾 〉、牟倶佐加〈 爾 〉得在〈 止 〉見賜而、随神〈 母 〉所念行〈 爾 〉、于都斯〈 久母 〉、皇朕〈 賀 〉御世当、顕見〈 留 〉物〈 爾 〉者不在。今将嗣座御世名〈 乎 〉記而、応来顕来〈 留 〉物〈 爾 〉在〈 良志止 〉所念坐而。今神亀二字御世〈 乃 〉年名〈 止 〉定〈 〓[氏+一] 〉改養老八年為神亀元年而、天日嗣高御座食国天下之業〈 乎 〉、吾子美麻斯王〈 爾 〉、授賜譲賜〈 止 〉詔天皇大命〈 乎 〉、頂受賜恐〈 美 〉持而、辞啓者。天皇大命恐、被賜仕奉者拙〈 久 〉劣而無所知。進〈 母 〉不知退〈 母 〉不知、天地之心〈 母 〉労〈 久 〉重、百官之情〈 母 〉辱愧〈 美奈母 〉、随神所念坐。故親王等始而王臣汝等、清〈 支 〉明〈 
支 〉正〈 支 〉直〈 支 〉心以、皇朝〈 乎 〉穴〈 奈比 〉扶奉而、天下公民〈 乎 〉奏賜〈 止 〉詔命、衆聞食宣。辞別詔〈 久 〉、遠皇祖御世始而、中・今〈 爾 〉至〈 麻〓[氏+一] 〉天日嗣〈 止 〉高御座〈 爾 〉坐而、此食国天下〈 乎 〉撫賜慈賜〈 波久波 〉。時時状状〈 爾 〉従而、治賜慈賜来業〈 止 〉、随神所念行〈 須 〉。是以、宜天下〈 乎 〉慈賜治賜〈 久 〉、大赦天下。内外文武職事及五位已上為父後者。授勲一級。賜高年百歳已上穀一石五斗。九十已上一石。八十已上并〓独不能自存者五斗。孝子。順孫。義夫。節婦。咸表門閭。終身勿事。天下兵士減今年調半。京畿悉免之。又官官仕奉韓人部一人二人〈 爾 〉、其負而可仕奉姓名賜。又百官官人及京下僧尼、大御手物取賜治賜〈 久止 〉詔天皇御命、衆聞食宣。是日。一品舍人親王益封五百戸。二品新田部親王授一品。従二位長屋王正二位。正三位多治比真人池守益封五十戸。従三位巨勢朝臣邑治。大伴宿禰多比等。藤原朝臣武智麻呂。藤原朝臣房前並正三位。並益封賜物。」又以右大臣正二位長屋王為左大臣。
《神亀元年(七二四)二月丙申【六】》○丙申。勅尊正一位藤原夫人称大夫人。」授三品田形内親王。吉備内親王並二品。従四位下海上女王。智奴女王。藤原朝臣長娥子並従三位。正四位下山形女王正四位上。
《神亀元年(七二四)二月壬子【廿二】》○壬子。天皇臨軒。授正四位下六人部王正四位上。従四位下長田王従四位上。無位高田王。膳夫王。正五位上葛木王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高安王。門部王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佐為王。桜井王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夜珠王従五位上。正五位上大伴宿禰宿奈麻呂。多治比真人広成。日下部宿禰老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阿倍朝臣駿河。阿倍朝臣安麻呂。従五位上大宅朝臣大国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中臣朝臣東人。榎井朝臣広国。粟田朝臣人上。石川朝臣君子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石河朝臣足人。高橋朝臣安麻呂。佐伯宿禰豊人。高向朝臣大足。当麻真人老。県犬養宿禰石足。大野朝臣東人。巨勢朝臣真人。粟田朝臣人。佐伯宿禰馬養。土師宿禰大麻呂。大蔵忌寸老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石川朝臣枚夫。多治比真人屋主。波多朝臣僧麻呂。紀朝臣和比等。大神朝臣通守。大春日朝臣果安。正六位下石上朝臣乙麻呂。藤原朝臣豊成。従六位上鴨朝臣治田。従七位上鴨朝臣助並従五位下。」従七位下大伴直南淵麻呂。従八位下錦部安麻呂。無位烏安麻呂。外従七位上角山君内麻呂。外従八位下大伴直国持。外正八位上壬生直国依。外正八位下日下部使主荒熊。外従七位上香取連五百嶋。外正八位下大生部直三
穂麻呂。外従八位上君子部立花。外正八位上史部虫麻呂。外従八位上大伴直宮足等。献私穀於陸奥国鎮所。並授外従五位下。
《神亀元年(七二四)二月乙卯【廿五】》○乙卯。陸奥国鎮守軍卒等。願除己本籍便貫此部。率父母妻子共同生業。許之。
《神亀元年(七二四)三月庚申朔》○三月庚申朔。天皇幸芳野宮。
《神亀元年(七二四)三月甲子【五】》○甲子。車駕還宮。
《神亀元年(七二四)三月辛巳【廿二】》○辛巳。左大臣正二位長屋王等言。伏見二月四日勅。藤原夫人天下皆称大夫人者。臣等謹検公式令。云皇太夫人。欲依勅号。応失皇字。欲須令文。恐作違勅。不知所定。伏聴進止。詔曰。宜文則皇太夫人。語則大御祖。追収先勅。頒下後号。
《神亀元年(七二四)三月壬午【廿三】》○壬午。始置催造司。
《神亀元年(七二四)三月庚申【一】》○庚申。定諸流配遠近之程。伊豆。安房。常陸。佐渡。隠岐。土左六国為遠。諏方。伊予為中。越前。安芸為近。
《神亀元年(七二四)三月甲申【廿五】》○甲申。令七道諸国、依国大小。割取税稲四万已上廿万束已下。毎年出挙。取其息利。以充朝集使在京及非時差使。除運調庸外。向京担夫等糧料。語在格中。陸奥国言。海道蝦夷反。殺大掾従六位上佐伯宿禰児屋麻呂。
《神亀元年(七二四)四月庚寅朔》○夏四月庚寅朔。令七道諸国造軍器幕・釜等。有数。
《神亀元年(七二四)四月壬辰【三】》○壬辰。陸奥国大掾佐伯宿禰児屋麻呂贈従五位下。賻〓[糸+施の旁]一十疋。布廿端。田四町。為其死事也。
《神亀元年(七二四)四月丙申【七】》○丙申。以式部卿正四位上藤原朝臣宇合為持節大将軍。宮内大輔従五位上高橋朝臣安麻呂為副将軍。判官八人。主典八人。為征海道蝦夷也。
《神亀元年(七二四)四月癸卯【十四】》○癸卯。教坂東九国軍三万人教習騎射。試練軍陳。運綵帛二百疋。〓[糸+施の旁]一千疋。綿六千屯。布一万端於陸奥鎮所。
《神亀元年(七二四)四月丁未【十八】》○丁未。造宮卿従四位下県犬養宿禰筑紫卒。」月犯〓惑。
《神亀元年(七二四)五月癸亥【己未朔五】》○五月癸亥。天皇御重閣中門。観猟騎。一品已下至無位。豪富家、及左右京。五畿内。近江等国郡司并子弟・兵士。庶民勇健堪装飾者。悉令奉猟騎事。兵士已上普賜禄有差。
《神亀元年(七二四)五月辛未【十三】》○辛未。従五位上薩妙観賜姓河上忌寸。従七位下王吉勝新城連。正八位上高正勝三笠連。従八位上高益信男〓連。従五位上吉宜。従五位下吉智首並吉田連。従五位下都能兄麻呂羽林連。正六位下賈受君神前連。正六位下楽浪河内高丘連。正七位上四比忠勇椎野連。正七位上荊軌武香山連。従六位上金宅良。金元吉並国看連。正七位下高昌武殖槻連。従七位上王多宝蓋山連。勲十二等高禄徳清原連。無位狛祁乎理和久古衆連。従五位下呉粛胡明御立連。正六位上物部用善物部射園連。正六位上久米奈保麻呂久米連。正六位下賓難大足長丘連。正六位下胛巨茂城上連。従六位下谷那庚受難波連。正八位上答本陽春麻田連。
《神亀元年(七二四)五月壬午【廿四】》○壬午。従五位上小野朝臣牛養為鎮狄将軍。令鎮出羽蝦狄。軍監二人。軍曹二人。
《神亀元年(七二四)六月癸巳【戊子朔六】》○六月癸巳。中納言正三位巨勢朝臣邑治薨。難波朝左大臣大繍徳多之孫。中納言小錦中黒麻呂之子也。
《神亀元年(七二四)七月戊午朔》○秋七月戊午朔。日有蝕之。
《神亀元年(七二四)七月庚午【十三】》○庚午。夫人正三位石川朝臣大〓比売薨。遣従三位阿倍朝臣広庭。正四位下石川朝臣石足等。監護葬事。又遣中納言正三位大伴宿禰旅人等。就第宣詔。贈正二位。賻〓[糸+施の旁]三百疋。糸四百〓[糸+句]。布四百端。
《神亀元年(七二四)七月丁丑【二十】》○丁丑。自六月朔。至是日。〓惑逆行。
《神亀元年(七二四)八月丁未【丁亥朔廿一】》○八月丁未。以従五位上土師宿禰豊麻呂為遣新羅大使。
《神亀元年(七二四)十月丁亥朔》○冬十月丁亥朔。治部省奏言。勘検京及諸国僧尼名籍。或入道元由。披陳不明。或名存綱帳。還落官籍。或形貌誌黶。既不相当。惣一千一百廿二人。准量格式。合給公験。不知処分。伏聴天裁。詔報日。白鳳以来。朱雀以前。年代玄遠。尋問難明。亦所司記注。多有粗略。一定見名。仍給公験。
《神亀元年(七二四)十月辛卯【五】》○辛卯。天皇幸紀伊国。
《神亀元年(七二四)十月癸巳【七】》○癸巳。行至紀伊国那賀郡玉垣勾頓宮。
《神亀元年(七二四)十月甲午【八】》○甲午。至海部郡玉津嶋頓宮。留十有余日。
《神亀元年(七二四)十月戊戌【十二】》○戊戌。造離宮於岡東。是日。従駕百寮。六位已下至于伴部。賜禄各有差。
《神亀元年(七二四)十月壬寅【十六】》○壬寅。賜造離宮司及紀伊国国郡司。并行宮側近高年七十已上禄。各有差。百姓今年調庸。名草・海部二郡田租咸免之。又赦罪人死罪已下。名草郡大領外従八位上紀直摩祖為国造。進位三階。少領正八位下大伴櫟津連子人。海部直土形二階。自余五十二人各位一階。又詔曰。登山望海。此間最好。不労遠行。足以遊覧。故改弱浜名。為明光浦。宜置守戸勿令荒穢。春秋二時。差遣官人。奠祭玉津嶋之神・明光浦之霊。」忍海手人大海等兄弟六人。除手人名。従外祖父外従五位上津守連通姓。
《神亀元年(七二四)十月丁未【廿一】》○丁未。行還至和泉国所石頓宮。郡司少領已上給位一階。監正已下至于百姓。賜禄各有差。
《神亀元年(七二四)十月己酉【廿三】》○己酉。車駕至自紀伊国。
《神亀元年(七二四)十月乙卯【廿九】》○乙卯。散位従五位下息長真人臣足任出雲按察使。時贖貨狼籍。悪其景迹。奪位禄焉。
《神亀元年(七二四)十一月甲子【丁巳朔八】》○十一月甲子。太政官奏言。上古淳朴。冬穴夏巣。後世聖人。代以宮室。亦有京師。帝王為居。万国所朝。非是壮麗。何以表徳。其板屋草舍。中古遺制。難営易破。空殫民財。請仰有司。令五位已上及庶人堪営者搆立瓦舍。塗為赤白。奏可之。
《神亀元年(七二四)十一月辛未【十五】》○辛未。遣内舍人於近江国。慰労持節大使藤原朝臣宇合。
《神亀元年(七二四)十一月己卯【廿三】》○己卯。大嘗。備前国為由機。播磨国為須機。従五位下石上朝臣勝男。石上朝臣乙麻呂。従六位上石上朝臣諸男。従七位上榎井朝臣大嶋等。率内物部。立神楯於斎宮南北二門。
《神亀元年(七二四)十一月辛巳【廿五】》○辛巳。宴五位已上於朝堂。因召内裏。賜御酒并禄。
《神亀元年(七二四)十一月壬午【廿六】》○壬午。賜饗百寮主典已上於朝堂。又賜無位宗室。諸司番上及両国郡司并妻子、酒食并禄。
《神亀元年(七二四)十一月庚申【四】》○庚申。召諸司長官并秀才及勤公人等。賜宴於中宮。賜糸各十〓[糸+句]。
《神亀元年(七二四)十一月乙酉【廿九】》○乙酉。征夷持節大使正四位上藤原朝臣宇合。鎮狄将軍従五位上小野朝臣牛養等来帰。
《神亀二年(七二五)正月丙辰朔》二年春正月丙辰朔。山背。備前国献白燕各一。
《神亀二年(七二五)正月庚午【十五】》○庚午。大初位下漢人法麻呂賜姓中臣志斐連。
《神亀二年(七二五)正月己卯【廿四】》○己卯。有星孛于華蓋。
《神亀二年(七二五)閏正月己丑【丙戌朔四】》○閏正月己丑。陸奥国俘囚百〓四人配于伊予国。五百七十八人配于筑紫。十五人配于和泉監焉。
《神亀二年(七二五)閏正月壬寅【十七】》○壬寅。請僧六百人於宮中。読誦大般若経。為除災異也。
《神亀二年(七二五)閏正月戊子【三】》○戊子。夜、月犯填星。
《神亀二年(七二五)閏正月丁未【廿二】》○丁未。天皇臨朝。詔叙征夷将軍已下一千六百九十六人勲位。各有差。授正四位上藤原朝臣宇合従三位勲二等。従五位上大野朝臣東人従四位下勲四等。従五位上高橋朝臣安麻呂正五位下勲五等。従五位下中臣朝臣広見従五位上勲五等。従七位下後部王起。正八位上佐伯宿禰首麻呂。五百原君虫麻呂。従七位下君子竜麻呂。従八位上出部直佩刀。少初位上紀朝臣牟良自。正八位上田辺史難波。従六位下坂下朝臣宇頭麻佐。外従六位上丸子大国。外従八位上国覓忌寸勝麻呂等一十人並勲六等。賜田二町。
《神亀二年(七二五)三月庚子【甲申朔十七】》○三月庚子。常陸国百姓。被俘賊焼。損失財物。九分已上者給復三年。四分二年。二分一年。
《神亀二年(七二五)五月甲辰【癸未朔廿二】》○夏五月甲辰。遣新羅使土師宿禰豊麻呂等還帰。
《神亀二年(七二五)六月丁巳【壬子朔六】》○六月丁巳。和徳史竜麻呂等卅八人。賜姓大県史。
《神亀二年(七二五)六月癸酉【廿二】》○癸酉。太白昼見。
《神亀二年(七二五)七月丙戌【壬午朔五】》○秋七月丙戌。河内国丹比郡人正八位下川原椋人子虫等〓六人、賜河原史姓。
《神亀二年(七二五)七月戊戌【十七】》○戊戌。詔七道諸国。除寃祈祥。必憑幽冥。敬神尊仏。清浄為先。今聞。諸国神祇社内。多有穢臭。及放雑畜。敬神之礼。豈如是乎。宜国司長官自執幣帛。慎致清掃。常為歳事。又諸寺院限。勤加掃浄。仍令僧尼読金光明経。若無此経者。便転最勝王経。令国家平安也。
《神亀二年(七二五)七月壬寅【廿一】》○壬寅。以伊勢・尾張二国田。始班給志摩国百姓口分。
《神亀二年(七二五)九月壬寅【辛巳朔廿二】》○九月壬寅。詔曰。朕聞。古先哲王。君臨寰宇。順両儀以亭毒。叶四序而斉成。陰陽和而風雨節。災害除以休徴臻。故能騰茂飛英。欝為称首。朕以寡薄。嗣膺景図。戦戦兢兢。夕〓若〓。懼一物之失所。眷懐生之便安。教命不明。至誠無感。天示星異。地顕動震。仰惟。災〓、責深在予。昔、殷宗脩徳、消〓雉之寃。宋景行仁。弭〓惑之異。遥瞻前軌。寧忘誠惶。宜令所司。三千人出家入道。并左右京及大倭国部内諸寺。始今月廿三日一七日転経。憑此冥福。冀除災異焉。
《神亀二年(七二五)十月庚申【辛亥朔十】》○冬十月庚申。天皇幸難波宮。
《神亀二年(七二五)十月辛未【廿一】》○辛未。詔近宮三郡司授位賜禄各有差。国人少初位下掃守連族広山等除族字。
《神亀二年(七二五)十月己卯【廿九】》○己卯。昼、太白与歳星芒角相合。
《神亀二年(七二五)十一月己丑【庚辰朔十】》○十一月己丑。天皇御大安殿。受冬至賀辞。親王及侍臣等、奉持奇翫珍贄。進之。即引文武百寮五位已上及諸司長官。大学博士等。宴飲終日。極楽乃罷。賜禄各有差。是日。大納言正三位多治比真人池守賜霊寿杖并〓[糸+施の旁]綿。」中務少丞従六位上佐味朝臣虫麻呂。典鋳正六位上播磨直弟兄並授従五位下。弟兄、初齎甘子、従唐国来。虫麻呂先殖其種結子。故有此授焉。
《神亀二年(七二五)十二月庚戌朔》○十二月庚戌朔。日有蝕之。
《神亀二年(七二五)十二月庚午【廿一】》○庚午。詔曰。死者不可生。刑者不可息。此先典之所重也。豈無恤刑之禁。今所奏在京及天下諸国。見禁囚徒。死罪宜降従流。流罪宜従徒。徒以下並依刑部奏。
《神亀三年(七二六)正月辛巳【庚辰朔二】》三年春正月辛巳。京職献白鼠。大倭国献白亀。
《神亀三年(七二六)正月庚子【廿一】》○庚子。天皇臨軒。授従四位下鈴鹿王従四位上。無位石川王従四位下。従四位上藤原朝臣麻呂正四位上。正五位上阿倍朝臣駿河。正五位下石川朝臣君子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中臣朝臣東人正五位上。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広足。巨勢朝臣真人。大伴宿禰邑治麻呂。忍海連人成。鍛冶造大隅。従五位下佐伯宿禰沙美麻呂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石上朝臣勝雄。笠朝臣御室。大倭忌寸五百足。置始連秋山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路真人虫麻呂。阿倍朝臣粳虫。大宅朝臣広麻呂。粟田朝臣馬養。田口朝臣家主。紀朝臣宇美。秦忌寸足国。葛井連毛人。従六位上県犬養宿禰大唐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多胡吉師手外従五位下。
《神亀三年(七二六)二月庚戌朔》○二月庚戌朔。制。五位已上薨卒之後。例限六年。勿収其位田。
《神亀三年(七二六)二月辛亥【二】》○辛亥。出雲国造従六位上出雲臣広嶋。斎事畢。献神社剣鏡并白馬・鵠等。広嶋并祝二人並進位二階。賜広嶋〓[糸+施の旁]廿疋。綿五十屯。布六十端。自余祝部一百九十四人禄各有差。
《神亀三年(七二六)二月庚申【十一】》○庚申。制。内命婦身帯五位。任六位以下官者。自今以後。給正六位官禄。
《神亀三年(七二六)二月己巳【二十】》○己巳。太政官奏。諸選人於官引唱不到者。明日引唱。亦不到者、後日引唱、不到者。不在重引之限。当年若与上考。降為中等。若居中考。減一年労。即減労年、亦居中等。更復減一年労。両年考第。頻注中等者。惣除前労。自今以後。永為恒例。奏可之。
《神亀三年(七二六)三月辛巳【己卯朔三】》○三月辛巳。宴五位已上於南苑。但六位已下官人及大舍人。授刀舍人。兵衛等、皆喚御在所。給塩・鍬。各有数。
《神亀三年(七二六)五月辛丑【戊寅朔廿四】》○夏五月辛丑。新羅使薩〓[冫+食]金造近等来朝。
《神亀三年(七二六)六月辛亥【丁未朔五】》○六月辛亥。天皇臨軒。新羅使貢調物。
《神亀三年(七二六)六月壬子【六】》○壬子。饗金造近等於朝堂。賜禄有差。
《神亀三年(七二六)六月庚申【十四】》○庚申。詔曰。夫百姓或染沈痼病。経年未愈。或亦得重病。昼夜辛苦。朕為父母。何不憐愍。宜遣医・薬於左右京。四畿及六道諸国。救療此類。咸得安寧。依病軽重。賜穀振恤。所司存懐。勉称朕心焉。
《神亀三年(七二六)六月辛酉【十五】》○辛酉。太上天皇不予。令天下諸国放生焉。
《神亀三年(七二六)六月丁卯【廿一】》○丁卯。奉為太上天皇。度僧廿八人、尼二人等。
《神亀三年(七二六)七月戊子【丙子朔十三】》○秋七月戊子。金奏勲等帰国。賜璽書曰。勅。伊〓[冫+食]金順貞。汝卿安撫彼境。忠事我朝。貢調使薩〓[冫+食]金奏勲等奏称。順貞以去年六月卅日卒。哀哉。賢臣守国。為朕股肱。今也則亡。殲我吉士。故贈賻物黄〓[糸+施の旁]一百疋。綿百屯。不遺爾績。式獎遊魂。
《神亀三年(七二六)七月癸巳【十八】》○癸巳。詔曰。太上天皇不予。稍経二序。宜大赦天下。疹疾之徒量給湯薬。
《神亀三年(七二六)七月甲午【十九】》○甲午。度僧十五人。尼七人。
《神亀三年(七二六)七月乙未【二十】》○乙未。遣使奉幣帛於石成。葛木。住吉。賀茂等神社。
《神亀三年(七二六)八月癸丑【丙午朔八】》○八月癸丑。奉為太上天皇。造写釈迦像并法華経訖。仍於薬師寺設斎焉。
《神亀三年(七二六)八月壬戌【十七】》○壬戌。定鼓吹戸三百戸。鷹戸十戸。
《神亀三年(七二六)八月乙亥【三十】》○乙亥。太政官処分。新任国司向任之日。伊賀。伊勢。近江。丹波。播磨。紀伊等六国不給食・馬。志摩。尾張。若狭。美濃。参川。越前。丹後。但馬。美作。備前。備中。淡路等十二国並給食。自外諸国。皆給伝符。但大宰府并部下諸国五位以上者。宜給伝符。自外随使駕船。縁路諸国。依例供給。史生亦准此焉。
《神亀三年(七二六)九月丁丑【丙子朔二】》○九月丁丑。令京官史生及坊令。始着朝服把笏。
《神亀三年(七二六)九月己卯【四】》○己卯。停安房国安房郡。出雲国意宇郡采女。令貢兵衛。
《神亀三年(七二六)九月丁亥【十二】》○丁亥。天皇臨軒。詔曰。今秋大稔。民産豊実。思与天下共茲歓慶。宜免今年田租。
《神亀三年(七二六)九月庚寅【十五】》○庚寅。内裏生玉棗。勅令朝野道俗等作玉棗詩賦。
《神亀三年(七二六)九月壬寅【廿七】》○壬寅。文人一百十二人上玉棗詩賦。随其等第。賜禄有差。一等〓[糸+施の旁]廿疋。綿卅屯。布卅端。二等〓[糸+施の旁]十疋。綿廿屯。布廿端。三等〓[糸+施の旁]六疋。綿六屯。布八端。四等〓[糸+施の旁]四疋。綿四屯。布六端。不第〓[糸+施の旁]一疋。綿一屯。布三端。」以正四位上六人部王。藤原朝臣麻呂。正五位下巨勢朝臣真人。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石次。大神朝臣道守等廿七人。為装束司。以従四位下門部王。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広足。従五位下村国連志我麻呂等一十八人。為造頓宮司。為将幸播磨国印南野也。
《神亀三年(七二六)十月辛亥【乙巳朔七】》○冬十月辛亥。行幸。播磨国印南野。
《神亀三年(七二六)十月甲寅【十】》甲寅。至印南野邑美頓宮。
《神亀三年(七二六)十月辛酉【十七】》辛酉。従駕人及播磨国郡司・百姓等。供奉行在所者。授位賜禄、各有差。又行宮側近。明石・賀古二郡百姓。高年七十已上。賜穀各一斛。曲赦播磨堺内大辟已下罪。
《神亀三年(七二六)十月癸亥【十九】》○癸亥。行還至難波宮。
《神亀三年(七二六)十月庚午【廿六】》○庚午。以式部卿従三位藤原朝臣宇合。為知造難波宮事。陪従無位諸王。六位已上、才芸長上并雑色人。難波宮官人。郡司已上賜禄各有差。
《神亀三年(七二六)十月癸酉【廿九】》○癸酉。車駕至自難波宮。
《神亀三年(七二六)十一月己亥【甲戌朔廿六】》○十一月己亥。改備前国藤原郡名。為藤野郡。
《神亀三年(七二六)十一月己丑【十六】》○己丑。五位郡司身卒。始賜賻物。又勲九等以下。任長上官者免課役。
《神亀三年(七二六)十二月乙卯【甲辰朔十二】》○十二月乙卯。太白犯填星。
《神亀三年(七二六)十二月丁卯【廿四】》○丁卯。尾張国民惣二千二百〓二戸。稼傷飢饉。遠江国五郡被水害。並限三年。令加賑貸。
《神亀三年(七二六)十二月壬申【廿九】》○壬申。太政官処分。東文忌寸等、自今以後。令任弁官人。上大祓刀。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九



《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十〈 起神亀四年正月、尽天平二年十二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
 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天璽国押開豊桜彦天皇〈 聖武天皇 〉
《神亀四年(七二七)正月甲戌朔》四年春正月甲戌朔。廃朝。雨也。
《神亀四年(七二七)正月丙子【三】》○丙子。天皇御大極殿受朝。是日。左京職献白雀。河内国献嘉禾異畝同穂。
《神亀四年(七二七)正月庚辰【七】》○庚辰。宴五位已上於朝堂。
《神亀四年(七二七)正月壬午【九】》○壬午。御南苑宴五位已上。賚帛有差。
《神亀四年(七二七)正月乙未【廿二】》○乙未。夜。月犯心大星。
《神亀四年(七二七)正月庚子【廿七】》○庚子。授正三位多治比真人池守従二位。正五位上高安王。正五位下佐為王。無位船王並従四位下。無位池辺王従五位下。正五位下榎井朝臣広国正五位上。従五位下平群朝臣豊麻呂従五位上。正六位上柿本朝臣建石。阿曇宿禰刀。錦部連吉美並従五位下。
《神亀四年(七二七)二月壬子【甲辰朔九】》○二月壬子。造難波宮雇民、免課役并房雑徭。
《神亀四年(七二七)二月丙辰【十三】》○丙辰。夜、雷雨大風。
兵部卿正四位下阿倍朝臣首名卒。
《神亀四年(七二七)二月辛酉【十八】》○辛酉。請僧六百。尼三百於中宮。令転読金剛般若経。為銷災異也。
《神亀四年(七二七)二月甲子【廿一】》○甲子。天皇御内安殿。詔召入文武百寮主典已上。左大臣正二位長屋王宣勅曰。比者咎徴荐臻。災気不止。如聞。時政違乖。民情愁怨。天地告譴。鬼神見異。朕施徳不明。仍有懈欠耶。将百寮官人不勤奉公耶。身隔九重。多未詳委。宜令其諸司長官精択当司主典已上。労心公務清勤著聞者。心挟姦偽不供其職者。如此二色。具名奏聞。其善者、量与昇進。其悪者、随状貶黜。宜莫隠諱副朕意焉。是日。遣使於七道諸国。巡監国司之治迹勤怠也。
《神亀四年(七二七)二月丙寅【廿三】》○丙寅。詔曰。時臨東作。人赴田疇。膏沢調暢。春事既起。思九農之方茂。冀五稼之有饒。順是令節。仁及黎元。宜賜京邑六位已下至庶人戸頭人塩一顆。穀二斗。
《神亀四年(七二七)三月乙亥【癸酉朔三】》○三月乙亥。百官奉勅。上官人善悪之状。
《神亀四年(七二七)三月乙酉【十三】》○乙酉。天皇御正殿。詔賜善政官人物。最上二位〓[糸+施の旁]一百疋。五位已上〓疋。六位已下廿疋。次上五位以上廿疋。六位以下一十疋。其中等不在賜例。下等皆解黜焉。
《神亀四年(七二七)三月甲午【廿二】》○甲午。天皇御南苑。参議従三位阿倍朝臣広庭宣勅云。衛府人等。日夜宿衛闕庭。不得輙離其府散使他処。因賜五衛府及授刀寮医師已下至衛士布。人有差。
《神亀四年(七二七)三月丁酉【廿五】》○丁酉。〓惑入東井西亭間。
《神亀四年(七二七)四月乙巳【癸卯朔三】》○夏四月乙巳。散位従四位下上道王卒。
《神亀四年(七二七)五月壬申朔》○五月壬申朔。日有蝕之。
《神亀四年(七二七)五月乙亥【四】》○乙亥。幸甕原離宮。
《神亀四年(七二七)五月丙子【五】》○丙子。天皇御南野〓。観飾騎・騎射。
《神亀四年(七二七)五月丁丑【六】》○丁丑。車駕至自甕原宮。
《神亀四年(七二七)五月辛卯【二十】》○辛卯。従楯波池。飄風忽来。吹折南苑樹二株。即化成雉。
《神亀四年(七二七)七月丁酉【辛未朔廿七】》○秋七月丁酉。筑紫諸国。庚午籍七百七十巻。以官印印之。
《神亀四年(七二七)八月壬戌【庚子朔廿三】》○八月壬戌。補斎宮寮官人一百廿一人。
《神亀四年(七二七)九月壬申【庚午朔三】》○九月壬申。遣井上内親王。侍於伊勢大神宮焉。
《神亀四年(七二七)九月庚寅【廿一】》○庚寅。渤海郡王使首領高斉徳等八人。来着出羽国。遣使存問。兼賜時服。
《神亀四年(七二七)閏九月丁卯【己亥朔廿九】》○閏九月丁卯。皇子誕生焉。
《神亀四年(七二七)十月庚午【己巳朔二】》○冬十月庚午。安房国言。大風、抜木発屋。損破秋稼。上総国言。山崩圧死百姓七十人。並加賑恤。
《神亀四年(七二七)十月癸酉【五】》○癸酉、天皇御中宮。為皇子誕生。赦天下大辟罪已下。又賜百官人等物。及天下与皇子同日産者。布一端。綿二屯。稲廿束。
《神亀四年(七二七)十月甲戌【六】》○甲戌。王臣以下。至左右大臣舍人。兵衛。授刀舍人。中宮舍人。雑工舍人。太政大臣家資人。女孺。賜禄各有差。」以従三位阿倍朝臣広庭為中納言。
《神亀四年(七二七)十一月己亥【戊戌朔二】》○十一月己亥。天皇御中宮。太政官及八省各上表。奉賀皇子誕育。并献玩好物。是日。賜宴文武百寮已下至使部於朝堂。五位已上賜綿有差。累世之家嫡子、身帯五位已上者。別加〓[糸+施の旁]十疋。但正五位上調連淡海。従五位上大倭忌寸五百足。二人年歯居高。得入此例焉。詔曰。朕頼神祇之祐。蒙宗廟之霊。久有神器。新誕皇子。宜立為皇太子。布告百官。咸令知聞。
《神亀四年(七二七)十一月庚子【三】》○庚子。僧綱及僧尼九十人上表。奉賀皇子誕生。施物各有差。
《神亀四年(七二七)十一月乙巳【八】》○乙巳。南嶋人百卅二人来朝。叙位有差。
《神亀四年(七二七)十一月辛亥【十四】》○辛亥。大納言従二位多治比真人池守引百官史生已上。拝皇太子於太政大臣第。
《神亀四年(七二七)十一月丙辰【十九】》○丙辰。賜宴於五位已上并無位諸王。禄各有差。
《神亀四年(七二七)十一月戊午【廿一】》○戊午。賜従三位藤原夫人食封一千戸。
《神亀四年(七二七)十二月丁丑【戊辰朔十】》○十二月丁丑。勅曰。僧正義淵法師。〈 俗姓市往氏也。 〉禅枝早茂。法梁惟隆。扇玄風於四方。照恵炬於三界。加以。自先帝御世。迄于朕代。供奉内裏。無一咎愆。念斯若人。年徳共隆。宜改市往氏。賜岡連姓。伝其兄弟。」正三位県犬養橘宿禰三千代言。県犬養連五百依。安麻呂。小山守。大麻呂等。是一祖子孫。骨肉孔親。請、共沐天恩。同給宿禰姓。詔許之。
《神亀四年(七二七)十二月丁亥【二十】》○丁亥。先是、遣使七道。巡検国司之状迹。使等至是復命。詔依使奏状。上等者進位二階。中等者一階。下等者破選。其犯法尤甚者。丹後守従五位下羽林連兄麻呂処流。周防目川原史石庭等除名焉。授正六位上背奈公行文従五位下。」渤海郡王使高斉徳等八人入京。
《神亀四年(七二七)十二月丙申【廿九】》○丙申。遣使賜高斉徳等衣服・冠・履。渤海郡者旧高麗国也。淡海朝廷七年冬十月。唐将李勣伐滅高麗。其後朝貢久絶矣。至是、渤海郡王遣寧遠将軍高仁義等廿四人朝聘。而着蝦夷境。仁義以下十六人並被殺害。首領斉徳等八人僅免死而来。
《神亀五年(七二八)正月戊戌朔》五年春正月戊戌朔。廃朝。雨也。
《神亀五年(七二八)正月庚子【三】》○庚子。天皇御大極殿。王臣・百寮及渤海使等朝賀。
《神亀五年(七二八)正月甲辰【七】》○甲辰。天皇御南苑。宴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神亀五年(七二八)正月甲寅【十七】》○甲寅。天皇御中宮。高斉徳等上其王書并方物。其詞曰。武芸啓。山河異域。国土不同。延聴風猷。但増傾仰。伏惟、大王。天朝受命。日本開基。奕葉重光。本枝百世。武芸忝当列国。濫惣諸蕃。復高麗之旧居。有扶余之遺俗。但以天崖路阻。海漢悠悠。音耗未通。吉凶絶問。親仁結援。庶叶前経。通使聘隣。始乎今日。謹遣寧遠将軍郎将高仁義。游将軍果毅都尉徳周。別将舍航等廿四人。齎状。并附貂皮三百張、奉送。土宜雖賤。用表献芹之誠。皮幣非珍。還慚掩口之誚。主理有限。披瞻未期。時嗣音徽。永敦隣好。」於是、高斉徳等八人並授正六位上。賜当色服。仍宴五位已上及高斉徳等。賜大射及雅楽寮之楽。宴訖賜禄有差。
《神亀五年(七二八)二月壬午【丁卯朔十六】》○二月壬午。以従六位下引田朝臣虫麻呂。為送渤海客使。
《神亀五年(七二八)二月癸未【十七】》○癸未。勅正五位下鍛冶造大隅。賜守部連姓。
《神亀五年(七二八)三月己亥【丁酉朔三】》○三月己亥。天皇御鳥池塘。宴五位已上。賜禄有差。又召文人。令賦曲水之詩。各齎〓[糸+施の旁]十疋。布十端。内親王以下百官使部已上賜禄亦有差。
《神亀五年(七二八)三月辛丑【五】》○辛丑。二品田形内親王薨。遣正四位下石川朝臣石足等。監護喪事。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之皇女也。
《神亀五年(七二八)三月丁未【十一】》○丁未。制。選叙之日。宣命以前。諸宰相等。出立庁前。宣竟就座。自今以後。永為恒例。
《神亀五年(七二八)三月甲子【廿八】》○甲子。勅定外五位位禄、蔭階等科。」又勅。補事業・位分資人者。依養老三年十二月七日格。更無改張。雖然。資人考選者。廻聴待満八考始選当色。外位資人十考成選。並任主情願。通取散位・勲位・位子及庶人。簡試後請。請後犯罪者。披陳所司。推問得実。決杖一百。追奪位記。却還本色。其三関。筑紫。飛騨。陸奥。出羽国人。不得補充。余依令。」勅京官文武職事。五位以上、給防閤者。人疲道路。身逃差課。公私同費。彼此共損。自今以後。不須更然。其有官人重名。特給馬料。給式有差。事並在格。
《神亀五年(七二八)四月丁卯朔》○夏四月丁卯朔。日有蝕之。
《神亀五年(七二八)四月丁丑【十一】》○丁丑。陸奥国請新置白河軍団。又改丹取軍団為玉作軍団。並許之。
《神亀五年(七二八)四月辛已【十五】》○辛巳。太政官奏曰。美作国言。部内大庭・真嶋二郡。一年之内。所輸庸米八百六十余斛。山川峻遠。運輸大難。人馬並疲。損費極多。望請。輸米之重。換綿・鉄之軽。又諸国司言。運調行程遥遠。百姓労幣極多。望請。外位位禄。割留入京之物。便給当土者。臣等商量。並依所請。伏聴天裁。奏可之。」是時。諸国郡司及隼人等授外五位。並以位禄便給当土也。
《神亀五年(七二八)四月壬午【十六】》○壬午。斉徳等八人。各賜綵帛・綾・綿有差。仍賜其王璽書曰。天皇敬問渤海郡王。省啓具知。恢復旧壌。聿修曩好。朕以嘉之。宜佩義懐仁、監撫有境。滄波雖隔。不断往来。便因首領高斉徳等還次。付書并信物綵帛一十疋。綾一十疋。〓[糸+施の旁]廿疋。糸一百〓[糸+句]。綿二百屯。仍差送使発遣帰郷。漸熱。想平安好。
《神亀五年(七二八)四月辛卯【廿五】》○辛卯。勅曰。如聞。諸国郡司等。部下有騎射・相撲及膂力者。輙給王公・卿相之宅。有詔捜索。無人可進。自今以後。不得更然。若有違者。国司追奪位記。仍解見任。郡司先加決罰。准勅解却。其誂求者。以違勅罪罪之。但先充帳内・資人者。不在此限。凡如此色人等。国郡預知。存意簡点。臨勅至日。即時貢進。宜告内外咸使知聞。
《神亀五年(七二八)五月辛亥【丙申朔十六】》○五月辛亥。左右京百姓遭〓被損七百余煙。賜布・穀・塩各有差。
《神亀五年(七二八)五月乙卯【二十】》○乙卯。太白昼見。
《神亀五年(七二八)五月丙辰【廿一】》○丙辰。授正五位上門部王従四位下。正四位下石川朝臣石足正四位上。正五位上大宅朝臣大国。阿倍朝臣安麻呂並従四位下。従五位上小野朝臣牛養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占部従五位上。正七位上阿倍朝臣帯麻呂。正六位下巨勢朝臣少麻呂。従六位下中臣朝名代。正六位上高橋朝臣首名。大伴宿禰首麻呂。正六位下紀朝臣雑物。正六位上坂本朝臣宇頭麻佐。田口朝臣年足。正七位下笠朝臣三助。下毛野朝臣帯足。外正六位上津嶋朝臣家道。従六位上上毛野朝臣宿奈麻呂。正六位上若湯坐宿禰小月。葛野臣広麻呂。丸部臣大石。葛井連大成並外従五位下。是日。始授外五位。仍勅曰。今授外五位人等。不可滞此階。随其供奉。将叙内位。宜悉茲努力莫怠。
《神亀五年(七二八)六月庚午【丙寅朔五】》○六月庚午。送渤海使使等拝辞。
《神亀五年(七二八)六月壬申【七】》○壬申。水手已上惣六十二人。賜位有差。
《神亀五年(七二八)七月癸丑【乙未朔十九】》○秋七月癸丑。従四位下河内王卒。
《神亀五年(七二八)七月乙卯【廿一】》○乙卯。勅三品大将軍新田部親王授明一品。
《神亀五年(七二八)八月甲午(是月甲午なし。甲子の誤か。)【甲子朔】》○八月甲午。詔曰。朕有所思。比日之間。不欲養鷹。天下之人。亦宜勿養。其待後勅。乃須養之。如有違者。科違勅之罪。布告天下。咸令聞知。是日。勅始置内匠寮。頭一人。助一人。大允一人。少允二人。大属一人。少属二人。史生八人。使部已下雑色匠手各有数。」又置中衛府。大将一人。〈 従四位上。 〉少将一人。〈 正五位上。 〉将監四人。〈 従六位上。 〉将曹四人。〈 従七位上 〉府生六人。番長六人。中衛三百人。〈 号曰東舍人。 〉使部已下亦有数。其職掌、常在大内。以備周衛。事並在格。」正五位下守部連大隅上書乞骸骨。優詔不許。仍賜絹一十疋。〓[糸+施の旁]一十疋。綿一百屯。布〓端。
《神亀五年(七二八)八月甲申【廿一】》○甲申。勅。皇太子寝病。経日不愈。自非三宝威力。何能解脱患苦。因茲。敬造観世音菩薩像一百七十七躯并経一百七十七巻。礼仏転経。一日行道。縁此功徳。欲得平復。又勅。可大赦天下。以救所患。其犯八虐及官人枉法受財。監臨主守自盗。盗所監臨。強盗・窃盗得財。常赦所不免者。並不在赦限。
《神亀五年(七二八)八月壬申【九】》○壬申。太政官議奏。改定諸国史生・博士・医師員并考選叙限。史生大国四人。上国三人。中下国二人。以六考成選。満即与替。博士・医師以八考。成選。但補博士者。惣三四国而一人。医師毎国補焉。選満与替。同於史生。語並在格。
《神亀五年(七二八)八月丙戌【廿三】》○丙戌。天皇御東宮。縁皇太子病。遣使奉幣帛於諸陵。
《神亀五年(七二八)八月丁卯【四】》○丁卯。太白経天。
《神亀五年(七二八)九月丙午【甲午朔十三】》○九月丙午。皇太子薨。
《神亀五年(七二八)九月壬子【十九】》○壬子。葬於那富山。時年二。天皇甚〓惜焉。為之廃朝三日。為太子幼弱。不具喪礼。但在京官人以下及畿内百姓素服三日。諸国郡司。各於当郡挙哀三日。
《神亀五年(七二八)九月壬戌【廿九】》○壬戌。夜、流星。長可二丈。余光照赤。四断散墮宮中。
《神亀五年(七二八)十月壬午【癸亥朔二十】》○冬十月壬午。僧正義淵法師卒。遣治部官人、監護喪事。又詔賻〓[糸+施の旁]一百疋。糸二百〓[糸+句]。綿三百屯。布二百端。
《神亀五年(七二八)十一月癸巳朔》○十一月癸巳朔。雷。
《神亀五年(七二八)十一月乙未【三】》○乙未。以従四位下智努王。為造山房司長官。
《神亀五年(七二八)十一月壬寅【十】》○壬寅。制。衛府府生者兵部省補焉。
《神亀五年(七二八)十一月乙巳【十三】》○乙巳。冬至。御南苑。宴親王已下五位已上。賜〓[糸+施の旁]有差。
《神亀五年(七二八)十一月庚申【廿八】》○庚辰。択智行僧九人。令住山房焉。
《神亀五年(七二八)十二月己丑【壬戌朔廿八】》○十二月己丑。金光明経六十四帙六百〓巻頒於諸国。国別十巻。先是。諸国所有金光明経。或国八巻。或国四巻。至是、写備頒下。随経到日。即令転読。為令国家平安也。
《天平元年(七二九)正月壬辰朔》天平元年春正月壬辰朔。宴群臣及内外命婦於中宮。賜〓[糸+施の旁]有差。
《天平元年(七二九)正月戊戌【七】》○戊戌。饗五位以上於朝堂。
《天平元年(七二九)正月壬寅【十一】》○壬寅。正四位上六人部王卒。
《天平元年(七二九)正月丁未【十六】》○丁未。勅。孟春正月。万物和悦。宜給京及畿内官人已下酒食価直。并餔一日。
《天平元年(七二九)正月壬子【廿一】》○壬子。詔。五位以上高年、不堪朝者。遣使就第慰問。兼賜物。八十已上者。〓[糸+施の旁]十疋。綿廿屯。布卅端。七十已上者。〓[糸+施の旁]六疋。綿十屯。布廿端。
《天平元年(七二九)二月辛未【壬戌朔十】》○二月辛未。左京人従七位下漆部造君足。無位中臣宮処連東人等告密。称、左大臣正二位長屋王私学左道。欲傾国家。其夜。遣使固守三関。因遣式部卿従三位藤原朝臣宇合。衛門佐従五位下佐味朝臣虫麻呂。左衛士佐外従五位下津嶋朝臣家道。右衛士佐外従五位下紀朝臣佐比物等。将六衛兵。囲長屋王宅。
《天平元年(七二九)二月壬申【十一】》○壬申。以大宰大弐正四位上多治比真人県守。左大弁正四位上石川朝臣石足。弾正尹従四位下大伴宿禰道足。権為参議。巳時。遣一品舍人親王。新田部親王。大納言従二位多治比真人池守。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武智麻呂。右中弁正五位下小野朝臣牛養。少納言外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宿奈麻呂等。就長屋王宅、窮問其罪。
《天平元年(七二九)二月癸酉【十二】》○癸酉。令王自尽。其室二品吉備内親王。男従四位下膳夫王。無位桑田王。葛木王。鉤取王等。同亦自経。乃悉捉家内人等。禁着於左右衛士・兵衛等府。
《天平元年(七二九)二月甲戌【十三】》○甲戌。遣使葬長屋王・吉備内親王屍於生馬山。仍勅曰。吉備内親王者無罪。宜准例送葬。唯停鼓吹。其家令・帳内等並従放免。長屋王者依犯伏誅。雖准罪人莫醜其葬矣。長屋王、天武天皇之孫。高市親王之子也。吉備内親王、日並知皇子尊之皇女也。
《天平元年(七二九)二月丙子【十五】》○丙子。勅曰。左大臣正二位長屋王。忍戻昏凶。触途則著。尽慝窮姦。頓陥疎網。苅夷姦党。除滅賊悪。宜国司莫令有衆。仍以二月十二日、依常施行。
《天平元年(七二九)二月戊寅【十七】》○戊寅。外従五位下上毛野朝臣宿奈麻呂等七人。坐与長屋王交通、並処流。自余九十人悉従原免。
《天平元年(七二九)二月己卯【十八】》○己卯。遣左大弁正四位上石川朝臣石足等。就長屋王弟従四位上鈴鹿王宅。宣勅曰。長屋王昆弟・姉妹・子孫及妾等合縁坐者。不問男女。咸皆赦除。是日。百官大祓。
《天平元年(七二九)二月壬午【廿一】》○壬午。曲赦左右京大辟罪已下。并免縁長屋王事徴発百姓雑徭。又告人漆部造君足。中臣宮処連東人並授外従五位下。賜食封卅戸。田十町。漆部駒長従七位下。並賜物有差。
《天平元年(七二九)二月丁亥【廿六】》○丁亥。長屋王弟・姉妹并男女等見存者。預給禄之例。
《天平元年(七二九)三月癸巳【辛卯朔三】》○三月癸巳。天皇御松林苑、宴群臣。引諸司并朝集使主典以上于御在所。賜物有差。
《天平元年(七二九)三月甲午【四】》○甲午。天皇御大極殿。授正四位上石川朝臣石足。多治比真人県守。藤原朝臣麻呂並従三位。従四位上鈴鹿王正四位上。従四位上長田王。従四位下葛城王並正四位下。従四位下智努王。三原王並従四位上。正五位下桜井王正五位上。無位阿紀王従五位下。従四位下大伴宿禰道足正四位下。正五位下粟田朝臣人上正五位上。従五位上車持朝臣益。佐伯宿禰豊人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息長真人麻呂。伊吉連古麻呂。県犬養宿禰石次。小野朝臣老。布勢朝臣国足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中臣朝臣名代。巨勢朝臣少麻呂。阿部朝臣帯麻呂。坂本朝臣宇頭麻佐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巨勢朝臣奈〓[氏+一]麻呂。紀朝臣飯麻呂。大神朝臣乙麻呂。三国真人大浦。正六位下小治田朝臣諸人。坂上忌寸大国。正六位上後部王起。垣津連比奈並外従五位下。」以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武智麻呂為大納言。
《天平元年(七二九)三月癸丑【廿三】》○癸丑。太政官奏曰。令諸国停四丈広〓[糸+施の旁]。皆成六丈狭〓[糸+施の旁]。又班口分田。依令収授。於事不便。請、悉収更班。並許之。
《天平元年(七二九)三月丁巳【廿七】》○丁巳。以正八位上紀直豊嶋為紀伊国造。
《天平元年(七二九)四月壬戌【辛酉朔二】》○夏四月壬戌。播磨国賀茂郡加主政・主帳各一人。
《天平元年(七二九)四月癸亥【三】》○癸亥。勅。内外文武百官及天下百姓。有学習異端、蓄積幻術。圧魅呪咀、害傷百物者。首斬、従流。如有停住山林、詳道仏法。自作教化。伝習授業。封印書符。合薬造毒。万方作怪。違犯勅禁者。罪亦如此。其妖訛書者。勅出以後五十日内首訖。若有限内不首、後被糺告者。不問首・従。皆咸配流。其糺告人賞絹卅疋。便徴罪家。又勅。毎年割取伊勢神調〓[糸+施の旁]三百疋。賜任神祇官中臣朝臣等。太政官処分。舍人親王参入朝庁之時。諸司莫為之下座。為造山陽道諸国駅家。充駅起稲五万束。
《天平元年(七二九)四月乙丑【五】》○乙丑。筑前国宗形郡大領外従七位上宗形朝臣鳥麻呂奏可供奉神斎之状。授外従五位下。賜物有数。
《天平元年(七二九)四月庚午【十】》○庚午。諸国兵衛資物。令当郡見在郡司節級輸之。仍附貢調使送所司。其輸法以上〓[糸+施の旁]一疋充銀二両。以上糸小二斤。庸綿小八斤。庸布四段。米一石。並充銀一両。即依当土所出。准銀廿両。
《天平元年(七二九)五月甲午【庚寅朔五】》○五月甲午。天皇御松林。宴王臣五位已上。賜禄有差。亦奉騎人等。不問位品、給銭一千文。
《天平元年(七二九)五月庚戌【廿一】》○庚戌。太政官処分。准令。諸国史生及〓仗等。式部判補。赴任之日。例下省符。符内仍称関司勘過。自非弁官、不合此語。自今以後。補任已訖。具注交名。申送弁官。更造符乃下諸国。
《天平元年(七二九)六月庚申朔》○六月庚申朔。講仁王経於朝堂及畿内七道諸国。
《天平元年(七二九)六月辛酉【二】》○辛酉。廃営厨司。
《天平元年(七二九)六月己卯【二十】》○己卯。左京職献亀。長五寸三分。闊四寸五分。其背有文云。天王貴平知百年。
《天平元年(七二九)六月庚辰【廿一】》○庚辰。薩摩隼人等貢調物。
《天平元年(七二九)六月癸未【廿四】》○癸未。天皇御大極殿。閤門。隼人等奏風俗歌舞。
《天平元年(七二九)六月甲申【廿五】》○甲申。隼人等授位賜禄各有差。
《天平元年(七二九)六月乙酉【廿六】》○乙酉。〓惑入大微中。
《天平元年(七二九)七月己酉【庚寅朔二十】》○秋七月己酉。大隅隼人等貢調物。
《天平元年(七二九)七月辛亥【廿二】》○辛亥。大隅隼人姶〓郡少領外従七位下勲七等加志君和多利。外従七位上佐須岐君夜麻等久久売並授外従五位下。自余叙位賜禄亦各有差。
《天平元年(七二九)七月癸丑【廿四】》○癸丑。月入東井。
《天平元年(七二九)八月癸亥【己未朔五】》○八月癸亥。天皇御大極殿。詔曰。【S06】現神御宇倭根子天皇詔旨勅命〈 乎 〉親王等・諸王等・諸臣等・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宣。高天原〈 由 〉天降坐〈 之 〉天皇御世始而、許能天官御座坐而天地八方治賜調賜事者、聖君〈 止 〉坐而賢臣供奉、天下平〈 久 〉百官安〈 久 〉為而〈 之 〉天地大瑞者顕来〈 止奈母、 〉随神所念行〈 佐久止 〉詔命〈 乎 〉、衆聞宣。如是詔者、大命坐、皇朕御世当而者、皇〈 止 〉坐朕〈 母 〉聞持〈 流 〉事乏〈 久 〉、見持〈 留 〉行少〈 美 〉。朕臣為供奉人等〈 母 〉一二〈 乎 〉漏落事〈 母 〉在〈 牟加止、 〉辱〈 美 〉愧〈 美 〉所思坐而、我皇太上天皇大前〈 爾 〉恐〈 古士物 〉進退匍匐廻〈 保理 〉白賜〈 比 〉受被賜〈 久 〉者、卿等〈 乃 〉問来政〈 乎 〉者、加久〈 耶 〉答賜、加久〈 耶 〉答賜〈 止 〉白賜、官〈 爾耶 〉治賜〈 止 〉白賜〈 倍婆 〉。教賜於毛夫気賜答賜宣賜随〈 爾 〉。此〈 乃 〉食国天下之政〈 乎 〉行賜敷賜乍供奉賜間〈 爾 〉。京職大夫従三位藤原朝臣麻呂等〈 伊 〉負図亀一頭献〈 止 
〉奏賜〈 不爾 〉所聞行。驚賜怪賜、所見行歓賜嘉賜〈 〓[氏+一] 〉所思行〈 久 〉者。于都斯久母皇朕政〈 乃 〉所致物〈 爾 〉在〈 米耶。 〉此者太上天皇厚〈 支 〉広〈 支 〉徳〈 乎 〉蒙而、高〈 支 〉貴〈 支 〉行〈 爾 〉依而顕来大瑞物〈 曾止 〉詔命〈 乎 〉、衆聞宣。辞別詔〈 久 〉、此大瑞物者、天坐神・地坐神〈 乃 〉相宇豆奈〈 比 〉奉福奉事〈 爾 〉依而、顕〈 久 〉出〈 多留 〉瑞〈 爾 〉在〈 羅之止奈母 〉神随所思行〈 須 〉。是以天地之神〈 乃 〉顕奉〈 留 〉貴瑞以而、御世年号改賜換賜。是以、改神亀六年為天平元年、而大赦天下、百官主典已上人等冠位一階上賜事〈 乎 〉始、一二〈 乃 〉慶命詔賜恵賜行賜〈 止 〉詔天皇命〈 乎 〉、衆聞食宣。其賜物。親王〓[糸+施の旁]一百疋。大納言七十疋。三位〓疋。四位一十五疋。五位一十疋。正六位上〓[糸+施の旁]四疋。綿一十屯。定額散位及左右大舍人。六衛府舍人。中宮職舍人。諸司長上及史生各布二端。使部・伴部。門部・主帥各布一端。其女孺・采女准大舍人。宮人准使部。」又天下百姓高年八十已上及孝子・順孫。義夫・節婦。鰥寡〓独。疹疾不能自存者。依和
銅元年格。」又左右両京今年田租。在京僧尼之父今年所出租賦。及到大宰府路次駅戸租調。」自神亀三年已前官物未納者皆免。」又陸奥鎮守兵及三関兵士。簡定三等。具録進退如法、臨敵振威。向冒万死。不顧一生之状。并姓名・年紀・居貫・軍役之年。便差専使。上奏。」其諸衛府内、武芸可称者。亦以名奏聞。」又諸大陵差使奉幣。其改諸陵司為寮。増員加秩。」又諸国天神地祇者。宜令長官致祭。若有限外応祭山川者、聴祭。即免祝部今年田租。」又在近江国紫郷山寺者、入官寺之例。」又五世王嫡子已上。娶孫王生男女者、入皇親之限。自余依慶雲三年格。」其獲亀人河内国古市郡人無位賀茂子虫授従六位上。賜物〓[糸+施の旁]廿疋。綿〓屯。布八十端。大税二千束。」又勅。唐僧道栄。身生本郷。心向皇化。遠渉滄波。作我法師。加以、訓導子虫。令献大瑞。宜擬従五位下階。仍施緋色袈裟并物。其位禄料、一依令条。」既而授正五位下小野朝臣牛養。正五位上榎井朝臣広国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大伴宿禰祖父麻呂。佐伯宿禰豊人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中臣朝臣広見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大伴宿禰首。田口朝臣家主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高橋朝臣首名。紀朝臣飯麻呂。正六位上多治比真人多夫勢。藤原朝臣鳥養並従五位下。
《天平元年(七二九)八月丁卯【九】》○丁卯。左大弁従三位石川朝臣石足薨。淡海朝大臣大紫連子之孫。少納言小花下安麻呂之子也。
《天平元年(七二九)八月戊辰【十】》○戊辰。詔立正三位藤原夫人為皇后。
《天平元年(七二九)八月壬午【廿四】》○壬午。喚入五位及諸司長官于内裏。而知太政官事一品舍人親王宣勅曰。【S07】天皇大命〈 良麻止 〉親王等、又汝王臣等語賜〈 幣止 〉勅〈 久 〉。皇朕高御座〈 爾 〉坐初〈 由利 〉今年〈 爾 〉至〈 麻〓[氏+一] 〉六年〈 爾 〉成〈 奴 〉。此〈 乃 〉間〈 爾 〉天〈 都 〉位〈 爾 〉嗣坐〈 倍伎 〉次〈 止 〉為〈 〓[氏+一] 〉皇太子侍〈 豆 〉。由是其婆婆〈 止 〉在〈 須 〉藤原夫人〈 乎 〉皇后〈 止 〉定賜。加久定賜者、皇朕御身〈 毛 〉年月積〈 奴 〉。天下君坐而年緒長〈 久 〉皇后不坐事〈 母 〉、一〈 豆乃 〉善有〈 良努 〉行〈 爾 〉在。又於天下政置而、独知〈 倍伎 〉物不有。必〈 母 〉斯理幣〈 能 〉政有〈 倍之 〉。此者事立〈 爾 〉不有。天〈 爾 〉日月在如、地〈 爾 〉山川有如、並坐而可有〈 止 〉言事者、汝等王臣等明見所知在。然此位〈 乎 〉遅定〈 米豆良久波、 〉刀比止麻爾母己〈 我 〉夜気授〈 留 〉人〈 乎波、 〉一日二日〈 止 〉択〈 比 〉、十日廿日〈 止 〉試定〈 止斯 〉伊波〈 婆 〉、許貴太斯〈 伎 〉意保〈 
伎 〉天下〈 乃 〉事〈 乎夜 〉多夜須〈 久 〉行〈 無止 〉所念坐而。此〈 乃 〉六年〈 乃 〉内〈 乎 〉択賜試賜而。今日今時眼当衆〈 乎 〉喚賜而細事〈 乃 〉状語賜〈 布止 〉詔勅、聞宣。賀久詔者、挂畏〈 支 〉於此宮坐〈 支 〉現神大八洲国所知倭根子天皇我王祖母天皇〈 乃 〉、始斯皇后〈 乎 〉朕賜日〈 爾 〉勅〈 豆良久 〉。女〈 止 〉云〈 波婆 〉等〈 美夜 〉。我加久云。其父侍大臣〈 乃 〉皇〈 我 〉朝〈 乎 〉助奉輔奉〈 〓[氏+一] 〉頂〈 伎 〉恐〈 美 〉供奉乍夜半暁時〈 止 〉烋息無〈 久 〉、浄〈 伎 〉明心〈 乎 〉持〈 〓[氏+一] 〉、波波刀比供奉〈 乎 〉所見賜者。其人〈 乃 〉宇武何志〈 伎 〉事款事〈 乎 〉遂不得忘。我児我王、過無罪無有者、捨〈 麻須奈、 〉忘〈 麻須奈止 〉負賜宣賜〈 志 〉大命依而。加〈 爾 〉加久〈 爾 〉年〈 乃 〉六年〈 乎 〉試賜使賜〈 〓[氏+一] 〉此皇后位〈 乎 〉授賜。然〈 毛 〉朕時〈 乃未爾波 〉不有。難波高津宮御宇大鷦鷯天皇、葛城曾豆比古女子伊波乃比売命皇后〈 止 〉御相坐而、食国天下之政治賜行賜〈 家利 〉。今米豆良可
〈 爾 〉新〈 伎 〉政者不有。本〈 由理 〉行来迹事〈 曾止 〉詔勅聞宣。」既而中納言従三位阿倍朝臣広庭更宣勅曰。【S08】天皇詔旨今勅御事法者、常事〈 爾波 〉不有。武都事〈 止 〉思坐故、猶在〈 倍伎 〉物〈 爾 〉有〈 礼夜止 〉思行〈 之〓[氏+一] 〉大御物賜〈 久止 〉宣。」賜親王〓[糸+施の旁]三百疋。大納言二百疋。中納言一百疋。三位八十疋。四位卅疋。五位廿疋。六位五疋。内親王一百疋。内命婦三位六十疋。四位一十五疋。五位一十疋。
《天平元年(七二九)九月庚寅【戊子朔三】》○九月庚寅。仰大宰府令進調綿一十万屯。
《天平元年(七二九)九月辛丑【十四】》○辛丑。陸奥鎮守将軍従四位下大野朝臣東人等言。在鎮兵人勤功可録。請、授官位勧其後人。勅、宜一列卅人各進二級。二列七十四人各一級。三列九十六人各布十常。
《天平元年(七二九)九月乙卯【廿八】》○乙卯。正四位下葛城王為左大弁。正四位下大伴宿禰道足為右大弁。正三位藤原朝臣房前為中務卿。従四位下小野朝臣牛養為皇后宮大夫。正四位下長田王為衛門督。
《天平元年(七二九)十月戊午朔》○冬十月戊午朔。日有蝕之。
《天平元年(七二九)十月甲子【七】》○甲子。以弁浄法師為大僧都。神叡法師為少僧都。道慈法師為律師。
《天平元年(七二九)十一月癸巳【丁亥朔七】》○十一月癸巳。任京及畿内班田司。」太政官奏。親王及五位已上。諸王臣等位田。功田。賜田、并寺家・神家地者、不須改易。便給本地。其位田者、如有情願以上易上者。計本田数、任聴給之。以中換上者、不合与理。縦有聴許。為民要須者。先給貧家。其賜田人先入賜例。見無実地者。所司即与処分。位田亦同。余依令条。其職田者、民部預計合給田数。随地寛狭、取中・上田。一分畿内。一分外国。随闕収授。勿使争求膏腴之地。」又諸国司等前任之日。開墾水田者。従養老七年以来。不論本加功人、転買得家。皆咸還収。便給土人。若有其身未得遷替者。依常聴佃。自余開墾者、一依養老七年格。」又阿波国・山背国陸田者不問高下。皆悉還公。即給当土百姓。但在山背国三位已上陸田者。具録町段、附使上奏。以外尽収。開荒為熟。両国並聴。」其勅賜及功者。不入還収之限。並許之。
《天平二年(七三〇)正月丙戌朔》二年春正月丙戌朔。廃朝。雨也。
《天平二年(七三〇)正月丁亥【二】》○丁亥。天皇御大極殿受朝。
《天平二年(七三〇)正月壬辰【七】》○壬辰。宴五位已上於中朝。賜禄有差。
《天平二年(七三〇)正月辛丑【十六】》○辛丑。天皇御大安殿、宴五位已上。晩頭。移幸皇后宮。百官主典已上陪従、踏歌。且奏且行。引入宮裏。以賜酒食。因令探短籍。書以仁・義・礼・智・信五字。随其字而賜物。得仁者〓[糸+施の旁]也。義者糸也。礼者綿也。智者布也。信者段常布也。
《天平二年(七三〇)正月辛亥【廿六】》○辛亥。陸奥国言。部下田夷村蝦夷等。永悛賊心。既従教喩。請、建郡家于田夷村。同為百姓者。許之。
《天平二年(七三〇)二月丁巳【丙辰朔二】》○二月丁巳。釈奠。詔遣右中弁正五位下中臣朝臣広見。就大学寮宣勅。慰労博士・学生等、勧勉其業。仍賜物有差。
《天平二年(七三〇)三月丁亥【乙酉朔三】》○三月丁亥。天皇御松林宮。宴五位以上。引文章生等、令賦曲水。賜〓[糸+施の旁]・布有差。
《天平二年(七三〇)三月辛卯【七】》○辛卯。大宰府言。大隅・薩摩両国百姓。建国以来。未曾班田。其所有田、悉是墾田。相承為佃。不願改動。若従班授。恐多喧訴。於是、随旧不動。各令自佃焉。
《天平二年(七三〇)三月丁酉【十三】》○丁酉。周防国熊毛郡牛嶋西汀。吉敷郡達理山所出銅。試加冶練。並堪為用。便令当国採冶。以充長門鋳銭。
《天平二年(七三〇)三月庚子【十六】》○庚子。〓惑画見。
《天平二年(七三〇)三月辛亥【廿七】》○辛亥。太政官奏称。大学生徒、既経歳月、習業庸浅。猶難博達。実是家道困窮、無物資給。雖有好学。不堪遂志。望請。選性識聡恵、芸業優長者十人以下五人以上、専精学問。以加善誘。仍賜夏・冬服并食料。又陰陽・医術及七曜・頒暦等類。国家要道。不得廃闕。但見諸博士。年歯衰老。若不教授。恐致絶業。望仰。吉田連宜。大津連首。御立連清道。難波連吉成。山口忌寸田主。私部首石村。志斐連三田次等七人。各取弟子将令習業。其時服・食料亦准大学生。其生徒、陰陽・医術各三人。曜・暦各二人。又諸蕃・異域。風俗不同。若無訳語。難以通事。仍仰粟田朝臣馬養。播磨直乙安。陽胡史真身。秦忌寸朝元。文元貞等五人。各取弟子二人、令習漢語者。詔並許之。
《天平二年(七三〇)四月甲子【乙卯朔十】》○夏四月甲子。太政官処分。畿内七道諸国主典已上。雖各職掌。至於行事。必応共知。或国司等私造税帳。竟後取署。不肯署名。因此、上下触事相違。又大税収納、不得軽忽。進税帳日。不問穎・穀。倉別署主当官人名。又国内所出珍奇口味等物。国郡司蔽匿不進。亦有因乏少而不進。自今以後。物雖乏少。不限駅伝。任便貢進。国内施行雑事。主典已上共知。其史生預事有失。科罪亦同也。
《天平二年(七三〇)四月庚午【十六】》○庚午。詔曰。聖人大宝曰位。因茲嚮重明。以聴民風。理財正辞曰義。所以裁衣裳、而斉時俗。安不之事、在予一人。自今以後。天下婦女。改旧衣服、施用新様。永言念茲。懋允所職。公卿百寮、豈不慎歟。
《天平二年(七三〇)四月辛未【十七】》○辛未。始置皇后宮職施薬院。令諸国以職封并大臣家封戸庸物充価。買取草薬。毎年進之。
《天平二年(七三〇)六月甲寅朔》○六月甲寅朔。太政官処分。自今以後。史生已上上日数。毎月読申長官。如長官不参。読申大納言。
《天平二年(七三〇)六月庚辰【廿七】》○庚辰。縁旱令検校四畿内水田・陸田。」神祇官曹司災。
《天平二年(七三〇)六月壬午【廿九】》○壬午。雷雨。神祇官屋災。往往人畜震死。
《天平二年(七三〇)閏六月甲午【甲申朔十一】》○閏六月甲午。制。奉幣伊勢大神宮者。卜食五位已上充使。不須六位已下。
《天平二年(七三〇)閏六月庚子【十七】》○庚子。縁去月霹靂。勅新田部親王。率神祇官卜之。乃遣使奉幣於畿内七道諸社。以礼謝焉。
《天平二年(七三〇)閏六月庚戌【廿七】》○庚戌。勅。比者亢陽稍盛。思量、年穀不登。宜遣使者四畿内。令検百姓産業矣。
《天平二年(七三〇)七月癸亥【癸丑朔十一】》○秋七月癸亥。詔曰。供給斎宮年料。自今以後皆用官物。不得依旧充用神戸庸調等物。其大神宮禰宜二人進位二階。内人六人一階。莫問年之長幼。
《天平二年(七三〇)八月己丑【癸未朔七】》○八月己丑。太白入大微中。
《天平二年(七三〇)八月辛亥【廿九】》○辛亥。遣渤海使正六位上引田朝臣虫麻呂等来帰。
《天平二年(七三〇)九月壬子朔》○九月壬子朔。日有蝕之。
《天平二年(七三〇)九月癸丑【二】》○癸丑。天皇御中宮。虫麻呂等献渤海郡王信物。
《天平二年(七三〇)九月己未【八】》○己未。従二位大納言多冶比真人池守薨。左大臣正二位嶋之第一子也。
《天平二年(七三〇)九月丙子【廿五】》○丙子。遣使以渤海郡信物。令献山陵六所。并祭故太政大臣藤原朝臣墓。
《天平二年(七三〇)九月戊寅【廿七】》○戊寅。正四位下葛城王。従四位下小野朝臣牛養。任催造司監。本官如故。
《天平二年(七三〇)九月己卯【廿八】》○己卯。停諸国防人。
《天平二年(七三〇)九月庚辰【廿九】》○庚辰。詔曰。京及諸国多有盗賊。或捉人家劫掠。或在海中侵奪。蠧害百姓、莫甚於此。宜令所在官司厳加捉搦、必使擒獲。又安芸・周防国人等妄説禍福。多集人衆。妖祠死魂。云有所祈。又近京左側山原。聚集多人、妖言惑衆。多則万人。少乃数千。如此之徒、深違憲法。若更因循、為害滋甚。自今以後。勿使更然。又造〓多捕禽獣者。先朝禁断。擅発兵馬・人衆者。当今不聴。而諸国仍作〓籬。擅発人兵。殺害猪・鹿。計無頭数。非直多害生命。実亦違犯章程。宜頒諸道並須禁断。
《天平二年(七三〇)十月乙酉【壬午朔四】》○冬十月乙酉。大僧都弁静法師為僧正。
《天平二年(七三〇)十月丙午【廿五】》○丙午。弾正尹従四位下酒部王卒。
《天平二年(七三〇)十月庚戌【廿九】》○庚戌。遣使奉渤海信物於諸国名神社。
《天平二年(七三〇)十一月丁巳【七】》○十一月丁巳。雷雨大風。折木発屋。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十



《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十一〈 起天平四年正月、尽六年十二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
 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天璽国押開豊桜彦天皇〈 聖武天皇 〉
《天平三年(七三一)正月庚戌朔》三年春正月庚戌朔。天皇御中宮、宴群臣。美作国献木連理。
《天平三年(七三〇)正月乙亥【廿六】》○乙亥。神祇官奏。庭火御竈四時祭祀。永為常例。
《天平三年(七三〇)正月丙子【廿七】》○丙子。授正三位大伴宿禰旅人従二位。従四位下門部王。春日王。佐為王並従四位上。正五位上桜井王従四位下。従五位下大井王従五位上。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広成。紀朝臣男人。大野朝臣東人並従四位上。正五位上大伴宿禰祖父麻呂従四位下。正五位下中臣朝臣広見正五位上。従五位上石上朝臣勝雄。平群朝臣豊麻呂。小野朝臣老。従五位下石川朝臣比良夫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波多真人継手。久米朝臣麻呂。石川朝臣夫子。高橋朝臣嶋主。村国連志我麻呂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奈〓[氏+一]麻呂。津嶋朝臣家道。正六位上石川朝臣加美。大伴宿禰兄麻呂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息長真人名代。当麻真人広人。巨曾倍朝臣足人。紀朝臣多麻呂。引田朝臣虫麻呂。巨勢朝臣又兄。大伴宿禰御助。佐伯宿禰人足。佐味朝臣足人。佐伯宿禰伊益。土師宿禰千村。箭集宿禰虫麻呂。物部韓国連広足。船連薬。難波連吉成。田辺史広足。葛井連広成。高丘連河内。秦忌寸朝元並外従五位下。
《天平三年(七三一)二月庚辰朔》○二月庚辰朔。日有蝕之。
《天平三年(七三一)三月乙卯【己酉朔七】》○三月乙卯。制。自今已後。習算出身。不解周髀者。只許留省焉。」廃諏方国并信濃国。
《天平三年(七三一)四月乙巳【己卯朔廿七】》○夏四月乙巳。正五位下平群朝臣豊麻呂為讃岐守。
《天平三年(七三一)五月辛酉【戊申朔十四】》○五月辛酉。外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又兄為信濃守。従五位上布勢朝臣国足為武蔵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兄麻呂為尾張守。外従五位下紀朝臣多麻呂為上総守。
《天平三年(七三一)六月庚寅【戊寅朔十三】》○六月庚寅。以従五位下石川朝臣麻呂為左少弁。従五位下阿倍朝臣粳虫為図書頭。外従五位下土師宿禰千村為諸陵頭。外従五位下許曾倍朝臣足人為大蔵少輔。外従五位下引田朝臣虫麻呂為主殿頭。外従五位下佐味朝臣足人為中衛少将。外従五位下佐伯宿禰人足為右衛士督。正五位下巨勢朝臣真人為大宰少弐。」紀伊国阿〓郡海水変如血。色経五日乃復。
《天平三年(七三一)七月辛未【丁未朔廿五】》○秋七月辛未。大納言従二位大伴宿禰旅人薨。難波朝右大臣大紫長徳之孫。大納言贈従二位安麻呂之第一子也。
《天平三年(七三〇)七月乙亥【廿九】》○乙亥。定雅楽寮雑楽生員。大唐楽卅九人。百済楽廿六人。高麗楽八人。新羅楽四人。度羅楽六十二人。諸県舞八人。筑紫舞廿人。其大唐楽生、不言夏蕃。取堪教習者。百済・高麗・新羅等楽生、並取当蕃堪学者。但度羅楽。諸県。筑紫舞生、並取楽戸。
《天平三年(七三一)八月辛巳【丁丑朔五】》○八月辛巳。引入諸司主典已上於内裏。一品舍人親王宣勅云。執事卿等、或薨逝。或老病、不堪理務。宜各挙所知可堪済務者。
《天平三年(七三〇)八月癸未【七】》○癸未。主典已上三百九十六人、詣闕上表。挙名以聞。詔曰。比年、随逐行基法師。優婆塞・優婆夷等。如法修行者。男年六十一已上。女年五十五以上。咸聴入道。自余持鉢行路者。仰所由司、厳加捉搦。其有遇父母・夫喪。期年以内修行。勿論。
《天平三年(七三〇)八月丁亥【十一】》○丁亥。詔。依諸司挙。擢式部卿従三位藤原朝臣宇合。民部卿従三位多治比真人県守。兵部卿従三位藤原朝臣麻呂。大蔵卿正四位上鈴鹿王。左大弁正四位下葛城王。右大弁正四位下大伴宿禰道足等六人。並為参議。
《天平三年(七三〇)八月辛丑【廿五】》○辛丑。詔曰。如聞。天地所〓[貝+兄]。豊年最好。今歳登穀。朕甚嘉之。思与天下共受斯慶。宜免京及諸国今年田租之半。但淡路。阿波。譛岐。隠伎等国、租并天平元年以往公私未納稲者。咸免除之。
《天平三年(七三一)九月戊申【丁未朔二】》○九月戊申。左右京職言。三位已上宅門。建於大路、先已聴許。未審。身薨。宅門若為処分。勅。亡者宅門、不在建例。
《天平三年(七三〇)九月癸酉【廿七】》○癸酉。外従五位下高丘連河内為右京亮。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武智麻呂為兼大宰帥。
《天平三年(七三〇)十一月丁未【丙午朔二】》○冬十一月丁未。太政官処分。武官医師・使部。及左右馬監馬医帯仗者考選。及武官解任者。先例並属式部。於事不便。自今以後。令兵部掌焉。但正身、依旧、在寮上下。
《天平三年(七三〇)十一月庚戌【五】》○庚戌。冬至。天皇御南樹苑。宴五位已上。賜銭。親王三百貫。大納言二百五十貫。正三位二百貫。自外各有差。
《天平三年(七三〇)十一月辛酉【十六】》○辛酉。先是。車駕巡幸京中。道経獄辺。聞囚等悲吟叫呼之声。天皇憐愍。遣使覆審犯状軽重。於是。降恩、咸免死罪已下。并賜衣服、令其自新。
《天平三年(七三〇)十一月丁卯【廿二】》○丁卯。始置畿内惣管。諸道鎮撫使。以一品新田部親王。為大惣管。従三位藤原朝臣宇合為副惣管。従三位多治比真人県守為山陽道鎮撫使。従三位藤原朝臣麻呂為山陰道鎮撫使。正四位下大伴宿禰道足為南海道鎮撫使。
《天平三年(七三〇)十一月癸酉【廿八】》○癸酉。制。大惣管者。帯剣待勅。副惣管者。与大惣管同。判史二人。主事四人。鎮撫使、掌与惣管同。判官一人。主典一人。其抽内外文武官六位已下。解兵術文筆者充。仍給大惣管〓仗十人。副惣管六人。鎮撫使三位随身四人。四位二人。並負持弓箭。朝夕祇承。随主願充。令得入考。惣管、如有縁事入部者。聴従騎兵卅疋。其職掌者。差発京及畿内兵馬。捜捕結徒集衆。樹党仮勢。劫奪老少。圧略貧賤。是非時政。臧否人物。邪曲寃枉之事。又断盗賊、妖言。自非衛府執持兵刃之類。取時巡察国郡司等治績。如得善悪、即時奏聞。不須連延日時、令会恩赦。其有犯罪者。先決杖一百已下。然後奏聞。但鎮撫使、不得差発兵馬。
《天平三年(七三一)十二月丙子【乙亥朔二】》○十二月丙子。甲斐国献神馬。黒身白髦尾。
《天平三年(七三〇)十二月乙酉【十一】》○乙酉。令大宰府始補壱伎・対馬医師。
《天平三年(七三〇)十二月庚寅【十六】》○庚寅。定武散位定額員二百人。
《天平三年(七三〇)十二月乙未【廿一】》○乙未。詔曰。朕、君臨九州。字養万姓。日昃忘膳。夜寐失席。粤得治部卿従四位上門部王等奏称。甲斐国守外従五位下田辺史広足等所進神馬。黒身白髦尾。謹検符瑞図曰。神馬者、河之精也。援神契曰。徳至山陵則沢出神馬。実合大瑞者。斯則、宗廟所輸。社稷所〓[貝+兄]。朕以不徳、何堪独受。天下共悦。理允恒典。宜大赦天下。賑給孝子・順孫。高年。鰥寡〓独。不能自存者。其獲馬人進位三階。免甲斐国今年庸。及出馬郡庸調。其国司史生以上并獲瑞人。賜物有差。
《天平四年(七三二)正月乙巳朔》四年春正月乙巳朔。御大極殿受朝。天皇始服冕服。左京職献白雀。
《天平四年(七三二)正月甲子【二十】》○甲子。正四位上鈴鹿王。正四位下葛城王並授従三位。無位小治田王従五位下。従四位下榎井朝臣広国従四位上。従五位下石上朝臣乙麻呂。藤原朝臣豊成並従五位上。」以従三位多治比真人県守為中納言。以従五位下角朝臣家主為遣新羅使。
《天平四年(七三二)正月丙寅【廿二】》○丙寅。新羅使来朝。
《天平四年(七三二)二月甲戌朔》○二月甲戌朔。日有蝕之。
《天平四年(七三二)二月戊子【十五】》○戊子。故太政大臣職田。位田并養戸。並収於官。
《天平四年(七三二)二月乙未【廿二】》○乙未。中納言従三位兼催造宮長官知河内和泉等国事阿倍朝臣広庭薨。右大臣従二位御主人之子也。
《天平四年(七三二)二月庚子【廿七】》○庚子。遣新羅使等拝朝。
《天平四年(七三二)三月戊申【甲辰朔五】》○三月戊申。召新羅使韓奈麻金長孫等於大宰府。
《天平四年(七三二)三月乙丑【廿二】》○乙丑。散位従四位下日下部宿禰老卒。
《天平四年(七三二)三月己巳【廿六】》○己巳。知造難波宮事従三位藤原朝臣宇合等已下、仕丁已上。賜物各有差。
《天平四年(七三二)五月壬寅朔》○夏五月壬寅朔。正六位下物部依羅連人会賜朝臣姓。
《天平四年(七三二)五月壬子【十一】》○壬子。新羅使金長孫等〓人入京。
《天平四年(七三二)五月庚申【十九】》○庚申。金長孫等拝朝。進種々財物。并鸚鵡一口。〓〓一口。蜀狗一口。猟狗一口。驢二頭。騾二頭。仍奏請来朝年期。
《天平四年(七三二)五月壬戌【廿一】》○壬戌。饗金長孫等於朝堂。詔。来朝之期。許以三年一度。宴訖。賜新羅王并使人等禄各有差。
《天平四年(七三二)五月甲子【廿三】》○甲子。遣使者于五畿内。祈雨焉。
《天平四年(七三二)五月乙丑【廿四】》○乙丑。対馬嶋司。例給年糧。秩満之日。頓停常糧。比還本貫。食糧交絶。又薩摩国司停止季禄。衣服乏少。並依請給之。
《天平四年(七三二)六月丁酉【壬申朔廿六】》○六月丁酉。新羅使還蕃。
《天平四年(七三二)六月己亥【廿八】》○己亥。此夏陽旱。百姓不佃。雖数〓祭。遂不得雨。
《天平四年(七三二)七月丙午【壬寅朔五】》○秋七月丙午。令両京・四畿内及二監、依内典法、以請雨焉。詔曰。従春亢旱。至夏不雨。百川減水。五穀稍彫。実以朕之不徳所致也。百姓何罪〓萎之甚矣。宜令京及諸国。天神地祇、名山大川。自致幣帛。又審録寃獄。掩骼埋〓。禁酒断屠。高年之徒及鰥寡〓独。不能自存者。仍加賑給。其可赦天下。自天平四年七月五日昧爽已前。流罪已下。繋囚・見徒。咸従原免。其八虐、劫賊。官人枉法受財。監臨主守自盗。盗所監臨。強盗・窃盗。故殺人。私鋳銭。常赦所不免者。不在此例。如以贓入死。降一等。窃盗一度計贓。三端以下者、入赦限。
《天平四年(七三二)七月丁未【六】》○丁未。詔。和買畿内百姓私畜猪〓頭。放於山野、令遂性命。
《天平四年(七三二)七月丙辰【十五】》○丙辰。地震。
《天平四年(七三二)八月甲戌【辛未朔四】》○八月甲戌。始大風雨。
《天平四年(七三二)八月辛已【十一】》○辛巳。遣新羅使従五位下角朝臣家主等還帰。
《天平四年(七三二)八月丁亥【十七】》○丁亥。以従四位上多治比真人広成為遣唐大使。従五位下中臣朝臣名代為副使。判官四人。録事四人。正三位藤原朝臣房前為東海・東山二道節度使。従三位多治比真人県守為山陰道節度使。従三位藤原朝臣宇合為西海道節度使。道別判官四人。主典四人。医師一人。陰陽師一人。
《天平四年(七三二)八月壬辰【廿二】》○壬辰。勅。東海・東山二道及山陰道等国兵器・牛馬、並不得売与他処。一切禁断、勿令出界。其常進公牧繋飼牛馬者。不在禁限。但西海道依恒法。又節度使所管諸国軍団幕釜、有欠者。割取今年応入京官物。充価、速令填備。又四道兵士者。依令差点、満四分之一。其兵器者、脩理旧物。仍造勝載百石已上船。又量便宜、造籾焼塩。又筑紫兵士、課役並免。其白丁者、免調輸庸。年限遠近、聴勅処分。又使已下〓人已上、並令佩剣。其国人、習得入三色。博士者、以生徒多少為三等。上等給田一町五段。中等一町。下等五段。兵士者、毎月一試。得上等人、賜庸綿二屯。中等一屯。
《天平四年(七三二)八月丁酉【廿七】》○丁酉。大風雨。壊百姓廬舍及処処仏寺堂塔。」是夏。少雨。秋稼不稔。」山陰道節度使判官巨曾倍朝臣津嶋。西海道判官佐伯宿禰東人並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四年(七三二)九月辛丑朔》○九月辛丑朔。賑給和泉監佰姓。
《天平四年(七三二)九月甲辰【四】》○甲辰。遣使于近江。丹波。播磨。備中等国。為遣唐使造舶四艘。
《天平四年(七三二)九月乙巳【五】》○乙巳。以正五位上中臣朝臣広見為神祇伯。正五位下高橋朝臣安麻呂為右中弁。従五位上県犬養宿禰石次為少弁。外従五位下箭集宿禰虫麻呂為大判事。正五位上佐伯宿禰豊人為左京亮。正五位下石川朝臣枚夫為造難波宮長官。従四位上榎井朝臣広国為大倭守。外従五位下佐伯宿禰伊益為三河守。外従五位下田口朝臣年足為越中守。従五位上石上朝臣乙麻呂為丹波守。外従五位下土師宿禰千村為備前守。従五位上石川朝臣夫子為備後守。兼知安芸守事。
《天平四年(七三二)九月丁卯【廿七】》○丁卯。依諸道節度使請。充駅鈴各二口。
《天平四年(七三二)十月癸酉【辛未朔三】》○冬十月癸酉。始置造客館司。
《天平四年(七三二)十月辛巳【十一】》○辛巳。給節節度使白銅印。道別一面。
《天平四年(七三二)十月丁亥【十七】》○丁亥。以外従五位下箭集宿禰虫麻呂為大学頭。外従五位下大神朝臣乙麻呂為散位頭。従五位上久米朝臣麻呂為主税頭。正五位上中臣朝臣東人為兵部大輔。外従五位下当麻真人広人為大蔵少輔。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占部為宮内少輔。外従五位下物部韓国連広足為典薬頭。従五位上紀朝臣清人為右京亮。正四位下長田王為摂津大夫。正五位上粟田朝臣人上為造薬師寺大夫。従四位下高安王為衛門督。外従五位下後部王起為右衛士佐。外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御助為右兵衛率。外従五位下大伴直南淵麻呂為左兵庫頭。従五位上伊吉連古麻呂為下野守。
《天平四年(七三二)十一月丙寅【庚子朔廿七】》○十一月丙寅。冬至。天皇御南苑宴群臣。賜親王已下〓[糸+施の旁]及高年者綿有差。」又曲赦京及畿内二監。天平四年十一月廿七日昧爽已前徒罪已下。其八虐、劫賊。官人枉法受財。監臨主守自盗。盗所監臨。強盗・窃盗。故殺人。私鋳銭。常赦所不免者、不在此例。其京及倭国百姓年七十以上。鰥寡〓独不能自存者。給綿有差。
《天平四年(七三二)十二月丙戌【庚午朔十七】》○十二月丙戌。築河内国丹比郡狭山下池。
《天平四年(七三二)十二月辛卯【廿二】》○辛卯。地震。
《天平五年(七三三)正月庚子朔》五年春正月庚子朔。天皇御中宮、宴侍臣。自余五位已上者。賜饗於朝堂。越前国献白鳥。
《天平五年(七三三)正月丙午【七】》○丙午。雷風。
《天平五年(七三三)正月戊申【九】》○戊申。〓惑入軒轅。
《天平五年(七三三)正月庚戌【十一】》○庚戌。内命婦正三位県犬養橘宿禰三千代薨。遣従四位下高安王等、監護喪事。賜葬儀准散一位。命婦、皇后之母也。
《天平五年(七三三)正月丙寅【廿七】》○丙寅。芳野監。讃岐。淡路等国。去年不登。百姓飢饉。勅、賑貸之。
《天平五年(七三二)二月乙亥【己巳朔七】》○二月乙亥。紀伊国旱損。賑給之。」太政官奏。遷替国司等。赴任之日、官給伝駅。入京之時、何乗来帰。望請。給四位守馬六疋。五位五疋。六位已下守四疋。介・掾各三疋。目・史生各二疋。放去。若歴国之人者。依多給、不給両所。縁犯解却。不入給例者。勅、許之。
《天平五年(七三三)二月甲申【十六】》○甲申。大倭。河内五穀不登。百姓飢饉。並加賑給。
《天平五年(七三二)三月辛亥【戊戌朔十四】》○三月辛亥。授無位塩焼王。正五位上中臣朝臣東人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小野朝臣老正五位上。従五位下中臣朝臣名代。坂本朝臣宇頭麻佐。紀朝臣飯麻呂。巨勢朝臣少麻呂。外従五位下大神朝臣乙麻呂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息長真人名代。当麻真人広人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大伴宿禰小室。小治田朝臣広千。高向朝臣諸足。河内蔵人首麻呂並外従五位下。
《天平五年(七三三)三月癸丑【十六】》○癸丑。遠江。淡路飢。賑恤之。
《天平五年(七三三)三月戊午【廿一】》○戊午。遣唐大使従四位上多治比真人広成等拝朝。
《天平五年(七三三)閏三月己巳【戊辰朔二】》○閏三月己巳。勅。和泉監。紀伊。淡路。阿波等国。遭旱殊甚。五穀不登。宜今年之間、借貸大税。令続百姓産業。
《天平五年(七三三)閏三月戊子【廿一】》○戊子。諸生飢乏者二百十三人、召入於殿前。各賜米塩。詔、責其懶惰、令治生業。
《天平五年(七三三)閏三月壬辰【廿五】》○壬辰。勅。以調布一万端。商布三万一千九百廿九段。充西海道造雑器仗之料。
《天平五年(七三三)閏三月癸巳【廿六】》○癸巳。遣唐大使多治比真人広成辞見。授節刀。
《天平五年(七三三)四月己亥【丁酉朔三】》○夏四月己亥。遣唐四船、自難波津進発。
《天平五年(七三三)四月辛丑【五】》○辛丑。制。諸国司等相代向京。或替人未到以前上道。或雖交替訖不付解由。因茲。去天平三年。告知朝集使等已訖。然国司寛縦、不肯遵行。仍遷任之人、不得居官。無職之徒、不許直寮。空延日月、豈合道理。国宜知状。遷替之人、必付解由。申送於官。今日以後。永為恒例。
《天平五年(七三三)五月辛卯【丙寅朔廿六】》○五月辛卯。勅。皇后枕席不安。已経年月。百方療治、未見其可。思斯煩苦、忘寝与〓[冫+食]。可大赦天下、救済此病。自天平五年五月廿六日昧爽以前大辟已下。常赦所不免、皆悉原放。其反逆并縁坐流之類者。便随軽重降。但強窃二盗、不在免例。
《天平五年(七三三)六月丁酉【二】》○六月丁酉。多〓嶋熊毛郡大領外従七位下安志託等十一人。賜多〓後国造姓。益救郡大領外従六位下加理伽等一百卅六人多〓直。能満郡少領外従八位上粟麻呂等九百六十九人。因居賜直姓。」武蔵国埼玉郡新羅人徳師等男女五十三人。依請、為金姓。
《天平五年(七三三)六月甲辰【九】》○甲辰。太白入東井。
《天平五年(七三三)七月乙丑朔》○秋七月乙丑朔。日有蝕之。
《天平五年(七三三)七月庚午【六】》○庚午。始令大膳職備盂蘭盆供養。
《天平五年(七三三)八月辛亥【乙未朔十七】》○八月辛亥。天皇臨朝、始聴庶政。
《天平五年(七三三)九月丁亥【乙丑朔廿三】》○九月丁亥。遠江国蓁原郡人君子部真塩女。一産三男。賜大税二百束。乳母一人。
《天平五年(七三三)十月丙申【甲午朔三】》○冬十月丙申。外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小室為摂津亮。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広足為上総守。
《天平五年(七三三)十二月己未【甲午朔廿六】》○十二月己未。出羽柵遷置於秋田村高清水岡。又於雄勝村建郡居民焉。
《天平五年(七三三)十二月庚申【廿七】》○庚申。以従五位上県犬養宿禰石次為少納言。従五位上吉田連宜為図書頭。従五位下路真人虫麻呂為内蔵頭。従五位下阿倍朝臣糠虫為縫殿頭。従四位下栗栖王為雅楽頭。従五位下角朝臣家主為諸陵頭。
《天平五年(七三三)十二月辛酉【廿八】》○辛酉。遣一品舍人親王。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武智麻呂。式部卿従三位藤原朝臣宇合。大蔵卿従三位鈴鹿王。右大弁正四位下大伴宿禰道足。就県犬養橘宿禰第。宣詔、贈従一位。別勅、莫収食封・資人。
☆《天平五年(七三三)是年》是年。左右京及諸国飢疫者衆。並加賑貸。
《天平六年(七三四)正月癸亥朔》六年春正月癸亥朔。天皇御中宮、宴侍臣。饗五位已上於朝堂。但馬。安芸。長門等三国、各献木連理。
《天平六年(七三四)正月丁丑【十五】》○丁丑。聴諸国司毎年貸官稲。大国十四万以下。上国十二万以下。中国十万以下。下国八万已下。如過茲数。依法科罪。
《天平六年(七三四)正月己卯【十七】》○己卯。授正三位藤原朝臣武智麻呂従二位。従三位多治比真人県守。藤原朝臣宇合並正三位。無位小田王。野中王並従五位下。正五位上小野朝臣老従四位下。従五位下紀朝臣麻路従五位上。正六位上石川朝臣乙麻呂。正六位下藤原朝臣仲麻呂並従五位下。従六位下三国真人広庭。正六位下当麻真人鏡麻呂。正六位上大伴宿禰麻呂。大伴宿禰老人。小野朝臣鎌麻呂。波多朝臣安麻呂。従六位下田中朝臣浄足並外従五位下。内命婦無位大市女王。神社女王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播磨女王正五位上。従五位上新家女王正五位下。従七位上秦忌寸大宅外従五位下。以従二位藤原朝臣武智麻呂為右大臣。
《天平六年(七三四)正月庚辰【十八】》○庚辰。勅、令諸国雑色官稲。除駅起稲以外。悉混合正税。
《天平六年(七三四)二月癸巳朔》○二月癸巳朔。天皇御朱雀門、覧歌垣。男女二百〓余人。五品已上有風流者、皆交雑其中。正四位下長田王。従四位下栗栖王。門部王。従五位下野中王等為頭。以本末唱和。為難波曲。倭部曲。浅茅原曲。広瀬曲。八裳刺曲之音。令都中士女縦観。極歓而罷。賜奉歌垣男女等禄有差。
《天平六年(七三四)二月庚子【八】》○庚子。二品泉内親王薨。天智天皇之皇女也。
《天平六年(七三四)三月辛未【壬戌朔十】》○三月辛未。行幸難波宮。
《天平六年(七三四)三月壬申【十一】》○壬申。散位従四位下百済王遠宝卒。
《天平六年(七三四)三月丙子【十五】》○丙子。施入四天王寺食封二百戸。限以三年。并施僧等〓[糸+施の旁]布。摂津職奏吉師部楽。
《天平六年(七三四)三月丁丑【十六】》○丁丑。陪従百官衛士已上。并造難波宮司。国郡司。楽人等。賜禄有差。免供奉難波宮東西二郡今年田租調。自余十郡調。
《天平六年(七三四)三月戊寅【十七】》○戊寅。車駕発自難波。宿竹原井頓宮。
《天平六年(七三四)三月庚辰【十九】》○庚辰。車駕還宮。
《天平六年(七三四)四月甲午【壬辰朔三】》○夏四月甲午。免河内国安宿。大県。志紀三郡今年田租。以供竹原井頓宮也。
《天平六年(七三四)四月戊戌【七】》○戊戌。地大震。壌天下百姓廬舍。圧死者多。山崩川壅。地往往〓裂、不可勝数。
《天平六年(七三四)四月癸卯【十二】》○癸卯。遣使畿内七道諸国。検看被地震神社。
《天平六年(七三四)四月戊申【十七】》○戊申。詔曰。今月七日、地震殊常。恐動山陵。宜遣諸王・真人。副土師宿禰一人。検看諱所八処及有功王之墓。」又詔曰。地震之災、恐由政事有闕。凡厥庶寮勉理職理事。自今以後。若不改励。随其状迹。必将貶黜焉。
《天平六年(七三四)四月壬子【廿一】》○壬子。遣使於京及畿内。問百姓所疾苦。詔曰。比日、天地之災、有異於常。思、朕撫育之化。於汝百姓有所闕失歟。今故、発遣使者、問其疾苦。宜知朕意焉。」諸道節度使事既訖。於是、令国司主典已上掌知其事。
《天平六年(七三四)四月甲寅【廿三】》○甲寅。許東海。東山。山陰道諸国売買牛馬出堺。又免諸道健児・儲士・選士。田租并雑徭之半。
《天平六年(七三四)四月丁巳【廿六】》○丁巳。禁断以年七十已上人新擬郡司。
《天平六年(七三四)五月戊子【辛酉朔廿八】》○五月戊子。太政官奏称。左右京百姓。夏輸徭銭、甚不堪弁。宜其正丁・次丁、自九月始令輸之。少丁勿輸。」又天平四年亢旱以来。百姓貧乏。宜限一年借貸左右京。芳野。和泉。四畿内百姓大税。」又大倭国十四郡公私挙稲。毎郡有之。愚民競貸、至于責徴。不能尽備。資財既〓。遂償田宅。而毎年廻挙。取利過本。及父負物徴不知情妻子。子子負物徴不知情父母者。自今以後。皆悉禁断之。奏可之。
《天平六年(七三四)六月癸卯【庚寅朔十四】》○六月癸卯。大倭国葛下郡人。白丁花口宮麻呂。散己私稲。救養貧乏。仍賜少初位上。
《天平六年(七三四)七月丙寅【庚申朔七】》○秋七月丙寅。天皇観相撲戯。是夕、徙御南苑。命文人賦七夕之詩。賜禄有差。
《天平六年(七三四)七月辛未【十二】》○辛未。詔曰。朕、撫育黎元。稍歴年歳。風化尚擁。囹圄未空。通旦忘寐。憂労在茲。頃者、天頻見異。地数震動。良由朕訓導不明。民多入罪。責在一人。非関兆庶。宜令存寛宥而登仁寿。蕩瑕穢而許自新。可大赦天下。其犯八虐。故殺人。謀殺殺訖。別勅長禁。劫賊傷人。官人・史生、枉法受財。盗所監臨。造偽至死。掠良人為奴婢。強盗・窃盗、及常赦所不免。並不在赦例。
《天平六年(七三四)九月戊辰【己未朔十】》○九月戊辰。唐人陳懐玉賜千代連姓。
《天平六年(七三四)九月辛未【十三】》○辛未。班給難波京宅地。三位以上一町以下。五位以上半町以下。六位以下四分一町之一以下。
《天平六年(七三四)九月甲戌【十六】》○甲戌。制。安芸。周防二国。以大竹河為国堺也。
《天平六年(七三四)九月壬午【廿四】》○壬午。地大震。
《天平六年(七三四)十月辛卯【戊子朔四】》○冬十月辛卯。曲赦京中死罪。
《天平六年(七三四)十一月丁丑【戊午朔二十】》○十一月丁丑。入唐大使従四位上多治比真人広成等来著多禰嶋。
《天平六年(七三四)十一月戊寅【廿一】》○戊寅。太政官奏。仏教流伝、必在僧尼。度人才行、実簡所司。比来出家、不審学業。多由嘱請。甚乖法意。自今以後。不論道俗。所挙度人。唯取闇誦法華経一部。或最勝王経一部。兼解礼仏。浄行三年以上者。令得度者。学問弥長。嘱請自休。其取僧尼児、詐作男女。令得出家者。准法科罪。所司知而不正者、与同罪。得度者還俗。奏可之。
《天平六年(七三四)十二月戊子朔》○十二月戊子朔。日有蝕之。
《天平六年(七三四)十二月癸巳【六】》○癸巳。大宰府奏。新羅貢調使級伐准〓[冫+食]金相貞等来泊。
《天平六年(七三四)十二月丙申【九】》○丙申。外従五位下烏安麿賜下村主姓。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十一



《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十二〈 起天平七年正月、尽九年十二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
 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天璽国押開豊桜彦天皇〈 聖武天皇 〉
《天平七年(七三五)正月戊午朔》七年春正月戊午朔。天皇御中宮、宴侍臣。又饗五位已上於朝堂。
《天平七年(七三五)二月癸卯【丁亥朔十七】》○二月癸卯。新羅使金相貞等入京。
《天平七年(七三五)二月癸丑【廿七】》○癸丑。遣中納言正三位多治比真人県守於兵部曹司。問新羅使入朝之旨。而新羅国輙改本号、曰王城国。因茲、返却其使。
《天平七年(七三五)三月丙寅【丁已朔十】》○三月丙寅。入唐大使従四位上多治比真人広成等。自唐国至進節刀。
《天平七年(七三五)三月辛已【廿五】》○辛巳。朝拝。
《天平七年(七三五)四月戊申【丙戌朔廿三】》○夏四月戊申。授無位長田王。池田王並従四位下。正四位下百済王南典。従四位上多治比真人広成並正四位上。正五位上粟田朝臣人上従四位下。従五位下阿倍朝臣粳虫従五位上。正六位上石河朝臣年足。多治比真人伯。百済王慈敬。阿倍朝臣継麻呂並従五位下。外従五位下秦忌寸朝元外従五位上。外正六位上上毛野朝臣今具麻呂。正六位上土師宿禰五百村。城上連真立。陽侯史真身並外従五位下。
《天平七年(七三五)四月辛亥【廿六】》○辛亥。入唐留学生従八位下下道朝臣真備、献唐礼一百卅巻。太衍暦経一巻、太衍暦立成十二巻。測影鉄尺一枚。銅律管一部。鉄如方響写律管声十二条。楽書要録十巻。絃纒漆角弓一張。馬上飲水漆角弓一張。露面漆四節角弓一張。射甲箭廿隻。平射箭十隻。
《天平七年(七三五)五月己未【丙辰朔四】》○五月己未。夜天衆星交錯乱行、無常所。
《天平七年(七三五)五月庚申【五】》○庚申。天皇御北松林、覧騎射。入唐廻使及唐人。奏唐国・新羅楽弄槍。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天平七年(七三五)五月壬戌【七】》○壬戌。入唐使献請益秦大麻呂問答六巻。
《天平七年(七三五)五月乙亥【二十】》○乙亥。畿内及七道諸国。外散位及勲位、始作定額。国別有差。自余聴准格納資続労。
《天平七年(七三五)五月丙子【廿一】》○丙子。制。畿内七道諸国。宜除国擬外。別簡難波朝廷以還。譜第重大四五人副之。如有雖無譜第。而身才絶倫。并労勤聞衆者。別状亦副。並附朝集使申送。其身限十二月一日。集式部省。
《天平七年(七三五)五月戊寅【廿三】》○戊寅。勅。朕以寡徳、臨馭万姓。自暗治機、未克寧済。廼者、災異頻興。咎徴仍見。戦戦兢兢。責在予矣。思、緩死愍窮、以存寛恤。可大赦天下。自天平七年五月廿三日昧爽已前大辟罪已下。咸赦除之。其犯八虐。故殺人。謀殺殺訖。監臨主守自盗。盗所監臨。強盗・窃盗及常赦所不免。並不在赦限。但私鋳銭人。罪入死者、降一等。其京及畿内二監、高年、鰥寡〓独、篤疾等。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百歳已上穀一石。八十已上穀六斗。自余穀四斗。諸国所貢力婦。自今以後。准仕丁例免其房徭。并給田二町、以充養物。
《天平七年(七三五)五月己卯【廿四】》○己卯。於宮中及大安。薬師。元興。興福四寺。転読大般若経。為消除災害。安寧国家也。
《天平七年(七三五)六月己丑【乙酉朔五】》○六月己丑。勅曰。先令并寺者。自今以後。更不須并。宜令寺寺務加修造。若有懈怠、不肯造成者。准前并之。其既并造訖。不煩分拆。
《天平七年(七三五)七月己卯【甲寅朔廿六】》○秋七月己卯。大隅。薩摩二国隼人二百九十六人。入朝。貢調物。
《天平七年(七三五)七月庚辰【廿七】》○庚辰。依忌部宿禰虫名。烏麻呂等訴。申、検時時記。聴差忌部等為幣帛使。
《天平七年(七三五)八月乙酉【甲申朔二】》○八月乙酉。太白与辰星相犯。
《天平七年(七三五)八月辛卯【八】》○辛卯。天皇御大極殿。大隅。薩麻二国隼人等、奏方楽。
《天平七年(七三五)八月壬辰【九】》○壬辰。賜二国隼人三百八十二人爵并禄。各有差。
《天平七年(七三五)八月乙未【十二】》○乙未。勅曰。如聞。比日、大宰府疫死者多。思欲救療疫気、以済民命。是以。奉幣彼部神祇。為民祷祈焉。又府大寺及別国諸寺。読金剛般若経。仍遣使賑給疫民。并加湯薬。又其長門以還諸国守、若介。専斎戒、道饗祭祀。
《天平七年(七三五)八月丙午【廿三】》○丙午。大宰府言。管内諸国、疫瘡大発。百姓悉臥。今年之間、欲停貢調。許之。
《天平七年(七三五)九月庚辰【癸丑朔廿八】》○九月庚辰。先是。美作守従五位下阿部朝臣帯麻呂等故殺四人。其族人詣官申訴。而右大弁正四位下大伴宿禰道足。中弁正五位下高橋朝臣安麻呂。少弁従五位上県犬養宿禰石次。大史正六位下葛井連諸会。従六位下板茂連安麻呂。少史正七位下志貴連広田等六人、坐不理訴人事。於是、下所司科断。承伏既訖。有詔、並宥之。
《天平七年(七三五)九月壬午【三十】》○壬午。一品新田部親王薨。遣従四位下高安王等監護葬事。又詔。遣一品舍人親王就第弔之。親王、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之第七皇子也。
《天平七年(七三五)十月丁亥【癸未朔五】》○冬十月丁亥。詔。親王薨者、毎七日供斎。以僧一百人為限。七七日斎訖者、停之。自今以後、為例行之。
《天平七年(七三五)十一月己未【壬子朔八】》○十一月己未。正四位上賀茂朝臣比売卒。勅、以散一位葬儀送之。天皇之外祖母也。
《天平七年(七三五)十一月乙丑【十四】》○乙丑。知太政官事一品舍人親王薨。遣従三位鈴鹿王等監護葬事。其儀、准太政大臣。命王親男女。悉会葬処。遣中納言正三位多治比真人県守等就第宣詔。贈太政大臣。親王、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之第三皇子也。
《天平七年(七三五)閏十一月壬午朔》○閏十一月壬午朔。日有蝕之。
《天平七年(七三五)閏十一月己丑【八】》○己丑。宮内卿従四位下高田王卒。
《天平七年(七三五)閏十一月戊戌【十七】》○戊戌。詔。以災変数見。疫癘不已。大赦天下。自天平七年閏十一月十七日昧爽以前大辟罪以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及犯八虐。常赦所不免。咸赦除之。其私鋳銭。并強盗・窃盗。並不在赦限。但鋳盗之徒、応入死罪、各降一等。高年百歳以上賜穀三石。九十以上穀二石。八十以上穀一石。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表其門閭。終身勿事。鰥寡〓独、篤疾之徒、不能自存者。所在官司、量加賑恤。
《天平七年(七三五)閏十一月庚子【十九】》○庚子。更置鋳銭司。
《天平七年(七三五)閏十一月壬寅【廿一】》○壬寅。天皇臨朝。召諸国朝集使等。中納言多治比真人県守宣勅曰。朕選卿等、任為国司。奉遵条章、僅有一両人。而或人以虚事求声誉。或人背公家向私業。因此。比年、国内弊損。百姓困乏。理不合然。自今以後。勤恪奉法者、褒賞之。懈怠無状者、貶黜之。宜知斯意、各自努力。
☆《天平七年(七三五)》是歳。年頗不稔。自夏至冬。天下患豌豆瘡〈 俗曰裳瘡。 〉夭死者多。
《天平八年(七三六)正月丁酉【辛巳朔十七】》八年春正月丁酉。天皇宴群臣於南殿。賜禄有差。
《天平八年(七三六)正月戊申【廿八】》○戊申。授正六位上坂上忌寸犬養外従五位下。
《天平八年(七三六)正月辛丑【廿一】》○辛丑。天皇臨朝。授従四位上紀朝臣男人正四位下。従五位上石川朝臣夫子。正五位下石上朝臣勝雄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奈〓麻呂。従五位上石上朝臣乙麻呂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賀茂朝臣助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三国真人広庭。当麻真人鏡麻呂。下毛野朝臣帯足。正六位上石川朝臣東人。多治比真人国人。百済王孝忠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波多朝臣古麻呂。田口朝臣三田次。紀朝臣必登。田中朝臣三上。巨勢朝臣首名。阿倍朝臣車借。佐伯宿禰浄麻呂。土師宿禰祖麻呂。丹比宿禰人足。正六位下下道朝臣真備。正六位上大蔵忌寸広足並外従五位下。
《天平八年(七三六)二月丁巳【辛亥朔七】》○二月丁巳。入唐学問僧玄〓[日+方]法師。施封一百戸、田一十町。扶翼童子八人。律師道慈法師。扶翼童子六人。
《天平八年(七三六)二月戊寅【廿八】》○戊寅。以従五位下阿倍朝臣継麻呂。為遣新羅大使。
《天平八年(七三六)三月辛巳朔》○三月辛巳朔。行幸甕原離宮。
《天平八年(七三六)三月乙酉【五】》○乙酉。車駕還宮。
《天平八年(七三六)三月庚子【二十】》○庚子。太政官奏。諸国公田。国司随郷土沽価賃租。以其価送太政官。以供公廨。奏可之。
《天平八年(七三六)四月丙寅【庚戌朔十七】》○夏四月丙寅。遣新羅使阿倍朝臣継麻呂等拝朝。
《天平八年(七三六)四月戊寅【廿九】》○戊寅。賜陸奥・出羽二国有功郡司及俘囚廿七人爵、各有差。
《天平八年(七三六)五月庚辰朔》○五月庚辰朔。日有蝕之。
《天平八年(七三六)五月辛卯【十二】》○辛卯。諸国調布。長二丈八尺。闊一尺九寸。庸布、長一丈四尺。闊一尺九寸。為端貢之。常陸曝布。上総望陀細貲。安房細布及出〓[糸+施の旁]郷庸布。依旧貢之。
《天平八年(七三六)五月丙申【十七】》○丙申。先是有勅。諸国司等、除公廨田・事力・借貸之外。不得運送者。大宰管内諸国、已蒙処分訖。但府官人者。任在辺要、禄同京官。因此、別給仕丁・公廨稲。亦漕送之物。色数立限。又一任之内、不得交関所部。但買衣食者聴之。
《天平八年(七三六)六月乙亥【己酉朔廿七】》○六月乙亥。行幸芳野離宮。
《天平八年(七三六)七月丁亥【戊寅朔十】》○秋七月丁亥。詔、賜芳野監及側近百姓物。
《天平八年(七三六)七月庚寅【十三】》○庚寅。車駕還宮。
《天平八年(七三六)七月辛卯【十四】》○辛卯。詔曰。比来。太上天皇寝膳不安。朕甚惻隠。思欲平復。宜奉為度一百人。都下四大寺七日行道。又京畿内及七道諸国百姓并僧尼有病者。給湯薬・食糧。高年百歳以上穀人四石。九十以上三石。八十以上二石。七十以上一石。鰥寡〓独、癈疾篤疾、不能自存者。所司量加賑恤。
《天平八年(七三六)八月庚午【戊申朔廿三】》○八月庚午。入唐副使従五位上中臣朝臣名代等。率唐人三人、波斯人一人拝朝。
《天平八年(七三六)十月戊申【丁未朔二】》○冬十月戊申。施唐僧道〓。波羅門僧菩提等時服。
《天平八年(七三六)十月戊辰【廿二】》○戊辰。詔曰、如聞。比年、大宰所管諸国。公事稍繁。労役不少。加以。去冬疫瘡。男女惣困。農事有廃。五穀不饒。宜免今年田租、令続民命。
《天平八年(七三六)十月癸酉【廿七】》○癸酉。夜。太白入月。星有光。
《天平八年(七三六)十一月戊寅【丙子朔三】》○十一月戊寅。天皇臨朝。詔、授入唐副使従五位上中臣朝臣名代従四位下。故判官正六位上田口朝臣養年富。紀朝臣馬主並贈従五位下。准判官従七位下大伴宿禰首名。唐人皇甫東朝。波斯人李密翳等、授位有差。
《天平八年(七三六)十一月丙戌【十一】》○丙戌。従三位葛城王。従四位上佐為王等上表曰。臣葛城等言。去天平五年。故知太政官事一品舍人親王。大将軍一品新田部親王宣勅曰。聞道。諸王等、願賜臣連姓。供奉朝廷。是故、召王等、令問其状者。臣葛城等、本懐此情。無由上達。幸遇恩勅。昧死以聞。昔者。軽堺原大宮御宇天皇曾孫建内宿禰。尽事君之忠。致人臣之節。創為八氏之祖。永遺万代之基。自此以来。賜姓命氏。或真人。或朝臣。源始王家。流終臣氏。飛鳥浄御原大宮御宇大八州天皇。徳覆四海。威震八荒。欽明文思。経天緯地。太上天皇、内脩四徳。外撫万民。化及翼鱗。沢被草木。後太上天皇。無改先軌。守而不違。率土清浄。民以寧一。于時也。葛城親母、贈従一位県犬養橘宿禰。上歴浄御原朝廷。下逮藤原大宮。事君致命。移孝為忠。夙夜忘労。累代竭力。和銅元年十一月廿一日。供奉挙国大嘗。廿五日、御宴。天皇、誉忠誠之至。賜浮杯之橘。勅曰。橘者、果子之長上。人之所好。柯凌霜雪而繁茂。葉経寒暑而不彫。与珠玉共競光。交金銀以逾美。是以、汝姓者、賜橘宿禰也。而今無継嗣者。恐失明詔。伏惟、皇帝陛下。光宅天下。充塞八〓[土+延]。化被海路之所通。徳蓋陸道之所極。方船之貢。府無空時
。河図之霊。史不絶記。四民安業。万姓謳衢。臣葛城。幸蒙遭時之恩。濫接九卿之末。進以可否。志在尽忠。身隆絳闕。妻子康家。夫、王、賜姓定氏、由来遠矣。是以。臣葛城等。願、賜橘宿禰之姓。戴先帝之厚命。流橘氏之殊名。万歳無窮。千葉相伝。
《天平八年(七三六)十一月壬辰【十七】》○壬辰。詔曰。省従三位葛城王等表。具知意趣。王等、情深謙譲。志在顕親。辞皇族之高名。請外家之橘姓。尋思所執。誠得時宜。一依来乞、賜橘宿禰。千秋万歳、相継無窮。
《天平八年(七三六)十一月甲午【十九】》○甲午。詔、免京四畿内及二監国今年田租。以秋稼頗損也。
《天平九年(七三七)正月辛酉》九年春正月辛酉、正八位下車持君長谷賜朝臣姓。
《天平九年(七三七)正月丙申【廿二】》○丙申。先是。陸奥按察使大野朝臣東人等言。従陸奥国達出羽柵、道経男勝。行程迂遠。請、征男勝村、以通直路。於是、詔持節大使兵部卿従三位藤原朝臣麻呂。副使正五位上佐伯宿禰豊人。常陸守従五位上勲六等坂本朝臣宇頭麻佐等。発遣陸奥国。判官四人。主典四人。
《天平九年(七三七)正月辛丑【廿七】》○辛丑。遣新羅使大判官従六位上壬生使主宇太麻呂。少判官正七位上大蔵忌寸麻呂等入京。大使従五位下阿倍朝臣継麻呂泊津嶋卒。副使従六位下大伴宿禰三中染病、不得入京。
《天平九年(七三七)二月戊午【乙巳朔十四】》○二月戊午。天皇臨朝。授従四位下栗林王従四位上。無位三使王。八釣王並従五位下。従四位上橘宿禰佐為正四位下。従五位上藤原朝臣豊成正五位上。正六位上多治比真人家主。外従五位下佐伯宿禰浄麻呂。阿倍朝臣豊継。下道朝臣真備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三使連人麻呂外従五位下。四品水主内親王。長谷部内親王。多紀内親王並授三品。夫人無位藤原朝臣二人〈 闕名 〉、並正三位。正五位下県犬養宿禰広刀自。無位橘宿禰古那可智並従三位。従四位上多伎女王正四位下。従四位下檜前女王従四位上。無位矢代女王正五位上。従五位下住吉女王従五位上。無位忍海女王従五位下。従四位下大神朝臣豊嶋従四位上。従五位上河上忌寸妙観。大宅朝臣諸姉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曾禰連五十日虫。大春日朝臣家主並従五位上。無位藤原朝臣吉日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大田部君若子。従六位上黄文連許志。従七位上丈部直刀自。正七位上朝倉君時。従七位下尾張宿禰小倉。正八位下小槻山君広虫。無位廬郡君並外従五位下。
《天平九年(七三七)二月己未【十五】》○己未。遣新羅使奏、新羅国、失常礼、不受使旨。於是、召五位已上并六位已下官人惣〓五人于内裏。令陳意見。
《天平九年(七三七)二月丙寅【廿二】》○丙寅。諸司奏竟見表。或言。遣使問其由。或言、発兵加征伐。
《天平九年(七三七)三月丁丑【乙亥朔三】》○三月丁丑。詔曰。毎国、令造釈迦仏像一躯。挟侍菩薩二躯。兼写大般若経一部。
《天平九年(七三七)三月壬寅【廿八】》○壬寅。遣新羅使副使正六位上大伴宿禰三中等卅人拝朝。
《天平九年(七三七)四月乙巳朔》○夏四月乙巳朔。遣使於伊勢神宮。大神社。筑紫住吉。八幡二社及香椎宮。奉幣、以告新羅無礼之状。
《天平九年(七三七)四月壬子【八】》○壬午。律師道慈言。道慈奉天勅、住此大安寺。修造以来。於此伽藍、恐有災事。私請浄行僧等。毎年、令転大般若経一部六百巻。因此。雖有雷声。無所災害。請、自今以後。撮取諸国進調庸各三段物、以充布施。請僧百五十人、令転此経。伏願。護寺鎮国、平安聖朝。以此功徳、永為恒例。勅許之。
《天平九年(七三七)四月戊午【十四】》○戊午。遣陸奥持節大使従三位藤原朝臣麻呂等言。以去二月十九日、到陸奥多賀柵。与鎮守将軍従四位上大野朝臣東人共平章。且追常陸。上総。下総。武蔵。上野。下野等六国騎兵惣一千人。開、山海両道。夷狄等、咸懐疑懼。仍差田夷遠田郡領外従七位上遠田君雄人。遣海道。差帰服狄和我君計安塁。遣山道。並以使旨慰喩、鎮撫之。仍抽勇健一百九十六人、委将軍東人。四百五十九人分配玉造等五柵。麻呂等、帥所余三百〓五人、鎮多賀柵。遣副使従五位上坂本朝臣宇頭麻佐鎮玉造柵。判官正六位上大伴宿禰美濃麻呂鎮新田柵。国大掾正七位下日下部宿禰大麻呂鎮牡鹿柵。自余諸柵、依旧鎮守。廿五日。将軍東人従多賀柵発。三月一日。帥使下判官従七位上紀朝臣武良士等及所委騎兵一百九十六人。鎮兵四百九十九人。当国兵五千人。帰服狄俘二百〓九人、従部内色麻柵発。即日、到出羽国大室駅。出羽国守正六位下田辺史難破将部内兵五百人。帰服狄一百〓人。在此駅。相待以三日。与将軍東人共入賊地。且開道而行。但賊地雪深、馬芻難得。所以、雪消草生。方始発遣。同月十一日。将軍東人廻至多賀柵。自導新開通道惣一百六十里。或剋石伐樹。或填澗疏峰。従賀美郡至出羽国最上郡玉
野八十里。雖惣是山野形勢険阻。而人馬往還無大艱難。従玉野至賊地比羅保許山八十里。地勢平坦、無有危嶮。狄俘等曰。従比羅保許山至雄勝村五十余里。其間亦平。唯有両河。毎至水漲、並用船渡。四月四日。軍屯賊地比羅保許山。先是。田辺難波状称。雄勝村俘長等三人来降。拝首云。承聞、官軍欲入我村。不勝危懼。故来請降者。東人曰。夫狄俘者其多姦謀。其言無恒。不可輙信。而重有帰順之語。仍共平章。難破議曰。発軍入賊地者。為教喩俘狄、築城居民。非必窮兵残害順服。若不許其請。凌圧直進者。俘等懼怨、遁走山野。労多功少。恐非上策。不如、示官軍之威、従此地而返。然後。難破、訓以福順。懐以寛恩。然則、城郭易守。人民永安者也。東人以為然矣。又東人本計。早入賊地。耕種貯穀。省運糧費。而今春大雪、倍於常年。由是、不得早入耕種。天時如此。已違元意。其唯営造城郭一朝可成。而守城以人。存人以食。耕種失候。将何取給。且夫兵者。見利則為。無利則止。所以、引軍而旋。方待後年、始作城郭。但為東人自入賊地。奏請将軍鎮多賀柵。今新道既通。地形親視。至於後年。雖不自入、可以成事者。臣麻呂等愚昧。不明事機。但東人久将辺要。尠謀不中。加以、親臨賊境。察其形勢。深思遠慮。量定如
此。謹録事状。伏聴勅裁。但今間無事。時属農作。所発軍士且放且奏。
《天平九年(七三七)四月辛酉【十七】》○辛酉。参議民部卿正三位藤原朝臣房前薨。送以大臣葬儀。其家固辞不受。房前、贈太政大臣正一位不比等之第二子也。
《天平九年(七三七)四月癸亥【十九】》○癸亥。大宰管内諸国。疫瘡時行。百姓多死。詔、奉幣於部内諸社以祈祷焉。又賑恤貧疫之家。并給湯薬療之。
《天平九年(七三七)五月甲戌朔》○五月甲戌朔。日有蝕之。請僧六百人、于宮中。令読大般若経焉。
《天平九年(七三七)五月壬辰【十九】》○壬辰。詔曰。四月以来。疫旱並行、田苗〓[火+焦]萎。由是。祈祷山川。奠祭神祇。未得効験。至今猶苦。朕以不徳、実致茲災。思布寛仁、以救民患。宜令国郡審録寃獄。掩骼埋〓[此+肉]。禁酒断屠。高年之徒。鰥寡〓独。及京内僧尼男女。臥疾不能自存者。量加賑給。又普賜文武職事以上物。大赦天下。自天平九年五月十九日昧爽以前死罪以下。咸従原免。其八虐劫賊。官人受財枉法。監臨主守自盗。盗所監臨。強盗・窃盗。故殺人。私鋳銭。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例。
《天平九年(七三七)六月甲辰朔》○六月甲辰朔。廃朝。以百官官人患疫也。
《天平九年(七三七)六月癸丑【十】》○癸丑。散位従四位下大宅朝臣大国卒。
《天平九年(七三七)六月甲寅【十一】》○甲寅。大宰大弐従四位下小野朝臣老卒。
《天平九年(七三七)六月辛酉【十八】》○辛酉。散位正四位下長田王卒。
《天平九年(七三七)六月丙寅【廿三】》○丙寅。中納言正三位多治比真人県守薨。左大臣正二位嶋之子也。
《天平九年(七三七)七月丁丑【癸酉朔五】》○秋七月丁丑。賑給大倭。伊豆。若狭三国飢疫百姓。」散位従四位下大野王卒。
《天平九年(七三七)七月壬午【十】》○壬午。賑給伊賀。駿河。長門三国疫飢之民。
《天平九年(七三七)七月乙酉【十三】》○乙酉。参議兵部卿従三位藤原朝臣麻呂薨。贈太政大臣不比等之第四子也。
《天平九年(七三七)七月己丑【十七】》○己丑。散位従四位下百済王郎虞卒。
《天平九年(七三七)七月乙未【廿三】》○乙未。大赦天下。詔曰。比来。縁有疫気多発。祈祭神祇。猶未得可。而今右大臣。身体有労。寝膳不穏。朕以惻隠。可大赦天下、救此病苦。自天平九年七月廿二日昧爽以前大辟罪已下、咸赦除之。其犯八虐。私鋳銭。及強窃二盗。常赦所不免者。並不在赦限。
《天平九年(七三七)七月丁酉【廿五】》○丁酉。勅、遣左大弁従三位橘宿禰諸兄。右大弁正四位下紀朝臣男人。就右大臣第。授正一位、拝左大臣。即日薨。遣従四位下中臣朝臣名代等、監護喪事。所須官給。武智麻呂、贈太政大臣不比等之第一子也。
《天平九年(七三七)八月壬寅朔》○八月壬寅朔。中宮大夫兼右兵衛率正四位下橘宿禰佐為卒。
《天平九年(七三七)八月癸卯【二】》○癸卯。命四畿内二監及七道諸国。僧尼清浄沐浴。一月之内二三度、令読最勝王経。又月六斎日、禁断殺生。
《天平九年(七三七)八月丙午【五】》○丙午。参議式部卿兼大宰帥正三位藤原朝臣宇合薨。贈太政大臣不比等之第三子也。
《天平九年(七三七)八月甲寅【十三】》○甲寅。詔曰。朕、君臨宇内、稍歴多年。而風化尚擁。黎庶未安。通旦忘寐。憂労在茲。又自春已来、災気遽発。天下百姓、死亡実多。百官人等、闕卒不少。良由朕之不徳、致此災殃。仰天慚惶。不敢寧処。故可優復百姓使得存済。免天下今年租賦及百姓宿負公私稲。公稲限八年以前。私稲七年以前。其在諸国、能起風雨、為国家有験神、未預幣帛者。悉入供幣之例。給大宮主・御巫。坐摩御巫。生嶋御巫及諸神祝部等爵。
《天平九年(七三七)八月丙辰【十五】》○丙辰。為天下太平、国土安寧。於宮中一十五処。請僧七百人。令転大般若経。最勝王経。度四百人。四畿内七道諸国五百七十八人。
《天平九年(七三七)八月庚申【十九】》○庚申。以正四位上多治比真人広成為参議。
《天平九年(七三七)八月辛酉【二十】》○辛酉。三品水主内親王薨。天智天皇之皇女也。
《天平九年(七三七)八月甲子【廿三】》○甲子。正五位下巨勢朝臣奈〓[弓+一]麻呂為造仏像司長官。
《天平九年(七三七)八月丁卯【廿六】》○丁卯。以玄〓[日+方]法師為僧正。良敏法師為大僧都。
《天平九年(七三七)九月癸巳【#申朔廿二】》○九月癸巳。詔曰。如聞。臣家之稲、貯蓄諸国。出挙百姓。求利交関。無知愚民、不顧後害。迷安乞食、忘此農務。遂逼乏困、逃亡他所。父子流離。夫婦相失。百姓幣窮、因斯弥甚。実是、国司教喩乖方之所致也。朕甚愍焉。済民之道、豈合如此。自今以後。悉皆禁断。催課百姓。一赴産業。必使不失地宜。人阜家贍。如有違者。以違勅論。其物没官。国郡官人。即解見任。是日。停筑紫防人、帰于本郷。差筑紫人、令戍壱伎・対馬。
《天平九年(七三七)九月己亥【廿八】》○己亥。以従三位鈴鹿王為知太政官事。従三位橘宿禰諸兄為大納言。正四位上多治比真人広成為中納言。」広成及百済王南典並授従三位。従四位下高安王従四位上。無位諱〈 天宗高紹天皇也。 〉道祖王並従四位下。無位倉橋王。明石王。宇治王。神前王。久勢王。河内王。尾張王。古市王。大井王。安宿王並従五位下。正五位下巨勢朝臣奈〓[弓+一]麻呂。正五位上藤原朝臣豊成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大伴宿禰牛養。高橋朝臣安麻呂。石上朝臣乙麻呂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県犬養宿禰石次。吉田連宜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石河朝臣麻呂従五位上。正六位上阿倍朝臣吾人。石川朝臣牛養。多治比真人牛養。阿倍朝臣佐美麻呂。従六位下巨勢朝臣浄成。従六位上藤原朝臣乙麻呂。藤原朝臣永手。藤原朝臣広嗣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為奈真人馬養。紀朝臣鹿人。賀茂朝臣高麻呂。路真人宮守。波多朝臣孫足。従六位下佐伯宿禰常人。正六位上平群朝臣広成。〈 在唐、未帰 〉大宅朝臣君子。穂積朝臣老人。従六位上大伴宿禰〓[示+古]信備。正六位上柿本朝臣浜名。太朝臣国吉。正六位下巨勢斐太朝臣嶋村。菅生朝臣古麻呂。正六位上小野朝臣東人。正六位下中臣熊凝朝臣五百嶋。正七位上阿
倍朝臣虫麻呂。従七位上県犬養宿禰大国。正六位上土師宿禰御目。高麦太。民忌寸大梶。於忌寸人主。文忌寸馬養。大津連船人並外従五位下。」因施両京・四畿・二監僧正以下沙弥尼已上。惣二千三百七十六人綿并塩、各有差。
《天平九年(七三七)十月壬寅【辛丑朔二】》○冬十月壬寅。令左右京職停収徭銭。
《天平九年(七三七)十月丁未【七】》○丁未。停額外散位輸続労銭。」贈民部卿正三位藤原朝臣房前正一位左大臣。并賜食封二千戸於其家。限以廿年。
《天平九年(七三七)十月己未【十九】》○己未。地震。
《天平九年(七三七)十月庚申【二十】》○庚申。天皇御南苑。授従五位下安宿王従四位下。無位黄文王従五位下、円方女王。紀女王。忍海部女王並従四位下。
《天平九年(七三七)十月甲子【廿四】》○甲子。令百官人等貢薪一千荷。従三位鈴鹿王已下。文官番上已上。躬担進于中宮供養院。
《天平九年(七三七)十月丙寅【廿六】》○丙寅。講金光明最勝王経于大極殿。朝廷之儀、一同元日。請律師道慈為講師。堅蔵為読師。聴衆一百。沙弥一百。
《天平九年(七三七)十一月癸酉【辛未朔三】》○十一月癸酉。遣使于畿内及七道。令造諸神社。
《天平九年(七三七)十一月甲戌【四】》○甲戌。加置鋳銭司史生六員。通前十六員。
《天平九年(七三七)十一月己丑【十九】》○己丑。以従四位下石川王為宮内卿。
《天平九年(七三七)十一月壬辰【廿二】》○壬辰。宴群臣於中宮。散位正六位上大倭忌寸小東人。大外記従六位下大倭忌寸水守二人。賜姓宿禰。自余族人連姓。為有神宣也。又授小東人外従五位下。宴訖、五位已上賜物有差。但大倭宿禰小東人。水守。賜〓[糸+施の旁]各廿疋。
《天平九年(七三七)十二月辛亥【庚子朔十二】》○十二月辛亥。以兵部卿従四位下藤原朝臣豊成為参議。
《天平九年(七三七)十二月壬戌【廿三】》○壬戌。外従五位下菅生朝臣古麻呂為神祇大副。外従五位下阿倍朝臣虫麻呂為皇后宮亮。外従五位下中臣熊凝朝臣五百嶋為員外亮。従五位下池辺王為内匠頭。外従五位上秦忌寸朝元為図書頭。従五位下宇治王為内蔵頭。外従五位下高麦太為陰陽頭兼陰陽師。外従五位下小治田朝臣諸人為散位頭。従五位下神前王為治部大輔。外従五位下大倭宿禰清国為玄蕃頭。外従五位下土師宿禰三目為諸陵頭。従五位下阿倍朝臣吾人為主計頭。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兄麻呂為主税頭。従五位下石川朝臣牛養為大蔵少輔。外従五位下紀朝臣鹿人為主殿頭。従四位上御原王為弾正尹。外従五位下穂積朝臣老人為左京亮。従四位下門部王為右京大夫。外従五位下太朝臣国吉為亮。
《天平九年(七三七)十二月丙寅【廿七】》○丙寅。改大倭国。為大養徳国。是日。皇太夫人藤原氏、就皇后宮、見僧正玄〓[日+方]法師。天皇亦幸皇后宮。皇太夫人為沈幽憂、久廃人事。自誕天皇、未曾相見。法師一看。恵然開晤。至是、適与天皇相見。天下莫不慶賀。即施法師〓[糸+施の旁]一千疋。綿一千屯。糸一千〓[糸+句]。布一千端。又賜中宮職官人六人位各有差。亮従五位下下道朝臣真備授従五位上。少進外従五位下阿倍朝臣虫麻呂従五位下。外従五位下文忌寸馬養外従五位上。
☆《天平九年(七三七)是年》是年春。疫瘡大発。初自筑紫来。経夏渉秋。公卿以下天下百姓。相継没死不可勝計。近代以来、未之有也。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十二



《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十三〈 起天平十年正月、尽十二年十二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
 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天璽国押開豊桜彦天皇〈 聖武天皇 〉
《天平十年(七三八)正月庚午朔》十年春正月庚午朔。天皇御中宮。宴侍臣。饗五位已上於朝堂。信濃国献神馬。黒身白髦尾。
《天平十年(七三八)正月壬午【十三】》○壬午。立阿倍内親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但謀殺殺訖。私鋳銭。強窃二盗、不在赦限。若罪至死、降一等。其六位已下、進位一階。高年、窮乏孝義人等。量加賑恤。又貢瑞人、賜爵及物。并免出瑞郡当年之庸。是日。授大納言従三位橘宿禰諸兄正三位。拝右大臣。従三位鈴鹿王授正三位。正五位上大伴宿禰牛養。高橋朝臣安麻呂。石上朝臣乙麻呂並従四位下。
《天平十年(七三八)正月丙戌【十七】》○丙戌。皇帝幸松林。賜宴於文武官主典已上。賚禄有差。
《天平十年(七三八)正月乙未【廿六】》○乙未。以従四位下石上朝臣乙麻呂為左大弁。中納言従三位多治比真人広成為兼式部卿。従四位下巨勢朝臣奈〓[弓+一]麻呂為民部卿。
《天平十年(七三八)正月》是月。大宰府奏。新羅使級〓[冫+食]金想純等一百〓七人来朝。
《天平十年(七三八)二月丁巳【己亥朔十九】》○二月丁巳。筑紫宗形神主外従五位下宗形朝臣鳥麻呂授外従五位上。出雲国造外正六位上出雲臣広嶋外従五位下。
《天平十年(七三八)三月辛未【己巳朔三】》○三月辛未。従六位上背奈公福信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十年(七三八)三月丙申【廿八】》○丙申。施山階寺食封一千戸。鵤寺食封二百戸。隅院食封一百戸。又限五年、施観世音寺食封一百戸。
《天平十年(七三八)四月乙卯【己亥朔十七】》○夏四月乙卯。詔。為令国家隆平宜令京畿内七道諸国、三日内、転読最勝王経。
《天平十年(七三八)四月庚申【廿二】》○庚申。従五位下佐伯宿禰浄麻呂為左衛士督。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広嗣為大養徳守。式部少輔如故。従五位下百済王孝忠為遠江守。外従五位下佐伯宿禰常人為丹波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兄麻呂為美作守。外従五位下柿本朝臣浜名為備前守。外従五位下大宅朝臣君子為筑前守。外従五位下田中朝臣三上為肥後守。外従五位下陽侯史真身為豊後守。
《天平十年(七三八)五月庚午【戊辰朔三】》○五月庚午。停東海。東山。山陰。山陽。西海等道諸国健児。
《天平十年(七三八)五月辛卯【廿四】》○辛卯。使右大臣正三位橘宿禰諸兄。神祇伯従四位下中臣朝臣名代。右少弁従五位下紀朝臣宇美。陰陽頭外従五位下高麦太。齎神宝奉于伊勢大神宮。
《天平十年(七三八)六月戊戌朔》○六月戊戌朔。武蔵守従四位下粟田朝臣人上卒。
《天平十年(七三八)六月辛酉【廿四】》○辛酉。遣使大宰、賜饗於新羅使金想純等。便即放還。
《天平十年(七三八)七月癸酉【丁卯朔七】》○秋七月癸酉。天皇御大蔵省、覧相撲。晩頭、転御西池宮。因指殿前梅樹。勅右衛士督下道朝臣真備及諸才子曰。人皆有志。所好不同。朕、去春、欲翫此樹。而未及賞翫。花葉遽落。意甚惜焉。宜各賦春意、詠此梅樹。文人卅人、奉詔賦之。因賜五位已上〓[糸+施の旁]廿疋。六位已下各六疋。
《天平十年(七三八)七月丙子【十】》○丙子。左兵庫少属従八位下大伴宿禰子虫。以刀斫殺右兵庫頭外従五位下中臣宮処連東人。初子虫、事長屋王、頗蒙恩遇。至是、適与東人任於比寮。政事之隙、相共囲碁。語及長屋王。憤発而罵。遂引剣斫而殺之。東人、即誣告長屋王事之人也。
《天平十年(七三八)閏七月癸卯【丁酉朔七】》○閏七月癸卯。以従五位下阿倍朝臣沙弥麻呂為少納言。従五位下紀朝臣宇美為右中弁。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牛養為少弁。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加美為中務大輔。従五位下阿倍朝臣虫麻呂為少輔。従五位下大井王為左大舍人頭。従五位下久世王為内蔵頭。従四位下道祖王為散位頭。従五位下阿倍朝臣吾人為治部少輔。従四位下安宿王為玄蕃頭。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国人為民部少輔。従五位下石川朝臣牛養為主計頭。外従五位上文忌寸馬養為主税頭。従五位上石川朝臣麻呂為兵部大輔。外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百世為少輔。従五位下宇治王為刑部大輔。外従五位下大養徳宿禰小東人為少輔。従五位下小田王為大蔵大輔。従五位下路真人虫麻呂為少輔。正五位下吉田連宜為典薬頭。外従五位下大伴宿禰麻呂為右京亮。従四位下大伴宿禰牛養為摂津大夫。外従五位下中臣熊凝朝臣五百嶋為亮。
《天平十年(七三八)閏七月乙巳【九】》○乙巳。以行達法師。栄弁法師。為少僧都。行信法師為律師。
《天平十年(七三八)閏七月丁巳【廿一】》○丁巳。外従五位下引田朝臣虫麻呂為斎宮長官。外従五位下小野朝臣東人為左兵衛佐。
《天平十年(七三八)八月乙亥【丙寅朔十】》○八月乙亥。外従五位下中臣熊凝朝臣五百嶋為皇后宮亮。外従五位下於忌寸人主為摂津亮。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広足為武蔵守。従五位下当麻真人鏡麻呂為因幡守。従五位下息長真人名代為備中守。外従五位下大伴直蜷淵麻呂為伊予守。外従五位下小治田朝臣諸人為豊後守。
《天平十年(七三八)八月甲申【十九】》○甲申。停山陽道諸国借貸。大税出挙如旧。
《天平十年(七三八)八月辛卯【廿六】》○辛卯。令天下諸国造国郡図進。
《天平十年(七三八)九月丙申朔》○九月丙申朔。日有蝕之。
《天平十年(七三八)九月庚子【五】》○庚子。内礼司主礼六人。始令把笏。
《天平十年(七三八)九月辛丑【六】》○辛丑。地震。
《天平十年(七三八)九月甲寅【十九】》○甲寅。伊勢国飯高郡人無位伊勢直族大江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十年(七三八)十月丁卯【乙丑朔三】》○冬十月丁卯。免京畿内、芳野・和泉監今年田租。
《天平十年(七三八)十月己丑【廿五】》○己丑。遣巡察使於七道諸国。採訪国宰政迹、黎民労逸。
《天平十年(七三八)十月甲午【三十】》○甲午。大宰大弐正四位下紀朝臣男人卒。
《天平十年(七三八)十二月丁卯【甲子朔四】》○十二月丁卯。従五位下宇治王為中務大輔。従四位下高橋朝臣安麻呂為大宰大弐。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広嗣為少弐。
《天平十年(七三八)十二月戊寅【十五】》○戊寅。仕丁役畢還郷。始給程糧。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正月甲午朔》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出雲国献赤烏。越中国献白烏。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正月丙午【十三】》○丙午。天皇御中宮。授正三位橘宿禰諸兄従二位。従四位上大石王正四位下。従五位下黄文王。無位大市王並従四位下。無位茨田王従五位下。従四位下藤原朝臣豊成正四位下。正五位下県犬養宿禰石次従四位下。従五位上賀茂朝臣助正五位上。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占部正五位下。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加美。紀朝臣宇美。藤原朝臣仲麻呂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小治田朝臣広耳。大伴宿禰〓[示+古]信備。佐伯宿禰常人並従五位下。外従五位下坂上伊美伎犬養外従五位上。正六位上倭武助。麻呂田連陽春。塩屋連古麻呂。物部依羅朝臣人会。紀朝臣豊川。村国連子虫並外従五位下。正四位下竹野女王。従四位下無漏女王並従三位。正四位下多伎女王正四位上。従四位下大和女王。広湍女王。日置女王。粟田女王。河内女王。丹生女王並従四位上。従五位下春日女王。無位小長谷女王。坂合部女王。高橋女王。茨田女王。陽胡女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吉日。正五位下大宅朝臣諸姉並従四位下。従五位下宇遅女王。無位中臣殖栗連豊日並従五位上。無位紀朝臣意美奈。采女朝臣首名。采女朝臣若。岡連君子並従五位下。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二月戊子【癸亥朔廿六】》○二月戊子。詔曰。皇后寝膳不安。弥益疲労。朕見此苦情甚惻隠。宜大赦天下、救済病患。自天平十一年二月廿六日戌時以前。大辟罪以下及八虐。常赦所不免者。咸赦除之。其癈疾之徒、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仍令長官親自慰問量給湯薬。僧尼亦同。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二月壬辰【三十】》○壬辰。勅。二月廿六日赦書云。敢以赦前事告言者、以其罪罪之。宜暫可停。若百姓、心懐私愁、欲披陳者、恣聴之。巡察使宜随事問知。具状録奏。勿依赦書罪告人。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三月甲午【癸巳朔二】》○三月甲午。天皇行幸甕原離宮。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三月丁酉【五】》○丁酉。車駕還宮。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三月癸丑【廿一】》○癸丑。詔曰。朕、恭膺宝命。君臨区宇。未明求衣。日昃忘膳。即得従四位上治部卿茅野王等奏称。得大宰少弐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伯等解称。対馬嶋目正八位上養徳馬飼連乙麻呂所獲神馬。青身白髦尾。謹検符瑞図曰。青馬白髦尾者、神馬也。聖人為政。資服有制。則神馬出。又曰。王者事百姓、徳至丘陵。則沢出神馬。実合大瑞者。斯乃、宗廟所祐。社稷所〓[貝+兄]。朕以不徳。何堪独受。天下共悦。理允恒典。宜賑給孝子・順孫、高年、鰥寡〓独。及不能自存者。其進馬人、賜爵五級并物。免出馬郡今年庸調。自余郡之庸。国司史生以上。亦各賜物。宜体此懐聿遵朕志焉。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三月乙卯【廿三】》○乙卯。天皇及太上天皇、行幸甕原離宮。授外従五位上坂上伊美吉犬養従五位下。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三月戊午【廿六】》○戊午。車駕還宮。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三月庚申【廿八】》○庚申。石上朝臣乙麻呂坐姦久米連若売。配流土左国。若売配下総国焉。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四月甲子【壬戌朔三】》○夏四月甲子。詔曰。省従四位上高安王等去年十月廿九日表。、具知意趣。王等、謙沖之情。深懐辞族。忠誠之至。厚在慇懃。顧思所執。志不可奪。今依所請、賜大原真人之姓。子子相承。歴万代而無絶。孫孫永継、冠千秋以不窮。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四月戊辰【七】》○戊辰。中納言従三位多治比真人広成薨。左大臣正二位嶋之第五子也。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四月乙亥【十四】》○乙亥。令天下諸国改駄馬一疋所負之重大二百斤。以百五十斤為限。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四月戊寅【十七】》○戊寅。正六位上百済王敬福授従五位下。正六位上田辺史難波外従五位下。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四月壬午【廿一】》○壬午。陸奥国按察使兼鎮守府将軍大養徳守従四位上勲四等大野朝臣東人。民部卿兼春宮大夫従四位下巨勢朝臣奈弖麻呂。摂津大夫従四位下大伴宿禰牛養。式部大輔従四位下県犬養宿禰石次為参議。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五月甲寅【壬辰朔廿三】》○五月甲寅。詔曰。諸国郡司。徒多員数。無益任用。侵損百姓、為蠧実深。仍省旧員改定。大郡、大領・少領・主政各一人。主帳二人。上郡、大領・少領・主政・主帳各一人。中郡、大領・少領・主帳各一人。下郡亦同。小郡、領主帳各一人。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五月辛酉【三十】》○辛酉。詔曰。天下諸国。今年出挙正税之利、皆免之。諸家封戸之租。依令、二分。一分入官。一分給主者。自今以後、全賜其主。運送傭食、割取其租。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六月戊寅【壬戌朔十七】》○六月戊寅。令諸国駅起稲、咸悉混合正税。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六月癸未【廿二】》○癸未。縁停兵士。国府兵庫、点白丁。作番令守之。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六月甲申【廿三】》○甲申。賜出雲守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年足。〓[糸+施の旁]卅疋。布六十端。正税三万束。賞善政也。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七月乙未【辛卯朔五】》○秋七月乙未。授外従五位下背奈公福信従五位下。正六位上新城連吉足外従五位下。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七月癸卯【十三】》○癸卯。渤海使副使雲麾将軍己珎蒙等来朝。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七月甲辰【十四】》○甲辰。詔曰。方今孟秋。苗子盛秀。欲令風雨調和、年穀成熟。宜令天下諸寺転読五穀成熟経。并悔過七日七夜焉。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八月丙子【辛酉朔十六】》○八月丙子。太政官処分。式部省蔭子孫并位子等、不限年之高下。皆下大学、一向学問焉。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九月庚寅朔》○九月庚寅朔。日有蝕之。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十月甲子【庚申朔五】》○冬十月甲子。従四位下小野朝臣牛養卒。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十月丙子【十七】》○丙子。少僧都行達為大僧都。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十月丙戌【廿七】》○丙戌。入唐使判官外従五位下平郡朝臣広成。并渤海客等入京。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十一月辛卯【己丑朔三】》○十一月辛卯。平郡朝臣広成等拝朝。初広成。天平五年、随大使多治比真人広成入唐。六年十月、事畢却帰。四船同発、従蘇州入海。悪風忽起、彼此相失。広成之船一百一十五人、漂着崑崙国。有賊兵来囲、遂被拘執。船人、或被殺、或迸散。自余九十余人、着瘴死亡。広成等四人。僅免死、得見崑崙王。仍給升糧、安置悪処。至七年。有唐国欽州熟崑崙到彼。便被偸載。出来、既帰唐国。逢本朝学生阿倍仲満。便奏、得入朝。請取渤海路帰朝。天子許之。給船糧発遣。十年三月。従登州入海。五月、到渤海界。適遇其王大欽茂差使。欲聘我朝。即時同発。及渡沸海。渤海一船、遇浪傾覆。大使胥要徳等〓人没死。広成等、率遣衆。到著出羽国。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十二月戊辰【己未朔十】》○十二月戊辰。渤海使己珎蒙等拝朝。上其王啓并方物。其詞曰。欽茂啓。山河杳絶。国土夐遥。佇望風猷。唯増傾仰。伏惟。天皇聖叡。至徳遐暢。奕葉重光。沢流万姓。欽茂、忝継祖業。濫惣如始。義洽情深。毎脩隣好。今彼国使朝臣広業等。風潮失便。漂落投此。毎加優賞。欲待来春放廻。使等貪前。苦請乃年帰去。訴詞至重。隣義非軽。因備行資。即為発遣。仍差若忽州都督胥要徳等充使。領広業等令送彼国。并附大虫皮・羆皮各七張。豹皮六張。人参三十斤。密三斛進上。至彼、請検領。
《天平十一年(七三九)十二月己卯【廿一】》○己卯。外従五位下平郡朝臣広成授正五位上。自余水手已上。亦各有級。正六位上禰仁傑外従五位下。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正月》十二年春正月戊子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賀。渤海郡使・新羅学語等、同亦在列。但奉翳美人、更着袍袴。」飛騨国献白狐・白雉。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正月甲午【七】》○甲午。渤海郡副使雲麾将軍己珎蒙等。授位各有差。即賜宴於朝堂。賜渤海郡王美濃〓[糸+施の旁]卅疋。絹卅疋。糸一百五十〓[糸+句]。調綿三百屯。己珎蒙美濃〓[糸+施の旁]廿疋。絹十疋。糸五十〓[糸+句]。調綿二百屯。自余各有差。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正月庚子【十三】》○庚子。天皇御中宮。授従四位下塩焼王従四位上。無位奈良王。守部王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広足正五位上。従五位上紀朝臣麻路。石川朝臣加美。藤原朝臣仲麻呂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年足。佐伯宿禰浄麻呂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巨勢麻呂。藤原朝臣八束。安倍朝臣嶋麻呂。多治比真人土作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大伴宿禰三中。宗形朝臣赤麻呂。紀朝臣可比佐。大伴宿禰犬養。車持朝臣国人並外従五位下。」又以外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犬養為遣渤海大使。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正月癸卯【十六】》○癸卯。天皇御南苑、宴侍臣。饗百官及渤海客於朝堂。五位已上賜摺衣。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正月甲辰【十七】》○甲辰。天皇御大極殿南門、観大射。五位已上射了。乃命渤海使己珎蒙等射焉。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正月丙辰【廿九】》○丙辰。遣使就客館。贈渤海大使忠武将軍胥要徳従二位。首領無位己閼棄蒙従五位下。并賻調布一百十五端。庸布六十段。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正月丁巳【三十】》○丁巳。天皇御中宮閤門。己珎蒙等奏本国楽。賜帛綿各有差。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二月己未【戊午朔二】》○二月己未。己珎蒙等還国。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二月甲子【七】》○甲子。行幸難波宮。以知太政官事正三位鈴鹿王。正四位下兵部卿藤原朝臣豊成為留守。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二月庚午【十三】》○庚午。給摂津国百姓稲籾、各有差。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二月丙子【十九】》○丙子。百済王等奏風俗楽。授従五位下百済王慈敬従五位上。正六位上百済王全福従五位下。是日。車駕還宮。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二月辛巳【廿四】》○辛巳。賜陪従右大臣已下、五位已上禄、各有差。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三月辛丑【丁亥朔十五】》○三月辛丑。以外従五位下紀朝臣必登為遣新羅大使。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四月戊午【丁巳朔二】》○夏四月戊午。遣新羅使等拝辞。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四月丙子【二十】》○丙子。遣渤海使等辞見。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五月乙未【丙戌朔十】》○五月乙未。天皇幸右大臣相楽別業。宴飲酣暢。授大臣男無位奈良麻呂従五位下。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五月丁酉【十二】》○丁酉。車駕還宮。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六月庚午【丙辰朔十五】》○六月庚午。勅曰。朕、君臨八荒。奄有万姓。履薄馭朽。情深覆育。求衣忘寝。思切納隍。恒念、何答上玄。人民有休平之楽。能称明命。国家致寧泰之栄者。信是、被於寛仁。挂網之徒。保身命而得寿。布於鴻恩。窮乏之類。脱乞微而有息。宜大赦天下。自天平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戌時以前大辟以下。咸赦除之。兼天平十一年以前公私所負之稲。悉皆原免。其監臨主守自盗。盗所監臨。故殺人・謀殺人殺訖。私鋳銭作具既備。強盗・窃盗。姦他妻。及中衛舍人。左右兵衛。左右衛士。衛門府衛士。門部。主帥。使部等、不在赦限。其流人穂積朝臣老。多治比真人祖人。名負・東人。久米連若女等五人。召令入京。大原采女勝部鳥女還本郷。小野王。日奉弟日女。石上乙麻呂。牟牟礼大野。中臣宅守。飽海古良比。不在赦限。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六月甲戌【十九】》○甲戌。令天下諸国、毎国写法華経十部。并建七重塔焉。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八月甲戌【乙卯朔二十】》○秋八月甲戌。和泉監并河内国焉。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八月癸未【廿九】》○癸未。大宰少弐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広嗣上表。指時政之得失。陳天地之災異。因以除僧正玄〓[日+方]法師。右衛士督従五位上下道朝臣真備為言。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九月丁亥【乙酉朔三】》○九月丁亥。広嗣遂起兵反。勅、以従四位上大野朝臣東人為大将軍。従五位上紀朝臣飯麻呂為副将軍。軍監・軍曹各四人。徴発東海。東山。山陰。山陽。南海五道軍一万七千人。委東人等、持節討之。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九月戊子【四】》○戊子。召隼人廿四人於御在所。右大臣橘宿禰諸兄宣勅、授位各有差。并賜当色服発遣。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九月己丑【五】》○己丑。勅従五位上佐伯宿禰常人。従五位下阿倍朝臣虫麻呂等。亦発遣任用軍事。」従五位下神前王賜姓甘南備真人。補摂津亮。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九月乙未【十一】》○乙未。遣治部卿従四位上三原王等、奉幣帛于伊勢大神宮。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九月己亥【十五】》○己亥。勅四畿内七道諸国曰。比来、縁筑紫境有不軌之臣。命軍討伐。願依聖祐欲安百姓。故今国別造観世音菩薩像壱躯、高七尺。并写観世音経一十巻。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九月乙巳【廿一】》○乙巳。勅大将軍大野朝臣東人等曰。得奏状、知遣新羅使船来泊長門国。其船上物者、便蔵当国。使中有人、可採用者。将軍、宜任用之。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九月戊申【廿四】》○戊申。大将軍東人等言。殺獲賊徒豊前国京都郡鎮長大宰史生従八位上小長谷常人。企救郡板櫃鎮小長凡河内田道。但大長三田塩籠者。着箭二隻、逃竄野裏。生虜登美・板櫃。京都三処営兵一千七百六十七人。器仗十七事。仍差長門国豊浦郡少領外正八位上額田部広麻呂。将精兵〓人。以今月廿一日発渡。又差勅使従五位上佐伯宿禰常人。従五位下安倍朝臣虫麻呂等。将隼人廿四人并軍士四千人。以今月廿二日発渡。令鎮板櫃営。東人等将後到兵。尋応発渡。又間諜申云。広嗣、於遠珂郡家。造軍営、儲兵弩。而挙烽火、徴発。国内兵矣。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九月己酉【廿五】》○己酉。大将軍東人等言。豊前国京都郡大領外従七位上〓[木+若]田勢麻呂。将兵五百騎。仲津郡擬少領無位膳東人。兵八十人。下毛郡擬少領無位勇山伎美麻呂。築城郡擬少領外大初位上佐伯豊石。兵七十人。来帰官軍。又豊前国百姓豊国秋山等殺逆賊三田塩籠。又上毛郡擬大領紀宇麻呂等三人。共謀斬賊徒首四級。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九月癸丑【廿九】》○癸丑。勅筑紫府管内諸国官人百姓等曰。逆人広嗣、小来凶悪。長益詐姦。其父故式部卿常欲除棄。朕不能許。掩蔵至今。比在京中、讒乱親族。故令遷遠。冀其改心。今聞。擅為狂逆。擾乱人民。不孝不忠。違天背地。神明所棄。滅在朝夕。前已遣勅符。報知彼国。又聞。或有逆人。捉害送人。不令遍見。故更遣勅符数十条。散擲諸国。百姓見者。早宜承知。如有人、雖本与広嗣同心起謀。今能改心悔過。斬殺広嗣、而息百姓者。白丁賜五位已上。官人随等加給。若身被殺者、賜其子孫。忠臣義士。宜速施行。大軍続須発入。宜知此状。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月戊午【甲寅朔五】》○冬十月戊午。遣渤海郡使外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犬養等来帰。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月壬戌【九】》○壬戌。詔大将軍東人、令祈請八幡神焉。」大将軍東人等言。逆賊藤原広嗣率衆一万許騎。到板櫃河。広嗣親自率隼人軍為前鋒。即編木為船。将渡河。于時、佐伯宿禰常人。安倍朝臣虫麻呂。発弩射之。広嗣衆却、到於河西。常人等率軍士六千余人陳于河東。即令隼人等呼云。随逆人広嗣、拒捍官軍者。非直滅其身。罪及妻子親族者。則広嗣所率隼人并兵等。不敢発箭。于時、常人等呼広嗣十度。而猶不答。良久、広嗣乗馬出来云。承勅使到来。其勅使者為誰。常人等答云。勅使、衛門督佐伯大夫。式部少輔安倍大夫。今在此間者。広嗣云。而今知勅使。即下馬。両段再拝、申云。広嗣、不敢捍朝命。但請朝廷乱人二人耳。広嗣敢捍朝廷者。天神地祇罰殺。常人等云。為賜勅符喚大宰典已上。何故発兵押来。広嗣不能弁答。乗馬却還。時、隼人三人、直従河中泳来降服。則朝廷所遣隼人等。扶救、遂得着岸。仍降服隼人二十人。広嗣之衆十許騎、来帰官軍。獲虜器械如別。又降服隼人贈唹君多理志佐申云。逆賊広嗣謀云。従三道往。即広嗣自率大隅。薩摩。筑前。豊後等国軍合五千人許。従鞍手道往。綱手率筑後。肥前等国軍合五千人許人。従豊後国往。多胡古麻呂〈 不知所率軍数。 〉従田河
道往。但広嗣之衆、到来鎮所。綱手・多胡古麻呂未到。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月戊辰【十五】》○戊辰。遣新羅国使外従五位下紀朝臣必登等還帰。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月壬申【十九】》○壬申。任造伊勢国行宮司。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月丙子【廿三】》○丙子。任次第司。以従四位上塩焼王為御前長官。従四位下石川王為御後長官。正五位下藤原朝臣仲麻呂為前騎兵大将軍。正五位下紀朝臣麻路為後騎兵大将軍。徴発騎兵。東西史部。秦忌寸等惣四百人。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月己卯【廿六】》○己卯。勅大将軍大野朝臣東人等曰。朕、縁有所意。今月之末。暫往関東。雖非其時。事不能已。将軍知之、不須驚怪。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月壬午【廿九】》○壬午。行幸伊勢国。以知太政官事兼式部卿正二位鈴鹿王。兵部卿兼中衛大将正四位下藤原朝臣豊成為留守。是日。到山辺郡竹谿村堀越頓宮。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月癸未【三十】》○癸未。車駕到伊賀国名張郡。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一月甲申朔》○十一月甲申朔。到伊賀郡安保頓宮宿。大雨。途泥、人馬疲煩。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一月乙酉【二】》○乙酉。到伊勢国壱志郡河口頓宮。謂之関宮也。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一月丙戌【三】》○丙戌。遣少納言従五位下大井王。并中臣・忌部等。奉幣帛於大神宮。車駕停御関宮十箇日。是日。大将軍東人等言。進士無位安倍朝臣黒麻呂、以今月廿三日丙子、捕獲逆賊広嗣於肥前国松浦郡値嘉嶋長野村。詔報曰。今覧十月廿九日奏。知捕得逆賊広嗣。其罪顕露、不在可疑。宜依法処決。然後奏聞。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一月丁亥【四】》○丁亥。遊猟于和遅野。免当国今年租。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一月戊子【五】》○戊子。大将軍東人等言。以今月一日。於肥前国松浦郡。斬広嗣・綱手已訖。菅成以下従人已上。及僧二人者。禁正身、置大宰府。其歴名如別。又以今月三日。差軍曹海犬養五百依。発遣。令迎逆人。広嗣之従三田兄人等廿余人。申云。広嗣之船、従知駕嶋発。得東風往四ケ日。行見嶋。船上人云。是耽羅嶋也。于時東風猶扇。船留海中。不肯進行。漂蕩已経一日一夜。而西風卒起。更吹還船。於是。広嗣自捧駅鈴一口云。我是大忠臣也。神霊棄我哉。乞頼神力。風波暫静。以鈴投海。然猶風波弥甚。遂着等保知駕嶋色都嶋矣。広嗣、式部卿馬養之第一子也。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一月乙未【十二】》○乙未。車駕従河口発。到壱志郡宿。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一月丁酉【十四】》○丁酉。進至鈴鹿郡赤坂頓宮。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一月甲辰【廿一】》○甲辰。詔、陪従文武官。并騎兵及子弟等。賜爵人一級。但騎兵父者。雖不在陪従。賜爵二級。授従二位橘宿禰諸兄正二位。従四位上智努王。塩焼王並正四位下。従四位下石川王。長田王。守部王。道祖王。安宿王。黄文王並従四位上。無位山背王従四位下。従五位下矢釣王。大井王。茨田王並従五位上。従四位上大原真人高安正四位下。正五位下紀朝臣麻呂。藤原朝臣仲麻呂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下道朝臣真備。佐伯宿禰清麻呂。佐伯宿禰常人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家主。阿倍朝臣吾人。多治比真人牛養。大伴宿禰〓[示+古]信備。百済王全福。阿倍朝臣佐美麻呂。阿倍朝臣虫麻呂。藤原朝臣八束。橘宿禰奈良麻呂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多治比真人木人。藤原朝臣清河。外従五位下民忌寸大楫並従五位下。外従五位下菅生朝臣古麻呂。紀朝臣鹿人。宗形朝臣赤麻呂。引田朝臣虫麻呂。物部依羅朝臣人会。高麦太。大蔵忌寸広足。倭武助。村国連子虫並外従五位上。正六位上当麻真人広名。紀朝臣広名。笠朝臣蓑麻呂。小野朝臣綱手。枚田忌寸安麻呂。秦前大魚。文忌寸黒麻呂。日根造大田。守部連牛養。酒波人麻呂。外少初位上壱師君族古麻呂並外従五位下。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一月乙巳【廿二】》○乙巳。賜五位已上〓[糸+施の旁]各有差。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一月丙午【廿】》○丙午。従赤坂発到朝明郡。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一月戊申【廿五】》○戊申。至桑名郡石占頓宮。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一月己酉【廿六】》○己酉。到美濃国当伎郡。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一月庚戌【廿七】》○庚戌。賜伊勢国高年百姓百歳已下、八十歳已上者大税、各有差。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二月癸丑朔》○十二月癸丑朔。到不破郡不破頓宮。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二月甲寅【二】》○甲寅。幸宮処寺及曳常泉。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二月丙辰【四】》○丙辰。解騎兵司。令還入京。皇帝巡観国城。晩頭、奏新羅楽・飛騨楽。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二月丁巳【五】》○丁巳。賜美濃国郡司及百姓有労勤者位一級。正五位上賀茂朝臣助授従四位下。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二月戊午【六】》○戊午。従不破発、至坂田郡横川頓宮。是日。右大臣橘宿禰諸兄、在前而発。経略山背国相楽郡恭仁郷。以擬遷都故也。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二月己未【七】》○己未。従横川発、到犬上頓宮。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二月丙寅【十四】》○丙寅。外従六位上調連馬養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二月辛酉【九】》○辛酉。従犬上発、到蒲生郡宿。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二月壬戌【十】》○壬戌。従蒲生郡宿発到野洲頓宮。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二月癸亥【十一】》○癸亥。従野洲発、到志賀郡禾津頓宮。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二月乙丑【十三】》○乙丑。幸志賀山寺礼仏。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二月丙寅【十四】》○丙寅。賜近江国郡司位一級。従禾津発、到山背国相楽郡玉井頓宮。
《天平十二年(七四〇)十二月丁卯【十五】》○丁卯。皇帝在前幸恭仁宮。始作京都矣。太上天皇・皇后在後而至。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十三



《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十四〈 起天平十三年正月、尽十四年十二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
 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天璽国押開豊桜彦天皇〈 聖武天皇 〉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正月癸未朔》十三年春正月癸未朔。天皇始御恭仁宮受朝。宮垣未就。繞以帷帳。是日。宴五位已上於内裏。賜禄有差。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正月癸巳【十一】》○癸巳。遣使於伊勢大神宮及七道諸社。奉幣、以告遷新京之状也。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正月丁酉【十五】》○丁酉。故太政大臣藤原朝臣家返上食封五千戸。二千戸、依旧返賜其家。三千戸、施入諸国国分寺。以充造丈六仏像之料。」停大射。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正月戊戌【十六】》○戊戌。御大極殿、賜宴百官主典已上。賜禄有差。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正月甲辰【廿二】》○甲辰。逆人広嗣与党、且所捉獲、死罪廿六人。没官五人。流罪〓七人。徒罪卅二人。杖罪一百七十七人。下之所司。拠法処焉。徴従四位下中臣朝臣名代。外従五位下塩屋連古麻呂。大養徳宿禰小東人等卅四人於配処。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二月戊午【壬子朔七】》○二月戊午。詔曰。馬牛代人。勤労養人。因茲。先有明制。不許屠殺。今聞。国郡未能禁止。百姓猶有屠殺。宜其有犯者。不問蔭贖。先決杖一百。然後科罪。又聞。国郡司等、非縁公事。聚人田猟。妨民産業。損害実多。自今以後。宜令禁断。更有犯者、必擬重科。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三月壬午朔》○三月壬午朔。日有蝕之。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三月己丑【八】》○己丑。禁外従五位下小野朝臣東人、下平城獄。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三月庚寅【九】》○庚寅。東西両市決杖各五十。配流伊豆三嶋。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三月辛丑【二十】》○辛丑。摂津職言。自今月十四日始至十八日。有鸛一百八。来集宮内殿上。或集楼閣之上。或止太政官之庭。毎日辰時始来。未時散去。仍遣使鎮謝焉。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三月乙巳【廿四】》○乙巳。詔曰。朕以薄徳。忝承重任。未弘政化。寤寐多慚。古之明主、皆能先業。国泰人楽。災除福至。修何政化。能臻此道。頃者、年穀不豊。疫癘頻至。慙懼交集。唯労罪己。是以、広為蒼生、遍求景福。故前年、馳駅増飾天下神宮。去歳、普令天下造釈迦牟尼仏尊像、高一丈六尺者、各一鋪。并写大般若経各一部。自今春已来。至于秋稼。風雨順序。五穀豊穰。此乃、徴誠啓願。霊〓[貝+兄]如答。載惶載懼、無以自寧。案経云。若有国土講宣読誦。恭敬供養。流通此経王者。我等四王。常来擁護。一切災障。皆使消殄。憂愁疾疫。亦令除差。所願遂心。恒生歓喜者。宜令天下諸国各令敬造七重塔一区。并写金光明最勝王経。妙法蓮華経各一部。朕、又別擬、写金字金光明最勝王経。毎塔各令置一部。所冀。聖法之盛。与天地而永流。擁護之恩。被幽明而恒満。其造塔之寺。兼為国華。必択好処。実可長久。近人則不欲薫臭所及。遠人則不欲労衆帰集。国司等、各宜務存厳飾。兼尽潔清。近感諸天。庶幾臨護。布告遐邇。令知朕意。又毎国僧寺。施封五十戸。水田一十町。尼寺水田十町。僧寺必令有廿僧。其寺名、為金光明四天王護国之寺。尼寺一十尼。其寺名為法華滅罪之寺。両寺相共
、宜受教戒。若有闕者。即須補満。其僧尼。毎月八日。必応転読最勝王経。毎至月半。誦戒羯磨。毎月六斎日。公私不得漁猟殺生。国司等宜恒加検校。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三月己酉【廿八】》○己酉。三品長谷部内親王薨。天武天皇之皇女也。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閏三月乙卯【辛亥朔五】》○閏三月乙卯。天皇臨朝。授従四位上大野朝臣東人従三位。従五位上大井王正五位下。従四位下巨勢朝臣奈弖麻呂従四位上。正五位上藤原朝臣仲麻呂。従五位上紀朝臣飯麻呂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佐伯宿禰常人正五位上。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兄麻呂。従五位上阿倍朝臣虫麻呂並正五位下。正六位上多治比真人犢養。阿倍朝臣子嶋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馬史比奈麻呂。外正六位上曾乃君多理志佐。外従七位上〓[木+若]田勝麻呂。外正八位上額田部直広麻呂並外従五位下。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閏三月己未【九】》○己未。遣使運平城宮兵器於甕原宮。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閏三月乙丑【十五】》○乙丑。詔留守従三位大養徳国守大野朝臣東人。兵部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豊成等曰。自今以後。五位以上、不得任意住於平城。如有事故、応須退帰。被賜官符、然後聴之。其見在平城者。限今日内、悉皆催発。自余散在他所者、亦宜急追。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閏三月己巳【十九】》○己巳。難波宮鎮怪。庭中有狐頭断絶而無其身。但毛屎等散落頭傍。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閏三月甲戌【廿四】》○甲戌。奉八幡神宮秘錦冠一頭。金字最勝王経。法華経各一部。度者十人。封戸、馬五疋。又令造三重塔一区。賽宿祷也。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閏三月乙亥【廿五】》○乙亥。勅、賜百官主典已上并中衛・兵衛等銭、各有差。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四月辛丑【庚辰朔廿二】》○夏四月辛丑。遣従四位上巨勢朝臣奈弖麻呂。従四位下藤原朝臣仲麻呂。従五位下民忌寸大楫。外従五位下陽侯史真身等、検校河内与摂津相争河堤所。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五月乙卯【庚戌朔六】》○五月乙卯。天皇幸河南、観校猟。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五月庚申【十一】》○庚申。令諸国常額之外、差加左右衛土各四百人。衛門衛士二百人貢之。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五月丙子【廿七】》○丙子。讃岐国介正六位上村国連子老。越後国掾正七位下錦部連男笠等。与官長失礼、不相和順。仍解却見任。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七月辛亥【己酉朔三】》○秋七月辛亥。従四位上勲十二等巨勢朝臣奈氏麻呂為左大弁兼神祇伯春宮大夫。従四位下紀朝臣飯麻呂為右大弁。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清河為中務少輔。従五位上橘宿禰奈良麻呂為大学頭。従四位上黄文王為散位頭。従五位上紀朝臣浄人為治部大輔兼文章博士。外従五位下猪名真人馬養為雅楽頭。従四位下藤原朝臣仲麻呂為民部卿。外従五位下文忌寸黒麻呂為主税頭。正五位下下道朝臣真備為東宮学士。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七月戊午【十】》○戊午。太上天皇移御新宮。天皇奉迎河頭。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七月辛酉【十三】》○辛酉。宴群臣于新宮。奏女楽・高麗楽。五位已上賜禄有差。是日。授左大弁従四位上巨勢朝臣奈弖麻呂正四位上。并賜以金牙飾斑竹御杖。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七月辛未【廿三】》○辛未。正五位上紀朝臣麻路為式部大輔。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八月丁亥【己卯朔九】》○八月丁亥。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木人為兵部少輔。従四位上長田王為刑部卿。外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御中為少輔兼大判事。従五位上百済王慈敬為宮内大輔。正四位下智努王為木工頭。外従五位上紀朝臣鹿人為大炊頭。外従五位下車持朝臣国人為主殿頭。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家主為鋳銭長官。従五位下小治田朝臣広千為尾張守。従五位下百済王孝忠為遠江守。外従五位下陽侯史真身為但馬守。正五位下阿倍朝臣虫麻呂為播磨守。外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百世為美作守。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八月癸巳【十五】》○癸巳。佐渡国自去六月至今月。霖雨不止。有傷民産。免当年田租調庸。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八月丙午【廿八】》○丙午。遷平城二市於恭仁京。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九月辛亥【戊申朔四】》○九月辛亥。免左右京百姓調租。四畿内田租。縁遷都也。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九月乙卯【八】》○乙卯。勅。以京都新遷、大赦天下。天平十三年九月八日午時以前天下罪人。大辟已下。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無問軽重。咸釈放却。其流人、未達前所。已達前所。及年満已編付為百姓。亦咸釈放還。其在流所生子孫。父母已亡。無可随還者。亦不限年之遠近。情願還。皆録名聞奏。但不願還者、恣聴之。又縁逆人広継入罪者、咸従原免。又大養徳。伊賀。伊勢。美濃。近江。山背等国、供奉行宮之郡。勿収今年之調。」以正四位下智努王。正四位上巨勢朝臣奈弖麻呂二人為造宮卿。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九月丙辰【九】》○丙辰。為供造宮。差発大養徳。河内。摂津。山背四国役夫五千五百人。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九月己未【十二】》○己未。遣木工頭正四位下智努王。民部卿従四位下藤原朝臣仲麻呂。散位外従五位下高岳連河内。主税頭外従五位下文忌寸黒麻呂四人。班給京都百姓宅地。従賀世山西道以東為左京。以西為右京。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九月丁丑【三十】》○丁丑。行幸宇治及山科。五位已上、皆悉従駕。追奈良留守兵部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豊成為留守。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十月己卯【戊寅朔二】》○冬十月己卯。車駕還宮。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十月辛卯【十四】》○辛卯。勅。五位已上礼服冠者。元来、官作賜之。自今以後。令私作備。内命婦亦同。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十月癸巳【十六】》○癸巳。賀世山東河造橋。始自七月。至今月乃成。召畿内及諸国優婆塞等役之。随成令得度。惣七百五十人。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十月戊戌【廿一】》○戊戌。制。令内外従五位已上、自今以後。侍中供奉。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十一月戊辰【戊申朔廿一】》○十一月戊辰。右大臣橘宿禰諸兄奏。此間朝廷以何名号、伝於万代。天皇勅曰。号為大養徳恭仁大宮也。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十一月庚午【廿三】》○庚午。始以赤幡、班給大蔵。内蔵。大膳。大炊。造酒。主醤等司。供御物前建以為標。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十二月丙戌【丁丑朔十】》○十二月丙戌。外従五位下秦前大魚為参河守。外従五位下馬史比奈麻呂為甲斐守。外従五位下紀朝臣広名為上総守。外従五位下守部連牛養為下総守。従五位下阿倍朝臣子嶋為肥後守。」安房国并上総国。能登国并越中国。
《天平十三年(七四一)十二月己亥【廿三】》○己亥。外従五位下引田朝臣虫麻呂為摂津亮。従五位下甘南備真人神前為近江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稲君為因幡守。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八束為右衛士督。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正月丁未朔》十四年春正月丁未朔。百官朝賀。為大極殿未成。権造四阿殿。於此受朝焉。石上・榎井両氏、始樹大楯槍。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正月辛亥【五】》○辛亥。廃大宰府。遣右大弁従四位下紀朝臣飯麻呂等四人。以廃府官物付筑前国司。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正月癸丑【七】》○癸丑。天皇幸城北苑。宴五位已上。賜禄有差。特齎造宮卿正四位下智努王東〓[糸+施の旁]六十疋。綿三百屯。以勤造宮殿也。」外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堺麻呂。上毛野朝臣今具麻呂並授従五位下。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正月丙辰【十】》○丙辰。賜武官酒食。仍齎五位已上被。主典已上支子袍・帛袴。府生已下衛士已上〓[糸+施の旁]綿各有差。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正月壬戌【十六】》○壬戌。天皇御大安殿。宴群臣。酒酣奏五節田舞。訖更令少年童女踏歌。又賜宴天下有位人并諸司史生。於是、六位以下人等鼓琴。歌曰。@新年始邇。何久志社。供奉良米。万代摩提丹。 新(あらた)たしき年(とし)の始(はじ)めにかくしこそ。供(つか)へ奉(まつ)らめ万代(よろづよ)までに。(K001)宴訖賜禄有差。又賜家入大宮百姓廿人爵一級。入都内者。無問男女並齎物。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正月己巳【廿三】》○己巳。陸奥国言。部下黒川郡以北十一郡。雨赤雪。平地二寸。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二月丙子朔》○二月丙子朔。幸皇后宮、宴群臣。天皇歓甚。授正四位上巨勢朝臣奈弖麻呂従三位。従五位上坂上忌寸犬養正五位下。正八位上県犬養宿禰八重外従五位下。宴訖賜禄有差。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二月戊寅【三】》○戊寅。免中宮職奴広庭。賜大養徳忌寸姓。大宰府言。新羅使沙〓[冫+食]金欽英等一百八十七人来朝。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二月庚辰【五】》○庚辰。詔、以新京草創、宮室未成。便令右大弁紀朝臣飯麻呂等饗金欽英等於大宰。自彼放還。是日。始開恭仁京東北道。通近江国甲賀郡。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三月己巳【丙午朔廿四】》○三月己巳。地震。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四月甲申【乙亥朔十】》○夏四月甲申。伊勢国飯高郡采女正八位下飯高君笠目之親族県造等。皆賜飯高君姓。賜外従七位下日下部直益人伊豆国造伊豆直姓。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四月甲午【二十】》○甲午。天皇御皇后宮、宴五位以上。賜禄有差。授河内守従五位上大伴宿禰〓[示+古]志備正五位下。皇后宮亮外従五位下中臣熊凝朝臣五百嶋従五位下。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四月戊戌【廿四】》○戊戌。授従四位下大原真人門部従四位上。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五月丙午【甲辰朔三】》○五月丙午。遣使畿内。検校遭〓百姓産業。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五月癸丑【十】》○癸丑。越智山陵崩壊。長一十一丈。広五丈二尺。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五月丙辰【十三】》○丙辰。遣知太政官事正三位鈴鹿王等十人。率雑工修緝之。又遣采女・女嬬等、供奉其事。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五月庚申【十七】》○庚申。遣内蔵頭外従五位下路真人宮守等。齎種種献物奉山陵。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五月庚午【廿七】》○庚午。制。凡擬郡司少領已上者。国司史生已上、共知簡定。必取当郡推服。比都知聞者。毎司依員貢挙。如有顔面濫挙者。当時国司、随事科決。又采女者。自今以後。毎郡一人貢進之。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六月丁丑【甲戌朔四】》○六月丁丑。上毛野朝臣宿奈麻呂復本位外従五位下。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六月戊寅【五】》○戊寅。夜、京中徃往雨飯。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七月癸卯朔》○秋七月癸卯朔。日有蝕之。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八月甲戌【癸酉朔二】》○八月甲戌。令左右京四畿内七道諸国司等上孝子。順孫。義夫。節婦。力田人之名。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八月丁丑【五】》○丁丑。詔、授造宮録正八位下秦下嶋麻呂従四位下。賜太秦公之姓。并銭一百貫。〓[糸+施の旁]一百疋。布二百端。綿二百屯。以築大宮垣也。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八月癸未【十一】》○癸未。詔曰。朕、将行幸近江国甲賀郡紫香楽村。即以造宮卿正四位下智努王。輔外従五位下高岡連河内等四人。為造離宮司。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八月甲申【十二】》○甲申。車駕幸石原宮。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八月乙酉【十三】》○乙酉。宮城以南大路西頭。与甕原宮以東之間。令造大橋。令諸国司随国大小。輸銭十貫以下、一貫以上。以充造橋用度。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八月癸巳【廿一】》○癸巳。以民部大輔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牛養等為装束司。是日。賜陪従人等禄各有差。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八月甲午【廿二】》○甲午。以中務卿正四位上塩焼王。左中弁従五位上阿倍朝臣沙弥麻呂等六人。為前次第司。宮内卿従四位上石川王。民部大輔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牛養等六人為後次第司。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八月丁酉【廿五】》○丁酉。制。大隅。薩摩。壱岐。対馬。多〓等国官人禄者。令筑前国司以廃府物給。公廨又以便国稲依常給之。其三嶋擬郡司。并成選人等。身留当嶋。名附筑前国申上。仕丁国別点三人。皆悉進京。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八月己亥【廿七】》○己亥。行幸紫香楽宮。以知太政官事正三位鈴鹿王。左大弁従三位巨勢朝臣奈弖麻呂。右大弁従四位下紀朝臣飯麻呂。為留守。摂津大夫従四位下大伴宿禰牛養。民部卿従四位下藤原朝臣仲麻呂為平城留守。即日。車駕至紫香楽宮。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九月壬寅朔》○九月壬寅朔。幸刺松原。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九月乙巳【四】》○乙巳。車駕還恭仁京。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九月癸丑【十二】》○癸丑。大風雨。壌宮中屋墻及百姓廬舎。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九月戊午【十七】》○戊午。遣巡察使於七道諸国。又任左右京・畿内班田使。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九月己巳【廿八】》○己巳。授正五位上紀朝臣麻路従四位下。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十月癸未【壬申朔十二】》○冬十月癸未。禁正四位下塩焼王并女孺四人。下平城獄。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十月乙酉【十四】》○乙酉。参議左京大夫従四位下県犬養宿禰石次卒。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十月戊子【十七】》○戊子。塩焼王配流於伊豆国三嶋。子部宿禰小宅女於上総国。下村主白女於常陸国。川辺朝臣東女於佐渡国。名草直高根女於隠岐国。春日朝臣家継女於土左国。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十一月癸卯【壬寅朔二】》○十一月癸卯。参議従三位大野朝臣東人薨。飛鳥朝廷糺職大夫直広肆果安之子也。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十一月丙午【五】》○丙午。免左右京畿内今年田租。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十一月壬子【十一】》○壬子。大隅国司言。従今月廿三日未時。至廿八日。空中有声。如大鼓。野雉相驚。地大震動。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十一月丙寅【廿五】》○丙寅。遣使於大隅国検問。并請聞神命。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十二月丁亥【壬申朔十六】》○十二月丁亥、地震。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十二月戊子【十七】》○戊子。令近江国司禁断有勢之家専貪鉄穴。貧賤之民不得採用。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十二月庚寅【十九】》○庚寅。正四位下大原真人高安卒。
《天平十四年(七四二)十二月庚子【廿九】》○庚子。行幸紫香楽宮。知太政官事正三位鈴鹿王。左大弁従三位巨勢朝臣奈弖麻呂。右大弁従四位下紀朝臣飯麻呂。民部卿藤原朝臣仲麻呂等四人為留守。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十四



《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十五〈 起天平十五年正月、尽十六年十二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
 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天璽国押開豊桜彦天皇〈 聖武天皇 〉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正月辛丑朔》十五年春正月辛丑朔。遣右大臣橘宿禰諸兄。在前還恭仁宮。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正月壬寅【二】》○壬寅。車駕自紫香楽至。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正月癸卯【三】》○癸卯。天皇御大極殿。百官朝賀。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正月丁未【七】》○丁未。天皇御大安殿、宴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正月壬子【十二】》○壬子。御石原宮楼。〈 在城東北。 〉賜饗於百官及有位人等。有勅。鼓琴。任其弾歌五位已上、賜摺衣。六位已下禄各有差。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正月癸丑【十三】》○癸丑。為読金光明最勝王経。請衆僧於金光明寺。其詞曰。天皇敬諮四十九座諸大徳等。弟子、階縁宿殖、嗣膺宝命。思欲宣揚正法、導御蒸民。故以今年正月十四日。勧請海内出家之衆於所住処。限七七日転読大乗金光明最勝王経。又令天下限七七日。禁断殺生及断雑食。別於大養徳国金光明寺。奉設殊勝之会。欲為天下之摸。諸徳等、或一時名輩。或万里嘉賓。僉曰人師、咸称国宝。所冀、屈彼高明、随茲延請。始暢慈悲之音。終諧微妙之力。仰願、梵宇増威。皇家累慶。国土厳浄。人民康楽、広及群方、綿該広類。同乗菩薩之乗、並坐如来之座。像法中興、実在今日。凡厥知見、可不思哉。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二月辛巳【辛未朔十一】》○二月辛巳。以佐渡国并越後国。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二月乙未【廿五】》○乙未。夜、月掩〓惑。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二月丁酉【廿七】》○丁酉。夜、月掩太白。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三月癸卯【庚子朔四】》○三月癸卯。金光明寺読経竟。詔、遣右大臣橘宿禰諸兄等。就寺慰労衆僧。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三月乙巳【六】》○乙巳。筑前国司言。新羅使薩〓[冫+食]金序貞等来朝。於是。遣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土作。外従五位下葛井連広成於筑前。検校供客之事。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四月壬申【庚午朔三】》○夏四月壬申。行幸紫香楽。以右大臣正二位橘宿禰諸兄。左大弁従三位巨勢朝臣奈弖麻呂。右大弁従四位下紀朝臣飯麻呂為留守。遣宮内少輔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木人為平城宮留守。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四月乙酉【十六】》○乙酉。車駕還宮。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四月辛卯【廿二】》○辛卯。賜陪従五位已上廿八人。六位已下二千三百七十人禄有差。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四月甲午【廿五】》○甲午。検校新羅客使多治比真人土作等言。新羅使、調改称土毛。書奥注物数。稽之旧例。大失常礼。太政官処分。宜召水手已上。告以失礼之状。便即放却。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五月辛丑【己亥朔三】》○五月辛丑。自三月至今月不雨。奉幣帛于畿内諸神社祈雨焉。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五月癸卯【五】》○癸卯。宴群臣於内裏。皇太子親舞五節。」右大臣橘宿禰諸兄奉詔。奏太上天皇曰。【S09】天皇大命〈 爾 〉坐〈 西 〉奏賜〈 久 〉、掛〈 母 〉畏〈 岐 〉飛鳥浄見御原宮〈 爾 〉大八洲所知〈 志 〉聖〈 乃 〉天皇命、天下〈 乎 〉治賜〈 比 〉平賜〈 比弖 〉所思坐〈 久 〉。上下〈 乎 〉斉〈 倍 〉和〈 気弖 〉無動〈 久 〉静〈 加爾 〉令有〈 爾八 〉礼〈 等 〉楽〈 等 〉二〈 都 〉並〈 弖志 〉平〈 久 〉長〈 久 〉可有〈 等 〉随神〈 母 〉所思坐〈 弖 〉、此〈 乃 〉舞〈 乎 〉始賜〈 比 〉造賜〈 比伎等 〉聞食〈 弖 〉、与天地共〈 爾 〉絶事無〈 久 〉、弥継〈 爾 〉受賜〈 波利 〉行〈 牟 〉物〈 等之弖 〉、皇太子斯王〈 爾 〉学〈 志 〉頂令荷〈 弖 〉、我皇天皇大前〈 爾 〉貢事〈 乎 〉奏。」於是。太上天皇詔報曰。【S10】現神御大八洲我子天皇〈 乃 〉掛〈 母 〉畏〈 伎 〉天皇朝廷〈 乃 〉始賜〈 比 〉造賜〈 弊留 〉宝国宝〈 等之弖 〉此王〈 乎 〉令供奉賜〈 波 〉、天下〈 爾 〉立賜〈 比 〉行賜〈 部流 〉法〈 波
 〉可絶〈 伎 〉事〈 波 〉無〈 久 〉有〈 家利止 〉見聞喜侍〈 止 〉奏賜〈 等 〉詔大命〈 乎 〉奏。又今日行賜〈 布 〉態〈 乎 〉見行〈 波 〉、直遊〈 止乃味爾波 〉不在〈 之弖 〉。天下人〈 爾 〉君臣祖子〈 乃 〉理〈 乎 〉教賜〈 比 〉趣賜〈 布等爾 〉有〈 良志止奈母 〉所思〈 須 〉。是以、教賜〈 比 〉趣賜〈 比奈何良 〉、受被賜持〈 弖 〉、不忘不失可有〈 伎 〉表〈 等之弖 〉。一二人〈 乎 〉治賜〈 波奈止那毛 〉所思行〈 須等 〉奏賜〈 止 〉詔大命〈 乎 〉奏賜〈 波久止 〉奏。」因御製歌曰。@蘇良美都。夜麻止乃久爾波。可未可良斯。多布度久安流羅之。許能末比美例波。そらみつ やまとのくには かみからし たふとくあるらし このまひみれば (K002)又歌曰。@阿麻豆可未。美麻乃弥己止乃。登理母知弖。許能等与美岐遠。伊寸多弖末都流。あまつかみ みまのみことの とりもちて このとよみきを いかたてまつる (K003)又歌曰。@夜須美斯志。和己於保支美波。多比良気久。那何久伊末之弖。等与美岐麻都流。やすみしし わごおほきみは たひらけく ながくいまして とよみきまつる (K004
)」右大臣橘宿禰諸兄宣詔曰。【S11】天皇大命〈 良麻等 〉勅〈 久 〉今日行賜〈 比 〉供奉賜態〈 爾 〉依而御世御世当〈 弖 〉供奉〈 礼留 〉親王等大臣等〈 乃 〉子等〈 乎 〉始而、可治賜〈 伎 〉一二人等選給〈 比 〉治給〈 布 〉。是以、汝等〈 母 〉今日詔大命〈 乃期等 〉君臣祖子〈 乃 〉理〈 遠 〉忘事無〈 久 〉、継坐〈 牟 〉天皇御世御世〈 爾 〉明浄心〈 乎 〉以而、祖名〈 乎 〉戴持而、天地与共〈 爾 〉長〈 久 〉遠〈 久 〉仕奉〈 礼等之弖 〉、冠位上賜〈 比 〉治賜〈 布等 〉勅大命衆聞食宣。又皇太子宮〈 乃 〉官人〈 爾 〉冠一階上賜〈 布 〉。此中博士〈 等 〉任賜〈 部留 〉下道朝臣真備〈 爾波 〉冠二階上賜〈 比 〉治賜〈 波久等 〉勅天皇大命衆聞食宣。」授右大臣正二位橘宿禰諸兄従一位。正三位鈴鹿王従二位。正四位下藤原朝臣豊成従三位。従四位上栗栖王。春日王並正四位下。従四位下船王従四位上。無位阿刀王。御室王並従四位下。従五位上矢釣王正五位下。無位高丘王。林王。市原王並従五位下。従四位下大伴宿禰牛養。石上朝臣乙麻呂。藤原朝臣仲麻呂並従四位上。正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広足。佐伯宿
禰常人。正五位下下道朝臣真備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占部。石川朝臣加美。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八束。橘宿禰奈良麻呂。正五位下阿倍朝臣虫麻呂。佐伯宿禰清麻呂。坂上忌寸犬養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阿倍朝臣佐美麻呂。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清河。従五位上紀朝臣清人。石川朝臣年足。背奈王福信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稲君。百済王孝忠。佐味朝臣虫麻呂。巨勢朝臣堺麻呂。佐伯宿禰稲麻呂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大国。正六位上大伴宿禰駿河麻呂。従六位上大原真人麻呂。正六位上中臣朝臣清麻呂。佐伯宿禰毛人並従五位下。従六位上下毛野朝臣稲麻呂。正六位上高橋朝臣国足。鴨朝臣角足。秦井手乙麻呂。紀朝臣小楫。若犬養宿禰東人。井上忌寸麻呂並外従五位下。」既而、以右大臣従一位橘宿禰諸兄拝左大臣。兵部卿従三位藤原朝臣豊成。左大弁従三位巨勢朝臣奈弖麻呂為中納言。従四位上藤原朝臣仲麻呂。従四位下紀朝臣麻路為参議。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五月乙丑【廿七】》○乙丑。詔曰。如聞。墾田、依養老七年格。限満之後。依例収授。由是。農夫怠倦。開地復荒。自今以後。任為私財、無論三世一身。咸悉永年莫取。其親王一品及一位五百町。二品及二位四百町。三品・四品及三位三百町。四位二百町。五位百町。六位已下八位已上五十町。初位已下至于庶人十町。但郡司者。大領・少領三十町。主政・主帳十町。若有先給地過多茲限。便即還公。姦作隠欺、科罪如法。国司在任之日。墾田一依前格。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五月丙寅【廿八】》○丙寅。禁断諸国司等不住旧館、更作新舍。又到任一度須給鋪設。而雖経年序。更亦給之。又各置養郡勿、令煩資養。」備前国言。邑久郡新羅邑久浦漂着大魚五十二隻。長二丈三尺已下。一丈二尺已上。皮薄如紙。眼似米粒。声如鹿鳴。故老皆云。未嘗聞也。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六月癸巳【戊辰朔廿六】》○六月癸巳。山背国司言。今月廿四日、自酉至戌。宇治河水涸竭。行人掲渉。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六月丁酉【三十】》○丁酉。以従五位下中臣朝臣清麻呂為神祇大副。従五位下当麻真人鏡麻呂為少納言。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木人為中務少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許勢麻呂為中宮亮。従五位下高丘王為右大舍人頭。従五位下林王為図書頭。外従五位下小野朝臣綱手為内蔵頭。従五位下大原真人麻呂為式部少輔。外従五位下大伴宿禰三中為兵部少輔。従四位下大市王為刑部卿。正五位上平群朝臣広成為大輔。外従五位上倭武助為典薬頭。外従五位下紀朝臣男楫為弾正弼。従四位上藤原朝臣仲麻呂為左京大夫。外従五位下鴨朝臣角足為右京亮。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土作為摂津亮。従四位下下道朝臣真備為春宮大夫。皇太子学士如故。正五位下背奈王福信為亮。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清河為大養徳守。従五位下佐伯宿禰毛人為尾張守。外従五位下秦井手乙麻呂為相摸守。従五位下百済王敬福為陸奥守。外従五位下葛井連広成為備後守。従五位下小治田朝臣広千為讃岐守。外従五位上引田朝臣虫麻呂為土左守。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七月戊戌朔》○秋七月戊戌朔。日有蝕之。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七月庚子【三】》○庚子。天皇御石原宮。賜饗於隼人等。」授正五位上佐伯宿禰清麻呂従四位下。外従五位下葛井連広成従五位下。外従五位下曾乃君多利志佐外正五位上。外正六位上前君乎佐外従五位下。外従五位上佐須岐君夜麻等久久売外正五位下。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七月壬寅【五】》○壬寅。出雲国司言。楯縫・出雲二郡、雷雨異常。山岳頽崩。壊廬舍、埋田畝。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七月庚寅(この月なし。)》○庚寅。地震。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七月癸亥【廿六】》○癸亥。行幸紫香楽宮。以左大臣橘宿禰諸兄。知太政官事鈴鹿王。中納言巨勢朝臣奈弖麻呂為留守。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八月丁卯朔》○八月丁卯朔。幸鴨川。改名為宮川也。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八月乙亥【九】》○乙亥。上総国司言。去七月、大風雨数箇日。雑木、長三四丈已下、二三尺已上、一万五千許株、漂着部内海浜也。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九月壬寅【丁酉朔六】》○九月壬寅。正五位上石川朝臣賀美授従四位下。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九月己酉【十三】》○己酉。免官奴斐太従良。賜大友史姓。斐太、始以大坂沙治玉石之人也。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九月丁巳【廿一】》○丁巳。甲賀郡調庸、准畿内収之。又免当年田租。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十月辛巳【丁卯朔十五】》○冬十月辛巳。詔曰。朕以薄徳、恭承大位。志存兼済。勤撫人物。雖率土之浜、已霑仁恕。而普天之下、未浴法恩。誠欲頼三宝之威霊、乾坤相泰。修万代之福業、動植咸栄。粤以天平十五年歳次癸未十月十五日。発菩薩大願、奉造盧舍那仏金銅像一躯。尽国銅而鎔象。削大山以構堂。広及法界、為朕知識。遂使同蒙利益共致菩提。夫有天下之富者朕也。有天下之勢者朕也。以此富勢造此尊像。事也易成、心也難至。但恐徒有労人、無能感聖。或生誹謗、反墮罪辜。是故、預知識者。懇発至誠。各招介福。宜毎日三拝盧舍那仏。自当存念各造盧舍那仏也。如更有人、情願持一枝草一把土助造像者。恣聴之。国郡等司、莫因此事、侵擾百姓強令収斂。布告遐邇、知朕意矣。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十月壬午【十六】》○壬午。東海・東山・北陸三道廿五国、今年調庸等物、皆令貢於紫香楽宮。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十月乙酉【十九】》○乙酉。皇帝御紫香楽宮。為奉造盧舍那仏像。始開寺地。於是、行基法師、率弟子等、勧誘衆庶。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十一月丁酉【丙申朔二】》○十一月丁酉。天皇還恭仁宮。車駕留連紫香楽。凡四月焉。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十一月戊申【十三】》○戊申。宴群臣於内裏。外従五位下倭武助授従五位下。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十二月己丑【丙寅朔廿四】》○十二月己丑。始運平城器仗、収置於恭仁宮。
《天平十五年(七四三)十二月辛卯【廿六】》○辛卯。始置筑紫鎮西府。以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加美為将軍。外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百世為副将軍。判官二人。主典二人。初壊平城大極殿并歩廊。遷造於恭仁宮四年。於茲、其功纔畢矣。用度所費、不可勝計。至是、更造紫香楽宮。仍停恭仁宮造作焉。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正月丙申朔》十六年春正月丙申朔。廃朝。饗五位已上於朝堂。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正月庚戌【十五】》○庚戌。任装束次第司。為幸難波宮也。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正月戊午【廿三】》○戊午。太政官奏。鎮西府将軍准従五位官。判官准従六位官。主典准従七位官。倍給二季禄及月料。並留応入京調庸物、相折。通融、随時便給。又特賜公廨田。将軍十町。副将軍八町。判官六町。主典四町。奏可之。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正月辛酉【廿六】》○辛酉。給鎮西府印一面。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閏正月乙丑朔》○閏正月乙丑朔。詔、喚会百官於朝堂。問曰。恭仁・難波二京、何定為都。各言其志。於是、陳恭仁京便宜者。五位已上廿四人。六位已下百五十七人。陳難波京便宜者。五位已上廿三人。六位已下一百卅人。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閏正月戊辰【四】》○戊辰。遣従三位巨勢朝臣奈弖麻呂。従四位上藤原朝臣仲麻呂。就市問定京之事。市人皆願以恭仁京為都。但有願難波者一人。願平城者一人。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閏正月癸酉【九】》○癸酉。更仰京職、令諸寺・百姓皆作舍宅。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閏正月乙亥【十一】》○乙亥。天皇行幸難波宮。以知太政官事従二位鈴鹿王。民部卿従四位上藤原朝臣仲麻呂為留守。是日。安積親王、縁脚病従桜井頓宮還。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閏正月丁丑【十三】》○丁丑。薨。時年十七。遣従四位下大市王。紀朝臣飯麻呂等。監護喪事。親王、天皇之皇子也。母、夫人正三位県犬養宿禰広刀自。従五位下唐之女也。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二月乙未朔》○二月乙未朔。遣少納言従五位上茨田王于恭仁宮。取駅鈴・内外印。又追諸司及朝集使等於難波宮。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二月丙申【二】》○丙申。中納言従三位巨勢朝臣奈弖麻呂、持留守官所給鈴印、詣難波宮。以知太政官事従二位鈴鹿王。木工頭従五位下小田王。兵部卿従四位上大伴宿禰牛養。大蔵卿従四位下大原真人桜井。大輔正五位上穂積朝臣老五人、為恭仁宮留守。治部大輔正五位下紀朝臣清人。左京亮外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嶋村二人、為平城宮留守。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二月甲辰【十】》○甲辰。幸和泉宮。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二月丙午【十二】》○丙午。免天下馬飼雑戸人等。因勅曰。汝等今負姓、人之所恥也。所以原免、同於平民。但既免之後。汝等手伎、如不伝習子孫。子孫弥降前姓。欲従卑品。又放官奴婢六十人従良。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二月丁未【十三】》○丁未。車駕自和泉宮至。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二月甲寅【二十】》○甲寅。運恭仁宮高御座并大楯於難波宮。又遣使取水路運漕兵庫器仗。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二月乙卯【廿一】》○乙卯。恭仁京百姓情願遷難波宮者、恣聴之。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二月丙辰【廿二】》○丙辰。幸安曇江遊覧松林。百済王等奏百済楽。詔、授無位百済王女天従四位下。従五位上百済王慈敬。従五位下孝忠。全福並正五位下。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二月戊午【廿四】》○戊午。取三嶋路、行幸紫香楽宮。太上天皇及左大臣橘宿禰諸兄、留在難波宮焉。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二月庚申【廿六】》○庚申。左大臣宣勅云。今以難波宮定為皇都。宜知此状。京戸百姓任意往来。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三月甲戌【甲子朔十一】》○三月甲戌。石上・榎井二氏、樹大楯槍於難波宮中外門。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三月丁丑【十四】》○丁丑。運金光明寺大般若経、致紫香楽宮。比至朱雀門。雑楽迎奏。官人迎礼。引導入宮中、奉置大安殿。請僧二百。転読一日。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三月戊寅【十五】》○戊寅。難波宮東西楼殿。請僧三百人。令読大般若経。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四月丙午【甲午朔十三】》○夏四月丙午。紫香楽宮西北山火。城下男女数千余人、皆趣伐山。然後火滅。天皇嘉之。賜布人一端。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四月甲寅【廿一】》○甲寅。廃造兵・鍛冶二司。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四月丙辰【廿三】》○丙辰。以始営紫香楽宮。百官未成。司別給公廨銭。惣一千貫。交関取息、永充公用。不得損失其本。毎年限十一月。細録本利用状、令申太政官。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五月庚戌【癸亥朔】(この月になし。)》○五月庚戌。肥後国雷雨、地震。八代。天草。葦北三郡官舍。并田二百九十余町。民家四百七十余区。人千五百廿余口、被水漂没。山崩二百八十余所。有圧死人〓余人。並加賑恤。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六月壬子【壬辰朔廿一】》○六月壬子。雨氷。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七月癸亥【壬戌朔二】》○秋七月癸亥。太上天皇幸智努離宮。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七月丁卯【六】》○丁卯。故正四位下紀朝臣男人与故従五位下紀朝臣国益。相訴奴婢。依刑部判、賜国益男正五位下清人。既而清人上表、悉従良焉。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七月戊辰【七】》○戊辰。太上天皇幸仁岐河。陪従衛士已上。無問男女、賜禄各有差。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七月己巳【八】》○己巳。車駕還難波宮。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七月甲申【廿三】》○甲申。詔曰。四畿内七道諸国。国別割取正税四万束。以入僧尼両寺、各二万束。毎年出挙。以其息利、永支造寺用。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八月乙未【辛卯朔五】》○八月乙未。詔、授蒲生郡大領正八位上佐佐貴山君親人従五位下。并賜食封五十戸。〓[糸+施の旁]一百疋。布二百端。綿二百屯。銭一百貫。神前郡大領正八位下佐佐貴山君足人正六位上、并〓[糸+施の旁]〓疋。布八十端。綿八十屯。銭〓貫。斯二人、並伐除紫香楽宮辺山木。故有此賞焉。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九月甲戌【庚申朔十五】》○九月甲戌。遣巡察使於畿内七道。以従四位下紀朝臣飯麻呂為畿内使。正五位下石川朝臣年足為東海道使。正五位上平群朝臣広成為東山道使。従五位下石川朝臣東人為北陸道使。正五位下百済王全福為山陰道使。外従五位下大伴宿禰三中為山陽道使。外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嶋村為南海道使。従四位上石上朝臣乙麻呂為西海道使。外従五位下大養徳宿禰小東人為次官。道別判官一人。主典一人。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九月乙酉【廿六】》○乙酉。勅八道巡察使等曰。是行使等、検問事条。国郡官司、依実報答者。縦当死罪。咸原而勿論。若有経問不臣、被使勘獲者。事雖細小。依法不容。使宜慇懃告示。一事以上、准勅施行。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九月丙戌【廿七】》○丙戌。勅、頒卅二条於巡察使。事具別勅。因勅曰。凡頃聞。諸国郡官人等。不行法令。空置巻中。無畏憲章。擅求利潤。公民歳弊。私門日増。朕之股肱、豈合如此。自今以後。宜依頒条、毎四考終、必加訪察奏聞。即随善悪黜陟其人。遂令〓渭殊流。賢愚得所。若有巡察使諂曲為心。昇降失理。当〓法律、以明勧沮。無偏無党。清風粛俗。抜自常班。処以栄秩。宜告所司知朕意焉。又口勅十三条、具在別勅。又勅曰。為検天下諸国政績治不。今差巡察使、分道発遣。但比年以来。所任使人。訪察不精。黜陟有濫。吏民由是未粛。風化所以尚壅。故今具定事条、仰令巡検。唯恐官人、不練明科。多犯罪愆、還陥法網。仍垂非常之恩。特開自新之路。其国郡官司、雖犯謀反・大逆。常赦所不免。咸悉除免、一切勿論。但情懐姦偽、不肯吐実。使人存意、再三喩示。若是固執、猶不首伏者。依法科罪。普天率土、宜知朕懐焉。又口勅五条。語具別記。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九月己丑【三十】》○己丑。詔曰。今聞。僧綱任意用印、不依制度。宜令進其印、置大臣所。自今以後、一依前例。僧綱之政、亦申官待報。給鎮西府駅鈴二口。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十月辛卯【庚寅朔二】》○冬十月辛卯。律師道慈法師卒。〈 天平元年為律師。 〉法師、俗姓額田氏。添下郡人也。性聡悟、為衆所推。大宝元年、随使入唐。渉覧経典。尤精三論。養老二年帰朝。是時、釈門之秀者、唯法師及神叡法師二人而已。著述愚志一巻、論僧尼之事。其略曰。今察日本素緇行仏法軌模、全異大唐道俗伝聖教法則。若順経典。能護国土。如違憲章。不利人民。一国仏法。万家修善。何用虚設。豈不慎乎。弟子伝業者。于今不絶。属遷造大安寺於平城。勅法師、勾当其事。法師尤妙工巧。構作形製、皆禀其規模。所有匠手、莫不歎服焉。卒時、年七十有余。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十月乙未【六】》○乙未。左大臣家令正六位上余義仁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十月庚子【十一】》○庚子。太上天皇行幸珍努及竹原井離宮。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十月辛丑【十二】》○辛丑。賜郡司十四人爵一級。高年一人六級。三人九級。行所経大鳥。和泉。日根三郡百姓年八十以上男女穀、人有差。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十月壬寅【十三】》○壬寅。太上天皇還難波宮。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十一月壬申【庚申朔十三】》○十一月壬申。甲賀寺始建盧舍那仏像体骨柱。天皇親臨。手引其縄。于時、種々楽共作。四大寺衆僧僉集。襯施各有差。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十一月癸酉【十四】》○癸酉。太上天皇幸甲賀宮。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十一月丙子【十七】》○丙子。太上天皇自難波至。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十一月庚辰【廿一】》○庚辰。授正五位上藤原朝臣八束。正五位下紀朝臣清人並従四位下。外従五位下大宅朝臣君子。田辺史難波並従五位下。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十二月庚寅【己丑朔二】》○十二月庚寅。有星。孛於将軍。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十二月壬辰【四】》○壬辰。令天下諸国。薬師悔過七日。
《天平十六年(七四四)十二月丙申【八】》○丙申。度一百人。此夜於金鍾寺及朱雀路燃灯一万坏。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十五



《巻首》続日本紀巻第十六〈 起天平十七年正月、尽十八年十二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
 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天璽国押開豊桜彦天皇〈 聖武天皇 〉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正月己未朔》十七年春正月己未朔。廃朝。乍遷新京。伐山開地、以造宮室。垣牆未成。繞以帷帳。令兵部卿従四位上大伴宿禰牛養。衛門督従四位下佐伯宿禰常人樹大楯槍。〈 石上・榎井二氏、倉卒不及追集。故令二人為之。 〉是日。宴五位已上於御在所。賜禄有差。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正月乙丑【七】》○乙丑。天皇御大安殿。宴五位已上。詔、授従四位上大伴宿禰牛養従三位。従五位下阿貴王従五位上。無位依羅王従五位下。従四位上藤原朝臣仲麻呂正四位上。正五位下阿倍朝臣沙弥麻呂。藤原朝臣清河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石川朝臣麻呂。紀朝臣宇美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三国真人広庭。多治比真人屋主。藤原朝臣許勢麻呂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紀朝臣広名。紀朝臣男楫。正六位上石川朝臣名人。県犬養宿禰須奈保。大伴宿禰古麻呂。大伴宿禰家持並従五位下。外従五位上宗形朝臣赤麻呂外正五位上。外従五位下巨勢斐多朝臣嶋村。高丘連河内並外従五位上。正六位上路真人野上。粟田朝臣堅石。大伴宿禰名負。太朝臣徳足。鴨朝臣石角。布勢朝臣多禰。難福子。田辺史高額。楢原造東人並外従五位下。又授無位衣縫女王。石川女王。秦女王並従四位下。無位久米女王。氷上女王。岡田女王。巨勢女王並従五位下。外従五位上佐味朝臣稲敷。外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八重。無位中臣朝臣真敷並従五位下。外従五位上尾張宿禰小倉。黄文連許志。朝倉君時。小槻山君広虫並外正五位下。無位中臣小殿連真庭。外従五位下箭集宿禰堅石並外従五位上。正六位上槻本連若子。正六位下熊野直広浜。粟凡
直若子。若湯坐宿禰継女。気太十千代。飯高君笠目。無位大石村主広嶋。古仁染思。上部真善。忍海連伊賀虫。古仁虫名。栗栖史多禰女。茨田宿禰弓束並外従五位下。宴訖賜禄有差。百官主典已上。於朝堂賜饗。禄亦有差。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正月己卯【廿一】》○己卯。詔、以行基法師為大僧正。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二月壬子【己丑朔廿四】》○二月壬子。以従五位下佐伯宿禰毛人為伊勢守。正五位下大伴宿禰兄麻呂為美濃守。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四月戊子朔》○夏四月戊子朔。市西山火。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四月庚寅【三】》○庚寅。寺東山火。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四月甲午【七】》○甲午。散位従四位下三室王卒。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四月乙未【八】》○乙未。伊賀国真木山火。三四日不滅。延焼数百余町。即仰山背・伊賀・近江等国、撲滅之。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四月戊戌【十一】》○戊戌。宮城東山火。連日不滅。於是、都下男女競徃、臨川埋物焉。天皇備駕、欲幸大丘野。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四月庚子【十三】》○庚子。夜微雨。火乃滅止。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四月壬寅【十五】》○壬寅。徴塩焼王令入京。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四月庚戌【廿三】》○庚戌。大蔵卿従四位上大原真人門部卒。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四月壬子【廿五】》○壬子。正六位上託陀真玉。養徳画師楯・戸弁麻呂。葛井連諸会。茨田宿禰枚麻呂。丹比間人宿禰和珥麻呂。正七位下国君麻呂並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四月甲寅【廿七】》○甲寅。詔。依巡察使上奏。原免天下諸国去年田租。又縁有所念、大赦天下。其自天平十七年四月廿七日昧爽以前大辟罪已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咸悉赦除。但犯八虐罪入死者。免死長禁。私鋳銭及従者。着〓、長役鋳銭司。強盗・窃盗。常赦所不免。不在赦限。其流人到配所者。准此簡択。特令会恩。是日。通夜地震。三日三夜。美濃国櫓・館・正倉。仏寺堂塔。百姓廬舍、触処崩壊。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四月乙卯【廿八】》○乙卯。散位正四位下春日王卒。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五月戊午朔》○五月戊午朔。地震。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五月己未【二】》○己未。地震。令京師諸寺、限一七日、転読最勝王経。筑前。筑後。豊前。豊後。肥前。肥後。日向七国。無姓人等、賜所願姓。是日。太政官、召諸司官人等、問。以何処為京。皆言。可都平城。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五月庚申【三】》○庚申。地震。」遣造宮輔従四位下秦公嶋麻呂。令掃除恭仁宮。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五月辛酉【四】》○辛酉。地震。」遣大膳大夫正四位下栗栖王於平城薬師寺。請集四大寺衆僧。問以何処為京。僉曰。可以平城為都。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五月壬戌【五】》○壬戌。地震。日夜不止。是日。車駕還恭仁宮。以参議従四位下紀朝臣麻路為甲賀宮留守。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五月癸亥【六】》○癸亥。地震。」車駕到恭仁京泉橋。于時。百姓、遥望車駕、拝謁道左。共称万歳。是日。到恭仁宮。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五月甲子【七】》○甲子。地震。」遣右大弁従四位下紀朝臣飯麻呂。掃除平城宮。時、諸寺衆僧率浄人童子等。争来会集。百姓亦尽出。里無居人。以時当農要。慰労而還。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五月乙丑【八】》○乙丑。地震。」於大安。薬師。元興。興福四寺。限三七日、令読大集経。」自四月不雨。不得種芸。因以、奉幣諸国神社祈雨焉。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五月丙寅【九】》○丙寅。地震。」発近江国民一千人、令滅甲賀宮辺山火。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五月丁卯【十】》○丁卯。地震。」読大般若経於平城宮。是日。恭仁京市人徙於平城。暁夜争行、相接無絶。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五月戊辰【十一】》○戊辰。奉幣帛於諸陵。」是時、甲賀宮空而無人。盗賊充斥。火亦未滅。仍遣諸司及衛門衛士等、令収官物。是日。行幸平城。以中宮院為御在所。旧皇后宮為宮寺也。諸司百官、各帰本曹。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五月癸酉【十六】》○癸酉。地震。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五月乙亥【十八】》○乙亥。地震。天皇親臨松林倉廩。賜陪従人等穀有差。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五月壬午【廿五】》○壬午。制。無位皇親給春秋服者。自今已後。上日不満一百〓、不在給例。〈 計上日七十、給春夏服。秋冬亦如之。 〉但給乳母王、不在此限。又拠格。承嫡王者、直得王名。不在給服之限。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五月是月》是月。地震異常。往々〓裂。水泉涌出。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六月庚寅【丁亥朔四】》○六月庚寅。遣左衛士督従四位下佐伯宿禰浄麻呂。奉幣帛于伊勢太神宮。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六月辛卯【五】》○辛卯。復置大宰府。以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加美為大弐。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牛養。外従五位下大伴宿禰三中並為少弐。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六月庚子【十四】》○庚子。筑前国宗形郡大領外従八位上宗形朝臣与呂志授外従五位下。是日。樹宮門之大楯。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七月庚申【丙辰朔五】》○秋七月庚申。遣使祈雨焉。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七月壬申【十七】》○壬申。地震。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七月癸酉【十八】》○癸酉。地震。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七月戊寅【廿三】》○戊寅。典侍従四位上大宅朝臣諸姉卒。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八月己丑【丙戌朔四】》○八月己丑。給大宰府管内諸司印十二面。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八月甲午【九】》○甲午。従五位下中臣熊凝朝臣五百嶋、除中臣為熊凝朝臣。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八月庚子【十五】》○庚子。設無遮大会於大安殿焉。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八月己酉【廿四】》○己酉。地震。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八月壬子【廿七】》○壬子。正三位山形女王薨。浄広壱高市皇子之女也。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八月癸丑【廿八】》○癸丑。行幸難波宮。以中納言従三位巨勢朝臣奈弖麻呂。藤原朝臣豊成為留守。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八月甲寅【廿九】》○甲寅。地震。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九月丙辰【乙卯朔二】》○九月丙辰。地震。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九月戊午【四】》○戊午。知太政官事兼式部卿従二位鈴鹿王薨。高市皇子之子也。」以正五位上橘宿禰奈良麻呂為摂津大夫。正五位下百済王全福為尾張守。外従五位下田辺史高額為参河守。民部卿正四位上藤原朝臣仲麻呂為兼近江守。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須奈保為丹後守。従五位下大原真人麻呂為美作守。外従五位下井上忌寸麻呂為紀伊守。正五位下紀朝臣宇美為讃岐守。外従五位下車持朝臣国人為伊予守。外従五位上文忌寸馬養為筑後守。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九月丁卯【十三】》○丁卯。以従五位上巨勢朝臣堺麻呂為式部少輔。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九月己巳【十五】》○己巳。禁断三年之内天下殺一切宍。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九月辛未【十七】》○辛未。勅。朕、頃者、枕席不安。稍延旬日。以為。治道有失。民多罹罪。宜可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免、咸赦除之。其年八十以上。及鰥寡〓独。并疹疾之徒、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九月壬申【十八】》○壬申。従五位下藤原朝臣乙麻呂為兵部少輔。従五位上佐味朝臣虫麻呂為越前守。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九月癸酉【十九】》○癸酉。散位従四位下中臣朝臣名代卒。」天皇不予。勅平城・恭仁留守、固守宮中。悉追孫王等、詣難波宮。遣使取平城宮鈴印。又令京師・畿内諸寺及諸名山・浄処行薬師悔過之法。奉幣、祈祷賀茂・松尾等神社。令諸国所有鷹鵜並以放去。度三千八百人出家。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九月甲戌【二十】》○甲戌。令播磨守正五位上阿倍朝臣虫麻呂奉幣帛於八幡神社。令京師及諸国写大般若経合一百部。又造薬師仏像七躯、高六尺三寸。并写経七巻。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九月丙子【廿二】》○丙子。中納言従三位巨勢朝臣奈弖麻呂等言。巨勢朝臣等久時所訴奴婢二百三人。今既停訴。請欲従良。許之。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九月丁丑【廿三】》○丁丑。平城中宮、請僧六百人、令読大般若経。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九月己卯【廿五】》○己卯。車駕、還平城。是夕。宿宮池駅。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九月庚辰【廿六】》○庚辰。至平城宮。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十月戊子【甲申朔五】》○冬十月戊子。論定諸国出挙正税。毎国有数。但多〓・対馬両嶋者。並不入限。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十月辛亥【廿八】》○辛亥。河内国司言。右京人尾張王。於部内古市郡古市里田家庭中。得白亀一頭。長九分。闊七分。両目並赤。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十一月乙卯【甲寅朔二】》○十一月乙卯。遣玄〓[日+方]法師、造筑紫観世音寺。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十一月己巳【十六】》○己巳。宴五位已上於内裏。賜禄有差。但年七十以上別加賜被。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十一月庚午【十七】》○庚午。収僧玄〓[日+方]封物。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十一月庚辰【廿七】》○庚辰。制。諸国公廨。大国〓万束。上国卅万束。中国廿万束。就中。大隅・薩摩両国各四万束。下国十万束。就中。飛騨。隠伎。淡路三国各三万束。志摩国。壱伎嶋各一万束。若有正税数少。及民不肯挙者。不必満限。其官物欠負未納之類。以茲令填。不許更申。又令諸国停止仕丁之廝。
《天平十七年(七四五)十二月戊戌【甲申朔十五】》○十二月戊戌。運恭仁宮兵器於平城。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正月癸丑朔》十八年春正月癸丑朔。廃朝。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正月丙寅【十四】》○丙寅。地震。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正月己卯【廿七】》○己卯。正三位牟漏女王薨。贈従二位栗隈王之孫。従四位下美努王之女也。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正月庚辰【廿八】》○庚辰。右京人上部乙麻呂之妻大辛刀自売、一産三女。給正税四百束。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正月辛巳【廿九】》○辛巳。地震。夜亦震。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正月壬午【三十】》○壬午。地震。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二月己丑【癸未朔七】》○二月己丑。改騎舍人、為授刀舍人。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三月丁巳【癸丑朔五】》○三月丁巳。以正四位上藤原朝臣仲麻呂為式部卿。従四位下紀朝臣麻呂為民部卿。外従五位上秦忌寸朝元為主計頭。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三月己未【七】》○己未。外従七位下出雲臣弟山授外従六位下、為出雲国造。」勅曰。朕、君臨四海。憂労兆民。未致隆平。稍有慙徳。粤得治部卿従四位上石上朝臣乙麻呂等奏称。正五位下河内国守大伴宿禰古慈斐解称。於所部古市郡内。右京人尾張王獲白亀一頭。長闊短小。形象異常者。謹検瑞図及援神契云。王者徳沢洽、則神亀来。孝道行、則地亀出。実合大瑞者。斯蓋乾坤垂福。宗社降霊。河洛呈祥。幽明恊度。祗対天〓、喜懼交懐。孤以薄徳、何堪忝受。百官共悦。良当朕意。宜天下六位以下皆加一級。孝子・順孫。義夫・節婦及力田者二級。唯正六位上免当戸今年租。其進亀人、特叙従五位下。賜物准例。出亀郡者、免今年租調。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三月壬戌【十】》○壬戌。以正五位上平群朝臣広成為式部大輔。正五位上橘宿禰奈良麻呂為民部大輔。正五位下石川朝臣麻呂為宮内大輔。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家持為少輔。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三月丁卯【十五】》○丁卯。勅曰。興隆三宝、国家之福田。撫育万民、先王之茂典。是以、為令皇基永固。宝胤長承。天下安寧。黎元利益。仍講仁王般若経。於是、伏聞、其教。以慈為先。情感寛仁、事深隠惻。宜天平十八年三月十五日昧爽以前大辟以下、罪無軽重。未発覚。已発覚。未結正。已結正。繋囚・見徒。咸赦除之。但八虐。故殺人。謀殺殺訖。私鋳銭。強窃二盗。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三月戊辰【十六】》○戊辰。太政官処分。凡寺家買地。律令所禁。比年之間占買繁多。於理商量。深乖憲法。宜令京及畿内厳加禁制。」以従四位上三原王為大蔵卿。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三月丙子【廿四】》○丙子。常陸国鹿嶋郡中臣部廿煙。占部五煙。賜中臣鹿嶋連之姓。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四月己酉【壬午朔】(この月なし。)》○夏四月己酉。以従五位下甘南備真人神前為刑部大輔。外従五位下犬養徳宿禰小東人為摂津亮。従五位下百済王敬福為上総守。従四位上石上朝臣乙麻呂為常陸守。正五位下石川朝臣年足為陸奥守。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四月丙戌【五】》○丙戌。以左大臣従一位橘宿禰諸兄為兼大宰帥。中納言従三位藤原朝臣豊成為兼東海道鎮撫使。参議式部卿正四位上藤原朝臣仲麻呂為兼東山道鎮撫使。中納言従三位巨勢朝臣奈弖麻呂為兼北陸山陰両道鎮撫使。参議従三位大伴宿禰牛養為兼山陽西海両道鎮撫使。参議従四位下紀朝臣麻呂為兼南海道鎮撫使。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四月壬辰【十一】》○壬辰。以正五位下百済王孝忠為左中弁。従四位下大市王為内匠頭。従五位下紀朝臣広名為大学頭。従四位上安宿王為治部卿。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土作為民部少輔。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広足為刑部卿。従四位上船王為弾正尹。外従五位下大伴宿禰三中為長門守。従五位下紀朝臣男楫為大宰少弐。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四月庚子【十九】》○庚子。以従五位下小田王為因幡守。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四月壬寅【廿一】》○壬寅。以従五位下依羅王為大炊頭。外従五位下鴨朝臣石角為主殿頭。外従五位下小野朝臣綱手為上野守。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四月癸卯【廿二】》○癸卯。授正四位上藤原朝臣仲麻呂従三位。正四位下智努王正四位上。従四位上三原王正四位下。従四位下諱従四位上。従五位下小田王従五位上。無位額田部王。伊香王。山村王並従五位下。従四位上石上朝臣乙麻呂正四位下。従四位下紀朝臣麻呂従四位上。正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占部。阿倍朝臣沙弥麻呂。藤原朝臣清河。正五位下大伴宿禰兄麻呂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石川朝臣年足正五位上。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国人正五位下。従五位下粟田朝臣馬養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大伴宿禰麻呂。田口朝臣三田次。為奈真人馬養。粟田朝臣堅石。当麻真人広名。紀朝臣可比佐。大伴宿禰三中。大伴宿禰名負。大伴宿禰百世。路真人宮守。引田朝臣虫麻呂。下毛野朝臣稲麻呂。太朝臣徳足。路真人野上。車持朝臣国人。高橋朝臣国足。鴨朝臣石角。穂積朝臣老人。布勢朝臣多禰。大伴宿禰犬養。笠朝臣蓑麻呂。小野朝臣東人。小野朝臣綱手。紀朝臣必登。鴨朝臣角足。正六位下藤原朝臣宿奈麻呂。正六位上阿倍朝臣毛人。波多朝臣足人。佐伯宿禰浜足。坂合部宿禰金綱。采女朝臣人。阿曇宿禰大足。中臣朝臣益人。県犬養宿禰古麻呂。正六位下巨勢朝臣君成。正六位上大神朝臣麻呂。佐伯宿禰全成。大養徳
忌寸佐留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津史馬人。大鳥連大麻呂。船連吉麻呂。土師宿禰牛勝。壬生使主宇太麻呂。中臣丸連張弓。出雲臣屋麻呂。清原連清道並外従五位下。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四月己酉【廿八】》○己酉。勅。一位以下初位以上馬従。多数、甚無制度。其一位十二人。二位十人。三位八人。四位六人。五位四人。六位以下二人。自今已後。永為恒式。但職事一位・二位、不在此例。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五月癸丑【壬子朔二】》○五月癸丑。従四位下紀朝臣清人為武蔵守。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五月戊午【七】》○戊午。外従五位上菅生朝臣古麻呂。巨勢斐太朝臣嶋村。物部依羅朝臣人会。高丘連河内。外従五位下楢原造東人。小治田朝臣諸人。民忌寸真楫並授従五位下。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五月庚申【九】》○庚申。禁諸寺競買百姓墾田及園地、永為寺地。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五月丙子【廿五】》○丙子。令諸国依旧進仕丁之廝。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六月丙戌【壬午朔五】》○六月丙戌。地震。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六月壬辰【十一】》○壬辰。従五位下高丘王授従四位下。無位大養徳宿禰麻呂女従五位下。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六月己亥【十八】》○己亥。僧玄〓[日+方]死。玄〓[日+方]俗姓阿刀氏。霊亀二年、入唐学問。唐天子、尊〓[日+方]。准三品、令着紫袈裟。天平七年、随大使多治比真人広成還帰。齎経論五千余巻及諸仏像来。皇朝、亦施紫袈裟着之。尊為僧正。安置内道場。自是之後。栄寵日盛。稍乖沙門之行。時人悪之。至是、死於徙所。世相伝云。為藤原広嗣霊所害。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六月壬寅【廿一】》○壬寅。以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名人為内蔵頭。従五位下引田朝臣虫麻呂為木工頭。従五位下物部依羅朝臣人会為信濃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宿奈麻呂為越前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家持為越中守。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七月辛亥朔》○秋七月辛亥朔。遣使於畿内祈雨焉。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八月丁亥【庚辰朔八】》○八月丁亥。以従五位下伊香王為雅楽頭。外従五位下土師宿禰牛勝為諸陵頭。従五位下中臣朝臣益人為主税頭。外従五位下壬生使主宇太麻呂為右京亮。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八月壬寅【廿三】》○壬寅。置斎宮寮。以従五位下路真人野上為長官。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九月庚戌朔》○九月庚戌朔。外従五位下秦忌寸大魚為下野守。外従五位下客君狛麻呂為土左守。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九月壬子【三】》○壬子。先是、県女王為斎王。至是、発入。大臣已下送出門外。諸司亦送、至京外而還。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九月壬戌【十三】》○壬戌。地震。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九月癸亥【十四】》○癸亥。以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宿奈麻呂為上総守。従五位下百済王敬福為陸奥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駿河麻呂為越前守。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九月戊辰【十九】》○戊辰。以従五位下紀朝臣広名為少納言。正五位下石川朝臣麻呂為中務大輔。従四位下山背王為右大舍人頭。従五位下穂積朝臣老人為内蔵頭。従五位下久勢王為大学頭。従五位上茨田王為宮内大輔。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木人為下総守。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九月己巳【二十】》○己巳。以正四位下石上朝臣乙麻呂為右大弁。従四位下佐伯宿禰清麻呂為皇后宮大夫。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古麻呂為治部少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乙麻呂為兵部大輔。従五位下阿倍朝臣子嶋為少輔。従五位下巨勢斐太朝臣嶋村為刑部少輔。従五位下紀朝臣可比佐為大蔵少輔。従五位下波多朝臣足人為宮内少輔。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犢養為左京亮。正五位上平群朝臣広成為摂津大夫。正五位上石川朝臣年足為春宮員外亮。従四位下紀朝臣飯麻呂為常陸守。従五位下高丘連河内為伯耆守。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屋主為備前守。従五位上粟田朝臣馬養為筑前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百世為豊前守。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九月甲戌【廿五】》○甲戌。民部卿従四位上紀朝臣麻呂為兼右衛士督。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九月戊寅【廿九】》○戊寅。恭仁宮大極殿施入国分寺。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閏九月乙酉【己卯朔七】》○閏九月乙酉。無位塩焼王授本位正四位下。従五位下百済王敬福従五位上。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閏九月戊子【十】》○戊子。正六位上依羅我孫忍麻呂授外従五位下。従五位下高橋朝臣国足為越後守。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閏九月辛卯【十三】》○辛卯。地震。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十月癸丑【己酉朔五】》○冬十月癸丑。日向国風雨共発。養蚕損傷。仍免調庸。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十月甲寅【六】》○甲寅。天皇。太上天皇。皇后、行幸金鍾寺。燃灯供養盧舍那仏。仏前後灯一万五千七百余坏。夜至一更。使数千僧、令〓脂燭。讃歎供養、繞仏三匝。至三更而還宮。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十月丁巳【九】》○丁巳。令安芸国造舶二艘。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十月丁卯【十九】》○丁卯。従四位下下道朝臣真備賜姓吉備朝臣。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十月癸酉【廿五】》○癸酉。正五位下百済王孝忠為大宰大弐。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十一月壬午【戊寅朔五】》○十一月壬午。以春宮員外亮正五位上石川朝臣年足為兼左中弁。従五位下笠朝臣蓑麻呂為中務少輔。従五位上巨勢朝臣堺麻呂為式部大輔。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犬養為少輔。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加美為兵部卿。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十二月丁巳【戊申朔十】》○十二月丁巳。停七道鎮撫使。又京畿内及諸国兵士依旧点差。
☆《天平十八年(七四六)是年》是年。渤海人及鉄利惣一千一百余人、慕化来朝。安置出羽国。給衣糧放還。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十六



《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十七〈 起天平十九年正月、尽天平勝宝元年十二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
 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天璽国押開豊桜彦天皇〈 聖武天皇 〉
《天平十九年(七四六)正月丁丑朔》十九年春正月丁丑朔。廃朝。天皇御南苑、宴侍臣。勅曰。朕、寝膳違和。延経歳月。顧己推物。尚可矜慈。宜大赦天下、救済憂苦。其自天平十九年正月一日昧爽已前流罪已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咸悉赦之。但死罪者、降一等。私鋳銭人首。及強窃二盗。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正月壬辰【十六】》○壬辰。国見真人真城。改賜大宅真人姓。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正月丙申【二十】》○丙申。御南苑。宴五位已上。諸司主典已上賜酒肴。」授正四位上智努王従三位。正四位下三原王正四位上。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広足従四位上。正五位上石川朝臣年足。平群朝臣広成。正五位下大伴宿禰古慈備。正五位上橘宿禰奈良麻呂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石川朝臣麻呂。百済王孝忠。紀朝臣宇美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百世。従五位上巨勢朝臣堺麻呂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当麻真人鏡麻呂。阿倍朝臣嶋麻呂。藤原朝臣乙麻呂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大養徳宿禰小東人。正六位上県犬養宿禰小山守。布勢朝臣宅主。大野朝臣横刀。小野朝臣田守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黄文連伊加麻呂。池上君大歳。葛木連戸主並外従五位下。無位井上内親王二品。無位難波女王。飛鳥田女王並従四位下。無位長柄女王。久勢女王。池上女王並従五位下。無位藤原朝臣殿刀自授正四位上。外従五位上廬郡君従四位下。無位穂積朝臣多理従五位下。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正月癸卯【廿七】》○癸卯。制、令七道諸国沙弥尼等。於当国寺受戒。不須更入京。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二月丁卯【丁未朔廿一】》○二月丁卯。以去年亢旱、年穀不稔。詔、為治産業。賜大臣已下諸司才伎長上已上税布并塩、各有差。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二月戊辰【廿二】》○戊辰。大倭。河内。摂津。近江。伊勢。志摩。丹波。出雲。播磨。美作。備前。備中。紀伊。淡路。讃岐一十五国飢饉。因加賑恤。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三月戊寅【丙子朔三】》○三月戊寅。命婦従五位下尾張宿禰小倉授従四位下。為尾張国国造。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三月乙酉【十】》○乙酉。以従四位下藤原朝臣八束為治部卿。従五位下阿倍朝臣毛人為玄蕃頭。従五位下大伴宿禰三中為刑部大判事。従五位下額田部王為大蔵大輔。従五位下布勢朝臣宅主為右京亮。従五位下楢原造東人為駿河守。従四位下秦忌寸嶋麻呂為長門守。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三月丙戌【十一】》○丙戌。以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年足為春宮大夫。」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加美卒。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三月辛卯【十六】》○辛卯。改大養徳国。依旧為大倭国。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四月己未【丙午朔十四】》○夏四月己未。紀伊国疫旱。賑給之。
『続本紀』巻十七天平十九年(七四七)四月丁卯【廿二】》○丁卯。天皇御南苑。大神神主従六位上大神朝臣伊可保。大倭神主正六位上大倭宿禰水守並授従五位下。}以外従五位下葛井連諸会為相摸守。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五月丙子朔》○五月丙子朔。以従五位下中臣朝臣益人為神祇大副。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名人為少納言。外従五位下文忌寸黒麻呂為主税頭。従五位下中臣朝臣清麻呂為尾張守。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五月戊寅【三】》○戊寅。太政官奏曰。封戸人数、縁有多少。所輸雑物、其数不等。是以。官位同等、所給殊差。於法准量。理実不〓。請毎一戸。以正丁五六人、中男一人為率。則用郷別課口二百八十。中男五十。擬為定数。其田租者、毎一戸、以〓束為限。不合加減。奏可之。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五月庚辰【五】》○庚辰。天皇御南苑、観騎射・走馬。」是曰。太上天皇詔曰。昔者、五月之節、常用菖蒲為縵。比来、已停此事。従今而後。非菖蒲縵者、勿入宮中。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五月丁亥【十二】》○丁亥。地震。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五月庚寅【十五】》○庚寅。於南苑講説仁王経。令天下諸国亦同講焉。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五月辛卯【十六】》○辛卯。力田外正六位下前部宝公授外従五位下。其妻久米舍人妹女外少初位上。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五月癸巳【十八】》○癸巳。近江。讃岐二国飢。賑恤之。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六月戊申【乙巳朔四】》○六月戊申。長門国守従四位下秦忌寸嶋麻呂卒。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六月辛亥【七】》○辛亥。正五位下背奈福信。外正七位下背奈大山。従八位上背奈広山等八人。賜背奈王姓。外従五位下茨田弓束。従八位上茨田枚野宿禰姓。外従五位下出雲屋麻呂臣姓。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六月己未【十五】》○己未。於羅城門〓。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六月丁卯【廿三】》○丁卯。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牛養為備後守。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七月辛巳【乙亥朔七】》○秋七月辛巳。詔曰。自去六月。京師亢旱。由是。奉幣帛名山、祈雨諸社。至誠無験。苗稼〓[火+焦]凋。此蓋朕之政教、不徳於民乎。宜免左右京今年田租。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八月丙寅【甲辰朔廿三】》○八月丙寅。賜正六位上赤染造広足。赤染高麻呂等九人。常世連姓。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九月乙亥【甲戌朔二】》○九月乙亥。河内国人大初位下河俣連人麻呂銭一千貫。越中国人無位礪波臣志留志米三千碩。奉盧舍那仏知識。並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九月丙申【廿三】》○丙申。以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古麻呂為少納言。従五位下路真人野上為大監物。従五位上佐味朝臣虫麻呂為治部大輔。従五位下小野朝臣東人為少輔。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十月癸卯朔》○冬十月癸卯朔。日有蝕之。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十月乙巳【三】》○乙巳。勅曰。春宮少属従八位上御方大野所願之姓、思欲許賜。然大野之父、於浄御原朝庭在皇子之列。而縁微過、遂被廃退。朕甚哀憐。所以、不賜其姓也。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十月辛亥【九】》○辛亥。正六位上市往泉麻呂賜岡連姓。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十月乙卯【十三】》○乙卯。外従五位下気太十千代等八人賜気太君姓。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十月丙辰【十四】》○丙辰。伊勢国人従六位上伊勢直大津等七人。賜中臣伊勢連姓。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十一月丙子【癸酉朔四】》○十一月丙子。以外従五位下中臣丸連張弓為皇后宮亮。従四位上多治比真人広足為兵部卿。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占部為刑部卿。春宮大夫兼学士従四位下吉備朝臣真備為右京大夫。従五位下坂合部宿禰金綱為信濃守。従五位上茨田王為越前守。正五位下大井王為丹波守。従五位上粟田朝臣馬養為備中守。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十一月己卯【七】》○己卯。詔曰。朕、以去天平十三年二月十四日。至心発願。欲使国家永固。聖法恒修。遍詔天下諸国。国別令造金光明寺。法華寺。其金光明寺各造七重塔一区。并写金字金光明経一部。安置塔裏。而諸国司等怠緩不行。或処寺不便。或猶未開基。以為。天地災異、一二顕来、蓋由茲乎。朕之股肱豈合如此。是以差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年足。従五位下阿倍朝臣小嶋。布勢朝臣宅主等。分道発遣。検定寺地。并察作状。国司宜与使及国師。簡定勝地、勤加営繕。又任郡司勇幹堪済諸事。専令主当。限来三年以前。造塔・金堂・僧坊、悉皆令了。若能契勅。如理修造之。子孫無絶、任郡領司。其僧寺・尼寺水田者、除前入数已外。更加田地。僧寺九十町。尼寺四十町。便仰所司墾開応施。普告国郡、知朕意焉。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十一月己亥【十七】》○己亥。賜無位高橋王佐保真人姓。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十二月乙巳【壬寅朔四】》○十二月乙巳。以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犬養為少納言。従五位上当麻真人鏡麻呂為民部大輔。
《天平十九年(七四七)十二月乙卯【十四】》○乙卯。勅。頃者。太上天皇。枕席不安。稍経弦朔。医薬療治。未見効験。宜大赦天下。自天平十九年十二月十四日眛爽以前大辟罪以下、咸赦除之。但八虐。故殺人。私鋳銭。強窃二盗。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勅。天下諸国。或有百姓情願造塔者。悉聴之。其造地者、必立伽藍院内。不得濫作山野路辺。若備儲畢。先申其状。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正月壬申朔》廿年春正月壬申朔。廃朝。宴五位已上於内裏。賜禄有差。其余、於朝堂賜饗焉。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正月甲戌【三】》○甲戌。大倭連深田。魚名並賜宿禰姓。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正月戊寅【七】》○戊寅。天皇御南高殿、宴五位以上。授正五位上坂上忌寸犬養従四位下。正六位上角朝臣道守従五位下。正六位上津史秋主外従五位下。宴訖、賜禄有差。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二月己未【辛丑朔十九】》○二月己未。授従三位巨勢朝臣奈弖麻呂正三位。正四位上三原王。正四位下石上朝臣乙麻呂並従三位。従四位上紀朝臣麻路正四位上。従四位上多治比真人広足。従四位下大伴宿禰兄麻呂並正四位下。従四位下佐伯宿禰浄麻呂。佐伯宿禰常人並従四位上。正五位上石川朝臣麻呂。百済王孝忠。紀朝臣宇美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巨勢朝臣堺麻呂。背奈王福信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屋主。藤原朝臣巨勢麻呂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名人。鴨朝臣角足。民忌寸真楫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若犬養宿禰東人。国君麻呂。正六位上百済王元忠。藤原朝臣魚名。多治比真人石足。佐伯宿禰乙首名。久米朝臣湯守。柿本朝臣市守。粟田朝臣奈勢麻呂。石川朝臣豊人。平群朝臣人足。田中朝臣少麻呂。大伴宿禰御依。阿倍朝臣鷹養。津嶋朝臣家虫。佐味朝臣広麻呂。建部公豊足。日下部宿禰大麻呂並従五位下。外従五位下陽侯史真身外従五位上。正六位上高市連大国外従五位下。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二月辛酉【廿一】》○辛酉。従五位上佐伯宿禰稲麻呂贈従四位上。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二月壬戌【廿二】》○壬戌。進知識物人等。外大初位下物部連族子嶋。外従六位下田可臣真束。外少初位上大友国麻呂。従七位上漆部伊波並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二月乙丑【廿五】》○乙丑。授従五位上佐味朝臣虫麻呂正五位下。従五位下葛井連広成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上陽侯史真身従五位下。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三月戊寅【辛未朔八】》○三月戊寅。宣勅。朕以薄徳、君臨四海。夙興夜寝。憂労兆民。然猶風化未洽。犯禁者多。是訓導之不明。非黎首之愆咎。万方有罪。在予一人。咸洗瑕穢。更令自新。宜大赦天下。自天平廿年三月八日昧爽已前。大辟已下、咸悉赦除。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三月己卯【九】》○己卯。正六位上葛城忌寸豊人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三月壬午【十二】》○壬午。以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君成為下野守。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三月壬辰【廿二】》○壬辰。従三位藤原朝臣豊成授従二位。拝大納言。従三位藤原朝臣仲麻呂正三位。正四位下大野。広瀬。粟田女王並正四位上。従四位上河内女王正四位下。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四月庚申【庚子朔廿一】》○夏四月庚申。太上天皇崩於寝殿。春秋六十有九。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四月辛酉【廿二】》○辛酉。以従三位智努王。石上朝臣乙麻呂。従四位上黄文王。従四位下大市王。正四位上紀朝臣麻呂。従四位下藤原朝臣八束。為御装束司。六位已下八人。従三位三原王。従四位上石川王。道祖王。従四位下紀朝臣飯麻呂。吉備朝臣真備為山作司。六位已下八人。従五位上阿倍朝臣嶋麻呂。外従五位下丹比間人宿禰若麻呂。為養役夫司。六位已下十人。勅、令左右京。四畿内及七道諸国挙哀三日。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四月壬戌【廿三】》○壬戌。於大安寺誦経。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四月甲子【廿五】》○甲子。於山科寺誦経。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四月丙寅【廿七】》○丙寅。当初七。於飛鳥寺誦経。自是之後。毎至七日。於京下寺誦経焉。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四月丁卯【廿八】》○丁卯。勅、天下悉素服。是日、火葬太上天皇於佐保山陵。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五月丁丑【庚午朔八】》○五月丁丑。勅、令天下諸国奉為太上天皇。毎至七日。国司自親潔斎。皆請諸寺僧尼。聚集於一寺。敬礼読経。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五月己丑【二十】》○己丑。右大史正六位上秦老等一千二百余煙。賜伊美吉姓。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六月壬寅【己亥朔四】》○六月壬寅。正三位藤原夫人薨。贈太政大臣武智麻呂之女也。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六月癸卯【五】》○癸卯。令百官及諸国釈服。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七月戊寅【己巳朔十】》○秋七月戊寅。正六位下中臣部干稲麻呂賜中臣葛野連姓。正八位下山代直大山等三人並賜忌寸姓。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七月丙戌【十八】》○丙戌。従五位下大倭御手代連麻呂女賜宿禰姓。奉為太上天皇、奉写法華経一千部。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七月戊戌【三十】》○戊戌。河内・出雲二国飢。賑恤之。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八月辛丑【己亥朔三】》○八月辛丑。近江・播磨飢。賑給之。」賜外従五位下高市大国連姓。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八月癸卯【五】》○癸卯。改定釈奠服器及儀式。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八月乙卯【十七】》○乙卯。八幡大神祝部従八位上大神宅女。従八位上大神杜女並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八月己未【廿一】》○己未。車駕幸散位従五位上葛井連広成之宅。延群臣宴飲。日暮留宿。明日。授広成及其室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八重並正五位上。是日、還宮。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十月乙丑【戊戌朔廿八】》○冬十月乙丑。詔免京畿内七道諸国田租。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十月丁亥(この月なし。)》○丁亥。正七位下広幡牛養賜秦姓。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十一月己丑【丁卯朔廿三】》○十一月己丑。下道朝臣乙吉備。真事。広三人。並賜吉備朝臣姓。
《天平二十年(七四八)》○十二月甲寅【丁酉朔十八】》○十二月甲寅。遣使、鎮祭佐保山陵。度僧尼各一千。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正月丙寅朔》天平勝宝元年春正月丙寅朔。廃朝。始従元日。七七之内。令天下諸寺悔過。転読金光明経。又禁断天下殺生。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正月己巳【四】》○己巳。比年、頻遭亢陽。五穀不登。官人妻子、多有飢乏。於是。文武官及諸家司給米。人別月六斗。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正月乙亥【十】》○乙亥。上総国飢。賑給之。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二月丁酉【丙申朔二】》○二月丁酉。大僧正行基和尚遷化。和尚、薬師寺僧。俗姓高志氏。和泉国人也。和尚、真粋天挺。徳範夙彰。初出家。読瑜伽唯識論、即了其意。既而周遊都鄙、教化衆生。道俗慕化追従者。動以千数。所行之処、聞和尚来。巷無居人。争来礼拝。随器誘導。咸趣于善。又親率弟子等。於諸要害処、造橋築陂。聞見所及、咸来加功。不日而成。百姓至今、蒙其利焉。豊桜彦天皇甚敬重焉。詔、授大僧正之位。并施四百人出家。和尚、霊異神験、触類而多。時人号曰行基菩薩。留止之処、皆建道場。其畿内凡〓九処。諸道亦往々而在。弟子相継、皆守遺法。至今住持焉。薨時年八十。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二月庚子【五】》○庚子。下総国旱、蝗飢饉。賑給之。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二月丙午【十一】》○丙午。石見国疫。賑給之。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二月丙辰【廿一】》○丙辰。以朝庭路頭屡投匿名書。下詔。教誡百官及大学生徒、以禁将来。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二月丁巳【廿二】》○天平廿一年二月丁巳。陸奥国、始貢黄金。於是。奉幣、以告畿内七道諸社。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二月壬戌【廿七】》○壬戌。勅曰。頃年之間。補任郡領。国司先検譜第優劣。身才能不。舅甥之列。長幼之序。擬申於省。式部更問口状。比校勝否。然後選任。或譜第雖軽。以労薦之。或家門雖重。以拙却之。是以、其緒非一。其族多門。苗裔尚繁。濫訴無次。各迷所欲。不顧礼義。孝悌之道既衰。風俗之化漸薄。朕窃思量。理不可然。自今已後。宜改前例、簡定立郡以来譜第。重大之家。嫡々相継。莫用傍親。終塞争訟之源。永息窺〓之望。若嫡子有罪疾及不堪時務者。立替如令。」以従五位下大倭宿禰小東人為摂津亮。従四位下紀朝臣飯麻呂為大倭守。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三月乙丑朔》○三月乙丑朔。日有蝕之。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三月丁卯【三】》○丁卯。左大舍人頭従四位下高丘王卒。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四月甲午朔》○夏四月甲午朔。天皇幸東大寺。御盧舍那仏像前殿。北面対像。皇后・太子並侍焉。群臣百寮及士庶、分頭。行列後。」勅、遣左大臣橘宿禰諸兄。白仏。【S12】三宝〈 乃 〉奴〈 止 〉仕奉〈 流 〉天皇〈 羅我 〉命盧舍那仏像〈 能 〉大前〈 仁 〉奏賜〈 部止 〉奏〈 久 〉。此大倭国者、天地開闢以来〈 爾 〉黄金〈 波 〉人国〈 用理 〉献言〈 波 〉有〈 登毛 〉。斯地者無物〈 止 〉念〈 部流仁 〉。聞看食国中〈 能 〉東方陸奥国守従五位上百済王敬福〈 伊 〉、部内少田郡〈 仁 〉黄金出在奏〈 弖 〉献。此〈 遠 〉聞食、驚〈 岐 〉悦〈 備 〉貴〈 備 〉念〈 久波 〉。盧舍那仏〈 乃 〉慈賜〈 比 〉福〈 波陪 〉賜物〈 爾 〉有〈 止 〉念〈 閉 〉、受賜〈 里 〉恐〈 理 〉、戴持、百官〈 乃 〉人等率〈 天 〉礼拝仕奉事〈 遠 〉、挂畏三宝〈 乃 〉大前〈 爾 〉、恐〈 無 〉恐〈 無毛 〉奏賜〈 波久止 〉奏。従三位中務卿石上朝臣乙麻呂宣。【S13】現神御宇倭根子天皇詔旨宣大命、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宣。高天原〈 爾 〉天降坐〈 之 〉天皇御
世〈 乎 〉始〈 天 〉、中・今〈 爾 〉至〈 麻弖爾 〉、天皇御世御世、天日嗣高御座〈 爾 〉坐〈 弖 〉治賜〈 比 〉恵賜来〈 流 〉食国天下〈 乃 〉業〈 止奈母 〉、神奈我良〈 母 〉所念行〈 久止 〉宣大命、衆聞食宣。加久治賜〈 比 〉恵賜来〈 流 〉天日嗣〈 乃 〉業〈 止 〉、今皇朕御世〈 爾 〉当〈 弖 〉坐者天地〈 乃 〉心〈 遠 〉労〈 弥 〉重〈 弥 〉辱〈 美 〉恐〈 美 〉坐〈 爾 〉。聞食食国〈 乃 〉東方陸奥国〈 乃 〉小田郡〈 爾 〉金出在〈 止 〉奏〈 弖 〉進〈 礼利 〉。此〈 遠 〉所念〈 波 〉、種種法中〈 爾波 〉、仏大御言〈 之 〉国家護〈 我 〉多仁〈 波 〉勝在〈 止 〉聞召。食国天下〈 乃 〉諸国〈 爾 〉最勝王経〈 乎 〉坐。盧舍那仏化奉〈 止 〉為〈 弖 〉、天坐神・地坐神〈 乎 〉祈祷奉。挂畏遠我皇天皇御世治〈 弖 〉拝仕奉〈 利 〉衆人〈 乎 〉伊謝〈 奈比 〉率〈 弖 〉仕奉心〈 波 〉、禍息〈 弖 〉善成危変〈 弖 〉全平〈 牟等 〉念〈 弖 〉仕奉間〈 爾。 〉衆人〈 波 〉不成〈 〓登 〉疑、朕〈 波 〉金少〈 牟止 〉念憂〈 都都 〉在〈 爾
 〉、三宝〈 乃 〉勝神〈 枳 〉大御言験〈 乎 〉蒙〈 利 〉、天坐神・地坐神〈 乃 〉相宇豆〈 奈比 〉奉佐枳〈 波倍 〉奉〈 利 〉、又天皇御霊〈 多知乃 〉恵賜〈 比 〉撫賜〈 夫 〉事依〈 弖 〉顕〈 自 〉示給〈 夫 〉物在〈 自等 〉念召〈 波 〉。受賜〈 利 〉歓、受賜〈 利 〉貴、進〈 母 〉不知、退〈 母 〉不知、夜日畏恐〈 麻利 〉所念〈 波 〉、天下〈 乎 〉撫恵〈 備 〉賜事、理〈 爾 〉坐君〈 乃 〉御代〈 爾 〉当〈 弖 〉可在物〈 乎 〉、拙〈 久 〉多豆何〈 奈伎 〉朕時〈 爾 〉顕〈 自 〉示賜〈 礼波 〉、辱〈 美 〉愧〈 美奈母 〉念〈 須 〉。是以、朕一人〈 夜波 〉貴大瑞〈 乎 〉受賜〈 牟 〉。天下共頂受賜〈 利 〉歓〈 流自 〉理可在〈 等 〉、神奈我良〈 母 〉念坐〈 弖奈母 〉、衆〈 乎 〉恵賜〈 比 〉治賜〈 比 〉、御代年号〈 爾 〉字加賜〈 久止 〉宣天皇大命、衆聞食宣。辞別〈 弖 〉宣〈 久 〉。大神宮〈 乎 〉始〈 弖 〉諸神〈 多知爾 〉御戸代奉〈 利 〉、諸祝部治賜〈 夫 〉。又寺々〈 爾 〉墾田地許奉〈 利 〉、僧綱〈 乎 〉始〈 弖 〉衆僧
尼敬問〈 比 〉、治賜〈 比 〉、新造寺〈 乃 〉官寺〈 止 〉可成〈 波 〉官寺〈 止 〉成賜〈 夫 〉。大御陵守仕奉人等一二治賜〈 夫 〉。又御世御世〈 爾 〉当〈 天 〉天下奏賜〈 比 〉国家護仕奉〈 流 〉事〈 乃 〉勝在臣〈 多知乃 〉侍所〈 爾波 〉置表〈 弖 〉、与天地共人〈 爾 〉不令侮、不令穢治賜〈 部止 〉宣大命、衆聞食宣。又天日嗣高御座〈 乃 〉業〈 止 〉坐事〈 波 〉、進〈 弖波 〉挂畏天皇大御名〈 乎 〉受賜〈 利 〉、退〈 弖波 〉婆婆大御祖〈 乃 〉御名〈 乎 〉蒙〈 弖之 〉食国天下〈 乎婆 〉撫賜恵賜〈 夫止奈母 〉神奈我良〈 母 〉念坐〈 須 〉。是以、王〈 多知 〉大臣〈 乃 〉子等治賜〈 伊自 〉、天皇朝〈 爾 〉仕奉〈 利 〉、婆婆〈 爾 〉仕奉〈 爾波 〉可在。加以、挂畏近江大津宮大八嶋国所知〈 之 〉天皇大命〈 止之弖 〉、奈良宮大八洲国所知〈 自 〉我皇天皇〈 止 〉御世重〈 弖 〉朕宣〈 自久 〉、大臣〈 乃 〉御世重〈 天 〉明浄心以〈 弖 〉仕奉事〈 爾 〉依〈 弖奈母 〉天日嗣〈 波 〉平安〈 久 〉聞召来〈 流 〉此辞忘給〈 奈 〉棄給〈 奈止 〉宣
〈 比之 〉大命〈 乎 〉受賜〈 利 〉恐〈 麻利 〉、汝〈 多知乎 〉恵賜〈 比 〉治賜〈 久止 〉宣大命、衆聞食宣。又三国真人・石川朝臣・鴨朝臣・伊勢大鹿首部〈 波 〉、可治賜人〈 止自弖奈母 〉簡賜〈 比 〉治賜〈 夫 〉。又県犬養橘夫人〈 乃 〉天皇御世重〈 弖 〉明浄心以〈 弖 〉仕奉〈 利 〉、皇朕御世当〈 弖毛 〉無怠緩事〈 久 〉助仕〈 天 〉奉〈 利 〉、加以、祖父大臣〈 乃 〉殿門荒穢〈 須 〉事無〈 久 〉守〈 ツツ 〉在〈 自之 〉事、伊蘇〈 之美 〉宇牟賀〈 斯美 〉忘不給〈 止自弖奈母 〉孫等一二治賜〈 夫 〉。又為大臣〈 弖 〉仕奉〈 部留 〉臣〈 多知乃 〉子等、男〈 波 〉随仕奉状〈 弖 〉種種治賜〈 比ツ礼等母 〉女不冶賜。是以所念〈 波 〉、男〈 能未 〉父名負〈 弖 〉女〈 波 〉伊婆〈 礼奴 〉物〈 爾 〉阿礼〈 夜 〉。立双仕奉〈 自 〉理在〈 止奈母 〉念〈 須 〉。父〈 我 〉加久斯麻〈 爾 〉在〈 止 〉念〈 弖 〉於母夫〈 気 〉教〈 祁牟 〉事不過失家門不荒〈 自弖 〉天皇朝〈 爾 〉仕奉〈 止自弖奈母 〉汝〈 多知乎 〉治賜〈 夫 〉。又大伴・佐伯宿禰〈
 波 〉、常〈 母 〉云如〈 久 〉、天皇朝守仕奉、事顧〈 奈伎 〉人等〈 爾 〉阿礼〈 波 〉、汝〈 多知乃 〉祖〈 止母乃 〉云来〈 久 〉、海行〈 波 〉美〈 豆久 〉屍、山行〈 波 〉草〈 牟須 〉屍、王〈 乃 〉幣〈 爾去曾 〉死〈 米 〉、能杼〈 爾波 〉不死〈 止 〉、云来〈 流 〉人等〈 止奈母 〉聞召〈 須 〉。是以、遠天皇御世始〈 弖 〉今朕御世〈 爾 〉当〈 弖母 〉、内兵〈 止 〉心中〈 古止波奈母 〉遣〈 須。 〉故是以、子〈 波 〉祖〈 乃 〉心成〈 伊自 〉子〈 爾波 〉可在。此心不失〈 自弖 〉明浄心以〈 弖 〉仕奉〈 止自弖奈母 〉、男女并〈 弖 〉一二治賜〈 夫 〉。又五位已上子等治賜〈 夫 〉。六位已下〈 爾 〉冠一階上給〈 比 〉、東大寺造人等二階加賜〈 比 〉。正六位上〈 爾波 〉子一人治賜〈 夫 〉。又五位已上。及皇親年十三已上、無位大舍人等、至于諸司仕丁〈 麻弖爾 〉大御手物賜〈 夫 〉。又高年人等治賜〈 比 〉困乏人恵賜〈 比 〉、孝義有人其事免賜〈 比 〉、力田治賜〈 夫 〉。罪人赦賜〈 夫 〉。又壬生治賜〈 比 〉、知物人等治賜〈 夫 〉。又見出金人及陸奥国
国司・郡司・百姓至〈 麻弖爾 〉治賜〈 比 〉、天下〈 乃 〉百姓衆〈 乎 〉撫賜〈 比 〉恵賜〈 久止 〉宣天皇大命、衆聞食宣。」授正三位巨勢朝臣奈弖麻呂従二位。従三位大伴宿禰牛養正三位。従五位上百済王敬福従三位。従四位上佐伯宿禰浄麻呂。佐伯宿禰常人並正四位下。従四位下阿倍朝臣沙弥麻呂。橘宿禰奈良麻呂。多治比真人占部並従四位上。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永手従四位下。従五位上大伴宿禰稲君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家持。佐伯宿禰毛人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千尋。藤原朝臣縄麻呂。佐伯宿禰靺鞨。正六位下藤原朝臣真従並従五位下。」進知識物人外従八位下他田舍人部常世。外従八位上小田臣根成二人並外従五位下。」正三位橘夫人従二位。従四位上藤原朝臣吉日従三位。従五位上藤原朝臣袁比良女。藤原朝臣駿河古並正五位下。無位多治比真人乎婆売。多治比真人若日売。石上朝臣国守。藤原朝臣百能。藤原朝臣弟兄子。藤原朝臣家子。大伴宿禰三原。佐伯宿禰美努麻女。久米朝臣比良女並従五位下。」以従二位巨勢朝臣奈弖麻呂為大納言。正三位大伴宿禰牛養為中納言。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四月乙未【二】》○乙未。大赦天下。自天平廿一年四月一日昧爽以前大辟罪已下。咸悉赦除。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四月戊戌【五】》○戊戌。詔、授従五位下中臣朝臣益人従五位上。正六位上忌部宿禰鳥麻呂従五位下。伊勢大神宮禰宜従七位下神主首名外従五位下。因遣民部卿正四位上紀朝臣麻路。神祇大副従五位上中臣朝臣益人。少副従五位下忌部宿禰鳥麻呂等。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四月丁未【十四】》○丁未。天皇幸東大寺。御大盧舍那仏前殿。大臣以下百官及士庶。皆以次行列。詔、授左大臣従一位橘宿禰諸兄正一位。以大納言従二位藤原朝臣豊成拝右大臣。授従五位下市原王従五位上。無位三使王。岸野王。三形王。倭王。額田部王。多治比王。厚見王。葛木王。大坂王。出雲王。三河王。長嶋王。高嶋王並従五位下。従五位下国君麻呂従五位上。無位別君広麻呂従五位下。外従五位下高市連大国外従五位上。正六位上蓋高麻呂。吉田連兄人並外従五位下。」又授二品多紀内親王一品。従三位竹野女王正三位。無位橘宿禰通何能正四位上。」改天平廿一年為天平感宝元年。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四月戊申【十五】》○戊申。大臣以下諸司仕丁以上。賜禄各有差。京畿内僧尼等施物。亦各有差。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四月辛亥【十八】》○辛亥。正六位上丹羽臣真咋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四月乙卯【廿二】》○乙卯。陸奥守従三位百済王敬福貢黄金九百両。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五月戊辰【甲子朔五】》○五月戊辰。無位御浦王授従四位下。正六位上中臣伊勢連大津外従五位下。又従七位上陽侯史令珍。正八位下陽侯史令珪。従八位上陽侯史令〓。従八位下陽侯史人麻呂並授外従五位下。四人並是真身之男。各貢銭千貫也。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五月戊寅【十五】》○戊寅。上野国碓氷郡人外従七位上石上部君諸弟。尾張国山田郡人外従七位下生江臣安久多。伊予国宇和郡人外大初位下凡直鎌足等。各献当国国分寺知識物。並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五月庚寅【廿七】》○庚寅。鰥寡孤独及疾疹之徒、不能自存者、給穀五斗。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表其門閭。終身勿事。力田人者。無位叙位一階。陸奥国者、免三年調庸。小田郡者永免。其年限者、待後勅。自余諸国者。国別一年免二郡調庸。毎年相替、周尽諸郡。又咸免天下今年田租。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閏五月甲午朔》○閏五月甲午朔。従四位上橘宿禰奈良麻呂。従五位上阿倍朝臣嶋麻呂並為侍従。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屋主為左大舍人頭。従五位下紀朝臣男楫為兵部少輔。従五位下柿本朝臣市守為丹後守。従五位下小野朝臣田守為大宰少弐。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五月壬寅【九】》○壬寅。於宮中度一千人。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五月癸卯【十】》○癸卯。詔。朕以寡薄、恭承宝祚。恒恐、累二儀之覆載。虧兆庶之具瞻。徒積憂労。政事如闕。神之貽咎。実由朕躬。比者。時属炎蒸。寝膳乖予。百寮煌灼。左右勤劬。今欲克順天心消除災気。乃求改往之術。深謝在予之愆。則宜流渙汗之恩。施蕩滌之政。可大赦天下。自天平感宝元年閏五月十日昧爽已前大辟已下、咸赦除之。但殺其父母。及毀仏尊像者。不在此例。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五月甲辰【十一】》○甲辰。陸奥国介従五位下佐伯宿禰全成。鎮守判官従五位下大野朝臣横刀並授従五位上。大掾正六位上余足人。獲金人上総国人丈部大麻呂並従五位下。左京人無位朱牟須売外従五位下。私度沙弥小田郡人丸子連宮麻呂授法名応宝入師位。冶金人左京人戸浄山大初位上。出金山神主小田郡日下部深淵外少初位下。是日。伊勢斎王為遭二親喪。自斎宮退出。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五月癸丑【二十】》○癸丑。詔、捨大安。薬師。元興。興福。東大五寺。各〓[糸+施の旁]五百疋。綿一千屯。布一千端。稲一十万束。墾田地一百町。法隆寺、〓[糸+施の旁]四百疋。綿一千屯。布八百端。稲一十万束。墾田地一百町。弘福。四天王二寺。各〓[糸+施の旁]三百疋。綿一千屯。布六百端。稲一十万束。墾田地一百町。崇福。香山薬師。建興。法花四寺。各〓[糸+施の旁]二百疋。布四百端。綿一千屯。稲一十万束。墾田地一百町。因発御願曰。以花厳経為本。一切大乗小乗。経律論抄疏章等。必為転読講説。悉令尽竟。遠限日月。窮未来際。今故、以茲資物。敬捨諸寺。所冀、太上天皇沙弥勝満。諸仏擁護。法薬薫質。万病消除。寿命延長。一切所願。皆使満足。令法久住。抜済群生。天下太平。兆民快楽。法界有情、共成仏道。」飛騨国大野郡大領外正七位下飛騨国造高市麻呂。上野国勢多郡小領外従七位下上毛野朝臣足人。各献当国国分寺知識物。並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五月丙辰【廿三】》○丙辰。天皇遷御薬師寺宮。為御在所。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五月壬戌【廿九】》○壬戌。中納言正三位大伴宿禰牛養薨。大徳咋子連孫。贈大錦中小吹負之男。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七月甲午【癸巳朔二】》○秋七月甲午。皇太子受禅、即位於大極殿。詔曰。【S14】現神〈 止 〉御宇倭根子天皇可御命〈 良麻止 〉宣御命〈 乎 〉、衆聞食宣。高天原神積坐皇親神魯棄・神魯美命以、吾孫〈 乃 〉命〈 乃 〉将知食国天下〈 止 〉言依奉〈 乃 〉随、遠皇祖御世始而天皇御世御世聞看来食国天〈 ツ 〉日嗣高御座〈 乃 〉業〈 止奈母 〉随神所念行〈 佐久止 〉勅天皇〈 我 〉御命〈 乎 〉、衆聞食勅。平城〈 乃 〉宮〈 爾 〉御宇〈 之 〉天皇〈 乃 〉詔〈 之久 〉。挂畏近江大津〈 乃 〉宮〈 爾 〉御宇〈 之 〉天皇〈 乃 〉不改〈 自伎 〉常典〈 等 〉初賜〈 比 〉定賜〈 部流 〉法随、斯天〈 ツ 〉日嗣高御座〈 乃 〉業者、御命〈 爾 〉坐〈 世 〉、伊夜嗣〈 爾 〉奈〈 賀 〉御命聞看〈 止 〉勅〈 夫 〉御命〈 乎 〉畏自物受賜〈 理 〉坐〈 天 〉、食国天下〈 乎 〉恵賜〈 比 〉治賜〈 布 〉間〈 爾 〉、万機密〈 久 〉多〈 久志天 〉御身不敢賜有〈 礼 〉、随法天〈 ツ 〉日嗣高御座〈 乃 〉業者、朕子王〈 爾 〉授賜〈 止 〉勅天皇御命〈 乎 〉、親王等・王
等・臣等・百官人等、天下〈 乃 〉公民、衆聞食宣。又天皇御命〈 良末止 〉勅命〈 乎 〉、衆聞食宣。挂畏我皇天皇、斯天〈 ツ 〉日嗣高御座〈 乃 〉業〈 乎 〉受賜〈 弖 〉仕奉〈 止 〉負賜〈 閉 〉頂〈 爾 〉受賜〈 理 〉恐〈 末里 〉進〈 毛 〉不知、退〈 毛 〉不知〈 爾 〉、恐〈 美 〉坐〈 久止 〉宣天皇御命〈 乎 〉、衆聞食勅。故是以、御命坐、勅〈 久 〉、朕者、拙劣雖在、親王等〈 乎 〉始而王等・臣等、諸天皇朝庭立賜〈 部留 〉食国〈 乃 〉政〈 乎 〉戴持而、明浄心以誤落言無助仕奉〈 爾 〉依〈 弖之 〉。天下者平〈 久 〉安〈 久 〉、治賜〈 比 〉恵賜〈 布閉支 〉物〈 爾 〉有〈 止奈毛 〉、神随所念坐〈 久止 〉勅天皇御命〈 乎 〉、衆聞食宣。」既而、授正四位上紀朝臣麻路従三位。従五位下久世王。伊香王並従五位上。正四位下多治比真人広足正四位上。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年足。紀朝臣飯麻呂。吉備朝臣真備並従四位上。正五位上巨勢朝臣堺麻呂。背奈王福信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国人正五位上。従五位上佐伯宿禰毛人。鴨朝臣角足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犬養。藤原朝臣千尋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御方大
野。鴨朝臣虫麻呂並従五位下。」以正三位藤原朝臣仲麻呂為大納言。従三位石上朝臣乙麻呂。紀朝臣麻呂。正四位上多治比真人広足並為中納言。正四位下大伴宿禰兄麻呂。従四位上橘宿禰奈良麻呂。従四位下藤原朝臣清河。並為参議。是日。改感宝元年。為勝宝元年。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七月乙未【三】》○乙未。従六位上阿倍朝臣石井。正六位上山田史女嶋。正六位下竹首乙女並授従五位下。並天皇之乳母也。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七月乙巳【十三】》○乙巳。定諸寺墾田地限。大安。薬師。興福。大倭国法華寺。諸国分金光明寺。寺別一千町。大倭国国分金光明寺四千町。元興寺二千町。弘福。法隆。四天王。崇福。新薬師。建興。下野薬師寺。筑紫観世音寺。寺別五百町。諸国法華寺。寺別四百町。自余定額寺。寺別一百町。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八月癸亥【壬戌朔二】》○八月癸亥。正六位上阿倍朝臣綱麻呂授従五位下。外正五位下小槻山君広虫正五位下。外従五位下出雲臣屋麻呂外従五位上。従六位上田辺史広浜外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八月辛未【十】》○辛未。以従五位下大原真人麻呂。石川朝臣豊人。並為少納言。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古麻呂為左少弁。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仲麻呂為兼紫微令。参議正四位下大伴宿禰兄麻呂。式部卿従四位上石川朝臣年足並為兼大弼。従四位下百済王孝忠。式部大輔従四位下巨勢朝臣堺麻呂。中衛少将従四位下背奈王福信並為兼少弼。正五位上阿倍朝臣虫麻呂。伊予守正五位下佐伯宿禰毛人。左兵衛率正五位下鴨朝臣角足。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土作為兼大忠。外従五位上出雲臣屋麻呂。衛門員外佐外従五位下中臣丸連張弓。吉田連兄人。葛木連戸主並為少忠。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縄麻呂為侍従。従五位下御方大野為図書頭。従五位下別公広麻呂為陰陽頭。従三位三原王為中務卿。従四位上安宿王為大輔。正五位上葛井連広成。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真従並為少輔。中納言従三位紀朝臣麻呂為兼式部卿。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犢養為少輔。神祇大副従五位上中臣朝臣益人為兼民部大輔。従五位下阿倍朝臣鷹養為主計頭。従五位下紀朝臣広名為主税頭。正五位下大伴宿禰稲君為兵部大輔。従五位上大伴宿禰犬養為山背守。従五位上石川朝臣名人為上総守。外従五位下茨田宿禰枚麻呂為美作守。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八月乙亥【十四】》○乙亥。従四位下尾張宿禰小倉卒。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八月壬午【廿一】》○壬午。大隅。薩摩両国隼人等貢御調。并奏土風歌舞。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八月癸未【廿二】》○癸未。詔、授外正五位上曾乃君多利志佐従五位下。外従五位下前君乎佐外従五位上。外正六位上曾県主岐直志自羽志。加禰保佐並外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九月戊戌【壬辰朔七】》○九月戊戌。制紫微中台官位。令一人正三位官。大弼二人、正四位下官。少弼三人、従四位下官。大忠四人、正五位下官。少忠四人、従五位下官。大疏四人、従六位上官。少疏四人、正七位上官。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九月甲辰【十三】》○甲辰。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袁比良女授従四位下。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十月庚午【壬戌朔九】》○冬十月庚午。行幸河内国智識寺。以外従五位下茨田宿禰弓束女之宅。為行宮。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十月乙亥【十四】》○乙亥。幸石川之上。志紀。大県。安宿三郡百姓。百年以下。小児已上。賜綿有差。又免三郡百姓所負正税本利。自余諸郡、免利収本。陪従諸司。賜綿、亦各有差。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十月丙子【十五】》○丙子。河内国寺六十六区見住僧尼及沙弥。沙弥尼。賜〓[糸+施の旁]綿各有差。外従五位下茨田宿禰弓束女授正五位上。是日、車駕還大郡宮。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十月丙戌【廿五】》○丙戌。無位石津王授従五位下。正七位上倉首於須美外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十一月辛卯朔》○十一月辛卯朔。八幡大神禰宜外従五位下大神杜女。主神司従八位下大神田麻呂二人、賜大神朝臣之姓。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十一月乙卯【廿五】》○乙卯。於南薬園新宮大嘗。以因幡為由機国。美濃為須岐国。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十一月丙辰【廿六】》○丙辰。宴五位已上。授従三位三原王正三位。従五位上藤原朝臣乙麻呂正五位上。正六位上高橋朝臣男河。高橋朝臣三綱並従五位下。従五位上中臣朝臣益人正五位下。無位秋篠王。正七位下当麻真人子老並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十一月丁巳【廿七】》○丁巳。宴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十一月戊午【廿八】》○戊午。賜饗諸司主典已上。賚禄有差。番上人等、亦在禄例。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十一月己未【廿九】》○己未。由機・須岐国司。従五位上小田王授正五位下。正四位下大伴宿禰兄麻呂正四位上。従四位下大伴宿禰古慈悲。背奈王福信並従四位上。正六位上津嶋朝臣雄子従五位下。軍毅已上叙位一級。又国司及軍毅・百姓賜饗并禄。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十一月庚申【三十】》○庚申。正五位下小田王授正五位上。是日、遷御大郡宮。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十一月己酉【十九】》○己酉。八幡大神託宣向京。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十一月甲寅【廿四】》○甲寅。遣参議従四位上石川朝臣年足。侍従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魚名等。以為迎神使。路次諸国差発兵士一百人以上。前後駆除。又所歴之国。禁断殺生。其従人供給、不用酒宍。道路清掃。不令汚穢。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十二月丁亥【辛酉朔廿七】》○十二月丁亥。外従五位上高市連大国。正六位上内蔵伊美吉黒人。佐伯宿禰今毛人並授従五位下。正六位上柿本小玉。従六位上高市連真麻呂並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十二月戊寅【十八】》○戊寅。遣五位十人。散位廿人。六衛府舍人各廿人。迎八幡神於平群郡。是日、入京。即於宮南梨原宮。造新殿、以為神宮。請僧〓口、悔過七日。
《天平勝宝元年(七四九)十二月丁亥【廿七】》○丁亥。八幡大神禰宜尼大神朝臣杜女〈 其輿紫色。一同乗輿。 〉拝東大寺。天皇。太上天皇。皇太后。同亦行幸。是日。百官及諸氏人等、咸会於寺。請僧五千、礼仏読経。作大唐・渤海・呉楽。五節田舞。久米舞。因奉大神一品。比〓[口+羊]神二品。左大臣橘宿禰諸兄奉詔、白神曰、【S15】天皇〈 我 〉御命〈 爾 〉坐、申賜〈 止 〉申〈 久 〉。去辰年、河内国大県郡〈 乃 〉智識寺〈 爾 〉坐盧舍那仏〈 遠 〉礼奉〈 天 〉則朕〈 毛 〉欲奉造〈 止 〉思〈 登毛 〉、得不為〈 之 〉間〈 爾 〉、豊前国宇佐郡〈 爾 〉坐広幡〈 乃 〉八幡大神〈 爾 〉申賜〈 閉 〉勅〈 久 〉。神我天神地祇〈 乎 〉率伊左奈比〈 天 〉必成奉〈 無 〉。事立不有。銅湯〈 乎 〉水〈 止 〉成、我身〈 遠 〉草木土〈 爾 〉交〈 天 〉障事無〈 久 〉奈佐〈 牟止 〉勅賜〈 奈我良 〉成〈 奴礼波 〉、歓〈 美 〉貴〈 美奈毛 〉念食〈 須 〉。然、猶止事不得為〈 天 〉、恐〈 家礼登毛 〉御冠献事〈 乎 〉恐〈 美 〉恐〈 美毛 〉申賜〈 久止 〉申。尼杜女授従四位下。主神大神朝臣田麻呂外従五位
下。施東大寺封四千戸。奴百人。婢百人。又預造東大寺人。随労叙位有差。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十七



《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十八〈 起天平勝宝二年正月、尽四年十二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
 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宝字称徳孝謙皇帝〈 出家帰仏、更不奉謚。因取宝字二年百官所上尊号称之。 〉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正月庚寅朔》二年春正月庚寅朔。天皇御大安殿、受朝。」是日。車駕還大郡宮。宴五位以上。賜禄有差。自余五位已上者、於薬園宮給饗焉。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正月己亥【十】》○己亥。左降従四位上吉備朝臣真備為筑前守。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正月乙巳【十六】》○乙巳。授正三位藤原朝臣仲麻呂従二位。正四位上多治比真人広足従三位。従四位上多治比真人占部正四位下。従四位下平群朝臣広成。藤原朝臣永手並従四位上。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巨勢麻呂正五位上。従五位下大倭宿禰小東人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大蔵忌寸広足。調連馬養。正六位上下毛野朝臣多具比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秦忌寸首麻呂。大石村主真人。大原史遊麻呂並外従五位下。左大臣正一位橘宿禰諸兄賜朝臣姓。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正月丙辰【廿七】》○丙辰。従四位上背奈王福信等六人賜高麗朝臣姓。」造東大寺官人已下、優婆塞已上。一等卅三人叙位三階。二等二百四人二階。三等四百卅四人一階。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二月癸亥【庚申朔四】》○二月癸亥。天皇御大安殿。出雲国造外正六位上出雲臣弟山奏神斎賀事。授弟山外従五位下。自余祝部叙位有差。並賜〓[糸+施の旁]綿。亦各有差。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二月戊辰【九】》○戊辰。天皇従大郡宮。移御薬師寺宮。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二月乙亥【十六】》○乙亥。幸春日酒殿。」唐人正六位上李元環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二月壬午【廿三】》○壬午。益大倭金光明寺封三千五百戸。通前五千戸。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二月戊子【廿九】》○戊子。奉充一品八幡大神封八百戸。〈 前四百廿戸。今加三百八十戸 〉。位田八十町。〈 前五十町。今加卅町。 〉二品比売神封六百戸。位出六十町。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三月戊戌【己丑朔十】》○三月戊戌。駿河守従五位下楢原造東人等。於部内廬原郡多胡浦浜。獲黄金献之。〈 練金一分。沙金一分。 〉於是。東人等賜勤臣姓。」又賜中衛員外少将従五位下田辺史難波等上毛野君姓。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三月庚子【十二】》○庚子。以正四位下多治比真人占部為摂津大夫。従五位下紀朝臣小楫為山背守。従四位下百済王孝忠為出雲守。従五位下内蔵忌寸黒人為長門守。従五位上大伴宿禰犬養為播磨守。正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国人。藤原朝臣乙麻呂並為大宰少弐。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四月戊午朔》○夏四月戊午朔。正六位上佐味朝臣乙麻呂贈従五位下。」正六位上高向村主老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四月辛酉【四】》○辛酉。勅。比来之間。緑有所思。帰薬師経、行道懴悔。冀施恩恕、兼欲済人。尽洗瑕穢、更令自新。仍可大赦天下、并免今年四畿内調。其私鋳銭。及犯八虐。故殺人。強盗・窃盗。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但入死者、降一等。又中臣卜部紀奥乎麻呂。減配中流。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五月乙未【戊子朔八】》○五月乙未。於中宮安殿。請僧一百、講仁王経。并令左右京。四畿内。七道諸国講説焉。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五月辛丑【十四】》○辛丑。以従三位百済王敬福為宮内卿。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千尋為美濃守。外従五位下壬生使主宇太麻呂為但馬守。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五月丙午【十九】》○丙午。伊蘇志臣東人之親族卅四人賜姓伊蘇志臣族。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五月辛亥【廿四】》○辛亥。震中山寺。塔并歩廊尽焼。」京中驟雨。水潦汎溢。」又伎人。茨田等堤、往往決壊。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六月癸亥【丁巳朔七】》○六月癸亥。備前国飢。賑給之。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七月甲辰【丁亥朔十八】》○秋七月甲辰。摂津国〓玉大魚売。参河国海直玉依売一産三男。並給正税三百束。乳母一人。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八月庚申【丙辰朔五】》○八月庚申。正六位上大伴宿禰伯麻呂。外従五位下葛木連戸主並授従五位下。正四位下日置女王。従四位上丹生女王。従四位下春日女王並正四位上。従四位下難波女王従四位上。無位山代女王従五位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家子正五位上。無位当麻真人比礼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八月辛未【十六】》○辛未。摂津国住吉郡人外従五位下依羅我孫忍麻呂等五人。賜依羅宿禰姓。神奴意支奈。祝長月等五十三人、依羅物忌姓。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九月丙戌朔》○九月丙戌朔。中納言従三位兼中務卿石上朝臣乙麻呂薨。左大臣贈従一位麻呂之子也。」正六位上赤染造広足。赤染高麻呂等廿四人、賜常世連姓。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九月己酉【廿四】》○己酉。任遣唐使。以従四位下藤原朝臣清河為大使。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古麻呂為副使。判官・主典、各四人。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十月丙辰朔》○冬十月丙辰朔。詔、授正五位上藤原朝臣乙麻呂従三位。任大宰帥。以八幡大神教也。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十月癸酉【十八】》○癸酉。太上天皇改葬於奈保山陵。天下素服挙哀。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十一月己丑【丙戌朔四】》○十一月己丑。左衛士督正四位下佐伯宿禰浄麻呂卒。
《天平勝宝二年(七五〇)十二月癸亥【乙卯朔九】》○十二月癸亥。授駿河国守従五位下勤臣東人従五位上。獲金人無位三使連浄足従六位下。賜〓[糸+施の旁]〓疋。綿卅屯。正税二千束。」出金郡免今年田租。郡司主帳已上、進位有差。」又遣大納言藤原朝臣仲麻呂。就東大寺。授従五位上市原王正五位下。従五位下佐伯宿禰今毛人正五位上。従五位下高市連大国正五位下。外従五位下柿本小玉。高市連真麻呂並外従五位上。
『続日本紀』一八天平勝宝三年巻(七五一)正月戊戌【乙酉朔十四】》三年春正月戊戌。天皇幸東大寺。授木工寮長上正六位上神礒部国麻呂外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三年(七五一)正月庚子【十六】》○庚子。天皇御大極殿南院。宴百官主典已上。賜禄有差。踏歌歌頭女嬬忍海伊太須。錦部河内。並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三年(七五一)正月己酉【廿五】》○己酉。授正四位上大伴宿禰兄麻呂従三位。従四位上安宿王正四位下。従四位下大市王従四位上。無位道守王従五位下。正五位上阿倍朝臣虫麻呂。多治比真人国人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佐伯宿禰毛人正五位上。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家主。大倭宿禰小東人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高丘連河内。百済王元忠。大伴宿禰古麻呂。県犬養宿禰古麻呂。中臣朝臣清麻呂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余義仁。土師宿禰牛勝。正六位上三国真人千国。石川朝臣人成。為奈真人東麻呂。藤原朝臣浜足。正六位下石上朝臣宅嗣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甘味神宝。文忌寸上麻呂。河内忌寸広足並外従五位下。」正三位竹野女王従二位。従三位多芸女王正三位。従五位下置始女王正五位下。無位呉原女王従五位下。従五位下佐味朝臣稲敷従五位上。是日。一品多紀内親王薨。天武天皇之皇女也。
《天平勝宝三年(七五一)正月辛亥【廿七】》○辛亥。賜正五位下大井王奈良真人姓。無位垂水王。男三室王。甥三影王。日根王。名辺王。無位廬原王。男安曇王。三笠王。対馬王。物部王。牧野王。孫奈羅王。小倉王。無位猪名部王。男大湯坐王。堤王。菟原王。三上王。野原王。礪波王等三嶋真人。無位御船王淡海真人。無位等美王内真人。無位壬生王。岡屋王美和真人。無位清水王。男三狩王海上真人。田部王春日真人。文成王甘南備真人。平群王。常陸王志紀真人。
《天平勝宝三年(七五一)二月庚午【甲寅朔十七】》○二月庚午。遣唐使雑色人一百一十三人。叙位有差。
《天平勝宝三年(七五一)二月乙亥【廿二】》○乙亥。出雲国造出雲臣弟山奏神賀事。進位賜物。
《天平勝宝三年(七五一)二月己卯【廿六】》○己卯。典膳正六位下雀部朝臣真人等言。磐余玉穂宮。勾金椅宮御宇天皇御世。雀部朝臣男人為大臣供奉。而誤記巨勢男人大臣。真人等先祖巨勢男柄宿禰之男有三人。星川建日子者、雀部朝臣等祖也。伊刀宿禰者、軽部朝臣等祖也。乎利宿禰者、巨勢朝臣等祖也。浄御原朝庭定八姓之時。被賜雀部朝臣姓。然則、巨勢雀部。雖元同祖。而別姓之後。被任大臣。当今聖運。不得改正。遂絶骨名之緒。永為無源之民。望請。改巨勢大臣。為雀部大臣。流名長代。示栄後胤。大納言従二位巨勢朝臣奈弖麻呂。亦証明其事。於是。下知治部。依請改正之。
《天平勝宝三年(七五一)四月丙辰【癸丑朔四】》○夏四月丙辰。遣参議左中弁従四位上石川朝臣年足等。奉幣帛於伊勢太神宮。又遣使奉幣帛於畿内七道諸社。為令遣唐使等平安也。
《天平勝宝三年(七五一)四月甲戌【廿二】》○甲戌。詔、以菩提法師為僧正。良弁法師為少僧都。道〓法師・隆尊法師為律師。
《天平勝宝三年(七五一)七月丁亥【辛已朔七】》○秋七月丁亥。天皇御南院、賜宴大臣已下諸司主典已上。授正六位上紀朝臣伊保従五位下。女嬬無位刑部勝麻呂外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三年(七五一)八月辛亥朔》○八月辛亥朔。日有蝕之。
《天平勝宝三年(七五一)十月丙辰【庚戌朔七】》○冬十月丙辰。従五位上伊香王。男高城王。無位池上王。賜甘南備真人姓。
《天平勝宝三年(七五一)十月丁巳【八】》○丁巳。大倭国城下郡人大倭連田長。古人等八人、賜宿禰姓。
《天平勝宝三年(七五一)十月戊辰【十九】》○戊辰。布勢真虫賜君姓。佐伯諸魚連姓。
《天平勝宝三年(七五一)十月壬申【廿三】》○壬申。詔曰。頃者。太上天皇、枕席不穏。由是。七ケ日間。屈請〓九賢僧於新薬師寺。依続命之法。設斎行道。仰願。聖体平復。宝寿長久。経云。救済受苦雑類衆生者。各免病延年。是以。依教大赦天下。但犯八虐。故殺人。私鋳銭。強窃二盗。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
《天平勝宝三年(七五一)十月丁丑【廿八】》○丁丑。外従五位下吉田連兄人授従五位下。正六位上答本忠節外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三年(七五一)十一月丙戌【庚辰朔七】》○十一月丙戌。以従四位上吉備朝臣真備為入唐副使。
《天平勝宝三年(七五一)十一月己丑【十】》○己丑。勅。自天平勝宝元年已前。公私債負未納者。悉従原免。其借貸者、不在此例。但身亡者、准前。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正月己卯朔》四年春正月己卯朔。大宰府献白亀。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正月辛巳【三】》○辛巳。禁断始従正月三日迄于十二月晦日、天下殺生。但縁海百姓。以漁為業。不得生存者。随其人数。日別給籾二升。又鰥寡孤独。貧窮老疾。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正月己丑【十一】》○己丑。地動。是日。度僧九百五十人。尼五十人。為太上天皇不〓[余+心]也。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正月癸卯【廿五】》○癸卯。以正七位下山口忌寸人麻呂為遣新羅使。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正月戊申【三十】》○戊申。従六位下山田史君足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二月丙寅【己酉朔十八】》○二月丙寅。陸奥国調庸者。多賀以北諸郡、令輸黄金。其法。正丁四人一両。以南諸郡、依旧輸布。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二月己巳【廿一】》○己巳。京畿諸国鉄工。銅工。金作。甲作。弓削。矢作。桙削。鞍作。鞆張等之雑戸。依天平十六年二月十三日詔旨。雖蒙改姓。不免本業。仍下本貫。尋検天平十六年以前籍帳。毎色差発。依旧役使。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三月庚辰【戊寅朔三】》○三月庚辰。遣唐使等拝朝。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三月甲午【十七】》○甲午。中務大輔従四位下安倍朝臣虫麻呂卒。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閏三月丙辰【戊申朔九】》○閏三月丙辰。召遣唐使副使已上於内裏。詔、給節刀。仍授大使従四位上藤原朝臣清河正四位下。副使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古麻呂従四位上。留学生無位藤原朝臣刷雄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閏三月己巳【廿二】》○己巳。大宰府奏。新羅王子韓阿〓[冫+食]金泰廉。貢調使大使金暄及送王子使金弼言等七百余人。乗船七艘来泊。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閏三月乙亥【廿八】》○乙亥。遣使於大内。山科。恵我。直山等陵。以告新羅王子来朝之状。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四月乙酉【丁丑朔九】》○夏四月乙酉。盧舍那大仏像成。始開眼。」是日行幸東大寺。天皇親率文武百官。設斎大会。其儀一同元日。五位已上者著礼服。六位已下者当色。請僧一万。既而雅楽寮及諸寺種種音楽、並咸来集。復有王臣諸氏五節。久米舞。楯伏。踏歌。袍袴等哥舞。東西発声。分庭而奏。所作奇偉、不可勝記。仏法東帰。斎会之儀。未嘗有如此之盛也。」是夕。天皇還御大納言藤原朝臣仲麻呂田村第。以為御在所。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四月辛卯【十五】》○辛卯。以従四位下藤原朝臣八束為摂津大夫。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五月庚戌【丙午朔五】》○五月庚戌。正六位上小野朝臣小贄授従五位下。女孺無位藤原朝臣児従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五月壬子【七】》○壬子。女孺従六位下鴨朝臣子〓授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五月己丑(この月なし。)》○己丑。外従五位下大鳥連大麻呂授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五月庚申【十五】》○庚申。無位中臣殿来連竹田売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五月丙寅【廿一】》○丙寅。免官奴鎌取。根足。鎌取賜巫部宿禰。根足賀茂朝臣。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五月辛未【廿六】》○辛未。以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犢養為遠江守。従五位下巨勢朝臣浄成為下総守。従三位百済王敬福為常陸守。従五位下笠朝臣蓑麻呂為上野守。従四位上平群朝臣広成為武蔵守。従五位上佐伯宿禰全成為陸奥守。従五位下粟田朝臣奈勢麻呂為越前守。従五位上阿倍朝臣嶋麻呂為伊予守。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六月己丑【丙子朔十四】》○六月己丑。新羅王子金泰廉等拝朝。并貢調。因奏曰。新羅国王言日本照臨天皇朝庭。新羅国者。始自遠朝。世世不絶。舟楫並連。来奉国家。今欲国王親来朝貢進御調。而顧念。一日無主。国政弛乱。是以。遣王子韓阿〓[冫+食]泰廉。代王為首。率使下三百七十余人入朝。兼令貢種種御調。謹以申聞。詔報曰。新羅国、始自遠朝。世世不絶。供奉国家。今復遣王子泰廉入朝。兼貢御調。王之勤誠。朕有嘉焉。自今長遠。当加撫存。泰廉又奏言。普天之下、無匪王土。率土之浜、無匪王臣。泰廉、幸逢聖世。来朝供奉。不勝歓慶。私自所備国土微物。謹以奉進。詔報。泰廉所奏聞之。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六月壬辰【十七】》○壬辰。外正六位下君子部和気。遠田君小〓。遠田君金夜。並授外従五位下。是日。饗新羅使於朝堂。詔曰。新羅国来奉朝庭者。始自気長足媛皇太后平定彼国。以至于今。為我蕃屏。而前王承慶・大夫思恭等。言行怠慢。闕失恒礼。由欲遣使問罪之間。今彼王軒英。改悔前過。冀親来庭。而為顧国政。因遣王子泰廉等。代而入朝。兼貢御調。朕所以嘉歓勤款。進位賜物也。又詔。自今以後。国王親来。宜以辞奏。如遣余人入朝。必須令齎表文。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六月丁酉【廿二】》○丁酉。泰廉等就大安寺・東大寺礼仏。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七月甲寅【乙巳朔十】》○秋七月甲寅。中務卿正三位三原王薨。一品贈太政大臣舍人親王之子也。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七月庚申【十六】》○庚申。正四位下栗栖王授従三位。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七月甲子【二十】》○甲子。下総国穴太部阿古売一産二男二女。賜糧并乳母。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七月戊辰【廿四】》○戊辰。泰廉等還在難波館。勅遣使賜〓[糸+施の旁]布并酒肴。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八月庚寅【甲戌朔十七】》○八月庚寅。捉京師巫覡十七人。配于伊豆。隠伎。土左等遠国。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九月庚戌【甲辰朔七】》○九月庚戌。中納言従三位紀朝臣麻路為兼大宰帥。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九月乙丑【廿二】》○乙丑。従三位智努王等賜文室真人姓。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九月丁卯【廿四】》○丁卯。渤海使輔国大将軍慕施蒙等著于越後国佐渡嶋。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十月甲戌朔》○冬十月甲戌朔。地震。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十月乙亥【二】》○乙亥。亦震。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十月戊寅【五】》○戊寅。以常陸守従三位百済王敬福為検習西海道兵使。判官二人。録事二人。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十月庚辰【七】》○庚辰。遣左大史正六位上坂上忌寸老人等於越後国。問渤海客等消息。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十月辛巳【八】》○辛巳。伊世国飯野郡人飯麻呂等十七人賜秦部姓。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十一月乙巳【癸卯朔三】》○十一月乙巳。正六位上佐伯宿禰美濃麻呂授従五位下。」復置佐渡国守一人。目一人。」以従四位上藤原朝臣永手為大倭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宿奈麻呂為相摸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伯麻呂為上野守。従五位下小野朝臣小贄為下野守。従五位下佐伯宿禰美濃麻呂為大宰少弐。」又以参議従四位上橘朝臣奈良麻呂為但馬因幡按察使。兼令検校伯耆。出雲。石見等国非違事。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十一月己酉【七】》○己酉。勅。諸国司等欠失官物。雖依法処分。而至於郡司未嘗科断。自今已後。郡司亦解見任。依法科罪。雖有重大譜第。不得任用子孫。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十一月壬子【十】》○壬子。制。諸司無故不上者。令放還本貫。其有位者、為外散位。無位者、還従本色。
《天平勝宝四年(七五二)十二月癸酉朔》○十二月癸酉朔。日有蝕之。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十八



《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十九〈 起天平勝宝五年正月、尽八歳十二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
 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宝字称徳孝謙皇帝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正月癸卯朔》五年春正月癸卯朔。廃朝。天皇御中務南院。宴五位已上。賜禄各有差。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正月丁未【五】》○丁未。伊勢大神宮神主外従五位下神主首名授外従五位上。」内人。物忌、男〓五人。女十六人。授位各有差。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正月庚午【廿八】》○庚午。従四位上平群朝臣広成卒。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二月辛巳【癸酉朔九】》○二月辛巳。以従五位下小野朝臣田守為遣新羅大使。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二月辛卯【十九】》○辛卯。正六位上小田臣枚床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二月甲午【廿二】》○甲午。斎宮大神司正七位下津嶋朝臣小松授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三月庚午【壬寅朔廿九】》○三月庚午。於東大寺。設百高座、講仁王経。是日、飄風起。説経不竟。於後。以四月九日。講説。飄風亦発。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三月辛未【三十】》○辛未。大納言従二位兼神祇伯造宮卿巨勢朝臣奈〓[氏+一]麻呂薨。小治田朝小徳大海之孫。淡海朝中納言大紫比登之子也。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四月丙戌【壬申朔十五】》○夏四月丙戌。詔曰。頃者、皇大后、寝膳不安。稍延旬月。雖用医薬療治。而猶未平復。以為。政治失宜。罹罪有徒。天遺此罰警戒朕身。其母子之慈。貴賤皆同。犯罪之徒。豈独無親。庶悉洗滌。欲救憂苦。宜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免者。咸悉赦除。但殺其父母。毀仏尊像。及強盗・窃盗。不在此例。若有入死、減一等。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四月癸巳【廿二】》○癸巳。以正五位下大倭宿禰小東人為参河守。従五位下阿倍朝臣小嶋為駿河守。従五位上大伴宿禰犬養為美濃守。従五位下平群朝臣人足為越後守。従四位下巨勢朝臣堺麻呂為丹波守。正四位下安宿王為播磨守。従五位下安曇宿禰大足為安芸守。従五位下石津王為紀伊守。外従五位下清原連浄道為筑後守。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四月己亥【廿八】》○己亥。従五位下葛木連戸主授従五位上。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五月庚戌【辛丑朔十】》○五月庚戌。無位篠原王。伊刀王並授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五月乙丑【廿五】》○乙丑。渤海使輔国大将軍慕施蒙等拝朝。并貢信物。奏称。渤海王言日本照臨聖天皇朝。不賜使命。已経十余歳。是以。遣慕施蒙等七十五人。齎国信物。奉献闕庭。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五月丁卯【廿七】》○丁卯。饗慕施蒙等於朝堂。授位賜禄、各有差。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六月丁丑【庚午朔八】》○六月丁丑。慕施蒙等還国。賜璽書曰。天皇敬問渤海国王。朕以寡徳、虔奉宝図。亭毒黎民。照臨八極。王僻居海外。遠使入朝。丹心至明。深可嘉尚。但省来啓。無称臣名。仍尋高麗旧記。国平之日。上表文云。族惟兄弟。義則君臣。或乞援兵。或賀践祚。修朝聘之恒式。効忠款之懇誠。故先朝善其貞節。待以殊恩。栄命之隆。日新無絶。想所知之。何仮一二言也。由是。先廻之後。既賜勅書。何其今歳之朝。重無上表。以礼進退。彼此共同。王熟思之。季夏甚熱。比無恙也。使人今還。指宣往意。并賜物如別。」陸奥国牡鹿郡人外正六位下丸子牛麻呂。正七位上丸子豊嶋等廿四人、賜牡鹿連姓。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七月庚戌【庚子朔十一】》○秋七月庚戌。散位従四位下紀朝臣清人卒。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七月戊午【十九】》○戊午。左京人正八位上石上部君男嶋等〓七人言。己親父登与。以去大宝元年。賜上毛野坂本君姓。而子孫等籍帳、猶注石上部君。於理不安。望請。随父姓、欲改正之。詔許焉。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八月癸巳【己巳朔廿五】》○八月癸巳。陸奥国人大初位下丸子嶋足賜牡鹿連姓。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九月戊戌朔》○九月戊戌朔。無位板持連真釣献銭百万。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九月壬寅【五】》○壬寅。摂津国御津村南風大吹。潮水暴溢。壊損廬舍一百十余区。漂没百姓五百六十余人。並加賑恤。仍追海浜居民、遷置於京中空地。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九月乙丑【廿八】》○乙丑。従四位上石川朝臣年足。授従三位。為大宰帥。従四位上紀朝臣飯麻呂為大弐。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十月壬申【戊辰朔五】》○冬十月壬申。散位従四位下紀朝臣宇美卒。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十月甲戌【七】》○甲戌。中務卿従三位栗栖王薨。二品長親王之子也。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十一月己亥【戊戌朔二】》○十一月己亥。尾張国献白亀。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十二月丁丑【丁卯朔十一】》○十二月丁丑。免摂津国遭潮諸郡今年田租。
《天平勝宝五年(七五三)十二月己卯【十三】》○己卯。西海道諸国。秋稼多損。仍免今年田租。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正月丁酉朔》六年春正月丁酉朔。上野国献白烏。」宴五位已上於内裏。賜禄有差。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正月辛丑【五】》○辛丑。行幸東大寺。燃灯二万。勅曰。初元啓暦。献歳登春。天答曰行仁。動植霑恵。古昔。明主、応此良辰。必布時和。広施慈命。朕雖薄徳。何不由茲。可大赦天下。其八虐。故殺人。私鋳銭。強盗・窃盗。常赦所不原者。不在赦例。但入死者、皆減一等。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正月癸卯【七】》○癸卯。天皇御東院、宴五位已上。有勅。召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家主。従五位下大伴宿禰麻呂二人於御前。特賜四位当色。令在四位之列。即授従四位下。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正月壬子【十六】》○壬子。天皇御大安殿。詔、授従四位上藤原朝臣永手従三位。従四位下池田王従四位上。従四位上橘朝臣奈良麻呂正四位下。従四位下石川朝臣麻呂。藤原朝臣八束並従四位上。正五位上藤原朝臣巨勢麻呂従四位下。従五位上高丘連河内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犢養。小治田朝臣諸人。波多朝臣足人。大蔵忌寸広足。土師宿禰牛勝。上毛野君難波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佐伯宿禰大成。小野朝臣竹良。石川朝臣豊成。粟出朝臣人成。藤原朝臣武良士。後部王吉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林連久麻。物部山背。中臣酒人宿禰虫麻呂。高福子。日置造真卯。黄文連水分。大蔵忌寸麻呂並外従五位下。」入唐副使従四位上大伴宿禰古麻呂来帰。唐僧鑑真。法進等八人、随而帰朝。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正月癸丑【十七】》○癸丑。大宰府奏。入唐副使従四位上吉備朝臣真備船。以去年十二月七日。来着益久嶋。自是之後。自益久嶋進発。漂蕩着紀伊国牟漏埼。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正月丙寅【三十】》○丙寅。副使大伴宿禰古麻呂、自唐国至。古麻呂奏曰。大唐天宝十二載。歳在癸巳正月朔癸卯。百官・諸蕃朝賀。天子於蓬莱宮含元殿受朝。是日。以我、次西畔第二吐蕃下。以新羅使、次東畔第一大食国上。古麻呂論曰。自古至今。新羅之朝貢大日本国久矣。而今、列東畔上。我反在其下。義不合得。時将軍呉懐実見知古麻呂不肯色。即引新羅使。次西畔第二吐蕃下。以日本使、次東畔第一大食国上。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二月己卯【丁卯朔十三】》○二月己卯。正六位上百済王理伯授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二月丙戌【二十】》○丙戌。勅大宰府曰。去天平七年。故大弐従四位下小野朝臣老、遣高橋連牛養於南嶋。樹牌。而其牌経年、今既朽壊。宜依旧修樹。毎牌、顕著嶋名并泊船処。有水処。及去就国行程。遥見嶋名。令漂著之船知所帰向。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三月丙午【丁酉朔十】》○三月丙午。遣使、奉唐国信物於山科陵。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三月癸丑【十七】》○癸丑。大宰府言。遣使尋訪入唐第一船。其消息云。第一船、挙帆指奄美嶋発去。未知其着処。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四月庚午【丙寅朔五】》○夏四月庚午。以従五位上中臣朝臣清麻呂為神祇大副。従五位下秋篠王。粟田朝臣人成並為少納言。従四位上大伴宿禰古麻呂為左大弁。従五位下石川朝臣豊成為右少弁。外従五位下日置造真卯為紫微中台少忠。従五位下当麻真人子老為雅楽頭。従五位上石川朝臣名人為民部大輔。従五位下石川朝臣豊人為主税頭。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家持為兵部少輔。従四位上紀朝臣飯麻呂為大蔵卿。正五位下中臣朝臣益人為造宮少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武良志為左京亮。外従五位下文忌寸上麻呂為右京亮。従三位文室真人珍努為摂津大夫。従五位下百済王理伯為亮。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土作為尾張守。正五位下大伴宿禰稲君為上総守。従四位上吉備朝臣真備為大宰大弐。従五位下小野朝臣田守為少弐。外従五位下黄文連水分為肥前守。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四月壬申【七】》○壬申。入唐廻使従四位上大伴宿禰古麻呂。吉備朝臣真備並授正四位下。判官正六位上大伴宿禰御笠。巨万朝臣大山並従五位下。自余使下二百廿二人、亦各有差。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四月癸未【十八】》○癸未。大宰府言。入唐第四船判官正六位上布勢朝臣人主等、来泊薩摩国石籬浦。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五月己酉【丙申朔十四】》○五月己酉。従五位下石川朝臣豊人為越中守。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六月乙丑朔》○六月乙丑朔。正五位下中臣朝臣益人為神祇大副。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七月丙午【甲午朔十三】》○秋七月丙午。詔曰。頃者、大皇大后、枕席不安。稍延旬月。百方救療。猶未平復。感愴之懐。良深罔極。朕聞。皇天輔徳。徳勝不祥。庶施慈令。奉資宝体。欲使寝膳如常。起居穏便。可大赦天下。但八虐。故殺人。私鋳銭。強盗・窃盗。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此日度僧一百人。尼七人。」授入唐判官正六位上布勢朝臣人主従五位下。以従五位上中臣朝臣清麻呂為左中弁。従五位下阿倍朝臣小嶋為式部少輔。外従五位下壬生使主宇陀麻呂為玄蕃頭。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御依為主税頭。従五位下紀朝臣伊保為大炊頭。従五位下忌部宿禰鳥麻呂為典薬頭。従五位下布勢朝臣人主為駿河守。従五位下阿倍朝臣綱麻呂為出雲守。従五位下小野朝臣東人為備前守。従五位上波多朝臣足人為備後守。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七月壬子【十九】》○壬子。大皇大后崩於中宮。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七月癸丑【二十】》○癸丑。以正一位橘朝臣諸兄。従三位文室真人珍努。紀朝臣麻路。正四位下安宿王。従五位下厚見王。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国人。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木人。紀朝臣男楫。阿倍朝臣毛人。石川朝臣豊成。外従五位下文忌寸上麻呂。為御装束司。六位已下十二人。従二位藤原朝臣豊成。従三位多治比真人広足。藤原朝臣永手。従四位上池田王。正四位下大伴宿禰古麻呂。従四位上文室真人大市。正五位上佐伯宿禰今毛人。従五位上県犬養宿禰古麻呂。従五位下紀朝臣広名。粟田朝臣人成、為造山司。六位已下廿一人。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八月丁卯【甲子朔四】》○八月丁卯。正四位下安宿王率誄人、奉誄。謚曰千尋葛藤高知天宮姫之尊。是日。火葬於佐保山陵。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九月丙申【癸巳朔四】》○九月丙申。以正四位下安宿王。為兼内匠頭。従四位上文室真人大市為大蔵卿。従四位上紀朝臣飯麻呂為右京大夫。従四位上石川朝臣麻呂為武蔵守。従五位下佐伯宿禰大成為丹後守。外従五位下中臣丸連張弓為因幡守。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九月丁未【十五】》○丁未。勅。如聞。諸国司等。貪求利潤。輸租不実。挙税多欺。由是。百姓漸労。正倉頗空。宜令京及諸国田租。不論得不。悉皆全輸。正税之利、挙十取三。但田不熟。至免調庸限者。准令処分。又覧去天平八年格。国司等所部交関。運物無限者。禁断既訖。然猶不肯承行。貪濁成俗。朕之股肱。豈合如此。自今以後。更有違犯。依法科罪。不須矜宥。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十月乙亥【壬戌朔十四】》○冬十月乙亥。勅。官人百姓。不畏憲法。私聚徒衆。任意双六。至於淫迷。子無順父。終亡家業。亦虧孝道。因斯。遍仰京畿七道諸国。固令禁断。其六位已下。無論男女。決杖一百。不須蔭贖。但五位者。即解見任。及奪位禄・位田。四位已上。停給封戸。職田。国郡司、阿容不禁。亦皆解任。若有糺告廿人已上者。無位叙位三階。有位賜物、〓[糸+施の旁]十疋。布十端。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十月己卯【十八】》○己卯。仰畿内七道諸国、令置射田。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閏十月庚戌【壬辰朔十九】》○閏十月庚戌。従五位下秋篠王。男継成王。姪浜名王。船城王。愛智王五人賜丘基真人姓。」外従五位上額田部湯坐連息長授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閏十月辛亥【二十】》○辛亥。令大宰府鎮祭管内諸国山岡崩壌之処。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十一月辛酉朔》○十一月辛酉朔。任巡察使。以従四位上池田王為畿内使。従五位下紀朝臣小楫為東海道使。従五位下石川朝臣豊成為東山道使。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武良志為北陸道使。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家持為山陰道使。従五位下阿倍朝臣毛人為山陽道使。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木人為南海道使。従四位上紀朝臣飯麻呂為西海道使。道別録事一人。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十一月戊辰【八】》○戊辰。勅。朕以至款奉為二尊御体平安。宝寿増長。一七之間。屈〓九僧。帰依薬師琉璃光仏。恭敬供養。其経云。懸続命幡。燃〓九灯。応放雑類衆生。窃以。放生之中。莫若救人。宜依茲教。可大赦天下。但犯八虐。故殺人。私鋳銭。強盗・窃盗。及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若入死罪。並減一等。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十一月辛未【十一】》○辛未。大唐学問生無位船連夫子授外従五位下。辞而不受。以出家故也。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十一月甲申【廿四】》○甲申。薬師寺僧行信。与八幡神宮主神大神朝臣多麻呂等。同意厭魅。下所司推勘。罪合遠流。於是。遣中納言多治比真人広足。就薬師寺宣詔。以行信配下野薬師寺。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十一月丁亥【廿七】》○丁亥。従四位下大神朝臣杜女。外従五位下大神朝臣多麻呂、並除名従本姓。杜女配於日向国。多麻呂於多〓嶋。因更択他人。補神宮禰宜・祝。其封戸・位田。并雑物一事已上。令大宰検知焉。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十二月乙卯【辛卯朔廿五】》○十二月乙卯。左大舍人無位多米王、賜高額真人姓。
☆《天平勝宝六年(七五四)是年》○是年八月。風水。畿内及諸国一十。百姓産業損傷。並加賑恤。
《天平勝宝七年(七五五)正月辛酉朔》七年春正月辛酉朔。廃朝。以諒闇故也。
《天平勝宝七年(七五五)正月甲子【四】》○甲子。勅。為有所思。宜改天平勝宝七年。為天平勝宝七歳。」従七位上山田史広人。従五位下比売嶋女等七人。賜山田御井宿禰姓。
《天平勝宝七年(七五五)正月甲戌【十四】》○甲戌。外正六位上丸子大国贈従五位下。外正六位下六人部薬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七年(七五五)三月庚申朔》○三月庚申朔。外従五位下山田史君足賜広野連姓。
《天平勝宝七年(七五五)三月丁亥【廿八】》○丁亥。八幡大神託宣曰。神吾不願矯託神命。請取封一千四百戸。田一百〓町。徒無所用。如捨山野。宜奉返朝廷。唯留常神田耳。依神宣行之。
《天平勝宝七年(七五五)四月丁未【庚寅朔十八】》○夏四月丁未。従五位下丘基真人秋篠等廿一人、更賜豊国真人姓。
《天平勝宝七年(七五五)五月丁丑【己未朔十九】》○五月丁丑。大隅国菱苅村浮浪九百卅余人言。欲建郡家。詔許之。
《天平勝宝七年(七五五)六月癸卯【己丑朔十五】》○六月癸卯。安芸国献白烏。
《天平勝宝七年(七五五)六月壬子【廿四】》○壬子。大宰府管内諸国。国別貢兵衛一人。采女一人。」和気王。細川王賜岡真人姓。
《天平勝宝七年(七五五)八月庚子【戊子朔十三】》○秋八月庚子。正六位上日下部宿禰子麻呂。食朝臣息人並授従五位下。
《天平勝宝七年(七五五)十月丙午【丙戌朔廿一】》○十月丙午。勅曰。比日之間。太上天皇、枕席不安。寝膳乖宜。朕窃念茲。情深惻隠。其救病之方。唯在施恵。延命之要。莫若済苦。宜大赦天下。其犯八虐。故殺人。私鋳銭。強盗・窃盗。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例。但入死罪者、減一等。鰥寡〓独。貧窮老疾。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兼給湯薬。」又始自今日。至来十二月晦日。禁断殺生。」遣使於山科。大内東西。安古。真弓。奈保山東西等山陵。及太政大臣墓。奉幣以祈請焉。
《天平勝宝七年(七五五)十一月丁巳【丙辰朔二】》○十一月丁巳。遣少納言従五位下厚見王。奉幣帛于伊勢大神宮。
《天平勝宝七年(七五五)十二月丁未【乙酉朔廿三】》○十二月丁未。以従五位下佐伯宿禰美濃麻呂為越前守。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二月丙戌【乙酉朔二】》八歳春二月丙戌。左大臣正一位橘朝臣諸兄致仕。勅、依請許之。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二月戊申【廿四】》○戊申。行幸難波。是日。至河内国。御智識寺南行宮。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二月己酉【廿五】》○己酉。天皇、幸智識。山下。大里。三宅。家原。鳥坂等六寺礼仏。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二月庚戌【廿六】》○庚戌。遣内舍人於六寺誦経。襯施有差。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二月壬子【廿八】》○壬子。大雨。」賜河内国諸社祝・禰宜等一百十八人正税。各有差。是日、行至難波宮。御東南新宮。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三月甲寅朔》○三月甲寅朔。太上天皇幸堀江上。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三月乙卯【二】》○乙卯。詔、免河内・摂津二国田租。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三月戊午【五】》○戊午。遣使摂津国諸寺誦経。襯施有差。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四月丁酉【甲申朔十四】》○夏四月丁酉。勅曰。頃者。太上天皇、聖体不予。漸延旬日。猶未平復。如聞。鎖災致福。莫如仁風。救病延年。実資徳政。可大赦天下。但犯八虐。故殺人。私鋳銭。強盗・窃盗。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例。若以贓入死、減一等。鰥寡〓独。貧窮老疾。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四月戊戌【十五】》○戊戌。車駕、取渋河路。還至智識寺行宮。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四月庚子【十七】》○庚子。還宮。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四月乙巳【廿二】》○乙巳。遣使、奉幣帛于伊勢大神宮。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四月壬子【廿九】》○壬子。遣医師。禅師。官人各一人於左右京四畿内。救療疹疾之徒。」遣従五位下日下部宿禰古麻呂。奉幣帛于八幡大神宮。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五月乙卯【甲寅朔二】》○五月乙卯。遣左大弁正四位下大伴宿禰古麻呂。并中臣・忌部等。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免天下諸国今年田租。是日。太上天皇崩於寝殿。遺詔。以中務卿従四位上道祖王為皇太子。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五月丙辰【三】》○丙辰。遣使、固守三関。以従二位藤原朝臣豊成。従三位文室真人珍努。藤原朝臣永手。正四位下安宿王。従四位上黄文王。正四位下橘朝臣奈良麻呂。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国人。従五位下石川朝臣豊成、為御装束司。六位已下十人。従三位多治比真人広足。百済王敬福。正四位下塩焼王。従四位下山背王。正四位下大伴宿禰古麻呂。従四位上高麗朝臣福信。正五位上佐伯宿禰今毛人。従五位下小野朝臣田守。大伴宿禰伯麻呂、為山作司。六位已下廿人。外従五位下大蔵忌寸麻呂為造方相司。六位已下二人。従五位下佐味朝臣広麻呂。佐佐貴山君親人、為養役夫司。六位已下六人。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五月丁已【四】》○丁巳。於七大寺誦経焉。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五月己未【六】》○己未。文武百官始素服。於内院南門外。朝夕挙哀。」正四位上春日女王卒。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五月辛酉【八】》○辛酉。太上天皇初七。於七大寺誦経焉。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五月癸亥【十】》○癸亥。出雲国守従四位上大伴宿禰古慈斐。内堅淡海真人三船。坐誹謗朝廷。無人臣之礼。禁於左右衛士府。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五月丙寅【十三】》○丙寅。詔、並放免。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五月戊辰【十五】》○戊辰。二七。於七大寺誦経焉。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五月壬申【十九】》○壬申。奉葬太上天皇於佐保山陵。御葬之儀、如奉仏。供具有師子座香炉。天子座。金輪幢。大小宝幢。香幢。花縵。蓋繖之類。在路、令笛人奏行道之曲。是日。勅曰。太上天皇出家帰仏。更不奉謚。所司宜知之。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五月乙亥【廿二】》○乙亥。三七。於左右京諸寺誦経焉。」勅曰。左衛士督従四位下坂上忌寸犬養。右兵衛率従五位上鴨朝臣虫麻呂。久侍禁掖。深承恩渥。悲情難抑。伏乞奉陵。朕嘉乃誠。仍許所請。先代寵臣。未見如此也。宜表〓賞以勧事君。犬養叙正四位上。虫麻呂従四位下。其所従授刀舍人廿人、増位四等。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五月丙子【廿三】》○丙子。勅。禅師法栄。立性清潔。持戒第一。甚能看病。由此。請於辺地。令侍医薬。太上天皇得験多数。信重過人。不用他医。爾其閲水難留。鸞輿晏駕。禅師即誓。永絶人間。侍於山陵。転読大乗。奉資冥路。朕依所請。敬思報徳。厭俗帰真。財物何富。出家慕道。冠蓋何栄。莫若名流万代。以為後生准則。宜復禅師所生一郡。遠年勿役。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五月丁丑【廿四】》○丁丑。勅。奉為先帝陛下、屈請看病禅師一百廿六人者。宜免当戸課役。但良弁。慈訓。安寛三法師者。並及父母両戸。然其限者、終僧身。又和上鑑真。小僧都良弁。華厳講師慈訓。大唐僧法進。法華寺鎮慶俊。或学業優富。或戒律清浄。堪聖代之鎮護。為玄徒之領袖。加以。良弁。慈訓二大徳者。当于先帝不予之日。自尽心力。労勤昼夜。欲報之徳。朕懐罔極。宜和上・小僧都拝大僧都。華厳講師拝小僧都。法進。慶俊並任律師。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六月乙酉【癸未朔三】》○六月乙酉。勅、遣使於七道諸国。催検所造国分丈六仏像。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六月丙戌【四】》○丙戌。五七。於大安寺設斎焉。僧・沙弥合一千余人。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六月庚寅【八】》○庚寅。詔曰。居喪之礼。臣子猶一。天下之民。誰不行孝。宜告天下諸国。自今日始、迄来年五月卅日。禁断殺生。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六月辛卯【九】》○辛卯。太政官処分。太上天皇供御米塩之類。宜充唐和上鑑真禅師。法栄二人。永令供養焉。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六月壬辰【十】》○壬辰。詔曰。頃者。分遣使工、検催諸国仏像。宜来年忌日必令造了。其仏殿兼使造備。如有仏像并殿已造畢者。亦造塔令会忌日。夫仏法者。以慈為先。不須因此辛苦百姓。国司并使工等。若有称朕意者。特加〓賞。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六月丙申【十四】》○丙申。六七。於薬師寺設斎焉。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六月癸卯【廿一】》○癸卯。七七。於興福寺設斎焉。僧并沙弥一千一百余人。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六月甲辰【廿二】》○甲辰。始築怡土城。令大宰大弐吉備朝臣真備専当其事焉。」勅。明年国忌御斎。応設東大寺。其大仏殿歩廊者。宜令六道諸国営造。必会忌日。不可怠緩。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七月己巳【癸丑朔十七】》○秋七月己巳。勅。授刀舍人、考選・賜禄・名籍者。悉属中衛府。其人数、以四百為限。闕即簡補。但名授刀舍人。勿為中衛舍人。其中衛舍人。亦以四百為限。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七月庚午【十八】》○庚午。河内国石川郡人漢人広橋。漢人刀自売等十三人、賜山背忌寸姓。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七月癸酉【廿一】》○癸酉。土左国道原寺僧専住。誹謗僧綱。無所拘忌。配伊豆嶋。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八月乙酉【壬午朔四】》○八月乙酉。以近江朝書法一百巻。施入崇福寺。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十月辛巳朔》○冬十月辛巳朔。日有蝕之。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十月丁亥【七】》○丁亥。太政官処分。山陽・南海諸国舂米。自今以後。取海路遭送。若有漂損。依天平八年五月符。以五分論。三分徴綱。二分徴運夫。但美作。紀伊二国、不在此限。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十月丙申【十六】》○丙申。有白気貫日。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十月癸卯【廿三】》○癸卯。大納言藤原朝臣仲麻呂、献東大寺米一千斛。雑菜一千缶。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十一月丁巳【辛亥朔七】》○十一月丁巳。勅。如聞。出納官物諸司人等。苟貪前分。巧作逗留。稍延旬日。不肯収納。由此。担脚辛苦。競為逃帰。非直敗治。実亦虧化。宜令弾正台巡検。自今以後。勿使更然。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十一月丁卯【十七】》○丁卯。廃新嘗会。以諒闇故也。〈 検神祇官記。是年、於神祇官曹司、行新嘗会之事矣。 〉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十二月庚辰朔》○十二月庚辰朔。自去月雷六日。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十二月甲寅「申」【甲申五】》○甲寅申。請僧一百於東大寺、転読仁王経焉。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十二月乙未【十六】》○乙未。先是。有恩勅。収集京中孤児、而給衣糧養之。至是。男九人。女一人成人。因賜葛木連姓。編附紫微少忠従五位上葛木連戸主之戸。以成親子之道矣。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十二月己亥【二十】》○己亥。越後。丹波。丹後。但馬。因幡。伯耆。出雲。石見。美作。備前。備中。備後。安芸。周防。長門。紀伊。阿波。讃岐。伊予。土左。筑後。肥前。肥後。豊前。豊後。日向等廿六国。国別頒下灌頂幡一具。道場幡〓九首。緋綱二条。以充周忌御斎荘飾。用了、収置金光明寺。永為寺物。随事出用之。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十二月庚子【廿一】》○庚子。太上天皇御輿丁一人叙四階。一人二階。五十七人外二階。一百廿六人外一階。
《天平勝宝八歳(七五六)十二月己酉【三十】》○己酉。勅、遣皇太子。及右大弁従四位下巨勢朝臣堺麻呂於東大寺。右大臣従二位藤原朝臣豊成。出雲国守従四位下山背王於大安寺。大納言従二位藤原朝臣仲麻呂。中衛少将正五位上佐伯宿禰毛人於外嶋坊。中納言従三位紀朝臣麻路。少納言従五位上石川朝臣名人於薬師寺。大宰帥従三位石川朝臣年足。弾正尹従四位上池田王於元興寺。讃岐守正四位下安宿王。左大弁正四位下大伴宿禰古麻呂於山階寺。講梵網経。講師六十二人。其詞曰。皇帝敬白。朕自遭閔凶。情深荼毒。宮車漸遠。号慕無追。万痛纏心。千哀貫骨。恒思報徳。日夜無停。聞道。有菩薩戒。本梵網経。功徳巍巍。能資逝者。仍写六十二部。将説六十二国。始自四月十五日。令終于五月二日。是以。差使、敬遣請屈。願衆大徳。勿辞摂受。欲使以此妙福無上威力。翼冥路之鸞輿。向華蔵之宝刹。臨紙哀塞。書不多云。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十九



《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廿〈 起天平宝字元年正月、尽二年七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
 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宝字称徳孝謙皇帝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正月庚戌朔》天平宝字元年春正月庚戌朔。廃朝。以諒闇故也。」勅、度八百人出家。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正月甲寅【五】》○甲寅。勅。始自来四月十五日。至于五月二日。毎国、令講梵網経。其今年安居者。宜以五月三日為始。」又詔曰。比者。郡領軍毅。任用白丁。由此、民習居家求官。未識仕君得禄。移孝之忠漸衰。勧人之道実難。自今已後。宜令所司除有位人。以外、不得入簡試例。其軍毅者。省選六衛府中器量弁了。身才勇健者。擬任之。他色之徒。勿使濫訴。自余諸事。猶如格令。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正月乙卯【六】》○乙卯。前左大臣正一位橘朝臣諸兄薨。遣従四位上紀朝臣飯麻呂。従五位下石川朝臣豊人等。監護葬事。所須官給。大臣、贈従二位栗隈王之孫。従四位下美努王之子也。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正月戊午【九】》○戊午。従五位下石津王。賜姓藤原朝臣。為大納言従二位仲麻呂之子。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三月戊辰【己酉朔二十】》○三月戊辰。天皇寝殿承塵之裏、天下大平四字自生焉。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三月庚午【廿二】》○庚午。勅、召親王及群臣。令見瑞字。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三月乙亥【廿七】》○乙亥。勅。自今以後。改藤原部姓。為久須波良部。君子部為吉美侯部。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三月丁丑【廿九】》○丁丑。皇太子道祖王。身居諒闇。志在淫縦。雖加教勅。曾無改悔。於是。勅召群臣。以示先帝遺詔。因問廃不之事。右大臣已下同奏云。不敢乖違顧命之旨。是日。廃皇太子、以王帰第。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四月辛巳【戊寅朔四】》○夏四月辛巳。天皇召群臣問曰。当立誰王以為皇嗣。右大臣藤原朝臣豊成。中務卿藤原朝臣永手等言曰。道祖王兄塩焼王可立也。摂津大夫文室真人珍努。左大弁大伴宿禰古麻呂等言曰。池田王可立也。大納言藤原朝臣仲麻呂言曰。知臣者、莫若君。知子者、莫若父。唯奉天意所択者耳。勅曰。宗室中。舍人。新田部両親王。是尤長也。因茲。前者、立道祖王。而不順勅教。遂縦淫志。然則、可択舍人親王子中。然船王者閨房不修。池田王者、孝行有闕。塩焼王者、太上天皇、責以無礼。唯大炊王。雖未長壮、不聞過悪。欲立此王。於諸卿意如何。於是。右大臣已下奏曰。唯勅命是聴。先是。大納言仲麻呂招大炊王。居於田村第。是日。遣内舍人藤原朝臣薩雄。中衛廿人。迎大炊王。立為皇太子。勅曰。国以君為主。以儲為固。是以。先帝遺詔、立道祖王。昇為皇太子。而王諒闇未終。陵草未乾。私通侍童。無恭先帝。居喪之礼。曾不合憂。機密之事。皆漏民間。雖屡教勅。猶無悔情。好用婦言。稍多很戻。忽出春宮。夜独帰舍。云、臣為人拙愚。不堪承重。故朕窃計。廃此立大炊王。躬自乞三宝。祷神明。政之善悪。願示徴験。於是。三月廿日戊辰。朕之住屋承塵帳裏。現天下太平之字。
灼然昭著。斯乃上天所祐。神明所標。遠覧上古。歴検往事。書籍所未載。前代所未聞。方知。仏法僧宝。先記国家太平。天地諸神。預示宗社永固。戴此休符。誠嘉誠躍。其不孝之子。慈父難矜。無礼之臣。聖主猶棄。宜従天廃却還本色。亦由王公等尽忠匡弼。感此貴瑞。豈朕一人所応能致。宜与王公士庶。共奉天〓。以答上玄。洗滌旧瑕。遍蒙新福。可大赦天下。其自天平勝宝九歳四月四日昧爽已前大辟罪已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咸悉赦除。但犯八虐。故殺人。私鋳銭。強盗・窃盗者。不在此例。其天下百姓、成童之歳。則入軽徭。既冠之年、便当正役。愍其労苦。用軫于懐。昔者。先帝亦有此趣、猶未施行。自今已後。宜以十八為中男。廿二已上成正丁。古者。治民安国、必以孝理。百行之本、莫先於茲。宜令天下。家蔵孝経一本。精勤誦習。倍加教授。百姓間、有孝行通人。郷閭欽仰者。宜令所由長官。具以名薦。其有不孝・不恭・不友・不順者。宜配陸奥国桃生。出羽国小勝。以清風俗。亦捍辺防。別有高臥頴川。遁跡箕山者。宜為朕代之巣・許。以礼巡問、放令養性。其僧綱及京内僧尼復位已上。施物有差。内供奉竪子。授刀舍人。及預周忌御斎種種作物。而奉造諸司男女等。夙夜不怠。
各竭乃誠。宜令加位二級并賜綿帛。仕官疎緩並減一等。自余内外諸司主典已上。及天下高年八十已上。中衛・兵衛舍人。門部・主帥・雑工。并衛士・仕丁。歴仕卅年已上。加位一級。但正六位上以上。及不仕者、不在此例。其在京文武官職事正六位上已上。及月斎社祝等。賜物有差。天下鰥寡孤独。篤疾・癈疾。不能自存者。量加振恤。其高麗。百済。新羅人等。久慕聖化。来附我俗。志願給姓。悉聴許之。其戸籍、記。無姓及族字。於理不穏。宜為改正。又東大寺匠丁。造山陵司役夫、及左右京。四畿内。伊賀。尾張。近江。丹波。丹後。但馬。播磨。美作。備前。紀伊等国兵士、并防人。鎮兵。衛士。火頭。仕丁。鼓吹戸人。輸車戸頭。並免今年田租。」百官詣朝堂。上表、以賀瑞字。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五月己酉【戊申朔二】》○五月己酉。太上天皇周忌也。請僧千五百余人於東大寺、設斎焉。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五月辛亥【四】》○辛亥。天皇移御田村宮。為改修大宮也。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五月乙卯【八】》○乙卯。勅曰。頃者。上下諸使。惣附駅家。於理不穏。亦苦駅子。自今已後。宜為依令。」其能登。安房。和泉等国、依旧分立。」但馬。肥前、加介一人。出雲。讃岐、加目一人。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五月丁卯【二十】》○丁卯。以大納言従二位藤原朝臣仲麻呂為紫微内相。従三位藤原朝臣永手為中納言。」詔曰。朕覧周礼。将相殊道。政有文武。理亦宜然。是以。新令之外。別置紫微内相一人。令掌内外諸兵事。其官位。禄賜。職分。雑物者。皆准大臣。」又勅曰。頃年。選人依格結階。人人位高、不便任官。自今以後。宜依新令。去養老年中。朕外祖故太政大臣。奉勅刊脩律令。宜告所司早使施行。」授従二位藤原朝臣豊成正二位。正四位下塩焼王。従四位上池田王並正四位上。従四位上諱。従四位上船王並正四位下。従四位下山背王従四位上。従五位上久勢王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厚見王。山村王並従五位上。無位船井王。掃守王。尾張王。奈賀王並従五位下。従四位上文室真人大市。阿倍朝臣沙弥麻呂。高麗朝臣福信並正四位下。従四位下巨勢朝臣堺麻呂従四位上。正五位上佐伯宿禰毛人。佐伯宿禰今毛人。正五位下佐味朝臣虫麻呂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大伴宿禰稲公。大倭宿禰小東人。賀茂朝臣角足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千尋。百済王元忠。阿倍朝臣嶋麻呂。粟田朝臣奈勢麻呂。大伴宿禰犬養。中臣朝臣清麻呂。石川朝臣名人。勤臣東人。葛木宿禰戸主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日下部宿禰子麻呂。
下毛野朝臣稲麻呂。県犬養宿禰小山守。小野朝臣東人。多治比真人土作。藤原朝臣宿奈麻呂。藤原朝臣魚名。石上朝臣宅嗣。大倭忌寸東人。百済朝臣足人。播美朝臣奥人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葛井連諸会。日置造真卯。中臣丸連張弓。上毛野君広浜。広野連君足。正六位上忌部宿禰呰麻呂。三国真人百足。多治比真人犬養。紀朝臣僧麻呂。大宅朝臣人成。中臣朝臣麻呂。高橋朝臣子老。阿倍朝臣御県。榎井朝臣小祖父。賀茂朝臣塩管。大原真人今木。巨勢朝臣度守。石川朝臣君成。田口朝臣御直。賀茂朝臣浄名。藤原朝臣執弓。池田朝臣足継。田中朝臣多太麻呂。大伴宿禰不破麻呂。石川朝臣人公。無位文室真人波多麻呂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食朝臣三田次。川原連凡。益田縄手。大蔵忌寸家主。土師宿禰犬養。土師宿禰弟勝。河内画師祖父麻呂。白鳥村主頭麻呂。上毛野君真人並外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六月乙酉【丁丑朔九】》○六月乙酉。制勅五条。諸氏長等、或不預公事。恣集己族。自今以後。不得更然。〈 其一 〉王臣馬数。依格有限。過此以外。不得蓄馬。〈 其二 〉依令。随身之兵。各有儲法。過此以外。亦不得蓄。〈 其三 〉除武官以外。不得京裏持兵。前已禁断。然猶不止。宜告所司固加禁断。〈 其四 〉京裏廿騎已上不得集行。〈 其五 〉宜告所司厳加禁断。若有犯者。科違勅罪。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六月壬辰【十六】》○壬辰。以従三位石川朝臣年足為神祇伯。正四位下橘朝臣奈良麻呂為右大弁。正五位下粟田朝臣奈勢麻呂為兼左中弁。越前守如故。正五位上大倭宿禰小東人為紫微大忠。従五位下田口朝臣御直為大監物。従三位文屋真人智努為治部卿。従五位下大原真人今城為少輔。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宿奈麻呂為民部少輔。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君成為主税頭。従三位石川朝臣年足為兵部卿。神祇伯如故。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家持為大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縄麻呂為少輔。正四位上池田王為刑部卿。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御笠為大判事。正四位上塩焼王為大蔵卿。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浜足為少輔。従五位下巨勢朝臣浄成為宮内少輔。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犬養為大膳亮。正四位下文室真人大市為弾正尹。従四位上紀朝臣飯麻呂為右京大夫。従五位下田中朝臣多太麻呂為中衛員外少将。従五位下大伴宿禰不破麻呂為衛門佐。従五位下池田朝臣足継為左衛士佐。従五位上日下部宿禰子麻呂為左兵衛督。従五位下石川朝臣人公為右兵衛督。従五位下下毛野朝臣多具比為右馬頭。従五位下大宅朝臣人成為左兵庫頭。左大弁正四位下大伴宿禰古麻呂為兼陸奥鎮守将軍。陸奥守従五位上佐伯宿禰全成為兼副将軍。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国人為
摂津大夫。外従五位上文忌寸馬養為鋳銭長官。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御依為参河守。正五位上賀茂朝臣角足為遠江守。従五位上石上朝臣宅嗣為相摸守。紫微少弼従四位上巨勢朝臣堺麻呂為兼下総守。正四位下大伴宿禰古麻呂為陸奥按察使。従四位上山背王為但馬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武良志為伯耆守。従三位百済王敬福為出雲守。従三位藤原朝臣乙麻呂為美作守。従五位下調連馬養為備前守。従五位下柿本朝臣市守為安芸守。正五位下阿倍朝臣嶋麻呂為伊予守。従五位下榎井朝臣子祖父為豊後守。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六月癸巳【十七】》○癸巳。以兵部少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縄麻呂為兼侍従。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六月乙未【十九】》○乙未。始制。伊勢太神宮幣帛使。自今以後。差中臣朝臣。不得用他姓人。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六月甲辰【廿八】》○甲辰。先是。去勝宝七歳冬十一月。太上天皇不予。時、左大臣橘朝臣諸兄祗承人佐味宮守告云。大臣飲酒之庭。言辞無礼。稍有反状云云。太上天皇優容不咎。大臣知之。後歳致仕。既而勅、召越前守従五位下佐伯宿禰美濃麻呂。問、識此語耶。美濃麻呂言曰。臣未曾聞。但慮。佐伯全成応知。於是、将勘問全成。大后慇懃固請。由是、事遂寝焉。語具田村記。至是、従四位上山背王復告。橘奈良麻呂備兵器。謀囲田村宮。正四位下大伴宿禰古麻呂亦知其情。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七月戊申【丁未朔二】》○秋七月戊申。詔曰。【S16】今宣〈 久 〉頃者、王等・臣等〈 乃 〉中〈 爾 〉、無礼〈 久 〉逆在〈 流 〉人〈 止母 〉在而計〈 家良久。 〉大宮〈 乎 〉将囲〈 止 〉云而、私兵備〈 布止 〉聞看而、加遍〈 須 〉加遍〈 須 〉所念〈 止母 〉。誰奴〈 加 〉朕朝〈 乎 〉背而然為〈 流 〉人〈 乃 〉一人〈 母 〉将在〈 止 〉所念〈 波 〉。随法不治賜。雖然、一事〈 乎 〉数人重奏賜〈 倍波 〉、可問賜物〈 爾夜波 〉将在〈 止 〉所念〈 止母 〉。慈政者行〈 布爾 〉安為〈 弖 〉此事者天下難事〈 爾 〉在者、狂迷〈 遍流 〉頑〈 奈留 〉奴心〈 乎波 〉慈悟〈 志 〉正賜〈 倍伎 〉物在〈 止 〉所念看〈 波奈母 〉如此宣〈 布 〉。此状悟而人〈 乃 〉見可咎事和射〈 奈世曾 〉。如此宣大命〈 爾 〉不従将在人〈 波 〉、朕一人極而慈賜〈 止母 〉、国法不得已成〈 奈牟 〉。己家家、己門門祖名不失勤仕奉〈 礼止 〉宣天皇大命〈 乎 〉、衆聞食〈 止 〉宣。」詔畢、更召入右大臣以下群臣。皇大后詔曰。【S17】汝〈 多知 〉諸者吾近姪〈 奈利 〉。又竪
子卿等者、天皇大命以汝〈 多知乎 〉召而屡詔〈 志久 〉。朕後〈 爾 〉太后〈 爾 〉能仕奉〈 利 〉助奉〈 礼止 〉詔〈 伎 〉。又大伴・佐伯宿禰等〈 波 〉、自遠天皇御世、内〈 乃 〉兵〈 止 〉為而仕奉来。又大伴宿禰等〈 波 〉吾族〈 爾母 〉在。諸同心〈 爾 〉為而皇朝〈 乎 〉助仕奉〈 牟 〉時〈 爾 〉、如是醜事者聞〈 曳自 〉。汝〈 多知乃 〉不能〈 爾 〉依〈 弖志 〉如是在〈 良志 〉。諸以明清心皇朝〈 乎 〉助仕奉〈 礼止 〉宣。是日夕。中衛舍人従八位上上道臣斐太都告内相云。今日未時。備前国前守小野東人喚斐太都。謂云。有王臣謀殺皇子及内相。汝能従乎。斐太都問云。王臣者為誰等耶。東人答云。黄文王。安宿王・橘奈良麻呂。大伴古麻呂等。徒衆甚多。斐太都又問云。衆所謀者、将若為耶。東人答云。所謀有二。一者。駆率精兵四百。将囲田村宮。二者。陸奥将軍大伴古麻呂、今向任所。行至美濃関。詐称病、請欲相見一二親情。蒙官聴許。仍即塞関。斐太都良久答云。不敢違命。先是。去六月。右大弁巨勢朝臣堺麻呂密奏。為問薬方。詣答本忠節宅。忠節因語云。大伴古麻呂告小野東人云。有人欲劫内相。汝従乎。東人答云。従命。忠節聞斯語。以
告右大臣。大臣答云。大納言年少也。吾加教誨宜莫殺之。是日。内相藤原朝臣仲麻呂具奏其状。警衛内外諸門。乃遣高麗朝臣福信等。率兵、追捕小野東人。答本忠節等。並皆捉獲。禁著左衛士府。又遣兵囲道祖王於右京宅。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七月己酉【三】》○己酉。勅右大臣藤原朝臣豊成。中納言藤原朝臣永手等八人。就左衛士府。勘問東人等。東人確〓[道+口]無之。即日夕。内相仲麻呂侍御在所。召塩焼王。安宿王。黄文王。橘奈良麻呂。大伴古麻呂五人。伝太后詔宣曰。【S18】塩焼等五人〈 乎 〉人告謀反。汝等為吾近人。一〈 毛 〉吾〈 乎 〉可怨事者不所念。汝等〈 乎 〉皇朝者己己太久高治賜〈 乎 〉、何〈 乎 〉怨〈 志岐 〉所〈 止志弖加 〉然将為。不有〈 加止奈母 〉所念。是以、汝等罪者免賜。今徃前然莫為〈 止 〉宣。詔訖、五人退出南門外。稽首謝恩。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七月庚戌【四】》○庚戌。詔。更遣中納言藤原朝臣永手等。窮問東人等。款云。毎事実也。無異斐太都語。去六月中。期会謀事三度。始於奈良麻呂家。次於図書蔵辺庭。後於太政官院庭。其衆者、安宿王。黄文王。橘奈良麻呂。大伴古麻呂。多治比犢養。多治比礼麻呂。大伴池主。多治比鷹主。大伴兄人。自余衆者、闇裏不見其面。庭中礼拝天地四方。共歃塩汁。誓曰。将以七月二日闇頭。発兵囲内相宅。殺劫、即囲大殿。退皇太子。次傾皇太后宮而取鈴璽。即召右大臣、将使号令。然後廃帝。簡四王中、立以為君。於是追被告人等。随来悉禁著。各置別処、一一勘問。始問安宿。款云。去六月廿九日黄昏。黄文来云。奈良麻呂欲得語言云爾。安宿即従往。至太政官院内。先有廿許人。一人迎来礼揖。近著看顔。是奈良麻呂也。又有素服者一人。熟看此小野東人也。登時、衆人共云。時既応過。宜須立拝。安宿問云。未知、何拝耶。答云。拝天地而已云爾。安宿雖不知情。随人立拝。被欺徃耳。又問黄文。奈良麻呂。古麻呂。多治比犢養等。辞雖頗異。略皆大同。勅使又問奈良麻呂云。逆謀縁何而起。款云。内相行政、甚多無道。故先発兵。請得其人。後将陳状。又問、政称無道、謂何等事。款云。造東大寺。人
民苦辛。氏氏人等。亦是為憂。又置〓奈羅、為已大憂。問。所称氏氏、指何等氏。又造寺、元起自汝父時。今〓[道+口]人憂。其言不似。於是、奈良麻呂辞屈而服。又問佐伯古比奈。款云。賀茂角足請高麗福信。奈貴王。坂上苅田麻呂。巨勢苗麻呂。牡鹿嶋足。於額田部宅飲酒。其意者、為令此等人莫会発逆之期也。又角足与逆賊謀。造田村宮図。指授入道。於是。一皆下獄。又分遣諸衛。掩捕逆党。更遣出雲守従三位百済王敬福。大宰帥正四位下船王等五人。率諸衛人等。防衛獄囚。拷掠窮問。黄文。〈 改名多夫礼 〉道祖〈 改名麻度比 〉大伴古麻呂。多治比犢養。小野東人。賀茂角足〈 改名乃呂志 〉等。並杖下死。安宿王及妻子配流佐度。信濃国守佐伯大成。土左国守大伴古慈斐二人。並便流任国。其与党人等。或死獄中。自外悉依法配流。又遣使追召遠江守多治比国人勘問。所款亦同。配流於伊豆国。又勅陸奥国。令勘問守佐伯全成。款云。去天平十七年。先帝陛下行幸難波。寝膳乖宜。于時、奈良麻呂謂全成曰。陛下枕席不安。殆至大漸。然猶無立皇嗣。恐有変乎。願率多治比国人。多治比犢養。小野東人。立黄文而為君。以答百姓之望。大伴・佐伯之族、随於此挙、前将無敵。方今、天下憂苦。居宅無定。乗路哭叫
。怨歎実多。縁是議謀。事可必成。相随以否。全成答曰。全成先祖。清明佐時。全成雖愚。何失先迹。実雖事成。不欲相従。奈良麻呂云。見天下愁。而述所思耳。莫〓[道+口]他人。言畢辞去。厥後。大嘗之歳。奈良麻呂云。前歳所語之事。今時欲発。如何。全成答曰。朝廷賜全成高爵・重禄。何敢違天発悪逆事。是言、前歳已忘。何更発耶。奈良麻呂云。汝与吾同心之友也。由此談説。願莫〓[道+口]他。又去年四月全成齎金入京。于時、奈良麻呂語全成曰。相見大伴古麻呂以否。全成答云。未得相見。是時、奈良麻呂云。願与汝欲相見古麻呂。共至弁官曹司。相見語話。良久。奈良麻呂云。聖体乖宜。多経歳序。〓看消息。不過一日。今天下乱。人心無定。若有他氏立王者。吾族徒将滅亡。願率大伴・佐伯宿禰。立黄文而為君。以先他氏。為万世基。古麻呂曰。右大臣・大納言、是両箇人。乗勢握権。汝雖立君。人豈合従。願勿言之。全成曰。此事無道。実雖事成。豈得明名。言畢帰去。奈良麻呂・古麻呂便留彼曹。不聞後語。勘問畢而自経。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七月辛亥【五】》○辛亥。授従四位上山背王。巨勢朝臣堺麻呂並三位。従八位上上道臣斐太都従四位下。正七位下県犬養宿禰佐美麻呂。従八位上佐味朝臣宮守並従五位下。並是告密人也。又上道臣斐太都賜姓朝臣。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七月甲寅【八】》○甲寅。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朝猟従五位下。以従五位下忌部宿禰鳥麻呂為信濃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朝猟為陸奥守。」勅曰。比者、頑奴潜図反逆。皇天不遠。羅令伏誅。民間或有仮託亡魂。浮言紛紜。擾乱郷邑者。不論軽重。皆与同罪。普告遐邇、宜絶妖源。」又勅曰。百姓之間。若有逆人之輩。京畿十日内。遠処卅日内首訖。若限内能首。並寛其罪。限内不首、被人告言。必科本罪。其首人等、並首本部官司。官司知訖。抄其姓名奏上。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七月乙卯【九】》○乙卯。遣中納言藤原朝臣永手。左衛士督坂上忌寸犬養等。就右大臣藤原朝臣豊成第。宣勅曰。汝男乙縄関兇逆之事。宜禁進者。即加肱禁。寄勅使進。」以紫微少弼従三位巨勢朝臣堺麻呂為兼左大弁。従四位上紀朝臣飯麻呂為右大弁。春宮大夫従四位下佐伯宿禰毛人為兼右京大夫。従四位下上道朝臣斐太都為中衛少将。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七月戊午【十二】》○戊午。以従五位下小野朝臣田守。為刑部少輔。正六位上藤原朝臣乙縄為日向員外掾。従五位下奈賀王為讃岐守。」勅曰。右大臣豊成者。事君不忠。為臣不義。私附賊党。潜忌内相。知搆大乱。無敢奏上。及事発覚。亦不肯究。若怠延日。殆滅天宗。鳴乎、宰輔之任。豈合如此。宜停右大臣任。左降大宰員外帥。是日、御南院。追集諸司并京畿内百姓村長以上。而詔曰。【S19】明神大八洲所知倭根子天皇大命〈 良麻止 〉宣大命〈 乎 〉、親王・王・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宣。高天原神積坐〈 須 〉皇親神魯岐・神魯弥命〈 乃 〉定賜来〈 流 〉天日嗣高御座次〈 乎 〉加蘇〈 毘 〉奪将盗〈 止 〉為而悪逆在奴久奈多夫礼。麻度比。奈良麻呂。古麻呂等〈 伊 〉、逆党〈 乎 〉伊射奈〈 比 〉率而、先内相家〈 乎 〉囲而其〈 乎 〉殺而、即大殿〈 乎 〉囲而皇太子〈 乎 〉退而、次者皇太后朝〈 乎 〉傾、鈴印契〈 乎 〉取而、召右大臣而天下〈 爾 〉号令使為〈 牟 〉。然後廃帝、四王中〈 爾 〉簡而為君〈 牟止 〉謀而、六月廿九日〈 乃 〉夜、入太政官坊而、歃塩汁而誓、礼天地四方而、七月二日、発兵〈 牟止 〉謀定
而、二日未時、小野東人、喚中衛舍人備前国上道郡人上道朝臣斐太都而誂云〈 久 〉。此事倶佐左西〈 止 〉伊射奈〈 布爾 〉依而、倶佐西〈 牟止 〉事者許而、其日亥時、具奏賜〈 都 〉。由此勘問賜〈 爾 〉、毎事実〈 止 〉申而皆罪〈 爾 〉伏〈 奴 〉。是以、勘法〈 爾 〉、皆当死罪。在如此雖在、慈賜〈 止 〉為而、一等軽賜而、姓名易而、遠流罪〈 爾 〉治賜〈 都 〉。此誠天地神〈 乃 〉慈賜〈 比 〉護賜〈 比 〉、挂畏開闢已来御于天皇大御霊〈 多知乃 〉穢奴等〈 乎 〉伎良〈 比 〉賜棄賜〈 布爾 〉依〈 弖 〉。又盧舍那如来、観世音菩薩、護法梵王・帝釈四大天王〈 乃 〉不可思議威神之力〈 爾 〉依〈 弖志 〉。此逆在悪奴等者顕出而、悉罪〈 爾 〉伏〈 奴良志止奈母 〉、神〈 奈賀良母 〉所念行〈 須止 〉宣天皇大命〈 乎 〉、衆聞食宣。事別宣〈 久 〉。久奈多夫礼〈 良爾 〉所〓[言+圭]誤百姓〈 波 〉京土履〈 牟 〉事穢〈 弥 〉、出羽国小勝村〈 乃 〉柵戸〈 爾 〉移賜〈 久止 〉宣天皇大命〈 乎 〉、衆聞食宣。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七月壬戌【十六】》○壬戌。勅曰。凶逆之徒。潜謀不軌。其言発覚。流配辺軍。但所支兵仗。蔵隠民間。未首官司。原情可責。職宜知悉勅出之後。限十日内。悉令首尽。若限満不首。被人言告。一与逆人同科。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七月庚午【廿四】》○庚午。於宮中設斎。講仁王経焉。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七月癸酉【廿七】》○癸酉。詔曰。【S20】塩焼王者唯預四王之列。然不会謀庭。亦不被告。而縁道祖王者、応配遠流罪。然其父新田部親王、以清明心仕奉親王也。可絶其家門〈 夜止 〉為〈 奈母 〉、此般罪免給。自今往前者以明直心仕奉朝廷〈 止 〉詔。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八月戊寅【丁丑朔二】》○八月戊寅。勅。故従五位下山田三井宿禰比売嶋、縁有阿〓之労。襃賜宿禰之姓。恩波枉激。余及傍親。而聴人悖語。不奏丹誠。同悪相招。故為蔽匿。今聞此事。為竪寒毛。凶痛已深。理宜追責。可除御母之名。奪宿禰之姓。依旧従山田史。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八月庚辰【四】》○庚辰。詔曰。【S21】今宣〈 久 〉。奈良麻呂〈 我 〉兵起〈 爾 〉被雇〈 多利志 〉秦等〈 乎婆 〉遠流賜〈 都 〉。今遺秦等者、悪心無而清明心〈 乎 〉持而仕奉〈 止 〉宣。」又詔曰。【S22】此遍〈 乃 〉政、明浄〈 久 〉仕奉〈 礼留爾 〉依而治賜人〈 母 〉在。又愛盛〈 爾 〉一二人等〈 爾 〉冠位上賜治賜〈 久止 〉宣。授正四位下船王正四位上。従四位上紀朝臣飯麻呂。藤原朝臣八束並正四位下。正五位上大伴宿禰稲公従四位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千尋正五位上。従五位下佐伯宿禰美濃麻呂従五位上。無位奈紀王。正六位上巨曾倍朝臣難波麻呂。当麻真人浄成。高橋朝臣人足。阿倍朝臣継人。采女朝臣浄庭。小野朝臣石根。石川朝臣豊麻呂並従五位下。」以従三位石川朝臣年足為中納言。兵部卿・神祇伯如故。従三位巨勢朝臣堺麻呂。正四位下阿倍朝臣沙弥麻呂。紀朝臣飯麻呂並為参議。」勅。中納言多治比真人広足。年臨将耄。力弱就列。不教諸姪。悉為賊徒。如此之人。何居宰輔。宜辞中納言。以散位帰第焉。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八月己丑【十三】》○己丑。駿河国益頭郡人金刺舍人麻自。献蚕産成字。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八月甲午【十八】》○甲午。勅曰。朕以寡薄。忝継洪基。君臨八方。于茲九載。曾無善政。日夜憂思。危若臨淵。慎如履氷。於是。去三月廿日。皇天賜我、以天下大平四字。表区宇之安寧。示歴数之永固。爾乃賊臣廃皇太子道祖。及安宿。黄文。橘奈良麻呂。大伴古麻呂。大伴古慈斐。多治比国人。鴨角足。多治比犢養。佐伯全成。小野東人。大伴駿河麻呂。答本忠節等。禀性兇頑。昏心転虐。不顧君臣之道。不畏幽顕之資。潜結逆徒。謀傾宗社。悉受天責。咸伏罪嘖。是以。二叔流言。遂輟粛墻。四凶群類。遠放辺裔。京師粛粛。已無痴民。朝堂寥廓。更有賢輔。窃恐、徳非虞舜。運属時艱。武拙殷湯。任当撥乱。昼思夜想。廃寝与食。登民仁寿。致化興平。爰得駿河国益頭郡人金刺舍人麻自献蚕児成字。其文云。五月八日開下帝釈標知天皇命百年息。因国内。頂戴茲祥。踊躍歓喜。不知進退。悚息交懐。即下群臣議。便奏云。維天平勝宝九歳。歳次丁酉夏五月八日者。是陛下奉為太上天皇周忌。設斎悔過之終日也。於是。帝釈感皇帝皇后之至誠。開通天門。下鑑勝業。標陛下之御宇。授百年之遠期。日月所臨。咸看聖胤繁息。乾坤所載。悉知宝祚延長。仁化滂流。宇内安息。慈風遠洽。国家全平之験也。謹案
。蚕之為物。虎文而有時蛻。馬吻而不相争。生長室中。衣被天下。錦繍之麗。於是出焉。朝祭之服。於是生矣。故令神虫作字、用表神異。而今蕃息之間。自呈霊字。止戈之日。已奏丹〓。実是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五八双数。応宝寿之不惑。日月共明。象紫宮之永配。朕祗承嘉符。還恐寡徳。豈朕力之所致。是賢佐之成功。宜与王公共辱斯〓[貝+兄]。但景命爰集。隆慶伊始。思俾恵沢被於天下。宜改天平勝宝九歳八月十八日。以為天平宝字元年。其依先勅。天下諸国調庸。毎年免一郡者。宜令所遺諸郡今年倶免。其所掠取賊徒資財。宜与士庶共遍均分。」又准令。雑徭六十日者。頃年之間。国郡司等、不存法意。必満役使。平民之苦、略由於此。自今已後。皆可減半。其負公私物、未備償者。是由家道貧乏。実非姦欺所為。古人有言。損有余補不足。天之道也。宜自天平勝宝八歳已前。挙物之利。悉応除免。」又今年晩稲稍逢亢旱。宜免天下諸国田租之半。寺神之封、不在此例。」其献瑞人白丁金刺舍人麻自。宜叙従六位上。賜〓[糸+施の旁]廿疋。調綿〓屯。調布八十端。正税二千束。執持参上駅使中衛舍人少初位上賀茂君継手。応叙従八位下、賜〓[糸+施の旁]十疋。調綿廿屯。調布廿端。其不奏上国郡司等、不在恩限。但当
郡百姓賜復一年。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八月己亥【廿三】》○己亥。勅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礼。移風易俗。莫善於楽。礼楽所興。惟在二寮。門徒所苦。但衣与食。亦是天文。陰陽。暦・算。医・針等学。国家所要。並置公廨之田。応用諸生供給。其大学寮卅町。雅楽寮十町。陰陽寮十町。内薬司八町。典薬寮十町。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八月辛丑【廿五】》○辛丑。勅曰。治国大綱。在文与武。廃一不可。言著前経。向来放勅、為勧文才。随職閑要。量置公田。但至備武。未有処分。今故六衛置射騎田。毎年季冬。宜試優劣以給超群。令興武芸。其中衛府卅町。衛門府。左右衛士府。左右兵衛府各十町。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閏八月癸丑【丙午朔八】》○閏八月癸丑。以従四位上上道朝臣斐太都為吉備国造。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閏八月壬戌【十七】》○壬戌。紫微内相藤原朝臣仲麻呂等言。臣聞。旌功不朽。有国之通規。思孝無窮。承家之大業。緬尋古記。淡海大津宮御宇皇帝。天縦聖君。聡明睿主。孝正制度。創立章程。于時。功田一百町、賜臣曾祖藤原内大臣。襃励壱匡宇内之績。世世不絶。伝至于今。爾来、臣等因籍祖勲。冠蓋連門。公卿奕世。方恐、富貴難久。栄華易凋。是以。安不忘危。夕場如〓。忽有不慮之間。兇徒作逆。殆傾皇室。将滅臣宗。未報先恩。芝蘭幾敗。冀修冥福。長保顕栄。今有山階寺維摩会者。是内大臣之所起也。願主垂化。三十年間。無人紹興。此会中廃。乃至藤原朝廷。胤子太政大臣。傷構堂之将墜。歎為山之未成。更発弘誓。追継先行。則以毎年冬十月十日。始闢勝筵。至於内大臣忌辰。終為講了。此是、奉翼皇宗。住持仏法。引導尊霊。催勧学徒者也。伏願、以此功田。永施其寺。助維摩会。弥令興隆。遂使内大臣之洪業。与天地而長伝。皇太后之英声。倶日月而遠照。天恩曲垂。儻允臣見。請、下主者。早令施行。不任微願。軽煩聖聴。戦戦兢兢。臨深履薄。」勅報曰。備省来表。報徳惟深。勧学津梁。崇法師範。朕与卿等共植茲因。宜告所司令施行。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閏八月癸亥【十八】》○癸亥。夫人正二位橘朝臣古那可智。無位橘朝臣宮子。橘朝臣麻都賀。又正六位上橘朝臣綿裳。橘朝臣真姪。改本姓、賜広岡朝臣。従五位下出雲王。篠原王。尾張王。無位奄智王。猪名部王賜姓豊野真人。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閏八月丙寅【廿一】》○丙寅。勅曰。如聞。護持仏法。無尚木叉。勧導尸羅。実在施礼。是以。官大寺、別永置戒本師田十町。自今已後。毎為布薩。恒以此物量用布施。庶使怠慢之徒日〓其志。精勤之士弥進其行。宜告僧綱。知朕意焉。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閏八月壬申【廿七】》○壬申。勅曰。大宰府防人。頃年差坂東諸国兵士発遣。由是。路次之国。皆苦供給。防人産業。亦難弁済。自今已後。宜差西海道七国兵士合一千人充防人司。依式鎮戍。其集府之日。便習五教。事具別式。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九月辛巳【丙子朔六】》○九月辛巳。授正六位上後部高笠麻呂外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九月癸卯【廿八】》○癸卯。授外従五位下六人部久須利外従五位上。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十月庚戌【乙巳朔六】》○冬十月庚戌。勅曰。如聞。諸国庸調脚夫。事畢帰郷。路遠糧絶。又行旅病人、無親恤養。欲免飢死。餬口仮生。並辛苦途中。遂致横斃。朕念乎此。深増憫矜。宜仰京国官司。量給糧食医薬。勤加検校。令達本郷。若有官人怠緩不行者。科違勅罪。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十月乙卯【十一】》○乙卯。太政官処分。比年、諸国司等、交替之日。各貪公廨。競起争論。自失上下之序。既虧清廉之風。於理商量。不合如此。今故立式。凡国司処分公廨式者。惣計当年所出公廨。先填官物之欠負未納。次割国内之儲物。後以見残。作差処分。其法者、長官六分。次官四分。判官三分。主典二分。史生一分。其博士・医師、准史生例。員外官者、各准当色。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十月丁卯【廿三】》○丁卯。始制諸国論定数。随国大小各有差。事具別式。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十一月癸未【乙亥朔九】》○十一月癸未。勅曰。如聞。頃年、諸国博士・医師。多非其才。託請得選。非唯損政。亦無益民。自今已後。不得更然。其須講、経生者、三経。伝生者、三史。医生者、大素。甲乙。脈経。本草。針生者。素問。針経。明堂。脈決。天文生者。天官書。漢晋天文志。三色薄讃。韓楊要集。陰陽生者周易。新撰陰陽書。黄帝金匱。五行大義。暦算生者、漢晋律暦志。大衍暦議。九章。六章。周髀。定天論。並応任用。被任之後。所給公廨一年之分。必応令送本受業師。如此、則有尊師之道終行。教資之業永継。国家良政、莫要於茲。宜告所司早令施行。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十一月壬寅【廿八】》○壬寅。勅。以備前国墾田一百町。永施東大寺唐禅院十方衆僧供養料。伏願。先帝陛下薫此芳因。恒蔭禅林之定影。翼茲妙福。速乗智海之慧舟。終生蓮華之宝刹。自契等覚之真如。皇帝・皇太后。如日月之照臨、並治万国。若天地之覆載、長育兆民。遂使為出世之良因成菩提之妙果。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十二月辛亥【甲辰朔八】》○十二月辛亥。勅。普為救養疾病及貧乏之徒。以越前国墾田一百町、永施山階寺施薬院。伏願。因此善業。朕与衆生。三檀福田窮於来際。十身薬樹蔭於塵区。永滅病苦之憂。共保延寿之楽。遂契真妙之深理。自証円満之妙身。
《天平宝字元年(七五七)十二月壬子【九】》○壬子。太政官奏曰。旌功。錫命。聖典攸重。襃善行封。明王所務。我天下也。乙巳以来。人人立功。各得封賞。但大上中下、雖載令条。功田記文、或落其品。今故比校昔今。議定其品。大織藤原内大臣乙巳年功田一百町。大功世世不絶。贈小紫村国連小依壬申年功田一十町。贈正四位上文忌寸禰麻呂。贈直大壱丸部臣君手。並同年功田各八町。贈直大壱文忌寸智徳同年功田四町。贈小錦上置始連莵同年功田五町。五人並中功。合伝二世。正四位下下毛野朝臣古麻呂。贈正五位上調忌寸老人。従五位上伊吉連博徳。従五位下伊余部連馬養。並大宝二年修律令功田各十町。四人並下功。合伝其子。〈 以上十条。先朝所定。 〉贈大錦上佐伯連古麻呂乙巳年功田〓町六段。被他駆率。効力誅姦。功有所推。不能称大。依令上功。合伝三世。従五位上尾治宿禰大隅壬申年功田〓町。淡海朝廷諒陰之際。義興警蹕。潜出関東。于時、大隅参迎奉導。掃清私第。遂作行宮。供助軍資。其功実重。准大不及。比中有余。依令上功。合伝三世。贈大紫星川臣麻呂壬申年功田四町。贈大錦下坂上直熊毛同年功田六町。贈正四位下黄文連大伴同年功田八町。贈小錦下文直成覚同年功田四町。四人、並歴渉戎場。
輸忠供事。立功雖異。労効是同。比校一同村国連小依等。依令中功。合伝二世。大錦下笠臣志太留告吉野大兄密功田廿町。所告微言尋非露験。雖云大事。理合軽重。依令中功。合伝二世。従四位下上道朝臣斐太都天平宝字元年功田廿町。知人欲反。告令芟除。論実雖重。本非専制。依令上功。合伝三世。小錦下坂合部宿禰石敷功田六町。奉使唐国漂著賊洲。横斃可矜。称功未〓。依令下功。合伝其子。正五位上大和宿禰長岡。従五位下陽胡史真身。並養老二年修律令功田各四町。外従五位下矢集宿禰虫麻呂。外従五位下塩屋連古麻呂。並同年功田各五町。正六位上百済人成同年功田四町。五人、並執持刀筆、刪定科条。成功雖多。事匪匡難。比校一同下毛野朝臣古麻呂等。依令下功。合伝其子。〈 以上一十四条、当今所定。 〉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正月戊寅【甲戌朔五】》二年春正月戊寅。詔曰。朕以庸虚。忝承大位。母臨区宇。子育黎元。思与賢良。共清風化。長固宝暦。久安兆民。豈意、很戻近臣。潜懐不軌。同悪相済。終起乱階。頼宗社威霊。遽従殲殄。既是逆人・親党。私懐並不自安。雖犯深愆。尚加微貶。使其坦然無懼。息其反側之心。如聞。百僚在位。仍有憂惶。宜悉朕懐。不労疑慮。昔者。張敞負釁。更致朱軒。安国免徒。重紆青組。咸能洗心励節。輸款尽忠。事美一時。誉流千載。今之志士。豈謝前賢。改滌過咎。勉己自新。方冀、瑕不掩徳。要待良治。用靡棄材。以成大廈。凡百列位。宜鏡斯言。夙夜無怠。務脩爾職。」又詔曰。朕聞。則天施化。聖主遺章。順月宣風。先王嘉令。故能二儀無愆。四時和協。休気布於率土。仁寿致於群生。今者、三陽既建。万物初萌。和景惟新。人宜納慶。是以別使八道。巡問民苦。務恤貧病。矜救飢寒。所冀、撫字之道。将神合仁。亭育之慈。与天通事。疾疫咸却。年穀必成。家無寒窶之憂。国有来蘇之楽。所司宜知差清平使。勉加賑恤。称朕意焉。」以従五位下石川朝臣豊成為京畿内使。録事一人。正六位下藤原朝臣浄弁為東海。東山道使。判官一人。録事二人。正六位上紀朝臣広純為北陸道使。正六
位上大伴宿禰潔足為山陰道使。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倉下麻呂為山陽道使。従六位下阿倍朝臣広人為南海道使。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楓麻呂為西海道使。道別録事一人。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二月辛亥【癸卯朔九】》○二月辛亥。左大舍人広野王賜池上真人姓。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二月壬戌【二十】》○壬戌。詔曰。随時立制。有国通規。議代行権。昔王彜訓。頃者。民間宴集。動有違愆。或同悪相聚。濫非聖化。或酔乱無節。便致闘争。拠理論之。甚乖道理。自今已後。王公已下。除供祭療患以外。不得飲酒。其朋友・寮属。内外親情。至於暇景。応相追訪者。先申官司。然後聴集。如有犯者。五位已上停一年封禄。六位已下解見任。已外決杖八十。冀将淳風俗。能成人善。習礼於未識。防乱於未然也。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二月己巳【廿七】》○己巳。勅曰。得大和国守従四位下大伴宿禰稲公等奏称。部下城下郡大和神山生奇藤。其根虫彫成文十六字。王大則并天下人此内任大平臣守昊命。即下博士議之。咸云。臣守天下。王大則并。内任此人。昊命大平。此知。群臣尽忠。共守天下。王大覆載。無不兼并。聖上挙賢。内任此人。昊天報徳。命其大平者也。加以。地即大和神山。藤此当今宰輔。事已有効。更亦何疑。朕恭受天〓[貝+兄]。還恐不徳。吁哉、卿士。戒之。慎之。敬順神教。各修爾職。勤存撫育。共致良治。其大和国者、宜免今年調。当郡司者、加位一級。貢瑞人大和雑物者、特叙従六位下。賜〓[糸+施の旁]廿疋。綿〓屯。布六十端。正税二千束。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三月辛巳【壬申朔十】》○三月辛巳。詔曰。朕聞。孝子思親。終身罔極。言編竹帛。千古不刊。去天平勝宝八歳五月。先帝登遐。朕自遘凶閔。雖懐感傷。為礼所防。俯従吉事。但毎臨端五。風樹驚心。設席行觴。所不忍為也。自今已後。率土公私。一准重陽。永停此節焉。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三月壬午【十一】》○壬午。伊予国神野郡人少初位上賀茂直馬主等賜賀茂伊予朝臣姓。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三月丁亥【十六】》○丁亥。舶名播磨。速鳥並叙従五位下。其冠者。各以錦造。入唐使所乗者也。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四月乙卯【壬寅朔十四】》○夏四月乙卯。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魚名為備中守。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四月庚申【十九】》○庚申。初尾張連馬身以壬申年功。先朝叙小錦下。未被賜姓。其身早亡。於是。馬身子孫並賜宿禰姓。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四月辛酉【二十】》○辛酉。中務卿正四位下阿倍朝臣佐美麻呂卒。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四月己巳【廿八】》○己巳。内薬司佑兼出雲国員外掾正六位上難波薬師奈良等一十一人言。奈良等遠祖徳来。本高麗人。帰百済国。昔泊瀬朝倉朝廷詔百済国。訪求才人。爰以、徳来貢進聖朝。徳来五世孫恵日。小治田朝廷御世。被遣大唐。学得医術。因号薬師。遂以為姓。今愚闇子孫。不論男女。共蒙薬師之姓。窃恐名実錯乱。伏願。改薬師字。蒙難波連。許之。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五月丙戌【辛未朔十六】》○夏五月丙戌。大宰府言。承前公廨稲、合一百万束。然中間、官人任意費用。今但遺一十余万束。官人数多。所給甚少。離家既遠。生活尚難。於是、以所遺公廨。悉合正税。更割諸国正税。国別遍置。不失其本。毎年出挙。以所得利。依式班給。其諸国地子稲者。一依先符。任為公廨。以充府中雑事。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五月乙未【廿五】》○乙未。正六位上大和宿禰弟守授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六月甲辰【辛丑朔四】》○六月甲辰。大宰陰陽師従六位下余益人。造法華寺判官従六位下余東人等四人、賜百済朝臣姓。越後目正七位上高麗使主馬養。内侍典侍従五位下高麗使主浄日等五人、多可連。散位大属正六位上狛広足。散位正八位下狛浄成等四人、長背連。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六月辛亥【十一】》○辛亥。陸奥国言。去年八月以来。帰降夷俘。男女惣一千六百九十余人。或去離本土。帰慕皇化。或身渉戦場。与賊結怨。惣是新来。良未安堵。亦夷性狼心。猶予多疑。望請。准天平十年閏七月十四日勅。量給種子。令得佃田。永為王民。以充辺軍。許之。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六月丙辰【十六】》○丙辰。以従四位上佐伯宿禰毛人為常陸守。参議従三位文室真人智努為出雲守。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家持為因幡守。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六月乙丑【廿五】》○乙丑。大和国葛上郡人従八位上桑原史年足等男女九十六人。近江国神埼郡人正八位下桑原史人勝等男女一千一百五十五人同言曰。伏奉去天平勝宝九歳五月廿六日勅書称。内大臣。太政大臣之名不得称者。今年足・人勝等先祖、後漢苗裔〓言興并帝利等。於難波高津宮御宇天皇之世。転自高麗。帰化聖境。本是同祖。今分数姓。望請。依勅、一改史字。因蒙同姓。於是。桑原史。大友桑原史。大友史。大友部史。桑原史戸。史戸六氏、同賜桑原直姓。船史船直姓。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七月癸酉【辛未朔三】》○秋七月癸酉。勅。東海。東山道問民苦使正六位下藤原朝臣浄弁等奏称。両道百姓尽頭言曰。依去天平勝宝九歳四月四日恩詔。中男正丁、並加一歳。老丁・耆老、倶脱恩私。望請。一准中男・正丁。欲霑非常洪沢者。所請当理。仍須憫矜。宜告天下諸国。自今以後。以六十為老丁。以六十五為耆老。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七月甲戌【四】》○甲戌。勅。比来、皇太后寝膳不安。稍経旬曰。朕思。延年済疾。莫若仁慈。宜令天下諸国。始自今日。迄今年十二月卅日。禁断殺生。又以猪鹿之類。永不得進御。又勅。縁有所思。免官奴婢并紫微中台奴婢。皆悉従良。」従七位上葛井連恵文。正六位上味淳竜丘。難波連奈良並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七月丙子【六】》○丙子。正六位上阿倍朝臣乙加志授従五位下。正六位上額田部宿禰三富。戸憶志。根連靺鞨。生江臣智麻呂。調連牛養。山田史銀並外従五位下。三富本姓額田部川田連也。是日。以額田部宿禰姓、便書位記賜之。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七月戊戌【廿八】》○戊戌。勅。為令朝廷安寧、天下太平。国別奉写金剛般若経卅巻。安置国分僧寺廿巻。尼寺十巻。恒副金光明最勝王経。並令転読焉。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廿


P4001《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廿一〈起天平宝字二年八月、尽十二月。〉
  右大臣従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継縄等奉勅撰」
 廃帝
《淳仁天皇即位前紀》廃帝。諱大炊王。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之孫。一品舍人親王之第七子也。母当麻氏。名曰山背。上総守従五位上老之女也。帝受禅之日。授正三位。後尊曰大夫人。天平勝宝八歳。皇太子道祖王。諒闇之中。心不在〓。九歳三月廿九日辛丑。高野天皇。皇太后、与右大臣従二位藤原朝臣豊成。大納言従二位藤原朝臣仲麻呂。中納言従三位紀朝臣麻路。多治比真人広足。摂津大夫従三位文屋真人智努等。定策禁中。廃皇太子。以王還第。先是。大納言藤原仲麻呂。妻大炊王。以亡男真従婦粟田諸姉。居於私第。四月四日乙巳。遂迎大炊王於仲麻呂田村第。立為皇太子。時年廿五。P4002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八月庚子朔》天平宝字二年八月庚子朔。高野天皇禅位於皇太子。詔曰。【S23】現神御宇天皇詔旨〈良麻止〉詔勅〈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衆聞食宣。高天原神積坐皇親神魯棄神魯美命吾孫知食国天下〈止〉、事依奉〈乃〉任〈爾〉、遠皇祖御世始〈弖〉天皇御世御世聞看来天日嗣高御座〈乃〉業〈止奈母〉随神所念行〈久止〉宣天皇勅、衆聞食宣。加久聞看来天日嗣高御座〈乃〉業〈波〉、天坐神・地坐祇〈乃〉相字豆奈〈比〉奉相扶奉事〈爾〉依〈弖之〉此座平安御座〈弖〉、天下者所知物〈爾〉在〈良自止奈母〉随神所念行〈須〉。然皇〈止〉坐〈弖〉天下政〈乎〉聞看事者、労〈岐〉重〈棄〉事〈爾〉在〈家利〉。年長〈久〉日多〈久〉此座坐〈波〉、荷重力弱〈之弖〉不堪負荷。加以、掛畏朕婆婆皇太后朝〈爾母〉人子之理〈爾〉不得定省〈波〉、朕情〈母〉日夜不安。是以、此位避〈弖〉間〈乃〉人〈爾〉在〈弖之〉如理婆婆〈爾波〉仕奉〈倍自止〉所念行〈弖奈母〉日嗣〈止〉定賜〈弊流〉皇太子〈爾〉授賜〈久止〉宣天皇御命、衆聞食宣。是日。皇太子受禅、即天皇位於大極殿。詔曰。【S24】明神大八洲所知天皇詔旨〈良麻止〉宣勅、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
、衆聞食P4003宣。掛畏現神坐倭根子天皇我皇、此天日嗣高御座之業〈乎〉拙劣朕〈爾〉被賜〈弖〉仕奉〈止〉仰賜〈比〉授賜〈閉波〉、頂〈爾〉受賜〈利〉恐〈美〉、受賜〈利〉懼、進〈母〉不知〈爾〉、退〈母〉不知〈爾〉、恐〈美〉坐〈久止〉宣天皇勅、衆聞食宣。然皇坐〈弖〉天下治賜君者、賢人〈乃〉能臣〈乎〉得〈弖之〉天下〈乎婆〉平〈久〉安〈久〉治物〈爾〉在〈良之止奈母〉聞行〈須〉。故是以、大命坐、宣〈久〉。朕雖拙弱。親王始〈弖〉王臣等〈乃〉相穴〈奈比〉奉〈利〉相扶奉〈牟〉事依〈弖之〉此之仰賜〈比〉授賜〈夫〉食国天下之政者、平〈久〉安〈久〉仕奉〈倍之止奈母〉所念行〈須〉。是以、無〓欺之心、以忠赤之誠、食国天下之政者衆助仕奉〈止〉宣天皇勅、衆聞食宣。辞別〈〓[氏+一]〉宣〈久〉。仕奉人等中〈爾〉自〈何〉仕奉状随〈弖〉一二人等冠位上賜〈比〉治賜〈夫〉。百官職事已上及太神宮〈乎〉始〈弖〉諸社禰宜・祝〈爾〉大御物賜〈夫〉。僧綱始〈弖〉諸寺師位僧尼等〈爾〉物布施賜〈夫〉。又百官司〈乃〉人等、諸国兵士・鎮兵・伝駅戸等、今年田租免賜〈久止〉宣天皇勅、衆聞食宣。」授従三位石川朝臣年足正三位。正四位上船王。他田王。氷上真人塩焼並従三位。正四位
下諱〈平城宮御宇高紹天皇〉正四位上。P4004無位菅生王従五位下。従四位下藤原朝臣巨勢麻呂。佐伯宿禰毛人並従四位上。正五位上藤原朝臣御楯従四位下。正五位下粟田朝臣奈世麻呂正五位上。従五位下阿倍朝臣子嶋。紀朝臣伊保。石川朝臣豊成。藤原朝臣真光。当麻真人浄成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上文忌寸馬養。正六位下菅生朝臣嶋足。佐伯宿禰御方。笠朝臣真足。穂積朝臣小東人。阿倍朝臣意宇麻呂。中臣朝臣毛人。県犬養宿禰吉男。紀朝臣牛養。大伴宿禰東人。藤原朝臣楓麻呂。大野朝臣広言。正六位下藤原朝臣久須麻呂。従六位上石川朝臣広成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山辺県主男笠。宍人朝臣倭麻呂。辛小床。大和宿禰斐大麻呂。宇自賀臣山道。忌部首黒麻呂並外従五位下。」又授正四位上河内女王従三位。正五位上当麻真人山背正三位。無位奈貴女王従四位下。無位伊刀女王。垂水女王。正六位上内真人糸井。無位粟田朝臣諸姉。藤原朝臣影並従五位下。外大初位上黄文連真白女。上道臣広羽女。従六位上爪工宿禰飯足並外従五位下。是日。百官及僧綱詣朝堂上表。上上台・中台尊号。其百官表曰。臣仲麻呂等言。臣聞。星P4005廻日薄。懸象著明。之謂天。出震登乾。乗時首出。之謂聖。天以不言為徳。非言無以暢其
神。聖以無名体道。非名安可詮其用。冬穴夏巣之世。猶昧典章。雲官火紀之君。方崇徽号。寔乃発揮功業。闡揚尊名。名之為義。其来尚矣。伏惟。皇帝陛下。臨馭天下。十有余年。海内清平。朝廷無事。祥瑞頻至。宝字荐臻。乃聖乃神。允文允武。諒無得而称。曁乎国絶皇嗣。人懐彼此。降天尊於人願。鳴謙克光。損乾徳於坤儀。鴻基遂固。展誠敬而追遠。攀慕惟深。勤温清以承顔。因心懇至。故有九服宅心。咸荷望雲之慶。万方傾首。倶承就日之輝。皇太后叡徳上昇。善穆儷天之位。深仁下済。爰昭法地之猷。日月於是貞明。乾坤以之交泰。遂乃欽承顧命。議定皇儲。棄親挙疎。心在公正。実在志於天下。永無私於一己。既而遊神恵苑。体三空之玄宗。降迹禅林。開一真之妙覚。大慈至深。建薬院而普済。弘願潜運。設悲田而広救。是以煙浮震幄。宝〓呈祥。虫彫藤枝。禎文告徳。遂使百神恊賛。天平之化不窮。黎元楽推。地成之徳逾遠。臣等入参帷〓。出廁周行。鳴珮曳綸。綿積年祀。観斯盛徳。戴斯昌化。臣子之義。何無称賛。人欲而天必P4006従。狂言而聖尚択。謹拠典策。敢上尊号。伏乞。奉称上台宝字称徳孝謙皇帝。奉称中台天平応真仁正皇太后。上恊天休。伝鴻名於万歳。下従人望。揚雅称於千秋。不勝至懇踊躍之甚。
謹詣朝堂。奉表以聞。」僧綱表曰。沙門菩提等言。菩提聞。乾坤高大覆載。以之顕功。日月貞明照臨。由其甄用。至於混群有而饒益。撫万物而曲成。独標十号之尊。式崇四大之極。故能徽猷歴前古以不朽。妙迹流後葉而恒新。然則、表徳称功。莫不由於名号。伏惟。皇帝陛下、乃聖継聖。括六合而承基。乃神襲神。環四溟而光宅。期政道於刑措。駆懐生於仁宜。追遠之孝尤重。錫類之徳弥厚。不以逸遊為念。俯以。謙卑在懐。瑞蚕藻文。薦聖寿之遐祉。宝字結象。開皇基之永昌。皇太后、遊心五乗。棲襟八正。化〓応供。道双至真。発揮神化之丹青。抑揚陶甄之鎔範。正慮独断。捜離明於舜浜。深仁幽覃。浮赤文於尭渚。故能遠安近。至治美於成康。治定功成。無為盛於軒昊。固足以垂顕号建嘉名。軼三五而飛英。超八九而騰茂者也。陛下謙譲。推而不居。菩提等窃疑焉。菩提等、逖察前徽。緬鏡遐載。随時立制。権代適宜。皇王雖殊。其揆一也。菩提等、P4007不勝丹款之誠。謹上尊号。陛下称曰宝字称徳孝謙皇帝。皇太后称曰天平応真仁正皇太后。伏願。陛下・皇太后。抑謙光之小節。従梵侶之〓言。庶使蟠木之郷。燭竜之地。問号仰沢。聴声傾光。凡厥在生。誰不幸甚。沙門菩提等、不任下情。謹奉表以聞。」詔報曰。朕覧卿等
所請。鴻業良峻。祗畏允深。忝以寡薄。何当休名。而上天降祐。帳字開平。厚地薦祥。蚕文表徳。窃惟此事。天意難違。俯従衆願。敬膺典礼。号曰宝字称徳孝謙皇帝。又見上皇太后之尊号。感喜交懐。日興忘倦。任公卿之所表。従耆緇之所乞。策曰天平応真仁正皇太后。受此推新之号。何無洗旧之令。宜改百官之名。載施寛大之沢。其天下見禁囚徒。罪無軽重、咸従放免。其依先格。放却本土。無故不上之徒。悉還本司。又自天平宝字元年已前監臨自盗。盗所監臨。及官物欠負未納悉免。天下諸国隠於山林清行逸士十年已上。皆令得度。其中臣・忌部。元預神宮常祀。不闕供奉久年。宜両氏六位已下加位一級。其大学生。医針生。暦算生。天文生。陰陽生。年廿五已上授位一階。其依犯擯出僧等、戒律無闕。移近一国。」其大僧都鑑真和上、戒行転P4008潔、白頭不変。遠渉滄波、帰我聖朝。号曰大和上。恭敬供養。政事躁煩。不敢労老。宜停僧綱之任。集諸寺僧尼。欲学戒律者。皆属令習。」又勅曰。内相於国。功勲已高。然猶報効未行。名字未加。宜下参議・八省卿・博士等。准古正議奏聞。不得空言所。無濫汗聴覧。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八月辛丑【二】》○辛丑。外従五位下僧延慶。以形異於俗。辞其爵位。詔許之。其位禄・位田者、有勅不収。」授外従五位下山口忌寸佐美麻呂従五位下。正六位上茨田宿禰牧野外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八月癸卯【四】》○癸卯。以従五位下笠朝臣真足為伊勢介。正五位下大伴宿禰犬養為右衛士督。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八月丙午【七】》○丙午。増宮人職員。事在別式。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八月戊申【九】》○戊申。勅曰。子尊其考。礼家所称。策書鴻名。古人所貴。昔者。先帝敬発洪誓。奉造盧舍那金銅大像。若有朕時不得造了。願於来世。改身猶作。既而鎔銅已成。塗金不足。天感至心之信、終出勝宝之金。我国家、於是、初有奇珍。開闢已来。未聞若斯盛徳者也。加以。賊臣懐悪。潜結逆徒。謀危社稷。良日久矣。而畏威武。欽仰仁風。不敢競鋒。咸自馴服。可謂、聖武之徳。比古有余也。其不奉揚洪業。何以示於後世。敬依旧典。追上尊号。策称勝宝感神聖武皇帝。謚称天璽国押開豊桜彦尊。P4009欲使伝休名於万代。与乾坤而長施。揚茂実於千秋。共日月而久照。普告遐邇。知朕意焉。」又勅。日並知皇子命。天下未称天皇。追崇尊号。古今恒典。自今以後。宜奉称岡宮御宇天皇。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八月乙卯【十六】》○乙卯。遣使大秡天下諸国。欲行大嘗故也。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八月丁巳【十八】》○丁巳。勅。大史奏云。案九宮経。来年己亥。当会三合。其経云。三合之歳。有水旱疾疫之災。如聞。摩訶般若波羅密多者。是諸仏之母也。四句偈等、受持読誦。得福徳聚、不可思量。是以、天子念。則兵革災害、不入国裏。庶人念。則疾疫癘鬼、不入家中。断悪獲祥、莫過於此。宜告天下諸国。莫論男女老少。起坐行歩口閑。皆尽念誦摩訶般若波羅密。其文武百官人等。向朝赴司。道路之上。毎日常念。勿空往来。庶使風雨随時。咸無水旱之厄。寒温調気。悉免疾疫之災。普告遐邇。知朕意焉。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八月戊午【十九】》○戊午。遣摂津大夫従三位池田王。告斎王事于伊勢太神宮。」又遣左大舍人頭従五位下河内王。散位従八位下中臣朝臣池守。大初位上忌部宿禰人成等。奉幣帛於同太神宮。及天下諸国神社等。遣使奉幣。以皇太子即位故也。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八月癸亥【廿四】》○癸亥。帰化新羅僧卅二人。尼二人。男十九人。P4010女廿一人。移武蔵国閑地。於是。始置新羅郡焉。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八月甲子【廿五】》○甲子。以紫微内相藤原朝臣仲麻呂任大保。勅曰。褒善懲悪。聖主格言。賞績酬労。明主彜則。其藤原朝臣仲麻呂者、晨昏不怠。恪勤守職。事君忠赤。施務無私。愚拙則降其親。賢良則挙其怨。殄逆徒於未戦。黎元獲安。固危基於未然。聖暦終長。国家無乱。略由若人。平章其労。良可嘉賞。其伊尹有〓之勝臣。一佐成湯。遂荷阿衡之号。呂尚渭浜之遺老。且弼文王。終得営丘之封。況自乃祖近江大津宮内大臣已来。世有明徳。翼輔皇室。君歴十帝。年殆一百。朝廷無事。海内清平者哉。因此論之。准古無匹。汎恵之美。莫美於斯。自今以後。宜姓中加恵美二字。禁暴勝強。止戈静乱。故名曰押勝。朕舅之中。汝卿良尚。故字称尚舅。更給功封三千戸。功田一百町。永為伝世之賜。以表不常之勲。別聴鋳銭・挙稲及用恵美家印。是日。大保従二位兼中衛大将藤原恵美朝臣押勝。正三位中納言兼式部卿神祇伯石川朝臣年足。参議従三位出雲守文室真人智努。参議従三位紫微大弼兼兵部卿侍従下総守巨勢朝臣関麻呂。参議紫微大弼正四位下兼左大弁P4011紀朝臣飯麻呂。参議正四位下中務卿藤原朝臣真楯等。奉勅改易官号。太政官、惣持綱紀。掌治邦国。如天施徳生育万物。故改為乾政官。太
政大臣曰大師。左大臣曰大傅。右大臣曰大保。大納言曰御史大夫。紫微中台。居中奉勅。頒行諸司。如地承天亭毒庶物。故改為坤宮官。中務省。宣伝勅語。必可有信。故改為信部省。式部省。惣掌文官考賜。故改為文部省。治部省。僧尼賓客。誠応尚礼。故改為礼部省。民部省、施政於民。惟仁為貴。故改為仁部省。兵部省。惣掌武官考賜。故改為武部省。刑部省。窮鞫定罪。要須用義。故改為義部省。大蔵省。出納財物。応有節制。故改為節部省。宮内省。催諸産業。廻聚供御。智水周流。生物相似。故改為智部省。弾正台。糺正内外。粛清風俗。故改為糺政台。図書寮。掌持典籍。供奉内裏。故改為内史局。陰陽寮。陰陽暦数。国家所重。記此大事。故改為大史局。中衛府。鎮国之衛。但此為先。故改為鎮国衛。官重位卑。故大将為正三位官。改曰大尉。少将為従四位上官。曰驍騎将軍。員外少将為正五位下官。曰次将。衛門府。禁衛諸門。監察出入。故改為司門衛。左右衛士府。率諸国P4012勇士。分衛宮掖。故改為左右勇士衛。左右兵衛府。折衝禁暴。虎奔宣威。故改為左右虎賁衛。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八月丙寅【廿七】》○丙寅。外従五位下津史秋主等卅四人言。船。葛井。津。本是一祖。別為三氏。其二氏者、蒙連姓訖。唯秋主等、未霑改姓。請改史字。於是、賜姓津連。P4013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九月壬申【庚午朔三】》○九月壬申。西海道問民苦使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楓麻呂等採訪民之疾苦廿九件。勅大宰府随事処分。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九月丁丑【八】》○丁丑。先是。国司交替。未有程期。仍令明法博士論定。明法曹司言。遷任国司。向京期限。依倉庫令。倉蔵及文案孔目。専当官人交替之日。並相分付。然後放還。但今。令条雖立分付之文。律内無科淹滞之罪。因茲。新任国司。不勤受領。得替官人、規延歳月。遂使踰年隔考。還到居官。於事商量。甚乖道理。謹案選叙令云。P4014凡職事官。患経百廿日不愈者、解官者。准是而論。官符到後。百廿日内。付了帰京。若応過限者。申官請裁。違此停留灼然合解。就中。欠負官倉。留連不付者。論実是罪人也。知情許容。限内無領者。准法、是同罪也。何者。職制律云。凡有所請求。主司許者、与同罪。拠此而言。旧人規求延日者。所謂請求也。新司受嘱聴容。所謂主司也。新旧両人。並皆有罪。若此之輩。同合解官。但実無欠負。拘令解官者。原情可責。罪在新人。准律。以故入人罪論者。自茲以後。為例行之。」常陸国鹿嶋神奴二百十八人、便為神戸。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九月己卯【十】》○己卯。右京人正六位上辛男床等一十六人賜姓広田連。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九月丁亥【十八】》○丁亥。小野朝臣田守等至自渤海。渤海大使輔国大将軍兼将軍行木底州刺史兼兵署少正開国公揚承慶已下廿三人。随田守来朝。便於越前国安置。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九月丁酉【廿八】》○丁酉。始頒越前。越中。佐渡。出雲。石見。伊予等六国飛駅鈴。国一口。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十月甲子【庚子朔廿五】》○冬十月甲子。勅。如聞。吏者民之本也。数遷易。則民不安居。久積習。則民知所従。是以。服其徳而従其化。安其業而信其令。頃年。国司交替。皆以四年為限。斯則、適足労民。未可以化。孔子曰。如P4015有用我。三年有成。夫以大聖之徳。猶須三年。而況中人乎。古者。三載考績。三考黜陟。所以表善簡悪尽臣力者也。自今以後。宜以六歳為限。省送故迎新之費。其毎至三年。遣巡察使。推検政迹。慰問民憂。待満両廻。随状黜陟。庶令移易貪俗。悉変清風。黎元息肩。倉廩有実。普告遐邇。知朕意焉。」又勅。諸国史生遷易。依格。待満六年者。望人既多。任所良少。由此。或有至於白頭不得一任。空帰故郷潜抱怨歎。自今以後。宜以四歳為限。遍及群人。」発陸奥国浮浪人。造桃生城。既而復其調庸。便即占着。又浮宕之徒、貫為柵戸。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十月丁卯【廿八】》○丁卯。授遣渤海大使従五位下小野朝臣田守従五位上。副使正六位下高橋朝臣老麻呂従五位下。其余六十六人各有差。」美濃国席田郡大領外正七位上子人。中衛無位吾志等言。子人等六世祖父乎留和斯知。自賀羅国慕化来朝。当時、未練風俗。不著姓字。望随国号。蒙賜姓字。賜姓賀羅造。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十一月辛卯【己巳朔廿三】》○十一月辛卯。御乾政官院。行大嘗之事。丹波国為由機。播磨国為須岐。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十一月癸巳【廿五】》○癸巳。御閤門、宴於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十一月甲午【廿六】》○甲午。饗内外諸司主典已上於朝堂。賜主典已上、番上。及学生等六千六百七十余人P4016布綿有差。其明経・文章・明法・音・算・医・針・陰陽・天文・暦・勤公・勤産・工巧・打射等五十七人、賜糸人十〓[糸+句]。文人上詩者。更益十〓[糸+句]。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十一月乙未【廿七】》○乙未。神祇官人及由機・須岐両国国郡司等。並加位階。并賜禄有差。授播磨介従五位下上毛野公広浜従五位上。丹波守外従五位下大蔵忌寸麻呂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十二月丙午【己亥朔八】》○十二月丙午。徴発坂東騎兵。鎮兵。役夫。及夷俘等。造桃生城・小勝柵。五道倶入。並就功役。毀従四位下矢代女王位記。以被幸先帝而改志也。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十二月戊申【十】》○戊申。遣渤海使小野朝臣田守等奏唐国消息曰。天宝十四載、歳次乙未十一月九日。御史大夫兼范陽節度使安禄山反。挙兵作乱。自称大燕聖武皇帝。改范陽作霊武郡。其宅為潛竜宮。年号聖武。留其子安卿緒。知范陽郡事。自将精兵廿余万騎。啓行南往。十二月。直入洛陽。署置百官。天子遣安西節度使哥舒翰。将卅万衆。守潼津関。使大将軍封常清。将十五万衆。別囲洛陽。天宝十五載。禄山遣将軍孫孝哲等。帥二万騎攻潼津関。哥舒翰壊潼津岸。以墜黄河。絶其通路而還。孝哲鑿山開路。引兵入至于新豊。六月六日。天子遜于剣南。七月甲子。皇太子〓[王+與]P4017即皇帝位于霊武郡都督府。改元為至徳元載。己卯。天子至于益州。平盧留後事徐帰道。遣果毅都尉行柳城県兼四府経略判官張元澗。来聘渤海。且徴兵馬曰。今載十月。当撃禄山。王須発騎四万。来援平賊。渤海疑其有異心。且留未帰。十二月丙午。徐帰道果鴆劉正臣于北平。潛通禄山。幽州節度使史思明、謀撃天子。安東都護王玄志仍知其謀。帥精兵六千余人。打破柳城、斬徐帰道。自称権知平盧節度。進鎮北平。至徳三載四月。王玄志遣将軍王進義。来聘渤海。且通国故曰。天子帰于西京。迎太上天皇于蜀。居于
別宮。弥滅賊徒。故遣下臣来告命矣。渤海王為其事難信。且留進義、遣使詳問。行人未至。事未至可知。其唐王賜渤海国王勅書一巻。亦副状進。於是。勅大宰府曰。安禄山者。是狂胡狡竪也。違天起逆。事必不利。疑、是不能計西。還更掠於海東。古人曰。蜂〓猶毒。何況人乎。其府帥船王。及大弐吉備朝臣真備。倶是碩学。名顕当代。簡在朕心。委以重任。宜知此状。預設奇謀。縦使不来。儲備無悔。其所謀上策。及応備雑事。一一具録報来。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十二月癸丑【十五】》○癸丑。左京人広野王賜姓池上真人。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十二月壬戌【廿四】》○壬戌。渤海使P4018揚承慶等入京。
《天平宝字二年(七五八)十二月丙寅【廿八】》○丙寅。以式部散位四百人。蔭子・位子・留省資人共二百人。兵部散位二百人。為定額与考。自余額外、情願輸銭続労者。一依前格処分。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廿一



P4019《巻首》続日本紀巻第廿二〈起天平宝字三年正月、尽四年六月。〉
  右大臣従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継縄等奉 勅撰」
 廃帝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正月戊辰朔》三年春正月戊辰朔。御大極殿受朝。文武百官。及高麗蕃客等。各依儀拝賀。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正月庚午【三】》○庚午。帝臨軒。高麗使揚承慶等貢方物。奏曰。高麗国王大欽茂言。承聞。在於日本照臨八方聖明皇帝。登遐天宮。攀号感慕。不能黙止。是以。差輔国将軍揚承慶。帰徳将軍揚泰師等。令齎表文并常貢物入朝。詔曰。高麗国王遥聞先朝登遐天宮。不能黙止。使揚承慶等来慰。聞之感痛。永慕益深。但歳月既改。海内従吉。故不以其礼相待也。又不忘旧心。遣使来貢。勤誠之至。深有嘉尚。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正月甲戌【七】》○甲戌。停節宴。雨也。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正月戊寅【十一】》○戊寅。以従五位下豊野真人出雲為少納言。従五位下船井王為内史頭。外従五位下宇自可臣山道為画工正。従五位下高橋朝臣人足為上野守。外従五位下生江臣智麻呂P4020為佐渡守。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正月乙酉【十八】》○乙酉。帝臨軒。授高麗大使揚承慶正三位、副使揚泰師従三位。判官馮方礼従五位下。録事已下十九人各有差。賜国王及大使已下禄有差。饗五位已上。及蕃客。并主典已上於朝堂。作女楽於舞台。奏内教坊踏歌於庭。客主典殿已上次之。事畢賜綿各有差。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正月丙戌【十九】》○丙戌。内射。喚客。亦令同射。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正月甲午【廿七】》○甲午。大保藤原恵美朝臣押勝宴蕃客於田村第。勅賜内裏女楽并綿一万屯。当代文士賦詩送別。副使揚泰師作詩和之。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正月丁酉【三十】》○丁酉。授正六位上高元度外従五位下。為迎入唐大使使。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二月戊辰朔》○二月戊戌朔。賜高麗王書曰。天皇敬問高麗国王。使揚承慶等遠渉滄海。来弔国憂。誠表慇懃。深増酷痛。但随時変礼。聖哲通規。従吉履新。更無余事。兼復所貽信物。依数領之。即因還使。相酬土毛絹卅疋。美濃〓[糸+施の旁]卅疋。糸二百〓[糸+句]。綿三百屯。殊嘉爾忠。更加優。賜錦四疋。両面二疋。纈羅四疋。白羅十疋。彩帛〓疋。白綿一百帖。物雖軽尠。寄思良深。至宜並納。国使附来。無船駕去。仍差単使送還本蕃。便従彼郷達於大唐。欲迎前年入唐大使藤原朝臣河清。宜知相資。余寒未退。想王如常。遣書指不多及。」授従五位下当麻真人広名従五位上。P4021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二月癸丑【十六】》○癸丑。揚承慶等帰蕃。高元度等亦相随而去。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三月丁卯朔》○三月丁卯朔。日有蝕之。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三月庚寅【廿四】》○庚寅。大宰府言。府官所見。方有不安者四。拠警固式。於博多大津。及壱岐。対馬等要害之処。可置船一百隻以上以備不虞。而今無船可用。交闕機要。不安一也。大宰府者。三面帯海。諸蕃是待。而自罷東国防人。辺戍日以荒散。如不慮之表。万一有変。何以応卒。何以示威。不安二也。管内防人。一停作城。勤赴武芸。習其戦陳。而大弐吉備朝臣真備論曰。且耕且戦、古人称善。乞五十日教習而十日役于築城。所請雖可行。府僚或不同。不安三也。天平四年八月廿二日有勅。所有兵士全免調庸。其白丁者免調輸庸。当時民息兵強。可謂辺鎮。今管内百姓乏絶者衆。不有優復無以自贍。不安四也。勅。船者宜給公糧。以雑徭造。東国防人者衆議不允。仍不依請。管内防人十日役者。依真備之議。優復者。政得其理、民自富強。宜勉所職以副朝委。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四月辛亥【丙申朔十六】》○夏四月辛亥。以外従五位下陽胡史玲〓為越後守。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五月甲戌【丙寅朔九】》○五月甲戌。勅曰。朕以煢昧。欽承聖烈。母臨六合。子育兆民。見一物之或違。恨尭心之未洽。聞万方之有罪。想湯責而多愧。而今大乱已平。逆臣遠P4022竄。然猶天災屡見。水異頻臻。窃恐。聴易隔於黎元。人含寃枉。鑑難周於宇宙。家懐鬱憂。庶欲博採嘉言。傍詢妙略。憑衆智而益国。拠群明以利人。宜令百官五位已上。緇徒師位已上。悉書意見。密封奉表。直言正対。勿有隠諱。朕与宰相。審簡可否。不須詐称聖徳。苟媚取容。面弗肯陳。退遺後毀。普告遐邇。知朕意焉。」又勅曰。頃聞。至于三冬間。市辺多餓人。尋問其由。皆云。諸国調脚不得還郷。或因病憂苦。或無糧飢寒。朕窃念茲。情深矜愍。宜随国大小。割出公廨。以為常平倉。逐時貴賤。糴糶取利。普救還脚飢苦。非直霑外国民。兼調京中穀価。其東海。東山。北陸三道。左平凖署掌之。山陰。山陽。南海。西海四道。右平凖署掌之。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五月庚辰【十五】》○庚辰。先是。僧善神殉心以縦姦悪。僧専住極口而詈宿徳。並擯佐渡。令其悔過。而戻性不悛。醜声滋彰。至是。還俗従之差科。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五月壬午【十七】》○壬午。以正五位下大伴宿禰犬養為左中弁。従五位下布勢朝臣人主為右少弁。従五位下阿部朝臣毛人為文部少輔。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御依為仁部少輔。従五位下石川朝臣人成為節部少輔。外従五位下馬史夷麻呂為典薬頭。正五位上大和宿禰長岡P4023為左京大夫。従五位下佐味朝臣宮守為亮。正五位上粟田朝臣奈勢麻呂為右京大夫。従五位下阿部朝臣三県為亮。外従五位下山辺県主小笠為大和介。従五位上当麻真人広名為河内介。従五位下大野朝臣広主為和泉守。従五位上石上朝臣宅嗣為参河守。従五位下巨曾倍朝臣難波麻呂為近江介。従五位下藤原恵美朝臣久須麻呂為美濃守。従四位上藤原朝臣巨勢麻呂為播磨守。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沙弥麻呂為美作介。従五位下阿倍朝臣継人為備前介。外従五位下茨田宿禰牧野為備中介。従五位下穂積朝臣小東人為周防守。従五位上山村王為紀伊守。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吉男為肥前守。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六月庚戌【乙未朔十六】》○六月庚戌。帝御内安殿。喚諸司主典已上。詔曰。【S25】現神大八洲所知倭根子天皇詔旨〈止〉宣詔〈乎〉、親王・王・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宣。比来太皇大后御命以〈弖〉朕〈爾〉語宣〈久〉。太政之始〈波〉、人心未定在〈可波〉、吾子為〈弖〉皇太子〈止〉定〈弖〉先奉昇於君位畢〈弖〉諸意静了〈奈牟〉後〈爾〉傍上〈乎波〉宣〈牟止〉為〈弖奈母〉抑〈閉弖〉在〈ツ流〉。然今〈波〉君坐〈弖〉御宇事日月重〈奴〉。是以、先考追皇〈止〉為。親母大夫人〈止〉為。P4024兄弟姉妹親王〈止〉為〈与止〉仰給〈夫〉貴〈岐〉御命〈乎〉頂受給〈利〉、歓〈備〉貴〈美〉懼〈知〉恐〈利弖〉、掛畏我皇聖太上天皇御所〈爾〉奏給〈倍波〉、奏〈世止〉教宣〈久〉。朕一人〈乎〉昇賜〈比〉治賜〈部流〉厚恩〈乎母〉、朕世〈爾波〉酬尽奉事難〈之〉。生子〈乃〉八十都岐〈爾自〉仕奉報〈倍久〉在〈良之止〉、夜昼恐〈麻里〉侍〈乎〉。伊夜益〈須〉益〈爾〉朕私父母波良何良〈爾〉至〈麻弖爾〉可在状任〈止〉上賜〈比〉治賜〈夫〉事甚恐〈自〉。受賜事不得〈止〉奏〈世止〉宣〈夫〉。朕又念〈久〉。前聖武天皇〈乃〉皇太子定賜〈比弖〉天日嗣高御座
〈乃〉坐〈爾〉昇賜物〈乎〉、伊何〈爾可〉恐〈久〉私父母兄弟〈爾〉及事得〈牟〉、甚恐〈自〉。進〈母〉不知、退〈母〉不知〈止〉伊奈〈備〉奏。雖然多比重〈弖〉宣〈久〉。吾加久不申成〈奈波〉、敢〈弖〉申人者不在。凡人子〈乃〉去禍、蒙福〈麻久〉欲為〈流〉事〈波〉、為親〈爾止奈利〉。此大福〈乎〉取惣持〈弖〉、親王〈爾〉送奉〈止〉教〈部〉宣〈夫〉御命〈乎〉受給〈利弖奈母〉加久為〈流〉。故是以、自今以後、追皇舍人親王、宜称崇道尽敬皇帝、当麻夫人称大夫人、兄弟姉妹悉称親王〈止〉宣天皇御命、衆聞食宣。辞別宣〈久〉。朕一人〈乃未也〉慶〈之岐〉貴〈岐〉御命受賜〈牟〉。卿等庶〈母〉共喜〈牟止〉為〈弖奈母〉、一二治賜〈倍岐〉家家門門人等〈爾〉、冠位P4025上賜〈比〉治賜〈久止〉宣天皇御命、衆聞食宣。又御命坐〈世〉、宣〈久〉。大保〈乎波〉多他〈仁〉卿〈止能味波〉不念。朕父〈止〉、復藤原伊良豆売〈乎波〉婆々〈止奈母〉念。是以、治賜〈武等〉勅〈倍止〉、遍重〈天〉辞〈備〉申〈爾〉依〈天〉默在〈牟止〉為〈礼止毛〉、止事不得。然此家〈乃〉子〈止毛波〉朕波良何良〈仁〉在物〈乎夜〉親王〈多知〉治賜〈夫〉日〈仁〉治不賜在〈牟止〉為〈弖奈母〉、汝〈仁〉冠
位上賜治賜〈夫〉。又此家自〈久母〉藤原〈乃〉卿等〈乎波〉、掛畏聖天皇御世重〈弖〉於母自〈岐〉人〈乃〉自門〈波〉慈賜〈比〉上賜来〈流〉家〈奈利〉。今又無過仕奉人〈乎波〉慈賜〈比〉治賜〈比〉不忘賜〈之止〉宣天皇御命、衆聞食宣。」従三位船王。池田王並授三品。正四位上諱従三位。従五位下御方王。御使王。無位林王。笠王。宗形王並従四位下。従五位下河内王従五位上。正四位下紀朝臣飯麻呂。藤原朝臣真楯並正四位上。従四位上藤原朝臣巨勢麻呂正四位下。従四位下藤原朝臣御楯従四位上。正五位下阿倍朝臣嶋麻呂。大伴宿禰犬養。石川朝臣名人。正六位上岡真人和気。従五位下仲真人石伴。従五位上藤原恵美朝臣真光。従五位下藤原恵美朝臣久須麻呂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中臣朝臣清麻呂。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魚名並P4026正五位上。従五位下藤原恵美朝臣朝狩正五位下。従五位下都努朝臣道守。阿倍朝臣毛人。大伴宿禰御依。豊野真人出雲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三嶋真人廬原。阿倍朝臣許智。藤原朝臣雄田麻呂。藤原恵美朝臣小弓麻呂。藤原恵美朝臣薩雄。橘宿禰綿裳並従五位下。従四位下室女王。飛鳥田女王並四品。従五位下弓削女王。無位川辺女王。加豆良女王。従五位下藤原恵美朝臣児従並従四位下。
」以従四位上藤原朝臣御楯任参議。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六月壬子【十八】》○壬子。令大宰府造行軍式。以将伐新羅也。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六月丙辰【廿二】》○丙辰。勅。如聞。治国之要。不如簡人。簡人任能。民安国富。窃見内外官人景迹。曾無廉恥。志在貪盗。是宰相訓導之怠。非為人皆禀愚性。宜加誘誨、各立令名。其維城典訓者。叙為政之規模。著修身之検括。律令格式者。録当今之要務。具庶官之紀綱。並是窮安上治民之道。尽済世弼化之宜。其濫不殺生。能矜貧苦、為仁。断諸邪悪、修諸善行、為義。事上尽忠、撫下有慈、為礼。遍知庶事、断決是非、為智。与物不妄、触事皆正、為信。非分希福、不義欲物、為貪。心無弁了、強逼悩人、為嗔。事不合理、好是自愚、為痴。不愛己妻、喜犯他女、為婬。人所不与、P4027公取窃取、為盗。父兄不誠。斯何以導子弟。官吏不行。此何以教士民。若有修習仁義礼智信之善。戒慎貪嗔痴淫盗之悪。兼読前二色書者。挙而察之。随品昇進。自今以後。除此色外。不得任用。史生已上。庶令懲悪勧善、重名軽物。普告天下。知朕意焉。是日。百官及師位僧等。奉去五月九日勅。各上封事。以陳得失。正三位中納言兼文部卿神祇伯勲十二等石川朝臣年足奏曰。臣聞、治官之本。要拠律令。為政之宗。則須格式。方今、科条之禁。雖著篇簡。別式之文。未有制作。伏乞作別式。与律令並行。」参議
従三位出雲守文室真人智努及少僧都慈訓奏。伏見。天下諸寺。毎年正月悔過。稍乖聖願。終非功徳。何者。修行護国、僧尼之道。而今或曾不入寺。計官供於七日。或貪規兼得。着空名於両処。由斯。譏及三宝。無益施主。伏願。自今以後。停官布施。令彼貪僧無所希望。」参議従三位氷上真人塩焼奏。臣伏見、三世王已下給春秋禄者。是矜王親。而今計上日。不異臣姓。伏乞。依令優給、勿求上日。」播磨大掾正六位上山田連古麻呂奏。臣窃見。正丁百姓或生五男已上。其年並登廿已上。乃輸庸調、父子倶従課役。臣謂。P4028合有優矜。伏乞。庶民生丁男五口已上者。免其課役。」並付所司施行。其緇侶意見。略拠漢風。施於我俗。事多不穏。雖下官符。不行於世。故不具載。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七月丁卯【乙丑朔三】》○秋七月丁卯。勅。准令。弾正尹者従四位上官。官位已軽。人豈能畏。自今以後。改為従三位官。」以従四位下阿倍朝臣嶋麻呂為左大弁。従四位下大伴宿禰犬養為右大弁。従五位上石川朝臣豊成為左中弁。従四位下P4029佐味朝臣虫麻呂為中宮大夫。備前守如故。従五位下佐佐貴山君親人為亮。従五位下橘宿禰綿裳為左大舍人助。従四位下岡真人和気為内匠頭。従四位下御方王為木工頭。三品池田親王為糺政尹。外従五位下食朝臣三田次為西市正。従五位下阿倍朝臣許智為山背介。外従五位下陽侯史玲珎為伊賀守。鎮国衛次将従五位下田中朝臣多太麻呂為兼上総員外介。従五位下三嶋真人廬原為武蔵介。従三位百済王敬福為伊予守。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七月己巳【五】》○己巳。夫人正二位広岡朝臣古那可智薨。正四位上橘宿禰佐為之女也。天平勝宝九歳閏八月十八日。有勅賜姓広岡朝臣。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七月丁丑【十三】》○丁丑。内薬佐従七位下粟田臣道麻呂賜姓朝臣。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七月庚辰【十六】》○庚辰。左京人中臣朝臣楫取詐造勅書。〓[言+圭]誤民庶。配出羽国柵戸。」授従七位上川上忌寸宮主外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八月己亥【甲午朔六】》○八月己亥。遣大宰帥三品船親王於香椎廟。奏応伐新羅之状。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九月丁卯【甲子朔四】》○九月丁卯。勅大宰府。頃年、新羅帰化、舳艫不絶。規避賦役之苦。遠棄墳墓之郷。言念其意。豈無顧変。宜再三引問。情願還者。給糧放却。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九月丙子【十三】》○丙子。大宰府言。去八月廿九日南風大吹。壊官舍及百姓廬舍。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九月戊寅【十五】》○戊寅。乾政官奏。P4030百姓輸調。其価不同。理須折中以均賦役。又停廃品部。混入公戸。其世業相伝者。不在此限。伏聴天裁。奏可。事在別式。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九月壬午【十九】》○壬午。造船五百艘。北陸道諸国八十九艘。山陰道諸国一百〓五艘。山陽道諸国一百六十一艘。南海道諸国一百五艘。並逐閑月営造。三年之内成功。為征新羅也。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九月己丑【廿六】》○己丑。勅。造陸奥国桃生城。出羽国雄勝城。所役郡司。軍毅。鎮兵。馬子。合八千一百八十人。従去春月至于秋季。既離郷土。不顧産業。朕毎念茲。情深矜憫。宜免今年所負人身挙税。始置出羽国雄勝。平鹿二郡。及玉野。避翼。平戈。横河。雄勝。助河。并陸奥国嶺基等駅家。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九月庚寅【廿七】》○庚寅。遷坂東八国。并越前。越中。能登。越後等四国浮浪人二千人。以為雄勝柵戸。及割留相摸。上総。下総。常陸。上野。武蔵。下野等七国所送軍士器仗。以貯雄勝・桃生二城。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月辛丑【甲午朔八】》○冬十月辛丑。天下諸姓著君字者。換以公字。伊美吉以忌寸。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月壬寅【九】》○壬寅。以従五位下丈部大麻呂為斎宮頭。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月戊申【十五】》○戊申。去天平勝宝五年。遣左大弁従四位上紀朝臣飯麻呂。限伊勢大神宮之界。樹標已畢。而伊勢・志摩両国相争。於是。遷尾垂刹於葦淵。遣武部卿従三位巨勢朝臣関麻呂。神祇大副従五位下P4031中臣朝臣毛人。少副従五位下忌部宿禰呰麻呂等。奉幣帛於神宮。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月辛亥【十八】》○辛亥。迎藤原河清使判官内蔵忌寸全成。自渤海却廻。海中遭風。漂着対馬。渤海使輔国大将軍兼将軍玄菟州刺史兼押衙官開国公高南申相随来朝。其中台牒曰。迎藤原河清使惣九十九人。大唐禄山先為逆命。思明後作乱常。内外騒荒。未有平殄。即欲放還。恐被害残。又欲勒還。慮違隣意。仍放頭首高元度等十一人。往大唐迎河清。即差此使。同為発遣。其判官全成等並放帰卿。亦差此使随徃。通報委曲。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月壬子【十九】》○壬子。中宮大夫従四位下佐味朝臣虫麻呂卒。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月丙辰【廿三】》○丙辰。徴高麗使於大宰。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一月甲子【癸亥朔二】》○十一月甲子。詔曰。如聞。去十月中大風。百姓廬舍並被破壊。是以。為修其舍。免今年田租。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一月丙寅【四】》○丙寅。詔賜大保已下至于百官官人。〓[糸+施の旁]・綿各有差。以被風害屋舍毀壊也。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一月丁卯【五】》○丁卯。以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宿奈麻呂為右中弁。従五位下菅生王為大監物。従五位下文室真人波多麻呂為右大舍人助。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楓麻呂為文部少輔。従三位氷上真人塩焼為礼部卿。従五位上阿倍朝臣毛人為仁部大輔。従三位藤原朝臣乙麻呂為武部卿。従五位上阿倍P4032朝臣子嶋為大輔。正四位上紀朝臣飯麻呂為義部卿。河内守如故。正四位下文室真人大市為節部卿。従四位下御使王為大膳大夫。従五位下和王為正親正。従五位下高橋朝臣子老為内膳奉膳。外従五位下小田臣枚床為采女正。従四位下佐伯宿禰今毛人為摂津大夫。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御依為遠江守。正五位上藤原朝臣魚名為上総守。従五位下池田朝臣足継為下総介。従五位下藤原恵美朝臣薩雄為越前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武良自為丹後守。右勇士督従四位下上道朝臣正道為兼備前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縄麻呂為備中守。正五位下久勢王為備後守。従五位下田口朝臣水直為土左守。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一月辛未【九】》○辛未。勅坂東八国。陸奥国若有急速、索援軍者。国別差発二千已下兵。択国司精幹者一人。押領速相救援。」頒下国分二寺図於天下諸国。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一月癸酉【十一】》○癸酉。四品室内親王薨。一品舍人親王之女也。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一月乙亥【十三】》○乙亥。造東大寺判官外従五位下河内画師祖足等十七人賜姓御杖連。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一月戊寅【十六】》○戊寅。遣造宮輔従五位下中臣丸連張弓。越前員外介従五位下長野連君足。造保良宮。六位已下官五人。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一月庚辰【十八】》○庚辰。授外従五位下P4033津連秋主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一月壬辰【三十】》○壬辰。勅益大保従二位藤原恵美朝臣押勝帯刀資人廿人。通前〓人。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二月甲午【癸巳朔二】》○十二月甲午。置授刀衛。其官員。督一人従四位上官。佐一人正五位上官。大尉一人従六位上官。少尉一人正七位上官。大志二人従七位下官。少志二人正八位下官。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二月丙申【四】》○丙申。武蔵国隠没田九百町。備中国二百町。便仰本道巡察使勘検。自余諸道巡察使検田者、亦由此也。其使未至国界。而予自首者免罪。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二月己亥【七】》○己亥。散位従四位下大伴宿禰麻呂卒。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二月壬寅【十】》○壬寅。外従五位下山田史白金。外従五位下忌部首黒麻呂等七十四人賜姓連。山田史広名。忌部首虫麻呂。壱岐史山守等四百三人賜姓造。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二月辛亥【十九】》○辛亥。高麗使高南申。我判官内蔵忌寸全成等、到着難波江口。
《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十二月丙辰【廿四】》○丙辰。高南申入京。P4034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正月癸亥朔》四年春正月癸亥朔。御大極殿受朝。文武百官及渤海蕃客。各依儀拝賀。是日。宴五位已上於内裏。賜禄有差。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正月甲子【二】》○甲子。幸大保第。以節部省〓[糸+施の旁]・綿。賜五位已上及従官主典已上各有差。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正月癸未【廿一】》○癸未。以文部少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楓麻呂為東海道巡察使。仁部少輔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公成為東山道使。河内少掾従六位上石上朝臣奥継為北陸道使。尾張介正六位上淡海真人三船為山陰道使。右少弁従五位下布勢朝臣人主為山陽道使。典薬頭外従五位下馬史夷麻呂為南海道使。武部少輔従五位下紀朝臣牛養為西海道使。毎道録事一人。観察民俗。便即校田。」散位従三位多治比真人広足薨。父志麻。藤原朝正二位左大臣。広足、平城朝歴任内外。至中納言。勝宝九歳、坐子姪党逆。而免職帰第。以散位終焉。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正月丙寅【四】》○丙寅。高野天皇及帝御内安殿。授大保従二位藤原恵美朝臣押勝従一位。正四位上藤原朝臣真楯。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巨勢麻呂並従三位。従五位上P4035下毛野朝臣稲麻呂正五位上。従五位上日下部宿禰古麻呂。石川朝臣豊成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田中朝臣多太麻呂。日置造真卯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食朝臣三田次。正六位上田口朝臣大戸。正六位下大原真人継麻呂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下道朝臣黒麻呂外従五位下。従五位上粟田朝臣深見正五位下。女孺正六位上大伴宿禰真身。雀部朝臣東女。従六位下布勢朝臣小野。正七位上大神朝臣妹。無位藤原朝臣薬子並従五位下。」事畢。高野天皇口勅曰。【S26】乾政官大臣〈仁方〉敢〈天〉仕奉〈倍伎〉人無時〈波〉空〈久〉置〈弖〉在官〈爾阿利〉。然今大保〈方〉必可仕奉〈之止〉所念坐〈世〉。多〈能〉遍重〈天〉勅〈止毛〉、敢〈未之時止〉為〈弖〉辞〈備〉申、〈豆良久〉可受賜物〈奈利世波〉祖父仕奉〈天麻自〉。然有物〈乎〉、知所〈毛〉無〈久〉、怯〈久〉劣〈岐〉押勝〈我〉得仕奉〈倍岐〉官〈爾波〉不在、恐〈止〉申。可久申〈須乎〉、皆人〈仁之毛〉辞〈止〉申〈仁〉依〈弖〉此官〈乎婆〉授不給〈止〉令知〈流〉事
不得。又祖父大臣〈乃〉明〈久〉明〈久〉浄〈岐〉心以〈弖〉御世累〈弖〉天下申給〈比〉、朝廷助仕奉〈利多夫〉事〈乎〉、宇牟我自〈弥〉辱〈弥〉念行〈弖〉、挂〈久毛〉畏〈岐〉聖天皇朝、太政大臣〈止之弖〉仕奉〈止〉勅〈部礼止〉。数数辞〈備〉申〈多夫仁〉依〈弖〉受賜〈多婆受〉成〈爾志〉事〈毛〉悔〈止〉念〈賀〉P4036故〈仁〉。今此藤原恵美朝臣〈能〉大保〈乎〉大師〈乃〉官〈仁〉上奉〈止〉授賜〈夫〉天皇御命衆聞食宣。即召大師賜随身契。」又以中納言正三位石川朝臣年足為御史大夫。従三位文室真人智努為中納言。三品船親王為信部卿。従三位藤原朝臣真楯為大宰師。」勅曰。尽命事君。忠臣至節。随労酬賞。聖主格言。昔先帝数降明詔。造雄勝城。其事難成。前将既困。然今陸奥国按察使兼鎮守将軍正五位下藤原恵美朝臣朝猟等。教導荒夷。馴従皇化。不労一戦。造成既畢。又於陸奥国牡鹿郡。跨大河凌峻嶺。作桃生柵。奪賊肝胆。眷言惟績。理応褒昇。宜擢朝猟。特授従四位下。陸奥介兼鎮守副将軍従五位上百済朝臣足人。出羽守従五位下小野朝臣竹良。出羽介正六位上百済王三忠。並進一階。鎮守軍監正六位上葛井連立足。出羽掾正六位上玉作金弓並授外従五位下。鎮守軍監従六位上大伴宿禰益立
。不辞艱苦。自有再征之労。鎮守軍曹従八位上韓袁哲、弗難殺身。已有先入之勇。並進三階。自余従軍国郡司・軍毅、並進二階。但正六位上別給正税弐仟束。其軍士・蝦夷俘囚有功者。按察使簡定奏聞。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正月丁卯【五】》○丁卯。帝臨軒。渤海国P4037使高南申等貢方物。奏曰。国王大欽茂言。為献日本朝遣唐大使特進兼秘書監藤原朝臣河清上表并恒貢物。差輔国大将軍高南申等。充使入朝。詔曰。遣唐大使藤原河清久不来帰。所鬱念也。而高麗王差南申令齎河清表文入朝。王之款誠。実有嘉焉。是日。高野天皇及帝幸太師第。授正六位上巨勢朝臣広足従五位下。従三位藤原朝臣袁比良正三位。従五位上池上女王正五位上。従五位上賀茂朝臣小鮒。飯高公笠目並正五位下。賜陪従五位已上銭。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正月戊辰【六】》○戊辰。授無位藤原朝臣久米刀自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正月己巳【七】》○己巳。高野天皇及帝御閤門。五位已上及高麗使依儀陳列。詔授高麗国大使高南申正三位。副使高興福正四位下。判官李能本。解臂鷹。安貴宝並従五位下。録事已下各有差。賜国王〓[糸+施の旁]卅疋。美濃〓[糸+施の旁]卅疋。糸二百〓[糸+句]。調綿三百屯。大使已下各有差。賜宴於五位已上及蕃客。賜禄有差。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正月戊寅【十六】》○戊寅。以従五位下大野朝臣広立為少納言。従三位藤原朝臣弟貞為坤宮大弼。但馬守如故。従五位下大原真人継麻呂為少忠。正四位下高麗朝臣福信為信部大輔。従五位下阿陪朝臣許知為少輔。従五位下阿倍P4038朝臣意宇麻呂為内蔵助。従五位下奈癸王為内礼正。従五位下路真人野上為兵馬正。従五位上河内王為義部大輔。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名人為造宮卿。従四位下仲真人石伴為河内守。従五位下紀朝臣小楫為和泉守。外従五位下高元度為能登守。正四位上紀朝臣飯麻呂為美作守。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木人為薩摩守。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正月丁丑【十五】》○丁丑。授正六位上蜜奚野外従五位下。無位藤原朝臣姉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正月己卯【十七】》○己卯。饗文武百官主典已上於朝堂。是日、内射。因召蕃客令観射礼。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正月辛卯【廿九】》○辛卯。従二位藤原夫人薨。贈正一位太政大臣房前之女也。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二月壬寅【壬辰朔十一】》○二月壬寅。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広成賜姓高円朝臣。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二月辛亥【二十】》○辛亥。以従四位下笠王。為左大舍人頭。従五位下豊野真人尾張為内蔵頭。在唐大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河清為文部卿。従五位下高円朝臣広成為少輔。従五位下石川朝臣人成為仁部少輔。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広足為節部少輔。従五位上当麻真人広名為遠江員外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楓麻呂為但馬介。是日。渤海使高南申等帰蕃。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二月庚申【廿九】》○庚申。設仁王会於宮中及東大寺。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三月癸亥【壬戌朔二】》○三月癸亥。散位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家主卒。P4039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三月辛未【十】》○辛未。没官奴二百卅三人。婢二百七十七人。配雄勝柵。並従良人。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三月甲戌【十三】》○甲戌。詔曰。比来。皇太后御体不予。宜祭天神地祇。諸祝部等各祷其社。欲令聖体安穏平復。是以。自太神宮禰宜・内人・物忌。至諸社祝部。賜爵一級。普告令知之。授外従五位上神主首名外正五位下。外正六位上神主枚人外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三月丁丑【十六】》○丁丑。勅。銭之為用。行之已久。公私要便、莫甚於斯。頃者。私鋳稍多。偽濫既半。頓将禁断。恐有騒擾。宜造新様与旧並行。庶使無損於民、有益於国。其新銭文曰万年通宝。以一当旧銭之十。銀銭文曰大平元宝。以一当新銭之十。金銭文曰開基勝宝。以一当銀銭之十。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三月庚辰【十九】》○庚辰。以外従五位下漆部直伊波為佐渡守。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三月丁亥【廿六】》○丁亥。上野国飢。賑給之。伊勢。近江。美濃。若狭。伯耆。石見。播磨。備中。備後。安芸。周防。紀伊。淡路。讃岐。伊予等一十五国疫。賑給之。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四月丁巳【辛卯朔廿七】》○夏四月丁巳。志摩国疫。賑給之。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四月戊午【廿八】》○戊午。置帰化新羅一百卅一人於武蔵国。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閏四月壬午【庚申朔廿三】》○閏四月壬午。転読大般若経於宮中。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閏四月丁亥【廿八】》○丁亥。仁正皇大后遣使於五大寺。毎寺施雑薬二櫃。蜜缶一缶。以皇太后寝膳乖和也。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五月壬辰【庚寅朔三】》○五月壬辰。授従三位河内王正三位。従五位下岡田王従五位上。P4040従五位上気太公十千代正五位上。従五位下石上朝臣国守従五位上。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五月丙申【七】》○丙申。以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広足為安房守。」大膳大夫従四位下御使王。命婦従四位下県犬養宿禰八重並卒。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五月戊戌【九】》○戊戌。右大舍人大允正六位下大伴宿禰上足坐記災事十条伝行人間。左遷多〓嶋掾。告人上足弟矢代任但馬目。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五月丁未【十八】》○丁未。於京内六大寺誦経。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五月戊申【十九】》○戊申。勅。如聞。頃者。疾疫流行。黎元飢苦。宜天下高年。鰥寡孤独。癈疾及臥疫病者。量加賑恤。当道巡察使与国司。視問患苦。賑給。若巡察使已過之処者。国司専当賑給。務従恩旨。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六月乙丑【己未朔七】》○六月乙丑。天平応真仁正皇太后崩。姓藤原氏。近江朝大織冠内大臣鎌足之孫。平城朝贈正一位太政大臣不比等之女也。母曰贈正一位県犬養橘宿禰三千代。皇太后幼而聡恵。早播声誉。勝宝感神聖武皇帝儲弐之日。納以為妃。時年十六。接引衆御。皆尽其歓。雅閑礼訓。敦崇仏道。神亀元年。聖武皇帝即位。授正一位。為大夫人。生高野天皇及皇太子。其皇太子者。誕而三月立為皇太子。神亀五年天而薨焉。時年二。天平元年。尊大夫人為皇后。湯沐之外、更加別封一千戸。及高野天皇東宮P4041封一千戸。太后仁慈。志在救物。創建東大寺及天下国分寺者。本太后之所勧也。又設悲田・施薬両院。以療養夭下飢病之徒也。勝宝元年、高野天皇受禅。改皇后宮職曰紫微中台。妙選勲賢、並列台司。宝字二年。上尊号曰天平応真仁正皇太后。改中台曰坤宮官。崩時春秋六十。以三品船親王。従三位藤原朝臣永手。藤原朝臣弟貞。従四位上藤原朝臣御楯。従四位下安倍朝臣嶋麻呂。藤原恵美朝臣久須麻呂等十二人。為装束司。六位已下官十三人。以三品池田親王。従三位諱。文室真人智努。氷上真人塩焼。正五位下市原王。正四位上坂上忌寸犬養。従四位下佐伯宿禰今毛人。岡真人和気等
十二人。為山作司。六位已下官十三人。以従五位下大蔵忌寸麻呂。外従五位下上毛野公真人。為養民司。六位已下官五人。以従三位氷上真人塩焼。従三位諱。正五位下石川朝臣豊成。従五位下大原真人継麻呂等。為前後次第司。判官・主典各二人。天下諸国挙哀三日。服期三日。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六月癸卯(この月なし。)》○癸卯。葬仁正皇太后於大和国添上郡佐保山。武部卿従三位藤原朝臣弟麻呂薨。平城朝贈正一位太政大臣武智麻呂之第四子P4042也。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廿二



P4043《巻首》続日本紀巻第廿三〈起天平宝字四年七月、尽五年十二月。〉
  右大臣従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継縄等奉勅撰」
 廃帝
《天空宝字四年(七六〇)七月戊子朔》秋七月戊子朔。日有蝕之。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七月庚戌【廿三】》○庚戌。大僧都良弁。少僧都慈訓。律師法進等奏曰。良弁等聞。法界混一。凡聖之差未著。断証以降。行住之科始異。三賢十地。所以開化衆生。前仏後仏。由之勧勉三乗。良知。非酬勲庸。無用証真之識。不差行住。〓[言+巨]勧流浪之徒。今者。像教将季。緇侶稍怠。若無褒貶。何顕善悪。望請。制四位十三階。以抜三学六宗。就其十三階中。三色師位并大法師位。准勅授位記式。自外之階。准奏授位記式。然則、戒定恵行、非独昔時。経・論・律旨、方盛当今。庶亦永息濫位之譏。以興敦善之隆。良弁等。学非渉猟。業惟浅近。輙以管見。略事採択。叙位節目。具列別紙。」勅報曰。省来表知具示。勧誡緇徒。実応利益。分置四級。恐致労煩。故其修行位。P4044誦持位。唯用一色。不為数名。若有誦経忘却。戒行過失者。待衆人知。然後改正。但師位等級。宜如奏状。」又勅曰。東大寺封五千戸者。平城宮御宇後太上天皇・皇帝・皇太后。以去天平勝宝二年二月廿三日。専自参向於東大寺。永用件封入寺家訖。而造寺了後。種種用事、未宣分明。因茲。今追議定営造修理塔寺精舍分一千戸。供養三宝并常住僧分二千戸。官家修行諸仏事分二千戸。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七月癸丑【廿六】》○癸丑。設皇太后七七斎於東大寺并京師諸小寺。其天下諸国。毎国奉造阿弥陀浄土画像。仍計国内見僧尼。写称讃浄土経。各於国分金光明寺礼拝供養。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八月甲子【戊午朔七】》○八月甲子。勅曰。子以祖為尊。祖以子亦貴。此則不易之彜式。聖主之善行也。其先朝太政大臣藤原朝臣者。非唯功高於天下。是復皇家之外戚。是以。先朝贈正一位太政大臣。斯実雖依我令。已極官位。而准周礼。猶有不足。窃思、勲績蓋於宇宙。朝賞未允人望。宜依斉太公故事。追以近江国十二郡。封為淡海公。余官如故。継室従一位県狗養橘宿禰贈正一位。以為大夫人。又得大師奏状称。故臣父及叔者。並為聖代之棟梁。共作明時之羽翼。位已窮高。P4045官尚未足。伏願。廻臣所給太師之任。欲譲南北両左大臣者。宜依所請。南卿贈太政大臣。北卿転贈太政大臣。庶使酬庸之典垂跡於将来。事君之臣尽忠於後葉。普告遐邇。知朕意焉。」又勅。大隅。薩摩。壱岐。対馬。多〓等司。身居辺要。稍苦飢寒。挙乏官稲。曾不得利。欲運私物。路険難通。於理商量。良須矜愍。宜割大宰所管諸国地子各給。守一万束。掾七千五百束。目五千束。史生二千五百束。以資遠戍。稍慰羈情。」以従四位下阿倍朝臣嶋麻呂為参議。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八月辛未【十四】》○辛未。転播麻国糒一千斛。備前国五百斛。備中国五百斛。讃岐国一千斛。以貯小治田宮。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八月乙亥【十八】》○乙亥。幸小治田宮。天下諸国当年調庸。便即収納。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八月己卯【廿二】》○己卯。賜新京諸大小寺。及僧綱・大尼。諸神主。百官主典已上新銭。各有差。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八月癸未【廿六】》○癸未。施新京高年僧尼曜蔵。延秀等卅四人〓[糸+施の旁]・綿。P4046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九月癸卯【戊子朔十六】》○九月癸卯。新羅国遣級〓[冫+食]金貞巻朝貢。使陸奥按察使従四位下藤原恵美朝臣朝猟等問其来朝之由。貞巻言曰。不脩職貢。久積年月。是以。本国王令齎御調貢進。又無知聖朝風俗言語者。仍進学語二人。問曰。凡是執玉帛行朝聘。本以副忠信通礼義也。新羅既無言信。又闕礼義。棄本行末。我国所賤。又王子泰廉入朝之日。申云。毎事遵古迹。将供奉。其後遣小野田守時。彼国闕礼。故田守不行使事而還帰。王子尚猶無信。況復軽使。豈足為拠。貞巻曰。田守来日。貞巻出為外官。亦復賤人不知細旨。於是。告貞巻曰。使人軽微不足賓待。宜従此却迴。報汝本国。以専対之人。忠信之礼。仍旧之調。明験之言。四者備具。乃宜来朝。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十月癸酉【丁巳朔十七】》○冬十月癸酉。陸奥柵戸百姓等言。遠離郷関。傍無親情。吉凶不相問。緩急不相救。伏乞。本居父母・兄弟・妻子。同貫柵戸。庶蒙安堵。許之。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十一月壬辰【丁亥朔六】》○十一月壬辰。勅。先歳逆徒。家挂羅網。今年巡察。人畏憲章。古人有言。盗窺財主有自来焉。撫躬自訟。P4047責帰元首。静言興念。憂心如灼。書不云乎。徳惟善政。政在養民。今陽気初萌。日南既至。地惟育物。天道更生。思承地施仁。順天降恵。俾茲〓庶与時競新。其自天平宝字四年十一月六日昧爽已前天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繋囚・見徒。并逋租調官物未納已言上者、悉赦除之。但犯八虐。故殺人。私鋳銭。叛徒隠不首者。不在免限。前年已赦。今歳亦除。窃恐。人習寛容。終無懲改。冀令悉停前悪。皆従後善。其七道巡察使所勘出田者。宜仰所司随地多少。量加全輸。正丁若有不足国者。以為乗田。遂使貧家継業。憂人息肩。普告遐邇。知朕意焉。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十一月丙申【十】》○丙申。遣授刀舍人春日部三関。中衛舍人土師宿禰関成等六人於大宰府。就大弐吉備朝臣真備。令習諸葛亮八陳。孫子九地及結営向背。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十一月丁酉【十一】》○丁酉。送高南申使外従五位下陽侯史玲〓至自渤海。授従五位下。余各有差。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十一月丙午【二十】》○丙午。大臣已下参議已上。夏冬衣服。節級作差。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十二月戊辰【丁巳朔十二】》○十二月戊辰。勅。准令、給封戸事。女悉減半者。今尚侍・尚蔵。職掌既重。宜異諸人。量須全給。其位田、資人。並亦如此。又勅。太皇太后宮。皇太后御墓者。自今以後。並称山陵。其忌日者亦入国忌例。P4048設斎如式。
《天平宝字四年(七六〇)十二月戊寅【廿二】》○戊寅。薬師寺僧華達。俗名山村臣伎婆都。与同寺僧範曜。博戯争道。遂殺範曜。還俗配陸奥国桃生柵戸。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正月丁亥朔》五年春正月丁亥朔。廃朝。以新宮未就也。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正月戊子【二】》○戊子。帝臨軒。文武百官主典已上、依儀陪位。」授従三位文室真人浄三正三位。従五位下林王従五位上。無位高嶋王。布勢王。忍坂王並従五位下。従四位下阿倍朝臣嶋麻呂従四位上。正五位上藤原朝臣魚名従四位下。従五位下粟田朝臣人成。藤原朝臣縄麻呂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恵美朝臣辛加知。安曇宿禰石成。粟田朝臣足人。石川朝臣弟人。佐味朝臣伊与麻呂。阿倍朝臣広人。当麻真人高庭。淡海真人御船。藤原朝臣田麻呂。藤原朝臣黒麻呂。石川朝臣名足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坂上忌寸老人。村国連虫麻呂。山田連古麻呂並外従五位下。」正四位下小長谷女王正四位上。正五位上池上女王。無位置始女王。小葛女王並従四位下。無位川上女王従五位下。従五位上阿倍朝臣石井正五位下。無位藤原恵美朝臣東子従五位上。無位藤原恵美朝臣額。橘宿禰真都我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御間名人黒女。正七位下P4049壬生直小家主女。従七位上稲蜂間連仲村女並外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正月癸巳【七】》○癸巳。詔曰。依有大史局奏事。暫移而御小治田岡本宮。是以。大和国国司史生已上。恪勤供奉者。賜爵一階。郡司者賜物。百姓者免今年之調。授守従四位下藤原恵美朝臣真光従四位上。介外従五位下山辺県主男笠外従五位上。大掾正六位下布勢朝臣清道已下。史生已上。爵人一級。賜郡司・軍毅〓[糸+施の旁]・綿各有差。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正月乙未【九】》○乙未。令美濃。武蔵二国少年。毎国廿人習新羅語。為征新羅也。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正月丁酉【十一】》○丁酉。車駕至自小治田宮。以武部曹司為御在所。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正月壬寅【十六】》○壬寅。以従五位下粟田朝臣足人為斎宮長官。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浜足為大判事。外従五位下茨田宿禰枚野為鋳銭次官。従四位下藤原恵美朝臣久須麻呂為大和守。従五位下淡海真人御船為参河守。外従五位下御杖連祖足為相摸介。従五位上石上朝臣宅嗣為上総守。外従五位下上毛野公牛養為美濃介。従五位下紀朝臣僧麻呂為信濃介。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宿奈麻呂為上野守。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名足為下野守。従五位下高橋朝臣人足為若狭守。外従五位下高丘連比枝麻呂為P4050越前介。従五位下阿倍朝臣広人為越中守。外従五位下高松連笠麻呂為備後介。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益立為陸奥鎮守副将軍鎮国驍騎将軍。従四位上藤原恵美朝臣真光為兼美濃。飛騨。信濃按察使。授刀督従四位上藤原朝臣御楯為兼伊賀。近江。若狭按察使。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正月癸卯【十七】》○癸卯。以従五位下参河王為和泉守。従五位下賀茂朝臣塩管為土左守。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正月丁未【廿一】》○丁未。使司門衛督正五位上粟田朝臣奈勢麻呂。礼部少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田麻呂等。六位已下官七人、於保良京。班給諸司史生已上宅地。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二月丙辰朔》○二月丙辰朔。勅。朕以余閑歴覧前史。皆降親王之礼。並在三公之下。是以、別預議政者。月料・馬料。春秋季禄。夏冬衣服等。其一品・二品准御史大夫。三品・四品准中納言給之。」又勅。中納言。准格正四位上。此則職掌既重。季禄尚少。自今以後。宜改為従三位官。其管左右京。並任一人。長官者。名以為尹。官位准正四位下官。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二月戊午【三】》○戊午。越前国加賀郡少領道公勝石。出挙私稲六万束。以其違勅。没利稲三万束。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三月丙戌朔》○三月丙戌朔。乾政官奏曰。外六位已下。不在蔭親之限。由此。諸国郡司承家者。已無官路。潜抱憂嗟。朝議平章。別許P4051少領已上嫡子出身。遂使堂構無墜。永世継宗。但貢兵衛者、更不得重。奏可。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三月乙未【十】》○乙未。参議正四位下安倍朝臣嶋麻呂卒。藤原朝右大臣従二位御主人之孫。奈良朝中納言従三位広庭之子也。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三月庚子【十五】》○庚子。百済人余民善女等四人賜姓百済公。韓遠智等四人中山連。王国嶋等五人楊津連。甘良東人等三人清篠連。刀利甲斐麻呂等七人丘上連。戸浄道等四人松井連。憶頼子老等〓一人石野連。竹志麻呂等四人坂原連。生河内等二人清湍連。面得敬等四人春野連。高牛養等八人浄野造。卓杲智等二人御池造。延爾豊成等四人長沼造。伊志麻呂福地造。陽麻呂高代造。烏那竜神水雄造。科野友麻呂等二人清田造。斯〓国足等二人清海造。佐魯牛養等三人小川造。王宝受等四人楊津造。答他伊奈麻呂等五人中野造。調阿気麻呂等廿人豊田造。高麗人達沙仁徳等二人朝日連。上部王虫麻呂豊原連。前部高文信福当連。前部白公等六人御坂連。後部王安成等二人高里連。後部高呉野大井連。上部王弥夜大理等十人豊原造。前部選理等三人柿井造。上部君足等二人雄坂造。前部安人御坂造。P4052新羅人新良木舍姓県麻呂等七人清住造。須布呂比満麻呂等十三人狩高造。漢人伯徳広足等六人雲梯連。伯徳諸足等二人雲梯造。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三月甲辰【十九】》○甲辰。京戸百姓、規避課役。浮宕外国。習而為常。其数実繁。各在所占著。給其口田。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三月丁未【廿二】》○丁未。以外従五位下完人朝臣和麻呂為佐渡守。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三月戊申【廿三】》○戊申。賜従六位下大神東女等十六人播磨国稲人六百束。優高年也。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三月己酉【廿四】》○己酉。葦原王坐以刃殺人。賜姓竜田真人。流多〓嶋。男女六人復令相随。葦原王者。三品忍壁親王之孫。従四位下山前王之男。天性凶悪。喜遊酒肆。時与御使連麻呂。博飲忽発怒。刺殺、屠其股完。便置胸上而膾之。及他罪状明白。有司奏請其罪。帝以宗室之故。不忍致法。仍除王名配流。P4053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四月癸亥【乙卯朔九】》○夏四月癸亥。散位従三位巨勢朝臣関麻呂薨。難破長柄豊崎朝大臣大繍徳太古曾孫。従五位上小邑治之子也。其伯父中納言正三位邑治養之為子。遂承其後。頻歴顕職。遂拝参議。以病帰休。仮満解任。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四月乙亥【廿一】》○乙亥。外従五位下稲蜂間連仲村売。親族稲蜂間首醜麻呂等八人。賜姓稲蜂間連。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四月辛巳【廿七】》○辛巳。授正五位下石川朝臣豊成正五位上。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五月壬辰【甲申朔九】》○五月壬辰。従五位下高円朝臣広世為摂津亮。従五位下紀朝臣伊保為相摸守。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五月丙申【十三】》○丙申。左兵衛河内国志紀郡人正八位上達沙仁徳。散位正六位下達沙牛養二人、賜姓朝日連。後改為嶋野連。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五月丙午【廿三】》○丙午。使散位外従五位下物部山背。正六位下曰佐若麻呂。行視五畿内陂池・堰堤・溝洫之所宜。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六月庚申【甲寅朔七】》○六月庚申。設皇太后周忌斎於阿弥陀浄土院。其院者在法華寺内西南隅。為設忌斎所造也。其天下諸国。各於国分尼寺。奉造阿弥陀丈六像一躯。脇侍菩薩像二躯。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六月辛酉【八】》○辛酉。於山階寺。毎年皇太后忌日。講梵網経。捨京南田〓町以供其用。又捨田十町。於法華寺。毎年始自忌日。一七日間、請僧十人。礼拝P4054阿弥陀仏。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六月庚午【十七】》○庚午。以従五位下大野朝臣広立為若狭守。」賜大和国介従五位上日置造真卯没官稲一千束。賞廉勤也。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六月己卯【廿六】》○己卯。賜正四位下文室真人大市。従五位上国中連公麻呂。従五位下長野連公足爵人一級。従三位粟田女王。正四位上小長谷女王並進一階。従四位下紀女王授従三位。正五位下粟田朝臣深見従四位下。正五位下飯高公笠目。蔵毘登於須美。従五位上熊野直広浜。多気宿禰弟女。多可連浄日並進一階。外従五位上錦部連河内。外従五位下忍海連致。尾張宿禰若刀自並従五位下。従七位上大鹿臣子虫外従五位下。以供奉皇太后周忌御斎也。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六月辛巳【廿八】》○辛巳。詔。供奉御斎雑工将領等。随其労効。賜爵与考各有差。其未出身者。聴預当官得考之例。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七月癸未朔》○秋七月癸未朔。日有蝕之。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七月甲申【二】》○甲申。西海道巡察使武部少輔従五位下紀朝臣牛養等言。戎器之設。諸国所同。今西海諸国。不造年料器仗。既曰辺要。当備不虞。於是。仰筑前。筑後。肥前。肥後。豊前。豊後。日向等国。造備甲刀弓箭。各有数。毎年送其様於大宰府。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七月辛丑【十九】》○辛丑。遠江国荒玉河堤決三百余丈。役単功卅万三千七百余人。充糧修築。P4055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八月癸丑朔》○八月癸丑朔。勅曰。頃見七道巡察使奏状。曾無一国守領政合公平。窃思貪濁人多。清白吏少。朕聞。授非賢哲。万事咸邪。任得其材。千務悉理。上如国司。一色親管百姓籍。其獎導風俗字撫黎民。特須精簡。必合称職。其居家無孝。在国無忠。見利行非。臨財忘恥。上交違礼。下接多〓。施政不仁。為民苦酷。差遣辺要。詐称病重。任使勢官。競欲自拝。匪聞教義。靡率典章。措意属心。唯利是視。巧弄憲法。漸汚皇化。如此之流。傷風乱俗。雖有周公之才。朕不足観也。自今已後。更亦莫任。還却田園。令勤耕作。若有悔過自新。必加褒賞。迷塗不返。永須貶黜。普告遐邇教喩衆諸。」美作介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沙弥麻呂。不経官長。恣行国政。独自在館。以印公文。兼復不拠時価。抑買民物。為守正四位上紀朝臣飯麻呂所告失官。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八月甲子【十二】》○甲子。高野天皇及帝幸薬師寺礼仏。奏呉楽於庭。施綿一千屯。還幸授刀督従四位上藤原朝臣御楯第。宴飲。授御楯正四位上。其室従四位下。藤原恵美朝臣児従正四位下。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八月甲子【十二】》○甲子。迎藤原河清使高元度等至自唐国。初元度奉使之日。取渤海道。随賀正使揚方慶等。往於唐国。事P4056畢欲帰。兵仗様。甲冑一具。伐刀一口。槍一竿。矢二隻分付元度。又有内使。宣勅曰。特進秘書監藤原河清。今依使奏。欲遣帰朝。唯恐残賊未平。道路多難。元度宜取南路、先帰復命。即令中謁者謝時和押領元度等向蘇州。与刺史李〓[山+古]平章。造船一隻長八丈。并差押水手官越州浦陽府折衝賞紫金魚袋沈惟岳等九人、水手。越州浦陽府別将賜緑陸張什等卅人、送元度等帰朝。於大宰府安置。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八月己卯【廿七】》○己卯。以今良三百六十六人。編附左右京。大和。山背。伊勢。参河。下総等職・国。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八月辛巳【廿九】》○辛巳晦。大秡。以斎内親王将向伊勢也。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九月乙酉【壬午朔四】》○九月乙酉。命婦従三位曾禰連伊賀牟志薨。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十月壬子朔》○冬十月壬子朔。以従五位下菅生王為少納言。従五位下紀朝臣牛養為信部少輔。従五位下尾張王為大監物。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弟人為玄番頭。従五位上粟田朝臣人成為仁部大輔。従五位下榎井朝臣小祖父為少輔。従五位下柿本朝臣市守為主計頭。明法博士外従五位下山田連銀為兼助。従五位下大伴宿禰東人為武部少輔。従五位下石川朝臣人成為節部大輔。外従五位下陽侯毘登玲珍為漆部正。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沙弥麻呂P4057為大膳亮。従五位下忌部宿禰鳥麻呂為木工助。従五位下阿倍朝臣意宇麻呂為大炊頭。従五位下大坂王為正親正。従五位下布施王為内染正。正五位下国中連公麻呂為造東大寺次官。従五位下高円朝臣広世為尾張守。従五位下山口忌寸沙弥麻呂為甲斐守。従五位下高麗朝臣大山為武蔵介。外従五位下上毛野公牛養為能登守。外従五位下蜜奚野為越中員外介。従五位上長野連公足為丹後守。正四位上文室真人大市為出雲守。従五位上甘南備真人伊香為美作介。従五位上豊野真人出雲為安芸守。従五位上県犬養宿禰古麻呂為筑後守。従五位下池田朝臣足継為豊後守。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十月辛酉【十】》○辛酉。遣従五位上上毛野公広浜。外従五位下広田連小床。六位已下官六人。造遣唐使船四隻於安芸国。仰東海。東山。北陸。山陰。山陽。南海等道諸国。貢牛角七千八百隻。初高元度自唐帰日。唐帝語之曰。属禄山乱離。兵器多亡。今欲作弓。交要牛角。聞道。本国多有牛角。卿帰国。為求使次相贈。故有此儲焉。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十月壬戌【十一】》○壬戌。内舍人正八位上御方広名等三人、賜姓御方宿禰。又賜大師稲一百万束。三品船P4058親王。池田親王、各十万束。正三位石川朝臣年足。文室真人浄三、各四万束。二品井上内親王、十万束。四品飛鳥田内親王。正三位県犬養夫人。粟田女王。陽侯女王、各四万束。以遷都保良也。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十月甲子【十三】》○甲子。行幸保良宮。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十月庚午【十九】》○庚午。幸近江按察使御楯第。転幸大師第。宴飲。賜従官物有差。極歓而罷。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十月癸酉【廿二】》○癸酉。以右虎賁衛督従四位下仲真人石伴為遣唐大使。上総守従五位上石上朝臣宅嗣為副使。以武蔵介従五位下高麗朝臣大山為遣高麗使。又以従四位下藤原恵美朝臣朝猟為仁部卿。陸奥出羽按察使如故。従四位下和気王為節部卿。従五位下藤原恵美朝臣辛加知為左虎賁衛督。従四位下仲真人石伴為播磨守。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十月己卯【廿八】》○己卯。詔曰。為改作平城宮。暫移而御近江国保良宮。是以。国司史生已上供事者。并造宮使藤原朝臣田麻呂等。加賜位階。郡司者賜物。免当国百姓。及左右京。大和。和泉。山背等国今年田租。又自天平宝字五年十月六日昧爽已前近江国雑犯死罪已下。咸悉赦除。」授正四位上藤原朝臣御楯従三位。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田麻呂。巨曾倍朝臣難波麻呂。中臣丸連張弓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椋垣P4059忌寸吉麻呂。葛井連根主並外従五位下。是日。勅曰。朕有所思。議造北京。縁時事由。暫移遊覧、此土。百姓頗労差科。仁恕之襟。何無矜愍。宜割近都両郡。永為畿県。停庸輸調。其数准京。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十一月癸未【辛巳朔三】》○十一月癸未。授迎藤原河清使外従五位下高元度従五位上。其録事羽栗翔者、留河清所而不帰。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十一月丁酉【十七】》○丁酉。以従四位下藤原恵美朝臣朝狩為東海道節度使。正五位下百済朝臣足人。従五位上田中朝臣多太麻呂為副。判官四人。録事四人。其所管遠江。駿河。伊豆。甲斐。相摸。安房。上総。下総。常陸。上野。武蔵。下野等十二国。検定船一百五十二隻。兵士一万五千七百人。子弟七十八人。水手七千五百廿人。数内二千四百人肥前国。二百人対馬嶋。従三位百済王敬福為南海道使。従五位上藤原朝臣田麻呂。従五位下小野朝臣石根為副。判官四人。録事四人。紀伊。阿波。讃岐。伊予。土左。播磨。美作。備前。備中。備後。安芸。周防等十二国。検定船一百廿一隻。兵士一万二千五百人。子弟六十二人。水手四千九百廿人。正四位下吉備朝臣真備為西海道使。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土作。佐伯宿禰美濃麻呂為副。判官四人。録事P4060四人。筑前。筑後。肥前。肥後。豊前。豊後。日向。大隅。薩摩等八国。検定船一百廿一隻。兵士一万二千五百人。子弟六十二人。水手四千九百廿人。皆免三年田租。悉赴弓馬。兼調習五行之陳。其所遺兵士者。便役造兵器。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十二月戊午【辛亥朔八】》○十二月戊午。授正五位上藤原朝臣家児従四位下。無位大伴宿禰諸刀自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五年(七六一)十二月丙寅【十六】》○丙寅。唐人外従五位下李元環賜姓李忌寸。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廿三



P4061《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廿四〈起天平宝字六年正月、尽七年十二月。〉
  右大臣従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継縄等奉勅撰」
 廃帝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正月庚辰朔》六年春正月庚辰朔。廃朝。以宮室未成也。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正月辛巳【二】》○辛巳。日有蝕之。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正月癸未【四】》○癸未。帝臨軒。授三品船親王二品。正四位上紀朝臣飯麻呂従三位。無位榎本王従四位下。荻田王従五位下。正五位上粟田朝臣奈勢麻呂。中臣朝臣清麻呂。石川朝臣豊成並従四位下。従五位上阿倍朝臣子嶋正五位下。従五位下石川朝臣人成。巨勢朝臣浄成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息長丹生真人国嶋。路真人鷹養。中臣朝臣伊加麻呂。阿倍朝臣小路。阿倍朝臣息道。石上朝臣奥継。大伴宿禰田麻呂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守部垣麻呂。船連小楫並外従五位下。」以中納言正三位文室真人浄三為御史大夫。信部卿従三位氷上真人塩焼。鎮国衛驍騎将軍兼美濃飛騨信濃按察使P4062従四位上藤原恵美朝臣真光並為参議。」授従四位上氷上真人陽侯正四位下。正六位上紀朝臣真艫。従六位上安曇宿禰夷女。従七位下車持朝臣塩清。無位当麻真人多玖比礼並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正月乙酉【六】》○乙酉。遣参議従四位上藤原恵美朝臣真光。饗唐人沈惟岳等於大宰府。賜大使以下禄有差。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正月戊子【九】》○戊子。以信部少輔従五位下紀朝臣牛養為兼少納言。従五位上阿倍朝臣毛人為左中弁。従四位下石川朝臣豊成為右大弁。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家持為信部大輔。外従五位下忌部連黒麻呂為内史局助。従四位下宗形王為右大舍人頭。従五位下淡海真人三船為文部少輔。従五位下中臣朝臣伊加麻呂為礼部少輔。従四位下林王為木工頭。従五位上上毛野公広浜為左京亮。外従五位下茨田宿禰枚野為東市正。従五位下阿倍朝臣許智為摂津亮。従五位上巨曾倍朝臣難破麻呂為造宮大輔。外従五位下椋垣忌寸吉麻呂為右平準令。従五位下笠朝臣真足為右勇士翼。従五位上高元度為参河守。従五位下阿倍朝臣小路為近江介。従五位下阿倍朝臣息道為若狭守。外従五位下日置造蓑麻呂為P4063丹波介。従五位上河内王為丹後守。従五位上長野連公足為因幡守。従五位下石上朝臣奥継為播磨介。従五位下大野朝臣広立為肥前守。従五位下百済王理伯為肥後守。従五位下田口朝臣大戸為日向守。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正月丁未【廿八】》○丁未。造東海。南海。西海等道節度使料綿襖冑各二万二百五十具於大宰府。其製一如唐国新様。仍象五行之色。皆画甲板之形。碧地者以朱。赤地者以黄。黄地者以朱。白地者以黒。黒地者以白。毎四千五十具成一行之色。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二月辛亥【庚戌朔二】》○二月辛亥。授従一位藤原恵美朝臣押勝正一位。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二月乙卯【六】》○乙卯。造綿甲冑一千領、以貯鎮国衛府。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二月辛酉【十二】》○辛酉。簡点伊勢。近江。美濃。越前等四国郡司子弟及百姓。年〓已下廿已上練習弓馬者。以為健児。其有死闕及老病者。即以与替。仍准天平六年四月廿一日勅。除其身田租及雑徭之半。其歴名等第。毎年附朝集使送武部省。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二月甲戌【廿五】》○甲戌。賜大師藤原恵美朝臣押勝近江国浅井・高嶋二郡鉄穴各一処。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三月庚辰朔》○三月庚辰朔。遣唐副使従五位上石上朝臣宅嗣罷。以左虎賁衛督従五位上藤原朝臣田麻呂為副使。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三月壬午【三】》○壬午。於宮西南。新造池亭。設曲水之宴。賜五位已上禄有差。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三月甲辰【廿五】》○甲辰。保良宮P4064諸殿及屋垣。分配諸国。一時就功。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三月戊申【廿九】》○戊申。参河。尾張。遠江。下総。美濃。能登。備中。備後。讃岐等九国旱。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四月庚戌朔》○夏四月庚戌朔。以外従五位下山田連古麻呂為主税助。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御依為義部大輔。外従五位下漆部直伊波為贓贖正。従五位上巨勢朝臣浄成為智部大輔。従五位下紀朝臣広名為少輔。従五位下高橋朝臣子老為大膳亮。従五位下高橋朝臣老麻呂為内膳奉膳。従五位下高円朝臣広世為山背守。外従五位下坂上忌寸老人為介。右大弁従四位下石河朝臣豊成為兼尾張守。従四位下粟田朝臣奈勢麻呂為遠江守。従五位上田中朝臣多太麻呂為陸奥守。鎮守副将軍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益立為兼介。外従五位下下道朝臣黒麻呂為隠岐守。信部卿従三位氷上真人塩焼為兼美作守。外従五位下中臣酒人宿禰虫麻呂為豊前員外介。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四月丁巳【八】》○丁巳。河内国狭山池堤決。以単功八万三千人修造。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四月戊午【九】》○戊午。遠江国飢。賑給之。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四月癸亥【十四】》○癸亥。尾張国飢。賑給之。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四月丙寅【十七】》○丙寅。遣唐使駕船一隻自安芸国到于難波江口。著灘不浮。其柁亦復不得発出。為浪所揺。船尾破裂。於是。樽節使人、限以両船。授判官正六位上P4065中臣朝臣鷹主従五位下為使。賜節刀。正六位上高麗朝臣広山為副。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四月辛未【廿二】》○辛未。始置大宰弩師。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四月壬申【廿三】》○壬申。勅、越前国江沼郡山背郷戸五十煙施入岡寺。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五月壬午【己卯朔四】》○五月壬午。京師及畿内。伊勢。近江。美濃。若狭。越前等国飢。遣使賑給之。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五月丁亥【九】》○丁亥。美濃。飛騨。信濃等国地震。賜被損者穀家二斛。」石見国飢。賑給之。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五月己丑【十一】》○己丑。備前国飢。賑給之。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五月丁酉【十九】》○丁酉。大宰府言。唐客副使紀喬容已下卅八人状云。大使沈惟岳。贓汚已露。不足率下。副使紀喬容。司兵晏子欽、堪充押領。伏垂進止。府官商量。所申有実。報曰。大使・副使並是勅使。謝時和与蘇州刺史。相量所定。不可改張。其還郷之禄亦依旧給。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五月辛丑【廿三】》○辛丑。高野天皇与帝有隙。於是。車駕還平城宮。帝御于中宮院。高野天皇御于法華寺。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五月丙午【廿八】》○丙午。賜大師正一位藤原恵美朝臣押勝帯刀資人六十人。通前一百人。其夏・冬衣服者官給之。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六月庚戌【戌申朔三】》○六月庚戌。喚集五位已上於朝堂。詔曰。【S27】太上天皇御命以〈弖〉卿等諸語〈部止〉宣〈久〉。朕御祖大皇后〈乃〉御命以〈弖〉朕〈爾〉告〈之久〉、岡宮御宇天皇〈乃〉日継〈波〉、加久〈弖〉絶〈奈牟止〉為。女子〈能〉継〈爾波〉在〈止母〉欲令嗣〈止〉宣〈弖〉、此政行給〈岐〉。加久為〈弖〉今帝〈止〉立〈弖〉須麻〈比〉久〈流〉間P4066〈爾〉、宇夜宇也〈自久〉相従事〈波〉無〈之弖〉、斗卑等〈乃〉仇〈能〉在言〈期等久〉、不言〈岐〉辞〈母〉言〈奴〉。不為〈岐〉行〈母〉為〈奴〉。凡加久伊波〈流倍枳〉朕〈爾波〉不在。別宮〈爾〉御坐坐〈牟〉時、自加得言〈也〉。此〈波〉朕劣〈爾〉依〈弖之〉、加久言〈良之止〉念召〈波〉、愧〈自弥〉伊等保〈自弥奈母〉念〈須〉。又一〈爾波〉朕応発菩提心縁〈爾〉在〈良之止母奈母〉念〈須〉。是以、出家〈弖〉仏弟子〈止〉成〈奴〉。但政事〈波〉、常祀〈利〉小事〈波〉今帝行給〈部〉。国家大事賞罰二柄〈波〉朕行〈牟〉。加久〈能〉状聞食悟〈止〉宣御命、衆聞食宣。」尾張国飢。賑給之。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六月戊辰【廿一】》○戊辰。河内国長瀬堤決。発単功二万二千二百余人修造焉。」散位従四位下榎本王卒。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六月庚午【廿三】》○庚午。尚蔵兼尚侍正三位藤原朝臣宇比良古薨。贈太政大臣房前之女也。賻〓[糸+施の旁]百疋。布百端。鉄百廷。P4067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七月丙申【戊寅朔十九】》○秋七月丙申。散位従三位紀朝臣飯麻呂薨。淡海朝大納言贈正三位大人之孫。平城朝式部大輔正五位下古麻呂之長子也。仕至正四位下左大弁。拝参議。授従三位。病久不損。上表乞骸骨。詔許之。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七月是月》◎是月。送唐人使従五位下中臣朝臣鷹主等。風波無便、不得渡海。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八月乙卯【丁未朔九】》○八月乙卯。勅。唐人沈惟岳等着府。依先例安置供給。其送使者。海陸二路、量便咸令入京。其水手者。自彼放還本郷。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八月丁巳【十一】》○丁巳。令左右京尹従四位下藤原恵美朝臣訓儒麻呂。文部大輔従四位下中臣朝臣清麻呂。右勇士率従四位下上道朝臣正道。授刀大尉従五位下佐味朝臣伊与麻呂等。侍于中宮院。宣伝勅旨。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八月乙丑【十九】》○乙丑。陸奥国疫。賑給之。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八月丙寅【二十】》○丙寅。御史大夫文室真人浄三。以年老力衰。優詔特聴宮中持扇策杖。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九月乙巳【丙子朔三十】》○九月乙巳。御史大夫正三位兼文部卿神祇伯勲十二等石川朝臣年足薨。時年七十五。詔、遣摂津大夫従四位下佐伯宿禰今毛人。信部大輔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家持。弔賻之。年足者。後岡本朝大臣大紫蘇我臣牟羅志曾孫。平城朝左大弁従三位石足之P4068長子也。率性廉勤。習於治体。起家補少判事。頻歴外任。天平七年。授従五位下。任出雲守。視事数年。百姓安之。聖武皇帝善之。賜〓[糸+施の旁]卅疋。布六十端。当国稲三万束。十九年。至従四位下春宮大夫兼左中弁。拝参議。勝宝五年、授従三位。累遷至中納言兼文部卿神祇伯。公務之閑。唯書是悦。宝字二年、授正三位。転御史大夫。時勅公卿、各言意見。仍上便宜。作別式廿巻。各以其政、繋於本司。雖未施行。頗有拠用焉。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十月丙午朔》○冬十月丙午朔。正六位上伊吉連益麻呂等。至自渤海。其国使紫綬大夫行政堂左允開国男王新福已下廿三人、相随来朝。於越前国加賀郡安置供給。我大使従五位下高麗朝臣大山。去日船上臥病。到佐利翼津卒。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十月甲寅【九】》○甲寅。讃岐守従四位下大伴宿禰犬養卒。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十月己未【十四】》○己未。夫人正三位県犬養宿禰広刀自薨。賻〓[糸+施の旁]百疋。糸三百〓[糸+句]。布三百端。米九十石。夫人者、讃岐守従五位下唐之女也。聖武皇帝儲弐之日。納為夫人。生安積親王。年未弱冠。天平十六年薨。又生井上内親王。不破内親王。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十一月乙亥朔》○十一月乙亥朔。以正六位上借緋多治比真人小耳。為送高麗人使。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十一月丁丑【三】》○丁丑。遣御史大夫正三位文室真人浄三。左勇士P4069佐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黒麻呂。神祇大副従五位下中臣朝臣毛人。少副従五位下忌部宿禰呰麻呂等四人。奉幣於伊勢太神宮。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十一月庚寅【十六】》○庚寅。遣参議従三位武部卿藤原朝臣巨勢麻呂。散位外従五位下土師宿禰犬養。奉幣于香椎廟。以為征新羅調習軍旅也。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十一月庚子【廿六】》○庚子。奉幣及弓矢於天下神祇。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十一月壬寅【廿八】》○壬寅。遣使奉幣於天下群神。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十二月乙巳朔》○十二月乙巳朔。授従四位上藤原恵美朝臣真光正四位上。以御史大夫正三位文室真人浄三為兼神祇伯。従三位氷上真人塩焼。従三位諱。従三位藤原朝臣真楯為中納言。真楯為兼信部卿。正四位上藤原恵美朝臣真光為大宰帥。又以従三位藤原朝臣弟貞。従四位下藤原恵美朝臣訓儒麻呂。藤原恵美朝臣朝猟。中臣朝臣清麻呂。石川朝臣豊成為参議。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十二月乙卯【十一】》○乙卯。遣高麗大使従五位下高麗朝臣大山贈正五位下。授副使正六位上伊吉連益麻呂外従五位下。判官已下水手已上、各有差。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閏十二月丙子【乙亥朔二】》○閏十二月丙子。以中納言従三位氷上真人塩焼。復為兼美作守。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閏十二月丁亥【十三】》○丁亥。配乞索児一百人於陸奥国。便即占着。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閏十二月癸巳【十九】》○癸巳。高麗使王新福等入京。
《天平宝字六年(七六二)閏十二月己亥【廿五】》○己亥。以従五位上田中朝臣多太麻呂。為陸奥守P4070兼鎮守副将軍。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正月甲辰朔》七年春正月甲辰朔。御大極殿受朝。文武百寮。及高麗蕃客。各依儀拝賀。事畢。授命婦正四位下氷上真人陽侯正四位上。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正月丙午【三】》○丙午。高麗使王新福、貢方物。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正月庚戌【七】》○庚戌。帝御閤門。授高麗大使王新福正三位。副使李能本正四位上。判官楊懐珍正五位上。品官着緋達能信従五位下。余各有差。賜国王及使〓人已上禄亦有差。宴五位已上及蕃客。奏唐楽於庭。賜客主五位已上禄各有差。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正月壬子【九】》○壬子。授従五位下道守王従五位上。無位桑原王。田上王並従五位下。正五位上大和宿禰長岡従四位下。正五位下日下部宿禰子麻呂正五位上。従五位上阿倍朝臣毛人。多治比真人土作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阿倍朝臣御県。布勢朝臣人主並従五位上。従六位上波多朝臣男足。正六位上当麻真人吉嶋。従六位上中臣朝臣宅守。正六位上大伴宿禰小薩。笠朝臣不破麻呂。藤原朝臣継縄。紀朝臣広純。藤原朝臣蔵下麻呂。藤原恵美朝臣執棹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坂合部宿禰斐太麻呂。大友村主広公。村国連子老。浄岡連広嶋。贄土師連沙弥麻呂P4071並外従五位下。無品不破内親王四品。従四位上円方女王正四位上。従四位下秦女王従四位上。無位掃部女王従四位下。無位広河女王。石上朝臣糸手。藤原朝臣乙刀自。藤原朝臣今児。藤原朝臣人数。従六位下大野朝臣中千。県犬養宿禰姉女。外従五位下稲蜂間連仲村女並従五位下。」以従五位下大伴宿禰東人。藤原朝臣蔵下麻呂。並為少納言。外従五位下伊吉連益麻呂為大外記。従四位下中臣朝臣清麻呂為左大弁。従五位上小野朝臣都久良為左中弁。従五位下大原真人今城為左少弁。従五位上粟田朝臣人成為右中弁。従五位下紀朝臣牛養為右少弁。従
五位下忌部宿禰鳥麻呂為信部少輔。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沙弥麻呂為大監物。従四位下上道朝臣正道為中宮大夫。播磨守如故。従五位下小野朝臣小贄為内蔵助。従五位下伊刀王為縫殿頭。従五位下陽胡毘登玲〓為内匠助。従五位下文室真人高嶋為内礼正。従五位上石上朝臣宅嗣為文部大輔。侍従如故。従五位上藤原朝臣綱麻呂為礼部大輔。侍従如故。従五位下大蔵忌寸麻呂為玄蕃頭。従五位下豊国真人秋篠為雅楽頭。P4072従五位上巨曾倍朝臣難破麻呂為仁部大輔。従五位下阿倍朝臣継人為主税頭。従三位藤原朝臣永手為武部卿。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小薩為少輔。従五位下田口朝臣大万戸為兵馬正。外従五位下村国連子老為主船正。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楓麻呂為大判事。外従五位下李忌寸元環為織部正。出雲介如故。外従五位下広田連小床為木工助。従五位下奈紀王為大炊頭。従五位下荻田王為正親正。従五位下当麻真人吉嶋為主油正。従五位下豊野真人尾張為糺政弼。従五位上布勢朝臣人主為右京亮。正五位下市原王為摂津大夫。従四位下佐伯宿禰今毛人為造東大寺長官。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宿奈麻呂為造宮大輔。上野守如故。従五位下石川朝臣豊人為少輔。従五位下石川朝臣豊麻呂為鋳銭長官。正四位上坂上忌寸犬養為大和守。従五位下阿
倍朝臣息道為介。正五位下阿倍朝臣毛人為河内守。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名足為伊勢守。従五位下佐味朝臣宮守為安房守。在唐大使仁部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清河為兼常陸守。従五位上佐伯宿禰美乃麻呂為介。従五位上藤原朝臣田麻呂P4073為美濃守。正五位上日下部宿禰子麻呂為上野守。従五位下百済王三忠為出羽守。従五位下高橋朝臣子老為若狭守。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弟人為越後守。正四位下高麗朝臣福信為但馬守。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広足為介。従五位下大原真人継麻呂為伯耆守。従五位下阿倍朝臣意宇麻呂為出雲介。外従五位下上毛野公真人為美作介。従五位上甘南備真人伊香為備前守。従五位上道守王為備中守。従五位下小野朝臣石根為長門守。従三位百済王敬福為讃岐守。外従五位下池原公禾守為介。従四位下和気王為伊与守。従五位上中臣丸連張弓為介。従五位下紀朝臣広純為大宰員外少弐。従五位下中臣朝臣鷹主為肥前守。従五位下笠朝臣不破麻呂為日向守。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正月戊午【十五】》○戊午。詔曰。如聞。去天平宝字五年。五穀不登。飢斃者衆。宜其五年以前公私債負。貧窮不堪備償公物者。咸従原免。私物者除利収本。又役使造宮。左右京。五畿内及近江国兵士等。宝字六年田租並免之。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正月庚申【十七】》○庚申。帝御閤門。饗五位已上及蕃客。文武百官主典已上於朝堂。作唐・吐羅。林邑。東国。隼人等楽。奏内教坊踏歌。客主P4074主典已上次之。賜供奉踏歌百官人及高麗蕃客綿有差。」高麗大使王新福言。李家太上皇・少帝、並崩。広平王摂政。年穀不登。人民相食。史家朝議。称聖武皇帝。性有仁恕。人物多附。兵鋒甚強。無敢当者。〓州・襄陽已属史家。李家独有蘇州。朝聘之路。固未易通。於是。勅大宰府曰。唐国荒乱。両家争雄。平殄未期。使命難通。其沈惟岳等。宜往往安置優厚供給。其時服者、並以府庫物給。如懐土情深。猶願帰郷者。宜給駕船、水手。量事発遣。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正月甲子【廿一】》○甲子。内射。蕃客堪射者亦預於列。
《天平宝字七年巻(七六三)二月丁丑【甲戌朔四】》○二月丁丑。太師藤原恵美朝臣押勝、設宴於高麗客。詔遣使賜以雑色袷衣卅櫃。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二月癸未【十】》○癸未。新羅国遣級〓[冫+食]金体信已下二百十一人朝貢。遣左少弁従五位下大原真人今城。讃岐介外従五位下池原公禾守等。問以約束貞巻之旨。体信言曰。承国王之教。唯調是貢。至于余事、非敢所知。於是。今城告曰。乾政官処分。此行使人者喚入京都。如常可遇。而使等約束貞巻之旨。曾無所申。仍称。但齎常貢入朝。自外非所知者。是乃為使之人非所宜言。自今以後。非王子者。令執政大夫等入朝。宜以此状告汝国王知。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二月癸巳【二十】》○癸巳。高麗使王新福等帰蕃。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二月壬寅【廿九】》○壬寅。出羽国P4075飢。賑給之。
《天平宝字七年巻(七六三)三月丁卯【甲辰朔廿四】》○三月丁卯。令天下諸国進不動倉鉤匙。以国司交替因茲多煩也。其随事修造。及似欲湿損。臨時請受。
《天平宝字七年巻(七六三)四月甲戌朔》○夏四月甲戌朔。信濃国飢。賑給之。」京師米貴。糶左右京穀。以平穀価。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四月癸未【十】》○癸未。壱岐嶋疫。賑給之。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四月丙戌【十三】》○丙戌。陸奥国飢。賑給之。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四月丁亥【十四】》○丁亥。以従五位下石上朝臣奥継為少納言。従五位下池田朝臣足継為左少弁。従五位上石川朝臣人成為信部大輔。従五位上布勢朝臣人主為文部大輔。従五位下榎井朝臣小祖父為仁部少輔。従五位上阿倍朝臣御県為武部大輔。従五位下当麻真人高庭為鼓吹正。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浜足為節部大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雄田麻呂為智部少輔。従五位下豊野真人篠原為大膳亮。左大弁従四位下中臣朝臣清麻呂為兼摂津大夫。従五位下石川朝臣豊人為造宮大輔。従五位下小野朝臣小贄為少輔。正五位下市原王為造東大寺長官。外従五位下山田連銀為河内介。従五位下津連秋主為尾張介。正五位下阿倍朝臣子嶋為上総守。従五位下大原真人今城為上野守。参議従四位下藤原恵美朝臣久須麻呂為兼丹波守。左右京尹如故。外従五位下P4076村国連武志麻呂為播磨介。従五位下菅生王為阿波守。従五位下笠朝臣不破麻呂為豊後守。外従五位下陽胡毘登玲珍為日向守。
《天平宝字七年巻(七六三)五月戊申【癸卯朔六】》○五月戊申。大和上鑑真物化。和上者楊州竜興寺之大徳也。博渉経論。尤精戒律。江淮之間、独為化主。天宝二載。留学僧栄叡・業行等、白和上曰。仏法東流、至於本国。雖有其教、無人伝授。幸願。和上東遊興化。辞旨懇至。諮請不息。乃於楊州買船入海。而中途風漂。船被打破。和上一心念仏。人皆頼之免死。至於七載、更復渡海。亦遭風浪、漂着日南。時栄叡物故。和上悲泣失明。勝宝四年。本国使適聘于唐。業行乃説以宿心。遂与弟子廿四人。寄乗副使大伴宿禰古麻呂船帰朝。於東大寺安置供養。于時有勅。校正一切経論。往往誤字諸本皆同。莫之能正。和上諳誦、多下雌黄。又以諸薬物令名真偽。和上一一以鼻別之。一無錯失。聖武皇帝師之受戒焉。及皇太后不〓。所進医薬有験。授位大僧正。俄以綱務煩雑。改授大和上之号。施以備前国水田一百町。又施新田部親王之旧宅、以為戒院。今招提寺是也。和上預記終日。至期端坐。怡然遷化。時年七十有七。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五月癸丑【十一】》○癸丑。伊賀国疫。賑給P4077之。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五月戊午【十六】》○戊午。河内国飢。賑給之。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五月己巳【廿七】》○己巳。義部卿従四位下安都王卒。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五月庚午【廿八】》○庚午。奉幣帛于四畿内群神。其丹生河上神者加黒毛馬。旱也。
《天平宝字七年巻(七六三)六月戊寅【壬申朔七】》○六月戊寅。尾張国飢。賑給之。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六月丙戌【十五】》○丙戌。越前国飢。賑給之。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六月壬辰【廿一】》○壬辰。能登国飢。賑給之。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六月丙申【廿五】》○丙申。大和国飢。賑給之。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六月戊戌【廿七】》○戊戌。美濃国飢。摂津。山背二国疫。並賑給之。
《天平宝字七年巻(七六三)七月乙卯【壬寅朔十四】》○秋七月乙卯。以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田麻呂為参河守。従五位上高元度為左平凖令。従五位上藤原朝臣田麻呂為陸奥出羽按察使。外従五位下高松連笠麻呂為日向守。従五位下忌部宿禰呰麻呂為斎宮頭。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七月丁卯【廿六】》○丁卯。備前。阿波二国飢。並賑給之。
《天平宝字七年巻(七六三)八月辛未朔》○八月辛未朔。勅曰。如聞。去歳霖雨。今年亢旱。五穀不熟。米価踊貴。由是、百姓稍苦飢饉。加以、疾疫。死亡数多。朕毎念茲。情深傷惻。宜免左右京。五畿内。七道諸国今年田租。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八月壬申【二】》○壬申。近江。備中。備後三国飢。並賑給之。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八月壬午【十二】》○壬午。初遣高麗国船。名曰能登。帰朝之日。風波暴急。漂蕩海中。祈曰。幸頼船霊。平安到国。必請朝庭。酬以錦冠。至是、縁於宿祷。授従五位下。其冠製、錦表〓[糸+施の旁]裏。以紫組為纓。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八月甲申【十四】》○甲申。丹波。伊予二国飢。並賑給之。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八月戊子【十八】》○戊子。山陽。南海等道諸国旱。停両道節度使。」廃儀P4078鳳暦、始用大衍暦。」丹後国飢。賑給之。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八月己丑【十九】》○己丑。糺政台尹三品池田親王上表曰。臣男女五人。其母出自凶族。臣悪其逆党、不預王籍。然今日月稍邁。聖沢頻流。当是時也。不為処置。恐聖化之内。有失所之民。伏乞。賜姓御長真人。永為海内一族。詔許之。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八月癸巳【廿三】》○癸巳。遣使覆損於阿波。讃岐両国。便即賑給飢民。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八月甲午【廿四】》○甲午。新羅人中衛少初位下新良木舍姓前麻呂等六人、賜姓清住造。漢人伯徳広道姓雲梯連。
《天平宝字七年巻(七六三)九月庚子朔》○九月庚子朔。勅曰。疫死多数。水旱不時。神火屡至。徒損官物。此者。国郡司等不恭於国神之咎也。又一旬亢旱。致無水苦。数日霖雨。抱流亡嗟。此者、国郡司等使民失時。不修堤堰之過也。自今以後。若有此色。自目已上宜悉遷替。不須久居労擾百姓。更簡良材速可登用。遂使拙者帰田。賢者在官。各修其職、務無民憂。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九月癸卯【四】》○癸卯。遣使於山階寺。宣詔曰。少僧都慈訓法師。行政乖理。不堪為綱。宜停其任。依衆所議。以道鏡法師為少僧都。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九月甲寅【十五】》○甲寅。以従五位下奈紀王為石見守。従五位下采女朝臣浄庭為豊後守。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九月庚申【廿一】》○庚申。尾張。美濃。但馬。伯耆。出雲。石見等六国年穀不稔。並遣使覆損。」河内国丹比郡人尋来津公関麻呂坐殺母。P4079配出羽国小勝柵戸。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九月丙寅【廿七】》○丙寅。授従五位上山村王正五位下。従四位下池上女王正四位下。
《天平宝字七年巻(七六三)十月癸酉【庚午朔四】》○冬十月癸酉。幸山背国。授介外従五位下坂上忌寸老人外従五位上。従五位下稲蜂間連仲村女従五位上。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十月乙亥【六】》○乙亥。左兵衛正七位下板振鎌束至自渤海。以擲人於海。勘当下獄。八年之乱。獄囚充満。因其居住移於近江。初王新福之帰本蕃也。駕船爛脆。送使判官平群虫麻呂等慮其不完。申官求留。於是。史生已上皆停其行。以修理船。使鎌束便為船師。送新福等発遣。事畢帰日。我学生高内弓。其妻高氏。及男広成。緑児一人。乳母一人。并入唐学問僧戒融。優婆塞一人。転自渤海相随帰朝。海中遭風、所向迷方。柁師・水手為波所没。于時鎌束議曰。異方婦女今在船上。又此優婆塞異於衆人。一食数粒。経日不飢。風漂之災、未必不由此也。乃使水手撮内弓妻并緑児・乳母・優婆塞四人。挙而擲海。風勢猶猛。漂流十余日。着隠岐国。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十月丙戌【十七】》○丙戌。参議礼部卿従三位藤原朝臣弟貞薨。弟貞者、平城朝左大臣正二位長屋王子也。天平元年、長屋王有罪自尽。其男従四位下膳夫王。無位桑田王。葛木王。鉤取王、亦皆自経。時安宿王。黄文王。P4080山背王。并女教勝。復合従坐。以藤原太政大臣之女所生。特賜不死。勝宝八歳。安宿。黄文謀反。山背王陰上其変。高野天皇嘉之。賜姓藤原。名曰弟貞。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十月乙未【廿六】》○乙未。淡路国飢。賑給之。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十月丁酉【廿八】》○丁酉。前監物主典従七位上高田毘登足人之祖父、嘗任美濃国主稲。属壬申兵乱。以私馬奉皇駕申美濃・尾張国。天武天皇嘉之。賜封廿戸伝于子。至是、坐殺高田寺僧。下獄奪封。
《天平宝字七年巻(七六三)十二月己丑【己巳朔廿一】》○十二月己丑。摂津。播磨。備前三国飢。並賑給之。
《天平宝字七年(七六三)十二月丁酉【廿九】》○丁酉。礼部少輔従五位下中臣朝臣伊加麻呂。造東大寺判官正六位上葛井連根道。伊加麻呂男真助三人、坐飲酒言語渉時忌諱。伊加麻呂左遷大隅守。根道流於隠岐。真助於土左。其告人酒波長歳授従八位下。任近江史生。中臣真麻伎従七位下。但馬員外史生。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廿四



P4081《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廿五〈起天平宝字八年正月、尽十二月。〉
  右大臣従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継縄等奉勅撰」
 廃帝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正月乙巳【己亥朔七】》八年春正月乙巳。授正三位文室真人浄三従二位。在唐大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清河従三位。従四位下和気王従四位上。無位猿福貴王従四位下。従五位下奈貴王従五位上。従四位下中臣朝臣清麻呂。石川朝臣豊成並従四位上。正五位下阿倍朝臣子嶋。百済王元忠並従四位下。従五位上紀朝臣伊保。藤原朝臣田麻呂。藤原朝臣縄麻呂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柿本朝臣市守。多治比真人木人。忌部宿禰鳥麻呂。中臣朝臣毛人。下毛野朝臣多具比。大原真人今城。石川朝臣豊人。高円朝臣広世。藤原恵美朝臣小湯麻呂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小治田朝臣臣水内。巨勢朝臣古麻呂。高橋朝臣広人。菅生朝臣忍人。石川朝臣氏人。粟田朝臣黒麻呂。P4082坂本朝臣男足。大原真人宿奈麻呂。上毛野朝臣馬長。大伴宿禰潔足。佐伯宿禰木節。正六位下大神朝臣奥守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六人部連鯖麻呂。麻田連金生。息長丹生真人大国。粟田朝臣道麻呂。高麗朝臣広山並外従五位下。女孺無位橘宿禰御笠。従六位下阿倍朝臣豆余理並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正月辛亥【十三】》○辛亥。授正四位上氷上真人陽侯従三位。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正月甲寅【十六】》○甲寅。播磨。備前両国飢。並賑給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正月丙辰【十八】》○丙辰。大隅。薩摩等隼人相替。授外従五位上前公乎佐外正五位下。外正六位上薩摩公鷹白。薩摩公宇志並外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正月戊午【二十】》○戊午。以外従七位下出雲臣益方為国造。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正月己未【廿一】》○己未。以正五位下山村王為少納言。従五位下阿倍朝臣子路為左少弁。内蔵助外従五位下高丘連比良麻呂為兼大外記。外従五位下麻田連金生為左大史。従五位下大伴宿禰潔足為礼部少輔。正五位下紀朝臣伊保為仁部大輔。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木人為主計頭。外従五位下葛井連立足為助。従五位下甘南備真人伊香為主税頭。外従五位下船連男楫為助。従五位下路真人鷹甘為兵馬正。従五位下小治田朝臣水内為大炊頭。正五位下久世王P4083為木工頭。従五位下穂積朝臣小東人為助。従五位下掃守王為典薬頭。従五位下粟田朝臣黒麻呂為左京亮。外従五位下蜜奚野為西市正。正四位下吉備朝臣真備為造東大寺長官。正五位下百済朝臣足人為授刀佐。従四位下仲真人石伴為左勇士率。従五位下大原真人宿奈麻呂為左虎賁翼。従五位下藤原恵美朝臣薩雄為右虎賁率。正五位上日下部宿禰子麻呂為山背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伯麻呂為伊豆守。従五位上粟田朝臣人成為相摸守。従五位上上毛野公広浜為近江介。従五位下藤原恵美朝臣執棹為美濃守。外従五位下池原公禾守為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継縄為信濃守。従五位下田口朝臣大万戸為上野介。従五位下上毛野朝臣馬長為出羽介。従五位下藤原恵美朝
臣辛加知為越前守。外従五位下村国連虫麻呂為介。従五位上高円朝臣広世為播磨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蔵下麻呂為備前守。外従五位下葛井連根主為備中介。従四位下上道朝臣正道為備後守。従五位下石川朝臣氏人為周防守。従五位下小野朝臣小贄為紀伊守。従四位上佐伯宿禰毛人為P4084大宰大弐。従五位上石上朝臣宅嗣為少弐。従四位下佐伯宿禰今毛人為営城監。従五位下佐味朝臣伊与麻呂為豊前守。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家持為薩摩守。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正月壬戌【廿四】》○壬戌。上総守従四位下阿倍朝臣子嶋卒。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正月丙寅【廿八】》○丙寅。備中。備後二国飢。並賑給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二月辛巳【戊辰朔十四】》○二月辛巳。授女孺無位箭口朝臣真弟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二月丙申【廿九】》○丙申。石見国飢。賑給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三月癸卯【戊戌朔六】》○三月癸卯。志摩国疫。賑給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三月丙午【九】》○丙午。武蔵守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名人卒。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三月辛亥【十四】》○辛亥。摂津。播磨。備前。備中。備後等五国飢。賑給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三月丙辰【十九】》○丙辰。淡路国。比年亢旱。無種可播。転紀伊国便郡稲。以充種子。出雲国飢。賑給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三月己未【廿二】》○己未。勅曰。周急之言。義著曩聖。救飢之恵。道茂先脩。頃年水旱。民稍〓乏。東西市頭。乞丐者衆。念斯失所。情軫納隍。而聞。糺政台少疏正八位上土師宿禰嶋村。出己蓄糧資養窮弊者壱拾余人。其所行雖小。有義可襃。仍授位一階。自今已後。若有如此色者。所司検察。録実申官。其一年之内。弐拾人已上加位一階。五十人已上加位二階。但正六位上不在此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四月辛未【戊辰朔四】》○夏四月辛未。美作国飢。淡路国疫。並賑給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四月戊寅【十一】》○戊寅。以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土作為文部大輔。従五位上布勢朝臣人主P4085為上総守。正五位上石川朝臣人成為武蔵守。従五位上田中朝臣多太麻呂為陸奥守。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広足為但馬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四月癸未【十六】》○癸未。遣使、奉幣帛於畿内群神。旱也。」阿波。讃岐。伊予三国飢。並賑給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五月庚子【丁酉朔四】》○五月庚子。正三位粟田女王薨。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六月乙亥【丁卯朔九】》○六月乙亥。従三位授刀督兼伊賀近江按察使藤原朝臣御楯薨。平城朝贈正一位太政大臣房前之第六子也。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七月辛丑【丙申朔六】》○秋七月辛丑。授刀少志従八位上弓削連浄人賜姓弓削宿禰。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七月丁未【十二】》○丁未。先是。従二位文室真人浄三等奏曰。伏奉去年十二月十日勅。紀寺奴益人等訴云。紀袁祁臣之女粳売。嫁本国氷高評人内原直牟羅。生児身売。狛売二人。蒙急、則臣処分、居住寺家。造工等食。後至庚寅編戸之歳。三綱校数、名為奴婢。因斯、久時告愬。分雪無由。空歴多年。于今屈滞。幸属天朝照臨宇内。披陳欝結。伏望、正名者。為賤為良。有因有果。浮沈任理。其報必応。宜存此情。子細推勘浮沈所適。剖判申聞者。謹奉厳勅捜古記文。有僧綱所庚午籍。書寺賤名。中有奴太者并女粳売及粳売児身売・狛売。就中、異腹奴婢皆顕入由。太者并児入由不見。或曰。戸令曰。凡戸籍恒留五比。其遠年者依P4086次除。但近江大津宮庚午年籍不除。蓋為氏姓之根本。遏姦欺之乱真歟。拠此而言。猶為寺賤。或曰。賞疑従重。刑疑従軽。典冊明文。何其不取。因斯覆審。或可従浮。双疑聳立。各自争長。浄三等庸愚。心迷孰是。軽陳管見。伏聴天裁。奉勅。依後判。於是、益麻呂等十二人賜姓紀朝臣。真玉女等五十九人内原直。即以益麻呂為戸頭。編附京戸。而紀朝臣伊保等。猶疑非勅。至是。召御史大夫従二位文室真人浄三。参議仁部卿従四位下藤原恵美朝臣朝猟。入於禁内。高野
天皇口勅曰。前者。卿等勘定而奏。依庚午籍勘者可従沈。是一理也。又検紀寺遠年資財帳。異腹奴婢皆顕入由。粳売一腹不見入由。拠此而言。或可従浮。是亦一理也。罪疑就軽。先聖所伝。是以。従軽之状。報宣已訖。而紀朝臣等猶疑非勅。不肯信受。故今、召御史大夫文室真人、面告其旨。復召朝猟。副令相聴。」大学大允従六位上殖栗占連咋麻呂、訴請除占字。許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七月戊申【十三】》○戊申。遣使宣詔。放紀寺奴益人等七十六人従良。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七月己酉【十四】》○己酉。伊与国周敷郡人多治比連真国等十人、賜姓周敷連。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七月壬子【十七】》○壬子。罷東海道節度使。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七月甲寅【十九】》○甲寅。新羅使大奈麻金才伯等九十一人、到着P4087大宰博多津。遣右少弁従五位下紀朝臣牛養。授刀大尉外従五位下粟田朝臣道麻呂等。問其由緒。金才伯等言曰。唐国勅使韓朝彩、自渤海来云。送日本国僧戒融。令達本郷已畢。若平安帰郷者。当有報信。而至于今日。寂無来音。宜差此使、其消息欲奏天子。仍齎執事牒。参大宰府。其朝彩者。上道在於新羅西津。本国謝恩使蘇判金容為取大宰報牒寄附朝彩。在京未発。問曰。比来彼国投化百姓言。本国発兵警備。是疑、日本国之来問罪也。其事虚実如何。対曰。唐国擾乱。海賊寔繁。是以徴発甲兵。防守縁辺。乃是国家之設。事既不虚。及其帰日。大宰府報牒新羅執事曰。検案内。被乾政官符称。得大宰府解称。得新羅国牒称、依韓内常侍請欲知僧戒融達不。府具状申上者。以去年十月。従高麗国。還帰聖朝。府宜承知即令報知。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八月戊辰【丙寅朔三】》○八月戊辰。節部省北行東第二双倉災。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八月己巳【四】》○己巳。以中納言従三位氷上真人塩焼為兼文部卿。従五位下中臣朝臣鷹主為武部少輔。従五位下橘宿禰綿裳為上野員外介。外従五位下村国連子老為能登守。従五位下淡海真人三船為美作守。営城監従四位下佐伯宿禰今毛人P4088為兼肥前守。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八月甲戌【九】》○甲戌。賜救節部省火雑色已上糸綿有差。」山陽・南海二道諸国旱疫。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八月丙子【十一】》○丙子。石見国疫。賑給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八月己卯【十四】》○己卯。遣使、築池於大和。河内。山背。近江。丹波。播磨。譛岐等国。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八月辛巳【十六】》○辛巳。多〓嶋飢。賑給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九月丙申【乙未朔二】》○九月丙申。以太師正一位藤原恵美朝臣押勝。為都督使。四畿内。三関。近江。丹波。播磨等国習兵事使。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九月戊戌【四】》○戊戌。御史大夫従二位文室真人浄三致仕。詔報曰。今聞。汝卿、一昨拝朝帰家。乃知。年満懸車。依礼致仕。窃思此事。憂喜交懐。一喜功遂身退能守善道。一憂気衰力弱返就田家。古人云。知止不殆。知足不辱。卿之謂也。丹懇難違。依其所請。仍賜几杖并新銭十万文。将以弘益勝流、広励浮俗。因書遣意、指不多云。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九月乙巳【十一】》○乙巳。太師藤原恵美朝臣押勝逆謀頗泄。高野天皇、遣少納言山村王。収中宮院鈴・印。押勝聞之。令其男訓儒麻呂等邀而奪之。天皇遣授刀少尉坂上苅田麻呂。将曹牡鹿嶋足等。射而殺之。押勝又遣中衛将監矢田部老。被甲騎馬。且劫詔使。授刀紀船守亦射殺之。勅曰。太師正一位藤原恵美朝臣押勝并子孫。起兵作逆。仍解免官位。并除藤原姓字已畢。其職分・功封等雑物。宜悉収之。即遣使、固守三関。」P4089授従三位藤原朝臣永手正三位。正四位下吉備朝臣真備従三位。正五位下藤原朝臣縄麻呂従四位下。正七位上大津連大浦従四位上。従七位上牡鹿連嶋足。正六位上坂上忌寸苅田麻呂。外従五位下粟田朝臣道麻呂。従六位下中臣伊勢連老人。従八位上弓削宿禰浄人。外従五位下高丘連比良麻呂。正五位上日下部宿禰子麻呂並従四位下。従七位下紀朝臣船守従五位下。正七位上民忌寸総麻呂外従五位下。」弓削宿禰浄人賜姓弓削御浄朝臣。中臣伊勢連老人中臣伊勢朝臣。大津連大浦大津宿禰。牡鹿連嶋足牡鹿宿禰。坂上忌寸苅田麻呂坂上大忌寸。是夜。押勝走近江。官軍追討。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九月丙午【十二】》○丙午。高野天皇勅。今聞。逆臣恵美仲麻呂。盗取官印逃去者。忝為人臣。飽承厚寵。寵極禍満。自溺深刑。仍復劫略愚民。欲為僥倖。若有勇士。自能謀計。急為剪除者。即当重賞。又北陸道諸国、不須承用太政官印。」又勅。前大納言文室真人浄三。先縁致仕。職分等雑物減半者。宜改先勅。依旧全賜之。」従三位諱。藤原朝臣真楯並授正三位。従四位上中臣朝臣清麻呂正四位下。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宿奈麻呂。P4090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楓麻呂。正五位下田中朝臣多太麻呂並従四位下。従五位下淡海真人三船正五位上。従五位下豊野真人尾張正五位下。正六位上佐伯宿禰三野従五位上。正六位上佐伯宿禰国益。佐伯宿禰伊多治。田口朝臣牛養。大野朝臣真本。正六位下平群朝臣虫麻呂。従六位下下毛野朝臣足麻呂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刑部息麻呂外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九月丁未【十三】》○丁未。授無位真立王従五位下。従四位上石川朝臣豊成正四位下。従五位下安倍朝臣息道正五位上。従五位下津連秋主。正六位上石川朝臣垣守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船連腰佩。社吉志酒人並外従五位下。」遣正親正従五位下荻田王。少主鈴中臣朝臣竹成。神部鴨田連嶋人。奉幣帛於伊勢太神宮。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九月戊申【十四】》○戊申。以大宰員外帥正二位藤原朝臣豊成。復為右大臣。賜帯刀〓人。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九月辛亥【十七】》○辛亥。以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継縄為越前守。授正六位上佐伯宿禰助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九月壬子【十八】》○壬子。軍士石村村主石楯斬押勝、伝首京師。押勝者。近江朝内大臣藤原朝臣鎌足曾孫。平城朝贈太政大臣武智麻呂之第二子也。率性聡敏。略渉書記。従大納言阿倍少麻呂。学算、P4091尤精其術。自内舍人遷大学少允。天平六年。授従五位下。歴任通顕。勝宝元年。至正三位大納言兼紫微令中衛大将。軍樞機之政、独出掌握。由是、豪宗右族皆妬其勢。宝字元年。橘奈良麻呂等謀欲除之。事渉廃立。反為所滅。其年、任紫微内相。二年、拝大保。優勅、加姓中恵美二字。名曰押勝。賜功封三千戸。田一百町。特聴鋳銭。挙稲。及用恵美家印。四年、転太師。其男正四位上真光。従四位下訓儒麻呂。朝猟並為参議。従五位上小湯麻呂。従五位下薩雄。辛加知。執棹、皆任衛府・関国司。其余顕要之官、莫不姻戚。独擅権威。猜防日甚。時道鏡常侍禁掖。甚被寵愛。押勝患之、懐不自安。乃諷高野天皇。為都督使。掌兵自衛。准拠諸国試兵之法。管内兵士毎国廿人。五日為番。集都督衛。簡閲武芸。奏聞畢後。私益其数。用太政官印而行下之。大外記高丘比良麻呂、懼禍及己。密奏其事。及収中宮院鈴・印。遂起兵反。其夜。相招党与。遁自宇治。奔拠近江。山背守日下部子麻呂。衛門少尉
佐伯伊多智等。直取田原道。先至近江。焼勢多橋。押勝、見之失色。即便走高嶋郡。而宿前少領角家足之宅。是夜、有星。落于押勝臥屋之上。其大如甕。P4092伊多智等、馳到越前国。斬守辛加知。押勝不知、而偽立塩焼。為今帝。真光・朝猟等、皆為三品。余各有差。遣精兵数十、而入愛発関。授刀物部広成等拒而却之。押勝進退失拠。即乗船向浅井郡塩津。忽有逆風。船欲漂没。於是、更取山道。直指愛発。伊多智等拒之。八九人中箭而亡。押勝即又還。到高嶋郡三尾埼。与佐伯三野。大野真本等。相戦、従午及申。官軍疲頓。于時。従五位下藤原朝臣蔵下麻呂将兵忽至。真光引衆而退。三野等乗之。殺傷稍多。押勝遥望衆敗。乗船而亡。諸将水陸両道攻之。押勝阻勝野鬼江。尽鋭拒戦。官軍攻撃之。押勝衆潰。独与妻子三四人乗船浮江。石楯獲而斬之。及其妻子従党卅四人。皆斬之於江頭。独第六子刷雄、以少修禅行。免其死而流隠岐国。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九月甲寅【二十】》○甲寅。美濃少掾正六位上村国連嶋主、坐逆党被誅。是日。討賊将軍従五位下藤原朝臣蔵下麻呂等凱旋献捷。詔曰。【S28】逆〈仁〉穢〈岐〉奴仲末呂〈伊〉詐姦〈流〉心〈乎〉以〈天〉兵〈乎〉発朝庭〈乎〉傾動〈武止之天〉鈴・印〈乎〉奪、復皇位〈乎〉掠〈天〉、先〈仁〉捨岐良〈比〉賜〈天之〉道祖〈我〉兄塩焼〈乎〉皇位〈仁方〉定〈止〉云〈天〉、官印〈乎〉押〈天〉天下〈乃〉諸国〈仁〉書〈乎〉散〈天〉告知〈之米〉。復云〈久〉、今〈乃〉勅〈乎〉承用〈与〉。先〈仁〉P4093詐〈天〉勅〈止〉称〈天〉在事〈乎〉承用〈流己止〉不得〈止〉云〈天〉。諸人〈乃〉心〈乎〉惑乱。三関〈仁〉使〈乎〉遣〈天〉窃〈仁〉関〈乎〉閉一二〈乃〉国〈仁〉軍丁〈乎〉乞兵発〈之武〉。此〈乎〉見〈流仁〉仲末呂〈可〉心〈乃〉逆〈仁〉悪状〈方〉知〈奴〉。然先〈仁〉之〈我〉奏〈之〉事〈方〉毎事〈仁〉姦〈美〉〓〈天〉在〈家利〉。此〈乎〉念〈方〉唯己独〈乃未〉朝庭〈乃〉勢力〈乎〉得〈天〉賞罰事〈乎〉一〈仁〉己〈可〉欲〈未仁未仁〉行〈止〉念〈天〉兄豊成朝臣〈乎〉詐〈天〉讒〈治〉奏賜〈流爾〉依〈天〉位〈乎〉退〈多末比天〉是〈乃〉年〈乃〉年己呂
在〈都〉。然今〈方〉明〈仁〉仲末呂〈可〉詐〈仁〉在〈家利止〉知〈天〉本〈乃〉大臣〈乃〉位〈仁〉仕奉〈之武流〉事〈乎〉諸聞食〈止〉宣。」復勅〈久〉。悪〈久〉姦〈岐〉奴〈乃〉政〈乃〉柄〈乎〉執〈天〉奏〈多末不〉事〈乎〉以〈天〉諸氏氏人等〈乎毛〉進都可方〈須己止〉理〈乃〉如〈毛〉不在〈阿利都〉。是以〈天〉、今〈与利〉後〈方〉仕奉〈良武〉相〈乃末仁末仁〉進用賜〈武〉。然之〈我〉奏〈之久〉、此禅師〈乃〉昼夜朝庭〈乎〉護仕奉〈乎〉見〈流仁〉、先祖〈之〉大臣〈止之天〉仕奉〈之〉位名〈乎〉継〈止〉念〈天〉在人〈奈利止〉云〈天〉退賜〈止〉奏〈之可止毛〉、此禅師〈乃〉行〈乎〉見〈爾〉至〈天〉浄〈久〉。仏〈乃〉御法〈乎〉継隆〈武止〉念行〈末之〉朕〈乎毛〉導護〈末須〉己師〈乎夜〉多夜須〈久〉退〈末都良武止〉念〈天〉在〈都〉。然朕〈方〉髪〈乎〉曾利〈天〉仏〈乃〉御袈裟〈乎〉服〈天〉在〈止毛〉、国家〈乃〉政〈乎〉不行〈阿流己止〉不得。仏〈毛〉経〈仁〉勅〈久〉、国王〈伊〉、P4094王位〈仁〉坐時〈方〉菩薩〈乃〉浄戒〈乎〉受〈与止〉勅〈天〉在。此〈仁〉依〈天〉念〈倍方〉出家〈天毛〉政〈乎〉行〈仁〉豈障〈倍岐〉物〈仁方〉不在。故是以〈天〉、
帝〈乃〉出家〈之天〉伊未〈須〉世〈仁方〉、出家〈之天〉在大臣〈毛〉在〈倍之止〉念〈天〉楽〈末須〉位〈仁方〉阿良禰〈止毛〉此道鏡禅師〈乎〉大臣禅師〈止〉位〈方〉授〈末都流〉事〈乎〉諸聞食〈止〉宣。」復勅〈久〉、天下〈乃〉人誰〈曾〉君〈乃〉臣〈仁〉不在〈安良武〉。心浄〈久之天〉仕奉〈良武〉、此〈之〉実〈能〉朕臣〈仁方〉在〈武〉。夫人〈止之天〉己〈我〉先祖〈乃〉名〈乎〉興継比呂〈米武止〉不念〈阿流方〉不在。是以〈天〉明〈久〉浄〈岐〉心以〈天〉仕奉〈乎方〉氏氏門〈方〉絶〈多末方須〉治賜〈止〉勅御命〈乎〉、諸聞食〈止〉勅。又宣〈久〉。仕奉状〈爾〉随〈天〉冠位阿気賜治賜〈久止〉宣。」又勅。以道鏡禅師。為大臣禅師。所司宜知此状。職分封戸准大臣施行。」授正二位藤原朝臣豊成従一位。従四位上和気王。正五位下山村王並従三位。従五位上藤原朝臣浜足。津連秋主並正五位下。正四位下池上女王。正五位上藤原朝臣百能並従三位。無位藤原朝臣玄信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九月乙卯【廿一】》○乙卯。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蔵下麻呂従三位。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九月丙辰【廿二】》○丙辰。勅。逆人仲麻呂執政。奏改官名。宜復旧焉。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九月丁巳【廿三】》○丁巳。従五位上稲蜂間連仲村女。従八位下醜麻呂等二人賜姓宿禰。内舍人正七位下県犬養P4095宿禰内麻呂等十五人県犬養大宿禰。」正六位上阿倍朝臣浄目。美和真人土生並授従五位下。従五位下吉備朝臣由利。従五位上稲蜂間宿禰仲村女並授正五位上。」以従五位下阿倍朝臣浄目為越前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九月己未【廿五】》○己未。以正四位上文室真人大市為民部卿。従四位下藤原朝臣魚名為宮内卿。従四位上大津宿禰大浦為左兵衛佐。従五位下平群朝臣虫麻呂為能登守。外従五位下船連腰佩為越後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九月庚申【廿六】》○庚申。授正六位上上毛野公石瀧外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九月壬戌【廿八】》○壬戌。勅曰。今月廿八日、覧大臣禅師譲位表。具知来意。唯守沖虚。確陳退譲。然欲隆仏教。無高位則不得服衆。勧獎緇徒。非顕栄。則難令速進。今施此位者。豈煩禅師以俗務哉。宜昭斯意。即断来表。所司一依前勅施行。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九月癸亥【廿九】》○癸亥。勅。逆賊恵美仲麻呂。為性凶悖。威福日久。然猶含容冀其自悛。而寵極勢凌。遂窺非望。乃以今月十一日。起兵作逆。掠奪鈴・印。窃立氷上塩焼為今皇。造偽乾政官符。発兵三関諸国。奔拠近江国。亡入越前関。官軍賁赫。分道追討。同月十八日。既斬仲麻呂并子孫。同悪相従氷上塩焼。恵美巨勢麻呂。仲石伴。石川氏人。大伴古薩。阿倍小路等。P4096剪除逆賊。天人同慶。宜布告遐邇。咸令聞知。」又勅曰。逆臣仲麻呂、奏右大臣藤原朝臣豊成不忠。故即左降。今既知讒詐。復其官位。宜先日所下勅書・官符等類悉皆焼却。是日。充八幡大神戸廿五煙。」以陸奥守従四位下田中朝臣多太麻呂為兼鎮守将軍。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月乙丑【甲子朔二】》○冬十月乙丑。廃放鷹司、置放生司。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月丙寅【三】》○丙寅。授従四位下藤原朝臣宿奈麻呂正四位上。従五位上石上朝臣宅嗣正五位上。」以正五位上石上朝臣宅嗣為常陸守。従五位下三川王為信濃守。従五位上佐伯宿禰美濃麻呂為出羽員外守。正四位上藤原朝臣宿奈麻呂為大宰帥。従五位下P4097采女朝臣浄庭為少弐。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月己巳【六】》○己巳。以従四位下藤原朝臣楓麻呂為美濃守。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月庚午【七】》○庚午。詔、加賜親王・大臣之胤。及預討逆徒諸氏人等位階。無位諱〈今上。〉矢口王。三関王。大宅王。若江王。当麻王。坂上王並授従五位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浜足従四位下。従五位上県犬養宿禰古麻呂。小野朝臣竹良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佐伯宿禰伊太智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葛井連立足。漆部直伊波。正六位上守山真人綿麻呂。海上真人浄水。岸田朝臣継手。大伴宿禰形見。八多朝臣百嶋。宇治真人宇治麻呂。忌部宿禰比良夫。三野真人馬甘。安曇宿禰三国。紀朝臣鯖麻呂。久米朝臣子虫。百済朝臣益人。山田三井宿禰広人。笠朝臣道引。佐伯宿禰久良麻呂。巨勢朝臣津麻呂。多治比真人小耳。高向朝臣家主。中臣朝臣常。佐伯宿禰真守。阿倍朝臣浄成。賀茂朝臣大川。石上朝臣家成。紀朝臣広庭。豊野真人奄智。文室真人水通。国見真人阿曇。藤原朝臣乙縄。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石川朝臣永年。若桜部朝臣上麻呂。弓削宿禰薩摩。当麻真人得足。阿倍朝臣東人。従六位上雀部朝巨道奥。大伴宿禰浄麻呂。従六位下賀茂朝臣田守。P4098従七位下佐伯宿禰家継。大初位下石村村主石楯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張禄満。漆部宿禰道麻呂。道守臣多祁留。土師宿禰樽。弓削連耳高。田部宿
禰男足。秦忌寸智麻呂。靭負宿禰嶋麻呂。内蔵忌寸若人。美努連奥麻呂。中臣片岡連五百千麻呂。矢集宿禰大唐。秦忌寸伊波太気。従六位下掃部宿禰広足。正六位上大原連家主。津連真麻呂。尾張宿禰東人。雀部直兄子。丈部直不破麻呂。高志毘登若子麻呂。建部公人上。桑原連足床並外従五位下。正四位上広瀬女王。円方女王。神社女王並従三位。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月辛未【八】》○辛未。授従五位下高橋朝臣広人従五位上。従六位上百済王武鏡従五位下。外従五位下日置造蓑麻呂外正五位下。無位弓削宿禰美努久女。乙美努久女。刀自女並従五位下。」中務少丞正六位上大原真人都良麻呂賜姓浄原真人。名浄貞。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月壬申【九】》○壬申。高野天皇遣兵部卿和気王。左兵衛督山村王。外衛大将百済王敬福等。率兵数百囲中宮院。時帝遽而未及衣履。使者促之。数輩侍衛奔散、無人可従。僅与母家三両人。歩到図書寮西北之地。山村王宣詔曰。【S29】挂〈末久毛〉畏朕〈我〉天先帝〈乃〉御命以〈天〉朕〈仁〉勅〈之久〉、P4099天下〈方〉朕子伊末之〈仁〉授給。事〈乎之〉云〈方〉、王〈乎〉奴〈止〉成〈止毛〉、奴〈乎〉王〈止〉云〈止毛〉、汝〈乃〉為〈牟末仁末爾〉。仮令後〈仁〉帝〈止〉立〈天〉在人〈伊〉、立〈乃〉後〈爾〉汝〈乃多米仁〉無礼〈之弖〉不従奈売〈久〉在〈牟〉人〈乎方〉帝〈乃〉位〈仁〉置〈許止方〉不得。又君臣〈乃〉理〈仁〉従〈天〉、貞〈久〉浄〈岐〉心〈乎〉以〈天〉助奉侍〈牟之〉帝〈止〉在〈己止方〉得〈止〉勅〈岐〉。可久在御命〈乎〉朕又一二〈乃〉竪子等〈止〉侍〈天〉聞食〈天〉在。然今帝〈止之天〉侍人〈乎〉此年己呂見〈仁〉其位〈仁毛〉不堪。是〈乃味仁〉不在。今聞〈仁〉、仲麻呂〈止〉同心〈之天〉窃朕〈乎〉掃〈止〉謀〈家利〉。又窃六千〈乃〉兵〈乎〉発〈之〉等等乃〈比〉、又七人〈乃味之天〉関〈仁〉入〈牟止毛〉謀〈家利〉。精兵〈乎之
天〉押〈之非天〉壊乱〈天〉、罰滅〈止〉云〈家利〉。故是以、帝位〈乎方〉退賜〈天〉、親王〈乃〉位賜〈天〉淡路国〈乃〉公〈止〉退賜〈止〉勅御命〈乎〉聞食〈止〉宣。事畢。将公及其母。到小子門。庸道路鞍馬騎之。右兵衛督藤原朝臣蔵下麻呂。衛送配所。幽于一院。勅曰。以淡路国賜大炊親王。国内所有官物調庸等類。任其所用。但出挙官稲、一依常例。」又詔曰。【S30】船親王〈波〉九月五日〈爾〉仲麻呂〈止〉二人謀〈家良久〉、書作〈弖〉朝庭〈乃〉咎計〈弖〉将進〈等〉謀〈家利〉。又仲麻呂〈何〉家物計〈夫流爾〉書中〈爾〉仲麻呂〈等〉通〈家流〉P4100謀〈乃〉文有。是以親王〈乃〉名〈波〉下〈弖〉諸王〈等〉成〈弖〉隠岐国〈爾〉流賜〈布〉。又池田親王〈波〉此夏馬多集〈天〉事謀〈止〉所聞〈支〉。如是在事阿麻多太比所奏。是以親王〈乃〉名〈波〉下賜〈天〉諸王〈等志弖〉土左国〈爾〉流賜〈布等〉詔大命〈乎〉聞食〈止〉宣。」以正五位上阿倍朝臣息道為摂津大夫。従五位下美和真人土生為亮。従五位下坂本朝臣男足為隠岐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黒麻呂為播磨守。従五位下葛井連立足為介。従五位下佐伯宿禰助為淡路守。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月癸酉【十】》○癸酉。以従五位下紀朝臣佐婆麻呂為和泉守。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月甲戌【十一】》○甲戌。勅曰。天下諸国。不得養鷹狗及鵜以畋猟。又諸国進御贄雑完魚等類悉停。又中男作物。魚完蒜等類悉停。以他物替充。但神戸不在此限。」以従五位下荻田王為丹後守。外従五位下葛井連根主為阿波守。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月丁丑【十四】》○丁丑。詔曰。【S31】諸奉侍上中下〈乃〉人等〈乃〉念〈良末久〉。国〈乃〉鎮〈止方〉皇太子〈乎〉置定〈天之〉心〈毛〉安〈久〉於多比〈仁〉在〈止〉、常人〈乃〉念云所〈仁〉在。然今〈乃〉間此太子〈乎〉定不賜在故〈方〉、人〈乃〉能〈家武止〉念〈天〉定〈流毛〉必能〈之毛〉不在。天〈乃〉不授所〈乎〉得〈天〉在人〈方〉、受〈天毛〉全〈久〉坐物〈仁毛〉不在、後〈仁〉壊。故P4101是以〈天〉念〈方〉、人〈乃〉授〈流爾〉依〈毛〉不得。力〈乎〉以〈天〉競〈倍伎〉物〈仁毛〉不在。猶天〈乃〉由流〈之天〉授〈倍伎〉人〈方〉在〈良牟止〉念〈天〉定不賜〈奴仁己曾阿礼〉。此天津日嗣位〈乎〉朕一〈利〉貪〈天〉後〈乃〉継〈乎〉不定〈止仁方〉不在。今〈之紀乃〉間〈方〉念見定〈牟仁〉天〈乃〉授賜〈方牟〉所〈方〉漸漸現〈奈武止〉念〈天奈毛〉定不賜勅御命〈乎〉、諸聞食〈止〉勅。」復勅〈久〉。人人己比岐比岐此人〈乎〉立〈天〉我功成〈止〉念〈天〉君位〈乎〉謀、窃〈仁〉心〈乎〉通〈天〉人〈乎〉伊佐奈〈比〉須須〈牟己止〉莫。己〈可衣之〉不成事〈乎〉謀〈止曾〉先祖〈乃〉門〈毛〉滅継〈毛〉絶。自今以後〈仁方〉明〈仁〉貞〈
岐〉心〈乎〉以〈天〉可仁可久〈仁止〉念〈佐末多久〉事奈〈久之天〉教賜〈乃末仁末〉奉侍〈止〉勅御命〈乎〉、諸聞食〈止〉勅。」授正六位上丈部路忌寸並倉外従五位下。無位紀朝臣益女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月己卯【十六】》○己卯。勅曰。朕忝臨万邦。軫慮一物。昧旦思治。夕〓兢兢。而賊臣仲麻呂。昏凶狂悖。作逆逋亡。天網高張。咸伏誅戮。朕念、黎庶洗滌旧悪。遷善新美。宜大赦天下。自今月十六日昧爽已前大辟已下。罪無軽重。未発覚。已発覚。未結正。已結正。皆赦除之。但仲麻呂与党及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亦頃年水旱。荐失豊稔。民或飢乏。仍4102以軍興。宜免天下今年租。布告遐邇。知朕意焉。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月癸未【二十】》○癸未。以正五位下藤原朝臣田麻呂為右中弁。正四位下石川朝臣豊成為大蔵卿。右大弁如故。従五位下小野朝臣石根為造宮大輔。従五位下大伴宿禰伯麻呂為左衛士佐。正五位下藤原朝臣田麻呂為外衛中将。右中弁如故。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為伊勢守。正五位下津連秋主為尾張守。従四位下中臣伊勢朝臣老人為参河守。従五位下山田御井宿禰広人為介。従五位上下毛野朝臣多具比為遠江守。従五位下真立王為伊豆守。中衛少将従四位下坂上大忌寸苅田麻呂為兼甲斐守。授刀少将従四位下牡鹿宿禰嶋足為兼相摸守。従五位下文室真人水通為介。衛門督従四位下弓削御浄朝臣浄人為兼上総守。従五位下紀朝臣広庭為介。従五位下上毛野朝臣馬長為上野守。兵部卿従三位和気王為兼丹波守。正四位下高麗朝臣福信為但馬守。式部大輔勅旨員外大輔授刀中将従四位下粟田朝臣道麻呂為兼因幡守。左兵衛佐従四位上大津宿禰大浦為兼美作守。従五位上中臣丸連張弓為伊予守。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月甲申【廿一】》○甲申。勅曰。在京見P4103禁囚徒。大辟已下。悉皆赦除。但逆賊仲麻呂及淡路公。船王。池田王等与党。不在赦限。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月丙戌【廿三】》○丙戌。外従五位下息長丹生真人大国為大和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月丁亥【廿四】》○丁亥。授従六位上葛木宿禰大床外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月己丑【廿六】》○己丑。無位嶋野王。浄上王。大田王。神前王。和王。甲賀王。東方王並授従五位下。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名足従五位上。正六位上賀茂朝臣伊刀理麻呂。紀朝臣古佐美。従八位上池田朝臣真枚並従五位下。従六位上馬毘登国人外従五位下。」以従五位下久米朝臣子虫為伊賀守。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吉男為伊予介。伊予国人大初位下周敷連真国等廿一人、賜姓周敷伊佐世利宿禰。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月壬辰【廿九】》○壬辰。授正五位下百済朝臣足人従四位下。正六位上文室真人真老従五位下。」以正五位下県犬養宿禰古麻呂為中務大輔。従五位下石川朝臣永年為式部少輔。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月辛卯【廿八】》○辛卯。以外従五位下掃守宿禰広足為山背介。従五位下雀部朝臣陸奥為常陸介。従五位下弓削宿禰薩摩為下野員外介。因幡掾外従五位下健部公人上等十五人、賜姓朝臣。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月癸巳【三十】》○癸巳。勅曰。定額及額外散位等。輸続労銭宜停。自今以後。一依令文。是日。詔令東海。東山等4104国貢騎女。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一月戊戌【甲午朔五】》○十一月戊戌。外従五位下益田連縄手。李忌寸元環並授従五位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黒麻呂為山背守。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小耳為伯耆守。従五位下李忌寸元環為出雲員外介。従四位上日下部宿禰子麻呂為播磨守。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一月庚子【七】》○庚子。復祠高鴨神於大和国葛上郡。高鴨神者、法臣円興。其弟中衛将監従五位下賀茂朝臣田守等言。昔大泊瀬天皇、猟于葛城山。時有老夫。毎与天皇相逐争獲。天皇怒之、流其人於土左国。先祖所主之神、化成老夫。爰被放逐。〈今検前記不見此事。〉於是。天皇乃遣田守。迎之令祠本処。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一月癸卯【十】》○癸卯。従五位下難波連奈良為常陸員外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一月乙巳【十二】》○乙巳。授従五位下石上朝臣息継正五位下。罷西海道節度使。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一月己酉【十六】》○己酉。以従五位下百済朝臣益人為P4105周防守。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一月壬子【十九】》○壬子。以従五位下笠朝臣道引為但馬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一月癸丑【二十】》○癸丑。遣使奉幣於近江国名神社。先是。仲麻呂之走拠近江也。朝庭遥望、祷請国神。而莫出境内。即伏其誅。所以賽宿祷也。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一月辛酉【廿八】》○辛酉。勅曰。依令。長上官以六考為限。色別加二考。外散位以十二考成選。因茲、慶雲年中。降恩改限。長上官以四考為限。外散位以十考成選。然頃者。還依令条。於事不穏。宜自今已後、依格立限。便開進仕之途。用慰百官之望。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二月癸亥朔》○十二月癸亥朔。以従五位上石川朝臣名足為備前守。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二月戊辰【六】》○戊辰。授正七位上県犬養大宿禰内麻呂従五位下。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二月乙亥【十三】》○乙亥。大和守正四位上坂上忌寸犬養卒。右衛士大尉外従五位下大国之子也。少以武才見称。聖武皇帝登祚。寵之厚焉。天平八年、授外従五位下。廿年。至従四位下左衛士督。勝宝八歳。聖武皇帝崩。以久沐恩渥。乞守山陵。天皇嘉之。授正四位上。本官如故。九歳。為兼造東大寺長官。特賜食封百戸。宝字元年。任播磨守。尋遷大和守。卒時年八十三。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二月庚寅【廿八】》○庚寅。勅曰。朕以寡徳。君臨万民。善化未宣。刑辟猶衆。宜可大赦天下。自天平宝字八年十二月廿八日昧爽已前大辟已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4106未結正。繋囚・見徒。強窃二盗。咸悉赦之。但八虐。故殺人。常赦所不原者。不在赦限。若入死者。皆減一等。普告遐邇。知朕意焉。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十二月》◎是月。西方有声。似雷非雷。時当大隅・薩摩両国之堺。煙雲晦冥。奔電去来。七日之後乃天晴。於麑嶋信爾村之海。沙石自聚。化成三嶋。炎気露見。有如冶鋳之為。形勢相連望似四阿之屋。為嶋被埋者。民家六十二区。口八十余人。
☆《天平宝字八年(七六四)是年》◎是年。兵旱相仍。米石千銭。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廿五



P4107《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廿六〈起天平神護元年正月、尽十二月。〉
  右大臣従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継縄等奉勅撰」
 高野天皇 称徳天皇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正月癸巳朔》天平神護元年春正月癸巳朔。御南宮前殿受朝。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正月戊戌【六】》○戊戌。大宰大弐従四位上佐伯宿禰毛人。坐逆党、左遷多〓嶋守。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正月己亥【七】》○己亥。改元天平神護。勅曰。朕以眇身。忝承宝祚。無聞徳化。屡見姦曲。又疫癘荐臻。頃年不稔。傷物失所。如納深隍。其賊臣仲麻呂、外戚近臣。先朝所用。得堪委寄。更不猜疑。何期、包蔵禍逆之意。而鴆毒潜行於天下。犯怒人神之心。而怨気感動於上玄。幸頼神霊護国、風雨助軍。不盈旬日。咸伏誅戮。今元悪已除。同帰遷善。洗滌旧穢。与物更新。宜改年号。以天平宝字九年。為天平神護元年。其諸国神祝、宜各加位一階。其従去九月十一日至十八日。職事及諸司番上。六位已下供事者。宜亦各加一階。唯正六位上、依例賜物。其京中年七十P4108已上者、賜階一級。布告遐邇。知朕意焉。又詔曰。【S32】天皇〈何〉大御命〈良麻止〉勅大御命〈乎〉、衆聞食〈止〉勅。仕奉人等中〈爾〉、其仕奉随状治給人〈毛〉在。又御軍〈爾〉仕奉〈礼留爾〉依〈弖〉治給人〈毛〉在。然此多比賜位冠〈方〉、常〈与利方〉異〈仁〉在。可久賜故〈方〉、平〈伎〉時〈仁〉奉侍〈己止方〉誰人〈可〉不奉在侍〈牟〉。如此〈久〉宇治方夜〈伎〉時〈仁〉身命〈乎〉不惜〈之天〉貞〈久〉明〈久〉浄心〈乎〉以〈天〉朝庭〈乎〉護奉侍〈流〉人等〈乎己曾方〉、治賜〈比〉哀賜〈倍伎〉物〈
爾〉在〈止奈毛〉念。故是以、今由久前〈仁毛〉緩怠事無〈之天〉、諸〈能〉劣〈家牟〉人等〈乎毛〉教伊佐奈〈比〉進、常〈与利毛〉益〈須〉益〈須〉勤結〈理〉奉侍〈止之天奈毛〉、冠位上給治給〈久止〉宣御命〈乎〉、諸聞食〈止〉宣。」正四位上文室真人大市。正四位下高麗朝臣福信並授従三位。正五位下久世王正五位上。従五位下船井王従五位上。従四位下藤原朝臣魚名正四位下。正五位上石上朝臣宅嗣従四位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田麻呂。安倍朝臣毛人。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御依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当麻真人広名。中臣丸連張弓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継縄。藤原朝臣黒麻呂。P4109大伴宿禰伯麻呂。佐伯宿禰三方。穂積朝臣小東人。榎井朝臣小祖。小野朝臣小贄。無位調連馬養〈本位従五位下〉。並従五位上。外正五位下日置造蓑麻呂。正六位上佐伯宿禰高岳。多治比真人長野。多治比真人乙麻呂。中臣習宜朝臣山守。下道朝臣色夫多。従六位下大伴宿禰呰麻呂。弓削御清朝臣秋麻呂。弓削宿禰牛養並従五位下。外従五位下大原連家主外正五位下。無位調連牛養外従五位上。〈本位外従五位下〉。外正六位上鳥取部与曾布外正五位下。無位上村主五十公〈律師善栄之父。時年八十四也。〉外従五位上。正六位上若
湯坐宿禰子人。高尾連賀比。千代連玉足。佐佐貴山公人足。長谷部木麻呂。田部宿禰足嶋。佐太忌寸味村。民忌寸古麻呂。鳥取連大分。国覓連高足。文忌寸光庭。美奴連智麻呂。土師宿禰冠。秦忌寸公足。長瀬連広足。維成澗。香山連賀是麻呂。百済安宿公奈登麻呂。金刺舍人八麻呂。正七位上葛井連河守。正六位上檜前舍人直建麻呂。葛井連道依並外従五位下。」正三位諱。従三位和気王。山村王。正三位藤原朝臣永手。藤原朝臣真楯。従三位吉備朝臣真備。藤原朝臣蔵下麻呂。従四位上日下部宿禰P4110子麻呂。従四位下佐伯宿禰伊多智。坂上大忌寸苅田麻呂。牡鹿宿禰嶋足並授勲二等。従四位下藤原朝臣縄麻呂。粟田朝臣道麻呂。弓削御清朝臣浄人並勲三等。正四位下中臣朝臣清麻呂。従四位下藤原朝臣浜足。藤原朝臣楓麻呂。高丘連比良麻呂。正五位下小野朝臣竹良。従五位下石村村主石楯並勲四等。従四位下安倍朝臣弥夫人勲五等。従五位下坂上王。正五位上阿倍朝臣息道。正五位下津連秋主。従五位上石川朝臣垣守。従五位下漆部直伊波。外従五位下金刺舍人八麻呂。従六位上藤野別真人清麻呂並勲六等。」無位桜井女王。浄原女王。高向女王。小垂水女王。高岡女王並授従五位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乙刀自。竹宿禰乙女
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当麻真人比礼。大野朝臣仲智。安倍朝臣都与利。多可連浄日。熊野直広浜。従五位下古仁虫名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奈保正五位下。従五位下錦部連河内。大神朝臣伊毛。忌部毘登隅。橘宿禰真束。県犬養大宿禰姉女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上葦屋村主刀自女。長谷部公真子。壬生連子家主女。従七位下藤野別真人虫女。無位P4111藤原朝臣伊久治。正六位下息長真人広庭。巨勢朝臣魚女。従六位下大宅朝臣宅女。正七位上三始朝臣奴可女。正六位上李小娘。無位巨勢朝臣宮人。無位私朝臣長女。従六位下若桜部朝臣伊毛並従五位下。正七位上丈部細目。従六位下久須原部連浄日。従七位下山田御井宿禰公足。従六位下私家原。草鹿酒人宿禰水女。桑原毘登宅持。水海連浄成。従七位上許平等。賀陽臣小玉女。桑原連嶋主。従七位下田辺公吉女並外従五位下。」授従三位池上女王勲二等。従五位上紀朝臣益女勲三等。従四位下竹宿禰乙女。正五位上吉備朝臣由利。稲蜂間宿禰仲村女。大野朝臣仲智。安倍朝臣都与利。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玄信並勲四等。従五位下壬生直小家主女勲五等。従五位下藤野別真人広虫女。巨勢朝臣魚女。外従五位下賀陽臣小玉女。桑原連嶋主。草鹿酒人宿禰水女。田辺公吉女勲六等。
是日。宴於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正月庚子【八】》○庚子。勅、復官軍所経近江国高嶋郡調庸二年。滋賀・浅井二郡各一年。並以没官物、量加賑恤。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二月癸亥【壬戌朔二】》○二月癸亥。授従四位下弓削御浄朝臣浄人従四位上。正六位上吉弥侯根麻呂P4112外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二月甲子【三】》○甲子。大和国添下郡人左大舍人大初位下県主石前賜姓添県主。」改授刀衛為近衛府。其官員。大将一人為正三位官。中将一人為従四位下官。少将一人為正五位下官。将監四人為従六位上官。将曹四人為従七位下官。又定外衛府官員。大将一人為従四位上官。中将一人為正五位上官。少将一人為従五位上官。将監四人為従六位上官。将曹四人為従七位下官。又始置内厩寮。頭一人為従五位上官。助一人為正六位下官。大允一人為正七位下官。少允一人為従七位上官。大属一人為従八位上官。少属一人為従八位下官。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二月乙丑【四】》○乙丑。和泉。山背。石見。美作。紀伊。讃岐。淡路。壱岐。多〓等国飢。並加賑恤。是日。賜与賊相戦、及宿衛内裏檜前忌寸二百卅六人。守衛北門秦忌寸卅一人。爵人一級。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二月丙寅【五】》○丙寅。以従四位下牡鹿宿禰嶋足為近衛員外中将。従五位下弓削宿禰牛養為少将。正五位上藤原朝臣田麻呂為外衛大将。従五位下豊野真人篠原為中将。従五位上佐伯宿禰三野為右衛士佐。大宰少弐従五位下紀朝臣広純左遷薩摩守。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二月己巳【八】》○己巳。以従三位藤原朝臣蔵下麻呂P4113為近衛大将。従四位下石上朝臣宅嗣為中衛中将。常陸守如故。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黒麻呂為左兵衛佐。従五位下弓削御浄朝臣秋麻呂為右兵衛佐。正五位上阿倍朝臣息道為左衛士督。従五位上小野朝臣小贄為右衛士督。外従五位下葛井連河守為少尉。従三位山村王為大和守。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二月辛未【十】》○辛未。摂津職嶋下郡人右大舍人采女臣家麻呂。采女司采部采女臣家足等四人賜姓朝臣。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二月乙亥【十四】》○乙亥。勅淡路国守従五位下佐伯宿禰助。風聞。配流彼国罪人。稍致逃亡。事如有実。何以不奏。汝簡朕心。往監於彼。事之動静。必須早奏。又聞。諸人等詐称商人。多向彼部。国司不察。遂以成群。自今以後。一切禁断。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二月丙子【十五】》○丙子。相摸。下野。伊予。隠伎等国飢。賑給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二月辛巳【二十】》○辛巳。授従六位下津守宿禰真前外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二月庚寅【廿九】》○庚寅。左右京籾各二千斛。糶於東西市。籾斗百銭。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二月辛卯【三十】》○辛卯。安房国平群郡人壬生美与曾。広主二人、賜姓平群壬生朝臣。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二月是月》◎是月。京師米貴。令西海道諸国恣漕私米。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三月癸巳【壬辰朔二】》○三月癸巳。勅。比年遭旱。歳穀不登。朕念於茲。情甚愍惻。其去年不熟之国。今年得稔。始須徴納。若有今年又不熟者。至於秋時待勅処分。其備前。P4114備中。備後三国。多年亢旱。荒弊尤深。因茲、所負正税、不得進納。宜天平宝字八年以前官稲未納咸悉免之。」伯耆国飢。賑給之。」近江国坂田郡人粟田臣乙瀬。真瀬。斐太人。池守等四人、賜姓朝臣。左京人散位大初位下尾張須受岐。周防国佐波郡人尾張豊国等二人尾張益城宿禰。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三月乙未【四】》○乙未。参河。下総。常陸。上野。下野等五国旱。詔、復今年調庸十分之七八。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三月丙申【五】》○丙申。勅。今聞。墾田、縁天平十六年格。自今以後。任為私財。無論三世一身。咸悉永年莫取。由是。天下諸人、競為墾田。勢力之家、駆役百姓。貧窮百姓、無暇自存。自今以後。一切禁断。勿令加墾。但寺先来定地、開墾之次、不在禁限。又当土百姓一二町者、亦宜許之。又詔。王臣之中、執心貞浄者。私家之内、不可貯兵器。其所有者、皆以進官。」又伊勢。美濃。越前者。是守関之国也。宜其関国百姓及余国有力之人。不可以充王臣資人。如有違犯。国司・資人、同科違勅之罪。」復詔曰。【S33】天下政〈方〉、君〈乃〉勅〈仁〉在〈乎〉、己〈可〉心〈乃〉比岐比岐、太子〈乎〉立〈止〉念〈天〉功〈乎〉欲〈須流〉物〈仁方〉不在。然此位〈方〉、天地〈乃〉置賜〈比〉授賜〈布〉位〈仁〉在。故是以、朕〈毛〉天地〈乃〉明〈伎〉奇〈伎〉徴〈乃〉授賜人〈方〉出P4115〈奈牟止〉念〈天〉在。猶今〈乃〉間〈方〉、明〈仁〉浄〈岐〉心〈乎〉以〈天〉、人〈仁毛〉伊佐奈〈方礼須〉、人〈乎毛〉止毛奈〈方須之天〉於乃〈毛〉於乃〈毛〉貞〈仁〉能〈久〉浄〈伎〉心〈乎〉以〈天〉奉仕〈止〉詔〈己止乎〉、諸聞食〈倍止〉詔。復有人〈方〉、淡路〈仁〉侍坐〈須〉人
〈乎〉率来〈天〉、佐良〈仁〉帝〈止〉立〈天〉天下〈乎〉治〈之米無等〉念〈天〉在人〈毛〉在〈良之止奈毛〉念。然其人〈方〉、天地〈乃〉宇倍奈〈弥〉由流〈之天〉授賜〈流〉人〈仁毛〉不在。何〈乎〉以〈天可〉知〈止奈良方〉、志愚〈仁〉、心不善〈之天〉天下〈乎〉治〈仁〉不足。然〈乃味仁〉不在。逆悪〈伎〉仲末呂〈止〉同心〈之天〉朝廷〈乎〉動〈之〉傾〈無止〉謀〈天〉在人〈仁〉在。何〈曾〉此人〈乎〉復立〈無止〉念〈無〉。自今以後〈仁方〉如此〈久〉念〈天〉謀〈己止〉止〈止〉詔大命〈乎〉聞食〈倍止〉宣。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三月庚子【九】》○庚子。伊賀。出雲国飢。賑給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三月辛丑【十】》○辛丑。賜従三位和気王功田五十町。従四位上大津宿禰大浦十五町。」左右京飢。賑給之。」大宰大弐従四位下佐伯宿禰今毛人為築怡土城専知官。少弐従五位下采女朝臣浄庭為修理水城専知官。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三月甲辰【十三】》○甲辰。備前国藤野郡人正六位下藤野別真人広虫女。右兵衛少尉従六位上藤野別真人清麻呂等三人、賜姓吉備藤野和気真人。藤野郡大領藤野別公子麻呂等P4116十二人吉備藤野別宿禰。近衛従八位下別公薗守等九人吉備石成別宿禰。」上野国飢。賑給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三月丁未【十六】》○丁未。授従六位下多朝臣犬養従五位下。」尾張。参河。播磨。石見。紀伊。阿波等国飢。賑給之。」越前国足羽郡人従五位下益田縄手賜姓益田連。外従五位下吉弥侯根麻呂等四人下毛野公。外従五位下葛木毘登大床等七人葛木宿禰。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四月乙丑【壬戌朔四】》○夏四月乙丑。授従六位上紀朝臣益麻呂従五位下。」美濃。越中。能登等国飢。賑給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四月癸酉【十二】》○癸酉。左京人従七位下手人造石勝賜姓雄儀連。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四月甲戌【十三】》○甲戌。常陸。武蔵二国飢。賑給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四月丙子【十五】》○丙子。右大臣従一位藤原朝臣豊成等上表言。臣等曾祖大織冠内大臣、踏義懐忠。許身奉国。皇朝、藉其不世之勲。錫以無窮之賞。胤子正一位太政大臣。確陳丹誠。抗表固辞。天朝、即割賜二千戸。伝及子孫。臣等以。累世家門、久沐栄寵。豈悟。逆賊仲麻呂、近出臣族。極凶肆逆。若斯之甚。今臣等、既以凶逆之囚族。猶霑忠概之余封。以何面目、叨近殊厚。伏願。奉納先代所賜功封。少塞天下之責。無任兢惶之至。奉表以聞。詔許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四月丁丑【十六】》○丁丑。左右京穀各一千石、糶於東西市。以米価踊貴也。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四月癸未【廿二】》○癸未。P4117駿河国飢。賑給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四月丁亥【廿六】》○丁亥。左京人外衛将監従五位下石村村主石楯等三人。参河国碧海郡人従八位上石村村主押縄等九人。賜姓坂上忌寸。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四月戊子【廿七】》○戊子。丹波国飢饉。賑給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五月丁酉【辛卯朔七】》○五月丁酉。授外従八位上敦賀直嶋麻呂外従五位下。以助官軍也。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五月庚戌【二十】》○庚戌。播磨守従四位上日下部宿禰子麻呂等言。部下賀古郡人外従七位下馬養造人上款云。人上先祖吉備都彦之苗裔。上道臣息長借鎌。於難波高津朝庭。家居播磨国賀古郡印南野焉。其六世之孫牟射志。以能養馬、仕上宮太子、被任馬司。因斯。庚午年造籍之日。誤編馬養造。伏願。取居地之名。賜印南野臣之姓。国司覆審。所申有実。許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五月丙辰【廿六】》○丙辰。左右京籾各一千石、糶於貧民。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六月辛酉朔》○六月辛酉朔。備中国賀陽郡人外従五位下賀陽臣小玉女等十二人、賜姓朝臣。」甲斐国飢。賑給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六月丙寅【六】》○丙寅。左京人大原真人魚福等二人、賜姓波登理真人。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六月戊辰【八】》○戊辰。備後国飢。賑給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六月己巳【九】》○己巳。山背国宇治郡少領外従五位下笠臣気多麻呂賜姓朝臣。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六月庚午【十】》○庚午。左右京籾各一千石。大膳職塩一百石。糶於貧民。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六月癸酉【十三】》○癸酉。勅。天下諸国郡司六位已下及白丁。糶米三百石叙位一階。毎加P4118二百石、進一階叙。其〓[糸+施の旁]六百疋。商糸一千六百斤。調庸綿六千屯。調布一千二百端。商布三千五百段。亦各叙階准上。又令、諸司六位已下雑任已上者、糶米二百斛。叙位一階。毎加一百五十石、進一階叙。他物亦准此。皆限七月廿九日。於東西市出売。唯五位以上及正六位上。別奏其名。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七月戊戌【辛卯朔八】》○秋七月戊戌。右京人内匠寮史生正八位上息長連清継賜姓真人。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七月甲辰【十四】》○甲辰。左京人甲斐員外目丸部臣宗人等二人賜姓宿禰。」糶左右京籾三千三百余石於諸司官人。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七月庚戌【二十】》○庚戌。従四位下藤原朝臣楓麻呂為右兵衛督。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八月庚申朔》○八月庚申朔。従三位和気王坐謀反乃誅。詔曰。【S34】今和気〈仁〉勅〈久〉。先〈爾〉奈良麻呂等〈我〉謀反〈乃〉事起〈天〉在〈之〉時〈仁方〉、仲麻呂〈伊〉忠臣〈止之天〉侍〈都〉。然後〈仁〉逆心〈乎〉以〈天〉朝庭〈乎〉動傾〈止之天〉兵〈乎〉備〈流〉時〈仁〉、和気〈伊〉申〈天〉在。此〈爾〉依〈天〉官位〈乎〉昇賜治賜〈都〉。可久〈方阿礼止毛〉仲麻呂〈毛〉和気〈毛〉後〈仁方〉猶逆心以〈天〉在〈家利〉。復己〈毛〉先霊〈仁〉祈願〈幣流〉書〈乎〉見〈流仁〉云〈天〉在〈良久〉、己〈我〉心〈仁〉念求〈流〉事〈乎之〉成給〈天波〉、尊霊〈乃〉子孫〈乃〉遠流〈天〉在〈乎方〉京都〈仁〉召上〈天〉臣〈止〉成〈無止〉云〈利〉。復、己P4119怨男女二人在。此〈乎〉殺賜〈幣止〉云〈天〉在。是書〈乎〉見〈流仁〉謀反〈乃〉心〈阿利止方〉明〈爾〉見〈都〉。是以〈天〉法〈乃末爾末爾〉治賜〈止〉宣。」和気者。一品舍人親王之孫。正三位御原王之子也。勝宝七歳、賜姓岡真人。任因幡掾。宝字三年。追尊舍人親王。曰崇道尽敬皇帝。至是。復属籍、授従四位下。八年、至参議従三位兵部卿。于時、皇統無嗣。未有其人。而紀朝臣益女以巫鬼著。得
幸和気。心挟窺〓。厚賂幣物。参議従四位下近衛員外中将兼勅旨員外大輔式部大輔因幡守粟田朝臣道麻呂。兵部大輔兼美作守従四位上大津宿禰大浦。式部員外少輔従五位下石川朝臣永年等。与和気善。数飲其宅。道麻呂、時与和気密語。而道麻呂佩刀、触門屏折。和気、即遺以装刀。於是。人等心疑。頗泄其事。和気知之。其夜逃竄。索獲於率河社中。流伊豆国。到于山背国相楽郡。絞之埋于狛野。又絞益女於綴喜郡松井村。是日。又下詔曰。【S35】粟田道麻呂・大津大浦・石川長年等〈爾〉勅〈久〉。朕師大臣禅師〈乃〉宣〈久〉。愚痴〈仁〉在奴〈方〉思和久事〈毛〉無〈之天〉、人〈乃〉不当無礼〈止〉見咎〈牟流乎毛〉不知〈之天〉、悪友〈爾〉所引率〈流〉物在。是以此奴等〈毛〉如是〈久〉逆穢心〈乎〉発〈天〉在〈計利止方〉、既P4120明〈仁〉知〈奴〉。由此〈天〉理〈波〉法〈乃末爾末爾〉治給〈倍久〉在。然此遍〈方〉猶道鏡〈伊〉所賜〈天〉彼等〈我〉惑心〈乎方〉教導〈天〉貞〈久〉浄〈伎〉心〈乎〉以〈天〉朝庭〈乃〉御奴〈止〉奉仕〈之米無止〉宣〈爾〉依〈天〉、汝等〈我〉罪〈方〉免給。但官〈方〉解給〈不〉。散位〈止之天〉奉仕〈止〉勅御命〈乎〉、聞食〈倍止〉宣。又勅〈久〉、従今往前
〈爾〉小過〈毛〉在人〈仁〉所率〈流止之〉所聞〈波〉、必法〈乃末爾末仁〉罪〈奈比〉給岐良〈比〉給〈止〉勅御命〈乎〉、聞食〈倍止〉宣。」居十余日。以道麻呂為飛騨員外介。以其怨家従四位下上道朝臣斐太都為守。斐太都到任。即幽道麻呂夫婦於一院。不通往来。積月余日。並死院中。従四位上大津連大浦為日向守。奪其位封。従五位下石川朝臣永年為隠岐員外介。到任数年、自縊而死。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八月壬午【廿三】》○壬午。以正四位下石川朝臣豊成為大宰帥。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八月甲申【廿五】》○甲申。讃岐国人外大初位下日置毘登乙虫献銭百万。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九月壬辰【庚寅朔三】》○九月壬辰。授正四位下石川朝臣豊成従三位。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九月丁酉【八】》○丁酉。更鋳新銭。文曰神功開宝。与前新銭。並行於世。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九月丁未【十八】》○丁未。河内国古市郡人正七位下馬毘登夷人。右京人正八位下馬毘登中成等、賜姓厚見連。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九月戊申【十九】》○戊申。従五位上藤原朝臣是公〈本名黒麻呂〉為左衛士督。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九月庚戌【廿一】》○庚戌。遣使造行宮於大和。河内。P4121和泉等国。以欲幸紀伊国也。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九月癸丑【廿四】》○癸丑。以従二位藤原朝臣永手。正三位吉備朝臣真備為御装束司長官。従四位下高丘連比良麻呂。従五位上豊野真人出雲。大伴宿禰伯麻呂為次官。判官四人。主典四人。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月己未朔》○冬十月己未朔。日有蝕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月庚申【二】》○庚申。遣使固守三関。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月辛未【十三】》○辛未。行幸紀伊国。以正三位諱為御前次第司長官。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乙麻呂為次官。正四位下中臣朝臣清麻呂為御後次第司長官。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為次官。各判官二人。主典二人。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縄麻呂為御前騎兵将軍。正五位上阿陪朝臣毛人為副将軍。従三位百済王敬福為御後騎兵将軍。従五位下大蔵忌寸麻呂為副将軍。各軍監三人。軍曹三人。是日。到大和国高市郡小治田宮。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月壬申【十四】》○壬申。車駕、巡歴大原・長岡。臨明日香川而還。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月癸酉【十五】》○癸酉。過檀山陵。詔陪従百官。悉令下馬。儀衛巻其旗幟。是日。到宇智郡。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月甲戌【十六】》○甲戌。進到紀伊国伊都郡。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月乙亥【十七】》○乙亥。到那賀郡鎌垣行宮。通夜雨墮。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月丙子【十八】》○丙子。天晴。進到玉津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月丁丑【十九】》○丁丑。御南浜望海楼。奏雅楽及雑伎。権置市廛。令陪従及当国百姓等任為交関。散位正八位上民忌寸礒麻呂、P4122献銭百万。稲一万束。授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月己卯【廿一】》○己卯。前名草郡少領榎本連千嶋献稲二万束。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月庚辰【廿二】》○庚辰。淡路公、不勝幽憤。踰垣而逃。守佐伯宿禰助。掾高屋連並木等、率兵邀之。公還明日、薨於院中。」詔曰。紀伊国今年調庸。皆従原免。其名草。海部二郡者。調・庸・田租並免。又行宮側近高年七十以上者賜物。犯死罪以下皆赦除。但十悪及盗人、不在赦限。又国司。国造。郡領及供奉人等。賜爵并物有差。」授守従五位上小野朝臣小贄正五位下。掾正六位上佐伯宿禰国守。散位正六位上大伴宿禰人成並従五位下。騎兵出雲大目正六位上坂上忌寸子老外従五位下。名草郡大領正七位上紀直国栖等五人。賜爵人四級。自余五十三人各有差。叙牟婁采女正正五位上熊野直広浜従四位下。女嬬酒部公家刀自等五人、各有差。是日。従三位広瀬女王薨。二品那我親王之女也。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月癸未【廿五】》○癸未。還到海部郡岸村行宮。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月甲申【廿六】》○甲申。到和泉国日根郡深日行宮。于時、西方暗暝。異常風雨。紀伊国守小野朝臣小贄、従此而還。詔、賜〓[糸+施の旁]卅疋。綿二百屯。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月乙酉【廿七】》○乙酉。到同郡新治行宮。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月丙戌【廿八】》○丙戌。到河内国丹比郡。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月丁亥【廿九】》○丁亥。到弓削行宮。賜五位已上御衣。P4123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月戊子【三十】》○戊子。幸弓削寺礼仏。奏唐・高麗楽於庭。刑部卿従三位百済王敬福等、亦奏本国舞。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閏十月己丑朔》○閏十月己丑朔。捨弓削寺食封二百戸。智識寺五十戸。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閏十月庚寅【二】》○庚寅。詔曰。【S36】今勅〈久〉。太政官〈乃〉大臣〈方〉奉仕〈倍伎〉人〈乃〉侍坐時〈仁方〉、必其官〈乎〉授賜物〈仁〉在。是以、朕師大臣禅師〈能〉朕〈乎〉守〈多比〉助賜〈乎〉見〈礼方〉、内外二種〈乃〉人等〈仁〉置〈天〉其理〈仁〉慈哀〈天〉過無〈久毛〉奉仕〈之米天志可等〉念〈保之米之天〉可多良〈比〉能利〈多布〉言〈乎〉聞〈久仁〉、是〈能〉太政太臣〈乃〉官〈乎〉授〈末都流仁方〉敢〈多比奈牟可等奈毛〉念。故是以、太政大臣禅師〈能〉位〈乎〉授〈末都留止〉勅御命〈乎〉、諸聞食〈止〉宣。復勅〈久〉、是位P4124〈乎〉授〈末都良牟等〉申〈佐方〉必不敢伊奈〈等〉宣〈多方牟止〉念〈之天奈毛〉、不申〈之天〉是〈能〉太政大臣禅師〈乃〉御位授〈末都流等〉勅御命〈乎〉、諸聞食〈等〉宣。」詔文武百官、令拝賀太政大臣禅師。事畢、幸弓削寺礼仏。奏唐・高麗楽。及黒山・企師部舞。施太政大臣禅師綿一千屯。僧綱及百官番上已上。至直丁・担夫、各有差。内竪・衛府特賜新銭。亦有差。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閏十月辛卯【三】》○辛卯。詔。河内。和泉今年之調、皆従原免。其河内国大県・若江二郡。和泉国三郡田租亦免。又行宮側近高年七十已上者賜物。犯死罪已下皆赦除。但十悪及盗不在赦限。又郡司供奉人等、賜爵并物有差。」授守正五位下石上朝臣息嗣正五位上。介正六位上石川朝臣望足従五位下。和泉守従五位下紀朝臣鯖麻呂従五位上。両国軍毅四人各進一階。是日。還到因幡宮。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閏十月甲午【六】》○甲午。正六位上百済王利善。百済王信上。百済王文鏡並授従五位下。従六位上百済王文貞等三人賜、爵人有差。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閏十月乙未【七】》○乙未。授正六位下賀茂朝臣諸雄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閏十月丙申【八】》○丙申。留守百官拝賀太政大臣禅師。賜五位已上綿人卅屯。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閏十月丁酉【九】》○丁酉。騎兵一等二百卅二人賜爵人二級。二等〓八人。三等廿八人一級。並賜P4125綿有差。大和。河内国郡司十四人、賜爵人二級。八十七人一級。其献物人等賜綿有差。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閏十月癸卯【十五】》○癸卯。授正五位上阿倍朝臣毛人従四位下。従五位下大蔵忌寸麻呂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上村主五十公外従五位上。大初位下桑原公足嶋外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閏十月己酉【廿一】》○己酉。停河内国織御服絹戸。造餅戸。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閏十月壬子【廿四】》○壬子。先是。兵庫器仗者。中務監物、与本司相対出納。至是、諸司相知出納。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一月戊午朔》○十一月戊午朔。上野国甘楽郡人中衛物部蜷淵等五人、賜姓物部公。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一月壬戌【五】》○壬戌。遣使修造神社於天下諸国。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一月癸酉【十六】》○癸酉。先是。廃帝、既遷淡路。天皇重臨万機。於是。更行大嘗之事。以美濃国。為由機。越前国為須伎。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一月庚辰【廿三】》○庚辰。詔曰。神祇伯正四位下中臣朝臣清麻呂。其心如名。清慎勤労。累奉神祇官。朕、見之。誠有嘉焉。是以。天皇嘉曰其心如名特授従三位。」又詔曰。【S37】由紀須伎二国守等〈仁〉命〈久〉。汝〈多知方〉、貞〈仁〉明〈伎〉心〈乎〉以〈天〉朝庭〈能〉護〈等之天〉関〈仁〉奉供〈礼方己曾〉、国〈方〉多〈久〉在〈止毛〉美濃〈止〉越前〈止〉御占〈仁〉合〈天〉大嘗〈乃〉政事〈乎〉取以〈天〉奉供〈良之止〉念行〈天奈毛〉位冠賜〈久止〉宣。」授美濃守正五位下小野朝臣竹良従四位下。介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家依従五位下。越前守従五位上藤原P4126朝臣継縄従四位下。介従五位下弓削宿禰牛養従五位上。」又詔曰。【S38】今勅〈久〉。今日〈方〉大新嘗〈乃〉猶良比〈乃〉豊明聞行日〈仁〉在。然此遍〈能〉常〈余利〉別〈仁〉在故〈方〉、朕〈方〉仏〈能〉御弟子〈等之天〉菩薩〈乃〉戒〈乎〉受賜〈天〉在。此〈仁〉依〈天〉上〈都〉方〈波〉三宝〈仁〉供奉。次〈仁方〉天社国社〈乃〉神等〈乎毛〉為夜〈備末都利〉、次〈仁方〉供奉〈留〉親王〈多知〉臣〈多知〉百官〈能〉人等、天下〈能〉人民諸〈乎〉愍賜慈賜〈牟等〉念〈天奈毛〉還〈天〉復天
下〈乎〉治賜。故汝等〈毛〉安〈久〉於多比〈仁〉侍〈天〉、由紀・須伎二国〈乃〉献〈礼留〉黒紀・白紀〈乃〉御酒〈乎〉赤丹〈乃〉保〈仁〉多末倍恵良〈伎〉常〈毛〉賜酒幣〈乃〉物〈乎〉賜〈方利〉以〈天〉退〈止〉為〈天奈毛〉御物賜〈方久止〉宣。」復勅〈久〉、神等〈乎方〉三宝〈余利〉離〈天〉不触物〈曾止奈毛〉人〈能〉念〈天〉在。然経〈乎〉見〈末都礼方〉、仏〈能〉御法〈乎〉護〈末都利〉尊〈末都流方〉諸〈乃〉神〈多知仁〉伊末〈志家利〉。故是以、出家人〈毛〉白衣〈毛〉相雑〈天〉供奉〈仁〉豈障事〈波〉不在〈止〉念〈天奈毛〉、本忌〈之可〉如〈久方〉不忌〈之天〉、此〈乃〉大嘗〈方〉聞行〈止〉宣御命〈乎〉、諸聞食〈止〉宣。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一月辛巳【廿四】》○辛巳。詔曰。【S39】必人〈方〉父〈我〉可多母〈我〉可多〈能〉親在〈天〉成物〈仁〉在。然王〈多知止〉藤原朝臣等〈止方〉朕親〈仁〉在〈我〉故〈仁〉、黒紀・白紀〈乃〉御酒賜御手物賜〈方久止〉宣。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一月甲申【廿七】》○甲申。P4127右大臣従一位藤原朝臣豊成薨。平城朝正一位贈太政大臣武智麻呂之長子也。養老七年。以内舍人兼兵部大丞。神亀元年、授従五位下。任兵部少輔。頻歴顕要。天平十四年。至従三位中務卿兼中衛大将。廿年。自中納言転大納言。感宝元年、拝右大臣。時其弟大納言仲満。執政専権。勢傾大臣。大臣、天資弘厚。時望攸帰。仲満、毎欲中傷。未得其隙。大臣第三子乙縄。平生与橘奈良麻呂相善。由是、奈良麻呂等事覚之日。仲満誣以党逆。左遷日向掾。促令之官。而左降大臣為大宰員外帥。大臣、到難波別業。称病不去。居八歳。仲満謀反伏誅。即日、復本官。薨時年六十二。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二月辛卯【丁亥朔五】》○十二月辛卯。右京人外従五位下馬毘登国人。河内国古市郡人正六位上馬毘登益人等〓四人。賜姓武生連。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二月己亥【十三】》○己亥。授従六位下道嶋宿禰三山外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二月乙巳【十九】》○乙巳。河内国錦部郡人従八位上錦部毘登石次。正八位下錦部毘登大嶋。大初位下錦部毘登真公。錦部毘登高麻呂等廿六人。賜姓錦部連。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五)十二月辛亥【廿五】》○辛亥。外従五位下民忌寸総麻呂為左衛士佐。従五位下漆部直伊波為右兵衛佐。P4128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廿六



P4129《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廿七〈起天平神護二年正月、尽十二月。〉
  右大臣従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継縄等奉勅撰」
 高野天皇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正月甲子【丁巳朔八】》二年春正月甲子。詔曰。【S40】今勅〈久〉、掛畏〈岐〉近淡海〈乃〉大津宮〈仁〉天下所知行〈之〉天皇〈我〉御世〈爾〉奉侍〈末之之〉藤原大臣、復後〈乃〉藤原大臣〈爾〉賜〈天〉在〈留〉志乃比己止〈乃〉書〈爾〉勅〈天〉在〈久〉、子孫〈乃〉浄〈久〉明〈伎〉心〈乎〉以〈天〉朝庭〈爾〉奉侍〈牟乎波〉必治賜〈牟〉、其継〈方〉絶不賜〈止〉勅〈天〉在〈我〉故〈爾〉、今藤原永手朝臣〈爾〉右大臣之官授賜〈止〉勅天皇御命〈遠〉、諸聞食〈止〉宣。」以大納言従二位藤原朝臣永手為右大臣。中納言正三位諱。藤原朝臣真楯並為大納言。参議正三位吉備朝臣真備為中納言。右大弁従四位上石上朝臣宅嗣為参議。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正月庚午【十四】》○庚午。正六位上伊吉連真次献銭百万。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正月癸酉【十七】》○癸酉。幸右大臣第、授正二位。P4130其室正五位上大野朝臣仲智従四位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正月丁丑【廿一】》○丁丑。授従五位下息長丹生真人大国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葛井連道依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正月己卯【廿三】》○己卯。授外正六位上桑原毘登安麻呂外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六)二月庚寅【丁亥朔四】》○二月庚寅。外従八位下橘戸高志麻呂献銭百万。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二月甲午【八】》○甲午。授正六位上白猪与呂志女従五位下。入唐学問僧普照之母也。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二月己亥【十三】》○己亥。授従四位下道嶋宿禰嶋足正四位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二月壬寅【十六】》○壬寅。授従五位上藤原朝臣是公従四位下。外正六位上山背忌寸諸上外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二月丙午【二十】》○丙午。勅。夫蓄貯者、為国之本。宜令募運近江国近郡稲穀五万斛。貯納於松原倉。白丁、運五百斛叙一階。毎加三百五十斛進一階。有位、毎三百斛加叙一階。並勿過正六位上。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二月丁未【廿一】》○丁未。命婦外従五位下水海毘登清成等五人、賜姓水海連。」賜従三位山村王功田五十町。従四位上日下部宿禰子麻呂。従四位下坂上大忌寸苅田麻呂。佐伯宿禰伊多知。正五位上淡海真人三船。従五位上佐伯宿禰三野五人。各廿町。従五位下紀朝臣船守。外従五位下民忌寸総麻呂二人各八町。並伝其子。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二月癸丑【廿七】》○癸丑。右京人従六位下私真縄。河内国人少初位上P4131私吉備人等六人、賜姓会賀臣。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二月乙卯【廿九】》○乙卯。左京人従八位下桑原連真嶋。右京人外従五位下桑原村主足床。大和国人少初位上桑原村主岡麻呂等〓人。賜姓桑原公。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六)三月戊午【丙辰朔三】》○三月戊午。伊予国人従七位上秦毘登浄足等十一人、賜姓阿陪小殿朝臣。浄足自言。難破長柄朝廷。遣大山上安倍小殿小鎌於伊予国。令採朱砂。小鎌、便娶秦首之女。生子伊予麻呂。伊予麻呂、不尋父祖。偏依母姓。浄足即其後也。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三月丁卯【十二】》○丁卯。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真楯薨。平城朝贈正一位太政大臣房前之第三子也。真楯、度量弘深。有公輔之才。起家春宮大進。稍遷至正五位上式部大輔兼左衛士督。在官公廉。慮不及私。感神聖武皇帝、寵遇特渥。詔、特令参奏宣吐納。明敏有誉於時。従兄仲満、心害其能。真楯知之。称病家居。頗翫書籍。天平末、出為大和守。勝宝初、授従四位上。拝参議。累遷信部卿兼大宰帥。于時。渤海使楊承慶、朝礼云畢。欲帰本蕃。真楯設宴餞焉。承慶甚称歎之。宝字四年授従三位。更賜名真楯。本名八束。八年、至正三位勲二等兼授刀大将。神護二年、拝大納言兼式部卿。薨時、年五十二。賜以大臣之葬。使民部卿P4132正四位下兼勅旨大輔侍従勲三等藤原朝臣縄麻呂。右少弁従五位上大伴宿禰伯麻呂弔之。是日。以中納言正三位吉備朝臣真備為大納言。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三月壬申【十七】》○壬申。右京人正七位上四比河守賜姓椎野連。従七位上科野石弓石橋連。大初位上支母末吉足等五人城篠連。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三月乙亥【二十】》○乙亥。左京人従七位下春日蔵毘登常麻呂等廿七人、賜姓春日朝臣。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三月辛已【廿六】》○辛巳。従五位下佐伯宿禰助為山背介。近衛将監従五位下賀茂朝臣諸雄為兼伊勢員外介。左衛士佐外従五位下民忌寸総麻呂為兼参河掾。外従五位下高屋連並木為遠江大掾。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公成為武蔵守。従五位下大野朝臣真本為下総介。参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勅旨大輔侍従藤原朝臣縄麻呂為兼近江守。従五位下太朝臣犬養為介。勅旨少丞従五位下葛井連道依為兼員外介。従五位下百済王利善為飛騨守。外正五位下大原連家主為但馬員外介。従五位上海上真人清水為豊前守。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三月乙酉【三十】》○乙酉。左京人正五位下中臣丸連張弓等廿六人、賜姓朝臣。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六)四月壬辰【丙戌朔七】》○夏四月壬辰。大宰府言。防賊戍辺。本資東国之軍。持衆宣威。非是筑紫之兵。今割筑前等六国兵士、P4133以為防人。以其所遺、分番上下。人非勇健。防守難済。望請。東国防人、依旧配戍。勅。修理陸奥城柵。多興東国力役。事須彼此通融、各得其宜。今聞。東国防人多留筑紫。宜加検括。且以配戍。即随其数、簡却六国所点防人。具状奏来。計其所欠。差点東人。以填三千。斯乃東国労軽。西辺兵足。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四月丙申【十一】》○丙申。奉八幡比〓[口+羊]神封六百戸。以神願也。」淡路。石見二国飢。賑給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四月己亥【十四】》○己亥。和泉国飢。賑給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四月甲辰【十九】》○甲辰。伊予国神野郡伊曾乃神。越智郡大山積神並授従四位下。充神戸各五煙。久米郡伊予神。野間郡野間神並授従五位下。神戸各二煙。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四月丁未【廿二】》○丁未。勅。比日之間。縁有所念。帰依三宝。行道懴悔。泣罪解網。先聖仁迹。冀施恩恕。尽洗瑕穢。宜可大赦天下。自天平神護二年四月廿八日昧爽已前大辟已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私鋳銭及八虐。受財枉法。監臨自盗。盗所監臨。強盗・窃盗。常赦所不免者、咸悉赦除。但先後逆党、不在赦原。普告天下知朕意焉。」摂津国人正七位下甘尾雪麻呂賜姓井於連。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四月甲寅【二十九】》○甲寅。有一男子。自称聖武皇帝之皇子。石上朝臣志斐氏之所生也。勘問、果是誣罔。詔、配P4134遠流。」大和国人高志毘登久美〓[口+羊]等十七人。被諸陵寮寃枉。没為陵戸。至是。披訴得雪。除陵戸籍。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六)五月丁巳【乙卯朔三】》○五月丁巳。授正五位下津連秋主従四位下。始令七道諸国。采女養物。不論存亡。並全納采女司。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五月戊午【四】》○戊午。大納言正三位吉備朝臣真備奏。樹二柱於中壬生門西。其一題曰。凡被官司抑屈者。宜至此下申訴。其一曰。百姓有寃枉者。宜至此下申訴。並令弾正台受其訴状。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五月壬戌【八】》○壬戌。在上野国新羅人子午足等一百九十三人、賜姓吉井連。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五月癸亥【九】》○癸亥。主殿助従五位下下道臣色夫多賜姓朝臣。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五月甲子【十】》○甲子。以従五位下百済王三忠為民部少輔。従五位下百済王文鏡為出羽守。従五位下坂上忌寸石楯為介。従五位上佐伯宿禰美濃麻呂為能登員外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五月乙丑【十一】》○乙丑。太政官奏曰。准令。諸国史生。博士。医師。国無大小。一立定数。但拠神亀五年八月九日格。史生之員。随国大小。各有等差。其博士者、惣三四国一人。医師者、毎国一人。今経術之道。成業者寡。空設職員。擢取乏人。繕写之才。堪任者衆。人多官少。莫能遍用。朝議平章。博士惣国。一依前格。医師兼任。更建新例。職田。事力。公廨之類。並給正国。不給兼処。有料之P4135国。名為正任。無料之国。名為兼任。其史生者。博士。医師。兼任之国。国別格外加置二人。庶令経術之士、周遍宣揚。功労之人、普蒙霑潤。奏可。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五月辛未【十七】》○辛未。奉幣帛於大和国丹生川上神。及五畿内群神。以祈注雨也。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五月甲戌【二十】》○甲戌。上野国甘楽郡人外大初位下礒部牛麻呂等四人賜姓物部公。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五月丙子【廿二】》○丙子。大和国人従七位下寺間臣大虫等四人、賜姓大屋朝臣。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五月丁丑【廿三】》○丁丑。太政官奏曰。備前国守従五位上石川朝臣名足等解称。藤野郡者。地是薄〓。人尤貧寒。差科公役。触途怱劇。承山陽之駅路。使命不絶。帯西海之達道。迎送相尋。馬疲人苦。交不存済。加以。頻遭旱疫。戸纔三郷。人少役繁。何能支弁。伏乞。割邑久郡香登郷。赤坂郡珂磨。佐伯二郷。上道郡物理。肩背。沙石三郷、隷藤野郡。」又美作国守従五位上巨勢朝臣浄成等解称。勝田郡塩田村百姓。遠闊治郡。側近他界。差科・供承。極有艱辛。望請。随所住処。便隷備前国藤野郡者。奏可。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六)六月乙酉朔》○六月乙酉朔。授正六位上中臣習宜朝臣阿曾麻呂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六月丁亥【三】》○丁亥。日向。大隅。薩摩三国大風。桑麻損尽。詔、勿収柵戸調庸。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六月己丑【五】》○己丑。大隅国神造新嶋。震動不息。以故民多流亡。仍加賑恤。P4136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六月乙未【十一】》○乙未。河内国飢。賑給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六月丙申【十二】》○丙申。勅。去二月廿日。令募運近江国近郡稲穀五万斛。貯納於松原倉。其酬叙法者。下勅既畢。而経旬月。未見一人運送。誠是階級有卑。人情不勧。宜運満一万斛者、超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六月丁酉【十三】》○丁酉。丹波国人家部人足。以私物資養飢民五十七人。賜爵二級。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六月庚戌【廿六】》○庚戌。勅。如聞。左右京及大和国天平神護元年田租。未全輸了。誠為頻年不登。百姓乏絶。宜除輸了外、悉原免。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六月壬子【廿八】》○壬子。刑部卿従三位百済王敬福薨。其先者、出自百済国義慈王。高市岡本宮馭宇天皇御世。義慈王遣其子豊璋王及禅広王入侍。泪于後岡本朝廷。義慈王兵敗降唐。其臣佐平福信、剋復社稷。遠迎豊璋。紹興絶統。豊璋纂基之後。以譛横殺福信。唐兵聞之、復攻州柔。豊璋与我救兵拒之。救軍不利。豊璋駕船、遁于高麗。禅広因不帰国。藤原朝廷賜号曰百済王。卒贈正広参。子百済王昌成。幼年随父帰朝。先父而卒。飛鳥浄御原御世、贈小紫。子郎虞。奈良朝廷従四位下摂津亮。敬福者、即其第三子也。放縦不拘。頗好酒色。感神聖武皇帝、殊加寵遇。賞賜優厚。時有士庶、来告清貧。毎仮他物。望外与之。由是。P4137頻歴外任。家無余財。然性了弁。有政事之量。天平年中。仕至従五位上陸奥守。時聖武皇帝、造盧舍那銅像。冶鋳云畢。塗金不足。而陸奥国馳駅。貢小田郡所出黄金九百両。我国家黄金、従此始出焉。聖武皇帝、甚以嘉尚。授従三位。遷宮内卿。俄加河内守。勝宝四年、拝常陸守。遷左大弁。頻歴出雲。讃岐。伊予等国守。神護初。任刑部卿。薨時、年六十九。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六)七月乙丑【甲寅朔十二】》○秋七月乙丑。以中律師円興為大僧都。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七月乙亥【廿二】》○乙亥。出雲国按察使従三位文室真人大市。外衛大将兼丹波守従四位下藤原朝臣田麻呂。右大弁兼越前守従四位下藤原朝臣継縄並為参議。授従五位下菅生王従五位上。正六位上石川朝臣真守従五位下。為近江介。従五位下太朝臣犬養為信濃守。従五位下国見真人安曇為越中介。従五位下賀茂朝臣浄名為紀伊守。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七月丙子【廿三】》○丙子。遣使、造丈六仏像於伊勢大神宮寺。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七月己卯【廿六】》○己卯。近江国志賀団大毅少初位上建部公伊賀麻呂賜姓朝臣。」散位従七位上昆解宮成、得似白鑞者、以献。言曰。是丹波国天田郡華浪山所出也。和鋳諸器。不弱唐錫。因呈以真白鑞所鋳之鏡。其後。授以外従五位下。復興役採之。単功数百。得P4138十余斤。或曰。是似鉛非鉛。未知所名。時召諸鋳工。与宮成雑而練之。宮成途窮、無所施姦。然以其似白鑞。固争不肯伏。宝亀八年。入唐准判官羽栗臣翼、齎之以示楊州鋳工。僉曰。是鈍隠也。此間、私鋳濫銭者。時或用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七月庚辰【廿七】》○庚辰。詔、賜三衛衛士・諸司直丁直本司而経廿年已上者。爵人一級。」多〓嶋飢賑給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六)八月壬寅【甲申朔十九】》○八月壬寅。授従五位上石川朝臣名足正五位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八月乙巳【廿二】》○乙巳。散事従三位神社女王薨。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八月庚戌【廿七】》○庚戌。左京人従五位上桑内連乙虫女等三人、賜姓桑内朝臣。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六)九月戊午【甲寅朔五】》○九月戊午。勅。比見伊勢・美濃等国奏。為風被損官舍数多。非但毀頽。亦亡人命。昔不問馬。先達深仁。今以傷人。朕甚悽歎。如聞。国司等朝委未称。私利早著。倉庫懸磬。稲穀爛紅。已忘暫労永逸之心。遂致雀鼠風雨之恤。良宰莅職。豈如此乎。自今以後。永革斯弊。宜令諸国具録歳中修理官舍之数。付朝集使。毎年奏聞。国分二寺亦宜准此。不得仮事神異驚人耳目。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九月己未【六】》○己未。賜助官軍近江国僧・沙弥。及錦部・蒿園二寺檀越。諸寺奴等物。各有差。」山背国人堅井公三立等十一人、賜姓諸井公。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九月丙寅【十三】》○丙寅。伊予国人大直足山。私稲七万七千八百束。鍬二千四百〓口。P4139墾田十町。献当国国分寺。授其男外少初位下氏山外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九月丁卯【十四】》○丁卯。従五位下佐伯宿禰家継為防人正。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九月庚午【十七】》○庚午。志摩国飢。賑給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九月壬申【十九】》○壬申。授従六位下息長真人浄継外従五位下。修行進守大禅師基真正五位上。」摂津国武庫郡大領従六位上日下部宿禰浄方、献銭百万。椙榑一千枚。授外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九月丙子【廿三】》○丙子。以従四位下阿倍朝臣毛人為五畿内巡察使。従五位下紀朝臣広名為東海道使。正五位上淡海真人三船為東山道使。従五位上豊野真人出雲為北陸道使。従五位上安倍朝臣御県為山陰道使。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雄田麻呂為山陽道使。従五位下高向朝臣家主為南海道使。採訪百姓疾苦。判断前後交替之訟。并検頃畝損得。其西海道者。便令大宰府勘検。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六)十月癸未朔》○冬十月癸未朔。日有蝕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月甲申【二】》○甲申。授無位大神朝臣田麻呂外従五位下。為豊後員外掾。田麻呂者本是八幡大神宮禰宜大神朝臣毛理売時。授以五位。任神宮司。及毛理売詐覚。倶遷日向。至是復本位。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月乙酉【三】》○乙酉。授無位笠朝臣始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月丙戌【四】》○丙戌。員外国司赴任者。一切禁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月丁亥【五】》○丁亥。左京人従八位上壱難乙麻呂P4140賜姓浄上連。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月庚寅【八】》○庚寅。正五位上大伴宿禰御依為出雲守。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月辛丑【十九】》○辛丑。授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縄麻呂正四位上。従四位下藤原朝臣是公従四位上。従五位下葛井連道依従五位上。正六位上弓削御浄朝臣塩麻呂従五位下。河内国人大初位下毘登戸東人等九十四人、賜姓高安造。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月壬寅【二十】》○壬寅。奉請隅寺毘沙門像所現舍利於法華寺。簡点氏氏年壮然有容貌者。五位已上廿三人。六位已下一百七十七人。捧持種種幡蓋。行列前後。其所着衣服。金銀・朱紫者、恣聴之。詔百官主典已上、礼拝。詔曰。【S41】今勅〈久〉。無上〈岐〉仏〈乃〉御法〈波〉、至誠心〈乎〉以〈天〉拝尊〈備〉献〈礼波〉、必異奇験〈乎〉阿良波〈之〉授賜物〈爾〉伊末〈志家利〉。然今示現賜〈弊流〉如来〈乃〉尊〈岐〉大御舍利〈波〉、常奉見〈余利波〉大御色〈毛〉光照〈天〉甚美〈久〉、大御形〈毛〉円満〈天〉別好〈久〉大末之〈末世波〉、特〈爾〉久須之〈久〉奇事〈乎〉思議〈許止〉極難〈之〉。是以、意中〈爾〉昼〈毛〉夜〈毛〉倦怠〈己止〉無〈久〉、謹〈美〉礼〈末比〉仕奉〈都都〉侍〈利〉。是実〈爾〉化〈能〉大御身〈波〉縁〈爾〉随〈天〉度導賜〈爾波〉時〈乎〉不過行〈爾〉相応〈天〉慈〈備〉救賜〈止〉云言〈爾〉在〈良之止奈毛〉念〈須〉。猶〈之〉法〈乎〉興隆〈之牟流爾波〉、人〈爾〉依〈天〉継比呂〈牟流〉P4141物〈爾〉在。故諸〈乃〉大法師等〈乎〉比岐為〈天〉上〈止〉伊麻〈須〉太政大臣禅師〈乃〉如理〈久〉勧行〈波之米〉教導賜〈爾〉依〈
天之〉、如此〈久〉奇〈久〉尊〈岐〉験〈波〉顕賜〈弊利〉。然此〈乃〉尊〈久〉宇礼志〈岐〉事〈乎〉、朕独〈乃味夜〉喜〈止〉念〈天奈毛〉、太政大臣朕大師〈爾〉法王〈乃〉位授〈末都良久止〉勅天皇御命〈乎〉、諸聞食〈止〉宣。復勅〈久〉、此〈乃〉世間〈乃〉位〈乎波〉楽求〈多布〉事〈波〉都〈天〉無、一道〈爾〉志〈天〉、菩薩〈乃〉行〈乎〉修〈比〉、人〈乎〉度導〈牟止〉云〈爾〉、心〈波〉定〈天〉伊末〈須〉。可久〈波阿礼止毛〉、猶朕〈我〉敬報〈末川流〉和佐〈止之天奈毛〉此〈乃〉位冠〈乎〉授〈末川良久止〉勅天皇〈我〉御命〈乎〉、諸聞食〈止〉宣。次〈爾〉、諸大法師〈可〉中〈仁毛〉、此二禅師等〈伊〉同心〈乎〉以〈天〉相従、道〈乎〉志〈天〉、世間〈乃〉位冠〈乎波〉不楽伊末〈佐倍止毛奈毛〉猶不得止〈天〉円興禅師〈爾〉法臣位授〈末川流〉。基真禅師〈爾〉法参議大律師〈止之天〉冠〈波〉正四位上〈乎〉授〈気〉、復物部浄〈之乃〉朝臣〈止〉云姓〈乎〉授〈末川流止〉勅天皇〈我〉御命〈乎〉、諸聞食〈止〉宣。復勅〈久〉。此寺〈方〉朕外祖父先〈乃〉太政大臣藤原大臣之家〈仁〉在。今其家之名〈乎〉継〈天〉明〈可仁〉浄〈伎〉心〈乎〉以〈天〉朝廷〈乎〉奉助〈理〉仕奉
〈流〉右大臣藤原朝臣〈遠波〉左大臣〈乃〉位授賜〈比〉治賜。復吉備P4142朝臣〈波〉朕〈我〉太子〈等〉坐〈之〉時〈余利〉、師〈止之天〉教悟〈家流〉多〈乃〉年歴〈奴〉。今〈方〉身〈毛〉不敢〈阿流良牟〉物〈乎〉、夜昼不退〈之天〉護助奉侍〈遠〉見〈礼波〉、可多自気奈〈弥奈毛〉念〈須〉。然人〈止之天〉恩〈乎〉不知恩〈乎〉不報〈奴乎波〉聖〈乃〉御法〈仁毛〉禁給〈弊流〉物〈仁〉在。是以〈天〉、吉備朝臣〈仁〉右大臣之位授賜〈止〉勅〈布〉天皇〈我〉御命〈乎〉諸聞食〈止〉宣。授参議従三位弓削御浄朝臣浄人正三位。為中納言。正四位下道嶋宿禰嶋足正四位上。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月癸卯【廿一】》○癸卯。勅。去六月、為有所思。発菩提心。帰無上道。因有霊示。緘器虔候。遂則舍利三粒、見於緘器。数月感歎、莫識所為。朕聞。麟鳳五霊。王者嘉瑞。至徳之世。史不絶書。未見全身舍利、如是顕形。有感必通。良有以也。朕以虚薄。兢懼歴年。撫育乖方。氷谷在〓。豈念。至道凝寂。応微情而示真。円性湛然。結霊光而表質。孤園絶跡。久矣驚心。双林挽客。爛然満目。玄珪緑字。何以同年。西法東流。知在茲日。猥荷希世之霊宝。盍同衆庶之歓心。宜可文武百官六位已下及内外有位加階一級。但正六位上者。廻授一子。其五位已上子孫年廿已上者。亦叙当蔭之階。P4143普告遐邇、知朕意焉。」授従五位下李忌寸元環従五位上。正六位上袁晋卿従六位上。皇甫東朝。皇甫昇女並従五位下。以舍利之会奏唐楽也。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月乙巳【廿三】》○乙巳。詔。法王月料准供御。法臣大僧都第一修行進守大禅師円興准大納言。法参議大律師修行進守大禅師正四位上基真准参議。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月丁未【廿五】》○丁未。授従四位上石上朝臣宅嗣正四位下。」備前国人外少初位下三財部毘登方麻呂等九煙、賜姓笠臣。P4144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六)十一月丁巳【癸丑朔五】》○十一月丁巳。正四位上藤原朝臣宿奈麻呂。正四位下藤原朝臣魚名並授従三位。従五位下諱従五位上。無位山辺王。石城王。若江王並従五位下。正五位上安倍朝臣息道。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土作並従四位下。従五位上大伴宿禰伯麻呂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大原真人嗣麻呂。百済王理伯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田口朝臣安麻呂。清原真人清貞。息長真人道足。粟田朝臣鷹守。輔治能真人清麻呂。従六位上藤原朝臣種継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中臣伊勢朝臣子老外従五位下。無位小治田女王。正六位上伴田朝臣仲刀自。従六位下平群朝臣真継。大神朝臣東方。無位巨勢朝臣巨勢野。小野朝臣田刀自並従五位下。従六位下平野阿佐美。従七位上八坂造吉日並外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一月己未【七】》○己未。以陸奥国磐城。宮城二郡稲穀一万六千四百余斛。賑給貧民。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一月壬戌【十】》○壬戌。贈正六位上村国連嶋主従五位下。嶋主者、壬申年功臣贈外小紫男依之孫也。始仕仲満、任美濃少掾。宝字八年。遣使固関。嶋主内応、先帰朝廷。勅使、以其初逆党。横加P4145誅戮。死非其辜。故有此贈。」授従六位下美努連財女外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六)十二月乙酉【壬午朔四】》○十二月乙酉。和泉国人外従五位下高志毘登若子麻呂等五十三人、賜姓高志連。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二月癸巳【十二】》○癸巳。幸西大寺。無位清原王。気多王。梶嶋王。乙訓王並授従五位下。従四位下藤原朝臣田麻呂従四位上。正五位下大伴宿禰伯麻呂正五位上。従五位上豊野真人出雲正五位下。従五位下豊野真人奄智従五位上。正六位上豊野真人五十戸従五位下。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若日女正五位下。外従五位下檜前部老刀自外従五位上。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二月丁酉【十六】》○丁酉。大和国人正八位下秦勝古麻呂等四人、賜姓秦忌寸。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二月己亥【十八】》○己亥。従五位下漆部直伊波為大和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二月壬寅【廿一】》○壬寅。因幡国博士少初位上春日戸村主人足、献銭百万。因幡国稲一万束。授其父従六位下大田外従五位下。人足従六位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二月癸卯【廿二】》○癸卯。外従五位下中臣伊勢連大津賜姓伊勢朝臣。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二月丙午【廿五】》○丙午。復無位村国連虫麻呂本位外従五位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二月戊申【廿七】》○戊申。右京人正七位下清野造牛養等十二人、賜姓清野連。」授正五位下多可連浄日女従四位下。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二月己酉【廿八】》○己酉。震大安寺東塔。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二月庚戌【廿九】》○庚戌。美作国人従八位下白猪臣大足賜姓大庭臣。
《天平神護二年(七六六)十二月辛亥【三十】》○P4146辛亥。陸奥国人正六位上名取公竜麻呂賜姓名取朝臣。
☆《天平神護元年(七六六)是年》◎是年。民私鋳銭者。先後相尋。配鋳銭司駆役。並皆著鈴於其〓[金+大]。以備逃走、聴鳴追捕焉。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廿七



P4147《巻首》続日本紀 巻第廿八〈起神護景雲元年正月、尽十二月。〉
  右大臣従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継縄等奉勅撰」
 高野天皇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正月己未【壬子朔八】》神護景雲元年春正月己未。勅。畿内七道諸国。一七日間。各於国分金光明寺。行吉祥天悔過之法。因此功徳。天下太平。風雨順時。五穀成熟。兆民快楽。十方有情。同霑此福。」尚膳従三位小長谷女王薨。三品忍壁親王之女也。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正月己巳【十八】》○己巳。御東院。詔曰。今見諸王。年老者衆。其中或勤労可優。或朕情所憐。故随其状。並賜爵級。宜告衆諸令知此意焉。無位依智王。篠嶋王。広河王。浄水王。名方王。調使王。飯野王。鴨王。壱志濃王。田中王。八上王。津守王。名草王。春階王。中村王。池原王。積殖王。高倉王。礒部王。長尾王。浄名王並授従五位下。」従五位上百済王理伯正五位上。外正五位下大原連家主。外従五位下池原公禾守。正六位上弓削御浄朝臣広方。大野P4148朝臣石本。文屋真人忍坂麻呂。三嶋真人嶋麻呂。藤原朝臣雄依。藤原朝臣長道。石川朝臣真人。石川朝臣名継。石上朝臣真足。大原真人年継。石川朝臣人麻呂。巨勢朝臣苗麻呂。当麻真人永嗣。従六位上安倍朝臣草麻呂。正六位上佐伯宿禰家主。川辺朝臣東人。吉備朝臣真事。笠朝臣乙麻呂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林連雑物。船連庭足。堅部使主人主。従六位上昆解沙弥麻呂。正六位上高屋連赤麻呂。秦忌寸蓑守。品治部公嶋麻呂。難破連足人並外従五位下。」従四位下藤原朝臣家子正四位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正月庚午【十九】》○庚午。無位広田王。三笠王。神王並授従五位下。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益立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小耳従五位上。正六位上中臣朝臣子老。巨勢朝臣池長。石川朝臣清麻呂。上毛野朝臣稲人。榎井朝臣祖足。阿倍朝臣小東人。従六位上大春日朝臣五百世。大宅朝臣広人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土師宿禰位。土師宿禰田使並外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正月癸酉【廿二】》○癸酉。授正六位上阿倍小殿朝臣人麻呂従五位下。復無位上毛野公真人本位外従五位下。正六位上上部木。甲真高。従七位下丹比宿禰真嗣並外従五位下。P4149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正月己卯【廿八】》○己卯。尾張国飢。賑給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二月甲申【辛已朔四】》○二月甲申。幸東大寺。授正五位下国中連公麻呂従四位下。従五位下佐伯宿禰真守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美努連奥麻呂。桑原公足床並外従五位上。造寺工正六位上猪名部百世外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二月丁亥【七】》○丁亥。幸大学釈奠。座主直講従八位下麻田連真浄授従六位下。音博士従五位下袁晋卿従五位上。問者大学少允従六位上濃宜公水通外従五位下。賛引及博士弟子十七人賜爵人一級。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二月戊子【八】》○戊子。幸山階寺。奏林邑及呉楽。奴婢五人賜爵有差。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二月辛卯【十一】》○辛卯。淡路国頻旱、乏種稲。転播磨国加古・印南等郡稲四万束。出挙百姓。」左京人正六位上大伴大田連沙弥麻呂賜姓宿禰。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二月甲午【十四】》○甲午。幸東院。出雲国造外従六位下出雲臣益方奏神賀事。仍授益方外従五位下。自余祝部等。叙位賜物有差。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二月丙午【廿六】》○丙午。淡路国飢。賑給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二月丁酉【十七】》○丁酉。山背国飢。賑給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二月庚子【二十】》○庚子。伊予国越智郡大領外正七位下越智直飛鳥麻呂。献〓[糸+施の旁]二百卅疋。銭一千二百貫。授外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二月壬寅【廿二】》○壬寅。和泉国、五穀不登。民無種稲。転讃岐国稲四万余束以充種子。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二月癸卯【廿三】》○癸卯。賜左右大臣近江国穀各二千斛。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二月丁未【廿七】》○丁未。近衛将監従五位下P4150吉備朝臣泉為兼大学員外助。従五位下吉備朝臣真事為鋳銭員外次官。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二月戊申【廿八】》○戊申。従四位下阿倍朝臣毛人為大蔵卿。従五位下藤原朝臣乙縄為大輔。従五位上奈貴王為大膳大夫。侍従・正親正如故。従五位下石川朝臣人麻呂為弾正弼。従四位下佐伯宿禰今毛人為造西大寺長官。右少弁正五位上大伴宿禰伯麻呂為兼次官。左中弁侍従内匠頭武蔵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雄田麻呂為兼右兵衛督。従四位下藤原朝臣楓麻呂為大宰大弐。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三月庚戌朔》○三月庚戌朔。日有蝕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三月辛亥【二】》○辛亥。幸元興寺。捨綿八千屯。商布一千段。賜奴婢爵有差。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三月壬子【三】》○壬子。幸西大寺法院。令文士賦曲水。賜五位已上及文士禄。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三月乙卯【六】》○乙卯。左京人正六位上上毛野坂本公男嶋。上野国碓氷郡人外従八位下上毛野坂本公黒益。賜姓上毛野坂本朝臣。同国佐位郡人外従五位上檜前君老刀自上毛野佐位朝臣。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三月戊午【九】》○戊午。幸大安寺。授造寺大工正六位上軽間連鳥麻呂外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三月癸亥【十四】》○癸亥。幸薬師寺。捨調綿一万屯。商布一千段。賜長上工以下奴婢已上廿六人爵各有差。放奴息麻呂賜姓殖栗連。婢清売賜姓忍坂。常陸国筑波郡人従五位下P4151壬生連小家主女賜姓宿禰。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三月乙丑【十六】》○乙丑。阿波国板野・名方・阿波等三郡百姓言曰。己等姓。庚午年籍被記凡直。唯籍皆著費字。自此之後。評督凡直麻呂等披陳朝庭。改為粟凡直姓。已畢。天平宝字二年編籍之日。追注凡費。情所不安。於是、改為粟凡直。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三月丙寅【十七】》○丙寅。勅。近衛将曹従六位下勲六等間人直足人等十九人。感会風雲。奮激忠勇。超群抜衆。斬寇滅凶。朕以嘉其武節。賞此高勲。宜令美服光栄。容儀標異。自今以後。諸勲六等已上、身有七位、而帯職事者。許執牙笏并用銀装刀帯等。及元日等節。著当階色。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三月己巳【二十】》○己巳。従五位下巨勢朝臣苗麻呂為少納言。従四位下阿倍朝臣息道為中務大輔。侍従如故。従五位下石川朝臣清麻呂為少輔。従五位下賀茂朝臣大川為大監物。従五位下文屋真人忍坂麻呂為右大舍人頭。従五位下石上朝臣真足為内匠助。従五位下粟田朝臣公足為員外助。従五位下浄原王為内礼正。従五位下紀朝臣広名為式部大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為少輔。従五位下皇甫東朝為雅楽員外助兼花苑司正。正五位上淡海真人三船為兵部大輔。従五位下百済王三忠P4152為少輔。従五位下榎井朝臣祖足為木工助。外従五位下津連真麻呂為摂津大進。従五位上佐伯宿禰三野為下野守。従五位下県犬養大宿禰内麻呂為介。外従五位下利波臣志留志為越中員外介。従五位下阿部朝臣許智為丹波介。従五位下紀朝臣古佐美為丹後守。従三位藤原朝臣蔵下麻呂為伊予・土左二国按察使。近衛大将・左京大夫如故。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雄依為右衛士督。従五位下田口朝臣安麻呂為佐。」始置法王宮職。以造宮卿但馬守従三位高麗朝臣福信為兼大夫。大外記遠江守従四位下高丘富連比良麻呂為兼亮。勅旨大丞従五位上葛井連道依為兼大進。少進一人。大属一人。少属二人。」授外従五位下利波臣志留志従五
位上。以墾田一百町献於東大寺也。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三月庚午【廿一】》○庚午。左京人従七位上前部虫麻呂賜姓広篠連。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三月乙亥【廿六】》○乙亥。常陸国新治郡大領外従六位上新治直子公、献銭二千貫。商布一千段。授外正五位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三月丙子【廿七】》○丙子。河内国古市郡人従四位下高丘連比良麻呂賜姓宿禰。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四月辛巳【庚辰朔二】》○夏四月辛巳。始授諸王四世者正六位上。五世者従六位下。其朝服用〓色。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四月癸巳【十四】》○癸巳。東院玉殿新成。群臣P4153畢会。其殿。葺以琉璃之瓦。画以藻〓之文。時人謂之玉宮。」伊勢国多気郡人外正七位下敢礒部忍国、献銭百万。絹五百疋。稲一万束。授外正五位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四月庚子【廿一】》○庚子。放鹿嶋神賤男八十人。女七十五人従良。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四月癸卯【廿四】》○癸卯。勅。夫農者天下之本也。吏者民之父母也。勧課農桑。令有常制。比来諸国頻年不登。匪唯天道乖宜。抑亦人事怠慢。宜令天下勤事農桑。仍択差国司恪勤尤異者一人。并郡司及民中良謹有誠者郡別一人。専当其事。録名申上。先以粛敬祷祀境内有験神祇。次以存心勧課部下百姓産業。若其所祈有応。所催見益。則専当之人別加〓賞。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四月乙巳【廿六】》○乙巳。幸飽浪宮。賜法隆寺奴婢廿七人爵各有差。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四月丁未【廿八】》○丁未。至自飽浪宮。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四月戊申【廿九】》○戊申。長門国豊浦団毅外正七位上額田部直塞守、献銭百万。稲一万束。授外従五位上。任豊浦郡大領。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五月壬子【己酉朔四】》○五月壬子。貸畿内百姓不得種田者、摂津国穀。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五月壬戌【十四】》○壬戌。以従五位下三嶋真人嶋麻呂為大膳員外亮。従五位下乙訓王為正親正。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五月戊辰【二十】》○戊辰。先是。左京人従八位上荒木臣道麻呂。及其男無位忍国。墾田一百町。稲一万二千五百束。庄三区。近江国人外正七位上大友村主人主。P4154稲一万束。墾田十町、献於西大寺。至是、道麻呂身死。贈外従五位下。忍国。人主並授外従五位下。尾張国海部郡主政外正八位下刑部岡足、献当国国分二寺米一千斛。授外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五月癸酉【廿五】》○癸酉。従五位下笠朝臣乙麻呂為内蔵助。従五位下安倍朝臣小東人為鼓吹正。外従五位下秦忌寸蓑守為縫部正。外従五位下難破連足人為主殿助。従五位下気太王為鍛冶正。従五位下下道朝臣色夫多為備後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五月戊寅【三十】》○戊寅。授外従五位下葛井連根主外正五位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六月辛巳【己卯朔三】》○六月辛巳。伊予国人白丁越智直国益授外従五位下。以献物也。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六月癸未【五】》○癸未。勅。東山道巡察使正五位上行兵部大輔兼侍従勲三等淡海真人三船。禀性聡恵、兼明文史。応選標挙。銜命巡察。諸使向道之時、受事雖一。省風還報之日。政路漸異。存心名達。検括酷苛。以下野国国司等、正税未納并雑官物中有犯。然独禁前介外従五位下弓削宿禰薩摩。不預釐務。亦赦後断罪。此陳巧弁。其理不安。既乖公平。宜解見任用懲将来。又比年法吏。但守文句。不顧義理。任意決断。由是。薩摩訴状不得披心。清白吏道。豈合如此。自今以後。不得更然。若有此類。P4155随法科罪。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六月己亥【廿一】》○己亥。左京人散位従八位上粟田臣弟麻呂。少初位上粟田臣種麻呂。正七位上粟田臣乎奈美麻呂三人。賜姓朝臣。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六月庚子【廿二】》○庚子。紀伊国那賀郡大領外正六位上日置毘登弟弓。稲一万束献於当国国分寺。授外従五位下。土左国安芸郡少領外従六位下凡直伊賀麻呂。稲二万束。牛六十頭献於西大寺。授外従五位上。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七月庚戌【戊申朔三】》○秋七月庚戌。以従五位下大原連家主為主税頭。但馬員外介如故。従五位下大伴宿禰潔足。従五位下当麻真人永継並為刑部大判事。従五位下石川朝臣真守為右京亮。少納言従五位下当麻王為兼信濃介。外従五位下林連雑物為上野介。外従五位下道嶋宿禰三山為陸奥少掾。外従五位下坂合部宿禰斐太麻呂為筑後守。主殿頭従五位下美和真人土生為兼豊後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七月壬子【五】》○壬子。復無位忌部宿禰鳥麻呂本位従五位上。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七月丁巳【十】》○丁巳。従五位下弓削御浄朝臣秋麻呂為左少弁。従五位下楫嶋王。従五位下石上朝臣真足並為大監物。従五位下文室真人真老為内蔵助。従五位下賀茂朝臣大川為内匠助。是日。始置内豎省。以正三位弓削御浄朝臣浄人為卿。中納言衛門督・上総守P4156如故。従四位上藤原朝臣是公為大輔。左衛士督・下総守如故。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雄依為少輔。右衛士督如故。従五位下田口朝臣安麻呂為大丞。大丞二員。少丞二員。大録一員。少録三員。」正五位下豊野真人尾張為能登守。備前守正五位下石川朝臣名足為兼陸奥鎮守副将軍。」初近衛従八位下物部礒浪。宝字八年仲満奪鈴・印時。疾走告急。至是、授外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七月癸亥【十六】》○癸亥。以従五位上息長丹生真人大国為播磨員外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七月丙寅【十九】》○丙寅。以正五位上右少弁造西大寺次官大伴宿禰伯麻呂為兼駿河守。」陸奥国宇多郡人外正六位上勲十等吉弥侯部石麻呂賜姓上毛野陸奥公。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七月辛未【廿四】》○辛未。河内国志紀郡人正六位上山川造魚足等九人賜姓山川連。同国同郡人従六位上依羅造五百世麻呂。丹比郡人従六位下依羅造里上等十一人依羅連。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七月癸酉【廿六】》○癸酉。授従八位下船木直馬養外従五位下。以献物也。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八月辛巳【戊寅朔四】》○八月辛巳。筑前国宗形郡大領外従六位下宗形朝臣深津授外従五位下。其妻無位竹生王従五位下。並以被僧寿応誘。造金埼船瀬也。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八月乙酉【八】》○乙酉。参河国言。慶雲見。屈僧六百口。於西宮寝殿設斎。以P4157慶雲見也。是日。緇侶進退無復法門之趣。拍手歓喜一同俗人。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八月戊子【十一】》○戊子。外従五位下健部朝臣人上為主計助。従五位上榎井朝臣子祖為兵部大輔。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長野為刑部大判事。外従五位下葛井連河守為伊賀守。従五位上佐伯宿禰真守為常陸介。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名継為越前介。従五位下大伴宿禰潔足為因幡介。従五位下弓削宿禰大成為掾。従五位下佐伯宿禰久良麻呂為豊後守。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八月癸巳【十六】》○癸巳。改元神護景雲。詔曰。【S42】日本国〈爾〉坐〈天〉大八洲国照給〈比〉治給〈布〉倭根子天皇〈我〉御命〈良麻止〉勅〈布〉御命〈乎〉、衆諸聞食〈止〉宣。今年〈乃〉六月十六日申時〈仁〉東南之角〈爾〉当〈天〉甚奇〈久〉異〈爾〉麗〈岐〉雲七色相交〈天〉立登〈天〉在。此〈乎〉朕自〈毛〉見行〈之〉、又侍諸人等〈毛〉共見〈天〉怪〈備〉喜〈備都都〉在間〈仁〉伊勢国守従五位下阿倍朝臣東人等〈我〉奏〈久〉。六月十七日〈爾〉度会郡〈乃〉等由気〈乃〉宮〈乃〉上〈仁〉当〈天〉五色瑞雲起覆〈天〉在。依此〈天〉彼形〈乎〉書写以進〈止〉奏〈利〉。復陰陽寮〈毛〉七月十五日〈爾〉西北角〈仁〉美異雲立〈天〉在。同月廿三日〈仁〉東南角〈仁〉有雲本P4158朱末黄稍具五色〈止〉奏〈利〉。如是〈久〉奇異雲〈乃〉顕在〈流〉所由〈乎〉令勘〈爾〉。式部省等〈我〉奏〈久〉。瑞書〈爾〉細勘〈爾〉是即景雲〈爾〉在。実合大瑞〈止〉奏〈世利〉。然朕念行〈久〉。如是〈久〉大〈仁〉貴〈久〉奇異〈爾〉在大瑞〈波〉、聖皇之御世〈爾〉至徳〈爾〉感〈天〉天地〈乃〉示現〈之〉賜物〈止奈毛〉常〈毛〉聞行〈須〉。是豈敢朕徳〈伊〉天地〈乃〉御
心〈乎〉令感動〈末都流倍岐〉事〈波〉無〈止奈毛〉念行〈須〉。然此〈方〉大御神宮上〈爾〉示顕給。故尚是〈方〉大神〈乃〉慈〈備〉示給〈幣流〉物〈奈犁〉。又掛〈毛〉畏〈岐〉御世御世〈乃〉先〈乃〉皇〈我〉御霊〈乃〉助給〈比〉慈給〈幣流〉物〈奈犁〉。復去正月〈爾〉二七日之間諸大寺〈乃〉大法師等〈乎〉奏請〈良倍天〉最勝王経〈乎〉令講讃〈末都利〉、又吉祥天〈乃〉悔過〈乎〉令仕奉〈流爾〉諸大法師等〈我〉如理〈久〉勤〈天〉坐〈佐比〉、又諸臣等〈乃〉天下〈乃〉政事〈乎〉合理〈天〉奉仕〈爾〉依〈天之〉三宝〈毛〉諸天〈毛〉天地〈乃〉神〈多知毛〉共〈爾〉示現賜〈幣流〉奇〈久〉貴〈伎〉大瑞〈乃〉雲〈爾〉在〈良之止奈毛〉念行〈須〉。故是以、奇〈久〉喜〈之支〉大瑞〈乎〉頂〈爾〉受給〈天〉忍〈天〉默在〈去止〉不得〈之天奈毛〉諸王〈多知〉臣〈多知乎〉召〈天〉共〈爾〉歓〈備〉尊〈備〉、天地〈乃〉御恩〈乎〉奉報〈倍之止奈毛〉念行〈止〉詔〈布〉天皇〈我〉御命〈遠〉、諸聞食〈止〉宣。然夫天〈方〉万物〈乎〉P4159能覆養賜〈比〉慈〈備〉愍〈美〉賜物〈仁〉坐〈須。〉又大神宮〈乃〉禰宜・大物忌・内人等〈爾波〉叙二級。但御巫以下人等叙一級。又伊勢国神郡二郡司
及諸国祝部有位無位等賜一級。又六位以下及左右京男女年六十以上賜一級。但正六位上重三選以上者。賜上正六位上。又孝子・順孫・義夫・孝婦・節婦・力田者賜二級。表旌其門、至于終身田租免給。又五位以上人等賜御手物。又天下諸国今年田租半免。又八十以上老人及鰥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賜籾。又示顕賜〈弊流〉瑞〈乃末爾末仁〉年号〈波〉改賜〈布。〉是以、改天平神護三年。為神護景雲元年〈止〉詔〈布〉天皇〈我〉御命〈遠〉、諸聞食〈止〉宣。又天下有罪。大辟罪已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咸赦除之。但犯八虐。故殺人。私鋳銭。強窃二盗。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普告天下、知朕意焉。」陰陽員外助従五位下紀朝臣益麻呂叙正五位下。允正六位上山上朝臣船主従五位下。〈今検。景雲二年始賜朝臣。此拠位記而書之。〉員外允正六位上日下部連虫麻呂。大属百済公秋麻呂。天文博士国見P4160連今虫。呪禁師末使主望足。並外従五位下。伊勢守従五位下阿倍朝臣東人従五位上。介正六位下日置造通形外従五位下。大神宮禰宜外従五位下神主首名外正五位下。等由気宮禰宜外正六位下神主忍人外従五位下。参河守従四位下伊勢朝臣老人従四位上。目正六位上紀朝臣門守従五位下。
介外従五位下秦忌寸智麻呂。掾民忌寸総麻呂並外従五位上。」賜左右大臣綿人七百五十屯。二位四百五十屯。三位三百屯。四位百五十屯。五位六十屯。外位〓屯。女亦准此。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八月甲午【十七】》○甲午。志摩国飢。賑給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八月戊戌【廿一】》○戊戌。近衛少将従五位上弓削宿禰牛養為兼越前介。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名継為員外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雄依為備前権守。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八月庚子【廿三】》○庚子。散位正七位上秦忌寸真成献銭二千貫。牛十頭。授外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八月丙午【廿九】》○丙午。従四位下佐伯宿禰今毛人為左大弁。造西大寺長官如故。従五位下紀朝臣広庭。阿倍朝臣小東人。並為勅旨少輔。従五位上葛井連道依為員外少輔。法王宮大進如故。外従五位下健部朝臣人上為大丞。正六位下紀朝臣益麻呂為陰陽頭。従五位下弓削宿禰薩摩為助。外従五位下P4161松井連浄山為内匠助。従五位上布勢朝臣人主為式部大輔。正五位上百済王理伯為摂津大夫。従四位下阿倍朝臣毛人為造東大寺次官。宮内卿如故。従四位上伊勢朝臣老人為造西隆寺長官。中衛中将・参河守如故。従五位下若江王。外従五位上秦忌寸智麻呂並為写一切経次官。外従五位下丈部直不破麻呂為下総員外介。近衛員外少将如故。従五位下弓削御浄朝臣広方為武蔵員外介。中衛将監如故。従五位下百済王武鏡為但馬介。従五位下賀茂朝臣大川為長門守。外従五位上上村主五十公為讃岐員外介。正五位上淡海真人三船。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家持並為大宰少弐。」散位従四位下粟田朝臣奈勢麻呂卒。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九月戊申朔》○九月戊申朔。日上有五色雲。」右大臣従二位吉備朝臣真備、献対馬嶋墾田三町一段。陸田五町二段。雑穀二万束。以為嶋儲。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九月己酉【二】》○己酉。幸西大寺嶋院。授従五位下日置造蓑麻呂従五位上。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九月辛亥【四】》○辛亥。従五位下池原公禾守為造西隆寺次官。大外記・右平凖令如故。従五位下中臣習宜朝臣阿曾麻呂為豊前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九月壬子【五】》○壬子。復無位玉作金弓本位外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九月己未【十二】》○己未。隼人司P4162隼人百十六人。不論有位無位。賜爵一級。其正六位上者叙上正六位上。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九月癸亥【十六】》○癸亥。日向員外介従四位上大津連大浦解任。其随身天文・陰陽等書没為官書。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九月甲子【十七】》○甲子。以従四位上日下部宿禰子麻呂為内豎員外大輔。従五位下賀茂朝臣田守為播磨守。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九月乙丑【十八】》○乙丑。始造八幡比売神宮寺。其夫者便役神寺封戸。限四年令畢功。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九月己巳【廿二】》○己巳。河内国志紀郡人正六位上山口臣犬養等三人賜姓山口朝臣。上総国海上郡人外従五位下檜前舍人直建麻呂上総宿禰。右京人正七位下山田造吉継山田連。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九月庚午【廿三】》○庚午。備前国国造従四位下上道朝臣正道卒。正道者、本中衛。勝宝九歳。以告橘奈良麻呂密。授従四位下。賜姓朝臣。語在勝宝九歳記中。歴美濃。播磨。備前等国守。宮内大輔。右兵衛督。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十月辛卯【丁丑朔十五】》○冬十月辛卯。勅。見陸奥国所奏。即知伊治城作了。自始至畢。不満三旬。朕甚嘉焉。夫臨危忘生。忠勇乃見。銜綸遂命。功夫早成。非但築城制外。誠可減戍安辺。若不〓進。何勧後徒。宜加酬賞式慰匪躬。其従四位下田中朝臣多太麻呂授正四位下。正五位下石川朝臣名足。大伴宿禰益立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下上毛野朝臣稲人。大野P4163朝臣石本並従五位上。其外従五位下道嶋宿禰三山。首建斯謀。修成築造。今美其功。特賜従五位上。又外従五位下吉弥侯部真麻呂。徇国争先。遂令馴服。狄徒如帰。進賜外正五位下。自余諸軍軍毅已上。及諸国軍士。蝦夷俘囚等。臨事有効。応叙位者。鎮守将軍並宜随労簡定等第奏聞。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十月癸巳【十七】》○癸巳。伊予国宇摩郡人凡直継人。献銭百万。紵布一百端。竹笠一百蓋。稲二万束。授外従六位下。其父稲積外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十月甲午【十八】》○甲午。授無位石上朝臣等能古従五位上。無位久米連若女。弓削御浄朝臣美夜治。弓削御浄朝臣等能治。大伴宿禰古珠瑠河並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十月庚子【廿四】》○庚子。御大極殿。屈僧六百。転読大般若経。奏唐・高麗楽。及内教坊踏歌。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十月辛丑【廿五】》○辛丑。賜四天王寺家人及奴婢卅二人爵有差。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十月壬戌》○十月壬戌。授従五位下吉備朝臣泉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田部宿禰男足従五位下。命婦正四位下吉備朝臣由利正四位上。無位吉備朝臣枚雄。従六位上賀茂朝臣萱草並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十一月壬寅【丁未朔】》○十一月壬寅。四天王寺墾田二百五十五町。在播磨国飾磨郡。去戊申年収。班給百姓口分田。而未入其代。至是。以大和。山背。摂津。越中。播磨。美作等国P4164乗田。及没官田捨入。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十一月乙巳》○十一月乙巳。置陸奥国栗原郡。本是伊治城也。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十一月甲寅【八】》○甲寅。出羽国雄勝城下俘囚四百余人。款塞乞内属。許之。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十一月癸亥【十七】》○癸亥。参議従三位治部卿兼左兵衛督大和守山村王薨。池辺双槻宮御宇橘豊日天皇皇子。久米王之後也。天平十八年。授従五位下。宝字八年。任少納言。授正五位下。于時高野天皇遣山村王収中宮院鈴・印。大師押勝遣兵。邀而奪之。山村王密告消息。遂果君命。天皇嘉之。授従三位。薨時年〓六。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十一月丙寅【二十】》○丙寅。私鋳銭人王清麻呂等〓人賜姓鋳銭部。流出羽国。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十二月庚辰【丁丑朔四】》○十二月庚辰。収在阿波国王臣功田・位田。班給百姓口分田。以其土少田也。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十二月壬午【六】》○壬午。武蔵国足立郡人外従五位下丈部直不破麻呂等六人賜姓武蔵宿禰。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十二月甲申【八】》○甲申。外従五位下武蔵宿禰不破麻呂為武蔵国国造。正四位上道嶋宿禰嶋足為陸奥国大国造。従五位上道嶋宿禰三山為国造。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十二月乙酉【九】》○乙酉。従五位上菅生王為少納言。従五位下石川朝臣清麻呂為員外少納言。従五位上石川朝臣豊人為刑部少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弟縄為大判事。正五位上県犬養宿禰古麻呂為宮内大輔。従五位下大宅王為主油正。従五位下P4165多治比真人長野為造東内次官。従五位上阿倍朝臣三県為田原鋳銭長官。刑部大輔如故。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十二月丁亥【十一】》○丁亥。伊勢国飯高郡人漢人部乙理等三人賜姓民忌寸。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十二月壬辰【十六】》○壬辰。美濃国比年亢旱。五穀不稔。除百姓所負租税。
《神護景雲元年(七六七)十二月壬寅【廿六】》○壬寅。授外従七位上丈部造広庭外従五位下。以貢献也。P4166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廿八



P4167《巻首》続日本紀巻第廿九〈起神護景雲二年正月、尽三年六月。〉」
  右大臣従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継縄等奉勅撰」
 高野天皇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正月丙午朔》二年春正月丙午朔。御大極殿受朝。旧儀、少納言侍立殿上。是日。設坐席。余儀如常。」授従四位下大和宿禰長岡正四位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正月壬子【七】》○壬子。宴五位已上於内裏。賜禄有差。」授従三位円方女王正三位。従四位上伊福部女王正四位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正月乙卯【十】》○乙卯。正四位上藤原朝臣縄麻呂。正四位下石上朝臣宅嗣並授従三位。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弟縄従五位上。」播磨国献白鹿。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二月丙子朔》○二月丙子朔。授正六位上生江臣東人外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二月戊寅【三】》○戊寅。従五位下勲六等漆部直伊波賜姓相摸宿禰。為相摸国国造。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二月庚辰【五】》○庚辰。出雲国国造外従五位下出雲臣益方奏神賀事。授外従五位上。賜祝部男女百五十九人爵各一級。禄亦有差。」対馬嶋上県郡人高橋連波自米女。夫亡之後。誓不改志。P4168其父尋亦死。結廬墓側。毎日斎食。孝義之至。有感行路。表其門閭。復租終身。」河内国河内郡人日下部意卑麻呂賜姓日下部連。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二月壬午【七】》○壬午。大和国人従七位下大神引田公足人。大神私部公猪養。大神波多公石持等廿人賜姓大神朝臣。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二月癸未【八】》○癸未。授正六位上山村許智人足外従五位下。」石見国美濃郡人額田部蘇提売。寡居年久。節義著聞。兼復積而能散。所済者衆。復其田租終身。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二月甲申【九】》○甲申。授無位笠王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二月乙酉【十】》○乙酉。外従五位下山村許智人足為肥後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二月壬辰【十七】》○壬辰。備後国葦田郡人網引公金村。年八歳喪父。哀毀骨立。尋丁母艱。追遠益深。賜爵二級。復其田租終身。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二月癸巳【十八】》○癸巳。以正三位弓削御浄朝臣清人為大納言。内竪卿・衛門督・上総守如故。従三位中臣朝臣清麻呂為中納言。神祇伯如故。大蔵卿従三位藤原朝臣魚名為参議。従五位上賀茂朝臣塩管為神祇大副。従五位下中臣朝臣子老為中務少輔。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家依為侍従。従五位下坂上王為大監物。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公成為左大舍人頭。従五位上豊野真人奄智為図書頭。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家依為式部少輔。侍従如故。P4169従五位下高橋朝臣広人為散位助。外従五位下土師宿禰位為諸陵助。従五位上石川朝臣人成為民部大輔。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己人為主計頭。従五位下田部宿禰男足為助。正五位上大伴宿禰益立為兵部大輔。外従五位下伊吉連真次為鼓吹正。従五位上巨勢朝臣清成為大蔵大輔。従五位上榎井朝臣子祖為宮内大輔。従五位下清原真人清貞為少輔。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垣守為木工頭。従五位下布勢王為内膳正。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土作為左京大夫。讃岐守如故。従四位下百済朝臣足人為右京大夫。外従五位下上毛野公真人為造東大寺大判官。外従五位下飛騨国造高市麻呂。橘部越麻呂。並為造西大寺大判官。従五位下安倍朝臣小東人為衛門佐。外正五位下葛井連根主為大尉。従四位下佐伯
宿禰伊多智為左衛士督。上野員外介如故。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長道為佐。従五位下弓削御浄朝臣塩麻呂為左兵衛督。従五位下巨勢朝臣池長為右馬助。陸奥介従五位下田口朝臣安麻呂為兼鎮守副将軍。大掾従五位上道嶋宿禰三山為兼軍監。正五位上石川朝臣名足為大和守。P4170外正五位下敢礒部忍国為志摩守。従五位下石上朝臣真足為遠江介。従五位下粟田朝臣鷹守為安房守。従三位藤原朝臣縄麻呂為近江按察使。民部卿・勅旨大輔・侍従如故。従五位下吉備朝臣真事為美濃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雄田麻呂為武蔵守。左中弁・内匠頭・右兵衛督等如故。従五位下葛井連立足為若狭守。外従五位下下道朝臣黒麻呂為越前介。外従五位下丹比宿禰真継為伯耆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種継為美作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雄依為備前守。従五位下石川朝臣真人為備中守。従五位下阿倍朝臣草麻呂為介。園池正如故。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為安芸守。従五位上高円朝臣広世為周防守。従五位下中臣朝臣常為阿波守。外従五位下板茂連真釣為伊予介。是日。勅。准令、以高橋。安曇二氏任内膳司者為奉膳。其以他氏任之者。宜名為正。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二月甲午【十九】》○甲午。授無位弓削御浄朝臣浄方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二月癸卯【廿八】》○癸卯。筑前国怡土城成。」讃岐国寒川郡人外正八位下韓鉄師毘登毛人。韓鉄師部牛養等一百廿七人。賜姓坂本臣。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三月乙巳朔》○三月乙巳朔。日有蝕之。」先是、東海道巡察使式部P4171大輔従五位下紀朝臣広名等言。得本道寺神封戸百姓款曰。公戸百姓。時有霑恩。寺神之封。未嘗被免。率土黎庶。苦楽不同。望請。一准公民。倶沐皇沢。使等商量。所申道理。至是。官議奏聞。奏可。余道諸国亦准於此。」又同前言。運舂米者。元来差徭。人別給糧。而今徭分輸馬。独給牽丁之糧。窮弊百姓無馬可輸。望請。依旧運人別給糧。又下総国井上。浮嶋。河曲三駅。武蔵国乗潴。豊嶋二駅。承山海両路。使命繁多。乞准中路。置馬十疋。奉勅依奏。其余道舂米。諸国糧料。亦准東海道施行。」北陸道使右中弁正五位下豊野真人出雲言。佐渡国造国分寺料稲一万束。毎年支在越後国。常当農月。差夫運漕。海路風波。動経数月。至有漂損、復徴運脚。乞、割当国田租。以充用度。山陽道使左中弁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雄田麻呂言。本道郡伝路遠。多致民苦。乞復隷駅将迎送。又長門国豊浦。厚狭等郡。宜養蚕。乞停調銅。代令輸綿。南海道使治部少輔従五位下高向朝臣家主言。淡路国神本駅家。行程殊近。乞従停却。詔並許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三月癸丑【九】》○癸丑。左京人外従五位下楊胡毘登人麻呂等男女六十四人賜姓楊胡忌寸。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三月甲寅【十】》○P4172甲寅。免左右京五畿内天平神護二年逋租。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三月戊午【十四】》○戊午。雨雹。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三月癸亥【十九】》○癸亥。外正六位上壬生真根麻呂。外正六位上丹比連大倉並授外従五位下。以貢献也。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三月甲子【二十】》○甲子。正八位上秦忌寸弟麻呂。外従七位上上忌寸生羽。外正八位上越智直蜷淵等三人。並授外従五位下。以貢献也。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四月戊寅【甲戌朔五】》○夏四月戊寅。授女孺正六位下百済王清仁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四月乙酉【十二】》○乙酉。以従五位下弓削御浄朝臣広方為武蔵介。近衛将監如故。外従五位下内蔵忌寸若人為員外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四月辛丑【廿八】》○辛丑。始賜伊勢大神宮禰義季禄。其官位准従七位。度会宮禰義准正八位。」伊予国神野郡人賀茂直人主等四人賜姓伊予賀茂朝臣。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五月丙午【甲辰朔三】》○五月丙午。勅。入国問諱。先聞有之。況於従今。何曾無避。頃見諸司入奏名籍。或以国主・国継為名、向朝奏名。可不寒心。或取真人・朝臣立字。以氏作字。是近冒姓。復用仏・菩薩及賢聖之号。毎経聞見。不安于懐。自今以後。宜勿更然。昔里名勝母。曾子不入。其如此等類。有先著者。亦即改換。務従礼典。美作国大庭郡人外正八位下白猪臣証人等四人賜姓大庭臣。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五月甲子【廿一】》○甲子。授鋳銭長官従五位下阿倍朝臣清成従五位上。次官正六位上P4173多治比真人乙安従五位下。以勤公也。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五月丙寅【廿三】》○丙寅。奉幣於畿内群神。旱也。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五月辛未【廿八】》○辛未。恵美仲麻呂越前国地二百町。故近江按察使従三位藤原朝臣御楯地一百町、捨入西隆寺。」甲斐国八代郡人小谷直五百依。以孝見称。復其田租終身。信濃国更級郡人建部大垣。為人恭順。事親有孝。水内郡人刑部智麻呂。友于情篤。苦楽共之。同郡人倉橋部広人、出私稲六万束。償百姓之負稲。並免其田租終身。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六月丁丑【癸酉朔五】》○六月丁丑。授従五位下尾張宿禰若刀自正五位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六月戊寅【六】》○戊寅。以従四位上外衛中将兼造西隆寺長官参河守勲四等伊勢朝臣老人。掌膳常陸国筑波采女従五位下勲五等壬生宿禰小家主。尚掃従五位上美濃真玉虫。掌膳上野国佐位采女外従五位下上野佐位朝臣老刀自。並為本国国造。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六月壬辰【二十】》○壬辰。右京人従五位上山上臣船主等十人賜姓朝臣。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六月癸巳【廿一】》○癸巳。武蔵国献白雉。勅。朕以虚薄。謬奉洪基。君臨四方。子育万類。善政未洽。毎兢情於負重。淳風或虧。常駭念於馭奔。於是。武蔵国橘樹郡人飛鳥部吉志五百国。於同国久良郡。獲白雉献焉。即下群卿議之。奏云。雉者斯群臣一心忠貞之応。白色乃P4174聖朝重光照臨之符。国号武蔵。既呈〓武崇文之祥。郡称久良。是明宝暦延長之表。姓是吉志。則標兆民子来之心。名五百国。固彰五方朝貢之験。朕対越嘉〓[貝+兄]。還愧寡徳。昔者、隆周刑措。越裳乃致。豊碕升平。長門亦献。永言休徴。固可施恵。宜自武蔵国天平神護二年已徃正税未納皆悉免除。又免久良郡今年田租三分之一。又国司及久良郡司各叙位一級。其献雉人五百国。宜授従八位下。賜〓[糸+施の旁]十疋。綿廿屯。布〓端。正税一千束。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六月乙未【廿三】》○乙未。信濃国伊那郡人他田舍人千世売。少有才色。家世豊贍。年廿有五。喪夫、守志寡居五十余年。〓其守節。賜爵二級。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六月戊戌【廿六】》○戊戌。従五位下紀朝臣門守為図書助。従五位下益田連縄手為遠江員外介。外従五位下玉作金弓為駿河員外介。従五位下石上朝臣家成為上総守。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六月庚子【廿八】》○庚子。内蔵頭兼大外記遠江守従四位下高丘宿禰比良麻呂卒。其祖沙門詠。近江朝歳次癸亥自百済帰化。父楽浪河内。正五位下大学頭。神亀元年。改為高丘連。比良麻呂、少遊大学。渉覧書記。歴任大外記。授外従五位下。宝字八年。以告仲満反授従四位下。景雲元年、賜姓宿禰。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六月辛丑【廿九】》○辛丑。衛門大尉P4175外正五位下葛井連根主為兼内竪大丞。従五位下安曇宿禰石成為若狭守。従四位下阿倍朝臣弥夫人為伊予守。右中弁正五位下豊野真人出雲為兼土左守。従五位下紀朝臣広純為筑後守。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閏六月乙巳【癸卯朔三】》○閏六月乙巳。従五位上船井王為侍従。従五位上大野朝臣石本為左大舍人頭。従五位下田中王為内礼正。従五位上巨勢朝臣公成為兵部少輔。従五位下佐伯宿禰三方為右兵庫頭。従五位下石城王為内兵庫頭。内薬佑外従五位下雀部直兄子為兼参河員外介。従五位下長谷真人於保為武蔵員外介。外従五位下林連広山為少掾。従五位上甘南備真人伊香為越中守。従五位下佐味朝臣宮守為越後守。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閏六月丁未【五】》○丁未。左京人従六位下和安部臣男綱等三人賜姓和安部朝臣。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閏六月己酉【七】》○己酉。無位笠朝臣比売比止。多治比真人伊止。正六位上忌部宿禰止美並授従五位下。是日。戸百五十煙捨西大寺。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閏六月庚戌【八】》○庚戌。外正七位下国造雄万。外正八位下物部孫足。従八位下六人部四千代、並授外従五位下。以貢献也。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閏六月乙卯【十三】》○乙卯。以近衛少将従五位下佐伯宿禰国益為兼備後守。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閏六月庚午【廿八】》○庚午。授外従五位下健部朝臣人上P4176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七月壬申朔》○秋七月壬申朔。以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土作為治部卿。左京大夫・讃岐守如故。従五位下伊刀王為雅楽頭。外従五位下昆解沙弥麻呂為助。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子老為諸陵頭。従五位下石河朝臣人麻呂為大蔵少輔。従五位下豊野真人篠原為弾正弼。従四位下小野朝臣竹良為右京大夫。外従五位下秦忌寸真成為造法華寺判官。正五位上大伴宿禰伯麻呂為遠江守。右中弁・造西大寺次官如故。従五位下巨勢朝臣苗麻呂為駿河守。従五位下佐伯宿禰国守為上総介。従五位上紀朝臣鯖麻呂為美濃員外介。外従五位下濃宜公水通為信濃介。外従五位下船木直馬養為越前員外掾。従五位下豊国真人秋篠為石見守。従五位下池原公禾守為播磨介。大外記・右平準令・造西隆寺次官如故。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七月庚辰【九】》○庚辰。壱伎嶋飢。賑給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七月壬午【十一】》○壬午。武蔵国入間郡人正六位上勲五等物部直広成等六人賜姓入間宿禰。」授女孺無位沙宅万福従五位下。」日向国献白亀。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七月乙酉【十四】》○乙酉。阿波国麻殖郡人外従七位下忌部連方麻呂。従五位上忌部連須美等十一人賜姓宿禰。大初位下忌部越麻呂等十四人P4177賜姓連。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七月戊子【十七】》○戊子。従四位上伊勢朝臣老人為修理長官。造西隆寺長官・中衛員外中将如故。従五位下相摸宿禰伊波為次官。右兵衛佐如故。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七月庚寅【十九】》○庚寅。大宰府言。肥後国八代郡正倉院北畔。蝦蟆陳列広可七丈。南向而去。及于日暮。不知去処。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七月辛丑【三十】》○辛丑。大学助教正六位上膳臣大丘言。大丘、天平勝宝四年。随使入唐。問先聖之遺風。覧膠庠之余烈。国子監有両門。題曰文宣王廟。時有国子学生程賢、告大丘曰。今主上大崇儒範。追改為王。鳳徳之徴。于今至矣。然准旧典。猶称前号。誠恐乖崇徳之情。失致敬之理。大丘庸闇。聞斯行諸。敢陳管見、以請明断。勅号文宣王。」授無位三嶋女王従五位下。正六位下大県連百枚女。壬生公小広。安都宿禰豊嶋並授外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八月壬寅朔》○八月壬寅朔。日有蝕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八月癸卯【二】》○癸卯。出雲国嶋根郡人外従六位上神掃石公文麻呂。意宇郡人外少初位上神人公人足。同郡人神人公五百成等廿六人。賜姓大神掃石朝臣。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八月己酉【八】》○己酉。参河国献白烏。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八月癸丑【十二】》○癸丑。賜大学直講正七位上凡直黒鯛伊予国稲一千束。并授其母従八位下。賞勤学也。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八月庚申【十九】》○庚申。以外従五位下荒木臣忍国為左兵庫助。」P4178下総国言。天平宝字二年。本道問民苦使正六位下藤原朝臣浄弁等具注応掘防毛野川之状申官。聴許已訖。其後已経七年。得常陸国移曰。今被官符。方欲掘川。尋其水道。当決神社。加以、百姓宅所損不少。是以、具状申官。宜莫掘者。此頻年洪水。損決日益。若不早掘防。恐渠川崩埋。一郡口分二千余田。長為荒廃。於是、仰両国掘。自下総国結城郡小塩郷小嶋村。達于常陸国新治郡川曲郷受津村一千余丈。其両国郡堺。亦以旧川為定。不得随水移改。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八月辛酉【廿】》○辛酉。近江国浅井郡人従七位下桑原直新麻呂。外大初位下桑原直訓志必登等賜姓桑原公。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九月甲戌【辛未朔四】》○九月甲戌。大和守正五位上石川朝臣名足為兼陸奥鎮守将軍。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九月辛巳【十一】》○辛巳。勅。今年七月八日。得参河国碧海郡人長谷部文選所献白烏。又同月十一日。得肥後国葦北郡人刑部広瀬女。日向国宮埼郡人大伴人益所献、白亀赤眼。青馬白髪尾。並付所司。令勘図諜。奏称。顧野王符瑞図曰。白烏者大陽之精也。孝経援神契曰。徳至鳥獣。則白烏下。史記曰。神亀者天下之宝也。与物変化。四時変色。居而自匿。伏而不食。春蒼夏赤。秋P4179白冬黒。熊氏瑞応図曰。王者不偏不党。尊用耆老。不失故旧。徳沢流洽。則霊亀出。顧野王符瑞図曰。青馬白髪尾者神馬也。孝経援神契曰。徳協道行。政至山陵。則沢出神馬。仍勘瑞式。白烏是為中瑞。霊亀・神馬並合大瑞。朕以菲薄。頻荷鴻〓[貝+兄]。思順先典式覃恵沢。宜免肥後。日向両国今年之庸。但瑞出郡者。特免調庸。大伴人益。刑部広瀬女。並授従八位下。賜〓[糸+施の旁]各十疋。綿廿屯。貲布卅端。正税一千束。長谷部文選授少初位上。賜正税五百束。又父子之際。因心天性。恩賞所被、事須同沐。人益父村上者。恕以縁党。宜放入京。」又先是勅。如聞。大宰府収観世音寺墾田。班給百姓。事如有実。深乖道理。宜下所由研其根源。即仰大宰。捜求旧記。至是日奉勅。班給百姓見開田十二町四
段捨入寺家。園地卅六町六段。依旧為公地。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九月壬辰【廿二】》○壬辰。陸奥国言。兵士之設、機要是待。対敵臨難。不惜生命。習戦奮勇。必争先鋒。而比年。諸国発入鎮兵。路間逃亡。子之士。又当国舂運年糧料稲卅六万余束。徒費官物。弥致民困。今検旧例。前守従三位百済王敬福之時。停止他国鎮兵。点加当国兵士。望請。依此旧例、点加兵士四千人。P4180以停他国鎮兵二千五百人。又此地祁寒。積雪難消。僅入初夏。運調上道。梯山帆海。艱辛備至。季秋之月。乃還本郷。妨民之産。莫過於此。望請。所輸調庸。収置於国。十年一度。進納京庫。許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九月乙未【廿五】》○乙未。左京人正七位上御使連清足。御使連清成。御使連田公等十八人賜姓朝臣。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九月戊戌【廿八】》○戊戌。正六位上田部直息麻呂。正八位上栗前連広耳並授外従五位下。但広耳以貢献也。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月乙巳【辛丑朔五】》○冬十月乙巳。授正六位上土師宿禰真月外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月戊申【八】》○戊申。授正五位上藤原朝臣雄田麻呂従四位下。女孺無位文室真人布登吉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月癸丑【十三】》○癸丑。授正四位上吉備朝臣由利従三位。従五位下平群朝臣真継従五位上。無位藤原朝臣浄子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月乙卯【十五】》○乙卯。従四位下佐伯宿禰伊多智。坂上大忌寸苅田麻呂並授従四位上。従三位藤原朝臣百能正三位。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家子正四位上。従四位上大野朝臣仲智正四位下。従五位下久米連若女従五位上。無位多治比真人古奈弥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月庚申【二十】》○庚申。幸長谷寺。捨田八町。」授従五位下高賀茂朝臣諸雄従五位上。従五位上桑田朝臣弟虫売正五位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月壬戌【廿二】》○壬戌。車駕還宮。授P7181外従五位上上連五百公〈本名五十公〉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月癸亥【廿三】》○癸亥。授従五位下大神朝臣東公従五位上。従六位下朝妻造綿売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月甲子【廿四】》○甲子。充石上神封五十戸。能登国気多神廿戸。田二町。」賜左右大臣大宰綿各二万屯。大納言諱。弓削御浄朝臣清人各一万屯。従二位文室真人浄三六千屯。中務卿従三位文室真人大市。式部卿従三位石上朝臣宅嗣各四千屯。正四位下伊福部女王一千屯。為買新羅交関物也。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月丁卯【廿七】》○丁卯。授従六位上昆解宮成外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月庚午【三十】》○庚午。賜二品井上内親王大宰綿一万屯。」大尼法戒准従三位賜封戸。大尼法均准従四位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一月壬申【辛未朔二】》○十一月壬申。美作掾正六位上恩智神主広人献白鼠。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一月癸未【十三】》○癸未。従四位下藤原朝臣楓麻呂為右大弁。外従五位下石上朝臣家成為勅旨少輔。従五位下紀朝臣門守為大丞。従四位下藤原朝臣雄田麻呂為中務大輔。左中弁内匠頭・武蔵守如故。従五位下石川朝臣真守為少輔。従四位上藤原朝臣是公為侍従兼内蔵頭。従三位石川朝臣豊成為宮内卿。兵部卿従三位藤原朝臣宿奈麻呂為兼造法華寺長官。従四位下藤原朝臣継縄為外衛大将。正五位上P4182石上朝臣息継為左衛士督。河内守如故。従五位下上毛野朝臣馬長為員外佐。従四位下阿倍朝臣息道為左兵衛督。従五位下坂上王為左馬頭。従五位下紀朝臣広庭為河内介。従五位上佐伯宿禰助為山背守。従五位上息長丹生真人大国為美作員外介。外従五位下飛鳥戸造小東人為長門介。大納言衛門督正三位弓削御浄朝臣清人為兼大宰帥。従四位上藤原朝臣田麻呂為大弐。是日。被任官者。多不会庭。省掌代之称唯。於是詔式部兵部省掌。始賜把笏。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一月戊子【十八】》○戊子。以従五位上日置造蓑麻呂為丹波守。」土左国土左郡人神依田公名代等〓一人賜姓賀茂。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一月壬辰【廿二】》○壬辰。設新嘗豊楽於西宮前殿。賜五位已上禄各有差。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一月丙申【廿六】》○丙申。従五位上賀茂朝臣諸雄。従五位下賀茂朝臣田守。従五位下賀茂朝臣萱草賜姓高賀茂朝臣。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一月戊戌【廿八】》○戊戌。授正五位上下毛野朝臣稲麻呂従四位下。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一月己亥【廿九】》○己亥。従四位下国中連公麻呂為但馬員外介。是日。以正三位弓削御浄朝臣清人為検校兵庫将軍。従四位下藤原朝臣雄田麻呂為副将軍。従五位下紀朝臣船守。従五位下池田朝臣真枚並為軍監。六位軍監二人。P4183軍曹四人。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二月甲辰【辛丑朔四】》○十二月甲辰。先是山階寺僧基真。心性無常。好学左道。詐呪縛其童子。教説人之陰事。至乃作毘沙門天像。密置数粒珠子於其前。称為現仏舍利。道鏡仍欲眩耀時人。以為己瑞。乃諷天皇。赦天下。賜人爵。基真賜姓物部浄志朝臣。拝法参議。随身兵八人。基真所作怒者。雖卿大夫。不顧皇法。道路畏之。避如逃虎。至是。凌突其師主法臣円興。擯飛騨国。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二月癸丑【十三】》○癸丑。従四位上内蔵頭侍従藤原朝臣是公為兼下総守。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二月丙辰【十六】》○丙辰。勅。陸奥国管内及他国百姓。楽住伊治・桃生者。宜任情願。随到安置。依法給復。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二月壬戌【廿二】》○壬戌。授外従七位上桑氏連鷹養外従五位上。以献物也。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二月甲子【廿四】》○甲子。尾張国山田郡人従六位下小治田連薬等八人賜姓尾張宿禰。
《神護景雲二年(七六八)十二月乙丑【廿五】》○乙丑。授美作国人外正八位上財田直常人外従五位下。以貢献也。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正月三年庚午朔》三年春正月庚午朔。廃朝。雨也。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正月辛未【二】》○辛未。御大極殿受朝。文武百官及陸奥蝦夷。各依儀拝賀。是日。勲六等已上。身有七位而帯職事者。始著当階之色。列於六位之上。六位諸王著〓者次之。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正月壬申【三】》○壬申。法王道鏡居西宮前殿。P4184大臣已下賀拝。道鏡自告寿詞。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正月丙子【七】》○丙子。御法王宮。宴於五位已上。道鏡、与五位已上摺衣人一領。蝦夷緋袍人一領。賜左右大臣綿各一千屯。大納言已下亦各有差。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正月丁丑【八】》○丁丑。御東内、始行吉祥悔過。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正月丙戌【十七】》○丙戌。御東院、賜宴於侍臣。饗文武百官主典已上。陸奥蝦夷於朝堂。賜蝦夷爵及物、各有差。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正月戊戌【廿九】》○戊戌。授無位牟都岐王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正月己亥【三十】》○己亥。陸奥国言。他国鎮兵。今見在戍者三千余人。就中二千五百人。被官符。解却已訖。其所遺五百余人。伏乞、暫留鎮所。以守諸塞。又被天平宝字三年符。差浮浪一千人。以配桃生柵戸。本是情抱規避。萍漂蓬転。将至城下。復逃亡。如国司所見者。募比国三丁已上戸二百煙、安置城郭。永為辺戍。其安堵以後。稍省鎮兵。官議奏曰。夫懐土重遷。俗人常情。今徙無罪之民。配辺城之戍。則物情不穏。逃亡無已。若有進趨之人。自願就二城之沃壌。求三農之利益。伏乞。不論当国・他国。任便安置。法外給復、令人楽遷、以為辺守。奏可。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二月壬寅【庚子朔三】》○二月壬寅。幸左大臣第、授従一位。其男従五位上家依。従五位下雄依。其室正四位下大野朝臣仲智、並賜一階。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二月甲辰【五】》○甲辰。以従五位上道嶋宿禰三山P4185為陸奥員外介。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二月庚戌【十一】》○庚戌。授従五位下小垂水女王正五位下。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二月甲寅【十五】》○甲寅。従四位下勲四等竹宿禰乙女卒。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二月乙卯【十六】》○乙卯。奉神服於天下諸社。以大炊頭従五位下掃守王。左中弁従四位下藤原朝臣雄田麻呂。為伊勢太神宮使。毎社男神服一具。女神服一具。其太神宮及月次社者。加之以馬形并鞍。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二月丙辰【十七】》○丙辰。勅。陸奥国桃生。伊治二城。営造已畢。厥土沃壌。其毛豊饒。宜令坂東八国。各募部下百姓。如有情好農桑、就彼地利者。則任願移徙。随便安置。法外優復。令民楽遷。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二月辛酉【廿二】》○辛酉。伊勢国飯高郡人正八位上飯高公家継等三人。左京人正六位上神麻続連足麻呂。子老。右京人神麻続連広目等廿六人。摂津国嶋上郡人正六位上三嶋県主広調等、並賜姓宿禰。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二月癸亥【廿四】》○癸亥。幸右大臣第。授正二位。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二月乙丑【廿六】》○乙丑。外従五位下林連佐比物。広山。正六位上日下部連意卑麻呂、並賜姓宿禰。」授従五位上吉備朝臣泉正五位下。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二月丙寅【廿七】》○丙寅。授正六位上平群朝臣家麻呂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三月戊寅【己巳朔十】》○三月戊寅。授正六位上高市連豊足外従五位下。」以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形見為左大舍人助。従五位下大伴宿禰清麻呂為主税頭。外従五位上秦忌寸智麻呂P4186為助。従五位上船井王為刑部大輔。従五位下石川朝臣望足為右京亮。左中弁従四位下藤原朝臣雄田丸為兼内竪大輔。右中弁従五位上阿倍朝臣清成為兼田原鋳銭長官。左大弁従四位下佐伯宿禰今毛人為兼因幡守。従五位下中臣朝臣子老為美作介。近衛将監従五位下紀朝臣船守為兼紀伊介。外従五位下高市連豊足為大宰員外大典。従五位上阿倍朝臣三県為筑前守。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三月辛巳【十三】》○辛巳。陸奥国白河郡人外正七位上丈部子老。賀美郡人丈部国益。標葉郡人正六位上丈部賀例努等十人。賜姓阿倍陸奥臣。安積郡人外従七位下丈部直継足阿倍安積臣。信夫郡人外正六位上丈部大庭等阿倍信夫臣。柴田郡人外正六位上丈部嶋足安倍柴田臣。会津郡人外正八位下丈部庭虫等二人阿倍会津臣。磐城郡人外正六位上丈部山際於保磐城臣。牡鹿郡人外正八位下春日部奥麻呂等三人武射臣。曰理郡人外従七位上宗何部池守等三人湯坐曰理連。白河郡人外正七位下靭大伴部継人。黒川郡人外従六位下靭大伴部弟虫等八人。靭大伴連。行方郡人外正六位下大伴部三田等P4187四人大伴行方連。苅田郡人外正六位上大伴部人足大伴苅田臣。柴田郡人外従八位下大伴部福麻呂大伴柴田臣。磐瀬郡人外正六位上吉弥侯部人上磐瀬朝臣。宇多郡人外正六位下吉弥侯部文知上毛野陸奥公。名取郡人外正七位下吉弥侯部老人。賀美郡人外正七位下吉弥侯部大成等九人上毛野名取朝臣。信夫郡人外従八位下吉弥侯部足山守等七人上毛野鍬山公。新田郡人外大初位上吉弥侯部豊庭上毛野中村公。信夫郡人外少初位上吉弥侯部広国下毛野静戸公。玉造郡人外正七位上吉弥侯部念丸等七人下毛野俯見公。並是大
国造道嶋宿禰嶋足之所請也。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三月丁亥【十九】》○丁亥。下総国飢。賑給之。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三月己丑【廿一】》○己丑。志摩国飢。賑給之。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三月乙未【廿七】》○乙未。始毎年運大宰府綿廿万屯。以輸京庫。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三月丙申【廿八】》○丙申。勅。縁有所思。大赦天下。神護景雲三年三月廿八日昧爽以前雑犯、大辟罪以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及強窃二盗。咸赦除之。其八虐。私鋳銭。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以従五位上榎井朝臣子祖為山背守。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四月壬寅【戊戌朔五】》○夏四月壬寅。伊予国温泉郡人正八位上味酒部稲依等三人賜姓P4188平群味酒臣。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四月癸卯【六】》○癸卯。散事従四位下牟漏采女熊野直広浜卒。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四月甲辰【七】》○甲辰。陸奥国行方郡人外正七位下下毛野公田主等四人賜姓朝臣。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四月乙巳【八】》○乙巳。大和国添上郡人正八位下横度春山賜姓桜嶋連。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四月辛酉【廿四】》○辛酉。幸西大寺。授従四位下佐伯宿禰今毛人従四位上。正五位上大伴宿禰伯麻呂従四位下。従五位上息長丹生真人大国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弓削宿禰大成。粟田朝臣公足。益田連縄手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大野我孫麻呂外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四月甲子【廿七】》○甲子。上野国邑楽郡人外大初位上小長谷部宇麻呂。甘楽郡人竹田部荒当。糸井部袁胡等十五人。賜姓大伴部。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五月乙亥【戊辰朔八】》○五月乙亥。左京大夫従四位下勲四等小野朝臣竹良卒。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五月丙子【九】》○丙子。以従五位下橘宿禰綿裳為少納言。従四位下大伴宿禰伯麻呂為員外左中弁。造西大寺次官如故。外従五位下内蔵忌寸若人為造伎楽長官。従五位下石川朝臣清麻呂為讃岐介。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五月庚辰【十三】》○庚辰。大和国葛上郡人正六位上賀茂朝臣清浜賜姓高賀茂朝臣。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五月癸未【十六】》○癸未。伊勢国員弁郡人猪名部文麻呂献白鳩。賜爵二級。当国稲五百束。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五月乙酉【十八】》○乙酉。賜左右大臣稲各一十万束。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五月己丑【廿二】》○己丑。摂津国豊嶋郡P4189人正七位上井手小足等十五人賜姓秦井手忌寸。西成郡人外従八位下秦神嶋。正六位上秦人広立等九人秦忌寸。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五月壬辰【廿五】》○壬辰。詔曰。不破内親王者。先朝有勅。削親王名。而積悪不止。重為不敬。論其所犯。罪合八虐。但縁有所思。特宥其罪。仍賜厨真人厨女姓名。莫令在京中。又氷上志計志麻呂者。棄其父塩焼之日。倶応相従。而依母不坐。今亦其母悪行弥彰。是以、処遠流。配土左国。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五月甲午【廿七】》○甲午。以外従五位下佐太忌寸味村為左平凖令。」左京人正六位上倭画師種麻呂等十八人賜姓大岡忌寸。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五月乙未【廿八】》○乙未。従五位下吉備藤野和気真人清麻呂等賜姓輔治能真人。外従八位上吉備藤野宿禰子麻呂。従八位下吉備藤野宿禰牛養等十二人輔治能宿禰。近衛無位吉備石成別宿禰国守等九人石成宿禰。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五月丙申【廿九】》○丙申。県犬養姉女等坐巫蠱配流。詔曰。【S43】現神〈止〉大八洲国所知倭根子挂畏天皇大命〈乎〉、親王・王・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久〉。犬部姉女〈乎波〉内〈都〉奴〈止〉為〈弖〉冠位挙給〈比〉根可婆禰改給〈比〉治給〈伎〉。然〈流〉物〈乎〉反〈天〉逆心〈乎〉抱蔵〈弖〉己為首〈弖〉忍坂女王・石田女王等〈乎〉率〈弖〉、挂畏先朝P4190〈乃〉依過〈弖〉棄給〈弖之〉厨真人厨女許〈爾〉窃往乍岐多奈〈久〉悪奴〈止母止〉相結〈弖〉謀〈家良久〉。傾奉朝庭、乱国家〈弖〉、岐良比給〈弖之〉氷上塩焼〈我〉児志計志麻呂〈乎〉天日嗣〈止〉為〈牟止〉謀〈弖〉挂畏天皇大御髪〈乎〉盗給〈波利弖〉、岐多奈〈伎〉佐保川〈乃〉髑髏〈爾〉入〈弖〉大宮内〈爾〉持参入来〈弖〉、厭魅為〈流己止〉三度〈世利〉。然〈母〉盧舍那如来、最勝王経、観世音菩薩、護法善神梵王・帝釈・四大天王〈乃〉不可思議威神力、挂畏開闢已来御宇天皇御霊、天地〈乃〉神〈多知乃〉護助奉〈都流〉力〈爾〉依〈弖〉、其等〈我〉穢〈久〉謀〈弖〉為〈留〉厭魅事皆悉発覚〈奴〉。是以、検法〈爾〉皆当死刑罪。由此〈弖〉、理〈波〉法〈末爾末爾〉岐良〈
比〉給〈倍久〉在〈利〉。然〈止毛〉慈賜〈止〉為〈弖〉一等降〈弖〉、其等〈我〉根可婆禰替〈弖〉遠流罪〈爾〉治賜〈布止〉宣〈布〉天皇大命〈乎〉、衆聞食〈止〉宣。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六月丁酉朔》○六月丁酉朔。以従五位下礒部王。復為大監物。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六月戊戌【二】》○戊戌。右京人正八位下白鳥村主馬人。白鳥椋人広等廿三人、賜姓白原連。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六月癸卯【七】》○癸卯。摂津国菟原郡人正八位下倉人水守等十八人賜姓大和連。播磨国明石郡人外従八位下海直溝長等十九人大和赤石連。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六月甲辰【八】》○P4191甲辰。授正六位上清湍連雷外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六月乙巳【九】》○乙巳。以園池正従五位下安倍朝臣草麻呂為兼内蔵助。正五位上大伴宿禰益立為式部大輔。従五位下相摸宿禰伊波為玄蕃助。正五位下吉備朝臣泉為左衛士督。大学員外助如故。従五位下弓削御浄朝臣広方為右兵衛佐。武蔵介如故。従五位下牟都支王為左馬頭。外従五位下伊勢朝臣子老為伊賀守。外従五位下葛井連河守為遠江介。外従五位下武蔵宿禰不破麻呂為上総員外介。縫殿頭従五位下桑原王為兼下総員外介。正五位上石上朝臣息嗣為美濃守。少納言従五位下当麻王為兼下野介。従五位下石川朝臣人麻呂為能登守。従五位下弓削宿禰薩摩為員外介。従五位上布勢朝臣人主為出雲守。左少弁従五位下弓削御浄朝臣秋麻呂為兼周防守。従五位上高円朝臣広世為伊予守。外従五位下田部直息麻呂為壱伎嶋守。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六月丁未【十一】》○丁未。浮宕百姓二千五百余人置陸奥国伊治村。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六月乙卯【十九】》○乙卯。詔曰。神語有言大中臣。而中臣朝臣清麻呂。両度任神祇官。供奉無失。是以、賜姓大中臣朝臣。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六月庚申【廿四】》○庚申。以大外記従五位下池原公禾守。左大史外従五位下P4192堅部使主人主。並為修理次官。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六月壬戌【廿六】》○壬戌。備前国藤野郡人別部大原。少初位上忍海部興志。財部黒士。邑久郡人別部比治。御野郡人物部麻呂等六十四人、賜姓石生別公。藤野郡人母止理部奈波。赤坂郡人外少初位上家部大水。美作国勝田郡人従八位上家部国持等六人石野連。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六月癸亥【廿七】》○癸亥。美作。備前両国家部。母等理部二氏人等。尽頭賜姓石野連。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六月乙丑【廿九】》○乙丑。改備前国藤野郡為和気郡。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廿九



P4193《巻首》続日本紀巻第三十〈起神護景雲三年七月、尽宝亀元年九月。〉」
  右大臣従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継縄等奉勅撰」
 高野天皇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七月乙亥【丙寅朔十】》秋七月乙亥。賜厨真人厨女封〓二戸。田十町。」始用法王宮職印。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七月庚辰【十五】》○庚辰。遣使奉幣於五畿内風伯。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七月壬午【十七】》○壬午。左京人阿刀造子老等五人賜姓阿刀宿禰。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七月丁亥【廿二】》○丁亥。周防国戸五十煙入四天王寺。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八月丙申朔》○八月丙申朔。日有蝕之。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八月庚午》○庚午。授外従五位下武蔵宿禰不破麻呂従五位上。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八月辛丑【六】》○辛丑。授従八位下茨田連稲床外従五位下。以貢献也。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八月甲辰【九】》○甲辰。尾張国海部。中嶋二郡大水。賜尤貧者穀人一斗。」授従五位下皇甫東朝従五位上。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八月戊申【十三】》○戊申。遠江。越前二国戸各廿煙。大和。山背両国田各五町捨入竜淵寺。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八月己酉【十四】》○己酉。下総国猿嶋郡災。焼穀六千四百余斛。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八月癸丑【十八】》○癸丑。河内国大県郡人従五位下上村主五百公賜姓上連。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八月甲寅【十九】》○甲寅。以従五位下当麻真人永継P4194為左少弁。従四位下大伴宿禰伯麻呂為員外右中弁。造西大寺次官如故。従五位下太朝臣犬養為右少弁。正五位下小野朝臣小贄為中務大輔。勅旨大丞従五位下健部朝臣人上為兼図書助。従五位下山上朝臣船主為陰陽助。筑後掾如故。外従五位下百済公秋麻呂為允。外従五位下雀部兄子為内薬正。外従五位下清湍連雷為雅楽大允。従五位下阿倍朝臣意宇麻呂為主船正。正四位下田中朝臣多太麻呂為宮内大輔。従五位下大伴宿禰不破麻呂為弾正弼。大蔵卿従三位藤原朝臣魚名為兼左京大夫。従五位上阿倍朝臣清成為造宮大輔。式部少輔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家依為兼大和守。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長野為介。従五位下小野朝臣石根為近江介。従五位上弓削宿禰大成為信濃員外介。正五位上石川朝臣名足為陸奥守。従五位下輔治能真人清麻呂為因幡員外介。外従五位下田部宿禰足嶋為淡路守。従五位上袁晋卿為日向守。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八月丙辰【廿一】》○丙辰。始置大宰府綾師。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九月丁卯【乙丑朔三】》○九月丁卯。始賜任諸国軍主帳者爵一級。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九月壬申【八】》○壬申。尾張国言。此国与美濃国堺。有鵜沼川。今年大水。其流没道。毎日P4195侵損葉栗。中嶋。海部三郡百姓田宅。又国府并国分二寺。倶居下流。若経年歳。必致漂損。望請。遣解工使。開掘復其旧道。許之。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九月辛巳【十七】》○辛巳。河内国志紀郡人従七位下岡田毘登稲城等四人賜姓吉備臣。」以従四位下藤原朝臣楓麻呂為信濃守。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九月丙戌【廿二】》○丙戌。左京人従八位下河原毘登堅魚等十人。河内国人河原蔵人人成等五人。並賜姓河原連。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九月己丑【廿五】》○己丑。詔曰。【S44】天皇〈良我〉御命〈良麻止〉詔〈久〉。夫臣下〈等〉云物〈波〉君〈仁〉随〈天〉浄〈久〉貞〈仁〉明心〈乎〉以〈天〉君〈乎〉助護、対〈天方〉無礼〈岐〉面〈幣利〉無〈久〉後〈仁波〉謗言無〈久〉、姦偽〈利〉〓曲〈流〉心無〈之天〉奉侍〈倍岐〉物〈仁〉在。然物〈乎〉、従五位下因幡国員外介輔治能真人清麻呂、其〈我〉姉法均〈止〉甚大〈仁〉悪〈久〉姦〈流〉妄語〈乎〉作〈天〉朕〈仁〉対〈天〉法均〈伊〉物奏〈利〉。此〈乎〉見〈流仁〉面〈乃〉色形口〈爾〉云言猶明〈爾〉己〈何〉作〈天〉云言〈乎〉大神〈乃〉御命〈止〉借〈天〉言〈止〉所知〈奴〉。問求〈仁〉、朕所念〈之天〉在〈何〉如〈久〉、大神〈乃〉御命〈爾波〉不在〈止〉聞行定〈都〉。故是以、法〈乃麻爾麻〉退給〈止〉詔〈布〉御命〈乎〉、衆諸聞食〈止〉宣。復詔〈久〉、此事〈方〉人〈乃〉奏〈天〉在〈仁毛〉不在。唯言其理〈爾〉不在逆〈爾〉云〈利〉。面〈幣利毛〉無礼〈之天〉、己事P4196〈乎〉納用〈与止〉念〈天〉在。是天地〈乃〉逆〈止〉云〈爾〉此〈与利〉増〈波〉無。然此〈方〉諸聖等・天神・地祇現給〈比〉悟給〈爾己曾〉在〈礼〉。誰〈可〉
敢〈弖〉朕〈爾〉奏給〈牟〉。猶人〈方〉不奏〈天〉在〈等毛〉、心中悪〈久〉垢〈久〉濁〈天〉在人〈波〉必天地現〈之〉示給〈都留〉物〈曾〉。是以、人人己〈何〉心〈乎〉明〈爾〉清〈久〉貞〈爾〉謹〈天〉奉侍〈止〉詔〈布〉御命〈乎〉、衆諸聞食〈止〉宣。復此事〈乎〉知〈天〉清麻呂等〈止〉相謀〈家牟〉人在〈止方〉所知〈天〉在〈止毛〉、君〈波〉慈〈乎〉以〈弖〉天下〈乃〉政〈波〉行給物〈爾〉伊麻〈世波奈毛〉慈〈備〉愍〈美〉給〈天〉免給〈布〉。然行事〈乃〉重在〈牟〉人〈乎波〉法〈乃麻爾麻爾〉収給〈牟〉物〈曾〉。如是状悟〈天〉先〈爾〉清麻呂等〈止〉同心〈之天〉一二〈乃〉事〈毛〉相謀〈家牟〉人等〈波〉心改〈天〉明〈仁〉貞〈爾〉在心〈乎〉以〈天〉奉侍〈止〉詔〈布〉御命〈乎〉、衆諸聞食〈止〉宣。復清麻呂等〈波〉奉侍〈留〉奴〈止〉所念〈天己曾〉姓〈毛〉賜〈弖〉治給〈天之可〉。今〈波〉穢奴〈止之弖〉退給〈爾〉依〈奈毛〉、賜〈幣利之〉姓〈方〉取〈弖〉別部〈止〉成給〈弖〉、其〈我〉名〈波〉穢麻呂〈止〉給〈比〉、法均〈我〉名〈毛〉広虫売〈止〉還給〈止〉詔〈布〉御命〈乎〉、衆諸聞食〈止〉宣。復明基〈波〉広虫売〈止〉身〈波〉二〈爾〉在〈止毛〉、心〈波〉
一〈爾〉在〈止〉所知〈弖奈毛〉、其〈我〉名〈毛〉取給〈弖〉同〈久〉退給〈等〉詔〈布〉御命〈乎〉、衆諸聞食〈止〉宣。」始大宰主神習宜阿曾麻呂、希旨。P4197方媚事道鏡。因矯八幡神教言。令道鏡即皇位。天下太平。道鏡聞之。深喜自負。天皇召清麻呂於床下。勅曰。昨夜夢。八幡神使来云。大神為令奏事。請尼法均。宜汝清麻呂相代而往聴彼神命。臨発。道鏡語清麻呂曰。大神所以請使者。蓋為告我即位之事。因重募以官爵。清麻呂行詣神宮。大神詫宣曰。我国家開闢以来。君臣定矣。以臣為君。未之有也。天之日嗣必立皇緒。無道之人。宜早掃除。清麻呂来帰。奏如神教。於是、道鏡大怒。解清麻呂本官。出為因幡員外介。未之任所。尋有詔。除名配於大隅。其姉法均還俗配於備後。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月乙未朔》○冬十月乙未朔。詔曰。【S45】天皇〈我〉御命〈良麻止〉詔〈久〉。挂〈麻久毛〉畏〈岐〉新城〈乃〉大宮〈爾〉天下治給〈之〉中〈都〉天皇〈能〉臣等〈乎〉召〈天〉後〈乃〉御命〈仁〉勅〈之久〉。汝等〈乎〉召〈都留〉事〈方〉朝庭〈爾〉奉侍〈良牟〉状教詔〈牟止曾〉召〈都留〉。於太比〈爾〉侍〈弖〉諸聞食。貞〈久〉明〈爾〉浄〈伎〉心〈乎〉以〈天〉朕子天皇〈仁〉奉侍〈利〉護助〈麻都礼〉。継〈天方〉是太子〈乎〉助奉侍〈礼〉。朕〈我〉教給〈布〉御命〈爾〉不順〈之天〉王等〈波〉己〈我〉得〈麻之岐〉帝〈乃〉尊〈岐〉宝位〈乎〉望求〈米〉、人〈乎〉伊射奈〈比〉悪〈久〉穢心〈乎〉以〈天〉、P4198逆〈爾〉在謀〈乎〉起。臣等〈方〉己〈我〉比伎婢企是〈爾〉託彼〈爾〉依〈都都〉頑〈爾〉無礼〈伎〉心〈乎〉念〈弖〉横〈乃〉謀〈乎〉構。如是在〈牟〉人等〈乎波〉、朕必天翔給〈天〉見行〈之〉、退給〈比〉捨給〈比〉岐良〈比〉給〈牟〉物〈曾〉。天地〈乃〉福〈毛〉不蒙〈自〉。是状知〈天〉明〈仁〉浄〈伎〉心〈乎〉以〈天〉奉侍〈牟〉人〈乎波〉慈給〈比〉愍給〈天〉治給〈牟〉物〈曾〉。復天〈乃〉福〈毛〉蒙〈利〉、永世〈爾〉門不絶奉侍
〈利〉昌〈牟〉。許己知〈天〉謹〈麻利〉浄心〈乎〉以〈天〉奉侍〈止〉将命〈止奈毛〉召〈都流止〉勅〈比〉於保世給〈布〉御命〈乎〉、衆諸聞食〈止〉宣。復詔〈久〉。掛〈毛〉畏〈伎〉朕〈我〉天〈乃〉御門帝皇〈我〉御命以〈天〉勅〈之久〉。朕〈爾〉奉侍〈牟〉諸臣等朕〈乎〉君〈止〉念〈牟〉人〈方〉、大皇后〈仁〉能奉侍〈礼〉。朕〈乎〉念〈天〉在〈我〉如〈久〉異〈奈〉念〈曾。〉継〈天方〉朕子太子〈爾〉明〈仁〉浄〈久〉二心無〈之天〉奉侍〈礼〉。朕〈方〉子二〈利止〉云言〈波〉無。唯此太子一人〈乃味曾〉朕〈我〉子〈波〉在。此心知〈天〉諸護助奉侍〈礼〉。然朕〈波〉御身都可良〈之久〉於保麻之麻須〈爾〉依〈天〉。太子〈爾〉天〈都〉日嗣高御座〈乃〉継〈天方〉授〈麻都流止〉命〈天〉、朕〈爾〉勅〈之久〉。天下〈乃〉政事〈波〉慈〈乎〉以〈天〉治〈与〉。復上〈波〉三宝〈乃〉御法〈乎〉隆〈之米〉出家道人〈乎〉治〈麻都利〉。次〈波〉諸天神・地祇〈乃〉祭祀〈乎〉不絶。下〈波〉天下〈乃〉諸人民〈乎〉愍給〈弊〉。復勅〈之久〉。P4199此帝〈乃〉位〈止〉云物〈波〉、天〈乃〉授不給〈奴〉人〈爾〉授〈天方〉保〈己止毛〉不得。亦変〈天〉身〈毛〉滅〈奴流〉物〈曾〉。朕
〈我〉立〈天〉在人〈止〉云〈止毛〉、汝〈我〉心〈爾〉不能〈止〉知目〈爾〉見〈天牟〉人〈乎波〉改〈天〉立〈牟〉事〈方〉心〈乃麻爾麻世与止〉。命〈伎〉。復勅〈之久〉、朕〈我〉東人〈爾〉授刀〈天〉侍〈之牟留〉事〈波〉、汝〈乃〉近護〈止之天〉護近〈与止〉念〈天奈毛〉在。是東人〈波〉常〈爾〉云〈久〉。額〈爾方〉箭〈波〉立〈止毛〉背〈波〉箭〈方〉不立〈止〉云〈天〉。君〈乎〉一心〈乎〉以〈天〉護物〈曾〉。此心知〈天〉汝都可〈弊止〉勅〈比之〉御命〈乎〉不忘。此状悟〈天〉諸東国〈乃〉人等謹〈之麻利〉奉侍〈礼〉。然挂〈毛〉畏〈岐〉二所〈乃〉天皇〈我〉御命〈乎〉朕〈我〉頂〈爾〉受賜〈天〉、昼〈毛〉夜〈毛〉念持〈天〉在〈止毛〉、由無〈之弖〉人〈爾〉云聞〈之牟留〉事不得。猶此〈爾〉依〈天〉諸〈乃〉人〈爾〉令聞〈止奈毛〉召〈都留〉。故是以、今朕〈我〉汝等〈乎〉教給〈牟〉御命〈乎〉、衆諸聞食〈止〉宣。夫君〈乃〉位〈波〉願求〈乎〉以〈天〉得事〈方〉甚難〈止〉云言〈乎波〉皆知〈天〉在〈止毛〉、先〈乃〉人〈波〉謀乎遅奈〈之〉、我〈方〉能〈久〉都与〈久〉謀〈天〉必得〈天牟止〉念〈天〉種種〈爾〉願祷〈止毛〉、猶諸聖・天神・地祇御霊〈乃〉不免給不授給
物〈爾〉在〈波〉、自然〈爾〉人〈毛〉申顕、己〈我〉口〈乎〉以〈天毛〉云〈都〉、変〈天〉身〈乎〉滅災〈乎〉蒙〈天〉終〈爾〉罪〈乎〉己〈毛〉人〈毛〉同〈久〉致〈都〉。因茲〈天〉天地〈乎〉恨君臣〈乎毛〉怨〈奴〉。猶心〈乎〉P4200改〈天〉直〈久〉浄〈久〉在〈波〉、天地〈毛〉憎〈多麻波受〉君〈毛〉捨不給〈之天〉福〈乎〉蒙身〈毛〉安〈家牟〉。生〈天方〉官位〈乎〉賜〈利〉昌、死〈弖波〉善名〈乎〉遠世〈爾〉流伝〈天牟〉。是故先〈乃〉賢人云〈天〉在〈久〉。体〈方〉灰〈止〉共〈爾〉地〈仁〉埋〈利奴礼止〉、名〈波〉煙〈止〉共〈爾〉天〈爾〉昇〈止〉云〈利〉。又云〈久〉。過〈乎〉知〈天方〉必改〈与〉。能〈乎〉得〈天方〉莫忘〈止伊布〉。然物〈乎〉口〈爾〉我〈方〉浄〈之止〉云〈天〉心〈仁〉穢〈乎波〉天〈乃〉不覆地〈乃〉不載〈奴〉所〈止〉成〈奴〉。此〈乎〉持〈伊波〉称〈乎〉致〈之〉、捨〈伊波〉謗〈乎〉招〈都〉。猶朕〈我〉尊〈備〉拝〈美〉読誦〈之〉奉〈留〉最勝王経〈乃〉王法正論品〈爾〉命〈久〉。若造善悪業、今於現在中、諸天共護持、示其善悪報。国人造悪業。王者不禁制。此非順正理。治擯当如法〈止〉命〈天〉在。是〈乎〉以〈天〉汝等〈乎〉教導〈久
〉。今世〈爾方〉世間〈乃〉栄福〈乎〉蒙〈利〉忠浄名〈乎〉顕〈之〉。後世〈爾方〉人天〈乃〉勝楽〈乎〉受〈天〉終〈爾〉仏〈止〉成〈止〉所念〈天奈毛〉諸〈爾〉是事〈乎〉教給〈布止〉詔〈布〉御命〈乎〉、衆諸聞食〈止〉宣。復詔〈久〉。此賜〈布〉帯〈乎〉多麻波〈利弖〉、汝等〈乃〉心〈乎〉等等能〈倍〉直〈之〉朕〈我〉教事〈爾〉不違〈之天〉束〈禰〉治〈牟〉表〈止奈毛〉此帯〈乎〉賜〈八久止〉詔〈布〉御命〈乎〉、衆諸聞食〈止〉宣。」其帯。皆以紫綾為之。長各八尺。其二端。以金泥書恕字。賜五位已上。其以才伎并貢献叙位P4201者。不在賜限。但藤原氏者。雖未成人。皆賜之。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月甲辰【十】》○甲辰。従五位上奈癸王為正親正。」大宰府言。此府人物殷繁。天下之一都会也。子弟之徒。学者稍衆。而府庫但蓄五経。未有三史正本。渉猟之人。其道不広。伏乞。列代諸史。各給一本。伝習管内。以興学業。詔賜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国志。晋書各一部。」讃岐国香川郡人秦勝倉下等五十二人賜姓秦原公。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月己酉【十五】》○己酉。車駕幸飽浪宮。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月辛亥【十七】》○辛亥。進幸由義宮。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月癸丑【十九】》○癸丑。以従四位下藤原朝臣雄田麻呂為河内守。左中弁・右兵衛督・内匠頭並如故。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月乙卯【廿一】》○乙卯。権建肆廛於竜華寺、以西川上。而駆河内市人以居之。陪従五位已上、以私玩好交関其間。車駕臨之。以為遊覧。難波宮綿二万屯。塩卅石。施入竜華寺。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月辛酉【廿七】》○辛酉。賜陪従仕丁・仕女已上及僧都已下綿有差。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月壬戌【廿八】》○壬戌。授無位上村主刀自女従五位下。時年九十九。優高年也。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月癸亥【廿九】》○癸亥。大和国造正四位下大和宿禰長岡卒。刑部少輔従五位上五百足之子也。少好刑名之学。兼能属文。霊亀二年。入唐請益。凝滞之処。多有発明。当時言法令者。就長岡而質之。勝宝年中。改忌寸賜宿禰。宝字初。仕至正五位下民部大輔兼坤宮大忠。P4202四年、遷河内守。政無仁恵。吏民患之。其後授従四位下。以散位還第。八年、任右京大夫。以年老自辞去職。景雲二年。賀正之宴。有詔特侍殿上。時鬢髪未衰。進退無〓。天皇問之曰。卿年幾。長岡避席言曰。今日方登八十。天皇嘉嘆者久之。御製授正四位下。是日。賜配智識寺今良二人。四天王寺奴婢十二人。爵人三級。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月甲子【三十】》○甲子。詔以由義宮為西京。河内国為河内職。賜高年七十已上者物。免当国今年調。大県。若江二郡田租。安宿。志紀二郡田租之半。又当国犯死罪已下。並従赦除。仍賜弓削御浄朝臣清人等。并供事国郡司・軍毅爵一級。」授正三位弓削御浄朝臣清人従二位。従四位下藤原朝臣雄田麻呂従四位上。従五位上弓削御浄朝臣広方。葛井連道依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紀朝臣広庭。弓削御浄朝臣秋麻呂。弓削御浄朝臣塩麻呂並従五位上。無位弓削御浄朝臣広津従五位下。及復無位山口忌寸沙弥麻呂本位従五位下。正六位上河内連三立麻呂。六人部連広道。井上忌寸蜂麻呂。高安忌寸伊可麻呂並外従五位下。従五位上弓削御浄朝臣美努久売。乙美努久売並正五位下。P4203無位藤原朝臣諸姉。弓削宿禰東女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伊福部宿禰紫女外従五位下。」従四位上藤原朝臣雄田麻呂為河内大夫。本官如故。従五位上紀朝臣広庭為亮。法王宮大進外従五位下河内連三立麻呂為兼大進。外従五位下高安忌寸伊賀麻呂為少進。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一月丙寅【乙丑朔二】》○十一月丙寅。以外従五位下美努連智麻呂為文章博士。外従五位下鳥取連大分為美濃大掾。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一月癸酉【九】》○癸酉。車駕還宮。大和国司守正五位下藤原P4204朝臣家依授正五位上。介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長野従五位上。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一月丙子【十二】》○丙子。新羅使級〓[冫+食]金初正等一百八十七人。及導送者卅九人。到著対馬嶋。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一月庚辰【十六】》○庚辰。左京人神麻続宿禰足麻呂。右京人神麻続宿禰広目女等廿六人復為神麻続連。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一月辛巳【十七】》○辛巳。授正六位上大和宿禰西麻呂外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一月壬午【十八】》○壬午。弾正史生従八位下秦長田三山。造宮長上正七位下秦倉人呰主。造東大寺工手従七位下秦姓綱麻呂。賜姓秦忌寸。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一月己丑【廿五】》○己丑。陸奥国牡鹿郡俘囚外少初位上勲七等大伴部押人言。伝聞。押人等本是紀伊国名草郡片岡里人也。昔者、先祖大伴部直征夷之時。到於小田郡嶋田村而居焉。其後。子孫為夷被虜。歴代為俘。幸頼聖朝撫運神武威辺。抜彼虜庭、久為化民。望請。除俘囚名。為調庸民。許之。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一月庚寅【廿六】》○庚寅。天皇臨軒。大隅・薩摩隼人奏俗伎。外従五位下薩摩公鷹白。加志公嶋麻呂並授外従五位上。正六位上甑隼人麻比古。外正六位上薩摩公久奈都。曾公足麻呂。大住直倭。上正六位上大住忌寸三行。並外従五位下。自余隼人等。賜物有差。是日。授無位春日王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一月壬辰【廿八】》○壬辰。賜宴於五位已上。詔曰。【S46】今勅〈久〉。P4205今日〈方〉新嘗〈乃〉猶良比〈乃〉豊〈乃〉明聞〈許之売須〉日〈仁〉在。然昨日〈能〉冬至日〈仁〉、天雨〈天〉地〈毛〉潤、万物〈毛〉萌毛延始〈天〉、好〈阿流良牟止〉念〈仁〉。伊予国〈与利〉白祥鹿〈乎〉献奉〈天〉在〈礼方〉、有礼〈志〉与呂許保〈志止奈毛〉見〈流〉。復三〈乃〉善事〈乃〉同時〈仁〉集〈天〉在〈己止〉、甚希有〈止〉念畏〈末利〉尊〈備〉、諸臣等〈止〉共〈仁〉異奇〈久〉麗白〈伎〉形〈乎奈毛〉見喜〈流〉。故是以、黒記白記〈乃〉御酒食〈倍〉恵良〈伎〉。常〈毛〉賜酒幣〈乃〉物賜〈礼止之天〉御物給〈波久止〉宣。」賜禄有差。」以従五位上高賀茂朝臣諸雄為員外少納言。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二月甲辰【乙未朔十】》○十二月甲辰。以従五位上佐伯宿禰助為兵部大輔。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二月乙巳【十一】》○乙巳。授正六位上三嶋宿禰宗麻呂外従五位下。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二月癸丑【十九】》○癸丑。遣員外右中弁従四位下大伴宿禰伯麻呂。摂津大進外従五位下津連真麻呂等於大宰。問新羅使入朝之由。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二月乙卯【廿一】》○乙卯。授外従五位下津連真麻呂従五位下。為肥前守。
《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十二月戊午【廿四】》○戊午。河内国志紀郡人外従五位下土師連智毛智賜姓宿禰。
《宝亀元年(七七〇)正月辛未【甲子朔八】》○宝亀元年春正月辛未。宴次侍従已上於東院。賜御被。゜
《宝亀元年(七七〇)正月乙亥【十二】》○乙亥。大県。若江。高安等郡。百姓之宅入由義宮者。酬給其価。
《宝亀元年(七七〇)正月戊寅【十五】》○戊寅。設仁王会於宮中。
《宝亀元年(七七〇)正月甲申【廿一】》○P4206甲申。大宰管内大風。壊官舍并百姓廬舍一千卅余口。賑給被損百姓。
《宝亀元年(七七〇)二月戊申【甲午朔十五】》○二月戊申。陰陽頭正五位下紀朝臣益麻呂為兼伯耆介。
《宝亀元年(七七〇)二月丙辰【廿三】》○丙辰。破却西大寺東塔心礎。其石大方一丈余。厚九尺。東大寺以東。飯盛山之石也。初以数千人引之。日去数歩。時復或鳴。於是。益人夫。九日乃至。即加削刻築基已畢。時巫覡之徒。動以石崇為言。於是。積柴焼之。灌以卅余斛酒。片片破却。棄於道路。後月余日。天皇不〓。卜之、破石為崇。即復拾置浄地。不令人馬践之。今其寺内東南隅数十片破石是也。
《宝亀元年(七七〇)二月庚申【廿七】》○庚申。車駕行幸由義宮。
《宝亀元年(七七〇)三月丙寅【甲子朔三】》○三月丙寅。車駕臨博多川。以宴遊焉。是日。百官・文人及大学生等各上曲水之詩。
《宝亀元年(七七〇)三月丁卯【四】》○丁卯。初問新羅使来由之日。金初正等言。在唐大使藤原河清。学生朝衡等。属宿衛王子金隠居帰郷。附書送於郷親。是以。国王差初正等。令送河清等書。又因使次。便貢土毛。又問。新羅貢調。其来久矣。改称土毛。其義安在。対言。便以附貢。故不称調。至是。遣左大史外従五位下堅部使主人主。宣告初正等曰。前使貞巻帰国之日。所仰之政。曾無申報。今亦徒持私事参来。所以。此度不預賓礼。自今以後。宜如P4207前仰。令可申事人入朝者。待之如常。宜以此状。告汝国王知。但進唐国消息。并在唐我使藤原朝臣河清等書。嘉其勤労。仰大宰府安置饗賜。宜知之。賜国王禄〓[糸+施の旁]廿五疋。糸一百〓[糸+句]。綿二百五十屯。大使金初正已下各有差。」授従六位下津守宿禰夜須売従五位下。
《宝亀元年(七七〇)三月癸酉【十】》○癸酉。以従五位下山口忌寸沙弥麻呂。西市員外令史正八位下民使毘登日理。権任会賀市司。
《宝亀元年(七七〇)三月壬午【十九】》○壬午。内掃部司員外令史正六位上秦刀良。本是備前国仕丁。巧造狭畳。直司〓余年。以労授外従五位下。
《宝亀元年(七七〇)三月癸未【二十】》○癸未。外正八位下周防凡直葦原献銭百万。塩三千顆。授外従五位上。
《宝亀元年(七七〇)三月辛卯【廿八】》○辛卯。葛井。船。津。文。武生。蔵六氏男女二百卅人供奉歌垣。其服並著青摺細布衣。垂紅長紐。男女相並。分行徐進。歌曰。@乎止売良爾。乎止古多智蘇比。布美奈良須。爾詩乃美夜古波。与呂豆与乃美夜。をとめらに をとこたちそひ ふみならす にしのみやこは よろづよのみや (K006)其歌垣歌曰。@布知毛世毛。伎与久佐夜気志。波可多我波。知止世乎麻知弖。須売流可波可母。ふちもせも きよくさやけし はかたがは ちとせをまちて すめるかはかも (K007)毎歌曲折。挙袂為節。其余四首。並是古詩。不復煩載。時詔五位已上。内舍人及女孺。亦列其歌垣中。歌数〓訖。河内大夫従四位上藤原朝臣雄田麻呂已下奏和舞。賜六氏歌垣P4208人商布二千段。綿五百屯。
《宝亀元年(七七〇)四月癸巳朔》○夏四月癸巳朔。授正六位下県犬養宿禰真伯従五位下。」以外従五位下内蔵忌寸若人為摂津亮。河内亮従五位上紀朝臣広庭。摂津亮外従五位下内蔵忌寸若人並為兼造由義大宮司次官。」美濃国方県郡少領外従六位下国造雄万献私稲二万束於国分寺。授外従五位下。」陸奥国黒川。賀美等一十郡俘囚三千九百廿人言曰。己等父祖。本是王民。而為夷所略。遂成賤隷。今既殺敵帰降。子孫蕃息。伏願。除俘囚之名。輸調庸之貢。許之。
《宝亀元年(七七〇)四月乙未【三】》○乙未。賜陪従文武百官及十二大寺僧・沙弥物。各有差。
《宝亀元年(七七〇)四月丁酉【五】》○丁酉。詔造由義寺塔諸司人及雑工等九十五人。随労軽重。加賜位階。正六位上船連浄足。東人。虫麻呂三人。族中長老。率奉歌垣。並授外従五位下。以東人為摂津大進。又授正六位上土師宿禰和麻呂外従五位下。
《宝亀元年(七七〇)四月戊戌【六】》○戊戌。車駕至自由義宮。
《宝亀元年(七七〇)四月庚子【八】》○庚子。賜弓削氏男女物有差。
《宝亀元年(七七〇)四月辛丑【九】》○辛丑。対馬嶋飢。賑給之。
《宝亀元年(七七〇)四月癸卯【十一】》○癸卯。従五位上弓削宿禰牛養等九人賜姓弓削朝臣。外従五位下弓削連耳高等卅八人宿禰。外従五位下美努連財刀自及正八位上矢作造辛国賜姓宿禰。未経歳月。皆復P4209本姓。
《宝亀元年(七七〇)四月己酉【十七】》○己酉。授無位紀朝臣豊売従五位下。
《宝亀元年(七七〇)四月壬子【二十】》○壬子。授正八位上道公張弓従五位下。以貢献也。
《宝亀元年(七七〇)四月戊午【廿六】》○戊午。初天皇。八年乱平。乃発弘願。令造三重小塔一百万基。高各四寸五分。基径三寸五分。露盤之下。各置根本。慈心。相輪。六度等陀羅尼。至是功畢。分置諸寺。賜供事官人已下仕丁已上一百五十七人爵。各有差。
《宝亀元年(七七〇)五月乙丑【壬戌朔四】》○五月乙丑。始聴諸国国師乗駅朝集。
《宝亀元年(七七〇)五月庚午【九】》○庚午。以従五位下田上王。為縫殿頭。従五位下真立王為造酒正。従五位下笠朝臣乙麻呂為伊豆守。従五位上大伴宿禰駿河麻呂為出雲守。正五位上大伴宿禰益立為肥後守。
《宝亀元年(七七〇)五月壬申【十一】》○壬申。先是。伊予国員外掾従六位上笠朝臣雄宗献白鹿。勅曰。朕以薄徳。祗奉洪基。善政未孚。嘉〓[貝+兄]頻降。去歳得伊与国守従五位上高円朝臣広世等進白鹿一頭。今年得大宰帥従二位弓削御浄朝臣清人等進白雀一隻。乾坤降祉。符瑞駢臻。或瑞羽呈祥。或珠毛表〓[貝+兄]。良由宗社積徳。余慶所覃。豈朕庸虚。敢当茲応。奉天休而倍〓。荷霊〓[貝+兄]。以逾兢。唯可与同徳。公卿佐治。良吏弘政。至道敬答上玄。宜准前綸。量施恵政。但其貢献瑞物。労逸不斉。獣則難致。鳥則易獲。如此P4210之流。量定奏聞。於是。左大臣藤原朝臣永手。右大臣吉備朝臣真備已下十一人奏。臣等言。臣聞。粤自開闢。世有君臨。休徴嘉応。時亦聞之。雑沓繽紛。豈如此盛。伏惟、皇帝陛下。蘊徳乗機。再造区宇。括天地以裁成。叶禎祥而定業。礼楽備而政化洽。刑獄平而囹圄清。風雲改色。飛走馴仁。奇珍・嘉瑞。不絶於冊府。遠贐・殊〓、無停於史筆。臣等叨陪近侍。頻観霊物。抃躍之喜。実万恒情。白鹿是上瑞。白雀合中瑞。伏望。進白鹿人叙位両階。賜〓[糸+施の旁]廿疋。綿卅屯。布五十端。稲二千束。共捕白鹿五人。各叙位一階。牧長一人。挟抄二人各賜稲四百束。捕鹿処
駆使三人。水手十三人。各三百束。進白雀人叙位両階。賜稲一千束。進瑞国司及所出郡司。各叙位一階。又伊予。肥後両国、神護景雲三年以往正税未納。皆悉除免。出瑞郡田租免三分之一。臣等准勅商量。奉行如件。伏請、付外施行。制曰、可。
《宝亀元年(七七〇)五月癸酉【十二】》○癸酉。右京大夫従四位下勲四等百済朝臣足人卒。
《宝亀元年(七七〇)五月戊寅【十七】》○戊寅。三田毘登家麻呂等四人賜姓道田連。
《宝亀元年(七七〇)六月壬辰朔》○六月壬辰朔。勅曰。朕以菲薄。謬承重基。撫育乖方。黎首失所。顧念泣罪。情軫納隍。属有所思。欲流渙汚。可大赦P4211天下。自神護景雲四年六月一日昧爽以前。大辟罪以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及強窃二盗、咸赦除之。其八虐。私鋳銭。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但前後逆党縁坐人等。所司量其軽重奏聞。普告天下。知朕意焉。
《宝亀元年(七七〇)六月甲午【三】》○甲午。正五位上藤原朝臣家依為式部大輔。従五位下大伴宿禰東人為散位助。従五位上弓削御浄朝臣秋麻呂為大蔵少輔。中納言従三位石川朝臣豊成為兼右京大夫。従五位上粟田朝臣公足為美濃員外介。外従五位上桑原公足床為能登員外介。外従五位下堅部使主人主為備後介。
《宝亀元年(七七〇)六月己亥【八】》○己亥。志摩国大風。賑給被害百姓。
《宝亀元年(七七〇)六月辛丑【十】》○辛丑。初天皇、自幸由義宮之後。不予経月。於是。勅左大臣。摂知近衛事。外衛事。左右兵衛事。右大臣知中衛。左右衛士事。
《宝亀元年(七七〇)六月甲辰【十三】》○甲辰。左大弁従四位上佐伯宿禰今毛人為兼播磨守。
《宝亀元年(七七〇)六月乙巳【十四】》○乙巳。美濃国霖雨。賑給被損之民。
《宝亀元年(七七〇)六月丁未【十六】》○丁未。以従五位下息長真人道足為大監物。正四位下田中朝臣多太麻呂為民部大輔。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家持為少輔。正五位下小野朝臣小贄為大宰少弐。
《宝亀元年(七七〇)六月甲寅【廿三】》○甲寅。祭疫神於京師四隅。畿内十堺。
《宝亀元年(七七〇)六月乙卯【廿四】》○乙卯。京師飢疫。賑給之。
《宝亀元年(七七〇)六月丙辰【廿五】》○丙辰。P4212授正六位下多治比真人豊浜従五位下。
《宝亀元年(七七〇)七月丙寅【辛酉朔六】》○秋七月丙寅。授正六位上黄文連牟禰外従五位下。
《宝亀元年(七七〇)七月己巳【九】》○己巳。土左国飢。賑給之。
《宝亀元年(七七〇)七月乙亥【十五】》○乙亥。勅曰。朕荷負重任。履薄臨深。上不能先天奉時。下不能養民如子。常有慚徳。実無栄心。撤膳菲躬。日慎一日。禁殺之令立国。宥罪之典班朝。而猶疫気損生。変異驚物。永言疚懐。不知所措。唯有仏出世遺教応感。苦是必脱。災則能除。故仰彼覚風。払斯〓霧。謹於京内諸大小寺。始自今月十七日。七日之間。屈請緇徒。転読大般若経。因此。智恵之力忽壊邪嶺。慈悲之雲永覆普天。既往幽魂。通上下以証覚。来今顕識及尊卑而同栄。宜令普告天下。断辛肉酒。各於当国諸寺奉読。国司・国師共知。検校所読経巻。并僧尼数。附使奏上。其内外文武官属。亦同此制。称朕意焉。
《宝亀元年(七七〇)七月戊寅【十八】》○戊寅。常陸国那賀郡人丈部竜麻呂。占部小足獲白烏。筑前国嘉麻郡人財部宇代獲白雉。賜爵人二級。稲五百束。但馬国疫。賑給之。
《宝亀元年(七七〇)七月庚辰【二十】》○庚辰。以従三位藤原朝臣宿奈麻呂。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土作。為参議。」授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土作従四位上。正五位上百済王理伯。正五位下紀朝臣益麻呂並従四位下。P4213従五位上石川朝臣垣守。高賀茂朝臣諸雄並正五位下。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継麻呂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吉田連斐太麻呂外従五位下。従五位下若狭遠敷朝臣長売正五位上。
《宝亀元年(七七〇)七月辛巳【廿一】》○辛巳。正五位上藤原朝臣家依。正五位下吉備朝臣泉並授従四位下。無位笠朝臣賀古従五位下。
《宝亀元年(七七〇)七月壬午【廿二】》○壬午。修志紀。渋川。茨田等堤。単功三万余人。
《宝亀元年(七七〇)七月癸未【廿三】》○癸未。太政官奏。奉去六月一日勅。前後逆党縁坐人等。所司量其軽重奏聞者。臣曹司且勘。天平勝宝九歳逆党橘奈良麻呂等并縁坐惣四百〓三人。数内二百六十二人。罪軽応免。具注名簿。伏聴天裁。奉勅、依奏。但名簿雖編本貫。正身不得入京。
《宝亀元年(七七〇)七月乙酉【廿五】》○乙酉。外従五位下三嶋県主宗麻呂賜姓宿禰。
《宝亀元年(七七〇)七月戊子【廿八】》○戊子。出羽国雨氷。稲禾為之被損。
《宝亀元年(七七〇)七月己丑【廿九】》○己丑。今良大目東人子秋麻呂等六十八人賜姓檜前。若桜部。津守部。真髪部。石上部。丈部。桑原部。置始部。宇治部。大宅部。丸部。秦部。林部。穂積部。調使部。伊福部。采女部。額田部。上村主。湯坐部。壬生部。
《宝亀元年(七七〇)八月庚寅朔》○八月庚寅朔。日有蝕之。遣参議従四位下外衛大将兼越前守藤原朝臣継縄。左京少進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宿奈麻呂。奉幣帛及P4214赤毛馬二疋於伊勢太神宮。遣若狭国目従七位下伊勢朝臣諸人。内舍人大初位下佐伯宿禰老。奉鹿毛馬於若狭彦神。八幡神宮。各一疋。
《宝亀元年(七七〇)八月辛卯【二】》○辛卯。遣神祇員外少史正七位上中臣葛野連飯麻呂。奉幣帛於越前国気比神。能登国気多神。使雅楽頭従五位下伊刀王受神教於住吉神。
《宝亀元年(七七〇)八月癸巳【四】》○癸巳。天皇崩于西宮寝殿。春秋五十三。」左大臣従一位藤原朝臣永手。右大臣従二位吉備朝臣真備。参議兵部卿従三位藤原朝臣宿奈麻呂。参議民部卿従三位藤原朝臣縄麻呂。参議式部卿従三位石上朝臣宅嗣。近衛大将従三位藤原朝臣蔵下麻呂等。定策禁中。立諱為皇太子。」左大臣従一位藤原朝臣永手受遺宣曰。【S47】今詔〈久〉。事卒爾〈爾〉有依〈天〉、諸臣等議〈天〉。白壁王〈波〉諸王〈乃〉中〈爾〉年歯〈毛〉長〈奈利〉。又先帝〈乃〉功〈毛〉在故〈爾〉、太子〈止〉定〈天〉、奏〈波〉奏〈流麻爾麻〉定給〈布止〉勅〈久止〉宣。」遣使固守三関。」以従三位文室真人大市。高麗朝臣福信。藤原朝臣宿奈麻呂。藤原朝臣魚名。従四位下藤原朝臣楓麻呂。藤原朝臣家依。正五位下葛井連道依。石川朝臣垣守。従五位下太朝臣犬養。六位十一人。為御装束司。従三位石川朝臣豊成。P4215従五位上奈癸王。正四位下田中朝臣多太麻呂。従四位上佐伯宿禰今毛人。従四位下安倍朝臣毛人。従五位上安倍朝臣浄成。従五位下小野朝臣石根。六位已下八人。為作山陵司。従五位下石川朝臣豊人。外従五位下高松連笠麻呂。六位二人、為作路司。外従五位下佐太忌寸味村。外従五位下秦
忌寸真成。判官・主典各二人。宮内。大膳。大炊。造酒。筥陶。監物等司各一人。為養役夫司。興左右京、四畿内。伊賀。近江。丹波。播磨。紀伊等国役夫六千三百人。以供山陵。
《宝亀元年(七七〇)八月乙未【六】》○乙未。天下挙哀。服限一年。差近江国兵二百騎。守衛朝庭。以従三位藤原朝臣宿奈麻呂為騎兵司。従五位上阿倍朝臣浄成為次官。判官・主典各二人。
《宝亀元年(七七〇)八月丁酉【八】》○丁酉。停釈奠。以天下凶服也。是日、自天皇崩。爰登一七。於東西大寺誦経。
《宝亀元年(七七〇)八月戊戌【九】》○戊戌。授正五位下豊野真人出雲従四位下。従五位上豊野真人奄智正五位下。従五位下豊野真人五十戸従五位上。以其父故式部卿従二位鈴鹿王旧宅。為山陵故也。授従五位上藤原朝臣乙縄従四位下。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是人従五位下。
《宝亀元年(七七〇)八月己亥【十】》○己亥。蝦夷宇漢迷公宇屈波宇等。忽率徒族。逃還賊地。差使P4216喚之。不肯来帰。言曰。率一二同族。必侵城柵。於是。差正四位上近衛中将兼相摸守勲二等道嶋宿禰嶋足等。検問虚実。
《宝亀元年(七七〇)八月乙巳【十六】》○乙巳。二七。於薬師寺誦経。
《宝亀元年(七七〇)八月丙午【十七】》○丙午。葬高野天皇於大和国添下郡佐貴郷高野山陵。以従三位藤原朝臣魚名為御前次第司長官。従五位下桑原王為次官。判官・主典各二人。従四位下藤原朝臣継縄為御後次第司長官。従五位下大伴宿禰不破麻呂為次官。判官・主典各二人。」皇太子在宮留守。道鏡法師奉梓宮。便留廬於陵下。」天皇、自幸由義宮。便覚聖躬不予。於是。即還平城。自此積百余日。不親視事。群臣曾無得謁見者。典蔵従三位吉備朝臣由利。出入臥内。伝可奏事。天皇尤崇仏道。務恤刑獄。勝宝之際。政称倹約。自太師被誅。道鏡擅権。軽興力役。務繕伽藍。公私彫喪。国用不足。政刑日峻、殺戮妄加。故後之言事者。頗称其冤焉。
《宝亀元年(七七〇)八月庚戌【廿一】》○庚戌。皇太子令旨。如聞。道鏡法師。窃挟舐粳之心。為日久矣。陵土未乾。姦謀発覚。是則神祇所護。社稷攸祐。今顧先聖厚恩。不得依法入刑。故任造下野国薬師寺別当発遣。宜知之。即日。遣左大弁正四位下佐伯宿禰今毛人。弾正尹P4217従四位下藤原朝臣楓麻呂。役令上道。」以従五位下中臣習宜朝臣阿曾麻呂為多〓嶋守。
《宝亀元年(七七〇)八月辛亥【廿二】》○辛亥。以従五位上阿倍朝臣東人為中務大輔。従五位上日置造簑麻呂為図書頭。従四位下藤原朝臣楓麻呂為伊勢守。従五位下桑原王為下野員外介。従四位上左中弁内竪大輔内匠頭右兵衛督藤原朝臣雄田麻呂為兼越前守。式部大輔従四位下藤原朝臣家依為兼丹波守。従五位下文室真人高嶋為備中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東人為周防守。参議従三位兵部卿兼造法華寺長官藤原朝臣宿奈麻呂為大宰帥。」流道鏡弟弓削浄人。浄人男広方。広田。広津於土左国。
《宝亀元年(七七〇)八月壬子【廿三】》○壬子。三七。於元興寺誦経。是日。授従四位上坂上大忌寸苅田麻呂正四位下。以告道鏡法師姦計也。
《宝亀元年(七七〇)八月乙卯【廿六】》○乙卯。河内職復為河内国。」以慈訓法師。慶俊法師復為少僧都。
《宝亀元年(七七〇)八月丁巳【廿八】》○丁巳。授大学頭諱従四位下。」以従五位下賀茂朝臣浄名為員外少納言。従四位上藤原朝臣雄田麻呂為右大弁。内竪大輔・内匠頭・右兵衛督如故。従四位下諱為侍従。従四位下吉備朝臣泉為大学頭。従五位上紀朝臣広庭為河内守。従五位下桑原王為P4218下総介。造宮卿従三位高麗朝臣福信為兼武蔵守。大蔵卿従三位藤原朝臣魚名為兼但馬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潔足為因幡守。近衛少将従五位下紀朝臣船守為兼紀伊守。従四位下豊野真人出雲為大宰大弐。
《宝亀元年(七七〇)八月戊午【廿九】》○戊午。初天平十二年、左馬寮馬部大豆鯛麻呂、誣告河内国人川辺朝臣宅麻呂男杖枚代。勝麻呂等。編附飼馬。宅麻呂累年披訴。至是始雪。因除飼馬之帳。
《宝亀元年(七七〇)八月己未【三十】》○己未。四七。於大安寺設斎焉。
《宝亀元年(七七〇)九月壬戌【庚申朔三】》○九月壬戌。令旨。比年。令外之官。其員繁夥。徒費国用。無益公途。省官簡務。往聖嘉典。除要司外。宜悉廃省矣。又以去天平勝宝九歳改首・史姓。並為毘登。彼此難分。氏族混雑。於事不穏。宜従本字。又先著、袍衣。以疋為限。天下服用。不聞狭窄。比来。任意競好寛大。至于裁袍更加半疋。袍襖亦斉。不弁表裏。習而成俗。為費良深。自今以後。不得更然。
《宝亀元年(七七〇)九月乙丑【六】》○乙丑。徴和気清麻呂。広中於備後・大隅。詣京師。
《宝亀元年(七七〇)九月丙寅【七】》○丙寅。五七。於薬師寺設斎焉。」以従五位下文室真人真老為丹波員外介。従五位下阿倍朝臣小東人為伯耆守。従四位下藤原朝臣乙縄為土左守。
《宝亀元年(七七〇)九月辛未【十二】》○辛未。基信親族近江国人従八位下物部宿禰P4219伊賀麻呂等三人。復本姓物部。
《宝亀元年(七七〇)九月癸酉【十四】》○癸酉。六七。於西大寺。設斎焉。
《宝亀元年(七七〇)九月乙亥【十六】》○乙亥。以従五位下石川朝臣真守為少納言。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家持為左中弁兼中務大輔。従五位下橘宿禰綿裳為少輔。従三位藤原朝臣宿奈麻呂為式部卿。造法華寺長官如故。近衛大将従三位藤原朝臣蔵下麻呂為兼兵部卿。従五位上阿倍朝臣東人為宮内大輔。中務少輔従五位下橘宿禰綿裳為兼山背守。従五位下豊国真人秋篠為甲斐守。従五位上榎井朝臣子祖為上総守。従四位下藤原朝臣乙縄為美作守。従五位上巨勢朝臣公成為長門守。従三位石上朝臣宅嗣為大宰帥。正四位下坂上大忌寸苅田麻呂為陸奥鎮守将軍。
《宝亀元年(七七〇)九月辛巳【廿二】》○辛巳。七七。於山階寺。設斎焉。諸国者。毎国屈請管内僧尼於金光・法華二寺。行道・転経。是日。京師及天下諸国大秡。
《宝亀元年(七七〇)九月壬午【廿三】》○壬午。停一年服期。天下従吉。
《宝亀元年(七七〇)是年》○是年六・七月、慧星入於北斗。P4220
《巻尾》続日本紀巻第卅



P4221《巻首》続日本紀巻第卅一〈起宝亀元年十月、尽二年十二月。〉」  
右大臣従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継縄等奉勅撰」
 天宗高紹天皇〈光仁天皇〉
《光仁天皇即位前紀》天皇諱白壁王。近江大津宮御宇天命開別天皇之孫。田原天皇第六之皇子也。母曰紀朝臣橡姫。贈太政大臣正一位諸人之女也。宝亀二年十二月十五日。追尊曰皇太后。天皇寛仁敦厚。意豁然也。自勝宝以来。皇極無弐。人疑彼此。罪廃者多。天皇深顧横禍時。或縦酒晦迹。以故免害者数矣。又嘗竜潜之時。童謡曰。@葛城寺〈乃〉。前在〈也〉。豊浦寺〈乃〉西在〈也〉。於志〈止度〉。刀志〈止度〉。桜井〈爾〉。白壁之豆久〈也〉。好璧之豆久〈也〉。於志〈止度〉。刀志〈止度〉。然為〈波〉。国〈曾〉昌〈由流也〉。吾家良〈曾〉昌〈由流也〉。於志〈止度〉。刀志〈止度〉。葛城寺(かづらきのてら)の前(まへ)なるや。豊浦寺(とよらのてら)の西(にし)なるや。おしとど。としとど。桜井(さくらゐ)に白壁(しらかべ)しづくや。好(よ)き璧(かべ)しづくや。おしとど。としとど。然(しか)しては国(くに)ぞ昌(さか)ゆるや。吾家(わぎへ)らぞ昌(さか)ゆるや。おしとど。としとど。 (K008)于時井上内親王為妃。識者以為。井則内親王之名。白壁為天皇之諱。蓋天皇登極之徴也。宝亀元年八月四日癸巳。高野天皇崩。群臣受遺。即日立諱為皇太子。P4222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月己丑朔》宝亀元年冬十月己丑朔。即天皇位於大極殿。改元宝亀。詔曰。【S48】天皇〈我〉詔旨勅命〈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宣。掛〈母〉恐〈伎〉奈良宮御宇倭根子天皇、去八月〈爾〉此食国天下之業〈乎〉拙劣朕〈爾〉被賜而仕奉〈止〉負賜授賜〈伎止〉勅天皇詔旨〈乎〉、頂〈爾〉受被賜恐〈美〉、受被賜懼、進〈母〉不知〈爾〉退不知〈爾〉、恐〈美〉坐〈久止〉勅命〈乎〉、衆聞食宣。然此〈乃〉天日嗣高御座之業者、天坐神地坐祇〈乃〉相宇豆奈〈比〉奉相扶奉事〈爾〉依〈弖志〉此座者平安御坐〈弖〉、天下者所知物〈爾〉在〈良之止奈母〉所念行〈須〉。又皇坐而天下治賜君者、賢臣能人〈乎〉得而〈志〉天下〈乎波〉平安治物〈爾〉在〈良志止奈母〉聞看行〈須〉。故是以、大命坐勅〈久〉。朕雖拙弱、親王始而王臣等〈乃〉相穴〈奈比〉奉相扶奉〈牟〉事〈爾〉依而〈志〉此之負賜授賜食国天下之政者、平安仕奉〈止奈母〉所念行〈須〉。故是以、衆浄明心正直言以而、食国政奏〈比〉、天下公民〈乎〉恵治〈倍之止奈母〉所念行〈須止〉勅天皇命、衆聞食P4223宣。辞別詔。今年八月五日、肥後国葦北郡人日奉部広主売献白亀。又同月十七日、同国益
城郡人山稲主献白亀。此則並合大瑞。故天地〓[貝+兄]大瑞者、受被賜歓、受被賜可貴物〈爾〉在。是以、改神護景雲四年為宝亀元年。又仕奉人等中〈爾〉、志〈何〉仕奉状随〈弖〉、一二人等冠位上賜〈比〉治賜〈布〉。又大赦天下。又天下六位已下有位人等給位一階。大神宮始〈弖〉諸社之禰宜等給位一階。又僧綱始〈弖〉諸寺師位僧尼等〈爾〉御物布施賜〈布〉。又高年人等養賜。又困乏人等恵賜〈布〉。又孝義有人等、其事免賜。又今年天下田租免賜〈久止〉宣天皇勅、衆聞食宣。」授従一位藤原朝臣永手正一位。従三位大中臣朝臣清麻呂。文室真人大市。石川朝臣豊成。藤原朝臣魚名。藤原朝臣良継並正三位。従五位上奈紀王正五位下。無位河内王。従五位下掃守王並従五位上。従四位上藤原朝臣田麻呂。藤原朝臣雄田麻呂並正四位下。従四位下阿倍朝臣毛人。藤原朝臣継縄。藤原朝臣楓麻呂。藤原朝臣家依並従四位上。正五位上大伴P4224宿禰三依従四位下。従五位上阿倍朝臣浄成。大伴宿禰家持。大伴宿禰駿河麻呂。佐伯宿禰三野。藤原朝臣雄依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佐伯宿禰国益。石上朝臣家成。大野朝臣真本。藤原朝臣小黒麻呂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巨勢朝臣公足従五位下。正六位上村国連子老外従五位下。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月辛卯【三】》○辛卯。授従六位上宍人朝臣継麻呂従五位下。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月丙申【八】》○丙申。先是。去九月七日。右大臣従二位兼中衛大将勲二等吉備朝臣真備上啓。乞骸骨曰。側聞。力不任而強者則廃。心不逮而極者必〓。真備自観。信足為験。去天平宝字八年。真備生年数満七十。其年正月。進致事表於大宰府訖。未奏之間。即有官符。補造東大寺長官。因此入京。以病帰家。息仕進之心。忽有兵動。急召入内。参謀軍務。事畢校功。因此微労。累登貴職。不聴辞譲。已過数年。即今老病纒身。療治難損。天官劇務。不可暫空。何可抱疾残体、久辱端揆。兼帯数職、闕佐万機。自顧微躬。靦顔已甚。慚天愧地。無処容身。伏乞。致事以避賢路。上希聖朝養老之徳。下遂庸愚知足之心。特望殊恩。祈於矜済。不任慇懃之至。謹詣春宮路左。奉啓陳乞。以聞。P4225至是。詔報曰。昨省来表。即知告帰。聖忌未周。懸車何早。悲驚交緒。卒無答言。通夜思労。坐而達旦。不依所請。似逆謙光。欲遂来情。弥思賢佐。宜解中衛。猶帯大臣。坐塾之閑。勿空朝右。時涼、想和適也。指不多及。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月丁酉【九】》○丁酉。賜獲白亀者山稲主。日奉公広主女、爵人十六級。〓[糸+施の旁]十疋。綿廿屯。布〓段。正税一千束。」従二位文室真人浄三薨。一品長親王之子也。歴職内外。至大納言。年老致仕。退居私第。臨終遺教。薄葬不受皷吹。諸子遵奉。当代称之。遣使弔賻之。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月辛亥【廿三】》○辛亥。以従四位下大伴宿禰伯麻呂為右中弁。正五位下阿倍朝臣清成為員外右中弁。従五位上石川朝臣豊人為右少弁。従五位下多朝臣犬養為式部少輔。従五位下阿倍朝臣浄目為散位頭。従五位下豊国真人秋篠為治部大輔。甲斐守如故。従五位上掃守王為大炊頭。主殿頭従五位下神真人土生為兼伊勢介。少納言従五位下当麻王為兼尾張守。外従五位下佐太忌寸味村為相摸介。従五位上巨勢朝臣公成為常陸介。外従五位下内蔵忌寸若人為員外介。従五位下田口朝臣水直為信濃員外介。従五位下池田朝臣真枚為上野介。P4226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名継為丹波介。従五位下川辺朝臣東人為石見守。左少弁従五位下当麻真人永嗣為兼土左守。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月癸丑【廿五】》○癸丑。授正四位上大野朝臣仲千従三位。正五位上飯高宿禰諸高従四位下。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巨勢野。百済王明信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巨勢朝臣魚女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賀陽朝臣小玉女。桑原公嶋主。武蔵宿禰家刀自。正七位下県犬養宿禰道女。無位和気公広虫並従五位下。正八位上神服連毛人女。正七位下金刺舍人若嶋並外従五位下。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月甲寅【廿六】》○甲寅。授伊予守従五位上高円朝臣広世正五位下。掾正六位上中臣朝臣石根従五位下。介外従五位下板茂連真釣外従五位上。員外介正六位上百済公水通外従五位下。外散位外従五位下越智直飛鳥麻呂。越智直南淵麻呂並外従五位上。肥後守正五位下大伴宿禰駿河麻呂正五位上。介従五位下若桜部朝臣乙麻呂従五位上。員外介正六位上紀朝臣大純従五位下。掾正六位上山村許智人足外従五位下。並是貢瑞国郡司。去五月、有勅。進位一階。至是授焉。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月丙辰【廿八】》○丙辰。僧綱言。奉去天平宝字八年勅。逆党之徒。於P4227山林寺院。私聚一僧已上。読経悔過者。僧綱固加禁制。由是。山林樹下。長絶禅迹。伽藍院中。永息梵響。俗士巣許。猶尚嘉遁。況復出家釈衆。寧無閑居者乎。伏乞。長往之徒。聴其脩行。詔許之。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一月己未朔》○十一月己未朔。授従四位下飯高宿禰諸高正四位下。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一月壬戌【四】》○壬戌。外従五位下山田連公足等卅人賜姓宿禰。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一月癸亥【五】》○癸亥。授外従五位下山田宿禰公足外従五位上。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一月甲子【六】》○甲子。詔曰。【S49】現神大八洲所知倭根子天皇詔旨〈止〉宣詔旨〈乎〉、親王・王・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宣。朕以劣弱身承鴻業〈弖〉。恐〈利〉畏、進〈毛〉不知〈爾〉退〈毛〉不知〈爾〉所念〈波〉、貴〈久〉慶〈伎〉御命、自独〈能味夜〉受給〈武止〉所念〈弖奈毛〉法〈能麻爾麻爾〉追皇掛恐御春日宮皇子、奉称天皇。又兄弟姉妹、諸王子等、悉作親王〈弖〉、冠位上給治給。又以井上内親王定皇后〈止〉宣天皇御命、衆聞食宣。」授従四位下諱四品。従五位下桑原王。鴨王。神王並従四位下。酒人内親王三品。従四位下衣縫女王。難波女王。坂合部女王。能登女王。弥努摩女王並四品。無位浄橋女王。飽波女王。尾張女王並従四位下。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一月戊辰【十】》○戊辰。行幸御鹿原。授山背守従五位下橘宿禰綿裳P4228従五位上。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一月丁丑【十九】》○丁丑。授典膳正六位上安曇宿禰諸継従五位下。即転奉膳。授正六位上上毛野坂本朝臣男嶋外従五位下。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一月戊寅【二十】》○戊寅。正六位上国栖小国栖。無位栗原勝乙女並授外従五位下。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一月癸未【廿五】》○癸未。復無位大伴宿禰古慈斐本位従四位上。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一月乙酉【廿七】》○乙酉。勅。先後逆党。一切皆従原宥。其情願留住配処者。宜恣聴之。如窮乏之徒、無資帰郷者。路次諸国。量給食馬。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二月乙未【己丑朔七】》○十二月乙未。賜左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永手山背国相楽郡出水郷山二百町。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二月庚戌【廿二】》○庚戌。贈太政大臣功封、依旧賜之。
《宝亀元年(七七〇)十二月丙辰【廿八】》○丙辰。以従五位下大原真人継麻呂為中務員外少輔。従五位下紀朝臣広継為民部少輔。従五位下宍人朝臣継麻呂為主計頭。従五位下石川朝臣真永為兵部少輔。従五位上掃守王為大蔵大輔。従五位下広田王為大炊頭。従四位上大伴宿禰古慈備為大和守。従五位下紀朝臣鯖麻呂為美濃員外介。従五位下巨勢朝臣池長為越前員外介。従五位上皇甫東朝為越中介。大判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長道為兼讃岐員外介。従五位下高向朝臣家主為筑後守。従五位下紀朝臣大純為肥後介。P4229
《宝亀二年(七七一)正月己未朔》二年春正月己未朔。御大極殿受朝。
《宝亀二年(七七一)正月庚申【二】》○庚申。授正四位上藤原朝臣家子従三位。外従五位上上毛野佐位朝臣老刀自。正六位下国造浄成女並従五位下。
《宝亀二年(七七一)正月壬戌【四】》○壬戌。自天平神護元年以来。僧尼度縁。一切用道鏡印。印之。至是、復用治部省印。
《宝亀二年(七七一)正月辛未【十三】》○辛未。停天下諸国吉祥悔過。
《宝亀二年(七七一)正月癸酉【十五】》○癸酉。従五位上橘朝臣麻都我。従五位下藤原朝臣蔭並授正五位下。
《宝亀二年(七七一)正月甲戌【十六】》○甲戌。饗主典已上於朝堂。賜禄有差。
《宝亀二年(七七一)正月辛巳【廿三】》○辛巳。立他戸親王為皇太子。詔曰。【S50】明神御大八洲養徳根子天皇詔旨勅命〈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宣。随法〈爾〉皇后御子他戸親王立為皇太子。故此状悟〈弖〉百官人等仕奉詔天皇御命、諸聞食〈止〉宣。故是以、大赦天下罪人。又一二人等冠位上賜治賜。又官人等〈爾〉大御手物賜。高年窮乏孝義人等養給治賜〈牟止〉勅天皇命〈乎〉、衆聞食宣。」授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小黒麻呂正五位下。正六位上藤原朝臣鷲取。多治比真人公子。巨勢朝臣馬主。阿倍朝臣常嶋。石川朝臣諸足。紀朝臣家守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P4230長尾忌寸金村外従五位下。」以式部大輔従四位上藤原朝臣家依為兼皇后宮大夫。中衛員外中将従四位上伊勢朝臣老人為兼亮。大納言正三位大中臣朝臣清麻呂為兼東宮傅。兵部卿従三位藤原朝臣蔵下麻呂為兼春宮大夫。右中弁従四位下大伴宿禰伯麻呂為兼亮。勅旨少輔従五位上石上朝臣家成為兼員外亮。
《宝亀二年(七七一)正月癸未【廿五】》○癸未。授正六位上多治比真人名負従五位下。
《宝亀二年(七七一)正月丙戌【廿八】》○丙戌。授従四位上藤原朝臣継縄正四位上。無位紀朝臣敏久。紀朝臣奈良並従五位下。
《宝亀二年(七七一)二月庚寅【戊子朔三】》○二月庚寅。復錦部連河内売本位従五位上。
《宝亀二年(七七一)二月丙申【九】》○丙申。因幡国高草采女従五位下国造浄成女等七人賜姓因幡国造。」石見国飢。賑給之。
《宝亀二年(七七一)二月戊戌【十一】》○戊戌。以従五位下下毛野朝臣足麻呂為外衛少将。外従五位下物部礒波為左兵衛大尉。
《宝亀二年(七七一)二月庚子【十三】》○庚子。車駕幸交野。
《宝亀二年(七七一)二月辛丑【十四】》○辛丑。進到難波宮。
《宝亀二年(七七一)二月癸卯【十六】》○癸卯。左大臣暴病。詔大納言正三位大中臣朝臣清麻呂、摂行大臣事。
《宝亀二年(七七一)二月丙午【十九】》○丙午。授莫牟師正六位上村上造大宝外従五位下。優高年也。
《宝亀二年(七七一)二月戊申【廿一】》○戊申。車駕取竜田道。還到竹原井行宮。節幡之竿、無故自折。時人皆謂、執政亡没之徴也。
《宝亀二年(七七一)二月己酉【廿二】》○己酉。左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P4231永手薨。時年五十八。奈良朝贈太政大臣房前之第二子也。母曰正二位牟漏女王。以累世相門起家。授従五位下。勝宝九歳、至従三位中納言兼式部卿。宝字八年九月、転大納言。授従二位。神護二年、拝右大臣。授従一位。居二歳。転左大臣。宝亀元年。高野天皇不予時。道鏡因以藉恩私。勢振内外。自廃帝黜。宗室有重望者。多羅非辜。日嗣之位。遂且絶矣。道鏡自以寵愛隆渥。日夜僥倖非望。〓于宮車晏駕。定策遂安社稷者。大臣之力居多焉。及薨。天皇甚痛惜之。詔遣正三位中納言兼中務卿文室真人大市。正三位員外中納言兼宮内卿右京大夫石川朝臣豊成。弔賻之曰。【S51】藤原左大臣〈爾〉詔大命〈乎〉宣。大命坐詔〈久〉。大臣明日者参出来仕〈牟止〉待〈比〉賜間〈爾〉休息安〈麻利弖〉参出〈末須〉事〈波〉無〈之帝〉天皇朝〈乎〉置而罷退〈止〉聞看而於母富〈佐久〉。於与豆礼〈加母〉、多波許止〈乎加母〉云。信〈爾之〉有者、仕奉〈之〉太政官之政〈乎波〉誰任〈之弖加母〉罷伊麻〈須〉。孰授〈加母〉罷伊麻〈須〉。恨〈加母〉、悲〈加母〉。朕大臣誰〈爾加母〉我語〈比〉佐気〈牟〉。孰〈爾加母〉我問〈比〉佐気〈牟止〉
、悔〈弥〉惜〈弥〉痛〈弥〉P4232酸〈弥〉、大御泣哭〈之〉坐〈止〉詔大命〈乎〉宣。悔〈加母〉、惜〈加母〉。自今日者、大臣之奏〈之〉政者不聞看〈夜〉成〈牟〉。自明日者、大臣之仕奉儀者不看行〈夜〉成〈牟。〉日月累往〈麻爾麻爾〉悲事〈乃未之〉弥可起〈加母〉。歳時積往〈麻爾麻爾〉佐夫之〈岐〉事〈乃未之〉弥可益〈加母〉。朕大臣春秋麗色〈乎波〉誰倶〈加母〉見行弄賜〈牟〉。山川浄所者孰倶〈加母〉見行阿加良〈閉〉賜〈牟止〉歎賜〈比〉憂賜〈比〉大坐坐〈止〉詔大命〈乎〉宣。美麻之大臣〈乃〉万政惣以無怠緩事無曲傾事〈久〉王臣等〈乎母〉彼此別心無普平奏〈比〉公民之上〈乎母〉広厚慈而奏事此耳不在。天皇朝〈乎〉暫之間〈母〉罷出而休息安〈母布〉事無食国之政〈乃〉平善可在状天下公民之息安〈麻流倍伎〉事〈乎〉旦夕夜日不云思議奏〈比〉仕奉者款〈美〉明〈美〉意太比之〈美〉多能母志〈美〉思〈保之ツツ〉大坐坐間〈爾〉忽朕朝〈乎〉離而罷〈止富良之奴礼婆〉言〈牟〉須部〈母〉無為〈牟〉須倍〈母〉不知〈爾〉悔〈備〉賜〈比〉和備賜〈比〉大坐坐〈止〉詔大命〈乎〉宣。又事別詔〈久。〉仕奉〈志〉事広〈美〉厚〈美〉弥麻之大臣之家内子等〈乎母〉波布理不賜失不賜慈賜〈波
牟〉起賜〈波牟〉温賜〈波牟〉人目賜〈波牟〉美麻之大臣〈乃〉罷道〈母〉宇之呂P4233軽〈久〉心〈母〉意太比〈爾〉念而平〈久〉幸〈久〉罷〈止富良須倍之止〉詔大命〈乎〉宣。」石川朝臣豊成宣曰。【S52】大命坐詔〈久〉。美麻志大臣〈乃〉仕奉来状〈波〉不今耳。挂〈母〉畏近江大津宮御宇天皇御世〈爾八〉大臣之曾祖藤原朝臣内大臣明浄心以〈弖〉天皇朝〈乎〉助奉仕奉〈岐〉。藤原宮御宇天皇御世〈爾八〉祖父太政大臣又明浄心以天皇朝〈乎〉助奉仕奉〈岐〉。今大臣者鈍朕〈乎〉扶奉仕奉〈麻之都〉。賢臣等〈乃〉累世而仕奉〈麻佐部流〉事〈乎奈母〉加多自気奈〈美〉伊蘇志〈美〉思坐〈須〉。故是以祖等〈乃〉仕奉〈之〉次〈仁母〉有。又朕大臣〈乃〉仕奉状〈母〉労〈美〉重〈美〉太政大臣之位〈爾〉上賜〈比〉授賜時〈爾〉固辞申而不受賜成〈爾岐〉。然後〈母〉将賜〈止〉思〈富之〉坐〈之奈何良〉太政大臣之位〈爾〉上賜〈比〉治賜〈久止〉詔大命〈乎〉宣。」遣正四位下田中朝臣多太麻呂。従四位上佐伯宿禰今毛人。従四位下大伴宿禰伯麻呂等。監護喪事。
《宝亀二年(七七一)二月甲寅【廿七】》○甲寅。授正六位上和気公細目外従五位下。P4234
《宝亀二年(七七一)三月戊午朔》○三月戊午朔。大宰府献白雉。
《宝亀二年(七七一)三月辛酉【四】》○辛酉。遠江国磐田郡主帳無位若湯坐部竜麻呂。蓁原郡主帳無位赤染造長浜。城飼郡主帳無位玉作部広公。檜前舍人部諸国。讃岐国三野郡人丸部臣豊〓。各以私物養窮民廿人已上。賜爵人二級。
《宝亀二年(七七一)三月壬戌【五】》○壬戌。令天下諸国祭疫神。
《宝亀二年(七七一)三月戊辰【十一】》○戊辰。停隼人帯剣。
《宝亀二年(七七一)三月庚午【十三】》○庚午。詔以大納言正三位大中臣朝臣清麻呂為右大臣。授従二位。正三位藤原朝臣良継為内臣。正三位文室真人大市。藤原朝臣魚名並為大納言。正三位石川朝臣豊成。従三位藤原朝臣縄麻呂為中納言。四品諱為中務卿。従三位石上朝臣宅嗣為式部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百川〈本名雄田麻呂〉為大宰帥。右大弁・内竪大輔・右兵衛督・越前守並如故。
《宝亀二年(七七一)三月壬申【十五】》○壬申。勅。内臣職掌。官位。禄賜。職分。雑物者。宜皆同大納言。但食封者賜一千戸。
《宝亀二年(七七一)三月丙戌【廿九】》○P4235丙戌。復和気公清麻呂本位従五位下。
《宝亀二年(七七一)閏三月戊子朔》○閏三月戊子朔。授正五位下佐伯宿禰三野従四位下。以従五位下紀朝臣広純為左少弁。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継麻呂為勅旨少輔。従四位下神王為左大舍人頭。従五位下布勢王為内匠頭。外従五位下吉田連斐太麻呂為内薬正。従五位下広川王為内礼正。従四位上藤原朝臣家依為式部大輔。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豊浜為大学助。従五位下巨勢朝臣馬主為雅楽頭。従五位上船井王為玄蕃頭。従五位下石川朝臣真永為民部少輔。従五位下阿倍朝臣許智為主税頭。正五位上石川朝臣名足為兵部大輔。従五位下紀朝臣古佐美為少輔。従四位下藤原朝臣浜足為刑部卿。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名負為少輔。正五位下豊野真人奄智為大判事。従五位下伊刀王為木工頭。外従五位下日置造道形為助。従五位下三関王為正親正。従五位上佐伯宿禰麻毛流為右京亮。従五位下文室真人真老為造宮少輔。従五位下浄原真人浄真為摂津亮。従五位下阿倍朝臣常嶋為河内介。左衛士督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田麻呂為兼参河守。正五位下石川朝臣P4236垣守為安房守。式部大輔従四位上藤原朝臣家依為兼近江守。従五位下宍人朝臣継麻呂為員外介。中衛少将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為兼美濃守。中衛中将従四位上佐伯宿禰伊多智為兼下野守。
従四位下佐伯宿禰美濃為陸奥守兼鎮守将軍。従五位下巨勢朝臣池長為越前介。正五位上石上朝臣息継為丹波守。従五位下田中王為丹後守。外衛大将正四位上藤原朝臣継縄為兼但馬守。近衛将監従五位下紀朝臣船守為兼介。衛門佐従五位下粟田朝臣鷹守為兼因幡守。正五位下奈癸王為伯耆守。内廐頭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雄依為兼備前守。正四位下坂上大忌寸苅田麻呂為中衛中将兼安芸守。近衛少将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種継為兼紀伊守。従五位下当麻真人永嗣為土左守。
《宝亀二年(七七一)三月己丑【二】》○己丑。授無位橘宿禰御笠従五位下。
《宝亀二年(七七一)三月甲午【七】》○甲午。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鷹取従五位下。
《宝亀二年(七七一)三月壬寅【十五】》○壬寅。始免陸奥国司戸内雑徭。是日。僧綱請置威儀法師六員。許之。
《宝亀二年(七七一)三月甲辰【十七】》○甲辰。授従五位下神服宿禰毛人女従五位上。
《宝亀二年(七七一)三月乙巳【十八】》○乙巳。壱伎嶋献白雉。授守外従五位下田部直息麻呂外従五位上。賜〓[糸+施の旁]十疋。綿廿屯。P4237布四十端。稲一千束。目従七位下笠朝臣猪養従七位上。賞賜半之。除当嶋田租三分之一。
《宝亀二年(七七一)三月己酉【廿二】》○己酉。授外従五位下伊豆国造伊豆直乎美奈従五位下。
《宝亀二年(七七一)三月乙卯【廿八】》○乙卯。無位清原王。乙訓王。並復本位従五位下。無位安倍朝臣息道従四位下。無位多治比真人木人。大原真人今城並従五位上。
《宝亀二年(七七一)四月壬午【丁巳朔廿六】》○夏四月壬午。復無位紀朝臣犬養本位従五位下。又正六位上大伴宿禰村上。紀朝臣勝雄並授従五位下。
《宝亀二年(七七一)五月戊子【丙戌朔三】》○五月戊子。外従五位下柴原勝乙妹女。勲十等柴原勝浄足賜姓宿禰。並止其身。
《宝亀二年(七七一)五月己亥【十四】》○己亥。授従五位上佐伯宿禰国益正五位下。正六位上賀禰公雄津麻呂外従五位下。」従四位上阿倍朝臣毛人為伊勢守。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子老為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鷲取為員外介。従四位下田中朝臣多太麻呂為美濃守。従五位下紀朝臣広純為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長道為員外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為上野守。右衛士督従四位上藤原朝臣楓麻呂為兼讃岐守。従三位藤原朝臣蔵下麻呂為大宰帥。
《宝亀二年(七七一)五月壬寅【十七】》○壬寅。授正六位上小野朝臣小野虫売従五位下。
《宝亀二年(七七一)五月甲辰【十九】》○甲辰。復無位若狭遠敷朝臣長女本位正五位上。
《宝亀二年(七七一)五月戊申【廿三】》○P4238戊申。近衛勲六等薬師寺奴百足賜姓三嶋部。
《宝亀二年(七七一)五月己酉【廿四】》○己酉。右京人白原連三成献蚕産成字。賜若狭国稲五百束。
《宝亀二年(七七一)五月甲寅【廿九】》○甲寅。始設田原天皇八月九日忌斎於川原寺。
《宝亀二年(七七一)六月乙丑【丙辰朔十】》○六月乙丑。奉黒毛馬於丹生川上神。旱也。」参議治部卿従四位上多治比真人土作卒。
《宝亀二年(七七一)六月壬午【廿七】》○壬午。渤海国使青綬大夫壱万福等三百廿五人。駕船十七隻。着出羽国賊地野代湊。於常陸国安置供給。
《宝亀二年(七七一)七月乙未【乙酉朔十一】》○秋七月乙未。故従四位上守部王之男笠王。何鹿王。為奈王。正三位三原王之男山口王。長津王。船王之男葦田王及孫他田王。津守王。豊浦王。宮子王去天平宝字八年賜姓三長真人。配丹後国。従四位下三嶋王之女河辺王。葛王配伊豆国。至是皆復属籍。
《宝亀二年(七七一)七月丁未【廿三】》○丁未。以正五位下高賀茂朝臣諸雄為員外少納言。従五位下依智王為右大舍人頭。従五位下石城王為縫殿頭。従四位上大津連大浦為陰陽頭。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是人為大学助。従五位下長谷真人於保為散位頭。従五位下甲賀王為諸陵頭。外従五位下土師宿禰和麻呂為助。正五位上石川朝臣名足為民部大輔。従五位下佐伯宿禰久良麻呂為少輔。従五位下百済王武鏡為主計頭。P4239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田麻呂為兵部卿。参河守如故。正五位下豊野真人奄智為大輔。従五位上大原真人今城為少輔。正五位上淡海真人三船為刑部大輔。従五位下吉備朝臣真事為大蔵少輔。従五位下紀朝臣犬養為宮内少輔。大納言正三位文室真人大市為兼弾正尹。従五位下石川朝臣諸足為鋳銭次官。従五位下参河王為和泉守。従四位下百済王理伯為伊勢守。従五位下安倍朝臣浄目為遠江介。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乙兄為武蔵員外介。従五位下笠朝臣道引為陸奥介。外従五位下六人部連広道為越後介。左少弁従五位下美和真人土生為兼但馬員外介。従五位上船井王為因幡員外介。従五位下大伴宿禰不破麻呂為美作介。従五位下百済王利善為讃岐員外介。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忍坂麻呂為伊予守。従五位下石川朝臣真永為大宰少弐。外
従五位下土師宿禰位為肥前守。従五位上紀朝臣鯖麻呂為豊後守。
《宝亀二年(七七一)八月丙辰【甲寅朔三】》○八月丙辰。以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乙兄為遠江介。従五位下安倍朝臣浄目為武蔵員外介。
《宝亀二年(七七一)八月丁巳【四】》○丁巳。設高野天皇忌斎於西大寺。
《宝亀二年(七七一)八月辛酉【八】》○辛酉。毀外従五位下丹比P4240宿禰乙女位記。初乙女誣告忍坂女王。県犬養姉女等厭魅乗輿。至是姉女罪雪。故毀乙女位記。
《宝亀二年(七七一)八月癸酉【二十】》○癸酉。授正六位上足羽臣真橋従五位下。正六位上高田公刀自女外従五位下。
《宝亀二年(七七一)八月己卯【廿六】》○己卯。初令所司鋳僧綱及大安。薬師。東大。興福。新薬師。元興。法隆。弘福。四天王。崇福。法華。西隆等寺印。各頒本寺。
《宝亀二年(七七一)九月甲申朔》○九月甲申朔。授従五位下笠朝臣道引従五位上。
《宝亀二年(七七一)九月丙申【十三】》○丙申。和気王男女大伴王。長岡王。名草王。山階王。采女王並復属籍。従四位下三嶋王之男林王。従四位下三使王之男女三直王。庸取王。三宅王。畝火女王。石部女王。従四位上守部王之男笠王。何鹿王。猪名王。賜姓山辺真人。
《宝亀二年(七七一)九月己亥【十六】》○己亥。以従五位下当麻真人永継為右少弁。土左守如故。従五位下石川朝臣望足為大監物。従四位下安倍朝臣息道為内蔵頭。外従五位下賀禰公小津麻呂為大学員外助。外従五位下林宿禰雑物為主計助。外従五位下日置造道形為主税助。従五位下相摸宿禰伊波為鼓吹正。従五位下賀茂朝臣大川為木工助。従五位下田部宿禰男足為典薬員外助。外従五位下村国連子老為園池正。正五位下小野朝臣小贄為摂津大夫。P4241従五位上榎井朝臣子祖為造宮大輔。正五位下息長丹生真人大国為少輔。近衛少将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種継為兼山背守。従四位下桑原王為上総守。従五位下巨勢朝臣馬主為介。従五位下石川朝臣豊人為下総介。従五位下少雀部朝臣道奥為若狭守。従五位下和気宿禰清麻呂為播磨員外介。従五位下息長真人道足為長門守。従五位下伊刀王為紀伊守。図書助従五位下健部朝臣人上為兼伊予介。正五位上大伴宿禰益立為大宰少弐。従五位上佐伯宿禰助為肥後守。
《宝亀二年(七七一)九月辛丑【十八】》○辛丑。復犬部内麻呂姉女等本姓県犬養宿禰。
《宝亀二年(七七一)九月乙巳【廿二】》○乙巳。罷左右平準署。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月丁巳【癸丑朔五】》○冬十月丁巳。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仲男麻呂従五位下。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月丙寅【十四】》○丙寅。徴渤海国使青綬大夫壱万福已下〓人。令会賀正。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月戊辰【十六】》○戊辰。詔充越前国従四位下勲六等剣神食封廿戸。田二町。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月己巳【十七】》○己巳。復無位紀朝臣伊保本位正五位下。紀朝臣牛養本位従五位下。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月己卯【廿七】》○己卯。太政官奏。武蔵国雖属山道。兼承海道。公使繁多。祗供難堪。其東山駅路。従上野国新田駅。達下野国足利駅。此便道也。而枉従上野国邑楽郡。経五ケ駅。到武蔵国。事畢去日。又取同道。P4242向下野国。今東海道者。従相模国夷参駅。達下総国。其間四駅。往還便近。而去此就彼損害極多。臣等商量。改東山道。属東海道。公私得所。人馬有息。奏可。」授正六位上英保首代作外従五位下。以搆西大寺兜率天堂也。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一月癸未朔》○十一月癸未朔。遣使造入唐使舶四艘於安芸国。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一月癸巳【十一】》○癸巳。陸奥国桃生郡人外従七位下牡鹿連猪手賜姓道嶋宿禰。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一月庚子【十八】》○庚子。遣鍛冶正従五位下気太王造斎宮於伊勢国。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一月辛丑【十九】》○辛丑。以従五位下紀朝臣古佐美為式部少輔。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豊浜為治部少輔。主殿頭従五位下美和真人土生為兼丹波員外介。従五位下多朝臣犬養為但馬員外介。従五位下紀朝臣大純為備前介。従五位下大伴宿禰村上為肥後介。従五位上安倍朝臣御県為豊前守。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一月癸卯【廿一】》○癸卯。御太政官院。行大嘗之事。参河国為由機。因幡国為須岐。参議従三位式部卿石上朝臣宅嗣。丹波守正五位上石上朝臣息嗣。勅旨少輔従五位上兼春宮員外亮石上朝臣家成。散位従七位上榎井朝臣種人立神楯桙。大和守従四位上大伴宿禰古慈斐。左大弁従四位上兼播磨守佐伯宿禰今毛人開門。内蔵頭P4243従四位下阿倍朝臣息道。助従五位下阿倍朝臣草麻呂奏諸司宿侍名簿。右大臣大中臣朝臣清麻呂奏神寿詞。弁官史奏両国献物。賜右大臣〓[糸+施の旁]六十疋。賜五位已上衾各一領。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一月乙巳【廿三】》○乙巳。以従三位石上朝臣宅嗣為中納言。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百川。従四位上阿倍朝臣毛人為参議。是日。宴五位已上於閣門前幄。賜五位已上及内外命婦禄。各有差。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一月丙午【廿四】》○丙午。賜親王已下五位已上糸。各有差。其明経。文章。音博士。明法。算術。医術。陰陽。天文。暦術。貨殖。恪勤。工巧。武士。惣五十五人賜糸人十〓[糸+句]。」授従五位上紀朝臣広庭正五位下。復無位大伴宿禰田麻呂本位従五位下。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一月丁未【廿五】》○丁未。授従五位下壱志濃王従四位下。正五位下奈癸王正五位上。従五位下当麻王従五位上。従四位上大伴宿禰古慈斐。藤原朝臣楓麻呂並正四位下。従四位下藤原朝臣浜足。大伴宿禰伯麻呂並従四位上。正五位上大伴宿禰駿河麻呂。正五位下大伴宿禰家持。正五位上石上朝臣息嗣並従四位下。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長野。李忌寸元環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阿倍朝臣意宇麻呂。石川朝臣真守。当麻真人徳足。紀朝臣船守、P4244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内蔵忌寸若人。外正五位下葛井連根主。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宿奈麻呂。紀朝臣諸継。平群朝臣臣足。藤原朝臣宅美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阿刀宿禰真足。内蔵忌寸全成並外従五位下。是日。宴於五位已上。其内外文武官主典已上於朝堂。賜五位已上綿各有差。賜神祇官及主典已上。至国郡司役夫物各有差。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一月戊申【廿六】》○戊申。授国司従五位上船井王正五位下。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田麻呂正四位上。従五位下大伴宿禰潔足。粟田朝臣鷹守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賀茂朝臣人麻呂。安倍朝臣謂奈麻呂。笠朝臣名末呂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日下部直安提麻呂外従五位下。賜郡司爵人一級。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一月己酉【廿七】》○己酉。御由機厨。授正四位上藤原朝臣田麻呂。藤原朝臣継縄従三位。従四位上佐伯宿禰今毛人正四位下。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一月庚戌【廿八】》○庚戌。御須岐厨。叙正三位文室真人大市従二位。正五位下船井王正五位上。従五位上大伴宿禰潔足正五位下。」無位粟田朝臣人成本位従五位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蔭正五位上。従五位下藤原朝臣人数。藤原朝臣諸姉。因幡国造浄成女従五位上。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一月辛亥【廿九】》○辛亥。有星隕西南。其声P4245如雷。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一月壬子【三十】》○壬子。散位従四位下下毛野朝臣稲麻呂卒。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二月癸丑朔》○十二月癸丑朔。日有蝕之。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二月戊午【六】》○戊午。以大納言従二位文室真人大市為兼治部卿。従五位下紀朝臣諸継為安芸介。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二月己未【七】》○己未。罷筑前国官員。隸大宰府。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二月丙寅【十四】》○丙寅。従五位上因幡国造浄成女為因幡国国造。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二月丁卯【十五】》○丁卯。勅。先妣紀氏未追尊号。自今以後。宜奉称皇太后。御墓者称山陵。其忌日者亦入国忌例。設斎如式。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二月甲戌【廿二】》○甲戌。大宰府言。日向。大隅。薩摩及壱伎。多〓等博士医師。一任之後。終身不替。所以後生之学。業術不進。乞同朝法。八年遷替。以示干禄。永勧後学。許之。
《宝亀二年(七七一)十二月癸酉【廿一】》○癸酉。渤海使壱万福等入京。P4246
《巻尾》続日本紀巻第卅一



P4247《巻首》続日本紀巻第卅二〈起宝亀三年正月、尽四年十二月。〉」
  右大臣従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継縄等奉勅撰」
 天宗高紹天皇〈光仁天皇〉
《宝亀三年(七七二)正月壬午朔》三年春正月壬午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文武百官。渤海蕃客。陸奥出羽蝦夷。各依儀拝賀。宴次侍従已上於内裏。賜物有差。
《宝亀三年(七七二)正月甲申【三】》○甲申。天皇臨軒。渤海国使青綬大夫壱万福等貢方物。」復無位粟田朝臣深見本位従四位下。」授従五位上河内王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大田王従五位上。無位三方王。宗形王並従五位下。従五位上甘南備真人伊香。佐伯宿禰助。佐伯宿禰真守。巨勢朝臣公成。大蔵忌寸麻呂。佐伯宿禰三方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大伴宿禰不破麻呂。石川朝臣名継。路真人鷹養。安曇宿禰石成。大伴宿禰形見並従五位上。無位山辺真人笠。正六位上石川朝臣名主。安倍朝臣諸上。多治比真人歳主。粟田朝臣鷹主。藤原朝臣長継。石上P4248朝臣継足。布勢朝臣清直。佐伯宿禰藤麻呂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伊福部宿禰毛人外従五位下。
《宝亀三年(七七二)正月己丑【八】》○己丑。授正六位上安倍朝臣家麻呂従五位下。外従五位下草鹿酒人宿禰水女従五位下。
《宝亀三年(七七二)正月庚寅【九】》○庚寅。授無位藤原朝臣巨曾子正四位上。
《宝亀三年(七七二)正月辛卯【十】》○辛卯。授従五位上長柄女王正五位下。無位高嶋女王従五位下。正五位上為奈真人玉足従四位下。正五位下橘朝臣麻都我。従五位上久米連若女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古奈禰正五位下。従五位下橘宿禰御笠従五位上。正六位上佐味朝臣真宮。無位県犬養宿禰姉女。正六位下県犬養宿禰竈屋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若湯坐宿禰子虫外従五位下。
《宝亀三年(七七二)正月丁酉【十六】》○丁酉。先是。責問渤海王表無礼於壱万福。是日。告壱万福等曰。万福等。実是渤海王使者。所上之表。豈違例無礼乎。由茲不収其表。万福等言。夫為臣之道。不違君命。是以不誤封函。輙用奉進。今為違例。返却表函。万福等実深憂慄。仍再拝拠地而泣更申。君者彼此一也。臣等帰国必応有罪。今已参渡在於聖朝。罪之軽重無敢所避。」陸奥出羽蝦夷帰郷。賜爵及物有差。
《宝亀三年(七七二)正月庚子【十九】》○庚子。却付渤海国信物P4249於壱万福。
《宝亀三年(七七二)正月乙巳【廿四】》○乙巳。信濃国水内郡人女孺外従五位下金刺舍人若嶋等八人賜姓連。
《宝亀三年(七七二)正月丙午【廿五】》○丙午。授外従五位下昆解沙弥麻呂従五位下。渤海使壱万福等改修表文代王申謝。
《宝亀三年(七七二)正月丁未【廿六】》○丁未。従五位下長谷真人於保賜姓文室真人。
《宝亀三年(七七一)二月癸丑【壬子朔二】》○二月癸丑。大納言従二位文室真人大市上表乞骸骨曰。臣大市言。臣以愚質。幸逢聖朝。〓紫懐金。叨掌喉舌。貪栄負貴。戦過薄深。臣之如斯。不知所措。伏惟陛下。徳洽仁厚。邦旧命新。維城之遇千年。終誉之儀一会。今臣蒲柳向衰。桑楡方晏。病亦稍篤。垂尽無期。伏願。辞官俊乂。賜老丘園。止足以送余年。返初而待終日。則上有成物之主。下無尸禄之臣矣。矜老存疾有国嘉猷。天鑑曲垂。暫慰朽邁。不任前路之至促謹詣朝堂。奉表陳乞以聞。詔報。省所上表。感念兼懐。宜随力所堪。如常仕奉。是日。饗五位已上及渤海蕃客於朝堂。賜三種之楽。万福等入欲就座言上曰。所上表文縁乖常例。返却表函并信物訖。而聖朝厚恩垂矜。万福等預於客例。加賜爵禄。不勝慶躍。謹奉拝闕庭。」授大使壱万福従三位。副使正四位下。大判官正五位上。少判官正五位下。録事并訳語P4250並従五位下。着緑品官已下各有差。賜国王美濃〓[糸+施の旁]卅疋。絹卅疋。糸二百〓[糸+句]。調綿三百屯。大使壱万福已下亦各有差。
《宝亀三年(七七二)二月戊辰【十七】》○戊辰。幸右大臣第。授正二位。其室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古奈禰正五位上。
《宝亀三年(七七二)二月癸酉【廿二】》○癸酉。先是従五位上掃守王男小月王賜姓勝間田。流信濃国。至是復属籍。
《宝亀三年(七七二)二月乙亥【廿四】》○乙亥。奉黒毛馬於丹生川上神。旱也。
《宝亀三年(七七二)二月丁卯【十六】》○丁卯。罷内竪省及外衛府。其舍人者分配近衛。中衛。左右兵衛。以従五位上菅生王為中務大輔。少納言・信濃守如故。左中弁従四位下大伴宿禰家持為兼式部員外大輔。従三位藤原朝臣継縄為大蔵卿。
《宝亀三年(七七二)二月己卯【廿八】》○己卯。賜渤海王書云。天皇敬問高麗国王。朕継体承基臨馭区宇。思覃徳沢。寧済蒼生。然則率土之浜。化有輯於同軌。普天之下。恩無隔於殊隣。昔高麗全盛時。其王高武。祖宗奕世。介居瀛表。親如兄弟。義若君臣。帆海梯山。朝貢相続。逮乎季歳。高氏淪亡。自爾以来。音問寂絶。爰〓神亀四年。王之先考左金吾衛大将軍渤海郡王遣使来朝。始修職貢。先朝嘉其丹款。寵待優隆。王襲遺風。纂修前業。献誠述職。不墜家声。今省来書。頓改父道。日下不注官品姓名。書尾虚陳天孫僣号。遠度P4251王意豈有是乎。近慮事勢疑似錯誤。故仰有司。停其賓礼。但使人万福等。深悔前咎。代王申謝。朕矜遠来。聴其悛改。王悉此意。永念良図。又高氏之世。兵乱無休。為仮朝威。彼称兄弟。方今大氏曾無事。故妄称舅甥。於礼失矣。後歳之使。不可更然。若能改往自新。寔乃継好無窮耳。春景漸和。想王佳也。今因廻使。指此示懐。并贈物如別。
《宝亀三年(七七二)二月庚辰【廿九】》○庚辰。渤海蕃客帰郷。
《宝亀三年(七七一)三月癸未【壬午朔二】》○三月癸未。皇后井上内親王坐巫蠱廃。詔曰。【S53】天皇御命〈良麻止〉宣御命〈乎〉百官人等天下百姓衆聞食〈倍止〉宣。今裳咋足嶋謀反事自首〈之〉申〈世利〉。勘問〈爾〉申事〈波〉度年経月〈爾計利〉。法勘〈流爾〉足嶋〈毛〉罪在〈倍之〉。然度年経月〈弖毛〉臣〈奈何良〉自首〈之〉申〈良久乎〉勧賜〈比〉冠位上賜〈比〉治賜〈波久止。〉宣天皇御命〈乎〉衆聞食〈倍止〉宣。辞別宣〈久〉謀反事〈爾〉預〈弖〉隠而申〈佐奴〉奴等粟田広上安都堅石女〈波〉随法斬〈乃〉罪〈爾〉行賜〈倍之〉。然思〈保須〉大御心坐〈爾〉依而免賜〈比〉奈太毎賜〈比弖〉遠流罪〈爾〉治賜〈波久止〉宣天皇御命〈乎〉衆聞食〈倍止〉宣。」授従七位上裳咋臣足嶋外従五位下。
《宝亀三年(七七二)三月甲申【三】》○甲申。置酒靭負御井。P4252賜陪従五位已上。及文士賦曲水者禄有差。
《宝亀三年(七七二)三月丁亥【六】》○丁亥。禅師秀南。広達。延秀。延恵。首勇。清浄。法義。尊敬。永興。光信。或持戒足称。或看病著声。詔充供養。並終其身。当時称為十禅師。其後有闕。択清行者補之。
《宝亀三年(七七二)三月丙申【十五】》○丙申。始免出羽国司戸徭。P4253
《宝亀三年(七七一)四月癸丑【辛亥朔三】》○夏四月癸丑。復従五位下清原真人清貞。無位服部真人真福等本姓大原真人。
《宝亀三年(七七二)四月丁巳【七】》○丁巳。下野国言。造薬師寺別当道鏡死。道鏡。俗姓弓削連。河内人也。略渉梵文。以禅行聞。由是入内道場列為禅師。宝字五年。従幸保良。時侍看病稍被寵幸。廃帝常以為言。与天皇不相中得。天皇乃還平城別宮而居焉。宝字八年大師恵美仲麻呂謀反伏誅。以道鏡為太政大臣禅師。居頃之。崇以法王。載以鸞輿。衣服飲食一擬供御。政之巨細莫不取決。其弟浄人。自布衣。八年中至従二位大納言。一門五位者男女十人。時大宰主神習宜阿曾麻呂詐称八幡神教。誑耀道鏡。道鏡信之。有覬覦神器之意。語在高野天皇紀。〓于宮車晏駕。猶以威福由己窃懐僥倖。御葬礼畢。奉守山陵。以先帝所寵。不忍致法。因為造下野国薬師寺別当。逓送之。死以庶人葬之。
《宝亀三年(七七二)四月壬戌【十二】》○壬戌。復無位藤原朝臣刷雄本位従五位下。
《宝亀三年(七七二)四月戊辰【十八】》○戊辰。赦天下。但犯八虐。及故殺人。私鋳銭。強窃二盗。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若入死罪者。並減一等。
《宝亀三年(七七二)四月庚午【二十】》○庚午。以正四位下藤原朝臣楓麻呂。従四位上藤原朝臣浜足。並為参議。以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子老P4254為神祇大副。従五位下布勢朝臣清直為少納言。外従五位下内蔵忌寸全成為大外記。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鷹取為中務少輔。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歳主為員外少輔。外従五位下安都宿禰真足為大学助。大学頭正五位上淡海真人三船為兼文章博士。正五位下大伴宿禰潔足為治部大輔。従五位下中臣朝臣常為玄蕃頭。従五位下石上朝臣継足為主税頭。正五位下石川朝臣垣守為木工頭。伊与守如故。従五位下山口忌寸佐美麻呂為助。従五位下文室真人水通為典薬頭。従五位下三嶋真人安曇為主油正。従四位下藤原朝臣弟縄為弾正尹。従五位下賀茂朝臣大川為弼。外従五位下大和宿禰西麻呂為大和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鷲取為伊勢介。外従五位下県造久太良為志摩守。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長野為参河守。従五位上石川朝臣真守為遠江守。衛門佐正五位下粟田朝臣鷹守為兼甲斐守。陰陽助従五位下山上朝臣船主為兼掾。従五位下安倍朝臣浄目為武蔵介。従五位下佐伯宿禰藤麻呂為員外介。正四位下田中朝臣多太麻呂為美濃守。従五位下粟田朝臣鷹主為陸奥P4255員外介。内礼正従五位下広川王為兼丹波
員外介。従四位下安倍朝臣息道為但馬守。正五位上船井王為因幡守。従五位上大原真人継麻呂為介。員外右中弁正五位上安倍朝臣浄成為兼美作守。従五位上紀朝臣大純為備前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中男麻呂為備中介。外従五位下英保首代作為周防員外掾。従五位下大伴宿禰村上為阿波守。」正四位下近衛員外中将兼安芸守勲二等坂上大忌寸苅田麻呂等言。以檜前忌寸。任大和国高市郡司元由者。先祖阿智使主。軽嶋豊明宮馭宇天皇御世。率十七県人夫帰化。詔賜高市郡檜前村而居焉。凡高市郡内者。檜前忌寸及十七県人夫満地而居。他姓者十而一二焉。是以天平元年十一月十五日。従五位上民忌寸袁志比等申其所由。天平三年。以内蔵少属従八位上蔵垣忌寸家麻呂任少領。天平十一年。家麻呂転大領。以外従八位下蚊屋忌寸子虫任少領。神護元年。以外正七位上文山口忌寸公麻呂任大領。今此人等被任郡司。不必伝子孫。而三腹逓任。四世于今。奉勅。宜莫勘譜第。聴任郡司。
《宝亀三年(七七二)四月丁丑【廿七】》○丁丑。以主殿頭従五位下美和P4256真人土生為兼伊勢員外介。従五位上石川朝臣真守為越中守。
《宝亀三年(七七二)四月己卯【廿九】》○己卯。震西大寺西塔。卜之。採近江国滋賀郡小野社木。搆塔為祟。充当郡戸二煙。
《宝亀三年(七七一)五月庚寅【辛巳朔十】》○五月庚寅。以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子老為武蔵員外介。従五位下佐伯宿禰藤麻呂為讃岐介。
《宝亀三年(七七二)五月乙巳【廿五】》○乙巳。授四品難波内親王三品。
《宝亀三年(七七二)五月丙午【廿六】》○丙午。西北空中有声。如雷。
《宝亀三年(七七二)五月丁未【廿七】》○丁未。廃皇太子他戸王為庶人。詔曰。【S54】天皇御命〈良麻止〉宣御命〈乎〉百官人等天下百姓衆聞食〈倍止〉宣。今皇太子〈止〉定賜〈部流〉他戸王其母井上内親王〈乃〉魘魅大逆之事一二遍〈能味仁〉不在。遍麻年〈久〉発覚〈奴〉。其高御座天之日嗣座〈波〉非吾一人之私座〈止奈毛〉所思行〈須〉。故是以天之日嗣〈止〉定賜〈比〉儲賜〈部流〉皇太子位〈仁〉謀反大逆人之子〈乎〉治賜〈部例婆〉卿等百官人等天下百姓〈能〉念〈良麻久毛〉恥〈志〉賀多自気奈〈志〉。加以後世〈乃〉平〈久〉安長〈久〉全〈久〉可在〈伎〉政〈仁毛〉不在〈止〉神〈奈賀良母〉所念行〈須仁〉依而〈奈母〉他戸王〈乎〉皇太子之位停賜〈比〉却賜〈布止〉宣天皇御命〈乎〉衆聞食〈倍止〉宣。
《宝亀三年(七七一)六月庚戌朔》○六月庚戌朔。日有蝕之。
《宝亀三年(七七二)六月癸丑【四】》○癸丑。参河国献白烏。
《宝亀三年(七七二)六月乙卯【六】》○乙卯。以従五位下P4257中臣習宜朝臣阿曾麻呂為大隅守。
《宝亀三年(七七二)六月癸亥【十四】》○癸亥。讃岐国疫。賑給之。
《宝亀三年(七七二)六月甲子【十五】》○甲子。設仁王会於宮中及京師大小諸寺。并畿内七道諸国分金光明寺。
《宝亀三年(七七二)六月乙丑【十六】》○乙丑。有虹。繞日。
《宝亀三年(七七二)六月戊辰【十九】》○戊辰。往往隕石於京師其大如柚子。数日乃止。
《宝亀三年(七七二)六月己巳【二十】》○己巳。有野狐。踞于大安寺講堂之甍。
《宝亀三年(七七二)六月壬申【廿三】》○壬申。奉幣帛於畿内群神。旱也。
《宝亀三年(七七二)六月己卯【三十】》○己卯。幸大蔵省。賜物有差。
《宝亀三年(七七一)七月辛巳【庚辰朔二】》○秋七月辛巳。復恵美刷雄等廿一人本姓藤原朝臣。
《宝亀三年(七七二)七月戊子【九】》○戊子。四品衣縫内親王薨。田原天皇之皇女也。遣従四位下桑原王。正五位上奈癸王等。監護喪事。
《宝亀三年(七七二)七月丙申【十七】》○丙申。陸奥国安積郡人丈部継守等十三人賜姓阿部安積臣。
《宝亀三年(七七二)七月辛丑【廿二】》○辛丑。上総国献馬。前二蹄似牛。以為祥瑞。視之人巧之所刻也。国司介従五位下巨勢朝臣馬主已下五人。並坐解任。其本主天羽郡人宗我部虫麻呂決杖八十。
《宝亀三年(七七一)八月甲寅【己酉朔六】》○八月甲寅。幸難波内親王第。是日異常風雨。抜樹発屋。卜之。伊勢月読神為祟。於是。毎年九月。准荒祭神奉馬。又荒御玉命。伊佐奈伎命。伊佐奈美命。入於官社。又徙度会郡神宮寺於飯高郡度瀬山房。
《宝亀三年(七七二)八月庚申【十二】》○庚申。太政官奏。去天平宝字四年三月十六日。始造新銭与旧並行。以新銭之一当旧銭之十。但以年序稍積。P4258新銭已賤。限以格時。良未安穏。加以百姓之間。償宿債者。以賤日新銭一貫。当貴時旧銭十貫。依法雖相当。計価有懸隔。因茲物情擾乱。多致諠訴。望請。新旧両銭。同価施行。奏可。」三長真人藤野等九人復属籍。
《宝亀三年(七七二)八月甲子【十六】》○甲子。復息部息道本姓阿倍朝臣。乃呂志比良麻呂本姓賀茂朝臣。
《宝亀三年(七七二)八月丙寅【十八】》○丙寅。遣従五位下三方王。外従五位下土師宿禰和麻呂。及六位已下三人。改葬廃帝於淡路。乃屈当界衆僧六十口。設斎行道。又度当処年少稍有浄行者二人。常廬墓側。令修功徳。
《宝亀三年(七七一)八月》○是月。自朔日雨。加以大風。河内国茨田堤六処。渋川堤十一処。志紀郡五処並決。
《宝亀三年(七七一)九月庚辰【戊寅朔三】》○九月庚辰。山背国言。木連理。
《宝亀三年(七七二)九月乙酉【八】》○乙酉。正三位中納言兼宮内卿右京大夫石川朝臣豊成薨。左大弁従三位石足之子也。遣使弔賻之。
《宝亀三年(七七二)九月戊戌【廿一】》○戊戌。尾張国飢。賑給之。」送渤海客使武生鳥守等解纜入海。忽遭暴風。漂著能登国。客主僅得免死。便於福良津安置。
《宝亀三年(七七二)九月庚子【廿三】》○庚子。以従五位上大原真人今城為駿河守。従五位下紀朝臣犬養為伊豆守。従五位下笠朝臣乙麻呂為上総介。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豊浜為信濃守。雅楽頭従五位上当麻真人得足為兼播磨P4259員外介。
《宝亀三年(七七二)九月癸卯【廿六】》○癸卯。遣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鷹取於東海道。正五位下佐伯宿禰国益於東山道。外従五位下日置造道形於北陸道。外従五位下内蔵忌寸全成於山陰道。正五位下大伴宿禰潔足於山陽道。従五位上石上朝臣家成於南海道。分頭覆検。毎道判官一人。主典一人。但西海道者便委大宰府勘検。
《宝亀三年(七七二)九月丙午【廿九】》○丙午。以正五位下佐伯宿禰真守。為兵部少輔。従四位下佐伯宿禰三野為右京大夫。従五位上上毛野朝臣稲人為亮。従四位下大伴宿禰駿河麻呂為陸奥按察使。仍勅。今聞。汝駿河麻呂宿禰辞。年老身衰。不堪仕奉。然此国者。元来択人。以授其任。汝駿河麻呂宿禰。唯称朕心。是以任為按察使。宜知之。即日授正四位下。
《宝亀三年(七七一)十月壬子【戊申朔五】》○冬十月壬子。中務大輔従五位上兼少納言信濃守菅生王。坐姦小家内親王除名。内親王削属籍。
《宝亀三年(七七二)十月丁巳【十】》○丁巳。大宰府言上。去年五月廿三日。豊後国速見郡〓見郷。山崩填澗。水為不流。積十余日。忽決漂没百姓〓七人。被埋家〓三区。詔免其調庸。加之賑給。
《宝亀三年(七七二)十月戊午【十一】》○戊午。肥後国葦北郡家部嶋吉。八代郡高分部福那理。各献白亀。賜〓[糸+施の旁]人十疋。綿廿屯。布卅端。下野国言。管内P4260百姓。逃入陸奥国者。彼国被官符。随至随附。因茲。姦偽之徒。争避課役。前後逃入者惣八百七十人。国司禁之。終不能止。遣使令認。彼土近夷。民情険悪。逓相容隠。猶不肯出。於是官判。陸奥国司共下野国使。存意検括。還却本郷。
《宝亀三年(七七二)十月辛酉【十四】》○辛酉。先是。天平宝字五年三月十日格。別聴諸国郡司少領已上嫡子出身。」又天平神護元年。禁断除前墾外天下開田。至是並停此制。
《宝亀三年(七七二)十月庚午【廿三】》○庚午。左大舍人従六位下石川朝臣長継等。偽造外印行用。並依法配流。
《宝亀三年(七七一)十一月丁丑朔》○十一月丁丑朔。以外従五位下堅部使主人主為大外記。外従五位下日下部直安提麻呂為内匠員外助。正五位下佐伯宿禰真守為兵部大輔兼造東大寺次官。従五位下安倍朝臣家麻呂為少輔。従四位上藤原朝臣浜成為大蔵卿。従三位藤原朝臣継縄為宮内卿。従五位下清原王為大膳亮。外従五位下葛井連河守為木工助。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継麻呂為摂津亮。従五位上粟田朝臣公足為造西大寺員外次官。外従五位下軽間連鳥麻呂為修理次官。従五位下粟田朝臣人成為越後守。正五位上豊野真人奄智為出雲守。従五位下山口忌寸沙弥麻呂P4261為備後介。従五位下大原真人清貞為周防守。
《宝亀三年(七七二)十一月庚辰【四】》○庚辰。以僧永厳為大律師。善栄為中律師。
《宝亀三年(七七二)十一月乙酉【九】》○乙酉。以従五位上安倍朝臣東人為大蔵大輔。従五位上掃守王為宮内大輔。
《宝亀三年(七七二)十一月丙戌【十】》○丙戌。詔曰。頃者風雨不調。頻年飢荒。欲救此禍。唯憑冥助。宜於天下諸国国分寺。毎年正月一七日之間。行吉祥悔過。以為恒例。
《宝亀三年(七七二)十一月丁亥【十一】》○丁亥。去八月大風。産業損壊。率土百姓。被害者衆。詔免京畿七道田租。
《宝亀三年(七七二)十一月己丑【十三】》○己丑。以酒人内親王為伊勢斎。権居春日斎宮。
《宝亀三年(七七二)十一月癸巳【十七】》○癸巳。参議従四位上阿倍朝臣毛人卒。
《宝亀三年(七七二)十一月辛丑【廿五】》○辛丑。罷筑紫営大津城監。
《宝亀三年(七七二)十一月丙午【三十】》○丙午。無位安倍朝臣弥夫人。宝字八年告元凶伏誅。以慰衆情。因授従四位下。景雲三年坐県犬養姉女配流。至是恩原罪降授従五位下。
《宝亀三年(七七一)十二月壬子【丁未朔六】》○十二月壬子。武蔵国入間郡人矢田部黒麻呂。事父母至孝。生尽色養。死極哀毀。斎食十六月。終始不闕。免其戸徭。以旌孝行。又壱岐嶋壱岐郡人直玉主売。年十五夫亡。自誓遂不改嫁者卅余年。供承夫墓。一如平生。賜爵二級。并免田租以終其身。
《宝亀三年(七七二)十二月戊午【十二】》○戊午。復厨真人厨女属籍。
《宝亀三年(七七二)十二月己未【十三】》○己未。星隕如雨。」大宰府言。壱岐嶋掾従六位上上村主墨縄等。送年糧於対馬嶋。急遭P4262逆風。船破人没。所載之穀。随復漂失。謹検天平宝字四年格。漂失之物。以部領使公廨填備。而墨縄等款云。漕送之期不違常例。但風波之災。非力能制。船破人没足為明証。府量所申。実難黙止。望請。自今以後。評定虚実徴免。許之。
《宝亀三年(七七二)十二月己巳【廿三】》○己巳。彗星見南方。屈僧一百口。設斎於楊梅宮。
《宝亀三年(七七二)十二月辛未【廿五】》○辛未。幸山背国水雄岡。授国司介正六位上大宅真人真木従五位下。
《宝亀三年(七七二)十二月乙亥【廿九】》○乙亥。有狂馬。喫破的門土牛偶人。及弁官曹司南門限。
《宝亀四年(七七三)正月丁丑朔》四年春正月丁丑朔。御大極殿。受朝。文武百官。及陸奥出羽夷俘。各依儀拝賀。宴五位已上於内裏賜被。」授無位不破内親王本位四品。無位河内P4263女王本位正三位。
《宝亀四年(七七三)正月戊辰(この月なし。二月廿三日か。)》○戊辰。授従五位上掃守王正五位下。
《宝亀四年(七七三)正月己巳(この月なし。二月廿四日か。)》○己巳。授正五位上奈癸王従四位下。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子老従五位上。
《宝亀四年(七七三)正月癸未【七】(原本己未に作る。本文に宝亀四年正月七日とあるによりて改む。)》○癸未。勅曰。朕以寡薄忝承洪基。風化未洽。恒深納隍之懐。災祥屡臻。弥軫臨淵之念。今者初陽啓暦。和風扇物。天地施仁。動植仰沢。思順時令。式覃寛宥。宜可大赦天下。自宝亀四年正月七日昧爽已前大辟已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咸皆赦除。但八虐。強窃二盗。私鋳銭。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是日。御重閤中院。授従五位上依智王正五位下。従五位下矢口王従五位上。従四位上藤原朝臣是公正四位下。正五位下紀朝臣広庭従四位下。従五位下文室真人高嶋。紀朝臣広純。美和真人土生。中臣朝臣常。当麻真人永継並従五位上。従六位上紀朝臣真乙。従六位下藤原朝臣菅継。正六位上石川朝臣在麻呂。多治比真人林。田中朝臣広根。安倍朝臣弟当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志我戸造東人。上毛野公息麻呂並外従五位下。礼畢宴於五位已上。賜物有差。
《宝亀四年(七七三)正月癸酉(この月なし。二月廿八日か。)》○癸酉。授外従五位下上毛野坂本朝臣男嶋従五位下。
《宝亀四年(七七三)正月戊寅【二】》○戊寅。立中務卿P4264四品諱為皇太子。詔曰。【S55】明神大八洲所知〈須〉和根子天皇詔旨勅命〈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随法〈爾〉可有〈伎〉政〈止志弖〉山部親王立而皇太子〈止〉定賜〈布〉。故此之状悟〈天〉百官人等仕奉〈礼止〉詔天皇勅命〈乎〉衆聞食宣。大赦天下。但謀殺故殺。私鋳銭。強窃二盗。及常赦所不免者。並不在赦限。又一二人等〈仁〉冠位上賜。高年窮乏孝義人等養給〈久止〉勅天皇命〈乎〉衆聞食宣。
《宝亀四年(七七三)正月庚辰【十四】》○庚辰。陸奥出羽蝦夷俘囚帰郷。叙位賜禄有差。
《宝亀四年(七七三)正月辛卯【十五】》○辛卯。授出羽国人正六位上吉弥侯部大町外従五位下。以助軍糧也。
《宝亀四年(七七三)二月丙午朔》○二月丙午朔。授命婦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布登吉正五位下。
《宝亀四年(七七三)二月辛亥【六】》○辛亥。下野国災。焼正倉十四宇。穀糒二万三千四百余斛。
《宝亀四年(七七三)二月壬子【七】》○壬子。志摩。尾張二国飢。並賑給之。
《宝亀四年(七七三)二月癸丑【八】》○癸丑。下総国猿嶋郡人従八位上日下部浄人賜姓安倍猿嶋臣。
《宝亀四年(七七三)二月己未【十四】》○己未。先是播磨国言。飾摩郡草上駅。駅戸便田。今依官符捨四天王寺。以比郡田遥授駅戸。由是不能耕佃。受弊弥甚。至是勅班給駅戸。
《宝亀四年(七七三)二月壬戌【十七】》○壬戌。地動。
《宝亀四年(七七三)二月乙丑【二十】》○乙丑。渤海副使正四位下P4265慕昌禄卒。遣使弔之。贈従三位。賻物如令。
《宝亀四年(七七三)二月丙寅【廿一】》○丙寅。復中臣朝臣鷹主本位従五位下。
《宝亀四年(七七三)二月壬申【廿七】》○壬申。初造宮卿従三位高麗朝臣福信専知造作楊梅宮。至是宮成。授其男石麻呂従五位下。是日。天皇徙居楊梅宮。
《宝亀四年(七七三)二月甲戌【廿九】》○甲戌。復石川朝臣豊麻呂本位従五位下。」授従五位下紀朝臣真媼従五位上。正六位上石川朝臣毛比従五位下。
《宝亀四年(七七三)二月乙亥【三十】》○乙亥。地震。
《宝亀四年(七七三)三月庚辰【丙子朔五】》○三月庚辰。勅。宮人。職事季禄者。高官卑位依官。高位卑官依位。但散事五位已上者給正六位官禄。」近江。飛騨。出羽三国大風人飢。並賑給之。
《宝亀四年(七七三)三月甲申【九】》○甲申。復川辺女王本位従五位下。
《宝亀四年(七七三)三月戊子【十三】》○戊子。奉黒毛馬於丹生川上神。旱也。
《宝亀四年(七七三)三月己丑【十四】》○己丑。天下穀価騰貴。百姓飢急。雖加賑恤。猶未存済。於是官議奏曰。常平之義。古之善政。養民救急。莫尚於茲。望請。准国大小。以正税穀。拠賤時価。糶与貧民。所得価物全納国庫。至於秋時。売成穎稲。国郡司及殷有百姓。並不得賈。如有違者。不論蔭贖。科違勅罪。如百姓之間。准賤時価。出糶私稲。満一万束者。不論有位白丁。叙位一階。毎加五千束。進一階叙。但五位已上不在此限。奏可。乃遣使於七道諸国。各糶当国穀穎。兼賑飢民。」復無位飛鳥田P4266女王本位従四位下。
《宝亀四年(七七三)三月壬辰【十七】》○壬辰。賑給左右京飢人。」参河国大風。民飢。賑給之。
《宝亀四年(七七三)四月癸丑【乙巳朔九】》○夏四月癸丑。捨山背国国分二寺便田各廿町。
《宝亀四年(七七三)四月壬戌【十八】》○壬戌。勅曰。朕君臨四海。子育兆民。崇徳忘〓[冫+食]。恤刑廃寝。而徳化未洽。災異屡臻。興言念此。自顧多慙。設法雖期無刑。観辜猶有垂泣。宜因生長之時式弘寛宥之沢。可大赦天下。自宝亀四年四月十七日昧爽以前大辟罪已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常赦所不免者。咸赦除之。宝字元八両度逆党遠近配流。亦宜放還。但其八虐及強窃二盗不在赦例。普告遐邇知朕意焉。
《宝亀四年(七七三)四月丁卯【廿三】》○丁卯。奉黒毛馬於丹生川上神。旱也。」復菅生王本位従五位上。
《宝亀四年(七七三)五月乙亥朔》○五月乙亥朔。奉幣於畿内群神。旱也。
《宝亀四年(七七三)五月丙子【二】》○丙子。充丹生川上神戸四煙。以得嘉注也。
《宝亀四年(七七三)五月辛巳【七】》○辛巳。阿波国勝浦郡領長費人立言。庚午之年。長直籍皆著費之字。因茲。前郡領長直救夫。披訴改注長直。天平宝字二年。国司従五位下豊野真人篠原。以無記験更為長費。官判依庚午籍為定。又其天下氏姓青衣為采女。耳中為紀。阿曾美為朝臣足尼為宿禰。諸如此類。不必従古。
《宝亀四年(七七三)五月丙戌【十二】》○丙戌。授四品不破内親王三品。
《宝亀四年(七七三)五月己丑【十五】》○己丑。伊賀国P4267疫。遣医療之。
《宝亀四年(七七三)五月辛卯【十七】》○辛卯。散位従四位下勲二等日下部宿禰子麻呂卒。
《宝亀四年(七七三)五月癸巳【十九】》○癸巳。以従五位下上毛野坂本朝臣男嶋為造酒正。従五位下石川朝臣豊麻呂為左京亮。従四位下津連秋主為造西大寺次官。
《宝亀四年(七七三)五月辛丑【廿七】》○辛丑。有星隕南北各一。其大如盆。
《宝亀四年(七七三)六月乙巳朔》○六月乙巳朔。日有蝕之。
《宝亀四年(七七三)六月丙午【二】》○丙午。霖雨。常陸国鹿嶋神賤一百五人。自神護景雲元年立制。安置一処。不許与良婚姻。至是。依旧居住。更不移動。其同類相婚。一依前例。
《宝亀四年(七七三)六月壬子【八】》○壬子。上野国緑野郡災。焼正倉八間。穀穎卅三万四千余束。
《宝亀四年(七七三)六月丙辰【十二】》○丙辰。能登国言。渤海国使烏須弗等。乗船一艘来著部下。差使勘問。烏須弗報書曰。渤海日本。久来好隣。往来朝聘。如兄如弟。近年日本使内雄等。住渤海国。学問音声。却返本国。今経十年。未報安否。由是。差大使壱万福等。遣向日本国擬於朝参。稍経四年。未返本国。更差大使烏須弗等〓人。面奉詔旨。更無余事。所附進物及表書。並在船内。
《宝亀四年(七七三)六月戊辰【廿四】》○戊辰。遣使宣告渤海使烏須弗曰。太政官処分。前使壱万福等所進表詞驕慢。故告知其状罷去已畢。而今能登国司言。渤海国使烏須弗等所進表函。違例無礼者。由是不召朝廷。返却P4268本郷。但表函違例者。非使等之過也。渉海遠来。事須憐矜。仍賜禄并路糧放還。又渤海使取此道来朝者。承前禁断。自今以後。宜依旧例従筑紫道来朝。
《宝亀四年(七七三)七月癸未【甲戌朔十】》○秋七月癸未。祭疫神於天下諸国。
《宝亀四年(七七三)七月庚寅【十七】》○庚寅。詔免従四位下紀益人為庶人。賜姓田後部。又去宝字八年放免紀寺賤七十五人。依旧為寺奴婢。但益人一身者特従良人。
《宝亀四年(七七三)七月甲午【廿一】》○甲午。以正四位下大伴宿禰駿河麻呂為陸奥国鎮守将軍。按察使及守如故。
《宝亀四年(七七三)七月庚子【廿七】》○庚子。賜供奉周忌御斎会尼及女孺二百六十九人。雑色人一千〓九人物各有差。
《宝亀四年(七七三)八月辛亥【甲辰朔八】》○八月辛亥。霖雨。左兵庫助外従五位下荒木臣忍国。養老五年以往籍。為大荒木臣。神亀四年以来。不著大字。至是復着大字。
《宝亀四年(七七三)八月庚午【廿七】》○庚午。諸国郡司。焼官物者。主帳已上皆解見任。其従政入京。及獲放火之賊。功効可称者。量事処分。又譜第之徒。情挟覬覦。事渉故焼者。一切勿得銓擬。乃簡郡中明廉清直堪時務者。恣令任用。当団軍毅不救火者。亦准郡司解却。
《宝亀四年(七七三)八月壬申【廿九】》○壬申。地動。
《宝亀四年(七七三)九月庚辰【癸酉朔八】》○九月庚辰。以外従五位下出雲臣国上為国造。
《宝亀四年(七七三)九月丁亥【十五】》○丁亥。常陸国献白烏。
《宝亀四年(七七三)九月壬辰【二十】》○壬辰。丹波国天田郡奄我社有盗。喫供祭物斃社中。即去十許丈。更立社焉。P4269
《宝亀四年(七七三)九月己亥【廿七】》○己亥。授三品難波内親王二品。
《宝亀四年(七七三)九月己卯【七】》○己卯。授正五位上石川朝臣名足従四位下。
《宝亀四年(七七三)十月癸卯朔》○冬十月癸卯朔。地震。
《宝亀四年(七七三)十月乙巳【三】》○乙巳。授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子黒麻呂従四位下。
《宝亀四年(七七三)十月丙午【四】》○丙午。地震。
《宝亀四年(七七三)十月戊申【六】》○戊申。安宿王賜姓高階真人。
《宝亀四年(七七三)十月乙卯【十三】》○乙卯。送壱万福使正六位上武生連鳥守至自高麗。
《宝亀四年(七七三)十月丙辰【十四】》○丙辰。二品難波内親王薨。天皇同母姉也。遣従四位下桑原王。正四位下佐伯宿禰今毛人等。監護喪事。又遣従二位大納言兼治部卿文室真人大市。中納言従三位兼式部卿石上朝臣宅嗣。弔之。
《宝亀四年(七七三)十月辛酉【十九】》○辛酉。初井上内親王坐巫蠱廃。後復厭魅難波内親王。是日。詔幽内親王及他戸王于大和国宇智郡没官之宅。
《宝亀四年(七七三)十一月辛卯【壬申朔二十】》○十一月辛卯。勅。故大僧正行基法師。戒行具足。智徳兼備。先代之所推仰。後生以為耳目。其修行之院。惣〓余処。或先朝之日。有施入田。或本有田園。供養得済。但其六院未預施例。由茲法蔵湮廃。無復住持之徒。精舍荒涼。空余坐禅之跡。弘道由人。実合奬励。宜大和国菩提。登美。生馬。河内国石凝。和泉国高渚五院。各捨当郡田三町。河内国山埼院二町。所冀真筌秘典。永洽東流。金輪宝位。恒斉北極。風雨順時。年穀豊稔。
《宝亀四年(七七三)閏十一月乙卯【辛丑朔十五】》○閏十一月乙卯。造P4270西大寺次官従四位下勲六等津連秋主卒。
《宝亀四年(七七三)閏十一月辛酉【廿一】》○辛酉。詔。僧正賻物准従四位。大少僧都准正五位。律師准従五位。
《宝亀四年(七七三)閏十一月癸亥【廿三】》○癸亥。散位従四位下百済王元忠卒。
《宝亀四年(七七三)閏十一月甲子【廿四】》○甲子。僧正良弁卒。遣使弔之。
《宝亀四年(七七三)閏十一月丁卯【廿七】》○丁卯。授無位大原真人室子従五位下。
《宝亀四年(七七三)十二月癸巳【辛未朔廿三】》○十二月癸巳。以外従五位下大和宿禰西麻呂為主計助。
《宝亀四年(七七三)十二月乙未【廿五】》○乙未。勅。増益福田。憑釈教之弘済。光隆国祚。資大悲之神功。是以。比日之間。依薬師経。屈請賢僧。設斎行道。経云。応放雑類衆生。朕以。雑類之中。人最為貴。至于放生。理必所急。加以陽気始動。仁風将扇。順此時令。思施霈沢。可大赦天下。自宝亀四年十二月廿五日昧爽以前大辟已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咸皆赦除。其犯八虐。故殺人。私鋳銭。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例。」備前国言木連理。
《巻尾》続日本紀巻第卅二



P4271《巻首》続日本紀巻第卅三〈起宝亀五年正月、尽六年十二月。〉」
  右大臣従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継縄等奉勅撰」
 天宗高紹天皇〈光仁天皇〉
《宝亀五年(七七四)正月辛丑朔》五年春正月辛丑朔。宴五位已上於内裏賜被。
《宝亀五年(七七四)正月壬寅【二】》○壬寅。尚蔵従三位吉備朝臣由利薨。
《宝亀五年(七七四)正月甲辰【四】》○甲辰。授無位弓削女王従五位下。
《宝亀五年(七七四)正月丁未【七】》○丁未。天皇臨軒。授正三位藤原朝臣良継従二位。従五位下三関王。三方王並従五位上。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百川正四位上。正五位下巨勢朝臣公成。石川朝臣垣守。藤原朝臣雄依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安倍朝臣三県。石川朝臣豊人。多治比真人木人。榎井朝臣子祖。大中臣朝臣子老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石川朝臣真永。小野朝臣石根。藤原朝臣種継。佐伯宿禰久良麻呂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紀朝臣本。多治比真人黒麻呂。正六位下藤原朝臣黒麻呂。藤原朝臣真葛並従五位下。事畢宴於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宝亀五年(七七四)正月戊申【八】》○戊申。P4272授正四位下藤原朝臣楓麻呂正四位上。
《宝亀五年(七七四)正月己酉【九】》○己酉。授従四位上藤原朝臣浜成正四位下。
《宝亀五年(七七四)正月辛亥【十一】》○辛亥。勅。先令大臣身帯二位者著中紫。自今以後。宜為例行之。」授正五位上置始女王従四位下。
《宝亀五年(七七四)正月丙辰【十六】》○丙辰。宴五位已上於楊梅宮。饗出羽蝦夷俘囚於朝堂。叙位賜禄有差。
《宝亀五年(七七四)正月庚申【二十】》○庚申。詔停蝦夷俘囚入朝。
《宝亀五年(七七四)正月乙丑【廿五】》○乙丑。山背国言。去年十二月。於管内乙訓郡乙訓社。狼及鹿多。野狐一百許。毎夜吠鳴。七日乃止。
《宝亀五年(七七四)二月壬申【庚午朔三】》○二月壬申。一七日読経於天下諸国。攘疫気也。
《宝亀五年(七七四)二月壬午【十三】》○壬午。京師飢。賑給之。
《宝亀五年(七七四)二月壬辰【廿三】》○壬辰。因幡国八上郡員外少領従八位上国造宝頭賜姓因幡国造。
《宝亀五年(七七四)二月癸巳【廿四】》○癸巳。以大法師鏡忍。法師賢〓[王+景]。並為律師。
《宝亀五年(七七四)二月丙申【廿七】》○丙申。授正七位上平群朝臣野守従五位下。
《宝亀五年(七七四)二月己亥【三十】》○己亥。尾張国飢。賑給之。
《宝亀五年(七七四)三月癸卯【庚子朔四】》○三月癸卯。讃岐国飢。賑給之。」但馬守従四位下安倍朝臣息道卒。是日。新羅国使礼府卿沙〓[冫+食]金三玄已下二百卅五人。到泊大宰府。遣河内守従五位上紀朝臣広純。大外記外従五位下内蔵忌寸全成等。問其来朝之由。三玄言曰。奉本国王教。請修旧好毎相聘問。并将国信物及在唐大使藤原河清書来朝。問曰。夫請修旧好毎相聘問。者乃似亢礼P4273之隣。非是供職之国。且改貢調称為国信。変古改常。其義如何。対曰。本国上宰金順貞之時。舟楫相尋。常脩職貢。今其孫〓。継位執政。追尋家声。係心供奉。是以。請修旧好毎相聘問。又三玄本非貢調之使。本国便因使次。聊進土毛。故不称御調。敢陳便宜。自外不知。於是。勅問新羅入朝由使等曰。新羅元来称臣貢調。古今所知。而不率旧章。妄作新意。調称信物。朝為修好。以昔准今。殊無礼数。宜給渡海料。早速放還。
《宝亀五年(七七四)三月甲辰【五】》○甲辰。以従五位下池田朝臣真枚為少納言。従五位上小野朝臣石根為左中弁。中衛少将如故。従五位下紀朝臣勝雄為左少弁。近江介如故。大納言従二位文室真人大市為兼中務卿。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是人為図書頭。従五位下阿倍朝臣為奈麻呂為助。正四位下春宮大夫左衛士督藤原朝臣是公為兼式部大輔。従五位下石川朝臣人麻呂為少輔。従五位上日置造蓑麻呂為大学頭。東宮学士如故。従四位上藤原朝臣家依為治部卿。従五位上石川朝臣名継為少輔。従五位下山辺真人笠為玄蕃頭。従五位下安倍朝臣弟当為主税頭。従四位下紀朝臣広庭為兵部大輔。従五位下P4274紀朝臣門守為兵馬正。正四位下藤原朝臣浜成為刑部卿。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在麻呂為少輔。従四位下石上朝臣息継為大蔵卿。従五位上中臣朝臣常為宮内大輔。従五位下大宅真人真木為少輔。外従五位下船木直馬養為園池正。従五位下大伴宿禰東人為弾正弼。従四位下百済王理伯為右京大夫。従五位上笠朝臣道引為亮。正五位下掃守王為摂津大夫。従五位下大原真人清貞為亮。正五位下葛井連道依為勅旨少輔。従五位下健部朝臣人上為員外少輔。伊予介如故。従五位上文室真人高嶋為造宮大輔。外従五位下土師宿禰和麻呂為大和介。従五位
上紀朝臣広純為河内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鷲取為伊勢守。従五位下紀朝臣古佐美為介。従五位下石川朝臣豊麻呂為尾張守。中衛員外中将従四位上伊勢朝臣老人為兼遠江守。内膳正従五位下山辺王為兼駿河守。従五位下安倍朝臣諸上為介。外従五位下村国連子老為伊豆守。従四位下大伴宿禰家持為相摸守。刑部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浜成為兼武蔵守。従五位下布勢朝臣清直為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黒麻呂P4275為上総介。弾正尹従四位下藤原朝臣乙縄為兼下総守。外従五位下秦忌寸伊波多気為飛騨守。従五位下石川朝臣望足為信濃守。従五位下賀茂朝臣人麻呂為上野介。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宿奈麻呂為下野守。従五位上上毛野朝臣稲人為陸奥介。従五位下百済王武鏡為出羽守。外従五位下下毛野朝臣根麻呂為介。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名負為能登守。従五位下牟都伎王為越中介。従五位下紀朝臣犬養為越後介。右兵衛督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宅美為兼丹波守。外従五位下日置造道形為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刷雄為但馬介。外従五位下六人部連広道為出雲介。従五位下文室真人真老為石見守。右衛士督正五位上藤原朝臣雄依為兼播磨守。右大舍人頭従四位下神王為兼美作守。従五位下紀朝臣真乙為介。従五位上三方王為備前守。外従五位下秦忌寸真
成為介。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継麻呂為備中守。従五位下広川王為備後守。陰陽頭従四位上大津連大浦為兼安芸守。外従五位下安都宿禰真足為介。外従五位下上毛野公息麻呂為周防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P4276田麻呂為土左守。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公子為肥前守。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豊浜為豊前守。外従五位下秦忌寸蓑守為日向守。
《宝亀五年(七七四)三月乙巳【六】》○乙巳。以外従五位下長尾忌寸金村為伊賀守。
《宝亀五年(七七四)三月丙午【七】》○丙午。侍医外従五位下清岡連広嶋為兼丹後介。」大和国飢。賑給之。
《宝亀五年(七七四)三月戊申【九】》○戊申。賜諸国糶私稲者七人爵各一級。」叙越前国丹生郡雨夜神従五位下。」参河国飢。賑給之。
《宝亀五年(七七四)三月甲寅【十五】》○甲寅。授無位文室真人古能可美従五位下。
《宝亀五年(七七四)三月丁巳【十八】》○丁巳。勅。比年。員外国司。其数寔繁。徒有煩擾之損。弥乖簡易之化。永言其弊。理合廃省。宜仰所司。歴任五年已上。一皆解却。其未秩満者。毎満五年。解任放上。不必待符。
《宝亀五年(七七四)三月辛酉【廿二】》○辛酉。能登国飢。賑給之。
《宝亀五年(七七四)三月戊辰【廿九】》○戊辰。以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刷雄為但馬守。
《宝亀五年(七七四)四月己卯【己已朔十一】》○夏四月己卯。勅曰。如聞。天下諸国疾疫者衆。雖加医療。猶未平復。朕君臨宇宙。子育黎元。興言念此。寤寐為労。其摩訶般若波羅蜜者。諸仏之母也。天子念之。則兵革災害不入国中。庶人念之。則疾疫癘鬼不入家内。思欲憑此慈悲。救彼短折。宜告天下諸国。不論男女老少。起坐行歩。咸令念誦摩訶般若波羅蜜。其文武百官向朝赴曹。道次之上。及公務之余。常必念誦。P4277庶使陰陽叶序。寒温調気。国無疾疫之災。人遂天年之寿。普告遐邇。知朕意焉。
《宝亀五年(七七四)四月癸未【十五】》○癸未。授無位藤原朝臣仲継従五位下。
《宝亀五年(七七四)四月己丑【廿一】》○己丑。美濃国飢。賑給之。
《宝亀五年(七七四)四月庚寅【廿二】》○庚寅。奉黒毛馬於丹生川上神。旱也。
《宝亀五年(七七四)四月壬辰【廿四】》○壬辰。以従五位下相摸宿禰伊波為尾張守。従五位下石川朝臣豊麻呂為美濃介。外従五位下下毛野朝臣根麻呂為下野介。従五位下宍人朝臣継麻呂為若狭守。従三位藤原朝臣蔵下麻呂為大宰帥。
《宝亀五年(七七四)四月甲午【廿六】》○甲午。近江国飢。賑給之。
《宝亀五年(七七四)五月庚子【己亥朔二】》○五月庚子。復当麻真人高庭本位従五位下。
《宝亀五年(七七四)五月壬寅【四】》○壬寅。河内国飢。賑給之。
《宝亀五年(七七四)五月癸卯【五】》○癸卯。正四位上藤原朝臣百川。藤原朝臣楓麻呂並授従三位」。以従三位藤原朝臣蔵下麻呂。正四位下藤原朝臣是公並為参議。」復無位大原真人宿奈麻呂本位従五位下。
《宝亀五年(七七四)五月乙卯【十七】》○乙卯。勅大宰府曰。比年新羅蕃人。頻有来著。尋其縁由。多非投化。忽被風漂。無由引還留為我民。謂本主何。自今以後。如此之色。宜皆放還以示弘恕。如有船破及絶糧者。所司量事。令得帰計。
《宝亀五年(七七四)五月癸亥【廿五】》○癸亥。散位従四位下大伴宿禰御依卒。
《宝亀五年(七七四)五月丁卯【廿九】》○丁卯。以従五位下坂上忌寸石楯為中衛将監。
《宝亀五年(七七四)六月庚午【戊辰朔三】》○六月庚午。始令太政官左右官掌把笏。
《宝亀五年(七七四)六月壬申【五】》○壬申。P4278奉幣於山背国乙訓郡乙訓社。以犲狼之怪也。」奉黒毛馬於丹生川上神。旱也。
《宝亀五年(七七四)六月辛巳【十四】》○辛巳。志摩国飢。賑給之。
《宝亀五年(七七四)六月乙酉【十八】》○乙酉。伊予国飢。賑給之。
《宝亀五年(七七四)六月丁亥【二十】》○丁亥。飛騨国飢。賑給之。
《宝亀五年(七七四)六月庚寅【廿三】》○庚寅。以従五位下紀朝臣犬養為伊豆守。外従五位下六人部連広道為越後介。外従五位下村国連子老為出雲介。従五位下石川朝臣諸足為備後介。
《宝亀五年(七七四)七月己亥【戊戌朔二】》○秋七月己亥。復女孺無位足羽臣黒葛本位外従五位上。
《宝亀五年(七七四)七月辛丑【四】》○辛丑。若狭。土左二国飢。賑給之。
《宝亀五年(七七四)七月丁未【十】》○丁未。上総国献白烏。
《宝亀五年(七七四)七月戊申【十一】》○戊申。大納言従二位文室真人大市重乞致仕。詔。卿年及懸車。告老言退。古人所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此之謂也。思欲留連。恐非優老之道。体力如健。随時節朝参。因賜御杖。
《宝亀五年(七七四)七月庚戌【十三】》○庚戌。授命婦従五位下紀朝臣方名従四位下。
《宝亀五年(七七四)七月丁巳【二十】》○丁巳。陸奥国行方郡災。焼穀穎二万五千四百余斛。
《宝亀五年(七七四)七月戊午【廿一】》○戊午。尾張国飢。賑給之。」以従五位下紀朝臣本為左少弁。従五位上佐伯宿禰久良麻呂為近江介。是日。尚膳従三位藤原朝臣家子薨。遣使弔賻之贈正三位。
《宝亀五年(七七四)七月庚申【廿三】》○庚申。以河内守従五位上紀朝臣広純為兼鎮守副将軍。勅陸奥国按察使兼守鎮守将軍正四位下大伴宿禰駿河麻呂P4279等曰。将軍等。前日奏征夷便宜。以為。一者不可伐。一者必当伐。朕為其労民。且事含弘。今得将軍等奏。蠢彼蝦狄。不悛野心。屡侵辺境。敢拒王命。事不獲已。一依来奏。宜早発軍応時討滅。
《宝亀五年(七七四)七月壬戌【廿五】》○壬戌。陸奥国言。海道蝦夷。忽発徒衆。焚橋塞道。既絶往来。侵桃生城。敗其西郭。鎮守之兵。勢不能支。国司量事。興軍討之。但未知其相戦而所殺傷。
《宝亀五年(七七四)八月己巳【戊辰朔二】》○八月己巳。勅坂東八国曰。陸奥国如有告急。随国大小。差発援兵二千已下五百已上。且行且奏。務赴機要。
《宝亀五年(七七四)八月庚午【三】》○庚午。遣使秡浄天下諸国。以斎内親王将向伊勢也。
《宝亀五年(七七四)八月壬午【十五】》○壬午。以従五位下広上王為斎宮長官。
《宝亀五年(七七四)八月甲申【十七】》○甲申。勅。外国五位已上。身亡本居者。自今以後。宜割当国正税給其賻物。
《宝亀五年(七七四)八月乙酉【十八】》○乙酉。上総守従四位下桑原王卒。
《宝亀五年(七七四)八月己丑【廿二】》○己丑。幸新城宮。授別当従五位上藤原朝臣諸姉正五位下。外従五位下刑部直虫名外正五位下。
《宝亀五年(七七四)八月辛卯【廿四】》○辛卯。先是。天皇依鎮守将軍等所請。令征蝦賊。至是更言。臣等計。賊所為。既是狗盗鼠窃。雖時有侵掠。而不致大害。今属茂草攻之。臣恐後悔無及。天皇以其軽論軍興首尾異計。下勅深譴責之。
《宝亀五年(七七四)九月己亥【丁酉朔三】》○九月己亥。斎内親王向于伊勢。
《宝亀五年(七七四)九月庚子【四】》○庚子。授正六位上P4280尾張連豊人外従五位下。以従五位下安倍朝臣弟当為少納言。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魚名為兼中務卿。従五位下石川朝臣浄麻呂為少輔。従五位下高麗朝臣石麻呂為員外少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長道為主税頭。従三位藤原朝臣継縄為兵部卿。左兵衛督如故。外従五位下日置首若虫為漆部正。従四位上大伴宿禰伯麻呂為宮内卿。従四位下大伴宿禰家持為左京大夫。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鷹取為亮。従五位上弓削宿禰塩麻呂為右京亮。外従五位下伊勢朝臣子老為造宮少輔。外従五位下丹比宿禰真継為鋳銭次官。外従五位下英保首代作為修理次官。周防掾如故。従五位下藤原朝臣菅継為常陸介。左京大夫従四位下大伴宿禰家持為兼上総守。従五位下巨勢朝臣馬主為能登守。大外記外従五位下内蔵忌寸全成為兼越後介。従五位上石川朝臣真永為大宰少弐。
《宝亀五年(七七四)九月辛丑【五】》○辛丑。内匠頭正五位下葛井連道依為兼右兵衛佐。丹波介従五位下広川王為兼内兵庫正。
《宝亀五年(七七四)九月壬寅【六】》○壬寅。令天下諸国修造溝池。
《宝亀五年(七七四)九月癸卯【七】》○癸卯。遣使覆検於天下諸国。
《宝亀五年(七七四)九月戊午【廿二】》○戊午。復県犬養宿禰内麻呂本位従五位下。P4281
《宝亀五年(七七四)九月辛酉【廿五】》○辛酉。以春宮員外大進外従五位下河内連三立麻呂為兼河内権介。外従五位下尾張連豊人為山背権介。大監物従五位下礒部王為兼参河守。従五位下笠朝臣名麻呂為権介。」遣使於五畿内。修造陂池。並差三位已上。以為検校。国一人。
《宝亀五年(七七四)九月甲子【廿八】》○甲子。従五位下和気宿禰清麻呂広虫。賜姓朝臣。
《宝亀五年(七七四)十月己巳【丁卯朔三】》○冬十月己巳。散位従四位下国中連公麻呂卒。本是百済国人也。其祖父徳率国骨富。近江朝庭歳次癸亥属本蕃喪乱帰化。天平年中。聖武皇帝発弘願。造盧舍那銅像。其長五丈。当時鋳工無敢加手者。公麻呂頗有巧思。竟成其功。以労遂授四位。官至造東大寺次官兼但馬員外介。宝字二年。以居大和国葛下郡国中村。因地命氏焉。
《宝亀五年(七七四)十月庚午【四】》○庚午。陸奥国遠山村者。地之険阻。夷俘所憑。歴代諸将。未嘗進討。而按察使大伴宿禰駿河麻呂等。直進撃之。覆其巣穴。遂使窮寇奔亡。降者相望。於是。遣使宣慰。賜以御服綵帛。
《宝亀五年(七七四)十一月甲辰【丙申朔九】》○十一月甲辰。幸坂合部内親王第。授従二位文室真人大市正二位。四品坂合部内親王三品。
《宝亀五年(七七四)十一月乙巳【十】》○乙巳。授大市妾無位錦部連針魚女外従五位下。陸奥国言。大宰。陸奥。同警不虞。飛騨之P4282奏。当記時剋。而大宰既有漏剋。此国独無其器者。遣使置之。
《宝亀五年(七七四)十二月戊辰【乙丑朔四】》○十二月戊辰。復従五位下山辺真人笠属籍。
《宝亀五年(七七四)十二月乙酉【廿一】》○乙酉。右大臣正二位勲四等大中臣朝臣清麻呂上表重乞骸骨。優詔不許。
《宝亀五年(七七四)十二月丁亥【廿三】》○丁亥。正三位円方女王薨。平城朝左大臣従一位長屋王之女也。
《宝亀六年(七七五)正月乙未朔》六年春正月乙未朔。宴五位已上於内裏。賜禄有差。
《宝亀六年(七七五)正月丁酉【三】》○丁酉。勅。三春初啓。万物惟新。天地行仁。動植霑恵。古之明主。応此良辰。必布恩徳。広施慈命。朕雖虚薄。何不思斉。宜可大赦天下。自宝亀六年正月三日昧爽以前大辟罪已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咸赦除之。其八虐。故殺人。強盗窃盗。私鋳銭。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但入死者皆減一等。普告遐邇。知朕意焉。
《宝亀六年(七七五)正月戊戌【四】》○戊戌。授無位粟田朝臣広刀自従五位下。P4283
《宝亀六年(七七五)正月辛丑【七】》○辛丑。宴五位已上賜衾。
《宝亀六年(七七五)正月己酉【十五】》○己酉。授正四位下大伴宿禰古慈斐従三位。
《宝亀六年(七七五)正月庚戌【十六】》○庚戌。従五位下参河王。伊刀王。田上王並授従五位上。従四位上藤原朝臣家依。大伴宿禰伯麻呂並正四位下。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木人正五位上。従五位下高向朝臣家主。藤原朝臣鷲取。中臣習宜朝臣山守。佐伯宿禰国守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上坂上忌寸老人。外従五位下浄岡連広嶋。正六位上百済王玄鏡。坂本朝臣縄麻呂。小治田朝臣諸成。田中朝臣難波麻呂。大伴宿禰上足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高市連屋守。越智直入立並外従五位下。」事畢宴於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宝亀六年(七七五)正月庚寅(#この月なし。)》○庚寅。復無位津嶋朝臣小松本位従五位下。授正六位上伊蘇志臣総麻呂外従五位下。
《宝亀六年(七七五)正月辛酉【廿七】》○辛酉。授正六位上陽疑造豊成女外従五位下。
《宝亀六年(七七五)二月辛未【甲子朔八】》○二月辛未。地震。」先是。天平宝字八年。以弓削宿禰為御清朝臣。連為宿禰。至是皆復本姓。
《宝亀六年(七七五)二月甲戌【十一】》○甲戌。讃岐国飢。賑給之。
《宝亀六年(七七五)二月丙子【十三】》○丙子。遣使於伊勢。繕修渡会郡堰溝。且令行視多気渡会二郡宜耕種地。
《宝亀六年(七七五)二月乙酉【廿二】》○乙酉。授無位〓田親王四品。
《宝亀六年(七七五)三月乙未【甲午朔二】》○三月乙未。始置伊勢少目二員。参河大少目員。遠江少目二員。駿河大少目員。P4284武蔵下総少目二員。常陸少掾二員。少目二員。美濃少目二員。下野大少目員。陸奥越前少目二員。越中。但馬。因幡。伯耆大少目員。播磨少目二員。美作。備中。阿波。伊予。土左大少目員。肥後少目二員。豊前大少目員。」以外従五位下上総宿禰建麻呂為隼人正。従五位下佐伯宿禰藤麻呂為左衛士員外佐。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継麻呂為右衛士員外佐。
《宝亀六年(七七五)三月辛亥【十八】》○辛亥。授正四位下藤原朝臣浜成正四位上。
《宝亀六年(七七五)三月丙辰【廿三】》○丙辰。陸奥蝦賊騒動。自夏渉秋。民皆保塞。田疇荒廃。詔復当年課役田租。
《宝亀六年(七七五)三月己未【廿六】》○己未。置酒田村旧宮。群臣奉觴上寿。極日尽歓。賜禄有差。
《宝亀六年(七七五)四月戊辰【癸亥朔六】》○夏四月戊辰。正七位上飯高公若舍人等十一人賜姓宿禰。
《宝亀六年(七七五)四月己巳【七】》○己巳。河内。摂津両国有鼠食五穀及草木。」遣使奉幣於諸国群神。
《宝亀六年(七七五)四月辛未【九】》○辛未。授正五位下佐伯宿禰助従四位下。
《宝亀六年(七七五)四月庚午【八】》○庚午。外従五位下大隅忌寸三行為隼人正。
《宝亀六年(七七五)四月壬申【十】》○壬申。授川部酒麻呂外従五位下。酒麻呂肥前国松浦郡人也。勝宝四年。為入唐使第四船柁師。帰日海中順風盛扇。忽於船尾失火。其炎覆艫而飛。人皆惶遽不知為計。時酒麻呂廻柁。火乃傍出。手雖焼爛。把柁不動。因遂撲滅。以存人物。以功授十階。補当郡P4285員外主帳。至是授五位。
《宝亀六年(七七五)四月乙亥【十三】》○乙亥。近江国献白亀赤眼。
《宝亀六年(七七五)四月丁丑【十五】》○丁丑。山背国献白雉。
《宝亀六年(七七五)四月丁亥【廿五】》○丁亥。以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長継為内兵庫正。
《宝亀六年(七七五)四月己丑【廿七】》○己丑。井上内親王。他戸王並卒。
《宝亀六年(七七五)五月癸巳朔》○五月癸巳朔。伊勢国多気郡人外正五位下敢礒部忍国等五人賜姓敢臣。
《宝亀六年(七七五)五月丙申【四】》○丙申。地震。
《宝亀六年(七七五)五月癸卯【十一】》○癸卯。備前国飢。賑給之。
《宝亀六年(七七五)五月乙巳【十三】》○乙巳。有野狐。居于大納言藤原朝臣魚名朝座。
《宝亀六年(七七五)五月丙午【十四】》○丙午。白虹竟天。
《宝亀六年(七七五)五月己酉【十七】》○己酉。従四位上陰陽頭兼安芸守大津連大浦卒。大浦者世習陰陽。仲満甚信之。問以事之吉凶。大浦知其指意渉於逆謀。恐禍及己。密告其事。居未幾。仲満果反。其年授従四位上。賜姓宿禰。拝兵部大輔兼美作守。神護元年。以党和気王。除宿禰姓。左遷日向守。尋解見任。即留彼国。宝亀初。原罪入京。任陰陽頭。俄兼安芸守。卒於官。
《宝亀六年(七七五)五月己未【廿七】》○己未。以京庫綿一万屯。甲斐。相摸両国綿五千屯。造襖於陸奥国。
《宝亀六年(七七五)六月癸亥朔》○六月癸亥朔。解却畿内員外史生已上。
《宝亀六年(七七五)六月丙子【十四】》○丙子。授無位藤原朝臣勤子従五位下。
《宝亀六年(七七五)六月辛巳【十九】》○辛巳。以正四位下佐伯宿禰今毛人為遣唐大使。正五位上大伴宿禰益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鷹取為副。判官録事各四人。造使船四隻於安芸国。
《宝亀六年(七七五)六月甲申【廿二】》○甲申。遣使祭疫神於畿内P4286諸国。
《宝亀六年(七七五)六月丁亥【廿五】》○丁亥。奉黒毛馬於丹生川上神。旱也。其畿内諸国界。有神社能興雲雨者。亦遣使奉幣。
《宝亀六年(七七五)六月庚寅【廿八】》○庚寅。授正六位下大原真人美気従五位下。
《宝亀六年(七七五)七月壬辰朔》○秋七月壬辰朔。参議大宰帥従三位勲二等藤原朝臣蔵下麻呂薨。平城朝参議正三位式部卿大宰帥馬養之第九子也。自内舍人。遷出雲介。宝字七年。授従五位下。任少納言。八年之乱。賊走近江。官軍追討。蔵下麻呂将兵奄至。力戦敗之。以功授従三位勲二等。歴近衛大将兼左京大夫伊予土左等国按察使。宝亀五年。自兵部卿遷大宰帥。薨年四十二。
《宝亀六年(七七五)七月丙申【五】》○丙申。参河。信濃。丹後三国飢。並賑給之。
《宝亀六年(七七五)七月壬寅【十一】》○壬寅。以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名足為大宰大弐。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豊浜為少弐。
《宝亀六年(七七五)七月丁未【十六】》○丁未。下野国言。都賀郡有黒鼠数百許。食草木之根数十里所。
《宝亀六年(七七五)七月庚戌【十九】》○庚戌。雨雹。大者如碁子。
《宝亀六年(七七五)七月丙辰【廿五】》○丙辰。山背国紀伊郡人従八位上金城史山守等十四人賜姓真城史。
《宝亀六年(七七五)七月丁巳【廿六】》○丁巳。授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諸姉正五位上。無位藤原朝臣綿手従五位下。
《宝亀六年(七七五)八月丙寅【壬戌朔五】》○八月丙寅。和泉国飢。賑給之。
《宝亀六年(七七五)八月戊辰【七】》○戊辰。有野狐。踞于閤門。従五位下昆解沙弥麻呂賜姓宿禰。
《宝亀六年(七七五)八月辛未【十】》○辛未。授正五位下百済王明信正五位上。P4287
《宝亀六年(七七五)八月癸酉【十二】》○癸酉。始設蓮葉之宴。
《宝亀六年(七七五)八月丙子【十五】》○丙子。授正五位上安倍朝臣子美奈従四位下。
《宝亀六年(七七五)八月庚辰【十九】》○庚辰。太政官奏曰。伏奉去七月廿七日勅。如聞。京官禄薄。不免飢寒之苦。国司利厚。自有衣食之饒。因茲。庶僚咸望外任。多士曾無廉恥。朕君臨区宇。志在平分。思欲割諸国之公廨。加在京之俸禄。卿等宜詳議奏聞者。臣聞。三代弛張。百王沿革。随時損益。事在利人。伏惟。陛下仁霑品物。化被群方。愍庶僚之飢寒。均内外之豊倹。損彼有余。補此不足。凡在動植。莫不霑潤。臣等承奉聖旨。喜百恒情。臣等商量。毎国割取公廨四分之一。以益在京俸禄。奏可。
《宝亀六年(七七五)八月癸未【廿二】》○癸未。伊勢。尾張。美濃三国言。九月日異常風雨。漂没百姓三百余人。馬牛千余。及壊国分并諸寺塔十九。其官私廬舍不可勝数。遣使修理伊勢斎宮。又分頭案検諸国被害百姓。是日。祭疫神於五畿内。
《宝亀六年(七七五)八月庚寅【廿九】》○庚寅。授遣唐録事正七位上羽栗翼外従五位下。為准判官。
《宝亀六年(七七五)八月辛卯【三十】》○辛卯。大祓。以伊勢美濃等国風雨之災也。
《宝亀六年(七七五)九月甲辰【壬辰朔十三】》○九月甲辰。以正五位下佐伯宿禰国益為河内守。従五位上石川朝臣在麻呂為尾張介。従五位上紀朝臣広純為陸奥介。鎮守副将軍如故。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P4288真伯為備後介。従五位下石川朝臣諸足為讃岐介。従五位上高向朝臣家主為筑後守。従五位上弓削宿禰塩麻呂為豊前守。
《宝亀六年(七七五)九月壬寅【十一】》○壬寅。勅。十月十三日。是朕生日。毎至此辰。感慶兼集。宜令諸寺僧尼。毎年是日転経行道。海内諸国。並宜断屠。内外百官。賜〓宴一日。仍名此日為天長節。庶使廻斯功徳。虔奉先慈。以此慶情。普被天下。
《宝亀六年(七七五)九月丙午【十五】》○丙午。河内国進白亀。
《宝亀六年(七七五)九月辛亥【二十】》○辛亥。遣使奉白馬及幣於丹生川上。畿内群神。霖雨也。
《宝亀六年(七七五)九月戊午【廿七】》○戊午。以正四位下大伴宿禰駿河麻呂。従四位下紀朝臣広庭。並為参議。従五位上藤原朝臣種継為近衛少将。山背守如故。従五位上紀朝臣船守為員外少将。紀伊守如故。
《宝亀六年(七七五)十月辛酉朔》○冬十月辛酉朔。日有蝕之。
《宝亀六年(七七五)十月壬戌【二】》○壬戌。前右大臣正二位勲二等吉備朝臣真備薨。右衛士少尉下道朝臣国勝之子也。霊亀二年。年廿二。従使入唐。留学受業。研覧経史。該渉衆芸。我朝学生播名唐国者。唯大臣及朝衡二人而巳。天平七年帰朝。授正六位下。拝大学助。高野天皇師之。受礼記及漢書。恩寵甚渥。賜姓吉備朝臣。累遷。七歳中。至従四位上右京大夫兼右衛士督。十一年。式部少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広嗣。与P4289玄〓[日+方]法師有隙。出為大宰少弐。到任即起兵反。以討玄〓[日+方]及真備為名。雖兵敗伏誅。逆魂未息。勝宝二年左降筑前守。俄遷肥前守。勝宝四年為入唐副使。廻日授正四位下。拝大宰大弐。建議創作筑前国怡土城。宝字七年。功夫略畢。遷造東大寺長官。八年仲満謀反。大臣計其必走。分兵遮之。指麾部分甚有籌略。賊遂陥謀中。旬日悉平。以功授従三位勲二等。為参議中衛大将。神護二年。任中納言。俄転大納言。拝右大臣。授従二位。先是。大学釈奠。其儀未備。大臣依稽礼典。器物始修。礼容可観。又大蔵省双倉被焼。大臣私更営構。于今存焉。宝亀元年。上啓致仕。優詔不許。唯罷中衛大将。二年累抗啓乞骸骨。許之。薨時年八十三。遣使弔賻之。
《宝亀六年(七七五)十月丙寅【六】》○丙寅。地震。
《宝亀六年(七七五)十月辛未【十一】》○辛未。以従五位下笠朝臣名麻呂為斎宮頭。
《宝亀六年(七七五)十月癸酉【十三】》○癸酉。出羽国言。蝦夷余燼。猶未平殄。三年之間。請鎮兵九百九十六人。且鎮要害。且遷国府。勅差相摸。武蔵。上野。下野四国兵士発遣。是日天長。大〓。群臣献翫好酒食。宴畢賜禄有差。
《宝亀六年(七七五)十月乙亥【十五】》○乙亥。以従五位下文室真人水通為安芸守。
《宝亀六年(七七五)十月己卯【十九】》○己卯。屈僧二百口。読大般若経於内裏及朝堂。
《宝亀六年(七七五)十月甲申【廿四】》○甲申。大祓。以風雨P4290及地震也。
《宝亀六年(七七五)十月乙酉【廿五】》○乙酉。奉幣帛於伊勢太神宮。
《宝亀六年(七七五)十一月丙申【辛卯朔六】》○十一月丙申。遣使於五畿内。修造溝池。
《宝亀六年(七七五)十一月丁酉【七】》○丁酉。大宰府言。日向薩摩両国風雨。桑麻損尽。詔不問寺神之戸。並免今年調庸。
《宝亀六年(七七五)十一月乙巳【十五】》○乙巳。遣使於陸奥国宣詔。夷俘等忽発逆心。侵桃生城。鎮守将軍大伴宿禰駿河麻呂等。奉承朝委。不顧身命。討治叛賊。懐柔帰服。勤労之重。実合嘉尚。駿河麻呂已下一千七百九十余人。従其功勲加賜位階。授正四位下大伴宿禰駿河麻呂正四位上勲三等。従五位上紀朝臣広純正五位下勲五等。従六位上百済王俊哲勲六等。余各有差。其功卑不及叙勲者。賜物有差。
《宝亀六年(七七五)十一月丁巳【廿七】》○丁巳。以参議従三位大蔵卿藤原朝臣楓麻呂為兼摂津大夫。左少弁従五位上小野朝臣石根為兼中衛少将。従四位下大伴宿禰家持為衛門督。
《宝亀六年(七七五)十二月甲申【庚申朔廿五】》○十二月甲申。従三位石上朝臣宅嗣賜姓物部朝臣。以其情願也。
《巻尾》続日本紀巻第卅三



P4291《巻首》続日本紀巻第卅四〈起宝亀七年正月、尽八年十二月。〉」
  右大臣従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継縄等奉勅撰」
 天宗高紹天皇
《宝亀七年(七七六)正月庚寅朔》七年春正月庚寅朔。宴五位已上於前殿。授正四位上藤原朝臣浜成従三位。賜五位已上禄有差。是日。始列諸王装馬無蓋者於諸臣有蓋之下。
《宝亀七年(七七六)正月丙申【七】》○丙申。授正五位下掃守王正五位上。従五位下礒部王従五位上。正六位上楊胡王従五位下。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家依正四位上。正五位上石川朝臣垣守従四位下。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長野。石川朝臣豊人。大中臣朝臣子老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石上朝臣家成。石川朝臣真永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文室真人水通。藤原朝臣宅美。巨勢朝臣苗麻呂。巨勢朝臣池長。石川朝臣清麻呂。百済王利善。紀朝臣家守。百済王武鏡。山上朝臣船主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長山。大中臣朝臣諸魚。多治比P4292真人三上。紀朝臣難波麻呂。紀朝臣大宅。石川朝臣太禰。石川朝臣宿奈麻呂。大神朝臣末足。大野朝臣石主。中臣朝臣池守。佐味朝臣継人。阿倍朝臣土作。安曇宿禰清成。紀朝臣牛長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刑部大山。道田連安麻呂。吉田連古麻呂。高橋連鷹主並外従五位下。四品能登内親王三品。無位秋野王。美作王。正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古奈禰。橘朝臣真都我。久米連若女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巨勢朝臣諸主正五位上。従五位下紀朝臣宮子正五位下。無位平群朝臣邑刀自。藤原朝臣産子。藤原朝臣乙倉。藤原朝臣教貴。従五位下飛鳥真人御井。藤原朝臣今子。県犬養宿禰酒女並従五位上。無位安曇宿
禰刀自。外従五位下大鹿臣子虫並従五位下。事畢宴於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宝亀七年(七七六)正月戊申【十九】》○戊申。以正五位下大伴宿禰潔足為東海道検税使。正五位下石上朝臣家成為東山道使。従五位下吉備朝臣真事為北陸道使。従五位上当麻真人永嗣為山陰道使。正五位下石川朝臣真永為山陽道使。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三上為南海道使。従五位下多朝臣犬養為西海道使。毎道判官主典各一人。
《宝亀七年(七七六)正月乙卯【廿六】》○乙卯。P4293授正五位上多冶比真人若日女従四位下。
《宝亀七年(七七六)二月甲子【己未朔六】》○二月甲子。陸奥国言。取来四月上旬。発軍士二万人。当伐山海二道賊。於是。勅出羽国。発軍士四千人。道自雄勝而伐其西辺。是夜。有流星。其大如盆。
《宝亀七年(七七六)二月丙寅【八】》○丙寅。御南門。大隅薩摩隼人奏俗伎。
《宝亀七年(七七六)二月戊辰【十】》○戊辰。外従五位下大住忌寸三行。大住直倭並授外従五位上。外正六位上薩摩公豊継外従五位下。自余八人各有差。
《宝亀七年(七七六)三月辛卯【戊子朔四】》○三月辛卯。勅。前日改弓削宿禰。復弓削連。但故従五位下弓削宿禰薩摩。依旧勿改。
《宝亀七年(七七六)三月癸巳【六】》○癸巳。以従五位下粟田朝臣人成為右少弁。従五位上石川朝臣真守為中務少輔。従五位下大原真人美気為右大舍人助。陰陽頭従五位上山上朝臣船主為兼天文博士。従五位下多朝臣犬養為式部少輔。従五位下池原公禾守為主計頭。外従五位下道田連安麻呂為主税助。正五位下豊野真人奄智為兵部大輔。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名主為鼓吹正。従五位下紀朝臣難波麻呂為刑部少輔。従五位下広川王為大判事。従五位上菅生王為大蔵大輔。従五位下佐味朝臣継人為宮内少輔。従五位下安曇宿禰浄成為内膳奉膳。従五位下浄上王為造酒正。P4294外従五位下高市連豊足為内染正。外従五位下長瀬連広足為園池正。正五位上藤原朝臣雄依為左京大夫。外従五位下高市連屋守為西市正。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歳主為摂津亮。従五位下紀朝臣本為春宮亮。大外記外従五位下羽栗翼為兼勅旨大丞。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鷲取為造宮少輔。従四位下石上朝臣息嗣為造東大寺長官。治部卿正四位上藤原朝臣家依為兼衛門督。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諸魚為員外佐。従四位下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為右衛士督。従五位上巨勢朝臣池長為佐。従五位下大原真人清貞為員外佐。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継麻呂為山背守。従四位下大伴宿禰家持為伊勢守
。内匠助外従五位下松井連浄山為兼下総大掾。造宮卿従三位高麗朝臣福信為兼近江守。従五位下紀朝臣大宅為飛騨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上足為上野介。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宅美為越前守。従五位上石川朝臣清麻呂為介。従五位下牟都伎王為越中守。従五位下小治田朝臣諸成為介。従五位下矢集宿禰大唐為能登守。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宿奈麻呂為越後守。従五位上紀朝臣P4295家守為丹波守。従五位下大原真人宿奈麻呂為伯耆守。正五位上多治比真人長野為出雲守。従五位上豊野真人五十戸為介。内薬正外従五位下吉田連斐太麻呂為兼掾。正五位下大伴宿禰潔足為播磨守。外従五位下秦忌寸石竹為介。従五位下大神朝臣末足為備中守。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三上為長門守。外従五位下三嶋宿禰宗麻呂為淡路守。従五位上安倍朝臣東人為豊後守。
《宝亀七年(七七六)三月丙申【九】》○丙申。以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垣守為中務大輔。従五位上紀朝臣鯖麻呂為木工頭。
《宝亀七年(七七六)三月辛亥【廿四】》○辛亥。以従五位下多朝臣犬養為右少弁。従五位下粟田朝臣人成為中務少輔。従五位上石川朝臣真守為式部少輔。外従五位下高市連屋守為園池正。外従五位下長瀬連広足為西市正。従五位上紀朝臣家守為春宮亮。丹波守如故。
《宝亀七年(七七六)三月丙辰【廿九】》○丙辰。以従五位下紀朝臣本為尾張守。
《宝亀七年(七七六)四月戊午朔》○夏四月戊午朔。日有蝕之。
《宝亀七年(七七六)四月己巳【十二】》○己巳。勅。祭祀神祇。国之大典。若不誠敬。何以致福。如聞。諸社不修。人畜損穢。春秋之祀。亦多怠慢。因茲嘉祥弗降。災異荐臻。言念於斯。情深慙〓。宜仰諸国。莫令更然。
《宝亀七年(七七六)四月壬申【十五】》○壬申。御前殿賜遣唐使節刀。詔曰。【S56】天皇〈我〉P4296大命〈良麻等〉遣唐国使人〈爾〉詔大命〈乎〉聞食〈止〉宣。今詔。佐伯今毛人宿禰。大伴宿禰益立二人。今汝等二人〈乎〉遣唐国者今始〈弖〉遣物〈爾波〉不在。本〈与利〉自朝使其国〈爾〉遣〈之〉其国〈与利〉進渡〈祁里〉。依此〈弖〉使次〈止〉遣物〈曾〉。悟此意〈弖〉其人等〈乃〉和〈美〉安〈美〉応為〈久〉相言〈部。〉驚〈呂〉驚〈呂之岐〉事行〈奈世曾〉。亦所遣使人判官已下死罪已下有犯者順罪〈弖〉行〈止之弖〉節刀給〈久止〉詔大命〈乎〉聞食〈止〉宣。事畢。賜大使副使御服。賜前入唐大使藤原河清書曰。汝奉使絶域。久経年序。忠誠遠著。消息有聞。故今因聘使。便命迎之。仍賜〓[糸+施の旁]一百匹。細布一百端。砂金大一百両。宜能努力。共使帰朝。相見非〓。指不多及。
《宝亀七年(七七六)四月丙子【十九】》○丙子。授正四位下飯高宿禰諸高従三位。従五位上因幡国造浄成女。壬生宿禰小家主並正五位下。正六位上雀部朝臣広持従五位下。
《宝亀七年(七七六)五月戊子【丁亥朔二】》○五月戊子。出羽国志波村賊叛逆。与国相戦。官軍不利。発下総下野常陸等国騎兵伐之。
《宝亀七年(七七六)五月戊戌【十二】》○戊戌。以近江介従五位上佐伯宿禰久良麻呂為兼陸奥鎮守権副将軍。
《宝亀七年(七七六)五月己亥【十三】》○己亥。散事従四位下佐味朝臣宮卒。
《宝亀七年(七七六)五月庚子【十四】》○P4297庚子。正六位上後部石嶋等六人賜姓出水連。
《宝亀七年(七七六)五月戊申【廿二】》○戊申。授無位公子乎刀自外従五位下。
《宝亀七年(七七六)五月乙卯【廿九】》○乙卯。大祓。以災変屡見也。
《宝亀七年(七七六)五月丙辰【三十】》○丙辰。屈僧六百。読大般若経於宮中及朝堂。
《宝亀七年(七七六)六月庚申【丁巳朔四】》○六月庚申。太白昼見。
《宝亀七年(七七六)六月癸亥【七】》○癸亥。播磨国戸五十煙捨招提寺。
《宝亀七年(七七六)六月甲子【八】》○甲子。近衛大初位下粟人道足等十人賜姓粟直。
《宝亀七年(七七六)六月己巳【十三】》○己巳。参議従三位大蔵卿兼摂津大夫藤原朝臣楓麻呂薨。平城朝贈太政大臣房前之第七子也。
《宝亀七年(七七六)六月壬申【十六】》○壬申。右京大夫従四位下百済王理伯卒。
《宝亀七年(七七六)六月癸酉【十七】》○癸酉。授無位坂本王従五位下。
《宝亀七年(七七六)六月甲戌【十八】》○甲戌。大祓京師及畿内諸国。奉黒毛馬丹生川上神。旱也。
《宝亀七年(七七六)七月丁亥【丙戌朔二】》○秋七月丁亥。従四位下置始女王卒。
《宝亀七年(七七六)七月壬辰【七】》○壬辰。参議正四位上陸奥按察使兼鎮守将軍勲三等大伴宿禰駿河麻呂卒。贈従三位。賻〓[糸+施の旁]卅疋。布一百端。
《宝亀七年(七七六)七月己亥【十四】》○己亥。令造安房。上総。下総。常陸四国船五十隻。置陸奥国以備不虞。
《宝亀七年(七七六)七月庚子【十五】》○庚子。以従五位下石川朝臣人麻呂為大和検税使。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乙安為河内和泉使。従五位下息長真人道足為摂津山背使。
《宝亀七年(七七六)七月甲辰【十九】》○甲辰。震西大寺西塔。
《宝亀七年(七七六)七月丙午【廿一】》○丙午。以従五位下上毛野朝臣馬長為出羽守。
《宝亀七年(七七六)八月丙辰朔》○八月丙辰朔。遣使奉幣於天下群神。其天下諸社之祝。P4298不勤洒掃。以致蕪穢者。収其位記。与替。
《宝亀七年(七七六)八月癸亥【八】》○癸亥。山背国乙訓郡人外従五位下羽栗翼賜姓臣。
《宝亀七年(七七六)八月戊辰【十三】》○戊辰。大風。
《宝亀七年(七七六)八月庚午【十五】》○庚午。天下諸国蝗。畿内者遣使巡視。余者令国司行事。
《宝亀七年(七七六)八月壬午【廿七】》○壬午。授正五位上石川朝臣豊人従四位下。
《宝亀七年(七七六)閏八月庚寅【乙酉朔六】》○閏八月庚寅。先是。遣唐使船到肥前国松浦郡合蚕田浦。積月余日。不得信風。既入秋節。弥違水候。乃引還於博多大津。奏上曰。今既入於秋節。逆風日扇。臣等望。待来年夏月。庶得渡海。是日勅。後年発期一依来奏。其使及水手並宜在彼待期進途。
《宝亀七年(七七六)閏八月甲辰【廿】》○甲辰。以右大舍人頭従四位下神王為兼下総守。弾正尹従四位下藤原朝臣弟縄為兼美作守。
《宝亀七年(七七六)閏八月壬子【廿八】》○壬子。丹後国与謝郡人采女部宅刀自女一産三男。賜糧及乳母糧料。」壱伎嶋風。損苗子。免当年調。
《宝亀七年(七七六)九月甲子【乙卯朔十】》○九月甲子。以宮内卿正四位下大伴宿禰伯麻呂為兼越前守。
《宝亀七年(七七六)九月丁卯【十三】》○丁卯。陸奥国俘囚三百九十五人分配大宰管内諸国。
《宝亀七年(七七六)九月庚午【十六】》○庚午。始置越前国気比神宮司。准従八位官。
《宝亀七年(七七六)九月甲戌【二十】》○甲戌。幸大蔵省。賜陪従五位已上禄。並皆尽重而出。
《宝亀七年(七七六)九月庚辰【廿六】》○庚辰。山辺真人何鹿。山辺真人猪名。並復属籍。
《宝亀七年(七七六)九月》是月。毎夜。瓦P4299石及塊自落内竪曹司及京中往往屋上。明而視之。其物見在。経廿余日乃止。
《宝亀七年(七七六)十月壬辰【乙酉朔八】》○冬十月壬辰。美濃国菅田駅。与飛騨国大野郡伴有駅。相去七十四里。巖谷険深。行程殊遠。其中間量置一駅。名曰下留。
《宝亀七年(七七六)十月癸巳【九】》○癸巳。地震。
《宝亀七年(七七六)十月乙未【十一】》○乙未。陸奥国頻経征戦。百姓彫弊。免当年田租。
《宝亀七年(七七六)十月乙巳【廿一】》○乙巳。授従六位上栗前連枝女外従五位下。
《宝亀七年(七七六)十月丁未【廿三】》○丁未。以参議従三位藤原朝臣田麻呂為摂津大夫。
《宝亀七年(七七六)十一月丙辰【乙卯朔二】》○十一月丙辰。地震。
《宝亀七年(七七六)十一月己巳【十五】》○己巳。遣唐大使佐伯宿禰今毛人自大宰還而進節刀。副使大伴宿禰益立。判官海上真人三狩等。留府待期。時人善之。
《宝亀七年(七七六)十一月庚辰【廿六】》○庚辰。発陸奥軍三千人伐胆沢賊。
《宝亀七年(七七六)十一月癸未【廿九】》○癸未。出羽国俘囚三百五十八人配大宰管内及讃岐国。其七十八人班賜諸司及参議已上為賤。
《宝亀七年(七七六)十二月丁酉【甲申朔十四】》○十二月丁酉。停遣唐副使大伴宿禰益立。以左中弁兼中衛中将鋳銭長官従五位上小野朝臣石根。備中守従五位下大神朝臣末足並為副使。」募陸奥国諸郡百姓戍奥郡者。便即占著。給復三年。
《宝亀七年(七七六)十二月乙巳【廿二】》○乙巳。渤海国遣献可大夫司賓少令開国男史都蒙等一百八十七人。賀我即位。并赴彼国王妃之喪。比着我岸。忽遭悪風。柁折帆落。漂没者多。計其全存。僅有四十六人。便於越前国加賀郡安置供給。
《宝亀七年(七七六)十二月戊申【廿五】》○戊申。左京人従六位下P4300秦忌寸長野等廿二人賜姓奈良忌寸。山背国葛野郡人秦忌寸箕造等九十七人朝原忌寸。
《宝亀七年(七七六)十二月庚戌【廿七】》○庚戌。豊前国京都人正六位上〓[木+若]田勝愛比賜姓大神〓[木+若]田朝臣。左京人少初位上蓋田蓑長丘連。
《宝亀八年(七七七)正月甲寅朔》八年春正月甲寅朔。宴五位已上於前殿。賜禄有差。
《宝亀八年(七七七)正月丙辰【三】》○丙辰。以内臣従二位藤原朝臣良継為内大臣。遣唐副使左中弁従五位上小野朝臣石根為兼播磨守。
《宝亀八年(七七七)正月丁巳【四】》○丁巳。授正三位藤原朝臣魚名従二位。正六位上藤原朝臣長河。紀朝臣宮人並従五位下。
《宝亀八年(七七七)正月戊午【五】》○戊午。左京人従七位上田辺史広本等五十四人賜姓上毛野公。
《宝亀八年(七七七)正月庚申【七】》○庚申。授従四位下鴨王従四位上。従五位上P4301三方王正五位下。従五位下東方王。山辺王。田中王並従五位上。正四位下藤原朝臣是公正四位上。従四位下大伴宿禰家持。石上朝臣息嗣並従四位上。正五位上藤原朝臣雄依。大中臣朝臣子老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甘南備真人伊香。榎井朝臣子祖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大原真人継麻呂。大伴宿禰不破麻呂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田口朝臣大戸。上毛野朝臣馬長。石川朝臣人麻呂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大和宿禰西麻呂。正六位上文室真人久賀麻呂。為奈真人豊人。田口朝臣祖人。百済王仁貞。紀朝臣豊庭。佐味朝臣山守。下毛野朝臣船足。波多朝臣百足。車持朝臣諸成。笠朝臣望足。県犬養宿禰伯。当麻真人枚人。高橋朝臣祖麻呂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膳臣大丘外従五位下。
《宝亀八年(七七七)正月癸亥【十】》○癸亥。授従五位上藤原朝臣種継正五位下。正六位上大伴宿禰真綱。外正六位上中臣丸朝臣馬主並従五位下。正四位上藤原朝臣曹子従三位。従四位上伊福部女王正四位上。正五位下紀朝臣宮子。従五位上平群朝臣邑刀自。藤原朝臣産子。藤原朝臣教貴。藤原朝臣諸姉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文室真人P4302布止伎。藤原朝臣人数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下和気朝臣広虫。大野朝臣姉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足羽臣黒葛。金刺舍人連若嶋。水海連浄成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紀臣真吉。岡上連綱。従七位上中臣葛野連広江。正六位上忍海倉連甑。従六位下豊田造信女並外従五位下。
《宝亀八年(七七七)正月己巳【十六】》○己巳。宴次侍従已上於前殿。其余者於朝堂賜饗。
《宝亀八年(七七七)正月癸酉【二十】》○癸酉。遣使問渤海使史都蒙等曰。去宝亀四年。烏須弗帰本蕃日。太政官処分。渤海入朝使。自今以後。宜依古例向大宰府。不得取北路来。而今違此約束。其事如何。対曰。烏須弗来帰之日。実承此旨。由是。都蒙等発自弊邑南海府吐号浦。西指対馬嶋竹室之津。而海中遭風。著此禁境。失約之罪。更無所避。
《宝亀八年(七七七)正月甲戌【廿一】》○甲戌。従三位飯高宿禰諸高。年登八十。勅賜〓[糸+施の旁]八十疋。糸八十〓[糸+句]。調布八十端。庸布八十段。
《宝亀八年(七七七)正月戊寅【廿五】》○戊寅。以従四位下大中臣朝臣子老為神祗伯。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大継為少納言。従五位下池田朝臣真枚為員外少納言。主計頭従五位下池原公禾守為兼大外記。正五位上大伴宿禰益立為権左中弁。従五位上菅生王為中務大輔。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忍坂麻呂P4303為少輔。従五位下賀茂朝臣麻呂為員外少輔。従五位上文室真人高嶋為内匠頭。正五位下田口朝臣祖人為内礼正。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真葛為大学頭。外従五位下膳臣大丘為博士。従五位下美和真人土生為散位頭。従五位下宍人朝臣継麻呂為主税頭。従五位下藤原朝臣菅継為兵部少輔。従五位下下毛野朝臣船足為鼓吹正。正五位上淡海真人三船為大判事。正五位下大伴宿禰不破麻呂為大蔵大輔。従五位下紀朝臣犬養為少輔。外従五位下陽侯忌寸人麻呂為東市正。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垣守為右京大夫。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歳主為摂津亮。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鷲取為造宮大輔。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子老為少輔。従五位下大野朝臣石主為和泉守。従五位上石川朝臣人麻呂為伊豆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黒麻呂為上総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真綱為陸奥介。従五位下文室真人於保為若狭守。内薬佑外従五位下吉田連斐太麻呂為兼伯耆介。従五位下大原真人美気為美
作介。外従五位下堅部使主人主為備前介。外従五位下橘戸高志麻呂為備後介。従五位下多治比P4304真人黒麻呂為周防守。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宿奈麻呂為阿波守。近衛少将従五位上紀朝臣船守為兼土左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仲継為大宰少弐。
《宝亀八年(七七七)正月己卯【廿六】》○己卯。従五位下紀朝臣真乙為左兵衛員外佐。
《宝亀八年(七七七)正月庚辰【廿七】》○庚辰。従五位上美和真人土生為員外左少弁。従五位下当麻真人枚人為右大舍人助。正五位上船井王為縫殿頭。従五位下安倍朝臣常嶋為治部少輔。正五位下石城王為造酒正。従五位下百済王玄鏡為石見守。
《宝亀八年(七七七)二月戊子【癸未朔六】》○二月戊子。遣唐使拝天神地祇於春日山下。去年風波不調。不得渡海。使人亦復頻以相替。至是副使小野朝臣石根重脩祭祀也。
《宝亀八年(七七七)二月庚寅【八】》○庚寅。授正六位上県犬養宿禰庸子従五位下。
《宝亀八年(七七七)二月丙申【十四】》○丙申。従五位上田中王為右大舍人頭。従五位上伊刀王為諸陵頭。
《宝亀八年(七七七)二月庚子【十八】》○庚子。授正六位上百済王仙宗従五位下。
《宝亀八年(七七七)二月壬寅【二十】》○壬寅。召渤海使史都蒙等卅人入朝。時都蒙言曰。都蒙等一百六十余人。遠賀皇祚。航海来朝。忽被風漂。致死一百廿。幸得存活。纔四十六人。既是険浪之下。万死一生。自非聖朝至徳。何以独得存生。況復殊蒙進入。将拝天闕。天下幸民。何処亦有。然死余都蒙等四十余人心同骨完。期P4305共苦楽。今承。十六人別被処置。分留海岸。譬猶割一身而分背。失四体而匍匐。仰望。宸輝曲照。聴同入朝。許之。
《宝亀八年(七七七)二月癸卯【廿一】》○癸卯。讃岐国飢。賑給之。
《宝亀八年(七七七)二月甲辰【廿二】》○甲辰。授無位大野朝臣乎婆婆従五位下。
《宝亀八年(七七七)二月庚戌【廿八】》○庚戌。遣使祭疫神於五畿内。
《宝亀八年(七七七)二月壬子【三十】》○壬子晦。日有蝕之。
《宝亀八年(七七七)三月癸丑朔》○三月癸丑朔。置酒田村旧宮。賜禄有差。授外従五位下内蔵忌寸全成従五位下。
《宝亀八年(七七七)三月乙卯【三】》○乙卯。宴次侍従已上於内嶋院。令文人賦曲水。賜禄有差。
《宝亀八年(七七七)三月壬戌【十】》○壬戌。紀伊国名草郡人直乙麻呂等廿八人賜姓紀神直。直諸弟等廿三人紀名草直。直秋人等百九人紀忌垣直。
《宝亀八年(七七七)三月戊辰【十六】》○戊辰。幸大納言藤原朝臣魚名曹司。賜従官物有差。授其男従六位上藤原朝臣末茂従五位下。百済〓篌師正六位上難金信外従五位下。
《宝亀八年(七七七)三月辛未【十九】》○辛未。大祓。為宮中頻有妖怪也。
《宝亀八年(七七七)三月癸酉【廿一】》○癸酉。屈僧六百口。沙弥一百口。転読大般若経於宮中。
《宝亀八年(七七七)三月乙亥【廿三】》○乙亥。外従五位下志我閉造東人賜姓連。
《宝亀八年(七七七)三月辛巳【廿九】》○辛巳。従四位下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為出雲守。
《宝亀八年(七七七)三月是月》是月。陸奥夷俘来降者。相望於道。
《宝亀八年(七七七)四月甲申【壬午朔三】》○夏四月甲申。従五位上日置造蓑麻呂等八人賜姓栄井宿禰。従六位上日置造雄三成等四人鳥井宿禰。正八位下日置造飯麻呂等二人吉井宿禰。P4306
《宝亀八年(七七七)四月丙戌【五】》○丙戌。雨雹。
《宝亀八年(七七七)四月庚寅【九】》○庚寅。渤海使史都蒙等入京。
《宝亀八年(七七七)四月辛卯【十】》○辛卯。太政官遣使慰問史都蒙等。
《宝亀八年(七七七)四月甲午【十三】》○甲午。雨氷。震太政官内裏之庁。
《宝亀八年(七七七)四月乙未【十四】》○乙未。右京人従六位上赤染国持等四人。河内国大県郡人正六位上赤染人足等十三人。遠江国蓁原郡人外従八位下赤染長浜。因幡国八上郡人外従六位下赤染帯縄等十九人賜姓常世連。
《宝亀八年(七七七)四月戊戌【十七】》○戊戌。遣唐大使佐伯宿禰今毛人等辞見。但大使今毛人到羅城門。称病而留。
《宝亀八年(七七七)四月癸卯【廿二】》○癸卯。渤海使史都蒙等貢方物。奏曰。渤海国王。始自遠世供奉不絶。又国使壱万福帰来。承聞。聖皇新臨天下。不勝歓慶。登時遣献可大夫司賓少令開国男史都蒙入朝。并戴荷国信。拝奉天闕。詔曰。【S57】現神〈止〉大八洲国所知〈須〉天皇大命〈良麻止〉詔大命〈乎〉聞食〈止〉宣。遠天皇御世御世年緒不落間〈牟〉事無〈久〉仕奉来〈流〉業〈止奈毛〉所念行〈須〉。又天津日嗣受賜〈礼流〉事〈乎左閉〉歓奉出〈礼波〉。辱〈奈美〉歓〈之美奈毛〉所聞行〈須〉。故是以今〈毛〉今〈毛〉遠長〈久〉平〈久〉恵賜〈比〉安賜〈牟止〉。彼国〈乃〉王〈爾波〉語〈部止〉詔天皇大命〈乎〉聞食〈止〉宣。是日。遣唐大使佐伯宿禰今毛人輿病進途。到摂津職。積日不損。勅副使石根。持節先発。行大使事。即得順風。不可相待。P4307遣右中弁従四位下石川朝臣豊人。宣詔使下曰。判官已下犯死罪者。聴持節使頭専恣科決。
《宝亀八年(七七七)四月丁未【廿六】》○丁未。散位従四位下豊野真人出雲卒。
《宝亀八年(七七七)四月戊申【廿七】》○戊申。天皇臨軒。授渤海大使献可大夫司賓少令開国男史都蒙正三位。大判官高禄思。少判官高鬱琳並正五位上。大録事史遒仙正五位下。少録事高珪宣従五位下。余皆有差。賜国王禄。具載勅書。史都蒙已下亦各有差。
《宝亀八年(七七七)五月癸丑【辛亥朔三】》○五月癸丑。授正五位下巨勢朝臣巨勢野従四位下。
《宝亀八年(七七七)五月丁巳【七】》○丁巳。天皇御重閣門。観射騎。召渤海使史都蒙等。亦会射場。令五位已上進装馬及走馬。作田舞於舞台。蕃客亦奏本国之楽。事畢賜大使都蒙已下綵帛各有差。
《宝亀八年(七七七)五月庚申【十】》○庚申。先是渤海判官高淑源及少録事一人。比着我岸。船漂溺死。至是贈淑源正五位上。少録事従五位下。並賻物如令。
《宝亀八年(七七七)五月癸亥【十三】》○癸亥。勅旨少録正六位上丹比新家連稲長。大膳膳部大初位下東麻呂賜姓丹比宿禰。」奉白馬於丹生川上神。霖雨也。
《宝亀八年(七七七)五月乙丑【十五】》○乙丑。授無位春日朝臣方名従五位下。
《宝亀八年(七七七)五月己巳【十九】》○己巳。自宝字八年乱以来。太政官印収於内裏。毎日請進。至是復置太政官。
《宝亀八年(七七七)五月癸酉【廿三】》○癸酉。渤海使史都蒙等帰蕃。以大学少允正六位上高麗朝臣P4308殿継為送使。賜渤海王書曰。天皇敬問渤海国王。使史都蒙等。遠渡滄溟。来賀践祚。顧慙寡徳叨嗣洪基。若渉大川。罔知攸済。王修朝聘於典故。慶宝暦於惟新。懃懇之誠。実有嘉尚。但都蒙等比及此岸。忽遇悪風。有損人物。無船駕去。想彼聞此。復以傷懐。言念越郷。倍加軫悼。故造舟差使。送至本郷。并附絹五十疋。〓[糸+施の旁]五十疋。糸二百〓[糸+句]。綿三百屯。又縁都蒙請。加附黄金小一百両。水銀大一百両。金漆一缶。漆一缶。海石榴油一缶。水精念珠四貫。檳榔扇十枝。至宜領之。夏景炎熱。想平安和。又弔彼国王后喪曰。禍故無常。賢室殞逝。聞以惻怛。不淑如何。雖松〓未茂。而居諸稍改。吉凶有制。存之而已。今因還使。贈絹二十疋。〓[糸+施の旁]二十疋。綿二百屯。宜領之。
《宝亀八年(七七七)五月乙亥【廿五】》○乙亥。仰相摸。武蔵。下総。下野。越後国。送甲二百領于出羽国鎮戍。
《宝亀八年(七七七)五月丁丑【廿七】》○丁丑。陸奥守正五位下紀朝臣広純為兼按察使。
《宝亀八年(七七七)五月戊寅【廿八】》○戊寅。典侍従三位飯高宿禰諸高薨。伊勢国飯高郡人也。性甚廉謹。志慕貞潔。葬奈保山天皇御世。直内教坊。遂補本郡采女。飯高氏貢采女者。自此始矣。歴仕四代。終始無失。薨時年八十。
《宝亀八年(七七七)六月辛巳朔》○六月辛巳朔。勅遣唐副使従五位上小野P4309朝臣石根。従五位下大神朝臣末足等。大使今毛人。身病弥重。不堪進途。宜知此状到唐下牒之日。如借問無大使者。量事分疏。其石根者著紫。猶称副使。其持節行事一如前勅。
《宝亀八年(七七七)六月乙酉【五】》○乙酉。武蔵国入間郡人大伴部直赤男。以神護景雲三年。献西大寺商布一千五百段。稲七万四千束。墾田四十町。林六十町。至是其身已亡。追贈外従五位下。
《宝亀八年(七七七)六月壬辰【十二】》○壬辰。参議従四位下美濃守紀朝臣広庭卒。
《宝亀八年(七七七)六月戊戌【十八】》○戊戌。楊梅宮南池生蓮。一茎二花。
《宝亀八年(七七七)六月癸卯【廿三】》○癸卯。隠伎国飢。賑給之。
《宝亀八年(七七七)六月丙午【廿六】》○丙午。授外従五位下栗原宿禰弟妹従五位下。
《宝亀八年(七七七)七月辛亥【庚戌朔二】》○秋七月辛亥。左京人正六位上小塞連弓張等五人賜姓宿禰。
《宝亀八年(七七七)七月甲寅【五】》○甲寅。伯耆国飢。賑給之。
《宝亀八年(七七七)七月癸亥【十四】》○癸亥。震但馬国国分寺塔。
《宝亀八年(七七七)七月甲子【十五】》○甲子。左京人従六位下楢日佐河内等三人賜姓長岡忌寸。正六位上山村許智大足等四人山村忌寸。
《宝亀八年(七七七)七月乙丑【十六】》○乙丑。内大臣従二位藤原朝臣良継病。叙其氏神鹿嶋社正三位。香取神正四位上。
《宝亀八年(七七七)八月壬午【己卯朔四】》○八月壬午。授外従五位下伊勢朝臣子老従五位下。
《宝亀八年(七七七)八月丙戌【八】》○丙戌。奉白馬於丹生川上神。霖雨也。
《宝亀八年(七七七)八月己丑【十一】》○己丑。従三位藤原朝臣曹司為夫人。
《宝亀八年(七七七)八月癸巳【十五】》○癸巳。授無位坂上女王従五位下。」上野国群馬郡戸五十煙。美作国P4310勝田郡五十煙捨妙見寺。
《宝亀八年(七七七)八月丁酉【十九】》○丁酉。大和守従三位大伴宿禰古慈斐薨。飛鳥朝常道頭贈大錦中小吹負之孫。平城朝越前按察使従四位下祖父麻呂之子也。少有才幹。略渉書記。起家大学大允。贈太政大臣藤原朝臣不比等。以女妻之。勝宝年中。累遷従四位上衛門督。俄遷出雲守。自見疎外。意常欝欝。紫微内相藤原仲満。誣以誹謗。左降土佐守。促令之任。未幾。勝宝八歳之乱。便流土佐。天皇宥罪入京。以其旧老授従三位。薨時年八十三。
《宝亀八年(七七七)八月辛丑【廿三】》○辛丑。授正六位上紀朝臣弟麻呂従五位下。
《宝亀八年(七七七)九月癸亥【己酉朔十五】》○九月癸亥。陸奥国言。今年四月。挙国発軍。以討山海両賊。国中怱劇。百姓艱辛。望請復当年調庸并田租。以息百姓。許之。
《宝亀八年(七七七)九月乙丑【十七】》○乙丑。勅。検天平宝字四年格称。尚侍尚蔵職掌既重。宜異諸人全賜封戸者。然則官位禄賜。理合同等。宜尚侍准尚蔵。典侍准典蔵。」外従五位下丹比宿禰真浄為山背介。
《宝亀八年(七七七)九月丙寅【十八】》○丙寅。内大臣従二位勲四等藤原朝臣良継薨。平城朝参議正三位式部卿大宰帥馬養之第二子也。天平十二年。坐兄広嗣謀反。流于伊豆。十四年。免罪補少判事。十八年授従五位。歴職内外。所在無績。太師押勝P4311起宅於楊梅宮南。東西構楼。高臨内裏。南面之門便以為櫓。人士側目。稍有不臣之譏。于時押勝之男三人並任参議。良継位在子姪之下。益懐忿怨。乃与従四位下佐伯宿禰今毛人。従五位上石上朝臣宅嗣。大伴宿禰家持等。同謀欲害太師。於是。右大舍人弓削宿禰男広知計以告太師。即皆捕其身。下吏験之。良継対曰。良継独為謀首。他人曾不預知。於是。強劾大不敬。除姓奪位。居二歳。仲満謀反。走於近江。即日奉詔。将兵数百。追而討之。授従四位下勲四等。尋補参議。授従三位。宝亀二年。自中納言拝内臣。賜職封一千戸。専政得志。升降自由。八年任内大臣。薨時年六十二。贈従一位。遣中納言従三位物部朝臣宅嗣。従四位下壱師濃王弔之。
《宝亀八年(七七七)十月辛巳【己卯朔三】》○冬十月辛巳。授無位紀朝臣虫女従五位下。
《宝亀八年(七七七)十月辛卯【十三】》○辛卯。正四位上藤原朝臣家依為参議。正五位下高賀茂朝臣諸雄為神祇大副。参議正四位上藤原朝臣是公為兼左大弁。春宮大夫左衛士督侍従如故。正四位下田中朝臣多太麻呂為右大弁。従五位上美和真人土生為右少弁。中納言従三位物部朝臣宅嗣為兼中務卿。従四位下鴨王為左大舍人頭。P4312従五位下宗形王為右大舍人頭。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末茂為図書頭。従五位下百済王仙宗為助。従五位下賀茂朝臣大川為内蔵助。参議従三位藤原朝臣百川為兼式部卿。右兵衛督如故。神祇伯従四位下大中臣朝臣子老為兼大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真葛為散位頭。従五位下安倍朝臣謂奈麻呂為治部少輔。正五位上多治比真人長野為民部大輔。従五位下多朝臣犬養為少輔。従五位上当麻真人永嗣為大判事。従四位下神王為大蔵卿。従五位下安倍朝臣草麻呂為斎宮長官。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名足為造東大寺長官。従五位下紀朝臣門守為鋳銭次官。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長河為中衛少将。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諸魚為衛門佐。従五位下百済王仁貞為員外佐。従五位下紀朝臣弟麻呂為左衛士員外佐。外従五位下大荒木臣押国為遠江介。参議右衛士督従四位下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為兼常陸守。正五位下粟田朝臣鷹守為介。従五位上
紀朝臣家守為美濃守。従五位下安倍朝臣笠成為越中守。従五位下広川王為因幡守。右大弁正四位下田中朝臣多太麻呂為兼出雲守。従五位下P4313藤原朝臣仲継為播磨介。従五位上田中王為伊予守。大納言近衛大将従二位藤原朝臣魚名為兼大宰帥。従四位上石上朝臣息嗣為大弐。従五位下笠朝臣名麻呂為少弐。
《宝亀八年(七七七)十月戊申【三十】》○戊申。大赦天下。但八虐。故殺人。私鋳銭。強窃二盗。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其入死者皆減一等。
《宝亀八年(七七七)十一月己酉朔》○十一月己酉朔。天皇不予。
《宝亀八年(七七七)十一月丙辰【八】》○丙辰。左京人正八位下多芸連国足等二人賜姓物部多芸宿禰。美濃国多芸郡人物部坂麻呂等九人物部多芸連。
《宝亀八年(七七七)十一月丙寅【十八】》○丙寅。長門国献白雉。
《宝亀八年(七七七)十一月戊辰【二十】》○戊辰。授無位川村王従五位下。
《宝亀八年(七七七)十一月己巳【廿一】》○己巳。授無位枚田女王従四位下。無位藤原朝臣真男女従五位下。
《宝亀八年(七七七)十二月辛卯【戊寅朔十四】》○十二月辛卯。初陸奥鎮守将軍紀朝臣広純言。志波村賊。蟻結肆毒。出羽国軍与之相戦敗退。於是。以近江介従五位上佐伯宿禰久良麻呂為鎮守権副将軍。令鎮出羽国。至是授正五位下勲五等紀朝臣広純従四位下勲四等。従五位上勲七等佐伯宿禰久良麻呂正五位下勲五等。外正六位上吉弥侯伊佐西古第二等伊治公呰麻呂並外従五位下。勲六等百済王俊哲勲五等。自余各有差。
《宝亀八年(七七七)十二月丁酉【二十】》○丁酉。中衛中将正四位下坂上大忌寸苅田麻呂為兼丹波守。P4314
《宝亀八年(七七七)十二月壬寅【廿五】》○壬寅。皇太子不〓。遣使奉幣於五畿内諸社。
《宝亀八年(七七七)十二月癸卯【廿六】》○癸卯。出羽国蝦賊叛逆。官軍不利。損失器仗。」授外従五位上桑原公足床従五位上。
《宝亀八年(七七七)十二月乙巳【廿八】》○乙巳。改葬井上内親王。其墳称御墓。置守冢一煙。
《宝亀八年(七七七)是年》是冬。不雨。井水皆涸。出水宇治等川並可掲〓。
《巻尾》続日本紀巻第卅四




P4315《巻首》続日本紀巻第卅五〈起宝亀九年正月、尽十年十二月。〉」
  右大臣従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継縄等奉勅撰」
 天宗高紹天皇。
《宝亀九年(七七八)正月戊申朔》九年春正月戊申朔。廃朝。以皇太子枕席不安也。是日。宴次侍従已上於内裏。賜禄有差。自余五位已上者。於朝堂賜饗焉。
《宝亀九年(七七八)正月甲寅【七】》○甲寅。宴侍従五位已上於内裏。賜被。
《宝亀九年(七七八)正月丙辰【九】》○丙辰。以宮内卿正四位下兼越前守大伴宿禰伯麻呂為参議。
《宝亀九年(七七八)正月戊午【十一】》○戊午。右大弁正四位下田中朝臣多太麻呂卒。
《宝亀九年(七七八)正月癸亥【十六】》○癸亥。宴五位已上。其儀如常。是日。従五位上矢口王。菅生王。三関王並授正五位下。従四位上大伴宿禰家持正四位下。従四位下藤原朝臣小黒麻呂。藤原朝臣乙縄並従四位上。正五位上多治比真人長野従四位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鷹取。大中臣朝臣宿奈麻呂。紀朝臣犬養。藤原朝臣刷雄。石川朝臣豊麻呂。藤原朝臣黒麻呂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多治比真人人足。P4316文室真人八嶋。息長真人長人。紀朝臣真子。三嶋真人大湯坐。路真人石成。阿倍朝臣石行。大神朝臣人成。紀朝臣作良。大伴宿禰人足。阿倍朝臣船道。当麻真人弟麻呂。大宅朝臣吉成。佐伯宿禰牛養。河辺朝臣嶋守。従六位上紀朝臣家継並従五位下。外従五位下堅部使主人主外従五位上。正六位上阿倍志斐連東人。槻本公老並外従五位下。
《宝亀九年(七七八)正月甲子【十七】》○甲子。以大法師円興為少僧都。授正六位上平群朝臣祐麻呂従五位下。無位石川朝臣奴女。藤原朝臣祖子並従五位下。
《宝亀九年(七七八)正月丁卯【二十】》○丁卯。遣従四位下壱志濃王。石川朝臣垣守等。改葬故二品井上内親王。」授無位県犬養宿禰安提女従五位下。
《宝亀九年(七七八)正月壬申【廿五】》○壬申。授女孺無位物部得麻呂外従五位下。
《宝亀九年(七七八)正月丙子【廿九】》○丙子。授従四位下高野朝臣従三位。
《宝亀九年(七七八)二月辛巳【戊寅朔四】》○二月辛巳。以正四位上左大弁春宮大夫左衛士督藤原朝臣是公為兼大和守。従五位下広田王為伊賀守。内薬正外従五位下吉田連斐太麻呂為兼伊勢介。従五位上美和真人土生為駿河守。左衛士員外佐従五位下紀朝臣乙麻呂為兼相摸介。従五位下高麗朝臣石麻呂為武蔵介。近衛中将正四位上道嶋宿禰嶋足為兼下総守。P4317従五位上中臣朝臣常為近江介。従五位下大原真人浄貞為信濃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人足為下野介。外従五位下黄文連牟禰為佐渡守。従五位下佐伯宿禰牛養為丹後守。従五位上田中王為但馬守。従五位上当麻真人永継為出雲守。衛門佐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諸魚為兼備前介。従四位下藤原朝臣雄依為讃岐守。外従五位上堅部使主人主為介。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垣守為伊予守。従五位下当麻真人乙麻呂為筑後守。従五位下三嶋真人安曇為肥前守。内薬佑外従五位下吉田連古麻呂為兼豊前介。
《宝亀九年(七七八)二月乙酉【八】》○乙酉。侍従従四位下奈貴王卒。
《宝亀九年(七七八)二月丙戌【九】》○丙戌。以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末茂為美濃介。
《宝亀九年(七七八)二月癸巳【十六】》○癸巳。右衛士府生少初位上飯高公大人。左兵衛大初位下飯高公諸丸二人。賜姓宿禰。
《宝亀九年(七七八)二月乙未【十八】》○乙未。従四位下藤原朝臣雄依為侍従。讃岐守如故。
《宝亀九年(七七八)二月庚子【廿三】》○庚子。以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名足為右大弁。正五位下豊野真人奄智為右中弁。従五位下紀朝臣古佐美為右少弁。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鷲取為中務大輔。従五位下大宅朝臣吉成為左大舍人助。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長山為図書頭。従五位下笠王為内蔵頭。武蔵守P4318如故。外従五位下高橋連鷹主為画工正。正五位上淡海真人三船為大学頭。文章博士如故。従五位上袁晋卿為玄蕃頭。外従五位下阿倍志斐連東人為主計頭。正五位下高賀茂朝臣諸魚為兵部大輔。従五位下紀朝臣真子為大蔵少輔。正五位下石上朝臣家成為宮内大輔。正五位下菅生王為大膳大夫。従五位下乙訓王為亮。従五位下清原王為大炊頭。正五位下藤原朝臣種継為左京大夫。従五位下紀朝臣難波麻呂為亮。従五位上佐伯宿禰久良麻呂為春宮亮。従五位上紀朝臣犬養為造宮大輔。従五位上石川朝臣豊麻呂為少輔。従四位下吉備朝臣泉為造東大寺長官。従五位下文室真人真老為造西大寺次官。従五位上紀朝臣船守為近衛少将。内厩助土左守如故。従五位下紀朝臣豊庭為員外少将。従三位藤原朝臣百川為中衛大将。式部卿如故。従五位下紀朝臣家継為右衛士員外佐。正五位上大伴宿禰益立為右兵衛督。従五位下笠朝臣望足為右馬頭。従四位下石
川朝臣豊人為大和守。従五位下紀朝臣宮人為越中介。外従五位下日置首若虫為筑後介。
《宝亀九年(七七八)三月己酉【丁未朔三】》○三月己酉。宴P4319五位已上於内裏。令文人賦曲水。賜禄有差。是日。以大納言従二位藤原朝臣魚名為内臣。近衛大将大宰帥如故。土佐国言。去年七月。風雨大切。四郡百姓。産業損傷。加以。人畜流亡。廬舍破壊。詔加賑給焉。
《宝亀九年(七七八)三月丙辰【十】》○丙辰。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刷雄為刑部大判事。従四位上伊勢朝臣老人為中衛中将。修理長官遠江守如故。正五位下葛井連道依為少将。勅旨少輔甲斐守如故。外従五位下槻本公老為右兵衛佐。
《宝亀九年(七七八)三月甲子【十八】》○甲子。授正七位下伊福部妹女従五位下。
《宝亀九年(七七八)三月丙寅【二十】》○丙寅。誦経於東大西大西隆三寺。以皇太子寝膳乖和也。
《宝亀九年(七七八)三月己巳【廿三】》○己巳。勅。淡路親王墓宜称山陵。其先妣当麻氏墓称御墓。充随近百姓一戸守之。
《宝亀九年(七七八)三月庚午【廿四】》○庚午。勅曰。頃者。皇太子沈病不安。稍経数月。雖加医療。猶未平復。如聞。救病之方。実由徳政。延命之術。莫如慈令。宜可大赦天下。自宝亀九年三月廿四日昧爽以前大辟已下。罪無軽重。未発覚。已発覚。未結正。已結正。繋囚見徒。咸赦除之。但八虐。故殺人。私鋳銭。強窃二盗。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若入死者降一等。敢以赦前事告言者。以其罪罪之。」又為皇太子。令度卅人出家。
《宝亀九年(七七八)三月癸酉【廿七】》○癸酉。大祓。遣使奉幣於伊勢大神宮P4320及天下諸神。以皇太子不平也。」又於畿内諸界祭疫神。
《宝亀九年(七七八)三月丙子【三十】》○丙子。内臣従二位藤原朝臣魚名改為忠臣。
《宝亀九年(七七八)四月甲申【丁丑朔八】》○夏四月甲申。勅。自今以後。五位已上位田。薨卒之後。一年莫収。」摂津国献白鼠。
《宝亀九年(七七八)四月庚寅【十四】》○庚寅。授筑前国宗形郡大領外従八位上宗形朝臣大徳外従五位下。
《宝亀九年(七七八)四月辛卯【十五】》○辛卯。授女孺無位国見真人川田従五位下。
《宝亀九年(七七八)四月甲午【十八】》○甲午。幸右大臣第。授第六息正六位上今麻呂従五位下。其室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古奈禰従四位上。
《宝亀九年(七七八)四月戊戌【廿二】》○戊戌。授従五位下石川朝臣毛比正五位下。
《宝亀九年(七七八)四月庚子【廿四】》○庚子。授正六位上紀朝臣伯麻呂従五位下。
《宝亀九年(七七八)四月丙午【三十】》○丙午。先是。宝亀七年。高麗使輩卅人。溺死漂着越前国江沼加賀二郡。至是。仰当国令加葬埋焉。
《宝亀九年(七七八)五月乙卯【丁未朔九】》○五月乙卯。授無位伊勢朝臣清刀自従五位下。
《宝亀九年(七七八)五月丁卯【廿一】》○丁卯。寅時地震。
《宝亀九年(七七八)五月辛未【廿五】》○辛未。又震。」従五位下昆解宿禰佐美麻呂為駿河介。
《宝亀九年(七七八)五月癸酉【廿七】》○癸酉。三品坂合部内親王薨。遣従四位下壱志濃王等。監護喪事。所須並官給之。天皇為之廃朝三日。内親王天宗高紹天皇異母姉也。
《宝亀九年(七七八)六月庚子【丙子朔廿五】》○六月庚子。賜陸奥出羽国司已下。征戦有功者二千二百六十七人爵。授按察使正五位下勲五等紀朝臣広純従四位下勲四等。鎮守権副将軍P4321従五位上勲七等佐伯宿禰久良麻呂正五位下勲五等。外正六位上吉弥侯伊佐西古。第二等伊治公呰麻呂並外従五位下。勲六等百済王俊哲勲五等。自余各有差。其不預賜爵者禄亦有差。戦死父子亦依例叙焉。
《宝亀九年(七七八)六月辛丑【廿六】》○辛丑。特詔。遣参議正四位上左大弁藤原朝臣是公。肥後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是人。奉幣帛於広瀬瀧田二社。為風雨調和。秋稼豊稔也。
《宝亀九年(七七八)七月丁未【乙巳朔三】》○秋七月丁未。従五位下佐味朝臣山守為和泉守。
《宝亀九年(七七八)七月戊申【四】》○戊申。授命婦従五位下桑原公嶋主従五位上。女孺無位紀朝臣世根従五位下。
《宝亀九年(七七八)七月癸丑【九】》○癸丑。飛騨国言。慶雲見。
《宝亀九年(七七八)七月丁卯【廿三】》○丁卯。以従五位下宍人朝臣継麻呂為宮内少輔。
《宝亀九年(七七八)八月甲戌朔》○八月甲戌朔。日有蝕之。
《宝亀九年(七七八)八月戊子【十五】》○戊子。授正三位藤原朝臣百能従二位。
《宝亀九年(七七八)八月癸巳【二十】》○癸巳。従五位下文室真人真老為中務少輔。従四位下壱志濃王為縫殿頭。従五位上礒部王為内匠頭。参河守如故。従五位上上毛野朝臣稲人為主税頭。従五位下阿倍朝臣石行為刑部少輔。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人足為大判事。従五位下浄岡連広嶋為典薬頭。侍医如故。従五位下三嶋真人大湯坐為正親正。従五位上桑原公足床為造西大寺司次官。従五位下中臣朝臣池守為尾張介。正五位下P4322大伴宿禰不破麻呂為信濃守。従五位下路真人石成為越中介。従五位下大原真人美気為美作守。従五位下紀朝臣宮人為介。外従五位下阿倍志斐連東人為備中介。
《宝亀九年(七七八)八月乙未【廿二】》○乙未。授正五位上掃守王従四位下。
《宝亀九年(七七八)九月甲辰【癸卯朔二】》○九月甲辰。授従三位大野朝臣仲千正三位。
《宝亀九年(七七八)九月癸亥【廿一】》○癸亥。送高麗使正六位上高麗朝臣殿嗣等来着越前国坂井郡三国湊。勅越前国。遣高麗使并彼国送使。宜安置便処。依例供給之。但殿嗣一人早令入京。
《宝亀九年(七七八)九月廿五日丁卯【廿五】》○丁卯。詔賜橘宿禰綿裳。三笠。姓朝臣。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月戊寅【癸酉朔六】》○冬十月戊寅。授正六位上高麗朝臣殿嗣従五位下。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月辛卯【十九】》○辛卯。復陽侯忌寸令〓本位外従五位下。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月癸巳【廿一】》○癸巳。授無位藤原朝臣今女従五位下。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月乙未【廿三】》○乙未。遣唐使第三船到泊肥前国松浦郡橘浦。判官勅旨大丞正六位上兼下総権介小野朝臣滋野上奏言。臣滋野等。去宝亀八年六月廿四日。候風入海。七月三日。与第一船同到揚州海陵県。八月廿九日。到揚州大都督府。即依式例安置供給。得観察使兼長史陳少遊処分。属禄山乱。常館彫弊。入京使人。仰限六十人。以来十月十五日。臣等八十五人発州入京。行百余里。忽拠中書門下牒。〓節人数。限以P4323廿人。臣等請。更加廿三人。持節副使小野朝臣石根。副使大神朝臣末足。准判官羽栗臣翼。録事上毛野公大川。韓国連源等四十三人。正月十三日。到長安城。即於外宅安置供給。特有監使。勾当使院。頻有優厚。中使不絶。十五日。於宣政殿礼見。天子不衙。是日。進国信及別貢等物。天子非分喜観。班示群臣。三月廿二日。於延英殿。対見。所請並允。即於内裏設宴。官賞有差。四月十九日。監使揚光耀宣口勅云。今遣中使趙宝英等。将答信物。往日本国。其駕船者仰揚州造。卿等知之。廿四日。事畢拝辞。奏云。本国行路遥遠。風漂無准。今中使云往。冒渉波濤。万一顛躓。恐乖王命。勅答。朕有少許答信物。今差宝英等押送。道義所在。不以為労。即賜銀鋺酒。以惜別也。六月廿
四日。到揚州。中使同欲進途。船難卒成。所由奏聞。便寄乗臣等船発遣。其第一第二船。並在揚子塘頭。第四船在楚州塩城県。九月九日。臣船得正南風。発船入海。行已三日。忽遭逆風。船著沙上。損壊処多。竭力修造。今月十六日。船僅得浮。便即入海。廿三日。到肥前国松浦郡橘浦。但今唐客随臣入朝。迎接祗供。令同蕃例。臣具牒大宰府。仰P4324令准擬。其唐消息。今天子広平王。名迪。年五十三。皇太子雍王。名〓。年号大暦十三年。当宝亀九年。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月丁酉【廿五】》○丁酉。皇太子向伊勢。先是。皇太子寝疾久不平復。至是親拝神宮。所以賽宿祷也。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月庚子【廿八】》○庚子。勅大宰府。得今月廿五日奏状。知遣唐使判官滋野等乗船到泊。其寄乗唐使者。府宜且遣使労問。判官滋野者速令入京。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一月丙午【癸卯朔四】》○十一月丙午。散位従四位下佐伯宿禰助卒。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一月壬子【十】》○壬子。遣唐第四船来泊薩摩国甑嶋郡。其判官海上真人三狩等漂着耽羅嶋。被嶋人略留。但録事韓国連源等。陰謀解纜而去。率遺衆四十余人而来帰。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一月乙卯【十三】》○乙卯。第二船到泊薩摩国出水郡。又第一船海中中断。舳艫各分。主神津守宿禰国麻呂。并唐判官等五十六人。乗其艫而着甑嶋郡。判官大伴宿禰継人。并前入唐大使藤原朝臣河清之女喜娘等四十一人。乗其舳而着肥後国天草郡。継人等上奏言。継人等去年六月廿四日。四船同入海。七月三日着泊揚州海陵県。八月廿九日。到揚州大都督府。即節度使陳少遊且奏且放。六十五人入京。十月十六日。発赴上都。至高武県。有中書門下勅牒。為路次乏車馬。減却人数。定廿人。正月十三日。P4325到長安。即遣内使趙宝英。将馬迎接。安置外宅。三月廿四日。乃対竜顔奏事。四月廿二日。辞見首路。勅令内使揚光耀監送。至揚州発遣。便領留学生起京。又差内使掖庭令趙宝英。判官四人。賚国土宝貨。随使来朝。以結隣好。六月廿五日。到惟楊。九月三日。発自揚子江口。至蘇州常耽県候風。其第三船在海陵県。第四船在楚州塩城県。並未知発日。十一月五日。得信風。第一第二船同発入海。比及海中。八日初更。風急波高。打破左右棚根。潮水満船。蓋板挙流。人物随漂。無遺勺撮米水。副使小野朝臣石根等卅八人。唐使趙宝英等廿五人。同時没入。不得相救。但臣一人潜行著舳檻角。顧眄前後
。生理絶路。十一日五更。帆檣倒於船底。断為両段。舳艫各去未知所到。四十余人累居方丈之舳挙軸欲没。載纜枕柁。得少浮上。脱却衣裳。裸身懸坐。米水不入口。已経六日。以十三日亥時漂着肥後国天草郡西仲嶋。臣之再生。叡造所救。不任歓幸之至。謹奉表以聞。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一月丁巳【十五】》○丁巳。散事正四位上伊福部女王卒。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一月己未【十七】》○己未。以従五位下文室真人久賀麻呂為但馬介。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一月庚申【十八】》○庚申。造舶二艘於安芸国。為送唐客也。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一月辛酉【十九】》○辛酉。P4326遣左少弁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鷹取。勅旨員外少輔従五位下健部朝臣人上。労問唐使。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二月癸未【癸酉朔十一】》○十二月癸未。大宰府献白鼠赤眼。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二月甲申【十二】》○甲申。去神護中。大隅国海中有神造嶋。其名曰大穴持神。至是為官社。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二月丁亥【十五】》○丁亥。仰左右京。差発六位已下子孫。堪騎兵者八百人。為唐客入朝也。」授女孺正八位下江沼臣麻蘇比外従五位下。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二月己丑【十七】》○己丑。以従五位下布勢朝臣清直為送唐客使。正六位上甘南備真人清野。従六位下多治比真人浜成為判官。正六位上大網公広道為送高麗客使。賻贈唐使趙宝英〓[糸+施の旁]八十匹。綿二百屯。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二月庚寅【十八】》○庚寅。玄蕃頭従五位上袁晋卿賜姓清村宿禰。晋卿唐人也。天平七年随我朝使帰朝。時年十八九。学得文選爾雅音。為大学音博士。於後。歴大学頭安房守。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二月戊戌【廿六】》○戊戌。仰陸奥出羽。追蝦夷廿人。為擬唐客拝朝儀衛也。
《宝亀九年(七七八)十二月庚子【廿八】》○庚子。以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鷹取為左中弁。従五位下賀茂朝臣人麻呂為左少弁。」授正六位上田辺史浄足外従五位下。P4327
《宝亀十年(七七九)正月十年壬寅朔》十年春正月壬寅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渤海国遣献可大夫司賓少令張仙寿等朝賀。其儀如常。」以忠臣従二位藤原朝臣魚名為内大臣。近衛大将大宰帥如故。
《宝亀十年(七七九)正月丙午【五】》○丙午。渤海使張仙寿等献方物。奏曰。渤海国王言。聖朝之使高麗朝臣殿嗣等失路漂着遠夷之境。乗船破損。帰去無由。是以。造船二艘。差仙寿等。随殿嗣令入朝。并載荷献物。拝奉天朝。
《宝亀十年(七七九)正月丁未【六】》○丁未。授無位藤原朝臣友子従五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正月戊申【七】》○戊申。宴五位以上及渤海使仙寿等於朝堂。賜禄有差。詔渤海国使曰。渤海王使仙寿等来朝拝覲。朕有嘉焉。所以加授位階。兼賜禄物。
《宝亀十年(七七九)正月癸丑【十二】》○癸丑。授無位藤原朝臣園人従五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正月甲寅【十三】》○甲寅。授従五位上紀朝臣船守正五位上。従六位下吉弥侯横刀外従五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正月丁巳【十六】》○丁巳。宴五位已上及渤海使於朝堂賜禄。
《宝亀十年(七七九)正月己未【十八】》○己未。内射。渤海使亦P4328在射列。」授従四位下紀朝臣形名正四位上。
《宝亀十年(七七九)正月庚申【十九】》○庚申。授従六位上大伴宿禰弟麻呂従五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正月辛酉【二十】》○辛酉。授従五位下内蔵忌寸全成正五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正月癸亥【廿二】》○癸亥。授正六位上酒部造上麻呂外従五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正月甲子【廿三】》○甲子。授正四位上藤原朝臣是公従三位。正五位下三方王従四位下。従五位下飯野王従五位上。正六位上塩屋王従五位下。正五位下豊野真人奄智正五位上。従五位上安倍朝臣東人。百済王利善。巨勢朝臣苗麻呂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安倍朝臣常嶋。大中臣朝臣継麻呂。安倍朝臣家麻呂。紀朝臣真乙並従五位上。従六位上当麻人千嶋。正六位上多治比真人年持。田中朝臣飯麻呂。中臣朝臣松成。大伴宿禰中主。大神朝臣三友。甘南備真人豊次。県犬養宿禰堅魚麻呂。紀朝臣白麻呂。采女朝臣宅守。石川朝臣美奈伎麻呂。藤原朝臣弓主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和連諸乙。葛井連根道。船連住麻呂。土師宿禰古人並外従五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正月丙寅【廿五】》○丙寅。授正六位上山上王。無位氷上真人川継並従五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二月癸酉【壬申朔二】》○二月癸酉。授正六位上佐伯宿禰瓜作従五位下。正六位上久米連真上外従五位下。」渤海使還国。賜其王璽書。P4329并附信物。
《宝亀十年(七七九)二月乙亥【四】》○乙亥。贈故入唐大使従三位藤原朝臣清河従二位。副使従五位上小野朝臣石根従四位下。清河贈太政大臣房前之第四子也。勝宝五年。為大使入唐。廻日遭逆風漂著唐国南辺驩州。時遇土人。及合船被害。清河僅以身免。遂留唐国。不得帰朝。於後十余年。薨於唐国。石根大宰大弐従四位下老之子也。宝亀八年。任副使入唐。事畢而帰。海中船断。石根及唐送使趙宝英等六十三人。同時没死。故並有此贈也。」授正六位上大原真人黒麻呂従五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二月丁丑【六】》○丁丑。散位従四位下佐伯宿禰三野卒。
《宝亀十年(七七九)二月庚辰【九】》○庚辰。授外従五位下吉田連斐太麻呂従五位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末茂為左衛士員外佐。
《宝亀十年(七七九)二月壬午【十一】》○壬午。授外従五位下吉田連古麻呂外正五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二月甲申【十三】》○甲申。以大宰少監正六位上下道朝臣長人為遣新羅使。為迎遣唐判官海上三狩等也。
《宝亀十年(七七九)二月戊子【十七】》○戊子。授命婦従四位下巨勢朝臣巨勢野正四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二月辛卯【二十】》○辛卯。授正六位上土師宿禰虫麻呂外従五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二月甲午【廿三】》○甲午。以従五位上利波臣志留志為伊賀守。従五位下田口朝臣祖人為尾張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長山為参河守。従五位上当麻王為遠江守。左衛士P4330員外佐従五位下紀朝臣弟麻呂為兼相摸守。従五位下百済王仙宗為安房守。従五位上紀朝臣真乙為上総守。従五位下紀朝臣豊庭為下総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園人為美濃介。中務大輔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鷲取為兼上野守。衛門佐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諸魚為兼下野守。外従五位下久米連真上為介。従五位下広田王為越後守。造宮大輔従五位上紀朝臣犬養為兼丹後守。従五位下広河王為因幡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真縵為備前介。従五位下気多王為安芸守。従五位下紀朝臣難波麻呂為周防守。従五位下宗形王為紀伊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大継為伊予介。外従五位下賀禰公小津麻呂為筑後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末茂為肥後守。大学博士外従五位下膳臣大丘為兼豊後介。」授正六位上上村主虫麻呂外従五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三月甲辰【壬寅朔三】》○三月甲辰。宴五位已上。令文人上曲水之詩。賜禄有差。
《宝亀十年(七七九)三月辛亥【十】》○辛亥。遣唐副使従五位下大神朝臣末足等自唐国至。
《宝亀十年(七七九)三月丁巳【十六】》○丁巳。授無位久米連形名女従五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三月戊午【十七】》○戊午。従三位高麗朝臣福信賜姓高倉朝臣。
《宝亀十年(七七九)四月己丑【辛未朔十九】》○夏四月己丑。夜暴風雨。折木発屋。
《宝亀十年(七七九)四月辛卯【廿一】》○辛卯。領唐客使等P4331奏言。唐使之行。左右建旗。亦有帯仗。行官立旗前後。臣等稽之古例。未見斯儀。禁不之旨。伏請処分者。唯聴帯仗。勿令建旗。又奏曰。往時遣唐使粟田朝臣真人等発従楚州。到長楽駅。五品舍人宣勅労問。此時未見拝謝之礼。又新羅朝貢使王子泰廉入京之日。官使宣命。賜以迎馬。客徒斂轡。馬上答謝。但渤海国使。皆悉下馬。再拝舞踏。今領唐客。准拠何例者。進退之礼。行列之次。具載別式。今下使所。宜拠此式勿以違失。」授遣唐副使従五位下大神朝臣末足正五位下。判官正六位上小野朝臣滋野。従六位上大伴宿禰継人並従五位下。録事正六位上上毛野公大川外従五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四月乙未【廿五】》○乙未。授女孺無位甘南備真人久部従五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四月丁酉【廿七】》○丁酉。授外従五位下羽栗臣翼従五位下。正六位上紀朝臣継成従五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四月戊戌【廿八】》○戊戌。散事正四位下紀朝臣形名卒。
《宝亀十年(七七九)四月庚子【三十】》○庚子。唐客入京。将軍等率騎兵二百。蝦夷廿人。迎接於京城門外三橋。
《宝亀十年(七七九)五月癸卯【辛丑朔三】》○五月癸卯。唐使孫興進。秦〓期等朝見。上唐朝書。并貢信物。詔曰。唐使上書。朕見之。唯客等遠来。艱辛行路。宜帰休於館。尋欲相見。
《宝亀十年(七七九)五月丁巳【十七】》○丁巳。饗唐使於朝堂。中納言従三位物部朝臣宅嗣宣勅P4332曰。唐朝天子及公卿。国内百姓。平安以不。又海路難険。一二使人。或漂没海中。或被掠耽羅。朕聞之悽愴於懐。又客等来朝道次。国宰祗供。如法以不。唐使判官孫興進等言。臣等来時。本国天子。及公卿百姓。並是平好。又朝恩遐覃。行路無恙。路次国宰。祗供如法。又勅曰。客等比在館中旅情愁鬱。所以聊設宴饗。加授位階。兼賜禄物。卿等宜知之。
《宝亀十年(七七九)五月庚申【二十】》○庚申。右大臣饗唐客於第。勅賜綿三千屯。
《宝亀十年(七七九)五月辛酉【廿一】》○辛酉。授女嬬正六位上賀茂朝臣御笠従五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五月乙丑【廿五】》○乙丑。唐使孫興進等辞見。中納言従三位物部朝臣宅嗣宣勅曰。卿等到此。未経多日。還国之期。忽然云至。渡海有時。不可停住。今対分別。悵望而巳。又為送卿等。新造船二艘。并差使令賚信物。領卿等遣廻。又令所司置一盃別酒。兼有賜物。卿等好去。孫興進等奏。臣等多幸。得謁天闕。今乍拝辞。不勝悵恋。
《宝亀十年(七七九)五月丙寅【廿六】》○丙寅。前学生阿倍朝臣仲麻呂在唐而亡。家口偏乏。葬礼有闕。勅賜東〓[糸+施の旁]一百疋。白綿三百屯。
《宝亀十年(七七九)五月丁卯【廿七】》○丁卯。唐使孫興進等帰国。
《宝亀十年(七七九)五月己巳【廿九】》○己巳。授散位正六位上百済王元徳従五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閏五月甲申【庚午朔十五】》○閏五月甲申。贈故河内守正五位下佐伯宿禰国益正五位上。并賜稲千束。P4333褒廉勤也。
《宝亀十年(七七九)閏五月丙申【廿七】》○丙申。太政官奏曰。謹検令条。国無大小。毎国置史生三人。博士医師各一人。神亀五年八月九日格。諸国史生。大国四人。上国三人。中下国各二人。但博士者惣三四国一人。医師毎国一人。又天平神護二年四月廿六日格云。博士惣国一依前格。医師兼任。更建新例。其史生者。博士医師兼任之国。国別格外加置二人。而今望者既多。官員猶少。因茲。国無定准。任用淆乱。臣等商量。随国大小。増減員数。大国五人。上国四人。中国三人。下国二人。其遷代法。一依天平宝字二年十月廿五日勅。以四歳為限。其博士医師兼国者学生労於齎糧。病人困於救療。望請。毎国各置一人。並以六考遷替。自今以後。立為恒式。謹録奏聞。伏聴天裁者。奏可之。
《宝亀十年(七七九)六月辛亥【己亥朔十三】》○六月辛亥。従五位下清原王。従五位下池田朝臣真枚。並為少納言。従五位上山辺王為大膳大夫。従五位下高橋朝臣祖麻呂為内膳奉膳。紀伊国名草郡人外少初位下神奴百継等言。己等祖父忌部支波美。自庚午年。至大宝二年四比之藉。並注忌部。而和銅元年造藉之日。拠居里名。注姓神奴。望請。従本改正者。許之。
《宝亀十年(七七九)六月辛酉【廿三】》○辛酉。周防国周防郡人P4334外従五位上周防凡直葦原之賤男公自称他戸皇子。誑惑百姓。配伊豆国。
《宝亀十年(七七九)七月戊辰朔》○秋七月戊辰朔。日有蝕之。
《宝亀十年(七七九)七月丙子【九】》○丙子。参議中衛大将兼式部卿従三位藤原朝臣百川薨。詔遣大和守従四位下石川朝臣豊人。治部少輔従五位下阿倍朝臣謂奈麻呂等。就第宣詔。贈従二位。葬事所須官給。并充左右京夫。百川平城朝参議正三位式部卿兼大宰帥宇合之第八子也。幼有器度。歴位顕要。宝亀九年。至従三位中衛大将兼式部卿。所歴之職各為勤恪。天皇甚信任之。委以腹心。内外機務莫不関知。今上之居東宮也。特属心焉。于時上不予。已経累月。百川憂形於色。医薬祈祷。備尽心力。上由是重之。及薨甚悼惜焉。時年四十八。延暦二年追思前労。詔贈右大臣。
《宝亀十年(七七九)七月丁丑【十】》○丁丑。大宰府言。遣新羅使下道朝臣長人等。率遣唐判官海上真人三狩等来帰。
《宝亀十年(七七九)七月庚寅【廿三】》○庚寅。駿河国飢。賑給之。
《宝亀十年(七七九)八月己亥【戊戌朔二】》○八月己亥。因幡国言。去六月廿九日暴雨。山崩水溢。岸谷失地。人畜漂流。田宅損害。飢饉百姓三千余人者。遣使賑恤之。
《宝亀十年(七七九)八月壬子【十五】》○壬子。勅。去宝亀三年八月十二日。太政官奏。永止旧銭。全用新銭。今聞。百姓徒蓄古銭。還憂無施。宜聴新旧同価P4335並行。
《宝亀十年(七七九)八月丙辰【十九】》○丙辰。勅。朕有所念。可赦天下。自宝亀十年八月十九日昧爽已前大辟已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悉皆赦除。但犯八虐。及故殺人。私鋳銭。強窃二盗。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若入死罪者。並減一等。鰥寡〓独。貧窮老疾。不能自存者。亦免其身今年田租。
《宝亀十年(七七九)八月庚申【廿三】》○庚申。勅。牧宰之輩。就使入京。或無返抄。独帰任所。或称身病。延日京下。而求預考例。兼得公廨。又姦民規避。拙吏忘催。公用之日。還費正税。於理商量。甚乖治道。若有此類。莫須預釐務。国司奪料。附帳申送。郡司解任。更用幹了。阿容之司。亦同此例。」治部省奏曰。大宝元年以降。僧尼雖有本籍。未知存亡。是以。諸国名帳。無由計会。望請。重仰所由。令陳住処在不之状。然則官僧已明。私度自止。於是下知諸国。令取治部処分焉。
《宝亀十年(七七九)八月癸亥【廿六】》○癸亥。治部省言。今検造僧尼本籍。計会内外諸寺名帳。国分僧尼。住京者多。望請。任先御願。皆帰本国者。太政官処分。智行具足。情願借住。宜依願聴。以外悉還焉。
《宝亀十年(七七九)九月庚午【丁卯朔四】》○九月庚午。以参議従三位藤原朝臣田麻呂為中務卿。従五位下佐伯宿禰瓜作為近衛員外少将。外従五位下吉弥侯P4336横刀為将監。中納言従三位藤原朝臣縄麻呂為兼中衛大将。勅旨卿侍従如故。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今麻呂為左兵衛員外佐。侍従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弥奈支麻呂為右兵衛佐。従五位下正月王為左馬頭。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八嶋為内兵庫正。正四位下佐伯宿禰今毛人為大宰大弐。
《宝亀十年(七七九)九月癸酉【七】》○癸酉。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諸魚為中衛少将。下野守如故。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長河為衛門佐。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弓主為右兵衛員外佐。
《宝亀十年(七七九)九月己卯【十三】》○己卯。以刑部卿従四位上藤原朝臣弟縄為参議。
《宝亀十年(七七九)九月庚辰【十四】》○庚辰。勅。渤海及鐡利三百五十九人。慕化入朝。在出羽国。宜依例供給之。但来使軽微。不足為賓。今欲遣使給饗自彼放還。其駕来船。若有損壊。亦宜修造。帰蕃之日。勿令留滞。
《宝亀十年(七七九)九月癸未【十七】》○癸未。勅。僧尼之名。多冒死者。心挟姦偽。犯乱憲章。就中頗有智行之輩。若頓改革。還辱緇侶。宜検見数一与公験。自今以後。勿令更然。
《宝亀十年(七七九)九月甲申【十八】》○甲申。従五位下篠嶋王為少納言。従五位下清原王為越後守。
《宝亀十年(七七九)九月丁亥【廿一】》○丁亥。正五位上大伴宿禰益立為右兵衛督。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乙安為出羽守。
《宝亀十年(七七九)九月戊子【廿二】》○戊子。勅曰。依令条。全戸不在郷。依旧籍。転写并顕不在之P4337由。而職検不進計帳之戸。無論不課及課戸之色。惣取其田。皆悉売却。一取之後。更無改還。済民之務。豈合如此。又差使雑徭。事須均平。是以。天平神護年中有格。外居之人聴取徭銭。而職令京師多輸徭銭。因茲百姓窮弊。遂竄他郷。為民之蠧莫大於斯。而頻経恩降。不論其罪。自今以後。厳加禁断。
《宝亀十年(七七九)九月壬辰【廿六】》○壬辰。従五位下山上王為内礼正。
《宝亀十年(七七九)九月癸巳【廿七】》○癸巳。勅陸奥出羽等国。用常陸調〓[糸+施の旁]。相摸庸綿。陸奥税布。充渤海鉄利等禄。又勅。在出羽国蕃人三百五十九人。今属厳寒。海路艱険。若情願今年留滞者。宜恣聴之。
《宝亀十年(七七九)九月甲午【廿八】》○甲午。以従四位下藤原朝臣雄依為式部員外大輔。侍従讃岐守如故。従五位下紀朝臣作良為民部少輔。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長野為摂津大夫。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宿奈麻呂為亮。正五位下佐伯宿禰真守為河内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継人為能登守。」授正六位上佐味朝臣比奈麻呂従五位下。」勅曰。頃年百姓競求利潤。或挙少銭貪得多利。或期重契。強責質財。未経幾月。忽然一倍。窮民酬償。弥致滅門。自今以後。宜拠令条不得以過一倍之利。若不悛心。貸及与者。不論蔭贖科違勅罪。P4338即奪其贓以賜告人。非対物主。売質亦同。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月乙巳【丁酉朔九】》○冬十月乙巳。勅大宰府。新羅使金蘭孫等。遠渉滄波。賀正貢調。其諸蕃入朝。国有恒例。雖有通状。更宜反復。府宜承知研問来朝之由。并責表函。如有表者。准渤海蕃例。写案進上。其本者却付使人。凡所有消息。駅伝奏上。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月己酉【十三】》○己酉。是日当天長節。仍宴群臣賜禄。有差。又詔贈外祖父従五位上紀朝臣諸人従一位。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月壬子【十六】》○壬子。詔以少僧都弘耀法師為大僧都。恵忠法師為少僧都。又施高叡法師封卅戸。優宿徳也。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月癸丑【十七】》○癸丑。勅大宰府。唐客高鶴林等五人。与新羅貢朝使。共令入京。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月丙辰【二十】》○丙辰。授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鷹取正五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月丁巳【廿一】》○丁巳。授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鷹取正五位上。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月庚申【廿四】》○庚申。授命婦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元信従四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一月戊辰【丁卯朔二】》○十一月戊辰。授従四位下阿倍朝臣古弥奈正四位下。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一月己巳【三】》○己巳。遣勅旨少輔正五位下内蔵忌寸全成於大宰府。問新羅国使薩〓[冫+食]金蘭〓入朝之由。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一月乙亥【九】》○乙亥。勅。検校渤海人使。押領高洋粥等。進表無礼。宜勿令進。又不就筑紫。巧言求便宜。加勘当勿令更然。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一月丙子【十】》○丙子。検校渤海人使言。鉄利官人争坐説昌之上。恒有凌侮之気者。太政官処分。渤海通事P4339従五位下高説昌。遠渉滄波数廻入朝。言思忠勤。授以高班。次彼鉄利之下。殊非優寵之意。宜異其例位以顕品秩。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一月辛巳【十五】》○辛巳。駿河国言。以去七月十四日。大雨汎溢。決二郡堤防。壊百姓廬舍。又口田流埋。其数居多。応役単功六万三千二百余人者。給糧修築之。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一月甲申【十八】》○甲申。勅。中納言従三位物部朝臣宅嗣宜改物部朝臣賜石上大朝臣。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一月乙酉【十九】》○乙酉。太政官奏称。謹検去宝亀六年八月十九日格云。京官禄薄不免飢寒之苦。国司利厚自有衣食之饒。宜割諸国之公廨。以加在京之俸禄者。立格以来。年月稍積。霈沢之恩虚流。優賞之歓未洽。何者諸国正税略多欠負。或僅挙論定或全無公廨。而暗拠出挙。或令割四分之一。今計一年送納之物。作差処分。毎人所得。仟銭已下佰銭已上。然則諸国煩於交替。厚秩負於多士。徒増労擾不穏於行。臣等望請。停此新格行彼旧例。奏可之。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一月甲午【廿八】》○甲午。以従五位下川村王為少納言。参議正四位下大伴宿禰伯麻呂為兼左大弁。従五位上参河王為縫殿頭。従五位上文室真人高嶋為宮内大輔。従五位下三嶋真人嶋麻呂為大膳亮。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歳主為木工頭。従五位上P4340紀朝臣佐婆麻呂為大炊頭。従五位上文室真人水通為弾正弼。従五位下紀朝臣白麻呂為造東大寺次官。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忍坂麻呂為上野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清麻呂為紀伊守。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一月乙未【廿九】》○乙未。勅曰。出挙官稲。毎国有数。如致違犯。乃〓刑憲。比年在外国司。尚乖朝委。苟規利潤。広挙隠截。無知百姓争咸貸食。属其徴収無物可償。遂乃売家売田。浮逃他郷。民之受弊無甚於此。自今以後。隠截官稲者。宜随其多少科断。永帰里巷以懲贓汚。又調庸発期。具著令条。比来寛縦多不依限。苟事延引妄作逗留。遂使隔月移年交闕祭祀之供。自春亘夏既乏支度之用。自今以後。更有違犯者。主典已下所司科決。判官以上録名奏聞。不得曲為顔面容其怠慢。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二月己酉【丁酉朔十三】》○十二月己酉。中納言従三位兼勅旨卿侍従勲三等藤原朝臣縄麻呂薨。詔遣大和守従四位下石川朝臣豊人。治部大輔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刷雄等。就第宣詔。贈従二位大納言。葬事所須官給并充鼓吹司夫。縄麻呂。右大臣従一位豊成之第四子也。以累世家門頻歴清顕。景雲二年至従三位。宝亀初拝中納言。尋兼皇太子傅勅旨卿。式部卿P4341百川薨後。相継用事。未幾而薨。時年五十一。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二月戊午【廿二】》○戊午。検校渤海人使言。渤海使押領高洋弼等苦請云。乗船損壊。帰計無由。伏望。朝恩賜船九隻。令達本蕃者。許之。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二月己未【廿三】》○己未。勅。内侍司多置職員。給禄之品。懸劣比司。自今以後。宜准蔵司。」正三位河内女王薨。浄広壱高市皇子之女也。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二月辛酉【廿五】》○辛酉。以中務卿従三位藤原朝臣田麻呂為兼中衛権大将。
《宝亀十年(七七九)十二月丙寅【三十】》○丙寅。以右衛士督従四位下常陸守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為参議。P4342
《巻尾》続日本紀巻第卅五



P4343《巻首》続日本紀巻第卅六〈起宝亀十一年正月、尽天応元年十二月。〉」
  右大臣従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継縄等奉勅撰」
 天宗高紹天皇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正月丁卯朔》十一年春正月丁卯朔。廃朝。雨也。宴五位已上於内裏。宴訖賜被。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正月已巳【二】》○己巳。天皇御大極殿受朝。唐使判官高鶴林。新羅使薩〓[冫+食]金蘭〓等。各依儀拝賀。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正月辛未【五】》○辛未。新羅使献方物。仍奏曰。新羅国王言。夫新羅者。開国以降。仰頼聖朝世世天皇恩化。不乾舟楫。貢奉御調年紀久矣。然近代以来。境内姦冦。不獲入朝。是以謹遣薩〓[冫+食]金蘭〓。級〓[冫+食]金巌等。貢御調兼賀元正。又訪得遣唐判官海上三狩等。P4344随使進之。又依常例進学語生。」参議左大弁正四位下大伴宿禰伯麻呂宣勅曰。夫新羅国。世連舟楫供奉国家。其来久矣。而泰廉等還国之後。不修常貢。毎事無礼。所以頃年返却彼使。不加接遇。但今朕時。遣使修貢兼賀元正。又捜求海上三狩等。随来使送来。此之勤労。朕有嘉焉。自今以後。如是供奉。厚加恩遇。待以常礼。宜以茲状語汝国王。是日宴唐及新羅使於朝堂。賜禄有差。授女孺無位大伴宿禰義久従五位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正月壬申【六】》○壬申。授新羅使薩〓[冫+食]金蘭〓正五品上。副使級〓[冫+食]金巖正五品下。大判官韓奈麻薩仲業。少判官奈麻金貞楽。大通事韓奈麻金蘇忠三人。各従五品下。自外六品已下各有差。並賜当色并履。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正月癸酉【七】》○癸酉。宴五位已上。及唐新羅使於朝堂。賜禄有差。」授従五位上田上王。山辺王並正五位下。正五位下安倍朝臣東人。大伴宿禰潔足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石川朝臣真守。大中臣朝臣宿奈麻呂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紀朝臣古佐美従五位上。正六位上豊国真人船城。八多真人唐名。阿倍朝臣祖足。多治比真人継兄。文屋真人与伎。路真人玉守。紀朝臣真人。藤原朝臣真友。藤原朝臣宗嗣。巨勢朝臣広山。佐伯宿禰鷹守。紀朝臣馬借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縵連宇陀麻呂。小塞宿禰弓張並外従五位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正月丁丑【十一】》○丁丑。授従五位下笠王従五位上。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正月庚辰【十四】》○庚辰。大雷。災於京中数寺。其新薬師寺西塔。葛城寺塔并金堂等。皆焼尽焉。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正月壬午【十六】》○壬午。賜唐及新羅使P4345射及踏歌。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正月乙酉【十九】》○乙酉。詔曰。令順四時聖人之茂典。網解三面哲后之深仁。朕錫命上玄君臨下土。政先倹約志在憂勤。雖道謝潜通功慚日用。而邇安遠至。歳稔時〓。今者。三元初暦。万物惟新。宜順陽和播茲凱沢。自宝亀十一年正月十九日昧爽已前大辟已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咸皆赦除。但犯八虐。故殺人。私鋳銭。強窃二盗。及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天下百姓宜免今年田租。又免宝亀十年以往遭年不登申官正税未納。神寺之稲亦宜准此。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正月丙戌【二十】》○丙戌。詔曰。朕以。仁王御暦法日恒澄。仏子弘猷恵風長扇。遂使人天合応邦家保安。幽顕致和鬼神無爽。頃者彼蒼告譴災集伽藍。眷言于茲。情深悚悼。於朕不徳雖近此尤。於彼桑門寧亦無愧。如聞緇侶行事与俗不別。上違無上之慈教。下犯有国之道憲。僧綱率而正之。孰其不正乎。又諸国国師。諸寺鎮三綱。及受講復者。不顧罪福専事請託。員復居多侵損不少。如斯等類不可更然。宜修護国之正法。以弘転禍之勝縁。凡厥梵衆。知朕意焉。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正月庚寅【廿四】》○庚寅。授無位矢野女王従五位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二月丙申朔》○二月丙申朔。以中納言従三位石上P4346大朝臣宅嗣為大納言。参議従三位藤原朝臣田麻呂。参議兵部卿従三位兼左兵衛督藤原朝臣継縄。並為中納言。本官如故。伊勢守正四位下大伴宿禰家持。右大弁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名足。陸奥按察使兼鎮守副将軍従四位下紀朝臣広純。並為参議。」神祇官言。伊勢大神宮寺。先為有祟遷建他処。而今近神郡。其祟未止。除飯野郡之外移造便地者。許之。」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継彦従五位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二月丁酉【二】》○丁酉。陸奥国言。欲取船路伐撥遺賊。比年甚寒。其河已凍。不得通船。今賊来犯不已。故先可塞其寇道。仍須差発軍士三千人。取三四月雪消。雨水汎溢之時。直進賊地。因造覚鼈城。於是下勅曰。海道漸遠。来犯無便。山賊居近。伺隙来犯。遂不伐撥。其勢更強。宜造覚鼈城碍胆沢之地。両国之息莫大於斯。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二月甲辰【九】》○甲辰。以参議正四位下大伴宿禰家持為右大弁。従四位下藤原朝臣雄依為宮内卿。讃岐守如故。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末茂為左衛士員外佐。肥後守如故。参議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名足為伊勢守。内薬正侍医従五位下吉田連斐太麻呂為兼相摸介。従五位下海上真人三狩為太宰少弐。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二月丙午【十一】》○丙午。P4347陸奥国言。去正月廿六日。賊入長岡焼百姓家。官軍追討彼此相殺。若今不早攻伐。恐来犯不止。請三月中旬発兵討賊。并造覚鼈城置兵鎮戍。勅曰。夫狼子野心。不顧恩義。敢恃険阻。屡犯辺境。兵雖凶器。事不獲止。宜発三千兵。以刈遺蘖。以滅余燼。凡軍機動静。以便宜随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二月庚戌【十五】》○庚戌。授命婦正五位下石川朝臣毛比従四位下。」新羅使還蕃。賜璽書曰。天皇敬問新羅国王。朕以寡薄。纂業承基。理育蒼生。寧隔中外。王自遠祖。恒守海服。上表貢調。其来尚矣。日者虧違蕃礼。積歳不朝。雖有軽使。而無表奏。由是泰廉還日。已具約束。貞巻来時。更加諭告。其後類使曾不承行。今此蘭〓猶陳口奏。理須依例従境放還。但送三狩等来。事既不軽。故修賓礼以答来意。王宜察之。後使必須令齎表函。以礼進退。今勅筑紫府及対馬等戍。不将表使莫令入境。宜知之。春景韶和。想王佳也。今因還使附答信物。遣書指不多及。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二月壬戌【廿七】》○壬戌。授正五位上淡海真人三船従四位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二月甲子【廿九】》○甲子。勅。去天平宝字元年。伊刀王坐殺人配陸奥国。久住配処未蒙恩免。宜宥其罪令得入京。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三月丙寅朔》○三月丙寅朔。授命婦正五位上百済王明信従四位下。P4348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三月戊辰【三】》○戊辰。出雲国言。金銅鋳像一龕。白銅香炉一口。并種種器物漂着海浜。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三月戊寅【十三】》○戊寅。授無位紀朝臣東女正五位上。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三月己卯【十四】》○己卯。授従五位下津守宿禰真常従五位上。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三月辛巳【十六】》○辛巳。授従四位下神王正四位下為参議。」太政官奏称。分官設職。不在繁多。宣風導民。務於簡要。是以制令之日。限置官員。量才授能。職務不滞。今官衆事殷。而蚕食者多。穀帛難生而用之不節。一歳不登。便有菜色。古者人稠田少。而有儲蓄。由於節用也。今者地闢戸減而患不足。由於糜費也。臣等以為。当今之急。省官息役。上下同心。唯農是務。特望。天恩許之。臣等并省官員。則倉廩実而礼義行。国用足而廉恥興矣。伏聴聖裁者。奏可之。於是毎司并省各有其数。事在別式。」又奏称。済世興化。寔佇九功。討罪威辺。亦資七徳。文武之道廃一不可。但今諸国兵士。略多羸弱。徒免身庸。不帰天府。国司軍毅。自恣駆役。曾未貫習。弓馬唯給。採苅薪草。縦使以此赴戦。謂之棄矣。臣等以為。除三関辺要之外。随国大小以為額。仍点殷富百姓才堪弓馬者。毎其当番。専習武芸。属赴有徴発。庶幾免稽廃。其羸弱之徒勤皆令赴農。此設守備。省P4349不急之道也。臣等商量所定。具状如左。伏聴天裁者。奏可之。毎国減省各有差。於是。諸司仕丁駕輿丁等厮丁及三衛府火頭等。徒免庸調。無益公家。遠離本郷。多破私業。仍従本色以赴農畝焉。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三月壬午【十七】》○壬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真友為少納言。従五位下石城王為縫殿頭。従五位下高倉朝臣殿嗣為治部少輔。従五位上石川朝臣清麻呂為民部大輔。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継兄為少輔。外従五位下栄井宿禰道形為主計助。従五位下豊国真人船城為大蔵少輔。従五位上参河王為大膳大夫。外従五位下船連住麻呂為官奴正。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弟麻呂為衛門佐。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宗継為伊勢介。外従五位下陽侯忌寸玲〓為尾張介。外従五位下葛井連根道為伊豆守。陰陽頭天文博士従五位上山上朝臣船主為兼甲斐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長川為相摸守。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刷雄為上総守。左京大夫正五位下藤原朝臣種継為兼下総守。外従五位下上村主虫麻呂為能登守。従五位下紀朝臣作良為丹波介。従五位下阿倍朝臣謂奈麻呂為但馬介。従五位下紀朝臣白麻呂為因幡介。従五位下P4350大伴宿禰継人為伯耆守。中衛中将内廐頭正四位上道嶋宿禰嶋足為兼播磨守。正五位下山辺王為備前守。従五位下紀朝臣真子為備後守。従五位下田中朝臣飯麻呂為筑後守。従五位下紀朝巨門守為肥前守。従五位下小野朝臣滋野為豊前守。外従五位下陽侯忌寸人麻呂為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三月乙酉【二十】》○乙酉。以従五位下池田朝臣真枚為長門守。外従五位下葛井連河守為参河介。」授正六位上百済王俊哲従五位下。」駿河国飢疫。遣使賑給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三月丁亥【廿二】》○丁亥。陸奥国上治郡大領外従五位下伊治公呰麻呂反。率徒衆殺按察使参議従四位下紀朝臣広純於伊治城。広純大納言兼中務卿正三位麻呂之孫。左衛士督従四位下宇美之子也。宝亀中出為陸奥守。尋転按察使。在職視事。見称幹済。伊治呰麻呂。本是夷俘之種也。初縁事有嫌。而呰麻呂匿怨。陽媚事之。広純甚信用。殊不介意。又牡鹿郡大領道嶋大楯。毎凌侮呰麻呂。以夷俘遇焉。呰麻呂深銜之。時広純建議造覚鼈柵。以遠戍候。因率俘軍入。大楯呰麻呂並従。至是呰麻呂自為内応。唱誘俘軍而反。先殺大楯。率衆囲按察使広純。攻而害之。独呼介大伴P4351宿禰真綱開囲一角而出。護送多賀城。其城久年国司治所兵器糧蓄不可勝計。城下百姓競入欲保城中。而介真綱。掾石川浄足。潜出後門而走。百姓遂無所拠。一時散去。後数日。賊徒乃至。争取府庫之物。尽重而去。其所遺者放火而焼焉。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三月辛卯【廿六】》○辛卯。伊勢国大目正六位上道祖首公麻呂白丁杖足等賜姓三林公。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三月癸巳【廿八】》○癸巳。以中納言従三位藤原朝臣継縄為征東大使。正五位上大伴宿禰益立。従五位上紀朝臣古佐美為副使。判官主典各四人。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三月甲午【廿九】》○甲午。以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真綱為陸奥鎮守副将軍。従五位上安倍朝臣家麻呂為出羽鎮狄将軍。軍監軍曹各二人。以征東副使正五位上大伴宿禰益立為兼陸奥守。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四月戊戌【乙未朔四】》○夏四月戊戌。授征東副使正五位上大伴宿禰益立従四位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四月辛丑【七】》○辛丑。勅。備前国邑久郡荒廃田一百余町。賜右大臣正二位大中臣朝臣清麻呂。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四月辛亥【十七】》○辛亥。造酒正従五位下中臣丸朝臣馬主為兼上総員外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四月壬子【十八】》○壬子。左京人椋小長屋女一産三男。賜乳母一人并稲。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四月甲寅【二十】》○甲寅。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黒麻呂為治部大輔。正五位上大伴宿禰潔足為左兵衛督。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四月庚申【廿六】》○庚申。授従五位下百済王俊哲従五位上。」P4352山背国愛宕郡人正六位上鴨禰宜真髪部津守等一十人賜姓賀茂県主。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四月辛酉【廿七】》○辛酉。授正六位上多治比真人宇美従五位下。命婦従五位上橘朝臣御笠正五位上。」以従五位上上毛野朝臣稲人為越後員外守。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五月辛未【甲子朔八】》○五月辛未。以京庫及諸国甲六百領。且送鎮狄将軍之所。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五月甲戌【十一】》○甲戌。左京人従六位。下莫位百足等一十四人。右京人大初位下莫位真士麻呂等一十六人並賜姓清津造。左京人従六位上斯〓行麻呂賜姓清海造。右京人従七位下燕乙麻呂等一十六人並賜姓御山造。正八位上韓男成等二人賜姓広海造。武蔵国新羅郡人沙良真熊等二人賜姓広岡造。摂津国豊嶋郡人韓人稲村等一十八人賜姓豊津造。」勅出羽国曰。渡嶋蝦狄早効丹心。来朝貢献。為日稍久。方今帰俘作逆。侵擾辺民。宜将軍国司賜饗之日。存意慰喩焉。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五月乙亥【十二】》○乙亥。伊豆国疫飢。賑給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五月丁丑【十四】》○丁丑。勅曰。機要之備不可闕乏。宜仰坂東諸国及能登。越中。越後。令備糒三万斛。炊曝有数。勿致損失。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五月己卯【十六】》○己卯。勅曰。狂賊乱常。侵擾辺境。烽燧多虞。斥候失守。今遣征東使并鎮狄将軍。分道征討。期日会衆。事須文武尽謀。将帥竭力。P4353苅夷姦軌。誅戮元凶。宜広募進士。早致軍所。若感激風雲。奮〓忠勇。情願自効。特録名貢。平定之後。擢以不次。」河内国高安郡人大初位下寺浄麻呂賜姓高尾忌寸。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五月壬辰【廿九】》○壬辰。伊勢太神宮封一千廿三戸。大安寺封一百戸。随旧復之。」授無位置始女王従五位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六月戊戌【甲午朔五】》○六月戊戌。勅。封一百戸永施秋篠寺。其権入食封。限立令条。比年所行甚違先典。天長地久。帝者代襲。物天下物非一人用。然縁有所念。永入件封。今謂永者是一代耳。自今以後立為恒例。前後所施一准於此。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六月辛丑【八】》○辛丑。従五位上百済王俊哲為陸奥鎮守副将軍。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宇佐美為陸奥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六月甲辰【十一】》○甲辰。授正六位上内真人石田従五位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六月己未【廿六】》○己未。散位従四位下久米連若女卒。贈右大臣従二位藤原朝臣百川之母也。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六月辛酉【廿八】》○辛酉。授従五位上紀朝臣佐婆麻呂正五位下。無位名継女王従五位下。」伊勢国言。今月十六日己酉巳時。鈴鹿関西内城大鼓一鳴。」勅陸奥持節副将軍大伴宿禰益立等。将軍等去五月八日奏書云。且備兵糧。且伺賊機。方以今月下旬進入国府。然後候機乗変。恭行天誅者。既経二月。計日准程。佇待献俘。其出軍P4354討賊。国之大事。進退動静。続合奏聞。何経数旬絶無消息。宜申委曲。如書不尽意者。差軍監已下堪弁者一人。馳駅申上。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七月辛未【癸亥朔九】》○秋七月辛未。散位従四位上鴨王卒。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七月丁丑【十五】》○丁丑。勅。安不忘危。古今通典。宜仰縁海諸国。勤令警固。其因幡。伯耆。出雲。石見。安芸。周防。長門等国。一依天平四年節度使従三位多治比真人県守等時式。勤以警固焉。又大宰宜依同年節度使従三位藤原朝臣宇合時式。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七月癸未【廿一】》○癸未。征東使請甲一千領。仰尾張参河等五国。令運軍所。」従八位下韓真成等四人賜姓広海造。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七月甲申【廿二】》○甲申。征東使請襖四千領。仰東海東山諸国。便造送之。勅曰。今為討逆虜。調発坂東軍士。限来九月五日。並赴集陸奥国多賀城。其所須軍糧。宜申官送。兵集有期。糧餽難継。仍量路便近。割下総国糒六千斛。常陸国一万斛。限来八月廿日以前。運輸軍所。伊予国越智郡人越智直静養女。以私物資養窮弊百姓一百五十八人。依天平宝字八年三月廿二日勅書。賜爵二級。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七月戊子【廿六】》○戊子。勅曰。筑紫大宰僻居西海。諸蕃朝貢舟楫相望。由是簡練士馬。精鋭甲兵。以示威武。以備非常。今北陸道亦供蕃客。所有軍兵未曾教習。P4355属事徴発。全無堪用。安必思危。豈合如此。宜准大宰依式警虞。事須縁海村邑見賊来過者。当即差使速申於国。国知賊船者。長官以下急向国衙。応事集議。令管内警虞且行且奏。〈其一〉。賊船卒来着我辺岸者。当界百姓執随身兵。并齎私糧走赴要処。致死相戦。必待救兵。勿作逗留令賊乗間。〈其二〉。軍所集処。預立標榜。宜量地勢務得便宜。兵士已上及百姓便弓馬者。量程遠近結隊分配。不得臨事彼此雑乱。〈其三〉。戦士已上。明知賊来者。執随身兵。兼佩〓〓。発所在処。直赴本軍。各作軍名。排比隊伍。以静待動。乗逸撃労。〈其四〉。応機赴軍国司已上皆乗私馬。若不足者。即以駅伝馬充之。〈其五〉。兵士白丁赴軍。及待進止。応給公糧者。計自起家五日乃給。其閑処者給米。要処者給糒。〈其六〉。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八月己亥【癸巳朔七】》○八月己亥。外従五位下栗前連枝女。本是従四位下山前王之女也。而従母姓未蒙王名。至是改正為池原女王。授従五位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八月壬寅【十】》○壬寅。授従六位下紀朝臣真木従五位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八月丙午【十四】》○丙午。授越前国人従六位上大荒木臣忍山外従五位下。以運軍糧也。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八月庚戌【十八】》○庚戌。勅。今聞。諸国甲冑稍経年序。悉皆渋綻。多不中用。三年一度立例修理。随修随破。P4356極費功役。今革之為甲。牢固経久。〓躬軽便。中箭難貫。計其功程。殊亦易成。自今以後。諸国所造年料甲冑。皆宜用革。即依前例。毎年進様。但前造鉄甲不可徒爛。毎経三年依旧修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八月甲寅【廿二】》○甲寅。授従五位上安倍朝臣家麻呂正五位上。復無位安倍朝臣継人本位従五位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八月乙卯【廿三】》○乙卯。出羽国鎮狄将軍安倍朝臣家麻呂等言。狄志良須俘囚宇奈古等款曰。己等拠憑官威。久居城下。今此秋田城。遂永所棄歟。為番依旧還保乎者。下報曰。夫秋田城者。前代将相僉議所建也。禦敵保民。久経歳序。一旦挙而棄之。甚非善計也。宜且遣多少軍士。為之鎮守。勿令衂彼帰服之情。仍即差使若国司一人。以為専当。又由理柵者。居賊之要害。承秋田之道。亦宜遣兵相助防禦。但以。宝亀之初。国司言。秋田難保。河辺易治者。当時之議。依治河辺。然今積以歳月。尚未移徙。以此言之。百姓重遷明矣。宜存此情歴問狄俘并百姓等具言彼此利害。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八月庚申【廿八】》○庚申。太政官奏曰。筑紫大宰。遠居辺要。常警不虞。兼待蕃客。所有執掌。殊異諸道。而官人相替。限以四年。送故迎新。相望道路。府国困弊。職此之由。加以所給厨物。其数過多。P4357毎守旧例充給。或闕蕃客之儲。於事商量。甚不穏便。臣等望請。且停交替料。兼官人歴任。増為五年。然則百姓息肩。庖厨無乏。伏聴天裁。奏可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九月壬戌朔》○九月壬戌朔。従五位上巨勢朝臣池長。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末茂並為中衛少将。従五位下阿倍朝臣祖足為左衛士員外佐。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諸魚為右衛士佐。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九月甲申【廿三】》○甲申。授従四位上藤原朝臣小黒麻呂正四位下。為持節征東大使。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十月癸巳【辛卯朔三】》○冬十月癸巳。左右兵庫鼓鳴。後聞箭動声。其響達内兵庫。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十月丁酉【七】》○丁酉。授常陸国鹿嶋神社祝正六位上中臣鹿嶋連大宗外従五位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十月癸卯【十三】》○癸卯。正五位上藤原朝臣鷹取。紀朝臣船守並授従四位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十月壬子【廿二】》○壬子。授正五位下因幡国造浄成女正五位上。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十月甲寅【廿四】》○甲寅。典侍従四位下多可連浄日卒。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十月丙辰【廿六】》○丙辰。伊勢国言。当土之民。浮宕部内。差科之日。徭夫数少。精加検括。多獲隠首。並悉編附本籍。益口且千。調庸有増。於是仰七道諸国。存心検括。一准伊勢国。」又勅。天下百姓。規避課役。流離他郷。雖有懐土之心。遂懼法而忘返。隣保知而相縦。課役因此無人。乃有臨得出身。諠訴多緒。勘籍之日。更煩尋検。宜依養老三年格式。能加捉搦。委問帰不。P4358願留之輩。編附当処。願還之侶。差綱逓送。若国郡司及百姓。情懐姦詐。阿蔵役使者。官人解却見任。百姓決杖一百。永為恒例焉。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十月己未【廿九】》○己未。勅征東使。省今月廿二日奏状知。使等延遅。既失時宜。将軍発赴。久経日月。所集歩騎数万余人。加以入賊地期。上奏多度。計巳発入。平殄狂賊。而今奏。今年不可征討者。夏称草茂。冬言襖乏。縦横巧言。遂成稽留。整兵設糧。将軍所為。而集兵之前。不加弁備。還云。未儲城中之糧者。然則何月何日。誅賊復城。方今将軍為賊被欺。所以緩怠致此逗留。又未及建子。足以挙兵。而乖勅旨。尚不肯入。人馬悉痩。何以対敵。良将之策。豈如此乎。宜加教喩存意征討。若以今月。不入賊地。宜居多賀玉作等城。能加防禦。兼練戦術。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十一月壬戌【辛酉朔二】》○十一月壬戌。先是。和銅四年格云。私鋳銭者斬。従者没官。家口皆流者。天平勝宝五年二月十五日勅。私鋳銭人。罪致斬刑。自今以後。降一等処遠流者。而首已会降。従并家口猶居本坐。首従之法。罪合減降。軽重相倒。理不可然。至是勅刑部。定其罪科。刑部省奏言。謹案賊盗律云。謀反者皆斬。父子没官。祖孫兄弟遠流。名例律云。犯罪者以造意P4359為首。随従減一等。又云。二死三流各同為一減者。今比校軽重。仍従者減首一等。処徒三年。家口減従一等。処徒二年半。奏可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十一月丙戌【廿六】》○丙戌。授唐人正六位上沈惟岳従五位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十一月丁亥【廿七】》○丁亥。授四品弥努摩内親王三品。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十一月戊子【廿八】》○戊子。前大納言正二位文室真人邑珍薨。邑珍。二品長親王之第七子也。天平中授従四位下。拝刑部卿。勝宝四歳賜姓文室真人。勝宝以後。宗室枝族。陥辜者衆。邑珍削髪為沙門。以図自全。宝亀初至従二位大納言。年老致仕。有詔不許。五年重乞骸骨。許之。尋授正二位。薨時年七十七。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十二月甲午【辛卯朔四】》○十二月甲午。唐人従五位下沈惟岳賜姓清海宿禰編附左京。」授無位福当王従四位下。」勅左右京。今聞。造寺悉壊墳墓。採用其石。非唯侵驚鬼神。実亦憂傷子孫。自今以後。宜加禁断。」越前国丹生郡小虫神為幣社焉。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十二月庚子【十】》○庚子。征東使奏言。蠢茲蝦虜。寔繁有徒。或巧言逋誅。或窺隙肆毒。是以遣二千兵。経略鷲座。楯座。石沢。大菅屋。柳沢等五道。斬木塞径。深溝作険。以断逆賊首鼠之要害者。於是。勅曰。如聞。出羽国大室塞等。亦是賊之要害也。毎伺間隙。頻来寇掠。宜仰将軍及国司。視量地勢。防禦非常。P4360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十二月辛丑【十一】》○辛丑。授正五位下藤原朝臣種継正五位上。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十二月甲辰【十四】》○甲辰。越前国丹生郡大虫神。越中国射水郡二上神。礪波郡高瀬神並叙従五位下。」勅左右京。如聞。比来無知百姓。搆合巫覡。妄崇淫祀。蒭狗之設。符書之類。百方作怪。填溢街路。託事求福。還渉厭魅。非唯不畏朝憲。誠亦長養妖妄。自今以後。宜厳禁断。如有違犯者。五位已上録名奏聞。六位已下所司科決。但有患祷祀者。非在京内者。許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十二月庚戌【二十】》○庚戌。授正六位上紀朝臣常従五位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十二月辛亥【廿一】》○辛亥。授正六位上川辺朝臣浄長従五位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十二月壬子【廿二】》○壬子。常陸国言。脱漏神賤七百七十四人請編神戸。許之。但神司妄認良民。規為神賤。仮託霊異。侵擾朝章。自今以後。更莫申請。
《宝亀十一年(七八〇)十二月丁巳【廿七】》○丁巳。陸奥鎮守副将軍従五位上百済王俊哲等言。己等為賊被囲。兵疲矢尽。而祈桃生白河等郡神一十一社。乃得潰囲。自非神力。何存軍士。請預幣社。許之。P4361
《天応元年(七八一)正月辛酉朔》天応元年春正月辛酉朔。詔曰。以天為大。則之者聖人。以民為心。育之者仁后。朕以寡薄。忝承宝基。無善万民。空歴一紀。然則恵沢壅而不流。憂懼交而弥積。日慎一日。念茲在茲。比有司奏。伊勢斎宮所見美雲。正合大瑞。彼神宮者国家所鎮。自天応之。吉無不利。抑是朕之不徳。非独臻茲。方知凡百之寮。相諧攸感。今者元正告暦。吉日初開。宜対良辰共悦嘉〓[貝+兄]。可大赦天下。改元曰天応。自天応元年正月一日昧爽以前。大辟以下。罪無軽重。未発覚。已発覚。未結正。已結正。繋囚見徒。咸皆赦除。但犯八虐。故殺。謀殺。私鋳銭。強窃二盗。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例。其斎宮寮主典已上。及大神宮司。并禰宜。大物忌。内人。多気度会二郡司。加位二級。自余番上。及内外文武官主典已上一級。但正六位上者廻授一子。如無子者。宜量賜物。其五位已上子孫。年廿已上者。亦叙当蔭之階。又如有百姓為呰麻呂等被〓[言+圭]誤。而能棄賊来者。給復三年。其従軍入陸奥出羽諸国P4362百姓。久疲兵役。多破家産。宜免当戸今年田租。如無種子者。所司量貸。又去年恩免神寺封租者。宜以正税填償。天下老人。百歳已上賜籾三斛。九十已上二斛。八十已上一斛。鰥寡孤独不能自存
者。量加賑恤。孝子順孫。義夫節婦。旌表門閭。終身勿事。
《天応元年(七八一)正月癸亥【三】》○癸亥。授正五位下佐伯宿禰久良麻呂正五位上。
《天応元年(七八一)正月己巳【九】》○己巳。授正六位上石淵王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正月庚午【十】》○庚午。授女孺無位県犬養宿禰勇耳従五位下。」参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為兼陸奥按察使。右衛士督常陸守如故。
《天応元年(七八一)正月壬申【十二】》○壬申。授従二位藤原朝臣魚名正二位。
《天応元年(七八一)正月乙亥【十五】》○乙亥。下総国印幡郡大領外正六位上丈部直牛養。常陸国那賀郡大領外正七位下宇治部全成。並授外従五位下。以進軍糧也。
《天応元年(七八一)正月丙子【十六】》○丙子。授正五位上藤原朝臣種継従四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正月己卯【十九】》○己卯。下総国飢。賑給之。
《天応元年(七八一)正月庚辰【二十】》○庚辰。授播磨国人大初位下佐伯直諸成外従五位下。以進稲於造船瀬所也。
《天応元年(七八一)二月庚寅朔》○二月庚寅朔。授無位磐田女王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二月壬辰【三】》○壬辰。授従六位下安曇宿禰日女虫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二月乙巳【十六】》○乙巳。従五位下阿倍朝臣祖足為河内守。
《天応元年(七八一)二月丙午【十七】》○丙午。三品能登内親王薨。遣右大弁正四位下大伴宿禰家持。刑部卿従四位下P4363石川朝臣豊人等。監護喪事。所須官給。遣参議左大弁正四位下大伴宿禰伯麻呂。就第宣詔曰。【S58】天皇大命〈良麻止〉能登内親王〈爾〉告〈与止〉詔大命〈乎〉宣。此月頃間身労〈須止〉聞食〈弖〉伊都〈之可〉病止〈弖〉参入〈岐〉。朕心〈毛〉慰〈米麻佐牟止〉今日〈加〉有〈牟〉明日〈加〉有〈牟止〉所念食〈都都〉待〈比〉賜間〈爾〉安加良米佐〈須〉如事〈久〉於与豆礼〈加毛〉年〈毛〉高〈久〉成〈多流〉朕〈乎〉置〈弖〉罷〈麻之奴止〉聞食〈弖奈毛〉驚賜〈比〉悔〈備〉賜〈比〉大坐〈須。〉如此在〈牟止〉知〈末世婆〉心置〈弖毛〉談〈比〉賜〈比〉相見〈弖末之〉物〈乎。〉悔〈加毛〉哀〈加毛〉云〈部〉不知恋〈毛之〉在〈加毛〉。朕〈波〉汝〈乃〉志〈乎波〉暫〈久乃〉間〈毛〉忘得〈末之自美奈毛〉悲〈備〉賜〈比〉之乃〈比〉賜〈比〉大御泣哭〈川川〉大坐〈麻須〉。然〈毛〉治賜〈牟止〉所念〈之之〉位〈止奈毛〉一品贈賜〈不〉。子等〈乎婆〉二世王〈爾〉上賜〈比〉治賜〈不。〉労〈久奈〉思〈麻之曾〉。罷〈麻佐牟〉。道〈波〉平幸〈久〉都都〈牟〉事無〈久〉
宇志呂〈毛〉軽〈久〉安〈久〉通〈良世止〉告〈与止〉詔天皇大命〈乎〉宣。」内親王。天皇之女也。適正五位下市原王。生五百井女王。五百枝王。薨時年四十九。」以従五位下阿倍朝臣謂奈麻呂為権右少弁。
《天応元年(七八一)二月己未【三十】》○己未。穀一十万斛仰相摸。武蔵。安房。上総。下総。常陸等国。令漕送陸奥軍所。
《天応元年(七八一)三月庚申朔》○三月P4364庚申朔。授采女従六位上牟義都公真依。正七位上安那公御室。」正八位上久米直麻奈保並外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三月乙丑【六】》○乙丑。地震。
《天応元年(七八一)三月戊辰【九】》○戊辰。正六位下珍努県主諸上。従六位上生部直清刀自。従七位下葛井連広見。従八位下三笠連秋虫並授外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三月己巳【十】》○己巳。尚侍兼尚蔵正三位大野朝臣仲仟薨。従三位東人之女也。
《天応元年(七八一)三月癸酉【十四】》○癸酉。授従五位上和気朝臣広虫正五位上。
《天応元年(七八一)三月辛巳【廿二】》○辛巳。正六位上酒部造家刀自。従六位下丸部臣須治女並授外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三月壬午【廿三】》○壬午。授従六位下紀朝臣安自可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三月甲申【廿五】》○甲申。詔曰。朕枕席不安。稍移晦朔。雖加医療。未有効験。可大赦天下。自天応元年三月廿五日昧爽以前。大辟以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咸赦除之。但八虐。故殺。謀殺人。私鋳銭。強窃二盗。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
《天応元年(七八一)三月乙酉【廿六】》○乙酉。美作国言。今月十二日未三点。苫田郡兵庫鳴動。又四点鳴動如先。其響如雷霆之漸動。」伊勢国言。今月十六日午時。鈴鹿関西中城門大鼓。自鳴三声。P4365
《天応元年(七八一)四月己丑朔》○夏四月己丑朔。左右兵庫兵器自鳴。其声如以大石投地也。遣散位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三上於伊勢。伯耆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継人於美濃。兵部少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菅継於越前。以固関焉。以天皇不予也。
《天応元年(七八一)四月辛卯【三】》○辛卯。詔云。【S59】天皇〈我〉御命〈良麻等〉詔大命〈乎〉親王等王等臣等百官〈乃〉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朕以寡薄宝位〈乎〉受賜〈弖〉年久重〈奴〉。而〈爾〉嘉政頻闕〈弖〉天下不得治成。加以元来風病〈爾〉苦〈都〉身体不安復年〈毛〉弥高成〈爾弖〉余命不幾。今所念〈久〉。此位〈波〉避〈天〉暫間〈毛〉御体欲養〈止奈毛〉所念〈須〉。故是以皇太子〈止〉定賜〈留〉山部親王〈爾〉天下政〈波〉授賜〈布〉。古人有言知子者親〈止〉云〈止奈母〉聞食。此王〈波〉弱時〈余利〉朝夕〈止〉朕〈爾〉従〈天〉至今〈麻天〉怠事無〈久〉仕奉〈乎〉見〈波〉仁孝厚王〈爾〉在〈止奈毛〉神奈我良所知食。其仁孝P4366者百行之基〈奈利〉。曾毛曾毛百足之虫〈乃〉至死不顛事〈波〉輔〈乎〉多〈美止奈毛〉聞食。衆諸如此〈乃〉状悟〈弖〉清直心〈乎毛知〉此王〈乎〉輔導〈天〉天下百姓〈乎〉可令撫育〈止〉宣。又詔〈久〉。如此時〈爾〉当〈都都〉人人不好謀〈乎〉懐〈弖〉天下〈乎毛〉乱己〈我〉氏門〈乎毛〉滅人等麻禰〈久〉在。若如此有〈牟〉人〈乎婆〉己〈我〉教諭訓直〈弖〉各各己〈我〉祖〈乃〉門不滅弥高〈爾〉仕奉弥継〈爾〉将継〈止〉思慎〈天
〉清直〈伎〉心〈乎〉持〈弖〉仕奉〈倍之止奈毛〉所念〈須〉。天高〈止毛〉聴卑物〈曾止〉詔天皇〈我〉御命〈乎〉衆聞食〈止〉宣。是日。皇太子受禅即位。
《天応元年(七八一)四月壬辰【四】》○壬辰。立皇弟早良親王為皇太子。詔曰。【S60】天皇勅命〈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随法〈爾〉可有〈伎〉政〈止志弖〉早良親王立而皇太子〈止〉定賜〈布〉。故此之状悟〈天〉百官人等仕奉〈礼止〉詔天皇勅旨〈乎〉衆聞食宣。
《天応元年(七八一)四月丙申【八】》○丙申。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今麻呂為右大舍人助。従五位下路真人玉守為右京亮。従五位下百済王仁貞為近衛員外少将。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弓主為左兵衛員外佐。従五位下紀朝臣馬借為右兵衛佐。外従五位下久米連真上為大和介。従五位下佐伯宿禰P4367瓜作為参河介。従五位下石川朝臣美奈伎麻呂為下野介。
《天応元年(七八一)四月己亥【十一】》○己亥。授伊勢大神宮禰宜正六位上神主礒守外従五位下。」遣使於伊勢大神宮告皇太子即位也。
《天応元年(七八一)四月壬寅【十四】》○壬寅。以中納言従三位藤原朝臣田麻呂為兼東宮傅。中務卿如故。右京大夫正四位下大伴宿禰家持為兼春宮大夫。従五位下紀朝臣白麻呂為亮。
《天応元年(七八一)四月癸卯【十五】》○癸卯。天皇御大極殿。詔曰。【S61】明神〈止〉大八洲所知天皇詔旨〈良麻止〉宣勅親王諸王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宣。挂畏現神坐倭根子天皇我皇此天日嗣高座之業〈乎〉掛畏近江大津〈乃〉宮〈爾〉御宇〈之〉天皇〈乃〉初賜〈比〉定賜〈部流〉法随〈爾〉被賜〈弖〉仕奉〈止〉仰賜〈比〉授賜〈閉婆〉頂〈爾〉受賜〈利〉恐〈美〉受賜〈利〉懼進〈母〉不知〈爾〉退〈母〉不知〈爾〉恐〈美〉坐〈久止〉宣天皇勅衆聞食宣。然皇坐〈弖〉天下治賜君者賢人〈乃〉能臣〈乎〉得〈弖之〉天下〈乎婆〉平〈久〉安〈久〉治物〈爾〉在〈良之止奈母〉聞行〈須〉。故是以大命坐宣〈久〉。朕雖拙劣親王始〈弖〉王臣等〈乃〉相穴〈奈比〉奉〈利〉相扶奉〈牟〉事依〈弖之〉此之仰賜〈比〉授賜〈夫〉食国天下之政者平〈久〉安〈久〉仕奉〈倍之止奈母〉所念行。是P4368以無〓欺之心以忠明之誠天皇朝廷〈乃〉立賜〈部流〉食国天下之政者衆助仕奉〈止〉宣天皇勅衆聞食宣。辞別宣〈久〉。朕一人〈乃未也〉慶〈之岐〉貴〈岐〉御命受賜〈牟〉。凡人子〈乃〉蒙福〈麻久〉欲為〈流〉事〈波〉於夜〈乃〉多米〈爾止奈母〉聞行〈須〉。故是以朕親母高野夫人〈乎〉称皇太夫人〈弖〉冠位上
奉治奉〈流〉。又仕奉人等中〈爾〉自何仕奉状随〈弖〉一二人等冠位上賜〈比〉治賜〈夫〉。又大神宮〈乎〉始〈弖〉諸社禰宜祝等〈爾〉給位一階。又僧綱〈乎〉始〈弖〉諸寺智行人及年八十已上僧尼等〈爾〉物布施賜〈夫〉。又高年窮乏孝義人等治賜養賜〈夫〉。又天下今年田租免賜〈久止〉宣天皇勅衆聞食宣。授四品〓田親王三品。従三位石上大朝臣宅嗣。藤原朝臣田麻呂。藤原朝臣是公並正三位。従四位下壱志濃王従四位上。従五位下石城王従五位上。無位浅井王従五位下。正四位下大伴宿禰伯麻呂。大伴宿禰家持。佐伯宿禰今毛人。坂上大忌寸苅田麻呂並正四位上。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名足。藤原朝臣雄依。大中臣朝臣子老。藤原朝臣鷹取。紀朝臣船守。藤原朝臣種継並従四位上。P4369正五位上豊野真人奄智。安倍朝臣東人。佐伯宿禰久良麻呂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百済王利善正五位上。従五位上栄井宿禰蓑麻呂。紀朝臣犬養。山上朝臣船主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人足従五位上。外正五位下吉田連古麻呂。正六位上石川朝臣公足。紀朝臣千世。大中臣朝臣安遊麻呂。安倍朝臣木屋麻呂並従五位下。外従五位下河内連三立麻呂外従五位上。正六位上船連田口。和史国守。伊勢朝臣水通。武生連鳥守。上毛野公薩摩。土
師宿禰道長。正七位上物部多芸宿禰国足並外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四月乙巳【十七】》○乙巳。従三位藤原朝臣浜成為大宰帥。
《天応元年(七八一)四月戊申【二十】》○戊申。令賀茂神二社禰宜祝等始把笏。」以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長野為伊勢守。
《天応元年(七八一)四月乙卯【廿七】》○乙卯。皇太夫人従三位高野朝臣加正三位。
《天応元年(七八一)四月戊午【三十】》○戊午。授従六位上三国真人広見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五月壬戌【己未朔四】》○五月壬戌。地震。
《天応元年(七八一)五月癸亥【五】》○癸亥。授正六位上大神朝臣船人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五月乙丑【七】》○乙丑。正四位上大伴宿禰家持為左大弁。春宮大夫如故。従五位上紀朝臣家守為左中弁。参議従四位上石川朝臣名足為兼右大弁。中納言従三位藤原朝臣継縄為兼中務卿。参議陸奥按察使正四位下藤原P4370朝臣小黒麻呂為兼兵部卿。従三位高倉朝臣福信為弾正尹。従四位上藤原朝臣鷹取為造宮卿。越前守如故。従四位上紀朝臣船守為近衛員外中将。内廐助如故。従五位下大神朝臣船人為少将。従四位下佐伯宿禰久良麻呂為中衛中将。参議宮内卿正四位上大伴宿禰伯麻呂為兼衛門督。正四位上坂上大忌寸苅田麻呂為右衛士督。丹波守如故。従四位上伊勢朝臣老人為主馬頭。」授正六位上佐伯部三国外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五月庚午【十二】》○庚午。授無位平群朝臣炊女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五月辛未【十三】》○辛未。地震。
《天応元年(七八一)五月癸酉【十五】》○癸酉。授正五位上藤原朝臣人数従四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五月甲戌【十六】》○甲戌。伊勢国言。鈴鹿関城門。并守屋四間。始十四日至十五日。自響不止。其声如以木衝之。
《天応元年(七八一)五月乙亥【十七】》○乙亥。始置中宮職。以参議宮内卿正四位上大伴宿禰伯麻呂為兼中宮大夫。衛門督如故。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弟麻呂為亮。左衛士佐如故。外従五位下伊勢朝臣水通為大進。外従五位下上毛野公薩摩。外従五位下物部多芸宿禰国足。並為少進。
《天応元年(七八一)五月癸未【廿五】》○癸未。以従五位下賀茂朝臣大川為神祇大副。従五位上石川朝臣浄麻呂為少納言。正五位下大神朝臣末足為左中弁。従五位下P4371多治比真人豊浜為左少弁。従五位上紀朝臣家守為右中弁。従五位下阿倍朝臣石行為右少弁。従五位下紀朝臣真人為大学頭。正五位上百済王利善為散位頭。従五位下三嶋真人大湯坐為治部少輔。正五位下石上朝臣家成為民部大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菅嗣為少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継彦為兵部少輔。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垣守為刑部卿。伊予守如故。従五位上当麻真人永嗣為大輔。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子老為少輔。従五位下中臣朝臣鷹主。高倉朝臣殿継並為大判事。正五位下大伴宿禰不破麻呂為大蔵大輔。正五位下紀朝臣犬養為宮内大輔。丹後守如故。従五位下陽侯王為大膳大夫。従五位下石淵王為正親正。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広山為鍛冶正。従五位下三国真人広見為主油正。造宮卿従四位上藤原朝臣鷹取為兼左京大夫。越前守如故。右大弁従四位上石川朝臣名足為兼右京大夫。従四位下豊野真人奄智為摂津大夫。従五位上石川朝臣豊麻呂為造宮大輔。従五位下葛井連根主為少輔。従五位下桑原公足床為造東大寺次官。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安遊麻呂P4372為中衛少将。播
磨大掾如故。従五位上大中臣朝臣継麻呂為衛門佐。中宮亮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弟麻呂為兼左衛士佐。左中弁従五位上紀朝臣家守為兼左兵衛督。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弓主為佐。従五位下安倍朝臣祖足為主馬助。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人足為山背守。大外記外従五位下上毛野公大川為兼介。外従五位下陽侯忌寸玲兼為尾張守。外従五位下土師宿禰古人為遠江介。式部少輔正五位下石川朝臣真守為兼武蔵守。従五位上巨勢朝臣池長為介。造酒正従五位下中臣丸朝臣馬主為兼上総介。兵部卿正四位上藤原朝臣家依為兼下総守。侍従如故。従五位下賀茂朝臣人麻呂為常陸介。左衛士督従四位上藤原朝臣種継為兼近江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継人為介。正五位上大伴宿禰潔足為美濃守。従五位下紀朝臣馬借為介。従五位下紀朝臣家継為信濃守。正五位上阿倍朝臣家麻呂為上野守。外従五位下船木直馬養為若狭守。中宮少進外従五位下物部多芸宿禰国足為兼因幡介。従五位下篠嶋王為伯耆守。従四位下石川朝臣豊人為出雲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P4373園人為備中守。左兵衛佐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弓主為兼阿波守。従五位下正月王為土左守。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継兄為豊後守。
《天応元年(七八一)五月乙酉【廿七】》○乙酉。以従五位上紀朝臣古佐美為陸奥守。
《天応元年(七八一)五月丁亥【廿九】》○丁亥。尾張国中嶋郡人外正八位上裳咋臣船主言。己等与伊賀国敢朝臣同祖也。是以曾祖宇奈已上。皆為敢臣。而祖父得麻呂。庚午年籍。謬従母姓。為裳咋臣。伏望。欲蒙改正。於是。船主等八人賜姓敢臣。
《天応元年(七八一)六月戊子朔》○六月戊子朔。詔曰。惟王之置百官也。量材授能。職員有限。自茲厥後。事予議務稍繁。即量劇官。仍置員外。近古因循。其流益広。譬以十羊更成九牧。民之受弊。寔為此焉。朕肇膺宝暦。君臨区夏。言念生民。情深撫育。思欲除其残害恵之仁寿。宜内外文武官。員外之任。一皆解却。但郡司軍毅不在此限。又其在外国司。多乖朝委。或未知欠倉。且用公廨。或不畏憲網。肆漁百姓。故今択其姦濫尤著者。秩雖未満。随事貶降。自今以後。内外官人。立身清謹。処事公正者。所司審訪。授以顕官。其在職貪残。状迹濁濫者。宜遣巡察採訪黜降。庶使激濁揚清。変澆俗於当年。憂国撫民。追淳風於往古。普告遐邇知朕意焉。」P4374和泉国和泉郡人坂本臣糸麻呂等六十四人賜姓朝臣。」勅参議持節征東大使兵部卿正四位下兼陸奥按察使常陸守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等曰。得去五月廿四日奏状。具知消息。但彼夷俘之為性也。蜂屯蟻聚。首為乱階。攻則奔逃山薮。放則侵掠城塞。而伊佐西古。諸絞。八十嶋。乙代等。賊中之首。一以当千。竄迹山野。窺機伺隙。畏我軍威。未敢縦毒。今将軍等。未斬一級。先解軍士。事已行訖。無如之何。但見先後奏状。賊衆四千余人。其所斬首級僅七十余人。則遺衆猶多。
何須先献凱旋。早請向京。縦有旧例。朕不取焉。宜副使内蔵忌寸全成。多朝臣犬養等一人乗駅入京。先申軍中委曲。其余者待後処分。
《天応元年(七八一)六月癸巳【六】》○癸巳。参議従四位上藤原朝臣乙縄卒。右大臣従一位豊成之第三子也。
《天応元年(七八一)六月甲午【七】》○甲午。従五位下塩屋王為主殿頭。外従五位下小塞宿禰弓張為内掃部正。
《天応元年(七八一)六月丙申【九】》○丙申。授正六位上物部射園連老外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六月己亥【十二】》○己亥。地動。
《天応元年(七八一)六月壬寅【十五】》○壬寅。授命婦従四位下藤原朝臣教貴正四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六月癸卯【十六】》○癸卯。授外従五位下土師宿禰古人従五位下。」降大宰帥従三位藤原朝臣浜成為員外帥。〓仗之員。限以三人。仍勅大弐P4375正四位上佐伯宿禰今毛人等曰。三考黜陟。前王通典。懲悪勧善。往聖嘉訓。帥参議従三位兼侍従藤原朝臣浜成。所歴之職。善政無聞。今受委方牧。寄在宣風。若不懲粛。何得後効。仍貶其任。補員外帥。宜莫預釐務。但公廨者賜帥三分之一。府中雑務。一事已上。今毛人等行之。
《天応元年(七八一)六月乙巳【十八】》○乙巳。勅。河内国若江郡人弓削浄人広方。広田。広津等。去宝亀元年配土左国。宜宥其罪放還本郷。但不得入京。
《天応元年(七八一)六月己酉【廿二】》○己酉。地震。」授外従五位下珍努県主諸上外従五位上。
《天応元年(七八一)六月庚戌【廿三】》○庚戌。授無位平群朝臣家刀自従五位下。」右大臣正二位大中臣朝臣清麻呂上表乞身。詔許焉。因賜几杖。
《天応元年(七八一)六月辛亥【廿四】》○辛亥。送唐客使従五位下布勢朝臣清直等自唐国至。進使節刀。」大白昼見。」大納言正三位兼式部卿石上大朝臣宅嗣薨。詔贈正二位。宅嗣左大臣従一位麻呂之孫。中納言従三位弟麻呂之子也。性朗悟有姿儀。愛尚経史。多所渉覧。好属文。工草隷。勝宝三年授従五位下。任治部少輔。稍遷文部大輔。歴居内外。景雲二年至参議従三位。宝亀初。出為大宰帥。居無幾遷式部卿。拝中納言。賜姓物部朝臣。以其情願也。尋兼皇太子傅。P4376改賜姓石上大朝臣。十一年。転大納言。俄加正三位。宅嗣辞容閑雅。有名於時。毎値風景山水。時援筆而題之。自宝字後。宅嗣及淡海真人三船為文人之首。所著詩賦数十首。世多伝誦之。捨其旧宅。以為阿〓寺。寺内一隅。特置外典之院。名曰芸亭。如有好学之徒。欲就閲者恣聴之。仍記条式。以貽於後。其略曰。内外両門本為一体。漸極似異。善誘不殊。僕捨家為寺。帰心久矣。為助内典。加置外書。地是伽藍。事須禁戒。庶以同志入者。無滞空有。兼忘物我。異代来者。超出塵労。帰於覚地矣。其院今見存焉。臨終遺教薄葬。薨時年五十三。時人悼之。
《天応元年(七八一)六月壬子【廿五】》○壬子。遣従五位下勅旨大丞羽栗臣翼於難波。令練朴消。遠江介従五位下土師宿禰古人。散位外従五位下土師宿禰道長等一十五人言。土師之先出自天穂日命。其十四世孫。名曰野見宿禰。昔者纒向珠城宮御宇垂仁天皇世。古風尚存。葬礼無節。毎有凶事。例多殉埋。于時皇后薨。梓宮在庭。帝顧問群臣曰。後宮葬礼。為之奈何。群臣対曰。一遵倭彦王子故事。時臣等遠祖野見宿禰進奏曰。如臣愚意。殉埋之礼殊乖仁政。非益国利人之道。P4377仍率土部三百余人。自領取埴造諸物象進之。帝覧甚悦。以代殉人。号曰埴輪。所謂立物是也。此即往帝之仁徳。先臣之遺愛。垂裕後昆。生民頼矣。式観祖業。吉凶相半。若其諱辰掌凶。祭日預吉。如此供奉。允合通途。今則不然。専預凶儀。尋念祖業。意不在茲。望請。因居地名。改土師以為菅原姓。勅依請許之。
《天応元年(七八一)六月甲寅【廿七】》○甲寅。以正二位藤原朝臣魚名為左大臣兼大宰帥。正三位藤原朝臣田麻呂為大納言兼近衛大将。正三位藤原朝臣是公為式部卿兼中衛大将。従四位上大中臣朝臣子老。紀朝臣船守並為参議。
《天応元年(七八一)六月是月》是日。大白昼見。
《天応元年(七八一)七月壬戌【戊午朔五】》○秋七月壬戌。詔曰。朕以不徳。陰陽未和。普天之下。炎旱経月。百姓興嗟。九服懐怨。朕為其父母。属此霊譴。雖竭至誠。未感霈沢。顧念囚徒。特宜矜愍。其自天応元年七月五日昧爽以前大辟已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咸皆赦除。但八虐。故殺人。私鋳銭。強窃二盗。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
《天応元年(七八一)七月癸亥【六】》○癸亥。駿河国言。富士山下雨灰。灰之所及。木葉彫萎。
《天応元年(七八一)七月丁卯【十】》○丁卯。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為民部卿。陸奥按察使如故。正四位上藤原朝臣家依為兵部卿。侍従下総守P4378如故。中納言従三位藤原朝臣継縄為兼左京大夫。従四位上藤原朝臣種継為左衛士督。近江守如故。造宮卿従四位上藤原朝臣鷹取為兼左兵衛督。左中弁従五位上紀朝臣家守為兼右兵衛督。近衛員外中将従四位上紀朝臣船守為兼内廐頭。
《天応元年(七八一)七月癸酉【十六】》○癸酉。右京人正六位上栗原勝子公言。子公等之先祖伊賀都臣。是中臣遠祖天御中主命廿世之孫。意美佐夜麻之子也。伊賀郡臣。神功皇后御世。使於百済。便娶彼土女。生二男。名曰本大臣。小大臣。遥尋本系。帰於聖朝。時賜美濃国不破郡栗原地。以居焉。厥後因居命氏。遂負栗原勝姓。伏乞。蒙賜中臣栗原連。於是子公等男女十八人依請改賜之。
《天応元年(七八一)七月丙子【十九】》○丙子。河内国言。尺度池水。以今月十八日。自巳至酉。変成血色。其臭甚羶。長可二町余。広可三丈。
《天応元年(七八一)七月甲申【廿七】》○甲申。典蔵従四位下為奈真人玉足卒。
《天応元年(七八一)八月丁亥朔》○八月丁亥朔。授従五位下吉田連斐太麻呂従五位上。
《天応元年(七八一)八月甲午【八】》○甲午。正四位上大伴宿禰家持為左大弁兼春宮大夫。先是遭母憂解任。至是復焉。
《天応元年(七八一)八月戊戌【十二】》○戊戌。授従五位上紀朝臣家守正五位上。従五位下大伴宿禰弟麻呂従五位上。
《天応元年(七八一)八月己亥【十三】》○己亥。授従五位上伴田朝臣仲刀自P4379正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八月辛亥【廿五】》○辛亥。陸奥按察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小黒麻呂。征伐事畢入朝。特授正三位。
《天応元年(七八一)八月癸丑【廿七】》○癸丑。無位五百枝王。五百井女王並授従四位下。無位藤原朝臣夜志芳古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九月戊午【丙辰朔三】》○九月戊午。宴五位已上於内裏。授従三位藤原朝臣継縄正三位。正三位藤原朝臣是公拝中納言。宴訖賜禄有差。
《天応元年(七八一)九月己未【四】》○己未。授無位忍坂女王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九月庚申【五】》○庚申。正五位下粟田朝臣鷹守為左兵衛佐。
《天応元年(七八一)九月癸亥【八】》○癸亥。正五位下内蔵忌寸全成為陸奥守。」左京人正七位下善麻呂等三人賜姓吉水連。従七位下善三野麻呂等三人吉水造。
《天応元年(七八一)九月丁卯【十二】》○丁卯。授無位百済王清刀自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九月丁丑【廿二】》○丁丑。詔授従五位上紀朝臣古佐美従四位下勲四等。従五位上百済王俊哲正五位上勲四等。正五位下内蔵忌寸全成正五位上勲五等。従五位下多朝臣犬養従五位上勲五等。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海従五位上。正六位上紀朝臣木津魚。日下部宿禰雄道。百済王英孫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阿倍猿嶋朝臣墨縄外従五位下勲五等。入間宿禰広成外従五位下。並賞征夷之労也。」又授送唐客使従五位下布勢朝臣清直正五位下。判官正六位上多治比真人P4380浜成。甘南備真人浄野並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九月辛巳【廿六】》○辛巳。初征東副使大伴宿禰益立。臨発授従四位下。而益立至軍。数愆征期。逗留不進。徒費軍糧。延引日月。由是。更遣大使藤原朝臣小黒麻呂。到即進軍。復所亡諸塞。於是。詔責益立之不進。奪其従四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九月甲申【廿九】》○甲申。授従四位上伊勢朝臣老人正四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月戊子【丙戌朔三】》○冬十月戊子。授無位山口王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月己丑【四】》○己丑。従四位下五百枝王為侍従。従四位下淡海真人三船為大学頭。正五位下布勢朝臣清直為兵部大輔。従五位下紀朝臣千世為少輔。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三上為左京亮。従五位下紀朝臣真人為右京亮。従五位下健部朝臣人上為勅旨少輔。外従五位下和史国守為造法華寺次官。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月乙未【十】》○乙未。地震。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月戊戌【十三】》○戊戌。授正四位上藤原朝臣家依従三位。無位朝原首真糸女外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月辛丑【十六】》○辛丑。尾張。相摸。越後。甲斐。常陸等国人。総十二人。以私力運輸軍糧於陸奥。随其所運多少。加授位階。又軍功人殊等授勲六等一等。勲八等二等。勲九等三等。勲十等四等。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月戊申【廿三】》○戊申。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内麻呂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月庚戌【廿五】》○庚戌。下総国葛飾郡人孔王部美努久〓[口+羊]一産三児。賜乳母一人并糧。P4381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一月丁巳【乙卯朔三】》○十一月丁巳。地震。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一月壬戌【八】》○壬戌。近江国言。木連理。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一月丁卯【十三】》○丁卯。御太政官院。行大嘗之事。以越前国為由機。備前国為須機。両国献種種翫好之物。奏土風歌舞於庭。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一月己巳【十五】》○己巳。宴五位已上奏雅楽寮楽。及大歌於庭。授正四位上大伴宿禰家持従三位。従五位上当麻王正五位下。従五位下調使王。浄原王並従五位上。無位大伴王従五位下。正五位下石上朝臣家成従四位下。正五位下佐伯宿禰真守正五位上。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年主。紀朝臣難波麻呂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中臣朝臣必登。藤原朝臣真鷲。藤原朝臣浄岡並従五位下。宴訖賜禄各有差。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一月庚午【十六】》○庚午。授三品不破内親王二品。従四位下浄橋女王従四位上。従五位下垂水女王従五位上。無位小縵女王従五位下。正四位下安倍朝臣古美奈正四位上。従四位下藤原朝臣諸姉従四位上。正五位上和気朝臣広虫従四位下。従五位下安曇宿禰刀自正五位下。従五位下神服宿禰毛人女従五位上。無位藤原朝臣明子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嶋名古刀自外従五位下。」又授正五位下山辺王正五位上。従四位上藤原朝臣鷹取正四位下。従五位下P4382藤原朝臣真葛。紀朝臣伯麻呂並従五位上。並由機須機国司也。」正六位上林忌寸稲麻呂。凡直黒鯛。朝原忌寸道永並外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一月辛未【十七】》○辛未。饗諸司主典已上。賜禄有差。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一月壬申【十八】》○壬申。授従五位下和気朝臣清麻呂従四位下。明経紀伝及陰陽医家。諸才能之士。賜糸各十〓[糸+句]。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一月癸酉【十九】》○癸酉。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根麻呂従五位下。従七位下酒人忌寸刀自古。無位佐和良臣静女並外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一月甲戌【二十】》○甲戌。授正四位上安倍朝臣古美奈従三位。従四位下橘朝臣真都賀。百済王明信並従四位上。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勤子従五位上。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一月丙子【廿二】》○丙子。授無位藤原朝臣春蓮従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一月辛巳【廿七】》○辛巳。地震。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二月乙酉朔》○十二月乙酉朔。陸奥守正五位上内蔵忌寸全成為兼鎮守副将軍。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二月辛卯【七】》○辛卯。授従五位下紀朝臣宮人正五位下。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二月丙申【十二】》○丙申。地震。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二月辛丑【十七】》○辛丑。三品〓田親王薨。遣従四位上壱志濃王。従四位下紀朝臣古佐美。石川朝臣垣守等。監護喪事。親王天宗高紹天皇之第三皇子也。薨時年卅一。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二月甲辰【二十】》○甲辰。詔曰。朕以不徳。忝承洪基。夙興夜寐。思求政道。剋己労心。志在孝敬。而精誠徒切。未能感天。頃者。太上天皇聖体不予。宗社尽祷。珪幣相尋。P4383頻移晦朔。未見効顕。顧惟虚薄責在朕躬。撫事思愆。載懐慙〓。有霊之類。莫重於人。刑罰或差。乃致寃感。思降恵沢。式資聖躬。可大赦天下。自天応元年十二月廿日昧爽以前大辟以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私鋳銭。八虐。故殺。強窃二盗常赦所不免者咸皆赦除。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二月丁未【廿三】》○丁未。太上天皇崩。春秋七十有三。天皇哀号。摧咽不能自止。百寮中外。慟哭累日。詔曰。朕精誠無感。奄及凶閔。痛酷之情纏懐。終身之憂永結。方欲諒闇三年以申罔極。而群公卿士咸倶執奏。宗廟不軽。万機是重。不可一日而曠官也。伏乞准後奈保山朝廷。総断万機一同平日者。朕以。霜露未変。荼毒尚深。一旦従吉甚非臣子。宜天下著服六月乃釈。仍従今月廿五日始。諸国郡司於庁前挙哀三日。若遠道之処者以符到日為始施行。礼日三度。初日再拝両段。但神郡者不在此限。是日。以正三位藤原朝臣小黒麻呂。従三位藤原朝臣家依。正四位上大伴宿禰伯麻呂。従四位上石川朝臣名足。従四位下淡海真人三船。豊野真人奄智。正五位下葛井連道依。紀朝臣鯖麻呂。従五位下文室真人真老。文室真人与企。P4384文室真人於保。紀朝臣作良。紀朝臣本。外従五位下上毛野公大川。為御装束司。六位已下八人。従三位大伴宿禰家持。高倉朝臣福信。従四位下吉備朝臣泉。石川朝臣豊人。正五位下大神朝臣末足。紀朝臣犬養。従五位上文室真人高嶋。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子老。紀朝臣継成。多治比真人浜成。為山作司。六位已下九人。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堅魚麻呂。外従五位下栄井宿禰道形。為
養役夫司。六位已下六人。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垣守。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八嶋為作方相司。六位已下二人。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忍坂麻呂。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乙安為作路司。六位已下三人。」又遣使固守三関。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二月戊申【廿四】》○戊申。地震。
《天応元年(七八一)》○庚戌【廿六】》○庚戌。兵庫南院東庫鳴。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二月辛亥【廿七】》○辛亥。勅曰。昨縁群卿来奏。天下着服。以六月為限。但朕孝誠無効。慈蔭長違。結慕霜葉。無復承顔之日。緬懐風枝。終虧侍謁之期。終身之痛毎深。罔極之懐弥切。宜改前服期。以一年為限。自余行事。一依前勅。
《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二月癸丑【廿九】》○癸丑。当太行天皇初七。於七大寺誦経。自是之後。毎値七日。於京師諸寺誦経焉。」又勅天下諸国。七七之日。令国分二寺見僧尼奉為設斎以追福焉。
《(#巻末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二月癸丑【廿九】条附載)天応二年(七八二)正月己未【六】》明年正月己未。正三位P4385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率誄人奉誄。上尊謚曰天宗高紹天皇。
《(#巻末天応元年(七八一)十二月癸丑【廿九】条附載)天応二年(七八二)正月庚申【七】》○庚申。葬於広岡山陵。天皇竜潜之日。与物和光。及正位南面臨馭億兆。挙其大綱不在苛察。官省無用。化崇清簡。是以宝亀之中。四海晏如。刑罰罕用。遐邇欣戴。既而不予。漸久慮怠万機。遂譲宝位。伝之元儲。知子之明載遠。貽孫之業弥固。可謂寛仁大度有君人之徳者矣。P4386
《巻尾》続日本紀巻第卅六



P4387《巻首》続日本紀巻第卅七〈起延暦元年正月、尽二年十二月。〉」
  右大臣従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継縄等奉勅撰」
 今皇帝〈桓武天皇〉
《延暦元年(七八二)正月己巳【甲寅朔十六】》延暦元年春正月己巳。以従五位下阿倍朝臣祖足為駿河守。従五位下阿倍朝臣石行為大宰少弐。従五位下氷上真人川継為因幡守。
《延暦元年(七八二)正月癸酉【二十】》○癸酉。以従五位上大中臣朝臣継麻呂為右少弁。
《延暦元年(七八二)正月癸未【三十】》○癸未。大秡。百官不釈素服。
《延暦元年(七八二)閏正月甲子【甲申朔】》○閏正月甲子。因幡国守従五位下氷上真人川継謀反。事露逃走。於是遣使固守三関。又下知京畿七道捜捕之。」以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浜成為左京亮。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三上為主馬頭。外従五位下大荒木臣押国為助。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真友為衛門佐。
《延暦元年(七八二)閏正月丙申【十三】》○丙申。地震。
《延暦元年(七八二)閏正月丁酉【十四】》○丁酉。獲氷上川継於大和国葛上郡。詔曰。氷上川継潜謀逆乱。事既発覚。拠法処断。罪合極刑。其母不破内親王反逆近親。亦合重罪。但以諒闇之始P4388山陵未乾。哀〓之情未忍論刑。其川継者。宜免其死処之遠流。不破内親王并川継姉妹者。移配淡路国。川継塩焼王之子也。初川継資人大和乙人私帯兵仗闌入宮中。所司獲而推問。乙人款云。川継陰謀。今月十日夜。聚衆入自北門。将傾朝廷。仍遣乙人召将其党宇治王以赴期日。於是。勅遣使追召川継。川継聞勅使到。潜出後門而逃走。至是捉獲。詔減死一等。配伊豆国三嶋。其妻藤原法壱亦相随焉。
《延暦元年(七八二)閏正月戊戌【十五】》○戊戌。地震。
《延暦元年(七八二)閏正月庚子【十七】》○庚子。以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諸魚為少納言。外従五位下朝原忌寸道永為大外記。従五位下笠朝臣名麻呂為近衛少将。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弓主為右衛士佐。従四位下紀朝臣古佐美為左兵衛督。従五位下佐伯宿禰鷹守為右兵衛佐。従五位下文室真人真老為摂津亮。外従五位上河内連三立麻呂為和泉守。外従五位下佐伯部三国為駿河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内麻呂為甲斐守。従五位下安倍朝臣木屋麻呂為相摸介。従五位上文室真人高嶋為下野守。従五位下塩屋王為若狭守。中宮少進外従五位下物部多芸宿禰国足為兼越中介。従五位上石城王為因幡守。従五位下P4389安倍朝臣船道為石見守。従五位下百済王仁貞為播磨介。侍従従四位下五百枝王為兼美作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仲主為紀伊守。従五位下川村王為阿波守。左大舍人頭従四位上壱志濃王為兼讃岐守。従四位下石上朝臣家成為伊予守。右衛士佐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弓主為兼介。
《延暦元年(七八二)閏正月辛丑【十八】》○辛丑。勅大宰府。氷上川継謀反入罪。員外帥藤原朝臣浜成之女為川継妻。思為与党。因茲解却浜成所帯参議并侍従。但員外帥如故。左降正五位上山上朝臣船主為隠伎介。従四位下三方王為日向介。以並党川継也。
《延暦元年(七八二)閏正月壬寅【十九】》○壬寅。左大弁従三位大伴宿禰家持。右衛士督正四位上坂上大忌寸苅田麻呂。散位正四位下伊勢朝臣老人。従五位下大原真人美気。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継彦等五人。職事者解其見任。散位者移京外。並坐川継事也。自外党与合卅五人。或川継姻戚。或平生知友。並亦出京外。
《延暦元年(七八二)二月丙辰【甲寅朔三】》○二月丙辰。参議従三位中宮大夫兼衛門督大伴宿禰伯麻呂薨。祖馬来田贈内大紫。父道足平城朝参議正四位下。伯麻呂。勝宝初授従五位下。除上野守。累遷。神護中至従四位下左中弁。宝亀中遷宮内卿。尋P4390拝参議。宴飲談話。頗有風操。天宗高紹天皇寵幸之。尋授正四位上。歴左大弁衛門督中宮大夫。加従三位。薨時年六十五。
《延暦元年(七八二)二月庚申【七】》○庚申。以正五位下当麻王為中務大輔。遠江守如故。従五位下文室真人於保為少輔。従五位下大伴王為大監物。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年持為左大舍人助。従五位上笠王為右大舍人頭。従五位上調使王為内蔵頭。従五位下春階王為縫殿頭。従五位下紀朝臣本為陰陽頭。正五位下布勢朝臣清直為民部大輔。正五位下巨勢朝臣苗麻呂為兵部大輔。従四位下安倍朝臣東人為刑部大輔。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今麻呂為大判事。正五位下粟田朝臣鷹守為大蔵大輔。従五位下甘南備真人浄野為宮内少輔。従五位上百済王武鏡為大膳亮。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堅魚麻呂為主殿頭。従五位下中臣朝臣鷹主為鋳銭長官。従四位下吉備朝臣泉為造東大寺長官。外従五位下林忌寸稲麻呂為次官。正五位下栄井宿禰蓑麻呂為造法華寺長官。従五位下紀朝臣作良為尾張守。民部卿正三位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為兼陸奥按察使。中衛中将従四位下佐伯宿禰久良麻呂為P4391兼丹波守。従五位下羽栗臣翼為介。従五位下三嶋真人嶋麻呂為丹後介。左兵衛督従四位下紀朝臣古佐為兼但馬守。従五位下紀朝臣真木為肥前守。外従五位下陽侯忌寸玲兼為豊後介。
《延暦元年(七八二)二月丁卯【十四】》○丁卯。以従四位上壱志濃王為治部卿。讃岐守如故。外従五位下尾張連豊人為園池正。外従五位下林忌寸稲麻呂為東宮学士。造東大寺次官如故。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継兄為大宰少弐。従五位下安倍朝臣石行為豊後守。
《延暦元年(七八二)二月辛未【十八】》○辛未。空中有声。如雷。
《延暦元年(七八二)二月壬申【十九】》○壬申。地動。
《延暦元年(七八二)三月辛卯【癸未朔九】》○三月辛卯。有虹。繞日。
《延暦元年(七八二)三月乙未【十三】》○乙未。武蔵。淡路。土左等国飢。並賑給之。
《延暦元年(七八二)三月戊申【廿六】》○戊申。従四位下三方王。正五位下山上朝臣船主。正五位上弓削女王等三人。坐同謀魘魅乗輿。詔減死一等。三方。弓削。並配日向国。〈弓削三方之妻也〉。船主配隠伎国。自余与党亦拠法処之。」以従四位上藤原朝臣種継為参議。
《延暦元年(七八二)三月辛亥【廿九】》○辛亥。以従五位下高倉朝臣殿嗣為下総介。
《延暦元年(七八二)四月庚申【癸丑朔八】》○夏四月庚申。授正五位上紀朝臣家守従四位下。
《延暦元年(七八二)四月癸亥【十一】》○癸亥。右京人少初位下壱礼比福麻呂等一十五人賜姓豊原連。是日。詔曰。朕君臨区宇。撫育生民。公私彫弊。情実憂之。方欲屏此興作。務茲稼穡。政遵倹約。財盈P4392倉廩。今者宮室堪居。服翫足用。仏廟云畢。銭価既賤。宜且罷造宮勅旨二省。法花鋳銭両司。以充府庫之宝。以崇簡易之化。但造宮勅旨雑色匠手。随其才幹。隷於木工内蔵等寮。余者各配本司。
《延暦元年(七八二)四月乙丑【十三】》○乙丑。授正六位上文直人上外従五位下。」重閣門白狐見。
《延暦元年(七八二)四月戊辰【十六】》○戊辰。遣使畿内。祈雨焉。
《延暦元年(七八二)四月己巳【十七】》○己巳。尚侍従二位藤原朝臣百能薨。兵部卿従三位麻呂之女也。適右大臣従一位豊成。大臣薨後。守志年久。供奉内職。見称貞固。薨時年六十三。
《延暦元年(七八二)四月己卯【廿七】》○己卯。以正四位上佐伯宿禰今毛人為左大弁。」山背国言。諸国兵士免庸輸調。至於左右京亦免其調。今畿内之国曾無所優。労逸不同。請同京職。欲免其調。於是。勅免畿内兵士之調。
《延暦元年(七八二)五月乙酉【癸未朔三】》○五月乙酉。授従五位下海上真人三狩従五位上。」又下野国安蘇郡主帳外正六位下若麻続部牛養。陸奥国人外大初位下安倍信夫臣東麻呂等献軍糧。並授外従五位下。
《延暦元年(七八二)五月庚寅【八】》○庚寅。諸司直丁。労廿四箇年已上者八人。賜爵一級。
《延暦元年(七八二)五月甲午【十二】》○甲午。陸奥国頃年兵乱。奥郡百姓並未来集。勅給復三年。
《延暦元年(七八二)五月丙申【十四】》○丙申。以従五位上調使王為少納言。
《延暦元年(七八二)五月丁酉【十五】》○丁酉。散事従四位下福当女王卒。
《延暦元年(七八二)五月戊戌【十六】》○戊戌。以正四位上坂上P4393大忌寸苅田麻呂為右衛士督。
《延暦元年(七八二)五月己亥【十七】》○己亥。以従五位下笠朝臣名麻呂為左少弁。正四位下藤原朝臣鷹取為中宮大夫。侍従越前守如故。従五位上笠王為左大舍人頭。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年主為右大舍人頭。従四位下紀朝臣家守為内蔵頭。右兵衛督如故。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是人為大判事。従五位下葛井連根主為木工助。参議従三位大伴宿禰家持為春宮大夫。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豊浜為参河守。
《延暦元年(七八二)五月壬寅【二十】》○壬寅。陸奥国言。祈祷鹿嶋神。討撥凶賊。神験非虚。望賽位封。勅奉授勲五等封二戸。」授外従五位下栄井宿禰道形従五位下。
《延暦元年(七八二)五月癸卯【廿一】》○癸卯。少内記正八位上土師宿禰安人等言。臣等遠祖野見宿禰。造作物象。以代殉人。垂裕後昆。生民頼之。而其後子孫。動預凶儀。尋念祖業。意不在茲。是以土師宿禰古人等。前年因居地名。改姓菅原。当時安人任在遠国。不及預例。望請。土師之字改為秋篠。詔許之。於是。安人兄弟男女六人賜姓秋篠。
《延暦元年(七八二)六月庚申【壬子朔九】》○六月庚申。従四位下飛鳥田女王卒。
《延暦元年(七八二)六月乙丑【十四】》○乙丑。左大臣正二位兼大宰帥藤原朝臣魚名。坐事免大臣。其男正四位下鷹取左遷石見介。従五位下末茂土左介。従五位下真鷲P4394従父並促之任。」宍人建麻呂之男女。神野真人浄主。真依女等十四人。弟宇智真人豊公。改偽真人従本姓。初建麻呂冒称仲江王。事発露而自経。其男女亦偽為真人。至是改正之。」和泉国飢。賑給之。是日。地震。
《延暦元年(七八二)六月戊辰【十七】》○戊辰。授従五位下大原真人室子正五位下。春宮大夫従三位大伴宿禰家持為兼陸奥按察使鎮守将軍。外従五位下入間宿禰広成為介。外従五位下安倍猿嶋臣墨縄為権副将軍。」散事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若日卒。
《延暦元年(七八二)六月辛未【二十】》○辛未。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広山為内蔵助。外従五位下安都宿禰真足為大学助。外従五位下長尾忌寸金村為博士。従五位下葛井連根主為木工頭。外従五位下田辺史浄足為助。従四位下佐伯宿禰久良麻呂為衛門督。丹波守如故。左大弁正四位上佐伯宿禰今毛人為兼大和守。外従五位下尾張連豊人為介。従五位下紀朝臣作良為伊勢守。正五位下高賀茂朝臣諸魚為尾張守。従五位下健部朝臣人上為武蔵介。近衛員外中将従四位上紀朝臣船守為兼常陸守。内廐頭如故。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弟麻呂為介。侍従従四位下五百枝王為兼越前守。従五位下P4395三国真人広見為越後介。従四位下吉備朝臣泉為伊予守。従四位下石上朝臣家成為大宰大弐。
《延暦元年(七八二)六月壬申【廿一】》○壬申。詔以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田麻呂為右大臣。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是公為大納言。従四位下紀朝臣家守為参議。又以従四位下紀朝臣家守為中宮大夫。内蔵頭如故。従五位下佐伯宿禰鷹守為左兵衛佐。従四位下五百枝王為右兵衛督。侍従越前守如故。従五位下紀朝臣木津魚為佐。従五位下正月王為備後守。従五位下紀朝臣真子為土左守。」授正四位上佐伯宿禰今毛人従三位。従四位上石川朝臣名足。紀朝臣船守。藤原朝臣種継並正四位下。
《延暦元年(七八二)六月戊寅【廿七】》○戊寅。以従四位下紀朝臣古佐美為左中弁。左兵衛督但馬守如故。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乙安為右少弁。
《延暦元年(七八二)六月己卯【廿八】》○己卯。大宰帥藤原朝臣魚名到摂津国。病発不堪進途。勅。宜待病愈然後発進。
《延暦元年(七八二)七月甲申【壬午朔三】》○秋七月甲申。雷雨。大蔵東長蔵災。内廐寮馬二疋震死。
《延暦元年(七八二)七月壬辰【十一】》○壬辰。勅解却雑色長上五十四人。廃餅戸。散楽戸。
《延暦元年(七八二)七月壬寅【廿一】》○壬寅。松尾山寺僧尊鏡。生年百一歳。請入内裏。叙位大法師。優高年也。
《延暦元年(七八二)七月丙午【廿五】》○丙午。詔曰。朕以不徳。臨馭寰区。憂万姓之未康。憫一物之失所。P4396況復去歳無稔。県磬之室稍多。今年有疫。夭殍之徒不少。朕為民父母。撫育乖術。静言於此。還慙於懐。又顧彼有罪。責深在予。若非滌蕩。何令自新。宜可大赦天下。自天応二年七月廿五日昧爽已前大辟已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悉皆赦除。但犯八虐。及故殺人。私鋳銭。強窃二盗。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若入死罪者。並減一等。鰥寡〓独。貧窮老疾。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是日。地震。
《延暦元年(七八二)七月丁未【廿六】》○丁未。授女孺従七位上山口忌寸家足。正八位上於保磐城臣御炊並外従五位下。
《延暦元年(七八二)七月戊申【廿七】》○戊申。天皇移御勅旨宮。
《延暦元年(七八二)七月庚戌【廿九】》○庚戌。右大臣已下。参議已上。共奏称。頃者災異荐臻。妖徴並見。仍命亀筮。占求其由。神祗官陰陽寮並言。雖国家恒祀依例奠幣。而天下縞素。吉凶混雑。因茲。伊勢大神。及諸神社。悉皆為崇。如不除凶就吉。恐致聖体不予歟。而陛下因心至性。尚終孝期。今乃医薬在御。延引旬日。神道難誣。抑有由焉。伏乞。忍曾閔之小孝。以社稷為重任。仍除凶服以充神祇。詔報曰。朕以。霜露未変。荼毒如昨。方遂諒闇。以申罔極。而群卿再三執奏。以宗廟社稷為喩。事不獲已。一依来奏。其諸国P4397釈服者。侍秡使到。秡潔国内。然後乃釈。不得飲酒作楽。并著雑彩。
《延暦元年(七八二)八月辛亥朔》○八月辛亥朔。百官釈服。
《延暦元年(七八二)八月己未【九】》○己未。遣治部卿従四位上壱志濃王。左中弁従四位下紀朝臣古佐美。治部大輔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黒麻呂。主税頭従五位下栄井宿禰道形。陰陽頭従五位下紀朝臣本。大外記外従五位下朝原忌寸道永等。六位已下解陰陽者合一十三人於大和国。行相山陵之地。為改葬天宗高紹天皇也。
《延暦元年(七八二)八月庚申【十】》○庚申。以外従五位下田辺史浄足為伊豆守。
《延暦元年(七八二)八月己巳【十九】》○己巳。詔曰。殷周以前。未有年号。至于漢武始称建元。自茲厥後。歴代因循。是以。継体之君。受禅之主。莫不登祚開元。錫瑞改号。朕以寡徳。纂承洪基。詫于王公之上。君臨寰宇。既経歳月。未施新号。今者宗社降霊。幽顕介福。年穀豊稔。徴祥仍臻。思与万国。嘉此休祚。宜改天応二年。曰延暦元年。其天下有位。及伊勢大神宮禰宜大物忌内人。諸社禰宜祝。并内外文武官把笏者。賜爵一級。但正六位上者廻授一子。其外正六位上者不在此限。
《延暦元年(七八二)八月乙亥【廿五】》○乙亥。以従五位上安倍朝臣常嶋為図書頭。従五位下八上王為内礼正。正五位下石川朝臣真守為式部大輔。武蔵守P4398如故。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浜成為少輔。外従五位下和史国守為園池正。従五位下川辺朝臣浄長為主油正。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忍坂麻呂為左京亮。左少弁従五位下笠朝臣名麻呂為兼近衛少将。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三上為左衛士佐。正五位下粟田朝臣鷹守為主馬頭。従五位下石川朝臣美奈伎麻呂為安房守。外従五位下伊勢朝臣水通為下野介。大学頭従四位下淡海真人三船為兼因幡守。文章博士如故。右大弁正四位下石川朝臣名足為兼美作守。
《延暦元年(七八二)八月丙子【廿六】》○丙子。授正五位上因幡国造浄成女従四位下。
《延暦元年(七八二)九月乙酉【庚辰朔六】》○九月乙酉。以従五位下紀朝臣本為肥後守。
《延暦元年(七八二)九月戊子【九】》○戊子。以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黒麻呂為右中弁。従五位下広川王為右大舍人頭。正五位下栄井宿禰蓑麻呂為陰陽頭。従五位上大中臣朝臣継麻呂為治部大輔。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年主為大蔵大輔。神祇伯従四位上大中臣朝臣子老為兼右京大夫。従五位下積殖王為右兵庫頭。従五位下甘南備真人浄野為肥前守。
《延暦元年(七八二)九月辛亥(#この月なし。)》○辛亥。以内匠頭正五位下葛井連道依為兼中宮亮。
《延暦元年(七八二)十月庚戌朔》○冬十月庚戌朔。叙伊勢国桑名郡多度神従五位下。
《延暦元年(七八二)十一月辛卯【己卯朔十三】》○十一月P4399辛卯。有光挟日。其形円而色似虹。日上復有光向日。長可二丈。
《延暦元年(七八二)十一月丁酉【十九】》○丁酉。叙田村後宮今木大神従四位上。
《延暦元年(七八二)十一月丁未【廿九】》○丁未。式部史生正八位下倭漢忌寸木津吉人等八人言。吉人等是阿智使主之後也。是以蒙賜忌寸之姓。可注倭漢木津忌寸。而誤記倭漢忌寸木津。姓字繁多。唱〓不穏。望請。除倭漢二字。為木津忌寸。許之。
《延暦元年(七八二)十二月庚戌【己酉朔二】》○十二月庚戌。内掃部正外従五位下小塞宿禰弓張言。弓張等二世祖近之里。庚寅歳以降。因居地名。従小塞姓。望請。依庚午年籍。改換小塞。蒙賜尾張姓。許之。
《延暦元年(七八二)十二月壬子【四】》○壬子。勅。太上天皇周忌御斎。当今月廿三日。宜令天下諸国国分二寺見僧尼奉為誦経焉。」又詔曰。公廨之設。先補欠負。次割国儲。然後作差処分。如聞。諸国曾不遵行。所有公廨。且以費用。至進税帳。詐注未納。因茲。前人滞於解由。後人煩於受領。於事商量。甚乖道理。又其四位已上者。冠蓋既貴。栄禄亦重。授以兼国。佇聞善政。今乃苟貪公廨。徴求以甚。至于遷替。多無解由。如此不責。豈曰皇憲。自今以後。遷替国司。満百廿日。未得解由者。宜奪位禄食封以懲将来。
《延暦元年(七八二)十二月癸亥【十五】》○癸亥。近江国坂田郡人少初位上比瑠臣麻呂等。改本姓賜P4400浄原臣
《延暦元年(七八二)十二月丙寅【十八】》○丙寅。散事正四位下巨勢朝臣巨勢野卒。
《延暦元年(七八二)十二月辛未【廿三】》○辛未。是日。太上天皇周忌也。於大安寺設斎焉。百官参会。各供其事。
《延暦元年(七八二)十二月壬申【廿四】》○壬申。詔曰。礼制有限。周忌云畢。元会之旦。事須賀正。但朕乍除諒闇。哀感尚深。霜露既変。更増陟〓[山+古]之悲。風景惟新。弥切循〓之恋。来年元正。宜停賀礼焉。
《延暦二年(七八三)正月戊寅朔》二年春正月戊寅朔。廃朝也。
授正六位上阿倍朝臣真黒麻呂従五位下。是日。勅。内親王及内外命婦。服色有限。不得僣差。比来所司寛容。曾不禁制。至于閭閻肆廛。恣着禁色。既無貴賤之殊。亦虧等差之序。自今以後。宜厳禁断。如有違越。〓以常科。事具別式。
《延暦二年(七八三)正月辛已【四】》○辛巳。陰陽頭正五位下栄井宿禰蓑麻呂。今年始登八十。詔。賜〓[糸+施の旁]布米塩。蓑麻呂。経明行修。清慎夙着。後進之輩所推〓也。故有此賞。
《延暦二年(七八三)正月乙酉【八】》○乙酉。正四位上道嶋宿禰嶋足卒。嶋足本姓牡鹿連。陸奥国牡鹿郡人也。体貌雄壮。志気驍武。素善馳射。宝字中。P4401任授刀将曹。八年恵美訓儒麻呂之劫勅使也。嶋足与将監坂上苅田麻呂。奉詔疾馳。射而殺之。以功擢授従四位下勲二等。賜姓宿禰。補授刀少将兼相摸守。転中将。改本姓賜道嶋宿禰。尋加正四位上。歴内廐頭下総播磨等守。
《延暦二年(七八三)正月戊子【十一】》○戊子。授女孺無位和史家吉外従五位下。
《延暦二年(七八三)正月癸巳【十六】》○癸巳。天皇御大極殿閤門。賜宴於五位已上。」授従五位下広川王従五位上。正六位上伊香賀王従五位下。正五位上大伴宿禰潔足。佐伯宿禰真守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石川朝臣真守。巨勢朝臣苗麻呂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下藤原朝臣菅継。文室真人与企。中臣朝臣鷹主。紀朝臣家継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大伴宿禰真麻呂。藤原朝臣雄友。紀朝臣男仲。石川朝臣浄継。高橋朝臣船麻呂。佐伯宿禰弟人。上毛野朝臣鷹養。田口朝臣大立。紀朝臣田長。穂積朝臣賀〓[示+右]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土師宿禰公足。吉田連季元。麻田連真浄並外従五位下。」宴訖賜禄有差。
《延暦二年(七八三)正月丁酉【二十】》○丁酉。紀朝臣木津魚。吉弥侯横刀等八人。夙夜在公。恪勤匪懈。於是。有詔。並進其爵。授従五位下紀朝臣木津魚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吉弥侯横刀。正六位上P4402橘朝臣入居。三嶋真人名継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出雲臣嶋成。嶋田臣宮成。筑紫史広嶋。津連真道並外従五位下。
《延暦二年(七八三)正月庚子【廿三】》○庚子。授正六位上紀朝臣安提従五位下。是日。地震。
《延暦二年(七八三)正月甲辰【廿七】》○甲辰。授正六位上大村直池麻呂外従五位下。
《延暦二年(七八三)正月乙巳【廿八】》○乙巳。饗大隅薩摩隼人等於朝堂。其儀如常。天皇御閤門而臨観。詔進階賜物各有差。
《延暦二年(七八三)二月壬子【戊申朔五】》○二月壬子。天皇御大極殿。詔贈故式部卿藤原朝臣百川右大臣。又授正五位下当麻王正五位上。無位若江王従五位下。従五位下百済王仁貞。安倍朝臣謂奈麻呂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忌部宿禰人上外従五位下。従三位藤原朝臣曹子。無位藤原朝臣乙牟漏並正三位。無位藤原朝臣吉子従三位。従四位下飽浪王。尾張王並従四位上。無位八上王。犬甘王並従五位下。正四位下藤原朝臣教基。紀朝臣宮子。平群朝臣邑刀自。藤原朝臣彦子並正四位上。従四位上藤原朝臣諸姉正四位下。正五位下大原真人室子従四位下。従五位下武蔵宿禰家刀自。大宅朝臣宅女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草鹿酒人宿禰水女。美努宿禰宅良。足羽臣真橋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平群豊原朝臣静女。若湯坐P4403宿禰子虫。無位藤原朝臣甘刀自。紀朝臣須恵女。安倍朝臣黒女。藤原朝臣兄倉。坂上大忌寸又子。三嶋宿禰広宅。山宿禰子虫並従五位下。正七位上他田舍人真枚女外従五位下。
《延暦二年(七八三)二月甲寅【七】》○甲寅。正三位藤原朝臣乙牟漏。従三位藤原朝臣吉子並為夫人。
《延暦二年(七八三)二月丙辰【九】》○丙辰。授正五位下紀朝臣犬養正五位上。
《延暦二年(七八三)二月癸亥【十六】》○癸亥。授無位安倍朝臣安倍刀自従五位下。
《延暦二年(七八三)二月庚午【廿三】》○庚午。復丈部大麻呂本位従五位下。
《延暦二年(七八三)二月辛未【廿四】》○辛未。授従七位下小治田朝臣古刀自従五位下。
《延暦二年(七八三)二月壬申【廿五】》○壬申。以従五位下春階王。藤原朝臣園人。並為少納言。外従五位下物部多芸宿禰国足為中宮大進。外従五位下上毛野公薩摩為内蔵助。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広山為縫殿頭。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宇美為民部少輔。従五位下紀朝臣田長為主計頭。従五位下穂積朝臣賀兼為主税頭。正四位下紀朝臣船守為近衛中将。内廐頭常陸守如故。従五位下紀朝臣千世為中衛少将。外従五位下尾張宿禰弓張為伊賀守。従五位上文室真人与企為相摸介。従五位下吉弥侯横刀為上野介。従五位上調使王為越中守。従五位上上毛野朝臣稲人為越後守。従五位下積殖王為P4404丹後守。従五位上桑原公足床為伯耆介。右大弁正四位下石川朝臣名足為兼播磨守。近衛将曹外従五位下筑紫史広嶋為兼大掾。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雄友為美作守。東宮学士外従五位下林忌寸稲麻呂為兼介。従五位下甘南備真人豊次為備前介。従五位下栄井宿禰道形為備中守。従五位下陽侯王為安芸守。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真麻呂為大宰少弐。従五位下為奈真人豊人為筑後守。
《延暦二年(七八三)》○丙子【廿九】》○丙子。授従五位下宗形王従五位上。
《延暦二年(七八三)三月戊寅朔》○三月戊寅朔。授正六位上下毛野朝臣年継従五位下。
《延暦二年(七八三)三月己丑【十二】》○己丑。以従四位下豊野真人奄智為中務大輔。従五位下伊賀香王為雅楽頭。正五位上当麻王為大膳大夫。外従五位下忌部宿禰人上為主油正。従五位下紀朝臣安提為左京亮。従四位下和気朝臣清麻呂為摂津大夫。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忍坂麻呂為造東大寺次官。従五位上当麻真人得足為和泉守。
《延暦二年(七八三)三月庚寅【十三】》○庚寅。丹後国丹波郡人正六位上丹波直真養任国造。
《延暦二年(七八三)三月丙申【十九】》○丙申。右大臣従二位兼行近衛大将皇太子傅藤原朝臣田麻呂薨。田麻呂。参議式部卿兼大宰帥正三位宇合之第五子也。性恭謙無競於物。天平P4405十二年。坐兄広嗣事。流於隠伎。十四年宥罪徴還隠居蜷淵山中。不預時事。敦志釈典。脩行為務。宝字中授従五位下。為南海道節度使副。歴美濃守。陸奥按察使。稍遷。神護初授従四位下。拝参議。歴外衛大将。大宰大弐。兵部卿。宝亀初授従三位。拝中納言。転大納言兼近衛大将。延暦元年。進為右大臣。授従二位。尋加正二位。薨時年六十二。
《延暦二年(七八三)三月戊戌【廿一】》○戊戌。従五位下吉弥侯横刀。正八位下吉弥侯夜須麻呂。並賜姓下毛野朝臣。外正八位上吉弥侯間人。同姓総麻呂。並賜下毛野公。
《延暦二年(七八三)四月戊申【丁未朔二】》○夏四月戊申。右京人従八位上大石村主男足等賜姓大山忌寸。
《延暦二年(七八三)四月庚申【十四】》○庚申。勅改小殿親王名。為安殿親王。
《延暦二年(七八三)四月辛酉【十五】》○辛酉。勅曰。如聞。比年坂東八国。運穀鎮所。而将吏等。以稲相換。其穀代者。軽物送京。苟得無恥。又濫役鎮兵。多営私田。因茲。鎮兵疲弊。不任干戈。稽之憲典。深合罪罰。而会恩蕩。且従寛宥。自今以後。不得更然。如有違犯。以軍法罪之。宜加捉搦。勿令侵漁之徒肆濁濫。
《延暦二年(七八三)四月甲子【十八】》○甲子。詔。立正三位藤原夫人為皇后。是日引侍臣宴飲。賜禄有差。授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種継従三位。従五位下葛井連根主従五位上。正六位上P4406飛鳥戸造弟見外従五位下。命婦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綿手従五位上。
《延暦二年(七八三)四月乙丑【十九】》○乙丑。勅坂東諸国曰。蛮夷猾夏。自古有之。非資干戈。何除民害。是知。加徂征於有苗。奮薄伐於〓〓。前王用兵。良有以也。自頃年夷俘猖狂。辺垂失守。事不獲已。頻動軍旅。遂使坂東之境恒疲調発。播殖之輩久倦転輸。念茲労弊。朕甚愍之。今遣使存慰。開倉優給。悦而使之者。寔惟哲王之愛民乎。凡厥東土。悉知朕意焉。
《延暦二年(七八三)四月丙寅【二十】》○丙寅。授正六位上贄田物部首年足外従五位下。以築越智池也。」左大弁従三位佐伯宿禰今毛人為兼皇后宮大夫。大和守如故。近衛少将従五位下笠朝臣名麻呂為兼亮。」左京人外従五位下和史国守等卅五人賜姓朝臣。
《延暦二年(七八三)四月壬申【廿六】》○壬申。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継人為左少弁。従五位下路真人玉守為大監物。従五位上海上真人三狩為兵部大輔。従五位下巨勢朝臣総成為遠江介。正五位下布勢朝臣清直為上総守。
《延暦二年(七八三)四月甲戌【廿八】》○甲戌。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縄主従五位下。先是。去天平十三年二月。勅処分。毎国造僧寺。必合有廿僧者。仍取精進練行。操履可称者度之。必須数歳之間。観彼志性始終無変。乃聴入道。P4407而国司等不精試練。毎有死闕。妄令得度。至是勅。国分寺僧。死闕之替。宜以当士之僧堪為法師者補之。自今以後。不得新度。仍先申闕状。待報施行。但尼依旧。
《延暦二年(七八三)五月丁亥【丁丑朔十一】》○五月丁亥。太政官奏称。外記之官。職務繁多。詔勅格令。自此而出。至於官品。実合昇進。其大外記二人。元正七位上官。今為正六位上官。少外記二人元従七位上官。今為正七位上官。臣等商量改張。伏聴天裁。奏可之。是日。勅。大宰帥正二位藤原朝臣魚名老病相仍。留滞中路。宜令還京詫其郷親。
《延暦二年(七八三)五月己丑【十三】》○己丑。授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三上従五位上。
《延暦二年(七八三)五月辛卯【十五】》○辛卯。授正五位上石川朝臣真守従四位下。以正五位上巨勢朝臣苗麻呂為左中弁。従四位下紀朝臣古佐美為式部大輔。左兵衛督但馬守如故。正五位上大伴宿禰益立為兵部大輔。従四位下石上朝臣家成為造東大寺長官。従五位下橘朝臣入居為近江介。右衛士少尉外従五位下津連真道為兼大掾。従四位下石川朝臣真守為大宰大弐。従五位下賀茂朝臣人麻呂為筑後守。
《延暦二年(七八三)六月丙午朔》○六月丙午朔。出羽国言。宝亀十一年雄勝平鹿二郡百姓。為賊所略。各失本業。彫弊殊甚。更建郡府。招集P4408散民。雖給口田。未得休息。因茲不堪備進調庸。望請。蒙給優復。将息弊民。勅給復三年。
《延暦二年(七八三)六月辛亥【六】》○辛亥。勅曰。夷虜乱常。為梗未已。追則鳥散。捨則蟻結。事須練兵教。卒備其寇掠。今聞。坂東諸国。属有軍役毎。多〓弱全不堪戦。即有雑色之輩。浮宕之類。或便弓馬。或堪戦陣。毎有徴発。未嘗差点。同曰皇民。豈合如此。宜仰坂東八国。簡取所有散位子。郡司子弟。及浮宕等類。身堪軍士者随国大小。一千已下。五百已上。専習用兵之道。並備身装。即入色之人。便考当国白丁。免徭。仍勒堪事国司一人。専知勾当。如有非常。便即押領奔赴。可告事機。
《延暦二年(七八三)六月乙卯【十】》○乙卯。勅曰。京畿定額諸寺。其数有限。私自営作。先既立制。比来。所司寛縦。曾不糺察。如経年代。無地不寺。宜厳加禁断。自今以後。私立道場。及将田宅園地捨施。并売易与寺。主典已上解却見任。自余不論蔭贖。決杖八十。官司知而不禁者。亦与同罪。
《延暦二年(七八三)六月乙丑【二十】》○乙丑。右京人外従五位下佐伯部三国等賜姓佐伯沼田連。
《延暦二年(七八三)六月丙寅【廿一】》○丙寅。従五位上中臣朝臣鷹主為神祇大副。従五位上文室真人波多麻呂為雅楽頭。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宇美為民部大輔。従五位下紀朝臣豊庭P4409為少輔。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長野為刑部卿。従五位下賀茂朝臣大川為大蔵少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縄主為中衛少将。弾正尹従三位高倉朝臣福信為兼武蔵守。従五位下伊賀香王為若狭守。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安遊麻呂為播磨介。従五位上百済王仁貞為備前介。」授外従五位下尾張連豊人従五位下。
《延暦二年(七八三)七月癸巳【丙子朔十八】》○秋七月癸巳。左京人散位従六位上金肆順賜姓海原連。右京人正六位上金五百依海原造。越前国人外正七位上秦人部武志麻呂依請賜本姓車持。
《延暦二年(七八三)七月甲午【十九】》○甲午。詔以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是公為右大臣。中衛大将如故。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継縄為大納言。中務卿如故。従三位大伴宿禰家持為中納言。春宮大夫如故。正四位下石川朝臣名足。紀朝臣船守並授正四位上。従五位下笠朝臣名麻呂従五位上。正六位上布勢朝臣大海従五位下。
《延暦二年(七八三)七月戊戌【廿三】》○戊戌。勅石見国介正四位下藤原朝臣鷹取。土左国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末茂等。令得入京。
《延暦二年(七八三)七月庚子【廿五】》○庚子。従三位藤原朝臣種継為式部卿兼近江按察使。左衛士督如故。従五位上中臣朝臣常為民部少輔。従五位上藤原朝臣菅継為主計頭。P4410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宿奈麻呂為兵部少輔。従五位下布勢朝臣大海為典薬頭。参議民部卿正三位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為兼左京大夫。従五位下紀朝臣田長為伊予介。」大宰帥正二位藤原朝臣魚名薨。魚名贈正一位太政大臣房前之第五子也。天平末。授従五位下補侍従。稍遷。宝字中至従四位宮内卿。神護二年。授従三位。為参議。宝亀初。加正三位。拝大納言。尋兼中務卿。八年授従二位。年已長老。次当輔政。拝為内臣。未幾有勅。改号忠臣。十年進為内大臣。天応元年。授正二位。俄拝左大臣兼大宰帥。延暦元年。坐事免大臣。出之任所。至摂津国。病発留連。有勅聴便留別業以加療焉。居二年。召還京師。薨時年六十三。詔別賜〓[糸+施の旁]布米塩及役夫等。
《延暦二年(七八三)七月乙巳【三十】》○乙巳。詔曰。疇庸叙功。彰于旧典。赦過宥罪。着自前経。故大宰帥正二位藤原朝臣魚名。乃祖乃父。世着茂功。或尽忠義而事君。或宣風猷以伏時。言念於此。無忘于懐。今故贈以本官。酬其先功。宜去延暦元年六月十四日所下詔勅官符等類。悉皆焼却焉。
《延暦二年(七八三)八月辛酉【丙午朔十六】》○八月辛酉。散事従四位下石川朝臣毛比卒。
《延暦二年(七八三)八月壬戌【十七】》○壬戌。授従七位下上道臣千若女外従五位下。P4411
《延暦二年(七八三)八月壬申【廿七】》○壬申。授外従五位下和朝臣家吉。真神宿禰真糸並従五位下。
《延暦二年(七八三)九月丙子【乙亥朔二】》○九月丙子。近江国言。除王姓従百姓戸五煙。口一百一人。戸主槻村。井上。大岡。大魚。動神等五人。並山村王之孫也。其祖父山村王。以去養老五年。編附此部。自爾以来。子孫蕃息。或七八世。分為数煙。依格。六世以下。除承嫡者之外。可科課役。望請。承嫡之戸。遷附京戸。自余与姓科課。於是下所司。検皇親籍。無山村王之名。仍従百姓之例。但不与真人之姓。
《延暦二年(七八三)十月庚戌【乙巳朔六】》○冬十月乙巳朔庚戌。治部省言。去宝亀元年以降。増加国師員。或国四人。或国三人。於事准量。深匪允〓。望請。自今以後。依承前例。大上国各任大国師一人。少国師一人。中下国各任国師一人。許之。
《延暦二年(七八三)十月戊午【十四】》○戊午。行幸交野。放鷹遊猟。
《延暦二年(七八三)十月庚申【十六】》○庚申。詔免当郡今年田租。国郡司及行宮側近高年。并諸司陪従者。賜物各有差。又百済王等供奉行在所者一両人。進階加爵。施百済寺近江播磨二国正税各五千束。授正五位上百済王利善従四位下。従五位上百済王武鏡正五位下。従五位下百済王元徳。百済王玄鏡並従五位上。従四位上百済王明信正四位下。正六位上百済王真善従五位下。P4412
《延暦二年(七八三)十月壬戌【十八】》○壬戌。車駕至自交野。
《延暦二年(七八三)十一月甲戌朔》○十一月甲戌朔。日有蝕之。
《延暦二年(七八三)十一月乙酉【十二】》○乙酉。以従五位下石淵王為大監物。従五位上藤原朝臣菅継為右大舍人頭。大外記外従五位下朝原忌寸道永為兼大学助。従五位下安倍朝臣草麻呂為治部少輔。外従五位下安都宿禰真足為主計頭。従五位下三嶋真人大湯坐為宮内少輔。従五位下大伴王為正親正。外従五位下嶋田臣宮成為上野介。常陸介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弟麻呂為兼征東副将軍。
《延暦二年(七八三)十一月丁酉【廿四】》○丁酉。授正四位下百済王明信正四位上。
《延暦二年(七八三)十二月甲辰【癸卯朔二】》○十二月甲辰。阿波国人正六位上粟凡直豊穂。飛騨国人従七位上飛騨国造祖門並任国造。
《延暦二年(七八三)十二月戊申【六】》○戊申。先是。去天平勝宝三年九月。太政官符称。豊富百姓。出挙銭財。貧乏之民。宅地為質。至於迫徴。自償其質。既失本業。迸散他国。自今以後。皆悉禁止。若有約契。雖至償期。猶任住居。令漸酬償。至是。勅。先有禁断。曾未懲革。而今京内諸寺。貪求利潤。以宅取質。廻利為本。非只綱維越法。抑亦官司阿容。何其為吏之道。輙違王憲。出塵之輩。更結俗網。宜其雖経多歳。勿過一倍。如有犯者。科違勅罪。官人解其見任。財貨没官。
《延暦二年(七八三)十二月丁巳【十五】》○丁巳。大和国P4413平群郡久度神叙従五位下為官社。P4414
《巻尾》続日本紀巻第卅七



P4415《巻首》続日本紀巻第卅八〈起延暦三年正月、尽四年十二月。〉」
  右大臣正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継縄等奉勅撰」
 今皇帝
《延暦三年(七八四)正月己卯【癸酉朔七】》三年春正月己卯。宴五位已上。授無位小倉王。石浦王並従五位下。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長野。紀朝臣家守並従四位上。正五位下紀朝臣鯖麻呂正五位上。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諸魚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和朝臣国守。安都宿禰真足。正六位上文室真人真屋麻呂。藤原朝臣真作。大伴宿禰永主。大原真人越智麻呂。和朝臣三具足。石川朝臣魚麻呂。巨勢朝臣家成。大春日朝臣諸公。安倍朝臣広津麻呂。坂本朝臣大足。田口朝臣清麻呂。笠朝臣小宗。三方宿禰広名。紀朝臣兄原。佐伯宿禰老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下道朝臣長人。丹比宿禰稲長。船連稲船。秦忌寸長足並外従五位下。宴訖賜禄各有差。
《延暦三年(七八四)正月辛巳【九】》○辛巳。授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子老従五位上。P4416正六位上平群朝臣牛養従五位下。又授女孺無位藤原朝臣宇都都古。大原真人明並従五位下。
《延暦三年(七八四)正月丁亥【十五】》○丁亥。授外従五位下伊勢朝臣水通従五位下。
《延暦三年(七八四)正月戊子【十六】》○戊子。宴五位已上於内裏。饗百官主典已上於朝堂。賜禄各有差。」授右大臣正三位藤原朝臣是公従二位。正五位下大伴宿禰不破麻呂正五位上。従五位下紀朝臣白麻呂。健部朝臣人上並従五位上。以正三位藤原朝臣小黒麻呂。従三位藤原朝臣種継。並為中納言。
《延暦三年(七八四)二月辛巳【壬寅朔】(#この月なし。)》○二月辛巳。授女孺無位百済王真徳従五位下。
《延暦三年(七八四)二月己丑(#この月なし。)》○己丑。従三位大伴宿禰家持為持兼征東将軍。従五位上文室真人与企為副将軍。外従五位下入間宿禰広成。外従五位下阿倍猿嶋臣墨縄。並為軍監。
《延暦三年(七八四)三月甲戌【壬申朔三】》○三月甲戌。宴五位已上。令文人賦曲水。賜禄有差。
《延暦三年(七八四)三月乙亥【四】》○乙亥。授外正六位上丸子連石虫外従五位下。以献軍糧也。
《延暦三年(七八四)三月丙申【廿五】》○丙申。先是。伊予国守吉備朝臣泉。与同僚不恊。頻被告訴。朝庭遣使勘問。辞〓不敬。不肯承伏。是日下勅曰。伊予国守従四位下吉備朝臣泉。政跡無聞。犯状有着。稽之国典。容〓恒科。而父故右大臣。往学盈帰。播風弘道。遂登端揆。式翼皇猷。然則伊父美志。猶不可忘。P4417其子愆尤。何無矜恕。宜宥泉辜令思後善。但解見任以懲前悪。
《延暦三年(七八四)三月乙酉【十四】》○乙酉。以外従五位下筑紫史広嶋為近衛将監。播磨大掾如故。外従五位下下道朝臣長人為大和介。従四位上多治比真人長野為伊勢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縄主為介。正五位上紀朝臣鯖麻呂為尾張守。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黒麻呂為遠江守。従五位上文室真人与企為相摸守。近衛将監従五位下佐伯宿禰老為兼介。従五位下三国真人広見為能登守。大外記外従五位下朝原忌寸道永為兼越後介。外従五位下上毛野公薩摩為但馬介。中宮大夫内蔵頭従四位上紀朝臣家守為兼備前守。従五位下文室真人於保為備後守。正五位下百済王武鏡為周防守。従五位下石川朝臣浄継為讃岐介。右衛士督正四位上坂上大忌寸苅田麻呂為兼伊予守。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乙安為肥後守。
《延暦三年(七八四)三月丁亥【十六】》○丁亥。叙従三位気太神正三位。
《延暦三年(七八四)四月壬寅【辛丑朔二】》○夏四月壬寅。授正六位上上毛野公我人外従五位下。」以外従五位下忌部宿禰人上為神祇大祐。従五位上海上真人三狩為右中弁。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是人為中務少輔。従五位下石川朝臣魚麻呂P4418為左大舍人助。従五位上藤原朝臣菅継為治部大輔。従五位上大中臣朝臣諸魚為兵部大輔。少納言如故。従四位下淡海真人三船為刑部卿。大学頭因幡守如故。従五位上橘朝臣綿裳為大判事。参議正四位下神王為兼大蔵卿。従五位下安倍朝臣弟当為少輔。従五位下紀朝臣継成為大膳亮。従五位上宗形王為大炊頭。従五位下山口王為鍛冶正。従五位下川辺朝臣浄長為主油正。外従五位下丹比宿禰真浄為内掃部正。正四位下藤原朝臣鷹取為左京大夫。従五位下田口朝臣清麻呂為右京亮。外従五位下上毛野公我人為衛門大尉。従五位下大原真人越智麻呂為隼人正。外従五位下津連真道為右衛士大尉。近江大掾如故。従五位下紀朝臣真人為摂津亮。従五位下和朝臣三具足為上総介。外従五位下飛鳥戸造弟見為飛騨守。従五位下路真人玉守為上野介。従五位下文室真人真老為長門守。従五位下正月王為土左守。従五位下大春日朝臣諸公為防人正。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年持為日向守。
《延暦三年(七八四)四月丁未【七】》○丁未。以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家成為大監物。従五位下吉田連古麻呂為内薬正。P4419侍医如故。外従五位下出雲臣嶋成為侍医。従五位上藤原朝臣真葛為右大舍人頭。外従五位下丹比宿禰稲長為内蔵助。従五位下笠朝臣雄宗為中衛少将。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真友為越前介。
《延暦三年(七八四)四月辛亥【十一】》○辛亥。大僧都弘耀法師上表辞任。詔許之。因施几杖。
《延暦三年(七八四)四月己未【十九】》○己未。参議中宮大夫従四位上紀朝臣家守卒。家守大納言兼中務卿正三位麻呂之孫。大宰大弐正四位下男人之子也。
《延暦三年(七八四)四月庚午【三十】》○庚午。以従五位下紀朝臣作良為右少弁。外従五位下船連稲船為主計助。従五位下安倍朝臣真黒麻呂為宮内少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内麻呂為右衛士佐。従五位下紀朝臣豊庭為甲斐守。正五位上巨勢朝臣苗麻呂為信濃守。従五位下三嶋真人大湯坐為因幡介。従五位下御方宿禰広名為筑後守。
《延暦三年(七八四)五月辛未朔》○五月辛未朔。勅曰。比年。国師遷替。一同俗官。送故迎新。殊多労擾。教導未宣。弘益有虧。永言其弊。理須改革。自今以後。宜択有智有行為衆推仰者補之。其秩満之期。六年為限。如有身死及心性麁悪為民所苦者。随即与替。
《延暦三年(七八四)五月庚辰【十】》○庚辰。左京大夫正四位下藤原朝臣鷹取卒。
《延暦三年(七八四)五月癸未【十三】》○癸未。摂津職言。今月七日卯時。蝦蟇二万許。長可P4420四分。其色黒斑。従難波市南道。南行池列可三町。随道南行。入四天王寺内。至於午時。皆悉散去。
《延暦三年(七八四)五月丙戌【十六】》○丙戌。勅遣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小黒麻呂。従三位藤原朝臣種継。左大弁従三位佐伯宿禰今毛人。参議近衛中将正四位上紀朝臣船守。参議神祗伯従四位上大中臣朝臣子老。右衛士督正四位上坂上大忌寸苅田麻呂。衛門督従四位上佐伯宿禰久良麻呂。陰陽助外従五位下船連田口等於山背国。相乙訓郡長岡村之地。為遷都也。
《延暦三年(七八四)五月己丑【十九】》○己丑。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乙叡従五位下。
《延暦三年(七八四)五月甲午【廿四】》○甲午。摂津職史生正八位下武生連佐比乎貢白燕一。賜爵二級并当国正税五百束。」散位頭従四位下百済王利善卒。
《延暦三年(七八四)六月辛丑【庚子朔二】》○六月辛丑。唐人賜緑晏子欽。賜緑徐公卿等賜姓栄山忌寸。是日。叙正三位住吉神勲三等。
《延暦三年(七八四)六月甲辰【五】》○甲辰。中務大輔従四位下豊野真人奄智卒。
《延暦三年(七八四)六月戊申【九】》○戊申。詔以賢〓[王+景]法師。為大僧都。行賀法師為少僧都。善上法師。玄憐法師。並為律師。
《延暦三年(七八四)六月己酉【十】》○己酉。以中納言従三位藤原朝臣種継。左大弁従三位佐伯宿禰今毛人。参議近衛中将正四位上紀朝臣船守。散位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垣守。右中弁従五位上P4421海上真人三狩。兵部大輔従五位上大中臣朝臣諸魚。造東大寺次官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忍坂麻呂。散位従五位下日下部宿禰雄道。従五位下丈部大麻呂。外従五位下丹比宿禰真浄等。為造長岡宮使。六位官八人。於是。経始都城。営作宮殿。
《延暦三年(七八四)六月辛亥【十二】》○辛亥。普光寺僧勤韓獲赤烏。授大法師。并施稲一千束。
《延暦三年(七八四)六月壬子【十三】》○壬子。遣参議近衛中将正四位上紀朝臣船守於賀茂大神社。奉幣。以告遷都之由焉。又今年調庸。并造宮工夫用度物。仰下諸国。令進於長岡宮。
《延暦三年(七八四)六月癸丑【十四】》○癸丑。唐人正六位上孟恵芝。正六位上張道光等。賜姓嵩山忌寸。正六位下吾税児賜永国忌寸。
《延暦三年(七八四)六月壬戌【廿三】》○壬戌。有勅。為造新京之宅。以諸国正税六十八万束。賜右大臣以下。参議已上。及内親王。夫人。尚侍等。各有差。
《延暦三年(七八四)六月丁卯【廿八】》○丁卯。百姓私宅。入新京宮内五十七町。以当国正税四万三千余束。賜其主。
《延暦三年(七八四)七月癸酉【庚午朔四】》○秋七月癸酉。仰阿波。讃岐。伊予三国。令進造山埼橋料材。
《延暦三年(七八四)七月壬午【十三】》○壬午。以正五位上当麻王為中務大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乙叡為侍従。近衛中将正四位上紀朝臣船守為兼中宮大夫。内厩頭。常陸守如故。従五位下文室真人久賀麻呂為左大舍人頭。従四位下石上朝臣P4422家成為内蔵頭。従五位下穂積朝臣賀祐為散位頭。外従五位下大村直池麻呂為主計助。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宿奈麻呂為主税頭。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真麻呂為兵部大輔。従五位上笠王為大膳大夫。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垣守為左京大夫。従五位下塩屋王為若狭守。右衛士督正四位上坂上大忌寸苅田麻呂為兼備前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末茂為伊予守。従五位上藤原朝臣菅継為大宰少弐。
《延暦三年(七八四)七月癸未【十四】》○癸未。右少史正六位上高宮村主田使。及同真木山等。賜姓春原連。
《延暦三年(七八四)八月壬寅【庚子朔三】》○八月壬寅。叙近江国高嶋郡三尾神従五位下。
《延暦三年(七八四)八月戊午【十九】》○戊午。左少史正六位上衣枳首広浪等賜姓高篠連。
《延暦三年(七八四)八月乙丑【廿六】》○乙丑。以外従五位下吉田連季元為伊豆守。
《延暦三年(七八四)九月庚午【己巳朔二】》○九月庚午。授命婦外正五位下刑部直虫名従五位下。
《延暦三年(七八四)九月癸酉【五】》○癸酉。京中大雨。壊百姓廬舍。詔遣使東西京賑給之。
《延暦三年(七八四)九月庚辰【十二】》○庚辰。伊予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末茂。坐事左降日向介。
《延暦三年(七八四)九月乙未【廿七】》○乙未。太白昼見。
《延暦三年(七八四)閏九月戊申【巳亥朔十】》○閏九月戊申。河内国茨田郡堤。決一十五処。単功六万四千余人。給糧築之。
《延暦三年(七八四)閏九月乙卯【十七】》○乙卯。天皇幸右大臣田村第宴飲。授其第三男弟友従五位下。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月庚午【戊辰朔三】》○冬十月庚午。勅。備前国児嶋郡小豆嶋所放官牛。P4423有損民産。宜遷長嶋。其小豆嶋者住民耕作之。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月壬申【五】》○壬申。任御装束司并前後次第司。為幸長岡宮也。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月甲戌【七】》○甲戌。賜陪従親王已下五位已上装束物各有差。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月戊子【廿一】》○戊子。越後国言。蒲原郡人三宅連笠雄麻呂。蓄稲十万束。積而能施。寒者与衣。飢者与食。兼以修造道橋。通利艱険。積行経年。誠合挙用。授従八位上。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月癸巳【廿六】》○癸巳。以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公足為主計頭。従五位下大伴宿禰永主為右京亮。又任左右鎮京使。各五位二人。六位二人。以将幸長岡宮也。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月乙未【廿八】》○乙未。尚蔵兼尚侍従三位阿倍朝臣古美奈薨。遣左大弁兼皇后宮大夫従三位佐伯宿禰今毛人。散位従五位上当麻真人永継。外従五位下松井連浄山等。監護喪事。古美奈中務大輔従五位上粳虫之女也。適内大臣贈従一位藤原朝臣良継生女。即是皇后也。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月丁酉【三十】》○丁酉。勅曰。如聞。比来。京中盗賊稍多。掠物街路。放火人家。良由職司不能粛清。令彼凶徒生茲賊害。自今以後。宜作鄰保検察非違。一如令条。其遊食博戯之徒。不論蔭贖。決杖一百。放火劫略之類。不必拘法。懲以殺罰。勤加捉搦。遏絶姦〓。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一月戊戌朔》○十一月戊戌朔。勅曰。十一月朔旦冬至者。P4424是歴代之希遇。而王者之休祥也。朕之不徳。得値於今。思行慶賞。共悦嘉辰。王公已下。宜加賞賜。京畿当年田租並免之。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一月庚子【三】》○庚子。詔曰。民惟邦本。本固国寧。民之所資。農桑是切。比者諸国司等。厥政多僻。不愧撫道之乖方。唯恐侵漁之未巧。或広占林野。奪蒼生之便要。或多営田園。妨黔黎之産業。百姓彫幣。職此之由。宜加禁制。懲革貪濁。自今以後。国司等不得公廨田外更営水田。又不得私貪墾闢侵百姓農桑地。如有違犯者。収獲之実。墾闢之田。並皆没官。即解見任。科違勅之罪。夫同僚并郡司等。相知容隠。亦与同罪。若有人糺告者。以其苗子。与糺告人。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一月癸卯【六】》○癸卯。以従五位下佐伯宿禰鷹守為左衛士佐。外従五位下秦造子嶋為右衛士大尉。外従五位下津連真道為左兵衛佐。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一月戊申【十一】》○戊申。天皇移幸長岡宮。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一月甲寅【十七】》○甲寅。先是。皇后遭母氏憂。不従車駕。中宮復留在平城。是日。遣出雲守従四位下石川朝臣豊人。摂津大夫従四位下和気朝臣清麻呂等。為前後次第司。奉迎焉。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一月丁巳【二十】》○丁巳。遣近衛中将正四位上紀朝臣船守。叙賀茂上下二社従二位。又遣兵部大輔従五位上大中臣朝臣諸魚。叙松尾乙訓二神P4425従五位下。以遷都也。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一月戊午【廿一】》○戊午。武蔵介従五位上建部朝臣人上等言。臣等始祖息速別皇子。就伊賀国阿保村居焉。逮於遠明日香朝廷。詔皇子四世孫須禰都斗王。由地錫阿保君之姓。其胤子意保賀斯。武芸超倫。足示後代。是以長谷旦倉朝廷改賜健部君。是旌庸恩意。非胙土彜倫。望請。返本正名蒙賜阿保朝臣之姓。詔許之。於是。人上等賜阿保朝臣。健部君黒麻呂等阿保公。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一月辛酉【廿四】》○辛酉。中宮皇后並自平城至。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一月乙丑【廿八】》○乙丑。遣使修理賀茂上下二社及松尾乙訓社。」従四位下五百枝王。五百井女王。並授従四位上。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二月己巳【戊辰朔二】》○十二月己巳。詔賜造宮有労者爵。又免進役夫国今年田租。」授従三位藤原朝臣種継正三位。正四位上石川朝臣名足。紀朝臣船守並従三位。従五位下気太王。山口王。小倉王並従五位上。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垣守。和気朝臣清麻呂並従四位上。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人足。大中臣朝臣諸魚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忍坂麻呂。多治比真人浜成。日下部宿禰雄道。三嶋真人名継。丈部大麻呂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丹比宿禰真清外正五位下。外従五位下上毛野公大川外従五位上。P4426正六位上佐伯宿禰葛城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奈良忌寸長野。大神〓[木+若]田朝臣愛比。三使朝臣清足。麻田連畋賦。高篠連広浪並外従五位下。」又以左大弁従三位兼皇后宮大夫大和守佐伯宿禰今毛人為参議。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二月癸酉【六】》○癸酉。遣使畿内七道。大祓奉幣於天神地祗。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二月庚辰【十三】》○庚辰。詔曰。山川薮沢之利。公私共之。具有令文。如聞。比来。或王臣家。及諸司寺家。包并山林。独専其利。是而不禁。百姓何済。宜加禁断。公私共之。如有違犯者。科違勅罪。所司阿縦。亦与同罪。其諸氏冢墓者。一依旧界。不得斫損。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二月乙酉【十八】》○乙酉。山背国葛野郡人外正八位下秦忌寸足長築宮城。授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栗前連広耳飼養役夫。授従五位下。但馬国気多団毅外従六位上川人部広井。進私物助公用授外従五位下。
《延暦三年(七八四)十二月丙申【廿九】》○丙申。叙住吉神従二位。預造長岡宮主典已上。及諸司雑色人等。随其労効。進階賜爵各有差。
《延暦四年(七八五)正月丁酉朔》四年春正月丁酉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其儀如常。石上。榎井二氏。各竪桙楯焉。始停兵衛叫〓之儀。是日。宴五位已上於内裏。賜禄有差。
《延暦四年(七八五)正月癸卯【七】》○癸卯。宴五位已上。詔授正六位上多賀王従五位下。従四位上多治比真人P4427長野正四位上。従五位上文室真人高嶋正五位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真友。文室真人於保。紀朝臣作良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葛野麻呂。甘南備真人継人。平群朝臣清麻呂。阿倍朝臣枚麻呂。佐伯宿禰継成。小野朝臣河根。雀部朝臣虫麻呂。県犬養宿禰継麻呂。大宅朝臣広江。高橋朝臣三坂。安曇宿禰広吉。文室真人大原。大伴宿禰蓑麻呂。紀朝臣広足。紀朝臣呰麻呂並従五位下。秦忌寸馬長。白鳥村主元麻呂。伊蘇志臣真成並外従五位下。
《延暦四年(七八五)正月乙巳【九】》○乙巳。授従五位上川辺女王正五位下。従五位下三嶋女王従五位上。無位八千代女王従五位下。従四位上橘朝臣真都賀。正四位下藤原朝臣諸姉。百済王明信並正四位上。従四位下藤原朝臣延福。藤原朝臣人数。和気朝臣広虫。因幡国造浄成並従四位上。従五位上藤原朝臣綿手。正五位下武蔵宿禰家刀自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春蓮。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勤子。田中朝臣吉備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祖子従五位上。無位平群朝臣竈屋。藤原朝臣慈雲。藤原朝臣家野。多治比真人豊継。外従五位下葛井連広見並従五位下。P4428外従五位下豊田造信女外従五位上。無位道田連桑田外従五位下。又授従五位上三嶋女王正五位下。
《延暦四年(七八五)正月庚戌【十四】》○庚戌。遣使堀摂津国神下。梓江。鯵生野。通于三国川。
《延暦四年(七八五)正月辛亥【十五】》○辛亥。以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弟友為侍従。従五位下高橋朝臣御坂為陰陽頭。従五位下伊勢朝臣水通為内匠頭。従五位下藤原朝臣仲継為大学頭。従五位上中臣朝臣常為治部大輔。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伯麻呂為玄蕃頭。従五位下浅井王為諸陵頭。正五位下粟田朝臣鷹守為民部大輔。従五位下紀朝臣千世為少輔。外従五位下奈良忌寸長野為主税助。従四位下大伴宿禰潔足為兵部大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雄友為少輔。美作守如旧。従五位上丈部大麻呂為織部正。従五位上文室真人忍坂麻呂為木工頭。従五位下布勢朝臣大海為主殿頭。従五位下平群朝臣清麻呂為典楽頭。従四位下佐伯宿禰真守為造東大寺長官。外従五位下林忌寸稲麻呂為次官。東宮学士如旧。従三位紀朝臣船守為近衛大将。中宮大夫常陸守如故。従五位下佐伯宿禰老為少将。相摸介如故。従四位下紀朝臣古佐美為中衛中将。式部大輔但馬守P4429如故。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宗継為少将。従五位下紀朝臣広足為衛門佐。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堅魚麻呂為左衛士佐。正五位上安倍朝臣家麻呂為左兵衛督。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大原為右兵衛佐。従五位上三嶋真人名継為内廐頭。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人足為主馬頭。正五位上巨勢朝臣苗麻呂為河内守。従
五位下大伴宿禰蓑麻呂為介。少納言正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諸魚為兼山背守。内廐頭従五位上三嶋真人名継為兼介。従五位下紀朝臣呰麻呂為伊勢介。従五位上浄村宿禰晋卿為安房守。右衛士督正四位上坂上大忌寸苅田麻呂為兼下総守。皇后宮大進従五位下安倍朝臣広津麻呂為兼常陸大掾。従五位上紀朝臣木津魚為美濃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縄主為介。従五位下大神朝臣船人為上野守。従五位下和朝臣国守為下野介。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宇美為陸奥守。従五位下佐伯宿禰鷹守為越中介。正五位下葛井連道依為越後守。春宮亮従五位上紀朝臣白麻呂為兼伯耆守。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年主為出雲守。近衛将監外従五位下筑紫史広嶋為兼播磨大掾。P4430従五位下笠朝臣雄宗為美作介。従五位上百済王仁貞為備前守。東宮学士外従五位下林忌寸稲麻呂為兼介。造東大寺次官如故。従五位上葛井連根主為伊予守。外従五位下秦忌寸長足為豊前介。
《延暦四年(七八五)正月戊午【廿二】》○戊午。安房国言。以今月十九日。部内海辺。漂着大魚五百余。長各一丈五尺以下。一丈三尺以上。古老相伝云。諸泊魚。
《延暦四年(七八五)正月癸亥【廿七】》○癸亥。摂津国能勢郡大領外正六位上神人為奈麻呂。近江国蒲生郡大領外従六位上佐佐貴山公由気比。丹波国天田郡大領外従六位下丹波直広麻呂。豊後国海部郡大領外正六位上海部公常山等。居職匪懈。撫民有方。於是。詔並授外従五位下。又授正六位下海上国造他田日奉直徳刀自外従五位下。」以従五位上小倉王。百済王玄鏡。並為少納言。従五位下藤原朝臣乙叡為権少納言。正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諸魚為左中弁。山背守如故。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園人為右少弁。従五位上紀朝臣作良為大蔵大輔。外従五位下佐伯直諸成為園池正。従五位上弓削宿禰大成為西市正。従五位上中臣朝臣鷹主為信濃守。従五位上日下部宿禰雄道為豊前守。
《延暦四年(七八五)二月丁卯【丙寅朔二】》○二月丁卯。近衛将監P4431外従五位下筑紫史広嶋賜姓野上連。
《延暦四年(七八五)二月壬申【七】》○壬申。授陸奥国小田郡大領正六位上丸子部勝麻呂外従五位下。以経征戦也。
《延暦四年(七八五)二月甲戌【九】》○甲戌。但馬国気多郡人外従五位下川人部広井改本姓。賜高田臣。
《延暦四年(七八五)二月丁丑【十二】》○丁丑。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宇美為陸奥按察使兼鎮守副将軍。国守如故。」授正四位上坂上大忌寸苅田麻呂従三位。
《延暦四年(七八五)二月癸未【十八】》○癸未。出雲国国造外正八位上出雲臣国成等奏神吉事。其儀如常。授国成外従五位下。自外祝等。進階各有差。
《延暦四年(七八五)二月丁未(#この月なし。)》○丁未。弾正尹従三位兼武蔵守高倉朝臣福信。上表乞身。優詔許之。賜御杖并衾。
《延暦四年(七八四)三月戊戌【丙申朔三】》○三月戊戌。御嶋院。宴五位已上。召文人令賦曲水。賜禄各有差。
《延暦四年(七八五)三月甲辰【九】》○甲辰。授陸奥按察使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宇美正五位下。又賜彩帛十疋。〓[糸+施の旁]十疋。綿二百屯。
《延暦四年(七八五)三月丙午【十一】》○丙午。以従五位下安倍朝臣草麻呂為神祇大副。従五位下高倉朝臣石麻呂為治部少輔。従五位下佐伯宿禰葛城為中衛少将。
《延暦四年(七八五)三月甲寅【十九】》○甲寅。正六位上春原連田使。従七位下真木山等。改春原連。賜高村忌寸。
《延暦四年(七八五)四月乙丑朔》○夏四月乙丑朔。授正六位上丸部臣董神外従五位下。
《延暦四年(七八五)四月辛未【七】》○辛未。中納言従三位兼春宮大夫陸奥按察使鎮守将軍大伴宿禰家持P4432等言。名取以南一十四郡。僻在山海。去塞懸遠。属有徴発。不会機急。由是権置多賀。階上二郡。募集百姓。足人兵於国府。設防禦於東西。誠是備預不虞。推鋒万里者也。但以。徒有開設之名。未任統領之人。百姓顧望。無所係心。望請。建為真郡。備置官員。然則民知統摂之帰。賊絶窺〓之望。許之。
《延暦四年(七八五)四月己卯【十五】》○己卯。授大初位下日下部連国益外従五位下。以献稲船瀬也。
《延暦四年(七八五)四月丁亥【廿三】》○丁亥。従五位上紀朝臣作良為造斎宮長官。
《延暦四年(七八五)四月癸已【廿九】》○癸巳。宮内卿従四位上石川朝臣垣守為兼武蔵守。
《延暦四年(七八四)五月乙未朔》○五月乙未朔。左京人従六位下丑山甘次猪養賜姓湯原造。
《延暦四年(七八五)五月丁酉【三】》○丁酉。詔曰。春秋之義。祖以子貴。此則典経之垂範。古今之不易也。朕君臨四海。于茲五載。追尊之典。或猶未崇。興言念此。深以懼焉。宜追贈朕外曾祖贈従一位紀朝臣正一位太政大臣。又尊曾祖妣道氏曰太皇大夫人。仍改公姓為朝臣。」又臣子之礼。必避君諱。比者。先帝御名及朕之諱。公私触犯。猶不忍聞。自今以後。宜並改避。於是改姓白髪部為真髪部。山部為山。
《延暦四年(七八五)五月戊戌【四】》○戊戌。右京人従五位下昆解宿禰沙弥麻呂等。改本姓賜鴈高宿禰。
《延暦四年(七八五)五月癸丑【十九】》○癸丑。先是。皇后宮赤雀見。是曰。詔曰。朕君臨P4433紫極。子育蒼生。政未洽於南薫。化猶闕於東戸。粤得参議従三位行左大弁兼皇后宮大夫大和守佐伯宿禰今毛人等奏云。去四月晦日。有赤雀一隻。集于皇后宮。或翔止庁上。或跳梁庭中。皃甚閑逸。色亦奇異。晨夕栖息。旬日不去者。仍下所司。令検図牒。孫氏瑞応図曰。赤雀者瑞鳥也。王者奉己倹約。動作応天時則見。是知。朕之庸虚。豈致此〓[貝+兄]。良由宗社積徳。余慶所覃。既叶旧典之上瑞。式表新色之嘉祥。奉天休而倍〓。荷霊〓[貝+兄]以逾兢。思敦弘沢以答上玄。宜天下有位。及内外文武官把笏者賜爵一級。但有蔭者。各依本蔭。四世五世。及承嫡六世已下王年廿以上。並叙六位。又五位已上子孫年廿已上。叙当蔭階。正六位上者免当戸今年租。其山背国者。皇都初建既為輦下。慶賞所被。合殊常倫。今年田租。特宜全免。又長岡村百姓家入大宮処者。一同京戸之例。
《延暦四年(七八五)五月甲寅【二十】》○甲寅。従五位上浄原王為右大舍人頭。従四位上藤原朝臣雄依為大蔵卿。従四位上大中臣朝臣子老為宮内卿。神祇伯如故。正四位下神王為禅正尹。従五位上海上真人三狩為大宰少弐。従五位下百済王英孫為陸奥P4434鎮守権副将軍。
《延暦四年(七八五)五月戊午【廿四】》○戊午。勅曰。貢進調庸。具著法式。而遠江国所進調庸。濫穢不堪官用。凡頃年之間。諸国貢物。麁悪多不中用。准量其状。依法可坐。自今以後。有如此類。専当国司。解却見任。永不任用。自余官司。節級科罪。其郡司者加決罰以解見任。兼断譜第。
《延暦四年(七八五)五月己未【廿五】》○己未。勅曰。出家之人本事行道。今見衆僧。多乖法旨。或私定檀越。出入閭巷。或誣称仏験。〓[言+圭]誤愚民。非唯比丘之不慎教律。抑是所司之不勤捉搦也。不加厳禁。何整緇徒。自今以後。如有此類。擯出外国。安置定額寺。
《延暦四年(七八五)五月庚申【廿六】》○庚申。遣使五畿内祈雨焉。
《延暦四年(七八五)五月辛酉【廿七】》○辛酉。地震。」周防国飢疫。賑給之。
《延暦四年(七八五)五月壬戌【廿八】》○壬戌。授正六位上百済王元基従五位下。
《延暦四年(七八四)六月乙丑【甲子朔二】》○六月乙丑。出羽。丹波。年穀不登。百姓飢饉。並賑給之。
《延暦四年(七八五)六月癸酉【十】》○癸酉。勅曰。去五月十九日。縁皇后宮有赤雀之瑞。普賜天下有位爵一級。但宮司者是祥瑞出処也。当加褒賞以答霊〓[貝+兄]。宜宮司主典已上不論六位五位進爵一級。」右衛士督従三位兼下総守坂上大忌寸苅田麻呂等上表言。臣等本是後漢霊帝之曾孫阿智王之後也。漢祚遷魏。阿智王因神牛教。出行帯方。忽得宝帯瑞。其像似宮城。爰建国邑。育其人庶。後召父兄告曰。P4435吾聞。東国有聖主。何不帰従乎。若久居此処。恐取覆滅。即携母弟迂興徳。及七姓民。帰化来朝。是則誉田天皇治天下之御世也。於是阿智王奏請曰。臣旧居在於帯方。人民男女皆有才芸。近者寓於百済高麗之間。心懐猶予未知去就。伏願天恩遣使追召之。乃勅遣臣八腹氏。分頭発遣。其人民男女。挙落随使尽来。永為公民。積年累代。以至于今。今在諸国漢人亦是其後也。臣苅田麻呂等。失先祖之王族。蒙下人之卑姓。望請。改忌寸蒙賜宿禰姓。伏願。天恩矜察。儻垂聖聴。所謂寒灰更煖。枯樹復栄也。臣苅田麻呂等。不勝至望之誠。輙奉表以聞。詔許之。坂上。内蔵。平田。大蔵。文。調。文部。谷。民。佐太。山口等忌寸十一姓十六人賜姓宿禰。
《延暦四年(七八五)六月辛巳【十八】》○辛巳。右大臣従二位兼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是公等。率百官上慶瑞表。其詞曰。伏奉去五月十九日勅。比者。赤雀戻止椒庭。既叶旧典之上瑞。式表新色之嘉祥。思与天下喜此霊〓[貝+兄]者。臣等生逢明時。頻沐天渙。欣悦之情。実倍恒品。臣聞。徳動天地。無遠不臻。至誠有感。在幽必達。伏惟。皇帝陛下。道格乾坤。沢沾動植。政化以洽。品物咸亨。皇后殿下。徳超娥英。P4436功軼妊〓[女+以]。母儀方闡。厚載既隆。故能両儀合徳。百霊効祉。白燕産帝畿以馴化。赤雀翔皇宮而表禎。稽験図牒。僉曰。休徴。斯実曠古殊〓[貝+兄]。当今嘉祥。率土抃舞。莫不幸甚。臣是公等不勝踴躍之至。謹詣朝堂。奉表以聞。詔報曰。乾坤表〓[貝+兄]。休瑞荐彰。白燕搆巣於前春。赤雀来儀於後夏。寔惟宗社攸祉。群卿所諧。朕之庸虚何応於此。但当与卿等。勉理政化。上答天休。省所来賀。祗懼兼懐。是日。授皇后宮大夫従三位佐伯宿禰今毛人正三位。亮従五位上笠朝臣名末呂正五位下。大進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真作。少進従五位下安倍朝臣広津麻呂並従五位上。大属正六位上阿閉間人臣人足。少属正六位上林連浦海並外従五位下。
《延暦四年(七八五)六月癸未【二十】》○癸未。参議兵部卿従三位兼侍従下総守藤原朝臣家依薨。贈太政大臣正一位永手之第一子也。P4437
《延暦四年(七八四)七月己亥【甲午朔六】》○秋七月己亥。参議従三位石川朝臣名足為左大弁。播磨守如故。参議従四位上大中臣朝臣子老為右大弁。神祇伯如故。外従五位下麻田連畋賦為左大史。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為兼中務卿。参議正三位佐伯宿禰今毛人為民部卿。皇后宮大夫大和守如故。従五位下紀朝臣安提為少輔。従五位上紀朝臣作良為兵部大輔。正五位上内蔵宿禰全成為大蔵大輔。従四位上石川朝臣垣守為宮内卿。武蔵守如故。従三位坂上大宿禰苅田麻呂為左京大夫。右衛士督下総守如故。従五位下賀茂朝臣人麻呂為亮。従四位下石川朝臣豊人為右京大夫。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継縄為兼大宰帥。従五位下紀朝臣千世為豊後守。左中弁正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諸魚為兼左兵衛督。山背守如故。
《延暦四年(七八五)七月己酉【十六】》○己酉。外従五位下秦忌寸馬長為土佐守。
《延暦四年(七八五)七月庚戌【十七】》○庚戌。刑部卿従四位下兼因幡守淡海P4438真人三船卒。三船大友親王之曾孫也。祖葛野王正四位上式部卿。父池辺王従五位上内匠頭。三船性識聡敏。渉覧群書。尤好筆札。宝字元年。賜姓淡海真人。起家拝式部少丞。累遷。宝字中授従五位下。歴式部少輔参河美作守。八年被充造池使。往近江国修造陂池。時恵美仲麻呂遁自宇治。走拠近江。先遣使者調発兵馬。三船在勢多。与使判官佐伯宿禰三野。共捉縛賊使及同悪之徒。尋将軍日下部宿禰子麻呂。佐伯宿禰伊達等率数百騎而至。焼断勢多橋。以故賊不得渡江。奔高嶋郡。以功授正五位上勲三等。除近江介。遷中務大輔兼侍従。尋補東山道巡察使。出而採訪。事畢復奏。昇降不慥頗乖朝旨。有勅譴責之。出為大宰少弐。遷刑部大輔。歴大判事大学頭兼文章博士。宝亀末。授従四位下拝刑部卿兼因幡守。卒時年六十四。
《延暦四年(七八五)七月癸丑【二十】》○癸丑。勅曰。釈教深遠。伝其道者。緇徒是也。天下安寧蓋亦由其神力矣。然則惟僧惟尼。有徳有行。自非〓顕。何以弘道。宜仰所司。択其修行伝灯無厭倦者。景迹歯名。具注申送。」又勅。造宮之務。事弗獲已。所役之夫。宜給其功。於是和雇諸国百姓卅一万四千人。
《延暦四年(七八五)七月甲寅【廿一】》○甲寅。P4439従五位下賀茂朝臣人麻呂為斎宮頭。
《延暦四年(七八五)七月丁巳【廿四】》○丁巳。勅曰。夫正税者。国家之資。水旱之備也。而比年。国司苟貪利潤。費用者衆。官物減耗。倉廩不実。職此之由。宜自今已後。厳加禁止。其国司如有一人犯用。余官同坐。並解見任。永不叙用。贓物令共填納。不在免死逢赦之限。逓相検察。勿為違犯。其郡司和許。亦同国司。
《延暦四年(七八五)七月辛酉【廿八】》○辛酉。土左国貢調愆期。其物亦悪。勅国司目已上。並解見任。
《延暦四年(七八五)七月壬戌【廿九】》○壬戌。外従五位下高篠連広浪為左大史。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真鷲為大学頭。外従五位下井上直牛養為主計助。外従五位下伊蘇志臣真成為主船正。従四位下安倍朝臣東人為刑部卿。従五位上多朝臣犬養為大輔。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家成為主殿頭。従五位下坂本朝臣大足為官奴正。従五位下甘南備真人継成為右京亮。従五位下石浦王為主馬頭。従五位下三嶋真人大湯坐為参河介。従五位下笠朝臣雄宗為能登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宗継為因幡守。外従五位下大村直池麻呂為介。従五位下布勢朝臣大海為美作介。」授正八位下三野臣広主外従五位下。以貢献也。
《延暦四年(七八四)八月癸亥朔》○八月癸亥朔。右京人土師宿禰淡海。其P4440姉諸主等。改本姓賜秋篠宿禰。
《延暦四年(七八五)八月己巳【七】》○己巳。授従四位上藤原朝臣雄依正四位下。従四位下石川朝臣豊人。安倍朝臣東人。佐伯宿禰久良麻呂並従四位上。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是人。藤原朝臣雄友。藤原朝臣内麻呂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朝原忌寸道永。正六位上多治比真人国成。笠朝臣江人並従五位下。
《延暦四年(七八五)八月丙子【十四】》○丙子。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浜成為右中弁。従五位上安倍朝臣広津麻呂為皇后宮大進。外従五位下阿閉間人臣人足為少進。外従五位下林連浦海為大属。従五位下笠朝臣江人為式部少輔。従五位下大伴宿禰真麻呂為主税頭。従五位下下毛野朝臣年継為内掃部正。従四位下大伴宿禰潔足為近衛中将。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内麻呂為中衛少将。外正五位下丹比宿禰真浄為右衛士佐。従五位上藤原朝臣真作為石見守。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宿奈麻呂為周防守。」授従五位下羽栗臣翼従五位上。正六位上多治比真人屋嗣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国中連三成。外正六位上丹波直人足並外従五位下。
《延暦四年(七八五)八月乙酉【廿三】》○乙酉。授従七位上大秦公忌寸宅守従五位下。以築太政官院垣也。」外従五位下土師P4441宿禰公足為隠岐守。
《延暦四年(七八五)八月丙戌【廿四】》○丙戌。天皇行幸平城宮。先是。朝原内親王斎居平城。至是斎期既竟。将向伊勢神宮。故車駕親臨発入。
《延暦四年(七八五)八月庚寅【廿八】》○庚寅。中納言従三位大伴宿禰家持死。祖父大納言贈従二位安麻呂。父大納言従二位旅人。家持天平十七年授従五位下。補宮内少輔。歴任内外。宝亀初。至従四位下左中弁兼式部員外大輔。十一年拝参議。歴左右大弁。尋授従三位。坐氷上川継反事。免移京外。有詔宥罪。復参議春宮大夫。以本官出為陸奥按察使。居無幾拝中納言。春宮大夫如故。死後廿余日。其屍未葬。大伴継人。竹良等殺種継。事発覚下獄。案験之。事連家持等。由是追除名。其息永主等並処流焉。
《延暦四年(七八四)九月乙未【癸巳朔三】》○九月乙未。地震。
《延暦四年(七八五)九月己亥【七】》○己亥。斎内親王向伊勢太神宮。百官陪従。至大和国堺而還。
《延暦四年(七八五)九月庚子【八】》○庚子。行幸水雄岡遊猟。」授正六位上巨勢朝臣嶋人従五位下。正六位上池原公縄主外従五位下。
《延暦四年(七八五)九月壬寅【十】》○壬寅。河内国言。洪水汎溢。百姓漂蕩或乗船。或寓堤上。糧食絶乏。艱苦良深。於是。遣使監巡。兼加賑給焉。
《延暦四年(七八五)九月乙卯【廿三】》○乙卯。中納言正三位兼式部卿藤原朝臣種継被賊射薨。
《延暦四年(七八五)九月丙辰【廿四】》○丙辰。車駕至自平城。捕獲大伴継人。同竹良并P4442党与数十人。推鞫之。並皆承伏。依法推断。或斬或流。其種継参議式部卿兼大宰帥正三位宇合之孫也。神護二年。授従五位下。除美作守。稍遷。宝亀末。補左京大夫兼下総守。俄加従四位下。遷佐衛士督兼近江按察使。延暦初。授従三位。拝中納言。兼式部卿。三年授正三位。天皇甚委任之。中外之事皆取決焉。初首建議。遷都長岡。宮室草創。百官未就。匠手役夫。日夜兼作。至於行幸平城。太子及右大臣藤原朝臣是公。中納言種継等。並為留守。照炬催検。燭下被傷。明日薨於第。時年四十九。天皇甚悼惜之。詔贈正一位左大臣。
《延暦四年(七八五)九月己未【廿七】》○己未。造東大寺長官内蔵頭従四位下石上朝臣家成為検衛門権督。兵部少輔美作守正五位上藤原朝臣雄友為兼左衛士権督。
《延暦四年(七八五)九月辛酉【廿九】》○辛酉。以従五位下佐伯宿禰葛城為左少弁。従五位下百済王英孫為出羽守。近衛少将従五位下紀朝臣兄原為検備前介。P4443
《延暦四年(七八四)十月甲子【癸亥朔二】》○冬十月甲子。左降従四位下吉備朝臣泉佐渡権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園人為安芸守。
《延暦四年(七八五)十月乙丑【三】》○乙丑。従五位上藤原朝臣是人為長門守。
《延暦四年(七八五)十月丙寅【四】》○丙寅。遣使五畿内検田。為班授也。
《延暦四年(七八五)十月庚午【八】》○庚午。遣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小黒麻呂。大膳大夫従五位上笠王於山科山陵。治部卿従四位上壱志濃王。散位従五位下紀朝臣馬守於田原山陵。中務大輔正五位上当麻王。中衛中将従四位下紀朝臣古佐美於後佐保山陵以告廃皇太子之状。
《延暦四年(七八五)十月壬申【十】》○壬申。遠江。下総。常陸。能登等国。去七八月大風。五穀損傷。百姓飢饉。並遣使賑給之。
《延暦四年(七八五)十月甲戌【十二】》○甲戌。中衛中将従四位下兼式部大輔但馬守紀朝臣古佐美為参議。従五位下紀朝臣馬守為中務少輔。従五位下下毛野朝臣年継為大監物。従五位上文室真人子老為玄蕃頭。従五位上秦忌寸足長為主計頭。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公足為主税頭。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伯為刑部少輔。従四位下大伴宿禰潔足為大蔵卿。外従五位下嶋田臣宮成為右京亮。従五位上弓削宿禰塩麻呂為造東大寺次官。従五位下紀朝臣兄原為近衛少将。備前介如故。外従五位下池原公縄主為将監。従五位下P4444橘朝臣入居為中衛少将。近江介如故。正五位下笠朝臣名末呂為右兵衛督。皇后宮亮如故。外従五位下白鳥村主元麻呂為武蔵大掾。従五位上藤原朝臣真友為下総守。左京大夫右衛士督従三位坂上大宿禰苅田麻呂為兼越前守。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内麻呂為介。従五位下川辺朝臣浄長為安芸介。
《延暦四年(七八五)十月庚辰【十八】》○庚辰。以善藻法師為律師。
《延暦四年(七八五)十月辛巳【十九】》○辛巳。従五位下春階王為遠江守。従五位下紀朝臣継成為讃岐介。
《延暦四年(七八五)十月己丑【廿七】》○己丑。河内国破壊堤防卅処。単功卅万七千余人。給糧修築之。
《延暦四年(七八四)十一月癸巳朔》○十一月癸巳朔。授従四位上石川朝臣垣守正四位上。
《延暦四年(七八五)十一月庚子【八】》○庚子。能登守従五位下三国真人広見。坐誣告謀反。合斬。減死一等配佐渡国。
《延暦四年(七八五)十一月壬寅【十】》○壬寅。祀天神於交野柏原。賽宿祷也。
《延暦四年(七八五)十一月甲辰【十二】》○甲辰。従五位下平群朝臣清麻呂為大膳亮。外従五位下麻田連畋賦為典薬頭。
《延暦四年(七八五)十一月丙辰【廿四】》○丙辰。授無位藤原朝臣旅子従三位。従五位上笠女王正五位下。
《延暦四年(七八五)十一月丁巳【廿五】》○丁巳。詔立安殿親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高年孝義及鰥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並加賑恤焉。是日。授従四位下紀朝臣古佐美従四位上。正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諸魚。笠朝臣名末呂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文室P4445真人水通正五位下。従五位下佐伯宿禰老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津連真道。正六位上藤原朝臣仲成。藤原朝臣縵麻呂。紀朝臣楫長。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並従五位下。外従五位下上毛野公我人。池原公縄主並外従五位上。」又以右大弁従三位兼播磨守石川朝臣名足。近衛大将従三位兼中宮大夫常陸守紀朝臣船守。並為中納言。大納言中務卿正三位藤原朝臣継縄為兼皇太子傅。大外記従五位下朝原忌寸道永。左兵衛佐従五位下津連真道並為学士。参議従四位上紀朝臣古佐美為春宮大夫。中衛中将式部大輔但馬守如故。従五位上安倍朝臣広津麻呂為亮。皇后宮少進常陸大掾如故。
《延暦四年(七八五)十一月》○庚子。詔賀茂上下神社充愛宕郡封各十戸。
《延暦四年(七八五)十二月辛未【壬戌朔十】》○十二月辛未。近江国人従七位下勝首益麻呂。起去二月。迄十月。所進役夫惣三万六千余人。以私糧給之。以労授外従五位下。而譲其父真公。有勅許之。
《延暦四年(七八五)十二月甲申【廿三】》○甲申。故遠江介従五位下菅原宿禰古人男四人給衣糧令勤学業。以其父侍読之労也。P4446
《巻尾》続日本紀巻第卅八



P4447《巻首》続日本紀巻第卅九〈起延暦五年正月、尽七年十二月。〉」
  右大臣正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臣藤原朝臣継縄等奉勅撰」
 今皇帝
《延暦五年(七八六)正月壬辰朔》五年春正月壬辰朔。宴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延暦五年(七八六)正月乙未【四】》○乙未。授無位長津王従五位下。
《延暦五年(七八六)正月戊戌【七】》○戊戌。宴五位已上。授正四位下神王正四位上。従四位上壱志濃王正四位下。従五位下篠嶋王従五位上。従四位上大中臣朝臣子老正四位下。正五位上紀朝臣犬養従四位下。正五位下文室真人高嶋。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雄友。藤原朝臣内麻呂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上藤原朝臣菅継正五位下。従五位上藤原朝臣乙叡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長尾忌寸金村。物部多芸宿禰国足。外正五位下丹比宿禰真浄。外従五位上上毛野公大川。正六位上佐伯宿禰志賀麻呂。阿倍朝臣名継。従七位上和朝臣家麻呂。正六位上多治比真人賀智。紀朝臣楫人。藤原朝臣清主。百済王P4448孝徳並従五位下。宴訖賜禄有差。」左京大夫従三位兼右衛士督下総守坂上大宿禰苅田麻呂薨。苅田麻呂。正四位上犬養之子也。宝字中任授刀少尉。八年。恵美仲麻呂作逆。先遣其息訓儒麻呂。邀奪鈴印。苅田麻呂与将曹牡鹿嶋足。共奉詔載馳。射訓儒麻呂而殺之。以功授従四位下勲二等賜姓大忌寸。補中衛少将。兼甲斐守。語在廃帝紀。宝亀初。加正四位下。出為陸奥鎮守将軍。居無幾。徴入歴近衛員外中将丹波伊予等国守。天応元年。授正四位上。遷右衛士督。苅田麻呂家世事弓馬善馳射。宿衛宮掖。歴事数朝。天皇寵遇優厚。別賜封五十
戸。延暦四年。授従三位。拝左京大夫。右衛士督下総守如故。薨時年五十九。
《延暦五年(七八六)正月乙巳【十四】》○乙巳。授正四位上紀朝臣宮子。橘朝臣真都賀。藤原朝臣諸姉並従三位。従四位下美作女王従四位上。従五位下八上女王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忍坂女王。置始女王並従五位上。従四位上多治比真人古奈禰正四位下。正五位上武蔵宿禰家刀自従四位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春蓮。藤原朝臣勤子並正五位上。従五位下坂上大宿禰又子。藤原朝臣明子。三嶋宿禰広宅並P4449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安倍朝臣黒女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山口宿禰家足。無位紀朝臣古刀自。藤原朝臣姉。藤原朝臣鷹子。正六位上賀茂朝臣三月。無位錦部連姉継並従五位下。
《延暦五年(七八六)正月戊申【十七】》○戊申。以従三位藤原朝臣旅子為夫人。
《延暦五年(七八六)正月壬子【廿一】》○壬子。於近江国滋賀郡。始造梵釈寺矣。
《延暦五年(七八六)正月乙卯【廿四】》○乙卯。以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宗嗣為伊勢守。従五位下和朝臣家麻呂為大掾。外従五位下井上直牛養為尾張介。従五位下紀朝臣広足為駿河守。内薬正侍医従五位下吉田連古麻呂為兼常陸大掾。正四位下多治比真人長野為近江守。従五位下紀朝臣楫長為介。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賀智為信濃介。正五位上藤原朝臣内麻呂為越前守。春宮亮従五位上安倍朝臣広津麻呂為兼介。従五位上文室真人忍坂麻呂為因幡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真鷲為伯耆守。式部少輔従五位下笠朝臣江人為兼播磨大掾。従五位下伊勢朝臣水通為紀伊守。
《延暦五年(七八六)正月己未【廿八】》○己未。地震。」従五位下安倍朝臣枚麻呂為大監物。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縵麻呂為皇后宮大進。正五位上安倍朝臣家麻呂為左大舍人頭。従五位下安倍朝臣名継為右大舍人助。従五位上P4450紀朝臣作良為大学頭。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継麻呂為散位助。外従五位下林連浦海為主計助。従五位下藤原朝臣乙友為宮内少輔。従五位下文室真人久賀麻呂為木工頭。外従五位下国中連三成為助。外従五位下上村主虫麻呂為官奴正。従四位上佐伯宿禰久良麻呂為左京大夫。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縄主為中衛少将。従五位下藤原朝臣仲成為衛門佐。皇后宮亮正五位上笠朝臣名末呂為兼右衛士督。従五位上百済王玄鏡為右兵衛督。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大原為佐。従五位下大宅朝臣広江為美濃介。従五位下安倍朝臣真黒麻呂為出雲介。
《延暦五年(七八六)二月己巳【辛酉朔九】》○二月己巳。出雲国国造出雲臣国成奏神吉事。其儀如常。賜国成及祝部物各有差。
《延暦五年(七八六)二月丁丑【十七】》○丁丑。従四位上紀朝臣古佐美為右大弁。舂宮大夫中衛中将但馬守如故。中納言従三位石川朝臣名足為兼中宮大夫。左大弁播磨守如故。正五位上内蔵宿禰全成為内蔵頭。中納言近衛大将従三位紀朝臣船守為兼式部卿。常陸守如故。正五位上大中臣朝臣諸魚為大輔。左兵衛督如故。正四位下大中臣朝臣子老為兵部卿。神祇伯如故。正五位上藤原P4451朝臣雄友為大輔。正五位下文室真人水通為大蔵大輔。従五位下大原真人美気為弾正弼。従四位下石上朝臣家成為衛門督。兵部大輔正五位上藤原朝臣雄友為兼左衛士督。内厩頭従五位上三嶋真人名継為兼山背守。外従五位下御使朝臣浄足為美濃介。従五位下大宅朝臣広江為丹後介。
《延暦五年(七八六)四月庚午【庚申朔十一】》○夏四月庚午。詔日。諸国所貢。庸調支度等物。毎有未納。交闕国用。積習稍久。為弊已深。良由国宰郡司逓相怠慢。遂使物漏民間用乏官庫。又其莅政治民。多乖朝委。廉平称職。百不聞一。侵漁潤身。十室而九。忝曰官司。豈合如此。宜量其状迹。随事貶黜。其政績有聞。執掌無廃者。亦当甄録擢以顕栄。所司宜詳沙汰。明作条例奏聞。於是。太政官商量。奏其条例。撫育有方戸口増益。勧課農桑積実倉庫。貢進雑物依限送納。粛清所部盗賊不起。剖断合理獄訟無寃。在職公平立身清慎。且守且耕軍糧有儲。辺境清粛城隍修理。若有国宰郡司。鎮将辺要等官。到任三年之内。政治灼然。当前二条已上者。五位已上者量事進階。六位已下者擢。之不次。授以五位。在官貪濁処事不平。肆行姦猾以求名誉。P4452畋遊無度擾乱百姓。嗜酒沈湎廃闕公務。公節無聞。私門日益。放縦子弟請託公行。逃失数多克獲数少。統摂失方戍卒違命。若有同前群官不務職掌。仍当前一条已上者。不限年之遠近。解却見任。其違乖撫育勧課等条者。亦望准此而行之。奏可之。」授正三位藤原朝臣継縄従二位。従四位上石川朝臣豊人為中宮大夫。中納言左大弁従三位石川朝臣名足為兼皇后宮大夫。播磨守如故
。大納言従二位藤原朝臣継縄為兼民部卿。東宮傅如故。参議正三位佐伯宿禰今毛人為大宰帥。
《延暦五年(七八六四月)》○乙亥【十六】》○乙亥。左京人正七位下維敬宗等賜姓長井忌寸。」播磨国言。四天王寺飾磨郡水田八十町。元是百姓口分也。而依太政官符入寺訖。因茲百姓口分。多授比郡。営種之労。為弊実深。其印南郡。戸口稀少。田数巨多。今当班田。請遷飾磨郡置印南郡。許之。
《延暦五年(七八六)四月戊寅【十九】》○戊寅。式部大輔正五位上大中臣朝臣諸魚為兼右京大夫。左兵衛督如故。従五位上大中臣朝臣継麻呂為大和守。
《延暦五年(七八六)五月辛卯【己丑朔三】》○五月辛卯。新遷京都。公私草創。百姓移居。多未豊贍。於是。詔賜左右京及東西市人物。各有差。
《延暦五年(七八六)五月癸巳【五】》○癸巳。宮内卿正四位上石川朝臣垣守卒。
《延暦五年(七八六)五月庚子【十二】》○庚子。P4453正四位下伊勢朝臣老人為縫殿頭。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広山為大和介。
《延暦五年(七八六)六月己未朔》○六月己未朔。先是。去宝亀三年制。諸国公廨処分之事。前人出挙。後人収納。彼此有功。不合無料。前後之司。宜各平分。至是勅。出挙収納。其労不同。宜革前例。一依天平宝字元年十月十一日式。収納之前。所有公廨入於後人。収納之後入於前人。」又勅。撫育百姓糺察部内。国郡官司同職掌也。然則国郡功過共所預知。而頃年有焼正倉。独罪郡司不坐国守。事稍乖理。豈合法意。自今以後。宜奪国司等公廨。惣填焼失官物。其郡司者不在会赦之限。
《延暦五年(七八六)六月丁卯【九】》○丁卯。以従五位上藤原朝臣乙叡。従五位下文室真人真屋麻呂。並為少納言。右大弁従四位上紀朝臣古佐美為左大弁。春宮大夫中衛中将但馬守如故。従五位下阿倍朝臣弟当為右少弁。従五位下上毛野公大川為主計頭。大外記如故。中納言従三位石川朝臣名足為兼兵部卿。皇后宮大夫播磨守如故。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公子為大蔵少輔。正四位下大中臣朝臣子老為宮内卿。神祇伯如故。大納言従二位藤原朝臣継縄為兼造東大寺長官。東宮傅民部卿如故。P4454
《延暦五年(七八六)六月丁亥【廿九】》○丁亥。尚縫従三位藤原朝臣諸姉薨。内大臣従一位良継之女也。適贈右大臣百川生女。是贈妃也。
《延暦五年(七八六)七月壬寅【戊子朔十五】》○秋七月壬寅。正五位下羽栗臣翼為内薬正兼侍医。
《延暦五年(七八六)七月丙午【十九】》○丙午。太政官院成。百官始就朝座焉。
《延暦五年(七八六)八月甲子【丁巳朔八】》○八月甲子。以従四位下巨勢朝臣苗麻呂為左中弁。河内守如故。従四位上和気朝臣清麻呂為民部大輔。摂津大夫如故。従五位下中臣朝臣必登為参河介。従五位上阿保朝臣人上為武蔵守。従五位下紀朝臣楫人為介。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大原為下総介。中宮大進従五位下物部多芸宿禰国足為兼常陸大掾。正五位下粟田朝臣鷹守為上野守。」使従五位下佐伯宿禰葛城於東海道。従五位下紀朝臣楫長於東山道。道別判官一人。主典一人。簡閲軍士。兼検戎具。為征蝦夷也。」勅曰。正倉被焼。未必由神。何者譜第之徒。害傍人而相焼。監主之司。避虚納以放火。自今以後。不問神災人火。宜令当時国郡司填備之。仍勿解見任絶譜第矣。
《延暦五年(七八六)八月戊寅【廿二】》○戊寅。唐人盧如津賜姓清川忌寸。
《延暦五年(七八六)九月甲辰【丁亥朔十八】》○九月甲辰。出羽国言。渤海国使大使李元泰已下六十五人。乗船一隻漂着部下。被蝦夷略十二人。見存四十一人。P4455
《延暦五年(七八六)九月丁未【廿一】》○丁未。摂津職言。諸国駅戸免庸輸調。其畿内者本自無庸。比于外民労逸不同。逋逃不禁。良為此也。駅子之調請従免除。許之。自余畿内之国亦准此例。
《延暦五年(七八六)九月乙卯【廿九】》○乙卯。以正四位上神王為大和国班田左長官。従五位下石川朝臣魚麻呂為次官。従四位上佐伯宿禰久良麻呂為右長官。外従五位下嶋田臣宮成為次官。従四位下巨勢朝臣苗麻呂為河内和泉長官。従五位上紀朝臣作良為次官。従四位上和気朝臣清麻呂為摂津長官。従五位下藤原朝臣葛野麻呂為次官。正四位下壱志濃王為山背長官。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継兄為次官。使別判官二人。主典二人。
《延暦五年(七八六)十月甲子【丁巳朔八】》○冬十月甲子。以外従五位下忌部宿禰人上為神祗少副。正五位下高賀茂朝臣諸魚為中宮亮。従五位下文室真人真屋麻呂為右大舍人頭。従五位下高倉朝臣殿嗣為玄蕃頭。従五位下浅井王為内匠頭。正五位下広上王為内礼正。従五位下八上王為諸陵頭。外従五位下息長真人清継為木工助。衛門大尉外従五位上上毛野公我人為兼西市正。従五位上文室真人子老為尾張守。従五位下県犬養宿禰堅魚麻呂為信濃守。従五位下P4456阿倍朝臣草麻呂為豊前守。
《延暦五年(七八六)十月丁丑【廿一】》○丁丑。常陸国信太郡大領外正六位上物部志太連大成。以私物周百姓急。授外従五位下。
《延暦五年(七八六)十月戊寅【廿二】》○戊寅。授七位上大津連広刀自外従五位下。
《延暦五年(七八六)十月庚辰【廿四】》○庚辰。授采女正六位上三野臣浄日女外従五位下。
《延暦五年(七八六)十月辛巳【廿五】》○辛巳。授正六位上中臣栗原連子公外従五位下。
《延暦五年(七八六)十月甲申【廿八】》○甲申。改葬太上天皇於大和国田原陵。
《延暦五年(七八六)十一月丁未【丙戌朔廿二】》○十一月丁未。従五位下巨勢朝臣総成為遠江守。
《延暦五年(七八六)十二月己卯【#この月は丙辰朔にして乙卯なし。己卯なれば廿四なり。】》○十二月乙卯。陰陽助正六位上路三野真人石守言。己父馬養。姓無路字。而今石守独着路字。請除之。許焉。
《延暦五年(七八六)十二月辛巳【廿六】》○辛巳。叙従五位下松尾神従四位下。
《延暦六年(七八七)正月壬辰【丙戌朔七】》六年春正月壬辰。授正四位下多治比真人長野従三位。無位矢庭王。大庭王。正六位上岡田王並従五位下。従四位下大伴宿禰潔足従四位上。従五位上文室真人波多麻呂。安倍朝臣常嶋。藤原朝臣真友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文室真人久賀麻呂。阿倍朝臣弟当。藤原朝臣宗嗣。紀朝臣真子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大原真人長浜。橘朝臣安麻呂。藤原朝臣今川。百済王玄風。正六位下紀朝臣全継。従六位上巨勢朝臣人公。正六位上P4457石川朝臣永成並従五位下。
《延暦六年(七八七)二月庚申【丙辰朔五】》○二月庚申。勅。諸勝賜姓広根朝臣。岡成長岡朝臣。以従五位下高倉朝臣石麻呂為中務少輔。従五位下中臣朝臣比登為和泉守。従五位下甘南備真人継成為伊賀守。外従五位下御使朝臣浄足為参河介。近衛少将従五位上佐伯宿禰老為兼相摸守。少納言如故。従五位下紀朝臣真人為介。従五位下百済王玄風為美濃介。従五位下佐伯宿禰葛城為陸奥介。従五位下石淵王為若狭守。従五位下紀朝臣馬守為越中守。従五位下丹比宿禰真浄為丹波介。従五位下大宅朝臣広江為丹後守。外従五位下丹比宿禰稲長為伯耆介。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為兼美作守。中務卿如故。従五位下紀朝臣安提為備中守。従五位上雄倉王為阿波守。正五位上内蔵宿禰全成為讃岐守。陸奥介従五位下佐伯宿禰葛城為兼鎮守副将軍。
《延暦六年(七八七)二月癸亥【八】》○癸亥。以従五位下石浦王為少納言。従五位下石川朝臣永成為左大舍人助。従五位下栄井宿禰道形為内蔵助。従五位下橘朝臣安麻呂為雅楽助。従五位下巨勢朝臣人公為民部少輔。外従五位下麻田連真浄為主税助。外従五位下P4458奈良忌寸長野為鼓吹正。従五位下阿倍朝臣祖足為左京亮。従五位下石川朝臣魚麻呂為摂津亮。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縄主為右衛士佐。従五位下大伴王為主馬頭。
《延暦六年(七八七)二月甲戌【十九】》○甲戌。渤海使李元泰等言。元泰等入朝時。柁師及挟杪等逢賊之日。並被劫殺。還国無由。於是。仰越後国。給船一艘柁師挟杪水手而発遣焉。
《延暦六年(七八七)二月庚辰【廿五】》○庚辰。以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弟麻呂為右中弁。従五位上文室真人久賀麻呂為摂津亮。従五位下和朝臣国守為参河守。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浜成為常陸介。従五位下佐伯宿禰葛城為下野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葛野麻呂為陸奥介。従五位下石川朝臣魚麻呂為丹後守。従五位下池田朝臣真枚為鎮守副将軍。
《延暦六年(七八七)三月丁亥【乙酉朔三】》○三月丁亥。宴五已上於内裏。召文人令賦曲水。宴訖賜禄各有差。
《延暦六年(七八七)三月己亥【#この月は乙酉朔にして乙亥なし。己亥なれば十五なり。】》○乙亥。散事従四位上飽波女王卒。
《延暦六年(七八七)三月甲辰【二十】》○甲辰。詔曰。養老之義著自前修。歴代皇王率由斯道。方今時属東作。人赴南畝。廼眷生民。情深矜恤。其左右京五畿内七道諸国。百歳已上各賜穀二斛。九十已上一斛。八十已上五斗。鰥寡孤独及〓疾之徒者。量其老幼。三斗已下。一斗已上。仍令本国長官P4459親至郷邑存情賑贍。
《延暦六年(七八七)三月丙午【廿二】》○丙午。以従五位上中臣朝臣常為神祇大副。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縄主為少納言。従五位上阿倍朝臣弟当為左少弁。従五位下笠朝臣江人為右少弁。播磨大掾如故。正五位下藤原朝臣真友為右大舍人頭。下総守如故。近衛将監従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為兼内匠助。従五位上安倍朝臣広津麻呂為式部少輔。春宮亮越前介如故。従五位下朝原忌寸道永為大学頭。東宮学士文章博士越後介如故。従五位上紀朝臣作良為治部大輔。従五位下文室真人真屋麻呂為少輔。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八嶋為正親正。従五位下広田王為鍛冶正。従五位上藤原朝臣乙叡為右衛士佐。
《延暦六年(七八七)四月乙卯朔》○夏四月乙卯朔。唐人王維倩。朱政等賜姓栄山忌寸。
《延暦六年(七八七)四月乙丑【十一】》○乙丑。武蔵国足立郡采女掌侍兼典掃従四位下武蔵宿禰家刀自卒。
《延暦六年(七八七)四月庚午【十六】》○庚午。山背国献白雉。
《延暦六年(七八七)四月戊寅【廿四】》○戊寅。授蒲生采女従七位下佐佐貴山公賀比外従五位下。
《延暦六年(七八七)五月己丑【甲申朔六】》○五月己丑。有勅。令皇太子帯剣。于時太子未加元服矣。
《延暦六年(七八七)五月戊戌【十五】》○戊戌。典薬寮言。蘇敬注新修本草。与陶隠居集注本草相検。増一百余条。亦今採用草薬。既合敬説。請行用之。許焉。
《延暦六年(七八七)五月壬寅【十九】》○壬寅。P4460授従四位上紀朝臣古佐美正四位下。正五位上大中臣朝臣諸魚。笠朝臣名末呂。藤原朝臣雄友。藤原朝臣内麻呂並従四位下。
《延暦六年(七八七)五月乙巳【廿二】》○乙巳。授正六位上忍海原連魚養外従五位下。
《延暦六年(七八七)五月戊申【廿五】》○戊申。以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豊長為内蔵助。春宮少進如故。外従五位下栄井宿禰道形為造兵正。外従五位下中臣栗原連子公為大炊助。従五位上藤原朝臣乙叡為中衛少将。少納言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縄主為兼右衛士佐。従五位下山上王為内兵庫正。
《延暦六年(七八七)閏五月丁巳【癸丑朔五】》○閏五月丁巳。陸奥鎮守将軍正五位上百済王俊哲坐事左降日向権介。
《延暦六年(七八七)閏五月癸亥【十一】》○癸亥。左右京二職所掌調租等物。色目非一。或不勤徴収。多致未納。或犯用其物。遷替之司。貽累後人。於是。始准摂津職。与解由放焉。
《延暦六年(七八七)閏五月戊寅【廿六】》○戊寅。外従五位下白鳥村主元麻呂為織部正。従五位上丈部大麻呂為隠伎国守。従五位上文室真人於保為備後守。
《延暦六年(七八七)閏五月己卯【廿七】》○己卯。左中弁兼河内守従四位下巨勢朝臣苗麻呂卒。
《延暦六年(七八七)六月辛丑【壬午朔二十】》○六月辛丑。正六位上平田忌寸杖麻呂。路忌寸泉麻呂。従七位下蚊屋忌寸浄足。従八位上於忌寸弟麻呂等四人。並改忌寸賜宿禰姓。
《延暦六年(七八七)六月壬寅【廿一】》○壬寅。河内国志紀郡人林臣海主野守等。改臣P4461賜朝臣。
《延暦六年(七八七)七月己未【壬子朔八】》○秋七月己未。太白昼見。
《延暦六年(七八七)七月戊辰【十七】》○戊辰。右京人正六位上大友村主広道。近江国野洲郡人正六位上大友民曰佐竜人。浅井郡人従六位上錦曰佐周興。蒲生郡人従八位上錦曰佐名吉。坂田郡人大初位下穴太村主真広等。並改本姓賜志賀忌寸。
《延暦六年(七八七)七月丙子【廿五】》○丙子。先是。去宝亀十年立制。牧宰之輩。奉使入京。或無返抄而帰任。或称病而滞京下。求預考例兼得公廨。如此之類莫預釐務。国司奪料。郡司解任。容許之司。亦同此例。而自時其後。希有遵行。至是重下知。諸国不悛前過。猶致緩怠。即科違勅罪矣。
《延暦六年(七八七)八月丙申【辛巳朔十六】》○八月丙申。以治部卿正四位下壱志濃王為参議。
《延暦六年(七八七)八月甲辰【廿四】》○甲辰。行幸高椅津。還過大納言従二位藤原朝臣継縄第。授其室正四位上百済王明信従三位。
《延暦六年(七八七)九月丁卯【辛亥朔十七】》○九月丁卯。以近衛少将従五位下紀朝臣兄原為兼少納言。従五位上大伴宿禰弟麻呂為左中弁。従五位上文室真人与企為右中弁。中納言従三位石川朝臣名足為兼左京大夫。兵部卿皇后宮大夫如故。従五位下高倉朝臣殿嗣為亮。従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為近衛少将。内匠助如故。従五位下采女朝臣宅守為日向守。
《延暦六年(七八七)九月丁丑【廿七】》○丁丑。先是。贈P4462左大臣藤原朝臣種継男湯守有過除籍。至是賜姓井手宿禰。
《延暦六年(七八七)十月丁亥【庚辰朔八】》○冬十月丁亥。詔曰。朕君臨四海。于茲七載。未能使含生之民共洽淳化。率土之内咸致雍熈。顧惟虚薄。良用慙嘆。而天下諸国。今年豊稔。享此大賚。豈独在予。思与百姓慶斯有年。其賜天下高年百歳已上穀人三斛。九十已上人二斛。八十已上人一斛。鰥寡孤独。〓疾之徒。不能自存者。所司准例加賑恤。仍各令本国次官已上巡県郷邑。親自給稟。又朕以水陸之便遷都茲邑。言念居民。豈無騒然。宜免乙訓郡延暦三年出挙未納。其郡司主帳已上賜爵人一級。
《延暦六年(七八七)十月丙申【十七】》○丙申。天皇行幸交野。放鷹遊猟。以大納言従二位藤原朝臣継縄別業為行宮矣。
《延暦六年(七八七)十月己亥【二十】》○己亥。主人率百済王等奏種種之楽。授従五位上百済王玄鏡。藤原朝臣乙叡並正五位下。正六位上百済王元真。善貞。忠信並従五位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明子正五位上。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家野従五位上。無位百済王明本従五位下。是日還宮。
《延暦六年(七八七)十月癸卯【廿四】》○癸卯。従五位下佐伯宿禰葛城為民部少輔。下野守如故。
《延暦六年(七八七)十月甲辰【廿五】》○甲辰。右衛士督従四位下兼皇后宮亮丹波守勲十一等笠朝臣名末呂卒。
《延暦六年(七八七)十一月甲寅【庚戌朔五】》○十一月P4463甲寅。祀天神於交野。其祭文曰。維延暦六年歳次丁卯十一月庚戌朔甲寅。嗣天子臣謹遣従二位行大納言兼民部卿造東大寺司長官藤原朝臣継縄。敢昭告于昊天上帝。臣恭膺眷命。嗣守鴻基。幸頼穹蒼降祚覆〓騰徴。四海晏然万姓康楽。方今大明南至。長〓初昇。敬采燔祀之義。祇修報徳之典。謹以玉帛犧斉粢盛庶品。備茲〓燎。祇薦潔誠。高紹天皇配神作主尚饗。又曰。維延暦六年歳次丁卯十一月庚戌朔甲寅。孝子皇帝臣諱謹遣従二位行大納言兼民部卿造東大寺司長官藤原朝臣継縄。敢昭告于高紹天皇。臣以庸虚忝承天序。上玄錫祉率土宅心。方今履長伊始。粛事郊〓。用致燔祀于昊天上帝。高紹天皇慶流長発。徳冠思文。対越昭升。永言配命。謹以制幣犧斉粢盛庶品。式陳明薦。侑神作主尚饗。
《延暦六年(七八七)十二月庚辰朔》○十二月庚辰朔。授外正七位下朝倉公家長外従五位下。以進軍糧於陸奥国也。P4464
《延暦七年(七八八)正月癸亥【庚戌朔十四】》七年春正月癸亥。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家成為和泉守。
《延暦七年(七八八)正月甲子【十五】》○甲子。皇太子加元服。其儀。天皇皇后並御前殿。令大納言従二位兼皇太子傅藤原朝臣継縄。中納言従三位紀朝臣船守両人。手加其冠。了即執笏而拝。有勅令皇太子参中宮。乃赦天下。詔在京諸司及高年僧尼。并神祝等。賜禄各有差。又諸老人年百歳已上賜穀五斛。九十已上三斛。八十已上一斛。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表其門閭。終身勿事。鰥寡〓独篤疾不能自存者。並加賑恤焉。是日。引群臣宴飲殿上。賜禄有差。
《延暦七年(七八八)二辛巳月【己卯朔三】》○二月辛巳。授従五位下錦部連姉継従五位上。無位安倍小殿朝臣堺。武生連朔並従五位下。並皇太子乳母也。
《延暦七年(七八八)二月甲申【六】》○甲申。以中納言兵部卿従三位石川朝臣名足為兼大和守。従五位下高倉朝臣殿嗣為介。従五位下大伴宿禰蓑麻呂為河内守。従五位下百済王善貞為介。正四位下伊勢朝臣老人為遠江守。従五位下P4465県犬養宿禰継麻呂為伊豆守。従五位下紀朝臣真人為相摸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縵麻呂為介。中宮大夫従四位上石川朝臣豊人為兼武蔵守。中衛少将正五位下藤原朝臣乙叡為兼下総守。従五位下中臣丸朝臣馬主為上野介。従五位下浅井王為丹波守。従五位上大中臣朝臣継麻呂為但馬守。式部大輔左兵衛督従四位下大中臣朝臣諸魚為兼播磨守。従五位下笠朝臣江人為介。外従五位下忍海原連魚養為大掾。正五位上当麻王為備前守。少納言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縄主為兼介。右衛士佐如故。従五位下下毛野朝臣年継為備中介。外従五位下忌部宿禰人上為安芸介。東宮学士左兵衛佐従五位下津連真道為兼伊予介。従五位上紀朝臣伯麻呂為大宰少弐。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多禰為肥前守。
《延暦七年(七八八)二月壬辰【十四】》○壬辰。外従五位下入間宿禰広成為近衛将監。
《延暦七年(七八八)二月庚子【廿二】》○庚子。授正六位上紀朝臣永名従五位下。
《延暦七年(七八八)二月丙午【廿八】》○丙午。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継兄為右少弁。正五位下藤原朝臣真友為中務大輔。従五位上山口王為大監物。従四位上和気朝臣清麻呂為中宮大夫。民部大輔摂津大夫如故。左中弁従五位上P4466大伴宿禰弟麻呂為兼皇后宮亮。外従五位下阿閉間人臣人足為大進。従五位下川村王為右大舍人頭。従五位下広田王為縫殿頭。主税助外従五位下麻田連真浄為兼大学博士。従五位下大原真人長浜為散位助。外従五位下中臣栗原連子公為大炊助。従五位下大宅朝臣広江為主殿頭。従五位下和朝臣家麻呂為造酒正。従五位下長津王為鍛冶正。従五位下百済王教徳為右兵庫頭。外従五位下林連浦海為安芸介。陸奥按察使守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宇美為兼鎮守将軍。外従五位下安倍猿嶋臣墨縄為副将軍。
《延暦七年(七八八)三月庚戌【己酉朔二】》○三月庚戌。軍糧三万五千余斛仰下陸奥国。運収多賀城。又糒二万三千余斛并塩。仰東海。東山。北陸等国。限七月以前。転運陸奥国。並為来年征蝦夷也。
《延暦七年(七八八)三月辛亥【三】》○辛亥。下勅。調発東海。東山。坂東諸国歩騎五万二千八百余人。限来年三月。会於陸奥国多賀城。其点兵者。先尽前般入軍経戦叙勲者。及常陸国神賤。然後簡点余人堪弓馬者。仍勅。比年国司等無心奉公。毎事闕怠。屡沮成謀。苟曰司存。豈応如此。若有更然。必以乏軍興従事矣。
《延暦七年(七八八)三月甲子【十六】》○甲子。中宮大夫従四位上P4467兼民部大輔摂津大夫和気朝臣清麻呂言。河内摂津両国之堺。堀川築堤。自荒陵南。導河内川西通於海。然則沃壌益広。可以墾闢矣。於是。便遣清麻呂勾当其事。応須単功廿三万余人給糧従事矣。
《延暦七年(七八八)三月己巳【廿一】》○己巳。外従五位下嶋田臣宮成授従五位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末茂為内匠頭。正五位下粟田朝臣鷹守為治部大輔。従五位下紀朝臣永名為兵部少輔。従四位上石川朝臣豊人為大蔵卿。中宮大夫武蔵守如故。従五位下大宅朝臣広江為少輔。従五位下岡田王為主殿頭。従五位上羽栗臣翼為左京亮。内薬正侍医如故。外従五位下麻田連畋賦為右京亮。従四位上大伴宿禰潔足為衛門督。従四位下石上朝臣家成為右衛士督。従五位上紀朝臣作良為上野守。従五位下嶋田臣宮成為周防守。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浜成。従五位下紀朝臣真人。佐伯宿禰葛城。外従五位下入間宿禰広成並為征東副使。
《延暦七年(七八八)四月庚辰【戊寅朔三】》○夏四月庚辰。遣使畿内祈雨焉。
《延暦七年(七八八)四月丁亥【十】》○丁亥。奉黒馬於丹生川上神。祈雨也。
《延暦七年(七八八)四月戊子【十一】》○戊子。勅五畿内。頃者亢旱累月。溝池乏水。百姓之間不得耕種。宜仰所司不問王臣。家田有水之処。恣任P4468百姓。擁令播種。勿失農時。
《延暦七年(七八八)四月癸巳【十六】》○癸巳。自去冬不雨。既経五箇月。灌漑已竭。公私望断。是日早朝。天皇沐浴。出庭親祈焉。有頃。天闇雲合。雨降滂沱。群臣莫不舞踏称万歳。因賜五位以上御衾及衣。咸以為。聖徳至誠。祈請所感焉。
《延暦七年(七八八)五月己酉【戊申朔二】》○五月己酉。詔群臣曰。宜差使祈雨於伊勢神宮及七道名神。是夕大雨。其後雨多。遠近周匝。遂得耕殖矣。
《延暦七年(七八八)五月辛亥【四】》○辛亥。夫人従三位藤原朝臣旅子薨。詔遣中納言正三位兼中務卿藤原朝臣小黒麻呂。参議治部卿正四位下壱志濃王等。監護喪事。又遣中納言従三位兼兵部卿皇后宮大夫石川朝臣名足。参議左大弁正四位下兼春宮大夫中衛中将紀朝臣古佐美。就第宣詔。贈妃并正一位。妃贈右大臣従二位藤原朝臣百川之女也。延暦初納於後宮。尋授従三位。五年進為夫人。生大伴親王。薨時年卅。
《延暦七年(七八八)五月丁巳【十】》○丁巳。唐人馬清朝賜姓新長忌寸。
《延暦七年(七八八)五月庚午【廿三】》○庚午。中務大録正六位下中臣丸連浄兄。詐作印書。請受庫物。前後非一。事已発露。欲加推勘。聞而自経矣。
《延暦七年(七八八)六月癸未【丁丑朔七】》○六月癸未。美作備前二国国造中宮大夫従四位上兼摂津大夫民部大輔和気朝臣清麻呂言。備前国和気郡河西百姓P4469一百七十余人款曰。己等元是赤坂上道二郡東辺之民也。去天平神護二年。割隷和気郡。今是郡治在藤野郷。中有大河。毎遭雨水。公私難通。因茲河西百姓屡闕公務。請河東依旧為和気郡。河西建磐梨郡。其藤野駅家遷置河西。以避水難。兼均労逸。許之。
《延暦七年(七八八)六月甲申【八】》○甲申。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根麻呂為左大舍人助。東宮学士左兵衛佐従五位下津連真道為兼図書助。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刷雄為大学頭。
《延暦七年(七八八)六月乙酉【九】》○乙酉。下総越前二国封各五十戸施入梵釈寺。
《延暦七年(七八八)六月丙戌【十】》○丙戌。中納言従三位兼兵部卿皇后宮左京大夫大和守石川朝臣名足薨。名足御史大夫正三位年足之子也。宝字中授従五位下。除伊勢守。稍遷。宝亀初任兵部大輔。遷民部大輔。授従四位下。出為大宰大弐。居二年徴入歴左右大弁。尋為参議兼右京大夫。名足耳目所渉。多記於心。加以利口剖断無滞。然性頗偏急。好詰人之過。官人申政。或不合旨。即対其人極口而罵。因此諸司候官曹者。値名足聴事。多跼蹐而避。延暦初。授従三位。拝中納言。兼兵部卿皇后宮左京大夫。薨時年六十一。
《延暦七年(七八八)六月辛丑【廿五】》○辛丑。外従六位下武蔵宿禰弟総。外正八位上多米連P4470福雄並授外従五位下。以貢献也。
《延暦七年(七八八)六月壬寅【廿六】》○壬寅。正四位下伊勢朝臣老人為木工頭。従五位下橘朝臣入居為遠江守。近衛少将従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為兼越後介。内匠助如故。従五位下紀朝臣兄原為出雲守。
《延暦七年(七八八)七月己酉【丙午朔四】》○秋七月己酉。大宰府言。去三月四日戌時。当大隅国贈於郡曾乃峰上。火炎大熾。響如雷動。及亥時。火光稍止唯見黒煙。然後雨沙。峰下五六里。沙石委積可二尺。其色黒焉。
《延暦七年(七八八)七月辛亥【六】》○辛亥。以参議左大弁正四位下兼春宮大夫中衛中将紀朝臣古佐美為征東大使。
《延暦七年(七八八)七月庚午【廿五】》○庚午。以従五位下正月王為少納言。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為兼皇后宮大夫。中務卿美作守如故。従五位下大秦公忌寸宅守為主計助。従三位多治比真人長野為兵部卿。近江守如故。従五位下為奈真人豊人為造兵正。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屋嗣為主鷹正。外従五位下忍海原連魚養為典薬頭。播磨大掾如故。兵部大輔従四位下藤原朝臣雄友為兼左京大夫。左衛士督如故。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縄主為近衛少将。少納言如故。従五位上阿倍朝臣広津麻呂為中衛少将。式部少輔春宮亮如故。春宮少進従五位下P4471多治比真人豊長為兼右衛士佐。春宮大夫中衛中将正四位下紀朝臣古佐美為兼大和守。従五位下三嶋真人大湯坐為駿河守。
《延暦七年(七八八)七月癸酉【廿八】》○癸酉。前右大臣正二位大中臣朝臣清麻呂薨。曾祖国子小治田朝小徳冠。父意美麻呂中納言正四位上。清麻呂天平末授従五位下。補神祇大副。歴左中弁文部大輔尾張守。宝字中。至従四位上参議左大弁兼神祇伯。歴居顕要。見称勤恪。神護元年。仲満平後。加勲四等。其年十一月。高野天皇更行大嘗之事。清麻呂時為神祇伯。供奉其事。天皇嘉其累任神祇官。清慎自守。特授従三位。景雲二年拝中納言。優詔賜姓大中臣。天宗高紹天皇践祚。授正三位。転大納言兼東宮傅。宝亀二年拝右大臣。授従二位。尋加正二位。清麻呂歴事数朝。為国旧老。朝儀国典多所諳練。在位視事。雖年老而精勤匪怠。年及七十上表致仕。優詔弗許。今上即位。重乞骸骨。詔許之。薨時年八十七。
《延暦七年(七八八)八月戊子【丙子朔十三】》○八月戊子。対馬嶋守正六位上穴咋呰麻呂賜姓秦忌寸。以誤従母姓也。
《延暦七年(七八八)九月丁未【乙巳朔三】》○九月丁未。美濃国厚見郡人〓鹵浜倉賜姓羹見造。
《延暦七年(七八八)九月庚午【廿六】》○庚午。詔曰。朕以眇身。忝承鴻業。水陸有便。建都長岡。而宮室未就。P4472興作稍多。徴発之苦。頗在百姓。是以優其功貨。欲無労煩。今聞。造宮役夫短褐不完。類多羸弱。静言於此。深軫于懐。宜諸進役夫之国。今年出挙者不論正税公廨。一切減其息利。縦貸十束其利五束。二束還民。三束入公。其勅前徴納者。亦宜還給焉。
《延暦七年(七八八)十月丙子【乙亥朔二】》○冬十月丙子。雷雨暴風。壊百姓廬舍。
《延暦七年(七八八)十一月丁未【甲辰朔四】》○十一月丁未。参議正四位下大中臣朝臣子老為宮内卿。神祇伯如故。
《延暦七年(七八八)十一月庚戌【七】》○庚戌。播磨国揖保郡人外従五位下佐伯直諸成。延暦元年籍冒注連姓。至是事露改正焉。
《延暦七年(七八八)十一月戊辰【廿五】》○戊辰。宴五位已上。」従五位上中臣朝臣常。大伴宿禰弟麻呂並授正五位下。従五位下紀朝臣田長従五位上。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弟成。小野朝臣沢守。田中朝臣浄人。並従五位下。
《延暦七年(七八八)十二月庚辰【甲戌朔七】》○十二月庚辰。征東大将軍紀朝臣古佐美辞見。詔召昇殿上賜節刀。因賜勅書曰。夫択日拝将。良由綸言。推轂分〓専任将軍。如聞。承前別将等。不慎軍令。逗闕猶多。尋其所由。方在軽法。宜副将軍有犯死罪。禁身奏上。軍監以下依法斬決。坂東安危在此一挙。将軍宜勉之。因賜御被二領。采帛卅疋。綿三百屯。
《巻尾》続日本紀巻第卅九



P4473《巻首》続日本紀巻第四十〈起延暦八年正月、尽十年十二月。〉」
  右大臣正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将藤原朝臣継縄等奉勅撰」
 今皇帝
《延暦八年(七八九)正月甲辰朔》延暦八年春正月甲辰朔。日有蝕之。
《延暦八年(七八九)正月己酉【六】》○己酉。宴五位已上於南院。」授従五位上笠王正五位下。従五位下広田王従五位上。無位葛井王従五位下。従四位下佐伯宿禰真守従四位上。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菅継従四位下。正五位下百済王玄鏡正五位上。従五位上文室真人与企。紀朝臣作良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賀茂朝臣人麻呂。藤原朝臣園人。伊勢朝臣水通。津連真道並従五位上。正六位上平群朝臣国人。紀朝臣伯。紀朝臣登万理。榎井朝臣靺鞨。田中朝臣大魚。安倍朝臣人成。巨勢朝臣道成。石川朝臣清浜。石川朝臣清成。大春日朝臣清足。藤原朝臣岡継。石上朝臣乙名。大野朝臣仲男。角朝臣筑紫麻呂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大網公広道。P4474韓国連源。秋篠宿禰安人並外従五位下。以兵部卿従三位兼近江守多治比真人長野為参議。
《延暦八年(七八九)正月壬子【九】》○壬子。参議大宰帥正三位佐伯宿禰今毛人上表乞骸骨。詔許之。
《延暦八年(七八九)正月丁巳【十四】》○丁巳。以律師玄憐法師為少僧都。
《延暦八年(七八九)正月戊辰【廿五】》○戊辰。参議宮内卿正四位下兼神祇伯大中臣朝臣子老卒。右大臣正二位清麻呂之第二子也。
《延暦八年(七八九)正月己巳【廿六】》○己巳。授従四位上藤原朝臣延福正四位下。正五位上藤原朝臣春蓮。藤原朝臣勤子並従四位下。正五位下伴田朝臣仲刀自正五位上。従五位上藤原朝臣慈雲。安倍朝臣黒女並正五位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真貞。平群朝臣炊女。大原真人明。無位多治比真人邑刀自。藤原朝臣数子。紀朝臣若子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豊田造信女。岡上連綱。無位藤原朝臣恵子。正六位上菅生朝臣恩日。従六位上石上朝臣真家。従六位下角朝臣広江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物部韓国連真成。山代忌寸越足。従六位下采女臣阿古女並外従五位下。
《延暦八年(七八九)二月丁丑【甲戌朔四】》○二月丁丑。以従五位下大原真人美気為尾張守。正五位下高賀茂朝臣諸雄為参河守。従五位上文室真人子老為安房守。正五位上百済王玄鏡為上総守。従五位下P4475石川朝臣清浜為介。近衛将監外従五位上池原公綱主為兼下総大掾。式部大輔従四位下大中臣朝臣諸魚為兼近江守。左兵衛督如故。従五位下紀朝臣長名為越前介。大判事従五位上橘朝臣綿裳為兼越中介。正五位上安倍朝臣家麻呂為石見守。兵部大輔左京大夫従四位下藤原朝臣雄友為兼播磨守。左衛士督如故。従五位下高倉朝臣石麻呂為美作介。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園人為備後守。従五位下百済王教徳為讃岐介。
《延暦八年(七八九)二月癸未【十】》○癸未。以従五位下橘朝臣安麻呂為中務少輔。内薬正侍医従五位上葉栗臣翼為兼内蔵助。従五位下巨勢朝臣総成為造酒正。従五位上弓削宿禰塩麻呂為左京亮。
《延暦八年(七八九)二月庚子【廿七】》○庚子。移自西宮。始御東宮。
《延暦八年(七八九)三月癸卯朔》○三月癸卯朔。造宮使献酒食并種種玩好之物。
《延暦八年(七八九)三月辛亥【九】》○辛亥。諸国之軍会於陸奥多賀城。分道入賊地。
《延暦八年(七八九)三月壬子【十】》○壬子。遣使奉幣帛於伊勢神宮。告征蝦夷之由也。
《延暦八年(七八九)三月戊午【十六】》○戊午。以従四位下大中臣朝臣諸魚為神祇伯。式部大輔左兵衛督近江守如故。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弟成為少納言。従四位下紀朝臣犬養為左大舍人頭。従五位下百済王仁貞為中宮亮。従五位上津連真道為図書頭。P4476東宮学士左兵衛佐伊予介如故。外従五位下大網公広道為主計助。従五位下安倍朝臣枚麻呂為兵部少輔。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黒麻呂為刑部大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大継為大判事。従四位下石上朝臣家成為宮内卿。従五位下矢庭王為正親正。従五位上文室真人八嶋為弾正弼。従四位下藤原朝臣菅継為左京大夫。従五位下角朝臣筑紫麻呂為衛門大尉。従四位下藤原朝臣内麻呂為右衛士督。越前守如故。従五位下大秦公忌寸宅守為左兵庫助。従五位下為奈真人豊人為右兵庫頭。従五位下小野朝臣沢守為摂津亮。外従五位下麻田連畋賦為山背介。従五位下大伴王為甲斐守。従五位上文室真人久賀麻呂為但馬介。従五位下石川朝臣公足為安芸守。正五位下粟田朝臣鷹守為長門守。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園人為大宰少弐。」廃造東大寺司。
《延暦八年(七八九)三月辛酉【十九】》○辛酉。以従五位下石上朝臣乙名為大監物。正五位下中臣朝臣常為治部大輔。従五位下清海宿禰惟岳為美作権掾。
《延暦八年(七八九)四月庚辰【癸酉朔八】》○夏四月庚辰。木工頭正四位下伊勢朝臣老人卒。
《延暦八年(七八九)四月乙酉【十三】》○乙酉。先是。伊勢。美濃等関。例上下飛駅函。関司必開見。至是。P4477勅自今以後。不得輙開焉。
《延暦八年(七八九)四月丙戌【十四】》○丙戌。以従五位下安曇宿禰広吉為和泉守。従五位下田中朝臣浄人為伊勢介。従五位下大野朝臣仲男為安房権守。従五位下川村王為備後守。
《延暦八年(七八九)四月辛酉(#この月なし。)》○辛酉。美濃。尾張。参河等国。去年五穀不稔。饑餒者衆。雖加賑恤。不堪自存。於是。遣使開倉廩。准賤時価糶与百姓。其価物者収貯国庫。至於秋収。貿成穎稲。名曰救急。使其国郡司及殷富之民不得交易。如有違犯。科違勅罪矣。
《延暦八年(七八九)四月庚子【廿八】》○庚子。伊賀国飢。賑給之。
《延暦八年(七八九)五月癸丑【壬寅朔十二】》○五月癸丑。勅征東将軍曰。省比来奏状。知官軍不進。猶滞衣川。以去四月六日奏称。三月廿八日。官軍渡河置営三処。其勢如鼎足者。自爾以還。経卅余日。未審。縁何事故致此留連。居而不進。未見其理。夫兵貴拙速。未聞巧遅。又六七月者計応極熱。如今不入。恐失其時。已失其時。悔何所及。将軍等応機進退。更無間然。但久留一処。積日費糧。朕之所怪。唯在此耳。宜具滞由及賊軍消息。附駅奏来。
《延暦八年(七八九)五月丙辰【十五】》○丙辰。先是諸国司等。奉使入京。無返抄帰任者。不預釐務。奪其公廨。而在国之司。偏執此格。曾不催領。専煩使人。於是。始制。如此之類。不問入京与在国。共奪目已上之料。但遥P4478附便使。不在奪限。
《延暦八年(七八九)五月己未【十八】》○己未。太政官奏言。謹案令条。良賤通婚。明立禁制。而天下士女。及冠蓋子弟等。或貪艶色而姦婢。或挟淫奔而通奴。遂使氏族之胤没為賤隷。公民之後変作奴婢。不革其弊。何導迷方。臣等所望。自今以後。婢之通良。良之嫁奴。所生之子。並聴従良。其寺社之賤如有此類。亦准上例。放為良人。伏望。布此寛恩。拯彼泥滓。臣等愚管。不敢不奏。伏聴天裁。奏可之。
《延暦八年(七八九)五月庚申【十九】》○庚申。播磨国揖保郡大興寺賤若女。本是讃岐国多度郡藤原郷女也。而以慶雲元年歳次甲辰。揖保郡百姓佐伯君麻呂。詐称己婢。売与大興寺。而若女之孫小庭等申訴日久。至是始得雪。若女子孫。奴五人婢十人。免賤従良。」安房。紀伊等国飢。賑給之。
《延暦八年(七八九)五月丁卯【廿六】》○丁卯。詔贈征東副将軍民部少輔兼下野守従五位下勲八等佐伯宿禰葛城正五位下。葛城率軍入征。中途而卒。故有此贈也。
《延暦八年(七八九)五月己巳【廿八】》○己巳。以従五位下賀茂朝臣大川為神祇大副。従五位上調使王為右大舍人頭。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継彦為主計頭。従五位下和朝臣家麻呂為造兵正。正五位下中臣朝臣常為宮内大輔。
《延暦八年(七八九)五月庚午【廿九】》○庚午。信濃国筑摩郡人外少初位下後部牛養。無位P4479宗守豊人等賜姓田河造。
《延暦八年(七八九)六月甲戌【壬申朔三】》○六月甲戌。征東将軍奏。副将軍外従五位下入間宿禰広成。左中軍別将従五位下池田朝臣真枚。与前軍別将外従五位下安倍猿嶋臣墨縄等議。三軍同謀并力。渡河討賊。約期已畢。由是抽出中後軍各二千人。同共凌渡。比至賊帥夷阿弖流為之居。有賊徒三百許人。迎逢相戦。官軍勢強。賊衆引遁。官軍且戦且焼至巣伏村。将与前軍合勢。而前軍為賊被拒不得進渡。於是。賊衆八百許人。更来拒戦。其力太強。官軍稍退。賊徒直衝。更有賊四百許人。出自東山絶官軍後。前後受敵。賊衆奮撃。官軍被排。別将丈部善理。進士高田道成。会津壮麻呂。安宿戸吉足。大伴五百継等並戦死。惣焼亡賊居。十四村。宅八百許煙。器械雑物如別。官軍戦死廿五人。中矢二百四十五人。投河溺死一千卅六人。裸身游来一千二百五十七人。別将出雲諸上。道嶋御楯等。引余衆還来。於是勅征東将軍曰。省比来奏云。胆沢之賊惣集河東。先征此地後謀深入者。然則軍監已上率兵。張其形勢。厳其威容。前後相続。可以薄伐。而軍少将卑。還致敗績。是則其道嶋副将等計策之所失也。至P4480於善理等戦亡及士衆溺死者。惻怛之情。有切于懐。
《延暦八年(七八九)六月庚辰【九】》○庚辰。征東将軍奏称。胆沢之地。賊奴奥区。方今大軍征討。剪除村邑。余党伏竄。殺略人物。又子波。和我。僻在深奥。臣等遠欲薄伐。糧運有艱。其従玉造塞。至衣川営四日。輜重受納二箇日。然則往還十日。従衣川至子波地。行程仮令六日。輜重往還十四日。惣従玉造塞至子波地。往還廿四日程廃。途中逢賊相戦。及妨雨不進之日不入程内。河陸両道輜重一万二千四百四十人。一度所運糒六千二百十五斛。征軍二万七千四百七十人。一日所食五百四十九斛。以此支度。一度所運。僅支十一日。臣等商量。指子波地。支度交闕。割征兵加輜重。則征軍数少不足征討。加以。軍入以来。経渉春夏。征軍輜重。並是疲弊。進之有危。持之則無利。久屯賊地。運糧百里之外。非良策也。雖蠢爾小冦。且逋天誅。而水陸之田。不得耕種。既失農時。不滅何待。臣等所議。莫若解軍遺糧。支擬非常。軍士所食。日二千斛。若上奏聴裁。恐更多糜費。故今月十日以前解出之状。牒知諸軍。臣等愚議。且奏且行。勅報曰。今省先後奏状曰。賊集河東。抗拒官軍。P4481先征此地。後謀深入者。然則不利深入。応以解軍者。具状奏上。然後解出。未之晩也。而曾不進入。一旦罷兵。将軍等策。其理安在。的知。
将軍等畏憚兇賊。逗留所為也。巧飾浮詞。規避罪過。不忠之甚。莫先於斯。又広成。墨縄。久在賊地。兼経戦場。故委以副将之任。佇其力戦之効。而静処営中。坐見成敗。差入裨将。還致敗績。事君之道。何其如此。夫師出無功。良将所恥。今損軍費糧。為国家大害。〓外之寄。豈其然乎。」甲斐国山梨郡人外正八位下要部上麻呂等改本姓為田井。古爾等為玉井。鞠部等為大井。解礼等為中井。並以其情願也。
《延暦八年(七八九)七月丁未【辛丑朔七】》○秋七月丁未。尚掃従四位上美作女王。散事正四位下藤原朝臣春蓮P4482並卒。
《延暦八年(七八九)七月甲寅【十四】》○甲寅。勅伊勢。美濃。越前等国曰。置関之設。本備非常。今正朔所施。区宇無外。徒設関険。勿用防禦。遂使中外隔絶。既失通利之便。公私往来。毎致稽留之苦。無益時務。有切民憂。思革前弊。以適変通。宜其三国之関一切停癈。所有兵器糧糒運収於国府。自外館舍移建於便郡矣。
《延暦八年(七八九)七月乙卯【十五】》○乙卯。伊勢。志摩両国飢。賑給之。
《延暦八年(七八九)七月丁巳【十七】》○丁巳。勅持節征東大将軍紀朝臣古佐美等曰。得今月十日奏状称。所謂胆沢者。水陸万頃。蝦虜存生。大兵一挙。忽為荒墟。余燼縦息。危若朝露。至如軍船解纜。舳艫百里。天兵所加。前無強敵。海浦窟宅。非復人煙。山谷巣穴。唯見鬼火。不勝慶快。飛駅上奏者。今兼先後奏状。斬獲賊首八十九級。官軍死亡千有余人。其被傷害者。殆将二千。夫斬賊之首未満百級。官軍之損亡及三千。以此言之。何足慶快。又大軍還出之日。兇賊追侵。非唯一度。而云大兵一挙。忽為荒墟。准量事勢。欲似虚飾。又真枚墨縄等遣裨将於河東。則敗軍而逃還。溺死之軍一千余人。而云一時凌渡。且戦且焚。攫賊巣穴。還持本営。是溺死之軍棄而不論。又浜成等掃賊略地。差勝他道。但至於天兵所P4483加前無強敵。山谷巣穴唯見鬼火。此之浮詞。良為過実。凡献凱表者。平賊立功。然後可奏。今不究其奥地。称其種落。馳駅称慶。不亦愧乎。
《延暦八年(七八九)七月乙丑【廿五】》○乙丑。下野。美作両国飢。賑給之。」命婦正四位上藤原朝臣教貴卒。
《延暦八年(七八九)七月丁卯【廿七】》○丁卯。備後国飢。賑給之。
《延暦八年(七八九)八月庚午朔》○八月庚午朔。造宮官人已下。雑工已上。随労叙位。并賜物有差。
《延暦八年(七八九)八月辛巳【十二】》○辛巳。以従五位下角朝臣筑紫麻呂為中衛将監。従五位上紀朝臣木津魚為右兵衛督。従五位下文室真人真屋麻呂為主馬頭。
《延暦八年(七八九)八月庚寅【廿一】》○庚寅。先是。参議正三位佐伯宿禰今毛人致仕。而罷其参議封戸。減半賜之。下知民部以為永例矣。
《延暦八年(七八九)》○己亥【三十】》○己亥。勅。陸奥国入軍人等。今年田租。宜皆免之。兼給復二年。其牡鹿。小田。新田。長岡。志太。玉造。富田。色麻。賀美。黒川等一十箇郡。与賊接居。不可同等。故特延復年。
《延暦八年(七八九)九月丁未【庚子朔八】》○九月丁未。持節征東大将軍紀朝臣古佐美。至自陸奥。進節刀。
《延暦八年(七八九)九月辛亥【十二】》○辛亥。以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黒麻呂為治部大輔。従五位下紀朝臣伯為玄蕃助。従五位下布勢朝臣大海為主税頭。従五位上上毛野朝臣稲人為刑部大輔。左少弁従五位上安倍朝臣弟当為兼下野守。
《延暦八年(七八九)九月戊午【十九】》○戊午。勅遣大納言従二位藤原朝臣継縄。中納言P4484正三位藤原朝臣小黒麻呂。従三位紀朝臣船守。左兵衛佐従五位上津連真道。大外記外従五位下秋篠宿禰安人等於太政官曹司。勘問征東将軍等逗留敗軍之状。大将軍正四位下紀朝臣古佐美。副将軍外従五位下入間宿禰広成。鎮守副将軍従五位下池田朝臣真枚。外従五位下安倍猿嶋臣墨縄等。各申其由。並皆承伏。於是。詔曰。【S62】陸奥国荒〈備流〉蝦夷等〈乎〉討治〈爾〉任賜〈志〉大将軍正四位下紀古佐美朝臣等〈伊〉。任賜〈之〉元謀〈爾波〉不合順進入〈倍支〉奥地〈毛〉不究尽〈之弖〉敗軍費糧〈弖〉還参来。是〈乎〉任法〈爾〉問賜〈比〉支多米賜〈倍久〉在〈止母〉承前〈爾〉仕奉〈祁留〉事〈乎〉所念行〈弖奈母〉不勘賜免賜〈布〉。又鎮守副将軍従五位下池田朝臣真枚。外従五位下安倍猿嶋臣墨縄等。愚頑畏拙〈之弖〉進退失度軍期〈乎毛〉闕怠〈利〉。今法〈乎〉兼〈爾〉墨縄者斬刑〈爾〉当〈里〉。真枚者解官取冠〈倍久〉在。然墨縄者久歴辺戍〈弖〉仕奉〈留〉労在〈爾〉縁〈弖奈母〉斬刑〈乎波〉免賜〈弖〉官冠〈乎乃未〉取賜〈比〉。真枚者日上〈乃〉湊〈之弖〉溺軍〈乎〉扶拯〈閉留〉労〈爾〉縁〈弖
奈母〉取冠罪〈波〉免賜〈弖〉官〈乎乃未〉解賜〈比〉。又有小功P4485人〈乎波〉随其重軽〈弖〉治賜〈比〉。有小罪人〈乎波〉不勘賜免賜〈久止〉宣御命〈乎〉衆聞食〈止〉宣。是日。右大臣従二位兼中衛大将藤原朝臣是公薨。詔贈従一位。是公贈太政大臣正一位武智麻呂之孫。参議兵部卿従三位乙麻呂之第一子也。為人長大。兼有威容。宝字中。授従五位下。補神祇大副。歴山背播磨守左衛士督。神護二年。授従四位下。歴内竪式部大輔春宮大夫。宝亀末。至参議左大弁従三位。天応元年。加正三位。遷中衛大将兼式部卿。俄拝中納言。中衛大将式部卿如故。転大納言。延暦二年。拝右大臣。中衛大将如元。是公暁習時務。剖断無滞。薨時年六十三。
《延暦八年(七八九)十月戊寅【己巳朔十】》○冬十月戊寅。以大納言従二位藤原朝臣継縄為兼中衛大将。
《延暦八年(七八九)十月乙酉【十七】》○乙酉。散位従三位高倉朝臣福信薨。福信武蔵国高麗郡人也。本姓背奈。其祖福徳属唐将李勣抜平壌城。来帰国家。居武蔵焉。福信即福徳之孫也。小年随伯父背奈行文入都。時与同輩。晩頭往石上衢。遊戯相撲。巧用其力。能勝其敵。遂聞内裏。召令侍内竪所。自是著名。初任右衛士大志。稍遷。天平中授外従五位下。任春宮亮。聖武皇帝甚加恩幸。勝宝初。至従四位紫微少弼。P4486改本姓賜高麗朝臣。遷信部大輔。神護元年。授従三位。拝造宮卿。兼歴武蔵近江守。宝亀十年上書言。臣自投聖化。年歳已深。但雖新姓之栄朝臣過分。而旧俗之号高麗未除。伏乞。改高麗以為高倉。詔許之。天鷹元年。遷弾正尹兼武蔵守。延暦四年。上表乞身。以散位帰第焉。薨時八十一。
《延暦八年(七八九)十月己丑【廿一】》○己丑。授正六位上巨勢朝臣野足従五位下。
《延暦八年(七八九)十月辛卯【廿三】》○辛卯。以従五位下巨勢朝臣野足為陸奥鎮守副将軍。
《延暦八年(七八九)十月丁酉【廿九】》○丁酉。命婦従四位下大原真人室子卒。
《延暦八年(七八九)十一月丁未【己亥朔九】》○十一月丁未。授造宮大工正六位上物部建麻呂外従五位下。
《延暦八年(七八九)十一月壬子【#この月は己亥朔にして壬午なし。壬子なれば十四なり。】》○壬午。停止摂津職勘過公私之使。
《延暦八年(七八九)十二月乙亥【戊辰朔八】》○十二月乙亥。播磨国美嚢郡大領正六位下韓鍜首広富献稲六万束於水児船瀬。授外従五位下。
《延暦八年(七八九)十二月己丑【廿二】》○己丑。参議兵部卿従三位多治比真人長野薨。長野大納言従二位池守之孫。散位従四位下家主之子也。
《延暦八年(七八九)十二月庚寅【廿三】》○庚寅。勅曰。朕有所思。宜停来年賀正之礼。又勅。頃者中宮不予。稍経旬日。雖勤医療。未有応験。思帰至道。令復安穏。宜令畿内七道諸寺。一七箇日読誦大般若経焉。
《延暦八年(七八九)十二月乙未【廿八】》○乙未。皇太后崩。
《延暦八年(七八九)》○丙申【廿九】》○丙申。以大納言従二位藤原朝臣継縄。参議弾正尹正四位上神王。備前守P4487正五位上当麻王。散位従五位上気多王。内礼正従五位下広上王。参議左大弁正四位下紀朝臣古佐美。宮内卿従四位下石上朝臣家成。右京大夫従四位下藤原朝臣菅継。右中弁正五位下文室真人与企。治部大輔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黒麻呂。散位従五位上桑原公足床。出雲守従五位下紀朝臣兄原。雅楽助外従五位下息長真人浄継。大炊助外従五位中臣栗原連子公。六位已下官九人為御葬司。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小黒麻呂。参議治部卿正四位下壱志濃王。阿波守従五位上小倉王。散位従五位下大庭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真友。因幡守従五位上文室真人忍坂麻呂。但馬介従五位上文室真人久賀麻呂。左少弁従五位上阿倍朝臣弟当。弾正弼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八嶋。六位已下官十四人為山作司。信濃介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賀智。安芸介外従五位下林連浦海。六位已下官八人為養民司。」左衛士佐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嶋人。丹波介従五位下丹比宿禰真浄。六位已下官三人為作路司。」差発左右京。五畿内。近江。丹波等国役夫。」天皇服錫紵。避正殿御西廂。率P4488皇太子及群臣挙哀。百官及畿内。以卅日為服期。諸国三日。
並率所部百姓挙哀。但神郷者不在此限。」勅曰。中宮七七御斎。当来年二月十六日。宜令天下諸国国分二寺見僧尼奉為誦経焉。又毎七日。遣使諸寺誦経以追福焉。
《延暦九年(七九〇)正月辛亥【十四】(#延暦八年(七八九)十二月附載)》明年正月十四日辛亥。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率誄人奉誄。上謚曰天高知日之子姫尊。
《延暦九年(七九〇)正月壬子【十五】(#延暦八年(七八九)十二月附載)》壬午。葬於大枝山陵。皇太后姓和氏。諱新笠。贈正一位乙継之女也。母贈正一位大枝朝臣真妹。后先出自百済武寧王之子純陀太子。皇后容徳淑茂。夙著声誉。天宗高紹天皇竜潜之日。娉而納焉。生今上。早良親王。能登内親王。宝亀年中。改姓為高野朝臣。今上即位。尊為皇太夫人。九年追上尊号。曰皇太后。其百済遠祖都慕王者。河伯之女感日精而所生。皇太后即其後也。因以奉謚焉。P4489
《延暦九年(七九〇)正月癸亥【戊戌朔廿六】》九年春正月癸亥。以従二位藤原朝臣継縄。正三位藤原朝臣小黒麻呂。正四位上神王。正四位下紀朝臣古佐美。従四位上和気朝臣清麻呂。正五位下文室真人与企。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黒麻呂。百済王仁貞。三嶋真人名継。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八嶋。為周忌御斎曾司。六位已下官九人。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二月丁卯【三十】》○丁卯。百官釈服従吉。是日大祓。
《延暦九年(七九〇)二月乙酉【戊辰朔十八】》○二月乙酉。大宰員外帥従三位藤原朝臣浜成薨。浜成贈太政大臣正一位不比等之孫。兵部卿従三位麻呂之子也。略渉群書。頗習術数。以宰輔之胤。歴職内外。所在無績。吏民患之。宝亀中。至参議従三位。歴弾正尹刑部卿。天応元年。坐事左遷。至是薨於任所。時年六十七。
《延暦九年(七九〇)二月壬辰【廿五】》○壬辰。民部省加置大丞一人。主計寮少允少属各一人。越前。肥後二国各掾一人。
《延暦九年(七九〇)二月癸巳【廿六】》○癸巳。授従五位上紀朝臣木津魚正五位下。外従五位上池原公綱主。外従五位下入間宿禰広成。正六位上吉備朝臣与智麻呂並従五位下。
《延暦九年(七九〇)二月甲午【廿七】》○甲午。詔以大納言従二位藤原朝臣継縄為P4490右大臣。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小黒麻呂為大納言。従四位上大伴宿禰潔足。従四位下石川朝臣真守。大中臣朝臣諸魚。藤原朝臣雄友並為参議。」授従三位紀朝臣船守正三位。正五位上当麻王従四位下。無位謂奈王従五位下。正四位下紀朝臣古佐美正四位上。従四位上和気朝臣清麻呂正四位下。正五位上文室真人高嶋。百済王玄鏡並従四位下。従五位上百済王仁貞正五位上。従五位上羽栗臣翼正五位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末茂従五位上。正六位上百済王鏡仁従五位下。是日。詔曰。百済王等者朕之外戚也。今所以擢一両人。加授爵位也。
《延暦九年(七九〇)三月己亥【丁酉朔三】》○三月己亥。正六位上秦造子嶋。従六位下大田首豊縄並授外従五位下。
《延暦九年(七九〇)三月庚子【四】》○庚子。停節宴。以凶服雖除忌序未周也。」日向権介正五位上勲四等百済王俊哲免其罪令入京。
《延暦九年(七九〇)三月丙午【十】》○丙午。以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嶋人為山背守。左衛士佐如故。従五位下藤原朝臣今川為伊勢介。従五位下大原真人美気為尾張守。雅楽頭正五位下文室真人波多麻呂為兼参河介。鼓吹正外従五位下奈良忌寸長野為兼遠江介。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黒麻呂為駿河守。木工助P4491外従五位下高篠連広浪為兼介。従五位下都努朝臣筑紫麻呂為武蔵介。従五位下大野朝臣仲男為安房守。参議弾正尹正四位上神王為兼下総守。従五位下入間宿禰広成為常陸介。大蔵大輔正五位下藤原朝臣乙叡為兼信濃守。侍従如故。従五位下平群朝臣清麻呂為介。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浜成為陸奥按察使兼守。近衛少将従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為兼越後守。内匠助如故。従五位下大宅朝臣広江為丹後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仲成為出雲介。従五位上藤原朝臣末茂為美作守。正五位下中臣朝臣常為紀伊守。図書頭従五位上津連真道為兼伊予守。東宮学士左兵衛佐如故。従五位下高橋朝臣祖麻呂為介。正五位下文室真人那保企〈本名与企〉為大宰大弐。正五位下粟田朝臣鷹守為肥後守。従五位下百済王鏡仁為豊後介。
《延暦九年(七九〇)三月辛亥【十五】》○辛亥。伯耆。紀伊。淡路。参河。飛騨。美作等六国飢。賑給之。
《延暦九年(七九〇)三月壬戌【廿六】》○壬戌。以正五位上百済王仁貞為左中弁。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宇美為右中弁。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真鷲為右少弁。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弟友為侍従。従五位下物部多芸宿禰国足為図書助。P4492常陸大掾如故。従四位下藤原朝臣内麻呂為内蔵頭。右衛士督越前守如故。左京大夫従四位下藤原朝臣菅嗣為兼陰陽頭。正五位下紀朝臣木津魚為内匠頭。従五位下百済王元信為治部少輔。外従五位下上毛野公薩摩為主税助。従四位上大伴宿禰潔足為兵部卿。正五位下藤原朝臣乙叡為大輔。侍従信濃守如故。従五位下甘南備真人浄野為少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岡継為大判事。従五位下和朝臣国守為大蔵少輔。外従五位下錦部連家守為織部正。従五位上紀朝臣難波麻呂為宮内大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弟友為少輔。侍従如故。左中弁正五位上百済王仁貞為兼木工頭。従五位下大神朝臣人成為大膳亮。従五位下紀朝臣登麻理為弾正弼。従五位下巨勢朝臣人公為左京亮。従五位下安倍朝臣人成為春宮大進。従五位下百済王忠信為中衛少将。正五位下紀朝臣木津魚為衛門督。内匠頭如故。従五位下佐伯宿禰継成為佐。外従五位下大田首豊継為左衛士大尉。従五位上伊勢朝臣水通為右衛士佐。兵部大輔正五位下藤原朝臣乙叡
為兼右兵衛督。大外記従五位下P4493秋篠宿禰安人為兼佐。皇后宮亮正五位下大伴宿禰弟麻呂為兼河内守。外従五位下麻田連真浄為伊勢介。外従五位下息長真人浄継為尾張介。従五位下田中朝臣清人為下総介。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八嶋為伯耆守。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継兄為大宰少弐。
《延暦九年(七九〇)三月丙寅【三十】》○丙寅。参河。美作二国飢。賑給之。
《延暦九年(七九〇)閏三月丁卯朔》○閏三月丁卯朔。従四位上清橋女王卒。
《延暦九年(七九〇)閏三月庚午【四】》○庚午。勅為征蝦夷。仰下諸国令造革甲二千領。東海道駿河以東。東山道信濃以東。国別有数。限三箇年並令造訖。
《延暦九年(七九〇)閏三月丙子【十】》○丙子。有勅。度二百人出家。又左右京五畿内高年鰥寡孤独疹疾。不能自存者。普加賑恤。並為皇后不予也。是日皇后崩。
《延暦九年(七九〇)閏三月丁丑【十一】》○丁丑。天皇移御近衛府。以従二位藤原朝臣継縄。正四位上神王。従四位下当麻王。従五位上気多王。従五位下広上王。正四位上紀朝臣古佐美。従四位下石上朝臣家成。藤原朝臣雄友。藤原朝臣内麻呂。正五位下文室真人那保企。従五位上藤原朝臣黒麻呂。桑原公足床。阿倍朝臣広津麻呂。外従五位下高篠連広浪。中臣栗原連子公為御葬司。六位已下官八人。正三位藤原朝臣小黒麻呂。正四位下壱志濃王。従五位下P4494大庭王。従四位下藤原朝臣菅継。文室真人高嶋。正五位下文室真人八多麻呂。藤原朝臣真友。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八嶋。藤原朝臣真鷲為山作司。六位已下官十二人。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賀智。外従五位下林連浦海為養民司。六位已下官五人。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嶋人。丹比宿禰真浄為作路司。六位已下官三人。差発左右京。五畿内。近江。丹波等国役夫。令京畿七道自今月十八日始素服挙哀。以晦日為限焉。
《延暦九年(七九〇)閏三月壬午【十六】》○壬午。詔曰。朕以寡徳臨馭寰区。国哀相尋。災変未息。転禍為福。徳政居先。思布仁恩。用致安穏。宜可大赦天下。自延暦九年閏三月十六日昧爽以前大辟已下。罪無軽重。已発露。未発露。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私鋳銭。八虐。強窃二盗。常赦所不免者。咸皆赦除。其延暦三年以往天下百姓所負正税未納言上。及調庸未進者。咸免除之。縦未言上無由徴納者亦免之。神寺之稲宜准此例焉。
《延暦九年(七九〇)閏三月甲午【廿八】》○甲午。参議左大弁正四位上紀朝臣古佐美率誄人奉誄謚曰天之高藤広宗照姫之尊。是日。葬於長岡山陵。皇后。姓藤原氏。諱乙牟漏。内大臣贈従一位良継之女也。母尚侍贈従一位阿倍朝臣古美奈。P4495后姓柔婉美姿。儀閑於女則。有母儀之徳焉。今上之在儲宮也。納以為妃。生皇太子。賀美能親王。高志内親王。及於即位立為皇后。薨時春秋卅有一。
《延暦九年(七九〇)閏三月乙未【廿九】》○乙未。勅東海相摸以東。東山上野以東諸国。乾備軍糧糒十四万斛。為征蝦夷也。
《延暦九年(七九〇)閏三月丙申【三十】》○丙申。百官釈服大秡。
《延暦九年(七九〇)四月庚子【丁酉朔四】》○夏四月庚子。授正五位下文室真人那保企正五位上。
《延暦九年(七九〇)四月辛丑【五】》○辛丑。仰大宰府令造鉄冑二千九百余枚。」備前。阿波二国飢。賑給之。
《延暦九年(七九〇)四月癸丑【十七】》○癸丑。以従六位下出雲臣人長為出雲国造。
《延暦九年(七九〇)四月乙丑【廿九】》○乙丑。和泉。参河。遠江。近江。美濃。上野。丹後。伯耆。播磨。美作。備前。備中。紀伊。淡路等十四国飢。賑給之。
《延暦九年(七九〇)五月戊辰【丙寅朔三】》○五月戊辰。大蔵卿従四位上石川朝臣豊人卒。
《延暦九年(七九〇)五月庚午【五】》○庚午。陸奥国言。遠田郡領外正八位上勲八等遠田公押人款云。己既洗濁俗。更欽清化。志同内民。風仰華土。然猶未免田夷之姓。永貽子孫之恥。伏望。一同民例。欲改夷姓。於是賜姓遠田臣。
《延暦九年(七九〇)五月癸酉【八】》○癸酉。以外従八位上紀直五百友為紀伊国造。
《延暦九年(七九〇)五月丙戌【廿一】》○丙戌。遣使五畿内祈雨焉。
《延暦九年(七九〇)五月甲午【廿九】》○甲午。以炎旱経月。公私焦損。詔奉幣畿内名神。以祈嘉注焉。
《延暦九年(七九〇)六月戊申【丙申朔十三】》○六月戊申。於神祇官曹司行神今食之事。先是。頻属国哀。諒闇未終。故避内裏而於外設焉。P4496
《延暦九年(七九〇)六月辛酉【廿六】》○辛酉。内厩頭従五位上三嶋真人名継為兼美作守。
《延暦九年(七九〇)七月辛巳【乙丑朔十七】》○秋七月辛巳。左中弁正五位上兼木工頭百済王仁貞。治部少輔従五位下百済王元信。中衛少将従五位下百済王忠信。図書頭従五位上兼東宮学士左兵衛佐伊予守津連真道等上表言。真道等本系出自百済国貴須王。貴須王者百済始興第十六世王也。夫百済太祖都慕大王者。日神降霊。奄扶余而開国。天帝授〓。惣諸韓而称王。降及近肖古王。遥慕聖化。始聘貴国。是則神功皇后摂政之年也。其後軽嶋豊明朝御宇応神天皇。命上毛野氏遠祖荒田別。使於百済捜聘有識者。国主貴須王恭奉使旨。択採宗族。遣其孫辰孫王〈一名智宗王〉随使入朝。天皇嘉焉。特加寵命。以為皇太子之師矣。於是。始伝書籍。大闡儒風。文教之興。誠在於此。難波高津朝御宇仁徳天皇。以辰孫王長子太阿郎王為近侍。太阿郎王子亥陽君。亥陽君子午定君。午定君生三男。長子味沙。仲子辰爾。季子麻呂。従此而別始為三姓。各因所職以命氏焉。葛井。船。津連等即是也。逮于他田朝御宇敏達天皇御世。高麗国遣使上鳥羽之表。群臣諸史莫之能読。而辰爾進取P4497其表。能読巧写。詳奏表文。天皇嘉其篤学。深加賞歎。詔曰。勤乎懿哉。汝若不愛学。誰能解読。宜従今始近侍殿中。既而又詔東西諸史曰。汝等雖衆。
不及辰爾。斯並国史家牒。詳載其事矣。伏惟。皇朝則天布化。稽古垂風。弘沢浹乎群方。叡政覃於品彙。故能修廃継絶。万姓仰而頼慶。正名弁物。四海帰而得宜。凡有懐生。莫不抃躍。真道等先祖。委質聖朝。年代深遠。家伝文雅之業。族掌西庠之職。真道等生逢昌運。預沐天恩。伏望。改換連姓。蒙賜朝臣。於是。勅因居賜姓菅野朝臣。
《延暦九年(七九〇)七月乙酉【廿一】》○乙酉。正五位上坂上大宿禰又子卒。故左京大夫従三位苅田麻呂之女也。天皇之在儲宮也。以選入。生高津内親王。
《延暦九年(七九〇)七月戊子【廿四】》○戊子。従五位下紀朝臣呰麻呂為少納言。従四位下石川朝臣真守為右大弁。従五位上調使王為左大舍人頭。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刷雄為右大舍人頭。近衛少将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縄主為兼式部少輔。備前介如故。従五位上阿保朝臣人上為大学頭。従五位上藤原朝臣是人為治部大輔。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大原為少輔。従五位上藤原朝臣真作為大蔵大輔。従四位下紀朝臣犬養為大膳大夫。P4498従五位上葛井連根主為亮。従五位下大春日朝臣清足為官奴正。正五位下葛井連道依為春宮亮。従五位下大伴宿禰蓑麻呂為中衛少将。従五位下藤原朝臣今川為伊勢守。従五位上宗形王為讃岐守。従五位下百済王元信為肥後介。
《延暦九年(七九〇)八月乙未朔》○八月乙未朔。大宰府言。所部飢民八万八千余人。請加賑恤。許之。
《延暦九年(七九〇)九月丙寅【甲子朔三】》○九月丙寅。於京下七寺誦経。為皇太子寝膳乖適也。
《延暦九年(七九〇)九月己巳【六】》○己巳。授従五位下川村王従五位上。
《延暦九年(七九〇)九月辛未【八】》○辛未。詔以善謝法師。等定法師。並為律師。
《延暦九年(七九〇)九月甲戌【十一】》○甲戌。奉伊勢太神宮相嘗幣帛。常年天皇御大極殿遥拝而奉。而縁在諒闇。不行常儀。故以幣帛直付使者矣。
《延暦九年(七九〇)九月丙子【十三】》○丙子。詔曰。朕以寡昧忝馭寰区。〓[日+干]食宵衣。情存撫育。而至和靡屆。炎旱為災。田疇不修。農畝多廃。雖豊倹有時。而責深在予。今聞京畿失稔。甚於外国。兼苦疾疫飢饉者衆。宜免左右京及五畿内今年田租以息窮弊。神寺之租亦宜准此焉。
《延暦九年(七九〇)九月己卯【十六】》○己卯。摂津職貢白鼠赤眼。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月甲午【癸巳朔二】》○冬十月甲午。復置鋳銭司。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月乙未【三】》○乙未。散位正三位佐伯宿禰今毛人薨。右衛士督従五位下人足之子也。天平十六年。聖武皇帝。発願始建東大寺。徴発百姓。方事営作。今毛人為領催検。P4499頗以方便勧使役民。聖武皇帝。録其幹勇。殊任使之。勝宝初。除大和介。俄授従五位下。累遷。宝字中至従四位下摂津大夫。歴播磨守大宰大弐左大弁皇后宮大夫。延暦初授従三位。尋拝参議。加正三位。遷民部卿。皇后宮大夫如故。五年出為大宰帥。居之三年。年及七十。上表乞骸骨。詔許之。薨時年七十二。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月丙午【十四】》○丙午。高年人道守臣東人於内裏引見。時年一百廿二歳。其髪尚多。聡如少年。矜其衰邁。賜之衣服。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月己酉【十七】》○己酉。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乙安為鋳銭長官。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月辛亥【十九】》○辛亥。征蝦夷有功者四千八百四十余人。随労軽重。授勲進階。並依天応元年例行之。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月癸丑【廿一】》○癸丑。太政官奏言。蝦夷干紀久逋王誅。大軍奮撃。余〓未絶。当今坂東之国。久疲戎場。強壮者以筋力供軍。貧弱者以転餉赴役。而富饒之輩。頗免此苦。前後之戦。未見其労。又諸国百姓。元離軍役。徴発之時。一無所預。計其労逸。不可同日。普天之下。同曰皇民。至於挙事。何無倶労。請仰左右京。五畿内。七道諸国司等。不論土人浪人及王臣佃使。検録財堪造甲者。副其所蓄物数及郷里姓名。限今年内。令以申訖。又応造之数。各令親申。臣等職参樞要。P4500不能默爾。敢陳愚管。以煩天聴。奏可之。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月丁巳【廿五】》○丁巳。授女孺従七位上物部海連飯主外従五位下。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一月乙丑【癸亥朔三】》○十一月乙丑。勅曰。公廨之設。本為填補欠負未納。随国大小。既立挙式。而今聞。諸国司等。雖有欠物。猶得公廨。理須依法科罪没為官物。但以国司等久有仕官之労。曾無還家之資。今故立法制。宜自今以後。有旧年未納欠負者。大国三万束。上国二万束。中国一万束。下国五千束已上。毎年徴填。附帳申上。若不拠此制。有未納者。返却税帳。随事科罪。其当年未納者。一依去天平十七年式填之。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一月壬申【十】》○壬申。外従五位下韓国連源等言。源等是物部大連等之苗裔也。夫物部連等。各因居地行事。別為百八十氏。是以。源等先祖塩児。以父祖奉使国名。故改物部連。為韓国連。然則大連苗裔。是日本旧民。今号韓国。還似三韓之新来。至於唱〓。毎驚人聴。因地賜姓。古今通典。伏望。改韓国二字。蒙賜高原。依請許之。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一月丁丑【十五】》○丁丑。辰時地震。巳時又震。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一月戊寅【十六】》○戊寅。勅曰。中宮周忌。当来月廿八日。礼制乍畢。新歳須及。而忌景俄臨。弥切罔極之痛。元正肇啓。何受惟新之歓。興言永悲。不能忍。賀正之礼。宜従停止焉。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一月己卯【十七】》○己卯。是日。当P4501新嘗。而為諒闇未終。於神祇官行其事矣。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一月辛巳【十九】》○辛巳。授無位全野女王。正五位下八上女王並従四位下。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一月丁亥【廿五】》○丁亥。陸奥国黒川郡石神山精社並為官社。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一月己丑【廿七】》○己丑。授無位藤原朝臣家刀自従五位下。坂東諸国。頻属軍役。因以疫旱。詔免今年田租。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二月壬辰朔》○十二月壬辰朔。詔曰。春秋之義。祖以子貴。此則礼経之垂典。帝王之恒範。朕君臨宇内。十年於茲。追尊之道。猶有闕如。興言念之。深以懼焉。宜朕外祖父高野朝臣。外祖母土師宿禰。並追贈正一位。其改土師氏為大枝朝臣。夫先秩九族。事彰常典。自近及遠。義存曩籍。亦宜菅原真仲。土師菅麻呂等同為大枝朝臣矣。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二月癸巳【二】》○癸巳。従五位上紀朝臣田長為長門守。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二月甲辰【十三】》○甲辰。地震。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二月庚戌【十九】》○庚戌。授常陸国信太郡大領外従五位下物部志太連大成外従五位上。新治郡大領外正六位上新治直大直外従五位下。播磨国明石郡大領外正八位上葛江我孫馬養。下総国猿嶋郡主張正八位上孔王部山麻呂並外正六位上。是四人。或居官不怠。頗著効績。或以私物。賑恤所部。貧乏之徒。因而得済。故有此授焉。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二月己未【廿八】》○己未。是日。当中宮周忌。於大安寺設斎焉。
《延暦九年(七九〇)十二月辛酉【三十】》○辛酉。勅外従五位下菅原P4502宿禰道長。秋篠宿禰安人等。並賜姓朝臣。又正六位上土師宿禰諸士等賜姓大枝朝臣。其土師氏惣有四腹。中宮母家者是毛受腹也。故毛受腹者賜大枝朝臣。自余三腹者。或従秋篠朝臣。或属菅原朝臣矣。
《延暦九年(七九〇)是年》○是年秋冬。京畿男女年卅已下者。悉発豌豆瘡。〈俗云裳瘡。〉臥疾者多。其甚者死。天下諸国往往而在。
《延暦十年(七九一)正月壬戌朔》十年春正月壬戌朔。廃朝也。
《延暦十年(七九一)正月戊辰【七】》○戊辰。宴五位已上。授正五位下笠王正五位上。無位乙枚王。正六位上守山王並従五位下。従四位下石上朝臣家成。石川朝臣真守並従四位上。正五位上百済王仁貞。正五位下大伴宿禰P4503弟麻呂。藤原朝臣真友並従四位下。従五位上葛井連根主正五位下。従五位下賀茂朝臣大川。多治比真人乙安。大原真人美気。巨勢朝臣総成。百済王英孫。藤原朝臣縄主。和朝臣三具足。和朝臣国守。紀朝臣楫長。物部多芸宿禰国足並従五位上。外従五位下菅原朝臣道長。秋篠朝臣安人。正六位上佐伯宿禰岡上。紀朝臣乙佐美。路真人豊長。藤原朝臣最乙麻呂。藤原朝臣道継。大神朝臣仲江麻呂。布勢朝臣田上。平群朝臣嗣人。大伴宿禰是成並従五位下。正六位上畝火宿禰清永。安都宿禰長人。佐婆部首牛養。伊与部連家守。清道造岡麻呂並外従五位下。宴訖賜禄各有差。
《延暦十年(七九一)正月己巳【八】》○己巳。典薬頭外従五位下忍海原連魚養等言。謹検古牒云。葛木襲津彦之第六子曰熊道足禰。是魚養等之祖也。熊道足禰六世孫首麻呂。飛鳥浄御原朝庭辛巳年。貶賜連姓。爾来再三披訴。一二陳聞。然覆盆之下難照。而向隅之志久矣。今属聖朝啓運。品物交泰。愚民宿憤。不得不陳。望請。除彼旧号。賜朝野宿禰。光前栄後。存亡倶欣。今所請朝野者。所処之本名也。依請賜之。
《延暦十年(七九一)正月庚午【九】》○庚午。授無位川原女王。呉岡女王。正六位上P4504百済王難波姫。無位県犬養宿禰額子並従五位下。
《延暦十年(七九一)正月癸酉【十二】》○癸酉。春宮亮正五位下葛井連道依。主税大属従六位下船連今道等言。葛井。船。津連等。本出一祖。別為三氏。而今津連等幸遇昌運。先賜朝臣。而道依今道等猶滞連姓。方今聖主照臨。在幽尽燭。至化潜運。禀気帰仁。伏望。同沐天恩。共蒙改姓。詔許之。道依等八人賜姓宿禰。今道等八人因居賜宮原宿禰。又対馬守正六位上津連吉道等十人賜宿禰。少外記津連巨都雄等兄弟姉妹七人。因居賜中科宿禰。
《延暦十年(七九一)正月甲戌【十三】》○甲戌。大秦公忌寸浜刀自女賜姓賀美能宿禰。賀美能親王之乳母也。
《延暦十年(七九一)正月丁丑【十六】》○丁丑。以中納言正三位紀朝臣船守為大納言。
《延暦十年(七九一)正月己卯【十八】》○己卯。遣正五位上百済王俊哲。従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於東海道。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真鷲於東山道。簡閲軍士兼検戎具。為征蝦夷也。
《延暦十年(七九一)正月癸未【廿二】》○癸未。以従五位上賀茂朝臣大川為伊賀守。斎宮頭従五位上賀茂朝臣人麻呂為兼伊勢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縵麻呂為相摸守。従五位下吉備朝臣与智麻呂為介。近衛将監従五位下池原公綱主為兼常陸大掾。従五位下藤原朝臣今川為美濃守。正五位上百済王P4505俊哲為下野守。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大原為陸奥介。従五位下安倍朝臣人成為能登守。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清主為丹波介。従五位下布勢朝臣田上為因幡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岡継為伯耆介。従五位下岡田王為備中守。従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弟成為豊前守。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園人為豊後守。
《延暦十年(七九一)正月丙戌【廿五】》○丙戌。授外正六位上麻続連広河外従五位下。以献物也。
《延暦十年(七九一)正月己丑【廿八】》○己丑。以従五位下大庭王為侍従。従五位下大神朝臣仲江麻呂為画工正。東宮学士従五位上菅野朝臣真道為兼治部少輔。左兵衛佐伊予守如故。従五位下紀朝臣登麻理為雅楽頭。外従五位下安都宿禰長人為主税助。外従五位下佐伯宿禰諸成為兵馬正。従五位下塩屋王為造兵正。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弟友為大判事。侍従如故。従五位上橘朝臣綿裳為宮内大輔。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大継為少輔。正五位下文室真人波多麻呂為弾正弼。従五位下御方宿禰広名為右京亮。外従五位下阿閉間人臣人足為春宮大進。従五位上紀朝臣難波麻呂為筑後守。従五位下和朝臣家麻呂為内廐助。
《延暦十年(七九一)二月甲辰【辛卯朔十四】》○二月甲辰。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緒継P4506従五位下。以従五位上中臣朝臣鷹主為神祇大副。従五位下秋篠朝臣安人為大判事。大外記右兵衛佐如故。従五位上巨勢朝臣総成為主殿頭。従五位下路真人豊長為左京亮。従五位下巨勢朝臣人公為肥前守。
《延暦十年(七九一)二月乙未【五】》○乙未。授外正六位上大伴直余良麻呂。外正八位下遠田臣押人並外従五位下。外従七位下丈部善理贈外従五位下。善理陸奥国磐城郡人也。八年従官軍至胆沢。率師渡河。官軍失利。奮而戦死。故有此贈焉。
《延暦十年(七九一)二月癸卯【十三】》○癸卯。諸国倉庫。不可相接。一倉失火。合院焼尽。於是勅。自今以後。新造倉庫。各相去十丈已上。随処寛狭。量宜置之。
《延暦十年(七九一)二月辛亥【廿一】》○辛亥。陸奥介従五位下文室真人大原為兼鎮守副将軍。先是。五位已上位田身歿之後。例給一年。如無子者当年収之。至是。無問有子無子。聴同給一年矣。
《延暦十年(七九一)三月丙寅【辛酉朔六】》○三月丙寅。故右大臣従二位吉備朝臣真備。大和国造正四位下大和宿禰長岡等。刪定律令廿四条。弁軽重之舛錯。矯首尾之差違。至是下詔。始行用之。
《延暦十年(七九一)三月己巳【九】》○己巳。授従五位下高嶋女王従五位上。
《延暦十年(七九一)三月丁丑【十七】》○丁丑。勅令右大臣已下。五位已上造甲。其数各有差。其五位殷富者。特増其数。以廿領為限。其次十領。P4507
《延暦十年(七九一)三月辛巳【廿一】》○辛巳。以従五位下秋篠朝臣安人為少納言。右兵衛佐如故。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道継為大監物。従五位上篠嶋王為左大舍人頭。従五位下長津王為図書頭。従五位下八上王為内礼正。従五位下紀朝臣乙佐美為散位助。従五位上調使王為諸陵頭。従五位下巨勢朝臣広山為大蔵少輔。従五位下乙平王為造酒正。従五位上広上王為鍛冶正。
《延暦十年(七九一)三月壬午【廿二】》○壬午。授無位於宿禰乙女。紀朝臣家主並従五位下。又授外従五位下上道臣千若女従五位下。
《延暦十年(七九一)三月癸未【廿三】》○癸未。太政官奏言。謹案礼記曰。天子七廟。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廟而七。又曰。舍故而諱新。注曰。舍親尽之祖。而諱新死者。今国忌稍多。親世亦尽。一日万機。行事多滞。請親尽之忌。一従省除。奏可之。
《延暦十年(七九一)三月丙戌【廿六】》○丙戌。仰京畿七道国郡司造甲。其数各有差。
《延暦十年(七九一)四月乙未【辛卯朔五】》○夏四月乙未。近衛将監従五位下兼常陸大掾池原公綱主等言。池原。上毛野二氏之先。出自豊城入彦命。其入彦命子孫。東国六腹朝臣。各因居地。賜姓命氏。斯乃古今所同。百王不易也。伏望因居地名。蒙賜住吉朝臣。勅綱主兄弟二人。依請賜之。
《延暦十年(七九一)四月戊戌【八】》○戊戌。左大史正六位上文忌寸最弟。播磨少目正八位上武生P4508連真象等言。文忌寸等元有二家。東文称直。西文号首。相比行事。其来遠焉。今東文挙家既登宿禰。西文漏恩猶沈忌寸。最弟等幸逢明時。不蒙曲察。歴代之後申理無由。伏望。同賜栄号。永貽孫謀。有勅責其本系。最弟等言。漢高帝之後曰鸞。鸞之後王狗転至百済。百済久素王時。聖朝遣使徴召文人。久素王即以狗孫王仁貢焉。是文。武生等之祖也。於是最弟及真象等八人賜姓宿禰。
《延暦十年(七九一)四月庚子【十】》○庚子。叙越前国雨夜神。大虫神並従五位下。
《延暦十年(七九一)四月乙巳【十五】》○乙巳。叙従五位下大虫神従四位下。同国足羽神従五位下。
《延暦十年(七九一)四月戊申【十八】》○戊申。駿河国駿河郡大領正六位上金刺舍人広名為国造。山背国部内諸寺浮図。経年稍久。破壊処多。詔遣使咸加修理焉。
《延暦十年(七九一)四月己酉【十九】》○己酉。授従五位下石川朝臣美奈岐麻呂従五位上。以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緒継為侍従。
《延暦十年(七九一)四月丁巳【廿七】》○丁巳。車駕幸弾正尹神王第宴飲。授其女浄庭王従五位下。
《延暦十年(七九一)五月癸亥【庚申朔四】》○五月癸亥。大蔵卿従四位上石川朝臣豊人卒。
《延暦十年(七九一)五月乙丑【六】》○乙丑。天皇以天下諸国頻苦旱疫。詔停節宴。」授無位紀朝臣河内子従五位下。
《延暦十年(七九一)五月辛未【十二】》○辛未。大宰府言。豊後。日向。大隅等国飢。又紀伊国飢。並賑給之。
《延暦十年(七九一)五月乙亥【十六】》○乙亥。唐人正六位上P4509王希逸賜姓江田忌寸。情願也。
《延暦十年(七九一)五月己卯【二十】》○己卯。右京大夫従四位下藤原朝臣菅継卒。
《延暦十年(七九一)五月丁亥【廿八】》○丁亥。供奉中宮周忌斎会雑色人九十六人。随労軽重。賜爵有差。其正六位上者。迴授其子。二百九十三人賜禄亦有差。
《延暦十年(七九一)五月戊子【廿九】》○戊子。先是。諸国司等。校収常荒不用之田。以班百姓口分。徒受其名。不堪輸租。又王臣家。国郡司。及殷富百姓等。或以下田相易上田。或以便相換不便。如此之類。触処而在。於是仰下所司。却拠天平十四年勝宝七歳等図籍。咸皆改正。為来年班田也。
《延暦十年(七九一)六月庚寅朔》○六月庚寅朔。日有蝕之。
《延暦十年(七九一)六月壬辰【三】》○壬辰。供奉皇后宮周忌斎会雑色人等二百六十七人。准前例。賜爵及物各有差。
《延暦十年(七九一)六月甲午【五】》○甲午。従五位下石浦王為越中守。従五位下文室真人真屋麻呂為但馬介。
《延暦十年(七九一)六月己亥【十】》○己亥。鉄甲三千領。仰下諸国。依新様修理。国別有数。
《延暦十年(七九一)六月甲寅【廿五】》○甲寅。先是。去延暦三年下勅。禁断王臣家及諸司寺家等専占山野之事。至是。遣使山背国。勘定公私之地。各令有界。恣聴百姓得共其利。若有違犯者。科違勅罪。其所司阿縦者。亦与同罪。授正六位上因幡国造国富外従五位下。
《延暦十年(七九一)六月乙卯【廿六】》○乙卯。奉黒馬於丹生川上神。旱也。
《延暦十年(七九一)七月庚申朔》○秋七月庚申朔。以炎旱経P4510旬。奉幣畿内諸名神。授無位尾張架古刀自従五位下。
《延暦十年(七九一)七月癸亥【四】》○癸亥。以従五位下藤原朝臣葛野麻呂為少納言。従五位下紀朝臣真人為中務少輔。従五位下石淵王為大監物。従四位下当麻王為左大舍人頭。備前守如故。従五位上篠嶋王為右大舍人頭。従五位下藤原朝臣道継為助。従五位上藤原朝臣刷雄為陰陽頭。従四位上佐伯宿禰真守為大蔵卿。右大弁従四位上石川朝臣真守為兼右京大夫。従五位下浅井王為主馬頭。丹波守如故。従五位下安倍朝臣名継為右兵庫頭。従五位下大神朝臣仲江麻呂為内兵庫正。従五位下橘朝臣安麻呂為甲斐守。
《延暦十年(七九一)七月壬申【十三】》○壬申。従四位下大伴宿禰弟麻呂為征夷大使。正五位上百済王俊哲。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浜成。従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従五位下巨勢朝臣野足並為副使。
《延暦十年(七九一)七月己卯【二十】》○己卯。故少納言従五位下正月王男藤津王等言。亡父存日。作請姓之表。未及上聞。奄赴泉途。其表称。臣正月。源流已遠。属籍将尽。臣男四人。女四人。雖蒙王姓。以世言之。不殊疋庶。伏望。蒙賜登美真人姓。以従諸臣之例者。請従父志。欲蒙願姓。有勅許焉。
《延暦十年(七九一)七月辛巳【廿二】》○辛巳。伊予国P4511献白雀。詔。国司及出瑞郡司進位一級。但正六位上者迴授一子。其獲雀人凡直大成賜爵二級并稲一千束。授国守従五位上菅野朝臣真道正五位下。介従五位下高橋朝臣祖麻呂従五位上。
《延暦十年(七九一)七月丙戌【廿七】》○丙戌。停止鷹戸。
《延暦十年(七九一)七月丁亥【廿八】》○丁亥。以従五位上藤原朝臣是人為右少弁。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賀智為宮内少輔。右中弁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宇美為兼武蔵守。従五位下三方宿禰広名為上野守。従五位下佐伯宿禰岡上為介。従五位下百済王忠信為越後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大継為備前介。従五位下藤原朝臣真鷲為大宰少弐。
《延暦十年(七九一)七月戊子【廿九】》○戊子。外従五位下安都宿禰長人為右京亮。左中弁従四位下百済王仁貞卒。
《延暦十年(七九一)八月辛卯【己丑朔三】》○八月辛卯。夜有盗。焼伊勢太神宮正殿一宇。財殿二宇。御門三間。瑞籬一重。従五位下紀朝臣兄原為中衛少将。出雲守如故。
《延暦十年(七九一)八月癸巳【五】》○癸巳。任畿内班田使。
《延暦十年(七九一)八月壬寅【十四】》○壬寅。詔遣参議左大弁正四位上兼春宮大夫中衛中将大和守紀朝臣古佐美。参議神祇伯従四位下兼式部大輔左兵衛督近江守大中臣朝臣諸魚。神祇少副外従五位下忌部宿禰人上於伊勢太神宮。奉幣帛。以謝神宮被焚焉。又遣使修造之。
《延暦十年(七九一)八月壬子【廿四】》○P4512壬子。摂津国百済郡人正六位上広井造真成賜姓連。
《延暦十年(七九一)九月庚申【己未朔二】》○九月庚申。従四位下全野女王預孫王例。
《延暦十年(七九一)九月癸亥【五】》○癸亥。授陸奥国安積郡大領外正八位上阿倍安積臣継守外従五位下。以進軍糧也。
《延暦十年(七九一)九月甲子【六】》○甲子。叙佐渡国物部天神従五位下。
《延暦十年(七九一)九月甲戌【十六】》○甲戌。仰越前。丹波。但馬。播磨。美作。備前。阿波。伊予等国。壊運平城宮諸門。以移作長岡宮矣。断伊勢。尾張。近江。美濃。若狭。越前。紀伊等国百姓。殺牛用祭漢神。
《延暦十年(七九一)九月丙子【十八】》○丙子。讃岐国寒川郡人正六位上凡直千継等言。千継等先。星直。訳語田朝庭御世。継国造之業。管所部之堺。於是因官命氏。賜紗抜大押直之姓。而庚午年之籍。改大押字。仍注凡直。是以星直之裔。或為讃岐直。或為凡直。方今聖朝。仁均雲雨。恵及昆〓[虫+支]。当此明時。冀照覆盆。請因先祖之業。賜讃岐公之姓。勅千継等戸廿一煙依請賜之。
《延暦十年(七九一)九月丁丑【十九】》○丁丑。近衛将監正六位下出雲臣祖人言。臣等本系。出自天穂日命。其天穂日命十四世孫曰野見宿禰。野見宿禰之後。土師氏人等。或為宿禰。或賜朝臣。臣等同為一祖之後。独漏均養之仁。伏望与彼宿禰之族。同預改姓之例。於是賜姓宿禰。
《延暦十年(七九一)九月戊寅【二十】》○戊寅。讃岐国阿野郡人正六位上P4513綾公菅麻呂等言。己等祖。庚午年之後。至于己亥年。始蒙賜朝臣姓。是以。和銅七年以往。三比之籍。並記朝臣。而養老五年。造籍之日。遠校庚午年籍。削除朝臣。百姓之憂。無過此甚。請拠三比籍及旧位記。蒙賜朝臣之姓。許之。
《延暦十年(七九一)九月庚辰【廿二】》○庚辰。下野守正五位上百済王俊哲為兼陸奥鎮守将軍。
《延暦十年(七九一)十月丁酉【戊子朔十】》○冬十月丁酉。行幸交野。放鷹遊猟。以右大臣別業為行宮。
《延暦十年(七九一)十月己亥【十二】》○己亥。右大臣率百済王等。奏百済楽。授正五位下藤原朝臣乙叡従四位下。従五位下百済王玄風。百済王善貞並従五位上。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浄子正五位下。正六位上百済王貞孫従五位下。
《延暦十年(七九一)十月庚子【十三】》○庚子。車駕還宮。
《延暦十年(七九一)十月壬子【廿五】》○壬子。仰東海。東山二道諸国。令作征箭三万四千五百余具。
《延暦十年(七九一)十月甲寅【廿七】》○甲寅。先是。皇太子枕席不安。久不平復。是日。向於伊勢太神宮。縁宿祷也。
《延暦十年(七九一)十一月己未【丁巳朔三】》○十一月己未。更仰坂東諸国。弁備軍糧糒十二万余斛。大蔵卿従四位上佐伯宿禰真守卒。
《延暦十年(七九一)十一月壬戌【六】》○壬戌。授播磨国人大初位下出雲臣人麻呂外従五位下。以献稲於水児船瀬也。
《延暦十年(七九一)十一月甲子【八】》○甲子。従五位下藤原朝臣葛野麻呂為右少弁。
《延暦十年(七九一)十一月丁卯【十一】》○丁卯。皇太子自伊勢太神宮至。
《延暦十年(七九一)十二月庚寅【丁亥朔四】》○十二月庚寅。授正六位上紀朝臣楫継従五位下。P4514
《延暦十年(七九一)十二月甲午【八】》○甲午。伊予国越智郡人正六位上越智直広川等五人言。広川等七世祖紀博世。小治田朝庭御世被遣於伊与国。博世之孫忍人。便娶越智直之女生在手。在手庚午年之籍不尋本源。誤従母姓。自爾以来。負越智直姓。今広川等幸属皇朝開泰之運。適値群品楽生之秋。請依本姓。欲賜紀臣。許之。
《延暦十年(七九一)十二月丙申【十】》○丙申。讃岐国寒川郡人外従五位下佐婆部首牛養等言。牛養等先祖出自紀田鳥宿禰。田鳥宿禰之孫米多臣。難波高津宮御宇天皇御世。従周芳国遷讃岐国。然後。遂為佐婆部首。今牛養幸藉時来。獲免負担。雲雨之施。更無所望。但在官命氏。因土賜姓。行諸往古。伝之来今。其牛養等居処在寒川郡岡田村。臣望賜岡田臣之姓。於是。牛養等戸廿煙依請賜之。外従五位下岡田臣牛養為大学博士。外従五位下麻田連真浄為助教。伊勢介如故。従五位下紀朝臣楫継為刑部少輔。外従五位下清道造岡麻呂等。改造賜連姓。
《延暦十年(七九一)十二月癸卯【十七】》○癸卯。授従四位下八上女王従三位。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邑刀自。紀朝臣若子並従四位下。
《巻尾》続日本紀巻第四十
P4515





『日本後紀』朝日新聞本



凡例
底本: 『増補 六国史』(全十二巻 佐伯有義、朝日新聞社、昭和15)巻五、六を新訂増補国史大系本他、諸本で校訂しました。
日本後紀(にほんこうき)は、平安時代初期に編纂された勅撰史書で、続日本紀に続く六国史の第三にあたります。承和7年 (840年) に完成し、延暦十一年 (792年) から天長十年 (833年) に至る42年間を記します。編者は藤原緒嗣ら。編年体、漢文、全40巻で、現存は、巻五、八、十二、十三、十四、十七、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四の10巻です。
朝日新聞社本は、巻五に現存の十巻、巻六に残り三十巻の逸文を載せています。
逸文は、六国史等の抜粋版である『日本紀略』と、六国史の項目分類である『類聚国史』を主に、諸本からの引用により本文を部分的に復元しています。
記事の冒頭に、(  )に出典を記しています。
『増補 六国史』の頁を記しました。P+増補 六国史の巻数1桁(日本後紀・上=5、日本後紀・下=6)+ページ3桁
JISにない文字は、他の文字に置き換えるか、〓にしました。一部[ ]に字の形を示しました。
漢字は、原則として底本の字体(主に旧字体)にしました。
割注は、〈    〉に入れました。
各項目の始めに《年月日》を付しました。

『日本後紀』朝日新聞本 序、巻一
《逸文序》日本後紀序
臣緒嗣等、討論綿書、披閲曩策。文史之興、其來尚矣。無隱毫釐之疵、載錙銖之善。炳戒於是森羅、徽猷所以昭晰。史之爲用、蓋如斯歟。伏惟前後太上天皇、一天兩日、異体同光。並欽明文思、濟世利物。問養馬於牧童、得烹鮮於李老。民俗未飽昭華、薛羅早収渙汗。弘仁十年、太上天皇(嵯峨)、勅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左近衞大將陸奥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冬嗣、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藤原朝臣緒嗣、參議從四位上行皇后宮大夫兼伊勢守藤原朝臣貞嗣、參議左衞門督從四位下兼守右大弁行近江守良岑朝臣安世等、監修撰集。未了之間、三臣相尋薨逝、緒嗣獨存。後太上天皇(淳和)、詔副左近衞大將從三位兼守権大納言行民部卿清原眞人夏野、中納言從三位兼行中務卿直世王、參議正四位下守右近衞大將兼行春宮大夫藤原朝臣吉野、參議從四位上守刑部卿小野朝臣岑守、從五位下勲七等行大外記兼紀傳博士坂上忌寸今繼、從五位下行大外記嶋田朝臣清田等、續令修緝。屬之讓祚、日不暇給。今上陛下、稟乾坤之秀氣、含宇宙之滴精。受玉璽而光宅、臨瑤圖而治平。仁孝自然、聿修鴻業。聖綸重疊、筆削遲延。今更詔左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緒嗣、正三位守右大臣兼行東宮傅左近衞大將臣源朝臣常、正三位行中納言臣藤原朝臣吉野、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兵衞督陸奥出羽按察使臣藤原朝臣良房、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勲六等臣朝野宿禰鹿取、令遂功夫。仍令前和泉守從五位下臣布瑠宿禰高庭、從五位下行大外記臣山田宿禰古嗣等、銓次其事、以備釋文。錯綜群書、撮其機要。瑣事細語、不入此録。接先史後、綴叙已畢。但事縁例行、具載曹案。今之所撰、弃而不取。自延暦十一年正月丙辰、迄于天長十年二月乙酉、上下四十二年。勒以成四十卷、名曰日本後紀。其次第列之如左。庶令後世視今、尚今之視古。臣等才非司馬。識異董狐。代匠傷手、流汗如漿。謹詣朝堂、奉進以聞。謹序。
 承和七年十二月九日
  左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緒嗣
  正三位守右大臣兼行東宮傅左近衞大將臣源朝臣常
  正三位行中納言臣藤原朝臣吉野
  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兵衞督陸奥出羽按察使臣藤原朝臣良房
  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勲六等朝野朝臣鹿取
  前和泉守從五位下臣布瑠宿禰高庭
  從五位下行大外記臣山田宿禰古嗣
〔  仁明天皇承和八年十二月甲申【十九】修日本後紀訖。奏御。(『類聚國史』一四七國史)〕
P6001
《卷一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一逸文〈起延暦十一年正月、盡同十二月〉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丙辰朔》延暦十一年春正月丙辰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拝。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丁巳【二】》丁巳。宴侍臣於前殿。賜御被。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及七一七節会)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壬戌【七】》壬戌。御南院、宴五位以上。賜禄有差。云々。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及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甲子【九】》甲子。車駕巡覽諸院於猪熊院令五位以上射。賜中射錢。射罷賜五位以上及内命婦帛有差。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丙寅【十一】》丙寅。陸奥國言。斯波村夷胆澤公阿奴志己等、遣使請曰己等思歸王化、何日忘之。而爲伊治村俘等所遮、無由自達。願制彼遮鬪、永開降路、即爲示朝恩、賜物放還。夷鏑之性、虚言不實、常稱歸服、唯利是求。自今以後、有夷使者、勿加常賜。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己巳【十四】》己巳。先是、藥物往々出、公卿詣闕上表白、。云々。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庚午【十五】》庚午。傳燈大法師位施暁奏曰。竊以、眞理無二、帝道亦一。敷化之門是異、覆載之功乃同。故衞護萬邦、唯資佛化。弘隆三寶、靡非帝功。夫沙門釋侶、三界P6002旅人。離國離家、無親無族。或坐山林而求道、或蔭松柏而思禪。雖有避世出塵之操、不忘護國利人之行。而粮粒罕得、飢餓常切。伏望、以本寺供、給彼住處、則緇徒各全百年之命、聖化遠流千載之表。又山城國姓秦忌寸刀自女等卅一人、倶發誓願、奉爲聖朝、自去寶亀三年、迄于今年、毎年春秋、悔過修福。顧其精誠、實可隨喜。伏望、從其心、咸令得度。並許之。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壬申【十七】》壬申。幸南院觀射。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乙亥【廿】》乙亥、遊獵于登勒野。獵罷臨葛野川、賜從臣酒。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戊寅【廿三】》戊寅、山背國地四十町、賜大納言紀船守》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壬午【廿七】》壬午。地震。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癸未【廿八】》癸未。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小黒麻呂奉獻。五位以上及藤原氏六位以上賜物有差。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甲申【廿九】》甲申。白氣貫日。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聽朝・『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丙辰朔》二月丙辰朔。皇帝御大極殿、聽朝禮也。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丁亥【二】》丁亥。任官。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辛卯【六】》辛卯。遊獵於水生野。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壬辰【七】》壬辰。宴侍臣。賜物有差。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乙未【十】》乙未。任官。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庚子【十五】》庚子。伊豫親王冠。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癸卯【十八】》癸卯。遊獵于大原野。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寺田地)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甲辰【十九】》甲辰。以大和國高市郡水田一町、施入長谷川原寺。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壬子【廿七】》壬子。遊獵于栗前野。獵罷、御右大臣藤原朝臣是公別業、賜物有差。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癸丑【廿八】》癸丑。率諸衞府、守平城舊宮。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甲寅【廿九】》甲寅。P6003巡幸京中。御兵部大輔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乙叡第、宴飲奏樂。父右大臣繼繩獻布帛。賜從官有差。大臣孫正六位上諸主從授從五位下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乙卯【卅】》乙卯、大蔵省奏請。頃年所施善珠法師〓[糸+施の旁]綿類、以法師辭而不受、物實在省。伏望、依數返納官庫。上聞而驚焉。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三月三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三月丁巳【三】》三月丁巳。幸南園、禊飲。命群臣賦詩。賜綿有差。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三月乙丑【十一】》乙丑。行幸〓谷。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三月壬申【十八】》壬申。流内膳奉膳正六位上安曇宿禰繼成於佐渡國。初安曇高橋二氏、爭供奉神事。行立前後、是以去年十一月新嘗之日、有勅以高橋氏爲前、而繼成不遵詔旨、背職出去。憲司請誅之、特有恩旨以減死。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雉)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三月乙亥【廿一】》乙亥。美作國獻白雉。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三月戊寅【廿四】》戊寅。造伊勢國天照大神宮。以遭失火也。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三月戊寅》戊寅。曲宴。賜五位以上錢有差。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四月丙戌【二】》四月丙戌。大納言紀船守薨。詔贈正二位右大臣。』《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寺田地)四月丙戌【二】》在攝津國嶋上郡菅原寺野五町、梶原僧寺野六町、尼寺野二町、或寺家自買、或債家所償。並縁法制、還與本主。大井寺野廿五町、贈太政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不比等野八十七町、贈太政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房前野六十七町、故入唐大使贈正二位藤原朝臣清河野八十町、P6004或久載寺帳、或世爲家野。因隨舊給之。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四月乙巳【廿一】》乙巳。任官。從四位下大中臣朝臣諸魚爲近衞大將。云々。』勅。近衞中衞兩府大將、元從四位上官也。去天平神護元年、改爲正三位官。宜依舊爲從四位上官。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四月己酉【廿五】》己酉。曲宴。賜五位以上帛有差。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八修法)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五月丁巳【三】》五月丁巳。於禁中行灌頂経法。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五月己未【五】》己未。停馬射。以頻年有旱災也。宴侍臣、奏樂賜物有差。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五月甲子【十】》甲子。唐女李自然授從五位下。自然從五位下大春日朝臣清足之妻也。入唐娶自然爲妻。歸朝之日、相隨而來。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五月庚午【十六】》庚午。幸葛野川。便御右大臣藤原繼繩別業。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六月甲申朔》六月甲申朔。寒。人或著絮。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六月丙戌【三】》丙戌。任官。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六月戊子【五】》戊子、奉幣於畿内名神。以皇太子病也。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六月癸巳【十】》癸巳。皇太子久病。卜之祟道天皇爲祟。遣諸陵頭調子王等於淡路國、奉謝其靈。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二五追號天皇)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六月庚子【十七】》庚子。勅。去延暦九年、令淡路國充某親王〈祟道天皇〉守冢一烟、兼隨近郡司、專當其事。而不存敬衞、致令有崇。自今以後、冢化置隍、勿使濫穢。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六月乙巳【廿二】》乙巳。雷雨。潦水滂沱。式部省南門爲之倒仆。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九法制)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七月乙卯【二】》秋七月乙卯。勅。頃年京職輙賜諸王姓、即著籍帳以成常。自今以後、六世以下之王、情願賜姓、注所願姓、先以申請、然後行之。P6005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七月戊午【五】》戊午。禁桑棗鞍橋。但舊者申所司、燒印用之。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七月丁丑【廿四】》丁丑、曲宴。賜五位以上衣。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七月戊寅【廿五】》戊寅。勅。今聞。夷爾散南公阿破蘇、遠慕王化、情望入朝。言其忠款、深有可嘉。宜路次之國、撰壯健軍士三百騎、迎接國堺、專示威勢。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八月丙戌【三】》八月丙戌。禁葬埋山城國紀伊郡深草山西面。縁近京城也。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八月辛卯【九】》辛卯。大雨洪水。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八月癸巳【十一】》癸巳。幸赤目埼、覽洪水。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八月甲午【十二】》甲午。遣使賑瞻百姓。以遇水害也。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八月己亥【十七】》己亥。曲宴。賜五位以上帛有差。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隼人)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八月壬寅【廿】》壬寅。制。頃年隼人之調、或輸或不輸。於政事、甚渉不平。自今以後、宜令偏輸。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九月丙辰【四】》九月丙辰。曲宴。賜五位以上物有差。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九月辛酉【九】》辛酉。遊獵于大原野。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九月己酉【廿一】》己酉。遊獵于栗前野。賜五位以上衣被。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九月丁丑【廿五】》丁丑、遊獵于登勒野。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九月己卯【廿七】》己卯、任官。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九月庚辰【廿八】》庚辰。遊獵於交野。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月癸未朔》冬十月癸未朔。陸奥國俘囚吉彌侯部眞麻呂、大伴部宿奈麻呂、叙外從五位下。懷外虜也。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月乙未【十四】》乙未。遊獵于大原野。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三御膳『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月丁未【廿五】》丁未。停相模國獻橘、伊豫國獻瓜。以路遠也。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口分田)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月庚戌【廿八】》庚戌。勅。班京畿百姓田者、男分依令給之、以其余給女。其奴婢者、不在給限。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一月壬子朔》十一月壬子朔。日有蝕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一月甲寅【三】》甲寅。饗P6006陸奥夷俘爾散南公阿波蘇、宇漢米公隱賀、俘囚吉彌侯部荒嶋等於朝堂院。阿波蘇、隱賀、並授爵第一等。荒嶋外從五位下。以懷荒也。詔曰。蝦夷爾散南公阿波蘇、宇漢米公隱賀、俘囚吉彌侯部荒嶋等、天皇朝〈爾〉參上仕奉〈弖(て)〉今者己國〈爾〉罷去〈天〉仕奉〈牟止〉白〈止〉聞食行〈弖(て)〉、冠位上賜〈比〉、大御手物賜〈久止〉宣。又宣〈久〉。自今往前〈母〉伊佐乎〈之久〉仕奉〈波〉、益々〈須〉治賜物〈曾止〉宣大命〈乎〉聞食〈止〉宣。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一月乙丑【十四】》乙丑。聽捨故入唐大使贈正二位藤原朝臣清河家爲寺。號曰濟恩院。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九新嘗祭)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一月戊辰【十七】》戊辰。宴群臣。賜物有差。大歌彈琴人正六位上巨勢王・甘南備眞人國成、大宅朝臣廣足、授從五位下。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政事要略』二五)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一月乙亥【廿四】》乙亥。雨雪。近衞官人已下、賜物有差。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一月丙子『二五)》丙子。大雪。駕輿丁已上、賜綿有差。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一月己卯【廿八】》己卯。永免出羽國平鹿・最上・置賜三郡狄田租。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彈上臺・『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壬午朔》閏十一月壬午朔。新彈例八十三条、賜彈正臺。文多不載。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任官。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癸未【二】》癸未。遊獵于水生野。
《卷一逸文(『祭主補任』『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乙酉【四】》乙酉。從四位□多治比眞人子姉卒。故右大臣正二位大中臣朝臣清麻呂之妻、參議從四位下守近衞大將兼神祇伯行式部大輔近江守諸魚之母也。先是、諸魚進家牒云。中臣朝臣P6007任神祇伯者、是天照大神神主也。累世相承、遭喪不解者。勅。雖不躬喪紀、不可供神事。宜令終其服。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戊子【七】》戊子。巡幸諸院。還宮賜從官禄有差。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甲寅【九】》甲寅。遊獵于葛葉野。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口分田)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壬辰【十一】》壬辰。勅。今聞。畿内百姓、奸詐多端、或競増戸口、或浪加生年。宜勘眞僞、乃給其田。若致粗略、處以重科。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壬辰【十一】》伊豫國獻白鹿。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丁酉【十六】》丁酉。遊獵于大原野。日暮還宮。賜五位已上綿有差。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己亥【十八】》己亥。幸高橋津。便遊獵于石作丘。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乙巳【一八】》乙巳。遊獵于登勒野。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辛丑【廿】》辛丑。勅。明経之徒、不可習音。發聲誦讀。既致訛謬。熟習漢音。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己酉【廿八】》己酉。征東大使大伴乙麻呂辭見。
《卷一逸文(『東大寺要録』一〇)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二月丁丑【廿七】》十二月丁丑。東大寺三綱言。案去天平勝寶元年十二月廿七日勅曰。以奴婢等、奉施金光明寺。其年至六十已上、及癈疾者、准官奴婢、依令行之。雖非高年、立性恪勤、駈使無違、衆僧矜請、放免從良。今奴廣前等、恪勤非懈、駈使合心。伏請從良。許之焉。



『日本後紀』朝日新聞本巻二
P6008
《卷二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二逸文〈起延暦十二年正月、盡同十三年六月。〉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庚辰朔》○延暦十二年春正月庚辰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辛巳【二】》○辛巳。大雪。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壬午【三】》○壬午。宴飮。賜五位以上物有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丙戌【七】》○丙戌。宴五位已上、奏女樂。賜禄有差。叙位。云々。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禁殺生)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癸巳【十四】》○癸巳。請卅九僧於宮中、始讀藥師經。令天下斷殺生七日。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甲午【十五】》○甲午。遣大納言藤原小黒麻呂・左大辨紀古佐美等、相山背國葛野郡宇太村之地。爲遷都也。」
《卷二逸文(『拾芥抄』宮城部)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甲午【十五】》甲午。或書云。延暦十二年正月甲午。遣使於山背國葛野宇太村地。爲遷都也。始造山背新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乙未【十六】》○乙未。宴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丙申【十七】》○丙申。停射。以射場有恠也。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遷御・『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庚子【廿一】》○庚子。遷御東院。縁欲壞宮也。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七八獻物)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甲辰【廿五】》○甲辰。諱〈淳和太上天皇〉奉獻、曲宴。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繩主授正五位下。正六位上板茂連浜主外授五位下。其供事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乙巳【廿六】》○乙巳。任官。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丙午【廿七】》○丙午。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小黒麻呂奉獻。賜五位已上禄有差。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辛亥【二】》○二月辛亥。遣參議P6009治部卿壱志濃王等、告遷都於賀茂大神。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七八獻物)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壬子【三】》○壬子。云々。高津内親王、奉獻、曲宴。外從五位下雲飛宿禰浄水、正六位上坂上大宿禰廣人、授從五位下。以親王外親也。五位以上賜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癸丑【四】》○癸丑。遊獵于栗前野。便御伊豫親王莊。親王及山背國司奉獻。五位以上賜衣被。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寺田地)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戊午【九】》○戊午。播磨國言。故左大臣從一位藤原朝臣永手位田□□町、神護景雲三年、有勅入四天王寺。夫賜位田者、以身爲限。永入寺家、事乖國憲。勅。先朝既行。宜莫収還。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隼人)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己未【十】》○己未。大隅國曽於郡大領外正六位上曽乃君牛養、授外從五位外。以率隼人入朝也。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己未【十】》大学寮言。云々。供牲全躰、令進祭庭、一依禮法。許之。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壬戌【十三】》○壬戌。遊獵於水生野。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丙寅【十七】》○丙寅。改征東使、爲征夷使。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己巳【廿】》○己巳。〈任官、任僧綱。〉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庚午【廿一】》○庚午。征夷副使近衞少將坂上田村麻呂辭見。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乙亥【廿六】》○乙亥。皇太子奉獻。諸王及藤原諸親等奏雜樂。賜物有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丁丑【廿八】》○丁丑。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繼繩奉獻。宴飮奏樂。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三月己卯朔》○三月己卯朔。幸葛野、巡覽新京。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三月三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三月辛巳【三】》○辛巳。禊于南園。令文人賦詩。五位已上及文人賜禄有差。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三月乙酉【七】》○乙酉。新京宮城之内、百姓地四十四町、給三年価直。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三月丁亥【九】》○P6010丁亥。改攝津職爲國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三月戊子【十】》○戊子。遣參議壱志濃王等、奉幣於伊勢大神宮、告以遷都之由。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三月庚寅【十二】》○庚寅。令五位已上及諸司主典已上、進役夫、築新京宮城。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三月癸卯【廿五】》○癸卯、告遷都由於山陵、〈山階、後田原、先田原〉、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八七斷罪)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三月己酉》○己酉。正親大令史正六以上多治比眞人彌高・散位從六位上櫻嶋部石守、並除名。以彌高監主取官物、石守投匿名書也。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五二孟)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四月己酉朔》○四月己酉朔。曲宴。賜五位已上衣。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四月辛亥【三】》○辛亥。幸葛野、便幸右大臣別業。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四月乙卯【七】》○乙卯。宴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四月戊午【十】》○戊午。曲宴。賜參議以上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四月丙子【廿八】》○丙子。制。自今以後、年分度者、非習漢音、勿令得度。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五月戊寅朔》○五月戊寅朔。曲宴。賜五位已上物有差。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五月辛巳【四】》○辛巳。任官。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施入物)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五月戊子【十一】》○戊子。錢三十萬、及長門・阿波兩國稻各一千束、特施入河内國交野郡百濟寺。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殺生)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五月癸巳【十六】》○癸巳。遣山背・攝津兩國放生。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六月乙卯【八】》○六月乙卯。祈雨。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六月丙寅【十九】》○丙寅。賜五位已上錢有差。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六月己巳【廿二】》○己巳。炎旱經日。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六月庚午【廿三】》○庚午。令諸國造新宮諸門。〈云々〉。
《卷二逸文(『拾芥抄』宮城部)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六月庚午【廿三】》同年六月庚午。令諸國造新宮諸門。尾張美濃二國造殷富門、伊福部氏也。越前國造美福門、壬生氏也。若狭越中二國造安嘉門、海犬耳氏(海犬甘)也。丹波國造偉鑒門、猪使氏也。但馬國造藻壁門、佐伯氏也。播磨國造待賢門、山氏也。備前國造陽明門、若犬甘氏也。備中備後二國造達智門、多治氏(多治比)也。阿波國造談天門、王手氏也。伊與國造郁芳門、達部(建部)氏也。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七月丁丑朔》○秋七月丁丑朔。曲宴。賜侍臣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七月癸未【七】》○癸未。御P6011馬埒殿、觀相撲。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口分田・一八二寺田地)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七月辛卯【十五】》○辛卯。勅。葛野郡百姓口分田、多入都中。宜停山背國雜色田、班給百姓。其代於四畿内置。又神田以便郡田充之。但寺田准舊例、莫充其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七月乙未【十九】》○乙未。遊獵于大原野。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七月辛丑【廿五】》○辛丑。巡覽新宮。賜造宮使及將領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癸丑【7】》○八月癸丑。翫蓮葉、宴飮。奏樂、賜禄。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丙辰【十】》○丙辰。禁葬〓京下諸山、及伐樹木。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壬戌【十六】》○壬戌。任官。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帝王一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丁卯【廿一】》○丁卯。遊獵于大原野。還御南園、賜五位已上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八七斷罪)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丁卯【廿一】》是夜。内舎人山辺眞人春日、春宮坊帶刀舎人紀朝臣嶋人、共謀殺帶刀舎人佐伯宿禰成人、明日事覚。春日等即逃隱。帝大怒募求天下、後伊豫國捕之、以聞。遣左衞士佐從五以上巨勢朝臣嶋人格殺。或曰。春日等承皇太子密旨。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八七斷罪)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戊辰【廿三】》○戊辰。逓送筑前國那賀郡人三宅連眞繼於本郷、莫聽入京。以其在京中屡有濫行也。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庚午【廿四】》○庚午。衞門府門部壬生年、登西門自絞死。時人不知其故。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壬申【廿六】》○壬申。車駕巡覽京中。御左京大夫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乙叡園池。賜四位已上衣。日暮還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甲戌【廿八】》○甲戌。遊獵于葛野。御右大臣藤原朝臣繼繩別業。賜侍臣及大臣子弟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丙子【卅】》○丙子。地震。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九月戊寅【2】》○九月戊寅。遣菅野眞道・P6012藤原葛野麻呂等、班給新京宅地。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九月癸未【七】》○癸未。遊獵于大原野。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九月丙戌【十】》○丙戌。詔曰。云々。見任大臣・良家子孫、許娶三世王已下。但藤原氏者、累代相承、攝政不絶。以此論之、不可同等。殊可聽娶二世王已下者。云々。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九月戊戌【廿二】》○戊戌。遊獵于栗前野。便御伊豫親王江亭。親王・左衞士督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雄友等奉獻。親王及雄友子弟賜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九月庚子【廿四】》○庚子。遊獵於瑞野。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月丙午朔》○十月丙午朔。日有蝕。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月辛亥【六】》○辛亥。四世王深草殴父。拠律合斬。勅。降死、流隱岐國。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寺田地)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月辛亥【六】》○辛亥。正四位下和氣朝臣清麻呂奏請。能登國墾田五十八町、施入神願寺。許之。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五僧封)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月己未【十四】》○己未。大安寺僧傳燈法師位行秀、賜封五十戸。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月庚辰【十五】》○庚辰。地震。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月乙丑【廿】》○乙丑。曲宴。賜五位已上禄有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一月丁丑【二】》○十一月丁丑。巡覽新京。御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繼繩庄、賜五位已上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一月庚辰【五】》○庚辰。遊獵于葛野。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一月乙酉【十】》○乙酉。遊獵於交野。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繼繩、獻揩衣。給五位已上及命婦・來女等。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一月丁亥【十二】》○丁亥。大雪。諸司掃雪。賜物有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一月辛丑【廿六】》○辛丑。遊獵於栗倉野。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二月辛亥【七】》○十二月乙巳朔辛亥。有水鳥、入太政官曹。獲之。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二月甲寅【十】》○甲寅。遊獵于瑞野。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二月壬戌【十八】》○壬戌。勅。長岡京百姓、P6013宅地価直、不可悔返。云々。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二月癸亥【十九】》○癸亥。遊獵於岡屋野。左大辨從三位紀朝臣古佐美・右兵衞督從四位下紀朝臣木津魚奉獻。賜侍臣已上物有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乙亥朔》延暦十三年春正月乙亥朔。廃朝。以宮殿始壞也。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乙亥朔》是日。賜征夷大將軍大伴弟麻呂節刀。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丙子【二】》○丙子。宴侍臣。賜禄有差。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丁丑【三】》○丁丑。任官。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癸未【九】》○癸未。有雉、集主鷹司垣根上。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己丑【十五】》○己丑。地震。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庚寅【十六】》○庚寅。宴五位以上。賜禄有差。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庚寅【十六】》告征夷事於山陵。〈山階・田原。〉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辛卯【十七】》○辛卯。遣參議大中臣諸魚、奉幣於伊勢大神宮。爲征蝦夷也。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甲午【廿】》○甲午。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繼繩奉獻。奏樂。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乙未【十七】》○乙未。觀射於東埒殿。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己亥【廿五】》○己亥。遊獵於栗前野。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庚子【廿六】》○庚子。遊獵於瑞野。』是日。大雪。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二月丙辰【十三】》○二月丙辰。遊獵于葛野。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二月乙丑【廿四】》○乙丑。宴五位已上。賜物有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二月庚子【廿七】》○庚子。遊獵於水生野。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三月三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三月丙子【一】》○三月丙子。宴於南園。賜五位已上禄有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三月丁丑【二】》○丁丑。遊獵於大原野。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五八幡大神・一八七度者)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三月戊寅【三】》○戊寅。遣小僧都傳燈大法師位等定等於豐前國八幡・筑前國宗形・肥後國阿蘇三神社讀經。爲三神度七人。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三月辛卯【十八】》○辛卯。P6014遣大監物從五以上石淵王・參議從四位上守兵部卿兼近衞大將行神祇伯近江守大中臣朝臣諸魚等、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四月癸未朔》○夏四月癸未朔。日有蝕。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四月庚午【廿八】》○庚午。巡覽新京。還御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繼繩高橋津莊、宴飮。賜五位已上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五月丁丑【六】》○五月丁丑。停馬射。以發大軍也。宴侍臣賜禄。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烏)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五月乙未【廿四】》○乙未。甲斐國獻白烏二。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五月己亥【廿七】》○己亥。皇太子妃諱帶子、忽有病。移木蓮子院、頓逝。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六月甲寅【十三】》○六月壬寅朔甲寅。地震。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六月甲寅【十三】》副將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以下征蝦夷。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雀)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六月壬戌【廿一】》○壬戌。肥前國獻白雀。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六月癸亥【廿二】》○癸亥。任官。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六月丙子【廿五】》○丙子。發諸國夫五千、掃新宮。



『日本後紀』朝日新聞本巻三
P6015
《卷三逸文卷首》日本後紀 卷第三逸文 〈起延暦十三年七月、盡同十四年閏七月〉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七月辛未朔》秋七月辛未朔。遷東西市於新京。且造廛舎、且遷市人。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七月己卯【九】》○己卯。以山背・河内・攝津・播磨等國稻一萬一千束、賜從三位百濟王明信、從四位上五百井女王、從五位上置始女王、從四位上和氣朝臣廣蟲・因幡國造浄成等十五人。爲作新京家也。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七月庚辰【十】》○庚辰。震于宮中并京畿官舎及人家。或有震死者。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八月乙巳【五】》○八月乙巳。安房國疫。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八月庚戌【十】》○庚戌。遊獵於大原野。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四七國史・『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八月癸丑【十三】》○癸丑。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衞大將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修國史成。詣闕拝表曰。臣聞。黄軒御暦、沮誦攝其史官。有周闢基、伯陽司其筆削。故墳典新闡、歩驟之蹤可尋。載籍聿興、勸沮之議、允備、曁乎。班馬迭起述實録於西京、范謝分門、聘直詞於東漢。莫不表言旌事。播百王之通猷、昭徳塞違、垂千祀之烱光。史籍之用、蓋大矣哉。伏惟聖朝、P6016求道纂極、貫三才而君臨、就日均明、掩八州而光宅、遠安邇樂、文軌所以大同。歳稔時和、幽顕於焉〓福。可謂英聲冠於胥陸。懿徳跨於勳華者焉。而負〓高居、凝〓廣慮。修國史之墜業、補帝典之欠文、爰命臣與正五位上行民部大輔兼皇太子学士左兵衞佐伊豫守臣菅野朝臣眞道・少納言從五位下兼侍從守右兵衞佐行丹波守臣秋篠朝臣安人等、銓次其事、以繼先典。若夫襲山肇基以降、清原御寓之前、神代草昧之功、往帝庇民之略、前史所著、燦然可知。除自文武天皇、訖聖武皇帝、記注不昧、余烈存焉。但起自寶字、至寶亀、廃帝受禪、〓遺風於簡策、南朝登祚、闕茂實於從湧。是以故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兵部卿石川朝臣名足・主計頭從五位下上毛野公大川等、奉詔編緝、合成廿卷。唯存案牘、類無綱紀。臣等、更奉天勅、重以討論、芟其蕪穢、以撮機要、〓其遺逸、以補闕漏、刊彼此之枝梧、矯首尾之差異。至如時節恒事、各有司存、一切詔詞、非可爲訓。触類而長、其例已多。今之所修、並所不取。若其蕃國入朝、非常制勅、語關聲教、理歸勸懲、総而書之、以備故實。勒成一十四卷、繋於前史之末。其目如左。P6017臣等、学謝研精、詞慙質辨。奉詔淹歳。伏深戦兢。有勅、藏于秘府。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八月丙辰【十六】》○丙辰。遊獵于大原野。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九月辛未朔》○九月辛未朔。地震。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九月壬申【二】》○壬申。地震。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七仁王會・一八二禁殺生)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九月癸酉【三】》○癸酉。令天下諸國、三日之内、禁斷殺生。以講仁王經也。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九月乙酉【十五】》○乙酉、任官。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九月壬辰【廿二】》○壬辰。遊獵于交野。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九月戊戌【廿五】》○戊戌。奉幣帛於諸國名神。以遷于新都、及欲征蝦夷也。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七仁王會・『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九月己亥【廿九】》○己亥。請百法師、講仁王經於新宮。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甲辰【五】》○十月甲辰。任装束司・次第司。以將幸新京也。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庚戌【十一】》○庚戌。越前國人船木直安麻呂言。父外從五位下馬養、爲供公事、収米一千斛。而未遂其志、不幸早亡。伏望。所収之物、供造宮料、亡父之情、泉壌有悦。許之。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壬子【十三】》○壬子。遊獵於交野。賜百濟王等物。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辛酉【廿二】》○辛酉。車駕遷于新京。
《卷三逸文(『拾芥抄』宮城部)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廿三日》同十三年十月廿三日。天皇自南京、遷北京。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庚子【廿五】》○甲子。造宮使及山背國奉獻。賜五位已上衣被、并笠及産業器物。詔曰、云云、〈事具京都部。〉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乙丑【廿六】》○乙丑。近江國獻物。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丙寅【廿七】》○丙寅。攝津・河内二國獻物。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丁卯【廿八】》○丁卯。征夷將軍大伴弟麻呂奏。斬首四百五十七級、捕虜百五十人、獲馬八十五疋、燒落七十五處。』鴨・松尾神加階。以近郡也。』〈授位、任官。〉』遷都詔曰。云々。葛野〈乃〉大宮地者、山川〈毛〉麗〈久〉四方國〈乃〉百姓〈乃〉參出來事〈毛〉便P6018〈之弖(て)〉。云々。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丁卯【廿八】》詔曰、云云、又愛宕・葛野二郡〈乃〉今年田租免賜〈布止〉宣〈布〉勅命〈乎〉、衆聞食〈止〉宣。〈事具京都部。〉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己巳【卅】》○己巳。和泉國獻物。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一月辛未【二】》○十一月辛未。遊獵於北岡。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大学寮『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一月丙子【七】》○丙子。詔曰。古之王者、教学爲先。云々。其去天平寶字元年所置大学寮田二十町、生徒稍衆、不足供費。宜更加越前國水田一百二町、通前一百廿余町、名曰勸学田。云々。〈事具勸学田部〉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一月丁丑【八】》○丁丑。詔。云々。山勢實合前聞。云々。此國山河襟帶、自然作城。因斯形勝、可制新號。宜改山背國、爲山城國。又子來之民、謳歌之輩、異口同辭、號曰平安京。又近江國滋賀郡古津者、先帝舊都、今接輦下。可追昔號改稱大津。云々。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一月戊寅【九】》○戊寅。遊獵於康樂岡。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一月己卯【十】》○己卯。伊勢・美作兩國獻物。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一月丙戌【十七】》○丙戌。美濃・但馬二國獻物。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一月乙未【廿六】》○乙未。左京人海上眞人眞直下獄死。眞直、故大宰少弐從五以上三狩之男、以宿怨、殺父妾婢一人。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一月戊戌【廿九】》○戊戌。播磨國獻物。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二月辛丑【二】》○十二月辛丑。斎宮寮獻物。曲宴。助正六位上三嶋眞人年繼、斎内親王乳母无位朝原忌寸大刀自授從五位下。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二月丙午【七】》○丙午。越前國獻物。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二月庚戌【十一】》○庚戌。遷置山城國乙訓社佛像於大原寺。初西山採薪人、休息P6019此社。便刻木成佛像、稱有神驗、衆庶會集驚耳目。故遷。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二月丙辰【十七】》○丙辰。遊獵於大原野。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二月癸亥【廿四】》○癸亥。遊獵于山階野。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正月庚午朔》延暦十四年春正月庚午朔。廃朝。以大極殿未成也。宴侍臣於前殿。奏大歌及雅樂。宴畢賜被。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延暦十四年(七九五)正月丙子【七】》○丙子、宴群臣。賜束帛有差。
《卷三逸(『類聚國史』一六五雪)文延暦十四年(七九五)正月壬午【十三】》○壬午、大雪。公卿以下、至于諸衞、賜綿有差。
《卷三逸(『類聚國史』七二踏歌・『日本紀略』)文延暦十四年(七九五)正月乙酉【十六】》○乙酉。宴侍臣。奏踏歌曰。山城顕樂舊來傳。帝宅新成最可憐。郊野道平千里望。山河擅美四周連。〈新京樂、平安樂土、萬年春。〉冲襟乃眷八方中。不日爰開億載宮。壯麗裁規傳不朽。平安作號驗無窮。〈新年樂、平安樂土、萬年春。〉新年正月北辰來。満宇韶光幾處開。麗質佳人伴春色。分行連袂〓[イ+舞]皇垓。〈新年樂、平安樂土、萬年春。〉卑高泳澤洽歓情。中外含和満頌聲。今日新京太平樂。年々長奉我皇庭。〈新京樂、平安樂土、萬年春。〉。賜五位已上物有差。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正月戊戌【廿九】》○戊戌。征夷大將軍大伴弟麻呂朝見、進節刀。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二月庚子【二】》○二月庚子。任官。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二月乙巳【七】》○乙巳。詔曰。云々。征夷大將軍以下加爵級。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二月丁巳【十九】》○丁巳、任官。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國造)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二月甲子【廿六】》○甲子。出雲國國造外正六位上出雲臣人長特授外從五位下。以縁遷都奏神賀事也。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二月乙丑【廿七】》○乙丑。伊豫親王奉物。飮宴奏樂、五位以上賜綿。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三月辛未【四】》○三月辛未。P6020勅。重禁私養鷹。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三月癸未【十六】》○癸未。獵於日野。賜五位已上衣。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三月壬辰【廿五】》○壬辰。賜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産子度尼十一人。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三月甲午【廿七】》○甲午。遊獵于交野。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四月戊戌朔》○夏四月戊戌朔。日有蝕。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四月戊戌朔》○先是、信濃國介正六位上石川朝臣清主、爲人被射而不中。遣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都麻呂等、勘捜射人不得焉。更遣衞門佐大伴宿禰是成、推問小県郡人久米舎人望足服焉。流讃岐國。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四月戊申【十一】》○戊申、曲宴。天皇誦古歌曰。@以邇之弊能、能那何浮流彌知、阿良多米波、阿良多麻良武也、能那賀浮流彌知 古(いにしへ)の 野中古道(のなかふるみち) 改(あらた)めば 改(あらた)まらむや 野中古道(のなかふるみち) K003。勅尚侍從三位百濟王明信令和之、不得成焉。天皇自代和曰。@記美己蘇波、和主黎多魯羅米、爾記多麻乃、多和也米和禮波、都禰乃詩羅多麻 君(きみ)こそは 忘(わす)れたるらめ 和靈(にぎたま)の 手弱女(たわやめ)我(われ)は 常(つね)の白玉(しらたま) K004。侍臣稱萬歳。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四月辛亥【十四】》○辛亥。伊豫國獻物。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施入物)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四月丁巳【廿】》○丁巳。大和國稻二千束、施入菩提寺。以遭火災也。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僧尼法制・『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四月庚申【廿一】》○庚申。勅。去延暦四年制。僧尼等多乖法旨、或私定檀越、出入閭巷、或誣稱佛驗、〓[言+圭]誤愚民。如此之類、擯出外國。而未有遵悛、違犯彌衆、夫落髪遜俗、本爲修道。而浮濫如此、還破佛教。非徒汚穢法門、實亦紊乱國典。僧綱率而正之、誰敢不從。宜重教喩、不得更然。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一八二施入物)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四月甲子【廿七】》○甲子。勅。以田宅園地P6021捨施、及賣易與寺、禁制久矣。今聞。或寺借附他名、實入寺家。如此之類、往々而在。此而不粛、豈曰皇憲。宜其先既施捨、勘録申之、以後皆没官、以懲將來。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五月丁卯朔》○五月丁卯朔。任官。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五月己巳【三】》○己巳。右京人上毛野兄國女流土佐國以自稱諸天、妖言惑衆也。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五月辛未【五】》○辛未。御馬埒殿、觀騎射。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五月壬申【六】》○壬申。筑後國高良神奉授從五位下。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五月丙子【十】》○丙子。配俘囚大伴部阿弖良等妻子・親族六十六人於日向國。以殺俘囚外從五位下吉彌侯部眞麻呂父子二人。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五月己卯【十三】》○己卯。造宮使主典已下將領已上百卅九人、各隨其功叙位。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五月庚辰【十四】》○庚辰。令正五位下文室八多麻呂等十八人逓守長岡舊宮。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五月庚辰【十四】》○賜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綿手度尼四人。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六月丙申朔》○六月丙申朔。周防國田百町、・山八百町賜茨田親王。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八四乘官物)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六月己亥【四】》○己亥。丹後國介正六位上御長眞人仲嗣言。國内有乘稻四萬六千一束。即賜仲嗣、以勸後輩。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大舎人寮・『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六月己酉【十四】》○己酉。勅。自今以後、左右大舎人、以蔭子孫補之。其位子者、依人、以容止端正工於書〓[竹+下]者補之。不得妄以雜色及畿外人補之。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六月庚戌【十五】》○庚戌。幸近東院。
《卷三逸文(『師光年中行事』)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六月辛亥【十六】》辛亥、勅、「定額散位及雜色等有藝能者、式・兵二省各加簡試、率將其身申太政官、官准選人列見、一定之後、不得輒替、」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六月壬戌【廿七】》○壬戌。幸大堰。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七月丁丑【十二】》○七月丁丑。巡幸京中。P6022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七月戊寅【十二】》○戊寅。幸佐比津。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七月辛巳【十六】》○辛巳。唐人等五人授官。以優遠蕃人也。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七月癸未【十八】》○癸未。曲宴。賜五位已上物有差。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七月癸未【十八】》○遣使七大寺、検校常住見僧尼。
《卷三逸文(『中古京師内外地図』)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七月戊寅【十二】》戊子。幸于佐比津。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七月辛卯【廿六】》○辛卯、遣左兵衞佐橘入居、検近江・若狭兩國驛路。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延暦十四年(七九五)閏七月乙未朔》○閏七月乙未朔。詔曰。字民之道、義資恤隱。富國之方、事在薄斂。朕祗膺靈命、嗣守丕基。身在巖廊、心遍区域。思俾菽粟之積等於京〓。禮讓之風興於萠俗、而四海之内、未洽雍煕、百姓之間、致有〓乏、如今諸國出擧正税、例収半倍息利。貧窮之民、不堪備償、多破家産、或不自存。興言於此、深以閔焉。古人有言。百姓足、君孰與不足。且其論定公廨及雜色等稻出擧息利、始自今年、一從省減。乃率十束、収利三束。庶阜財利用、濟生民於頽弊、家給人足、緝隆平於當今。布告遐邇、使知朕意。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閏七月丙申【二】》○丙申。任畿内・七道巡察使。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閏七月辛丑【七】》○辛丑、幸大堰。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閏七月乙巳【十一】》○乙巳、大風。官舎・京中屋破壞。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八四隱截官物)延暦十四年(七九五)閏七月丁未【十三】》○丁未。武藏國司介從五位下勳六等都努朝臣筑紫麻呂、。云々。等並免官。以隱截官物也。〈事具免官部。〉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閏七月己酉【十五】》○己酉。詔。云々。雜徭宜以卅日爲法。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閏七月辛亥【十七】》○辛亥。廃驛路。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閏七月乙卯【廿一】》○乙卯。勅。諸國百姓、出擧之日、多受正税、収納之時、競申死亡。課口因斯隱没、P6023正税由其多損。自非釐革、何絶奸源。自今以後、身死百姓所負官稻、不合除免。



P6024
《卷四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四 逸文〈起延暦十四年八月、盡同十五年六月。〉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丁卯【三】》○八月丁卯。幸大堰。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己巳【五】》○己巳。遊獵於栢原野。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辛未【七】》○辛未。陸奥鎮守將軍百濟王俊哲卒。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八七斷例)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甲戌【十】》○甲戌。刑部省言。斷決囚徒、令有正文。順時粛殺、不合虧違。今検前例、或過秋分節、延入立春。或軽罪之徒、禁經歳月、既乖法式、都無准的。伏請、依令條、流罪者不待且斷、其死刑者、亦待秋分年終斷奏。許之。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己卯【十五】》○己卯。廃近江國相坂〓。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庚辰【十六】》○庚辰。遊獵於大原野。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壬午【十八】》○壬午。幸北野。』越中國高瀬神、雄神、二上神、叙從五位上。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癸未【十九】》○癸未、幸朝堂院、觀匠作。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丙戌【廿二】》○丙戌、遊獵於栢原野。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壬辰【廿八】》○壬辰、遊獵於日野。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癸巳【廿九】》○癸巳。曲宴。賜五位已上綿有差。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甲午【卅】》○甲午。大祓宮中及左右京・畿内・近江・伊賀・伊勢等國、爲奉伊勢大神宮装束物也。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甲午【卅】》○停遣巡察使。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九月戊戌【四】》○九月戊戌。幸東院。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一八二寺田地『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九月己酉【十五】》○己酉。詔曰。眞教有屬、隆其業者人王。P6025法相無辺、闡其要者佛子。朕位膺四大、情存億兆。導徳齊禮、雖遵有國之規、妙果勝因、思弘無上之道。是以、披山水名区、草創禪院。盡土木妙製、装錺伽藍。名曰梵釋寺。仍置清行禪師十人、三綱在其中。施近江國水田一百町・下総國食封五十戸・越前國五十戸、以充修理・供養之費。所冀還經馳驟、永流正法、時変陵谷、恒崇仁祠、以茲良因、普爲一切、上奉七廟、臨寶界而増尊、下覃萬邦、登寿域而洽慶。皇基永固、卜年無窮。本枝克隆、中外載逸。綿該幽顕、傍及懷生、望慈雲而出迷途、仰惠日而趣覚路。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九月乙卯【廿一】》○乙卯。以肥後國爲大國。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九月丙申【廿二】》○丙申。遊獵於登勒野。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九月壬戌【廿八】》○壬戌、太白昼見。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月甲子朔》○冬十月甲子朔。遊獵於紫野。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月己卯【十六】》○己卯。幸交野、以右大臣藤原繼繩別業、爲行宮。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月乙酉【廿二】》○乙酉、是日、車駕還宮。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月辛卯【廿八】》○辛卯、遊獵於栗栖野。近衞將監從五位下住吉朝臣綱主授從五位上。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月癸巳【卅】》○癸巳。縫殿助板茂連浜主、式部少輔和氣朝臣廣世、有勅、特令兩人帶剣。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三渤海・『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一月丙申【三】》○十一月丙申。出羽國言。渤海國使呂定琳等六十八人、漂着夷地志理波村。因被劫略、人物散亡。勅。宜遷越後國、依例供給。
《卷四逸文(『寛平二年三月記』)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一月戊申【十五】》戊申、勅、「藥師寺奴婢放賤從良之輩、請朝臣、宿禰、臣・連等姓、宜一切禁止、並作部字。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施入物)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一月乙卯【廿二】》○乙卯、公卿P6026奏。諸國擧七大寺稻、施入以來、經代懸遠。毎年出擧、其利極多。誠可隨代盛衰、稍有沿革。而猶執昔時之全數、擧今日之耗民。國司由其、有煩於徴納、百姓爲此、無堪於酬償。喪業破家、寔繁有輩。夫衆生一子、恩愛爲先。徴責如此、豈稱父母。伏望。取寺家所在見僧、支度年中雜用、省出擧之數、息百姓之愁。待其豐給、更復前例。許之。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一月戊午【廿五】》○戊午。遊獵于大原野。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二月甲子【一】》○十二月甲子。巡幸宮中。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二月丁卯【四】》○丁卯。賜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大刀自度七人。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二月丙子【十三】》○丙子。聽參議已上着玉帶。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國造)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二月戊寅【十五】》○戊寅。武藏國足立郡大領外從五位下武藏宿禰弟総爲國造。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二月辛巳【十八】》○辛巳、巡幸宮中。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二月壬午【十八】》○壬午、免流人、令入京。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二月癸未【廿】》○癸未。佐渡權守吉備朝臣泉、移備中國。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二月乙酉【廿二】》○乙酉。配淡路國不破内親王、移和泉國。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二月己丑【廿四】》○己丑。逃軍諸國軍士三百四十人、特宥死罪、配陸奥國、永爲柵戸。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一六五雀、雉『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甲午朔》延暦十五年春正月甲午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石見國獻白雀。長門國獻白雉。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乙未【三】》○乙未。曲宴。賜五位以上物有差。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庚子【七】》○庚子。宴五位已上。賜束帛有差。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庚子【七】》〈授位。〉又紀梶長爲參議。P6027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癸卯【十】》○癸卯。令伊豫親王帶剣。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甲辰【十一】》○甲辰。遊獵于芹川野。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己酉【十六】》○己酉。宴五位以上、賜物有差。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庚戌【十七】》○庚戌。觀射。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辛亥【十八】》○辛亥、大射。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癸丑【廿】》○癸丑。遊獵於登勒野。賜四位以上衣、五位帖綿。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壬子【十九】》○壬子。任官。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戊午【廿五】》○戊午。任官。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辛酉【廿八】》○辛酉。遊獵於水生野。賜五位已上被衣。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二月癸亥朔》○二月癸亥朔。宴侍臣。賜物有差。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二月庚午【八】》○庚午。〈叙位〉。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二月甲戌【十二】》○甲戌。幸紫野。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二月乙亥【十三】》○乙亥。斎内親王欲歸京。造頓宮於大和國。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二月丁丑【十五】》○丁丑。遣使奉幣於伊勢大神宮。以斎内親王退也。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二月丁亥【廿五】》○丁亥。勅、南海道驛路迥遠、使令難通。因廃舊路通新道。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壬辰朔》○三月壬辰朔。任官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癸巳【二】》○癸巳。遊獵于日野。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三月三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甲午【三】》○甲午。宴侍臣。賜禄有差。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丙申【五】》○丙申。遣從五位上守左少辨兼左兵衞佐橘朝臣入居等、迎斎内親王。)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丙申【五】》始賜主計・主税二寮印也。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庚子【九】》○庚子。唐人賜姓。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丁未【十六】》○丁未。任官。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九選擧・『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庚戌【十九】》○庚戌。令諸國擧武藝秀衆者。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一〇雜祭・『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庚戌【十九】》勅。禁祭北辰、朝制已久。而所司侮慢、不事禁止。今京畿内吏民、毎至春秋□月、棄職忘業、相集其場、男女混〓、事難潔清。□□□祐、反招其殃。自今以後、殊加禁斷。若不獲已、毎人異日、莫令會集。若乖此制、法師者送名綱所、俗人者處違勅罪。P6028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乙卯【廿五】》○乙卯。巡覽朝堂及諸院、御近東院、宴飮終日、侍臣及諸衞等、賜物有差。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四月丙寅【五】》○四月丙寅。曲宴□庭。酒酣、上乃歌曰。@氣左能阿沙氣、奈呼登以非都留、保登々擬須、伊萬毛奈可奴加、比登能綺久倍久 今朝(けさ)の明(あさ)け 名(な)ごと言(い)ひつる 杜鵑(ほととぎす) 今(いま)も鳴(な)かぬか 人(ひと)の聞(き)くべく K005。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四月庚午【九】》○庚午。有鳥五六、飛過大学寮。其一落寮南門。其形如鵜、毛似鼠、背有斑毛。人不知其名也。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四月辛未【十】》○辛未。巡幸京中。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四月乙亥【十四】》○乙亥。右大舎人白鳥村主、得白青於井中獻之。任肥前史生。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四月丙子【十五】》○丙子。雹。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三渤海・『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四月戊子【廿七】》○戊子。渤海國遣使獻方物。其王啓曰。袁緒已具別啓。伏惟、天皇陛下、動止萬福、寝膳勝常、嵩琳視息荀延。奄及祥制、官僚感義、奪志抑情、起續洪基、祇統先烈。朝維依舊、封域如初、顧自思惟、實荷顧眷、而滄溟括地、波浪漫天、奉膳無由、徒増傾仰。謹差匡諌大夫工部郎中呂定琳等、濟海起居、兼修舊好。其少土物、具在別状。荒迷不次。又告喪啓曰。上天降禍、祖大行大王、以大興五十七年三月四日薨背。善隣之義、必問吉凶。限以送滄溟、所以緩告、嵩琳無状招禍,不自滅亡。不孝罪咎、酷罸罹苦。謹状〓奉啓、荒迷不次。孤孫大嵩琳頓首。又傳奉在唐学問僧永忠等所附書。』渤海國者、高麗之故地也。天命P6029開別天皇七年、高麗王高氏、爲唐所滅也。後以天之眞宗豐祖父天皇二年、大祚栄始建渤海國、和銅六年、受唐冊立其國。延袤二千里、無州県館驛、處々有村里。皆靺鞨部落。其百姓者、靺鞨多、土人少。皆以土人爲村長。大村曰都督、次曰刺史。其下百姓皆曰首領。土地極寒、不宜水田。俗頗知書。自高氏以來、朝貢不絶。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五月甲午【四】》○五月甲午。遣吉備魚主於山陽道諸國、索捕賊。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五月乙未【五】》○乙未。於馬埒殿、觀騎射。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五月壬寅【十二】》○壬寅。大雨、洪水。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三渤海『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五月丁未【十七】》○丁未。渤海國使呂定琳等歸蕃。遣正六位上行上野介御長眞人廣岳、正六位上行式部大録桑原公秋成等押送。仍賜其王璽書曰。天皇敬問渤海國王。朕運承下武、業膺守天。徳澤攸覃、既有洽於同軌、風聲所暢、庶無隔於殊方。王新纉先基、肇臨舊服、慕徽猷於上國、輸禮信於闕廷。眷言款誠、載深慶慰。而有司執奏。勝寶以前、數度之啓、頗存体制、詞義可觀。今検定琳所上之啓、首尾不慥、既違舊義者。朕以、脩聘之道、禮敬爲先。苟乖於斯、何須來往。但定琳等、漂着辺夷、悉被刧掠、僅存性命。言念艱苦、有憫于懷。仍加優賞、存撫發遣。又先王不愍、無終遐寿。聞之〓然、情不能止。今P6030依定琳等歸次、特寄絹廿疋、〓[糸+施の旁]廿疋、糸一百〓[糸+句]、綿二百屯。以充遠信。至宜領之。夏熱、王及首領・百姓、平安好。略此遣書、一二無委。又附定琳、賜太政官書於在唐僧永忠等曰。云々。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五月丁未【十七】》今因定琳等還、賜沙金少三百兩、以充永忠等。」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六月庚申朔》○六月庚申朔。任官。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六月壬戌【三】》○壬戌。木工大充上道廣成、授外從五位下。褒採備前國銀之功也。」肥前國獻白雀。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七箏)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六月丙寅【七】》○丙寅。正六位上尋來津公關麻呂、授外從五位外。關麻呂善彈箏、亦解造方磐。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六月戊辰【九】》○戊辰。任官。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六月乙亥【十六】》○乙亥、幸葛野川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六月戊子【廿九】》○戊子。賜故右兵衞督從四位上紀朝臣木津雄度二人。



P5001
《卷五卷首》日本後紀卷第五〈起延暦十五年八月、盡十六年三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 勅撰
 皇統彌照天皇〈桓武天皇〉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丙申【庚寅朔七】》秋七月。御馬埒殿。觀相撲。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七月戊戌【九】》○戊戌。幸南院。賜五位已上物有差。無品朝原内親王授三品。從四位上五百井女王正四位下。正五位下高嶋女王正五位上。從四位上藤原朝臣雄友正四位下。從五位下石上朝臣宅子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上物部多藝連建麻呂爲造宮大工。外從五位下秦忌寸都岐麻呂爲少工。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七月乙巳【十六】》○乙巳。右大臣正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衞大將藤原朝臣繼繩薨。遣使監護喪事。葬事所須。令官給焉。詔贈從一位。繼繩者。右大臣從一位豐成之第二子也。天平寳字末。授從五位下。爲信濃守。天平神護初。叙從五位上。尋授從四位下。拜參議。寳龜二年隷叙正四位上。十一月授從三位。歴大藏卿左兵衞督。俄拜中納言。天應元年授正三位。P5002延暦二年轉大納言。五年叙從二位。兼中衞大將。九年拜右大臣。授正二位。在任七年。薨時年七十。繼繩歴文武之任。居端右之重。時在曹司。時就朝位。謙恭自守。政迹不聞。雖無才識。得免世譏也。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七月戊申【十九】》○戊申。尾張國飢。遣使賑給。』大和國人正六位上大枝朝臣長人。河内國人正六位上大枝朝臣氏麻呂。正六位上大枝朝臣諸上。正七位下菅原朝臣常人。從七位上秋篠朝臣全繼等十一人貫付右京。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七月辛亥【廿二】》○辛亥。詔曰。朕以眇身。忝承司牧。日〓忘食。憫一物之向隅。昧爽求衣。懼五行之紊序。比來。大宰府言。肥後國阿蘇郡山上有沼。其名曰神靈池。水旱經年。未嘗増減。而今無故涸減二十餘丈。考之卜筮。事主旱疫。民之無辜。恐蒙其殃。方欲修徳施惠消妖拯民。其天下鰥寡〓獨不能自存者。量加賑給。兼令毎寺三日齋戒讀經悔過。庶恤隱之感。格於上天。靈應之徴。被於率土焉。』生江臣家道女遞送於本國。家道女。越前國足羽郡人。常於市廛。妄説罪福。眩惑百姓。世號曰越優婆夷。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七月癸丑【廿四】》○癸丑。造宮職官位准中宮職。但大屬特爲七位官。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七月丁巳【廿八】》○丁巳。從三位神王。正三位紀朝臣古佐美爲大納言。正四位下石川朝臣眞守。大中臣P5003朝臣諸魚授正四位上。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内麻呂。從四位下和朝臣家麻呂正四位下。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己未朔》○八月己未朔。日有蝕之。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甲子【六】》○甲子。大和國山崩水溢。東大寺墻垣倒頽。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乙丑【七】》○乙丑。縁淫雨不晴。奉幣於畿内諸□。』筑後國〓。詔令賑恤。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丙寅【八】》○丙寅。遣使賑給京中百姓。以霖雨經日。穀價騰躍也。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戊辰【十】》○戊辰。遣内兵庫正從五位下尾張連弓張。造佐比川橋。』山城國人正六位上大野朝臣犬養貫付右京。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甲戌【十六】》○甲戌。上野國山田郡賀茂神。美和神。那波郡火雷神、並爲官社。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己卯【廿一】》○己卯。巡幸京中。』始置正親司史生二員。』是日。勅。諸國地圖。事迹疎略。加以年序已久。文字闕逸。宜更令作之。夫郡國郷邑。驛道遠近。名山大川。形體廣狹。具録無漏焉。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癸未【廿五】》○癸未。幸大藏省。賜侍臣以下布有差。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丙戌【廿八】》○丙戌。遊獵於登勒野。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丁亥【廿九】》○丁亥。左兵衞佐從五位上橘朝臣入居爲兼右中辨。右兵衞佐從五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兼左少辨。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九月己丑朔》○九月己丑朔。勅。遷都以來。于今三年。牡山烽火。無所相當。非常之備。不可暫闕。宜山城河内兩國。相共量定便處置彼烽燧。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九月癸巳【五】》○癸巳。從五位上阿保朝臣人上爲陰陽頭。播磨守如故。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九月丙申【八】》○丙申。山城國紀伊郡陸田二町賜典侍從四位上和氣朝臣P5004廣蟲。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九月癸卯【十五】》○癸卯。越前國坂井郡公田二町。荒田八十四町賜諱。〈淳和太上天皇。〉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九月戊辰【廿】》○戊申。山城國葛野郡公田二町賜從三位和氣朝臣清麻呂。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九月己酉【廿一】》○己酉。遊獵于栗前野。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九月乙卯【廿七】》○乙卯。山城國人正六位下御犬連廣額等賜姓御坂連。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癸未【戊午朔二】》○冬十月己未。正六位上御長眞人廣岳等歸自渤海國。其王啓曰。嵩〓啓。差使奔波。貴申情禮。佇承休眷。瞻望徒勞。天皇頓降敦私。〓之使命。佳問盈耳。珍奇溢目。俯仰自欣。伏増慰悦。其定琳等。不料邊虜。被陷賊場。俯垂恤存。生還本國。奉惟天造。去留同頼。嵩棆猥以寡徳。幸屬時來。官承先爵。土統舊封。制命策書。冬中錫及。金印紫綬。遼外光輝。思欲修禮勝方。結交貴國。歳時朝覲。梔帆相望。而巨木棆材。土之難長。小船汎海。不沒即危。亦或引海不諧。遭罹夷害。雖慕盛化。如艱阻何。儻長尋舊好。幸許來往。則送使數不過廿。以茲爲限。式作永規。其隔年多少。任聽彼裁。裁定之使。望於來秋。許以往期。則徳隣常在。事與望異。則足表不依。其所寄絹廿匹。〓[糸+施の旁]廿匹。絲一百〓[糸+句]。綿二百屯。依數領足。今廣岳等。使事略畢。情求〓時。便欲差人送使奉謝新命之恩。使等辭以未奉本朝之旨。故不敢淹滯。隨意依心。謹因廻次。P5005奉付土物。具在別状。自知鄙薄。不勝羞愧。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辛酉【四】》○辛酉。正六位上御長眞人廣岳授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桑原公秋成外從五位下。並以奉使稱旨也。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壬戌【五】》○壬戌。遊獵於大原野。』始置典藥寮史生四人。造酒司史生二人。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癸亥【六】》○癸亥。遊獵于紫野。賜五位已上衣。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丙寅【九】》○丙寅。遊獵於日野。賜五位已上衣。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戊辰【十一】》○戊辰。造宮職算師爲從八位官。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辛未【十四】》○辛未。始置主鷹司史生二人。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壬申【十五】》○壬申。先是。渤海國王所上書疏。體無定例。詞多不遜。今所上之啓、首尾不失禮。誠款見乎詞。羣臣上表奉賀曰。臣神等言。臣聞。大人馭時。以徳爲本。明王應世。懷遠是崇。故有殷代則四海歸仁。周日則九夷順軌。伏惟天皇陛下。仰天作憲。握地成規。窮日域而慕聲。布風區而向化。誠可以孕育千帝、卷懷百王者矣。近者。送渤海客使御長廣岳等廻來。伏見彼國所上啓。辭義温恭。情禮可觀。悔中間之迷圖。復先祖之遺跡。况復縁山浮海。不願往還之路難。克己改過。始請朝貢之年限。與夫白環西貢。〓矢東來。豈可同日而道哉。臣等幸忝周行。得逢殊慶。不任鳬藻之至。謹詣闕奉表以聞。詔曰。獻表〈波〉見行〈都〉。然卿等〈乃〉勤〈之久〉供奉〈爾〉依〈弖之〉。水表〈乃〉國〈毛〉順仕〈良之止奈毛〉所思行〈之〉。P5006嘉〈備〉悦〈備〉御坐〈止〉詔天皇詔旨〈乎〉衆聞食宣。』正四位上因幡國造淨成女卒。淨成女。元因幡國高草郡之采女也。天皇特加寵愛。終至顯位。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癸酉【十六】》○癸酉。志摩國飢。遣使賑給。』是日。遊獵于登勒野。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甲申【廿七】》○甲申。從五位上橘朝臣安麻呂爲少納言。正五位上大原眞人美氣爲諸陵頭。外從五位下尾張宿禰弓張爲主油正。外從五位下桑原公秋成爲大和介。正五位下巨勢朝臣野足爲下野守。從五位下多治比宿禰眞淨爲肥後介。從五位下三諸朝臣綿麻呂爲近衞將監。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最乙麻呂爲内兵庫正。近衞少將從四位下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爲兼鎭守將軍。□□爲軍監。』定皷吹司吹部號。置員卅四人。初大寳降。或注吹人。或著角吹。或稱番上。或號吹部。名既不定。數亦無限。今定名吹部。准雅樂寮雜色生。乃聽勘籍焉。』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己卯【二十二】》己卯。陸奧國博士醫師官位准少目。』奉授陸奧國多賀神從五位下。』先是請四十僧。一七日於宮中行藥師悔過。是日。事畢焉。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十一戊子朔》○十一月戊子朔。曲宴。賜侍臣已上被。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己丑【二】》○己丑。遊獵於北野。』河内國志紀郡荒田一町賜正七位下秋篠朝臣清野。』陸奧國伊治城。玉造塞。相去卅五里。P5007中間置驛。以備機急。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辛卯【四】》○辛卯。陸奧國人從五位下道嶋宿禰赤龍貫于右京。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壬辰【五】》○壬辰。賜故右大臣贈從一位藤原朝臣繼繩度七人。』外正六位上上毛野朝臣益成。吉彌侯部弓取。巨勢部楯分。大伴部廣椅。尾張連大食。授外從五位下。以戰功也。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乙未【八】》○乙未。詔曰。周朝撫暦。肇開九府之珎。漢室膺期。爰設三官之貨。用能遷有無以均利。通華夷而得宜。濟民之要須。乃益國之嘉策。然而□機適時。賢哲所以成務。權輕作重。母子於是並行。頃者。私鑪滋起。姦鑄紛然。施之交關。既爲輕賎。充之貯蓄不堪寳用。即欲禁止。卒難懲清。事須平量以救流弊。是以。更制新錢。仍増其直。文曰隆平永寳。宜以新錢一。當舊錢十。新舊兩色。兼使行用。但舊錢者。始自來歳。限以四年。然後停廢。』遣伊勢。參河。相摸。近江。丹波。但馬等國婦女各二人於陸奧國。教習養□□以二年。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丁酉【十】》○丁酉。無位嶋野女王。百濟王孝法。百濟王惠信。和氣朝臣廣子。橘朝臣常子。紀朝臣内子。紀朝臣殿子。藤原朝臣川子。錦部連眞奴等授從五位上。無位弓削宿禰美濃人從五位下。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庚子【十三】》○庚子。勅。納貢之本。任於土宜。物非所出。民以爲患。今備前國。本無鍬・鐵。毎至貢調。P5008常買比國。自今以後。宜停貢鐵。非絹則糸。隨便令輸。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辛丑【十四】》○辛丑。始用新錢。奉伊勢神宮。賀茂上下二社。松尾社。亦施七大寺及野寺。賜皇太子・親王已下職事正六位已上。僧都・律師等各有差。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甲辰【十七】》○甲辰。宴羣臣。賜帛有差。』從四位上和氣朝臣廣蟲授正四位上。无位藤原朝臣名子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刀佩首廣刀自從五位下。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戊申【廿一】》○戊申。遊獵於日野。』發相摸。武藏。上總。常陸。上野。下野。出羽。越後等國民九千人。遷置陸奧國伊治城。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己酉【廿二】》○己酉。令天下諸國。捜捕迯亡飛騨工。若有容隱。科違勅罪。』安藝國沼田郡采女佐伯直那賀女授外從五位下。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丙辰【廿九】》○丙辰。遊獵於栗栖野。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二月十二辛酉【戊午朔四】》○十二月辛酉。從五位下多治比宿禰眞淨爲内匠頭。正四位下藤原朝臣雄友爲兼中衞大將。參議・大藏卿如故。從四位下三嶋眞人名繼爲左衞士督。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清主爲内廐頭。從五位下都努朝臣筑紫麻呂爲助。外從五位下阿倍安積臣繼守授外從五位上。』禁〓帶。以支鑄錢也。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二月癸亥【六】》○癸亥。大和國十市郡荒田一町賜左衞士督從四位下三嶋眞人名繼。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二月丙寅【九】》○丙寅。詔曰。皇親之蔭。事具令條。而宗室之胤。枝族已衆。欲加榮班。難可周及。是以。P5009進仕無階。白首不調。眷言於此。實合矜恕。宜其四世・五世王。及五世王嫡子年滿廿一者叙正六位上。但庶子者降一階叙。自今而後。永以爲例。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二月辛未【十四】》○辛未。巡幸京中。便御三品朝原内親王第。賜五位以上物。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二月戊寅【廿一】》○戊寅。流出雲臣家繼於土左國。家繼與叔父乙上不協。謀相傷。事覺及罪。乙上任佐渡權目。不預釐務。唯給公廨而已。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二月辛巳【廿四】》○辛巳。少僧都行賀爲大僧都。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二月丙戌【廿九】》○丙戌。勅、免流人氷上川繼課役。』陸奧國人外少初位下吉彌侯部善麻呂等十二人。賜姓上毛野陸奧公。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正月戊子朔》十六年春正月戊子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大宰府獻白雀。宴侍臣已上於前殿賜被。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甲午【七】》○甲午。宴五位已上。賜束帛有差。』從五位上篠嶋王授正五位下。正六位上坂本王。安曇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百濟王玄鏡。藤原P5010朝臣乙叡。多治比眞人海從四位上。正五位下紀朝臣作良。羽栗臣翼。橘朝臣綿裳正五位上。從五位上阿保朝臣人上。藤原朝臣大繼。紀朝臣□□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仲成。藤原朝臣今川。蜷淵眞人岡田。和朝臣入鹿麻呂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上麻田連眞淨。伊勢朝臣諸人。正六位上多治比眞人道作。淡海眞人福良麻呂。多治比眞人今麻呂。大原眞人眞福。藤原朝臣星雄。大中臣朝臣諸人。紀朝臣永繼。粟田朝臣入鹿。大野朝臣犬養。安倍朝臣家守。大伴宿禰大關。平群朝臣廣道。田口朝臣息繼。百濟王聡哲。佐伯宿禰鷹成。石川朝臣道益。和朝臣建男。安倍小殿朝臣野守。中臣丸朝臣豐國從五位下。正六位上錦部連春人。民忌寸廣成。山口忌寸諸上。林宿禰沙婆。中科宿禰巨都雄外從五位下。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戊戌【十一】》○戊戌。正六位上槻本公奈弖麻呂。嵩山忌寸道光授外從五位下。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庚子【十三】》○庚子。陸奧國白川郡人外□八位□大伴部足猪等賜大伴白河連。曰理郡人五百木部黒人大伴曰理連。黒河郡人外少初位上大伴部眞守。行方郡人外少初位上大伴部兄人等大伴行方連。安積郡人外少初位上丸子部古佐美。P5011大田部山前。富田郡人丸子部佐美。小田郡人丸子部稻麻呂等大伴安積連。遠田郡人外大初位上丸子部八千代大伴山田連。磐瀬郡人□□□大伴宮城連。』從四位下三嶋眞人名繼爲大和守。從五位下淡海眞人眞直爲伊勢介。從五位上高橋朝臣祖麻呂爲駿河守。從五位下百濟王元勝爲安房守。從五位下大野朝臣犬養爲上總介。大外記外從五位下中科宿禰巨都雄爲兼常陸少掾。從五位下大神朝臣仲江麻呂爲美濃介。從五位下百濟王聰哲爲出羽守。從五位下大枝朝臣眞仲爲能登守。從五位下石川朝臣道益爲但馬介。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家守爲伯耆介。從五位下紀朝臣眞賀茂爲石見守。從五位下石川朝臣嗣人爲備後守。外從五位下山口忌寸諸上爲介。從五位下巨勢朝臣訓備爲安藝守。外從五位下林宿禰沙婆爲介。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今麻呂爲肥後介。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辛丑【十四】》○辛丑。傳燈大法師位善珠爲僧正。傳燈大法師位等定爲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施曉爲少僧都。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壬寅【十五】》○壬寅。長岡京地一町賜從四位下菅野朝臣眞道。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癸卯【十六】》○癸卯。宴五位以上賜祿。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甲辰【十七】》○甲辰。觀射於朝堂院。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丙午【十九】》○丙午。遊獵於水生野。P5012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丁未【廿】》○丁未。巡幸京中。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己酉【廿二】》○己酉。大和國稻三百束施僧正善珠法師弟子僧慈厚。以事師无倦也。』從五位下粟田朝臣入鹿爲中務少輔。外從五位下内藏宿禰賀茂麻呂爲主計助。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庚戌【廿三】》○庚戌。勅。參議已上・左右大辨・八省卿。委任既高。群寮所仰。而介帶之國。遥附公文。因茲參對諸司。事不穩便。自今以後。宜停遥附焉。』賑給壹伎嶋飢民。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辛亥【廿四】》○辛亥。能登國羽咋能登二郡沒官田并野七十七町。賜尚侍從三位百濟王明信。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壬子【廿五】》○壬子。遊獵於大原野。』是日勅。山城國愛宕・葛野郡人。毎有死者。便葬家側。積習爲常。今接近京師。凶穢可避。宜告國郡。嚴加禁斷。若有犯違。移貫外國。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癸丑【廿六】》○癸丑。幸近東院。宴五位已上。賜錢有差。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甲寅【廿七】》○甲寅。廢阿波國驛家□。伊豫國十一。土左國十二。新置土左國吾椅・舟川二驛。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丁巳朔》○二月丁巳朔。巡幸京中。』賜山城國相樂郡田二町六段。爲贈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百川墓地。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己未【三】》○己未。置内廐寮史生四員。』是日。曲宴。賜五位已上綿有差。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辛酉【五】》○辛酉。遊獵于北野。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癸亥【七】》○癸亥。勅。從五位上嶋野女王。百濟王孝法。百濟王惠信。和氣朝臣廣子。橘朝臣常子。紀朝臣内子。紀朝臣殿子。藤原朝臣川子。錦部連眞奴。從五位下P5013弓削宿禰美濃人等位田。宜准男給之。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乙丑【九】》○乙丑。外從五位下内藏宿禰賀茂麻呂爲大外記。從五位下淨野宿禰最弟爲兼縫殿頭。左衞士大尉近江□掾如故。外從五位下槻本公奈弖麻呂爲内藏助。從五位下淡海眞人福良麻呂爲治部少輔。外從五位下上道朝臣廣成爲玄蕃助。從五位下平群朝臣廣道爲主計助。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眞友爲兼大藏卿。右京大夫如故。從五位下中臣丸朝臣豐國爲主殿助。從五位下田中朝臣淨人爲造酒正。大納言正三位勳四等紀朝臣古佐美爲兼東宮傅。式部卿如故。文章博士外從五位下賀陽朝臣豐年爲兼學士。右大辨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葛野麻呂爲兼春宮大夫。從四位上藤原朝臣乙叡爲越前守。左京大夫中衞大將如故。大判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縵麻呂爲兼因幡守。正五位下橘朝臣入居爲播磨守。右中辨・左兵衞佐如故。從五位下多治比宿禰眞淨爲讃岐介。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雄友爲大宰帥。從五位下和朝臣建男爲大尉。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己巳【十三】》○己巳。先是。重勅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衞督皇太子學士菅野朝臣眞道。從五位上守左少辨兼行右兵衞佐P5014丹波守秋篠朝臣安人。外從五位下行大外記兼常陸少掾中科宿禰巨都雄等。撰續日本紀。至是而成。上表曰。臣聞。三墳五典。上代之風存焉。左言右事。中葉之迹著焉。自茲厥後。世有史官。善雖小而必書。惡縱微而无隱。咸能徽烈絢〓。垂百王之龜鏡。炳戒昭簡。作千祀之指南。伏惟天皇陛下。徳光四乳。道契八眉。握明鏡以惣萬機。懷神珠以臨九域。遂使仁被渤海之北。貊種歸心。威振日河之東。毛狄屏息。化前代之未化。臣徃帝之不臣。自非魏魏盛徳。孰能與於此也。既而負〓餘閑。留神國典。爰勅眞道等。銓次其事。奉揚先業。夫自寳字二年至延暦十年。卅四年廿卷。前年勒成奏上。但初起文武天皇元年歳次丁酉。盡寳字元年丁酉。惣六十一年。所有曹案卅卷。語多米鹽。事亦疎漏。前朝詔故中納言從三位石川朝臣名足。刑部卿從四位下淡海眞人三船。刑部大輔從五位上當麻眞人永嗣等。分帙修撰。以繼前紀。而因循舊案。竟无刊正。其所上者唯廿九卷而已。寳字元年之紀。全亡不存。臣等搜故實於司存。詢前聞於舊老。綴叙殘簡。補緝缺文。雅論英猷。義關貽謀者。惣而載之。細語・常事。理非書策P5015者。並從略諸。凡所刊削廿卷。并前九十五年〓卷。始自草創。迄于斷筆。七年於茲。油素惣畢。其目如別。庶飛英騰茂。與二儀而垂風。彰善〓惡。傳萬葉而作鑒。臣等輕以管窺。裁成國史。牽愚歴稔。伏増戰兢。謹以奉進。歸之策府。』是日。詔曰。天皇詔旨〈良麻止〉勅〈久〉。菅野眞道朝臣等三人。前日本紀〈與利〉以來、未修繼在〈留〉久年〈乃〉御世御世〈乃〉行事〈乎〉、勘搜修成〈弖〉。續日本紀〓卷進〈留〉勞。勤〈美〉譽〈美奈毛〉所念行〈須〉。故是以。冠位擧賜治賜〈波久止〉勅御命〈乎〉、聞食〈止〉宣。』從四位下菅野朝臣眞道授正四位下。從五位上秋篠朝臣安人正五位上。外從五位下中科宿禰巨都雄從五位下。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辛未【十五】》○辛未。勅。故從三位勳二等坂上大宿禰苅田麻呂。正四位上勳二等道嶋宿禰嶋足等。寳字之歳。卒遇不虞。奮不顧身。共著其効。是以叙勳之日、授二等。加賜功田廿町。並傳其子。而後、特以嶋足准之大功。所賜之田。世世不絶。功既同等。賞何殊科。疇庸之典。恐有未允。宜其嶋足功田。依前年勅同傳子之限。』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八千足爲少納言。從五位下廣庭王爲侍從兼河内守。侍從從五位下大庭王爲兼左大舍人頭。讃岐守如故。從五位上P5016三諸朝臣眞屋麻呂爲右大舍人頭。内匠頭從四位下川村王爲兼□□正。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二起爲雅樂頭。從五位下田口朝臣息繼爲助。從五位下大伴宿禰大關爲主計助。從五位下田中朝臣清人爲宮内少輔。從五位下田中朝臣大魚爲造酒正。從五位下坂本王爲園池正。從五位下紀朝臣永繼爲左京亮。從五位下橘朝臣嶋田麻呂爲春宮亮。從五位下平群朝臣廣道爲攝津介。從五位下紀朝臣奧手麻呂爲土左守。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壬申【十六】》○壬申。遊獵於登勒野。』是日。停給畿内國司事力并職田。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癸酉【十七】》○癸酉。太政官史生從七位下安都宿禰笠主。式部史生賀茂縣主立長叙位二階。中務史生大初位下勝繼成。民部史生大初位下別公清成。式部書生無位雀部豐公一階。以供奉撰日本紀所也。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甲戌【十八】》○甲戌。朝原内親王獻物。賜五位已上綿。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丙子【廿】》○丙子。巡幸京中。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丁丑【廿一】》○丁丑。參議左大辨近衞大將兼神祇伯正四位上大中臣朝臣諸魚卒。諸魚者。故右大臣正二位清麻呂之第四子也。寳龜初。授從五位下。爲衞門員外佐。八年爲眞。擢遷中衞少將。兼下野守。至正五位上。延暦中。遷式部大輔。兼右京大夫。俄授從四位下。拜參議。兼P5017近江守。尋授從四位上。爲神祇伯。兼近衞大將。授正四位上。卒時年五十五。諸魚、性好琴歌。无他才能。雖在哀制。乘興忘□。貪冐財貨。營求産業。時議以此鄙之。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戊寅【廿二】》○戊寅。長岡京地二町賜諱。〈淳和太上天皇〉。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庚辰【廿四】》○庚辰。從五位下中臣朝臣宅成爲雅樂助。從五位下田口朝臣息繼爲鑄錢次官。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甲申【廿八】》○甲申。勅。租税之本。備於水旱。錢帛之財。飢而不食。今聞。京職多有收錢。事須賎末貴本。一絶收錢。但恐民有貧富。不必蓄穀。宜聽貧乏之徒進錢。通計不得過四分之一。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三月戊子【丁亥朔二】》○三月戊子。先是、甲斐・相摸二國相爭國堺。遣使定甲斐國都留郡〔都〕留村東邊砥澤爲兩國堺。以西爲甲斐國地。以東爲相摸國地。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三月己丑【三】》○己丑。宴侍臣。奏樂。賜祿有差。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三月甲午【八】》○甲午。勅。畿内國司新至任者。皆限八月卅日。依式給粮。今停職田。割租爲料。收租之後。須得其分。宜改舊例。限十一月卅日。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三月丁酉【十一】》○丁酉。正四位下菅野朝臣眞道爲左大辨。東宮學士・左兵衞督伊勢守如故。參議正四位上石川朝臣眞守爲兼刑部卿。從五位下大伴宿禰大關爲春宮大進。參議刑部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内麻呂爲兼近衞大將。參議左京大夫從四位上藤原朝臣乙叡爲兼中衞大將。參議正四位下P5018和朝臣家麻呂爲兼衞門督。傳燈大法師位勝虞。如寳。並爲律師。』長岡京地五町賜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邑刀自。同京地一町賜大田親王。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三月癸卯【十七】》○癸卯。信濃國人外從八位下前部綱麻呂賜姓安坂。』令遠江。駿河。信濃。出雲等國進雇夫二萬〓人。以供造宮役。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三月丙午。【二十】》○丙午。遊獵於北野。宴飮奏樂。賜四位已上衣。正六位上並槻忌寸荻麻呂授外從五位下。』右京人正七位上刀西他麻呂等賜姓安野造。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三月癸丑【廿七】》○癸丑。甲斐。下総兩國飢。遣使賑給。』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繼兄爲中務大輔。從五位下坂本王爲雅樂頭。從五位上笠朝臣江人爲民部大輔。信濃守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嗣爲少輔。外從五位下葛井宿禰松足爲主計助。從五位下紀朝臣千世爲刑部少輔。外從五位下並槻忌寸荻麻呂爲園池正。從四位下紀朝臣勝長爲右京大夫。左衞士督・造東大寺長官・美作守如故。從四位下百濟王英孫爲右兵衞督。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三月乙卯【廿九】》○乙卯。武藏。土左所飢。遣使賑給之。
《卷五卷尾》日本後紀卷第五
 延久六年六月廿七日未時比校了
(三條西家本奥書)大永四年九月十九日以中書王御本書寫之



P6031
《卷六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六逸文〈起延暦十六年四月、盡十七年三月。〉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左右京職)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夏四月己未【四】》延暦十六年夏四月己未。遣正五位上行左少辨兼右兵衞佐丹波守秋篠朝臣安人於左京職、從五位上守民部大輔兼行造西寺次官信濃守笠朝臣江人於右京職、検延暦五年以來十五年以往雜官物。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夏四月己未【四】》大納言紀古佐美薨。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四月壬戌【七】》○壬戌。以大和國稻四百束、施僧延尊・聖基・善行、文延等四人。以其在山中、苦行修道也。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四月癸酉【十八】》○癸酉。以布勢内親王、爲伊勢大神宮斎。
《卷六逸文(『扶桑略記』)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丙子【廿一】》○丙子。僧正善珠卒。年七十五。皇太子圖其形像、置秋篠寺。法師、俗姓安都宿禰、京兆人也。流俗有言。僧正玄〓[日+方]□□□□□□□□□〔密通太皇后藤原宮子〕、善珠法師實是其息也。云々。善珠、尋師往学、遲鈍難入。初讀唯識論、反復无數、爾乃窮三藏之教旨、分六宗之通衢。大器晩成、蓋是之謂也。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五月壬辰【七】》○五月壬辰。巡幸宮中。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五月癸巳【八】》○癸巳。遣彈正弼文室波多麻呂、造宇治橋。P6032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八〇糶糴)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五月丙申【十一】》○丙申。遣使於大和・山城・攝津・河内等國、以屯田稻、賣與貧民、以救乏勸農也。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五月戊戌【十三】》○戊戌。有雉、集禁中正殿。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五月甲辰【十九】》○甲辰。於禁中并東宮、転讀金剛般若經。以有恠異也。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二五追號天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五月乙巳【廿】》○乙巳。遣僧二人於淡路國、転經、悔過。謝祟道天皇之靈也。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二修法)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五月丁未【廿二】》○丁未。於禁中、行灌頂經法。
《卷六逸文(『法曹類林』二二六)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五月丁未【廿二】》是日、自去十九日、東西洪水汎溢、往往沒百姓家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五月庚戌【廿五】》○庚戌。曲宴。賜五位以上衣被。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六月庚申【六】》○六月庚申。詔曰。古者、什一而税、謂之正中。三代因循、頌聲作矣。國家薄征利農、勤恤民隱。是以制令之日田一町租、定爲廿二束。其後有勅處分、減爲一十五束。以今況古、軽重相懸。而今民部勘租之例、通計國中、以七分已上爲定。所余三分者、任國司處分。如今諸國之司、偏執斯例、雖遇年豐穣、全徴其租。而至納官不過七分、其所余者、常事截留。農夫以之受弊、貪吏因茲擅利。興言於此、事乖善政。自今以後、収租之法、宜計人別所営町段、仍作十分、収八免二。其八分之内、計損四分、若合門被害、産業全亡。如此之類、具録言上。然則人知輸法、獲免枉徴之苦、吏不私利、終杜施奸之途。宜班告率土、知朕意焉。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雀)(『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六月辛酉【七】》○辛酉。三品朝原内親王、獻白雀。御監及家司等賜物有差。初見者伊勢直藤麻呂、P6033獲者菅生朝臣魚麻呂、叙位一階。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四七律令格式)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六月癸亥【九】》○癸亥。詔曰。觀時施教、有國之彜範。量事立規、爲政之要務。然則設官分職、是有閑繁、錫禄命位、非無軽重。今覽從三位守大納言兼彈正尹神王等所奏刪定令格四十五條、事憑穏便、義存折衷。宜下有司、並令遵用。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六月庚午【十六】》○庚午。勅。遭喪之徒、復任以前出仕、捕身奏聞。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六月壬申【十八】》○壬申。遣使奉幣畿内・七道諸國名神。皇帝於南庭、親臨發焉。以祈萬國安寧也。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六月己卯【廿五】己卯。參議藤原眞友卒。年五十六。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六月壬午【廿八】》○壬午。詔曰。云々。天下地、建都者、萬□勤苦殊甚。重宜免今年之祖。又畿内者、□接都下、非無差發。宜半免之。唯大和國平群郡、河内國高安郡者、去年遭霖、山阜頽崩、損傷已甚。特全免之。虚役之國、不在是限。〈事具京都部。〉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七月乙酉【二】》○七月乙酉。賜陰陽允大津海成〓[糸+施の旁]五匹・布十端。以占霽有驗也。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〇雜祭)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七月丙戌【三】》○丙戌。遣陰陽少屬從八位上菅原朝臣世道、陰陽博士正六位上中臣志斐連國守、鎮祭大和國平群山、河内國高安山。先是、霖雨、二山崩頽、埋人家也。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七月戊子【五】》○戊子、任官。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七月甲午【十一】》○甲午。勅。男女有別、禮典攸崇。上下無差、名教已闕。頃者、愚闇之輩、不識禮儀、至于會集、混〓無別。宜加禁制、P6034勿令更然。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七月辛丑【十八】》○辛丑。正五位下藤原朝臣緒嗣授從四位下。」是日、曲宴。賜物有差。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七月戊辰【廿五】》○戊辰。任官。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乙卯【二】》○八月乙卯。幸葛野川。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丙申【三】》○丙申。勅。浮宕之徒、寄住王臣之庄、仮勢其主、全免庸調。云々。又庄長多営私田、仮威乘勢、蠧民良深。奸猾之源、不可不絶。宜加禁制。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庚申【七】》○庚申、幸近東院、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僧尼雜制)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甲子【十一】》○甲子。勅。諸國講師、所以教導緇徒也。宜除造寺事之外、寺内庶務、及糺正僧尼、皆委講師。若有不遵者、准法科斷。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乙丑【十二】》○乙丑。幸葛野川。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丁卯【十四】》○(『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丁卯。地震、暴風。左右京坊門、及百姓屋舎、倒仆者多。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己巳【十六】》○己巳。掖庭溝中獲魚。長尺六寸、形異常魚。或云椒魚、在深山澤中。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甲戌【廿一】》○甲戌。斎内親王祓于葛野川。即移入野宮。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丙子【廿三】》○丙子。任官。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戊寅【廿五】》○戊寅。選任山城國治於長岡京南。以葛野郡地勢狭隘也。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庚辰【廿七】》○庚辰。遊獵于的野。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九月丙戌【四】》○九月丙戌。曲宴。賜五位已上衣。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九月己丑【七】》○己丑。遊獵于北野。賜五位已上衣。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九月庚寅【八】》○庚寅。曲宴。賜五位以上綿有差。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九月壬寅【廿】》○壬寅。勅。時屬秋収、民事収穫。宜令畿内諸國、勿供獻於行在所。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九月癸卯【廿一】》○癸卯。遊獵于北野。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九月戊申【廿六】》○戊申。遊獵于大原野。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九月壬子【卅】》○壬子。賜從五位上紀朝臣P6035田村子度二人。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月庚申【八】》○十月庚辰。有啄木鳥、入前殿。明日車駕將幸交野、縁斯而止。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十五曲宴・『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月癸亥【十一】》○癸亥。曲宴。酒酣皇帝歌曰。@己乃己呂乃、志具禮乃阿米爾、菊乃波奈、知利曾之奴倍岐、阿多羅蘇乃香乎 この頃(ごろ)の 時雨(しぐれ)の雨(あめ)に 菊(きく)の花(はな) 散(ち)りぞしぬべき 惜(あた)らその香(か)を K006。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月甲子【十二】》○甲子。遊獵于北野。還宮、曲宴。賜五位以上衣。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祝)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月丙寅【十四】》○丙寅。勅。云々。又祝部有犯、潔斎無方、依理解却。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月戊辰【十六】》○戊辰。曲宴。賜侍臣物有差。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月丙子【廿四】》○丙子。遊獵于日野。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月戊寅【廿六】》○戊寅。遊獵于陶野。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月庚辰【廿八】》○庚辰。雉止兵衞陣、入禁中諱房、被獲。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一月乙酉【四】》○十一月乙酉。遊獵于栗栖野。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一月丙戌【五】》○丙戌。從四位下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爲征夷大將軍。〈有副將軍等。〉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一月辛卯【十】》○辛卯。宴五位以上。賜物有差。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九新嘗)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一月甲辰【廿三】》○甲辰。宴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一月己酉【廿八】》○己酉。遊獵于大原野。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二月丙辰【二】》○十二月丙辰。遊獵于北野。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二月乙丑【十四】》○乙丑。大雪。諸司掃雪。賜綿有差。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壬午朔》○延暦十七年春正月壬午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戊子【七】》○戊子。宴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百八十二施入物)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壬申【十一】》○壬申。河内國稻二千束、施入百濟寺。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乙未【十四】》○乙未。唐僧惠雲爲律師。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丁酉【十六】》○丁酉。宴五位以上。賜物有差。P6036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庚子【十九】》○庚子。巡幸京中。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公廨・國儲八三正税)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甲辰【廿三】》○甲辰。云々。停止公廨、一混正税、割正税利、置國儲及國司俸。又定書生及事力數、停公廨田。〈事具國郡部。〉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神宮司)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乙巳【廿四】》○乙巳。勅。掃社敬神、銷禍致福。今聞。神宮司等、一任終身、侮黷不敬。崇咎屡臻。宜天下諸國神宮司、神主、神長等、択氏中清慎者補之。六年相替。始以神祇官神封物、賜伊勢大神宮司季禄。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丁未【廿六】》○丁未。停伊勢・美作等國獻早栗。(『類聚國史』三三御膳)》有兎、出朝堂院東道。爲人所獲。(『日本紀略』)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己酉【廿八】》○己酉。任官。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二月壬子朔》○二月壬子朔。美濃國人村國連悪人、配流淡路國。以停宿群盗、侵犯百姓也。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公田)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二月甲寅【二】》○甲寅。右京人正六位上許曾部朝臣帶麻呂等言。大和國廣瀬郡、田疇多數、灌漑乏水。伏望。以公田七町、築堤爲池、同利公私。其功食等、並用私物。許之。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二月丁巳【六】》○丁巳。任官。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二月己未【八】》○己未。巡幸京中。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二月壬戌【十一】》○壬戌。停近江守〓仗。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二月丙子【廿五】》○丙子。任官。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二月丙子【廿五】》○是日。巡幸京中。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三月辛巳朔》○三月辛巳朔。巡幸京中。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三月三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三月癸未【三】》○癸未。宴五位已上。命文人賦詩。賜物有差。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三月乙酉【五】》○乙酉、巡幸京中。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國造四〇采女)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三月丙申【十六】》○丙申。詔曰。昔難波朝廷、始置諸郡。仍択有労、補於郡領。子孫相襲、永任其官。云々。宜其譜第之選、永從停廃、取藝業著聞堪理郡者P6037爲之。云々。其國造兵衞、同亦停止。但采女者依舊貢之。〈事具郡司部。〉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三月己亥【十九】》○己亥。遊獵于水生野。賜五位以上衣。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三月癸卯【廿三】》○癸卯。曲宴。賜五位以上衣。
《卷六逸文(『扶桑略記』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三月丁未【廿七】》○丁未。沙門明一卒。春秋七十一。俗姓和仁部臣、大和國添上郡人也。住東大寺。法師依止釋門、宣揚聖教。心蘊海藏。名高日下。寔謂佛乘之玄匠、法王之大寶也。及于晩年、以備後房。簷花全凋、尚含四照之色、蘭葉半落、亦送十歩之芳。況乎才爲出世、器堪宗師。



P6038
《卷七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七逸文〈起延暦十七年四月、盡同十二月。〉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國造)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四月甲寅【四】》○四月甲寅。勅。依去三月十六日勅。云々。郡領譜第、既從停廃。國造兵衞、同亦停止。但先補國造、服帶刀杖、宿衞之労、不可不矜。宜除國造之名、補兵衞之例。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神宮司)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四月己未【九】》○己未。勅。承前之例、諸神宮司、准長上官、四考爲限。自今以後、宜改准番上之例。
《卷七逸(『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文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四月庚申【十】》○庚申。地震。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大藏省)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四月癸亥【十五】》○癸亥。大藏省藏部數、定爲四十人、仍給廿人夏冬衣服。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及一八六僧尼制)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四月乙丑【十五】》○乙丑。勅。双林西変、三乘東流。明譬炬燈、慈同舟〓、是以、弘道持戒、事資眞僧、濟世化人、貴在高徳。而年分度者、例取幼童、頗習二經之音、未閲三乘之趣。苟忌避課役、纔忝緇徒、還棄戒珠、頓廃学業。爾乃形似入道、行同在家。鄒璞成嫌、齊竿相濫。言念迷途、寔合改轍。自今以後、年分度者、宜択年卅五以上、操履已定智行可崇、兼習正音、堪爲僧者、爲之。毎年十二月以前、僧綱・所司、請有業者、相対簡試、P6039所習經論、惣試大儀十條、取通五以上者、具状申官、至期令度。其受戒之日、更加審試、通八以上。令得受戒。』又沙門之行、護持戒律、苟乖此道、豈曰佛子。而今不崇勝業。或事生産、周旋閭里、無異編戸。衆庶以之軽慢、聖教由其陵替。非只黷乱眞諦、固亦違犯國典。自今以後、如此之輩、不得住寺、并充供養。凡厥斎會、勿關法筵。三綱知而不糺者與同罪。自余之禁、宜依令條。若有改過修行者、特聽還住、使夫住法之侶。彌篤精進之行、厭道之徒、便起慚愧之意。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四月丁卯【十七】》○丁卯。諱〈淳和太上天皇〉及葛原親王、於殿上冠。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左右京職)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四月庚午【廿】》○庚午。公卿奏。謹案令條、左右京職毎條置坊令一人、督察所部。惟人是憑。而任居要籍、秩無微俸、至于除補、競事避遁。伏望。准少初位下官、給禄并職田二町、優恤其身、令勤職掌。許之。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三渤海)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四月甲戌【廿四】》○甲戌。以外從五位下内藏宿禰賀茂麻呂、爲遣渤海使。正六位上御使宿禰今嗣爲判官。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五月甲申【五】》○五月甲申。御馬埒殿、觀騎射。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五月丁亥【八】》○丁亥。巡幸京中。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五月辛卯【十二】》○辛卯。幸近東院。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五月癸巳【十四】》○癸巳。巡幸京中。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五月丁酉【十八】》○丁酉。幸葛野川。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三渤海)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五月戊戌【十九】》○戊戌。遣渤海国使内藏宿禰賀茂等辭見。因賜其王璽書曰。天皇敬問渤海國王。前年P6040廣岳等還、省啓具之。益用慰意。彼渤海之國、隔以滄溟、世脩聘禮、有自來矣。往者高氏繼緒、毎慕化而相尋、大家復基、亦占風而靡絶。中間書疏傲慢、有乖舊儀。爲此、待彼行人、不以常禮。王追蹤曩烈、脩聘于今。因請隔年之裁、庶作永歳之則。丹定款誠所著、深有嘉焉。朕祗膺睿圖、嗣奉神器、聲教傍泪。既無偏於朔南、区寓雖殊、豈有隔于懷抱。所以依彼所請、許其往來。使人之數、勿限多少。但顧巨海之無際、非一葦之可航。驚風踊浪、動罹患害。若以毎年、爲期、艱虞〓測。間以六歳、遠近合宜。故差從五位下行河内國介内藏宿禰賀萬等、充使發遣。宣告朕懷、并附信物。其數如別。夏中已熱、惟王清好。官吏・百姓、並存問之。略此遺書。言無所悉。又賜在唐留学僧永忠等書曰。云々。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五月乙巳【廿六】》○乙巳。任官。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還俗僧)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五月丙午【廿七】》○丙午。正五位下羽栗臣翼卒。云々。父吉麻呂、靈亀二年、以学生阿倍朝臣中麻呂〓人入唐、娶唐女生翼及翔。翼年十六、天平六年、隨父歸國。以聡頴見稱。多所通渉。出家爲僧。未幾学業優長、朝廷惜其才而還俗、特賜度二人。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閏五月丙寅【十七】》○閏五月丙寅。任官。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令集解』繼嗣令)延暦十七年(七九八)閏五月壬申【廿三】》○壬申。詔曰。云々。依令、五世之王、雖得王名、不在皇親之限。爰及慶雲。P6041昇居親限。如聞、頑愚之輩、爲規微禄、携養庸流、名爲己胤、遂附屬籍。以汗宗室。非徒速禍於一己、同亦延黷於七廟。朕所以、丁寧過於再三、曾不改悟、彌長奸濫。静言其弊、深合懲清。宜停後格、一依令條。俾夫玉石殊貫、蘭〓不雜。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七年(七九八)閏五月癸酉【廿四】》○癸酉。宴於前殿。賜五位已上及衞府判官已上禄有差。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閏五月癸酉【廿四》先是、主鷹司、於北山造巣、放二鷂子。即生三雛。於御前養長之。天皇甚愛翫、詔曰。云々。授位、令群臣賦詩。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閏五月甲戌【廿五】》○甲戌。祈雨於丹生。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閏五月乙亥【廿六】》○乙亥。幸北野。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六月壬午【四】》○六月壬午。祈雨於丹生。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借貸)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六月乙酉【七】》○乙酉。勅。國司借貸官稻、先已禁斷。至有違犯、法亦不容。今聞。自停職田、只待食料、非有借貸、更無資粮。宜令一年之料三分之一、准其差法、且借且補。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六月辛卯【十三】》○辛卯。曲宴。賜五位已上物、有差。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六月戊戌【廿】》○戊戌。勅、唐人外從五位下嵩山忌寸道光、大炊權大屬正六位上清川忌寸是麻呂、鼓吹權大令史正六位上清根忌寸松山・官奴權令史正六位上栄山忌寸諸依、造兵權大令史正六位上栄山忌寸千嶋等、遠辭本蕃、歸投國家、雖預品秩、家格猶□乏。宜特優恤、隨便賜稻。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六月己亥【廿一】》○己亥。勅。相模・武藏・常陸・上野・下野・出雲等國、歸降夷俘、P6042徳澤是憑。宜毎加撫恤、令無歸望。時服・禄物、毎年給之。其資粮〓絶。事須優恤。及時節饗賜等類、宜命國司、且行且申。自余所須、先申後行。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七月壬申【廿五】》○七月壬申。奉幣於丹生、祈霽。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七月甲戌【廿七】》○甲戌。任官。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僧尼雜制)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七月乙亥【廿八】》○乙亥。勅。平城舊都、元來多寺、僧尼猥多、濫行屡聞。宜令正五位下右京大夫兼大和守藤原朝臣園人、便加検察。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八月壬午【五】》○八月壬午。遊獵。栢原野。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八月丙戌【九】》○丙戌。大風。壞京中百姓廬舎。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八月丁亥【十】》○丁亥。巡幸京中。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八月庚寅【十三】》○庚寅。遊獵於北野。便御伊豫親王山莊、飮酒高會。于時日暮。天皇歌曰。@氣佐能阿狭氣、奈久知布之賀農、曾乃己惠遠、岐嘉受波伊賀之、與波布氣奴止毛 今朝(けさ)の朝氣(あさけ) 鳴(な)くちふ鹿(しか)の その聲(こゑ)を 聞(き)かずは行(い)かじ 夜(よ)は更(ふ)けぬとも K007。登時鹿鳴。上欣然、令群臣和之。冒夜乃歸。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八月癸巳【十六】》○癸巳。〈授位。〉。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八月辛丑【廿四】》○辛丑。遊獵於栢原野。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八月癸卯【廿六】》○癸卯。御内膳院曲宴。賜物有差。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八月甲辰【廿七】》○甲辰。遊獵於大原野。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祈年祭・一九祝)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九月癸丑【七】》○九月癸丑。定可奉祈年幣帛神社。先是、諸國祝等、毎年入京、各受幣帛。而道路僻遠、往還多艱。今便用當國物。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九月乙卯【九】》○乙卯。遊獵於北野。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九諸宗)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九月壬戌【十六】》○壬戌。詔曰。法相之義、立有而破空、三論之家、仮空而非有。並分軫而齊〓、誠殊途而同歸。慧炬由是逾明、覚風以之益扇。比來P6043所有佛子、偏務法相、至於三論、多廃其業。世親之説雖傳、竜樹之論將墜。良爲僧綱無誨、所以後進如此。宜慇懃誘導、兩家並習、俾夫空有之論、經馳驟而不朽、大小之乘、変陵谷而靡絶。普告緇侶、知朕意。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九月乙丑【十九】》○乙丑。越後國田地二百五十町、賜三品朝原内親王。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九月己巳【廿三】》○己巳。阿波國飢。遣使賑給。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九月庚午【廿四】》○庚午。遊獵於栗前野。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九月癸酉【廿七】》○癸酉。遊獵於日野。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國造)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月丁亥【十二】》○十月丁亥。勅。國造・郡領、其職各殊。今出雲・筑前兩國、慶雲三年以來、令國造帶郡領、託言神事、動廃公務。雖有其怠、無由勘決。自今以後、不得令國造帶郡領。又國造兼帶神主、新任之日、例皆弃妻、取百姓女子、號爲神宮采女、便娶爲妻。妄托神事、遂扇淫風。稽之國典、理合懲粛。宜國司卜定一女供之。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僧尼雜制)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月壬辰【十七】》○壬辰。勅。破戒之僧、或営生産、不聽住寺并充供養。其有犯之尼、宜准僧糺正、使得薫蕕不雜、〓渭異流。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八〇度量・估価、八四犯官物)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月乙未【廿】》○乙未。勅。量収糒穀、斗斛有限。經年除耗、法令立例。今或所司斛斗之外、更加耗分。糒則一俵二升以上、穀亦斛別五升已上輸納。百姓常苦此費。自今以後、検収糒穀、不得數外更加耗分。如有違犯、依法科處。度量權衡、先有定製。平校行用、P6044亦具令條。然所司怠慢、曾不遵行。大小任意、軽重由人。収納多濫、蠧害尤甚。自今以後、宜改此弊、升尺等類、就大藏省、依法平校、永絶姦源。若違此制、□〓厳科。又租税・調錢、出納有限。収徭充用、色數非一。奸吏之輩、犯用官物、名公文乘、不憚憲章。心挟貪濁、競事截留。至有剰徴田租、奸折調錢・職写田直・徭錢等類。臓汚多端、積習無悛。不設科條、何以懲粛。其來年正月以後、若有犯者、依法科罪。所犯若軽、猶解見任、永不叙用。又物有貴賎、価異高下。夏〓[糸+施の旁]秋穀、色類既多。諸國交易、先立估価。貴時強與賎価、賎時詐注貴直、遂事割截、枉規利潤。蠧民害政、莫甚於斯。宜改前過、不得重犯。仍候物賎之時、充和市之価、依實言上、不得奸截。如猶不悛、科違勅罪。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月戊戌【廿三】》○戊戌。幸大堰。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一月庚戌【五】》○十一月庚戌。遊獵於大原野。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一月乙卯【十】》○乙卯。P6045任官。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一月戊午【十三】》○戊午。遊獵於日野。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一月庚午【廿五】》○庚午。遊獵於水生野。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一月辛未【廿六】》○辛未。雨雪。諸司掃雪。賜禄有差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五寺田地)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一月壬申【廿七】》○壬申。大和國添下郡荒廃公田廿四町、舊池一處、入秋篠寺、永爲寺田。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八〇糶糴)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二月壬午【七】》○十二月壬午。出畿内官稻、減時価、以糶與百姓。爲民食乏也。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二月壬辰【十五】》○壬辰。行幸北野。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鋳錢司)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二月乙未【廿】》○乙未。加鋳錢司史生二員。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三渤海)(『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二月壬寅【廿七】》○壬寅。渤海國遣使獻方物。其啓曰。嵩〓啓。使賀萬等至。所〓[貝+兄]之書、及信物絹・〓[糸+施の旁]各卅疋、糸二百〓[糸+句]、綿三百屯、依數領之。慰悦實深。雖複巨海漫天、滄波浴日、路無倪限。望斷雲霞、而巽氣送帆、指期舊浦、乾涯斥候、無闕〓粮。豈非彼此契齊、暗符人道、南北義感、特叶天心者哉。嵩〓莅有舊封、纉承先業、遠蒙善〓、聿脩如常。天皇遥降徳音、重〓[貝+兄]使命。恩重懷抱、慰喩慇懃。況俯記片書、眷依前請、不遺信物、許以年期。書疏之間、嘉免〓〓、庇〓之顧、識異他時。而一葦難航、奉知審喩。六年爲限、竊憚其遲。請更〓[貝+兄]嘉圖、並廻通鑑。促其期限、傍合素懷。然則向風之趣、自不倦於寡情、慕化之勤、可尋蹤於高氏。又書中所許、雖不限少多、聊依使者之情。省約行人之數、謹差慰軍大將軍左熊衞都將上柱將開國子大昌泰等、P6046充使送國、兼奉附信物。具如別状。土無奇異。自知羞悪。



P5019
《卷八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八〈起延暦十八年正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 勅撰
 皇統彌照天皇〈桓武天皇〉。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丙午朔》十八年春正月丙午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文武官九品以上蕃客等各陪位。減四拜爲再拜。不拍手。以有渤海國使也。諸衞人等並擧賀聲。禮訖。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壬子【七】》○壬子。豐樂院未成功。大極殿前龍尾道上搆作借殿。葺以彩帛。天皇臨御。蕃客仰望。以爲壯麗。命五位已上宴樂。渤海國使大昌泰等預焉。賚祿有差。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甲寅【九】》○甲寅。賜五位已上新錢。三位三千文。四位二千文。五位一千文。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丁巳【十二】》○丁巳。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豐繼。石上朝臣眞家授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川邊朝臣宅從五位下。正六位上鴈高朝臣笠繼。正七位上谷忌寸家刀自。正七位下次田連宅足。從七位上山田連乙□。從八位下高安連眞笠外從五位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戊午【十三】》○戊午。勅。冐蔭之徒。若能自首。宜從改正。P5020把笏之色。先經駈策。宜特寛恕。官位如舊。』長岡京地一町、賜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奈良子。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辛酉【十六】》○辛酉。御大極殿。宴群臣並渤海客。奏樂。賜蕃客以上蓁揩衣。並列庭踏歌。』大學頭從四位下紀朝臣作良卒。少遊大學。頗覽經史。起家爲少判事。遷式部大丞。寳龜九年授從五位下。延暦四年叙從五位上。歴上野・丹波二國守。除大學頭。後授從四位下。爲人質直。無所容舍。吏有小過。必糺以法。以此爲下所惡。尤勤公政。晨出昏入。老而無倦。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癸亥【十八】》○癸亥。於朝堂院觀射。五位已上射畢。次蕃客射焉。』正五位上紀朝臣兄原授從四位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乙丑【廿】》○乙丑。典侍正四位上和氣朝臣廣蟲卒。從三位行民部卿兼攝津大夫清麻呂姉也。少而出家爲尼。供奉高野天皇。爲人貞順。節操無虧。事見清麻呂語中。皇統彌照天皇甚信重焉。今上思勞舊。追贈正三位。薨時年七十。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庚午【廿五】》○庚午。勅。玳瑁帶者。先聽三位已上著用。自今以後。五位得同著。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癸酉【廿八】》○癸酉。散位從四位上安倍朝臣東人卒。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甲戌【廿九】》○甲戌。外從五位下桑原公秋成爲主計助。外從五位下葛井宿禰松足爲大和介。從五位下内眞人他田爲伊賀守。近衞將監從五位下三諸朝臣綿麻呂爲兼近江大掾。P5021從五位下甘南備眞人國成爲若狹守。從五位上石淵王爲越中守。外從五位下村國連息繼爲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仲成爲越後守。内匠頭從四位上川村王爲兼丹波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野麻呂爲周防守。外從五位下槻本公奈弖麻呂爲長門守。從五位上淺井王爲伊豫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葛野麻呂爲大宰大貳。從五位下石川朝臣清直爲少貳。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河主爲豐前守。』唐人大學權大屬正六位上李法〓。大炊權大屬正六位上清川忌寸斯麻呂。造兵權大令史正六位上榮山忌寸千嶋。官奴令史正六位上榮山忌寸諸依。皷吹權大令史正六位上清根忌寸松山等給月俸。愍其覊旅也。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乙亥朔》○二月乙亥朔。無位安賀女王授從五位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丙子【二】》○丙子。從八位下佐味朝臣枚女授從五位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庚辰【六】》○庚辰。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彦爲左少辨。從五位下石川朝臣魚麻呂爲右少辨。從五位下三原朝臣弟平爲内藏助。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辛巳【七】》○辛巳。諱〈嵯峨太上天皇〉於殿上冠。賜五位已上衣被。』從五位下清野宿禰最弟授從五位上。從三位百濟王明信正三位。正五位上三嶋宿禰廣宅從四位下。從五位下高倉朝臣殿嗣爲主計頭。P5022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壬午【八】》○壬午。行幸交野。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己丑【十五】》○己丑。勅。出擧私稻。先已禁制。如或違犯。即有嚴科。而去年不稔。百姓乏食。諸國出擧。定難周贍。因時弛張。古今通典。宜寛前制。暫任民情。其收息利。率十收三。如過此限。罪亦如前。』遣從五位上行兵部大輔兼中衞少將春宮亮大伴宿禰是成。傳燈大法師位泰信等於淡路國。令賚幣帛謝崇道天皇靈。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癸巳【十九】》○癸巳。主菓餅從七位下宍人朝臣宮人、假蔭入色。改正還本。特免其罪。復本職。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甲午【廿】》○甲午。正六位上石川朝臣乙名復本位從五位下。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繼兄爲神祇伯。山城守如故。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雄友爲兼中務卿。從五位下登美眞人藤津爲左大舍人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岡繼爲圖書頭。從五位上橘朝臣安麻呂爲内藏頭。中納言從三位和朝臣家麻呂爲兼治部卿。從五位下百濟王鏡仁爲少輔。正五位下文室眞人波多麻呂爲雅樂頭。從四位下粟田朝臣鷹守爲大藏卿。外從五位下嵩山忌寸道光爲大炊權助。從五位上小倉王爲典藥頭。正五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中衞少將。左中辨・丹波守如故。從五位下菅原朝臣門守爲隼人正。從四位下百濟王英孫爲右衞士督。P5023攝津守如故。從四位下紀朝臣勝長爲左兵衞督。近江守如故。從四位下紀朝臣兄原爲右兵衞督。肥後守如故。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小笠爲佐。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乙未【廿一】》○乙未。流陸奧國新田郡百姓弓削部虎麻呂。妻丈部小廣刀自女等於日向國。久住賊地。能習夷語。屡以謾語騷動夷俘心也。』美濃・備中二國飢。遣使賑給。』贈正三位行民部卿兼造宮大夫美作備前國造和氣朝臣濂麻呂薨。本姓磐梨別公。右京人也。後改姓藤野和氣眞人。清麻呂爲人高直。匪躬之節。與姉廣蟲共事高野天皇。並蒙愛信。任右兵衞少尉。神護初授從五位下。遷近衞將監。特賜封五十戸。姉廣蟲及笄年。許嫁從五位下葛木宿禰戸主。既而天皇落餝。隨出家爲御弟子。法名法均。授進守大夫尼位。委以腹心。賜四位封并位祿位田。寳字八年大保惠美忍勝叛逆伏誅。連及當斬者三百七十五人。法均切諌。天皇納之。減死刑以處流・徒。乱止之後。民苦飢疫。弃子草間。遣人收養。得八十三兒。同名養子。賜葛木首。此時僧道鏡得幸於天皇。出入警蹕。一擬乘輿。號曰法王。大宰主神習宜阿蘇麻呂、媚事道鏡。矯八幡神教言。令道鏡即帝位。天下太平。P5024道鏡聞之。情喜自負。天皇召清麻呂於牀下。曰。夢有人來。稱八幡神使云。爲奏事請尼法均。朕答曰。法均軟弱。難堪遠路。其代遣清麻呂。汝宜早參聽神之教。道鏡復喚清麻呂。募以大臣之位。先是路眞人豐永爲道鏡之師。語清麻呂云。道鏡若登天位。吾以何面目可爲其臣。吾與二三子共爲今日之伯夷耳。清麻呂深然其言。常懷致命之志。徃詣神宮。神託宣云々。清麻呂祈曰。今大神所教。是國家之大事也。託宣難信。願示神異。神即忽然現形。其長三丈許。色如滿月。清麻呂消魂失度。不能仰見。於是神託宣。我國家君臣分定。而道鏡悖逆無道。輙望神器。是以神靈震怒。不聽其祈。汝歸如吾言奏之。天之日嗣必續皇緒。汝勿懼道鏡之怨。吾必相濟。清麻呂歸來。奏如神教。天皇不忍誅。爲因幡員外介。尋改姓名。爲別部穢麻呂。流于大隅國。尼法均還俗。爲別部狹蟲。流于備後國。道鏡又追將殺清麻呂於道。雷雨晦暝。未即行。俄而勅使來、僅得免。于時參議右大辨藤原朝臣百川愍其忠烈。便割備後國封郷廿戸。送充於配處。寳龜元年聖帝踐祚。有勅入京。賜姓和氣朝臣。復本位・名。姉廣蟲又掌吐納。叙從四位下。P5025任典藏。累至正四位下。帝從容勅曰。諸侍從臣。毀譽紛紜。未嘗聞法均語他過。友于天至。姉弟同財。孔懷之義。見稱當時。延暦十七年正月十九日薨。與弟卿約期云。諸七及服〓之日。勿勞追福。唯與二三行者。坐靜室。事禮懴耳。後世子孫。仰吾二人。以爲法則。天長二年。天皇追思舊績。贈正三位之告身。弟清麻呂脚痿不能起立。爲拜八幡神。輿病即路。及至豐前國宇佐郡〓田村。有野猪三百許。挾路而列。徐歩前駈十許里。走入山中。見人共異之。拜社之日。始得起歩。神託宣、賜神封綿八萬餘屯。即頒給宮司以下國中百姓。始駕輿而徃。後馳馬而還。累路見人。莫不歎異。清麻呂之先、出自垂仁天皇皇子鐸石別命。三世孫弟彦王。從神功皇后征新羅、凱旋。明年忍熊別皇子有逆謀。皇后遣弟彦王。於針間・吉備堺山誅之。以從軍功。封藤原縣。因家焉。今分、爲美作・備前兩國也。高祖父佐波良。曾祖父波伎豆。祖宿奈。父乎麻呂。墳墓、在本郷者。拱樹成林。清麻呂被竄之日。爲人所伐除。歸來上疏陳状。詔以佐波良等四人并清麻呂、爲美作・備前兩國國造。天應元年授從四位下。拜民部大輔。爲攝津大夫。異遷中宮大夫、P5026民部卿。授從三位。延暦十七年上表請骸骨。優詔不許。仍賜功田廿町。以傳其子孫。清麻呂練於庶務。尤明古事。撰民部省例廿卷。于今傳焉。奉中宮教。撰和氏譜奏之。帝甚善之。長岡新都。經十載未成功。費不可勝計。清麻呂潜奏。令上託遊獵相葛野地。更遷上都。清麻呂爲攝津大夫。鑿河内川。直通西海。擬除水害。所費巨多。功遂不成。私墾田一百町在備前國。永爲振給田。郷民惠之。薨時贈正三位。年六十七。有六男三女。長子廣世。起家補文章生。延暦四年坐事被禁錮。特降恩詔。除少判事。俄授從五位下。爲式部少輔。便爲大學別當。墾田廿町入寮爲勸學料。請裁闡明經四科之第。又大學會諸儒。講論陰陽書・新撰藥經大素等。大學南邊以私宅置弘文院。藏内外經書數千卷。墾田〓町永充學料。以終父志焉。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辛丑【廿七】》○辛丑。遊獵於栗前野。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壬寅【廿八】》○壬寅。大和國飢。遣使賑給。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三月乙巳朔》○三月乙巳朔。震民部省廩。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三月丙午【二】》○丙午。近江・紀伊二國飢。遣使賑給。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三月戊申【四】》○戊申。陸奧國柴田郡人外少初位下大伴部人根等賜姓大伴柴田臣。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三月庚戌【六】》○庚戌。近江園淺井郡人從七位下穴太村主眞杖賜姓志賀忌寸。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三月辛亥【七】》○辛亥。陸奧國富田郡併色麻郡。讃馬郡併P5027新田郡。登米郡併小田郡。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三月壬子【八】》○壬子。停出羽國山夷祿。不論山夷・田夷。簡有功者賜焉。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三月甲寅【十】》○甲寅。伯耆。阿波。讃岐等國飢。遣使賑給。』從五位下入間宿禰廣成爲造東大寺次官。』正六位上野王賜姓清瀧朝臣。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三月丁巳【十三】》○丁巳。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右衞士督皇太子學士伊勢守菅野朝臣眞道等言。己等先祖。葛井。船。津。三氏墓地。在河内國丹比郡野中寺以南。名曰寺山。子孫相守。累世不侵。而今樵夫成市。採伐冢樹。先祖幽魂。永失所歸。伏請依舊令禁。許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四月乙亥朔》○夏四月乙亥朔。河内國飢。遣使賑給。』從五位下御中眞人廣岳爲大學助。』攝津國人正八位上須美開徳賜姓葛澤造。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四月丁丑【三】》○丁丑。故正五位下上毛野朝臣稻人賎宅敷女男二人賜姓物部。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四月癸未【九】》○癸未。勅。〓水經日。苗稼腐損。窮弊之民。不得更播。宜令山城。河内。攝津等國、巡検貧民。以正税給之。』攝津國人從七位上乙麻呂等給姓豐山忌寸。』起從五位下和氣朝臣廣世復本官。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四月乙酉【十一】》○乙酉。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彦爲上総介。陰陽頭如故。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業爲大學頭。侍從・信濃介如故。正四位下藤原朝臣乙叡爲兵部卿。中衞大將・越前守如故。從五位下安倍朝臣P5028家守爲刑部少輔。從五位下紀朝臣千世爲彈正弼。正五位下橘朝臣入居爲左京大夫。右中辨・右兵衞佐.播磨守如故。參議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繩主爲春宮大夫。式部大輔・近衞中將如故。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爲兼造宮大夫。近衞大將・但馬守如故。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四月己丑【十五】》○己丑。賑給左右京貧民。』是日。渤海國使大昌泰等還蕃。遣式部少録正六位上滋野宿禰船白等押送。賜其王璽書曰。天皇敬問渤海國王。使昌泰等隨賀萬至。得啓具之。王逖慕風化。重請聘期。占雲之譯交肩。驟水之貢繼踵。毎念美志。嘉尚無已。故遣專使。告以年期。而猶嫌其遲。更事覆請。夫制以六載。本爲路難。彼如此不辭。豈論遲促。宜其修聘之使。勿勞年限。今因昌泰等還。差式部省少録正六位上滋野宿禰船白充使領送。并附信物。色目如別。夏首正熱。惟王平安。略此代懷。指不繁及。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四月庚寅【十六】》○庚寅。從五位下中臣丸朝臣豐國爲齋宮頭。正六位上大伴宿禰峰麻呂爲遣新羅使。正六位上林忌寸眞繼爲録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四月辛丑【廿七】》○辛丑。勅。近衞府。大將元從四位上官。今爲從三位官。又加中將一員。中衞府。大將元從四位上官。今爲正四位上官。衞門督元正五位上官。P5029今爲從四位下官。佐從五位下官。今爲從五位上官。左右衞士・兵衞等一准衞門。左右兵衞府。加少尉一員。少志一員。其官位者一准衞門府。廢内藏寮主鎰四人。加少屬一員。減大藏省主鎰大少各一員。治部省解部四員。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四月壬寅【廿八】》○壬寅。公卿奏曰。大和國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園人解稱。郡司之任。所掌不輕。而外考之官。不得貽謀。准於諸國。亦無潤身。是以擬用之日。各竸辭退。郡務闕怠。率由於此。伏請居之内考。將勸後輩者。臣等商量。夫高爵以之彰勳。厚賞以之酬勞。所以勸勵士庶。任用得人者也。而畿内諸國。近接都下。驅策之勞。尤是殊甚。准於外國。不可同日。如今所申穩便。誠合進昇。伏望五國郡司。一居内考。許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乙巳【甲辰朔二】》○五月乙巳。淡路國飢。遣使賑給。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庚戌【七】》○庚戌。正六位上紀朝臣廣濱授從五位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辛亥【八】》○辛亥。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仲成。從五位上住吉朝臣綱主授正五位下。正六位上紀朝臣繩麻呂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日下部連得足。正六位上粟田臣蓑麻呂外從五位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癸丑【十】》○癸丑。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城主。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藤嗣。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永貞。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廣河。正六位上紀朝臣咋麻呂。紀朝臣P5030彌都麻呂。安倍朝臣象主從五位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丙辰【十三】》○丙辰。前遣渤海使外從五位下内藏宿禰賀茂麻呂等言。歸郷之日。海中夜暗。東西掣曳。不識所著。于時遠有火光。尋逐其光。忽到嶋濱。訪之。是隱岐國智夫郡。其處無有人居。或云。比奈麻治比賣神常有靈驗。商賈之輩。漂宕海中。必揚火光。頼之得全者。不可勝數。神之祐助。良可嘉報。伏望奉預幣例。許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壬戌【十九】》○壬戌。令諸國司・講師沙汰國分寺僧。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己巳【廿六】》○己巳。尾張國海部郡主政外從八位上刑部粳蟲言。權掾阿保朝臣廣成不憚朝制。擅養鷹鷂。遂令當郡少領尾張宿禰宮守。六齋之日。獵於寺林。因奪鷹奏進。勅。須有違犯。先言其状。而凌慢國吏。輙奪其鷹。宜特决杖、解却其任。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庚午【廿七】》○庚午。勅。撫俗宣風。任屬郡司。今停譜第。妙簡才能。而宿衞之人。番上之輩。久經馳駈。頗効才能。宜不經本國。令式部省簡試焉。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辛未【廿八】》○辛未。遣神祇大祐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弟枚、改作伊勢大神宮正殿。』讃岐國飢。出穀萬二千斛、賑貸乏絶戸。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壬申【廿九】》○壬申。停遣新羅使。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甲戌朔》○六月甲戌朔。省中衞・左右衞士三府醫師一員。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丁丑【四】》○丁丑。遣左衞士志矢田部常陸麻呂於平城。捕内竪雀部廣道。决杖一百。以強姦法華寺尼P5031也。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戊寅【五】》○戊寅。詔曰。惟王經國。徳政爲先。惟帝養民。嘉穀爲本。朕以寡薄。忝承洪基。懼甚履氷。懍乎御朽。昧旦丕顯。日昃聽朝。思弘政治。冀宣風化。時雍未洽。陰陽失和。去年不登。稼穡被害。眷言其弊。有憫于懷。宜敷寛恩。答彼咎祥。其被損尤甚之處。美作。備前。備後。南海道諸國。肥前。豐後等十一國。去年田租。特全免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癸未【十】》○癸未。勅。前停止公廨混合正税。兼減擧數。以省民煩。然諸國稱任中之未納。徴公廨之息利。百姓受弊。艱苦實深。自今以後。宜停徴焉。如有違者。隨即科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乙酉【十二】》○乙酉。勅。沙門擅去本寺。隱住山林。受人屬託。或行耶法。如斯之徒。往往而在。國憲・内教。同所不許。宜諸國司巡検部内所有山林精舍并居住比丘・優婆塞。具録言上。不得疎漏。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戊子【十五】》○戊子。勅。祭祀之事。在徳與敬。心不致敬。神寧享之。廣瀬・竜田祭。所以鎭弭風災。祷祈年穀也。而大和國司。觸事怠慢。都無肅敬。差遣史生。祗承朝代。祀無報應。職此之由。自今以後。守・介一人。齋戒祗承。若有事故。聽遣判官。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己丑【十六】》○己丑。從五位下石川朝臣魚麻呂爲左少辨。從五位下百濟王鏡仁爲右少辨。中納言從三位和朝臣家麻呂爲兼中務卿。相摸守如故。正五位下大庭王P5032爲大輔。從五位下淡路眞人福良麻呂爲少輔。侍從從四位下中臣王爲兼左大舍人頭。從五位下粟田朝臣入鹿爲治部少輔。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雄友爲兼民部卿。從五位下甘南備眞人眞野〈觸太上天皇諱故改神爲眞〉。爲主税頭。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大繼爲大藏大輔。下総守如故。從四位下大原眞人美氣爲大膳大夫。外從五位下村國連息繼爲阿波權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癸巳【廿】》○癸巳。勅。去年不稔。百姓乏食。暫任民心。出擧私稻。一張一弛。因時垂教。宜更禁斷罪依前格。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丙申【廿三】》○丙申。從五位下紀朝臣嗣梶。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綱主授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桑田眞人甘南備從五位下。』是日。詔曰。朕祗纂丕業。撫臨黎元。尅己勤躬。不遑寧處。思欲輯煕四海。期之刑措。弘濟百姓。致之壽域。而近巡京中。過堀川處。鉗鎖囚徒。暴體苦作。興言於茲。愀然于懷。雖生民之愚。自招罪惡。而爲彼父母。寧不哀愍。其在役見徒。及天下見禁囚等。罪無輕重。並宜赦除令得自新。但私鑄錢。謀殺・故殺。及被問民苦使推訪諸國郡官吏・百姓等。不在赦限。其謀殺・故殺配役者。停役配流。普告遐邇。令知朕意。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戊戌【廿五】》○戊戌。越中國飢。遣使賑給。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己亥【廿六】》○己亥。免山城國乙訓。葛野。P5033愛宕三郡負租。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庚子【廿七】》○庚子。屈僧三百人・沙彌五十人於禁中及東宮・朝堂。奉讀大般若經。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七月癸卯朔》○秋七月癸卯朔。攝津國人正七位上大伴宿禰助等貫于右京。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七月己酉【七】》○己酉。停伊勢齋宮新甞會。但以歌舞伎供九月祭。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七月己未【十七】》○己未。置判事史生四員。掃部司史生二員。』丹後國飢。遣使賑給。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七月乙丑【廿三】》○乙丑。越中國飢。遣使賑給。』免備中國去年租。以風旱爲災。五穀不登也。』是日。曲宴。賜四位已上衣。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七月庚午【廿八】》○庚午。停大和國宇陀肥伊牧。以接民居損田園也。』遣使秡畿内・七道諸國。以齋内親王將入伊勢也。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七月是月》○是月。有一人乘小船。漂着參河國。以布覆背。有犢鼻。不着袴。左肩著紺布。形似袈裟。年可廿。身長五尺五分。耳長三寸餘。言語不通。不知何國人。大唐人等見之。僉曰。崑崙人。後頗習中國語。自謂天竺人。常彈一弦琴。歌聲哀楚。閲其資物。有如草實者。謂之綿種。依其願令住川原寺。即賣隨身物。立屋西郭外路邊。令窮人休息焉。後遷住近江國國分寺。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癸酉【壬申朔二】》○八月癸酉。長岡京地一町賜民部少輔從五位下菅野朝臣池成。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甲戌【三】》○甲戌。從五位下登美眞人藤津爲少納言。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丙子【五】》○丙子。常陸國言。鹿嶋。那加。久慈。多珂四郡。今月十一日。自晨至晩。海潮去來凡十五度。P5034滿則過常涯一町許。涸則踰常限廿餘町。海畔父老僉云。古來所未見聞也。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戊寅【七】》○戊寅。巡幸京中。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己卯己卯【八】》○己卯。禊於埴川。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癸未【十二】》○癸未。幸大堰。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丙戌【十五】》○丙戌。遣使於畿内諸國、以校田。』豐前國宇佐郡人酒井勝小常依有惡行。配隱岐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己丑【十八】》○己丑。幸北野。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癸巳【廿二】》○癸巳。伊豫國人從七位下越知直祖繼貫于左京。』是日、遊獵於栗前野。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丙申【廿五】》○丙申。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以齋内親王將入齋宮也。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丁酉【廿六】》○丁酉。勅。擇才擢用。不必資蔭。今衞府舍人及衞門門部。僞蔭之侶。其數資多。而縁許還本。事乖弘恕。宜特寛宥。任用如舊。至于昭穆。據實改正。其詐蔭未經叙位。任後依選得叙者。矜彼勞効。勿追位記。但先後資蔭得叙。或更歴選加階者。宜計蔭叙之階。追後加之階。』是日。遊獵於水生野。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癸卯【壬寅朔二】》○九月癸卯。從五位下百濟王貞孫授從五位上。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甲辰【三】》○甲辰。齋内親王發野宮。赴伊勢。遣侍從從四位下中臣王。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乙叡等送焉。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戊申【七】》○戊申。暴風。京中屋舍倒壞者多。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辛亥【十】》○辛亥。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園人爲右大辨。大和守如故。東宮傅從三位大伴宿禰弟麻呂爲兼治部卿。正五位下藤原朝臣仲成爲大輔兼山城守。正五位下阿倍朝臣弟當爲兵部大輔。P5035正四位下百濟王玄鏡爲刑部卿。從五位下菅原朝臣門守爲主殿助。從五位下石川朝臣道成爲左京亮。神祇伯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繼兄爲兼右京大夫。從五位上百濟王教徳爲上総守。從五位下都努朝臣筑紫麻呂爲介。近衞少將從五位上大伴宿禰是成爲兼下野守。從五位下百濟王教俊爲介。式部少輔從五位下和氣朝臣廣世爲兼阿波守。外從五位下村國連息繼爲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甲寅【十三】》○甲寅。信濃國伊那郡阿智驛驛子。永免調庸。以道路險難也。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丁巳【十六】》○丁巳。近江國小神舊牧賜諱。〈嵯峨太上天皇。〉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辛酉【二十】》○辛酉。正六位上式部少録滋野宿禰船代等到自渤海國。國王啓曰。嵩〓啓。使船代等至。枉辱休問。兼信物〓[糸+施の旁]絹各卅匹。絲二百〓[糸+句]。綿三百屯。准數領足。懷愧實深。嘉〓[貝+兄]厚情。伏知稠疊。前年附啓。請許量載往還。去歳承書。遂以半紀爲限。嵩〓情勤馳係。求縮程期。天皇舍己從人。便依所請。筐〓攸行。雖無珎奇。特見允依。荷欣何極。比者天書降渙。制使莅朝。嘉命優加。寵章惣華。班霑燮理。列等端揆。惟念寡菲。殊蒙庇蔭。其使昌泰等。才慙專對。將命非能。而承〓[貝+兄]優容。倍増喜慰。而今秋暉欲暮。序維凉風。遠客思歸。情勞望日。崇〓時節。P5036无滯廻帆。既許隨心。正宜相送。未及期限。不敢同行。謹因廻使。奉附輕尠。具如別状。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癸亥【廿二】》○癸亥。遊獵於陶野。賜四位以上衣。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乙丑【廿四】》○乙丑。遊獵於的野。賜五位以上衣。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是月》○是月。禁京畿百姓奉北辰燈。以齋内親王入伊勢齋宮也。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月壬申【辛未朔二】》○冬十月壬申。信濃國地百町賜左大辨正四位下菅野朝臣眞道。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月己卯【九】》○己卯。遊獵于交野。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月壬辰【廿二】》○壬辰。遊獵于西野。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一月十一甲辰【辛丑朔四】》○十一月甲辰。地震。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一月戊申【八】》○戊申。從五位下橘朝臣眞甥爲少納言。從五位下石川朝臣淨濱爲陰陽頭。從五位上三諸朝臣眞屋麻呂爲宮内大輔。外從五位下民忌寸廣成爲隼人正。』免淡路國今年調庸。以風水爲災。百姓被害也。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一月己酉【九】》○己酉。曲宴。賜五位以上布有差。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一月辛亥【十一】》○辛亥。巡幸京中。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一月甲寅【十四】》○甲寅。備前國言。兒嶋郡百姓等。燒鹽爲業。因備調庸。而今依格。山野濱嶋。公私共之。勢家・豪民。竸事妨奪。強勢之家彌榮。貧弱之民日弊。伏望。任奪給民。勅。乘勢迫貧。事乖共利。宜加禁制。莫令更然。』淡路國〓。以播磨國隨近郡穀。賑給乏絶戸。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一月甲子【廿四】》○甲子。勅。先遣問民苦使。採訪政迹。思明激揚以嚴黜陟。今閲使状。違犯者多。理須峻刑永懲後輩。但以。泣辜解網。叡哲良規。宥過刑故。古今通典。去延暦十四年簡差使者。P5037擬遣巡察。慮彼自新。未遽發遣。而慢法不悛。縱慾无厭。此而可原。孰不可恕。其延暦十五年以還。有犯國司以下。宜依法斷、以懲將來。但犯佃田三町以下。及駈使兵士者。特從寛宥。其十四年以往所犯。積習已久。卒難洗盪。宜事無輕重。一從原免。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癸酉【庚午朔四】》○十二月癸酉。勅。山城國葛野川。近在都下。毎有洪水。不得徒渉。大寒之節。人馬共凍。來往之徒。公私同苦。宜楓・佐比二渡。各置度子。以省民苦。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甲戌【五】》○甲戌。甲斐國人止彌若蟲。久信耳鷹長等一百九十人言。己等先祖。元是百濟人也。仰慕聖朝。航海投化。即天朝降綸旨。安置攝津職。後依丙寅歳正月廿七日格。更遷甲斐國。自爾以來。年序既久。伏奉去天平勝寳九歳四月四日勅稱。其高麗・百濟・新羅人等。遠慕聖化。來附我俗。情願改姓。悉聽許之。而已等先祖。未改蕃姓。伏請蒙改姓者。賜若蟲姓石川。鷹長等姓廣石野。』又信濃國人外從六位下卦婁眞老。後部黒足。前部黒麻呂。前部佐根人。下部奈弖麻呂。前部秋足。小縣郡人无位上部豐人。下部文代。高麗家繼。高麗繼楯。前部貞麻呂。上部色布知等言。己等先高麗人也。小治田。飛鳥二朝庭時節。歸化來朝。自爾以還。P5038累世平民。未改本號。伏望依去天平勝寳九歳四月四日勅。改大姓者。賜眞老等姓須須岐。黒足等姓豐岡。黒麻呂姓村上。秋足等姓篠井。豐人等姓玉川。文代等姓清岡。家繼等姓御井。貞麻呂姓朝治。色布知姓玉井。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丁丑【八】》○丁丑。發伊賀。伊勢。尾張。近江。美濃。若狹。丹波。但馬。播磨。備前。紀伊等國役夫。以充造宮。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乙酉【十六】》○乙酉。遊獵于水生野。』陸奧國言。俘囚吉彌侯部黒田。妻吉彌侯部田苅女。吉彌侯部都保呂。妻吉彌侯部留志女等。未改野心。住還賊地。因禁身進送。配土左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庚寅【廿一】》○庚寅。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等定言。側力劣則止。著在丘典。心〓不極。光于彜倫。等定落髪玄門。棲形檀林。羞戒婆離。恥智〓子。豈須辱帶綱任。久乱維務哉。恥方濫吹。恐同踐火。是以懸車之歳。數陳口辭。不被詔許。既經數年。當今年垂八十。進行不正。進退失儀。強以抱任。慙天愧地。庸身無〓。伏願去大僧都。以開賢路。逃息耄情。兼望當糧。上崇養老之徳。下免尸位之刺。不任瀝款之至。上表以聞。』詔報曰。忽省來表。知辭綱任。委寄未幾。告老何早。歎慕其徳。感悽无已。但退讓再三。謙光難逆。故許所請。以遂來意。其梵釋寺事者。休息之閑。時加検校。P5039時寒。想和適也。指不多云。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辛卯【廿二】》○辛卯。從五位下安曇宿禰大丘爲□大舍人助。從五位上小倉王爲内膳正。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癸巳【廿四】》○癸巳。巡幸京中。』攝津職舊荒田五十七町賜大田親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丙申【廿七】》○丙申。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田刀自授從五位上。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丁酉【廿八】》○丁酉。式部少輔從五位下和氣朝臣廣世言。亡考清麻呂平生常言。身食厚祿。無益於公。兼忝國造。無徳於民。懷抱戀戀。願念故郷。憐彼窮民。不能忘焉。願以私墾田一百町。擬和氣。盤梨。赤坂。邑久。上道。三野。津高。兒嶋等八郡卅餘郷賑救之分。然一處混置。諸郷難及。若遭班田。奏聞。以此墾田。班田口分。彼郷分田量換。置名爲賑救田。以仍其地子。季夏之月。賑給飢人。以救民命。以報國恩。隙駒不駐。所願未果。仍表先志。許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戊戌【廿九】》○戊戌。勅。天下臣民。氏族已衆。或源同流別。或宗異姓同。欲據譜牒。多經改易。至検籍帳。難辨本枝。宜布告天下。令進本系帳。三韓諸蕃亦同。但令載始祖及別祖等名。勿列枝流并繼嗣歴名。若元出于貴族之別者。宜取宗中長者署申之。凡厥氏姓。率多假濫。宜在確實。勿容詐冐。來年八月卅日以前。惣令進了。便編入録。如事違故記。及過嚴程者。宜原情科處。永勿入録。凡庸之徒。P5040惣集爲卷。冠蓋之族。聽別成軸焉。
《卷八卷尾》日本後紀 卷第八
(三條西家本奥書)
  天文二三廿一一見加朱點了



P6047
《卷九逸文卷首》○日本後紀 卷第九逸文〈起延暦十九年正月、盡同二十年六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 勅撰
 皇統彌照天皇〈桓武天皇〉。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正月庚子朔》○延暦十九年春正月庚子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七八獻物)延暦十九年(八〇〇)正月癸卯【四】》○癸卯。中衞大將正四位下藤原朝臣乙叡奉獻。正六位下藤原朝臣世繼、授從五位下。賜五位已上物有差。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正月丙午【七】》○丙午。〈授位。〉。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正月己酉【十】》○己酉。幸五百井女王庄。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正月己未【廿】》○己未。幸西嶋院。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正月癸亥【廿四】》○癸亥。任官。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九年(八〇〇)正月甲子【廿五】》○甲子。藤原氏獻物。賜四位已上被、五位衣、六位綿。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正月丙寅【廿七】》○丙寅。幸北野。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二月辛巳【三】》○二月辛巳。賜右中辨從四位下橘朝臣入居度二人。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二月壬申【四】》○壬申。禁輸錢以求爵。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四七撰書)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二月戊寅【十】》○戊寅。右中辨從四位下橘朝臣入居卒。云々。屡上書言便宜。事多補益。徴爲右中辨。所言政務、甚被省納。奏撰刪定令。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寺田地)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二月辛巳【十三】》○辛巳。河内國若江郡田一町六段、施入竜華寺、爲燈分。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二月甲申【十六】》○甲申。任官。外從五位下堅部廣人爲大外記。左大史如故。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二月戊子【廿】》○戊子。遊獵於栗前野。P6048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三月己亥朔》○三月己亥朔。出雲國介從五位下石川朝臣清主言。俘囚等冬衣服、依例須絹・布混給。而清主改承前例、皆以絹賜。又毎人給乘田一町、即使富民佃之。新到俘囚六十余人、寒節遠來、事須優賞。因各給絹一匹、綿一屯、隔五六日、給饗賜禄。毎至朔日、常加存問。又召發百姓、令耕貴園圃者。勅。撫慰俘囚、先既立例。而清主任意失旨、饗賜多費。耕佃増煩、皆非朝制。又夷之爲性、貪同俘壑。若不常厚、定動怨心。自今以後、不得更然。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三月丙辰【十八】》○丙辰。巡幸京中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五告朔)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四月己巳朔》○四月己巳朔。御大極殿視朔。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四月丁丑【九】》○丁丑。勅。山薮之利、公私須共。是以、屡下明制、重禁專檀。而伊賀國不顧朝憲、王臣・豪民、廣占山林、不許民採。國郡官司、知而不禁。妨民奪利、莫過於斯。若慣常不悛、科處如法。宜准去十七年格、盡収還公。令百姓共貴利。但東西二寺、稱構堂宇、其巨樹直木、特聽禁斷。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四月戊寅【十】》○戊寅。巡幸京中。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九崑崙)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四月庚辰【十二】》○庚辰。以流來崑崙人所賚綿種、賜紀伊・淡路・阿波・讃岐・伊豫・土佐及大宰府等諸國、殖之。其法先簡陽地沃壌、掘之作穴。深一寸、衆穴相去四尺。乃洗種漬之、令經一宿、明旦殖之。一穴四枚、以土掩之、以手按之。P6049毎旦水灌、常令潤澤、待生藝之。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四月乙酉【十七】》○乙酉。公卿奏議曰。美濃國言。賀茂・可児・土岐・惠奈四郡、居山谷際、土地〓埆、雖比郡有年、而損荒常多。通計彼此、僅爲得七。而今依収八法、全徴無通。百姓不堪、申訴不息。伏請。賀茂・惠奈二郡同収六、土岐・可児二郡得七、永爲恒例。臣等商量、地有沃〓。上下不等。年有穣荒、損得已殊。賦税之法、不可一概。又依令、損田五分者免租。而今之所行、不勘五分以下損。計人別所営、一概収八、貧弊之民、不堪辨備、申訴繁多、非獨美濃。夫百姓之於賦役、僅増一分、則以為甚重、減片數、則甚以易悦。伏望。改新制而収七、依舊法、而免三。其不用通計、一依新制。又損田七分以上〓九戸、國司検實處分、自慶雲之年、迄于今、行之已久。因循爲常。並復改張、依舊施行。庶望申訴之辭永息、何力之語斯起。千箱萬〓、如京如〓。庶既且富、康哉易期。臣等愚□、不敢不奏。勅許之。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四月庚寅【廿二】》○庚寅。勅。象牙、陰陽之外、親王以下、不得服用。
《卷九逸文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四月辛卯【廿三】》○(『類聚國史』三二巡幸)辛卯。巡幸京中。○(『日本紀略』)和泉國雨雹。大如桃李。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五月戊戌朔》○五月戊戌朔。曲宴。賜五位已上衣。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五月壬寅【五】》○壬寅。御馬埒殿、觀騎射。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五月癸丑【十六】》○癸丑。勅。天下田租、改張前例、十分P6050之内、免三収七。夫降詔革例、本爲濟民。而國郡官司、或不頒行、遂令恩渙空施、惠澤未洽、吏無絶奸、民不免弊。宜下知諸國、不得更然。如不改轍、、必〓重科。貴貢調之日、民集之時、便遣勅使、精加訪問。若有違詔、刑惟莫宥。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五月戊午【廿一】》○戊午。陸奥國言。歸降夷俘、各守城塞、朝參相續、出入寔繁。夫馴荒之道、在威與徳。若不優賞、恐失天威。今夷俘食料、充用不足。伏請。佃卅町以充雜用。許之。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五月己未【廿二】》○己未。甲斐國言。夷俘等狼性未改、野心難馴。或陵突百姓、奸略婦女、或掠取牛馬、任意乘用。自非朝憲、不能懲暴。勅。夫招夷狄以入中州、爲変野俗以靡風化。豈任彼情、損此良民。宜國司懇々教喩。若猶不改、依法科處。凡厥置夷諸國、又同准此。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六月戊辰朔》○六月戊辰朔。日有蝕。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六月癸酉【六】》○癸酉。駿河國言。自去三月十四日、迄四月十八日、富士山巓自燒。昼則烟氣暗瞑、夜則火光照天。其聲若雷、灰下如雨。山下川水、皆紅色也。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七月乙卯【十九】》○七月乙卯。幸神泉苑。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七月丁巳【廿一】》○丁巳。任官。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二五追號天皇・三六山陵)(『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七月己未【廿三】》○己未。詔曰。朕有所思。宜故皇太子早良親王、追稱祟道天皇、故廃皇后井上内親王、追復稱皇后。其墓並稱山陵。令從五位上守近衞少將兼春宮亮丹波守大伴宿禰是成、P6051率陰陽師衆僧、鎮謝在淡路國祟道天皇山陵。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二五追號天皇・三六山陵)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七月壬戌【廿六】》○壬戌。分淡路國津名郡戸二烟、以奉守祟道天皇陵。大和國宇智郡戸一烟、奉守皇后陵。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二五追號天皇・三六山陵)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七月甲子【廿八】》○甲子。遣少納言從五位下稱城王等、以追尊事、告宇祟道天皇陵、遣散位從五位下葛井王等、以復位事、告宇皇后陵。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八月己卯【十三】》○八月丁卯朔己卯。幸神泉苑。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八月庚辰【十四】》○庚辰。奉白馬於丹生、祈晴。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還俗僧)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八月辛巳【十五】》○辛巳。藥師寺僧景國言。己元攝津國西成郡大國忌寸木主也。爲性遲鈍、不堪修学。謹案格旨、息子之僧、一切還俗、以懲戒將來者。伏望。還俗附帳。許之。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八月乙酉【十八】》○乙酉。遊獵於水生野。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八月丁亥【廿一】》○丁亥。依舊更置國司公廨田。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八月戊子【廿三】》○戊子。幸葛野川。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公廨)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九月丁酉【二】》○九月丁酉。諸國論定公廨、依舊出擧。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九月丙辰【廿一】》○丙辰。幸大堰。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九月戊午【廿三】》○戊午。遊獵于栗前野。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九月癸亥【廿八】》○癸亥。遊獵于大原野。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月己巳【四】》○冬十月己巳。發山城・大和・河内・攝津・近江・丹波等諸國民一萬人、以修葛野川〓。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月辛未【六】》○辛未。遊獵于的之。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還俗僧)(『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月己卯【十四】》○己卯。大安寺僧孝聖言。己元右京人田中朝臣名貞也。自性〓弱、不堪修行。老母在堂、無由定省。還俗色養、。許之。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月庚辰【十五】》○庚辰。外從五位下伊與部家守卒。寶亀六年、兼補遣唐使、習五經大義并切韻・説文・字躰、P6052歸來之日、任直講、尋転助教。大臣奏、令講左氏・公羊・穀梁三傳之義。云々。文宣王享座、諸儒諸説不同。仍拠勘經義、及大唐所行、具録奉進、定南面畢。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月壬午【十七】》○壬午。幸交野。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月庚寅【廿五】》○庚寅。車駕還宮。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〇常祀)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月壬辰【廿七】》○壬辰。丹生□□□□月次祭。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月己巳【廿八】》○癸巳。任征夷副將軍。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一月丙申【二】》○十一月丙申。詔曰。云々。其今年不登。言上之國、宜免田租。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一月庚子【六】》○庚子。遣征夷大將軍近衞權中將陸奥出羽按察使從四位上兼行陸奥守鎮守府將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検校諸國夷俘。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班田)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一月庚申【廿六】》○庚申。勅。都鄙之民、賦役不同。除附之事、損益已異。今聞。外民挟奸、競貫京畿、隱首・括出、二色是也。非唯増口貪田、實亦冒名仮蔭。如不改轍、何絶詐僞。自今以後、一切禁斷、莫預班田。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二月辛未【七】》○(『類聚國史』一五九口分田)十二月辛未。収大隅・薩摩兩國百姓墾田、便授口分。○(『日本紀略』)加造宮大進一員。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八〇解由)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二月癸未【十九】》○癸未。駿河守從五位上高橋朝臣祖麻呂免。以執非理不與前司解由也。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神宮司)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二月丙戌【廿二】》○丙戌。制。神宮司遭喪、不得補替。服〓復任。
《卷九逸文(『類從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正月甲午朔》延暦廿年春正月甲午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九逸文(『類從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正月丁酉【四】》○丁酉。曲宴。是日。雨雪。上歌曰。@宇米能波那、胡飛都々〓黎〓、敷留〓岐乎、波那可毛知流屠、於毛飛都留何毛 梅(うめ)の花(はな) 戀(こ)ひつつをれば 降(ふ)る雪(ゆき)を 花(はな)かも散(ち)ると 思(おも)ひつるかも K008。P6053賜五位已上物、各有差。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正月庚子【七】》○庚子。〈授位〉。
《卷九逸文(『類從國史』七二踏歌)延暦二十年(八〇一)正月己酉【十六】》○己酉。宴五位已上、賜物。
《卷九逸文(『類從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正月庚戌【十七】》○庚戌。御馬埒殿、觀射。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七八修法・一八〇諸寺)延暦二十年(八〇一)正月癸丑【廿】》○癸丑、停大宰府大野山寺、行四天王法。其四天王像及堂舎・法物等、並遷便近寺。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二十年(八〇一)正月甲寅【廿一】》○甲寅。皇太子獻物。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閏正月甲子朔》○閏正月甲子朔。任官。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閏正月癸酉【十】》○癸酉、任官。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國造)延暦二十年(八〇一)閏正月戊寅【十六】》○戊寅。出雲國國造、奏神賀事。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神宮司)延暦二十年(八〇一)閏正月庚辰【十七】》○庚辰、廢出雲國神宮司、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閏正月己丑【廿六】》○己丑。任官。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二月丙申【四】》○二月丙申。始令住吉社神主把笏。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八〇解由)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二月辛丑【九】》○辛丑。令左右京職官人、准諸國、責解由也。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二月丙午【十四】》○丙午。征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賜節刀。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二月戊申【十六】》○戊申。曲宴。賜五位已上物有差。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二月庚申【廿八】》○庚申。幸大堰。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三月(日付欠)》○三月□□。幸近江大津。國司奏歌〓[イ+舞]。近行宮諸寺施綿。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四月癸巳【二】》○四月癸巳。幸神泉。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〇雜祭・『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四月己亥【八】》○己亥。越前國、禁行□加□□□、屠牛祭神。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四月壬寅【十一】》○壬寅。幸大津。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四月丙午【十五】》○丙午。勅。前年有制、年分度者、令取幼童、頗習二經之音、未閲三條之趣。苟避課役、纔恭緇徒、還棄戒珠、頓廃学行。自今以後、年分度者、宜択年卅五已上、操履已定、智行可崇、兼習漢音、堪爲僧者、爲之。毎年十二月以前、僧綱・所司、請有業者、相対簡試、所習經論、P6054惣試大義十條、取通五以上者、至期令度。受戒之日、更加審試、通八以上、令得受戒者。而今性有敏鈍、成有早晩。局以性年、恐失英彦。復三論・法相、義宗殊途、彼此指揮、理須粗辨。自今以後、聽取年廿已上者。其簡試之日、令辨二宗之別、受戒之時、勿労更加審試。自余條例、一依前制。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四月己酉【十八】》○己酉。〈授位。〉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四月庚戌【十九】》○庚戌。幸參議紀朝臣勝長山階宅。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四月戊午【廿七】》○戊午。停左右京職繼覽、更置兵士。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五月壬戌朔》○五月壬戌朔。日有蝕。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五月甲戌【十三】》○甲戌。勅。諸國調庸入貢。而或川無橋、或津乏舟。民憂不少。令路次諸國、貢調之時、津濟之處、設舟〓・浮橋等、長爲恒例。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五月戊寅【十七】》○戊寅。奉幣丹生、祈雨。
《卷九逸文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六月癸巳【三】》○(『日本紀略』)六月癸巳。任官。○(『類聚國史』一六五雲)六月癸巳。備中國言。慶雲見。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六月甲午【四】》○甲午。幸神泉。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隼人)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六月壬寅【十三】》○壬寅。停大宰府進隼人。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六月甲辰【十四】》○甲辰。幸大堰。(『日本紀略』)》○(『類聚國史』五四多産)六月甲辰。參河國碧海郡人漢人部千倉売、一産三子。賜稻三百束。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六月丁巳【廿七】》○(『類聚國史』七八賞賜)丁巳。大和國稻一千束、賜正四位上平群朝臣邑刀自。」P6055(『類聚國史』八七配流)丁巳。流出雲國嶋根郡人外正六位上大神掃石朝臣繼人、出雲郡人若和部臣眞常、楯縫郡人品治部首眞金等於長門國。以介從五位下石川朝臣清主共悪行也。



P6056
《卷十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十逸文〈起延暦廿年七月、盡同廿二年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 勅撰
 皇統彌照天皇〈桓武天皇〉。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七月戊寅【十八】》○七月戊寅。賜故高橋王度二人。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七月甲申【廿四】》○甲申。幸大堰。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雲)(『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七月丙戌【廿六】》○丙戌。參河國言。慶雲見。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七月戊子【廿八】》○戊子。賜故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等定度三人。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八月癸巳【三】》○八月癸巳。〈授位。〉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八月庚子【十】》○庚子。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葛野麻呂、爲遣唐大使。從五位下石川道益爲副。判官・録事各四人。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八月辛丑【十一】》○辛丑。任官。權中納言從三位藤原乙叡、爲山城守。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八月丁未【十七】》○丁未。遊獵于大原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八月乙卯【廿五】》○乙卯。遊獵于栗前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九月乙丑【六】》○九月乙丑。遊獵于的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九月丁卯【八】》○丁卯。幸神泉苑。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九月甲申【廿五】》○甲申。配秦人繼主女・桑田廣刀自女・生江浄女等、於阿波國。並強盗人之妻也。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九月乙酉【廿六】》○乙酉。遊獵于大原野。賜五位位上物有差。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九月丙戌【廿七】》○丙戌。征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等言。臣聞。云々。討伏夷賊。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十月壬辰【三】》○冬十月壬辰。遊獵于栗前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十月壬寅【十三】》○壬寅。遊獵于日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十月戊申【十九】》○(『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戊申。遊獵于水生野。○(『類聚國史』四伊勢神郡)戊申。伊勢國言。P6057多氣・度會二郡司等、常多闕怠。伏望。於郡堺外、將行決罰。許之。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十月丁巳【廿八】》○丁巳。征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召進節刀。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十一月乙丑【七】》○十一月己未朔、乙丑。詔曰。云々。陸奥國〈乃〉蝦夷等、歴代渉時〈天〉、侵乱辺境、殺略百姓。是以、從四位上坂上田村麻呂大宿禰等〈乎〉遣〈天〉、伐平掃治〈之牟流爾〉。云々。田村麻呂授從三位。〈已下叙位。〉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十一月丁卯【九】》○丁卯。茨田親王冠。贈皇后、〈今上后〉・高津・大宅三内親王加笄。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十二月辛丑【十三】》○十二月辛丑。制。賜諸王禄、无勘上日、至于得官、計日乃給。其日不足者、依法無賜。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一二月甲寅【廿六】》○甲寅。遣使鎮祭佐保山陵、度僧尼各一千。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戊午朔》延暦廿一年春正月戊午朔。廃朝。雪也。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庚申【三】》○庚申。百官儀説。有勅議之。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八〇估価)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壬戌【五】》○壬戌。勅。如聞。山城國百姓、売買水田、以稻爲直。准錢論之、町過萬錢。自今以後、宜上田一丁直錢四千、中・下田者、准此差減。若有違法、處違勅罪。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甲子【七】》○(『類聚國史』一七節會)甲子。宴五位已上、賜束帛有差。○(『日本紀略』)甲子。陸奥國三神加階。縁征夷將軍奏靈驗也。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乙丑【八】》○乙丑。加征夷軍監已下軍士已上勳、各有等級也。是日。勅。駿河・相摸國言。駿河國富士山、P6058昼夜恒燎、砂礫如霰者。求之卜筮、占曰。干疫。宜令兩國加鎮謝、及讀經、以壤災殃。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丙寅【九】》○丙寅。遣從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造陸奥國胆澤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戊辰【十一】》○(『類聚國史』七二踏歌)戊辰。宴五位已上。賜物有差、》○(『日本紀略』)戊辰。勅。官軍薄伐、闢地瞻遠。宜發駿河・甲斐・相模・武藏・上総・下総・常陸・信濃・上野・下野等國浪人四千人、配陸奥國胆澤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庚午【十三】》○(『日本紀略』)庚午。越後國米一萬六百斛、佐渡國鹽一百廿斛、毎年運送出羽國雄勝城、爲鎮兵粮。」是日。勅。今聞。三論法相、二宗相爭。各專一門、彼此長短。若偏被仰、恐有衰微。自今以後、正月最勝王經并十月維摩經二會、宜請六宗、以廣学業。》(『類聚國史』一七七御斎會一七九諸宗)延暦廿一年正月甲午。勅。今聞。三論・法相、二宗相爭。各專一門、彼此長短。若偏被仰、恐有衰微。自今以後、正月最勝王經并十月維摩經二會、宜請六宗、以廣学業。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甲戌【十七】》○甲戌。御馬埒殿觀射。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乙亥【十八】》○乙亥。美作國獻白鹿。賜獲人稻五百束。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丁丑【廿】》○丁丑。賜參議從三位藤原朝臣乙叡・近衞中將從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繩主・律師傳燈大法師位勝虞・傳燈大法師位惠雲・傳燈大法師位如寶・傳燈大法師位安〓・修行法師位光暁等各度一人。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八四隱截官物)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戊寅【廿一】》○戊寅。免常陸國前司守從四位下勳三等三諸朝臣大原等、隱載稻廿一萬六千九十束。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己卯【廿二】》○己卯。任官。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甲申【廿七】》○甲申。任官。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二月戊子朔》○二月戊子朔。幸神泉。P6059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二月庚寅【三】》○庚寅。僧綱言。智行二科僧〓三人、身住伽藍、志研聖教。傳燈之労無怠、瑩珠之勤不倦。勅。宜元興・藥師二寺僧廿九人、各施布廿五端、弘福寺五人各施布八端、東大寺九人各施〓[糸+施の旁]一疋・綿十屯。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二月癸巳【六】》○癸巳。幸神泉。泛舟曲宴。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二月己亥【十二】》○己亥。幸神泉。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二月癸卯【十六】》○癸卯。幸神泉。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三月丁卯【十一】》○三月丁卯。幸神泉。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三月己巳【十三】》○己巳。遊獵于水生野。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三月癸酉【十七】》○癸酉。任官。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四月庚子【十五】》○四月庚子。造陸奥國胆澤城使陸奥出羽按察使從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等言。夷大墓公阿弖利爲、盤具公母禮等、率種類五百余人降。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四月辛亥(廿六日)》○辛亥。任官。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五月庚申【五】》○五月庚申。御馬埒殿、觀騎射。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五月壬申【十七】》○壬申。幸神泉。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五月甲戌【十九】》○甲戌。廃相摸國足柄路、開筥荷途、以富士燒砕石塞道也。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火・『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六月丁酉【十二】》○六月丁酉。失火、燒左京百姓宅四十二烟。賜米鹽各有差。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六月壬寅【十七】》○壬寅。幸神泉、是日。勅。秀才上下・中下第、並元留省不叙。明經上下・中上第、並元留省不叙。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六月丁未【廿二】》○丁未。勅。令伊豫國配流人五百枝王、聽居府下。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七月乙卯朔》○七月乙卯朔。大和國、有牛、産犢、二頭六足。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七月丙辰【二】》○丙辰。幸神泉。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七月辛酉【七】》○辛酉。御朝堂院、観相撲。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七月癸亥【九】》○癸亥。行幸大堰。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七月甲子【十】》○甲子。造陸奥國胆澤城使田村麻呂來。夷大墓公二人P6060並從。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七月丙寅【十二】》○丙寅。有狼、走朱雀道、爲人所殺。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七月丁卯【十三】》○丁卯。白鷺集于朝堂院。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七月己卯【二十五】》○己卯、百官抗表、賀平蝦夷、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八月乙酉朔》○八月乙酉朔。幸神泉。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八月丁亥【三】》○丁亥。免相模・播磨・美作・備中・備後・安藝・紀伊・淡路・阿波・讃岐等十國損田百姓負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雀・『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八月壬辰【八】》○壬辰。豐後國遣白雀雀。賜獲者稻五百束。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八月丁酉【十三】》○丁酉。斬夷大墓公阿弖利爲・盤具公母禮等。此二虜者、並奥地之賊首也。斬二虜時、將軍等申云。此度任願返入、招其賊類。而公卿執論云。野生獣心、反覆无定。儻依朝威、獲此梟師、縦依申請、放還奥地、所謂養虎遺患也。即捉兩虜、斬於河内國植山。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八月辛亥【廿七】》○辛亥。遊獵于的野。便御親王諱、〈嵯峨〉莊、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九月丙辰【二】》○九月丙辰。流讃岐國鵜足郡人吉師部都麻呂、分嶋人伊都甲麻呂等于伊豆國。丹波國人秦乙成・出雲國人巨勢部益人・岩見國人弓部鎰主・美作國人曾禰繼人等于安房國。山城國人若湯坐五月麻呂、右京人内藏氏人・三國嶋成・阿曇繼成等于隱伎國。近江國人秦繼成・常陸國人大伴繼守・能登國人羽咋彌公等于土佐國。以犯強盗也。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九月丁巳【三】》○丁巳。伊賀・伊勢・尾張・參河・遠江・駿河・伊豆・甲斐・武藏・上総・下総・常陸・近江・P6061美濃・上野・下野・越前・越中・能登・越後・丹波・丹後・但馬・因幡・伯耆・出雲・岩見・周防・長門・伊豫・土佐等卅一國、損田百姓、免租税徴調。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九月戊午【四】》○戊午。遊獵于芹川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九月丁丑【廿三】》○丁丑。遊獵于北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九月壬午【廿八】》○壬午。免河内國今年田租。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雅樂寮・『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九月癸未【廿九】》○癸未。省雅樂寮歌師二員。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十月壬辰【九】》○冬十月壬辰。幸交野。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十月戊戌【十五】》○戊戌。車駕、歸自交野。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十月己酉【廿六】》○己酉。幸大原野。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十一月甲寅朔》○十一月甲寅朔。日有蝕。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八〇解由)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十一月庚申【七】》○庚申。大宰府言。關〓之設、本絶奸僞、解由之事、爲全官物。而或國司未得解由、私竊逃歸、欠負、未納、無由勘當。若有此輩、到京之日、殊置刑科者。許之。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式部省・『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十二月癸未朔》○十二月癸未朔。平城京地一町、賜式部省。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九一國造)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十二月庚寅【八】》○庚寅。鎮守軍監外從五位下道嶋宿禰御楯、爲陸奥國大國造。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諸陵寮)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十二月癸巳【十一】》○癸巳。加置諸陵寮史生四員。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十二月庚子【十八】》○庚子。佐味親王及右大臣從二位神王獻物。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癸丑朔》延暦廿二年春正月癸丑朔。廃朝。雨也。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一六五雀)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甲寅【二】》○甲寅。受朝賀。美作國獻白鹿、豐後國獻白雀。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丁巳【五】》○丁巳。始置伊勢斎宮寮史生四員。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己未【七】》○己未。〈授位。〉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九賞功)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壬戌【十】》○壬戌。外從五位下槻本公奈弖麻呂P6062授從五位上。弟正七位上豐人・豐成從五位下。並賜姓宿禰。奈弖麻呂父故右兵衞佐外從五位下老、天宗高紹天皇〈光仁〉之舊臣也。初庶人居東宮、暴虐尤甚。與帝不穆、遇之無禮。老竭心奉帝、陰有輔翼之志。庶人及廃后、聞老爲帝所昵、甚怒喚之、切責者數矣。及后有巫蠱之事。老按驗其獄、多發奸伏。以此、母子共廃。社禝以寧。帝追思其情。故有此授。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丙寅【十四】》○丙寅。任官。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戊辰【十六】》○戊辰。宴五位已上、賜物有差。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己巳【十七】》○己巳。御馬埒殿觀射。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庚午【十八】》○庚午。於朝堂院、觀大射。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丁丑【廿五】》○丁丑。賜大法師善謝度三人。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九諸宗・『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戊寅【廿六】》○戊寅。勅。緇徒不学三論、專崇法相。三論之学、殆以將絶。頃年有勅、二宗並行、至得度者、未有法制。自今以後、三論・法相、各度五人、立爲恒例。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二月乙酉【四】》○乙酉。賜遣唐大使已下水手已上物有差。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二月癸巳【十二】》○癸巳。令越後國米三十斛・鹽卅斛、送造志波城所。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二月乙未【十四】》○乙未。右大臣獻物。曲宴、賜四位已上被。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九法制)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二月庚子【十九】》○庚子。制。奉行勅、宜拠令條、不更經中務省。



P6063
《卷十一逸文卷首》○《卷第十一逸文 〈起延暦二十二年三月、盡同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 勅撰
 皇統彌照天皇〈桓武天皇〉。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三月丁巳【六】》○三月丁巳。詔曰、入唐大使贈從二位藤原朝臣河清、銜命先朝、修聘唐國、既而歸舳迷津、漂蕩物故於他郷。可贈正二位。河清、贈太政大臣房前之第四子也。本名清河、唐改為河清、天平勝寶四年、以參議民部卿、爲聘唐大使、天寶十二載、與留学生阿衡、同舟歸朝、海路逢風、漂泊安南。天平寶字三年、遣散位助外從五位下高元度等於唐國、迎河清。唐朝乱故、元度等久不得朝見、勅云。河清、是本國貴族、朕所鍾愛。故且留之、不許放還。待國家寧定、差使發遣。元度等經年不歸、本朝爲恠。宜取南路、早歸命。於是、河清、悲傷流涕、本名仲麻呂、唐朝、賜姓朝氏、名衡、字仲滿、姓聰敏、好讀書、靈龜二年、以選為入唐流學問生、時年十有六、十九年京兆尹崔日知薦之、下詔褒賞、超拜左補闕、廿一年以親老上請歸、不許、賦詩曰、「慕義名空在、愉忠孝不全、報恩無有日、歸國定何年、」至于天寶十二載、與我朝使參議藤原清河同船溥歸、任風掣曳、漂泊安南、屬祿山構逆、群盜蜂起、而夷撩放、劫殺衆類、同舟遇害者一百七十餘人、僅遺十餘人、遂以大暦五年正月薨。時年七十三。贈〓洲大都督。是日。造志波城使從三位行近衞中將坂上田村麻呂辭見。賜彩帛五十疋・綿三百屯。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四七撰書)(『扶桑略記』)(『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三月己未【八】》○己未。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行賀卒。春秋七十有五也。俗姓上毛野公、P6064大和國廣瀬郡人也。生年十五出家、廿受具足戒、廿五被宛入唐留学、学唯識・法花兩宗。住唐卅一年、歸來之日、歴試身才。東大寺僧明一難問宗義、頗有所塞。明一即罵云。費粮兩國、学植膚浅。何違朝寄、不實歸乎。法師大愧、涕泣滂沱。久在他郷、頻忘言語。長途一躓、豈妨千里之行。深林枯枝、何薄萬畝之影。何即在唐之時、居百高座之第二。有法華經疏・弘賛略、唯識僉議等四十余卷、是即行賀法師之筆削也。又写得持來聖教・要文五百余卷、聖朝深喜弘益、授位僧統、詔付門徒卅人、令傳其業矣。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三月乙丑【十四】》○乙丑。賜遣唐使彩帛、各有差。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三月己巳【十八】》○己巳。遣唐使等、於朝堂院、拝朝。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三月乙亥【廿四】》○乙亥。幸近江國志賀可樂埼。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三月丙子【廿五】》○丙子。幸神泉。終日、太子、率諸親王起〓[イ+舞]。侍衞之人、盡稱慶。次侍臣共起舞。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三月庚辰【廿九】》○庚辰。遣唐大使葛野麻呂、副使石川道益賜餞。宴設之事、一依漢法。酒酣、上喚葛野麻呂於御床下、賜酒。天皇歌云。@許能佐氣波、於保邇波安良須、多比良可爾、何倍理伎末勢止、伊婆比多流佐氣 此(この)酒(さけ)は 多(をほ)には非(あら)ず 平(たひら)かに 歸(かへ)りきませと 祝(いは)ひたる酒(さけ) K009。葛野麻呂涕涙如雨。侍宴群臣、無不流涕。賜葛野麻呂、御被三領・御衣一襲・金二百兩。道益、御衣一襲・金一百五十兩。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四月壬午【二】》○夏四月壬午。P6065遣唐大使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副使從五位上石川朝臣道益等辭見。即授節刀。詔曰。云々。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四月甲申【四】》○甲申。幸神泉。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四月己丑【九】》○己丑。幸近江國志賀可樂埼。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四月辛卯【十一】》○辛卯。巡幸京中。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四月戊戌【十八】》○戊戌。幸神泉。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四月癸卯【廿三】》○癸卯。遣唐大使葛野麻呂等言。今月十四日、於難波津頭、始乘船、十六日進發、。云々。時暴雨疾風、沈石不禁。未初、風変打破舟、。云々。其明經請益大学助教豐村家長、遂波没、不知所著。沈溺之徒、不可勝計、。云々。今遣右衞士少志日下三方、馳問消息、廻委曲奏上。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四月乙巳【廿五】》○(『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乙巳。攝津國俘囚勳六等吉彌侯部子成等男女八人、陸奥國勳六等吉彌侯部押人等男女八人、賜姓雄谷。」(『日本紀略』)乙巳。葛野麻呂上表曰。云々。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四月戊申【廿八】》○戊申。遣典藥頭藤原貞嗣・造宮大工物部建麻呂等、理遣唐舶并破損雜物。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五月甲寅【五】》○五月甲寅。御馬埒殿觀馬射。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五月丁巳【八】》○丁巳。廃相摸國筥荷路、復足柄舊路。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五月丙寅【十七】》○丙寅。任官。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五月丁卯【十八】》○丁卯。曲宴。賜侍臣及近衞・内竪布有差。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五月辛未【廿二】》○辛未。遣唐使奉還節刀。以船舶損壞、不得渡海也。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五月壬申【廿三】》○壬申。任官。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六月庚辰朔)》○六月庚辰朔。幸神泉。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六月辛巳【二】》○辛巳。曲宴。賜侍臣錢、各有差。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借貸・一七三凶年)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六月癸未【四】》○癸未。勅。去年不登、民業絶乏。富贍之輩、唯有余儲、〓P6066則要以貴価、借則責之大利。因茲貧民彌貧、富家逾富。均濟之道、良不須然。宜遣大和國、割折有余之貯、仮貸不足之徒、収納之時、先俾報之。若遭凶年、有未納者、賜以正税、後徴負人。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六月己丑【十】》○己丑。任官。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六月癸巳【十四】》○癸巳。曲宴。賜五位已上衣。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六月庚子【廿一】》○庚子。奉幣丹生。爲止霖雨也。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七月己酉朔》○七月己酉朔。幸神泉。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七月乙卯【七】》○乙卯。觀相撲。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七月癸亥【十五】》○癸亥。任官。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八月庚寅【十二】》○八月庚寅。幸梅原宮。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八月辛卯【十三】》○辛卯。右京人正六位上長倉王、配多〓嶋。以言語不諱也。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八月乙未【十七】》○乙未。遊獵于栢野及水生野。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八月丁酉【十九】》○丁酉。幸伊豫親王愛宕庄。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八月甲辰【廿六】》○甲辰。幸葛野川。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八月乙巳【廿七】》○乙巳。遊獵北野。便過伊豫親王大井庄。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九月壬子【四】》○九月壬子。曲宴。侍臣及近衞賜綿有差。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九月癸丑【五】》○癸丑。幸神泉。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九月丁巳【九】》○丁巳。幸西八條院。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九月戊午【十】》○戊午。賜從四位下三嶋宿禰廣宅度二人。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九月甲子【十六】》○甲子。曲宴。賜侍臣被衣。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九月丁卯【十九】》○丁卯。賜藤原朝臣上子度四人。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九月癸酉【廿五】》○癸酉。遊獵于的野。賜五位已上錢、有差。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九月甲戌【廿六】》○甲戌。遊獵于北野。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月戊寅朔》○十月戊寅朔。幸神泉。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月庚辰【三】》○庚辰。遊獵大原野、賜侍臣被衣。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月壬午【五】》○壬午。藤原繩主、爲裝束司長官。橘安麻呂・池田春野、爲副。從三位藤原乙叡、爲御前長官。爲P6067幸和泉國日根野。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月壬寅【廿五】》○壬寅。大徳親王薨。皇帝第十一子、時年六歳。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月丙午【廿九】》○丙午。制。崇福寺者、先帝之所建也。宜令梵釋寺別當大法師常騰、兼加検校。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閏十月戊申朔》○閏十月戊申朔。遣參議左兵衞督兼造東寺長官紀朝臣勝長於近江國蒲生野、造行宮。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閏十月癸亥【十六】》○癸亥。行幸近江國蒲生野。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閏十月甲戌【廿七】》○甲戌。詔曰。云々。近江行宮所〈乎〉御覽〈爾〉、山々〈毛〉麗〈久〉、野〈母〉平〈之弖〉御意〈毛〉於太比爾〈志弖〉御坐之。故是、以御坐〈世留〉栗太・甲賀・蒲生三郡〈乃〉今年田租免賜〈比〉、又勤仕國郡司〈爾〉、官冠上賜〈不〉。又介・掾等有賞。是日。車駕歸自近江國。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一月戊寅朔》○(『類聚國史』七四冬至・八六赦宥・一六五星・『日本紀略』)十一月戊寅朔。朔旦冬至。是日。百官詣闕、上表曰。臣聞。惟徳動天、則靈祇表瑞。乃神司契、則懸象呈祥。伏惟、天皇陛下、則哲承基、窮神闡化、功被有截、徳輝無方。伏検今年暦、十一月戊寅、朔旦冬至。又有司奏稱。老人星見。臣等勤案、元命苞曰。老人星者、瑞星也。見則治平主寿。史記曰。漢武帝、得辛巳朔旦冬至。孫卿曰。黄帝得寶鼎神策。是歳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今與黄帝時等、於是、天子悦之、如郊拝泰一。玉律諧序、迎福之慶方長、金彩舒暉、延暦之期逾遠。豈非天鑒照明、不愛其P6068道、神心顕著、在感斯通。臣等、生涯信幸、沾奉會昌。允在人靈、疇無抃躍。不任鳧藻之至。謹詣闕奉表以聞。」(『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和泉國獻物。宴飮、賜四位已上衣被。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一月己卯【二】》○己卯。勅。今聞。騎乘之輩、不由道路、好就垣下。基地易崩、徒歩有妨。量夫景迹、良合懲粛。然則、応禁不禁、怠在所由。自今而後、左右兩職、厳加捉搦、兼〓街巷、勿令更然。
《卷十一逸文延(『類聚國史』・『日本紀略』)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一月壬辰【十五】》○(『類聚國史』七四冬至・八六赦宥)壬辰。詔曰。天地覆〓、順時播氣。皇王亭育、利物弘仁。朕以寡昧、嗣登鴻基、臨馭八紘。綏撫萬類、政道無洽。方思南薫、惠澤未淳。尚慙東戸、比有司奏稱。老人星見。又今年十一月、朔旦冬至。皇太子某、及百官表賀曰。軒轅之年、寶鼎呈祉。陶唐之世、金精表圖。稽之前修、誠合嘉瑞。天之所祐、古今寧殊。可久可長之功、不召而方至、太平大同之化、不言而自成。朕以、靈徴之臻、必資厚徳、休命之所感、乃通至仁。顧惟庸虚、但増惨歎。思施凱澤、以答天情。自延暦廿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昧爽以前、徒罪以下、無軽重、悉皆赦除。但犯八虐・故殺人・謀殺人・強竊二盗・私鋳錢・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々之。其王公以下、宜加賞賜。但能盡忠力、先有勳効者、特加爵賞。P6069用申褒寵、内外文武官、主典已上、叙爵一級、正六位上者、宜量賜物。天下高年百歳以上穀二斛、九十以上一斛、八十以上五斗。庶恤隱之旨、威於上玄、珍〓[貝+兄]之応、被於中壌。布告遐邇、知朕意焉。○(『日本紀略』)壬辰。詔曰。云々。大赦。〈又授位。〉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二月丁未朔》○十二月丁未朔。曲宴。賜五位已上被衣。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二月戊申【二】》○戊申。夜、野狐鳴禁中。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二月辛亥【五】》○辛亥。右大臣從二位神王奉獻。宴飮終日、賜侍臣衣、及近衞將監以下、近衞以上物有差。



P5041
《卷十二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十二〈起延暦廿三年正月、盡廿四年六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勅撰
 皇統彌照天皇〈桓武天皇〉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丁丑朔》○廿三年春正月丁丑朔。御大極殿。受朝賀。』武藏國言。有木連理。近江國獻白雀。宴次侍從已上於前殿。賜被。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戊寅【二】》○戊寅。改茨田親王名爲萬多。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辛巳【五】》○辛巳。曲宴其内親王之房。授親王三品。〈淳和贈皇后也。〉從六位下池田朝臣〓守授從五位下。賜三位以上被。五位以上及六位以下藤原氏等綿。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癸未【七】》○癸未。勅。眞如妙理。一味無二。然三論・法相。兩宗菩薩。目撃相諍。蓋欲令後代學者。以競此理。各深其業歟。如聞。諸寺學生。就三論者少。趣法相者多。遂使阿黨凌奪。其道疎淺。宜年分度者。毎年宗別五人爲定。若當年無堪業者。闕而莫填。不得以此宗人。補彼宗數。但令二宗學生。兼讀諸經并疏。法華・最勝。依舊爲同業。華嚴・涅槃。各爲一業。經論通熟。乃以爲得。雖讀諸論。若不讀經者。P5042亦不得度。其廣渉經論。習義殊高者。勿限漢音。自今以後。永爲恒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甲申【八】》○甲申。宴五位以上。賜物有差。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丁亥【十一】》○丁亥。勅。頃年諸國緇徒。多虧戒行。既汚法教。先從擯出。然而特降弘恕。厚優耆宿。其有改過者。聽住本寺。又簡智行可稱。堪爲人師者。擢任講師。化導釋侶。如聞。苟忝講師。或事姦濫。詐稱改過。未捨妻孥。此乃僧綱簡擇所失。國司阿容任意。違教慢法。莫過斯甚。宜有是類。一從擯却。其僧綱・國司。猶不悛革。量情科貶。』正五位下藤原朝臣今川。藤原朝臣縵麻呂。藤原朝臣繼業授正五位上。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己丑【十三】》○己丑。左京人正六位上□□朝臣今繼等賜姓三棟朝臣。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辛卯【十五】》○辛卯。夷第一等浦田臣史〓儺授外從五位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壬辰【十六】》○宴五位已上。賜物有差。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癸巳【十七】》○癸巳。幸馬埒殿。觀射。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乙未【十九】》○運武藏。上總。下總。常陸。上野。下野。陸奧等國。糒一萬四千三百十五斛。米九千六百八十五斛於陸奧國小田郡中山柵。爲征蝦夷。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丙申【廿】》○丙申。遊獵水生野。是日、天寒。於野中賜五位已上衣。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戊戌【廿二】》○戊戌。律師傳燈大法師位如寳言。招提寺者。斯唐大和上鑒眞、爲聖朝所建也。天平寳字三年。勅、以沒官地賜之。名爲招提寺。又以越前國水田六十町。備前國田地十三町。P5043充給供料。令學戒法。以來殆五十年。雖有經・律。未經披講。一則乖和上之素意。一則闕弘道之至志。伏望。令永代傳講。便用賜田。充律供儲。然則招提之宗、久而無廢。先師之旨、沒而不朽。許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己亥【廿三】》○己亥。制。延暦十一年七月三日格。六世已下王。情願改姓者。注所願之姓。先申官待報。然後改之。不得輙行者。頃年之間。未有申請。既違格旨。自今以後。除承嫡之外。猶不改者。宜抑止計帳。不得疎□(漏)。』免淡路國窮民負税九萬三千九百束。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庚子【廿四】》○庚子。從五位下笠朝臣庭麻呂爲大和介。外從五位下津宿禰源爲山城介。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弟枚爲伊賀守。從五位下大荒城臣忍國爲遠江介。從五位上高倉朝臣殿繼爲駿河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雄爲近江權介。大内記從五位下平群朝臣眞常爲兼大掾。從五位下和朝臣弟長爲信濃介。中衞少將從四位下巨勢朝臣野足爲兼下野守。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常麻呂爲介。從五位下佐伯宿禰社屋爲出羽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山人爲越中權介。從五位下和朝臣氏繼爲越後介。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弟當爲丹波守。從五位下淡海眞人有成爲介。從五位下大秦P5044公宿禰宅守爲因幡介。從五位下石川朝臣宗成爲備後守。從五位下百濟王忠宗爲伊豫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藤繼爲大宰少貳。正五位上藤原朝臣縵麻呂爲豐前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書爲豐後守。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辛丑【廿五】》○辛丑。幸神泉苑。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壬寅【廿六】》○壬寅。遷但馬國治於氣多郡高田郷。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甲辰【廿八】》○甲辰。刑部卿陸奧出羽按察使從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爲征夷大將軍。正五位下百濟王教雲。從五位下佐伯宿禰社屋。從五位下道嶋宿禰御楯爲副。軍監八人。軍曹廿四人。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乙巳【廿九】》○乙巳。安藝國野三百町賜甘南備内親王。以爲牧地。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二月丙午朔》○二月丙午朔。中務大輔從四位上三嶋眞人名繼爲兼衞門督。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二月戊申【三】》○戊申。幸西八條并五條院。賜五位已上衣。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二月庚戌【五】》○庚戌。運收大和國石上社器仗於山城國葛野郡。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二月甲寅【九】》○甲寅。從五位下淨宗王爲少納言。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二月癸亥【十八】》○癸亥。從五位下大宅眞人繼成爲大監物。從四位下大庭王爲内匠頭。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魚取爲助。從五位上下毛野朝臣年繼爲諸陵助。從五位下大伴宿禰久米主爲主税頭。從五位下大宅眞人淨成爲造兵正。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城主爲宮内少輔。從五位下大野朝臣犬養爲左京亮。春宮權亮從五位下P5045藤原朝臣眞夏爲亮。中衞權少將如故。參議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諸嗣爲兼山城守。右衞士督如故。從四位下三諸朝臣大原爲播磨守。』免大和國田租并地子。縁旱災也。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二月乙丑【廿】》○乙丑。巡行京中。御式部卿三品伊豫親王第。賜四位以上衣。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二月己巳【廿四】》○己巳。幸近江國志賀郡可樂埼。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二月庚午【廿五】》○庚午。攝津國飢。遣使賑給。』外從五位下殖栗連宗繼爲美濃權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三月戊寅【丙子朔三】》○三月戊寅。宴次侍從以上。命文人賦詩。賜物有差。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三月庚辰【五】》○庚辰。遣唐使拜朝。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三月辛卯【十六】》○辛卯。賜五位以上米各有差。以霖雨也。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三月壬辰【十七】》○壬辰。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永眞爲權右少辨。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三月庚子【廿五】》○庚子。大宰府言。大隅國桑原郡蒲生驛與薩摩國薩摩郡田尻驛。相去遥遠。遞送艱苦。伏望置驛於薩摩郡櫟野村。以息民苦。許之。』是日。召遣唐大使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副使從五位上石川朝臣道益等兩人。賜餞殿上。近召御床下。綸旨慇懃。特賜恩酒一杯・寳琴一面。酣暢奏樂。賜物有差。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三月癸卯【廿八】》○癸卯。授大使葛野麻呂節刀。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四月己酉【乙巳朔五】》○夏四月己酉從五位下桑田眞人木津魚麻呂爲主計助。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氏守爲主税助。從五位下田中朝臣八月麻呂爲右衞士佐。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四月壬子【八】》○壬子。從五位下紀朝臣國雄爲右大舍P5046人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城主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下三嶋眞人眞影爲宮内少輔。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宅麻呂爲主殿頭。外從五位下豐山忌寸眞足爲助。外從五位下壬生公足人爲園池正。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家繼爲造東寺次官。外從五位下日下部得足爲造西寺次官。侍醫外從五位下倭廣成爲兼遠江權掾。侍醫外從五位下難波連廣名爲兼因幡權掾。從五位下秋篠朝臣全繼爲右衞士權佐。侍從從四位下葛野王爲兼主馬頭。從五位下紀朝臣田上爲内廐助。從五位下百濟王元勝爲内兵庫正。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四月丁卯【廿三】》○丁卯。勅。聽着染袴。先有限制。自今以後。淺杉染。不論高卑。宜特聽之。但着朝服時。不得同襲。其深染。及常所禁。不在聽限。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四月辛未【廿七】》○辛未。制。頽壞成川之地。屡事除籍。新出爲田之状。未聞言上。若西岸壞流。既損公田。則東邊新成。點爲私地。如此經年。公損幾何。宜天平十四年以降新出田數。細勘言上。不得疎漏。』中納言從三位和朝臣家麻呂薨。詔贈從二位大納言。家麻呂。贈正一位高野朝臣弟嗣之孫也。其先百濟國人也。爲人木訥。無才學。以帝外戚。特被擢進。蕃人入相府。自此始焉。可謂人位有餘。天爵不足。P5047其雖居貴職。逢故人者。不嫌其賎。握手相語。見者感焉。時年七十一。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四月壬申【廿八】》○壬申。賜從四位下紀朝臣兄原度一人。』右兵衞大初位下山村曰佐駒養獻白雀。賜近江國稻五百束。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五月戊寅【甲戌朔五】》○五月戊寅。御馬埓殿。觀馬射。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五月癸未【十】》○癸未。陸奧國言。斯波城與膽澤郡。相去一百六十二里。山谷嶮□。往還多艱。不置郵驛。恐闕機急。伏請准小路例。置一驛。許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五月辛卯【十八】》○辛卯。傳燈大法師位善謝卒。法師。俗姓不破勝。美濃國不破郡人也。初就同寺理教大徳。禀學法相。道業日進。尤善倶遮。遂乃超□三學。通達六宗。滋此智牙。决彼疑網。延暦五年。彌照天皇擢任律師。榮華非好。辭職閑居。凡厥行業。必於菩提。一生期盡。終於梵福山中。遂生極樂。入同法夢。時年八十一。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五月甲申【十一】》○甲申。幸式部卿三品伊豫親王第。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五月戊子【十五】》○戊子。播磨國荒廢田八十二町賜□□□親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五月庚寅【十七】》○庚寅。制。正月齋會。得度之輩。理須舊年試才。新歳得度。而所司常致慢闕。迄于會畢。其名不定。自今以後。舊年十二月中旬以前試定。申送其状。簡定之後。不聽改替。然則本願無虧。屬託亦止。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五月辛卯【十八】》○辛卯。散事從三位藤原朝臣延福薨。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五月癸巳【廿】》○癸巳。山城國穀四千斛賑給左右京高年。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五月丙申【廿三】》○丙申。齋宮寮獻白雀。』P5048攝津國言。頻歳不登。百姓乏食。加以春夏水害。資粮亦盡。伏請正税二萬束。假貸貧民。令濟家産。許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六月壬子【甲辰朔九】》○六月壬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嗣爲左少辨。從五位下豐野眞人村爲大監物。從五位下石上朝臣乙名爲散位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道雄爲宮内大輔。從五位上中臣朝臣道成爲典藥頭。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六月癸丑【十】》○癸丑。定越中國爲上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六月丙辰【十三】》○丙辰。制。常陸國鹿嶋神社。越前國氣比神社。能登國氣多神社。豐前國八幡神社等宮司。人懷競望。各稱譜第。自今以後。神祇官検舊記。常簡氏中堪事者。擬補申官。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六月壬戌【十九】》○壬戌。幸大堰。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六月癸亥【廿】》○癸亥。散位從三位石上朝臣家成薨。左大臣贈從一位麻呂之孫。正六位上東人之子也。才藝無取。恪勤在公。薨時年八十三。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六月甲子【廿一】》○甲子。散位正五位下小倉王上表曰。臣聞。上天開象。兩曜以之盈虚。聖人肇基。九族由其差降。是故尊卑有序。仰星辰而可知。親疎無替。命氏姓而立教。伏惟陛下。彫〓品彙。陶冶生靈。人正其名。物安其性。小倉幸屬淳化。謬霑霈澤。□乾云弘。大造無謝。但得愚息内舍人繁野。及小倉兄別王之孫内舍人山河等款稱。臣等智効罕施。器識庸微。忝天□之末流。仰瓊枝而悚懼。伏請依P5049去延暦十七年十二月廿四日友上王賜姓故事。同蒙清原眞人姓。又繁野名語、觸皇子。改繁曰夏。小倉不忘□(舐)犢。聞斯行諸。特望天恩。伏聽進止。其應賜姓人等。具目如別。不任懇迫之至。謹以申□(聞)。許之。』大宰府言。壹伎嶋防人粮。受筑前穀。運漕艱苦。屡致漂失。伏望廢六國所配防人廿人。以當嶋兵士三百人。分番配置。不勞給粮。許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六月己巳【廿六】》○己巳。停山城國山科驛。加近江國勢多驛馬數。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六月庚午【廿七】》○庚午。勅。比年渤海國使來著。多在能登國。停宿之處、不可疎陋。宜早造客院。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七月癸酉朔》○秋七月癸酉朔。幸神泉苑。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七月丙子【四】》○丙子。幸大堰。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七月己卯【七】》○己卯。觀相撲。』授无位明□女王從五位上。從五位上紀朝臣内子。川上朝臣眞奴。百濟王惠信。藤原朝臣川子。紀朝臣殿子正五位上。无位藤原朝臣上子。橘朝臣御井子。紀朝臣乙魚。坂上大宿禰春子從五位上。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七月癸未【十一】》○癸未。幸葛野川。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七月丙申【廿四】》○丙申。幸與等津。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七月己亥【廿七】》○己亥。幸大堰。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七月辛丑【廿九】》○辛丑。右京人門部連松原流土左國。以不孝也。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癸卯朔》○八月癸卯朔。幸大堰。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丁未【五】》○丁未。幸葛野川。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己酉【七】》○己酉。遣征夷大將軍從三位行近衞中將兼造西寺長官陸奧出羽按察使陸奧守勳二等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從四位上行衞門督兼中務大輔P5050三嶋眞人名繼等。定和泉・攝津兩國行宮地。以將幸和泉・紀伊二國也。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庚戌【八】》○庚戌。幸葛野川。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壬子【十】》○壬子。暴雨大風。中院西樓倒。打死牛。又墮壞神泉苑左右閣・京中盧舍。諸國多蒙其害。天皇生年在丑。歎曰。朕不利歟。未幾不豫。遂弃天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癸丑【十一】》○癸丑。地震。』賜贈大納言從二位和朝臣家麻呂。從四位下尾張女王度各二人。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乙卯【十三】》○乙卯。遊獵北野。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辛酉【十九】》○辛酉。巡行京中。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癸亥【廿一】》○癸亥。遊獵大原野。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丁卯【廿五】》○丁卯。遊獵栗前野。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戊辰【廿六】》○戊辰。天皇以來冬可幸和泉國。參議式部大輔春宮大夫近衞中將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繩主爲裝束司長官。正五位上橘朝臣安麻呂。從五位下池田朝臣春野爲副。參議左兵衞督從三位紀朝臣勝長爲御前長官。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彦爲副。左大辨東宮學士左衞士督但馬守正四位下菅野朝臣眞道爲御後長官。從五位下紀朝臣咋麻呂爲副。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庚午【廿八】》○庚午。從五位下大枝朝臣須賀麻呂爲主計助。外從五位下檜原宿禰〓作爲造西寺次官。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甲戌【壬申朔三】》○九月甲戌。近江國蒲生郡荒田五十三町賜式部卿三品伊豫親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乙亥【四】》○乙亥。幸大堰。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己卯【八】》○己卯。幸神泉苑。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辛巳【十】》○辛巳。從五位下紀朝臣田上爲相摸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丁亥【十六】》○丁亥。正六位上善原忌寸□依P5051授外從五位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己丑【十八】》○己丑。遣兵部少丞正六位上大伴宿禰岑萬里於新羅國。太政官牒曰。遣使唐國。脩聘之状。去年令大宰府送消息訖。時無風信。遂變炎凉。去七月初。四船入海。而兩船遭風漂廻。二船未審到處。即量風勢。定著新羅。仍遣兵部省少丞正六位上大伴宿禰岑萬里等尋訪。若有漂著。宜隨事資給。令得還郷。不到彼堺。冀遣使入唐。訪覓具報。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壬辰【廿一】》○壬辰。遊獵北野。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癸巳【廿二】》○癸巳。丹波國言。依格。差勳位衞護府庫。而白丁之徭。唯卅日。勳位所直。百〓日。有位・白丁。勞逸不均者。制。宜以白丁爲健兒。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甲午【廿三】》○甲午。式部省言。案公式令。親王一品已下。職事初位已上。並可自牒諸司。雖是三位已上。曾無以家司牒及解向官司之文。而案去延暦廿一年九月廿三日格云。親王・内親王。並年滿四歳。始充帳内者。今親王・内親王。或年未成人。或不便文筆。至經官司。若爲申牒。又同令牒式。三位已上去名。然則親王四品已上。去名明矣。而散事數人。同品及同官位・姓之類。既不署名。何以辨知。仍問法家。答云。如此之類、可有別式者。未審所從者。勅。幼稚親王。既不便筆。三位已上。亦無可署。准據令格。還成疑滯。必須自牒。事有不穩。自今以後。P5052宜親王四品已上、及職事三位已上。並聽以家司牒申牒諸司。其牒首。並具注其官品。其親王家、及其官位姓名家牒。以別同異。牒尾。家令已下兩人署之。无品親王内親王者。並別當官人。署名申牒。牒式准上定。別當人。依勅處分。其散事三位。元無家司。至牒諸司。宜令自署。立爲恒式。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戊戌【廿七】》○戊戌。地震。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甲辰【壬寅朔三】》○冬十月甲辰。行幸和泉國。其夕、至難破行宮。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乙巳【四】》○乙巳。賜攝津國司被衣。上御舟泛江。四天王寺奏樂。國司奉獻。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丙午【五】》○丙午。至和泉國。遊獵于大鳥郡惠美原。散位從五位下坂本朝臣佐太氣麻呂獻物。賜綿一百斤。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丁未【六】》○丁未。獵于城野。日暮、御日根行宮。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戊申【七】》○戊申。獵垣田野。阿波國獻物。賜國司等物有差。左大辨正四位下菅野朝臣眞道獻物。賜綿二百斤。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己酉【八】》○己酉。獵藺生野。近衞中將從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獻物。賜綿二百斤。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庚戌【九】》○庚戌。獵于日根野。河内國獻物。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辛亥【十】》○辛亥。詔曰。天皇詔旨〈良萬止〉。勅命〈乎〉。和泉・攝津二國司・郡司・公民・陪從司々人等諸聞食〈止〉宣。今年〈波〉年實豐稔〈弖〉人々産業〈毛〉取收〈弖〉在。此月〈波〉。閑時〈爾之弖〉。國風御覽〈須〉時〈止奈毛〉。常〈毛〉聞所行〈須〉。今行宮所〈乎〉御覽〈爾〉。山野〈毛〉麗。海瀲〈毛〉清〈之弖〉。御意〈毛〉於P5053太比爾〈之弖〉御坐坐。故是以御坐坐〈世留〉和泉國。并攝津國東生・西成二郡〈乃〉百姓〈爾〉。今年田租免賜〈比〉。又勤仕奉國・郡司、及一、二〈能〉人等〈爾〉。冠位上賜〈比〉治賜〈布〉。目以下及郡司〈乃〉正六位上〈乃〉人〈爾波〉。男一人〈爾〉位一階賜〈布〉。又行宮勤仕奉〈爾〉依〈弖〉。三嶋名繼眞人〈乎〉。上賜〈比〉治賜〈布〉。又行宮〈乃〉邊〈爾〉近〈岐〉高年八十已上并陪從人等〈爾〉。大物賜〈波久止〉詔〈布〉勅命〈乎〉。衆聞食〈止〉宣。授攝津守從三位藤原朝臣雄友正三位。衞門督從四位上三嶋眞人名繼正四位下。散位從五位下坂本朝臣佐太氣麻呂從五位上。攝津介外從五位下尾張連粟人。和泉守外從五位下中科宿禰雄庭。攝津掾正六位上多治比眞人船主。和泉掾正六位上小野朝臣木村。散位正六位上大枝朝臣萬麻呂從五位下。又皇太子已下賜物有差。遣使於和泉・日根二郡諸寺。施綿。播磨國司奉獻。奏風俗歌。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壬子【十一】》○壬子。幸紀伊國玉出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癸丑【十二】》○癸丑。上御船遊覽。賀樂内親王、及參議從三位紀朝臣勝長。國造紀直豐成等奉獻。詔曰。天皇詔旨〈良萬止〉勅命〈乎〉。紀伊國司・郡司・公民・陪從司々人等、諸聞食〈止〉宣。此月〈波〉。閑時〈爾之弖〉。國風御覽〈須〉時〈止奈毛〉。常〈母〉聞所行〈須〉。P5054今御坐所〈乎〉御覽〈爾〉。礒嶋〈毛〉奇麗〈久〉。海瀲〈毛〉清晏〈爾之弖〉。御意〈母〉於多比爾御坐坐。故是以御坐坐〈世留〉名草・海部二郡〈乃〉百姓〈爾〉。今年田租免賜〈比〉。又國司・國造・二郡司〈良爾〉。冠位上賜〈比〉治賜〈布〉。目已下及郡司〈乃〉正六位上〈乃〉人〈爾波〉。男一人〈爾〉位一階賜〈布〉。又御座所〈爾〉近〈岐〉高年八十已上人等〈爾〉。大物賜〈波久止〉詔〈布〉勅命〈乎〉。衆聞食〈止〉宣。授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鷹養從五位上。介外從五位下葛井宿禰豐繼。掾從六位下小野朝臣眞野。刑部大丞正六位上紀朝臣岡繼。中衞將監正六位上紀朝臣良門從五位下。遣使於名草・海部二郡諸寺。施綿。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甲寅【十三】》○甲寅。自雄山道還日根行宮。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乙卯【十四】》○乙卯。遊獵熊取野。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丙辰【十五】》○丙辰。御難破行宮。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丁巳【十六】》○丁巳。國司奉獻。遣使於西成・東生二郡諸寺。捨綿。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戊午【十七】》○戊午。車駕至自難破。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壬戌【廿一】》○壬戌。幸神泉苑。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甲子【廿三】》○甲子。勅。私養鷹・鷂。禁制已久。如聞。臣民多蓄。遊獵無度。故違綸言。深合罪責。宜嚴禁斷。勿令重犯。但三王臣。聽養有差。仍賜印書。以爲明驗。自餘輙養。將〓重科。其印書外過數者。捉臂鷹人進上。自餘王臣五位已上、録名言上。六位已下及臂鷹人。並依勅法禁固。科違勅罪。遣使捜検。如有違犯。國郡官司。亦與同罪。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戊辰【廿七】》○P5055戊辰。免越前・能登二國。今年調十分之七。以桑麻有損也。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一月戊寅【壬申朔七】》○十一月戊寅。陸奧國栗原郡。新置三驛。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己卯【八】》○己卯。遊獵日野。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壬午【十一】》○壬午。制。筑前國志麻郡。自今以後。停止綿調。以令輸錢。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甲申【十三】》○甲申。幸神泉苑。』左京人從七位下大俣連三田次賜姓大貞連。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丁亥【十六】》○丁亥。幸神泉苑。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戊子【十七】》○戊子。山城國乙訓郡白田六町賜甘南備内親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己丑【十八】》○己丑。幸神泉苑。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癸巳【廿二】》○癸巳。出羽國言。秋田城建置以來〓餘年。土地磽埆。不宜五穀。加以孤居北隅。無隣相救。伏望永從停廢。保河邊府者。宜停城爲郡。不論土人・浪人。以住彼城者編附焉。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戊戌【廿七】》○戊戌。幸神泉苑。』令左大辨正四位下兼行皇太子學士但馬守菅野朝臣眞道。木工頭從五位上兼行造宮亮播磨介石川朝臣河主。監僧綱政。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二月壬寅朔》○十二月壬寅朔。幸神泉苑。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二月丙午【五】》○丙午。勅。自今以後。左右大辨。八省卿。彈正尹。准參議已上。雖開門以後。聽就朝堂。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二月丁未【六】》○丁未。幸神泉苑。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二月壬戌【廿一】》○壬戌。勅。牛之爲用。在國切要。負重致遠。其功實多。如聞。無頼之輩。爭事驕侈。尤剥斑犢。競用鞍〓。爲弊良深。事須禁絶。自今已後。殺剥。及用鞍并胡祿等之具。一切禁斷。若有違犯。科違勅罪。主司阿容。亦與同罪。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二月丙寅【廿五】》○丙寅。聖體不豫。遣使平城七大寺。齎綿五百六十斤誦經。P5056又賑恤舊都飢乏道俗。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二月丁卯【廿六】》○丁卯。詔曰。朕有所思。欲施恩澤。宜赦天下。自延暦廿三年十二月廿六日昧爽以前。大辟已下。罪無輕重。皆咸赦除。但強竊二盜、及私鑄錢。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普告天下。知朕意焉。』是日。賜三品式部卿諱〈淳和〉、度一人。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辛未朔》○廿四年春正月辛未朔。廢朝。聖體不豫也。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癸酉【三】》○癸酉。制。定額諸寺。檀越之名。載在流記。不可輙改。而愚人爭以氏寺。假託權貴。詐稱檀越。寺家田地。任情賣買。事多姦濫。宜加禁斷。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丁丑【七】》○丁丑。正五位上橘朝臣安麻呂授從四位下。』賜五位已上物各有差。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甲申【十四】》○甲申。平明。上急召皇太子。遲之。更遣參議右衞士督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召之。即皇太子參入。昇殿。召於牀下。勅語良久。命右大臣以正四位下菅野朝臣眞道。從四位下秋篠朝臣安人。爲參議。又請大法師勝虞。放却鷹犬。侍臣莫不流涙。』奉爲崇道天皇。建寺於淡路國。』是日。勅。頃年爲興釋教。擯出違法之僧。今聞自悔前過。各有修行。宜赦其過。聽住本寺。若更有犯。處以恒科。又令天下諸國。修理國中諸寺塔。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乙酉【十五】》○乙酉。永停大替隼人風俗歌舞。』是日。大法師勝虞爲P5057少僧都。均□爲律師。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丙戌【十六】》○丙戌。參議從四位下秋篠朝臣安人爲右大辨。近衞少將勘解由長官阿波守如故。從四位下橘朝臣安麻呂爲左中辨。從五位上百濟王鏡仁爲右中辨。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葛野麻呂爲刑部卿。越前守如故。』宴五位已上。賜物有差。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丁亥【十七】》○丁亥。於御在所南端門外射。但乘輿不御。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辛卯【廿一】》○辛卯。賜散位從四位下住吉朝臣綱主度一人。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壬辰【廿二】》○壬辰。賜宿侍親王已下五位已上衣。』是日。未時。大星隕。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乙未【廿五】》○乙未。地震。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戊戌【廿八】》○戊戌。外從五位下吉水連神徳授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出雲連廣貞外從五位下。以供奉御藥。晝夜不怠也。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二月乙巳【辛丑朔五】》○乙巳。相摸國言。頃年差鎭兵三百五十人。戍陸奧出羽兩國。而今徭丁乏少。勳位多數。伏請中分鎭兵。一分差勳位。一分差白丁。許之。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二月丙午【六】》○丙午。令僧一百五十人。於宮中及春宮坊等。讀大般若經。造一小倉於靈安寺。納稻卅束。又別收調綿百五十斤。庸綿百五十斤。慰神靈之怨魂也。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二月庚戌【十】》○庚戌。造石上神宮使正五位下石川朝臣吉備人等。支度功程。申上單功一十五萬七千餘人。太政官奏之。勅曰。此神宮所以異於他社者何。或臣奏云。多收兵仗故也。勅。有何因縁所收之兵器。奉P5058答云。昔來天皇御神宮。便所宿收也。去都差遠。可愼非常。伏請卜食而運遷。是時文章生從八位上布留宿禰高庭。即脩解申官云。得神戸百姓等款稱。比來。大神頻放鳴鏑。村邑咸恠。不知何祥者。未經幾時。運遷神寳。望請奏聞此状。蒙從停止。官即執奏。被報宣稱。卜筮吉合。不可妨言。所司咸來。監運神寳。收山城國葛野郡訖。無故倉仆。更收兵庫。既而聖體不豫。典□建部千繼。被充春日祭使。聞平城松井坊有新神託女巫。便過請問。女巫云。今所問不是凡人之事。宜聞其主。不然者。不告所問。仍述聖體不豫之状。即託語云。歴代御宇天皇。以慇懃之志。所送納之神寳也。今踐穢吾庭。運收不當。所以唱天下諸神。勒諱贈天帝耳。登時入京密奏。即詔神祇官并所司等。立二幄於神宮。御飯盛銀笥。副御衣一襲。並納御輿。差典□千繼充使。召彼女巫。令鎭御魂。女巫通宵忿怒。託語如前。遲明乃和解。有勅。准御年數。屈宿徳僧六十九人。令讀經於石上神社。詔曰。天皇御命〈爾〉坐。石上〈乃〉大神〈爾〉申給〈波久〉。大神〈乃〉宮〈爾〉收有〈志〉器仗〈乎〉。京都遠〈久〉成〈奴流爾〉依〈弖〉。近處〈爾〉令治〈牟止〉爲〈弖奈母〉。去年此〈爾〉運收有〈流〉。然〈爾〉比來之間。御體如常不御坐P5059有〈流爾〉。大御夢〈爾〉覺〈志〉坐〈爾〉依〈弖〉。大神〈乃〉願坐〈之〉任〈爾〉。本社〈爾〉返收〈弖之〉。无驚〈久〉无咎〈久〉。平〈久〉安〈久〉可御坐〈止奈母〉念〈志〉食。是以鍜冶司正從五位下作良王。神祇大副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全成。典侍正五位上葛井宿禰廣岐等〈乎〉差使〈弖〉。禮代〈乃〉幣帛并鏡令持〈弖〉。申出給御命〈乎〉申給〈止〉申。辭別〈弖〉申給〈久〉。神〈那我良母〉皇御孫〈乃〉御命〈乎〉。堅磐〈爾〉常磐〈爾〉。護奉幸〈閇〉奉給〈閇止〉稱辭定奉〈久止〉申。』遣典藥頭從五位上中臣朝臣道成等。返納石上神社兵仗。』散位從四位下住吉朝臣綱主卒。綱主。以善射爲近衞。後歴將曹將監。爲人恪勤。宿衞不怠。好愛鷹犬。多得士卒心。仕至少將。卒時年七十七。』大和國人正六位上曰佐方麻呂。近江國人正六位上曰佐人上賜姓紀野朝臣。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二月甲寅【十四】》○甲寅。備後國飢。遣使賑給。』正五位上葛井宿禰廣岐授從四位下。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二月乙卯【十五】》○乙卯。賜脩行大法師位榮興度一人。脩行傳燈法師位聽福二人。』左京人多王。登美王等十七人賜姓三園眞人。吉並王。□並王等十七人近江眞人。駿河王。廣益王等十六人清海眞人。池原王。嶋原王二人志賀眞人。貞原王。眞貞王二人淨額眞人。坂野王。石野王等十六人清岳眞人。篠井王。P5060坂合王等五人淨原眞人。十二月王。小十二月王等三人室原眞人。永世王。末成王。末繼王春原眞人。田邊王。高槻王等美海眞人。般木王。長井眞人。岡山女王。廣岡女王等四人岡原眞人。廣永王。益永王等四人豐岑眞人。田村王。小田村王。金江王。眞殿王。河原王等八人長谷眞人。八上王。八嶋王山科眞人。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二月己未【十九】》○己未。令諸國國分寺。行藥師悔過。以聖躬未平也。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二月壬戌【廿二】》○壬戌。賜傳燈大法師位安曁度僧尼各一人。脩行大法師位榮興僧一人。脩行法師位慈窓等七人各二人。』從五位上平群朝臣廣道爲土左守。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辛未【庚午朔二】》○辛未。施賜宿侍僧及五位已上被衣。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癸酉【四】》○癸酉。賜少僧都傳燈大法師位勝虞度二人。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乙亥【六】》○乙亥。播磨國夷第二等去返公嶋子賜姓浦上臣。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丙子【七】》○丙子。賜律師大法師位均□。脩行滿位僧勤盖各度二人。脩行滿位僧常江。壽全各一人。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己卯【十】》○己卯。賜傳燈法師位勤操度二人。脩行滿位僧壽全一人。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癸未【十四】》○癸未。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八千足授從五位上。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丙戌【十七】》○丙戌。正六位上下毛野公小建授外從五位下。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己丑【廿】》○己丑。免從四位下吉備朝臣泉。并五百枝王。藤原朝臣淨岡。藤原朝臣雄依。山上船主等罪入京。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壬辰【廿三】》○壬辰。免伊豆國P5061流人氷上眞人河繼罪。』遣使伯耆國。請玄賓法師。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丙申【廿七】》○丙申。於殿上行灌頂法。』是日。詔曰。解網泣辜。哲王嘉訓。滌瑕蕩穢。列聖通規。朕君臨區宇。子育黔黎。念彼流移久陷刑憲。情深惻隱。無忘寢興。思播凱澤。令彼改且。其延暦廿四年三月以前。犯謀反大逆。及自餘縁犯。已配流及移郷者。不論道俗。悉赦除之。若身先亡。恩渙不逮者。原其妻子。但惡造。造畜蠱毒。殺人。會赦猶合移郷之色。及犯盜者。不在赦限。普告遐邇。知朕意焉。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四月辛丑【庚子朔二】》○夏四月辛丑。授散位從六位上江沼臣小並外從五位下。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四月壬寅【三】》○壬寅。賜侍醫等衣并□布有差。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四月癸卯【四】》○癸卯。勅。如聞。貢調脚夫。在路留滯。或飢横斃者衆。良由路次國郡不存法令。隨便村里無意撫養也。自今以後。如有此色。當界官司。據法科處。郡國官司。存情相救。其醫療供給。一依法令。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四月甲辰【五】》○甲辰。令諸國。奉爲崇道天皇建小倉。納正税□束。并預國忌及奉幣之例。謝怨靈也。』令土左國帶驛路郡。加置傳馬五匹。以新開之路山谷峻深也。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四月乙巳【六】》○乙巳。天皇召皇太子已下參議已上。託以後事。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四月己酉【十】》○己酉。使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内麻呂。中將藤原朝臣繩主等。賜兵仗殿鎰於東宮。』遣使奉幣帛於賀茂神社。P5062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四月庚戌【十一】》○庚戌。任改葬崇道天皇司。』外從五位下豐山忌寸眞足爲主殿助。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五月己巳朔》○五月己巳朔。賜侍從及侍醫等衣。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五月辛未【三】》○辛未。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上子正五位下。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五月戊寅【十】》○戊寅。授土左國香美郡少領外從六位上物部鏡連家主爵二級。以撫育有方。公勤匪怠也。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五月己卯【十一】》○己卯。加山城。大和。河内。攝津等四國。史生一員。』是日。遣脩行傳燈法師位聽福於紀伊國伊都郡。立三重塔。爲聖躬平善也。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五月甲午【廿六】》○甲午。甲斐。越中。石見三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六月乙巳【戊戌朔八】》○六月乙巳。遣唐使第一船到泊對馬嶋下縣郡。大使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葛野麻呂上奏言。臣葛野麻呂等。去年七月六日。發從肥前國松浦郡田浦。四船入海。七日戌剋。第三第四兩船。火信不應。出入死生之間。掣曳波涛之上。都卅四箇日。八月十日到福州長溪縣赤岸鎭已南海口。時杜寧縣令胡延沂等相迎。語云。常州剌史柳冕。縁病去任。新除剌史未來。國家大平者。其向州之路。山谷嶮隘。擔行不穩。因廻船向州。十月三日到州。新除觀察使兼剌史閻濟美處分。且奏。且放廿三人入京。十一月三日臣等發赴上都。此州去京七千五百廿里。星發星宿。晨昏兼行。十二月廿一日到上都長樂驛宿。P5063廿三日内使趙忠。將飛龍家細馬廿三匹迎來。兼持酒脯宣慰。駕即入京城。於外宅安置供給。特有監使。高品劉昴。勾當使院。第二船判官菅原朝臣清公等廿七人。去九月一日從明州入京。十一月十五日到長安城。於同宅相待。廿四日國信別貢等物。附監使劉昴。進於天子。劉昴歸來。宣勅云。卿等遠慕朝貢。所奉進物。極是精好。朕殊喜歡。時寒。卿等好在。廿五日於宣化殿禮見。天子不衙。同日於麟徳殿對見。所請並允。即於内裏設宴。官賞有差。別有中使。於使院設宴。酣飮終日。中使不絶。頻有優厚。廿一年正月元日於含元殿朝賀。二日天子不豫。廿三日天子雍王□崩。春秋六十四。廿八日臣等於亟天門立仗。始着素衣冠。是日太子即皇帝位。諒闇之中。不堪萬機。皇太后王氏。臨朝稱制。臣等三日之内。於使院朝夕擧哀。其諸蕃三日。自餘廿七日而後就吉。二月十日監使高品宋惟澄。領答信物來。兼賜使人告身。宣勅云。卿等銜本國王命。遠來朝貢。遭國家喪事。須緩緩將息歸郷。縁卿等頻奏早歸。因茲賜纒頭物。兼設宴。宜知之。却廻本郷。傳此國喪。擬欲相見。縁此重喪。不得宜之。好去好去者。事畢首途。P5064勅令内使王國文監送。至明州發遣。三月廿九日。到越州永寧驛。越州即觀察府也。監使王國文。於驛舘喚臣等。附勅書函。便還上都。越州更差使監送。至管内明州發遣。四月一日先是去年十一月爲廻船明州。留録事山田大庭等。從去二月五日發福州。海行五十六日。此日到來。三日到明州郭下。於寺裏安置。五月十八日於州下□縣。兩船解纜。六月五日臣船到對馬嶋下縣郡阿禮村。其唐消息。今天子。諱誦。大行皇帝之男只一人而已。春秋□五。有□餘男女。皇太子廣陵王純。年廿八。皇太后王氏。今上之母。大行皇帝之后也。年號貞元廿一年當延暦廿四年。□青道節度使青州刺史李師古〈正己孫納之男〉。養兵馬五十萬。朝廷以國喪告于諸道節度使。入青州界。師古拒而不入。□兵十萬以弔國喪爲名。自襲鄭州。諸州勠力。逆戰相殺。即爲宣慰師古。差中使高品臣希倩發遣。又蔡州節度使呉少誠。多養甲兵。竊挾窺□。又去貞元十九年遣龍武將軍薛審。和親吐蕃。到則拘□。不得復命。審欺之云。所以來和者。欲嫁公主也。吐蕃即令審歸娶。天子瞋之曰。嫁娶者。非朕所知。宜更迴允前旨。若事不遂。不得入來。審還P5065到吐蕃界。拒而不入。在於今日。猶住兩界頭。去年十二月吐蕃使等歸國。彼來由。在娶公主。天子瞋之不聽。故不曾賀正也。其吐蕃。在長安西北。數興兵侵中國。今長安城。去吐蕃界五百里。内疑節度。外嫌吐蕃。京師騷動。無□休息。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六月丁未【十】》○丁未。近江。丹波。丹後。但馬。播磨。美作。備前。備後。紀伊。阿波。伊豫等十一國。停進彩帛。依舊貢絹。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六月辛亥【十四】》○辛亥。正六位上難破連廣成。若江造家繼授外從五位下。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六月癸丑【十六】》○己丑。伊賀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六月甲寅【十七】》○甲寅。遣唐使第二船判官正六位上菅原朝臣清公。來到肥前國松浦郡鹿嶋。附驛上奏。事多不載。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六月丙辰【十九】》○丙辰。授從五位下紀朝臣廣濱從五位上。正六位上犬上朝臣望成外從五位下。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六月庚申【廿三】》○庚申。近衞中將從三位勳二等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爲參議。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六月辛酉【廿四】》○辛酉。傳燈大法師位常騰爲律師。P5066
《卷十二卷尾》日本後紀卷第十二



P5067《卷十三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十三〈起延暦廿四年七月、盡大同元年五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勅撰」
 皇統彌照天皇〈桓武天皇〉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戊辰朔》○秋七月戊辰朔。遣唐大使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葛野麻呂上節刀。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丙子【九】》○丙子。尾張國智多郡地十三町賜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辛巳【十四】》○辛巳。葛野麻呂等上唐國答信物。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壬午【十五】》○壬午。賜傳燈大法師位常騰。安曁。玄賓等卅七人。并三品美努摩内親王度五十九人。毎人三人已下一人已上。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癸未【十六】》○癸未。大宰府言。遣唐使第三船。今月四日發自肥前國松浦郡庇良嶋。指遠値嘉嶋。忽遭南風。漂著孤嶋。船居巌間。淦水盈溢。判官正六位上三棟朝臣今嗣等脱身就岸。官私雜物。不遑下收。射手數人。留在船上。繿絶船流。不知何去者。勅。使命以國信爲重。船物須人力乃全。而今不願公途。偏求苟存。泛船無人。何以能濟。奉使之道。豈其然乎。宜加科責。以峻懲沮。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甲申【十七】》○甲申。地震。P5068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丁亥【廿】》○丁亥。常陸國人生部連廣成特授從八位下。以出私物。屡救貧民也。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己丑【廿二】》○己丑。能登國言。舶一艘漂著珠洲郡。遣使検船上雜物。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辛卯【廿四】》○辛卯。賜親王已下參議已上及内侍唐國彩帛各有差。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壬辰【廿五】》○壬辰。勅。如聞。疫癘之時。民庶相憚。不通水火。存心救療。何有死亡。父子至親。畏忌無近。隣里疎族。更復何言。亡者衆多。事在於此。宜喩所司。務存匍匐。若不遵改。隨即科處。』是日。遣唐大使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葛野麻呂授從三位。判官正六位上菅原朝臣清公從五位下。故副使從五位上石川朝臣道益贈從四位下。判官正六位上甘南備眞人信影從五位下。道益者。從三位中納言石足之孫。從五位上人成之子也。略渉書記。頗有才幹。美於風儀。卒於大唐明州。朝廷惜之。卒時年□三。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癸巳【廿六】》○癸巳。遣使奉幣於畿内名神。祈雨也。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甲午【廿七】》○甲午。獻唐國物于山科後田原崇道天皇三陵。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八月丁酉朔》○八月丁酉朔。山城國相樂郡白田十三町賜葛井親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八月癸卯【七】》○癸卯。從五位下川原女王。上道朝臣千若授正五位下。正六位上安太女王。賀茂毎臣□女。從六位上縣犬養宿禰淨濱。丈尼或圖從五位下。正六位下小槻連濱名。服部三船。凡直古刀自。從六位上P5069朝野宿禰宅成。從六位下船連志賀。從七位上勝部造眞上。因幡國造苗取。正八位上平群黒蟲。從八位下田邊史東女外從五位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八月乙巳【九】》○乙巳。地震。』是日。請入唐求法僧最澄於殿上。悔過讀經。最澄獻唐國佛像。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八月丁未【十一】》○丁未。傳燈法師位肆關。傳燈滿位僧景餝補供奉師。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八月壬子【十六】》○壬子。賜正四位上藤原朝臣産子度二人。故入唐副使贈從四位下石川朝臣道益一人。』安藝國賀茂郡地五十町賜仲野親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八月丙辰【廿】》○丙辰。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清公爲大學助。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八月丁巳【廿一】》○丁巳。攝津國人外從五位下豐山忌寸眞足附于右京。近江國人正六位上林朝臣茂繼。肥後國人從六位下中篠忌寸豐次等附于左京。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八月己未【廿三】》○己未。大納言正三位壹志濃王抗表請骸骨。優詔不許。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八月癸亥【廿七】》○癸亥。太白與鎭星見東方。』常陸守從四位下紀朝臣直人卒。直人者。中納言從三位麻路之孫。正五位下廣名之子也。爲人温潤。頗有文藻。歴官内外。無有毀譽。終以天命。卒時五十九。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九月庚午【丙寅朔五】》○九月庚午。曲宴。賜親王以上衣。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九月辛未【六】》○辛未。施禪師等衣。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九月壬申【七】》○壬申。賜五位已上綿有差。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九月癸酉【八】》○癸酉。左京人永嗣王等賜姓河上眞人。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九月壬午【十七】》○壬午。令僧最澄於殿上行毘盧舍那法。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九月己丑【廿四】》○己丑。傳燈P5070大法師位常騰爲少僧都。從五位上百濟王聰哲爲主計頭。從四位下橘朝臣安麻呂爲常陸守。從五以下大伴宿禰眞城麻呂爲能登守。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九月壬辰【廿七】》○壬辰。奉授越前國小蟲神從五位下。出雲國造外正六位上出雲臣門起授外從五位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丁酉【丙申朔二】》○冬十月丁酉。野鳥飛入殿中。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己亥【四】》○己亥。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彦爲左中辨。讃岐守如故。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今麻呂爲式部權少輔。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犬養爲大藏少輔。從五位上和氣朝臣廣世爲美作守。式部少輔大學頭如故。從四位下橘朝臣安麻呂爲備前守。從五位下巨勢朝臣諸成爲介。從五位下讃岐公千繼爲權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癸卯【八】》○癸卯。正六位上笠臣田作。千葉國造大私部直善人授外從五位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甲辰【九】》○甲辰。宴樂終日。賜五位已上錢有差。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丙午【十一】》○丙午。從四位下勳三等三諸朝臣大原爲備前守。從四位下橘朝臣安麻呂爲播磨守。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甲寅【十九】》○甲寅。授入唐留學生无位粟田朝臣飽田麻呂正六位上。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乙卯【廿】》○乙卯。神祇伯從四位上多治比眞人繼兄爲兼右兵衞督。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戊午【廿三】》○戊午。播磨國俘囚吉彌侯部兼麻呂。吉彌侯部色雄等十人配流於多□嶋。以不改野心。屡違朝憲也。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庚申【廿五】》○庚申。佐渡國人道公全成配伊豆國。P5071以盜官鵜也。』廢下總國印播郡鳥取驛。埴生郡山方騨。香取郡眞敷。荒海等驛。以不要也。』授正六位上安倍朝臣眞勝從五位下。』奉爲崇道天皇冩一切經。其書生隨功叙位及得度。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癸亥【廿八】》○癸亥。於前殿讀經三日。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丙寅朔》○十一月丙寅朔。制。頃年之間。諸司諸國所進解文。官人等名下。或多不署。若情懷不穩。忍而默爾。爲當執見各殊。上下不慥歟。縱使託事應被勘問。則稱某甲不署解文。既備員品。豈合得然。自今以後。宜令盡署。其縁病及假使等類。隨即顯注。不得令名下空。有所疑渉。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丁卯【二】》○丁卯。授唐人正六位上清河忌寸斯麻呂外從五位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己巳【四】》○己巳。山城國紀伊郡地一町賜典侍從四位下葛井宿禰廣岐。』授無位紀朝臣弟魚正五位上。無位石川朝臣伊勢子從五位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壬申【七】》○壬申。先是伊豆國掾正六位上山田宿禰豐濱奉使入京。至伊勢國榎撫朝明二驛之間。就村求湯。有人與之。更復煖酒相飮。其後嘔吐。至伊賀國堺。豐濱從者死。豐濱情知毒酒。勤加療治。至京遂死。遣使左兵衞少志從六位下紀朝臣濱公勘之。无得。』隱岐國人外從八位上飾部松守。釆女外從五位下服部美船女等三人賜姓臣。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丁丑【十二】》○丁丑。大納言P5072正三位兼彈正尹壹志濃王薨。詔贈從二位。壹志濃王者。田原天皇之孫。湯原親王之第二子也。質性矜然。不護禮度。杯酌之間。善於言咲。毎侍酣暢。對帝道疇昔。帝安之。薨時年七十三。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戊寅【十三】》○戊寅。停陸奧國部内海道諸郡傳馬。以不要也。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庚辰【十五】》○庚辰。曲宴。賜次侍從已上衣。』相模國大住郡田二町賜從四位下百濟王教法。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甲申【十九】》○甲申。左京人正七位下淨村宿禰源言。父賜緑袁常照。以去天平寳字四年奉使入朝。幸沐恩渥。遂爲皇民。其後不幸。永背聖世。源等早爲孤露。无復所恃。外祖父故從五位上淨村宿禰晉卿養而爲子。依去延暦十八年三月廿二日格。首露已訖。儻有天恩。无追位記。自天祐之。欣幸何言。但賜姓正物。國之徴章。伏請改姓名。爲春科宿禰道直。許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乙酉【廿】》○乙酉。遷攝津國治於江頭。許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戊子【廿三】》○戊子。坂本親王於殿上冠。賜參議從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大藏卿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園人。少納言從五位下多朝臣入鹿等衣被。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甲午【廿九】》○甲午。攝津國人外從五位下出雲連廣貞等附于左京。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庚子【丙申朔五】》○十二月庚子。地震。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壬寅【七】》○壬寅。公卿奏議曰。伏奉綸旨。營造未已。黎民或弊。念彼勤勞。事須矜恤。加以時遭災疫。頗損農桑。今P5073雖有年。未聞復業。宜量事優矜令得存濟者。臣等商量。伏望所點加仕丁一千二百八十一人。依數停却。又衞門府衞士四百人。減七十人。左右衞士府各六百人。毎減一百人。隼人男女各□人。毎減廿人。雅樂歌女五十人。減卅人。仕女一百十人。減廿八人。停卜部之委男女厮丁等粮。又諸家封祖。□停舂米。交易輕貨。又諸國貢調脚夫。或國役五箇日。或國三箇日。役限不均。勞逸各殊。須共役二日。以同苦樂。又備後國神石。奴可。三上。惠蘇。甲努。世羅。三谿。三次等八郡調糸。相□鍬鐵。又伊賀。伊勢。尾張。近江。美濃。若狹。越前。越中。丹波。丹後。但馬。因幡。播磨。美作。備前。備中。備後。紀伊。阿波。讃岐。伊豫等國。殊免當年庸。許之。』是日。中納言近衞大將從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侍殿上。有勅。令參議右衞士督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與參議左大辨正四位下菅野朝臣眞道相論天下徳政。于時緒嗣議云。方今天下所苦。軍事與造作也。停此兩事。百姓安之。眞道□執異議。不肯聽焉。帝善緒嗣議。即從停廢。有識聞之。莫不感歎。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癸卯【八】》○癸卯。免淡路國浪人今年調庸。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乙巳【十】》○乙巳。廢造宮職。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己酉【十四】》○己酉。施賜僧并宿侍五位以上大袍。』P5074從五位下文室眞人長谷爲周防守。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庚戌【十五】》○庚戌。從五位下和朝臣建男爲近江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友人爲播磨權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甲寅【十九】》○甲寅。從五位下岳田王爲甲斐守。外從五位下紀朝臣廣河爲阿波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乙卯【廿】》○乙卯。甲斐國巨麻郡弓削社預官社。以有靈驗也。』河内國交野郡白田二町賜仲野親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丁巳【廿二】》○丁巳。勅。大和國畝火。香山。耳梨等山。百姓任意伐損。國吏寛容。不加禁制。自今以後。莫令更然。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戊午【廿三】》○戊午。山城國乙訓郡白田一町賜大判事從五位下讃岐公千繼。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庚申【廿五】》○庚申。僧綱言。延暦年中改諸國國師曰講師。一任之後。不聽輙替。講説之外。莫預他事。欲能弘道教以利人也。今聞。或身期老死。情無知足。飢倦講席。何堪誨導。遂使汚法墮罪。背師弃資。加以當國司等。検掌伽藍。諸寺綱維。趨走府廳。此非道俗異形。魚鳥殊性之意。伏望簡大智而任講師。擧小識而補讀師。限六年以爲期。其寺委寄講師。然則用人之策永存。媚俗之辱自息。勅。其講師年限。一依來請。但淺學之輩。未練戒律。年少之人。時聞違犯。宜簡年□五已上心行已定。始終不易者補之。簡才用讓。申官經奏等。一同前格。若有自事衒賣。妄求俗擧者。永從擯出。以懲後輩。P5075如綱維受囑。亦揆情論之。其讀師者。依舊用之。又部内諸寺者。講師國司。相共検校。不得獨恣。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正月丙寅朔》○大同元年春正月丙寅朔。廢朝。聖躬不豫也。』宴次侍從已上於前殿。賜衣。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正月庚午【五】》○庚午。右京人外從五位下堅部使主廣人賜姓豐宗宿禰。』賜大法師永忠度二人。僧最澄三人。治部卿四品葛原親王二人。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正月壬申【七】》○壬申。勅。永停五位以上進裝馬。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正月壬午【十七】》○壬午。射。天子不御。』左京人正七位上阿倍小殿朝臣眞直。從五位下阿倍小殿朝臣眞出等賜姓阿倍朝臣。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正月辛卯【廿六】》○辛卯。勅。攘災植福。佛教最勝。誘善利生。無如斯道。但夫諸佛所以出現於世。欲令一切衆生悟一如之理。然衆生之機。或利或鈍。故如來之説。有頓有漸。所有經論。所趣不同。開門雖異。遂期菩提。譬猶大醫隨病與藥。設方萬殊。共期濟命。今欲興隆佛法。利樂群生。凡此諸業。廢一不可。宜華嚴業二人。天臺業二人。律業二人。三論業三人。法相業三人。分業勸催。共令競學。仍須各依本業疏。讀法華金光明二部經。漢音及訓。經論之中。問大義十條。通五以上者。乃聽得度。縱如二業中无及第者。闕置其分。當年勿度。省寮僧綱。相對案記。P5076待有其人。後年重度。遂不得令彼此相奪廢絶其業。若有習義殊高。勿限漢音。受戒之後。皆令先必讀誦二部戒本。諳案一卷。羯摩四分律鈔。更試十二條。本業十條。戒律二條。通七以上者。依次差任立義複講及諸國講師。雖通本業。不習戒律者。莫聽任用。自今以後。永爲恒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正月癸巳【廿八】》○癸巳。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仲成爲大和守。從五位上百濟王鏡仁爲河内守。從五位下紀朝臣南麻呂爲介。兵部大輔正五位上藤原朝臣繼業爲兼山城守。從四位下和朝臣入鹿麻呂爲伊勢守。齋宮頭從五位下中臣丸朝臣豐國爲兼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川爲尾張守。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清公爲介。從五位下路眞人年繼爲參河介。從五位下大枝朝臣菅麻呂爲遠江守。從五位下大宅眞人繼成爲駿河介。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爲兼武藏守。近衞大將如故。從五位下桑田眞人甘南備爲介。從五位上安曇宿禰廣吉爲安房守。宮内大輔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道雄爲兼上總守。從五位下石川朝臣道成爲介。右衞士佐從五位下田中朝臣八月麻呂爲兼權介。外從五位下千葉國造大私部直善人爲大掾。參議從三位P5077紀朝臣勝長爲兼下總守。左兵衞督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城主爲介。從四位下葛野王爲常陸守。主馬頭如故。左兵衞權佐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益成爲兼權介。大内記從五位下平群朝臣眞常爲兼近江權介。左衞士佐從五位下百濟王教俊爲兼美濃守。從五位上坂本朝臣佐太氣麻呂爲信濃介。侍從從四位下大庭王爲兼上野守。正四位下三嶋眞人名繼爲越前守。從五位下和朝臣氏繼爲越後守。從五位下紀朝臣百繼爲介。近衞將監如故。左少辨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嗣爲兼丹後守。外從五位下山田造大庭爲介。參議右衞士督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爲兼但馬守。從五位下佐伯宿禰清岑爲介。内廐頭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石津麻呂爲兼因幡介。從五位下作良王爲伯老守。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全成爲出雲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宅麻呂爲介。從五位下秋篠朝臣全繼爲石見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友人爲播磨介。中内記外從五位下出雲連廣貞爲兼美作權掾。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主爲備中守。外從五位下掃守宿禰弟足爲安藝介。從五位下紀朝臣國雄爲讃岐介。參議正四位下菅野P5078朝臣眞道爲兼大宰大貳。從五位下大野朝臣犬養爲肥前守。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氏守爲介。從五位上高倉朝臣殿繼爲肥後守。從五位下小野朝臣木村爲豐前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正月甲午【廿九】》○甲午。勅。承前出擧雜稻。收半倍利。法令恒規。不易之典。延暦十四年改率十束。利收其三。此欲民阜財用。俗期隆泰也。如聞。富豪之輩。競求多得。貧弊之家。倶苦不贍。吏或愚闇。治乖清公。遂令百姓不免□乏。倉廩徒致減損。革弊之途。於此爲切。加以收納官稻。不免死人。思彼孤遺。深以矜愍。自今以後。論定公廨及雜色稻。出擧息利。收半倍利。死者負稻。依舊免除。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丙申【乙未朔二】》○二月丙申。外從五位下秦宿禰都伎麻呂爲少工。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丁酉【三】》○丁酉。停造宮職併木工寮。事務繁多。因加史生六員。合前十二員。』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大繼爲伊勢守。神祇伯從四位下和朝臣入鹿麻呂爲兼常陸守。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甲辰【十】》○甲辰。從五位上多治比眞人八千足爲少納言。從五位下安倍朝臣鷹野爲治部少輔。從五位下路眞人年繼爲兵部少輔。從五位下高澄眞人名守爲左京亮。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諸人爲右京亮。從五位下佐伯宿禰鷹成爲參河介。外從五位下豐山忌寸眞足爲駿河介。從五位下P5079御長眞人仲繼爲伊豆守。從五位下大伴宿禰長村爲安房守。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丁未【十三】》○丁未。勅。准令。大宰大貳是正五位上官。宜改爲從四位下官。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戊申【十四】》○戊申。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嗣授從五位上。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己酉【十五】》○己酉。正六位上下道朝臣繼成。安都宿禰豐永授外從五位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庚戌【十六】》○庚戌。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繩主爲左大辨。近衞中將如故。正五位下御長眞人廣岳爲左中辨。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嗣爲右中辨。丹後守如故。從五位下石川朝臣清直爲左少辨。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今麻呂爲右少辨。從五位下文室眞人乙直爲左大舍人助。從五位下紀朝臣岡繼爲右大舍人助。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繩主爲陰陽頭。左大辨近衞中將如故。從五位上和氣朝臣廣世爲式部大輔。大學頭美作守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永貞爲少輔。從五位下紀朝臣良門爲大學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綱繼爲治部少輔。從五位下大春日朝臣魚成爲玄蕃助。從五位下乙野王爲諸陵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彦爲民部大輔。從五位下大伴宿禰久米主爲少輔。外從五位下日下部連得足爲主税助。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仲成爲兵部大輔。從五位上藤原P5080朝臣道雄爲刑部大輔。上總守如故。從五位下淡海朝臣貞直爲少輔。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園人爲宮内卿。相模守如故。從五位上石川朝臣吉備人爲大輔。從五位下和朝臣男成爲主殿頭。外從五位下出雲連廣貞爲典藥助。美作權掾如故。從五位下百濟王元勝爲鍛冶正。從五位上下毛野朝臣年繼爲官奴正。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千引爲彈正弼。從三位藤原朝臣葛野麻呂爲春宮大夫。從五位下大伴宿禰人益爲伊豆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鷹野爲下總介。從五位下葛井宿禰豐繼爲安藝介。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眞野爲紀伊介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兄雄爲中衞少將。從五位下平群朝臣加世麻呂爲隼人正。從四位下巨勢朝臣野足爲左衞士督。下野守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眞鴨爲權佐。從五位下紀朝臣八原爲主馬助。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戊午【廿四】》○戊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城主爲典藥頭。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辛亥【十七】》○辛亥。皇太子奉獻。以贈皇后〈淳和后也〉誕皇孫也。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甲寅【廿】》○甲寅。從三位行皇太子傅大伴宿禰弟麻呂上表言。臣幸遇昌運。見列貴班。如狗伏砌。于今卅有餘年。遂位昇三品。職參八卿。又東宮之傅。忝當此選。續門華族。聖恩難測。願影捫躬。靦顏亦甚。P5081心謂策駑引□。奉國損生。授命輸誠。破家甘死。而今年逮八十。進退不便。自悲老狼。前却失據。疾侵力衰。素食責重。鐘鳴漏盡。骸骨願歸。連石餘輝。願東天而匿影。就木危魄。仰北闕而奉辭。謹詣朝堂。陳乞以聞。遣中納言近衞大將從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就第宣。許之。令奉朝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丁巳【廿三】》○丁巳。先是尚縫正四位下五百井女王爲令聖躬平善。造冩藥師佛像并法華經。至是功畢。因屈僧廿一人。設齋於前殿。百官供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庚申【廿六】》○庚申。和泉國人陵戸村主黒人賜姓村主。』收故從五位下箭集宿禰蟲麻呂功田五町。養老六年以刪定律令功所賜也。依無胤子收焉。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戊寅〈乙丑朔十四〉》○三月戊寅。右京人從八位下物部首蘰麻呂賜姓高狩忌寸。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己卯【十五】》○己卯。上病大漸彌留。召五百枝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庚辰【十六】》○庚辰。復五百枝王本位從四位上。氷上眞人川繼。藤原朝臣清岡從五位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辛巳【十七】》○辛巳。勅。縁延暦四年事配流之輩。先已放還。今有所思。不論存亡。宜叙本位。復大伴宿禰家持從三位。藤原朝臣小依從四位下。大伴宿禰繼人。紀朝臣白麻呂正五位上。大伴宿禰眞麻呂。大伴宿禰永主從五位下。林宿禰稻麻呂外從五位下。奉爲崇道天皇。令諸國國分寺僧春秋二仲P5082月別七日。讀金剛般若經。有頃天皇崩於正寢。春秋七十。皇太子哀號□踊。迷而不起。參議從三位近衞中將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春宮大夫從三位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固請扶下殿。而遷於東廂。次璽并劔□奉東宮。近衞將監從五位下紀朝臣繩麻呂。從五位下多朝臣入鹿相副從之。』遣使固守伊勢。美濃。越前三國故關。』是日有血。灑東宮寢殿上。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壬午【十八】》○壬午。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率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繩主。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從四位下秋篠朝臣安人。散位從四位上五百枝王等奉御剣。正三位藤原朝臣雄友。從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從四位上五百枝王。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繩主。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園人。正五位下御長眞人廣岳。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彦。石川朝臣河主。從五位下池田朝臣春野。藤原朝臣永貞。紀朝臣咋麻呂。息長眞人家成。六位以下七人爲御裝束司。從三位藤原朝臣乙叡。紀朝臣勝長。從四位上吉備朝臣泉。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仲成。文室眞人八太麻呂。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黒麻呂。布勢朝臣尾張麻呂。從五位上淡海眞人福良麻呂。從五位下P5083路眞人年繼。六位以下八人爲山作司。從五位下田口朝臣息繼。田中朝臣八月麻呂。六位以下六人爲養役夫司。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益成。外從五位下秦宿禰都伎麻呂。六位以下三人爲作方相司。正五位上大野朝臣直雄。從五位下百濟王教俊。六位以下三人爲作路司。發左右京五畿内。近江。丹波等國夫五千人。』從三位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園人。並爲權參議。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癸未【十九】》○癸未。以山城國葛野郡宇太野爲山陵地。』是日上着服。服用遠江貲布。頭巾用□厚□。百官惣素服。』西北兩山有火自焚。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甲申【廿】》○甲申。有司言上。生年及重復日。並依故事停擧哀。不許。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乙酉【廿一】》○乙酉。是夜月蝕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丙戌【廿二】》○丙戌。日赤無光。兵庫夜鳴。是夜月蝕之。』上謂公卿曰。奄丁酷疚。若□湯火。今災□頻見。責深在予。但崇徳消災。著在前修。内外群官。勤匡治道。以補不逮。其近仗之甲。盡從脱却。其諸國關津。宜停其守。公卿言。近仗著甲。及固守關津。往古恒制。不唯今日。報曰。大行天皇。聖徳弘茂。海内清平。有何疑貳。喪服加甲。非所以枕伏草土。攀慕哀號者也。又固絶關津。令人擁滯。煩民害農。無深於此。宜下所司。咸以開通。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丁亥【廿三】》○丁亥。行大行P5084天皇初七齋於京下諸寺。』此日。日赤無光。大井。比叡。小野。栗栖野等山共燒。煙灰四滿。京中晝昏。上以爲。所定山陵地。近賀茂神。疑是神社致災火乎。即决卜筮。果有其祟。上曰。初卜陵。筮從龜不從也。今災異頻來。可不愼歟。即自祷祈。火災立滅。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戊子【廿四】》○戊子。新任國司。准公廨四分之一。聽貸官稻。未及得分有遷代者。於後任填納。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己丑【廿五】》○己丑。先是、命所司。毎日進米粥。勿進餘味。是日。群臣固請進膳。從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癸巳【廿九】》○癸巳。令大和。伊賀兩國造行宮。爲齋内親王歸京也。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甲午朔》○夏四月甲午朔。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雄友。率後誄人左方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參議從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侍從從四位下中臣王。侍從從四位下大庭王。參議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右方權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乙叡。參議從三位紀朝臣勝長。散位從四位上五百枝王。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繩主。從四位下秋篠朝臣安人等。奉誄曰。畏哉平安宮〈爾〉御坐〈志〉天皇〈乃〉。天〈都〉日嗣〈乃〉御名事〈袁〉。恐〈牟〉恐〈母〉誄白。臣未。畏哉日本根子天皇〈乃〉天地〈乃〉共長〈久〉。日月〈乃〉共遠〈久〉。所白將去御謚〈止〉稱白〈久〉。日本根子皇統彌照尊〈止〉稱白〈久止〉。恐〈牟〉P5085恐〈母〉誄白。臣未。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庚子【七】》○庚子。葬於山城國紀伊郡栢原山陵。天皇。諱山部。天宗高紹天皇之長子也〈前史闕而不載。故具於此也。〉母曰高野大皇太后。龍潛之日授從四位下。歴官侍從大學頭。寳龜元年授四品。二年拜中務卿。四年爲皇太子。天宗天皇。心倦萬機。慮深釋重。遂讓位于天皇。初有童謠曰。@於保美野邇。多太仁武賀倍流。野倍能佐賀。伊太久那布美蘇。都知仁波阿利登毛 大宮(おほみや)に、直(ただに)向(むか)へる、八重(やへ)の坂 (さか)、痛(いた)く不踐 (ふみな)そ、土(つち)には有 (あり)とも K001。有識者以爲。天皇登祚之徴也。天皇性至孝。及天宗天皇崩。殆不勝喪。雖踰歳時。不肯釋服。天皇徳度高峙。天姿嶷然。不好文華。遠照威徳。自登宸極。勵心政治。内事興作。外攘夷狄。雖當年費。後世頼焉。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辛丑【八】》○辛丑。行三七齋於山陵。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乙巳【十二】》○乙巳。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眞廣爲神祇大副。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綱繼爲少納言。從五位下高村忌寸田使爲大外記。從五位下野倍王爲大監物。外從五位下下道朝臣繼成爲主計助。中衞少將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兄雄爲兼内膳權正。從五位下石川朝臣魚麻呂爲左京大夫。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城主爲下總介。右衞士佐從五位下田中朝臣八月麻呂爲兼越後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伊勢人爲安藝守。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丙午【十三】》○丙午。右大臣神王P5086等上啓曰。惟天爲大。運四序以授時。惟辟奉天。括三才而育物。故能據龍圖而朝萬國。握鳳紀而撫八荒。□業於是永隆。風聲所以自遠。大行天皇。膺通三之嘉命。乘得一之昌期。籠軒昊而功成。躡殷周而治定。奄棄率土。□及登仙。徒仰弓劔。痛踰湯火。伏惟皇太子殿下。禀惟叡之神姿。承元嗣之洪渚。誠孝過禮。哀慕靡追。神等遐觀往册。緬歴前脩。莫不俯就弘規。式纂洪業。伏乞殿下。可割荼毒而存至公。率典章而昇寳位。裁成四海。字濟萬方。无任懇性之至。謹奉啓以聞。』是日。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秋篠朝臣安人授從四位上。從五位上和氣朝臣廣世。石川朝臣河主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平群朝臣眞常。池田朝臣春野從五位上。並以奉侍先帝。兼監護山陵也。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丁未【十四】》○丁未。无位和氣朝臣嗣子授從五位下。正五位下和氣朝臣廣世之母也。廣世請以位讓母。上愍其志。故有此授。』是日。參議從四位上兼行右衞士督但馬守藤原朝臣緒嗣。正五位下行侍從左兵衞佐藤原朝臣嗣業等。返上先帝所賜別勅封二百戸。即令從五位下中衞權少將兼春宮亮藤原朝臣眞夏勅曰。先帝特所賞封也。不可更納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戊申【十五】》○P5087戊申。行四七齋於佐比鳥戸崇福寺。』是日。遣右兵庫頭從五位下佐伯王。左衞士佐從五位下百濟王教俊等。迎齋内親王於伊勢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己酉【十六】》○己酉。遣使奉幣於伊勢大神宮。以齋内親王歸京也。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辛亥【十八】》○辛亥。百官重復上啓曰。夫令者。隨代垂制。臨時定議。依事改張。備於權宜。謹案禮家。先君崩。嗣子位定於初喪。即位既明。无疑遵行。臣等今月十三日奉啓。率迪舊章。欲申禮典。荼毒之始。不許所請。伏惟殿下。叡情天縱。孝心自然。哀痛攀慕。抑禮不從。綸旨尚稱令。敷奏毎曰啓。稽之禮家。當爲違失。求於人事。亦有不慥。臣等愚情。竊懷不穩。伏望改令稱勅。使易施行。報曰。余小子未忍即稱帝號。然卿等數有上啓。義在難違。不果窮心。唯増摧感。』是日。正三位藤原朝臣雄友。從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爲大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乙叡。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紀朝臣勝長爲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園入爲參議。文章博士從五位下賀陽朝臣豐年爲兼陰陽頭。從三位藤原朝臣葛野麻呂爲式部卿。正五位上三諸朝臣綿麻呂爲播磨守。從五位下多朝臣入鹿。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雄爲近衞少將。P5088從五位下安倍朝臣鷹野爲衞門權佐。右大辨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兼左衞士督。從五位下紀朝臣百繼爲右衞士權佐。越後介如故。從四位下巨勢朝臣野足爲左兵衞督。下野守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繩麻呂爲佐。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仲成爲右兵衞督。兵部大輔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山人爲主馬權助。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甲寅【廿一】》○甲寅。從五位下安倍朝臣鷹野爲少納言。衞門權佐如故。從三位藤原朝臣乙叡爲兵部卿。中納言如故。近衞少將從五位下多朝臣入鹿爲兼武藏權介。中納言從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爲兼中衞大將。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乙卯【廿二】》○乙卯。行五七齋於大安秋篠等寺。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丙辰【廿三】》○丙辰。少僧都大法師勝虞。大法師玄賓爲大僧都。律師大法師如寳。大法師泰信爲少僧都。大法師永忠爲律師。正六位上錦部足人授外從五位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丁巳【廿四】》○丁巳。攝津國住吉郡住吉大神奉授從一位。以遣唐使祈也。』侍醫外從五位下出雲連廣貞爲兼但馬權掾。外從五位下若江造家繼爲典藥允。』是日。右大臣從二位神王薨。詔贈正二位。大臣者。田原天皇之孫。榎井親王之子也。天平神護三年授從五位下。及天宗高紹天皇登極。授從四位下。尚美P5089弩摩内親王。爲左大舍人頭。延暦初授正四位下。除彈正尹。十二年授從三位。拜中納言。十五年轉大納言。拜右大臣。性恭謹少文。接物淡若。雖居顯貴。克有終焉。時年七十。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己未【廿六】》○己未。大和國葛上郡正四位上高天彦神預四時幣帛。縁吉野皇太后願也。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壬戌【廿九】》○壬戌。行六七齋於崇福寺。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五月甲子朔。諱〈淳和〉》○五月甲子朔。上表曰。臣聞。崇高者。天理忌其滿盈。卑下者。神道祐其謙虚。古今之攸同。聖哲之遺訓。臣諱疏潤天津。分景扶木。毎以冲退爲心。悚懼爲念。今陛下龍徳嗣興。鴻基紹構。萬物改旦。千齡配長。普天率土。沐浴恩波。凡厥臣子。孰不幸甚。唯臣之私情。宿懷降□。事隨宜制。當在今辰。伏願陛下。納臣揆分之言。許捨親王之號。矜臣竭愚之志。垂同諸臣之姓。事君之道。無敢所隱。伏瀝中誠。實非外餝。无任懇款之至。謹奉表以聞。有勅不許。』是日。正五位下和氣朝臣廣世爲左中辨。大學頭美作守如故。從四位下吉備朝臣泉爲式部大輔。正五位上三諸朝臣綿麻呂爲侍從。播磨守如故。正五位上藤原朝臣繼業爲兵部大輔。從五位上百濟王聰哲爲越後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小笠爲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丁卯【四】》○丁卯。勅。天應元年有詔。從四位上五百枝P5090爲二世王。而延暦四年有罪降貶。宜依先詔爲二世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戊辰【五】》○戊辰。尚殿從四位下和朝臣家吉卒。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己巳【六】》○己巳。行七七御齋於寢殿。』是日勅。今聞。頻年不登。民食惟乏。雖出擧公稻。而猶多阻飢。因茲私託民間。更事乞貸。報償之時。息利兼倍。遂使富強之輩。膏梁有餘。貧弊之家。糟糠不厭。宜貸正税。濟彼絶乏。須差使實録貧人。結保給之。若有亡者。令保内填。其情渉愛憎。退弱進強。及補填未納。兼收私債者。發覺之日。必處重科。待民稍給。乃從停止。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庚午【七】》○庚午。奉讀大般若經於大極殿并東宮。』是日。群臣上表曰。臣等近稽之舊章。請以昇朝位。陛下不垂省納。未允翹誠。在於聖躬。實雖盡美。議諸凡厥。竊恐未安。豈有徳被无方者。殉疋夫之小節。化罩有截者。略皇王之宏規哉。天下至大。庶政至殷。一日萬機。不可□曠。伏願陛下。上念社稷之重。下從黎元之望。負□臨朝。凝旒布政。則小大之心允睦。遠近之情克諧。國家惟寧。天下幸甚。臣等請擇良辰。班示有司。不勝憂惶之至。謹詣闕以聞。勅。近省公卿等表請。以宗社事重。哀慟之情。不能弭忘。而再三敦逼。因依來請。其左右京并天下諸國。待大祓使到祓清。然後釋服。不得P5091因此飮宴作樂并着美服。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壬申【九】》○壬申。三品伊豫親王爲中務卿大宰帥。三品諱〈淳和〉爲治部卿。四品葛原親王爲大藏卿。三品諱〈嵯峨〉爲彈正尹。左京大夫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大繼爲兼典藥頭。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諸人爲伊勢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癸酉【十】》○癸酉。散位從四位下粟田朝臣鷹守卒。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丁丑【十四】》○丁丑。勅。備後。安藝。周防。長門等國驛館。本備蕃客。瓦葺粉壁。頃年百姓疲弊。修造難堪。或蕃客入朝者。便從海路。其破損者。農閑修理。但長門國驛者。近臨海邊。爲人所見。宜特加勞。勿減前制。其新造者。待定樣造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己卯【十六】》○己卯。從四位上五百枝王上表曰。臣禀散樗之微質。忝天□之末流。世依寵昇。位非才授。叨榮過分。奉國無効。喜懼交并。□魂飛越。臣五百枝往年運値長險。忽放海南。自悲革命。永淪邊壤。而今猥蒙恩宥。重謁宸嚴。萬死百生。臣幸已足。况復列昔日之周行。飛故年之華蓋。抃躍之至。倍百恒情。但慮葵□之誠徒切。止足之道未申。若不自新。恐黷戚族。臣誠検舊章。諸王自願改爲臣姓。依請聽之。伏望改此皇親。就彼臣氏。被賜春原朝臣姓。伏冀長沐霈澤。保終吉於一門。遠貽孫謀。榮宗枝於萬葉。無任懇情之至。謹詣闕庭。奉表以聞。勅P5092許之。』是日。停諸國雜贄腹赤魚木蓮子等。以息民肩也。
《卷十三卷尾》日本後紀卷第十三
(三條西家本奥書)
 天文二五月命大史于恒宿禰令書寫同一校了



P5093《卷十四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十四 日本根子天推國高彦天皇〈平城天皇〉。
《卷十四平城天皇即位前紀》○天皇諱安殿。皇統彌照天皇之長子。母曰藤原贈大皇太后。寳龜五年生於平城宮。延暦四年十月皇太子被廢。即立諱爲皇太子。及長精神聰敏。玄鑒宏達。博綜經書。工於文藻。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五月辛巳【十八】》○辛巳。即位於大極殿。詔給諸社禰宜祝。及諸寺智行僧尼。孝義人等。位一階。又五畿内鰥寡孤獨之不能自存者給物。又免天下言上未納。』改元大同。非禮也。國君即位。踰年而後改元者。縁臣子之心不忍一年而有二君也。今未踰年而改元。分先帝之殘年。成當身之嘉號。失愼終无改之義違孝子之心也。稽之舊典。可謂失也。』是日。叙位有差。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五月壬午【十九】》○壬午。追尊皇太后爲大皇太后。皇后爲皇太后。』詔。彈正尹某〈嵯峨〉定賜皇太弟。P5094宮内卿藤原朝臣園人爲皇太弟傅。林宿禰沙婆爲學士。秋篠朝臣安人爲春宮大夫。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五月丁亥【廿四】》○丁亥。始置六道觀察使。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五月己丑【廿六】》○己丑。勅。公使之政。即立程限。私暇之期。必有日數。如聞。諸國牧宰之輩。或就使入京。公務已畢。或縁事歸舍。暇日方滿。而經過宮闕。留連閭里。量彼景迹。不可不肅。又上下殊等。所掌各別。若長官出行。須佐職留守。而或有掾已上官。共離任所。付印主典。泰甚之至。一復如此。其奉使過限者。勘由申之。暇滿未來者。録名同言。若隱忍不告者。事覺之日。准状科附。不得阿容。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六月癸巳朔》○六月癸巳朔。山陽道觀察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園人言。西海道年中入京雜使。其數繁多。而此道疲弊。殊於他堺。検察其由。率縁迎送无息。不得顧私。伏望西海道府國五位已上。自今以後。自非秩滿解任者。不聽輙入京者。許之。』是日勅。池之爲用。必由灌漑。栗林之用。良爲得實。今諸國所有蓮池并栗林等。或决灌田之水。潤彼芙蓉。或占无實之林。寄言供御。如此之類。必妨百姓。宜遣使子細勘定之。又東宮舍人者。依令。取蔭子孫及位子。儀容端正工於書算者補之。而頃年乖令。兼取白丁。宜改此例。一依令條。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六月戊戌【六】》○戊戌。正三位守右大臣P5095兼行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内麻呂上表曰。伏見群臣議奏。大臣食封増加千戸。所以崇優高徳。歴代不易之典也。臣運遇聞泰。曲荷鴻貸。起歴等次。辱尸斯位。恩深寵盈。待災人神。今復厚祿豐秩。一倍前數。物極則變。樂往哀來。臣之昧徳
。不知所爲。伏請名帶二千。俟後來之賢臣。實食千戸。省素食之切責。率由懇衷。非敢詭餝。特願靈鑒。以降天從。无任□款之至。謹奉表以聞。勅不聽。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六月己亥【七】》○己亥。公卿奏言。量事制宜。聖皇茂典。隨時分職。哲后良規。頃年令大宰府帶筑前國。兼廢品官。庶存簡要。而今管攝多事。充用少人。伏望増置官員。得濟繁劇者。勅増加大少監大少典各一員。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六月辛丑【九】》○辛丑。詔曰。尊祖追榮。先王之茂範。敦親贈號。曩哲之嘉猷。朕以菲薄。嗣守洪基。思欲率脩舊章。篤崇典禮。宜朕外祖父贈從一位内大臣藤原朝臣良繼追贈正一位太政大臣。外祖母贈從一位尚藏安倍朝臣古美奈贈正一位。』又詔。藤原某朝臣追贈皇后。遣伊勢守藤原朝臣大繼等告於皇后陵。皇后。諱帶子。贈太政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百川之女也。帝在儲宮。納之爲妃。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六月壬寅【十】》○壬寅。手詔曰。朕以庸虚。謬承先業。雖奉丕訓。猶暗政治。負重P5096春氷。取喩方易。御朽秋駕。比懼非難。伏惟先帝。括地宣風。統天立化。布尭心而撫育。垂禹泣而哀矜。謹讀延暦五年四月十一日詔下者稱。諸國庸調支度等物。毎有未納。交闕國用。良由國郡司遞相怠慢。又莅政治民。多乖朝委。宜量其状迹。隨事貶黜。所司宜作條例奏聞。公卿即依制旨。上一十六條事。自茲厥後。既經年所。空設憲章。未聞遵行。是則國郡官司不練之所致也。今爲行十六條。量置六道觀察使。道別一人。判官一人。主典一人。所以移風淳風。易俗雅俗。激揚清濁。黜陟幽明也。其事有大小。使有輕重。自非國由廢興。政關成敗。宜遣判官以下督察。兼復取所司清廉幹了。官差發検校。庶富之詞。聞諸先聖。安集之語。在於風人。凡厥使手。副朕意焉。又勅。諸王及五位已上子孫。十歳以上。皆入大學。分業教習。依蔭出身。猶合上寮。經一選□□大舍人。但情願遂業者聽之。』是日。正三位守右大臣兼行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内麻呂上表曰。臣瀝款露丹。上表祈哀。叩□之誠靡遠。聽卑之意未徴。是用跼影脩形。如□炎熾。銷神驚魂。若履輕氷。臣内麻呂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聞。徳薄位尊。功微賞重。古人P5097知其因濟。前哲誡其終凶。况乎累日駢時。人臣位極。超倫轢輩。寵光惣萃。訪諸天道。速戻之府。毎興斯思。居榮爲□。雖知嚴命不可違。聖恩宜祗貳。而固陋之情。莫能自奪。非曰鳴謙。豈矯餝。伏乞曲廻鑒許。賜矜前請。臣之在生。志願足矣不任悚迫之至。謹重奉表以聞。手詔報曰。重省表□。固辭益封。雖崇沖讓。未允□情。何者堂高階遠。位尊祿厚。問古稽今。有因无替。其大臣者。望高端右。貴冠群后。禮數秩服。明載國典。又祿之所得。先哲不辭。况今日増戸。是復本數。明知此意。宜斷表請。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六月癸卯【十一】》○癸卯。律師永忠言。伏見公私齋曾。預先備擬造食。或炎夏盛熱。鬱爛□生。或正冬嚴寒。熱羹凍陵。遠近馳逐。糜費資財。飮食麁惡。不堪入口。元擬招福。反致譏嫌。伏請自今以後。一依本教。均平行食。施者心行平等。受者少欲知足。又佛法本意。深信肅清。設齋之日。必須飮食豐濃。不得輕尠不足。亦請頒示天下。曉喩百姓者。許之。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六月乙巳【十三】》○乙巳。奉爲先帝。度僧一百五十人。尼五十人。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六月辛亥【十九】》○辛亥。制。頃年追孝之徒。心存哀慕。事務豐厚。眩人耳目。各競求名。至於貧者。或賣却田宅。還滅家途。凡功徳之道。信心爲本。因物多少。寧有輕重。宜誦經布施P5098者。親王。一品商布五百段已下。二品三百段已下。三品四品各二百段已下。諸王諸臣。一位五百段已下。二位三百段已下。三位二百段已下。四位一百段已下。五位五十段已下。六位已下卅段已下。宜依件差。莫令相超。又世俗之間。毎至七日。好事修福。既无紀極。爲弊不少。宜三七日。若七七日。一度施捨。其非商布者。亦宜准此數。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閏六月己巳【壬戌朔八】》○閏六月己巳。勅。王臣諸寺。占山河海嶋濱野林原等者。從乙亥年曁于延暦廿年。一百廿七歳之間。或頒詔旨。或下格符。數禁兼占。頻斷獨利。加以。氏氏祖墓及百姓宅邊。栽樹爲林等所許歩數。具有明文。又五位已上六位已下及僧尼神主等違犯之類。復立科法。今山陽道觀察使參議正四位下守皇太弟傅藤原朝臣園人言。山海之利。公私可共。而勢家專點。絶百姓活。愚吏阿容。不敢諌正。頑民之亡。莫過此甚。伏望依慶雲三年詔旨。一切停止者。今如所言。則知徒設憲章。曾无遵行。率由所司阿縱。而令百姓有妨。宜一切收入。公私共之。若有犯者。依延暦年中格。一无所宥。自今已後。立爲恒例。但山岳之體。或於國爲禮。漆菓之樹。觸用亦切。事須蕃茂。並勿伐損。其菓實者。復宜相共。P5099又山城國葛野郡大井山者。河水暴流。則堰堤淪沒。採材遠處。還矢灌漑。因茲國司等量便。禁制河邊。无令他斫。諸國若有斯類者。不論公私。不在收限。其寄語有要。輙占无要者。事覺之日。必處重科。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閏六月丁丑【十六】》○丁丑。廢勘解由使。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閏六月戊子【廿七】》○戊子。賜諸道觀察使印。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七月壬辰朔》○秋七月壬辰朔。北陸道觀察使右大辨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周忌御齋會司。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七月乙未【四】》○乙未。勅。關津之制。爲察衆違。苟有阿容。何設朝憲。今聞。長門國司。勘過失理。衆庶嗷嗷。自今以後。不得更然。若有違犯。特□重科。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七月戊戌【七】》○戊戌。勅。今聞。畿内勅旨田。或分用公水。新得開發。或元墾〓地。遂換良田。P5100加以託言勅旨。遂開私田。宜遣使勘察。若王臣家有此類。亦宜同検。』改紀伊國安諦郡。爲在田郡。以詞渉天皇諱也。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七月壬寅【十一】》○壬寅。聽以白丁百人補東宮舍人。永以爲例。』勅。如聞。民部省所收戸籍。遠近粉雜。觸事多煩。宜一依令條。庚午年并五比籍之外依次除之。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七月甲辰【十三】》○甲辰。詔曰。比公卿奏。日月云除。聖忌將周。國家恒例。就吉之後。遷御新宮。請預營搆者。此上都先帝所建。水陸所湊。道里惟均。故不憚□勞。期以永逸。棟宇相望。規摸合度。欲使後世子孫无所加益。朕忝承聖基。嗣守神器。更事興作。恐乖成規。夫漢代露臺。尚愛十家之産。大廈層搆。亦非一木之枝。朕爲民父母。不欲煩勞。思據舊宮。禮亦宜之。卿等合知朕此意焉。於是百官奉表拜賀曰。亮陰之後。更建新宮。古往今來。以爲故實。臣等准據舊例。預請處裁。伏奉今月十三日勅稱。朕爲民父母。不欲煩勞。思據舊宮。禮亦宜之。臣等忝聞綸旨。載喜載悲。誠以孝子充成父志。遂昌堂搆者也。凡厥百僚。幸幸甚甚。臣聞。明王軌俗。温恭□懷。哲后經邦。澹泊爲徳。伏惟皇帝陛下。聲韜嗣禹。業劭纂文。順禀成規。揄揚郁烈。亭毒被於萬品。□載苞於兩儀。玄功□□。而激大雅P5101之風。神用周流。以布中和之樂。道融有截。化溢无垠。猗歟偉歟。盡善盡美。仍恐環瀛之表。无撃壤歌。浹□之涯。有向隅歎。遂乃苞軌貢珎。事從簡□。文書調役。務期單疎。雲搆非加。省□於梓匠。露臺輟作。愛費於金直。苔砌之荒凉。再迎鳳蓋。栢梁之寂寞。重
轉鸞輿。臣等就日喰和。望霓沐霈。弄東海鼈。而无喩仰徳。伐南山竹。而未足書恩。无任鳧藻之至。謹詣闕奉表陳賀以聞。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七月庚戌【十九】》○庚戌。制。蔭子孫。先勘籍。後叙位。夫五位以上。冠蓋惟貴。子孫勘籍。事渉細碎。自今以後。宜停勘籍。但冒名被蔭。登孫爲子之類。所司不存検察。若有此類。所貢官人。依法科罪。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七月壬子【廿一】》○壬子。廢中内記。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七月庚申【廿九】》○庚申。置内記史生四員。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八月癸亥【辛酉朔三】》○八月癸亥。詔曰。朕以眇眇。嗣奉丕基。負天下之重任。當海内之深責。常以履永疚懷。惟溝軫慮。勵精克己。詳永至治。而誠未動天。卑聽罔照。陰陽僣度。霖雨爲災。靜言厥咎。在予一人。或由政道不洽。仁風未靡。何用招此漂損。害及黎元。夫股肱之任。燮理斯存。公卿宜扶輔朕躬。匡其不逮。共除妖祥。庶答靈心。其百姓因水流失資産者。量加支給。所須事條。具状奏聞。普告遐邇。知朕意焉。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八月甲子【四】》○甲子。免畿内被水害百姓調徭。其正税者。P5102聽明年納之。七道諸國。且令賑給。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八月庚午【十】》○庚午。先是中臣忌部兩氏各有相訴。中臣氏云。忌部者。本造幣帛。不申祝詞。然則不可以忌部氏爲幣帛使。忌部氏云。奉幣祈祷。是忌部之職也。然則以忌部氏爲幣帛使。以中臣氏可預祓使。彼此相論。各有所據。是日勅命。據日本書紀。天照大神閇天磐戸之時。中臣連遠祖天兒屋命。忌部遠祖太玉命。掘天香山之五百箇眞坂樹。而上枝懸八坂瓊之五百箇御統。中枝懸八咫鏡。下枝懸青和幣白和幣。相與致祈祷者。然則至祈祷事。中臣忌部並可相預。又神祇令云。其祈年月次祭者。中臣宣祝詞。忌部班幣帛。踐祚之日。中臣奏天神壽詞。忌部上神璽鏡劔。六月十二月晦日大祓者。中臣上御祓麻。東西文部上祓刀。讀祓詞訖。中臣宣祓詞。常祀之外。須向諸社供幣帛者。皆取五位以上卜食者充之。宜常祀之外。奉幣之使。取用兩氏。必當相半。自餘之事。專依令條。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八月己卯【十九】》○己卯。武藏國獻白烏。賜獲者伊福部淨主稻五百束。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八月壬午【廿二】》○壬午。勅。夫功徳之興。因心各別。何則或甲搆堂宇。乙寧得爲己。是以大小諸寺。毎有擅越。田畝資財。隨分施捨。累世相承。崇敬至今。如聞。王臣勢家。不顧本願。而P5103追放檀越。改替綱維。田園任意。或賣或耕。名稱己寺。還致損穢。若有斯類者。五位已上録名奏聞。六位已下禁身進上。又其檀越子孫。惣攝田畝。專養妻子。不供衆僧。宜簡氏中情在弘道者充。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八月乙酉【廿五】》○乙酉。參議東海道觀察使從三位藤原朝臣葛野麻呂言。延暦十七年格。出擧正税。給穀收穀。立爲恒例者。而今奉勅。稻有早晩。各任土宜。而盡穎爲穀。種子難辨。宜本者收頴。利者納穀。不絶本穎。廻充種子。本稻之外。不得收穎。若有過限收穎者。國郡官司。科違勅罪者。今或國司等。偏執此格。公廨利稻并年中雜用。皆悉令□。其收穎穀之意。本爲遠貯。而今日勞□。明年盡用。從有民弊。曾无公益。伏望依延暦十一年十一月廿八日格。年中雜用并公廨等稻。不勞爲□。以省民弊者。許之。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八月丁亥【廿七】》○丁亥。勅。如聞。七道諸寺檀越等。或佃寺田。不納租米。或費燈分稻。不事
燃燈。或貸用錢物。經年不還。或奴婢牛馬。役用私家。如此之流。觸類繁多。加以寺山樹木。任意斫損。愛憎自由。改補三綱。有一於此。豈謂檀越。從今而後。若有犯者。科違勅罪。國司三綱衆僧知而容隱。亦與同罪。
◎是月。霖雨不止。洪流汎濫。天下諸國。多被其害。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九月癸巳【庚寅朔四】》○九月癸巳。P5104勅。水之浸損。積微爲害。屬于小决。功在一簣。而无人監修。致此多壞。宜衞門衞士府專當左右京堤溝。勤加修補。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壬子【廿三】》○壬子。遣使封左右京及山埼津難破津酒家甕。以水早成災。穀米騰躍也。
《卷十四卷尾》日本後紀卷第十四



P6070
《卷十五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十五逸文〈起大同元年十月、盡二年六月。〉
《卷十五逸(『類聚國史』三五諒闇)文大同元年(八〇六)十月辛酉【二】》○辛酉。令天下諸國、以今月十一日、素服擧哀。改葬皇統彌照天皇也。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大同元年(八〇六)十月壬戌。勅。夷俘之徒、慕化内屬、居要害地、足備不虞。宜在近江國夷俘六百四十人、遷大宰府、置爲防人、毎國掾已上一人、專當其事、駈使勘當、勿同并明。量情隨宜、不忤野心。禄物衣服、公粮口田之類、不問男女、一依前脚格。但防人之粮、終□永給口分田者、以前防人乘田等給之。其去年所置防人四百十一人、皆宜停廃。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僧尼制)大同元年(八〇六)十月甲子【五】》○甲子。勅。内典之門、持戒爲首。苟有犯破、誰弘厥道。然則、道之盛衰、良由其人。保護國家、無不率斯。故緇徒之禁、具截科條。凡在非違、准法応勘。今得少僧都忠芬状、僧尼行業、或不如法。即律教中、已設明制。禁斷之事、請准教旨。夫緇素異戒、内外殊趣。宜依所請、任令遵行。但殺人奸盗、此是不軽。隨犯還俗、一如外法。P6071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五諒闇・『日本紀略』)大同元年(八〇六)十月庚午【十一】》○庚午。改葬皇統彌照天皇於栢原陵。天皇御前殿東廂下、群臣於前庭、擧哀。春宮官屬、於坊内、並朝夕二時。文武百官、素服一日。各在所職、不就哭位。二年正月庚寅朔、上不受朝。諒闇也。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内藏寮)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大同元年(八〇六)十月辛未【十二】》○辛未。典履二人・百濟手部十人・典革一人・狛部六人・百濟戸・狛戸、隷内藏寮。許之。同元年(八〇六)十月壬申【十三】》○(『類聚國史』四〇采女)壬申。勅。凡貢氏女、事明令條、皆限四十已下十三已上。今須氏之長者、択氏中端正女貢之。其十三已上之徒、心神易移、進退未定、宜采女年卅已上四十已下、無配偶者、或貢後適人、必令貢替。又官途怱忙、獨何取捨。緩怠之事、當有援助。宜長者相補、令得仕進」(『類聚國史』一〇七中務省)壬申。中務・治部・民部・刑部・大藏・宮内等六省省掌、准式部・兵部二省、聽把笏。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元年(八〇六)十月丁丑【十七】》○(『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丁丑。賜藤原朝臣佐禰子度二人」(『日本紀略』)丁丑。定河内・攝津兩國堤。
《卷十五逸(『類聚國史』)文大同元年(八〇六)十月己丑【卅】》○(『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己丑。禁夜祭作琴歌」(『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天下諸國、収租之法、復不三得七之例。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八〇布帛長短法)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一月庚寅朔》○十一月庚寅朔。禁諸國所貢絹〓等、六丈之外、更加二尺、以爲裹科。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一月乙未【六】》○(『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乙未。勅。伊賀・紀伊・淡路等三國、頻年不稔、民弊殊甚。宜始今年、六箇年田租、免四収六」(『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一七三凶年)大宰府言。管内諸國、水旱疾疫、毎歳相仍、百姓彫乏、田園荒廃。伏望。P6072特免田租、以濟窮弊。但隨損害、定年遠近。勅。筑前・肥前者、宜免二箇年、筑後・肥後・豐前・日向・大隅・薩摩・壱岐等者、並免一個年。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一月丙辰【七】》○丙辰。備後・安藝・周防三國田租、限六個年、免四収六。以民凋弊。
《卷十五逸文(『公卿補任』)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一月戊戌【九】》○戊戌。散位從四位下三諸朝臣大原卒。二品長親王之孫、從三位智努王之第九子也。智努王、天平勝寶四年、賜姓文室眞人。大原、延暦十一年、改三諸朝臣。頻出外任、不被拘解由。遂卒私宅。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一月壬寅【十三】》○壬寅。以大原内親王、爲伊勢斎内親王。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一月己酉【廿】》○己酉。遣近衞權中將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眞夏等於伊勢大神宮、告以易斎内親王事也。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一月乙卯【廿六】》○乙卯。見侍五位已上、及近衞二府官人已下、賜綿各有差。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二〇大舎人寮)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二月癸亥【四】》○癸亥。勅。左右大舎人、自今以後、以蔭子孫補之。以外一切停補。簡試以容止端正、工於書〓算)者、補之。但曰非有別勅以外、不得妄以雜色及畿外人補之。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二月乙丑【六】》○乙丑。賜故右大臣贈正二位神王度十人。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二月壬申【十三】》○壬申。遣唐判官正六位上高階眞人遠成從從五位上。遠成、率爾奉使、不遑治行。其意可矜。故復命之日特授焉。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校田)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二月癸酉【十四】》○癸酉。勅。比年之間、諸國校定所申位田、依帳班P6073給新叙位之人等。而僉云。所給位田、或崩埋成川、或荒廃不堪爲位田者。夫位田之設、爲優其主。若所在國司、自今以後、校田之日、細校令申、不得更然。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二月甲戌【十五】》○庚戌。奉爲先帝、度僧百五十人、尼五十人。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五諒闇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正月庚寅朔》○春正月庚寅朔。上不受朝。諒闇也。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正月癸巳【四】》○癸巳。任官。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正月辛丑【十二】》○(『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辛丑。免丹後國加佐郡百姓租調。以水害殊甚。」(『日本紀略』)辛丑。遣使奉大唐綵弊於香椎宮。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正月丙午【十七】》○丙午。獻唐國信物於諸山陵。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正月庚戌【廿一】》○庚戌。任官。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正月壬子【廿二】》○壬子。任官。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正月丙辰【廿七】》○丙辰。大唐信物綾錦香藥等、班賜參議已上卿。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正月庚戌【廿一】》○庚戌。任官。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大同二年(八〇七)二月己未朔》○己未朔。勅。拠仮寧令、五位已上、欲出畿外奏聞。然則、自非經奏、不可出外。如聞。或就私事、恣赴畿外。量彼景迹、良乖憲法。從今而後、非賚印書、不得輙出。若有違反、録名奏申。或國吏阿容不申、共科違勅罪。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二月辛酉【三】》○(『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辛酉。將有大嘗之事。伊勢國爲由貴、備前國爲須貴」(『類聚國史』)辛酉。從五位下紀朝臣廣浜授正五位下。正六位上高階眞人眞永從五位下。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二月壬申【十四】》○壬申。左京人調田造庭繼殴父。稽之法、罪當斬刑。而時屬諒闇、不忍行誅。特宥處遠流、配伊豆國。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五四多産・『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三月辛卯【三】》○辛卯。相摸國愛甲郡P6074人物部國吉女、一産三男一女。賜稻三百束。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大同二年(八〇七)三月丁酉【九】》○丁酉。制。夷俘之位、必加有功。而陸奥國司、遷〈選カ〉出夷俘、或授位階、或補村長。寔繁有徒、其費無極。自今以後、不得輙行。若有功灼然、報酬無已者、按察使處分、然後叙補。不得國司輙行。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三月戊申【廿】》○戊申、任官。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三月庚戌【廿二】》○庚戌。群鳥數千羽、翔鳴空中。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四月戊午朔》○夏四月戊午朔。天皇始御前殿、七衞府各奉獻。宴飮終日、賜五位以上綿有差。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大同二年(八〇七)四月丙寅【九】》○丙寅。右大臣正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奉獻。飮宴終日、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借貸)大同二年(八〇七)四月壬申【十五】》○壬申。令諸國隨國大小、以正税貸國書生。以其不顧私産、常直國庁也。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四月癸酉【十六】》○癸酉。詔、。云々。罷參議號、獨置觀察使。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大同二年(八〇七)四月丙子【十九】》○丙子。皇太子奉獻。飮宴終日、賜五位已上禄有差。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四月己卯【廿二】》○己卯。詔、云々。近衞府者、爲左近衞、中衞府爲右近衞。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四〇宮人職員)大同二年(八〇七)四月癸未【廿六】》○癸未。勅。宮人之職、所掌不軽。隨茲充用、必可喚名。今勘于禮家、世婦以上、不喚其名。然則、先朝後宮、喚名不便。宜停先朝夫人已下任官者。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戊子朔》○五月戊子朔。雨雹。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庚寅【三】》○(『類聚國史』四〇〓司一〇七内舎人・『日本紀略』)庚寅。停〓司奏事、令内舎人奏之。其義一如〓司」(『日本紀略』)賀茂御祖神別雷神並奉授正一位。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辛卯【四】》○辛卯。先是、帝城北野、開新馬埒、以備P6075馬射。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壬辰【五】》○壬辰。鸞輿晨駕
臨御馬臺。大雨終日、埒地泥濘。四衞射畢、冒雨還宮。及乎後年、依無便、復本處。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癸巳【六】》○癸巳。曲宴。賜思惟已上衣被。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庚子【十三】》○(『日本紀略』)庚子。廃聖武皇帝國忌》○(『類聚國史』四〇采女七八賞賜)庚子。出雲采女外從五位下勝部公眞上、告病歸郷。便賜彼國稻五百束。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四〇采女・『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癸卯【十六】》○癸卯。停諸國貢采女。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壬子【十五】》○壬子。地大震。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癸丑【廿】》○癸丑。幸神泉。中務卿伊豫親王奉獻。宴飮終日、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甲寅【廿七】》○甲寅。賜左右近衞府生已上及女官物、有差。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六月辛未【十五】》○辛未。雨霰。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七五曲宴)大同二年(八〇七)六月壬申【十六】》○壬申。曲宴。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大同二年(八〇七)六月乙亥【十九】》○乙亥。賜從五位下三善宿禰姉繼度二人。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六月丙子【廿】》○丙子。任官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六月壬午【廿六】》○壬午。任官



P6076《卷十六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十六逸文〈起大同二年七月、盡同三年三月。〉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七月丙戌朔》○(『類聚國史』七五曲宴)秋七月丙戌朔。曲宴。賜五位已上衣被」(『日本紀略』)七月丙戌朔。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七三七月七日)大同二年(八〇七)七月壬辰【七】》○壬辰。御神泉苑。觀相撲。令文人、賦七夕詩。後日、文人詩綿有差。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五四多産)大同二年(八〇七)七月丙午【廿一】》○丙午。近江國蒲生郡人秦刀自売、一産二男一女、賜稻三百束。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七月癸酉【廿一】》○癸酉。畿内國司、聽私佃、守十町、介八町、掾六町、目四町、史生二町。云々。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大同二年(八〇七)七月甲寅【廿九】》○甲寅。幸神泉苑。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八月丙辰朔》○八月丙辰朔。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八月癸亥【八】》○(『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癸亥。遣使奉神寶並唐國信物於伊勢大神宮」(『類聚國史』三二遊宴)癸亥。曲宴。賜觀察使已上被、四位衣。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三六山陵)大同二年(八〇七)八月己巳【十四】》○己巳。大和山城二國、定八嶋〈祟道〉・河上(平城后藤原氏)・栢原〈桓武〉等山陵兆域、陵之四至、各有其限。其百姓田地并地、在八嶋・河上二陵界内者、以乘田賜之。但地者、准估賜直。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八月庚戌【十九】》○庚戌。下十五條憲法。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八月乙亥【廿】》○乙亥。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大同二年(八〇七)八月己卯【廿四】》○己卯。五木内親王、禊於葛野川。即入野宮。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八月辛巳【廿六】》○辛巳。任官。P6077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大同二年(八〇七)八月癸未【廿八】》○癸未。幸神泉苑。宴五位已上、賜綿有差。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八七斷罪)大同二年(八〇七)九月戊子【四】》○九月戊子。律師傳燈大法師位脩哲免。依綱政不修、及対詔使無禮也。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七四九月九日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九月癸巳【九】》○癸巳。幸神泉、觀射。詔曰。今詔〈久〉。弓射都可波須事〈波〉、本〈與利〉正月〈乃〉行事〈奈利〉。但正月者、三節豐樂聞食〈之〉、雜事〈毛〉繁〈久〉、無暇〈支〉月〈奈利〉。此月者、時〈毛〉涼〈久〉、射禮都可波須〈爾毛〉便〈爾〉在〈利〉。又九月九日者、菊花豐樂聞食日〈爾〉在〈止毛〉、忌避所由〈爾〉依〈弖〉、比年乃間停〈支止〉聞行〈須〉。然時節〈止〉云物者、不可虚擲〈止〉、自昔云來〈留〉事〈毛〉在依〈天奈毛〉此豐樂聞食〈之〉始賜〈布〉。故是以御酒賜〈倍〉惠良支退〈止之奈毛〉、酒幣〈乃〉大物賜〈久止〉宣。賜親王已下文人已上物有差。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大同二年(八〇七)九月己亥【十五】》○己亥。山陽道觀察使正四位下皇太弟傅不兼宮内卿藤原園人言。播磨國内、封戸巨多、運租之労、於民爲弊。加以、堺近都下、雜用繁多。動用穀穎、不足支用、不動之貯、只九萬斛。熟尋其源、由封戸之數多也。伏望。請減省春宮坊并諸寺封五百戸、以付東國、即収其租、以爲不動。然則弊民斯息、貯物自積者。許之。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大舎人寮・『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九月甲辰【廿】》○甲辰。依令、定左右大舎人員各八百人。先是、改令半減。至是復舊。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九月乙巳【廿一】》○乙巳。幸神泉苑。琴歌間奏。四位已上P6078共挿菊花。于時、皇太弟頌歌云。@美耶比度能、曽能可邇米豆留、布智波賀麻岐美能、於保母能太利太流祁布 宮人(みやびと)の その香(か)に感(め)づる 藤袴(ふじはかま) 君(きみ)の大物(おほもの)手折(たを)りたる今日(けふ) K010。上和曰。@袁理比度能己己呂乃麻丹眞布知波賀麻宇倍伊呂布賀久爾保比多理介利 をり人(ひと)の 心(こころ)のまにま 藤袴(ふじはかま) うべ色(いろ)深(ふか)くらむや 匂(にほ)ひたりけり K011。群臣倶稱萬歳。賜五位以上賜被。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大同二年(八〇七)九月己酉【廿五】》○己酉。皇后奉獻。宴飮終日、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九月壬子【廿八】》○(『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壬子。東海道觀察使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兄雄言。當道諸國、正税公廨、准戸數、増減爲擧。許之」(『日本紀略』)壬子。勅。巫覡之徒、好説禍福、庸愚之輩、深信妖言、淫祀斯繁。自今以後、一切禁斷。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丙辰【三】》○丙辰。令三位以上並緒浅紫。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出納官物)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戊午【五】》○戊午。勅。拠令、倉藏給用、皆承官符。而今官符下中務省、省移諸司、然後出納、大改令意。宜改此令、一依令條。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五四多産)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丙寅【十三】》○丙寅。相摸國人太田部直守宅売、一産一男二女、賜稻三百束。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大舎人寮)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己巳【十六】》○己巳。停内竪、令左右大舎人寮、各一百人。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辛未【十八】》○辛未。定左右衞士府官人服色。大尉六位著深緑、少尉七位着浅緑、主帥着紺布。先是、大尉着緋、少尉・主帥着浅緑、无所拠。是以改。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壬申【十九】》○壬申。公卿奏曰。云々。頃年國司交代、皆四考爲限。宜以六歳爲限。許之。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口分田)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丙子【廿三】》○丙子。大宰府言。壱伎多〓兩嶋、校出隱田P6079一百〓町。須准諸國例、賜嶋司公廨田并郡司職田。以外悉班田百姓口分。〈云々〉者。許之。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辛巳【廿八】》○辛巳。蔭子藤原宗成、勸中務卿三品伊豫親王、潜謀不軌。大納言藤原雄友聞之、告右大臣藤原内麻呂。於是、親王遽奏宗成勸己反之状。即繋於左近府。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壬午【廿九】》○壬午。車駕禊於葛野川、縁大嘗事也。山城國奉獻。賜五位已上被。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癸未【卅】》○癸未。繋宗成於左衞士府、按驗反事。宗成云。首謀反逆是親王也。遣左近中將安倍兄雄・左兵衞督巨勢朝臣野足等、率兵百五十人、囲親王第。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一月乙酉【二】》○乙酉。停大嘗事。乱故也。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一月癸丑【六】》○癸丑。徙親王并母夫人藤原吉子於川原寺、幽之一室、不通飮食。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一月庚午【十一】》○庚午。詔曰。云々。解却謀反之輩。又以廃親王之状、告于栢原山陵。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一月乙未【十二】》○乙未。親王母子、仰藥而死。時人哀之。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一月丙申【十三】》○(『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七二踏歌)丙申。停正月七日・十六日二節」(『日本紀略』)丙申。配流宗也等。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一月己亥【十六】》○己亥。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一月庚子【十七】》○(『類聚國史』一五九口分田)庚子。停京戸口田授外國之例」(『日本紀略』)庚子。例修造大井。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一月辛丑【十八】》○(『類聚國史』四〇采女)辛丑。停諸國貢采女。唯択留其年老有労者卅二人、任舊終身。若叙五位已上及補雜色者、即除采女名」(『日本紀略』)辛丑。制。正權官、依階爲次。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一月乙巳【廿二】》○乙巳。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一七八修法・『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二月甲寅朔》○十二月甲寅朔。大宰府言。於大野城P6080鼓峰、興建堂宇、安置四天王像、令僧四人、如法修行。而依制旨、既從停止、其像并法物等、並遷置筑前國金光明寺畢、其堂舎等今猶存焉。而遷像以來、疫病尤甚。伏請。奉遷本處者。許之。但停請僧修行。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八〇布帛長短法)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二月乙丑【十二】》○乙丑。詔曰。云々。宜百姓所輸調庸雜物、推改常法。今須一丁輸絹、若〓、長一丈、闊二尺、四丁成疋、其余准此、折中商量、謹從軽薄、納民富寿、將待人給家足、復於恒典。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四〇内侍司)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二月辛未【十八】》○十八日辛未。公卿奏言。謹検令條、尚侍者、供奉常侍奏請宣傳。而禄令准從五位。典侍者、若无尚侍、代掌宣傳。而准從六位。掌侍者、雖不得奏請、而臨時處分、得宣傳。而准從七位。所務是重、准位猶卑。伏望。昇進爵級、品秩相當。尚侍准從三位、典侍從四位、掌侍從五位。許之。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二月壬申【十九】》○壬申。宴侍臣文武官直事者、給綿有差。觀察使已上、重更賜衾。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二月戊寅【廿五】》○(『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戊寅。遣使賑給京中疫者。」(『日本紀略』)是冬。烏雀乳。桃李華。
《卷十六(『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逸文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癸未朔》○正月癸未朔。廃朝。以風寒以上也。宴五位已上於前殿、賜物有差。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子日)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戊子【六】》○戊子。曲宴。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出納官物一七三疾疫)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己丑【七】》○己丑。勅。夫輸納官物、節制分明、勘責違闕、科條厳峻。而諸司怠慢、鮮有遵行。不加督察、何以P6081懲粛。宜諸國所進雜物、全好濫悪之品、并見進未進、合期過期等事、國別細勘、具録上奏。各期限月後卅日内奏盡。即當隨時黜陟、以励將來、兼下刑部、依法科處。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壬辰【十】》○壬辰。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甲午【十二】》○甲午。遣使、將医藥、京中病人。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乙未【十三】》○乙未。遣使、埋斂京中骼〓。勅。頃者、疫癘方熾、死亡稍多。庶資惠力、救茲病苦。宜令諸大寺及畿内七道諸國、奉讀大般若經。又給京中病人、米及鹽〓等。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子日)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庚子【十九】》○庚子。曲宴。賜侍臣衣被。
《卷十六逸文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壬寅【廿】》○(『令集解』職員令)壬寅。詔曰。觀時改制、論代立規、往古沿革、來今莫革。故虞夏分職、損益非同。求之変通、何常准之有也。思欲省司合吏、少牧多羊、致人務於清閑、期官僚於簡要。」(『類聚國史』一〇七内舎人)減内舎人、定四十員。」(『類聚國史』一〇七内匠寮)其画工漆部二司、併内匠寮。」(『類聚國史』一〇七縫殿寮一〇七采女司)」(『類聚國史』一〇七隼人司)縫部采女二司、併縫殿寮。隼人司、併衞門府。」(『類聚國史』一〇七刑部省)臓物司、併刑部省。刑部解部、宜從省廃。」(『類聚國史』一〇七大膳職)筥陶司、併大膳職。主醤主果餅司、宜從省廃。」(『類聚國史』一〇七木工寮)鍛冶司併木工寮。」官奴司、併主殿寮。(『類聚國史』一〇七主殿寮)」(『類聚國史』一〇七彈正臺)内禮司、併彈正臺。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癸卯【廿一】》○癸卯。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
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丁未【廿五】》○丁未。正六位上宇智王・仲雄王、並授從五位下。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兄雄正四位下。從四位下吉備朝臣泉・巨勢朝臣野足從四位上。正五位下P6082藤原朝臣今川・安倍朝臣枚麻呂・紀朝臣廣浜從四位下。從五位上百濟王聡哲・坂田宿禰奈弖麻呂・多朝臣入鹿・安倍朝臣鷹野・大伴宿禰久米主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紀朝臣越麻呂・石川朝臣浄直・藤原朝臣城主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林宿禰佐婆・豐宗宿禰廣人・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貞本・紀朝臣繼足・菅野朝臣高世・佐伯宿禰耳麻呂・田口朝臣雄繼從五位下。正六位上〓井宿禰家主・山田連弟分・物部敏久外從五位下。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戊申【廿六】》○戊申。給右京遭疫者綿。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庚戌【廿八】》○(『類聚國史』一〇七内舎人)庚戌。始令内舎人、與監物主計、出納諸司雜物。其辨官中務民部等、並不與焉。」(『類聚國史』七九禁制)禁葬埋雄河内國交野雄徳山。採造御器之土也。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辛亥【廿九】》○(『類聚國史』九九叙位)辛亥。正六位上大枝朝臣繼吉授從五位下。以鋳錢之事也。」(『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在尾張國佐味親王墾田八町、爲公田。以爲民有妨也。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大同三年(八〇八)二月癸丑朔》○癸丑朔。曲宴。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大同三年(八〇八)二月丙辰【四】》○(『類聚國史』一〇七大学寮)丙辰。減大学直講博士一員、置紀傳博士。」(『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勅。今聞。往還百姓、在路病患、或因飢渇、即到死亡。是誠諸司不存格旨、村里無意看養也。又頃者疫癘稍多、屍骸無斂、露委路傍、甚乖掩骼埋〓之義。宜令諸國巡検P6083看養、一依先格、所有之骸、皆悉収斂。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二月丁巳【五】》○丁巳。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大同三年(八〇八)二月丙寅【十四】》○丙寅。曲宴。賜侍臣衣被。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二月甲戌【廿二】》○甲戌。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二月丙子【廿四】》○丙子。御大極殿、祈祷名神。爲天下疫氣熾也。
《卷十六逸文大同三年(八〇八)二月庚申【廿八】》○庚申。木工寮奉獻。曲宴、賜五位已上被有差。(『類聚國史』三二遊宴)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二月辛巳【廿九】》○(『類聚國史』七八獻物)辛巳。右大臣藤原朝臣奉獻。賜五位已上衣被。」(『類聚國史』七三三月三日・『日本紀略』)詔曰。朕孝誠有闕、奉親無從。橋山崩心、仰遺剣而已遠。穀林茹恨、望遊冠而何及。況復春風動樹、結蓼思終天。秋露霑叢、貫棘心於畢地。夫三月者、先皇帝及皇太后登遐之月也。在於感慕、最似不堪。三日之節、宜從停廃。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大同三年(八〇八)三月癸未朔》○三月癸未朔。令天下諸國、七日之内、共講仁王經。爲疫病也。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大同三年(八〇八)三月庚戌【八】》○庚戌。内裏及諸司左右京職、講説仁王經。爲疫病也。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三月甲辰【廿二】》○甲辰。黄雨。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三月丁未【廿五】》○丁未。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中務省)大同三年(八〇八)三月戊申【廿六】》○戊申。省中務省史生十員。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三月己酉【廿七】》○己酉。太田親王薨。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三月庚戌【廿八】》○庚戌。黄雨。
《卷十六逸文(『扶桑略記』)大同三年(八〇八)三月□□》○□□。傳燈大法師位仁秀卒于充野寺。俗姓物部首、伊豫國人也。法師落飾之日、操行不修、登壇之後、学業殊進、可謂開走東箭比血之南金者也。傳燈之勤、仰〓於龍樹、瀉瓶之敏、无謝於馬鳴。証無猶予、不待疑文、文義既弘、学徒欽尚。春夢於情塵、秋思驚於識浪。P6084



P5105《卷十七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十七〈起大同四年四月、盡四年四月。〉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天推國高彦天皇〈平城天皇〉。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四月甲寅【壬子朔三】》○夏四月甲寅。令山陰道觀察使正四位上兼民部卿菅野朝臣眞道攝行東海道事。山陽道觀察使正四位下兼皇太弟傅宮内卿藤原朝臣園人攝行北陸道事。右少辨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智治麻呂爲兼神祇大副。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四月己未【八】》○己未。從五位下紀朝臣咋麻呂爲中務少輔。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眞勝爲治部少輔。陰陽頭備中守如故。從五位下淡海朝臣貞直爲雅樂頭。從五位上菅野朝臣庭主爲木工頭。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四月甲子【十三】》○甲子。内舍人廿人准少監物賜馬料。以出納官物也。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四月丁卯【十六】》○丁卯。有二烏集於若犬養門樹枝上。接翼交頚倶死。終日不墜。遂爲人被打墜。時人以爲。北陸道觀察使從四位上藤原朝臣仲成。典侍正三位藤原朝臣藥子兄妹招尤之兆。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四月庚午【十九】》○庚午。外從五位下飛騨國P5106造祖門爲主計助。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四月壬申【廿一】》○壬申。淡路國飢。以播磨國穀賑給。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四月癸酉【廿二】》○癸酉。從四位下□田女王卒也。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四月乙亥【廿四】》○乙亥。幸神泉苑。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四月辛巳【卅】》○辛巳。驛鈴遺在廊下者自鳴。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壬午朔》○五月壬午朔。曲宴。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癸未【二】》○癸未。廢但馬國□三驛。以不要也。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甲申【三】》○甲申。先是詔衞門佐從五位下兼左大舍人助相摸介安倍朝臣眞直。外從五位下侍醫兼典藥助但馬權掾出雲連廣貞等。撰大同類聚方。其功既畢。乃於朝堂拜表曰。臣聞。長桑妙術。必須湯艾之治。太一秘結。猶資鍼石之療。莫不藥力迥助。拯殘魂於〓厄。醫方所鍾。續遺命於斷□雖一貫。典墳澄心願。猶復降懷醫。家汎觀攝生。乃詔右大臣。宜令侍醫出雲連廣貞等依所出藥。撰集其方。臣等奉宣修□在尋詳。愚情所及靡敢漏。□成一百卷。名曰大同類聚方。宜校始訖。謹以奉進。但凡厥經業不詳習。年代懸遠。注紀絲錯。臣等才謝稽古。學拙知新。輙呈管窺。當夥紕謬。不足以對揚天旨。酬答聖恩。悚忸之□墜氷谷。謹拜表以聞。帝善之。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丙戌【五】》○丙戌。停馬射。以天下疫病也。』勅。如聞。大同元年洪水爲害。餘弊未復。去年以來。疫病流行。横斃者衆。顧彼困厄。深懷矜愍。P5107思施恩徳。以慰黎烝。宜大同元年被水損七分已上戸。所擧正税未納。悉從免除。』是日曲宴。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戊子【七】》○戊子。幸神泉苑。』令畿内七道諸國停貢相撲人。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己丑【八】》○己丑。遣使療治左右京病民。』勅。去年□用□□□百姓之間。新錢未多。宜新舊列用。暫濟民乏。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庚寅【九】》○庚寅。從五位下田口朝臣息繼爲右少辨。阿波守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繼爲雅樂助。從五位下紀朝臣貞成爲河内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伊勢臣爲齋宮頭。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辛卯【十】》○辛卯。詔曰。朕以寡昧。虔嗣丕基。履薄如傷。黔首之隱是恤。馭奔若〓。紫宸之尊非寧。尅己思治。勵精施政。而仁無被物。誠未感天。自從君臨。咎徴斯應。頃者天下諸國。飢餒繁興。疫癘相尋。多致夭折。朕之不徳。〓及黎元。撫事責躬。〓焉疚首。或恐政刑乖越。上爽靈心。漫汗煩苛。下貽人〓。此皆朕之過也。兆庶何辜。靜言念之。無忘監寐。詩不云乎。民亦勞止。〓可小康。其畿内七道言上飢疫諸國者。今年之調。宜咸免除。仍國司親巡郷邑。醫藥營救。兼令國分二寺轉讀大乘一七箇日。左右京亦宜遣使普加振贍。庶幾爲善有効。濟困窮於畝糧。脩徳不虚。返遊魂於岱録。務崇寛惠。副朕意焉。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甲午【十三】》○甲午。幸神泉苑。宴P5108群臣。賜錢有差。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乙未【十四】》○乙未。從四位上巨勢朝臣野足爲兼近江守。左兵衞督左京大夫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國雄爲介。式部大輔從四位下賀陽朝臣豐年爲兼下野守。從五位下谷忌寸野主爲土左守。從五位下紀朝臣長田麻呂爲筑前守。』是日。置筑前國守介掾大少目各一員。先是令府官攝行國政。彼此相讓。心非專一。事多廢闕。因茲改焉。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丙申【十五】》○丙申。播磨國獻白燕二。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戊戌【十七】》○戊戌。東宮奉獻。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庚子【十九】》○庚子。從四位下民部大輔安倍朝臣枚麻呂以年老致仕。許之。』山陽道觀察使正四位下皇太弟傅兼宮内卿藤原朝臣園人奏言。當道播磨。備中。備後。安藝。周防等五箇國。去延暦四年以降。廿四年已往。庸并雜穀等未進。其數不少。良由頻年不稔。人民彫弊也。今將追辨本色。國司則或死或替。相續難成。百姓則且病且飢。運進太難。伏望未進代。一收穎稻。混合正税。庶於公無損。於私得便。但任觀察使以來。一依舊令辨進。許之。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壬寅【廿一】》○壬寅。奉黒馬於丹生川上雨師神。以祈雨也。』從四位上吉備朝臣泉爲
左大辨。左衞士督從四位上藤原朝臣仲成爲兼右大辨。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蘰麻呂爲右大舍人頭。P5109美濃守如故。從五位下雄川王爲散位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彦爲治部大輔。右京大夫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藤繼爲兼兵部大輔。從五位上和朝臣建男爲少輔。侍從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世繼爲兼宮内卿。外從五位下山田連弟分爲内掃部正。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弟貞爲攝津介。内匠頭從五位上平群朝臣眞常爲兼尾張守。從五位下佐伯宿禰社屋爲美濃守。從五位下□志可□眞廣爲介。從五位下紀朝臣長田麻呂爲太宰少貳。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鯛取爲筑前守。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甲辰【廿三】》○甲辰。雨。群臣言。今日甘雨。不可不賀。皇帝曰。朕亦有此情。群臣稱萬歳。仍飮宴終日。有司奏樂。賜物有差。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乙巳【廿四】》○乙巳。停有品親王月料。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己酉【廿八】》○己酉。從六位下坂上大宿禰大野授從五位下。正四位下安倍朝臣兄雄爲畿内觀察使。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緒嗣爲東山道觀察使。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繼爲左大舍人助。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眞直爲右大舍人助。右衞士佐相摸介如故。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道雄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山人爲雅樂頭。但馬介如故。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彦爲民部大輔。從四
位下藤原朝臣今川爲美濃守。從四位上P5110藤原朝臣緒嗣爲陸奧出羽按察使。東山道觀察使右衞士督如故。從五位下佐伯宿禰社屋爲但馬守。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大野爲陸奧鎭守副將軍。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辛亥【三十】》○辛亥。但馬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壬子朔》○六月壬子朔。曲宴。賜五位已上衣被。』從五位下文室眞人正嗣爲中務少輔。豐後守如故。從五位下雄川王爲大監物。從五位下大枝朝臣永山爲大學頭。從五位下紀朝臣咋麻呂爲散位頭。外從五位下山田連弟分爲伊賀守。』東山道觀察使從四位上守刑部卿兼右衞士督陸奧出羽按察使臣藤原朝臣緒嗣言。伏奉去月廿八日勅。以臣遷任東山道觀察使。兼帶陸奧出羽按察使。臣以弱庸。躡□非據。負乘之咎。年月積淹。今復恩寵崇重。方任加授。無所逃責。榮悚相交。臣聞。簡才官人。聖上之通範。量力就列。臣下之恒分。臣性識羸劣。久纏疾痾。戎旅之圖。未嘗所學。而委愚臣。專總邊鎭。軍機多變。兵術靡常。若萬一有躓。事意相違。即非啻微臣之死罪。還亦國家之大勞也。當今天下困疫。亡歿殆半。丁壯之餘。猶未休息。是知民窮兵疲。而守不可止。忽有不虞。何用支防。又臣前屡言。軍事難成。今當其位。益知不堪。伏願P5111陛下。曲賜鑒察。特愍臣之駑駘。免有臨時之失。不任悚懼屏營之至。謹昧死奉表以聞。觸輕宸威。罔識攸措。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甲寅【三】》○甲寅。山城國久世郡地六町賜高丘親王。』散位從三位藤原朝臣乙叡薨。右大臣從一位豐成之孫。右大臣贈從一位繼繩之子也。母尚侍百濟王明信被帝寵渥。乙叡以父母之故。頻歴顯要。至中納言。性頑驕好妾。而縁山臨水。多置別業。以信宿之。必備内事。推國天皇爲太子時。乙叡侍宴。瀉酒不敬。天皇含之。後遘伊豫親王事。辟連乙叡。免歸于第。自知無罪。以憂而終。時年〓八。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己未【八】》○己未。増大宰府并管内諸國官人歴。以爲五年。停賜交替料。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庚申【九】》○庚申。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全成爲雅樂助。從五位下笠朝臣庭麻呂爲玄蕃助。正五位下百濟王聡哲爲刑部大輔。越後守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良門爲大和介。鎭守將軍從五位下百濟王教俊爲兼陸奧介。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大野爲權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清主爲左馬頭。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石津麻呂爲右馬頭。外從五位下道嶋宿禰御楯爲陸奧鎭守副將軍。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壬戌【十一】》○壬戌。西海道觀察使兼大宰帥從三位藤原朝臣繩主上表曰。伏奉發中之詔。擢臣P5112爲西海道觀察使。兼賜食封。恭聞顯命。恩越恒品。心魂震奮。啓處無地。臣聞。諸道觀察使。任在内官。更無外澤。至于賜封。固其宜矣。於臣身居當道。饒給公廨。兼亦食邑。偏濫殊甚。又臣性識庸虚。一無足取。况乎奉使經歳。政達未聞。伏願奉返使封。少免素〓[冫+食]。區區丹愿。伏待矜允。謹遣少典正七位下臣山田造益人。奉表以聞。詔報曰。忽省來表。獨辭使封。執志謙退。聲溢時聽。但遠出外州。人之所苦。卿者爲方牧。兼居蕃鎭。思欲分憂同康景化。忠肅之懿。優賞斯期。宜得此意。無煩重表。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甲子【十三】》○甲子。禁中有一株橘樹。彫枯經日。生意既盡。忽生花葉。楚楚可愛。因茲右近衞府奉獻。宴飮。賜物有差。』散位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弟當卒。正五位上勳五等船守之孫。美作守從五位上意比麻呂之男也。寳龜四年叙從五位下。延暦廿年授從四位下。清愼作性。夙夜在公。不過擁門。無事資産。家風也。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壬申【廿一】》○壬申。省因幡國八上郡莫男驛。智頭郡道俣驛馬各二匹。以不縁大路乘用希也。』東山道觀察使從四位上守刑部卿兼右衞士督陸奧出羽按察使臣藤原朝臣緒嗣言。臣染疾已還。年月久矣。幸沐天地覆〓之恩。遂荷聖明昌泰之運。P5113臣至今日。實頼鴻私。臣聞。定刑名决疑〓者。刑官之職掌也。然則罪之輕重。人之死生。平反所由。最合留意。又禁衞宮掖。検校隊仗者。衞府之守局也。然則以時巡検。臨事陳設。若有闕失。罪更寄誰。是故快課拙。常慮其難。况今以庸愚。當出遠鎭。毎思方任。未遑内官。豈帶宿衞。遥臨邊要。伏望解辭文武兩職。且避賢路。且專劣懷。斯臣之中識。匪敢外飾。無任丹款懇切之至。謹昧死奉表陳情以聞。』是日。令有品親王并諸司把笏者進役夫。各有差。爲防葛野河也。』從五位下葛井宿禰豐繼爲右京亮。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魚取爲大和介。從五位下紀朝臣百繼爲上野權介。右衞士佐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良門爲越後守。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乙亥【廿四】》○乙亥。從五位下和朝臣男成爲大監物。從五位下礒野王爲圖書頭。駿河守如故。從五位下永原朝臣最弟麻呂爲諸陵頭。從五位下中臣丸朝臣豐國爲大炊頭。從五位下雄川王爲正親正。從五位下御長眞人仲嗣爲左兵庫頭。』勅。用印之事。應據令格。宜諸國觀察使印。一從停止。若事可行下。准諸司請印。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丙子【廿五】》○丙子。内匠助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益成爲兼常陸介。右大舍人頭從四位下藤原P5114朝臣縵麻呂爲兼美濃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今川爲越前守。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己卯【廿八】》○己卯。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眞野爲少納言。正四位上菅野朝臣眞道爲左大辨。山陰道觀察使如故。從五位下田口朝臣息繼爲左少辨。阿波守如故。神祇大副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智治麻呂爲兼右少辨。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承之爲大監物。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園人爲民部卿。山陽道觀察使東宮傅如故。從四位上吉備朝臣泉爲刑部卿。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辛巳朔》○秋七月辛巳朔。日有蝕之。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甲申【四】》○甲申。勅。夫鎭將之任。寄功邊戍。不虞之護。不可暫闕。今聞。鎭守將軍從五位下兼陸奧介百濟王教俊。遠離鎭所。常在國府。儻有非常。何濟機要。邊將之道。豈合如此。自今以後。莫令更然。』廢攝津國河邊郡畝野牧。爲牧馬逸出損害民稼。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丁亥【七】》○丁亥。幸神泉苑。觀相撲。令文人賦七夕詩。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己丑【九】》○己丑。從五位上多治比眞人八千足爲少納言。正五位下安倍朝臣鷹野爲内藏頭。右近衞少將武藏守如故。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眞野爲木工助。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眞雄爲主殿頭兼備前守。右近衞少將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岡繼爲掃部□。正五位下布勢朝臣尾張麻呂爲攝津守。右衞士佐從五位下P5115紀朝臣百繼爲兼越前介。從五位下大宅眞人淨成爲土左守。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辛卯【十一】》○辛卯。曲宴。賜侍臣衣被。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癸巳【十三】》○癸巳。禁苅麥苗。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乙未【十五】》○乙未。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全成爲大監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承之爲縫殿助。從五位上石川朝臣繼人爲玄蕃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岡繼爲刑部大輔。從五位下讃岐公千繼爲少輔。備前權介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淨岡爲典藥頭。』是日。詔曰。八屯之士。本斷窺覦。七萃之卒。義在禦侮。然則雖鉤陳所當。事資不虞。而變通之理。不必守株。今者巨猾無聞。姦究不興。多置禁兵。空備警衞。靜而忖度。孔無爲也。正始之減吏員。建武之省國邑。蓋如此故也。其七衞府雜任已下。員伍稠疊。思從減省。卿等詳議。定數奏聞。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丙申【十六】》○丙申。勅。陸奧鎭守官人。遷代之期。未有年限。宜自今以後。一同國司。其醫師以八考爲限。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庚子【廿】》○庚子。停内藏寮御履長上一人。内膳司食長上一人。料理長上一人。藥師寺木工長上二人。東大寺別勅長上一人。金銀銅鐵長上一人。西大寺木工長上二人。法華寺一人。秋篠寺一人。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辛丑【廿一】》○辛丑。曲宴。賜觀察使已上衾。四位已上衣。』是日。令内親王及命婦進堀P5116葛野川役夫。各有差。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壬寅【廿二】》○壬寅。廢衞門併左右衞士府。廢衞士府主帥各六十人。置門部各一百人。其諸門禁衞出入禮儀及門籍門〓等事。令衞士府主之。仍號曰左右靭負府。其左右近衞及左右兵衞等府。近衞兵衞元各四百人。今定各三百人。使部元各卅人。今定各十人。從五位下紀朝臣百繼爲左衞士權佐。越前介如故。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眞直爲右衞士佐。相模介如故。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丁未【廿七】》○丁未。幸大堰。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庚戌朔》○八月庚戌朔。曲宴。賜五位已上衣被。』加太政官少納言一員。併左右大舍人寮爲一。加少屬一員。加内藏寮少允一員。其隼人司。依今年正月廿日詔書。既從廢省。併衞門府。而衞門府併左右衞士府。仍更置此司。隷兵部省。但廢佑一員使部二人。加大藏省大丞大録。大膳職少進少屬各一員。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壬子【三】》○壬子。從四位下三諸朝臣綿麻呂爲大舍人頭。右兵衞督播磨守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繼爲助。正五位下御長眞人廣岳爲宮内大輔。』勅。齋宮寮之炊部司。元長官一人。而今改置長官主典。宜准舍人藏部等司官位。』散位從四位下葛野王卒。三品〓田親王之第四男。時年卅P5117也。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乙卯【六】》○乙卯。令諸國進徭帳。爲諸國雜徭差役各殊也。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庚申【十一】》○庚申。外從五位下難波連廣成爲内藥正。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乙丑【十六】》○乙丑。野狐窟朝堂院中庭常棲焉。經十餘日而不見。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庚午【廿一】》○庚午。勅。凡貢調庸。期限已明。至有違闕。科條亦具。而諸國司等。不遵憲章。多致闕怠。積習實亦。頓難懲肅。宜後令條期。各七箇月。特莫効罪。不得以此更爲合期。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辛未【廿二】》○辛未。幸神泉苑。飮宴極歡。賜五位已上綿。各有差。』正五位下御長眞人廣岳爲左中辨。從五位下大伴宿禰彌繼爲中務少輔。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眞野爲大監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承之爲大藏少輔。從五位下文室眞人正嗣爲齋宮頭。豐後守如故。從四位下紀朝臣廣濱爲美濃守。右京大夫如故。從五位下和朝臣雄成爲豐前□從五位下紀朝臣百繼爲左衞士佐。越前介如故。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癸酉【廿四】》○癸酉。廢監物主典。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乙亥【廿六】》○乙亥。齋内親王禊於葛野川。即移入野宮。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丙子【廿七】》○丙子。夜。左右兵庫鉦鼓自鳴。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九月辛巳【庚辰朔二】》○九月辛巳。勅。伊勢大神并度會二宮大内人各三員。元是白丁。自今以後。宜預外考并把笏。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九月癸未【四】》○癸未。齋内親王向伊勢。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九月甲申【五】》○甲申。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眞直爲少納言。右衞士佐相摸介如故。天文博士外從五位下志斐連國守爲P5118兼陰陽博士。從五位下中科宿禰雄庭爲主計頭。外從五位下犬上朝臣望成爲助。外從五位下飛騨國造祖門爲主税助。從五位上多治比眞人八千足爲大藏大輔。正五位下百濟王教徳爲宮内大輔。從五位上高橋朝臣祖麻呂爲大膳大夫。安藝守如故。從五位下大原眞人眞福爲備後守。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九月庚寅【十一】》○甲寅。大白晝見。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九月乙未【十六】》○乙未。勅。權入食封。限立令條。比年所行。甚違先典。其招提寺封五十戸。荒陵寺五十戸。妙見寺一百戸。神通寺廿戸。宜且納穀倉院。』禁私養鷹。其特聽養者。賜公驗焉。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九月戊戌【十九】》○戊戌。幸神泉苑。有勅。令從五位下平群朝臣賀是麻呂作和歌曰。@伊賀爾布久。賀是爾阿禮婆可。於保志萬乃。乎波奈能須惠乎。布岐牟須悲太留 如何(いか)に吹(ふ)く 風(かぜ)にあればか 大島(おほしま)の 尾花(をばな)の末(すゑ)を 吹(ふ)き結(むす)びたる K002。皇帝歎悦。即授從五位上。』勅。去五月詔書曰。言上飢疫諸國者。今年之調。宜咸免除者。然則遭疫國内。理須咸免。詔旨分明。不足致疑。今聞。或國司等。免見病之輩。徴未病之民。愚吏之失。還致民憂。宜早下知。莫令更然。其浪人調。并中男作物。亦准於此。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九月己亥【廿】》○己亥。詔曰。官多則政黷。人少則事稽。故省併量宜。委寄期要。昔諸司百寮。有閑有劇。是以資俸賞賜。或厚或薄。今官既從改。賞何依舊。宜要P5119劇馬料時服公廨。悉革前例。普給衆司。詳爲條例。具以奏聞。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九月庚子【廿一】》○庚子。勅。去大同元年十一月六日格云。頻年不稔。民弊特甚。非有輕租。何得自存。伊賀。紀伊。淡路三箇國田租。始自今年六箇年。收不四得六。亦今年三月十九日格云。收備後。安藝。周防等國田租。不四得六。有疑通計。宜毎戸立率。免四收六。莫用通計之法。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九月乙巳【廿六】》○乙巳。大和國言。此國水田一萬七千五百餘町。河内。和泉兩國田一萬七千餘町。以此比彼。多少無異。而班田使員。已倍兩國。伏請准河内等國。省使員數。除民之弊。許之。仍省次官一人。判官二人。主典二人。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月己酉朔》○冬十月己酉朔。宴五位已上。賜綿有差。』從五位下佐伯王爲大監物。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全成爲縫殿助。大外記從五位下豐宗宿禰廣人爲兼主税頭。山陰道觀察使判官。陰陽助如故。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月乙卯【七】》○乙卯。遊獵北野。布勢内親王奉獻。飮宴極日。有司奏樂。賜五位以上衣被。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月丙辰【八】》○丙辰。左衞士坊失火。燒百八十家。賜物有差。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月丁卯【十九】》○丁卯。廢能登國能登郡越蘇。穴水。鳳至郡三井。大市。待野。珠洲等六箇驛。以不要也。』東山道觀察使左近衞中將正四位下行春宮大夫安倍朝臣兄雄卒。從五位上粳蟲之孫。P5120无位道守之子也。乏文堪武。性好犬。高直有耿介之節。所歴之職。以公廉稱。伊豫親王無罪而廢。當上盛怒。群臣莫敢諌者。兄雄抗辭固爭。雖不能得。論者義之。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月庚午【廿二】》○庚午。群烏集朝堂院東一殿。啄剥座茵。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月乙亥【廿七】》○乙亥。行幸近江國大津。修禊。以御大甞也。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月丁丑【廿九】》○丁丑。制。稽於前例。大甞散齋三月也。自今以後。以一月爲限。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一月辛巳【戊寅朔四】》○十一月辛巳。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右大辨。左大辨正四位上菅野朝臣眞道爲兼大藏卿。從五位下谷忌寸野主爲内掃部正。左兵衞督從四位上巨勢朝臣野足爲兼春宮大夫。近江守如故。』是夜有盜入内藏寮府。爲人所圍。時屬大甞。恐其自殺。遣使告喩。投昏出去。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一月戊子【十一】》○戊子。勅。如聞。大甞會之雜樂伎人等。專乖朝憲。以唐物爲餝。令之不行。往古所譏。宜重加禁斷。不得許容。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一月辛卯【十四】》○辛卯。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以行大甞事也。』是夜。御朝堂院。行大甞之事。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一月壬辰【十五】》○壬辰。於豐樂殿宴五位已上。二國奏風俗歌舞。賜五位已上物。及二國獻物班給諸司。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一月癸巳【十六】》○癸巳。宴飮終日。賜五位以上衣衾。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一月甲午【十七】》○甲午。奏雜舞并大歌五節舞等。賜由貴主基兩國國郡司役夫物。各有差。』是日。從五位下葛井王授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新城王P5121從五位下。從四位下三諸朝臣眞屋麻呂。藤原朝臣大繼從四位上。正五位上藤原朝臣繼業。正五位下安倍朝臣鷹野從四位下。從五位上高橋朝臣祖麻呂。藤原朝臣繼彦。藤原朝臣道雄。紀朝臣田上。藤原朝臣眞雄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永原朝臣最弟麻呂。大伴宿禰人益。石川朝臣繼人。三嶋眞人年嗣。百濟王元勝。多治比眞人今麻呂。紀朝臣繩麻呂。讃岐公千繼。藤原朝臣山人。安倍朝臣眞勝。大中臣朝臣智治麻呂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弟守。紀朝臣越永。安倍朝臣寛麻呂。藤原朝臣弟葛。多朝臣人長。安倍朝臣清繼。齋部宿禰廣成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秦宿禰都伎麻呂外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名草直道主外從五位下。』賜五位已上揩衣。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一月丙申【十九】》○丙申。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緒嗣。吉備朝臣泉授正四位下。正四位上五百井女王。藤原朝臣勒子從三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藥子正四位下。无位紀朝臣田村子從四位下。從五位上三善宿禰姉繼。无位伊勢朝臣繼子正五位下。无位藤原朝臣佐禰子從五位上。无位坂上大宿禰井手子。大中臣朝臣百子。藤原朝臣高子。藤原朝臣岡子。正六位上P5122粟田朝臣仲繼從五位下。從七位上尾張連眞縵外從五位下。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一月甲辰【廿七】》○甲辰。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常麻呂爲神祇大副。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弟葛爲陰陽助。正五位上大野朝臣直雄爲兵部大輔。從五位下谷忌寸野主爲主殿助。從五位下新城王爲内掃部正。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繼業爲左京大夫兼大和守。侍從如故。從四位下紀朝臣廣濱爲右京大夫。美濃守如故。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鷹養爲造西寺長官。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清繼爲下野介。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智治麻呂爲丹波守。左兵衞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本爲兼但馬介。内藏助如故。式部少輔從五位下御室朝臣今嗣爲兼出雲介。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清足爲美作介。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弟守爲備前介。從五位下紀朝臣越永爲讃岐介。雅樂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山人爲兼伊豫守。從五位上多治比眞人今麻呂爲大宰少貳。從五位下巨勢朝臣諸成爲右兵庫頭。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一月丁未【卅】》○丁未。右衞士坊失火。燒七十八家。賜物有差。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二月戊申朔》○戊申朔。曲宴。奏樂。五位以上賜衣被。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二月辛亥【四】》○辛亥。外從五位下日下部連高道爲造酒正。從五位下伊勢朝臣繼麻呂爲園池正。助教P5123外從五位下名草直道主爲兼越中權掾。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二月壬子【五】》○壬子。勅。定額隼人。若有闕者。宜以京畿隼人。隨闕便補之。但衣服粮料。莫同舊人。特准衞士給之。其女者不在補限。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二月甲寅【七】》○甲寅。大雪。宴飮終日。五位已上賜綿有差。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二月丙辰【九】》○丙辰。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子伊太比。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惠子。賜姓永原朝臣。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二月甲子【十七】》○甲子。東山道觀察使正四位下兼行右衞士督陸奧出羽按察使臣藤原朝臣緒嗣言。臣以空虚。謬叨非據。司帶兩使。封食二百。兼復預武禁。寄備宿衞。荷恩則丘山非重。議勞則涓塵未効。心□神飛。罔知所〓。臣聞。擇才官人。聖上之宏規。量力取進。臣下之恒分。故名器無濫。授受惟宜。臣前數言。陸奧之國。事難成熟。至于今日。用臣委彼。退慮前言。益知不堪。加以今聞。國中患疫。民庶死盡。鎭守之兵。無人差發。又狂賊無病。強勇如常。降者之徒。叛端既見。因茲奧郡庶民。出走數度。儻乘隙作梗。何以支擬。臣生年未幾。眼精稍暗。復患脚氣。發動無期。此病歳積。兼乏韜略。若不許賎臣。猶任其事。縱令萬一有失。非只臣身之伏誅。還紊天下之大事。然則上損朝庭之威。下敗先人之名。伏願皇帝陛下。更簡良材。以代愚臣。方隅之鎭。速寄P5124其人。臣生長京華。未閑宣風。望請。咸返進所帶封職。被任熟國長官。且問百姓之苦。且療一身之病。雖製錦之誠慙於前古。特願天鑒紆光。曲賜矜允。無任兢懼慊懇之至。謹奉表以聞。經黷嚴〓。伏深戰越。有勅不許。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二月戊辰【廿一】》○戊辰。從六位下息長丹生眞人文繼授從五位下。外從七位下日置臣登主外從五位下。无位笠朝臣道成從五位下。道成。皇大弟乳母也。特有此叙。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二月丙子【廿九】》○丙子。免伊賀國大同元年正税未納一萬九千束。以水害殊甚百姓彫弊也。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正月戊寅朔》○四年春正月戊寅朔。廢朝。風寒異常也。宴五位已上於前殿。賜物有差。正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授從二位。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正月己卯【二】》○己卯。正四位下藤原朝臣藥子授從三位。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正月甲申【七】》○甲申。宴侍臣。賜衣被。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正月丁亥【十】》○丁亥。令諸國停獻正月七日十六日兩節會珍味。以煩民也。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正月壬辰【十五】》○壬辰。有犬登大極殿西樓上吠。烏數百群翔其上。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正月癸巳【十六】》○癸巳。春宮亮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冬嗣爲兼侍從。齋宮頭從五位下文室眞人正嗣爲兼上總守。從五位下息長丹生眞人文繼爲介。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下大伴宿禰和武多麻呂爲兼常陸權介。從五位下百濟王教俊P5125爲下野守。從五位下谷忌寸野主爲豐後介。從五位下佐伯宿禰耳麻呂爲陸奧鎭守將軍。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正月乙未【十八】》○乙未。令天下諸國。爲名神寫大般若經一部。奉讀供養。安置國分寺。若无國分寺者。於定額寺。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正月戊戌【廿一】》○戊戌。曲宴。奏樂。賜四位已上被。』從四位上三緒朝臣眞屋麻呂。從四位下三諸朝臣綿麻呂等賜姓三山朝臣。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正月庚子【廿三】》○庚子。從五位下息長丹生眞人文繼爲内藥正。上総介如故。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全成爲上総守。陰陽博士外從五位下志斐連國守爲兼因幡權掾。從五位下豐宗宿禰廣人爲肥後介。主税頭大外記如故。從五位下文室眞人正嗣爲豐後守。起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清繼復本官。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二月丁未朔》○二月丁未朔。曲宴。賜四位已上被。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二月辛亥【五】》○辛亥。勅。倭漢惣歴帝譜圖。天御中主尊標爲始祖。至如魯王。呉王。高麗王。漢高祖命等。接其後裔。倭漢雜糅。敢垢天宗。愚民迷執。輙謂實録。宜諸司官人等所藏皆進。若有挾情隱匿。乖旨不進者。事覺之日。必處重科。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二月甲寅【八】》○甲寅。山城國乙訓郡地六町賜大原内親王。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二月丁巳【十一】》○丁巳。宴五位已上。賜布有差。』有勅。聽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内麻呂着中紫朝服。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二月己未【十三】》○己未。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智治麻呂爲神祇P5126大副。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冬嗣爲右少辨。侍從春宮亮如故。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兄麻呂爲大監物。從五位下巨勢朝臣諸成爲圖書助。從五位下文屋眞人正嗣爲陰陽頭。豐後守如故。從五位上安倍朝臣眞勝爲大學頭。備中守如故。從五位上百濟王元勝爲大判事。從五位下伊勢朝臣繼麻呂爲主殿助。從五位下氷上眞人河繼爲典藥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伊勢人爲齋宮頭。正五位下坂田宿禰奈弖麻呂爲造東寺長官。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清岳爲筑後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眞直爲左近衞少將。侍從少納言如故。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常麻呂爲右衞士佐。從五位下佐伯王爲右兵庫頭。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二月己巳【廿三】》○己巳。加少納言一員。中監物二員。少監物二員。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二月庚午【廿四】》○庚午。置佐渡。隱岐兩國掾各一員。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二月壬申【廿六】》○壬申。皇帝不豫。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閏二月庚辰【丁丑朔四】》○閏二月庚辰。勅。前例特簡劇官。給要劇錢。准其官位。多少有差。仍革前例。官無閑劇。皆令普給。但米價已貴。懸倍往年。依舊給錢。事乖隨時。加以食料之儲。豈有多少之異。改張前例。四位已下初位已上。毎人給米二舛。但觀察使不預此例。夫奉公之道。清愼爲先。無功之賞。廉吏所耻。宜細勘上日。依實申送。務從P5127正直。不得疎略。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閏二月乙酉【九】》○乙酉。令天下諸國進膂力人。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閏二月庚寅【十四】》○庚寅。廢減供御并年中雜用。諸司官人已下月料。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閏二月癸巳【十七】》○癸巳。屈清行僧廿人於内裏讀經。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閏二月丁酉【廿一】》○丁酉。制。越前國氣比神。豐前國八幡大菩薩宮司等。遷替之日。准國司與解由。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閏二月辛丑【廿五】》○辛丑。始遷志摩國國分二寺僧尼安置伊勢國國分寺。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閏二月甲辰【廿八】》○甲辰。外從五位下山田連弟分爲伊賀守。』從四位下安部朝臣鷹野卒。鷹野者從五位下猪名麻呂之子也。有仁慈之性。多所汲引。侍從中臣王連伊豫親王之事。經拷不服。時嬖臣激帝令加大杖。王背崩爛而死。□□□□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丁末【丙午朔二】》○三月丁未。前上総介石川朝臣道成。大掾千葉國造大私部直善人。並授本位。道成從五位下。善人外從五位下。在任之日。贓汚狼籍。並追位記。矜有其老舊之勞。故忖復焉。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癸丑【八】》○癸丑。外從五位下犬上朝臣望成爲日向守。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甲寅【九】》○甲寅。雷雨雹。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丙辰【十一】》○丙辰。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常麻呂爲兵部少輔。右衞士佐如故。從五位上和朝臣建男爲駿河守。圖書頭從五位下礒野王爲兼武藏守。從五位上多治比眞人八千足爲下総守。外從五位下難波連廣名爲丹波掾。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己未【十四】》○己未。始置左右兵庫史生各二員。内藥司二員。造兵司二員。皷吹司P5128二員。隼人司二員。囚獄司二員。織部司二員。内膳司二員。主水司二員。加左右辨官各四員。内藏寮二員。陰陽寮二員。兵部省四員。大藏省八員。大膳職四員。主殿寮二員。左右馬寮各二員。減内記二員。内匠寮二員。散位寮二員。雅樂寮一員。木工寮四員。園池司一員。彈正臺二員。東西市司各一員。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庚申【十五】》○庚申。定賜諸司史生以下雜色人以上。時服并月料之法。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辛酉【十六】》○辛酉。山城國獻白鼠。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癸亥【十八】》○癸亥。長岡京地四町賜四品坂本親王。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丙寅【廿一】》○丙寅。定雅樂寮雜樂師。歌舞師四人。笛師二人。唐樂師十二人。横笛師二人。高麗樂師四人。横笛箜篌莫目舞等師也。百濟樂師四人。横笛箜篌莫目舞等師也。新羅樂師二人。琴舞等師也。度羅樂師二人。鼓舞等師也。伎樂師二人。林邑樂師二人。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戊辰【廿三】》○戊辰。山城國葛野郡地八町賜大原内親王。』是日。東山道觀察使正四位下兼行右衞士督陸奧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緒嗣。爲入邊任。辭見内裏。召昇殿上。令典侍從五位上永原朝臣子伊太比賜衣一襲被等。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己巳【廿四】》○己巳。縁修宮殿。欲暫御於辨官廳。而役夫一人自辨官南門墜死。仍停焉。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乙亥【卅】》○乙亥。從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藤原朝臣葛野麻呂。P5129並授正三位。正四位上菅野朝臣眞道。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園人。並從三位。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丙子朔》○夏四月丙子朔。讀經宮中。又遣使於京下諸寺誦經。』天皇自從去春寢膳不安。遂禪位於皇大弟。詔曰。現神等大八洲所知倭根子天皇〈我〉。詔旨〈良未止〉勅御命〈乎〉。親王等王等臣等百官〈乃〉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朕躬劣弱〈弖〉洪業〈爾〉不耐〈己止乎〉。本自思畏〈利〉賜〈許止〉暫〈毛〉不息。加以朕躬元來風病〈爾〉苦〈都都〉身體不安〈志弖〉。經日累月〈弖〉萬機缺懈〈奴〉。今所念〈久〉。此位〈波〉避〈天〉。一日片時〈毛〉御體欲養〈止奈毛〉所念〈須〉。故是以皇大弟〈止〉定賜〈流〉某親王〈爾〉天下政〈波〉授賜〈布〉。諸衆此状〈乎〉悟。清眞心〈乎毛知〉。此皇子〈乎〉輔導〈伎〉。天下百姓〈乎〉可令撫育〈止〉勅。天皇御命〈乎〉衆聞食〈止〉宣。後太上天皇涕泣固辭。乃上表陳讓曰。臣幽昧自天。教訓無染。逸遊率性。機務未渉。陛下奬餝。忝茲儲貳。願惟重託。因攸寄顏。頃者聖體乖和。淹除日月。醫藥無驗。責在臣躬。今忽遜神器。傳之孱蒙。事殊恒制。聞命兢〓。若登此皇階。當彼大寳。人神之聖既缺。中外之心又沮。冀日復甞藥。祈天遠壽。佇昇平於半武。濫庶績於一簣。無任懇迫之至。謹奉表以聞。天皇不許。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丁丑【二】》○丁丑。天皇避御於東宮。P5130上未敢當命。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戊寅【三】》○戊寅。上復抗表曰。臣聞。天下神器。不可輕傳。皇業大寳。非聖不踐。抗表冐請。庶蒙優容。丹款不孚。亥鑒悠〓。俯仰焦惶。心魂靡〓。臣學慙一物。勤缺三朝。生長深宮。素闇稼穡。常欲靜忝宸位。周施聖訓。頌王澤於泰平。覩至治之欝起。而陛下不察鄙衷。強授鼎祚。臣之梼昧。何堪之有也。但以。君唱臣和。上下之分。綸詔忽降。敢不對揚。苟欲遂志。還懼稽命。臣冀咨詢公卿。擁攝萬機之務。穆卜有効。當待翌日之〓。然後臨學齒曹。□道終年。在臣至願。實爲欣幸。無任悚戰之至。謹重詣闕。奉表以聞。詔不許。」天皇遂傳位。避病於數處。五遷之後。宮于平城。而事乖釋重。政猶煩出。尚侍從三位藤原朝臣藥子常侍帷房。矯託百端。太上天皇甚愛。不知其姦。遷都平城。非是太上天皇之旨。天皇慮其亂階。擯於宮外。官位悉免焉。太上天皇大怒。遣使發畿内并紀伊國兵。與藥子同輿。自川口道向於東國。士卒逃去者衆。知事不可遂。廻輿旋宮。落髮爲沙門。
《卷十七卷尾》日本後紀卷第十七
(三條西家本奥書)
  天文元〓廿八書寫了



P6085《卷十八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十八逸文(『類聚國史』)〈起大同四年四月、盡同十二月。〉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嵯峨天皇即位前紀》○天皇諱賀美能、桓武天皇第二子、平城天皇之同母弟也。延暦五年、生於長岡宮。幼聡、好讀書。及長、博覽經史、善屬文、妙草隷。神氣岳立、有人君之量。天皇尤鍾愛也。二十二年正月、授三品、歴中務卿彈正尹。平城天皇之即位、立皇太弟。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戊子【十三】》○大同四年四月戊子。皇太弟受禪、即位大極殿。〈皇太弟、謂嵯峨天皇。〉詔曰。云々。仕奉人等中〈爾〉其仕奉状隨〈爾〉、冠位上賜〈布〉。云々。從三位藤原朝臣園人授正三位。從四位上巨勢朝臣野足正四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冬嗣・林宿禰娑婆正五位下。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浄繩・從七位上佐伯宿禰永繼・小野朝臣岑守從五位下。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己丑【十四】》○己丑。立高岡親王、爲皇太子。詔曰。云々。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藤嗣授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冬嗣從四位下。P6086從五位下佐伯宿禰社屋・大伴宿禰和武多麻呂從五位上。正六位上伊勢朝臣徳成從五位下。」〈任官〉。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辛卯【十六】》○辛卯。勅。修造諸國神社之状、宣勅先訖。而經渉年月、未加修造。自今以後、在所長官、勤致修理。其料度者、以神税充。無封之社、宜用正税。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甲午【十九】》○甲午。外從五位下高村忌寸眞木山・正六位上蚊屋宿禰清足、授從五位下。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乙未【廿】》○乙未。任官。是日。勅。去大同元年六月十日、始置諸道觀察使。寄深庇俗、任重求〓。故二年四月十六日、賜食封各二百戸。頃年諸國損弊、百姓困乏。〈云々〉。今支度公用、頗有欠少。宜暫返納、令兼外任、以彼公廨、代此食封。若依理解任、及致仕者、即還給例封。其返封、宜待兼國。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五三四太上天皇不予一八五高僧・『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丙申【廿一】》○丙申。云々。賜書玄賓法師曰。太上天皇、寧濟爲心、咸熈在慮。憂勤庶績、達旦忘寝。舊疹相仍、聖体不予。遂乃〓裳黄屋、脱蹤紫宸、谷神玄牝、託懷白雲。疇昔愛玩、平生近幸。一朝一夕、皆爲俗穢。仍有詔延請、公扶老就輿、允當聖望。朕昔即事、耽賞清風、一別之後、忽焉數年。夢中無路、増傾欽耳。託此因縁、冀得再見。公廬山栖心、襄陽晦跡、弗爲久留。不可煩想。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己亥【廿四】》○己亥。彈正尹四品葛原親王、P6087无品仲野親王奉獻。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辛丑【廿六】》○辛丑。參河國爲悠紀、美作國爲主基。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太上天皇不予八六赦宥一八二禁殺生・『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癸卯【廿八】》○癸卯。詔曰。頃者太上天皇、聖体不予、頻移晦朔、医藥無驗、祈祷不徴。有靈之類、惟人爲重。思降寛惠、式資聖躬。宜大赦天下。自大同四年四月二十八日昧爽以前。大辟已下。罪無輕重。已發覚・未發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八虐・私鋳錢・強竊二盜、及常赦所不免者。皆咸赦除。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多是日。令天下諸國、七箇日禁斷殺生。其浜水百姓、以漁爲業者、量給粮焉。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乙巳【卅】》○乙巳。正六位上物部匝瑳連足繼、授外從五位下。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丙午朔》○丙午朔。任官。」始制。留五位已上不輸義倉者封禄。是日。遣使奉幣諸國天神地祇。爲即位也。(『日本紀略』)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庚戌【五】》○庚戌。任官。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壬子【七】》○壬子。三品高志内親王薨。遣使監護喪事。詔、贈一品。内親王者、桓武天皇第二女、皇帝同母妹也。天皇尤所鍾愛。配淳和天皇、制三品恒世親王・氏子・有子・貞子内親王。薨時廿一。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癸亥【十八】》○(『類聚國史』一〇七内藏寮)癸亥。在河内國、内藏寮多十一町、賜正五位下伊勢朝臣繼子。其一身之後、収爲寮田。」(『類聚國史』一〇七兵部省)兵部省所管諸司史生、始令省補任。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丁卯【廿一】》○P6088丁卯。賑給京中人民。霖雨也。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庚午【廿五】》○(『類聚國史』一〇七内膳司)庚午。加内膳司膳部四十人。」(『日本紀略』)奉幣於松尾、賀茂御祖・賀茂別雷等社。爲止霖雨也。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火)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壬申【廿七】》○壬申。大炊寮廩災。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癸酉【廿八】》○(『日本紀略』)癸酉。聽五位已上、通用白木笏。其白玉・玳瑁等腰帶者、亦依延暦十五年正月、十八年正月兩度格、自余禁制、一如常例。」(『類聚國史』一六五烏・『日本紀略』)伊勢國獲白烏。」(『日本紀略』)散位從三位大伴宿禰乙麻呂薨。年七十九。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壬申【廿七】》○壬申。大炊寮廩災。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甲戌【廿九】》○甲戌。勅。今年停大嘗會。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六月丙子【二】》○丙子。任官。
《卷十八逸文大同四年(八〇九)六月壬午【八】》○(『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壬午。正五位下多朝臣入鹿授從四位下。正六位上良岑朝臣安世・從六位下藤原朝臣三守從五位下。」(『日本紀略』)遣使奉幣於吉野丹生上雨師神。祈雨也。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四年(八〇九)六月癸未【九】》○癸未。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貞雄從從四位下。從五位下御室朝臣今嗣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眞直從五位上。正六位上當麻眞人鱸麻呂・御室朝臣氏嗣從五位下。正六位下伊吉連清守外從五位下。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六月甲辰【十】》○甲辰。令攝津國、造頓宮。依伊勢斎内親王歸京也。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六月丙戌【十二】》○丙戌任官。」尚膳從三位藤原朝臣勤子薨。(『日本紀略』)
《卷十八(『類聚國史』・『日本紀略』)逸文大同四年(八〇九)六月丁亥【十三】》○(『日本紀略』)丁亥。无品高津内親王從三品」是日。立高津内親王爲妃。橘朝臣某、多治比眞人高子爲夫人。(『類聚國史』四〇夫人・『日本紀略』)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公廨)大同四年(八〇九)六月丙申【廿二】》○丙申。P6089勅。觀察使兼帶外任、暫停食封代以公廨。而陸奥國、官多料少。宜按察使公廨、給便近之國。又大宰師公廨二萬束、給因幡・備前・備中・讃岐・伊豫等五國、省遠運費。但非帶觀察使、一依前例。若大弐缺間、其料者、准帥闕時、充用蕃客料。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六月庚子【廿六】》○庚子散位從四位上橘朝臣綿裳卒。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乙巳朔》○(『類聚國史』三四太上天皇不予・『日本紀略』)秋七月乙巳朔。行藥師法於小安殿七箇日。以天推高彦天皇病未癒也。」(『類聚國史』八四免官物)山陽道觀察使正三位民部卿藤原朝臣園人奏言。伏案去四月廿八日詔書稱。大辟已下、罪無軽重、常赦所不免、咸皆赦除者。非常之恩、率土幸頼。凡厥大小、誰不霑□。方今當道諸國、損弊年久、公途難辨。當時宰吏、或有未進等雜物、検怠則罪逢赦降、勘物則實在貧民、便付後任、還移前咎。相續催煩、輸転不絶。准之事由、元非挟情。非之枉法、軽重自分。伏望。大同元年以來調庸雜米等未進者、官用有限、支料難乏。並須依數催進、自余雜物未納未進之類、在恩詔之前者、悉從免除。庶使窮困人民、永忘舊歳之責、見任國司、頓絶前官之怠。許之。其京畿并諸國、准此。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丁未【三】》○丁未。勅。自今以後、不得遊獵於大原・栗前野・水生・日根等野」遣使P6090於吉野山陵、掃除陵内、并讀經。以亢旱累旬、山陵爲祟。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火・『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庚戌【六】》○庚戌。大宅内親王第災。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壬午【八】》○壬午。新錢百貫、賜從四位下橘朝臣常子。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太上天皇遷御)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甲寅【十】》○甲寅。太上天皇、還御左兵衞府。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辛酉【十七】》○辛酉。勅。頃來亢旱爲災、水陸焦枯。若非祈祷、何濟斯難。云々。宜國司斎戒、依例祈雨。云々。是日。散事從四位下葛井宿禰廣致卒。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癸亥【十九】》○癸亥。大風。
《卷十八(『類聚國史』八七配流)逸文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甲子【廿】》○甲子。因幡國人大伴吉成、浮宕京下、相替御贖官奴大風麻呂、爲犯神事。決杖逓送本國。其大風麻呂、配対馬嶋。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丁卯【廿三】》○丁卯。正六位上高橋朝臣三浦麻呂、授從五位下。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戊寅【五】》○戊寅。大風。」散事從三位藤原朝臣人數薨。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甲申【十一】》○(『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甲申。定仁子内親王、爲伊勢斎。」(『日本紀略』)散位從四位上多治比眞人繼兄卒。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戊戌【廿五】》○戊戌。任官。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朝覲・『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癸卯【卅】》○癸卯。帝朝于太上皇后。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内麻呂奉獻。宴飮終日、賜物有差。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甲申朔》○九月甲申朔。四品葛原親王授三品。從五位上菅野朝臣庭主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伊勢人從五位上。正六位上上毛野公穎人・安曇部副太麻呂外從五位下。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避諱・『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乙巳【二】》○乙巳。改伊豫國神野郡、爲新居郡。以触上諱也。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火・『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丙午【三】》○丙午。停役諸國P6091脚夫於京下。以旱疫民疲也。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戊申【五】》○戊申。暴風倒屋、圧折太上皇之輿。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七二射禮七四九月九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壬子【九】》○壬子。幸神泉苑觀射。兼命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乙卯【十二】》○(『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乙卯。曲宴。賜五位已上衣被。」(『類聚國史』一七八修法)乙卯。復令大宰府於大野城鼓峯、行四天王法。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戊午【十五】》○戊午。无品阿保親王授四品。〈女叙位。云々。〉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壬戌【十九】》○壬戌。正三位藤原朝臣園人爲中納言。從四位下紀朝臣廣浜爲畿内觀察使。從四位下多朝臣入鹿爲山陽道觀察使。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丁卯【廿四】》○丁卯。三品葛原親王奉獻。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戊辰【廿五】》○戊辰。皇太子奉獻於太上皇。五位已上、及坊官、并諸王、藤原・安倍・伊勢等氏、賜物有差。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庚午【廿七】》○庚午。觀察使起請十六條、裁下天下諸國。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月癸酉朔》○冬十月癸酉朔。渤海國、遣使、獻方物。王啓曰。云々。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太上天皇遷御・『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月丁丑【五】》○丁丑。天推國高彦天皇、遷御於東院。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四年(八〇九)十月壬午【十】》○壬午。從五位下田口朝臣息繼授從五位上。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月癸未【十一】》○癸未。令内藏寮、奉獻於東院。宴飮終日、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月丙戌【十四】》○丙戌。曲宴。賜四位已上被。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月丁酉【廿五】》○丁酉。中務卿萬田親王奉獻於東院。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四年(八〇九)十月辛丑【廿九】》○辛丑。正六位上坂上大宿禰鷹養授從五位下。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一月丁未【五】》○丁未。遣右近衞中將從四位下藤原朝臣P6092眞夏・左馬頭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眞雄・左少辨從五位上田口朝臣息繼・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朝臣眞本等、於攝津國豐嶋爲奈等野、及平城舊都、占太上天皇宮地。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一月辛亥【九】》○辛亥。正七位上高橋朝臣朝臣菅守授從五位下。
《卷十八逸文大(『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日本紀略』)同四年(八〇九)十一月甲寅【十二】》○甲寅。遣右兵衞督從四位上藤原朝臣仲成・左少辨從五位上田口朝臣息繼等、造平城宮。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禰宜)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一月乙卯【十三】》○乙卯。勅。如聞。在京諸司、紛失公文、不検孔目。或館舎破損、或公廨欠失。自今已後、遷替之人、宜責解由、一同國司、立爲恒例。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禰宜)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一月戊辰【廿八】》○戊辰。外從五位下鴨県主眞蓑授外從五位上。從八位上上鴨県主目代外從五位下。並賀茂二社禰宜也。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一月庚午【廿八】》○庚午。任官。
《卷十八逸文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二月癸酉【二】》○癸酉。正六位上粟田朝臣朝臣豐主・從六位上御室朝臣是嗣、授從五位下。(『類聚國史』九九叙位)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三一太上天皇行幸・『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二月乙亥【四】》○乙亥。太上天皇、取水路、駕双船、幸平城。于時、宮殿未成、權御故右大臣大中臣朝臣清麻呂家。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二月庚辰【九】》○庚辰。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清主、授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弟貞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淵魚從五位下。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二月辛卯【廿】》○辛卯。攝津國・伊賀國・近江國・播磨國・紀伊國・阿波國等米稻、宛造平城宮料。P6093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二月甲午【廿三】》○甲午。夫人正四位下橘朝臣嘉智子、正四位下多治比眞人高子二人、賜封各一百戸。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二月戊戌【廿七】》○戊戌。令畿内諸國、雇工及役夫二千五百人、以造平城宮也。



P6094《卷十九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十九逸文〈起大同五年正月、盡同八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嵯峨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壬寅朔》○大同五年春正月壬寅朔。廃朝。以皇帝不予也。賜侍臣以上衣被。
《卷十九逸文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乙巳【四】》○乙巳。從四位下大繼卒。(藤原朝臣大繼か『日本紀略』)
《卷十九逸文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戊申【七】》○(『日本紀略』)戊申。左京飢。遣使賑給。」(『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是日。无位平野王授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多賀王正五位下。正六位上直世王・田口王從五位上。正五位下大伴宿禰久米主・藤原朝臣繼彦從四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嗣・石川朝臣浄直・多治比眞人今麻呂正五位下。從五位下高村忌寸田使・紀朝臣咋麻呂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文室眞人千川・藤原朝臣乙主・從六位下紀朝臣與須賀・正六位上石上朝臣美奈麻呂・紀朝臣繼勝・從六位上三國眞人民人・正七位下布勢朝臣中嶋從五位下。正六位上縵連家繼・秦宿禰智奈理外從五位下。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辛亥【十】》○辛亥。從六位上藤原朝臣福當麻呂授從五位下。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壬子【十一】》○壬子。任官。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八四免官物)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甲寅【十三】》○甲寅。P6095免隱岐國大同元年以來未納三萬二千束。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辛酉【廿】》○辛酉。典侍從四位下小野朝臣石子奉獻。宴於殿上、賜侍臣衣被。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類聚國史』五四節婦)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壬戌【廿一】》○壬戌。土佐國香美郡人物部文連全敷女授少初位上、免戸田租、以終身、標其門閭。以旌節行也。全敷女、同郡物部鏡連家主之妻也。夫亡之後、不絶聲、哀感行路。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乙丑【廿四】》○乙丑。任官。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己巳【廿八】》○己巳。美作國飢。遣賑給。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庚午【廿九】》○庚午。美作國穀一千斛、賜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眞夏。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二月丁丑【七】》○二月丁丑。任官。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二月戊寅【八】》○戊寅。正三位藤原朝臣園人爲大納言。」河内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二月甲申【十四】》○甲申。散位從四位下文室眞人波多麻呂卒。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二月丙戌【十六】》○丙戌。因幡・土佐二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二月戊子【十八】》○戊子。任官。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二月己丑【十九】》○己丑、伯耆。讚?二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大同五年(八一〇)二月己亥【廿九】》○己亥、伊賀國稻四千束、近江國四千束、賜巨勢親王。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三月癸卯【三】》○三月癸卯。大和・攝津・備後三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三月戊申【八】》○戊申。參河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公廨)大同五年(八一〇)三月戊辰【廿八】》○戊辰。諸國税帳大帳貢調等使上日、令民部省勘給。若上日不満三分之二、即奪公廨、兼不預考。其所奪公廨、録數言之。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四月庚午朔》○夏四月庚午朔。饗渤海使高南容等、於鴻臚館。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四月丁丑【八】》○丁丑。高南容等歸國。賜國王書曰。云々。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類聚國史』一〇七彈正臺)大同五年(八一〇)四月己卯【十】》○己卯。P6096始置彈正臺臺掌二員。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四月庚辰【十一】》○庚辰。左京大夫兼攝津守正四位下三嶋眞人奈繼卒。年六十三。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四月甲申【十五】》○甲申。遣散位外從五位下江沼臣小並等、造招提寺塔。(唐招提寺)
《卷十九(『類聚國史』・『日本紀略』)逸文大同五年(八一〇)四月戊子【十九】》○(『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戊子。遣使於伊勢大神宮、告定斎内親王之状。」(『類聚國史』七八賞賜)近江國穀三百斛・備前國二百斛、賜石上内親王。近江國穀三百斛・播磨國三百斛・備前國二百斛、賜大原内親王。備前國穀一百斛、賜叡努内親王。」(『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是日。從五位下磯野王授從五位上。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眞夏正四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繼業從四位上。正五位下紀朝臣田上・菅野朝臣庭主正五位上。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綱繼・藤原朝臣弟貞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常麻呂・大中臣朝臣魚取・大枝朝臣永山・御室朝臣氏嗣從五位上。正六位上石川朝臣弟道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伊吉連清守外從五位上。並以督作平城宮也。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四月癸巳【廿四】》○癸巳。任官。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四月己亥【卅】》○(『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己亥。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魚取授正五位下。外從五位下山田連弟分外正五位下。並以供奉造平城宮之事也。」(『日本紀略』)從四位下勳七等大伴宿禰久米主卒。年六十一。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五月丁未【八】》○五月丁未。播磨國飢。遣使賑P6097給。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五月辛亥【十二】》○(『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辛亥。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園人奉獻。飮宴終日。賜五位已上衣被。」(『類聚國史』八四公廨)東山道觀察使正四位下兼陸奥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緒嗣言。云々。國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命。而鎮兵三千八百人、一年粮料五十余萬束。因此、百姓麋弊、倉廩空虚。如無蓄積、何防非常。加以、往年毎有征伐、必仰軍粮於板東國。伏請。以板東官稻、充陸奥公廨、以陸奥公廨、留収官庫。然則、公私得所、實〓便宜。並許之。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公廨)大同五年(八一〇)五月壬子【十三】》○壬子。東山道觀察使正四位下兼陸奥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緒嗣言。云々。又陸奥國、元來國司鎮官等、各以公廨作差、令舂米四千余斛、雇人運送、以充年粮。雖因循年久、於法無拠。但辺要之事、頗異中國。何者、苅田以北近郡稻支軍粮、信夫以南遠郡稻給公廨。其去國府二三百里、於城柵七八百里、事力之力、不可舂運。若勘當停止、必致飢餓。請。給舂運功、爲例行之。並許之。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五月甲寅【十五】》○甲寅。令天下諸國、停進相撲人。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五月丙辰【十七】》○丙辰。淡路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五月己未【廿】》○己未。遣使奉幣於大和國吉野郡丹生川上雨師神。以霖雨經日也。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五月庚申【廿一】》○庚申。任官。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五月丙寅【廿七】》○丙寅。渤海使首領高多佛、脱身留越前國。安置越中國、給食。P6098即令史生羽栗馬長并習語生等、就習渤海語。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六月庚午【二】》○六月庚午。幸神泉苑。有勅、召文人、令賦釣臺詩。賜禄有差。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六月乙亥【七】》○乙亥。曲宴。賜五位以上衣。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六月己卯【十一】》○己卯。任官。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六月丙戌【十八】》○丙戌。幸神泉苑。五位以上賜衣被。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六月丁亥【十九】》○丁亥。丹波・播磨兩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六月戊子【廿】》○戊子。遠江・美作兩國飢。遣使賑給。」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黒麻呂卒。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六月甲午【廿六】》○甲午。夜地震。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六月丙申【廿八】》○丙申。太上天皇詔曰。去大同元年、爲行十六條、並置觀察使、各委一道。云々。夫參議之寄、望重守大。歸任責成、職非虚設。是以、廃置之。云々。宜罷觀察使、復參議號、封邑之制、亦仍舊數。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乙巳【七】》○秋七月乙巳。幸神泉苑、觀相撲。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丁未【九】》○丁未。勅。進膂力人者、常限六月廿日以前。自今以後、隨得即進、莫限期月。又雖力不超衆、而解相撲者、兼令進之。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辛亥【十三】》○辛亥、遣使於川原、長岡兩寺、誦經。聖躬不豫也。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甲寅【十六】》○甲寅、任官。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丙辰【十八】》○(『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丙辰。遣右大辨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藤繼・陰陽頭安倍朝臣眞勝等、鎮祭高畠陵(桓武皇后藤原朝臣乙牟漏陵)以聖体不予、山陵爲祟也。」(『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勅。夏苗已茂、秋稼始熟。恐風雨失時、嘉穀被害。宜遣使畿内、奉幣名神。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遷御・『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丁巳【十九】》○丁巳。皇帝遷御於東宮。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戊午【廿】》○(『日本紀略』)戊午任官。」(『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是日。P6099延清行禪師侍上病也。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一八二禁殺生・『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甲子【廿六】》○甲子。令天下諸國、七箇日間、禁斷殺生。其白水郎、以漁爲業者、給粮。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二五追號天皇三四天皇不予一八二禁殺生・『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乙丑【廿七】》○乙丑。度一百人、奉爲祟道天皇一百人、爲伊豫親王十人、夫人藤原氏廿人。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二五追號天皇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丁卯【廿九】》○丁卯。奉爲祟道天皇、於川原寺、奉写法華經一部。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戊辰【卅】》○戊辰。遣右大辨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藤繼、奉幣於伊勢大神宮。以聖体不予也。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八月己巳朔》○八月己巳朔。任官。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八月丙子【八】》○丙子。奉幣石上神、以祷上病也。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八月戊寅【十】》○(『類聚國史』一六五雲・『日本紀略』)戊寅。攝津國言。慶雲見。」(『日本紀略』)今日、任官。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一七八修法・『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八月己卯【十一】》○己卯。令僧一百五十人、於太政官、限七箇日、行藥師法。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八月壬午【十四】》○壬午。右京地一町、賜右近衞府。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八月癸未【十五】》○癸未。任官。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五年(八一〇)八月戊子【廿】》○戊子。正五位上紀朝臣田上、授從四位下。外從五位下出雲臣廣貞從五位下。正六位上伊勢朝臣徳繼外從五位下。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八月辛卯【廿三】》○辛卯。任官。
《卷十九(『類聚國史』・『日本紀略』)逸文大同五年(八一〇)八月丁酉【廿九】》○(『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丁酉。從五位上田口朝臣息繼、授正五位下。正六位上眞菅王從五位下。(『日本紀略』)任官。



P5131《卷廿卷首》○日本後紀卷第二十〈起弘仁元年九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嵯峨〉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戊戌朔》○九月戊戌朔。遣使畿内。班民口田。』勅。大和國田租地子稻永充平城宮雜用料。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癸卯【六】》○癸卯。依太上天皇命擬遷都於平城。正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冬嗣。從四位下紀朝臣田上等爲造宮使。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甲辰【七】》○甲辰。播磨國言。據格。可以勳位人差點健兒。而國内勳位。或死或逃。見之徒。多是老疾。不堪防守。伏望差白丁補其闕。許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丁未【十】》○丁未。縁遷都事。人心騷動。仍遣使鎭固伊勢。近江。美濃等三國府并故關。正四位下巨勢朝臣野足。從五位下佐伯宿禰永繼爲伊勢使。正五位下御長眞人廣岳。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岑守。坂上大宿禰廣野爲近江使。正五位上大野朝臣直雄爲美濃使。繋右兵衞督從四位上藤原朝臣仲成於右兵衞府。詔曰。P5132天皇詔旨〈良麻止〉。勅御命〈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尚侍正三位藤原朝臣藥子者。挂畏栢原朝廷〈乃〉御時〈爾〉。春宮坊宣旨〈止〉爲〈弖〉任賜〈比支〉。而其爲性〈能〉不能所〈乎〉知食〈弖〉。退賜〈比〉去賜〈弖支〉。然物〈乎〉百方趁逐〈弖〉。太上天皇〈爾〉近〈支〉奉〈流〉。今太上天皇〈乃〉讓國給〈閇流〉大慈深志〈乎〉不知〈之弖〉。己〈我〉威權〈乎〉擅爲〈止之弖〉。非御言事〈乎〉御言〈止〉云〈都都〉。褒貶〈許止〉任心〈弖〉。曾无所恐憚。如此惡事種種在〈止毛〉。太上天皇〈爾〉親仕奉〈爾〉依〈弖〉思忍〈都都〉御坐。然猶不飽足〈止之弖〉。二所朝庭〈乎母〉言隔〈弖〉。遂〈爾波〉大乱可起。又先帝〈乃〉萬代宮〈止〉定賜〈閇流〉平安京〈乎〉。棄賜〈比〉停賜〈弖之〉平城古京〉爾〉遷〈左牟止〉奏勸〈弖〉。天下〈乎〉擾乱。百姓〈乎〉亡弊。又其兄仲成。己〈我〉妹〈乃〉不能所〈乎波〉不教正〈之弖〉。還恃其勢〈弖〉。以虚詐事。先帝〈乃〉親王夫人〈乎〉凌侮〈弖〉。棄家乘路〈弖〉東西辛苦〈世之牟〉。如此罪惡不可數盡。理〈乃〉任〈爾〉勘賜〈比〉罪〈奈閇〉賜〈布閇久〉有〈止毛〉。所思行有依〈弖〉。輕賜〈比〉宥賜〈比弖〉。藥子者位官解〈弖〉自宮中退賜〈比〉。仲成者佐渡國權守退〈止〉宣。天皇詔旨〈乎〉衆聞食〈止〉宣。』又遣使告于栢原陵曰。天皇P5133御命坐。挂畏〈支〉栢原大朝庭〈爾〉申賜〈閇止〉申〈久〉。内侍尚侍正三位藤原朝臣藥子者。初太上天皇〈乃〉東宮〈止〉坐〈之〉時〈爾〉。東宮宣旨〈止〉爲〈弖〉任賜〈比支〉。而其爲性〈乃〉不能所〈乎〉知食〈弖〉。退賜〈比〉去賜〈弖支〉。然物〈乎〉百方趁逐〈弖〉。太上天皇〈爾〉近〈支〉奉〈弖〉。非御言事〈乎〉御言〈止〉云〈都都〉。褒貶任意〈弖〉。曾无所恐憚。又萬代宮〈止〉定賜〈之〉平安京〈乎毛〉。棄賜〈比〉停賜〈弖之〉平城古京〈爾〉遷〈左牟止〉奉勸〈弖〉。天下〈乎〉擾乱。百姓〈乎〉亡弊。又其兄仲成。恃己妹勢〈弖〉。以虚詐事。親王夫人〈乎〉凌侮〈弖〉棄家乘路〈弖〉東西辛苦〈世之牟〉。如此罪惡不可數盡。因茲藥子者官位解〈弖〉自宮中退賜。仲成者佐渡國權守退賜〈比都〉。又續日本紀所載〈乃〉崇道天皇與贈太政大臣藤原朝臣不好之事。皆悉破却賜〈弖支〉。而更依人言〈弖〉。破却之事如本記成。此〈毛〉亦无禮之事〈奈利〉。今如前改正之状。差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畏〈彌〉畏〈牟毛〉申賜〈久止〉奏。』是日。宮中戒嚴。』藤原朝臣雄友授本位正三位。正五位下御長眞人廣岳。坂田宿禰奈弖麻呂。石川朝臣清直。多治比眞人今麻呂從四位下。正六位上弟村王。高瀬王。廣根P5134朝臣諸勝。紀朝臣末成。坂上大宿禰廣野。藤原朝臣廣敏。多治比眞人育治。安倍朝臣雄能麻呂。安倍長田朝臣節麻呂從五位下。』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參議兼右衞士督。左大辨如故。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道雄爲左中辨。權右中辨正五位下田口朝臣息繼爲眞。阿波守如故。正五位下小野朝臣野主爲權右中辨。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下良岑朝臣安世爲兼左少辨。丹波介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福當麻呂爲右少辨。右近衞少將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三守爲兼内藏頭。美作權介如故。正五位下御室朝臣今嗣爲大學頭。從四位下坂田宿禰奈弖麻呂爲大和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繼彦爲山城守。從五位下廣根朝臣諸勝爲介。從四位下紀朝臣田上爲尾張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山人爲駿河守。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眞夏爲伊豆權守。從五位上大伴宿禰和武多麻呂爲武藏權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貞繼爲近江守。式部少輔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岑守爲兼介。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育治爲美濃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本爲飛騨權守。從五位下登美眞人藤津爲越前介。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常麻呂P5135爲備前權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清繼爲安藝權守。從四位下多朝臣入鹿爲讃岐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眞雄爲伊豫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繼爲薩摩權守。正五位上大野朝臣直雄爲左近衞少將。春宮大夫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藤嗣爲兼右近衞中將。從五位下紀朝臣百繼爲少將。下野介如故。從五位下安倍朝臣雄能麻呂爲右衞士佐。從五位下佐伯宿禰永繼爲左兵衞佐。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爲右兵衞督。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廣野爲佐。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男笠爲左馬頭。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戊申【十一】》○戊申。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眞夏。從四位下文室朝臣綿麻呂等被召自平城宮來。禁綿麻呂於左衞士府。大外記外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穎人從平城急來言。太上天皇今日早朝取川口道入於東國。凡其諸司并宿衞之兵。悉皆從焉。于時遣大納言正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等。率輕鋭卒。從美濃道邀之。田村麻呂奏請。綿麻呂。武藝之人。頻經邊戰。募將同行。即授正四位上拜參議。以遣之。歡喜踊躍。即駕兵馬。又置宇治山埼兩橋。與渡市津頓兵。是夜。令左近衞將監紀朝臣清成。右近衞將曹住吉臣豐繼P5136等。射殺仲成於禁所。仲成者。參議正三位宇合之曾孫。贈太政大臣正一位種繼之長子也。性狼抗使酒。或昭穆无次。忤於心不憚掣蹶。及乎女弟藥子專朝。假威益驕。王公宿徳。多見凌辱。民部大輔笠朝臣江人之女適仲成也。其姨頗有色。仲成見而悦之。嫌其不和。欲以力強。女脱奔佐味親王。仲成入王及母夫人家認之。麁言逆行。甚失人道。及遭害。僉以爲自取之矣。』外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穎人授從五位上。賞歸順之功也。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己酉【十二】》○己酉。太上天皇至大和國添上郡越田村。即聞甲兵遮前。不知所行。中納言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左馬頭藤原朝臣眞雄等先未然雖固諌。猶不納。催駕發進焉。天皇遂知勢蹙。乃旋宮剃髮入道。藤原朝臣藥子自殺。藥子。贈太政大臣種繼之女。中納言藤原朝臣繩主之妻也。有三男二女。長女。太上天皇爲太子時。以選入宮。其後藥子以東宮宣旨出入臥内。天皇私焉。皇統彌照天皇慮婬之傷義。即令駈逐。天皇之嗣位。徴爲尚侍。巧求愛媚。恩寵隆渥。所言之事。无不聽容。百司衆務。吐納自由。威福之盛。熏灼四方。屬倉卒之際。與天皇同輦。知衆惡之歸己。遂仰藥而死。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庚戌【十三】》○庚戌。詔曰。P5137天皇詔旨〈良麻止〉勅大命〈乎〉衆聞食〈止〉宣。太上天皇〈乎〉伊勢〈爾〉行幸〈世志米多流〉諸人等。法之隨〈爾〉罪賜〈布倍久〉有〈止毛〉。所念有〈爾〉依〈弖奈毛〉。免賜〈比〉宥賜〈布〉。又中納言藤原朝臣葛野麻呂〈波〉。惡行之首藤原藥子〈加〉姻媾之中〈奈禮波〉重罪有〈倍志〉。然多入鹿申〈久〉。雖言不納〈止毛〉。諌爭〈己止〉懇至〈止〉申〈爾〉依〈弖奈毛〉。罪〈奈倍〉賜〈比〉勘賜〈波須〉。又藤原朝臣眞雄〈波〉。身命〈乎〉棄忘〈弖〉諌爭〈多留〉事。衆人〈與利〉異〈爾〉有〈爾〉依〈弖奈毛〉。譽賜〈比〉勤賜〈比〉。冠位上賜〈比〉治賜〈波久止〉宣。天皇大命〈乎〉衆聞食〈止〉宣。』是日。廢皇太子。立中務卿諱〈淳和〉爲皇太弟。詔曰。現神〈止〉大八洲所知〈須〉倭根子天皇詔旨〈良麻止〉勅御命〈乎〉。親王等王等臣等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食國之法〈止〉定賜〈比〉行賜〈閇留〉因法隨〈爾〉。中務卿諱〈乎〉立而皇太弟〈止〉定賜〈布〉。故此之状悟〈弖〉。百官人等仕奉〈止〉宣。天皇勅命〈乎〉衆聞賜〈止〉宣。』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眞雄授正四位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壬子【十五】》○壬子。從五位上礒野王爲伊豆權守。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智治麻呂爲武藏介。正五位上菅野朝臣庭主爲安房權守。從四位下紀朝臣田上爲佐渡權守。正五位下P5138藤原朝臣弟貞爲丹後守。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眞夏爲備中權守。從五位下當麻眞人鱸麻呂爲淡路權守。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常麻呂爲伊豫守。從五位下田口王爲土佐權守。從五位下紀朝臣良門爲肥前權介。從五位上大伴宿禰和武多麻呂爲日向權守。從五位下御室朝臣是嗣爲大隅權守。從五位下眞菅王爲壹岐權守。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癸丑【十六】》○癸丑。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諸人爲神祇大副。左近衞中將正四位下巨勢朝臣野足爲兼中務大輔。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宅麻呂爲大舍人助。從五位下弟村王爲圖書頭。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岑守爲内藏頭。式部少輔近江介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書爲縫殿頭。從五位下伊勢朝臣徳繼爲助。左衞士督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冬嗣爲兼式部大輔。美作守如故。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船主爲雅樂助。從五位下紀朝臣南麻呂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友人爲兵部少輔。參議正四位上文室朝臣綿麻呂爲大藏卿兼陸奧出羽按察使。從五位上池田朝臣春野爲大輔。從五位下三國眞人氏人爲木工頭。正三位藤原朝臣雄友爲彈正尹。從五位下高瀬王爲弼。從五位下P5139秋篠朝臣全繼爲造西寺次官。右近衞中將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藤嗣爲兼攝津守。從四位下御長眞人廣岳爲伊勢守。内匠頭從五位下直世王爲兼相摸守。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爲兼美濃守。右兵衞督如故。左兵衞佐從五位下佐伯宿禰長繼爲兼丹波介。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下良岑朝臣安世爲兼但馬介。左少辨如故。中務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清繩爲兼出雲介。從四位下賀陽朝臣豐年爲播磨守。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甲寅【十七】》○甲寅。越前介從五位下阿倍朝臣清繼。權少掾百濟王愛筌等聞太上天皇幸伊勢國。擧兵應之。捕新任介從五位下登美眞人藤津不受替。遣民部少輔從五位下紀朝臣南麻呂等勘問。服罪。清繼已下原死處遠流。』侍從從四位下大庭王爲兼大舍人頭。陰陽博士外從五位下志斐連國守爲兼石見權掾。天文博士如故。大法師永忠爲少僧都。大法師長惠爲律師。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乙卯【十八】》○乙卯。權右中辨正五位下小野朝臣野主爲眞。從五位下大野朝臣眞菅爲權右少辨。從五位下文室眞人弟直爲大藏少輔。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園人爲兼東宮傅。民部卿如故。左大辨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P5140兼越後守。右衞士督如故。從四位下多朝臣入鹿爲安藝守。從四位上春原朝臣五百枝爲讃岐守。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丙辰【十九】》○丙辰。詔曰。飛鳥以前。未有年號之目。難波御宇。始顯大化之稱。爾來因循歴世。至今是用。皇王開國承家。莫不登極稱元。隨時施號也。朕以眇虚。嗣守丕業。照臨四海。于茲二周。雖日月淹除。而未施新號。方今時屬豐稔。人頌有年。實頼宗廟之靈。社稷之祐。非朕之寡徳。所能可致也。念與天下。嘉斯休祥。宜改大同五年爲弘仁元年。布告遐邇。知朕意焉。』大法師脩圓爲律師。從五位下佐伯王爲大監物。從五位下伊勢朝臣徳繼爲縫殿頭。從五位上稻城王爲大膳大夫。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書爲亮。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犬養爲尾張守。四品阿保親王爲大宰權帥。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己未【廿二】》○己未。大法師脩哲爲律師。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庚申【廿三】》○庚申。制。諸國出擧官稻。率十束收利三束。但陸奧出羽二國。不在此限。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壬戌【廿五】》○壬戌。制。大臣身帶二位者。聽着中紫。今宜改着深紫。又諸王二位已下五位已上及諸臣二位三位者。依令條。着淺紫。今改着中紫。又去大同二年制。四〓已上不得服用者。今聽五位已上服用。』正六位上紀朝臣岡繼。伊勢朝臣繼麻呂授從五位下。P5141正六位上鴈高宿禰氏成外從五位下。正五位下永原朝臣伊太比從四位下。正六位上池田朝臣幡子從五位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甲子【廿七】》○甲子。正五位上大野朝臣直雄授從四位下。正六位上佐伯宿禰金山從五位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鷹養爲民部大輔。從五位下田中朝臣清人爲造西寺長官。右兵衞佐從五位下佐伯宿禰長繼爲兼下總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川爲左衞士佐。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爲兼右衞士督。美濃守如故。從四位下大野朝臣直雄爲左兵衞督。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道繼爲佐。左大辨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兼右兵衞督。越後守如故。從五位下佐伯宿禰金山爲右兵庫頭。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乙丑【廿八】》○乙丑。公卿奏議言。謹案大同二年九月廿八日詔書稱。日者虚傳。千妨輻湊。占人妄告。萬忌森羅。又大會小會之言。歳對歳位之説。天恩發於五辰。將軍行於四仲。斯等並出堪輿雜志。非擧正之典。宜據賢聖格言。一除暦注者。臣等商量。暦注之興。歴代行用。男女嘉會。人倫之大也。農夫稼穡。國家之基也。伏望因順物情。依舊具注。又去大同二年八月十九日下彈正臺例云。雜石腰帶。畫餝大刀。及素木鞍橋。獨射〓葦P5142鹿〓羆皮等。一切禁斷者。臣等商量。雜石易得。造賣多人。至于着用。亦復難損。銅〓具者。以漆塗成。動易剥落。今難易各異。價直是同。爲弊一也。又毛皮之類。不聽犯用。鞍具之要。唯須皺文。是以无頼之徒。竊斃牛馬。爲弊二也。又節會之義。蕃客之朝。歳時不絶。必須餝刀。今惣被斷。恐損國威。伏望雜石及毛皮等。悉聽用之。畫餝刀者。除節會蕃客之外。將加禁制。鞍橋者。除桑棗之外。不論素漆。隨心通用。庶隨民便。蒙得其所。並許之。』散事從四位下川邊女王卒。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丙寅【廿九】》○丙寅。渤海國遣使獻方物。其王啓云。南容等廻。遠辱書問。悲切三考。慰及藐孤。捧讀之時。無任哀感。伏承先帝。仙馭昇遐。太上天皇。怡神閑舘。萬機之重。早識所歸。孟秋尚熱。伏惟天皇。起居萬福。即此元瑜蒙免。天皇繼登寳位。置命惟新。歡洽兆民之心。頼及一方之外。在於文好。休〓攸同。事貴及時。不可淹滯。重差和部少卿兼和幹苑使開國子高南容等奉啓。用申慶賀之禮。兼上土物。具在別録。况南容等。再駕窮船。旋渉大水。放還之路。恐動不虞。伏望遠降彼使。押領同來。實謂當仁。伏惟照諒。封域遥隔。拜賀未由。P5143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月己巳【戊辰朔二】》○冬十月己巳。從五位下名草直道主爲大學博士。越中權掾如故。侍從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繼業爲兵部大輔。近江守如故。從五位下田中朝臣清人爲左京亮。内藥正外從五位下若江造家繼爲兼尾張權介。侍醫如故。左近衞中將正四位下巨勢朝臣野足爲兼備中守。中務大輔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川爲安藝守。從五位下石川朝臣道成爲周防守。從四位下多朝臣入鹿爲讃岐權守。從五位上安曇宿禰廣吉爲伊豫權介。從五位上御室朝臣是嗣爲筑後權介。從五位上御室朝臣氏繼爲薩摩權守。』從五位下登美眞人藤津授從五位上。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月甲戌【七】》○甲戌。從五位下廣根朝臣諸勝爲攝津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月己卯【十二】》○己卯。正六位上采女朝臣枚麻呂授從五位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月丙戌【十九】》○丙戌。從五位下文屋眞人弟直爲少納言。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書爲大藏少輔。外從五位下縵連家繼爲大膳亮。從五位下伊勢朝臣徳成爲上野權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月戊子【廿一】》○戊子。河内國人從七位下勇山國嶋。正七位下家繼。正八位上眞繼。從八位下文繼等賜姓連。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月甲午【廿七】》○甲午。禊於松崎川。縁大甞會事也。』陸奧國言。渡嶋狄二百餘人來着部下氣仙郡。非當國所管。令之歸去。狄等云。P5144時是寒節。海路難越。願候來春。欲歸本郷者。許之。留住之間。宜給衣粮。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一月甲寅〈丁酉朔十八〉》○十一月甲寅。雷。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一月乙卯【十九】》○乙卯。行大甞於朝堂院。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一月丙辰【廿】》○丙辰。御豐樂院。悠紀主基兩國獻翫好雜物。奏土風歌舞。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一月戊午【廿二】》○戊午。宴五位已上。奏雅樂并大歌。從四位下大庭王授從四位上。從五位下弟野王。作良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貞代王。御井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橘朝臣安麻呂。藤原朝臣冬嗣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貞繼從四位下。從五位上紀朝臣繩麻呂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田中朝臣淨人。大中臣朝臣諸人。佐伯宿禰鷹成。安倍朝臣雄笠。甘南備眞人諸野。安倍朝臣淨足。藤原朝臣三守從五位上。外正五位下秦宿禰都伎麻呂。正六位上長岡朝臣岡成。豐野眞人仲成。畝火眞人莵原。藤原朝臣賀祐麻呂。多治比眞人繼益。藤原朝臣文山。坂上大宿禰眞弓。橘朝臣永繼。藤原朝臣葛成。小野朝臣諸野。從六位下藤原朝臣濱主。安倍朝臣弟雄。正六位上縣犬養宿禰清繼。佐伯宿禰弟成。忌部宿禰比良麻呂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林朝臣山主。志賀忌寸周興。賀茂縣主立長。藏人根主外從五位下。宴訖。賜祿有差。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一月己未【廿三】》○己未。正四位下P5145橘朝臣諱〈嵯峨太皇太后〉。多治比眞人高子授從三位。无位廣長女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野女王。无位繼子女王從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松子正五位下。无位藤原朝臣緒夏。坂上大宿禰御井子從五位上。无位藤原朝臣葛子。橘朝臣
安萬子。三善宿禰弟姉。三國眞人眞主從五位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一月辛酉【廿五】》○辛酉。正六位上朝野宿禰道守。丹波史鳥守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一月甲子【廿八】》○甲子。免參河美作兩國田租。以供奉大甞也。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二月庚午【丁卯朔四】》○十二月庚午。從六位上林宿禰東人爲送渤海客使。大初位下上毛野公繼益爲録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二月甲戌【八】》○甲戌。外正六位上上毛野公賀美麻呂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二月己卯【十三】》○己卯。遊獵于芹川野。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二月壬午【十六】》○壬午。遣參議正四位下巨勢朝臣野足奉幣帛於八幡大神宮樫日廟。賽靜亂之祷。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二月甲申【十八】》○甲申。遣僧七口讀經於吉野陵。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二月丙戌【廿】》○丙戌。鑄錢司用乘銅鑄進新錢一千〓貫。因茲鑄錢長官從五位上三嶋眞人年嗣授正五位下。次官從五位下大枝朝臣繼吉從五位上。自餘六位已下客作兒已上叙位賜祿有差。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二月癸巳【廿七】》○癸巳。詔曰。天文垂象。鈎陣列衞於紫微。地理分區。金石効用於〓録。除兇禁暴。七徳照其威。靜乱禦侮。四海服其武。弧矢之P5146用。焉自往昔。甲兵之儲匪獨茲日。今左右近衞。其數減少。脱有機警。何以應卒。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所先。觀時適時。廢置之宜斯在。其左右近衞可復舊數焉。
《卷二十卷尾》日本後紀卷第二十



P5147《卷廿一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廿一〈起弘仁二年正月、盡同閏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嵯峨〉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丙申朔》○二年春正月丙申朔。皇帝御大極殿。臨軒。皇太弟文武百官藩客朝賀。如常儀。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庚子【五】》○庚子。制。上殿舍人一百廿人。復舊名爲内竪。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壬寅【七】》○壬寅。宴五位已上并藩客。賜祿有差。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丙午【十一】》○丙午。於陸奧國。置和我。〓縫。斯波三郡。』從五位下大野朝臣眞菅爲右少辨。從五位下秋篠朝臣全嗣爲治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書爲雅樂頭。從五位下橘朝臣永繼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上大枝朝臣永山爲大判事。從五位下淡海眞人有成爲大藏少輔。左兵衞督從四位下大野朝臣直雄爲兼左京大夫。正五位下三嶋眞人年繼爲造西寺長官。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文山爲次官。鑄錢長官從五位上大枝朝臣繼吉爲兼山城介。從五位下紀朝臣南麻呂爲河内守。正五位下P5148藤原朝臣道雄爲紀伊守。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戊申【十三】》○戊申。河内國人從八位上玉作鯛釣賜姓高道連。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壬子【十七】》○壬子。御豐樂院。觀射。藩客賜角弓射焉。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乙卯【廿】》○乙卯。遣大納言正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參議從三位菅野朝臣眞道等。饗渤海使於朝集院。賜祿有差。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丙辰【廿一】》○丙辰。參議從三位宮内卿兼常陸守菅野朝臣眞道上表致仕曰。臣聞。晨行暮息。身事之恒分。壯仕老休。禮制之通範。所以崇名事主。保身終命也。臣本庸品。才用無取。渉學謝於甲科。干祿朝於下士。徒以早因多幸。委質先朝。爰自儲〓。〓臨宸極。夙夜軒陛。緜歴歳序。遂乃曲蒙□奬。濫廁簪纓。兼文武之崇班。帶中外之厚秩。以至今日。累沐天恩。願惟尸素。伏深戰慄。但臣歴事三朝。齒登七十。痾隨年積。志與身衰。雖疲驂輟馭。非無顧戀之心。而漏盡夜行。恐乖止足之誠。伏願歸骸舊里。收迹蓬廬。養疾以存餘生。杜門而待終日。無任慊懇之至。謹詣闕奉表以聞。許之。但常陸守如故。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丁巳【廿二】》○丁巳。渤海國使高南容歸蕃。賜其王書曰。天皇敬問渤海國王。南容入賀。省啓具之。惟王資質宏茂。性度弘深。敦惠輯中。盡恭奉外。代居北涯。與國脩好。沃日滄溟。企乃P5149到矣。接天波浪。葦能乱之。責深効精。慶賀具禮。眷彼情款。嘉賞何止。朕嗣膺景命。虔承叡圖。尅己以臨寰區。丕顯以撫兆庶。徳未懷邇。化曷覃遐。王念濬善隣。心切事大。弗難劬勞。聿脩先業。况南容荐至。使命不墮。船舶窮危。謇志増勵。雖靡來請。豈能忍之。仍換駕船。副使押送。同附少物。至宜領之。春寒。惟王平安。指此遣書。旨不多及。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戊午【廿三】》○戊午。正四位上藤原朝臣産子授從三位。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己未【廿四】》○己未。无品明日香親王。坂本親王授四品。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甲子【廿九】》○甲子。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冬嗣爲參議。餘官如故。從七位下菅原朝臣清人。正六位上朝野宿禰鹿取授從五位下。從六位下勇山連文繼外從五位下。』正五位下小野朝臣野主爲左中辨。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伊勢人爲右中辨。從五位上登美眞人藤津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下橘朝臣永嗣爲越前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藤成爲播磨介。』山城國乙訓郡白田一町。賜從四位下百濟王教法。』是日。勅。占野開田之徒。就國請地之日。不顯町段。遠包四至。損公妨民。莫甚於此。自今以後。宜勘町段。勿依四至。』又陸奧出羽兩國。土地曠遠。民居稀少。百姓浪人。隨便開墾。國司巡検。隨即收公。是以P5150人民散走。無有靜心。宜兩國開田。雖无公驗。不得收公。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丁卯【丙寅朔二】》○二月丁卯。授外從五位下志斐連國守從五位下。縁陰陽之道勝於傍人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庚午【五】》○庚午。山城國乙訓郡藥園一町賜施藥院。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辛未【六】》○辛未。勅。據令條。凡祭祀者。所司預申官。官散齋日平旦。頒告諸司。夫散齋之内。不得弔喪問疾食宍。不判刑殺。不决罸罪人。不作音樂。不預穢惡之事。今至散齋之日。乃頒告諸司。則諸司惰事。或犯禁忌。宜改令條。自今以後。散齋前一日。頒告諸司。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癸酉【八】》○癸酉。勅。諸國之夷。唯仰公粮。宜其男女皆悉給粮。但不得及孫。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乙亥【十】》○乙亥。分縫殿寮宮人卅人。配大藏省。以縫作幄幔等類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丙子【十一】》○丙子。遊獵于北野。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戊寅【十三】》○戊寅。外從五位下朝野宿禰道守爲大炊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賀〓麻呂爲右京亮。從五位下葛井宿禰豐繼爲造東寺次官。外從五位下山田連弟分爲河内介。外從五位下勇山連文繼爲相摸權掾。紀傳博士如故。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己卯【十四】》○己卯。詔曰。應變設教。爲政之要樞。商時制宜。濟民之本務。朕還淳返朴之風。未覃下土。興滅繼絶之思。常切中襟。夫郡領者。難波朝庭始置其職。有勞之人。世序其官。逮乎延暦年中。偏取才良。永廢譜第。今省大納言P5151正三位藤原朝臣園人奏云。有勞之胤。奕世相承。郡中百姓。長幼託心。臨事成務。實異他人。而偏取藝業。永絶譜第。用庸材之賎下。處門地之勞上。爲政則物情不從。聽訟則决斷無伏。於公難濟。於私多愁。伏請郡司之擬。先盡譜第。遂無其人。後及藝業者。實得其理。宜依來奏。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庚辰【十五】》○庚辰。遷御於西宮。』大宰府官。并所管國司。聽公廨四分之一。年漕于京。遥授之官半分焉。』上野國元上國。今改爲大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壬午【十七】》○壬午。勅。常陸國。去京遥遠。貢調脚夫。路粮多費。去靈龜年中。守從四位上石川朝臣難波麻呂。始置稻五萬束。毎年出擧。以利充粮。名曰郡發稻。其用度者。載帳言上。而所司勘出。不聽出擧。宜令依舊。』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士督兼美濃守藤原朝臣緒嗣言。臣材無足取。器實空虚。病患染躬。久積日月。是以前日抗表。悉辭所居之官。今陛下無遺微臣。復參朝議。聖恩不測。徒跼高天。臣比者沈滯惡瘡。療治無驗。似損不損。終至大漸。劇職事重。懼切曠日。伏望解罷所帶。養疾私門。上除朝庭空位之譏。下遂愚臣避賢之願。不任丹款懇迫之至。謹臥病拜表以聞。不許。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癸未【十八】》○癸未。皇太弟遷於東宮。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乙酉【廿】》○乙酉。外從五位下勇山P5152連文繼爲大學助。紀傳博士相摸權掾如故。從五位下柿本朝臣弟兄爲肥前守。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庚寅【廿五】》○庚寅。於大宰府皷岑四天王寺。造釋迦佛像。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癸巳【廿八】》○癸巳。皇太弟奉獻。宴飮極歡而罷。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三月丙申【乙未朔二】》○三月丙申。河内國人從七位下土師宿禰常磐賜姓秋篠朝臣。山城國人正六位上土師宿禰百枝菅原朝臣。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三月庚子【六】》○庚子。安房國人正六位下大伴直勝麻呂賜姓大伴登美宿禰。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三月癸卯【九】》○癸卯。武藏國人正六位下小子宿禰身成三月丙申貫于左京。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三月乙巳【十一】》○乙巳。始令諸國進俘囚計帳。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三月戊申【十四】》○戊申。勅。左右近衞兵衞等。劔帶同色。彼此難辨。改舊色。右近衞用緋〓[糸+施の旁]纈右兵衞用青褐纈。』賜大外記從五位上上毛野朝臣穎人度一人。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三月壬子【十八】》○壬子。停攝津國川邊郡揩戸十烟。豐嶋郡二烟。爲平民。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三月甲寅【廿】》○甲寅。勅陸奧出羽按察使正四位上文室朝臣綿麻呂。陸奧守從五位上佐伯宿禰清岑。介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鷹養。鎭守將軍從五位下佐伯宿禰耳麻呂。副將軍外從五位下物部匝瑳連足繼等曰。去二月五日奏稱。請發陸奧出羽兩國兵合二萬六千人。征爾薩體。幣伊二村者。依數差發。早致襲討。事期殄滅。不得勞軍以遺後煩。又得三月九日奏。知減軍士一萬人。P5153將軍等。憂國之情。中心是深。然而捜窮巣窟。衆力是資。故依先奏。不勞減定。將軍等宜知之。勠力同意。相共畢功。于時出羽守從五位下大伴宿禰今人。謀發勇敢俘囚三百餘人。出賊不意。侵雪襲伐。殺戮爾薩體餘蘖六十餘人。功冠一時。名傳不朽也。又今人前任備□守之時。與掾正六位上河原連廣法謀。穿山破磐。以開大渠。百姓難以慮。始嗷嗷不止。成功之後。多蒙其利。追以稱嘆。是謂伴渠。縱〓令復生。不能加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三月己未【廿五】》○己未。阿牟公人足授外從五位下。人足者。大安寺僧秦仙也。以工術聞。令造漏刻。積年乃成。帝嘉其巧思。還俗叙位。雖機巧可奇。而隻辰易差。遂不爲用。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三月辛酉【廿七】》○辛酉。出雲國造外從七位下出雲臣旅人授外從五位下。縁神賀事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甲子朔》○夏四月甲子朔。御大極殿。視朔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丙寅【三】》○丙寅。内宴。奏妓。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丁卯【四】》○丁卯。陸奧國人外正六位下志太連宮持。俘吉彌侯部小金授外從五位下。褒勇敢。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戊辰【五】》○戊辰。四品明日香親王爲彈正尹。侍醫從五位下出雲連廣貞爲兼内藥正。但馬權掾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文山爲玄蕃頭。正三位藤原朝臣雄友爲宮内卿。從五位下御井正爲正親正。造西寺次官從五位下秦宿禰都伎麻呂P5154爲兼伯耆權介。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鯛取爲筑後守。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己巳【六】》○己巳。幸神泉苑。賜親王已下及諸衞人綿各有差。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甲戌【十一】》○甲戌。勅。河内國税分錢三百貫。便充當國。限三箇年。出擧收利。爲造堤料。又彼國課丁少數。無人差役。其散位位子。留省之徒。不直本司。常在郷里者。宜限三年。補國中雜任。計其上日行事與考言上。又割公廨息利。充堤所食料。其代者。廻給隨便國。三年以後復舊焉。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乙亥【十二】》○乙亥。幸神泉苑。』右京人正六位上高田首清足等七人賜姓田村臣。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丙子【十三】》○丙子。山城國紀伊郡田二町賜從四位下伊勢朝臣繼子。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丁丑【十四】》○丁丑。勅。苅麥爲蒭。禁制久矣。今聞。京邑百姓。未秋之前。沽之給急。計其所得。倍於收實。利苟在民。何勞禁制。自今以後。永聽賣買。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戊寅【十五】》○戊寅。近江國乘田廿八町賜中務省。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庚辰【十七】》○庚辰。正四位上文室朝臣綿麻呂爲征夷將軍。從五位下大伴宿禰今人。佐伯宿禰耳麻呂。坂上大宿禰鷹養爲副。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辛巳【十八】》○辛巳。幸神泉苑。侍臣已上賜衣被。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壬午【十九】》○壬午。勅征夷將軍等曰。夷狄干紀。爲日已久。雖加征伐。未盡誅鋤。今依來請。今將出兵。其軍監軍曹等。且簡用。且奏上。但犯軍法。禁身請裁。隊長已下。依法决斷。國之安危。在此一擧。P5155將軍勉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乙酉【廿二】》○乙酉。公卿奏。依去大同二年詔書。七道諸國調物。權從輕減。欲待人殷即復恒式。而於民未聞繼業。於公有乏支用。更別買求。還致勞擾。伏望改彼權制。復厥恒典。冀得百姓守常。國用有足。許之。』廢陸奧國海道十驛。更於通常陸道。置長有。高野二驛。爲告機急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丙戌【廿三】》○丙戌。宮内卿正三位藤原朝臣雄友薨。雄友者。參議兵部卿從三位乙麻呂之孫。右大臣贈從一位是公之第二子也。延暦二年授從五位下。爲美作守。遷兵部少輔。位至正五位上。除左衞士權督。俄而爲眞。六年授從四位下。歴左京大夫兼播磨守。九年爲參議。兼大藏卿。十五年授正四位下。十六年任大宰帥。十七年授從三位。拜中納言。廿三年授正三位。大同初拜大納言。雄友性温和。不妄喜怒。姿儀可觀。音韻清朗。至於賀正宣命。推之爲師。伊豫親王之遭害也。以舅流于伊豫國。弘仁元年免罪。授本位。拜宮内卿。薨于位。時年五十九。詔贈大納言。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丁亥【廿四】》○丁亥。從六位下笠朝臣梁麻呂授從五位下。正七位下當宗忌寸家主外從五位下。從五位上紀朝臣梶繼爲玄蕃頭。從五位下笠朝臣梁麻呂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下P5156尾張連粟人爲主税頭。從五位下御長眞人仲繼爲刑部少輔。從五位下小野朝臣諸野爲典藥助。外從五位下當宗忌寸家主爲伊賀守。從五位下朝野宿禰鹿取爲左衞士佐。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己丑【廿六】》○己丑。阿波國人百濟部廣濱等一百人賜姓百濟公。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庚寅【廿七】》○庚寅。幸神泉苑。右近衞府奉獻。侍臣賜衣被。』是日。遣渤海國使正六位上林宿禰東人等辭見。賜衣被。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戊戌【甲午朔五】》○五月戊戌。御馬埓殿。觀馬射。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辛丑【八】》○辛丑。勅。諸國所進舂米庸米。去大同三四兩年。遭旱不得悉進。若隨色辨備。恐致民苦。今官庫之貯。頗有盈餘。宜任土所生。貿與調物。進成輕貨。但畿内者。混合正税。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癸卯【十】》○癸卯。勅征夷將軍正四位上文屋朝臣綿麻呂等曰。塞下之俘。其數稍多。出軍之後。慮生野心。將軍等。勤加綏撫。勿致驚擾。威惠兼施。稱于朝制。許之。』從五位上高階眞人遠成爲主計頭。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眞野爲齋宮頭。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乙巳【十二】》○乙巳。幸神泉苑。帝自茲以後。毎至假日。避暑於此。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丁未【十四】》○丁未。制。夫飛騨工者。貢進之年。課役倶免。至于迯亡而不役。何異調庸之未進。自今以後。検返抄。拘解由。一同調庸。』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繼業爲神祇伯。侍從近江守如故。從四位下P5157藤原朝臣縵麻呂爲大舍人頭。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智治麻呂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上登美眞人藤津爲兵部大輔。從四位上春原朝臣五百枝爲宮内卿。右近衞中將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藤嗣爲兼右京大夫。攝津守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岡繼爲亮。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賀〓麻呂爲武藏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友人爲讃岐守。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己酉【十六】》○己酉。賜玄賓法師書曰。眞俗殊趣。禮接自疎。渇仰徽音。不捨少選。屬夏景爍條。炎風扇物。想禪塲被服。與時宜改。聊附法服一具。至宜領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壬子【十九】》○壬子。勅征夷將軍正四位上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文室朝臣綿麻呂等曰。將軍等去二月五日奏状稱。來六月上旬。兩國軍士。分頭發入。其糒鹽器仗等。先已貯備。不可更勞者。以此觀之。縁軍資物。皆已批挑。而今月十二日來奏稱。軍士食料并雜物等。且仰國司令儲備。及〓[糸+施の旁]幕且用縫作。又出羽守大伴宿禰今人。巡行管内。簡閲軍士者。是知。征戰之具。猶有寥落。前後來奏。事何相乖。加以國家之忌及大歳。同在東方。兵家所避。不可抵觸。宜縁軍庶事。今年備畢。來年六月發入。又検去延暦十三年例。征軍十萬。軍監十六人。軍曹五十八人。廿年P5158征軍四萬。軍監五人。軍曹卅二人。今將軍等。准承前例。所定〓七人。權用十五人者。今所興征軍一萬九千五百餘人。然則四萬之日。軍吏不滿五十。今日二萬。何超六十。仍折衷所定。軍監十人。軍曹廿人。宜精選堪戰者充用言上。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癸丑【廿】》○癸丑。勅。天下諸國。昔遭疾疫。續以旱災。百姓彫弊。于今未復。興言念此。深疾于懷。宜簡鰥寡孤獨及貧窮老疾不能自存者。早加賑給。但給法者。准延暦十九年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甲寅【廿一】》○甲寅。勅。農人喫魚酒。禁制惟久。而國司寛縱。無情糺斷。今須遣使重加督察。宜令國司在前禁止。若有輙喫并與者。即禁其身。使到之日。付行决罸。不得慣常寛容。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丙辰【廿三】》○丙辰。大納言正三位兼右近衞大將兵部卿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薨。正四位上犬養之孫。從三位苅田麻呂之子也。其先阿智使主。後漢靈帝之曾孫也。漢祚遷魏。避國帶方。譽田天皇之代。率部落内附家世尚武。調鷹相馬。子孫傳業。相次不絶。田村麻呂。赤面黄鬚。勇力過人。有將帥之量。帝壯之。延暦廿三年拜征夷大將軍。以功叙從三位。但往還之間。從者無限。人馬難給。累路多費。大同五年轉大納言。兼右近衞大將。頻將邊兵。毎出有功。寛容待士。能得P5159死力。薨于粟田別業。贈從二位。時年五十四。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戊午【廿五】》○戊午。信濃國獲白烏。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六月癸亥朔》○六月癸亥朔。正四位下巨勢朝臣野足授從三位。從五位下直世王從五位上。從四位上春原朝臣五百枝正四位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道繼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紀朝臣百繼。良岑朝臣安世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清本。藤原朝臣総繼。紀朝臣和氣麻呂。多治比眞人弟笠。石川朝臣弟助。大伴宿禰山道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廣井宿禰眞成外從五位下。』從五位上直世王爲中務大輔。相摸守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総繼爲少輔。從五位下石上朝臣美奈麻呂爲兵部少輔。從四位下大野朝臣直雄爲左近衞中將。左京大夫如故。參議從三位巨勢朝臣野足爲右近衞大將。參議左大辨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兼左兵衞督。越後守如故。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下紀朝臣廣濱爲兼右兵衞督。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清繩爲佐。出雲介如故。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六月乙丑【三】》○乙丑。令諸國進武藝人年卅已下。補左右近衞。』是日。奉幣於伊勢大神宮。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六月戊辰【六】》○戊辰。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勝悟卒。法師俗姓凡直。阿波國板野郡人也。法師初爲尊應大徳弟子。是則芳野神叡大徳P5160之入室也。道業清高。洞明經戒。姿儀不凡。言語可愛。至於非空非有之宗。當時推而相讓。護命。慈寳。泰演等英傑。皆自其門而出焉。聖朝嘉尚。授以僧統。時議稱任得其人。緇徒之中。濫行不聞。政迹之所致也。薪盡火滅。嗚呼哀哉。春秋八十。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六月庚午【八】》○庚午。正六位上清原眞人夏野授從五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六月戊寅【十六】》○戊寅。從五位上高階眞人遠成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下尾張連粟人爲主計頭。從五位下笠朝臣梁麻呂爲豐後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六月辛巳【十九】》○辛巳。十三大寺僧尼年八十已上者。各賜〓[糸+施の旁]二匹。布四端。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六月丁亥【廿五】》○丁亥。主殿寮釜殿自倒。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乙未【癸巳朔三】》○秋七月乙未。出羽國鎭兵賜復三年。以在邊戍家業絶亡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己亥【七】》○己亥。幸神泉苑。觀相撲。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庚子【八】》○庚子。備前守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眞雄卒。左京大夫正四位下鷹取之男。左大臣正二位魚名之孫也。勇力過人。頗有武藝。爲推國天皇之近臣。延暦廿二年叙從五位下。任近江權介。廿五年授從五位上。歴近衞少將。大同三年授正五位下。同年□從四位下。遷左馬頭。自守清廉。不論人短。身帶弓劍。常侍朱鈎。屬天皇遷御平城。分局追從。既而一女進謀。天皇擬入于伊勢。眞雄遮輿而伏。忘死固爭。盖魏臣斷鞦之志乎。可謂歳寒而知松栢之P5161後凋者也。今上嘉其忠情。特授正四位下。拜備前守。在任而卒。時年〓五。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甲辰【十二】》○甲辰。幸神泉苑。陪侍之人。賜錢有差。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乙巳【十三】》○乙巳。勅。聞平城宮諸衞官人等。出入任意。不勤宿衞。宜直彼參議加督察焉。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丙午【十四】》○丙午。勅征夷將軍正四位上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文室朝臣綿麻呂等曰。省今月四日奏状。具知以俘軍一千人。委吉彌侯部於夜志閇等。可襲伐弊伊村。彼村俘。黨類巨多。若以偏軍臨討。恐失機事。仍欲發兩國俘軍各一千。來八九月之間。左右張翼。前後奮□。宜與副將軍及兩國司等。再三評議。具状奏上。國之大事。不可輕略。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丁未【十五】》○丁未。大極殿龍尾道上有雲氣。状如烟。須曳竭滅。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己酉【十七】》○己酉。安藝國佐伯郡速谷神。伊都岐嶋神。並預名神例。兼四時幣。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乙卯【廿三】》○乙卯。侍從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世嗣爲兼右少辨。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弟笠爲中務少輔。正五位下石川朝臣河主爲内匠頭。從五位下豐野眞人仲成爲主税頭。從五位上田中朝臣淨人爲大藏少輔。從五位下清原眞人夏野爲宮内少輔。從五位下淡海眞人有成爲左京亮。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総繼爲相摸介。從五位下大野朝臣眞菅爲下総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P5162濱主爲出羽介。大學頭正五位下御室朝臣今嗣爲兼越後守。右近衞大將從三位巨勢朝臣野足爲兼備前守。左大辨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兼備中守。左兵衞督如故。從五位上安倍朝臣眞直爲周防守。』山城國乙訓郡地四町賜左衞士督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冬嗣。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辛酉【廿九】》○辛酉。右京人正六位上朝原忌寸諸坂。山城國人大初位下朝原忌寸三上等賜姓宿禰。』出羽國奏。邑良志閇村降俘吉彌侯部都留岐申云。己等與貳薩體村夷伊加古等。久搆仇怨。今伊加古等。練兵整衆。居都母村。誘幣伊村夷。將伐己等。伏請兵粮。先登襲撃者。臣等商量。以賊伐賊。軍國之利。仍給米一百斛。奬勵其情者。許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乙丑【癸亥朔三】》○八月乙丑。上総國海上郡。加置主政一員。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壬申【十】》○壬申。山城國乙訓郡地二町。田十町。池一處。栗林一町。賜甘南備内親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癸酉【十一】》○癸酉。勅。諸國浮浪人。若遭水旱者。准平民。免調庸。但人之寄住。各有其主。宜勘其主戸損免之。不得因茲濫致姦詐。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甲戌【十二】》○甲戌。幸神泉苑。五位已上。賜綿有差。』是日。二星乍合乍離。状似相鬪。』大宰府言。新羅人金巴兄。金乘弟。金小巴等三人申云。去年被差本縣運穀。海中逢賊。同伴盡沒。唯己P5163等幸頼天祐。儻着聖邦。雖沐仁渙。非無願戀。今聞郷人流來。令得放歸。伏望寄乘同船。共還本郷者。許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丙子【十四】》○丙子。山城國乙訓郡地一町賜春日内親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丁丑【十五】》○丁丑。廢紀伊國萩原。名草。賀太三驛。以不要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戊寅【十六】》○戊寅。遊獵于北野。五位已上賜衣被。』是日。有狼入造兵司。爲人所殺。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己丑【廿七】》○己丑。山城國人正六位上高麗人東部黒麻呂。賜姓廣宗連。』是日。廢漆部八烟從公戸。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庚寅【廿八】》○庚寅。勅。留庚午年并五比籍。自餘遠年之籍。宜依令除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辛卯【廿九】》○辛卯。齋内親王禊于葛野川。諸司陪從如常。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壬辰朔》○九月壬辰朔。禁今月祭北辰擧哀改葬等事。以齋内親王入伊勢也。』出羽國人少初位下无耶志直膳大伴部廣勝賜姓大伴直。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乙未【四】》○乙未。齋内親王入伊勢。諸司陪從如常。』右京人正六位上吉田連宮麻呂等賜姓宿禰。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己亥【八】》○己亥。令諸國依舊出擧修理國分寺料。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庚子【九】》○庚子。曲宴前殿。命文人賦詩。其文人五位已上賜被。自餘五位并文人六位已下衣。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癸卯【十二】》○癸卯。大風破京中廬舍。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甲辰【十三】》○甲辰。被風損者。給米有差。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丁未【十六】》○丁未。勅。侍平城宮諸衞府官人等任意不直。已闕宿衞。宜改前勅。即命少將已上便検校焉。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庚戌【十九】》○庚戌。停内舍人奏。依舊令〓司奏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丁巳【廿六】》○丁巳。P5164遊獵于紫野。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是月》○是月。桃李華。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癸亥【壬戌朔二】》○冬十月癸亥。正六位上林宿禰東人等。至自渤海。奏曰。國王之啓。不據常例。是以去而不取。其録事大初位下上毛野公嗣益等所乘第二船。發去之日。相失不見。未知何在。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乙丑【四】》○乙丑。勅征夷將軍參議正四位上大藏卿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文室朝臣綿麻呂等曰。省去九月廿二日奏云。隨機量便。更分四道。士卒數少。充用處多。加以霖雨無息。轉餉有滯。不加輜重。恐乏兵糧。伏望點加陸奧國軍士一千一百人者。依奏。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丙寅【五】》○丙寅。上野國利根郡長野牧賜三品葛原親王。』攝津國人正七位上別君清名。賜姓御林宿禰。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壬申【十一】》○壬申。詔曰。衞士兵衞四府者。宮掖是守。戒嚴非輕。所以警偵姦邪。防遏虐猾。雖綏撫瀛表。專叶禮樂之風。而備豫機先。必資弧矢之利。皇明建極。大聖乘乾。取適於時。須有沿革。其左右衞士兵衞等。宜依舊數。』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淨本爲宮内少輔。從五位上安倍朝臣眞直爲主殿頭兼豐後守。參議從四位上兼左衞士督藤原朝臣冬嗣爲兼春宮大夫。美作守如故。從五位下清原眞人夏野爲亮。從五位下文室眞人正嗣爲周防守。P5165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甲戌【十三】》○甲戌。勅征夷將軍參議正四位上行大藏卿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文室朝臣綿麻呂等曰。省今月五日奏状。斬獲稍多。歸降不少。將軍之經略。士卒之戰功。於此而知矣。其蝦夷者。依請須移配中國。唯俘囚者。思量便宜。安置當土。勉加教喩。勿致騷擾。又新獲之夷。依將軍等奏。宜早進上。但人數巨多。路次難堪。其強壯者歩行。羸弱者給馬。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乙亥【十四】》○乙亥。大和國添上郡地二町賜左近衞府。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戊寅【十七】》○戊寅。賜山城國宇治郡地三町。爲故大納言贈從二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之墓地。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庚辰【十九】》○庚辰。從五位下伊勢朝臣徳成爲上野介。從五位下豐野眞人仲成爲肥前守。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辛巳【廿】》○辛巳。講仁王經。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乙酉【廿四】》○乙酉。遊獵于栗前野。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戊子【廿七】》○戊子。遊獵于紫野。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一月庚子【壬辰朔九】》○十一月庚子。詔曰。伊勢國頃年多事。百姓勞擾。往年供奉大甞。頗疲轉運。重屬兵革。共廢農畝。今亦營造神宮。未遑息肩。尋縁齋内親王相替。迎送祗供不息。念其勞止。殊疚于懷。悦以使民。歴代之洪猷。救弊可康。曩哲之恒範。宜今年田租。悉猶勿徴。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一月甲辰【十三】》○甲辰。賜書存問玄賓法師。又施綿百屯布卅端。法師即上表謝恩。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一月壬子【廿一】》○壬子。賜聽福法師書曰。煙霞憺泊。素是戰勝之塲。京洛囂塵。P5166誠爲染衣之地。和上超俗雲霄。味道巖穴。慧炬有晃。戒珠無〓。國之元老。人之師範。披薜蘿而長往。賞風月以忘歸。朕嘉爾令徳。夢想猶存。謂予不信。有如〓日。今故行李知聞。兼附送綿百屯布卅端。至宜充頭陀資耳。時寒。想善加珍衞。』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眞弓爲大舍人助。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今麻呂爲式部大輔。』大和國添下郡白田一町賜從五位下三國眞人氏人。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一月己未【廿八】》○己未。改左右衞士府。爲左右衞門府。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二月辛未【壬戌朔十】》○十二月辛未。彈正臺置史生六員。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二月癸酉【十二】》○癸酉。始令諸司史生參國忌齋會。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二月甲戌【十三】》○甲戌。詔曰。天皇詔旨〈良麻止〉勅命〈乎〉。衆聞食〈止〉宣。陸奧國〈乃蝦夷等。歴代渉時〈弖〉。侵乱邊境。殺略百姓。是以掛畏栢原朝庭〈乃〉御時〈爾〉。故從三位大伴宿禰弟麻呂等〈乎〉遣〈弖〉。伐平〈之米〉給〈比支〉。而餘燼猶遺〈弖〉。鎭守未息。又故大納言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等〈乎〉遣〈弖〉。伐平〈之米〉給〈不爾〉。遠閇伊村〈乎〉極〈弖〉。略掃除〈弖之可止毛〉。逃隱山谷〈弖〉。盡頭〈弖〉究殄〈己止〉不得〈奈利爾太利〉。因茲正四位上文室朝臣綿麻呂等〈乎〉遣〈弖〉。其覆傾勢〈爾〉乘〈弖〉。伐平掃治〈之牟流爾〉。副將軍等。P5167各同心勠力。忘殉心以〈弖〉。不惜身命。勤仕奉〈利〉。幽遠〈久〉薄伐。巣穴〈乎〉破覆〈之弖〉。遂其種族〈乎〉絶〈弖〉。復一二〈乃〉遺〈毛〉無。邊戎〈乎〉解却。轉餉〈乎毛〉停廢〈都〉。量其功勞〈波〉。上治賜〈爾〉足〈止奈毛〉御念〈須〉。故是以其仕奉状〈乃〉重輕〈乃〉隨〈爾〉。冠位上賜〈比〉治賜〈久止〉宣天皇御命〈乎〉。衆聞食〈止〉宣。正四位上文室朝臣綿麻呂授從三位。從五位下佐伯宿禰耳麻呂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大伴宿禰今人。坂上大宿禰鷹養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物部匝瑳連足繼外從五位上。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二月乙亥【十四】》○乙亥。故遣渤海録事大初位下上毛野公嗣益追贈從六位下。以身死王事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二月丙子【十五】》○丙子。地震。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二月丁丑【十六】》○丁丑。遊獵于大原野。右大臣藤原朝臣内麻呂并山城國奉獻。雅樂寮奏樂。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閏十二月己亥【辛卯朔九】》○閏十二月己亥。日抱翼。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閏十二月辛丑【十一】》○辛丑。征夷將軍參議從三位行大藏卿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文室朝臣綿麻呂奏言。今官軍一擧。寇賊無遺。事須悉廢鎭兵。永安百姓。而城柵等所納器仗軍粮。其數不少。迄于遷納。不可廢衞。伏望置一千人充其守衞。其志波城。近于河濱。屡被水害。須去其處。遷立便地。伏望置二千人。〓充守衞。遷其城訖。則留千人。永爲鎭戍。自餘悉從解却。又兵士之設。P5168爲備非常。即無遺寇。何置兵士。但邊國之守。不可卒停。伏望置二千人。其餘解却。又自寳龜五年。至于當年。惣卅八歳。邊寇屡動。警□無絶。丁壯老弱。或疲於征戍。或倦於轉運。百姓窮弊。未得休息。伏望給復四年。殊休疲弊。其鎭兵者。以次差點。輪轉復免者。並許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閏十二月甲辰【十四】》○甲辰。遊獵于水生野。御於山埼驛。山城攝津二國奉獻。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閏十二月乙巳【十五】》○乙巳。紀伊國人紀直祖刀自賣之子嗣宗言。天下之人。皆承父姓。身爲公民。長貢調庸。而嗣宗獨身無所貫。久背課役。是以欲附母戸。外戚不許。且爲他子。假濫有制。伏望因親母之居。賜姓藤代宿禰。勅賜吉原宿禰。貫于左京。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閏十二月戊申【十八】》○戊申。左京人從六位下多治比連年繼賜姓宿禰。大和國人從八位下大俣連福貴麻呂賜姓大眞連。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閏十二月己酉【十九】》○己酉。出羽國百姓賜復三年。勞軍役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閏十二月乙卯【廿五】》○乙卯。正六位上宍人朝臣高志。正六位下物部田繼。正六位下飯高宿禰姉綱授外從五位下。』大和國人正六位下賀茂宿禰河守。正七位上賀茂宿禰關守等賜姓朝臣。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閏十二月丁巳【廿七】》○丁巳。右京人從五位上高村忌寸田使。故從五位下高村忌寸眞木山等賜姓宿禰焉。P5169
《卷廿一卷尾》日本後紀卷第廿一P5170



P5171《卷廿二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廿二〈起弘仁三年正月、盡四年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嵯峨〉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正月庚申朔》○三年春正月庚申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前殿。賜御被。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正月甲子【五】》○甲子。勅。大宰府去十二月廿八日奏云。對馬嶋言。今月六日新羅船三艘浮□西海。俄而一艘之船著於下縣郡佐須浦。船中有十人。言語不通。消息難知。其二艘者。闇夜流去。未知所到。七日船廿餘艘在嶋西海中。燭火相連。於是遂知賊船。仍殺先着者五人。五人迯走。後日捕獲四人。即衞兵庫。且發軍士。又遥望新羅。毎夜有火光數處。由茲疑懼不止。仍申送者。爲問其事。差新羅譯語并軍毅等發遣已訖。且准舊例應護要害之状。告管内并長門。石見。出雲等國訖者。所奏消息。既是大事。虚實之状。續須言上。而久移年月。遂無所申。又要害之國。必發人兵。應疲警備。解却之事。期於何日。P5172宜言其由。不得更怠。又量事勢。不足爲虞。宜令停出雲。石見。長門等國護要害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正月丙寅【七】》○丙寅。无品佐味親王授四品。正五位下多賀王正五位上。无位石野王。正六位上原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上文室朝臣眞屋麻呂正四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今川從四位上。正五位下百濟王教徳。小野朝臣野主從四位下。從五位上紀朝臣百繼正五位上。從五位上池田朝臣春野。佐伯宿禰清岑。安倍朝臣眞勝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紀朝臣南麻呂。藤原朝臣世嗣。大原眞人眞福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文室眞人末嗣。藤原朝臣櫻麻呂。和朝臣繩繼。橘朝臣淨野。石川朝臣水長。藤原朝臣豐彦。大伴宿禰雄堅魚。粟田朝臣鯨。巨勢朝巨清野。三嶋眞人助成。從六位下安倍朝臣豐柄。粟田朝臣飽田麻呂。石川朝臣淨道。秋篠朝臣男足。從七位下八多朝臣桑田麻呂。正七位上布勢朝臣全繼從五位下。正六位上高丘宿禰弟越。滋野宿禰家譯。林忌寸眞永。勇山連家繼外從五位下。』宴五位已上。賜祿有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正月丁卯【八】》○丁卯。正五位上紀朝臣百繼授從四位下。正六位上布勢朝臣勝成從五位下。正六位上簀奏惠師笠麻呂外從五位下。從五位上P5173藤原朝臣緒夏從四位下。』是日。詔贈故下野介外從五位上高原連源從五位下。以其善政傳于後代也。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正月辛未【十二】》○辛未。右京人正六位上飛鳥戸造善宗。河内國人正六位上飛鳥戸造名繼。賜姓百濟宿禰。』式部卿三品葛原親王爲兼大宰帥。從三位巨勢朝臣野足爲中納言。右近衞大將如故。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藤嗣爲參議。參議從三位藤原朝臣繩主爲兵部卿。從五位下紀朝臣長田麻呂爲玄蕃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弟主爲大判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福當麻呂爲典藥頭。左中辨從四位下小野朝臣野主爲兼攝津守。外從五位下高丘宿禰弟越山城介。從五位下秋篠朝臣男足爲伊賀守。齋宮頭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眞野爲兼伊勢權介。外從五位下滋野宿禰家譯爲屋張介。左馬頭從五位上安倍朝臣男笠爲兼參河守。從五位下淡海眞人有成爲介。少納言從五位下宇治王爲兼遠江守。從五位下永上眞人河繼爲伊豆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川爲甲斐守。參議右衞門督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爲兼近江守。從五位下朝野宿禰鹿取爲介。式部少輔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岑守爲兼美濃守。P5174内藏頭如故。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道繼爲下野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豐柄爲介。正五位下佐伯宿禰耳麻呂爲陸奧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鷹養爲越中守。外從五位下秦宿禰智奈理爲越後介。右近衞中將從四位下大野朝臣直雄爲兼丹波守。從五位下尾張連粟人爲丹後守。大外記從五位上上毛野朝臣穎人爲兼因幡介。鑄錢長官從五位上大枝朝臣繼吉爲兼伯耆守。從五位下石川朝臣清道爲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清繩爲出雲守。從五位下三國眞人氏人爲美作介。參議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兼備前守。左大辨左兵衞督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廣敏爲備中守。外從五位下廣井宿禰眞成爲介。從五位下御井王爲安藝守。外從五位下當宗忌寸家主爲阿波介。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藤繼爲大宰大貳。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葛成爲少貳。從五位上大枝朝臣永山爲肥後守。大内記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清人爲兼大掾。諸陵頭從五位上永原朝臣最弟麻呂爲兼豐前守。從四位下紀朝臣百繼爲右近衞中將。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廣野爲少將。從五位下布勢朝臣全繼爲左衞門佐。從五位下P5175巨勢朝臣清野爲右兵衞佐。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正月乙亥【十六】》○乙亥。宴侍臣。賜祿有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正月甲申【廿五】》○甲申。遊獵栗前野。五位已上及山城國掾已上賜衣被。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正月乙酉【廿六】》○乙酉。制。陸奧出羽按察使正五位上官。今改爲從四位下官。』夷外從五位上宇漢米公色男。外從五位下爾散南公獨伎。播磨國印南郡權少領外從五位下浦田臣山人等三人。特聽節會入京。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正月丙戌【廿七】》○丙戌。正四位下春原朝臣五百枝授從三位。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二月辛卯【庚寅朔二】》○二月辛卯。陸奧國言。慶雲三年格云。身役十日以上免庸。廿日以上庸調倶免者。今征夷軍士役〓日以上也。伏請准格并延暦廿一年例。免除去年調庸者。許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二月壬辰【三】》○壬辰。屏風一帖、障子〓六枚、施入東寺。障子〓六枚、施入西寺。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二月己亥【十】》○己亥。從五位下和朝臣繩繼爲散位助。正五位下田口朝臣息繼爲民部大輔。阿波守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和氣麻呂爲主計頭。從五位下石川朝臣弟道爲木工頭。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繼益爲正親正。從四位上藤原朝臣今川爲左京大夫。越前守如故。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清公爲亮。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貞嗣爲右京大夫。外從五位上物部匝蹉連足繼爲鎭守將軍。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二月辛丑【十二】》○辛丑。幸神泉苑。覽花樹。命文人賦詩。賜綿有差。花宴P5176之節始於此矣。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二月癸卯【十四】》○癸卯。遊獵水生野。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二月甲辰【十五】》○甲辰。遊獵交野。山城。攝津。河内等國獻物。賜侍從以上及國宰掾已上衣被。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二月庚戌【廿一】》○庚戌。復采女司。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二月辛亥【廿二】》○辛亥。山城國乙訓郡荒地賜大外記從五位上上毛野朝臣穎人。左大史正六位上朝原宿禰諸坂。左少史從七位下佐太忌寸豐長各一町。』左京人從五位下阿倍長田朝臣節麻呂。從七位上阿倍長田朝臣高繼等八人賜姓阿倍朝臣。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二月壬子【廿三】》○壬子。從五位下小野朝臣諸野爲大膳亮。外從五位下縵連家繼爲典藥助。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三月己未朔》○三月己未朔。諸司要劇。停米充錢焉。』新羅人清漢波等流來。依願放還。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三月丙寅【八】》○丙寅。封一百戸施入秋篠寺。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三月丁卯【九】》○丁卯。異能之兵衞毎府四人。准近衞給別祿月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三月癸酉【十五】》○癸酉。御大極殿。出雲國造外從五位下出雲臣旅人奏神賀辭。并有獻物。賜祿如常。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三月丁丑【十九】》○丁丑。從五位下百濟王教勝爲刑部少輔。外從五位下林忌寸眞永爲大炊助。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船主爲右京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三月戊寅【廿】》○戊寅。勅。大同之初。令畿内講師。專預講説。令演眞諦。其諸寺雜事并補三綱等。暫預僧綱。但國分寺者。國司講師相共検校者。自令以後。部内諸寺。宜令講師永加検校。其國分二寺。國司亦相共検。其造P5177寺用度者。講師別亦勘録。毎年申送於僧綱。遷替之日。令依舊例。責其解由。諸國亦宜准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三月己卯【廿一】》○己卯。山城國乙訓郡陸田一町九段賜春日内親王。』外從五位下雁高宿禰氏成爲近江權大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三月壬午【廿四】》○壬午。右京人弓削宿禰立麻呂獻連理木。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三月丙戌【廿八】》○丙戌。雨雹。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四月己丑【戊子朔二】》○夏四月己丑。定鎭守官員。將軍一員。軍監一員。軍曹二員。醫師弩師各一員也。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四月癸巳【六】》○癸巳。幸神泉苑。賜四位已上衾。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四月庚子【十三】》○庚子。出羽國田夷置井出公呰麻呂等十五人賜姓上毛野緑野直。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四月壬寅【十五】》○壬寅。右京人從七位上阿倍小殿朝臣大家賜姓阿倍朝臣。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四月癸卯【十六】》○癸卯。勅。僧尼之制。事明令條。男女之別。非無禮法。頃者諸寺僧尼。其數寔繁。外託勝因。内虧戒律。精進之行無顯。淫犯之徒屡聞。僧綱顏面。不加捉搦。官司寛容。無心糺正。又法會之時。懴悔之日。男女混雜。彼此無別。非禮之行。不可勝論。敗道傷俗莫甚於斯。永言其弊。理合懲肅。宜令京職并諸國。〓示部内諸寺及所有道塲等。令加禁斷。若不遵承。輙容受一人已上者。三綱并入者等。並科違勅罪。所司不糺。亦與同罪。其病者可就寺治疾及請僧看病者。經僧綱若講師。聽其處分。檀越有可勾當寺内雜事者。聽令暫入。不得P5178因此經宿留連。但寺家奴婢及尼寺鎭等不在禁限。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四月丙午【十九】》○丙午。大外記從五位下豐宗宿禰廣人爲兼安藝介。大内記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清人爲兼肥後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四月丁未【廿】》○丁未。廢紀伊國名草驛。更置萩原驛。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庚申【戊午朔三】》○五月庚申。勅。諸國司。公廨田之外營水陸田。特立嚴制。而諸國不率朝憲。專求私利。百端姦欺。一無懲革。或假他人名。多買墾田。或託言王臣。競占腴地。民之失業。莫不由此。若亦有違犯者。解却見任。科違勅罪。一如先勅。買田占地。並亦沒官。』從四位下小野朝臣石子。永原朝臣惠子授正四位下。正五位下秋篠朝臣諸主。藤原朝臣松子。從五位上笠朝臣道成從四位下。從六位上安倍朝臣堅魚。大伴宿禰全刀自。秋篠朝臣室成。安都宿禰吉子從五位下。无位秦忌寸廣刀自外從五位下。』是日。制。有封神社者神戸修造。於無封社無人修理。自今以後。宜令禰宜祝等修造。毎有小破。隨即修作。不得延怠使致大破。國司屡加巡検。若禰宜祝等。不勤修理。令致破壞者。並從解却。其有位者即追位記。白身者决杖一百。國吏不検閲。有致破損者。遷替之日。拘其解由。但遭風火非常等損。不甚修作者。言上聽裁。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辛酉【四】》○辛酉。勅。伊勢國P5179多氣度會及飯高飯野等七郡神戸百姓等。縁徴正税。必加刑罸。已乱齋事。或致逃散。是以昔年停出擧。自茲以後。借求富民。至于報償。加利數倍。擧者有罪。償者受弊。宜始自明年。神税之外。擧正税十三萬三千束。以其息利。充齋宮用。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壬戌【五】》○壬戌。御馬埓殿。觀馬射。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乙丑【八】》○乙丑。伊勢國言。傳馬之設。唯送新任之司。自外無所乘用。今自桑名郡榎撫驛。達尾張國。既是水路。而徒置傳馬。久成民勞。伏請一從停止。永息煩勞。許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丁卯【十】》○丁卯。始賜大膳職印。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己巳【十二】》○己巳。幸神泉苑。木工寮獻物。雅樂寮奏樂。飮宴終日。賜五位已上衣衾。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癸酉【十六】》○癸酉。妃二品朝原内親王辭職。許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乙亥【十八】》○乙亥。賑給京中飢民。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丁丑【廿】》○丁丑。遣使問玄賓法師。兼施法服并布卅端。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戊寅【廿一】》○戊寅。勅。經國治家。莫善於文。立身揚名。莫尚於學。是以大同之初。令諸王及五位已上子孫十歳已上。皆入大學。分業教習。庶使拾芥磨玉之彦。霧集於環林。呑鳥雕蟲之髦。風馳乎璧沼。而朽木難琢。愚心不移。徒積多年。未成一業。自今以後。宜改前勅。任其所好。稍合物情。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癸未【廿六】》○癸未。妃四品大宅内親王辭職。許之。』是日。公卿奏曰。臣聞。垂範訓人。事歸濟世。改制易俗。理會適時。寔知道尚沿革。P5180政必裁成。苟或未弘。豈肯膠柱。今此刪定令條。是去神護景雲三年議請刪定。而事有不允。寢而莫行。數十年後。乃始頒下。自爾以降。訴訟逾繁。事不便人。理難取則。今故謹詳可不。輙請刊改。冀合機宜。用遵可久。庶望景化風行而革弊。群生日用而沐義。俗弭姦邪。家全緒業者。許之。文多不載。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乙酉【廿八】》○乙酉。令河内國講師便検校和泉國部内之定額諸寺。又上總國検校安房國之諸寺。越中國検校能登國之諸寺。爲元來不置講師也。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戊子【丁亥朔二】》○六月戊子。勅。諸國夷俘等。不遵朝制。多犯法禁。雖彼野性難化。抑此教喩之未明。宜擇其同類之中。心性了事。衆所推服者一人。置爲之長。令加捉搦。』是日。始令參議從四位下紀朝臣廣濱。陰陽頭正五位下阿倍朝臣眞勝等十餘人讀日本紀。散位從五位下多朝臣人長執講。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己丑【三】》○己丑。遣使造攝津國長柄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庚寅【四】》○庚寅。賑給京中飢民。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辛卯【五】》○辛卯。薩摩國蝗。免逋負稻五千束。』遣使修大輪田泊。』神祇官言。住吉香取鹿嶋三神社。隔廿箇年。一皆改作。積習爲常。其弊不少。今須除正殿外。隨破修理。永爲恒例。許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戊戌【十二】》○戊戌。左京人從五位下出雲連廣貞賜姓宿禰。河内國人外從五位下P5181林忌寸眞永。右京人正六位上山口忌寸諸足。内藏忌寸帶足等賜姓宿禰。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辛丑【十五】》○辛丑。大和國人故正六位上忍海原連鷹取追賜姓朝野宿禰。鷹取之子從五位下朝野宿禰鹿取言。去延歴十一年詐爲叔父正六位上朝野宿禰道長之子。既得出身并改姓。今道長自有繼嗣。伏請還付本生。得承家門者。許之。住依鹿取請。追改鷹取姓。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壬寅【十六】》○壬寅。京中米貴。出官倉米。以減價糶貧民。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己酉【廿三】》○己酉。勅。頃者。緇徒之間。多犯法禁。所司寛縱。專任律教。不加推勘。朝憲稍弛。爲弊良深。自令以後。僧尼犯罪。不論輕重。一依僧尼令糺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庚戌【廿四】》○庚戌。幸於大堰。山城國獻物。賜五位以上衣被。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壬子【廿六】》○壬子。勅。甘澤不降。稍渉旬日。眷彼南畝。深軫于懷。所冀神靈垂祐。早致嘉雨。宜走幣畿内。祈於名神。』大納言正三位兼皇太子傅民部卿勳五等藤原朝臣園人上表曰。臣昔歳不揆庸菲。頻歴外任。自西及東。惣十有八年。黎民疾苦。政治得失。耳聞目見。頗無相錯。夫銜綸出宰。概持綱紀。親民検察。良在郡領。今依去年二月十四日詔旨。譜第之事。已復舊例。况乎終身之任得其人。則遷替之吏。高枕而治。奕世之胤非其器。則見任之司。還招罪責。是以精選P5182堪務。沙汰言上。而在京他人。爭第競甲。抑退國選。越舊被任。試之政事。未克宣風。訪之民間。誰有推服。國吏月教而不覺。郡内年弊而無興。不治之責。還及牧宰。外官之歎。前後不殊。方今仁風遠覃。徳政屡降。然彫殘之餘。百姓猶困。實由撫養之失人也。伏請自今已後。銓擬郡司。一依言上。若選非其人。政績無驗。則署帳之官。咸解見任。永不叙用。以懲將來。天恩垂鑒。儻允臣請。則今年擬帳。悉從返却。一定改張。明春始行。庶令理治之聲起於當年。富康之謠流於後代。不任犬馬懷主之懇。謹奉表冐死以聞。詔可。』左京人從五位下秋篠朝臣上子。秋篠朝臣清子。右京人從五位下秋篠朝臣室成。從七位上秋篠朝臣成等賜姓御井朝臣。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癸丑【廿七】》○癸丑。小鳥生大鳥。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丙辰【卅】》○丙辰。左京人美作眞人豐庭等三人賜姓淡海朝臣。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七月丁巳朔》○秋七月丁巳朔。勅。頃者疫旱並行。生民未安。靜言于此。情切納隍。但神明之道。轉禍爲福。庶馮祐助。除此災禍。宜走幣於天下名神。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七月戊午【二】》○戊午。御大極殿。奉幣於伊勢大神宮。爲救疫旱也。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七月辛酉【五】》○辛酉。有野狐見朝堂院。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七月壬戌【六】》○壬戌。從四位下伊勢朝臣繼子卒。贈從三位。喪事所須。令官給焉。從四位下老人之女也。天推P5183國高彦天皇在儲宮納之。生親王二男三女。卒時年〓一。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七月癸亥【七】》○癸亥。幸神泉苑。觀相撲。命文人賦七夕詩。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七月己巳【十三】》○己巳。封五十戸施入招提寺。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七月癸酉【十七】》○癸酉。陸奧國言。屯田元二百町。伏望定一百町。爲鎭守儲者。許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七月庚辰【廿四】》○庚辰。幸神泉苑。賜陪侍者錢有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七月壬午【廿六】》○壬午。賜山城。攝津。河内三國新錢各二百卅貫。出擧取利。充堤防用。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丙戌朔》○八月丙戌朔。正五位下田口朝臣息繼爲右中辨。阿波守如故。正五位下藤原朝臣綱繼爲民部大輔。從五位下大伴宿禰小堅魚爲兵部少輔。從四位上大庭王爲刑部卿。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伊勢人爲因幡守。從五位下石上朝臣美奈麻呂爲周防守。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戊子【三】》○戊子。從五位上安倍朝臣眞直爲權左少辨。豐後守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清本爲侍從。正五位下御室朝臣今嗣爲圖書頭。越後守如故。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清公爲大學頭。從五位下弟村王爲玄蕃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文山爲宮内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清人爲主殿頭。肥後介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貞成爲左京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庚寅【五】》○庚寅。上野國介從五位下息長眞人家成。大掾正六位上酒人眞人人上等免。以令郡司私役百姓也。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辛卯【六】》○辛卯。无品布勢内親王P5184薨。詔贈四品。遣從五位下弟村王。從五位下文室眞人末嗣等。監護喪事。親王者。皇統彌照天皇第五女也。母丸朝臣氏。親王資性婉順。貞操殊勵。延暦十六年爲伊勢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癸巳【八】》○癸巳。流僧良勝於多〓嶋。以與女同車也。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辛丑【十六】》○辛丑。勅。検承前格。有燒亡官物。以國司公廨填。事乖弘恕。自今以後。必據法推决。以懲將來。俾夫監臨之官勤肅所部。守掌之人愼其防衞者。而頃者國司不勤肅清。屡致失火。爲避其責。恒稱神災。官物之損。不可勝計。救弊之道。事資改張。自今以後。宜依前格。不問神災人火。令國郡司及税長等。依數填備。其被差使出境之官。不在此限。但國司者。以任中公廨填之。若當遷替年有失火者。只奪其年料填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戊申【廿三】》○戊申。傳燈大法師善議卒。本姓惠賀連。河内國錦部郡人也。法師、入唐學問道慈大徳之入室也。少捐塵事。早結道遊。天資秀異。氣禀冲和。能持梵甲。志願傳燈。是以三論之家。許號法將。中道之理。流布國家。則伊人之力也。才位不〓。桃李成蹊。千歳之名。是謂不朽。道極如休。忽歸大暮。人之云亡。衆生不幸矣。時年八十四。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辛亥【廿六】》○辛亥。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濱主爲近江權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癸丑【廿八】》○癸丑。勅。在攝津國〓獨P5185田一百五十町。宜令國司耕種。所獲苗子。毎年申官。待被處分。然後用之。〓獨田者。故大僧正行基法師爲矜孤獨所置也。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乙卯【卅】》○乙卯。從四位下安倍朝臣枚麻呂卒。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戊午【丙辰朔三】》○九月戊午。陸奧國遠田郡人勳七等竹城公金弓等三百九十六人言。己等
未脱田夷之姓。永貽子孫之耻。伏請改本姓爲公民。被停祿。永奉課役者。勅可。唯卒從課役。輸勸遺類。宜免一身之役。仍賜勳七等竹城公金弓。勳八等黒田竹城公繼足。勳九等白石公眞山等男女一百廿二人陸奧磐井臣。勳八等竹城公多知麻呂。勳八等荒山花麻呂等八十八人陸奧高城連。勳九等小倉公眞禰麻呂等十七人陸奧小倉連。勳八等石原公多氣志等十五人陸奧石原連。勳八等栢原公廣足等十三人椋椅連。遠田公五月等六十九人遠田連。勳八等意薩公持麻呂等六人意薩連。小田郡人意薩公繼麻呂。遠田公淨繼等六十六人陸奧意薩連。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辛酉【六】》○辛酉。遊獵北野。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甲子【九】》○甲子。新羅人劉清等十人賜粮放還。』幸神泉苑。宴侍從已上。奏妓。命文人賦詩。五位已上及文人賜祿有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乙丑【十】》○乙丑。右大臣從二位兼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内麻呂。中納言P5186兼右近衞大將從三位勳三等巨勢朝臣野足等上表曰。臣聞。鈎陳六位。環北極以分輝。衞尉八屯。居西京而警夜。誠以紫宮清切。周衞無虧。黄屋尊嚴。不虞是備。夫左近衞。元是依數長直。職掌既重。儀式亦殊。晝夜警護。不離禁中。常見宮省之事。悉知出入之人。大同之年。爲左右府。即停長直。一從番上。自茲上番下番。遥去遥來。苟守當番之直。不願長久之法。坐作進退。稍忘其儀。伏惟皇帝陛下。道高萬古。功邁百王。漢光之懸制戎規。何能語美。魏武之切言兵略。未足稱奇。臣等猥以庸虚。得預簪〓。職司宿衞。身統禁兵。伏望左右近衞府。府別簡其驍勇者五十人。依舊長直。自餘相副。亦令番上。許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壬申【十七】》○壬申。從五位下息長丹生眞人文繼爲右京亮。』无位大宅水取臣繼主授從五位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甲戌【十九】》○甲戌。正六位上城部公小野麻呂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乙亥【廿】》○乙亥。勅。依天平勝寳格。東大寺四面二里之内。不聽殺生。今年序稍遠。禁防彌薄。宜令便經國司。新立標〓。如有國師不検。即以違勅論者。而今无識之徒。不畏朝憲。國司講師。禁制亦緩。遂使奈苑之邊。還作漁獵之地。梵宇之下。不異屠宰之塲。宜更禁止。有犯科罪。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丙子【廿一】》○丙子。右大臣P5187從二位兼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内麻呂縁病上表辭職曰。臣聞。無徳而進。聖人誡其履危。不才而尊。有識陋其非據。臣之虚薄。久冐殊私。懼切〓原。荷重岱岳。臣頼先緒。忝齒朝端。寵藉時來。恩叨封邑。誠當上調和四時。下遂理萬物。竭節投命。報効絲豪。空消日月。無益聖朝。尸素之譏。臣爲其首。禮記曰。爲人臣者。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爲之。至如臣者。進不能統理衆務以擧持綱維。退不聞薦拔賢能而補裨時闕。陛下垂乾巛育物之徳。體江海含容之大。假臣光照之榮。優臣不貲之分。况復時屬昇平。世返淳朴。感恩勵力。竊期懸車。頃來渇病彌積。兼暗眼精。兩脚強疼。行歩失便。内自省量。既知不可。在於物議。更亦何疑。若猶事〓愚。都迷止足。恐〓不堪任。遂致覆〓。伏願辭罷官職。養疾私第。遥同葵〓。朝夕傾心。仰乞曲留宸暉。即垂矜許。然則陛下爵不失實。愚臣免不避賢。無任懇款靦懼之至。謹詣朝堂。奉表以聞。遣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就第。優詔不許。』是日。從四位下石川朝臣浄直卒。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丁丑【廿二】》○丁丑。曲宴。奏樂。賜侍臣祿有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庚辰【廿五】》○庚辰。遊獵於大原野。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内麻呂獻物。侍從已上。P5188山城國司。及右大臣子弟賜衣被。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辛巳【廿六】》○辛巳。勅。恠異之事。聖人不語。妖言之罪。法制非輕。而諸國信民狂言。言上寔繁。或言及國家。或妄陳禍福。敗法乱紀。莫甚於斯。自今以後。有百姓輙稱託宣者。不論男女。隨事科决。但有神宣灼然。其驗尤著者。國司検察。定實言上。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壬午【廿七】》○壬午。從五位上大枝朝臣永山爲刑部大輔。從五位上紀朝臣咋麻呂爲肥後守。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月戊子【丙戊朔三】》○冬十月戊子。令諸國神社神主。相替之日與解由。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月辛卯【六】》○辛卯。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内麻呂薨。詔贈從一位左大臣。遣從三位藤原朝臣繩主。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貞嗣等監護喪事。内麻呂者。贈太政大臣正一位房前之孫。大納言正二位眞楯之子也。奕世相家。少有令望。徳量温雅。士庶悦服。大同初拜大納言。兼近衞大將。其年轉右大臣。近衞大將如故。任兼相將。經事三主。皆被信重。上有所問。不希指
苟合。如或不從。不敢犯顏。凡典樞機。十有餘年。靡有愆失。昔日庶人他戸爲皇太子時。桀跖之性。好害名流。有一惡馬。馭必〓囓。太子令内麻呂乘。快見傷損。惡馬低頭不動。被鞭廻旋。時人以爲非常之器。薨于位。時年五十七。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月乙巳【廿】》○乙巳。式部省書生員定卅人。省試手跡。令P5189得出身。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月癸丑【廿八】》○癸丑。官家功徳封物。停收東大寺。收造東西二寺諸司。出納充用之色。一依前例。』廢常陸國安侯。河内。石橋。助川。藻嶋。棚嶋六驛。更建小田。雄薩。田後等三驛。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一月戊辰〈丙辰朔十三〉》○十一月戊辰。制。與解由日。受領
之官。署名已畢。任用之人。依假不署。如此之類。式兵兩省。依例勘返。判官主典。或假或病。不加署名。推量其理。公私無妨。自今以後。勿更返却。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一月庚午【十五】》○庚午。制。出羽國史生并弩師歴同國司。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一月乙亥【廿】》○乙亥。從五位下百濟王教俊授從五位上爲出羽守。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一月庚辰【廿五】》○庚辰。於豐樂院宴五位已上。賜祿有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一月壬午【廿七】》○壬午。贈四品布勢内親王墾田七百七十二町施入東西二寺。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一月癸未【廿八】》○癸未。起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冬嗣。從五位下福當麻呂。櫻麻呂等復本官。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丙戌【乙酉朔二】》○十二月丙戌。調綿一萬五百屯施七大寺常住僧并内供奉十禪師。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戊子【四】》○戊子。攝津國河邊郡空地〓町賜某親王諱〈今上〉。』是日。賜玄賓法師書。兼施綿布等物。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己丑【五】》○己丑。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冬嗣授正四位下。從五位上良岑朝臣安世正五位下。』正三位藤原朝臣園人爲右大臣。從三位藤原朝臣繩主爲中納言。兵部卿如故。從五位下粟田朝臣飽田麻呂爲諸陵頭。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葛野麻呂P5190爲兼民部卿。外從五位下山田造大庭爲主税□。從五位下布勢朝臣全嗣爲左近衞少將。參議從三位文室朝臣綿麻呂爲左衞門督。大藏卿陸奧出羽按察使如故。左少辨正五位下良岑朝臣安世爲兼佐。但馬介如故。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壬辰【八】》○壬辰。渤海國人高多佛賜姓名高庭高雄。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甲午【十】》○甲午。起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眞夏復本官。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乙未【十一】》○乙未。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近江守藤原朝臣緒嗣賜度二人。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丁酉【十三】》○丁酉。參議左近衞大將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冬嗣賜度二人。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乙巳【廿一】》○乙巳。遊獵於芹川野。侍從已上并山城攝津兩國司賜衣被。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己酉【廿五】》○己酉。加木工寮史生六員。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癸丑【廿九】》○癸丑。制。春宮坊舍人六百人。就中入色五百人。白丁一百人也。而入色者無心仕官。白丁者唯在一身。是以數年之後。駈使乏人。宜五百内取外位一百人。隨闕補之。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乙卯朔》○四年春正月乙卯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丁巳【三】》○丁巳。少僧都傳燈大法師位永忠請老。優詔不許之。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己未【五】》○己未。參河國人外從五位下物部敏久賜姓物部中原宿禰。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辛酉【七】》○辛酉。宴五位已上於豐樂院。奏樂。賜祿有差。』正四位下吉備朝臣泉授正四位上。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正四位下。正五位下P5191石川朝臣河主。藤原朝臣道繼。從五位上安倍朝臣男笠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三守。大枝朝臣繼吉。坂上大宿禰鷹養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百濟王忠宗。安倍朝臣犬養。安倍朝臣益成。佐伯宿禰長繼。小野朝臣岑守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上物部匝瑳連足繼。正六位上高階眞人淨階。藤原朝臣弟河。紀朝臣興道。從六位上巨勢朝臣河繼。正六位上安倍朝臣益人。從六位上藤原朝臣柄繼。正六位上秋篠朝臣祖繼。大伴宿禰國道。坂田宿禰永河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文忌寸山守外從五位下。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壬戌【八】》○壬戌。從三位五百井女王授正三位。正四位下永原朝臣惠子。小野朝臣石子從三位。從五位上大原眞人清子正五位下。无位橘朝臣綱子從五位下。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甲子【十】》○甲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弟川爲伊勢介。從五位上和朝臣建男爲遠江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弟雄爲駿河守。正五位下坂上大宿禰鷹養爲武藏守。侍從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世嗣爲兼下總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福當麻呂爲常陸介。少納言從五位下宇智王爲兼信濃守。左少辨正五位下良岑朝臣安世爲兼但馬守。左衞門佐如故。從五位下坂田宿禰永河P5192爲介。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智治麻呂爲備中守。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上佐伯宿禰長繼爲兼阿波守。春宮亮從五位下清原眞人夏野爲兼讃岐介。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下布勢朝臣全繼爲兼伊豫介。侍從從四位下平野王爲兼豐前守。從五位下笠朝臣梁麻呂爲豐後守。右衞門佐從五位下安倍朝臣雄能麻呂爲兼介。少納言從五位上百濟王忠宗爲兼左兵衞佐。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戊辰【十四】》○戊辰。最勝王經講畢。延高學僧十一人於殿上論義。施御被。』傳燈大法師位勤操爲律師。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庚午【十六】》○庚午。左京人從八位下竹田臣門繼等六人賜姓清岑宿禰。』宴侍從以上。賜祿有差。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辛未【十七】》○辛未。於南庭觀射。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癸酉【十九】》○癸酉。於東西二寺始行坐夏。其布施供養准諸大寺例。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丙子【廿二】》○丙子。曲宴後殿。命文人賦詩。賜祿有差。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丁丑【廿三】》○丁丑。制。令伊勢國壹志郡。尾張國愛智郡。常陸國信太郎。但馬國養父郡。貢郡司子妹年十六已上廿已下。容貌端正。堪爲采女者各一人。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戊寅【廿四】》○戊寅。大和國人從六位下物部福麻呂賜姓廣澄宿禰。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己卯【廿五】》○己卯。正五位下佐伯宿禰清岑爲右少辨。從五位下文室眞人末嗣爲内匠助。從五位下紀朝臣興道爲雅樂頭。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節麻呂爲大炊助。P5193外從五位下林宿禰眞永爲鑄錢次官。』正六位上林忌寸稻主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庚辰【廿六】》○庚辰。遊獵於栗前野。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丙戌【甲申朔三】》○二月丙戌。治部省言。承前之例。僧尼出家之時。授之度縁。受戒之日。重給公驗。據勘灼然。眞僞易辨。勝寳以來。受戒之日。毀度縁停公驗。只授十師戒牒。此之爲驗。於事有疑。如不改張。恐致姦僞。伏望不毀度縁。永爲公驗者。許之。但其度縁。自今以後。僧者請太政官印。尼者用所司之印。至于受戒之時。省並於度縁末。注受戒年月并官人署名。即以省印印之。其尼於外國受戒者。當所之官。准此行之。承前所授僧戒牒者。惣進僧綱。即送所司。所司計曾。明知不詐。署印其末。然後還授。進盡之期。斟量立限。限内不進。後齎白牒者。不得爲驗。一同私度。若有身亡并還俗者。其度縁戒牒。早令進省。省即年終申官毀之。庶令姦人屏跡。源流自澄。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甲午【十一】》○甲午。改門部釼帶色。左門部着淺縹。右門部淺縹纈。』令石見國營乘田卅町。以其所獲。填故年未納。營功種子。借充正税。限以三年。地子依例輸之。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乙未【十二】》○乙未。河内國人從八位上難波忌寸氏主。攝津國人正六位上輸波忌寸船人。正六位上日下部忌寸P5194阿良多加等賜姓宿禰。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丙申【十三】》○丙申。外從五位下勇山連家繼爲大學博士。正五位下大中臣朝臣魚取爲民部少輔。外從五位下物部中原宿禰敏久爲大判事。外從五位下日下部連高道爲大炊助。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節麻呂爲造酒正。從五位上高階眞人遠成爲大和介。從五位上三原朝臣弟平爲尾張守。外從五位下縵連家繼爲越中權介。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丁酉【十四】》○丁酉。上野國甘樂郡大領外從七位下勳六等壬生公郡守特授外從六位下。以戸口増益。爲民所懷也。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己亥【十六】》○己亥。遊獵於交野。以山埼驛爲行宮。是日。津頭失火。延燒卅一家。給米綿有差。又駕輿丁并左右衞士等。賜綿有差。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辛丑【十八】》○辛丑。遊獵水生野。山城國奉獻。五位已上并山城。河内。攝津等國司賜衣被。史生郡司賜綿有差。是夕還宮。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甲辰【廿一】》○甲辰。從五位上紀朝臣咋麻呂爲刑部大輔。從五位上大枝朝臣永山爲肥後守。』賜伊豫國人勳六等吉彌侯部勝麻呂。吉彌侯部佐奈布留二人姓野原。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乙巳【廿二】》○乙巳。大和國平群郡田卅二町賜某親王諱〈今上〉。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戊申【廿五】》○戊申。制。損稼之年。土民俘囚。咸被其災。而賑給之日。不及俘囚。飢饉之苦。彼此應同。救急之恩。華蠻何限。自今以後。宜准平民。預賑給P5195例。但勳位村長及給粮之類。不在此限。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壬子【廿九】》○壬子。宴神泉苑。命文人賦詩。奏樂賜綿有差。
《卷廿二卷尾》日本後紀卷第廿二P5196
(三條西家本奥書)
  大永四年九月十九日以中書王御本書寫之



P6100《卷廿三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廿三逸文〈起弘仁四年三月、盡同五年六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嵯峨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三月辛未【十八】》(『日本紀略』)三月辛未。大宰府言。肥前國司今月四日解稱。基肆団校尉貞弓等、去二月廿九日解稱。新羅一百十人駕五艘船、着小近嶋、與土民相戦、即打殺九人、捕獲一百一人者。又同日解稱。新羅人一清等申之。同國人清漢巴等、自聖朝歸來、。云々。宜明問定、若願還者、隨願放還。遂是化來者、依例進止。」今日任官。」(『類聚國史』八六赦宥)公卿奏。謹案名例律、凡略和誘人、若和同相売、及略和誘家人奴婢、若嫁売之、即知情娶買等雜類、赦書到後、百日内首。又云。凡會赦応改正徴収經責簿帳、而不改正徴収者、各論如本犯律。由茲觀之、唯此二條、別立限極、自余雜犯、無誘定程。雖經多歳、追從原免。夫宥過肆罪、渙汗惟深。改旦自新、寧渉年序。而或雖經恩蕩、未見首露。或赦後赦前犯、不必明尋其由緒。大概不得已而施恩。応立程而無限之所致P6101也。奸之爲端、触途多類。伏望。自今以後、雜犯會赦可免者、赦書出後、三百六十日内言訖。若過此期、不入原例。許之。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四月癸未朔》○(『日本紀略』)夏四月癸未朔。日有蝕之。」(『類聚國史』一八二禁止寺辺)勅。從三位藤原朝臣産子、暫住於山城國愛宕郡林寺、宜其居住之間、不得伐損寺四辺之地樹木、及放棄□馬藏物等。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四月辛卯【九】》○辛卯。右衞門府獻鳥。似魚虎鳥、羽毛觜足皆赤。時人無知其名。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四月甲辰【廿二】》○甲辰。幸皇太弟南池。命文人賦詩。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園人、上歌曰。@祁布能比乃、伊介能保度理爾、保止度伎須、多比良波知與止、那久波企企都夜 今日(けふ)の日(ひ)の 池(いけ)の邊(ほとり)に 杜鵑(ほととぎす) 平(たひら)は千代(ちよ)と 鳴(な)くは聞(き)きつや K012。天皇和曰。@保止度伎須、那久己惠企介波、宇多奴志度、度毛爾千世爾度、和禮母企企多理 杜鵑(ほととぎす) 鳴(な)く聲(こゑ)聞(き)けば 歌主(うたぬし)と 共(とも)に千世(ちよ)にと 吾(われ)も聞(き)きたり K013。大盡〓舞踏)雅樂寮奏樂。賜五位已上衣被。及諸王藤氏六位已下并文人等綿、各有差。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五月丙辰【五】》○五月丙辰。御馬埒殿、觀騎射。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五月辛酉【十】》○辛酉。攝津國獲兎。一頭二身。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弘仁四年(八一三)五月戊辰【十七】》○戊辰。賜玄賓法師書并布。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弘仁四年(八一三)五月丙子【廿五】》○丙子。勅。治國之要、在於富民。民有其畜、凶年是防。有禹水九年、人無飢色、湯旱七歳、民不失業。今諸國之吏、深乖委寄。或差役夫失時、妨廃農要、或專事侵漁、無心撫宇。因此、黎玄失業、飢饉自隨。非縁災〓、常告民飢。P6102仍年々賑給、倉廩殆〓。儻有災害、何以相濟。不治之弊、一至於此。宜自今以後、非有田業損害、及有疾疫等、不得輙請賑給。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五月辛巳【卅】》○辛巳。從三位文室朝臣綿麻呂、爲征夷將軍。云々。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弘仁四年(八一三)六月壬午朔》○六月壬午朔。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園人奏曰。念舊酬労、賢哲遺訓。重生愛命、貴賎無殊。今天下之人、各有僕隷。平生之日、既役其力、病患之時、即出路辺、無人看養、遂至餓死。此之爲弊、不可勝言。伏望。仰告京畿、早從禁止。庶令路傍無夭枉之鬼、天下多終命之人者。勅。宜令可禁制、猶致違反者、五位已上、注名奏之。六位已下、不論蔭贖、決杖一百。臺及職國、知而不糺、及條令坊長、國郡隣保、相隱不告、並與同罪。自今以後、重加禁斷、〓示要路、分明告知。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弘仁四年(八一三)六月癸未【二】》○癸未。岩見・安藝二國大水。免民逋租。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蝗・『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六月甲申【三】》○甲申。大隅薩摩二國蝗。免納税。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彈正臺)弘仁四年(八一三)六月乙未【十四】》○乙未。加彈正臺少疏一員、巡察彈正二員。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弘仁四年(八一三)六月乙巳【廿四】》○乙巳。幸於大堰。賜侍臣禄。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七月七日・『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七月丁巳【七】》○秋七月丁巳。幸神泉苑、觀相撲、命文人賦七夕詩。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七月丙寅【十六】》○丙寅。縁于後庭合歓樹下。賜四位錢三萬、五位二萬。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居多文書」)弘仁四年(八一三)七月壬申【廿二】》○壬申。〈授神位。〉」(「居多文書」)越後國頚城郡无位居多神從五位下。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七月甲戌【廿四】》○甲戌。P6103太政官奉獻。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七月庚辰【卅】》○庚辰。右近衞・右兵衞・右衞門三府奉獻。賜五位已上被、六位已下衣。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四年(八一三)八月庚寅【十】》○八月庚寅。正六位上大伴宿禰乎智人授從五位下。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八月乙未【十六】》○乙未。幸皇太弟南池。命文人賦詩。雅樂寮奏樂。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八月丙申【十七】》○丙申。幸葛野川。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八月丁酉【十八】》○丁酉。葛井親王冠。宴群臣賜禄。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八月庚子【廿】》○庚子。葛井親王冠。宴群臣、賜禄。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九月戊午【九】》○九月戊午。幸神泉苑。命群臣賦詩。賜綿有差。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九月壬戌【十三】》○壬戌。任官。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九月癸酉【廿四】》○癸酉。宴皇太弟於清涼殿。具物用漢法。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八四公廨・『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九月丙子【廿七】》○丙子。勅。辺要之地、外寇是防、不虞之儲、以粮爲重。今大軍頻出、儲粮悉〓。遺寇猶在、非常難測。若無貯蓄、如機急何。宜陸奥出羽兩國公廨、混合正税、毎年相換、給於信濃越後二國。但年穀不登、無物混税、并有不可得公廨之人、合隨状移送、依實相換、停止之事、宜待後勅。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九月丁丑【廿八】》○丁丑。遊獵于大原野。賜侍臣及山城國掾已上衣被。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修理佛寺)弘仁四年(八一三)九月己卯【卅】》○己卯。故布勢内親王家直錢一萬貫、充修理諸寺料。親王遺命也。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十月壬午【三】》○冬十月壬午。奉幣於名神。報豐稔也。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十月癸未【四】》○癸未。遊獵于北野。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弘仁四年(八一三)十月甲申【五】》○甲申。大隅薩摩二國P6104蝗。免未納税。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十月丙戌【七】》○丙戌。遊獵于櫟原野。賜侍臣及山城國司衣被。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十月癸卯【廿四】》○癸卯。遊獵栗前野。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監物)弘仁四年(八一三)十月甲辰【廿五】》○甲辰。公卿言。拠職員令、少納言三員、中堅物四員、少監物四員。而大同年中、量事繁劇、令員之□□更加少納言一員、中堅物一員、少監物二員。古今異宜、増減隨時。伏望。省減後加、一依令條。許之。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猿女)弘仁四年(八一三)十月丁未【廿八】》○丁未。從四位下左中辨兼攝津守小野朝臣野主等言。猿女之興、國史詳矣。其後不絶、今尚見在。又猿女養田、在近江國和邇村、山城國小野郷。今小野臣和邇部臣等、既非其氏。熟捜事緒、二氏之中、貪人利田、不顧恥辱、拙吏相容、無加督察也。乱神事於先代、穢氏族於後裔。積日經年、恐成舊慣。伏請。令所司厳加捉搦、斷用非氏。然則、祭祀無濫、家門得正者。可之。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弘仁四年(八一三)十月(日付不明))》○□□。筑後肥前豐前薩摩大隅五國風、免民租調也。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弘仁四年(八一三)十一月庚午【廿一】》○庚午。勅。夷俘之性、異於平民。雖從朝化、未忘野心。是以、令諸國司謹加教喩。而吏乖朝旨、不事存恤。彼等所申、經日不理。含愁積怨、遂致反逆。宜令播磨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藤成、備前介從五位下高階眞人眞仲、備中守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智治麻呂、P6105筑前介正六位上栄井王、筑後守從五位下弟村王、肥前介正六位上紀朝臣三仲、肥後守從五位上大枝朝臣永山、豐前介外從五位下賀茂県主立長等、厚加教喩、所申之事、早與處分。其事既重、不可輙決者、言上聽裁。若撫慰乖方、令致反逆、及入京越訴者、專當之人等、准状科罪。但不得因此令、後百姓。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四年(八一三)十一月壬申【廿三】》○壬申。正五位上多賀王授從四位下。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弘仁四年(八一三)十一月癸酉【廿四】》○(『類聚國史』三二遊獵)癸酉。遊獵水生野。山城攝津河内等國奉獻。侍臣及三國掾已上賜衣被、目已下綿各有差。」(『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勅。簡諸國介已上一人、爲夷俘專當。遷去之代、更選下。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十一月丙子【廿七】》○丙子。遊獵芹川野。皇太弟奉獻。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弘仁四年(八一三)十一月丁丑【廿八】》○丁丑。布一百〓(四十)段、錢一十一貫、米七斛、賻故傳燈大法師位慈賢弟子僧等。稱師遺言、辭而不受。有勅強賜之。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十二月癸巳【十五】》○十二月癸巳。勅。在大和國添上郡隅山村、贈太政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墓地(房前か)、東西八丁南北二丁、勿令百姓侵伐。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是歳》○此歳、天下呉竹實如麦。其後枯盡。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正月己酉朔》○五年春正月己酉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七一七日節會・『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正月乙卯【七】》○乙卯。宴五位以上、賜禄有差。无品仲野親王授四品。正三位藤原朝臣P6106園人從二位。從五位下佐伯王・宇智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栄井王從五位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道繼・良岑朝臣安世・藤原朝臣三守・從五位上紀朝臣咋麻呂從四位下。從五位上佐伯宿禰社屋・安倍朝臣雄野麻呂、坂上大宿禰廣野從五位上。外正五位下山田連弟分・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澤嗣・從六位下藤原朝臣高貞・正六位下石川朝臣廣主。從七位下紀朝臣善峯。從六位下浄野宿禰夏嗣。從六位上賀茂朝臣關守・正六位上坂上宿禰關守・從七位下住吉朝臣豐繼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朝原宿禰諸坂・葛井連繼成。從六位上余浄繼外從五位下。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五年(八一四)正月丙辰【八】》○丙辰。正六位上住吉朝臣繼麻呂、授從五位下。繼麻呂者、左近衞將監豐繼父也。豐繼請謙於父。故可。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正月庚申【十二】》○庚申。任官。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二遊獵七二子日七二踏歌・『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正月甲子【十六】》○甲子。宴侍臣。賜綿有差。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正月乙丑【十七】》○乙丑。御馬埒殿觀射。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弘仁五年(八一四)正月丁卯【十九】》○丁卯。外從六位下牡鹿連息繼・俘勳六等吉彌侯部奈伎宇・吉彌侯部痲須・吉彌侯部弖僅奈、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正月己巳【廿一】》○己巳。任官。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五年(八一四)正月辛未【廿三】》○辛未。外從五位下山田宿禰大庭、授從五位下。P6107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雉・『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己卯朔》○二月己卯朔。陸奥國獲白雉。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〇常祀)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乙酉【七】》○乙酉。大隅國曽於郡造嶋神、預幣帛例。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丙戌【八】》○丙戌。遊獵於栗前野。山城國及彈正尹明日香親王奉獻。賜侍臣衣衾。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戊子【十】》○戊子。夷第一等遠胆澤公母志、授外從五位下。以討出雲謀叛俘之功也。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辛卯【十三】》○辛卯。遣外從五位下當宗忌寸家主於阿波國、教喩夷俘。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癸巳【十五】》○(『類聚國史』九九叙位)癸巳。從六位下住吉朝臣豐繼、授從五位下、爲左兵衞佐。」(『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出雲國俘囚吉彌侯部高來・吉彌侯部俊子、各賜稻三百束。以遇荒橿之乱妻孥被害也。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甲午【十六】》○(『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甲午。幸交野。」(『日本紀略』)是日。鶺鴒萬集陰陽寮枇杷樹。觀人異之。(『日本紀略』)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乙未【十七】》○乙未。幸于交野。日暮御山埼離宮。河内國及掌侍從五位下安都宿禰吉子奉獻。賜四位已上被、五位及び百濟王等衣。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丙申【十八】》○丙申。遊獵水生野。攝津國奉獻。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己亥【廿一】》○己亥。山城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繼彦、授從四位上。介外從五位下高丘宿禰弟越外從五位上。攝津守從四位下小野朝臣野主從四位上。介從五位下廣根朝臣諸勝從五位上。河内守從五位上紀朝臣南麻呂正五位下、介從五位下大伴宿禰雄堅魚從五位上。賜四位已上P6108衾、侍從并三國掾已上衣、目已下及郡司綿各有差。佐爲及百濟寺、施綿各一百屯是日。車駕至自交野。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乙巳【廿七】》○乙巳。勅。水陸之利、公私所倶。捕之不時、物無繁育。如今、百姓好捕小年魚。雖所獲多、於物無用。宜仰山城大和河内攝津近江等諸國、令加禁斷。唯四月以後、不在禁限。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丙午【廿八】》○丙午。幸神泉苑。命文人賦詩。賜侍從及獻詩者綿有差。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彌勒如來感応抄草』)弘仁五年(八一四)三月戊申朔》○(『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戊申朔。從五位上百濟王忠宗、授正五位下。」(『日本紀略』)大安寺僧安澄卒。法師爲人敏給、問答絶倫。西大寺律師泰演、特爲仇敵、奉對竜顔、共爭折角、彌勒出世、勝負定矣。卒時五十二」(宗性『彌勒如來感応抄草』第三)類聚國史第百八十八云。〈菅野眞道撰〉〈弘仁〉五年三月戊申。大安寺傳燈大法師位安澄卒。法師俗姓身人部、丹波國船井郡人也。同寺善議大徳之入室也。大啓空宗、能傳密法。論甚研精、殆踰于匠藍。與贈僧正勤操、結交深矣。共誓弘演一乘津梁六趣。起延暦八年、世々相傳、期之無窮。法師爲人敏給、問答絶倫。西大寺律師泰演、爲仇敵、奉對竜顔、共爭折角、彌勒出世、勝負定矣。朝議許以綱維之事。未及印可、先機早卒。春秋五十二。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三月辛亥【四】》○(『類聚國史』七四九月九日七八獻物)辛亥。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弟傅藤原朝臣園人奏。去大同二年、停正月二節、迄于三年、又廃三月節。大概爲省費也。今正月二節、復于舊例、九月節准三月。去弘仁三年已來、更加花宴。准之延暦、花宴獨余。比此大同、四節更起。顧彼禄賜、庫貯〓乏。伏望。九日者、不入節會之例、須臨時択定堪文藻者、下知所司、庶絶他人之望、省大藏之損。又奏。延暦十年、車駕幸交野。此時、禁畿内諸國司獻物。而比年間、曽無遵行。國郡官司、比必其人。寄言貢獻、還煩百姓。不穏之譏、P6109相續爲息。伏望。自今以後一切禁斷。但臣下之志、私有供進者、不在禁限者。許之。」(『日本紀略』)傳燈大法師光意卒。年七十八。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四月丙申【十九】》○夏四月丙申。武官五位已上、聽朝服位襖通着。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四月乙巳【廿八】》○乙巳。幸左近衞大將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冬嗣閑院。供張之宜、尋有雅致。天皇染翰、群臣獻詩。時人以爲嘉會。授冬嗣從三位。无位藤原美都子從五位下。賜五位以上衣被。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五月庚戌【四】》○五月庚戌。有鳥集太政官府。捕之不驚。白身黒頭、兩〓殊長、足似水鳥。人不能名焉。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五月辛亥【五】》○辛亥。御馬埒殿觀馬射。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河海抄』一桐『河海抄』一桐壷壷・『類從三代格』參照。)弘仁五年(八一四)五月甲寅【八】》○甲寅。詔曰。朕當揖讓、纂踐天位、徳愧睦邇、化謝覃遠。徒歳序屡換、男女稍衆。未識子道、還爲人父。辱累封邑、空費府庫。朕傷于解、思除親王之號、賜朝臣之姓。編爲同籍、從事於公、出身之初、一叙六位。但前號親王、不可更改。同母後産、猶復一列。其余如可開者。朕殊裁下。夫賢愚異智、顧育同恩。朕非忍絶廃体余、分折枝葉、固以天地惟長、皇土逓興、豈競康樂於一朝。忘凋弊於萬代。宜普告内外、令知此意。

《卷廿三逸文弘仁五年(八一四)五月乙卯【九】》○(『日本紀略』)乙卯。正。新羅王子來朝之日、若有朝獻之志者、准渤海之例。但願修隣好者、不用答禮、直令還却。但給還粮。』P6110(『河海抄』一桐壷)是日。公卿奏状。今月八日詔書稱。徒歳序屡換、男女稍衆。未識子道、還爲人父。辱累封邑、空費府庫。朕傷于解、思除親王之號、賜朝臣之姓。編爲同籍、從事於公、出身之初、一叙六位者。陛下則哲承基、窮神開花、然猶垂顧〓弊、降除王號。抑恩育長久、斯誓計天下、未有臣等見之矣。唯我國家、聖緒一統、初無五運。君臣之位、自然各定。若除親王之號、叙庶人之位、託封邑之費、卑枝葉之曹。恐後世之有識、謂前時之不穏。枉言聖択、不敢不奏。以申聞。不許之。(『河海抄』桐壷)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五月戊午【十二】》○戊午。幸神泉苑、曲宴。賜侍臣衣被。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五月甲子【十八】》○甲子。免除出雲國意宇・出雲・神門三郡未納十六萬束。縁有俘囚乱也。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五月己巳【廿三】》○(『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日本紀略』)己巳。遣使賜玄賓法師御製詩、兼施物卅段。」(『日本紀略』)今日任官。)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五月是月》○是月。有蟲、食栢原山陵樹。東北方六十丈許皆枯焉。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六月丙子朔》○六月。丙子朔。先是、中務卿四品萬多親王、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園人等、奉勅撰姓氏録。至是而成。上表曰。云々。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六月戊寅【三】》○戊寅。神泉苑北垣、无故自潰。長四十五丈。」賑給京中飢民。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九神今食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六月己丑【十四】》○己丑。行神今食祭於神祇官。縁聖体不適也。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六月甲午【十九】》○(『日本紀略』)甲午。禊於鴨川。縁神祇官奏也。」(『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日本紀略』)僧最澄久住比叡山、P6111学業共勤。施近江國稻四百束、以充山資。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六月甲辰【廿九】》○甲辰。常陸守從三位菅野朝臣眞道薨。歳七十四。



『日本後紀』朝日新聞本巻二十四
P5197《卷廿四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廿四〈起弘仁五年七月、盡六年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嵯峨〉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七月丙午朔》○秋七月丙午朔。授正六位上大伴宿禰友足從五位下。』從五位下紀朝臣長田麻呂爲治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福當麻呂爲常陸守。左兵衞佐從五位下住吉朝臣豐繼爲兼介。從五位下巨勢朝臣清野爲右衞門佐。從五位下大伴宿禰友足爲右兵衞佐。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七月辛亥【六】》○辛亥。尾張國丹羽郡田廿四町賜夫人從三位橘朝臣諱。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七月壬子【七】》○壬子。幸神泉苑。觀相撲。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七月乙卯【十】》○乙卯。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賀〓麻呂爲兼中務少輔。武藏介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文山爲侍從。從五位下紀朝臣長田麻呂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船主爲少輔。從五位上大原眞人眞福爲民部大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濱主爲兼右京亮。近江介如故。齋宮頭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寛麻呂爲兼P5198伊勢權介。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七月辛酉【十六】》○辛酉。幸於葛野川。賜次侍從衣被。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七月丙寅【廿一】》○丙寅。免大和河内兩國遠年未納稻一十三萬四千束。以百姓窮乏。不堪辨進也。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七月己巳【廿四】》○己巳。勅。夫六年一班。令條立制。理須依其年限。諸國共班。而大同以來。疾疫間發。諸國班田。零疊者多。稽于通法。理不可然。宜待後班之國滿於年限。一令校班。』左京大夫從四位上藤原朝臣今川卒。參議從三位巨勢麻呂之男。左大臣正一位贈太政大臣武智麻呂之孫。時年六十六。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七月庚午【廿五】》○庚午。勅。畿内。近江。丹波等國。頃年旱災頻發。稼苗多損。國司默然。百姓受害。其孝婦含寃。東海蒙枯旱之憂。能吏行縣。徐州致甘雨之喜。然則禍福所興。必由國吏。自今以後。若有旱者。官長潔齋。自祷嘉〓。務致肅敬。不得狎汚。如不應者。乃言上之。立爲恒例。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七月辛未【廿六】》○辛未。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濱主爲兼大學頭。近江介如故。從五位上安倍朝臣清足爲刑部大輔。從四位下紀朝臣咋麻呂爲左京大夫。從五位上坂本朝臣佐太氣麻呂爲右京亮。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永貞爲造西寺長官。陰陽頭從五位下小野朝臣諸野爲兼備中介。外從五位下廣井宿禰眞成贈從五位下。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閏七月庚辰【乙亥朔六】》○閏七月庚辰。幸神泉苑。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閏七月壬午【八】》○壬午。散位P5199正四位上吉備朝臣泉卒。泉者右大臣從二位眞備之子也。孔門童子。有所聞。性殊偏急。多忤於物。延暦初。出爲伊豫守。被僚下告。遣詔使勘問。辭渉不敬。有司執法請〓恒科。詔曰。其父故右大臣。往學盈歸。播風弘道。遂登端揆。式翼皇猷。宜宥泉辜。令思後善。但解見任。以懲前惡。後復以譴貶佐渡權守。歸居本縣。欝欝不得志。大同之初。以賢臣之後。徴爲觀察使。試于政事。處置無紀。剛戻之性。老而不移。卒時年七十二。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閏七月丙戌【十二】》○丙戌。幸神泉苑。賜五位已上被。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閏七月甲午【廿】》○甲午。无位春子女王授從五位下。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閏七月己亥【廿五】》○己亥。聽内外諸司人着薄朝服。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閏七月辛丑【廿七】》○辛丑。遊獵北野。日晩御嵯峨院。賜侍臣衣被。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閏七月癸卯【廿九】》○癸卯。美作國獲白雀。賜獲人稻四百束。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丙午【甲辰朔三】》○八月丙午。從五位下淨野宿禰夏嗣爲主殿助。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丁未【四】》○丁未。直勘系所書手三人。准勞叙階有差。一等二階。二等一階。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甲寅【十一】》○甲寅。幸皇太弟南池。命文人賦詩。春宮亮從五位下清原眞人夏野授從五位上。大進正六位上橘朝臣長谷麻呂從五位下。賜四位已上被。五位并春宮屬已上及六位已下王藤原氏等衣。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己未【十六】》○己未。无位小繼女王授從五位上。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辛酉【十八】》○辛酉。大和國八嶋寺有嘉禾。一莖十八穗。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甲子【廿一】》○甲子。免囚人P5200日下部土方。補木工長上。土方者。攝津國武庫郡人。以私鑄錢著鎖。役於堀河。頗善工巧。仍弃瑕取才。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丙寅【廿三】》○丙寅。化來新羅人加羅布古伊等六人配美濃國。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戊辰【廿五】》○戊辰。遊獵北野。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己已【廿六】》○己巳。遊獵栗栖野。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辛未【廿八】》○辛未。正六位上甘南備眞人濱吉授從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永貞爲陰陽頭。正五位下安倍朝臣眞勝爲刑部大輔。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爲兼宮内卿。近江守如故。外從五位下壹伎直才麻呂爲園池正。從五位上安倍朝臣淨足爲造西寺長官。從五位下甘南備眞人濱吉爲日向守。從四位下良岑朝臣安世爲兼左衞門督。但馬守如故。參議從三位文室朝臣綿麻呂爲兼右衞門督。陸奧出羽按察使如故。式部大輔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三守爲兼左兵衞督。美作權介如故。從三位春原朝臣五百枝爲兼右兵衞督。上野守如故。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壬申【廿九】》○壬申。詔曰。朕恭踐天位。纂承洪基。〓食宵衣。星〓頻改。雖躬居紫極。而心遍黎民。庶齊七政以無水旱之災。勸九農以有仁壽之喜。頃年以降。春耕侯花。不愆濯枝之潤。秋稼垂穎。可餘栖畝之粮。是則神靈降祥。佛子修善之所致也。朕思膺斯嘉〓。寄中實於百神。欣彼豐稔。報P5201勤勞於萬姓。宜委天下國宰。明加検校奉官社幣帛。並施給高年僧尼及耆老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各有等級。務在〓給。稱朕意焉。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九月庚辰【甲戌朔七】》○九月庚辰。從四位下百濟王教徳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下紀朝臣長田麻呂爲宮内大輔。從五位下大伴宿禰乎智人爲左京亮。從五位下中科宿禰善雄爲東宮學士。從五位下紀朝臣貞成爲造西寺次官。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九月壬午【九】》○壬午。幸神泉苑。令文人賦詩。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九月甲申【十一】》○甲申。施京畿七道諸國國分二寺僧尼年八十已上毎入綿二十屯。賜老人百歳已上穀二斛。九十已上一斛。八十已上伍斗。鰥寡孤獨之不能自存者。量老幼三斗已下一斗已上。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九月戊子【十五】》○戊子。奉幣明神。報豐稔也。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九月癸巳【廿】》○癸巳。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弟傅藤原朝臣園人奏言。諸國所收官物。本倉色目。具注税帳。而或國司非必其人。便郡稻者。即充公廨。賜百姓者。必於遠郡。是以不便之郡。物既贏餘。至于交替。通計彼此。出雲國最多此類。縱令應貯甲郡而納於乙處。帳是全倉。物爲〓燼。伏望自今而後。普知諸國。依帳收納。甲乙之郡。不許通計。若本倉相違。准状科處。庶官家少損。黎民蒙濟。依請焉。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九月戊戌【廿五】》○戊戌。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益人爲雅樂頭。從五位下P5202大伴宿禰彌嗣爲大藏少輔。從五位下路眞人年繼爲宮内少輔。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九月庚子【廿七】》○庚子。遊獵栗前野。日暮御彈正尹明日香親王宇治別業。親王奉獻。賜侍臣衣被。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九月癸卯【卅】》○癸卯。渤海國遣使獻方物。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月丁未【甲辰朔四】》○冬十月丁未。大雪。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月癸丑【十】》○癸丑。遊獵北野。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月丙辰【十三】》○丙辰。新羅商人卅一人漂著於長門國豐浦郡。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月甲子【廿一】》○甲子。右諸衞府奉獻。宴飮奏樂。賜侍臣及右衞門府右馬寮史生已上綿有差。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月乙丑【廿二】》○乙丑。興福寺傳燈大法師位常樓卒。俗姓秦公忌寸。山城國葛野郡人也。法師幼齡厭俗。出家入道。天資聰敏。日誦萬言。初爲同寺善珠大徳弟子。請問内教。又善膳大丘。土師乙勝。學習外傳。年及廿。學業漸進。固持戒律。闡揚眞宗。和衆之中。撰作被讓。尋而發弘誓願。〓年之間。轉讀法華經一十二萬四千九百六十卷。兼復毎日誦般若心經一百卷。無染著陀羅尼一百八遍。縱在於造次。無虧日科。上酬恩愛。下濟生靈。延暦廿四年有勅。屈置之秋篠寺。弘仁五年孟冬十月廿二日夜對律師勝義。高聲誦弘誓願。律師合掌讃歎。五更之後。音義乃絶。春秋七十有四。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月丁卯【廿四】》○丁卯。遊獵水生野。山城攝津兩國奉獻。賜侍臣已上及二國掾已上衣被。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月庚午【廿七】》○庚午。大宰府言。新羅人辛波古知P5203等二十六人漂著筑前國博多津。問其來由。遠投風化。』散位從四位下多賀王卒。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一月癸酉朔》○十一月癸酉朔。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園人。中納言從三位巨勢朝臣野足奉獻。飮宴終日。賜侍臣綿有差。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一月辛巳【九】》○辛巳。免出雲國田租。縁有賊乱及供蕃客也。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一月癸未【十一】》○癸未。從五位下紀朝臣國雄爲主計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千引爲刑部大輔。正五位下安倍朝臣眞勝爲造西寺長官。從五位下紀朝臣和氣麻呂爲安房守。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一月己丑【十七】》○己丑。陸奧國言。膽澤徳丹二城。遠去國府。孤居塞表。城下及津輕狄俘。野心難測。至於非常。不可不備。伏望豫備糒鹽。收置兩城者。許之。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一月壬辰【廿】》○壬辰。宴侍臣。奏五節舞。賜祿有差。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一月甲午【廿二】》○甲午。遊獵芹川野。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二月癸卯朔》○十二月癸卯朔。勅。歸降夷俘。前後有數。仍量便宜安置。官司百姓。不稱彼姓名。而常號夷俘。既馴皇化。深以爲耻。宜早告知莫號夷俘。自今以後。隨官位稱之。若無官位。即稱姓名。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二月甲辰【二】》○甲辰。大雪。』從五位上登美眞人藤津爲越中守。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二月壬戌【廿】》○壬戌。遊獵芹川野。賜侍臣衣被。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癸酉朔》六年春正月癸酉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蕃客陪位。宴侍臣於前殿。賜御被。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丁丑【五】》○丁丑。造瓷器生尾張國山田郡人三家人部乙麻呂等三人傳習成業。P5204准雜生聽出身。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己卯【七】》○己卯。宴五位以上并渤海使。奏女樂。』是日。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秋篠朝臣安人授從三位。從五位下榎本王從五位上。從四位下紀朝臣廣濱。大野朝臣直雄從四位上。正五位下田口朝臣雄繼從四位下。從五位上高階眞人遠成。紀朝臣梶繼。高村宿禰田使。藤原朝臣藤成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主。大伴宿禰眞城麻呂。紀朝臣長田麻呂。巨勢朝臣諸成。高階眞人眞仲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上高丘宿禰弟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八綱。藤原朝臣愛發。和氣朝臣眞綱。多治比眞人松成。從六位上甘備眞人高繼。正六位上高賀茂朝臣里人。橘朝臣氏公。紀朝臣家長。安倍朝臣諸根。大伴宿禰宅麻呂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廣階宿禰象麻呂。廣井宿禰貞名。御林宿禰清名。廣澄宿禰福麻呂。建王部公豐益外從五位下。渤海國大使王孝廉從三位。副使高景秀正四位下。判官高英善。王昇基正五位下。録事釋仁眞。烏賢偲。譯語李俊雄從五位下。賜祿有差。』散位從四位下田口朝臣雄繼卒。』少僧都傳燈大法師位如寳卒。大唐人。不知何姓。固持戒律。無有缺犯。至於咒願。天下絶P5205疇。局量宏遠。有大國之風。能堪一代之壇師者也。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庚辰【八】》○庚辰。正六位上石田王授從五位下。正五位下大原眞人淨子從四位下。外從五位下凡直古刀自從五位下。從八位下百濟宿禰四千子。无位大網公嶋刀自外從五位下。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壬午【十】》○壬午。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眞野爲上總守。從五位下八多朝臣桑田麻呂爲介。右近衞中將從四位下紀朝臣百繼爲兼美濃守。中納言從三位巨勢朝臣野足爲兼陸奧出羽按察使。右近衞大將如故。從五位上小野朝臣岑守爲陸奧守。從五位下甘南備眞人高繼爲介。外從五位下朝野宿禰道守爲越前大掾。從五位上安倍朝臣雄能麻呂爲左馬頭兼越中介。縫殿頭從五位下伊勢朝臣徳嗣爲兼美作權介。從五位上紀朝臣長田麻呂爲備前介。諸陵頭從五位下粟田朝臣飽田麻呂爲兼豐後介。從五位下橘朝臣氏公爲左衞門佐。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癸未【十一】》○癸未。刑部省言。名例律云。除名者。六載之後聽叙。免官者。三載之後降先位二等叙。免所居官及官當者。朞年之後降先位一等叙。公式令云。犯罪除名。未叙之間。在本貫身死者。申送刑部注除者。今據此令。除免之輩。未叙身死。不可更叙。而本貫主司。P5206未嘗言上。收叙之官。无知存亡。伏請告知職國。爲例令言者。許之。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甲申【十二】》○甲申。從五位下賀茂朝臣關守爲大舍人助。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上佐伯宿禰長繼爲兼内藏頭。阿波守如故。從四位下石川朝臣河主爲民部大輔。從五位下橘朝臣長谷麻呂爲少輔。外從五位下御林宿禰清名爲主計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愛發爲兵部少輔。從五位下路眞人年繼爲宮内大輔。從五位下大伴宿禰國道爲少輔。外從五位下廣階宿禰象麻呂爲造酒正。從五位下和氣朝臣眞綱爲春宮大進。正五位下安倍朝臣眞勝爲造東寺長官。從五位下秋篠朝臣全嗣爲造西寺長官。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乙酉【十三】》○乙酉。從五位下八多朝臣桑田麻呂爲日向守。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丙戌【十四】》○丙戌。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道繼爲大舍人頭。從四位下紀朝臣咋麻呂爲兵部大輔。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綱繼爲左京大夫。左馬頭從五位上安倍朝臣雄能麻呂爲兼上野守。右兵衞督從三位春原朝臣五百枝爲兼下野守。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丁亥【十五】》○丁亥。制。攝津。美濃。丹波。播磨等國夷俘。身帶五品。願見節會者。與國解放之。自餘不在放例。』又崇福梵釋二寺者。禪居之淨域。伽藍之勝地也。今聞。道俗相集。還穢佛地。繋馬牽P5207牛。犯汗良繁。宜令近江國嚴加禁斷。若有不從制者。五位已上録名。六位已下留身。並言上。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戊子【十六】》○戊子。御豐樂院。宴五位已上及蕃客。奏蹈歌。賜祿有差。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己丑【十七】》○己丑。御同院。觀射。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壬辰【廿】》○壬辰。於朝集堂饗王孝廉等。賜樂及祿。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癸巳【廿一】》○癸巳。發尾張。參河。美濃。越前。但馬。美作。備前等國役夫一萬九千八百人。修理朝堂院。其食并往還路粮。並用正税。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甲午【廿二】》○甲午。渤海國使王孝廉等歸蕃。賜書曰。天皇敬問渤海王。孝廉等至。省啓具懷。先王不終遐壽。奄然〓背。乍聞惻怛。情不能已。王祚流累葉。慶溢連枝。遠發使臣。聿脩舊業。占風北海。指蟠木而問津。望日南朝。凌鯨波以修聘。永念誠款。歎慰攸深。前年附南容等啓云。南容再駕窮船。旋渉大水。伏望辱降彼使。押領同來者。朕矜其遠來。聽許所請。因差林東仁充使。分配兩船押送。東仁來歸不齎啓。因言曰。改啓作状。不遵舊例。由是發日。棄而不取者。彼國修聘。由來久矣。書疏往來。皆有故實。專輙違乖。斯則長傲。夫克己復禮。聖人明訓。失之者亡。典籍垂規。苟禮義之或虧。何須貴於來往。今問孝廉等。對云。世移主易。不知前事。今之上啓。不敢違常。然不遵舊例。愆在本國。不謝之罪。唯命是聽者。P5208朕不咎已往。容其自新。所以勅於有司。待以恒禮。宜悉此懷。間以雲海。相見無由。良用爲念也。春首餘寒。王及首領百姓並平安好。有少信物。色目如別。略此還報。一二無悉。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壬寅【卅】》○壬寅。授正六位上岡上連弟繼外從五位下。』是日。停對馬史生一員。置新羅譯語。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二月戊申【癸卯朔六】》○二月戊申。延大學博士及學生等於殿上立義。賜祿有差。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二月辛亥【九】》○辛亥。越中國介正六位上大伴宿禰黒成。掾正六位上多治比眞人清雄。少目從七位下和邇部臣眞嗣等免。以盜官物也。其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鷹養。大目正六位上上村主乎加豆良。以身卒死。勿論其罪。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二月己未【十七】》○己未。行幸交野。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二月庚申【十八】》○庚申。百濟王等奉獻。五位已上并六位已下及百濟王等賜祿有差。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二月乙丑【廿三】》○乙丑。車駕自交野還。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二月庚午【廿八】》○庚午。幸神泉苑。花宴。命文人賦詩。侍臣及文人賜綿有差。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三月癸酉【壬申朔二】》○三月癸酉。制。蕃國之使。入朝有期。客舘之設。常須牢固。頃者疾病之民。就此寓宿。遭喪之人。以爲隱處。破壞舍垣。汚穢庭路。宜令彈正臺并京職検校。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三月甲申【十三】》○甲申。從五位上安倍朝臣眞直爲左少辨。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下布勢朝臣全繼爲兼權左少辨。伊豫介如故。從五位下和朝臣繩繼爲中務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賀〓麻呂P5209爲侍從。武藏介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興道爲備前介。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三月辛卯【廿】》○辛卯。勅。軍用之要。以馬爲先。今聞。權貴之家。富豪之輩。通使於邊邑。求馬於夷狄。部内由其不肅。兵馬所以闕乏。宜依延暦六年格。禁買陸奧出羽兩國馬。若有犯違。〓以嚴科。物即沒官。但駄馬之色不在禁限。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三月丙申【廿五】》○丙申。從五位下高賀茂朝臣里人爲神祇少副。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三月丁酉【廿六】》○丁酉。置春宮坊坊掌二員。』陸奧國遠田郡人竹城公音勝等卅五人賜姓高城連。眞野公營山等〓六人眞野連。白石公千嶋等卅九人白石連。遠田公廣楯等廿九人遠田連。意薩公廣足等十六人意薩連。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四月己卯【壬寅朔二】》○四月癸卯。從五位下大伴宿禰乎智人爲典藥助。從五位下紀朝臣繼足爲左京亮。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四月己酉【八】》○己酉。攝津國住吉郡地十町賜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上紀朝臣廣濱。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四月壬子【十一】》○壬子。幸神泉苑。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四月癸亥【廿二】》○癸亥。幸近江國滋賀韓埼。便過崇福寺。大僧都永忠。護命法師等。率衆僧奉迎於門外。皇帝降輿。升堂禮佛。更過梵釋寺。停輿賦詩。皇太弟及群臣奉和者衆。大僧都永忠手自煎茶奉御。施御被。即御船泛湖。國司奏風俗歌舞。五位已上并掾以下賜衣被。史生以下郡司以上賜綿有差。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五月甲申〈辛未朔十四〉》○五月甲申。尚膳從三位P5210永原朝臣惠子薨。』薩摩國蝗。免調庸田租。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五月乙酉【十五】》○乙酉。從五位下橘朝臣長谷麻呂爲右少辨。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松成爲主計頭。從五位下紀朝臣國雄爲大藏少輔。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五月戊子【十八】》○戊子。渤海國使王孝廉等於海中。値造風漂廻。舟楫裂折。不可更用。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五月癸巳【廿三】》○癸巳。令越前國擇大船。駕蕃客也。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五月己亥【廿九】》○己亥。備前國津高郡荒廢田十九町賜業良親王。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六月庚子朔》○六月庚子朔。從五位下長岡朝臣岡成爲散位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承之爲駿河守。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六月壬寅【三】》○壬寅。令畿内并近江。丹波。播磨等國殖茶。毎年獻之。』是日。大雷。内舍人并四衞府舍人以上賜祿有差。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六月甲辰【五】》○甲辰。京畿百姓調錢五十文。今改定八百〓文。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六月癸丑【十四】》○癸丑。渤海大使從三位王孝廉薨。詔曰。悼往飾終。事茂舊範。褒忠録績。義存先彜。故渤海國使從三位王孝廉。闕庭修聘。滄溟廻艫。復命未申。昊蒼不憖。寔雖有命在天。薤露難駐。而恨銜使命。不得更歸。朕慟于懷。加贈榮爵。死而有靈。應照泉〓。宜可正三位。更賜信物并使等祿。以先所賜濕損也。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六月乙卯【十六】》○乙卯。河内國〓。賑給乏絶戸。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六月戊午【十九】》○戊午。皇子源朝臣信。弟弘。常。明。女貞姫。潔姫。全姫。善姫等八人。右京人從四位下良岑朝臣安世。從五位下長岡朝臣岡成P5211等貫附左京。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六月辛酉【廿二】》○辛酉。從五位下秋篠朝臣祖繼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下紀朝臣家長爲左京亮。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六月癸亥【廿四】》○癸亥。業子内親王薨。遣使監護喪事。賻〓[糸+施の旁]卅一匹。布五十端。錢二百貫文。皇帝之第一女也。母曰二品高津内親王。』是日。山城國乙訓郡物集。國背兩郷雷風。壞百姓廬舍。人或被震死。先是。有大蛇入人屋。即殺之。未幾其人被震。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六月丙寅【廿七】》○丙寅。播磨守贈正四位下賀陽朝臣豐年卒。右京人也。該精經史。射策甲科。秉操守義。無所屈撓。自非知己。不好造接。大納言石上朝臣宅嗣。禮待周厚。屈藝亭院。數年之間。博究羣書。中朝群彦。皆以爲。釋道融御船王之不若也。尋友人小野永見。命筆勒公字。其詩曰。白眼對三公。貴勝惡之。延暦年中。任東宮學士。及踐祚。叙從四位下。拜式部大輔。既而女謁屡進。英賢見排。獨抱素懷。任運玄默。厥後天皇不豫。傳立上嗣。遷御平城。不預追從。猶守本職。及于後乱。自〓辭退。今上惜其宏材。任播磨守。令得終身。在任三年。移病入京。臥于宇治之別業。昔仁徳天皇與宇治稚郎相讓之事。具著國典。故老亦語風俗。病裡聞之。追感不已。託左大臣。慕爲地下之臣。卒日有勅。許葬陵下。贈正四位下。P5212以崇國華也。時人猶謂。天爵有餘。人爵不足。時年六十有五。』是日。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弟傅藤原朝臣園人等奉表乞還先祖功封曰。臣等高祖大織冠内大臣鎌子。在昔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御宇也。縁一匡之功。錫封一萬五千戸。胤子正一位太政大臣。堂搆相承。門風是存。由茲慶雲四年勅賜封五千戸。大臣固辭。天恩允請。即減定二千戸。傳及子孫。天平神護元年。從一位右大臣抗表奉返。寳龜元年勅更還賜。大同三年正三位守右大臣内麻呂又抗表奉返。不蒙允聽。臣等伏料元緒。事寄功勞。今臣等冐寵苟進。未効涓塵。荷恩時來。徒冥山岳。而重叨殊私。久淹歳序。俯仰天地。慙悚罔〓。恐乖忌滿之遠誡。必取覆〓之近憂。伏願奉納所傳功封。以補萬一。少塞素尸。天鑒曲廻。矜斯誠請。則家祚惟永。物議復休焉。無任丹懇切迫之至。謹拜表陳請以聞。不許。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七月辛未【庚午朔二】》○秋七月辛未。外從五位下廣井宿禰貞名爲縫殿助。外從五位下簀秦畫師笠麻呂爲西市正。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藤成爲播磨守。從五位下淨野宿禰夏繼爲介。』河内國人外從五位下勇山連家繼。外從五位下文繼。P5213正七位上國嶋。正七位下眞繼等貫附右京。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七月壬申【三】》○壬申。河内國人從七位下高道連鯛釣等五人貫附左京。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七月丙子【七】》○丙子。幸神泉苑。命文人賦七夕詩。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七月壬午【十三】》○壬午。立夫人從三位橘朝臣諱〈嘉智子。〉爲皇后。是日。暴雨雷鳴。庭潦泛溢。參議宮内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進就閤門宣命。其詞曰。天皇大命〈良萬止〉勅〈布〉大命〈乎〉。親王等臣等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食國天下政〈波〉獨知〈倍伎〉物〈爾波〉不有。必〈母〉斯理弊〈乃〉政有〈倍之止〉。自古行來〈魯〉事。皇后定〈弖志〉〓中〈乃〉政〈波〉成物〈止奈毛〉。常〈毛〉所聞看行〈須〉。故是以從三位橘夫人〈乎〉皇后〈止〉定賜〈布〉。故此状〈乎〉悟而供奉〈止〉勅〈布〉天皇御命〈乎〉衆聞食〈止〉宣。贈皇后父正五位下橘朝臣淨友從三位。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貞嗣從四位上。從五位下橘朝臣永繼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朝野宿禰道守。滋野宿禰家譯從五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綱繼爲大舍人頭。左衞門督從四位下良岑朝臣安世爲兼左京大夫。但馬守如故。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道繼爲右京大夫。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貞嗣爲皇后宮大夫。從五位下紀朝臣繼足爲亮。從五位下滋野宿禰家譯爲尾張守。從五位下甘南備眞人P5214濱吉爲石見守。』夫人從三位多治比眞人高子爲妃。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夏爲夫人。』河内國人外從五位下當宗忌寸家主等十六人貫附左京。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七月甲申【十五】》○甲申。授正三位五百井女王從二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夏從三位。從五位上橘朝臣御井子從四位下。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七月壬辰【廿三】》○壬辰。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淵魚爲神祇大副。從五位下甘南備眞人濱吉爲刑部少輔。從五位下高賀茂朝臣里人爲美濃權介。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弟守爲石見守。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七月癸巳【廿四】》○癸巳。幸神泉苑。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七月甲午【廿五】》○甲午。詔曰。天生黎元。樹之司牧。所以阜財利用。化成天下。是以欲濟弊俗。達旦不已。思使農夫有稔熟之歡。婦功無杼軸之歎。而去五月以降。雨水迸溢。田疇不修。夫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宜俾左右京畿内無出今年田租。務存優恤。副朕意焉。』是日。復諸國司遷替。以四年爲限。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八月己亥朔》○八月己亥朔。日有蝕之。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八月辛丑【三】》○辛丑。遣使奉幣於伊勢大神宮并賀茂大神。以霖雨不晴也。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八月戊申【十】》○戊申。外從五位下廣澄宿禰福麻呂爲造西寺次官。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弟守爲丹後守。從五位下紀朝臣貞成爲石見守。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八月辛亥【十三】》○辛亥。加日向國軍毅一員。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八月丙辰【十八】》○丙辰。授從四位下橘朝臣常子從三位。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八月甲子【廿六】》○甲子。P5215遊獵北野。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八月乙丑【廿七】》○乙丑。從五位下弟村王爲筑後守。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八月丁卯【廿九】》○丁卯。右京人少初位下出□臣廣津麻呂等七人賜姓春岑朝臣。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九月辛未【戊辰朔四】》○九月辛未。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愛發爲中務少輔。從五位下甘南備眞人濱吉爲主計頭。從五位下菅野朝臣高世爲兵部少輔。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松成爲刑部少輔。』少僧都傳燈大法師位常騰卒。法師。俗姓高橋朝臣。京兆人也。法師道業優潤。博究經論。注釋六十三卷。後生仰之。了證斯在。爲人質素。詞乏文華。至於决釋義理。獨歩少儔。可謂釋門之脂粉。人倫之龜鏡者也。初入興福寺。與故少僧都忠芬有隙。移住西大寺。守法待終。與化而盡。春秋七十有六。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九月癸巳【廿六】》○癸巳。遊獵大原野。五位以上及國司掾以上賜衣被。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月庚子【戊成朔三】》○冬十月庚子。安房國獻蘆二枝。長各三丈。圍一尺。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月甲辰【七】》○甲辰。制。皇后宮職舍人者。一百五十人以白丁補之。除此之外以入色補之。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月壬子【十五】》○壬子。散事從二位百濟王明信薨。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月丁巳【廿】》○丁巳。散事從三位大原眞人明娘薨。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月戊午【廿一】》○戊午。外從五位下江沼臣小並爲陰陽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豐彦爲長門守。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月壬戌【廿五】》○壬戌。遊獵栗前野。五位已上賜衣被。』勅。親王内親王女御及三位已上嫡妻子。並聽著蘇芳色P5216象牙刀子。但緋色鞦勒一切禁斷。又禁女人著褐及黄櫨染等色。唯節會日不在禁限。五位已上聽恒服餝刀。六位已下不得以金銀爲餝。内親王孫王及女御已上。四位已上内命婦。四位參議已上嫡妻子。大臣孫。並聽乘金銀裝車。自餘一切禁斷。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一月丁亥〈丁卯朔廿一〉》○十一月丁亥。勅。延暦格云。斷决囚徒。令有正文。順時肅殺。不可虧違。或過秋分節。延入立春。是既乖法式。都無准的。宜死罪者年終斷訖者。今於行死刑。秋冬無妨。而頃年有司。必至年終。乃奏刑書。施行之後。計其行程。合入春月。以到遠國。宜自今以後。十月初斷奏訖。但始自十一月一日至于十二月十日。常行祭事。不得令京官此限内决死刑。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一月甲午【廿八】》○甲午。遊獵水生野。五位已上及兩國掾以上賜衣被。』是日。令諸國正税帳計帳兩使。便附朝集使。不聽別差使。以省郵驛迎送也。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二月丙午【丁西朔十】》○十二月丙午。大和國人從五位下朝野宿禰鹿取。從五位下道守等男女六十四人貫于右京。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二月癸丑【十七】》○癸丑。遊獵芹川野。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二月戊午【廿二】》○戊午。廢常陸國板來驛。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二月乙丑【廿九】》○乙丑。勅。諸國司等。各期六年之任。不慮四歳之替。國内雜務。非唯一途。今新格忽行。心事相違。而去秋下稔。損害殊甚。定知遷替之人。必累拘留。宜須P5217明春新舊交替之政。依今年損所有未納。隨帳分付。即令後任國司准延暦廿五年四月十六日填納舊年未納之格。毎年徴收。附帳言上。但有返擧虚納。欠負未納。而得公廨之類。准法科附。今年。免大宰府管内諸國三箇年田租。以頻年不登。』是歳自五月及九月霖雨。諸國多被其害焉。
《卷廿四卷尾》日本後紀卷第廿四P5218
(三條西家本奥書)
  右〓于恒宿禰冷書之
   于時天文二年重九之後一日加一見又加朱点了
(塙本奥書)
  右日本後紀残缺第五第八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七第二十第廿二第廿四合八巻門人稲山行教於京都寫之以類聚國史日本紀略等諸書校合〓
  寛政十一年十月 日                  検校保己一



『日本後紀』朝日新聞本巻二十五
P6112《卷廿五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廿五逸文〈起弘仁七年正月、盡同八年三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嵯峨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正月丁卯朔》七年春正月丁卯朔。廃朝。雨也。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正月戊辰【二】》戊辰。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正月癸酉【七】》(『類聚國史』九九叙位)癸酉。宴群臣。授三品葛原親王二品。從五位上猶世王將五位下。從五位下高瀬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巨倉王從五位下。正五位下坂上大宿禰鷹養高階眞人遠成・高村宿禰田使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大伴宿禰人益・佐伯宿禰長繼・安倍朝臣雄能麻呂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大伴宿禰彌繼・藤原朝臣眞書・藤原朝臣友人・路眞人年繼・海眞人有成・安倍朝臣寛麻呂・三嶋眞人助成・安倍朝臣豐柄・物部匝瑳連足繼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文屋眞人秋津・清原眞人長谷・多治比眞人清門・紀朝臣虎主・橘朝臣繼成・藤原朝臣村田・安倍朝臣眞度良・坂田朝臣弘貞、正六位下百濟王教貞・從六位上佐伯宿禰弓繼・和朝臣家主・小野P6113朝臣繼手麻呂、正七位上布勢朝臣浄繼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津宿禰梶吉・螺江部繼人、從六位下船連湊守、從七位下高道連鯛釣・玉作佐比毛知・栄山忌寸百嶋外從五位下。」(『日本紀略』)同日任官。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正月壬午【十六】》壬午。御豐樂院、宴次侍從已上、賜禄有差。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正月癸未【十七】》癸未。御豐樂院、觀射。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正月辛卯【廿五】》辛卯。雨沙。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正月壬辰【廿六】》壬辰。遊獵栗前野。賜侍臣及山城國掾已上衣被。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丁酉朔》二月丁酉朔。日有蝕之。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己亥【三】》己亥。任官。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甲辰【八】》甲辰。任官。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誤記か。)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丁未【十一】》丁未。日有蝕之。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文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壬子【十六】》(『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壬子。幸于交野。」(『日本紀略』)律師傳燈大法師位勝美卒。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丙辰【廿】》丙辰。遊獵於水生野。授從四位下百濟王教徳從四位上。從七位下百濟王勝義從五位下。賜陪從從五位已上、山城河内攝津三國掾已上衣被、施捨佐爲・百濟・粟倉僧尼三寺、各綿一百屯。是日、車駕至自交野。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戊午【廿二】》戊午。於後宮曲宴終日、賜近臣衣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辛酉【廿五】》辛酉。幸典侍從三位小野朝臣石子長岡之第。命文人賦詩。授石子正三位。无位高賀茂朝臣伊豫人從五位下、即石子之女也。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癸亥【廿七】》癸亥。幸嵯峨別館。命文人賦詩 。雅樂寮奏樂。賜文人已上綿有差。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遷御・『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甲子【廿八】》甲子。遷御於辨官P6114曹司。以修造禁中也。・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三月庚午【五】》三月庚午。令大宰府毎年新絹三千疋。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三月乙亥【十】》乙亥。任官。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三月乙酉【廿】》乙酉。散事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明子卒。年七十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三月丙戌【廿一】》(『日本紀略』)丙戌。僧最澄、上天臺靈応圖及本傳集十卷・新集聖經序三卷・涅槃獅子吼品一卷。」(『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授勳六等吉彌侯部〓子外從五位下。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三月丁亥【廿二】》丁亥。典侍正三位小野朝臣石子薨。年七十一。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三月壬辰【廿七】》壬辰。是日、民部宮内兩省、奉獻酒食并錢三百貫。宴飮終日、令左右近衞射之。隨中賜錢。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四月庚子【五】》(『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夏四月庚子。辨官奉獻。令雅樂寮奏樂。賜辨官史生已上衣被。」(『日本紀略』)是日。大僧都永忠卒。年七十四。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四月辛丑【六】》辛丑。幸神泉苑。左右馬寮、奉獻開錢四百貫。令左右近衞射、中的賜錢。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弘仁七年(八一六)四月乙巳【十】》乙巳。右大臣從二位勳五等皇太弟傅藤原朝臣園人上書、請停今年五月節。不聽之。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四月己酉【十四】》己酉。尚水從四位下川原女王卒。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四月庚申【廿五】》庚申。車駕還宮。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造酒司)弘仁七年(八一六)四月壬戌【廿七】》壬戌。加造酒司史生二員。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四月癸亥【廿八】》癸亥。散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東子卒。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四月甲子【廿九】》甲子。木工寮奉獻。賜侍臣及木工充已上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弘仁七年(八一六)五月丁卯【二】》五月丁卯。遣使賜渤海副使高景秀已下、大通事已上夏衣。是日。賜渤海國王書曰。天皇啓問渤海王。P6115孝廉等至、省啓具懷。先王不終遐寿、奄然〓背。乍聞惻怛、情不能已。王祚流累葉、慶溢連枝、遠發使臣、聿脩舊業。占風北海、指蟠木而問津、望日南朝、凌鯨波以修聘。永念誠〓、歎慰〓深、間以雲海、相見無由。良用爲念也。去年孝廉等却廻、忽遭悪風、漂蕩還着。本船破壞、不勝過海。更造一船、未得風便。孝廉患瘡、卒然殞逝。王昇基・釋仁貞等、續物故。甚以愴然。今寄高景秀、且有信物。仲夏炎熱、王及首領百姓、並平安好。略此呈報、指不一二。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弘仁七年(八一六)五月庚午【五】》(『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庚午。御馬埒殿觀馬射。」(『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賜玄賓法師書曰。賓上人、凝思練耶、晦跡石室。春向覚花而獨咲、夏影提樹而閑眠。持戒之光、自照燬宅、護念之力、普濟民衢。比來炎熱、禪居何如。朕機慮之間、不忘寤寐、地遠心近、一念即到。錦繍綺羅、不是得意之物。白布卅端、用助頭陀之資。到乃領之。約文申意、不労多及。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弘仁七年(八一六)五月己卯【十四】》己卯。式部省言。拠延暦廿一年正月七日勅、賀正不參五位已上、莫與三節。夫事君之道、高卑推{惟}同。懲殿之罪、理須画一。而今唯責五位已上、不責六位已下。因茲、到于日〓、無人引進。伏請。自今以後、脱春夏之禄、粛不會之怠。則朝儀有序、憲章不墜者。許之。P6116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讀書)弘仁七年(八一六)六月己酉【十五】》六月己酉。外從五位下勇山連文繼授從五位下。皇帝受史記於文繼。至是畢。仍有此授。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神宮司)弘仁七年(八一六)六月丙辰【廿二】》丙辰。伊勢大神宮司從七位下大中臣朝臣清持、有犯穢并行佛事。神祇官卜之有祟。科大祓、解見任。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弘仁七年(八一六)六月庚申【廿六】》庚辰。幸大堰。賜侍臣并山城國掾已上衣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六山陵)弘仁七年(八一六)六月壬戌【廿八】》壬戌。神祇官言。伐高畠山陵(桓武皇后藤原朝臣乙牟漏)樹、祟見亀兆。勅。朕情所啓、唯在山陵。而有司不勤督察、致此咎徴。求之國典、其刑非軽。自今以後、厳加禁斷。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七月庚午【七】》秋七月庚午。幸神泉苑、觀相撲。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鋳錢司・『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七月戊寅【十五】》戊寅。廃鋳錢司。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弘仁七年(八一六)七月癸未【廿】》癸未。勅留風雨不時、田園被害。此則、國宰不恭祭祀之所致也。今聞。今茲青苗滋茂。宜敬神道、大致豐稔。庶俾嘉穀盈畝、黎元殷富。宜仰畿内七道諸國、其官長清慎斎戒、奉幣名神、祷止風雨、莫致漏失。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七月乙酉【廿一】》乙酉。山城國紀伊郡飛鳥田神・眞幡寸神、預官社例。並鴨別雷神之別也。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七七琴)弘仁七年(八一六)七月己丑【廿六】》己丑。曲宴後庭。賜皇太弟寶琴。侍臣等衣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弘仁七年(八一六)八月甲午朔》八月甲午朔。勅。夷俘之性、異於平民、雖從皇化、野心尚存。是以、先仰諸國、令加教喩。今因幡放棄兩國俘囚等、任情入京、越訴小事。此則國吏等、撫慰失方、判斷乖理之所致也。P6117自今以後、篤加訓導、有如此者、專當國司、准状科處。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八月乙未【二】》乙未。奉幣於伊勢大神宮。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七年(八一六)八月癸卯【十】》癸卯。正七位上田口朝臣當持、特授從五位下。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八月己酉【十六】》己酉。夜大風、倒羅城門。京中諸國、亦多被害。賜諸衞見侍者禄。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五高僧)弘仁七年(八一六)八月癸丑【廿】》癸丑。勅。玄賓法師、住備中國哲多郡、苦行日久、利益可稱。宜法師存生之時間、彼郡庸者、停米進鉄、以省民費。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八四燒亡官物)弘仁七年(八一六)八月丙辰【廿三】》丙辰。公卿奏言。上総國夷〓(イスミ)郡、官物所燒、准穎五十七萬九百束、正倉六十宇。刑部省斷罪言。検燒損使散位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井作等申。税長久米部當人、臨失火時、逃亡自殺。推量意況、豈無所犯、忽自引乎。可謂當人侵官物、謀而放火者。案律、當人所犯、罪當絞刑。而其身自殺、仍更不論。但新任守小野朝臣眞野・介茨田宿禰文足等、就政日浅、此火之起、不縁不粛。仍案延暦五年八月七日格、不問神災人火、令當時國司郡司、及税長等、一物已上、依數填備。然則、實雖神災、猶令當時公廨填納。蓋以公廨之設、本爲欠負故也。須在任國司郡司及税長等、共填備之者。省斷如此。臣等尋検法意、外從五位下守大判事物部中原宿禰敏久曰。法家者、如此事類禁得其身、P6118則自備償。若資財乏盡、役身相折。然而、不得過五歳。年限既満、贓物未填。即從原免。斯則公家有損無益。是以、延暦五年格、令不論神災人火、以當時公廨填之。良〔由欠〕負之設、在後人也。前人去職、不更追咎者。官議商〔量〕、事不穏便。所以者。格云。正倉被燒、未必由神。何者、譜代之徒、害傍人而相燒。監主之司、避虚納以放火。因茲觀之、格之大体、責歸虚納也。又選用郡司、前人之所行、後司乍到、雜務未分。雖領印鎰、交替未畢。在於此間、會逢失火。前司寄言去職、專避其咎、新任則交替當時、獨以労填。夫虚納者、舊時之怠也。公廨者、後司之料也。有怠則黙然免罪責、無怠則毎年奪料物。以無怠之料、備有怠之損。事之爲緒、不近物情。今、臣等商量、事有大小、政有閑忙。是以、分付受領、既立程期。今、前司全成雖去職、是収納之當時也。後任眞野雖領印鎰、而見災之當時也。驗格意、則疑渉虚納。何者、行火自殺、責以填備。則不縁不粛。何者、到任日浅。凡交替之事、限内未畢、則宜言其由。縦令無故過百廿日、全後火起、則後任官司、更無所祷。而就任以降、十有余日、歴任不幾、至于獨填、誰甘心前怠後責。伏聞天裁者。奏可。P6119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八月丁巳【廿四】》丁巳。幸冷然院。命文人賦詩。賜侍臣禄有差。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八月庚申【廿七】》(『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庚申。幸嵯峨別館。」(『類聚國史』八〇糶糴)信濃國言。去年不登、國内食乏。伏請。穀一萬斛、交關商布以救窮弊者。許之。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八月辛酉【廿八】》辛酉。幸嵯峨。命文人賦詩。奏樂。賜侍臣并山城國掾已上衣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九月丙寅【四】》九月丙寅。聖体不予。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九月戊辰【六】》戊辰。奉幣於伊勢大神宮。去八月十六日夜、爲停大風所祷也。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九月辛未【九】》辛未。停九日節。以聖躬不平也。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八四燒亡官物)弘仁七年(八一六)九月丁亥【廿五】》丁亥。勅。上総國夷〓郡(夷隅郡)官物五十七萬余束、既被燒失。今縁有所念、医師以上、咸從免除。郡領以下、依例令填。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十月甲午【三】》冬十月甲午。散位從四位下多朝臣入鹿卒。年五十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十月己亥【八】》己亥。地震。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一五九口分田一九〇俘囚)弘仁七年(八一六)十月辛丑【十】》辛丑。勅。延暦廿年格云。荒服之徒、未練風俗、狎馴之間、不収田租。其徴収限、待後詔者。今夷俘等、歸化年久、漸染華風。宜授口分田、經六年已上者、從収田租。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弘仁七年(八一六)十月癸卯【十二】》癸卯。施玄賓法師綿百屯。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十月甲辰【十三】》甲辰。大宰府言。新羅人清石珍等一百八十人歸化。宜賜時服及路粮、駕於便船、令得入京。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十月己未【廿八】》己未。任官。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七年(八一六)十月辛酉【卅】》辛酉。授无位石作王從五位下。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十一月壬戌朔》十一月壬戌朔。任官。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十一月己丑【廿八】》己丑。右諸衞府奉獻。P6120奏樂。賜次侍從已上綿有差。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十二月壬辰朔》(『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十二月壬辰朔。從三位巨勢野足授正三位。(『日本紀略』)是日。任官。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七年(八一六)十二月丙申【五】》丙申。外從五位下鴈高宿禰笠繼授從五位上。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十二月乙巳【十四】》乙巳。中納言正三位巨勢野足薨。年六十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正月辛酉朔》弘仁八年春正月辛酉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次侍從已上於前殿、賜御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子日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正月甲子【四】》甲子。曲宴後庭。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正月丁卯【七】》(『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七三七月七日・『日本紀略』)丁卯。宴五位已上。奏樂。賜禄有差。」(『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授四品萬多親王三品。從五位上葛井王正五位下。正六位上永河王・繼野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紀朝臣百繼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藤成・大伴宿禰人益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安倍朝臣寛麻呂。橘朝臣永繼正五位下。從五位下中科朝臣善雄・紀朝臣繼足・朝野宿禰鹿取・橘朝臣氏公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當宗忌寸家主・廣井宿禰貞名、正六位上高階眞人弟仲、正七位上藤原朝臣行道、正六位上伊勢朝臣菊池麻呂・大中臣朝臣笠作・石川朝臣國助・橘朝臣常主・安倍朝臣豐永・大神朝臣枚人麻呂・大伴宿禰総成・笠朝臣永世、從六位上滋野宿禰貞道P6121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宗形朝臣勝麻呂・内藏宿禰帶足・廣階連眞象、正六位下吉田宿禰書主外從五位下。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正月辛未【十一】》辛未。任官。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正月丙子【十六】》丙子。宴次侍從已上。賜綿有差。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正月丁丑【十七】》丁丑。御豐樂院觀射。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内宴・『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正月辛巳【廿一】》辛巳。曲宴於後殿。奏女樂。賜侍臣已上綿有差。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正月乙酉【廿五】》乙酉。遊獵芹川野。賜次侍從已上衣被。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二月辛卯朔》二月辛卯朔。日有蝕之。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二月壬辰【二】》壬辰。任官。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九神今食一祈年祭一九祝)弘仁八年(八一七)二月丙申【六】》丙申。神祇官言。祈年月次等祭日、諸社祝部等・事須參集祭庭、受幣供神。而比年之間、未有參會。仍幣帛一百四十二裹、収諸官庫、無人預付。伏望。准寶亀六年格、頒幣之日、不參祝部、不論有位无位、一切還本。許之。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二月己亥【九】》己亥。遊獵于瑞野。山城國奉獻。次侍從已上及山城國掾已上、賜衣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二月庚子【十】》庚子。安勅内親王奉獻後宮。无品安勅内親王授四品。正五位上藤原朝臣河子從四位下。親王母也。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二月乙巳【十五】》乙巳。大宰府言。新羅人金男昌等四十三人歸化。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二月丁未【十七】》丁未。幸交野。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二月庚戌【廿】》庚戌。賜五位已上及山城河内攝津等國掾已上衣被。施佐爲百濟粟倉三寺、各綿一百斤是日。車駕至自交野。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二月辛亥【廿一】》辛亥。无品甘南備内親王薨。年十八。遣使護喪事。内親王P6122者、皇統彌照天皇第十二女也。母贈太政大臣藤原朝臣種繼之女也。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三月甲申【廿五】》三月甲申。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藤麻呂卒。年〓(四十)五。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三月丙戌【廿七】》丙戌。散位從四位下勳五等御長眞人廣岳卒。年六十九。



『日本後紀』朝日新聞本巻二十六
P6123《卷廿六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廿六逸文〈起弘仁八年四月、盡同九年四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嵯峨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四月庚寅朔》(『日本紀略』)夏四月庚寅朔。任官。」(『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正五位下安倍朝臣雄能麻呂授從四位下。從五位下布勢朝臣全繼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人並從五位下。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四月壬辰【三】》壬辰。幸冷然院。令文人賦詩。賜侍臣及文人衣被。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弘仁八年(八一七)四月乙未【六】》乙未。賜二品朝原親王度六人。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四月丙午【七】》丙午。勅。云々。宜択年卅已下、聽令之徒、入色四人・白丁六人、於大学寮、使習漢語。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四月辛亥【廿二】》辛亥。任官。」大宰府言。新羅人遠山知等一百四十四人歸化。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四月甲寅【廿五】》甲寅。二品朝原内親王薨。遣使監護喪事。親王者、皇統彌照天皇第二之女也。母曰酒人内親王。年卅九。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閏四月壬戌【三】》閏四月壬戌、任官。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閏四月乙亥【十六】》(『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乙亥。幸嵯峨別館、令文人賦詩。賜五位已上衣被。(『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日本紀略』)散位從四位下坂上大宿禰鷹養卒。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五四節婦)弘仁八年(八一七)閏四月戊子【廿九】》戊子。常陸國人長幡部福良女、授少初位上、面其戸田租終身。以有節行也。福良女者、P6124同郡吉彌侯部就忠之妻也。夫亡之後、號泣不絶、哀感行路。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五月癸巳【五】》五月癸巳。御馬埒殿、觀馬射。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五月己酉【廿一】》己酉。信濃長門飢。遣使賑給。」參議從三位行宮内卿兼河内守藤原朝臣緒嗣、請除五月廿七日追贈皇后藤原氏(藤原百川女)之國忌。奏可。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弘仁八年(八一七)五月乙卯【廿七】》乙卯。流長野女王・出雲家刀自女於伊豆國。並内教坊女也。共住一房女孺也。時有長野相知之女船延福女、俄來寄住長野。長野見其少許衣物、與家刀自女謀、夜伺其眠、縊殺、剥其顔皮、棄於宮内。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祈雨日記』)弘仁八年(八一七)六月庚申【二】》六月己未朔、庚申。遣律師傳統大法師修円於室生山祈雨。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六月辛酉【三】》辛酉。筑前等國飢。令賑給。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祈雨日記』)弘仁八年(八一七)六月壬戌【四】》壬戌。遣使天下諸國祈雨。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弘仁八年(八一七)七月壬辰【五】》七月壬辰。陸奥國言。俘吉彌侯部等波醜等、歸降者。勅。此虜逋誅已久、遊魂偸生。今守小野朝臣岑守等、優彼野心、令服聲教。懷携之權、誠以嘉尚。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七月癸卯【十六】》癸卯。典侍從四位下橘朝臣安萬子卒。詔贈從三位、賻贈有數。安萬子者、皇太后之姉、適宮内卿正三位藤原朝臣三守。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七月甲辰【十七】》(『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甲辰。幸于大堰。五位已上及山城國掾已上賜衣被。」(『日本紀略』)攝津國言。海潮暴溢、漂殺二百廿人。(『日本紀略』)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七月戊申【廿一】》戊申。右近衞・右衞門・右兵衞等府奉獻。五位已上P6125賜衣被。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八月戊午朔》八月戊午朔。散事從三位橘朝臣常子薨。左大臣橘諸兄之曾孫、正五位下兵部大輔嶋田麻呂之女也。皇統彌照天皇、納之後宮有寵。生三品大宅内親王。延暦年中、授從四位下、宮車晏駕、出家爲尼。太上天皇敬重之、除從三位。薨時年卅。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八月癸酉【十六】》癸酉。任官。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弘仁八年(八一七)八月甲戌【十七】》甲戌。遊獵北野。便御嵯峨院。賜五位已上及山城國掾已上衣被。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九月乙未【九】》九月乙未。幸神泉苑。令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一九〇俘囚)弘仁八年(八一七)九月丙申【十】》丙申。常陸國言。依去年十一月格、須經六年以上夷俘口分田、収其租。而夷俘等、雖霑厚恩、未免貧乏。伏望。暫免田租、以優夷狄者。許之。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九月戊戌【十二】》戊戌。有野狐、登於殿上。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九月己亥【十三】》己亥。御馬埒殿、賜侍臣禄有差。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九月壬寅【十六】》壬寅。中納言從三位兼兵部卿藤原朝臣繩主薨。參議從三位馬養{宇合}之孫、參議從三位藏下麻呂之子也。年五十八。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弘仁八年(八一七)九月丙午【廿】》丙午。陸奥國言。叛俘吉彌侯部於夜志閇等之類六十一人、並就擒獲。事須依例、進上其身。但犬羊之情、猶顧妻孥。伏望。留城下、招其妻孥。許之。囚・『日本紀略』)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九月辛亥【廿五】》辛亥。遊獵大原野。五位已上及山城國掾已上賜衣被。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月丁巳朔》(『日本紀略』)十月丁巳朔。四品佐味親王P6126爲彈正尹。從三位藤原朝臣緒嗣爲中納言。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今麻呂爲參議」(『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日本紀略』)以調綿一萬三百屯、施七大寺常住僧有差。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火・『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月癸亥【七】》癸亥。常陸國新治郡災。燒不動倉十三宇、穀九千九百九十石。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弘仁八年(八一七)十月乙丑【九】》乙丑。施玄賓法師綿一百屯。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月丙寅【十】》丙寅。尚侍從二位五百井薨。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月丙子【廿】》丙子。右近衞府奉獻。奏樂。侍臣賜禄有差。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弘仁八年(八一七)十月丁丑【廿一】》丁丑。綿一萬屯、施七大寺常住僧。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月戊寅【廿二】》戊寅。遊獵栗前野。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月己卯【廿三】》己卯。遊獵水生野。山城攝津兩國獻物。五位已上及兩國掾已上賜衣被。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一月癸卯【十八】》十一月癸卯。任官。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九新嘗祭・『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一月甲辰【十九】》甲辰。宴五位已上。奏女樂。賜禄有差。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一月戊申【廿三】》戊申。遊獵水生野。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一月庚戌【廿五】》庚戌。大雪。賜左右近衞綿有差。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二月丁卯【十三】》十二月丁卯。侍臣。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二月戊辰【十四】》戊辰。遊獵于芹川野。是日。大雪。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二月壬申【十八】》壬申。地震。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二月甲戌【廿】》甲戌。地震。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二月丁丑【廿三】》丁丑。正六位上荒城朝臣廣野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四伊勢神郡一九神宮司)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二月庚辰【廿六】》庚辰。伊勢國多氣度會二郡雜務、悉預大神宮司、交替付領、一同國司。以國司不獲行決罰也。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乙丑朔》弘仁九年春正月乙丑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前殿、賜被。P6127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女叙位。〉(『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戊子【四】》戊子。正五位下直世王・佐伯宿禰長繼授從四位下。正六位上百濟王安義・布勢朝臣海從五位下。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辛卯【七】》辛卯。宴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壬辰【八】》壬辰。〈女叙位。任官。〉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丁酉【十三】》丁酉。大宰府言。新羅人張春等十四人來獻驢四。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己亥【十五】》己亥。勅。比年賀正之臣、不諳禮容。俛仰之間、或致違失、威儀有闕、積慣無改。宜令所司、毎至季冬月、預加教習、俾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但參議并三位已上、不在此限。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庚子【十六】》庚子。園児心、賜綿有差。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辛丑【十七】》辛丑。御豐樂殿、觀射。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内宴・『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乙巳【廿一】》乙巳。曲宴侍臣。賜綿有差。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戊申【廿四】》戊申。遊獵於芹川野。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八四燒亡官物)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甲寅【卅】》甲寅。遣使検出雲國賊燒官物、兼賑給百姓。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二月乙卯朔》二月乙卯朔。任官。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二月戊午【四】》戊午。散位從四位下坂田朝臣名弖麻呂卒。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二月辛酉【七】》辛酉。遊獵于栗前野。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二月庚午【十六】》庚午。幸于交野。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二月癸酉【十九】》癸酉。車駕還宮。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二月甲戌【廿】》甲戌。任官。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二月壬午【廿八】》壬午。幸神泉苑。命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鋳錢司・『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三月庚寅【七】》三月庚寅。改長門國司、爲鋳錢使。定長官一員、時間一員、判官二員、主典三員、鋳錢師二員、造錢型師一員、史生五員。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三月壬辰【九】》壬辰。〈叙位。任官。〉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九年(八一八)三月乙未【十二】》乙未。從六位上P6128藤原朝臣是雄授從五位下。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三月壬寅【十九】》壬寅。公卿奏曰。頃年之間、水旱相續、百姓農業、損害不少、。云々。伏望。省臣下封禄、暫助國用、年歳豐稔、即復舊例。許之。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三月甲辰【廿一】》甲辰。散位從四位下高階眞人遠成卒。六十二。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三月丙午【廿三】》丙午。詔曰。云々。其朝會之禮及常所服者、又卑逢貴而跪等、不論男女、改依唐法。但五位已上禮服、諸朝服之色、衞仗之服、皆縁舊例、不可改張。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三月戊申【廿五】》戊申。制。朝堂公朝、見親王及太政大臣者、左大臣動座、自余共立床子前。但六位以下、磬折而立。又諸衞府以上、除衞仗之外、皆着靴。唯着布帶時、須麻鞋、又除着靴之外、通着麻鞋。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四月丙辰【三】》夏四月丙辰。遣使京畿祈雨。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四月乙亥【廿二】》乙亥。奉幣伊勢大神宮。又令諸大寺及畿内諸寺山林禪場、転經禮佛。祈雨也。』)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四月丙子【廿三】》丙子。太秦公寺災。堂塔無遺。(『類聚國史』一七三火・『日本紀略』)」(『日本紀略』)是日。詔曰。云々。去年秋稼〓[火+焦]傷不収、今茲新苗播殖望絶。朕之不徳、百姓何辜。云々。今〓畏天威、避茲正殿、分使走幣、偏於群神。其朕及后服御物并常膳等、並宜省減、左右馬寮秣穀一切權絶、。云々。仍令左右京職、収葬道〓掩骼埋〓。人民飢困、特加賑贍。〓圄之中、恐有冤者、宜令所司申慮放出。云々。」又P6129詔。比者、陰陽愆候、炎旱掩旬、。云々。起自今月廿六日、迄于廿八日、惣三个日、朕及公卿百官、一皆素食、歸心覚門。凡厥僧綱、精進転經、以副素懷。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四月丁丑【廿四】》丁丑。河内國飢。遣使賑給。」大和國吉野郡雨師神奉授從五位下。祈雨也。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四月己卯【廿六】》己卯。遣使栢原山陵、祈雨。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拾芥抄』宮城部)弘仁九年(八一八)四月庚辰【廿七】》(『日本紀略』)庚辰。於前殿、講仁王經。縁旱災也。」是日。有制、改殿閣及諸門之號。皆題額之。」




P6130
《卷廿七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廿七逸文〈起弘仁九年五月、盡十年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嵯峨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五月戊子【五】》○五月戊子。御武徳殿、觀騎射。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廿二社註式』)弘仁九年(八一八)五月辛卯【八】》○辛卯。山城國愛宕郡貴布禰神、爲大社。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五月癸巳【十】》○癸巳。四品明日香親王上表曰。云々。伏乞。除親王號、賜朝臣姓。云々。不許。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斎院司・『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五月乙巳【廿二】》○乙巳。始置斎院司。宮主一員、長官一員、次官一員、判官一員、主典二員、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六月癸丑朔》○六月癸丑朔。日有蝕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六月戊辰【十六】》○(『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戊辰。從三位藤原朝臣冬嗣・藤原朝臣緒嗣、授正三位、拝冬嗣、爲大納言。」(『日本紀略』)從三位文室朝臣綿麻呂爲中納言。云々。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六月己巳【十七】》○己巳。傳燈大法師玄賓卒。春秋八十有余。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六月癸酉【廿一】》○癸酉。山城國愛宕郡貴布禰神、奉授從五位下。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六月辛巳【廿九】》○辛巳。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左近衞大將陸奥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冬嗣上表曰。云々。詔曰。云々。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七月癸未朔》○秋七月癸未朔。任官。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七月乙酉【三】》○乙酉。讃岐國多度郡、有牛産犢一身二頭。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七月己丑【七】》○己丑。停節。爲旱也。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木工寮)弘仁九年(八一八)七月庚寅【八】》○庚寅。定木工寮史生P6131六員。」定修理職史生八員。」定斎院史生二員。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七月丙申【十四】》○丙申。遣使山城國貴布禰神社・大和國室生山上竜穴等處。祈雨也。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七月辛亥【廿九】》○辛亥。四品明日香親王上表曰。云々。勅。云々。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弘仁九年(八一八)七月是月》○是月。相模・武藏・下総・常陸・上野・下野等國地震。山崩谷埋數里。圧死百姓、不加勝計。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鋳錢司)弘仁九年(八一八)八月戊午【七】》○八月戊午。勅。長門國部内、不要驛家十一所・馬五十五匹。無往還之用、公民守飼之費。宜毎驛置□疋、自余充鋳錢料鉛駄。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八三免租税・『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八月庚午【十九】》○庚午。遣使諸國、巡省地震。其損害甚者、加賑恤。詔曰。朕以虚昧、欽若寶圖。撫育之誠、無忘武歩、王風尚欝、帝載未〓咎懲之臻、此爲特甚。如聞。上野國等境、地震爲災。水〓相仍、人物凋損。雖云天道高遠、不加得言,固応政術有、致茲靈譴。自貽民〓、職朕之由、薄徳厚顔、愧于天下。静言厥咎、實所興嘆。豈有民危而君獨安、子憂而父不念者也。所以、以殊降使者、就加存慰。其因震〓、居業蕩然者、使等與所在官司、同斟量、免今年租調。并不論民夷、以正税賑恤、助修根宇、使免飢露。圧没之徒、速爲斂葬。務盡寛惠之旨、副朕廼〓之心。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八月甲戌【廿三】》○甲戌。四品明日香親王之男女四人、賜姓久賀朝臣。P6132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弘仁九年(八一八)八月丙子【廿五】》○丙子。令畿内諸國京戸田租、停錢収稻。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八月己卯【廿八】》○己卯。遊獵于北野。幸嵯峨院、令文人賦詩。賜侍臣衣。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九月庚寅【九】》○九月庚寅。幸神泉苑。宴侍臣。命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一七三疾疫八三免租税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九月辛卯【十】》○辛卯。詔曰。受上天之命者、其道貴於愛民、處皇王之位者、其功先於濟ぶつ。用能屈己以從人欲、修徳以迪靈心。宜政術時雍□□□□寿朕無臨□□□変年□〓日勿休、乙夜忘寝。而智不周物、誠未動天、至和有虧。咎懲頻応。比者地震、害及黎元。吉凶由人、夭不自作。或恐渙汗乖越、方失〓心。降茲厚譴、以警勗歟。畏天之威、不遑寧處決之亀筮、時行告咎。昔天平年、亦有斯変。因以疫癘、宇内凋傷。前事不忘、取鑑不遠。縦百姓困、孰與爲君。竊惟。佛旨冲奥、大悲爲先。無微而不矜、義理不遠而不濟。又祓除疾病、抑有前典。宜令天下諸國、設斎屈僧、於金光明寺、転讀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五日、兼遣修禊法、除去不祥。又畿内七道諸國言上、弘仁八年以前租税未納者、從原免。庶幾、冥道垂鑑、塞患源於未流、顕路提福、援疾根於將樹。儻咎歸一己、人無夭折、欲移其災、非志所P6133避。周文罪己、實所仰止。謂予不信、有如〓日。普告遐邇、知朕意焉。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九月壬辰【十一】》○壬辰。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祈除疫癘也。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九月丁未【廿六】》○丁未。刑部卿從四位上大庭王卒。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月乙卯【五】》○冬十月乙卯。任官。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月己未【九】》○己未。賽山城國愛宕郡貴布禰神。以祈雨有驗也。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弘仁九年(八一八)十月甲戌【廿二】》○甲戌。遊獵栗前野。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月丁丑【廿七】》○丁丑。綿一萬屯、施七大寺常住僧。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一月辛卯朔》○十一月辛卯朔。詔曰。云々。改錢文曰富寿神寶。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一月乙丑【五】》○乙丑。治部卿四品坂本親王薨。遣使護喪事、賻錢施綿米商布等。年廿六。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一月庚寅【十】》○庚寅。正三位中納言藤原朝臣葛野麻呂薨。年六十四。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一月丙午【十六】》○丙午。筑後國高良玉垂命神、爲名神。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一月丁未【十七】》○丁未。東宮学士從四位下高村宿禰田使卒。年七十六。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二月辛亥【二】》○十二月辛亥。(『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十二月辛亥。禁伐近江國滋賀郡比良山材木。以備宮用也」(『日本紀略』)越前權守從四位上大野朝臣直雄卒。年五十五。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二月乙丑【十六】》○乙丑。丹波國桑田郡出雲社預名神。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二月戊辰【十九】》○戊辰。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弟傅藤原朝臣園人薨。天皇痛惜殊甚、遣使護喪事。詔、贈左大臣正一位。年六十三。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正月庚辰朔》弘仁十年春正月庚辰朔。廃朝。縁風寒寒急殺也。宴侍臣於前殿、賜御被。P6134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正月丙戌【七】》○(『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日本紀略』)丙戌。御豐樂殿、宴五位已上。賜禄有差。」(『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正五位下葛井王授正五位上。從五位下仲雄王・原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高貞王・貞園王從五位下。正四位下橘朝臣安麻呂正四位上。從四位上紀朝臣廣浜正四位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道雄・佐伯宿禰清岑從四位下。從五位上石川朝臣嗣人・上毛野朝臣穎人・小野朝臣岑守・菅原朝臣清公・紀朝臣長田麻呂・藤原朝臣友人・路眞人年繼・朝野宿禰鹿取・橘朝臣氏公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永貞・大中臣朝臣乙守・紀朝臣末成・大伴宿禰國道・坂田朝臣永河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物部中原宿禰敏久・名草直道主・廣階宿禰象麻呂・高道連鯛釣、正六位上藤原朝臣長岡・橘朝臣乙氏・坂上大宿禰浄野・藤原朝臣吉野・三嶋眞人岡麻呂・多治比眞人貞成・和氣朝臣仲世・安倍朝臣倉繼・笠朝臣廣庭・巨勢朝臣馬乘・小野朝臣滝守・大伴宿禰清貞・大枝朝臣総成・秋篠朝臣船長・紀朝臣綱麻呂從五位下。正六位上伊與部連眞佐・□□{坂上か}大宿禰豐長外從五位下。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正月庚寅【十一】》○庚寅。任官。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正月癸巳【十四】》○癸巳。律師勤操爲少僧都。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弘仁十年(八一九)正月乙未【十六】》○乙未。園児心。賜禄有差。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弘仁十年(八一九)正月丙申【十七】》○丙申。P6135御豐樂殿、觀射。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正月乙巳【廿六】》○乙巳。遊獵芹川野。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二月己酉朔》○二月己酉朔。任官。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十年(八一九)二月癸丑【五】》○癸丑。正六位上奄智造吉備麻呂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十年(八一九)二月甲子【十六】》○甲子。外正六位上上毛野賀美公宗繼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火・『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二月丁卯【十九】》○丁卯。相摸國金光明寺災。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借貸一七三凶年・『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二月戊辰【廿】》○戊辰。公卿奏曰。頻年不稔、百姓飢饉、倉廩空盡、無物賑稟。窮民臨飢、必忘廉恥。臣等伏望。遣使畿内、實録富豪之貯、借貸困窮之徒、秋収之時、依數俾報。然則、富者無失財之憂、貧者有全命之歓。許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二月己巳【廿一】》○己巳。遊獵水生野。日暮、御河陽宮。水生村窮乏者、賜米有差。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二月庚午【廿二】》○庚午。五位已上、賜衣被。車駕還宮。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二月癸酉【廿五】》○癸酉。幸神泉苑。宴侍臣。並命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三月己卯朔》○三月己卯朔。有虹貫日。」今日。任官。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借貸)弘仁十年(八一九)三月庚辰【二】》○庚辰。山城・美濃・若狭・能登・出雲等國飢。勅。倉貯已〓、無物賑贍。宜加借貸、以救其急。班給之法、准賑給例。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三月壬辰【十四】》○壬辰。禁青麦食馬。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五賀茂大神)・『本朝月令』)弘仁十年(八一九)三月甲午【十六】》○甲午。勅。山城國愛宕郡賀茂御祖并別雷二神之祭、宜准中祀。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三月己亥【廿一】》○己亥。詔。朕有所思。宜復故皇子伊豫・夫人藤原吉子等本位號。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四月庚戌【三】》○夏四月庚戌。勘本系使中務卿萬多親王・中納言藤原朝臣P6136緒嗣等奏曰。云々。伏拠舊記、判定訛謬者。許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八安居)弘仁十年(八一九)四月乙卯【八】》○乙卯。諸大寺安居料、〓從停止。以國用乏絶也。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五月戊寅朔》○五月戊寅朔。任官。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填納官物)弘仁十年(八一九)五月己卯【二】》○己卯。公卿奏議曰。倉庫令云。凡欠損官倉応徴者、若分付欠損之徒、未離任者、納本倉。已去任者、聽於後任及本貫便納。今畿内國司、偏拠此令、欠損之物、咸填外國。夫畿内者、接近京華、公用繁廣。加以、論稻貴賎、内外懸隔。而失近填遠、爲弊良深。伏望。自今以後、畿内欠損、停填外國。許之。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五月甲午【十七】》○甲午。幸神泉苑。奉幣貴布禰社、祈雨。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十年(八一九)五月乙巳【廿八】》○乙巳。正四位下笠朝臣道成。授從三位。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六月丁未朔》○六月丁未朔。日有蝕之。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六月庚戌【四】》○庚戌。制。諸司於朝堂、見親王大臣、以磬折代跪伏、以起立代動座。太政官少辨已上、初就位者、外記左右史已下皆立。若大辨一人先就位者、見後來大辨已下不起。中辨已下先就位者、見後來大辨即起。省臺長官初就位者、輔弼已下及所管寮司長官已下皆起。判事屬効之。若長官先在座者不起。寮司長官就位者、主典已下皆起。但本司庁起也。是日。京中窮弊者、給錢。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六月乙卯【九】》○乙卯。奉白馬於丹生川P6137上雨師神并貴布禰神。爲止霖雨也。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六月壬戌【十六】》○壬戌。大唐越州人周光輪言升則等、乘新羅人船來。問唐國消息、光朝等対曰。己等遠州鄙人、不知京邑之事。但去元和十一年、円州節度使李師道反、所擁兵馬五十萬、極爲精鋭。天子發諸道兵討、未克。天下騒擾。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六月丁卯【廿一】》○丁卯。任官。」圖書頭從四位下御室朝臣今嗣卒。年六十六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六月庚午【廿四】》○庚午。幸葛野川。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七月戊寅【二】》○秋七月戊寅。奉黒馬於丹生川上雨師神、祈雨。」參議正四位下行太宰大弐紀朝臣廣浜卒。年六十一。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七月癸巳【十七】》○癸巳。遣使於伊勢大神宮・大和國大后山陵、並奉幣祈雨。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七月甲午【十八】》○甲午。詔曰。頃者、炎旱積旬、甘液無施。云々。宜令十三大寺并大和國定額寺常住僧、各於當寺、三个日転讀大般若經、以祈甘雨也。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七月丙申【廿】》○丙申。京中白竜見。有暴風雨、損民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弘仁十年(八一九)七月辛丑【廿五】》○辛丑。勅。安藝國土地〓薄、其田下下、百姓農作、未有盈儲。是以、去大同三年、限六箇歳、國内田租、率十分免四。今雖年限既満、平民未贍。宜更延以四年。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七蝉歌九九叙位)弘仁十年(八一九)七月甲辰【廿八】》○甲辰。正六位上上村主乙守授外從五位下。乙守之男豐田麻呂、善蝉歌、天皇悦之、授外從五位下。豐田麻呂讓父。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七月是月》是月。自夏不雨。諸國P6138被害者衆。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八月丙午朔》○八月丙午朔。太白昼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弘仁十年(八一九)八月壬子【七】》○壬子。正六位上田口朝臣毛人授從五位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八月戊辰【廿三】》○戊辰。幸嵯峨院。命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八月癸酉【廿八】》○癸酉。奉幣貴布禰神。爲止霖雨也。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火)弘仁十年(八一九)八月甲戌【廿九】》○甲戌。遠江・相模・飛騨三國國分寺災。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八月乙亥【卅】》○乙亥。奉幣丹生川上雨師神。祈晴也。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九月己卯【四】》○九月己卯。任官。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九月甲申【九】》○甲申。幸神泉苑。命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九月乙酉【十】》○乙酉。勅。崇福寺者、先帝所建、禪侶之窟也。今聞。頃年之間、濫吹者多。云々。宜加沙汰、勿汚禪庭、所住之僧、不過廿人。但有死闕、言官乃捕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十月丁未【二】》○冬十月丁未。遊獵於大原野。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十月乙卯【十】》○乙卯。幸冷然院。□宴奏樂。賜禄有差。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八〇雜公文)弘仁十年(八一九)十月甲子【十九】》○甲子。民部省言。主税寮公文、自大寶元年、至大同三年、紛失凡八千七十一卷。伏請。自大同四年、至弘仁七年、八十七卷、前官出料、後官写填。自大同三年以往、一從免除。許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弘仁十年(八一九)十月乙丑【廿】》○乙丑。幸交野。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弘仁十年(八一九)十月丁卯【廿二】》○丁卯。山城・河内・攝津三國奉獻。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弘仁十年(八一九)十月己巳【廿四】》○己巳。車駕自交野還。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弘仁十年(八一九)十一月丁丑【三】》○十一月丁丑。薩摩國蝗。免田租。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左右京職)弘仁十年(八一九)十一月己卯【五】》○己卯。置左右京職掌。毎職二員。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修理職)弘仁十年(八一九)十一月辛卯【十七】》○辛卯。修理職言。拠令、凡役丁匠、皆十人外給一人、充火頭。疾病及遇雨、不堪執作P6139之日、減半食。闕功令倍。但疾病者、給役日直。又飛騨國庸調具免、毎里点匠丁十人。毎四丁、給厮一人。頃年、木工寮例、匠丁百卅人内、充厮丁五人。工長之外、悉以從役。総計一歳之内、三百五十日已下、三百卅三日已上、乃爲満役。此□所拠、未見法式。人非木石、何暇或堪。伏請。依令、疾病者給役日直、放免厮丁者、不入役限。即三百日以下、二百五十日已上、爲一年役。然則、匠丁有休、闕功省倍。許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九新嘗祭)弘仁十年(八一九)十一月壬辰【十八】》○壬辰。御豐樂殿、宴五位已上。奏女樂、賜禄有差。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弘仁十年(八一九)十一月甲午【廿】》○甲午。渤海國遣使獻方物。上啓曰。仁秀啓。仲秋已涼。伏惟天皇、起居萬福。即此仁秀蒙旡。慕感徳等廻到。伏奉書問、慰沃寸誠。欣幸之情、言無以兪。此使去日、海路遭風、船舶摧残、幾漂波浪。天皇、時垂惠領、風義攸敦、嘉〓頻繁、供億珍重。實頼船舶歸國、下情毎蒙感荷。厚幸々々。伏以、兩邦繼好、今古是常、萬里尋修、始終不替。謹遣文籍院述作郎李承英、賚啓入覲。兼令申謝、有少土物、謹録別状、伏垂昭亮幸甚。雲海路遥、未期拝展。謹奉啓。問慕感徳等、還去之日、無賜勅書。今検所上之啓、云伏奉書問。言非其實、理宜返却。但啓詞不失恭敬。P6140仍宥其過、特加優遇。承英等頓首言。臣小國賎臣、唯罪是待。而日月廻光、雲雨施澤、寒木逢春、涸鱗得水。戴荷之至、不知舞踏。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十一月丙申【廿二】》○丙申。遊獵栗前野。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十一月庚子【廿六】》○庚子。遊獵于芹川野。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十二月乙巳朔》○十二月乙巳朔。日有蝕之。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十二月庚戌【六】》○庚戌。勅。乾池捕魚、禁制已久。云々。宜重布告勿令更然。




P6141《卷廿八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廿八逸文〈起弘仁十一年正月、盡同九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嵯峨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甲戌朔》弘仁十一年春正月甲戌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文武王公及蕃客朝賀、如常儀。宴侍臣於豐樂殿、賜御被。
《卷廿八逸文(『類從三代格』十七・『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己卯【六】》○己卯。詔曰。周嘉公旦、祚龍七胤、漢禮蕭何、一門十侯。藤氏先祖、逐烏雀於朝廷、舒鷹〓之軽翼、見機微於暦數。勤鍾鼎之茂勳、以貞介而立身、以獻替而匡主。邦基以之彌固、帝業由其永寧。自厥以來、臺位不曠、繼佐王室、久爲亀鏡。書曰。先正保衡、作我先王。夫徳有不報、即爲徳者緩心、労有不圖、即爲労者解体。是以、褒賞封戸、歴代不絶、惣一萬五千戸、及彼子孫。不弐之美、既表歳寒、有労之勤、逾著於竹帛。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父子相傳、連綿不絶。恭敬〓節温良懷謙。前婁抗表、割還封戸、又遭朕君臨、惣求還入。凡弘賞宿労、哲后通規、敦叙親疎、明王茂典。念惟累世補弼之臣、往帝國家之助。況復朕保傅P6142之族。兼居渭陽之地。思播殊恩、益旌淳烈。故奪忠款、抑而不聽。猶懷爲國之誠、頻効虚退之志。表疏重疊、慇懃不已。所以忘家思國家、忠操彌篤者也。即矜懇愨、遂隨所謂。中心感念、不忘寤寐。宜自貫白丁、迄于五世、課役〓除。奕葉爲例。以斯優恤、答彼洪勳。主者明之、稱朕意焉。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庚辰【七】》○(『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日本紀略』)庚辰。宴五位已上及蕃客於豐樂殿。」(『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繼彦授正四位下。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今麻呂・良岑朝臣安世・藤原朝臣三守・平野王從四位上。正五位上葛井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御井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大県王從五位下。正五位下安倍朝臣眞勝・橘朝臣永繼・上毛野朝臣穎人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伊勢人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川・出雲宿禰廣貞・藤原朝臣浜主・高階眞人清階・橘朝臣長谷麻呂從五位上。正六位上三原朝臣春上・春岡眞人廣海・大伴宿禰勝雄。百濟王盈哲・多治比眞人清貞・安倍朝臣永野。笠朝臣仲守・紀朝臣御依・藤原朝臣三成・安倍朝臣高繼從五位下。正六位下林朝臣眞純・滋野宿禰貞主・桑原公腹赤・越智直吉繼・秦忌寸大山、外正六位上浅井直年繼外從五位下。)」(『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又渤海國入覲大使李承英P6143等叙位有差。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甲申【十一】》○甲申。任官。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己丑【十六】》○己丑。御豐樂殿、奏踏歌。宴群臣及蕃客、賜禄有差。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辛卯【十八】》○(『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辛卯。御豐樂殿、觀射。」(『類聚國史』一〇七掃部寮)公卿奏曰。掃部・内掃部二司雖異、顧其所掌、倶是舗設、而公會并臨時之座、彼此相讓。動致闕怠。加以、事少司多、有不音便。臣等商量、先王垂範、政期簡要、往哲權宜、事貴沿革。伏望。併兩爲一、號掃部寮、屬宮内省、專濟職務、且省煩弊。但官員一同主殿寮。伏聽天裁。奏可。」(『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正五位下橘朝臣氏公授從四位下。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甲午【廿一】》○甲午。賜渤海王書曰。天皇啓問渤海國王。承英等至、省敬具之。王信義成性、禮儀立身、嗣守蕃緒、践修舊好。候雲呂而聳望、〓風律以馳誠。行李無曠於歳時、〓贄不盡於天府。況前使感徳等、駕船漂獻、利渉無由。朕特賜一舟還。其依風之恩、王受施勿忘、追迪前良、虔發使臣、遠令報謝。言念丹款、深有嘉焉。悠々絶域、煙水間之。廼〓北嶺、遐不謂矣。因還寄物、色目如別。春首余寒、比無恙也。擾局之内、直並平安。略遣此不多及。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乙未【廿二】》○乙未。當越州人周光翰・言升則等告請歸郷。仍隨渤海使以放還。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丁酉【廿四】》○丁酉。從四位上良岑朝臣安世授正四位下。正六位上P6144佐伯宿禰大野從五位下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己亥【廿六】》○己亥。遊獵于栗前野。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庚子【廿七】》○庚子。任官。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十一年(八二〇)閏正月癸丑【十】》○閏正月癸丑。從五位上安倍朝臣眞直授正五位下。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十一年(八二〇)閏正月甲子【廿一】》○甲子。外從五位下林朝臣眞純授從五位下。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閏正月乙丑【廿二】》○乙丑。遊獵芹川野。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閏正月丁卯【廿四】》○丁卯。先是、鋳銅四天王像於常住寺。至是功成、遷近江國梵釋寺。」今日、任官。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十一年(八二〇)閏正月戊辰【廿五】》○戊辰。兵部大輔兼右近中將正五位下朝野宿禰鹿取、以病上表乞解職。有勅、許其所辭、授從四位下。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二月甲戌朔》○二月甲戌朔。詔曰。云々。其朕大小諸神事、及冬奉幣諸陵、則用帛衣。正受朝則用袞冕十二章。朔日受朝、日聽政、受蕃國使、奉幣及び大小諸會、則用黄櫨染衣。皇后以帛衣爲助祭之服、以擣衣爲元正受朝之服、以鈿釵禮衣爲大小諸會之服。皇太子從祠及元正受群官若宮臣賀、及大小諸會、可服黄丹衣。並常服者、不拘此例。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小野宮年中行事』)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二月丁丑【四】》○丁丑。停釋奠、定仲丁。縁當祈年祭、可忌三牲也。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借貸)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二月乙酉【十二】》○乙酉。河内國〓。賑貸乏絶戸。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二月丙戌【十三】》○(『類聚國史』一〇七鋳錢司・『日本紀略』)丙戌。省鋳錢使判官一員、主典一員。」(『日本紀略』)配遠江・駿河兩國新羅人七百人反叛。殺人民、燒屋舎。二國發兵撃P6145之、不能勝。盗伊豆國穀、乘船入海。發相模武藏等七國軍、勠力追討、咸伏其辜。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二月己丑【十六】》○己丑。遣使、築大和國高市郡泉池。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二月壬辰【十九】》○壬辰。幸交野。五位已上及山城攝津兩國司賜衣被。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八七斷罪)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三月乙巳【三】》○三月乙巳。陰陽介外從五位下江沼臣小並免官、陰陽師從八位上道祖息麻呂、決笞〓(四十)。生无位志斐人成・廣幡浄嗣、各杖八十。並以博戯。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三月丁未【五】》○丁未。賑給京中飢民。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一九〇俘囚)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三月己酉【七】》○己酉。一等爾散南公阿波蘇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四月戊寅【七】》○四月戊寅。以七道諸國介以上、爲夷俘專當。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四月丁酉【廿六】》○丁酉。和泉國飢。遣使賑給。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四月戊戌【廿七】》○戊戌。唐人李少貞等二十人、漂着出羽國。
日本後紀』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五月甲辰【四】》○五月甲辰。新羅人李長行等P6146進〓〓羊二、白羊四、山羊一、鵞二。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五月乙巳【五】》○乙巳。御武徳殿、觀騎射。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五月庚戌【十】》○庚戌。讃岐旱。賑給之。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五月辛亥【十一】》○辛亥。正六位上佐味朝臣葛麻呂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五月己未【十九】》○己未。任官。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六月甲戌【四】》○甲戌。任官。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六月己卯【九】》○己卯。任官。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六月辛巳【十一】》○辛巳。因幡國俘囚吉彌侯部決奈閇等六人、移土佐國。以盗百姓牛馬也。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六月丁亥【十七】》○丁亥。幸冷然院。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六月庚寅【廿】》○庚寅。无品駿河内親王薨。年廿。遣使監護喪事。皇統彌照天皇第十四之女也。母百濟氏。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六月丙申【廿六】》○丙申。令諸國転讀大雲經。爲救旱也。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七月丁未【七】》○秋七月辛丑朔丁未。幸神泉苑、觀相撲。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七月壬子【十二】》○壬子。幸葛野川、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八四免官物)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八月甲戌【四】》○甲戌。免因幡・伯耆・石見・安藝等四國未納稻四十九萬九千束。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八月丙子【六】》○丙子。幸北野。令文人賦詩。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今日、任官。(『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八月己卯【九】》○己卯。幸神泉苑。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八月丙戌【十六】》○丙戌。幸冷然院。令文人賦詩。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祝)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八月甲午【廿四】》○甲午。令常陸國鹿嶋神社祝禰宜、宜把笏。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九月戊申【九】》○戊申。幸神泉苑。宴五位已上、令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九月丁巳【十八】》○丁巳。散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余佐能子卒。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九月甲子【廿五】》○甲子。幸大原野。五位已上賜禄有差。P6147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九月丙寅【廿七】》○丙寅。幸北野。賜五位已上衣被。




P6148《卷廿九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廿九逸文〈起弘仁十一年十月、盡同十二年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嵯峨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十月己卯【十】》冬十月己卯。綿一萬五百屯、施内供奉十禪師、并七大寺僧。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十一月{日子欠字}》○十一月□□。詔曰。云々。其弘仁八九年之間、水旱不登、府庫消耗。因公卿詳議、暫割五位已上封禄四分之一、以均公用。如今、五穀頗熟、支用可均。宜封等數、復之舊例。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十一月己酉【十一】》○己酉。參議從四位下太宰大弐安倍朝臣寛麻呂卒。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十一月癸丑【十五】》○癸丑。公卿上表白。臣聞。云々。其群臣議定所減封禄等、並有恩旨、被復舊例。伏望。御膳亦同復常。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十一月庚申【廿二】》○庚申。近江國言。國分僧寺延暦四年火災燒盡。伏望。以定額國昌寺、爲國分金光明寺。但勅本願釋迦丈六、更応奉造。又修理七重塔一基。云々。許之。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十二月癸巳【廿五】》○十二月癸巳。勅、置針生五人、令讀新修本草經・明堂經・劉涓子鬼方各一部、兼少公集驗千金廣洛方等中治瘡方、特給月料、令成其業。云々。P6149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正月戊戌朔》○弘仁十二年春正月戊戌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正月壬寅【五】》○壬寅。定十條斷例。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正月甲辰【七】》○甲辰。授四品明日香親王三品。无品賀陽親王四品。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正月丙午【九】》○丙午。正三位藤原朝臣冬嗣、爲右大臣。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正月丁未【十】》○丁未。參議從三位行近江守秋篠朝臣安人薨。年七十。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二月戊寅【十一】》○二月戊寅。勅。云々。宜賜百歳已上穀四斛、九十已上三斛、八十已上二斛、七十已上一斛。其國司次官已上、巡行郷邑、親自稟給。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大学寮・『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二月甲申【十七】》○甲申。勅。文章博士、是從七位下官。今改爲從五位下官。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三月庚申【十四】》○三月庚申。修理大夫從四位下橘朝臣永繼卒。故正一位左大臣諸兄之孫、從四位下右中辨入居之長子也。雖無才藝心存□□、□丞相胤、起家任内舎人。縁坐伊豫親王□□□、叙從五位下。稍至從四位下。所歴□□□居職病甚。卒時年五十三。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五四多産・『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四月庚午【五】》○夏四月庚午。常陸國筑波郡人三村部黒刀自、一三一男二女。賜稻三百束。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五月丙午【十一】》○五月丙午。播磨國有人、掘地獲一銅鐸、高三尺八寸、口径一尺二寸。道人云。阿育王塔鐸。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五月壬戌【廿七】》○壬戌。讃岐國言。始自去年、〓堤)満濃池、公大民少、成功未期。僧空海此土人也。山中坐禪、獣馴鳥狎、海外求道、虚往實歸。因茲、道俗欽風、P6150民庶望影。居則生徒成市、出則追從如雲。今離舊土、常住京師。百姓恋慕如父母、若聞師來、必倒履相迎。伏請。充別當、令濟其事。許之。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六月己巳【五】》○六月己巳。奉幣貴布禰丹生二社。祈霽也。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七月乙巳。【十一】》○秋七月乙巳。散位正四位下橘安麻呂卒。故奈良麻呂之第一男、故正一位左大臣諸兄之孫也。母從三位大原眞人明娘也。爲□□□頗守禮節、兼知古事。延暦元年、叙從五位下、續至從四位下、任左中辨、遷常陸守。縁母病而請遷備前。遂以伊豫親王外戚、解任還京。至弘仁十年、叙正四位上。歴職雖多、廉隅不聞。時年八十三。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七月丁巳【廿三】》○丁巳。新錢二萬、施空海法師。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八月丙寅【三】》○八月丙寅。勅。今嘉穀垂穂、多念方熟。恐風水爲災、致其傷害。宜奉幣名神、以護秋稼也。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神宮司)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八月戊寅【十五】》○戊寅。以大神・宇佐二氏、爲八萬大菩薩宮司。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八月辛巳【十八】》○(『日本紀略』)辛巳。奉幣名神報豐稔也。」(『類聚國史』六六薨卒七九賞功・『日本紀略』)東宮学士從四位上上毛野朝臣穎人卒。從五位下P6151大川之子也。稍習文章生小史事。延暦年中、任遣唐使録事、若有訳語語所不通、以文言傳之、唐人得意也。復命之後、以功擢叙外從五位下。大同之末、太上天皇、遷御平城之日、外記分局、逓直彼宮。太上天皇、容用女謁、將向東國、陪從人等、周章失圖。于時、穎人脱身入京、具奏委曲。朝廷褒其功、特授從五位上、俄而任東宮学士、遷民部大輔。晩年沈酒而終。年五十六。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九月乙亥【六】》○九月乙亥。幸于大臣閑院。命文人賦詩。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九月甲寅【廿一】》○甲寅。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縵麻呂卒。贈太政大臣正一位種繼之第二男也。爲性愚鈍、不便書記。以鼎職胤、歴職内外、無所成名。唯好酒色、更無余慮。時年五十四。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八三免租税・『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十月丁亥【廿四】》○冬十月丁亥。詔曰。云々。頃者、陰精失候、坎徳成災。河内國境、被害尤甚。云々。秋稼以之淹傷、下民由其昏〓。朕今即事、經歴斯地、屬目増憂、兆庶何辜。云々。其被害所郡、給復三年、尤貧下者、去年負租税未報、及當年租税、亦〓除之。其山城攝津兩國、地勢犬牙、與此相接。見此知彼、害必汎濫。浜水百姓、流失資産者、勿出今年租税。並三國被害貧窮、量加賑給。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十月庚寅【廿七】》○庚寅。車駕至自交野。陪從親王以下、五位P6152已上、山城攝津兩國郡司、賜禄有差。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十一月乙巳【十三】》○十一月乙巳。渤海國遣使獻方物。國王上啓曰。仁秀啓。孟秋尚熱。伏惟、天皇、起居萬福。即仁秀蒙免、承英等至。伏奉書問、用院勤佇。俯存嘉〓、慄〓伏増。但以、貴國弊邦、天海雖阻、飛風転幣、風義是敦。音符毎嗣於歳時、惠賚幸承於珍異。眷念之分、一何厚焉。仁秀不才、幸修先業。交好庶保於終始。延誠冀踵於尋修。伏惟、照鑑幸甚。謹遣政道省左充王文矩等、賚啓入覲、遠修國禮、以固勤情。奉少土毛謹録別紙。惟垂検到。青山極地、碧海連天。拝謁未由、伏増鴻涯。謹奉啓。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十一月己未【廿七】》○己未。〓鳩執魚、集紫宸殿前殿版位。見人異之。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十二月丙寅【四】》○丙寅。畿内諸國、各置博士医師。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十二月庚寅【廿八】》○庚寅。勅。夫消禍植福、釋教爲本、弘道利物、必依其人。自今以後、心願之外、宜択當國百姓、年紀六十以上、心行既定、始終無変者度之、即補當國國分僧之闕焉。




P6153《卷卅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三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起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盡同十四年四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嵯峨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癸巳朔》○十三年春正月癸巳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京官文武王公以下、及蕃客朝集使等、陪位如儀。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甲午【二】》○甲午。賜明日香親王度一人。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借貸)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乙巳【三】》○乙巳。大納言正三位兼民部卿藤原朝臣緒嗣奏言。昔恭陸奥出羽按察使、往還遠路、略知人苦。民之重役、莫過驛子。畏景揚炎、則向長坂而飮汗、厳冬□烈、則被短褐而履氷。不顧生業、常疲送迎。伏望。諸國驛子、准書生之例、毎戸量給借貸稻二百束、兼択驛下好田、混授一處。許之。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己亥【七】》○己亥。御豐樂殿、宴群臣及蕃客。授无品高丘親王四品。正三位藤原朝臣緒嗣從二位。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眞夏從三位。從五位下岩田王從五位上。无位豐江王、正六位上岡谷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石川朝臣河主。佐伯宿禰長繼・橘朝臣氏公・佐伯宿禰清岑從四位下。P6154正五位上路眞人年繼・石川朝臣繼人・藤原朝臣伊勢人從四位下。正五位下坂本朝臣佐多氣麻呂正五位上。從五位上清原眞人夏野・大伴繼□・出雲宿禰廣貞・藤原朝臣浜主・橘朝臣長谷麻呂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橘朝臣清野・藤原朝臣承之・文室朝臣弟貞・大中臣朝臣淵魚・住吉朝臣豐繼・大伴宿禰友足・多治比眞人育治・秋篠朝臣男足・紀朝臣善岑・坂田朝臣弘貞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清川忌寸斯麻呂・秦忌寸大山、正六位下紀朝臣深江・大春日朝臣穎雄、從六位上小野朝臣弟貞・藤原朝臣家雄、正七位上、小治田朝臣常房、從七位上多治比眞人弟人從五位下。正六位下殖栗連浄成、從六位下額田國造今足、正七位下大藏忌寸横佩、從八位上上毛野朝臣眞綱、外正六位上國造道吉外從五位下。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癸卯【十一】》○癸卯。任官。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戊申【十六】》○戊申。御豐樂殿、宴五位已上及蕃客。奏踏歌。渤海國使王文矩等打毬。賜綿二百屯爲賭。所司奏樂。蕃客率舞。賜禄有差。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己酉【十七】》○己酉。御豐樂殿、觀射。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壬子【廿】》○壬子。饗王文矩等於朝集殿。P6155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癸丑【廿一】》○癸丑。文矩等歸蕃。賜國王書曰。天皇啓問渤海國王。使至省啓、深具雅懷。朕以菲昧、虔守先基、情損善隣、慮切來遠。王俗傳禮樂、門襲衣冠。器範淹通、襟禮劭擧。其儀不〓,執徳有恒。靡憚艱究、頻令朝聘。絶鯤瞑而掛帆、駿奔滄波隨雁序。磬制絳闕、不有君子、其能國乎。言念血誠、無忘興寝。風馬異壌、斗牛同天。道之云遥、愛而不見。不少國信、至宜領受。春初尚寒、比平安好。今日還次、略此不悉。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丁巳【廿五】》○丁巳。遊獵于北野。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左右京職)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戊午【廿六】》○戊午。左右京大夫、爲從四位下官。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己未【廿七】》○己未。遊獵于芹川野。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二月癸亥朔》○二月癸亥朔。任官。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二月己巳【七】》○己巳。遊獵于栗前野。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二月戊寅【十六】》○戊寅。制。五位已上、高年者、不預朝會。但賜節録而已。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二月壬午【廿】》○壬午。遊獵于水生野。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二月癸未【廿一】》○癸未。遊獵于芹川野。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二月丙戌【廿四】》○(『日本紀略』)丙戌。任官。」(『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散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道繼卒。道繼者、從五位下鳥養之孫、贈從二位大納言小黒麻呂之第二子也。才能不聞、武藝小得。好酒及鷹。老而彌篤。時年六十七。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二月庚寅【廿八】》○庚寅。幸於神泉苑。宴侍臣、命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三月乙巳【十四】》○三月乙巳。公卿奏曰。弘範八政、以食爲首。云々。伏望。近江國縁江諸郡、穀十萬斛、P6156収穀倉院、尋運越前國物、便填其代。云々。依請。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三月丙午【十五】》○丙午。任官。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四月辛酉朔》○夏四月辛酉朔。日有蝕之。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四月戊寅【十八】》○戊寅。御冷然院。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五月癸巳【四】》○五月癸巳。伊勢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藤成卒。右大臣從二位魚名之第五男。口吃言語渋。歴任内外、無可無不可。時年〓(四十)七。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五月丁酉【八】》○丁酉。任官。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五月壬寅【十二】》○壬寅。石見國飢。賑給。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九諸宗・『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六月壬戌【三】》○六月壬戌。傳燈大法師位最澄言。夫如來制戒、隨機不同。衆生發心、大小亦別。伏望。天臺法花宗年分度者二人、於比叡山、毎年春三月先帝國忌日、依法花經制、令得度入海、十二箇年、不聽出山、四種三昧、令得修練。然則、一乘戒定、永傳聖朝。山林精進、遠勸塵劫。許之。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六月癸亥【四】》○(『類聚國史』一七九諸宗・『日本紀略』)癸亥。傳燈大法師位最澄卒。云々。延暦末入唐請益。皇太子〓事陸淳左降臺州刺史。會屈天臺宗道〓和尚爲座主。儻預講筵、稟学略了、良縁有感、一面爲歓。助写宗書三百余卷訖、即復本職、拝別上京。既而隨使歸來、弘演宗義。云々。」(『日本紀略』)年五十有四。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六月庚辰【廿一】》○庚辰。尾張國熱田神奉授從四位下。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六月甲申【廿五】》○甲申。任官。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七月庚寅【二】》○秋七月庚寅。制。頃日、炎旱渉旬、田苗枯損。夫引水漑田、皆從下始。灌漑之事、先貧後富、是即、法令立文、時制所明。P6157人情暴慢、猶犯典禮、漑用偏頗、爭訴良繁。宜重下知、得加禁制。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修理職)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七月辛卯【三】》○辛卯。修理職置算師一員。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七月癸巳【五】》○癸巳。遣使畿内諸國、祈雨。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七月甲午【六】》○(『類聚國史』三三服御)甲午。詔曰。間者、嘉雨騫応、炎旱淹旬。走幣群神、聊无〓感。詩不云乎。旱既太甚、憂心如熏。朕并皇后服御物、宜從省撤廃。云々。」(『日本紀略』)其四位給籾千斛、五位八百斛、六位已下三百斛。
《卷卅逸文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七月丙申【八】》○丙申。以新錢百貫、班給諸王貧者。(『類聚國史』七八賞賜・『日本紀略』)」」山城國飢。賑給。(『日本紀略』)」(『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甲斐國疾疫。遣使賑給。」(『日本紀略』)是日。公卿等言。云々。伏望。五位以上封禄〓暫)亦減省。云々。許之。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七月辛丑【十三】》○辛丑。任官。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七月乙巳【十七】》○乙巳。新羅人〓(四十)人歸化。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凶年・『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八月戊午朔》○八月戊午朔。令諸國於國分二寺、七日七四悔過、兼修清神社。爲災害頻發、年穀不登也。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八月庚申【三】》○庚申。奉授乙訓・廣湍・竜田等神從五位下。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八月癸酉【十六】》○相模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友人卒。右大臣從一位是公之男、從三位乙麻呂之孫。爲人〓々不護禮度。雖好仙道、控地不登。大同之初、縁坐伊豫親王事、左降下野國守。弘仁年中、有恩入京、授從四位下、俄任相模守。病發卒官。年五十六。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九月丙申【九】》○九月丙申。御神泉苑、宴侍臣、命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九月丁未【廿】》○丁未。典侍從四位下P6158清原朝臣吉子卒。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九月癸丑【廿六】》○癸丑。常陸國言。俘囚吉彌侯部小槻麻呂云。己等自歸朝化、經廿箇年、漸染皇風、兼得活計。伏望。爲編戸民、永從課役者。勅。夫仰化之情、信有可愍。宜聽附公戸、莫科課役。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九月甲寅【廿七】》○甲寅。遊獵于北野。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閏九月戊午朔》○(『日本紀略』)閏九月戊午朔。任官。」(『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正六位上橘朝臣百枝授從五位下。!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十一月丁巳朔》○(『類聚國史』七四冬至八六赦宥・『日本紀略』)十一月丁巳朔旦冬至。百官奉賀。詔曰。神功不宰、萬物樂其遂生、聖徳無外、億兆述其藏用。故能光宅区宇、經緯陰陽、大庇生靈、闡揚鴻烈。朕以眇身、恭膺司牧、履薄乘奔、常懷恐懼。比有司奏稱。今年十一月、朔旦冬至。終而復始、得天之紀。灰飛寒律、節興微陽。踐長之慶、非無故實、延祚之義、抑有前聞。朕之寡徳、何獨當仁。思與天下、同享斯福。自弘仁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昧爽以前。徒罪已下。無問輕重、皆咸從免除。但八虐・故殺人・謀殺人・強竊二盜・私鋳錢、常赦所不免者。及欠負官物之類、不在赦限。若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其門蔭久絶、及才効早著、P6159特加崇班、用申光寵。内外文武官主典以上、叙爵一級。在京正六位上官人、及史生以下直丁以上、宜量賜物。庶恩栄於赤県、答靈〓於蒼天。布告遐邇、知朕意焉。」(『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授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繼彦・紀朝臣百繼從三位。正四位下平野王正四位上。從四位下直世王從四位上。正五位下高瀬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弟野王正五位下。從五位下野倍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氷上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安倍朝臣男笠・安倍朝臣雄能麻呂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浜主從四位下。從五位上中臣朝臣道成・百濟王元勝・大伴宿禰國道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石上朝臣美奈麻呂・藤原朝臣廣敏・長岡朝臣岡成・藤原朝臣葛成・大伴宿禰山道・和朝臣綱繼・粟田朝臣鯨・石川朝臣清道・藤原朝臣八綱・藤原朝臣愛發・大伴宿禰宅麻呂・滋野宿禰家訳・佐伯宿禰弓繼・高階眞人弟中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林朝臣山主・貞江連繼人・眞〓苑)宿禰雜物、正六位上橘朝臣氏人・紀朝臣名虎・坂上大宿禰鷹主・石上朝臣雖・小野朝臣石雄・大神朝臣池守・文室朝臣綿人・藤原朝臣衞・大原眞人浄主・藤原朝臣貞主・上毛野公祖繼・P6160安倍朝臣安麻呂・池田朝臣黒主・佐伯宿禰卷繼・笠朝臣年嗣從五位下。」(『日本紀略』)〈女叙位。〉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十一月辛酉【五】》○辛酉。任官。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十一月辛巳【廿五】》○辛巳。任官。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十一月癸未【廿七】》○癸未。遊獵于瑞野。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十二月乙巳【十九】》○十二月乙巳。任官。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十二月甲寅【廿八】》○甲寅。中納言從三位行春宮大夫左衞門督陸奥出羽按察使良岑朝臣安世上疏曰。云々。又河内國、諸家庄園、往々而在。土人數少、京戸過多。伏望。不論京戸土人、営田一町者、出擧正税卅束。云々。許之。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正月丁巳朔》○弘仁十四年春正月丁巳朔。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豐樂殿、賜被。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正月辛酉【五】》○辛酉。有星。孛于西南。三日而不見。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東大寺要録』)弘仁十四年(八二三)正月癸亥【七】》○(『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日本紀略』)癸亥。御豐樂殿、宴群臣。賜禄有差。」(『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无位高棟王授從四位下。從五位下繼野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津嶋王・山名王・岡野王從四位上。從四位上佐伯宿禰長繼正四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道雄・紀朝臣長田麻呂從四位上。正五位下坂上大宿禰廣野・橘朝臣長谷麻呂從四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河主・藤原朝臣浄本・粟田朝臣飽田麻呂・安野宿禰文繼・吉田宿禰文主從五位上。P6161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常嗣・春原朝臣永世・藤原朝臣豐主・高階眞人石川・多治比眞人興宗・橘朝臣氏守・紀朝臣諸繼・雀部朝臣家繼・永世朝臣公足・県犬養宿禰浄人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安野宿禰眞繼・百濟公繼嶋・□岐史眞鷹・栗前連名正・河内忌寸浄浜・廣宗連糸繼・阿閇臣氏成外從五位下。」(『東大寺要録』一〇。{下文三月癸亥條と同文。恐らく誤り。})弘仁十四年正月癸亥。令百僧、於東大寺、行藥師法。欲除疫疾。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正月甲子【八】》○(『類聚國史』九九叙位)甲子。正六位上丹治比宿禰村人授外從五位下。」(『日本紀略』)〈女叙位。〉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正月丙寅【十】》○丙寅。任官。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正月丙子【廿】》○丙子。新錢百貫、賜大和國、充築益田池料。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正月丁丑【廿一】》○丁丑。常陸國從五位下筑波神、爲官社。以靈驗頻著也。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正月甲申【廿八】》○甲申。遊獵于芹川野。賜侍臣并山城國宰衣被。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二月丙戌朔》○二月丙戌朔。賜錢左右京飢民。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二月丁酉【十二】》○丁酉。遊獵于栗前野。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二月庚戌【廿五】》○庚戌。流興福寺僧中源・〓信、元興寺僧永繼等遠江國。並縁婬犯也。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二月癸丑【廿八】》○癸丑。幸无品有智子内親王山庄。上欣然賦詩。群臣獻詩者衆。賜禄有差。是日。内親王授三品。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常房・巨勢朝臣識人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文室朝臣永年從五位下。從五位下交野女王・永原朝臣眞殿從五位上。无位坂本朝臣宮繼從五位下。P6162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二月是月》○是月。天下大疫、死亡不少。□海道、尤甚。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三月丙辰朔》○三月丙辰朔。割越後國江沼・加賀二郡、爲加賀國。以部内〓闊)遠、民人愁苦也。是日。任官。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三月癸亥【八】》○癸亥。令百僧於東大寺行藥師法。欲除疾疫也。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八〇糶糴・『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三月辛未【十六】》○辛未。京師米貴、人皆飢乏。出穀倉院穀一千斛、減価売與貧民。百姓悦焉。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五四節婦)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三月甲戌【十九】》○甲戌。下野國芳賀郡人吉彌侯部道足女、授少初位上、免田租終其身、標門閭以褒至行也。同郡少領下野公豐繼之妻也。夫死之後、誓不再〓、常居墓側、哭不絶聲。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三月丙子【廿一】》○丙子。任官。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三月丁丑【廿二】》○丁丑。左右京飢。出穀倉院穀、賑給。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乙酉朔》○夏四月乙酉朔。除目。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甲午【十】》○(『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日本紀略』)甲午。帝遷冷然院。」(『日本紀略』)詔右大臣藤原朝臣冬嗣曰。朕思傳位于皇太子矣。今將果宿心、故避宮焉。冬嗣曰。聖唯知聖。今陛下、以萬機、付託聖人、天下幸甚。但比年之間、豐稔未復。若一帝二太上皇、臣恐天下難堪。臣願〓暫)待年復、然後傳位、於事不晩。帝曰。朕心素定。又推賢讓位、唯爲天下。賢君臨政、何有年之未復乎。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庚子【十六】》○庚子。帝御前殿、引今上曰。朕本諸公子也、始望不及。於太上天皇、曲垂褒餝、超登儲弐。遂遜位于朕。躬辭不獲免、日慎一日、未幾而身嬰P6163疹疾、彌留不廖。爲萬機擁滞、令右大臣藤原朝臣園人、奉還神璽。朕始有歸閑之志、太上天皇、不允所請。當此之時、有小人之言、令太上皇、與朕有隙。公卿相共議、逐君側群少。太上天皇、不察愚款、有入東之計。「群臣不安社禝遣邀之。(この間、脱字あるか。)」朕赤心有〓日。朕以寡昧、在位十有六年、太弟與朕、春秋亦同。朕雖乏知人之鑑、與太弟周旋年久。太弟之賢明仁孝、朕之所察。仍欲傳位於太弟、已經數年。今果宿心、宜知之。今上避座跪言。臣以闇劣、疏派天〓。昔屬世花〓、自謂不免於禍、會逢聖明、更同再生。幸莫大焉、又何所望。而陛下殊奨、忝茲儲兩。然身有犬馬之病、不堪承〓之状、屡語右大臣。戦々恐々、得到于今。而今復以大寶、俯授愚蒙。心魂迷惑、不敢承勅。仍答曰。今日以前、朕遇太弟如子。今日以後、遇朕亦如子耳。今上奉表曰。臣聞。云々。帝不聽、詔曰。現在神〈止〉大八洲所知、。云々。〉翌日、今上朝于冷然院、重抱表陳讓曰。云々。帝遂不許。




P6164
《卷卅一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卅一逸文〈弘仁十四年四月、盡同十一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淳和天皇即位前紀》○天皇諱大伴。桓武天皇之第三子也。母曰贈皇太后藤原朝臣旅子、贈太政大臣正一位百川之第一女也。弘仁元年九月庚戌、立爲皇太弟。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庚子【十六】》○十四年四月庚子、受讓爲天子。事具太上天皇紀。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壬寅【十八】》○壬寅。出自東宮、遷御内裏。先立侍從從四位下常世王、爲皇太子。々々上表固辭。仍立正良親王、爲皇太子。詔曰。天皇〈我〉詔旨。云々。是日。遣使左右京、賑給病民。是日。任官。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癸卯【十九】》○癸卯。太上皇、差權中納言藤原朝臣三守、令賚辭皇太子書、上今上。其書函并机等、裝束一同諸臣上表。但不經中務、直奉内裏。表曰。云々。即令三守奉返。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甲辰【廿】》○甲辰。上表太上皇曰。臣諱〈淳和〉言。伏奉朔詔、不許立皇子正良、爲皇太子。云々。先是、皇太子移權中納言藤原朝臣三守宅。即差三守等迎之。兵衞陳列御車前後、至待賢門、更御輦入坊。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乙巳【廿一】》○乙巳。奉幣帛P6165伊勢大神宮。告即位也。」皇太子始着黄丹服。帶剣參入内裏、再拝舞踏。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丙午【廿二】》○丙午。先太上天皇、差前大和守從三位藤原朝臣眞夏、令賚可停止平城宮諸司状。即率官人、少許奉返。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丁未【廿三】》○丁未。詔曰。詳觀列代、緬鑑前王、或因事以別名、或乘時而異號。太上天皇、利見踐暦、執象循機。文教與鵬翼齊飛、武功將日車並運。樂推之望、幽顕猶尅、謳歌之誠、華夷未已、爲而不恃、爲而弗居。繊介紫宸、錙銖黄屋、施担四海、高謝萬邦。遂乃抑損天皇之號、俯同人臣之例。稽諸往古、未有前聞。論之當今、實非通元。然則、名不正即言不順、言不順即事不成。聖人無名、雖絶言象。稱謂之儀、非無故實。宜猶上尊號、爲太上天皇、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爲皇太后。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戊申【廿四】》○(『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戊申。太上天皇上書曰。元氣肇開、樹之以君。有命不恒、所輔惟徳。天心人事、選賢與能。辱以菲薄、憂労庶政、十有余截。馭朽兢〓。履氷悚慄、遂避大寶。得果宿心、即懷物表。欲狎風雲、實有以也。而隨禮法、蒙加尊號。非唯一身、后又如此。雖承邦儀、不敢拒命。諒爲〓心。夫秦代以往、故實不聞。漢年而還、稱謂初著。今違詔旨、欲從古朴。冀照愚心、使依所P6166請。」(『日本紀略』)遣使、追固關使。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己酉【廿五】》○(『日本紀略』)己酉。遣使諸山陵、告即位之由。」臣諱〈淳和〉言。伏奉詔旨・不許奉復尊號。心魂蕩遷、罔知〓措。伏以、太古之時、人民初截、君臣之理雖著、存否之序未明。上如標枝、下如之鹿。鴻荒朴略、難得而知也。天皇地皇以來、名號始顕、伏犠神農之後、稱謂既彰。然則、世有淳〓、時有近古。若推鴻荒之風於名教之代、此老莊之談、所以見棄於世也。又禪讓之主、莫盛於尭舜。未聞尭舜除却帝號、還同庶人。豈朝爲南面之主、而夕爲北面之臣哉。誠知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君臣上下、非禮不定。陛下當璧所鍾、早承先緒、君臨天下、已踰一紀。民知帝力、俗染聖風。皇太后殿下、正位宮坪、同体至尊。而並除尊號、不近物情。伏願、屈謙光之固執、允歴代之通典、凡在天下、良爲幸甚。」忽省詔旨、伏承周厚、豈伊菲薄、堪彼尊號、欲遂愚意、還恐〓忤)旨。固辭之事、於此而罷。但服御之物、及諸司応直者、悉從奉返。然則、國用之支既足、獨静之趣稍得。冀廻聖慮、依請施行。」差中納言從三位良岑朝臣安世、天皇受讓、并定皇太子事、告于栢原山陵。其詞曰。天皇恐〈美〉恐〈美毛〉。云々。P6167奏。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庚戌【廿六】》○庚戌。中納言兼右近衞大將從三位勳四等文室朝臣綿麻呂薨。年五十九。
《卷卅一逸文弘(『類聚國史』・『日本紀略』・『淳和天皇御即位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辛亥【廿七】》○(『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日本紀略』)辛亥。臣諱〈嵯峨太上天皇〉言。伏奉勅書、垂示恩衣。兼期除尊號、聞命驚〓、〓焦非遥。臣蒙殊奨、忝嗣鴻基、励治十有余載。然大寶者、是至公之器、天下者、非一人之有。臣之庸薄、何可久妨。思欲託山水而送百年、翫琴書以了一生。故以、萬機之勤、傳於賢嗣、八柄之權、非復所知。苟欲答來詔之意、恐貽代庖之譏焉。因執勅書、奉達今上。即有還報、事不獲允。臣爲省繁費、除上皇號。今上固拠古典、又不見許。心迹相違、伏惟垂照。」(『類聚國史』八四借貸九九叙位・『淳和天皇御即位記』・『日本紀略』)皇帝即位。詔曰。明神〈止〉大八洲國所知天皇詔〈良痲止〉宣勅〈乎〉、親王諸王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宣。掛畏〈岐〉明神坐倭根子天皇〈良我〉皇〈乃〉此天津日嗣高座之業〈乎〉、近江〈乃〉大津〈乃〉宮〈爾〉御宇〈之〉天皇〈乃〉初賜〈比〉定賜〈部流〉法隨〈爾〉、仕奉〈止〉仰賜〈比〉〔授賜〈比〉〕授賜〈閇波〉、頂〈爾〉受賜〈利〉懼〈利〉、進〈母〉不知〈爾〉退〈母〉不知〈爾〉、恐〈美〉大座〈久止〉宣天皇勅聞食。然皇〈止〉大座〈弖〉天下治賜君〈波〉、賢人〈乃〉良佐〈乎〉得〈天〉、天下〈乎波〉平〈久〉治賜〈爾〉在〈止奈母〉聞行〈須〉。故是以大命宣〈久〉。朕雖拙劣、親王等始〈弖〉王等臣等〈乃〉相穴〈奈比〉奉〈利〉相扶奉P6168〈牟〉事〈牟〉依〈弖之〉、此仰賜〈比〉授賜〈閇流〉食國〈乃〉天下之政〈波〉、平〈久〉安〈久〉仕奉〈閇之止奈母〉所念行。是以、以正直之心、天皇朝廷〈乎〉衆助仕奉〈止〉宣天皇勅、衆聞食〈止〉宣。辭別宣〈久〉。仕奉人等中〈爾〉、其仕奉状隨〈爾〉、冠位上賜〈比〉治賜〈夫〉。又大神宮〈乎〉始〈天〉諸社〈乃〉禰宜祝等〈爾〉給位一階。又左右京五畿内鰥寡孤獨〈乃〉不能自存〈乃〉人等、給御物〈夫〉。又諸國〈乃〉飢公民〈爾〉賜〈流〉借貸稻〈乃〉未納悉賜〈久止〉勅天皇大命〈乎〉諸聞食〈止〉宣」(『日本紀略』)此日、零雨庭湿。群臣百官、皆悉陳列八省殿上、行拝禮事。」(『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授從二位藤原朝臣冬嗣正二位。正三位藤原朝臣緒嗣、從三位良岑朝臣安世正三位。无位繼枝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上榎本王・仲雄王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石野王・巨倉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下楠野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繼業・石川朝臣河主・橘朝臣氏公正四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綱繼・紀朝臣咋麻呂從四位上。正五位下清原眞人夏野・大伴宿禰彌繼從四位下。從五位上高階眞人浄階・文室朝臣弟直・坂田朝臣弘貞・和朝臣綱繼。藤原朝臣浄本、從五位下都宿禰腹赤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笠朝臣仲守從五位上。P6169外從五位下廣階宿禰連眞象、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越雄・石川朝臣永津・藤原朝臣安永・甘南備眞人屋麻呂。大伴宿禰眞臣、從六位上藤原朝臣輔嗣・藤原朝臣春繼、從七位上多治比眞人建麻呂從五位下。從六位下羽咋公吉足外從五位下。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避諱・『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壬子【廿八】》○壬子。改大伴宿禰宿禰、爲伴宿禰。触諱也。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五月甲寅朔》○(『日本紀略』)五月甲寅朔。女叙位。又任官。」奉幣山城國愛宕郡貴布禰神社。爲止霖雨也。」詔。云々。皇妣。云々。降年不永、早從昇天。朕在幼稚、已違慈顧。追上徽號、爲皇太后。」差使奉幣諸道名神。以皇帝始即位也。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五月丙辰【三】》○依霖雨不止。差使令奉幣并馬大和國雨師神社。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五月戊午【五】》○(『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戊午。御紫宸殿、宴侍臣。中務省率諸司、獻菖蒲如常。日暮賜禄有差。」(『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賑給伊賀國飢病民。」(『類聚國史』八七配流)甲斐國賊主吉彌侯部井出麻呂等、大少男女十三人、悉配流伊豆國。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五月己未【六】》○(『日本紀略』)己未。詔曰。云々。外祖父贈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外祖母尚縫從三位藤原氏、云々。宜加崇班、式照幽壌。外祖父加太政大臣正一位、外祖母加正一位。」(『類聚國史』七三相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今年諸國、疫氣流行、百姓窮弊、仍停止相撲人。」(『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有詔。賑給左右京五畿内諸國。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五月甲子【十一】》○P6170(『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日本紀略』)甲子。臣諱〈平城太上天皇〉言。先帝不棄丹朱、謬辱丕業。〓性不侫、添以錮疾。仍懼尸位、禪太上皇。太上皇帝、看賢讓國、遁跡顧性。屬斯能事、感激更〓。是以、除號之書、奉太皇帝。報詔曰。八柄之權、非復所知。因執臣書、奉達今上、事不獲允者。膺斯糸綸、戦栗倍百。今明主固拠古典、尊太上皇、尤合物宜、宇宙幸甚。唯至于臣之所請、未得允聽。乃雖恩出不世、而事匪宿望。蓋疑時王奪號、禮經所諱、抑以人欲天隨、復自茂典也。故縁心〓欲、除號撤物。所有諸司、一切奉返。夫古聖所以垂禮者、本爲濟國安民焉。上多下苦、豈謂禮乎。加之、一國之内、有兩太皇、瀛表寰中、未詳前聞。伏願陛下、曲垂鑑許、不任七日之哭、敢上萬死之状。」先太上天皇差散位從五位下秦奈理、賚請除太上天皇號并撤服御物書、奉上今上。」勅。此書首尾稱臣。此表体也、不可敢開。宜附使早奉返者。即副大臣書、送前大和守藤原朝臣眞夏所。」(『日本紀略』)右大臣兼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冬嗣上表、謝大將職。不許。(『日本紀略』)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五月丁卯【十四】》○丁卯。任官。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五月壬申【十九】》○壬申。先太上天皇附權右少辨息長眞人文繼、上除號停諸司書曰。執愚除號書、奉達今上、事不獲允者。下情潜思。松P6171羅年顔踰紀、加號折稟。〓悚歳深。苟念。倉府實耗、拠號而生、世事繁閑由人而起。無號无人、物累何有。仍皇號諸司、一切奉上。而誠未動天、所乞猶曠。夫狐裘蒙茸、晉人尚嫌。況乎太皇双立、豈謂懿禮哉。凡一天號令、雖罔所走、六府囂煩、烟霞不許。伏願。曲降殞霜之期、破前貪於後約、殊垂崩城之感、安西魂於北〓。豈借鳴謙、至誠靡華。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五月癸酉【廿】》○癸酉。詔曰。乾坤交泰、庶品頼其仁、雲雨行施、群生仰其澤。故提衡御極、握契登枢、莫不因時而布恩、応天而分惠也。朕居〓戎之業、有若馭奔、受光啓之符、無忘履薄、懼八政之或舛、憂一物之未安。務存含育、情深施生。今盛徳在火、長養応期。思迪順陽之令範、以播乘時之沛澤。其僧綱及京畿内諸寺僧尼、智行有聞、并八十已上、宜量施物。但外國僧尼者、百歳已上、穀毎人四斛、九十已上三斛、八十已上二斛。天下給侍高年百歳已上、賜人三斛。九十已上二斛、八十已上一斛。其五位已上、子孫年廿已上者、特叙當蔭之階。力田之輩、業超衆者、宜叙爵一階。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表其門閭、終身勿事。速令頒下、知朕意焉。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封戸辭退の文省略か。六月乙丑條參照。})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五月辛巳【廿八】》○辛巳。太上天皇詔曰。云々。亡妹高志内親王P6172者、下愚之同胞、先帝之愛女也。云々。蕣年不暇、杏径俄零。以恒世親王、爲皇太子、陛下不垂矜察、強立愚男。再三起請、卑聽莫応。云々。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六月乙酉【二】》○乙酉。奉充封戸、太上天皇一千五百烟、皇太后一千烟。皇帝上表曰。伏奉去月廿八日詔旨。云々。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六月丙戌【三】》○丙戌。天皇御大極殿、獻幣帛于伊勢大神宮。爲停斎内親王也。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六月丁亥【四】》○丁亥。差使奉幣貴布禰・乙訓・廣瀬・竜田四神。又奉幣帛馬吉野河上雨師神社。祈雨也。(『日本紀略』)」越前國言上。丹生郡管郷十八・驛三、割九郷一驛、更建一郡、號今立郡。加賀國江沼郡管郷十六・驛四、割八郷一驛、更建一郡、號石川郡。以地廣人多也。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六月己丑【六】》○己丑。追立贈一品高志内親王、爲皇后。詔曰。天皇大命。云々。贈一品高志内親王。云々。追〈天母〉皇后〈止〉贈賜〈部止〉。云々。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六月甲午【十一】》○甲午。正三位多治比眞人眞宗薨。參議從三位永野之女也。初桓武天皇入之掖庭、生六親王、。云々。贈正二位。時年五十五。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六月丙申【十三】》○丙申。任葬司。四位二人、五位五人、六位已下十一人。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六月丁酉【十四】》○丁酉。天皇詔旨〈良麻止〉夫人多治比眞人。云々。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六月乙巳【廿二】》○乙巳。〈除目〉。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六月丁未【廿四】》○丁未。地震。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七月丙辰【四】》○秋七月丙辰。奉和泉國P6173大鳥・積川兩社幣。以祈雨也。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七月己巳【十七】》○己巳。奉幣雨師神祈雨、未有徴応。仍城内設法筵、一七箇日讀經。禁止殺生也。『日本紀略』)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七月辛巳【十九】》○辛巳。長門國鋳錢、労異他國、連年旱疫、人民乏絶。仍免當年庸。」賑給美濃・阿波兩國言上飢病姓。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七月壬申【廿】》○壬申。三河遠江兩國、頻年旱疫。並免當年庸。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七月甲戌【廿二】》○甲戌。越後守從四位下伴宿禰彌嗣卒。從三位伯麻呂之男也。延暦十九年、叙從五位下、任大宰少弐。弘仁七年從五位上、十三年正五位下、十四年從四位下。頗便歩射、若好鷹犬。爲人疾悪、不憚射人。晩而改操、暴慢不聞。時年六十三。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七月丁丑【廿五】》○丁丑。故三品中務卿伊豫親王、故從三位夫人藤原朝臣吉子、復號位。帳内資人、又依法行之。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八月癸未【二】》○八月癸未。詔曰。云々。國郡司者、量状授爵。天下爲父後者、六位已下、叙爵一等。唯正六以上、宜量賜物。」又去弘仁十二年已往、調庸未進、咸從免除。」今日、〈叙位〉。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八月丁亥【六】》○丁亥。遠江國多病人。詔、且給穀二千斛、以充疫料。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八月己丑【八】》○己丑。天皇御大極殿、奉幣伊勢大神宮。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八月癸巳【十二】》○癸巳。地震。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八月辛丑【廿】》○辛丑。任官。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壬午朔》○九月壬午朔。日有蝕之。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辛酉【十】》○辛酉。授正七位下香山連全繼外從五位下、爲P6174日向守。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太上天皇行幸・『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壬戌【十一】》○壬戌。御大極後殿、奉幣帛伊勢大神宮。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癸亥【十二】》○癸亥。太上天皇幸嵯峨莊。先是、中納言藤原朝臣三守、奏可行幸状。皇帝即勅有司、令設御輿及仗衞。太上天皇不受。皇帝再三苦請。太上皇帝固辭、遂騎馬、無前駈并兵仗。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丁卯【十六】》○丁卯。任官。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癸酉【廿二】》○癸酉。參議從四位上宮内卿藤原朝臣道雄卒。年五十三。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乙亥【廿四】》○乙亥。幸武徳殿。覽信濃國御馬。賜親王已下參議已上各一匹。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丙子【廿四】》○丙子。請僧十口沙彌十口於内裏、奉讀金剛般若經。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己卯【廿八】》○己卯。二品葛原親王爲中務卿兼大宰帥。三品萬多親王爲式部卿。三品恒世親王爲治部卿。自余任官、不注載之。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庚辰【廿九】》○庚辰。四品佐味親王爲中務卿。二品葛原親王爲彈正尹、大宰帥如故。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凶年・『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月甲申【四】》○冬十月甲申。任大嘗會御禊裝束司并次第司。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八修法・『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月丁亥【七】》○丁亥。戌剋、失火内裏延政門北掖。左近衞陣人等走集即撲滅。夜晴風静、火不大延。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八修法・『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月癸巳【十三】》○癸巳。於皇后院、令大僧都空海法師、行息災之法、三日三夜。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月辛丑【廿一】》○(『類聚國史』一七三火・『日本紀略』)辛丑。亥剋、失火大藏十四間長殿。彈正尹葛原親王・右衞門督紀朝臣百繼・左大辨直世王・右大辨伴宿禰國道等、到着令撲左右衞馳P6175東西京、呼告集衆、千勢高屬、不能制止。盛炎飛揚、迸落無數。勇士卅許人、登北長殿、湿幕撲之。是夜、大臣已下、侍内裏、諸門皆禁出入。明朝択抜有功、奏聞賜綿。(『日本紀略』)是日。三品恒世親王爲中務卿。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月壬寅【廿二】》○壬寅。坐肥後國阿蘇郡從四位下勳五等建磐神、奉充當郡封二千戸{二十戸か}。此神、亢旱之時、祈則降雨、護國救民、靡不頼之。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月甲辰【廿四】》○甲辰。幸佐比河、修御禊事也。有勅、賑恤京中窮乏輩。祓除了御頓宮。陪從五位已上、依例賜衣被。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凶年・『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月戊申【廿八】》○戊申。免紀伊國民庸。連年不登也。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凶年・『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月戊申【廿八】》○戊申。免紀伊國民庸。縁連年不登也。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一月癸丑【三】》○十一月癸丑。天皇御大極殿、奉獻幣帛伊勢大神宮。爲御大嘗也。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一月丙辰【六】》○丙辰。雪降。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一月癸亥【十三】》○(『日本紀略』)癸亥。〈叙位。〉」四品賀陽親王爲治部卿。」(『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右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冬嗣・大納言從二位藤原緒嗣等、於清涼殿、口奏言。聖王相續、大嘗頻御、天下騒動、人民多弊。然神態不得已。須此度大嘗會停餝省弊者。天皇勅答元不好餝、唯事神態耳。即大臣奏云。請令大納言緒嗣検校其事者。於是、緒嗣請中納言良岑朝臣安世・參議伴宿禰國道、爲検校。便以治部省庁、爲行事所。唯斎院依卜筮定之。以宮内省、爲悠紀所、以中務省、爲P6176主基所、作借家用之。但斎場依例定北野、一切不用玩好金銀刻鏤等之餝。唯標者、以榊造之、用橘并木綿等餝之、即書悠紀主基字、以着樹末。凡以清素、供神態耳。所用正税、悠紀主基各十萬束、後依國司所請、各加五萬、以從省約也。又悠紀主基兩國雜物担夫、各給路粮。斯以頻有大嘗會、國民凋弊者也。」(『類聚國史』一〇七彈正臺)巡察彈正八員、減二員、定六員。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一月庚午【廿】》○(『類聚國史』八大嘗會)庚午。天皇大命〈良痲止〉勅大命〈乎〉諸聞食〈止〉宣。悠紀主基〈爾〉奉仕〈流〉二國〈乃〉國司郡司等、日夜怠事無〈久〉務〈米〉志麻理、伊佐乎志久仕奉〈流爾〉依〈〓〉治賜〈布〉。又奉仕人等中〈爾〉、其奉仕〈流〉状〈乃〉隨〈仁〉、治賜人〈毛〉在。又御意〈乃〉愛盛〈爾〉治賜人〈毛〉在。故是、以冠位上賜治賜〈波久止〉詔天皇大命〈乎〉、衆聞食〈止〉宣。」(『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授從三位藤原朝臣三守正三位。正五位下原王正五位上。從五位下石作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か}永野王・占野王從五位下。正四位下石川朝臣河主正四位上。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浄本從四位下。正五位下文室朝臣弟直正五位上。從五位下笠朝臣梁麻呂・大中臣朝臣淵魚・石川朝臣浄道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文室朝臣長谷・小野朝臣眞野・清原眞人長谷・百濟王安義・坂上P6177大宿禰清野・三原朝臣春上・安部朝臣吉人・藤原朝臣家雄・藤原朝臣豐主從五位上。正六以上藤原朝臣野繼・安部朝臣浜主・藤原朝臣伊勢雄・紀朝臣廣総・伊勢朝臣福人、藤原朝臣永雄・伴宿禰浄臣・紀朝臣長江・高向朝臣永繼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石占忌寸水直外從五位上。正六以上飯高宿禰全雄・城原連繼直外從五位下。」(『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天皇〈我〉大命〈良痲止〉勅大命〈乎〉衆聞食〈止〉宣。神祇官人等〈乎〉始〈弖〉、大嘗會〈爾〉參出來〈〓〉仕奉〈流〉悠紀主基二國〈乃〉國司郡司百姓及官人等〈止毛〉番上已上〈爾〉御物賜〈布〉。又悠紀國〈乃〉去年言上未納、主基國〈乃〉當年庸物免賜〈不〉。又卜食〈流〉二郡司〈仁波〉特御物加賜〈波久止〉宣。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一月辛未【廿一】》○辛未。賜諸司五位已上禄有差。〈女叙位。云々。〉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一月壬申【廿二】》○(『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壬申。加賀國言上渤海國入覲使一百一人到着状。」(『類聚國史』一七三火)亥刻、巡大藏舎人等、呼失火於大藏省。左右大辨等、奔波検校。有人持炭火、挿東十四間長殿東面長押。且撲火、且出物。優婆塞三人、藏部一人、親入盗物。即着縛優婆塞一人。先申云。己等所謀、騒動之間、雜衆取物。去月廿日夜失火、又己等所爲。到明朝、勅使左右近衞少將推問。或爭避、或P6178吐實依事未盡、優婆塞降非違禁錮、藏部降囚獄着〓。于時、擢集大庭五位已上尤勇士人賜物。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五八幡大神・『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一月甲戌【廿四】》○甲戌。差左兵衞督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綱繼充使、奉幣帛於八幡大神樫日廟(香椎廟)。便以大宰府綿三百屯賜使。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一月乙亥【廿五】》○乙亥。從四位下清原眞人夏野爲參議。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一月戊寅【廿八】》○戊寅。降雪。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二月壬午【二】》○十二月壬午。雪雨。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二月癸未【三】》○癸未。降雪。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二月甲申【四】》○甲申。詔曰。古之王者、受命膺〓、文質相変、損益不同。興風致治、垂範□訓、通之古今、其揆一也。頃者、陰陽錯謬、旱疫更侵、年穀不登、黎〓残耗。朕運鍾寶暦、嗣奉洪基、永思善政、已忘寝食。昔、卑宮創〓構)、只爲三等之階、露臺將営、猶愛十家之産。興言遠想、載懷景行。夫、濟世之道、不加守株、隨時之宜、豈合膠柱。今欲要救流俗、勤恤民隱。公卿宜各陳所思、以匡不逮、靡有隱諱。其時世澆〓、邦國顛瘁、禮服難辨、多闕朝貢。凶年之間、欲停着用。宜議定奏之。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二月丙戌【六】》○丙戌。大降雪。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二月戊子【八】》○戊子。停止存問渤海客使。今年雪深、往還不通。便令守從四位下紀朝臣末成・掾秦宿禰嶋主等、准例存問。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二月乙丑【九】》○乙丑。地震。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二月壬辰【十二】》○壬辰。公卿覆奏曰。乾坤覆載、合其徳者聖人、日月運行、P6179齊其明者元后。伏惟、皇帝陛下、体元立極、執契提衡、開三面而中外荷其至仁、撫五弦而卑高頼其〓澤。猶慮雍之未煕洽、更不諱之直言。臣等、才略庸疎、忝居非拠、無副天旨、震愧兼深。愚意〓及、尋須上聞。其禮服者、依詔停止。只皇太子及參議非參議三位已上、並預職掌人等、依舊着焉。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二月甲午【十四】》○甲午。賑給左右京飢民。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八佛名・『政治要略』二八・『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二月癸卯【廿四】》○癸卯。請大僧都長惠、少僧都勤操、大法師空海等於清涼殿、行大通方廣之法。終夜而畢也。




P6180《卷卅二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卅二逸文 〈起天長元年正月、盡同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正月辛亥朔》○弘仁十五年春正月辛亥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從已上於紫宸殿、賜被。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正月甲寅【四】》○甲寅。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貞嗣薨。年六十六。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正月乙卯【五】》○(『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乙卯。賜渤海客徒大使已下録事已上陸人、冬衣服料。」(『日本紀略』)詔曰。云々。可改弘仁十五年、爲天長元年。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正月丁巳【七】》○(『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丁巳。授從四位下清原眞人夏野從四位上。從五位下大県王從五位上。正六以上石見王從五位下」(『日本紀略』)」任官。從四位下石川朝臣繼人從四位上。正五位上文室眞人弟直、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愛發從四位下。正五位下高階眞人浄階正五位上。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文山・紀朝臣善岑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文室朝臣秋津、物部中原宿禰敏久・藤原朝臣吉野・伴宿禰勝雄・紀朝臣御依從五位上。正六以上伴宿禰嗣枝・藤原朝臣嗣宗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奄智造吉備麻呂外從五位上。P6181正六位上白鳥村主茂麻呂外從五位下。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七御斎會』・『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正月甲子【十四】》○甲子。最勝會。衆僧於殿上論議。例也。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正月丁卯【十七】》○丁卯。御射宮、觀射也。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正月戊辰【十八】》○戊辰。賭射。右近衞右兵衞並勝之。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二月壬午【三】》○二月壬午。詔曰。天皇〈我〉詔〈良萬止〉宣大命〈乎〉、渤海國〈乃〉使等衆聞食〈止〉宣〈不〉。其國王禮〈止之弖〉差使〈天〉奉渡〈世利〉。使等凌麁波〈岐〉、忘寒風〈天〉參來〈氣利〉。隨例〈爾〉召治賜〈无止〉爲〈禮止毛〉、國々比年不稔〈之天〉、百姓〈良毛〉弊〈多利〉。又疫病〈毛〉發〈禮利〉。時〈之〉農時〈爾〉臨〈三〉送迎〈流爾毛〉百姓〈乃〉苦〈美〉有〈爾〉依〈弖奈毛〉此般〈波〉召不賜〈奴〉。平〈久〉静〈爾〉治賜〈布〉所〈爾〉傳〈弖〉、便風〈乎〉待〈天〉、本國〈爾〉退還〈止〉爲〈弖奈毛〉・大物賜〈久止〉宣天皇〈我〉大命〈乎〉衆聞食〈止〉宣。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二月丙戌【七】》○丙戌。巳時、日無色、輪暈兩傍小有光宛似虹、薄雲承之。東西延蔓、亦如引〓。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二月戊子》○(『日本紀略』)戊子。任官。(『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彈正大弼從四位下橘朝臣長谷麻呂卒。兵部大輔正五位下嶋田麻呂之第二子也。少小遊学、頗讀史漢。温柔作性、不逆物情。臨時斷決、不違法令。縦酒忘憂。遂沈病□。年四十有六。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三月庚戌朔》○三月庚戌朔。美濃國言上。百姓飢病。詔令賑給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政治要略』・『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三月丁巳【八】》○丁巳。詔曰。朕以不天、幼罹哀疾、未奉懷袖之教也。已違勤斯之恩、歳月崢〓其積久。音P6182塵眇〓不能〓。瞻紫極以摧屠、望白雲而殞越。雖慎終之道、禮制有限、而追遠之悲、胸襟无洩。其五月五日者、皇太后(旅子)昇遐之日也。何隣忌景、遑恣良遊。五月之節、宜從停廃。夫□絶窺覦、理資武備、防閑奸〓、實屬戎昭。國之大事不可而闕。思欲依舊事、以閲人徒。則居安慮危之道也。卿等宜議奏聞。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政治要略』・『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三月乙亥【廿六】》○乙亥。公卿覆奏言。玄功播氣、群生莫貴乎人、紫極提衡、聖徳〓加於孝。伏惟、皇帝陛下、情深罔極、事切終身。凱風以无忘、贍寒泉而永慕。爰臻忌月、停此娯遊。凡厥群臣、不任悽感。但馬射之道、於武尤要。冀北龍駒、不調則難馭、山西〓臂、資習而増氣。奇哉。夫九月九日者、所謂重陽也。龍沙廣宴之辰、馬臺高賞之序、風至時涼、馬肥人暇。古之王者、多以茲日、有觀馬射。伏望、乘此良節、以臨射宮。臣等請奉詔。付外施行。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五告朔・『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庚辰朔》○夏四月庚辰朔。天皇御大極殿、視告朔事。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乙酉【六】》○乙酉。P6183御大極後殿、差使少納言從五位上繼野王・中臣神祇大副正五位下大中臣朝臣淵魚・忌部大祐正六位上忌部宿禰雲梯等、奉獻御剣并幣帛于伊勢大神宮。有祟故也。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丙戌【七】》○丙戌。能登國所漂着新羅琴二面、手韓〓二隻、〓碓二隻、附朝集使進上。
《卷卅二逸文年(『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戊子【九】》○戊子。任官。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祝)天長元(八二四)四月甲午【十五】》○甲午。以祝部枚麻呂、補正一位勳一等賀茂別雷大社祝。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祝)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乙未【十六】》○乙未。以從八位上鴨県主浄益、爲正一位勳一等賀茂御祖大社祝。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丙申【十七】》○丙申。覽越前國所進渤海國信物并大使別貢物。又契丹大狗二口、〓子二口、在前進之。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庚子【廿一】》○(『日本紀略』)庚子。淡路國言上民飢。詔令賑給。」(『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返却渤海副使璋〓別貢物。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辛丑【廿二】》○辛丑。幸神泉苑。試令渤海狗、逐苑中鹿。中途而休。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壬寅【廿三】》○壬寅。任官。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丁未【廿八】》○(『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八三正税・『日本紀略』)丁未。給丹波國医師正七位下大村直諸繩、正税四百束、充病料。」(『類聚國史』一七〇旱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令十五大寺、并五畿内七道諸國、奉讀大般若經。防疫旱也。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五月庚戌【二】》○庚戌。奉幣五畿内七道諸國諸神。謝疫氣也。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口分田)天長元年(八二四)五月己未【十一】》○己未。新羅人辛良金貴賀良水白等五十四人、安置陸奥國、依法給復、兼以乘田充口分。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五月癸亥【十五】》○癸亥。印遣渤海勅書、P6184日月上一踏。」先是十余日、依進御藥、不御紫宸殿。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五月乙丑【十七】》○乙丑。任官。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五月戊辰【廿】》○戊辰。詔曰。天皇〈我〉御命〈良萬止〉詔命〈乎〉、客人〈倍〉聞食〈止〉詔〈布〉。客人〈倍乃〉國〈爾〉還退〈倍支〉時近在〈爾〉依〈弖〉、國王〈爾〉賜禄〈比〉、并貞泰〈爾〉御手〈都〉物賜〈比〉、饗賜〈波久止〉宣。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元年(八二四)五月己巳【廿一】》○己巳。授正五位下南淵朝臣弘貞從四位下。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六月戊寅朔》○六月戊寅朔。賑給。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七〇旱・『祈雨日記』)天長元年(八二四)六月戊子【十二】》○戊子。安藝國言上。旱疾相并、夭亡有數。詔加賑給。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元年(八二四)六月癸巳【十六】》○癸巳。授鋳錢司長官從五位下小治〔田〕朝臣眞人從五位上。次官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豐吉從五位下。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六月庚子【廿三】》○庚子。幸神泉苑、覽左右馬寮御馬。!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元年(八二四)六月乙巳【廿八】》○乙巳。授常陸守從四位上佐伯宿禰清岑正四位下。越前守從四位下紀朝臣末成從四位上。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三五諒闇・『釋日本紀』一三・『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七月甲寅【七】》○秋七月甲寅。平城天皇崩。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三五諒闇・『釋日本紀』一三・『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七月乙卯【八】》○乙卯。任御装束司。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三五諒闇・『釋日本紀』一三・『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七月丙辰【九】》○丙辰。奉誄曰。畏哉讓國而平城宮〈爾〉御坐〈志〉天皇〈乃〉、天〈津〉日嗣〈乃〉御名事〈遠〉、恐〈牟〉恐〈母〉誄曰。臣未、畏哉日本根子天皇〈乃〉天地〈乃〉共長〈久〉日月〈乃〉共遠〈久〉、所白將去御謚〈止〉稱白〈久〉。日本根子天推國高彦尊〈止〉稱白〈久止〉、恐〈牟〉恐〈母〉誄白。臣未。P6185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三五諒闇・『釋日本紀』一三・『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七月己未【十二】》○己未。葬於楊柳陵。天皇識度沈敏、智謀潜通、躬親萬機、克己励精、省撤煩費、棄絶珍奇、法令厳整、群下粛然、雖古先哲王不過也。然性多猜忌、居上不寛。嗣位之初、殺弟親王子母、竝逮治者衆。時議以爲淫刑。其後、傾心内寵、委政婦人。牝鶏戒晨、惟家之喪。嗚呼惜哉。春秋五十一、謚天推國高彦天皇。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七月丁卯【廿】》○丁卯。從四位上橘朝臣海子卒。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五諒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七月乙亥【廿八】》○乙亥。詔曰。頃者、上天降禍、先太上天皇昇遐。白雲之馭不歸、蒼梧之望已遠。朕以匪徳、忝守鴻基。于茲閔凶、永懷愛慕。夫喪紀之制、著自古今、□達禮情、理難降殺。而今公卿奉遵顧命、恐闕萬機。釋服之期、禮不踰月、遺〓之旨、義在難違。所以奪情、從彼所請。布告内外、知此意焉。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八月丁丑朔》○八月丁丑朔。奉幣帛名神、祈除風雨損也。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八月甲申【八】》○甲申。詔曰。云々。奉加太上天皇封五百戸。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八月乙酉【九】》○乙酉。太上天皇有勅。弘仁元年權任流人等、皆盡聽入京。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八月庚寅【十四】》○庚寅。任伊勢斎内親王入野宮次第司。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八月癸巳【十七】》○癸巳。遣使奉幣伊勢大神。爲調風雨也。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〇常祀)天長元年(八二四)八月丁酉【廿一】》○丁酉。依從三位右衞門督兼播磨權守紀朝臣百繼・從四位上行越前加賀守紀朝臣末成等奏、紀氏神□□□幣帛P6186例。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九月己酉【四】》○九月己酉。任官。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九月乙卯【十】》○乙卯。詔曰。天皇詔旨〈爾〉坐。掛畏〈支〉大神〈乃〉大前〈爾〉申給〈閇止〉申〈久〉。多氣〈乃〉斎宮、大神宮離遠〈天〉毎事〈爾〉無便。因茲、度會〈乃〉離宮〈乎〉卜定〈天〉、常斎宮〈止〉須倍伎状申出事〈乎〉、恐〈美〉恐〈美毛〉申給〈久止〉申。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九月庚申【十九】》○庚申。右大臣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九月兼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冬嗣上表曰。云々。報勅不許。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九月乙未【廿】》○乙未。任官。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九月辛未【廿六】》○辛未。賑給山城國窮弊百姓。是日。無品因幡内親王薨。桓武天皇女也。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九月壬申【廿七】》○(『日本紀略』)壬申。帝着素服、不聽朝。」(『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日本紀略』)以綿一萬屯、施東西兩寺并□大寺及五畿内諸寺常住僧尼也。」(『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一七九諸宗)以高雄寺、爲定額、并定得度經業等。正五位下行河内守和氣朝臣眞綱・從五位下彈正少弼和氣朝臣仲世等言。臣聞。父構子終、謂之大孝、営公獻可。惟忠惟孝、不可不順者也。昔景雲年中、僧道鏡、以侫邪之資、登玄〓之上、辱僣法王之號、遂懷窺覦之心。偏邪幣御群神、行權譎御侫党。爰八幡大神、痛天嗣之傾弱、憂狼奴之將興。神兵尖鋒、鬼戦連年。彼衆我寡、邪強正弱。大神歎自威之難當、仰佛力之奇護。乃入御夢、請使者。有勅、追引臣等故考從三位民部卿清麻呂、面宣御夢之事。仍以天位讓道鏡事、P6187令言大神。清麻呂奉詔旨、向宇佐神宮。于時大神託宣。夫神有大少、好悪不同。善神悪淫祀、貪神受邪幣。我爲紹隆皇緒、扶濟國家、写造一切經及佛、諷誦最勝王經萬卷、建一伽藍、除凶逆於一旦、固社禝於萬代。汝承此言莫有違失。清麻呂対大神誓云。國家平定之後必奏後帝奉果神願、粉骨音〓命,不錯神言。還奏此言。遭時不遇、身降刑獄、遂配荒隅幸蒙神力、再入帝都。後田原天皇、寶亀十一年、敷奏此事。天皇感嘆、親制詔書。未行之間、遇讓位之事、天応二年又奏之。栢原先帝、即以前詔、布告天下。至延暦年中、私建伽藍、名曰神願寺。天皇追嘉先功、以神願寺、爲定額寺。今此寺地勢汚穢、不宜壇場。伏望。相替神願寺、以爲定額、名曰神護國祚眞言寺、佛像一依大悲胎藏及金剛界等、簡解眞言僧二七人、永爲國家、修行三密法門。其僧有闕、有道行僧補之。又簡貞操沙彌二七人、令転讀守護國界王經及調和風雨成熟五穀經等、昼夜更代、不斷其聲、七年之後、預得度。一則大神之大願、二則除國家之災難者。勅。一代之間、毎年聽度一人、又備前國水田廿町、賜傳二世、爲功田者、入彼寺充、果神願者、更延二世。P6188自余依請。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十月丙子朔》○冬十月丙子朔。停多〓嶋司、隷大隅國。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天長元年(八二四)十月丙戌【十一】》○丙戌。陵戸五烟、奉充先太上天皇{平城}。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天長元年(八二四)十月戊子【十三】》○戊子。常陸國俘囚公子部八代麻呂等廿一人、願從課役。許之。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十月辛丑【廿六】》○辛丑。皇太子謁見後宮。便於仁寿殿東檻下、聊設酒肴、賜坊官已上禄。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元年(八二四)十一月丁巳【十三】》○丁巳。授正六位上平田忌寸小成從五位下。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五四節婦)天長元年(八二四)十一月戊午【十四】》○戊午。下野國人三村部吉成女、叙位二級、終身免其戸田租。旌節行也。吉成女者、故主帳外大初位上勳八等軽部豐益妻也。夫死之後、常掃墳墓、操志貞潔、無心再嫁。量彼志行、可謂節婦者。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十一月庚申【十六】》○庚申。任官。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大学寮)天長元年(八二四)十一月辛酉【十七】》○辛酉。賜山城國地五町九段大学寮。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十二月乙亥朔》○十二月乙亥朔。皇太子參謁。於中殿曲宴。參議已上預。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三五諒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十二月辛巳【七】》○辛巳。右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冬嗣等言。伏稽舊章、遐觀往冊、元正首祚、品物咸享。萬國旁戻、佇朝覲於夏庭、百蛮會同、仰膏澤於漢闕。今陛下〓然在疚、哀感猶深。其新嘗宴會、既從停廃。恐至元正、復停大禮。春秋之義、卒哭之後得行吉禮。伏望。元日朝賀、享賜等事、一隨舊典。詔曰。朕雖逼諸權制、始觀萬機、而遏密之悲、何曽弭忘。況霜露所感、P6189屬目増傷。讌會之義、情未忍觀。今卿等所請、理〓專抑。宜以明年元日受朝、朝畢後、服色復素、終于諱月。其享群臣、及樂懸並停。但准舊例、賜節禄也。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三六山陵・『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十二月甲午【廿】》○甲午。詔曰。天皇〈我〉御命給〈久〉。石作〈乃〉山陵{高志内親王陵}〈爾〉申給〈久〉。前〈爾〉山陵地不穏〈止〉思所行〈止〉卜申〈爾〉依〈天〉、今月〈乃〉廿日〈乎〉以〈弖〉山陵奉移〈牟止〉定〈太利支〉。而有障〈弖〉今年〈波〉奉遷事不得成〈奴〉。來年春時〈爾〉奉遷〈牟可〉故〈爾〉、斎内親王〈乎〉矜惠賜〈止之弖奈毛〉、左大辨從四位上直世王〈乎〉使〈爾〉差〈天〉申給〈不〉天皇〈我〉御命〈乎〉申給〈久止〉申。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元年(八二四)十二月辛丑【廿七】》○辛丑。授從五位上三原朝臣春上、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廣敏正五位下。




P6190《卷卅三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卅三逸文〈起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盡同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正月乙巳朔》○天長二年春正月乙巳朔。廃朝賀。以候御藥也。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丁未【三】》○丁未。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戊申【四】》○戊申。掖庭公主參覲冷然院。賜陪從大夫已下禄。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辛亥【七】》○辛亥。授從四位上清原眞人夏野正四位下。從四位下伴宿禰國道從四位上。无位善棟王從四位下。正五位下佐伯王正五位上。從五位下弟村王正五位上。正六位上大石王・遠賀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橘朝臣清野從四位上。正五位上高階眞人清階、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文山・藤原朝臣廣敏・三原朝臣春上從四位下。從五位上長岡朝臣岡成・藤原朝臣葛成・巨勢朝臣清野・清原眞人長谷正五位下。從五位所下藤原朝臣清綱・巨勢朝臣清野・石川朝臣廣主・橘朝臣弟氏・藤原朝臣三成・百濟王慶忠・大野朝臣眞鷹・伴宿禰氏上・藤原朝臣輔嗣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P6191大津・藤原朝臣常永・藤原朝臣朝繼・橘朝臣永名・紀朝臣末守・安部朝臣大家・田中朝臣千尋・忌部宿禰雲梯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石占忌寸水直外正五位下。正六位上忠宗宿禰末繼・六人部連門繼・上毛野公清瀬・弘世連彌足外從五位下。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壬子【八】》○(『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壬子。授正六位上大原眞人貞成・賀茂朝臣伊勢麻呂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河内忌寸清浜外正五位下。」(『日本紀略』)〈女叙位〉。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任官。(『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乙卯【十一】》○乙卯。授正五位下清原眞人長谷從四位下。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丁巳【十三】》○丁巳。授從五位家藤原朝臣雄敏從五位上。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丙辰【十二】》○丙辰。尚〓從三位笠朝臣道成薨。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庚申【十六】》○庚申。爲諒闇、無視踏歌。但賜酒肴及禄。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申刻地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辛酉【十七】》○辛酉。勅曰。射禮者、國家大事、不可而闕。因遣右大臣於建禮門南庭、簡閲六衞。隨中賜禄有差。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己巳【廿五】》○己巳。任官。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二月己丑【十五】》○二月己丑。右大臣外曹司町北方公地{冬嗣}、造作大納言休息局{緒嗣}。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二月庚子【廿六】》○庚子。地震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二月壬寅【廿八】》○壬寅。右大臣上表、謝大將職。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五四節婦)天長二年(八二五)三月甲子【廿一】》○三月甲子。常陸國人丈部子氏女、叙位二級、終身面其戸田租。用旌貞節也。子氏女、年十五適於同郷人勳七等新治直軍、經十八箇年、夫死之後、常掃墳墓、朝夕悲泣、雖經多年、無P6192変其志。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五四多産)天長二年(八二五)三月乙丑【廿二】》○乙丑。筑前國人舎人臣福長女、産児三人。給正税四百束。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三月丁卯【廿四】》○丁卯。日本彈正尹葛原親王上表。臣之男女、一皆賜姓平朝臣。不許。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三月癸酉【卅】》○癸酉。攝津國江南四郊、隷和泉國。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典藥寮)天長二年(八二五)四月丁丑【四】》○四月丁丑。改乳長上、爲乳師。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四月戊寅【五】》○戊寅。正二位藤原朝臣冬嗣爲左大臣。近衞大將如故。從二位藤原朝臣緒嗣爲右大臣。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四月庚辰【七】》○庚辰。詔曰。天地造物、覆〓之徳以弘、帝王濟世、〓隱之仁斯深。故能無穡矜獄、登群黎於富寿、陶風湛紀、致一代之雍煕。朕恭承叡託、嗣守鴻基。而誠慙經遠、明謝燭幽。通宵輟寝、軫納隍之情。日〓忘食、懷臨谷之懼。如聞。諸國往々、疫癘不止。又大宰府言上。在肥後國阿蘇郡神靈池、遭旱〓不増減。而無故涸渇二十余丈者。去延暦年中、有此恠。當時卜之、旱疫告咎。前事不忘、取鑑今日。疑是、政術有乖、戒以不祥歟。昔周文引過、消震地之災、宋景〓精、移妖星之咎。乃知。徳必勝妖、善克除患。欲攘茲殃、唯資法力。宜毎寺斎戒以修仁祠、P6193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量加振贍。其臥病之徒、無人救養、多致死亡。凡國郡司、爲民父母、弃而不顧、豈稱子育。宜一一到門、給穀與藥、令得存濟。又免除去弘仁十三四兩個年調庸未進。宜告遐邇、使知此意焉。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四月壬午【九】》○壬午。右大臣上表藤原朝臣緒嗣。不許。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四月癸未【十】》○癸未。遷攝津國治御豐嶋郡家以南地。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四月丙戌【十三】》○(『日本紀略』)丙戌。右大臣上表。不許。」(『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散位從四位下紀朝臣田上卒。從七位下猿取之孫、贈右大臣正二位船守之第三男也。延暦廿二年、叙從五位下、大同元年叙從五位上、任相模守、三年叙正五位下、秩満入京、追徒平城、授從四位下。家業武藝、才華興聞、至於從政、不失民心。弘仁之初、以謫任佐渡權守、會赦歸郷、俄而卒。時年五十六。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四月丁亥【十四】》○丁亥。任官。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四月己丑【十六】》○己丑。右大臣上表。不許。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五月乙未【五月は癸卯朔にて乙未なし。】》○乙未。左大臣藤原冬嗣等上表。奏請臣下封禄。許之。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五月庚戌【八】》○庚戌。右大臣
緒嗣上表、以封一千戸、奉仕國用。勅、依請。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五月癸丑【十一】》○癸丑。左大臣冬嗣上表。請減封。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五月乙卯【十三】》○乙卯。勅、不許。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五月癸亥【廿一】》○癸亥。右大臣封戸二千烟、依表収公。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五月乙丑【廿三】》○乙丑。任官。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大学寮、『類聚三代格』卷五同年五月廿五日官符參照。大宰府明法博士。)天長二年(八二五)五月戊辰【廿六】》○戊辰。明法博士官位從七位下官。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八〇解由)天長二年(八二五)五月庚午【廿八】》○庚午。薨卒五位已上、大学諸博士、停責P6194解由。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六月乙亥【三】》○(『日本紀略』)六月乙亥。暴雨雷動、辟歴{霹靂}中務北門柳。」(『類聚國史』五四節婦)節婦別公今蟲売、叙位二級、終身免戸田租、以旌節行。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六月辛巳【九】》○辛巳。散位從四位上勳七等紀朝臣長田麻呂卒。中判事正六位上末松之孫、正六位上相模介稻手之子也。不渉史傳、多兼少技。自安清貧、不営名利。可謂青松之下、必有清風者。時年七十一。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二年(八二五)七月癸卯【二】》○秋七月癸卯。授正四位下清原眞人夏野從三位、任中納言。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七月丁未【六】》○丁未。二品行彈正尹兼大宰帥葛原親王上表、割愛子息、庶捨王號。許之。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七月戊申【七】》○戊申。正五位下都宿禰腹赤卒。年卅七。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七月庚戌【九】》○庚戌。任官。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七月辛亥【十】》○辛亥。若狭國割遠敷、建大飯郡。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閏七月乙亥【四】》○閏七月乙亥。奉遣使栢原山陵。其詞曰。云々。肥後國阿蘇郡〈爾〉在〈留〉神靈池涸渇〈多利〉。云々。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閏七月丁丑【六】》○丁丑。無品菅原内親王薨。桓武天皇第十六皇女也。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閏七月丁亥【十六】》○丁亥。彈正尹佐味親王薨。桓武天皇第九皇子也。容儀閑雅、頗好女色。天皇踐祚之日、行立朝堂、暴疾倒臥。呼聲似驢、輿病而出、不經幾日薨。時年卅三。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七仁王會・『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閏七月庚寅【十九】》○庚寅。令宮中左右京五畿内七道諸國、講説仁王護國般若經。」承前之例、呪願文者、予仰當時達文章者作。少僧都傳燈大法師位空海、被配東宮P6195講師、卒爾瀝思、講前即成。」其詞曰。唐矣三尊、耶嬢六趣。構殿大虚之無際、建都妙空之不生。五眼高照、〓日之光非儔、無量普覆、靉雲之羃何喩。吾子多病、針藥不遑。奇哉大哉、欲談舌卷。」伏惟、我皇帝陛下、百億之一、一得之貞。悲物濡足、濟時申手、切軫一物納隍、常憂民黎安堵。謹天長二年閏七月十九日、於宮中及五畿七道、設一百師子座、延八百怖魔人、一日兩時、奉演仁王護國般若經、五忍開義、忽許咎氣之弊、二諦折理、乍聚休徴之祥、〓此白業、奉資聖体。伏願、教令五忿、揮輪剣而降魔怨、自性十六、麾惟寶而滋福寿。洪祚永久、〓芥石於猶短、玉体緊密、咲金剛於易滅。十全之風、扇四天以不鳴條、萬民之廩、貯九年以不捨遺。忘其帝力、悟其垂拱。上福七廟、益彼三明、永抜無明根、常遊大覚觀。」太上天皇、姑射之遊、與P6196八仙無其極、襄城之徳、將千葉流其芳。」宸位弐君、名齊文王世子、徳比悉達薩〓。堅固之誉彌新、紹搆之功不墜、宮貴飛美、文武効能。繞北極而竭力、仰南風而解慍。鼎食有余、官帶無盡、普潤幽明、廣及動植、共沐般若之甘露、同昇解脱之蓮臺。」開題。維照陽之大荒(癸巳、天長二年乙巳に合わず。)、白藏之相節(自藏之初節)、城中一大諸天所子、洗身澄心、投誠歸命。敢告佛駄達磨僧伽。夫高天不覆、人民何生、厚地不載、草木誰憑。所生之尤靈、惟人爲貴。爲貴之原、惟君惟王。君是人父、民則君子。子病不癒、父何以安。四大之疾、藥針所治、一心之患、深法能療。」聞道。大雄調御、天中之天、仁王尊經、玄之又玄。歸之仰之、神力能救。若讀若誦、萬〓忽消。是故、釋提一誦、修羅之軍、瓦砕氷銷。普明二説、斑足之忿、雲卷霧散。所以、爲鎮乾巛之変怪、濟元々之塗炭。謹於紫微極殿、青春鳳楼、五畿之内、七道諸國、厳飾道場、陳列妙供、敷一百師子座、屈八百龍象、奉宣五種之般若、守護内外之國。仰願、。云々。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閏七月壬辰【廿一】》○壬辰。停隷和泉國江南四箇郡、還附攝津國。百姓騒動、無顧私業也。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天長二年(八二五)閏七月癸巳【廿二】》○癸巳。常陸國人右近衞將曹從八位上勳八等中臣鹿嶋連貞忠願得度。許之。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八月P6197癸卯【三】》○八月癸卯。任官。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八月戊申【八】》○戊申。召大学博士学生等於紫宸殿。令論議。賜物有差。博士從五位下伊豫部連眞貞、論詞可嘉。有勅、即補次侍從。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八月丁卯【廿七】》○丁卯。任五畿内七道巡察使。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七月己巳【廿九】》○己巳。參議從三位多治比眞人今麻呂薨。年七十三。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太上天皇遊獵・『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月己酉【十】》○冬十月己酉。太上天皇遊獵于交野。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二年(八二五)十月甲寅【十五】》○甲寅。授正六位上百濟王教養從五位下。從五位上藤原三成正五位下。正六位上藤原豐繼從五位下。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月乙丑【廿六】》○(『類聚國史』三六山陵・『日本紀略』)乙丑。天皇〈我〉御命〈爾〉坐〈世〉。石作〈乃〉山陵〈爾〉申給〈久〉。前〈爾〉山陵地不穏〈止〉思所行〈止〉卜申〈爾〉依〈天〉、今年〈乃〉冬時〈爾〉奉遷〈止〉申賜事了。然〈乎〉斎内親王〈乃〉參入賜〈布〉年〈爾之弖〉、種々事繁怱〈之弖〉、奉遷事不得成〈奴〉。明年〈乃〉春時〈爾〉可奉遷事〈乎〉、左大辨從四位上直世王・大藏大輔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浄本等〈乎〉使〈爾〉差〈弖〉申給〈不〉天皇〈我〉御命〈乎〉申給〈久止〉申。」(『日本紀略』)散事從四位下県犬甘宿禰浄浜卒。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月丙寅【廿七】》○丙寅。任官。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一月己巳朔》○十一月己巳朔。擧酒以屬群臣、投暮宴酣、琴歌并奏、極歓而罷。賚禄有差。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施藥院)天長二年(八二五)十一月庚午【二】》○庚午。置施藥院使司、使・判官・主典・医師各一員。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一月庚辰【十三】》○庚辰。右大臣上表。云々。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太上天皇算賀・『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一月丙申【廿八】》○丙申。奉賀太上天皇五八之御齢。白日P6198既傾、繼之以燭、雅樂奏樂。中納言正三位良岑朝臣安世、下自南階舞、群臣亦率舞。投暮雨雪、軽花払舞。冒夜而罷。賜禄有差。優詔。未得解由大夫等、皆預賜禄之例。又別賜參議已上、冷然衣被。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太上天皇算賀)天長二年(八二五)十一月戊戌【卅】》○戊戌。皇太子臣正良言。臣聞。至禮不讓、天地同符、大音希聲、神明合契。尭以星辰欽若、藏白玉之神圖、舜以雷雨不迷、受黄金之符璽。孔子曰。必世然後仁。誠哉是言。漢興至孝文〓歳、凡四帝也。自桓武聖帝、訖於當今、推暦〓箇年、計世四帝。諱齢四十、総計三四十二、爲百廿歳。寔聖政馭暦之祥也。伏惟、天皇〓年之後、四帝之初、聖運斯鍾、至徳盛矣。行同尭舜、仁敦漢文。逾勤禮樂之方、亦當春秋之富。震居初穆、仰仙齢之無凶、天下同歓、知黎元之有慶。已深私祚、更足欣誠。輙効獻芹、敢塵旒袞。謹上衣琴等、非加涓塵、貴表懇殻。伏願陛下、御此服色、彌隆垂衣之風、撫彼鯤絃、再發虞琴之操。壯年之慶、非無前儀。臣子之誠、不能黙爾。凡雖聖人之算、自天祐之、華封之寿、更有何益。而中心所感、不勝形言。冀遥懸三辰、倶護北極之座、遠仰萬寿。毎陪南山之基、臣抜自髫年。夙蒙覆潤、辱眞萬國。曽無三善、而聖情重疊、P6199慈誨慇懃、栄深施道、寵優列幄。伐南山之竹、未足書思、仰崇海之鼈、那堪負徳。因與群臣、伏表丹款。無任悚賀。謹奉表以聞。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二月辛丑【三】》○十二月辛丑。隱岐國馳驛奏上。渤海國使高承祖等百三人到來。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二月壬寅【四】》○壬寅。越前守從四位上紀朝臣末成卒。大納言正三位古佐美第九子也。弘仁初叙從五位下、十二年叙正五位下、俄授從四位下、天長元年叙從四位上。幼而聡悟、博覽文籍、年二十試調式部丞、時議許其兼擧。出任伊豫介、歴出雲・常陸・大和・越前守。並以幹濟聞。但名者實之賓也。斷長繼短、寛簡之耳。時年〓五。追贈正四位上。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二月乙巳【七】》○乙巳。大内記正六位上布瑠宿禰高庭、定領客使、借出雲國介、不稱領客使。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二月丁巳【十九】》○丁巳。諸道巡察使辭見紫宸殿。訖即於東階下、各賜禄。」右大臣緒嗣上表。勅答不許。




P6200
《卷卅四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卅四逸文〈起天長三年正月、盡同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戊辰朔》○天長三年春正月戊辰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内裏、賜被。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庚午【三】》○(『類聚國史』一七三火・『日本紀略』)庚午。亥剋失火左兵衞府厨院、灰滅厮女一人。」(『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今日、散位從四位上石川朝臣繼人卒。正四位下難波麻呂之孫、從四位上豐人之男也。延暦十三年叙從五位下、大同三年從五位上、弘仁十三年從四位下、天長元年從四位上。性質素無所燭餝。歴任内外、毀誉不聞。國之元老、被授崇班。卒時年八十六。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壬辰【五】》○(『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壬辰。地震。」(『類聚國史』一七三火・『日本紀略』)縁左兵衞府失火事、祓除於南庭。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七一七日節會・『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甲戌【七】》○甲戌。賜宴於豐樂殿。授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繼業從三位。從四位下小野朝臣岑守從四位上。無位高枝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雄豐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粟生王從五位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世嗣從四位下。正五位下百濟王元勝正五位上。從五位下安野P6201宿禰文繼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巨勢朝臣河嗣・紀朝臣虎主・藤原朝臣人並・和氣朝臣仲世・大江朝臣総成・藤原朝臣葛守・林朝臣山主・藤原朝臣常嗣・廣階宿禰眞象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諸成・布瑠宿禰高庭、外從五位下坂上忌寸今繼・羽咋公吉足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奄智造吉備麻呂・船連湊守外正五位下。正六位上宮原宿禰村繼・大崗忌寸豐繼外從五位下。賜禄有差。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乙亥【八】》○(『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乙亥。授正六位上三繼王・伊勢朝臣永嗣從五位上。」(『日本紀略』)〈女叙位〉。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辛巳【十四】》○辛巳。地震。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戊子【廿一】》○戊子。任官。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庚寅【廿三】》○(『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庚寅。地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授外從五位下遠田臣人綱・上毛野賀茂公宗繼外正五位下。外正六位上磐城臣藤成・上毛野陸奥公吉身外從五位下。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乙未【廿八】》○乙未。幸芹川野遊獵。從四位下源朝臣信爲侍從、山城國別當中納言從三位清原眞人夏野、率國司聊獻物。賜群臣及國司判官以上衣被。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丙申【廿九】》○丙申。和泉國、令築池五處。從民望也。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二月辛丑【四】》○二月辛丑。任官。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二月癸丑【十六】》○癸丑。備前國、停田原池、築神埼池。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二月辛酉【廿四】》○(『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辛酉。地震。」(『類聚國史』三六山陵・『日本紀略』)任改葬石作山陵司。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天長三年(八二六)二月壬戌【廿九】》○壬戌。賜唐留学僧靈船{靈仙}之弟妹、阿波國稻一千束。P6202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天長三年(八二六)三月戊辰朔》○三月戊辰朔。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臣藤原朝臣緒嗣言。依去天長元年正月廿四日上表、渤海入朝、定以一紀。而今寄言靈仙、巧敗契期。仍可還却状、以去年十二月七日言上。而或人論曰。今有兩君絶世之讓、已越尭舜。私而不告、大仁芳聲、縁何通於海外。臣案、日本書紀云。誉田天皇崩、時太子菟道稚郎子、讓位于大鷦鷯尊。固辭曰。豈違先帝之命、輙從弟王之言。兄弟相讓、不敢當之。太子興宮於菟道而居。皇居空之、既經三歳。太子曰。我久生煩天下哉。遂於菟道宮自薨。大鷦鷯尊悲慟越禮。即天皇位、都難波高津宮。委曲在書紀、不能以具盡。于時讓國之美、無赴海外。此則先哲智慮、深顧國家。然則先王之舊典、萬代之不朽者也。又傳聞。禮記云。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禮不辭費、禮不踰節。而渤海客徒、既違詔旨、濫以入朝。偏容拙信、恐損舊典。實是商旅、不足隣客。以彼商旅、爲客損國、未見治体。加以、比日雜務行事、贈皇后改葬〈一〉、御斎會〈二〉、掘加勢山溝并飛鳥堰溝〈三〉、七道畿内巡察使〈四〉、可召渤海客徒〈五〉、經営重疊、騒動不遑。又頃年旱疫相仍、人物共盡、一度P6203賑給、正税欠少。況復時臨農要、弊多逢送、人疲差役、税損供給。夫君無想信、安存天下。民憂未息、天災難滅。非一人天下、是萬人天下。縦今損民焉、徳有慙後賢。伏請、停止客徒入京、即自着國還却、且示朝威、且除民苦。唯依期入朝、須用古例。臣緒嗣雖久臥疾牀、心神既迷、而恩主之至、半死無忘。愚臣中誠、不獲不陳。謹重奉表以聞。不許。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三月己巳【二】》○(『日本紀略』)己巳。妃從二位多治比眞人高子薨。贈從一位。年卅九。遣使就第詔曰。云々。」(『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度俘囚二人。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三月丁丑【十】》○丁丑。奉爲栢原天皇、於西寺限七ケ日、説法華經。別有朝儀。請致任大僧都護命法師、爲講師。公卿以下供其事。其經太上天皇手跡也。紫宸金字、玉軸繍帙、一点一画、有体有勢、珠連星列、爛然満目。觀人稱曰眞聖、鍾〓逸少、猶未足。云々。又佛堂莊厳、種々法物、盡奇窮異。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三月乙未【十六】》○乙未。任官。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國造)天長三年(八二六)三月甲申【廿九】》○甲申。詔曰。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宣〈布〉詔旨〈乎〉聞食〈倍止〉宣。從八位下出雲臣豐持〈乎〉國造〈爾〉任賜〈霑〉冠位上賜〈比〉、大御手物賜〈久止〉宣〈布〉詔〈乎〉聞食〈閇止〉宣。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四月壬寅【五】》○四月壬寅。皇帝幸於南池、召文人令賦詩、賜禄有差。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四月丁未【十】》○丁未。幸神泉苑。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四月己酉【十二】》○己酉。地震。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丁卯朔》○(『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五月丁卯朔。散位P6204從四位上安部朝臣男笠卒。延暦十七年叙從五位下任右兵衞佐、遷任左馬頭兼參河守、弘仁初叙從五位上任駿河守、俄叙從四位下拝任主殿頭、尋授從四位上。性質素、無才学。歴職内外、不聞善悪。調鷹之道、冠絶衆倫。桓武天皇寵之。屡侍竜顔。卒時年七十四。」(『日本紀略』)三品恒世親王薨。今上第一皇子、母贈皇后、桓武天皇之皇女也{高志内親王}。年廿二。天皇悲痛、久不視朝。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甲戌【八】》○甲戌。渤海客徒大使高承祖等入京。安置鴻臚館。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丙子【十】》○丙子。葬恒世親王於山城國愛宕郡鳥部寺以南。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戊寅【十二】》○戊寅。渤海國使政道進少卿高承祖授正三位。副使高如岳正四位上。判官王文信・高孝英二人正五位上。録事高成仲・陳崇彦二人從五位上。訳語李隆郎・李承宗二人從五位下。六位已下十一人、又有叙位。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庚辰【十四】》○庚辰。渤海客徒、歸加賀國。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辛巳【十五】》○辛巳。天皇啓問渤海國王。使承祖等、転送在唐学問僧靈仙表物來。省啓悉之、転深嘉慰。王信確金石、操貞松〓。〓國命於西秦、五臺之嶺非〓、敦隣好於南夏、萬里之航自通。煙波雖遼、義誠密邇。有斐君子、〓心塞淵。感激之懷、不可〓説。土宜見贈、深領遠情。答信軽毛、P6205別附検到。其釋貞素、操行所缺者、承祖周悉。風景正熱、王無恙也。略此寄懷、不復煩云。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己丑【廿三】》○己丑。賑給左右京飢民。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壬辰【廿六】》○壬辰。授正六位下文室朝臣富田麻呂從五位下。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甲午【廿八】》○甲午。左大臣上表。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乙未【廿九】》○乙未。詔曰。云々。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六月戊戌【二】》○六月戊戌。參議從四位下橘朝臣常主卒。年四十。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六月己亥【三】》○己亥。改七月七日相撲、定十六日。避國忌也。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六月壬寅【六】》○(『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壬寅。地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屈一百僧於御在所及大極殿、限三箇日、転讀大般若經。防疫癘、祈豐年也。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六月甲辰【八】》○甲辰。俊子内親王薨。太上天皇皇女也。《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六月丙午【十】》○丙午。葬愛宕郡愛宕寺以南山。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六月丙辰【廿】》○丙辰。任相撲司。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六月丁巳【廿一】》○丁巳。任官。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七月庚辰【十五】》○秋七月庚辰。任官。四品賀陽親王爲中務卿。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七月辛巳【十六】》○(『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辛巳。御豐樂殿、覽相撲。」(『類聚國史』一六五雲・『日本紀略』)慶雲見西方。其状五色相雜、如夾纈絹。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七月己丑【廿四】》○己丑。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冬嗣薨。年五十二。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七月辛卯【廿六】》○(『日本紀略』)辛卯。遣使就大臣深草別業、詔曰。云々。贈正一位。葬于山城國愛宕郡深草山{宇治郡か}。」(『類聚國史』一〇七斎院司)攝津國垂水庄公田一町八段、賜斎院司。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天長三年(八二六)八月丁酉【二】》○八月丁酉。從四位上安部朝臣雄能麻呂卒。從五位下億□麻呂之孫、因幡守從五位上人成之子也。P6206弘仁元年叙從五位下、八年從四位下、十三年從四位上。初以調鷹得達、無他才学、品秩顕要、一身之幸也。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八月戊戌【三】》○戊戌。召大学博士從五位上伊予部連眞貞及直講・学生等於紫宸殿、令講論經義。例也。賜禄。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三年(八二六)八月戊申【十三】》○戊申。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朝臣家雄・藤原朝臣吉野正五位下。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八月丙辰【廿一】》○(『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丙辰。授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家雄從四位下。」(『日本紀略』)任官。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八月壬戌【廿七】》○壬戌。賑給左右京飢病及被水害百姓等。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典藥寮)天長三年(八二六)九月丙寅【二】》○九月丙寅。河内國渋河郡荒廃閑地廿町、充典藥寮。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九月己巳【五】》○己巳。詔曰。云々。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九月庚午【六】》○庚午。伊予守從四位上安倍朝臣眞勝卒。大宰大監正六位上三綱之子也。延暦年中叙從五位下、任陰陽頭、弘仁十一年叙從四位下、任神祇伯、歴甲斐伊予守。天資質樸、不好祇媚。学老莊、能口自讀如流、不精義理。所歴之職、頗稱寛静。卒時七十三。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九月癸酉【九】》○癸酉。賜宴於内裏、文人已上、賜禄有差。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九月乙亥【十一】》○乙亥。天皇御八省院、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九月丁丑【十三】》○(『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丁丑。授正六位上長田王・藤原朝臣浜雄・佐伯宿禰福成從五位下」(『日本紀略』)任官。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陰陽寮)天長三年(八二六)九月甲申【廿】》○甲申。河内國若江・渋河兩郡地二十町、充陰陽寮。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九月己丑【廿五】》○己丑。任官。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月丙辰【二】》○冬十月丙辰。天皇P6207幸栗前野遊獵。賜侍從及狩長非侍從并山城國掾已上衣被。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月壬寅【八】》○壬寅。任官。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三年(八二六)十月己酉【十五】》○己酉。授正六位上多治比眞人門成從五位下。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三年(八二六)十月己未【廿五】》○己未。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貞吉從五位下。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一月丁丑【十四】》○十一月丁丑。任五畿内校田使。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一月乙酉【廿二】》○乙酉。地震。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一月己巳【廿六】》○己巳。任官。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二月甲辰【十二】》○十二月甲辰。雨雪。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二月乙巳【十三】》○乙巳。地震。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二月丙午【十四】》○丙午。分使奉諸陵荷前幣。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二月戊申【十六】》○戊申。車駕幸大原野遊獵。賜親王以下侍臣及狩長五位非侍從以上禄、各有差。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二月己未【廿七】》○(『類聚國史』一六五雲・『日本紀略』)己未。詔曰。朕以菲薄、嗣膺丕基、踐氷虔虔、馭朽敬敬、膏澤不浹於黎庶、風化莫澄於寰区。剋己〓懷、未知攸濟。忽見公卿來表、有賀慶雲之瑞。朕徳行無聞、以慙感物。道化有缺、何用動神。但惟俊乂百工、存職匪懈、雖靈芝不効、慶有余焉。萬民不贍、帝則未順。雖麟鳳在野、吾猶懼矣。自顧庸虚、何之慶賀。朕尚不敢當之。公等宜且停矣。」右大臣從二位兼皇太子傅臣藤原朝臣緒嗣等言。臣聞。天道無言、待哲后而呈祉、神功不宰、値仁君而降祥。故景雲入歌、有虞之化逾穆、伏氣叙彩、軒轅之業克宣。伏惟、皇帝陛下、徳等二儀、仁敦萬物、與天合徳。尚憂寒暑之不均、將地〓貲恐P6208黎元之未給。伏見少外記從六位下都宿禰廣田麻呂・左大史正六位上御野宿禰清庭等奏稱。去七月十六日申時、有五色雲、見於豐樂殿之西。又紀伊國守從五位下占野王等奏稱。去八月廿八日、慶雲見於海部郡賀多村伴嶋上。又大宰大弐參議從四位上小野朝臣岑守等奏稱。去七月七日、慶雲見于筑前國那賀郡之上。並皆彩色紛郁、美麗非常。臣等謹案。孫子瑞応圖曰。慶雲太平之応也。禮斗威儀曰。政和平則慶雲至。孝經援神契曰。徳至山陵則慶雲出。夫殿號豐樂、試驗四海之歓娯。嶋名聖諱、表一人之有慶。斯實曠古之所希、歴世之所難逢。臣等幸値會昌之期、頻覩希世之瑞。其爲抃躍。寔百恒品、不勝悦予之至。謹拝表陳賀。以聞。」(『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授從五位上紀朝臣御依正五位下。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雲)天長三年(八二六)十月辛酉【廿九】》○辛酉。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藤原朝臣緒嗣等言。臣聞。惟天爲大、叶天道者聖人、惟皇体元、応皇徳者靈〓。故丹羽止戸、周氏開七百之期、白狼入朝、殷家隆九五之祚。伏惟、皇帝陛下、登枢踐暦、執象応機。解殷帝之羅、去三面而流惠、垂夏王之泣、傷萬姓之有辜。是以、天瑞地符之祥、異名而影集、応圖合諜P6209之〓[貝+兄]、同時而星連。陛下、謙讓而不當。長卿有云。且天爲質闇、珍符固不可辭也。伏望。鴻慈曲垂、以納下臣之〓、且副上天之心。不任鳧藻之至、奉表陳乞。以聞。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雲八六赦宥・『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月壬戌【卅】》○壬戌。詔曰。朕以昧徳、忝纂君臨、乘奔軫懷。納隍銷志、分宵廃寝、憂萬方之未安、興晨忘〓、懼八政之或殊。近有非雲、見諸内外公卿表賀、辭不敢當。尚亦頻奏。推之不得。誠如來表。豈謂在己。此則七廟之靈、感恩如在、二儀之感、徴祥自臻。今欲報徳蒼天、寄彼祖宗、播惠黎烝、共斯嘉〓。可大赦天下。自天長三年十二月卅日昧爽以前、大辟已下、罪無輕重、未發露・已發露・未結正・已結正・繋囚見徒咸悉赦除。但犯八虐・私鋳錢・強竊二盜、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其初見人、五位者進位一階、六位已下者二階、正六位上者廻授一子二階、白丁免當戸今年調庸。内外文武官、主典已上、加位一級。但正六位上者、廻授一子。若無子者、宜量賜物。五位已上子孫年廿已上者、亦叙當蔭之階。天下老人、百歳已上、賜穀三斛、九十已上二斛、八十已上一斛。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孝子順孫義夫節婦、旌表門閭、終身勿事。普告遐邇、咸使知聞。




P6210
《卷卅五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卅五逸文〈起天長四年正月、盡同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癸亥朔》天長四年春正月癸亥朔。停朝賀。爲候御藥也。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甲子【二】》○甲子。於宜陽殿廂下、召親王已下侍從已上、命酒食、賜被。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乙丑【三】》○乙丑。太上天皇之親王、并源氏召仁寿殿、賜衣被。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寺田地三四天皇不予一七八藥師悔過)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丁卯【五】》○丁卯。勅。以在大和國高市郡贈皇后墾田十町、限御世、施入橘寺春秋悔過料。」以綿三百屯、誦經於川原寺。」於東西二寺、各屈〓九僧、使修藥師悔過一七日。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丁丑【十五】》○丁丑。任畿内校田使。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内宴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戊寅【十六】》○戊寅。差内舎人吉人十人、令持香油、向十禪師正忠等住寺。」從去十二月晦日、聖体不予、不御紫宸殿。皇太子已下、侍從已上、賜禄觀踏歌。詔曰。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宣〈布〉大命〈乎〉、諸衆聞食〈倍止〉宣。比來寒風〈爾〉不當給御座〈爾〉依〈天〉、今日〈乃〉豐樂〈理〉如常〈久〉不聞食。然〈毛〉常〈母〉見〈留〉踏歌、見〈太倍〉爲退〈止〉爲〈弖奈毛〉御物賜〈波久止〉宣。皇太子已下、稱唯拝舞。賜P6211禄有差。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辛巳【十九】》○辛巳。詔曰。天皇詔旨〈止〉、稻荷神前〈爾〉申給〈閇止〉申〈佐久〉。頃間御体不愈大坐〈須爾〉依〈弖〉占求〈留爾〉、稻荷神社〈乃〉樹伐〈禮留〉罪祟〈爾〉出〈太利止〉申〈須〉。然〈毛〉此樹〈波〉、先朝〈乃〉御願寺〈乃〉塔木〈爾〉用〈牟我〉爲〈爾止之天〉、東寺〈之〉所伐〈奈利〉。今成祟〈利止〉申〈我〉故〈爾〉、畏〈天奈毛〉内舎人從七位下大中臣朝臣雄良〈乎〉差使〈天〉、禮代〈爾〉從五位下〈乃〉冠授奉〈理〉治奉〈留〉。實〈爾〉神〈乃〉御心〈爾志〉坐〈波〉、御病不過時日除愈給〈倍〉。縦〈比〉神〈乃〉御心〈爾波〉不在〈止毛〉、威神〈乃〉護助給〈波牟〉力〈爾〉依〈天之〉、御躬〈波〉安〈萬利〉平〈支〉給〈牟止〉所念食〈止〉奉憑〈流止〉申給〈布〉天皇詔旨〈乎〉申給〈波久止〉申。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癸未【廿一】》○癸未。制曰。天皇〈我〉詔旨〈良末止〉勅大命〈乎〉衆聞食〈閇止〉宣。仕奉人等中〈爾〉、其仕奉状〈乃〉隨〈爾〉治賜人〈毛〉在。又巡察使〈乃〉検〈弖〉奏賜人〈毛〉在。御意〈乃〉愛盛〈爾〉治賜人〈毛〉一二在。故是以冠位進賜治賜〈波久止〉天皇〈我〉大命〈乎〉衆聞食〈閇止〉宣。」授從四位上直世王正四位下。從四位下南淵朝臣弘貞從四位上。正五位上佐伯王從四位下。正五位下弟野王正五位上。從五位下貞園王・占野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山階王・長川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朝野宿禰鹿取・菅原朝臣清公・藤原朝臣浜主・藤原朝臣浄本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藤原P6212朝臣吉野從四位下。正五位下池田朝臣春野正五位上。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山人・紀朝臣興道・百濟王勝義・安部朝臣吉人・興原宿禰敏久正五位下。從五位下伴宿禰浄貞・林朝臣眞純・伊與部斂眞貞・藤原朝臣衞・坂上大宿禰鷹主・藤原朝臣春繼・藤原朝臣長良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宮房・永原朝臣門繼・紀朝臣野長・登美眞人直名・藤原朝臣清澄・安部朝臣豐内・佐伯宿禰諸成・路眞人永名・石川朝臣英多麻呂・大中臣朝臣井作・橘朝臣眞毬・布勢朝臣長人・三國眞人訓秀從五位下。外正五位下石占忌寸水直・奄智造吉備麻呂、外從五位上益田連満足外正五位上。正六位上清庭朝臣眞豐・安道宿禰嗣雄・秦宿禰嶋主・八戸史磯道・紀朝臣國守外從五位下。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甲申【廿二】》○甲申。天皇〈我〉詔旨〈良末止〉勅大命〈乎〉衆聞食〈閇止〉宣。巡察使〈乃〉検〈弖〉奏賜〈閇流〉國々〈乃〉郡司等中〈爾〉、其仕奉状〈乃〉隨〈爾〉勤〈美〉誉〈志美名毛〉冠位上賜〈比〉治賜〈波久止〉勅天皇〈我〉大命〈乎〉衆聞食〈閇止〉宣。)授正六位上高向史公守・美努宿禰清貞、外正六位上久米舎人虎取・賀祐臣{賀〓[示+古]臣}眞柴・佐伯直鈴伎麻呂・久米直雄田麻呂外從五位下。叙位)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五四節婦)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丁亥【廿五】》○丁亥。節婦豐前P6213國人難波部首子刀自売、免其戸課役田租、終身勿事。子刀自売、年十有八歳、適下毛郡擬大領蕨野勝宮守、□□廿箇年、夫宮守死去。子刀自売、獨守空室、十歳于茲矣。遠近庶士、求之不少。而有諒同穴、无心再〓。隣里无不稱嘆。仍表門閭、以旌貞操也。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任官。(『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辛卯【廿九】》○辛卯。授正六位上船連乙山外從五位下。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二月辛丑【十】》○二月辛丑。任官。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二月丁巳【廿六】》○丁巳。制曰。天皇恐恐〈毛〉奏賜〈閇止〉白〈久〉。云々。今月廿七日、正子内親王〈乎〉皇后〈止〉定賜〈布〉。又伊勢〈乃〉斎内親王本病屡發〈弖〉、奉斎之事〈爾〉不堪〈止〉所奏〈流爾〉依〈弖〉、京都〈爾〉還參上〈倍支〉事〈乎〉、中納言從三位清原眞人夏野、大舍人頭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浄本等〈乎〉使差〈弖〉、恐々〈毛〉奏賜〈久止〉白。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二月己未【廿八】》○(『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己未。制曰。現神〈止〉大八洲國。云々。是以、正子内親王〈乎〉皇后〈止〉定賜〈不〉。云々。從五位上橘朝臣弟氏・大枝朝臣総成、特叙正五位下。」(『日本紀略』)即日、任宮司(皇后宮)。」(『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皇帝御紫宸殿、賜侍從已上飮。謝座謝酒、如儀。六衞府獻御贄。酒酣奏和琴。次雅樂寮奏音聲。殿上廊下、群臣咸率舞。白日既昏、繼以明燭。賜綿布有差。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天長四年(八二七)二月庚申【廿九】》○庚申。遣P6214參議式部大輔從四位上南淵朝臣弘貞、右京大夫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文山、申伊勢内親王歸京之状石作山陵。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三月己巳【八】》○三月己巳。授无品賀樂内親王四品。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三月庚午【九】》○(『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庚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村田爲肥後守、即授從五位上。」(『日本紀略』)任官。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四年(八二七)三月壬申【十一】》○壬申。授外從五位下飯高宿禰姉綱從五位下。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三月甲戌【十三】》○(『類聚國史』一〇七大学寮・『日本紀略』)甲戌。河内國荒閑地五十町、給大学寮。」(『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散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伊勢人卒。贈太政大臣武智麻呂之孫、參議從三位巨勢麻呂之第七子也。延暦廿二年叙從五位下、弘仁十三年至從四位下。性理整正、能練衆務、佃客之質、稍遠物情、雖勤□□、頗无寛恕、僕友苦之。年六十九。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四月癸巳【二】》○夏四月癸巳。御大極殿、奉幣帛伊勢大神宮。勅使參議左大辨正四位下直世王、中臣散位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笠作。制曰。天皇〈我〉大命〈爾〉坐。度會〈乃〉五十鈴之川上〈爾〉坐皇大神〈乃〉大前〈爾〉申給〈久〉。今侍〈留〉斎内親王〈波〉本病屡發〈弖〉、奉斎〈爾〉不堪〈爾〉依〈弖〉令退出状〈乎〉、參議正四位下直世王、中臣散位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笠作〈乎〉差使〈弖〉禮代之大幣帛〈乎〉忌部弱肩〈爾〉太手次取掛持斎〈波理〉捧令持〈弖〉、進給〈布〉御詔〈乎〉P6215申給〈久止〉申。辭別〈弖〉申給。斎内親王〈波〉令卜食定〈弖〉卜〈爾〉合〈武〉内親王〈乎〉、追可進状〈乎〉申給〈久止〉申。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四月丁酉【六】》○丁酉。幸南池。召文人有御製。皇太子以下、応製獻詩。賜禄有差。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四月辛丑【十】》○辛丑。御紫宸殿、賜鎮西大弐{大宰大弐}朝野宿禰鹿取餞。特召五位已上文人、命賦雜詩。有御製。酒酣、雅樂寮奏音聲。賜鹿取御被。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四月乙巳【十四】》○乙巳。幸神泉苑。歴覽垂釣。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四年(八二七)四月戊申【十七】》○戊申。侍臣。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四月癸丑【廿二】》○癸丑。幸神泉苑、遊釣。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四月丁巳【廿六】》○丁巳。散位正四位下佐伯宿禰清岑卒。從五位下男人之孫、從五位下人麻呂之男也。延暦廿四年叙從五位下、弘仁十三年至從四位上。温顔借人、不見怒色。韋弦之間、頗闕相濟。清情之操、仰有可稱。政遠所致、辺城無風塵之警。但嘗任上野守之時、例擧之外、更申加擧。國多未納之煩、民有逋負之苦。選任常陸守、又行此政、百姓愁之。治名斯闕、國宰言上、遂從停止。秩満入京、終于豐嶋之別業。時年六十五。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五月癸亥【三】》○五月癸亥。任官。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五月戊辰【八】》○戊辰。贈僧正傳燈大法師位勤操卒。云々。景雲四年秋、有勅於宮中及山階寺、度一千僧。法師即千勤之一也。春秋七十四。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五月庚午【十】》○(『日本紀略』)庚午。有勅。贈僧正位。」(『類聚國史』一六五雉・『日本紀略』)武藏國獻白雉。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五月甲戌【十四】》○甲戌。P6216亥刻、雷鳴雨降。此夜、皇后誕生皇子(恒定親王)。男也。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五月庚辰【廿】》○庚辰。冷然院賀皇子新誕、賜五位已上衣被。」詔中納言良岑朝臣安世・東宮学士從五位下滋野朝臣貞主等、撰近代詩人所作之詩、勒成廿卷、名曰經國集。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覚禪抄』舎利)天長四年(八二七)五月辛巳【廿一】》○辛巳。遣使畿内七道諸國、奉幣祈雨。屈一百僧於大極殿、転讀大般若經三个日。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〇旱・『日本紀略』・祈雨記・『覚禪抄』舎利)天長四年(八二七)五月丙戌【廿六】》○丙戌。依祈雨、少僧都空海、請佛舎利内裏、禮拝灌浴。亥後天陰雨降。數剋而止。湿地三寸。是則舎利靈驗之所感応也。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易田・『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六月壬辰【二】》○六月壬辰。准河内播磨等國、置易田五百町。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六月己亥【九】》○己亥。任官。四品仲野親王爲中務卿。四品阿保親王爲上総太守。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六月辛亥【廿一】》○辛亥。任相撲司。三位二人、四位八人、五位十四人。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六月壬子【廿二】》○壬子。幸神泉苑。見參中納言已下大舎人已上、賜商布有差。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六月甲寅【廿四】》○甲寅。尾張守從四位下路眞人年繼卒。從五位下野上之孫、正七位上正道之男也。延暦廿二年叙從五位下、任兵部少輔、□出雲守、弘仁四年累遷宮内大輔、任相模介、叙正五位下。政聲著聞、転任守。十二年叙從四位下、任河内守、俄遷修理大夫。天長三年任丹波守、遷尾張守。雖无文才、恪勤不懈。時年七十。P6217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彈正臺・『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六月己未【廿九】》○己未。近江國高嶋郡荒廃地一百五十二町、給彈正臺。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癸亥【四】》○七月癸亥。授正六位上高階眞人清上從五位下。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乙丑【六】》○乙丑。皇帝幸神泉苑、垂釣。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辛未【十二】》○辛未。地大震。多頽舎屋、一日之内、大震一度、小動七八度。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癸酉【十四】》○癸酉。地動不止、亥刻地大震。毎地震皆有聲。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甲戌【十五】》○甲戌。震動。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乙亥【十六】》○乙亥。地震二度。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戊寅【十九】》○戊寅。地大震二度。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庚辰【廿一】》○庚辰。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辛巳【廿二】》○辛巳。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壬午【廿三】》○壬午。授正五位下大宅水取臣繼主從四位下。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癸未【廿四】》○癸未。卯刻地震。午四剋地震。夜半地亦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甲申【廿五】》○甲申。震動
雨降。戌刻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丙戌【廿七】》○丙戌。地大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戊子【廿九】》○戊子。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己丑【卅】》○己丑。地震。午剋亦大動。未刻亦動。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壬辰【三】》○八月壬辰。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甲午【五】》○甲午。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乙未【六】》○乙未。午剋地震。子剋地震。丑刻亦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丁酉【八】》○丁酉。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戊戌【九】》○戊戌。授東宮学士正五位下安野宿禰文繼從四位下。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辛丑【十二】》○辛丑。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癸卯【十四】》○癸卯。地動、有聲如雷。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甲辰【十五】》○(『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甲辰。地震。」(『日本紀略』)遣參議大藏卿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愛發等、奉固東大寺盧舎那大佛之由、申於佐保山陵。其詞曰。天皇恐々〈毛〉。云々。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乙巳【十六】》○(『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乙巳。申刻地震。」(『日本紀略』)皇后宮亮正五位下大枝朝臣総成、獻芝草四株。P6218其中、大者長二尺許、其爲状也、紫丹色、元一而末二、枝往々有節、節間一寸許、撓曲不直、最末差白。総成曰。典侍繼子女王禁中宿處板敷下生。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戊申【十九】》○戊申。地震。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庚戌【廿一】》○庚戌。大風、屋宇顛覆。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辛亥【廿二】》○辛亥。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癸丑【廿四】》○癸丑。辰刻地動。酉刻又地動。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甲寅【廿五】》○甲寅。任官。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丁巳【廿八】》○丁巳。巡察大屬正八位上官、少屬大初位上官。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庚申朔》○九月庚申朔。地震。聲如雷。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辛酉【二】》○辛酉。亦如之。」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丙寅【七】》○丙寅。地動。」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丁卯【八】》○丁卯。地動。聲如雷。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戊辰【九】》○戊辰。亦如之。」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己巳【十】》○己巳。地動。」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壬申【十三】》○壬申。地震。有聲。」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甲戌【十五】》○甲戌。地大震。有聲。」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己卯【廿】》○己卯。地震。聲如雷。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辛巳【廿二】》○辛巳。地震。聲亦如雷。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十月庚寅【二】》○十月庚寅。地震。聲如雷。寅剋又地動。」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壬辰【四】》○壬辰。酉剋地震。」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月乙未【七】》○乙未。任官。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四年(八二七)十月己亥【十一】》○己亥。地震。聲如雷。寅剋又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月丁未【十九】》○丁未。御紫宸殿。右衞府寮獻走馬輸物。賜禄有差。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七七琴・『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月戊申【廿】》○戊申。御紫宸殿賜飮。群臣酔舞、帝彈琴而歌、樂只〓談。有詔賜花葉之簪、人々挿頭詠歌。投暮右近衞奏樂。宴畢、賜群臣衣被。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一月甲子【六】》○十一月甲子。大内有狐鳴。仍遣使栢原並後大枝山陵申告。其詞曰。云々。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一月丙寅【八】》○丙寅。前大僧都護命爲僧正。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一月己巳【十一】》○己巳。護命率僧綱P6219入賀。賜以御被。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一月癸酉【十五】》○癸酉。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一月庚辰【廿二】》○庚辰。地大震。聲如雷。」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一月壬午【廿四】》○壬午。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三六山陵・『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一月癸未【廿五】》○癸未。告栢原山陵詞云。天皇畏畏〈毛〉申賜〈閇止〉申〈久〉。御陵木切〈禮留〉事、検見使等申〈久〉。御在所上〈爾〉木生〈多利止〉申〈爾〉依〈弖〉、掃却〈介〉浄奉〈牟我〉爲〈爾〉、參議正四位下直世王、左京大夫正四位上石川朝臣河主等〈乎〉差使〈天〉、奉出〈須止〉申賜〈布〉状〈乎〉、畏々〈毛〉申賜〈波久止〉申。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一月丁亥【廿九】》○丁亥。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二月戊子朔》○十二月戊子朔。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二月己丑【二】》○己丑。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二月辛丑【十四】》○辛丑。屈請清行僧百口於大極殿、転讀大般若經三個日。爲停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一六五雪)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二月癸卯【十六】》○癸卯。地震
。雪降。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二月乙巳【十八】》○乙巳。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貞雄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海直淡海外從五位下。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二月丙午【十九】》○丙午。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二月壬子【廿五】》○壬子。授正六位上林朝臣土主從五位下。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二月癸丑【廿六】》○癸丑。設服御物及飮食雜贄等、獻於北宮。賀皇子誕生也。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二月丙辰【廿九】》○丙辰。雨雪。




P6220
《卷卅六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卅六逸文〈起天長五年正月、盡同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正月戊午朔》天長五年春正月戊午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内裏、賜被。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二宮饗宴・『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正月己未【二】》○己未。皇太子已下、奉賀後宮。賜物有差。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七一七日節會・『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正月甲子【七】》○甲子。御豐樂殿、授從三位春原朝臣五百枝正三位。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綱繼正四位下。正五位上弟野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豐江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近棟王・御仲王從五位下。正五位下和氣朝臣眞綱・紀朝臣善岑・安部朝臣吉人從四位下。正五位下大中臣朝臣淵魚正五位上。從五位上笠朝臣仲守・巨勢朝臣清野・藤原朝臣雄敏・藤原朝臣常嗣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石川朝臣弟道・和朝臣家主・藤原朝臣長岡・文室朝臣大田・紀朝臣深江・大春日朝臣頴雄・貞江連繼人・橘朝臣氏人・伴宿禰眞臣・羽咋公吉足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良房・坂上大宿禰正野・安部朝臣安仁・伴P6221宿禰黒成・藤原朝臣貞守・多治比眞人遠永・田口朝臣佐波主・當麻眞人廣道・高橋朝臣廣野、外從五位下安野宿禰眞繼・百濟公綱繼・忠宗宿禰末繼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宗形朝臣勝麻呂外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安原宿禰諸勝・御野宿禰清庭・山辺公清野・刀岐直浄浜外從五位下。賚禄有差。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正月乙丑【八】》○乙丑。〈女叙位〉。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五年(八二八)正月丙寅【九】》○丙寅。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貞成・橘朝臣廣雄・笠朝臣數道・粟田臣鹿主從五位下。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正月己巳【十二】》○己巳。任官。三品萬多親王爲大宰帥。式部卿如故。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正月甲戌【十七】》○甲戌。(『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皇帝御臨射宮、觀射禮。」(『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但馬國馳驛言。渤海人百余人來着。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正月丁丑【廿】》○(『類聚國史』一九國造)丁丑。從五位下壱岐直戈麻呂、任壱岐嶋造。」(『日本紀略』)任畿内班田使。(『日本紀略』)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己丑【二】》○二月己丑。但馬國司、写渤海王啓・中臺省牒案進上。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辛卯【四】》○辛卯。地震。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甲午【七】》○甲午。御紫宸殿。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乙未【八】》○乙未。任官。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戊戌【十一】》○戊戌。地震。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己亥【十二】》○己亥。宜子女王、奉定斎王。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庚子【十三】》○庚子。在西大寺四王堂、故正四位下吉備朝臣由利之奉写一切經、充法隆寺、爲寺經。」左京三條一坊山城國愛宕郡白田収充院。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辛丑【十四】》○辛丑。地震。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丁未【廿】》○(『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丁未。御紫宸殿、賜侍臣酒。酒酣、雅樂寮P6222奏音聲。賜見參五位已上禄有差。」(『日本紀略』)右大臣藤原朝臣緒嗣上表。勅答曰。云々。遣使就第賜之。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壬子【廿五】》○壬子。御小安殿、遣使散位從五位下三繼王、奉幣大神宮。其詞曰。天皇〈我〉大命〈爾〉坐。五十鈴〈乃〉河上〈爾〉稱辭定奉大神〈乃〉大前〈爾〉申給〈久〉。氏子親王〈乎{波か}〉大神御杖代〈止之弖〉奉入〈多留〉親王〈爾〉在。而今身安{不安か}〈爾〉依〈天〉退出〈留〉替〈爾〉、中務卿四品仲野親王〈乃〉女、宜子女王〈乎〉、{脱文あるか}王{衍字か}散位三繼王、中臣神祇大祐大中臣朝臣天品、忌部少史正八位上斎部{姓脱か}友主等差使〈弖〉申給〈久止〉申。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七奏樂・『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癸丑【廿六】》○癸丑。從三位藤原朝臣繼彦薨。云々。性聡敏有識度、尤精星暦、亦熟絃管。雖三爵之後、曲誤必顧之。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甲寅【廿七】》○甲寅。賜鎮東按察使伴朝臣國道餞。賜衣被及雜珍玩物。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三月己未【三】》○三月己未。地震。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三月癸亥【七】》○癸亥。任官。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三月甲子【八】》○甲子。聖躬乖和、頻羞御藥。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三月丙寅【十】》○丙寅。地震。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三月乙亥【十九】》○乙亥。〈任公卿〉。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五四節婦)天長五年(八二八)三月甲申【廿八】》○甲申。筑前國人難波部安良売、叙位二階、免戸田租。安良売、父母共没、常拝塚塋、朝夕盡哀。亦年十有六、嫁宗像郡大領外正七位上宗形朝臣秋足。秋足死于今十五年、遠近聘之、誓死終志。本之名教、孝節可嘉。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五年(八二八)閏三月丁亥【二】》○P6223閏三月丙戌朔、丁亥。授陸奥守從五位下笠朝臣廣庭從五位上。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閏三月乙丑【四】》○乙丑。幸神泉苑、垂釣。左近衞府獻時味。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閏三月甲午【九】》○(『日本紀略』)甲午。任官。」。(『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右兵衞督從四位下勳七等坂上大宿禰廣野卒。大納言贈從二位田村麻呂第二子也。弘仁初叙從五位下、任右兵衞佐、遭父喪罷職、更任右衞門佐、遷任右近衞少將、兼伊勢守、出陸奥守、秩満任右兵衞督。少以武勇聞。無他才藝、執尚不□、節操可嘉。飮酒過度、病發而卒。時年四十二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天長五年(八二八)閏三月乙未【十】》○乙未。豐前國俘囚吉彌侯部衣良由、輸酒食百姓三百六十人。豐後國俘囚吉彌侯部良佐閇、輸稻九百六十四束、資百姓三百廿七人。衣良由叙少初位下、良佐閇叙從六位上。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五年(八二八)閏三月丙申【十一】》○丙申。授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浄本正四位下。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閏三月丁酉【十二】》○丁酉。幸南池。遊魚貪餌、群臣垂竿、効獲無數。御船就涼書殿、即召文人令賦春日閑園。獻詩者二十三人。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四〇采女七八賞賜八三正税)天長五年(八二八)閏三月庚子【十五】》○庚子。越前國正税稻五百束、給采女角鹿直福貴子。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閏三月壬子【廿七】》○壬子。大中臣朝臣春繼、流伊豆國。因射殺萩原王也。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四月丁卯【十三】》○(『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四月丁卯。有勅、特令度白水郎十九人。」(『類聚國史』一〇七大学寮)河内國渋河郡田六段・畠四町四段、割大学所□五十町P6224六段内、給内教坊。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四月辛巳【廿七】》○辛巳。御武徳殿、覽馬射。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四月癸未【廿九】》○癸未。渤海客大使已下梢工已上、賜絹綿有差。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五年(八二八)五月丁酉【十三】》○五月丁酉。授正六位上小野朝臣豐雄從五位下。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五月丁未【廿三】》○丁未。降雨殊甚、京中往路汎溢。或川決山崩水潰、人物多漂。遣使賑給左右京。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六月丁巳【三】》○六月丁巳。地震。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六月己未【五】》○己未。地震。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寺田地)天長五年(八二八)六月甲子【十】》○甲子。備前國墾田四町六段、爲大滝寺田。拠舊注寺田也。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六月乙丑【十一】》○乙丑。讃岐權守從四位下高瀬王卒。年七十七。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六月己巳【十五】》○己巳。御紫宸殿、賜飮群臣。召内藏寮錢三百貫、賜見參侍從已上有差。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六月辛未【十七】》○辛未。幸神泉苑、遊釣。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六月丁丑【廿三】》○(『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丁丑。幸神泉苑。右衞門獻物。雷鳴雨降、山崩水溢。」(『日本紀略』)嘱清行僧卅人於野寺転誦大般若經。防水害也。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六月己卯【廿五】》○己卯。地震。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八〇糶糴・『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六月壬午【廿八】》○壬午。越後國穀一萬斛、班沽窮民、以濟餓苦也。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天長五年(八二八)七月丙申【十三】》○七月丙申。肥前國人白丁吉彌侯部奥家叙少初位上。奥家、既染皇風、能順教令、志同平民、動赴公役、修造官舎及池溝道橋等、未有懈倦。加以、國司入部之日、送迎有禮、進退無過。野心既忘、善行可嘉。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七月壬子【廿九】》○壬子。詔曰。朕以菲虚丕紹睿業、道謝藏用、化慚中孚。春氷兢々、日慎P6225無倦、秋駕懍々、夕〓何忘。而薄徳靡昭、翹情未高、至和有虧、咎徴荐臻。頃者、坤徳〓叙、山崩地震。妖不自作、咎寔由人。疑是八政或乖、一物失所歟。静言厥過、責在朕躬。〓畏天威、無忘鑑寐。其天下〓〓、有冤滞者、有司覆審情状、令得申理。又収葬道〓、掩骼埋〓、斑白不提、指事使人、老丁之徭、永從寛免。八十已上、及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節級賜物。早以頒示、咸使聞知矣。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八月甲子【十一】》○八月甲子。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藤原緒嗣等言。臣聞。陰陽平分、帝徳修以休若、天地何心、皇道虧以震皷。神理不違、冥符契合者。伏惟、皇帝陛下、徳一居貞、通三馭極、鄒亀〓和、交区負〓。祥雲玉葉、泛碧宇而飛慶、靈芝金茎、犯丹〓而吐瑞。僉云盛明、豈不宜乎。臣等伏見去月廿九日明詔、坤徳〓叙、山崩地震。引咎聖躬、寄嘖睿慮。臣等、恐伏愧慚、如〓炎炭。夫譴〓之來、或縁股肱、災害之興、未必元首。是以、貪擾生蝗、嘖非漢主。專檀震地、歸宋臣。臣等翼亮未効、天工永曠、不曽涓塵於和〓、〓可髣髴於平均。遂使臣下之過、翻爲君上之労。方知鏗〓栄章、爲焦心之佩、槐棘垂陰、非涼身之地。不任屏営慊懇之至、奉表以P6226聞。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八月辛未【十八】》○辛未。爲有天地災変、奉幣栢原先陵起請之。其詞曰。天皇恐〈美〉恐〈美毛〉申賜〈止〉申〈久〉。頃間天地変異有〈爾〉依〈天〉左右〈爾〉念〈爾〉、掛畏〈支〉天皇〈我〉朝廷〈乃〉護賜〈比〉矜賜〈波牟爾〉依〈天之〉、平〈介久〉無事〈久〉有〈倍之止〉念賜〈天奈毛〉、大納言正三位良岑朝臣安世、左京大夫正四位上石川朝臣河主等差使〈天〉、護賜〈比〉矜賜〈布倍支〉状〈乎〉恐〈美〉恐〈美毛〉申給〈波久止〉申。*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天長五年(八二八)八月乙亥【廿二】》○乙亥。幸神泉苑。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八月丁丑【廿四】》○丁丑。祷北山神。其詞曰。天皇〈我〉詔旨〈止〉、北山神〈爾〉申給〈倍止〉申〈久〉。去五月廿三日、嶺谷崩潰〈天〉、京中水溢〈利〉。疑是常政有闕〈波加〉爲當神道有妨〈波加〉。因茲〈天〉念所行〈志〉畏〈知〉懼〈理〉賜〈不〉。大神〈奈〉此意〈乎〉知食〈天〉、天下平〈介久〉惠給〈比〉助給〈爾〉依〈天奈毛〉事無〈波〉可有〈支止之天〉、禮代〈乃〉幣〈乎〉令捧賚〈天〉獻出事〈乎〉申給〈止〉申。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九月丁亥【五】》○九月丁亥。尚侍從三位藤原美都子薨。年卅八。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九月壬辰【九】》○壬辰。幸神泉苑。使賦重陽之詩。賜禄有差。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九月庚子【十八】》○庚子。御武徳殿、覽信濃國御馬。頒給參議已上。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九月戊申【廿六】》○戊申。遊獵北野。山城國司獻物。扈從五位已上及山城國司已上、賜禄有差。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月乙卯【三】》○冬十月乙卯。美濃國菩提寺、伊豫國彌勒寺、肥後國浄水寺、P6227預定額寺。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月丁巳【五】》○丁巳。地震動。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五年(八二八)十月己巳【十七】》○己巳。叙右馬大充正六位上百濟王善義從五位下。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月甲戌【廿二】》○甲戌。大地震。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月乙亥【廿三】》○乙亥。地震。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月戊寅【廿六】》○戊寅。東宮学士從四位下安野宿禰國道卒。年五十六。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一月乙丑【七】》○十一月乙丑。任官。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一月甲午【十二】》○甲午。參議從四位下伴宿禰國道卒。年六十一。」從三位佐伯宿禰長繼薨。年五十九。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五年(八二八)十一月丙申【十四】》○丙申。伊勢國員辨郡空閑地一百町、爲勅旨田。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九新嘗祭・『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一月甲辰【廿二】》○甲辰。御豐樂殿、賜宴群臣、賜禄有差。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一月丁未【廿五】》○(『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丁未。地震。」(『日本紀略』)三品大宅内親王、出家入道。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聽朝七五曲宴・『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二月壬子朔》○十二月壬子朔。雨雪。御紫宸殿聽朝。朝罷之後、賜宴侍臣。左右近衞奏東國之歌。賜綿有差。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施入物)天長五年(八二八)十二月丙寅【十五】》○丙寅。備前國稻一千束、充大和國靈感寺。




P6228
《卷卅七逸文卷首》日本後紀逸文卷第卅七〈起天長六年正月、盡同年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正月壬午朔》天長六年春正月壬午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賀。事畢宴侍從已上於紫宸殿、賜衣被。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六年(八二九)正月戊子【七】》○戊子。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愛發從四位上。无位正躬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上磐田王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楠野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雄貞王、美能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上紀朝臣咋麻呂正四位下。從四位下百濟王忠宗從四位上。正五位上池田朝臣春野、正五位上伴宿禰勝雄從四位下。正五位下巨勢朝臣清野正五位上。從五位上安部朝臣豐柄・藤原朝臣河主・林朝臣山主・高根朝臣眞象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繼・藤原朝臣房嗣・藤原朝臣菊池麻呂・石川朝臣國助・多治比眞人貞成・滋野宿禰貞主・小野朝臣石雄・春原朝臣永世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助・文室眞人池主・橘朝臣繼麻呂・路眞人浜繼・大中臣朝臣P6229永嗣・佐伯宿禰内人・藤原朝臣貞公・紀朝臣並木・多治比眞人石雄・田中朝臣眞氏・嶋田朝臣清田、外正五位下豐住朝臣綿成・額田宿禰今足從五位下。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六年(八二九)正月己丑【八】》○己丑。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宗成・伊勢朝臣武良吉志從五位下。正六位上上毛野公氣多麻呂外從五位下。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寺田地)天長六年(八二九)正月庚寅【九】》○庚寅。山城國地二段三百歩、施入大屋寺。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正月甲午【十三】》○甲午。任官。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内藏寮)天長六年(八二九)二月丙辰【六】》○二月丙辰。山城國愛宕郡地五段地、賜内藏寮埴地。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二月庚午【十】》○庚午。奉幣五畿七道名神。祈春雨也。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二月壬申【廿二】》○壬申。任官。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二月戊寅【廿八】》○戊寅。請僧百口、沙彌百口、於大極殿、奉讀大般若經三个日。以祈甘雨也。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三月庚辰朔》○三月庚辰朔。地大震。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三月己丑【十】》○己丑。大和國高市郡賀美郷甘南備山飛鳥社、遷同郡同郷鳥形山。依神託宣也。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三月壬辰【十三】》○壬辰。任官。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天長六年(八二九)三月乙未【十六】》○乙未。若狭國比古神、以和朝臣宅繼爲神主。宅繼辭云。拠検古記、養老年中、疫癘屡發、病死者衆、水旱失時、年穀不稔。宅繼曾祖赤麻呂、歸心佛道、練心深山、大神感之、化人語宣。此地是吾住處。我稟神身、苦悩甚深。思歸依佛法、以免神道、無果斯願、致災害耳。汝能爲吾修行者。赤麻呂即建道場、造佛像、號曰神願寺、爲大神修行。厥後年穀豐登、人P6230无夭死。云々。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五二孟・『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四月庚戌朔》○四月庚戌朔。於紫宸殿、賜飮侍臣、賜禄有差。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四月甲寅【五】》○甲寅。車駕幸南池。令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四月乙丑【十六】》○乙丑。山城國愛宕郡丘一處、給右衞門督紀朝臣百繼等。爲祭祀神地。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一八七度者・『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四月丙寅【十七】》○丙寅。勅曰。如聞。諸國頃日、疫癘間發、百姓夭死。出家功徳、不可思議。宜度百僧、弭此凶禍。庶幾、納群生於仁寿、致品物於中和。省寮僧綱、率宗師長其道者課試之、一同年分。其諳誦法華若最勝王經、及禪行傑焉、驗聽衆者、亦同預之。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四月己巳【廿】》○己巳。御武徳殿、覽諸國攸進駒。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四月丙子【廿七】》○丙子。御武徳殿、覽馬射。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天長六年(八二九)四月丁丑【廿八】》○丁丑。御武徳殿。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五月甲申【六】》○五月甲申。自虎時至于未時、雷同雨降。賜五位已上及諸衞。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五月丙戌【八】》○丙戌。尚〓從四位下秋篠朝臣室子卒。年卅九。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内膳司)天長六年(八二九)五月丁亥【九】》○丁亥。園地司地四段、賜内膳司膳部曹司處。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五八幡大神・『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五月丁酉【十九】》○丁酉。令僧十口、転讀一切經八幡大菩薩宮寺。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五月庚子【廿二】》○庚子。從二位藤原朝臣産子薨。弘仁之比、入掖庭。薨年六十九。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五月丁未【廿九】》○丁未。太白昼見。連日不已。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左右京職)天長六年(八二九)六月辛亥【三】》○六月辛亥。停授京職絶戸田。爲奸盗也。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六月丁卯【十九】》○(『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丁卯。幸神泉苑。賜禄有差。」(『日本紀略』)出雲守正四位上平野王卒。年四十九。P6231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天長六年(八二九)六月戊辰【廿】》○戊辰。任相撲司。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五四多産)天長六年(八二九)六月己巳【廿一】》○己巳。因幡國高草郡人曽爾連廣刀自女、産一男二女。給正税三百束、充乳母一人三箇年粮料。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六月庚午【廿二】》○庚午。從四位下平朝臣善棟卒。一品葛原親王第二男也。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天長六年(八二九)六月丙子【廿八】》○丙子。俘囚勳十二等吉彌侯部長子、與父母共歸皇化、移配尾張國。野心不聞、孝行已著。特叙三階、俾勸倫輩。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天長六年(八二九)七月己卯【二】》○七月己卯。幸神泉苑。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七月丁亥【十】》○丁亥。皇后誕生皇子。公卿連賀。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七月癸巳【十六】》○癸巳。御神泉苑、覽相撲。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七月甲午【十七】》○甲午。内裏覽相撲。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天長六年(八二九)七月丙申【十九】》○丙申。越中國俘囚勳八等吉彌侯部江岐麻呂叙從八位上。江岐麻呂、□染皇化、志同良民、教喩等倫、興行禮儀。仍叙文位、俾申勸励。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八月己酉【二】》○八月己酉。於是日、亦覽相撲。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八月庚戌【三】》○庚戌。幸南池。召文人令賦詩。雅樂寮奏樂。日暮賜衣被。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天長六年(八二九)八月己未【十二】》○己未。幸神泉苑。
《卷卅七逸文(『東大寺要録』卷十・『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八月丁卯【廿】》○丁卯。二品酒人内親王薨。廣仁天皇{光仁天皇}之皇女也。母贈吉野皇后也。容貌〓麗、柔質窈窕。幼配斎宮、年長而還。俄叙三品、桓武納之掖庭、寵幸方盛、生皇子朝原内親王。爲性〓傲、情操不修、天皇不禁、任其所欲。婬行彌増、不能自制。弘仁年中、優其衰慕、特授二品。常於東大寺、行萬燈之會、以爲身後之資、緇徒普P6232之。薨時年七十六。」山城國愛宕郡公田四段一百歩、充紫野院。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八月甲戌【廿七】》○甲戌。奉幣貴布禰社・丹生川上雨師社。但雨師神、副以白毛御馬。爲停霖雨也。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九月癸未【六】》○九月癸未。地震。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九月辛卯【十四】》○辛卯。宴於内裏。諸司并諸衞府並有獻物。賜禄有差。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九月甲午【十七】》○甲午。幸神泉苑。召文人、賜禄有差。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九月己亥【廿二】》○己亥。御武徳殿、覽信濃國御馬。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朔意補)天長六年(八二九)十月丁未朔》○冬十月丁未朔。御武徳殿、覽甲斐國御馬。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十月辛亥【五】》○辛亥。任官。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深泥池(ミゾロノいけ)(みどろがいけ)天長六年(八二九)十月丙辰【十】》○丙辰。幸泥濘池、羅獵水鳥、御紫野院。山城國獻物。日暮、雅樂寮奏音聲。侍從并狩長五位及院預、山城國掾已上、賜禄有差。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六年(八二九)十月癸亥【十七】》○癸亥。叙從六位下百濟王慶世從五位下。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五四節婦)天長六年(八二九)十月乙丑【十九】》○乙丑。甲斐國人節婦上村主萬女、叙位二級、終身免戸田租。萬女、年十五、嫁小長谷直浄足、生三男一女。去大同三年、浄足死去。自爾以後、禮敬虚靈、獨申如在、村里稱之。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十月丁卯【廿一】》○丁卯。地震。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天長六年(八二九)十月戊辰【廿二】》○戊辰。右衞府獻物。賜禄有差。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十月己巳【廿三】》○己巳。宴於殿上。奏音樂。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十月甲戌【廿八】》○甲戌。天皇幸栗前野遊獵。親王已下四位以上、賜御被。五位已下及山城國掾已上、賜御被。山城國依例獻物。又右大臣獻物。亥時還宮。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十一月丁丑朔》○十一月丁丑朔。日有蝕之。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五四多産)天長六年(八二九)十一月甲申【八】》○P6233甲申。綿一萬五百屯、施捨諸大寺衆僧。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天長六年(八二九)十一月丙戌【十】》○丙戌。佐渡國人丈部若刀自産三男。給正税三百束、乳母一人三箇年粮料。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天長六年(八二九)十一月丁亥【十一】》○丁亥。藤原朝臣全雄、降死罪一等、處之遠流。殺妾飛鳥戸造福刀自売故也。*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十二月乙丑【十九】》○(『日本紀略』)十二月乙丑。參議正三位春原朝臣五百枝薨。年七十。」(『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散位從四位上橘朝臣清野卒。弘仁三年授從五位下、十三年正五位下、同年至從四位下、天長三年從四位上。性質素、少所欲、隱居交野、無意出仕。爲太皇太后叔父、被授崇班。卒時年八十。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十二月庚午【廿四】》○庚午。天皇幸賀茂川。修禊事也。禊畢賜禄。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六年(八二九)十二月癸酉【廿七】》○癸酉。武藏國空地二百九十町、爲西院勅旨田。




P6234
《卷卅八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卅八逸文〈天長七年正月、盡同閏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丙子朔》天長七年春正月丙子朔。停朝賀也。雨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一六五雲・『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丁丑【二】》○丁丑。御大極殿、受賀。左衞門督清原眞人長谷、奏治部卿從四位上源朝臣信等所奏阿波國景雲并越前國木連理等瑞。奏畢還宮、御紫宸殿、宴侍臣、賜御被。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二宮饗宴・『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戊寅【三】》○戊寅。群臣拝賀。皇后宮賜衣被。又賀皇太子。宴賞如常。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一卯日御杖・『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己卯【四】》○己卯。天皇御紫宸殿。皇太子獻御杖。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庚辰【五】》○庚辰。皇后謁冷泉院。爲賀正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壬午【七】》○壬午。授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綱繼從三位。從五位上弟村王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氷上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津守王・有雄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平朝臣高棟從四位上。正五位上大中臣朝臣淵魚、正五位下藤原朝臣三成・笠朝臣仲守從四位下。從五位上百濟王安義・善道宿禰眞貞・伴宿禰眞臣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船主・三嶋眞人P6235岡麻呂・石川朝臣橋繼・小野朝臣宗成・橘朝臣百枝・紀朝臣長江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文室朝臣眞室・紀朝臣盛麻呂・藤原朝臣新〓・藤原朝臣貞根・平朝臣清人・大枝朝臣福成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御船宿禰賀〓・井原宿禰繼足・吉田宿禰高世外從五位下。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癸未【八】》○癸未。〈女叙位〉。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甲申【九】》○甲申。雨雪。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任官。(『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丁亥【十二】》○丁亥。地震。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辛卯【十六】》○辛卯。御紫宸殿、賜宴。奏踏歌。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壬辰【十七】》○壬辰。皇帝幸豐樂院、覽射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丁酉【廿二】》○丁酉。地震。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典藥寮)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戊戌【廿三】》○戊戌。近江國荒廃田卅七町八段、空閑地廿町五段、賜典藥寮。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庚子【廿五】》○庚子。天皇幸鴨川禊之。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癸卯【廿八】》○癸卯。出羽國驛傳奏云。鎮秋田城國司正六位上行介藤原朝臣行則、今月三日酉時牒稱。今日辰刻、大地震動、響如雷霆。登時、城廓官舎、并四天王寺丈六佛像・四王堂舎等、皆悉顛倒、城内屋仆、撃死百姓十五人、支体折損之類、一百余人也。歴代以來、未曾有聞。地之割辟、或處卅許丈、或處廿許丈、無所不辟。又城辺大河、云秋田河。其水涸盡、流細如溝。疑是、河底辟分、水漏通海歟。吏民騒動、未熟尋見。添河・覇別河、兩岸各崩塞。其水氾溢、近側百姓、懼當暴流、競陟山崗。理須細録損物P6236馳牒。而震動一時七八度、風雪相并、迄今不止、後害難知。官舎埋雪、不能辨録。夫辺要之固、以城爲本。今已頽落、何支非常。仍且差援兵五百人配遣、准令馳驛言上。但損物色目、細録追上。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二月壬子【七】》○二月壬子。任官。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春宮坊)天長七年(八三〇)二月乙卯【十】》○乙卯。山城國水田五段・陸田一段二百歩、賜春宮坊。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七年(八三〇)二月丙辰【十一】》○丙辰。武藏國空閑地二百二十町、爲勅旨田。又正税一萬束、充開發料。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二月丁巳【十二】》○丁巳。授正四位下百濟王慶命從三位。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七年(八三〇)二月癸亥【十八】》○癸亥。攝津國米五百斛、充開生嶋勅旨田料。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七年(八三〇)二月甲子【十九】》○甲子。下野空閑地四百町、爲勅旨田。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天長七年(八三〇)二月庚午【廿五】》○庚午。越前國正税三百束、鉄一千廷、賜作□{彼}國鹿□{蒜}保嶮道百姓上毛野陸奥公□□山。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天長七年(八三〇)三月乙酉【十一】》○(『類聚國史』七八賞賜)三月乙酉。近江國稻二千束、越前國稻一千二百束、充基貞親王家。」(『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巡察使、出攝津國乘稻二萬八千三百束、充開河辺郡勅旨田料。
《卷卅八逸文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甲辰朔》○(『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夏四月甲辰朔。授三品萬多親王二品。」(女孺『類聚國史』四〇采女)大和國女嬬多米宿禰刀自女、預得選。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國造・『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乙巳【二】》○乙巳。皇帝御大極殿、覽出雲國國造出雲臣豐持所獻五種神寶、兼所出雜物。還宮授豐持從六位下。P6237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丙午【三】》○丙午。皇帝幸神泉苑。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口分田)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戊申【五】》○戊申。阿波國水田一十町二段、混雜陸田、班民口分田。〓處岸高、無便導水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甲寅【十一】》○甲寅。天皇幸南池。御涼書殿、命文人賦詩。文人已上、賜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乙卯【十二】》○乙卯。天皇幸鴨川禊之。御紫野院釣臺、觀遊魚。神祇官宮主已上、賜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壬戌【十九】》○壬戌。參議從四位上小野朝臣岑守卒。年五十三。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癸亥【廿】》○癸亥。御武徳殿、覽射禮。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甲子【廿一】》○甲子。二品萬多親王薨。桓武天皇第五皇子、母中務大輔藤原朝臣鷲取女也。贈一品。年〓三。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八三免租税・『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戊辰【廿五】》○戊辰。詔曰。朕以菲味、祇膺瑤圖、〓畏三靈、憂勤四海、景化未孚、皇猷尚欝。咎徴之嘖、不招而臻。如聞。出羽國、地震爲災、山河致変、城宇頽毀、人物損傷。百姓無辜、奄遭非命。誠以政道有虧、降此靈譴。朕之寡徳、愧乎天下。静念厥咎、甚倍納隍。夫漢朝山崩、拠修徳以攘災、周郊地震、感善言而弭感。然則、剋己濟民之道、何能不師古哉。所以、特降使臣、就加存撫。其百姓居業震陥者、使等與所在官吏議量、脱當年租調、并不論民夷、開倉廩賑、助修屋宇、勿使失職。圧亡之倫、早從葬埋。務施寛恩、式稱朕意。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己巳【廿六】》○己巳。大宰管内及陸奥出羽等國、疫癘P6238流行、夭死稍多。令五畿内七道諸國、簡精進僧廿已上、各於國分寺、三個日転讀金剛般若經、以除不祥。已事之間、殺生禁斷。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八三正税)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庚午【廿七】》○庚午。出雲國正税稻五百束、給采女神門臣富繼。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癸酉【卅】》○癸酉。(『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御武徳殿、覽競馬。」(『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春宮亮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三成卒。祖參議從三位巨勢麻呂、父從五位上眞作。三成、弘仁十一年從五位下、俄任主殿頭。尋遷春宮亮。天長二年叙正五位下、兼越中守。七年叙從四位下。天資慎密、言語無瑕。一朝能琴之士也。人琴已往、誰復繼之。卒時年四十五。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七年(八三〇)五月丙子【三】》○五月丙子。授正六位上石川朝臣宗益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大宅臣宮處麻呂外從五位下。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五月戊寅【五】》○戊寅。任官。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五月己卯【六】》○己卯。屈百僧於大極殿、転讀大般若經一七日。爲除地震及疫癘之災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五月辛卯【十八】》○辛卯。從四位上百濟王忠宗卒。時年六十四。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嶋)天長七年(八三〇)五月乙未【廿二】》○乙未。長門國外嶋一處、爲勅旨嶋。但其内之公私田地、公驗灼然、不在此例。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天長七年(八三〇)五月丙申【廿三】》○丙申。山城國正税一萬束・伊賀國正税三萬束・紀伊國正税一萬束、合五萬束、充大和國、爲擧料。國用處多、例擧不足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七年(八三〇)六月甲辰朔》○六月甲辰朔。授正四位下尚世王P6239從三位。從四位上南淵朝臣弘貞・藤原朝臣愛發正四位下。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六月丁未【四】》○(『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丁未。授從四位下源朝臣弘・源朝臣常從四位上。」(『日本紀略』)任官。二品葛原親王爲式部卿。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四〇采女)天長七年(八三〇)六月辛亥【八】》○辛亥。女孺伊勢國人村主宮道・遠江國人小長直縵、竝補采女。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五四節婦)天長七年(八三〇)六月乙丑【十八】》○乙丑。節婦風早直益吉女、叙位二階、終身免其戸田租。益吉女、夫死後、攀慕不止、落餝歸眞、節操難奪。所以、叙之位階、用旌貞潔也。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六月丁卯【廿四】》○丁卯。從三位百濟王慶命、位封之外、特給五十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凶年)天長七年(八三〇)七月甲戌【二】》○秋七月甲戌。賑給長門國民。救旱損也。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七月戊寅【六】》○戊寅。大納言正三位良岑朝臣安世薨。贈從二位。太上天皇製挽歌二篇。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天長七年(八三〇)七月壬午【十】》○壬午。御覽大宰府例進染綾。賜五位已上當色。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七月甲申【十二】》○甲申。遣使十八寺、令讀經。奉幣五畿内七道諸國名神。爲攘災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七月戊子【十六】》○戊子。天皇幸神泉苑、覽相撲。申刻雷雨、酉剋霹靂内裏西北角曹司。左右近衞、騎乘御馬、馳入内裏、撲滅神火。戌刻雷聲乃止、即帝還宮。見參諸司官人已下、衞門門部已上、賜禄有差。不覽相撲。粛霹靂也。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七月辛卯【十九】》○辛卯。大臣藤原朝臣緒嗣上表。詔報不許。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七月癸巳【廿一】》○癸巳。P6240玄暉門外中重掖、命祓霹靂事。」大藏卿從三位藤原浄本薨。年六十一。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七月丙申【廿四】》○丙申。奉幣伊勢大神。聖体不和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八月乙巳【四】》○(『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八月乙巳。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吉野正四位下」(『日本紀略』)任官。四品仲野親王爲大宰帥。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兵部省)天長七年(八三〇)八月戊申【七】》○戊申。置兵部省扶省掌二人。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八月乙卯【十四】》○(『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乙卯。地震。」(『日本紀略』)内竪眞野王、上芝草一茎。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八月丙辰【十五】》○丙辰。右諸衞府奉相撲輸物。群臣陪賞、極歓而罷。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天長七年(八三〇)八月辛酉【廿】》○辛酉。左京人永原朝臣峯雄、特預得度。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八月丁卯【廿六】》○丁卯。皇后詣冷然院、奉賀新造寝殿、兼獻珍麗。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八月戊辰【廿七】》○(『日本紀略』)戊辰。皇后還宮。」(『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斎女王、爲參入伊勢大神宮、禊賀茂川。賜供奉諸司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七最勝會)天長七年(八三〇)九月癸酉【二】》○九月癸酉。令藥師寺毎年設最勝王經之會。中納言從三位兼行中務卿直世王奏稱。此寺、清御原天皇、爲皇后而所建立也。皇后、近江帝之女、柔範光暢、毘賛天倫。皇帝嘉寵、建斯仁祠。而創基未竟、宮車晏駕。皇后含悲歸佛、終成寶刹。如今、所入封物田地、充用有剰、学衆稍多、説法猶少。夫大雄慈悲、不進而希応。至理澹泊、不銓而難知。請、毎年開設斎筵、屈宿徳、P6241演説尊經、決択奥義。便以在播磨國賀茂郡水田七十町、充其供料、庶扇覚風而慰先靈、飛慈雲而増聖寿。三光縦沈、慧炬無滅、五岳如砺、梵聲不止。庶講讀就此試定。立爲恒例。許之。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九月乙亥【四】》○乙亥。於建禮門前大祓。依掖庭犬死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九月丁丑【六】》○丁丑。天皇御大極殿、奉獻幣帛伊勢大神宮。依斎女王參入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九月庚辰【九】》○庚辰。内裏召文人、令賦詩。賜文人已上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免官物)天長七年(八三〇)九月乙丑【十四】》○乙丑。大膳職無實雜物十四種、未返上雜物卅四種、從矜免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九月壬辰【廿一】》○壬辰。天皇幸大納言清原眞人夏野新造山莊。択詞客卅人、令賦詩。応製也。賜侍從及文人禄。授主人室无位葛井宿禰庭子、第二男正六位上瀧雄從五位下。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九月癸巳【廿二】》○癸巳。御武徳殿、覽信濃御馬。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七年(八三〇)九月甲午【廿三】》○甲午。叙正六位上大荒城臣眞□外從五位下。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乙巳【五】》○冬十月乙巳。車駕幸北野。參議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下文室朝臣秋津獻物。御紫野院。侍臣及山城國掾已上、賜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四七律令格式・『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丁未【七】》○丁未。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彈正尹臣藤原朝臣三守等言。臣聞。劉安有云。法者天下之准繩、而人主之度量。信哉此言也。然則、通三建極之后、得一居貞之君、莫不敷徳禮、P6242以宣規、設法令、而裁化。世軽世重、或沿或革。銜勒人倫、〓防品彙者也。臣竊按。昔我文武天皇、大寶元年、甫制律令、施行天下。沮勸既甄、彜倫式序。但律令之典、止擧本綱、至於体履相須。式條猶缺、論之政術、因有未周。所以先朝、延暦年中、降綸言於卿相、揮折簡於英髦。厥後時漸遷、舊例屡改。討論取捨、動歴年所。至於弘仁、乃以絶筆。於是、分置群官、更令摘續、欲成不日、而歳月其除。伏惟、皇帝陛下、徳參丕偉、道契無爲。応千載而撰寰区、撫萬物而納寿域。所謂、天地交泰、禎符咸臻。功成作樂之時、治定制禮之日也。臣等、元與左大臣贈正一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冬嗣・正三位中納言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參議從三位行近江守秋篠朝臣安人・參議從四位上橘朝臣常主等四臣、共稟宸詔、忝預編修。爾來四臣相尋薨卒。其存者唯臣等兩人而已。以夫鉛槧已下、研覈惟究、詣闕奉進。伏望。宣布中外、盡使遵行。制可。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戊申【八】》○戊申。一鳩飛入承明門西廊。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庚戌【十】》○庚戌。一雉來集左衞門陣建春門以北垣欄中。衞士射而獲。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甲寅【十四】》○甲寅。任官。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乙卯【十五】》○(『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八四公廨)乙卯。増加出羽國出擧論定稻六萬束・公廨稻十四萬束。P6243人民蕃息、兼辺吏乏資也。」(『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出羽國俘囚道君千前麻呂、特預得度。褒精進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五内供奉)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丁巳【十七】》○丁巳。東大寺僧傳燈大法師位延勝、補十禪師。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己未【十九】》○己未。山科寺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中務省)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庚申【廿】》○庚申。右諸衞府、奉獻競馬負物。賜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乙丑【廿五】》○乙丑。宮城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己未【十九】》○己未。山階寺僧智興、造建陸奥信夫郡寺一区、名菩提寺。預定額寺例。内御井町南方半町、給中務省厨地。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丁卯【廿七】》○丁卯。天皇幸北野、獵鶉・雉・払水鳥。便幸于嵯峨院、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七奏樂・『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乙亥【五】》○十一月乙亥。地震。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御巫)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庚辰【十】》○庚辰。散位從三位藤原朝臣眞夏薨。云々。性有餝詞、隨時容身。音樂之間、能盡其妙。大同初、預大嘗會所、造千功之標、調八〓之舞。可謂大樂之費、從此而起者也。年五十七。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四七律令格式)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辛巳【十一】》○辛巳。無位菅生朝臣氏刀自、爲御巫。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丁亥【十七】》○丁亥。頒行神祇・八省・彈正・左右京・春宮・勘解由・六衞・左右兵庫格式。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新嘗祭・『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戊子【十八】》○戊子。寒氣緊切。有勅、擧酒賜群臣。賚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新嘗祭・『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辛卯【廿一】》○辛卯。天皇御神嘉殿、以申如在。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新嘗祭)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壬辰【廿二】》○壬辰。宴五位已上於内裏。賜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癸巳【廿三】》○癸巳。賜女王内外命婦禄。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乙未【廿五】》○乙未。幸栗前野。山城國獻物。賜陪從親王已下暗野六位、及山城國掾已上P6244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丁酉【廿七】》○丁酉。備前國空閑地五十許町、充勅旨田。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己亥【廿九】》○己亥。任官。」賑給伯耆國飢民。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庚子【卅】》○庚子。基良親王加元服、拝謁至尊。帝命侍臣琴歌。賜親王被衣。大納言三守御衣。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典藥寮)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二月壬寅【二】》○十二月壬寅。准明經博士、賜講医典博士料。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二月乙巳【五】》○乙巳。備前國穀四百五十斛、爲□横串勅旨田料。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神今食・『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二月辛亥【十一】》○辛亥。皇帝、有神今食事。御神嘉殿、払暁還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二月丙辰【十六】》○丙辰。皇帝、幸芹川野。山城國司獻物。親王已下國掾已上、賜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二月庚申【廿】》○庚申。鳳輦臨建禮門、分幣諸陵。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二月丁卯【廿七】》○丁卯。正四位上武藏守石川朝臣河主卒。右大辨從三位石足之孫、中納言正三位兼宮内卿右京大夫豐成野第十子也。延暦十三年授從五位下、廿五年正五位下、弘仁四年從四位下、十四年正四位上、□□□一十八度、初託縁出家、還俗更仕。頗学内外、兼知工巧。桓武天皇之時、造作爲宗、允從當時、容身取利、有欲無施。年七十七。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閏十二月壬申【二】》○閏十二月壬申。天皇幸北野。便幸大納言清原眞人夏野之双岡宅。主人率親族拝舞。侍臣已下山城國掾已上、賜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八佛名・『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閏十二月戊寅【八】》○戊寅。延名僧十口於禁中、三個日夜、懺禮佛名經。P6245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閏十二月癸未【十三】》○癸未。右大臣藤原朝臣緒嗣上表。云々。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七年(八三〇)閏十二月丙戌【十六】》○丙戌。授從五位上大野朝臣眞鷹正五位上、即爲右近衞中將。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閏十二月戊子【十八】》○戊子。從四位下文室眞人弟直卒。祖大納言從二位智努王、父大宰大弐從四位下與伎。母從四位下平田孫王。後太上天皇在幼稚、違慈顔。桓武天皇、悲其偏露、以女王、推爲母。延暦廿年叙從五位下、任土左守。累遷左大舎人助、大監物。弘仁十四年、叙正五位下。天長元年、叙從四位下、爲治部大輔、歴上野・備中守、三年任播磨守。在任之間、不聞毀誉。性無廉隅、又不了辨、以命而終。時年六十一。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閏十二月甲午【廿四】》○甲午。請僧五口、奉讀金剛般若經、兼令神祇官解除。謝物怪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一四七律令格式)天長七年(八三〇)閏十二月丙申【廿六】》○丙申。授正五位下興原宿禰敏久正五位上。以作格式之功也。




P6246
《卷卅九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卅九逸文〈起天長八年正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庚子朔》天長八年春正月庚子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二宮饗宴・『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辛丑【二】》○辛丑。群臣拝賀皇后宮、賜衣被。次拝賀東宮。賜禄有差。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壬寅【三】》○壬寅。皇后謁冷泉院。終日雨雪。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癸卯【四】》○(『日本紀略』)癸卯。皇后還宮。」(『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皇御豐樂殿、授二品葛原親王一品。從三位清原眞人夏野・紀朝臣百繼正三位。正四位下南淵弘貞、從四位上源朝臣常從三位。從四位下三原朝臣春上・文室朝臣秋津從四位上。正五位下磐田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粟生王・長田王從四位下。无位眞福良王、正六位上大隅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上菅原朝臣清公正四位下。從四位下高橋眞人清階・藤原朝臣世嗣從四位上。正五位下笠朝臣梁麻呂・橘朝臣弟氏・藤原朝臣常嗣從四位上。正五位下和朝臣繩繼正五位上。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眞川、藤原朝臣承之・石上朝臣美奈麻呂・P6247和氣朝臣仲世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紀朝臣良門・伴宿禰乎智人・賀茂朝臣關守・當宗宿禰家主・藤原朝臣貞雄・紀朝臣末守・安部朝臣安仁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本雄・良岑朝臣木連・藤原朝臣長生・文室朝臣海田麻呂・石川朝臣河魚・菅野朝臣永岑・藤原朝臣吉緒・藤原朝臣繩搓・佐味朝臣繼成・橘朝臣氏主・中臣朝臣益繼・布勢朝臣庭成・紀朝臣柁長從五位下。正六位上高志連氣多主・菅原朝臣梶吉・御船宿禰氏主・善世宿禰遠繼外從五位下。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丁未【八】》○丁未。〈女叙位〉。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子日曲宴・『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壬子【十三】》○壬子。天皇曲讌仁寿殿。參議以上預焉。賜禄有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甲寅【十五】》○(『類聚國史』九九叙位)甲寅。授无位藤原朝臣廣永從五位下。」(『類聚國史』一八五内供奉)山階寺僧修行住位仙樹、補十禪師。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乙卯【十六】》○乙卯。皇帝御紫宸殿、覽踏歌。賜禄有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丙辰【十七】》○丙辰。親王已下參議已上、於武徳殿、閲諸衞府射禮。五位已上不射。羞御藥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内宴・『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己未【廿】》○己未。於仁寿殿内宴。令賦春妓応製詩。{令賦春始応製詩か}日暮賜禄有差。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壬戌【廿五】》○壬戌。任官。三品明日香親王、爲上野太守。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二月辛未【二】》○(『類聚國史』一四七律令格式)二月辛未。主計助從六位下山上朝臣國守、太政官左史生從七位下豐井連安智・從八位上粟田忌寸豐永、右史生從八位上P6248錦辺村主人勝麻呂四人、叙一階直造式所也。」(『類聚國史』一〇七陰陽寮)召卜徒及陰陽寮於内裡、卜筮殿庭班位下。物怪故也。」(『日本紀略』)任官。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二月丙子【七】》○丙子。御紫宸殿、源朝臣定加元服。冷泉院爲主人也。百濟氏大夫等、相共獻物。雅樂寮奏音聲。賚次侍從以上禄。授百濟王寛命從五位下。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二月戊寅【九】》○(『日本紀略』)戊寅。新築山城國綴喜郡香達池。百姓所願也。」(『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甲斐國俘囚吉彌侯部三氣麻呂、同姓草手子二烟、附貫駿河國。便魚鹽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造酒司)天長八年(八三一)二月甲申【十五】》○甲申。通取他氏廿人、補造酒司名負酒部闕。見直少數、供事多闕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二月乙酉【十六】》○(『類聚國史』三二遊宴九九叙位・『日本紀略』)乙酉。天子於掖庭曲宴。翫殿前桜華也。后宮辨設珍物。皇太子已下源氏大夫已上、得陪殿上。特喚文人令賦桜花。恩杯無算、群臣飽酔。賜禄有差。后宮屬以上、亦賜御衣。授大進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春津從五位下。无位橘朝臣園子從五位下。」(『類聚國史』一〇七囚獄司)囚獄司物部定額四十人、依無名負氏入色人、通取他氏人、早補十人之員、兼皆令帶兵仗。無人分番、不堪充事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九九叙位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二月丁亥【十八】》○丁亥。皇帝幸水成野。申時〓雨、俄頃而晴。多獲鶉雉。酉時御河陽宮。山城攝津兩國掾已上、賜禄P6249有差。夜深還宮。借外從六位下勳六等伴苅田臣繼立、外正七位下勳六等他田舎人足主二人、外從五位下。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織部司)天長八年(八三一)二月壬辰【廿三】》○壬辰。雜色一十人充織部司、以支雜事也。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二月甲午【廿五】》○甲午。任官。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鋳錢司)天長八年(八三一)三月癸卯【五】》○三月癸卯。鋳錢司秩期一准諸國。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三月乙巳【七】》○乙巳。佛舎利五百粒、令大宰府觀音寺講師光豐、安置彼府管内國分寺及諸定額寺。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三月丙午【八】》○(『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丙午。授正五位下丹波守高根朝臣眞象從四位下、縫殿頭林朝臣山主從四位下。」(『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即日、眞象卒。外從五位下蟲麻呂之子也。弘仁八年叙外從五位下、九年任造酒正、十四年授從五位下。天長元年、改廣階連賜姓宿禰。三年叙從五位上、任美濃介。同年改廣階宿禰、賜姓高根朝臣。四年遷任丹波介、五年転任守。六年正五位下、八年從四位下。爲人恭謹、頗辨白黒。出吏之間、粛正有聞。遂以舊臣、被叙從四位下。時年七十六。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三月己酉【十一】》○己酉。從四位上藤原朝臣世嗣卒。无位清成之孫、贈太政大臣正一位種繼之第四子也。延暦十年、授從五位下、任大学頭。弘仁十二年、至正五位下。天長八年從四位上。弱□遊博、自□鋭心。知乏才華、不耻下聞。恭謹接衆、走次無忘。出宰伊勢國、P6250不聞毀誉。百里奔兄喪、未經月、相尋而卒。時年五十三。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三月戊午【廿】》○戊午。無品基子内親王薨。太上天皇之皇女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三月己未【廿一】》○己未。地震。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三月癸亥【廿五】》○癸亥。毎寺一七箇日、奉讀般若經。防疫癘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四月丁丑【十】》○(『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夏四月丁丑。皇帝幸南池。命文人令賦夏日松竹。侍從文人賜禄有差。」(『日本紀略』)割近江國分寺供料、永充延暦寺僧廿四口之供養。」(『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日本紀略』)天臺之宗、年分度者、受戒之後、一十二年、不聽出山。四種三昧、令得修練之故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三御膳)天長八年(八三一)四月己丑【廿二】》○己丑。停止大宰府例進鹿尾脯等御贄。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五四多産)天長八年(八三一)四月壬辰【廿五】》○壬辰。越前國人秦飯持売、賜正税稻三百束。産三男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八年(八三一)四月癸巳【廿六】》○癸巳。授勳五等吉彌侯部鹽子雄外從五位下。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四月甲午【廿七】》○甲午。皇帝御武徳殿、覽騎射。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天長八年(八三一)五月戊申【十一】》○(『類聚國史』三三御厨)五月戊申。停止河内國供御、堤外赤江堤内赤江二處、定竹門江・賀沼江・大治江三處。又停攝津國供御江四處。」(『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蔭子无位高階眞人永河、預得度之例。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天長八年(八三一)五月庚申【廿三】》○(『類聚國史』八四公廨)庚申。加擧陸奥國公廨稻市三萬束。優辺吏也。」(『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下野國田地四百町五段、爲勅旨田。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五月壬戌【廿五】》○壬戌。遣使賑給京中飢病百姓。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六月丁卯朔》○六月丁卯朔。是日内宴。皇太子以下、左右近衞六位官人已上、P6251賜禄有差。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六月丙子【十】》○丙子。禁斷紫色減紫已上。止僭濫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九神今食・『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六月丁丑【十一】》○丁丑。皇帝御中院、有神今食事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六月庚辰【十四】》○(『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庚辰。地震。」(『日本紀略』)无品基良親王薨。太上天皇之皇子也。」大僧都空海上表。云々。勅答。云々。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六月丙戌【廿】》○丙戌。内裏有物怪。仍遣使栢原山陵。其詞曰。云々。又告石作山陵。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六月戊子【廿二】》○戊子。皇帝幸神泉苑。日暮還宮。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六月壬辰【廿六】》○壬辰。屈廿二口僧、分頭栢原・石作山陵讀經。防物怪也。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六月癸巳【廿七】》○癸巳。參議式部大輔三原朝臣春上上状。不許。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天長八年(八三一)七月乙巳【十】》○秋七月乙巳。大納言已下侍從已上、賜國染絹。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七月丁未【十二】》○丁未。任官。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七月辛亥【十六】》○辛亥。皇帝御建禮門、觀相撲。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七月壬子【十七】》○壬子。於内裏觀相撲。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七月癸丑【十八】》○癸丑。相撲人十人、令參冷然院。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七月庚申【廿五】》○庚申。皇帝御紫宸殿、覽相撲。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丙寅朔》○八月丙寅朔。皇帝御紫宸殿。兵部卿源朝臣常・宮内卿源朝臣弘等、殊蒙引接。時降恩杯、群臣具酔。命治部卿源朝臣信彈琴。侍臣又奏唱歌。見參五位已上、賜禄P6252有差。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政事要略』三二釋奠)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戊辰【三】》○戊辰。召大学博士及得業生等、令問釋奠所講毛詩義。相論訖、賜禄有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己巳【四】》○己巳。乘輿幸南池。命文人令賦詩。親王以下六位文人以上、賜禄有差。使近衞少將藤原朝臣豐主、所獲鮮魚、獻冷然院。賜被復命。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庚午【五】》○庚午。奉幣名神。爲防風雨之災也。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壬申【七】》○壬申。任官。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政事要略』二二釋奠・『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乙亥【十】》○乙亥。皇帝幸神泉苑。召阿波守正五位下善道宿禰眞貞、主税頭從五位下安野宿禰眞繼、直講苅田宿禰種繼等、令論議。推眞貞爲座首、論三傳義、推眞繼爲座首、論三禮義。右近衞府獻物。雅樂寮奏音樂。侍臣具酔、酉時還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五僧位)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丁丑【十二】》○丁丑。山階寺僧修行満位寿満、授修行法師位。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戊寅【十三】》○戊寅。皇帝御大極殿、奉幣伊勢大神宮。祈防風雨之災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辛巳【十六】》○辛巳。紫野院獻物。雅樂寮奏音樂。夜分宴罷。見參五位及皇后宮式屬已上、賜禄有差。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乙酉【廿】》○乙酉。山城・河内國、各加置氷室三宇。供御闕乏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丁亥【廿二】》○丁亥。皇帝幸神泉苑、令左右近衞、進相撲四番。雅樂寮奏音樂。日暮還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辛卯【廿六】》○辛卯。子剋、地震三度。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癸巳【廿八】》○癸巳。皇帝幸神泉苑。夕暮還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甲午【廿九】》○甲午。左近衞府獻物。群臣具酔。奏音樂。賜禄P6253有差。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九月庚子【六】》○九月庚子。任官。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九月甲辰【十】》○甲辰。皇帝御紫宸殿、召文人令賦詩。爲重陽節、賜禄有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九月丙午【十二】》○(『日本紀略』)丙午。御大極殿、奉幣伊勢大神宮。」(『類聚國史』一五九牧田)駿河國荒廃田四十町、令墾開、爲大野牧田。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九月丙辰【廿二】》○丙辰。皇帝御紫宸殿。刑部大輔和氣朝臣眞綱、内藏頭藤原朝臣輔嗣等獻物。群臣具酔、日西乃罷。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月丙寅【二】》○十月丙寅。長門國飢。賑給。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八年(八三一)十月丁卯【三】》○丁卯。攝津國田地九百八町、令墾開、爲勅旨田。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八年(八三一)十月庚午【六】》○庚午。授正五位下伴宿禰眞臣從四位下。正六位上都努朝臣福人從五位下。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月戊寅【十四】》○戊寅。皇帝幸北野。便御紫野院。扈從親王已下、賜酒肴。雅樂寮奏音聲。夜頭賜侍從及院司并山城國掾已上禄、各有差。子夜還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八年(八三一)十月己卯【十五】》○己卯。下総國空閑地七百余町、爲勅旨田。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月庚辰【十六】》○庚辰。任官。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月甲申【廿】》○甲申。右諸衞府、奉走馬輸物、兼有獻物。賜親王已下侍從已上、及主人衞府禄有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一七三凶年)天長八年(八三一)十月庚寅【廿六】》○庚寅。安藝國當年田租、収不四得六。以土地〓薄、年穀不登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一月己亥【五】》○十一月己亥。安藝國俘囚長吉彌侯部佐津比古、叙外從八位下。俘囚吉彌侯部軍麻呂叙外少初位下。以已狎華風、教喩有方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一月癸卯【九】》○癸卯。免除安房國正税P6254未納七萬五百九十一束。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一月甲辰【十】》○甲辰。全野女王卒。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二月戊辰【四】》○十二月戊辰。雷電。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二月辛未【七】》○辛未。授從七位下賀茂県主廣友外從五位下。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二月壬申【八】》○(『類聚國史』五賀茂斎院・『日本紀略』)壬申。替賀茂斎内親王。其辭曰。天皇〈我〉御命〈爾〉坐。掛畏皇大神〈爾〉申給〈波久〉。皇大神〈乃〉阿禮乎止売〈爾〉進〈禮留〉内親王、齢〈毛〉老、身〈乃〉安〈美毛〉有〈爾〉依〈弖〉、令退出〈留〉代〈爾〉、時子女王〈乎〉卜食定〈弖〉進状〈乎〉、參議左大辨正四位下藤原朝臣愛發〈乎〉・差使〈弖〉申給〈波久止〉申。并奉幣。(『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是日。從四位下伴宿禰勝雄卒。從三位古慈悲之孫、從三位勳二等弟麻呂之男。弘仁十一年叙從五位下、天長元年至正五位下、任陸奥守、兼按察使。六年叙從四位下、任右近衞少將、七年遷任右兵衞督、兼讃岐權守。性識寛簡、不許隱密。家風清廉、秋毫不近。出宰戒律、□攝禁兵。雖乏才学、將之器也。卒時五十六。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五賀茂斎院・『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二月癸酉【九】》○癸酉。爲前賀茂斎内親王相替、祓鴨川。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二月甲戌【十】》○(『類聚國史』三六山陵・『日本紀略』)甲戌。相樂山陵{藤原百川相樂墓か}、令掃清讀經。爲祟也。(『日本紀略』)是日。皇后誕皇子。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二月丁丑【十三】》○丁丑。天皇幸芹川野。大納言以下山城國掾已上、賜禄各有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八七斷罪)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二月庚辰【十六】》○庚辰。殺人從當麻旅子女、於西市決杖六十。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二月壬午【十八】》○壬午。御建禮門、奉幣山陵。P6255例也。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二月癸巳【廿九】》○癸巳。新誕皇子於冷泉院殤。




P6256
《卷四十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四十逸文〈起天長九年正月、盡同十年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正月乙未朔》天長九年春正月乙未朔。御大極殿、受朝賀。畢御紫宸殿。中務省進七曜暦。宮内省奏氷様。例也。吉野國栖奏歌笛。但依新誕皇子薨、不奏音樂。賜親王已下五位已上被。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二宮饗宴・『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正月丙申【二】》○丙申。群臣拝賀皇后宮・東宮。禮也。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九年(八三二)正月辛丑【七】》○辛丑。御豐樂殿。授无位源朝臣定從三位。從四位上源朝臣信正四位下。无位道野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上楠野王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山名王・美能王從五位上。无位安宗王、正六位上豐村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家雄、无位源朝臣明從四位上。正五位下長岡朝臣岡成・紀朝臣興道・大野朝臣眞鷹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小野朝臣眞野・藤原朝臣葛守・林朝臣眞純・藤原朝臣衞・紀朝臣長江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神朝臣救人麻呂・橘朝臣永雄・藤原朝臣廣野・石川朝臣永津・安部朝臣大家・藤原P6257朝臣眞吉・宮道宿禰吉備麻呂・藤原朝臣宗成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氏繼・藤原朝臣常守・藤原朝臣吉永・小野朝臣篁・永道朝臣末繼・橘朝臣岑繼・橘朝臣田舎麻呂・小野朝臣永道・紀朝臣家長・多治比眞人嗣門・伴宿禰諸野・佐伯宿禰春治・爲奈眞人廣岡・山上朝臣公守・田口朝臣房富・春海宿禰善繩、外從五位下益田連満足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栗前連名・廣宗連糸繼外正五位下。正六位上清科朝臣笠主・仲宿禰眞足外從五位下。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正月甲辰【十】》○甲辰。地震。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正月乙巳【十一】》○乙巳。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七御斎會・『日本紀略』・『弘法大師行状記』)天長九年(八三二)正月戊申【十四】》○戊申。最勝會畢。皇帝御紫宸殿、請僧正護命、大僧都空海、少僧都修円・豐安、律師明証、講師大覚法師等、令論議。施御被。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内宴・『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正月乙卯【廿一】》○乙卯。皇帝於清涼殿内宴。獻詩者十三人。有御製。賜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正月己未【廿五】》○己未。皇帝幸水成野。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正月辛酉【廿七】》○辛酉。地震。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二月乙丑朔》○二月乙丑朔。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二月乙亥【十一】》○乙亥。秀良親王、於冷然院、加元服。授三品。拝賀禮了、錫宴賜禄。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刑部省)天長九年(八三二)二月己丑【廿五】》○己丑。尾張國空閑地三十一町四段三百歩、充刑部省。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天長九年(八三二)三月乙未【二】》○(『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三月乙未。授散位從七位下惟良宿禰春道從五位下。」(『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攝津國嶋上郡荒田并野地二百廿一町、P6258寄安満勅旨、爲墾田。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三月辛丑【八】》○辛丑。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三月癸丑【廿】》○癸丑。左兵衞督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家雄卒。贈太政大臣緒嗣長子也。弘仁十二年叙從五位下、任美濃介。十四年遷右近衞少將。天長三年叙正五位下、□授從四位下、任左兵衞督。八年兼伊予守。九年叙從四位上。性清□有家風、頗学典籍、兼善歩射。惜未就臺簡、早閉泉扉。卒時年卅四。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三月己未【廿六】》○己未。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遷御・『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四月甲子【二】》○夏四月甲子。鑾輿遷御梨本院。爲修大内也。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四月己巳【七】》○己巳。恒定親王獻物。皇帝宴南殿。群臣莫不具酔。賜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四月癸酉【十一】》○癸酉。鸞輿幸紫野院。御釣臺。院司獻物。命陪從文人賦詩。御製亦成。賜禄有差。新択院名、以爲雲林亭。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四月甲戌【十二】》○甲戌。左近衞府獻物。始自平旦、終日奏樂。侍從已上、賜商布有差。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四月丙子【十四】》○丙子。皇后幸雲林亭、觀農業之風。賜扈從五位以上被、六位已下及殖田之男女等禄。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四月丁丑【十五】》○丁丑。皇帝御南殿。左衞門及左兵衞府獻物。音樂迭奏、歌舞妓〓、群臣飽酔、不知手舞足踏。賜侍從已上衣被。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本朝月令』)天長九年(八三二)四月壬午【廿】》○壬午。鑾輿御武徳殿、覽左右馬寮及畿内・近江・美濃・伊勢・丹波等國所飼恩馬。P6259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四月癸未【廿一】》○(『類聚國史』九九叙位)癸未。授外正五位下上毛野賀美公宗繼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勳六等吉使部眞須外正五位下。借外從五位下勳五等吉使部金人外正五位下。借外從六位上勳六等湯坐菊多臣福足外從五位下。」(『日本紀略』)賑給和泉國飢民。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本朝月令』)天長九年(八三二)四月戊辰【六】{戊子【廿六】か}》○戊辰。御武徳殿、覽騎射。雅樂寮奏音樂。中夜乘輿還宮。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甲午【三】》○五月甲午。中納言已下參議已上、會太政官庁事、任郡司少領已上。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戊戌【七】》○戊戌。地震。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火)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丁未【十六】》○丁未。賑給近江國志賀浅井兩郡、遭火災。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戊申【十七】》○戊申。皇帝避正寝、請百僧於八省院、讀大般若經。祈雨也。亦遣使於練行僧所住之山讀經。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己酉【十八】》○(『類聚國史』一七三凶年)己酉。勅。去年秋稼不稔、諸國告飢。今茲疫旱相仍、人物夭折。加以、往々火災、民失所。宜令五畿内七道諸國、一七箇日、転讀經王、転禍爲副。」(『日本紀略』)仰五畿内諸國、奉讀大般若金剛般若經。修善之間、禁制殺生。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釋日本紀』)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庚戌【十九】》○(『日本紀略』)庚戌。八省院讀經、〓雨不降。衆僧暴露中庭、至心誓願、午後微雨。仰大和等四畿内國司、毎社宛幣料五色絹各一丈・名香一兩・龍形料調布五段、令行〓事。」(『釋日本紀』一五述義)令卜筮亢旱於内裏。伊豆國神爲祟。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辛亥【廿】》○辛亥。卯時零雨即晴。
《卷四十逸文(『釋日本紀』十五述義)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癸丑【廿二】》○癸丑。伊豆國P6260言上。三嶋神・伊古奈比〓神、二前預名神。此神塞深谷摧高巌、平造之地、二千町許。作神宮二院、池三處。神異之事、不可勝計。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乙卯【廿四】》○乙卯。右兵衞督從四位下伴宿禰直臣卒。從五位下名鳥第九子也。□□□弘仁十四年授從五位下、拝左馬助、遷右兵衞權佐、兼尾張守。□□□年除右少辨左衞門權佐。七年叙正五位下、俄叙從四位下、累遷右兵衞督。忽得重病。卒私宅。時年卅九。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戊午【廿七】》○戊午。賑給左右京病者。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庚申【廿九】》○庚申。没官書一千六百九十三卷、賜三品秀良親王。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六月壬戌朔》○六月壬戌朔。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天長九年(八三二)六月庚午【九】》○庚午。木工寮獻物。賜親王以下木工助以上衣被有差。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天長九年(八三二)六月辛巳【廿】》○辛巳。任左右相撲司。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六月癸未【廿二】》○癸未。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天長九年(八三二)六月己丑【廿八】》○己丑。越前國正税三百束、給作彼國荒道山道人坂井郡秦乙麻呂。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五僧位)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壬辰【二】》○秋七月壬辰。授圓講傳燈入位僧□定満位。此又止旱災也。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乙未【五】》○乙未。西寺講堂供養御願新造佛。莊厳法物一十五種、便即施入。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戊戌【八】》○戊戌。仮外從五位下蓁原公高按、授外從五位下。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乙巳【十五】》○(『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乙巳。奉幣五畿内七道諸國名神。防風雨也。」(『日本紀略』)賑給越前國飢民。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丙午【十六】》○丙午。皇帝御建禮門、觀相撲。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辛亥【廿一】》○辛亥。P6261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壬子【廿二】》○壬子。御八省院、奉幣帛伊勢大神宮。防風雨也。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癸丑【廿三】》○癸丑。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丁巳【廿七】》○丁巳。出羽國言上。窮弊百姓。詔、令賑給。夷俘又在此内。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戊午【廿八】》○戊午。從四位下林朝臣山主卒。正六位上海主之男也。弘仁元年叙從五位下、十三年入内、任諸陵頭、遷縫殿頭、兼但馬權介。天長六年至正五位下、八年授從四位下。性平直無愛憎。家之舊臣、國之元老。其先別自八多朝臣之氏。十年有勅、追除名字。卒時年八十四。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八月己巳【十】》○八月己巳。皇帝幸神泉苑。喚博士生徒等、令論議。賜禄有差。大納言藤原朝臣三守獻物。〓輿臺。賜非侍從已上綿有差。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五僧位・『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八月庚午【十一】》○庚午。頒幣明神。以祈止雨也。又令十三大寺僧二百卅二口、起自今月八日、迄十五日、各於其寺、転讀大般若經。其二百口僧、各叙位一階。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八月己卯【廿】》○己卯。大雨。攝津國洪水汎溢、堤防決壞。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九月丙申【七】》○九月丙申。賑給攝津國遇洪水百姓。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九月戊戌【九】》○戊戌。皇帝御紫宸殿、賜宴侍從大夫已下文人以上。賜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五四多産)天長九年(八三二)九月己亥【十】》○己亥。尾張國言上、海部郡人山口忌寸目刀自売、給正税稻三百束。産三男也。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九月癸卯【十四】》○(『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癸卯。地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美濃國空閑地廿四町一段、P6262爲勅旨田。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九月丁未【十八】》○丁未。地震。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九月庚戌【廿一】》○庚戌。丑時地震。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九月辛亥【廿二】》○辛亥。地震。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九月乙卯【廿六】》○乙卯。乘輿幸北野。試鷹狗。獵双岳及陶野。幸雲林院、賜侍從已上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十月壬戌【四】》○冬十月壬戌。御宴侍臣於紫宸殿、賜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十一月庚寅【二】》○十一月庚寅。天皇詔曰。云々。從二位藤原緒嗣朝臣〈乎〉左大臣官任賜〈布〉。正三位清原夏野眞人〈乎〉右大臣官〈二〉上賜、。云々。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十一月乙未【七】》○乙未。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天長九年(八三二)十一月己酉【廿一】》○己酉。殿上賜侍臣已上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十一月庚戌【廿二】》○庚戌。左大臣藤原朝臣緒嗣言。云々。上表以聞。不許」今日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十一月辛亥【廿三】》○辛亥。幸栗前野遊獵。賜侍臣已上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十二月甲子【六】》○十二月甲子。皇后移后宮職東院。當誕月。{皇后宮職東院か}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五僧位)天長九年(八三二)十二月甲戌【十六】》○甲戌。延暦寺僧傳燈住位僧叡勝・僧圓修・僧円仁・僧徳圓・僧乘天・僧道叡、並授傳燈満位。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天長九年(八三二)十二月戊寅【廿】》○戊寅。伊豫國俘囚吉彌侯部於止利等男女五人、移配阿波國。優情願也。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十二月壬午【廿四】》○壬午。无品春日内親王薨。桓武天皇之皇子也。{皇女也か}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己丑朔》天長十年春正月己丑朔。停朝賀。雨也。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庚寅【二】》○庚寅。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午時乘輿還宮。御紫宸殿、宴親王以下侍從以上、賜御被也。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七一七日節會・『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乙未【七】》○乙未。P6263宴會豐樂殿。授四品仲野親王三品。正四位下橘朝臣氏公從三位。從四位上三原朝臣春上正四位下。正五位下占野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岡野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岡於王・有野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南淵朝臣永河從四位上。正五位上和朝臣繩繼、正五位下大枝朝臣総成・藤原朝臣衞從四位下。從五位上伴宿禰友足・紀朝臣深江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清貞・安部朝臣高嗣・文室朝臣永年・藤原朝臣嗣宗・大中臣朝臣依作從五位上。无位在原朝臣仲平、正六位上良岑朝臣高行・春原朝臣廣宗・伴宿禰眞堅魚・紀朝臣益雄・佐伯宿禰利世・藤原朝臣氏範・氷上眞人井作・石川朝臣常繼・吉野眞人名繼・藤原朝臣眞繩・橘朝臣雜田麻呂、外從五位下六人部連門繼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刀伎直浄浜外正五位下。正六位上高丘宿禰潔門・道嶋宿禰人永・眞神宿禰氏永・安曇秋繼・丈部氏道・志賀忌寸田舎麻呂外從五位下。賜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丙申【八】》○丙申。〈女叙位〉。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戊戌【十】》○戊戌。雨雪。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己亥【十一】》○己亥。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内宴・『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庚子【十二】》○庚子。於仁寿殿内宴。大臣P6264已下參議已上、及左右近衞少將已上預焉。賜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辛丑【十四】》○辛丑。雨雪。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七御斎會・『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壬寅【十四】》○壬寅。御紫宸殿、屈延暦寺僧圓澄及僧正已下威儀師已上論議。施御被。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乙巳【十七】》○乙巳。皇帝御建禮門觀射。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丁未【十九】》○丁未。出雲守正四位下紀朝臣咋麻呂卒。爲人無才。以田原天皇外戚、得至四位、終以天命。時年七十九。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己未【二】》○二月己未。任官。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甲子【七】》○甲子。任官。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庚午【十三】》○庚午。賑給淡路國飢民。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辛未【十四】》○辛未。令加賀國圖画先聖先師像二條。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壬申【十五】》○(『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壬申。雪降。」(『類聚國史』一四七律令格式・『日本紀略』)右大臣清原夏野、中納言直世王・源朝臣常・藤原朝臣愛發、權中納言藤原朝臣吉野、參議南淵朝臣弘貞・文室朝臣秋津・藤原朝臣常嗣、侍殿上、校讀新撰令釋疑義起請。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癸酉【十六】》○癸酉。皇太子覲於椒房。於是、尚侍繼子女王等、侍内宴、奏琴歌。賜禄。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乙亥【十八】》○乙亥。散位頭從四位下弟野王卒。贈從二位。年六十二。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丙子【十九】》○丙子。授正五位下紀朝臣長江從四位下。從五位下伴宿禰箭藏・藤原朝臣貞守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文室朝臣室繼、從六位上高田忌寸家守外從五位下。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丁亥【廿】》○丁亥。筑後國夷第五等都和利別公阿比登、叙從八位上。輸私稻資弊民也。P6265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辛巳【廿四】》○(『類聚國史』二八天皇遷御・『日本紀略』)辛巳。皇帝遷御西院。爲讓位也。」(『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巳刻、地大震。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壬午【廿五】》○壬午。賑給近江國飢民。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甲申【廿七】》○甲申。西院司獻物。賜親王以下非侍從已上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乙酉【廿八】》○(『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乙酉。皇帝於淳和院、讓位于皇太子。」(『日本紀略』)詔曰。現神〈止〉。云々。皇太子〈止〉定〈太留〉正良親王、賢明夙彰、仁孝兼厚。云々。此位〈乎〉授賜〈布〉云々。宣。





『續日本後紀』朝日新聞本
凡例
底本: 『増補 六国史』(全十二巻 佐伯有義、朝日新聞社、昭和15)巻七を新訂増補国史大系本他、諸本で校訂しました。
JISにない文字は、他の文字に置き換えるか、〓にしました。一部[ ]に字の形を示しました。
漢字は、原則として底本の字体(主に旧字体)にしました。
割注は、〈    〉に入れました。
各項目の始めに《年月日》を付しました。

《序》續日本後紀序」
臣良房等、竊惟。史官記事、帝王之跡〓(アツマリ)興、司典序言、得失之論對出。憲章稽古、設沮勸而遠圖、貽鑒將來、存變通而不朽者也。伏惟、先皇帝、體元膺〓、司契脩機。夢想華胥之彊、拱黙大庭之觀。以爲、承和撫運、歴稔惟長。善政森羅、嘉譽狼藉。未編簡牘、恐或湮淪。爰詔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朝臣良房、右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良相、大納言從三位民部卿兼太皇太后宮大夫臣伴宿禰善男、參議正四位下行民部大輔臣春澄朝臣善繩、散位從五位下臣縣犬養大宿禰貞守等、因循故實、令以撰修。筆削之初、宮車晏駕。白雲之馭不返、蒼梧之望已遥。今上陛下、河清而後興、社鳴而乃出。其道徳即尭與舜、其城郭則義將仁。四海常夷、萬機多暇。校文藝閣、嫌舊史之有〓。留〓蘭臺。恨先旨之未竟、重勅臣等、責以亟成。臣等奉勅廻〓、不敢懈緩。事多差互、尚致淹延。其間、右大臣良相朝臣嬰痾里第、收影北〓。大納言善男宿禰犯罪公門、竄身東裔。散位貞守且參其事、不遂斯功、出吏邊州。没蹤京兆。唯臣良房、與式部大輔善繩、辛勤是執、以得撰成。起自天長十年二月乙酉、訖于嘉祥三年三月己亥、惣十八年。據春秋之正體、聯甲子以詮次、考以始終、分其首尾。都爲廿卷、名曰續日本後紀。夫尋常碎事、
爲其米鹽、或略弃而不收。至人君擧動、不論巨細、猶牢籠而載之矣。臣等識非南童、才謝馬班。謬參撰修、伏慙淺短。謹詣朝堂、奉進以聞。謹序。」
 貞觀十一年八月十四日」
  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
  參議正四位下行式部大輔臣春澄朝臣善繩P7001

《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一」〈起天長十年二月、盡五月。〉」
  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 勅撰
《仁明天皇即位前紀》 仁明天皇
天皇、諱正良。先太上天皇之第二子也。母太皇太后。贈太政大臣正一位橘朝臣清友之女也。太后曾夢。自引圓座積累之。其高不知極。毎一加累。且誦言卅三天。因誕天皇云。
《弘仁十四年夏四月庚子【十六】》弘仁十四年夏四月庚子、皇太后弟〈諱大伴〉。受禪即帝位。
壬寅【十八】》壬寅。立諱爲皇太子。
《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乙酉【廿八】》天長十年春二月戊午朔乙酉。皇帝於淳和院讓位于皇太子。詔曰。現神〈止〉大八洲國所知倭根子天皇〈我〉詔〈良萬止〉勅御命〈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乃〉人等、天下公民。衆諸聞食〈止〉宣。太上天皇朕〈我〉不徳〈乎〉不棄賜〈志天〉。寳位〈乎〉授賜〈閇理〉。忝鍾重〓〈弖〉日々畏愼〈太麻布〉。春秋〈乃〉往隨〈爾〉。舊痾〈毛〉稍發〈流〉。故機務〈乃〉暫〈毛〉虧怠〈牟許止乎〉恐賜〈弖〉。朝夕煩懷念〈須許止〉久矣。今念行〈佐久〉。皇太子〈止〉定〈太流〉正良親王。賢明夙彰〈禮〉。仁孝〈毛〉兼P7002厚〈久之天〉。太能毛之久於太比之久在。是以撫安國家〈牟止之天〉。此位〈乎〉授賜〈布〉。諸此状〈乎〉悟〈天〉。清直心〈乎毛知弖〉。此皇子〈乎〉輔導〈支〉仕奉〈天〉。天下〈乎〉平〈介久〉令有〈余〉。又古人有言〈利〉。上多〈支〉時〈爾波〉下苦〈止奈毛〉所聞。是以太上天皇〈止伊布〉號停〈米〉。亦諸〈乃〉服御〈乃〉物〈毛〉停賜〈布〉。皇后宮〈毛〉如是有〈倍之〉。又如此時〈爾〉當〈都々〉。人々不好〈留〉謀懷〈天〉。天下〈乎毛〉乱〈利〉。己氏門〈乎毛〉滅人等〈毛〉前々有。若〈毛〉如此有〈牟〉人〈乎波〉。己〈我〉教
諭訓直〈天〉。各〈乃〉己祖々門不滅。彌高〈仁〉仕奉。彌繼〈爾〉欲繼〈止〉思愼〈天〉。無二心〈志天〉仕奉〈倍志止〉詔天皇〈我〉勅旨〈乎〉。衆聞食〈止〉宣。」是夕。今上抗表。辭寳位曰。臣某言。照以明鏡。妍蚩難逃。逼以恩綸。喜懼失據。臣某誠恐誠惶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道徳兩蕪。進退多躓。情性双昧。執守无常。誰昔扈先皇於姑射。優遊霜雪之光。順聖后於後園。匍匐章珮之陰。而皇帝陛下。枉恩紫霄。延登分外。啓榮耀於欲隱。導慈訓於未知。悲深而父。愛鍾猶子。辭不獲免。久辱・雷。露往霜來。十載於此。徳誘不倦。顧恤殊甚。思欲隨形逐聲。心神是役。終天畢地。身命不疲。今亦推大寳以錫昭華。避P7003樞極以授乾象。前愧未已。後懼更頻。實以〓繊塗重。〓[車+舟]徹任博。施之人事。尚有負乘之慙。求之天途。何無害盈之〓。伏願日月貞明之景。毎煦蒼生。雲雨行施之恩。永潤品彙。然則世寢喧譁。臣免譴誚。若不蒙允容。悉纒衆〓。君臣之議謂天下何。不勝傾戰憂懼之至。拜表以聞。後太上天皇不聽。
《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丙戌【廿九】》○丙戌。今上重抗表曰。臣某言。人之所願。天必隨。道之所通。物不擁。臣承恩詔。伏瀝血誠。既踰匝辰。未蒙允亮。臣某。〈中謝〉夫大陽方照。空履將〓之氷。悚汗頻流。猶臨不測之底。蹈焦非懼。渉呂須傾。天道无私。冀垂鑒許。若不獲已。猶御閑蹤。則民・善仁。世倦聖治。然後逐洞庭之野。於事纔宜也。當今群品得所。黔首繋心。覆〓之恩。江海可謝。亭毒之徳。乾坤惟均。加以雷門之下。布皷失聲。朝陽之餘。螢火難照。意窮詞盡。不知所爲。君擧必書。恐遺物議。伏申丹誠。非敢矯飾。懇愨之深。重表陳請。後太上天皇遂亦不許。於是天皇乃命車駕。拜謁先太上天皇。及太皇太后宮於冷然院。還御東宮。
《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丁亥【三十】》○丁亥。立恒貞親王爲皇太子。詔曰。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勅御命〈乎〉親王等王等諸臣等、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朕以拙弱〈弖〉。掛畏〈支〉P7004倭根子天皇〈我〉朝廷〈乃〉厚慈〈乎〉蒙〈天〉。皇太子〈止〉成〈禮利〉。思畏〈萬利〉貴〈比〉賜〈己止〉晝夜〈止〉無〈之〉。然〈乎〉慮外〈爾〉天日嗣〈乎〉授賜〈布〉。依〈天〉不堪〈流〉状〈乎〉再〈比〉三〈比〉畏〈利〉申賜〈戸止毛〉。容賜〈比〉許賜〈波須〉。今思行〈佐久〉。厚恩〈乎〉蒙人〈波〉必報〈倍支〉理〈利〉有。故是以正嗣〈止〉有〈戸支〉恒貞親王〈乎〉皇太子〈止〉定賜〈布〉。故此之状〈乎〉悟〈天〉。百官〈乃〉人等仕奉〈止〉宣〈布〉天皇〈我〉御命〈乎〉衆聞食〈止〉宣。』以參議從四位上文室朝臣秋津爲春宮大夫。左大辨左近衞中將武藏守如故。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守爲亮。讃岐介如故。』後太上天皇遣權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吉野。奉書天皇。辭立皇太子曰。恭觀今日詔。冊立愚子恒貞。爲皇太子。叡旨謬降。盛典曲施。夫〓雷位重。承〓事尊。非徳不昇。非賢何守。恒貞年實蒙幼。器非夙惠。安可妄鍾大禮。猥主匕鬯。肅奉周遑。内知云冥。請停嚴命。更擇賢才。在
於重情。寔知免〓。縦使天綸不駐。上令必行。則失萬國以貞之望。虧三辰日敬之職。』以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房爲左近衞權少將。加賀守如故。侍從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長良爲左兵衞權佐。』「是日賜典藏從四位下大宅水取臣繼主等三人朝臣姓、繼主臣八腹木事命後P7005也」
《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庚午【?】》庚午。右京人上野權少掾從八位上尾張連年長。位子无位尾張連豐野。留省无位尾張連豐山等賜姓忠宗宿禰。』「改多治比眞人氏賜姓丹〓眞人」左京人圖書頭從五位上秋篠朝臣雄繼。「右京人散位從七位上秋篠朝臣雄繼」右京人散位從七位上秋篠朝臣吉雄。賜姓菅原朝臣。
《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癸酉【?】》癸酉。右京人音博士從五位下六人部連門繼。弟六人部連大宗。六人部連秋主。妹六人部連鷹刀自。六人部連磐子等、男女五人賜姓高貞宿禰。
《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甲戌【?】》甲戌。攝津國人散位從六位上凡河内忌寸紀主。兄留省從八位上凡河内忌寸紀麻呂。弟留省大初位下凡河内忌寸福長等三人、賜姓清内宿禰。』攝津國豐嶋郡人散位從七位下出雲連男山。河邊郡人正六位上出雲連雄公。出雲連伊都岐麿等、男女廿二人賜姓於出雲宿禰。
《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丙子【?】》丙子。常陸國筑波郡人散位正六位上丈部長道。一品式部卿親王家令外從五位下丈部氏道。下総少目從七位下丈部繼道。左近衞大初位下丈部福道四人。賜姓有道宿禰。
《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己卯【?】》己卯。左京人左大史正六位上秦忌寸貞仲賜姓宿禰。
《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甲申【?】》甲申。左京人上毛野公道信賜姓上毛野朝臣。
《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丙戌【?】》丙戌。右近衞將曹P7006伴林宿禰御園等四人賜姓伴宿禰。
P7007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戊子朔》○三月戊子朔。日有蝕之。』天皇縁後太上天皇辭立太子奉答表曰。臣某言。伏覽詔旨曰。恒貞年實蒙幼。器非夙惠。安可妄鍾大禮。猥主匕鬯。夫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本。故魏宮岐嶷。非老大之情。晉儲神姿。是幼稚之謂。然則聰惠在性。不限年齡。伏稽前言。既有故實。臣頻表懷抱。心事共違。家賓之慙。〓誰爲助。伏願。假彼重明照朦昧。資其寛博備遺忘。臣之至愚。聖衷所驗。雖云无徳。庶幾有隣。冀垂矜憐。賜緩憤〓。至誠不飾。至敬無文。伏表丹愿。無地取喩。』後太上天皇重復奉書曰。内揆已審。請易太子。沖鑒未廻。憂心如灼。易曰。主器莫若長子。禮曰。登〓則以上嗣。斯皆温文既習。聖敬克躋。然後正位前星。賛業東序者也。今恒貞漢莊難擬。周儲不追。將何以裨光聖明。助聰天〓。而恩襃逾届。血訴不成。獨謂非宜。輿談孰許。恐龍樓之守爰墜。鮑爼之譏有聞。望昭丹辭。必收紫渙。山朝事隔。无可關言。父子體同。理當分疏。異於〓不恤緯。尸不越樽之義。是以重復鋪陳。佇蒙P7008矜聽。』天皇不許。奉還其書。』僧綱以下高僧數十人來會闕庭。奉賀踐祚。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己丑【二】》○己丑。詔曰。朕不免叡託。馭朽乘奔。瞻公卿而兢懷。顧兆庶而軫念。思弘國憲。無虧成規。後太上天皇。憲章千古。含育萬邦。仁化未澆。機事〓脱。今検詔旨云。天下多尊。百姓所苦。避位之號。勿隨舊典。夫太上尊號。非唯一時。秦日漢年。稱謂尚矣。朕以。禮之爲用。所以達天道順人情之大竇也。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也。如松栢之有心也。故貫四時。不改柯易葉。是以。聖人知禮之不可以已也。冀脩先王之禮制。不私至公之典要。朕先日重表。遂蒙拒逆。空庸之躯。謗〓惣集。若猶奉順聖慮。改易正名。天下仰瞻。何用取信。宜上尊號爲太上天皇。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爲皇太后。普告天下。令知朕意。』後太上天皇辭尊號曰。今〓古典。猶加尊號。已違本圖。翻孤元誓。何者事期自足。老〓杜企跨之塗。量不可強。莊叟開性分之域。謬以太上天皇之授也。經理萬機。夕〓[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易]多稔。神勞于用。形倦于勤。至於將攝之方。眇〓其遠。所以釋彼屓重。保茲閑放。揖風月而爲友。偶烟蘿而遣日。然則收視反聽。煩不嬰心。峻號崇名。貪豈攸樂。况大道之行。禀性咸遂。P7009去邁悠然。蓋有之矣。請廻先後詔。必允所辭。深閇固距。言匪矯餝。天皇不聽。』
是日。以正五位下賀茂朝臣今子。從五位下大和宿禰舘子。並爲掌侍。外從五位下海直家繼爲掌膳。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辛卯【四】》○辛卯。天皇御大極殿。奉幣伊勢大神宮。爲應即位也。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壬辰【五】》○壬辰。頒遣中納言從三位兼行民部卿藤原朝臣愛發。從三位行權中納言藤原朝臣吉野。從四位下因幡守高枝王。從四位下式部大輔安倍朝臣吉人等於栢原長岡二山陵。豫告可即位之状曰。天皇恐々〈毛〉申賜〈部止〉申〈久〉。後太上天皇厚矜〈乎〉垂賜〈天〉。天之日嗣〈乎〉授賜〈閇利〉。不堪〈流〉状再〈比〉三〈比〉申賜〈閇止〉許賜〈波須〉。故是以大御坐處〈乎〉掃潔侍而。天之日嗣〈乎〉戴荷〈知〉。守仕奉〈倍支〉事〈乎〉。恐々〈毛〉申賜〈久止〉奏。又申〈久〉掛畏〈支〉栢原御門〈乃〉天朝矜賜〈波牟〉厚慈〈乎〉蒙戴〈天之〉。天之日嗣政〈者〉平〈久〉、安〈久〉。天地日月〈止〉共〈爾〉、守仕奉〈部之止〉思食事〈乎〉恐々〈毛〉申賜〈久止〉奏。辭別申〈久〉。正嗣〈止〉有〈閇岐〉恒貞親王〈乎〉皇太子〈止〉定賜〈布〉状。恐〈美〉恐〈美毛〉申賜〈止〉奏。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癸巳【六】》○癸巳。天皇即位於大極殿。詔曰。明神〈止〉大八洲國所知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宣勅〈乎〉。親王諸王P7010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諸聞食〈止〉宣。掛畏〈支〉倭根子天皇〈我〉宣。此天日嗣高座之業〈乎〉。掛畏〈支〉近江大津〈乃〉宮〈爾〉御宇〈之〉天皇〈乃〉初賜〈比〉定賜〈部留〉法隨〈爾〉仕奉〈止〉。仰賜〈比〉授賜〈布〉大命〈乎〉受賜〈利〉。恐〈美〉受賜〈利〉懼〈利〉。進〈母〉不知〈爾〉退〈毛〉不知〈爾〉、恐〈美〉坐〈久止〉宣〈布〉大勅〈乎〉、衆聞食〈止〉宣。然皇〈止〉坐〈天〉、天下治賜君〈波〉。賢人〈乃〉良佐〈乎〉得〈弖之〉。天下〈乎波〉平〈久〉安〈久〉治賜〈爾〉在〈止奈毛〉聞行〈須〉。故是以大命坐宣〈久〉。朕雖拙劣親王等〈乎〉始〈弖〉、王等臣等〈乃〉、相穴〈奈比〉奉〈利〉相扶奉〈牟〉事依〈天之〉。此〈乃〉仰賜〈比〉授賜〈閇留〉食國〈乃〉天下之政〈波〉、平〈久〉安〈久〉仕奉〈倍之止〉所念行。是以以正直之心〈天〉、天皇朝庭〈乎〉衆助仕奉〈止〉宣天皇勅、衆聞食〈止〉宣。辭別宣〈久〉。仕奉人等中〈爾〉。其仕奉状隨〈爾〉。冠位上賜〈比〉治賜〈布〉。又大神宮〈乎〉始〈天〉。諸社〈乃〉禰
宜祝等〈爾〉。給位一階。又僧綱及京畿内〈乃〉諸寺僧尼〈乃〉知行有聞〈流〉。并年八十已上〈爾〉施物〈太萬布〉。又五位已上子孫〈乃〉年廿已上〈奈留爾〉賜當蔭之階〈布〉。左右京五畿内〈乃〉鰥寡孤獨不能自存人等〈爾〉給御物〈天〉。天下給侍〈留〉高年〈爾〉給御物〈布〉。力田之輩〈乃〉其業超衆者〈爾〉P7011賜爵一階〈布〉。孝子順孫義夫節婦〈乎波〉、終身〈爾〉勿事〈禮〉。又外國僧尼〈乃〉年八十已上〈奈留爾〉施物〈之〉賜〈波久止〉勅天皇大命〈乎〉、衆聞食〈止〉宣。』授四品阿保親王。賀陽親王、並三品。從二位藤原朝臣緒嗣正二位。正三位清原眞人夏野。藤原朝臣三守、並從二位。從三位源朝臣常。藤原朝臣吉野並正三位。正四位下源朝臣信從三位。无位正行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岡屋王從五位上。正四位下小野朝臣野主正四位上。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吉人正四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文山。橘朝臣弟氏、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下伴宿禰友足從四位下。從五位上滋野朝臣貞主正五位上。從五位上甘南備眞人高繼。伴宿禰宅麻呂。伴宿禰氏上。橘朝臣氏人。橘朝臣永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助、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伴宿禰清世。安野宿禰眞繼。佐伯宿禰春海、並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良岑朝臣高行。藤原
朝臣勢多雄。藤原朝臣高仁。藤原朝臣富士麻呂。藤原朝臣宗吉。橘朝臣常道。縣犬養宿禰廣濱。外從五位下清岑宿禰門繼。飯高宿禰全雄、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山邊宿禰岑麻呂外從五位下。』是日。授三品有智子内親王二品。』P7012河内國人大外記外從五位下長岑宿禰茂智麻呂等五人。改本居貫附右京。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甲午【七】》○甲午。天皇遷自東宮。權御松本院。遣使解關門警固。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乙未【八】》○乙未。天皇始臨朝。』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緒嗣上表。請辭官職。不許。』是日。頒使諸國。奉幣天神地祇。以有即位事也。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丙申【九】》○丙申。肥後國葦北郡少領外從八位上他田繼道叙三階。同郡白丁眞髮部福益賜出身焉。以各輸私物濟飢民也。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戊戌【十一】》○戊戌。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緒嗣乞歸。不許。』以三品秀良親王爲中務卿。中納言從三位直世王爲兼彈正尹。從二位行大納言藤原朝臣三守爲兼皇太子傅。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庚子【十三】》○庚子。以從五位上丹〓眞人清貞爲右少辨〈云云〉。正五位上滋野朝臣貞主爲内藏頭。下総守如故〈云云〉。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篁。從五位下春澄宿禰善繩並爲東宮學士。善繩所帶大内記如故〈云云〉。』〔「三月庚子」〕左衞門醫師從七位上出雲連永嗣改連賜宿禰。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辛丑【十四】》○辛丑。左大臣緒嗣上表。請減職封五百戸。不聽。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壬寅【十五】》○壬寅。天皇御紫宸殿。賜群臣酒。有圍碁之興。訖賜親王以下御衣被、各有差。』是日。罷權中納言藤原朝臣吉野所兼右大將之任。令以陪奉淳和院。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乙巳【十八】》○乙巳。天皇御紫宸殿。皇太子P7013始朝覲。拜舞昇殿。東宮采女羞饌。未及下箸。勅賜御衣。受之拜舞。早退。以當日須拜謁兩太上天皇也。于時皇太子春秋九齢矣。而其容儀禮數如老成人。賜學士及坊官進以上并乳母衣被。各有差。又以商布五千段。賜見參五位以上各有差。皇太子及坊官亦預焉。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丁未【二十】》○丁未。延百口僧於大極殿。轉讀大般若經。以祈年穀兼攘疫氣也。普告天下。禁斷殺生。限以三箇日。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己酉【廿二】》○己酉。卜定大甞會事。以近江國高嶋郡爲悠紀。備中國下道郡爲主基。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辛亥【廿四】》○辛亥。以中納言從三位直世王爲兼中務卿。三品秀良親王爲彈正尹。參議從三位橘朝臣氏公爲右近衞大將。正五位下伴宿禰氏上爲右中辨〈云云〉。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篁爲彈正少弼。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助爲右近衞權中將。從五位下長田王爲伊勢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雄爲甲斐守。從四位上源朝臣弘爲信濃守。宮内卿如故〈云云〉。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癸丑【廿六】》○癸丑。以久子内親王爲伊勢齋宮。高子内親王爲賀茂齋院。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甲寅【廿七】》○甲寅。遠江國飢疫。賑恤之。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乙卯【廿八】》○乙卯。詔曰。盛徳無沫。必資加等之榮。徽烈惟照。聿修崇號之制。故使敬宗尊祖。義煥曩篇。追遠飾終。不隔異代。朕外祖父從三位橘朝臣。疏P7014基顯族。驤首高衢。外祖母從三位田口氏。毓彩芝田。騰芳〓圃。但屬運謝。已從閲川。朕以菲薄。丕承洪業。緬尋既往。想清渾之眇焉。乃詢舊章。宣縟禮而有貴。宜外祖父及外祖母並追贈正一位也。橘朝臣位記状曰。地居貴戚。爵既隆而加榮。徳薀餘芬。人雖謝而追遠。宜申朝典。式賁泉〓。田口氏位記状曰。曾慶潜行。誕茲婉〓。汾川行閲。蘭郁猶流。欽若舊章。睦親斯在。宜崇寵贈。允迪追榮。』勅。山城國相樂郡弄山墓。河内國交野郡小山墓。並宜置守冢一烟。
《天長十年(八三三)三月丁巳【三十】》○丁巳。授正五位下橘朝臣井手子從四位下。P7015P7016
《天長十年(八三三)四月戊午朔》○夏四月戊午朔。天皇御紫宸殿。賜侍臣酒。音樂之次。右京大夫從四位下百濟王勝義奏百濟國風俗舞。晩頭酒罷。賜四位已上御被。五位御衣。
《天長十年(八三三)四月庚申【三】》○庚申。隕霜。
《天長十年(八三三)四月壬戌【五】》○壬戌。遣從四位下行伊豫權守和氣朝臣眞綱。奉御劔幣帛於八幡大菩薩宮及香椎廟。告新即位也。
《天長十年(八三三)四月甲子【七】》○甲子。遣内匠頭正五位下楠野王於伊勢大神宮。告齋宮宜子女王之替定久子内親王之状。
《天長十年(八三三)四月乙丑【八】》○乙丑。投化新羅人金禮眞等男女十人貫附左京五條。
《天長十年(八三三)四月丁卯【十】》○丁卯。遣參議從四位下右大辨藤原朝臣常嗣。奉幣於賀茂大神宮。告以高子内親王定齋院之状。
《天長十年(八三三)四月丙子【十九】》○丙子。左近衞府奉獻奏樂。夕暮而止。賜群臣御衣及商布各有差。』是日。勅。喚大舍人穴太馬麻呂與内竪橘吉雄。双立量其身長。吉雄甚短而其頭首不及馬麻呂腋下焉。
《天長十年(八三三)四月丁丑【二十】》○丁丑。授常陸國鹿嶋大神祝外從八位上勳八等中臣鹿嶋連川上外從五位下。
《天長十年(八三三)四月戊寅【廿一】》○戊寅。左衞門左兵衞二府奉獻奏呉樂。賜群臣祿有差。』是日。延十禪師於内裏轉經。爲可遷御故。先鎭之焉。』爲嵯峨院。下詔曰。鷄觀之上。日照先被。龍輅所過。恩典曲降。嵯峨院者、先太上天皇光臨之地。茅宮聳搆。分東西之名區。芝蓋駐蔭。追汾陽P7017之高賞。宣遊斯在。引年其深。然則當邑之〓[田+亡]。須霑慶幸。近壤之戸。豈無優恤。時惟長〓。方申亭育。思順天序、式施惠澤。宜山城國葛野郡貧民、去年借貸未入者。及雜賦未進等、特免之。』從五位下菅野朝臣人數爲掌侍。』天長元年有詔。廢五月五日節。爲隣近皇太后昇遐之日也。但事在練武、不可闕如。所以改用四月廿七日。至是太政官論奏。停彼權制。仍舊宣遊。許之。
《天長十年(八三三)四月己卯【廿二】》○己卯。天皇遷御内裏。』以攝津國百濟郡荒廢田廿七町野賜源朝臣勝。
《天長十年(八三三)四月庚辰【廿三】》○庚辰。奉授伊勢國從五位下多度大神正五位下。』皇太子始讀孝經。參議已上。會集東宮有宴焉。』山城國人山代忌寸淨足。同姓五百川等八人。改忌寸賜宿禰。淨足等、天津彦根命之黄命之苗裔也。
《天長十年(八三三)四月壬午【廿五】》○壬午。出雲國司率國造出雲豐持等奏神壽。并獻白馬一疋。生雉一翼。高机四前。倉代物五十荷。天皇御大極殿。受其神壽。授國造豐持外從五位下。
《天長十年(八三三)四月丙戌【廿九】》○丙戌。紀伊國名草郡人正七位上湯直國立。同姓眞針。國作等三人、賜姓紀直。P7018
《天長十年(八三三)五月丁亥朔》○五月丁亥朔。以右少辨從五位下丹〓眞人清貞爲左少辨。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成爲右少辨。大監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大津爲散位頭。
《天長十年(八三三)五月辛卯【五】》○辛卯。天皇御武徳殿觀馬射。
《天長十年(八三三)五月壬辰【六】》○壬辰。亦御同殿。閲覽種種馬藝。
《天長十年(八三三)五月甲午【八】》○甲午。叙左衞門少尉正六位上田中朝臣許侶繼從五位下。
《天長十年(八三三)五月丙申【十】》○丙申。以從五位下氷上眞人井作爲大監物〈云云〉。
《天長十年(八三三)五月丁酉【十一】》○丁酉。武藏國言。管内曠遠。行路多難。公私行旅。飢病者衆。仍於多磨入間兩郡界置悲田處。建屋五宇。介從五位下當宗宿禰家主以下。少目從七位上大丘秋主已上六箇人。各割公廨。以備糊口之資。須附帳出擧。以其息利充用。相承受領。輪轉P7019不斷。許之。』勅。相撲之節。非啻娯遊。簡練武力。最在此中宜令越前。加賀。能登。佐渡。上野。下野。甲斐。相摸。武藏。上総。下総。安房等國。搜求膂力人貢進。
《天長十年(八三三)五月辛丑【十五】》○辛丑。北山玄雲黯靄。山嶺不見。終日天寒。衆人多著襖子。
《天長十年(八三三)五月戊申【廿二】》○戊申。主計寮言。寮中置厨。苦於愼火。賜散位寮東面地廣七丈、長十丈。將爲置厨之處。許之。
《天長十年(八三三)五月辛亥【廿五】》○辛亥。聖躬不豫。
《天長十年(八三三)五月壬子【廿六】》○壬子。大和國言。頻年不登。例擧有欠。准弘仁十年官符。借國中冨人稻三萬八千束。將賑飢民。許之。仍勅曰。夫冨豪所貯。是貧窶之資也。如聞。先來所行。吏非其人。只事借用。無意返給。所以貧冨倶弊。周急憐絶。宜至秋收。特遣使者。悉令返給。
《天長十年(八三三)五月甲寅【廿八】》○甲寅。京師五畿内、七道諸國。並飢疫焉。下詔曰。夫一穀不贍。百姓不〓。必遵救乏之典。兼明勸穡之義。是則救〓恤隱。固本厚生。雖沿革有時、而斯塗莫爽者也。朕虔膺明命。撫字黔黎。思脩和平之猷。以登仁壽之域。如聞諸國。去年穀稼頗乖豐稔。今茲元元阻飢且疫。朕爲之司牧。未克綏之。靖言念焉。憮然何弭。况小暑甫至。藝殖鼎盛。不有矜情。恐失肆力。宜京畿内七道諸國飢民。量加賑給。令獲支濟。事委守宰。必也審察。務崇簡惠。允副朕意。』六世長岡。P7020岡於王等男女廿七人。賜姓清原眞人。』太政官處分。課左右京戸。令輸檜柱一萬五千株。以充東西堀河杭料。
《天長十年(八三三)五月乙卯【廿九】》○乙卯。皇子年六歳者殤焉。侍女滋氏所産育也。
《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一



P7021《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二」〈起天長十年六月、盡十二月。〉」
  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 勅撰
《天長十 年(八三三)六月丙辰朔丁巳【二】》六月丙辰朔丁巳。禁斷山城。近江。丹波等國近都之山施作坑穽機槍。
《天長十年(八三三)六月己未【四】》○己未。任官。
《天長十年(八三三)六月庚申【五】》○庚申。彈正臺言。天長三年減巡察二員。加屬二員、既有典員。何無史生。許之。令置二員。
《天長十年(八三三)六月壬戌【七】》○壬戌。天皇不豫。公卿陪候殿上。西山〓芻。其名仙樹。以咒驗稱。與僧都等。倶奉加持聖躬也。分遺被七條。綿七百屯於七寺。轉經薫修。以祈翌日之〓。
《天長十年(八三三)六月癸亥【八】》○癸亥。公卿率衆僧。共侍殿上。勅引右近衞大將從三位橘朝臣氏公、并前大宰大貳從四位上朝野宿禰鹿取於御床下。拜爲參議。」是日。爲聖體有間。使神祇伯從四位下大中臣朝臣淵魚。奉幣於賀茂大神。」又令天下諸國。修理寺塔破壞者及神社。」勅曰。如聞。諸國疫癘。夭亡者衆。自非修善。何以攘災。宜令諸國。各請練行僧。大國廿人。上國十七人。中國十四人。下國十人。三箇日内。晝轉金剛般若經。夜修藥師P7022悔過。其布施者。三寳穀十斛。僧三斛。以正税充行。俾致精進。
《天長十年(八三三)六月甲子【九】》○甲子。詔曰。雲行雨施。穹蒼所以宣慈。含垢匿瑕。元后於焉播澤。朕肅承丕構。詢以政塗。大庇生靈。期於寧濟。夫赦令者。本稱姦人之幸。亦有奔馬之喩。朕非不知之。但欲令其悔惡自新。變舊遷善。加之特有所念。感事興懷。宜流肆〓之恩。式暢作解之典。可大赦天下。自天長十年六月八日昧爽以前。大辟以下。罪無輕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咸赦除之。唯犯八虐。故殺謀殺。私鑄錢。強竊二盜。常赦所不原者。不在赦限。又去弘仁元年坐事配流者。雖自陷朝憲。而久憐淪翳。安倍朝臣清繼。百濟王愛筌。故藤原朝臣仲成男等。並量徙入近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本。殊放還京。速告赤縣。莫後青衣。敢以赦前事告言者。以其罪罪之。』勅。比來疫癘間發。夭折屡聞。宜令天下諸國謝彼疫氣攘此不祥。但加藥致齋。須依前格。
《天長十年(八三三)六月乙丑【十】》○乙丑。聖體平復。
《天長十年(八三三)六月己巳【十四】》○己巳。罪人安倍朝臣清繼。元配伯耆國。今移美作國。百濟王愛岑。元安房國。今移參河國。
《天長十年(八三三)六月庚午【十五】》○庚午。兵部省奏。造兵司雜工廿人之中割二人。皷吹々部卅四人之中。割大小角皷生各一人。將爲省書生。P7023許之。
《天長十年(八三三)六月辛未【十六】》○辛未。罪人藤原永主。同山主。藤主等。天長二年從日向國。遷配豐前國。今移備前國。永野淨津。元配越前國。伊勢安麻呂。元配能登國。今並移若狹國。
《天長十年(八三三)六月戊寅【廿三】》○戊寅。山城國民、卷藻爲漁。勅。豺獺已祭。虞人入澤。鷹隼初撃。獵者因山。是故殺不以禮。曰暴天物。取不以義。爲逆時候。如聞。藻卷之爲體也。惠薄潜鱗。害及昆蟲。微物失所。既非徳政之美。下民夭命。殆是濫殺之報。嚴加禁斷。莫令更然。
《天長十年(八三三)六月壬午【廿七】》○壬午。詔奉授坐尾張國從三位熱田大神正三位。并納封十五戸。
《天長十年(八三三)六月癸未【廿八】》○癸未。地震。
《天長十年(八三三)六月乙酉【三十】》○乙酉。因幡國言。百姓之徭。卅日爲限。至于事力。竟年駈使。比之平民。受弊殊重。請停差調丁。駈使徭人。許之。P7024
《天長十年(八三三)七月丙戌朔》○秋七月丙戌朔。先是。傳燈大法師位泰善設文殊會。公家相助而行之。至是甫造文殊影像。備之瞻仰。會事畢。便安置綱所。臨會開請。永爲恒例。
《天長十年(八三三)七月丁亥【二】》○丁亥。散位從四位下佐伯王卒。正五位下水内王男也。
《天長十年(八三三)七月戊子【三】》○戊子。越後國蒲原郡伊夜比古神預之名神。以彼郡毎有旱疫。致雨救病也。
《天長十年(八三三)七月癸巳【八】》○癸巳。天下諸國。人民姓名及郡郷山川等號。有觸諱者。皆令改易。
《天長十年(八三三)七月乙未【十】》○乙未。第一親王〈田邑〉朝覲。于時春秋纔是七歳。而動止端審。有若成人。觀者異之。
《天長十年(八三三)七月辛丑【十六】》○辛丑。天皇幸神泉苑。觀相撲節。
《天長十年(八三三)七月壬寅【十七】》○壬寅。御紫震殿。令盡昨節之餘情。將夕乃罷。』是日。左馬寮走卒將日奏板札。入自春華門。比至延政門。頓仆而死。
《天長十年(八三三)閏七月乙卯朔》○閏七月乙卯朔。勅。至于秋序。洪水敗稼。大風害物。古來尚在。宜令天下諸國。奉幣名神。豫爲攘防。勿損年穀。
《天長十年(八三三)閏七月戊寅【廿四】》○戊寅。越後國言。去年疫癘旁發。藝耕失P7025時。寒氣早侵。秋稼不稔。今茲飢疫相仍。死亡者衆。凶年之弊。雖賑猶乏。望請被許糴糶。資此窮民。許之。
《天長十年(八三三)閏七月壬午【廿八】》○壬午。霖雨渉旬不息。仍令大和山城二國介以上親奉幣於丹生川上雨師神。松尾。賀茂上下及貴布禰社。以祈霽焉。
《天長十年(八三三)閏七月癸未【廿九】》○癸未。勅。弘仁年中犯罪僧藥師寺良勝。被配多〓嶋。西大寺泰山隱岐國。興福寺康信石見國。元興寺永繼信濃國。今並特放還入京都。』太政官處分。在大和國廣湍郡西安寺。〈俗號久度。〉宜令僧綱攝之。
《天長十年(八三三)八月甲申朔》○八月甲申朔。日有蝕之。
《天長十年(八三三)八月丙戌【三】》○丙戌。勅。穀倉院西南角地。東西各廿丈。南北各四十丈。宜爲内藏寮染作之處。
《天長十年(八三三)八月辛卯【八】》○辛卯。叙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房正五位下。從四位下和氣朝臣眞綱爲木工頭。伊豫權守如故〈云云〉。
《天長十年(八三三)八月癸巳【十】》○癸巳。天皇謁覲先太上天皇及太皇太后於冷然院。賜扈從五位已上祿有差。』是日。太上天皇幸姫大原眞人全子。橘朝臣春子。阿保親王母氏葛井宿禰藤子、並叙從五位下〈云云〉。
《天長十年(八三三)八月甲午【十一】》○八月甲午。散位從六位上土師連豐道。從六位上同姓道吉等四人。賜姓菅原宿禰。
《天長十年(八三三)八月乙未【十二】》○乙未。有狐。走入内裏。到清凉殿下。近衞等打殺之。
《天長十年(八三三)八月丙申【十三】》○丙申。天皇御紫宸殿下供常膳間。有魚虎鳥。飛入集殿梁上。羅得之。
《天長十年(八三三)八月戊戌【十五】》○P7026戊戌。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緒嗣上表辭職。不許之。』戊戌備前國人直講博士正六位上韓部廣公、賜姓眞道宿禰也。廣公之先。百濟國人也。
《天長十年(八三三)八月庚子【十七】》○庚子。河内國人戸主外從五位下御船宿禰氏主等。改本居貫附右京六條。攝津國人戸主外從五位下菅原宿禰梶吉等、貫附右京二條。
《天長十年(八三三)八月丙午【廿三】》○丙午。奉幣伊勢大神宮。
《天長十年(八三三)八月戊申【廿五】》○戊申。先太上天皇御淳和院。與後太上天皇遊讌。親王以下咸萃於彼。命文人令賦詩幽居山水之題。兩太上天皇倶有御製。以大藏省綿一萬屯賜群臣祿。』是日。以從三位源朝臣定爲參議。美作守如故。
《天長十年(八三三)八月辛亥【廿八】》○辛亥。飛騨國貢松實御贄。
《天長十年(八三三)九月辛酉【八】》○九月甲寅朔辛酉。以在近江國栗太郡金勝山大菩提寺。預定額寺。
《天長十年(八三三)九月壬戌【九】》○壬戌。是日。重陽節也。天皇御紫宸殿。宴侍從已上。令文人同賦秋風歌之題。宴訖賜祿。
《天長十年(八三三)九月壬申【十九】》○壬申。參議刑部卿從三位兼信濃守南淵朝臣弘貞薨。年五十七。
《天長十年(八三三)九月戊寅【廿五】》○戊寅。天皇幸栗栖野遊獵。右大臣清原眞人夏野在御輿前。勅令着笠。便幸綿子池。令神祇少副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磯守。放所調養隼拂水禽。仙輿臨覽而樂之。日暮還宮。賜扈從者祿。P7027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月癸未朔》○冬十月癸未朔。天皇御紫宸殿。賜侍臣酒。至大臣以下五位已上及内命婦。賜祿綿各有差。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月辛卯【九】》○辛卯。勅以山城國綴喜郡區毘岳一處爲圓提寺地。安藝國言。賀茂郡人風早冨麿。徳行懿美。孝養自厚。父母歿後。口絶五味。哀慕之情無暫忘時。勅叙三階。免戸田租。』又言。力田佐伯郡人伊福部五百足。同姓豐公。若櫻部繼常等、所耕作田各卅町已上。貯積之稻亦各四萬束已上。並立性寛厚。周施困乏。往還粮絶、風雨寄宿之輩。皆得頼焉。詔各叙一階。』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月辛丑【十九】》○辛丑。爲行大甞會將修禊事。行幸賀茂河。鹵簿之儀、具如式文。皇太子先在禊處。及聞蹕聲。出幄而立。迎謁天皇。禊事畢。御直相幄。P7028賜扈從五位已上大官饌焉。三四盃後。賜五位及神祇官長上以上。山城國司。并非侍從着當色者祿各有差。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月壬寅【二十】》○壬寅。延暦寺座主僧傳燈大法師位圓澄卒。時年六十二〈云云〉。延暦十七年。陟到叡山最澄法師。師大悦即落髪爲弟子。取自名一號爲圓澄。時年二十七焉。廿四年春。最澄師入唐以後。法師依詔於紫宸殿修念五佛頂法。即預得度。其夏四月就唐泰信大増都受具戒。六月大唐使歸朝。秋八月宣勅令最澄師修入唐所受灌頂秘法。是大法師修圓勤操等七人爲受法弟子。於清瀧峯高雄寺。奉爲桓武天皇。修毘盧遮那秘法。法師亦在其中。共禀灌頂三摩耶戒。是則本朝灌頂始興之日也。大同元年冬十一月於叡山止觀院、法師爲上首。與百餘人。受圓頓菩薩大戒。此亦天臺師師相傳大戒之初也。〈云云。〉法師上聞。淳和太皇太后造得衲袈裟廻寄國清寺。以充天臺大師忌齋之備。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月乙巳【廿三】》○乙巳。山城國綴憙郡空閑地五町賜正三位中納言源朝臣常。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月丁未【廿五】》○丁未。以從四位下大中臣朝臣淵魚爲兼攝津守。神祇伯如故〈云云〉。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月戊申【廿八】》○戊申。縁景雲六年八幡大菩薩所告。至天長年中。仰大宰府。寫得一切經。至是便安置彌勒寺。今更復令寫一通。置之神護寺。』授正六位上大川王從五位下。正五位下P7029百濟王安義從四位下。正六位上百濟王文操從五位下。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一月癸丑朔》○十一月癸丑朔。以參議從四位上朝野宿禰鹿取爲式部大輔。參議從三位源朝臣定爲治部卿。美作守如故〈云云〉。左近衞權少將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良房爲權中將。加賀守如故〈云云〉。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一月甲寅【二】》○甲寅。雷。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一月丙辰【四】》○丙辰。雷電良久。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一月庚申【八】》○庚申。爲行大甞會事奉伊勢大神宮幣帛。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一月辛酉【九】》○辛酉。雷電。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一月丁卯【十五】》○丁卯。天皇御八省院。脩〓祀之禮。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一月戊辰【十六】》○戊辰。御豐樂院。終日宴樂。悠紀主基共立標。其標。悠紀則慶山之上栽梧桐。兩鳳集其上。從其樹中起五色雲。雲上懸悠紀近江四字。其上有日像。日上有半月像。其山前有天老及麟像。其後有連理呉竹。主基則慶山之上栽恒春樹。樹上泛五色卿雲。雲上有霞。霞中掛主基備中四字。且其山上有西王母獻益地圖。及偸王母仙桃童子。鸞鳳騏〓等像。其下鶴立矣。於是悠紀標忽被風吹折。工人扶持。乃興復之。悠紀樂標。則大象之背。結搆小臺。命兩童子、〓書障子。其書曰。周禮曰。旄人掌樂也。禮記曰。民勞其舞綴短。民逸其舞綴遠。故觀舞而知民治不。其障子後起煙霞。霞中造機。隨舞人之出進。而擧其舞名。其象之左。有一胡人。而馭象。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一月己巳【十七】》○己巳。悠紀P7030獻屏風四十帖。主基獻御挿頭花二机。和琴二机。厨子十基。屏風廿帖。』是日。親王已下、五位以上。朝賜悠紀祿。夕主基祿、各有差。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一月庚午【十八】》○庚午。天皇御豐樂殿。宴于群臣。詔授正三位紀朝臣百繼從二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常嗣從四位上。從四位下磐田王從四位上。從五位上峯成王正五位下。正六位上氏雄王。豐前王、並從五位下、從四位下大中臣朝臣淵魚。長岡朝臣岡成、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下甘南備眞人高繼。橘朝臣氏人。橘朝臣永名。藤原朝臣良房、並從四位下。正五位下紀朝臣深江正五位上。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長良。安倍朝臣安仁。藤原朝臣清澄、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高道宿禰鯛釣。大中臣朝臣永嗣。藤原朝臣春津。良峯朝臣高行並從五位上。從五位下長岑宿禰茂知麻呂。正六位上藤原朝臣秋常。坂上大宿禰廣雄。藤原朝臣高扶。小野朝臣千株。坂上大宿禰河内麻呂。橘朝臣宅繼。大原眞人眞甘。惟良宿禰貞道、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余河成。豐岡宿禰眞黒麻呂、並外從五位下。』宴畢賜祿各有差。夜闌還宮。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一月辛未【十九】》○辛未。授從三位繼子女王正二位。无位藤原朝臣貞子從四位下、无位菅野朝臣P7031人數從五位下〈云云〉。賜女王及命婦祿有差。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一月癸酉【廿一】》○癸酉。於本宮有悠紀之奉獻。終日奏樂舞。賜親王以下。次侍從已上祿。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二月癸未朔》○十二月癸未朔。道塲一處在山城國愛宕郡賀茂社以東一許里。本號岡本堂。是神戸百姓奉爲賀茂大神所建立也。天長年中、検非違使盡從毀廢。至是。勅曰。佛力神威。相須尚矣。今尋本意。事縁神分。宜彼堂宇特聽改建。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二月乙酉【三】》○乙酉。天皇御建禮門分使者奉唐物於後田原、八嶋、楊梅、栢原等山陵。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二月丁亥【五】》○丁亥。外從五位下大宅臣宮廬麻呂爲近江掾。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二月戊子【六】》○戊子。陰陽寮進御暦并頒暦也。恒例在十一月朔。而暦博士外正五位下刀伎直淨濱卒後。忽無相繼之人。遣召識暦術者遠江介正六位上大春日朝臣良棟。乃令造之。所以于今延引。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二月己丑【七】》○己丑。右衞門權佐從四位下橘朝臣永名爲刑部大輔。内藏頭正五位上滋野朝臣貞主爲宮内大輔。下総守如故〈云云〉。」左京人六世王豐宗。豐方等七人。賜姓清原眞人。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二月辛卯【九】》○辛卯。大宰府言。陰陽師土師雄成言。幸沐天恩。已霑厚祿。但有宿心。猶未得果。解所帶職。出俗歸眞。勅許之。』詔曰。如聞諸國糴糶。有利於民。無損於公。自今以後。不立年限。永俾行之。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二月乙未【十三】》○乙未。行幸芹川野栗隈山P7032遊獵。賜扈從者祿各有差。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二月庚子【十八】》○庚子。天皇御建禮門。奉唐物於長岡山陵。爲漏先日之頒幣也。
《天長十年(八三三)十二月戊申【廿六】》○戊申。左京人少外記山田造古嗣。紀伊國介外從五位下大藏忌寸横佩。大外記從六位上内藏忌寸秀嗣等、並賜宿禰姓。就中横佩秀嗣之先。出自後漢靈帝曾孫阿智王。譽田天皇馭〓之年、歸化者也。
《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二



P7033
《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三」〈起承和元年正月、盡十二月。〉」
 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 勅撰
《承和元年(八三四)正月壬子朔》承和元年春正月壬子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賀。畢宴侍從已上於紫宸殿。賜御被。
《承和元年(八三四)正月癸丑【二】》○癸丑。天皇朝覲後太上天皇於淳和院。太上天皇逢迎。各於中庭拜舞。乃共昇殿。賜群臣酒、兼奏音樂。左右近衞府更奏舞。既而太上天皇。以鷹鷂各二聯、嗅鳥犬四牙。獻于天皇。天皇欲還宮。降自殿。太上天皇相送、到南屏下也。
《承和元年(八三四)正月甲寅【三】》○甲寅。後太上天皇賀先太上天皇於冷然院。以入新年也。先太上天皇乍驚。逢迎中庭。』是日。改年號。下詔曰。三微迭代。必制之以嘉名。五運因循。終甄之以徽號。是知正始重本之典。千帝同符。履端建號之規。百王合契。朕恭膺明命。纉守鴻基。分至推遷。節候亟換。方今攝提發歳。天紀更始之辰。大簇報春。品彙惟新之日。宜有草創。以光舊章。其改天長十一年爲承和元年。
《承和元年(八三四)正月乙卯【四】》○乙卯。天皇朝謁先太上天皇、及太皇太后P7034於冷然院。』是日。先太上天皇亦御淳和院。以相賀也。』中納言從三位兼中務卿直世王薨。年五十八。
《承和元年(八三四)正月戊午【七】》○戊午。天皇御豐樂殿。觀青馬。宴群臣。』詔授正五位下岑成王從四位下。正六位上助雄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上源朝臣弘正四位下。正五位上滋野朝臣貞主。紀朝臣深江。正五位下藤原朝臣眞川。藤原朝臣助、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安倍朝臣高繼。從五位下田口朝臣佐波主、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眞苑宿禰雜物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御船宿禰氏主。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岳守。藤原朝臣諸氏。大中臣朝臣磯守。橘朝臣本繼並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紀朝臣國守外正五位下。正六位上清村宿禰淨豐。春宗連繼繩。朝妻造清主。秦宿禰眞仲。讃岐公永直。風早直豐宗並外從五位下。
《承和元年(八三四)正月己未【八】》○己未。天皇御大極殿。聽講最勝王經。皇太子侍焉。崇朝之講竟而還御内裏。』是日。授正六位上大神朝臣船公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卜部嶋繼外從五位下。无位爲奈眞人乙刀自。菅生朝臣氏刀自、並從五位下。
《承和元年(八三四)正月癸亥【十二】》○癸亥。以從五位下丹〓眞人興宗爲左少辨。從五位下田中朝臣許侶繼爲左衞門權佐。從五位上長田王爲P7035大和守。從五位下春澄宿禰善繩爲兼攝津介。東宮學士大内記如故。正五位下安倍朝臣高繼爲山城守。從五位上丹〓眞人清貞爲伊勢守。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千株爲尾張介。從五位下百濟公繩繼爲參河介。駿河介從五位下賀茂朝臣伊勢麻呂爲守。從五位下清岑宿禰門繼爲介。外從五位下上毛野公清湍爲伊豆守。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常嗣爲兼相摸守右大辨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繩爲安房守。四品葛井親王爲常陸大守〈云云〉。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長良爲兼加賀守。左衞門佐如故。從五位下石川朝臣越智人爲越中介。從五位上眞苑宿禰雜物爲因幡守〈云云〉。
《承和元年(八三四)正月丁卯【十六】》○丁卯。月有蝕之。』先是。大宰府上言。慶雲見於筑前國。至是。太政官左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緒嗣。右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清原眞人夏野。從二位行大納言兼皇太子傅臣藤原朝臣三守。正三位行中納言兼兵部卿臣源朝臣常。正三位行權中納言臣藤原朝臣吉野。中納言從三位兼行民部卿臣藤原朝臣愛發。參議從三位行治部卿兼美作守臣源朝臣定。參議右近衞大將從三位臣橘朝臣氏公。參議從三位行左兵衞督臣源朝臣信。參議P7036正四位下兼行相摸守臣三原朝臣春上。參議從四位上行式部大輔勳六等臣朝野宿禰鹿取。參議左大辨從四位上兼行左近衞中將春宮大夫武藏守臣文室朝臣秋津。參議從四位上右大辨兼行下野守臣藤原朝臣常嗣等上表言。臣聞。泰以應而爲象。咸以感而成卦。明聖人在上。鬼神不能違其感。至徳傍通。天地有以從其應。伏惟皇帝陛下。承累聖之皇基。纂重光之寶祚。握鏡揚〓。燭貞輝於就日。懷珠韜慶。〓景曜於望雲。道冠二儀。歸功先徳。化孚四表。推美神宗。伏見大宰大貳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廣敏等奏稱。慶雲見於筑前國那珂郡。玄黄蕭索之光。丹紫輪〓之采。豈止唐帝沈璧、氣合於金方。姫后望河、形摸於車盖而已哉。臣等謹検。孫氏瑞應圖曰。慶雲太平之
應。禮斗威儀曰。政和平則慶雲至。孝經援神契曰。天子孝。亦徳至山陵。景雲出。夫自非仁霑幽顯。徳配乾坤。亦何上符〓〓。呈茲靈祉。臣等時屬休明。恩叨簪〓。預聞嘉氣。非常洗心。盖韶夏發曲、而不嗟至美者。誠非賞音之客也。靈符舒彩。而不稱神功者。恐非叶賛之臣也。無任抃躍鳬藻之至。謹詣闕奉表陳賀。』勅報曰。禎符之應。不肯虚行。靈〓[貝+兄]攸臻。P7037必鍾實徳。所以唐尭上聖。猶讓而不矜。漢光中興。固距而鮮記。朕丕承寳暦。司牧寰區。化謝曁幽。感乖動物。而今景雲著見。公卿表賀。朕之菲薄。何以當之。論不云乎。百姓寧輯。風雨調和。此亦瑞也。然則安危在乎人事。吉凶繋於政術。政術或〓。休祥未能成其美。王道欽明。咎徴不能致其惡。以此談之。策勵爲可冀也。日愼一日。雖休勿休。賀瑞之言。閉而不聽。
《承和元年(八三四)正月戊辰【十七】》○戊辰。天皇御豐樂院觀射。
《承和元年(八三四)正月己巳【十八】》○己巳。亦御同院。閲覽四衞府賭射。
《承和元年(八三四)正月庚午【十九】》○庚午。山城國葛野郡上林郷地方一町賜伴宿禰等。爲祭氏神處。』是日。任遣唐使。以參議從四位上右大辨兼行相摸守藤原朝臣常嗣爲持節大使。從五位下彈正少弼兼行美作介小野朝臣篁爲副使。判官四人。録事三人。
《承和元年(八三四)正月辛未【二十】》○辛未。主上内宴於仁壽殿。内教坊奏態。中貴陪觀。殊喚五位已上詞客兩三人并内史等。同賦早春花月之題。』是夕。勅授外正六位上大戸首清上外從五位下。清上能吹横笛。故鍾此恩奬。
《承和元年(八三四)正月甲戌【廿三】》○甲戌。於永安門裏西掖廊前。新作堋。備于御射。紫宸殿西南端廊被徹毀。以礙箭道也。
《承和元年(八三四)正月丙子【廿五】》○丙子。加賀國疫癘。賑給之。
《承和元年(八三四)正月庚辰【廿九】》○庚辰。勅。維摩會立義得第僧。宜依舊例、請爲諸寺安居講師。P7038
《承和元年(八三四)二月壬午朔》○二月壬午朔。日有蝕之。
《承和元年(八三四)癸未【二】》○癸未。新羅人等、遠渉滄波。泊著大宰海涯。而百姓惡之。彎弓射傷。由是。太政官譴責府司。其射傷者。隨犯科罪。被傷痍者。遣醫療治。給糧放還。』是日。任造舶使。以正五位下丹〓眞人貞成爲P7039長官。主税助外從五位下朝原宿禰嶋主爲次官。且以左中辨從四位下笠朝臣仲守。右少辨從五位下伴宿禰成益。並爲遣唐裝束司。
《承和元年(八三四)二月甲申【三】》○甲申。伯耆國會見郡荒廢田百廿町賜有智子内親王。
《承和元年(八三四)二月乙酉【四】》○乙酉。山城國葛野郡人從八位上物集廣永。同姓豐守等、賜姓秦忌寸。
《承和元年(八三四)二月丙戌【五】》○丙戌。正三位權中納言藤原朝臣吉野爲正。參議從三位源朝臣定爲中務卿。美作守如故〈云云〉。三品阿保親王爲治部卿〈云云〉。
《承和元年(八三四)二月己丑【八】》○己丑。行幸芹川野。遞放鷹鷂隼。覽其接撃。
《承和元年(八三四)二月辛卯【十】》○辛卯。勅曰。萬民安樂。五穀垂穎。不如最勝希有之力。宜令諸寺有封戸及田園堪資供者。勤修最勝王經法。
《承和元年(八三四)二月壬辰【十一】》○壬辰。從四位上磐田王卒。
《承和元年(八三四)二月癸巳【十二】》○癸巳。勅曰。金銀薄泥。用之公私。有費无益。宜禁斷之。
《承和元年(八三四)二月甲午【十三】》○甲午。上始御射塲。左右衞府相共奉獻。兼設賭物。上先射之。一箭中鵠。獻新錢二萬文。大臣已下至近習。以次射之。隨其能不。分賜賭物各有差。』今夜。三品明日香親王薨焉。親王者桓武天皇第七皇子也。母紀氏。贈正二位右大臣船守朝臣之女。從四位下若子是也。親王天資質朴。不尚浮華。弘仁年中、世風奢麗。王公貴人頗好鮮衣。親王獨至夏日。朝衣再三澣濯。或亦賣却櫪上走馬。以支藩邸費用。P7040其省約節儉皆此類也。先太上天皇在祚時親王上表。自請除親王號同之諸臣。不見許。更祈所生男女賜朝臣姓。感其懇誠。乃聽之。孫王賜姓。從此競效之。當于薨時。朝廷悼之。遣刑部大輔從四位下紀朝臣深江。治部大輔從四位下和氣朝臣仲世。并五位二人。監護喪事。』加賀國石川郡人財逆女一産三男。給正税三百束。及乳母一人公粮。令以育養。』遠江國敷智郡古荒田卅三町賜阿保親王。
《承和元年(八三四)二月乙未【十四】》○乙未。忠良親王冠也。即叙四品。先太上天皇第四子也。母百濟氏。從四位下勳三等俊哲之女。從四位下貴命是也。
《承和元年(八三四)二月戊戌【十七】》○戊戌。武藏國幡羅郡荒廢田百廿三町奉充冷然院。
《承和元年(八三四)二月庚子【十九】》○庚子。伊勢守從五位上丹・眞人清貞之官。喚於殿上。賜御襖子。令參議正四位下行彈正大弼三原朝臣春上傳勅語云。拜舞退出。
《承和元年(八三四)二月辛丑【二十】》○辛丑。越後國飢。振給之。』小野氏神社在近江國滋賀郡。勅。聽彼氏五位已上。毎至春秋之祭。不待官符。永以往還。
《承和元年(八三四)二月丁未【廿六】》○丁未。忠良親王朝覲拜舞。以新冠也。天皇御紫宸殿。賜親王酒。大臣以下侍從已上陪焉。酣暢之後。賜御被及襖子。』石見國言。去年不登。百姓飢饉。賑給之。
《承和元年(八三四)三月壬子朔》○三月壬午朔。「丁酉勅、女官P7041別當雖非職員所掌之物不異諸司宜准侍從厨四年爲限遷代之日責解由状」
《承和元年(八三四)三月丙寅【十五】》○丙寅。始充穀倉院印一面。
《承和元年(八三四)三月丁卯【十六】》○丁卯。勅。在大宰府唐人張繼明。便令肥後守從五位下粟田朝臣飽麻田呂。相率入京。
《承和元年(八三四)三月辛未【廿一】》○辛未。「授正六位上春日朝臣良棟從五位下造暦之才也」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長岡爲兼右馬頭。但馬守如故。三品阿保親王爲上野太守。治部卿如故。』是日。授正六位上大春日朝臣良棟從五位下。襃造暦才也。』是夕。當于中禁之上。有飛鳴者。其聲似世俗所謂海鳥鴨女者。其類數百群。或言非海鳥。是天狐也。宿衞人等仰天窺室望。夜色冥朦。唯聞其聲。不辨其貌焉。
《承和元年(八三四)四月辛未朔》○夏四月辛巳朔。天皇御大極殿聽告朔。
《承和元年(八三四)四月壬午【二】》○壬午。公卿重上賀慶雲表曰。臣聞。叡道格宇。靈・所以自臻。皇徳動天。禎應由其方降。故靈鳥集社。姫周延歴運之期。甘露凝階。陶唐照休明之徳。伏惟皇帝陛下。宅三才而子物。參四大而君臨。徳化被於乾坤。仁風扇於幽顯。解綱而流恩。懸旌而佇善。國遘偃伯之期。家溢思皇之頌。天以不愛其祥。地以不藏其瑞。可謂應圖合牒之符。史無虚記者也。陛下謙讓而不當。徒拒休徴。天鑒孔明。珎符何辭焉。伏望鴻恩照顧。下惟納群臣之丹款。上則叶皇天之玄〓[貝+兄]。P7042制可之。
《承和元年(八三四)四月四月丙戌【六】》○丙戌。勅。防災未萠。兼致豐稔。修善之力。職此之由。宜令畿内七道諸國。擇國内行者。於國分僧寺。三ケ日内。晝則轉金剛般若經。夜則修藥師悔過。迄于事畢。禁斷殺生。又如有疫癘處。各於國界攘祭。務存精誠。必期靈感。
《承和元年(八三四)四月庚子【二十】》○庚子。勅。宜停紀傳博士。加置文章博士一員。其紀傳得業及生徒亦停之。
《承和元年(八三四)四月辛丑【廿一】》○辛丑。先太上天皇降臨右大臣清原眞人夏野双岡山庄。愛賞水木。大臣奉獻慇懃。用展情禮。是日。勅増授大臣男息三人榮爵。從五位下瀧雄從四位下。正六位上澤雄。秋雄並從五位下。
《承和元年(八三四)四月丙午【廿六】》○丙午。疫癘頻發。疾苦稍多。仍令京城諸寺。爲天神地祇。轉讀大般若經一部。金剛般若經十萬卷。以攘災氣也。』勅賜美濃國荒廢田并空閑地五十町於諱〈田邑〉。
《承和元年(八三四)五月乙卯【五】》○五月辛亥朔乙卯。天皇御武徳殿。閲覽四衞府馬射。
《承和元年(八三四)五月丙辰【六】》○丙辰。亦御同殿。觀親王以下五位已上所貢競馳馬。
《承和元年(八三四)五月戊午【八】》○戊午。亦御同殿。令四衞府騁盡種々馬藝及打毬之態。
《承和元年(八三四)五月癸亥【十三】癸亥。以遣唐大使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常嗣爲兼備中權守。右大辨如故。大工外從五位下三嶋公嶋繼爲造舶次官。遺唐使伴官録事。及知乘船事等。兼外任者九人。』大宰府司公廨。元來P7043班給六國。至天長八年。依民部省起請。停給六國。混給肥後國。至是勅曰。如聞。轉送之勞。民受其費。混給一國。事乖穩便。宜復舊給之。
《承和元年(八三四)五月乙丑【十五】》○乙丑。勅。令相摸。上総。下総。常陸。上野。下野等國司。勠力寫取一切經一部。來年九月以前奉進。其經本在上野國緑野郡緑野寺。
《承和元年(八三四)五月己巳【十九】》○己巳。授主殿允正六位上物部匝瑳連熊猪外從五位下。爲鎭守將軍。
《承和元年(八三四)五月壬申【廿二】》○壬申。无品貞子内親王薨。後太上天皇第一皇女。而贈皇后所誕育也。遣勘解由長官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雄敏。兵部少輔正五位下安倍朝臣安仁。常陸介從五位上永野王。左京亮從五位下吉田宿禰書主等。監護喪事。
《承和元年(八三四)五月丙子(壬子?)【廿六】》○丙子。賜右京人外從五位下菅原宿禰梶吉。大初位下梶成等二人朝臣姓。伊豫國人正六位上浮穴直千繼。大初位下同姓眞徳等賜姓春江宿禰。千繼之先。大久米命也。近江國人從五位下志賀忌寸田舍麻呂等四人賜姓下毛野朝臣。五十瓊殖天皇々子豐城入彦命之苗裔也。左京人正七位下文忌寸歳主。无位同姓三雄等賜姓淨野宿禰。河内國人正六位上文忌寸繼立。改忌寸賜宿禰焉。歳主三雄繼立等之先。並百濟國人也。P7044
《承和元年(八三四)六月甲午【十五】》○六月庚辰朔甲午。吼説仁王經於紫宸殿。常寧殿及建禮門。八省院諸堂。宮城諸司諸局。東西寺并〓羅城門。惣是百講座也。
《承和元年(八三四)六月丙申【十七】》○丙申。走幣群神。以祈甘雨。旱也。
《承和元年(八三四)六月丁酉【十八】》○丁酉。地震。
《承和元年(八三四)六月庚子【廿一】》○庚子。從四位下紀朝臣興道卒。興道者故中納言從三位勝長朝臣男也。弘仁四年叙從五位下。天長九年累加四位。歴職兵部大輔左中辨右兵衞督。興道門風相承。能傳射禮之容儀。大同年中。有從五位上伴宿禰和武多麻呂。亦傳此法。由是後生武士長効兩家之法。P7045頗有異同。大體惟一也。
《承和元年(八三四)六月辛丑【廿二】》○辛丑。和泉人國正六位上蜂田藥師文主。從八位下同姓安遊等賜姓深根宿禰。其先百濟國人也。
《承和元年(八三四)六月辛丑。大和國人外從五位下伴宿禰直足等卅五人改本居貫附左京。
《承和元年(八三四)六月乙巳【廿六】》○乙巳。丹後國飢。賑給之。
《承和元年(八三四)六月丁未【廿八】》○丁未。奉伊勢大神宮及畿内七道名神幣。以祈雨也。
《承和元年(八三四)六月戊申【廿九】》○戊申。伊勢國飢。賑給之。
《承和元年(八三四)六月己酉【三十】》○己酉。延百僧於大極殿。限三ケ日。轉讀大般若經。爲祈甘〓。兼防風災也。
《承和元年(八三四)七月庚戌朔》○秋七月庚戌朔。以參議從四位上朝野宿禰鹿取爲左大辨。參議正四位下三原朝臣春上爲彈正大弼〈云云〉。從四位下百濟王安義爲右兵衞督。丹波守如故〈云云〉。遣唐大使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常嗣爲兼近江權守〈云云〉。
《承和元年(八三四)七月辛亥【二】》○辛亥。初爲祈雨。轉讀大般若經。期日已滿。晴而無應。由是。轉經更延二日。以効精誠。
《承和元年(八三四)七月丁巳【八】》○丁巳。天無片雲。炎氣如熏。比及・辰。天陰雨零。從此漸至滂沛。
《承和元年(八三四)七月戊午【九】》○戊午。以左近衞權中將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房爲參議。』勅聽穀倉院預人等寓棲其院西南區地長廿丈廣十二丈之内。
《承和元年(八三四)七月庚申【十一】》○庚申。是中旬之初也。上御紫宸殿。賜侍臣酒。乃至促親王大臣座於御床下。令以圍碁焉。夕暮而罷。賜親王大臣御衣。次侍從已上P7046祿各有差。
《承和元年(八三四)七月辛酉【十二】》○辛酉。雨水汎溢。
《承和元年(八三四)七月壬戌【十三】》○壬戌。走幣畿内名神。亦令諸大寺及諸國講師修法。以防淫霖。
《承和元年(八三四)七月甲子【十五】》○甲子。左大舍人寮。廢來已久。徒爲空閑處。勅中分其地。以西賜式部省。以東賜主税寮。
《承和元年(八三四)七月乙丑【十六】》○乙丑。右京人正七位上和邇子眞麻呂等十二人賜姓大神朝臣。
《承和元年(八三四)七月丙寅【十七】》○丙寅。天皇御紫宸殿。觀相撲節。』越前。出雲二國飢。賑給之。
《承和元年(八三四)七月辛未【廿二】》○辛未。任官。』賜陸奧鎭守府印一面。元用國印。今殊賜之。
《承和元年(八三四)七月甲戌【廿五】》○甲戌。右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清原眞人夏野抗表。請褫宿衞職曰。臣聞。守分有地。益之則損。陳力就列。不能者止。臣才略無聞。度量有缺。後太上天皇愛憐故劔。枉賜殊私。拔自同班。忝斯上將。警陣侍衞。九載于今。鬢髪變衰。非帶兵之像。瞳眼朦暗。寧講武之明。而陛下御暦。寳命惟新。喘息跂行。無不飮化。是則臣之一心百君竭力之秋也。屬此時來。寔難自退。所以欲謝不能。・俛從事也。夫近衞者。禁兵攸存。任要折衝。義切禦侮。臣之衰邁。何可久堪。若論腰下之佩刀。豈異蟷・之擧斧。自顧多愧。誰云厥宜。况乃大臣之務。統理爲宗。所希解免此職。專勤一官。退食之間。服餌自養。伏願特廻昭鑒。垂賜允矜。則私志得申。朝章無紊。在於徴臣。良爲P7047幸甚。不許之。
《承和元年(八三四)八月辛巳【三】》○八月己卯朔辛巳。上爲先太上天皇及太皇太后。置酒於冷然院。上自奉玉巵。伶官奏樂。令源氏兒童舞于殿上。極歡而罷。以綿一萬屯賜五位已上并院司祿各有差。太上天皇及太皇太后將遷御嵯峨新院。故有此讌設也。
《承和元年(八三四)八月壬午【四】》○壬午。授无位益野女王從五位下。以右中辨正五位下伴宿禰氏上爲造舶使長官。
《承和元年(八三四)八月乙酉【七】》○乙酉。宗康親王始謁覲焉。于時春秋七歳也。
《承和元年(八三四)八月丙戌【八】》○丙戌。賜懾津國西成郡閑地一百町於諱。〈諱之所指巳見於上。〉
《承和元年(八三四)八月丁亥【九】》○丁亥。先太上天皇遷御嵯峨院。
《承和元年(八三四)八月戊子【十】》○戊子。任遣唐録事。准録事。知乘船事各一人。以外從五位下三嶋公嶋繼爲造舶都匠。
《承和元年(八三四)八月庚寅【十二】》○庚寅。上曲宴清涼殿。號曰芳宜花讌。賜近習以下至近衞將監祿有差。
《承和元年(八三四)八月壬辰【十四】》○壬辰。以遣唐都匠外從五位下三嶋公嶋繼爲兼阿波權掾。准録事兼外國介者一人。
《承和元年(八三四)八月戊戌【二十】》○戊戌。遣使平城七大寺。始自當日一七日夜。令轉讀大般若經。〈其由不詳。〉
《承和元年(八三四)八月己亥【廿一】》○己亥。暴風大雨相并。折抜樹木壞民廬舍。由是走幣畿内名神。祈止風雨。
《承和元年(八三四)八月庚子【廿二】》○庚子。夜裏風雨猶切。達旦不罷。城中人家往々倒壞。』賜紀伊國人從七位下紀臣國奈須等五人朝臣姓。
《承和元年(八三四)八月甲辰【廿六】》○甲辰。左大臣藤原朝臣緒嗣抗表曰〈云云〉。不許之。
《承和元年(八三四)八月乙巳【廿七】》○乙巳。P7048久子内親王爲可侍伊勢齋宮。先禊祓賀茂川。始入野宮。
《承和元年(八三四)九月乙卯【八】》○九月戊申朔乙卯。左大臣藤原朝臣緒嗣重復上表曰。云々。優詔不許。
《承和元年(八三四)九月丙辰【九】》○丙辰。是重陽節也。天皇御紫震殿。宴侍從已上。自外非侍從及諸司緑衫官人堪應詔者。并文章生等侍焉。同賦秋風歌之題。宴訖賜祿。
《承和元年(八三四)九月戊午【十一】》○戊午。天皇御大極殿。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是日。僧正傳燈大法師位護命卒。法師俗姓秦氏。美濃國各務郡人。年十五。以元興寺萬耀大法師爲依止。入吉野山而苦行焉。十七得度。便就同寺勝虞大僧都。學習法相大乘也。月之上半入深山。修虚空藏法。下半在本寺。研精宗旨。教授之道。遂得先鳴。弘仁六年擢任少僧都。七年轉大僧都。僧統之職。非其好尚。上表曰。不能者止。曩哲之格言。夜行不休。「前不休」前修之所誡。雖教有眞俗。緇素之趣非同。而既曰綱維。止足之義何異。護命戒緒多紊。定惠或虧。譬大地之一塵。有之不増其重。如〓林之片葉。無之未減其茂。而夙禀恩緒。忝掌法務。質均宋棘。四衆之望已違。聲混齊竿。三輩之心不服。况乎甲子荏苒。年七十四。蒲柳之形先衰。桑楡之景復促。浮生若此。前途幾何。當今甘露之門。〓鷺成列。旃檀之P7049苑。龍象比肩。豈可叨竊非據。綿歴年序。伏望免茲所職。栖託山林。持四句而終年。向一人而奉福。儻廻神鑒。俯允愚衷。則片瓊殘魂。不妨賢路。提綱要職。更得良材。天皇不許。然而屏居古京山田寺。喫飯口中得佛舍利一粒。復在普光寺。講唯識論疏。時於頂上亦得一粒。靈異頻彰。使人驚感。天長四年特任僧正。
年八十五。終于元興寺少塔院。未及氣絶。時同寺僧善守欲致問訊。自石上寺尋向。比到少塔院。忽聞微細音聲髣髴院裏。可謂淨刹所迎天人之樂也。
《承和元年(八三四)九月辛酉【十四】》○辛酉。河内國古市郡人從六位下縣犬養宿禰小成改本居貫附右京一條。
《承和元年(八三四)九月壬申【廿五】》○壬申。勘解由主典阿直史福吉散位同姓核公等三人。賜姓清根宿禰。核公之先。百濟國人也。
《承和元年(八三四)九月癸酉【廿六】》○癸酉。坐能登國正三位勳一等氣多大神宮禰宜祝二人。始令把笏。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月己卯【二】》○冬十月戊寅朔己卯。佐渡國言。慶雲見焉。於是。下詔曰朕恭臨紫宙。撫字蒼元。化異成平。道慙交泰。將何以繼明前燭通感上靈。去年景雲見筑前國。演九玄之潜〓。綴五彩而〓章。朕之菲虚。推而不處。前距公卿之奏。寢慶賀之言。而復有同瑞。出佐渡國。公卿重表。稱慶〓陳。朕固辭不免。詳求諸己。豈伊寡徳克致此乎。祗由宗廟之靈載効〓〓之應。今者嘉茲休祉。用答昊穹。覃以湛恩。P7050普霑・縣。其初見人五位者進位一階。六位已下二階。正六位上廻授一子二階。白丁免當戸今年調庸。又内外文武官主典已上加位一級。但正六位上廻授一子二階。若無子者。宜量賜物。五位以上子孫年廿已上者。亦叙當蔭之階。天下老人百歳已上賜穀三斛。九十已上二斛。八十已上一斛。鰥寡・獨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孝子順孫義夫節婦旌表門閭。終身勿事。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月辛巳【四】》○辛巳。以昔被沒官橘朝臣奈良麻呂家書四百八十餘卷。賜彈正尹三品秀良親王。以外戚之財也。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月壬午【五】》○壬午。後太上天皇幸雲林院。遊獵北郊。有内裏藏人所隼從之。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月甲申【七】》○甲申。嵯峨院寢殿新成。今上遣使奉獻。以賀之。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月乙酉【八】》○乙酉。從四位下高階眞人淨階卒。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月戊子【十一】》○戊子。車駕幸栗隈野。放鷹鷂。日暮還宮。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月壬寅【廿五】》○壬寅。山城國愛宕郡空閑地六町賜從四位下滋野朝臣貞主。P7051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一月辛亥【五】》○十一月丁未朔辛亥。正六位上百濟王奉義。正六位上百濟王慶仁並授從五位下。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一月癸丑【七】》○癸丑。右京人陰陽寮允正六位上葛井宿禰石雄。兵部省少録正六位上同姓鮎川。賜姓蕃良朝臣。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一月甲寅【八】》○甲寅。改常陸國人外從五位下有道宿禰氏道本居。貫附左京七條。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一月丁巳【十一】》○丁巳。左近衞將曹佐伯宮成獻白烏。』女孺河内國若江郡人浮穴直永子賜姓春江宿禰。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一月辛酉【十五】》○辛酉。加置施藥院主典一員。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一月癸亥【十七】》○癸亥。依兵部省所請。以國造田廿町地税。永充親王已下五位已上廿人調習内射之資。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一月乙丑【十九】》○乙丑。以從五位下清原眞人秋雄P7052爲侍從。從四位下紀朝臣深江爲兵部大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公爲出雲守。從五位下紀朝臣良門爲紀伊守。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一月己巳【廿三】》○己巳。佐渡國言。國例。毎郡々司一人。專當貢賦。冬中勘備。夏月上道。而或遭風波。留連海上。或供相撲節。不得早歸。此際無人充用。郡政擁滯。請正員外毎郡置權任員。支配雜務。許之。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一月壬申【廿六】》○壬申。制。囚獄司物部刀緒用呉桃染。』從四位上勳七等清原眞人長谷卒。年六十一。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一月丙子【三十】》○丙子。以越前國坂井郡荒田廿町賜基貞親王。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二月辛巳【五】》○十二月丁丑朔辛巳。施行天長年中所新撰令義解。下詔曰。納諸軌物。王道所先。制以度量。皇猷斯在。故知弼成五教。銜勒萬方。垂拱而理。其法令乎。後太上天皇。脩機玄扈。比徳丹陵。事勤遠圖。慮存長策。以爲。法令文義。隱約難詳。前儒註釋。方圓遞執。豈使三家異説。輕重參差。二門殊躅。舞文弄法。永言於此。固切宸冲。爰勅在朝。廼令討覈。稽之於典籍。參之以古今。迄于滯疑。祇禀聖斷。咸加辨析。已盡會通。裁爲十卷。名令義解。屬飛龍之眇轡。顧汾陽之・然。未有施行。藏之秘府。朕以寡味。臨馭寰區。思〓明謨。P7053導揚景業。宜頒天下。普使遵用畫一之訓。垂於萬葉。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二月乙未【十九】》○乙未。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空海上奏曰。空海聞。如來説法有二種趣。一淺略趣。二秘密趣。言淺略趣者。諸經中長行偈頌是也。言秘密趣者。諸經中陀羅尼是也。淺略趣者。如大素本草等經論説病源分別藥性。陀羅尼秘法者。如依方合藥服食除病。若對病人。披談方經。無由療痾。必須當病合藥。依方服食。乃得消除病患。保持性命。然今所奉講最勝王經。但讀其文。空談其義。不曾依法畫像。結壇修行。雖聞演説甘露之美。恐闕甞醍醐之味。伏乞。自今以後。一依經法。講經七日之間。特擇解法僧二七人。沙彌二七人。別莊嚴一室。陳列諸尊像。奠布供具。持誦眞言。然則顯密二趣。契如來之本意。現當福聚。獲諸尊之悲願。勅。依請修之。永爲恒例。』散位外從五位下大戸首清上。雅樂笙師正六位上同姓朝臣生等十三人。賜姓良枝宿禰。安倍氏之枝別也。諸陵少允正六位上中科宿禰直門。左少史從七位下同姓繼門等。賜姓菅野朝臣。津連之別姓也。乙未散位從七位下川上造吉備成賜姓春道宿禰。伊香我色雄命之後也。
《承和元年(八三四)十二月辛丑【廿五】》○辛丑。雷聲皷動。P7054
《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三



P7055
《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四」〈起承和二年正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
《承和二年(八三五)正月丁未朔》○二年春正月丁未朔。天皇御大極殿。受群臣朝賀。皇太子不朝。以童小也。還御紫宸殿。宴侍從已上。賜御被。
《承和二年(八三五)正月己酉【三】》○己酉。天皇謁覲先太上天皇及太皇太后於嵯峨院。
《承和二年(八三五)正月壬子【六】》○壬子。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空海奏曰。依弘仁十四年詔。欲令眞言宗僧五十人住東寺。修三密門。今堂舍已建。修講未創。願且割被入東寺官家功徳料封千戸之内二百戸。〈甲斐國五十戸。下總國百五十戸。〉以充僧供。爲國家薫修。利濟人天。許之。』平城舊宮處水陸地〓餘町。永賜高岳親王。親王者。天推國高彦天皇第三子也。大同年末。少登儲貳。世人號曰蹲居太子。遂遭時變失位。落髮披緇。住于東寺。
《承和二年(八三五)正月癸丑【七】》○癸丑。天皇御豐樂院。宴百官於朝堂。詔授從三位源朝臣信正三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房從四位上。從五位上永野王正五位下。從五位下三繼王。津守王並從五位上。无位P7056嶋江王。正六位上廣坂王並從五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廣敏。紀朝臣善岑。百濟王勝義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下田口朝臣佐波主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長岡。當宗宿禰家主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行道。紀朝臣名虎。高階眞人石川。永原朝臣門繼。小野朝臣篁並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廣野。文室朝臣邑樂。橘朝臣宗雄。藤原朝臣豐仲。伴宿禰諸山。安倍朝臣濱成。紀朝臣鷹守。出雲宿禰岑嗣並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御船宿禰賀・外正五位下。正六位上廣井宿禰弟名。長峯宿禰高名。刈田首種繼。宍人朝臣垣麻呂。春岑朝臣廣津麻呂。門部連貞宗。大村直福吉並外從五位下。宴畢賜祿各有差。』左京人遣唐史生道公廣持賜姓當道朝臣。和銅年中。肥後守正五位下道君首名。治迹有聲。永存遺愛。廣持是首名之孫也。
《承和二年(八三五)正月甲寅【八】》○甲寅。女叙位并外任。
《承和二年(八三五)正月乙卯【九】》○乙卯。授正六位上永原朝臣貞主從五位下。
《承和二年(八三五)正月丁巳【十一】》○丁巳。正三位源朝臣信爲近江守。左兵衞督如故。正四位下源朝臣弘爲信濃守。宮内卿如故。從五位上小野朝臣篁爲備前權守。遣唐副使彈正少弼如故。三品秀良親王爲大宰帥。彈正尹如故。
《承和二年(八三五)正月庚申【十四】》○庚申。去年有勅。令P7057相摸。上總。下總。常陸。上野。下野等國。奉寫一切經。今亦貞元并梵釋寺目録所載律論疏章紀傳集抄。毎國均分。令加寫之。
《承和二年(八三五)正月癸亥【十七】》○癸亥。天皇御豐樂院觀射焉。
《承和二年(八三五)正月丙寅【二十】》○丙寅。天皇内宴於仁壽殿。公卿近習以外。内記及直校書殿文章生一兩人。殊蒙恩昇。共賦春色半喧寒之題。宴訖賜祿。』是日。授正六位上壬生公永繼外從五位下。
《承和二年(八三五)正月戊辰【廿二】》○戊辰。令鑄新錢。下詔曰。懋遷之軌。標自昌言。交貿而退。取諸噬〓。則知龜文入幣。興於曠時。〓影栖緡。彰於舊術。姫王圜法。有無以之化居。漢室泉刀。斂散由其不匱。斯固邦家所要。配地馬而无疆。公私攸宜。擬天龍而自遠。然而權輕作重。沿世或悛。子去母隨。適時開務。况年祀浸久。資幣已賎。不有平量。何救流弊。是以今制新錢。以叶通變。文曰。承和昌寳。以新幣之一。當舊錢之十。新之與舊。宜令並用。』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空海上表請度眞言宗年分僧三人。許之。』是日。雷三聲。
《承和二年(八三五)正月己巳【廿三】》○己巳。天皇御射塲。常陸太守葛井親王。右大臣清原眞人夏野等侍焉。至中鵠之人。及取御箭内豎大舍人。賜布有差。』是日。後太上天皇幸姫橘氏所誕育皇子爲親王。』左京人右馬寮權大允清友宿禰眞岡。散位P7058同姓魚引等賜姓笠品宿禰。非其願也。公家避贈太政大臣橘氏之名耳。』左近衞戸嶋守。右兵衞同姓眞魚等賜姓安岑連焉。嶋守之先。百濟國人也。
《承和二年(八三五)正月甲戌【廿八】》○甲戌。行幸芹川野遊獵。日暮車駕還宮。
《承和二年(八三五)二月丁丑【二】》○二月丙子朔丁丑。以外從五位下長岑宿禰高名爲遣唐准判官。從七位上松川造貞嗣爲録事。從八位下大和眞人耳主。大初位下廬原公有守、P7059並爲譯語。
《承和二年(八三五)二月己卯【四】》○己卯。俘囚勳五等吉彌侯宇加奴。勳五等吉彌侯志波宇志。勳五等吉彌侯億可太等。賜姓物部斯波連。
《承和二年(八三五)二月庚辰【五】》○庚辰。大和國人正六位上忍海原連嶋依。同姓百吉等。賜姓朝野宿禰。葛城襲津彦之後也。
《承和二年(八三五)二月壬午【七】》○壬午。任官。
《承和二年(八三五)二月戊子【十三】》○戊子。授无位源朝臣鎭從四位上。』河内國人右少史掃守連豐永。少典鎰同姓豐上等賜姓善世宿禰。天忍人命之後也。
《承和二年(八三五)二月庚寅【十五】》○庚寅。勅。鑄錢司職。異於國司。而秩歴限四年。毎煩交替。宜改前格更定六年。
《承和二年(八三五)二月丙申【廿一】》○丙申。天皇御紫宸殿。右大臣從二位清原眞人夏野獻芝草一莖有兩枝者。〈一枝長一尺六寸。一枝長一尺。〉其色紫緋相雜。毎莖之末有菌。而産于大臣山莊双岳之下。是日。賜酒侍臣。以賀祥芝。賜祿有差。
《承和二年(八三五)二月戊戌【廿三】》○戊戌。坐越前國正三位勳一等氣比大神祝禰宜。准鹿嶋能登兩大神祝禰宜。令以把笏。』下野國武茂神奉授從五位下。此神坐採沙金之山。
《承和二年(八三五)二月壬寅【廿七】》○壬寅。行幸水生瀬野遊獵。賜扈從者祿。日暮還宮。』丹後國人從八位上久美公全氏賜姓時統宿禰。伊枳速日命之苗裔也。』賜大學寮印一面。
《承和二年(八三五)三月丙午朔》○三月丙午朔。天皇御紫宸殿。侍從厨獻御贄。設酒饌。侍臣具醉。賜祿有差。
《承和二年(八三五)三月丁未【二】》○丁未。地震。
《承和二年(八三五)三月庚戌【五】》○庚戌。出雲國言。災于官倉。
《承和二年(八三五)三月癸丑【八】》○癸丑。以P7060備前國御野郡空閑地百町爲後院勅旨田。』右京人近江少目從七位下伊蘇志臣廣成。大和國人正六位上同姓人麻呂。紀伊國人外正八位上紀直繼成等十三人。賜姓紀宿禰。
《承和二年(八三五)三月丙辰【十一】》○丙辰。豐安法師爲大僧都。明福法師爲少僧都。泰景法師。善海法師並爲律師。
《承和二年(八三五)三月丁巳【十二】》○丁巳。勅。後太上天皇御封二千戸。皇太后御封一千戸。准冷然院御封行之。若當有損年。以公相補。令全進之。』仰大宰府。綿甲一百領。胄一百口。袴四百腰。充遣唐舶不虞之備。』山城國弄山一處。爲内藏寮所領之地。
《承和二年(八三五)三月己未【十四】》○己未。大宰府言。壹伎嶋遥居海中。地勢隘狹。人數寡少。難支機急。頃年新羅商人來窺不絶。非置防人。何備非常。請令嶋徭人三百卅人。帶兵仗。戍十四處要害之埼。許之。』甲斐國言。災于不動倉二宇及器仗屋一宇。皆悉〓[火+畏]燼。
《承和二年(八三五)三月庚甲【十五】》○庚申。鑄印一面。充冷然院。
《承和二年(八三五)三月辛酉【十六】》○辛酉。下総國人陸奧鎭守將軍外從五位下勳六等物部匝瑳連熊猪改連賜宿禰。又改本居貫附左京二條。昔物部小事大連錫節天朝。出征坂東。凱歌歸報。藉此功勳。令得於下総國始建匝瑳郡。仍以爲氏。是則熊猪等祖也。』鑄錢司言。被給俸料一分之人唯一千束。僅支朝夕。P7061不足衣服。遷替之日。無糧還京。右大臣處分。班擧正税十六萬束於備後。安藝。周防。長門。豐前等國。各三萬二千束。以其息利。毎人倍給之。』下総國言。民飢。賑給之。
《承和二年(八三五)三月丙寅【廿一】》○丙寅。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空海終于紀伊國禪居。
《承和二年(八三五)三月庚午【廿五】》○庚午。勅遣内舍人一人。弔法師喪。并施喪料。後太上天皇有弔書曰。眞言洪匠。密教宗師。邦家憑其護持。動植荷其攝念。豈圖〓〓未逼。無常遽侵。仁舟廢棹。弱喪失歸。嗟呼哀哉。禪關僻在。凶聞晩傳。不能使者奔赴相助茶毘。言之爲恨。悵悼曷已。思忖舊窟。悲凉可料。今者遥寄單書弔之。著録弟子。入室桑門。悽愴奈何。兼以達旨。』法師者。讃岐國多度郡人。俗姓佐伯直。年十五就舅從五位下阿刀宿禰大足。讀習文書。十八遊學槐市。時有一沙門。呈示虚空藏聞持法。其經説。若人依法。讀此眞言一百萬遍。乃得一切教法文義諳記。於是信大聖之誠言。望飛焔於鑽燧。攀躋阿波國大瀧之嶽。觀念土左國室戸之崎。幽谷應聲。明星來影。自此慧解日新。下筆成文。世傳。三教論。是信宿間所撰也。在於書法。最得其妙。與張芝齊名。見稱草聖。年卅一得度。延暦廿三年入唐留學。遇青龍寺惠果和尚。禀P7062學眞言。其宗旨義味莫不該通。遂懷法寳。歸來本朝。啓秘密之門。弘大日之化。天長元年任少僧都。七年轉大僧都。自有終焉之志。隱居紀伊國金剛峯寺。化去之時年六十三。
《承和二年(八三五)四月丙子【二】》○夏四月乙亥朔丙子。勅曰。象著損上。禮存寧儉。王者則之。古今合契。朕雖菲昧。跂予思齊。去泰就約。夙關情慮。如今所有。朕之兒息。除親王之號。賜朝臣之姓。先太上天皇。丕恩罔極。玄澤更加。不令別姓。被以源氏。使與P7063曾枝而同蔭。共濬派而混流。其前號親王。仍舊不改。同母後産。猶復一例等制。准弘仁五年天長九年兩度勅書。宜告中外咸俾聞知。』甲斐國巨麻郡馬相野空閑地五百町賜一品式部卿葛原親王。
《承和二年(八三五)四月丁丑【三】》○丁丑。勅曰。如聞。諸國疫癘流行。病苦者衆。其病從鬼神來。須以祈祷治之。又般若之力不可思議。宜令十五大寺轉讀大般若經。拯夫沈病兼防未然焉。
《承和二年(八三五)四月己卯【五】》○己卯。勅。令天下諸國修文殊會。其會料者。毎年割取救急稻利三分之一充用。
《承和二年(八三五)四月辛巳【七】》○辛巳。叙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良房從三位。爲權中納言。
《承和二年(八三五)四月戊子【十四】》○戊子。无品叡努内親王薨。天皇爲之。不視事三日。内親王者。平城天皇第二皇女。母紀氏。從三位木津魚朝臣之女。從五位下魚員是也。
《承和二年(八三五)四月庚寅【十六】》○庚寅。以參議正三位源朝臣信爲左近衞中將。近江守如故。權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良房爲兼左兵衞督。參議從四位上文室朝臣秋津爲右近衞中將。春宮大夫武藏守如故。』大和國人正七位上仲丸子連乙成。同姓從八位上眞當等賜姓仲宿禰。
《承和二年(八三五)四月甲午【二十】》○甲午。高子内親王禊于賀茂川。始入齋院。
《承和二年(八三五)四月丁酉【廿三】》○丁酉。右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清原眞人夏野上表。請辭大將之任。不許。
《承和二年(八三五)四月戊戌【廿四】》○戊戌。先P7064太上天皇不豫也。中使輪轉。候問起居。尋亦平復。
《承和二年(八三五)四月己亥【廿五】》○己亥。授正六位上文室朝臣茂道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賀茂縣住廣友外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賀茂縣主廣雄外從五位下。
《承和二年(八三五)四月庚子【廿六】》○庚子。越前國飢。賑給之。
《承和二年(八三五)四月癸卯【廿九】》○癸卯。攝津國嶋上郡荒癈田三町賜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緒嗣。
《承和二年(八三五)四月甲辰【卅】》○甲辰。天皇御武徳殿。閲覽左右馬寮御馬也。應供奉五日節者。惣牽於此。
《承和二年(八三五)五月丁未【三】》○五月乙巳朔丁未。近江國飢。賑給之。
《承和二年(八三五)五月己酉【五】》○己酉。天皇御武徳殿。觀馬射。
《承和二年(八三五)五月庚戌【六】》○庚戌。亦御同殿。覽種種馬藝。
《承和二年(八三五)五月壬子【八】》○壬子。伊勢。加賀。長門等國飢。並賑給之。
《承和二年(八三五)五月甲寅【十】》○甲寅。叙從五位上紀朝臣名虎正五位下。外從五位下善世宿禰遠繼從五位下。
《承和二年(八三五)五月乙卯【十一】》○乙卯。天皇幸神泉苑追凉。酣暢于侍臣。賜祿商布各有差。是日便令捕池魚。奉嵯峨淳和兩院。
《承和二年(八三五)五月丁巳【十三】》○丁巳。以美作權掾外從五位下長峯宿禰高名轉任權介。遣唐判官如故。』正四位下永原朝臣子伊太比卒。
《承和二年(八三五)五月甲子【二十】》○甲子。宮内卿正四位下源朝臣弘爲刑部卿。信濃守如故。
《承和二年(八三五)五月辛未【廿七】》○辛未。正七位上勳七等伴刈田臣繼守。外從八位上眞髮部公吉人並授外從五位下。
《承和二年(八三五)五月癸酉【廿九】》○癸酉。右京人丹波權大目昆解宮繼。内竪同姓河繼等賜姓廣野宿禰。百濟國人夫子之P7065後也。』太政官處分。伊賀。尾張。出雲。美作。備前。備中。備後。安藝。紀伊。阿波等國。年料貢賦練絲等。宜減其色。令進生絲。
《承和二年(八三五)六月丁丑【三】》○六月乙亥朔丁丑。從二位右衞門督紀朝臣百繼上表辭職。不許。』大膳職職掌。准之諸職。加置二員。
《承和二年(八三五)六月己卯【五】》○己卯。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松子卒。
《承和二年(八三五)六月癸未【九】》○癸未。從四位下紀朝臣田村子卒。
《承和二年(八三五)六月辛丑【廿七】》○辛丑。俘囚第二等宇漢米公何毛伊。從八位下爾散南公志禮初。並授外從五位下。賞其不從逆類也。
《承和二年(八三五)六月壬寅【廿八】》○壬寅。令中務省進佛舍利七粒於内裏。〈不知其所從來。〉
《承和二年(八三五)六月癸卯【廿九】》○癸卯。勅。當今嘉穀初秀。秋稼方實。如風雨失時。恐致損害。宜令十五大寺常住僧。各於本寺。轉讀大般若經。憑其靈護。必致豐稔。』勅。如聞。東海。東山兩道。河津之處。或渡舟數少。或橋梁不備。由是。貢調擔夫來集河邊。累日經旬。不得利渉。宜毎河加増渡舟二艘。其價直者。須用正税。又造浮橋。令得通行。及建布施屋。備橋造作料者用救急稻。
《承和二年(八三五)七月甲辰朔》○秋七月甲辰朔。天皇宴群臣於紫震殿。左右近衞遞奏音樂。勅令四位已上開襟。至夕宴罷。賜祿有差。
《承和二年(八三五)七月乙巳【二】》○乙巳。走幣於天下名神。預攘風雨之災。
《承和二年(八三五)七月丙午【三】》○丙午。漕讃岐國正税穀。以賑淡路國飢民。
《承和二年(八三五)七月戊申【五】》○戊申。奉幣於伊勢大神宮。亦爲防風雨P7066之災也。
《承和二年(八三五)七月辛亥【八】》○辛亥。行幸神泉苑。觀相撲節。
《承和二年(八三五)七月乙卯【十二】》○乙卯。賜讃岐國三野郡空閑地百餘町時子内親王。
《承和二年(八三五)七月丁巳【十四】》○丁巳。天皇御紫宸殿。正四位下菅原朝臣清公侍讀後漢書。數日之後不遂而輟。有以也。
《承和二年(八三五)七月癸亥【二十】》○癸亥。以從二位紀朝臣百繼爲參議。』近江國所出雲母。殊是精好。爲充公用。禁其私採。
《承和二年(八三五)七月甲子【廿一】》○甲子。以空閑地山城國愛宕郡二町。上野國山田郡八十町賜諱。〈田邑。〉
《承和二年(八三五)八月甲戌朔》○八月甲戌朔。天皇御紫震殿。先是。左右四衞府相撲於殿庭。右方負籌。今日獻其輸物。各奏音樂。』是日。霖雨霽焉。頒幣畿内名神。以賽于祷。其丹生川上社。殊奉白馬一疋。』佐渡國言。去歳風雨爲災。年穀不登。今茲飢疫相仍。死亡者多。詔賑恤之。』先是。稟貸筑前國貧民正税一萬束。限以五年。而窮乏之輩。餘弊未復。因更延三年也。
《承和二年(八三五)八月乙亥【二】》○乙亥。且禁京畿之内來月供北辰燈。以齋内親王可入伊勢也。
《承和二年(八三五)八月戊寅【五】》○戊寅。是釋奠後朝也。天皇御紫宸殿。喚明經碩儒鴻生昇殿。遞令論義。畢賜祿有差。
《承和二年(八三五)八月丁亥【十四】》○丁亥。從四位下滋野朝臣貞主爲兵部大輔。相摸守如故。
《承和二年(八三五)八月甲午【廿一】》○甲午。天皇御紫宸殿。侍從厨獻御贄。爲侍臣設酒饌。賜見參五位已上祿各有差。
《承和二年(八三五)八月己亥【廿六】》○己亥。内侍臨東檻。計見陪五位已上。P7067賜大宰府所貢染綾各一疋。色隨其人位。
《承和二年(八三五)八月辛丑【廿八】》○辛丑。天皇御紫宸殿。左近衞中將源朝臣信聊有奉獻。賜侍從已上衣被。外從五位下廣井宿禰弟名授從五位下。信朝臣之舅也。』齋内親王祓于賀茂川。爲可入伊勢齋宮也。』是日。自嵯峨院。御馬十疋奉内裏。
《承和二年(八三五)九月癸卯朔》○九月癸卯朔。天皇御紫宸殿。皇太子朝謁。賜群臣酒。具醉而罷。』先是。木工寮中所番長上雜工。隨其才巧各有品數。而承前考文。惣注長上木工。不別其品色。至是。長上及工品選其人。毎色辨置。隨闕補之。木工八人。土工二人。瓦工二人。轆轤工一人。檜皮工二人。鍛冶工二人。石灰工一人。
《承和二年(八三五)九月乙巳【三】》○乙巳。右京人散位宇自可臣良宗賜姓春庭宿禰。彦狹嶋命之苗裔也。
《承和二年(八三五)九月丙午【四】》○丙午。授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長岡從四位下。
《承和二年(八三五)九月丁未【五】》○丁未。天皇御大極殿。發遣齋内親王於伊勢大神宮。
《承和二年(八三五)九月辛亥【九】》○辛亥。天皇御紫宸殿。賜菊・宴於侍從已上。但召非侍從。及諸司緑衫官人堪應詔者。并文章生等如常。同賦秋氣搖落。效梁元帝體之題。宴訖賜祿。
《承和二年(八三五)九月乙卯【十三】》○乙卯。外從五位下嶋木史眞。機巧之思。頗超群匠。欲備邊近兵。自製新弩。縱令四面可射。廻轉易發。是日。大臣以下執政於朱雀門。召集諸衞府。以新弩P7068試射之。向南而發。唯聞機發之聲。不視矢去之影。亦其矢所止不得的知。』河内國人左近衞將監伊吉史豐宗。及其同族惣十二人。賜姓滋生宿禰。唐人楊雍七世孫。貴仁之苗裔也。
《承和二年(八三五)九月乙丑【廿三】》○乙丑。任官。
《承和二年(八三五)九月辛未【廿九】》○辛未。以上野國群馬郡伊賀保社。預之名神。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月冬壬申朔》○十月壬申朔。賜親王以下侍從已上祿綿有差。以寒服之初也。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月乙亥【四】》○乙亥。丹波國人右近衞醫師外從五位下大村直福吉。及其同族并五人。賜姓紀宿禰焉。武内宿禰之支別也。福吉妙得療瘡之術。當時諸醫不得間然。天皇寵愛。至賜宅居。遂據其口訣。令撰治瘡記。』勘解由使言。使局雜使十二人之中。給服食者二人。便以此二人。號爲使掌。准省掌令把笏。許之。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月甲申【十三】》○甲申。行幸箕津野。遞放鷹鷂。賜扈從者祿。日暮還宮。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月丁亥【十六】》○丁亥。賜右京人遣唐譯語廬原公有子。兄散位栢守等朝臣姓。春宮坊少屬佐太忌寸道成。兄散位道純等賜姓滋原宿禰。八多眞人同族也。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月戊子【十七】》○戊子。攝津國人從五位下長我孫葛城及其同族合三人。賜姓長宗宿禰。事代主命八世孫。忌毛宿禰苗裔也。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月己丑【十八】》○己丑。延暦寺僧傳燈大法師位義眞奏言。天臺一門。已立圓宗。大乘三學。流傅未周。伏請簡堪爲講讀師者各一人。P7069毎年申官補之。演傅此宗。然則皇風遠振。惠日再明。宣揚像教。弘闡妙法。作菩提之由漸。爲彼岸之良因。勅許之。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月庚寅【十九】》○庚寅。以從六位下藤原朝臣貞敏爲遣唐准判官。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月壬辰【廿一】》○壬辰。先是。五月六日左右馬寮於武徳殿前。競馳御馬。以决勝負。右御馬負焉。至是。右方三衞府及右馬寮共奉輸物。兼奏雜樂。宴竟賜祿有差。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月癸巳【廿二】》○癸巳。河内國人散位正六位上林連馬主賜姓伴宿禰。又改本居貫附右京。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月甲午【廿三】》○甲午。令大藏省進新錢。分賜見參親王以下五位已上。又奉嵯峨淳和兩院各十萬文。賜皇太子二萬文。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月丁酉【廿六】》○丁酉。雷電殊切。四衞府陣于清凉殿前。計見參賜祿。』賜讃岐國人從六位上秦部福依。弟福益等三烟秦公姓。攝津國人散位矢田部聰耳。弟從八位上貞成等賜姓興野宿禰。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月戊戌【廿七】》○戊戌。遣唐録事松川造貞嗣。散位同姓家繼等賜姓高峯宿禰。其先高麗人也。』賜左京人内竪從六位上上毛野公諸兄朝臣姓。近江國人彈正大疏嶋脚臣眞行賜姓高生朝臣。其先觀松彦香殖稻天皇之後也。左京人正六位上秦忌寸賜姓朝原宿禰。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月己亥【廿八】》○己亥。勅。以新錢四萬文。分之供施京城及平城有名之寺佛僧。毎寺内舍人爲使。』P7070左京人道公安野賜姓當道朝臣。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月庚子【廿九】》○庚子。勅旨曰。左京人從六位下民首氏住。賜姓長岑宿禰焉。氏主等與白鳥村主同祖。出自魯公伯禽云。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月辛丑【三十】》○辛丑。河内國荒廢田八十五町賜時子内親王。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一月戊申【七】》○十一月壬寅朔戊申。任官。』賜主計頭從五位上宮道宿禰吉備麻呂。玄蕃少允同姓吉備繼等朝臣姓。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一月甲寅【十三】》○甲寅。左京人正六位上越智直年足。伊豫國越智郡人正六位上越智直廣成等七人。改直賜宿禰。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一月辛酉【二十】》○辛酉。遣唐使知乘般事從八位上香山連清貞。兄二人。改連賜宿禰。其先。百濟國人也。』木工寮置寮掌二員。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一月庚午【廿九】》○庚午。以美濃國荒廢田十町爲後院勅旨田。P7071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二月辛未朔》○十二月辛未朔。天皇御紫宸殿。賜群臣酒。先是。右大臣清原眞人夏野在楓里第。見五彩卿雲。是日。以其圖畫。并相共見人姓名奉覽。且効慶賀之誠。左右近衞府遞奏音樂。既而賜見參親王以下五位已上祿各有差。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二月壬申【二】》○壬申。借遣唐使位。大使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常嗣正二位。副使從五位上小野朝臣篁正四位上。並大臣口宣。不授告身。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二月癸酉【三】》○癸酉。故參議刑部卿從四位上小野朝臣岑守。前爲大宰大貳時建續命院一處。以備往來之舍宿。禰但不藉公力。恐不得長存。乃叙本意。具修解文曰。管九國二嶋之民。或公或私。往來相續。其求輕者暫經時月。其事重者竟歳始還。客宿於府倉之下。賃寄於閭閻之間。若至疾病纒身。手足不隨。官司督察。非養病之處。主家爭趁。皆忌死之人。遂使露臥道路。暴死風霜。縱有時得痊愈。亦以飢寒死者。十而七八矣。見其如此。心深救恤。聊建續命院一處。檜皮葺屋七宇。〈鼎一口。〉墾田百十四町。以擬救飢病。有志無力。庶幾萬一。地隔人遠。執検難周。轉以屬人。更増疎廢。若遂不因公力。恨心願之徒已。伏望。令府監或典一人。及觀音寺講師。勾當其事。相替之日。一事已上。皆依實勘附。若P7072不加修理。令致破損。及非法費用之類。並以官法論。未及上聞。岑守物故。其家就大臣。追以陳請。勅報曰。思撫黎〓[田+亡]。不忘鑒寐。宇縣夐遠。無聞控告。見此奬納。爰知忠概。宜速令所司俾允所請。勾當之官。遷替之日。與奪解由。一准國司。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二月甲戌【四】》○甲戌。夷俘出境。禁制已久。而頃年任意。入京有徒。仍下官符。譴責陸奧出羽按察使并國司鎭守府等。』左中辨從四位下笠朝臣仲守卒。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二月壬午【十二】》○壬午。尾張國日割御子神。孫若御子神。高座結御子神。惣三前奉預名神。並熱田大神御兒神也。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二月甲申【十四】》○甲申。奉授阿耶賀大神從五位下。此神坐伊勢國壹志郡。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二月乙酉【十五】》○乙酉。行幸芹川野遊獵。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二月丙戌【十六】》○丙戌。四天王寺十禪師准梵釋常住兩寺僧。毎年一口預宮中金光明會聽衆。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二月庚寅【二十】》○庚寅。聖上始於清凉殿。限三夜裏。禮拜佛名經。』能登國言。旱疫相仍。人民飢苦。賑給之。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二月壬辰【廿二】》○壬辰。天皇幸神泉苑。放隼拂水禽。
《承和二年(八三五)十二月乙未【廿五】》○乙未。以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常嗣爲兼左大辨。近江守如故〈云云〉。
《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四



P7073
《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五」〈起承和三年正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
《承和三年(八三六)正月辛丑朔》○三年春正月辛丑朔。天皇御大極殿。受群臣朝賀。畢宴侍從已上於紫宸殿。賜御被。
《承和三年(八三六)正月癸卯【三】》○癸卯。天皇御紫宸殿。皇太子獻御杖。』是日。天皇拜賀先太上天皇及太皇太后於嵯峨院。
《承和三年(八三六)正月丁未【七】》○丁未。天皇御豐樂院。宴百官於朝堂。詔授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常嗣正四位下。无位時宗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大縣王正五位下。正六位上弟綱王。愛宕王並從五位下。正五位上源朝臣寛從四位上。正五位下坂上大宿禰淨野。藤原朝臣長良。安倍朝臣安仁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丹・眞人清貞。小野朝臣篁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主。丹・眞人興宗。安倍朝臣濱主。石川朝臣英多麻呂。良峯朝臣木連。橘朝臣峯繼並從五位上。外正五位下廣宗宿禰糸繼。紀朝臣國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吉繼。藤原朝臣俊繼。文室朝臣笠科。紀朝臣P7074綱雄。橘朝臣千枝。橘朝臣起奈理。藤原朝臣板野麻呂。淡海眞人眞淨。清瀧朝臣河根。大原眞人宗吉。大中臣朝臣天足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蕃良朝臣弟主。山田宿禰古嗣。住吉朝臣氏繼。御船宿禰清風。物部首廣國並外從五位下。賜祿有差。
《承和三年(八三六)正月戊申【八】》○戊申。天皇御大極殿。聽講最勝王經。且還御紫宸殿。以禮佛。』授從五位下安陪朝臣室子。三原朝臣數子並從五位上。无位紀朝臣清子。橘朝臣穎子。丹・眞人冬子並從五位下。
《承和三年(八三六)正月辛亥【十一】》○辛亥。以四品忠良親王爲上総太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長良爲右馬頭〈云云〉。正四位下源朝臣弘爲兼美作守。刑部卿如故〈云云〉。
《承和三年(八三六)正月甲寅【十四】》○甲寅。最勝會竟。引其講師及僧綱等。論義殿上。於是。勅以元興寺傳燈大法師位延祥法師任權律師。《承和三年(八三六)正月丁巳【十七】》○丁巳。天皇御豐樂殿。觀大射。
《承和三年(八三六)正月庚申【二十】》○庚申。内宴於仁壽殿。以詩興爲先。同賦理殘粧之題。訖賜祿。』是日。叙從七位上飯高宿禰全繼子外從五位下。
《承和三年(八三六)正月壬戌【廿二】》○壬戌。天皇幸神泉苑遊賞。賜見參五位已上祿。』叙无位飯高宿禰永刀自外從五位下〈云云〉。
《承和三年(八三六)正月乙丑【廿五】》○乙丑。詔奉充陸奧國白河郡從五位下勳十等八溝黄金神封戸二烟。以應國司之祷。令採得砂金。其數倍常能助P7075遣唐之資也。
《承和三年(八三六)正月戊辰【廿八】》○戊辰。天皇幸神泉苑。放隼拂水禽。
《承和三年(八三六)二月庚午朔》○二月庚午朔。廢務。爲遣唐使祠天神地祇於北野也。
《承和三年(八三六)二月丙子【七】》○丙子。遣唐使奉幣帛賀茂大神社。』是日。以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文山爲内藏頭〈云云〉。從四位下橘朝臣氏人爲大藏大輔〈云云〉。正四位下菅原朝臣清公爲兼但馬守。左京大夫文章博士如故〈云云〉。
《承和三年(八三六)二月戊寅【九】》○戊寅。天皇御紫宸殿。引見遣唐大使副使等。參議右近衞大將橘朝臣氏公降殿宣詔〈云云。其詞書笏。無黄紙文。〉賜祿有差。大使綵帛百匹。貲布廿端。副使綵帛八十匹。貲布十端。判官并准判官各綵帛十五匹。貲布六端。録事綵帛十匹。貲布四端。知乘船事。譯語。各綵帛五匹。貲布二端。還學僧各綵帛十匹。』和泉國人遣唐使准録事縣主益雄。父散位文貞等賜姓和氣宿禰。又改本居貫附右京二條二坊。
《承和三年(八三六)二月壬午【十三】》○壬午。天皇幸神泉苑。放鷂隼。』山城國綴憙郡空閑地四町賜掌侍從五位上大和宿禰舘子。河内國丹比郡荒廢田十三町充皇太后宮後院。古市郡空閑地四町賜繁子内親王。
《承和三年(八三六)二月丙戌【十七】》○丙戌。於八省院賜遣唐使史生已下將從已上位記。
《承和三年(八三六)二月戊子【十九】》○戊子。先太上天皇遊獵河内國交野。
《承和三年(八三六)二月己丑【二十】》○己丑。天皇幸神泉苑放隼。愛其逸氣横生。P7076麾則應機。招則易呼。』是日。授无位百濟王永琳從五位下。
《承和三年(八三六)二月癸巳【廿四】》○癸巳。授正六位上百濟王慶苑。百濟王元仁並從五位下。〈元仁是婦人也〉。
《承和三年(八三六)二月戊戌【廿九】》○戊戌。伊勢國飢。賑給之。
《承和三年(八三六)三月庚子朔》○三月庚子朔。天皇御紫宸殿。賜侍從已上酒。具醉而罷。
《承和三年(八三六)三月壬寅【三】》○壬寅。木工寮算師八戸史礒益。同姓彌繼等廿人賜姓常澄宿禰。其先高麗人也。
《承和三年(八三六)三月甲辰【五】》○甲辰。天皇御前殿。授无位藤原朝臣方子從四位下〈云云〉。以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泉子爲掌侍〈云云〉。』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緒嗣請返上職田職分資人雜色考人衞士。以避尸素之譏。助國用之費。不許。
《承和三年(八三六)三月丙午【七】》○丙午。左京人外從五位下飯高宿禰全雄。外從五位下同姓弟高等五烟。改宿禰賜朝臣。』讃岐國人左大史正六位上坂本臣鷹野請除讃岐之籍帳。復和泉舊墟。許之。其去就由具于古記。
《承和三年(八三六)三月庚戌【十一】》○庚戌。是中旬之初也。天皇御紫宸殿。賜侍臣酒。至御床之下。促侍臣座。令以圍碁且彈琵琶。日斜酒罷。賜大臣御衣。』是日。左大史正六位上坂本臣鷹野等十三人。改臣賜朝臣。建内宿禰男紀角宿禰之後也。
《承和三年(八三六)三月辛亥【十二】》○辛亥。地震。
《承和三年(八三六)三月壬子【十三】》○壬子。授造西寺勾當僧九口位各一階。但傳燈住位明遠二階。
《承和三年(八三六)三月癸丑【十四】》○癸丑。授擬遣唐僧傳燈法師位俊貞等P7077八口位各一階。
《承和三年(八三六)三月丙辰【十七】》○丙辰。大和國山邊郡荒廢田十町賜宗康親王。
《承和三年(八三六)三月戊午【十九】》○戊午。外從五位下大判事明法博士讃岐公永直。右少史兼明法博士同姓永成等合廿八烟。改公賜朝臣。永直是讃岐國寒川郡人。今與山田郡人外從七位上同姓全雄等二烟。改本居貫附右京三條二坊。永直等遠祖。景行天皇第十皇子神櫛命也。
《承和三年(八三六)三月己未【二十】》○己未。尾張國飢。賑給之。
《承和三年(八三六)三月辛酉【廿二】》○辛酉。能登史生馬史眞主。右近衞同姓貞主等賜姓春澤史。其先百濟國人也。『下總國人陸奧鎭守將軍外從五位下勳六等物部匝嵯連熊猪改連賜宿禰又改本居貫附左京二條』
《承和三年(八三六)三月甲子【廿五】》○甲子。山城國人式部大録秦宿禰氏繼。改本居貫附四條三坊。』陸奧俘因外從八位上勳五等吉彌侯部於加保。勳九等伴部子羊等。並授外從五位下。以勳功足勒也。
《承和三年(八三六)三月乙丑【廿六】》○乙丑。石見國飢。賑給之。』以山城國願安寺爲眞言院。
《承和三年(八三六)四月己巳朔》○夏四月己巳朔。飛騨國人散位三尾臣永主。右京史生同姓息長等賜姓笠朝臣。貫附右京五條二坊。永主。稚武彦命之後也。』伯耆國人陰陽師宍人首玉成賜姓春苑宿禰。國牽天皇第一皇子大彦命苗裔也。
《承和三年(八三六)四月戊寅【十】》○戊寅。遣唐使於八省院朝拜。天皇不御。例也。但大臣已下參議以上各在其位。一如天皇視告朔之儀。
《承和三年(八三六)四月癸未【十五】》○癸未。散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眞川卒。
《承和三年(八三六)四月甲申【十六】》○甲申。任官。
《承和三年(八三六)四月乙酉【十七】》○乙酉。天皇P7078御紫宸殿。閲覽賀茂祭使等鞍馬調飾并從者容儀。賜使等祿。以播磨守從四位下橘朝臣永名權爲内藏頭。令供祭使。
《承和三年(八三六)四月丙戌【十八】》○丙戌。散位從四位下甘南備眞人高直卒。天渟名倉太玉敷天皇之後。六世正五位下清野之第三子也。父清野。自文章生。任大内記。遷大學大允。寳龜年中。遣唐判官。兼播磨大掾。歸朝之日。叙正五位下任肥前守。遷兵部少輔武藏介。延暦十三年卒。高直身長六尺二寸。少爲文章生。能屬文。巧琴書。廿三年任少内記。大同元年歴大宰少監西海道觀察使判官。弘仁之初。頻遷左右近衞將監。六年叙從五位下。累任陸奧上野介。天長三年除常陸守。遭訪採使。縁前司犯。被停釐務。吏民感其徳化。競遺資用。嵯峨太上天皇復垂眷憐。便以莊家物。任其所須。至六年。任攝津守。仁明天皇踐祚之初。叙正五位上。尋授從四位下。明年居親母喪。殆至滅性。不幾而卒。年六十二。
《承和三年(八三六)四月辛卯【廿三】》○辛卯。備中國飢。振給之。
《承和三年(八三六)四月壬辰【廿四】》○壬辰。天皇御紫宸殿。賜餞入唐大使藤原朝臣常嗣。副使小野朝臣篁等。命五位已上。賦賜餞入唐使之題。于時大使常嗣朝臣欲上壽。先候進止。勅許訖。常嗣朝臣避座而進。喚采女二聲。采女〓御盃。來授P7079陪膳采女。常嗣朝臣跪唱平。天皇爲之擧訖。行酒人進賜常嗣朝臣酒。即跪受飮竟。降自南階。拜舞還座。既而群臣獻詩。別有御製。大使賜而入懷。退而拜舞。賜大使御衣一襲。白絹御被二條。砂金二百兩。副使御衣一襲。赤絹被二條。砂金百兩。各淵醉而罷。
《承和三年(八三六)四月甲午【廿六】》○甲午。頒奉幣帛五畿内七道名神。爲有遣唐使事也。』加賀國飢。賑給之。
《承和三年(八三六)四月丁酉【廿九】》○丁酉。賜入唐使節刀。大臣口宣曰。天皇〈我〉大命〈良萬止〉。遣唐國使人〈爾〉詔大命〈乎〉。衆聞食〈止〉詔〈布〉。〈大使共稱唯〉。今詔〈久波〉。藤原常嗣朝臣。小野朝臣篁。今汝等二人〈乎〉遣唐國者。今始〈弖〉遣物〈爾波〉不在。本來朝使其國〈爾〉遣〈之〉。其國〈與利〉進渡〈祁里〉。依此〈弖〉使次〈止〉遣物〈曾〉。悟此意〈弖〉。其人等〈乃〉和〈美〉安〈美〉應爲〈久〉相言〈部〉。驚〈呂之伎〉事行〈奈世曾〉。亦所遣使人判官已下。有犯死罪已下者。順罪〈弖〉行〈止之弖〉。節刀給〈久止〉詔大命〈乎〉聞食〈止〉宣〈布〉。賜大使副使各御衣被。』遣唐醫師山城國葛野郡人朝原宿禰岡野改本居。貫附左京四條三坊。
《承和三年(八三六)四月戊戌【三十】》○戊戌。授遣唐判官外從五位下長岑宿禰高名從五位下。无位滋野朝臣繩子正五位下。无位菅野朝臣淨子從五位下也。淨子是遣唐大使藤原朝臣常嗣母氏。故准舊例叙之。』遣P7080唐録事高岑宿禰貞繼改宿禰賜朝臣。其先高麗人也。
《承和三年(八三六)五月庚子【二】》○五月己亥朔庚子。授无位小野神從五位下。依遣唐副使小野朝臣篁申也。』山城國人遣唐史生大宅臣福主改臣賜朝臣。
《承和三年(八三六)五月辛丑【三】》○辛丑。天皇御神泉苑釣臺。且以垂緡。且以陶暑。見參五位不論侍從非侍從皆賜祿。
《承和三年(八三六)五月癸卯【五】》○癸卯。天皇御武徳殿。閲覽四衞府馬射。及五位已上所貢走馬勝負。
《承和三年(八三六)五月甲辰【六】》○甲辰。亦御同殿。觀種々馬藝。
《承和三年(八三六)五月丁未【九】》○丁未。奉授下総國香取郡從三位伊波比主命正二位。常陸國鹿嶋郡從二位勳一等建御賀豆智命正二位。河内國河内郡從三位勳三等天兒屋根命正三位。從四位下比賣神從四位上。其詔曰。皇御孫命〈爾〉坐。四所大神〈爾〉申給〈波久〉。大神等〈乎〉彌高〈爾〉彌廣〈爾〉仕奉〈止奈毛〉思〈保志〉食。是以件等冠〈爾〉上獻状〈乎〉。中務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豐繼。内舍人正六位下藤原朝臣千葛等〈爾〉令捧持〈弖〉。奉出事〈乎〉申給申〈久止〉申。辭別〈弖〉申給〈久〉。神那我良〈母〉皇御孫之御命〈乎〉。堅磐〈爾〉常磐〈爾〉護奉幸〈閇〉奉給〈部〉。又遣唐使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常嗣〈乎〉。路間無風波之難〈久〉。慈賜〈比〉矜賜〈比天〉。平〈久〉可太良可〈爾〉歸〈之〉賜〈倍止〉。稱辭竟奉〈久止〉申。』是日。勅。去歳冬雷。恐有水害P7081疫氣之災。宜於東大寺眞言院建立灌頂道塲。置廿一僧。夏中及三長齋月。修息災増益之法。以鎭國家。永爲恒例。
《承和三年(八三六)五月戊申【十】》○戊申。便附聘唐使。贈遣往歳銜本朝命入唐使并留學等。在彼身歿者八人位記。以慰幽魂。其詔詞曰。故入唐大使贈正二位藤原朝臣清河可贈從一品。昔膺帝簡。遠効皇華。不利歸帆。還苦漂梗。終在殊域。俄從閲川。〓彼云亡。良深嗟悼。宜加異代之寵。以申追遠之恩。故留學問贈從二品安倍朝臣仲滿大唐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兼御史中丞北海郡開國公贈・州大都督朝衡可贈正二品。身渉鯨波。業成麟角。詞峰聳峻。學海揚・。顯位斯昇。英聲已播。如何不愍。莫遂言歸。唯有・天之章。長傳擲地之響。追賁幽壌。既隆於前命。重叙崇班。俾洽於命詔。故入唐使贈從四品下石川朝臣道益可贈從四品上。忘躯徇節。奉使先朝。履義資忠。修聘唐國。路甞艱苦。泊遘沈痾。未達於中京。奄淪於下・。興言及此。追以悼傷。傳・靈芝。産于墳裏。蓋由幽感克致之歟。宜錫寵章式旌泉壌。故入唐判官贈從五品下紀朝臣馬主可贈從五品上。故入唐判官從五品下勳十二等田口朝臣養年富可贈從五品上。P7082餘如故入唐判官從五品下甘南備眞人信影可贈從五品上。故入唐判官贈從五品下紀朝臣三寅可贈從五品上。故入唐判官從五品下掃守宿禰明可贈從五品上。馬主以下至明五人位記。共用同詞。往參高選。出使
大邦。俄淹泉臺。不歸本土。仁惻念舊。彜典无愆。義不忘勞。朝章斯在。宜申寵渥。用慰亡魂。』是日。以傳燈大法師位實惠爲律師。
《承和三年(八三六)五月己酉【十一】》○己酉。中納言從三位兼行民部卿藤原朝臣愛發上表曰〈云云〉。
《承和三年(八三六)五月庚戌【十二】》○庚戌。鴛鴦飛來。双集辨官東廳南端。』是日。右近衞中將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助銜勅語。向攝津國難波海口。慰勞聘唐使發遣。其宣命曰。天皇詔旨〈良麻止〉宣大命〈乎〉聞食〈止〉宣。大使藤原常嗣朝臣等。奉命〈弖〉退罷以來。幾日〈母〉經〈須〉在〈禮止〉。旅情〈波〉遠〈志〉近〈志止波〉不言苦〈之久〉在〈良牟止奈母〉所念行〈須〉。又遠出退〈良須〉在間〈波〉心〈良母〉慰〈米〉遣給。路間〈母〉無恙〈久〉珍重〈久〉。退出今日〈乃己止〉。變顏容〈世須〉早還參來〈止之弖奈母〉。御酒肴賜〈久止〉勅大命〈乎〉聞食〈止〉宣。
《承和三年(八三六)五月辛亥【十三】》○辛亥。右少辨藤原朝臣當道於濱頭稱揚太政官宣曰。遣唐使判官以下。爲國家〈爾〉有犯事者。隨罪輕重。死罪以下科决〈止志弖〉。大使主小使主〈爾〉節刀給〈部理〉。諸知此P7083状謹勤仕奉〈止〉宣。』是日。使等駕舶。
《承和三年(八三六)五月壬子【十四】》○壬子。四船共解繿發去。
《承和三年(八三六)五月癸丑【十五】》○癸丑。以治部卿三品阿保親王爲宮内卿。上野太守如故。宮内卿正四位下安倍朝臣吉人爲治部卿。參議從四位上朝野宿禰鹿取爲民部卿〈云云〉。』參議從四位上民部卿朝野宿禰鹿取上表曰。臣屈計年算。頽仄已臻。當褫朝章。實有期矣。而今嚴旨忽降。以臣拜民部卿。恩貸不〓。懼慙惣萃。臣華巓朽叟。苦羸頓至。於劇官不堪自審。加以臣見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愛發抗表。以茲顯職讓于愚臣。其文曰。鹿取智渉古今。此詞尤粃。臣器所乖。捫己多慙。竪毛何息。古之人士。不處空名。况臣之庸虚。豈須不避。再三惟忖。無或可安。伏望。還收恩詔。免臣憂負。不許。
《承和三年(八三六)五月丙辰【十八】》○丙辰。夜裏大風。暴雨交切。折樹發屋。城中人家不壞者希。』斯時入唐使舶寄宿攝津國輪田泊。遣看督近衞一人於舶處。河水氾溢不得通行。更遣左兵衞少志田邊吉備成問其安危。』播磨國神埼郡荒廢田卅三町賜宗康親王。
《承和三年(八三六)五月丁巳【十九】》○丁巳。河内國人散位鴨部船主。武散位同姓同姓氏成等賜姓賀茂朝臣。速須佐雄命之苗裔也。
《承和三年(八三六)五月戊午【二十】》○戊午。地大震。
《承和三年(八三六)五月庚申【廿二】》○庚申。爲遣唐使奉山階。田原。栢原。神功皇后等P7084陵幣帛曰。天皇大命以。掛畏〈岐〉山階御陵〈爾〉恐〈牟〉恐〈美毛〉申賜〈部止〉白〈久〉。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常嗣等〈乎〉爲大使〈弖〉。遣唐國使人〈止母〉。路間無風波之難〈久〉。慈賜〈比〉矜賜〈比弖〉。平〈久〉可太良可〈爾〉歸〈志〉賜〈止志弖〉。參議從四位上文室朝臣秋津。常陸權介正五位下永野王。内舍人正六位上良岑朝臣清風等〈乎〉差使〈弖〉。恐〈牟〉恐〈美毛〉申賜〈久止〉申。
《承和三年(八三六)五月壬戌【廿四】》○壬戌。東西兩京人民病苦。賑給之。
《承和三年(八三六)五月癸亥【廿五】》○癸亥。以平城京内空閑地二百卅町奉充太皇太后朱雀院。
《承和三年(八三六)五月甲子【廿六】》○甲子。皇太子入朝。問安而退。中使出傳勅答。』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緒嗣。從二位行大納言兼皇太子傳藤原朝臣三守。正三位行中納言藤原朝臣吉野。從三位藤原朝臣愛發。權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兵衞督藤原朝臣良房。從四位下行勘解由長官藤原朝臣雄敏等上表言。臣聞。順風呼者易爲氣。因時行者易爲力。今之所祈。葢此之謂矣。故左大臣贈正一位藤原朝臣冬嗣。情深謙〓。義貴能施。遂乃折割食封千戸。貯收於施藥勸學兩院。藤原氏諸親絶乏之者。同氏子弟勤學之輩。量班與之。但封邑之賞。人歿則已。所以買置田業。散在諸國。創業之始。壌利所輸。不須督促。全入P7085院廩。大臣歿後。巧避多端。合輸不輸。十而八九。此則物色非公。人情不畏。州縣僻遠。校覈不由之所致也。伏以。臣門舊績。永錫功封。悠々眇末。靡不沾澤。夫毀家益國。臣節攸先。以此拜章。血誠奉返。於是逸恩者〓翼。赴賞者反蹤。憑力大臣。理固宜然。而墳土未乾。陵遲〓及。在於生者不忍緘呑。伏冀乾慈殊賜接援。下知國司。令加検送。然則勢易於走丸焉。事同於轉圓矣。擾公之妨細。而濟物之矜大也。緬彼幽魂。戴光寵於〓〓。凡厥眷屬陶寳化而俯仰。詔報曰。情切仁義。事憑興復。宜依來請助彼周
急。焉。』賜信濃國小縣郡公田十二町彈正尹秀良親王。
P7086《承和三年(八三六)閏五月己巳朔》○閏五月己巳朔。皇太子朝覲。』是日。以越中介從五位下石川朝臣越智人爲大膳亮。大膳亮外從五位下吉田宿禰高世爲越中介。
《承和三年(八三六)閏五月庚午【二】》○庚午。伯耆國飢。賑給之。
《承和三年(八三六)閏五月丙子【八】》○丙子。以西大寺僧傳燈大法師位慈朝爲律師。』河内國人遣唐音聲長外從五位下良枝宿禰清上。遣唐畫師雅樂答笙師同姓朝生。散位春道宿禰吉備成等改本居貫附右京七條二坊。
《承和三年(八三六)閏五月戊寅【十】》○戊寅。右京人内藏大屬百濟連清繼賜姓多朝臣。清繼誤負後父之姓。今有落葉歸根之請。』右京人左衞門權少志大原史河麻呂。改史賜宿禰。河麻呂P7087之先。百濟國人也。』若狹薩摩兩國飢。並賑給〈云云〉。
《承和三年(八三六)閏五月辛巳【十三】》○辛巳。恐遣唐使舶風涛或變漂着新羅境。所以太政官准舊例。牒彼國執事省。先告喩之曰。不渝舊好。鄰穆彌新。廼發皇華。朝章自遠。仍今遣使修聘巨唐。海晏當時。雖知利渉。風涛或變。猶慮非常。脱有使船漂着彼境。則扶之送過。不俾滯閼。』因以武藏權大掾紀三津爲使。齎牒發遣。賜三津御被。』是日。大安寺僧傳燈大法師位惠靈還俗。姓名紀朝臣春主。叙正六位上。爲遣唐譯語兼但馬權掾。
《承和三年(八三六)閏五月壬午【十四】》○壬午。右京少屬秦忌寸安麻呂。造檀林寺使主典同姓家繼等賜姓朝原宿禰。』壬午染作遣唐料雜物處。〈權用皇后宮職。〉帛一匹。忽隨飆風飛揚・許丈。須臾墮侍從所。
《承和三年(八三六)閏五月乙酉【十七】》○乙酉。美濃國人主殿寮少屬美見造貞繼。改本居貫附左京六條二坊。其先百濟國人也。
《承和三年(八三六)閏五月辛卯【廿三】》○辛卯。改大和國人大宰大典正七位下神服連清繼本居。貫附右京。
《承和三年(八三六)閏五月壬辰【廿四】》○壬辰。左京人從五位下清峯宿禰門繼改宿禰賜朝臣。
《承和三年(八三六)閏五月癸巳【廿五】》○癸巳。河内國人美濃國少目下村主氏成。散位同姓三仲等賜姓春瀧宿禰。其先遠祖出自後漢光武帝之後者也。
《承和三年(八三六)閏五月丙申【廿八】》○丙申。授遣唐留學元興寺僧傳燈住位常曉滿位。
《承和三年(八三六)閏五月丁酉【廿九】》○丁酉。奉貴布禰丹生川上等P7088神幣帛也。』是日大索城中。「庚午伯耆國飢賑給之」
《承和三年(八三六)六月戊戌朔》○六月戊戌朔。能登國飢。賑給之。』太政官牒僧綱曰。奉勅。日者。陰雨不降。陽旱擲旬。不有預愼。恐損百稼。宜告東西二寺并十三大寺。畿内諸寺。轉讀經王。令祈甘雨。「能登國飢賑給」
《承和三年(八三六)六月癸卯【六】》○癸卯。奉松尾。賀茂御祖。住吉。垂水等社幣。祖雨也。
《承和三年(八三六)六月戊申【十一】》○戊申。天皇於神嘉殿視神事。
《承和三年(八三六)六月庚戌【十三】》○庚戌。地震。
《承和三年(八三六)六月壬子【十五】》○壬子。山城國人右大衣阿多隼人逆足賜姓阿多忌寸。
《承和三年(八三六)六月戊午【二十】》○戊午。天皇御紫宸殿。賜侍臣酒。且令圍棊。天皇依炎熱。脱御靴。勅侍臣同亦脱之。喚相撲司鼓。令奏音樂。侍臣具醉。賜親王已下五位已上御衣被有差。
《承和三年(八三六)六月壬戌【廿五】》○壬戌。美濃國席田郡空閑地七十町賜宗康親王。近江國荒廢田十七町。加賀國百九十町。備前國空閑地・四町。賜三品彈正尹秀良親王。
《承和三年(八三六)七月戊辰朔》○秋七月戊辰朔。天皇御紫宸殿。皇太子朝謁。賜侍臣酒。』
☆《承和三年(八三六)七月是月》○是月。元據頒暦爲小月。而更據七耀暦改爲大月。又八月大改爲小。九月小改爲大。十月大改爲小。時有暦博士二人。其執見不同也。議者討論。以七耀之説爲得。故改從之。
《承和三年(八三六)七月癸酉【六】》○癸酉。以文章博士從五位下惟良宿禰貞道爲圖書頭。』是日東方白虹見。
《承和三年(八三六)七月乙亥【八】》○乙亥。天皇於神泉苑。觀相撲節。
《承和三年(八三六)七月丙子【九】》○丙子。御紫宸殿。覽相撲司音樂奏舞。P7089將夕乃罷。
《承和三年(八三六)七月辛巳【十四】》○辛巳。因幡國飢。賑給之。』伊勢國壹志郡空閑地百卅町賜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下橘朝臣岑繼。
《承和三年(八三六)七月壬午【十五】》○壬午。勅曰。方今時屬西成。五穀垂穗。如有風雨愆序。恐損秋稼。宜令五畿内七道諸國奉幣名神。攘災未萠。其幣帛料用正税。長官率僚屬。自親齋戒。祭如神在。必致徴應。』大宰府馳驛言。今月二日遣唐使四舶共進發畢。
《承和三年(八三六)七月癸未【十六】》○癸未。復勅曰。如聞。諸國疫癘間發。夭死者衆。夫鎖災・招福祐者。唯般若冥助。名神嚴力而已。宜令五畿内七道諸國司轉讀般若走幣名神。』是日。大宰府馳驛。奏遣唐使第一第四兩船漂蕩却廻之状。兩船密封奏。同共到來。
《承和三年(八三六)七月甲申【十七】》○甲申。勅符大使藤原朝臣常嗣。判官菅原朝臣善主等。得今月六日九日二道飛驛奏状。具知漂苦廻着肥前國也。使等忠貞之操。不敢告勞。蒙冒險難。廻渉蒼海。而事不諧偶。中路却廻。靖言念之。憂心何已。今案奏状。兩舶並已無完。必須改營。宜俟修造畢以遂渡海耳。第二第三等舶。未知平不。欝嗟乎懷。』又勅符大宰大貳藤原朝臣廣敏等。得今月十日飛驛奏。知遣唐使第一第四舶廻着肥前國之状。使等不利西・。漂廻甞艱。宜安置府舘。迄于更發。依舊P7090供億。又案使等奏。兩舶摧殘。更須改營。府宜便修造。令得渡海。其匠手者復將擇遣。又第二第三兩舶。疑亦或廻着。宜値嘉嶋涯畔可着船處。爲置斥候。以備接援。如有漂着。亟以上奏。』是日。安房國无位安房大神奉授從五位下。
《承和三年(八三六)七月戊子【廿一】》○戊子。雷雨殊切。人皆〓伏。至于夜分。震朱雀柳樹。
《承和三年(八三六)七月己丑【廿二】》○己丑。遣唐持節大使藤原朝臣常嗣等上表言。伏奉今月十七日璽書。精守飛越。手足未〓。知是。玄鑒無私。能照表裏。〓渥不匱。普霑巨細。臣常嗣等自營艤甫畢遠入大瀛。日夜漂簸。了無生頼。只待蕭鍔於水波。占殯葬於魚腹。而天不殲人。裁泊舊壤。臣等固雖萬祷靈祇再延瞬息。猶傷給詔未達心神半死。今特齎叡旨。慰喜非常。臣等顧躬庸櫟。曷答重厚。更煩天覽。伏増〓焦。
《承和三年(八三六)七月辛卯【廿四】》○辛卯。大宰府馳驛。奏第二舶漂廻之状。
《承和三年(八三六)七月壬辰【廿五】》○壬辰。勅符副使小野朝臣篁。得今月八日飛驛奏状。知歸着肥前國松浦郡別嶋也。近聞。第一第四兩隻舶。半路漂廻。疾懷未弭。尋省茲奏。轉以驚嗟。本謂忠貞必蒙利往。不知此行何負幽明。雖無巨災。艱虞足患。今案來奏。舶船有損。・艇亦失。還大宰府。繕補其不完不足者。然後與持節使等。共果國命。P7091
《承和三年(八三六)八月戊戌朔》○八月戊戌朔。大宰府馳驛。奏遣唐使第三舶水手等十六人駕編板漂着之状。
《承和三年(八三六)八月己亥【二】》○己亥。勅符遣唐大使藤原朝臣常嗣。省大宰府去月廿日飛驛奏言。第三舶水脚十六人。編板如桴。駕之漂着對馬嶋南浦。其水脚等申云。舶實依數解散者。翻水不收。悔而何及。言念災變。永用憫傷。又案又案同府別奏言。彫弊未復。旱疫相仍。使人等六百有餘不堪供給。伏望准寳字寳龜例。P7092使人入京。水脚還郷。又留判官録事各一人。與府司共修造破舶者。並依來奏。使等宜知此情。判官已下。至于水手。惣自舟途入京還堵。脱有不欲更入都者。隨願駐之。但大使副使。去留任意。其縁修造事。應留判官并録事者。任大使之簡定。
《承和三年(八三六)八月辛丑【四】》○辛丑。遣唐第三舶人九人。駕桴漂着肥前國。
《承和三年(八三六)八月乙巳【八】》○乙巳。勅曰。遣唐第三舶。未遂利渉。半途漂損。纔乘桴所着使下之徒廿有五人。漂着之後。已經旬日。而判官録事史生知乘船事等惣一百餘人。未知所去。存亡難量。宜仰大宰府。差海邊諳路之人。遣絶嶋無人之處。漂損人物一向尋覓。募以穀帛。
《承和三年(八三六)八月辛亥【十四】》○辛亥。河内國人左少史善世宿禰豐上等改本居。貫附右京四條二坊。
《承和三年(八三六)八月癸丑【十六】》○癸丑。正三位百濟王慶命爲尚侍。
《承和三年(八三六)八月甲寅【十七】》○甲寅。伊勢大神宮禰宜正六位上神主繼麻呂。豐受神禰宜正六位上神主虎主並授外從五位下。
《承和三年(八三六)八月丁巳【二十】》○丁巳。正五位上紀朝臣乙魚授從四位下。栢原天皇女御也。」是日。大宰府奏言。問遣唐第三舶漂蕩之由。眞言請益僧眞濟等。僅作書答云。柁折棚落。潮溢人溺。船頭已下百・餘人任波漂蕩。爰船頭判官丹〓文雄議云。我等空渇死船上。不如壞船作筏。各乘覓水。録事已下、P7093爭放取舶板。造桴各去。自外無復所言。
《承和三年(八三六)八月辛酉【廿四】》○辛酉。延五十口禪僧於八省院。轉讀大般若經。以禦疫氣。諸司醋食。
《承和三年(八三六)八月壬戌【廿五】》○壬戌。大宰府馳驛。奏遣新羅使進發。并遣唐第三舶漂着對馬嶋上縣郡南浦舶上唯有三人之状。
《承和三年(八三六)八月丙寅【廿九】》○丙寅。八省院禪僧轉經竟。施布帛及度者各一人。天皇御紫宸殿。引禪僧中惠解者十人。令一一論義。亦施褂衣并御被各有差。
《承和三年(八三六)九月丁卯朔》○九月丁卯朔。天皇御紫宸殿賜侍臣酒。遣近衞官人於敷政日華兩門・外。制五位已上遲參者唐突而入也。計・内所陪非侍從以上。賜綿有差。
《承和三年(八三六)九月壬申【六】》○壬申。尚縫從四位下和氣朝臣緒繼卒。
《承和三年(八三六)九月乙亥【九】》○乙亥。天皇御紫宸殿。宴重陽節。命文人賦〓蛄吟之題。日暮宴罷。賜祿有差。
《承和三年(八三六)九月丁丑【十一】》○丁丑。遣左兵庫頭從五位上岡野王等於伊勢大神宮。申今月九日宮中有穢。神甞幣帛。不得奉獻之状。』右京人造兵司大令史朴弟春賜姓貞宗連。其先百濟國人也。
《承和三年(八三六)九月辛巳【十五】》○辛巳。遣唐大使副使等自大宰府入京。奉還節刀。
《承和三年(八三六)九月乙酉【十九】》○乙酉。參議從二位紀朝臣百繼薨。年七十三。
《承和三年(八三六)九月辛卯【廿五】》○辛卯。以右中辨正五位下伴宿禰氏上。爲修理遣唐舶使長官。大工外從五位下三嶋公嶋繼爲次官。
《承和三年(八三六)九月乙未【廿九】》○乙未。山城國久世郡空閑地三町、P7094賜无品時康親王。
《承和三年(八三六)九月丙申【三十】》○丙申。備前國人外從八位上石生別公諸上等改本居。貫附右京八條三坊。美濃國人正親大令史勝廣吉等改本居。貫附左京四條三坊。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月丁酉朔》○冬十月丁酉朔。出雲國出雲郡古荒地・町爲勅旨田。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月丙午【十】》○丙午。遣中使於十三箇寺令行讀經事。以綿千屯爲布施。縁内裏有物恠也。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月己酉【十三】》○己酉。讃岐國人散位佐伯直眞繼。同姓長人等二烟改本居貫附左京六條二坊。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月丙辰【二十】》○丙辰。下総國言。香取神禰宜准常陸國鹿嶋神禰宜。遷代相續同令把笏。許之。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月戊午【廿六】》○戊午。遣新羅使紀三津還到大宰府。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月己未【廿三】》○己未。承前之例。畿内國次。以大和國處之第一。勅宜據新式改之。以山城國處之第一。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月癸亥【廿七】》○癸亥。肥前國神埼郡空閑地六百九十町爲勅旨田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一月丙寅朔》○十一月丙寅朔。勅。護持神道。不如一乘之力。轉禍作福。亦憑修善之功。宜遣五畿七道僧各一口。毎國内名神社。令讀法華經一部。國司検校。務存潔信。必期靈驗。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一月丁卯【二】》○丁卯。山城國綴憙郡乘陸田二町。河内國荒廢田卅三町。賜時子内親王。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一月戊辰【三】》○戊辰。近江國野洲郡空閑地卅五町賜本康親王。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一月己巳【四】》○己巳。美濃國不破郡仲山金山彦大神奉授從五位下。即預名神。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一月庚午【五】》○庚午。從四位上今木大神P7095奉授正四位上。從五位下久度。古開兩神並從五位上。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一月壬申【七】》○壬申。奉授无位酒解神從五位上。无位大若子神。小若子神並從五位下。此三前坐山城國葛野郡梅宮社。讃岐國水主神奉授從五位下。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一月癸酉【八】》○癸酉。山城國久世郡空閑地二町賜高子内親王。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一月甲戌【九】》○甲戌。有恠異之。雲竟天。其端涯在艮坤兩角。經二尅程。稍以銷滅。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一月庚辰【十五】》○庚辰。仰石見國。選幹了百姓四人習採銅。免其雜徭。』右京人散位正五位下善道宿禰眞貞一烟。改宿禰賜朝臣。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一月壬辰【廿七】》○壬辰。河内國人故從七位下我孫公諸成。散位同姓阿比古道成等。賜姓秋原朝臣。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一月癸巳【廿八】》○癸巳。因幡國八上郡人私部栗足女一産二男二女。給正税三百束。及乳母一人公粮。令以育養。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二月丁酉【三】》○十二月乙未朔丁酉。遣新羅國使紀三津復命。三津自失使旨。被新羅P7096誣刧皈來。何則所以遣三津於新羅者。遣唐四ケ舶。今欲渡海。恐或風變漂着彼境。由是。准之故實。先遣告喩。期其接授。而三津到彼。失本朝旨。稱專來通好。似畏怯媚託。私自設辭。執事省疑與太政官牒相遠。再三詰問。三津逾増迷惑。不能分疏。是則三津不文。而其口亦訥之所致也。故執事省牒中云。兩國相通。必無詭詐。使非專對。不足爲憑。但其牒中亦云。小野篁船帆飛已遠。未必重遣三津聘于唐國。夫修聘大唐。既有使頭。篁其副介耳。何除其貴。輕擧其下。加以當爾之時。篁身在本朝。未及渡海。而謂帆飛已遠。斯並聞商帆浮説。妄所言耳。荷校滅耳。蓋在茲歟。又三津一介緑衫。孤舟是駕。何擬爲入唐使哉。如此異論。近于誣罔。斯事若只存大略。不詳首尾。恐後之觀者莫辨得失。因全寫執事省牒附載之。
新羅國執事省牒日本國太政官、
紀三津詐稱朝聘兼有贄贐。及検公牒假僞非實者。牒。得三津等状稱。奉本王命。專來通好。及開函覽牒。但云修聘巨唐。脱有使船漂着彼界。則扶之送過。無俾滯遏者。主司再發星使。設問丁寧。口與牒乖。虚實莫辨。既非P7097交隣之使。必匪由衷之賂。事無〓實。豈合虚受。且太政官印。篆跡分明。小野篁船帆飛已遠。未必重遣三津聘于唐國。不知嶋嶼之人。東西窺利。偸學官印。假造公牒。用備斥候之難。自逞「白水之」白水之遊。然兩國相通。必無詭詐。使非專對。不足爲憑。所司再三請以正刑章用阻姦類。主司務存大體。舍過責功。恕小人荒迫之罪。申大國寛弘之理。方今時屬大和。海不揚波。若求尋舊好。彼此何妨。况貞觀中。高表仁到彼之後。惟我是頼。唇齒相須。其來久矣。事須牒太政官并牒菁州。量事支給過海程粮。放還本國。請處分者。奉判准状。牒太政官。請垂詳悉者。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二月己亥【五】》○己亥。和泉國人右大史正六位上山直池作。弟池永等改本居貫附左京五條。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二月庚子【六】》○庚子。天皇御建禮門南。奉遣伊勢大神宮幣帛。』是日。勅。頃者霹靂于四天王寺。破壞塔廟。恐是咎徴。宜令東大。新藥。興福。元興。大安。四天王等十九寺。三日三夜。轉讀大般若經。結番不絶音。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二月辛丑【七】》○辛丑。安房國言。安房郡人伴直家主。立性肅黙。常守孝道。父母歿後。口絶滋味。建廟設像。四時供養。事死如生。未甞懈倦。量其因心。可謂孝子。勅宜叙三階。終身免戸田祖。旌門閭。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二月丁未【十三】》○丁未。淳和院皇太后P7098誕皇子也。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二月丙辰【廿二】》○丙辰。天皇於神泉苑放隼。獲水鳥百八十翼。是日。侍從及非侍從見參者。賜祿有差。
《承和三年(八三六)十二月丁巳【廿五】》○丁巳。奉授下野國從五位上勳四等二荒神正五位下。餘如故。』三品秀良親王奉獻清凉殿。以賀女御藤原朝臣貞子誕皇子也。
《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五
P7099



《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六」〈起承和四年正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
《承和四年(八三七)正月乙丑朔》○四年春正月乙丑朔。天皇御大極殿。受群臣朝賀。畢宴侍從已上於紫宸殿。賜御被。
《承和四年(八三七)正月丁卯【三】》○丁卯。天皇朝覲先太上天皇及大皇太后於嵯峨院。日暮賜扈從者祿。車駕還宮。
《承和四年(八三七)正月戊辰【四】》○戊辰。淳和院皇太后所誕皇子殤焉。
《承和四年(八三七)正月庚午【六】》○庚午。恒例。内記今日預設明日可叙五位已上位記。而此般停之。應無叙位事也。』是日。勅遣參議民部卿朝野宿禰鹿取於淳和院。奉弔皇子殤。
《承和四年(八三七)正月辛未【七】》○辛未。天皇御豐樂院。宴于群臣。賜祿有差。
《承和四年(八三七)正月壬申【八】》○壬申。天皇御大極殿。聽講最勝王經。皇太子侍焉。崇道之講竟而鑾輿還宮。
《承和四年(八三七)正月癸酉【九】》○癸酉。伊豫國人典藥權允物部首廣宗。其弟眞宗等改本居貫附左京二條四坊。
《承和四年(八三七)正月丙子【十二】》○丙子。以從五位上良岑朝臣木連爲右衞門佐。從五位下惟良宿禰春道爲伊勢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助爲兼尾張守。右近衞中將如故〈云云〉。
《承和四年(八三七)正月戊寅【十四】》○戊寅。大極殿最勝會竟。引其講師及智徳僧於仁壽殿。遞令論義。訖施御被。
《承和四年(八三七)正月庚辰【十六】》○庚辰。天皇御紫宸殿。觀踏歌。皇太子侍焉。賜侍從已上祿。
《承和四年(八三七)正月辛巳【十七】》○辛巳。天皇御豐樂殿觀射。
《承和四年(八三七)正月壬午【十八】》○壬午。亦欲御同殿。殿上所設御座縁邊。忽有物恠。因停降臨。遣大臣閲視六衞府射昨日之餘。
《承和四年(八三七)正月甲申【二十】》○甲申。天皇内宴於仁壽殿。令賦花欄聞鴬之題。賜獻詩大臣以下綿有差。
《承和四年(八三七)正月丙戌【廿二】》○丙戌。河内國荒廢田卅町賜本康親王。
《承和四年(八三七)正月辛卯【廿七】》○辛卯。在石見國五ケ郡中神惣十五社。始預官社。以能應吏民之祷。久救旱疫之災也。〈其神名具在神祇官帳。〉
《承和四年(八三七)二月甲午朔》○二月甲午朔。遣唐使祠天神地祇於當國愛宕郡家門前。諸司爲之廢務。
《承和四年(八三七)二月乙未【二】》○乙未。勅曰。令人主安穩。黎庶和樂。不如十一面大悲者秘密神咒之力。宜普告五畿内七道諸國。請淨行僧七口於國分寺。一七日夜薫修十一面之法。
《承和四年(八三七)二月戊戌【五】》○戊戌。伯耆國川村郡无位伯耆神。會見郡大山神。久米郡國坂神。及對馬嶋上縣郡无位和多都美神。胡・御子神。下縣郡无位高御魂神。住吉神。和多都美神。多久都神。太祝詞神並奉授從五位下。
《承和四年(八三七)二月辛丑【八】》○辛丑。陸奧國言。劔戟者交戰之利器。弓弩者致遠之勁機。故知五兵更用。廢一不可。况復弓馬戰鬪。夷〓之生習。平民之十不能敵其一。然至于弩戰。雖有萬方之〓賊。不得對一弩之飛鏃。是即威狄之至尤者也。今見庫中弩。或大體不調。或機牙差誤。又雖有生徒。無人督習。是不置其主司之費也。望請准鎭守府置弩師。其公廨不更加擧。分所有准一分給。許之。
《承和四年(八三七)二月癸卯【十】》○癸卯。以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雄爲左兵衞佐。』是日。勅聽大春日。布瑠。粟田三氏。五位已上。准小野氏。春秋二祠時。不待官符。向在近江國滋賀郡氏神社。
《承和四年(八三七)二月甲辰【十一】》○甲辰。任官。』是日。散位從四位下和氣朝臣繩繼卒。
《承和四年(八三七)二月丙午【十三】》○丙午。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高扶從五位上。以遣唐大使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常嗣爲兼大宰權帥。左大辨如故〈云云〉。
《承和四年(八三七)二月庚戌【十七】》○庚戌。近江國人散位永野忌寸石友。散位同姓賀古麿等改本居貫附左京五條三坊。石友之先。後漢獻帝苗裔也。
《承和四年(八三七)二月癸丑【二十】》○癸丑。備前國飢。賑給之。
《承和四年(八三七)二月庚申【廿七】》○庚申。從五位下菅野朝臣永岑言。亡父參議從三位眞道朝臣。奉爲桓武天皇。所建立道塲院一區。在山城國愛宕郡八坂郷。雖其疆界接八坂寺。而其形勢猶宜別院。由是。道俗號曰八坂東院。伏望。限以四至。別爲一院。置僧一口。永俾護持。許之。
《承和四年(八三七)二月癸亥【三十】》○癸亥。近江國野洲郡公田并荒廢田二百八十五町。賜親子内親王。
《承和四年(八三七)三月丁卯【四】》○三月甲子朔丁卯。彗星見于東南。其光芒東至天涯。
《承和四年(八三七)三月戊辰【五】》○戊辰。天皇御内裏射塲。有右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清原眞人夏野奉獻之設。因賜侍臣酒。』是日。右大臣上表。請褫宿衞職言。臣再陳款心。兩隔天〓。祈請無驗。精爽有迷。臣聞。秉權兼二者。永難倶存。量力處一者。終得能全。臣文非專業。武非折衝。忝帶二官。恭奉三主。剛柔遞生。歳月稍深。夫近衞者。帝王之爪牙。國家之扞城。守備不虞。義在禦侮。夙夜靡〓。老臣難任者也。所以去夏瀝款。乞脱斯任。陛下特降渥恩。逾錫寵命。於是。感戴昌運。猶冀終身。而頽齡行邁。眼眸暗朦。霜華雙鬢。風嚴兩耳。瞻聽之智。猶非先聰。侍衞之勤。亦異昔力。夫疲驂畏路。夕鳥懷歸。况臣・腰帶劔。有煩歩趨。弱手撫弓。無力弛張。揆己三省。無其一可。伏乞。幸免警衞之任。避鋭兵於賢將。專守宰衡之職。餌醫藥于公隙。若天鑒廻照。特賜稱力之矜。微臣知足。則免負乘之嘖。不許。』右京人遣唐知乘船事槻本連良棟。民部少録同姓豐額等。賜姓安・宿禰。其先。出自後漢獻帝後也。
《承和四年(八三七)三月己巳【六】》○己巳。任官。
《承和四年(八三七)三月庚午【七】》○庚午。詔。尾張國課口三分之一。特從優復。河流漲溢。民多病水。故降此恩。
《承和四年(八三七)三月辛未【八】》○辛未。和泉淡路兩國飢。振給之。
《承和四年(八三七)三月壬申【九】》○壬申。彗星猶見。但爲月光所奪。其光芒微少耳。
《承和四年(八三七)三月癸酉【十】》○癸酉。美作國飢。振給之。
《承和四年(八三七)三月甲戌【十一】》○甲戌。賜餞入唐大使參議常嗣。副使篁。命五位以上賦春晩陪餞入唐使之題。日暮群臣獻詩。副使同亦獻之。但大使醉而退出。
《承和四年(八三七)三月丙子【十三】》○丙子。遣唐使朝拜。』豐後國人外從五位下吉彌侯龍麻呂賜姓貞道連。』授内舍人正六位上和朝臣豐永從五位下。
《承和四年(八三七)三月戊寅【十五】》○戊寅。賜入唐使節刀。大臣口宣。詞同去年。大使進賜節刀。〓當于左肩退出。副使趨在大使前。相連而退。
《承和四年(八三七)三月壬午【十九】》○壬午。遣唐大使藤原朝臣常嗣出自鴻臚。發向大宰府。
《承和四年(八三七)三月癸未【二十】》○癸未。美濃國言。二月廿五日兵庫自鳴。至三月十五日亦鳴同前。』丹波國人右近衞府將曹和邇臣龍人改本居。貫附左京五條二坊。
《承和四年(八三七)三月甲申【廿一】》○甲申。近江國蒲生郡荒廢田〓三町爲勅旨後院田。
《承和四年(八三七)三月乙酉【廿二】》○乙酉。依遣唐使進發。差内匠頭正五位下楠野王等。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是日。天皇不御大極殿。雨也。權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兵衞督藤原朝臣良房率諸司行事也。
《承和四年(八三七)三月丙戌【廿三】》○丙戌。以參議從四以下和氣朝臣眞綱爲兼左近衞權中將。右大辨如故〈云云〉。
《承和四年(八三七)三月丁亥【廿四】》○丁亥。遣唐副使小野朝臣篁發自鴻臚。向大宰府。
《承和四年(八三七)三月戊子【廿五】》○戊子。常陸國新治郡佐志能神。眞壁郡大國玉神。並預官社。以比年特有靈驗也。
《承和四年(八三七)四月癸巳朔》○夏四月癸巳朔。天皇御紫宸殿。皇太子侍焉。賜群臣酒。酒罷賜祿。
《承和四年(八三七)四月丁酉【五】》○丁酉。大和國人内藏史生大俣連福山賜姓大貞連。
《承和四年(八三七)四月戊申【十六】》○戊申。陸奧國言。玉造塞温泉石神。雷響振動。晝夜不止。温泉流河。其色如漿。加以山燒谷塞。石崩折木。更作新沼。沸聲如雷。如此奇恠不可勝計。仍仰國司。鎭謝災異。教誘夷狄。
《承和四年(八三七)四月癸丑【廿一】》○癸丑。陸奧出羽按察使從四位下坂上大宿禰淨野馳傳奏言。得鎭守將軍匝瑳宿禰末守牒稱。自去年春。至今年春百姓妖言。騷擾不止。奧邑之民。去居逃出。事須加添戍兵。靜騷赴農。又栗原賀美兩郡百姓逃出者多。不得抑留者。臣淨野商量。防禍靜騷。須愼未然。加以。栗原桃生以北俘囚。控弦巨多。似從皇化。反覆不定。四五月所謂馬肥虜驕之時也。儻有非常。難可支禦。伏望差發援兵一千人。四五月間。結般上下。暫候事變。其粮料者。用當處穀。依例支給。但上奏待報。恐失機事。仍且發且奏者。』丁巳賜勅符曰。事縁愼機。依請許之。唯克制權變。威惠兼施。
《承和四年(八三七)四月丁巳【廿五】》○丁巳。僧綱奏言。出家入道。爲保護國家。設寺供僧。爲滅禍致福。頃者天地災異。處處間奏。今須毎月三旬。三ケ日間。輪轉諸寺。晝讀大般若經。夜讃藥師寳號。以此奉答國恩。勅報曰。佛旨冲奧。大悲爲先。攘災致祥。諒在妙典。今省來奏。自叶心期。宜令梵釋。崇福。東西兩寺。東大寺。興福。新藥。元興。大安。藥師。西大寺。招提。本元興。弘福。法隆。四天王。延暦。神護。聖神。常住等廿ケ寺。毎旬輪轉。自五月上旬。迄八月上旬。誓願薫修。
《承和四年(八三七)四月戊午【廿六】》○戊午。天皇於成凉殿曲宴。奏音樂。侍臣具醉。賜祿有差。
《承和四年(八三七)四月庚申【廿八】》○庚申。天皇御武徳殿。閲覽左右馬寮駒。後太上天皇附參議源朝臣定。貢御馬二疋於天皇。
《承和四年(八三七)五月丁卯【五】》○五月癸亥朔丁卯。天皇御武徳殿。觀馬射。
《承和四年(八三七)五月己巳【七】》○己巳。近城諸寺。住持寂絶。淫濫屡聞。詔定別當。令其糺正。以文武官五位中明察〓直者充之。
《承和四年(八三七)五月丁酉 【四月五日?】》○授遣唐第一舶其號大平良從五位下。
《承和四年(八三七)五月癸未【廿一】》○癸未。上野國言。御馬疫死。遣使監察。』伊豫國飢。賑給之。
《承和四年(八三七)五月丁亥【廿五】》○丁亥。贈正五位上伴宿禰益立本位從四位下。益立。寳龜十一年爲征夷持節副使。發入之日。叙從四位下。厥後遭讒奪爵。其男越後大掾野繼。上書訴寃久矣。遂辨明得雪父耻。
《承和四年(八三七)五月庚寅【廿八】》○庚寅。大宰大貳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廣敏卒。
《承和四年(八三七)六月己亥【八】》○六月壬辰朔己亥。右大臣夏野上表。詔。唯停大將之任。不令還食封。
《承和四年(八三七)六月甲辰【十三】》○甲辰。六虹一時見于内裏。
《承和四年(八三七)六月丁未【十六】》○丁未。賜人康親王山城國葛野郡空閑地一町。
《承和四年(八三七)六月庚戌【十九】》○庚戌。地震。
《承和四年(八三七)六月壬子【廿一】》○壬子。勅。如聞。疫癘間發。疾苦者衆。夫銷殃未然。不如般若之力。宜令五畿内七道諸國内行者。廿口已下十口已上。於國分僧寺始自七月八日。三箇日。晝讀金剛般若。夜修藥師悔過迄于事竟。禁斷殺生。
《承和四年(八三七)六月癸丑【廿二】》○癸丑。遣使山城。大和。河内。攝津。近江。伊賀。丹波等七國。鎭祭彼疆界。以禦時氣。
《承和四年(八三七)六月甲寅【廿三】》○甲寅。宮内卿三品阿保親王爲兼兵部卿。上野太守如故。左衞門督從四位上百濟王勝義爲兼宮内卿。相摸守如故。中納言正三位源朝臣常爲兼左近衞大將。權中將從四位下和氣朝臣眞綱爲兼中將。右大辨如故。正三位源朝臣信爲兼左衞門督。近江守如故。
《承和四年(八三七)六月戊午【廿七】》○戊午。散位正四位上小野朝臣野主卒。
《承和四年(八三七)六月己未【廿八】》○己未。勅云云。宜遣使山城大和等。奉幣名山。以祈甘雨。』又勅令五畿内七道諸國奉幣名神。豫防風雨。莫損年穀。』正三位行中納言兼左近衞大將源朝臣常上表請解左大將職曰〈云云〉。』右京人左京亮從五位上吉田宿禰書主。越中介從五位下同姓高世等。賜姓興世朝臣。始祖鹽乘津。大倭人也。後順國命。往居三己薯n。其地遂隷百濟。鹽乘津八世孫。達率吉大尚。其弟少尚等。有懷土心。相尋來朝。世傳醫術。兼通文藝。子孫家奈良京田村里。仍元賜姓吉田連。』備後國飢。賑給之。
《承和四年(八三七)六月辛酉【三十】》○辛酉。從四位下紀朝臣善岑卒。
《承和四年(八三七)六月己巳【七月八日?】》○己巳。散位正六位上八多眞人清雄言。姓氏録所載始祖。錯謬非實。私門之大患也。詔令刊改之。
《承和四年(八三七)六月丁酉【六月六日?】》○丁酉。依從五位下勳六等小野朝臣宗成請。勅聽出羽國最上郡建立濟苦院一處。又宗成所司國分二寺奉造佛菩薩像。并寫得雜經四千餘卷。並令附官帳不紛失。事具官符。
《承和四年(八三七)七月甲子【三】》○秋七月壬戌朔甲子。延十五口僧於常寧殿。晝則讀經。夜便悔過。以内裏有物恠也。
《承和四年(八三七)七月己巳【八】》○己巳。天皇御紫宸殿。觀相撲節。
《承和四年(八三七)七月丁丑【十六】》○丁丑。地震。』式部省言。大學寮言。去天平二年三月格。文章生廿人。簡取雜任及白丁聰慧者。今諸生等器少岐嶷。才多晩成。至應文章之選。皆及二毛之初。而人雖賢良。未必位蔭。望請。白丁文章生預之出身。勅許之。
《承和四年(八三七)七月庚辰【十九】》○庚辰。除目〈云云〉。以從四位上南淵朝臣永河爲大宰大貳。
《承和四年(八三七)七月癸未【廿二】》○癸未。大宰府馳傳言。遣唐三ケ舶。共指松浦郡旻樂埼發行。第一第四舶。忽遇逆風。流着壹伎嶋。第二舶左右方便漂着値賀嶋。』是日。先太上天皇皇子從四位上源朝臣鎭。攀陟神護寺。剃頭入道。城中聞者爲之隕涙。
《承和四年(八三七)七月丙戌【廿五】》○丙戌。天皇御後庭。命左近衞府。奏音聲。令弄玉及刀子。
《承和四年(八三七)七月庚寅【廿九】》○庚寅。先太上天皇奉還源朝臣鎭位記於内裏。』是日。勅。以宮城北園池司地卅二町内荒廢地二町。充典藥寮。
《承和四年(八三七)七月辛卯【三十】》○辛卯。加賀國石川郡荒廢田・九町。賜三品彈正尹秀良親王。近江國荒田六十四町。勅充太皇太后後院。
《承和四年(八三七)八月壬辰朔》○八月壬辰朔。日向國子湯郡子都濃神。妻神。宮埼郡江田神。諸縣郡霧嶋岑神。並預官社。
《承和四年(八三七)八月丙申【五】》○丙申。勅曰。頃年眞言法教。雖流傳京城。而未遍邊境。宜選彼宗僧堪講讀及修法者。毎年任諸國講讀師。依法薫修。其僧不限年臘。唯選堪之者。
《承和四年(八三七)八月戊戌【七】》○戊戌。伊豫國從四位下大山積神。從五位下野間神。並預名神。
《承和四年(八三七)八月辛亥【二十】》○辛亥。大宰府奏遣唐使三ケ舶漂廻之状。并上使等奏状。
《承和四年(八三七)八月癸巳【癸丑廿二?】》○癸巳。勅使〈云云〉。
《承和四年(八三七)八月丁巳【廿六】》○丁巳。无位正道王於殿上冠焉。即叙從四位下。正道王者。故中務卿三品恒世親王之子。而後太上天皇之孫也。後太上天皇殊鍾愛。令天皇爲子。毎陪殿上。因有此叙。
《承和四年(八三七)八月庚申【廿九】》○庚申。勅。陸奧國課丁三千二百六十九人給復五年。安慰其情。以國司言也。
《承和四年(八三七)九月壬戌【二】》○九月辛酉朔壬戌。地震。
《承和四年(八三七)九月甲子【四】》○甲子。聖躬不豫。羞之御藥。頒遣中使。誦經於七ケ寺。
《承和四年(八三七)九月戊辰【八】》○戊辰。勅。令式部少輔良岑朝臣木連。齎幣帛。向八幡大神宮。天皇元有所祷。今以奉賽也。
《承和四年(八三七)九月己巳【九】》○己巳。天皇御紫宸殿。宴重陽節。命文人。同賦露重菊花鮮之題。宴了賜祿有差。
《承和四年(八三七)九月甲戌【十四】》○甲戌。攝津國人右衞門醫師辟秦眞身。武散位同姓仲主等三烟。改本姓賜秦勝。
《承和四年(八三七)九月辛巳【廿一】》○辛巳。以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當道爲河内守。右少辨如故。散位從五位下丹・眞人石雄爲伯耆守。豐前守從五位上石川朝臣橋繼爲修理舶使長官。筑前權守從五位下小野朝臣末嗣。遣唐判官從五位下長岑宿禰高名並爲次官。』自從今月一日。至于卅日。五畿内七道。豫申損者。惣三十一國。
《承和四年(八三七)九月己丑【廿九】》○己丑。聖躰平復。』金銀長上工正六位上丹波直廣主。年老還郷。勅給正税穀五十碩。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月辛卯朔》○冬十月辛卯朔。天皇御紫宸殿賜群臣酒。』是日。喚左右京亮。左右衞門。検非違使佐并四人。於殿前宣勅。遣勘録東西兩京飢病百姓。特加賑恤。以陰霖經日。穀價踊貴也。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月丁酉【七】》○丁酉。右大臣從二位清原眞人夏野薨。遣使監護葬事。有賻物。天皇不聽朝三日。夏野。正三位御原王孫。正五位下小倉王之第五子也。薨時年五十六。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月癸丑【廿三】》○癸丑。左京人從七位上佐伯直長人。正八位上同姓眞持等賜姓佐伯宿禰。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月乙卯【廿五】》○乙卯。授正六位上清科朝臣弟主從五位下。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月丙辰【廿六】》○丙辰。聽齋院司私養鷹二聯。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月戊午【廿八】》○戊午。授從五位上百濟王慶仲正五位下。正六位上百濟王忠誠從五位下。先太上天皇自交野遊獵處有諷旨。因所叙也。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一月辛酉朔》○冬十一月辛酉朔。天皇御紫宸殿。賜侍臣酒。皇太子朝覲。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一月戊辰【八】》○戊辰。天皇於神泉苑放隼。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一月丁丑【十七】》○丁丑。加賀國言。管能美郡人財部造繼麿。父母存日。定省之禮。無失其節。歿後操行不變。朝夕哀慕。隣里郷邑莫不推服。可謂孝子。勅宜叙三階。終身免其戸租。旌表門閭。令衆庶知。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一月甲申【廿四】》○甲申。山城國人造酒司史生秦忌寸伊勢麻呂等改本居。貫附右京九條四坊。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一月丁亥【廿七】》○丁亥。天皇於神泉苑放隼。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二月庚寅朔》○十二月庚寅朔。日有蝕之。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二月辛卯【二】》○辛卯。是夜。盜開春興殿。偸取絹五十餘疋。宿衞之人不得見着。』右兵衞督從四位下百濟王安義卒。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二月癸巳【四】》○癸巳。近江國人左兵衞權少志志賀史常繼。左衞門少志錦部村主藥麻呂。越中少目錦部主寸人勝。太政官史生大友村主弟繼等賜姓春良宿禰。常繼之先。後漢獻帝苗裔也。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二月甲午【五】》○甲子。夜分。女盜二人昇入清凉殿。天皇愕然。命藏人等。告宿衞人。逐捕之。纔獲一人。其一人脱亡。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二月丁酉【八】》○丁酉。勅令造轆轤木壷一合。銅壷釦鏤者一合。備于奉納天王寺聖靈御髮。〈事由未詳。但口傳曰。聖徳太子御髮四把。深藏于四天王寺塔心底下。去年冬。霹靂彼寺塔心時。遣使監察。而其使私偸靈髮。與之己妻。由是後日成崇。因更搜索。還藏本處云云。〉』是日。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緒嗣上表言。臣年老病重。出入絶望。疾床引日。既過一紀。臣竊見。天下官庫空〓。國用闕乏。况今年不稔。衣食共損。倉廩不實。何知禮節。臣前以此義。去天長之初。上意見之日奏言。省不要之官。斷文華之費。而臣久沈〓疾。空積星霜。曠官之責。可謂其首。其文章者。歴代不朽也。豈口奏其言。久居其職哉。加以。陰陽不調。責在臣子。伏望。停不當之號。開賢徳之進。然則天道無災。自作中興。非敢逃天澤之榮。名餝之利。』内侍宣〈久〉。國老〈止志弖波〉獨〈能美許會〉坐〈世〉。朝夕政〈波〉不申給〈阿禮止毛〉。國家事〈波〉定申任〈爾止志弖〉。前前〈爾〉辭申事〈爾〉附〈弖〉。自今以後。如此〈久〉辭申事不得〈止〉宣〈岐〉。今〈毛〉又志賀奈毛思行〈須〉。然今進〈禮留〉辭書非御意〈止志弖〉。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下和氣朝臣眞綱〈乎〉差使返給〈止〉宣。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二月庚子【十一】》○庚子。自旭旦至戌時大風。京中屋舍往々破壞。』大宰府言。管豐前國田河郡香春岑神。辛國息長大姫大目命。忍骨命。豐比・命。惣是三社。元來是石山。而上木惣無。至延暦年中。遣唐請益僧最澄躬到此山祈云。願縁神力。平得渡海。即於山下。爲神造寺讀經。爾來草木蓊鬱。神驗如在。毎有水旱疾疫之災。郡司百姓就之祈祷。必蒙感應。年登人壽。異於他郡。望預官社。以表崇祠。許之。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二月庚戌【廿一】》○庚戌。是夜。盜穿大藏省東長殿壁。竊取・布等。不知幾匹端。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二月辛亥【廿二】》○辛亥。遣六衞府。大索城中。
《承和四年(八三七)十二月丙辰【廿七】》○丙辰。以從四位下橘朝臣永名爲兼右兵衞督。播磨守如故。
《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六



《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七」〈起承和五年正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
《承和五年(八三八)正月庚申朔》○五年春正月庚申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賀。畢宴侍從已上於紫宸殿。賜御被。
《承和五年(八三八)正月壬戌【三】》○壬戌。天皇朝覲先太上天皇及大皇太后於嵯峨院。賜扈從五位已上祿有差。
《承和五年(八三八)正月丙寅【七】》○丙寅。天皇御豐樂殿。覽青馬。宴百官。詔授從五位上豐江王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豐村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高原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和氣朝臣眞綱。笠朝臣梁麻呂。藤原朝臣雄敏。大枝朝臣総成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豐主。紀朝臣名虎。丹〓眞人清貞。從五位上笠朝臣廣庭並從四位下。正五位下善道朝臣眞貞正五位上。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鷹主。藤原朝臣嗣宗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紀朝臣椿守。百濟王永豐。大藏宿禰横佩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門部連貞宗。无位興我朝臣三夏。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良相。藤原朝臣氏宗。丹・眞人貞峰。橘朝臣諸成。小野朝臣興道。淨野宿禰二腹。林朝臣常繼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出雲朝臣全嗣。高村宿禰清直。飯高公常比麿。秦宿禰氏繼。神服連清繼。並外從五位下。宴了賜祿有差。
《承和五年(八三八)正月丁卯【八】》○丁卯。天皇御紫宸殿。皇太子獻御杖。』授正五位下田口朝臣善子從四位下。』是日。大極殿最勝會之初也。
《承和五年(八三八)正月己巳【十】》○己巳。以從二位藤原朝臣三守爲右大臣。正三位源朝臣常爲大納言。從三位橘朝臣氏公爲中納言。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安仁爲參議。
《承和五年(八三八)正月壬申【十三】》○壬申。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當道爲右中辨。河内守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豐嗣爲左少辨。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氏宗爲式部少輔〈云云〉。三品仲野親王爲上総太守。四品忠良親王爲常陸太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公爲介。一品葛原親王爲兼上野太守。式部卿如故。從五位下淨野宿禰二腹爲下野介。從四位上源朝臣明爲兼加賀守。大學頭如故。從五位下丹・眞人貞峯爲介〈云云〉。從三位源朝臣定爲兼播磨守。中務卿如故〈云云〉。』是日。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河子卒。
《承和五年(八三八)正月癸酉【十四】》○癸酉。最勝會竟。更引其講師及名僧十餘引其禁中。令論議。訖施御被。
《承和五年(八三八)正月乙亥【十六】》○乙亥。天皇御紫宸殿覽踏歌。宴竟賜侍從已上祿有差。
《承和五年(八三八)正月丙子【十七】》○丙子。天皇御豐樂殿觀大射〈云云〉。
《承和五年(八三八)正月己卯【二十】》○己卯。天皇内宴于仁壽殿。喚公卿及知文士。令賦雜言遊春曲之題。宴畢賜祿有差〈云云〉。
《承和五年(八三八)正月辛巳【廿二】》○辛巳。攝津國豐嶋郡人正六位上豐〓〓〓嗣。民部史生同姓吉雄等廿八人。改本居貫附右京二條。〓繼。諸蕃歸化之餘種也。
《承和五年(八三八)正月乙酉【廿六】》○乙酉。授勳五等吉彌侯部東人麻呂。同姓玉岐。並外從五位下。以不從逆類久効功勳也。
《承和五年(八三八)二月庚寅【二】》○二月己丑朔庚寅。丹波國桑田郡空閑地三十町賜諱〈田邑〉。』春宮坊主〓永預把笏也。
《承和五年(八三八)二月癸巳【五】》○癸巳。天皇御内裏射塲。命侍臣射之。是日。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三守奉獻盡美。亦積置錢布。備于賭物。
《承和五年(八三八)二月乙未【七】》○乙未。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氏雄爲縫殿頭〈云云〉。
《承和五年(八三八)二月丁酉【九】》○丁酉。畿内諸國。群盜公行。放火殺人。下知國司。令以糺勘。
《承和五年(八三八)二月戊戌【十】》○戊戌。令山陽。南海道等緒國司。捕糺海賊。
《承和五年(八三八)二月庚子【十二】》○庚子。行幸水生瀬野遊獵。賜扈從五位已上祿有差。日暮車駕還宮〈云云〉。』分遣左右衞門府生看督等於畿内諸國。逐捕姦盜〈云云〉。
《承和五年(八三八)二月癸卯【十五】》○癸卯。勅。齋院雜使四人。宜准二宮并淳和院舍人等。與之公驗。嵯峨院勘籍廿人亦宜准此。』詔授陸奧守從五位上良岑朝臣木連正五位下。
《承和五年(八三八)二月庚戌【廿二】》○庚戌。武藏國都筑郡枌山神社預之官幣。以靈驗也。
《承和五年(八三八)三月癸亥【六】》○三月戊午朔癸亥。以攝津國八部郡〓〓公田并乘田廿一町爲後院勅旨田。
《承和五年(八三八)三月乙丑【八】》○乙丑。散位從四位下池田朝臣春野卒。春野者。天應以往之人也。至延暦十年。始預官班。補内舍人。十四年任左衞門少尉。轉大尉。十九年叙從五位下。除内藏助。兼丹波守。大同元年加從五位上。職歴中務少輔彈正少弼。弘仁元年任大藏大輔。三年叙正五位下。頻兼遠江越中守。遷宮内大輔。天長三年遷圖書頭。四年叙正五位上。除掃部頭。六年正月授從四位下。春野宿禰能説故事。或可採容。比十年冬。將有大甞會事。天皇欲修禊祓。幸賀茂河。春野以掃部頭。奉鹵簿陣。看諸大夫所着當色。其裾曳地。大咲曰。是尋常之裝束。非神事之古體。便指自所着。爲古體之證。其裾離地差高。而袴襴露見矣。諸大夫皆驚云。古之儀制應與唐同。後代當效之。春野衣冠古樣。身長六尺餘。稠人之中。掲焉而立。會集衆人莫不駐眼。〓〓國老如此者今則不見也。卒時年八十二。
《承和五年(八三八)三月壬申【十五】》○壬申。左京二條坊十六町二分之一。賜掌侍正五位下大和宿禰舘子。
《承和五年(八三八)三月丙子【十九】》○丙子。大法師靜安爲律師。』授勳六等夷守志爲奈。深江枚子等外從五位下。以有勳功也。
《承和五年(八三八)三月戊寅【廿一】》○戊寅。火于彌勒寺。焚堂舍五宇。
《承和五年(八三八)三月癸未【廿六】》○癸未。勅曰。諸衞府及劇官雜色人。特聽着緋色袴。自餘諸人不聽着染袴。而特聽之徒。所着之袴。或用黒緋。或用淺緋。着人任意。不拘文法。大夫當色之服。還爲士庶之袴。知而不糺。事渉僣濫。宜自今以後。一切禁止。不得令着。但慮嚴制下入罪者衆。須六十日内皆令換却。其權宜行制。省幣爲貴。如今呉桃染。黄墨染。杉染。・染等色。染作無貴。着服難汚。宜四色袴不謂色淺深。不論公私所。特聽着服。其參議已上聽通着四色。自餘諸人不得着呉桃染一色。
《承和五年(八三八)三月甲申【廿七】》○甲申。勅曰。遣唐使頻年却廻。未遂過海。夫冥靈之道。至信乃應。神明之徳。修善必祐。宜令大宰府監已上。毎國一人率國司講師。不論當國他國。擇年廿五以上精進持經心行無變者。度之九人。香襲宮二人。大臣一人。八幡大菩薩宮二人。宗像神社二人。阿蘇神社二人。於國分寺及神宮寺。安置供養。使等往還之間。專心行道。令得穩平〈云云〉。
《承和五年(八三八)三月乙酉【廿八】》○乙酉。授正六位上佐伯宿禰長人從五位下。
《承和五年(八三八)三月丙戌【廿九】》○丙戌。山城國葛野郡空地一町賜春宮坊。
《承和五年(八三八)四月己丑【二】》○夏四月戊子朔己丑。勅。遣使者於大和國。實録富豪之資。借貸困窮之輩。至秋收時。依員俾報。
《承和五年(八三八)四月壬辰【五】》○壬辰。勅。自遣唐使進發之日。至皈朝之日。令五畿内七道諸國。讀海龍王經。
《承和五年(八三八)四月甲午【七】》○甲午。勅。去歳年穀不稔。疫癘間發。夫般若之力不可思議。宜令十五大寺。五畿内七道諸國及大宰府。奉讀大般若經。一七ケ日禁斷殺生。
《承和五年(八三八)四月庚子【十三】》○庚子。勅。筑前。筑後。肥前。豐後等五ケ國。頻年遭疫。死亡者半。蘇息之輩。既疲造舶。就中擇窮貧者。給復一年。
《承和五年(八三八)四月辛丑【十四】》○辛丑。太宰管内諸國飢。賑給之。
《承和五年(八三八)四月壬寅【十五】》○壬寅。右京人正六位上春男王賜姓宗高眞人。
《承和五年(八三八)四月戊申【廿一】》○戊申。備前國飢。賑給。
《承和五年(八三八)四月乙卯【廿八】》○乙卯。勅遣唐大使藤原朝臣常嗣。副使小野朝臣篁。使等本期鳳擧用渉鼇波。心事多〓。滯留逆旅。朕眷言艱節。憂念于懷。方今信風甫臻。嚴程已迫。如靡・何。因雲・往。付之示意。仍遣從四位下右近衞中將藤原朝臣助。勘發之。』是日。天皇遷御常寧殿。以避暑也。
《承和五年(八三八)五月己未【三】》○五月丁巳朔己未。遣唐使上奏言。使等漂廻。嚴綸未允。雖風信之愆。乃是天時。而重行之累。類有冥妨。况巨海之程。艱虞無測。不資靈祐。何以利征。請令諸國轉讀大般若經。是日。詔。令五畿内七道諸國。始自今月中旬。至使等歸朝之日。堅固講海龍王經。相并轉讀大般若經。
《承和五年(八三八)五月辛酉【五】》○辛酉。天皇御武徳殿。觀騎射。
《承和五年(八三八)五月乙丑【九】》○乙丑。安藝國言。管驛家十一處。驛家別驛子百廿人。山路險阻。送迎繁多。良倍他國。勞逸不等。始自今年減公廨穎。加擧三萬一千二百束。以彼息利。充給驛子等食。許之。
《承和五年(八三八)五月丁卯【十一】》○丁卯。奉授出羽國從五位上勳五等大物忌神正五位下。〈餘如故。〉』美濃國言。古樣弓弩。不可中用。徒加修理。何用之有。今須棄古樣廿脚。更造新樣四脚。許之。
《承和五年(八三八)五月甲戌【十八】》○甲戌。百僧於八省院限五ケ日。轉讀大般若經。爲令天下豐樂也。
《承和五年(八三八)五月辛巳【廿五】》○辛巳。山城國飢。以近江國正税穀賑給之。
《承和五年(八三八)五月甲申【廿八】》○甲申。地震。
《承和五年(八三八)六月戊子【二】》○六月丁亥朔戊子。地震。
《承和五年(八三八)六月甲午【八】》○甲午。勅。令貢雜藥之國。不論未進多少。拘留醫師公廨。待返抄畢而後充行。以爲恒例。
《承和五年(八三八)六月乙未【九】》○乙未。勅。諸所貢蔭子孫位子等。須式部民部並勘籍之日。於其戸籍姓名之上。具注合否之状。兩省之承。署名其下。治部兵部省亦宜同之。自今以後。立爲恒例。
《承和五年(八三八)六月丙申【十】》○丙申。治部卿正四位下安倍朝臣吉人卒。年五十八。
《承和五年(八三八)六月辛丑【十】》○辛丑。勅。天平寳字元年勅書曰。諸學生等。被任諸國博士并醫師之後。所給公廨一年之分。必應令送本受業師。夫全取一年俸。物情難和。分折之事。宜有節級。須不論在國兼任。大國二百束。上國百五十束。中國百束。下國五十束。毎年折留。隨國所出。交易輕物。博士料送大學寮。醫師料送典藥寮。大學博士侍醫等兼任之類。不在此限。
《承和五年(八三八)六月丁未【廿一】》○丁未。大宰府言。府吏公廨。雖有未納。猶被以正税全給之。彼代令國司徴填。若當國正税數少者。管内通行。許之。』授正六位上橘朝臣貞根從五位下。
《承和五年(八三八)六月戊申【廿二】》○戊申。勘發遣唐使右近衞中將藤原朝臣助奏。副使小野朝臣篁依病不能進發。
《承和五年(八三八)六月壬子【廿六】》○壬子。天皇御清凉殿。令助教正六位上直道宿禰廣公讀群書治要第一卷。有五經文故也。』勘解由使言。使局史〓〓下名簿。不給監試。便被補任。許之。
《承和五年(八三八)七月丙辰朔》○秋七月丙辰朔。勅。如聞。諸家京中。好營水田。自今以後。一切禁斷。但元來卑濕之地。聽殖水葱芹蓮之類。
《承和五年(八三八)七月庚申【五】》○庚申。大宰府奏。遣唐使第一四舶進發。
《承和五年(八三八)七月丙寅【十一】》○丙寅。天皇幸葛野川觀魚。賜扈從五位已上祿有差。』兵部省言。准式部省。置扶省掌二人。許之。』大和國飢。賑給。』令僧沙彌各七口。讀經於栢原山陵。以有物恠也。
《承和五年(八三八)七月戊辰【十三】》○戊辰。以仕丁町地長廿四丈廣四丈。爲陰陽寮守辰丁廿二人廬一居。
《承和五年(八三八)七月壬申【十七】》○壬申。分幣内外諸國名神。以祈秋稼也。
《承和五年(八三八)七月癸酉【十八】》○癸酉。有物如粉。從天散零。逢雨不銷。或降或止。
《承和五年(八三八)七月乙亥【二十】》○乙亥。東方有聲。如伐大鼓。
《承和五年(八三八)七月丁丑【廿二】》○丁丑。勅。從彼青春。終此朱夏。雲膚屡興。旬液應候。隴畝之苗。秋稼可期。宜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以祈成熟。
《承和五年(八三八)七月庚辰【廿五】》○庚辰。令七大寺僧卅口於紫宸殿。限三ケ日講仁王經一百卷。以恠異也。
《承和五年(八三八)七月甲申【廿九】》○甲申。天皇御八省院。奉幣伊勢大神宮。以祷豐年也。』大宰府奏。遣唐第二舶進發。
《承和五年(八三八)八月丁亥【二】》○八月丙戌朔丁亥。釋奠文宣王也。
《承和五年(八三八)八月戊子【三】》○戊子。天皇御紫宸殿。召大學博士學生等十一人。遞令論難昨日所講尚書之義。賜祿有差。』是日。遣唐使表奏到來。其表曰。臣常嗣等言。伏奉四月廿八日勅書慰問。臣等捧戴顛倒。涯分不次。施無遠近。資生之道潜通。恩及客旅。感化之心更切。臣等自辭闕庭。載離寒暑。國命未宣。勞勤頻年。雖有一生。分當萬死。不憶。運闕三秋。嚴霜不行肅殺之命。天爲一物。偏恩曲煦埋枯之根。是知。臣等年齊栢寢。酬恩何期。紙・蘭臺。書罪空滿。謹拜表以聞。
《承和五年(八三八)八月庚寅【五】》○庚寅。以刑部卿正四位下源朝臣弘爲兼治部卿。美濃守加故。參議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安仁爲兼刑部卿〈云云〉。
《承和五年(八三八)八月壬辰【七】》○壬辰。奉授美濃國多紀郡无位久久美雄彦神從五位下。』勅。五畿内七道諸國勅旨。并親王以下寺家所占墾田地。未開之間。公私共利。若不愼憲法。令民愁苦者。國宰郡司解却見任。專當莊長科違勅罪。
《承和五年(八三八)八月乙未【十】》○乙未。大舍人頭從四位下占野王卒。
《承和五年(八三八)八月己亥【十四】》○己亥。霹靂於監物前柳樹。往還人休于樹下。一男震死。一女傷脛。一童纔存。一女無恙。
《承和五年(八三八)八月甲辰【十九】》○甲辰。奉幣帛并白馬於貴布禰神。丹生河上雨師神。以祈止雨也。
《承和五年(八三八)八月乙巳【二十】》○乙巳。暴風大雨。壞民廬舍。
《承和五年(八三八)八月戊申【廿三】》○戊申。備前國飢。賑給之。
《承和五年(八三八)八月癸丑【廿八】》○癸丑。降雨殊切。奉幣賀茂上下。松尾。乙訓。垂水。住吉等名神。以祈霽焉。
《承和五年(八三八)九月辛酉【六】》○九月丙辰朔辛酉。下野國那須郡三和神預之官社。
《承和五年(八三八)九月癸亥【八】》○癸亥。又奉幣馬於貴布禰。丹生河上雨師神。以祈止風雨也。
《承和五年(八三八)九月甲子【九】》○甲子。是重陽之日也。天皇不豫。停廢節會。但賜菊・見參親王以下侍從已上於廊下。賜祿有差。
《承和五年(八三八)九月乙丑【十】》○乙丑。頒使七大寺誦經。以聖體未復康平也。寺別御被一條。以充布施。
《承和五年(八三八)九月己巳【十四】》○己巳。定大宰管内地子交易法。綿一屯直稻八束。
《承和五年(八三八)九月壬申【十七】》○壬申。近江國愛智郡荒廢田百七十町爲勅旨田。
《承和五年(八三八)九月甲戌【十九】》○甲戌。勅令修理天下定額寺堂舍。并佛像經論及神祇諸社。
《承和五年(八三八)九月甲申【廿九】》○甲申。從去七月至今月。河内。參河。遠江。駿河。伊豆。甲斐。武藏。上総。美濃。飛騨。信濃。越前。加賀。越中。播磨。紀伊等十六國。一一相續言。有物如灰。從天而雨。累日不止。但雖似恠異。無有損害。今茲畿内七道。倶是豐稔。五穀價賎。老農名此物米花云。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月戊子【四】》○冬十月乙酉朔戊子。遣左兵庫頭從五位上岡野王等。奉神寳於伊勢太神宮。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月癸巳【九】》○癸巳。民部省言。永大帳口率之數。或國戸到二三丁。或國戸到三四丁。而頃年検損田使帳。多丁之戸。定是遭損。多課之烟。必以爲得也。通計之率。理不可然。自今以後。損得戸丁。彼此同率。許之。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月甲午【十】》○甲子。奉授隱岐國无位比奈麻治比賣神從五位下。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月乙未【十一】》○乙未。勅。畿内諸國雜官稻代收錢。一切禁之。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月丁酉【十三】》○丁酉。喚集諸司官人能書者五位已下・人於冷然院。奉寫金剛壽命陀羅尼經一千軸。』是日。天皇遷自常寧殿。御清凉殿。』詔曰。人之度量。器非一同。識鑒行能。各有歸趣。宜智徳翹楚爲道棟梁者。無問隱顯。不限員數。同共選擧。其道業優潤能堪傳燈。及精進苦行衆所共知。毎大寺。簡擇七人已下。具注年臈。若無此類。不可強擧。縱雖人多。同宗之人不得專擧。遍詢諸業。仍僧綱一人。毎寺須顯對大衆而選之。令別當三綱并擧頭同署其帳。皆三年一度造簿。十月之内。爲例進之。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月戊戌【十四】》○戊戌。酉尅。白虹竟西山南北。長・許丈。廣四許丈。須臾而鎖焉。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月丙午【廿二】》○丙午。是夜。彗星見東南。其氣赤白。竟天數許里。須臾而不見。』授正六位上安倍朝臣鯛繼從五位下。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月庚戌【廿六】》○庚戌。彗星猶見。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月甲寅【三十一】》○甲寅。太政官處分。大宰府例進緋綿紬一百端。今定紺紬十端。黒緋紬・端。緋紬五十端。畫革五十枚。今定白革卅枚。畫革廿枚。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一月辛酉【七】》○十一月乙卯朔辛酉。勅。廼者妖祥屡見。氛・不息。思民與歳。忘寢與食。其令黎庶無疾疫之憂。農功有豐稔之喜。不如般若妙詮之力。大乘不二之徳。普告京畿七道。令書寫供養般若心經。仍須國郡司并百姓。人別俾出一文錢。若一合米。郡別於一定額寺若郡舘收置之。國司講師惣加検校。所出之物。分爲二分。一分充寫經料。一分充供養料。其米。來年二月十五日各於本處。屈請精進練行堪演説者。開設法筵。受持供養。當會前後并三ケ日内。禁斷殺生。公家所捨之物。毎一會處。以正税稻一百束充之。物毎一會庶使普天之下旁薫勝業。率土之民共登仁壽。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一月丁卯【十三】》○丁卯。授正六位上百濟王教凝從五位下。又外從六位下宇漢米公毛志外〓五位下。以曾經征戰有勳功也。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一月辛未【十七】》○辛未。彗星見東方。是星起十月廿二日。至今月十七日。毎夜寅尅見東方。其長七八許尺。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一月甲戌【二十】》○甲戌。以從五位上眞國王爲大舍人頭。從五位下文室朝臣氏雄爲内匠頭。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嗣宗爲兼兵部大輔。少納言如故。從五位下岡於王爲内膳正。從四位下滋野朝臣貞主爲彈正大弼。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氏爲右衞門權佐。侍從四位下正行王爲兼越中守。從四位下和氣朝臣仲世爲阿波守。從五位下在原朝臣仲平爲豐前守。』右京人散位從七位上勳九等坂上忌寸豐雄。改忌寸賜宿禰。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一月辛巳【廿七】》○辛巳。皇太子於紫宸殿加元服。詔。皇太子恒貞。風標岐嶷。元禀温潤。毓問東華。守器上序。離幼從長。日以躋昇。令月休辰。肇修元服。義兼四禮。道重三加。盛徳以之克融。承・由其逾楙。嘉慶之事。豈獨在予。宜洽・澤。被之率土。可賜天下爲父後者六位已下爵一級。承和四年以往言上租税未納咸從免除。普告中外。俾知此意。』无位佐伯宿禰貞子。紀朝臣是子。栗前眞人永子。吉野眞人高子並授從五位下。以東宮侍女也。』是日亦源朝臣融於内裏冠焉。天皇神筆叙正四位下。嵯峨太上天皇第八皇子。大原氏所産也。賜之天皇令爲子。故有此叙。賜見參親王已下五位已上祿有差。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一月癸未【廿九】》○癸未。先太上天皇先御冷然院。次御神泉苑。放隼撃水禽。天皇獻御馬四疋。鷹鷂各四聯。嗅鳥犬及御屏風。種種翫好物。』授无位源朝臣生從四位上。從五位下滋野朝臣貞雄從五位上。從四位上笠朝臣繼子正四位下。從五位上内藏宿禰影子從四位下。无位菅原朝臣閑子。大中臣朝臣岑子並從五位下。以當日陪奉先太上天皇近臣侍女之類也。賜扈從諸臣及外記官史内記等祿各有差。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一月甲申【三十一】》○甲申。律師傳燈大法師位慈朝卒。慈朝。俗姓長尾氏。右京人。神護景雲四年得度。法相宗。住西大寺。故少僧都常騰之入室也。卒時年八十二。』嵯峨太皇太后御朱雀院。宴五位已上。賜祿有差。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二月甲子【十】》○十二月乙酉朔甲午。彈正臺奏。朝服之色。明在法條。而今會集之時。有緑無縹。僣上之弊遂失致敬。稽之朝儀。理不可然。紫緋之品。其色灼然。易就而正。緑縹之次。其類猥多。難得而糺。若非早糺正。恐流連忘返。望請。仰式兵兩省。俾文武諸司移八位以下人位姓名於臺。仍遣巡察等對勘位色。若猶不改。年五六月爲例令移奏。許之。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二月丙申【十二】》○丙申。山城國宇治郡公田一町五段三百歩。賜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緒嗣。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二月丁酉【十三】》○丁酉。延名僧百口於八省院。令轉讀御願奉寫金剛壽命陀羅尼經一千軸也。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二月己亥【十五】》○己亥。天皇於清凉殿。修佛名懴悔。限以三日三夜。律師靜安。大法師願安。實敏。願定。道昌等遞爲導師。内裏佛名懴悔自此而始。』是日。勅曰。小野篁。内含綸旨。出使外境。空稱病故。不遂國命。准據律條。可處絞刑。宜降死一等。處之遠流。仍配流隱岐國。初造舶使造舶之日。先自定其次第名之。非古例也。使等任之。各駕而去。一漂廻後。大使上奏。更復卜定。換其次第。第二舶改爲第一。大使駕之。於是副使篁怨〓。陽病而留。遂懷幽憤。作西道謠。以刺遣唐之役也。其詞牽興多犯忌諱。嵯峨太上天皇覽之。大怒令論其罪。故有此竄謫。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二月壬寅【十八】》○壬寅。佛名懴悔竟。施導師僧五口。物及得度者各一人。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二月甲辰【二十】》○甲辰。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春津爲侍從。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二月乙巳【廿一】》○乙巳。山城國紀伊郡空閑地二町八段賜繁子内親王。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二月庚戌【廿六】》○庚戌。芳子内親王薨。嵯峨太皇太后所誕第五皇女也。依大后旨。停監護使。
《承和五年(八三八)十二月辛亥【廿七】》○辛亥。追小野篁所帶正五位下之告身。』大安寺僧傳燈大法師位壽遠卒。壽遠。俗姓椋橋部氏。武藏國人也。廷暦之末。出家得度。大法師安澄之入室。而三論之學有聲。最精因明。諸人推服。卒時年六十八。
《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七



《卷八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八」〈起承和六年正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正月甲寅朔》○六年春正月甲寅朔。廢朝賀。縁天皇之同産芳子内親王去月薨背也。』是日。天皇不御紫宸殿。但於陣頭。賜侍從已上酒及祿。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正月庚申【七】》○庚申。天皇御紫宸殿。覽青馬。宴百官。』詔授正四位下菅原朝臣清公從三位。正五位下基棟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有雄王。岡於王並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弟河王。野長王並從五位下。從四位下橘朝臣氏人。滋野朝臣貞主。藤原朝臣助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上善道朝臣眞貞。正五位下百濟王慶仲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雄。橘朝臣岑繼。高道宿禰鯛釣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岳守。大春日朝臣公守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御船宿禰清風。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良方。藤原朝臣近主。藤原朝臣關雄。朝野宿禰貞吉。藤原朝臣友長。佐伯宿禰三松。藤原朝臣正雄。橘朝臣枝主。丹〓眞人氏永。高階眞人黒雄。佐伯宿禰宮成。吉野眞人宮城。紀朝臣松永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清内宿禰御園。志紀宿禰永成。直道宿禰廣公。物部首廣泉。春江宿禰安主。尾張連濱主並外從五位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正月辛酉【八】》○辛酉。於大極殿始修最勝會。』是日。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貞子從三位。无位紀朝臣種子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橘朝臣枝子。无位藤原朝臣仲子。安倍朝臣貞子並從五位上。无位橘朝臣小數。藤原朝臣鳳子並從五位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正月甲子【十一】》○甲子。以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秋常爲少納言。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嗣宗爲右中辨。從四位下百濟王慶仲爲民部大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濱雄爲少輔。從四位上藤原朝臣雄敏爲兵部大輔。從四位上滋野朝臣貞主爲兼大和守。彈正大弼如故。從五位下小野朝臣興道爲左衞門佐。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長良爲左馬頭。正五位下高道宿禰鯛釣爲攝津守。從四位上大枝朝臣総成爲伊〓守。從五位下惟良宿禰貞道爲兼伊勢介。圖書頭如故。從五位下在原朝臣仲平爲駿河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友永爲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伊勢雄爲甲斐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成爲相摸權守。外從五位下出雲朝臣全嗣爲武藏介。從四位上源朝臣明爲兼近江守。大學頭如故。從五位上安倍朝臣濱主爲介。從五位下出雲朝臣岑嗣爲美濃權介。權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良房爲陸奧出羽按察使。左兵衞督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松永爲若狹守。從四位上源朝臣寛爲加賀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方爲介。從五位下眞福良王爲能登守。從五位下丹〓眞人氏永爲越後守。從四位下正躬王爲丹波守。正五位下坂上大宿禰鷹主爲但馬守。外從五位下志紀宿禰永成爲伯耆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根爲出雲守。從五位下朝野宿禰貞吉爲美作介〈云云〉。從五位下菅
野朝臣永岑爲兼豐前守。主殿頭齋院長官如故。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正月丁卯【十四】》○丁卯。最勝會竟。更引名僧十餘人於禁中。令論議。訖施御被〈云云〉。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正月己巳【十六】》○己巳。天皇御紫宸殿。覽踏歌。宴侍從已上。賜祿有差。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正月庚午【十七】》○庚午。天皇觀大射於豐樂院。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正月癸酉【二十】》○癸酉。天皇内宴于仁壽殿。公卿及知文者三四人得昇殿。同賦雪裏梅之題。訖賜祿有差。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正月丙子【廿三】》○丙子。彗星見兌方。長一許丈。』參議從四位上民部卿勳六等朝野宿禰鹿取抗表乞老。優詔不許。』伊勢守從四位下丹〓眞人清貞卒。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正月己卯【廿六】》○己卯。以伊勢國桑名郡多度大神宮寺爲天臺一院。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閏正月乙酉【二】》○閏正月甲申朔乙酉。天皇朝覲先太上天皇於嵯峨院。是日。以正四位下源朝臣融。從四位下正道王。並爲侍從。賜扈從群臣祿有差。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閏正月丁亥【四】》○丁亥。奉授周防國无位三坂神從五位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閏正月甲午【十一】》○甲午。内藏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相爲頭。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閏正月戊戌【十五】》○戊戌。織部司織手町災。燒百姓廬舍數烟。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閏正月己亥【十六】》○己亥。行幸美都野。山城國獻御贄。賜親王已下國司判官已上祿各有差。日暮還宮。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閏正月丙午【廿三】》○丙午。勅。如〓之貯由有年。多B之穫之在務業。去年勸農。諸國致稔。今茲不勸。習俗猶怠。宜令諸道諸國勸課農桑必期豐衍。』上野國言。前年綱領郡司等。稱填調庸欠。并減直物。借取諸司諸家出擧錢。其手實云。附來年使將報上。而不令後年綱領知情。而封家諸司等便割調物。先補錢代。廻利爲本。動成數倍。年中所報。殆及萬貫。官物未進。莫不由此。望請。下知諸家以除此煩者。仰下諸司諸家七道諸國禁制之。』勅。如聞。諸國疾疫。百姓夭折。宜令天下國分寺。限七ケ日。轉讀般若。兼遣僧醫。隨道治養。又令郷邑毎季敬祀疫神。』伊勢守從四位下丹〓眞人清貞卒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閏正月辛亥【廿八】》○辛亥。行幸水成瀬野遊獵。山城攝津兩國獻御贄。賜親王已下侍從及國司已上祿有差。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二月乙丑【十三】》○二月癸丑朔乙丑。天皇先幸神泉苑。次遊覽北野。皇太子從駕。山城國獻御贄。便駐蹕於右近衞馬埒。命先驅近衞等。騁試御馬之遲疾。日暮還宮。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二月丁卯【十五】》○丁卯。令東西兩寺講讀般若心經。以彗星頻見也。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二月庚午【十八】》○庚午。以從五位下文室朝臣助雄爲玄蕃頭。從四位下和氣朝臣仲世爲刑部大輔。從五位下豐前王爲大膳大夫。外從五位下大岡宿禰豐繼爲木工助。從四位上紀朝臣名虎爲兼掃部頭。備前守如故。從五位下愛宕王爲内膳正。外從五位下秦宿禰氏繼爲造酒正。從五位上岡於王爲齋宮長官。從四位下坂上大宿禰清野爲右馬頭。從五位下佐伯宿禰宮成爲助。正五位下永野王爲下野守。從五位上山名王爲阿波守。從五位下文室朝臣笠科爲土左守。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二月丁丑【廿五】》○丁丑。授從四位上百濟王勝義從三位。正六位上百濟王永仁從五位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二月戊寅【廿六】》○戊寅。播磨國印南郡佐突驛家。依舊建立。』越前國氣比大神宮雜務。停預國司。隷神祇官。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三月壬午朔》○三月壬午朔。勅。遣唐三艘舶。恐有風波之變。宜令五畿内七道諸國及十五大寺。轉讀大般若經及海龍王經。待使者歸朝。爲轉經之終。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三月乙酉【四】》○乙酉。陸奧國百姓三萬八百五十八人給復三年。爲濟窮弊也。』勅。令相摸。武藏。上総。下総。常陸。上野。下野七國。相分卷數。寫進一切經一部。其經修飾。通爲同色〈云云〉。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三月壬辰【十一】》○壬辰。授掌侍正五位下大和宿禰館子從四位下。從五位下菅原朝臣閑子爲掌侍。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三月乙未【十四】》○乙未。大法師長訓爲律師。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三月丙申【十五】》○丙申。修理坊城使員。左右各二員。今省定置各一員。』停給内外權任郡司職田〈云云〉。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三月丁酉【十六】》○丁酉。遣唐三箇舶所分配。知乘船事從七位上伴宿禰有仁。暦請益從六位下刀岐直雄貞。暦留學生少初位下佐伯直安道。天文留學生少初位下志斐連永世等。不遂王命。相共亡匿。稽之古典。罪當斬刑。勅。特降死罪一等。配流佐渡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三月己亥【十八】》○己亥。授從四位下百濟王惠信從三位。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三月庚戌【廿九】》○庚戌。奉幣貴布禰雨師二神。以祈雨也。比及晩頭。雷雨。賜諸衞府等祿有差。』從四位下永原朝臣眞殿卒〈云云〉。』是日。加賀國高雄山寺爲眞言別院。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四月癸丑【二】》○夏四月壬子朔癸丑。遣右近衞將監正六位上坂上大宿禰當宗。近衞及俘夷等於伊賀國。索捕名張郡山中私鑄錢群盜凡十七人。進鑄錢作具及錢等。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四月甲寅【三】》○甲寅。中納言兼右近衞大將從三位橘朝臣氏公。上表請辭大將職。優詔不許〈云云〉。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四月乙卯【四】》○乙卯。授從五位下淨野宿禰良山從五位上。』女御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澤子卒。故紀伊守從五位下総繼之女也。天皇納之誕三皇子一皇女也。〈宗康時康人康新子是也。〉寵愛之隆獨冠。後宮俄病而困篤。載之小車出自禁中。纔到里第便絶矣。天皇聞之哀悼。遣中使贈從三位也。左京大夫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文山少納言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秋常等並監護喪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四月戊午【七】》○戊午。地震。』改越前國人造兵司正正六位上味眞公御助麻呂本居。貫附左京五條二坊。』美濃國惠奈郡飢。振給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四月庚申【九】》○庚申。右京人正六位上次田連魚麻呂等七人賜姓忠宗朝臣。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四月辛酉【十】》○辛酉。遣使祈雨於丹生川上雨師神。』以從四位下〈云云〉。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四月壬戌【十一】》○壬戌。天皇曲宴于紫宸殿。賜大臣御衣。自外群臣祿各有差〈云云〉。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四月甲子【十三】》○甲子。奉授无位自玉手祭來酒解神從五位下〈云云〉。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四月乙丑【十四】》○乙丑。授正六位上大神朝臣野主從五位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四月丙寅【十五】》○丙寅。火于左馬寮國飼町。其燼飛落中院細殿之上。撲滅焉。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四月丁卯【十六】》○丁卯。兵部省言。頻年王臣并非參議四位已上走馬。不據召計。越次競入。或由人情。或在馬力。前後倒錯。輸禁亂奔。望請。走馬到埒南頭。令各從者攝其馬銜。即應召計。隨序放進。乱奔埒中。抑留其次。先糺乱馬。依止奏訖。然則甲乙分明。朝禮儼然。依請許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四月戊辰【十七】》○戊辰。誦經于都下七寺。以天皇不豫也。』勅。頒幣於松尾。賀茂上下。貴布禰。丹生川上雨師。住吉諸社。令祈〓雨。又限七箇日。令讀仁王經於十五大寺。兼通城外崇山有驗之寺同俾轉經。並以自春迄今不雨也。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四月辛未【二十】》○辛未。一向令七道諸國宰奠幣名神。〓致甘雨。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四月壬申【廿一】》○壬申。遣從五位下高原王等。奉幣於伊勢大神宮。令祈雨。』是日。發遣〓使等於山城國宇治。綴憙。大和國石成。須知等社。自餘之國。便令國司〓焉。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四月丙子【廿五】》○丙子。遣勅使於神功皇后山陵。宣詔曰。天皇〈我〉恐〈美〉恐〈美毛〉申賜〈閇止〉申〈久〉。比日御陵〈乃〉木伐〈止〉聞食〈爾〉依〈天〉。差使〈天〉検見〈爾〉實〈爾〉有〈氣利〉。因茲〈天〉。恐畏〈己止〉無極。御陵守等〈乎波〉犯状〈乃〉隨〈爾〉勘〈爾〉勘賜〈牟止〉定〈太利〉。此過〈爾〉依〈天也〉。比日之間旱災有〈良牟止〉畏〈天〉。左右〈爾〉念賜〈爾〉。掛畏〈支〉天朝〈乃〉護賜〈比〉矜賜〈爾〉依〈弖之〉。此災〈波〉滅〈天〉。國家〈波〉平〈介久〉無事〈久〉可有〈止〉思賜〈天奈毛〉。參議從四位下守刑部卿安倍朝臣安仁。從四位下中務大輔兼備前守紀朝臣名虎等〈乎〉差使〈天〉。護賜〈比〉矜賜〈閇支〉状〈乎〉申賜〈久止〉申。是日。終日密雲。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四月丁丑【廿六】》○丁丑。勅符陸奧守正五位下良岑朝臣木連。鎭守將軍外從五位下匝瑳宿禰末守等。得今月十三日奏状。知調發援兵一千人。案奏状稱。災星屡見。地震是頻。奧縣百姓。多以畏逃。又膽澤多賀兩城之間。異類延蔓。控弦數千。如有警急。輸可支禦。須徴發援兵。靜民赴農。又多賀城者。爲膽澤之後援。不益兵數。何以救急。伏願。依件加配。四五月間。結般上下。暫候時變。其粮料者。用當處穀。但上奏待報。恐失機事。仍且發且奏者。兵不豫備。不可應機。今依請許之。宜能守要害兼制權變。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四月戊寅【廿七】》○戊寅。會百法師於八省院。限三箇日。轉大般若經。以祈雨焉。諸司爲之醋食。』是日。晩來雨降。終宵不休。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五月癸未【三】》○五月辛巳朔癸未。和泉國言。以在和泉郡安樂寺。爲國分寺。置講師一員。僧十口。但不置讀師。依請許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五月乙酉【五】》○乙酉。是端五之節也。天皇御武徳殿。觀騎射。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五月辛卯【十一】》○辛卯。〈云云〉。右兵庫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吉爲上野介。從五位下小野朝臣末繼爲安藝權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雄爲肥前介。』始自今日。限三箇日。爲賀茂大神。轉讀金剛般若經一千卷。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五月壬辰【十二】》○壬辰。河内國志紀郡志紀郷百姓志紀松取宅中所生橘樹。其高僅二寸餘而花發者。殖于土器進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五月丁酉【十七】》○丁酉。於延暦寺轉讀仁王經五千卷。御願也。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五月丙午【廿六】》○丙午。大和國葛上郡從三位高天彦神爲名神。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五月戊申【廿八】》○戊申。授從五位下文室朝臣富田麿從五位上。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六月庚戌朔》○六月庚戌朔。遣使於丹貴二社祈雨。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六月癸丑【四】》○癸丑。勅。頃者。亢旱渉旬。宜告諸寺。三日三夜讀經悔過。令致甘雨。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六月甲寅【五】》○甲寅。詔曰。朕外祖父贈正一位橘朝臣清友宜贈太政大臣。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六月乙卯【六】》○乙卯。驅東西市人於朱雀路中令〓。』勅。彈正臺及検非違使。雖配置各異。而糺彈違犯。彼此一同。但至犯人逃走。姦盜隱遁。彈正之職。不堪追捕。自今以後。縁糺違犯。有可追捕者。臺使相通。遣検非違長等。隨事追捕。立爲永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六月甲子【十五】》○甲子。公卿咸會東寺。縁御願諸佛開眼也。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六月乙丑【十六】》○乙丑。勅。頃縁旱涸。頒使祈雨。頗似有應。未能普潤。宜請七大寺僧於東大寺。三日三夜間。令稱讃龍自在王如來名號。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六月壬申【廿三】》○壬申。奉授上野國无位拔鋒神。赤城神。伊賀保神並從五位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六月丁丑【廿八】》○丁丑。勅。國分二寺。建立自遠。一則名爲金光明護國寺。一則號爲法華滅罪寺。先帝救世利物之法。遠傳不朽者也。而頃年僧寺安居之會。獨講最勝王經。尼寺滅罪之塲。無説法華妙典。所設法藏。用有不同。是忍而不行。恐修善闕如。宜令五畿内七道諸國。安居之會。先於僧寺講最勝王經。次於尼寺講法華經。所願無二無三之勝理。開示國家。除災植福之大善。廣被衆庶。』是夜。有赤氣。方〓丈。從坤方來。至紫宸殿之上。去地廿許丈。光如炬火。須臾而滅。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六月己卯【三十】》○己卯。授无位藤原朝臣數子從五位下。』女御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澤子卒。澤子。故紀伊守從五位下総繼之女也。天皇納之。誕三皇子一皇女也。〈宗康。時康。人康。新子是也。〉寵愛之隆。獨冠後宮。俄病而困篤。載之小車。出自禁中。纔到里第便絶矣。天皇聞之哀悼。遣中使贈從三位也。右京大夫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文山。少納言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秋常等。並監護喪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七月癸未【四】》○秋七月庚辰朔癸未。右京人散事從四位下内藏宿禰影子。右衞門大尉正六位上内藏宿禰高守。散位從六位上井門忌寸諸足。山口忌寸永嗣。大藏宿禰雄繼。大藏忌寸繼長。從八位下檜原宿禰聡通等男女十二人。賜姓内藏朝臣。雄繼也高守遠祖。後漢靈帝之苗裔〈云云〉。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七月甲申【五】》○甲申。延僧六十口於紫宸殿。常寧殿。令轉讀大般若經。以禁中有物恠也。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七月丁亥【八】》○丁亥。地震。』是日。讀經訖。賜物各有差。復施大法師僧度者各一人。法師位以下僧各授一階。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七月己丑【十】》○己丑。勅令検非違使等。當色之外着雜色袍。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七月壬辰【十三】》○壬辰。令左右京職并五畿内七道諸國。寫進庚午年籍。以收之中務省庫。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七月丙申【十七】》○丙申。令大宰府造新羅船。以能堪風波也〈云云〉。』大和國人酒人眞人廣公等一烟。改本居貫附右京五條二坊。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七月庚子【廿一】》○庚子。令畿内國司勸種蕎麥。以其所生土地不論沃瘠。播種收穫共在秋中。稻梁之外足爲人天也。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七月甲辰【廿五】》○甲辰。左京人外從五位下安倍宿禰眞男等賜姓御輔朝臣。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八月庚戌朔》○八月庚戌朔。嵯峨太上天皇不豫。天皇爲之朝覲。黄〓還宮。』左近衞府言。補近衞事。春宮坊皇后宮中宮舍人。内匠。木工。雅樂寮考人等。並是内考。至有才能。府自試補。而今兵部省勘送云。大同元年格稱。蔭子孫。式部兵部散位。位子。留省。勳位等之類。聽本府試補。外考白丁者。勅使覆試。然後補之。件人等非格所指。須准外考白丁。勅使覆試者。其三宮舍人并雜勘籍人。已預内考。何准白丁。又格擧大例。不勞細色。而兵部省偏執格文。還乖舊貫。太政官處分。便弓馬者。因循舊例。本府試補之。』是日。勅曰。文殊會事。起自天長之年。而今聞。諸國或乖官符旨。不有遵行。宜重下知令以修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八月癸丑【四】》○癸丑。嵯峨太上天皇。聖躬未平服。天皇重亦朝覲。』奉爲太上天皇。讀經于延暦寺。祈翌日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八月丙辰【七】》○丙辰。遣使奉幣丹生川上雨師神。祈止雨也〈云云〉。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八月辛酉【十二】》○辛酉。以東鴻臚院地二町。充典藥寮。爲御藥園。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八月壬戌【十三】》○壬戌。勅。令内外諸國奉幣神祇。以期西成焉。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八月己巳【二十】》○己巳。勅大宰大貳從四位上南淵朝臣永河等。得今月十四日飛驛所奏。遣唐録事大神宗雄送大宰府牒状。知入唐三箇船嫌本舶之不完。倩駕楚州新羅船九隻。傍新羅南以歸朝。其第六船。宗雄所駕是也。餘八箇船。或隱或見。前後相失。未有到着。艱虞之變不可不備。宜毎方面重戒防人。不絶炬火贏貯糧水。令後着船共得安穩。其宗雄等安置客舘。得待後船。』是日。令十五大寺讀經祈願。以船到着。爲修法之終。』遣神祇少副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礒守。少祐正七位上大中臣朝臣〓守。奉幣帛於攝津國住吉神。越前國氣比神。並祈船舶歸着。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八月壬申【廿三】》○壬申。請眞言僧十六口於常寧殿。令修息災之法。有物恠也。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八月癸酉【廿四】》○癸酉。以攝津國嶋上郡荒田九段。賜明經碩儒從四位下善道朝臣眞貞。』大宰府飛驛。上奏入唐大使藤原朝臣常嗣等歸着之由。兼使等奏状。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八月甲戌【廿五】》○甲戌。勅參議大宰權帥正四位下兼左大辨藤原朝臣常嗣。大貳從四位上南淵朝臣永河等。得今月十九日奏状。知遣唐大使藤原常嗣朝臣等率七隻船。廻着肥前國松浦郡生屬嶋。與先到録事大神宗雄船。總是八艘。宜依例勞來式寛旅思。但自陸入京事須省約。何則時屬秋穫。恐妨民業。宜以大使常嗣朝臣爲第一般。令備後權掾伴須賀雄。知乘船事春道永藏兩人相隨之。其伴官長岑宿禰高名。菅原朝臣善主。准判官藤原貞敏。録事大神宗雄。准録事高丘百興。讃岐權掾丹〓高主。知乘船事槻本良棟。深根文主。舌人大和耳主。陰陽師春苑玉成等十人。各造船聯次聯入都耳。就中如有大使常嗣朝臣引之共發者。任聽之。又信物要藥等。差検校使。取陸路遞運。自餘人物等。陸行水漕可有議定。宜待後勅。又未到第二舶。并一隻舶船。復能覘候。來輙奏聞。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八月戊寅【廿九】》○戊寅。改加賀國人正六位上百濟公豐貞本居。貫附左京四條三坊。豐貞之先。百濟國人也。以庚午年被貫河内國大鳥郡。以乙未年被貫加賀國江沼郡也。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九月癸未【五】》○九月己卯朔癸未。中使就故贈二品伊豫親王墓。詔曰。早捐柘館。長掩泉臺。悼福祿之不融。悲倚伏之難測。雖既追榮於前詔。逾欲飾終於當年。宜贈榮班。以賁幽〓。可贈一品。又詔曰。親王母故无位藤原朝臣吉子屬遇轗軻。墜失爵位。時移事貿。追悼營魂。宜贈本班照之〓〓。可贈從三位。』是日。授无位吉岡女王從四位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九月乙酉【七】》○乙酉。從五位上永原朝臣門繼爲神祇大副。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成爲治部少輔。從五位下田中朝臣眞成爲玄蕃頭。從四位上大枝朝臣総成爲刑部大輔。從五位下文室朝臣助雄爲少輔。從五位上文室朝臣永年爲宮内少輔。從五位下嶋田朝臣清田爲伊賀守。從四位下和氣朝臣仲世爲伊勢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主爲近江權介。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千株爲備中守。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九月丁亥【九】》○丁亥。是重陽之節也。天皇御紫宸殿。宴公卿已下及文人。同賦菊潭引之題。宴畢賜祿有差。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九月甲午【十六】》○甲午。遣唐持節大使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大宰權帥藤原朝臣常嗣進節刀。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九月乙未【十七】》○乙未。天皇御紫宸殿。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藤原朝臣三守奏大唐勅書。獨召大使藤原朝臣常嗣。昇自東階。天顏咫尺。勅曰。遠渉危難之途。平安參來〈乎〉喜賜〈都都〉大坐。常嗣朝臣稱唯。拜舞庭中。更召殿上置酒焉。于時使旨及路中艱難。一々以聞。内侍持御被一條。御衣一襲佇立。大臣命常嗣朝臣云。今勅〈久〉。汝銜國命。遠渉滄海。毎聞險難。憐愍殊深。仍賜纒頭物。即稱唯。賜御被。拜舞退出。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九月丙申【十八】》○丙申。權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兵衞督陸奧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良房召内記。賜大唐勅書。令以藏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九月己亥【廿一】》○己亥。勅。如聞。所以神護景雲二年以還。令諸國國分寺。毎年起正月八日至于十四日。奉讀最勝王經。并修吉祥悔過者。爲消除不祥。保安國家也。而今講讀師等。不必其人。僧尼懈怠。周旋乖法。國司検校。亦不存心。徒有修福之名。都無殊勝之利。此則緇素異處。不相監察之所致也。宜停行國分寺。而於廳事修之。自今以後。立爲恒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九月辛丑【廿三】》○辛丑。紀伊國人直講正六位上名草直豐成。少外記從六位上名草直安成等賜姓宿禰。兼貫附右京四條四坊。元右京人宗形横根。娶紀伊國人名草直弟日之女。生男嶋守。養老五年冐母姓隷名草氏。嶋守即豐成之祖父也。』是日。令大宰府進上自大唐所奉請大元帥畫像。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九月癸卯【廿五】》○癸卯。制。選叙令。帳内資人者。並以八年爲限。神龜五年格。外五位資人。十年成選。自今而後。外五位資人選限者。宜依令行之。唯神宮司。禰宜。祝。國造。外散位郡司。及俘夷之類。不在此限。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九月丙午【廿八】》○丙午。詔曰。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宣大命〈乎〉衆聞〈與止〉宣。遣唐使藤原常嗣朝臣等。朝〈乃〉遣〈乃〉道〈爾〉。遠路荒海〈乎〉歴苦〈美〉。大唐天子〈止毛〉治勞〈禮〉。返事〈毛〉早速申賜〈倍利〉。是〈爾〉念行〈久波〉。常嗣朝臣〈良我〉勤仕奉〈禮留〉勇〈止奈毛〉喜賜大坐〈須〉。故是以常嗣〈乎〉始〈天〉。水手〈爾〉至〈萬天爾〉。冠位上賜〈比〉治賜〈不〉。在唐〈天〉身罷〈太留〉判官藤原豐並〈乎毛〉哀愍賜〈比〉。追〈天〉冠位賜〈久度〉詔〈不〉天皇〈我〉大命〈乎〉衆聞食〈止〉宣。授大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常嗣從三位。判官從五位下長岑宿禰高名從五位上。判官正六位上菅原朝臣善主從五位下。贈在唐身亡判官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豐並從五位上。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十月己酉朔》○冬十月己酉朔。天皇御紫宸殿。賜群臣酒。召散位從五位下伴宿禰雄堅魚。備後權掾正六位上伴宿禰須賀雄於御床下。令圍碁。並當時上手也。〈雄堅魚下石二路〉。賭物新錢廿貫文。一局所賭四貫。所約惣五局。〈須賀雄輸四籌。贏一籌〉。亦令遣唐准判官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貞敏彈琵琶。群臣具醉。賜祿有差。』越前國言。慶雲見焉。』山城國宇治郡荒田一町賜无品秀子内親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十月甲寅【六】》○甲寅。遣唐大使已下朝拜於八省院。無有天臨。唯大臣行事。例也。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十月乙卯【七】》○乙卯。贈從三位藤原朝臣吉子更贈從二位。以有祟也。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十月丙辰【八】》○丙辰。制。大小兩麥。耕種勞少。而夏月早熟。支空力多。若不刈青苗。令其成熟。貧賎之民。將以療飢。屡下禁制。不聽爲蒭。而頃年奢侈之俗。收青苗以飼馬。庶民之愚利得直以暫用。積習至今。不畏憲法。宜令左右京。五畿内諸國。不得更然。其百姓不改悛。及所容隱。准大同三年格。隨状科處。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十月丁巳【九】》○丁巳。遣唐使録事正六位上山代宿禰氏益所駕新羅船一隻。皈着筑前國博多津。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十月辛酉【十三】》○辛酉。奉唐物於伊勢大神宮。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十月乙丑【十七】》○乙丑。出羽國言。去八月廿九日管田川郡司解稱。此郡西濱達府之程五十餘里。本自無石。而從今月三日。霖雨無止。雷電鬪聲。經十餘日。乃見晴天。時向海畔。自然隕石。其數不少。或似鏃。或似鋒。或白或黒。或青或赤。凡厥状體。鋭皆向西。莖則向東。詢于故老。所未曾見。國司商量。此濱沙地。而徑寸之石自古無有。仍上言者。其所進上兵象之石數十枚。收之外記局。』勅曰。陸奧出羽并大宰府等。若有機變。隨宜行之。且以上言。克制權變。令禦不虞。又轉禍爲福。佛神是先。宜修法奉幣。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十月丁卯【十九】》○丁卯。攝津國人直講博士從六位下佐夜部首穎主賜姓善友朝臣。編附左京四條二坊。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十月癸酉【廿五】》○癸酉。以右中辨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嗣宗爲左中辨。從五位上良岑朝臣高行爲兼右中辨。右近衞少將如故。從四位下和氣朝臣仲世爲治部大輔。正五位下小野朝臣眞野爲諸陵頭。從五位下橘朝臣起奈理爲大藏大輔。外從五位下御輔朝臣眞雄爲大膳亮。從四位上橘朝臣弟氏爲右京大夫。參議正四位下三原朝臣春上爲兼伊勢守。從五位上長岑宿禰高名爲權介。從五位下紀朝臣盛麿爲常陸介。』是日。建禮門前張立三幄。雜置唐物。内藏寮官人及内侍等交易。名曰宮市。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十月丁丑【廿九】》○丁丑。奉授坐下総國香取郡正二位伊波比主命。坐常陸國鹿嶋郡正二位勳一等建御加都智命並從一位。坐河内國河内郡正三位勳二等天兒屋根命從二位。從四位上比賣神正四位下。』散事從四位下丹〓眞人祖子卒。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十一月庚辰【二】》○十一月己卯朔庚辰。天皇御大極殿。遣使奉幣於伊勢大神宮。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十一月癸未【五】》○癸未。災于伊勢齋宮。燒官舍一百餘宇。遣左衞門權佐從五位下田口朝臣房富。齎絹百疋。綿三百屯。調布五十端。存問齋内親王。』左京人左大史正六位上山直池作等十人。改直字賜宿禰。池作之先。出自天穗日命之後也。』左京人正六位上御春宿禰春長等十一人。改宿禰賜朝臣。是百濟王之種。飛鳥戸等之後也。』文章得業生從六位下菅原朝臣是善對策。處之中上。進叙三階。』伊豫國人外從五位下風早直豐宗等一煙。賜姓善友朝臣。兼除邊籍。貫附左京四條二坊。天神饒速日命之後也。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十二月庚戌【二】》○十二月己酉朔庚戌。遣參議從四位上行春宮大夫兼右衞門督交室朝臣秋津。奉珍幣於伊勢大神以齋宮燒損也。又去天長元年九月依多氣齋宮遠離太神宮。毎事無便。卜定度會離宮。以爲齋宮焉。今依火災。卜定多氣宮地可爲常齋宮之状。同令此使祈申於大神宮。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十二月丙辰【八】》○丙辰。太政官。左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緒嗣。右大臣從二位兼皇太子傅臣藤原朝臣三守。大納言正三位兼左近衞大將臣源朝臣常。中納言正三位臣藤原朝臣吉野。中納言從三位臣藤原朝臣愛發。中納言從三位兼右近衞大將臣橘朝臣氏公。權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兵衞督陸奧出羽按察使臣藤原朝臣良房。參議正三位行左衞門督臣源朝臣信。參議從三位行中務卿兼播磨守臣源朝臣定。參議大宰權帥從三位兼行左大辨臣藤原朝臣常嗣。參議正四位下行伊勢守臣三原朝臣春上。參議從四位上守民部卿勳六等臣朝野宿禰鹿取。參議從四位上行春宮大夫兼右衞門督臣文室朝臣秋津。參議從四位下守刑部卿臣安倍朝臣安仁等奏言。臣聞。惟天玄默。匪徳不動。惟神著明。有誠必感。故人君孝治。昊穹不能愛其靈〓。至徳濳通。岳涜以之効其禎祥。伏惟。皇帝陛下。徇齊伴徳。允恭配美。纂洪基於累聖。弘前烈於重光。浹宇〓和。環瀛樂道。凡厥群生。孰不霑仁。伏見參河國守從五位下橘朝臣本繼等奏稱。去年十一月三日五色雲見寳飯郡形原郷。又越中國介從五位下興世朝臣高世等奏稱。去六月廿八日慶雲見新川郡若佐野村。並皆彩色奇麗。形象非常。臣等謹検。孫子瑞應圖曰。慶雲。太平之應也。禮斗威儀曰。
政和平則慶雲至。又孝經援神契曰。徳至山陵。則慶雲出。普閲曩篇。緬尋夐牒。兩國上奏。事叶古典。夫自非道格區宇。仁覃海隅。何亦降斯玄符。錫彼景福。臣等幸屬生涯。榮叨簪〓。見未見於今日。遇未遇於茲晨。不任抃躍之至。謹拜表陳賀以聞。』勅。上靈施〓。允皈神功。玄鑒降休。必佇茂烈。是以徳佩就日。猶揚克讓之謙光。化揮仁風。逾發靡記之〓損。朕祗承丕緒。嗣守宗〓。履薄以想〓煕。馭朽以求至道。而誠慙經遠。明謝動天。何以致景雲之禎祥。當槐棘之奏賀。若嘉穀栖畝。〓〓亘原。雖匪郁々之非烟。而朕之往寧也。古人不云乎。見祥増戒。則休徴應機至也。人貢忠誠。以輔不逮。重賀之事。都所不允。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十二月丁巳【九】》○丁巳。奉授越前國正三位勳一等氣比大神從二位。餘如故。伊勢國正五位下多度大神正五位上。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十二月辛酉【十三】》○辛酉。天皇御建禮門。分遣使者。奉唐物於後田原。八嶋。楊梅。栢原等山陵。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十二月癸亥【十五】》○癸亥。勅。以經于興福寺維摩會講師之僧。宜爲宮中最勝會講師。自今以後。永爲恒例。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十二月乙丑【十七】》○乙丑。車駕遊獵於水成瀬野。山城。攝津。河内等國司獻御贄。賜扈從群臣及國司等祿各有差。
《卷八承和六年(八三九)十二月庚午【廿二】》○庚午。天皇御建禮門。奉唐物於長岡山陵。爲漏先日之頒幣也。
《卷八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八
(三條西家本奥書)
  天文二三廿一一見加朱點了



《卷九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九」〈起承和七年正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正月戊寅朔》○七年春正月戊寅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賀。禮畢宴侍從已上於紫宸殿。賜御被。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正月甲申【七】》○甲申。天皇御紫宸殿。垂珠簾。覽青馬。』詔授三品秀良親王二品。從三位藤原朝臣愛發正三位。從四位上朝野宿禰鹿取正四位下。无位世宗王從四位下。正六位上美志眞王。長川王並從五位下。正五位下橘朝臣岑繼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宮道朝臣吉備麻呂。長岑宿禰高名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伴宿禰成益。佐伯宿禰利世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山田宿禰古嗣。正六位上平朝臣春香。橘朝臣眞直。藤原朝臣春岡。橘朝臣貞雄。藤原朝臣行繩。丹〓眞人雄濱。田口朝臣門長。下毛野朝臣文繼。當麻眞人松成。大神朝臣宗雄。長岑宿禰秀名。菅原宿禰豐道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山宿禰池作。額田部湯坐連長吉並外從五位下。宴竟賜祿有差。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正月乙酉【八】》○乙酉。於大極殿始修最勝會也。』是日。授正六位上御春朝臣濱主從五位下。无位高宗女王從五位上。正五位下橘朝臣影子從四位下。從五位上紀朝臣清子正五位下。无位藤原朝臣潔子。和氣朝臣數子並從五位上。无位甘南備眞人眞數。清科朝臣殿子並從五位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正月戊子【十一】》○戊子。天皇不豫也。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正月庚寅【十三】》○庚寅。地震。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正月辛卯【十四】》○辛卯。最勝會畢。引名僧於内裏令論義。訖施御被。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正月癸巳【十六】》○癸巳。天皇御紫宸殿。不卷珠簾。而宴侍從已上。覽踏歌。畢賜祿有差。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正月甲午【十七】》○甲午。大納言正三位源朝臣常奉勅。閲視六衞府射於豐樂院。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正月丁酉【二十】》○丁酉。内宴罷焉。以聖躬龍蟠也。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正月丁未【三十】》○丁未。以從五位下清原眞人秋雄爲侍從。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仲統爲右兵衞佐。從五位下百濟王慶苑爲河内介。從五位下豐前王爲參河守。從五位下文室朝臣助雄爲遠江守。外從五位下飯高公常比麻呂爲伊豆守。從四位下正道王爲武藏守。四品葛井親王爲常陸太守。從五位上興世朝臣書主爲信濃守。從五位下御春朝臣濱主爲鎭守將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宮房爲出羽守。從五位上有雄王爲越前守。外從五位下山宿禰池作爲介。從五位下長岑宿禰秀名爲越中介。外從五位下高田宿禰家守爲越後介。參議從四位上文室朝臣秋津爲兼丹後守。春宮大夫右衞門督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相爲兼因幡守。内藏頭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行繩爲石見守。從四位下清原眞人瀧雄爲美作守。外從五位下紀宿禰福吉爲掾。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濱主爲安藝守。從五位下菅野朝臣永岑爲兼伊豫介。主殿頭如故。三品賀陽親王爲大宰帥。從五位下紀朝臣綱麻呂爲筑前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板野麻呂爲肥前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守爲兼豐前守。春宮亮如故。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二月己酉【二】》○二月戊申朔己酉。天皇朝覲先太上天皇及太皇太后於嵯峨院。賜扈從群臣并院司祿有差。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二月壬子【五】》○壬子。以從五位下久賀朝臣三夏爲雅樂頭。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宗成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下在原朝臣仲平爲兼刑部少輔。駿河守如故。從五位上清原眞人遠賀爲大膳大夫。從五位下近棟王爲正親正。從五位下都努朝臣福人爲左京亮。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二月己未【十二】》○己未。殊令六衞府夜行京城。縁群盜遍起也。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二月庚申【十三】》○庚申。令大宰府停止例進朴消。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二月辛酉【十四】》○辛酉。召流人小野篁。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二月癸亥【十六】》○癸亥。陸奧國柴田郡權大領丈部豐主。伊具郡擬大毅陸奧眞成等戸二烟。賜姓阿倍陸奧臣。同國人丈部繼成等卅六人賜姓下毛野陸奧公。』勅喚流人伴有仁。刀伎雄貞。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二月戊辰【廿一】》○戊辰。參議左大辨從三位藤原朝臣常嗣。去年遭母喪。今日有勅。起視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二月庚午【廿三】》○庚午。勅。如聞。姦究之賊。寔蕃有徒。或暗夜放火。或白晝奪物。靜言流弊。情切納隍。宜下知左右京職。五畿内。七道諸國。嚴加督察。搜訊「認」閭里。隨獲且進。莫作留連。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二月辛未【廿四】》○辛未。勅。京中高年隱居。并飢病百姓等加振恤。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二月壬申【廿五】》○壬申。相摸國大住郡大領外從七位上壬生直廣主。代窮民輸私稻一萬六千束。戸口増益五千三百五十人此善状。假外從五位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二月癸酉【廿六】》○癸酉。勅。國家隆泰。要在冨民。倉廩充實。良由有年。故耕耘時必致京〓之蕃。稼穡候還招飢饉之憂。農之爲道。豈不勗歟。去年炎旱作災。嘉穀彫萎。百姓阻飢。國用闕乏。雖災異之臻則是天道。而庶民之愚恐有倦惰。方今青陽入序。俶載南畝。勸課之事。適在此時。宜告五畿内諸國。戒以農事。隨時催勤莫致懈怠。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二月甲戌【廿七】》○甲戌。夜中雷雨交切。遣中使左近衞少將橘朝臣岑繼於嵯峨院。右近衞中將藤原朝臣助於淳和院。祗候先後太上天皇起居。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三月己卯【三】》○三月丁丑朔己卯。勅。遣唐三ケ船。去年夏六月進發。今諸船廻來。稍經年月。伺候之事。恐有懈怠。宜。命大宰府及縁海諸國。爲未廻來第二舶。依例擧火候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三月庚辰【四】》○庚辰。陸奧國〓磨郡大領外正八位上勳八等丈部人麿戸一烟。賜姓上毛野陸奧公。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三月辛巳【五】》○辛巳。以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氏雄爲縫殿頭。四品忠良親王爲兵部卿。從四位下橘朝臣岑繼爲兼兵部大輔。左近衞少將如故。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宮房爲少輔。從五位下高原王爲伊豆守。授正六位上和氣朝臣眞菅從五位下。即爲出羽守。良吏之選也。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三月壬午【六】》○壬午。分遣六衞府。搜捕京中盜竊。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三月戊子【十二】》○戊子。俘夷物部斯波連宇賀奴。不從逆類。久効功勳。因授外從五位下。陸奧國磐城郡大領外正六位上勳八等磐城臣雄公。〓即戎途。忘身决勝。居職以來。勤修大橋廿四處。溝池堰廿六處。官舍正倉一百九十宇。宮城郡權大領外從六位上勳七等物部已波美。造私池漑公田八十餘町。輸私稻一萬一千束賑公民。依此公平。並假外從五位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三月庚寅【十四】》○庚寅。勅。去承和二年文殊會料所施之稻不足周急。宜加擧正税。以其息利加之先數。大上國各二千束。中小國各千束。永充會料。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三月乙未【十九】》○乙未。勅。頃者風俗澆〓。凋弊相屬。省費之術。儉約是憑。宜自今以後。女所服裳。夏之表紗。冬之中裙。不論貴賎。一切禁斷。一裳之外。不得重着。京畿七道准制禁斷。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三月辛丑【廿五】》○辛丑。陸奧國上奏發援兵之状。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三月壬寅【廿六】》○壬寅。勅符陸奧守正五位下良峯朝臣木連。前鎭守將軍外從五位下匝瑳宿禰末守等。省今月十八日奏。知發援兵二千人。案奏状云。奧邑之民。共稱庚申。潰出之徒不能抑制。是則懲又往事之所爲也。自非國威。何靜騷民。事須調發援兵。將候物情。其粮料者。用當處穀。但上奏待報。恐失機事。仍且發且奏者。夫預備不虞。古今不易之道也。是以依請許之。宜能制民夷。兼施威徳。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四月丙午朔》○夏四月丙午朔。日有蝕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四月丁未【二】》○丁未。以從五位下橘朝臣逸勢爲但馬權守。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四月庚戌【五】》○庚戌。右京大夫從四位上橘朝臣弟氏卒。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四月辛亥【六】》○辛亥。從五位下紀朝臣綱麿爲但馬守。從五位上文室朝臣宮田麻呂爲筑前守。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四月癸丑【八】》○癸丑。請律師傳燈大法師位靜安於清凉殿。始行灌佛之事。』大宰府上奏。遣唐知乘船事菅原梶成等所駕第二舶廻着於大隅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四月庚申【十五】》○「四月」庚申。勅符大宰大貳從四位上南淵朝臣永河。少貳從五位下文屋朝臣眞屋等。得今月八日飛驛奏状。知遣唐知乘船事菅原梶成等分駕一隻小船。廻着大隅國海畔。梶成等漂入異域。萬死更生。言念苦節。誠可矜恤。迄于入都。依舊勞來。量賜布帛。以資衣裳。又准判官良峯長松所駕之船。全否未期。欝陶于懷。宜逾戒邊面。無絶候伺。若有來着。俾得安穩。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四月丙寅【廿一】》○丙寅。奉授肥後國從四位下勳五等健磐龍神從四位上。餘如故。筑前國從五位下竃門神。筑後國從五位下高良玉垂神並從五位上。又勳八等宗像神從五位下。餘如故。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四月丁卯【廿二】》○丁卯。頒行諸司百官改正遺漏紕繆格式。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四月戊辰【廿三】》○戊辰。太政官奏。去承和五年十一月二日美濃國言。管惠奈郡無人任使。郡司暗拙。是以。大井驛家。人馬共疲。官舍顛仆。因茲。坂本驛子悉迯。諸使擁塞。國司遣席田郡人國造眞祖父。令加教喩。於是。迯民更皈。連蹤不絶。遂率妻子。各有本土。夫見善不。何以責成。望請。停史生一員。特置驛吏。預于把笏。令得威勢。至得其人。爲終身任。其公廨者給史生料。勅。減省官員。頗非穩便。宜史生數猶從舊例。眞祖父一身特聽任用。從此而後。不得更補。其俸料者。分折公廨。給史生半分。事力公廨田不在給限。』是日勅。敬神如在。視民如子。國宰能事。古今通規。是以屡施條章。觀彼治道。而吏乖公平。民苦疾疫。年穀不登。飢謹荐臻。論之政迹。理合懲肅。夫事久則懈。人之情也。宜更下知五畿内七道諸國。改既往之怠。成方來之勤。巡行所部。修造神社。禰宜祝等。若有怠者。解却决罸。一依前格。年中修造之數。別録言上。若三年之内。遣使覆検猶有破壞者。國司郡司科違勅罪。』參議左大辨從三位藤原朝臣常嗣薨。常嗣去延暦廿年遣唐持節大使中納言正三位葛野麻呂第七子也。少遊大學。渉獵史漢。諳誦文選。又好屬文。兼能隷書。立性明幹。威儀可稱。弘仁十一年初任右京
少進。尋遷式部大丞。十四年叙從五位下。出下野守。不之任。留任春宮亮。俄遷右少辨。天長元年遷式部少輔。尋兼勘解由次官。三年叙從五位上。五年叙正五位下。七年坐公事。左遷刑部少輔。八年叙從四位下。遷勘解由長官。九年兼下野守。累兼右大辨。加從四位上。承和元年改兼近江權守。尋遷左大辨。授正四位下。四年兼大宰權帥。五年夏六月奉修聘持節使入巨唐。六年八月至自大唐。近代父子相襲。預專對之選。唯一門而已。九月授從三位。薨時年〓五。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四月庚午【廿五】》○庚午。勅。頃者。炎旱未幾。嘉苗殆枯。宜奉幣松尾。賀茂。乙訓。貴布禰。丹生川上雨師。垂水等社。祈甘雨防風災焉。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五月丁丑【二】》○五月丙子朔丁丑。但馬國言。養父郡兵庫皷無故夜鳴。聲聞數里。又氣多郡兵庫皷夜自鳴。聲如行皷。』勅。内官之吏。無祿之人。夙夜服事。身乏衣食。因茲。或兼牧宰。猶直本任。或拜外吏。留身京華。皆將潤以俸料。令得代耕。而諸國皆忘舊貫。諸使便附遥授人。遂使公文惑於失錯。貢物煩於麁惡。非唯一身兩營。復失辨成雜務。宜下知五畿内七道諸國。播殖黍稷〓麥大小豆及胡麻等類。爲救民急也。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五月庚辰【五】》○庚辰。停五日節。以後太上天皇不豫也。』散事從四位下紀朝臣乙魚卒。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五月辛巳【六】》○辛巳。後太上天皇顧命皇太子曰。予素不尚華餝。况擾耗人物乎。歛葬之具。一切從薄。朝例凶具。固辭奉還。葬畢釋〓。莫煩國人。葬者藏也。欲人不觀。送葬之辰。宜用夜漏。追福之事。同須儉約。又國忌者。雖義在追遠。而絆苦有司。又歳竟分綵帛。號曰荷前。論之幽明。有煩無益。並須停状。必達朝家。夫人子之道。遵教爲先。奉以行之。不得違失。』重命曰。予聞。人歿精魂皈天。而空存冢墓。鬼物憑焉。終乃爲祟。長貽後累。今宜碎骨爲粉。散之山中。』於是。中納言藤原朝臣吉野奏言。昔宇治稚彦皇子者。我朝之賢明也。此皇子遺教。自使散骨。後世效之。然是親王之事。而非帝王之迹。我國自上古。不起山陵。所未聞也。山陵猶宗廟也。縱無宗廟者。臣子何處仰。於是更報命曰。予氣力綿〓。不能論决。卿等奏聞嵯峨聖皇。以蒙裁耳。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五月癸未【八】》○癸未。後太上天皇崩于淳和院。春秋五十五。』勅遣左近衞少將從五以下佐伯宿禰利世於近江國。左衞門權佐從五位下田口朝臣房富於伊勢國。右近衞府生大初位下常澄宿禰氏繼於美濃國。固守三關。但美濃國命守從四位下笠朝臣廣庭。便固關門。』以正三位藤原朝臣吉野。從三位源朝臣定。正四位下三原朝臣春上。正四位下源朝臣弘。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衞。從四位下紀朝臣長江。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輔嗣。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嗣宗。外從五位下清内宿禰御園。六位已下三人爲裝束司。』正三位藤原朝臣愛發。從三位藤原朝臣繼業。從四位上文室朝臣秋津。從四位上源朝臣明。從四位上源朝臣寛。從四位下和氣朝臣仲世。從五位下林朝臣常繼。六位已下四人爲山作司。』從四位下岑成王。從五位下廣宗宿禰糸繼。六位已下三人爲養役夫司。』從五位下近棟王。外從五位下秦宿禰眞仲。六位已下二人爲作路司。』正三位藤原朝臣愛發爲御前次第司長官。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宗成爲次官。判官二人。主典二人。』從四位上文室朝臣秋津爲御後次第司長官。從四位下文室朝臣名繼爲次官。判官二人。主典二人。』以絹五百匹。細布百端。調布千端。商布二千段。錢五百貫。鐵八十廷。鍬二百口。白米百斛。黒米
百斛奉充御葬料。發五畿内及近江丹波等國夫一千五百人。以供御葬所。』是日。於建禮門南庭放弃鷹鷂籠中小鳥等。令五畿内七道諸國。始自九日未四尅。國郡官司着素服。於廳前擧哀三日。毎日三度。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五月甲申【九】》○甲申。令參議從四位下刑部卿安倍朝臣安仁上後太上天皇誄謚。誄曰。畏哉。讓國而御坐〈志〉天皇〈乃〉天津日嗣〈乃〉御名〈乃〉事〈乎〉。恐〈牟〉恐〈毋〉誄白。臣末。畏哉日本根子天皇〈乃〉天地〈乃〉共長〈久〉。日月〈乃〉共遠〈久〉。所白將往御謚〈止〉稱白〈久〉。日本根子天高讓彌遠尊〈止〉稱白〈久止〉恐〈牟〉恐〈毋〉誄白。臣末。天皇於清凉殿着素服。〈以遠江貲布奉着御冠。〉哀泣殊甚。爲人之後者。爲其子故也。近習臣權中納言藤原朝臣良房等以下。於殿下擧哀。右大臣藤原朝臣三守率公卿百官及刀禰等。於會昌門前庭。擧哀三日。毎日三度。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五月戊子【十三】》○戊子。勅。遣左近衞少將從四位下橘朝臣岑繼。及四衞府監尉志已下三十二人於淳和院。監護裝束山作養民司等。遺詔不受矣。』此夕。奉葬後太上天皇於山城國乙訓郡物集村。御骨碎粉。奉散大原野西山嶺上。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五月己丑【十四】》○己丑。修後太上天皇初七。誦經於京邊七ケ寺。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五月庚寅【十五】》○庚寅。固近江國關使復命。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五月壬辰【十七】》○壬辰。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三守已下十一人奏言。臣聞。天下大器。群生重畜。一日萬機。不可暫曠。是以周誓牧野。猶抑〓毒之心。漢聽徳陽。復緩斬J之慟。伏惟陛下。至孝過禮。痛深衣冠。泣血攀號。不莅朝位。臣等謹見遺制曰。葬畢釋〓。莫煩國人者。伏願。釋凶服而垂冕旒。割哀襟而塞〓絋。則上遵遺詔。下叶舊章。豫承綸旨。宣告内外。不任懇情之至。謹詣闕奉表以聞。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五月癸巳【十八】》○癸巳。固伊勢美濃關使等復命。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五月甲午【十九】》○甲午。詔曰。比者。昊穹不弔。後太上天皇登遐。龍髯之駕方遥。鳳〓之行靡反。朕甫鍾〓疚。痛結荒矜。懷〓蓼以纏悲。制苴〓而展禮。夫愼終追遠。自有通規。以日易月。唯稱權變。而〓訖釋〓。載在遺訓。群公虔奉。〓請莫違。憑几之言。理難拒忤。至公之議。抑當有徇。故今屈因心。以從權奪。宜告中外俾知此意。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五月乙未【廿】》○乙未。京中飢病。以飯米錢振給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五月丙申【廿一】》○丙申。遣使於左右京振給。以當後太上天皇二七日也。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五月丁酉【廿二】》○丁酉。勅。後太上天皇崩後。國忌荷前陵戸等事。宜遵遺制以停奉行焉。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五月戊戌【廿三】》○戊戌。天皇除素服。着堅絹御冠橡染御衣。以臨朝也。御簾及屏風之縁。並用墨染細布。但御座者施簟於砥砺之上。不立御榻。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五月庚子【廿五】》○庚子。攝津國飢。賑給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六月乙巳朔》○六月乙巳朔。右京人正六位上礒原朝臣諸宗等廿八人賜姓文室眞人。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六月丁未【三】》○丁未。入唐請益僧傳燈大法師位常曉言。山城國宇治郡法琳寺。地勢閑燥。足修大法。望請。今般自大唐奉請太元帥靈像秘法安置此處。爲修法院。保護國家。不關講讀師之攝。許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六月己酉【五】》○己酉。物恠見于内裏。栢原山陵爲祟。遣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愛發等於山陵祈祷焉。』遣唐第二舶知乘船事正六位上菅原朝臣梶成等。海中遇造風。漂着南海賊地。相戰之時。所得兵器。五尺鉾一枚。片盖鞘横佩一柄。箭一隻。齎來獻之。並不以中國兵仗。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六月辛亥【七】》○辛亥。設百高座於宮中。令講仁王經。爲攘中外妖祥也。晩頭講畢。布施法有差。〈外記日記云。不行衆僧布施。所謂无所得者也〉。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六月癸丑【九】》○癸丑。勅。比來亢陽渉旬。陰雨不下。不預祈祷。恐損國家。宜奉幣於貴布禰丹生川上雨師諸社。祈霈澤於名山大川。』若狹國人外從五位下完人朝臣恒麿。散位正六位上完人朝臣繼成等改本居貫附左京七條二坊。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六月甲寅【十】》○甲寅。以參議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安仁爲兼左大辨。刑部卿如故。從四位上笠朝臣梁麿爲大舍人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行繩爲縫殿頭。從五位下朝原朝臣諸成爲式部少輔。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菊池麿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宮房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下菅原朝臣善主爲兵部少輔。從五位上小野朝臣宗成爲大藏大輔。從五位上岡野王爲宮内大輔。從五位下清瀧朝臣河根爲少輔。三品阿保親王爲彈正尹。從五位下丹〓眞人雄濱爲少弼。從四位下田口朝臣佐波主爲右京大夫。從四位下和氣朝臣仲世爲勘解由長官。從四位下橘朝臣岑繼爲兼左近衞中將。兵部大輔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相爲兼左近衞少將。内藏頭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氏宗爲右近衞少將。從五位下野長王爲左兵庫頭。外從五位下飯高公常比麿爲遠江介。從五位下橘朝臣宗雄爲下総介。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千株爲出羽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氏雄爲石見守。從五位上山名王爲阿波守。』丹後國人武散位從八位上時統宿禰全氏男諸兄等廿人改本居貫附右京二條二坊。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六月丁巳【十三】》○丁巳。勅。去年秋稼不登。諸國告飢。今茲疫癘間發。夭傷未弭。加以季夏不雨。嘉苗擬〓。夫銷殃受祐。必資般若之力。護國安民。事由修善之功。宜命五畿内。七ケ日間。晝轉大般若經。夜修藥師悔過。長官精進。必致靈感。修善之間。禁斷殺生。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六月戊午【十四】》○戊午。同亦行讀經悔過於十五大寺。兼城外崇山諸有驗之寺。皆悉通傳修之。一七日夜爲限。若山寺大般若經不在之處。令轉金剛般若經。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六月己未【十五】》○己未。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及賀茂上下。松尾等社。祈霈澤。又令内外諸國奉幣神祇。祈請甘雨。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六月庚申【十六】》○庚申。詔曰。哲后撫運。寔約己而臨人。明王會昌。必推心而濟物。是以羲農隔代。同期於勤勞。勳華殊時。共均於愛育。朕祇膺景命。嗣守丕基。日愼塞懷。不以九重自樂。夕〓興想。毎以億兆爲憂。而政化未孚。至誠靡達。去年陰陽并隔。秋稼弗登。頃者偏亢淹旬。藝殖或損。如聞。諸國飢疫。往々喪亡。朕之菲虚。黎元何罪。仰稽前烈。徳是除耶。内求諸心。抑可〓損。其朕服御物并常膳等。並宜省減。左右馬寮秣穀一切權絶。諸作役非要者量事且停。〓圄之中。恐有冤者。速命所司。申慮放出。加之天下諸國有水之處。任令百姓灌漑。先貧後富。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量加振贍。其臥病之徒。無人視養。多致夭折。凡國郡司爲民父母。而不顧。豈稱子育。宜就班穀藥。令得存濟。又免除五畿内七道諸國去承和二年以往調庸未進在民身者。但東海。東山。山陽三道驛戸田租。限三ケ年。殊從原免。庶油雲布族。施甘澤於十旬。嘉苗亘原。貯京〓於萬畝。普告遐邇。俾知朕意。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六月辛酉【十七】》○辛酉。流人小野篁入京。披黄衣以拜謝。』是日。夜分雨稍降。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六月壬戌【十八】》○壬戌。大雨快降。』大宰府馳驛奏。遣唐第二舶准判官從六位下良岑朝臣長松等廻着大隅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六月甲子【二十】》○甲子。以陰陽頭從五位上大春日朝臣公守爲土左權守。』又擇諸司史生高年者七人。其歴名賜式部省。令除近江。播磨。備前等國權史生。恤耄也。』播磨國揖保郡家嶋神。赤穗郡八保神並爲官社。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六月丙寅【廿二】》○丙寅。太政官。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緒嗣。右大臣從二位皇太子傅藤原朝臣三守等奏曰。伏奉今月十六日詔書稱。去年陰陽并隔。秋稼不登。頃者偏亢淹旬。藝殖或損。御物并常膳等。並宜減省者。群臣跪讀。不勝感歎。但恩渙俄出。甘澤平施。鳳畛收黄。龍原布緑。神明不遠。感應孔昭。率土之濱。誰不歡慶。昔夏帝之解陽〓。殷王之祷桑林。以古况今。抑須慙徳。臣等忝以散樗。叨厠槐棘。道非匡賛。功謝緝熈。靦懼之至。倍百恒情。今者帝念猶勞於上。臣心何安於下。埃塵不讓。泰山居仰止之庭。涓〓无辭。巨海作朝宗之府。伏望暫減五位已上封祿。以支萬一焉。伏聽天裁。』丹後國人武散位從八位上時統宿禰全氏男諸兄等廿人改本居貫附右京二條二坊。』備中介外從五位下余河成。右京大屬正六位下余福成等三人。賜姓百濟朝臣。其先百濟國人也。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六月戊辰【廿四】》○戊辰。奉授遠江國周智郡无位小國天神。磐田郡无位矢奈比賣天神並從五位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六月庚午【廿六】》○庚午。勅報公卿論奏曰。運鍾季俗。道謝潜通。内求諸己。政術多昧。去年炎旱。鳴蝉之稔不昇。今夏騫陽。封蟻之徴欲缺。而上天反異。惟神降休。雨師俄奔於四溟。甘澤終遍於八極。是則卿等能施變復。以申弼諧。感動彼蒼。用招燮理之所致也。卿等賛揚嘉應。歸于朕躬。朕之凉躍。何以當之。且夫年豐不効。職朕之由。〓害攸臻。何關輔相。况大夫等。或在屡空之地。不能濟家。或絶兼遂之心。所恃唯秩。所以此般省撤。獨止一人。而卿等輸以丹誠。折封減祿。驅之朱〓。蹙私助公。雖知雅懷。固乖予意。是以來表之請。特以不容。』是日。制。住西寺僧等。自今以後。簡廿臘以上熟學之僧。智行兼備。衆所推讓者。令住寺家。永爲恒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六月壬申【廿八】》○壬申。公卿等重奏曰。伏奉綸旨。恩發紫庭。損上之美獨遠。躍重黄屋。益下之道愈光。所請祿封。未被減省。夫周后雲漢。鄭伯桑山。空聞其祈。不見其驗。今皇天報應。離畢滂沱。動物飛沈。无水不霑潤。猶且乾々在慮。納隍之勞良深。孳々責躬。濟物之仁至廣。臣等伏惟斗〓。謬叨匪據。覩天猶暗。在陸如泥。何賛皇猷。應備彼相。而運遇昌期。觀聖化之无外。時屬交泰。祷民天之有年。但君唱臣隨。上行下化。古今一揆。寧得闕如。未有主上憂勤。臣下逸樂者也。伏望。五位已上封祿。暫從省約。導涓流而添溟海。持〓火而助大陽。』權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良房奉綸旨報命曰。頻省來表。具之懇情。宜食封之家依請減之。人別四分之一。但四位五位秩祿惟薄。今年之間。不可減省。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六月癸酉【廿九】》○癸酉。勅。頃者〓雨頻降。嘉穀滋茂。如有風災。恐損農業。宜令五畿内七道諸國。奉幣於名神。豫防風雨焉。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七月戊寅【五】》○秋七月甲戌朔戊寅。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以祈秋實也。』以播磨國揖保郡大道寺。賀茂郡清妙寺。觀音寺。並爲天臺別院。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七月庚辰【七】》○庚辰。右大臣從二位皇太子傅藤原朝臣三守薨。使參議從四位下左大辨安倍朝臣安仁。式部大輔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衞。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宗成。中務少輔從五位下笠朝臣數道等監護喪事。大臣者。參議從三位巨勢麿朝臣之孫。而阿波守從五位上眞作之第五子也。大同元年自主藏正。累遷美作權掾。權介。内藏助。四年叙從五位下。拜右近衞少將。弘仁元年加從五位上。尋任内藏頭。春宮亮。「四」五年累加授從四位下。拜式部大輔。累遷左兵衞督。七年兼但馬守。俄拜參議。九年兼春宮大夫。十一年授從四位上。☆是歳加正四位下。十二年授從三位。拜權中納言。十三年兼皇后宮大夫。十四年轉中納言。加正三位。天皇禪國之後。辭退侍于嵯峨院。天長三年除刑部卿。五年拜大納言。兼兵部卿。七年兼彈正尹。十年授從二位。兼皇太子傅。承和五年拜右大臣。年五十六。薨于位。遣參議從四位上春宮大夫右衞門督文屋朝臣秋津。民部大輔從四位下百濟王慶仲等。就第宣詔。贈從一位。三守早入大學。受習五經。曁先太上天皇踐祚之日。以蕃邸之舊臣。殊賜榮寵焉。立性温恭。兼明决斷。招引詩人。接杯促席。參朝之次。有一兩學徒。遇諸塗。必下馬而過之。以此當時著稱。至于諸操。見公卿傳
矣。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七月癸未【十】》○癸未。令五畿内七道諸國。諒闇之間。停釋奠祭。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七月甲午【廿一】》○甲午。天皇御紫宸殿。始覽萬機。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七月乙未【廿二】》○乙未。奉授肥後國阿蘇郡從四位上勳五等健磐龍神從三位。餘如故。』以正五位下楠野王爲中務大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並藤爲陰陽頭。從五位下高階眞人清上爲治部少輔。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輔嗣爲越前守。從四位下紀朝臣長江爲備中守。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七月己亥【廿六】》○己亥。奉授出羽國飽海郡正五位下勳五等大物忌神從四位下。餘如故。兼充神封二戸。詔曰。天皇〈我〉詔旨〈爾〉坐。大物忌大神〈爾〉申賜〈波久〉。頃皇朝〈爾〉縁有物恠〈天〉卜詢〈爾〉。大神爲祟賜〈倍利〉。加以。遣唐使第二舶人等廻來申〈久〉。去年八月〈爾〉南賊境〈爾〉漂落〈弖〉相戰時。彼衆我寡〈弖〉力甚不敵〈奈利〉。儻而克敵〈留波〉。似有神助〈止〉申。今依此事〈弖〉臆量〈爾〉。去年出羽國言上〈太留〉。大神〈乃〉於雲裏〈弖〉。十日間作戰聲後〈爾〉石兵零〈利止〉申〈世利之〉月日。與彼南海戰間。正是符契〈世利〉。大神〈乃〉威稜令遠被〈太留〉事〈乎〉。且奉驚異。且奉歡喜。故以從四位爵〈乎〉奉授。兩戸之封奉充〈良久乎〉申賜〈波久止〉申。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七月庚子【廿七】》○庚子。以肥後國玉名郡疋野神預官社焉。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七月辛丑【廿八】》○辛丑。勅。正月金光明會講師。以持律持經及久修練行禪師。輪轉請用。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八月辛亥【八】》○八月甲辰朔辛亥。詔以大納言正三位源朝臣常爲右大臣。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愛發爲大納言。權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良房爲中納言。丹波守從四位下正躬王。右大辨從四位上和氣朝臣眞綱並爲參議。』先是。參議從三位中務卿源朝臣定上表乞退所職。是日。參議「中務卿」職依請許之。但別勅令食封百戸。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八月戊午【十五】》○戊午。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緒嗣上表辭職。不許。其表文多不載。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八月己未【十六】》○己未。大和國人戸主從八位上大和宿禰吉繼。戸口掌侍從四位下大和宿禰舘子等賜姓朝臣。貫附左京三條一坊。』中納言兼右近衞大將從三位橘朝臣氏公上表。請褫宿衞職。不許。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八月甲子【廿一】》○甲子。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緒嗣重抗表辭退。不許。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八月乙丑【廿二】》○乙丑。授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嗣宗從四位下。正六位上文室朝臣有眞從五位下。』以從五位上良岑朝臣高行爲左中辨。從五位上伴宿禰成益爲兼右中辨。美濃介如故。從四位下紀朝臣長江爲民部大輔。外從五位下伴宿禰眞足爲主計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永爲兵部少輔。從四位上平朝臣高棟爲刑部卿。從五位下小野朝臣永道爲少輔。從四位上滋野朝臣貞主爲大藏卿。正三位源朝臣常爲東宮傅。右大臣左近衞大將如故。正五位下長岑宿禰高名爲山城守。從五位下菅原朝臣善主爲伊勢權介。從五位下文室朝臣有眞爲出羽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嗣宗爲越前守。從四位上笠朝臣梁麻呂爲丹波守。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千株爲備中守。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九月丁丑【五】》○九月癸酉朔丁丑。太政官議奏。彈正臺巡検之日。令左右京職祗承官人下馬事。臺言。巡察之日祗承官人被勘當時下馬者。行來尚矣。而比年左下。右不下。因問明法博士。答曰。勘與見勘。何无分別。但无正文。可請官裁者。今案職員令。弼以下。巡察彈正已上。掌巡察内外糺彈非違。又京職式云。彈正巡検之日。官人一人。史生一人。將坊令坊長兵士等祗承者右大臣宣。奉勅。忠及巡察彈正巡検之日。京職進屬勿勞下馬。並須馬上承其勘當。弼如行事者。六位已下職司等。一切下馬。但史生坊令。身帶六位。雖逢忠已下。猶尚下馬。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九月庚辰【八】》○庚辰。以伊豫國温泉郡定額寺爲天臺別院。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九月辛巳【九】》○辛巳。廢重陽節。諒闇也。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九月癸未【十一】》○癸未。遣使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例也。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九月乙酉【十三】》○乙酉。奉授越前國從二位勳一等氣比大神之御子无位天利劔神。天比女若御子神。天伊佐奈彦神並從五位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九月丁亥【十五】》○丁亥。大宰府言。對馬嶋司言。遥海之事。風波危險。年中貢調。四度公文。屡逢漂沒。傳聞。新羅船能凌波行。望請新羅船六隻之中。分給一隻。聽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九月辛卯【十九】》○辛卯。授正六位上三國眞人永繼從五位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九月壬辰【二十】》○壬辰。近江國人美濃國大掾正六位上安吉勝眞道。男澤雄等五人。貫附右京三條。廢大宰府大主城一員。更置主厨主船二員。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九月癸巳【廿一】》○癸巳。大宰府言。在肥後國阿蘇郡健磐龍命神靈池。洪水大旱未甞増減。而涸竭〓丈。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九月乙未【廿三】》○乙未。伊豆國言。賀茂郡有造作嶋。本名上津嶋。此嶋坐阿波神。是三嶋大社本后也。又坐物忌奈乃命。即前社御子神也。新作神宮四院。石室二間。屋二間。闇室十三基。上津嶋本體。草木繁茂。東南北方巖峻〓〓。人船不到。纔西面有泊宿之濱。今咸燒崩。與海共成陸地并沙濱二千許町。其嶋東北角有新造神院。其中有壟。高五百許丈。基周八百許丈。其形如伏鉢。東方片岸有階四重。青黄赤白色沙次第敷之。其上有一閣室。高四許丈。次南海邊有二石室。各長十許丈。廣四許丈。高三許丈。其裏五色稜石。屏風立之。巖壁伐波。山川飛雲。其形微妙難名。其前懸夾纈軟障。即有美麗濱。以五色沙成修。次南傍有一礒。如立屏風。其色三分之二悉金色矣。眩曜之状不可敢記。亦東南角有新造院。周垣二重以堊築固。各高二許丈。廣一許丈。南面有二門。其中央有一壟。周六百許丈。高五百許丈。其南片岸有十二闇室。八基南面。四基西面。周各廿許丈。高十二許丈。其上階東有屋一基。瓷玉瓦形葺造之。長十許丈。廣四許丈。高六許丈。其壁以白石立固。則南面有一戸。其西方有一屋。以黒瓦葺作之。其壁塗赤土。東面有一戸。院裏礫砂皆悉金色。又西北角有新作院。周垣未究作。其中有二
壟。基周各八百許丈。高六百許丈。其體如盆伏。南片岸有階二重。以白沙敷之。其頂平麗也。從北角至于未申角。長十二許里。廣五許里。皆悉成沙濱。從戌亥角。至于丑寅角。八許里。廣五許里。同成沙濱。此二院。元是大海。又山岑有一院一門。其頂有如人坐形石。高十許丈。右手把劔。左手持桙。其後有侍者。跪瞻貴主。其邊嵯峨不可通達。自餘雜物。燎焔未止。不能具注。去承和五年七月五日夜出火。上津嶋左右海中燒。炎如野火。十二童子相接取炬。下海附火。諸童子履潮如地。入地如水。震上大石。以火燒摧。炎煬達天。其状朦朧。所所焔飛。其間經旬。雨灰滿部。仍召集諸祝刀禰等。卜求其祟云。阿波神者。三嶋大社本后。五子相生。而後后授賜冠位。我本后未預其色。因茲我殊示恠異。將預冠位。若禰宜祝等不申此祟者。出麁火將亡禰宜等。國郡司不勞者。將亡國郡司。若成我所欲者。天下國郡平安。令産業豐登。今年七月十二日眇望彼嶋。雲烟覆四而。都不見状。漸比戻近。雲霧霽朗。神作院岳等之類。露見其貌。斯乃神明之所感也。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九月戊戌【廿六】》○戊戌。定入唐廻使判官已下水手已上三百九十一人之等第。九階十二人。八階卅九人。七階五十九人。六階百廿九人。五階百卅四人。四階二人。三階一人。不加階五人。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九月庚子【廿八】》○庚子。贈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豐安僧正。以少僧都傳燈大法師位泰景爲大僧都。律師傳燈大法師位實惠爲少僧都。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九月辛丑【廿九】》○辛丑。奉授越中國砺波郡從四位下高瀬神。射水郡二上神並從四位上。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月甲辰【二】》○冬十月癸卯朔甲辰。日有蝕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月丙午【四】》○丙午。皇太子御膳。准弘仁九年例。毎物減四分之一。以旱也。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月丁未【五】》○丁未。伊豫國守從四位上紀朝臣深江卒。深江。右京人也。贈右大臣從二位船守朝臣之孫。從四位下田上之子也。少遊大學。略渉史書。自文章生。爲大學少允主税助。式部少丞。弘仁末叙從五位下。天長中拜左兵衞權佐。俄轉佐。漸至左近衞少將。兼備中守。尋授正五位上。承和初叙從四位下。遷兵部大輔。後出爲伊豫守。任季入京。有治名。擢授從四位上。性寛和不動於事。所履行。百姓安之。遠近稱之爲循吏。未得替而卒。于時年五十一。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月己酉【七】》○己酉。奉授正五位下丹生川上雨師神正五位上。无位水分神從五位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月甲寅【十二】》○甲寅。地震。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月丙辰【十四】》○丙辰。奉授无位阿波神。物忌奈乃命並從五位下。以伊豆國造嶋靈驗也。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月戊午【十六】》○戊午。以參議正四位下三原朝臣春上爲兼彈正大弼。伊勢守如故。從四位下高枝王爲大舍人頭。從五位下文室朝臣氏雄爲兼駿河守。内匠頭如故。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月癸亥【廿一】》○癸亥。分遣御被。誦經於京下七寺。以聖躬不豫也。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月甲子【廿二】》○甲子。授无位藤原朝臣平雄從五位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月戊辰【廿六】》○戊辰。天中西方有聲如皷。一聲而止。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一月丁丑【五】》○十一月癸酉朔丁丑。以從四位上刑部大輔大枝朝臣総成爲伊豫守。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一月庚辰【八】》○庚辰。對馬嶋和多都美御子神。波良波神。都都知神。銀山神並預官社。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一月辛巳【九】》○辛巳。勅。橘戸。蝮橘。橘連。伴橘連。橘守。橘等六姓。與橘朝臣相渉。宜賜椿戸。蝮椿。椿連。伴椿連。椿守。椿等。自餘以橘字。爲姓之類。亦以椿換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一月癸未【十一】》○癸未。從五位下丹〓眞人雄濱爲美作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一月戊子【十六】》○戊子。以在志摩國答志嶋。賜无位常康親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一月辛卯【十九】》○辛卯。新甞會也。不御中院齋塲。令諸司行神今食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一月辛丑【廿九】》○辛丑。以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濱成爲散位頭。從五位下丹〓眞人門成爲彈正少弼。』從四位下百濟王教法卒。桓武天皇之女御也。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二月癸卯朔》○十二月癸卯朔。改駿河國駿河郡永藏驛家。遷置于伊豆國田方郡。以駿河郡特帶三驛。百姓殊苦重役也。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二月己酉【七】》○己酉。遣使於伊勢大神宮。宣詔曰。頃日之間。御心有所思。將奉供幣帛。而國家諒闇。不果御意。加之。今年在肥後國神靈池涸盡〓餘丈。足以爲國異。因茲令祈祷之。』先是。伊勢國桑名郡多度神宮寺爲天臺別院。今停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二月庚申【十八】》○庚申。授正六位上良岑朝臣長松從五位下。
《卷九承和七年(八四〇)十二月己巳【廿七】》○己巳。武藏國加美郡人散位正七位上勳七等檜前舍人直由加麿男女十人。貫附左京六條。與土師氏同祖也。』大宰府言。藩外新羅臣張寳高。遣使獻方物。即從鎭西追却焉。爲人臣無境外之交也。
《卷九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九



《卷十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十」〈起承和八年正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正月壬申朔》○八年春正月壬申朔。廢朝賀。諒闇也。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正月乙亥【四】》○乙亥。天皇御紫宸殿。皇太子入覲。』是日。延五十八僧於清凉殿。〈請僧卅九口。自外僧綱。〉晝讀藥師經。夜結界悔過。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正月戊寅【七】》○戊寅。讀經畢。施衆僧物及度者各一人。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正月己卯【八】》○己卯。大極殿最勝會之初也。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正月壬午【十一】》○壬午。授无位源朝臣貞姫。源朝臣更姫並從四位上。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正月甲申【十三】》○甲申。授從五位上良岑朝臣高行正五位下。正六位上弘宗王。橘朝臣永範。南淵朝臣年名。藤原朝臣好雄。清瀧朝臣藤根。坂本朝臣鷹野並從五位下。』癸巳授正六位下御長眞人近人從五位下以參議從四位下正躬王爲兼大和守。左大辨如故。從四位上橘朝臣氏人爲兼尾張守。左京大夫如故。正四位下文室眞人名繼爲下総介。從五位上紀朝臣諸綱爲美濃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氏宗爲兼介。右少辨右近衞少將如故。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守爲兼信濃介。春宮亮如故。正五位下良岑朝臣高行爲陸奧守。從五位下坂本朝臣鷹野爲越中介。從五位下近棟王爲丹波權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好雄爲因幡權介。從五位下清岑朝臣門繼爲備後守。從五位下都努朝臣福人爲周防守。從五位下弘宗王爲長門守。從四位上滋野朝臣貞主爲兼讃岐守。大藏卿如故。從五位下長岑宿禰秀名爲介。從五位下南淵朝臣年名爲筑前守。從五位下清瀧朝臣藤根爲筑後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雄爲肥前守。從五位下大春日朝臣良棟爲豐前守。外從五位下秦宿禰氏繼爲日向守。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正月乙酉【十四】》○乙酉。最勝會訖。更引其會名僧十餘人於禁中令論義。畢施御被。』左右兵衞府言。検舊例。夜行御馬。本寮飼丁。控持朱雀門下。待時乘騎。巡検城中。而去弘仁年中被配此府。其後所行御馬。隨死請替。請替之間。徒經數日。望請。依舊例復本寮者。許之。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正月癸巳【廿二】》○癸巳。奉授坐陸奧國白河郡勳十等都都古和氣神從五位下。餘如故。』授正六位上御長眞人近人從五位下。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正月甲午【廿三】》○甲午。遣唐陰陽師兼陰陽請益正八位上春苑宿禰玉成。在唐間得難義一卷。令陰陽寮諸生傳學。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二月丁未【六】》○二月壬寅朔丁未。以從五位下嶋江王爲大監物。從五位上石作王爲諸陵頭。從五位下橘朝臣海雄爲民部少輔。外從五位下伴宿禰眞足爲主税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宮房爲刑部大輔。從五位下御長眞人近人爲木工頭。從五位下高階眞人黒雄爲造酒正。從五位上佐伯宿禰春海爲左京亮。從四位下善道朝臣眞貞爲東宮學士。從五位下都努朝臣福人爲兼鑄錢長官。周防守如故。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主爲近江介。外從五位下御輔朝臣眞男爲淡路守。外從五位下讃岐朝臣永直爲兼阿波權掾。大判事勘解由次官如故。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二月戊申【七】》○戊申。少僧都大法師位實惠言。在紀伊國伊都郡高野山金剛峯寺。去承和二年二月卅日預定額畢。今在深山。無有燈明。望也准定額諸寺。被施燈分。并供養佛聖二座。許之。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二月己酉【八】》○己酉。備前國邑久郡安仁神預名神焉。』以山城國相樂郡山四町。爲贈太政大臣正一位橘朝臣清友墓地。』武藏國田五百七町奉充嵯峨院。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二月甲寅【十三】》○甲寅。出羽國百姓二萬六百六十八人賜復一年。以年穀不登飢饉相仍也。』信濃國言。地震。其聲如雷。一夜間凡十四度。墻屋倒頽。公私共損。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二月乙卯【十四】》○乙卯。勅。天平勝寳四年騰勅符云。先禁斷寺邊殺生畢。今如聞。時序稍遠。禁斷遂薄。若違犯者。即以違勅論者。春蒐秋〓。釣而不網。事不得已。期于止殺。况乎仁祠之邊。精舍之前。從來解脱之界。非是漁獵之地。如聞。勢家豪民無憚憲章。國宰講師不存検校。遂使寺内馳馬。佛前屠禽。如此淫濫。不可勝言。夫妖檗之臻。未必自天。民自取焉。可爲太息。宜重下知五畿内七道諸國司。嚴令禁斷寺邊二里殺生。如有犯者。六位已下科違勅罪。五位已上録名言上。不得阿容。』式部省言。式云。諸國博士醫師解任之後。各還本司。令熟本業。若望更任者聽之。不勞覆試。其被試及第。既任遭喪者。服〓之後。復任滿歴。但不經試者不在此限。省依式文。喪解之前。不補他人。服〓之後。令遂其歴。因茲教授醫療。一年曠職。謹案。式云。官省判補。雜色之輩。遭喪解任。若有才用者。聽奪情。望請。不待服〓。特從復任者。許之。可其先得試復更任者。亦同此例。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二月丙寅【廿五】》○丙寅。太政官處分。以西市東北角空閑地方十五丈。爲右坊城出擧錢所。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二月戊辰【廿七】》○戊辰。太政官仰大宰府云。新羅人張寳高。去年十二月進馬鞍等。寳高是爲他臣。敢輙致貢。稽之舊章。不合物宜。宜以禮防閑。早從返却。其隨身物者。任聽民間令得交關。但莫令人民違失沽價。競傾家資。亦加優恤。給程粮。並依承前之例。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三月壬申朔》○三月壬申朔。勅。大和國添上郡春日大神神山之内。狩獵伐木等事。令當國郡司殊加禁制。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三月癸酉【二】》○癸酉。陸奧國柴田郡權大領外從六位下勳七等阿倍陸奧臣豐主。黒川郡大領外從六位下勳八等靭伴連黒成。江刺郡擬大領外從八位下勳八等上毛野膽澤公毛人等並借授外從五位下。皆由國司〓擧也。』右京人孝子衣縫造金繼女。居住河内國志紀郡。年十二歳。始失親父。泣血過人。服〓之後。親母許嫁。而竊出徃於父墓。旦夕哀慟。母不復謂嫁事。其後還來定省。毎父忌日。齋食誦經。累年不息。至冬節則母子買雜材。惠賀河搆借橋。惣十五ケ年。母年八十而死。哀聲不絶。常守墳墓。深信佛法。焚香送終。勅叙三階。終身免戸田租。旌表門閭。令知衆庶。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二月戊寅【七】》○戊寅。勅。蔭孫正七位上和氣朝臣貞臣。宜特補文章得業生。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二月庚辰【九】》○庚辰。置采女司史生二員。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三月辛卯【二十】》○辛卯。以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愛發爲兼民部卿。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板野麻呂爲散位頭。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濱成爲典藥頭。從五位下美志眞王爲正親正。從五位下惟良宿禰貞道爲兼伊勢介。圖書頭如故。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三月壬辰【廿一】》○壬辰。散位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文山卒。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三月癸巳【廿二】》○癸巳。奉授陸奧國勳十等都都古和氣神從五位下。餘如故。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三月丙申【廿五】》○丙申。散事從三位大原眞人淨子薨。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三月己亥【廿八】》○己亥。詔曰。聖哲凝範。應天心以運行。昊穹演鑒。隨人事而通感。故殷王修徳。桑穀自枯。宋景崇善。法星遽退。朕以寡昧。祗膺寳圖。虚己勵精。日愼一日。先王經國之道。永言渉求。列聖綏民之方。載深追採。期所以人無疵癘。世致雍煕。而明信未孚。咎徴斯應。大宰府言。肥後國阿蘇郡神靈池。涵一定之盈科。歴水旱以自若。而今無故涸減〓丈。靜思厥咎。朕甚懼焉。詢之著龜。告以旱疫。今欲因循往烈。則象前規。施以徳政。防茲災〓。宜毎寺齋戒。共致薫修。毎社奉幣。式祈靈祐。天下蒸民今年雜徭。縱雖事多。莫過廿日。至於有閑。逾亦省之。鰥寡〓獨不能自存者量加振濟。凡厥國宰咸自策勉。詳求人〓。使無冤滯。且夫旱〓之來。或闕恒數。自非巨變。唯在勤救而已。宜脩理陂池。勿乏漑灌。又大宰府者。匪亶古來鎭遏之區。兼復當時恠見之地也。最須先愼以備不虞。布告遐邇。俾知朕意。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三月庚子【廿九】》○庚子。民部省言。主計寮解稱。貢調之期。越前國元十一月爲期。依承和三年十一月廿三日符。明年二月爲期。越中國元十一月爲期。依天長八年十月十五日符。明年二月爲期。能登國元十一月爲期。依天長十年十月十六日符。明年二月爲期。讃岐國元十一月爲期。依天長七年十一月十七日符。明年二月爲期。長門國元正月爲期。依天長四年二月十二日符。四月爲期。件五ケ國不據令條。申改常期。逾致延墮。既虧國用。望請。復舊定限。依期令貢者。許之。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四月辛丑朔》○夏四月辛丑朔。日有蝕之。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四月壬寅【二】》○壬寅。勅。神明之感。非信不通。帝王之功。非道何達。宜仰五畿内七道諸國。令國司講師相共齋戒。於部内諸寺。轉讀金剛般若經。庶使紫宸増寳算之長。赤縣絶夭折之患。兼復風雨調適。年穀豐登。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四月癸卯【三】》○癸卯。日色赤如血。須臾復常。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四月乙巳【五】》○乙巳。以從五位上佐伯宿禰春海爲刑部少輔。從五位下小野朝臣永道爲左京亮。從五位下橘朝臣海雄爲右衞門權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春岡爲常陸介。從五位下勳七等紀朝臣綱麿爲信濃權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氏爲但馬守。』右京人勘解由主典正六位上縣主前利連氏益賜姓縣連。神倭磐余彦天皇第三皇子神八井耳命之後也。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四月甲寅【十四】》○甲寅。奉授筑後國從五位上高良玉垂神正五位下。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四月乙卯【十五】》○乙卯。奉授下野國正五位下勳四等二荒神正五位上。餘如故。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四月丁巳【十七】》○丁巳。三品高津内親王薨。遣從五位下美志眞王。從四位下坂上大宿禰清野。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氏宗。從五位下林朝臣常繼等。監護喪事。内親王者。桓武天皇第十二皇女。納從三位坂上大宿禰刈田麻呂女從五位下全子所誕也。嵯峨太上天皇踐祚之初。大同四年六月授親王三品。即立爲妃。未幾而廢。良有以也。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四月庚申【二十】》○庚申。從四位下百濟王慶仲卒。慶仲者百濟氏中適用之人也。雖非大器。有吏幹聲。出爲武藏守。入任民部大輔。世人謂爲有〓公之術。衆人漁者。與慶仲臨川沈〓。魚之〓〓。專呑慶仲之鈎。瞬息間引得百餘喉。又諸大夫中以壯健稱。嘗自東國入都。路到渡頭爭船處。有傑〓人。率黨而來。驅逐諸人。不許倶渡。諸人畏之。不敢抗論。慶仲一揚鞭打之。額皮剥垂而覆面。惑而仆伏。其黨亦退。諸人大悦。棹舟競渡。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四月己巳【廿九】》○己巳。勅。頃者時雨不降。農夫輟耕。如非祷祈。恐傷嘉苗。宜奉幣松尾。賀茂。乙訓。貴布禰。垂水。住吉。雨師神。令祈甘雨。兼防風災。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五月庚午朔》○五月庚午朔。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宮房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下清瀧朝臣河根爲民部少輔。外從五位下大岡宿禰豐繼爲主税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菊池麻呂爲刑部大輔。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五月壬申【三】》○壬申。詔曰。天皇〈我〉詔旨〈爾〉坐。掛畏〈支〉神功皇后〈乃〉御陵〈爾〉申賜〈へ止〉申〈久〉。頃者在肥後國阿蘇郡神靈池無故涸減〓丈。又伊豆國〈爾〉有地震之變。乍驚問求〈禮波〉。旱疫之災及兵事可有〈止〉卜申。自此之外〈爾毛〉物恠亦多。依此左右〈爾〉念行〈爾〉。挂畏〈支〉神功皇后〈乃〉護賜〈比〉助賜〈牟爾〉依〈天〉。無事〈久〉可有〈止〉思食〈天〉。參議大和守從四位下正躬王〈乎〉差使〈弖〉。奉出状〈乎〉聞食〈天〉。天皇朝廷〈乎〉無動〈久〉大坐〈之米〉。國家〈乎〉平〈遣久〉護賜〈比〉助賜〈倍止〉。恐〈美〉恐〈ミ毛〉申賜〈久止〉申〈須〉。』是日。遣宣命使於山科。栢原兩山陵賽祟焉。』大和國人正六位上縵連道繼授外從五位下。以輸私稻四萬束。助國用也。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五月辛巳【十二】》○辛巳。重奉神功皇后御陵宣命曰。天皇〈我〉詔旨〈止〉。挂畏〈支〉山陵〈爾〉申賜〈倍止〉申〈久〉。頃者渉旬〈天〉不雨〈佐流波〉。如有祟〈天河止〉卜求〈禮波〉。山陵〈爾〉奉遣〈太流〉例貢之物闕怠〈禮流〉祟見〈由〉。香椎廟〈毛〉同爲祟賜〈倍理登〉卜申〈勢理〉。驚而尋検〈爾〉。所司申〈久〉。自去年以往。兩年間。荷前〈乎〉便輙〈久〉陵戸人〈爾〉付奉遣〈志與理〉。不必供致〈毛〉在〈ケ无可止〉疑〈布止〉申。今恐畏〈天〉將來〈波〉不令然〈之天〉貞令進致〈武〉。香椎廟〈爾毛〉當遣專使謝申〈武止〉。差參議從四位上和氣朝臣眞綱。謝申祈申状〈乎〉。平〈久〉聞食〈天〉。時〈毛〉換〈左須〉甘雨令零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倍止〉申。』是夜曉。雨降。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五月壬午【十三】》○壬午。以從五位上佐伯宿禰春海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關雄爲刑部少輔。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濱成爲宮内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氏範爲典藥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宮房爲丹波守。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五月癸未【十四】》○癸未。請名僧於八省院。讀經祷雨。』是日雨降。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五月己丑【二十】》○己丑。遣從四位下勘解由長官和氣朝臣仲世。奉幣八幡大神及香椎廟。』勅。修福滅罪。佛道是先。傳法興教。人倫爲本。如聞。諸國定額寺。堂舍破壞。佛經曝露。三綱檀越。無心修理。頃年水旱不調。疫癘間發。靜言其由。恐縁彼咎。宜重下知五畿内七道諸國。修理莊嚴定額寺堂舍并佛像經論。今須毎寺立可修理之程。附朝集「堂」使言上。習常不革。並處重科。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五月乙未【廿六】》○乙未。以勘解由長官從四位下和氣朝臣仲世爲兼豐前守。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五月丙申【廿七】》○丙申。會諸司於朱雀門大祓。爲除後太上天皇之服也。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六月庚子朔》○六月庚子朔。天皇御紫宸殿。賜宴侍臣以上。一品葛原親王。右大臣正三位源朝臣常。殊賜御衣一襲。自外賜祿有差。』是日。勅。頃者甘雨屡降。苗稼滋茂。此則修善之功。時致感應。宜令内外諸道。准去四月二日格旨。迄于秋收。國司講師。率國分僧。轉讀金剛般若經。令祈豐年。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六月庚戌【十一】》○庚戌。武藏守從四位下正道王卒。正道王。三品中務卿恒世親王之一男也。縁後太上天皇之付屬。今帝亦鍾寵愛。具見於上。去年正月拜武藏守。不終秩而卒。時年廿。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六月辛酉【廿二】》○辛酉。詔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支〉伊勢度會〈乃〉五十鈴之川上〈爾〉坐大神〈乃〉廣前〈爾〉申賜〈ヘ止〉申〈久〉。先〈爾〉肥後國阿蘇郡〈爾〉在〈流〉神靈池。常〈與利〉涸竭〓丈。又伊豆國〈爾〉有地震之變。是〈乎〉卜求〈禮波〉。旱疫及兵事可有〈止〉卜申。自此之外〈爾母〉物恠亦多。依此〈天〉左右〈爾〉念行〈爾〉。掛畏〈支〉大神〈乃〉護賜〈比〉。矜賜〈牟爾〉依〈天〉。無事〈天〉可有〈止〉思食〈天〉。令擇吉日良辰〈弖〉。大監物從五位下嶋江王。中臣民部大丞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榲雄等〈乎〉差使〈天〉。禮代〈乃〉大幣〈乎〉令捧持〈天〉奉出。此状〈乎〉聞食〈弖〉。國家〈乎〉平〈介久〉有〈志女〉。天皇朝廷〈乎〉寳位無動〈久〉護賜〈比〉助賜〈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又遣使於賀茂御祖社。祈申亦同焉。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七月癸酉【五】》○秋七月己巳朔癸酉。詔曰。上玄無私。運神功而下濟。至人忘己。推聖徳而敷仁。是以四〓未乂。舜貽沈首之憂。一物有違。禹發〓危之軫。朕膺丕命。祗守宗〓。詢萬機而停食。〓人〓而失寐。而惠化罔孚。至道猶欝。咎徴之戒。不言而臻。如聞。伊豆國地震爲變。里落不完。人物損傷。或被壓沒。靈譴不虚。必應粃政。瞻言往躅。内愧于懷。傳不云乎。人惟邦本。々固邦寧。朕之中襟。諒切字育。故今殊發中使。就加慰撫。其人居散逸。生業陷失者。使等與所在國吏斟量。除當年租調。并開倉賑救。助修屋宇。淪亡之徒。務從葬埋。夫化之所被。無隔華夷。惠之攸覃。必該中外。宜不論民夷。普施優恤。詳暢寛弘之愛。副朕推溝之懷。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七月甲戌【六】》○甲戌。左兵衞府駕輿丁町西北角失火。燒損百姓廬舍卅餘烟。驅追行人令撲滅矣。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七月己卯【十一】》○己卯。右京人六世御津井王。是雄王。眞雄王。國雄王。本吉王。淨道王。稻雄王。多積王。安冨王。伊賀雄王。三輪女王。坂子女王。七世新男王。春男王。三守王。並雄王等十六人。賜姓有澤眞人。一品長「野」親王五世孫。正六位上乙雄王之男孫也。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七月癸未【十五】》○癸未。雷震于大極殿東樓南角柱。雨雹。大如碁子。』是日。令造伊勢齋内親王離宮。以伊勢尾張兩國正税稻充料。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七月戊子【二十】》○戊子。天皇御紫宸殿。令左右近衞兵衞相撲。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七月己丑【廿一】》○己丑。勅。令五畿内七道諸國。奠幣名神。務祈嘉穀。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七月甲午【廿六】》○甲午。天皇御八省院。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以祈豐年。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七月丙申【廿八】》○丙申。以參議正三位源朝臣信爲武藏守。左衞門督如故。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八月辛丑【四】》○八月戊戌朔辛丑。假河内國讃良郡大領從七位下茨田勝男泉外從五位下。以國司〓擧也。復假相摸國高座郡大領外從六位下勳八等壬生直黒成外從五位下。代貧民填進調布三百六十端二丈八尺。庸布三百〓五端二丈八尺。正税一萬一千一百七十二束二把。給飢民稻五千五百四束。戸口増益三千一百八十六人。就中不課二千九百〓七人。課二百三十九人。仍〓其身也。』以土左國美良布神。石土神。並預官社。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八月丁未【十】》○丁未。釋奠也。公卿就大學行事。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八月戊申【十一】》○戊申。天皇御紫宸殿。召大學博士學生等。令論難昨日所講孝經之義。訖賜祿有差。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八月辛亥【十四】》○辛亥。從五位下石川朝臣宗益爲大藏少輔。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八月丙辰【十九】》○丙辰。以大宰府曹百四口充對馬嶋。兼充防人。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八月戊午【廿一】》○戊午。奉授阿波國正八位上天石門和氣八倉比〓神。對馬嶋無位胡祿神。无位平神並從五位下。』勅曰。聞。下大宰府驛傳官符。并彼府言上解文。路次諸國。長門關司等。毎各開見。縱國裏機急。境外消息。不可必令萬民咸知。而解文委曲未來京華。下符辭状無達宰府。載記之旨諠譁民間。途説之輩滿溢内外。寔是專輙開見所致之漸也。宜告山陽道諸國司更莫令然。亦四畿六道之内。指一ケ國所下之符。同無令開。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八月庚申【廿三】》○庚申。改土左國貢納調庸期。定爲正月。』土左國吾川郡八郷。各分四郷建二郡。新郡號高岡。郡司者分元四員。各置二員。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八月丁卯【三十】》○丁卯。雨水殊甚。奠幣雨師。以祈止雨。』无品安濃内親王薨。不遣葬使。爲彼家早葬也。親王者。桓武天皇第四皇女也。母多治比氏。參議從三位長野眞人之女。贈正二位眞宗眞人是也。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九月戊辰朔》○九月戊辰朔。有洪水。漂流百姓廬舍。京中橋梁及山埼橋盡斷絶焉。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九月丙子【九】》○丙子。天皇御紫宸殿。宴公卿已下文人已上。同令賦鳩化爲鷹之題。宴訖賜祿。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九月丁丑【十】》○丁丑。以加賀國勝興寺爲國分寺。准和泉國寺只置講師一員僧十口。其僧者便分割越前國々分寺僧廿口之内。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閏九月戊戌【二】》○閏九月丁酉朔戊戌。奉授正五位上丹生川上雨師神從四位下。勳八等垂水神從五位下。餘如故。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閏九月乙巳【九】》○乙巳。擇諸司史生及長上年七十已上者四人。補外國權史生。矜耆老也。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閏九月庚戌【十四】》○庚戌。以河内國丹比郡驛家院倉八宇屋二宇。遷建當郡日根野。爲正倉。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閏九月辛亥【十五】》○辛亥。請僧廿口沙彌廿口於常寧殿。限二ケ日令讀經。謝物恠也。』以從五位下石川朝臣宗益爲治部少輔。從五位下高階眞人清上爲兵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永爲大藏少輔。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閏九月乙卯【十九】》○乙卯。授无位小野朝臣篁正五位下。詔曰。篁雖期奉國。猶悔失晨。朕顧惟舊。且愛文才。故降優貫。殊復本爵。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閏九月己未【廿三】》○己未。散位從四位下笠朝臣廣庭卒。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閏九月甲子【廿八】》○甲子。以宮内少輔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濱成爲大藏大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永爲宮内少輔。伊勢權介從五位下菅原朝臣善主爲介。從五位下惟良宿禰貞道爲兼播磨權介。圖書頭如故。』伯耆國八橋郡人陰陽博士正六位下春苑宿禰玉成母曾禰連家主女姉妹男女等一烟。改本居貫附右京三條一坊。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月丁卯朔》○冬十月丁卯朔。天皇御紫宸殿。宴于侍臣。親王已下五位以上。歌舞庭中。日暮賜祿有差。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月己巳【三】》○己巳。制。延暦廿三年格。權任之人不異正任。年分全給。理合一同。又弘仁十一年格稱。令云。諸祿並依日給。京官據詔書出日。外官據籤符到給之者。今賞之所行。理無偏頗。獨給全給。事乖通猷。宜不論權正。據籤符到給之。其間公廨遍共給之。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月庚午【四】》○庚午。天皇不豫。遣使誦經都下七寺及平城七大寺焉。』置民部省扶省掌二人。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月辛未【五】》○辛未。聖躬平復。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月癸酉【七】》○癸酉。勅。凡貢調之期。輸物之品。詳見令條。違期之科。麁惡之罪。亦明格文。而諸國司。朝委未允。怠慢多端。或矯言桑麻。規避麁惡。或請驗路次。巧稱逗留。是則徒設條章曾不遵行之所致也。宜殊下知五畿内七道諸國大宰府。改已往怠令愼將來。又路次之國。不存公平。偏任請託。輙故逗留之状。自今已後。不得爲然。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月辛巳【十五】》○辛巳。正五位下小野朝臣篁爲刑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菊池麻呂爲大藏大輔。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月癸巳【廿七】》○癸巳。聖躬不豫。分遣使者。誦經都下七寺。皇太子親王以下五位已上。就左右陣頭候之。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月乙未【廿九】》○乙未。詔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支〉栢原〈乃〉御陵〈爾〉申賜〈ヘ止〉申〈久〉。頃者御病發〈天〉惱苦〈比〉大坐。依此〈天〉卜求〈禮波〉。掛畏〈支〉御陵〈乃〉木伐并犯穢〈流〉祟有〈利〉。讀經奉仕〈波〉無咎〈久〉可有〈止〉卜申。乍驚恐畏〈流〉状〈乎〉。差使參議從四位下大和守正躬王。右近衞中將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等〈天〉申奉出。卜申〈我己止久〉。讀經〈毛〉令奉仕。又巡見検〈天〉犯状〈乃〉隨〈爾〉。山陵守等〈乎波〉勘賜〈牟〉。此状〈乎〉平〈久〉聞食〈天〉。護賜〈比〉矜賜〈牟爾〉依〈天之〉。所苦平痊〈天〉。國家無事〈久〉可有〈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一月丁酉朔》○十一月丁酉朔。是日朔旦冬至也。公卿上表慶賀。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一月壬寅【六】》○壬寅。彗星見西方。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一月癸丑【十七】》○癸丑。山城國相樂郡乘陸田三町賜橘朝臣清子。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一月乙卯【十九】》○乙卯。天皇御神嘉殿行神事。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一月丙辰【二十】》○丙辰。詔曰。賦象不〓。九玄施仁。與物爲春。一人救世。故能功高振古。軒昊之化允諧。事美遐年。勳華之業逾峻。朕以寡昧。忝臨黎苗。撫事思愆。毎深懷抱。迺者有司奏言。今年十一月朔旦冬至。當天統之嘉數。發無賜之丕基。歴駕脱而希聞。佇上徳而演〓。夫乾鑒玄遠。必感聖〓。自顧菲虚。何入靈〓。故今思與天下共斯休祉。自承和八年十一月廿日昧爽以前徒罪以下。不論輕重。一從免除。但八虐。故殺人。謀殺人。強竊二盜。私鑄錢。常赦所不免。及欠負官物之類。不在赦限。若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々之。其門蔭久絶。及功才早著者。特加榮奬。式暢龍光。内外文武官主典以上。進爵一級。在京正六位上諸吏及史生以下直丁以上。宜量賜物。庶施〓澤於萠俗。答嘉〓於昊穹。布告遐邇。俾知朕意。』是日。天皇御紫宸殿。宴于百官。詔曰。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勅大命〈乎〉。衆聞食〈止〉宣。朔旦冬至〈波〉。歴代〈天〉希〈爾〉値王者休祥〈奈リ〉。朕〈我〉以不徳〈天〉。今〈爾〉得値〈太リ〉。朕而已〈夜〉此〈乎〉喜〈備牟〉。卿〈太知〉百官人〈止毛〉。天下〈乃〉公民〈爾〉至〈萬天〉。相賀〈部之止奈毛〉所念行〈須〉。故是以仕奉状〈乃〉隨〈爾〉
。上治賜〈不〉人〈毛〉在。氏々〈乃〉中〈爾〉治賜人〈毛〉一二在。又諸司〈乃〉主典〈與リ〉以上人〈爾〉冠一階上賜〈比〉。又司司〈乃〉人〈止毛爾〉至〈萬天二〉大物賜〈比〉。又天下徒罪已下人〈止毛〉免賜〈久止〉勅大命〈ヲ〉。衆聞食〈止〉宣。』授四品葛井親王三品。正三位源朝臣常從二位。從三位橘朝臣氏公。藤原朝臣綱繼並正三位。從四位上文室朝臣秋津正四位下。從四位下高枝王從四位上。无位茂世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近棟王。大川王並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善永王。葛城王並從五位下。從四位下和氣朝臣仲世。伴宿禰友足。「和氣朝臣仲世」橘朝臣永名。紀朝臣名虎並從四位上。從五位上高階眞人石河。藤原朝臣貞主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豐嗣。藤原朝臣諸成。藤原朝臣高房。菅野朝臣永岑。縣犬養宿禰廣濱。田口朝臣房富。御船宿禰氏主。藤原朝臣良相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善友朝臣豐宗。正六位上在原朝臣行平。藤原朝臣關主。藤原朝臣高直。大中臣朝臣粟麿。秋篠朝臣五百河。藤原朝臣岳雄。橘朝臣仲村麿。巨勢朝臣康則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名草宿禰豐成。壹伎公氏成。多朝臣清繼。和邇部臣直行。善世宿禰豐永。秦忌寸福代並外從五位下。宴訖賜祿有差。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一月丁巳【廿一】》○丁巳。彗星猶見。』是日。授正三位百濟王慶命從二位。无位阿子女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橘朝臣井手子正四位下。无位源朝臣潔姫正四位下。從四位下當麻眞人浦蟲從四位上。從五位下飯高朝臣姉綱。无位藤原朝臣潔子並正五位下。无位田口朝臣眞仲。菅生朝臣呰並從五位下。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二月丁卯【二】》○十二月丙寅朔丁卯。攝津國地三百町爲後院牧。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二月甲戌【九】》○甲戌。外從五位下興世朝臣高世爲大膳亮。從五位下善永王爲豐後守。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二月壬午【十七】》○壬午。勅。請僧百口於八省院。限三ケ日。讀大般若經。殊令内記作咒願文。同令五畿内七道諸國讀之。迄于事畢禁斷殺生。P7207爲彗星屡見也。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二月甲申【十九】》○甲申。修日本後紀訖。奏御。』是日。攝津國請停任讀師。許之。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二月丁亥【廿二】》○丁亥。長門國言。渤海客徒賀福延等一百五人來着。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二月庚寅【廿五】》○庚寅。以式部大丞正六位上小野朝臣恒柯。少外記正六位上山代宿禰氏益。爲存問渤海客使。
《卷十承和八年(八四一)十二月辛卯【廿六】》○辛卯。置主計主税二寮々掌各二員。」元興寺僧傳燈大法師位守寵卒。守寵。俗姓佐伯氏。讃岐國人。法相宗僧正護命之資流也。延暦廿四年得度具戒。能説護法之道。獨作論義。將化去時年五十有八。P7208
《卷十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十》



P7209《卷十一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十一」〈起承和九年正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
《卷十一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十一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正月丙申朔》○九年春正月丙申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賀。畢宴侍從已上於紫震殿。賜御被。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正月戊戌【三】》○戊戌。天皇朝覲太上天皇及太皇太后「宮」於嵯峨院。于時雅樂寮奏音樂。公卿醉中不勝感興。各起更舞。是日。詔授從五位下秋篠朝臣康子正五位下。无位山田宿禰近子從五位上。並太上天皇更衣也。賜扈從五位已上祿。日〓還宮。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正月壬寅【七】》○壬寅。天皇御豐樂殿。宴于群臣。詔授從三位藤原朝臣良房正三位。從四位下正躬正從四位上。正六位上眞笠王。長門王並從五位下。從四位上平朝臣高棟正四位下。從四位下紀朝臣長江從四位上。正五位下高階眞人石河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興世朝臣書主。藤原朝臣春津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笠朝臣年繼。丹〓眞人門成。高階眞人清上。春澄宿禰善繩。藤原朝臣富士麿。紀朝臣綱雄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興世朝臣高世。正六位上藤原朝臣眞岑。坂上大宿禰當宗。藤原朝臣貞敏。三原朝臣朝主。藤原朝臣正世。橘朝臣貞町。丹〓眞人永平。甘南備眞人彌雄。大中臣朝臣榲雄。上毛野朝臣貞雄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菅野朝臣繼門。伊福部宿禰永氏。味眞公御助麿並外從五位下。宴訖賜祿有差。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正月癸卯【八】》○癸卯。天皇御大極殿。聽講最勝王經。崇朝之講竟而廻御本宮。』授无位藤原朝臣賀登子。小野朝臣吉子並正六位上。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正月乙巳【十】》○乙巳。新羅人李少貞等〓人到筑紫大津。大宰府遣使問來由。頭首少貞申云。張寳高死。其副將李昌珍等欲叛亂。武珍州列賀閻丈興兵討平。今已無虞。但恐賊徒漏網。忽到貴邦。擾乱黎庶。若有舟船到彼不執文符者。並請切命所在推勘收捉。又去年廻易使李忠揚圓等所齎貨物。乃是部下官吏及故張寳高子弟所遺。請速發遣。仍齎閻丈上筑前國牒状參來者。』公卿議曰。少貞曾是寳高之臣。今則閻丈之使。彼新羅人。其情不遜。所通消息。彼此不定。定知。商人欲許交通。巧言攸稱。今覆解状云。李少貞齎閻丈上筑前國牒状參來者。而其牒状無進上宰府之詞。無乃可謂合例。宜彼牒状早速進上。如牒旨無道。附少貞可返却者。或曰。少貞今既託於閻丈。將掠先來李忠揚圓等。謂去年廻易使李忠等所齎貨物。乃是故寳高子弟所遺。請速發遣。今如所聞。令李忠等與少貞同行。其以迷獸投於餓虎。須問李忠等。若嫌與少貞共歸。隨彼所願。任命遲速。又曰。李忠等廻易事畢。歸向本郷。逢彼國乱。不得平著。更來筑前大津。其後於呂系等化來云。己等張寳高所攝嶋民也。寳高去年十一月中死去。不得寧居。仍參著貴邦。是日。前筑前國守丈室朝臣宮田麻呂。取李忠等所齎雜物。其詞云。寳高存日。爲
買唐國貨物。以〓付贈。可報獲物。其數不尠。正今寳高死。不由得物實。因取寳高使所齎物者。縱境外之人。爲愛土毛。到來我境。須欣彼情令得其所。而奪廻易之便。絶商賈之權。府司不加勘發。肆令并兼。非失賈客之資。深表無王憲之制。仍命府吏。所取雜物。細碎勘録。且給且言。兼又支給粮食。放歸本郷。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正月戊申【十三】》○戊申。以參議從四位上正躬王爲兼左大辨。大和守如故。參議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安仁爲大藏卿。參議從四位上滋野朝臣貞主爲兼式部大輔。讃岐守如故。從三位百濟王勝義爲兼相摸守。宮内卿如故。三品阿保親王爲兼上総大守。彈正尹如故。二品秀良親王爲上野大守。參議正四位下朝野宿禰鹿取爲兼越中守。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衞爲大宰大貳。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正月己酉【十四】》○己酉。最勝會訖。更引名僧十餘人於禁中。令論義。畢施御被。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正月辛亥【十六】》○辛亥。天皇御紫震殿。覽踏歌。賜侍臣等祿有差。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正月壬子【十七】》○壬子。天皇御豐樂殿觀射。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正月乙卯【二十】》○乙卯。天皇内宴於仁壽殿。公卿及知文士陪焉。同賦春生之題。宴了賜祿有差。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正月壬戌【廿七】》○壬戌。制。諸國貢調庸使。專當國司名簿。附計帳使。申上之後。不獲逗留相替。若人有病。差替言上。病愈之日。必令進上。如除行程之外。滿百廿日。猶有不參者。依法解官。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二月戊辰【三】》○二月丙寅朔戊辰。地震。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二月己巳【四】》○己巳。遣使奉幣伊勢大神宮及諸社。祈年也。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二月乙亥【十】》○乙亥。以從四位下高階眞人石川爲中務大輔〈云々〉。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二月辛巳【十六】》○辛巳。第一皇子諱〈田邑〉於仁壽殿加元服。諸親王藤原氏等獻御贄。酣宴及〓。賜參議已上褂衣。五位及未得解由大夫等凡一百卅人各被。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二月乙酉【二十】》○乙酉。令渤海客徒入京。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二月戊子【廿三】》○戊子。授正五位下廣井女王從四位下〈云々〉。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二月甲午【廿九】》○甲午。地震。』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吉野上表。乞解職養親。不許。』以但馬國城埼郡壽永寺爲定額寺。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三月丁酉【二】》○三月丙申朔丁酉。勅。女官別當。雖非職員。所掌之物。不異諸司。宜准侍從厨。四年爲限。遷代之日。責解由状。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三月己亥【四】》○己亥。中納言正三位橘朝臣氏公爲大納言。右近衞大將如故。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三月辛丑【六】》○辛丑。存問兼領渤海客使式部大丞正六位上小野朝臣恒柯。少内記從六位上豐階公安人等上奏。勘問客徒等文并渤海王所上啓案。并中臺省牒案等文。其啓状曰。渤海國王大彜震啓。季秋漸冷。伏惟天皇起居萬福。即此彜震蒙恩。前者王文矩等入覲。初到貴界。文矩等即從界末却廻。到國之日。勘問不得入覲逗留。文矩口傳天皇之旨。年滿一紀。後許入覲。彜震仰計天皇衷旨不要頻煩。謹依口傳仍守前約。今者天星轉運。躔次過紀。覲覿之禮。爰恐愆期。差使奉啓。任約令覲。彜震限以溟闊。不獲拜覲。下情無任馳戀。謹遣政堂省左允賀福延奉啓。』又別状曰。彜震祖父王在日。差高承祖。入覲之時。天皇注送在唐住五臺山僧靈仙黄金百兩。寄附承祖。承祖領將。到國之日。具陳天皇附金之旨。祖父王欽承睿意。轉附朝唐賀正之使。令尋靈仙所在將送其金。待使復佇付金否。而隔海程途。過期不返。後年朝唐使人却廻之日。方知前年使等從海却歸。到塗里浦。疾風暴起。皆悉陷沒。亦悉往五臺覓靈仙。送金之時。靈仙遷化。不得付與。其金同陷沒。以此其後文矩入覲。啓中縷陳事由。冀達天皇。文矩不遂覲禮。將啓却歸。今再述失金事由。故遣賀福延輸申誠志。伏望體悉。』又中臺省牒曰。渤海
國中臺省牒日本國太政官。應差入覲貴國使政堂省左允賀福延并行從一百五人。牒。奉處分。日域東遥。遼陽西阻。兩邦相去。萬里有餘。溟漲滔天。風雲雖可難測。扶光出地。程途亦或易標。所以展親舊意。拜覲須申。毎航海以占風。長候時而入覲。年紀雖限。星〓尚通。齎書遣使。爰至于今。宜遵舊章欽修覲禮。謹差政堂省左允賀福延。令覲貴國者。准状牒上日本國太政官者。謹録牒上〈云々〉。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三月癸卯【八】》○癸卯。右京人侍醫外從五位下紀臣國守。弟從八位上同姓魚守等三人改臣字賜朝臣。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三月丙午【十一】》○丙午。勅。比者春雨降少。枯旱日多。百姓輟耕。不能播種。宜准弘仁九年四月廿五日格。不問王臣田。所有水之處。任令百姓耕作。降種遷種之後各歸其主。神寺田宜同准此。又漑水養田。先賎後貴。但事權時不得爲例。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三月庚戌【十五】》○庚戌。又勅。若非攘未然。恐班蒔失時。宜仰五畿内七道諸國。簡修行不退者二十人。於國分寺。三ケ日間。晝讀金剛般若經。夜修藥師悔過。修善之比。禁止殺生。佛僧布施以正税充之。若有天行之處。國司到境下。令防祭疫神。精進齋戒。共祷豐稔。』是日。遣使頒幣貴布禰。住吉。垂水。丹生川上等諸社。同祈甘雨。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三月辛亥【十六】》○辛亥。地震。』從五位上有雄王爲玄蕃頭〈云々〉。』恒統親王薨。親王者後太上天皇第三皇子。太皇太后之所産也。于時年十餘歳也。遣勘解由長官從四位上和氣朝臣仲世。治部少輔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菊池麿。玄蕃頭從五位上有雄王。右京亮從五位下林朝臣常繼等。監護喪事。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三月丁巳【廿二】》○丁巳。遣使奉幣松尾。鴨御祖。鴨別雷。乙訓等名神。祈雨也。』是日雨降。通宵不緩。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三月壬戌【廿七】》○壬戌。渤海客徒賀福延等發自河陽。入于京師。遣式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成爲郊勞使。是夕。於鴻臚舘安置供給。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三月癸亥【廿八】》○癸亥。太政官遣右大史正六位上蕃良朝臣豐持於鴻臚舘爲慰勞焉。是日。渤海使賀福延等上中臺省牒。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三月甲子【廿九】》○甲子。遣侍從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春津於鴻臚舘。宣勅曰。天皇詔旨〈良麻止〉宣〈久〉。有司奏〈久〉。彼國王〈乃〉上啓外〈乃〉別状等事〈乎〉。存問使詰問〈爾〉。引過伏理〈奴〉。是故〈爾〉彼國使等〈遠波〉待〈爾〉。不可以常禮〈止〉奏。然〈止毛〉守年紀〈弖〉。自遠參來〈留遠〉念行〈弖奈毛〉。殊矜免賜〈布止〉宣。又詔〈久〉。客〈伊〉自遠參來〈禮理〉。平安以不。又長門以來路間〈波〉。如何爲〈都都加〉參來〈志〉。宜相見日〈爾〉至〈萬弖波〉。此〈爾〉侍〈天〉休息〈止〉宣〈布〉。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四月乙丑朔》○夏四月乙丑朔。使右大史正六位上山田宿禰文雄。賜客徒等時服。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四月丙寅【二】》○丙寅。渤海國使賀福延等。於八省院。獻啓函信物等。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四月己巳【五】》○己巳。天皇御豐樂殿。饗渤海使等。詔授大使賀福延正三位。副使王寳璋正四位下。判官高文暄。烏孝愼二人並正五位下。録事高文宣。高平信。安歡喜三人並從五位下。自外譯語已下首領已上十三人隨色加階焉。使右少辨兼右近衞少將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氏宗共食。日暮賜祿各有差。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四月辛未【七】》○辛未。大使賀福延私獻方物。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四月癸酉【九】》○癸酉。饗客徒等於朝集堂。遣從五位下惟良宿禰春道共食。宣勅曰。天皇〈我〉御命〈良萬止〉詔勅命〈乎〉。客人〈伊〉聞食〈止〉宣〈久〉。國〈爾〉還退〈倍支〉日近〈久〉在〈爾〉依〈弖奈毛〉。國王〈爾〉祿賜〈比〉。并〈弖〉福延等〈爾毛〉御手〈都〉物賜〈比〉饗賜〈波久止〉宣〈布〉。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四月乙亥【十一】》○乙亥。天皇遷御冷然院。以修理内裏也。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四月丙子【十二】》○丙子。遣勅使於鴻臚舘。宣詔。賜渤海王書曰。天皇敬問渤海國王。福延等至。得啓具之。惟王奉遵明約。沿酌舊章。一紀星廻。朝覲之期不爽。萬里溟濶`貢之款仍通。言念乃誠。無忘鑒寐。前年聘唐使人却廻。詳知〓蒭靈仙化去。今省別状。事自合符。亦悉付遣黄金陷沒緑浦。雖人逝賚失元圖不諧。而思夫轉送之勞。遥感應接之義。悠悠天際。足非可跂。予相見無由。焉不已耳。附少國信。色目如別。夏景初蒸。比平安好。略此還答。指不多及。』太政官賜中臺省牒曰。日本國太政官牒渤海國中臺省。入覲使政堂省左允賀福延等壹佰伍人牒。得中臺省牒稱。奉處分。日域東遥。遼陽西阻。兩邦相去。萬里有餘。溟漲滔天。風雲雖可難測。扶光出地。程途亦或易標。所以毎航海以占風。長候時而入覲。宜遵舊章欽修覲禮。謹差政堂省左允賀福延。令覲貴國者。福延等來修聘禮。守一紀之龍信。凌千里之鼇波。乘風便以企心。仰日光而追影。事有成規。准例奏請。被勅報曰。隣好相尋。匪亶今日。靜言純至。嘉尚于懷。宜加優矜得復命者。今使還之次。附璽書并信物。至宜領之。但啓凾修飾。不依舊例。官儀棄瑕不擧。自後奉以悛之。准勅牒送。牒到准状。故牒。』勘解由判官正六位上藤原朝
臣粟作。文章生從六位上大中臣朝臣清世等爲領客使。是日。使賀福延等歸郷。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四月辛卯【廿七】》○辛卯。天皇御武徳殿。閲諸國駒。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五月乙未【二】》○五月甲午朔乙未。勅。五月五日供節。四衞府六位官人已下裝束。除甲冑飾之外。不得用金銀及薄泥。五位已上走馬之鞍。并馬飾。不論新舊。聽用金銀。但薄泥不在聽限。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五月戊戌【五】》○戊戌。天皇御武徳殿。覽騎射。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五月甲辰【十一】》○甲辰。奉授陸奧國柴田郡无位大高山神從五位下。』以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諸成爲兼勘解由次官。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五月丁未【十四】》○丁未。奉授信濃國諏方郡无位勳八等南方刀美神從五位下。餘如故。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五月庚申【廿七】》○庚申。勅。近有物恠。卜食。疫氣告咎。宜令五畿内七道諸國及大宰府。敬祭疫神。以禦咎徴也。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五月壬戌【廿九】》○壬戌。中務大輔從四位下高階眞人石河卒。石河。從四位下淨階眞人之子也。弘仁十三年任宮内少丞。轉大丞。明年正月叙從五位下。除兵部少輔。俄遷少納言。父子相襲居斯職。以富聲音也。時論以爲。稱唯之音。細而且高。猶勝於父。天長之季。頻兼常陸介出雲守。承和二年以降。累加至從四位下。卒于官。時年五十九。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六月乙丑【二】》○六月甲子朔乙丑。勅。定造大井寺使員。判官二人。主典二人。歴限者以四年爲期。但使及算師已下員。並責解由。一同前例。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六月丙寅【三】》○丙寅。伊勢國人遠江介外從五位下飯高公常比麻呂。弟五百繼。甲斐目大初位上飯高宿禰濱永等男女廿七人賜姓飯高朝臣。編附左京三條。采女。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六月丁卯【四】》○丁卯。以左京采女町西北地四分之一。賜右衞門權佐從五位下橘朝臣海雄。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六月戊辰【五】》○戊辰。勅。前者。令陰陽寮占物恠。奏可有疫氣。宜遣使奉幣伊勢大神宮。祈攘之。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六月辛未【八】》○辛未。若狭國進銅器。其體頗似鐘。是自地中所掘得也。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六月戊寅【十五】》○戊寅。地震。』以攝津國嶋下郡古荒田五十二町。賜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岑子。』以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大津爲神祇大副。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六月乙酉【廿二】》○乙酉。讃岐國香河郡人戸主從六位上秦人部永楫。戸主秦人部春世等十人。賜姓酒部。
《卷十一承和九年(八四二)六月丙戌【廿三】》○丙戌。注雨滂沱。百姓皆喜。』右京人正六位上保雄王。男長宗。廣宗。高枝等王十人賜姓清瀧眞人。三品忍壁親王六世孫也。
《卷十一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十一



《卷十二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十二〈起承和九年正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乙未【三】》○秋七月癸巳朔乙未。遣使於筑前國宗像神。竃門神。肥後國健磐龍神等諸社奉幣。縁有祟也。』越前國人散位正六位上長谷連貞長。同姓貞成等。改本居貫附左京二條三坊。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丁酉【五】》○丁酉。散位從三位藤原朝臣繼業薨。繼業。參議正三位式部卿大宰帥宇合之孫而贈太政大臣正一位百川朝臣之第三子也。延暦十五年擢自内舍人。叙從五位下。爲侍從。兼常陸介。改兼信濃介。尋遷大學頭左兵衞佐。兼信濃守。漸加正五位上。大同三年叙從四位下。任大和守。俄遷右馬頭。弘仁元年加從四位上。任近江守。尋拜兵部大輔。轉神祇伯。後出伊豫權守。自此歸第。不復仕焉。十四年降恩加正四位下。天長三年授從三位。以天皇外戚也。爲人質直有容儀。好射。兼善琴歌。晩年不修門戸。薨于高橋里第。時年六十五。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戊戌【六】》○戊戌。勅。奉幣於貴布禰。乙訓。丹生川上雨師神社。令祈雨也。』是夕。雨降。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己亥【七】》○己亥。夜中犬矢於御在所版位之上。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庚子【八】》○庚子。停相撲節。以太上天皇不豫也。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癸卯【十一】》○癸卯。以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良房爲兼右近衞大將。陸奧出羽按察使如故。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爲左兵衞督。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乙巳【十三】》○乙巳。勅遣左右近衞中將少將等於嵯峨院。祗候太上天皇起居。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丙午【十四】》○丙午。詔曰。春生夏長。聖皇流〓悌之恩。含垢藏瑕。哲后存寛大之令。矧深仁所感。神乃降於殊祥。積徳攸鍾。天必貽於永福。頃者太上天皇聖躬不豫。秋景暉少。仙雲色愁。朕自苦熱痾。未陪甞藥。於是。命徒御以備駕。佇悶熱之有間。而心事不諧。晨昏推去。將恐臣子之道有缺。孝敬之至不申。終日低頭。通宵忘寢。精誠之祷。靡所不臻。而幽明之扶。猶有未應。思憑作解之施。奉致翌日之〓。可大赦天下。自承和九年七月十四日昧爽以前大辟以下。罪無輕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私鑄錢。八虐。強竊二盜。常赦所不免。咸皆赦除。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々之。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丁未【十五】》○丁未。太上天皇崩于嵯峨院。春秋五十七。遺詔曰。余昔以不徳。久忝帝位。夙夜兢々。思濟黎庶。然天下者聖人之大寳也。豈但愚〓微身之有哉。故以萬機之務。委於賢明。一林之風。素心所愛。思欲無位無號詣山水而逍遥。無事無爲翫琴書以澹泊。後太上皇帝陛下。寄言古典。強我尊號。再三固辭。遂不獲免。生前爲傷。歿後如何。因茲除去太上之葬禮。欲遂素懷之深願。故因循古事。別爲之制。名曰送終。「曰」夫存亡天地之定數。物化之自然也。送終以意。豈世俗之累者哉。余年弱冠。寒痾嬰身。服石變熱。頗似有驗。常恐夭傷不期。禁口無言。是以略陳至志。凡人之所愛者生也。所傷者死也。雖愛不得延期。雖傷誰能遂免。人之死也。精亡形銷。魂無不之。故氣屬於天。體歸于地。今生不能有尭舜之徳。死何用重國家之費。故桓司馬之石槨不如速朽。楊王孫之d葬不忍爲之。然則葬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見也。而重以棺槨。繞以松炭。期枯〓於千載。留久容於一壙。已乖歸眞之理。甚無謂也。雖流俗之至愚。必將咲之。豐財厚葬者。古賢所諱。漢魏二文。是吾之師也。是以欲朝死夕葬。夕死朝葬。作棺不厚。覆之以席。約以黒葛。置於床上。衣衾飯〓。平生之物。一皆絶之。復歛以時
服。皆用故衣。更無裁制。不加纒束。著以牛角帶。擇山北幽僻不毛之地。葬限不過三日。無信卜筮。無拘俗事。〈謂謚誄飯含咒願忌魂歸日等之事。〉夜尅須向葬地。院中之人可著喪服而給喪事。天下吏民不得著服。而供事今上者。一七日之間。得服衰〓。過此早釋。〈擇其近臣出入臥内者。應着素服。餘亦准此。〉一切不可哀臨。挽柩者十二人。秉燭者十二人。並衣以麁布。從者不過廿人。〈謂院中近習者。〉男息不在此限。婦女一從停止。穿坑淺深縱横。可容棺矣。棺既已下了。不封不樹。土與地平。使草生上。長絶祭祀。但子中長者。私置守冢。三年之後停之。又雖無資財。少有琴書。處分具遺子戒。又釋家之論。不可絶棄。是故三七。七七。各麁布一百段。周忌二百段。以斯於便寺追福。〈佛布施〓細綿十屯。〓以生絹。可置素机上。〉一切不可配國忌。毎至忌日。今上別遣人信於一寺。聊修誦經。〈布綿之數同上齋。〉終一身而即休。他兒不效此。後世之論者若不從此。是戮屍地下。死而重傷。魂而有靈。則寃悲冥途。長爲怨鬼。忠臣孝子。善述君父之志。不宜違我情而已。他不在此制中者。皆以此制。以類從事。』是日。放棄主鷹司鷹犬。及籠中小鳥。又准據遺詔。仰百官及五畿内七道諸國司。停擧哀素服之禮。使左中辨正五位
下良岑朝臣木連率諸兵保護内裏。少納言從五位下清瀧朝臣河根率諸衞府警衞兵庫。遣勅使等於伊勢。近江。美濃三國固守關門。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戊申【十六】》○戊申。擇山北幽僻之地定山陵。以商布二千段。錢一千貫文。奉充御葬料。即日御葬畢。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己酉【十七】》○己酉。解固關使等。』是日。春宮坊帶刀伴健岑。但馬權守從五位下橘朝臣逸勢等謀反。事發覺。令六衞府固守宮門并内裏。遣右近衞少將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富士麻呂。右馬助從五位下佐伯宿禰宮成。率勇敢近衞等。各圍健岑逸勢私廬捕獲其身。于時伊勢齋宮主馬長伴水上來在健岑廬。有嫌疑同被捕。又召右近衞將曹伴武守。春宮坊帶刀伴甲雄等。令解兵仗。并五箇人分付左近衞左衞門左兵衞等三府。並令〓禁。仰左右京職警固街巷。亦令固山城國五道。遣神祇大副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大津守宇治橋。彈正少弼從五位上丹〓眞人門成守大原道。侍從從五位下清原眞人秋雄守大枝道。散位從五位上朝野宿禰貞吉守山埼橋。大藏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勢多雄守淀渡。先是。彈正尹三品阿保親王緘書。上呈嵯峨太皇太后。太后喚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良房於御前。密賜緘書。以傳奏之。其詞曰。今月十日伴健岑來語云。嵯峨太上皇今將登遐。國家之乱在可待也。請奉皇子入東國者。書中詞多。不可具載。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庚戌【十八】》○庚戌。遣參議從四位上左大辨正躬王。參議從四位上右大辨和氣朝臣眞綱於左衞門府。推勘橘逸勢伴健岑等謀反之由。日暮不得問窮。』是日。冷然院西釣臺東山邊松樹一株。其高丈五尺許者。無故自折。僉以爲異。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辛亥【十九】》○辛亥。正躬王眞綱朝臣等窮問罪人。奏其日記。捕春宮坊舍人伴氏永。付右衞門府。以健岑從弟也。』是日。掃獄免前年罪人。又於東市樓前。脱盜人鉗。各給粮放却。』災于左京工町。燔廬舍廿烟。』頃者炎旱渉旬。秋稼焦枯。詢諸卜筮。伊勢八幡等大神爲祟。命神祇伯大中臣朝臣淵魚祈祷焉。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壬子【二十】》○壬子。請百僧於大極殿。限三ヶ日。轉讀大般若經。以旱也。』遣左大辨正躬王。右大辨和氣朝臣眞綱於左衞門府。拷問逸勢健岑等。右兵衞督橘朝臣永名。右衞門少尉橘朝臣時枝。右馬大允橘朝臣三冬等解所帶兵仗自進。以逸勢近親也。』是日。遣使班給失火百姓六萬錢。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癸丑【廿一】》○癸丑。雨快降。須臾晴。更延讀經二日。辛亥掃獄免前年罪人。又於東市樓前。盜人鉗各給粮放却。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乙卯【廿三】》○乙卯。勅使左近衞少將藤原朝臣良相率近衞〓人。圍守皇太子直曹。〈于時天皇權御冷然院。皇太子從之。〉喚集帶刀等。令脱兵仗。積置於勅使前。又直曹前右兵衞陣下張幄一宇。散禁坊司及侍者帶刀等於其中。自餘雜色諸人散禁於左右衞門陣。又遣左衞門權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岳雄。右馬助從五位下佐伯宿禰宮成等。率近衞喚絆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愛發。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吉野。參議正四位下文室朝臣秋津幽於院中。各異其處。』是日。詔曰。現神〈止〉大八洲國所知〈須〉倭根子天皇〈我〉詔〈良萬止〉宣御命〈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世止〉宣。不慮外〈爾〉太上天皇崩〈流爾〉依〈天〉。晝夜〈止〉无〈久〉哀迷〈比〉焦〈禮〉御坐〈爾〉。春宮坊〈乃〉帶刀舍人伴健岑〈伊〉。隙〈仁〉乘〈天〉。與橘逸勢合力〈天〉。逆謀〈乎〉構成〈天〉。國家〈乎〉傾亡〈无止須〉。其事〈乎波〉皇太子〈波〉不知〈毛〉在〈女止〉。不善人〈仁〉依〈天〉相累事〈波〉。自古〈利〉言來〈留〉物〈奈利〉。又先先〈仁毛〉令法師等〈天〉呪咀〈止〉云人多〈安利〉。而〈止毛〉隱疵〈乎〉撥求〈女无〉事〈乎〉不欲〈之天奈毛〉抑忍〈太留〉。又近日
〈毛〉或人〈乃〉云。屬坊人等〈毛〉有謀〈止〉云。若其事〈乎〉推究〈波〉。恐〈波〉不善事〈乃〉多有〈无〉事〈乎〉。加以後太上天皇〈乃〉厚御恩〈乎〉顧〈天那毛〉究求〈女无〉事〈乎〉不知〈奴〉。今思〈保佐久波〉。直〈仁〉皇太子〈乃〉位〈乎〉停〈天〉。彼此無事〈波〉善〈久〉有〈部之止〉思〈保之女須〉。又太皇太后〈乃〉御言〈仁毛〉。如此〈久奈毛〉思〈保世留〉。故是以皇太子〈乃〉位〈乎〉停退〈介〉賜〈不〉。又可知事人〈止〉爲〈天奈毛〉。大納言藤原朝臣愛發〈乎波〉廢職〈天〉京外〈仁〉。中納言藤原朝臣吉野〈乎波〉大宰員外帥〈仁〉。春宮坊大夫文室朝臣秋津〈乎波〉出雲國員外〈乃〉守〈爾〉。任賜〈比〉宥賜〈不止〉宣天皇〈我〉御命〈乎〉衆聞食〈世止〉宣。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丙辰【廿四】》○丙辰。廢皇太子劔四口納袋。付勅使右近衞少將藤原朝臣富士麻呂。進藏人所。〈二口納珠繩袋。二口納帛袋。〉勅遣參議正四位下勳六等朝野宿禰鹿取等於嵯峨山陵。告廢皇太子状曰。天皇〈我〉御命〈爾〉坐。挂畏山陵〈爾〉申賜〈倍止〉奏〈久〉。比者。東宮帶刀舍人伴健岑與橘朝臣逸勢挾懷惡心〈天〉。謀傾國家〈介利〉。挂畏山陵〈乃〉厚顧〈爾〉依〈天〉其事發覺〈禮奴〉。搜求事迹。事縁皇太子。因茲食國法隨〈爾〉。皇太子位停退〈留〉状〈乎〉。恐〈美〉恐〈毛〉申賜〈久止〉申。』是日。遣使賑贍京中。以被閇警固飢者衆也。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丁巳【廿五】》○丁巳。詔授正四位下朝野宿袮鹿取從三位。正五位下豐江王。坂上大宿袮鷹主。藤原朝臣貞主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伴宿禰成益。藤原朝臣富士麻呂並正五位下。』以正三位藤原朝臣良房爲大納言。右近衞大將陸奧出羽按察使如故。正三位源朝臣信爲中納言。左衞門督如故。正四位下源朝臣弘。從四位上滋野朝臣貞主。並爲參議。從五位上永原朝臣門繼爲縫殿頭。從五位下橘朝臣海雄爲刑部少輔。藤原朝臣行繩爲大藏少輔。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富士麿爲右近衞中將。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廣雄爲少將。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爲右衞門督。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長良爲左兵衞督。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當宗爲權佐。從四位下坂上大宿禰淨野爲右兵衞督。從五位下佐伯宿禰宮成爲權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勢多雄爲左馬頭。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春津爲右馬頭。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戊午【廿六】》○戊午。集廢坊諸人等於右衞門陣庭。詔曰。今詔〈久〉。不慮外〈爾〉太上天皇崩賜〈比奴〉。此隙〈爾〉乘〈天〉。春宮坊〈乃〉帶刀舍人伴健岑〈伊〉。與橘逸勢合力〈天〉。國家〈乎〉傾亡〈无止〉謀〈禮利〉。搜求事理〈爾〉。於皇太子〈天〉無所避〈之〉。因茲皇太子〈乎波〉其位廢退給〈不己止〉畢〈奴〉。相隨人等其罪不輕。理須法〈乃〉隨〈爾〉罪〈之〉給〈倍之〉。然而御心有所思行〈天奈毛〉。殊寛免給〈止之天〉。坊司并品官〈乃〉佐官以上及侍人藏人諸近仕者等。又所〈乃〉長以上〈乎波〉皆流罪〈爾〉當給〈不〉。就中〈爾〉。自先有官〈留〉人〈乎波〉。皆配所〈乃〉員外官〈爾〉任給〈不〉。但品官〈乃〉判官以下〈波〉不在任限。又官無〈支〉人等〈乎波〉。絶蔭除位〈天〉流罪〈爾〉當給〈倍之〉。然而殊愍給〈止志天奈毛〉。其身〈乎乃三〉流〈太萬布〉。自餘〈乃〉屬仕者〈乎波〉咸寛免給〈不〉。自今以後〈波〉改心〈天〉公〈爾〉仕〈津禮〉。本主〈爾〉往仕〈己度波〉不得〈之〉。若猶屬仕者法〈乃〉隨〈爾〉重〈久〉罪〈之〉給〈波牟止〉宣御命〈乎〉衆聞食〈世止〉宣。』以大進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高直爲駿河權介。大屬正六位上山口宿禰稻
床爲安房權目。左京大進正六位上紀朝臣貞嗣爲上総權掾。少進正六位上橘朝臣末茂爲飛騨權守。内舍人正七位上紀朝臣春常爲下野權掾。主殿助正六位上橘朝臣清蔭爲加賀權掾。主馬首正六位下坂上大宿禰新繼爲能登權掾。民部大丞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岑人爲越中權掾。亮從五位下朝原朝臣貞守爲越後權守。少進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貞庭爲佐渡權掾。治部少丞正八位上藤原朝臣安成爲丹後權掾。少屬正六位下朝野宿禰清雄爲權目。兵部少丞正七位上藤原朝臣正岑爲因幡權掾。大進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近主爲伯耆權介。少納言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秋常爲石見權守。學士從四位下善道朝臣眞貞爲備後權守。刑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世爲安藝權介。學士從五位上春澄宿禰善繩爲周防權守。民部少丞正六位上紀朝臣永直爲伊豫權掾。少屬正六位上滋原宿禰道成爲肥前權少目。肥後介從五位下橘朝臣眞直爲筑後權介。少判事正七位上丹〓眞人時永爲豐前權掾。主藏正正七位上坂上大宿禰當岑爲豐後權掾。勘解由使判官正六位上藤原朝臣粟作爲日向權掾。主殿首正六位下淡海眞人豐守爲大隅權掾。主膳正正六位上丹〓眞人繩足爲薩摩權掾。舍人正正六位上廣根王爲壹伎權守。主工首正六位上上毛野朝臣貞繼爲對馬權守。殿上雜色及帶刀品官六位已下相連被配流
者惣六十餘人。同附防援。發遣于諸道焉。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七月庚申【廿八】》○庚申。罪人橘逸勢。除本姓。賜非人姓。流於伊豆國。伴健岑流於隱岐國。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八月壬戌朔》○八月壬戌朔。改上総權掾正六位上紀朝臣貞嗣爲尾張權掾。改對馬權守正六位上上毛野朝臣貞繼爲土左權掾。』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緒嗣。右大臣從二位源朝臣常已下十二人上表言。周固本枝。寔資重離之業。漢啓磐石。必建少陽之宮。是以三善守器。承〓之則克隆。四學宣風。貞國之規方遠。頃者昊穹降禍。太上皇帝昇遐。山陵未乾。逆臣謀乱。推究由緒。事屬儲〓。皆頼聖明並罹憲網。方今上嗣佇賢。前星虚位。其皇太子者。國之元基。不可暫曠。監推惟重。審諭所歸。伏望。具擧彜章。早立明兩。臣等不勝區區之至。謹上表以聞。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八月癸亥【二】》○癸亥。詔曰。廼者遭家不造。慘結兢惶。劔j纔存。橋山之慕彌切。天地改色。諒闇之居弗寧。而凶耶扇惑。將行不軌。宗〓降祐。覺露伏辜。事屬震宮。〓雷失耀。今群公以斷金之誠。致立嗣之請。趣由憲章。非可謙拒。然而周建季歴。木運于斯克昌。漢黜臨江。炎政藉之延祚。朕之非薄。無子賢明。宜擇神授之英徽。立玄鑒之韶遠。展也大成。則所望矣。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八月乙丑【四】》○乙丑。公卿重上表。言應任天下之望早立儲貳之状。因循故事。輕用上聞。陛下遠布謙光。未定所請。特降明詔。更使疇咨。臣等道謝博聞。職忝端揆。何能對揚帝系。匡賛皇圖。但周家季歴。漢室臨江。事據權時。非必通典。其樹嫡以長。曠古之徽猷。立子以尊。先王之茂實也。今者皇子道康親王。系當正統。性在温恭。率土宅心。群后歸美。豈棄宸方之元長。擇蕃屏之諸王。伏願。准的舊儀、立爲太子。不勝丹款之至。謹重上表以聞。』是日。立皇太子。詔曰。天皇詔旨勅命〈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隨法〈爾〉可有〈岐〉政〈止志天〉。道康親王〈乎〉立而。皇太子〈止〉定賜〈布〉。故此之状悟〈天〉。百官人等仕奉〈禮止〉詔天皇勅旨〈乎〉衆聞食宣。』以右大臣從二位源朝臣常爲皇太子傅。左近衞大將如故。參議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安仁爲春宮大夫。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諸成爲亮。正五位下小野朝臣篁爲學士。』是日。解警衞内裏及固及兵庫之陣。』遣中使告於栢原山陵曰。天皇〈我〉詔旨〈爾〉坐。挂畏〈岐〉栢原〈乃〉山陵〈爾〉申〈之〉賜〈倍止〉申〈久〉。頃者。東宮帶刀舍人伴健岑。與橘逸勢。惡心〈乎〉挾懷〈天〉。國家〈乎〉傾
〈牟止〉謀〈禮利〉。挂畏〈支〉山陵〈乃〉厚顧〈爾〉依〈天〉其事發覺〈奴〉。事迹〈乎〉搜〈爾〉縁皇太子。因茲。皇太子位〈乎〉停退〈許止〉畢〈奴〉。食國〈乃〉隨法〈爾〉可有〈岐〉政〈止之天〉。道康親王〈乎〉立〈天〉皇太子〈止〉定賜〈不〉。此状〈乎〉。參議從三位兼越中守朝野宿禰鹿取。散位頭正五位下楠野王等〈乎〉差使〈天〉。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八月壬申【十一】》○壬申。以從五位下朝野宿禰貞吉爲中務少輔。從五位下橘朝臣宗雄。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平雄並爲侍從。正五位下小野朝臣篁爲兼式部少輔。東宮學士如故。從四位下茂世王爲大學頭。從五位下廣宗宿禰糸繼爲玄蕃頭。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良房爲兼民部卿。右近衞大將陸奧出羽按察使如故。從五位下橘朝臣海雄爲兵部少輔。從四位上橘朝臣氏人爲刑部卿。尾張守如故。正四位下平朝臣高棟爲大藏卿。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末繼爲大炊頭。巨勢朝臣康則爲造酒正。從四位上源朝臣明爲左京大夫。從五位下橘朝臣數道爲右衞門權佐。從四位下田口朝臣佐波主爲兼武藏守。右京大夫如故。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貞主爲近江權守。從五位下下毛野朝臣文繼爲信濃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大津爲陸奧守。從五位下久賀朝臣三夏爲丹後守。外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梶吉爲兼肥後介。侍醫如故。』勅。今茲百穀生長。未期收藏。不豫祈祷。何防非常。宜奉幣於伊勢大神宮。攘災未萠。必致豐稔。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八月甲戌【十三】》○甲戌。遣參議正躬王。送廢太子於淳和院。備前守從四位上紀朝臣長江自院逢迎。其儀。駕小車出禁中。到神泉艮角。駕牛車。先是童謠曰。@天〈爾波〉琵琶〈乎曾〉打〈那留〉。玉兒牽裾〈乃〉坊〈爾〉。牛車〈波〉善〈氣牟夜〉。辛苣〈乃〉小苣之華 あめにはびはをぞうつなる、たまのこの、すそひくのまちに、うしくるまは、よけなや、からまきのをちさのはな K001。有識咸言。童謠不虚。于今驗之矣。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八月乙亥【十四】》○乙亥。地震。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八月丙子【十五】》○丙子。大宰大貳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衞上奏四條起請。一曰。新羅朝貢。其來尚矣。而起自聖武皇帝之代。迄于聖朝。不用舊例。常懷姦心。苞茅不貢。寄事商賈。窺國消息。方今民窮食乏。若有不虞。何用防夭。望請。新羅國人。一切禁斷。不入境内。報曰。徳澤〓遠。外蕃歸化。專禁入境。事似不仁。宜比干流來。充粮放還。商賈之輩。飛帆來著。所齎之物。任聽民間令得廻々。了速放却。二曰。交替務了。未得解由五位之徒。寄事格旨。留住管内。常妨農商。侵漁百姓。巧爲姦利之謀。未覩填納之物。望請。交替了吏。早從入京。報曰。依請許之。但勘修不與解由之日。欠負官物。灼然令填。見贓在身。奪令填償。其所填之物。具録言上。三曰。府多官舍。破損不少。例用浪人。常勤修理。而比年多依官符。被充他用。望請。一切不寄他所。將役府國修理。依請許之。四曰。邊要之地。爲有警虞。延暦年中。特立制文。不許開田。而比年頗有墾開之事。望請。依延暦三年四月廿六日符。一從停止。許之。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八月乙酉【廿四】》○乙酉。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衞大將民部卿陸奧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良房抗表言。臣禀性愚蒙。聲華寂寞。陛下陳席不棄。故劔無遺。遂先時髦。頻登清顯。未堪一職。兼帶四官。臣感先花之早零。悼前咲之後號。恐高明之〓鬼。戒寵祿之過量。伏青蒲而上陳。仰丹闕而懇訴。天未從願。震灼戰兢。龜組之華。則非飾身之地。蝉佩之暎。誠是焦心之機。譬猶以虎豹之文被犬羊之質。自知不可。誰曰其宜。加之。陸奧國新任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大津。此良房之叔父也。雖皇家舊儀無有明制。而遥検行事。不異同官。嫌疑之間。實所可避。又三官以上。有司執聞。蓋忌榮聚一門寵歸一己。伏願。停兼外秩。守拙内官。然則抜韜略於朝彦。止沸騰於輿人。無任悃款之至。謹奉表以聞。不許之。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八月戊子【廿七】》○戊子。詔曰。百城煙峙。振綱紀者歸乎牧。千里風行。班條章者待乎宰。是以懸衡御宇。握鏡臨圖。欲廣雍煕之功。必資循良之吏。朕以虚寡。懋惟帝績。割珪符以責成。分憂之職攸憑。紆銅墨以推最。求〓之寄斯在。而朝章難副。國憲易纒。躬不率正。私顧之謗滋興。職乖恪居。公方之節已墜。單父之民。未感絃歌。清河之吏。屡陷徽纒。劾状盈閣已洽。斷文載車不勝。近縁大行天皇聖躬不豫。敷暢鴻恩。洗滌塵穢。而有志執奏。不在赦限。朕悲夫春枯之樹。雷蟄之蟲。或身歸農野。撫華髮而〓慮。或志在名節。望榮路而絶思。此之可愍。蓄于素懷。宜承和九年八月廿七日以前。外吏秩滿未得解由者。已言上。未言上。咸悉原免。其未言上輩。所有欠負。并自借判署之類。後司據實。造會赦帳。前後官司共署言上。及未請返抄者。亦同令辨申。且專宥前人。還累後吏。論之治道。誠非平適。其承和二年以往雜米雜穀。及五年以往雜交易等之未進並皆停留。莫責輸貢。但其本物。隨色検納。國司實録。別自言上。朕聞於舊時。訪之遺塵。恩雖無涯。赦亦有限。而今日之所行。先王所不赦。既不依祖業。豈須貽孫謀。後代之論者。亦將知乎此。誠念。欲令一躓之驪。更展足於長途。再汚之婦無心
於佳會。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八月己丑【廿八】》○己丑。以從五位下永原朝臣末繼爲神祇大副〈云々〉。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八月庚寅【廿九】》○庚寅。大宰府言。豐後國言。前介正六位上中井王私宅在日田郡。及私營田在諸郡。任意打損郡司百姓。因茲吏民騷動。未遑安心。又本自浮宕筑後肥後等國。威陵百姓。妨農奪業。爲蠧良深。中井尚欲入部徴舊年未進。兼徴私物。而調庸未進之代。便上私物。倍取其利。望請。准據延暦十六年四月廿九日格旨。令還本土。太政官處分。罪會去七月十四日恩赦。宜身還本郷。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九月甲午【三】》○九月壬辰朔甲午。勅。配流伊豆國罪人非人逸勢孫珍令。年在幼少。未習活計。而逸勢以去月十三日身死。孰恃孰憑。雖罪人之苗胤。猶悲一物失所。宜更追還令就舊閭。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九月乙未【四】》○乙未。修太上天皇七七御齋於檀林寺。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九月丙申【五】》○丙申。勅令相摸。武藏。常陸。上野。下野。陸奧等國寫進三史。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九月己亥【八】》○己亥。以正四位下源朝臣融爲近江守。二品秀良親王爲上野太守。從四位上源朝臣寛爲加賀守。從四位上源朝臣明爲兼播磨守。左京大夫如故。』散事從三位百濱王惠信薨。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九月壬寅【十一】》○壬寅。遣散位從五位下雄豐王。神祇少副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礒守等。奉幣於伊勢大神宮。例也。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九月乙巳【十四】》○乙巳。隱岐國智夫郡由良比賣命神。海部郡宇受加命神。穩地郡水若酢命神。並預官社。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九月辛亥【二十】》○辛亥。勅。去四月四日御卜曰。來年春夏間。可有疫氣。宜奉幣於伊勢大神宮。兼奠幣於天下名神。防災於未然。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九月戊午【廿七】》○戊午。冷然院大垣西北角。無故頽壞二許丈。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月壬戌【二】》○冬十月辛酉朔壬戌。奉授安房國從五位下安房大神正五位下。无位第一后神天比理刀〓命神。信濃國无位健御名方富命前八坂刀賣神。阿波國无位葦稻葉神。越後國无位伊夜比古神。常陸國无位筑波女大神並從五位下。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月甲子【四】》○甲子。以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勢多雄爲右少辨〈云々〉。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月己巳【九】》○己巳。奉授和泉國從五位下大鳥神從五位上。无位穴師神。无位積川神並從五位下。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月癸酉【十三】》○癸酉。烏入外記廳。咋破大納言座。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月甲戌【十四】》○甲戌。勅左右京職東西悲田。並給料物。令燒歛嶋田及鴨河原等髑髏。惣五千五百餘頭。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月乙亥【十五】》○乙亥。但馬國氣多郡山神。雷神。戸神。蜀椒神。城埼郡海神等五前。並預官社。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月丁丑【十七】》○丁丑。文章博士從三位菅原朝臣清公薨。清公。故遠江介從五位下古人之第四子也。父古人儒行高世。不與人同。家無餘財。諸兒寒苦。清公年少。略渉經史。延暦三年詔令陪東宮。弱冠奉試。補文章生。學業優長。學秀才。十七年對策登科。除大學少允。廿一年任遣唐判官。兼近江權掾。廿三年七月渡海到唐。與大使倶謁天子。得蒙顧眄。廿四年七月歸朝。叙從五位下。轉大學助。大同元年任尾張介。不用刑罸。施劉寛之治。弘仁三年秩滿入京。補左京亮。遷大學頭。四年任主殿頭。五年拜右少辨。轉左少辨。遷式部少輔。七年加從五位上。兼阿波守。九年有詔書。天下儀式。男女衣服。皆依唐法。五位已上位記。改從漢樣。諸宮殿院堂門閣。皆著新額。又肆百官舞踏。如此朝儀。並得關説。十年正月加正五位下。兼文章博士。侍讀文選。兼參集議之事。十二年叙從四位下。轉式部大輔。尋任左中辨。有不適意。求遷右京大夫。上從容問京職大夫官品。清公朝臣對曰。正五位官。即日改爲從四位官。左亦同之。十四年除彈正大弼。天長元年出爲播磨權守。不異左貶。時人憂之。二年八月公卿議奏。國之元老。不合遠離。更使入都。兼文章博士。三年三月亦遷彈正大弼。兼信濃守。復轉左京大
夫。文章博士如故。八年正月授正四位下。承知二年兼但馬權守。侍讀後漢書。六年正月叙從三位。老病羸弱。行歩多艱。勅聽乘牛車到南大庭梨樹底。斯乃稽古之力。非徇求所致。其後託病。漸絶入内。仁而愛物。不好殺伐。造像寫經。以此爲勤。恒服名藥。容顏不衰。薨時年七十三。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月庚辰【二十】》○庚辰。西市司言。依承和二年九月符旨。錦綾。絹。調布。絲。綿。紵。染物。縫衣。續麻。針。櫛。染革。帶幡。油。土器。絹冠。牛厘等類興販於西市。而東市司論云。検承和七年四月符。依弘仁十一年四月式。件等色物。兩市共可興販。不可更度。今百姓悉遷於東。交易件物。市廛既空。公事闕怠者。去承和二年彼此中折。施行既訖。而承和七年四月班式之日。遺漏不改。勅。宜依前格。不可據式。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月壬午【廿二】》○壬午。彈正尹三品阿保親王薨。遣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從四位下田口朝臣佐波主。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宗成。從五位下路眞人永名等。監護喪事。葬日遣參議從四位上和氣朝臣眞綱等。贈位曰。天皇大命〈良萬止〉。阿保親王〈爾〉宣〈久〉。往者逆人結黨〈天〉不善〈留〉事謀〈利〉。而〈乎〉親王〈乃〉至誠有〈天〉。白顯〈留爾〉依〈弖〉。伏罪〈天〉國家不乱〈奈理爾太里〉。依此〈弖〉。伊都志賀參入坐〈牟〉冠位上賜〈牟止〉念行〈支〉。而間〈爾〉。不慮外〈爾〉。忽〈爾〉朕〈我〉朝廷〈乎〉置〈天〉罷坐〈奴止〉聞食〈天奈毛〉。驚賜〈比〉悔賜〈比〉哀賜〈比都都〉大坐。然〈毛〉治賜〈比〉授奉〈牟止〉所念〈之〉位〈止〉爲〈天奈毛〉。一品贈賜〈比〉治賜〈布〉。又遺留〈禮留〉親母并子等〈乎毛〉殊矜治賜〈牟〉。罷坐〈留〉道間〈波〉。平〈久〉幸〈久〉宇志呂〈毛〉輕〈久〉罷坐〈止〉詔〈不〉天皇〈我〉大命〈乎〉宣。』親王者。皇統彌照天皇之孫。而天推國高彦天皇之第一皇子也。母葛井氏焉。大同之季。天皇禪國於皇太弟。遷御平城宮。弘仁元年太上天皇心悔。而有入東之謀。親王坐此倉卒之變。出大宰員外帥。經十餘年。至天長之初。特有恩詔。令
得入京。稍歴治部兵部卿彈正尹。兼上野上総等太守。親王素性謙退。才兼文武。有膂力。妙絃歌。春秋五十一而薨也。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月癸未【廿三】》○癸未。太政官充義倉物於悲田。令聚葬鴨河髑髏。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一月辛卯朔》○十一月辛卯朔。天皇不豫。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一月戊戌【八】》○戊戌。以從五位下良岑朝臣長松爲侍從〈云々〉。三品仲野親王爲彈正尹〈云々。』勅制。講讀師以己職。讓他僧者。令終前人之餘歴。莫更經一任。又同講讀師解任之後。未經六年即復補任者。取歴一同俗官六位之法。並去年以往被任之輩同准此例。自今以後。立爲恒式。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一月甲辰【十四】》○甲辰。地震。』延五十九僧於本宮禁中。三ケ日令轉讀大般若及金剛般若經。爲可遷御。先以鎭謝。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一月丁未【十七】》○丁未。遷自冷然院。御于本宮。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一月辛亥【廿一】》○辛亥。坤天雷聲。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一月乙卯【廿五】》○乙卯。讃岐國粟井神預之名神。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二月乙丑【五】》○十二月辛酉朔乙丑。天皇始御紫宸殿。嵯峨太皇太后遷御于冷然院。』淳和太皇后剔落入道。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二月戊辰【八】》○戊辰。伯耆守從四位上笠朝臣梁麿卒。梁麿。弘仁二年叙從五位下。十二年正月加從五位上。十四年叙正五位下。天長三年任兵部大輔。遷民部大輔。八年正月授從四位下。承和之初。出爲丹波守。入補勘解由長官。五年加從四位上。雖無才華。以辨了稱。承和二年拜左中辨。此時諸司有柿本安永者。利口之人也。自憑口侫。屡有所干。官喚其身。詰問數矣。巧避百端。不曾諾伏。梁麿纔發一問。安永卷舌而退。同僚倶云。不及之遠焉。年老去劇。遥授伯耆守。六十五而終。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二月庚午【十】》○庚午。從五位下石川朝臣越智人爲兵部少輔。從五位下丹〓眞人貞岑爲刑部少輔。從五位下路眞人永名爲大判事。從五位下紀朝臣野長爲出雲守。外從五位下善世宿禰豐永爲介〈云々〉。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二月壬申【十二】》○壬申。地震。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二月癸酉【十三】》○癸酉。右京人參議從三位兼越中守勳六等朝野宿禰鹿取男女惣十九人。改宿袮賜朝臣。國牽天皇三世孫武内宿禰第六男葛木襲津彦之後也。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二月甲戌【十四】》○甲戌。從五位下菅原朝臣善主爲伊勢介。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二月乙亥【十五】》○乙亥。坤角雷響。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二月丁丑【十七】》○丁丑。勅制。護持國家。利益群生。妙法最勝。尤居其先。因茲自去延暦年中以降。一十二人分配五宗。使之得度。於是天臺華嚴。分轡並駈。三論法相。擧翅競飛。演説者衆。諳誦者寡。宜承前十二人之外。妙法蓮華經。最勝王經諳誦之人。經別一人。毎年聽度。隨業各入近江國妙法寺并最勝寺。夫試定者。始從序品。至于竟軸。咸令諳讀。若一句半偈不分明者。並爲不第。縱二業中無及第者。闕如待後歳之能者。自今以後。立爲恒例。
《卷十二承和九年(八四二)十二月庚辰【二十】》○庚辰。獻楯列山陵神寳曰。天皇〈我〉詔旨〈良麻止〉挂畏〈支〉神功皇后御陵〈爾〉申賜〈閇止〉申〈久〉。御心〈爾〉念行〈須〉事有〈爾〉依〈天〉。御寳弓劔等設備〈天〉。吉日良辰〈乎〉擇〈天〉。參議從四位上式部大輔兼讃岐守滋野朝臣貞主〈乎〉差使〈天〉奉出。此状〈乎〉聞食〈天〉。御心〈爾〉念行〈我〉如〈久爾〉。國家〈乎〉平〈久〉護賜〈比〉矜賜〈閇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
《卷十二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十二



《卷十三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十三〈起承和十年正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正月庚寅朔》○十年春正月庚寅朔。廢朝賀。諒闇也。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正月甲午【五】》○甲午。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緒嗣上表乞骸骨。優詔不許之。』散位從四位上伴宿禰友足卒。友足。延暦廿二年任内舍人。弘仁之初。除左衞門大尉。弘仁五年叙從五位下。拜右兵衞佐。天長六年兼加賀守。遷遠江守常陸介。十月任左衞門佐。十年授從四位下。友足爲人平直。不忤物情。頗有武藝。最好鷹犬。與百濟勝義王。同時獵狩也。但其用心各不同耳。勝義王獲鹿不必分其肉。友足獻御贄。餘遍遺諸大夫。一臠不留。由是。諸大夫之戯言。至閻樂王。縱以友足配惡趣。我等救之。必令脱出。謬以勝義赴淨刹。我等亦陳訴。擠墜泥黎。友足年六十六卒。自知屬絋之期。沐浴束帶。無病而終。有識異之。僉曰。生處可識之人也。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正月丁酉【八】》○丁酉。皇太子參大極殿最勝會。但不擧音樂。以遏密之内也。』勅。如聞。疫癘間發。夭死者衆。加之。狂花發兮示不祥。宜始自來二月迄于九月。毎八日令十五大寺及七道諸國國分二寺。并定額寺。名神等寺。講仁王般若經。丁酉上野國新田郡人勳七等犬養子羊弟眞虎等二人賜姓丈部。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正月戊戌【九】》○戊戌。左大臣藤原朝臣緒嗣重上表致仕。勅猶不許。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正月庚子【十一】》○庚子。授正六位上春枝王。外從五位下御輔朝臣眞男。正六位上藤原朝臣世數。安倍朝臣安正。橘朝臣時枝。常道眞人兄守。安倍朝臣甥麿。齋部宿禰木上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山田宿禰文雄。山代宿禰氏益並外從五位下。皆欲遣治國及任要官。特所叙也。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正月辛丑【十二】》○辛丑。以從五位下紀朝臣野長爲少納言。從四位下豐江王爲中務大輔。從五位上長田王爲民部大輔。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甥麻呂爲主計頭。外從五位下多朝臣淨繼爲山城介。從四位上紀朝臣長江爲大和守。外從五位下山田宿禰文雄爲介。從五位上丹〓眞人外成爲河内守。從五位下有雄王爲攝津守。從五位下布瑠宿禰高貞爲伊賀守。正五位下長岑宿禰高名爲伊勢守。從五位下常道眞人兄守爲尾張介。從五位下丹〓眞人石雄爲駿河介。從五位下橘朝臣時枝爲甲斐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長良爲兼相摸權守。左兵衞督如故。從五位下林朝臣常繼爲武藏介。外從五位下御野宿禰清庭爲安房守。從五位下文室朝臣眞室爲下総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世數爲上野介。從五位下愛宕王爲若狭守。從四位上源朝臣生爲加賀守。從五位上石川朝臣永津爲介。從五位下春枝王爲能登守。從五位上佐伯宿禰利世爲兼越後守。左近衞少將如故。正五位下宮道朝臣吉備麿爲因幡守。從五位下齋部宿禰木上爲伯耆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安正爲出雲守。從五位上佐伯宿禰春海爲安藝權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良相爲兼阿波守。内藏頭左近衞少將如故。從五位上清原眞人遠賀爲土左守。外從五位下山代宿禰氏益爲豐前介。』左大臣正二位
藤原朝臣緒嗣上表言。踟〓暮景。側足重泉。仰尭闕而待終。顧衰朽以知止。而孔光之杖。不聽遊於戸庭。廣徳之車。不得懸於私舘。此則聖皇叡思無窮。議及胡〓。臣數年臥疾。不自支持。天命未除。免先泡露。然而氣力咸盡。恐公鼎之折足。恩流既盈。悔廟器之致〓。乃再三表奏。生死在斯。陛下猶纒印綬而在位。因爲優老之賜。老請釋朝衣而就第。將爲終焉之賞。不堪蒙昧之至。頻觸天聽。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正月癸卯【十四】》○癸卯。最勝會竟。引名僧十餘口於紫震殿令論義。訖施御被。』命婦從四位下大宅水取朝臣繼主卒。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正月甲辰【十五】》○甲辰。中務省言。案令條。京職畿内七道諸國。庚午年籍。應在省中。而不載年終帳。遠遷代前司等。无心言上。久致遺漏。若不申顯。恐有後責者。令左右京職五畿内七道諸國寫道焉。』右京職言。近江國坂田郡人尾張連繼主祖父比知麿。三條三坊人也。而父秋成。偏隨母居。巳附外籍者。繼主一人。男一人。刪改邊籍。貫附三條三坊。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正月丁未【十八】》○丁未。報曰。省表具之。深以悲感。朕自在大哀。荒衿迷謬。雖迫遺制。不能自勉。是以政無小大。聽于〓職。然則恩信之勤。須倍常日。託委之情。當在此時。而認意褫服。致誠懸車。前後累上。〓乎不移。俗將依請。則具瞻之寄。闕之於國。縱不遂望。則高養之求。損之於公。畢景終宵。思服成疾。然義不在餝。信終歸誠。或頻抑冲祈。恐永傷乃懷。故屈朕懇慕。申公謙退。望朝端而空座。辭宸階以生塵。徘徊于此。心無所〓。但至道不限。大忠无終。公家之有无。王室之利害。而言之不諱。議而不盡。復猶相累。幸勿金玉乃音。是即所以相共終始之大望也。春寒。想強加〓。指不多及。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正月庚戌【廿一】》○庚戌。勅。左丞相藤原公。先朝之元勳而朕之舊徳也。近功貧名遂。老歸於第。朕以几杖禮優之。不敢負公之故。然政之資賢相。猶病之待良醫。永言于此。戀慕彌深。夫鬼神有智。體清愼者。壽命永保。福祿無主。履忠孝者。子孫□昌。正五位下右馬頭藤原朝臣春津。是公之孝子。特可授從四位下。以慰目前。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正月壬子【廿三】》○壬子。授從四位上紀朝臣名虎正四位下。正六位上伴宿禰善男從五位下。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正月丙辰【廿七】》○丙辰。左京人位子從八位下役連豐足等二人賜姓弘村連。纒向日代宮役民之長。□鳥之枝別也。故以役爲氏焉。」美濃國山縣郡少領外從八位上均田勝淨長等九人賜姓中臣美濃連。中臣氏祖津速魂命之苗裔也。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二月庚申朔》○二月庚申朔。日有蝕之。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二月壬戌【三】》○壬戌。外從五位下味眞公御助麻呂爲越中介。』散位從四位下勳七等大野朝臣眞鷹卒。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上勳五等眞雄之子也。弘仁元年任春宮坊主馬首。漸歴左兵衞右衞門少尉。十二年叙從五位下。至散位頭大監物左兵衞佐。淳和天皇踐祚。天長之初。任右近衞權少將。以舊臣也。尋授正五位下。轉中將。九年授從四位下。天皇脱〓。御閑之日。猶留眞鷹身於公家。是歳冬十一月。供大甞會。陣畢自褫兵仗。贈與權中將藤原朝臣助。私退去隱于綴憙第。爾後不復出仕焉。眞鷹雖素無文學。且好鷹犬。而砥砺從公。夙夜匪懈。又平生抽割俸分。寫經造像。不使人知。至鹸迫〓〓。頓以供養薫修。令後家「家」无追福之煩。父子武家。而同此行迹。觀者歎息。惡我不如。厥後被拜紀伊權守。未之國卒。時年六十二。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二月己巳【十】》○己巳。以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爲參議。從四位上南淵朝臣永河爲刑部卿。參議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安仁爲兼彈正大弼。春宮大夫下野守如故。從四位上橘朝臣氏人爲兼神祇伯。尾張守如故。從五位下在原朝臣行平爲侍從。從五位下百濟王忠誠爲大監物。從五位上春澄宿禰善繩爲文章博士。外從五位下紀宿禰福善爲造兵「司」正。從五位上丹〓眞人門成爲刑部大輔。從五位下善友朝臣豐宗爲大炊頭。從五位下安棟王爲内膳正。從五位下興世朝臣高世爲右京亮。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常永爲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淡海朝臣眞伴爲左兵庫頭。從五位下百濟王永仁爲右兵庫頭。外從五位下山代宿禰氏益爲山城介。從五位上清原眞人遠賀爲河内守。外從五位下匝瑳宿禰末守爲安房守。從五位下伴宿禰善男爲譛岐權介。從五位下御輔朝臣眞男爲土左守。外從五位下御野宿禰清庭爲豐前介。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二月甲戌【十五】》○甲戌。播磨國餝磨郡人散位正七位下叨綿麻呂賜姓春永連。元夷種也。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三月辛卯【二】》○三月庚寅朔辛卯。從五位下橘朝臣海雄爲彈正少弼。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長岡爲山城守。』「丙辰美濃國山縣郡少領外從八位上均田勝淨長等九人賜姓中臣美濃連中臣氏祖津速魂命之苗裔也」出雲權守正四位下文室朝臣秋津卒。大納言正二位智努王之孫。從四位下勳三等大原王之第四子也。弘仁七年叙從五位下。明年除甲斐守。後任武藏介。天長之初。補左兵衞權佐。二年加正五位下。遷左近衞中將。八月叙四位。六年拜參議。七年兼右大辨。九年兼武藏守。遷左大辨。十年兼春宮大夫。承和元年上表。乞停左大辨左近衞中將等職。勅停左大辨。二年遷右近衞中將。七月。任右衞門督。監察非違。最是其人也。亦論武藝。足稱驍將。但在飮酒席。似非丈夫。毎至酒三四坏。必有醉泣之癖故也。九年秋七月。連坐伴健岑等謀反之事。左降出雲員外守。遂終于配處。時年五十七。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三月丁酉【八】》○丁酉。上野國新田郡人勳七等犬養子羊。弟眞虎等二人賜姓丈部臣。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三月辛亥【廿二】》○辛亥。以縫殿頭正五位下楠野王爲左兵庫頭。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三月壬子【廿三】》○壬子。相摸國大住郡大領借外從五位下壬生直廣主授外從五位下。以去承和七年國司〓擧。今依格所授也。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三月甲寅【廿五】》○甲寅。令義倉物賑給東西悲田病者及貧窮者。』勅曰。如聞。頃年之間。得度之輩。裹粮遠路。迥向戒所。而依無定限。徒引數旬。論之物意。頗背穩便。今須度者勘籍。三月卅日以前。勘定申畢。起自四月一日。七ケ日之間。依例修懴悔。始從八日。即令授戒。々々之後。會集同寺。俾修安居。自今以後。立爲恒例。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四月己未朔》○夏四月己未朔。楯列陵守等言。去月十八日食時。山陵鳴二度。其聲如雷。即赤氣如飄風。指離飛去。申時亦鳴。其氣如初。指兌飛亘。遣參議正躬王加検校。伐陵木七十七株。至〓木等不可勝計。便即勘當陵守長百濟春繼上奏矣。』坐梅宮正五位下酒解神。從五位下大若子神。從五位下小若子神三前。並奉授從四位下。從五位下自玉手祭來酒解神一前正五位下。並預名神。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四月壬戌【四】》○壬戌。遣使祭廣湍龍田二神。例也。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四月乙丑【七】》○乙丑。從五位下伴宿禰清貞爲縫殿頭。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四月壬申【十四】》○壬申。授正四位下平朝臣高棟從三位。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四月丁丑【十九】》○丁丑。山埼神預之名神。』陸奧國言。諸團軍毅等款云。兵士年役。六十箇日。分結六番。以旬相代。口食私粮。身直城塞。而道路遼遠。鎭疲往還。家居少日。何濟産業。因茲迯散者多。民不安堵。望請。更加一千人。與本并八千人。分結八番。延彼番程。以息弊兵。唯不更置團。周加諸團者。許之。』式部省言。承前之例。以諸勘籍人。補諸司番上。諸衞府舍人。靜言事由。尤爲出身。夫出身之難。自古而久。當今之世。動易脱略。望請。先立限之外。悉經一選補他色。奏。可之。但外考補坊舍人。同舍人遷他色。及依理解却之類。毎年〓人特聽出入。中宮后宮亦同此例。自今以後。立爲恒例。』陸奧鎭守將軍從五位下御春朝臣濱主言。健士元勳位人也。既脱調庸。亦無課役。承前之例。撰其武藝。特號健士。給粮免租。結番直戍。而勳位悉盡。無人充行。仍任格旨。差行白丁。全給公粮。兼免調庸。人同役異也。請射下健士。准兵士下兵。同令役修理城隍。許之。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四月己卯【廿一】》○己卯。使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掃部頭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正野等。奉謝楯列北南二山陵。依去三月十八日有奇異。搜検圖録。有二楯列山陵。北則神功皇后之陵。〈倭名大足姫命皇后。〉南則成務天皇之陵。〈倭名稚足彦天皇。〉世人相傳。以南陵爲神功皇后之陵。偏依是口傳。毎有神功皇后之祟。空謝成務天皇陵。先年縁神功皇后之祟。所作弓劔之類。誤進於成務天皇陵。今日改奉神功皇后陵。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四月辛巳【廿三】》○辛巳。參議正四位下三原朝臣春上上表致仕。許之。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五月己丑朔》○五月己丑朔。日赤无光。終日不復。非雲非霧。黒氣亙天。至于午後。時々日見。其色黄赤。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五月辛卯【三】》○辛卯。令神祇官陰陽寮解謝之。是日午剋。日色明潔也。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五月癸巳【五】》○癸巳。停馬射節。諒闇也。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五月丙申【八】》○丙申。「又」爲鎭内裏物恠并日異。屈百法師。限三ケ日。讀藥師經於清凉殿。修藥師法於常寧殿。轉大般若於大極殿。諸司酣食。兼禁殺生。』石見國美農郡分割爲兩郡。本郡依舊爲美農郡。新郡取邑號爲鹿足郡。其職員者准小郡。折元四員。分取一人。更加一員。惣置二員。本郡則准下郡。置三員。武藏國那珂郡。元來小郡。官員約少。而今戸口増益。結定四郷。政多職少。不堪須行。據准令條。誠裕下郡。改小爲下。更増一員。又讃岐國大内郡小郡。只有領帳。領則領調入京。帳猶留國釐務。非常移病。无人從公。加郷戸田數。既堪下郡。改爲下。加領一員焉。』一品式部卿葛原親王。遣男從三位大藏卿平朝臣高棟。詣朝堂抗表曰。倦禽知暮。自是反林之時。老馬傷羸。亦爲税駕之日。遠取諸物。近喩於身。鳥物之情。人亦不殊。臣才識空虚。駈馳駑怯。猥以瓊樹之葉花。銀〓之涓滴。□出宗室之先。位次人臣之上。誠當償徳之期生死無終。記恩之處魂魄有遺。豈敢欽斯獨善尚彼高冲。然而年隨日積。病與老和。一日伏枕。四支委癈。漸以過日。彌覺衰耗。縱有殘喘。知非全身。夫吏部者。人物之衡錘。吏職之清要。填案盈几。何須暫曠。伏願。還於天工。以利王職。臣聞。天道禍滿。人
道福謙。儻因一退。時得再生。則庶〓留泡露。重瞻闕庭。不許之。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五月辛丑【十三】》○辛丑。地震。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五月壬寅【十四】》○壬寅。犬登殿上御座前參議以上座邊。反吐「土」并遺屎。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五月癸卯【十五】》○癸卯。文章得業生正六位下和氣朝臣貞臣對策。判之爲不第焉。』楯列山陵守丁聽隨闕差京戸并浪人。以當土無人差課也。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五月辛亥【廿三】》○辛亥。奉授從五位下酒解子神從四位下。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五月甲寅【廿六】》○甲寅。勅。充油一斛正税三百束於故京本元興寺。六月十五日萬花會。十月十五日萬燈會。以此兩日。毎年修之。立爲恒例。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六月戊午朔》○六月戊午朔。令知古事者散位正六位上菅野朝臣高年。於内史局。始讀日本紀。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六月辛酉【四】》○辛酉。制。去弘仁四年二月勅。僧尼有身死并還俗。其度縁戒牒。早令進省。々即年終申官毀之。宜諸國々分二寺僧尼度縁。死闕之日依前令進。但請補國分二寺僧尼之闕。先進度縁。然後補之。若乖此旨。科違勅罪。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六月甲子【七】》○甲子。右京人六世長谷王。鳥嶋王。池子女王。七世小長谷王等四人。賜眞春眞人姓。』始置主計主税二寮々掌各二人。〈准勘解由使及京職。以雜出身人堪事者補之。〉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六月乙丑【八】》○乙丑。肥後國阿蘇郡從三位勳五等健磐龍命神社神主。河内國河内郡從二位勳三等平岡大神社神主等。永預把笏。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六月戊辰【十一】》○戊辰。參議從三位勳六等兼越中守朝野朝臣鹿取薨。鹿取者。元大和國人。正六位上忍海原連鷹取之子也。叔父從六位上朝野宿禰道長爲子出身。延暦十一年自言歸父戸。追賜父鷹取姓宿禰。即入京。少遊大學。頗渉史漢。兼知漢音。始試音生。任相摸博士。後登科爲文章生。自此累遷遣唐准録事。大宰大典。式部録。左大史。左近衞將監等職。弘仁二年恩勅。叙從五位下。以帝昔在藩之日侍講也。二月補左衞門佐。十二月服解。三年奪情除近江介。五年遷左近衞少將。七年兼主殿頭。十二月兼因幡介。八年加從五位上。兼任内藏頭上野介。少將如故。十年加正五位下。遷兵部大輔。兼相摸介。少將如故。十一年閏正月依病上表辭職。勅許之。尋授從四位下。五月復除兵部大輔。十二年遷中務大輔。五月遷民部大輔。六月復中務大輔。十四年遷左中辨。天長四年加從四位上。二月除大宰大貳。上表乞解大貳。不許。十年六月拜參議。十一月兼式部大輔。承和元年七月停式部大輔。遷左大辨。七年加正四位下。九年授從三位。兼越中守。立性謹愼。臨事明了。以吏幹稱。能收人譽。至小藝善大歌。薨時年七十。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六月壬午【廿五】》○壬午。伊賀。尾張。參河。武藏。安房。上総。下総。近江。上野。陸奧。越前。加賀。丹後。因幡。伯耆。出雲。伊豫。周防等十八國飢。勅加賑恤。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六月乙酉【廿八】》○乙酉。從五位下橘朝臣貞根爲中務少輔。藤原朝臣宗吉爲大監物。從五位上御船宿禰氏主爲兼越中守。大學博士如故。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六月丙申【本月丙申なし。丙戌二九の誤りか。】》○丙申。左京人從五位下春枝王之六世岑正王。是子女王。貞子女王。正六位上秋枝王之子六世原雄王等四人。賜姓高階眞人。淨廣壹高市皇子後也。右京人五世正六位上令根王之子安繼王。清淵王。易野女王。五世正六位上永根王之子良長王。良雄王。良氏王。瀧子女王等七人賜姓清瀧眞人。三品忍壁親王之別也。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七月丁酉【十】》○秋七月戊子朔丁酉。奉幣於天下名神。令祈百穀。』是日。勅。會去年七月十四日。八月廿七日兩度恩赦。諸國未得解由之輩。或訴新司偏縁洪恩。只放解由。至于造會赦帳。令加其名。寄事彼此。拒以不署。此則乖詔書所指。復似隱舊疵。須彼帳進官之後。乃與解由。但後司所勘。事有不平。准不與解由状。加所執。亦前被放許之類。姦遁不署。修解言上。其未署之間。五位已上不論京官外任及散位。惣奪位祿。六位已下。同沒季祿公廨。無職之人。不預叙用。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七月辛丑【十四】》○辛丑。修嵯峨太上天皇周忌齋會。先是有司奏言。周忌齋日。的在七月十五日壬寅。伏按朝章。至行凶事。三宮本命之日。猶且忌避。而况重于太皇太后及聖上御本命乎。伏請。齋會之期。却取十四日辛丑也。有司所奏。僉以爲宜。太皇太后亦許之。而中納言源朝臣信。參議源朝臣弘等執奏言。臣等奉遵顧命。期不違失。今如斯議。乖遺誥。何者。遺誥曰。勿拘俗事。然則何須拘忌。又曰。送葬勿過三日。縱當彼時。三日之内有寅者避之耶。又後年周忌。或有寅日。亦猶避之耶。上因熱發。不能面議。勅令大納言藤原良房朝臣與諸公卿議定。奏曰。本命之日。不擧凶事。夐古之蹤。非無所據。謹案遺詔。勿拘俗事。盖謂郷曲所忌碎事。非指朝家行來舊章。又當彼時。三日之内。如有可避。則避之無疑矣。周忌齋會。臣子縞素。凡厥擧動。惣是不祥。是以忌之耳。後年國忌。豈可與同乎。偏守一隅。不是通論。源朝臣等無復駁議。仍停壬寅。一取茲辛丑焉。』所帳(前後に誤脱有り、意味不詳。)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七月庚戌【廿三】》○庚戌。致仕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緒嗣薨。依例遣使監護喪事。遺言不受焉。詔曰。念功惟深。懷徳即舊。惣天工之綱紀。爲人臣之重望。况乎自朕幼郁。比翊王室。志同鷹隼。操均松〓。夫哀以悼往。榮以餝終。宜崇寵贈。用光幽壤。可贈從一位。緒嗣者。參議正三位式部卿大宰帥宇合之孫。而贈太政大臣正一位百川之長子也。桓武天皇延暦七年春。喚緒嗣於殿上。令加冠焉。其〓頭巾子皆是乘輿之所徹也。即授正六位上。補内舍人賜劔。勅曰。是汝父所獻之劔也。汝父壽詞。于今未忘。毎一想像。不覺涙下。今以賜汝。宜莫失焉。尋賜封百五十戸。十年春授從五位下。〈時年十八。〉補侍從中衞少將。兼常陸介内廐頭。俄遷衞門佐。十六年秋七月。叙正五位下。未及浹辰。授從四位下。〈時年廿四。〉尋轉衞門督。兼出雲守。造西寺長官。廿年九月停衞門督爲右衞士督。廿一年夏六月。行幸神泉苑。是日有宴。令緒嗣彈和琴。帝喚神大臣。耳語良久。帝乃流涕。更召皇太子親王等。令陪殿上。即詔曰。微緒嗣之父。予豈得踐帝位乎。雖知緒嗣年少爲臣下所恠。而其父元功。予尚不忘。宜拜參議以報宿恩。大臣奉勅。便起引唱。〈時年廿九。〉尋兼山城但馬守。大同元年加從四位上。爲山陰
道觀察使。二年兼左大辨。是歳。兼刑部卿。遷東山道觀察使兼陸奧出羽按察使。冬十月加正四位下。弘仁年中遷右兵衞右衞門等督。停按察使。頻兼美濃近江等守。辭脱武官。遷宮内卿。兼河内守。尋叙從三位。拜中納言。俄授正三位。遷民部卿。轉大納言。授從二位。兼皇太子傅。天長二年拜右大臣。返上封千戸。九年轉左大臣。弘仁以降。辭職之表。已過十上。三朝優詔不許之。緒嗣朝臣。曉達政術。臥治王室。國之利害。知無不奏。但有兩人説一事。其一人先所談是漫語也。一人後所〓乃眞實也。而確信先談。不容後説。有茲偏執。爲人所刺。薨時年七十。』是日。遣使奉幣於伊勢大神宮。爲祈秋稼也。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七月丙辰【廿九】》○丙辰。是晦日也。公卿率百官。祓于朱雀門。始就吉禮也。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八月丁巳朔》○八月丁巳朔。釋奠。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八月癸亥【七】》○癸亥。天皇御大極殿。遣使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八月甲子【八】》○甲子。信濃國言。瑞雲見。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八月辛未【十五】》○辛未。月有蝕之。』是日。詔曰。无位橘朝臣奈良麻呂。倚伏輸測。既□夜臺。悼福祿之不長。悲忠貞之未遂。宜寛〓典。式賁幽墳。可贈從三位。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八月乙亥【十九】》○乙亥。宗康親王加元服。親王已下。五位已上。賜祿有差。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八月戊寅【廿二】》○戊寅。大宰府言。對馬嶋上縣郡竹敷埼防人等申云。從去正月中旬。迄于今月六日。當新羅國。遥有鼓聲。傾耳聽之。毎日三響。常俟巳時。其聲發動。加以至于黄昏。火更見矣。勅曰。夫治不忘〓乱。古人明戒。將驕卒惰。兵機所忌。縦雖无事故。不可不愼。大宰府言。對馬嶋司言。去延暦年中。以東國人配防人。後又筑紫人配防人。而並停廢也。當國百姓。去弘仁年中。疫癘多死。急有寇賊。何堪防禦。望請准舊例。以筑紫人爲防人者。聽之。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八月庚辰【廿四】》○庚辰。請百僧於大極殿。轉讀大般若經。亦分卅僧於眞言院修法。五箇日間。諸司潔齋。爲攘物恠也。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九月庚寅【五】》○九月丙戌朔庚寅。奉授陸奧國從五位下多久都神正五位下。勳九等伊波止和氣天神。无位玉造温泉神。无位伊佐酒美神並從五位下。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九月甲午【九】》○甲午。是重陽節也。天皇御紫宸殿。宴群臣及文人。同賦白露爲霜之題。宴訖賜祿。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九月丙申【十一】》○丙申。内裏犬産焉。』諸司行事。奉幣於伊勢大神宮。例也。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九月戊戌【十三】》○戊戌。奉授從四位下丹生川上雨師神從四位上。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九月辛丑【十六】》○辛丑。從五位下朝野朝臣貞吉爲中務少輔。從五位下橘朝臣貞根爲侍從。從五位下清岑宿禰門繼爲縫殿頭。從五位下伴宿禰清貞爲備後守。』正三位藤原朝臣愛發薨。愛發。大納言正二位眞楯之孫。贈左大臣從一位内麻呂朝臣第七子也。大同年中爲文章生。屡獻應詔之詩。弘仁六年叙從五位下。九年任近江介。尋遷民部少輔左右少辨。累加正五位下。轉右中辨。天長元年叙從四位下。三年拜參議。兼中務大輔。遷大藏卿。五年正月兼下総守。三月罷大藏卿。爲春宮大夫。七年五月遷式部大輔。六月加正四位下。任左大辨。九年六月兼左兵衞督。十一月授從三位。拜中納言。兼民部卿。爲人和柔。不妄發忿。在於政塗。許爲通熟。承和七年任大納言。至九年秋。連逮伴健峯謀反事。出于京外。在山城國久勢郡別墅而薨焉。時年五十七。』賜紀伊國名草郡人紀臣廣人廣成等朝臣姓。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九月甲辰【十九】》○甲辰。始置陸奧國鎭守府府掌一員。令帶刀把笏也。』對馬嶋无位雷命神。豐後國无位健男霜凝日子并比〓[口+羊]神。无位早吸比〓[口+羊]神。日向國无位高智保皇神。无位都濃皇神並奉授從五位下。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九月丙午【廿一】》○丙午。天皇御紫宸殿。皇太子侍焉。左右諸衞府共有奉獻。親王公卿列立中庭。謝座謝酒。同節會儀。奏音樂。宴訖賜五位已上祿。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九月甲寅【廿九】》○甲寅。肥前。豐後。薩摩三箇國。壹岐對馬兩嶋並飢。賑給之。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月丙辰朔》○冬十月丙辰朔。天皇御紫宸殿。曲宴于皇太子已下侍臣已上。賜祿有差。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月壬申【十七】》○壬申。坐梅宮從四位下酒解子神一前。平野社一前。預之名神。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月癸酉【十八】》○癸酉。遠江國濱名郡猪鼻驛家。廢來稍久。今依國司言。遣使検其利害。更令興復。』是日。遣使奉幣於香椎廟。爲令寳位無動國家大平也。』是日。公卿封祿復舊。下詔曰。朕道昧司牧。富教之風仍虧。政乖雍煕。人乏九載之貯。往者亢早爲害。秋稼不登。顧賑給之不周。暫損服御之費。而卿等志叶退食。功深權宜。分折封祿。以助公用。是救弊之緩急。興邦之變通焉。朕雖答匪躬之誠。猶懷屯膏之愧。適屬兼秋之頗熟。知資用之稍支。宜所減祿封一復舊貫。司存悉意副朕思焉。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月甲戌【十九】》○甲戌。始賜諸陵。圖書。雅樂。園池。正親寮司。印各一面。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一月癸巳【九】》○十一月乙酉朔癸巳。地震。』以大僧都泰景爲僧正。少僧都明福爲大僧都。律師延祥爲少僧都。大法師實敏爲律師。大法師眞濟爲權律師。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一月丙申【十二】》○丙申。遣參議左大辨從四位上正躬王奉幣帛於賀茂神社。爲令國家昌泰也。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一月丁酉【十三】》○丁酉。以丹波國氷上郡空閑地廿町賜親子内親王。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一月己亥【十五】》○己亥。攝津國嶋上郡古荒田十八町八段賜時子内親王。』陸奧國磐城郡大領借外從五位下勳八等磐城臣雄公。書生黒川郡大領外從五位下勳八等靭伴連黒成。並授從五位下。襃公勤也。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一月庚子【十六】》○庚子。任校畿内田使。以參議從四位上滋野朝臣貞主爲大和長官。國守從四位上紀朝臣長江。彈正少弼從五位上丹〓眞人門成爲次官。參議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安仁爲河内和泉長官。河内守從五位上清原眞人遠賀。和泉守外從五位下菅野朝臣繼門爲次官。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爲攝津長官。國守從五位下有雄王爲次官。參議從四位上正躬王爲山城長官。國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長岡爲次官。』是日。勅。爲護國家。於東寺。令定眞言宗傳法職位。并修灌頂。宜告諸寺嚴加捉搦。若有違犯者。一依養老六年七月十日格科罪。』陸奧國白河郡百姓外從八位上勳九等狛造智成戸一烟。改姓爲陸奧白河連。同國安積郡百姓外少初位下狛造子押麻呂戸一烟。改姓爲陸奧安達連。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二月乙卯朔》○十二月乙卯朔。下野國那須郡大領外從六位下勳七等丈部益野。勸課農田一千五百七十一町。増益戸口二千〓一人。國司襃擧。借外從五位下。』以能登國郡内定額大興寺。始爲國分寺。』出羽國河邊郡百姓外從五位下勳八等奈良己智豐繼等五人。賜姓大瀧宿禰。其先百濟國人也。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二月戊午【四】》○戊午。攝津國豐嶋郡人左衞門府門部正八位上迹連繼麻呂。式部位子從八位下勳八等迹連成人。武散位正六位上迹連淨足。式部位子少初位下迹連淨永等七十人。除迹字賜阿刀連姓。高祖從七位上阿刀連生羽也。祖父從七位上乙淨。天平年中誤以迹一字爲姓矣。検庚午年籍。復本姓焉。』奉授從五位下稻荷神從五位上。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二月辛酉【七】》○辛酉。從五位下雄豐王爲宮内大輔。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二月癸亥【九】》○癸亥。入唐留學天臺宗僧圓載之弟子仁好。順昌。與新羅人張公靖等廿六人。來着於長門國。』奉授從五位下貴布禰神正五位下。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二月庚午【十六】》○庚午。山城國正月吉祥悔過。自弘仁十三年。依官符旨。於國廳修焉。始自是歳。復舊例令修於國分寺。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二月甲戌【二十】》○甲戌。制。彈正京職巡検之日。下馬之法。相爭日久。須當弼行事大夫及亮揖馬請勘當。至于進屬。並依致敬。忠并巡察検校之日。進屬進退。一准弼亮相對之儀。史生坊令不論位階。惣猶下馬。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二月丙子【廿二】》○丙子。散位從五位上文室朝臣宮田麻呂之從者陽侯氏雄。告宮田麻呂將謀反。遣内竪喚宮田麻呂。即副使參於藏人所。即禁宮田麿于左衞門府。分遣勅使左中辨正五位下良岑朝臣木連。右中辨正五位下伴宿禰成益。少納言從五位下清瀧朝臣河根。左兵衞大尉藤原朝臣直道等於京及難波宅。搜求反具。』是日。諸門禁固焉。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二月戊寅【廿四】》○戊寅。禁告者氏雄于左近衞府。勅使等所搜得宮田麻呂京宅兵具。弓十三枝。胡録三具。箭百六十隻。劔六口。難波宅兵器。冑二枚。零落甲二領。劔八口。弓十二張。胡〓十具。桙三柄。棄置于右近衞陣。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二月庚辰【廿六】》○庚辰。遣參議滋野朝臣貞主。左衞門佐藤原朝臣岳雄推問宮田麿。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二月辛巳【廿七】》○辛巳。山城國宇治郡白田一町五段賜大中臣朝臣東子。
《卷十三承和十年(八四三)十二月癸未【廿九】》○癸未。謀反文室宮田麻呂罪當斬刑。宥降一等配流於伊豆國。其男二人内舍人忠基於佐渡國。無官安恒於土左國。從者二人和邇部福長於越後國。井於枚麿於出雲國。連坐僧神叡與枚麿共流同處。告者陽侯氏雄特授大初位下。任筑前權少目。以所告有端也。』元興寺傳燈大法師守印卒。和泉國人。俗姓土師氏。勝虞大僧都之門徒也。延暦廿四年。年分具戒。法師。性骨聰敏。心神精明。一經耳者諳而不忘。暫觸目者記而不漏。精練法相。兼悟倶舍焉。論義之座。相敵者希。六根之中。鼻根最奇。守印他去間。有人入其房。守印歸來聞之云。向來何人入吾房。又見童子云。汝食其飯。驗之知實焉。鼻之遥聞。皆此類也。惜未昇朝家之講。空化一房之内。于時年六十一。
《卷十三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十三



《卷十四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十四〈起承和十一元年正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正月甲申朔》○十一年春正月甲申朔。廢朝賀。大雪也。天皇御紫宸殿。宴侍從已上。賜御被。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正月丙戌【三】》○丙戌。天皇朝覲太皇太后於冷然院。讌樂終日。賜扈從五位已上祿有差。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正月己丑【六】》○己丑。山城國上鐵甲一領云。件甲裹布袋。流着葛野川。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正月庚寅【七】》○庚寅。天皇御紫震殿。宴群臣。詔授无品基貞親王三品。无品宗康親王四品。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安仁從四位上。无位基枝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上長田王正五位下。正六位上並山王。鎌倉王並從五位下。從四位上橘朝臣氏人正四位下。從四位下田口朝臣佐波主。藤原朝臣長良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輔嗣。良岑朝臣木連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永。藤原朝臣大津。紀朝臣野長。路眞人永名。坂上大宿禰正野。百濟王善義。清瀧朝臣河根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大岡宿禰豐繼。伴宿禰眞足。豐岡宿禰眞黒麻呂。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有貞。藤原朝臣三藤。菅原朝臣是善。清原眞人清海。藤原朝臣菅雄。紀朝臣筑紫麻呂。藤原朝臣松影。藤原朝臣貞道。道眞人繼足。小野朝臣恒柯。秋篠朝臣氏永。中臣朝臣逸志。高橋朝臣安雄。飯高朝臣永雄。橘朝臣高成。大和眞人吉直。丹〓眞人博太麿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高丘宿禰貞雄。阿保朝臣永善。名草宿禰安成。宇治宿禰丹生麻呂。並外從五位下。宴竟賜祿有差。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正月辛卯【八】》○辛卯。於大極殿修最勝會。』授正六位上高階眞人三嶋麿從五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諱某。太皇太后〉。從三位〈云々〉。陸奧國磐城郡大領外從五位下勳八等磐城臣雄公戸口廿四人。男十四人。女十人。磐城臣貞道戸口十人。男七人。女三人。磐城臣弟成戸口四人。男三人。女一人。磐城臣秋生戸口三人。男二人。女一人。賜姓阿倍磐城臣。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正月壬辰【九】》○壬辰。皇太子入覲於清凉殿。拜舞。縁被授所生女御藤原氏從三位也。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正月甲午【十一】》○甲午。從四位上藤原朝臣長良。從四位下橘朝臣岑繼並爲參議。正四位下紀朝臣名虎爲刑部卿。參議從四位上和氣朝臣眞綱爲美作守。右大辨如故〈云々〉。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正月丁酉【十四】》○丁酉。最勝會竟。更引名僧於内裏。令論義。訖施御被。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正月己亥【十六】》○己亥。天皇御紫震殿。宴侍從已上。覽踏歌。畢賜祿有差。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正月庚子【十七】》○庚子。天皇内宴於仁壽殿。公卿及知文士五六人陪焉。同賦上春詞之題。別有勅。令三品基貞親王預宴。日暮賜祿有差。』是日。叙内教坊妓女石川朝臣色子從五位下。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二月甲寅朔》○二月甲寅朔。日有蝕之。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二月乙卯【二】》○乙卯。除校田使。從五位下笠朝臣數道爲山城國次官。從五位上路眞人永名爲攝津國次官。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二月丙辰【三】》○丙辰。能登國言。依去年十月十七日官符。以定額寺爲國分寺訖。望請。停讀師。被給講師者。勅。依請許之。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二月辛酉【八】》○辛酉。授外從五位下阿保朝臣永善。正六位上安倍朝臣氏主並從五位下〈云々〉。從五位下並山王爲齋宮頭。正五位下長岑宿禰高名爲兼權頭。伊勢守如故〈云々〉。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二月壬戌【九】》○壬戌。行幸水成瀬野。賜扈從群臣侍從已上及攝津國司等祿。日暮乘與廻宮。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二月丁卯【十四】》○丁卯。釋奠。公卿就大學行事。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二月戊寅【廿五】》○戊寅。行幸交野。賜扈從群臣侍從已上。及河内攝津等國司祿。日暮車駕還宮。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二月己卯【廿六】》○己卯。參河國言。永停任讀師。以其布施物。充用造寺料。其法會之時。以國分僧臈次將行之者。勅。依請許之。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二月庚辰【廿七】》○庚辰。掌侍從四位下大和朝臣舘子爲典侍。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三月戊子【五】》○三月甲申朔戊子。外從五位下下毛野朝臣田舍麿爲造酒正。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三月戊戌【十五】》○戊戌。但馬國上帽子單衣腰帶革鞋鎌刀子等一〓。其体樣卑小。不似此間之物。疑侏儒國物流着者歟。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三月乙巳【廿二】》○乙巳。有勅。召備後國權守從四位下善道朝臣眞貞令入京。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三月己酉【廿六】》○己酉。天皇朝覲太皇太后於冷然院。宴侍從已上。賜祿有差。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三月庚戌【廿七】》○庚戌。授從五位下惟良宿禰春道。橘朝臣貞根並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内藏忌寸雄繼外從五位下。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四月癸丑朔》○夏四月癸丑朔。天皇御紫震殿。宴侍從已上。賜祿有差。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四月壬戌【十】》○壬戌。大宰府言。管大隅薩摩壹伎等國嶋司言。建國任職。大小是同。除災祈福。彼此不異。如今比國皆有講讀師之職。修正月安居等事。而件國嶋既無講讀之職。還失鎭護之助。加以國分二寺雜物。觸類夥多。既無綱維。令誰検領。望請准諸國之例。置講讀師者。府司商量。所陳有理。望請准管内諸國博士醫師之例。府司於觀音寺。與彼講師共簡試部内僧精進練行智徳有聞堪任講筵終始無變者。將補任之者。勅。講師者。依請補任。讀師者莫更置之。但安居齋會之日。依延暦廿五年三月格。以國分寺僧次第請之。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四月丁卯【十五】》○丁卯。從五位上三嶋眞人岡麿爲散位頭〈云々〉。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四月庚辰【廿八】》○庚辰。天皇御武徳殿。覽諸牧駒馬及騎射。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四月壬午【三十】》○壬午。參議式部大輔從四位上滋野朝臣貞主。以在西寺南居宅一區。捨爲道塲。仍言。私建道塲。是格之所禁也。雖是舊宅。事似新建。但此家之爲軆。前臨淵水。後隔佛地。去寺迫近。殆同伽藍。凡寺邊二里。本禁殺生而家人奴婢。動事漁網。近寺之弊。還犯憲法。望請便入西寺。命爲別院。號其名曰慈恩院。東大寺僧傳燈住位圓脩永爲別當。三綱在別。又自此以後。別當三綱。隨檀越願。令充行之者。勅聽之。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五月丁亥【五】》○五月癸未朔丁亥。天皇御武徳殿。覽四衞府騎射。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五月戊子【六】》○戊子。御武徳殿。覽中衞府騎射種々馬藝。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五月丙申【十四】》○丙申。甲斐國言。山梨郡人伴直富成女。年十五。嫁郷人三枝直平麻呂。生一男一女。而承和四年平麻呂死去「也」。厥後守節不改。年已〓四。而攀號不止。恒事齋食。敬於靈床。宛如存日。量彼操履。堪爲節婦者。勅。宜終身免其戸田租。即標門閭。以旌節行。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五月戊戌【十六】》○戊戌。越前國飢。遣使賑給之。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五月己亥【十七】》○己亥。參議從四位下正躬王爲兼遠江守。左大辨如故。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五月辛丑【十九】》○辛丑。淡路國言。他國漁人等三千餘人。齎王臣家牒。群集濱浦。寃凌土民。伐損山林。雲集霧散。濫惡不休。又官舍驛家。皆在海邊。而接居彼間。譬猶魚鱗。縱有火災。可難撲滅。勤加禁斷。國力不足。望請。官符皆悉禁制。官宣。宜嚴加禁止勿令更然。如不遵制旨。尚致濫猾。立加决罰。以懲將來。但所犯之罪。杖罪已上者。勘録所犯及姓名。早速言上。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五月甲辰【廿二】》○甲辰。奉授山城國水主神從五位下。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六月癸丑朔》○六月癸丑朔。天皇御紫宸殿。宴侍臣。賜祿。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六月丙辰【四】》○丙辰。奉授伊勢國正五位上多度神從四位下。』若狹國飢。遣使振給之。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六月己未【七】》○己未。大宰府獻白烏一隻。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六月丁卯【十五】》○丁卯。日本紀讀畢。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六月戊寅【廿六】》○戊寅。主水司言。司家之政。觸類繁多。而本自無印。只用白紙。事渉輕疎。未免嫌疑。望請准内膳采女等司。被給件印者。勅。宜充之。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六月庚辰【廿八】》○庚辰。正五位下伴宿禰成益爲兼左中辨。大藏大輔如故。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七月癸未【二】》○秋七月壬午朔癸未。任左右大臣。詔曰。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宣大命〈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食國〈乃〉法〈止〉定賜〈比〉行賜〈倍留〉國法隨〈爾〉。「先立」先立〈止〉從二位源常朝臣〈乎〉。左大臣官〈爾〉任賜〈布〉。又宣〈久〉。正三位橘氏公朝臣〈波〉於朕〈天〉近親〈爾毛〉在。又「可」仕奉〈倍支〉次〈爾毛〉在〈爾〉依〈天奈毛〉。右大臣官〈爾〉治賜〈久止〉勅〈不〉。天皇大命〈乎〉衆聞賜〈止〉宣。』又勅曰。在唐天臺請益僧圓仁。留學僧圓載等。久遊絶域。應乏旅資。宜附圓載u從僧仁好還次。賜各黄金二百小兩者。所司准勅。分付如前〈云々〉。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七月甲申【三】》○甲申。任官。』出羽國最上郡人外從八位上勳七等伴部道成。男外少初位上勳九等繼益。白丁吉繼。秀益。繼守。同姓勳九等福尊等七人。賜姓吉彌侯。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七月辛卯【十】》○辛卯。從五位下鎌倉王爲少納言〈云々〉。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七月癸巳【十二】》○癸巳。請百僧於八省院。轉讀大般若經。祈甘雨。是日雨降。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閏七月壬子朔》○閏七月壬子朔。天皇御紫震殿。四衞府獻物。宴五位已上。賜祿有差。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閏七月戊午【七】》○戊午。天皇御仁壽殿。令奏林邑樂。未曾覽此樂故也。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閏七月辛酉【十】》○辛酉。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皇太子傅源朝臣常上表曰〈云々〉。優詔不許。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閏七月壬申【廿一】》○壬申。奉幣伊勢大神宮。祈防風雨災。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閏七月癸酉【廿二】》○癸酉。左大臣源朝臣常重上表曰〈云々〉。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閏七月甲戌【廿三】》○甲戌。勅書於左大臣曰。所表具之。堂高則階遠。爵貴則祿優。二者之來。一定之道。而卿深鑒損〓。固守冲虚。減封之請。前後累通。朕「與」與卿昆季。義兼家國。偏行則公議不聽。兩遂則私情難忍。雖賞輕徳重。自免害盈之嫌。而派分枝連。欲益福謙之利。故屈之于此。申之于彼。以亢來望。宜知此意。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八月辛巳朔》○八月辛巳朔。天皇御紫震殿。覽芳宜花宴。老臣皆有復古之歎。日暮賜五位已上衣被有差。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八月乙酉【五】》○乙酉。文章博士從五位上春澄宿禰善繩。大内記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是善等。被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良房宣稱。先帝遺誡曰。世間之事。毎有物恠。寄祟先靈。是甚無謂也者。今隨有物恠。令遠司卜筮。先靈之祟明于卦兆。臣等擬信。則忤遺誥之旨。不用則忍當代之咎。進退惟谷。未知何從。若遺誡後有可改。臣子商量。改之耶以否。由是略引古典證據之文曰。昔周之王季。既葬後有求而成變。文王尋情奉之也。先靈之祟不可謂毋。又有幽明異道。心事相違者。如北齊富豪梁氏是也。臨終遺言。以平生所愛奴爲殉。家人從之。奴蘇言。忽至官府。見其亡主。々曰。我謂。亡人得使奴婢。故遺言喚汝。今不相關。當白官放汝。々謂家人。爲我修福〈云々〉。又春秋左氏傳。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其子顆曰。必嫁。病困則更曰。必以爲殉。魏顆擇之。從其治也。〈謂病未至困也。〉遂得老夫結草之報。尚書曰。女則有大疑。謀及卿士。謀及卜筮。白虎通曰。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々。莫善於蓍龜。劉梁辨和同論曰。夫事有違而得道。有順而失道。是以君子之於事也。無適無莫。必考之以義。由此言之。卜筮所告。不可不信。君父之命。量宜取捨。然則可改改之。復何疑也。朝議從之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八月癸巳【十三】》○癸巳。幸北野。駐蹕於雲林院。閲覽池塘。錫宴群臣。日暮還宮〈云々〉。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八月乙未【十五】》○乙未。紀伊國名草郡人右兵衞從六位下紀堤臣清繼賜姓紀朝臣。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八月丁酉【十七】》○丁酉。奉授陸奧國无位勳九等刈田嶺神。无位鼻節神並從五位下。縁有靈驗也。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八月庚子【二十】》○庚子。嵯峨大皇太后不豫。遣中使奉問起居。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八月癸卯【廿三】》○癸卯。丹波國多紀郡人齋院主典從七位上常澄宿禰成主改本居貫附左京一條二坊。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九月辛亥朔》○九月辛亥朔。雨快降。先是。不雨已久。井泉涸竭。故今人人以爲嘉〓。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九月己未【九】》○己未。天皇御紫宸殿。宴重陽節。公卿已下至六位文人。同賦問秋光之題。訖賜祿有差。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九月庚申【十】》○庚申。外記曹司廳前白虹見。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九月丙寅【十六】》○丙寅。近江權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貞主卒也。貞主。南朝參議從三位大藏卿楓麿之孫。從五位上園主之子也。弘仁十三年叙從五位下。頻經内外官。所在必著治迹。屬承和九年近江國關門警固時。貞主居其國介。被叙四位。便任權守。立性温慧。莅政幹濟。雖案牘成堆。庶務猥積。而飮酒之興。不曾休廢。醉後彌明。剖斷如流。故吏民不敢欺之。卒于官。時年七十。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九月戊寅【廿八】》○戊寅。從五位下長岑宿禰秀名爲豐前介。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十月庚辰朔》○冬十月庚辰朔。天皇御紫震殿。宴侍從已上。賜祿有差。』「庚辰」左京人玄蕃助從六位上日置宿禰眞淨。造輪田使主典大初位上繼。大初位上國長。大初位上益繼。无位淨里。淨海等賜姓三統宿禰。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十月辛巳【二】》○辛巳。任官。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十月壬午【三】》○壬午。除班田使。參議從四位上正躬王爲山城國長官。參議從四位上滋野朝臣貞主爲大和國長官。刑部大輔從五位下丹〓眞人門成爲次官。參議從四位上安倍朝臣安仁爲河内和泉兩國長官。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爲攝津國長官。』是日。從五位下笠朝臣數道爲丹後守〈云々〉。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十月癸未【四】》○癸未。左京人太政官史生從八位下楊津連弟主。内竪无位楊津連繼吉賜姓恒世宿禰。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十月乙酉【六】》○乙酉。天皇御八省院。發遣奉幣於伊勢大神宮使。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十月戊子【九】》○戊子。攝津國言。依去天長二年正月廿一日。承和二年十一月廿五日兩度勅旨。定河邊郡爲奈野。可遷建國府。而今國弊民疲。不堪發役。望請。停遷彼曠野。便以鴻臚舘爲國府。且加修理者。勅聽之。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十月丁酉【十八】》○丁酉。行幸水沼野及芹河。山城國司獻御贄。賜扈從侍從已上及國司祿有差。日暮車駕還宮。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十月壬寅【廿三】》○壬寅。越前守從四位下岑成王犯罪。官當解任。岑成王初赴任之後。乞暇入京。隱居不上。所司奏劾之。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十一月辛亥【三】》○十一月己酉朔辛亥。奉授紀伊國從五位下志摩神。伊達神。靜火神並正五位下。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十一月壬子【四】》○壬子。鴨上下大神宮禰宜外從五位下賀茂縣主廣友等款云。所謂鴨川。經二神社指南流出。而王臣家人及百姓等。取鹿v於北山。便洗水上。其末流來觸神社。因茲。汚穢之祟屡出御卜。雖加禁制。曾無順愼者。』勅。宜仰當國迄于河源。嚴加禁斷。若違犯者。禁其身申送。國郡司并禰宜祝等許容之者。必處重科。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十一月壬戌【十四】》○壬戌。參議從四位上滋野朝臣貞主爲兼勘解由使長官。式部大輔讃岐守如故〈云々〉。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十一月丁丑【廿九】》○丁丑。行幸水成瀬野。山城攝津河内等國司獻御贄。還離宮。賜扈從臣及國司等祿。日暮車駕還宮〈云々〉。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十二月丙戌【八】》○十二月己卯朔丙戌。山城國紀伊郡人末使主逆麿。改本居貫左京三條□□。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十二月丁亥【九】》○丁亥。奉授從五位上稻荷神從四位下。
《卷十四承和十一年(八四四)十二月壬寅【廿四】》○壬寅。散位從四位下勳七等坂上大宿禰鷹主卒。
《卷十四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十四



《卷十五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十五〈起承和十二年正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正月戊申朔》○十二年春正月戊申朔。廢朝賀。大雪也。天皇御紫宸殿。宴侍從已上。賜御被。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正月辛亥【四】》○辛亥。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濱主卒。濱主。贈左大臣正一位園人朝臣之長子也。弘仁元年十一月叙從五位下。累加至正五位下。補侍從。尋叙從四位下。拜神祇伯。天長四年授從四位上。除阿波守。濱主身長六尺。容儀可觀。但託以w濱。罕有朝謁。名家之胤而餘烈不聞。是可恨者也。卒時年六十一。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正月甲寅【七】》○甲寅。天皇御豐樂院。宴于群臣。詔授正三位橘朝臣氏公從二位。從五位上石作王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安宗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豐井王。仲嗣王並從五位下。從四位上南淵朝臣永河正四位下。從四位下坂上大宿禰清野。无位源朝臣安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下小野朝臣篁。伴宿禰成益。藤原朝臣富士麿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清岑宿禰門繼。藤原朝臣岳守。佐伯宿禰利世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笠朝臣數道。百濟王慶世。橘朝臣千枝。久賀朝臣三夏。惟良宿禰貞道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梶吉。百濟宿禰河成。无位源朝臣興。正六位上橘朝臣清蔭。藤原朝臣直世。良岑朝臣宗貞。紀朝臣最弟。菅野朝臣高年。藤原朝臣雄瀧。橘朝臣友雄。紀朝臣眞主。和氣朝臣齊之。紀朝臣道茂。橘朝臣岑範。吉備朝臣全繼。中臣丸朝臣氏成。石川朝臣宗我繼。高橋朝臣清野。伴宿禰益雄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善友朝臣穎主。津宿禰良友。氷宿禰繼麿並外從五位下。日暮賜祿有差。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正月乙卯【八】》○乙卯。授无位順子女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潔子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伴宿禰友子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家子。无位橘朝臣潔子。田口朝臣繼子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飯高朝臣永刀自。從六位上甘南備眞人伊勢子。无位笠朝臣兄笠並從五位下。從八位下朝宗宿禰厨子外從五位下。》於大極殿修最勝會之初也。》是日。外從五位下尾張連濱主於龍尾道上舞和風長壽樂。觀者以千數。初謂。〓背之老。不能起居。及于垂袖赴曲。宛如少年。四座僉曰。近代未有如此者。濱主本是伶人也。時年一百十三。自作此舞。上表請舞長壽樂。表中載和歌。其詞曰。@那々都義乃。美與爾萬和倍留。毛々知萬利。止遠乃於支奈能。萬飛多天萬川流 ななつぎの、みよにまわへる、ももちまり、とをのおきなの、まひたてまつる K002。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正月丁巳【十】》○丁巳。天皇召尾張連濱主於清凉殿前。令舞長壽樂。舞畢。濱主即奏和歌曰。@於岐那度天。和飛夜波遠良无。久左母支毛。散可由留登岐爾。伊天弖萬毘天牟 おきなとて、わびやはをらむ、くさもきも、さかゆるときに、いでてまひてむ K003。天皇賞歎。左右垂涙。賜御衣一襲。令罷退。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正月戊午【十一】》○戊午。天皇御紫宸殿。以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岳守爲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下良岑朝臣宗貞爲左兵衞佐。參議正四位下源朝臣弘爲兼尾張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雄瀧爲參河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氏主爲遠江守。外從五位下神服連清繼爲伊豆守。從五位下紀朝臣眞高爲相摸介。正五位下佐伯宿禰利世爲武藏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菅雄爲常陸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貞爲權介。正四位下南淵朝臣永河爲近江守。從五位下秋篠朝臣氏永爲出羽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直世爲越後守。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爲兼加賀守。治部卿如故。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甥麻呂爲兼越後介。主計頭如故。從五位上滋野朝臣貞雄爲丹波守。從五位下吉備朝臣全嗣爲石見守。從四位上源朝臣生爲備後守從五位下高橋朝臣清野爲長門守。從五位上路眞人永名爲土左守。參議從四位上正躬王爲兼讃岐守。左大辨如故。從五位下仲嗣王爲豐前守。外從五位下津宿禰良友爲介。四品宗康親王爲大宰帥。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正月癸亥【十六】癸亥。天皇御紫宸殿。觀踏歌。宴侍從已上。訖賜祿有差。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正月甲子【十七】》○甲子。天皇御建禮門。觀射也。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正月丁卯【二十】》○丁卯。天皇内宴於仁壽殿。公卿之外。文人恩昇者不過五六人。同賦香出衣之題。宴畢賜祿。』是日。有勅。授内教坊倡女完人朝臣貞刀自從五位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正月壬申【廿五】》○壬申。美濃國言。凡上下諸使。隨其位階。乘用人馬。灼立條章。而貢御鹿尾熊膏昆布并沙金藥草等使。或以遷替之國司。便充綱領。或差浮遊之輩。令得公乘。而公物有限。私荷無數。使等偏假威勢。不憚憲法。驛子無由告訴。運送山谷。人馬斃亡職此之由。望請。除非貢御鷹馬并四度使之外諸使等。以初位已下子弟。被差充之者。勅。依請。宜仰陸奧出羽兩國及東山道諸國。令知此制。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正月甲戌【廿七】》○甲戌。右大臣從二位橘朝臣氏公上表。請返食封一千戸。天皇賜勅書聽之。事具公卿傅。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正月乙亥【廿八】》○乙亥。山城國公田一町二段賜亮子内親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二月戊寅朔》○二月戊寅朔。天皇御紫宸殿。賜侍臣酒。於是。攀殿前之梅花。挿皇太子及侍臣等頭。以爲宴樂。令近衞少將録親王以下侍從以上見參。賜御被襖子等。』河内國讃良郡人相摸權掾從六位下廣江連乙枚賜姓大枝朝臣。貫右京一條四坊。乙枚者從五位下大枝朝臣永山之子也。未編籍帳。其父死亡。由是冐母氏姓。貫河内國。父族憐之。依實上請。乃蒙歸本。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二月己卯【二】》○己卯。和泉國日根郡人戸主正六位上春世宿禰嶋公。兄左坊城主典從七位上春世宿禰嶋人。弟主税大允正六位上春世宿禰嶋長等。賜姓榎并朝臣。貫右京二條一坊。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二月辛巳【四】》○辛巳。山城國言。停置讀師。許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二月壬午【五】》○壬午。大納言正三位兼行民部卿右近衞大將陸奧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良房上表。請解民部卿右近衞大將陸奧出羽按察使等職。天皇不許之。事具公卿傅。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二月丁亥【十】》○丁亥。釋奠也。公卿就大學行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二月辛卯【十四】》○辛卯。天皇幸水成瀬野。攝津國司獻御贄。賜扈從臣及國司等祿。日暮乘輿還宮。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二月癸巳【十六】》○癸巳。天皇喚時康。人康親王等於清凉殿。令加元服。此日。至于非侍從及未得解由大夫等。預宴賜祿。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二月丁酉【廿】》○丁酉。散位從四位下善道朝臣眞貞卒「也」。眞貞。右京人也。故伊賀守從五位下伊與部連家守之男也。年十五入學。數年之間。諸儒共推其才行。補得業生。大同四年課試登科。任山城國少目。尋遷播磨少目。弘仁年兼任大學助教。十年授外從五位下。轉任博士。十一年以明經。改授從五位下。兼任越前大掾相摸權介等。天長之初。遷大學助。歴陰陽頭。尋授從五位上。五年上表。賜姓善道朝臣。七年授正五位下。八年遷阿波守。是時有識公卿一兩人依詔旨。與諸儒等修撰令義解。眞貞參其事。不赴任所。承和五年授正五位上。明年授從四位下。眞貞以三傅三禮爲業。兼能談論。但舊來不學漢音。不辨字之四聲。至於教授。惣用世俗y訛之音耳。情在進取。不能沈寥。比及懸車。被拜東宮學士。遭皇太子廢。出爲備後權守。十一年聖主憐其國老。喚令入京。諸儒言。當代讀公羊傅者。只眞貞而已。恐斯學墜焉。廼命眞貞。於大學講之。後卒于家。時年七十八。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二月庚子【廿三】》○庚子。皇太子於禁中射塲。有奉獻之設。縁是折紫宸殿前梅花也。承和錢廿貫以爲御賭物。庸布三百段以爲群臣料。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二月壬寅【廿五】》○壬寅。行幸河陽宮遊獵。兵部卿四品忠良親王及百濟王等獻御贄。賜扈從侍從以上祿。日暮乘輿廻宮。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二月甲辰【廿七】》○甲辰。從五位上路眞人永名爲少納言。從五位下橘朝臣眞直爲中務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松影爲式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行道爲刑部大輔。從五位上丹〓眞人門成爲宮内大輔。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千株爲彈正少弼。從五位下飯高朝臣永雄爲左京亮。從五位下紀朝臣道成爲左衞門佐。從五位上清瀧眞人河根爲近江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三月辛亥【五】》○三月丁未朔辛亥。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是善爲文章博士。從五位下文室朝臣海田麻呂爲彈正少弼。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千株爲土左守。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三月壬子【六】》○壬子。請名僧百口。限以五箇日。於紫震清凉常寧等殿及眞言院。轉讀大般若經。兼修陀羅尼法。以有物恠也。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三月丁巳【十一】》○丁巳。讀經事竟。衆僧却歸。勅施度者各一人并物。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三月己巳【廿三】》○己巳。武藏國言。國公寺七層塔一基。以去承和二年爲神火所燒。于今未搆立也。前男衾郡大領外從八位上壬生吉志福正申云。奉爲聖朝欲造彼塔。望請言上。殊蒙處分者。依請許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三月辛未【廿五】》○辛未。有勅。召大宰員外帥正三位藤原朝臣吉野。遷配山城國。但不聽入京。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三月癸酉【廿七】》○癸酉。駿河國言。官牧牛百頭。放飼多煩。望請。依數賣却。其直者混合正税。永爲出擧。以其息利。年料御牛買備民間。依例貢上者。許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三月乙亥【廿九】》○乙亥。火仁壽殿東廂。人衆撲滅。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四月辛巳【五】》○夏四月丁丑朔辛巳。近江國荒廢田十四町爲後院開田。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四月癸卯【廿七】》○癸卯。奉幣於畿内名神祈雨。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五月丁未朔》○五月丁未朔。請百僧於大極殿。限以三箇日。轉讀大般若經。以祈甘雨。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五月己酉【三】》○己酉。縁雨未降。更延讀經二箇日。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五月辛亥【五】》○辛亥。停五日節。亦更延讀經二箇日。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五月壬子【六】》○壬子。〓雨快降。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五月癸丑【七】》○癸丑。雨猶不休。讀經事畢。衆僧却廻。布施有差。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五月乙卯【九】》○乙卯。山城國言。綴憙相樂兩郡境内。始自去三月上旬。虻蟲殊多。身赤首黒。大如蜜蜂。好咬牛馬。咬處即腫。相樂郡牛斃盡無餘。綴憙郡病死相尋。郡司百姓求之龜筮。就于佛神隨分祓攘。曾無止息。移染之氣于今北行者。令卜其由。綴憙郡樺井社及道路鬼更爲祟。即遣使祈謝之。兼賜治牛疫方并祭料物。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五月丙辰【十】》○丙辰。勅。比者渉旬不雨。新苗將〓。時當播殖。恐妨農業。而今嘉雨稍降。井邑考赴農。不知畿外之國。如渥潤何。宜仰五畿内七道諸國。奉幣於名神。兼朝社〓。令祈甘雨。若有雨降過度。應致淫害。復須奉幣祈止如初儀。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五月戊午【十二】》○戊午。聖躬不豫。皇太子及群臣皆侍衞。遣使七寺誦經。以綿爲布施。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五月壬戌【十六】》○壬戌。聖躬平復。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五月己巳【廿三】》○己巳。授正六位上伴宿禰全成從五位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五月庚午【廿四】》○庚午。奉授從四位上勳二等松尾神正四位下。餘如故。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六月壬午【七】》○六月丙子朔壬午。大宰府言。検案内。去弘仁六年七月廿五日格云。博士醫師。教授之勞。良有殊別。遷代成選。并以六考爲期。今前壹伎嶋醫師外大初位下蕨野勝眞吉辭状云。謹案格式。内番上者。以六考爲選限。外番上者。以八考爲選限。眞吉在任之日。全得六考。至于叙位被賜外階。准據格式。恐有訛舛者。府加覆審。非唯眞吉。以往之人。亦尚然也。望請。眞吉位記。換賜内位。自今以後。大隅。薩摩。日向。壹岐。對馬等國嶋博士醫師同准此例者。聽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六月癸未【八】》○癸未。勅。令齋宮寮頭并助検校大神宮并多氣度會兩神郡雜務。自今以後。立爲恒例。』此日。從五位下丹〓眞人門成爲武藏權守。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六月丙戌【十一】》○丙戌。神今食也。天皇熱悶。御神嘉殿。所司行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六月庚寅【十五】》○庚寅。丑刻。月輪半虧。質明稍滿。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七月丙午朔》○秋七月丙午朔。日有蝕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七月戊申【三】》○戊申。從四位下基兄王爲宮内大輔。從五位上惟良宿禰貞道爲兼武藏介。圖書頭如故。從四位上坂上大宿禰淨野爲兼因幡守。右兵衞督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豐仲爲右朝衞少將。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七月己酉【四】》○己酉。山城國飢。賑給之。』神祇伯正四位下橘朝臣氏人卒。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七月己未【十四】》○己未。右京人中務少録正七位下巫部宿禰公成。大和國山邊郡人散位從六位下巫部宿禰諸成。和泉國大鳥郡人正六位上巫部連繼麻呂。從七位下巫部連繼足。白丁巫部連吉繼等。賜姓當世宿禰。公成者。神饒速日命苗裔也。昔屬大長谷稚武天皇時。公成始祖眞椋大連奏迎筑紫之奇巫。奉救御病之膏肓。天皇寵之。賜姓巫部。後世疑謂巫覡之種。故今申改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七月辛酉【十六】》○辛酉。丹波國桑田郡无位出雲神。但馬國出石郡无位出石神。養父郡无位養父神。朝來郡无位粟鹿神。美濃國厚見郡无位伊奈波神等並奉授從五位下。依國司等解状也。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七月甲子【十九】》○甲子。有勅。召配流人石見權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秋常。薩摩權掾正六位上丹〓眞人繩足。尾張權掾正六位上紀朝臣貞繼。又配京外人從四位上橘朝臣永名等同聽入京。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七月丙寅【廿一】》○丙寅。大宰府言。謹案去神龜五年八月九日格云。博士者。惣三四國一人。醫師者毎國一人。又賓龜十年六月七日格云。去閏五月廿七日奏稱。博士醫師兼國者。學生勞於齎粮。病人困於救療。望情。毎國各一人。並以六考遷替。立爲恒式。畫聞已訖者。夫醫師無兼國之任者。爲有救療之急也。今筑後。肥前。肥後。豐前。豐後等五ケ國。去府之程。二日以上。七日以下。雲山重疊。途路艱澁。吏民之中有頓病者。遥著府下。營受醫藥。命在呼吸。旦不及夕。往還之間。既致夭殞。是則無醫師之所致也。望請。國別減史生一人。置醫師一人。加以。元來此府有得業生四人。准大隅。薩摩。日向。壹岐。對馬國嶋之例。監試得業及第之輩。以將充補一切不任他人。然則巷無短折之愁。國有戸口之益者。勅。宜停減史生。以典藥學生及第者補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七月丁卯【廿二】》○丁卯。常陸國言。依去年二月廿七日符。補任鹿嶋大神宮權宮司。庶務之勤。不異正任。而奉幣朝使。只給正任當色。不給權任。祭祀之塲。同官異色。望請。准據正任。將預給例者。聽之。立爲恒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七月辛未【廿六】》○辛未。奉授常陸國无位大國玉神從五位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七月壬申【廿七】》○壬申。遣民部大輔正五位下長田王等。奉幣於伊勢大神宮。令祈止雨也。〈此月。雨降。數々難晴。故有此祈也。〉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八月丙子【二】》○八月乙亥朔丙子。有勅。召配流人從五位下橘朝臣田舍麻呂。正六位上清原眞人岑越。正六位上三善宿禰氏吉。從七位上橘朝臣忠宗。御船宿禰蓑繼。下野權掾正六位上紀朝臣春常。丹後權掾正七位下藤原朝臣安成。伊豫權掾正六位上紀朝臣永直。豐前權掾從六位下丹〓眞人時永等。令入京。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八月丁丑【三】》○丁丑。釋奠也。公卿就大學行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八月戊寅【四】》○戊寅。天皇御紫震殿。召大學博士學生等令論義。了賜祿有差。』此夜。地震。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八月辛巳【七】》○辛巳。淡路國石屋濱與播磨國明石濱。始置船并渡子。以備往還。』從五位安棟王爲中務大輔。正五位下興世朝臣書主爲木工頭。從五位下並山王爲内膳正。從五位下文室朝臣助雄爲齋宮頭。從五位下御長眞人爲右衞門佐。從五位下豐井王爲肥前守。從五位〓淡海眞人淨爲日向守。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八月辛卯【十七】》○辛卯。從四位上源朝臣寛爲兼神祈伯。阿波守如故〈云々〉。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八月癸巳【十九】》○癸巳。毀外從五位下中臣丸朝臣氏成位記。授從五位下。先是氏成録先祖之閥閲。愁履外之告身。故改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八月己亥【廿五】》○己亥。正五位下佐伯宿禰利世爲但馬守。』是日地震。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八月庚子【廿六】》○庚子。攝津國請停廢讀師只置講師。聽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九月乙巳朔》○九月乙巳朔。奉授越中國婦負郡從五位下鵜坂神從五位上。新川郡无位日置神從五位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九月癸丑【九】》○癸丑。是日重陽節也。天皇御紫震殿賜宴。令賦九日洗蘭之題。宴竟賜祿有差。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九月甲寅【十】》○甲寅。相摸國言。依承和九年六月九日格。勘造青苗簿帳。毎年進上。今商量。有損之年。有用勘會。無損之歳。未見其用。望請。當有損年。勘造進上。自此之外。將從停止者。依請。自餘諸國亦准此者。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九月乙卯【十一】》○乙卯。天皇御大極殿。遣使奉幣於伊勢大神宮。例也。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九月癸亥【十九】》○癸亥。仰河内攝津兩國令苅掃難波堀川所生草木。爲引石川竜田兩河洪流令通西海也。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九月乙丑【廿一】》○乙丑。暴雨大風。抜樹發屋。』是日始定検五畿内七道諸國損田不堪佃田使等〓限。事在別紙。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九月庚午【廿六】》○庚午。筑前國宗形郡人權主工從八位上難波部主足。改本姓賜美努宿禰。貫河内國若江郡。』請五十僧於紫宸殿讀經。爲息災也。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九月辛未【廿七】》○辛未。事竟。布施有差。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九月壬申【廿八】》○壬申。下野國芳賀郡人大麻續部総持。男足利郡少領外從八位下大麻續部嗣吉。改本姓賜下毛野公姓。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十月乙亥朔》○冬十月乙亥朔。天皇御紫宸殿。賜宴群臣。日暮賜祿有差。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十月戊子【十四】》○戊子。聖軆不豫也。親王公卿皆候陣頭。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十一月乙巳【二】》○十一月甲辰朔乙巳。毀越前守從四位下岑成王四位々記。縁有犯罪也。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十一月丁巳【十四】》○丁巳。勅。鴨河悲田預僧賢儀所養孤兒。清繼。清成。清人。清雄等十八人。並賜新生連姓。貫左京九條三坊。即以清繼爲戸主。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十一月辛酉【十八】》○辛酉。參議正四位下三原朝臣春上卒。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十一月丁卯【廿四】》○丁卯。新甞會也。天皇御神嘉殿。曉後廻本宮也。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十一月戊辰【廿五】》○戊辰。天皇御紫宸殿。宴于百官。日暮賜祿有差〈云々〉。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十二月戊寅【五】》○十二月甲戌朔戊寅。大宰府馳驛言。新羅人齎康州牒二通。押領本國漂蕩人五十餘人來著。』此日。外從五位下物部首廣泉爲兼内藥正。侍醫如故。從五位下橘朝臣枝主爲左京亮。從五位下清原眞人澤雄爲豐後守。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十二月庚辰【七】》○庚辰。從四位下稻荷神預名神例。
《卷十五承和十二年(八四五)十二月戊子【十五】》○戊子。月有蝕之。
《卷十五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十五



《卷十六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十六〈起承和十三年正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正月癸卯朔》○十三年春正月癸卯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賀。畢廻御紫宸殿。宴侍從已上。賜御被。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正月乙巳【三】》○乙巳。天皇朝覲太皇太后於冷然院。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正月丙午【四】》○丙午。烏含傳漏之籤。飛去墮于春興殿上。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正月己酉【七】》○己酉。天皇御豐樂殿。宴于群臣。詔授无品時康親王四品。從四位上安倍朝臣安仁正四位下。從四位下正行王從四位上。无位房世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弘宗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全世王。益吉王並從五位下。從四位上源朝臣明。田口朝臣佐波主並正四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長岡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良相。藤原朝臣岳守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伴宿禰雄堅魚。橘朝臣百枝。滋野朝臣貞雄。藤原朝臣諸成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本。文室朝臣海田麻呂。藤原朝臣氏範。石川朝臣越智人。在原朝臣行平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有道宿禰氏道。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良仁。安倍朝臣安立。伴宿禰龍男。滋野朝臣善蔭。橘朝臣氏雄。藤原朝臣行人。紀朝臣今守。高階眞人岑緒。橘朝臣春成。坂上大宿禰清河。藤原朝臣秀雄。大枝朝臣直臣。田口朝臣仲根。伴宿禰御園。賀茂朝臣江人。嶋田朝臣貞繼。佐伯宿禰眞持。大宅朝臣年雄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都宿禰貞繼。清内宿禰園繼。縣連氏益。伊福部宿禰廣友並外從五位下。宴訖賜祿有差。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正月庚戌【八】》○庚戌。於大極殿修最勝會。』是日。授四品賀樂内親王三品。從四位下大和朝臣舘子從四位上。正五位下橘朝臣枝子從四位下。无位大中臣朝臣海子從五位上。无位藤原朝臣瀧子。橘朝臣是影。田口朝臣全子並從五位下。正七位上大秦公宿禰眉刀自。伊賀臣眞廣。葛木□下□鳳子並外從五位下。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正月乙卯【十三】》○乙卯。以參議正四位下源朝臣弘爲兼左大辨。尾張守如故。參議正四位下安倍朝臣安仁爲兼右大辨。彈正大弼春宮大夫下野守如故。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爲兼治部卿。加賀守如故。參議從四位下橘朝臣岑繼爲兼右衞門督。相模守如故。正四位下源朝臣明爲刑部卿。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方。從五位下源朝臣興並爲侍從。從四位上正行王爲右京大夫。從五位上惟良宿禰貞道爲兼伊勢介。圖書頭如故。從五位下橘朝臣本繼爲武藏介。三品基貞親王爲上総太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行人爲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豐仲爲兼美濃介。右近衞少將如故。從五位下伴宿禰御園爲信濃介。三品仲野親王爲上野太守。從五位下高階眞人岑緒爲下野介。從五位下小野朝臣興道爲陸奧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安立爲出羽守。從五位下豐岡宿禰眞黒麿爲若狹守。從五位下良岑朝臣長松爲丹波守。從五位下良岑朝臣宗貞爲備前介。從五位上春澄宿禰善繩爲兼備中介。文章博士如故。從五位下大枝朝臣直臣爲備後守。從五位下大岡宿禰豐繼爲安藝介。從五位下伴宿禰龍男爲紀伊守。從五位下山田宿禰古嗣爲阿波介。從五位下紀朝臣今守爲筑前守。從五位下益善王爲筑後守。從五位下大和眞人吉直爲肥後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
良相爲兼左近衞中將。内藏頭阿波守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仲統爲少將。從五位下良岑朝臣宗貞爲兼少將。從五位上在原朝臣行平爲左兵衞佐。從五位下橘朝臣眞直爲右兵衞佐。從四位下藤原原朝臣岳守爲左馬頭。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正月丙辰【十四】》○丙辰。最勝會竟。殊引名僧十餘人於禁中令論義。訖施御被。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正月戊午【十六】》○戊午。天皇御紫震殿。宴侍從已上。覽踏歌。訖賜祿有差。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正月己未【十七】》○己未。天皇御豐樂殿。觀射也。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正月壬戌【二十】》○壬戌。天皇内宴於仁壽殿。公卿及詞客預宴者五六人。同賦百花酒之題。宴竟賜祿。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正月戊辰【廿六】》○戊辰。召外從五位下尾張連濱主於清凉殿前。令奏舞。于時年百十四。帝矜其高年。授從五位下。是日。亦授正六位上賀茂朝臣乙本從五位下。乙本。造琴之良工也。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二月己卯【八】》○二月壬申朔己卯。伊勢國言。鈴鹿郡枚田郷戸主川俣縣造繼成戸口役茂麻呂妻川俣縣造藤繼女産男。其體自胸以上。兩頭分裂。二人相對。四手相具。面貌美麗。頭髮甚黒。自腹以下。同共一體。生而一日死焉。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二月壬午【十一】》○壬午。從五位下橘朝臣岑範爲中務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春岡爲宮内少輔。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安永爲大膳大夫。從五位下伴宿禰益雄爲皷吹正。從五位上丹〓眞人門成爲武藏守。從五位下陸奧介坂上大宿禰正宗爲兼鎭守將軍。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甥麻呂爲播磨介。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二月甲午【廿三】》○甲午。太政官隨僧綱牒處分。從儀之僧。宜依其本數。以八人爲定。其餘皆從停止。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二月戊戌【廿七】》○戊戌。地震。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二月己亥【廿八】》○己亥。從五位下益善王男興岑。忠道。忠棟。忠主等王九人。正六位上藤坂王男豐助。將兄。諸山等王五人。正六位上御藤王男藤主。藤宗。有宗等王三人。賜姓清原眞人。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二月庚子【廿九】》○庚子。從五位下紀朝臣松永爲主計頭。從五位下菅原朝臣善主爲主税頭。從五位下陸奧守小野朝臣興道爲兼下野權介。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是善爲兼越後介。文章博士如故。從五位下百濟宿禰河成爲安藝介。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三月己酉【八】》○三月壬寅朔己酉。從五位下大神朝臣宗雄爲大監物。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三月庚戌【九】》○庚戌。勘王世所言。氏姓之中。身住外處者。或未被人知。至於對問。以能説家譜者。即爲是眞。鎭言系譜者。因謂之僞。无人證引。只據文書。伏恐。姦濫之輩。冐入宗枝。禺|之人空漏皇胤。望請。仰所所由。若有如此之色。速令言上。更加搜索。以糺眞僞者。依請。仰五畿内諸國。令言之焉。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三月丙辰【十五】》○丙辰。播磨國揖保郡人散位正八位上百濟公請永。并男一人女一人。改本居貫附左京三條二坊。又同郡人散位正八位上佐伯直宅守。大初位下佐伯直仲成等。改本居貫右京六條二坊。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三月庚申【十九】》○庚申。大和國言。居住山邊郡長屋郷京戸左京三條一坊戸主犬甘千麻呂牛産三足犢。下唇長於上唇。行歩不便。動則顛仆。丙辰播磨國揖保郡人散位正八位上百濟公清永并男一人女一人。改本居貫附左京三條二坊。又同郡人散位正八位上佐伯直宅守大初位下佐伯直仲成等。改本居貫左京六條二坊。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四月辛未朔》○夏四月辛未朔。天皇御紫震殿。皇太子入覲。恩盞頻下。群臣具醉。殊召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雄敏。令彈琵琶。後令諸大夫知音者。遞吹笙笛彈琵琶。更奏歌謠。日暮賜祿有差。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四月癸未【十三】》○癸未。典侍從四位上大和朝臣舘子卒也。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四月丁亥【十七】》○丁亥。常陸國那賀郡從五位下勳八等吉田神預之名神。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四月己丑【十九】》○己丑。依大宰府解。置大隅國桑原郡主政一員。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五月壬寅【二】》○五月辛丑朔壬寅。武藏國言。多磨郡狛江郷戸主刑部郷直道繼戸口。同姓眞刀自〓[口+羊]。爲同郷刑部廣主妻。生四男三女。經廿一年。夫乃死矣。眞刀自〓[口+羊]居喪有禮。事死如生。墳側結廬。晨昏悲泣。推移歳月。終始不渝。見其操行。可謂節婦者。勅。宜特授位二階。兼終身免同戸田租。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五月戊申【八】》○戊申。奉授美濃國不破郡從五位下中山金山彦神正五位下。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五月癸丑【十三】》○癸丑。請百僧於八省院。限三箇日讀經。以祈雨也。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五月癸亥【廿三】》○癸亥。從四位下東宮學士小野朝臣篁爲兼權右中辨。從五位下菅野朝臣高年爲造酒正。外從五位下縣連氏益爲勘解由使次官。從五位下橘朝臣眞直爲右近衞少將。從五位下紀朝臣最弟爲右兵衞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常永爲美濃守。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五月丁卯【廿七】》○丁卯。授外從五位下春江宿禰安主。從五位下大枝朝臣氏子並從五位上。』從四位下菅野朝臣人數爲典侍。從五位下益野女王爲尚藥。從五位下路眞人氏子爲尚殿。從五位下紀朝臣岑子爲尚掃。外從五位下飛鳥部稻子爲典水。正五位下伴宿禰友子爲典膳。從五位下田口朝臣全子爲尚酒。從四位下橘朝臣枝子爲尚縫。從五位下小子部連諸主爲典縫。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五月己巳【廿九】》○己巳。出羽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六月甲申【十五】》○六月庚午朔甲申。圖書寮雜色生等。停經式部省監試。縁本司定。令預勘籍例。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六月甲午【廿五】》○甲午。左京四條四坊戸主正六位上廣田王戸口長田。田吉。豐田。次田等王〓七人。並賜姓清原眞人。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七月辛丑【二】》○秋七月庚子朔辛丑。正五位下岑成王男永安。安良。安基。正五位下長田王男基雄。内舍人正六位上惟岳。常名。正六位上長統王男玄瞻。正文等王卅九人賜姓清原眞人。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七月己西【十】》○己酉。從五位下永原眞人貞主爲散位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氏雄爲兵部少輔。從五位下石川朝臣越智人爲遠江守。從五位下佐伯宿禰眞持爲介。從五位上清瀧朝臣河根爲近江介。從五位下橘朝臣海雄爲備前守〈云云〉。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七月己未【二十】》○己未。授正五位下岑成王正五位上。岑成王。去年縁犯罪。毀從四位下位記。今據法條。降一等叙之。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七月丙寅【廿七】》○丙寅。從五位下菅野朝臣高年爲圖書頭。從五位下橘朝臣清蔭爲雅樂頭。外從五位下出雲朝臣全嗣爲造酒正。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仲統爲兼伊勢介。左近衞少將如故。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富士麻呂爲陸奧出羽按察使。從五位下御長眞人近人爲陸奧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岳守爲右近衞中將。從五位上在原朝臣行平爲少將。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春岡爲右衞門權佐。從五位下清原眞人秋雄爲左兵衞佐。從五位上久賀朝臣三夏爲左馬頭。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八月辛巳【十二】》○八月庚午朔辛巳。散位正三位藤原朝臣吉野薨。吉野。參議從三位勳二等大宰帥藏下麻呂之孫。致仕參議正三位兵部卿綱繼之男也。少年遊學。不耻下問。性寛大。能容衆。見賢思齊。手不釋卷。教誨子弟。尤是柔和。雖視過失。未甞白眼。至于執論。不必違法。寄住之處。好常種樹。昔王徽之寄居空宅。便令種竹。人問其故。徽之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邪。可謂千古猶有隣矣。尊事二親。在堂定省温〓。造次無虧。忠孝之道。與爲多焉。先是。父兵部卿聞有鮮肉。遣人索之。遇朝謁未歸。庖人〓固。不以分遺。後乃聞之。向庖人責讓涕泣。終身不復肉食。弘仁四年自主藏正。任美濃少掾。七年春遷春宮少進。十年正月叙從五位下。除駿河守。強濟諸事。所部肅清。十四年夏四月東宮受禪登寳位。五月以吉野拜中務少輔。尋任左近衞少將。天長元年加從五位上。二年兼伊豫守。爲畿内巡察使。八月叙正五位下。四年授從四位下。任皇后宮大夫。五年閏正月兼右兵衞督。五月拜參議。兼式部大輔。七年五月遷春宮大夫。八月叙正四位下。爲右近衞大將。春宮大夫如故。九年十一月授從三位。任權中納言。十年三月東宮受讓即帝位〈深草〉。授正三位。厥後辭脱宿衞之職。追從後太上天皇。承
和元年改權爲正。七年五月後太上天皇。宮車晏駕。朞年之内。絶而不宦。上表辭職。至于再三。不見聽許。中使頻徴。強廁朝端。未幾。九年七月縁坐伴健岑事。左貶大宰員外帥。十二年正月遷配山城國。薨時年六十一。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八月丙戌【十七】》○丙戌。勅曰。〓宮瓊室。帝王之都。未出塵籠。紫府丹臺。神仙之窟。終言燬宅。居之鞅掌於龍圖。栖之辛勤於鶴背。道之囚。眞之俘。可以出。可以去。朕翹誠道素。住思眞玄。已因少日之久情。更益中年之篤志。問達士口。謀傳法之由。案名山記。覓建祠之處。於是。遇彼幽爽。副斯勤求。高岑東峙。耆闍山之形勝匪殊。懸徑西通。王舍城之風煙相接。此則天臺之上界。銀地之道塲也。松栢數歩隔墻。雲霞一色連院。經行同徑。盥嗽共泉。徳也不孤。歸斯隣之有仁。道之將開。遇此山之無主。爰〓爰薙。乃正乃平。役人於嶮高。勸之則如來之力。伐木於幽邃。運之則菩提之功。不日而成。盖在茲乎。爾乃土木之細工終焉。金檀之〓容畢矣。所配之人。禪定之十仙。所行之道。般若之一乘。事息境幽。三業之言行律全。地高風動。六時之鐘梵聲遠。夫利己者。利他之元。自邇者。及遠之本。近則上護國家。下覆人民。比常樂之樂邦。等仙壽之壽土。遠則廟主宗靈。有識無識。三惡趣。一闡提。共始于因。同終于果。〓呼不誑語者也。實語者也。朕此心誓。必不唐捐。其寺家流例。檀施色目。別有勅旨。下於所司。唯記來由。貽之于後。』先是。天皇建定心院於延暦寺。故今日有此勅。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八月辛巳【十二】》○辛巳。奉授上野國群馬郡无位甲波宿禰神從五位下。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九月丙午【八】》○九月己亥朔丙午。奉授常陸國勳十等薩都神。相摸國无位寒河神並從五位下。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九月丁未【九】》○丁未。是重陽節也。天皇御紫震殿。宴于親王以下至六位文人。同賦九日侍宴詩。韻用平字。宴訖賜祿。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九月辛亥【十三】》○辛亥。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長良爲兼讃岐守。左兵衞督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關主爲左衞門佐。』河内國河内郡人式部位子從六位下額田首呰人。改本居貫附右京五條三坊。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九月壬子【十四】》○壬子。從四位下小野朝臣篁爲左中辨。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嗣宗爲右中辨。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松影爲左少辨。從五位下橘朝臣伴雄爲侍從。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氏宗爲式部少輔。從五位下豐前王爲大藏大輔。從五位下滋野朝臣善蔭爲宮内少輔。從四位上橘朝臣永名爲彈正大弼。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富士麿爲相摸權守。陸奧出羽按察使如故。從五位下都長眞人近人爲兼下野權介。陸奧守如故。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岳守爲兼美作守。右近衞中將如故。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九月甲子【廿六】》○甲子。无品石上内親王薨也。日本根子天推國高彦尊之皇女也。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九月乙丑【廿七】》○乙丑。參議從四位上和氣朝臣眞綱卒也。眞綱。故民部卿從三位清麻呂之第五子也。眞綱禀性敦厚。忠孝兼資。執事之中。未嘗邪枉。少遊大學。頗讀史傳。弱冠補文章生。延暦廿二年始預官班。任内舍人。大同四年遷治部中務丞。弘仁六年叙從五位下。爾來三代。經歴内外官。惣是卅餘員。左右大少辨。左右中少將。凡厥清要之地莫不渉踐。爾乃爵止於從四位。官登於平章事。加以道心有素。佛乘是歸。天臺眞言兩宗建立者。眞綱及其兄但馬守廣世兩人之力也。又爲左近衞次將時。割留俸分。兼添私物。買得攝津國良田。納之厨家。有箪醪投河之義。士卒補疲。于今頼之。情切助公。於焉可見。但禍福糾纒。倚伏輸量。至當年春夏際。法隆寺僧善〓。告少納言從五位下登美眞人直名所犯之罪。官欲任理聽其訴訟。而同僚中有援引直名者。翻以傍官誣爲許容違法之訴。先令明法博士等斷許容之罪。博士等有所畏避。不曾正言。箕星畢星。所好各異。公罪私罪。其論不同。於是眞綱自謂。塵起之路。行人掩目。枉判之塲。孤直何益。不如去職。早入冥冥。固閇山門。無病而卒。時年六十四。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十月丙子【八】》○冬十月己巳朔丙子。外從五位下高丘宿禰貞雄爲攝津介。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十月癸巳【廿五】》○癸巳。白鷺集建禮門上。須臾降集大庭版位。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十月乙未【廿七】》○乙未。散位從四位下繼枝王卒。贈一品伊豫親王之第二子也。』勅。仰五畿内七道諸國。限以三ケ日。令修佛名懴悔事。其布施者。三寳穀七斛。衆僧各六斛。供養准例。並用正税。自今以後。立爲恒式。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十一月壬子【十四】》○十一月己亥朔壬子。太政官下符所司。令徴前參議左大辨正躬王。前參議右大辨和氣朝臣眞綱等贖銅稱。太政官符。刑部省。應徴贖銅事。從四位上正躬王應徴十斤。從四位上和氣朝臣眞綱身卒。不徴。從四位下伴宿禰成益應徴十斤。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豐嗣應徴十斤。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岳雄應徴十斤。右大判事讃岐朝臣永直。明法博士御輔長道。勘解由主典川枯勝成等斷文云。右辨官宣。法隆寺僧善〓以違法訴状。告少納言登美眞人直名。并受推官人等罪。勘申者。今検訴状。直名強賣賎物。過取之差直錢。准贓布廿二端三丈。據職制律。准枉法論。合遠流。是所告之罪。鬪訟律云。告人罪皆須明注年月指陳實事。不得稱疑。官司受而爲理者。減所告罪一等。今検諸辨所執。彼此異論。公私輸辨。然尋犯由緒。此縁公事致罪。可無私曲。仍須從公坐法自流上減一等徒三年。身帶五位已上。請減一等徒二年半。即罪輕不盡其官。聽贖銅五十斤者。』左大史伴良田連宗斷文云。諸辨須議善〓申訴者。依令。先令着俗衣。然後受訴状。而正躬王稱所執云。僧尼合雖設權俗之法。而元來未施行者。其庶務皆以法令爲本。今既設權俗之法。何更稱元來未施行。又同執云。爲備禁固。處於閑奧。防其逃
逸。理非資助者。凡禁人之體。庶人皆知。寧處於閑奧。可謂禁固乎。又同執云。直名於國爲姦賊之臣。於家爲貪戻之子者。又云。直名爲遁發覺。望下僧綱。自恃利口。求當訥舌。正躬等審其〓計。不許自牒者。凡設官分職。各有司存。理須任法付所司。何稱訥舌之有司。破法奪他人之職。其鞫獄之官。須置情平直。無有愛憎。而妄搆異端。鍛錬成罪。斯所謂屈法申情者。又右少辨伴宿禰善男出牒。具示違法之由。而成益等所執云。於辨官推訴訟。是往古之舊貫。非昨今之新意。是以申上官。蒙處分。所問者其稱舊貫。事是實也。但元不識法意。從舊例有違失者。須隨教喩之旨改正。不可承循違法之舊貫。而確執不移。可謂知意故犯法。名例律云。私罪謂不縁公事私自犯者。雖縁公事。意渉阿曲。亦同私罪者。理須依盜贓五十端已上。從加役流上減一等處徒三年。身帶五位已上。請減一等。處徒二年半。五位已上一官當徒二年。餘徒半年。贖銅十斤。合解官者。』彈正大疏漢部松長斷文云。今検成益岳雄等所執。事縁公論。情無私曲。雖所行違法。猶是公罪。但餘辨所執。尋其論緒。頗渉私曲。稽之律條。可謂私坐者。以前法家所斷如右。左大臣宣。奉勅。明法博士等斷辨官罪之公私。彼此異論。科斷不同。宜覆問執申者。仍覆問。永直等皆
稱。検諸辨所執。可謂有私。雖然未有所曲。仍處公坐。何者。准律。私曲相須。仍成私罪之故者。又問松長曰。成益岳雄同爲受推之官。而爲公坐如何。松長申云。今加覆勘。前斷有失。失錯之罪更無所避。何者。右少辨善男牒状。雖論律令數條。不合受推之理。而無引明注年月指陳實事之律。若有引此律諌彼諸辨而猶不承者。自從私罪之法。而検諸所執。既無此文。又永直等勘僧善〓訴状。辨官應受推將否之日。正躬王等執論曰。善〓元進訴状之日。副手實結解。就此等状。年月實事既是明白也。而永直等猶稱不明。譜斷違法。以此觀之。勘發之興。唯在永直等。非是善男意。然則於此一事。善男并諸辨倶渉誤失。非縁故犯。據検律條。可爲公罪。但自餘違法之事。雖縁公事。意渉阿曲。准法而論。皆是私罪者。官議云。今案所答。皆稱有私。加以。問僧善〓處笞〓之由。永直長道等申云。猶合處笞〓。何者。案所執辨官申上。不令俗形者。然則辨官許容。不令俗形。准律。官人百姓共犯罪。以官人爲首。仍許容之辨官爲罪首。合處笞五十。從減一等合處笞〓者。既云許容。豈非挾私。然則有私之説。彼此一同。唯以未有所曲。猶稱爲公罪。仍更詰輸。公私之律。上下失所。相須之文。麁注倒義之由。永直等覺悟。更無駁議。以此論之。既
非公罪。何者。名例律云。公罪謂縁公事致罪而無私曲者。注云。私曲相須。即是欲顯公罪之理。更起私曲之文。私曲二字。其義猶隱。故承私曲之下。設相須之注。然則相待於私曲二事。全無一者。乃名爲公罪。既云無私曲。若此二事。互有一者不合入公坐。其文已顯明。且不公爲私。背私爲公。是公私之不雜。猶白黒之自異。然則公坐之中。何得有私。私罪之中。亦宜無公。而長道等云。有私無曲。或有曲無私。仍爲公坐者。文義倶乱。其誣已甚。又云。私曲相須。仍成私罪者。仍案私罪之條。終無相須之句。何以無據之傳説。輙乱不疑之成文。上下失所。公私混義。是亦不通也。後經數日。永直等更進所答不盡之状云。私曲者謂私之曲也。相須之句者。合私曲二字爲一義。連讀之意也。今如此説者。私曲是一事。若是一事者。相須之律終成空文。加以。衞禁律云。弓箭相須。若云私之曲者。豈是弓之箭乎。擧此一謬。餘隨可知。凡相須與不相須。皆是法律之綱例。且史書之中。多有此文。彼此同例。更無異義。忽出新意。強乱舊文。非但當時之或。當貽後代之疑。加以。長道等。初云私與曲二者相須乃成私罪。其後乃變爲私之曲。既云明法。豈有疑辭。而前後殊論。向背異執。斯而不正者。恐渉於弄法。又松長所答。理不可然。何者。諸
辨所受訴状。多乖法式。而復推問之日。頻致違犯。尋其意緒。皆不過資助於訴人以左右其事。然則資助之情。本末理須一同。受推之咎。故失復何殊別。而松長前後殊言。公私變斷。譜云。受推一條。當稱誤失。自餘諸事。應爲阿曲。生節目於一事。分輕重於同意。欲辨公私。還増曲直。又同答云。正躬王等執論曰。善〓元進訴状之日。副手實結解。就此等状。年月實事既是明白者。仍検諸辨問状。善男問中。已有不注指年月實事之條。然則。正躬王等。須當彼時悔悟所受訴状已違法式。而其後。明法博士等。申返訴状之日。正躬王等。猶亦以手實結解。執爲明白之證。明是故犯。何得爲失。即是松長自賊吏人之辭也。又以同問状。付永直等令决是非。其後永直等申云。諸辨問状。彼此異執。有疑勾勘。因依訴状勘申者。然則善男所問。固爲先覺。何稱勘發之興在永直等乎。謬妄如斯。准的何據。夫理有一途。法無二孔。今明法之家。公私異論。輕重殊執。各是自心。遞非人説。遂使視聽多疑。取捨無准。今之評議。實〓愚管。謹案名例律。私罪謂不縁公事私自犯者。雖縁公事意渉阿曲。亦同私罪。准據此律。諸辨等自始受訴状。至于推問之日。其所違犯。已渉私曲。然則處私之斷。誠得其情。所見如此。不敢隱欺者。左大臣宣。奉勅。依官
議行之者。仍准所犯。以所帶一官。當徒二年。其餘加半年徒贖銅如件。省宜承知依件徴納。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十二月乙亥【八】》○十二月戊辰朔乙亥。參議正四位下源朝臣弘爲班山城田使長官。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氏宗爲次官。從五位下豐前王爲班大和田使次官。正五位上岑成王爲班河内和泉田使次官。從五位上路眞人永名爲班攝津田使次官。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十二月戊寅【十一】》○戊寅。火燒西大寺。講堂佛像。一時與〓燼共盡。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十二月甲申【十七】》○甲申。左大臣從二位兼左近衞大將皇太子傅源朝臣常上表。請解左大將。不許之。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十二月丁亥【二十】》○丁亥。左京人六世王豐繩。豐宗。豐方。豐道。潔河。清雄。貞永。清宗。氏吉。貞宗。吉宗。安宗等王十二人。賜姓清原眞人。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十二月甲午【廿七】》○甲午。尾張國山田郡人内藏少屬正六位上物部宮守。改本居貫左京六條四坊。
《卷十六承和十三年(八四六)十二月丙申【廿九】》○丙申。勅。延暦寺定心院三寳并梵王帝釋供養料毎日白米壹斗伍升伍合。僧拾人。毎日白米陸斗肆升。燈分油毎日貳合。宜仰近江國永令支辨。其料。割正税參萬束出擧。以其息利充之。若有未納。以正税利。先填此色。事須毎年計日支度舂運。其功賃准例亦充之。燈分油以米交易。歳終惣送。細注用度并遺數。長官勾當。周匝祇濟。長官不在。次官亦同。毎年取領状。即申官。如致違怠。不預節會。自今以後。立爲恒式。
《卷十六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十六



《卷十七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十七〈起承和十四年正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
房等奉勅撰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正月戊戌朔》十四年春正月戊戌朔。廢朝賀。大雪也。天皇御紫
震殿。宴侍從已上。賜御被。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正月庚子【三】》庚子。天皇朝覲太皇太后於冷然院。宴五位已
上。賜祿有差。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正月甲辰【七】》甲辰。天皇御紫震殿。宴于群臣。詔授三品仲
野親王二品。正四位下源朝臣弘從三位。從四位下橘朝臣岑繼從四位上。正五位下長田王從四位下。
從五位上有雄王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豐前王從五位上。无位礒江王。正六位上高叡王並從五位下。
无位源朝臣勤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興世朝臣書主從四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氏雄。永原朝臣末繼。
藤原朝臣仲統。伴宿禰善男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物部首廣泉。正六位上南淵朝臣穎守。橘朝臣
安吉雄。伴宿禰直統。紀朝臣眞丘。坂上大宿禰貞守。橘朝臣直繼。紀朝臣全吉。藤原朝臣冬緒。
紀朝臣好雄。高橋朝臣祖繼。藤原朝臣安雄。笠朝臣出羽麻呂。安部朝臣忠雄。百濟王安宗。藤原
朝臣潔雄。大中臣朝臣眞主。淡海朝臣豐庭。丹〓眞人善雄。石川朝臣貞成。佐伯宿禰屋代並從五
位下。正六位上豐住朝臣永貞。伴良田連宗。春日部雄繼。三統宿禰眞淨。讃岐朝臣高作並外從五
位下。宴竟賜祿有差。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正月乙巳【八】》乙巳。於大極殿修最勝會。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正月己酉【十二】》己酉。從三位源朝臣定。從四位下小野朝臣
篁並爲參議〈云々〉。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嗣宗爲左中辨。從五位上伴宿禰善男爲右中辨。從五位下
藤原朝臣冬緒爲右少辨〈云々〉。正四位下源朝臣融爲近江守。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爲兼下野
守。治部卿如故〈云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並藤爲兼加賀守。陰陽頭如故〈云々〉。正四位下源朝
臣明爲兼越中守。刑部卿如故〈云々〉。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正月辛亥【十四】》辛亥。最勝會竟。更引名僧十餘人於禁中。
令論義。訖施御被。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正月癸丑【十六】》癸丑。天皇御紫震殿。宴侍從已上。覽踏歌。
訖賜祿有差。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正月甲寅【十七】》甲寅。天皇御豐樂殿觀射。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正月丁巳【二十】》丁巳。天皇内宴於仁壽殿。教坊奏態。公卿
獻詩如常。竟賜祿有差。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二月丙子【十】》二月丁卯朔丙子。有勅。召配流人前駿河國權
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高直。前越後國權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守。前伯耆國權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
近主。前安藝國權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世。并諸國六位以下人等六十二人令入京。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二月丁丑【十一】》丁丑。正四位下田口朝臣佐波主爲神祇伯〈云々〉。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春岡爲少納言。從五位下橘朝臣海雄爲左少辨。從五位下紀朝臣筑紫麻呂爲大監
物。從五位下菅野朝臣高年爲内匠頭。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忠雄爲圖書頭。外從五位下善友朝臣穎主
爲大學博士。從四位下時宗王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敏爲雅樂頭。從四位下基兄王爲民
部大輔。從五位下丹〓眞人貞岑爲少輔。外從五位下都宿禰貞嗣爲主計頭。外從五位下清内宿禰園
繼爲主税頭。從五位下大和眞人吉直爲兵部少輔。從五位下和氣朝臣齊之爲刑部少輔。從五位上藤
原朝臣貞本爲大藏大輔。從五位下文室朝臣助雄爲少輔。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正野爲宮内大輔。從
五位下滋野朝臣善蔭爲掃部頭。從五位下清原眞人清海爲典藥頭。外從五位下出雲宿禰全繼爲造酒
正。從四位上源朝臣寛爲右京大夫。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甥麿爲兼鑄錢司長官。周防守如故。從五位
上藤原朝臣氏宗爲兼右衞門權佐。式部少輔如故。外從五位下山代宿禰氏益爲山城介。從五位上路
眞人永名爲備前守。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二月戊寅【十二】》戊寅。无品時子内親王薨。遣兵部大輔從四
位下豐江王。彈正大弼從四位上橘朝臣永名。兵部少輔從五位下大和眞人吉直。左京亮從五位下飯
高朝臣永雄等。監護喪事。親王者。天皇之皇女也〈云々〉。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二月壬午【十六】》壬午。春宮坊言。内外考舍人一百人。隨闕
補替。歴代行來。而去承和十年四月十九日符稱。外考補坊舍人。同舍人遷他色。及依理解却之類。
毎年〓人。特聽出入。被拘此格不得補替。望請〓(四十)人之内。因循舊例。隨闕遞補者。勅許
之。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二月庚申。擇有智行者。於延暦寺。始置定心院十禪師。勅曰。
僧等毎日各轉大般若經二卷。共盡一部。終而復始。六時亦如法修行。其預宮中最勝會并臨時公請
者。廻到之後。隨日追填轉經之數。十禪師若有闕。擇才行共備。人衆所推者。申官補之。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二月乙未【廿九】》乙未。周防國鑄錢司言。遷立司家東方瀉上
山者。許之。逐伐樹木也。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三月丙申朔》三月丙申朔。肥後國飽田郡人從三位大藏卿平朝臣
高棟家令正七位上建部公弟益男女等五人。賜姓長統朝臣。貫附左京三條。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三月丙午【十一】》丙午。請僧六十四口沙彌六十四口於清凉殿。
轉讀大般若經。分僧十七口沙彌廿一口於常寧殿。修眞言法。爲鎭物氣也。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三月戊申【十三】》戊申。雄雉自東方飛來。集主殿直廬前。從
渠西走入閤門中。右近衞六人接得視之。體中無傷。羽毛全整矣。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三月己酉【十四】》己酉。放恠雉於北野。高飛遠去〈云々〉。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三月辛亥【十六】》辛亥。讀經畢。施度者各一人及御被。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三月甲寅【十九】》甲寅。阿波國言。停讀師者。聽之。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三月己卯【この月己卯なし。閏三月己卯の誤りか。】》己卯。天
皇御八省院。奉遣幣於伊勢太神宮〈云々〉。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閏三月己巳【四】》閏三月丙寅朔己巳。天有鳴聲。餘響殷々。
良久而止。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閏三月戊寅【十三】》戊寅。群鳥億萬。繞日上下。自日中到黄
昏。仰看空中。不知何鳥。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閏三月庚辰【十五】》庚辰。請僧八百口於城中。講仁王經。其
咒願文曰。夫識之所識。曷甞非識。知之所知。未始不知。是故。能行而所行兼空。則攝受之理廢。
自性而無性不異。則執取之念忘。唯斯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者。施慈敷愛之奇法。避難安利之神
符。頒之有用。則人鬼調和。廢而不行。則龍神怨怒者矣。聖朝罪身尅己。常慮天下不召之災。憂
國思民。猶恐四海莫來之咎。即會百官。先申齋禁。高座開百。僧徒及千。一日二時。於王城中。
演説此大乘。擡〓紫極。〓爲香花之四廬。灑掃青宮。更作凉燠之三殿。上林羽獵之苑。今惟歡喜。
昆明漁釣之池。皆是阿耨。徽音漸振。如象化之今日新來。妙義初披。似龍宮之昔時未秘。伏願。
十方諸聖。八部靈祇。向仁王之寳鏡。以護國爲身謀。推梵帝之金輪。以除災爲己任。縱有含寃衆
鬼。不義群神。變風雨而爲逆。起木石而作恠。而猶感此汪々之化。從彼浩々之權。反咎爲休。應
時草靡。然則宸階絶秋毫之警。玄廡無露寢之勞。玉燭長懸。與仙豫而無蔽。神珠在握。將聖慮而
彌照。環丘之鵲。投穗彰於有年。楚庭之羊銜粟表於豐歳。禍何在而不消。福何之而不至。諸天共
歡。衆民倶樂。久爲帝王之人。同入仁壽之境。』「庚辰」左京人戸主御友王男无位廣野。大野。戸
主武藏王男福雄。春雄。眞野。安野等王六人。賜姓淡海眞人「也。」』右京人右少史從六位下山口
忌寸豐道。薩摩目大初位下山口忌寸奧道。散位從八位上山口忌寸貞道。婦人山口忌寸周子。恒子
等五人。並改忌寸賜朝臣焉。豐道等。後漢靈帝曾孫阿知王苗裔也。』左京人正五位下豐峯眞人廣
龍言。贈淨廣壹高市親王之孫岡屋王娶大納言從二位文室淨三眞人女。生正六位上次田王。男河上
王娶從五位下文室眞人正嗣女。生廣龍。須尋因生之義同賜文室眞人姓。而兄廣永等。不認祖宗。
以去延暦廿四年。賜豐峯眞人姓。今據彼世數。改賜姓文室朝臣。許之。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閏三月戊子【廿三】》戊子。神祇伯正四位下田口朝臣佐波主卒
「也」。詔贈從三位。以嵯峨太皇太后之外戚也。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閏三月是月》是月。數々有群鳥。遲明自西方度東方。其多覆
天。終始不見。訪諸故老。皆云。未曾聞之者。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四月乙未朔》夏四月乙未朔。宴侍從已上於紫宸殿。賜祿有差。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四月庚子【六】》庚子。鸞輿臨于神泉苑。賜侍臣祿有差。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四月癸卯【九】》癸卯。近江國蒲生郡俘囚外從七位下爾散南公
延多孝。外從八位下宇漢米公阿多奈麿並授外從五位下。以勳功之苗裔也。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四月乙巳【十一】》乙巳。親子内親王初笄。宴親王已下侍從巳
上於内裏。非侍從及未得解由大夫。皆預飮莚。宴訖賜被。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四月丁巳【廿三】》丁巳。以從四位下小野朝臣篁爲彈正大弼。
從四位上橘朝臣永名爲神祇伯〈云々〉。權律師眞濟爲律師。大法師眞紹爲權律師。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五月己巳【五】》五月乙丑朔己巳。天皇御武徳殿觀馬射。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五月甲戌【十】》甲戌。以從四位下時宗王爲大學頭〈云々〉。從
五位下菅原朝臣是善爲兼東宮學士。大内記如故〈云々〉。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五月乙亥【十一】》乙亥。於清凉殿。行莊子竟宴。先是。帝受
莊子於文章博士從五位上兼備中守春澄宿禰善繩。是日。引善繩宿禰殿上。殊酌恩杯。行束脩之禮。
令左右近習臣。各賦莊子一篇。管絃更奏。酣暢爲樂。庭燎晢々。賜善繩宿禰御衣二襲。自外之物
亦稱是也。賜近臣祿各有差。當代儒者共以爲榮。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五月辛巳【十七】》辛巳。散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豐主卒。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五月壬午【十八】》壬午。賑給左右京飢民。以雨久不止也。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五月丙戌【廿二】》丙戌。授白丁膳臣立岡正七位上。立岡。若
狹國百姓也。代窮民輸鹽五斛。庸米百五十二斛。准稻四千六百八束。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五月辛卯【廿七】》辛卯。皇帝引文章博士春澄宿禰善繩於清凉
殿。始讀漢書。』是日。毀前左大辨從四位上正躬王。左中辨從四位下伴宿禰成益。右中辨從五位
上藤原朝臣豐嗣。左少辨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岳雄等四人位記各一階。縁受推法隆寺僧善〓違法訴状
也。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六月丙申【三】》六月甲午朔丙申。大風。發屋折木。雨亦降。
入夜彌猛。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六月丁酉【四】》丁酉。遣使奉幣於松尾大神祈之。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六月甲戌【この月甲戌なし。甲辰(十一日)の誤りか。】甲戌。
常陸國新治郡人三村部綿女一産二男一女。賜正税稻三百束。乳母一人。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六月乙巳【十二】》乙巳。暴雨如懸河。』此夜。月暈之外有白氣
繞之。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六月己酉【十六】》己酉。散位正四位下紀朝臣名虎卒。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六月甲寅【廿一】》甲寅。霖雨止息。』先是。左相撲司伐葛野郡々
家前槻樹作大皷。有崇。由是。奉幣及皷於松尾大神以祈謝。〈用鼓牛皮十二張。一面六張。〉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七月甲子朔》秋七月甲子朔。從五位下淡海眞人豐庭爲若狹守。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七月乙丑【二】》乙丑。賜左相撲司印一面。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七月丙寅【三】》丙寅。置春宮坊監署六司史生各二員。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七月丁卯【四】》丁卯。修造攝津國大依羅社。肥後國阿蘇郡國
造神社爲官社焉。』減省日向國俘囚祿料稻一萬七千六百束。以俘囚死盡。存者員少也。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七月辛未【八】》辛未。天臺留學僧圓載〓從仁好及僧惠蕚等至
自大唐。上奏圓載之表状。唐人張友信等〓(四十)七人同乘而來著。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七月壬申【九】》壬申。加安房國大神。并從神祭。正税穀一百
斛。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七月戊寅【十五】》戊寅。太上天皇之國忌也。天皇延名僧於清
凉殿。講法華經。事竟施御被。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七月甲申【廿一】》甲申。右京人六世賀我王。七世眞藥王等十
三人。賜御高眞人姓。忍壁親王後也。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七月丙戌【廿三】》丙戌。奉白馬幣帛於丹生川上雨師神。令祈
止雨。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七月己丑【廿六】》己丑。奉授正四位下勳二等松尾大神從三位。
餘如故。』致仕參議正三位藤原朝臣綱繼薨。綱繼者。參議正三位勳二等式部卿兼大宰帥宇合之孫。
參議從三位勳二等大宰帥藏下麿之第五子也。延暦廿二年正月叙從五位下。弘仁元年授正五位下。
五年四月叙從四位下。職歴内外。兵部大輔。右京大夫。左兵衞督。武藏相摸守。天長之初拜參議。
任兵部卿。五年叙正四位下。七年授從三位。致仕閑臥山井里第。承和八年叙正三位。年八十五而
終。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八月癸巳朔》八月癸巳朔。宴侍從已上於紫震殿。賜祿有差。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八月丙午【十四】》丙午。始置施藥院史生四員。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八月丁未【十五】》丁未。越前國丹生郡人大學助教外從五位下
春日部雄繼等二人。刊部字爲春日臣。兼除邊籍貫左京。山城國愛宕郡人散事從五位下山代宿禰祖
繼等五人。改本居貫左京六條。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八月己酉【十七】》己酉。遠江國蓁原郡人秦黒成女一産二男一
女。賜正税稻三百束及乳母一人。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八月癸丑【廿一】》癸丑。西京衞士町災。燒百姓廬舍卅餘烟。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九月丁卯【五】》九月癸亥朔丁卯。以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宮
房爲中務大輔。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九月辛未【九】》辛未。是重陽之節也。天皇御紫宸殿。宴于親
王已下侍從已上。但召非侍從諸司緑衫知文者如常。同賦草木言之題。宴訖賜祿有差。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九月庚辰【十八】》庚辰。入唐求法僧慧雲獻孔雀一。鸚鵡三。
狗三。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九月庚寅【廿八】》庚寅。山城國愛宕郡空閑地一町八段賜散位
正六位上讃岐朝臣永成。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月癸巳朔》冬十月癸巳朔。授正六位上安倍朝臣長谷從五位下。』
上野國那波郡人左近衞府將監正六位上檜前公綱主賜姓上毛野朝臣。兼貫左京四條。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月甲午【二】》甲午。遣唐天臺請益僧圓仁及弟子二人唐人〓
二人到自大唐。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月丁酉【五】》丁酉。詔。贈大納言從三位橘朝臣奈良麿。更
贈太政大臣正一位。崇帝戚也。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月己酉【十七】》己酉。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高直爲班山城田使
次官。從五位上笠朝臣年嗣爲大和次官。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守爲河内和泉次官。從五位下藤原朝
臣直世爲攝津次官。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月辛亥【十九】》辛亥。授雙丘東墳從五位下。此墳在雙丘東。
天皇遊獵之時。駐蹕於墳上。以爲四望地。故有此恩。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月壬子【二十】》壬子。雙丘下有大池。々中水鳥成群。車駕
臨幸。放鷂隼拂之。左大臣源朝臣常山庄在丘南。因獻御贄。賜扈從臣等饌。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月甲寅【廿二】》甲寅。奉授備中國无位吉備津彦命神從四位
下。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月乙卯【廿三】》乙卯。以從五位下橘朝臣仲村麿爲紀伊介。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月戊午【廿六】》戊午。二品有智子内親王薨。遺言薄葬。兼
不受葬使。内親王者。先太上天皇幸姫王氏所誕育也。頗渉史漢。兼善屬文。元爲賀茂齋院。弘仁
十四年春二月天皇幸齋院花宴。俾文人賦春日山庄詩。各探勒韻。公主探得塘光行蒼。即瀝筆曰。
寂々幽庄水樹裏。仙輿一降一池塘。栖林孤鳥識春澤。隱澗寒花見日光。泉聲近報初雷響。山色高
晴暮雨行。從此更知恩顧渥。生涯何以答穹蒼。天皇歎之。授三品。于時年十七。是日。天皇書懷。
賜公主曰。忝以文章著邦家。莫將榮樂負煙霞。即今永抱幽貞意。無事終須遣歳華。尋賜召文人料
封百戸。天長十年叙二品。性貞潔。居于嵯峨西庄。薨時春秋〓一。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月己未【廿七】》己未。鷺集春興殿上。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一月丙寅【四】》十一月癸亥朔丙寅。奉授陸奧國无位宇奈己
呂別神從五位下。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一月己巳【七】》己巳。尚藏從二位緒繼女王薨。女王。能有
妖媚之徳。淳和太上天皇殊賜寵幸。令陪宮掖。薨時遺命不受葬使。于時年六十一。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一月辛未【九】》辛未。天北有聲。如雷。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一月癸酉【十一】》癸酉。奉授尾張國无位大縣天神。眞清田
天神二前並從五位下。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一月己卯【十七】》己卯。分遣使京師及畿内大寺卅六所。誦
經修福。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一月壬午【二十】》壬午。人定之時。有如流星者。自西殞東。
其光芒廣二町餘。長十許丈。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一月癸未【廿一】》癸未。屈五十僧於清凉殿。日轉金剛般若。
夜修十一而法。兼令十四口僧修息災法於眞言院。並以三ケ日爲限焉。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二月癸巳【二】》十二月壬辰朔癸巳。以律師傳燈大法師位長
訓爲少僧都。大法師道雄爲律師。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二月癸卯【十二】》癸卯。奉授河内國丹比郡无位丹比神從五
位下。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二月乙巳【十四】》乙巳。從五位下紀朝臣全吉爲主殿頭。從
五位上百濟王慶世爲齋院長官。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二月庚戌【十九】》庚戌。右大臣從二位橘朝臣氏公薨。遺中
使於第。詔贈從一位。遣參議從四位上行式部大輔兼勘解由長官滋野朝臣貞主。從四位下行治部大
輔房世王等。監護喪事。氏公者。贈太政大臣正一位清友朝臣之第七子也。弘仁之初任左衞門大尉。
六年叙從五位下。尋轉佐。八年加從五位上。十年加正五位下。任但馬守。十一年叙從四位下。頻
加階級。十四年至正四位下。天長十年授從三位。爲右近衞大將。六月任參議。承和五年遷中納言。
八年十月加正三位。九年三月轉大納言。十二年正月加從二位。任右大臣。移病居第。不視世事。
以太后弟。歴此顯要焉。薨時年六十五。
《卷十七十承和十四年(八四七)十二月丙辰【廿五】》丙辰。勅。大和國城上郡長谷山寺。高市
郡壼坂山寺。元來靈驗之蘭若也。宜付所由。編爲定額。永以官長令検校也。
《卷十七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十七



《卷十八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十八〈起承和十五年正月、盡嘉祥元年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正月壬戌朔》十五年春正月壬戌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賀。皇太子不朝。縁病也。廻御紫宸殿。宴侍從已上。賜御被。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正月乙丑【四】》乙丑。聖躬微不調適。尋乃安豫。』是日。仰七道諸國。貢身長六尺已上者。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正月戊辰【七】》戊辰。天皇御紫宸殿。饗百官。詔授无品良貞親王。人康親王並四品。正五位上岑成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嶋江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永直王。久須野王並從五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嗣宗從四位上。正五位下長岑宿禰高名。清岑朝臣門繼。藤原朝臣諸成。從五位上伴宿禰善男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春澄宿禰善繩。藤原朝臣氏宗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丹〓眞人諸氏。平朝臣春香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善友朝臣穎主。豐住朝臣永貞。正六位上源朝臣〓。无位源朝臣舒。正六位上橘朝臣常蔭。良岑朝臣正直。橘朝臣主雄。巨勢朝臣河守。藤原朝臣諸數。橘朝臣高宗。淡海朝臣弘岑。藤原朝臣秀道。丹〓眞人繩主。紀朝臣興成。佐伯宿禰雄勝。安倍朝臣眞柁。笠朝臣潔主。賀茂朝臣東守。八多朝臣安嗣。大枝朝臣音人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高村宿禰武主。榎井朝臣嶋公。豐階公安人。安〓宿禰豐額。朝原宿禰良道。神直虎主並外從五位下。宴訖賜祿有差。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正月己巳【八】》己巳。於大極殿。修最勝會。』是日。叙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泉子從五位上。橘朝臣鎭子。藤原朝臣指南。文室朝臣近子。出雲臣成子並從五位下。神門臣當繼外從五位下。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正月辛未【十】》辛未。天皇御紫震殿勅授參議正四位下安倍朝臣安仁從三位。』以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良房爲右大臣。右近衞大將如故。中納言正三位源朝臣信爲大納言。參議從三位行左大辨源朝臣弘。參議從三位行右大辨春宮大夫安倍朝臣安仁並爲中納言。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相爲參議。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正月甲戌【十三】》甲戌。天皇御紫宸殿。以參議從四位下小野朝臣篁爲左大辨。兼信濃守「勘解由長官」如故。中納言從三位安倍朝臣安仁爲兼民部卿。春宮大夫如故。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長良爲左衞門督。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爲兼左兵衞督。「彈正大弼」下野守如故。從五位下佐伯宿禰雄勝爲右馬頭。外從五位下高岳宿禰武主爲山城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關主爲攝津守。外從五位下榎井朝臣嶋公爲介。參議從三位源朝臣定爲兼尾張守。中務卿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高直爲駿河守。外從五位下氷宿禰繼麿爲介。四品時康親王爲常陸太守。從五位下和氣朝臣豐永爲安房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宮房爲美濃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安永爲越中守。外從五位下安〓宿禰豐額爲介。從五位下淡海眞人弘峯爲丹後守。外從五位下縣連氏益爲播磨權介。從五位下橘朝臣高宗爲美作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守爲備中守。從五位上紀朝臣綱雄爲安藝守。正四位下源朝臣明爲兼阿波守。刑部卿如故。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忠雄爲讃岐介。從五位上豐前王爲伊豫守。從五位上在原朝臣行平爲兼介。右近衞少將如故。外從五位下秦忌寸福代爲兼土左大目。一品葛原親王家令如故。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正月乙亥【十四】》乙亥。最勝會訖。更引諸宗名僧十餘人於内裏。令論義。畢施御被。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正月丁丑【十六】》丁丑。天皇御紫宸殿。宴侍從已上。覽踏歌。訖賜祿。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正月戊寅【十七】》戊寅。右大臣奉勅。率百官。觀射禮於豐樂院。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正月己卯【十八】》己卯。天皇御内裏射塲。閲覽四衞府賭射。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正月辛巳【二十】》辛巳。上幸神泉苑放隼。獲水鳥百廿翼。日暮賜侍從已上祿。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正月壬午【廿一】》壬午。上御仁壽殿。内宴如常。殿前紅梅。便入詩題。宴訖。賜祿有差。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正月癸未【廿二】》癸未。正三位守右大臣兼行右近衞大將藤原朝臣良房上表。請退大臣職曰。臣同綿蠻疊〓。長謝垂天之遊。類款段兼行。遂非逐日之用。是知。力所不逮。不可假之以名。才所不通。不可責之以効。臣以菲〓。本謝聲華。幸藉時議。早參藩邸。聖主加其簪〓之恩。採其錐刀之末。使位均龍祚議接臺衡。深恩靡際。淺効無酬。竊位素〓之慙。未甞一日忘心。不悟朝奬數覃。榮忝更甚。端右之重。忽委愚臣。竊以。百揆務殷。三臺任切。惣彼多士。弼茲萬機。自非山涛雅量。樂廣清規猶亦懼不克堪。况於淺中浮植者乎。臣欲碎破頭顱欽戴國命。義在捐身。々謗非辱。但懼秉鈞非器。具瞻失望。則鬼瞰得便。人指歸咎。伏願垂察丹翹。曲留皇揆。特收渙汗。更擇賢才。則上有成物之慈。下無貪榮之累矣。不任荒悚之至。謹拜表以聞。天皇不聽。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正月乙酉【廿四】》乙酉。右大臣重上表曰。臣良房言。臣前表陳誠。仰希哀察。而宸居冲〓。天顧不廻。同飛鳥之遺音。未知攸集。似焦原之往跟。空自〓危。臣聞。器小而滿。其覆不遲。墻隙而高。其〓必疾。臣才能無紀。績用罕聞。素沐鴻漸。累塵榮序。丘岳之恩徒積。涓埃之効靡酬。常慙濫吹。若陷塗炭。况亦端揆之任。惣貳天下。苟非其器。則家國招累。若臣之庸流。何用堪此職。臣猶知其不可。物其謂臣如何。懼伐檀之刺更興於聖時。濡翼之非亦出於昌運。臣雖不敏。猶識天恩。庶竭丹愚以扶玄化。豈敢逡巡。有所飾讓。實以揣分量力。非所克堪。伏願矜其不逮。察其深誠。特廻虚授之恩。賜許知足之分。則補袞之美。更便英賢。負乘之災。免鍾愚劣。不任惶窘之至。重拜表以上聞。屡黷旒聽。伏増兢悚。天皇不聽。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正月庚寅【廿九】》庚寅。有狂人。欲〓入陰明門。門衞捕之將去。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二月壬辰【二】》二月辛卯朔壬辰。勅。以從四位下伴宿禰善男爲參議。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二月癸巳【三】》癸巳。參議從四位下小野朝臣篁爲班山城田使長官。散位從五位下文室朝臣有眞爲次官。參議從四位下伴宿禰善男爲班河内和泉田使長官。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近主爲次官。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二月甲午【四】》甲午。散位從四位上藤原朝臣雄敏卒。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二月丁酉【七】》丁酉。左大臣正二位源朝臣常上表請辭所帶左近衞大將之職。天皇不許之。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二月庚子【十】》庚子。上総國馳傳。奏俘囚丸子廻毛等叛造之状。登時勅符二道發遣。一道賜上総國。一道賜相摸上総下総等五國。令相共討伐。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二月壬寅【十二】》壬寅。上総國馳驛。奏斬獲反叛俘囚五十七人。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二月癸卯【十三】》癸卯。左大臣上表。重請解大將。不許之。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二月甲辰【十四】》甲辰。以參議從四位下伴宿禰善男爲右大辨。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諸成爲右中辨。從五位下並山王爲中務大輔。從五位下大枝朝臣音人爲大内記。從五位下橘朝臣高成爲圖書頭。從五位下中臣朝臣逸志爲内藏頭。從五位下良岑朝臣長松爲縫殿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守爲式部少輔。三品賀陽親王爲治部卿。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正野爲大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世爲少輔。從四位下房世王爲宮内大輔。從五位上笠朝臣年嗣爲大膳大夫。從五位下高叡王爲内膳正。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氏宗爲春宮「坊」亮。從五位下豐住朝臣永貞爲齋宮頭。外從五位下伴吉田連宗爲勘解由使次官。正四位下源朝臣融爲兼右近衞中將。美作守如故。從五位下文屋朝臣有眞爲左衞門佐。參議從四位上橘朝臣峯繼爲兼相摸守。右衞門督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興我業爲武藏權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岳守爲近江守。從五位下巨勢朝臣河守爲丹波介。正五位下春澄宿禰善繩爲兼備中守。文章博士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近主爲介。從五位下橘朝臣眞直爲兼安藝介。右近衞少將如故。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二月乙巳【十五】》乙巳。請百僧於紫宸殿及清涼殿。轉讀大般若經。〈其由不詳〉。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二月戊申【十八】》戊申。讀經事畢。施物如常。更有勅。施百僧度者各一人。亦遣中使於八省院。別試持經持呪抜萃者。於是。負笈杖錫自四方至者數百人。就中及第者七十餘人。並聽得度。皆以延字居名上。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二月己酉【十九】》己酉。奉授隱岐國天佐自比古命神從五位下。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二月辛亥【廿一】》辛亥。正一位勳一等賀茂御祖大社禰宜外從五位下鴨縣主廣雄等款云。去天平勝寳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奉充御戸代田一町。自爾以降。未被奉加。因茲年中用途乏少。請准別雷社。加増御戸代田一町。勅許之。』奉授備中國吉備津彦命神從四位上。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二月壬子【廿二】》壬子。地震。聲如雷。群犬驚吠。』陸奧國磐瀬郡權大領外從七位上丈部宗成等特給職田。以視民有方公勤匪懈也。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二月丙辰【廿六】》丙辰。聖躬不豫也。大臣以下陪候陣頭。』是日。宮城坤角垣瓦無故頽落。其響如雷。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三月庚申朔》三月庚申朔。河内國河内郡人大初位下秦宿禰世智雄賜姓朝原宿禰。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三月甲子【五】》甲子。攝津國河邊郡人從八位下□□益人等七人。依漏姓字。加賜連字。』是日。永安門西廊有火。近衞及今良等。競〓水沃之即滅。初是作物所冶師行火之所延也。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三月乙丑【六】》乙丑。神泉苑東垣瓦八丈餘無故頽落。聲不異雷。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三月丁卯【八】》丁卯。大地頗震。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三月壬申【十三】》壬申。勅奉充山城國乙訓郡山埼明神御戸代田二町。』伊豆。淡路兩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三月己卯【二十】》己卯。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秀道爲安房守。從五位下和氣朝臣豐永爲越中守。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三月辛巳【廿二】》辛巳。制。自外國官。遷任京官。未預參前。更任外職。通計前歴。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三月乙酉【廿六】》乙酉。天臺宗入唐請益僧圓仁。將弟子僧性海惟正等。去年十月駕新羅商船。來著鎭西府。是日歸朝。遣中使慰勞。各施御被。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三月丁亥【廿八】》丁亥。地震。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四月庚寅朔》夏四月庚寅朔。上御紫震殿。皇太子侍焉。公卿及侍從已上。鐘鼓歌舞。日暮賜祿有差。』五世无位春常王。六世正六位下田上王。正六位下春世王等三人。賜姓文室朝臣。並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第二皇子二品長親王之後也。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四月壬辰【三】》壬辰。地震。』以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爲彈正大弼。左兵衞督如故。參議從四位下小野朝臣篁爲兼勘解由使長官。左大辨信濃守如故。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四月甲午【五】》甲午。上幸神泉苑。轉御冷然院。次幸北野。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四月壬寅【十三】》壬寅。授正五位下橘朝臣百枝從四位下。正六位上倉橋部直氏嗣外從五位下。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四月癸卯【十四】》癸卯。本康親王及源朝臣冷於清凉殿冠焉。並天皇之遺體也。本康親王同産柔子内親王亦初笄焉。』是日。賜近習臣及侍從已上祿有差。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四月甲辰【十五】》甲辰。遣内竪七人。誦經諸寺。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四月丙午【十七】》丙午。上幸冷然院。賜扈從親王及侍從等祿。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四月丙辰【廿七】》丙辰。上御武徳殿。閲覽諸牧細馬。兼令四衞二府驍才者騎射。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五月己未朔》五月己未朔。日有蝕之。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五月辛酉【三】》辛酉。勅。賜兵部卿四品忠良親王御劔。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五月癸亥【五】》癸亥。天皇御武徳殿觀馬射。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五月甲子【六】》甲子。四品良貞親王俄薨焉。淳和太上天皇第五皇子也。由是。天皇不御武徳殿。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五月乙丑【七】》乙丑。聖體不豫也。頒使七寺。同時誦經。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五月戊辰【十】》戊辰。上御武徳殿。閲覽種々武藝。警蹕侍衞。同六日儀。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五月辛未【十三】》辛未。奉授陸奧國從五位下勳九等刈田嶺名神正五位下。餘如故。』陸奧國白河郡大領外正七位上奈須直赤龍。磐瀬郡權大領外從七位上勳九等丈部宗成。磐城團擬少毅陸奧丈部臣繼嶋。權主政外從七位下丈部本成。信夫郡擬主帳大田部月麻呂。標葉郡擬少領陸奧標葉臣高生。伊具郡麻續郷戸主磐城團擬主帳陸奧臣善福。色麻郡少領外正七位上勳八等同姓千繼等八烟賜姓阿倍陸奧臣。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五月壬申【十四】》壬申。從五位下橘朝臣安吉雄爲侍從。從五位下橘朝臣友雄爲宮内少輔。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五月癸酉【十五】》癸酉。紀伊國在田郡爲上郡。以戸口増益課丁多數也。』無品崇子内親王薨。淳和太上天皇之皇女也。母橘氏〈云々〉。遣兵部大輔從四位下豐江王并五位三人。監護葬事。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五月己卯【廿一】》己卯。有勅。賑給飢民。匪亶城中。特覃城外〓危之伍。莫不慶頼。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五月庚辰【廿二】》庚辰。上幸冷泉院避暑。』是日地震。』奉授武藏國无位枌山名神從五位下。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五月壬申【十四】》壬申。大宰府獻白龜。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五月丙戌【廿八】》丙戌。外從五位下伴吉田連宗爲大判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秀道爲大炊頭。外從五位下山田宿禰文雄爲勘解由次官。外從五位下壬生忌寸永嗣爲河内權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氏範爲遠江權守。從五位下善友朝臣豐宗爲上総權介。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六月戊子朔》六月戊子朔。連雨不停。雨勢如建〓水。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六月己丑【二】》己丑。奉幣雨師神社。以祈止霖雨。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六月庚寅【三】》庚寅。越中國飢。賑給。』正三位守右大臣兼行右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良房上表曰。臣先對鶴書。自羞鴉翼。一心憂結。比表歸聞。而皇天不仁。遂收慈於辭職。王事靡〓。空耻〓於濫吹。臣聞。有非常之功。受非常之福。臣過以頑魯。深沐聖恩。官已崇而又重。位已極而更加。遂居三獨坐之尊。當食二千戸之邑。此榮也非臣本望。此祿也但臣新意。在樹爲再實之栽。在禽爲翰音之象。顧此盈滿之咎。不寒自慄。臣雖無深謀遠慮。而猶知懷徳戴恩。冀以端愨畏愼。百身壹心。上全大恩。下守微志。長喰雍穆之和。終奉告成之禮。豈敢坐安尸素。多食封邑。陷于招損之禍。貽以不節之嗟乎。伏願。天聽不遠。皇鑒照微。殊降福謙之恩。許還封戸之半。然則重載之少減。沈舟乍浮。至盈而稍〓。欹器更正。不任惶窘征營之至。謹昧死再拜以陳乞。天皇不許。』是日。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皇太子傅臣源朝臣常。正三位守右大臣兼行右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良房。大納言正三位臣源朝臣信。中納言從三位臣源朝臣弘。中納言從三位兼行民部卿春宮大夫臣安倍朝臣安仁。參議從三位行中務卿兼尾張守臣源朝臣定。班大和國田使長官參議從四位上式部大輔臣滋野朝臣貞主。班攝津國田使長官
參議從四位上行左兵衞督兼彈正大弼下野守臣藤原朝臣助。參議從四位上行左衞門督臣藤原朝臣長良。參議從四位上行右衞門督臣橘朝臣岑繼。班山城國田使長官參議從四位下守左大辨兼勘解由長官行信濃守臣小野朝臣篁。參議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下臣藤原朝臣良相。班河内和泉國田使長官參議從四位下守右大辨臣伴宿禰善男等上表言。臣聞。潜化既兆。理至則形。玄感雖昧。在幽必顯。徳之所極。靈祇不能秘其福。道之所格。川岳無愛其寳。故盛水銜符之瑞。跡昇軒壇。〓淵負圖之祥。光浮尭渚。伏惟皇帝陛下。徳冠神表。道軼帝光。握金鏡而照臨。惣環瀛而富有。惇睦辯章之意。昃食兢懷。寧人濟俗之心。夕〓興慮。垂仁愛於萬物。施慈育於群生。寰〓無虞。表裏清謐。伏見大宰大貳從四位上紀朝臣長江等奏稱。所管豐後國大分郡擬少領膳伴公家吉。於同郡寒川石上。獲白龜一枚。經千里之荒徼。入九重之震〓。出自籠匱。放于庭〓。既在盻〓。豈因敷奏。質類凝霜。形同搏雪。天憑異物而致瑞。欲蟄而還出。地假殊形而見符。在涅而不緇。實曠古之嘉〓。希代之偉觀也。謹案。禮含文嘉云。外内之制。各得其宜。則山澤出靈龜。孝經援神契云。王者徳澤洽。則神龜來。孝道行則地龜出。熊氏瑞應圖云。王者不偏不黨。尊用耆老。不失故舊。
徳澤流洽。則靈龜出。後魏書曰。冀州獻白龜。王者不私人以官。尊耆任舊無偏無黨之瑞也。陛下帝徳王功巍々如彼。靈符嘉應之光如此。千歳一至之祥。沓前王之矩。〓古惟新之會。重列聖之規。依據圖諜。實合大瑞。加以。龜生於金而遊於火。今生得其正。自金方而來輸。遊不愆時。在火候而入貢。未有色將方叶。時與正符。如此之奇也。諧天之氣。食土之毛。莫不魚躍躍鳥飛抃舞皇極。况臣等叨竊纓冕。忝列臺衡。荷恩既深。情凡百。不任誠慶之至。謹詣闕庭。奉表賀聞。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六月壬辰【五】》壬辰。勅曰。靈心演〓。佇休暦而必臻。神道効禎。在至仁而斯感。是以遊蓮瑞質。表昌化於尭壇。戯藻奇姿。契禎期於軒浦。朕嗣膺寳暦。恭纂瑤圖。道謝鴈行。風慙雉飮。宵衣禹室。空契納隍之心。〓食尭宮。未致可封之化。而今卿等表賀如斯。朕之韮虚。何以克任。况復神無常祐。惟徳是依。瑞無常臻。因化呈象。故寳祚之慶。在道不在神。天下之平。惟人在惟瑞。但使内富〓虞之相。非求水伯之榮光。朝盈鴻漸之英。何用波臣之耀彩。卿等宜叶濟匡以助薫風。嘉祥之美。情所未恃。』是日。太政官牒。送在唐天臺宗留學問僧圓載。其辭曰。奉勅。省圓載表款。容服變更。心事艱阻。然自強不息。乞留數年。凡人心也。皆戀郷土。非敦求法。誰樂遠偏。事須遂其實歸。不厭年深。又風潮萬里。齎獻遠臻。物豈在奇。唯嘉乃情。宜因于遠成等還次。令知此意。裁賜金物以充旅資者。准勅。聽更住數年。兼賜黄金一百小兩。宜領之。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六月甲午【七】》甲午。右大臣藤原朝臣重上表。請減食封。天皇許之。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六月乙未【八】》乙未。左大臣以下重詣朝堂。上表曰。臣常等言。臣聞。皇乾〓瑞。以不虚見爲珍。后土藏祥以不妄應爲貴。聖人觀之以開暦。哲后奉之而乘運。命不可以乖。道不可以曠。〓行之典。千古無愆。交際之謨。百王不易。伏惟皇帝陛下。推功不宰。應惣爲心。簡庶事於人謀。順造必取。引四時於己任。徳刑同施。仁以泣辜。義以斷恩。飛沈所樂。玄感急於置郵。幽明所符。神物切於推轂。今循其所感。神龜自臻。藏采千載。獻状一朝。上天既不違陛下。々々何不奉天時。而情存損〓。推而不居。志執鳴謙。抑而不當。臣等以爲。日中則〓。時至則行。務當在於及時。事安俟於終日。豈使祥符顯慶沒而無聞。應會昭彰廢而不記。實恐。天謝致〓。有時不來。地倦呈符。自我而絶。稽天之命。失民之望。臣等區々。深所未喩。不任〓款之至。重詣闕拜表以聞。』復式部省及僧綱等抗表賀白龜瑞。
《卷十八承和十五年(八四八・嘉祥元年)六月丁酉【十】》丁酉。勅曰。陰陽寮申云。今茲秋雨應爲害者若不豫防。恐損年穀。宜令五畿内七道諸國。奉幣於名神。以防止雨害。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六月庚子【十三】》庚子。改承和十五年爲嘉祥元年。下詔曰。玄〓丹軸。通上靈以凝禎祥津。伯鱗宗魚暢潜〓以發祉庸虚。名爲巨瑞。千載而稀一遭。謂爲四靈。百王之所同貴。近有大宰府獻白龜。所管豐之後國大分郡擬少領膳伴公家吉。於寒川石上得之。公卿上表曰。孝經援神契云。王者徳澤洽則神龜來。孝道行則地龜出。熊氏瑞應圖云。王者不偏不黨。尊用耆老。不失故舊。徳澤流洽則靈龜出。後魏書云。冀州獻白龜。王者不私人以官。尊耆任舊。無偏無黨之瑞。依據圖諜。實合大「大」瑞。朕自君臨赤縣。子愛蒼〓。勞〓體於萬機。空成〓〓。而被薫腴於億兆。遂慙勳華。何以副上玄之神契。應幽賛之冥符。故抑而不宣。勅斷慶賀。而同稱靈應。重表慇懃。朕不忍閇距。反覆念之。昔王仲任。貶儒言以爲隘。猶謂麟鳳之類難萃。唐太宗嫌瑞物以爲謙。仍令龜竜之流依舊。况皇天之意。唯欲愛人。介福之臻。豈獨在予。當是上頼宗〓之冥祐。下縁臺輔之愨誠。使蠢蠢含生同驤首於壽域。茫々率土共開懷於仁風。宜播茲雷雨。與天下惟新。其改承和十五年。爲嘉祥元年。自今日昧爽以前大辟以下。罪無輕重。未發覺。已發覺。未結正。已結正。繋囚見徒。咸皆赦除。但犯八虐。故殺謀殺。私鑄錢。
強竊二盜。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例。令天下無輸今年田租之半。又復徭役十日。若已役者。宜折來年。大分之郡。嘉瑞攸出。令免今年田租。其獻龜人叙正六位上。給物准例。内外文武官主典已上加位一級。但正六位上者廻授一子。若無子者。宜量賜物。五位已上「爲」孫年廿已上者。亦叙當蔭之階。天下老人及僧尼八十已上者。節級賜物。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孝子順孫。義夫節婦。旌表門閭。終身勿事。早先青衣而施。莫致掛壁之譏。』大臣就八省院。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及賀茂上下。松尾社。並告依瑞改元。兼令祈防水殄也。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六月辛亥【廿四】》辛亥。地震。』是日。聖躬苦熱。誦經諸寺。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六月壬子【廿五】》壬子。地震。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六月甲寅【廿七】》甲寅。聖體平復。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六月乙卯【廿八】》乙卯。以權律師眞紹爲正。大法師眞雅爲權律師。』右衞門南町民家失火。延燒數十烟。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七月己未【二】》秋七月戊午朔己未。奉幣帛於松尾。賀茂上下社。貴布禰。雨師社。以祈甘雨。』勅准西市司。賜東市司「市」印一面。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七月辛酉【四】》辛酉。右京入蔭孫正六位下豐野眞人澤野兄弟姉妹十人賜姓高階眞人。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之苗裔也。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七月壬戌【五】》壬戌。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秀雄爲大監物。從五位下大神朝臣宗雄爲安房守。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七月癸亥【六】》癸亥。請百僧於八省院。轉讀大般若經。以祈甘雨。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七月甲子【七】》甲子。有飆風。起自春興殿庭。轉至紫震殿東北頭。更經清凉殿東。便向右近衞陣。簸揚炬屋。離地數尺。到版位前。披靡悉摧。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七月丁卯【十】》丁卯。奉幣畿内名神。令祈甘雨。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七月壬申【十五】》壬申。是太上天皇國忌日也。令公卿已下設齋於高雄山寺。兼請律師實敏。大法師願勤。道昌。光定等於清凉殿。令講法華經。竟施物有差。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七月甲戌【十七】》甲戌。勅曰。頃者大宰府進白龜。検之圖典。實合大瑞。自非神明靈應之化。豈獨致希代之〓。宜奠幣五畿内七道諸國天神地祇。賀彼賽報。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七月丙子【十九】》丙子。遣公卿等告白龜瑞於十二諸陵焉。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七月壬午【廿五】》壬午。奉授正四位上今木大神從三位。從五位上古開神。久度神並正五位下。无位合殿比〓神從五位下。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七月癸未【廿六】》癸未。棲鳳樓閣道有死人枯骨之連綴。不辨男女。工匠修理之次。登閣上而見著矣。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七月甲申【廿七】》甲申。因幡國法美郡无位宇倍神奉授從五位下。即預官社。以國府西有失火。隨風飛至。府舍將燔。國司祈請。登時風輟火滅。靈驗明白也。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七月乙酉【廿八】》乙酉。出雲國飢。賑給之。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七月丙戌【廿九】》丙戌。雷電非常。震于東西二京。凡十一處。木工寮倉。東市司樓。治部卿賀陽親王家屋。伊都内親王家屋。中務卿源朝臣定家屋。右馬頭藤原朝臣春津家屋。近江守藤原朝臣岳守家屋。弘文院屋。自餘三處。小民宅「人」者不足具記。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八月丁亥朔己丑【三】》八月丁亥朔己丑。雨降。通宵不止。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八月庚寅【四】》庚寅。雨勢如倒井。終日不息。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八月辛卯【五】》辛卯。洪水浩々。人畜流損。河陽橋斷絶。僅殘六間。宇治橋傾損。茨田堤往々〓絶。故老僉曰。倍于大同元年水。可四五尺。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八月壬辰【六】》壬辰。遣左大臣。検非違使。及看督近衞等。巡察京中被水害者。兼復遣左衞門佐從五位下紀朝臣道茂。齎米鹽賑恤之。』肥前國養父郡人大宰少典從八位上筑紫「公」火公貞直。兄豐後大目大初位下筑紫「公」火公貞雄等。賜姓忠世宿禰。貫附左京六條三坊。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八月甲午【八】》甲午。遣使攝津河内兩國。巡検於被水災者。開便近倉庫。賑給之。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八月壬寅【十六】》壬寅。勅。伯耆國會見郡路下十一條荒廢公田百廿町。去天長十一年賜有智子内親王家。宜割八十町賜親子内親王。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八月甲辰【十八】》甲辰。紀伊國言。牛一産三頭牛。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八月庚戌【廿四】》庚戌。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明福遷化。法師俗姓津守宿禰氏。右京人也。故大僧都傳燈修行位賢大法師賢〓之門徒也。天性聡悟。訪道不倦。延暦十年得度。住興福寺。唯識之宗。法相之理。無疑不决。罔義不窮。昔維摩會。及八省講師等忽然有病。不能昇座。大衆僉推法師而爲座主。於是法師敷揚義理。辨折衆疑。闔坐悦伏。稱爲法將。復〓施之物。元來不蓄。巾鉢之外。咸以分散。天長承和之問。頻經擢拔。登大僧都位。其後終于所居寺。時年七十一。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八月壬子【廿六】》壬子。以從五位下南淵朝臣穎守爲大炊頭。從五位上清瀧朝臣河根爲大和權守。從五位下文室朝臣有眞爲近江介。從五位下佐伯宿禰雄勝爲信濃介。從五位下橘朝臣春成爲能登守。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八月甲寅【廿八】》甲寅。奉授下野國正五位上勳四等二荒神從四位下。餘如故。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九月戊午【二】》九月丁巳朔戊午。青鷺集紫震殿南庭版位下。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九月乙丑【九】》乙丑。重陽節也。天皇御紫震殿。宴于公卿及文人如常。是日。同賦雨洗白菊。以應製。宴訖賜祿。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九月乙亥【十九】》乙亥。令鑄新錢。下詔曰。觀夫洞八連三。重規疊矩。莫不交易以強國。代遷以利民。故鷹揚神文。立九府之圜法。龍相天人。施五銖之異制。象乾坤之方圓。同川岳之流積。無遠不往。無深不臻。便用輕通。家國同利。但輕重有異。子母相通。影入星楡。形圖水〓。用捨之端無定。小大之變隨時。今者天賜嘉祥。暦改年號。若使銖文貨制。仍舊不悛。恐乖變通之規。或罹流幣之咎。宜改舊貫於鳧〓。磨新彩於金刀。文曰長年大寳。一以當舊之十。新之與舊。並用雜行。將令用而不倦。既富之而教之。』是日。遣左中辨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嗣宗。治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直世。外從五位下山代宿禰氏益。六位判官四人。主典四人等。令築茨田堤。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九月丙子【廿】》丙子。以少僧都延祥爲大僧都。律師實敏爲少僧都。權律師眞雅爲律師。大法師安戒爲權律師。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九月辛巳【廿五】》辛巳。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當宗爲陸奧介。鎭守將軍如故。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十月丁亥朔》冬十月丁亥朔。天皇御紫震殿。宴侍從已上。賜祿有差。』讃岐國言。三野郡人從四位上丸部臣明麻呂。年卅。戸主外從八位上己西成男也。齡十八歳入都從宦。遂効勞績。被任當郡大領。即讓己職於父。自守子道。孝養二親。己西成年老致仕。親母亦耄。各居別宅。相去十里。明麻呂朝夕往還。定省年久。眷其孝行。在昔曾參不可獨賢。望請准據法式。以被貢擧者。勅宜叙爵三階。終身免戸内田租。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十月辛卯【五】》辛卯。行幸神泉苑。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十月癸巳【七】》癸巳。地震。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十月丙申【十】》丙申。上御内裏射塲。賜錢有差。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十月庚子【十四】》庚子。聖躬不豫。遣使誦經於京城七箇寺。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十月丙午【廿】》丙午。地震。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十月戊申【廿二】》戊申。行幸神泉苑。轉幸北野遊獵。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十月壬子【廿六】》壬子。幸雙岳。臨池放隼。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十一月戊午【二】》十一月丁巳朔戊午。奉授筑後國正五位下高良玉垂神從四位下。山城國无位櫟谷神從五位下。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十一月己未【三】》己未。下野國言。藥師寺者。天武天皇所建立也。體製巍々。宛如七大寺。資財亦巨多矣。坂東十國得度者。咸萃「之」於此。而只有別當。無講讀師。令國講師勾當雜事。求諸故實。未覩所由。望請。准大宰府觀音寺。簡擇戒壇十師之中。智行具足。爲衆所推者。充任講師。便爲授戒之阿闍梨。勅。講師依請任之。但讀師臨事。次第充用彼寺僧中智行兼備者。別當之職。早從停止。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十一月辛未【十五】》辛未。大和國吉野郡大領吉野連豐益。依政績有聞。借授外從五位下。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十一月壬申【十六】》壬申。隱岐國伊勢命神。預明神例。縁屡有靈驗也。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十二月丙戌朔》十二月丙戌朔。散位從四位上長岡朝臣岡成卒。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十二月丁亥【二】》丁亥。地震。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十二月己丑【四】》己丑。刑部少輔和氣朝臣齊之。依犯大不敬。當絞刑。勅減一等。流伊豆國。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十二月丁酉【十二】》丁酉。制。權任國司。并史生。博士。醫師。秩滿不待下符。直令去任。唯獨爲長官者。待受領之人。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十二月庚戌【廿五】》庚戌。勅。從四位上正躬王。正五位下伴宿禰成益。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豐嗣等。先罹疎網。下于秋官。憲法所當。理存不忍。今星暦己周。恩波蕩滌。宜脩舊典降先位一等叙之。正躬王可從四位下。成益從五位上。豐嗣從五位下。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十二月甲寅【廿九】》甲寅。遣使奉幣香椎廟。〈其由不詳。〉
《卷十八嘉祥元年(八四八・承和十五年)十二月乙卯【三十一】》乙卯。大判事外從五位下讃岐朝臣永直。坐和氣齊之事配流土左國。』是日。能登國馳驛奏。渤海國入覲使王文矩等一百人來著矣。
《卷十八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十八



《卷十九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十九〈起嘉祥二年正月、盡十二月。〉」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正月丙辰朔》嘉祥二年春正月丙辰朔。廢朝賀。縁去年天下有洪水害。秋稼不登也。天皇御紫震殿。宴侍從已上。賜御被。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正月戊午【三】》戊午。山城國愛宕郡人散位正八位下客公成人。改本居貫附右京六條三坊。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正月壬戌【七】》壬戌。天皇御紫震殿。覽青馬。宴群臣。詔授无品恒貞親王三品。无品本康親王四品。正三位藤原朝臣良房從二位。從四位上橘朝臣岑繼從三位。從四位下小野朝臣篁從四位上。從四位上高枝王正四位下。无位貞内王從四位下。從四位下豐江王從四位上。正五位下有雄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並山王從五位上。无位安原王。正六位上利見王並從五位下。无位源朝臣勝。源朝臣多並從四位上。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行道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常永。伴宿禰諸野。橘朝臣眞直。高階眞人岑緒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秦忌寸福代。榎井朝臣嶋公。无位在原朝臣業平。正六位上良岑朝臣清風。藤原朝臣吉備雄。藤原朝臣長基。藤原朝臣虎主。田口朝臣岑永。紀朝臣全法。笠朝臣岑雄。藤原朝臣直道。橘朝臣數岑。橘朝臣岑緒。丹〓眞人弟梶。賀茂朝臣弟岑。文室朝臣墾田麿。大春日朝臣眞野麿。縣犬養宿禰氏河。當麻眞人鴨繼。御春朝臣眞濱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蕃良朝臣豐持。高岳宿禰宗雄。上毛野朝臣綱主。百濟宿禰康保。大秦公是雄並外從五位下。宴竟賜祿有差。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正月癸亥【八】》癸亥。於大極殿。修最勝會。』是日。授正六位上内藏朝臣高守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壹志公吉野外從五位下。无位源朝臣聲姫從四位下。无位大中臣朝臣東子。布勢朝臣武藏子並從四位上。无位坂上大宿禰定子。田口朝臣美濃子並從五位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正月戊辰【十三】》戊辰。四品宗康親王爲兼中務卿。大宰帥如故。從三位橘朝臣岑繼爲權中納言。從五位下橘朝臣海雄爲右少辨。外從五位下壬生忌寸永嗣爲河内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仲統爲兼伊勢守。左近衞少將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冬緒爲介。外從五位下菅野朝臣繼門爲參河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直道爲相摸介。從五位下橘朝臣本繼爲武藏守。從五位下紀朝臣全法爲常陸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高房爲越前守。從五位下出雲朝臣岑嗣爲越後守。從五位下賀茂朝臣弟岑爲介。從五位下紀朝臣道茂爲兼但馬守。左衞門佐如故。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河内麻呂爲因幡守。從五位下菅野朝臣高年爲介。從四位下有雄王爲出雲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松影爲石見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諸成爲備前守。從五位下大枝朝臣直臣爲備後守。外從五位下三統宿禰眞淨爲介。從五位下丹〓眞人弟梶爲周防守。從五位下紀朝臣眞丘爲長門守。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是善爲兼讃岐權介。文章博士東宮學士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岑爲土左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世爲肥後守。外從五位下山宿禰池作爲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正月己巳【十四】》己巳。最勝會竟。引諸宗名僧十餘人於内裏。令論義。訖施御被。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正月壬申【十七】》壬申。左右大臣奉勅。行射禮於豐欒院。百官共觀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正月乙亥【二十】》乙亥。天皇御仁壽殿。内宴如常。』是日。叙无位源朝臣冷從四位上。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正月丁丑【廿二】》丁丑。尚侍從二位百濟王慶命薨。有勅。贈從一位。遣從四位上豐江王。「從五位下」從五位下美志眞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緒數。從五位下飯高朝臣永雄。監護喪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正月辛巳【廿六】》辛巳。傳燈大法師位壽寵言。以伊勢國多度大神宮法雲寺。爲眞言別院。即爲護國家。兼奉餝大神者。依請許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二月丙戌朔》二月丙戌朔。以少内記正七位上縣犬養大宿禰貞守。直講正六位上山口忌寸西成等。爲存問渤海客使。發遣於能登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二月庚寅【五】》庚寅。奉授武藏國伊波比神從五位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二月辛卯【六】》辛卯。散位從四位上藤原朝臣長岡卒。長岡。大納言正二位眞楯朝臣之孫。贈左大臣從一位内麻呂朝臣之第六子也。大同二年任陸奧大掾。〈于時年廿一。〉九月遷左兵衞少尉。最長武藝。五箇年間。供歩騎兩射之節。無有過差。弘仁二年除出羽介。不之國留京。尋轉駿河介。十年正月叙從五位下。拜播磨介。轉長官。天長元年任山城守。五年正月加從五位上。累遷治部宮内大輔。木工頭。八年正月除但馬權守。兼右衞門佐。承和之初。遷右馬頭。授正五位下。拜越前守。尋叙從四位下。所在以清幹稱。十年春亦任山城守。稱病不出焉。秋七月任大和守。固辭不免。白頭莅職。十三年正月叙從四位上。秩滿便隱居宇智郡山家而終矣。時年六十四。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二月壬辰【七】》壬辰。勅。從三位松尾大神社禰宜祝等。並預把笏之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二月戊戌【十三】》戊戌。狐入内裏。犬逐出。自月華門逃。昇南殿上。遂爲犬所噬。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二月己亥【十四】》己亥。无品大宅内親王薨。天皇不視事三日。内親王者。桓武天皇第八皇女也。母橘氏。正五位下嶋田麿之女。從三位常子是也。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二月戊申【廿三】》戊申。讃岐國阿野郡人内膳掌膳外從五位下綾公姑繼。主計少屬從八位上綾公武主等。改本居貫附左京六條三坊。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二月庚戌【廿五】》庚戌。大宰府言。對馬嶋司解稱。此嶋居海中。地近新羅。若有機空者。何以備不虞。望請。停史生一員。置弩師一員。依請許之。』陰陽寮言。今年疫癘可滋。又四五月應有洪水者。勅。頃來染疫之人。往々夭亡。夫護防之恃。實頼冥威。存濟之方。亦期梵力。宜令五畿内七道諸國。奉幣名神。兼復於國分二寺及定額寺。一七ケ日。晝轉經王。夜禮觀音。如法修行。必呈靈感。』此日。奉授丹後國籠神從五位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二月壬子【廿七】》壬子。正四位下源朝臣明爲參議。刑部卿阿波守如故。參議從四位下伴宿禰善男爲兼右衞門督。右大辨如故。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氏宗爲右中辨。從五位下佐伯宿禰屋代爲大監物。從五位下橘朝臣數岑爲内匠頭。外從五位下伴吉田連宗爲兼明法博士。大判事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松影爲治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關雄爲刑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本雄爲大判事。外從五位下蕃良朝臣豐持爲大炊頭。從五位上丹〓眞人石雄爲彈正少弼。外從五位下豐階公安人爲東宮學士。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仁爲春宮亮。外從五位下山代宿禰氏益爲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長岑宿禰秀名爲山城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世爲河内權守。外從五位下高村宿禰武主爲伊豆守。從五位下紀朝臣興我業爲武藏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世數爲越後介。從五位下清瀧朝臣藤根爲出雲守。從五位下「一」文室朝臣海田麿爲石見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長谷爲伊豫權介。從四位下有雄王爲肥後守。外從五位下高丘宿禰貞雄爲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二月癸丑【廿八】》癸丑。奉授讃岐國田村神從五位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三月己未【五】》三月乙卯朔己未。行幸水生瀬野。山城。攝津。河内等國司獻御贄。賜扈從臣并國司已上祿有差。日暮車駕還宮。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三月壬戌【八】》壬戌。大宰府言。豐前國解稱。長官若次官一人。任中一二度。被聽取海路入京。以辨濟雜務者。勅依請。但令任用之官堪事者入京。自餘管内諸國亦准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三月癸亥【九】》癸亥。攝津國節婦土師衣富女。特授位二階。終身免同戸田租。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三月甲子【十】》甲子。地震。』伊賀國言。國印久歴年代。文字〓失。行用不明者。勅。宜鑄造充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三月戊辰【十四】》戊辰。聖躬不豫。遣内竪等。誦經諸寺。各以綿一連爲布施。』是日。遣能登國存問渤海客使少内記縣犬養大宿禰貞守等。馳驛奏上客徒等將來啓牒案。彼國王啓曰。彜震啓。季秋漸冷。伏惟。天皇起居萬福。即此彜震蒙恩。修聘使還。算年未紀。今更遣使。誠非守期。雖然自古隣好。憑禮相交。曠時一歳。猶恐情疎。况茲星律轉廻。風霜八變。東南向風。瞻慕有地。寧能恬寂。罕續音塵。謹備土物。隨使奉附。色目在於後紙。伏惟體鑒。溟漲阻遥。未由拜覿。下情無任馳係。謹差永寧縣丞王文矩奉啓。不宣。謹啓。』復中臺省牒稱。渤海國中臺省。牒日本國太政官。應差入覲貴國使永寧縣丞王文矩并行從一百人。牒奉處分。〓矣兩邦。阻茲漲海。契和好於永代。寄音書於使程。一葉飄空。泛積水之遐際。雙旌擁節。達隣情之至誠。往復雖遥。音耗稀傳。戀懷空積。所以勿待紀盈。申憑舊准。謹差永寧縣丞王文矩令覲貴國者。准状。牒上日本國太政官者。謹録牒上。謹牒。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三月癸酉【十九】》癸酉。宴公卿及近習於内殿。賜衣被。』叙无位粟田朝臣眞嶋從五位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三月乙亥【廿一】》乙亥。行幸雙岳。廻幸冷然院觀魚。』是日。存問使等馳驛。奏詰問客徒等違例入覲之由問答文等。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三月庚辰【廿六】》庚辰。興福寺大法師等爲奉賀天皇寳算滿于其〓。奉造聖像〓(四十)躯。寫金剛壽命陀羅尼經〓(四十)卷。即轉讀四萬八千卷。竟更作天人不拾芥。天衣罷拂石。翻〓御藥。倶來祗候。及浦嶋子暫昇雲漢。而得長生。吉野女眇通上天而來且去等像。副之長歌奉獻。其長歌詞曰。@日本〈乃〉。野馬臺〈能〉國〈遠〉。賀美侶伎〈能〉。宿那毘古那〈加〉。葦菅〈遠〉。殖生〈志川川〉國固〈米〉造〈介牟與理〉。瀛〈都〉波。起〈川〉毎年〈爾〉。春〈波〉有〈禮度〉。今年之春〈波〉。毎物〈爾〉滋榮〈惠〉。天地〈乃〉。神〈毛〉悦〈比〉。海山〈毛〉。色聲變〈志〉。梅柳。常〈與理〉殊〈爾〉。敷榮。咲〈萬比〉開〈天〉。鴬〈毛〉。聲改〈弖〉。八千種〈爾〉。奇事〈波〉茜刺〈志〉。天照國〈乃〉。日宮〈能〉。聖之御子〈曾〉。瓠葛。天〈能〉梯建。踐歩〈美〉。天降〈利〉坐〈志志〉。大八洲。天日嗣〈能〉。高御座。萬世鎭〈布〉。五八〈能〉。春〈爾〉有〈氣利〉。我國之。聖〈乃〉皇〈波〉。尊〈毛〉。御坐〈加〉。日宮〈能〉。聖之御子〈能〉。天下〈爾〉。御坐〈天〉。御世御世〈爾〉。相承襲〈弖〉。毎皇〈爾〉。現人神〈止〉。成給。御坐〈世波〉。四方之
國。隣皇〈波〉。百嗣〈爾〉。繼云〈止毛〉。何〈弖加〉。等〈久〉有〈牟〉。所以〈爾〉神〈毛〉順〈比〉。佛〈左倍〉。敬給〈布〉。益益〈爾〉。今我帝〈波〉。徃古〈爾毛〉。不御坐〈志〉。將來〈毛〉。何申〈牟〉。釋迦之法。弘〈米〉給〈弖〉。出家之人。法〈乃〉族〈遠〉。罪有〈度〉赦賜〈都〉。咎有〈止〉。宥〈米〉賜〈都〉。無譬〈岐〉。御惠〈乃〉。異廣〈久〉。御坐〉世波〉。出家人。法族〈波〉。御世〈遠〉。恒〈爾〉惜〈牟度〉。年月〈遠〉。堰〈加倍〉留〈天〉。不過〈須弖〉。鎭〈牟止許曾〉。誓願〈比〉。祷申〈勢〉。然〈禮度毛〉。世之理〈度〉。歡之。春〈爾〉有〈介利〉。何〈志弖〉。帝之御世。萬代〈爾〉。重〈禰〉飾〈弖〉。奉令榮〈度〉。柘之枝〈乃〉。由求〈禮波〉。佛〈許曾〉。願成〈志多倍〉。聖而已。驗〈波〉伊萬世。所以〈爾〉帝〈遠〉鎭〈布爾〉。驗〈萬須〉。陀羅尼〈乃〉御法。〓(四十)卷〈乎〉。寫〈志〉繕〈倍〉。護成〈須〉。聖之御像。〓(四十)躯。奉造〈弖〉。〓(四十)之師〈乃〉。悟開〈介天〉。行〈布〉。人〈遠〉調〈倍弖〉。誠〈乎〉致〈志〉。四萬〈爾〉。八千卷添〈弖〉。誓願。奉讀〈利〉。飾祈。鎭申〈世利〉。行〈倍留〉。此之所爲〈「乃」〉
態〈乎〉。何〈爾志天〉。陳〈倍〉聞〈江牟止〉。茜刺〈須〉。終日〈須加良爾〉。烏玉〈乃〉。狭夜通〈左右〉。時日經〈天〉。思忖〈爾〉。落湍〈乃〉。堰〈倍毛〉賀禰天。世中〈乃〉。伊須賀志態〈遠〉。添餝〈利〉。申〈志曾〉上〈留〉。就中〈爾〉。大海〈乃〉。白浪開〈弖〉。常世嶋。國成建〈天〉。到住〈美〉。聞見人〈波〉。萬世〈能〉。壽〈遠〉延〈倍川〉。故事〈爾〉。云語來〈留〉澄江〈能〉。淵〈爾〉釣〈世志〉。皇之民。浦嶋子〈加〉。天女。釣〈良禮〉來〈弖〉。紫。雲泛引〈弖〉。片時〈爾〉。將〈弖〉飛往〈天〉是〈會〉此〈乃〉。常世之國〈度〉。語〈良比弖〉。七日經〈志加良〉。無限〈久〉。命有〈志波〉。此嶋〈爾許曾〉。有〈介良志〉。三吉野〈爾〉。有〈志〉熊志禰。天女。來通〈弖〉。其後〈波〉。蒙譴〈天〉。毘禮衣。着〈弖〉飛〈爾支度〉云。是亦。此之嶋根〈乃〉人〈爾許曾〉。有〈岐度〉云〈那禮〉。五種〈乃〉。寶雲〈波〉。大悲者〈乃〉。千種〈乃〉御手〈乃〉。人〈乃〉世〈遠〉。萬代延〈留〉。一種〈乎〉。別〈爾〉莊〈天〉。萬代〈爾〉皇〈乎〉鎭〈倍利〉。磯上之。緑松〈波〉。百種〈乃〉葛〈爾〉別〈爾〉。藤花。開榮〈睿弖〉。萬世〈爾〉皇〈乎〉鎭〈倍利〉。
鴬〈波〉。枝〈爾〉遊〈天〉。飛舞〈弖〉。囀歌〈比〉。萬世〈爾〉。皇〈乎〉鎭〈倍利〉。澤鶴。命〈乎〉長〈美〉。濱〈爾〉出〈弖〉。歡舞〈天〉。滿潮〈乃〉。無斷時〈久〉。萬代〈爾〉皇〈遠〉鎭〈倍利〉。薫修法之。力〈乎〉廣〈美〉。大悲者之。護〈乎〉厚〈美〉。萬代〈爾〉。大御世成〈波〉。如八十里。城〈爾〉芥子拾〈布〉。天人〈波〉。擧手〈弖〉。不拾成〈奴〉。如八百里。磐根〈乎〉。毘禮衣。裾垂飛〈波志〉。拂人。不拂成〈天〉。皇〈乃〉。護之法〈乃〉。藥〈乎〉。〓持。來侯〈布〉。如是。鎭〈倍留〉事者。毎事。雖劣。毎物。非數〈禰度〉。旅人〈爾〉。宿春日〈奈留〉。山階〈乃〉。佛聖〈乃〉。奉獻〈布奈里〉。大御世〈乎〉。萬代祈〈利〉。佛〈爾毛〉。神〈爾毛〉申。上〈流〉。事之詞〈波〉。此國〈乃〉。本詞〈爾〉。逐倚〈天〉。唐〈乃〉。詞〈乎〉不假〈良須〉。書記〈須〉。博士不雇〈須〉。此國〈乃〉。云傳〈布良久〉。日本〈乃〉。倭之國〈波〉。言玉〈乃〉。幸國〈度曾〉。古語〈爾〉。流來〈禮留〉。神語〈爾〉。傳來〈禮留〉。傳來。事任〈萬爾〉。本世〈乃〉。事尋者。歌語〈爾〉。詠反〈志天〉。神事〈爾〉用來〈利〉。皇事〈爾〉。用來〈利〉。本〈乃〉世〈爾〉。
依遵〈弖〉。佛〈爾毛〉。神〈爾毛〉申。擧陳〈天〉。祷〈里志〉誠〈波〉。丁寧〈度〉。聞〈許志〉食〈弖牟〉。嬰兒〈乃〉咳語〈仁〉折箸〈乃〉。本末不知。乱絲〈乃〉。乱〈天〉有〈禮度〉。九重〈能〉。御垣之下〈爾〉。常世鴈。率連〈天〉。狭牡鹿〈乃〉。膝折反〈志〉。侯。聞〈曾〉言〈須〉。何〈爾〉以聞〈睿牟〉。汗流〈志〉。兢恐〈留〉。何〈爾〉以聞〈睿牟〉 ひのもとの、やまとのくにを、かみろきの、すくなびこなが、あしすげを、うゑおほしつつ、くにかため、つくりけなより、おきつなみ、たつとしのはに、はるはあれど、ことしのはるは、ものごとに、しげりさかえて、あめつちの、かみもよろこび、 K004者。夫倭歌之體。比興爲先。感動人情。最在茲矣。季世陵遲。斯道已墜。今至僧中。頗存古語。可謂禮失則求之於野。故採而載之。於是。大法師等寓居右大臣家。遣右近衞少將橘朝臣眞直。宣勅慰之。即施御被。賜雜色卅餘人調布各有差。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三月壬午【廿八】》壬午。以存問使少内記正七位下縣犬養大宿禰貞守。直講從六位下山口忌寸西成。爲兼領渤海客使。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四月乙酉【二】》夏四月甲申朔乙酉。奉授阿波國天日鷲神從五位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四月戊子【五】》戊子。勅。去承和七年定諸國穀直訖。而今如聞。穀價踊貴。錢幣差賎。而猶守舊程。不隨時宜。宜改前直一依當時。仍須隨陸海之貢輸。取定數於京師。准其沽價。以爲穀直。自今以後。立爲恒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四月庚寅【七】》庚寅。常陸國久慈郡稻村神預之官社。縁水旱之時祈必致感也。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四月癸巳【十】》癸巳。天隕霜焉。風景之寒。宛似二月。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四月丙申【十三】》丙申。地震。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四月癸卯【二十】》癸卯。周防守從五位下丹〓眞人弟梶爲兼鑄錢使長官。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四月辛亥【廿八】》辛亥。領客使等引渤海國使王文矩等入京。遣勅使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下良岑朝臣宗貞慰勞安置鴻臚舘。宣命曰。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宣〈久〉。有司奏〈久〉。彼國〈乃〉王。一紀〈乎〉爲期〈天〉。朝拜〈乃〉使進度〈須倍志〉。然〈乎〉此度〈乃〉使等違期〈天〉。參來〈禮利〉。如常〈爾波〉不遇〈之天〉。自境還遣〈天牟止〉奏〈利〉。然〈禮止毛〉。遠渉荒波〈天〉。惡處〈爾〉漂著〈天〉。人〈毛〉物〈毛〉損傷〈禮〉。艱苦〈女利止〉聞食〈天〉。矜賜〈比〉免給〈布止〉宣。又宣〈久〉。熱時〈爾〉遠來〈弖〉。平安〈爾〉侍〈也〉。相見〈无〉日〈爾〉至〈萬弖波〉。此〈爾〉侍〈天〉休息〈止〉宣。』大和國添上郡人從七位下紀朝臣核繼。正六位下紀朝臣核主。大宰帥親王家令文學從七位下紀朝臣核吉。越中博士從七位下紀朝臣生永。從八位下紀朝臣實等。改本居貫附左京六條一坊。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四月壬子【廿九】》壬子。天皇御武徳殿。閲諸牧駒。兼覽騎射。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四月癸丑【三十】》癸丑。賜渤海客徒時服。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五月甲寅朔》五月甲寅朔。日有蝕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五月乙卯【二】》乙卯。渤海國入覲使大使王文矩等詣八省院。獻國王啓凾并信物等。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五月丙辰【三】》丙辰。天皇御豐樂殿。宴客徒等。宣詔曰。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宣〈不〉勅命〈乎〉。使人等聞給〈倍與止〉宣〈久〉。國〈乃〉王差王文矩等進度〈之〉。天皇〈我〉朝庭〈乎〉拜奉〈留〉事〈乎〉。矜賜〈比〉慈賜〈比弖奈毛〉。冠位上賜〈比〉治賜〈波久止〉宣〈布〉天皇〈我〉勅命〈乎〉聞食〈倍與止〉宣。大使已下首領相共拜舞。訖授大使王文矩從二位。〈文矩去弘仁十三年叙正三位。故今増位叙從二位。〉副使烏孝愼從四位上。大判官馬福山。少判官高應順並正五位下。大録事高文信。中録事多安壽。少録事李英眞並從五位下。自餘品官并首領等授位有階。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五月戊午【五】》戊午。天皇御武徳殿。覽馬射。六軍擁節。百寮侍座。有勅。令文矩等陪宴。宣詔曰。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宣〈布〉勅命〈乎〉。使人等聞給〈止〉宣〈久〉。五月五日〈爾〉藥玉〈乎〉佩〈天〉飮酒人〈波〉。命長〈久〉福在〈止奈毛〉聞食〈須〉。故是以藥玉賜〈比〉。御酒賜〈波久止〉宣。日暮乘輿還宮。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五月癸亥【十】》癸亥。遺公卿於朝堂。饗客徒。宣詔曰。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宣〈布〉勅命〈乎〉。使人等聞給〈與止〉宣〈波久〉。皇朝〈乎〉拜仕奉〈天〉。國〈爾〉還退〈倍支〉時近在〈爾〉依〈天奈毛〉。國王〈爾〉祿賜〈比〉。文矩等〈爾毛〉御手〈都〉物賜〈比〉。饗賜〈波久止〉宣。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五月乙丑【十二】》乙丑。遣參議從四位上小野朝臣篁。右馬頭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春津。少納言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春岡。右少辨從五位上橘朝臣海雄。左少史正六位上大窪益門。少内記從七位下安野宿禰豐道等於鴻臚舘。賜勅書并太政官牒。此日。客徒歸却。勅書曰。天皇敬問渤海國王。入貢使文矩等至。省啓具之。惟王敦志欽仁。宅心懷〓。飛〓不斷。望日域而忘遐。貢〓相尋。想遼陽而如近。眷其勤苦。良嘉乃誠。但脩聘之期。一紀爲限。先皇明制。國憲已成。故有司固請責文矩等。以背彜規。自邊還却。朕閔其匪躬之故。遠踏重溟。船破物亡。人命纔活。使得入奉朝覲拜首軒〓。祿賜榮班。准憑恒典。斯乃一切之恩。難可再恃。王宣守舊章而不失。昭明徳以有垣。唯存信順之心。誰嫌情禮之薄。夏熱。比清適也。文矩今還。略申往意。并寄王信物如別。』太政官牒曰。日本國太政官牒渤海國中臺省。入覲使永寧縣丞王文矩等壹佰人牒。得中臺省牒稱。〓矣兩邦。阻茲漲海。契和好於永代。寄音書於使程。頃者兩邦通使。一紀爲期。音耗稀傳。戀懷空積。所以勿待紀盈。申憑舊准。謹差永寧縣丞王文矩。令覲貴國者。少之事大。理難自由。盈縮期程。那得在彼。事須在所却還戒其愆違。官具状奏聞。奉勅。文矩
等孤舟已破。百口纔存。眷其艱辛。義深合宥。宣特賜恩隱聽奉入覲。爵賜匹段。准據舊章。但權時之制。不可通行。詳告所司。莫令重違者。准處分。覲禮傳畢。仍造舟船。及時發遣。附勅璽書并國信。今以状牒。々至准状。故牒。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五月戊辰【十五】》戊辰。於清凉殿。令講四卷金光明經。晝則演説。夜則禮懴。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五月辛未【十八】》辛未。講經事畢。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五月戊寅【廿五】》戊寅。幸神泉苑。公卿集美福門。終日宴樂。召大學博士文章生等令賦詩。其題曰。陪美福門便得陶暑。是日獻詩者十四人。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五月壬午【廿九】》壬午。丹波國言。停讀師者。依請許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六月癸未朔》六月癸未朔。遣使巡検京城飢民。開倉廩以賑恤。縁霖雨也。』奉授豐後國宇奈岐比〓神。火男火〓神並從五位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六月丙午【廿四】》丙午。聖躬不豫。遣内竪七人。誦經諸寺。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六月庚戌【廿八】》庚戌。越前守從四位下良岑朝臣木連卒。木連。故大納言贈從二位安世朝臣第一男也。容儀閑雅。聲價有藹。初除大學助。以父憂去職。天長八年正月除從五位下。叙下野介。秩滿入京。任式部少輔。承和三年除從五位上。拜陸奧守。五年三月叙正五以下。八年正月除左中辨。十一年正月叙從四位下。任越前守。木連自恃良家子。而齡且少壯。欲立功名。好施異治。爲諸神戸。所行之政。不據舊例。殊是察々。同寮禁之。距而不肯。遂因此失。立受其咎。悔而改之。無有効驗。卒時年〓六。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七月壬子朔》秋七月壬子朔。從五位下清瀧朝臣河根爲大和守。外從五位下高丘宿禰宗雄爲介。從四位下岑成王爲美濃守。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七月乙卯【四】》乙卯。地震。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七月庚申【九】》庚申。從五位下縣犬養宿禰氏河爲少納言。從四位下岑成王爲彈正大弼。從五位下橘朝臣時枝爲左衞門權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春岡爲右衞門權佐。從五位上田口朝臣房冨爲美濃守。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七月庚午【十九】》庚午。地震。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七月癸酉【廿二】》癸酉。美濃國池田郡養基神預官社。縁有靈驗也。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七月戊寅【廿七】》戊寅。近江國栗太郡人木工大允正七位下小槻山公家嶋賜姓興統公。并改本居。貫附左京五條三坊。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八月壬午朔》八月壬午朔。天皇御紫震殿。宴侍從已上。賜祿有差。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八月甲申【三】》甲申。右京人右衞門少志從七位上臺忌寸善氏賜姓清江宿禰。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八月乙酉【四】》乙酉。大宰府馳驛言上。大唐商人五十三人多齎貨物。駕船一隻來著。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八月丙戌【五】》丙戌。左京人六世善淵王。善水王。常名王。貞固王。有道王。永城王。有敏王。岑雄王。岑行王。弘岑王。忠臣王。正臣王。常影王。茂影王。有統王。有助王。有基王等賜姓清原眞人。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八月壬辰【十一】》壬辰。參河國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氏主獻白馬〓疋。牛〓頭。支子〓斛。爲是奉賀天皇寳算滿于〓也。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八月辛丑【廿】》辛丑。授正六位上橘朝臣仲宗從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道爲美作介。右近衞少將從五位下橘朝臣眞直爲兼安藝守。從五位下八多朝臣安繼爲介。從五位下橘朝臣高宗爲大宰少貳。從五位下登美眞人直名爲豐後權守。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八月丁未【廿六】》丁未。美濃國方縣郡前權大領外正八位下美縣貞繼賜姓善根連。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九月辛亥朔》九月辛亥朔。從五位下中臣朝臣逸志爲兼神祇權少副。内藏頭如故。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九月丁巳【七】》丁巳。遣左少辨從五位上文室朝臣助雄等奉神寳於伊勢大神宮。是廿年一度所奉。例也。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九月己未【九】》己未。是重陽節也。天皇御紫震殿。錫宴如常。令文人同賦託附之題。宴竟賜祿有差。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九月辛酉【十一】》辛酉。天皇御八省院。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例也。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九月丙寅【十六】》丙寅。奉授山城國葛野郡大辟神從五位下。縁屡有靈驗所祈必應也。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九月丙子【廿六】》丙子。參議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相爲兼右大辨。左近衞中將相摸守如故。參議從四位上滋野朝臣貞主爲兼宮内卿。尾張守如故。參議從四位下伴宿禰善男爲兼式部大輔。右衞門督如故。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十月乙酉【五】》冬十月辛巳朔乙酉。近江國愛智郡人音博士從六位下物部彌範。散位從六位上物部弘範等。改本居貫附左京六條二坊。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十月丁亥【七】》丁亥。從四位上菅野朝臣人數爲尚侍。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十月庚寅【十】》庚寅。奉授加賀國江沼郡忌浪神從五位下。』是日。藥師寺僧等繕寫藥師經〓(四十)卷。盛之高机獻之。爲奉賀天皇寳算滿〓(四十)也。施僧等御被及襖子。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十月辛卯【十一】》辛卯。近江國淺井郡荒廢田九町賜從五位上橘朝臣清子。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十月癸卯【廿三】》癸卯。嵯峨太皇太后遣使奉賀天皇〓(四十)寳算也。其獻物。黒漆平文厨子十基。〈盛彩帛。〉机二前。就中一前御挿頭。〈造沈香山。以純金爲鶴。令銜挿頭花。〉一前居和琴二面。黒漆厨子六基。〈盛御菜。〉赤漆韓〓八十合。〈納衾并褂衣。〉〓飯八十合。中取五十二前。〈各居折〓食廿合。〉缶四百口。〈盛酒魚菜等。〉黒漆棚厨子〓(四十)基。〈廿基。盛菓子唐餅。廿基。盛鮮物乾物。〉凡厥山海珍味數百捧。既而天皇御紫震殿。音樂遞奏。歡樂終日。賜諸大夫祿。』是日。太皇太后復以錢五十萬。賑恤京中飢民。又以新錢〓貫文。誦經七大寺及梵釋。崇福。延暦等寺。爲復祈冥翊也。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十月丙午【廿六】》丙午。有勅。賜非人逸勢男龍劔。實山等本姓。聽入京。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十一月壬子【二】》十一月辛亥朔壬子。武藏國播羅郡奈良神。播磨國佐用郡佐用津姫神並預官社。』左京人讃岐守從四位下長田王。彈正大弼從四位下岑成王賜姓清原眞人。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十一月己巳【十九】》己巳。叙從四位上菅野朝臣人數從三位。正六位上田口朝臣舘子從五位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十一月壬申【廿二】》壬申。皇太子上表。奉賀天皇〓(四十)寳算。其辭曰。臣諱言。臣聞。三十而立。加之十年。徳行可以治邦家。機事可以無疑慮。即知三十九前而通曰壯。聖人冀聽其名聲。〓以往而所謂中。先哲欲得其善理者矣。伏惟皇帝陛下。生知睿哲。誕禀聖靈。端玉藻而御総章。懸金鏡而臨寰〓。握七百八十代之皇暦。獨富春秋。推三萬六千歳之仙齡。唯盈五八。沈思下濟。滿玄澤而無涯。方略傍宣。截遐荒而有裕。斯乃一人有慶之日。兆民共頼之年。凡百臣下。歡心如一。况臣位爲諸子之長。虔奉皇慈。職爲群臣之首。祗居鴻緒。信可以顯君父之懿徳。薦臣子之純誠。仍表延祚之情。設獻壽之禮。採紫珠之嘉實。用供挿頭之祥。調玉琴之薫絃。以充垂手之慶。肴核敢陳。恐其非饌。金石間奏。且將率舞。伏願。中和所樂。徳廣彌彰。保萬壽之無疆。懷百神之多福。人稱有道。我乃無爲。使羣臣成鹿苹之歡。六方致鳬藻之感。其獻物。机二前。〈一前。居御挿頭花。一前。置純金御杖。〉御厨子四前。〈二前。以煎香作之。納琴四面。二前。以蘇芳作之。納琴譜八十卷。〉御裝束机十前。黒漆棚厨子四基。〈積御菓子。〉赤漆韓〓〓合。〈納衾褂衣。〉〓飯〓合。折〓食八十合。酒八十缶。魚菜各〓
缶。水陸雜物數百捧。既而天皇御紫震殿。音樂遞奏。歡樂終日。賜諸大夫祿。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十一月甲戌【廿四】》甲戌。授從四位上橘朝臣永名正四位下。從五位上石川朝臣永津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橘朝臣枝主。安倍朝臣長谷並從五位上。正四位下笠朝臣繼子從三位。正五位下秋篠朝臣京子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大原眞人全子正五位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十一月乙亥【廿五】》乙亥。皇太子入覲。於清凉殿。獻御贄百餘捧。兼設熟饌。右大臣藤原良房朝臣及宰相兩三人。近習臣等。得陪宴席。夜深賜殿上侍臣祿。』此夜。叙春宮亮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仁從五位上。大進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正岑從五位下。雅樂權允正六位上和邇部嶋繼外從五位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十一月丁丑【廿七】》丁丑。今上皇子十一人源氏二人相共獻物於清凉殿。御贄熟食。充庭溢閣。音樂終日。賜祿如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十一月己卯【廿九】》己卯。左中辨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嗣宗卒。嗣宗。故肥後守從五位下永貞之長子也。少遊學舘。從此立身。天長元年正月叙從五位下。任宮内少輔。二年八月遷中務少輔。四年除散位頭。八月遷民部少輔。十月任少納言。承和六年轉右中辨。嗣宗不避寒暑。夙夜在公。天皇照其忠勤。特垂優寵。承和五年正月七日天皇將御豐樂院。於紫震殿南階。欲駕御輿。嗣宗以少納言。祗候鈴奏。趨立大庭。天皇更駐御輿。令書嗣宗正五位下位記。供奉諸司不知誰告身。相共恠之。至于踏印。嗣宗預之。乃知自分。不勝感悦。不覺涙下。又至七年八月。叙從四位下。拜越前守。秩滿歸來。與伉儷相語云。我之仕進窮盡於此。今則棲遲田舍耳。于時傍人應言嘔焉。嗣宗大驚自恃矣。俄叙從四位上。拜左中辨。此兩般榮進。銘肝不忘。豈非至忠攸感。天鑒高懸乎。毎稱此語。以爲口實。卒時年六十二。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十二月丙戌【七】》十二月庚辰朔丙戌。天西北有電光。數十度。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十二月丁亥【八】》丁亥。三品上総太守基貞親王上表曰。臣基貞言。臣近披肝膽。遠叨〓〓。九重隔深。未蒙矜許。臣聞。人心所欲。上天或從之以仁。物性攸偏。明主不強之以化。故唐尭道洽。皮冠未妨箕嶺之遊。漢祖風高。羊裘猶全富春之概。臣幼有厭俗之志。縁叨聖主之恩。矯性勵心。強齒簪〓。欲盡忠勤而獻効。猶苦〓生之不堪。至今已沈痼疾。不復全人。即知。天授之攸鍾。遂難以人事矯激。伏惟聖主陛下。仁超飛帝。徳駕輪王。既能鑒因果而不疑。冀賜感宿業之攸速。又臣幸以頑質。厚被聖恩。知在此身終難報答。但望。出家功徳。念佛勝利。雖戒行不全。而或補萬一。若更〓頭髪。再塵印章。則生爲失志之具臣。死爲含恨之愚鬼。不任慊切之至。重亦拜表以聞。許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十二月壬辰【十三】》壬辰。大宰府馳驛奏上豐後權守從五位下登美眞人直名謀叛之状。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十二月甲午【十五】》甲午。奉授伴馬立天照神。伴酒著神從五位下。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十二月乙巳【廿六】》乙巳。右大臣藤原良房朝臣獻物於清凉殿。水陸珍味莫不咸萃。日暮賜殿上侍臣祿有差。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閏十二月戊午【九】》閏十二月庚戌朔戊午。四品人康親王爲上総太守。從四位下清原眞人岑成爲左中辨。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閏十二月己未【十】》己未。乘輿巡省京城。以錢米賑給窮者。比至囚獄司前。天皇問曰。是爲誰家。右大臣藤原良房朝臣奏言。囚獄司。於是殊降恩詔。皆免獄中罪人。群臣欣悦。倶呼萬歳。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閏十二月癸亥【十四】》癸亥。叙從四位下橘朝臣御井子從三位。
《卷十九嘉祥二年(八四九)閏十二月庚午【廿一】》庚午。公卿已下。於侍從所。宴飮歌舞。特有勅。賜侍從已上并内外諸大夫等祿各有差。』先是。紀伊守從五位下伴宿禰龍男。與國造紀宿禰高繼不〓。於是不忍怒意。輙發兵捕高繼并黨與人等。仍可勘申状。官符下知已畢。而今日掾林朝臣並人馳來申云。守龍男分遣從僕。各帶兵仗。暗中放鏑威脅衆庶。或被執囹圄。日夜叨呼。或東西奔走。中途流離。並人諌曰。百姓有犯過者。雖云長官。須委之傍吏。任理勘決。而躬捕前人。事乖物情。龍男固拒不聽。仍脱身入京者。又高繼所進之國符稱。國造紀宿禰高繼犯罪之替。擬補紀宿禰福雄者。勅。國造者。非國司解却之色。而輙解却之。推量意况。稍渉不臣。宜停釐務。任法勘奏。』此日。四品安勅内親王入道。上表還爵品。許之。
《卷十九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十九



《卷廿卷首》續日本後紀卷第廿〈起嘉祥三年正月、盡三月廿一日。〉」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良房等奉勅撰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正月庚辰朔》三年春正月庚辰朔。終日雨降。先是。去月廿九日亦大雨焉。因停朝賀。天皇御紫震殿。宴侍從已上。賜御被。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正月壬午【三】》壬午。地震。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正月癸未【四】》癸未。北風切吹。白雪紛紛。』天皇朝覲太皇太后於冷然院。親王以下。飮宴酣樂。賜祿有差。須臾天皇降殿。於南階下端笏而跪。召左大臣源常朝臣。右大臣藤原良房朝臣。勅曰。被太后命稱。吾處深宮之中。未甞見我帝御輦之儀。今日事。須眼下登輿。使得相見者。朕再三固辭。遂未得命。於卿等意如何。大臣等奏云。禮敬而已。如命而可。天皇即登殿。至御簾前。北面而跪。于時鳳輦〓於殿階。天皇下殿。御輦而出。左右見者攬涙。僉曰。天子之尊。北面跪地。孝敬之道。自天子達庶人。誠哉。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正月乙酉【六】》乙酉。聖躬不豫。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正月丙戌【七】》丙戌。不御紫震殿。勅令左右大臣行事。不奏女樂。』詔授四品忠良親王三品。正四位下源朝臣融從三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相從四位上。從五位下美志眞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並野王。嗣岑王並從五位下。正五位下滋野朝臣貞雄。藤原朝臣氏宗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守。橘朝臣眞直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並藤。文室朝臣眞室。橘朝臣海雄。良岑朝臣宗貞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山代宿禰氏益。伴宿禰宗。春日臣雄繼。讃岐朝臣高作。正六位上源朝臣頴。橘朝臣信蔭。橘朝臣三夏。藤原朝臣北雄。橘朝臣末茂。橘朝臣門雄。百濟王教福。春原朝臣末繼。紀朝臣貞守。丹〓眞人棟臣。田口朝臣統範。南淵朝臣彌繼。文室朝臣雄道。藤原朝臣頴基。伴宿禰主雄。桑田眞人虎吉。粟田朝臣碓雄。山口朝臣春方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清村宿禰是嶺。桑田連安岑。西漢人宗人並外從五位下。宴竟賜祿有差。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正月丁亥【八】》丁亥。於大極殿修最勝會。叙无位伊勢朝臣與子從五位上。无位平朝臣可賀子。藤原朝臣原福並從五位下。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正月甲午【十五】》甲午。外從五位下名草宿禰安成爲大外記。從五位下桑田眞人虎吉爲造酒正。從四位下清原眞人長田爲彈正大弼。從五位下紀朝臣貞守爲左馬助。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長良爲兼伊勢守。左衞門督如故。從五位下南淵朝臣年名爲尾張守。從五位上丹〓眞人石雄爲武藏守。從五位下丹〓眞人棟臣爲上総介。從五位下紀朝臣好雄爲美濃介。四品本康親王爲上野太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北雄爲下野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世數爲越後守。從五位下當麻眞人鴨繼爲兼介。侍醫如故。從五位上安倍朝臣長谷爲丹波守。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貞守爲但馬介。從五位下笠朝臣岑雄爲石見守。從四位下長岑宿禰高名爲播磨守。從五位下出雲朝臣岑繼爲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守爲兼備前介。式部少輔如故。從四位上源朝臣安爲備中守。從五位上文室朝臣眞室爲紀伊守。從四位上源朝臣多爲阿波守。從五位下橘朝臣岑雄爲介。從四位上源朝臣冷爲讃岐守。從五位下橘朝臣安吉雄爲伊豫權介。三品葛井親王爲大宰帥。從五位下南淵朝臣彌繼爲肥前守。從五位下常道眞人兄守爲豐前守。外從五位下出雲朝臣全嗣爲介。從五位下賀茂朝臣弟岑爲豐後守。從五位下嗣岑王爲日向守。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正月乙未【十六】》乙未。垂御簾覽踏歌「也」。宴侍從已上。賜祿有差。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正月丙申【十七】》丙申。天皇不御豐樂院。勅遣大臣行射禮。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正月己亥【二十】》己亥。此日内宴也。縁聖躬不豫。不御仁壽殿。於清凉殿。垂御簾。覽舞妓。大臣已下文人已上陪宴。日暮賜祿有差。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正月辛丑【廿二】》辛丑。奉授攝津國豐嶋郡阿比太神從五位下。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正月壬寅【廿三】》壬寅。地震。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正月乙巳【廿六】》乙巳。勅。如聞。頃來盜賊爲群。黎〓被害。或暗中放火。或白晝掠人。宜令左右京職及五畿内諸國司。申明舊章速捜捕。若致稽懦。准法科責。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正月丙午【廿七】》丙午。勅。鎭國家。攘疫癘。佛力頼之。宜令五畿内七道諸國。修灌頂經法。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正月己酉【卅】》己酉。有如流星者。經天落東。其大如月。光色赤青。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二月庚戌朔》二月庚戌朔。聖躬不豫。皇太子侍殿上。公卿盡候。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二月辛亥【二】》辛亥。勅。四品安勅内親王依願令入道。宜封戸及帳内資人品田收公。但无品本封。帳内資人依舊行之。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二月壬子【三】》壬子。分遣六衞府佐已下。覘捕京中群盜。又令左右近衞各十人。巡検東西。』有勅。封戸百烟。特給源朝臣良姫。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二月甲寅【五】》甲寅。御病殊劇。召皇太子及諸大臣於床下令受遺制。遣四衞府及内竪等。或齎御衣。或齎綿布。分散四方。誦經諸寺。左右馬寮御馬六疋奉鴨上下松尾等名神。放諸鷹犬及籠鳥。唯留鸚鵡。又下知近江國。禁諸殺生。縁梵釋寺修延命法故也。請僧綱十禪師及有驗者於御簾外。令奉加持。以絹十二疋爲續命幡。懸十二大寺刹。左右馬寮各調走馬十疋。候於八省東廊下。』是日。諸衞府警固。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二月乙卯【六】》乙卯。御體疲殆。衆僧入於御簾中。繞御床而奉加持。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二月丙辰【七】》丙辰。遣使告御病状於栢原山陵。宣命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岐〉栢原〈乃〉御陵〈爾〉申賜〈倍止〉申〈久〉。頃者御病發〈天〉惱苦〈比〉大坐〈須〉。掛畏御陵〈乃〉護助賜〈波无爾〉依〈天之〉。平〈久〉御坐〈倍之止〉所念行〈天奈毛〉。參議左兵衞督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助。從四位下右馬頭藤原朝臣春津等〈乎〉差使〈天〉。申奉出〈須〉。此状〈乎〉聞食〈天〉。御體〈乎〉平安〈爾〉。寳祚無動〈久〉。護賜〈比〉矜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是日。大法師眞頂與北山近士觀善。特入御簾中奉加持。觀善誓曰。御病不除。不更起座。不復飮食。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二月戊午【九】》戊午。分遣内竪。誦經諸寺。各綿一連爲布施。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二月己未【十】》己未。遣使賑恤京中貧民。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二月壬戌【十三】》壬戌。以綿七十屯。誦經京邊七ケ寺。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二月甲子【十五】》甲子。請名僧六十口於紫震殿。限三ケ日。轉讀大般若經。又請天臺宗座主前入唐請益傳燈大法師位圓仁及定心院十禪師等於仁壽殿。令修文殊八字法。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二月乙丑【十六】》乙丑。陸奧出羽按察使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富士麻呂卒。富士麻呂。高野天皇參議從三位式部卿巨勢麻呂朝臣之曾孫。從五位上眞作之孫。正五位下村田之第二子也。少遊大學。頗渉史漢。天性温雅。兼便弓馬。天皇在東宮之時。稍蒙恩遇。天長十年正月任少進。尋遷右近衞權將監。同年二月天皇受禪踐祚。即叙從五位下。轉任少將。承和四年正月兼阿波介。九年正月叙從五位上。七月叙正五位下。轉任中將。十二年正月叙從四位下。久在宿衞。能得士卒之歡心。天皇謂有將帥之才。十三年出爲陸奧出羽按察使。赴任日。天皇引於清凉殿。恩詔鄭重。賜被衣并綵帛有數。嘉祥二年冬有勅還京。三年春疽發背卒。人皆悲惜之。時年〓(四十)七。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二月丁卯【十八】》丁卯。讀經竟。布施有差。又施度者各一人。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二月戊辰【十九】》戊辰。太皇太后憂念天皇之餘。悶絶數々。中使問起居者。相望於道。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二月庚午【廿一】》庚午。地震。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二月辛未【廿二】》辛未。以三論宗少僧都實敏。法相宗大法師明詮。天臺宗大法師光定。總持門大法師圓鏡等爲座主。於清凉殿。限三ケ日。講法華經。諸宗大徳翹楚者三四人預席。發揚大義。各持矛楯。天皇隔御簾而聽之。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二月甲戌【廿五】》甲戌。无品秀子内親王薨。内親王者。嵯峨大上天皇之皇女。今上之同産也。遣兵部大輔從四位上豐江王。木工頭從四位下興世朝臣書主。右京亮從五位上橘朝臣枝主。左京亮從五位下飯高朝臣永雄等。監護喪事。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二月丙子【廿七】》丙子。遣使誦經京城及平城〓九寺。各綿一連爲布施。又以續命幡〓旒。各懸刹柱。限三ケ日。修延命之法。又於豐樂院。令眞言宗修護摩法。』勅。攝津國荒癈田陸拾壹町爲冷然院田。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辛巳【三】》三月己卯朔辛巳。散位從四位上大中臣朝臣淵魚卒。淵魚。故南朝右大臣正二位清麻呂朝臣之孫。正五位下繼麿之第三男也。大同四年有勅。以功臣之後。叙從五位下。弘仁六年任神祇大副。厥後稍經階級。登于四位。即轉伯。尋兼攝津權守。天長十年叙從四位上。承和十年上表致仕。立性謹密。諳練神事。自弘仁六年。至承和九年。都廿八ケ年。兼掌伊勢大神宮祭主自臥家園。不厠人物。幽閑送日。藥餌待終。時年七十七。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癸未【五】》癸未。地震。』請名僧百口於紫震殿。限三ケ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丙戌【八】》丙戌。百僧歸却。布施各有差。又施度者各一人。遣使誦經兩京及畿内近江丹波等國一百寺。各綿一連爲布施。又圖畫帝釋像百鋪。安置件百ケ寺。各以承和錢一千文爲燈料。』此日。織部司言。元來無印。行事有妨。勅鑄造充之。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戊子【十】》戊子。遣使誦經京城七ケ寺。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己丑【十一】》己丑。令大法師道詮等請戒。主上口受永不殺生。復修理破壞寺百院。復遣使誦經十三大寺。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庚寅【十二】》庚寅。鈴印〓鳴。聲如振。』膳部八人之履共爲鼠噛。』又内印々盤褥爲鼠喫乱。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壬辰【十四】》壬辰。卜食。申栢原山陵告祟。仍遣使奉宣命曰。天皇〈我〉大命〈止〉掛畏〈岐〉栢原〈乃〉御陵〈爾〉申賜〈倍止〉申〈久〉頃間物恠在〈爾〉依〈天〉。卜求〈禮波〉。掛畏〈岐〉御陵爲祟賜〈倍利止〉申〈利〉。因茲。恐畏〈己止〉無極。若〈久波〉御陵内〈爾〉犯穢〈世留〉事〈毛也〉在〈止〉令巡察〈无止〉爲〈天奈毛〉。參議從四位上行左兵衞督藤原朝臣助。從四位下行宮内大輔房世王等〈乎〉差使〈天〉奉出〈須〉。此状〈乎〉聞食〈天〉。御體平安〈爾〉。寳祚無動〈久〉。護賜〈比〉矜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甲午【十六】》甲午。復奉宣命曰。天皇〈我〉大命〈止〉。掛畏〈岐〉栢原〈乃〉御陵〈爾〉申賜〈倍止〉申〈久〉。頃間御占申〈爾〉。爲祟賜〈倍留爾〉依〈天〉。使臣〈乎〉奉出〈天〉。令巡察〈留爾〉御陵内〈爾〉斫樹〈留〉事在〈氣利〉。此〈乎〉乍聞食。恐畏〈萬利天〉。御陵司等〈乎波〉法隨〈爾〉勘賜〈比〉。御陵守等〈乎波〉替退賜〈己止〉訖〈奴〉。是以。參議從四位上行左兵衞督藤原朝臣助。民部大輔從四位下基兄王等〈乎〉差使〈天〉申謝奉出。此状〈乎〉聞食〈天〉。天皇朝廷〈乎〉御體平安〈爾〉。寳祚無動〈久〉。護賜〈比〉矜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此日。御體綿々。事極屬絋。諸名僧等持咒誓願。五輪投地。不暫休息。左右検非違使獄中人除盜之外。悉從放免。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乙未【十七】》乙未。遣固關使。右中辨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氏宗。散位從五位下御春朝臣眞濱爲近江國使。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菅雄爲美濃國使。右衞門權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春岡。散位外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綱主爲伊勢國使。正五位下行式部少輔兼備前介藤原朝臣貞守爲左右兵庫使。』殊令齎御衣〓(四十)餘襲。綿三百屯。馳使誦經諸寺。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丙申【十八】》丙申。配流人和氣朝臣齊之。讃岐朝臣永直。特聽入京。餘並配近國。豐後權守從五位下登美眞人直名。紀伊守從五位下伴宿禰龍男等皆從放免。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丁酉【十九】》丁酉。於清凉殿。修七佛樂師法。畫七佛像。懸御簾前。七重輪燈立於庭中。復於紫震殿南庭。新度十人。先是。有詔。度五百人。』是日。天皇落餝入道。誓受清戒。四品中務卿宗康親王。從四位上阿波守源朝臣多。同時入道。並天皇之皇子也。時人莫不悲之。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己亥【廿一】》己亥。地震。』帝崩於清凉殿。時春秋〓(四十)一。諸衞府禁衞嚴密。左右近衞少將各一人率近衞等。陣於皇太子直曹。參議從四位上左兵衞督藤原朝臣助率左右近衞少將々曹等。齎天子神璽寳劔符節鈴印等。奉於皇太子直曹。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衞監左馬寮。從四位下清原眞人瀧雄監右馬寮。散位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千株。少納言從五位下縣犬養宿禰氏河監鈴印〓。皇太子御輦車。廻於東宮。左右大臣已下導從。六衞府陣列。如行幸之儀。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庚子【廿二】》庚子。任御葬司。〈事具長案。〉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辛丑【廿三】》辛丑。左右近衞陣著鎧甲。』嵯峨太皇太后依病入道。
《卷廿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癸卯【廿五】》癸卯。奉葬天皇於山城國紀伊郡深草山陵。遺制薄葬。綾羅錦繍之類。並以帛布代之。鼓吹方相之儀。悉從停止。帝叡哲聰明。苞綜衆藝。最耽經史。講誦不倦。能練漢音。辨其清濁。柱下漆園之説。羣書治要之流。凡厥百家莫不通覽。兼愛文藻。善書法。學淳和天皇之草書。人不能別也。亦工弓射。屡御射塲。至鼓琴吹管。古之虞舜。漢成兩帝不之過也。留意醫術。盡諳方經。當時名醫不敢抗論。帝甞縦容謂侍臣曰。朕年甫七齢。得腹結病也。八歳得齊下絞痛之痾。尋患頭風。加元服後三年。始得胸病。其病之爲體也。初似心痛。稍如錐剌。終以増長如刀割。於是服七氣丸。紫苑生薑等湯。初如有効。而後雖重劑。不曾効驗。冷泉聖皇憂之。勅曰。予昔亦得此病。衆方不効。欲服金液丹并白石英。衆醫禁之不許。予猶強服。遂得疾愈。今聞所患。非草藥之可治。可服金液丹。若詢諸俗醫「〓」等。必駮論不肯。宜喚淡海海子細論問。隨其言説服之。虔奉勅旨。服茲丹藥。果得効驗。兼爲救解石發。設自治之法。世絶良醫。倉卒之變可畏故也。今至晩節。熱發多變。救解有煩。世人未知朕躬之本病。上皇之勅旨。必謂妄服丹藥。兼施自治而敗焉。宜記由來令免此謗。恭遵詔旨。記而載之。』帝自從
少小。聖體〓羸。然而屓〓之年。既登十八。仙齡之算。亦踰〓。求諸中古。應無慙徳。盖由修善行仁。服食補養之力者歟。
《卷廿卷尾》續日本後紀卷第廿





『日本文徳天皇實録』朝日新聞本

『日本文徳天皇實録』朝日新聞本
凡例
底本: 『増補 六国史』(全十二巻 佐伯有義、朝日新聞社、昭和15)巻八を新訂増補国史大系本他、諸本で校訂しました。
JISにない文字は、他の文字に置き換えるか、〓にしました。一部[ ]に字の形を示しました。
漢字は、原則として底本の字体(主に旧字体)にしました。
割注は、〈    〉に入れました。
各項目の始めに《年月日》を付しました。
《序》○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序」
臣基經等、竊惟、自古人君王者、莫不因天度。而叙憲章、立日官而平暦數。故姫漢之千餘載、善惡呈理於掌中、齊梁之百年、昏明析徴於眼下者也。伏惟、太上天皇〈清和〉、孝治有日、文思垂風。夢想先皇之起居、庶幾聖主之言動。去貞觀十三年、詔右大臣從二位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基經、中納言從三位行民部卿兼春宮坊大夫臣南淵朝臣年名、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臣大江朝臣音人、外從五位下行大外記善淵朝臣愛成、正六位上行少内記都宿禰良香、散位正六位上嶋田朝臣良臣等數人、據舊史氏、始就撰修。三四年來、編録粗略。適屬揖讓、刀筆暫休。今上陛下〈陽成〉、武子文孫、P8002重熈累洽、追尋前業、逾勸勒修。數月以降、大納言正三位年名、參議從三位左衞門督音人、天不愍遺、奄然下世。至元慶二年、更勅攝政右大臣臣基經、俾命令參議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勘解由長官近江守臣菅原朝臣是善等、與前修史者文章博士從五位下兼行大内記越前權介都朝臣良香、從五位下行大外記嶋田朝臣良臣等、專精實録、潭思必書。良香愁斯文之晩成、忘彼命之早殞、注記隨手、亡去忽焉。臣等百倍筋力、參合精誠、銘肌不〓、鞅掌從事。起自嘉祥三年三月己亥、訖于天安二年八月乙卯、都盧九年、勒成十卷。春秋繋事、鱗次不愆、
動靜由衷、毛擧無失。唯細微常語、麁小庶機、今之所撰、弃而略焉。名曰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取諸雖百世可知也。臣等生謝龍門、種非虎乳。殊恐、謬缺文於聖訓、忝直筆於明時。謹詣天闕、奉進以聞。謹序。」P8003
元慶三年十一月十三日」
  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
  參議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勘解由長官近江守臣菅原朝臣是善」
  從五位下行大外記臣嶋田朝臣良臣
P8001
《卷一卷首》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一〈起嘉祥三年三月、盡六月。〉
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 勅撰
※《卷一文徳天皇即位前紀》文徳天皇。諱道康。仁明天皇長子也。母藤原氏。贈太政大臣正一位冬嗣之女也。年十六。
承和九年(八四二)八月乙丑【四】》承和九年八月乙丑。立爲皇太子。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己亥【廿一】》嘉祥三年三月己亥。仁明皇帝崩於清涼殿。于時皇太子下殿。御宜陽殿東庭休廬。左右大臣率諸卿及少納言左右近衞少將等。獻天子神璽寳劔符節鈴印等。須臾駕輦車。移御東宮雅院。陣列之儀。一同行幸。但無警蹕。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庚子【廿二】》○庚子。定縁葬諸司。中納言從三位源朝臣弘。權中納言橘朝臣峯繼。參議從四位下伴宿禰善男。散位從四位上源朝臣生。彈正大弼從四位下清原眞人長田。左中辨清原眞人岑成。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上良岑朝臣宗貞。大藏大輔藤原朝臣貞本。大外記外從五位下朝原宿禰良道等。六位以下四人。爲裝束司。」中納言從三位源朝臣定。大藏卿平朝臣高棟。參議從四位上藤原P8002朝臣助。散位從四位下正躬王。右京大夫從四位上源朝臣寛。從四位下木工頭興世朝臣書主。散位從五位下文室朝臣笠科。勘解由次官山代宿禰氏益等。六位已下四人。爲山作司。』後追以中納言從三位安倍朝臣安仁。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岑。山口朝臣春方等。重補山作司。』前丹波守從四位下滋野朝臣貞雄。宮内少輔從五位下橘朝臣伴雄等。六位已下三人。爲養役夫司。』山城守從四位下茂世王。右京亮從五位上橘朝臣枝主等。六位一人。爲作路司。』中納言從三位源朝臣弘爲前次第司長官。治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松影爲次官。以六位已下各二人。爲判官主典。』參議宮内卿從四位上滋野朝臣貞主爲後次第司長官。從五位下橘朝臣永範爲次官。判官主典同前。』是日。遣散位從五位上高階眞人清上。從五位下藤原
朝臣緒數等。率諸衞監護左右兵庫。令京畿七道擧哀成禮。限以三日。喪服之期。以日易月。式部省率百寮。於紫宸殿前擧哀。公卿及侍臣以下於東宮擧哀。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辛丑【廿三】》○辛丑。東宮成服。公卿百寮從之。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癸卯【廿五】》○癸卯。葬仁明皇帝于深草山陵。送終之禮。皆從儉約。是奉遺詔P8003也。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甲辰【廿六】》○甲辰。遣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基兄王。外從五位下豐階公安人等。存問供御葬之諸大夫。先是。諸衞著甲。以備非常。今日脱却。各從常儀。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乙巳【廿七】》○乙巳。晏駕之後。初盈七日。仍遣使於近隣七箇寺。以修功徳。右近衞少將兼土左守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千株。及〔内舍人一人。〕内竪十人。爲紀伊寺使。正四位下行大舍人頭兼越前權守高枝王。侍從從五位上嶋江王。刑部大輔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行道。内舍人一人。内竪十人。爲寳皇寺使。從四位上行加賀守正行王。中務大輔從五位上並山王。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岑。駿河守丹〓眞人貞岑。爲來定寺使。從四位下行大學頭時宗王。從五位下正親正善永王。刑部少輔藤原朝臣關雄。爲拜志寺使。從三位行大藏卿平朝臣高棟。散位從四位下世宗王。從五位下永直王。内舍人一人。内竪十人。爲深草寺使。散位從四位下基棟王。從五位下安原王。大原眞人宗吉。橘朝臣三夏等。内舍人一人。内竪十人。爲眞木尾寺使。散位從四位下道野王。從五位下高原王。大判事藤原朝臣本雄。加賀介良岑朝臣清風。内舍人一人。内竪十人。爲檜尾寺使。』是日。嵯峨山陵。暴風雷雨。樹木P8004倒仆。遣中納言從三位安倍朝臣安仁。就加察視。』公卿奏言。施事天下。猶稱令旨。在於視聽有所疑。請禀天旨。改令代勅。未之許焉。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三月丙午【廿八】》○丙午。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上良岑朝臣宗貞。出家爲僧。宗貞。先皇之寵臣也。先皇崩後。哀慕無已。自歸佛理。以求報恩。時人愍焉。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己酉【戊申朔二】》○夏四月己酉。公卿上啓曰。竊以。萬物不能自化。資大匠以陶鈞。億兆不能自治。頼元首之司牧。一時曠位。則九服所以徊徨。一日無政。則萬機由其擁塞。是以姫王纉統。戴冕宅憂之初。漢帝乘乾。正位〓落之夕。通行不滯。爲萬代之舟車。觀望相依。百王之戸〓者也。大行聖帝。明齊日月。道括乾坤。崇徳叶於笙〓。體政存於爼豆。七十二帝。彼復何人。三五六經。本慙聲教。遂攬乃昔以來禮典舊章。察其利病之端。參於方今之代。遺制云。皇太子可於柩前即皇帝位。一依周漢故事。伏惟殿下。深仁植性。純孝因心。寢門問竪。竭愛敬之誠。馳道申虔。盡温恭之禮。臣子之道克宣。天人之望允集。宜肅奉聖旨。屬茲時來。居南面之尊高。應北辰之大寳。而偏纒罔極之至哀。不忍割情以就禮。渉旬踰月。以至今日。臣等〓々。深所未達。况乎先帝已有遺勅。孝善述父志。P8005何得拘匹夫之情孝。缺萬乘之典章。謹案。春秋例。人君即位有四。初喪即位一也。既葬即位二也。踰年即位三也。三年諒闇終即位四也。殿下已在初喪而忘制。宜追既葬而示儀。上承七廟之靈。下定萬民之望。臣等自負舊恩於丘山。思致新主於尭舜。不任〓款之至。謹奉啓以勸進。令曰。雖有遺詔。既踰旬月。
况亦陵土未乾。不忍即正。不聽。』從五位下源朝臣〓。從五位下橘朝臣信蔭等爲侍從。從五位下御春朝臣眞濱爲近江權介。從五位下清原眞人秋雄爲但馬介。左兵衞佐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最弟爲因幡權介。右兵衞佐如故。從五位下橘朝臣常蔭爲讃岐權介。正五位下橘朝臣眞直爲阿波守。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貞守爲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千株爲右近衞少將。從五位下源朝臣興爲左兵衞權佐。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良仁爲右兵衞權佐。』大宰帥三品葛井親王薨。親王。桓武天皇第十二子也。母大納言贈正二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之女。從四位下春子也。親王幼而機警。年六歳。勅賜帶劔。弘仁十年賜爵四品。拜兵部卿。天長三年爲上野太守。承和七年爲常陸太守。八年進P8006爵三品。親王頗善射藝。有外家大納言之遺風。甞嵯峨天皇御豐樂院。以觀射禮。畢後勅諸親王及群臣。各以次射。親王時年十二。天皇戯語親王曰。弟雖少弱。當執弓矢。親王應詔而起。再發再中。時外祖父田村麻呂亦侍坐。驚動喜躍。不能自已。即便起座抱親王而舞。進曰。臣甞將數十萬之衆。征討東夷。實頼天威。所向無敵。自料。勇略兵術多所不究。今親王年在齠齔。武伎如此。愚臣非所能及。天皇大咲曰。將軍褒揚外孫。何甚過多。親王耽愛聲樂。殊翫
絲管。晩年好酒。志在讌樂。累日連夜。淵醉忘疲。嘉祥三年爲大宰帥。薨時年五十一。朝廷因循舊典。遣監喪使等。親王有子廿餘人。』是日。公卿僉議定先皇七七日御齋會司。中納言從三位源朝臣弘。參議宮内卿從四位上滋野朝臣貞主。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良相。參議從四位下式部大輔伴宿禰善男。散位從四位上源朝臣生。從四位下木工頭興世朝臣書主。右少辨從五位上橘朝臣海雄。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菅雄等。六位已下三人。爲御齋會行事。圖書頭從五位下橘朝臣高成。左衞門佐從五位下紀朝臣道茂等。六位一人。爲造佛司。左京大夫P8007從四位上正行王。雅樂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敏。侍從從五位下橘朝臣信蔭等。六位已下四人。爲莊嚴堂司。彈正大弼從四位下清原眞人長田。治部大輔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正野。散位從五位上丹〓眞人門成等。六位已下三人。爲供僧司。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庚戌【三】》○庚戌。公卿重上啓曰。臣等先已上啓。具陳勸進之誠。而殿下至孝爲性。不忍割情。久曠萬機。經引數月。雖云禮制。亦有權時。請擇吉辰。早正其位。以順兆人之望。以固萬國之基。令曰。卿等上啓。驟輸中誠。事縁遺詔。義歸權奪。今不獲已。俯依來啓。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辛亥【四】》○辛亥。爲除凶服。先遣大中臣氏人於五畿内七道諸國。以修大祓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壬子【五】》○壬子。遣使於七箇寺。修二七日御齋會。毎寺公卿大夫并内舍人内竪等一兩人。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癸丑【六】》○癸丑。地震。』帝公除。百官吉服。大祓於朱雀門前。』有魚虎鳥。飛鳴於東宮樹間。何以書之。記異也。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乙卯【八】》○乙卯。大雷雨。諸衞警陣。賜陣頭侍從及衞士以上祿。各有差。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戊午【十一】》○戊午。帝自雅院。移御中殿。』勅賜中納言從三位源朝臣定帶劔。先皇賜之。今依舊賜之。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己未【十二】》○己未。遣使於七箇佛寺。修三七日御齋會。如前日儀。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辛酉【十四】》○辛酉。遣左近衞將曹粟田眞持於深草陵。列栽樹木。間以一丈。P8008相襲成行。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壬戌【十五】》○壬戌。地震。』飛騨國講師傳燈滿位僧徳嚴上奏。諸國國分二寺。安居修行。爲國誓念。而此國舊來不修此法。論之佛理。可謂闕如。請准諸國。毎年薫修。許之。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癸亥【十六】》○癸亥。遣權中納言橘朝臣岑繼。告深草山陵。以即位之由。其策文曰。掛畏〈支〉天皇朝廷〈爾〉。恐〈見〉恐〈見毛〉申賜〈久〉。遣〈多萬倍留〉詔〈乃〉隨〈爾〉。天日嗣〈爾〉仕奉〈倍支〉状〈乎〉。公卿等屡勸請〈天〉。而日月〈毛〉近〈久〉。心神〈毛〉哀迷〈爾〉依〈弖〉。不堪〈流〉状再〈比〉三〈比〉懼〈利〉辭〈止毛〉。御命旨〈止〉言〈弖〉固勸強〈禮波〉。己志〈爾波〉從〈己止〉不得。故是以。大御坐處〈乎〉掃潔侍〈弖〉。天之日嗣〈乎〉戴荷〈知〉、守供奉〈倍支〉事〈乎〉。恐〈見〉恐〈見毛〉申賜〈久止〉奏。又申〈久〉。掛畏〈支〉天皇朝廷〈乃〉矜賜〈牟〉厚慈〈乎〉蒙戴〈弖之〉。天之日嗣〈乃〉政〈者〉平〈久〉。天地日月〈止〉共〈爾〉、守仕奉〈倍之止〉思食事〈乎〉。恐〈見〉恐〈見毛〉申賜〈久止〉奏。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甲子【十七】》○甲子。帝即位於大極殿。其日晨旦快雨。百官以雨日儀從事。至日中時天晴。策命曰。明神〈止〉大八洲國所知天皇詔旨〈良萬止〉宣勅。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掛畏〈支〉平安宮〈爾〉御宇〈之〉倭根子天皇。我皇此天日嗣高座P8009之業〈乎〉。掛畏近江大津〈乃〉宮〈爾〉御宇〈之〉天皇〈乃〉初賜〈比〉定賜〈倍留〉法隨〈爾〉。仕奉〈止〉仰賜授賜〈比之〉大命〈乎〉。受賜〈利〉恐〈美〉受賜〈利〉懼〈利〉。進〈母〉不知〈爾〉退〈母〉不知〈爾〉。恐〈美〉坐〈久止〉宣天皇勅、衆聞食〈止〉宣。然皇〈止〉坐〈天〉、天下治賜君〈波〉。賢人〈乃〉良佐〈乎〉得〈天之〉。天下〈乎波〉平〈久〉安〈久〉治物〈爾〉在〈止奈毛〉聞行〈須〉。故是以大命坐宣〈久〉。朕雖拙劣。親王等始〈天〉。王等臣等〈乃〉相穴〈奈比〉奉〈利〉。相扶奉〈牟〉事依〈天之〉。此〈乃〉仰賜〈比〉授賜〈倍留〉食國〈乃〉天下之政〈波〉平〈久〉安〈久〉仕奉〈倍之止奈毛〉所念行。是以以正直之心〈天〉。天皇朝庭〈乎〉衆助仕奉〈止〉宣天皇勅、衆聞食〈止〉宣。辭別宣〈久〉。凡人子〈乃〉蒙福〈萬久〉欲爲〈留〉事〈波〉。於夜〈乃〉多米〈爾止
〉奈母聞行〈須〉。故是以。朕親母藤原氏〈乎〉、皇太夫人〈爾〉上奉〈利〉治奉〈流〉。又仕奉人等中〈爾〉其仕奉状隨〈爾〉冠位上賜〈比〉治賜〈布〉。又太神宮〈乎〉始〈天〉。諸社〈乃〉禰宜祝等〈爾〉給位一階。又僧綱〈乎〉始〈天〉。諸寺智行有聞〈流〉、并天下僧尼〈乃〉年八十已上〈爾〉、施物〈太萬不〉。又左右京五畿内〈乃〉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及天下給侍〈留〉人等〈爾〉、給御物〈布〉。力田之輩〈乃〉、超衆者〈爾〉、賜爵P8010一階。又諸國言上承和九年以往租税未納者。先帝御坐〈之〉時〈爾〉、免給〈倍止〉勅〈支〉。今天皇〈我〉御意〈止〉爲〈天〉。去年以往未納〈毛〉、復盡免給〈波久止〉勅天皇御命〈乎〉衆聞食〈止〉宣。』授從二位源朝臣常正二位。正三位源朝臣信從二位。從三位源朝臣定。安倍朝臣安仁等正三位。從四位上滋野朝臣貞主。藤原朝臣助。藤原朝臣長良。小野朝臣篁。藤原朝臣良相等正四位下。從四位下伴宿禰善男從四位上。无位雄風王。利基王等從四位下。從四位上坂上大宿禰淨野正四位下。從四位下清原眞人瀧雄從四位上。正五位上伴宿禰成益。正五位下春澄宿禰善繩等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良仁正五位上。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高房。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是善等正
五位下。從五位下鎌倉王。藤原朝臣春岡。文室眞人助雄。良岑朝臣長松。藤原朝臣關主。橘朝臣清蔭。佐伯宿禰屋代。外從五位下豐階公安人等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都宿禰貞繼。三統宿禰眞淨。正六位上在原朝臣善淵。大原眞人眞室。小野朝臣貞樹。橘朝臣休蔭。齋部宿禰伴主。安倍朝臣有道。從六位上藤原朝臣諸藤等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廣宗P8011宿禰平麻呂。榎井朝臣嶋長。家原宿禰氏主等外從五位下。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乙丑【十八】》○乙丑。遣使解諸關警。是日。宣詔内外云。易月之制。雖據舊章。臣子之道。須存心喪。宜仰有司。朞年之内。禁宴飮作樂。及著美服。』先是。深草陵卒堵婆所藏陀羅尼。自發落地。遣參議伴宿禰善男。就加安置。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丙寅【十九】》○丙寅。遣使於七箇佛寺。修四七日御齋會。如前日儀。』固近江國關使從四位下右中辨藤原朝臣氏宗歸奏奉契。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戊辰【廿一】》○戊辰。固伊勢國關使右衞門權佐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春岡。固美濃國關使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菅雄等歸奏奉契。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己巳【廿二】》○己巳。六衞解嚴。』皇太夫人移御東五條院。警蹕威儀。一擬乘輿。詔遣左右近衞少將將監番長各一人。近衞各九人。左右兵衞尉志番長各一人。兵衞各十九人。分陣院下。以備宿衞。』詔佐渡國。放還配流罪人金剌福貴滿。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庚午【廿三】》○庚午。前春宮職印一枚、獻于内裏。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辛未【廿四】》○辛未。太政官重宣今月十七日詔旨。頒下京畿諸國云。今案詔旨。去年已往言上租税未納、悉可免除。宜命官長、分明捜検。見在民身。即從免除。又雖非別録申官。所司文簿載未納之由者。亦同言上之例。若後日遣使巡検。國郡司并預事人等徴取P8012訖。隱爲未進。及稱不言上之色。欺責頑民者。必處重科。並〓示路頭。普令知見。但地子未納。不在免限。自餘事條、准天長十年例。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壬申【廿五】》○壬申。正五位上藤原朝臣良仁爲中宮亮。右兵衞權佐如故。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癸酉【廿六】》○癸酉。遣使於七箇佛寺。修五七日御齋會。亦如前日儀。』宣詔。山野之禁。本爲鶉雉。至於草木。非有所制。如聞。所由不熟事意。矯峻法禁。奪人斧斤。捕人牛馬。絶其往還之跡。妨其樵蘇之業。爲人之患。莫此之甚。宜早下知。莫令更然。又聞。豪貴之家。非有官符。妄占山野。多妨民利。如斯之類。並早禁斷。其江河池沼之類。同亦准此。莫致人愁。〓示路頭。普令知見。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甲戌【廿七】》○甲戌。從五位下三統宿禰眞淨爲中宮大進。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丙子【廿九】》○丙子。授正六位下橘朝臣茂房從五位下。正六位上佐々貴山公仲繼外從五位下。』詔以上野國聖隆寺。爲延暦寺別院。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四月是月》是月。天寒。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五月己卯【戊寅朔二】》○五月己卯。大風。折木殺草。記災也。』遣侍從從五位上嶋江王。左少辨從五位下文室朝臣助雄。中務少丞正六位上百濟王忠岑。内舍人正六位上八多朝臣湊。從八位上清瀧朝臣岑成等。向伊勢太神宮。迎齋内親王。大祓於建禮門前。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五月庚辰【三】》○庚辰。修六七日御斎會。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P8013正野。左京亮從五位下飯高朝臣永雄等爲東大寺使。散位從五位下百濟王教福。源朝臣穎等爲元興寺使。刑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關雄。散位源朝臣同等爲興福寺使。散位從五位下丹〓眞人繩主。文室朝臣墾田麻呂等爲大安寺使。前越後守從五位下丹〓眞人氏永。散位大宅朝臣年雄等爲西大寺使。散位從五位下高階眞人信澄。在原朝臣善淵等爲法隆寺使。散位從五位上百濟王慶世。從五位下橘朝臣三夏等爲藥師寺使。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五月辛巳【四】》○辛巳。嵯峨太皇太后崩。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五月壬午【五】》○壬午。葬太皇太后于深谷山。遺令薄葬。不營山陵。先是。民間訛言云。今茲三日不可造〓。以無母子也。識者聞而惡之。至于三月。宮車晏駕。是月亦有大后山陵之事。其無母子。遂如訛言。此間。田野有草。俗名母子草。二月始生。莖葉白脆。毎屬三月三日。婦女採之。蒸擣以爲〓。傅爲歳事。今年此草非不繁。生民之訛言。天假其口。太皇太后。姓橘氏。諱嘉智子。父清友。少而沈厚。渉獵書記。身長六尺二寸。眉目如畫。擧止甚都。寳龜八年高麗國遣使修聘。清友年在弱冠。以良家子、姿儀魁偉。接對遣客。高麗大使獻可大夫史都蒙見之而器之。P8014問通事舍人山於野上云。彼一少年。爲何人乎。野上對。是京洛一白面耳。都蒙明於相法。語野上云。此人毛骨非常。子孫大貴。野上云。請問命之長短。都蒙云。卅二有厄。過此無恙。其後清友娶田口氏女。生后。延暦五年爲内舍人。八年病終於家。時年卅二。驗之果如都蒙之言。后爲人寛和。風容絶異。手過於膝。髮委於地。觀者皆驚。嵯峨太上天皇。初爲親王納后。寵遇日隆。天皇登祚。弘仁之始。拜爲夫人。先是數日。后夢出自針孔立左市中。六年秋七月七日后亦夢著佛瓔珞。居五六日。立爲皇后。十四年天皇禪位於淳和皇帝。
尊天皇爲太上天皇。皇后爲皇太后。仁明天皇受禪。尊皇太后。爲太皇太后。追贈后父太政大臣正一位。母正一位。后自明泡幻。篤信佛理。建一仁祠。名檀林寺。遣比丘尼持律者。入住寺家。仁明天皇助其功徳。施捨五百戸封。以充供養。后亦與弟右大臣氏公朝臣。議開學舍。名學〓院。勸諸子弟。誦習經書。朝夕濟濟。時人以比漢〓皇后。初法華寺有苦行尼。名曰禪雲。見后未笄就把其臂云。君後當爲天子及皇后之母。后竊記之。遂生仁明天皇及淳和太皇太后。后追想尼言。訪其所在。尼時既P8015亡。及仁明天皇不豫甚篤。后哀戚毀容。遂剃髮爲尼。求冥救也。天皇崩後。相尋而后亦崩。時年六十五。后正位之後。專務化導。宮〓之内。陰教〓穆。朝野稱之。嵯峨天皇特加敬重。意愛甚密。故老相傳。伊豫國神野郡。昔有高僧名灼然。稱爲聖人。有弟子名上仙。住止山頂。精進練行。過於灼然。諸鬼神等。皆隨頤指。上仙甞從容語所親檀越云。我本在人間。有同天子之尊。多受快樂。爾時作是一念。我當來生、得作天子。我今出家。常治禪病。雖遣餘習。氣分猶殘。我如爲天子。必以郡名。爲名字。其年上仙命終。先是。郡下橘里有孤獨姥。號橘嫗。傾盡家産。供養上仙。上仙化去之後。嫗得審問。泣涕横流云。吾與和尚、久爲檀越
。願在來生。倶會一處。得相親近。俄而嫗亦命終。其後未幾。天皇誕生。有乳母姓神野。先朝之制。毎皇子生。以乳母姓。爲之名焉。故以神野爲天皇諱。後以郡名同天皇諱。改名新居。后時夫人。號橘夫人。所謂天皇之前身、上仙是也。橘嫗之後身、夫人是也。后甞多造寳幡及繍文袈裟。窮盡妙巧。左右不知其意。後遣沙門惠萼、泛海入唐。以繍文袈裟。奉施定聖者僧伽和上康僧等以寳幡及鏡奩之具。施入五臺山寺。P8016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五月丙戌【九】》○丙戌。莊嚴清凉殿。安置金光明經地藏經各一部。及新造地藏菩薩像一躯。屈請百僧。修先皇七七日御齋會。解座之後。便於大極殿。限三箇日。轉讀大般若經。以祈甘雨也。應時雨降。』是日。有制。爲諸名神。令度七十人。各爲名神。發願誓念。其得度者。皆以神字被於名首。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五月丁亥【十】》○丁亥。終日陰雲。入夜雨降。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五月戊子【十一】》○戊子。加雨。水潦奔溢。時人以爲。諸僧苦請之誠、感動龍王也。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五月庚寅【十三】》○庚寅。請僧五十口。分配東宮中宮。限三箇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五月壬辰【十五】》○壬辰。追贈流人橘朝臣逸勢正五位下。詔下遠江國。歸葬本郷。逸勢者。右中辨從四位下入居之子也。爲性放誕。不拘細節。尤妙隷書。宮門榜題。手迹見在。延暦之季。隨聘唐使入唐。唐中文人。呼爲橘秀才。歸來之日。歴事數官。以年老羸病。靜居不仕。承和九年、連染伴健岑謀反事。拷掠不服。減死配流伊豆國。初逸勢之赴配所也。有一女。悲泣歩從。官兵監送者、叱之令去。女晝止夜行。遂得相從。逸勢行到遠江國板築驛。終于逆旅。女攀號盡哀。便葬驛下。廬于喪前。守屍不去。乃落髮爲尼。自名妙冲。爲父誓念。曉夜苦至。行旅過者、爲之流涕。及詔歸葬。女尼負屍還京。時人異之。稱爲孝P8017女。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五月甲午【十七】》○甲午。四品時康親王爲中務卿。二品仲野親王爲式部卿。三品賀陽親王爲彈正尹。四品人康親王爲上總太守。四品本康親王爲上野太守。一品葛原親王爲大宰帥。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興世。石川朝臣豐河。布勢朝臣眞吉。伴宿禰須賀雄並授從五位下。從五位下中臣朝臣逸志爲神祇大副。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藤爲侍從。從五位下春日臣雄繼爲大學博士。從五位上高階眞人清上爲彈正少弼。從五位上丹〓眞人門成爲大和守。從五位下丹〓眞人貞岑爲駿河守。正四位下坂上大宿禰淨野爲相摸守。右兵衞督如故。從四位下伴宿禰成益爲丹波權守。從五位上橘朝臣貞根爲安藝守。從四位上源朝臣冷爲讃岐守。從四位下清原眞人長田爲大宰大貳。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氏宗爲右近衞中將。右中辨如故。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五月丙申【十九】》○丙申。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菅雄爲民部少輔。』詔。以武藏國奈良神列於官社。先是。彼國奏請。検古記。慶雲二年、此神放光如火熾。然其後。陸奧夷虜反亂。國發控弦。赴救陸奧。軍士載此神靈。奉以撃之。所向無前。老弱在行。免於死傷。和銅四年神社之中。忽有湧泉。自然奔出。漑田六百餘町。P8018民有疫癘。祷而癒。人命所繋不可不崇。從之。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五月戊戌【廿一】》○戊戌。石見國言上。甘露降。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五月癸卯【廿六】》○癸卯。雨雹。大如鴨卵。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六月戊申【丁未朔二】》○六月戊申。能登國氣多大神授從二位。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六月己酉【三】》○己酉。雷震西寺刹柱。剥取其竿。中央一許丈。去落於右馬頭藤原朝臣春津宅。』詔以武藏國廣瀬神。常陸國鴨大神御子神主玉神。並列於官社。』安房國國造正八位上伴直千福麻呂授外從五位下。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六月庚戌【四】》○庚戌。伊豆國阿米都和氣命。伊太〓[氏+一]和氣命。阿豆佐和氣命。佐岐多麻比〓[口+羊]命。伊賀國佐佐神。津神等。並授從五位下。P8019壹岐嶋角上神列於官社。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六月丁巳【十一】》○丁巳。美作國獻靈龜。雪白可愛。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六月乙丑【十九】》○乙丑。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關雄爲諸陵頭。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諸成爲右京大夫。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大津爲備前守。外從五位下山田宿禰文雄爲備後介。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六月丙寅【廿】》○丙寅。夜有流星。頭尾轉行。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六月丁卯【廿一】》○丁卯。遣散位從五位下利見王。神祇少副正六位上中臣朝臣〓守等。參伊勢太神宮。告以即位之由。百官齋戒。廢務三日。
《卷一嘉祥三年(八五〇)六月甲戌【廿八】》○甲戌。出羽國奏言。境接夷落。動爲風塵。至有嫌疑。必資占驗。請省史生一員。置陰陽師一員。許之。P8020
《卷一卷尾》○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一



《卷二卷首》○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二〈起嘉祥三年七月、盡十二月。〉
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 勅撰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七月丙子朔》○秋七月丙子朔。授參河國砥鹿神從五位下。』從五位下橘朝臣永範爲刑部少輔。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七月丁丑【二】》○丁丑。賑給左右京貧窮者。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七月庚辰【五】》○庚辰。延屈百僧於大極殿。轉讀大般若經。爲祈穀也。』備前國獻白龜。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七月甲申【九】》○甲申。皇女晏子内親王爲伊勢齋。惠子内親王爲賀茂齋。大祓於建禮門前。以命兩齋内親王也。』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古子。无位東子女王。藤原朝臣年子。藤原朝臣多賀幾子。藤原朝臣是子等爲女御。』伊豫國力田物部連道吉。鴨部首福主等叙位一階。道吉等傾盡私産。賑贍窮民。故有此賞。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七月乙酉【十】》○乙酉。讃岐國人大膳少進從七位上佐伯直正雄賜姓佐伯宿禰。隷左京職。』石見國獻甘露。味如飴糖。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七月丙戌【十一】》○丙戌。進山城國火雷神階。授從五位上。遠江國任事。鹿苑兩神。並授從五位下。進大和國丹生川上雨師神階。授正四位下。龍田天御柱P8022命神。國御柱命神。若宇加乃賣命神。並加從五位上。策命曰。天皇〈我〉詔旨〈仁〉坐。天御柱國御柱神等〈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久〉。國家〈乎〉鎭護賜〈布爾〉依〈天〉。御位奉授〈天乃〉後。年月久成〈多利〉。因茲。神祇少副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久世主〈乎〉差使〈天〉。御位上奉〈利〉稱奉〈留〉。今〈毛〉今〈毛〉風雨隨時〈比〉五穀豐登〈之女〉。天下平安〈爾〉。天皇朝庭〈乎〉堅磐〈爾〉常磐〈爾〉。護賜〈比〉助賜〈倍止〉申賜〈波久止〉申。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七月壬辰【十七】》○壬辰。追崇外祖父左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冬嗣爲太政大臣。外祖母尚侍從三位藤原朝臣美都子贈正一位。策命曰。天皇〈我〉勅命〈爾〉坐宣〈久〉尊祖〈比〉敦親〈須留〉事〈波〉。食國〈乃〉恒典〈奈利〉。故是以。追〈弖〉太政大臣〈乃〉官贈賜〈比〉崇賜〈布〉勅命〈乎〉。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雄瀧〈乎〉差使〈弖〉申賜〈久止〉宣。詔曰。貴徳重親。前王之令圖。悼徃飾終。有國之通典。朕外祖父左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風標秀出。器宇凝深。徳爲時宗。位居朝棟。至忠報國。世異名新。遺愛在人。身徂徳盛。外祖母尚侍從三位藤原氏。自家刑國。以孝率忠。嬪規縟於采蘋。母則賢於大被。春花早落。翫流芳而有餘。石火不留。繼殘焔而仍照。朕寓形苫壤。沈思鼎湖。至哀之餘。懷夫親懿。况國憲有恒。崇班攸歸。宜加寵章。式光拱木。外祖父可贈太政大臣。外祖母可贈正一位。布告遐邇。稱朕意焉。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七月己亥【廿四】》○己亥。大雨。大極殿前龍尾道十二丈。爲水潦所决壞。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七月辛丑【廿六】》○辛丑。授從三位藤原朝臣貞子正三位。无位望子女王從四位下。從四位下廣井女王從四位上。從四位上當麻眞人浦蟲正四位下。從五位下菅原朝臣閑子。安倍朝臣鳳子。甘南備眞人伊勢子。安倍朝臣殿子。石川朝臣普子等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綾公姑繼。宗形朝臣豐子。无位藤原朝臣宜子。笠朝臣西子等並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神門臣富繼外正五位下。』制。以施藥院司未立秩限。准造瓦使。四年爲限。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七月壬寅【廿七】》○壬寅。策命曰。天皇〈我〉詔旨〈止〉。法師等〈爾〉白〈佐倍止〉勅大命〈乎〉白。大法師圓明〈乎〉權律師〈爾〉任賜事〈乎〉白〈佐倍止〉勅大命〈乎〉白。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七月甲辰【廿九】》○甲辰。授筑前國織幡神從五位下。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八月戊申【丙午朔三】》○八月戊申。詔以遠江國角避比古神。列官社。先是。彼國奏言。此神叢社。瞰臨大湖。湖水所漑。擧土頼利。湖有一口。開塞無常。湖口塞則民被水害。湖口開則民致豐穰。或開或塞。神實爲之。請加崇典。爲民祈利。從之。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八月己酉【四】》○己酉。右兵衞督正四位下坂上大宿禰清野卒。清野。贈大納言正二位田村麻呂第四子也。少慣家風。武藝絶倫。嵯峨太上皇。在東宮時。年十八爲春宮少進。是時。天皇御武徳殿。特簡天下騎射拔群之士廿人。覽其才品。爰清野以春宮少進。獨忝其選。又命歩射士佐味香飾麻呂。飯高常比麻呂。清野等三人競射。清野爲三人之先鳴也。天皇甚奇愛之。弘仁十年正月叙從五位下。爲陸奧鎭守將軍。年纔廿七。十一年爲陸奧介。十三年爲右近衞少將。十四年十一月。叙從五位上。天長元年左貶爲薩摩守。俄而遷爲土左權守。入京之後。十年三月叙正五位下。爲陸奧出羽按察使。夷民和親。關塞無事。承和三年罷官歸都。即爲右馬頭。數年遷爲右兵衞督。兼爲因幡守。十二年正月叙從四位上。兼爲相摸守。嘉祥三年四月叙正四位下。齡稍遲晩。老病相迫。有意避官。未言氣絶。時年六十二。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八月庚戌【五】》○庚戌。遣使五畿七道。班幣諸神。告以即位之由。大祓於建禮門前。以遣使也。』參議正四位下滋野朝臣貞主爲相摸守。宮内卿如故。從四位下興世朝臣書主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下橘朝臣永範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下小野朝臣貞樹爲刑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菅雄爲木工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春岡爲左衞門權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興世爲右衞門權佐。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正野爲右馬頭。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八月癸丑【八】》○癸丑。遣散位正五位下楠野王。神祇少祐正六位上中臣朝臣〓守等。向伊勢太神宮。告以晏子内親王爲齋。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八月丙辰【十一】》○丙辰。公卿抗表曰。臣聞。道粹含元。驛三靈而委〓。徳敷齊聖。馳六幽而薦祉。故遊蓮江使。表昌化於尭壇。戯藻波臣。契禎期於軒浦。伏惟皇帝陛下。則哲承基。窮神闡化。徳比天地。明齊日月。荼蓼追思之痛。中宵猶深。草〓攀慕之情。日興彌切。伏見美作國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道等奏稱。所管英多郡大領外從八位上財田祖麻呂。於郡下川會郷英多河石上。獲白龜一枚。又備前國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諸成等奏稱。所管磐梨郡少領外從八位上石生別公長貞。於郡下石生郷雄神河。獲白龜一枚。又石見國守從五位下笠朝臣岑雄等奏稱。朝管安農郡川合郷甘露降。臣等謹案。禮含文嘉云。外内之制。各得基宜。則山澤出靈龜。瑞應圓云。王者和氣茂。則甘露降於草木。食之令人壽。方今聖人啓祚。禎符惟新。合至治於太清之治。同至徳於帝尭之徳。不任抃躍之至。謹詣闕庭。陳賀以聞。帝謙而不當之。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八月丁巳【十二】》○丁巳。遣右中辨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氏宗向賀茂社。中宮亮正五位上藤原朝臣良仁向松尾社。並告以即位之由。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八月甲子【十九】》○甲子。群臣奏瑞。相〓無已。勅曰。祥符所感。在盛徳而應稱。顯慶斯臻。豈菲虚之可信。朕自在大喪。事聽冢宰。徳未動近。化何覃幽。而今白龜甘露之祥至。今卿等表賀。朕之荒思。自知不堪。夫無災而患。著自前蹟。恃瑞而凶。非無徃鑒。况上徳不徳。盛徳之祥無聞。大聖絶聖。應聖之瑞自廢。誠能道徳成曹。仁義爲巣。若二儀之不言。若四時之潜運。則萬人仁壽。誰須千歳之靈龜。百物咸盈。豈慮曠時之甘液。漢光晉武。足爲吾師。陳賀之言。非攸欲聽。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八月丙寅【廿一】》○丙寅。公卿重上表。以求賀瑞。帝以苦請難拒。許之。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八月戊辰【廿三】》○戊辰。遣散位從五位下高原王。向豐前筑前兩國。以寳劔明鏡名香綵帛等。奉八幡宮及香椎廟。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八月己巳【廿四】》○己巳。天南有聲。如雷。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八月辛未【廿六】》○辛巳。地震。從西北來。鶏雉皆驚。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九月乙亥朔》○九月乙亥朔。日有蝕之。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九月壬午【八】》○壬午。遣宮主正六位下占部雄貞。神琴師正六位上菅生朝臣末繼。典侍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泉子。御巫无位榎本連淨子等。向攝津國祭八十嶋。』是日。右京人村住岑成。於攝津國嶋上郡河上。獲白龜獻之。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九月甲申【十】》○甲申。詔以伊勢國多度大神。列於官社。』同國天照太神宮禰宜從八位下神主繼長。豐受太神宮禰宜從八位上神主土主等。授外從五位下。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九月乙酉【十一】》○乙酉。遣少納言從五位上鎌藏王。内藏頭從五位下中臣朝臣壹志等。向伊勢太神宮。依例奉幣。別獻細馬五疋。以充神御。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九月戊子【十四】》○戊子。遣參議左兵衞督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助。向賀茂大神社。策命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支〉大神〈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久〉。先先〈爾〉祷申賜〈倍留〉御馬并神財〈乎〉九月〈爾〉潔備〈天〉奉出賜〈波々〉可吉〈止〉卜申〈利〉。故是以神財〈乎〉設備〈天〉潔捧〈天〉奉出〈須〉。但御馬〈波〉馬寮内〈爾〉有穢〈爾〉依弖。此度〈波〉不奉出。來年〈乃〉四月〈乃〉祭〈爾〉設備〈天〉奉出〈无〉。此状〈乎〉聞食〈天〉。天皇朝庭〈乎〉堅磐〈爾〉常磐〈爾〉。天下平安〈爾〉護賜〈比〉矜賜〈倍止〉。恐〈見〉恐〈見毛〉申賜〈波久止〉申。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九月己丑【十五】》○己丑。亦遣參議藤原朝臣助向春日大神社。策命曰。天皇〈我〉詔旨〈止〉。大神〈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久〉。皇大神〈乃〉厚護〈爾〉依〈天之〉。天日嗣〈乃〉高御座〈爾波〉。平〈介久〉即賜〈止奈毛〉所念行〈須〉。因茲〈天〉。先先〈爾〉祷申賜〈比之〉御冠〈止〉爲〈天奈毛〉。建御賀豆智命。伊波比主命二柱〈乃〉大神〈乎波〉正一位〈爾〉。天兒屋根命〈乎波〉從一位〈爾〉。比賣神〈乎波〉正四位上〈爾〉。上奉〈利〉崇奉〈留〉状〈乎〉。神財〈乎〉令捧持〈天〉奉出〈須〉。此状〈乎〉聞食〈天〉。益益〈爾〉天皇朝庭〈乎〉堅磐〈爾〉常磐〈爾〉幸〈倍〉奉賜〈比〉。天下平安〈爾〉護賜〈比〉助賜〈倍止〉。恐〈見〉恐〈見毛〉申賜〈波久止〉申。』詔曰。乾鑒不測。隨皇化而効靈。神理非遥。應人事而通感。是以。恩有所漸。龜龍不秘幽賛之符。徳有相覃。雲露豫彰昇平之瑞。朕上遵遺制。下酌群言。辭不獲免。遂踐皇極。然猶集蓼之痛彌切。擠壑之慮未申。譬渉大川罔知攸濟。即知。天上甘露之淵。未必爲朕而灑。水中神蔡之智。豈能頼朕而浮。故斷尚書之章。不聽群公之賀。而今攝津畿服之地。亦獲神龜而獻之。僉謂。不世之鴻符。難得而廢矣。
朕重違敦請。再三念之。若是百神七廟之顧復萬民。三槐九棘之緝煕庶績之所致者乎。有司其擇吉日。告於宗社。夫封疆馬齒。獻瑞不恒。天〓攸降。理須優異。宜特令攝津國嶋上郡莫輸今年之調。美作國英多郡。石見國安農郡。備前國磐梨郡。並免當年之庸。獲龜之人岑成等叙從六位上。賜物准例。天下祝部各免其租。又五畿内七道諸國承和六年以往調庸未進。咸從免除。溽以膏潤。由茲惠液之祥。布以至和。協彼長生之瑞。』是日。内供奉大法師圓仁奏置天臺總持院十四禪師。簡練行者以充之。永不絶。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九月壬辰【十八】》○壬辰。授播磨國足速手速神從五位下。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九月乙未【廿一】》○乙未。遣神祇少副正七位上大中臣朝臣久世主。向攝津國住吉大神社。奉寳幣。賽宿祷也。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九月丁酉【廿三】》○丁酉。進參議左衞門督正四位下藤原朝臣長良階從三位。』先是。七月大水。山埼橋斷。帝以爲。河橋易壞。依水浸囓。得其便地。自無所害。是日。詔遣中納言安倍朝臣安仁。源朝臣弘。參議滋野朝臣貞主。伴宿禰善男等。就山埼以察利害。求其便地。乃定置橋。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九月庚子【廿六】》○庚子。遣侍從從五位上嶋江王向伊勢大神宮。神祇大副從五位下中臣朝臣逸志向賀茂大神社。神祇權少祐正六位上占部業基向尾張大神社。告以賀瑞之由。大祓於建禮門前。以遣使也。又下知五畿七道諸國。班幣名神。同告賀端之由。』是日。伊勢齋内親王禊於鴨河。勅遣從四位下右中辨藤原朝臣氏宗。從修禊事。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冬十月乙巳朔》○十月乙巳朔。從五位下文室朝臣笠科爲勘解由次官。正五位下菅原朝臣是善爲加賀權守。文章博士如故。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月丁未【三】》○丁未。勅賜忠良親王帶劔。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月己酉【五】》○己酉。遣中納言正三位源朝臣定。左京大夫從四位上正行王向山科山陵。散位從五位下春原朝臣末繼。内舍人從六位下安倍朝臣弘行向前田原山陵。右京大夫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諸成向後田原山陵。參議正四位下滋野朝臣貞主。掃部頭從五位下滋野朝臣善蔭向栢原山陵。中納言從三位源朝臣弘。彈正大弼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衞向楊梅山陵。中納言正三位安倍朝臣安仁。從四位下宮内大輔房世王向嵯峨山陵。從三位大藏卿平朝臣高棟。散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輔嗣向大原山陵。參議從四位上伴宿禰善男。侍從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葛向深草山陵。告以賀瑞之由。策文曰。天皇恐〈見〉恐〈見毛〉。掛畏〈支〉山陵〈爾〉申賜〈倍止〉申〈久〉。維嘉祥三年八月十七日〈爾〉。公卿等奏〈世良久〉。攝津國。美作國。備前國。並獻白龜〈利〉。石見國獻甘露〈禮良久乎〉進〈止〉奏〈世利〉。如此〈支〉希世〈留〉大瑞〈波〉。是薄徳〈乃〉可令感致〈支〉物〈爾波〉非〈須〉。掛畏〈支〉山陵〈乃〉慈賜〈比〉示賜〈倍留〉物〈奈利止〉爲〈天奈毛〉。貴喜〈比〉受賜〈利〉畏〈萬留〉状〈乎〉。進出〈天〉恐〈見〉恐〈見毛〉申賜〈波久止〉申。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月辛亥【七】》○辛亥。進山城國稻荷神階授從四位上。授攝津國廣田神從五位下。進大和國大和大國魂神階授從二位。石上神。及大神大物主神。葛木一言主神等並正三位。夜岐布山口神從五位下。河内國恩智大御食津彦命神。恩智大御食津姫命神等並正三位。丹比神從五位上。伊勢國阿耶賀神從五位上。尾張國熱田神正三位。越前國氣比神正二位。筑前國宗像神從五位上。竃門神正五位上。筑後國高良玉垂命神從四位上。肥後國健磐龍命神正三位。伊豆國三嶋神從五位上。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月壬子【八】》○壬子。伊豆國伊古奈比〓命神。阿波神。物忌奈乃神並授從五位上。近江國伊富岐神從五位下。紀伊國伊太祁曾神從五位下。「癸丑以伊勢國多度神列於官社」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月戊午【十四】》○戊午。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衞爲勘解由長官。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雄瀧爲攝津守。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月己未【十五】》○己未。信濃國御名方富命神。健御名方富命前八坂刀賣命神並加從五位上。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月庚申【十六】》○庚申。出羽國言上。地大震裂。山谷易處。壓死者衆。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月甲子【廿】》○甲子。遣左馬助從五位下紀朝臣貞守。向紀伊國日前國懸大神社。策命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大神等〈乃〉廣前〈爾〉申給〈倍止〉申〈久〉。先先〈爾〉神財奉進〈牟止〉祈申賜〈比支〉。故是以。種種〈乃〉神財〈乎〉潔備〈天〉令捧持〈天〉奉出〈須〉。此状〈乎〉聞食〈天〉。天皇朝庭〈乎〉常磐〈爾〉堅磐〈爾〉護幸奉賜〈比〉。天下平安〈爾〉矜賜〈比〉助賜〈倍止〉。恐〈見〉恐〈見毛〉申給〈波久止〉申。』同日。遣同貞守於坐伊太祁曾神社。策命曰。天皇〈我〉詔旨〈爾〉申給〈久〉。御冠授奉〈牟止〉祷申賜〈比之爾〉依〈天〉。從五位下〈乃〉御冠〈乎〉授奉〈利〉崇奉〈留〉状〈乎〉。御位記令持〈天〉奉出〈須〉。此状〈乎〉聞食〈天〉。天皇朝庭〈乎〉常磐〈爾〉堅磐〈爾〉護幸奉賜〈倍止〉申給〈久止〉申。』亦遣右中辨兼右近衞中將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氏宗向園神韓神等社。策命曰。天皇〈我〉詔旨〈爾〉申給〈久〉。御冠奉授〈无止〉祷申賜〈比之爾〉依〈天〉。從五位下〈乃〉御冠〈乎〉奉授〈利〉崇奉〈留〉状〈乎〉。御位記令持〈天〉奉出〈須〉。此状〈乎〉聞食〈天〉。天皇朝庭〈乎〉常磐〈爾〉堅磐〈爾〉護幸奉賜〈倍止〉申給〈久止〉申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月乙丑【廿一】》○乙丑。紀伊國伊達神。志摩神。靜火神。並加從四位下。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月丁卯【廿三】》○丁卯。屈七十僧於東宮。轉讀大般若經。別請七僧於清凉殿。修法印呪。並限三日。爲國祈也。詔以壹岐嶋天手長男。天手長比〓兩神。列於官社。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一月甲戌朔》○十一月甲戌朔。詔以伊豆國伊古奈比女。安房。物忌奈三神。列於官社。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一月己卯【六】》○己卯。從四位下治部大輔興世朝臣書主卒。書主右京人也。本姓吉田連。其先出自百濟。祖正五位上圖書頭兼内藥正相摸介吉田連宜。父内藥正正五位下古麻呂。並爲侍醫。累代供奉。宜等兼長儒道。門徒有録。書主爲人恭謹。容止可觀。昔者嵯峨大上天皇在藩之時。殊憐其進退。延暦廿五年爲尾張少目。大同四年四月爲縫殿少允。弘仁元年正月遷爲内匠少允。四年五月遷爲左兵衞權大尉。七年二月轉爲左衞門大尉。兼行検非違使事。有頃遷爲右近衞將監。書主雖長儒門。身稍軽捷。超躍高岸。浮渡深水。猶同武藝之士。能彈和琴。仍爲大歌所別當。常供奉節會。新羅人沙良眞熊。善彈新羅琴。書主相隨傳習。遂得秘道。「弘仁」八年正月叙外從五位下。拜織部正。九年正月爲和泉守。治聲頗聞。十二年正月叙從五位下。十四年正月叙從五位上。爲備前守。是時「和泉」罷任未歸。京師便道之任。政化清平。天長四年還爲左京亮。五年二月拜筑後守。因身病困。確辭不行。八年二月更爲左京亮。承和四年上請。改姓爲興世朝臣。七年正月爲信濃守。九年正月叙正五位下。十二年拜木工頭。十四年正月叙從四位下。嘉祥三年八月遷爲治部大輔。以年老身衰。聊披山林之地。常發觀念之業。卒時年七
十三。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一月辛卯【十八】》○辛卯。帝以諒闇故。不親祭事。所司潔齋。祗奉舊章。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一月壬辰【十九】》○壬辰。右大臣於侍從局。録親王已下五位已上見在座者奏之。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一月癸巳【廿】》○癸巳。依大臣所奏簿録。准新甞會宴。賜祿有差。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一月乙未【廿二】》○乙未。進越前國金山彦神階加從四位下。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一月丙申【廿三】》○丙申。詔曰。紫極高映。運亭毒而不言。黄屋尊居。播惠愛而無恃。故勳華繼躅。未隔於勤勞。禹履垂風。猶同於含育。朕忝奉先訓。虔撫令圖。〓荼蓼以銷神。〓蒸庶。以〓思。而今至誠不暢。小信未孚。陰徳愆和。柔祇告譴。出羽州壌。偏應銅龍之機。邊府黎〓。空被梟禽之害。邑居震蕩。蹈厚載而不安。城柵傾頽。想難虞而益恐。咸須子視。或至於死傷。獨作母臨。何懈於拯救。宜馳星使。就展恩光。其被災尤甚。不能自存。使國商量。〓免租調。并不問民狄。開倉貸振。〓其生業。莫使重困。崩墻毀屋之下。所有殘屍露骸。官爲收埋。務申優恤。庶俾委凍者知挾絋之温。阻飢者得廩牢之飽。』從四位上清原眞人瀧雄爲治部大輔。』授正六位上安〓宿禰良棟外從五位下。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一月戊戌【廿五】》○戊戌。惟仁親王爲皇太子。策命曰。天皇〈我〉詔旨勅命〈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乃〉公民。衆聞食〈止〉宣。隨法〈爾〉可有〈岐〉政〈止志天〉。惟仁親王〈乎〉立而皇太子〈止〉定賜〈布〉。故此之状〈乎〉悟弖。百官人隨仕奉〈禮止〉詔天皇勅旨〈乎〉衆聞食止宣。』大納言從二位源朝臣信爲東宮傅。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良相爲春宮大夫。從五位下大枝朝臣音人爲東宮學士。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冬緒爲春宮亮。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一月壬寅【廿九】》○壬寅。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良相爲左大辨。春宮大夫左近衞中將陸奧出羽按察使如故。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氏宗爲右大辨。右近衞中將如故。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守爲右中辨。備前介如故。從五位下橘朝臣時枝爲内匠頭。從五位下南淵朝臣年名爲式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恒雄爲伊勢介。橘朝臣數岑爲尾張守。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一月癸卯【三十】》○癸卯。遣中納言正三位安倍朝臣安仁。宮内大輔從四位下房世王等。向嵯峨山陵。參議左兵衞督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助。正四位下大舍人頭高枝王等向深草山陵。策文曰。天皇〈我〉恐〈美〉恐〈美毛〉。掛畏〈支〉御陵〈爾〉申賜〈倍止〉申〈久〉。食國〈乃〉法〈止〉。定賜〈比〉行賜〈倍留〉法隨〈爾〉可有〈岐〉政〈止之天〉。惟仁親王〈乎〉立〈天〉皇太子〈止〉定賜〈布〉。此状〈乎〉恐〈美〉恐〈美毛〉申〈久止〉申。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二月庚戌【甲辰朔七】》○十二月庚戌。詔以上野國甲波宿禰神列於官社。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二月辛亥【八】》○辛亥。補僧綱。策命曰。天皇〈我〉詔旨〈止〉。法師等〈爾〉白〈左閇止〉宣勅命〈乎〉白。律師道雄〈乎〉權少僧都〈爾〉。權律師圓明〈乎〉律師〈爾〉任賜事白〈左閇止〉。宣勅命〈乎〉白。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二月丁巳【十四】》○丁巳。雷。何以書之。記異也。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二月戊午【十五】》○戊午。屈僧徒。禮佛懴悔。
《卷二嘉祥三年(八五〇)十二月癸酉【三十】》○癸酉。進河内國和爾神階加從五位上堤。津嶋女神從五位下。P8038
《卷二卷尾》○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二



《卷三卷首》○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三〈起仁壽元年正月、盡十二月。〉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勅撰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正月甲戌朔》○仁壽元年春正月甲戌朔。帝不受歳賀。以諒闇未終也。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正月甲申【十一】》○甲申。正六位上長統王。藤原朝臣眞數。紀朝臣永直。坂上大宿禰當岑。橘朝臣數雄。丹〓眞人高主。伴宿禰三宗等並授從五位下。正六位上高丘宿禰百興。高狩忌寸清貞。春良宿禰藥麻呂等並授外從五位下。參議正四位下小野朝臣篁爲近江守。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助爲信濃守。左兵衞督如故。參議從四位上伴宿禰善男爲美作守。中宮大夫式部大輔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松影爲山城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世爲河内守。外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綱主爲和泉守。從五位下善友朝臣穎主爲攝津權介。外從五位下高丘宿禰百興爲尾張介。從五位下橘朝臣數雄爲遠江守。正五位下楠野王爲駿河守。從五位下小野朝臣貞樹爲甲斐守。正五位下P8040橘朝臣眞直爲相摸權守。從五位下橘朝臣末茂爲下總守。長統王爲上野介。正四位下南淵朝臣永河爲下野守。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當岑爲出羽守。丹〓眞人高主爲若狹守。良岑朝臣清風爲加賀介。從五位上紀朝臣椿守爲越中權守。從五位下三原朝臣朝主爲能登守。從五位上豐階公安人爲丹後權守。從四位下滋野朝臣貞雄爲但馬權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秋常爲因幡守。藤原朝臣忠岑爲伯耆守。外從五位下春良宿禰藥麻呂爲出雲介。從四位上源朝臣勤爲阿波守。
從五位下高階眞人岑緒爲伊豫守。從五位下物部首廣泉爲權掾。内藥正侍醫如故。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千株爲土左權守。右近衞少將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數爲筑前守。山口朝臣春方爲筑後守。外從五位下内藏朝臣雄繼爲豐前介。從五位下伴宿禰三宗爲鎭守將軍。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正月乙酉【十二】》○乙酉。地震。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正月庚子【廿七】》○庚子。詔。天下諸神。不論有位無位。叙正六位上。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正月癸卯【卅】》○癸卯。加越前國足羽神從四位下。』是夜。有流星。大如斗。餘光久之乃滅。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二月乙巳【甲辰朔二】》○二月乙巳。地震。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二月辛亥【八】》○辛亥。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關雄爲治部少輔。美志眞王爲諸陵頭。從五位下丹〓眞人氏永爲刑部少輔。橘朝臣茂房爲掃部頭。善永王爲正親正。從四位上源朝臣生爲左京大夫。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興世爲陸奧守。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二月乙卯【十二】》○乙卯。別制大原野祭儀。一准梅宮祭。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二月丙辰【十三】》○丙辰。定先皇御忌齋會行事司。左京大夫從四位上源朝臣生。雅樂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敏。侍從橘朝臣信蔭。藤原朝臣諸藤等。六位以下七人爲莊嚴堂舍司。右京大夫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諸成。散位從五位下山田宿禰古嗣。藤原朝臣有貞。丹〓眞人繩主。藤原朝臣長基。大炊頭外從五位下蕃良朝臣豐持。六位以下五人爲辨備僧供司。散位從五位下興岑王。利見王。伴宿禰龍男。藤原朝臣備雄等。六位二人爲検校講讀二師房司。散位從五位下春枝王。永貞王。治部少輔藤原朝臣關雄。散位田口朝臣統範等。六位以下四人爲検集校會衆僧房司。』是日。移清凉殿。爲嘉祥寺堂。此殿者先皇之讌寢也。今上不忍御之。故捨爲佛堂。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二月甲子【廿一】》○甲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興世爲常陸權介。陸奧守如故。坂上大宿禰貞守爲美濃權介。左近衞少將如故。伴宿禰三宗爲下野權介。鎭守將軍如故。正四位下高枝王爲越前權守。大舍人頭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緒數爲介。三原朝臣永道爲伯耆守。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二月丙寅【廿三】》○丙寅。无品常康親王落髮爲僧。親王者。先皇第七子也。母紀氏。少而沈敏。風情可察。先皇諸子之中。特所鍾愛。親王追慕先皇。悲哽無已。遂歸佛理。求冥救也。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二月丁卯【廿四】》○丁卯。正三位藤原朝臣貞子出家爲尼。貞子者。先皇之女御。風姿魁麗。言必典禮。宮掖之内。仰其徳行。先皇重之。寵數殊絶。雖有内愛。必加外敬。先皇崩後。哀慕追戀。不肯飮食。形容毀削。臥頭之下。毎旦有涕泣處。左右見之。不堪悲感。遂爲先皇。誓入大乘道。戒行薫脩。無有遺類。道俗稱之。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三月癸酉朔》○三月癸酉朔。日有蝕之。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三月甲戌【二】》○甲戌。加筑後國高良山玉垂神正四位下。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三月戊寅【六】》○戊寅。請〓二僧於東宮。轉讀大般若經。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三月辛巳【九】》○辛巳。讀般若訖。襯賚如常。更有恩勅。施度者各一人。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三月壬午【十】》○壬午。右大臣藤原朝臣良房於東都第。延屈智行名僧。奉爲先皇。講法華經。徃年先皇有聞大臣家園櫻樹甚美。戯許大臣。以明年之春有翫其花。俄而仙駕化去。不遂遊賞。屬春來花發。大臣恨曰。先皇所期之春。今日是也。春來依期。仙去不歸。花是人非。不可堪悲。道俗會者莫不爲之流涕。公卿大夫或賦詩述懷。或和歌歎逝。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三月丁亥【十五】》○丁亥。地震。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三月壬辰【廿】》○壬辰。修先皇御忌齋會於嘉祥寺。百官盡會。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三月癸巳【廿一】》○癸巳。月有蝕之。既。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三月己亥【廿七】》○己亥。有水鳥。似鷺而小。不得其名。集殿前梅樹。何以書之。記異也。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四月癸卯朔》○夏四月癸卯朔。從四位下道野王。房世王。正躬王。貞内王。雄風王。高叡王。伴宿禰成益。正五位上藤原朝臣良仁。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高房。從五位上平朝臣春香。藤原朝臣並藤。豐階公安人。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千株。百濟王永仁。文室眞人有眞。善友朝臣豐宗。高橋朝臣安雄。坂上大宿禰貞守。藤原朝臣冬緒。橘朝臣常蔭。橘朝臣茂房。藤原朝臣三藤。清原眞人清海。南淵朝臣年名等並爲次侍從。正四位下高枝王。從四位下茂世王。基兄王。正躬王從四位上豐江王。正四位下橘朝臣永名。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衞。源朝臣生。源朝臣安。源朝臣勤。源朝臣冷。清原眞人瀧雄。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春津。藤原朝臣岳守。清原眞人岑成。藤原朝臣諸成。春澄宿禰善繩。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守。藤原朝臣行道。從五位上久賀朝臣三夏等爲出居侍從。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四月丙午【四】》○丙午。地震。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四月庚戌【八】》○庚戌。帝始御南殿。賜親王已下侍從已上祿有差。從五位上良岑朝臣長松。從五位下物部首廣泉。大枝朝臣音人。春日臣雄繼等。並爲次侍從。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四月癸丑【十一】》○癸丑。定悠紀主基等國。伊勢國爲悠紀。播磨國爲主基。並卜之所食也。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四月戊午【十六】》○戊午。授賀茂別雷神禰宜賀茂縣主益雄外從五位下。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四月辛酉【十九】》○辛酉。遣使者向賀茂大神社奉祭。但齋内親王未盈齋限。故不得侍祭。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四月甲子【廿二】》○甲子。定大甞會行事司。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四月丁卯【廿五】》○丁卯。帝喚散位從四位下春澄宿禰善繩。於北殿講文選。丹後權守從五位上豐階公安人爲都講。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四月庚午【廿八】》○庚午。改元仁壽。詔曰。體元居正。陽秋之格言。去故成新。易象之玄訓。是以皇流異派。帝寳分暉。莫不改正朔以乘風。變徽章以演化者也。朕以不敏。嗣奉鴻基。諒陰之禮已終。瘡巨之痛猶切。但逾年以後。日月推移。不率舊章。恐招新譏。去年即位之初。頻得白龜及甘露之瑞。雖朕之不徳推而不居。而聽於公卿。告之宗廟。方今純陽布徳。萬物成文。宜顧靈應於徃時。變年紀於今日。孫氏瑞應圖云。甘露降於草木。食之令人壽。其改嘉祥四年。爲仁壽元年。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四月辛未【廿九】》○四月辛未晦。地震。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五月癸酉【壬申朔二】》○五月癸酉。雷雨。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五月乙亥【四】》○乙亥。加雨。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五月己卯【八】》○己卯。雨水。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五月庚辰【九】》○庚辰。遣使者。向丹生川上雨師社。奉幣馬。以祈霽。』賑給左右京不能自存者。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五月壬午【十一】》○壬午。地震。』出雲國司奏言。女子私部繼成女。節操尤著。請加旌顯。詔賜爵二級。復終其身。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五月乙未【廿四】》○乙未。地震。』有死蛇。在南殿前。頭有傷處。似有物噛之。何以書之。記異也。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六月壬寅朔》○六月壬寅朔。帝御南殿。賜侍臣飮。賜祿各有差。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六月甲辰【三】》○甲辰。遣使者向伊勢。賀茂。松尾。乙訓等神社。以祈霽。策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支〉大神〈乃〉廣前〈爾〉申〈久〉。近來雨降〈己止〉渉旬〈天〉。百姓〈乃〉農業流損〈奴倍之〉。掛畏〈支〉大神〈乃〉厚助〈爾〉依〈天〉。此災〈波〉可止〈之止〉所念行〈天奈毛〉。去五月廿七日〈爾〉御馬進〈牟〉。雨止〈女〉賜〈止〉祷申賜〈比之〉。而卜定〈多留〉日促〈爾之天〉。御馬取〈爾〉遣〈己止〉不堪。後日〈爾〉必進〈牟〉。故是以差使〈天〉。太幣〈乎〉令捧持奉出〈須〉。此状〈乎〉聞食〈天〉。降雨忽晴〈天〉五穀不損。秋稼豐登〈之女〉。天皇朝庭〈乎〉。常磐〈爾〉堅磐〈爾〉。天下平安〈爾〉。護幸〈倍〉助賜〈比〉矜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又別辭申。此雨〈乃〉不止〈左留〉由縁〈乎〉卜求〈禮波〉。春祭〈爾〉供奉〈世留〉使等中〈爾〉有穢事〈介利〉。因茲。大神不志己理賜〈倍利止〉卜申〈世利〉。而祭使〈波〉御卜合〈倍留〉人〈乎〉令供奉〈止奈毛〉。所念行〈世留〉。此事〈乎〉聞食〈天奈毛〉懼畏〈利〉御坐〈須〉。大神神那我良聞食〈天〉。今〈毛〉彌益〈爾〉安〈爾〉護助賜〈倍止〉。恐〈美〉恐〈美
毛〉申賜〈久止〉申。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六月乙巳【四】》○乙巳。天霽。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六月丙午【五】》○丙午。遣使者分赴五畿内。賑給病水者。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六月己酉【八】》○己酉。權少僧都傳燈大法師位道雄卒。道雄。俗姓佐伯氏。少而敏悟。智慮過人。師事和尚慈勝。受唯識論。後從和尚長歳。學華嚴及因明。亦從闍梨空海。受眞言教。承和十四年拜律師。嘉祥三年轉爲權少僧都。會病卒。初道雄有意造寺。未得其地。夢見山城國乙訓郡木上山形勝稱情。即尋所夢山。奏上營造。公家頗助工匠之費。有一十院。名海印寺。傳華嚴教。置年分度者二人。至今不絶。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六月甲寅【十三】》○甲寅。詔以近江國散久難度神列於明神。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六月戊午【十七】》○戊午。以薩摩國賀紫久利神預於官社。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六月庚午【廿九】》○庚午。攝津權介從五位下善友朝臣穎主卒。穎主。少入學讀經。頗通義理。天長元年二月任山城少目。承和四年三月爲直講。八年五月轉爲助教。穎主。元姓佐夜部首。後改爲善友朝臣。十二年正月叙外從五位下。十四年二月爲博士。十五年正月叙從五位下。嘉祥二年五月年老乞骸骨。四年正月朝庭恤其儒耆。更任攝津權介。卒時年七十二。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七月辛未朔》○秋七月辛未朔。公卿大夫近仗下飮。別詔内藏寮。賜五位以上祿有差。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七月戊寅【八】》○戊寅。地震。』外從五位下善世宿禰豐永爲大炊頭。外從五位下清村宿禰是嶺爲大和權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冬緒爲遠江權守。春宮亮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貞守爲近江權介。外從五位下蕃良朝臣豐持爲備前權介。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七月丁亥【十七】》○丁亥。補僧綱。策命曰。天皇〈我〉詔旨。法師等〈爾〉白〈左閇止〉宣勅命〈乎〉白。大僧都延祥〈乎〉僧正〈爾〉。少僧都長訓〈乎〉大僧都〈爾〉。律師眞濟〈乎〉少僧都〈爾〉。大法師壽朗。壽教〈乎波〉律師〈爾〉。大法師明詮〈乎〉權律師〈爾〉任賜事〈乎〉白〈左閇止〉詔勅命〈乎〉白。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七月壬辰【廿二】》○壬辰。夜。有如火光者。墜於殿前。左右驚乱。須臾乃定。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八月庚子朔》○八月庚子朔。屈僧一百六人於大極殿。讀大般若經。爲祈穀也。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八月辛丑【二】》○辛丑。河内國獻嘉禾。一莖三穗。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八月壬寅【三】》○壬寅。授山城國掘雷永都久雷湯豆波和氣神從五位下。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八月己酉【十】》○己酉。大雨水。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八月庚戌【十一】》○庚戌。式部省獻異鳥雛。鳬觜鷄脚。長頚無尾。白黒雜文。有詔放之。令遂其生。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八月癸丑【十四】》○癸丑。詔曰。朕聞。佐下民者天也。相上帝者君也。君道得。則天錫純〓。民心苦。則國或挺災。朕以寡昧。嗣守鴻基。憂負重而春氷。顧馭朽以秋駕。只願返淳源於既遠。舒景煦於方今。家詠京〓之豐。人誇鍾鼓之聲。而誠難感徹。道謝潜通。行神失和。坎徳爲〓。去夏人民或坐爲魚。今秋廬宅乍成涌川。朕之不徳。萬姓何辜。憂心悠悠。將何以寄。其使左右京及五畿内。無出今年調。被災尤甚。不能自存者。有司量加賑恤。俾安其居務。班恩惠。稱朕意焉。』省鑄錢司主典史生長上各一員。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八月甲寅【十五】》○甲寅。遣左右検非違使廉實。京師被水害者廩給。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八月癸亥【廿四】》○癸亥。駿河國獻瑞草。紫葉朱莖。或謂之芝。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八月乙丑【廿六】》○乙丑。伊勢齋内親王禊於鴨川。即日入於野宮。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八月己巳【三十一】》○己巳。大祓於朱雀門前。百官盡會。爲大甞祭。豫除群穢。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九月庚午朔》○九月庚午朔。日有蝕之。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九月辛未【二】》○辛未。進陸奧國駒形神階。加正五位下。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九月甲戌【五】》○甲戌。散事從四位下百濟王貴命卒。貴命。從四位下陸奧鎭守將軍兼下野守俊哲之女也。貴命姿質〓麗。閑於女工。嵯峨太上天皇御宇之時。引爲女御。即是二品式部卿大宰帥忠良親王之母也。弘仁十年正月叙從五位上。十月十一日叙從四位下。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九月戊寅【九】》○戊寅。以有水災。廢重陽宴。但公卿於近仗下。與諸侍臣。聊進菊酒。賜祿有差。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九月庚辰【十一】》○庚辰。遣使者向伊勢太神宮。奉細馬八疋。以充神御。寳幣具至。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九月乙酉【十六】》○乙酉。特擢出雲國熊野。杵築兩大神。並加從三位。青幡佐草壯丁命。御譯命。阿遲須伎高彦根命。與都彦命。速飄別命。天穗日命神等並授從五位下。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九月丁亥【十八】》○丁亥。無品親子内親王薨。親王者。仁明天皇之女。母藤原氏。天皇殊憐愛之。天皇崩後。哀慕無休。遂以滅性。時人悲之。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九月甲午【廿五】》○甲午。進筑後國高良玉垂神階。加從三位。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九月乙未【廿六】》○乙未。從五位下弘宗王奏請子男八人改其王號。賜姓中原眞人。許之』散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岳守卒。岳守者。從四位下三成之長子也。天性寛和。士無賢不肖。傾心引接。少遊大學。渉獵史傳。頗習草隷。天長元年侍於東宮。應對左右。擧止閑雅。太子甚器重之。三年拜内舍人。七年喪父。孝思過禮。幾於毀滅。太子踐祚。拜右近衞將監。俄遷爲内藏助。承和元年授從五位下。三年兼爲讃岐介。遷爲左馬頭。讃岐介如故。五年爲左少辨。辭以停耳不能聽受。出爲大宰少貳。因検校大唐人貨物。適得元白詩筆奏上。帝甚耽悦。授從五位上。十二年授正五位下。十三年授從四位下。特拜右近衞中將。兼爲美作守。嘉祥元年出爲近江守。人民老少。倶皆仰慕。歸罷之後。無復榮望。論者高之。卒時年〓四。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月己亥朔》○冬十月己亥朔。定大甞會御禊裝束使。并前後鹵簿次第司。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月癸卯【五】》○癸卯。地震。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月乙巳【七】》○乙巳。進參河國知立。砥鹿兩神階。並加從五位上。糟目。日長。狹投。野見。謁磐。播豆。赤孫。御津。石鞍。石纒。阿志等十一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月丙午【八】》○丙午。進肥後國健磐龍命大神階加從二位。長門國鹿集。福賀磨。能峯。壬生等四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月戊申【十】》○戊申。因幡國大江。志保濃。都波奈彌。伊蘇乃佐伎。都波只知上等五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月己酉【十一】》○己酉。遣大藏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方。向香椎八幡大菩薩宮。奉寳幣。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月辛亥【十三】》○辛亥。地震。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月乙卯【十七】》○乙卯。遣使者。向平野神宮。策命曰。天皇〈我〉詔旨〈止〉。平野大神等〈爾〉申給〈倍止〉申〈久〉。大神等〈乎〉彌高〈爾〉彌廣〈爾〉崇奉〈牟止那毛〉所念行〈須〉。故是以。正三位今木大神〈乎波〉從二位〈爾〉。正五位上久度。古開等二前〈乃〉神〈乎波〉從四位下〈爾〉。合殿坐〈須〉比〓神〈乎波〉正五位下〈乃〉御冠〈爾〉。上奉〈利〉崇奉〈流〉状〈乎〉。參議正四位下左大辨兼行左近衞中將陸奧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良相〈乎〉差使〈弖〉申奉出〈須〉。此状〈乎〉聞食〈弖〉。神那我良〈母〉。天皇御孫命〈乎〉。堅磐〈爾〉常磐〈爾〉護幸奉賜〈比〉。天下平安〈爾〉守矜賜〈倍止〉申賜〈久止〉申。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月庚申【廿二】》○庚申。遣使者。向伊勢太神宮。告以大甞祭事。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月甲子【廿六】》○甲子。帝幸鴨川。大脩禊事。爲大甞祭豫除群穢也。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月乙丑【廿七】》○乙丑。進信濃國建御名方富命。前八坂刀賣命等兩大神階。加從三位。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月戊辰【三十一】》○十月戊辰晦。大祓於朱雀門前。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一月甲戌【己巳朔六】》○十一月甲戌。日無精光。中有黒點。大如李子。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一月乙亥【七】》○乙亥。進右大臣藤原朝臣良房階正二位。加其家夫人正四位下源朝臣潔姫從三位。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一月辛巳【十三】》○辛巳。詔以尾張國眞清田。大縣兩神。列於官社。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一月己丑【廿一】》○己丑。地震。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一月辛卯【廿三】》○辛卯。帝有事於八省院。縁大甞祭也。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一月壬辰【廿四】》○壬辰。幸豐樂院。賜宴群臣。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一月癸巳【廿五】》○癸巳。頻御豐樂院宴飮。悠紀主基二國奏風俗歌舞。獻物同如昨儀。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一月甲午【廿六】》○甲午。御豐樂院。策命曰。天皇〈我〉大命〈良萬止〉勅大命〈乎〉諸聞給〈止〉宣。悠紀主基〈爾〉仕奉〈流〉二國〈乃〉國司等。日夜無怠事〈久〉務結〈利〉勤〈之久〉仕奉〈爾〉依〈天〉治賜〈不〉。又仕奉人等中〈爾〉其仕奉状〈乃〉隨治賜人〈毛〉在。又御意〈乃〉愛盛〈爾〉治賜人〈毛〉一二在。故是以冠位上賜治賜〈波久止〉詔天皇大命〈乎〉。衆聞食〈止〉宣。授四品時康親王階三品。從三位源朝臣弘。藤原朝臣長良。並加正三位。從四位下正躬王從四位上。從四位上豐江王正四位下。正五位下楠野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高原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粟田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春津。長岑宿禰高名。正六位上源朝臣啓。並叙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守。橘朝臣眞直。並叙從四位下。從五位上高階眞人清上。藤原朝臣大津。久賀朝臣三夏。並叙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嶋田朝臣清田。文室朝臣名繼。小野朝臣千株。出雲朝臣岑嗣。源朝臣興。中臣朝臣逸志。藤原朝臣恒雄。並叙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縣連氏益。无位源朝臣至。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良世。安倍朝臣貞行。和氣朝臣巨範。紀朝臣有常。和氣朝臣貞臣。伴宿禰春世。文室眞人眞文。藤原朝臣藤河。橘朝臣宅主
。甘南備眞人春成。丹〓眞人今繼。當麻眞人眞道。藤原朝臣眞冬。紀朝臣東人。中臣朝臣〓守。上毛野朝臣尚行。林朝臣宮吉。縣犬養宿禰小成。柿本朝臣枝成。並叙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山田連春城。朝宗宿禰吉繼。春道宿禰永藏。安原宿禰岳。永野宿禰加祐麻呂。並叙外從五位下。奏大歌五節舞。又如舊儀。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一月乙未【廿七】》○乙未。策命曰。天皇〈我〉大命〈良萬止〉大命〈乎〉衆聞給〈止〉宣。神祇官人等〈乎〉始〈天〉。大甞會〈爾〉參出來〈天〉仕奉〈流〉悠紀主基二國〈乃〉國司郡司百姓。及司司人〈止毛〉番上已上〈爾〉御物賜〈布〉。又悠紀主基兩國〈乃〉主典〈與利〉以下。國醫師〈爾〉至〈萬弖〉。及諸郡司主帳已上〈乃〉把笏者〈爾〉。位一階上賜治賜〈布〉。又悠紀國〈乃〉今年庸物。主基國〈乃〉今年田租免賜〈布〉。兩國〈乃〉卜相郡司〈爾波〉特御物賜〈波久止〉宣。』是日。從四位下清子女王叙從四位上。无位定子女王正五位下。伴宿禰友子。无位橘朝臣忠子。並叙從四位下。從五位下綾公姑繼從五位上。无位藤原朝臣香子。藤原朝臣貳子。正六位上安倍朝臣厚子。並叙從五位下。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一月丁酉【廿九】》○十一月丁酉晦。大祓於朱雀門前。謂之解齋。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二月壬寅【戊戌朔五】》○十二月壬寅。詔以淡路國大和大國魂神。列於官社。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二月乙巳【八】》○乙巳。遣使者。向伊勢大神宮奉幣。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二月丙午【九】》○丙午。无品繁子内親王薨。親王者。嵯峨太上天皇之女。母太皇太后也。容姿美艶。進止有度。久嬰熱病。醫療難救。出家爲尼。馳情彼岸。遂以傾逝。太后哀戀。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二月壬子【十五】》○壬子。遣使者。賑給伯耆國飢民。賜出雲國飯石仁多兩郡百姓復一年。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二月壬戌【廿五】》○壬戌。太政官奏刑部省斷罪文。舊例P8054十一月奏之。去月有大甞祭事。故延至今月。』參議左大辨兼春宮大夫左近衞中將陸奧出羽按察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良相加從三位。即日拜權中納言。大藏卿從三位平朝臣高棟。右大辨兼右近衞中將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氏宗等。並拜參議。』賜遠江國城飼郡百姓復一年。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十二月丙寅【廿九】》○丙寅。正六位上大枝朝臣乙枝。无位嶋田朝臣吉子。並授從五位下。
《卷三仁寿元年(八五一)》冬温。何以書之。記異也。
《卷三卷尾》○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三



《卷四卷首》○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四〈起仁壽二年正月、盡十二月。〉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勅撰
《卷四卷首》○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四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正月戊辰朔》○二年春正月戊辰朔。帝御大極殿。受歳賀。還御南殿。賜宴侍臣。皆如舊儀。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正月庚午【三】》○庚午。帝朝中宮於冷然院。群臣扈從者賜宴於東釣臺。五位已上盡會。特有恩詔。未得本任放還者亦預席。賜祿有差。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正月甲戌【七】》○甲戌。幸豐樂院。以覽青馬。助陽氣也。賜宴群臣如常。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正月戊寅【十一】》○戊寅。加肥後國阿蘇比〓神從四位下。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正月己卯【十二】》○己卯。諸衞府獻〓杖。逐精魅也。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正月壬午【十五】》○壬午。外從五位下山宿禰池作爲河内介。大秦公宿禰是雄爲攝津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關主爲伊賀守。外從五位下山田連春城爲駿河介。從五位下橘朝臣岑範爲武藏介。藤原朝臣菅雄爲近江介。正五位下久賀朝臣三夏爲信濃守。從五位下紀朝臣最弟爲介。右兵衞佐如故。從四位上源朝臣寛爲越中守。刑部卿如故。從五位下山代宿禰氏益爲介。丹〓眞人繩主爲丹波介。從五位上弘宗王爲丹後守。從四位下春澄宿禰善繩爲但馬守。從五位下御仲眞人近人爲因幡權守。飯高朝臣永雄爲播磨權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仲統爲備前介。左近衞少將如故。從四位下茂世王爲讃岐權守。從五位下橘朝臣常蔭爲介。從五位上小野朝臣千株爲伊豫介。右近衞少將如故。從五位下橘朝臣時枝爲土左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春岡爲大宰少貳。從五位下當麻眞人鴨繼爲筑前介。侍醫如故。從四位下雄風王爲左馬頭。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正月癸未【十六】》○癸未。賜宴侍臣。蹈歌如舊儀。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正月甲申【十七】》○甲申。帝幸豐樂院。以觀射禮也。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正月乙酉【十八】》○乙酉。亦幸豐樂院。覩諸衞府賭射。公家以白布賜勝者。其多籌者得布亦多。先王舊式也。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正月己丑【廿二】》○己丑。帝觴于近臣。命樂賦詩。其預席者不過數人。此復弘仁遺美。所謂内宴者也。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正月甲午【廿七】》○甲午。授正六位上丹〓眞人繩足從五位下。從七位上飯高朝臣在世。无位春原朝臣内子。並授從五位下。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正月丙申【廿九】》○丙申。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良繩從五位下。内宴餘樂有此恩奬。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二月庚子【戊戌朔三】》○二月庚子。地震。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二月乙巳【八】》○乙巳。參議正四位下行宮内卿兼相摸守滋野朝臣貞主卒。貞主者。右京人也。曾祖父大學頭兼博士正五位下楢原東人該通九經。號爲名儒。天平勝寳元年爲駿河守。于時土出黄金。東人採而獻之。帝美其功曰。勤哉臣也。遂取勤臣之義。賜姓伊蘇志臣。父尾張守從五位上家譯。延暦年中賜姓滋野宿禰。貞主身長六尺二寸。雅有度量。涯岸甚高。大同二年奉文章生試及第。弘仁二年爲少内記。六年轉爲大内記。十一年授外從五位下。兼爲因幡介。十二年授從五位下。遷爲圖書頭。因幡介如故。十四年。仁明天皇初在儲之日。遷東宮學士。因幡介如故。天長八年。勅與諸儒撰集古今文書。以類相從。凡有一千卷。名秘府略。九年兼爲下総守。太子登祚之初。拜内藏頭。下総守如故。數月遷爲宮内大輔。承和元年。授從四位下。兼爲相摸守。二年遷爲兵部大輔。六年兼爲大和守。七年遷爲大藏卿。大和守如故。八年罷大和守。兼讃岐守。九年遷式部大輔。讃岐守如故。其秋拜參議。十一年春。捨城南宅爲伽藍。名慈恩寺。貞主坐禪之餘。歴遊其間。時人慕之。其夏。上表讓式部大輔。不許焉。十二年陳便宜十四事。事多不載。議亦不行。嘉祥二年春兼尾張守。于時大宰府吏多不良。衰弊日甚。貞主上表曰
。夫大宰府者。西極之大壤。中國之領袖也。東以長門爲關。西以新羅爲拒。加以。九國二嶋。郡縣闊遠。自古于今。以爲重鎭。夫謀事必就祖。發政占古語。因検舊記。大唐高麗新羅百濟任那等。悉託此境。乃得入朝。或縁貢獻之事。或懷歸化之心。可謂諸藩之輻湊。中外之關門者也。因茲有徳爲帥貳。才良爲監典。若無其人。選取辨官式部。頃年以來。絶而不行。近得飛語云。彼吏或撃目閇口。似避時之人。或忘耻貪財。爲聚斂之吏。府司國宰莫不悲傷。若如此不變。恐噛齊不及。臣聞此語。心神罔措。雖此之飛語有何信據。而臣子之理。何不預憂。又聞。少貳從五位下小野朝臣恒柯。筑前守從五位下紀朝臣今守。有意執論。無力矯枉。未審虚實。唯得耳剽。臣不勝血誠。伏觸逆鱗。言詞切直。默止不省。其秋爲宮内卿。三年夏授正四位下。兼爲相摸守。仁壽二年春毒瘡發唇吻。詔賜醫藥。中使相望於路。道俗來問者。日屬街巷填咽。遺戒子孫云。殯歛之事。必從儉薄。徂歿之後。子孫齋供而已。卒于慈恩寺西書院。時年六十八。時人知與不知。莫不流涕愍惜。貞主天性慈仁。語恐傷人。推進士輩。隨器汲引。長女繩子。心至和順。進退中規。仁明天皇殊加恩幸。生本康親王。時子内親王。柔子内親王。少女奧子頗有風儀。〓訓克脩。爲天
皇所幸。生惟彦親王。濃子内親王。勝子内親王。時人以爲。外孫皇子。一家繁昌。乃祖慈仁之所及也。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二月丁未【十】》○丁未。從四位下丹波權守伴宿禰成益卒。成益。右京人也。父從五位上宇治人。成益。少在大學。長習文章。應進士擧。遂得登科。弘仁十四年爲左京少進。天長元年秋爲式部少丞。七年春左轉爲右京少進。九年冬叙從五位下。承和三年夏爲大藏少輔。冬遷右少辨。十一年夏爲左中辨。十二年春叙從四位下。依法隆寺僧善〓訴訟事。辨官同共解却。後出爲丹波權守。境内肅然。國人稱其廉潔。成益爲人質直。在公奉法。不阿權貴。卒時年六十四。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二月壬子【十五】》○壬子。從四位下房世王爲中務大輔。從五位下紀朝臣松永爲少輔。從五位上並山王爲内匠頭。從五位下善友朝臣豐宗爲散位頭。從五位上良岑朝臣長松爲宮内大輔。正五位下石川朝臣長津爲木工頭。從五位下山田宿禰古嗣爲左京亮。外從五位下家原宿禰氏主爲勘解由次官。算博士如故。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正野爲相摸守。外從五位下高狩忌寸濂貞爲安房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宗吉爲左衞門權佐。藤原朝臣良世爲右兵衞權佐。正五位上藤原朝臣良仁爲右馬頭。中宮亮如故。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二月丙辰【十九】》○丙辰。播磨國言。紫雲見。』散位從四位上和氣朝臣仲世卒。仲世者。民部卿正三位清萬呂第六子也。天性至孝。年十九爲文章生。大同元年爲大學大允。奉公忠謹。毎至寢臥。首向宮闕。弘仁六年遷式部大丞。十年授從五位下。天長元年爲北陸道巡察使。四年爲近江介。所得俸祿施給貧民。累遷。承和四年爲彈正大弼。初臺無南門。仲世奏移中院西門以爲臺門。亦私以位祿。買近江國高嶋郡田五町。以充厨家之費。七年遷爲勘解由長官。十一年出爲播磨守。清靜而化。民不敢擾。數年病卒。時年六十九。國人惜之。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二月丁巳【廿】》○丁巳。特授備中國吉備津彦命神四品。列於官社。』是夕。彗星出于西方。長可五丈。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二月戊午【廿一】》○戊午。左衞門權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宗善爲検非違使。』大宰少貳從五位下橘朝臣高宗獻白鼠一頭。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二月己未【廿二】》○己未。詔加甲斐國目一員。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二月壬戌【廿五】》○壬戌。越前守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高房卒。高房者。參議從四位上藤嗣第三子也。身長六尺。膂力過人。甚有意氣。不拘細忌。弘仁十三年爲右京少進。累遷天長三年爲式部大丞。四年春授從五位下。拜美濃介。威惠兼施。屬託不行。發〓〓伏。境無盜賊。安八郡有陂渠。堤防决壞。不得蓄水。高房欲脩堤防。土人傳曰。陂渠有神。不欲遏水。逆之者死。故前代國司發而不脩。高房曰。苟利於民。死而不恨。遂駈民築堤。漑灌流通。民至今稱之。亦席田郡有妖巫。其靈轉行暗瞰心。一種滋蔓。民被毒害。古來長吏。皆懷恐怖。不敢入其部。高房單騎入部。追捕其類。一時酷罸。由是無復瞰心之毒。後歴備後。肥後。越前等守。所在有績。疽發背卒。時年五十八。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二月甲子【廿七】》○甲子。右兵衞佐兼信濃介從五位下紀朝臣最弟卒。最弟。從四位下木津魚之第十一子。參議從二位百繼之弟也。弘仁十一年爲内膳典膳。承和三年正月爲左衞門少尉。七年轉爲大尉。十二年正月叙從五位下。十三年五月爲右兵衞佐。嘉祥三年四月兼爲因幡權介。仁壽二年正月遷爲信濃介。卒時年五十八。最弟。武藝之士。膂力過人。登高渉深。輕捷少〓。追捕京畿。盜賊〓究。漸以絶盡。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二月乙丑【廿八】》○乙丑。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貞守爲左中辨。從五位上橘朝臣海雄爲右中辨。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冬緒爲右少辨。春宮坊亮遠江權守如故。文室朝臣笠科爲中務少輔。藤原朝臣有貞爲縫殿頭。清原眞人秋雄爲信濃介。左兵衞佐如故。從四位下清原眞人岑成爲越前守。茂世王爲丹波守。從五位下紀朝臣松永爲丹後守。紀朝臣有常爲但馬介。左馬助如故。從五位上弘宗王爲讃岐權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貞行爲右衞門權佐。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三月丁卯朔》○三月丁卯朔。日有蝕之。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三月庚午【四】》○庚午。右衞門權佐從五位下安倍朝臣貞行爲検非違使。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三月壬申【六】》○壬申。左右近衞官人已下見在陣者。賜祿有差。』振給京師尤貧者。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三月癸酉【七】》○癸酉。近江國得魚。形似〓猴。異而獻之。故老皆云。此椒魚也。昔時見有此物。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三月甲戌【八】》○甲戌。授近江國筑摩神從五位下。』遣使者。賑給播磨國飢民。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三月丁丑【十一】》○丁丑。詔。諸大寺。起四月一日。迄八月卅日。衆僧食時。同集食堂。各讀大般若經一卷。以攘水旱之災。永爲歳事。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三月戊寅【十二】》○戊寅。地震。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三月辛巳【十五】》○辛巳。遣使者賑給河内。若狹。因幡三國飢民。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三月壬午【十六】》○壬午。請高僧及沙彌練行者各卅二人於東宮。轉大般若經。限三日訖。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四月丁酉朔》○夏四月丁酉朔。帝不御南殿。侍從以上。近仗下飮。賜祿有差。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四月甲辰【八】》○甲辰。遣使者。向五畿七道諸國。奉名神幣。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四月庚戌【十四】》○庚戌。修仁王會。起自宮城。及于諸國。設百高座。一日二時。講演經王。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四月壬子【十六】》○壬子。授无位蕃良朝臣名門子從五位下。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四月甲寅【十八】》○甲寅。地震。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四月乙卯【十九】》○乙卯。賀茂齋内親王禊於河濱。是日始入紫野齋院。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四月庚申【廿四】》○庚申。加大和國御歳神從二位。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四月辛酉【廿五】》○辛酉。修賀茂祭如常儀。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五月辛未【五】》○五月丁卯朔辛未。天皇不御武徳殿。依停騎射走馬之觀也。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五月甲戌【八】》○甲戌。加山城國松尾神正二位。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五月丙子【十】》○丙子。除伊勢齋宮諸司。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五月戊子【廿二】》○戊子。主計頭從五位下都宿禰貞繼卒。貞繼。大和介外從五位下桑原公秋成子也。弘仁十三年與兄正五位下文章博士腹赤。共上請改姓都宿禰。天長元年四月任中務少録。五月遷爲式部少録。十年正月爲因幡掾。承和五年二月爲式部大録。九年正月遷爲備前掾。十二年二月爲主計助。十三年正月叙外從五位下。十四年二月轉爲頭。嘉祥三年四月叙從五位下。貞繼累歴吏部。詳知舊儀。後到此職者。必相訪習行之。患惡瘡卒。時年六十二。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五月癸巳【廿七】》○癸巳。大和國言。紫雲見。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五月是月》○是月。甘露降於京師樹上。及大和。越前。加賀。但馬。因幡。伯耆。隱岐。播磨。長門等九國並言。甘露降。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六月戊戌【丙申朔三】》○六月戊戌。地震。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六月戊申【十三】》○戊申。遣使者賑給土左國飢民。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六月己酉【十四】》○己酉。外從五位下家原連氏主爲主計頭。從五位下菅原朝臣善主爲勘解由次官。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六月乙卯【二十】》○乙卯。相摸權守從四位下橘朝臣眞直卒。眞直。右大臣從二位氏公第三子也。承和初爲内舍人。遷爲左馬大允。七年正月叙從五位下。八年爲肥後介。九年七月遷爲筑後權介。入爲中務少輔。右兵衞佐。嘉祥二年正月叙從五位上。轉爲右近衞少將。三年正月叙正五位下。爲阿波守。仁壽元年正月。出爲相摸權守。十一月叙從四位下。卒時年卅七。眞直性善唱歌。仁明天皇殊所憐愛也。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七月乙亥【丙寅朔十】》○秋七月乙亥。遣使者。向賀茂。松尾。稻荷。貴布禰等名神。奉幣祈雨。即日得甘〓。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七月戊寅【十三】》○戊寅。免遠江國城飼郡貢賦。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七月甲申【十九】》○甲申。賜肥前豐後之兩國貧民一萬六千餘口復。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七月庚寅【廿五】》○庚寅。大和國若宇加乃賣命神。天御柱命神。國御柱命神等。並加從四位下。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七月辛卯【廿六】》○辛卯。以大和國都賀那木神。列於官社。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七月壬辰【廿七】》○壬辰。遣散位從五位上安宗王。從五位下利見王。向廣瀬。龍田神祈。奉幣馬。爲祈年也。』是日。六位以上借用官物薨卒死去者。盡從恩免。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七月癸巳【廿八】》○癸巳。暴風雨。傷禾稼。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八月乙未朔》○八月乙未朔。遣少納言從五位上鎌藏王向伊勢太神宮奉幣。請止風雨。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八月辛丑【七】》○辛丑。陸奧國伊豆佐〓神。登奈孝志神。志賀理和氣神。並加正五位下。衣多手神。石神。理訓許段神。配志和神。舞草神。並授從五位下。』從五位下御長眞人近人爲越前守。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八月癸丑【十九】》○癸丑。遣使者向越前國氣比神宮奉幣。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八月丙辰【廿二】》○丙辰。安房國安房神。天比理乃〓命神。並特加從三位。』從四位下清原眞人岑成爲彈正大弼。從五位下縣連氏益爲勘解由次官。橘朝臣永範爲下野介。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八月己未【廿五】》○己未。淡路國上言。有牛産犢一身兩頭。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八月辛酉【廿七】》○辛酉。四品吉備津彦命神奉充封廿戸。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八月癸亥【廿九】》○八月癸亥晦。地震。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閏八月甲子朔》○閏八月甲子朔。日有蝕之。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閏八月戊辰【五】》○戊辰。授遠江國息神從五位下。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閏八月乙亥【十二】》○乙亥。大風。發屋抜木。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閏八月丙子【十三】》○丙子。以遠江國息神列於官社。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閏八月己卯【十六】》○己卯。以廩院米。賑給京師被風災者。「者」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閏八月辛巳【十八】》○辛巳。授勳五等吉彌侯部呰外從五位下。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閏八月乙酉【廿二】》○乙酉。地震。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閏八月丙戌【廿三】》○丙戌。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三藤爲諸陵頭。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閏八月丁亥【廿四】》○丁亥。大祓於建禮門前。伊勢齋内親王將參太神宮。故有此祓。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閏八月戊子【廿五】》○戊子。伊勢齋内親王禊於鴨川。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閏八月庚寅【廿七】》○庚寅。大雨。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閏八月壬辰【廿九】》○壬辰。遣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仲統。右近衞少將從五位上在原朝臣行平等。向賀茂松尾大神等社奉幣。請以止雨。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閏八月癸巳【三十一】》○癸巳。大祓於朱雀門前。伊勢齋内親王。將參太神宮。故重有此祓。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九月庚子【甲午朔七】》○九月庚子。伊勢齋内親王參太神宮。帝御大極殿以遣之。自餘如常儀。中納言正三位安倍朝臣安仁。右中辨從五位上橘朝臣海雄等爲長奉送使。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九月辛丑【八】》○辛丑。地震。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九月壬寅【九】》○壬寅。重陽節也。帝不御南殿。勅公卿。喚侍從文人等宴賞。賜祿如常。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十月癸亥朔》○冬十月癸亥朔。帝不御南殿。勅公卿飮宴侍從。賜祿如常。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十月甲子【二】》○甲子。加大和國御歳神正二位。若宇加乃賣命神。天御柱命神。國御柱命神。並加從三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緒數爲越前介。藤原朝臣世數爲越後介。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十月丁卯【五】》○丁卯。地震。』遣中臣忌部兩氏人向五畿七道諸神社奉幣。賽宿祷也。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十月庚辰【十八】》○庚辰。地震。有聲如雷。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十月己丑【廿七】》○己丑。請五十僧於東宮。轉讀大般若經。限三日訖。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十一月己亥【癸巳朔七】》○十一月己亥。地震。』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菅原朝臣善主卒。善主者。從三位清公第三子也。少而聰慧美容儀頗有口辯。年廿三。奉文章生試及第。承和之初。拜彈正少忠。三年爲聘唐使判官。兼爲播磨權大掾。彈正少忠如故。復命之日叙從五位下。七年拜兵部少輔。明年出爲伊勢介。十四年爲越前介。後拜勘解由次官。病卒。時年五十。』外從五位下家原連氏主爲算博士。主計頭如故。從五位下大枝朝臣音人爲民部少輔。東宮學士如故。紀朝臣東人爲典藥頭。豐住朝臣永貞爲木工權助。伴宿禰龍男爲彈正少弼。安倍朝臣安正爲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上高原王爲伊豆守。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十一月辛丑【九】》○辛丑。特加大和國金峯神從三位。率川坐大神御子神。狹岡神。率川阿波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十一月甲辰【十二】》○甲辰。遣使者向丹波國麻氣神社奉幣。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十一月乙卯【廿三】》○乙卯。帝親奉新甞祭。自餘如常儀。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十一月丙辰【廿四】》○丙辰。幸豐樂院。賜宴群臣。亦如舊儀。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十二月癸亥【壬戌朔二】》○十二月癸亥。以美濃國伊富岐神。列於官社。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十二月庚午【九】》○庚午。丹後權守從五位上豐階公安人賜姓眞人。大外記外從五位下名草宿禰安成賜姓滋野朝臣。外從五位下大學助助教西漢人宗人賜姓滋善宿禰。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十二月乙亥【十四】》○乙亥。加大和國大神大物主神從二位。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十二月丙子【十五】》○丙子。加伊豆國三嶋大神從四位下。阿波〓命神。物忌寸奈命神。伊古奈比〓命神。並加正五位下。阿米都和氣命神。伊太豆和氣命神。阿豆佐和氣命神。波布比〓命神。並加從五位上。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十二月庚辰【十九】》○庚辰。加左大辨正四位下小野朝臣篁從三位。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十二月辛巳【二十】》○辛巳。天臺沙門素然卒。沙門者。嵯峨太上天皇之子也。賜姓源朝臣名明。性甚朗悟。天皇好文書。欲教諸子皆有才學。知明奇器。勅勸對策。天長九年正月叙從四位上。爲大學頭。承和五年正月兼爲加賀守。六年正月遷除近江守。九年正月轉爲播磨守。大學頭如故。七月遭太上天皇崩服解。八月復任。俄而遷爲左京大夫。九月更兼爲播磨守。十三年正月加正四位下。爲刑部卿。十四年正月兼爲越中守。嘉祥元年正月遷爲阿波守。二年二月爲參議。從初承勅。勉勵彌切。諸子百家。略以閲覽。晏駕之後。哀慕感恨云。誰爲爲之。不遂其業。歸心佛道。離遠俗塵。遂爲沙門。終于山中。時人高其節操。皆以感慕。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十二月癸未【廿二】》○癸未。參議左大辨從三位小野朝臣篁薨。篁。參議正四位下岑守長子也。岑守。弘仁之初爲陸奧守。篁隨父客遊。便於據鞍。後歸京師。不事學業。嵯峨天皇聞之。歎曰。既爲其人之子。何還爲弓馬之士乎。篁由是慚悔。乃始志學。十三年春奉文章生試及第。天長元年拜巡察彈正。二年爲彈正少忠。五年遷爲大内記。七年爲式部少丞。九年授從五位下。拜大宰少貳。有詔不許之官。其夏喪父。哀毀過禮。十年爲東宮學士。俄拜彈正少弼。承和元年爲聘唐副使。明年春授從五位上。兼備前權守。數月拜刑部大輔。三年授正五位下。五年春。聘唐使等四舶。次第泛海。而大使參議從四位上藤原常嗣所駕第一舶。水漏穿缺。有詔以副使第二舶。改爲大使第一舶。篁抗論曰。朝議不定。再三其事。亦初定舶次第之日。擇取最者爲第一舶。分配之後。再經漂廻。今一朝改易。配當危器。以己福利代他害損。論之人情。是爲逆施。既無面目。何以率下。篁家貧親老。身亦〓〓。是篁汲水採薪。當致匹夫之孝耳。執論〓乎。不復駕舶。近者。太宰鴻臚舘。有唐人沈道古者。聞篁有才思。數以詩賦唱之。毎視其和。常美艶藻。六年春正月遂以捍詔。除名爲庶人。配流隱岐國。在路賦謫行吟七言十韻。文章奇麗。
興味優遠。知文之輩。莫不吟誦。凡當時文章。天下無雙。草隷之工。古二王之倫。後生習之者。皆爲師摸。七年夏四月。有詔特徴。八年秋閏九月叙本位。十月任刑部大輔。九年夏六月爲陸奧太守。秋八月入拜東宮學士。其月兼式部少輔。十二年春正月授從四位下。于時法隆寺僧善〓告少納言登美眞人直名爲寺檀越枉法状。訴之太政官。官加訊鞫。漸將〓斷。而世論嗷々。爲善〓成私曲。由此。朝廷更論此事。延至分爭。名例律私曲相須之二義。或以爲一。或以爲二。辨官上下。還罹其網。遂令明法博士讃岐朝臣永直考之。考曰。私曲兩字。混處一科。是相須之義也。當今之事。只有一犯。不足結罪。事未斷畢。十三年五月爲權左中辨。新關其事。即據律文。以爲。私與曲明是二也。若私若曲。有一於此。未免其罪。而連渉日月。不肯决斷。仍上請議定私曲律義之表。并所執状以糺法家之不熟律義。明辨官之可處私罪。篁初恨此論之不平。作傷時詩卅韻。寄參議滋野朝臣貞主。後重令諸儒傍議。其文曰。被右大臣宣稱。奉勅據參議小野篁朝臣上表及所執律文。議定可考申。謹依宣旨。覆案律文。公罪謂縁公事致罪而無私曲者。疏云。私曲相須。公事與奪。情無私曲。雖違法式。是爲公坐〈云云〉。私罪條疏云。私罪謂不縁公事私自犯者。雖縁
公事。意渉阿曲。亦同私罪者。由此案之。私者不縁公事。自犯之名。曲者雖縁公事。意渉阿曲之謂也。相須則私與曲。二事相待之理。然則無私無曲。可爲公罪。一私一曲。不免私罪。而永直等説云。私曲者謂私之曲相須者。合私曲兩字爲一義。以連讀之意云云者。文義相錯。公私不分。此説之迂。難可據信。篁朝臣所執。誠爲允〓。九月遷左中辨。十四年春正月爲參議。四月兼彈正大弼。十五年春正月轉左大辨兼信濃守。夏四月又兼勘解由長官。「仁壽二年春正月轉左大辨餘皆如故」明年春正月加從四位上。夏五月以病辭官歸家。三年四月加正四位下。仁壽元年春正月遥授近江守。明年春病〓。復爲左大辨。後又病發不朝。天皇深爲矜憐。數遣使者。趁視病根。賚賜錢穀。冬十二月就家。叙從三位。及困篤。命諸子曰。氣絶則〓。莫令人知。薨時年五十一。篁身長六尺二寸。家素清貧。事母至孝。公俸所當。皆施親友。
《卷四仁寿二年(八五二)十二月丁亥【廿六】》○丁亥。五畿内七道諸國。請練行僧讀金剛般若經。以資疫神。
《卷四卷尾》○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四



《卷五卷首》○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五〈起仁壽三年三月、盡十二月。〉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勅撰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正月壬辰朔》○三年春正月壬辰朔。帝御大極殿。以受歳賀。還御南殿。賜宴侍臣。皆如常儀。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正月戊戌【七】》○戊戌。幸豐樂院。觀青馬。賜宴群臣。亦如舊儀。授從四位上伴宿禰善男正四位下。從四位下道野王。藤原朝臣氏宗等並從四位上。无位當世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豐前王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善永王。益善王等並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正岑王。仲井王。眞貞王等並從五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輔嗣。藤原朝臣諸成等並從四位上。從五位上田口朝臣房富。笠朝臣年嗣。丹〓眞人門成。藤原朝臣貞本。在原朝臣行平。藤原朝臣仲統等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本雄。百濟王永善。清原眞人秋雄。廣宗宿禰糸繼。文室朝臣笠科。藤原朝臣良方。山田宿禰古嗣。橘朝臣永範。南淵朝臣年名。紀朝臣今守。坂上大宿禰貞守。源朝臣〓等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朝妻造清主。清内宿禰園繼。正六位上源朝臣平。橘朝臣安永。平朝臣實雄。藤原朝臣弟男。藤原朝臣岑主。藤原朝臣諸葛。和氣朝臣春生。藤原朝臣秋緒。紀朝臣貞嗣。橘朝臣最雄。紀朝臣野鴈。當麻眞人清雄。伴宿禰安道。大春日朝臣高庭。佐伯宿禰子房。高橋朝臣安野等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有宗宿禰益門。山口忌寸西成。御輔朝臣永道。物部彌範。菅原朝臣梶成。安野造子香爐等並外從五位下。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正月己亥【八】》○己亥。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古子。明子等並授從三位。從五位上當麻眞人眞伊止子從四位下。无位安倍朝臣徳子。大枝朝臣氏子等並從五位下。從七位下秦忌寸嶋子外從五位下。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正月辛丑【十】》○辛丑。授无位橘朝臣房子從四位下。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正月癸卯【十二】》○癸卯。諸衞府獻〓杖。内侍傳旨。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正月甲辰【十三】》○甲辰。地震。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正月丙午【十五】》○丙午。地又震。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正月丁未【十六】》○丁未。賜宴侍臣。踏歌如常。』三品忠良親王爲上総太守。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氏宗爲左大辨。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貞守爲右大辨。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助爲近江守。左兵衞督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貞守爲少納言。從五位上橘朝臣海雄爲左中辨。文室朝臣助雄爲右中辨。藤原朝臣冬緒爲左少辨。春宮亮遠江守如故。小野朝臣恒柯爲右少辨。橘朝臣門雄爲大監物。正五位下菅原朝臣是善爲大學頭。文章博士加賀權守如故。從五位下佐伯宿禰眞持爲山城介。從五位上鎌藏王爲大和權守。外從五位下清村宿禰是嶺爲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秀雄爲河内守。安倍朝臣氏主爲參河守。大原眞人眞室爲介。從四位下時宗王爲相摸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雄爲介。外從五位下朝宗宿禰吉繼爲下總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世爲常陸介。佐伯宿禰雄勝爲近江權介。從五位上紀朝臣今守爲美濃守。正五位下久賀朝臣三夏爲信濃守。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正野爲越後權守。從四位上正躬王爲丹波守。治部卿如故。外從五位下春道宿禰永藏爲因幡介。從四位上源朝臣多爲美作守。宮内卿如故。從五位下吉備朝臣全繼爲介。正五位下在原朝臣行平爲備中權介。右近衞少將如故。從五位下百濟王安宗爲安藝介。三統宿禰眞淨爲周
防守。眞貞王爲長門守。伴宿禰須賀雄爲土左權守。滋野朝臣善蔭爲大宰少貳。紀朝臣有常爲右兵衞佐。但馬介如故。和氣朝臣巨範爲左馬助。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正月戊申【十七】》○戊申。停大射禮。但勅公卿。令諸衞府。於豐樂殿前射。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正月己酉【十八】》○己酉。亦停賭射。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正月癸丑【廿二】》○癸丑。内宴如常。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二月癸亥【辛酉朔三】》○二月癸亥。加筑前國宗像神正五位下。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二月乙丑【五】》○乙丑。帝覽藏鈎戯。左右相分。飛鳥遊附者不禁。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二月甲戌【十四】》○甲戌。治部少輔兼齋院長官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關雄卒。關雄者。刑部卿從三位眞夏第五子也。天長二年春奉文章生試及第。關雄少習屬文。性好閑退。常在東山舊居。耽愛林泉。時人呼爲東山進士。承和元年秋。淳和太上天皇嘉其爲人。特詔徴之。關雄辭而不獲。遂應詔命。天皇賜以優禮。從事左右。明年拜勘解由判官。劇務繁併。既非其好。數月遷少判事。關雄尤好皷琴。天皇賜其秘譜。由是雅調稍妙。關雄亦能草書。南池雲林兩院壁。皆令關雄書之也。六年授從五位下。累遷嘉祥四年爲治部少輔。仁壽二年兼齋院長官。以病辭退。遂不被免。卒時年〓九。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二月庚辰【廿】》○庚辰。帝自東宮移幸梨下院。此院。先代別舘也。在左近衞府西。』制曰。利國通規。公謙爲本。安民茂躅。損〓厥初。朕薫腴未施。化跡仍疎。恐黎氓之不親。望列辟以慙徳。而今所生男女。皆當享封爵之重。疏湯沐之用。思其煩費。内以忸怩。竊見。乃祖聖皇。貽厥之謀。除親王之號。賜朝臣之姓。奕代相沿。已爲成式。誠宜陶聖風而長扇。共源氏而混流。但前號親王。不在此限。同母後産。亦復一例。慶雲之惠。既無愛憎。若樹之華。更有濃淡。盖以。域中大寳。在屈己以利人。天下至公。欲損上以益下。普告中外。咸俾聞知。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二月庚寅【卅】》○二月庚寅晦。帝幸冷然院。翫景物也。賜侍臣祿有差。即日。亦幸右大臣藤原朝臣良房第。以覽櫻花。置酒興樂。六位以上會者。祿各有差。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二月是月》○是月。京師及畿外多患皰瘡。死者甚衆。天平九年及弘仁五年有此瘡患。今年復不免此疫而已。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三月甲午【辛卯朔四】》○三月甲午。加從三位源朝臣潔姫正三位。授正六位下難波連蘰麻呂外從五位下。縁去月遊賞右大臣第而恩及家人也。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三月丁酉【七】》○丁酉。授大外記外從五位下滋野朝臣安成從五位下。授正六位上完人朝臣繼成外從五位下。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三月戊申【十八】》○戊申。地震。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三月壬子【廿二】》○壬子。請名僧百口。於大極殿。轉讀大般若經。限三日訖。攘災疫也。』大和守正五位下丹〓眞人門成卒。門成者。從五位下内藏助兼右衞士佐豐長之子也。性甚剛直。大同之初。拜巡察彈正。弘仁之初爲少判事。九年爲大和少掾。十一年轉爲大掾。天長三年授從五位下。五年爲丹波介。土民麁戻。不順教化。舊號難治。門成施以猛政。笞罰爲先。廳事之前。〓楚如積。數年部内大理。民至今稱之。九年爲治部少輔。十年爲備前介。承和九年叙從五位上。十年爲刑部大輔。十二年爲宮内大輔。後遷爲武藏守。所部曠遠。盜賊充阡。門成下車。未幾。風俗肅清。〓猾歛手。嘉祥三年爲大和守。豪宗右姓。縱放不制。門成施政自如。無所廻避。境内夷晏。民皆戴之。今年叙正五位下。病卒於官。門成雖無才學。長於從政。所到之處。必樹風聲。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三月丁巳【廿七】》○丁巳。以穀倉院籾鹽。給京師患皰瘡者。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三月戊午【廿八】》○戊午。越中權守從五位上紀朝臣椿守卒。椿守。春宮亮從五位上白滿長子也。弘仁四年正月爲大内記。十一年正月爲典藥助。十二年正月叙從五位下。爲上総介。十三年正月爲安房守。承和五年正月加從五位上。仁壽元年正月爲越中權守。卒時年七十八。椿守工於隷書。尤得其筋。答渤海書。特簡好手。椿守前後再書。皆盡其善。朝庭美之。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四月壬戌【辛酉朔二】》○夏四月壬戌。地震。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四月丁卯【七】》○丁卯。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岑主爲齋院長官。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四月庚午【十】》○庚午。遣侍從從五位上嶋江王。神祇大副兼内藏頭從五位上中臣朝臣逸志等。向伊勢太神宮。請除災疫。』從五位下三統宿禰眞淨爲中宮大進。藤原朝臣良繩爲内藏助。從五位上益善王爲大藏大輔。正五位下豐前王爲大和守。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四月甲戌【十四】》○甲戌。大内記從五位下和氣朝臣貞臣卒。貞臣字和仁。播磨守從四位上仲世第三子也。數歳喪母。哀戚過禮。叔父參議眞綱深相矜愛。弱冠從治部卿安倍朝臣吉人受老莊。吉人奇之。後入大學。研精不息。廿四擧秀才。廿八對策。不得其第。承和十四年拜大學大允。嘉祥元年遷大内記。仁壽元年冬十一月授從五以下。患皰瘡。卒于官。時年卅七。時人惜之。貞臣爲人聰敏。質朴少華。性甚畏雷。不留意小藝。唯好圍碁。至於對敵交手。不覺日暮夜深。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四月戊寅【十八】》○戊寅。无品成康親王薨。親王者。仁明天皇第八子也。母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三守之女。贈從二位貞子也。親王幼而岐嶷。有成人之志。天皇殊奇愛之。天皇崩後。未經幾歳。不耐疱瘡之患。遂以殞逝。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四月乙酉【廿五】》○乙酉。以頗皰瘡染行。人民疫死故。停賀茂祭。遣侍從從五位上嶋江王。神祇大祐從七位上忌部宿禰高善等向社下。申謝事由。但山城國司齋供如常。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四月丙戌【廿六】》○丙戌。詔曰。皇王建極布政。貴其順時。聖哲凝規宣風。欲其應節。故能裁成庶物。覆〓之徳克隆。光宅八〓。全濟之功斯遠。朕以寡徳。忝統鴻基。〓日勿休。乙夜忘寢。非貪四海之富。非念九重之尊。只欲導仁壽以〓群生。息勞役以安萬姓。而誠款未申。咎徴斯應。皰瘡之疫流行。〓〓之嗟競起。當春夏陽和之時。草木皆有以芽。而吾百姓愁病之人。或〓於死亡。朕之不徳。撫育乖方。憂〓之誠。罔知攸濟。月令。春夏下寛大之令。頒徳化之政。以順天帝。以救災變。有司務脩職任。欽奉時訓。罪疑從輕。賞疑從重。貴埋〓掩骸之仁。崇養老矜孤之徳。其自今日眛爽以前大辟以下。罪無輕重。未發覺。已發覺。未結正。已結正。繋囚見徒。咸皆赦除。但犯八虐。故殺。謀殺。私鑄錢。強竊二盜。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例。令天下州郡。勿輸承和十年以往調庸未進。優復百姓。息當年徭十日。其疾病者。長吏親自巡視。便給醫藥。諸所拯贍。務令優速。庶隱恤之旨。致感革於上玄。仁貸之風。〓凶札於中壤。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四月戊子【十八】》○四月戊子。備中守從四位上源朝臣安卒。安。嵯峨太上天皇子也。母粟田氏。性懶文書。好習射藝。承和十二年叙從四位上。嘉祥三年正月任備中守。卒時年卅二。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五月癸巳【庚寅朔四】》○五月癸巳。詔相摸。上総。下総。常陸。上野。陸奧等六國。寫一切經。六國各分部帙。寫得上之。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五月甲午【五】》○甲午。停騎射走馬之觀。以災疫也。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五月己亥【十】》○己亥。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野主爲齋院長官。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五月庚子【十一】》○庚子。詔。十七寺讀大般若經。限三日訖。攘災疫也。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五月壬寅【十三】》○壬寅。亦詔大宰府。於觀音彌勒兩寺。并四王院。香椎廟。管内國分寺。讀大般若經。』加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並藤正五位下。授正六位上中臣志斐連春繼外從五位下。』復罪人和氣朝臣齊之。讃岐朝臣永直等爵。』是日。並藤卒。並藤。參議從三位刑部卿大宰員外帥勳四等濱成之曾孫。中判事正六位上臣繼之孫。豐前介正六位上石雄之子也。並藤善陰陽推歩之學。明曉天文風星。初爲丹波權掾。天長二年留爲陰陽助。六年正月叙從五位下。七年爲筑後守。九年二月爲陰陽頭。承和四年爲和泉守。七年正月還復陰陽頭。十四年正月兼爲加賀守。嘉祥三年正月叙從五位上。今日加正五位下。優其才學少倫年齒衰落也。時年六十二。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五月癸卯【十四】》○癸卯。詔武藏信濃兩國。寫一切經各一部。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五月乙巳【十六】》○乙巳。无品齊子内親王薨。親王。嵯峨太上天皇第十二女也。母正五位下文室眞人久賀麻呂之女。從五位上文子也。親王適三品大宰帥葛井親王。内外戚皆耻其非成禮。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五月庚戌【廿一】》○庚戌。大宰府上言。壹伎嶋女子伴部刀自賣。〓生三男。勅賜正税稻三百束。及乳母一人。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五月辛亥【廿二】》○辛亥。尾張國從五位上眞清田神。并從五位下大縣神並授從四位下。』授外從五位下完人朝臣繼成從五位下。繼成。有不可叙外位之愁。故改授。』詔。美濃國出穀二千一百斛。給患疱瘡者。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五月甲寅【廿五】》○甲寅。加贈正五位下橘朝臣逸勢從四位下。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五月戊午【廿九】》○戊午。參議正四位下左兵衞督兼近江守藤原朝臣助卒。助。贈左大臣從一位内麻呂第十一之子也。少遊大學。頗渉史傳。弘仁十三年九月爲少判事。同年十一月爲兵部少丞。十四年二月爲大學助。天長元年二月爲出雲介。四年正月春宮少進。五年閏二月爲式部大丞。六年正月叙從五位下。即爲遠江介。八年七月爲春宮坊亮。十年二月爲右近衞少將。三月加正五位下。兼便。轉權中將。承和元年正月叙從四位下。四年三月兼爲尾張守。六年正月加從四位上。九年七月爲左兵衞督。轉爲右衞門督。十年二月拜參議。十三年正月遷爲治部卿。十五年正月更爲左兵衞督。嘉祥三年四月加正四位下。四年正月兼爲信濃守。仁壽三年正月兼爲近江守。疱瘡之後。縁不愼治而卒。時年五十五。助心性清直。不憚毀譽。朝庭之士爲之跼蹐。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六月辛酉【庚申朔二】》○六月辛酉。侍醫外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梶成卒。梶成。右京人也。業練醫術。最解處療。承和元年從聘唐使渡海。朝庭以梶成明達醫經。令其請問疑義。五年春解纜。着於唐岸。六年夏歸本朝。路遭狂飆。漂落南海。風浪緊急。皷舶艫。俄而雷電霹靂。梔子摧破。天晝黒暗。失路東西。須臾寄着。不知何一嶋。々有賊類。傷害數人。梶成殊祈願佛神。儻得全濟。與判官良岑長松等合力。即採集破舶材木。造一船共載。爾時便風引舶。得着此岸。朝庭嘉其誠節。十年爲鍼博士。次爲侍醫。卒於官。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六月癸亥【四】》○癸亥。一品大宰帥葛原親王薨。親王者。桓武天皇之第三子。嵯峨太上天皇之兄也。母夫人多治氏。延暦廿二年正月叙四品。、月爲治部卿。大同元年五月爲大藏卿。三年正月爲彈正尹。四年九月叙三品。弘仁元年九月爲武部卿。三年正月兼爲大宰帥。七年正月叙二品。十四年十月更爲彈正尹。天長七年正月兼爲常陸太守。八月更爲式部卿。八年正月叙一品。承和五年正月兼爲上野太守。十一年正月兼復爲常陸太守。嘉祥三年遷爲大宰帥。親王少而惠了。歴覽史傳。常以古今成敗爲戒。爲人恭儉。不傲於物。久在式部。諳職務。凡在舊典。莫不達練。擧朝重之。勅賜輦車入宮。禮儀異諸親王。薨時年六十八。朝庭監喪。葬儀如常。王家推謝。專從儉薄。不敢違遺令也。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六月丁卯【八】》○丁卯。以尾張國大國靈神。大御靈神。憶感神等。列於官社。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六月己巳【十】》○己巳。以大和國金峯神預於名神。』前豐後權守從五位下登美眞人直名卒。直名。從五位下藤津之子也。弘仁十三年二月爲主膳監正。天長二年七月爲美濃大掾。三年正月遷爲近江大掾。四年正月叙從五位下。七年正月爲大和介。承和二年九月爲大判事。九年正月爲散位頭。十一年二月遷爲少納言。十四年正月出爲大宰少貳。嘉祥二年正月叙從五位下。八月遷爲豐後權守。秩滿未得放還。卒時年六十二。直名頗有才學。口辨過人。抑屈己者。必酬以彼所病。故議者疾之。法隆寺僧善〓訴訟事。遂延及辨官除名。此類也。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六月庚午【十一】》○庚午。帝不御神嘉殿。所司奉祭如常儀。』以尾張國多天神預於名神。』皇子能有。時有。本有。載有。皇女憑子。謙子。列子。濟子。奧子等。賜姓源朝臣。隷左京職。行前日詔也。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六月甲戌【十五】》○甲戌。以伊豫國村山神預於名神。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七月庚寅朔》○秋七月庚寅朔。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氏宗爲近江守。左大辨右近衞中將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繩爲侍從。内藏助如故。大枝朝臣音人爲大内記。民部少輔如故。平朝臣實雄爲治部少輔。藤原朝臣岑主爲大藏少輔。齋院長官如故。坂上大宿禰當宗爲掃部頭。從五位下春日臣雄繼爲越中權守。大學博士如故。吉備朝臣全繼爲美作介。從四位上源朝臣多爲備中守。宮内卿如故。從四位上源朝臣冷爲讃岐守。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七月癸巳【四】》○癸巳。地震。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七月甲子【五】》○甲子。以駿河國淺間神預於名神。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七月辛丑【十二】》○辛丑。加尾張國多天神從五位上。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七月壬寅【十三】》○壬寅。特加駿河國淺間大神從三位。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七月甲辰【十五】》○甲辰。地震。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七月丁未【十八】》○丁未。遣散位從五位上全世王。神祇大副從五位上中臣朝臣逸志。散位從五位下齋部宿禰伴主等。向伊勢太神宮奉幣。攘災殄也。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七月庚戌【廿一】》○庚戌。從五位下春枝王爲中務少輔。藤原朝臣三藤爲陰陽頭。從五位下伴宿禰春世爲治部少輔。從五位上良岑朝臣長松爲諸陵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本雄爲刑部大輔。文室朝臣笠科爲宮内大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吉備雄爲掃部頭。藤原朝臣眞冬爲左京亮。從五位上山田宿禰古嗣爲相摸權介。從五位下平朝臣實雄爲信濃守。和氣朝臣巨範爲陸奧權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行道爲美作守。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七月辛亥【廿二】》○辛亥。地震。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七月丙辰【廿七】》○丙辰。賜薩摩國孝女〓前福依賣爵三級。復終其身。旌表門閭。福依賣天性至孝。父母年皆八十。老病着床。無子。唯有一女福依賣。扶侍左右。甞藥二十餘年。傭力致養。曉夕辛勤。容顏焦痩。觀者憐之。福依賣雖云野族。閑於禮儀。恭敬父母。有所諮禀。必正色作聲。未曾褻惰。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八月己未朔》○八月己未朔。西京失火。延燒百八十餘家。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八月丙寅【八】》○丙寅。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貞守爲參議。從五位下利見王爲少納言。從五位下縣犬養大宿禰氏河爲肥後權介。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八月戊辰【十】》○戊辰。賜伯耆國百姓復一年。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八月辛未【十三】》○辛未。五世王正六位上春常王。六世王正六位下田上王。春世王等並賜姓文室朝臣。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八月癸酉【十五】》○癸酉。加正二位勳一等氣多大神。封戸十烟。位田二町。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八月庚辰【廿二】》○庚辰。從三位建御名方富命神。前八坂刀賣命神祝。預於把笏。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八月壬午【廿四】》○壬午。地震。』散位從五位下百濟朝臣河成卒。河成。本姓余。後改百濟。長於武猛。能引強弓。大同三年爲左近衞。以善圖畫。屡被召見。所寫古人眞。及山水草木等皆如自生。昔在宮中。令或人喚從者。或人辭以未見顏容。河成即取一紙。圖其形體。或人遂驗得。其機妙類如此。今之言畫者。咸取則焉。弘仁十四年拜美作權少目。天長十年授外從五位下。累遷。承和年中爲備中介。次爲播磨介。時人榮之。卒時年七十二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九月戊子朔》○九月戊子朔。大風。發屋拔木。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九月丙申【九】》○丙申。重陽宴也。帝不御南殿。勅公卿。召侍從文人等。賜菊酒。一如常儀。但以天下有災。不擧音樂。』是日。僧正延祥大法師卒。延祥。俗姓槻本氏。近江國野洲郡人也。數歳辭家。師事僧正護命。護命察其敏慧。加意教誘。延暦七年受具足戒。其年。護命於春日寺。講涅槃經。延祥預聽焉。時護命間延祥曰。汝有夢乎。答曰。有之。護命曰。爲我言之。延祥曰。夢臥七重塔上。爾時三日並出。光照身上。護命曰。吉不可言。愼勿語人。天長七年春。於大極殿。説最勝王經。諸宗智者論難鋒起。延祥敏對不滯。聽者莫不歎服。稍轉。仁壽元年拜僧正。病卒。春秋八十五。夏臈六十八。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九月辛丑【十四】》○辛丑。詔大宰府。出穀三萬八千七百餘石。賑給管内患皰瘡者。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十月己未【戊午朔二】》○冬十月己未。地震。』是日。虹見於太政官廳前。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十月丁卯【十】》○丁卯。帝御南殿。賜宴侍臣。祿各有差。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十月戊辰【十一】》○戊辰。但馬守從四位上春澄宿禰善繩賜姓朝臣。』攝津國奏言。長柄三國兩河。頃年橋梁斷絶。人馬不通。請准堀江川。置二隻船。以通濟渡。許之。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十月癸酉【十六】》○癸酉。安藝國佐伯。山縣。沙田三郡復今年徭役。恤窮民也。』從五位下興岑王爲中務少輔。正四位下南淵朝臣永河爲因幡守。從五位下春枝王爲正親正。小野朝臣貞樹爲甲斐守。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十月丙子【十九】》○丙子。招提寺田地百七十八町四段三百廿三歩。永爲傳法田。初寳龜中。大唐和尚鑑眞買得此地。施入寺家。其後逐年墾闢。頃畝増廣。以功徳故。聽不輸租。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十月己卯【廿二】》○己卯。加加賀國白山比〓神從三位。』文章博士正五位下菅原朝臣是善奏請。文章生未出身者。及第之後。不經勘籍。預考例。許之。』遠江國奏言。廣瀬河。舊有郵船二艘。而今水闊流急不由利渉。公私行人。擁滯岸上。請更加置二艘。以濟羈旅之難。許之。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十月壬午【廿五】》○壬午。任僧綱。策命曰。天皇〈我〉詔旨〈止〉法師等〈爾〉白〈左閇止〉宣勅命〈乎〉白。大僧都長訓〈乎〉僧正〈乎〉。少僧都實敏〈乎〉大僧都〈乎〉。少僧都眞濟〈乎〉權大僧都〈爾〉。權律師明詮。律師眞雅〈乎〉少僧都〈爾〉。大法師壽仙〈乎〉律師〈爾〉。大法師惠運〈乎〉權律師〈爾〉任賜事〈乎〉白〈左部止〉宣勅命〈乎〉白。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十一月己亥【丁亥朔十三】》○十一月己亥。地震。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十一月癸卯【十七】》○癸卯。帝不御神嘉殿。所司奉祭如常儀。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十一月甲辰【十八】》○甲辰。帝幸豐樂院。賜宴郡臣。如常儀。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十一月癸丑【廿七】》○癸丑。以遠江國敬滿神靈。預於名神。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十一月甲寅【廿八】》○甲寅。加外從五位下丸部嶋繼從五位下。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十二月甲子【丁亥朔八】》○十二月甲子。陰陽寮奏言。使諸國郡及國分二寺。據陰陽書法。毎年鎭害氣。從之。
《卷五仁寿三年(八五三)十二月丁丑【廿一】》○丁丑。相摸權介從五位上山田宿禰古嗣卒。古嗣。左京人也。越後介外從五位下勳六等益人之長子也。爲人廉謹。而寡言辭。幼歳喪母。敬事從母。天性篤孝。甞讀書傳。至於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流涕不禁。卷帙爲之沾濡。弘仁十二年丁父憂。哀毀過禮。天長三年爲陸奧按察使記事。五年爲少内記。六年遷爲少外記。承和元年轉爲大外記。公卿大臣以備顧問。推薦文士。多見納用。故人仰之。十三年出爲阿波介。政績有聲。阿波。美馬兩郡。常罹旱災。古嗣殊廻方略。築陂蓄水頼其灌漑。人用温給。後爲相摸權介。病卒於官。時年五十六。P8090
《卷五卷尾》○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五



《卷六卷首》○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六〈起齊衡元年正月、盡十二月。〉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勅撰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正月丙戌朔》○齊衡元年春正月丙戌朔。停朝賀。以雨後泥深也。帝御南殿。賜宴侍臣如常儀。今日朔旦立春也。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正月丁亥【二】》○丁亥。大宰府貢腹赤魚。承前元日貢之。延至今日。緩也。故書。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正月辛卯【六】》○辛卯。諸衞府獻〓杖。内侍傅旨。轉而奏上之。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正月壬辰【七】》○壬辰。帝於梨下院賜宴群臣。一如常儀。』授無品國康親王四品。正四位下高枝王從三位。從五位上弘宗王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春枝王從五位上。无位内宗王。正六位上美奈止王等並從五位下。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衞。長岑宿禰高名等並正四位下。從四位下清原眞人有雄從四位上。正五位上藤原朝臣良仁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正野。橘朝臣海雄等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長生。紀朝臣松永。伴宿禰龍男。物部首廣泉。藤原朝臣冬緒。大枝朝臣音人。良岑朝臣清風等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名草宿禰豐成。菅野朝臣繼門。山田宿禰文雄。朝原宿禰良道。正六位上平朝臣有世。源朝臣直。藤原朝臣萬枝。伴宿禰河男。滋野朝臣善根。橘朝臣三冬。藤原朝臣宜。笠朝臣豐興。石川朝臣宗繼。淡海眞人貞主。藤原朝臣廣基。橘朝臣淨氏。菅原朝臣河道。大神朝臣千成等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菅野朝臣弟門。御船宿禰彦主。山口宿禰稻床。水取連繼雄等並外從五位下。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正月癸巳【八】》○癸巳。從四位上廣井女王。正四位下當麻眞人浦蟲等並授從三位。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多可幾子從四位下。无位藤原朝臣能子。藤原朝臣在子。葉栗臣乙貞等並從五位下。從七位上御使朝臣福子。无位山村近子等並外從五位下。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正月辛丑【十六】》○辛丑。四品國康親王爲上野太守。參議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貞守爲下野守。右大辨如故。參議正四位下伴宿禰善男爲讃岐守。中宮大夫式部大輔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岑主爲右少辨。外從五位下有宗宿禰益門爲主計助。算博士如故。榎井朝臣嶋長爲主税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氏雄爲大藏大輔。益善王爲攝津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冬爲伊勢介。從五位上豐階眞人安人爲尾張權守。從五位下高橋朝臣淨野爲駿河守。文室朝臣有眞爲相摸權守。從五位上文室朝臣笠科爲武藏守。從五位下伴宿禰三宗爲權介。鎭守將軍如故。從五位下笠朝臣豐興爲上總介。三統宿禰眞淨爲美濃介。中宮大進如故。紀朝臣道茂爲信濃介。左衞門佐如故。從五位上伴宿禰龍男爲越後守。從五位下清内宿禰園繼爲但馬介。大春日朝臣高庭爲出雲守。安倍朝臣有道爲石見守。小野朝臣恒柯爲播磨守。藤原朝臣良繩爲播磨介。侍從内藏助如故。從四位上源朝臣生爲美作守。左京大夫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秋緒爲備中介。從四位下清原眞人瀧雄爲安藝守。從五位下伴宿禰河男爲周防守。紀朝臣眞高爲紀伊守。藤原朝臣宜爲阿波介。紀朝臣有常爲讃岐介。左兵衞佐如故。藤原朝臣萬枝爲伊豫權介。外從五位下山口宿禰稻床爲豐後介。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世爲右兵衞佐。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正月壬寅【十七】》○壬寅。停大射。但令諸衞府等於殿前射。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正月癸卯【十八】》○癸卯。亦停賭射。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正月丙午【廿一】》○丙午。内宴。命樂賦詩。皆如常儀。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正月癸丑【廿八】》○癸丑。帝覲於中宮。賜宴侍臣。祿各有差。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二月戊辰【丙辰朔十三】》○二月戊辰。詔大和國修灌頂經法。攘災疫也。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二月庚午【十五】》○庚午。詔。尾張國課口三分之一。特從優復。河流漲溢。民多病水。故降此恩。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二月辛未【十六】》○辛未。請僧五十二人於内裏。讀大般若經。限三日訖。』從五位下百濟王教凝爲侍從。安倍朝臣有道爲大主鈴。從五位上橘朝臣枝主爲圖書頭。從五位下和氣朝臣齊之爲治部少輔。從五位上嶋江王爲諸陵頭。從五位下橘朝臣常蔭爲大判事。伴宿禰春世爲大藏少輔。從五位上良岑朝臣長松爲宮内大輔。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安正爲彈正少弼。外從五位下津宿禰良友爲左京左京亮。從五位下橘朝臣高成爲右京亮。齋部宿禰木上爲勘解由次官。橘朝臣春成爲齋院長官。伴宿禰河男爲鑄錢長官。周防守如故。藤原朝臣長基爲石見守。伴宿禰宗爲備後介。大判事如故。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二月乙亥【二十】》○乙亥。遣使者。賑給丹後國飢民。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三月辛卯【乙酉朔七】》○三月辛卯。越中國高瀬二上兩神並加從三位。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三月壬辰【八】》○壬辰。授伊豫國櫛玉姫神從五位下。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三月癸巳【九】》○癸巳。賜下野國節婦秦部総成女爵二級。復終其身。旌表其門閭。総成女者。秦部正月滿之妻也。性至謹篤。正月滿亡後。撫養遺孤。不復再〓。持節彌固。常修功徳。追資其夫。兼願及一切衆生。國内稱之。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三月戊戌【十四】》○戊戌。加相摸國寒河神從四位下。』從五位下菅野朝臣繼門爲大外記。從五位下丹〓眞人氏永爲諸陵頭。飯高朝臣永雄爲刑部少輔。外從五位下神直虎主爲參河掾。侍醫如故。從五位下朝原宿禰良道爲播磨權介。正五位下在原朝臣行平爲備中介。右近衞少將如故。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三月甲辰【二十】》○甲辰。无品宗子内親王薨。親王。嵯峨太上天皇第八女也。母從四位上高階眞人淨階之女。從五位上河子也。親王性操貞潔。資給寒素。至于終身。遂無瑕釁。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三月丁未【廿三】》○丁未。石見國奏請。以不動稻三萬五千餘束。賑給飢民。許之。』春寒殞霜。何以書之。記災也。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四月乙卯朔》○夏四月乙卯朔。勅公卿。於右兵衞陣下賜飮。侍從有恩。非侍從者亦預席。日暮賜祿有差。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四月丙辰【二】》○丙辰。授河内國大雷火明神從五位下。』散位從四位下橘朝臣百枝卒。百枝。從四位上綿裳之子也。延暦十八年爲内舍人。大同二年爲常陸員外掾。弘仁十三年叙從五位下。天長七年正月叙從五位上。爲伊勢介。承和十三年正月叙正五位下。十五年四月叙從四位下。百枝不解文書。好在鷹犬。年至八十。漁獵無息。剃頭爲僧。不養葷完。家在大和國山邊郡。池堤頽破。洪流湧溢。倉舍家口。悉皆漂失。百枝獨繋樹抄。纔得存命。』散位百濟王教福卒。教福。從四位下安義之子也。嘉祥三年正月叙從五位下。卒時年〓八。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四月丁巳【三】》○丁巳。遣傳燈大法師位智戒。興智。眞秀。傳燈法師位明昭。玄永。傳燈滿位僧基藏。基秀。向七道諸國名神社。轉讀般若。祈民福也。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四月癸亥【九】》○癸亥。園神韓神並加從三位。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四月丁卯【十三】》○丁卯。帝自梨下院。移御冷然院。五位已上扈從者賜宴於釣臺。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四月癸酉【十九】》○癸酉。以有穢事。停賀茂祭。但山城國司齋供如常。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四月庚辰【廿六】》○庚辰。詔曰。夫人之至親。莫親於母子。故子登尊位。則貴歸於母。古先哲王。未有違之者。朕以不造。夙罹閔凶。憂深思遠。茫若無涯。當此之時。有嵯峨太皇太后。淳和大后並存。朕以尊母之典。雖光故實。而申厭之制。存亡異禮。故以所生藤原氏。爲皇大夫人。却冀謙損之美以招後福。然今太皇太后山陵之事。既歴多年。而淳和大后未進徽號。所生藤原氏猶稱夫人。人之子禮何意能安。凱風自南之時。最感長養之恩。敢咨舊章。奉崇尊號。夫尊皇太后。爲太皇太后。皇大夫人爲皇太后。載育萬邦。厚徳無疆。俾我四瀛。永有所頼。』是日。肥前豐後兩國百姓窮困者九千餘人。復一年。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四月辛巳【廿七】》○辛巳。有鳥。集殿前松樹。俗名古古鳥。其鳴自呼。左近衞將曹神門氏成射之。應弦而墜。帝甚稱善。賜絹數疋。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四月壬午【廿八】》○壬午。陸奧國奏曰。去年不登。百姓困窮。兵士逃亡。已乏屯戍。今虎狼之類。爭事強盜。逆乱之萠。近在目前。請發援兵二千人。以備不虞。勅許發一千人。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五月戊子【甲申朔五】》○五月戊子。停騎射走馬之觀。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五月戊戌【十五】》○戊戌。勅陸奧國。以穀一萬石。賑給俘夷。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五月庚子【十七】》○庚子。地震。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五月甲辰【廿一】》○甲辰。從五位下笠朝臣豐興爲河内守。橘朝臣高宗爲上総介。橘朝臣仲宗爲肥後介。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五月乙巳【廿二】》○乙巳。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敏。藤原朝臣諸葛。三統宿禰眞淨等爲次侍從。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五月己酉【廿六】》○己酉。賜加賀國節婦和邇部廣刀自女爵二級。廣刀自女。年十四適山城國人秦眞勝。眞勝亡後。廬於冢側。于今卅餘年。追慕其夫。言及哀泣。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五月是月》○是月。甚寒。山北微雪。記災也。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六月甲寅朔》○六月甲寅朔。以大和國金峯神。預於相甞月次并神今食祭也。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六月甲子【十一】》○甲子。帝不御神嘉殿。所司奉祭如常儀。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六月丙寅【十三】》○丙寅。左大臣正二位源朝臣常薨。大臣。是嵯峨太上天皇子。源氏第三郎。母飯高氏。太上天皇見其操行深沈風神清爽。寵愛殊於他子矣。天長五年正月叙從四位下。七年六月叙從四位上。爲兵部卿。八年正月叙從三位。九年十一月爲中納言。十年三月加正三位。承和四年六月兼爲左近衞大將。五年正月爲大納言。七年八月爲右大臣。兼爲皇太子傅。八年十一月叙從二位。十一年七月轉左大臣。嘉祥三年四月叙正二位。薨時年〓三。大臣容儀閑雅。言論和順。才能之士。推引而進。讒侫之徒。惡而不親。時人以爲。誠是丞相之器也。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六月丁卯【十四】》○丁卯。贈正一位。朝廷依舊。遣監喪贈位使等。依有遺令。喪家確辭不受。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六月丙子【廿三】》○丙子。大法師惠達爲律師。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六月丁丑【廿四】》○丁丑。請僧卅二口於冷然院。讀大般若經。限三日訖。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六月己卯【廿六】》○己卯。加伊豆國三嶋大神從四位下。阿波〓命神。物忌奈命神。物忌奈命神。伊古奈比〓神並正五位下。阿米都和氣命神。伊太豆和氣命神。阿豆佐和氣命神。波布比〓命神等並授從五位上。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六月壬午【廿九】》○壬午。加肥後國健磐龍命神封卅戸。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六月癸未【三十一】》○癸未。地震。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七月甲申朔》○秋七月甲申朔。日有蝕之。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七月甲辰【廿一】》○甲辰。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本雄爲伊勢權介。刑部大輔如故。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七月乙巳【廿二】》○乙巳。備前國貢一伊蒲塞。斷穀不食。有勅。安置神泉苑。男女雲會。觀者架肩。市里爲之空。數日之間。遍於天下。呼爲聖人。各乞私願。伊蒲塞仍有許諾。婦人之類。莫不眩惑奔咽。後月餘日。或云。伊蒲塞夜人定後。以水飮送數升米。天曉如廁。有人窺之。米糞如積。由是聲價應時減折。兒婦人猶謂之米糞聖人。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七月丙午【廿三】》○丙午。石見國言。醴泉出。三日乃涸。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七月己酉【廿六】》○己酉。詔遠江國。以剩田七町施尼妙長。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七月庚戌【廿七】》○庚戌。遣使者向伊勢太神宮。豫請止風雨。』是日。暴風。發屋拔木。須臾甚雨。洪水汎溢。當時有識甚有疑恠。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八月癸丑朔》○八月癸丑朔。地震。』加置陸奧國少掾一員。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八月丙寅【十四】》○丙寅。皇太子始謁覲。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八月戊辰【十六】》○戊辰。陸奧國馳驛上奏。鎭守將軍從五位下伴宿禰三宗卒。三宗者。正六位上眞意之子也。眞意是正五位下氏上之子也。三宗元名健宗。當伴健岑配流之時。惡避其相渉。改爲三宗。嘉祥四年正月叙從五位下。爲鎭守將軍。兼爲下野權介。仁壽四年遷爲武藏權介。三宗撫邊有方。膽略著聞。病卒。民夷傷之。時年五十九。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八月己巳【十七】》○己巳。授右近衞將監正六位上文室朝臣道世從五位下。拜陸奧鎭守將軍。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八月庚辰【廿八】》○庚辰。右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良房兼爲左近衞大將。大納言從二位源朝臣信兼爲右近衞大將。權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良相爲大納言。陸奧出羽按察使如故。參議正三位藤原朝臣長良爲權中納言。左衞門督如故。參議從三位平朝臣高棟爲春宮大夫。源朝臣融爲伊勢守。右衞門督如故。從四位上源朝臣多爲參議。備中守如故。從三位高枝王爲大藏卿。越前權守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繩爲春宮亮。侍從内藏助播磨介如故。從四位上源朝臣冷爲右馬頭。從五位下橘朝臣三夏爲散位頭。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八月丁丑【廿五】》○丁丑。散位外從五位下名草宿禰豐成卒。豐成。少學老莊。長讀五經。義理頗通。學徒多屬。天長七年爲大學博士。承和四年爲直講。八年轉爲助教。十一月叙外從五位下。十一年正月以其老耆。遥授駿河介。以充教授之資。卒時年八十三。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九月丁亥【癸未朔五】》○九月丁亥。无品明子内親王薨。親王。淳和太上天皇第七女。母右大臣正二位清原眞人夏野之女春子也。』陰陽權允兼陰陽博士正六位上刀岐直川人。上総少目從六位上刀岐直雄貞等。賜姓滋岳朝臣。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九月辛卯【九】》○辛卯。重陽節也。帝御南殿。賜宴侍臣。命樂賦詩如常。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九月壬辰【十】》○壬辰。遣使者向伊勢太神宮。奉幣。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九月壬寅【二十】》○壬寅。地震。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九月乙巳【廿三】》○乙巳。從三位藤原朝臣良相爲右近衞大將。大納言如故。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仁爲大舍人頭。中宮亮木工頭如故。從四位下春澄朝臣善繩爲刑部大輔。但馬守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廣基爲春宮大進。從四位上源朝臣勤爲右近衞中將。阿波守如故。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九月辛亥【廿九】》○辛亥。陸奧國百姓復一年。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月壬子朔》○冬十月壬子朔。賜飮侍臣如常。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月庚申【九】》○庚申。正五位下備前守藤原朝臣大津卒。大津者。贈左大臣從一位内麻呂第九之子也。大津身長短小而意氣難奪。尤善歩射。頗超等輩。年十八爲大舍人大允。後出爲常陸大掾。還爲右近衞將監。天長三年叙從五位下。爲備後守。頗有聲譽。民庶歌恩。九年爲大監物。十年遷爲散位頭。承和元年爲左馬助。三年爲信濃守。九年爲陸奧守。留爲左衞門佐。十一年爲伊豫守。歳餘豐稔。百姓富贍。仁壽元年爲備前守。十一月叙正五位下。卒時年六十三。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月壬戌【十一】》○壬戌。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基經從五位下。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月丙寅【十五】》○丙寅。内藥正從五位上物部首廣泉賜姓朝臣。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月戊辰【十七】》○戊辰。以山城國神足神列於官社。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月辛未【二十】》○辛未。召刑部大輔春澄朝臣春繩。文章博士菅原朝臣是善。民部少輔大枝朝臣音人等於藏人所。評重陽節文人所上之詩。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月癸酉【廿二】》○癸酉。侍醫外從五位下神直虎主。散位正七位下神直木並。大初位下神直己井等賜姓大神朝臣。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月甲戌【廿三】》○甲戌。公卿奏〓。伊豆前守外從五位下百濟宿禰康保驅殺部下百姓數人。康保罪當死。詔減死一等。處之遠流。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一月癸未【壬年朔二】》○十一月癸未。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基經爲侍從。紀朝臣有常爲右近衞少將。讃岐介如故。從五位上小野朝臣千株爲備前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三藤爲紀伊介。陰陽頭如故。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一月甲申【三】》○甲申。地震。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一月癸巳【十二】》○癸巳。左近衞府獻生〓魚。詔放御池中。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一月癸卯【廿二】》○癸卯。地震。』帝不御神嘉殿。所司奉祭如常儀。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一月甲辰【廿三】》○甲辰。帝御南殿。賜宴群臣。一如常儀。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一月戊申【廿七】》○戊申。從四位上濂原眞人有雄爲肥後守。從五位上高階眞人岑緒爲伊與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繩爲播磨介。左兵衞佐春宮亮如故。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一月辛亥【卅】》○十一月辛亥晦。詔曰。上稽帝載。下酌皇流。莫不鍾靈〓以開元。割神符以改號者。近來石見國上醴泉。味寫濁醪。状凝芳醴。雖朕之不徳。讓而弗怡。然天意若日。使兆人頼之。亦是宗社降靈。俊乂在官之攸致。豈其爲身而有〓辭也。有司宜擇吉日告宗社。又改仁壽四年爲齊衡元年。其瑞出地主美濃郡大領檜前淡海麻呂叙正六位上。賜物准例。復郡内當年徭。伊勢大神宮禰宜大物忌内人。諸社禰宜祝。及内外文武官把笏者。賜爵一級。但正六位上者廻授一子。如無子者。宜量賜物。五位已上子孫。年廿已上者。叙當蔭之階。賜天下老人百歳已上穀三斛。九十已上二斛。八十已上一斛。欲使曠代禎符及萬邦以共慶。隨時徳政逐五帝而齊衡。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二月甲寅【壬子朔三】》○十二月甲寅。遣使者向嵯峨山陵。告以改元之由。策文曰。天皇恐〈美〉恐〈美毛〉。掛畏〈支〉山陵〈爾〉申賜〈倍止〉奏〈久〉。維仁壽四年九月廿七日〈爾〉。石見國醴泉瑞獻〈禮利〉。圖書〈爾〉據勘〈爾〉合〈利〉。如此〈支〉希世〈留〉嘉瑞〈波〉。是薄徳〈乃〉可感致〈支〉物〈爾波〉非〈須〉。掛畏〈支〉山陵〈乃〉慈賜〈比〉。示賜〈倍留〉物〈奈利〉〈止〉爲〈天奈毛〉。貴喜〈比〉受賜〈天〉。御世〈乃〉名〈乎〉改。齊衡元年〈止〉爲〈留〉。此状〈乎〉申賜〈爾〉。中納言正三位兼行左兵衞督源朝臣定。從四位下安藝守清原眞人瀧雄等〈乎〉差使〈天〉奉出〈須〉。但理須〈波〉先〈川〉申賜〈天〉。後〈爾〉施行〈倍岐〉物〈奈利〉。然〈乎〉有殊障〈天〉。一二日之間延怠〈留〉事〈乎奈毛〉。恐畏〈利〉御坐〈須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是日。木工頭正五位下石川朝臣長津頓死於寮中。月次并神今食等神事。令所司依例奉祭。長津者。中納言正三位兼宮内卿豐成之孫。正四位上武藏守河主之子也。弘仁十年三月爲内舍人。十二年二月爲右京大進。十三年六月爲修理大進。閏九月爲民部大丞。十四年正月遷爲皇太后宮少進。四月叙從
五位下。五月爲大和介。天長八年七月爲木工助。九年正月叙從五位上。承和十年三月爲加賀介。嘉祥二年十一月叙正五位下。仁壽二年二月爲木工頭。卒時年七十。長津性能工巧。恪勤爲宗。故頻歴工官。遂終於此。先父所貯積文書數千卷。秘藏一舍。不會借他。不知死後灰滅何處。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二月甲子【十三】》○甲子。詔諸國。奉諸神幣。告以賀瑞之由。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二月己巳【十八】》○己巳。禮佛懴悔。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二月庚午【十九】》○庚午。美作守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行道卒。行道者。參議從三位楓麻呂之孫。從五位上城主之長子也。弘仁八年正月叙從五位下。爲民部少輔。遷爲美作介。十三年正月爲近江介。天長七年爲兵部少輔。承和三年叙從五位上。四年爲丹後守。十二年二月爲刑部大輔。嘉祥三年正月叙正五位下。仁壽三年七月爲美作守。卒時年六十六。行道累歴内外官職。政迹善惡無聞。可謂得其中庸者也。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二月戊寅【廿七】》○戊寅。越中國高瀬神二上神等禰宜祝。並預把笏。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二月庚辰【廿九】》○庚辰。左衞門少尉從六位上雀部朝臣春枝。散位正六位上林朝臣並人等。改姓紀朝臣。
《卷六齊衡元年(八五四)十二月辛巳【三十一】》○辛巳。武藏國貢長人一枚。以備駈儺。
《卷六卷尾》○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六



《卷七卷首》○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七〈起齊衡二年正月、盡十二月。〉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勅撰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正月壬午朔》○二年春正月壬午朔。帝不御大極殿。以雪後泥深。仍停朝賀。勅公卿。賜宴侍臣如常。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正月戊子【七】》○戊子。帝御南殿。覽青馬。宴群臣。如常儀。加三品賀陽親王二品。從三位藤原朝臣良相。橘朝臣岑繼等正三位。正四位下伴宿禰善男從三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貞守從四位上。從四位上正躬王正四位下。无位輔世王從四位下。從四位下楠野王從四位上。從五位下豐井王從五位上。无位連扶王。正六位上清名王等從五位下。從四位下清原眞人岑成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菅原朝臣是善。在原朝臣行平。藤原朝臣仲統等從四位下。從五位上高階眞人岑緒。源朝臣興等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宗善。藤原朝臣菅雄。春日臣雄繼。小野朝臣貞樹。橘朝臣數雄。紀朝臣有常。藤原朝臣良繩等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善世宿禰豐永。上毛野朝臣綱主。正六位上源朝臣謹。藤原朝臣忠宗。藤原朝臣常行。安倍朝臣良行。藤原朝臣興邦。坂上大宿禰當道。藤原朝臣數守。橘朝臣時茂。藤原朝臣弘道。藤原朝臣良尚。橘朝臣良枝。紀朝臣弘岑。小野朝臣春枝。小野朝臣國梁。縣犬養大宿禰貞守等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滋岳朝臣川人。上村主宮雄。御船宿禰佐世。家原連氏雄。卜部雄貞等外從五位下。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正月己丑【八】》○己丑。加從四位下源朝臣全姫正四位下。授无位藤原朝臣連子。大中臣朝臣安子等從五位上。正六位上紀朝臣全子。无位當麻眞人繼子等從五位下。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正月壬辰【十一】》○壬辰。授无位良岑朝臣親子從五位下。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正月丙申【十五】》○丙申。中納言正三位安倍朝臣安仁爲陸奧出羽按察使。民部卿如故。參議從四位上源朝臣多爲越前權守。從五位下橘朝臣三夏爲山城守。藤原朝臣良尚爲大和介。右近衞少將如故。縣犬養大宿禰貞守爲和泉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宗善爲尾張守。外從五位下菅野朝臣弟門爲介。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河道爲參河介。紀朝臣弘岑爲遠江守。伴宿禰安道爲權介。清原眞人清海爲駿河權守。從五位上春枝王爲下総守。從五位下源朝臣舒爲美濃權介。橘朝臣安吉雄爲上野介。文室朝臣道世爲下野權介。鎭守將軍如故。正四位下藤原朝臣衞爲加賀守。勘解由長官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葛爲權介。從五位上豐井王爲能登守。外從五位下壹志宿禰吉野爲越後權介。從四位下茂世王爲丹波守。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貞守爲權介。左近衞少將如故。從四位下在原朝臣行平爲因幡守。從五位下讃岐朝臣高作爲伯耆守。外從五位下安原宿禰岳爲出雲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仲統爲備前權守。外從五位下蕃良朝臣豐持爲介。從五位上紀朝臣益雄爲備中守。清原眞人秋雄爲權介。右近衞少將如故。從五位下長峯宿禰秀名爲備後守。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輔嗣爲阿波守。源朝臣勤爲伊豫守。右近衞中將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世爲介。
右兵衞佐如故。正四位下正躬王爲大宰大貳。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興邦爲筑前介。仲嗣王爲肥前守。正五位下高階眞人峯緒爲肥後守。從五位下大原眞人眞室爲介。藤原朝臣友永爲豐前守。石川朝臣宗繼爲豐後守。藤原朝臣穎基爲日向守。從五位上紀朝臣有常爲左近衞少將。讃岐介如故。清原眞人秋雄。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尚等爲右近衞少將。安倍朝臣貞行爲左衞門權佐。藤原朝臣常行爲右衞門佐。坂上大宿禰當道爲權佐。藤原朝臣基經爲左兵衞佐。』陸奧國奏曰。奧地俘囚等。彼此接刄。殺傷同種。事須警備以防非常。仍且差發援兵二千人。許之。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正月戊戌【十七】》○戊戌。帝停觀大射。勅公卿。就豐樂殿下。令諸衞府次射。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正月壬寅【廿一】》○壬寅。以伊勢國阿耶賀神。預於名神。』帝御新成殿内宴。命樂賦詩皆如常儀。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正月癸卯【廿二】》○癸卯。帝御新成殿。以觀賭射。以前日停也。』時京師多盜。掠奪人物。有詔。搜起自宮中。及於京中。』前山城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松影卒。松影。刑部少輔從五位下星雄之子也。爲人嚴正。鬚眉如畫。起家補内舍人。累遷。天長四年爲式部大丞。時東宮僚屬。妙選名流。松影風望著聞。遷爲春宮少進。還復式部大丞。時當朝會。嵯峨皇子源朝臣常。縁勅帶劔。式部詰以未知詔旨。不聽。皇子愧赧而歸。以故天皇赫怒。貶黜式部官人。左轉松影。爲彈正少忠。「九年」承和元年爲聘唐使判官。兼山城權介。松影以母老固辭再三請。許之。三年復爲式部大丞。出爲丹波介。後復爲式部大丞。十一年春授從五位下。歴左少辨。中務治部兩省少輔。出雲山城兩國守。病卒。時年五十七。松影四入式部。閑練故事。其進退容儀。得於天性。今到吏部者。皆推松影爲楷模焉。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正月丙午【廿五】》○丙午。伊勢國阿耶賀神。丹後國大蟲神並加從四位下。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正月戊申【廿七】》○戊申。陸奧國飛驛奏。請加發援兵二千人。勅曰。夫邊要之寄。安危攸繋。愼微慮萠。理固宜然。但時臨農要。人競耕稼。而多動士衆。遠行屯戍。恐懷患役之嗟。終乏如歸之志。凡用兵之道。未必貴多。苟奮其力。一以當千。宜便簡抜近城兵一千人。和誘其心。精練其武。能守衝要。以備機急。又知騷擾之由。發於飢困。故賜賑給料籾一萬斛。事須不論民俘。務加優恤。開以恩惠。慰其窮窘。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正月己酉【廿八】》○己酉。加陸奧國石椅神從四位下。』大判事兼明法博士備後介從五位下伴宿禰宗卒。宗。本姓伴良田連。後改爲伴宿禰。宗出自外國。少入大學。專心法門。習讀律令。始爲大宰明法博士。承和八年遷爲右少史。十一年正月轉爲右大史。十二年六月轉爲左大史。十四年正月叙外從五位下。嘉祥元年二月爲勘解由次官。五月遷爲大判事。二年二月兼明法博士。三年正月叙從五位下。仁壽四年二月兼爲備後介。卒時年六十四。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二月癸丑【辛亥朔三】》○二月癸丑。以陸奧國永倉神列於官社。』有長星出於東北。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二月癸亥【十三】》○癸亥。備中國言。吉備津彦名「明」神庫内鈴鏡。一夜三鳴。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二月乙丑【十五】》○乙丑。從四位下輔世王爲侍從。從五位下文室眞人眞文爲大舍人頭。外從五位下讃岐朝臣永直爲明法博士。從五位下大宅朝臣年雄爲散位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常永爲治部大輔。外從五位下御輔朝臣永道爲大判事。明法博士如故。從五位上嶋江王爲大膳大夫。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直道爲木工頭。正峯王爲正親正。從四位上正行王爲彈正大弼。正五位下豐前王爲左京權大夫。大和守如故。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仁爲大夫。中宮亮如故。正四位下長峯宿禰高名爲右京權大夫。兼爲山城權守。外從五位下大神朝臣虎主爲備後介。侍醫如故。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二月丁卯【十七】》○丁卯。詔右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良房。參議從三位兼行中宮大夫讃岐守伴宿禰善男。從四位下行刑部大輔春澄朝臣善繩。正六位上行少外記安野宿禰豐道等。修國史。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二月戊辰【十八】》○戊辰。請一百僧於大極殿。轉讀大般若經。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二月辛未【廿一】》○辛未。讀般若訖。僧年七十已上。及法師位已上者。賜度者各一人。其年六十已上帶法師位者。兼加一階。滿位者唯授一階。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三月壬辰【庚辰朔十三】》○三月壬辰。散位從四位上道野王卒。道野王者。大宰帥二品賀陽親王第一子也。淫於酒色。頗解絲竹。然性甚謹厚。未曾傲慢。天長九年叙從四位下。承和三年拜武藏守。仁壽二年叙從四位上。病卒。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三月丙申【十七】》○丙申。大風雨。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三月乙巳【廿六】》○乙巳。制。大和國検非違使正六位上伊勢朝臣緒繼預把笏。諸國検非違使把笏。始於此人。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三月丙午【廿七】》○丙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興邦爲筑前權守。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四月己酉朔》○夏四月己酉朔。賜飮侍臣如常儀。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四月庚戌【二】》○庚戌。地震。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四月乙卯【七】》○乙卯。遣使者向備中國。奉幣吉備津彦名神。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四月戊午【十】》○戊午。禁私養鷹鷂。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四月是月》○是月。寒殞霜。記災也。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閏四月乙酉【己卯朔七】》○閏四月乙酉。從五位下和朝臣豐永爲上総介。清瀧朝臣藤根爲下総守。』散位從四位下清峯朝臣門繼卒。門繼。左京人也。達練世俗。無他才學。嵯峨天皇殊録恩舊。擢爲左衞門少尉。弘仁十二年正月叙外從五位下。四月除上野介。十三年遷爲右馬助。天長十年叙從五位下。承和三年四月出爲長門守。四年二月爲典藥頭。八年正月拜備後守。九月爲縫殿頭。十二年正月叙正五位下。十五年正月叙從四位下。隱居難波。病卒。時年七十四。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閏四月壬辰【十四】》○壬辰。有狐晝見。命近仗駈。走過御前。帝射而獲之。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閏四月癸巳【十五】》○癸巳。大雨水。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閏四月丁酉【十九】》○丁酉。分美濃國多藝武義兩郡。爲多藝。石津。武義。群上凡四郡。』遣使者賑給相摸國飢民。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閏四月辛丑【廿三】》○辛丑。遣使者向丹生川上雨師神社。奉幣馬。請止淫雨。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閏四月丙午【廿八】》○丙午。大宰府馳驛言。日向守從五位下嗣峯王發兵。將殺推訴使正五位下田口朝臣房富。有司奏〓。詔免官爵。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閏四月是月》○是月。左右馬寮御馬疫死殆盡。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五月辛亥【戊申朔四】》○五月辛亥。詔。能登國氣多大神宮寺。置常住僧。聽度三人。永々不絶。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五月壬子【五】》○壬子。停騎射走馬之觀。不御武徳殿。盖據御馬多斃也。』詔。越前國氣比大神宮寺。御子神宮寺。置常住僧。聽度五人。心願住者亦五人。凡一十僧。永々不絶。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五月癸丑【六】》○癸丑。大宰大貳正躬王將赴任。詣闕拜辭。殊賜恩餞。絲竹間奏。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五月丁巳【十】》○丁巳。地震。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五月戊午【十一】》○戊午。地亦震。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五月癸亥【十六】》○癸亥。加賀國分寺置布薩戒本田二町。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五月丁卯【廿】》○丁卯。加筑後國高良玉埀名神位田四町。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五月庚午【廿三】》○庚午。東大寺奏言。毘盧舍那大佛頭自落在地。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六月戊寅朔》○六月戊寅朔。日有蝕之。』詔。以安祥寺預於定額。施稻一千束。以充燈油。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六月癸未【六】》○癸未。震建禮門前柳樹。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六月甲申【七】》○甲申。遣參議左大辨兼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氏宗東大寺。見大佛頭墮落之状。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六月戊子【十一】》○戊子。帝不御神嘉殿。所司奉祭如常儀。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六月戊戌【廿一】》○戊戌。地震。』從五位下伊統宿禰福代爲園池正。藤原朝臣弘道爲出羽守。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六月壬寅【廿五】》○壬寅。地震。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六月癸卯【廿六】》○癸卯。從四位下雄風王卒。雄風王。贈一品萬多親王第四子也。爲人沈敏。弱冠入學。帝在東宮時。引爲侍者。頗習鷹馬。踐祚之日授從四位下。除左馬頭。補次侍從。給事殿中。進退閑雅。性素寛裕。卒官。時年〓二。帝甚愍悼之。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七月丁未朔》○秋七月丁未朔。紀伊守從五位下紀朝臣眞高獻甘露。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七月戊申【二】》○戊申。遣參議宮内卿從四位上源朝臣多。安藝守從四位上清原眞人瀧雄等向佐保山陵。策命云。天皇恐〈牟〉恐〈牟毛〉。掛畏〈支〉佐保陵〈爾〉奏賜〈部止〉奏。御願〈止之天〉奉造〈理〉給〈倍留〉東大寺〈乃〉盧舍那佛時代久經〈爾太禮波〉。自然〈爾〉毀損〈天〉。去五月廿三日〈乎〉以〈天〉。頽落給〈倍利〉。今御願〈能〉破〈奴倍支爾〉依〈天〉。奉造固〈无止須〉。今〈毛〉今〈毛〉畏山陵〈能〉御本願〈爾〉顧給〈天〉。相助護給〈爾〉依〈天〉。佛〈毛〉平〈爾〉奉造固〈利〉。天下〈毛〉平〈久〉可在〈止之天奈毛〉。參議宮内卿從四位上源朝臣多。安藝守從四位上清原眞人瀧雄等〈乎〉差使〈天〉。恐〈牟〉恐〈牟毛〉奏賜〈久止〉奏。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七月丙寅【廿】》○丙寅。大宰府傳進入唐留學僧圓載上表。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七月壬申【廿六】》○壬申。地震。』以紀伊國天手力男神預於官社。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七月戊寅【この月なし。】》○戊寅。從三位百濟王勝義薨。勝義。從四位下元忠之孫。從五位下玄風之子也。少游大學。頗習文章。大同元年二月爲大學少允。四年二月爲右京少進。弘仁七年二月叙從五位下。十年二月爲左衞門佐。十一年正月兼爲相摸介。十二年十月叙從五位上。十三年三月遷爲但馬守。天長四年正月兼爲美作守。叙正五位下。六年二月叙從四位下。爲右京大夫。十年十一月遷爲左衞門督。承和四年正月兼相摸守。六月爲宮内卿。六年二月叙從三位。年老致仕。閑居河内國讃良郡山畔。頗使鷹犬。以爲養痾之資。卒時年七十六。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八月丁丑朔》○八月丁丑朔。地震。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八月戊寅【二】》○戊寅。地亦震。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八月甲申【八】》○甲申。下総守從五位下清瀧朝臣藤根。上総介和朝臣豐永等並授從五位上。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八月丙戌【十】》○丙戌。兵庫中鼓自鳴。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八月己丑【十三】》○己丑。散位從四位下當世王卒。當世王。二品大宰帥仲野親王第四子也。天性羸弱。惡當風雨。頗好鷹犬。不敢出遊。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八月辛卯【十五】》○辛卯。散位外從五位下上村主宮雄。右大史正六位上河原連貞雄等。改姓廣階宿禰。主計頭兼算博士外從五位下家原連氏主。主税助外從五位下氏雄。左大史正六位上繩雄。右近衞醫師正七位上善宗等。賜姓宿禰。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八月癸巳【十七】》○癸巳。武部卿仲野親王家令正七位下宇自可臣武雄改姓笠朝臣。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八月丁酉【廿一】》○丁酉。中務卿時康親王家令從六位下忍海上連淨永改姓朝野宿禰。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八月己亥【廿三】》○己亥。從五位下源朝臣直爲侍從。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冬緒爲肥後守。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八月辛丑【廿五】》○辛丑。地震。』長門國言。牛産犢一身兩頭。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九月壬子【丁未朔六】》○九月壬子。遣少納言從五位下利見王。向八幡大菩薩宮。策命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岐〉八幡大菩薩〈乃〉廣前〈爾〉恐〈牟〉恐〈牟毛〉申給〈倍止〉申〈久〉。東大寺〈乃〉盧舍那佛〈波〉。佐保天皇御世〈爾〉。大菩薩〈乎〉知識〈爾〉奉唱〈天〉奉造給〈倍利〉。而〈乎〉時代久經〈爾天〉。自然〈爾〉毀損〈禮天〉。去五月廿三日〈乎〉以〈天〉。頽落給〈爾太利〉。今本志〈乃〉破〈奴倍支爾〉依〈天〉。奉造固〈无止須〉。今〈毛〉今〈毛〉。亦大菩薩〈乃〉相助〈介〉護賜〈牟爾〉依〈天〉。佛〈毛〉平〈爾〉奉造固〈利〉。天下〈毛〉平安〈介久〉在〈倍支〉。故是以少納言從五位下利見王〈乎〉差使〈天〉。宇豆〈乃〉太幣帛〈乎〉令捧持〈天〉奉出〈須止〉。恐〈牟〉恐〈牟毛〉申賜〈久止〉申。別辭〈天〉申〈久〉。大宰府申〈久〉。前〈與利〉勞〈利〉繕〈波世〉賜〈不〉宮〈波〉。去閏四月〈爾〉作〈利〉畢〈奴止〉申〈須〉。此〈乎〉聞食。悦賜〈比天奈毛〉悦。太幣帛〈乎〉令副捧〈天〉奉出賜〈不〉。掛畏〈支〉大菩薩。如故〈爾〉安隱〈爾〉靜〈萬利〉坐〈天〉。天皇〈乎〉常磐〈爾〉堅磐〈爾〉。夜守〈利〉日守〈利爾〉。護給〈比〉
矜賜〈倍止〉。恐〈牟〉恐〈牟毛〉申賜〈久止〉申。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九月癸丑【七】》○癸丑。以園神韓神列於名神。』是夕。東宮有狼害人。明旦有人射殺。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九月乙卯【九】》○乙卯。重陽節也。帝御南殿。賜宴侍臣。命樂賦詩如常也。是夜。地震。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九月丙辰【十】》○丙辰。地亦震。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九月丁巳【十一】》○丁巳。大雨。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九月癸亥【十七】》○癸亥。無品安勅内親王薨。桓武天皇第十三女。母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大繼之女從四位下河子也。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九月甲子【十八】》○甲子。散位從五位上嶋田朝臣清田卒。清田者。正六位上村作之子也。少入學。略渉經史。奉文章生試。遂及科第。後爲大學少屬。遷爲大宰少典。還爲内藏少屬。弘仁十四年改臣姓爲朝臣。天長元年爲少外記。三年兼爲勘解由判官。四年轉爲大外記。兼爲下野權掾。天長六年正月叙從五位下。承和二年爲宮内少輔。四年遷爲治部少輔。六年九月出爲伊賀守。仁壽元年十一月叙從五位上。卒時年七十七。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九月乙丑【十九】》○乙丑。地震。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九月丙寅【廿】》○丙寅。地亦震。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九月己巳【廿三】》○己巳。僧正長訓大法師卒。長訓。俗姓錦氏。近江國滋賀郡人也。師事少僧都玄憐。延暦年中受具足戒。後於大極殿。説最勝王經。應問而答。能發疑薈。稍轉。仁壽三年爲僧正。卒時年八十二。長訓自少至長。固持毘尼。推己及物。博愛爲先。白黒至今。稱其慈悲。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九月癸酉【廿七】》○癸酉。授正六位上紀朝臣夏井從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峯主爲左少辨。紀朝臣夏井爲右少辨。橘朝臣高宗爲土左守。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九月甲戌【廿八】》○甲戌。以伊豆國大興寺預於定額。爲海印寺別院。大興寺者。孝子大部富賀滿爲國家所建也。』修理東大寺大佛司検校傳燈修行賢大法師位眞如。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衞大將藤原朝臣良相等奏言。謹案。去天平勝寳四年勅書稱。朕發菩薩大願。奉造盧舍那佛。廣及法界知識。夫有天下之富者朕也。有天下之勢者朕也。以此富勢。造彼尊像。事也易成。心也難至。恐徒有勞。人預無能感。諸知識者。發至誠心。各人招福。宜毎日三拜盧舍那佛。自當存念各造盧舍那佛像。如更有人。願持一枝花一合土造像者。勿禁勿障。同進百姓。催令加造者。即知先皇本願。以一切人衆爲善知識。欲共其福利。不專於一己。而今件大佛。已爲大破。修理所須。殆及新造。案佛所説。莊嚴佛事。修理舊物。所得功徳。勝於新造。而獨用官物以充給。恐乖弘濟之本願。望請令天下人。不論一文錢一合米。隨力多少。以得加進。又一切神祇。不望功徳勝利者盖寡矣。故先皇始自八幡大神。以爲善知識。頼其冥助。果彼大願。若諸神祇。望預件功徳者。命所司。隨其所願。辨送料物。然則先皇大願。始終不違。人神福利。古今如一。勅許之。於是。令郡國以米及輕齎等。隨便運送。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九月乙亥晦【廿九】》○九月乙亥晦。地震。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十月丙子朔》○冬十月丙子朔。賜飮侍臣如常。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十月戊寅【三】》○戊寅。地震。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十月丙戌【十一】》○丙戌。夫人從三位藤原朝臣緒夏薨。夫人。贈左大臣從一位内麻呂之女也。弘仁元年十一月叙從五位上。三年正月叙從四位下。六年七月立爲夫人。叙從三位。薨後贈正二位。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十月癸巳【十八】》○癸巳。山埼津頭失火。延燒三百餘家。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十月甲午【十九】》○甲午。復出羽國百姓困窮者萬九千餘口。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十一月癸丑【丙午朔八】》○十一月癸丑。筑前國奏言。上座郡大領外從七位上前田臣市成。理郡年久。善政日聞。百姓同聲。謂之不煩。請假外從五位下。積効爲眞。從之。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十一月庚申【十五】》○庚申。地震。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十一月乙丑【廿】》○乙丑。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近主爲常陸介。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十一月丁卯【廿二】》○丁卯。帝不御神嘉殿。所司奉祭如常儀。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十一月戊辰【廿三】》○戊辰。帝御南殿。賜宴群臣。一如常儀。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十二月丙子朔》○十二月丙子朔。大炊寮大八嶋竃神。齋火武主比命神。内膳司庭火皇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十二月丁亥【十二】》○丁亥。地震。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十二月癸巳【十八】》○癸巳。禮佛懴悔。
《卷七齊衡二年(八五五)十二月辛丑【廿六】》○辛丑。中務少輔從五位下興峯王賜姓清原眞人。
《卷七卷尾》○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七



《卷八卷首》○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八〈起齊衡三年正月、盡天安元年正月。〉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勅撰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正月乙巳朔》○三年春正月乙巳朔。停朝賀。以陰雨也。帝御南殿。賜宴侍臣如舊。唯不作音樂。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正月丁未【三】》○丁未。皇太子朝見。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正月辛亥【七】》○辛亥。帝殿南殿。觀青馬。賜宴群臣如常儀。』授授從四位下基兄王從四位上。无位棟貞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利見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下末良王。清田王等從五位下。正四位下源朝臣寛正四位上。從四位下清原眞人長田從四位上。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近主。紀朝臣道茂。百濟王安宗。橘朝臣常陰。在原朝臣善淵。安倍朝臣貞行等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大神朝臣虎主。滋善宿禰宗人。山田連春城。山口忌寸西成。正六位上久賀朝臣三常。源朝臣包。藤原朝臣貞亮。橘朝臣茂生。藤原朝臣家宗。安倍朝臣房上。藤原朝臣三直。藤原朝臣大瀧。橘朝臣高繼。安倍朝臣弘良。紀朝臣春枝等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安野宿禰豐道。秦宿禰永原。笠朝臣名高。丸子連家繼。坂合部宿禰人吉等外從五位下。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正月壬子【八】》○壬子。无位藤原朝臣佐太。伴宿禰枝子等授從五位下。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正月乙卯【十一】》○乙卯。東宮獻御杖。諸衞府獻〓杖如常。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正月丙辰【十二】》○丙辰。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良繩爲右中辨。内藏助春宮亮播磨介如故。從五位上大枝朝臣音人爲左少辨。東宮學士如故。從五位下高橋朝臣淨野爲内膳奉膳。正四位下長岑宿禰高名爲山城守。右京權大夫如故。從五位下山田宿禰文雄爲河内介。外從五位下高丘宿禰宗雄爲攝津介。從五位下紀朝臣東人爲伊賀守。礒江王爲駿河守。外從五位下廣階宿禰宮雄爲介。津宿禰良友爲伊豆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大瀧爲武藏介。外從五位下家原宿禰氏主爲安房守。正五位下高階眞人岑緒爲近江介。從五位下紀朝臣永直爲陸奧守。高橋朝臣安雄爲若狹守。外從五位下高丘宿禰百興爲越前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弟男爲加賀介。從四位上源朝臣啓爲越中守。外從五位下秦宿禰永原爲越後介。從五位上文室朝臣助雄爲丹波守。坂上大宿禰貞守爲介。左近衞少將如故。從四位上源朝臣冷爲但馬守。從五位下紀朝臣眞丘爲權介。藤原朝臣貞敏爲備前介。雅樂頭如故。大春日朝臣眞野麻呂爲紀伊權介。暦博士如故。藤原朝臣岑主爲讃岐權介。橘朝臣三夏爲筑前守。桑田眞人虎吉爲筑後守。外從五位下坂合部宿禰人吉爲豐前介。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當宗爲左兵衞權佐。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仲統爲左馬頭。備前權守如故。從五位下紀
朝臣春枝爲助。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仁爲右馬頭。左京大夫如故。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正月辛酉【十七】》○辛酉。停大射禮。但勅諸衞府。於殿前射。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正月壬戌【十八】》○壬戌。帝觀賭射。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正月乙丑【廿一】》○乙丑。内宴。命樂賦詩如常。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二月庚辰【甲戊朔七】》○二月庚辰。參議式部大輔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貞守上表辭職。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二月辛巳【八】》○辛巳。從五位下滋野朝臣善根爲中務少輔。藤原朝臣興邦爲圖書頭。左兵衞權佐筑前權守如故。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良繩爲内藏頭。右中辨春宮亮播磨介如故。從五位下興岑王爲諸陵頭。丹〓眞人弟梶爲民部少輔。外從五位下有宗宿禰益門爲主計頭。算博士如故。從五位下大枝朝臣眞臣爲鼓吹正。當麻眞人鴨繼爲典藥頭。侍醫筑前介如故。善世宿禰豐永爲造酒正。從四位下菅原朝臣是善爲左京大夫。文章博士如故。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眞主爲亮。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恒雄爲相摸權介。橘朝臣永範爲下野權守。從五位下文室朝臣道世爲介。文室朝臣有眞爲陸奧守。和氣朝臣巨範爲介。橘朝臣休蔭爲左兵庫頭。小野朝臣春枝爲鎭守將軍。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二月辛卯【十八】》○辛卯。請僧百三人於大極殿及冷然院。分讀大般若經。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二月癸巳【二十】》○癸巳。地震。有聲如雷。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二月甲午【廿一】》○甲午。地亦震。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三月丙午【甲辰朔三】丙午。雨雹。記災也。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三月壬子【九】》○壬子。大宰府奏言。新羅人卅人漂著此岸。稟粮放歸。』以出羽國法隆寺預於定額。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三月甲寅【十一】》○甲寅。從五位下清原眞人長統爲大學頭。安倍朝臣房上爲大炊頭。伴宿禰須賀雄爲紀伊介。藤原朝臣三藤爲土左權守。陰陽頭如故。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三月戊午【十五】》○戊午。移山城國葛野郡月讀社。置松尾之南山。社近河濱。爲水所囓。故移之。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三月丁卯【廿四】》○丁卯。加陸奧守從五位下文室朝臣有眞從五位上。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三月是月》○是月。地數震。京師及城南。或屋舍毀壞。或佛塔倚傾。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四月癸酉朔》○夏四月癸酉朔。地震。帝不御南殿。勅公卿賜飮侍臣如常。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四月甲戌【二】》○甲戌。地震。』詔。諸國三位已上名神神主及禰宜祝等。並預把笏。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四月庚辰【八】》○庚辰。駿河國言。甘露降。』從五位下丹〓眞人弟梶爲讃岐權介。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四月庚寅【十八】》○庚寅。右京大夫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諸成卒。諸成。參議從三位巨勢麻呂曾孫。左兵衞佐兼阿波守從五位下弓主之孫。正六位上助川之長男也。弘仁年中爲文章生。聰悟超倫。暗誦文選上帙。學中號爲三傑。弘仁十二年二月爲修理少進。九月遷民部少丞。十四年七月爲式部大丞。天長三年正月叙從五位下。爲相摸權介。十年五月爲右少辨。六月出爲大宰少貳。承和六年九月爲治部少輔。七年六月遷式部少輔。八年十一月加從五位上。九年五月兼爲勘解由次官。八月遷爲春宮亮。十二年正月授正五位下。十五年叙從四位下。爲右中辨。嘉祥二年爲備前守。三年六月爲右京大夫。仁壽三年正月叙從四位上。時人以爲。諸成才學。不後等輩。資性恪勤爲宗。恨不登八座而遽然頓逝。時年六十四。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四月甲午【廿二】》○甲午。彈正臺奏。五世王者。雖有王號。非皇親之限。其朝服色。宜依諸臣位階。從之。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四月戊戌【廿六】》○戊戌。上野太守四品國康親王落髮爲僧。爲人羸弱。不堪出仕。故避俗入道。』散位外從五位下氷宿禰繼麻呂卒。繼麻呂。字宿榮。左京人。晩而入學。日夜不倦。精於算術。天長二年爲主計算師。稍遷。承和八年爲算博士。兼爲主計助。年老致仕。嘉祥元年特拜駿河介。卒時年七十六。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四月辛丑【廿九】》○四月辛丑晦。虹見於辨官廳朝。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五月丙午【壬寅朔五】》○五月丙午。停騎射走馬之觀。不御武徳殿。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五月庚戌【九】》○庚戌。請僧二百五十人於大極殿。及冷然院。賀茂。松尾神社。分讀大般若經。限三日訖。攘災疫也。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五月甲寅【十三】》○甲寅。從五位下橘朝臣數岑爲木工助。正四位下豐江王爲右京大夫。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年爲備後守。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五月丙寅【廿五】》○丙寅。遣右大辨從四位上清原眞人岑成。向佐保山陵。策命曰。天皇恐〈牟〉恐〈牟毛〉掛畏〈支〉佐保山陵〈爾〉奏賜〈閇止〉奏〈久〉。御願〈止之天〉奉造〈理〉給〈倍留〉東大寺〈乃〉盧舍那佛。時代久經〈爾太禮波〉。自然〈爾〉毀損〈天〉。去年五月廿三日〈乎〉以〈天〉頽落給〈倍利〉。因茲。參議宮内卿從四位上源朝臣多。安藝守從四位上清原眞人瀧雄等差使〈天〉。可奉造固状〈乎〉奏給〈倍利〉。而國家事繁〈久〉故障多〈之天〉。今〈末天爾〉怠〈太利〉。今〈奈毛〉始〈天〉的〈久〉奉造固〈留〉。畏山陵〈乃〉御願〈爾〉顧給〈天〉。相助護給〈爾〉依〈天之〉。佛〈毛〉奉造固〈利〉。平〈久〉可在〈止之天奈毛〉。右大辨從四位上清原眞人岑成〈乎〉差使〈天〉。恐〈牟〉恐〈牟毛〉奏賜〈久止〉奏。』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眞主爲民部少輔。藤原朝臣家宗爲大炊頭。安倍朝臣房上爲安房守。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戊辰【廿七】》○戊辰。以山城國片山神列於官社。兼預相甞祀。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五月己巳【廿八】》○己巳。雨水。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六月壬申朔》○六月壬申朔。地震。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六月癸酉【二】》○癸酉。地亦震。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六月壬午【十一】》○壬午。帝不御神嘉殿。所司奉祭如常儀。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六月乙酉【十四】》○乙酉。從五位上在原朝臣善淵爲大舍人頭。』是日。請名僧二百六十五人於東西寺及延暦。崇福。梵釋。天王。東大。興福。元興。大安。藥師。西大。法隆。新藥師等十四箇寺。讀所寫一切經各三遍。限七日訖。毎寺差五位一人爲勅使。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六月丁亥【十六】》○丁亥。攝津守從五位下益善王賜姓清原眞人。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六月甲午【廿三】》○甲午。加正三位藤原朝臣長良從二位。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六月丙申【廿五】》○丙申。正三位源朝臣潔姫薨。潔姫者。嵯峨太上天皇之女也。母當麻氏。天皇選聟未得其人。太政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良房弱冠之時。天皇悦其風操超倫。殊勅嫁之。濂和皇太后即其長女也。潔姫性能琵琶。頗可賞翫。承和八年十一月叙正四位下。仁壽元年十一月叙從三位。三年三月叙正三位。薨時。擇賀樂岡白川地而爲葬地。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七月辛丑朔》○秋七月辛丑朔。遣使者。向諸神社奉幣祈雨。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七月癸卯【三】》○癸卯。權中納言兼左衞門督從二位藤原朝臣長良薨。長良。贈太政大臣正一位冬嗣之長子也。志行高潔。寛仁有度。弘仁十三年爲内舍人。仁明天皇在儲宮時。晨〓侍坐。花時月夜。戯席射塲。天皇毎許以交敵之思。長良逾修冠帶。不敢和狎。天長元年二月叙從五位下。二年二月爲侍從。十年二月爲左兵衞權佐。三月轉爲左衞門佐。太子踐祚之日叙正五位下。承和三年正月叙從四位下。遷除右馬頭。六年轉爲左馬頭。九年八月遷爲左兵衞督。十一年正月叙從四位上。爲參議。十五年正月遷爲左衞門督。嘉祥三年四月叙正四位下。九月叙從三位。天皇晏駕之後。哀泣不絶如父母。初斷〓肉。求冥助也。仁壽元年十一月叙正三位。四年八月爲權中納言。薨時年五十五。長良兄弟之間。友愛天至。接士大夫。常以寛容。人無貴賎。慕而仰之。後至于元慶元年。追贈正一位左大臣。三年重贈太政大臣。有子六人。第三子基經。今攝政右大臣也。基經幼少之日。敬愛異於諸子。古人有言。知子不如父。誠哉。少女高子。即今中宮也。此先人餘慶而所遠及也。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七月辛亥【十一】》○辛亥。越中國言。旱。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七月癸丑【十三】》○癸丑。從五位下飯高朝臣永雄爲中務少輔。源朝臣至爲侍從。南淵朝臣彌繼爲大監物。從五位上豐階眞人安人爲圖書頭。從五位下橘朝臣常蔭爲刑部少輔。橘朝臣信蔭爲大判事。滋野朝臣善根爲肥前守。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七月丙辰【十六】》○丙辰。地震。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七月丁巳【十七】》○丁巳。雷雨。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七月戊午【十八】》○戊午。地震。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七月庚申【廿】》○庚申。若狹國言。旱。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七月甲子【廿四】》○甲子。詔。試諸沙彌讀經。及第者聽度。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七月戊辰【廿八】》○戊辰。地震。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八月辛未朔》○八月辛未朔。別遣勅使於神泉苑。試諸持呪有驗者聽度。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八月乙亥【五】》○乙亥。伯耆國伯耆神。大山神。國坂神並加正五位下。倭文神。宗形神。大帶孫神並從五位上。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八月丁丑【七】》○丁丑。冷然院及八省院。太政官廳前。同時虹見。記異也。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八月戊寅【八】》○戊寅。安房國言。天雨黒灰。從風而來。委地三四許分。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八月己丑【十九】》○己丑。狂者藤原臣雄犯入禁中。近衞陣頭射殺。左衞門左兵衞官人。見在陣者。坐令狂者入宮。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八月丁酉【廿七】》○丁酉。大學博士兼越中權守從五位上春日臣雄繼賜姓大春日朝臣。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八月戊戌【廿八】》○戊戌。從五位下春原朝臣末繼。藤原朝臣正岑等爲大監物。橘朝臣常蔭爲縫殿頭。丹〓眞人貞岑爲大學頭。南淵朝臣彌繼爲大藏少輔。伴宿禰春世爲武藏介。清原眞人長統爲越後權守。從五位上佐伯宿禰屋代爲備後介。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九月癸卯【辛丑朔三】》○九月癸卯。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實敏卒。實敏。俗姓物部氏。尾張國愛智郡人也。初實敏在孕時。母夢見室中建三重塔。及生眼有重瞳。耳孔相通。年十三從伯父大法師中安入都。實敏聡朗日倍。受持經論。中安歎異之。乃屬律師玄叡。玄叡察其法器。摩頂誨誘。更從入唐大僧都永忠。學經論所。滯二年受具足戒。弘仁十年興福寺維摩會預席論難。時諸寺學業之輩。聽其竪義。莫不驚聳。承和九年於大極殿講最勝王經。皇帝臨聽。實敏問答警策。脣舌紛紜。分决疑滯。毫毛必剖。帝稱歎久之。明年擢拜律師。再轉爲大僧都。卒時年六十九。夏臈五十。實敏言詞可羨。音聲和美。發願教誨。聞者流涙。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九月己酉【九】》○己酉。重陽宴也。天皇御南殿。命樂賦詩如常。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九月庚戌【十】》○庚戌。宮主外從五位下卜部雄貞。神祇少祐正六位上業基等。賜姓占部宿禰。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九月辛亥【十一】》○辛亥。造酒司酒甕神。從五位下大邑刀自。小邑刀自神等。並預春秋祭。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九月癸丑【十三】》○癸丑。散位從五位上春枝王卒。春枝王。四世從五位下仲嗣王第八之男也。爲人謙退。敦崇佛道。弱仕嵯峨太上天皇。承和初爲越後介。頗有政績。十年正月叙從五位下。時當諒闇。殊擇治國者。春枝預此選叙之。即爲能登守。彼國累年荒廢。百姓煩擾。春枝到國。比及三年。國漸興復。民得綏安。上請以定額大興寺。爲國分金光明寺。安居之講。自此勤修。梵唄之響。晝夜無休。仁壽三年七月爲中務少輔。十月遷爲正親正。四年正月叙從五位上。齊衡二年正月爲下総守。稱病篤不之任。隱居養痾。有恩。諸節祿及位祿等。准見任給。卒時年五十九。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九月丁巳【十七】》○丁巳。越前國天八百萬比〓神。天國津比〓神。天國津彦神。天鈴神。玉佐々良彦神。信露貴彦神等。並預於官社。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九月辛酉【廿一】》○辛酉。地震。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九月壬戌【廿二】》○壬戌。請僧於賀茂。松尾大神社。讀金剛般若經。限三日訖。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九月乙丑【廿五】》○乙丑。地震。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九月丁卯【廿七】》○丁卯。從五位下紀朝臣春枝爲木工助。左馬助如故。藤原朝臣貞道爲左京亮。外從五位下秦宿禰永原爲山城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尚爲上総權介。外從五位下榎井朝臣嶋長爲越後介。從五位下大原眞人眞室爲肥後介。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九月戊辰【廿八】》○戊辰。授越前國天八百萬比〓神從四位下。天國津比〓神。天國津彦神。天鈴神。玉佐佐良彦神。信露貴彦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月辛未朔》○冬十月辛未朔。地震。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月戊子【十八】》○戊子。地震。』權大僧都傅燈大法師位眞濟爲僧正。少僧都傅燈大法師位眞雅爲大僧都。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月己丑【十九】》○己丑。加從一位平岡神幣布廿四端。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月辛卯【廿一】》○辛卯。外從五位下御船宿禰佐世爲助教。家原宿禰氏主爲算博士。從五位下飯高朝臣永雄爲主税頭。從五位上南淵朝臣年名爲春宮權亮。式部少輔如故。從五位下山口忌寸西成爲大和介。從五位下紀朝臣興我業爲陸奧權介。』以山城國宇治郡粟田山施入安祥寺。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月甲午【廿四】》○甲午。地震。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月乙未【廿五】》○乙未。地亦震。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一月庚子朔》○十一月庚子朔。地亦震。』侍醫正六位上門部連名繼等賜姓興道宿禰。内匠少屬正七位下民忌寸國成賜姓内藏朝臣。』是夜。大津失火。延燒七十餘家。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一月辛丑【二】》○辛丑。地震。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一月壬寅【三】》○壬寅。詔刑部大輔春澄朝臣善繩講晉書。帝自受讀。』加美濃守從五位上紀朝臣今守正五位下。授左大史正六位上家原宿禰繩雄外從五位下。』正三位橘朝臣岑繼爲中納言。外從五位下家原宿禰繩雄爲主税助。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一月癸丑【十四】》○癸丑。地震。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一月乙卯【十六】》○乙卯。帝不御神嘉殿。所司奉祭如常儀。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一月丙辰【十七】》○丙辰。帝御南殿。賜宴群臣如常儀。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一月丁巳【十八】》○丁巳。御池水色變黒。數日乃復。何以書之。記異也。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一月庚申【廿一】》○庚申。從五位上在原朝臣善淵爲中務少輔。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一月辛酉【廿二】》○辛酉。遣權大納言正三位安倍朝臣安仁。侍從從四位下輔世王等。向後田原山陵。告以配天之事。策命曰。天皇大命。掛畏平城宮〈爾〉天下所知〈之〉倭根子天皇御門〈爾〉申賜〈閇止〉奏。今月廿五日河内國交野〈乃〉原〈爾〉。昊天祭爲〈止志天〉。掛畏御門〈乎〉主〈止〉定奉〈天〉可祭事〈乎〉。畏〈牟〉畏〈牟毛〉申賜〈久止〉奉。』攝津守從五位上清原眞人益吉。散位從五位下仲井王等賜姓文室眞人。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一月壬戌【廿三】》○壬戌。大祓於新成殿前。諸陣警戒。帝進出庭中。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良相跪授郊天祝板。左京大夫從四位下菅原朝臣是善捧筆硯。帝自署其諱訖。執珪。北面拜天。乃遣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良相。右大辨從四位上清原眞人岑成。左京大夫從四位下菅原朝臣是善。右中辨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良繩等。向河内國交野郡栢原野。設〓習禮。祠官盡會。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一月甲子【廿五】》○甲子。有事圓丘。夜漏上水一尅。大納言藤原朝臣良相等歸來獻胙。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一月戊辰【廿九】》○戊辰。有鷺。集版位下。記異也。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二月庚午朔》○十二月庚午朔。日有蝕之。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二月癸酉【四】》○癸酉。大雪。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二月己卯【十】》○己卯。地震。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二月庚辰【十一】》○庚辰。帝不御神嘉殿。所司奉祭如常儀。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二月癸未【十四】》○癸未。從五位下橘朝臣信蔭爲刑部少輔。外從五位下讃岐朝臣永直爲大判事。明法博士如故。從五位下橘朝臣貞雄爲宮内少輔。藤原朝臣直道爲美濃守。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二月丙申【廿七】》○丙申。常陸國言。木連理。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二月丁酉【廿八】》○丁酉。美作國獻白鹿。詔放神泉苑。
《卷八齊衡三年(八五六)十二月戊戌【廿九】》○戊戌。常陸國上言。鹿嶋郡大洗磯前有神新降。初郡民有〓海爲鹽者。夜半望海。光耀屬天。明日有兩恠石。見在水次。高各尺許。體於神造。非人間石。鹽翁私異之去。後一日。亦有廿餘小石。在向石左右。似若侍坐。彩色非常。或形像沙門。唯無耳目。時神憑人云。我是大奈母知少比古奈命也。昔造此國訖。去徃東海。今爲濟民。更亦來歸。
《卷八天安元年(八五七)正月庚子朔》○天安元年春正月庚子朔。天皇不受朝賀。南殿不卷御簾。宴飮群臣。賜祿如常。
《卷八天安元年(八五七)正月癸卯【四】》○癸卯。「詔」衞府獻〓杖。内侍轉而奏上之。
《卷八天安元年(八五七)正月甲辰【五】》○甲辰。風雪。
《卷八天安元年(八五七)正月丙午【七】》○丙午。天皇不幸豐樂院。御南殿而觀青馬。宴會即據常儀。』无位時佐王授從四位下。從五位下全世王從五位上。无位繁原王從五位下。正五位下橘朝臣海雄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良繩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春原朝臣廣宗。藤原朝臣貞敏。紀朝臣全吉。藤原朝臣良世。源朝臣平。紀朝臣夏井等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山宿禰池作。正六位上在原朝臣守平。源朝臣矜。濂原眞人道雄。伴宿禰中庸。藤原朝臣忠雄。坂上大宿禰岑雄。丹〓眞人宗雄。坂上大宿禰瀧守。丹〓眞人高棟。橘朝臣時成。紀朝臣冬雄等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坂上忌寸能文。阿牟公門繼。高橋朝臣文室麻呂。廣階宿禰貞雄。善道朝臣根莚。三善宿禰氏善。水取連柄仁。占部宿禰業基等外從五位下。
《卷八天安元年(八五七)正月丁未【八】》○丁未。无位藤原朝臣穎子授從五位上。從六位上百濟王貞琳。紀朝臣仲岑。從六位下和朝臣安子。從七位上平羣朝臣眞宗。從六位下秋篠朝臣春子。无位林朝臣氏子等從五位下。從八位上酒部公眞員。從七位下麻續連眞屋子。賀陽朝臣姑子等外從五位下。
《卷八天安元年(八五七)正月癸丑【十四】》○癸丑。正五位下高階眞人岑緒爲左中辨。外從五位下有宗宿禰益門爲木工權助。主計頭算博士如故。從五位下豐住朝臣永貞爲齋宮頭。從五位上安倍朝臣貞行爲大和守。外從五位下蕃良朝臣豐持爲權介。從五位下齋部宿禰木上爲參河守。從五位下紀朝臣貞守爲甲斐守。正五位下源朝臣興爲相摸守。右近衞少將如故。從五位下滋野朝臣安成爲介。正四位下豐江王爲下総權守。外從五位下安野宿禰豐道爲介。從四位上源朝臣冷爲近江守。正五位下紀朝臣今守爲介。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安正爲下野介。丹〓眞人河雄爲權介。從四位下橘朝臣海雄爲越前守。從五位下春原朝臣末繼爲越中介。丹〓眞人高棟爲丹後守。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春津爲但馬守。刑部卿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忠雄爲因幡介。從五位上紀朝臣夏井爲播磨介。右少辨式部少輔如故。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良繩爲備前權守。左近衞中將右中辨春宮亮内藏權頭如故。從五位下善世宿禰豐永爲長門守。從五位上紀朝臣全吉爲紀伊介。右近衞少將主殿頭如故。正四位上源朝臣寛爲讃岐守。從四位下春澄朝臣善繩爲伊豫守。從五位下大神朝臣虎主爲權掾。侍醫如故。從五位上小野朝臣貞樹爲大宰少貳。從五位上物部朝臣廣泉爲肥前介。内藥正侍醫如故。從
五位下紀朝臣春枝爲左衞門權佐。左馬助木工助如故。』近來處々井泉涸盡。左京三四條間。枯渇尤甚。今朝始雨降。
《卷八天安元年(八五七)正月乙卯【十六】》○乙卯。前讃岐守正五位下弘宗王。前日向守從五位下嗣岑王散禁右京職。先此。讃岐國百姓等訴弘宗王。仍遣詔使推問虚實。伏辨已了。使等爲囚。付國禁固。而弘宗王脱禁。逃亡入京。故今重禁。又嗣岑王先被告將殺詔使。而竊輙入京。故亦禁固。
《卷八天安元年(八五七)正月丙辰【十七】》○丙辰。天皇不幸豐樂院。止觀大射。公卿於豐樂殿下。令諸衞府次射之。』先是。暦博士大春日朝臣眞野麻呂上請。以開元大衍暦經造暦年久。而今検大唐開成四年大中三年兩年暦。注月大小。頗有相謬。覆審其由。依五紀暦經造之。望也依件經術將造進。今日仍許之。眞野麻呂暦術獨歩。能襲祖業。相傳此道。于今五世也。
《卷八天安元年(八五七)正月戊午【十九】》○戊午。於新成殿前。觀賭射。』是日。從四位下在原朝臣行平爲兵部大輔。因幡守如故。從五位下大和眞人吉直爲木工頭。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良繩爲右近衞中將。右中辨春宮坊亮内藏權頭備前權守如故。
《卷八天安元年(八五七)正月庚申【廿一】》○庚申。内宴。命樂賦詩。自如舊儀。』是日。民忌寸。内藏忌寸。平田忌寸。山口忌寸。文忌寸。大藏忌寸。檜前忌寸。川原忌寸。谷忌寸等五十九氏。改忌寸賜伊美吉姓。』是日右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良房抗表曰。臣良房言。臣聞。奔驅効駕。先輟於羸駘。翔集賀成。近遺於〓〓。臣輙感之。以悽以悲。〈中謝〉臣材同擁腫。器謝弘通。徒以會遇時來。逮奉先帝。無翼而登霄漢。攀鱗而踐崇班。參賛王猷。日愼一日。頡頏禁闥。進不能退。臣之涯分。於是竟焉。陛下以光華之運。當邀於下夢。而渭陽之私。尚任於疲頓。臣視陰〓影。不敢遑寧。盡命輸誠。將酬大造。而去歳以降。老病相仍。顧悦之鬢早衰。燭武之言有驗。斯固周旋已久。甲子自多。滿而招殞。極而成変之所致也。臣位極人臣。正盈十載。縱令都忘饕冐。不知止足。將恐不免在梁之譏。俄嬰瞰室之禍。所以中宵耿々達旦呻吟。又臣奉宿衞職。廿五年于茲矣。警巡事重。士卒難調。而今臣志力倶廢。弓劔最非。豈可虚妨折衝之任。久紊韜鈴之委。伏請褫退官職。顧病戸庭。或屬痊平之時。趨陪階〓之外。在於老臣。良爲厚幸。無任慊懇之至。謹奉表陳乞以聞。不許之。
《卷八天安元年(八五七)正月乙丑【廿六】》○乙丑。重上表曰。臣良房瀉瀝精誠。脱去官職。事非矯飾。庶蒙昭亮。而由衷靡發。卑聽逾遥。震蕩情靈。銷灼膚貎。〈中謝〉臣伏以。大臣是百寮之長。朝家理乱。本自繋之。大將爲七徳之師。王室安危。莫不以之者也。臣叨以非據。久帶兩官。今屬老痾。何狎恒典。當陣執退。速褫朝章。長歌〓來。遽歸里第。是則微臣之自分也。但以流波出浦。獨成鳴咽。去鳥辭巣。非無顧慕。况臣身甚渭陽之戚。情異義合之臣。必須粉骨答恩。死生致命。是以頻繁移病。不出朱城。時月扶羸。強趨絳闕。此亦睿心所照。更復奚言。臣聞負重致寇。易象表其終凶。福過生災。至人貽其炯誡。臣尚貪盈滿。遂及傾欹。何以駐東岱之魂。覩南薫之化。所以陳訴苦切涙繼之血。伏冀。陛下特留玄鑒。俯照丹慊。必降矜容之恩。停臣文武之職。在於老憊。頗免謗〓。不任懇款靦懼之至。謹重奉表。陳乞以聞。不許之。禁中有曲宴。預之者不過公卿近侍數十人。昔者上月之中。必有此事。時謂之子日態也。今日之宴修舊迹也。P8138
《卷八卷尾》○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八



《卷九卷首》○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九〈起天安元年二月、盡十二月。〉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勅撰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二月庚午【二】》○二月己巳朔庚午。地震。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二月乙亥【七】》○乙亥。地震。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二月壬午【十四】》○壬午。地震。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二月甲申【十六】》○甲申。地震。』從五位上並山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基經等爲少納言。田口朝臣統範。藤原朝臣三直等爲大監物。淡海眞人貞主爲内匠頭。藤原朝臣家宗爲兵部少輔。外從五位下難波連蘰麻呂爲隼人正。從四位上清原眞人長田爲刑部大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大瀧爲少輔。外從五位下廣階宿禰貞雄爲大炊頭。從五位下伊統宿禰福代爲造酒正。藤原朝臣正岑爲彈正少弼。善世宿禰豐永爲右京亮。山田連春城爲勘解由次官。橘朝臣信蔭爲安房守。藤原朝臣秀道爲越後介。藤原朝臣諸藤爲丹波介。紀朝臣眞丘爲但馬介。正四位下南淵朝臣永河爲因播權守。從五位下橘朝臣高成爲長門守。從五位上良岑朝臣清風爲左馬助。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二月乙酉【十七】》○乙酉。遣使内外諸名神社。賀木連理白鹿等之瑞。宣制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支〉諸大神〈乃〉廣前〈爾〉。恐〈美〉恐〈美毛〉申賜〈ヘ止〉申〈久〉。維齊衡三年十月廿日〈爾〉。公卿奏〈久〉。常陸國木連理〈乎〉獻。同年十二月十三日〈爾〉。美作國白鹿〈乎〉獻〈良久乎〉奏〈世利〉。如是〈支〉嘉瑞〈波〉。聖皇〈乃〉御世〈爾〉。天地〈乃〉示賜〈布〉物〈止奈毛〉聞食〈須〉。是薄徳〈乃〉能令感致〈ヘ支〉物〈爾波〉非〈須〉。掛畏〈岐〉皇大神〈乃〉慈賜〈比〉示賜〈ヘ留〉物〈奈利止〉爲〈天奈毛〉。貴喜〈比〉受賜〈利〉。御代〈乃〉名〈乎〉改〈天〉。天安元年〈止〉爲〈留〉事〈乎〉。申賜〈爾〉差使〈天〉。禮代〈乃〉大幣帛〈乎〉令捧持〈天〉奉出〈須〉。此状〈乎〉神〈奈可良〉聞食〈天〉。風雨〈乃〉災無〈久〉。天下饒足〈之女〉。天皇朝廷〈乎〉。今〈毛〉今〈毛〉彌益々〈爾〉。常盤〈爾〉堅盤〈爾〉。夜守〈利〉日守〈利爾〉護賜〈ヘ止〉。恐〈見〉恐〈見毛〉申賜〈波久止〉申。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二月丁亥【十九】》○丁亥。右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良房爲太政大臣。大納言從二位源朝臣信爲左大臣。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良相爲右大臣。宣制曰。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勅御命〈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不〉。右大臣正二位藤原良房朝臣〈波〉。朕之外舅〈那利〉。又稚親王〈止〉大坐時〈與利〉助導〈支〉。供奉〈禮留〉所〈毛安利〉。今〈毛〉又忠貞〈留〉心〈乎〉持〈天〉。食國〈乃〉天下〈乃〉政〈乎〉相〈安奈那比〉申賜〈比〉助奉〈留〉事〈毛〉漸久〈玖那利奴〉。古人有言〈利〉。徳〈止之天〉無不酬〈止奈毛〉聞食〈須〉。而今所在〈乃〉官〈波〉。掛畏〈支〉先帝〈乃〉治賜〈留〉所〈那利〉。朕未有所酬。是以。殊〈爾〉太政大臣乃官〈爾〉上賜〈比〉治賜。又大納言從二位源信朝臣〈毛〉。朕之伯父〈那利〉。亦舊故〈毛〉有〈爾〉依〈天奈毛〉。殊〈爾〉左大臣乃官〈爾〉任賜〈不〉。大納言正三位藤原良相朝臣〈乎波〉右大臣乃官〈爾〉任賜〈久止〉。勅〈布〉天皇御命〈乎〉。衆聞食〈止〉宣。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二月戊子【二十】》○戊子。右大臣正三位藤原朝臣良相上表曰。臣良相言。今月十九日。降軒臨之咫尺。拜微臣於端右。爾來屈計。未及浹辰。日夜慙惶。興居戰跼。〈中謝〉臣聞。款段之駕。向千里而自〓。輪〓之材。搆百尋而未可。臣幸憑餘慶。得貫士流。祗奉先朝。欝成貴仕。重屬聖明膺〓。景運會昌。〓及渭陽。寵兼惟舊。待臣於常均之外。擢臣於儕輩之中。夙忝崇班。頻歴顯要。遂使年未知命。位極人臣。榮進望古而無儔。恩奬當今而罕匹。伏以。大臣者允諧百揆。敷奏萬機。處衡軸之要。爲毀譽所歸。臣内求諸。己一無堪。何以助日月之光華。増天地之高厚。將恐。事乖才力。仍紊紀綱。聖朝有剌於惟鵜。微臣貽凶於覆〓。所以心顏罔〓。進退失圖。伏冀。天矜賜垂昭。高收陽和之温煦。返離畢之滂沱。停臣此任。則彝倫載穆。不任靦懼屏營之至。謹奉表陳乞以聞。勅答不許之。』是夜大雨。達旦不霽。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二月己丑【廿一】》○己丑。地震。』是日。改元爲天安元年。縁美作常陸二國獻白鹿連理之瑞。遣雅樂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敏。參議從三位兼中宮大夫伴宿禰善男。侍從從五位下源朝臣至。權大納言正三位兼行民部卿陸奧出羽按察使安倍朝臣安仁。木工頭從五位下大和眞人吉直。參議從三位兼春宮大夫平朝臣高棟。右兵衞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貞。中納言正三位橘朝臣岑繼。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岑雄等於諸山陵。宣制曰。天皇恐〈美〉恐〈美毛〉。掛畏〈岐〉山陵〈爾〉申賜〈倍止〉申〈久〉。公卿奏〈久〉。維齊衡三年十月廿日〈爾〉。常陸國木連理〈乎〉獻。同年十二月十三日〈爾〉。美作國白鹿〈乎〉獻〈禮留乎〉進〈止〉奏〈世利〉。如是〈支〉嘉瑞〈波〉。是薄徳〈乃〉令感致〈倍支〉物〈爾波〉非〈須〉。掛畏〈支〉山陵〈乃〉慈賜〈比〉示賜〈倍留〉物〈奈利止〉爲〈天奈毛〉。貴喜〈比〉受賜〈天〉。御世〈乃〉名〈乎〉改〈天〉。天安元年〈止須留〉事〈乎〉。差使〈天〉進出〈天〉。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奏。』詔曰。玄穹質暗。効珎符而不言。皇王至公。代神工而布徳。緬尋前載。遵來尚矣。朕以寡昧。纉守洪基。垂拱巖廊。如履氷谷。勞形育物。亭毒之仁未弘。展敬奉天。貫
徹之誠或缺。不知幽顯有何感通。去歳冬中。景〓荐委。美作國貢白鹿一頭。色均霜雪。自絶毛群。性是馴良。足稱仁獸。不因仙來在〓庭。重彼遐齡。毓于靈囿。常陸國上言。生連理樹二也。一郡山裏。兩處森然。分根合幹。異體同枝。或相連其間。一丈餘尺。或交柯之上。更挺好姿。斯皆書〓史而可傳。稽瑞圖而有慶。朕之菲虚。非可能致。唯由宗社垂祐。股肱叶賛。今欲鍾此休徴。不享獨美。施之惠澤。遍及萬方。宜復美作常陸二國百姓當年徭役廿日。就中瑞祥所出。重以優矜。苫田郡調。眞壁郡庸今年可輸。並皆免之。其〓得異蹄郡司蝮臣全繼叙正六位上。賜物准例。見著祥木吏民二人。亦宜量與爵賞。又復天下黔黎今年之半徭。伊勢大神宮禰宜大物忌内人。諸社禰宜及内外文武官把笏者。賜爵一級。但正六位上廻授一子。如無子者。宜量賜物。五位已上子孫。年廿已上者。叙當蔭之階。天下老人及僧尼百歳已上者賜穀四斛。九十已上三斛。八十已上二斛。七十已上一斛。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孝子順孫。義夫節婦。旌表門閭。終身勿事。又令京畿及諸國將順春令。埋〓掩骼。且夫隨時紀號。邦國之恒規。因瑞建元。古今之通典。可改齊衡四年爲天安元年。又朕欲令泣辜滌瑕自新。然而數赦爲害。先聖攸禁。所以肆〓之詔
今日寂寥。溥告遐邇。咸使知聞。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二月辛卯【廿三】》○辛卯。從五位下伴宿禰須賀雄爲縫殿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秀道爲信濃介。右馬助如故。外從五位下坂上伊美吉能文爲越後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基經爲左衞門佐。少納言如故。藤原朝臣有貞爲左兵衞佐。從五位上橘朝臣常蔭爲右兵衞權佐。』是日。太政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良房抗表曰。臣良房言。臣年髪已衰。羸病彌積。仍比陳表。乞停所職。祗奉還詔。未蒙矜許。重欲上誠。伏伺隙。何謂聖造無〓。殊奬更加。不以臣之不肖。委以大臣非分之榮。已出慮外。骨驚毛竪。轉増憂懼。〈中謝〉臣聞。太政大臣者。君人取則。玉燭攸調。無其人則闕。誠有以也。爾惟臣列祖先臣。升此位者居多。皆以禮隔於人存。號關於身後。而今徳不半古。榮則獨新。耻徹幽明。悲纒允滿。似騎虎而未下。如履氷而將陷。衰容更衰。危命増危。伏願曲照丹心。俯收玄澤。使蕩々之化無偏於聖圖。炎々之謠獲免於愚鄙。則彜序無穢。國經克全。豈臣輕菲。獨所荷頼。不勝丹慊之至。謹拜表以陳聞。勅答不許。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二月壬辰【廿四】》○壬辰。左大臣從二位源朝臣信抗表曰。臣信伏見詔旨。以臣爲左大臣。天慈潜發。寵命盛彰。鞠躬慚惶。啓處無地。〈中謝〉臣聞。人性不及者。聖賢未必相強。器任非分者。庸愚猶知弗克。臣本以疎慵。酷厭俗務。愛〓生之不堪。好阮公之孤嘯。常願日夜對山水而横琴。時々翫鷹馬而陶意。自參端揆以來。未嘗一日不懷辭退之志。先朝鑒其素性。賜以優游之詔。陛下假以餘恩。不責密勿之効。雖匪服之譴幸被寛仁。而伐檀之嫌常懷慙負。而今望隆百揆。任極三臺。綺成衆務。權衡庶品。豈是微臣所可克堪。臣在少壯之時。猶苦性嬾心痴。何况於容鬢衰老〓病轉深乎。縱臣才頗可施。力稍堪勵。而苟辭榮官。志在靜退。則置之國憲。未足繩〓。伏望察其衷誠。高其危苦。求情究理。幸賜寛宥。則性命之惠於天造。尸素之責免於具臣。竊見古今凡升高班者。例必再三固辭。雖堪其任。猶有此事。今臣所請。只是實言。非敢矯飾。因願者廻上請之後。不重煩拜表。譜守素情。誓以不欺。無任慊切。冐以陳請。勅答不許之。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二月癸巳【廿五】》○癸巳。權大納言正三位安倍朝臣安仁抗表曰。安仁伏奉恩制。忝授大納言。祗命荷惠。以感以懼。凡人情得足。苦於放縱。苟或過量。何能保全。故再實之木必傷其根。重載之輪先覆其駕。臣雖愚昧。豈不危悚。臣今才微位貴。力劣權崇。帶職兩三官。周旋於具瞻之地。食邑八百戸。盈溢於尸素之身。伏願減大納言所食邑。給中納言所賜封。猶足使飽及子孫。榮施綿〓不敢貪得空名。唯慮不捨往鑒。無勝丹款之至。謹陳謝以聞。依上表懇至。聽其所請。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二月丙申【廿八】》○丙申。廢鴨齋内親王惠子。更立无品述子内親王爲齋内親王。遣右大臣正三位藤原朝臣良相於神社告事由。其事秘者。世無知之也。』是日。太政大臣重表曰。臣良房言。披誠上謁。既具前章。苟在由衷。寔非飾讓。然鳳〓高邃。龍渙不收。思〓焦而空危。顧搖旆而奚託。〈中謝〉臣効微塵髪。施重丘山。毎至寵命加身。何時不慙尸素。就中無地於自〓。未有今日之甚矣。却念。臣之此榮。當是陛下之殊恩。先父之餘慶。唯須上戴聖慈。下荷祖徳而已。豈敢慇懃曲讓於其間乎。雖然懼此不次。怪此非常。無火而焦。不寒而慄。恐亢竜有悔。難陪仙蹕之告成。老馬無休。空値幣帷之先掩。伏願曲留皇揆。俯察丹翹。詳其救危之謀。許以知足之分。使得退影閑扉馳心魏闕。携藥餌以扶病。念佛經以待終。然則生涯之分。於臣已足。豈羨夫泛扁舟而遠謝。營九籥而長生者哉。不任〓款之至。謹遣左兵衞佐從五位上臣藤原朝臣良世。奉表陳聞。驟黷宸旒。伏深戰灼。不許之。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二月丁酉【廿九】》○二月丁酉晦。典侍從三位當麻眞人浦蟲獻物於北殿。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三月己亥【二】》○三月戊戌朔己亥。從五位下紀朝臣冬雄爲齋院長官。備前權掾如故。安倍朝臣氏主爲參河守。齋部宿禰木上爲越中介。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三月辛丑【四】》○辛丑。太政大臣重表曰。臣良房言。臣聞。魯陽高麾。落日廻輪。疎勒固祈。枯泉飛液。臣前後頻瀝精誠。而天地未降感革。捫躬三省。憮然罔〓。〈中謝〉臣拔自常才。忝此重任。窮涯不及。盈量更加。訪諸古今。參之愚智。未有徳薄而位高如臣之比。是以低頭而念。攬涕而悲。上爲國家。下爲己身。寢食輙減。初感泉企之得官。頭髪併華。偏同韋誕之題殿。臣不敢惜桐露之微命。愛蝉翼之輕身。唯欲〓謝〓升之危。譜觀太平之化。伏願披豁聖懷。曲施鴻霈。停此崇高之號。銷彼盈滿之災。使遺音之鳥退得栖林之便。濡尾之狐終免濟水之害。不任荒悚之至。重奉表以陳聞。重表固辭。不譜允許。勅賜寳釼一雙曰。公宜帶此劔副朕懇情。莫教蕭何獨誇漢朝。先是賜安車入朝。固辭不受。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三月甲辰【七】》○甲辰。頻抗表曰。臣良房言。臣聞。祿過其分。榮是深憂。任越其才。辭非飾讓。〈中謝〉臣近來抗表再三。不足上暢天聽。油雲之潤已凝。匪石之祈空廢。稽留詔命。潜恃深慈。孤負朝章。恐貽厚譴。是以誠在忘身。強將攝任。亦猶機蓬矢以射革。駟跛鼈以上阻。臣身〓徳薄。慮淺効微。鍾此崇號。聲榮已甚。食他厚祿。面目何施。鼎實已盈。恐我仇之相就。車載更重。嗟斯軸之可摧。况今府帑懸〓。杼軸殆空。最是愚臣二〓用享之時。一握專約之會也。伏望可新加賜封邑職田資人帶刀等類一切停止。以全在得之戒。將救履薄之危。非敢輕謝朝私。輙損國憲。正欲〓安鍾漏。稍存止足。特願大陽垂景。委照傾〓之心。上天虧盈。全分欹器之鑒。臣辭職〓不獲命。讓賜又不蒙恩。則知天之降災。臣之難免耳。又願特廻聖慮。深察愚衷。使上有成物之慈。下無損身之禍。不任〓款之至。謹拜表以陳聞。頻塵冕旒。伏増氷谷。』是日請衆僧百五十人於冷然院新成殿及大極殿。限以三ケ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三月癸丑【十六】》○癸丑。遣左右近衞左右兵衞及検非違使左右馬於京南捕群盜。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三月乙卯【十八】》○乙卯。亦遣六衞府舍人等於平城捕群盜。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三月丙辰【十九】》○丙辰。勅曰。太政大臣。道高翼賛。徳叶儀形。在於朕躬。乃誠〓頼。而頻表冲〓。固辭成命。雖然拒斷。遂無容聽。今省重表。副朕心情。崇號所宜。不乖攝任。唯至祿法。推而不鍾。可新加色。祈惣停止。忌滿之詞最切。助公之意兼深。今欲酌成美於聖言。歸福謙於賢相。是故此般所請。不忤雅懷。以書報之。指不多及。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三月丁巳【二十】》○丁巳。外從五位下廣階宿禰貞雄爲玄蕃頭。外從五位下丸子連家繼爲大炊頭。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三月壬戌【廿五】》○壬戌。遣使京南。禁遏〓盜。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三月丁卯【三十一】》○丁卯。有勅。遣使神泉苑馬塲。角御馬之走足也。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四月戊辰朔》○夏四月戊辰朔。親王公卿侍東釣臺。宴飮。賜祿如常。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四月癸酉【六】》○癸酉。有勅。大炊寮大八嶋竃神。内膳司忌火庭火皇神並授從五位下。』又權大納言正三位安倍朝臣安仁爲眞。』正六位上當野忌寸平麻呂授外從五位下。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四月甲戌【七】》○甲戌。无品滋野内親王薨。親王者。桓武天皇第七女也。母大納言正三位勳四等藤原朝臣小黒麻呂之女。正五位下上子也。親王容色妖艶。不免淇上之譏。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四月丙子【九】》○丙子。右中辨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良繩授從四位下。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四月壬午【十五】》○壬午。修仁王會。近自禁中。遠及諸道。一日百座。精進勤行。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四月乙酉【十八】》○乙酉。鴨祭如常「也」。』在山城國從四位上稻荷神三前各授正四位下。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四月丙戌【十九】》○丙戌。天皇御南殿。太政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良房授從一位。右大臣正三位藤原朝臣良相授從二位。兼爲左近衞大將。大納言正三位安倍朝臣安仁兼爲右近衞大將。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氏宗兼爲伊豫權守。從五位下當麻眞人清雄爲圖書頭。從五位上豐階眞人安人爲掃部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備雄爲越後權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繩爲左近衞中將。右中辨春宮亮内藏權頭備前權守如故。正五位下源朝臣興爲右近衞中將。相摸守如故。』是日。有勅。許无品惟喬親王帶劔。于時皇子年十四。未加元服。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四月丁亥【二十】》○丁亥。終日雨。通宵不休。』地震。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四月庚寅【廿三】》○庚寅。始置近江國相坂大石龍花等三處之關〓。分配國司健兒等鎭守之。唯相坂是古昔之舊關也。時屬聖運。不閇門鍵。出入無禁。年代久矣。而今國守正五位下紀朝臣今守上請加二處關。而更始置之也。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五月丁酉朔》○五月丁酉朔。日有蝕之。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五月己亥【三】》○己亥。請僧百五十人於賀茂上下松尾大神社。令轉讀金剛般若經。限以三ケ日。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五月庚子【四】》○庚子。有勅。遣使武徳殿馬塲。令角走左右馬寮御馬各十疋。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五月辛丑【五】》○辛丑。天皇不幸武徳殿。人心寂寥。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五月甲辰【八】》○甲辰。請僧百四人於大極殿。限三ケ日。轉讀金剛般若經。』是日。從五位上南淵朝臣年名授正五位下。正六位上道嶋宿禰瀧嶋授外從五位下。』正五位下南淵朝臣年名爲式部大輔。春宮權亮如故。從五位上紀朝臣夏井爲少輔。右少辨播磨介如故。從五位上紀朝臣有常爲伊勢權守。外從五位下道嶋宿禰瀧嶋爲近江權介。從四位下菅原朝臣是善爲美作權守。文章博士左京大夫如故。從五位上清原眞人秋雄爲備中權守。從五位上良岑朝臣清風爲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下佐伯宿禰雄勝爲右近衞少將。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五月丙午【十】》○丙午。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良相抗表曰。臣良相言。臣聞。安官貪祿。謂之具臣。讓賜辭榮。名之貞正。二者優劣。爲臣鑒誡。〈中謝〉臣秉鈞當軸。徳薄力微。〓焦之懼在懷。遜職之祈上表。而帝〓幽〓。嚴命不聽。是以朝夕階〓。〓俛從事。歿而後已。臣之所守。但以。釜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臣居盈溢。深以戰兢。况今禀封戸者。倍於疇昔。國用闕乏。職此之由。夫豐儉隨時。古今通法。臣之昧進。何得偸安。伏望雖帶右大臣之號。猶食大納言之封。少弭尸素。且免物議。非敢詭餝。明瀝衷誠。仰乞宸旒。曲垂矜許。無任悚悸愧豫之極。謹拜表以聞。有勅不許之。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五月丁未【十一】》○丁未。地震。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五月庚戌【十四】》○庚戌。請僧六十三人於冷然院。限五ケ日。轉讀大般若經。布施之外。別各施度者一人。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五月丙辰【廿】》○丙辰。地震。雷雨。近來霖雨不霽。今日京中水溢。』是日。在相摸國從五位下石楯尾神預官社。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五月壬戌【廿六】》○壬戌。在常陸國從五位上勳八等吉田神授從四位下。』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良相又上表曰。臣良相言。臣近上表言。雖帶右大臣之號。猶食大納言之封。敢布腹心。實非矯飾。而天慈不已。未賜矜容。臣慚荷周章。心顏罔〓。〈中謝〉臣聞。懷寵耽祿。往哲誡其危亡。〓盈居冲。先賢訓其止足。臣猥蒙鴻貸。位極人臣。不獲〓〓。遂爲忝越。滿而能久。古來未聞。臣甚咨嗟。不曾安寢。加以臣殊感恩義。思効纎毫。潤屋之慮已忘。而利公之誠有日。今算封邑。當食二千。臣之庸虚。何貪厚賞。所以雖優詔之旨有可祇戴。而固陋之情終難自奪。今亦奉還職田等類。載之別表。添以奉進。伏冀更廻玄鑒。詳照丹愚。前後所陳。必垂允〓。無任迫悚屏營之至。謹重奉表以聞。』大納言安倍朝臣安仁宣。奉勅。上表慇懃。宜職封停一千戸。充一千戸。但職田類依例行之者。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五月乙丑【廿九】》○五月乙丑晦。淫雨未霽。洪水汎濫。道橋流絶。河堤斷决。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六月丙寅朔》○六月丙寅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三藤。紀朝臣眞高等授從五位上。從五位下紀朝臣好雄爲侍從。從五位下丹〓眞人弟梶爲讃岐介。外從五位下當野伊美吉平麻呂爲肥前權介。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六月戊辰【三】》○戊辰。在備中國四品吉備津彦命神授三品。』在陸奧國極樂寺預定額寺。充燈分并修理料稻千束。墾田十町。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六月壬申【七】》○壬申。遣勅使於左近衞馬塲。令試春宮坊擬帶刀舍人歩騎兩射。各定其科。先是。坊司請加増舍人十人。其時服日食便用職物。許之。故試補焉。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六月丙子【十一】》○丙子。風雨迅雷。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六月壬午【十七】》○壬午。中納言正三位源朝臣定上表曰。臣定言。臣聞。選才授官。無効則黜。陳力就列。則不能則休。〈中謝〉臣幸預葭〓。頻霑渙汗。位非徳擧。榮乃恩升。謬忝納言之職。已知身分有餘。而亦兼以左兵衞府及勘解由使。愚心尚誠。非宜物議。誰謂其可。然臣所以欽命不辭。忌謗無顧者。誠願先筋骨之未衰。將盡犬馬之微効。是以勤身鞅掌。唯力是視。不憚風雨。羨効塵涓。而隨職以降。數年空過。私責且彰。官謗行起。加之。自去春末。疥瘡纒身。五月以來。更亦殊劇。擧體膿腫。無階起居。醫療無驗。日夜苦辛。計其能痊。當曠時月。竊以。兵衞府機警繁務。史士難調。勘解由使拘放多端。疑論難决。縱得其才。弗勤無益。雖有其勤。非才何用。而今臣不才之上。恪勤又廢。既同曠官。何免重責。至中納言者有長官。傍多衆賢。國務行留不繋一員。因願唯帶此納言。早解彼兩職。授受惟宜。名器無濫。不敢辭劇求易。叨高嫌卑。唯要其有利於公。無損於私。伏望天恩再造。朝議無偏。擇賢才以改授。矜愚性以全榮。然則在梁之議。外慙初停。負乘之憂。内訟永斷。不任〓款之至。謹奉表以陳聞。』右大臣宣。奉勅。抗表懇至。宜從來請。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六月甲申【十九】》○甲申。在出雲國從五位下天穗日命神預官社。在肥後國從五位上曾男神授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粟田王賜文室眞人姓。』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繩爲右大辨。左近衞中將内藏權頭備前權守如故。從四位上清原眞人岑成爲大藏卿。從三位高枝王爲宮内卿。從四位上源朝臣多爲左兵衞督。從五位上紀朝臣夏井爲右中辨。式部少輔播磨介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家宗爲右少辨。從五位上良岑朝臣清風爲越中權介。左近衞少將如故。從五位下佐伯宿禰雄勝爲但馬權介。右近衞少將如故。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六月己丑【廿四】》○己丑。勅遣左右近衞各五六人。於西北深山。録寺并修行者名。施供米鹽。各有差。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六月庚寅【廿五】》○庚寅。大宰府飛驛言上。對馬嶋上縣郡擬主帳卜部川知麻呂。下縣郡擬大領直浦主等。率黨類三百許人。圍守正七位下立野正岑舘。行火射殺正岑并從者十人防人六人。』從五位下橘朝臣貞雄爲兵部少輔。藤原朝臣貞道爲宮内少輔。縣連氏益爲左京亮。田口朝臣統範爲勘解由次官。』正六位上竹田臣田繼賜清岑朝臣姓。』參河國上言。今月六日廳院東庫振動。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六月癸巳【廿八】》○癸巳。從五位下清原眞人長統爲伊勢介。』是日。請名僧廿八人於冷然院。轉讀大般若經。限以四ケ日。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六月甲午【廿九】》○甲午。擇讀經僧中最英俊者六七人。於御前令論議。大法師道詮爲座主。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七月己亥【丙申朔四】》○秋七月己亥。雷雨。巽維有聲。如雷四五度。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七月辛丑【六】》○辛丑。乾維有聲。如雷五六度。又巽維時々有聲。如雷。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七月癸卯【八】》○癸卯。地大震。乾巽兩維有聲。如雷。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七月甲辰【九】》○甲辰。河内越中等國司言上不堪佃田。依不據實。下秋官而斷罪也。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七月庚戌【十五】》○庚戌。雷雨。自去月下旬不雨。田閭頗憂。今日適得膏澤。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七月辛亥【十六】》○辛亥。下制大宰府。免宥對馬嶋賊類被劫入賊黨。及獄中死亡實無罪者妻子。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七月甲寅【十九】》○甲寅。虹當冷然院北門東腋而見也。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七月己未【廿四】》○己未。請名僧六十人於冷然院。令轉讀大般若經。限以三ケ日。』夜。地震。其響如雷。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七月壬戌【廿七】》○壬戌。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大瀧爲宮内少輔。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八月乙丑朔辛未【七】》○八月乙丑朔辛未。在常陸國大洗磯前。酒列磯前神等預官社。』詔令攝津國人散位從八位下岸田朝臣全繼。帶兵仗。把笏。検國中非違。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八月戊寅【十四】》○戊寅。天氣濛濛。如苦霧之朝。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八月己卯【十五】》○己卯。藻壁門自然頽落。時人以爲恠異也。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八月庚辰【十六】》○庚辰。在播磨國正六位上天一神授從五位下在大和國從五位下高屋安倍神。椋橋下居神並授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當野伊美吉平麻呂爲豐前介。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八月乙酉【廿一】》○乙酉。請僧六十人於冷然院。限五ケ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八月丁亥【廿三】》○丁亥。在播磨國從五位下天一神預官社。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八月己丑【廿五】》○己丑。從五位下清原眞人道雄爲大學頭。朝野朝臣貞吉爲備中介。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八月辛卯【廿七】》○辛卯。右近衞舍人町火。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八月壬辰【廿八】》○壬辰。夜快雨。先是。數月不雨。田畝頗苦。今日人間歡喜。以爲冥感也。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九月丁酉【乙未朔三】》○九月乙未朔丁酉。正四位下右京權大夫兼山城守長岑宿禰高名卒。高名者。右京人也。結童入學。年廿一。始爲文章生。少時養兄從五位下茂智麻呂。家貧無〓石之儲。專接文友。深結義兄。弘仁十二年春正月除式部少録。頃之遷民部少録。十三年除少内記。家途清貧。更望外吏。天長元年春正月除安房掾。立性清直。勤公忘私。七年春二月除右少史。九年春正月轉爲左少史。十年冬十一月轉爲左大史。承和元年春二月爲遣唐使准判官。二年春正月叙外從五位下。二月兼爲大膳亮美作權介。三年從大使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常嗣。乘第一舶。船上雜事。大使委任。夏四月更於難波三津濱。追叙從五位下。邂逅屆大唐揚州海龍縣桑田郷桑梓浦上。來朝長安。于時依無副使。被許上殿。承和六年歸于本朝。秋九月叙從五位上。爲次侍從。冬十月除伊勢權介。七年春正月叙正五位下。所行政事。頗合民望。八月別有勅。召爲嵯峨院別當。俄而除山城守。九年夏六月遷爲阿波守。遭嵯峨太上天皇晏駕。十年春正月轉除伊勢守。在任六年。政有能名。十五年春正月叙從四位下。嘉祥三年除播磨守。仁壽元年冬十一月叙從四位上。四年春正月叙正四位下。齊衡二年二月除右京權大夫。三年正月爲山城守。
政用嚴明。百姓不擾。平生令子孫云。吾家清貧。曾無斗儲。至於暝目之日。必從薄葬之義。卒於官。時年六十四。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九月壬寅【八】》○壬寅。在加賀國正六位上治田若御子神授從五位下。伊勢國荒祭。月讀。瀧原。伊雜。高宮等神宮内人五人。始預把笏。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九月癸卯【九】》○癸卯。重陽節也。天皇不御南殿。命公卿賦詩賜祿如常儀。雖開宴筵不擧音樂。縁旱雲不霑秋稼爲害也。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九月甲辰【十】》○甲辰。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常永爲刑部大輔。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繩爲勘解由長官。右大辨左近衞中將備前權守如故。正五位下南淵朝臣年名爲春宮亮。式部大輔如故。從四位上基兄王爲山城守。從五位上笠朝臣數道爲美濃守。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九月己酉【十五】》○己酉。請名僧八人於書堂。限七ケ日令修法。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九月庚戌【十六】》○庚戌。在武藏國正六位上倭文一神授從五位下。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九月辛亥【十七】》○辛亥。大和國司等言上不堪佃損田。據不實。下秋官而斷罪。』從五位下橘朝臣休蔭爲侍從。紀朝臣好雄爲左兵庫頭。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九月己未【廿五】》○己未。地震。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九月辛酉【廿七】》○辛酉。從五位上紀朝臣有常爲少納言。伊勢權守如故。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仲統爲民部大輔。從五位下善世宿禰豐永爲伊豆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仁爲越前權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常行爲周防權守。藤原朝臣興邦爲右衞門佐。筑前權守如故。』中宮少屬正七位上秦忌寸永岑賜大秦公宿禰姓。脱山城國占着右京。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月乙丑朔》○冬十月乙丑朔。親王公卿及侍從已上。侍於東釣臺飮宴。有勅奏音樂。賜祿有差。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月丙寅【二】》○丙寅。在筑前國正四位下勳八等宗像神授正三位。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月丁卯【三】》○丁卯。在筑後國從三位高良玉垂命名神。從五位下豐比〓神等。充封戸并位田。』又請僧六十人於冷然院。限三ケ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月壬申【八】》○壬申。雨。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月癸酉【九】》○癸酉。地震。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月丙子【十二】》○丙子。召御馬廿五疋覽之。訖則賜侍臣等各一疋。』正四位下因幡權守南淵朝臣永河卒。永河。右兵衞佐從五位下槻本公老之孫。散位從四位下坂田朝臣奈弖麻呂第三之子也。昔者嵯峨太上天皇在藩之時。與朝野鹿取。小野岑守。菅原清人等。共侍讀書。大同元年爲少外記。踐祚之日。遷除民部少丞。弘仁四年正月叙從五位下。爲但馬介。八年閏四月拜民部少輔。九年二月遷除治部少輔。兼爲備後守。十年正月叙從五位上。六月爲權左少辨。十一年五月爲右近衞少將。八月爲右中辨。十二年正月轉爲左中辨。六月叙正五位下。即爲治部大輔。十四年四月天皇揖讓之祭。叙從四位下。爲内藏頭。有勅。爲冷然院別當。俄而兼爲越前守。同年十二月與兄正五位下弘貞陳父先志。賜姓南淵朝臣。天長十年正月叙從四位上。承和四年春出爲備前守。其年秋爲大宰大貳。仁愛爲務。民庶仰慕。十年罷官歸京。即拜刑部卿。請爲播磨守。累遷爲近江守。十二年正月叙正四位下。年登七十。致仕乞骸。仁壽元年正月朝廷矜其國老。遥任下野守。三年十月轉爲因幡權守。卒時年八十一。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月丁丑【十三】》○丁丑。雷雨。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月己卯【十五】》○己卯。在常陸國大洗磯前。酒列磯前兩神。號藥師菩薩名神。』遠江國言。木連理。』是日。有白雲。廣四丈許。東西竟天。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月乙酉【廿一】》○乙酉。右近衞右兵衞右衞門三府并右馬寮等大設宴會。貢獻。酬去五月六日競馬之負也。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月丙戌【廿二】》○丙戌。詔法師等曰。天皇〈我〉詔旨〈止〉。法師等〈爾〉白〈左倍止〉勅命〈乎〉白。僧正眞濟大法師上表〈天〉。以爲〈久〉。故大僧都空海大法師〈波〉。眞濟〈可〉師〈奈利〉。昔延暦年中。渡海求法。三密教門。從此發揮。諸宗之中。功無與二。所願〈波〉。以僧正號將讓于師者。雖知師資其志既切。而在於朕情。未有許容。仍今先師〈乎波〉。大僧正〈乃〉官贈賜〈比〉治賜〈不〉。眞濟大法師〈乎波〉。如舊〈久〉僧正官〈爾〉任賜事〈乎〉白〈左倍止〉詔勅命〈乎〉白。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月丁亥【廿三】》○丁亥。夜有偸女。窺入藏殿。取服御物。即捕獲下検非違使。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月戊子【廿四】》○戊子。陰陽寮持行漏刻鼓自鳴三度。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月辛卯【廿七】》○辛卯。風雨。』群臣奏曰。検非違使奏言。犯死罪者二人。請誅之。詔減死一等。處之遠流。』是日。從五位下源朝臣直爲中務少輔。源朝臣穎爲侍從。從五位上在原朝臣善淵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下田口朝臣統範爲左京亮。縣連氏益爲右京亮。外從五位下廣階宿禰貞雄爲勘解由次官。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月癸巳【廿九】》○癸巳。冷然院南大庭大祓。縁奉幣八幡大菩薩宮使進發也。』是夜。天寒雨雪。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一月甲午朔乙未【二】》○十一月甲午朔乙未。持行漏刻鼓又自鳴三度。與去月戊子恠同。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一月戊戌【五】》○戊戌。右京大夫兼加賀守正四位下藤原朝臣衞卒。衞。贈左大臣從一位内麻呂第十之子也。二歳喪母。比及五歳。問母氏即世之早晩。哀慕感人。大臣甚奇之。立爲嫡嗣。七歳遊學。十八奉文章生試及科。時人方之漢朝賈誼。頃之拜中判事。後遷爲大學助。弘仁十三年冬十一月叙從五位下。十四年春正月爲遠江守。政貴寛靜。百姓欣然。天長四年延廷善其治化。授從五位上。遷爲木工頭。六年春正月遷爲右少辨。七年春正月爲式部少輔。見有不法。必評論之。不避貴戚。帝甚器之。九年春正月授正五位下。十年春正月授從四位下。承和元年轉爲大輔。兼爲伊豫守。七年春正月授從四位上。九年春正月遷爲大宰大貳。上表固讓云。臣衞言。被尚書召。以臣爲鎭西大貳。劔壁流汗。弱水寒心。比之於臣。彼何足喩。臣聞。遊楡枋者。無培風之勢。割烏鳥者。非解牛之宜。即知。小大之分。自定於天資。輕重之用。甚明於人事者也。臣自出身以來。適二十餘年。雖頻遇昌運頗歴司牧。而入莅曹局。出制滕薜。彼少事之地。尚恥治化於古。况方嶽之寄。必待邦家之光。而不以臣之輕瑣。猶令誤此重選。思力於内。圖任於外。如蚊虻之負丘山。何年月而期功効。富與貴者。是人之所欲也。臣何人而辭曜世之
榮哉。所恐天工之空。從明時而始。豈顧冥叨之誹實人口之中。庶暫收咫尺之威。熟察方寸之誠。帝不聽之。乃遂赴任。先是。所管九國二嶋醫師博士。惣府所自任也。名實不副。天俸有費。因上奏云。博士執經授業之職。醫師合藥療治之最也。雖道自有優劣。然事非無緩急。何者一夕之命得方。則存其生理。百年之身失術。則墜其天算。彼飛鳥之葺草。流香之反魂。言於世路。是甚急者。而今府所任置醫師等。未必其人。假名居位。三藥非共知。十療無一驗。遂使病門失望。豈是皇度本意乎。請至件一色。殊依朝選書奏。時議容之。自此始擢典藥生受業練道者。以爲彼管内醫師。十四年秩滿歸京。嘉祥二年春渤海客入朝。五月五日皇帝幸武徳殿。賜宴於賓客。有勅。擇侍臣之善辭令者。以爲應對之中使。其日。賜長命縷佩之。使者賓客歎其儀範。三年夏六月爲彈正大弼。王公豪右懼憚之。仁壽元年冬十月遷爲勘解由長官。兼爲加賀守。齊衡元年春正月授正四位下。天安元年夏六月爲右京大夫卒。于時年五十九。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一月庚子【七】》○庚子。遠江國上言。木連理。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一月庚戌【十七】》○庚戌。在下野國從三位勳四等二荒神充封戸一烟。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一月乙卯【廿二】》○乙卯。帝不御神嘉殿。所司參會神祇官行祭事儀如常。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一月丙辰【廿三】》○丙辰。不御豐樂院。便於冷然院。命公卿開宴。百寮供張。五節舞態。尚如向龍顏之時。賜祿亦如常。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一月戊午【廿五】》○戊午。喚大歌及五節舞妓。令歌舞。訖賜祿有差。』是日。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忠宗。安倍朝臣良行等爲大監物。大枝朝臣直臣爲玄蕃頭。外從五位下水取連柄仁爲鼓吹正。正五位下高階眞人岑緒爲大藏權大輔。左中辨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三直爲安房守。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一月庚申【廿七】》○庚申。從五位下滋野朝臣善根爲河内權守。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一月壬戌【廿九】》○十一月壬戌晦。近江介正五位下紀朝臣今守授從四位下。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二月甲子朔》○十二月甲子朔。第一皇子惟喬親王在御前加元服。于時年十四。巾櫛等類不敢裝飾。太政大臣從一位藤原朝臣良房。左大臣從二位源朝臣信應召參入。諸近習臣等以次侍宴。自餘王臣不在預限。宴樂已酣。琴歌繁奏。既而惟喬親王授四品。』尚侍從三位菅野朝臣人數爲尚藏。典侍從三位廣井女王。從三位當麻眞人浦蟲爲尚侍也。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二月壬申【九】》○壬申。正六位上紀朝臣本道授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陰陽博士滋岳朝臣川人兼爲陰陽權助。笠朝臣名高兼爲權陰陽博士。從五位下山田連春城爲玄蕃頭。大枝朝臣直臣爲諸陵頭。從四位下春澄朝臣善繩爲右京大夫。從五位下紀朝臣本道爲勘解由次官。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仲統爲加賀守。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二月丁丑【十四】》○丁丑。主計頭外從五位下有宗宿禰益門授從五位下。從四位下紀朝臣今守爲近江權守。外從五位下道嶋宿禰瀧嶋爲介。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二月辛巳【十八】》○辛巳。請僧五十人於内裏。限七ケ日。轉讀大般若經。』是夜。雷雨。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二月乙酉【廿二】》○乙酉。夜雷。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二月戊子【廿五】》○戊子。散位從四位上清原眞人有雄卒。有雄者。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五代之孫也。父大監物從五位下貞代王。有雄頗有風操。尤習政理。天長五年式部卿葛原親王推擧爲正親佑。七年叙從五位下。即轉爲正。承和六年叙從五位上。七年遷爲越前守。九年爲玄蕃頭。頃而遷爲中務大輔。十一年爲攝津守。政有聲譽。黎庶悦服。國内安靜。倉廩盈溢。嘉祥二年縁治國之功。授從四位下。三年爲肥後守。上奏P8166改王號。賜清原眞人姓。仁壽四年叙從四位上。卒。百姓老少哀慕罔極。
《卷九天安元年(八五七)十二月庚寅【廿七】》○庚寅。從五位下中臣朝臣〓守爲神祇少副。大和眞人吉直爲越前介。南淵朝臣彌繼爲加賀權介。
《卷九卷尾》○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九



《卷十卷首》○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十〈起天安元年二月、盡十二月。〉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勅撰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正月甲午朔》○二年春正月甲午朔。天皇不聽朝賀。以陰雪也。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正月戊戌【五】》○戊戌。陰陽寮漏剋鼓。不撃自鳴。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正月庚子【七】》○庚子。天皇不幸豐樂院。唯御南殿而觀青馬。賜宴群臣。即如常儀。无位忠貞王授從四位下。无位住世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春澄朝臣善繩從四位上。正五位下源朝臣興。南淵朝臣年名並授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氏雄。橘朝臣清蔭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百濟王淳仁。橘朝臣貞雄。藤原朝臣有貞。大和眞人吉直。藤原朝臣基經等並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源朝臣雙。坂上大宿禰高道。良岑朝臣經世。紀朝臣恒身。文室眞人高岑。橘朝臣朝雄。藤原朝臣廣守。藤原朝臣春江。藤原朝臣大野。都努朝臣清貞等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興道宿禰名繼。讃岐朝臣當世。上毛野朝臣永世等並外從五位下。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正月辛丑【八】》○辛丑。紀朝臣靜子授正五位下。安倍朝臣永子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丹生子。藤原朝臣禹能子。藤原朝臣同子。池田朝臣宅繼子。甘南備眞人清子等並從五位下。大和眞人繼子外從五位下。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正月己酉【十六】》○己酉。四品惟喬親王爲大宰權帥。參議從四位上源朝臣多爲信濃守。左兵衞督如故。外從五位下家原宿禰繩雄爲主税頭。從五位下飯高朝臣永雄爲大藏少輔。滋野朝臣善根爲河内守。從四位下菅原朝臣是善爲伊勢守。文章博士如故。從五位上良岑朝臣長松爲武藏守。從五位下橘朝臣最雄爲安房守。從五位上良岑朝臣清風爲美濃介。左近衞少將如故。從五位下田口朝臣統範爲信濃權介。正四位下豐江王爲下野守。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高道爲陸奧介。藤原朝臣備雄爲越後守。從四位上清原眞人岑成爲因幡守。大藏卿如故。從五位下賀茂朝臣弟岑爲出雲守。從五位上清原眞人利見爲石見守。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眞主爲美作介。菅野朝臣繼門爲備前權介。從五位上百濟王安宗爲安藝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三直爲介。在原朝臣善淵爲紀伊守。藤原朝臣春江爲阿波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繩爲讃岐守。右大辨左近衞中將勘解由長官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本道爲伊豫權介。從五位下橘朝臣三夏爲大宰少貳。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興邦爲筑後守。内藏權頭右衞門佐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岑爲肥後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秀道爲左兵衞佐。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正月庚戌【十七】》○庚戌。停觀大射。命公卿於豐樂殿下。令諸衞府次射之。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正月辛亥【十八】》○辛亥。亦停賭射。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正月壬子【十九】》○壬子。參河國上言。木連理。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正月乙卯【廿二】》○乙卯。新成殿内宴如常。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正月丙辰【廿三】》○丙辰。從五位下橘朝臣良枝爲内匠助。丹〓眞人貞岑爲民部少輔。菅野朝臣繼門爲備前介。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正月丁巳【廿四】》○丁巳。散位從五位上文室朝臣海田麻呂卒。海田麻呂者。大納言從二位智奴王之孫。從四位下勳三等大原之第五子也。弘仁中。入仕校書殿。俄而爲常陸大掾。後爲主水正。天長始。遷爲左馬大允。頻遷爲民部大丞。八年正月叙從五位下。爲紀伊守。更遷爲伊豫介。還爲彈正少弼。承和三年叙從五位上。後爲石見守。卒時年六十九。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正月庚申【廿七】》○庚申。常住寺西南別院火。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正月辛酉【廿八】》○辛酉。暴風大雨。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正月壬戌【廿九】》○壬戌。前長門守從五位下眞貞王。弟正六位上清貞王等。賜清原眞人姓。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二月戊辰【五】》○二月甲子朔戊辰。從五位下正岑王爲少納言。從四位下在原朝臣行平爲中務大輔。從五位下都努朝臣清貞爲大監物。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氏雄爲治部大輔。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仁爲兵部大輔。從五位下安倍朝臣良行爲刑部少輔。外從五位下讃岐朝臣當世爲大判事。正五位下高階眞人岑緒爲大藏大輔。左中辨如故。從五位上橘朝臣貞雄爲宮内大輔。從五位上濂原眞人利見爲大膳大夫。從五位下紀朝臣春枝爲木工頭。左衞門權佐如故。從五位下有宗宿禰益門爲助。主計頭算博士如故。文室朝臣墾田麻呂爲正親正。大神朝臣宗雄爲彈正少弼。外從五位下御輔朝臣永道爲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有貞爲伊勢權介。從五位上物部朝臣廣泉爲參河權介。内藥正侍醫如故。從四位下房世王爲武藏權守。從五位上大和眞人吉直爲權介。外從五位下廣階宿禰貞雄爲美濃介。從五位下良岑朝臣經世爲越前介。從五位上良岑朝臣清風爲播磨權介。左近衞少將如故。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當道爲備前權介。左近衞少將如故。從五位上紀朝臣有常爲肥後權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有貞爲右近衞少將。伊勢權介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恒身爲右衞門權佐。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貞守爲左馬頭。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瀧守爲助。佐伯宿禰
雄勝爲右馬頭。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二月辛未【八】》○辛未。公卿上奏曰。謹検往事。後太上皇。徳崇謙光。不存國忌。而獨留皇后之忌也。勘之禮經。義乖相配。伏請。一准舊典。式從停廢。謹録事状。伏聽天裁。制曰。可。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二月壬申【九】》○壬申。越後國上言。木連理。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二月癸酉【十】》○癸酉。天皇別召四衞府射手等。令賭射之。前日廢觀。今日更射。』日暮陰雨。入夜風雨。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二月甲戌【十一】》○甲戌。大雪。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二月戊寅【十五】》○戊寅。修仁王會百高座。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二月己卯【十六】》○己卯。在周防國正六位上仁壁神授從五位下。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二月庚辰【十七】》○庚辰。請僧五十七人於冷然院南殿。限三ケ日。轉讀大般若經。』是日在筑後國高良玉垂神社火。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二月乙酉【廿二】》○乙酉。遣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當道。右近衞少將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有貞等。率左右馬寮官人并近衞。搜捕京中群盜。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二月丙戌【廿三】》○丙戌。在伊勢國正六位上葭原神預官社。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二月己丑【廿六】》○己丑。在河内國從五位下伯太彦。伯太姫神並預官社。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二月辛卯【廿八】》○辛卯。從五位上安倍朝臣貞行爲右中辨。豐階眞人安人爲大學頭。從五位下清原眞人道雄爲兵部少輔。從五位下山田連春城爲左京亮。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氏雄爲大和守。從五位下大和眞人吉直爲常陸權介。紀朝臣本道爲筑前權守。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閏二月癸巳朔》○閏二月癸巳朔。從五位下橘朝臣最雄爲石見守。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閏二月乙巳【十三】》○乙巳。雨雹。』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有蔭授從五位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本雄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下橘朝臣岑雄爲左京權亮。巨勢朝臣河守爲右京權亮。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蔭爲肥前守。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閏二月壬子【廿】》○壬子。從五位下家原宿禰氏主爲玄蕃頭。算博士如故。藤原朝臣興邦爲春宮大進。右衞門佐筑前守如故。藤原朝臣廣基爲右馬助。』是日。雨下。通宵不止。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閏二月甲寅【廿二】》○甲寅。前越後守從五位上伴宿禰龍男。被告故殺。下獄。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閏二月丙辰【廿四】》○丙辰。肥後國言。菊池城院兵庫皷自鳴。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閏二月丁巳【廿五】》○丁巳。又鳴。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閏二月戊午【廿六】》○戊午。在筑前國正四位下勳八等田心姫神。湍津姫神。市杵嶋姫神並授正三位。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閏二月庚申【廿八】》○庚申。對馬嶋百姓殺守正七位下立野連正岑。并燒官舍民宅者等下刑官而鞫〓其罪也。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三月丙寅【五】》○三月壬戌朔丙寅。雷雨。』囚獄司正正六位上飯高朝臣氏文。少令史從六位下中臣習宜朝臣弘門等。下刑官而斷其罪也。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三月丁卯【六】》○丁卯。請僧卅二人於内裏。轉讀大般若經。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三月己巳【八】》○己巳。式部少丞伴宿禰春宗授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占部宿禰業基爲神祇權大祐。從五位下伴宿禰中庸爲侍從。源朝臣穎爲宮内少輔。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敏爲掃部頭。從五位下淡海朝臣豐庭爲河内權守。藤原朝臣大瀧爲陸奧權介。從四位下房世王爲越中權守。從五位下伴宿禰春宗爲出雲守。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三月癸酉【十二】》○癸酉。宣命曰。天皇恐〈見〉恐〈見毛〉。掛畏〈支〉深草山陵〈爾〉奏賜〈部止〉奏〈久〉。頃年恠異屡示。其由〈乎〉卜求〈爾〉。掛畏〈岐〉山陵〈乃〉御在所〈乃〉近地〈爾〉。汚穢事觸行〈己止〉不止之所致〈止〉卜申〈世利〉。因茲參議左大辨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氏宗。右大辨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繩等〈乎〉差使〈天〉奉出〈須〉。此状〈乎〉且聞食〈天〉。無咎祟〈志女〉賜〈倍良波〉。使等〈乃〉申〈爾〉隨〈天〉。汚穢事可令糺潔〈支〉状〈乎〉恐〈見〉恐〈見毛〉奏。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三月甲戌【十三】》○甲戌。公卿上奏曰。謹勘禮經。天子七廟。舍故而諱新。〓是言之。五月四日贈皇太后國忌。宗親理盡。昭穆疎遠。禮典所宜。須從省除。謹録事状。伏聽天裁。制曰。可。』在周防國二俣神預官社。』從五位上安倍朝臣貞行爲刑部大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備雄爲少輔。安倍朝臣良行爲大藏權少輔。藤原朝臣興邦爲春宮亮。右衞門佐如故。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常永爲尾張權守。清原眞人利見爲越後守。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三月乙亥【十四】》○乙亥。丹波守從五位上文室朝臣助雄卒。助雄者。中納言從三位直世王之第二子也。字王明。少遊大學。略渉經史。未及成名。出就官途。承和元年正月叙從五位下。十二年八月爲齋宮頭。十四年二月爲大藏少輔。四月爲左少辨。嘉祥三年四月叙從五位上。爲遠江守。仁壽三年正月爲右中辨。齊衡三年正月爲丹波守。卒時年五十二。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三月丙子【十五】》○丙子。有勅。令相摸介從五位下滋野朝臣安成。講老莊於侍從所。令文章生學生等五人預聽之。』是日。召會諸司諸別所能書者。於常寧殿。初令寫般若波羅蜜多理趣經百卷。于時皇子源毎有。時有。於殿上落髪入道。此夜有灌頂之事。〈二人者皇子之得姓者也。毎有母多治氏。時有母清原氏。〉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三月庚辰【十九】》○庚辰。從五位下丹〓眞人貞峯爲左少辨。從五位下山田連春城爲大學助。從五位下淡海眞人弘岑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上豐階眞人安人爲東宮學士。大學頭美濃權介如故。大枝朝臣音人爲丹波守。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三月癸未【廿二】》○癸未。在河内國天夷鳥命神授從五位下。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三月甲申【廿三】》○甲申。地震。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三月乙酉【廿四】》○乙酉。從五位下佐伯宿禰雄勝卒。雄勝者。從五位上勳五等大野之子也。仁明天皇在東宮之時。殊所親愛。踐祚之日。頻歴數官。承和十五年正月叙從五位下。天安元年五月爲右近衞少將。六月兼爲但馬權介。後遷爲右馬頭近江權介。卒時〓三。』從四位下南淵朝臣年名爲右京大夫。式部大輔春宮亮如故。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貞守爲丹波介。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瀧守爲伯耆介。從四位上正行王爲美作權守。彈正大弼如故。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三月己丑【廿八】》○己丑。在大和國從五位下波寳神。波比賣神並預官社。』是日無雲而雷。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三月辛卯【三十一】》○辛卯晦。雨。請僧百人。相分七十人在内裏。三十人在八省院。三日間轉讀大般若經。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四月壬辰朔》○夏四月壬辰朔。日有蝕之。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四月癸巳【二】》○癸巳。從五位下源朝臣舒爲雅樂頭。從五位下在原朝臣守平爲大膳大夫。從四位下在原朝臣行平爲左馬頭。』先是。刑部大丞正六位上石川朝臣宗主。大録正七位上難波連清宗等。詐稱官宣作省苻。放免罪人佐伯官人等。是日下兩人於刑官。鞫定其罪也。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四月丁酉【六】》○丁酉。伊勢太神宮禰宜正八位下神主河繼授外從五位下。』天陰雷雨。夜雨雹。大如碁石。須臾而止。通夜快雨。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四月戊戌【七】》○戊戌。充越前國氣比神宮寺稻一萬束。爲造佛像之料。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四月庚子【九】》○庚子。天晴。自今月壬辰。至于己亥連雨。今日初霽。』是夜。寳皇寺火〈俗名鳥戸寺〉。金堂禮堂盡爲灰燼。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四月辛丑【十】》○辛丑。於冷泉院南路大祓。爲遣諸名神社奉幣帛之使也。』是日。宮主外從五位下占部宿禰雄貞卒。雄貞者。龜策之倫也。兄弟尤長此術。帝在東宮時爲宮主。踐祚之日。爲大宮主。齊衡二年正月叙外從五位下。雄貞本姓卜部。齊衡三年改姓占部宿禰。性嗜飮酒。遂沈湎卒。時年〓八。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四月壬寅【十一】》○壬寅。終日雨。空中有聲。如雷一度。』安藝國言上。守從五位上百濟王安宗卒。』是日。遣從四位下右近衞中將源朝臣興。散位時宗王。從四位上伊豫守春澄朝臣善繩。從五位下右馬助藤原朝臣廣基。陰陽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三藤。散位從五位下源朝臣双。從四位下忠貞王。侍從輔世王。民部大輔藤原朝臣仲統。雅樂頭從五位下源朝臣舒。縫殿頭伴宿禰須賀雄。散位從四位下棟貞王。從五位下源朝臣包。從四位上越中守源朝臣啓。從五位下源朝臣同。高橋朝臣淨野等於諸大神社。宣命曰。天皇〈我〉詔旨〈止〉。恐〈美〉恐〈美毛〉申給〈倍止〉申〈久〉。御心〈爾〉有所念行〈爾〉依〈天那毛〉差使〈天〉。宇豆〈乃〉大幣帛〈乎〉令捧持〈天〉奉出〈須〉。此状〈乎〉聞食〈天〉。安幣〈乃〉足幣〈止〉受賜〈天〉。天皇〈乎〉寳位無動〈久〉。常磐〈爾〉堅磐〈爾〉護賜〈比〉助賜〈比〉。思食〈須〉御志〈乎毛〉如御意〈爾〉果〈之〉幸〈倍〉賜〈比〉。天下平安〈爾〉護給〈比〉矜給〈倍止〉。恐〈美〉恐〈美毛〉申給〈波久止〉申。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四月丙午【十五】》○丙午。置下野國大少掾各一員。先是。國上請。地勢曠遠。人居懸隔。巡検部内。官員數少。仍許之。』是夜月蝕。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四月丁未【十六】》○丁未。尾張國言上。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宗善卒。宗善。大納言正三位眞楯之曾孫。山城守從五位上永貞第四子也。天長十年三月叙從五位下。承和四年爲長門守。十一年爲美作介。仁壽二年二月爲左衞門權佐。齊衡二年正月叙從五位上。爲尾張守。卒於任。時年六十四。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四月戊申【十七】》○戊申。在大和國從五位上高屋安倍神授從四位下。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四月庚戌【十九】》○庚戌。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家宗爲造東大寺大佛長官。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四月癸丑【廿二】》○癸丑。在大和國從五位下波寳神。波比賣神並授從四位下。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四月甲寅【廿三】》○甲寅。地震。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四月乙卯【廿四】》○乙卯。夜。大舍人寮火。追儺方相氏裝束一時滅却。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四月丙辰【廿五】》○丙辰。雷雨。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五月壬戌【二】》○夏五月辛酉朔壬戌。常陸國筑波山神二柱授四位。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五月癸亥【三】》○癸亥。陰陽寮率漏刻博士等。於侍從殿。始置漏水。糺院外漏刻之誤。但無金鼓。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五月乙丑【五】》○乙丑。停騎射走馬之觀。不幸武徳殿。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五月戊辰【八】》○戊辰。有勅。公卿於武徳殿馬塲令角走左右馬寮御馬各十疋。令左右近衞各十六人。左右兵衞各三人。春宮坊帶刀舍人三人而騎射。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五月辛未【十一】》○辛未。從四位上清原眞人瀧雄爲中務大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忠宗爲少輔。源朝臣直爲兵部少輔。源朝臣穎爲刑部少輔。高橋朝臣淨野爲宮内少輔。飯高朝臣永雄爲尾張守。清原眞人清海爲駿河守。清原眞人秋雄爲豐前守。』是日。八幡比〓神授一品。』侍從殿漏刻從停止。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五月甲戌【十四】》○甲戌。雨終夜不止。』先是。高良玉垂神。及比〓神等正殿遇失火。位記皆被燒損。仍今日勘舊文案。更令書之。但彦神本位從三位。今授正三位。比〓神本位從五位下。今授從四位下。又同神殊授封廿七戸。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五月乙亥【十五】》○乙亥。陰雨不止。洪水〓溢。東西兩河。人馬不通。』是日。宮内卿從三位高枝王薨。高枝王。四品中務卿伊豫親王第二子也。爲人寛弘。頗習文書。大同初。親王遭害。三子遠配。辛苦流離。不知生計。弘仁改暦。聖皇踐祚。哀親王無辜諸子窮毒。殊降恩赦。免罪入京。返給前年被沒資財田宅。高枝與兄弟相議。均分男女。時人悲歎之。天長三年正月叙從四位下。爲因幡守。承和七年十月爲大舍人頭。嘉祥二年正月叙正四位下。仁壽四年正月叙從三位。八月除大藏卿。天安元年拜宮内卿。高枝學沙門空海之書迹。習沙良眞熊之琴調。未得其一道。遂至終身。時五十七。不蓄財産。遺令薄葬。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五月己卯【十九】》○己卯。近江國夷外從八位下爾散南公澤成爲夷長。令把笏。先是。國上請。俘夷之徒。老少無別。放縱爲事。暴乱任意。不加教喩。無人統攝。往年國司等擇勇健者。私置其長。而夷等不服。猶行狼戻。望請置件夷長。以澤成任之。即預把笏。仍許之。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五月庚辰【廿】》○庚辰。雨下如注。通宵不止。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五月辛巳【廿一】》○辛巳。大雨。』正五位下高階眞人岑緒爲左京大夫。左中辨大藏大輔如故。從四位下南淵朝臣年名爲春宮權亮。右京大夫式部大輔如故。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瀧守爲駿河介。從四位下菅原朝臣是善爲備前權守。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當道爲介。左近衞少將如故。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五月壬午【廿二】》○壬午。大雨。洪水〓溢。河流盛溢。水勢滔々。平地浩浩。橋梁斷絶。道路成川。東堀川水入冷然院。庭中如池。左衞門陣直廬浮流。公卿諸司百寮。各率僚下。或草〓。或徒跣。競赴水畔。堀决禦流。池魚浮蕩。〓尾甚多。亦左右京被水害。流死者衆矣。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五月甲申【廿四】》○甲申。霖雨初止。天景新晴。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五月丙戌【廿六】》○丙戌。地震。』無雲而雷。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五月丁亥【廿七】》○丁亥。夜有流星。入天。長一丈許。』遣勅使。令巡検兩京洪水之害。』于時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宗成卒。宗成。參議從三位兵部卿家依之孫。從五位下三起之長男。宗成素無才學。頗近邪佞。大同二年連及伊豫親王事。久棄于世。時人以爲事檗此人。右大臣清原眞人夏野微時。曾爲眤友。遭大臣用事。天長六年正月叙從五位下。九年正月叙從五位上。家貧窮困。日夕不給而卒。時年七十四。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五月戊子【廿八】》○戊子。無雲而雷。遲明有星。入月魄中。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五月己丑【廿九】》○己丑。出穀倉院穀二千斛。民部廩院米五百斛。大膳職鹽廿五斛。賑給左右兩京苦霖之窮民。』是日。於南大庭大祓。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六月辛卯【二】》○六月庚寅朔辛卯。陸奧權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大瀧卒。大瀧。從四位下今川之孫。正六位上濂名之長男也。少遊大學。爲文章生。承和十五年爲民部少丞。齊衡三年正月叙從五位下。爲武藏介。爲刑部少輔。天安元年爲大學頭。遷爲宮内少輔。天安二年三月遷爲陸奧權介。不之任卒。時年五十六。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六月壬辰【三】》○壬辰。雷雨。』此夜。左近衞大宅年麻呂於北野見之。當稻荷神社空中。有兩鷄相鬪。其色似赤。相鬪之間。毛羽散落。地雖相隔。見似眼前。良久而止。此語類妖妄。而記恠也。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六月甲午【五】》○甲午。雷雨。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六月丙申【七】》○丙申。和泉國言。霹靂破官舍六十餘宇。民室屋卅宇。被震死者二人。傷支體者三人。抜折十圍木十九株。殘廢田苗廿許町。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六月己亥【十】》○己亥。夜。有如流星者。經天西落。大如月。光青赤。其後。西方空中有聲。如雷二度。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六月庚子【十一】》○庚子。早旦有白雲。自艮亘坤。時人謂之旗雲。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六月壬寅【十三】》○壬寅。地震。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六月癸卯【十四】》○癸卯。參議從四位上源朝臣多爲伊勢守。左兵衞督如故。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岑雄爲侍從。大神朝臣宗雄爲大監物。都努朝臣清貞爲大藏少輔。朝原宿禰良道爲左京亮。藤原朝臣宜爲勘解由次官。當麻眞人眞道爲大和介。紀朝臣全吉爲美濃權介。右近衞少將主殿頭如故。從五位上大和眞人吉直爲安藝守。從五位下山口伊美吉西成爲紀伊介。橘朝臣岑雄爲豐後守。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六月甲辰【十五】》○甲辰。參河國言。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氏主卒。氏主。父散位正六位上友上。少爲遊侠。交友博徒。氏主頗善騎射。輕捷如飛。夜追捕偸兒。還爲傷胸。明日尋逐。捕賊山眞山。仁明天皇在東宮。徴爲帶刀舍人。承和十一年二月叙從五位下。爲遠江守。被官使勘責解却。仁壽三年正月爲參河守。秩滿後。天安元年更復參河守。卒時年六十五。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六月丁未【十八】》○丁未。雷雨。近來陽旱。炎氣盛蒸。是日加雨。河水頗溢。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六月己酉【廿】》○己酉。從五位下安倍朝臣良行爲參河守。』大宰府言。去五月一日。大風暴雨。官舍悉破。青苗朽失。九國二嶋盡被損傷。又肥後國菊池城院兵庫皷自鳴。同城不動倉十一宇火。』大學助從五位下山田連春城卒。春城。字連城。右京人也。曾祖白金爲明法博士。律令之義。無所不通。後言法律者。皆咸資准的。春城年十五入學。依未成人。於堂後聽講晉書。後嵯峨太上天皇欲令皇子源朝臣明成大業。而求大學生志學者。將爲同學。時春城應徴。與明同房。閲覽諸子百家。遥授丹波權博士。爲勉學之資。俄而太上天皇崩。春城失塗悲歎。仁明皇帝欲令春城遂本業。詔侍校書殿。賜閲御書。内藏寮日給其食。即遥授備後權少目。明年春遷備中權少目。承和十二年夏對策。下科。明年春拜少外記。備中權少目如故。帝踐祚。仁壽元年大甞會。授外從五位下。二年正月遥爲駿河介。三年春三月自請之任。傍吏百姓嫌其清察。時部下駿河郡有自伊豆新移神。名阿氣大神。國司申官建新社。以祭祀。而禰宜祝等。増以奇異之事。〓誤國司庶人。春城到任。登時考訊。糺其訛僞。自此以後。妖言永絶。歳時祭祀而已。傍吏諸人。服其聰察。其年秋。奉使入京。明年春正月四日諸儒改判。對策云。尺木寸玉。非無瑕
節。况於大才。古人猶泥。仍置丁第。齊衡三年正月七日授從五位下。天安元年二月拜勘解由次官。同年十二月遷玄蕃頭。天安二年二月寢疾。病中遷任左京亮。即拜大學助。左京亮如故。京職怱劇。病不理事。因罷左京亮。以大學助卒。時年卅九。春城雖長自寒門。而性甚寛裕。言詞正直。無所阿枉。無好小藝。不拘忌祟。頗得儒骨也。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六月庚戌【廿一】》○庚戌。遲明。濁霧濛濛。無雲而雷。大風。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七月甲子【五】》○秋七月庚申朔甲子。從四位上源朝臣勤爲宮内卿。外從五位下御船宿禰佐世爲大學助。從五位下清原眞人眞貞爲内膳正。平朝臣實雄爲彈正少弼。』是日。武藏國上白雌雉一。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七月己巳【十】》○己巳。正四位下彈正大弼兼美作權守正行王卒。正行王者。贈一品萬多親王第二子也。初與兄正躬王。受業大學。初太上天皇有詔。徴之命直嵯峨院。天長十年三月授從四位下。爲侍從。時年十八。天皇甚寵遇之。承和五年兼越中守。九年遷爲左馬頭。十三年叙從四位上。轉爲左京大夫。仁壽元年除加賀守。齊衡二年爲彈正大弼。天安二年兼爲美作權守。其年卒於官。正行性耽文酒。日夕無怠。鷹馬之類。愛翫殊甚。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七月辛未【十二】》○辛未。宣命雨師。乙訓。水主。貴布禰神等。爲祈雨也。』入夜天陰小雨。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七月甲戌【十五】》○甲戌。小雨。良久而止。入夜亦雨。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七月丙子【十七】》○丙子。天陰微雨。通宵不止。』是日。神祇權大祐外從五位下占部宿禰業基兼爲宮主。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七月戊寅【十九】》○戊寅。雷雨。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七月庚辰【廿一】》○庚辰。左右相撲司率樂人。於新成殿前。盛奏乱聲。即使左右相撲。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七月甲申【廿五】》○甲申。小雨。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七月丙戌【廿七】》○丙戌。大雨。』白鷺集太政官廳版位間。記異也。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七月丁亥【廿八】》○丁亥。陰霧。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八月己丑朔》○八月己丑朔。早旦陰霧。須臾天晴。』是日。有勅。親王公卿及侍從。令陪於東釣臺飮宴。左近衞府間奏音樂。酣暢之後。或起愉舞。賜祿有差。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八月壬辰【四】》○壬辰。若狹國言。兵庫鳴。如振鈴。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八月丙申【八】》○丙申。勅賜二品賀陽親王帶劔。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八月戊戌【十】》○戊戌。内供奉十禪師傳燈大法師位光定卒。光定。俗姓贄氏。伊豫國風早郡人也。及至弱冠。遭父母喪。服〓離俗。隱居山林。大同初向京輦。于時有聞。叡山最澄大師。心持慈悲。傳止觀宗。三年攀陟。住止觀院。値徒衆屈義眞和尚。以爲座主。令講摩訶止觀。幸得預聽。最澄大師相悲慰勞。五年春正月十四日宮中齋會。蒙制得度。天臺之度者。從此爲濫觴。弘仁三年夏四月十八日東大寺戒壇受持具足戒。其後敬問大師。學習宗義。五年至興福寺。與義延法師。共論本宗義。頗有優美之稱。帝屡令光定。與散位從五位下眞苑宿禰雜物。對論經義。彼此相難。頗致俳優。帝時以爲戯弄之事。最澄上建大乘戒壇之奏。僧綱相共難論。仍付光定返却。十三年六月四日最澄卒。後殊被許傳戒。此光定内供奉之力也。帝聞光定在山。資用絶乏。別賜乞食袋。濟山中之急。承和五年四月二日叙傳燈大法師位。四年奉制。起四王院。天安二年秋七月帝聞年滿八十。恩賞殊異。施度者八人。〓八十疋。調布商布交易布各八十段。綿八十斤。錢八萬貫。米八十石。病卒。時年八十。臈〓七。光定爲人質直。不事服餝。帝悦其質素。殊加憐遇。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八月丁未【十九】》○丁未。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良相侍。言議於帳中。良久賜御衣罷出。』是日。釋奠。殊有勅。令大學助外從五位下御船宿禰佐世爲座主。』在山城國從五位下鴨川合神預名神。』是夜。有雲竟天。自艮至坤。人謂之旗雲。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八月庚戌【廿二】》○庚戌。眞言宗始准諸宗。補任諸國講讀師。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八月辛亥【廿三】》○辛亥。今宵天皇倉卒有不豫之事。近侍男女騷動失精。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八月壬子【廿四】》○壬子。帝病劇彌加。言語不通。皇太子侍於甞藥。公卿大夫候于陣頭。入夜。召文章博士從四位下菅原朝臣是善。令草詔書。太政大臣從一位藤原朝臣良房奉勅。召左右検非違使。除常赦所不免之外。大辟已下罪人。咸從赦免。雖事觸強竊。而非分明者。同從赦例。』是夜。歳星守牽牛。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八月癸丑【廿五】》○癸丑。親王公卿候東釣臺。有護夜之事。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八月甲寅【廿六】》○甲寅。詔曰。皇天無親。惟徳是輔。人心有隣。惟惠是懷。朕以寡薄。忝臨太階。豈將巖廊爲逸。恒以億兆爲念。而人澆俗薄。誠淺僞深。故知方者尠。趣辟者繁。不能以仁義浸漉。以禮讓甄陶。秋典日聞於帷幄。幣罪相係于圜室。觸網履校。既可矜傷。宥過崇恩。彌切心慮。宜洽此〓澤。暢彼〓欝。可大赦天下。天安二年八月廿六日昧爽以前大辟已下。罪無輕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咸從免除。但八虐。故殺。謀殺。強竊二盜。私鑄錢。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布告遐邇。俾知朕意。』是日。薦藥無驗。騷動殊切。諸公卿侍殿上行事。屈名僧五十人於冷然院。令讀大般若經。限以五ケ日。入夜。遣諸國固關使。賜勅苻木契。即遣勅使於左右兵庫。左右馬寮。令警固甚嚴。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八月乙卯【廿七】》○乙卯。帝崩於新成殿。左右近衞少將率近衞等。陣於東宮直曹西方。大納言安倍朝臣安仁率少納言近衞少將主鈴等。令齎璽印〓等。奉入直曹。公卿於藏人所。議御葬事。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八月丁巳【廿九】》○丁巳。大納言安倍朝臣安仁於左近衞陣。仰左右近衞左右兵衞。令著鎧甲。』皇太子與皇后同輦。移幸於東宮。儀同行幸。但無警蹕。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九月庚申【二】》○九月庚申。大納言安倍朝臣安仁等率陰陽權助滋岳朝臣川人。助笠朝臣名高等。至山城國葛野郡田邑郷眞原岳。點定山陵。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九月辛酉【三】》○辛酉。夜月蝕。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九月壬戌【四】》○壬戌。始著素服。
《卷十天安二年(八五八)九月甲子【六】》○甲子。夜葬大行皇帝於田邑山陵。殯葬之禮。一如仁明天皇故事。但有方相氏。帝初自登宸極。垂心政事。性甚明察。能知人〓。專思天下昇平之化。不好巡幸遊覽之事。仁壽齊衡之間。頻得嘉瑞。以薦陵廟。至于禁網漸密。憲法頗峻。天下以爲明。帝察察。官署屡聞補替遷除之事。吏人還懷廢罷解散之憂。又聖體羸病。頻廢萬機。撫運不長。在位已短。天之降命。盖有數歟。于時春秋卅有二。P8188
《卷十卷尾》○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卷第十





『日本三代實録』全巻朝日新聞本

『日本三代實録』朝日新聞本
凡例
底本: 『増補 六国史』(全十二巻 佐伯有義、朝日新聞社、昭和15)巻九、十を新訂増補国史大系本他、諸本で校訂しました。
JISにない文字は、他の文字に置き換えるか、〓にしました。一部[ ]に字の形を示しました。
漢字は、原則として底本の字体(主に旧字体)にしました。
割注は、〈    〉に入れました。
各項目の始めに《年月日》を付しました。

《序》○日本三代實録序
日本三代實録序
臣時平等。竊惟、帝王稽古、咸置史官。述言事而徴廢興、甄善惡以備懲勸。開闢之辰、日暮於手披之處、遂初之跡、俄頃於目〓之間者也。伏惟、太上天皇生知至聖、性植純仁。體耀魄而居宸、平泰階而建極、〓倫攸敘、憲章該擧。以為、始自貞觀、爰及仁和、三代風猷、未著篇牘。若闕文之靡補、恐盛典之長虧。詔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左近衛大將皇太子傅陸奧出羽按察使臣源朝臣能有、中納言兼右近衛大將從三位行春宮大夫臣藤原朝臣時平、參議勘解由長官從四位下兼守右大辨行春宮亮臣菅原朝臣道真、從五位下行大外記兼播磨權大掾臣大藏朝臣善行、備中掾從六位上臣三統宿禰理平等、因循舊貫、勒就撰修。四五年來、大納言能有P9002朝臣拜右大臣、奄然殞逝。既而搜採稍周、條流且辨。天皇、倦負〓於九重、輕脱〓於萬乘。宸〓應厭、凝神默於姑射、淨居有勸、落飾震於魔宮。爾乃時屬揖讓、朝廷務殷。在此際會、〓停刑緝。今上陛下、承累聖之寶稱、順兆民之樂推。天縱雄才、嗤漢武於大略。コ尚恭己、法虞舜之無為。思欲遵前旨之草創、從即日之財成。敕正三位守左大臣兼行左近衛大將臣籐原朝臣時平、正三位守右大臣兼行右近衛大將臣菅原朝臣道真、從五位上行勘解由次官兼大外記參河權介臣大藏朝臣善行、大外記正六位上
臣三統宿禰理平等、責其參詳、亟有頭角。右大臣道真朝臣坐事左降、〓向西府。泪斯文之成立、値彼臣之謫行。大外記理平、賜爵遷官、不遂其業。臣等、強勉專精、經引積稔、編次究數、筆削畢功。起於天安二年八月乙卯、訖于仁和三年八月丁卯、首尾卅年、都為五十卷、名曰日本三代實録。P9003今之所撰、務歸簡正、君擧必書。綸言遐布、五禮沿革、萬機變通、祥瑞天之所祚於人主、〓異天之所誡於人主。理燭方策、撮而悉戴之。節會儀注、烝嘗制度、蕃客朝聘。自餘諸事、永式是存、粗擧大綱。臨時之事、履行成常、聊標凡例、以示有之矣。關委巷之常、乖教世之要、妄誕之語、棄而不取焉。臣等生謝含章、辭非隱核。腐毫淹祀、靦汗失魂。謹詣朝堂、奉進以聞。謹序。
  延喜元年八月二日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衛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
      從五位上行勘解由次官兼大外記臣大藏朝臣善行
P9001《卷一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一  起天安二年八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衛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 敕撰
太上天皇
《卷一清和天皇即位前紀》天皇。諱惟仁。文徳天皇之第四子也。母太皇太后藤原氏。太政大臣贈正一位良房朝臣之女也。嘉祥三年歳在庚午三月廿五日癸卯。生天皇於太政大臣東京一條第。十一月廿五日戊戌。立爲皇太子。于時誕育九月也。先是有童謠云。@大枝〈乎〉超〈天〉走超〈天〉騰〈加理〉躍〈止利〉超〈天〉。我〈耶〉護〈毛留〉田〈仁耶〉。搜〈阿左理〉食〈無〉志岐〈耶〉。雄々〈伊〉志岐〈耶〉 おほえをこえて はしりこえて あがりをどりこえて われやまもるたにや さぐりあさりはむしぎや ををいしぎや K001。識者以爲。大枝謂大兄也。是時。文徳天皇有四皇子。第一惟喬親王。第二惟條親王。第三惟彦親王。皇太子是第四皇子也。天意若曰超三兄而立。故有此三超之謠焉。』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八月廿七日乙卯》天安二年八月己丑朔廿七日乙卯。文徳天皇崩於冷然院新成殿。從五位上守左近衞少將兼行美濃介良岑朝臣清風。從五位上守右近衞少將兼行主殿頭美濃P9002權介紀朝臣全吉。各率將監將曹近衞等。陣於皇太子直曹。于時春宮帶刀舍人解陣退散。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衞大將民部卿陸奧出羽按察使安倍朝臣安仁、率從五位下守左近衞少將兼行備前權介坂上大宿禰當道。從五位上守右近衞少將兼行伊勢權介藤原朝臣有貞。將監已下。奉天子神璽寳劔節符鈴印等於皇太子直曹。從五位上行少納言兼侍從橘朝臣清蔭。左衞門佐從五位上兼行少納言侍從藤原朝臣基經。從四位上行中務大輔清原眞人瀧雄。并主鈴等相從焉。太政大臣從一位藤原朝臣良房。左大臣從二位源朝臣信。右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良相、侍於皇太子直曹。公卿於藏人所定縁葬諸司。正三位行中納言源朝臣定。參議從三位行中宮大夫伴宿禰善男。參議從四位上行左兵衞督兼信濃守源朝臣多。從四位上行中務大輔清原眞人瀧雄。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加賀守藤原朝臣仲統。勘解由長官兼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下守右大辨行讃岐守藤原朝臣良繩。從五位下守左少辨丹〓眞人貞岑。從五位下守木工頭兼左衞門權佐紀朝臣春枝。P9
003六位已下四人爲裝束司。』正三位行中納言橘朝臣岑繼。參議從三位行春宮大夫平朝臣高棟。參議左大辨從四位上兼行左衞門督伊豫權守藤原朝臣氏宗。正四位下行下野守豐江王。散位從四位下茂世王。從四位上行越中守源朝臣啓。左京亮從五位下朝原宿禰良道。從五位下守主計頭兼行算博士木工權助有宗宿禰益門。六位已下四人爲山作司。』從四位下行越中權守房世王。從五位上守宮内大輔橘朝臣貞雄。大炊頭外從五位下丸子連家繼。六位已下二人爲養役夫司。』從四位上行山城守基兄王。右京權亮從五位下巨勢朝臣河守。六位以下二人爲作路司。』正三位行中納言源朝臣弘爲前次第司長官。從五位上守治部大輔藤原朝臣本雄爲次官。判官二人。主典二人。』參議從四位上行左兵衞督兼伊勢守源朝臣多爲後次第司長官。兵部少輔從五位下源朝臣直爲次官。判官二人。主典二人。』先是廿六日。遣使於伊勢。近江。美濃等國。齎勅符木契警固諸關。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菅雄。外從五位下太秦公宿禰此雄。并内舍人一人爲伊勢使。從五位上行丹波介坂上大P9004宿禰貞守。散位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繩主。并内舍人一人爲近江使。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直道。并内舍人一人爲美濃使。』令山城國司警護宇治。與度。山崎等道。以東南西
三方通路之衝要也。』是日。宣告天皇崩之状於山城國司及伊勢。近江。美濃等使。』遣從五位下守右少辨藤原朝臣家宗。率諸衞監護左右兵庫。從四位上守宮内卿源朝臣勤。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宜等監護左右馬寮。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八月廿九日丁巳》○廿九日丁巳。諸衞鎧甲嚴警。』皇太子與皇太夫人。同輿遷御東宮。儀同行幸。但不警蹕。先是廿七日。奉迎皇太夫人於東五條宮。欲令擁護幼冲太子也。』陰陽寮奏言。夜有星入紫微宮。赤如炎火。長十餘丈。凡天文風雲。氣色有異。陰陽頭及天文博士密封奏聞。修國史局召陰陽寮。索其案文。記載史書。他皆效此。
《天安三年(八五八)九月二日庚申》○九月己未朔、二日庚申。大納言安部朝臣安仁。中納言橘朝臣岑繼。參議平朝臣高棟。伴宿禰善男。從四位下行文章博士兼備前權守菅原朝臣是善。大藏大輔正五位下兼守左中辨高階眞人岑緒。從五位上行大学博士大春日朝臣雄繼。外從五位下行陰陽權助兼陰陽博士滋岳朝臣川人。P9005外從五位下行陰陽助兼權博士笠朝臣名高。外記史内記各一人。至山城國葛野郡田邑郷眞原岡。定山陵之地。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九月三日辛酉》○三日辛酉、夜、月中有K色。須臾月色赤如血。是日、大行皇帝晏駕之後、始盈七日、遣使於近陵諸寺、各修功コ。自此之後、毎値七日、於京邊諸寺、修轉念功コ。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九月四日壬戌》○四日壬戌。東宮成服。群臣百寮從之。令五畿七道。始著素服。擧哀成禮。擧哀之禮。毎日三度。限以三日。式部省率百官於冷然院南路頭擧哀。公卿及侍臣已下於東宮。喪服之限。以日易月。十三日而釋之。其遠所者。以詔到日爲期。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九月六日甲子》○六日甲子、葬文コ天皇於眞原山陵。送終之禮、皆從儉約、一如仁明天皇故事。但變於前例、只是作方相而已。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九月七日乙丑》○七日乙丑。遣大學頭從五位上兼行東宮學士豐階眞人安人。存問供御葬之群臣。』安置十僧於近陵山寺。四十僧於廣隆寺。合五十口。始自今日。至于四十九日。轉經念佛。安置沙彌廿人於陵邊。晝夜結番。修大佛頂三昧。朞年之後。當令得度。宣詔内外云。朞年之遏密。雖從易月之制。率土黔黎。須有心喪。宜禁飮宴作樂美服。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九月八日丙寅》○八日丙寅。諸衞陣兵脱甲從常儀。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九月十四日壬申》○十四日壬申。遣大中臣氏人等於左右P9006京五畿七道。修祓禊。以將釋服也。』以參議從三位行春宮大夫平朝臣高棟爲權中納言。勘解由長官兼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下守右大辨行讃岐守藤原朝臣良繩爲參議。散位從五位下源朝臣同爲侍從。春宮亮兼右衞門佐筑前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興邦爲内藏權頭。筑前守如故。右京大夫從四位下兼行式部大輔春宮權亮南淵朝臣年名爲信濃守。右京大夫式部大輔如故。左衞門佐從五位上兼行少納言侍從藤原朝臣基經爲左近衞權少將。少納言侍從如故。從五位上行右兵衞佐兼行伊豫介藤原朝臣良世爲右近衞權少將。伊豫介如故。從五位下守内藏權頭兼行筑前守藤原朝臣興邦爲左衞門佐。餘官如故。侍從從五位下伴宿禰中庸爲右衞門佐。散位從五位上源朝臣平爲左兵衞佐。從五位下守雅樂頭源朝臣舒爲權佐。從四位上守宮内卿源朝臣勤爲右兵衞督。散位從五位下平朝臣有世爲左馬助。左兵衞佐從五位下兼行信濃介藤原朝臣秀道爲右馬頭。信濃介如故。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廣基爲助。』是夜。空中有聲如雷。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九月十五日癸酉》○十五日癸酉。明經得業生正七位下苅田首安雄。P9007大初位下葛井連善宗。並進二階。以奉試及科也。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九月十六日甲戌》○十六日甲戌。今上公除。百官吉服。仍大祓於朱雀門前。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九月十八日丙子》○十八日丙子。所司始進御膳。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九月廿日戊寅》○廿日戊寅。遣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良人於伊勢大神宮。告以齋内親王退出也。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九月廿二日庚辰》○廿二日庚辰。地震。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九月廿三日辛巳》○廿三日辛巳。散位從五位下源朝臣包爲中務少輔。中務少輔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忠宗爲侍從。備後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年爲近江介。從四位下行文章博士兼備前權守菅原朝臣是善爲播磨權守。文章博士如故。從五位上守右近衞少將兼主殿頭行美濃權介紀朝臣全吉爲備前權守。從五位上守右近衞權少將兼行伊豫介藤原朝臣良世爲少將。伊豫介如故。從五位下行右馬助藤原朝臣廣基爲右兵衞佐。外從五位下行近江介道嶋宿禰瀧嶋爲右馬助。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九月廿五日癸未》○廿五日癸未。從五位下行中宮大進三統宿禰眞淨爲亮。外從五位下行少進御船宿禰彦主爲大進。典藥頭從五位下兼行侍醫當麻眞人鴨繼爲主殿頭。侍醫如故。大學頭從五位上兼行東宮學士豐階眞人安人爲美濃權介。大學頭如故。散位從五位下賀茂朝臣弟岑爲備後守。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九月廿八日丙戌》○廿八日丙戌。P9008散位從五位下時宗王卒。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九月廿九日丁亥》○廿九日丁亥。夜有流星。自東南行西北。星所落之處。有聲如雷。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月戊子朔》○冬十月戊子朔。日有蝕之。六衞府見直於陣者、賜絹綿各有差。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月二日己丑。》○二日己丑。公卿不就太政官曹司廳。承前例。於仗頭賜次侍從已上飮。是日、隨停止。以諒闇也。』皷吹司始發教習鼓角之聲。例也。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月七日甲午》○七日甲午。新鑄銅印一面。賜讃岐國。先是。彼國司言。所在銅印。久經年代。文字〓滅。仍賜之。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月八日乙未》○八日乙未。遣散位從五位下内宗王。從五位下守左少辨丹〓眞人貞岑等。迎伊勢齋内親王。大祓於建禮門前而發使焉。』是日。夜陰陽寮漏刻盛水銅器自鳴一聲。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月十六日癸卯》○十六日癸卯。延五十僧於廣隆寺。修文徳天皇七々日御齋會。公卿已下會集。又分頭遣使於近陵諸寺。修轉念功徳。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月十七日甲辰》○十七日甲辰。便請廣隆寺五十僧於東宮。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廣隆寺〓僧。近陵寺十僧。始自御葬明日。至于〓九日。讀經念佛。頻日所請。即便是也。』陵邊修三昧沙彌廿口。令住雙丘寺。元是右大臣清原眞人夏野之山庄。今所謂天安寺也。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月廿二日己酉》○廿二日己酉。授日向國從五位上高智保神。都農神等從四位上。從五位上都萬神。江田神。霧嶋神、並從四位下。P9009伊豫國正六位上布都神從五位下。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月廿三日庚戌》○廿三日庚戌。遣外從五位下行陰陽助兼陰陽權博士笠朝臣名高。鎭謝眞原山陵。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月廿六日癸丑》○廿六日癸丑。從五位下行越前介良岑朝臣經世爲少納言。從五位下行相摸介滋野朝臣安成爲權大外記。相摸介如故。周防權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常行爲右近衞權少將。周防權守如故。四品惟喬親王爲大宰帥。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月卅日丁巳》○卅日丁巳。大祓於建禮門前。爲明日擬發伊勢太神宮使也。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一月戊午朔》○十一月戊午朔。遣從四位下行越中權守房世王。内藏頭從五位上兼行神祇大副中臣朝臣逸志等於伊勢太神宮。告以天皇將即位也。』是日。陰陽寮所進明年暦。付内侍奏。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一月三日庚申》○三日庚申。停平野春日等祭焉。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一月五日壬戌》○五日壬戌。以正三位行中納言源朝臣定。從四位下行左馬頭在原朝臣行平爲山階山陵使。參議左大辨從四位上兼行左衞門督伊豫權守藤原朝臣氏宗。從四位上行中務大輔清原眞人瀧雄爲栢原山陵使。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衞大將民部卿陸奧出羽按察使安倍朝臣安仁。中務少輔從五位下源朝臣包爲嵯峨山陵使。參議從三位行中宮大夫伴宿禰善男。大舍人頭從五位上P9010嶋江王爲深草山陵使。參議勘解由長官兼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下守右大辨行讃岐守藤原朝臣良繩。從四位下行文章博士兼播磨權守菅原朝臣是善爲眞原山陵使。從四位上行右兵衞督源朝臣勤爲今上外祖母源氏愛宕墓使。並告以天皇即位他。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一月七日甲子》○七日甲子。天皇即位於大極殿。時年九歳。詔曰。明神〈止〉大八洲國所知天皇詔旨〈良萬止〉宣勅〈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掛畏〈支〉平安宮〈爾〉御宇〈之〉倭根子天皇〈我〉宣。此天日嗣高座之業〈乎〉。掛畏近江大津〈乃〉宮〈爾〉御宇〈之〉天皇〈乃〉初賜〈比〉定賜〈倍留〉法隨〈爾〉仕奉〈止〉。仰賜〈比〉授賜〈比之〉大命〈乎〉。受賜〈利〉恐〈美〉受賜〈利〉懼〈利〉。進〈母〉不知〈爾〉、退〈母〉不知〈爾〉。恐〈美〉坐〈久止〉宣天皇勅〈乎〉、衆聞食〈止〉宣。然皇〈止〉坐〈天〉天下治賜君〈波〉、賢人〈乃〉良佐〈乎〉得〈天之〉。天下〈乎波〉平〈久〉安〈久〉治物〈爾〉在〈止奈毛〉聞行〈須〉。故是以大命坐宣〈久〉。朕雖拙劣。親王等〈乎〉始〈天〉。王等臣等〈乃〉相穴〈奈比〉奉〈利〉、相扶奉〈牟〉事依〈弖之〉。此〈乃〉仰賜〈比〉授賜〈閇留〉食國〈乃〉天下之政〈波〉。平〈久〉安〈久〉可奉仕〈止奈毛〉所念行。是以正直之心〈天〉。天皇朝庭〈乎〉衆P9011助仕奉〈止〉宣天皇勅〈乎〉、衆聞食〈止〉宣。辭別宣〈久〉。凡人子〈乃〉蒙福〈麻久〉欲爲〈流〉事〈波〉。於夜〈乃〉多米〈
爾止奈母〉聞行〈須〉。故是以朕親母藤原氏〈乎〉、皇太夫人〈爾〉上奉〈利〉治奉〈流〉。又仕奉人等中〈爾〉、其仕奉状隨〈爾〉、冠位上賜〈比〉治賜〈布〉。又太神宮〈乎〉始〈天〉、諸社〈乃〉禰宜祝等〈爾〉、給位一階。又僧綱〈乎〉始〈天〉、諸寺知行有聞〈流〉。并天下僧尼〈乃〉年八十已上施物賜。又左右京五畿内〈乃〉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及天下給侍〈留〉老人等〈爾〉、給御物〈布〉。又内外官〈乃〉未得解由輩免賜。又天下百姓〈乃〉半徭免給。仁壽元年以往調庸未進在民身者免賜〈波久止〉勅天皇大命〈乎〉、衆聞食〈止〉宣。』授兵部卿三品忠良親王二品。左大臣從二位源朝臣信正二位。權中納言從三位平朝臣高棟正三位。參議從四位上兼行左兵衞督伊勢守源朝臣多。參議左大辨兼行左衞門督伊豫權守藤原朝臣氏宗、並正四位下。參議勘解由長官兼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下守右大辨行讃岐守藤原朝臣良繩從四位上。無位秀世王。棟氏王、並從四位下。無位廣山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上守治部卿兼行美作守源朝臣生。右京大夫從四位下兼行式部大輔信濃守南淵朝臣年名、P9012並正四位下。大學頭從五位上兼行美濃權介豐階眞人安人正五位上。散位從五位上橘朝臣貞根。丹波守大枝朝臣音人。左近衞少將兼行播磨
介良岑朝臣清風。右近衞少將兼伊豫介藤原朝臣良世。從五位下守内藏權頭兼行左衞門佐筑前守藤原朝臣興邦、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守左少辨丹〓眞人貞岑。右兵庫頭百濟王永仁。散位橘朝臣伴雄。雅樂頭源朝臣舒。兵部少輔源朝臣直。右近衞權少將兼周防權守藤原朝臣常行。右少辨藤原朝臣家宗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守玄蕃頭兼行算博士家原宿禰氏主。勘解由次官兼行明法博士御輔朝臣永道。散位正六位上在原朝臣安貞。源朝臣有。左衞門大尉坂上大宿禰貞雄。中務大丞佐伯宿禰眞利。大藏大丞大野朝臣鷹取。主殿權助藤原朝臣永谷。右近衞權將監藤原朝臣山陰。左兵衞大尉紀朝臣宗守。淡路守伴宿禰益友。式部大丞巨勢朝臣夏井。内藏權助藤原朝臣安房、並從五位下。左大史正六位上都宿禰御酉。直講布瑠宿禰淨野。大舍人少允文伊美吉國兄、並外從五位下。』是日。進文徳天皇女御從三位藤原朝臣古子階。加P9013從一位。无位源朝臣良姫從四位上。』禮畢還宮。賜飮群臣。賜祿各有差。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一月九日丙寅》○九日丙寅。地震。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一月十日丁卯》○十日丁卯。停大原野祭。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一月十一日戊辰》○十一日戊辰。无位坂子女王。重子女王、並授從四位下。是〓御帳之女王也。凡天皇即位之日。擇王氏女有容儀者二人。充〓御帳之職。因而賜爵。他皆效此。』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衞大將民部卿陸奧出羽按察使安倍朝臣安仁、抗疏請解大將曰。安仁。材非九徳。藝謝七功。猥蒙先皇帝之恩。假以右將軍之節。辭不獲命。〓俛從事。猶輸深衷。欲訴非據。而奄然崩〓。哀號無及。今聖上承緒。鴻化惟新。含瞬懷肝。孰不仰屬。安仁委質先朝。雖無一分之善。歸誠今上。豈忘累葉之恩。所以鞠躬刻心。志思報効。而此職任當股肱。寄重爪牙。警衞勤巡。事功夙夜。况復整烏合之衆。必資膂力。統鷹揚之師。宜藉驍雄。安仁蒲柳秋衰。昏耄日迫。雖欲自勉。力不從心。擁雲旗而慙威稜。佩霜劔而愧〓憊。恐老病潜發坐嚴陣。乞收將軍之印綬。保殘生於桑楡。臣解此職。而所帶猶多。於効涓塵。豈謂無地。伏願。曲垂優恤。鑒其所敢。即而許之。不任懇款之至。不聽。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一月十三日庚午》○十三日庚午。太政官頒下今月七日詔書於京畿七道諸國P9014云。今稽詔旨。天安二年十一月七日以前内外未得解由之輩。不論已言上未言上。准承和例。其身所犯、莫以拘責。但未言上者。後司造會赦帳。前後共署言上。亦如先格。又當年徭贐不可更免者。後年聽復。不如明詔。敢有乖違者。殊處重責。不曾寛恕。又仁壽元年以往調庸未進言上。在民身者不明。搜検早從免除。若徴取已訖、隱爲未進。及言上先訖、更加徴責者。科責如前。並是權時之恩宥。非猾吏之可恃。慣此風迹。不得再然。自餘事條。一依詔旨。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一月十四日辛未》○十四日辛未。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多可幾子卒。多可幾子者。右大臣從二位良相之第一女也。少有雅操。文徳天皇仁壽初。選入掖庭。俄而爲女御。二年授正五位下。四年進爵爲從四位下。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一月十七日甲戌》○十七日甲戌。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衞大將民部卿陸奧出羽按察使安倍朝臣安仁、重上疏曰。安仁近瀝情款。伏佇乾照。而還旨冲深。未垂矜許。魂影震迫。無以自〓(おく)。臣耄年既及。慮散命〓危。可濫帶衆官久萃謗議。而鴻恩未答。纎効無聞。居常勵己。未能惣辭。竊以。將軍之職。寄重責深。禦侮防非。唯力是視。假臣壯年猶尸素。况茲暮齡。懼同敗荷。是以抽丹瀉愿。誓祈久遠。P9015伏願天恩無偏。特垂鑒許。則脩方理暢。庸臣獲所。不任愚〓之至。許之。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一月廿日丁丑》○廿日丁丑。停園韓神祭。自此之後。鎭魂新甞等諸祭皆停止。』詔山城國司令停警固。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一月廿一日戊寅》○廿一日戊寅。遣内舍人正七位上藤原朝臣宗行。佐伯宿禰春岑。紀朝臣良津。齎勅符木契。解諸關警。』是日夜分。固近江關使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貞守歸奏奉契。』以正三位行中納言源朝臣定爲兼右近衞大將。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一月廿四日辛巳》○廿四日辛巳。固伊勢關使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菅雄歸奏奉契。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一月廿五日壬午。》○廿五日壬午。宣詔内外云。宜改元中宮職。爲皇太后宮職。』以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休蔭爲侍從。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有道爲大監物。從四位下行兵部大輔兼越前權守藤原朝臣良仁爲中宮大夫。從五位上守右少辨藤原朝臣家宗爲亮。右少辨如。正五位下行丹波守大枝朝臣音人爲式部少輔。外從五位下行直講布瑠宿禰淨野爲助教。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春成爲雅樂頭。正五位下豐前王爲民部大輔。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加賀守藤原朝臣仲統爲兵部大輔。散位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房上爲大判事。正四位下行下野守豐江王爲宮内卿。散位從五位下P6016清原眞人道雄爲少輔。從五位下在原朝臣守平爲大膳大夫。從五位上出雲朝臣岑嗣爲典藥頭。從五位下高橋朝臣淨野爲内膳奉膳。從四位下茂世王爲彈正大弼。從四位下行近江權守紀朝臣今守爲左京大夫。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上兼行勘解由長官左近衞中將藤原朝臣良繩爲近江權守。餘官如故。散位從四位上清原眞人長田爲下野守。從五位上行丹波介坂上大宿禰貞守轉權守。從五位下行權介藤原朝臣諸藤轉守。從五位上守左近衞權少將兼行少納言侍從藤原朝臣基經爲播磨介。餘官如故。從五位下行暦博士兼紀伊權介大春日朝臣眞野麻呂爲備後介。暦博士如故。
從五位下守右衞門權佐紀朝臣恒身爲紀伊權守。從五位上守右中辨兼行式部少輔播磨介紀朝臣夏井爲讃岐守。右兵衞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廣基爲右衞門權佐。侍從從五位下源朝臣至爲右兵衞佐。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一月廿六日癸未》○廿六日癸未。固美濃關使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直道歸奏奉契。諸衞解嚴。』贈故正三位源朝臣潔姫正一位。遣從四位上行越中守源朝臣啓於神樂岡〓。告以贈位。潔姫。帝之外祖母也。』左京職言。P9017毎年進鍛冶戸百濟品部戸等計帳。無益於公家。有煩於職吏。請除棄而不進。從之。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一月廿七日甲申》○廿七日甲申。以大安寺僧傳燈大法師位春耀。東大寺僧傳燈大法師位安圓並爲内供奉十禪師。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二月戊子朔》○十二月戊子朔。於右仗頭賜親王已下侍從已上酒。非侍從亦預之。賜祿各有差。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二月二日己丑》○二日己丑。前春宮職印一枚進於内裏。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二月八日乙未》○八日乙未。公卿奏請省棄五月七日贈皇后忌云。謹検往事。後太上皇。徳崇謙光。不存國忌。而獨留皇后之忌日。勘之禮經。義乖相配。伏請一准舊典。式從停廢。奏可。』太政官論奏曰。對馬嶋下縣郡擬大領外少初位下直氏成。上縣郡擬少領无位直仁徳等率部内百姓首從十七人。發兵射殺守正七位下立野連正峯。及從者榎本成岑等。氏成等罪皆當斬。詔減死一等。處之遠流。須去十月十日以前依式奏〓。而奉葬文徳天皇。未滿廿日。亦皇太子未即位。故延而行之。非緩也。』以正五位下行式部少輔大枝朝臣音人爲右中辨。式部少輔如故。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二月九日丙申》○九日丙申。詔定十陵四墓可獻年終荷前之幣。天智天皇山階山陵在山城國宇治郡。春日宮御宇天皇田原山陵在大和國添上郡。天宗高紹天皇後田原山陵P9018在大和國添上郡。贈太皇太后高野氏大枝山陵在山城國乙訓郡。桓武天皇栢原山陵在山城國紀伊郡。贈太皇太后藤原氏長岡山陵在山城國乙訓郡。崇道天皇八嶋山陵在大和國添上郡。先太上天皇楊梅山陵在大和國添上郡。仁明天皇深草山陵在山城國紀伊郡。文徳天皇田邑山陵在山城國葛野郡。贈太政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鎌足多武峯墓在大和國十市郡。後贈太政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冬嗣宇治墓在山城國宇治郡。尚侍贈正一位藤原朝臣美都子次宇治墓在山城國宇治郡。贈正一位源朝臣潔姫愛宕墓在山城國愛宕郡。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二月十日丁酉》○十日丁酉。神祇官所奏御躰御卜。大臣奏之。』詔改眞原山陵爲田邑山陵。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二月十三日庚子》○十三日庚子。地震。』公卿於外記候廳聽政。自文徳天皇崩後。於近衞陣頭。聽辨官所申之政。今日始復常儀。』是日。公卿於侍從所飮酒。五位已上預席者八十餘人。以太政官厨家綿。賜上下各二屯。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二月十四日辛丑》○十四日辛丑。奉充田邑山陵々戸四烟。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二月十五日壬寅》○十五日壬寅。分遣公卿已下侍從已上於諸山陵墓。獻荷前幣。是日。天皇不御建禮門前。大臣行事。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二月十九日丙午》○十九日丙午。屈名僧十口於内殿。轉讀P9019大般若經。限以八日。』是日。始修佛名懴悔之事。凡毎年十二月十九日延名僧三四人於内殿始修佛名懴悔。限三日訖。他皆效此。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二月廿九日丙辰》○廿九日丙辰。授無位良岑朝臣親子從五位下。
《卷一天安二年(八五八)十二月卅日丁巳》○卅日丁巳。大祓大儺如常儀。P9020
《卷一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一




P9021
《卷二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二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正月戊午朔》○貞觀元年己卯春正月戊午朔。天皇不受朝賀。諒 闇也。中務省七耀暦。宮内省藏氷樣。大宰府腹赤魚等付内侍奏。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正月七日甲子》○七日甲子。詔以讃岐國從五位下雲氣神列於官 社。』是日。天皇不覽青馬。停節會之事也。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正月八日乙丑》○八日乙丑。於大極殿始講最勝王經。以元興寺 僧三論宗傳燈大法師位道昌爲講師。不擧音樂。遏密也。凡毎年十月興福寺維摩會。屈諸宗 僧學業優長果五階者爲講師。明年正月大極殿御齋會。以此僧爲講師。三月藥師寺最勝會講 師。亦同請之。經此三會講師者。依次任僧綱。他皆效此。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正月十日丁卯》○十日丁卯。所司獻剛卯杖。天皇不御前殿。付 内侍奏。』是日。始奉作天下諸社神寳。仍大祓於建禮門前。』正三位行權中納言平朝臣高棟 奏請。別墅在山城國葛野郡。以爲道場。賜額曰平等寺。詔許之。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正月十三日庚午》○十三日庚午。以散位從四位下P9022利 基王爲侍從。從五位下源朝臣謹爲雅樂頭。外從五位下高丘宿禰百興爲和泉守。從四位下滋 野朝臣貞雄爲攝津守。外從五位下壹志宿禰吉野爲參河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冬爲遠江守。 從五位下行式部大丞巨勢朝臣夏井爲駿河守。從四位上行右兵衞督源朝臣勤爲相摸守。右兵 衞督如故。從五位下行内膳正清原眞人眞貞爲上総介。從五位下守雅樂頭橘朝臣春成爲下総 介。從五位上行丹波權守坂上大宿禰貞守爲美濃權守。宮内少輔從五位下清原眞人道雄爲上 野介。從五位下守左近衞少將兼行備前權介坂上大宿禰當道爲陸奧守。出雲守從五位下伴宿 禰春宗爲介。從四位上行越中守源朝臣啓爲加賀守。散位從五位上廣宗宿禰糸繼爲越中守。 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繩主爲能登守。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貞雄爲丹波介。從四位下行侍從輔 世王爲但馬守。散位從五位下三原朝臣永道爲伯耆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數守爲出雲守。從 四位下行左馬頭在原朝臣行平爲播磨守。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左衞門督藤原朝臣氏宗爲 美作守。左衞門督如故。從四位上P9023守刑部卿兼行但馬守藤原朝臣春津爲備前守。 參議從三位行右衞門督源朝臣融爲備中守。右衞門督如故。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直道爲周 防守。外從五位下三善宿禰氏吉爲淡路守。參議從三位行皇太后宮大夫伴宿禰善男爲伊豫權 守。皇太后宮大夫如故。刑部少輔從五位下源朝臣頴爲權介。從五位下守大判事安倍朝臣房 上爲土左守。右近衞中將從四位下兼行相摸守源朝臣興爲筑前守。右近衞中將如故。散位從 五位下大原眞人眞室爲肥後權介。外從五位下善道朝臣根莚爲豐後介。從五位下行上総權介 藤原朝臣良尚爲左近衞權少將。從五位上行豐前守清原眞人秋雄爲左馬頭。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正月十四日辛未》○十四日辛未。大極殿齋講畢。名僧於御前論 義。施被如常。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正月十六日癸酉》○十六日癸酉。停踏歌之節。諒闇也。』從五位 下行陸奧守坂上大宿禰當道爲鎭守府將軍。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正月十七日甲戌》○十七日甲戌。六衞府射禮停而不行。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正月廿一日戊寅》○廿一日戊寅。美濃國言。紫雲見。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正月廿二日己卯》○廿二日己卯。能登國馳驛言。渤海國入覲使 烏孝愼等一百四人來着珠洲郡。』大宰府言。筑前國志摩郡兵庫鼓自鳴。庫中弓矢有聲聞外。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正月廿七日甲申》○廿七日甲申。京畿七道諸神、P9024進 階及新叙。惣二百六十七社。奉授淡路國无品勳八等伊佐奈岐命一品。備中國三品吉備都彦 命二品。』神祇官无位神産日神。高御産日神。玉積産日神。生産日神。足産日神並從一位。 无位生井神。福井神。綱長井神。波比祇神。阿須波神。櫛石窓神。豐石窓神。生嶋神。足 嶋神並從四位上。』宮内省從三位園神。韓神並正三位。大膳職正四位下御食津神從三位。左 京職從五位上太祝詞神。久慈眞智神並正五位下。大膳職從五位下火雷神。大炊寮從五位下 大八嶋竈神八前。齋火武主比命神。内膳司從五位下庭火皇神。造酒司從五位下大戸自神等 並從五位上。无位酒殿神從五位下。』山城國正二位勳二等松尾神從一位。葛野月讀神。平野 今木神並正二位。正四位下稻荷神三前並正四位上。正四位下大若子神。小若子神。酒解神。 酒解子神並正四位上。平野從四位下久度古開神從四位上。正五位上貴布禰神。正五位下乙 訓火雷神。從五位上水主神等並從四位下。正五位下合殿比〓[口+羊]神正五位上。從五 位下樺井月讀神。木嶋天照御魂神。和攴神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祝園神。天野夫攴賣神。 岡田鴨神。P9025岡田園神。樺井月神。棚倉孫神。許波多神。出雲井於神。片山神。 鴨川合神等並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與度神。石作神。向神。簀原神。鴨山口神。小野神。久 我神。高橋神。雙栗神。水度神。伊勢田神。无位小社神並從五位下。』大和國從一位大己貴 神正一位。正二位葛木御歳神。從二位勳八等高鴨阿治須岐宅比古尼神。從二位高市御縣鴨 八重事代主神。從二位勳二等P9026大神大物主神。從二位勳三等大和大國魂神。正三 位勳六等石上神。正三位高鴨神並從一位。正三位勳二等葛木一言主神。高天彦神。葛木火 雷神並從二位。從三位廣瀬神。龍田神。從三位勳八等多坐彌志理都比古神。金峰神並正三 位。正四位下丹生川上雨師神從三位。從五位下賀夜奈流美神正四位下。從五位下勳八等穴 師兵主神。片岡神。夜岐布山口神並正五位上。從五位下都祁水分神。都祁山口神。石寸山 口神。耳成山口神。飛鳥山口神。畝火山口神。長谷山口神。忍坂山口神。宇陀水分神。吉 野水分神。吉野山口神。巨勢山口神。葛木水分神。鴨山口神。當麻山口神。大坂山口神。 伊古麻山口神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和爾赤坂彦神。山邊御縣神。村屋禰富都比賣神。池坐 朝霧黄幡比賣神。鏡作天照御魂神。十市御縣神。目原高御魂神。畝尾建土安神。子部神。 天香山大麻等野知神。宗我都比古神。甘樫神。稔代神。牟佐坐神。高市御縣神。輕樹村神。 天高市神。太玉命神。櫛玉命神。川俣神。波多〓井神。坐日向神。卷向若御魂神。他田天 照御魂神。志貴御懸神。忍坂生根神。葛木倭文天羽雷命神。P9027長尾神。石園多久 豆玉神。調田一事尼古神。金村神葛木御縣神。火幡神。往馬伊古麻都比古神。平群石床神。 矢田久志玉比古神。添御縣神。伊射奈岐神。葛木二上神並從五位上。无位水越神從五位下。』
P9028河内國從一位勳三等枚岡天兒屋根命正一位。正三位勳六等恩智大御食津比古命 神。恩智大御食津比〓[口+羊]命神並從二位。正四位上勳六等枚岡比〓[口+羊]神從 三位。從五位下杜本神正四位下。從五位上丹比神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春日戸神。高宮神。 弓削神。志紀長吉神。狹山堤神。狹山神。菅生神並從五位上。』和泉國正五位下勳八等大鳥 神從四位下。』攝津國從三位勳八等廣田神正三位。正五位上勳八等生田神。從五位上勳八等 長田神。從五位上垂水神。從五位下勳八等大依羅神。難波生國魂神。下照比女神。坐摩神。 從五位下勳八等新屋天照御魂神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下名次神正五位下。從五位下中臣須牟 地神。伊射奈岐神。伊和志豆神、P9029並從五位上。』
伊賀國无位穴石神從五位下。』伊勢國從三位多度神正三位。從四位下阿射加神從四位上。』
尾張國正三位熱田神從二位。』駿河國從三位淺間神正三位。』伊豆國從四位下三嶋神從四位 上。從五位下楊原神從五位上。』武藏國從五位下氷川神從五位上。』安房國從三位勳八等安 房神。天比々理刀〓[口+羊]命神並正三位。』近江國從二位勳一等比叡神正二位。從五位 上勳八等伊香神從四位下。從五位下伊冨岐神。佐久奈度神。水口神。川田神。三上神。奧 津嶋神。小比叡神並從五位上。』美濃國從三位中山金山彦神P9030正三位。』信濃國正 三位勳八等建御名方冨命神從二位。從三位建御名方冨命前八坂刀賣命神正三位。』上野國正 五位下勳八等貫前神從四位下。』下野國從三位勳四等二荒神正三位。』陸奧國正五位上勳四 等計仙麻神。正五位下勳四等志波彦神。勳五等拜幣志神。勳六等零羊埼神。從五位上勳四 等志波姫神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下計仙麻大嶋神從五位。』若狹國從二位勳八等若狹比古神正 二位。正三位若狹比〓[口+羊]神從二位。』越前國正二位勳一等氣比神從一位。從四位上 勳六等推前神。勳六等劔神並正四位下。』加賀國白山比女神正三位。』能登國正二位勳一等 氣多神從一位。』越中國從三位高瀬神。二上神並正三位。』P9031丹波國從五位下小川 月神。麻氣神並從五位上。』丹後國從五位下大川神。大宮賣神並從五位上。』出雲國從三位 熊野神。勳八等杵築神並正三位。』播磨國從五位下勳八等粒坐天照神。伊和坐大名持御魂神 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下海神從五位上。』安藝國正五位下伊都岐嶋神。從五位上速谷神並從四 位下。從五位下多家神從五位上。』長門國從五位下住吉荒魂神從五位上。』紀伊國從四位下 伊達神。志摩神。靜火神並正四位下。從五位下勳八等丹生都比賣神。伊太祁會神。大屋都 比賣神。神都摩都比賣神。鳴神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下須佐神。熊野早玉神。熊野坐神並從 五位上。』阿波國從五位下大麻比古神。忌部天日鷲神並從五位上。』土佐國從五位下都佐坐 神從五位上。』筑前國正三位勳八等田心姫神。湍津姫神。市杵嶋姫神並從二位。正五位下竈 門神。從五位下筑紫神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下織幡神。志賀海神。美奈宜神並從五位上。无 位住吉神從五位下。』筑後國正三位高良玉垂命神從二位。從四位下豐比〓[口+羊]神從四 位上。』肥前國從五位下田嶋神從四位下。』肥後國從二位勳五等健磐龍命神P9032正二 位。從四位下阿曾比〓[口+羊]神從四位上。』壹岐嶋從五位下海神。住吉神。兵主神。月 讀神並從五位上。』對馬嶋從五位下和多都美神。高御魂神。住吉神並從五位上。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正月廿八日乙酉》○廿八日乙酉。授无位錦部淨刀自子外從五位 下。』正六位上行少外記廣宗宿禰安人。大内記正六位上安倍朝臣清行爲領渤海國客使。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正月廿九日丙戌》○廿九日丙戌。大祓於建禮門前。以明日將發 班幣諸神使也。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二月二月丁亥朔》○二月丁亥朔。停釋奠之禮。諒闇也。』遣使伊 勢國大神宮及五畿七道。P9033班幣諸神。告以即位之由。』神祇官從一位神産日神。從 一位高御産日神。從一位玉積産日神。從一位足産日神。大和國從一位勳二等大神大物主神 並奉授正一位。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二月四日庚寅》○四日庚寅。於神祇官。修祈年祭。』渤海國客着 能登國。是日。詔遷於加賀國安置便處。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二月五日辛卯》○五日辛卯。西京失火。延燒數十家。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二月七日癸巳》○七日癸巳。詔遣典藥頭從五位上出雲朝臣岑嗣 於備中國。採石鍾乳。』從六位下行直講苅田首安雄爲領渤海客使。以廣宗安人辭退也。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二月九日乙未》○九日乙未。大初位下春日朝臣宅成爲渤海通事。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二月十日丙申》○十日丙申。春日祭如常。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二月十一日丁酉》○十一日丁酉。有赤黄白氣。形如車輪繞日。』
授信濃國從二位勳八等建御名方富命神正二位。正三位建御名方富命前八坂刀賣命神從二位。 神祇官從四位上生嶋神。足嶋神並正四位下。信濃國從五位下寳宅神從五位上。』大般若經一 部安置氣比神宮寺」右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良相奏請。以私第一區。建崇親 院。安置藤原氏無居宅者。便隷施藥院。凡厥所須付物。令施藥院司掌之。又建延命院。々 便隷勸學院。安置藤原氏有病患者。詔從之。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二月十三日己亥》○十三日己亥。土左守從五位下P9034安 倍朝臣房上爲圖書頭。從五位下守圖書頭當麻眞人清雄爲諸陵頭。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菅 雄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下粟田朝臣惟雄爲皷吹正。從四位上行阿波守藤原朝臣輔嗣爲刑部卿。 阿波守如故。散位從五位上百濟王慶世爲大輔。從五位下橘朝臣末茂爲少輔。從五位下守雅 樂頭橘朝臣春成爲大判事。散位從五位下御長眞人近人爲大藏少輔。河内守從五位下滋野朝 臣善根爲宮内少輔。散位從五位下連扶王爲内膳正。從五位下行上総介清原眞人眞貞爲左京 亮。從四位下行越前守橘朝臣海雄爲右京大夫。正四位下行右京大夫兼式部大輔信濃守南淵 朝臣年名爲勘解由長官。式部大輔信濃守如故。從五位下守諸陵頭大枝朝臣直臣爲河内守。 右兵庫頭從五位上百濟王永仁爲攝津權介。散位從五位下吉備朝臣全繼爲上総介。民部少輔 從五位下淡海朝臣弘峯爲下総守。散位從五位下笠朝臣豐興爲越前守。從五位下守玄蕃頭兼 行算博士家原宿禰氏主爲伯耆守。伯耆守從五位下三原朝臣永道爲出雲守。從五位下行伊豫 權介源朝臣頴爲備前介。勘解由P9035次官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宜爲伊豫權介。豐後守從 五位下橘朝臣岑雄爲土左守。左京亮從五位下朝原宿禰良道爲豐前守。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 臣世數爲豐後守。出雲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數守爲右兵庫頭。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二月十五日辛丑》○十五日辛丑。詔越前國司。寫大般若經一部。 安置氣比神宮寺。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二月十七日癸卯》○十七日癸卯。授尾張國從二位熱田神正二位。 從四位下大縣神從四位上。伊勢國正三位多度神從二位。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二月十九日乙巳》○十九日乙巳。遣正五位下守右中辨兼行式部 少輔大枝朝臣音人。向伊勢國多度神社。尾張國熱田。大縣等神社。奉神位記財寳。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二月廿五日辛亥》○廿五日辛亥。請六十四僧。於東宮轉讀大般 若經。今日起首。限三日訖。凡貞觀之代。毎年四季轉讀大般若經。他皆效此。』以長門國醫 師從八位下海部男種麿爲採銅使。詔。三箇年内所進銅鉛。年別各足三千斤者。須借授五位。 其後三年内不減此數者。隨爲眞。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二月廿七日癸丑》○廿七日癸丑。下知五畿七道諸國。令修理諸 神社。宜自今以後。官長專當。年中修理色目。付朝集使言上。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二月卅日丙辰》○卅日丙辰。大祓於建禮門前。以明日可發奉幣 八幡大菩薩使也。』筑前國從二位勳八等田心姫神。湍津姫神。市杵嶋姫神並授正二位。太政 大臣東京一條第從二位勳八等田心姫神。湍津姫神。市杵嶋姫神、P9036並授正二位。 此六社居雖異。實是同神也。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三月丁巳朔》○三月丁巳朔。遣散位從五位下和氣朝臣巨範。向 豐前國八幡大菩薩宮。奉幣帛財寳神馬等。告以即位之由也。三日己未。停御齋燒燈之事。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三月四日庚申》○四日庚申。遣左衞門少尉正六位下紀朝臣今影。 右衞門大志從六位上櫻井田部連貞雄麻呂於河内。和泉兩國。辨决陶山之爭。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三月五日辛酉》○五日辛酉。授相摸國大住郡大領外從五位下壬 生直廣主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大神朝臣田仲麻呂外從五位下。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三月十三日己巳》○十三日己巳。領渤海客使大内記正六位上安 倍朝臣清行。直講從七位下苅田首安雄。俶裝進發。告宣云。使等宜稱存問兼領渤海客使。 當般不任存問使故也。』渤海國副使周元伯頗閑文章。詔越前權少掾從七位下嶋田朝臣忠臣假 爲加賀權掾向彼。與元伯唱和。以忠臣能屬文也。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三月十九日乙亥》○十九日乙亥。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眞雅抗表 曰。道之極味。無勝秘藏。人之高行。在轉法輪。祕藏不直開。待縁乃開。法輪不獨轉。逢 時初轉。法興道隆。其應有由。伏惟今上陛下。殖良因於往刧。纉寳祚於今辰。P9037 聖仁攸被。无遠而不臻。佛心所加。無幽而不照。眞雅幸謁聖明之主。儻遇仁造之時。道喜 人歡。於此足矣。所謂悉曇梵字者。凡聖之教父。人天之智母者也。所以學字相者。廣生世 間之庶智。觀字義者。深證出世之妙智。似巨海呑百川。如大地載萬物。如來説法自斯字而 發。薩〓圓覺從彼文而開。眞雅苟爲傳薪之人。何無弘法之思。待縁仰運。齡傾力衰。如今 當於此際會。不果彼心期。則俟河之清。人壽幾何。若夫嘉祥寺者。先帝奉爲深草天皇所建 立也。舊跡風流。宛然在目。伏願。便於彼寺新院永賜三人度者。教以悉曇文相。學以梵字々 義。即是聲聞之業。法文之要。是故眞言宗以此爲要道。應學法門。其類巨多。今取最要者。 配於三人也。將使一人諳書大佛頂梵字。一人諳書大隨求梵字。一人諳書悉曇章梵字。亦其 護身則摩由之力殊高。存命則尊勝之助最深。是以莎底〓蒭。返損減之神於明王。善住天子。 延已縮之命於佛頂。拯濟之功。亘億界而不竭。度脱之力。歴萬刧而无極。然即使此三人。 兼讀大孔雀明王經三卷并佛頂尊勝梵字一道。毎年三月上旬。試定上件三人。當於今上降誕 之日度之。其得業P9038之後。爲持念之僧。住嘉祥西院。轉孔雀尊勝。恒護十善之鳳 輿。久堅九重之寳城。特令弟子之中冠首者。永代相承行此白業。然則今上陛下。徳滿乾坤。 明等日月。保不壞之聖躰於轉法之力。擧无疆之法壽於密言之功。深草聖帝。正覺之花更鮮。 田邑先皇。無價之寳彌照。即使世同東戸。時化南薫。天下清平。人物安樂。詔許之。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三月廿日丙子》○廿日丙子。授大膳職醤院無位高部神從五位下。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三月廿二日戊寅》○廿二日戊寅。授攝津國正六位上雪氣神從五 位下。』伯耆守從五位下家原宿禰氏主爲勘解由次官兼算博士。周防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直道 爲鑄錢長官。周防守如故。散位外從五位下高丘宿禰百興爲和泉守。從五位下守左近衞少將 藤原朝臣良尚爲上総權介。少將如故。外從五位下行豐後介善道朝臣根莚爲越後權介。散位 外從五位下都宿禰御酉爲因幡權介。從五位下行上総介吉備朝臣全繼爲伯耆守。散位從五位 下藤原朝臣山蔭爲備後權介。外從五位下當野忌寸平麻呂爲豐後介。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三月廿六日壬午》○廿六日壬午。授上野國正六位上波己曾神從 五位下。安藝國正六位上大麻天神。伊都岐嶋中子天神。水分天神。天社天神、P9039 並從五位下。』詔令出羽國秋田郡俘囚道公宇夜古。道公宇奈岐度之。先是國司上言。件俘囚 等。幼棄野心。深愧異類。歸依佛理。苦願持戒。仍特許之。』授正六位上高向朝臣公輔從五 位下。無位紀朝臣全子。田中朝臣保子。安倍朝臣高子並從五位下。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三月廿七日癸未》○廿七日癸未。制。主税寮史生。勞以十年爲 限。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四月丙戌朔》○夏四月丙戌朔。日有蝕之。』雷雨。震東京民居二 家。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四月二日丁亥》○二日丁亥。天皇不御前殿。於左仗頭。賜飮親 王以下次侍從以上。賜祿各有差。是日。詔以從四位下時佐王。從五位上百濟王慶世並爲次 侍從。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四月三日戊子》○三日戊子。安藝國采女凡直貞刀自賜姓名笠朝 臣宮子。隷左京職。宮子。中務少丞正六位上笠朝臣豐主之女。母雄宗王之女淨村女王。大 同元年。雄宗王以伊豫親王家人。配流安藝國。宮子少年從母。不知父族。貫安藝國賀茂郡 凡直氏。預采女之貢。美濃守從五位上笠朝臣數道。越前守從五位下笠朝臣豐興等證之。仍 復本貫姓名。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四月四日己丑》○四日己丑。廣瀬龍田祭如常。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四月七日壬辰》○七日壬辰。式兵二省奏擬階文。天皇不御前殿。 大臣奉勅。命省行之。』武藏國去秋水〓。下野國大風。陸奧國洪水。出羽國霜雹。加賀國水 旱。P9040出雲國秋寒。並賑給之。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四月八日癸巳》○八日癸巳。内殿灌佛如常。凡毎年四月八日。 天子於内殿灌佛。親王公卿及殿上六位已上各奉〓[口+親]錢。多少有差。他皆效此。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四月九日甲午》○九日甲午。從五位下守諸陵頭當麻眞人清雄爲 圖書頭。從五位下守圖書頭安倍朝臣房上爲治部少輔。從五位下行大外記兼相摸介滋野朝臣 安成爲上野權介。大外記如故。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四月十日乙未》○十日乙未。授法華寺從三位薦枕高御産栖日神 正三位。正四位上火雷神從三位。從四位下法華寺坐神從四位上。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四月十五日庚子》○十五日庚子。公卿於太政官曹司廳。賜成選 位記。宣制云。勅旨〈止〉宣大命〈乎〉衆聞食〈止〉宣。天安二年成選人等〈爾〉。其仕奉 状〈乃〉隨〈爾〉冠位上賜〈比〉治賜〈波久止〉宣大命〈乎〉衆聞食〈止〉宣。』是日。詔 曰。朕聞。自古躰元居正者。雖運殊根英。聲別金石。莫不改正朔變徽章。以易民之視聽也。 故能皇疏不測。萬朔酌而不厭。帝系無涯。千載沿布而无沫。方今春忠已達。夏徳爲余。衆 鳥調翼而始。百花成實而新結。見候物之如此。知開元之所宜。其改天安三年。以爲貞觀元 年。將使皇猷正一。被群品以用全。寳暦延長。均兩儀以年遠。』是日。神祇官卜。以參河國 播豆郡爲悠紀。美作國P9041英多郡爲主基。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四月十八日癸卯》○十八日癸卯。皇太后遷自東宮。御右大臣西 京三條第。去年八月廿九日。與今上同輿。遷自冷然院。御於東宮。擬還五條宮。暫御大臣 第。爲避忌也。』進參議從三位行皇太后宮大夫伴宿禰善男階。加正三位。亮從五位下三統宿 禰眞淨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行大進御船宿禰彦主從五位下。』縁皇太后御願。置安祥寺年分 度者三人。願文曰。竊以。眞化無方。導慈航於暗海。神功不測。運智炬於邪山。窺渉者莫 究其宗。皈仰者咸超彼岸。權實兼濟。名言兩絶。故能感通之理。紛綸於沙界。報施之途。 照彰於塵劫者矣。伏惟仁明皇帝。均芳得一。降迹大千。雖垂衣廣運。負〓高居。而十地无 忘。四禪有託。逮乎白雲在御。仙駕不追。九服所以纒衰。百靈於是結慟。威靈若在。歳月 逾深。余昔出自閨門。入侍巾櫛。瑤光降神。誕得先帝。肅奉天規。丕隆祖業。未從汾水之 遊。俄遷鼎湖之駕。慧日早隱。世間虚空。終天不可復看。隔地何日將會。舐犢之情。感于 懷抱。垂堂之念。軫於心神。余家亡二親。國送兩帝。三從之義永絶。孤寡之思交侵。P9 042夫以。有始者必有終。有生者必有死。哀樂代謝。盛衰互來。猶如朝之有暮。晝之有 夜。必然之理。所以不脱也。是以。調御丈夫。示林變之悲。淨徳夫人。遺花委之患。上界 天人。猶以不免。下界凡夫。何方得遁。况復奈河之渡。平生之財不隨。平等之前。君臣之 序無辨。獨生而獨死。自作而自受。即知。藏庫之富。空穢清淨之心。王侯之貴。還囚自在 之身。長養此六賊。輪廻彼三界。豈如借有爲之力。搆無爲之家。役有漏之身。轉無漏之職。 夫仁遠乎。我P9043欲斯至。早歳有志。未屬時來。去仁壽年中。初建此伽藍。布須達 之金。割祇陀之地。翹瓶沙之務。馳于填之誠。輪奐之功。龍宮自寫。毘首之巧。尊顏更開。 於是。延荷衣爲住持之客。屈龍象爲傳燈之主。余雖有丈夫之志。未能行婦人之身。所願。 毎年度此三人。代身修道。將除三毒。上以増佛法之壽命。下以遂我懷之宿望。但以。衆生 種性。大小不同。能仁隨應。示現非一。故空教有教。頓漸權實。各當其器。皆是无二。菩 薩利他。孰捨孰取。然則世間所行。八宗之教。須皆修習。應病與藥。然而人命有限。法門 無盡。仍人々分學。不責該通。而淺薄之輩。膚受之流。各迷所見。誣所不見。遂使一味之 水忽異波瀾。同床之子還成矛楯。論之正教。良所不容。今之所度。有異於此。夫眞言教門。 諸法之肝心。如來之秘要。凡在佛子。必可修習。仍課度者。以爲自宗。自餘七宗。皆爲兼 學。度者必須並學一宗。立此兼濟之道。示彼不別之心。仍試度之後。便籠寺家。七年之際。 不聽出山。晝則講所兼之經論。夜則念所宗之經咒。又令此度者。毎年相次。夏中三月。講 演法華最勝仁王等經。其講師者。寺家簡定。牒僧綱所。將令充行。但法華最勝。年々相替。 P9044令講一部。至仁王經。毎年加講。住山限滿。當行利他。須准新藥。弘福。法隆。 崇福等寺之例。預維摩會最勝會竪義之列。其年次者。置崇福下。但複已下之業。本寺據例 課試。令夫脩名之徒知所屈。束實之流有所伸。然則道之精華。末墜於地。義之骨髓。猶在 於人。又毎年至八月。起廿一日。盡廿七日合七ケ日。殊奉爲田邑天皇。令脩尊勝法。與乾 坤而終始。將日月而貞明。此之勝縁。是爲无量捧持。奉資仁明天皇。洗拂菩提之樹。開敷 正覺之花。翼賛田邑天皇神路。青蓮臺上。面奉彌陀。紫紺堂中。親承慈氏。聽八音而證果。 登千葉而娯神。庶幾。我皇千佛並手。倶垂摩頂之愍。百像聚口。同加育養之慈。金輪長轉。 北極之尊不動。塵劫方盡。南山之壽无虧。大庭興夢。無爲之化可及。豐谷騰歌。有截之風 彌長。開闢以來。登遐聖靈。灑薫修之雨。清三障之垢。後々代々。有土之主。依持念之風。 固萬代之基。殊別奉莊天智天皇山陵。兆域近於道場。疎鐘覺長夜之眠。雅梵驚重昏之聽。 不改山岳之色。即開靈鷲之峯。乍御生死之界。即取涅槃之樂。太皇太后及與中宮。坤義備 徳。王母獻壽。太政大臣。匡揚皇化。致君昇尭舜之美。P9045賛弼帝徳。捧聖盖羲軒 之聲。諸王公主。固磐石之緒。天人之際逾高。股肱喉舌。申補袞之規。山河之賞克懋。文 武〓匪躬之節。牧伯宣字育之方。華夷依仁。士女蹈義。日月光華。風雲律呂。時和歳阜。 災害不生。民冨世豐。禍亂不發。上至有頂。下究輪際。中間所有。一切含識。同乘種智之 車。等遊寂光之土。惣是廣大功徳。奉資考妣之神。膝下之恩。昊天罔極。懷抱之愍。厚地 不比。而風樹不待。寒泉空咽。願遣善根之寳。申莊嚴之志。〓空眞之轍。泛解脱之舟。開 道樹於天宮。揚惠風於鷲嶺。凡厥試度之事。令權律師傳燈大法師位慧運專一勾當。血脉相 傳。不關別人。其行事者。一任寺記。若有臨時應以俗爲勾當者。專依寺家所請。不更雜用 他人。P9046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四月廿日乙巳》○廿日乙巳。詔賜左大臣從一位源朝臣信。攝津 國河邊郡爲奈野。爲遊獵之地。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四月廿一日丙午》○廿一日丙午。大祓於建禮門前。以觸穢之人 入於御在所也。』河内和泉兩國相爭燒陶伐薪之山。依朝使左衞門少尉紀今影等定。爲和泉國 之地。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四月廿三日戊申》○廿三日戊申。六府警固。縁賀茂祭也。』大納 言正三位兼行民部卿陸奧出羽按察使安倍朝臣安仁薨。安仁者。左京人。從四位上行治部卿 東人孫。而參議大宰大貳從四位上寛麿之子也。安仁身長六尺三寸。姿皃環偉。性沈深有威 重。少直校書殿。弘仁中爲山城大掾。累遷中務民部少丞。天長初除近江權大掾。介藤原朝 臣弟雄深相親善。委任P9047政事。安仁爲政強濟。名聞朝廷。秩限未滿。授從五位下。 除信濃介。視事三年。部内肅然。任終之年。加從五位上。褒能治也。尋拜兵部少輔。俄而 進正五位下。承和元年轉大輔。遷任近江權介。明年遷刑部大輔。有勅侍奉太上天皇於嵯峨。 太上皇甚親任。以安仁爲院別當。事無大小。委决於安仁。先是。院事擁滯。男女多愁。安 仁旬日之間。平理辨行。太上天皇深嘉之。尋遷治部大輔。太上天皇嘗從容評議諸國吏之優 劣。以爲。未若安仁爲信濃介之能。後人莫之及。即賜牙笏。玉帶。金魚袋并御衣一襲。有 識相賀云。此賞是宰相之鴻漸也。三年授從四位下。五年拜參議。爲刑部卿。太上天皇語安 仁曰。汝宜早居樞機之職。何久行山院之事。七年爲左大辨。停別當職。其後院中庶事不理。 有勅復爲別當。辨官之政。拂曉而入。安仁退衙之後必詣嵯峨。往還之程。原野數里。朝廷 恤其繁劇。爲擇簡之職。九年遷大藏卿。是年七月。太上天皇崩。皇太子坐事被廢。八月立 諱〈文徳天皇〉親王爲皇太子。以安仁爲春宮大夫。十年兼下野守。未幾兼彈正大弼。十一 年授從四位上。十三年加正四位下。遷左大辨。春宮大夫彈正大弼下野守P9048並如故。 十五年進爵。爲從三位。拜中納言。數日兼民部卿。春宮大夫如故。嘉祥三年授正三位。齊 衡二年領陸奧出羽按察使。上表辭民部卿。不許。三年拜權大納言。安仁志尚謙虚。愛公如 家。顧謂子弟云。諸國調庸。多入封家。納官者少。所食之邑。於身有餘。乃上表曰。帶職 兩三官。周旋於具瞻之地。食邑八百戸。盈溢於尸素之身。伏望。減大納言之所食。給中納 言之所封。帝感安仁之有讓。特許其所請。天安元年爲大納言。兼右近衞大將。抗表苦辭大 將。優詔不聽。頻上至于二三。然後許之。薨時年六十七。安仁達練政體。明解朝章。毎有 奏議。應對無滯。至於假景。教誡子孫。有子男八人。貞行。宗行。清行。興行。最知名。 興行始擧秀才。對策及第。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四月廿四日己酉》○廿四日己酉。賀茂神祭。停遣朝使。縁有穢 也。』是日夜大雨。流潦奔突。〓〓難渉。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四月廿六日辛亥》○廿六日辛亥。常陸國正六位上石船神。佐波 波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四月廿七日壬子》○廿七日壬子。授安藝國從五位上多家神從四 位下。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四月廿八日癸丑》○廿八日癸丑。詔曰。書稱科斗。懋遷之訓斯 彰。簡號韋編。交易之方呂遠。是以姜公通市井之貨。齊國大彊。鴟夷善廢歛之居。陶業爰 盛。遠則赤側白金。近則鵝眼〓[糸+延]環。順世而異名。P9049逐時而興利。但權 輕作重。子去母隨。誠是歴年之漸深。遂知行用之彌賎。宜改舊幣更制新錢。勤此變通。救 彼流弊。文曰饒益神寳。一以當舊之十。即舊之與新。並令雜用。』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四月是月》○是月。廿日以前。有讀奏諸國銓擬郡司擬文之儀。 例也。而史漏而不書。故今闕焉。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五月丙辰朔》○五月丙辰朔。參議從四位上行式部大輔藤原朝臣 貞守卒。貞守者。參議從三位楓麻呂會孫。而正六位上諸貞子也。貞守器宇凝峻。頗有學渉。 天長元年爲大學大允。累遷内匠助。皇太后宮大進。五年授從五位下。爲右少辨。遷式部少 輔。不幾復右少辨。兼讃岐介。十年加從五位上。承和元年P9050遷春宮亮。兼豐前守。 後年爲信濃介。春宮亮如故。九年七月。皇太子被廢。仍左遷越後權守。十五年徴拜式部少 輔。兼備前介。嘉祥三年増正五位下。遷右中辨。仁壽元年授從四位下。轉左中辨。三年遷 右大辨。數月拜參議。尋兼下野守。齊衡二年進階爲從四位上。拜式部大輔。卒時年六十二。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五月四日己未》○四日己未。丹波國荒木神列於官社。』分肥後國 合志郡。始置山本郡。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五月五日庚申》○五日庚申。停端午之節。諒闇也。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五月七日壬戌》○七日壬戌。四品守彈正尹兼行常陸大守人康親 王出家入道。上表曰。臣人康言。身居雲漢之末。才無涓流之效。空備簪纓。徒〓疾病。〈中 謝〉臣欲遂頑怯於聖日。不慮幽人長往之蹤。將盡筋骨於明時。豈歸眞如寂滅之道。然而蒙 昧之身荷榮顯。鬼必瞰其滿盈。尊崇之地處虚羸。天宜奪其年算。斯乃臣所以一寒一暑。膚 〓作搆患之機。或晦或明。心肺背養痾之府者矣。臣今年二月。熱發甚篤。醫藥無所施其方。 針熨遂不通其術。即知。魂遊岱岳。九原多一死之悲。夢上鈞天。七日無再生之効。綿綴之 間。纔發此念。出家功徳。免三途苦。仍先請二師。已受十戒。形猶禿丁。服是僧祇。豈計 非更生之藥。起朽質於玄廬。無返魂P9051之香。招飛精於鬼録。此乃如來護念。菩薩 加持之力矣。已得蒙其冥助。不得背其深期。伏望。被陛下之殊私。爲梵門之禪侶。將使金 魚脱佩。長褫紫服之粧。銀〓伏櫪。永罷繍衣之職。陛下若遇臣厚者。思捨獲其保全。若矜 臣優者。宜奬收其封職。不勝荒迷之至。謹拜表以聞。』詔。人康親王。辭其官爵。歸於釋侶。 宜准國康親王收其品封。但本封舊并帳内資人准无品例充之。人康親王者。仁明天皇之第四 子也。承和十五年正月叙四品。拜上総太守。仁壽二年遷彈正尹。齊衡四年兼常陸太守。親 王自少年時。有歸大乘道之意。今謝病遂本懷焉。』和泉國舊府神。聖神。比賣神等。列於官 社。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五月十日乙丑》○十日乙丑。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任銓擬郡司。 策文云。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宣大命〈乎〉衆聞食〈世止〉宣。今國國〈乃〉郡司〈爾〉 任賜人等〈爾〉。冠位上賜〈比〉治賜〈波久止〉宣御命〈乎〉諸聞食〈世止〉宣。』存問兼 領渤海客使大内記安倍朝臣清行。加賀國司等。奉進渤海國啓牒信物。王啓曰。虔晃啓。孟 冬漸寒。伏惟。天皇起居萬福。即此虔晃。蒙恩當國。間年使命。永展先親之禮。將累代之 情。忱續任風之影。恒無隔紀。以至于今。虔晃幸承先緒。撫守一邦。古典P9052攸憑。 合重禮意。敢依舊貫。差付使程。紀近盈年允増結戀。期海津於挂席。表翰信於傳心。仍發 雲檣。迥凌波浪。凝萬里之遐想。係寸心以難窮。往復之間。伏望矜恤。限以巨溟。未由拜 覲。下情無任馳戀。謹差政堂省左允烏孝愼奉啓。示宣謹啓。』中臺省牒曰。牒。奉處分。扶 桑崇浪。日域遐邦。欲占風挂席。期阻歳而寄音。泛泛輕舟。罕過沃雲之水。拳拳方寸。彌 増披霧之情所以。隔年度日。天轉律移。想尋修之舊貫。近周廻之星紀。酌展親於古典。遵 繼好於前章。憑事表情。善隣〓禮。戀懷轉切。不待前期。謹差政堂省左允烏孝愼。令覲貴 國者。准状牒上。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五月十三日戊辰》○十三日戊辰。備前國獲白雀一而獻之。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五月十五日庚午》○十五日庚午。下知山城國。充贈正一位源朝 臣潔姫墓守冢一戸。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五月十七日壬申》○十七日壬申。雷電雨雹。』肥後國從四位上阿 蘇比〓[口+羊]神列於官社。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五月十八日癸酉》○十八日癸酉。授陸奧國正五位上勳五等日高 見水神從四位下。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五月十九日甲戌》○十九日甲戌。從五位上行相摸權介藤原朝臣 恒雄爲介。從五位下行陸奧守坂上大宿禰當道爲兼常陸權介。』傳燈大法師位道詮奏言。法隆 寺東院。是聖徳太子所居。堂宇舊存。遺像是在。年祀稍久。破壞日加。請以大和國P90 53平群郡私水田七町四段。施入彼院。以充修理堂舍并忌日轉念功徳料。許之。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五月廿二日丁丑》○廿二日丁丑。屈八十僧。限以三日。於東宮 轉讀大般若經。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五月廿六日辛巳》○廿六日辛巳。攝津國從五位下伴馬立天照神。 伴酒着神並授正五位下。伊勢國從五位下員辨大神正五位下。紀伊國正六位上堅眞音神從五 位上。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五月廿八日癸未》○廿八日癸未。授出雲國正三位勳七等熊野坐 神。正三位勳八等杵築神。紀伊國從五位上熊野早玉神。熊野坐神並從二位。山城國從五位 下大川原國津神。有市國津神。正六位上天照御門神並從五位上。
《卷二貞觀元年(八五九)五月廿九日甲申》○廿九日甲申。大雨。P9054
《卷二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二



P9055
《卷三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三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六月乙酉朔》○六月乙酉朔。霖雨大水。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六月二日丙戌》○二日丙戌。正六位上秋岡王。秋雄王。良岡王。三常王。徳繼王。徳成王。无位廣貞王。廣益王。廣梁王。山村王。高隅王。清隅王十二人並賜姓清原眞人。一品舍人親王六代之
孫也。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六月四日戊子》○四日戊子。霖雨未霽。賑京邑飢乏者。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六月十一日乙未》○十一日乙未。月次神今食祭。並於神祇官行事。親王公卿參會。所司供事如常。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六月廿二日丙午》○廿二日丙午。雷雨大風。折木發屋。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六月廿三日丁未》○廿三日丁未。賜渤海國王勅書曰。天皇敬問渤海國王。書獻悉至。披覽具之。維王文武兼體。忠孝由衷。襲當國之徽猷。敦親仁之舊好。傾心久契。無疎就日之誠。利渉長期。不廢飛雲之嶮。乃顧深款。何靡増懷。先皇以去年八月昇遐。遺詔不許奔赴。朕以寡徳。荷託鴻圖。奉先訓而聿脩。撫舊〓以自恤。雖則會同之禮大喪無虧。延正之朝春秋所美。然而闕庭遏密。事須隔於P9056殷〓。邦國頻災。人有艱於郵傳。縁此慰藉使者。〓期放還。間紀如〓。通情猶邇。今因孝愼。付送信物。仍舊辨裝。色目如別。熱劇。王及所部平安好。略此遣書。指無一二。』太政官送中臺省牒曰。得中臺省牒稱。奉處分。扶桑崇浪。日域遐邦。欲占風而挂席。期阻歳而寄音。泛泛輕舟。罕過沃雲之水。拳拳方寸。彌増披霧之情。所以隔年度日。天轉律移。想尋修之舊貫。近周廻之星紀。酌展親於古典。遵繼好於前章。憑事表情。善隣〓禮。戀懷轉切。不待前期。謹差政堂省左允烏孝愼。令覲貴國者。准状牒上日本國太政官者。謹録牒上。謹牒者。滄瀛不測。義在含弘。江漢可宗。禮存朝會。駿奔惟遽。來不及期。有司執平。弗肯容待。奉勅。孝愼等。遥慕聲教。凌蜃闕而頻來。尋懷順歸。辭龍郷以〓至。忠節之
効。矜恤可量。况魯侯再朝。春秋無貶。唯國有兇喪。年屬荒侵。將全舊儀。何苦黎庶。宜殊加迎接。權停入都。在所安存。支賜准例。復吉凶相問。往迹可憑。若有意於弔來。事須拘於遺制。徒煩舟楫。將背時規。更待紀盈。當表隣好者。今因綸旨。検校如常。修船畢功。風潮可駕。璽書信物。同附使廻。留彼篤誠。放其歸去。今以状牒。牒至准状。故牒。』P9057束〓五十疋。綿四百屯賜大使烏孝愼。孝愼別貢土宜。仍有此錫賚焉。』是日。於東宮雅院始修法。限以十二日。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六月廿五日己酉》○廿五日己酉。文章博士職田。元給四町。今加二町。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六月廿九日癸丑晦》○廿九日癸丑晦。大祓於朱雀門前。例也。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七月甲寅朔》○秋七月甲寅朔。於右仗頭。賜飮群臣。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七月四日丁巳》○四日丁巳。廣瀬竜田祭如常。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七月五日戊午》○五日戊午。大和國從五位下氣吹雷神。從五位下響雷神並列於官社。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七月七日庚申》○七日庚申。筑後國從四位下豐比〓[口+羊]神列於官社。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一日甲子七月》○十一日甲子。出雲國從五位下佐陀神。无位湯坐志去日女命並授正五位下。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七月十三日丙寅》○十三日丙寅。大祓於建禮門前。以明日將發奉諸神社幣并財寳使也。』詔。太政大臣祿法准左右大臣并停資人帶刀等。縁太政大臣抗表苦請也。』又詔。諸國P9058定額寺。堂塔破壞。佛經曝露。三綱檀越。無心修理。頃年水旱不時。疫癘間發。靜言其由。恐縁彼咎。宜下知五畿内七道諸國。修理部内諸寺堂塔。其料充寺家田園地利。若無田園者。勘録支度帳言上。』從四位上行備前守藤原朝臣春津卒。春津者。左大臣正二位緒嗣朝臣之第二子也。春津風姿美麗。清警寛雅。天長初。擢爲左近衞將監。七年遷皇太后宮大進。明年授從五位下。検近江權介。數月授從五位上。承和元年遷爲備中權守。久而爲侍從。九年進正五位下。俄而拜右馬頭。十年春。父左大臣抗表致仕。其第三表。以春津爲使。奉進内裏。勅曰。左丞相藤原朝臣。公先朝之元勳。而朕之舊徳也。近功成名遂。老歸於第。朕以几杖禮優之。不敢負公之故也。右馬頭春津。是公之孝子。特授從四位下。以慰目前。嘉祥三年丁母憂解職。未幾奪情起之。拜右兵衞督。仁壽初遷刑部卿。兼但馬守。尋加從四位上。齊衡四年爲但馬守。遷備前守。並不之官。春津。家世貴顯。生而富實。居處閨庭。甚爲鮮華。性寡嗜欲。不貪財利。唯馬
是好。時時觀之。里第養閑。不肯出仕。帝戯語左右曰。春津是南山之玄豹焉。卒時年五十二。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七月十四日丁卯》○十四日P9059丁卯。遣使諸社。奉神寳幣帛。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左衞門督美作守藤原朝臣氏宗爲賀茂御祖別雷兩社使。散位從五位下正峯王爲松尾社使。正五位下守右中辨兼行式部少輔大枝朝臣音人爲平野社使。從五位下行主殿權助藤原朝臣水谷爲大原野社使。右兵衞佐從五位下源朝臣至爲乙訓社使。從五位下守右兵庫頭藤原朝臣四時爲大神社使。掃部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敏爲石上社使。從四位下行兵部大輔藤原朝臣仲統爲春日社使。從五位下守圖書頭當麻眞人清雄爲當麻社使。中務少輔從五位下源朝臣包爲住吉社使。散位從五位下丹〓眞人繩主爲丹〓社使。少納言兼侍從從五位下良峯朝臣經世爲杜本社使。神祇大祐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豐雄爲氣比氣多兩社使。散位從五位下紀朝臣宗守爲日前國懸兩社使。』授平野正二位今木神從一位。從四位上久度神。古開神並從三位。正五位下合殿比〓[口+羊]神從四位下。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七月十九日壬申》○十九日壬申。雷雨。震内教坊柿樹。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七月廿一日甲戌》○廿一日甲戌。存問兼領渤海客使直講苅田安雄復命奏言。客徒。今月六日解纜歸蕃。大内記安倍清行。去四月丁父憂去職。故安雄獨歸奏事。依諒闇不喚客徒。自加賀國還蕃焉。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七月廿三日丙子》○廿三日丙子。以從五位上守右少辨兼行中宮亮藤原朝臣家宗爲修理東大寺大佛長官。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七月廿七日庚辰》○廿七日庚辰。地震。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七月廿八日辛巳》○廿八日辛巳。河内國言。禾兩岐。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七月是月》○是月。雅院櫻樹華。京中李樹皆華。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八月甲申朔》○八月甲申朔。新鑄印一面賜美作國。以國司申請舊印文字〓滅不堪行用也。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八月三日丙戌》○三日丙戌。大雨。』遣從五位下行備後權介藤原朝臣山陰。外從五位下行陰陽權助兼陰陽博士滋岳朝臣川人等。於大和國吉野郡高山。令修祭禮。董仲舒祭法云。螟〓賊害五穀之時。於害食之州縣内清淨處。解之攘之。故用此法。前年命陰陽寮。
於城北船岳修此祭。今亦於此修之。蓋擇清淨之處。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八月四日丁亥》○四日丁亥。下野國言。木連理。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八月七日庚寅》○七日庚寅。屈請六十僧於東宮。轉讀大般若經。限以三日。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八月八日辛卯》○八日辛卯。地震。』勅。五畿七道諸國年貢御鷹。一切停止。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八月九日壬辰》○九日壬辰。自五月至今月霖雨。仍遣使者於大和國丹生河上雨師社。奉幣青馬等。祈以止雨也。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八月十日癸巳》○十日癸巳。尚侍從三位當麻眞人浦蟲薨。時年八十。浦蟲者。右京人也。父正六位上繼麻呂。浦蟲。弘仁七年任典殿。十三年授從五位下。未幾遷爲掌侍。十四年授從五位上。天長五年授正五位下。爲典侍。九年授從四位下。承和八年授從四位上。嘉祥三年授正四位下。後年授從三位。天安元年任尚侍。浦蟲爲人貞和。早標美譽。未嘗適於人。遂不知伉儷之道。自掌宮人之職。能修禁内之禮式。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八月十二日乙未》○十二日乙未。大風雨交殺。京師人居被風壞者多。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八月十三日丙申》○十三日丙申。授和泉國從五位下聖神從四位下无位舊府神正五位下。比賣神從五位上。河内國无位飛鳥戸神正四位下。正六位上若倭彦命。若倭姫命並從五位下。』禁畿内畿外諸國司養鷹鷂。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八月十六日己亥》○十六日己亥。右京人散位從五位下高向朝臣公輔。元名桑田麻呂。而叙位告身。注名公輔。依公輔申請。除籍帳桑田麻呂字。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八月十七日庚子》○十七日庚子。上野國正六位上委文神列於官社。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八月廿日癸卯》○廿日癸卯。授上野國正六位上委文神從五位下。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八月廿一日甲辰》○廿一日甲辰。皇太后屈請六十僧於雙丘寺。限五箇日。講法華經。奉爲田邑天皇。修周忌之齋也。群臣百寮皆悉參會。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八月廿五日戊申》○廿五日戊申。出雲國俘囚正六位上吉彌侯黄海叙從五位下。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八月廿七日庚戌》○廿七日庚戌。於雙丘寺。修田邑天皇周忌御齋會。親王公卿參集。式部省點検五位已上見參者。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八月廿八日辛亥》○廿八日辛亥。依十禪師傳燈大法師位惠亮表請。始置延暦寺年分度者二人。其一人爲賀茂神。可試大安樂經。加試法華經金光明經。一人爲春日神。可試維摩詰所説經。加試法華經金光明經。表曰。惠亮言。皇覺導物。且實且權。大士垂迹。或王或神。故聖王治國。必頼神明之冥助。神道剪累。只憑調御之慧刄。伏惟。金輪陛下。乘六牙而降神跡。逮九歳而登九五。受佛付囑。轉大法輪。法門餘慶。還在于今歟。所謂維摩不二之典。盛演佛境不思之義。高貴四徳之教。寔談佛性常住之旨。並斯如來。護國利人之門。不可一廢者也。是以。惠亮等。以去嘉祥三年八月五日陛下在東宮日。經啓祈願已畢。頃年殊垂恩感。毎降誕日。且度。于今八年。伏冀。天慈幸降恩勅。不改素願。永歳三月下旬。於比叡山西塔寳幢院。將試度之。然後准弘仁十四年官符。令受大戒。其受戒之後。依先師式。十二年不出山門。一日不闕。長講件經。利益名神。奉護聖朝。惠亮等。師資相承。修此佛業。盡未來際。擁護國家。但件人等。得業以後。僧中諸事。准天臺眞言等宗。一同用之。然則開闢以來仙靈。開覺性而遊妙覺。我朝以後聖王進醍醐而保常樂。非只諸神歳歳増威。亦乃群生日日長福。持茲大善。集我皇朝。伏
願。長御紫宸。大敷玄徳。壽固群岳。恩深四溟。次則資薫田邑聖靈。四流高謝。五智圓顯。竜天順風雨之期。率土樂昇平之化。然後竪窮三界。横被四生。永謝迷津。超昇覺道。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八月廿九日壬子》○廿九日壬子。大祓於朱雀門前。以心喪禮畢。始從常儀也。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九月癸丑朔》○九月癸丑朔。三日乙卯。停御燈潔齋。以有大甞會事也。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九月四日丙辰》○四日丙辰。分頭遣使。奉幣賀茂御祖。別雷。松尾。貴布禰。乙訓。稻荷等神社。祈止霖雨也。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九月五日丁巳》○五日丁巳。左京人散位從五位上高原王賜姓三原朝臣。高原。一品新田部親王之後也。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九月八日庚申》○八日庚申。山城國月讀神。木嶋神。羽束志神。水主神。樺井神。和岐神。大和國大和神。石上神。大神神。一言主神。片岡神。廣瀬神。龍田神。巨勢山口神。葛木水分神。賀茂山口神。當麻山口神。大坂山口神。膽駒山口神。石村山口神。耳成山口神。養父山口神。都祁山口神。都祁水分神。長谷山口神。忍坂山口神。宇陀水分神。飛鳥神。飛鳥山口神。畝火山口神。吉野山口神。吉野水分神。丹生川上神。河内國枚岡神。恩智神。和泉國大鳥神。攝津國住吉神。大依羅神。難波大社神。廣田神。生田神。長田神。新屋神。垂水神。名次神等遣使奉幣。爲風雨祈焉。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九月九日辛酉》○九日辛酉。停重陽節。以先帝忌景近也。於右仗頭賜菊酒。群臣次侍從及非侍從堪言詩者。外記史内記預焉。酣暢之後。賦重陽菊酒詩。録見在座者奏之。後日賜綿有差。』此日。大風暴雨。發屋折樹。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九月十日壬戌》○十日壬戌。大祓於朱雀門前。爲行大甞會事也。依式。八月上旬可行。而以諒闇之内。延及于今日。』遣使奉幣於伊勢太神宮。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九月十四日丙寅》○十四日丙寅。地震。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九月十八日庚午》○十八日庚午。大風雷雨大殺。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九月廿一日癸酉》○廿一日癸酉。任大甞會御禊裝束及鹵簿次第等司。正三位行中納言源朝臣弘爲裝束司長官。從五位上守右少辨兼中宮亮藤原朝臣家宗爲次官。左大史正六位上菅野朝臣高松。大内記高階眞人菅根並爲判官。主典二人。正三位行中納言橘朝臣峯繼爲前次第司長官。中務少輔從五位下源朝臣包爲次官。中務大丞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善枝。式部大丞紀朝臣春常並爲判官。主典二人。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兵衞督兼伊勢守源朝臣多爲後次第司長官。兵部少輔從五位下源朝臣直爲次官。中務少丞正六位下藤原朝臣忠基。兵部少丞正七位下安倍朝臣高貞並爲判官。主典二人。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九月卅日壬午》○卅日壬午。雨。大祓於八省院東廊。爲大甞會近也。依雨行事。故用東廊。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月癸未朔》○冬十月癸未朔。日有蝕之。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月二日甲申》○二日甲申。於右仗頭賜飮親王已下。次侍從已上。録見在座者奏之。賜祿有差。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月五日丁亥》○五日丁亥。卜定恬子内親王爲伊勢齋。儀子内親王爲賀茂齋。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月七日己丑》○七日己丑。畿内畿外諸國。遣使班幣於天神地祇。去九月祈無風雨之災。誠有感徹。歳以有年。仍賽之。』武藏國從五位下磐井神列於官社。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月十二日甲午》○十二日甲午。大祓於朱雀門前。以定伊勢賀茂齋内親王也。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月十五日丁酉》○十五日丁酉。天東南有異雲。中有赤色。如電光激。』是日夜。神祇官於羅城門前。修祭事。有大甞會祭故也。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月廿一日癸卯》○廿一日癸卯。爲來月將奉大甞會。行幸鴨水。修禊事。例也。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月廿三日乙巳》○廿三日乙巳。尚侍從三位廣井女王薨。廣井者。二品長親王之後也。曾祖二世從四位上長田王。祖從五位上廣川王。父從五位上雄河王。廣井。天長八年授從五位下。任尚膳。嘉祥三年授從四位上。任權典侍。仁壽四年授從三位。天安三年轉尚侍。薨時年八十有餘。廣井少修徳操。擧動有禮。以能歌見稱。特善催馬樂歌。諸大夫及少年好事者。多就而習之焉。至于P9066〓沒。時人悼之。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月廿八日庚戌》○廿八日庚戌。遣散位從五位上並山王於伊勢太神宮。告以定齋内親王也。』上野國獻嘉禾一莖卅穗。兩岐稻一莖九穗。』是日。鑄錢司進新鑄錢。奉諸名神社并諸山陵。及頒賜親王已下各有差。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月廿九日辛亥晦》○廿九日辛亥晦。地大震。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一月壬子朔》○十一月壬子朔。陰陽寮奉進明年御暦并頒暦。帝不御前殿。付内侍奏。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一月七日戊午》○七日戊午。授讃岐國正六位上城山神從五位下。』大藏少輔從五位下御長眞人近人爲參河守。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一月九日庚申》○九日庚申。平野春日神祭如常。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一月十日辛酉》○十日辛酉。梅宮神祭如常。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一月十二日癸亥》○十二日癸亥。地震。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一月十三日甲子》○十三日甲子。大原野神祭如常。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一月十四日乙丑》○十四日乙丑。園韓兩神祭如常。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一月十五日丙寅》○十五日丙寅。於神祇官。修鎭魂祭。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一月十六日丁卯》○十六日丁卯。車駕幸朝堂院齋殿。親奉大甞祭。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一月十七日戊辰》○十七日戊辰。未鷄鳴。大甞宮祭禮既訖。天皇幸豐樂院。御悠紀帳。賜宴群臣。悠紀國獻物。移御主基帳。群臣移就主基座。悠紀國奏風俗歌舞。日暮。以悠紀國所獻衣被。賜親王已下。五位已上。諸有雜怠及内外官未得解由者皆預焉。是夜。天皇留御豐樂殿後房。文武百官侍宿。親王已下參議已上侍御在所。琴歌神宴。終夜歡樂。賜御衣。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一月十八日己巳》○十八日己巳。天皇御悠紀帳。賜宴群臣。主基國獻物。移御主基帳。群臣移座。乃主基國奏風俗歌舞。賜主基國所獻衣被。一如昨儀。是夜。天皇留御。親王已下百官侍宿亦如昨。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一月十九日庚午》○十九日庚午。撤去悠紀主基兩帳。天皇御豐樂殿廣廂。宴百官。多治氏奏田舞。伴佐伯兩氏久米舞。安倍氏吉志舞。内舍人倭舞。入夜宮人五節舞。並如舊儀。宴竟賜絹綿各有差。諸司官人五位已上有雜怠。及諸國司就事入京。并新除外吏過裝束程未向任之輩皆預之。但未得解由者不在預限。詔曰。天皇〈我〉大命〈良萬止〉勅大命〈乎〉諸聞給〈止〉宣。悠紀主基〈爾〉仕奉〈流〉二國〈乃〉國司等。日夜無怠事〈久〉務結〈利〉勤〈之久〉仕奉〈爾〉依〈天〉治賜〈不〉。又仕奉人等中〈爾〉。其仕奉状〈乃〉隨治賜人〈毛〉在。又御意〈乃〉愛盛〈爾〉治賜人〈毛〉一二在。故是以冠位上賜治賜〈波久止〉詔天皇大命〈乎〉衆聞食〈止〉宣。』進右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良相階加正二位。參議從三位行右衞門督兼備中守源朝臣融加正三位。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左衞門督美作守藤原朝臣氏宗從三位。彈正大弼從四位下茂世王從四位上。無位棟良王從四位下。散位從五位下礒江王從五位上。無位久須繼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行攝津守滋野朝臣貞雄從四位上。民部大輔正五位下豐前王從四位下。内藏頭從五位上兼行神祇大副中臣朝臣逸志。内藥正兼侍醫參河權介物部朝臣廣泉。
肥後守藤原朝臣冬緒。紀伊守在原朝臣善淵並正五位下。參河守從五位下御長眞人近人。散位大中臣朝臣椙雄。小野朝臣恒柯。美作介大中臣朝臣眞主。左馬頭兼行信濃介藤原朝臣秀道。備前守源朝臣頴。侍從源朝臣同。縫殿頭伴宿禰須賀雄。右兵衞佐源朝臣至。散位和氣朝臣巨範。圖書頭當麻眞人清雄。權大外記兼上野權介滋野朝臣安成。左衞門權佐藤原朝臣廣基。陸奧守兼行常陸權介坂上大宿禰當道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行大和權介蕃良朝臣豐持。參河介壹志宿禰吉野。明法博士讃岐朝臣永直。尾張介菅野朝臣弟門。陰陽權助兼陰陽博士滋岳朝臣川人。大學助御船宿禰佐世。散位高橋朝臣文室麻呂。正六位上源朝臣撰。源朝臣治。左衞門大尉藤原朝臣國經。橘朝臣子善。藤原朝臣貞庭。式部大丞藤原朝臣安棟。右衞門少尉文室朝臣卷雄。右兵衞權大尉文室朝臣能雄。散位藤原朝臣岑人。橘朝臣P9069忠宗。木工權助笠朝臣弘興。大内記高階眞人菅棟。右近衞將監兼美作權掾紀朝臣正守。丹波權掾百濟王俊聰。散位笠朝臣高人。内藏少允丹〓眞人石臣。主殿允車持朝臣廣眞並從五位下。左大史正六位上菅野朝臣高松。少外記秦宿禰安雄。主計助飛鳥戸造豐宗。中宮少進長統朝臣三肋。左近衞將監神門臣氏成。右近衞將監多臣自然麻呂。
參河權掾大原宿禰河麻呂。美作掾佐伯直豐田麻呂並外從五位下。』日暮。車駕還宮。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一月廿日辛未》○廿日辛未。詔曰。天皇〈我〉大命〈良萬止〉勅大命〈乎〉衆聞給〈止〉宣。神祇官人等〈乎〉始〈天〉。大甞會〈爾〉參出來〈天〉仕奉〈流〉悠紀主基二國〈乃〉國司郡司百姓及司司人〈止毛〉。番上已上〈爾〉御物賜〈布〉。又悠紀主基兩國〈乃〉主典〈與利〉以下。國醫師〈爾〉至〈萬弖〉。及諸郡司主帳已上〈乃〉把笏者〈爾〉。位一階上賜治賜〈布〉。又悠紀國〈乃〉今年庸物。主基國〈乃〉今年田租免賜〈布〉。兩國〈乃〉卜相郡司〈爾波〉。特御物賜〈波久止〉宣。』神祇伯大副及二國齋部少領已上。加賜馬各一疋。』授正四位下源朝臣全姫從三位。无位爲子女王。憙子女王。異子女王並從四位下。從四位下伴宿禰友子從四位上。无位源朝臣盈姫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菅原朝臣閑子。甘南備眞人伊勢子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田口朝臣舘子。菅原朝臣勢子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賀陽朝臣姑子。無位源朝臣高子。橘朝臣常子。藤原朝臣繼子。藤原朝臣高子。藤原朝臣榮善子。百濟王香春。笠朝臣遠子並從五位下。從六位上江沼臣河子外從五位下。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一月廿三日甲戌》○廿三日甲戌。大雨雪。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一月廿九日庚辰》○廿九日庚辰。雪未止。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一月卅日辛巳》○卅日辛巳。大祓於朱雀門前。大甞祭解齋也。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二月壬午朔》○十二月壬午朔。十一日壬辰。月次神今食祭如常。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二月十四日乙未》○十四日乙未。授信濃國无位守達神從五位下。淡路國正六位上湊口神從五位下。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二月十八日己亥》○十八日己亥。延屈六十僧於東宮。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并修佛名懴悔。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二月廿一日壬寅》○廿一日壬寅。正三位行中納言兼右近衞大將源朝臣定。正三位行中納言源朝臣弘並爲大納言。定右近衞大將如故。從四位上守大藏卿兼行因幡守清原眞人岑成爲參議。正五位下守右中辨兼行式部少輔大枝朝臣音人爲權左中辨。式部少輔如故。正五位下行肥後守藤原朝臣冬緒爲右中辨。參議正三位行皇太后宮大夫兼伊豫權守伴宿禰善男爲民部卿。餘官如故。正五位下行紀伊守在原朝臣善淵爲大和守。散位從五位下佐伯宿禰子房爲武藏權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庭爲上総介。遠江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冬爲常陸介。正三位行權中納言平朝臣高棟加陸奧出羽按察使。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上兼行左近衞中將勘解由長官近江權守藤原朝臣良繩爲備前守。右大辨左近衞中將勘解由長官並如故。散位從五位下文室眞人益善爲紀伊守。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二月廿二日癸卯》○廿二日癸卯。從四位上行攝津守滋野朝臣貞雄卒。貞雄者。右京人也。父從五位上家譯。延暦十七年改伊蘇志臣。賜滋野宿禰。弘仁十四年改宿禰賜朝臣。貞雄。是家譯之第三子也。身長六尺餘。雅有儀貌。幼遊大學。頗閑詞賦。弘仁七年爲主殿少屬。累遷掃部權允。右衞門少尉。嶬峨天皇徴貞雄近侍。恩寵稍密。自右衞門少尉。遷掃部助。兼左近衞將監。天長四年授從五位下。除備前權介。承和五年改權爲正。其年授從五位上。拜少納言。兼侍從。十二年出爲丹波守。加正五位下。嘉祥三年授從四位下。拜但馬權守。天安二年爲攝津守。貞觀元年進從四位上。女從五位上岑子。文徳天皇納之。誕二皇子二皇女並賜姓源朝臣。貞雄職歴數國。殊迹無聞。爲性仁愛。與物無競焉。卒時年六十五。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二月廿五日丙午》○廿五日丙午。伊勢齋恬子内親王。於鴨水邊六條坊門末修禊。賀茂齋儀子内親王。於同水邊待賢門末修禊。並入初齋院。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二月廿七日戊申》○廿七日戊申。大臣奉勅。於建禮門前。行荷前幣之事。』太政官論奏言。前越後守從五位上伴宿禰龍男令從者公彌侯廣野等。毆殺書生物部稻吉。前者稻吉向太政官。告訴守龍男犯用官物。故殺之状下刑部省。令斷龍男罪。省稱會恩赦。直從放免。前豐後守從五位下石川朝臣宗繼寃奪百姓財物。介外從五位下山口宿禰稻床等證之。下刑部省。妄引赦書。擅從原免。前左馬權少允正六位上清岑朝臣田繼。少允從六位上紀朝臣令名。少屬正六位上安倍朝臣有之。從六位上麻續部清道。史生從六位上田邊史宅主。騎士余廣主。恩智貞吉等。以私馬換官馬。省亦無所考訊。皆以赦免。刑部大丞正六位上藤原朝臣飽永。少録從七位下秦忌寸秋野。前少輔從五位上源朝臣頴。大録從七位上布瑠宿禰道永等從大丞丹〓眞総言。放出罪人。前日向守從五位下嗣岑王謀殺詔使正五位下田口朝臣房富等。須詳加覆案者也。帝特降優詔曰。龍男。宗繼。及左馬寮官人等所犯。年遷時變。人物改易。飽永等罪。成自眞総。情有可矜。宜申優曲。並從原宥。但刑部大丞正六位上兼中判事丹〓眞人眞総〓執非法故縱罪人。仍官當解任。嗣岑王依先斷官當免爵。
《卷三貞觀元年(八五九)十二月卅日辛亥》○卅日辛亥。大祓於朱雀門前并大儺如常儀。P9074
《卷三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三



P9075
《卷四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正月壬子朔》○二年春正月壬子朔。天皇不受歳賀。雨也。御前殿賜宴侍臣。賜御被。所司各奉職。奏七曜暦。藏氷厚薄。腹赤魚。擧音樂。並如舊儀。于時天皇御東宮。是日廢朝賀。故宴於前殿。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正月四日乙卯》○四日乙卯。所司獻剛卯杖。天皇不御前殿。付内侍奏。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正月七日戊午》○七日戊午。車駕幸豐樂院。觀覽青馬。賜宴奏樂。賜祿如舊儀。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正月八日己未》○八日己未。於大極殿。始講最勝王經如常。以藥師寺僧花嚴宗傳燈大法師位明哲爲講師。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正月十四日乙丑》○十四日乙丑。大極殿齋講畢。僧綱引名僧。奉參御在所論義。施被如常。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正月十六日丁卯》○十六日丁卯。踏歌之節。天皇御前殿。賜宴奏樂。踏歌如常儀。』是日。以參議正三位行民部卿兼皇太后宮大夫伊豫權守伴宿禰善男爲中納言。民部卿皇太后宮大夫如故。從四位上行伊豫守春澄朝臣善繩爲參議。散位從五位上小野朝臣千株爲内匠頭。從五位下行上総介藤原朝臣貞庭爲大藏少輔。散位正五位下弘宗王爲左京大夫。從五位下行駿河介坂上大宿禰瀧守爲山城介。左京大夫從四位下紀朝臣今守爲攝津守。圖書頭從五位上當麻眞人清雄爲伊賀守。外從五位下行音博士上毛野朝臣永世爲尾張介。從五位下行大内記高階眞人菅根爲遠江守。外從五位下行侍醫興道宿禰名繼爲駿河介。侍医如故。散位從五位下佐伯宿禰眞利爲甲斐守。從五位上平朝臣春香爲武藏介。從五位下和氣朝臣春生爲上総權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大野爲介。參議正三位行右衞門督源朝臣融爲近江守。右衞門督如故。從五位下守左近衞少將兼行上総權介藤原朝臣良尚爲權介。少將如故。二品行彈正尹賀陽親王爲常陸太守。彈正尹如故。二品行兵部卿忠良親王爲上野太守。兵部卿如故。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信蔭爲出羽守。從五位下豐住朝臣永貞爲若狹守。從四位上清原眞人長田爲加賀守。從五位下行造酒正伊統宿禰福代爲介。左京
亮從五位下清原眞人眞貞爲越後守。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興世爲但馬介。左近衞少將正五位下良岑朝臣清風爲播磨權介。少將如故。從五位下行備中介朝野朝臣貞吉爲守。散位從五位下内藏朝臣高守爲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高爲讃岐介。參議從四位上守大藏卿兼行因幡守清原眞人岑成爲大宰大貳。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數爲少貳。右近衞中將從四位下源朝臣興爲筑前守。興去年正月兼筑前守。母憂去職。今以本官起之。從五位上行大宰少貳小野朝臣貞樹爲肥後守。外從五位下行少外記秦宿禰安雄爲豐後介。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雄瀧爲日向守。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正月十七日戊辰》○十七日戊辰。天皇幸豐樂院。觀射禮。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正月十八日己巳》○十八日己巳。車駕幸豐樂院。觀賭射。左右近衞少將侍帝御座東西。書中不如舊儀。凡御豐樂殿。覽賭射之時。左右近衞少將各一人。相分昇侍帝高御座東西。書諸人射的中不。他皆效此。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正月廿一日壬申》○廿一日壬申。天皇内宴近臣如常儀。凡毎年正月廿一日。天子内宴於近臣。喚文人賦詩。預席者不過四五人。内教坊奏女樂。親王公卿及文人殿上六位已上。賜綿各有差。他皆效此。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正月廿七日戊寅》○廿七日戊寅。詔。越前國氣比神宮寺置十僧爲定額。隨闕補之。』授遠江國從四位下敬滿神正四位下。正五位下P6078苅原河内神。小國神。從五位下鹿苑神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矢奈比賣神。眞知乃神並正五位上。美作國正五位下中山神從四位下。』散位外從五位下大秦公宿禰此雄爲出雲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二月三日甲申》○二月壬午朔。三日甲申。春日祭如常。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二月四日乙酉》○四日乙酉。祈年祭如常。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二月五日丙戌》○五日丙戌。信濃國正六位上馬背神。飄別神。妻科地神。无位駒弓神。出速雄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二月六日丁亥》○六日丁亥。釋奠如常。直講從六位下苅田首安雄講毛詩。文人賦詩。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二月八日己丑》○八日己丑。進肥前國從四位下田嶋神階加從四位上。授從五位上荒穗天神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豫等比〓[口+羊]天神。久治國神。天山神。志志岐神。温泉神並從五位上。正六位上金立神從五位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二月十日辛卯》○十日辛卯。大原野祭如常。』從五位上行大學博士大春日朝臣雄繼以孝經奉授天皇。正五位上行大學頭豐階眞人安人爲都講。正五位下守權左中辨兼行式部少輔大枝朝臣音人。正五位下守右中辨藤原朝臣冬緒等預席。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二月十一日壬辰》○十一日壬辰。公卿於太政官曹司廳。列見文武官成選之人。』正五位下良岑朝臣親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子。並進階級。加從四位下。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宜子正五位下。无位水取連夏子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和久勝清子外從五位下。』從三位源朝臣全姫爲尚侍。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二月十四日乙未》○十四日乙未。請六十僧於東宮。限三箇日。轉讀大般若經。』散位從五位下正岑王爲大監物。從五位下橘朝臣岑範爲圖書頭。彈正少弼從五位下平朝臣實雄爲式部權少輔。二品行彈正尹兼常陸太守賀陽親王爲治部卿。常陸太守如故。防葛野河使散位從五位下佐伯宿禰眞持爲玄蕃頭。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緒數爲諸陵頭。從五位上安倍朝臣眞行爲刑部大輔。治部卿正四位下源朝臣生爲大藏卿。外從五位下行侍醫兼駿河介興道宿禰名繼爲醫博士。餘官如故。散位外從五位下春道宿禰永藏爲造酒正。四品行上総太守本康親王爲彈正尹。上総太守如故。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棟爲少弼。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大野爲左京亮。大監物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有道爲右京亮。正五位下行内藥正兼侍醫參河權介物部朝臣廣泉爲參河權守。内藥正侍醫如故。散位從五位下和氣朝臣春生爲遠江權介。從五位上伴宿禰龍男爲上総介。鎭守將軍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當道爲權介。散位外從五位下神門臣氏成爲下総介。從五位上豐井王爲但馬權守。左馬頭從五位上清原眞人秋雄爲介。左馬頭如故。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興世爲因幡守。從五位下小野朝臣春枝爲鎭守將軍。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二月廿五日丙午》○廿五日丙午。僧正傳燈大法師位眞濟卒。眞濟者。俗姓紀朝臣。左京人也。祖正五位下田長。父巡察彈正正六位上御園。眞濟少年出家。學大乘道。兼通外傳。夙有識悟。從大僧都空海。受眞言教。大師海公鑑其器量。特加提誘。遂授兩部大法。爲傳法阿闍梨。眞濟時年廿五。時人奇之。眞濟入愛當護山高尾峰。不出十二年。嵯峨天皇聞其苦行。爲内供奉十禪師。承和之初。遣使聘唐。眞濟奉朝命。隨使渡海。中途漂蕩。船舶破裂。眞濟纔駕一筏。隨波而去。泛泛然不知所到。凡在海上廿三日。其同乘者卅餘人。皆悉餓死。所活者眞濟與弟子眞然二人而已。眞濟唯佛是念。自然不飢。豈非如來冥護之所致哉。南嶋人遥望海中。毎夜有光。恠而尋之。拯得着岸。皮膚腐爛。尸居不動。嶋人憐愍。收而養療。遂得歸本朝。仁明天皇擢爲權律師。文徳天皇甚見尊重。爲權少僧都。未幾轉權大僧都。少頃爲僧正。於是。眞濟抗表請以僧正位讓先師空海。中心懇切。至于再三。天皇感激。贈空海法師以大僧正位。緇徒榮之。眞濟表請。建一重寳塔於高尾岑神護寺。造五大虚空藏菩薩像。安置塔中。置七口僧僧及度年分三人。春秋二季。永設法會。轉讀虚空藏十輪等經。以鎭護國家也。守其遺跡。至今修之。天
安二年八月。文徳天皇寢病。眞濟侍看病於冷然院。大漸之夕。時論嗷嗷。眞濟失志隱居。遷化時年六十一。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二月廿八日己酉》○廿八日己酉。授備後國正六位上大藏神。神田神並從五位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二月廿九日庚戌晦》○廿九日庚戌晦。雷雨晦合。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三月辛亥朔》○三月辛亥朔。近江國建部神列於官社。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三月二日壬子》○二日壬子。割阿波國美馬郡。置三好郡。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三月三日癸丑》○三日癸丑。御燈齋潔如常。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三月七日丁巳》○七日丁巳。詔以武藏國正税穀四百斛。上野國二百斛。賜傳燈大法師位圓仁。於彼國應賽宿禰。故有此賚。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三月廿日庚午》○廿日庚午。從五位上行參河守御長眞人近人爲越後守。散位從五位上並山王爲紀伊守。從五位上行紀伊守文室眞人益善爲豐前守。』薩摩國從五位上開聞神加從四位下。從五位下志奈毛神。白羽火雷神。智賀尾神。賀紫久利神。鹿兒嶋神並授從五位上。正六位上伊爾色神從五位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三月廿五日乙亥》○廿五日乙亥。特有勅。免除太政官厨借大藏省錢七百〓(四十)四貫。絹六十九疋。綿八萬四千三百卅屯。絲一千八百斤。調布一萬三千六百端。商布一萬九千八百廿六段。鐵一百廷。公卿已下辨大夫已上於左仗頭拜賀舞蹈。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三月廿九日己卯》○廿九日己卯。迅雷暴雨。』右京一條三坊地壹町。賜從五位上小野朝臣千株。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尚等。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四月辛巳朔》○夏四月辛巳朔。帝御南殿。賜宴侍臣。次侍從被召。侍右仗下。左右近衞府遞奏音樂。日暮酒酣。親王公卿促席御前。各奏絲竹。坐歌起舞。非侍從及外吏五位未得放還。并外記史内記六府將監尉以下門部以上預見參者。賜祿各有差。參議以上別加賜御衣。夜分之後。盡歡而罷。』是日。詔以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廣基。從五位下源朝臣有爲次侍從。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四月四日甲申》○四日甲申。平野。廣瀬。龍田等祭如常。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四月五日乙酉》○五日乙酉。梅宮祭如常。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四月六日丙戌》○六日丙戌。殞霜殺草。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四月八日戊子》○八日戊子。内殿灌佛如常。』詔。東大寺大毘盧遮那佛會事。惣聽修理大佛検校修行傳燈賢大法師眞如處置。又詔二品治部卿賀陽親王。大納言正三位源朝臣弘。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皇太后宮大夫伴宿禰善男等。勾當供養大佛會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四月十一日辛卯》○十一日辛卯。廻飄起外記候廳前。旋轉西行。小蟲無萬數。飛散其中。』是日。詔准據承和。仁壽舊跡。新錢三萬賜侍從厨。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四月十五日乙未》○十五日乙未。六府警固。縁賀茂祭也。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四月十七日丁酉》○十七日丁酉。賀茂祭如常。齋内親王未入野宮。故不向社。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四月十八日戊戌》○十八日戊戌。諸衞解嚴。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四月十九日己亥》○十九日己亥。詔五畿七道諸國。令境内僧尼。誦佛頂尊勝陀羅尼。日滿廿一遍。毎至年終。具録言上。自今以後。永爲歳事。以爲國祈也。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四月廿二日壬寅》○廿二日壬寅。地震。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四月廿四日甲辰》○廿四日甲辰。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禹能子授從四位下。无位藤原朝臣度茂子從五位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四月廿五日乙巳》○廿五日乙巳。皇太后遷自右大臣西京第。御東五條宮。』授從五位上行右近衞權少將兼周防權守藤原朝臣常行正五位下。常行。右大臣之第一男也。』新鑄印一面。賜尾張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四月廿九日己酉晦》○廿九日己酉晦。設齋會。講仁王經。起自京師。爰及諸國。惣百高座焉。咒願文曰。實知。玄宗仁王般若大乘滿字護國秘藏。波斯匿王對揚之主。無上世尊演説之師。文言超卓。理致幽深。辨明五忍。發揮二諦。道濟群品。不宰其功。化惣萬流。莫知其用。防災効福。最是昭彰。司契握襃。誰不崇重。聖皇出宸。景命惟新。漢昭謝明。周成慙徳。亭毒無私。財成不測。慈覃鳥獸。恩P9084遍遐荒。雲之油々。穀之〓々。應物開務。沿酌舊章。隨時施教。因循故實。執徐之歳。中呂之月。講期卜日。法會擇辰。始自朝廷。〓于海内。預撤熏羶。先禁漁獵。三十一處。設席京城。六十九所。肆莚都外。飾茲百座。竟以二時。哲匠吼説。聽者填噎。魚山唄暢。牛檀香披。散花如雨。懸幡搖風。大哉勝事。盛矣善功。十方三寶。願有感通。一切諸聖。願爲隨喜。護持寳位。泰山之安。珍衞仙齡。劫石之固。玉鏡宣輝。金輪穆化。乾坤交泰。家國富饒。梵釋四王。増益威光。龍神八部。加添勢力。天宇棟梁。王室股肱。叶賛罔窮。帶砺不渝。中外和平。妖蘖不生。俗比結繩。人歌撃壤。』先是。二月十六日任行事司。大納言正三位源朝臣弘。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皇太后宮大夫伴宿禰善男。參議從三
位行左大辨兼左衞門督美作守藤原朝臣氏宗。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上兼行左近衞中將備前守藤原朝臣良繩。正五位下守權左中辨兼行式部少輔大枝朝臣音人。修理東大寺大佛使長官從五位上守右少辨兼行中宮亮藤原朝臣家宗。大外記正六位上多米宿禰弟益。正六位上行左少史讃岐朝臣時雄。正六位上行右少史志紀宿禰氏經等P9085是也。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五月庚戌朔》○五月庚戌朔。屈請六十僧於東宮御在所。讀大般若經。限三日訖。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五月五日甲寅》○五日甲寅。地震。雷電雨雹。皇帝不御武徳殿。停端午之節。』駿河國言。富士山上五色雲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五月十一日庚申》○十一日庚申。天皇及皇太夫人。以米六百斛。鹽卅五斛。醴卅二斛。〓子一千五百枚。櫃飯四十合。笥飯五百合。〓飯一萬六千九百六十枚。海藻三萬三千三百斤。新錢一十二萬五千文。施僧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隱居飢窮之輩二萬九千六百七十四人。。以助修淳和太后齋會也。先是。淳和太后於院裏設齋會。限以五日。講法華經。。是日齋講竟矣。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五月十八日丁卯》○十八日丁卯。地震。雷電。雨雹。』散位從五位上小野朝臣恒柯卒。恒柯者。右京人也。祖征夷副將軍從五位下永見。父出羽守正五位下瀧雄。恒柯少好學。頗有文情。尤善草隸。承和二年爲少内記。尋轉大内記。兼美作掾。遷近江大掾。大内記如故。八年遷式部大丞。十一年授從五位下。出爲大宰少貮。仁壽三年拜右少辨。明年爲播磨守。治貴簡要。政不開明。貞觀元年授從五位上。恒柯情無矯餝。擧必任眞。但性矜夸。傲於人物。書迹之妙。冠絶當時。世之習其業者。皆取楷摸。適得尺牘。莫不愛奇焉。卒時年五十三。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五月廿日己巳》○廿日己巳。讃岐國從五位下雲氣神列於官社。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五月廿三日壬申》○廿三日壬申。尾張國人從六位上笛吹部高繼復本姓物部屋形。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五月廿六日乙亥》○廿六日乙亥。於太政官曹司廳。任諸國銓擬郡司。』是日。請廿僧於東宮北殿。修息災法。限以三日。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五月廿八日丁丑》○廿八日丁丑。從四位下童子女王。復本名重子。授位告身。誤注童子。今有披訴。因而許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五月廿九日戊寅》○廿九日戊寅。進越中國鵜坂神階加從四位下。從五位上日置神授正五位上。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六月三日壬午》○六月庚辰朔。三日壬午。自五月霖雨。至是大水。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六月五日甲申》○五日甲申。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秋緒爲大監物。從四位下行播磨守在原朝臣行平爲内匠頭。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廣守爲諸陵頭。從五位上文室朝臣笠科爲刑部大輔。從五位上橘朝臣伴雄爲宮内大輔。從五位上守刑部大輔安倍朝臣貞行爲攝津守。内匠頭從五位上小野朝臣千株爲播磨守。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六月九日戊子》○九日戊子。能登國大穴持神。宿那彦神像石神二前。並列於官社。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六月十一日庚寅》○十一日庚寅。於神祇官。修月次祭。夜帝不御神嘉殿。便於神祇官。修神今食祭。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六月十四日癸巳》○十四日癸巳。攝津國四天王寺上言。毘沙門像手持刀及塔形等抛擲壇下。遣使者修法。謝恠異也。』前文章得業生正八位下味酒首文雄加叙三階。以對策及第也。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六月十五日甲午》○十五日甲午。授後院无位隼神從五位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六月十六日乙未》○十六日乙未。分遣使者近京諸寺。修轉念功徳。縁御體乖和也。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六月十七日丙申》○十七日丙申。地震。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六月廿二日辛丑》○廿二日辛丑。地亦震。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六月廿三日壬寅》○廿三日壬寅。皇太后宮職水田九町在美作國英多郡。今相博勝田郡公田。以英多郡地狹田少。給民口分常煩不足故也。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六月廿五日甲辰》○廿五日甲辰。地震。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六月廿九日戊申》○廿九日戊申。土左國播多郡地一十町賜施藥院。』大祓於朱雀門前如常。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七月四日壬子》○秋七月己酉朔。四日壬子。廣瀬龍田祭如常。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七月十日戊午》○十日戊午。進河内國從三位彌加布都命神。比古佐自布都命神階並加從二位。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七月十四日壬戌》○十四日壬戌。地震。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七月十七日乙丑》○十七日乙丑。地震。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七月廿一日己巳》○廿一日己巳。大風暴雨。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七月廿四日壬申》○廿四日壬申。地震。』夜有流星。出自東北。入於西南。光照地。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七月廿五日癸酉》○廿五日癸酉。請六十僧於東宮。轉讀大般若經。限三日訖。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八月二日己卯》○八月戊寅朔。二日己卯。越前國正六位上廣湍雄椎神。二上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八月五日壬午》○五日壬午。授无位藤原朝臣淑子從五位上。』中宮大夫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仁卒。良仁者。贈太政大臣正一位冬嗣朝臣之第七子也。母嶋田氏。從五位下清田之姉。良仁。美姿儀。風神警亮。少遊大學。讀書忘疲。文徳天皇在儲。承和十年徴爲藏人。俄而除主藏正。遷爲春宮大進。十三年授從五位下。轉亮。授從五位上。嘉祥三年四月。文徳天皇踐祚之初。加叙正五位上。遷中宮亮。兼右兵衞權佐。後拜右馬頭。中宮亮如故。四年授從四位下。累遷兼右近衞中將。大舍人頭。木工頭。左京大夫。遷轉數官。猶帶中宮亮。天安元年左遷越前權守。遷兵部大輔。未幾遷中宮大夫。良仁淡雅。歸懷釋教。門地高華。甚爲潔清。服飾之美。最究鮮明。所好唯馬。退公之後。毎爲愛玩。性至孝。奄丁母憂。哀啼哭泣。歐血絶氣。經時乃蘇。不勝悲慟。服中病卒。時年四十二。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八月六日癸末》○六日癸末。皇太后P9089自七月晦。御體不豫。至此加〓。度廿人出家。以祷平復也。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八月十日丁亥》○十日丁亥。釋奠。外從五位下行助教布瑠宿禰清野講尚書。文章生等賦詩如常。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八月十一日戊子》○十一日戊子。明經博士等參詣東宮。不召御前。賜祿而罷。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八月十四日辛卯》○十四日辛卯。參河國獻銅鐸一。高三尺四寸。徑一尺四寸。於渥美郡村松山中獲之。或曰。是阿育王之寳鐸也。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八月十五日壬辰》○十五日壬辰。任伊勢齋内親王行禊前後次第司。以掃部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敏爲前次第司長官。式部大丞正六位上紀朝臣良舟爲判官。大録正六位下善道朝臣繼根爲主典。從五位上行兵部少輔源朝臣直爲後次第司長官。大丞正六位上藤原朝臣保則爲判官。大録從六位下榎原忌寸全吉爲主典。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八月廿四日辛丑》○廿四日辛丑。大祓於建禮門前。爲明日伊勢齋内親王將行禊也。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八月廿五日壬寅》○廿五日壬寅。伊勢齋恬子内親王臨鴨水。大修禊事。即日入野宮。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八月廿六日癸卯》○廿六日癸卯。授右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兼行伊豫介藤原朝臣良世從四位下。爲中宮大夫。正五位下行大和守在原朝臣善淵爲内匠頭。從四位下行内匠頭在原朝臣行平爲左京大夫。正五位下守左京大夫弘宗王爲大和守。彈正少弼從五位下藤原P9090朝臣安棟爲參河守。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萬枝爲相摸介。右近衞權少將正五位下兼行周防權守藤原朝臣常行爲少將。周防權守如故。從五位下行備後權介藤原朝臣山陰爲右近衞權少將。備後權介如故。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八月廿七日甲辰》○廿七日甲辰。文徳天皇國忌。始修西寺。仍所司廢務。』夜有流星。出自南方。入於西北。光照地。』夜。偸兒開神祇官西院齋戸神殿。盜取三所齋戸衣。并主上結御魂緒等。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八月卅日丁未》○卅日丁未。雨水。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九月二日己酉》○九月戊申朔。二日己酉。右京人從八位上中臣朝臣福成賜姓惟岳宿禰。貫附右京九條。先是。福成披訴。去齊衡三年。中臣氏人稱非同族。申官削籍。厥後福成忽焉失姓。請賜件姓。被貫右京。許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九月三日庚戌》○三日庚戌。天皇御齋燒燈如常。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九月七日甲寅》○七日甲寅。地震。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九月九日丙辰》○九日丙辰。停重陽之節。於右仗頭。賜菊酒群臣。次侍從及諸司官人。舊爲文章生并文章生等被召侍坐。縁見在座者奏之。後日賜大藏省綿各有差。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九月十一日戊午》○十一日戊午。遣大舍人頭從五位上嶋江王。神祇大祐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豐雄等。向伊勢大神宮奉幣。例也。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九月十四日辛酉》○十四日辛酉。大風。折樹發屋。京師百姓廬舍破損者甚多。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九月十五日壬戌》○十五日壬戌。風雨未止。都城東西兩河洪水。人馬不通。諸國濱海之地。潮水漲溢。人畜被害。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九月十九日丙寅》○十九日丙寅。詔。下野國正三位勳四等二荒神社始置神主。』山城國宇治郡荒廢地一町三百卅八歩賜文徳天皇々子源朝臣能有。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九月廿日丁卯》○廿日丁卯。傳燈滿位僧三澄奏言。神岑山寺在攝津國嶋下郡。三澄奉爲國家所建立也。春演説最勝王經。秋吼講法華妙典。請爲御願眞言一院。賜名忍頂寺。詔許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九月廿六日癸酉》○廿六日癸酉。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兼行明法博士御輔朝臣長道卒。長道者。左京人也。元明經生。後學律令。號別勅生。官給衣食。同得業生。學殖漸優。奉試及第。承和七年爲明法博士。仁壽三年叙外從五位下。母喪去職。後復本官。齊衡二年兼大判事。天安二年爲勘解由次官。餘官如故。十一月授從五位下。卒時年六十二。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九月廿七日甲戌》○廿七日甲戌。正三位行中納言兼陸奧出羽按察使平朝臣高棟奏。鎭守府上言。邊垂之吏。去郷遼遠。公廨之外。無復資粮。而至有未納。抑而不行。請准大宰府司公廨。雖有未納。以正税給之。永爲恒例。詔許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月丁丑朔》○冬十月丁丑朔。日有蝕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月二日戊寅》○二日戊寅。天皇御前殿。賜飮侍臣如常。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月三日己卯》○三日己卯。授豐前國正六位上大富神從五位下。』安藝國佐伯郡始置主政一員。』正五位下行内藥正兼侍醫參河權守物部朝臣廣泉卒。廣泉者。左京人也。本伊豫國風早郡。姓物部首。後隷京兆。賜姓朝臣。廣泉。少學醫術。多見方書。天長四年爲醫博士兼典藥允。遷爲侍醫。後累遷伊豫讃岐掾。侍醫如故。六年春授外從五位下。爲内藥正。侍醫如故。十四年授從五位下。兼伊豫掾。仁壽四年授從五位上。爲肥前介。内藥正侍醫如故。天安二年兼參河權介。貞觀元年冬授正五位下。轉參河權守。内藥正侍醫如故。廣泉。藥石之道。當時獨歩。齡至老境。鬚眉皓白。皮膚光澤。躰氣猶強。卒時年七十六。撰攝養要决廿卷。行於世矣。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月七日癸未》○七日癸未。地震。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月八日甲申》○八日甲申。廢大隅國吉多。野神二牧。縁馬多蕃息害百姓之作業也。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月十五日辛卯》○十五日辛卯。河内國正四位下飛鳥戸神列於官社。』大和國平城京中水田五十五町四段二百八十八歩施捨不退超昇兩寺。先是。傳燈修行賢大法師眞如上表曰。件田。大同四年。勅賜上毛野。叡〓。石上内親王等。彼親王等偏謂。私地捨充功徳。而歴代以降。盡被收公。聞諸俗務。理縱宜然。假之眞論義有未允慥。當今慈雲廣覆。慧日更明。凡縁P9093佛事之莊嚴。必賜恩綸而印可。請特哀許。施入不退。超昇等寺。不破亡靈之宿心。將資聖朝之冥助。勅許之。眞如者。平城太上天皇々子。弘仁之廢皇太子也。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月十六日壬辰》○十六日壬辰。制。哲王之訓。以孝爲基。夫子之言。窮性盡理。即知。一卷孝經。十八篇章。六籍之根源。百王之摸範也。然此間。學令。孔鄭二註爲教授正業。厥其學徒相沿。盛行於世者。安國之注。劉〓之義也。今案。大唐玄宗開元十年。撰御注孝經。作新疏三卷。以爲世傳鄭注。比其所注餘。義理專非。又稽之鄭志。康成不注孝經。安國之本。梁亂而亡。今之所傳。出自劉〓。事義紛薈。誦習尤艱。靡厭衆止。更招疑義。故玄宗廣酌儒流。深廻睿想。爲之訓注。冀闡微言。即勅學士儒官。僉議可否。於是。當時有識。碩徳名儒。咸集廟堂。恭尋聖義。妙理甚深。常情難測。同共嗟伏。服請頌傳。侍中安陽縣男乾曜等奏曰。天文昭爛。洞合幽微。望即施行。佇光來葉。制曰可。然則孔鄭之注竝廢於時。御注之經獨行於世。而唯傳彼注。未讀件經。假之通論。未爲允慥。鄭孔二注。即謂非眞。御注一本。理當遵行。宜自今以後。立於學官。教授此經。以充試業。庶革前儒必固之失。遵先王至要之源。但去聖久遠。學不厭博。若猶敦孔注。有心講誦。兼聽試用。莫令失望。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月廿一日丁酉》○廿一日丁酉。屈六十僧於東宮。限三箇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月廿五日辛丑》○廿五日辛丑。法隆寺牒曰。検案内。有功徳安居。官安居二色講師。功徳安居講者。上宮太子之本願。官安居講者。勝寳感神天皇之本願也。昔日僧等。件二色講。互當其次。則爲得業。而依登美眞人藤津解。天長二年以降。延暦寺僧爲官安居講師。爾來功徳一講。依次充之。即爲夏講業。而太政官去齊衡二年八月廿二日格稱。補任諸國講讀師者。以五階僧爲講師。以三階僧爲讀師者。有司案此格云。所謂夏講已請延暦寺僧。專寺僧等所請功徳講。是格外之色。不可爲夏講業。今諸大寺惣有其色。成五階業。至法隆寺。既無其色。何以立業。望請。件功徳講。爲夏講業。下知所司。以爲永例。然則先聖本願。隆於萬代。傳燈末學。紹於億刧。從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月廿八日甲辰》○廿八日甲辰。皇太后於東五條宮。大修齋會。講法華經。限五日訖。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月廿九日乙巳》○廿九日乙巳。山城國宇治郡地廿五町賜左大臣正二位源朝臣信。』正三位行中納言橘朝臣岑繼薨。岑繼者。贈太政大臣正一位清友朝臣孫。而右大臣贈從一位氏公朝臣之長子也。氏公朝臣。是仁明天皇之外舅。岑繼所生。是仁明天皇之乳母。故天皇龍潜之日。陪於藩邸。稍蒙寵幸。岑繼身長六尺餘。腰圍差大。爲性寛緩。少年愚鈍不好文書。天皇見其無才。歎曰。岑繼地是大臣之孫。帝之外家。若有才識。公卿之位。庶幾可企。何其不讀書之甚哉。岑繼竊聞。慙恐於心。乃改節勵精。從師受學書傳。略通意旨。天長六年爲内舍人。七年任常陸少掾。遷相摸權掾。九年正月叙從五位下。天皇登極之初。天長十年三月。爲右近衞少將。父氏公右近衞大將。由是遷爲左兵衞佐。遷左近衞少將。承和三年正月授從五位上。兼丹後守。六年加正五位下。七年授從四位下。拜兵部大輔。左近衞少將丹後守並如故。轉中將。十一年正月拜參議。十三年爲右衞門督。兼相摸守。十四年進從四位上。其年冬十二月母憂解職。十五年二月詔奪情以本官起之。嘉祥二年正月授從三位。五月拜權中納言。齊衡二年進爵爲正三位。三年拜中納言。薨時年五十七。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閏十月丁未朔》○閏十月丁未朔。地震。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閏十月二日戌申》○二日戌申。分遣使者。賜京師貧窮者錢米。以今日皇太后宮齋講畢故也。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閏十月四日庚戌》○四日庚戌。詔二品行兵部卿忠良親王。聽以私鷹二聯。狩五畿内國禁野邊。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閏十月十二日戊午》○十二日戊午。大宰府言。管豐後國權掾正六位上越智宿禰廣成乞骸骨曰。廣成齡及八十。筋力衰耗。空妨官職。無益公家。請罷官歸郷以待終。許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閏十月十六日壬戌》○十六日壬戌。進伊豫國從四位上大山積神階加從三位。正六位上伊方神授從五位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閏十月十七日癸亥》○十七日癸亥。授伊豫國從五位上瀧神從四位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閏十月廿日丙寅》○廿日丙寅。雨雪。録見在禁中五位以下及諸衞府宿直者。賜綿有差。』无品同子内親王薨。帝不視事三日。内親王者。淳和太上天皇之皇女也。母池子。丹〓氏。從五位上門成之女也。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閏十月廿三日己巳》○廿三日己巳。地震。』勅從四位下行文章博士兼播磨權守菅原朝臣是善。正五位下守權左中辨兼行式部少輔大枝朝臣音人。正五位下守右中辨藤原朝臣冬緒。從五位上行大學博士大春日朝臣雄繼。從五位下守主計頭兼行木工助博士有宗宿禰益門等曰。今年一章十九年。准據先例。當有朔旦冬至。而暦博士眞野麻呂等所上暦日。冬至在十一月二日。若於經史。有可進退之理乎。宜議而奏之。是善等議曰。謹案。眞野麻呂所執。以爲。依日分小餘不足。不得合朔。論之暦術。理若當然。但案暦經注云。月行遲疾。暦則有三大二小。以日行盈縮増損之〈云々〉。當察加時早晩。隨其所近而進退之。使不過三大三小。其正月朔。若有交加時正見者。消息前後一兩月。以定大小。令虧在晦者。以此言之。既有進退之理。而今當年暦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閏十月小。然則以一小月爲大。自得朔旦冬至。夫朔旦冬至者。暦數之所始。帝王之休祥。既云避凶而在晦。何不逐吉以退朔。昔唐太宗貞觀十四年有閏十月。即得朔旦冬至。太史令傳仁均以癸亥爲朔旦冬至。而宣義郎李淳風案古暦分日。以爲。甲子宜在朔旦。詔下公卿及諸有識。於是。國子祭酒孔頴達等十有四人。尚書八座。請從淳風議。有詔可之。雖
然至於後年。不見〓耀之愆。爰知。一日進退。未足爲妨。又尚書百釋云。頻大消之。案其意義。毎至章蔀之歳。必欲令得朔旦冬至。故頻置大月。至於三四。夫三大三小者。暦術之常法。况今唯置二大。既得合朔乎。』又勅從五位下行暦博士兼備後介大春日朝臣眞野麻呂。外從五位下行陰陽助兼權陰陽博士笠朝臣名高等曰。令諸有識等僉議云。今年可置朔旦冬至。若依此説。逐吉置朔者。於後年暦。得節氣不錯謬歟。眞野麻呂等奏言。謹検術法。無依吉進退之文。仍今年不置朔旦冬至。但依群臣議置之。可無弦望晦朔之差。於是。詔從是善等之議焉。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閏十月廿五日辛未》○廿五日辛未。宣詔百官及五畿七道諸國云。今年當有朔旦冬至。而暦家偏依日分不足。置於二日。今稽之故實。既有改定之理。宜改閏小月爲大。即以十一月一日丁丑爲朔旦冬至。』是日。任同子内親王裝束山作等司。從四位下行越中權守房世王爲裝束司長官。治部少輔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房上爲次官。判官二人。主典二人。散位從五位下廣山王爲山作司長官。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大野爲次官。判官二人主典二人。喪家辭而不受。』太政官論奏。美濃國惠奈郡人縣萬歳麻呂。殺百姓三人。法官斷罪。當斬刑。詔減死一等處之遠流。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一月丁丑朔》○十一月丁丑。朔旦冬至。』河内國從五位下豐稻賣神。御祖神。御子宮神並授正五位下。』公卿上表。賀朔旦冬至曰。臣聞。乾坤不宰。日月無私。逆其道則躔次自差。順其常則禎祥暗叶。然則上元之歳。天正之辰。合璧和光。連珠縟彩。歴列辟而稀遭。待興王而合瑞者也。〈中賀〉。伏惟皇帝陛下承天之序。繼聖之明。生知之徳潜通。不言之化自遠。是以陰陽降祉。天人合應。慶雲連理。史不絶書。瑞鳥嘉禾。府無虚月。而今律應北宮。漏移南至。五星同舍。均瑞彩於周臺。兩耀集辰。合昌耀於漢祀。從九霄以降祥。表無彊之嘉運。豈不以天地合徳。日月齊明。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者哉。臣等傾心日轡庇影〓〓。顧惟愚朦。竊感顯慶。同陳思王之抗表。唯祝踐長。異崔亭伯之作銘。猶欽延祚。無任聳抃之至。謹拜表奉賀以聞。』是日。帝御前殿。賜飮侍臣。録文武官及校書殿内竪等見直者奏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一月三日己卯》○三日己卯。詔參議正三位行右衞門督源朝臣融賜大和國宇陀野。爲臂鷹從禽之地。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一月八日甲申》○八日甲申。春日平野等祭如常。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一月九日乙酉》○九日乙酉。梅宮祭如常。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一月十二日戊子》○十二日戊子。大原野祭如常。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一月十三日己丑》○十三日己丑。園韓兩祭如常。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一月十四日庚寅》○十四日庚寅。於宮内省修鎭魂祭如常。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一月十五日辛卯》○十五日辛卯。修新甞祭。帝不御神嘉殿。親王公卿向宮内省行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一月十六日壬辰》○十六日壬辰。詔曰。皇天無親。以萬物爲芻狗。聖人無心。以百姓爲耳目。是以資生無沫。不言之化克隆。樂推不厭。無爲之業長逸。朕以眇々之身。託萬民之上。渉道已淺。乘奔危懷。但頼群公卿士盡力寅翼朕躬。廼者公卿奏言。今年十一月朔旦冬至。得P9100天之紀。終而復始。連珠映五緯而懸芒。合璧疊二離而寅彩。雖理關恒算。而必感至仁。朕之寡徳。何鍾斯祥。肆思與天下共同休慶。自貞觀二年十一月十六日昧爽以前徒罪以下。不論輕重。咸從免除。但八虐。故殺。謀殺。強竊二盜。私鑄錢。常赦所不免。及欠負官物之類。不在赦限。若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其門蔭久絶。及功才早彰者。特加榮奬。式暢寵章。内外文武官。主典已上叙爵一級。在京正六位上諸吏及史生以下直丁以上。又天下高年人等。宜量賜物。庶覃鴻霈於浹宇。答靈眷於昊蒼。布告遐邇。俾知朕意。』天皇御前殿。賜宴群臣。賜文武官爵。策命曰。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勅大命〈乎〉衆諸聞食〈止〉宣。朔旦冬至〈波〉。歴代〈天〉希〈爾〉値王者〈乃〉休祥〈奈利〉。朕〈我〉以不徳〈天〉今〈爾〉得値〈利〉。朕躬〈乃美也〉此〈乎〉嘉〈牟〉。親王等。諸王等。諸臣等百官人〈止毛〉。天
下〈乃〉公民〈爾〉至〈萬天〉。相賀〈部之止奈毛〉所念行〈須〉。故是以。其仕奉状〈乃〉隨〈爾〉上治賜〈布〉人〈毛〉在。氏氏〈乃〉中〈爾〉治賜〈布〉人〈毛〉一二在。又内外〈乃〉諸司〈乃〉主典〈與利〉以上〈乃〉人〈爾〉冠一階上賜〈布〉。又司々〈乃〉人〈止毛〉直丁〈爾〉至〈萬天〉大物賜〈布〉。又天下高年〈乃〉人〈止毛爾毛〉賜物〈布〉。又諸徒罪以下〈乃〉人〈止毛〉免賜〈久止〉勅大命〈乎〉衆聞食〈止〉宣。』進正四位下行神祇伯橘朝臣永名。從四位上守刑部卿藤原朝臣輔嗣階並加從三位。授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上兼行左近衞中將備前守藤原朝臣良繩正四位下。散位從四位下基棟王從四位上。文章生无位潔世王從四位下。大舍人頭從五位上嶋江王正五位下。无位興我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上行右兵衞督兼相摸守源朝臣勤正四位下。從四位下行文章博士兼播磨權守菅原朝臣是善。无位源朝臣光並從四位上。散位正五位下坂上大宿禰正野。大藏大輔兼守左中辨高階眞人岑緒。權左中辨兼行式部少輔大枝朝臣音人。左近衞少將兼行播磨權介良岑朝臣清風。右中辨藤原朝臣冬緒。右近衞少將兼行周防權守藤原朝臣常行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守左近衞權少將兼行少納言侍從播磨介藤原朝臣基經正五位下。散位從五位下常道
眞人兄守。滋野朝臣善蔭。主殿頭兼行侍醫當麻眞人鴨繼。因幡守藤原朝臣興世。大宰少貳藤原朝臣眞數。神祇少副中臣朝臣寅守。散位藤原朝臣諸葛。左近衞少將兼行近江權介藤原朝臣良尚。中務少輔源朝臣包。大膳大夫在原朝臣守平。右衞門佐伴宿禰中庸。主計頭兼行算博士木工助有宗宿禰益門。少納言兼侍從良岑朝臣經世並從五位上。散位外從五位下味眞公御助麻呂。春道宿禰永藏。天文博士志斐連春繼。主税頭家原宿禰繩雄。侍醫兼醫博士駿河介興道宿禰名繼。助教布瑠宿禰清野。无位源朝臣好。正六位上源朝臣加。内舍人橘朝臣茂蔭。大内記安倍朝臣清行。无位平朝臣朝雄。式部少丞藤原朝臣良近。木工大允和氣朝臣彝範。式部大丞紀朝臣春常。散位文室眞人甘樂麻呂。民部大丞清原眞人惟岳。左衞門大尉藤原朝臣利基。少尉菅野朝臣宗範。散位百濟王貞惠。藤原朝臣眞宗。藤原朝臣雄良。當麻眞人安方。肥前介永原朝臣永岑。河内介石川朝臣弟庭。宮内大丞大原眞人安雄並從五位下。左大史正六位上三善宿禰清江。大外記多米宿禰弟益。直講六人部福眞。右近衞將監兼土左權掾肩野連道主。木工權少允志紀縣主貞成。皇太后宮大屬清根宿禰吉。式部大録善道朝臣繼根。左近衞將曹從七位下忠世宿禰眞並外從五位下。』是日。夜烈風
雷雨。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一月十七日癸巳》○十七日癸巳。風猶不止。多壞人廬舍。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一月廿日丙申》○廿日丙申。詔改散事從四位下源朝臣盈姫告身。爲從四位上。盈姫。嵯峨太上天皇之女也。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一月廿六日壬寅》○廿六日壬寅。無位源朝臣端姫。姫統朝臣敦子並授從四位上。无位藤原朝臣儉子從四位下。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御井子正五位下。无位藤原朝臣元子。藤原朝臣徳子。文室眞人廣子。藤原朝臣多子。藤原朝臣岑子。藤原朝臣充子。坂本朝臣氏子並從五位下。從七位下葛井連繼刀自。春日部眞繼。刑部眞鴦。无位佐々貴山公宮子。大春日朝臣氏子並外從五位下。』天皇御前殿。賜親王以下祿各有差。今月一日録文武官及検書殿内竪見直者。今日賜祿。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一月廿七日癸卯》○廿七日癸卯。正五位下行内藏頭兼神祇大副中臣朝臣逸志爲神祇伯。從五位上行神祇少副中臣朝臣寅守爲大副。散位從五位下高向朝臣公輔爲中宮大進。從四位下行右近衞少將兼周防權守藤原朝臣常行爲内藏頭。餘官如故。從五位下行暦博士兼備後介大春日朝臣眞野麻呂爲陰陽頭。餘官如故。從五位下行侍醫大神朝臣虎主爲内藥正。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世爲大藏少輔。從五位上滋野朝臣善蔭爲彈正少弼。從五位上行美濃權守坂上大宿禰貞守爲守。從五位上行陰陽頭藤原朝臣三藤爲下野守。散位從五位上清瀧朝臣藤根爲越前守。大藏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庭爲太宰少貮。從五位上行太宰少貮藤原朝臣眞數爲肥後守。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二月四日己酉》○十二月丙午朔。四日己酉。地震。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二月八日癸丑》○八日癸丑。新修釋奠式。頒下七道諸國。先是。播磨國言。博士正八位上和邇部臣宅繼申請云。謹案。大唐開元禮。大學國子。州縣各有釋奠式。今此間唯有大學式。無諸國式。所謂大學式。則因循開元禮。大學國子之式。具載奠祭之儀。明定進退之度。又云。若上丁當國忌及祈年祭。改用中丁者。如此等事。未有施行。凡厥諸國相犯者多。或稱大學例。用風俗樂。或據州縣式。停止音樂。唯任人心。遂無一定。夫尊師之道。誠須嚴整。如在之禮。豈合參差。望請。被賜件式。以爲永鑒。勅依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二月十一日丙辰》○十一日丙辰。於神祇官。修月次神今食祭。親王公卿參會行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二月十五日庚申》○十五日庚申。公卿奉勅。會建禮門前。遣使者於諸山陵墓。獻荷前幣如常。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二月廿日乙丑》○廿日乙丑。先是。從五位上行大學博士大春日朝臣雄繼以御注孝經奉授皇帝。今日有事竟宴。授博士雄繼正五位下。御筆書告身以寵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二月廿一日丙寅》○廿一日丙寅。始修佛名懴悔之事如常。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二月廿八日癸酉》○廿八日癸酉。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諸房從五位下。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二月廿九日甲戌》○廿九日甲戌。從五位下行内藥正大神朝臣虎主卒。虎主者。右京人也。自言。大三輪大田々根子之後。虎主。本姓神直。成名之後。賜姓大神朝臣。幼而俊辨。受學醫道。針藥之術。殆究其奧。承和二年爲左近衞醫師。遷侍醫。十五年授外從五位下。兼參河掾。後遷兼備後掾。齊衡三年授從五位下。貞觀二年拜内藥正。卒時年六十三。虎主性好戯謔。最爲滑稽。與人言談。必以對事。甞出自禁中。向作地黄煎之處。途逢友人。問云。向何處去。虎主答云。奉天皇命。向地黄處。此其類也。然處治多効。人皆要引。療病之工。P9106廣泉沒後。虎主繼塵。太收聲價焉。
《卷四貞觀二年(八六〇)十二月卅日乙亥》○卅日乙亥。從五位上源朝臣舒爲次侍從。』大祓於朱雀門前。并大儺如常。
《卷四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



P9107
《卷五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五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正月丙子朔》○三年春正月丙子朔。天皇不受朝賀。雨也。御前殿。賜宴侍臣。奏七曜暦。藏氷厚薄。腹赤魚。擧音樂。賜被。並如常儀。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正月四日己卯》○四日己卯。所司獻剛卯杖。天皇不御前殿。付内侍奏。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正月七日壬午》○七日壬午。天皇御豐樂殿。觀青馬。賜宴奏樂如常儀。賜祿有差。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正月八日癸未》○八日癸未。於大極殿。始講最勝王經。以興福寺僧傳燈大法師位春徳爲講師。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正月九日甲申》○九日甲申。地震。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正月十三日戊子》○十三日戊子。參議從三位行左大辨兼左衞門督美作守藤原朝臣氏宗爲中納言。左衞門督如故。散位正四位下正躬王爲參議。正四位下行右大辨兼左近衞中將備前守藤原朝臣良繩爲左大辨。左近衞中將備前守如故。正四位下行勘解由長官兼式部大輔信濃守南淵朝臣年名爲右大辨。勘解由長官信濃守如故。參議從四位上春澄朝臣善繩爲式部大輔。從四位下行權左中辨兼P9108式部少輔大枝朝臣音人爲左中辨。從五位上行民部少輔藤原朝臣菅雄爲大輔。宮内少輔從五位下滋野朝臣善根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上守治部大輔藤原朝臣本雄爲大藏大輔。散位從五位下丹〓¥¥眞人弟梶爲少輔。從四位下行攝津守紀朝臣今守爲山城守。散位外從五位下多米宿禰弟益爲介。從五位下在原朝臣安貞爲大和權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秀雄爲河内守。攝津權守從五位上安倍朝臣貞行爲正守。散位從四位上源朝臣冷爲伊勢守。從五位上行皇太后宮亮三統宿禰眞淨爲介。本官如故。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近爲權介。外從五位下善道朝臣繼根爲伊豆守。二品行式部卿仲野親王爲上総太守。式部卿如故。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吉雄爲信濃權守。從五位下行内藏助紀朝臣冬雄爲介。散位從四位上基棟王爲下野權守。從五位下伴宿禰河
男爲介。從四位下行越中守房世王爲越前權守。從五位下守大判事橘朝臣春成爲越中權守。從五位下守河内守大枝朝臣直臣爲介。散位從五位下高橋朝臣文室麻呂爲越後介。從四位下行左中辨兼大藏大輔高階眞人峯緒爲丹波守。散位從五位上文室朝臣笠科爲丹後守。大藏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世爲因幡介。大監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秋雄爲播磨權介。從五位下行陰陽權助兼陰陽博士滋岳朝臣川人爲權大掾。餘官如故。右近衞中將從四位下源朝臣興爲兼美作守。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兵衞督兼伊勢守源朝臣多爲備前守。左兵衞督如故。散位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國梁爲備後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國經爲權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關主爲安藝守。從五位下紀朝臣春常爲長門守。外從五位下菅野朝臣高松爲紀伊介。從四位上行彈正大弼茂世王爲阿波守。從五位上守左近衞少將藤原朝臣有眞爲介。少將如故。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豐前王爲伊豫守。從五位下守右近衞權少將藤原朝臣山陰爲介。少將如故。大藏卿正四位下源朝臣生爲筑前守。』宮内大丞正六位上大原眞人安雄。去年十一月十六日關賜爵之日。式部省引列於庭中。而内記漏脱不書位記。遂以空還。然而勅賜著緋。是日追賜從五位下告身。』授無位長岑宿禰良子從五位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正月十四日己丑》○十四日己丑。大極殿齋會畢。僧綱以下奉參内殿。論義如常。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正月十六日辛卯》○十六日辛卯。帝御前殿。賜宴侍臣。踏歌賜祿如常。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正月十七日壬辰》○十七日壬辰。降雨。』於豐樂殿行射禮。上不臨御。勅公卿。令監射焉。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正月廿日乙未》○廿日乙未。出雲國上言。渤海國使李居正等一百五人。自隱岐國來着嶋根郡。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正月廿一日丙申》○廿一日丙申。内宴近臣。文人賦詩。内教坊奏樂如常儀。賜祿有差。授雅樂少允正六位上和邇部大田麻呂外從五位下。大田麻呂工於吹笛者也。』是日。宣詔山城。河内。和泉。攝津及七道諸國司。近來奉修理東大寺大毘盧遮那佛像。功夫既成。仍來三月十四日當設无遮之大會極莊嚴之妙態。宜自十一日至廿日禁斷殺生。至于會日。於國分二寺。各開齋會。請集部内僧尼。普爲供養。其料物便用正税。其大宰府於觀音寺修之。令導師具演事由。兼令會集僧尼。倶稱讃盧舍那佛號。乃至無知小民教作是念。我寺知識所奉修理毘盧舍那。今日至心應奉供養。我亦運心。專念同就。廣作功徳。但先帝准據本願天皇之弘願。以八幡大菩薩爲主。天下名神及萬民爲知識衆。初行修理。今至當時。此事遂成。始終雖殊。徳業惟一。然則使八幡大菩薩別得解脱。令諸餘名神々力自在。本願天皇及先帝御靈。乃至開闢以來登遐聖靈。同頼薫修。早開覺花。爰及當今。表裏夷晏。風雨順時。年穀豐稔。以此爲基。當遍法界。不論自他。終證菩提焉。』下知出雲國司云。渤海客徒依例供給。但舊用稻。今度特以穀舂充。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正月廿八日癸卯》○廿八日癸卯。散位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春景。兵部少録正七位下葛井連善宗爲領渤海客使。播磨少目大初位上春日朝臣宅成爲通事。勅。竟使事之間。藤原春景宜稱但馬權介。葛井善宗稱因幡權掾。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二月乙巳朔》○二月乙巳朔。日有蝕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二月二日丙午》○二日丙午。沒陸奧國司守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當道。介從五位下伴宿禰春宗。及掾已下記事以上公廨。以前守從五位上文室朝臣有眞解由不與過程限也。前守有眞。記事葛木種主等。科公事稽留罪。以程限之内不分付官物也。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二月三日丁未》○三日丁未。攝津國豐嶋郡古荒田五十七町。賜二品兵部卿忠良親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二月四日戊申》○四日戊申。祈年祭并春日祭如常。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二月七日辛亥》○七日辛亥。遣唐使者向攝津國住吉神社奉神寳。』授信濃國正六位上國業比賣神從五位下。』先是。今上奉爲先帝。寫得金字大般若經一部。是日。於内殿屈請百僧。奉讀彼經。限三日訖。』授外從五位下錦部連清刀自從五位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二月十日甲寅》○十日甲寅。讀經事畢。百僧罷還。各施度者一人。所司有布施之外。以内藏寮絹綿布加〓焉。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二月十一日乙卯》○十一日乙卯。大原野祭如常。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二月十三日丁巳》○十三日丁巳。釋奠如常。』讃岐國從五位上田村神列於官社。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二月十六日庚申》○十六日庚申。散位從五位上和氣朝臣巨範爲中務小輔。從五位下伴宿禰益友爲大監物。從五位上行宮内少輔源朝臣同爲大學頭。從五位上行中務少輔源朝臣包爲治部大輔。正五位上行大學頭豐階眞人安人爲刑部大輔。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主雄爲大判事。主計頭從五位上兼行木工助算博士有宗宿禰益門爲木工權頭。主計頭算博士如故。外從五位下行木工權少允志紀縣主貞成爲助。參議正四位下正躬王爲彈正大弼。從五位下行主殿權助藤原朝臣水谷爲齋院長官。權助如故。散位從五位下清原眞人惟岳爲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上行武藏介平朝臣春香爲權守。從五位下行武藏權介佐伯宿禰子房爲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二月十八日壬戌》○十八日壬戌。皇太后臨御太政大臣東京染殿第。王公以下莫不畢會。盛設肴饌。終日歡飮。雅樂寮擧音樂。賜親王以下五位以上衣被絹。諸司六位以下及女嬬等賜祿有差。夜分之後。還御本宮。太后可御鳳輦。而今日用牛車。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二月十九日癸亥》○十九日癸亥。授外從五位下行隼人正難波連蘰麻呂從五位下。主殿允正八位下伴大田宿禰常雄外從五位下。无位上毛野朝臣滋子從五位下。昨日皇太后御太政大臣第。仍有此賞。蘰麻呂已下。大臣家之人也。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二月廿一日乙丑》○廿一日乙丑。詔山城。河内。和泉。攝津。七道諸國司云。來三月十四日。當設無遮大會。奉供養東大寺大毘盧舍那佛。宜令彼日會集人。授十善戒。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二月廿五日己巳》○廿五日己巳。皇太后向大原野神社奉幣。御牛車。以藤原氏六位已下爲御車從者。』是日。以周防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直道爲少納言。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諸葛爲中務少輔。齋院長官從五位下兼行主殿權助藤原朝臣水谷爲侍從。餘官如故。從五位下行侍醫兼醫博士駿河介興道宿禰名繼爲内藥正。侍醫駿河介如故。從五位上行中務少輔和氣朝臣巨範爲大藏少輔。從五位下行越中介大枝朝臣直臣爲駿河權守。從五位上守左近衞少將兼行近江權介藤原朝臣良尚爲正介。少將如故。外從五位下行紀伊介菅野朝臣高松爲越中介。大藏少輔從五位下丹〓眞人弟梶爲周防守。』詔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衞大將源朝臣定。聽以私鷹鷂各二聯遊〓山城。河内。和泉。攝津等國禁野之外。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二月廿九日癸酉》○廿九日癸酉。皇太后落餝入道。文徳天皇女御從一位藤原朝臣古子相從出家。』參議從四位上行大宰大貳清原眞人岑成卒。岑成者。左京人。贈一品舍人親王之後也。曾祖二世從四位上守部王。祖從五位下猪名王。父無位弟村王。岑成是弟村之子也。天長五年爲近江大掾。六年授從五位下。爲筑後守。七年二月母憂去職。其年十月拜近江介。九年加從五位上。岑成。本名美能。至于十年六月。賜姓清原眞人。改名爲岑成。十一月加正五位上。承和元年授從四位下。十一年爲越前守。赴任之後。取暇入京。隱居不出。所司奏聞。官當解任。免從四位下之階。十三年授正五位下。十四年春拜大和守。嘉祥元年授從四位下。爲彈正大弼。遷爲左中辨。仁壽二年出爲越前守。八月留爲彈正大弼。齊衡二年進從四位上。除右大辨。天安元年遷大藏卿。二年兼因幡守。貞觀元年拜參議。二年爲大宰大貳。卒於官。岑成。立性清直。不拘小節。初爲大和守。盛造官舍。政有能名。至于爲大貳。西府倉屋破壞特甚。有意修造。不遑寧居。伐神社之木。充結構之用。或人諌云。此神見稱有靈。祟咎所致。不利於人。岑成拒而不肯。強令伐取。因此受病。不幾而卒。時年六十三。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三月乙亥朔》○三月乙亥朔。殞霜。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三月三日丁丑》○三日丁丑。御齋燒燈如常。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三月四日戊寅》○四日戊寅。自一日霜頻降。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三月六日庚辰》○六日庚辰。授阿波國正六位上白鳥神從五位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三月七日辛巳》○七日辛巳。新鑄銅印一面。賜東市司。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三月八日壬午》○八日壬午。授左近衞權少將正五位下兼行少納言侍從播磨介藤原朝臣基經從四位下。』散位從四位下忠貞王爲大學頭。從五位上源朝臣同爲宮内少輔。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三月十二日丙戌》○十二日丙戌。授從八位下齋部宿禰文山從五位下。文山修理東大寺大佛。巧思不恒。功夫早成。仍以賞焉。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三月十三日丁亥》○十三日丁亥。令百官限三箇日斷魚肉。以明日應奉供養東大寺毘盧舍那佛故也。』停防鴨河葛野河二使。隷山城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三月十四日戊子》○十四日戊子。於東大寺。設無遮大會。奉供養毘盧舍那大佛。勅二品治部卿賀陽親王。三品中務卿諱〈光孝天皇〉親王。四品彈正尹本康親王。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皇太后宮大夫伴宿禰善男。從四位下行右中辨藤原朝臣冬緒。左京大夫從四位下在原朝臣行平。從五位下守左衞門權佐紀朝臣春枝。散位外從五位下布瑠宿禰清貞。外從五位下行左大史三善宿禰清江。小外記正七位下御室朝臣安常等。相率向寺。監修會事。此是佛像。感神聖武皇帝天平十五年創造。文徳天皇齊衡二年。頭傾頚斷。頓落于地。年來修理。鎔鑄復舊。是日。即便開眼佛師入籠。轆轤引上。乃點佛眼。凡其莊嚴之儀不可勝載。殿廊之柱衣以錦繍。壇場之上敷其朱紫。懸七寳樹。遶栽庭際。藻餝幡盖。排批香花。極巧盡麗。奪人目精。歴覽梵宇。處々莊餝。觀者不能厭而抛過。衲衣宿徳。振錫秀眉。威儀具足。填噎堂宇。大唐。高麗。林邑等之樂。鼓鐘肆陣。絲竹方羅。先令内舍人端〓者廿人供倭舞。次近衞壯齒者廿人東舞。後梵唄接響。衆樂遞奏。大佛殿第一層上結構棚閣。更施舞臺。天人天女。彩衣霓裳。音伎聒空。以移一天。南北兩京。貴賎士女。充街塞陌。莫不聚觀。躡足翕肩。人不得顧。先是。詔從四位下行文章
博士兼播磨權守菅原朝臣是善。作咒願文曰。粤若天國押開廣庭天皇十三年壬申。佛像西〓。釋教東來。至于感神聖武皇帝天平十五年癸未。敬造毘盧舍那大佛。二百有餘載。金姿誕耀。光輝百億之中。玉相宏開。震動三千之外。一草一壤。獻至誠而爭先。一日三拜。應弘誓以競進。人神感慶。光跌已成。摸兜率之下生。状須彌之高峙。爰設開眼會。車駕親臨。旌旗拂天。鐘皷震地。四夷間奏。萬樂更陳。自斯而後。一百餘祀。先皇齊衡二年乙亥秋九月。現寂滅之爲樂。稱諸法之必空。廢千株之扶持。爲一時之傾毀。靈顏頓落。疑滿月之暮西山。寳髻倶投。似遊雲之頽北〓。眞容特峙。儼若思惟。玉座無驚。宛然禪定。先皇大鈎无事。神器有歸。尭曦將佛鏡倶懸。軒車與法輪同轉。刑罰措而不用。功徳因以同施。慨諸佛之失元首。恨衆庶之無瞻仰。以爲神力不動於大力。四禪不壞於三災。勾海將留。魔風可返。即傍謀卿相。博詢蒭蕘。採公輸班之雲械。據張平子之參輪。周官詮揆日之工。荊容練成風之功。雖則道霑遐邇。〓動幽明。龍王移水府之〓。星客布天國之贐。紅粟朽廩。贍萬民而有贏。青鳬委貫。散四海以無盡。猶示功非獨擧。力寄群縁。一切偕心。衆生共助。一粒攸捨。齊金剛之珍藏。半錢所施。比銅山之陶鑄。於是神靈致感。奔爲
知識之先。外道歸心。還爲恭敬之輩。何况施身童子。忍辱仙人。天女持花。山神獻菓。三槐九棘。褫玉佩而從歸。桂殿椒房。落金釵以靡惜。無量无盡。荷擔爭馳。自西自東。車馬競至。遂使銀繩運轉。見飛頭於虚空。璧相全還。瞻圓面於寳殿。猶喩漢帝之日再中天上。秦王之鏡更出地中。星豪一點。排重雲而宵光。花簪四照。逐長春以曉發。前佛後佛。非謂二佛。前身後身。猶是一身。如去如來。不生不滅。豈此之謂哉。若使陰陽爲炭。萬物爲銅。較量功力。豈如此哉。自鼎湖龍去。梧岫雲飛。藻〓有遺。供養未畢。爰今上垂衣致化。寢繩成功。馭七聖而無爲。軼三皇以有截憂良圖之不竟。悲善業之無成。率先百工。遂爲具相。以此。貞觀三年歳次辛巳春三月十四日。青蓮湛目。〓翠幌而高臨。赭菓涵脣。啓紅窓以密咲。三十二相。煥若天成。八十四儀。巍如踊出。即便莊嚴金光護國之香塲。排辨天平勝寳之舊事。層甍四注。激奔電於彫〓。複屋三休。繞浮烟於繍檻。瓊廡清英之地。〓鷺成行。〓樹恢廊之庭。〓鸞致態。飛箏列鐸。抽上妙之奇調。清唄梵鐘。發中天之異響。初虹曳綵。即挂新幡。瑞鳳翻金。還栖舊刹。香煙花雨。供三世佛之虚空。玉饌瓊漿。薦十方僧之現在。天籟地籟。參差萬殊。南音北音。鏗鏘九變。寳螺獸吼。法皷雷
鳴。蕩穢滌邪。和神感鬼。激楚陽河之曲。俳優狄〓之偶。莫不動風雲致鱗羽者矣。於是閭閻霧撲。士女雲趨。車不得旋。人不得顧。繞長廊而遊目。翠簾啓窓。推高門而翕肩。紅袖成帳。非夫含樞宅海提象御震者。焉能動而行之。非夫薫修百億覆護三千者。誰敢靜而當之。然則金鍾盛四海之水。能灌頂者曰師。玉斗騰七耀之暉。獨臨胸者稱聖。先分功徳。救濟神祇。早脱威怒之煩。速趨慈善之果。憑斯功徳。奉資感神之山陵。以此勝因。奉翊田邑之靈廟。倶懸眞鏡。爲遍周法界之光。同轉梵輪。爲願行圓滿之佛。令茲景福奉薦聖朝。四三才而齊儀。六五龍而比壽。愕夢無侵其慮。甘寢有恬其神。〓〓不廢。玉燭恒照。九土開謳。千廂發詠。太皇太后。中宮。摩耶之徳。窮累劫而無銷。章徳之規。與坤元以等。又親王諸王。相府卿門。拱北辰而無移。據南岳以不動。百僚之臣。千城之宰。比屋流祥。闔門契福。十方之所該被。三界之所包含。倶出塵區。同登智岸。即説咒願曰。
蓮華法藏。莊嚴世界。祇園重閣。開演勝義。十重法身。遍周法界。不可思議。盧舍那佛。感寳天皇。敬造金容。天人合應。祥符顯彰。一切弘誓。萬方捨財。塊壤盈握。枝葉捧手。銑鎔已畢。藻飾具成。光焔概天。跏跌連地。楡芒曉點。桂影宵臨。神宮不夜。寰宇長秋。一日三拜。千年六時。霜鐘遠響。風鐸長鳴。至誠欽仰。精進供食。香花無數。伎樂自在。爰及齊衡。圓首忽頽。叡情悲感。黎庶栖遑。因循舊迹。補綴先儀。功未具足。先帝昇遐。聖皇繼體。文思欽明。垂拱無爲。優遊有道。股肱寧濟。補相肅雍。赤縣同文。蒼〓胥悦。貞觀三年。歳次辛巳。暮春之月。十四日晨。莊嚴洽盡。頭顱端正。慧眼重開。靈豪更照。乃勅境内。禁斷屠漁。預勸會衆。受十善戒。請三世佛。供養上饌。屈十方僧。布施妙財。虹幡製綵。雲幢揚光。〓鼓群鳴。鳳簫倶叫。琴瑟克諧。金石殊調。似夢鈞天。疑生淨土。天神歸依。地靈來集。覩者如堵。來者如雲。都雄野老。鴈行連袖。趙美燕餘。魚貫繼履。如是景祐。先資七廟。滌想三明。恬神八解。感神天皇。遠慮斯基。早叶宿誠。當成今佛。田邑聖靈。深圖始啓。速遊六天。遂登十地。兩皇太后。母儀堅固。中宮淑徳。霧露無侵。方今聖朝。寶祚延長。恒沙入壽。刧石添身。風調舜暦。雨浹尭旬。萬民
康樂。四境恬靜。天官〓宰。全保金剛。袞職名臣。永斷災難。文武百官。霑斯法味。牧守千里。沐此良縁。梵釋四王。龍神八部。増光日月。倍勢風雷。八幡菩薩。殊資妙因。依善知識。成菩提果。部類神祇。或幽或顯。倶乘梵筏。早脱〓宅。山林聚落。河海諸神。扶持白業。愛護黄圖。三千法界。十二因縁。共出煩昏。同遊覺照。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三月廿三日丁酉》○廿三日丁酉。詔河内攝津兩國。聽二品行式部卿兼上総太守仲野親王以私鷹鷁各二聯遊獵禁野之外。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三月廿五日己亥》○廿五日己亥。禁陸奧國出境内之馬。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三月卅日甲辰》○卅日甲辰。聽傳燈修行賢大法師眞如向南海道。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四月乙巳朔》○夏四月乙巳朔。天皇不御前殿。於右近仗下。賜侍臣飮。賜祿如常。喚左右近衞樂人於北殿東庭奏音樂。中宮別賜中將以下近衞以上御衣并布各有差。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四月四日戊申》○四日戊申。廣瀬。龍田。平野等祭如常。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四月五日己酉》○五日己酉。梅宮祭如常。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四月七日辛亥》○七日辛亥。地震。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四月八日壬子》○八日壬子。内殿灌佛如常』授近江國從五位下川枯神正五位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四月九日癸丑》○九日癸丑。從五位上行中務少輔藤原朝臣諸葛爲少納言。從五位上行宮内少輔源朝臣同爲中務少輔。散位從五位下文室朝臣卷雄爲主殿權助。周防守從五位下丹〓眞人弟梶爲兼鑄錢長官。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四月十日甲寅》○十日甲寅。授伊賀國正六位上高藏神。阿波神。高松神。宇奈根神並從五位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四月十二日丙辰》○十二日丙辰。賀茂齋内親王臨鴨水修禊。是日。便入紫野齋院。勅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衞大將源朝臣定監禊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四月十三日丁巳》○十三日丁巳。勅。縁皇太后御願。安祥寺年分度三人外。寄住寺中七大寺僧。毎年一人。請用維摩最勝兩會聽衆一人預竪義。但年分度者。居山七年預竪義。十三年預聽衆。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四月十四日戊午》○十四日戊午。空中有聲如雷。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四月十五日己未》○十五日己未。公卿就太政官曹司聽。賜文武官成選位記。宣制如常。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四月十六日庚申》○十六日庚申。諸衞警固。縁賀茂祭也。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四月十七日辛酉》○十七日辛酉。修賀茂祭。先是。内藏寮有人死穢。仍勅使自縫殿寮進發。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四月十八日壬戌》○十八日壬戌。諸衞解嚴。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四月廿五日己巳》○廿五日己巳。文徳天皇皇子。男二人女三人。未定名號。是日。或爲親王。或爲朝臣。惟恒親王。禮子内親王並母藤原朝臣氏。源朝臣行有母布勢氏。源朝臣富子母菅原氏。源朝臣淵子母滋野氏是也。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四月廿八日壬申》○廿八日壬申。天皇御武徳殿。閲覽左右馬寮御馬駒。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五月甲戌朔》○五月甲戌朔。授園池司無位御氣津神從五位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五月五日戊寅》○五日戊寅。天皇御武徳殿。觀覽騎射。親王以下五位以正貢竸走馬。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五月六日己卯》○六日己卯。天皇御同殿。觀覽竸走馬並如舊儀。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五月十一日甲申》○十一日甲申。式部省奏諸國郡司擬文。帝不御前殿。右大臣於仗頭定而奏焉。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五月十三日丙戌》○十三日丙戌。地震。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五月十四日丁亥》○十四日丁亥。從四位上源朝臣光爲次侍從。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五月十五日戊子》○十五日戊子。遣使者於近京名神七社。奉幣祈雨。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支〉八幡大菩薩〈乃〉廣前〈仁〉申賜〈倍止〉申〈久〉。頃者經日不雨〈之天〉。百姓〈乃〉農業可枯損。掛畏〈岐〉大菩薩〈乃〉矜賜〈牟爾〉依〈天之〉。甘雨普降〈天〉。五穀豐熟〈倍之止〉念行〈天奈毛〉。散位從五位下和氣朝臣彜範〈乎〉差使〈天〉。禮代〈乃〉大幣帛〈乎〉令捧持〈弖〉奉出〈須〉。此状〈乎〉平聞食〈天〉。甘雨忽降〈之女天〉。天下豐年〈爾〉有〈之女〉賜〈比〉。天皇朝庭〈乎〉寳位無動〈久〉。常磐堅磐〈爾〉護賜〈比〉矜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自餘社告文准此。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五月十六日己丑》○十六日己丑。請諸大寺僧六十口於御在所。轉讀大般若經。限三箇日訖。祈甘雨也。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五月十八日辛卯》○十八日辛卯。雷。少雨微注。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五月十九日壬辰》○十九日壬辰。地震。微雨即止。讀經更延二箇日。爲未得嘉〓也。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五月廿日癸巳》○廿日癸巳。地震。』從五位上守右少辨兼中宮亮藤原朝臣家宗爲右中辨。中宮亮如故。從五位下行伊勢權介藤原朝臣良近爲右少辨。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門雄爲大監物。從五位下守右兵庫頭藤原朝臣數守爲宮内少輔。散位從五位下和氣朝臣彜範爲木工權助。大監物從五位下正峯王爲内膳正。土佐守從五位下橘朝臣峯雄爲彈正少弼。從四位下行丹波守高階眞人岑緒爲伊勢權守。從五位上行彈正少弼滋野朝臣善蔭爲丹波守。從五位下行木工權助笠朝臣弘興爲土左守。從四位下行右中辨藤原朝臣冬緒爲大宰大貳。從五位下行内膳正連扶王爲右兵庫頭。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五月廿一日甲午》○廿一日甲午。讀經畢。衆僧退散。諸司行布施之外。加施御被。』晩間。不雨而雷。』宣告存問兼領渤海客使但馬權介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春景。并出雲國司等云。渤海國使李居正。違先皇制。輙以弔來。亦令看啓案。違例多端。事須責其輕慢。自彼却還。然而如聞。居正位在公卿。齡過懸車。才綺交新。猶有可愛。因欲特加優恤以聽入京。而頃者炎旱連日。有妨農時。慮夫路次。更以停止。又王啓并信物等不可更收。須進上中臺省牒。』以出雲國絹一百〓(四十)五疋。綿一千二百廿五屯。便頒賜渤海客徒一百五人。』授伊豫國從五位上野間神從四位下。』詔。左右京職五畿内國。班給百姓口分田。國司其人。仍停遣使。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五月廿六日己亥》○廿六日己亥。太政官送渤海國中臺省牒下存問使并出雲國司。〓一十疋。綿四十屯。別賜大使李居正。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五月廿九日壬寅》○廿九日壬寅。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任諸國詮擬郡司。』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房爲齋宮頭。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六月甲辰朔》○六月甲辰朔。詔民部省除棄大中臣中臣兩氏絶戸并無身戸。左右京職惣一百卅七烟。先是。正五位下守神祇伯中臣朝臣逸志。少副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豐雄等奏言。請件無身絶戸等除帳。以絶冐蔭之姦。從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六月二日乙巳》○二日乙巳。和泉國日根郡田并山岡廿三町七段百九十九歩。永奉充淳和院。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六月三日丙午》○三日丙午。無雲而雷。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六月七日庚戌》○七日庚戌。山城國奏言。河陽離宮。久不行幸。稍致破壞。請爲國司行政處。但不廢舊宮名。行幸之日。將加掃除。許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六月九日壬子》○九日壬子。任伊勢斎内親王裝束使。大祓於建禮門前。』伯耆國八橋。汗入。會見。日野四郡。去年九月遭水災。百姓被損者多。詔。復優二箇年。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六月十一日甲寅》○十一日甲寅。修月次祭神今食祭。帝不御神嘉殿。親王公卿向神祇官行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六月十六日己未》○十六日己未。始頒行長慶宣明暦經。先是。陰陽頭從五位下兼行暦博士大春日朝臣眞野麻呂奏言。謹検。豐御食炊屋姫天皇十年十月。百濟國僧觀勒始貢暦術。而未行於世。高天原廣野姫天皇四年十二月。有勅始用元嘉暦。次用儀鳳暦。高野姫天皇天平寳字七年八月。停儀鳳暦。用開元大衍暦。厥後。寳龜十一年。遣唐使録事故從五位下行内藥正羽栗臣翼貢寳應五紀暦經云。大唐今停大衍暦。唯用此經。天應元年。有勅令據彼經造暦日。無人習學。不得傳業。猶用大衍暦經。已及百年。眞野麻呂。去齊衡三年。申請用彼五紀暦。朝庭議云。國家據大衍暦經。造暦日尚矣。去聖已遠。義貴兩存。宜暫相兼不得偏用。貞觀元年。渤海國大使烏孝愼新貢長慶宣明暦經云。是大唐新用經也。眞野麻呂試加覆勘。理當固然。仍以彼新暦。比校大衍五紀等兩經。且察天文。且參時候。兩經之術。漸以麁疎。令朔節氣既有差。又勘大唐開成四年。大中十二年等暦。不復與彼新暦相違。暦議曰。陰陽之運。隨動而差。差而不已。遂與暦錯者。方今大唐開元以來。三改暦術。本朝天平以降。猶用一經。靜言事理。實不可然。請停舊用新。欽若天歩。詔從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六月十七日庚申》○十七日庚申。詔定仁明天皇深草山陵四履。東西限一町五段。南限純子内親王家地。北限峯。』散位正五位下橘朝臣貞根爲右京大夫。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三直爲安藝介。三直。貞觀拜安藝介。而會母喪去官。今起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六月廿日癸亥》○廿日癸亥。伊勢國朝明郡人六人部津根麻呂妻秦美豆岐一産三男。賜稻三百束。充乳母一人。三箇年間。給以公粮。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六月廿一日甲子》○廿一日甲子。下知近江。伊賀。伊勢國等國司。役夫一百人。馬二百九十五疋。來九月四日伊勢齋内親王將入太神宮。仍預令點儲。』宣詔伊勢國司并太神宮司云。豐受宮袮宜正八位上神主河繼。同宮大内人外從八位下神主眞雄。同宮副大内人外少初位下神主伊勢雄等。一祖之後。分爭歴年。或告冐名。或云假姓。尋其端緒。互有是非。竝須〓其疵瑕。正其罪法。然而事行曩代。咎在先民。既似疎違。誠非姦伏。加以發覺以來。多經恩蕩。神殿同職。子孫相仍。稽之律條。既非還正之類。求之圖系。猶見同姓之因。所諍之〓。同自先祖而發。實非末孫之過。周道如砥。既往不咎。况秋茶已厭。國憲有常。所犯事條。非可追究。宜令共保所帶之姓。依舊得供神事。但聞。河繼等各依私事。互闕神事。須准法式重其科責。此段別從在宥之義。以崇一切之恩。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六月廿二日乙丑》○廿二日乙丑。天寒降霧。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六月廿三日丙寅》○廿三日丙寅。地震。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六月廿八日辛未》○廿八日辛未。天皇御前殿。觀童相撲。先是。近臣分頭。相折各爲左右。以右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良相爲左方首。以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衞大將源朝臣定爲右方首。左右標并樂人相撲童等。經左右仗下。入住殿前。九番相撲後。有勅令停。左右互奏音樂。種々雜伎。散樂。透撞。咒擲。弄玉等之戯。皆如相撲節儀。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六月廿九日壬申晦》○廿九日壬申晦。帝御南殿。觀童相撲如昨儀。』朱雀門前大祓如常。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七月二日甲戌》○秋七月癸酉朔。二日甲戌。授和泉國從四位下勳八等大鳥神從三位。紀伊國正六位上御船神從五位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七月十一日癸未》○十一日癸未。大風雨。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七月十四日丙戌》○十四日丙戌。先是。伊勢國司介從五位下清原眞人長統。大掾正七位上藤原朝臣秋實。少掾從八位下藤原朝臣近氏。大目正七位下秦忌寸高志繼。少目從六位上大友槻本連眞吉。從八位上若宮臣秀雄。前司大掾正六位上御常朝臣氏雄。少掾正六位上興世朝臣有法。大目正六位上日下部直秋貞。少目正七位下忍海部國富并諸郡司十五人。惣廿七人。爲安濃郡百姓神人部束成。建部繼束。所告隱課丁二百十八人。不附大帳。遣散位從七位上藤原朝臣朝野推之。長統等罪當徒以下。是日據去年十一月十六日詔書之旨並原免。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七月十九日辛卯》○十九日辛卯。以尾張國愛智郡荒廢田一百八町六段三百歩。充冷然院。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七月廿六日戊戌》○廿六日戊戌。帝御前殿。觀相撲。左右近衞府奏音樂。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七月廿八日庚子》○廿八日庚子。制。諸司雜色人。未經一選。不得輙任左右京職條令。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八月三日甲辰》○八月壬寅朔。三日甲辰。越後國從五位上彌彦神。大神神。居多神並授從四位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八月六日丁未》○六日丁未。釋奠如常。外從五位下行直講六人部福貞講周易。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八月七日戊申》○七日戊申。明經博士等奉參内殿。論義如常。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八月十二日癸丑》○十二日癸丑。屈六十僧於内殿。轉讀大般若經。限以三箇日。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八月十六日丁巳》○十六日丁巳。天皇始講論語。正五位下行大學博士大春日朝臣雄繼侍講。』是日夜。月有蝕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八月十七日戊午》○十七日戊午。地震。』宣告五畿七道諸國云。佛頂尊勝陀羅尼。功徳勝利不可思量者也。故波利殞身。邀大士於五臺窟。善住繋念。脱極苦於七返生。宜令書寫梵本。安國内諸寺塔。若無牢固之。易損弊。須鑿心柱深藏其中。凡厥功力所感。只有處心。亦須國司當日清食。於國分寺。令講讀師燒香散花供養諸尊。廻向法界。但定額寺令三綱修之。其無塔寺不在此限。』越前國。百姓窮弊飢饉特甚。長門國。去年疫癘。死者尤多。並賑給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八月十八日己未》○十八日己未。大秡於建禮門前。以伊勢齋内親王可入太神宮故也。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八月十九日庚申》○十九日庚申。左京人散位外從五位下伴大田宿禰常雄賜伴宿禰姓。先是。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皇太后宮大夫伴宿禰善男等奏言。常雄款稱。謹稽家諜。伴大田宿禰同祖。金村大連公第三男狹手彦之後也。狹手彦。宣化天皇世。奉使任那。征新羅。復任那。兼助百濟。欽明天皇世。百濟以高麗之冦。遣使乞救。狹手彦復爲大將軍。伐高麗。其王踰城而遁。乘勝入宮。盡得珠寳貨賂。以獻之。礒城嶋天皇世。還來獻高麗之囚。今山城國狛人是也。狹手彦再使海外。征伐兩國。盡力絶域。復立二國。身尊當時。功流後代。但古人朴質。除兩國盡力非私。皆賜別姓。是以子孫不得大部。別賜大田宿禰。而狹手彦之弟阿彼布古。承父爲大部連公。自斯而後。恐子孫之不廣。無復更賜別姓。今阿彼布古之後。歴代尊顯。而狹手彦之後。擧朱〓者。曠世無聞。一祖之枝。榮枯殊隔。沈淪之歎。告訴無止。常雄幸逢昌泰。新參花轂。門蔭中興。寔爲榮慶。刊大田兩字。同歸於一宗。然則外不辱功臣之序。内方敦孔懷之親。善男等伏検家記。所陳不虚。請刊彼兩字。直賜宿禰。控其〓入此本源。從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八月廿一日壬戌》○廿一日壬戌。從五位下紀朝臣本道爲筑前權守。本道。天安二年二月拜此職。丁母憂去職。今詔起之。』肥後國飽田郡大領外從七位上建部公貞雄借外從五位下。』是日。彈正臺始置扶臺掌二人。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八月廿四日乙丑》○廿四日乙丑。伊勢齋内親王臨葛野河修禊。勅遣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衞門督藤原朝臣氏宗監禊事。』肥前國正六位上稻佐神。堤雄神。丹生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八月廿七日戊辰》○廿七日戊辰。空中有聲如雷。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八月廿九日庚午》○廿九日庚午。大秡於朱雀門前。以伊勢齋内親王九月一日將入太神宮故也。』日晩雷雨。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八月是月》○是月。京邑往々梨李華或實。』又患赤痢者衆。十歳已下男女兒染苦此病。死者衆矣。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九月壬申朔》○九月壬申朔。勅遣右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良相。尚侍從三位源朝臣全姫。向八省院。發遣伊勢齋内親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九月九日庚辰》○九日庚辰。重陽節。天皇不御前殿。於殿庭賜菊酒親王以下。侍從以上及文人。酣飮賦詩。勅賜題云。菊暖花未開。日暮賜祿各有差。是月伊勢齋内親王入太神宮。由是無用宣命。不擧音樂。亦不着靴。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九月十九日庚寅》○十九日庚寅。無品伊登内親王薨。帝不視事三日。内親王者桓武天皇之皇女也。母藤原氏。從三位乙叡之女也。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九月廿三日甲午》○廿三日甲午。授常陸國從五位下主玉神從五位上。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九月廿四日乙未》○廿四日乙未。正五位上行刑部大輔豐階眞人安人卒。安人者。元河内國大縣郡人。後爲左京人也。本姓河俣公。延暦十九年。河俣公御影。改姓豐階公。安人少幾悟。有局量。以好學早知名。渉讀史傳。最精漢書。承和五年除少内記。轉大内記。十五年授外從五位下。嘉祥二年遷東宮學士。三年四月。文徳天皇踐祚。授外從五位上。爲丹後權守。仁壽二年安人上疏言。安人貫河内國。未除公字。伏請移籍京華。亦爲眞人。於是詔賜姓眞人。貫於京地。齊衡三年遷爲圖書頭。天安之初。遷掃部頭。遷大學頭。少頃爲東宮學士。大學頭如故。數月兼美濃權介。其年十一月。皇太子即帝位。加授正五位上。貞觀三年拜刑部大輔。卒時年六十五。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九月廿六日丁酉》○廿六日丁酉。左京人大内記從七位上味酒首文雄。山城少目從八位下味酒首文主。文章生無位味酒首文宗等三人並賜巨勢朝臣。先是。左京權亮從五位下巨勢朝臣河守等奏言。文雄款稱。先祖出自武内宿禰大臣也。大臣第五男巨勢男韓宿禰。是巨勢朝臣之祖。第三男平群木兎宿禰。即是文雄之祖也。木兎宿禰之後。賜味酒臣姓。淪落被貫伊勢國。至于文雄祖宗。改臣賜首姓。入貫左京。事煥圖諜。不敢具載。文雄一祖之裔。八腹之支別。孤爲悴族。久隔榮途。加以。酒之爲用。唯貴成禮。耽淫之失。鑒誡攸深。而今味酒爲姓。副以首字。之味既非吉祥。况復當爲其首乎。是以改姓之望朝夕刻思。式微之歎弟兄深〓。願〓明時之景煦。入巨勢之華宗。濯鱗清流。歛翼高幹。但須順祖胤之流賜平群之姓。而平群之字。稱謂是凡。巨勢之文。義理堪愛。恒作昆弟。實可无親疎。既云匪他。〓論其去就。河守等謹検本系。已知同宗。見其所愁。理當聽許。特賜巨勢朝臣之姓。將慰沈淪族人之懷。從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月辛丑朔》○冬十月辛丑朔。帝御前殿。賜飮侍臣。左右近衞府遞奏音樂。賜祿如常。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月四日甲辰》○四日甲辰。遣使者向伊勢國太神宮奉幣。爲國祈也。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月十一日辛亥》○十一日辛亥。造酒司從五位下酒美豆男神酒美豆女神並授從五位上。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月十六日丙辰》○十六日丙辰。因幡國正六位上酒賀神。賀露神並授從五位下。』授散位外從五位下伴宿禰常雄從五位下陸奧國石瀬郡大領外從五位下石瀬朝臣富主授借外從五位上。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月廿日庚申》○廿日庚申。備後國正六位上大神々。天照眞良建雄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月廿二日壬戌》○廿二日壬戌。授雲感寺無位楢本神從五位下。』從五位下橘朝臣三夏爲大宰少貳。去七月母喪解官。今詔以本職起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月廿四日甲子》○廿四日甲子。帝御前殿。右諸衞府并右馬寮獻物。奏音樂。是五月六日競走馬輸物也。親王以下賜祿有差。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月廿五日乙丑》○廿五日乙丑。請僧六十僧於内殿。限三箇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月廿八日戊辰》○廿八日戊辰。太政官論奏曰。尾張國人敢臣繼吉。敢臣宗貞等驅殺宗貞兄敢臣繼雄。信濃國人壬生稻主驅殺妻母刑部子刀自女。上野國人神人繼道故殺布師貞。淡路國浪人物部冬男鬪殺錦織廣人。遣正六位上行治部少丞安倍朝臣興氏。從七位上行勘解由主典伴連貞宗等於上野國推之。自餘國司斷而言上。法官覆案。罪皆當斬。詔減死一等。處之遠流。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一月辛未朔》○十一月辛未朔。帝不御前殿。陰陽寮貢獻來年御暦。付内侍司奏。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一月二日壬申》○二日壬申。春日平野祭如常。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一月三日癸酉》○三日癸酉。梅宮祭如常。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一月十一日辛巳》○十一日辛巳。散位從五位下丹〓眞人今繼爲武藏權介。』讃岐國多度郡人故佐伯直田公男故外從五位下佐伯直鈴伎麻呂。故正六位上佐伯直酒麻呂。故正七位下佐伯直魚主。鈴伎麻呂男從六位上佐伯直貞持。大初位下佐伯直貞繼。從七位上佐伯直葛野。酒麻呂男書博士正六位上佐伯直豐雄。從六位上佐伯直豐守。魚主男從八位上佐伯直粟氏等十一人賜佐伯宿禰姓。即隷左京職。先是。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皇太后宮大夫伴宿禰善男奏言。書博士正六位下佐伯直豐雄疑云。先祖大伴健日連公。景行天皇御世。隨倭武命。平定東國。功勳盖世。賜讃岐國。以爲私宅。健日連公之子。健持大連公子。室屋大連公之第一男。御物宿禰之胤。倭胡連公。允恭天皇御世。始任讃岐國造。倭胡連公。是豐雄等之別祖也。孝徳天皇御世。國造之號。永從停止。同族玄蕃頭從五位下佐伯宿禰眞持。正六位上佐伯宿禰正雄等。既貫京兆。賜姓宿禰。而田公之門。猶未得預。謹検案内。眞持。正雄等之興。只由實惠道雄兩大法師。是兩法師等。贈僧正空海大法師所成長也。而田公是大僧正父也。今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眞雅。幸屬時來。久侍加護。比彼兩師。忽知高下。豐雄又以彫蟲之小藝。忝學館之末員。顧望往時。
悲歎良多。准正雄等之例。特蒙改姓改居。善男等謹検家記。事不憑虚。從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一月十六日丙戌》○十六日丙戌。武藏國毎郡置検非違使一人。以凶猾成黨。群盜滿山也。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一月十八日戊子》○十八日戊子。大原野祭如常。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一月十九日己丑》○十九日己丑。園并韓神祭如常。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一月廿日庚寅》○廿日庚寅。所司奉祭鎭魂如常儀。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一月廿一日辛卯》○廿一日辛卯。新甞祭也。帝不御神嘉殿。親王公卿向神祇官。奉祭如常儀。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一月廿二日壬辰》○廿二日壬辰。天皇御前殿。賜宴群臣如常。賜祿有差。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二月庚子朔》○十二月庚子朔。十一日庚戌。月次神今食祭。天皇不御神嘉殿。親王公卿供事如常儀。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二月廿五日甲子》○廿五日甲子。獻荷前幣於諸山陵墓如常。天皇不御建禮門前。公卿行事
《卷五貞觀三年(八六一)十二月卅日己巳》○卅日己巳。大祓大儺如常。
《卷五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五



P9139
《卷六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六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正月庚午朔》○四年春正月庚午朔。天皇不受朝賀。雨也。御前殿。賜宴侍臣。賜被。如常儀。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正月七日丙子》○七日丙子。帝御前殿。觀青馬。宴於群臣。賜祿各有差。』授參議從四位上行式部大輔春澄朝臣善繩正四位下。從四位下行越前權守房世王從四位上。无位良秀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行内膳正正岑王從五位上。左京大夫從四位下在原朝臣行平。兵部大輔藤原朝臣仲統。无位源朝臣能有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行大和守弘宗王。内藏權頭兼左衞門佐藤原朝臣興邦並從四位下。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春岡。大藏大輔藤原朝臣本雄並正五位下。備中守從五位下朝野朝臣眞吉。圖書頭橘朝臣岑範。少納言兼侍從藤原朝臣直道。陰陽頭兼暦博士大春日朝臣眞野麻呂。式部權少輔平朝臣實雄。餓雅頭源朝臣謹。助教滋善宿禰宗人。左衞門權佐兼木工頭紀朝臣春枝。内藏權助藤原朝臣安方等並從五位上。和泉守外從五位下高丘宿禰百興。陰陽助兼權陰陽博士笠朝臣名高。尾張介上毛野朝臣永世。散位正六位上當世王。无位源朝臣計。橘朝臣葛名。左衞門大尉平朝臣善行。木工權大允藤原朝臣是繩。雅樂助藤原朝臣業世。内藏大允藤原朝臣積善。式部大丞紀朝臣良丹。左近衞將監安倍朝臣比高。大外記賀茂朝臣岑雄。大炊助上毛野朝臣安守。散位大春日朝臣澤主。右近衞將監紀朝臣繼則。近江大掾御春朝臣行雄等並從五
位下。左大史正六位上朝原宿禰高道。右大史安〓宿禰雄繼。織部正蕃良朝臣美雄。縫殿助時統宿禰諸兄。造兵正葛城宿禰永藤。明法博士粟凡直鱒麻呂等並外從五位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正月八日丁丑》○八日丁丑。大極殿始齋講如常。以法隆寺僧三論宗傳燈大法師位長賢爲講師。』授无位源朝臣吾姫。□統朝臣忠子並從四位上。无位藤子女王。良岑朝臣憙子。藤原朝臣節子。藤原朝臣尚子等並從五位下。无位尾張宿禰大海。大和朝臣仲子等並外從五位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正月十日己卯》○十日己卯。所司獻剛卯杖。天皇不御前殿。付内侍司奏。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正月十一日庚辰》○十一日庚辰。地震。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正月十三日壬午》○十三日壬午。散位從五位下源朝臣治爲侍從。從五位上守内藏權助藤原朝臣安方爲助。從五位下行内藏大允藤原朝臣積善爲權助。外從五位下行直講六人部福貞爲助教。肥前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蔭爲民部少輔。治部少輔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房上爲尾張守。土左守從五位下笠朝臣弘興爲權介。散位外從五位下肩野連道主爲駿河權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忠雄爲武藏守。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瀧守爲介。從五位下大原眞人安雄爲安房守。民部少輔從五位下滋野朝臣善根爲美濃守。散位外從五位下三善宿禰清江爲介。左京大夫從四位上在原朝臣行平爲信濃守。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清原眞人惟岳爲加賀介。從五位上守右近衞少將兼行阿波權介藤原朝臣有貞爲因幡守。右近衞少將如故。因幡權介外從五位下都宿禰御酉爲介。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時成爲石見守。從五位下行備後權介藤原朝臣國經爲播磨介。從四位下行左近衞少將良岑朝臣清風爲美作守。左近衞少將如故。從五位下行式部大丞紀朝臣良丹爲介。散位從五位下紀朝臣宗守爲紀伊介。從五位上行因幡守藤原朝臣興世爲阿波權守。侍從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忠宗爲介。大藏卿正四位下源朝臣生爲讃岐權守。大藏卿如故。從五位上行大藏少輔和氣朝臣巨範爲土左守
。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忠宗爲肥前守。外從五位下忠世宿禰眞直爲薩摩守。從五位下行主殿權助文室朝臣卷雄爲左衞門佐。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正月十六日乙酉》○十六日乙酉。踏歌之節。天皇御前殿。宴於侍臣。踏歌如常儀。賜祿各有差。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正月十七日丙戌》○十七日丙戌。車駕幸豐樂院。觀射禮。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正月十八日丁亥》○十八日丁亥。停四衞府賭射之事。勅公卿。向豐樂院。令諸衞府後參者射。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正月廿日己丑》○廿日己丑。授近江國從五位上勳八等兵主神正五位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正月廿一日庚寅》○廿一日庚寅。内宴如常。賜祿各有差。』是日。授從七位上紀朝臣宅子從五位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正月廿五日甲午》○廿五日甲午。地震。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二月四日癸卯》○二月庚子朔。四日癸卯。祈年并大原野祭如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二月八日丁未》○八日丁未。釋奠如常。直講從七位上葛井連宗之講左傳。公卿及文人賦詩。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二月九日戊申》○九日戊申。春日祭如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二月十一日庚戌》○十一日庚戌。圖書頭從五位上橘朝臣岑範爲神祇大副。刑部少輔從五位下橘朝臣末茂爲中務少輔。散位從五位下都努朝臣清貞爲圖書頭。肥前守從五位下橘朝臣忠宗爲治部少輔。從五位上行中務少輔源朝臣同爲刑部大輔。左京亮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大野爲大藏少輔。從四位下行山城守紀朝臣今守爲左京大夫。山城守如故。散位外從五位下布瑠宿禰清貞爲亮。正五位下大藏大輔藤原朝臣本雄爲加賀守。散位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春岡爲越中守。從五位下行大學助御船宿禰佐世爲備後權介。筑前權守從五位下紀朝臣本道爲守。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二月十四日癸丑》○十四日癸丑。祠園并韓神如常。』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利基爲内匠頭。從五位下文室朝臣好雄爲刑部少輔。正五位下行内匠頭在原朝臣善淵爲大藏大輔。散位外從五位下朝原宿禰高道爲因幡權介。大監物從五位下伴宿禰益友爲肥前守。從五位下行武藏介坂上大宿禰瀧守爲右兵衞權佐。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二月十六日乙卯》○十六日乙卯。出雲國出雲。大原兩郡。去年風水殞霜。多被損傷。詔復課役一年。』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左近衞中將藤原朝臣良繩奏言。別墅一區。在山城國葛野郡。良繩奉爲先皇。造佛寫經。安置其中。親母出家。便亦居住。請捨事爲道場。賜名眞如院。許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二月十七日丙辰》○十七日丙辰。地震。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二月廿日己未》○廿日己未。請六十僧於内殿。三ケ日P9144間。轉讀大般若經。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二月廿三日壬戌》○廿三日壬戌。河内國志紀郡人外從五位下行木工助兼右大臣家令志紀縣主貞成。正六位上行皷吹佑志紀縣主福主。散位大初位上志紀縣主福依等三人。賜姓宿禰。即改本居。隷左京職。神八井耳命之後。與多朝臣同祖也。』右京人正六位上行主水令史中臣朝臣坂田麻呂賜姓大中臣朝臣。與大中臣同祖也。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二月廿五日甲子》○廿五日甲子。地震。』无品有子内親王薨。淳和太后奏請不被任葬儀司。詞旨懇切。因而不任。輟朝三日。内親王者。淳和太上天皇之女也。母贈皇后。〈諱高志〉桓武天皇之女也。生一男三女焉。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二月廿八日丁卯》○廿八日丁卯。攝津國川邊郡人正六位上行内膳典膳高橋朝臣藤野等二人。改本居貫左京職。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三月己巳朔》○三月己巳朔。右京人左大史正六位上眞神田朝臣全雄賜姓大神朝臣。大三輪大田田根子命之後也。』右京人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氏宗家令大初位上大藏伊美吉廣勝賜姓宿禰。後漢孝靈皇帝四代孫。阿智使主之後。與坂上大宿禰同祖也。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三月二日庚午》○二日庚午。毀外從五位下大春日朝臣氏子告身。改授從五位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三月三日辛未》○三日辛未。御齋如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三月四日壬申》○四日壬申。遣木工頭從五位上兼行左衞門權佐紀朝臣春枝。從六位下守右衞門大尉藤原朝臣好行。辨柝河内攝津兩國相爭伎人堤之事。』備中國賀夜郡人左大史正六位上賀陽朝臣宗成。從六位下備中權博士賀陽朝臣眞宗等二人。隷左京職。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三月七日乙亥》○七日乙亥。授正六位上在原朝臣業平從五位上。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三月八日丙子》○八日丙子。太政官處分。令左右京職。朱雀路毎坊門置兵士二人。分番掌護。左右兵衞府夜行兵衞等。毎夜巡検兵士直番。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三月十一日己卯》○十一日己卯。地震。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三月十四日壬午》○十四日壬午。河内國交野郡古荒田一町六段。攝津國嶋下住吉兩郡古荒田〓(四十)五町九段。奉充中宮職。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三月十五日癸未》○十五日癸未。左京職言。戸令云。凡戸皆五家相保。一人爲長。以相検察。勿造非違者。然則結保之興。爲糺姦濫。司存之理。必可遵行。而皇親之居。街衢相接。卿相之家。坊里猥雜。若非蒙官符直施此制。不教之漸輙無承引。請親王及公卿事三位以上以家司爲保長。無品親王以六位別當爲保長。散位三位以下五位以上。以事業爲保長。然則皇憲通行。隣伍相保。奸猾永絶。道橋自全。太政官處分。依請。右京職亦准此。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三月十六日甲申》○十六日甲申。天東有聲。如雷。』美作國久米郡始置主政一員。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三月十九日丁亥》○十九日丁亥。雨雹。』從五位上行上総介伴宿禰龍男。到任交替。稱官物多欠。禁固前司介從五位上和朝臣豐永。豐永訟寃。太政官處分。遏其禁。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三月廿日戊子》○廿日戊子。詔五畿七道諸國。責醫師博士解由。先是。從五位下行下野介伴宿禰河雄奏言。年中輸貢調庸雜物。色數非少。而民弊人奸。未進猥積。實是綱丁盜犯。使者懈緩之所致也。今在任博士四人。醫師三人。皆非練道受業之輩。空費俸料。無益生徒。請一准史生。差充綱領。若不請返抄。責其解由。令填欠負。凡非業之輩。皆責解由。但只責身犯。不關他怠。從之。』河内國河内郡大領正六位上河内連田村麻呂。信濃國埴科郡大領外從七位上金刺舍人正長。小縣郡權少領外正八位下他田舍人藤雄等並授借外從五位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三月廿二日庚寅》○廿二日庚寅。從五位下錦部淨刀自子賜姓河上朝臣。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三月廿五日癸巳》○廿五日癸巳。延暦寺僧傳燈大法師位安慧。傳燈大法師位常濟並爲内供奉十禪師。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三月廿六日甲午》○廿六日甲午。詔。畿内五國。出擧官稻。簡點民徭。歴代相沿。百王不易之政也。方今淳源已遠。薄俗逾滋。不欺之徳罕聞。苟免之行流競。譜乃貢賦逋懸。公私闕乏。返擧虚納。何國不然。未納未進。諸郡皆是。雖頻下格制。務加催督。而日不如古。彌以過甚。貧吏不免奪俸之苦。弱人多失懷土之心。上下同嗟。首尾輸救。又毎國司遷代。分付受領。欠損所積。十而三四。往車雖折。來軫方隨。如此不停。終至虚竭。皮盡毛亡。非無素論。是而不救。孰與爲治。安民上策。誠異糺彈。利國良圖。豈期膠柱。今須國内所有諸田除非賜田墾田。其納租之法。皆増於舊例。京戸土人口分田。舊例段別一束五把。今増加一束五把。雜色田段別五把。因即京戸咸免徭分。土人復徭廿日。但土人例役之内所不足者。便以租稻。充於功食。凡厥年中雜用。皆當以彼稻支給。但當非常異損之年。應輸地利懸欠。則國司不費公廨。徭丁仍舊駈役。須隨損多少定用増減。令調物公用不致闕怠。亦夫例擧官稻者。須停出擧。量其要否。給之借貸。且救民急。且備國用。唯彼國田少租乏。輸支例用。如無出擧。恐乖遠圖。又燈分料稻者。先代宿祈。事縁功徳。雖云顧民。何得停廢。凡所以嫌出擧政者。將以除吏民之苦。假
使昔之十分。今行其一者。論之物情。豈爲煩擾。但使小吏因縁不容姦濫耳。夫變常巧法。古賢猶難。自近及遠。先訓不朽。然則先下畿内。限以三年。試張此制。儻有利於時。有便於物。即施之天下。亦未晩矣。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三月廿八日丙申》○廿八日丙申。地震。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四月己亥朔》○夏四月己亥朔。天皇不御前殿。於右近仗下。賜飮侍臣。賜祿各有差。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四月二日庚子》○二日庚子。大雨。河水汎溢。行路難通。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四月四日壬寅》○四日壬寅。廣瀬龍田祭如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四月五日癸卯》○五日癸卯。請一百僧於大極殿。轉讀大般若經。限三日訖。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四月六日甲辰》○六日甲辰。以傳燈法師位湛海。傳燈滿位詮暉並爲内供奉十禪師。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四月七日乙巳》○七日乙巳。式部兵部兩省。奏文武官成選擬階簿。天皇不御前殿。大臣奉勅。令本省行之。』散位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比高爲武藏介。從五位下行内膳奉膳高橋朝臣淨野爲筑前權守。從四位下行右近衞少將兼内藏頭藤原朝臣常行爲權中將。内藏頭如故。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四月八日丙午》○八日丙午。内殿灌佛如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四月十日戊申》○十日戊申。祠平野神。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四月十一日己酉》○十一日己酉。祠梅宮神。』先是。大和國言。左京絶戸七百十三烟。將被削籍。依百姓愁。貞觀二年。且免〓(四十)四烟。百姓之愁。猶未有弭。至是免六百十二烟。編戸如舊。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四月十二日庚戌》○十二日庚戌。授河内國正六位上栗栖神從五位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四月十五日癸丑》○十五日癸丑。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授文武官成選位記。宣制如常。』是日。下詔曰。朕聞。自古聖明之君。以尭舜爲稱首。然猶諌鼓謗木。設之於朝。又俾太禹皐陶盡其謨訓。盖以。萬機之盛。非廣詢難以興功。四海之尊。非下問無以成化也。朕以童丱。嗣守鴻基。器謝徇齊。業慙迪哲。實頼賢輔之保佐。將以拱己而仰成。然運接百代之叔末。時遇萬邦之凋殘。即位以還五年于茲。徒聞。府帑空竭。經用不支。貢賦逋懸。吏人嗟毒。未得所以救之之要術。昔神農氏世衰。天下倒懸。黄帝代以脩徳。即隆垂衣之化。殷暴辛政亂。百姓塗炭。周興成康之時。至刑〓而不用。是以古不常淳。今不常薄。唯在君臣善惡政教得失而已。若能群臣大小。勠力傾心。務求政實。匡拂朝家。訓導黎庶。則國富刑清。時和歳阜。〓變爲樸。僞反爲眞。即東戸季子之代。譜何遠之有矣。宜參議已上各論時政之是非。詳世俗之得失。傷化害人不便於時者。節用謹度。當利於國者。並盡昌言。以沃朕心。勿爲華餝。勿有隱諱。』以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兼行算博士家原宿禰氏主爲美作權介。餘官如故。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四月廿日戊午》○廿日戊午。勅。參議正四位下行彈正大弼正躬王男散位從五位下住世王。无位繼世王。基世王。家世王。益世王。助世王。是世王。經世王。並世王。尚世王。行世王。保世王。故從四位上正行王男高蹈王。高居王。故從四位下雄風王男定相王等十五人。賜姓平朝臣。先是。正躬王抗表曰。正躬聲華無算。徳望罕稱。幸荷不時之崇恩。明參非據之重任。分暉銑樹。託〓銀〓。猥負丘山之恩。慙無塵髮之効。况亦年鬢云暮。孫息稍衆。名編宗親之籍。身耗府帑之資。臣雖才質空虚。猶冀破家爲國。思夫公費。内疚私心。因欲除諸子之王名。與諸臣同齒列。削宗室之繁蕪。省歳時之祿賞。雖至女子蔭留一身。祿不及子。於其降退。或當悲吟。竊見。宗門賜姓者多。臣意所欽。在平朝臣。請除非女子。所有男兒。皆賜平朝臣姓。亦復諸姪希望者。同預於此矣。顧骨肉於天然。深愛雖存。添塵涓於國用。篤誠攸企。至是許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四月廿二日庚申》○廿二日庚申。諸衞警固。縁賀茂祭也。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四月廿三日辛酉》○廿三日辛酉。賀茂祭如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四月廿四日壬戌》○廿四日壬戌。諸衞解嚴。』授皇太后宮无位木枯神從五位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四月廿六日甲子》○廿六日甲子。授河内國无位田坐神從五位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四月廿七日乙丑》○廿七日乙丑。天皇御武徳殿。閲覽左右馬寮御馬。如常儀。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五月戊辰朔》○五月戊辰朔。遠江國正六位上曾許乃御立神。賀久留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五月四日辛未》○四日辛未。先是。大和國言。右京絶戸百七十九烟。將被除帳。至是並免之。以百姓愁也。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五月五日壬申》○五日壬申。端午之節。天皇御武徳殿。觀諸衞騎射。親王以下。五位以上。貢競走馬如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五月六日癸酉》○六日癸酉。亦御同殿。觀馬藝雜弄如昨儀。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五月十日丁丑》○十日丁丑。右京人左辨官史生從六位下於公浦雄。弟菅雄。主雄等三人。賜姓滋世宿禰。』常陸國久慈郡人丸子部〓人。茨城郡俘囚吉美侯酒田麻呂等並進位三階。以孝於父母也。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五月十三日庚辰》○十三日庚辰。授因幡國從五位下宇倍神正五位上。』美濃國厚見郡人外從五位下行助教六人部永貞。讃岐少目從七位上六人部愛成。散位從七位下六人部行直等三人。賜姓善淵朝臣。天孫火明命後。少神積命之裔孫。與伊與部連。次田連等同祖也。』讃岐國刈田郡人直講從六位上刈田首安雄。散位從七位上刈田首氏雄。阿波博士從八位上刈田首今雄等三人。改本居隷左京職。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五月十四日辛巳》○十四日辛巳。式部省奏諸國銓擬郡司擬文。天皇不御前殿。大臣奉勅。於近仗下點定覆奏焉。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五月十六日癸未》○十六日癸未。地震。』是日夜。東京左衞門衞士居區失火。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五月十七日甲申》○十七日甲申。詔以河内國從五位下田坐神列於官社。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五月廿日丁亥》○廿日丁亥。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任諸國銓擬郡司。』近者。海賊徃々成群。殺害往還之諸人。掠奪公私之雜物。備前國言。進官米八十斛。載於一船。差綱丁進上。而遭海賊。悉被侵奪。所殺百姓十一人。是日。下知播磨。備前。備中。備後。安藝。周防。長門。紀伊。淡路。阿波。讃岐。伊豫。土佐等國。差發人夫。追捕海賊。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五月廿二日己丑》○廿二日己丑。左京人正六位上坂井王賜姓清春眞人。礒城親王五代之孫也。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五月廿三日庚寅》○廿三日庚寅。美濃國土岐惠奈兩郡。百姓弊亡特甚。給復一年。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五月廿七日甲午》○廿七日甲午。淫霖未止。是日。雷電大雨。庭潦奔溢。』詔。故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雄敏田地在河内國澁川郡。以充崇親院。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六月四日辛丑》○六月戊戌朔。四日辛丑。武藏國正六位上金佐奈神列於官社。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六月五日壬寅》○五日壬寅。太政官處分。諸國校田帳。自今以後。准據大帳。不許損減。若有所損。爲例返帳。但非常損者。令別録言上。』以中務少輔從五位下橘朝臣末茂爲甲斐守。從五位下守大和權守在原朝臣安貞爲大宰權少貳。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六月十日丁未》○十日丁未。大祓於建禮門前。以宮内省有馬死穢也。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六月十一日戊申》○十一日戊申。晨。月次祭。夜。神今食祭。天皇不御神嘉殿。親王公卿向神祇官奉祭。』授伊勢太神宮禰宜外從五位下神主繼長外從五位上。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六月十四日辛亥》○十四日辛亥。平城舊京中勅旨田卅町。返賜无品高岳親王及正五位上紀朝臣種子。正五位下大原眞人全子。无位藤原朝臣乙名子。并賜興福寺宿院各有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六月十五日壬子》○十五日壬子。山城國正六位上天穗日命神。陸奧鎭守府正六位上石手堰神並預官社。』播磨國揖保郡人雅樂寮答笙生無位伊福貞。復本姓五百木部連。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六月十六日癸丑》○十六日癸丑。地震。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六月十八日乙卯》○十八日乙卯。授陸奧國正五位下駒形神從四位下。山城國正六位上天穗日命神從五位下。』自去五月霖雨。京邑飢饉。頒遣使者振給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六月卅日丁卯》○卅日丁卯。大祓如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七月二日己巳》○秋七月戊辰朔。二日己巳。常陸國河内。信太。鹿嶋。那賀。多珂五ケ郡。頻年水旱疾疫。給復二年。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七月五日壬申》○五日壬申。天皇御前殿。觀童相撲。其儀一如去年。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七月六日癸酉》○六日癸酉。亦御同殿。觀童相撲。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七月十日丁丑》○十日丁丑。安藝國高宮郡大領外正八位下三使部直弟繼。少領外從八位上三使部直勝雄等十八人。復本姓仲縣國造。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七月十二日己卯》○十二日己卯。天皇御前殿。觀相樸。奏樂。如去年。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七月十三日庚辰》○十三日庚辰。亦御同殿覽相撲。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七月十五日壬午》○十五日壬午。下知五畿七道諸國進會赦帳程。准不與解由状之期。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七月十六日癸未》○十六日癸未。相撲節改六月十五日。定七月上旬之内。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七月十七日甲申》○十七日甲申。於中宮喚伶人舞童子等。奏音樂。如童相撲日之儀。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七月廿一日戊子》○廿一日戊子。地震。』授武藏國正五位下勳七等秩父神正五位上。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七月廿三日庚寅》○廿三日庚寅。大唐商人李延孝等〓(四十)三人來。勅大宰府。安置供給。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七月廿七日甲午》○廿七日甲午。地震。』安藝國安藝郡始置主政一員。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七月廿八日乙未》○廿八日乙未。左京人前越後介外從五位下坂上伊美吉能文。大學少允從六位上坂上伊美吉斯文等九人。賜姓坂上宿禰。後漢孝靈皇帝四代孫。阿智使主之裔。與坂上大宿禰同祖也。』左京人從五位下行參河介壹志宿禰吉野賜姓大春日朝臣。天足彦國押人命之後也。』右京人中位上道祖史豐冨賜姓惟道宿禰。阿智使主之黨類。自百濟國來歸也。』左京人造兵司少令史正六位上飛鳥戸造彌道賜姓百濟宿禰。百濟國混伎之後也。』伊勢國安濃郡人右辨官史生正七位上爪工仲業賜姓安濃宿禰。神魂命之後也。』河内國安宿郡人外從五位下行主計助飛烏戸造豐宗。改本居隷左京職。』攝津國西成郡人陰陽允阿刀物部貞範貫附左京職。』飛騨國荒城郡人太政大臣家扶日奉部若善貫附左京職。』河内國安宿郡人皇太后宮少屬正八位上百濟宿禰有世貫附左京職。』近江國犬上郡人左馬大屬正六位上川上舍人名雄貫附右京職。』因幡國巨濃郡人中宮大屬正六位上物部門起貫附右京職。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八月丁酉朔》○八月丁酉朔。日有蝕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八月五日辛丑》○五日辛丑。延六十僧於内殿。限三箇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八月六日壬寅》○六日壬寅。授武藏國正六位上金佐奈神從五位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八月九日乙巳》○九日乙巳。但馬國言。慶雲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八月十一日丁未》○十一日丁未。釋奠如常。正六位上行直講刈田首安雄講御注孝經。文章生等賦詩如常。』是日。於太政官曹司廳。定僚屬之考。公卿相分行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八月十二日戊申》○十二日戊申。明經博士等奉參御在所。論義如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八月十五日辛亥》○十五日辛亥。和泉國和泉郡人白丁川枯首吉守叙位一階。奬力田也。』是日。詔令本元興寺法華供得業僧。預維摩會竪義。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八月十七日癸丑》○十七日癸丑。以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春江爲中務少輔。從五位下内藏朝臣高守爲備中介。高守。貞觀二年任備中介。高守遭母憂去職。今詔起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八月是日》○是日。從五位下守大判事兼行明法博士讃岐朝臣永直卒。永直者右京人也。本姓讃岐公。讃岐國寒川郡人。幼齒大學。好讀律令。性甚聰明。一聽暗誦。弘仁六年補明法得業生。兼但馬權博士。數年之後。奉試及第。天長七年春爲明法博士。同年夏爲右少史。明法博士如故。尋轉左少史。八年兼勘解由判官。承和元年正月授外從五位下。爲大判事。明法博士如故。是年兼勘解由次官。三年賜姓朝臣。改本居隷右京職。俄而兼出雲權介。遷兼阿波權掾。十三年。法隆寺僧善〓向官告檀越少納言登美眞人直名有犯之状。右少辨伴宿禰善男。與參議右大辨正躬王等。執論差蹐。善男辨口便侫。蒙帝寵遇。遂誣正躬王等許容善〓違法之訴。免其官爵。先令明法博士等斷正躬等之罪。永直畏憚權勢。不肯正言。然執律私曲相須之義。大忤善男之旨。嘉祥元年刑部少輔和氣朝臣齊之犯大不敬。當絞。詔減罪一等。流伊豆國。永直坐齊之事。配流佐渡國。二年二月。仁明天皇晏駕。文徳天皇踐祚。明年勅特從恩免。徴復本位外從五位下。齊衡二年爲明法博士。三年老乞骸骨。再三陳請。然後許之。然猶不停明法博士。歸休於家。天安二年文徳天皇勅曰。明法博士。是律令之宗師也。惜其齒在耆〓不傳正説。宜令好事諸
生。就其里第。受讀善説。永直閑臥私第。授律令於生徒。式部省就門庭行講竟之禮。法家榮之。以壽終焉。時年八十。永直自爲官吏。爰及晩節。歴任勘解由次官。使判决之道能究其旨。爲彼使司者。今猶爲准的焉。嘗大判事興原敏久。明法博士額田今人等。抄出刑法難義數十事。欲遣問大唐。永直聞之。自請詳解其義。累年疑滯。一時氷釋。遣唐之問。因斯止矣。長子時人傳父業。改姓和氣朝臣。少女爲光孝天皇更衣。生源皇子舊鑒。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九月三日己巳》○九月丁卯朔。三日己巳。天皇潔齋奉燈如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九月八日甲戌》○八日甲戌。授因幡國正六位上鷲峯神從五位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九月九日乙亥》○九日乙亥。重陽之節。天皇御前殿。賜宴群臣。文人賦詩。奏樂賜祿如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九月十一日丁丑》○十一日丁丑。遺使伊勢太神宮奉幣如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九月十五日辛巳》○十五日辛巳。地震。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九月十七日癸未》○十七日癸未。是月。京師人家井泉皆悉枯竭。所有水之處。人相借汲用。是日。勅開神泉苑西北門。聽諸人汲水。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九月十八日甲申》○十八日甲申。授伊豫國從五位上伊豫村神從四位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九月廿一日丁亥》○廿一日丁亥。地震。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九月廿三日己丑》○廿三日己丑。阿波國板野郡人外從五位下行明法博士粟凡直鱒麻呂。中宮舍人少初位下粟凡直貞宗等同族男女十二人。賜姓粟宿禰。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九月廿四日庚寅》○廿四日庚寅。地震。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九月廿七日癸巳》○廿七日癸巳。美作國獻白鹿。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九月廿九日乙未晦》○廿九日乙未晦。地震。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月丙申朔》○冬十月丙申朔。天皇御成殿。賜飮侍臣。左右近衞府遞奏音樂。賜綿各有差。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月二日丁酉》○二日丁酉。太政官處分。免大和國言將除棄右京絶戸百姓三百烟。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月七日壬寅》○七日壬寅。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皇太后宮大夫伴宿禰善男奏言。生於三界。轉于六道。莫不荷負四恩之徳。何謂四恩。一父母恩。二衆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寳恩。四生含靈。非恩無育。夫報恩者。早登菩提之臺。背徳者。常沒奈落之獄。臣宿縁多幸。生遇聖日。身陶十善之化。心練報恩之誠。毎念建仁祠之舍。還恐違國家之制。方今三使數催。屠羊日迫。此生不報。後生何爲。悲寳山之徒歸。痛刀林之永割。請捨山城國紀伊郡深草郷別墅爲道場。賜額報恩。然則名之與實。自將相副。上答聖主覆載之恩。下酬法界顧復之徳。詔許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月九日甲辰》○九日甲辰。地震。』越中國從四位下鵜坂神授從四位上。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月十四日己酉》○十四日己酉。以外從五位下行明法博士粟宿禰鱒麻呂爲大判事。明法博士如故。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月廿一日丙辰》○廿一日丙辰。右方諸衞府及馬寮獻物。即是五月六日競走馬之輸物也。奏音樂并賜祿如舊儀。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月廿二日丁巳》○廿二日丁巳。延屈六十僧於内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卅僧修法限七日訖。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月廿八日癸亥》○廿八日癸亥。地震。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一月乙丑朔》○十一月乙丑朔。中務省率陰陽寮。獻明年御暦。天皇不御前殿。付内侍司奏。』詔以出羽國正四位上勳五等大物忌神。預之官社。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一月三日丁卯》○三日丁卯。地大震動。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一月八日壬申》○八日壬申。平野春日祭如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一月九日癸酉》○九日癸酉。梅宮祭如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一月十一日乙亥》○十一日乙亥。遣散位從五位下末良王。向伊勢太神宮奉幣。』詔以河内國從五位下栗栖神。預之官社。攝津國正六位上田邊東神。田邊西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一月十三日丁丑》○十三日丁丑。祠園并韓神如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一月十四日戊寅》○十四日戊寅。鎭魂祭如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一月十五日己卯》○十五日己卯。新甞祭。天皇不御神嘉殿。勅親王公卿。向神祇官奉祭。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一月十六日庚辰》○十六日庚辰。天皇御前殿。賜宴群臣。奏大歌五節舞。賜祿如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一月廿日甲申》○廿日甲申。先是。少主鈴從八位上美和眞人清江言。鼠囓内印盤褥。至是。神祇官卜云。觸穢之人供神事。仍成祟。由是大祓於建禮門成。以攘妖祥焉。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一月廿二日丙戌》○廿二日丙戌。出羽國正六位上熊通男神。石通男神。眞〓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一月廿四日戊子》○廿四日戊子。大原野祭如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一月廿五日己丑》○廿五日己丑。先是。從五位上行但馬權守豐井王。割公廨造幡十八旒各長一丈五尺。施入國分寺。請官裁云。永附官帳。以資御願。大政官處分。依請焉。』授山城國從五位上鴨川合坐小社宅神正五位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二月七日辛丑》○十二月乙未朔。七日辛丑。相摸國大住郡荒廢田〓(四十)二町。奉充冷然院。』典藥寮始置寮掌一員。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二月十一日乙巳》○十一日乙巳。月次神今食祭。天皇不御神嘉殿。親王公卿向神祇官奉祭。』伊勢太神宮禰宜外從五位上神主繼長加外正五位下。授度會宮禰宜外正六位上神主河繼外從五位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二月十六日庚戌》○十六日庚戌。地震。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二月廿日甲寅》○廿日甲寅。於内殿修佛名懴悔如常。』以散位從五位下平朝臣住世爲正親正。從五位下滋野朝臣善根爲美濃守。從五位上滋野朝臣善蔭爲丹波守。善根。今年爲美濃守。善蔭。貞觀三年五月爲丹波守。兄弟並以母憂去職。今詔以本官起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二月廿二日丙辰》○廿二日丙辰。因幡國正五位上宇倍神。近江國正五位上小野神並授從四位下。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二月廿五日己未》○廿五日己未。大藏大輔正五位下在原朝臣善淵奏言。善淵自在童齔之年。平城天皇別賜恩隱。荷戴之徳。猶欲灰身。自宮車晏駕。常念。結精廬於陵次。以作念佛之地。聊且所得白業。即便奉資御靈。丘山之恩。以補萬一。假使世累未免者。以得意一僧。代身令住持。至于歸老之時。將果出世之願。而年鬢漸衰。心事未合。望山陵而泣血。顧簪纓而胡顏。竊見。禪師親王昔搆堂舍之地。今來荒廢。其趾猶存。因願。不勞犯土之功力。便建一舍於此中。方今薫風遠扇。眞俗霑仁。凡有善願。皆蒙成濟。儻枉大恩。蒙賜哀許。則獻微涓於存沒。爲知恩之一端。營深念於現當。作斷惑之勝業。即瞑目之至願。土灰之極榮也。詔許之。善淵。平城太上天皇孫。高丘親王之男也。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二月廿六日庚申》○廿六日庚申。雷。大雨。』勅公卿。分遣諸山陵墓。奉獻荷前幣如常。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二月廿七日辛酉》○廿七日辛酉。地震。』右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良相上表曰。伏奉今年四月十二日詔書曰。參議巳上。各論時政之是非。詳世俗之得失。傷化害人。不便於時者。節用謹度。當利於國者。並盡昌言。以沃朕心。勿爲華餝。勿有隱諱。伏惟皇帝陛下。徳高雲霓。明並日月。猶開廣詢之路。遂降不諱之綸。臣身非岳神。位忝臺袞。獻替之誠徒積。塵髮之効〓申。仍以。中外之國。小大之政。所以治而不乱者。唯以任得其人也。脱非其人。則雖有峻法嚴令。然是爲乱之階。終非爲治之備矣。故詩曰。人之云亡。邦國殄瘁。書曰。都在知人。知人則哲能官人。臣之不敏。深信斯言。從政以來。猶自留意。而趙魏滕薛之任易迷。絳侯嗇夫之才難辨。即知。人心險於山川。惟帝其難。將如之何。抑其明經秀才得試及第者。尤是國家之才望。宜明古今王事之體。又一切智法教無量。凡諸僧綱。及曾經八省維摩講師皆。應通熟世諦之利病。又右大辨南淵朝臣年名。身爲進士。職經内外。稍通治體。既居樞要。山城守紀朝臣今守。所歴之州。風聲必暢。論之良吏。自爲先鳴。伊豫守豐前王。才學早彰。資歴淹久。無他異跡。足謂老成。大宰大貳藤原朝臣冬緒。聲名粗達。器識漸優。吏幹之稱。仍有可愛
。大和守弘宗王。頗有治名。多宰州縣。雖自賢之費或罹法綱。而談諸經國。非無其才。然則令件等人。同上意見。既云諮及蒭蕘。何况於彼有識。臣謬荷重責。無地息肩。徒獻管窺。耻塵旒聽。
《卷六貞觀四年(八六二)十二月廿九日癸亥晦》○廿九日癸亥晦。大祓大儺如常。
《卷六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六



P9163
《卷七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七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正月甲子朔》○五年春正月甲子朔。天皇不受歳賀。雨也。御前殿。賜宴侍臣。賜被如常。七耀暦。藏氷樣。腹赤魚等。所司緩怠不奏於庭。附内侍奏。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正月三日丙寅》○三日丙寅。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衞大將源朝臣定薨。贈從二位。遣從四位下行伊豫守豐前王。散位從五位下田口朝臣統範等於柩前宣制。定者。嵯峨太上天皇之子也。母百濟王氏。其名曰慶命。天皇納之。特蒙優寵。動有禮則。甚見尊異。宮〓之權可謂無比。官爲尚侍。爵至二位。及薨贈從一位。始太上天皇遷御嵯峨院之時。爲築別宮。令爲居處。號曰小院。太上天皇所居爲大院。尚侍所居爲其次故也。權勢之隆至如此焉。定生而岐嶷。太上天皇尤鍾愛。弘仁五年。特蒙明詔。諸皇子未爲親王者。皆賜姓源朝臣。定是源氏之第六郎也。其源之命氏始於此矣。太上天皇以定。奉淳和天皇爲子。淳和天皇受而愛之。過所生之子。更賜寵姫永原氏。令爲之母。故世稱定有二父二母焉。原姫所謂亭子女御也。天長四年二月廿八日。淳和天皇奉書於嵯峨太上天皇。請以定爲親王曰。被賜以來。稍淹年序。偏忸鍾愛。未閑才學。所恨荊山之璞。遂混瓦礫。皇家之胤。徒淪疋庶。眷言猶子。情深矜愍。謹検弘仁五年五月八日詔旨。除親王之號。賜朝臣之姓。如可關者。朕殊裁下。特望齒列親王。榮曜貽孫。方寸之思。伏聽天裁者。嵯峨太上天皇遂不聽焉。九年正月。擢授從三位。于時年十八。是年三月爲美作守。
十年八月。拜參議。十一年十一月爲治部卿。承和元年二月遷中務卿。美作守如故。五年爲播磨守。中務卿如故。七年五月。淳和太上天皇崩。定上表乞退所職。至于八月。依請解參議。猶帶中務卿。但別勅賜食封百戸。九年七月。嵯峨太上天皇崩。定丁憂解職。九月詔起之以本官。十四年正月拜參議。十五年春爲尾張守。中務卿如故。嘉祥二年正月拜中納言。是月母尚侍百濟王氏薨。定遭喪去職。三月詔奪情起之。仁壽三年八月。爲左兵衞督。中納言如故。天安元年夏抗疏解左兵衞督。二年兼右近衞大將。貞觀元年十二月。拜大納言。右近衞大將如故。定養長於深宮之内。未嘗知世俗之艱難。居家之事無所經問。性素温雅。愛好音樂。家庭常置皷鐘。退公之後。必令擧而觀之。薨時年〓(四十)九。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正月四日丁卯》○四日丁卯。所司獻剛卯杖。付内侍奏。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正月五日戊辰》○五日戊辰。從四位下行内藏權頭藤原朝臣興邦卒。興邦者。正三位行中納言葛野麻呂孫。而參議從三位行左大辨常嗣之子也。承和年中爲内舍人。久而遷右衞門少尉。俄轉大尉。尋兼近江大掾。遷兼備前掾。齊衡二年授從五位下。爲筑前介。二月留拜圖書頭。三月遷任筑前權守。不之任。三年遷左兵衞佐。天安之初。遷拜右衞門佐。二年正月兼筑前守。閏二月爲春宮大進。本官如故。三月轉亮。八月母喪解官。九月拜内藏權頭。未幾兼左衞門佐。十一月皇太子即帝位。是日加正五位下。貞觀四年授從四位下。卒時年〓(四十)三。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正月六日己巳》○六日己巳。雷雨。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正月七日庚午》○七日庚午。天皇御前殿觀青馬。賜宴群臣。奏樂賜祿如常。』授從四位下貞内王。利基王等從四位上。无位元長王從四位下。散位從五位下内宗王從五位上。大山王從五位下。左京大夫從四位下紀朝臣今守。右近衞中將源朝臣興等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下守神祇伯中臣朝臣逸志從四位下。左馬頭從五位上兼行但馬介清原眞人秋雄。民部大輔藤原朝臣菅雄。右中辨兼中宮亮藤原朝臣家宗等並正五位下。散位從五位下飯高朝臣永雄。讃岐朝臣高作。平朝臣有世。下野介伴宿禰河男。散位久賀朝臣三常。源朝臣有等並從五位上。大炊頭外從五位下丸子連家繼。散位廣階宿禰貞雄。中宮少進長繼朝臣三助。无位源朝臣湛。左近衞將監正六位上橘朝臣弟房。中宮少進藤原朝臣是行。周防掾橘朝臣岑守大藏少丞藤原朝臣行雄。紀朝臣吉繼。散位丹〓眞人繩繼。式部大丞藤原朝臣元利萬侶。神祇少副大中臣朝臣豐雄。大外記嶋田朝臣善長。大内記巨勢朝臣文雄。散位大神朝臣高岑。皇太后宮大屬御春朝臣内雄等並從五位下。直講正六位上刈田首安雄。施藥院使正六位上下毛野朝臣殿永。左大史大神朝臣全雄。主税助山邊公眞雄。左京少進御輔朝臣直野。侍醫家原宿禰善宗。宮主卜部是雄等並外從五位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正月八日辛未》○八日辛未。始講最勝王經於大極殿。以興福寺僧傳燈滿位僧興照爲講師。』授左衞門大尉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宗枝從五位下。從五位上橘朝臣氏子。无位源朝臣年姫。統朝臣尚子等並從四位上。從五位上田口朝臣舘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數子並正五位下。无位藤原朝臣好子從五位上。良岑朝臣寛子。藤原朝臣普子。賀茂朝臣貞子。清科朝臣普子等並從五位下。小槻山公廣宅。角山公成子並外從五位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正月十日癸酉》○十日癸酉。雷雨。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正月十一日甲戌》○十一日甲戌。從四位上行中務大輔清原眞人瀧雄卒。瀧雄者。右大臣贈正二位夏野眞人之第二子也。天長三年爲右兵衞少尉。四年遷右衞門大尉。尋遷左衞門大尉。七年九月淳和天皇臨幸大臣新造雙丘山莊。申遊宴也。喚文人賦詩。授瀧雄從五位下。于時大臣爲大納言。八年八月除侍從。數月遷雅樂頭。承和元年四月嵯峨太上天皇幸雙丘山莊。賞愛水樹也。是日。勅加授大臣男三人榮爵。加從五位下瀧雄從四位下。正六位上澤雄。秋雄並授從五位下。四年冬十月父大臣薨。瀧雄居喪。哀毀過禮。十二月詔奪情。以本官起之。七年拜美作守。嘉祥三年四月進從四位上。十一月遷拜治部大輔。仁壽四年春爲安藝守。天安二年五月拜中務大輔。貞觀二年八月丁母憂解職。十月詔起之。以本任卒。時年六十五。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正月十四日丁丑》○十四日丁丑。大極殿御齋會竟。僧綱已下。奉參内殿。論義如常。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正月十六日己卯》○十六日己卯。踏歌之節。天皇御前殿賜宴。侍臣奏樂。踏歌。賜祿。其儀如常。並如舊儀。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正月十七日庚辰》○十七日庚辰。勅公卿。於豐樂院令行射禮。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正月十八日辛巳》○十八日辛巳。天皇御射場殿。觀四府賭射。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正月十九日壬午》○十九日壬午。侍從所庭中。鬼足遺跡。』无品大原内親王薨。不任縁葬諸司。以喪家固辭也。皇帝不視事三日。内親王者日本根子天排國高彦尊天皇之皇女。母正四位下勳四等伊勢朝臣老人之女。贈從三位繼子也。』二品行治部卿兼常陸太守賀陽親王上表。請致仕曰。臣聞。力拙筋衰。請骸之訓自遠。鐘鳴漏盡。收迹之誠斯彰。臣本愚頑。志業無紀。幸頼天〓餘潤。終得爵命〓臻。獻替之志。已謝塵涓。朝夕之誠。徒積葵〓。方今光陰行暮。忽爲夜行之人。即須歳首奏聞。當表閑退之請。然而將辭之燕。猶有眷戀彫梁。欲去之驂。非無徘徊伏櫪。况臣多年已作魏闕之臣。一旦應爲丘園之老。犬馬之情。戀主何已。故三朝以下。諸節會之日。勤從賓賛。自割情戀。即今正月已闌。朝會漸隔。宜退影閑扉。待終初服。伏願曲垂上天聽卑之恩。幸全微臣知止之分。膽仰宸居。伏増感戀。不任下情之至。優詔不許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正月廿日發未》○廿日發未。從五位上行助教滋善宿禰宗人卒。宗人者左京人。本姓西漢人。備中國下道郡之所貫也。少遊學舘。從大學博士御船宿禰氏主。受三禮。一聞而記於心焉。氏主顧謂同志云。此生。後代之禮聖也。天長年中爲美作博士。以經學優洽。被召侍嵯峨院。承和七年。擢拜直講。久而遷助教。嘉祥三年。授外從五位下。仁壽二年賜姓滋善宿禰。改本屬隷於左京。齊衡三年授從五位下。貞觀之初。加從五位上。宗人性沈靜少人事。執志雅正。以儒素自守。未嘗入宮中見公卿大夫。卒時年六十四。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正月廿一日甲申》○廿一日甲申。停内宴。以天下患咳逆病也。』於雅院修法。限以七日。』無品純子内親王薨。不任縁葬諸司。以喪家固辭也。皇帝不視事三日。内親王者。嵯峨太上天皇之皇女也。母正五位下文室眞人久賀麻呂之女文子。生二女焉。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正月廿二日乙酉》○廿二日乙酉。散位從四位下棟氏王卒。棟氏王者。三品葛井親王之子也。天安二年十一月授從四位下。貞觀十三年正月。拜下野守。未遂秩限而卒。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正月廿五日戊子》○廿五日戊子。大納言正三位源朝臣弘薨。弘者。嵯峨太上天皇之子也。母上毛野朝臣氏。弘幼而聰警。好讀經史。尤善隷書。太上天皇在祚。弘仁五年賜姓源朝臣。弘是源氏之第二郎也。年十六歳。天長五年賜爵從四位下。七年加從四位上。爲宮内卿。九年兼播磨權守。十年遷信濃守。宮内卿如故。承和元年進正四位下。二年遷刑部卿。未幾遷治部卿。信濃守如故。九年七月遭太上天皇崩解職。同月拜參議。九月復本官治部卿。十二年兼尾張守。十三年爲左大辨。尾張守如故。十四年授從三位。十五年正月拜中納言。仁壽元年進爵正三位。貞觀元年拜大納言。爲性寛厚。仁愛於物。通曉政體。視事清斷。始太上天皇見皇子中。弘最好學。特賜經籍。故家多賜書。倍於他子。弘尋讀不倦。兼好絲竹。毎退衙之閑。以琴書自娯。薨時年五十二。』散事從四位上統朝臣忠子卒。忠子。淳和太上天皇之女也。天長九年賜姓統朝臣。貞觀四年正月授從四位上。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正月廿七日庚寅》○廿七日庚寅。於御在所及建禮門。朱雀門。修大祓事。以攘災疫也。』賑給京師飢病尤甚者。自去年冬末。至于是月。京城及畿内畿外。多患咳逆。死者甚衆矣。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二月甲午朔》○二月甲午朔。勅從五位下行陰陽權助兼陰陽博士播磨權大掾滋岳朝臣川人。率大屬從八位上日下部利貞并陰陽師等。向大和國吉野郡高山。修祭事。預攘蟲害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二月二日乙未》○二日乙未。大祓於朱雀門前。以觸死穢人入禁中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二月三日丙申》○三日丙申。停春日祭。四日丁酉。地震。』停祈年祭並以有穢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二月七日庚子》○七日庚子。於内殿修法。限七ケ日。』下知大和國。禁藤原氏先祖贈太政大臣多武岑墓四履之内部内百姓伐樹放牧。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二月十日癸卯》○十日癸卯。以二品兵部卿兼上野太守忠良親王爲式部卿。上野太守如故。四品大宰帥惟喬親王爲彈正尹。正四位下行右大辨兼勘解由長官南淵朝臣年名爲左大辨。勘解由長官如故。從四位下行左中辨兼式部少輔大枝朝臣音人爲右大辨。參議正四位下行彈正大弼正躬王爲刑部卿。散位正四位下源朝臣寛爲宮内卿。從五位下久須繼王爲少納言。從四位下行大和守弘宗王爲左中辨。從五位下行信濃介紀朝臣冬雄爲皇太后宮亮。信濃介如故。大藏大輔正五位下在原朝臣善淵爲内匠頭。從五位下行紀伊介紀朝臣宗守爲玄蕃頭。散位從四位上基兄王爲民部大輔。從五位下行尾張權介笠朝臣弘興爲少輔。四品彈正尹本康親王爲兵部卿。從五位上行左馬助平朝臣有世爲刑部大輔。從四位上行信濃守在原朝臣行平爲大藏大輔。信濃守如故。從四位上行文章博士菅原朝臣是善爲彈正大弼。文章博士如故。從五位上行兵部少輔源朝臣直爲山城權守。從四位上行左京大夫兼山城守紀朝臣今守爲大和守。餘官如故。正五位下行越中守藤原朝臣春岡爲權守。從五位下守玄蕃頭佐伯宿禰直持爲介。和泉守從五位下高丘宿禰百興爲河内守。散位從五位下嶋田朝臣善長爲和泉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是繩爲伊勢介。從五位下紀朝臣正守爲參
河介。散位頭從五位下縣犬養大宿禰貞守爲駿河守。散位從四位上源朝臣啓爲相摸守。從五位下清原眞人長統爲下總守。從四位下行左近衞少將兼美作守良岑朝臣清風爲近江權守。民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蔭爲上野介。從五位下行下野介伴宿禰河男爲守。侍從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岑雄爲介。參議刑部卿正四位下正躬王爲越前權守。刑部卿如故。大監物從五位下橘朝臣門雄爲能登守。從四位上行下野守基棟王爲越中守。散位從五位上飯高朝臣永雄爲越後守。越前後介從五位下坂上宿禰能文爲權介。散位外從五位下秦宿禰永原爲丹波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常永爲但馬守。大藏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大野爲權守。從五位下行皇太后宮大進御船宿禰彦主爲兼因幡介。參議正四位下行式部大輔春澄朝臣善繩爲播磨權守。式部大輔如故。從四位上行兵部大輔藤原朝臣仲統爲美作守。兵部大輔如故。從五位上行少納言兼侍從藤原朝臣直道爲備前守。從五位下守内匠頭藤原朝臣利基爲權介。從五位下行中宮少進藤原朝臣是行爲介。從五位下行備後介小野朝臣國梁爲守。外從五位下行左大史大神朝臣全雄爲介。散位從五位下紀朝臣繼則爲紀伊介。外從位五下行縫殿助時統宿禰諸兄爲淡路守。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宜爲伊豫權守。二品行式部卿兼上総太守仲野親
王爲大宰帥。權少貳從五位下在原朝臣安貞。從五位下守右少辨藤原朝臣元利萬侶等並爲少貳。大宰少貳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庭爲筑前守。散位從五位下永原朝臣永岑爲介。從四位下行左近衞少將藤原朝臣基經爲中將。從五位上行左兵衞權佐源朝臣舒爲少將。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衞門督藤原朝臣氏宗爲右近衞大將。從五位下守左近衞權少將兼伊豫介藤原朝臣山陰爲少將。伊豫介如故。參議正三位行右衞門督兼近江守源朝臣融爲左衞門督。近江守如故。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左近衞中將藤原朝臣良繩爲右衞門督。散位從五位上在原朝臣業平爲左兵衞權佐。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二月十四日丁未》○十四日丁未。大風。壞民盧舍。』大和國從五位下天津石門別稚姫神。信濃國從五位下宇達神。妻科神。八櫛神等並授從五位上。』四品兵部卿兼上総太守本康親王勅賜帶劔。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二月十五日戊申》○十五日戊申。太政官處分。沒紀伊國司守從五位上並山王公廨。以前司介從五位下山口伊美吉西成放還與不之状過限不言上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二月十六日己酉》○十六日己酉。以正五位下守右中辨兼行中宮亮藤原朝臣家宗爲左中辨。中宮亮如故。從五位上守左少辨丹〓眞人貞岑爲右中辨。從五位下守右少辨藤原朝臣良近爲左少辨。大宰少貳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元利萬侶爲右少辨。從四位下行大學頭忠貞王爲中務大輔。從五位下守大判事橘朝臣主雄爲少輔。從五位下行播磨介藤原朝臣國經爲侍從。播磨介如故。散位從五位下田口朝臣統範爲大監物。從五位上磯江王爲大舍人頭。從五位上行式部權少輔平朝臣實雄爲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春江爲權少輔。散位從四位下潔世王爲大學頭。正五位下行博士大春日朝臣雄繼爲治部大輔。博士如故。山城權守從五位上源朝臣直爲兵部少輔。散位從五位下紀朝臣恒身爲大判事。大監物從五位下丹〓眞人石臣爲大藏少輔。散位從五位下車持朝臣廣貞爲大炊頭。大炊頭從五位下丸子連家繼爲木工助。散位從五位下廣階宿禰眞雄爲左京權亮。外從五位下行造兵正葛城宿禰永藤爲右京權亮。從四位下行左中辨弘宗王爲大和守。從五位上行典藥頭出雲朝臣岑嗣爲攝津權守。散位從五位下賀茂朝臣岑雄爲相摸權介。從五位下紀朝臣眞丘爲上野介。鎭守將軍從五位下小野朝臣春枝爲權介。將軍如故。散位從五位下文室朝臣甘樂麻呂爲陸奧
介。民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蔭爲大宰少貳。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二月十七日庚戌》○十七日庚戌。左京人從八位上息長眞人淨主等。同族合五烟。還附本貫。齊衡二年。左京職言。此是絶戸。因而除帳。至是淨主等披訴。許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二月十九日壬子》○十九日壬子。自十六日。至十八日。日初昇。白無光。月初出。赤如丹。今日並復舊。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二月廿一日甲寅》○廿一日甲寅。勅能登國。置國分寺布薩戒本田三町。』大和和泉兩國飢疫。賑給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三月二日甲子》○三月癸亥朔。二日甲子。空中有聲。如雷。』紀伊國從二位熊野早玉神授正二位。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三月三日乙丑》○三日乙丑。御齋奉燈如常。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三月四日丙寅》○四日丙寅。勅班幣七道諸國名神。今春咳嗽流行。人多疫死。仍祷名社神明。有感。因以賽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三月五日丁卯》○五日丁卯。於神祇官。修祈年祭。此祭例用二月四日。而有穢停止。故今日祠焉。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三月九日辛未》○九日辛未。遣使者奉幣於伊勢大神宮。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三月十一日癸酉》○十一日癸酉。詔令近江國坂田郡穴太氏譜圖與息長。坂田酒人兩氏同卷進官。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三月十五日丁丑》○十五日丁丑。霜降。宣詔五畿七道諸國云。迺者。陰陽寮勘奏状稱。検卜筮。今茲可有天行之疫。豫能修善。可防將來者。加以春雨未遍。水泉涸乏。思民與歳。忘寢與食。夫銷禍者能仁无上之法。招福者大乘不二之徳。宜仰諸國。以安居中。講説經王。自詔到日。比及秋收。至心堅固。專令轉讀。庶幾増神威於自在。保寳祚於冥助。黎民無疾疫之災。農功有豐稔之喜。凡功徳之道。誠信爲本。仍須長官親自検校。勤允叡慮。必期靈應。不得疎略。』帝外祖母源氏墓。在山城國愛宕郡。詔以兆域地四町爲四履之限。』是日。禁諸國牧宰私養鷹鷂。先是。貞觀元年八月。頒下詔命。不貢御鷹。亦制國司養鷹逐鳥。或聞。多養鷹鷂。尚好殺生。故以獵徒縱横部内。故重制焉。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三月十六日戊寅》○十六日戊寅。伊賀國正六位上大村神。應感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三月十九日辛巳》○十九日辛巳。以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弟房爲大監物。從五位下山口宿禰文雄爲散位頭。從五位上源朝臣包爲治部大輔。治部大輔正五位下兼行博士大春日朝臣雄繼爲刑部權大輔。博士如故。外從五位下三善宿禰清江爲美濃介。清江。貞觀四年拜美濃介。以父憂去職。今詔起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三月廿日壬午》○廿日壬午。以散位從五位上文室朝臣有眞爲下總守。大宰少貳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蔭爲近江介。下総守從五位下清原眞人長統爲越後守。從五位下行近江介藤原朝臣有年爲大宰少貳。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三月廿三日乙酉》○廿三日乙酉。延百廿僧於内殿。中宮。神泉苑三處。相分轉讀大般若經。限三日訖。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三月廿八日庚寅》○廿八日庚寅。詔以從四位下秀世王。正五位下在原朝臣善淵。從五位上紀朝臣有常。有宗宿禰益門。大春日朝臣眞野麻呂。平朝臣實雄。藤原朝臣安方。在原朝臣業平。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瀧守。藤原朝臣山陰。文室朝臣卷雄。高橋朝臣文室麻呂。藤原朝臣良近等。爲次侍從。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三月卅日壬辰》○卅日壬辰。以從五位上滋野朝臣安成。藤原朝臣關主。從五位下源朝臣矜。藤原朝臣利基等。爲次侍從。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四月癸巳朔》○夏四月癸巳朔。天皇御前殿。宴于侍臣。奏樂賜祿如常。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四月三日乙未》○三日乙未。先是。伯耆講師傳燈法師位僧賢永奏言。年來五穀不登。百姓窮弊。加之疫病頻發。死亡者衆。賢永奉爲國家。誓願佛力。精誠攸感。頗知靈驗。由是。割留供料。圖書寫一萬三千佛并觀世音菩薩像及一切經。貯穀百斛。以資燈〓。請安置國分寺乃付國司。其穀毎年出擧。勿斷燈明。詔許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四月四日丙申》○四日丙申。廣瀬龍田祭如常。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四月五日丁酉》○五日丁酉。昨今可修平野梅宮祭。忽有穢事並從停止。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四月七日己亥》○七日己亥。式部省奏成選擬階之簿。天皇不御前殿。大臣奉詔。付省行之。』河内國若江郡空閑地四町賜陰陽寮。』是日。以從四位上源朝臣能有。從五位上平朝臣春香。源朝臣平等。爲次侍從。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四月八日庚子》○八日庚子。内殿灌佛如常。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四月十日壬寅》○十日壬寅。於建禮門前大祓。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四月十一日癸卯》○十一日癸卯。天寒大風。』人康親王家田九十四町有近江國愛智郡。爲傳法料。常康親王家田百卅町在同國高嶋郡。爲救急料。並施入延暦寺。詔。付國司。永勿徴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四月十三日乙巳》○十三日乙巳。賀茂齋内親王依例修禊事。辨史皆染辨官犬死穢。勅遣從五位上行大外記滋野朝臣安成。奉從行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四月十四日丙午》○十四日丙午。地震。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四月十五日丁未》○十五日丁未。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賜文武官成選位記。』賀茂上社禰宜正六位上賀茂縣主眞當。下社禰宜從六位上鴨縣主時主等並授外從五位下。』從四位下行近江權守良岑朝臣清風卒。清風者。大納言贈從二位安世第三子也。承和初任内舍人。五年遷下野掾。八年除内匠少允。明年遷伊勢大掾。嘉祥二年正月授從五位下。四年拜加賀介。仁壽四年正月加從五位上。齊衡四年爲左馬助。天安元年遷左近衞少將。六月兼越中權介。二年遷美濃介。同年遷播磨權介。並左近衞少將如故。是年母喪解職。數月之後。詔以本官起之。同年十一月授正五位下。貞觀二年春除美濃守。少將如故。十一月授從四位下。四年正月遷美作守。今年二月拜近江權守。赴任之後。未幾而卒。時年〓(四十)四。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四月十六日戊申》○十六日戊申。諸衞警固。縁賀茂祭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四月十七日己酉》○十七日己酉。賀茂祭如常。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四月十八日庚戌》○十八日庚戌。諸衞解嚴。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四月廿一日癸丑》○廿一日癸丑。式部省奏諸國郡司擬文。天皇不御前殿。公卿奉詔於仗下。令式部省輔開簿讀之。』以從五位下行備後權介御船宿禰佐世爲助教。備後權介如故。河内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秀雄爲典藥頭。從五位下行内藥正兼侍醫興道宿禰名繼爲駿河介。餘官如故。散位從五位下蕃良朝臣豐茂爲若狹守。』是日。制。准陸奧國例。給出羽國司交替料夫馬。』先是。大宰府言。新羅沙門元著。普嵩。清願等三人。着博多津岸。至是勅安置鴻臚舘。資給粮食。待唐人船。令得放却。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四月廿九日辛酉》○廿九日辛酉。是月。霖雨未霽。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五月癸亥朔》○五月癸亥朔。參議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越前權守正躬王卒。正躬王者。贈一品萬多親王之第七子也。幼而聡頴。入學齒曹。渉讀史漢善屬文。年十八奉文章生試及第。天長六年正月授從四位下。累遷彈正大弼。刑部大輔。右京大夫。仁壽二年出爲丹波守。以清簡見稱。部内肅然。民不敢欺焉。承和七年八月拜參議。八年春爲大和守。九年正月拜左大辨。大和守如故。十一年夏除遠江守。左大辨如故。是年十月爲領班山城國田使長官。十二年。法隆寺僧善〓告少納言兼侍從從五位下登美眞人直名爲寺檀越枉法状。太政官加訊鞫〓之。而時論縱横云。正躬等爲善〓成私曲。于時從五位下守右少辨兼行讃岐權介伴宿禰善男執律私曲相須之義。不平正躬等之論此事。分爭遞成矛楯。事下勘解由次官外從五位下兼守大判事行明法博士讃岐朝臣永直考之。永直考云。私曲兩字。混處一科。是相須之義也。善男確執以爲。私之與曲。明是二也。當時有識式部少輔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篁同善男之論。遂縁受推善〓違法訴状。官當解任削爵一階。從四位下行左中辨兼守大藏大輔伴宿禰成益。從五位上守右中辨藤原朝臣豐嗣。從五位下守左少辨兼左衞門佐藤原朝臣岳雄等。共坐此事解官削爵。前史詳之。故不委載焉。嘉祥元年
正月授正躬從四位下。未幾拜治部卿。仁壽元年十一月加從四位上。齊衡二年正月進正四位下。拜大宰大貳。在官六年。貞觀二年歸京。三年正月拜參議。二月爲彈正大弼。今年二月除刑部卿。兼越前權守。卒於官。時年六十五。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五月二日甲子》○二日甲子。平野從三位久度神。古開神並加正三位。從四位下合殿比〓[口+羊]神從四位上。』是日。制。以下野國准大國例。免〓(四十)九戸損。』伊賀國名張郡節婦伊賀朝臣道蟲女永免戸内田租。終身勿事。即表門閭。以旌貞操焉。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五月六日戊辰》○六日戊辰。天皇不御武徳殿。停騎射之節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五月七日巳巳》○七日巳巳。天寒殞霜。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五月八日庚午》○八日庚午。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任銓擬郡司。宣制如常。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五月九日辛未》○九日辛未。授上野國正六位上小高神從五位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五月十三日乙亥》○十三日乙亥。請六十僧於内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五月十九日辛巳》○十九日辛巳。尚藏從三位菅野朝臣人數薨。人數者。致仕參議從三位眞道之女也。天長十年十一月叙從五位下。承和十二年爲掌侍。是年十一月叙從四位下。十三年爲典侍。是年十一月授從四位上。嘉祥二年十月轉尚侍。十一月授從三位。天安元年遷爲尚藏。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五月廿日壬午》○廿日壬午。於神泉苑修御靈會。勅遣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基經。右近衞權中將從四位下兼行内藏頭藤原朝臣常行等。監會事。王公卿士赴集共觀。靈座六前設施几筵。盛陳花果。恭敬薫修。延律師慧達爲講師。演説金光明經一部。般若心經六卷。命雅樂寮伶人作樂。以帝近侍兒童及良家稚子爲舞人。大唐高麗更出而舞。雜伎散樂競盡其能。此日宣旨。開苑四門。聽都邑人出入縱觀。所謂御靈者。崇道天皇。伊豫親王。藤原夫人。及觀察使。橘逸勢。文室宮田麻呂等是也。並坐事被誅。寃魂成〓。近代以來。疫病繁發。死亡甚衆。天下以爲。此災。御靈之所生也。始自京畿。爰及外國。毎至夏天秋節。修御靈會。徃々不斷。或禮佛説經。或歌且舞。令童貫之子〓粧馳射。膂力之士袒裼相撲。騎射呈藝。走馬爭勝。倡優〓戯。遞相誇競。聚而觀者莫不填咽。遐邇因循。漸成風俗。今茲春初咳逆成疫。百姓多斃。朝廷爲祈。至是乃修此會。以賽宿祷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五月廿二日甲申》○廿二日甲申。天皇御雅院。召見神泉苑御靈會舞童。雅樂寮奏音樂。』是日。勅遷山城國廣幡神。田中神於愛宕郡伊佐彌里。以舊社近於汗穢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五月廿六日戊子》○廿六日戊子。授下総國從五位下意富比神正五位下。』分美作國苫田郡。爲苫東。苫西郡。』以從五位下守主税頭家原宿禰繩雄爲遠江權介。主税頭如故。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五月廿八日庚寅》○廿八日庚寅。美作國從五位下天石門別神。奈癸神。大佐々神並授從五位上。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六月二日癸巳》○六月壬辰朔。二日癸巳。以駿河國富士郡法照寺預之定額。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六月三日甲午》○三日甲午。以丹波國何鹿郡佛南寺爲眞言院。即付國司検校。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六月八日己亥》○八日己亥。授武藏國從五位下氷川神正五位下。甲斐國從五位下勳十二等物部神。美和神從五位上。近江國正六位上建部神從五位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六月十一日壬寅》○十一日壬寅。月次并神今食祭。天皇不御神嘉殿。親王公卿向神祇官。奉祭如常。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六月十七日戊申》○十七日戊申。越中。越後等國地大震。陵谷易處。水泉涌出。壞民廬舍。壓死者衆。自此以後。毎日常震。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六月廿一日壬子》○廿一日壬子。復美濃國土岐。惠奈兩郡百姓課役一年。』安藝國佐伯郡加置主政主帳各一員。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六月廿六日丁巳》○廿六日丁巳。進伊勢國從二位多度神階。加正二位。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六月廿八日己未》○廿八日己未。内匠寮始置寮掌一員。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六月廿九日庚申》○廿九日庚申。以從五位上安倍朝臣貞行爲攝津守。貞行。貞觀三年任攝津守。以母難解職。今詔起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六月是月》○是月霖雨。人民愁焉。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閏六月壬戌朔》○閏六月壬戌朔。霖雨始霽。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閏六月二日癸亥》○二日癸亥。大和國言。石上神社南。見五色雲。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閏六月九日庚午》○九日庚午。地震。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閏六月十三日甲戌》○十三日甲戌。從四位下良岑朝臣寛子卒。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閏六月十九日庚辰》○十九日庚辰。曉有流星。西行。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閏六月廿一日壬午》○廿一日壬午。京師飢。賑給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閏六月廿七日戊子》○廿七日戊子。授近江國正五位下三尾神從四位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閏六月廿九日庚寅晦》○廿九日庚寅晦。朱雀門前大祓如常。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七月辛卯朔》○秋七月辛卯朔。日有蝕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七月二日壬辰》○二日壬辰。勅遣參議正四位下行式部大輔兼播磨權守春澄朝臣善繩。從五位下行神祇少副大中臣朝臣豐雄。於大極殿。奉祷伊勢大神。去月有流星。神祇官卜云。天照大神成祟。故祷以防不祥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七月四日甲午》○四日甲午。祠廣瀬龍田神。分遣使者。班幣諸名神社。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七月五日乙未》○五日乙未。天皇御南殿。觀相撲。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七月八日戊戌》○八日戊戌。天皇御南殿。觀童相撲。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七月十六日丙午》○十六日丙午。前宮内卿正四位下豐江王卒。豐江王者。三品〓田親王孫。而高橋王之子也。弘仁十三年正月授從五位下。天長二年秋拜少納言。兼侍從。五年叙從五位上。承和五年加増正五位下。九年七月叙從四位下。十年爲中務大輔。十一年遷兵部大輔。嘉祥仁壽之間。累加至正四位下。齊衡三年遷右京大夫。後年除下総權守。天安二年爲宮内卿。貞觀四年老病罷官。退居里第。卒時年六十八。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七月廿日庚戌》○廿日庚戌。請六十僧於内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七月廿一日辛亥》○廿一日辛亥。大風。折樹發屋。』无品善原内親王薨。不任縁葬諸司。以喪家固辭也。皇帝不視事三日。内親王者。桓武天皇之皇女也。母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大繼之女。從四位下河子焉。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七月廿六日丙辰》○廿六日丙辰。囚獄司着〓囚人驅傷防援右兵衞百濟豐國。于時以左兵衞二人右兵衞二人。爲左右囚人防援。囚人等私發憤恚。遂成此乱。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七月廿七日丁巳》○廿七日丁巳。勅以新錢一千貫文。施入諸大寺。充修理料。中宮鐵一千廷加充同料。東大寺。興福寺。元興寺。大安寺。藥師寺。西大寺各錢百貫。鐵百廷。延暦寺。新藥師寺各錢卅貫。鐵卅廷。豐浦寺。本元興寺。招提寺。天王寺。崇福寺。知識寺各錢廿貫。鐵廿廷。梵釋寺。比叡西塔院。東寺。西寺各錢十五貫。鐵十五廷。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七月廿九日己未晦》○廿九日己未晦。囚獄司着〓囚卅人脱禁逃竄。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八月二日壬戌》○八月辛酉朔。二日壬戌。授常陸國從四位下勳八等吉田神從四位上。河内國從五位下建水分神正五位下。』以遠江國頭陀寺預於定額。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八月三日癸亥》○三日癸亥。下知五畿内七道諸國。追捕逃走着〓囚卅人。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八月七日丁卯》○七日丁卯。釋奠如常。直講從七位下船連副使麻呂講禮記。并文章生等賦詩。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八月八日戊辰》○八日戊辰。地震。』明經博士等奉參内裏。不喚御前。賜祿而罷。』散位從四位上房世王上表言。風和日暖。則微禽猶弄其音。世靜時平。則小人自申其志。房世立性頑疎。無分所採。幸沾天〓之餘潤。早預紫〓之顯榮。毎至公私行列之時。高加諸臣之上。未嘗不赧然怛〓。内疚于心。既耻一身不才塵點宗室。况復子孫無益損費帑藏。是以尚謙之慮。已兆於曩時。賜姓之言。乃發於今日。但嫌自愚心賜新造姓名。望請。追同近族。作平朝臣姓。即取得平之義。將爲貽厥之謀。詔許之。』左京人外從五位下行雅樂少允和邇部大田麻呂賜姓宿禰。大田麻呂自言。天帶彦國押人命之後也。』山城國紀伊郡人大炊大屬從六位下秦忌寸比津麻呂復本姓民伊美吉。父市守早死。比津麻呂幼少被貫母姓。散位從四位下坂上大宿禰正野等上表。請復比津麻呂本姓。從之。』攝津國河邊郡人散位正六位上若湯坐連宮足。主殿允正六位上若湯坐連仁高等三人。改本居隷右京職。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八月九日己巳》○九日己巳。右京人從五位下行皇太后宮大進御船宿禰彦主。從五位下行助教兼備後權介御船宿禰佐世。内藏少屬正七位上御船宿禰氏柄。散位從七位上船連助道等男女六人。賜姓菅野朝臣。河内國丹比郡人左兵衞權大志正七位上船連貞直賜姓御船宿禰。彦主等之先。出自百濟國貴須王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八月十一日辛未》○十一日辛未。晨日無光。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八月十二日壬申》○十二日壬申。晨日無光。少選復本。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八月十五日乙亥》○十五日乙亥。越中國正六位上鵜坂姉比〓[口+羊]神。鵜坂妻比〓[口+羊]神。杉田神並授從五位下。』庶人文室宮田麻呂家十區。地十五町。水田卅五町。在近江國滋賀。栗太。野洲。甲賀。蒲生。神埼。高嶋。坂田等郡。勅施貞觀寺。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八月十七日丁丑》○十七日丁丑。右京人外從五位下行主計助飛鳥戸造豐宗等男女八人賜姓御春朝臣。其先出自百濟國人〓伎也。』无姓百姓安岑。春岑等二人賜姓有良朝臣。貫附左京。安岑等自款云。安岑等。故從四位上橘朝臣清野男安雄之子也。安雄剃髮爲沙門。安岑等被編伯父從五位下橘朝臣廣雄戸籍。承和十二年。氏人等稱有嫌疑。削籍不齒。今請賜姓定居。爲編戸民。許之。』和泉國大鳥郡人大藏大録正七位上當世宿禰高門。大和國城下郡人正六位上大和宿禰永胤。典兵外從五位下大和宿禰繼子等並改本居貫附右京職。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八月十九日己卯》○十九日己卯。伊勢國多氣郡百姓外少初位下麻續部愚麻呂。麻續部廣永等十六人。復本姓中麻續公。愚麻呂等自款云。豐城入彦命之後也。』以傳燈法師位善行爲内供奉十禪師。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八月廿一日辛巳》○廿一日辛巳。於神泉苑修法。限七日訖。』右京人從五位下行隼人正輸波連縵麻呂。伊豫權掾正六位下輸波連實得。縫殿少允從六位上輸波連清宗等並賜姓朝臣。其先。高麗國人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八月廿二日壬午》○廿二日壬午。讃岐國多度郡人齋院權判官正六位上刑部造眞鯨改本居貫左京職。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八月廿三日癸未》○廿三日癸未。太政官處分。左右京五畿七道諸國貢擧位子。自今以後。宜勘三比籍。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八月廿五日乙酉》○廿五日乙酉。以外從五位下忠世宿禰貞直爲薩摩守。貞直貞觀四年任薩摩守。以母憂去職。今詔起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九月三日壬辰》○九月庚寅朔。三日壬辰。御齋奉燈如常。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九月五日甲午》○五日甲午。右京人散位外從五位下多臣自然麻呂賜姓宿禰。信濃國諏方郡人右近衞將監正六位上金刺舍人貞長賜姓大朝臣。並是神八井耳命之苗裔也。』山城國葛野郡人圖書大允從六位上秦忌寸春風。但馬少目正八位上秦忌寸諸長等三人。賜姓時原宿禰。其先。秦始皇之後也。』河内國丹比郡人左少史從六位下葛井連宗之。兵部少録正七位下葛井連居都成等四人。改本居貫附右京職。』河内國錦部郡人木工權少屬從七位上錦部連安宗。式部位子正七位上錦部連三宗麻呂等改本居貫附左京職。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九月六日乙未》○六日乙未。以山城國愛宕郡道場一院預於定額。賜名禪林寺。先是。律師傳燈大法師位眞紹申牒稱。昔忝以愚朦貧道之質。厚蒙承和聖主之恩。不任慙愧之至。思致涓塵之効。行住坐臥。未曾廢忘。當于此時。至心發願。奉爲聖皇。奉造毘盧遮那佛及四方佛像。奉報聖恩。護持國家。而毎事闕短。資具未備。唯採材木。未始鏤刻。爰逮于齊衡元年。於河内國觀心山寺僅奉造。三年之間。其功既畢。竊慮。山中寂寞。住持難久。至于後代。恐有頽毀。事須近移京華之邊垂。令易後代之修治。爰買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關雄東山家。即便爲寺家。造立一堂。安置五佛。夫僧買俗家者。律令之所制。私立道場者。格式之所禁也。犯此禁制。立彼道場。非是敢狎法禁故招罪名。誠欲報先帝之鴻恩。果區々之至願。夫普天之下莫不王地。所作之功徳。皆悉資國王大臣。此則聖教之所明。非凡愚之私造。請預之定額。名爲禪林寺。永傳眞言法門秘要。師資相傳。存於不朽。詔許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九月七日丙申》○七日丙申。壹伎嶋石田郡人宮主外從五位下卜部是雄。神祇權少史正七位上卜部業孝等賜姓伊伎宿禰。其先出自雷大臣命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九月八日丁酉》○八日丁酉。地震。』右京人主計權少屬從八位上大原史弘原。内膳令史從七位上大原史廣永等賜姓宿禰。其先。出自後漢孝靈皇帝之後麗王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九月九日戊戌》○九日戊戌。重陽之節。宴于群臣。賜以菊酒。喚文人賦詩。宴竟。賜祿各有差。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九月十日己亥》○十日己亥。大祓於建禮門前。以明日將發奉幣伊勢太神宮使也。』播磨國飾磨郡人播磨博士大初位上和邇部臣宅繼賜姓邇宗宿禰。自言。天帶彦國押人命之後也。』河内國古市郡人木工大屬正七位上藏史乙繼。改本居貫附右京職。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九月十一日庚子》○十一日庚子。遣使者於伊勢大神宮。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九月十三日壬寅》○十三日壬寅。紀伊國名草郡人内竪從八位下紀直貞吉改直字賜宿禰姓。』攝津國豐嶋郡人左史生從六位上葛木直貞岑。改本居貫附右京職。』美濃國可兒郡人左史生從八位上長谷部貞宗貫附左京。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九月十五日甲辰》○十五日甲辰。右京人主計少允正六位上眞野臣永徳。姪男眞野臣道緒等賜姓宿禰。大和國山邊郡人上野權少掾正六位上民首廣門。右京人大宰醫師正七位上民首方宗。木工醫師正六位上民首廣宅等賜姓眞野臣。永徳廣門等之先。出自天足彦國押人命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九月廿五日甲寅》○廿五日甲寅。授越中國正五位下雄神正五位上。近江國正六位上葛野神。伊豫國正六位上高繩神並從五位下。』勘解由使起請二條。其一曰。神社帳准官舍帳。勘了之日。令移式部省。其二曰。奴婢生益。附帳之日。令注父母名。太政官處分。並依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九月廿六日乙卯》○廿六日乙卯。下知大和國云。添上郡般若寺近側山十町之内。勿令百姓伐損。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月庚申朔》○十月庚申朔。天皇不御前殿。宴侍臣於仗下。勅賜擧音樂。親王已下賜祿各有差』是日夜。雷雨。諸衞陣於殿前。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月二日辛酉》○二日辛酉。制。長門國採銅所雜色四人預於勘籍。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月六日乙丑》○六日乙丑。大和國正六位上天玉敷神。豐日神。甲斐國正六位上比志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月七日丙寅》○七日丙寅。授下野國從五位上勳五等温泉神從四位下。上野國正六位上若伊賀保神從五位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月十一日庚午》○十一日庚午。右京人陰陽少屬從六位上飛鳥戸造清貞。内竪正六位上飛鳥戸造清生。太政官史生正八位下飛鳥戸造河主。河内國高安郡人主税大屬正七位上飛鳥戸造有雄等並賜姓百濟宿禰。其先百濟國人比有之後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月十五日甲戌》○十五日甲戌。大風雷雨。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月十七日丙子》○十七日丙子。復出雲國百姓課役一年。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月廿一日庚辰》○廿一日庚辰。天皇宴太政大臣於内殿。以賀滿六十之齡。有衣被寳物之贈。毎色叶於六數。皆是乘輿服御之物也。特喚諸大夫年六十已上者於仗頭賜飮。太政大臣家令從五位下菅野朝臣弟門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直方從五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儉子進從四位上。无位藤原朝臣多美子從四位下。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滋子正五位下。慶賀之餘歡。恩奬及餘家人也。』河内國丹比郡人正六位下葛井連居都人。大初位下葛井連高長等。改本居貫附右京職。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月廿三日壬午》○廿三日壬午。屈六十僧於内殿。限三ケ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月廿七日丙戌》○廿七日丙戌。攝津國河邊郡人九世散位正六位上川原公清永。川原公清宗。正七位上川原公清貞。從八位下川原公清方。十一世大膳大進正六位上爲奈眞人菅雄等五人之戸。並〓課役。清永等。宣化天皇皇子火焔王之後。計其世數。未可徴課役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月廿九日戊子》○廿九日戊子。陸奧國勳九等飯大嶋神。勳十等阿福麻水神。无位八牡姫。小結。温泉神等並授從五位下。伊勢國正六位上簀乃波神。安藝國正六位上天磐門別神。在屋神並從五位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月卅日己丑》○卅日己丑。大祓於建禮門前。以犬噛死人骸入神祇官故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一月七日丙申》○十一月庚寅朔。七日丙申。平野春日祭如常。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一月八日丁酉》○八日丁酉。梅宮祭如常。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一月十日己亥》○十日己亥。以傳燈法師位載寳爲内供奉十禪師。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一月十二日辛丑》○十二日辛丑。園并韓神祭如常。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一月十三日壬寅》○十三日壬寅。地震。』鎭魂祭如常。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一月十四日癸卯》○十四日癸卯。新甞祭。天皇不御神嘉殿。以主殿寮有狐死穢。而官人參入御在所也。公卿向神祇官。奉祭如常。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一月十五日甲辰》○十五日甲辰。天皇御前殿。宴於群臣。奏大歌五節舞。賜祿如常。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一月十七日丙午》○十七日丙午。先是。丹後國言。細羅國人五十四人來着竹野郡松原村。問其來由。言語不通。文書無解。其長頭屎鳥舍漢書答云。新羅東方別嶋。細羅國人也。自外更無詞。』因幡國言。新羅國人五十七人。來着荒坂濱頭。略似商人。是日。勅給程粮。放却本蕃。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一月廿日己酉》○廿日己酉。左京人齋院判官正八位上上毛野公藤野。内教坊頭從七位下上毛野公赤子等同族男女七人。賜姓朝臣。豐城入彦命之苗裔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一月廿六日乙卯》○廿六日乙卯。中宮於太政大臣染殿第。大設齋會。演大乘經。賀太政大臣滿六十也。限三日訖。公卿大夫多參陪焉。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二月三日辛酉》○十二月己未朔。三日辛酉。左京職正六位上戌亥隅神。山城國春日年祈神。近江國少杖神。阿度河。川内神等並授從五位下。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二月六日甲子》○六日甲子。勅遣散位從五位上内宗王。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直主。從五位下齋部宿禰木上等。向伊勢大神宮奉幣。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二月九日丁卯》○九日丁卯。以甲斐國從五位下大井俣神。列於官社。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二月十一日己巳》○十一日己巳。月次并神今食祭。天皇不御神嘉殿。所司奉祭如常』右京人左史生正八位下六人部連吉雄賜姓善淵宿禰。天孫火明命之後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二月十二日庚午》○十二日庚午。中務省火。燒卿曹司屋一間。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二月十三日辛未》○十三日辛未。飛騨國言。樹連理一。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二月十六日甲戌》○十六日甲戌。陸奧國磐瀬郡人正六位上勳九等吉彌侯部豐野賜姓陸奧磐瀬臣。其先。天津彦根命之後也。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二月十八日丙子》○十八日丙子。分遣公卿已下侍從已上。向諸山陵墓。奉獻荷前幣。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二月廿一日己卯》○廿一日己卯。勅賜長門國司帶劔。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二月廿四日壬午》○廿四日壬午。中宮爲賀太政大臣齡滿六十。設廣讌。親王已下五位已上並侍焉。極歡而罷。賜親王已下衣被并絹。
《卷七貞觀五年(八六三)十二月廿九日丁亥晦》○廿九日丁亥晦。大祓大儺如常。P9196
《卷七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七



P9197
《卷八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八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正月戊子朔》○六年春正月戊子朔。大雨雪。天皇加元服。御前殿。親王以下五位已上入自閤門。於殿庭拜賀。禮畢退出。百官六位主典已上於春華門南拜賀。先是。預詔勸學院藤氏兒童高四尺五寸已上者十三人加冠。是日。引見内殿。』七耀御暦。藏氷樣。腹赤御贄等。所司付内侍所奏。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正月庚寅三日》○庚寅三日。天皇御大極殿。受朝賀。禮畢還東宮。御前殿賜宴侍臣。雅樂寮奏音樂。宴畢賜御被。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正月四日辛卯》○四日辛卯。所司獻剛卯杖。天皇不御前殿。付内侍奏之。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正月甲午七日》○甲午七日。天皇御前殿覽青馬。賜宴群臣。奏樂賜祿如常。詔曰。明神〈止〉大八洲國所知天皇詔旨〈良萬止〉宣勅〈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天皇幼少〈久〉御坐〈止伊倍止毛〉。親王等〈乎〉始〈天〉。王等臣等〈乃〉相穴〈奈比〉奉〈利〉相扶奉〈爾〉依〈天〉。食國之内無事〈久〉平〈介久之天〉。御冠加賜〈比〉。人〈止〉成賜〈努〉。此慶〈乎〉天下國内〈止〉共〈爾〉可爲〈止奈毛〉所念行〈須〉。凡爲人子者有悦事時〈爾波〉。必先〈都〉於夜〈乎〉崇餝〈毛乃止奈毛〉聞行〈須〉。故是以皇太后〈乎〉大皇太后〈爾〉。皇太夫人〈乎〉皇太后〈爾〉上奉〈利〉崇奉〈留〉。又大神宮〈乎〉始〈天〉。諸社〈乃〉禰宜祝等〈爾〉給位一階級。正六位上量賜物。又諸寺僧尼〈乃〉滿位以上〈爾〉加位一階。若大法師位〈奈良牟爾波〉。廻授弟子一人。又天下僧尼〈乃〉年八十已上〈爾〉施物〈太萬布〉。又五位已上子孫年廿已上叙當蔭階。又天下爲父後者。六位已下叙爵一級。唯正六位上〈爾波〉廻授一子。无子者〈爾波〉量賜物。又京官主典已上加賜帛絮。又貞觀六年正月七日午時以前大辟已下。罪无輕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及犯八
虐。常赦所不免者。咸赦除之。其私鑄錢。及強竊二盜。並不在赦限。但入死刑者降一等。諸老人年百歳已上賜穀伍斛。九十已上參斛。八十已上壹斛。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表其門閭。終身勿事。鰥寡孤獨篤疾重病不能自存者〈爾波〉宜量賜物。又天下百姓〈乃〉徭十日免賜〈布〉。又仕奉人等中〈爾〉其仕奉状〈乃〉隨〈爾〉治賜人〈毛〉在。又御意愛盛〈爾〉治賜人〈毛〉一二在。故是以。冠位上賜〈比〉治賜〈止〉宣天皇〈我〉勅〈乎〉衆聞給〈止〉宣。』授无品惟條親王四品。散位從四位下輔世王從四位上。无位忠範王。朝右王並從四位下。主水正正六位上岑行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上行左京大夫兼山城守紀朝臣今守正四位下。從四位下行伊豫守豐前王。中宮大夫藤原朝臣良世。大宰大貳藤原朝臣冬緒等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下守右京大夫橘朝臣貞根。内匠頭在原朝臣善淵。刑部權大輔兼行博士大春日朝臣雄繼等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行但馬守藤原朝臣常永。右近衞少將兼行因幡權守藤原朝臣有貞。左近衞少將源朝臣舒。伊賀守當麻眞人清雄。右衞門權佐藤原朝臣廣基等並正五位下。信濃權守從五位下橘朝臣安吉雄。鑄錢長官兼周防守丹〓眞人弟梶。前大宰少貳橘朝臣三夏。伊豫權守藤原朝臣宜。安藝介藤原朝臣三直。侍從兼齋院長官藤
原朝臣水谷。右近衞少將兼伊豫介藤原朝臣山蔭。散位源朝臣好等並從五位上。左京亮外從五位下布瑠宿禰清貞。正六位上源朝臣弼。讃岐權掾藤原朝臣弘經。左衞門大尉平朝臣季式。大炊助安倍朝臣宗行。掃部助藤原朝臣高範。散位橘朝臣世人。大藏大丞長岡朝臣秀雄。大膳亮紀朝臣當仁。式部大丞藤原朝臣維範。橘朝臣良基。右近衞將監布勢朝臣冬雄。民部少丞大中臣朝臣是直。主殿權允清瀧朝臣岑成。民部大丞丹〓眞人瀧雄。左馬助丹〓眞人藤善。太皇太后宮少進安倍朝臣肱主。散位伴宿禰繼守。左近衞將監安倍朝臣三寅。右兵衞大尉藤原朝臣千乘。越前介藤原朝臣清身。散位佐味朝臣人上。右少史兼明法博士完人朝臣永繼。書博士佐伯宿禰貞敏等並從五位下。左大史正六位上賀陽朝臣宗成。音博士清内宿禰雄行並外從五位下。』是日。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朝臣良房。左大臣正二位臣源朝臣信。右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良相。正三位行中納言兼陸奧出羽按察使臣平朝臣高棟。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太皇太后宮大夫臣伴宿禰善男。中納言從三位兼右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氏宗。參議正三位行左衞門督兼近江守臣源朝臣融。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兵衞督兼備前守臣源朝臣多。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臣藤原朝臣良繩。參議正四位
下行式部大輔兼播磨權守臣春澄朝臣善繩等上表奉賀帝加元服曰。臣聞。夫冠者五禮之始。嘉事之重。古之聖王必敬此道。因斯長幼能和。尊卑有序。表成人之茂典。裁訓俗之宏綱者也。〈中賀。〉伏惟皇帝陛下。紀高卷領。功邁垂衣。挺濬哲於生知。凝沈幾於日用。今屬履端朔旦。開歳惟新。元服肇加。禮容斯擧。玄武之象既彰。黄屋之尊彌劭。叶民之望。超七十二君之清塵。承天之休。握萬八千歳之寳算。是知。一人有慶。萬國歡心。凡在黎苗。孰不抃躍。臣等任忝股肱。喜深骨髓。太陽既照。更増傾〓之誠。廣廈斯成。倶獻賀燕之志。不任鼓舞忻幸之至。謹奉表陳賀以聞。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正月八日乙未》○八日乙未。始講最勝王經於大極殿。以元興寺僧傳燈大法師位賢應爲講師。』授巡察彈正從六位上田口朝臣業雄從五位下。進尚侍從三位源朝臣全姫階。加正三位。典侍從四位下良岑朝臣親子。藤原朝臣有子並從四位上。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能子正五位下。典藏從五位下文室朝臣御井子。掌侍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厚子。散事從五位下紀朝臣全子。田中朝臣保子。安倍朝臣高子等並從五位上。典水外從五位下大和宿禰繼子。无位藤原朝臣養賀子。藤原朝臣御康。御園眞人藤子。當麻眞人眞廣。粟田朝臣宅子。高橋朝臣宅子等並從五位下。无位秦忌寸今子。大和宿禰繼子等並外從五位下。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正月九日丙申》○九日丙申。宣告百官五畿七道諸國云。今稽詔書旨。百姓徭宜復十日者。是則下恩一時。垂制永年。但徭役者。專任國司之自爲。實非公家所考覈。而或牧宰等偏稱徭民不足。好用功粮。論之政途。豈云良吏。宜乃眷公平。務廻方略。令民心深息肩之悦。國政少用税之費。自餘事條。一准舊例。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正月十四日辛丑》○十四日辛丑。大極殿齋講畢。僧綱已下。奉參御在所論義。賜御被如常。』延暦寺座主傳燈大法師位圓仁卒。圓仁。俗姓壬生氏。下野國都賀郡人也。當産時有紫雲。見其家上。家人無見。于時有僧。名曰廣智。國人號廣智菩薩。廣智覘望雲氣。乃知起於檀越壬生氏家。甚以奇之。秘而不言。誡其父母。善能愛養。久而圓仁喪父。隨母育長。年甫九歳。付託廣智菩薩。圓仁幼而警俊。風貌温雅。其兄以外典教之。然猶心慕佛道。嘗登經藏。誓探得觀世音經。心甚歡喜。遂抛俗書。受學經論。俄而通渉諸部。領悟大旨。夢見一大徳。顏色清朗。長六七尺。即就其邊。瞻仰禮拜。大徳含咲。摩頂語話。傍有人。問云。汝知大徳否。答云不知。傍人云。此是叡山大師也。大同末年。隨縁入京。適登叡山。謁覲最澄大師。瞻視顏〓。一如昔夢。最澄大師含咲語話。如夢所見。竊自知之。不向人説。圓仁于時年十五矣。最澄大師教以止觀。弘仁十三年六月。最澄大師遷化。圓仁齢始滿卅。身羸眼暗。知命不久。因而尋叡山北極幽谷。結草爲庵。消三四年。闔山僧衆苦勸云。吾師爲法早可入唐。尋而官補請益。承和五年發。七月二日著大唐楊州海陵縣。開成三年七月二日到楊州。同年十月。國使入京。圓仁苦請
留住楊府。意任巡禮天臺及五臺等諸聖跡。李相公徳裕聞奏。有勅不許巡禮。四年國使聘禮既畢。還向本朝。圓仁相隨上船。圓仁心謂。遠渡滄溟。本爲求法。仍辭國使。獨身下船。弟子惟正。惟曉倶留住沙石之上。海賊十餘人忽然出來。顏色非常。意在要物。圓仁與惟正等倶語云。我死只在茲。不如捨物專任彼賊。即捨隨身物。着身衣服皆悉與之。最後授銚子。賊即云。和尚若賊銚子。客中無此器。辛苦無極矣。賊乃發慈心。語云。和尚如今有何所要。答。都無所要。但欲得到村里。賊即差一人。隨逐圓仁。令送村里。纔至人舍。賊即逃隱不見。當此之時。殆沒賊手。僅免虎口。更歸海州。剌史處分。配住本國第二舶。船頭判官良岑長松同船解纜。待風而發。逆風忽起。到著登州堺。圓仁下船。登赤山法華院。送過冬月。登州十將押衙張詠來到山院。語云。詠昔到那國。甚蒙國恩。故來奉問。若有所要。冀莫形迹。圓仁答云。無他所要。但意樂欲得入國内巡禮聖跡。押衙答云。和尚莫憂。詠將滿此要。數日文登縣牒將來云。日本國僧等。今須任意巡禮諸聖跡。押衙即副使送縣家。々々與縣牒。付送青州。開成五年。入五臺山。禮拜聖跡。謁諸大徳。主人意謂。客僧若是文殊歟。客僧忽疑。主人皆是文殊歟。如是相疑。共増恭敬。圓仁住大華嚴
寺涅槃院。經過一夏。垂至北臺。雲霧滿山。徑路難尋。霧氣開霽。乃看路前。見一師子。其形甚可怖畏。圓仁却走二三里許。經於小時。更復進路。見彼師子猶在前路。蹲居不動。更復却走二三里許。彌増驚恐。數刻之後亦漸進行。師子猶在不去。遥見人來。即便起立入重霧中。無復所見。凡五臺多傳天臺教法。有志遠和尚。玄鑒和尚。各年及八十。盛傳摩訶止觀并玄疏等。學徒數百矣。圓仁夏中隨遠和尚。禀學止觀。寫得天臺教迹等卅七卷。至秋七月。巡禮南臺。至黄昏時。忽見聖燈。一燈之光普照五臺。一々分明。至五更聖燈滅不現。其年八月。到長安城。禮拜大興善寺翻經院元政阿闍梨。屈請以爲師。始學金剛界大教。數月受五瓶灌頂。被許傳法也。明年向青竜寺。禮拜義眞阿闍梨。屈請爲師。入胎藏灌頂道場。始習學毘盧遮那經中眞言印契。并眞言教中微細儀式。凡住長安六年之間。求得念誦教法經論章疏等五百五十九卷。胎藏金剛界兩部大曼荼羅。及諸尊曼荼羅。壇樣。高僧眞影。舍利并道具等廿一種。後隨青龍寺阿闍梨。學悉地大教。得値南天竺寳月三藏。學西天悉曇。聲韻分明。千古所疑。一時氷釋。兼巡城中。遍謁衆徳。到街東大安國寺。謁侃阿闍梨。向街西淨影寺。見惟謹阿闍梨。不惜玄祕。各爲指授。遇會昌天子毀滅佛
法。經歴三年。既絶歸思。俄而軍裏下牒云。外國僧等宜早歸本貫。因得出城。纔至城門。大理寺卿中散大夫賜紫金魚袋楊敬之。朝議郎守尚書職方郎中上柱國賜緋銀魚袋楊魯士。左神策軍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検校國子祭酒殿中監察侍御史上柱國李元佐等。及衆官禮拜所持之教法。押衙等引諸官人迎待門前。特致勞問。僉云。我國佛法既已滅盡。佛法隨和尚東去。自今以後。若有求法者。必當向日本國也。得到登州押新羅使張詠宅。安存優厚。經兩三年。不得歸國。夢達摩和尚。寳志和紛。南岳天臺六祖大師。并日本國聖徳太子。行基和尚。叡山大師等。倶共來集。語云。吾等爲護汝令到日本國。故到此間。語竟即起。前後圍繞。向東相送。其年春遇本國船。爲風所扇。到登州堺。覓問法師。即乘其船。還至本朝。承和十四年九月還此土聞奏天子。請奉爲國家修灌頂。毎年永修鎭護聖境。詔依請焉。嘉祥二年五月於延暦寺。始修灌頂。官給一千僧供料。用内藏寮物。勅遣參議從四位下守右大辨伴宿禰善男検校。而飮誓水者一千餘人。同年七月詔以圓仁爲内供奉十禪師。三年三月天皇崩。四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圓仁上奏言。除災致福。熾盛光華佛頂。是爲最勝。是故唐朝内道場中。恒修此法。爲鎭國基。街西街東諸内供奉持念僧等。互相爲番。奉祈
寳祚。今須建立持念道場護摩壇。奉爲陛下。應修其法。唐國街東青龍寺裏。亦建立皇帝本命道場。令勤修眞言祕法。詔曰。朕特發心願。於彼峯建立惣持院。興隆佛法。於是。勅惣持院安置十四僧。永令修法。仁壽四年四月勅以圓仁爲廷暦寺座主。齊衡三年三月天皇屈圓仁於冷然院。受兩部灌頂。天安二年八月天皇崩。十二月皇太子履祚。明年天皇屈圓仁於内裏。受菩薩戒。貞觀二年五月淳和太后請諸寺名徳於院裏。六ケ日間。講法華經。解坐之後。請留圓仁。受菩薩大戒。奉太后法名稱良祚。三年六月太皇太后藤原氏。請僧綱名僧於五條宮。四ケ日間。講法華經。太后受菩薩大戒。三昧耶戒。及壇灌頂。行大乘布薩。遷化之時。年七十二。天下道俗。知與不知。莫不哀惜焉。勅遣少納言良岑朝臣經世。贈法印大和尚位。八年追謚曰慈覺。勅遣少納言良岑朝臣經世。就山宣制焉。圓仁性寛柔。慈悲甚深。喜怒不形于色。嘗患身羸。蟄居叡山北極草菴。夢從天送藥。形如甜瓜。半片〓之。其味如蜜。傍有人。語云。此是卅三天不死妙藥。覺後口裏餘味。飮之三過。與夢中〓。其味不異。經旬日知身健眼明。圓仁在此。心無染着。得絶攀縁。又行路之時。目無邪視。路傍左右。時有遇者。直置而去。不知有人。於向行方。適有相遇。乃揖而前。其
專心無餘執。皆此類矣。圓仁身遊上邦。足歴靈窟。趁衆徳而喰其説。禀微旨而記於心。傳將眞教。弘闡殊旨。宜彼西人謂法東去。雖復數遇難危。然而毎得免脱。自非被佛護念導利群生。豈能與於斯者哉。又天臺宗之傳於本朝也。昔聖徳太子迎前身舊讀之經於南岳。鑒眞高僧齎止觀教法而來自西唐。先師最澄奉詔越海。造道邃和尚而受微言。從順曉闍梨而學悉地。所求法文二百餘卷。圓仁資新來之秘教。廣舊傳之宗門。雖發源於懸水。而鼓涛於浮天。人能弘道。信而有徴歟。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正月十六日癸卯》○十六日癸卯。踏歌之節。天皇御前殿。賜宴侍臣。伶官奏樂。宮人踏歌如常儀。賜親王已下祿各有差。』是日。以正三位行中納言兼陸奧出羽按察使平朝臣高棟。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太皇太后宮大夫伴宿禰善男並爲大納言。民部卿太皇太后宮大夫如故。中納言兼右近衞大將從三位藤原朝臣氏宗爲權大納言。參議正三位行左衞門督源朝臣融爲中納言。大藏卿正四位下兼行讃岐權守源朝臣生。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勘解由長官南淵朝臣年名。右大辨從四位下大枝朝臣音人。右近衞權中將從四位下兼行内藏頭藤原朝臣常行。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基經等爲參議。本官並如故。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P9209宗枝爲内匠頭。從五位上行大外記滋野朝臣安成爲刑部大輔。從五位上行丹波守滋野朝臣善蔭爲大藏大輔。若狹守從五位下蕃良朝臣豐持爲河内守。正四位下行左京大夫兼山城守紀朝臣今守爲大和守。餘官如故。從四位下行中務大輔忠貞王爲攝津守。從四位上行右近衞中將源朝臣興爲伊勢守。右近衞中將如故。民部少輔從五位下笠朝臣弘興爲遠江守。散位從五位下菅野朝臣宗範爲駿河介。從五位下備前介藤原朝臣是行爲相摸介。鎭守將軍從五位下兼上野權介小野朝臣春枝爲權介。鎭守將軍如故
。從五位上守刑部大輔平朝臣有世爲武藏權守。散位外從五位下多宿禰自然麻呂爲下總介。四品彈正尹惟喬親王爲常陸太守。參議正四位下行式部大輔兼播磨權守春澄朝臣善繩爲近江守。式部大輔如故。從四位上行彈正大弼兼文章博士菅原朝臣是善爲權守。從五位上行信濃權守橘朝臣安吉雄爲守。三品中務卿諱〈光孝天皇〉親王爲上野太守。中務卿如故。從五位下行相摸權介賀茂朝臣岑雄爲權介。散位從四位下棟貞王爲下野守。從五位下行武藏介安倍朝臣P9210比高爲出羽權介。從五位上行神祇大副橘朝臣岑範爲若狹守。宮内卿正四位下源朝臣寛爲越前權守。從五位下助教兼備後權介菅野朝臣佐世爲介。助教如故。大監物從五位下橘朝臣弟房爲能登守。散位從五位上飯高朝臣永雄爲丹波守。從五位上守宮内大輔橘朝臣伴雄爲因幡守。從四位上行伊勢守源朝臣冷爲播磨權守。從四位上行大藏大輔兼信濃守在原朝臣行平爲備前權守。從五位下行阿波介藤原朝臣忠宗爲介。左近衞少將正五位下源朝臣舒爲備中權守。少將如故。從五位上行掃部頭藤原朝臣貞敏爲介。掃部頭如故。從五位下行民部少丞大中臣朝臣是直爲安藝介。從四位下行内匠頭在原朝臣善淵爲紀伊守。從五位上行主殿頭當麻眞人鴨繼爲阿波介。主殿頭如故。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
藤原朝臣良繩爲讃岐守。右衞門督如故。從四位上行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良世爲權守。本官如故。大宰少貳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年爲介。從五位下行式部大丞橘朝臣良基爲伊豫權介。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清行爲大宰少貳。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P9211朝雄爲肥後介。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正月十七日甲辰》○十七日甲辰。車駕幸豐樂院。觀射禮。』散位從五位下山口伊美吉西成卒。西成者。右京人也。幼懶讀書。好習射藝。逮于成人。改節入學。以春秋名家。兼善毛詩周易。補得業生。奉試及第。除太宰博士。不之官。承和之初。拜大學直講。嘉祥二年渤海國王遣使入覲。以西成權稱大學大允。爲存問兼領客使。向加賀國。弘客入京。俄而轉助教。仁壽三年叙外從五位下。齊衡三年授從五位下。出爲大和介。天安二年遷紀伊介。卒時年六十三。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正月十八日乙巳》○十八日乙巳。御射場殿。觀四府賭射。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正月廿一日戊申》○廿一日戊申。内宴近臣。詔喚文人。命樂賦詩如常儀。賜祿各有差。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正月廿五日壬子》○廿五日壬子。是日。頒下五畿七道諸國。不聽以不課口計戸口増益之功。先是。主計寮言。検案内。諸國之功。准據令條。以不課六人。准正丁一人。承前之例。行來尚矣。今疫死百姓無國不申。因茲課丁減除。貢賦數少。而國司等偏執戸口増益。以不課男女編附簿帳。或國一萬餘人。或國五六千人。空有増益之名。會無一物之貢。検之政途。甚乖公平。請自今以後。以不課人不入功口。太政官處分。依請焉。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正月廿七日甲寅》○廿七日甲寅。詔以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多美子爲女御。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正月廿八日乙卯》○廿八日乙卯。左京大夫兼山城大和守正四位下紀朝臣今守等上言三事。其一。復舊出擧正税事。去貞觀四年三月廿六日格云。除諸寺燈分料之外。悉停出擧。但増收田租。以充例用并年中雜用者。今検彼年税帳。可收租稻。其數乏少。會不足徭丁之功食。多費用往年之正税。其二。減徴田租事。同前格云。田租恒例段別一束五把。今増加口分田段別一束五把。雜色田段別五把者。而國内水田不必一等。上中田少數。下々田多數。至徴田租。動致未進。加之下田以下無人買作。然則田疇荒廢。翹足可待。其三。増加民徭事。同前格云。民徭卅日。今復廿日。若不足例役者。給功食雇役。其料用租内者。今准格旨。給功食役。而民無休息。徒盡官物。須依今年正月七日詔。永復十日。可役廿日。今守等守格旨。施行民間。而慣古先之舊規。嫌當今之新制。不早改張。恐致公損。請復舊法。以叶民望。勅許之。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正月廿九日丙辰》○廿九日丙辰。銅印一面。鑄充伊勢齋宮主神司。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二月二日己未》○二月戊午朔。二日己未。從五位下行越後介高橋朝臣文室麻呂卒。文室麻呂者。左京人。本姓膳臣。又姓錦部。信濃國人也。五代祖膳臣金持娶信濃國人錦部氏女生男倭。於是倭不尋本族。以母姓爲己姓。便作信濃國人。倭男美造病死。五男備前掾正六位上彦公。以讀五經。侍嵯峨院。天長五年改錦部賜高橋朝臣。貫附左京。膳與高橋同祖。故隨彦公願賜之。彦公。是文室麻呂之父也。文室麻呂。年九歳事嵯峨太上天皇。天皇自教皷琴。其伎日長。他教習者無有相及。仍賜文室麻呂號曰琴師。十六歳。始加元服。便爲藏人。太上天皇崩後。仁明天皇徴爲藏人。尋拜常陸大掾。遷右兵衞大尉。有勅奉教皷琴於諱〈光孝天皇〉親王。本康親王。文徳天皇齊衡四年授外從五位下。貞觀元年十一月授從五位下。爲次侍從。後拜越後介。不之任。卒時年〓(四十)九。文室麻呂能琴之名冠於當時。嘗文徳天皇及清和太上天皇徴令侍殿上。爲師學彈琴。歴仕四代。頗蒙寵幸。雖小道有可觀者殆近是歟。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二月四日辛酉》○四日辛酉。祈年祭如常。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二月五日壬戌》○五日壬戌。授出羽國正四位上勳六等月山神從三位。正四位下勳五等大物忌神正四位上。伊豆國從四位上三嶋神正四位下。備中國正六位上宮原神。淡路國正六位上久度神並從五位下。』攝津國武庫郡節婦〓部連氏成賣。年十六。適右京人文室眞人武庫麻呂。歴廿七年。武庫麻呂死。氏成賣居喪有禮。事死如生。日不再食。遂不改〓。詔叙位二階。免戸内田租。終身勿事。即表門閭。以旌貞操。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二月十日丁卯》○十日丁卯。釋奠如常。從四位下行刑部權大輔兼大學博士大春日朝臣雄繼講毛詩。文人賦詩。並如常儀。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二月十五日壬申》○十五日壬申。以延暦寺僧傳燈大法師位承雲爲内供奉十禪師。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二月十六日癸酉》○十六日癸酉。制定僧綱位階。詔曰。國典所載。僧位之制。本有三階。滿位。法師位。大法師位是也。僧綱凡僧。同授此階。位號不分。高卑無別。論之物意。實不可然。仍彼三階之外。更制法橋上人位。法眼和上位。法印大和尚位等三階。以爲律師已上之位。宜法印大和尚位爲僧正階。法眼和上位爲僧都階。法橋上人位爲律師階。』是日。勅遣參議大藏卿正四位下源朝臣生。從五位上行少納言兼侍從藤原朝臣諸葛等。依式卒所司。於西寺綱所。任僧正已下。律師已上十六人。策命云。天皇詔旨〈登〉。法師〈多知爾〉白〈佐部登〉宣大命〈乎〉白〈須〉。天皇〈我〉朝延〈乃〉天日嗣〈乃〉位〈爾〉平安〈爾〉御座〈之〉。又御冠加賜〈比〉人〈止〉成〈利〉賜〈布〉事〈波〉。諸佛弟子〈多知乃〉護持〈知〉護念〈比〉奉〈利末左布爾〉依〈天奈流部之止奈毛〉念行〈米須〉。依此〈天〉。常例〈與利〉外〈爾〉此度僧綱數多〈久〉治賜〈布〉。或〈波〉先帝〈乃〉遺勅〈爾〉依〈天〉治賜〈布〉。或〈ハ〉相護〈利〉奉〈禮流〉状〈乃〉隨〈爾〉治賜〈布毛〉在〈利〉。故是以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眞雅〈乎〉法印大和尚位僧正〈爾〉。少僧都傳燈大法師位明詮〈乎〉法眼和上位大僧都〈爾〉
。律師傳燈大法師位慧達〈乎〉法眼和上位少僧都〈爾〉。律師傳燈大法師位眞紹〈乎〉法眼和上位權少僧都〈爾〉。傳燈大法師位最教。願曉。明哲。光善〈乎〉法橋上人位律師〈爾〉。傳燈大法師位慧叡。眞慧。正進。道昌。道詮。興照。常曉〈乎〉法橋上人位權律師〈爾〉任賜〈比〉治賜〈布〉。自今以後〈毛〉合力一心〈爾之天〉。上下和睦〈天〉。天皇〈我〉朝延〈乎〉平安〈久〉誓願〈比〉奉〈利〉。天下〈乎〉平〈爾〉護持〈知萬左倍止〉。白〈世止〉宣〈布〉天皇〈我〉勅命〈乎〉白。』遣從五位上行少納言兼侍從良岑朝臣經世向延暦寺。以傳燈大法師位安慧爲彼寺座主。策命云。天皇〈我〉勅旨〈止〉。山中〈乃〉法師等〈爾〉白〈左部止〉宣勅命〈乎〉白。大法師安慧〈波〉。故座主圓仁大法師〈乃〉弟子〈爾之天〉。眞言止觀〈乃〉業〈乎〉兼習〈利〉。故是以彼座主〈乃〉平生〈爾〉定申〈之〉隨〈爾〉。座主〈爾〉治賜〈布〉事〈乎〉白〈左倍止〉宣勅命〈乎〉白。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二月十七日甲戌》○十七日甲戌。先是。去年新羅國人卅余人漂着石見國美乃郡海岸。死者十余人。生者廿四人。詔國司給程粮放却。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二月十九日丙子》○十九日丙子。授參河國從五位上知立神。砥鹿神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狹投神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莵足神從五位下。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二月廿一日戊寅》○廿一日戊寅。伊勢太神宮司言。於度會郡山中。獲木連理一。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二月廿五日壬午》○廿五日壬午。車駕幸於太政大臣東京染殿第。觀櫻花。累路駐蹕於一條第。即是帝降誕之處也。太政大臣以肴〓賜扈從群臣文武官。積祿物於庭中令帝覽。訖班賜有差。遂幸染殿花亭。親王已下。侍從已上並侍焉。太政大臣別令伶人教習樂一部。喚能屬文者五位已上十人。諸司六位十人。文章生廿人。命樂賦詩。具醉歡樂。移自花亭。御於射場。帝御弓矢。一發中鵠。群臣稱萬歳。親王已下以次遞射。山城國司守正四位下紀朝臣今守等率郡司百姓於東垣外。行耕田之禮。欲令帝覽之。知農民之有事也。自晨至暮。極樂而罷。賜親王公卿文武百僚祿各有差。夜分還宮。』是日。授從五位下行隼人正難波朝臣蘰麻呂從五位上。太政大臣家扶正六位上日奉部若善外從五位下。正五位下上毛野朝臣滋子從四位下。无位當麻眞人葛子。上毛野朝臣宮子並從五位下。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三月丁亥朔》○三月丁亥朔。詔以因幡國從四位下宇倍神預之官社。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三月三日己丑》○三日己丑。天皇潔齋奉燈如常。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三月四日庚寅》○四日庚寅。丹波國何鹿郡人從七位下刑部首夏繼賜姓豐階宿袮刑部首弟宮子賜豐階朝臣。夏繼等自言先。出自彦坐命也。』詔。以内藏寮所領遠江國長上郡田地一百六十四町。施入貞觀寺。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三月五日辛卯》○五日辛卯。雷雨。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三月八日甲午》○八日甲午。以從五位下行神祇少副大中臣朝臣豐雄爲大副。散位從四位上輔世王爲中務大輔。從五位下丹〓眞人瀧雄爲大監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維範爲内匠頭。外從五位下行雅樂少允和邇部宿禰大田麻呂爲權大允。遠江守從五位下笠朝臣弘興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上行土左守和氣朝臣巨範爲宮内大輔。散位從五位下御春朝臣内雄爲木工助。從五位下行木工助丸子連家繼爲大炊頭。右兵庫頭從五位下連扶王爲内膳正。散位從四位上平朝臣房世爲彈正大弼。從五位下行大炊助安倍朝臣宗行爲勘解由次官。從四位下行紀伊守在原朝臣善淵爲山城守。從五位下守内匠頭藤原朝臣宗枝爲伊勢介。散位從五位下長岡朝臣秀雄爲遠江守。從五位下行伊勢介藤原朝臣是繩爲信濃權介。正三位行中納言源朝臣融加陸奧出羽按察使。本官如故。外從五位下行助教善淵朝臣永貞爲越後介。助教如故。外從五位下行備後介大神朝臣全雄爲但馬介。左京亮從五位下布瑠宿禰清貞爲伯耆守。散位外從五位下都宿禰御酉爲出雲守。從五位下源朝臣撰爲備後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行雄爲土左守。參議正四位下左兵衞督源朝臣多爲左衞門督。從四位上行備前權守在原朝臣行平爲左兵衞督。備前權守如故。從五位上行左兵衞權佐在原朝臣業
平爲左近衞權少將。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直方爲左兵衞權佐。從五位下廣山王爲右兵庫頭。』先是。律師法橋上人位最教等申牒起請四事。其一事曰。僧受戒。以四月十五日始行。二事曰。未授度縁之輩。雖下官符。不預受戒。三事曰。受戒畢後。奏聞受戒僧數。四事曰。戒壇院設印。捺於戒牒。太政官處分。依請。但其印便可用東大寺印。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三月十一日丁酉》○十一日丁酉。東京火。延燒三家。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三月十四日庚子》○十四日庚子。彗星見東。在營室宿。長四許尺。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三月廿二日戊申》○廿二日戊申。延六十僧於内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以傳燈法師位願祥爲内供奉十禪師。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三月廿三日己酉》○廿三日己酉。授和泉國從五位上積川神從四位下。遠江國正六位上筑紫對馬神。越中國正六位上楯桙神並從五位下。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三月廿七日癸丑》○廿七日癸丑。贈大僧正傳燈大法師位空海。延暦寺座主傳燈大法師位最澄並贈法印大和上位。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四月丁巳朔》○夏四月丁巳朔。天皇不御前殿。親王已下賜飮仗下。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四月四日庚申》○四日庚申。廣瀬。龍田。平野等祭如常。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四月五日辛酉》○五日辛酉。梅宮祭如常。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四月七日癸亥》○七日癸亥。式部兵部兩省奏成選擬階簿。天皇不御前殿。有勅於省令行。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四月八日甲子》○八日甲子。灌佛於内殿如常儀。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四月十日丙寅》○十日丙寅。阿波國勝浦郡加置少領一員。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四月十五日辛未》○十五日辛未。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賜文武官成選位記。策命如常。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四月十六日壬申》○十六日壬申。諸衞警固。縁明日賀茂祭也。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四月十七日癸酉》○十七日癸酉。賀茂祭如常。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四月十八日甲戌》○十八日甲戌。諸衞解嚴。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四月廿一日丁丑》○廿一日丁丑。有勅。改定諸國貢御馬期。隨國遠近程有餘役。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四月廿二日戊寅》○廿二日戊寅。阿波國名方郡人從八位上海直豐宗。外少初位下海直千常等同族七人賜姓大和連。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四月廿三日己卯》○廿三日己卯。式部省奏諸國銓擬郡司擬文。天皇不御前殿。大臣奉勅。於仗下點定之復奏焉。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四月廿八日甲申》○廿八日甲申。天皇御武徳殿。閲覽左右馬寮御馬。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五月五日庚寅》○五月丙戌朔。五日庚寅。端午之節。天皇御武徳殿。觀諸衞騎射。親王已下竸馳馬。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五月六日辛卯》○六日辛卯。天皇御武徳殿。觀左右馬寮走馬。諸衞騎射。馬上雜藝。皆如舊儀。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五月九日甲午》○九日甲午。勅法隆寺僧承忍還俗。復本姓名中臣美乃連益長。便任美濃國山縣郡少領。益長。元各務郡人也。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五月十日乙未》○十日乙未。授丹波國正六位上愛當護神從五位下。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五月十一日丙申》○十一日丙申。右京人因幡權掾正六位上物部門起賜姓春道宿禰。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五月十四日己亥》○十四日己亥。以美濃國山縣郡延算寺預之定額。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五月十九日甲辰》○十九日甲辰。請六十僧於内殿限三ケ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五月廿二日丁未》○廿二日丁未。授美濃國正三位中山金山彦神從二位。
《卷八貞觀六年(八六四)五月廿五日庚戌》○廿五日庚戌。霖雨。京師隱居飢病者特加賑恤。』駿河國言。富士郡正三位淺間大神大山火。其勢甚熾。燒山方一二許里。光炎高廿許丈。大有聲如雷。地震三度。歴十餘日。火猶不滅。焦岩崩嶺。沙石如雨。煙雲鬱蒸。人不得近。大山西北。有本栖水海。所燒岩石。流埋海中。遠卅許里。廣三四許里。高二三許丈。火焔遂屬甲斐國堺。
《卷八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八



P9221
《卷九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九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六月十一日丙寅》○六月丙辰朔。十一日丙寅。月次并神今食祭。親王公卿向神祇官。奉祭如常。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六月十六日辛未》○十六日辛未。授大和國從五位上宗我都比古神正五位下。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六月廿三日戊寅》○廿三日戊寅。勅改定信濃國牧貢御馬期。』大和國從四位下波寳神。波比賣神並授正四位下。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六月廿八日癸未》○廿八日癸未。以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萬枝爲上総介。外從五位下賀陽朝臣宗成爲安房守。從五位下行讃岐權掾藤原朝臣弘經轉權介。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七月乙酉朔》○秋七月乙酉朔。日有蝕之。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七月四日戊子》○四日戊子。廣瀬龍田祭如常。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七月十日甲午》○十日甲午。遣使者奉幣於伊勢太神宮。』進平野從一位今木大神階加正一位。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七月十一日乙未》○十一日乙未。加賀出雲兩國疾疫。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七月十四日戊戌》○十四日戊戌。天皇御前殿。觀相撲。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七月十五日己亥》○十五日己亥。陸奧國磐瀬郡權大領外正六位上磐瀬朝臣長宗借叙外從五位下。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七月十七日辛丑》○十七日辛丑。頒下五畿七道諸國。班幣境内大小諸神。爲穀祈也。』甲斐國言。駿河國富士大山。忽有暴火。燒碎崗巒。草木焦殺。土鑠石流。埋八代郡本栖并〓兩水海。水熱如湯。魚鼈皆死。百姓居宅。與海共埋。或有宅無人。其數難記。兩海以東。亦有水海。名曰河口海。火焔赴向河口海。本栖〓等海。未燒埋之前。地大震動。雷電暴雨。雲霧晦冥。山野難辨。然後有此災異焉。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七月十九日癸卯》○十九日癸卯。天皇御前殿。觀相撲。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七月廿日甲辰》○廿日甲辰。天皇御前殿。觀童相撲。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七月廿三日丁未》○廿三日丁未。有星。出自營室入羽林東。赤黄無光。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七月廿五日己酉》○廿五日己酉。授和泉國正六位上卷尾神從五位下。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七月廿七日辛亥》○廿七日辛亥。勅曰。去年七月廿五日。頒下五畿并伊賀。伊勢。志摩。遠江。相摸。上総等國云。鎭護國家。消伏災害。尤是敬神祇。欽祭禮之所致也。是以格制頻下。警告慇懃。今聞。諸國牧宰不愼制旨。專任神主禰宜祝等。令神社破損。祭禮疎慢。神明由其發祟。國家以此招災。今欲令諸社一時新加華餝。而經月踰年。未有修造。宜早加修餝勿致重怠。』進筑後國從二位高良玉垂命神階加正二位。從四位下豐比〓[口+羊]神從四位上。武藏國從五位下若雷神從五位上。』右京人無位民首方永賜姓眞野臣。天足彦國忍人命之後也。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八月三日丁巳》○八月乙卯朔。三日丁巳。釋奠如常。從五位下行助教兼越前權介菅野朝臣佐世發尚書題。文章生等賦詩。』是日。仁明天皇女御正三位藤原朝臣貞子薨。勅贈從二位。葬深草山陵兆域之内。仁明天皇平昔賜顏色所許也。遣參議大藏卿正四位下源朝臣生。散位從四位下弘宗王等。監護葬事。貞子者。右大臣贈從一位三守朝臣之女也。風容甚美。婉順天至。仁明天皇爲儲貳。以選入震宮。寵愛日隆。天皇踐祚之初。天長十一年十一月授從四位下。承和六年正月進爵授從三位。嘉祥三年七月加正三位。先是。誕育一皇子二皇女。皇子者第八成康親王是也。雖不登后位。而宮〓權勢无與爲比。〓私加愛。終始無衰焉。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八月四日戊午》○四日戊午。明經博士等奉參御在所。不喚御前。賜祿而罷。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八月五日己未》○五日己未。下知甲斐國司云。駿河國富士山火。彼國言上。决之蓍龜云。淺間名神禰宜祝等不勤齋敬之所致也。仍應鎭謝之状告知國訖。宜亦奉幣解謝焉。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八月八日壬戌》○八日壬戌。右京人故外從五位下岡屋公祖代賜姓八多朝臣。其先。出自八太屋代宿禰也。』左京人武藏權大掾正七位下大丘造塵繼。散位從七位上大丘連田刈等四人。賜姓宿禰。其先。百濟人也。』左京人玄蕃大允正六位上阿刀連粟麻呂。主殿大屬正六位上阿刀宿禰石成。下野權大目正七位上阿刀連禰守。右京人陰陽允阿刀物部貞範等並賜姓良階宿禰。神饒速日命之裔孫也。』右京人二品秀良親王家令正六位上宇自加臣吉人賜姓笠朝臣。彦狭嶋命之後也。』阿波國名方郡人二品治部卿兼常陸太守賀陽親王家令正六位上安曇部粟麻呂。改部字賜宿禰。粟麻呂自言。安曇百足宿禰之苗裔也。』讃岐國多度郡人美作掾從六位下秦子上成。弟無位秦子彌成等三人。賜姓忌寸。本系出自秦始皇帝也。』播磨國餝磨郡人播磨權醫師正八位上和邇部臣宅貞。式部留省從八位上和邇部臣宅守等。賜姓邇宗宿禰。』左京人散事從五位下水取連夏子。故外從五位下水取連柄仁。故外從五位下水取連繼男等賜姓朝臣。神饒速日命之後也。』尾張國海部郡人治部少録從六位上甚目連公宗氏。尾張醫師從六位上甚目連公冬雄等同族十六人賜姓高尾張宿禰。天孫火明命之後也。』左京人山村忌寸安野。夏野。全子等賜姓紀朝臣。紀
角宿禰之後也。』右京人内教坊頭從七位下秦忌寸善子賜姓伊統朝臣。弟秦忌寸安雄等賜姓伊統宿禰。』播磨國餝磨郡人陰陽大屬正六位上〓部利貞。父武散位正六位下〓部歳直等賜姓〓部連。貫附攝津國嶋上郡。狭穗彦命之後也。』播磨國餝磨郡人陰陽寮陰陽師從八位下弓削連是雄。父正六位上弓削連安人等。改本居貫附河内國大縣郡。』近江國犬上郡人左近衞府生正七位下春良宿禰諸世。改本居貫附山城國愛宕郡。』河内國若江郡人故從五位下春江宿禰安生。式部大録正六位上春江宿禰良並。大宰大典從六位上春江宿禰敏雄。蔭子正六位上春江宿禰常嗣等。改本居貫附左京職。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八月九日癸亥》○九日癸亥。勅。配流越中國罪人伴那賀人免罪入京。』太政官下符東海。東山。北陸。山陽。山陰。南海。大宰府。責調庸麁惡稱。貞觀元年十二月十五日。下七道諸國符稱。大同二年十二月廿九日格云。麁惡之罪者。格條所指。科責非輕。而今諸國所貢絹布等。惣是麁惡。專無精麗。或如絹非絹。尤同蜘〓之秋網。或如布非布。不異連瑣之疎文。加以尺寸多欠。短狹無數。徒有輸貢之勞。還闕支給之備。是則牧宰專忘格制。唯事規避之所致也。法設不行。雖是寛典。人狎不愼。實須懲肅。然而漸染所成。難可頓責。宜誡既往之怠。以求將來之効。符出之後。數年于茲。猶不懲肅。彌致麁惡。即知空張格制。不行其罸。國宰狎來所積之漸也。須准之科條。必其罪責。而時尊深仁。政先鴻恕。年來優容。特聽検納。如此之費。既成姦濫。論之政途。理何合然。自今以後。猶有麁惡。論之如格。不曾寛恕。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八月十日甲子》○十日甲子。右京絶貫百姓大中臣朝臣豐御氣自言云。親父麻呂故刑部卿從四位下東人之玄孫也。豐御氣祖父男成。流寓大宰府。父麻呂相隨。男成生長彼土。歴數十年。貫屬既絶。請復本屬。更爲編戸。神祇伯從四位下中臣朝臣逸志等證之。勅。麻呂。豐御氣。多勝。春秀等男女十人。復本貫右京五條一坊。』山城國乙訓郡人内膳典膳正六位上丈部谷直平雄。散位正七位上丈部谷直福麻呂等。改本居貫附左京。』河内國丹比郡人大宰大典正六位上安原宿禰臣雄。左近衞將曹從六位下安原宿禰貞臣等。改本居隷右京職。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八月十一日乙丑》○十一日乙丑。伊賀國名張郡人左史生從六位下伊賀朝臣春野。改本居貫附山城國葛野郡。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八月十三日丁卯》○十三日丁卯。節婦紀伊國名草郡人伴連宅子。叙位二階。免戸内田租。表其門閭。以旌貞節。』先是。大宰府言。大唐通事張友信渡海之後。未知歸程。唐人來往。亦無定期。請友信未歸之間。留唐僧法惠。令住觀音寺。以備通事。太政官處分。依請。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八月十四日戊辰》○十四日戊辰。詔以美作國從四位下仲山大神。武藏國從五位下蒲田神。並列官社。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八月十五日己巳》○十五日己巳。美作國從五位下長田神。兎上神。前社神。佐原神。形賣神。壹粟神。横見神。久止神。高野神等並授從五位上。』是日。制。筑前國香椎廟司。以六年爲任限。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八月十七日辛未》○十七日辛未。進女御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多美子階加從三位。』播磨國赤穗郡大領外正七位下秦造内麻呂借叙外從五位下。』右京人河内守從五位下蕃良朝臣豐村。右大史從六位下葛井連宗之。兵部少録正六位上葛井連居都成等。賜姓菅野朝臣。本系。出自百濟國人貴須也。』右京人散位從五位上讃岐朝臣高作。右大史正六位上讃岐朝臣時雄。右衞門少志正六位上讃岐朝臣時人等。賜姓和氣朝臣。其先。出自景行天皇皇子神櫛命也。』左京人大皇太后宮少屬正七位上百濟宿禰有世賜姓御春朝臣。有世。其先出自百濟國人比有也。』右京人主計算師正八位上大窪峯雄。主水權令史正六位上大窪清年等。賜姓有宗宿禰。』左京人正八位下刀岐直永繼等姉妹五人賜姓滋岳朝臣。』左京人右近衞將曹正六位上和藥使主弟雄。式部位子從八位下和藥使主安主。兵部位子從八位下和藥使主黒麻呂等。改使主賜宿禰。其先。呉國人智聡也。』美濃國多藝郡人太政官史生正八位下物部吉宗。改本居貫附山城國愛宕郡。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八月廿日甲戌》○廿日甲戌。授和泉國從五位下卷尾神從五位上。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八月廿三日丁丑》○廿三日丁丑。延六十僧於紫宸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八月廿五日己卯》○廿五日己卯。勅以平朝臣寛子爲女御。』左京人主水令史正七位下水取連繼人。散位正八位下水取連繼主賜姓宿禰。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九月三日丁亥》○九月乙酉朔。三日丁亥。天皇潔齋奉燈如常。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九月四日戊子》○四日戊子。地震。』和泉國大鳥郡人民部少録正七位下蜂田連瀧雄。改本居隷左京職。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九月九日癸巳》○九日癸巳。重陽之節。天皇御前殿。賜宴於群臣。如常儀。賜祿各有差。』是夜。有星。出紫微宮入昴。長可三丈餘。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九月十一日乙未》○十一日乙未。遣使者於伊勢太神宮奉幣。例也。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九月十四日戊戌》○十四日戊戌。是夜有星。出自奎婁間入於外屏。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九月廿六日庚戌》○廿六日庚戌。地震。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九月廿七日辛亥》○廿七日辛亥。東京有火。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月甲寅朔》○冬十月甲寅朔。天皇御前殿。宴于侍臣。左右近衞府奏音樂。賜祿如常。』是日。復出雲國仁多飯石兩郡百姓課役二年。以不宜農蚕也。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月三日丙辰》○三日丙辰。請六十僧於内殿。轉讀大般若經。限三日訖。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月七日庚申》○七日庚申。夜。北山有光。如電。又朱雀門前見赤光。長五尺許。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月九日壬戌》○九日壬戌。地震。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月十一日甲子》○十一日甲子。坐太政大臣東京第正二位勳八等田心姫神。湍津姫神。市杵嶋姫神。並進階級。加從一位。』以傅燈法師位空操爲内供奉十禪師。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月十二日乙丑》○十二日乙丑。地大震動。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月十四日丁卯》○十四日丁卯。以散位從五位下紀朝臣吉繼爲安房守。民部少輔從五位下笠朝臣弘興爲丹波權守。散位從五位下百濟王俊聡爲伯耆守。伯耆守從五位下布瑠宿禰清貞爲豐前守。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月十五日戊辰》○十五日戊辰。備中國從五位下宮原神加授從五位上。伊賀國正六位上安部神。伊賀津彦神。讃岐國正六位上屋栗神。梶州天川宇夫志奈神。賀富良津神等並從五位下。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月廿一日甲戌》○廿一日甲戌。天皇御前殿。右近衞。右衞門。右兵衞等三府及右馬寮獻物。去五月六日竸馬走馬之輸物也。音樂備擧。百戯皆作。極醉方罷。宴竟賜祿各有差。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月廿六日己卯》○廿六日己卯。夜。雷三聲。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一月甲申朔》○十一月甲申朔。陰陽寮奉進御暦。天皇不御前殿。内侍奏之。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一月四日丁亥》○四日丁亥。勅停肥後國大宅牧。』始置玄蕃寮々掌一員。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一月五日戊子》○五日戊子。授出羽國正四位上勳五等大物忌神從三位。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一月七日庚寅》○七日庚寅。詔免除無品人康親王家借絹百卅疋。綿三百屯。調布四百端。錢三千三百貫文。』先是。大和國言。平城舊京。其東添上郡。西添下郡。和銅三年遷自古京。都於平城。於是。兩郡自爲都邑。延暦七年遷都長岡。其後七十七年。都城道路。變爲田畝。内藏寮田百六十町。其外私竊墾開。往々有數。望請收公。令輸其租。許之。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一月十日癸巳》○十日癸巳。備後國品治郡人左史生從八位上品治公宮雄。改本居貫附山城國葛野郡。』從四位下橘朝臣影子卒。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一月十二日乙未》○十二日乙未。勅令五畿内并山陽南海兩道。預鎭謝疫癘。兼轉讀般若大乘。以神祇官奏言彼諸國可有天行也。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一月十三日丙申》○十三日丙申。夜。〓惑入守弖。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一月十七日庚子》○十七日庚子。右近衞府有犬死穢。停大原野祭。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一月十八日辛丑》○十八日辛丑。園韓神祭如常。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一月十九日壬寅》○十九日壬寅。鎭魂祭如常。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一月廿日癸卯》○廿日癸卯。新甞祭。天皇不御神嘉殿。勅親王公卿。於神祇官奉祭。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一月廿一日甲辰》○廿一日甲辰。天皇御前殿。賜新甞豐樂宴於群臣。大歌五節舞。賜祿如常。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一月廿二日乙巳》○廿二日乙巳。勅復下總國葛餝。印幡。相馬。埴生。猿嶋五郡百姓調庸二年。以往頻憂水旱也。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一月廿六日乙酉》○廿六日乙酉。雷雨。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一月卅日癸丑》○卅日癸丑。日有蝕之。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二月十日癸亥》○十二月甲寅朔。十日癸亥。勅加置伊勢豐受神宮御馬飼内人一人。以元御馬二疋充飼内人一人也。』駿河國言。駿河郡帶三驛二傳。横走。永倉。栢原驛家是也。惣差點丁驛子四百人。傳子六十人。年來疫旱荐臻。課丁欠少。因而驛傳子等不能滿數。郡民凋殘。莫甚於此。望請。廢栢原驛。富士郡蒲原驛遷立於富士河東野。然則蒲原驛與永倉驛。行程自均。民得息肩。從之。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二月十一日甲子》○十一日甲子。月次并神今食祭。天皇幸宮内省。親奉祭。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二月十四日丁卯》○十四日丁卯。若狹國言。謹検齊衡二年五月十九日格稱。當年調庸。來年不究。明年三月卅日以前。主計寮具録未進之數。移主税寮。准未進之數。沒國司史生已上公廨者。貞觀四年三月廿日格稱。非受業博士醫師。宜准史生責其解由者。然則史生已上既立其制。博士醫師不入沒例。況復從事同於史生。何獨保其俸料。望請。博士醫師。除受業練道人之外。同沒公廨。從之。諸國亦准此。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二月十八日辛未》○十八日辛未。勅公卿獻荷前幣如常。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二月廿一日甲戌》○廿一日甲戌。授丹後國從五位上籠神正五位下。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二月廿三日丙子》○廿三日丙子。内殿始修佛名懴悔如常。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二月廿六日己卯》○廿六日己卯。大宰府言。肥後國阿蘓郡正二位勳五等健磐龍命神靈池。去十月三日夜。有聲震動。池水沸騰空中。東南洒落。其落東方者。如布延縵。廣十許町。水色如漿黏着草木。雖經旬日。不消解。又比賣神嶺。元來有三石神。高四許丈。同夜二石神頽崩。府司等决之龜筮云。應有水疫之災。
《卷九貞觀六年(八六四)十二月廿九日壬午晦》○廿九日壬午晦。大祓大儺如常。
《卷九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九



P9233
《卷十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正月癸未朔》○七年春正月癸未朔。是日立春。天皇不受朝賀。以雨雪地濕也。天皇不御前殿。七曜御暦。藏氷樣。腹赤御贄等。所司付内侍奉進。親王已下侍仗下飮宴。賜御被。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正月三日乙酉》○三日乙酉。雨雪』夜有星。出庚入甲。推之出天苑入常陳。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正月四日丙戌》○四日丙戌。去年陰陽寮奏。明年可有兵疫之災。近日天文博士奏。應警兵事。於是勅僧綱曰。防災未萠。延慶將來。誠是佛法之力。經王之功也。宜一七日間令十五大寺奉讀大般若經。其所攝諸寺。金剛般若經。』又下符五畿七道稱。國司講師相共齋誡。從符到日一七日間。於國分寺及有供定額諸寺。轉讀同經王。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正月七日己丑》○七日己丑。天皇御前殿簾中覽青馬。及宴群臣。賜祿如常。太政大臣自去冬寢疾彌留。故拜爵之儀。今日寂寥焉。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正月八日庚寅》○八日庚寅。於大極殿。始講最勝王經。以東大寺僧花嚴宗傳燈大法師位興智爲講師。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正月十四日丙申》○十四日丙申。地震。』大極殿齋講竟。僧綱以下奉參内殿。論義如常。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正月十六日戊戌》○十六日戊戌。踏歌之節。天皇不御前殿。宴于侍臣。踏歌賜祿如常。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正月十七日己亥》○十七日己亥。勅公卿。於建禮門前行射禮。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正月十八日庚子》○十八日庚子。停四府賭射。』授近江國无位比良神從四位下。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正月十九日辛丑》○十九日辛丑。天皇於御在所射場。觀四府賭射。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正月廿五日丁未》○廿五日丁未。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朝臣良房。左大臣正二位臣源朝臣信。右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良相。大納言正三位臣平朝臣高棟。大納言正三位兼行民部卿太皇太后宮大夫臣伴朝臣善男。右近衞大將從三位兼守權大納言臣藤原朝臣氏宗。正三位行中納言兼陸奧出羽按察使臣源朝臣融。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衞門督臣源朝臣多。參議正四位下行大藏卿臣源朝臣生。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勘解由長官臣南淵朝臣年名。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讃岐守臣藤原朝臣良繩。參議正四位下行式部大輔兼近江守臣春澄朝臣善繩。參議從四位下守右大辨臣大枝朝臣音人。參議右近衞權中將從四位下臣藤原朝臣常行。參議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下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奏議言。伏見。自延暦至仁壽。六代親王年料給分主典史生等。毎代各一人。互稱一代。不用通計。是以或隔一年即給。或經數年稀給。或省内親王。不關給例。執論各殊。披訴間出。天慈攸及。還似不平。謹案。此事格式不載。宣旨非切。徒見流例。未詳本源。方今年中所出之闕。始自三宮。至於諸司。有勞應補者居多。常苦其不足。而親王之數。四十有餘。非隔數年。難可周給。伏請。惣計親王。不別代々。輪轉而給。鱗次弗愆。將使先
後無恨。男女共欣。永々相承。以爲成式。但先來有勅。所別給者不入此限。謹録事状。伏聽天裁。奏可。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正月廿七日己酉》○廿七日己酉。以散位從四位下忠範王爲中務大輔。從五位下興我王爲大監物。從五位上行内藏助藤原朝臣安方爲頭。從五位下行造酒正春道宿禰永藏爲助。從五位下行上野介紀朝臣眞丘爲諸陵頭。從四位下行中務大輔輔世王爲民部大輔。散位從五位上源朝臣頴爲少輔。從五位下丹〓眞人高棟爲大藏少輔。從五位下行備後介源朝臣撰爲山城介。從四位上行彈正大弼平朝臣房世爲河内權守。從五位下行天文博士中臣志斐連春繼爲攝津權介。天文博士如故。從五位下行鼓吹正粟田朝臣碓雄爲伊賀守。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宜爲伊勢權守。從五位上行太政大臣家令菅野朝臣弟門爲尾張介。遠江守從五位下長岡朝臣秀雄爲參河守。散位從五位下安倍朝臣三寅爲權介。大監物從五位下田口朝臣統範爲遠江守。散位從五位下布勢朝臣冬雄爲駿河介。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眞主爲常陸介。主計頭兼木工權頭從五位上有宗宿禰益門爲信濃權守。餘官如故。散位從五位下大春日朝臣吉野爲介。從五位上安倍朝臣貞行爲上野介。治部少輔從五位下橘朝臣忠宗爲下野守。散位從五位下伴宿禰春宗爲陸奧介。從五位下行出羽權介安倍朝臣比高爲守。散位從四位下弘宗王爲越前守。刑部少輔從五位下文室朝臣能雄爲權介。從四位下
行下野守棟貞王爲越中守。散位從五位上久賀朝臣三常爲權守。從五位下行左馬助丹〓眞人藤吉爲丹波權介。左馬助如故。侍從從五位下源朝臣治爲因幡權守。散位從五位下三原朝臣永道爲播磨守。從五位下平朝臣季式爲介。從五位下行陰陽權助兼陰陽博士滋岳朝臣川人爲權介。餘官如故。散位從四位上源朝臣光爲美作守。從四位上基兄王爲安藝守。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宗行爲周防守。從四位上行兵部大輔兼美作守藤原朝臣仲統爲紀伊守。兵部大輔如故。參議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基經爲阿波守。左近衞中將如故。右近衞少將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有貞爲讃岐權介。右近衞少將如故。從五位下行雅樂助藤原朝臣業世爲筑前權介。從五位下守玄蕃頭紀朝臣宗守爲筑後守。散位從五位上紀朝臣夏井爲肥後守。從五位下守諸陵頭藤原朝臣廣守爲豐後守。散位從五位下菅野朝臣宗範爲介。從五位下田口朝臣業雄爲日向守。從五位下行陸奧介文室朝臣甘樂麻呂爲鎭守將軍。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正月廿九日辛亥》○廿九日辛亥。地震。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二月二日甲寅》○二月癸丑朔。二日甲寅。從四位上行伊豫守豐前王卒。豐前王者。贈一品舍人親王後。四世木工頭從五位上榮井王之子也。豐前少以渉學爲稱。天長三年爲大學助。俄而遷式部大丞。五年父憂去職。服中詔以本官起之。七年遷諸陵助。九年爲大宰大監。十年仁明天皇即天子位。是年十一月新甞廣讌。授從五位下。承和元年拜備中守。罷秩之後爲參河守。久而除大藏少輔。十四年叙從五位上。出爲安藝守。明年遷伊豫守。仁壽三年春加正五位下。爲大和守。齊衡二年爲左京權大夫。大和守如故。天安元年九月丁母憂解官。服〓之後。二年十一月拜民部大輔。貞觀三年遷伊豫守。不之任。四年四月下詔。令參議已上各論時政之是非。詳世俗之得失。右大臣藤原朝臣良相上表言。伏惟皇帝陛下。徳高雲霓。明並日月。猶開廣詢之路。遂降不諱之綸。右大辨南淵朝臣年名。身爲進士。職經内外。稍通治體。既居樞要。山城守紀朝臣今守。所歴之州。風聲必暢。論之良吏。自爲先鳴。伊豫守豐前王。才學早彰。資歴淹久。無他異跡。足謂老成。大宰大貳藤原朝臣冬緒。聲名粗達。器識漸優。吏幹之稱。仍有可愛。大和守弘宗王。頗有治名。多宰州縣。談諸經國。非無其才。然則令件等人同上意見。詔曰。可。先
是。諸王自二世至四世。賜夏冬衣服。不限人數。隨年定符出多少賜之。或至五六百人。是時載簿進官者四百餘人。豐前上疏曰。諸王給服。人數不定。徒費帑藏。何無紀極。望請以當時所在爲定數。隨闕補之。不聽輙過。從之。六年授從四位上。卒於官。時年六十一。豐前爲性簡傲。言語夸浪。接物之道。爲人所避。尋常直於侍從局。品藻人物。以爲己任。談咲消日。放縱不拘。諸王五世以下帶五位者。法不聽着紫。豐前爲五世五位着紫。爲有司所糺。然後着緋。』是日夜。有星。出東井入軫。色白。長二丈餘。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二月三日乙卯》○三日乙卯。大原野祭。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二月四日丙辰》○四日丙辰。祈年祭並如常。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二月五日丁巳》○五日丁巳。釋奠如常。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二月八日庚申》○八日庚申。春日祭如常。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二月九日辛酉》○九日辛酉。新鑄銅印一面賜女官厨。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二月十日壬戌》○十日壬戌。詔曰。皇乾播徳。亭毒之功自高。哲匠裁規。撫臨之道斯廣。是知。致庶績於和平。唯資惠愛。驅黎元於富壽。實在憂勞。朕以庸虚。恭承緒業。位雖尊於宸極。化未洽於域中。所以宵衣〓慮。〓食兢懷。欲使四海無凶札之嗟。八荒絶烽燧之警。然素情弗顯。玄感猶〓。孤負靈心。招以變異。去冬大宰府言上。在肥後國阿蘓郡神靈池。經淫雨而無増。在亢陽而不減。而今無故沸騰。衍溢他縣。龜筮所告。兵疫爲凶。朕之中腸。氷谷最切。夫脩徳嫁禍。既有前聞。行善攘殃。非無往鑒。宜毎寺薫修。毎社走幣。頼茲冥祐。防彼咎徴。又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量加優賑。使得支濟。又天安二年以往租税未納。皆勿詭責。一從〓除。所冀至精廣被。消霧露於無形。潜衞傍通。靜風塵於未兆。布告遐邇。俾知朕意。』是日。太政官頒下詔書於五畿七道曰。今稽詔書。毎寺薫修。毎社走幣。頼茲冥祐。防彼咎徴。又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量加優賑。使得支濟。又天安二年以往租税未納。皆勿詭責。一從〓除。夫佛法所崇。尤在誠信。神明所感。寔資潔清。今須國司講師相齋戒。從符到日一七箇日。於國分寺及有供定額寺。令轉讀金剛般若經。讀經之間。禁斷殺生。又國内所有大小諸社長官。躬親潔齋
奉幣。其幣料用正税。又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以救急義倉内。國司相量給之。又天安二年以往租税未納。載所司文簿者。咸從原免。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二月十三日乙丑》○十三日乙丑。園韓神祭如常。』出雲國言。衰弊年久。黎元凋殘。疫癘數發。稼穡不登。護國安民般若之力。攘災招福經王之助。望請。毎年春秋仲月。講演仁王般若經。其布施供養。充國儲料。太政官處分。依請。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二月十四日丙寅》○十四日丙寅。請六十僧於東宮内殿。限以五日。轉讀大般若經。』是日。勅遣從五位下行木工權助和氣朝臣彜範。奉幣於豐前國八幡大菩薩。告文云。天皇〈我〉詔旨〈爾〉坐。掛畏〈岐〉八幡大菩薩〈乃〉大前〈爾〉申賜〈倍止〉申〈久〉。大菩薩〈乃〉護賜〈爾〉依〈天〉。天下無事。然〈乎〉去年〈與利〉。天變地災今月〈萬天爾〉不止。加以。肥後國阿蘓郡〈爾〉在〈留〉神靈池無故沸溢〈太利〉。乍驚卜求〈禮波〉。兵疫〈乃〉事可有〈止〉申〈利〉。自此之外〈爾毛〉。物恠亦多。依此〈天〉。左右〈爾〉念行〈爾〉。掛畏〈岐〉大菩薩〈乃〉護賜〈牟爾〉依〈天〉。無事〈久〉可有〈止〉思食〈天〉。去正月〈爾〉差使〈天〉。大幣〈乎〉奉出〈无止志岐〉。然〈乎〉忽〈爾〉依有穢〈天〉。奉出〈古止〉不得〈奈利爾岐〉。今吉日良辰〈乎〉擇定〈天〉。木工權助從五位下和氣朝臣彜範〈乎〉差使〈天〉。禮代〈乃〉大幣〈乎〉令捧持〈天〉奉出〈須〉。此状〈乎〉聞食〈天〉。天下平〈介久〉。群臣忠心〈乎〉懷〈岐〉。上下有序〈利〉。兵疫不發〈之天〉。寳祚無動〈久〉護賜〈比〉。常磐堅磐〈爾〉矜幸〈倍〉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申。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二月十七日己巳》○十七日己巳。勅遣參議從四位下守右大辨大枝朝臣音人。從四位下行中務大輔忠範王等向山階山陵。告以神靈池水沸騰。預防災害。告文云。天皇〈我〉詔旨〈爾〉坐。掛畏〈岐〉山階〈乃〉御陵〈爾〉申賜〈倍止〉申〈久〉。自去年至于今月。天變地災不止。加以。肥後國阿蘓郡〈爾〉在〈流〉神靈池無故沸溢〈太利〉。乍驚卜求〈禮波〉。兵疫〈乃〉事有可〈止〉申〈利〉。自此之外〈爾毛〉物恠亦多。依此〈天〉左右〈爾〉念行〈爾〉。掛畏〈岐〉御陵〈乃〉護賜〈牟爾〉依〈天〉。無事〈久〉可有〈止〉思食〈天〉。去正月〈爾〉差使〈天〉奉出〈无止志岐〉。然〈乎〉忽〈爾〉依有穢〈天〉奉出〈古止〉不得〈奈利爾岐〉。今吉日良辰〈乎〉擇定〈天〉。參議從四位下守右大辨大枝朝臣音人。從四位下行中務大輔忠範王等〈乎〉差使〈天〉奉出〈須〉。此状〈乎〉聞食〈天〉。天下平〈氣久〉。群臣忠心〈乎〉懷〈岐〉。上下有序〈利〉。兵疫不發〈之天〉。寳祚无動〈久〉護賜〈比〉。堅磐常磐〈爾〉矜幸〈倍〉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申。』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讃岐守藤原朝臣良繩。從五位上行兵部少輔源朝臣直等向栢原山陵。從三位守權大納言兼右
近衞大將藤原朝臣氏宗。從五位上行民部少輔源朝臣頴等向嵯峨山陵。大納言正三位兼行民部卿太皇太后宮大夫伴宿禰善男。散位從四位上茂世王等向深草山陵。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勘解由長官南淵朝臣年名。從四位上行侍從利基王等向田邑山陵。告文一同山階山陵。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二月廿七日己卯》○廿七日己卯。豐前國從五位上辛國息長比〓[口+羊]神。忍骨神並授從四位上。阿波國正五位下天石門和氣八倉比〓[口+羊]神從四位下。和泉國從五位下泉穴師神從五位上。出羽國正六位上城輪神。高泉神並從五位下。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三月二日癸未》○三月壬午朔。二日癸未。制。七道貢蘓違期。國司五位已上奪位祿。六位已下折取公廨五分之一。自今以後。永爲恒例。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三月三日甲申》○三日甲申。天皇潔齋奉燈如常。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三月七日戊子》○七日戊子。先是。刑部省奏言。承前之例。訓刑部省。號訴訟之司。夫名不正。則事不從。又名以召實。事以放象。何以判斷之司。可謂訴訟之司。望諸。訓刑部省三字。將號判法之司。至是。有勅云。宜號定訟之司。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三月八日己丑》○八日己丑。雷雨。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三月九日庚寅》○九日庚寅。以散位從五位上和氣朝臣高作爲圖書頭。從五位上橘朝臣三夏爲治部少輔。從五位下行安房守紀朝臣吉繼爲玄蕃頭。散位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綱主爲鼓吹正。從五位上紀朝臣有常爲刑部權大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秋緒爲少輔。從五位下行明法博士完人朝臣永繼爲大判事。明法博士如故。散位從五位下當麻眞人安方爲造酒正。從五位下齋部宿禰木上爲勘解由次官。丹波權守從五位下笠朝臣弘興爲守。參議從四位下守右大辨大枝朝臣音人爲播磨權守。右大辨如故。從五位下守主税頭兼行遠江權介家原宿禰繩雄爲備後介。主税頭如故。正五位下行左馬頭清原眞人秋雄爲左近衞權少將。右馬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秀道爲左馬頭。從五位上守左近衞權少將在原朝臣業平爲右馬頭。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三月十二日癸巳》○十二日癸巳。授信濃國從五位上守達神從四位下。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三月十三日甲午》○十三日甲午。制。諸司諸衞府仕丁衞士日功。收長年錢廿文。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三月十九日庚子》○十九日庚子。周防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宗行爲兼鑄錢長官。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三月廿一日壬寅》○廿一日壬寅。授太政大臣東京第无位天石戸開神從三位。』相摸國鎌倉郡人大皇太后宮少屬從八位上上村主眞野。武散位從八位上上村主秋貞等。改本居貫附河内國大縣郡。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三月廿二日癸卯》○廿二日癸卯。地震。』以筑前國水田卅町。充對馬嶋上縣下縣兩郡司統領職田。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三月廿三日甲辰》○廿三日甲辰。授信濃國從五位下馬背神從四位下。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三月廿五日丙午》○廿五日丙午。少僧都法眼和上位慧運申牒。請一據舊例得度者受戒曰。検舊例。凡有得度者。先與度縁。次令入寺。就中年分度者經二箇年。臨時度者經三年箇年。令練沙彌之行。然後初聽受戒。爾乃毎年三月以前。僧綱放牒諸寺。令進當年可受戒者交名。會集綱所。治部玄蕃共勘名籍。兼試法華最勝威儀三部經。即簡定年六十已下。廿五已上。學得前件三部經者。更牒本寺。廿一日。令修悔過。四月十五日以前。定其受戒日。請集傳戒大少十師於東大寺戒壇院。依教法問十三難并十遮。然後令登壇受戒。即受戒畢後。安置戒壇院。差教授師。夏月之間。令修學比丘二百五十戒三千威儀。誓護國家。或在各本寺。請依止師。細學律相。同以誓護。其年不滿廿。若七十已上。并國家不放之人。債負之人。黄門奴婢之類。非是戒器。故佛不聽受戒。頃年之間。非唯忘却舊例。兼復違背佛教。或臨受戒日。纔下官符。新剃頭髮。初着袈裟。冠〓之痕。頭額猶存。或十四已下年少之人。空有貪名之外謀。曾無慕道之中誠。皆是未練沙彌之行。况於懴悔之事乎。加以。結番之場。競上下而鬪亂。登壇之次。爭先後而拏攫。遂則罵詈有司。陵轢十師。濫惡之甚不可勝計。夫受得表無表戒。名曰受戒。於三師七證
前。慇懃至誠敬禮。乞戒之下。發得防非止惡之功能。名曰表戒。羯磨之下。發得非色非心成佛之殊勝功能。名曰无表戒。既無至誠禮敬之心。安得表戒。表戒未得。何得無表。既不得表無表戒。何名得戒。登壇已後。不學律相。故不知持犯。不知持犯。故不修安居。何稱比丘乎。望請。惣據舊例。兼遵佛教。然則。緇徒感激。濫惡自止。戒壇清靜。佛法興隆。國土之豐樂不期而來。内外之災障不攘而去。太政官處分。依請。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三月廿六日丁未》○廿六日丁未。授甲斐國從五位下大井俣神正五位下。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三月廿七日戊申》○廿七日戊申。有勅。大搜於宮中及諸司。東西京。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三月廿八日己酉》○廿八日己酉。以從五位上行治部少輔橘朝臣三夏爲刑部大輔。左京權亮從五位下廣階宿禰貞雄爲亮。散位從五位下紀朝臣當仁爲權亮。從五位上守刑部大輔滋野朝臣安成爲美濃權守。外從五位下行主計助御春朝臣豐宗爲權介。左近衞權少將清原眞人秋雄爲阿波守。少將如故。參議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基經爲伊豫守。中將如故。從四位下行大學博士大春日朝臣雄繼爲權守。博士如故。』近江國言。伊香郡人石作部廣繼女。生年十五。始以出嫁。三十七失其夫。常守墳墓。哭不斷聲。專期同穴。無心再嫁。量其意操。可謂節婦。勅。宜叙二階免戸内租。即表門閭。』以相摸國大住。愛甲兩郡空閑地四百町内見開田十五町。充淳和院。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三月廿九日庚戌晦》○廿九日庚戌晦。大祓於建禮門前。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四月辛亥朔》○夏四月辛亥朔。天皇御前殿。宴于侍臣。賜祿各有差。』是日。勅木工權頭從五位上有宗宿禰益門。頭從五位上紀朝臣春枝。權助從五位下和氣朝臣彜範。助從五位下御春朝臣内雄等。令得往還近江國。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四月二日壬子》○二日壬子。元興寺僧傳燈法師位賢和奏言。久住近江國野洲郡奧嶋。聊搆堂舍。嶋神夢中告曰。雖云神靈。未脱蓋纒。願以佛力。將増威勢。擁護國家。安存郷邑。望請。爲神宮寺。叶神明願。詔許之。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四月三日癸丑》○三日癸丑。殞霜殺草。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四月四日甲寅》○四日甲寅。殞霜不止。』廣瀬龍田祭如常。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四月五日乙卯》○五日乙卯。是日。内裏并諸司諸所延名僧一人。受十善戒。讀般若心經。僧俗所讀經卷數。各別録奉進。去年天下患咳逆病。今年内外疫氣有萠。故轉經攘之。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四月七日丁巳》○七日丁巳。殞霜。』式部兵部兩省奏成選擬階簿。天皇不御前殿。大臣奉勅。令各還省行之。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四月八日戊午》○八日戊午。殞霜。』灌佛於内殿如常儀。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四月十日庚申》○十日庚申。平野祭。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四月十一日辛酉》○十一日辛酉。梅宮祭並如常。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四月十二日壬戌》○十二日壬戌。地震。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四月十四日甲子》○十四日甲子。殞霜。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四月十五日乙丑》○十五日乙丑。授伊勢國正五位上稻生神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勳七等椿神正五位下。』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賜文武官成選位記。』是日。制。興福寺維摩會立義得第僧叙滿位階。立爲恒例。』常住寺十禪師傅燈法師位延庭奏言。於山駐國葛野郡北山。奉爲國家。建立道場。名曰興隆寺。四履六町。安置千手觀音像一躰。梵王帝釋像各一躰。四王像四躰。貞觀二年詔令木工寮修造堂舍。春演説最勝王經。秋吼講妙法蓮華經。安居之中。轉讀大般若經。誓護國家。深期永代。望請。爲御願寺。修戒律眞言兩宗。但不經僧綱并講師之攝。從之。』以從五位下行越前權介文室朝臣能雄爲能登守。從五位下行豐後介菅野朝臣宗範爲薩摩守。』是日。以傳燈大法師位眞延爲内供奉十禪師。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四月十七日丁卯》○十七日丁卯。雷雨。諸衞陣於殿庭。』勅奉充諸明神神田。松尾神五段。賀茂御祖神五段。別雷神五段。稻荷神三段。平野神五段。大原野神五段。並以山城國愛宕。紀伊。乙訓。葛野等郡得度除帳田充之。』遣從五位下行木工權助和氣朝臣彜範。向石清水八幡大菩薩宮。奉楯矛并御鞍。告文云。天皇〈我〉詔旨〈度〉。掛畏〈岐〉石清水〈爾〉坐八幡大菩薩〈乃〉廣前〈爾〉申給〈止〉申〈久〉。新宮構造〈天波〉楯桙及種々神財可奉出。而神財〈波〉且奉出〈己止〉畢〈太利〉。楯桙并御鞍等〈乎奈毛〉怠〈利介留〉。此〈乎〉今造餝〈天〉。禮代大幣帛〈乎〉令捧持〈天〉。使木工權助從五位下和氣朝臣彜範差〈天〉奉出給〈布〉。但御鞍〈波〉三具〈奈毛〉奉出〈須倍加利介留〉。然〈乎〉申傳〈太留〉人〈奈毛〉誤〈天〉。二具〈乎〉令造〈天介留〉。因〈天〉一具〈乎波〉大菩薩〈爾〉奉〈利〉。一具〈乎波〉卜定〈天〉大帶命爾奉〈留〉。但比〓[口+羊]大神〈乃〉御料〈波〉今使造〈天〉後〈爾〉。吉日良辰〈爾〉奉出〈牟〉。此状〈乎〉平〈介久〉聞食〈天〉。天皇朝庭〈乎〉寳位無動〈久〉。堅石常石〈爾〉。夜守日守〈爾〉護幸〈倍〉賜〈比〉。天下國家無事〈久〉護助
給〈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申。』參議從四位下守右大辨兼行播磨權守大枝朝臣音人向平野社。内藏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安方向太政大臣東京第社。並奉楯桙御鞍等。告文同石清水。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四月廿日庚午》○廿日庚午。從三位守權大納言兼右近衞大將藤原朝臣氏宗上表。請解大將職曰。臣前年抗表。請解左衞門督。誠以。器與用違。官曠職闕。非敢微躯是受。實將負重致憂也。而天鑒曲降。更加殊奨。武職文官還曩時。〈中謝〉臣才非默識。性是朱愚。叨蒙不測之恩。驟歴匪才之任。今復位當喉舌。寄忝爪牙。顧覆〓而貽憂。想瞰門而増懼。縱只鞠躬槐庭之中。慙惶不暇。何况兼寵蘭綺之上。志力那堪。加以。桑楡陰短。犬馬齒衰。嬰羸病之暗來。恐警巡之多闕。伏願。皇情下照。丹款獲申。罷擁旄於八屯。專粉骨於一職。無勝兢悚戰汗之至。謹奉表以聞。優詔不許。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四月廿二日壬申》○廿二日壬申。諸衞警固。縁賀茂祭也。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四月廿三日癸酉》○廿三日癸酉。賀茂祭如常儀。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四月廿四日甲戌》○廿四日甲戌。諸衞解嚴。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四月廿五日乙亥》○廿五日乙亥。授大和國無位田中神從五位下。』是日。式部省奏諸銓擬郡司擬文。天皇不御前殿。右大臣奉勅。於仗下令少輔從五位上平朝臣實雄開簿讀之。大臣點定覆奏。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四月廿七日丁丑》○廿七日丁丑。請六十僧於内殿。三箇日間。轉讀大般若經。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五月二日壬午》○五月辛巳朔。二日壬午。雷雨。諸衞陣於殿庭。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五月五日乙酉》○五日乙酉。停端午之節。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五月八日戊子》○八日戊子。授美濃國從五位下伊冨岐神從四位下。遠江國正六位上淡海石井神從五位下。』以出羽國觀音寺預之定額。』是日。勅充對馬嶋分寺三綱供。其料用三寶布施大豆百斛之息利。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五月十日庚寅》○十日庚寅。先是。源永。藤原興蔭。直世道主。藤原連。春藤。秋宗。春行。安繼。俊成。恒雄。眞藤。利貞。吉雄等十四人浮宕於出雲國。拒捍國郡。陵轢百姓。是日。下知國司。差加防援。早令入京。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五月十三日癸巳》○十三日癸巳。延僧四口於神泉苑。讀般若心經。又僧六口。七條大路衢。分配朱雀道東西。朝夕二時讀般若心經。夜令佐比寺僧惠照。修疫神祭以防災疫。預仰左右京職。令東西九箇條男女人別輸一錢。以充僧布施供養。欲令京邑人民頼功徳免天行也。』右京職言。右京人伴健岑。承和九年七月廿八日謀反。配流隱岐國。而彼國稱健岑會赦放免入京。勅。宜殊從寛宥遷配出雲國。差充防援遞送前所。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五月十五日乙未》○十五日乙未。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任諸國郡司。策命如常。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五月十六日丙申》○十六日丙申。以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高範。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千乘。並爲待從。刑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秋緒爲治部少輔。下野守從五位下橘朝臣忠宗爲刑部少輔。從五位上行伊勢權守藤原朝臣宜爲齋宮權頭。伊勢權守如故。散位從五位下大春日朝臣澤主爲勘解由次官。從四位上行侍從利基王爲下野權守。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齋部宿禰木上爲越前權介。從五位下行主税頭兼備後介家原宿禰繩雄爲加賀權介。主税頭如故。外從五位下行安房守賀陽朝臣宗成爲備後介。從四位上基兄王爲安藝守。基兄。今年正月拜安藝守。丁母憂去職。詔以本官起之。』授陸奧國俘囚外從八位下伴部建麻呂外從五位下勳五等。』是日。置諸國介掾。甲斐。能登。丹後。石見。周防。長門。土左。日向八國並今置介。飛騨一國今置掾。先是。三月九日。太政大臣已下參議已上奏言。謹案令條。上國有介。中國無介。下國無掾。夫雖分官置職實有前規。而隨時制宜。豈闕當代。今件等國。或前爲上國。未備介職。或國務稍繁。官員猶少。或長官有故。主典執印。論之政途。事非穏便。伏請。甲斐。周防新備介職。自餘中國同置介。下國又置掾。以適變通。但至于安房。若狹。佐渡。大隅。薩摩。志摩等國。雖有中下之名
。不足備介掾之職。仍不入此例。臣等商量。具件如前。謹録事状。伏聽天裁。詔從之。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五月十七日丁酉》○十七日丁酉。詔以紀伊國從五位上堅眞音神列於官社。』上野國言。加擧權任國司公廨料稻七萬束。從之。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五月廿日庚子》○廿日庚子。左京人造酒令史正六位上道祖史永主。散位大初位下道祖史高直等二人。賜姓惟道宿禰。其先。出自百濟國人王孫許里也。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五月廿四日甲辰》○廿四日甲辰。遣諸衞府官人已下。大搜於東西京。先是。左衞門獄中着〓囚六人。穿獄垣逃去。仍以搜索。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五月廿五日乙巳》○廿五日乙巳。大搜京邑。』授薩摩國從五位上賀紫久利神正五位下。』讃岐國三野郡置主政一員。』是日。制。五畿七道諸神社祝部。停補白丁。以八位已上及年六十已上人充之。先是置者。令終其身。自今以後。立爲恒例。』以散位從五位上良岑朝臣長松爲大和權守。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五月廿六日丙午》○廿六日丙午。勅。近士賢基。修行年久。居住多武岑墓邊寺。宜令大和國。以正税稻。日給米一升二合。充其供料。兼令賢基。率沙彌等。検彼墓四至之内。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五月廿七日丁未》○廿七日丁未。下知大和國。僧高貞。沙彌勝勢等。不宜令居止部内。〈其由未詳〉。
《卷十貞觀七年(八六五)五月廿九日己酉晦》○廿九日己酉晦。大電雷雨。諸衞陣於殿前。是日。淫霖猶未止。P9254
《卷十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



P9255
《卷十一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一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六月庚戌朔》○六月庚戌朔。日有蝕之。』授和泉國從五位上泉穴師神正五位下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六月四日癸丑》○四日癸丑。授從五位下後院隼神從五位上。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六月五日甲寅》○五日甲寅。從三位守權大納言兼右近衞大將藤原朝臣氏宗上言。氏宗。忝以朦昧。列槐棘。負荷之憂。寤寐無息。日者降詔。令進意見。公卿宰相。儒官賢士。毎各輸忠盡誠。陳上深謀遠慮。爰下公卿。更相評議。日月空過。遞爲矛楯。却恐。評議之上更有後議之勞。氏宗無計愚情之不及。誤評一兩人奏状。再三悚愧。遂無所裨。今望。諸臣所進意見奏状中。先擇要切。且以施行。皆是抄出古典。無言非道。稍隨時宜。遂盡其志。謹勒管見。俯待取捨。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六月八日丁巳》○八日丁巳。因幡國無位阿太賀都建御熊神。大和佐美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六月十日己未》○十日己未。禁京畿及近江國賣買之擇弃惡錢曰。弘仁十一年六月九日下知大藏省曰。鑄錢司所進新錢。雖文字頗不明。而不失體勢。亦有小疵。行用無妨。宜猶納。而間愚者不悟此旨。專任已心。擇弃不受。或稱文字不全。計十嫌二三。或號輪郭有缺。擧百欠八九。是以要升米者。飢口難餬。買屯綿者。寒身不暖。宜于路頭。嚴加禁止。若有乖違。隨即决笞。』從四位下東子女王卒。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六月十一日庚申》○十一日庚申。月次并神今食祭。
天皇不御神嘉殿。遣親王公卿奉祭如常。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六月十四日癸亥》○十四日癸亥。授近江國正五位下勳八等兵主神從四位上。』是日。禁京畿七道諸人寄事御靈會。私聚徒衆。走馬騎射。小兒聚戯。不在制限。』左京職言。天長年中。於八條二坊。造立七間板屋一宇。以爲乞人所居。而乞人之。別處停留無居止。頃年駈役囚人。隨便寄住。去年以來。無人居宿。加之。毎遇風雨。逾増腐損。欲加修理。非無煩費。望請。除弃以脱職累。太政官處分。依請。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六月十六日乙丑》○十六日乙丑。大風暴雨。壞廬舍。折樹木。建禮門扉二枚倒仆。』左京人六世無位三坂王賜姓淡海眞人。河嶋王子裔孫也。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六月廿一日庚午》○廿一日庚午。遲明。月色正黄。有赤雲覆之。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六月廿二日辛未》○廿二日辛未。山城國從五位上天津石門別稚姫神列於官社。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六月廿三日壬申》○廿三日壬申。左京人正六位上坂井王賜姓清春眞人。礒城皇子之裔孫也。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六月廿六日乙亥》○廿六日乙亥。任左右相撲司。正三位行中納言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源朝臣融。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衞門督源朝臣多。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勘解由長官南淵朝臣年名。參議從四位下守右大辨兼播磨權守大枝朝臣音人。參議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下兼行伊豫守藤原朝臣基經。從四位上行左兵衞督兼前權守在原朝臣行平。正五位下守左中辨兼行太皇太后宮亮藤原朝臣家宗。左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兼行中權守源朝臣舒。從五位上行兵部少輔源朝臣直。左馬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秀道。木工頭從五位上兼行左衞門權佐紀朝臣春枝。左兵衞權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直方等爲左司。參議大藏卿正四位下源朝臣生。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讃岐守藤原朝臣良繩。參議正四位下行式部大輔兼近江守春澄朝臣善繩。參議右近衞權中將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常行。正四位下行右兵衞督源朝臣勤。從四位上行右近衞中將源朝臣興。右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兼行讃岐權介藤原朝臣有貞。正五位下行右衞門權佐藤原朝臣廣基。從五位上守右中辨丹眞人貞岑。從五位上行右兵衞佐源朝臣至。主計頭兼木工權頭從五位上行博士信濃權守有宗宿禰益門。右馬頭從五位上在原朝臣業平等爲右司。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六月卅日己卯》○卅日己卯。大於朱雀門前。例也。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七月二日辛巳》○秋七月庚辰朔。二日辛巳。無品重子内親王薨。依内親王平生辭讓。不任縁葬諸司。輟朝三日。内親王者。仁明天皇之皇女。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道長之女也。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七月三日壬午》○三日壬午。信濃國諏方郡水田二段。爲彼國建御名方富命神社田。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七月四日癸未》○四日癸未。廣瀬竜田祭如常。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七月十二日辛卯》○十二日辛卯。延僧六人。於建禮門。轉讀金剛般若經。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七月十七日丙申》○十七日丙申。大風雨。折樹發屋。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七月十九日戊戌》○十九日戊戌。縁太皇太后御願。於安祥寺。永代相承。持念尊勝眞言。轉讀孔雀王經及諸宗經論。其願文曰。深悲遠慮。調御用心。勝利常行。薩攸急。爰從去貞觀元年。在建立安祥寺。奉爲田邑天皇〈文徳〉。毎月一七日令一七口僧。持念尊勝眞言。至今七ケ年。已又令彼寺年分栖山僧結番。晝夜無間轉讀諸宗經論。以奉翊聖朝加護國家。今亦令念孔雀明王。能除難。令得安樂、 一七口僧。毎月一七日夜。讀誦件經。不絶音聲。上爲諸天釋梵一切神祇。今上陛下。皇太后殿下及代々國主少君。深草田邑兩陵聖靈〈仁明〉。先考先妣二所魂魄。下爲太政大臣。王主公卿。文武庶寮。都鄙黔首。凡諸藤氏者。乃至四恩法界一切含靈。皆能隨尊卑而増福。兼現當而加榮。早破煩惱。終證菩提。吾之此志也。雖黄泉而不。庶俾新々不絶。永々相承。天長地久。修此勝因者。勅下知彼寺。隨御願力。勤能薫修。莫令違失。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七月廿一日庚子》○廿一日庚子。天皇御建禮門。觀相撲。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七月廿三日壬寅》○廿三日壬寅。天皇於南殿御簾中觀相撲。左右司遞奏音樂。百戯偕作。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七月廿六日乙巳》○廿六日乙巳。進美作國從四位下仲山神階加從三位。授尾張國從四位上眞清田神正四位上。信濃國正六位上名立神。前國正六位上神根神。壹岐嶋正六位上見上神。眞賀山神等並從五位下。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七月廿七日丙午》○廿七日丙午。先是。大宰府言。大唐商人李延孝等六十三人。駕船一艘。來著海岸。是日。勅安置鴻臚舘。隨例供給。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七月廿九日戊申晦》○廿九日戊申晦。先是。武徳殿前有人死。仍大於建禮門前。以攘邪穢也。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八月二日庚戌》○八月己酉朔。二日庚戌。雨水。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八月十一日己未》○十一日己未。内膳典膳正七位下雀部朝臣祖道。隱匿司中人死之穢。仍科上。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八月十二日庚申》○十二日庚申。左右辨官暫移直宮内省。縁天皇擬遷御太政官也。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八月十五日癸亥》○十五日癸亥。大宰府言。對馬嶋銀穴在下縣郡。自高山底。穿鑿巖。堀入〓許丈。白晝執炬而得入。頃年以來。處々崩塞。屡費人功。而去夏霖雨。穴底水湛。計其功力。非可堪司私輙穿開。望請。准延暦十五年例。以彼嶋例擧大豆遺百斛。并租地子穀百斛。且其令堀開。詔許之。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八月十七日乙丑》○十七日乙丑。屈六十僧於太政官曹司廳。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天皇欲遷御故。秋季御讀經於此修之。兼以鎭也。』後國神石。奴可。甲努。惠蘓。世良。三谿。三次。三上八郡僻居山間。土宜採。連年旱疾。黎庶弊亡。四年之間。毎年四郡。更復課役。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八月廿一日己巳》○廿一日己巳。天皇遷自東宮。御太政官曹司廳。爲來十一月將遷御内裏也。當此之時。陰陽寮言。天皇御本命庚午。是年御絶命在乾。從東宮指内裏直乾。故避之焉。公卿於中務省廳事。聽尋常政。少納言外記移直中務省。取於近御在所也。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八月廿四日壬申》○廿四日壬申。太政官獻物。并進酒饌於後宮及饗近臣。』昔弘仁末。沙門玄賓於伯耆國會見郡。建立阿彌陀寺。至是。勅永免寺田十二町九段册歩租。本國内百姓所施入也。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八月廿六日甲戌》○廿六日甲戌。民部省獻物。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八月廿八日丙子》○廿八日丙子。授近江國從五位上三上神正四位下。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九月己卯朔》○九月己卯朔。詔以山城國葛野郡山地一町八段。賜清源山寺。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九月三日辛巳》○三日辛巳。大炊寮有犬産穢。仍停御燈之齋。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九月五日癸未》○五日癸未。勅以藥師寺僧壹演爲權僧正。遣參議從四位下守右大辨兼行播磨權守大枝朝臣音人。從五位上行少納言兼侍從良岑朝臣經世。率所司向西寺綱所宣制。策文曰。天皇大命〈爾〉坐。諸大法師等〈爾〉白〈左部度〉宣〈久〉。天下〈乃〉平〈久〉安〈久〉可有〈岐〉事〈波〉。諸佛弟子等〈乃〉願誓坐〈散无爾〉依〈天奈留部之止奈毛〉所念行〈須〉。今藥師寺僧壹演。少壯之時〈爾〉酷厭俗塵〈天〉。抛官〈天〉入道〈世利〉。因果之理〈乎〉問習〈天〉。練耶之行〈乎〉企脩〈己止〉。專無退轉〈之天〉。既經多年〈氣利〉。唯身獨〈乃〉爲〈爾波〉不在〈シテ〉。國家〈乎〉護持〈都〉至誠深志。自然〈爾〉朕心〈爾〉覺知〈多萬比〉諸人〈毛〉普〈久〉聞見〈多留奈利〉。然〈爾〉太政大臣去年冬〈與利〉重病〈爾〉沈〈天〉命難存〈久〉侍〈萬之々乎〉。至今〈爾〉平安〈爾〉侍〈萬須〉事〈波〉。顯然〈爾〉此僧〈乃〉以至心救護〈爾〉依〈天奈利介利〉。朕〈我〉心思〈宇之呂也須久〉。國家〈乃〉無動〈岐〉事〈波〉。太政大臣一柱〈爾〉依〈天奈利〉。然物〈乎〉極〈留〉命〈乎〉救〈比〉活〈萬ツ禮留〉恩徳〈乎〉。何爲〈加〉輕〈久〉念〈保須部岐〉。古事〈乎〉
聞食〈波〉。如此〈岐〉國家〈乃〉大楯〈度安留〉大臣〈乃〉身命〈乎〉救〈止之天波〉。官庫〈乃〉物〈乎〉傾盡〈シ〉。種々〈爾〉公勞〈乎〉盡〈左禮氣利〉。然則此一僧〈乎〉別〈爾〉褒賞〈比天〉。自今以徃〈毛〉。大臣〈乎〉救衞〈之女萬都利〉。天下平安〈爾〉在〈之米牟止奈毛〉所念行〈須〉。然〈乎〉此僧天性離欲〈天〉。係望〈女留〉事一〈毛〉聞食〈禰波〉。褒賞〈波牟〉事〈乃〉無〈禮波奈毛〉。權僧正〈爾〉任賜〈布〉。是則令法久住。利有情〈我〉爲〈爾奈利止〉白〈左部奈止〉宣命〈乎〉白。』内匠寮始置寮掌二員。』伊賀國阿拜。山田。伊賀三郡田六町九段二百八十八歩。施入貞觀寺。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九月七日乙酉》○七日乙酉。中務省獻物。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九月八日丙戌》○八日丙戌。式部省獻物。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九月九日丁亥》○九日丁亥。於太政官賜宴群臣。喚文人賦詩。内教坊奏女樂。皆如常儀。公卿已下賦詩者皆起探韵。日暮賜祿各有差。』是夜。有星。出卷舌入畢首。長可三尺。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九月十日戊子》○十日戊子。夜。有星。出墳墓下入貫須女。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九月十一日己丑》○十一日己丑。是日。可奉幣帛伊勢大神宮。御在所有穢。仍以停止。遣散位從五位下岑行王。神祇伯從四位下中臣朝臣逸志。告以事由。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九月十四日壬辰》○十四日壬辰。勅以遠江國長下郡水田十二町。施入貞觀寺。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九月十五日癸巳》○十五日癸巳。太政官下知彈正臺。左右京職。山城。攝津。伊賀。近江。丹波。播磨等國。禁材木短狹。及定載車法曰。歩板。簀子。榑等長短厚薄。去延暦十五年初立制法。於是。年月遷改。久忘格意。仍弘仁四年。天長八年。嘉祥三年科罪兼可沒之状。下知已訖。而採材倫爲貪潤澤。伐斫一本。欲得百利。因。裁長要短。而任意爲漸。嫌厚求。而在手不輟。公途私用。常多闕乏。頻施嚴制。未聞花肅。雖是愚民之可責。豈非國吏之解體。宜早遵行無有乖違。沒物科罪一如先格。但中間所在不法材者。承制之後。百廿日内。悉令賣竟。其車荷者。量材長短。先有制法。今擧不法。既責輕薄。運載之法。何應一同。須榑卅二材。歩板八枚。簀子十枚。以此爲定。復舊之後。改從恒例。不得因此更令濫吹。長官相承。嚴加督察。示山口及津頭分明令知。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九月廿一日己亥》○廿一日己亥。宮内省獻物。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九月廿二日庚子》○廿二日庚子。河内國正六位上野神。近江國正六位上石釼神等並授從五位下。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九月廿四日壬寅》○廿四日壬寅。地震。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九月廿六日甲辰》○廿六日甲辰。勅木工寮。採銅於山城國相樂郡岡田舊鑄錢司山。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月己酉朔》○冬十月己酉朔。天皇御南殿。賜飮侍臣。〈南殿謂官廳事〉。左右近衞府遞奏音樂如常。賜祿各有差。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月七日乙卯》○七日乙卯。中務省言。被管諸司考文造三通。置於惣省并式部本司等。各爲常留。今案物情。式部本司。於事有用。常留之。以是足焉。至于此省。雖有收置之勞。曾無事之要。毎至交替。非無其煩。望請。准宮内省。三年一除。將省物煩。太政官處分。被管諸司。長上考文。留三箇年。番上留六箇年。依次除。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月九日丁巳》○九日丁巳。讃岐國從五位上田村神。大水上神並授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大麻神。城山神。賀茂神。々谷神等並從五位上。大和國正六位上武雷神。保沼雷神。出雲國從六位上女月神等並從五位下。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月十六日甲子》○十六日甲子。詔以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壹演爲超昇寺座主。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月十七日乙丑》○十七日乙丑。令五畿七道。自來月二日。至七日。禁斷殺生。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月十九日丁卯》○十九日丁卯。延六十僧於太政官廳事。轉讀大般若經。限三日訖。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月廿一日己巳》○廿一日己巳。勅。河内國平岡神主一人。給春冬當色軾絹糸等。一如平野梅宮神主。又春秋二祭。差神祇官中臣官人一人。校祭事。兼付幣帛。又差琴師一人。供事祭場。立爲恒例。』是日。以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元利萬侶爲次侍從。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月廿二日庚午》○廿二日庚午。太政官獻物。公卿已下侍從已上侍宴。雅樂寮奏音樂。酣暢竟日。極歡而罷。賜祿各有差。外記以下直丁已上預賚焉。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月廿五日癸酉》○廿五日癸酉。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壹演上表請辭職曰。小僧壹演言。任非其器。則公私共速其傷。分其才。則道俗同罹其咎。壹演凡愚性拙。白業功疎。瓶雀還飛。水萍易合。徒縫慙愧以爲衣。難鑄弘誓以爲鎧。未遑救己。寧及利他。伏見。太政大臣藤原朝臣。仁風廣。徳望高懸。利物之功。希世而出。故及其臥病沈困之時。天下緇素譬憂母。或事勞於外。或心焦於中。依佛依神。競祈其命。即知天答萬人之望。豈偏謂假一身之力乎。而今承黄紙詔命。以小僧爲活彼大臣。賜任權僧正。恩出非常。分彰不次。身毛盡竪。伏増胡顏。又其僧正之位者。天下之所瞻仰。四中之鎭也。當今才當其途者。寔滋有徒。而非智非行。超加其上。則恐遠乖世尊之教。近貽聖朝之譏。伏願。枉留聖聽。早賜哀許。不任丹款之至。謹上表以聞。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月廿六日甲戌》○廿六日甲戌。雅樂權大允外從五位下和邇部宿禰大田麿卒。大田麿者右京人也。吹笛出身。於伶官。始師事雅樂權少屬外從五位下良枝宿禰清上。受學吹笛。清上特善吹笛。音律調弄皆窮其妙。見大田麿有氣骨可学習。因加意而教之。承和之初。清上從聘唐使。入於大唐。歸朝之日。舶遭造風。漂墮南海賊地。爲賊所殺。本姓大戸首。河内國人也。大田麿能受其道。莫不精究。天長初。任雅樂百濟笛師。尋轉唐笛師。數年爲雅樂少屬。俄轉大屬。齊衡三年除權大允。貞觀三年正月廿一日授外從五位下。是日内宴也。大田麿伎術出群。故加殊。大田麿。本姓和邇部。後賜宿禰。卒時年六十八。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月廿七日乙亥》○廿七日乙亥。延百僧於本宮内裏。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天皇欲遷御。故豫鎭之。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月廿八日丙子》○廿八日丙子。勅曰。演和尚。省表具之。和尚恬靖挺性。忍生草之穿身。堪任陶情。慕落花之雨鳥。况復味至味之無味。所貯則死者還生。殊行能行之不行。所練則對治延命。由斯太政大臣寢疾之日。誠頼公力。竟得平安。朕達旦不寐。深嘉其功。感恩之思。亡徳不報。故殊儕類。委以綱維。期一天下之無爲。活四海内之有截。而今陳請辭謝。推讓是崇。心雖有出塵之清迹。既無同俗之混。夫大慈之所貴。不繋於一身。弘誓之所先。普及於庶類。豈有神水石。徒遂獨善之求。韜光松蘿。空弃兼濟之願者哉。尚攝和氣息。逾薫禪風。暫屈淡退之志。曲叶緇素之望。』出雲國從五位下左草神。御譯神。阿式神並授從五位上。尾張國正六位上鞆江地神。枌地神等並從五位下。』遠江國長上郡空閑地百六十町施入貞觀寺。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月廿九日丁丑晦》○廿九日丁丑晦。勅賜讀經百僧度者各一人。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一月戊寅朔》○十一月戊寅朔。地震。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一月二日己卯》○二日己卯。詔贈正五位下道公首名從四位下。首名是良吏也。今追賞焉。』陸奧國磐瀬郡大領借外從五位下磐瀬朝臣富主授外從五位下。』阿波國名方郡人忌部首眞貞子。伉儷亡後。經卅餘歳。身臥側。心存念佛。遂不再。將終一生。詔叙位二階。免戸内租。即表門閭。以旌婦之貞焉。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一月三日庚辰》○三日庚辰。美作國久米郡人秦豐永。天性孝行。志在恭順。幼稚之年。致養二親。母亡後。常守墳墓。叙位三階。免同籍課役。表門閭。令衆庶知焉。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一月四日辛巳》○四日辛巳。勅遣使者於伊勢大神宮。并明神十一社奉幣。告以天皇遷御内裏也。』天皇遷自太政官。御仁壽殿。自此三日。諸衞警固。諸司侍宿宣陽門外廊下。』是日。外記候處還於本局。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一月七日甲申》○七日甲申。平野春日祭如常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一月八日乙酉》○八日乙酉。梅宮祭如常儀。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一月十二日己丑》○十二日己丑。園韓神祭如常。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一月十三日庚寅》○十三日庚寅。鎭魂祭如常。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一月十四日辛卯》○十四日辛卯。新甞祭。天皇不御神嘉殿。勅遣親王公卿。向宮内省奉祭。』是夜。地震。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一月十五日壬辰》○十五日壬辰。天皇御紫宸殿。賜宴群臣。大歌五舞如常儀。宴竟賜祿各有差。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一月十七日甲午》○十七日甲午。授尾張國從五位下憶感神從五位上。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一月十八日乙未》○十八日乙未。天皇御射殿。親王已下參議已上侍焉。』是日。木工寮獻物。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一月廿日丁酉》○廿日丁酉。神祇伯從四位下中臣朝臣逸志等解。左京人大中臣朝臣名高戸一烟。去貞觀三年稱絶戸。右京人大中臣朝臣氏吉戸一烟。去天安二年稱非民人。並申官除弃。今戸口等披訴。皆有證據。望請。依實還附本貫。詔許之。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一月廿一日戊戌》○廿一日戊戌。天皇御紫宸殿。王公並侍。左近衞。左衞門。左兵衞等府。并左馬寮獻物。終日宴飮。雜樂皆作。賜祿各有差。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一月廿五日壬寅》○廿五日壬寅。天皇御紫宸殿。王公皆侍。右近衞。右衞門。右兵衞等府。并右馬寮獻物。酣暢作樂。一同前日。賜祿各有差。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一月廿六日癸卯》○廿六日癸卯。授近江國正六位上麻生神從五位下。』以山城國相樂郡舊鑄錢司地廿餘町。爲採銅之地。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一月廿七日甲辰》○廿七日甲辰。延僧七口於内殿裏修法。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一月廿八日乙巳》○廿八日乙巳。無品大井内親王薨。不任縁葬司。以喪家固辭也。帝不視事三日。内親王者。桓武天皇之皇女。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河子。從四位上大繼之女也。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二月二日己酉》○十二月戊申朔。二日己酉。地震。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二月九日丙辰》○九日丙辰。勅。甲斐國八代郡立淺間明神祠。列於官社。即置祝禰宜。隨時致祭。先是。彼國司言。往年八代郡暴風大雨。雷電地震。雲霧杳冥。難辨山野。駿河國富士大山西峯。急有熾火。燒碎巖谷。今年八代郡擬大領無位伴直眞貞託宣云。我淺間明神。欲得此國齋祭。頃年爲國吏成凶咎。爲百姓病死。然未曾覺悟。仍成此恠。須早定神社。兼任祝禰宜。々潔齋奉祭。眞貞之身。或伸可八尺。或屈可二尺。變體長短。吐件等詞。國司求之卜筮。所告同於託宣。於是依明神願。以眞貞爲祝。同郡人伴秋吉爲禰宜。郡家以南作建神宮。且令鎭謝。雖然異火之變。于今未止。遣使者察。埋海千許町。仰而見之。正中頂飾造社宮。垣有四隅。以丹青石立。其四面石高一丈八尺許。廣三尺。厚一尺餘。立石之門。相去一尺。中有一重高閣。以石搆營。彩色美麗。不可勝言。望請。齋祭兼預官社。從之。』武藏國旱霜。優復一年。』停廢讃岐國三野郡託磨牧。』阿波國板野郡人百濟岑子女。一産三男。給稻三百束。乳母一人。』授伊勢大神宮禰宜外正五位下神主繼長從五位下。豐受宮禰宜正六位上神主眞水外從五位下。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二月十一日戊午》○十一日戊午。月次神今食祭。天皇不御神嘉殿。所司奉祭如常。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二月十三日庚申》○十三日庚申。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壹演重上表曰。沙門壹演言前進表章。庶蒙矜察。肅奉還喩更深。臨深谷而悲兢。仰寒天而流汗。壹演雖同痩鷹。未免唖羊。徒叨四河之同名。難企六波之一岸。加之。素性庸菲。無徳無才。何以辱法務之綱維。爲道俗所欽仰。伏惟。聖朝陛下。以尭舜之聖徳。得旦之賢佐。宣風則俊士如林。賛化則高僧成市。是以四海賢愚盡甘詮鑒。百官内外皆有允釐。而今謬降殊恩。辱此非據。上違天造。下慙物情。進退惶怖。罔心顏。伏乞曲照丹誠。俯收玄澤。則誤授之譏無渉於清朝。虚受之嫌幸免於陋質。匪任遑迫之至。謹重上表以聞。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二月十七日甲子》○十七日甲子。勅。河内國平岡神四前。准春日大原野神。春冬二祭奉幣。永以爲例。』諸衞士仕丁等愁訴云。遠辭國。苦役京都。唯仰養丁之輸物。以覊旅之資用。而本國司稱依詔復徭。養物之數。三分減一。然則留國之民既蒙十日之復。上京之丁猶苦一年之役。凡在勞逸。彼此不同。望請。依舊被給。太政官處分。宜加増養丁。滿例輸數。即下知東海。東山。北陸。山陰。南海道。依件行之。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二月十九日丙寅》○十九日丙寅。於内裏始修佛名懴悔。』勅曰。權僧正壹演公。朕以公有洪大之恩。故委之以綱維之任。事詳前詔。何假縷談。惟公翠草吐榮。紅雲凝質。體無我之奧理。勤利他之深思。朕賞其神韵。欽其徳輝。殊加褒崇。願助治化。而頻陳表章。欲遂辭退。唯有謙光之美。恐博愛之途。昔道温不拒宋武之詔。僧理猶奉湘東之命。斯皆感景慕之至誠。豈可以覊束而爲累哉。公宜永持綱領。能鎭衆心。使禪室仰棟梁之材。法流競資舟楫之用。然則酬恩之望。既申於朕情。應物之規。何損於公徳。義在忘言。旨不多及。自今而後。更勿重陳。』是日。制。信濃國使牧御馬。元八月廿九日貢之。今定十五日。冷然院諸牧。元八月廿五日貢之。今定十一日。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二月廿日丁卯》○廿日丁卯。令甲斐國於山梨郡致祭淺間明神。一同八代郡。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二月廿一日戊辰》○廿一日戊辰。授下野國正三位勳四等二荒神從二位。武藏國正五位下氷川神從四位下。駿河國從五位下御盧神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大井神從五位下。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二月廿四日辛未》○廿四日辛未。勅遣公卿已下侍從已上於諸山陵墓奉荷前幣。』夜有星。出奎婁北。入抵土司空。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二月廿六日癸酉》○廿六日癸酉。武藏國五位下伊多之神。參河國從五位下赤孫神並授從五位上。河内國正六位上酒泉神從五位下。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二月廿七日甲戌》○廿七日甲戌。尾張國言。昔廣野河流。向美濃國。當于斯時。百姓無害。而頃年河口壅塞。惣落此國。毎遭雨水。動被巨害。望請。掘開河口。令趣舊流。太政官處分。依請。
《卷十一貞觀七年(八六五)十二月卅日丁丑》○卅日丁丑。大於朱雀門前。大儺並如常儀。P9274
《卷十一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一



P9275
《卷十二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二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丙戌〉正月戊寅朔》○〈丙戌〉八年春正月戊寅朔。天皇不受朝賀。七曜暦。藏氷樣。腹赤御贄等。所司付内侍奏。賜親王以下飮於宜陽殿西廂。賜御被。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正月二日己卯》○二日己卯。所司獻剛卯杖。天皇不御紫宸殿。付内侍奏。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正月五日壬午》○五日壬午。於天安寺。限以三日。奉爲田邑天皇〈文徳〉。轉讀金剛般若經千卷。般若心經萬卷。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正月七日甲申》○七日甲申。天皇御紫宸殿。觀青馬。賜宴群臣。賜祿各有差。』授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衞門督源朝臣多從三位。參議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下兼行伊與守藤原朝臣基經。參議右大辨兼行播磨權守大枝朝臣音人。參議右近衞權中將藤原朝臣常行。越中守棟貞王。散位朝右王並從四位上。无位興基王從四位下。從四位上行左兵衞督兼前權守在原朝臣行平正四位下。左近衞權少將正五位下兼行阿波守清原眞人秋雄。左中辨兼行皇太后宮亮藤原朝臣家宗。右近衞少將兼行讃岐權介藤原朝臣有貞。散位當麻眞人清雄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守右中辨丹眞人貞峯。左近衞少將兼行近江權介藤原朝臣良尚並正五位下。右兵衞權佐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瀧守。太皇太后宮亮紀朝臣冬雄。大宰少貳在原朝臣安貞。主税頭兼行加賀權介家原宿禰繩雄。左少辨藤原朝臣良近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行右馬助道嶋宿禰瀧嶋。美濃權介御春朝臣豐宗。助教兼越後介善淵朝臣永貞。右京權亮葛城宿禰永藤。侍醫家原宿禰善宗。散位正六位上秋枝王。源朝臣湛。源朝臣良。右衞門大尉藤原朝臣遠經。蔭子春澄朝臣具瞻。式部少藤原朝臣保則。散位藤原朝臣定峯。式部大藤原朝臣飽永。散位巨勢朝臣氏宗。左衞門大尉藤原朝臣柄範。太皇太后宮
少進藤原朝臣眞常。散位橘朝臣氏高。縫殿助大中臣朝臣岡良。大外記御室朝臣安常。散位藤原朝臣安主。左近衞將藤原朝臣房雄。文章得業生大中臣朝國雄。木工大允紀朝臣助成。内藏大允嶋田朝臣善宗。内膳奉膳高橋朝臣枝並。陸奧權介御春朝臣峯能。大膳大進佐伯宿禰正雄等並從五位下。左大史正六位上長峯宿禰恒範。右大史菅野朝臣宗之。針博士深根宿禰宗繼。右近衞將正七位下長田直利世。太朝臣貞長等並外從五位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正月八日乙酉》○八日乙酉。於大極殿。始講勝王經。西大寺僧傳燈大法師位平恩爲講師。』授外從五位下行但馬介大神朝臣全雄從五位下。无位親子女王。正五位下甘南眞人伊勢子並從四位下。无位平朝臣寛子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笠朝臣西子。无位藤原朝臣末子並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道子。藤原朝臣雅子。橘朝臣弘子。大宅眞人仁童子。當麻眞人淨子。丹眞人高子。菅野朝臣廣子。阿閉朝臣以子。菅野朝臣弘子並從五位下。无位伊統朝臣善子。從七位下和邇部臣院子並外從五位下。日向國人從七位下部清直授借外從五位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正月十三日庚寅》○十三日庚寅。以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弘經爲侍從。從五位下行大外記御室朝臣安常爲大物。從五位下行大内記巨勢朝臣文雄爲民部少輔。從四位上行大宰大貳藤原朝臣冬緒爲彈正大弼。散位從五位下山田宿禰文雄爲大和介。從五位下清瀧朝臣峯成爲攝津權介。正五位下行右衞門權佐藤原朝臣廣基爲參河權守。右衞門權佐如故。外從五位下行左大史長峯宿禰恒範爲伊豆守。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弘道爲甲斐守。左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兼行中權守源朝臣舒爲近江權介。左近衞少將如故。從五位上行太政大臣家令兼尾張介菅野朝臣弟門爲大掾。家令如故。從五位下河權介行參安倍朝臣三寅爲權大掾。從五位上行民部少輔源朝臣頴爲美濃守。從五位下行式部大藤原朝臣飽永爲介。從五位下鎭守將軍文室朝臣甘樂麻呂爲上野權介。將軍如故。從五位下行上野權介賀茂朝臣峯雄爲越前介。散位從四位上源朝臣能有爲加賀守。右京權亮從五位下葛城宿禰永藤爲介。外從五位下行右大史菅野朝臣宗之爲越中介。從五位下行書博士佐伯宿禰眞敏爲丹後介。散位從五位下大春日朝臣高庭爲因幡權介。刑部少輔從五位下橘朝臣忠宗爲石見守。散位從五位上源朝臣好爲前介。從五位下行陰陽助兼權陰陽博士笠朝臣名高爲權
介。餘官如故。正四位下行右兵衞督源朝臣勤爲中權守。右兵衞督如故。從四位下右近衞少將兼讃岐權介藤原朝臣有貞爲守。從五位下行式部少藤原朝臣保則爲權介。大物從五位下丹眞人瀧雄爲後守。從五位上行右兵衞權佐坂上大宿禰瀧守爲阿波介。從五位上行主殿頭兼阿波介當麻眞人鴨繼爲讃岐權介。主殿頭如故。左衞門佐從五位下文室朝臣卷雄爲伊豫介。三品中務卿兼上野太守諱〈光孝天皇〉親王爲大宰帥。中務卿如故。散位四位上茂世王爲大貳。從五位下行正親王平朝臣住世爲肥後介。從五位下行伊豫介文室朝臣卷雄爲左近衞權少將。伊豫介如故。從五位上行阿波介坂上大宿禰瀧守爲右近衞少將。阿波介如故。從五位下行前權介藤原朝臣利基爲左衞門佐。侍從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國經爲右兵衞權佐。』是日。勅。女御從三位藤原朝臣多美子。自今以後。毎年給二分官一人。一分官一人。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正月十四日辛卯》○十四日辛卯。大極殿齋講竟。僧綱已下奉參内裏。論議如常。施御被。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正月十六日癸巳》○十六日癸巳。踏歌之。天皇御紫震殿。宴于侍臣。雅樂寮奏樂。宮人踏歌如常。賜祿各有差。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正月十七日甲午》○十七日甲午。勅公卿。於建札門前。行大射之禮。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正月十九日丙申》○十九日丙申。天皇御内裏射場。觀四府賭射。親王已下侍焉。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正月廿日丁酉》○廿日丁酉。勅。美濃國多藝郡空閑地六十町施入貞觀寺。』先是。常陸國鹿嶋神宮司言。大神之苗裔神卅八社在陸奧國。菊多郡一。磐城郡十一。標葉郡二。行方郡一。宇多郡七。伊具郡一。曰理郡二。宮城郡三。黒河郡一。色麻郡三。志太郡一。小田郡四。牡鹿郡一。聞之古老云。延暦以往。株大神封物。奉幣彼諸神社。仁而還。絶而不奉。由是。諸神爲祟。物恠寔繁。嘉祥元年。請當國移状。奉幣向彼。而陸奧國。稱无舊例。不聽入。宮司等於外河邊。弃幣物而歸。自後神祟不止。境内旱疫。望請。下知彼國。聽出入。奉幣諸社。以解神怒。其幣用大神封物。又言。鹿嶋大神宮惣六箇院。廿年間一加修造。所用材木五萬餘枝。工夫十六萬九千餘人。稻十八萬二千餘束。採造宮材之山在那賀郡。去宮二百餘里。行路嶮峻。挽運多煩。伏見。造宮材木多用栗樹。此樹易栽。亦復早長。宮邊閑地。且栽栗樹五千七百樹。樹卅四株。望請。付神宮司。令加殖兼齋守。太政官處分。並依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正月廿一日戊戌》○廿一日戊戌。於仁壽殿内宴。近臣奏樂賦詩。如常儀。賜祿各有差。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正月廿三日庚子》○廿三日庚子。令五畿七道諸國大宰府。七日潔齋。轉讀金剛般若經。豫防災疫。』制。伊勢大神宮及豐受神宮禰宜授五位者。便以神税給位祿。』是日。勅禁斷諸司諸院諸家諸所之人燒尾荒鎭并責人求飮及臨時群飮曰。撰格所起請。去天平寳字二年二月廿日勅書〓。隨時立制。有國通規。議代行權。昔王彜訓。頃者民間宴集。動有違。或同惡相聚。濫非聖化。或醉亂无。便致鬪爭。據理論之。甚乖道義。自今已後。王公以下。除供祭療患之外。不得飮酒。其朋友僚屬。内外親情。至於暇景。應相追訪者。先申官司。然後聽集。如有犯者。五位以上停一年封祿。六位已下解却見任。已外决杖八十。冀將淳風俗能成人善。習禮於未識防乱於未然者。而今綸出後。年代久遠。有司解體。弃而不行。因。諸司諸院。諸家諸所之人。新拜官職。初就進仕之時。一號荒鎭。一稱燒尾。自此之外。責人求飮。臨時群飮等之類。積習爲常。醉乱无度。主人毎有竭財之憂。賓客曾无利身之實。若期約相違。終至陵轢。營設不具。定爲罵辱。非啻爭論之萌牙。誠作鬪乱之淵源。望請。准據文。嚴加禁止者。但雖聽集者。不當過十人。又不得飮酒過差至於鬪爭。若有違者。親王以下五位以上並奪食封位祿。自外如前格。
若容隱不糺。同處此科。但可聽之色具存別式。』禁斷諸家諸人除神宴之日諸衞府舍人及放縱之求酒食責被物曰。同前起請。諸家諸人。至于六月十一月。必有除神宴事。絃歌醉舞。欲悦神靈。而諸衞府舍人并放縱之。不縁主招。好賓位。侵幕爭入。突門自臻。初來之時。似愛酒食。臨將歸却。更責被物。其求不給。忿訟詈辱。或亦託神言咀。恐喝主人。如是濫惡。逐年惟新。推彼竟况。不異群盜。豪貴之家。尚無相憚。何况於無勢無告之哉。是而不糺。何云國憲。望請。嚴仰所司。一切禁遏者。若有犯者。不論蔭贖。坐從鉗。但五位已上及六以下把笏者。一如上條。又知見不糺之人。必將科違勅罪。如力不堪相捉者。須録其名進所司。』以從五位下行皇太后宮少進長統朝臣三助爲大進。從五位下行皇太后宮大進高向朝臣公輔爲式部權少輔。伊豆守外從五位下長峯宿禰恒範爲右京權亮。從五位下行太皇太后宮少進兼齋院次官藤原朝臣忠主爲齋院長官。正五位下行右衞門權佐兼參河權守藤原朝臣廣基爲攝津權守。右衞門權佐如故。散位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貞守爲丹波權守。參議從四位上行右近衞權中將藤原朝臣常行爲前權守。本官如故。從五位上行侍從兼齋院長官藤原朝臣水谷爲安藝權守。侍從如故。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正月廿四日辛丑》○廿四日辛丑。制。太皇太后皇太后宮舍人。侍免文。聽補他職。自今以後。立爲恒例。』伊勢太神宮并豐受神宮禰宜帶五位者。其資人以神郡人補之。永爲恒例。』從四位上行下野權守利基王卒。利基王者。二品賀陽親王之第六子也。少年入學。頗渉史漢。承和末年爲文章生。嘉祥三年授從四位下。天安三年任侍從。貞觀五年加從四位上。俄而遷下野權守。卒時年册五。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正月廿五日壬寅》○廿五日壬寅。地震。』以大和國田廿八町借施入石上神宮寺。須待造寺畢還收。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正月廿六日癸卯》○廿六日癸卯。右京人正六位上安峯連小嶋。從六位下安峯連眞魚等五人。改連姓賜宿禰。其先百濟人也。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正月廿七日甲辰》○廿七日甲辰。有星。出織女入女林。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二月丁未朔》○二月丁未朔。釋奠。外從五位下行直講苅田首安雄講周易。文章生等賦詩如常。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二月二日戊申》○二日戊申。春日祭如常』以信濃國伊奈郡寂光寺。筑摩郡錦織寺。更級郡安養寺。埴科郡屋代寺。佐久郡妙樂寺並預之定額。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二月四日庚戌》○四日庚戌。祈年祭。公卿向神祇官。奉祭如常。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二月七日癸丑》○七日癸丑。園韓神祭。公卿向宮内省。奉祭如常。』神祇官奏言。信濃國水内郡三和。神部兩神。有忿怒之心。可致兵疾之。。國司講師虔誠潔齋奉幣。并轉讀金剛般若經千卷。般若心經萬卷。以謝神怒。兼厭兵疾。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二月十日丙辰》○十日丙辰。勅。貞觀六年正月七日。詔復天下百姓徭十日。而在諸國造兵司雜工戸猶役卅日。司徴其。宜准詔旨同復。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二月十三日己未》○十三日己未。以齋宮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房爲中務少輔。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三直爲陰陽頭。從五位上清原眞人利見爲散位頭。伊賀守從五位下粟田朝臣碓雄爲玄蕃頭。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門宗爲刑部少輔。從五位下當世王爲正親正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藤爲齋宮頭。從五位下行攝津權介清瀧朝臣峯成爲正介。從五位下行皷吹正上毛野朝臣綱主爲伊賀守。豐後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廣守爲伊勢權介。外從五位下行神祇大祐卜部宿禰眞雄爲參河權介。中務少輔從五位下橘朝臣主雄爲駿河權守。散位從四位上眞内王爲下野權守。從五位下源朝臣矜爲美作權介。從五位下源朝臣雙爲後權守。從五位下守内匠頭藤原朝臣維範爲安藝權介。内匠頭如故。權大外記正六位上上毛野朝臣澤田授從五位下。爲肥前守。肥前介正六位上紀朝臣繼雄授從五位下。爲豐後守。」授從五位下行上総介藤原朝臣萬枝從五位上。』神祇官奏言。大和國三歳神。舊无神主。而新置之。致祟咎實由此。仍更停焉。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二月十四日庚申》○十四日庚申。神祇官奏言。肥後國阿蘓大神懷藏怒氣。由是。可發疫癘憂隣境兵。勅。國司潔齋。至誠奉幣。并轉讀金剛般若經千卷。般若心經萬卷。大宰府司於城山四王院。轉讀金剛般若經三千卷。般若心經三萬卷。以奉謝神心消伏兵疫。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二月十六日壬戌》○十六日壬戌。勅。遣十一僧。向於攝津國住吉神社。轉讀金剛般若經三千卷。般若心經三萬卷。以奉謝神心消伏兵疫。』太政官處分。定左右京白米一升直錢册文。前廿六文。今加十四文。黒米卅文。前十八文。今加十二文。是歳。價騰踊。東西津頭。白米一斛直七貫二百文。黒米四貫四百文。由是増定京邑沽價。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二月廿一日丁卯》○廿一日丁卯。左中辨正五位下丹眞人貞峯等賜姓多治眞人。先是。貞峯等上表曰。因土命氏。百王之彜規。分姓成親。千古之茂典。姓乖其本。何記皇流。氏失其初。誰知天應。私古記。檜隈廬入野宮御宇宣化天皇皇子。惠波皇子生十市王。十市王生多治比古王。此王生産之夕。忽多治比花飛浮湯沐釜。以斯冥感。名多治比古王。成長之後。固執謙退。奏請求姓。因賜姓多治比公。便以名爲姓。存其舊意。飛鳥淨御原天皇十三年十一月一日定八姓十三氏〈天武〉。是時多治比古男左大臣正二位志摩公賜姓眞人。志摩眞人。是貞峯之高祖也。天平六年。遣唐使正三位行中納言兼皇太子傅式部卿多治比眞人廣成入唐之日。改作丹。復命之後。猶用舊姓。傳來百年。無心變改。天長九年四月廿五日。木工頭從五位上多治比眞人貞成等奏請。改多治比三字。爲丹兩字。當于此時。貞峯等。身非氏長。不預私議。心懷不穩。無敢駁論。夫物貴不失眞。理則容因實。豈偏賞入唐之新文。訛所生之舊字乎。加之。竊案文辭。倩思義理。丹眞人。是渉忌諱。伏願。以古多治字。換今丹姓。但縁煩文。請省比字。雖除一字。稱謂不變。然則存先祖之感生。貽孫謀於不朽。不勝懇款之至。拜表以聞。詔許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二月廿九日乙亥》○廿九日乙亥。勅。飛騨國年貢匠丁一百人。三ケ年間。停册人。貢六十人。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三月丁丑朔》○三月丁丑朔。圖書寮置寮掌一員把笏。』以眞言宗僧任東寺三綱。經階業者任西寺三綱。永以爲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三月二日戊寅》○二日戊寅。授大和國從五位下神皇産靈神正五位下。』是日。勅。沙深寂賜姓貞朝臣名登。叙正六位上。貫右京一條一坊。先是。貞觀五年九月廿日。三品行中務卿諱〈光孝天皇〉親王。四品兵部卿兼行上総太守本康親王。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兵衞督源朝臣多。從四位上行伊勢守源朝臣冷。散位從四位上源朝臣光等奏言。深寂。是仁明天皇更衣三國氏所生也。承和之初。賜姓源朝臣。預時服月。厥後依母過失。被削屬籍。仍出家入道。嘉祥之末。更垂優矜。同於法榮。尋道之列。預時服月。聖躬不豫之間。與諱等共侍甞藥。登遐之時。縁身出家。不預處分。今善縁不遂。再落俗塵。所生之子。隨亦有數。而名猶編僧。身未有貫。出仕之理既絶。沈淪之悲良深。夫爲子之道。緇素无別。出家之時既列皇子。還俗之日何爲非兒。然則准之人間。宜復本姓。但伏聞。嵯峨遺旨。母氏有過者。其子不得爲源氏。望請。賜姓名貞朝臣登。叙位階。貫京。至是詔許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三月三日己卯》○三日己卯。天皇潔齋奉燈如常。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三月四日庚辰》○四日庚辰。太宰府解。觀音寺講師傳燈大法師位性忠申牒。寺家人清貞。貞雄。宗主等三人。從五位下笠朝臣麻呂五代之孫也。麻呂天平年中爲造寺使。麻呂通寺家女赤須。生清貞等。即隨母爲家人。清貞祖夏麻呂。向太政官并大宰府。頻經披訴。而未蒙裁許。夏麻呂死去。清貞等愁猶未有止。寺家覆察。事非虚妄。望請。准據格旨。從良貫附筑後國竹野郡。太政官處分。依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三月五日辛巳》○五日辛巳。延六十僧於紫震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於近京廿六ケ寺及大和國香山。長谷。壼坂等寺。三ケ日間。轉讀金剛般若經。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三月七日癸未》○七日癸未。太政官判定新置介掾諸國公廨公廨田事力數。甲斐。能登。丹後。石見。周防。長門。土左。日向八國介給公廨四分。公廨田一町六段。事力五人。飛騨一國掾公廨三分。公廨田一町二段。事力四人。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三月八日甲申》○八日甲申。勅遣大安寺僧傳燈法師位一如於筑前。筑後。豐前。豐後。肥前。肥後等國諸神社讀經。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三月廿一日丁酉》○廿一日丁酉。殞霜。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三月廿三日己亥》○廿三日己亥。鸞輿幸右大臣藤原朝臣良相西京第。觀櫻花。喚文人賦百花亭詩。預席者册人。四位四人。五位八人。六位廿八人。天皇御射庭。賜親王以下侍從以上射。左右近衞中少將預焉。中鵠者賜布。伶官奏樂。玄髻稚齒十二人遞出而舞。晩奏女樂。歡宴竟日。賜扈從百官祿各有差。夜分之後。乘輿還宮。』是日。進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上兼行播磨權守大枝朝臣音人。參議右近衞權中將從兼前權守藤原朝臣常行。參議左近衞中將兼伊豫守藤原朝臣基經階並加正四位下。授從五位上行少納言兼侍從藤原朝臣諸葛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左兵衞權佐藤原朝臣直方從五位上。散位正六位上大枝朝臣氏雄。木工少允從七位下布勢朝臣眞繼並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伊統朝臣善子從五位下。已上叙位並是宴餘之殊也。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三月廿八日甲辰》○廿八日甲辰。甲斐國從五位上勳十二等物部神。美和神並授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宇波刀神從五位上。』大和國平城京内田地十六町三段百廿歩。賜從四位下行山城權守在原朝臣善淵。先是。善淵奏言。奉爲平城太上天皇。建精舍於陵次。買得舊京荒地。墾闢爲田。修理精舍之資。而内藏寮稱格旨。收爲勅旨田。請頼恩弉。永爲私田。詔許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閏三月丙午朔》○閏三月丙午朔。鸞輿幸太政大臣東京染殿第〈良房〉。觀櫻花。王公已下及百官扈從。天皇御釣臺。觀釣魚。遷射殿。御弓矢。王公已下以次射。御東門覽耕田農夫田婦。雜樂皆作。還御望遠亭。覽翫花樹。伶人陪於歌。皷鐘陳。絲竹繁會。童男妓女。花間迭舞。喚能屬文者數人。賦落花無數雪詩終日樂飮。皇歡是洽。群臣具醉。宴竟。親王已下五位已上及六府將尉已下賜祿各有差。五位已上未得解由者預焉。日暮車駕還宮。』是日。召集京城貧窮者於鴨河邊。以新錢五萬文。飯二千五百頒給焉。於近京册三ケ寺。轉讀金剛般若經。般若心經。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閏三月五日庚戌》○五日庚戌。地震。』授近江國正六位上天社神從五位下。』加賀國司言。居住國内之便任國司。并士民爲博士醫師者。二ケ年間。不給事力。勅許之。但得試之人不在此限。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閏三月七日壬子》○七日壬子。進伊豫國從三位大山積神階加正三位。近江國從四位上山津照神。伊豫國從四位上礒野神。野間天皇神。伊豫村神並授正四位下。近江國從四位下勳八等伊香神。伊豫國從四位下瀧神並從四位上。山城國正六位上降居神、從五位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閏三月十日乙卯》○十日乙卯。夜。應天門火。延燒棲鳳翔鸞兩樓。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閏三月十三日戊午》○十三日戊午。伊勢國正五位下員辨神。紀伊國從五位上堅眞音神。並授從四位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閏三月十四日己未》○十四日己未。美作國飢疫。賑給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閏三月十五日庚申》○十五日庚申。日出之時。營頭出室。入紫微宮。色赤黄。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閏三月十七日壬戌》○十七日壬戌。左京人左少史正六位上上村主八釣。前出雲大目正七位下上村主貞成等。賜姓廣階宿禰。自言。魏陳思王曹植之後也。』左京人木工少屬從七位上日置臣岡成賜姓菅原朝臣。其先與土師宿禰等同祖也。』右京人散位外從五位下長田直利世改直姓賜朝臣。』丹後國丹波郡人左近衞將曹從六位上丹波直副茂。改本居貫附山城國愛宕郡。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閏三月十八日癸亥》○十八日癸亥。授甲斐國正五位下勳十二等物部神從四位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閏三月廿二日丁卯》○廿二日丁卯。會百官。大於會昌門前。以應天門火也。』是日。於崇福寺。請廿僧。限以七日。轉讀大般若經。於梵釋寺。請十僧修四王秘法。限七日訖。並以消災變也。』以河内守從五位下菅野朝臣豐持。爲修理知識寺佛像別當。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閏三月廿七日壬申》○廿七日壬申。遣廿一僧於山城國河陽離宮。限以六日。轉讀大般若經二部。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乙亥朔》○夏四月乙亥朔。天皇不御紫宸殿。以停飮宴也。』新鑄銅印一面賜隼人司。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四日戊寅。》○四日戊寅。廣瀬竜田祭如常。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五日己卯。》○五日己卯。於近京十六箇寺及近江國梵釋寺。崇福寺等。限以三日。轉讀金剛般若經。般若心經。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七日辛巳。》○七日辛巳。授薩摩國從四位下開聞神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賀紫久利神正五位上。正六位上紫美神從五位下。』式部省奏成選擬階簿。天皇不御紫震殿。勅大臣。令省行之。』以近江國志賀郡延祥寺。預之定額。』尾張阿波兩國風。百姓飢饉。借貸尾張國正税稻六萬束。阿波國八萬束。以救民弊也。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八日壬午。》○八日壬午。灌佛於仁壽殿如常儀。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九日癸未。》○九日癸未。授讃岐國從五位下水主神從五位上。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十日甲申。》○十日甲申。平野祭如常。』大於建禮門前。以皷吹司人死也。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十一日乙酉》○十一日乙酉。梅宮祭如常。』遣使攝津國住吉神社。奉神財。』近江國言。播磨國賀古美嚢二郡夷俘長宇賀古秋野。尺漢公手纒等五人。妄出越境。來在此國。太政官下符播磨國。凡夷俘之性。野心無悔。放縱如此。往來任意。出入自由。是則國司防禁疎略。無心存恤之所致也。須守三原朝臣永道專當其事。曉以法教。兼加優恤。慰其愁苦。花其罪過。自今以後。不得出堺。』下知攝津。和泉。播磨。前。後。安藝。周防。長門并南海道諸國曰。去貞觀四年五月廿日。七年六月廿八日。宣告應追捕海賊之状。而今有聞。賊黨群起。掠奪無息。是則國司不勤肅清也。若不搜捕。猶致殘暴。科罪牧宰。曾無在宥。其捕獲之數。具状言上。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十四日戊子》○十四日戊子。勅。去閏三月十日夜。應天門及東西樓觀。忽有火。皆悉燼。求之蓍龜。猶見火氣。自非神助。何消伏。宜令五畿七道奉幣境内諸神。仍須長官潔齋。躬向社頭。敬以奉進。必致如在。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十五日己丑》○十五日己丑。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賜文武官成選位記。宣制如常。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十六日庚寅》○十六日庚寅。下知山城。若狹國。警戒兵事。卜筮所告。兩國應愼。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十七日辛卯》○十七日辛卯。下知大宰府曰。迺者。京師頻視恠異。陰陽寮言。隣國兵可有來窺。安不忘危。宜勤警固。』譴責豐前。長門等國司曰。司出入。理用過所。而今唐人入京。任意經過。是國宰不愼督察。司不責過所之所致也。自今以後。若有警急。必處嚴科。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十八日壬辰》○十八日壬辰。若狹國言。納印公文庫并兵庫鳴。下知國司曰。今月十六日。宣告彼國。戒愼兵戎。今言。兵庫自鳴。陰陽寮言。遠國之人當有來投。兵亂天行。成相仍。宜益警衞兼防疫。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廿一日乙未》○廿一日乙未。大於建禮門前。以辨官大藏省並有穢也。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廿二日丙申》○廿二日丙申。諸衞警固。縁賀茂祭也。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廿三日丁酉》○廿三日丁酉。賀茂祭朝使并齋内親王不向於社。山城國隨例奉祭。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廿四日戊戌》○廿四日戊戌。諸衞解嚴。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廿五日己亥》○廿五日己亥。延屈七僧於太政官候廳。限以三日。轉讀金剛般若經。先是。今月十四日。廳南廊顛仆。仍修善攘。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廿六日庚子》○廿六日庚子。勅。修理漏尅之間。賜兵庫大皷一面於陰陽寮。』東西兩寺及五畿七道。轉讀仁王般若經。以應天門火。消餘殃也。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廿七日辛丑》○廿七日辛丑。上野國言。從五位上行介安倍朝臣貞行催勸百姓。開發田四百册七町。太政官處分。未班之間。爲地子田。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四月是月》○是月。自朔至今。霖雨未止。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五月甲辰朔》○五月甲辰朔。日有蝕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五月五日戊申》○五日戊申。停端午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五月八日辛亥》○八日辛亥。霖雨。請六十僧於紫震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常陸國久慈郡人椿戸門主。嘉祥三年出家得度。補國分僧。今自修解文。親宮成任久慈郡權主政。貞觀六年死。弟妹多數。無人育養。望請返附本貫。以繼家業。詔許之。』伊賀國飢。賑給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五月九日壬子》○九日壬子。醫得業生從六位上狛人野宮成進位二階。以奉試及第也。』是日。太政官處分。出羽國位祿物價。一准陸奧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五月十日癸丑》○十日癸丑。散位從三位橘朝臣永名薨。永名者。左京人。贈太政大臣正一位奈良麻呂孫。而從四位下入居第四之子也。弘仁之末任但馬掾。天長元年任春宮少進。二年授從五位下。爲大藏少輔。未幾遷民部少輔。明年遷春宮大進。兼丹波權介。九年授從五位上。十年授正五位下。同年授從四位下。承和初任播磨守。數年爲右兵衞督。加爵從四位上。九年七月坐弟逸勢謀造之事解任。十三年爲彈正大弼。十四年遷神祇伯。嘉祥二年授正四位下。貞觀二年進爵爲從三位。薨時年八十七。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五月十一日甲寅》○十一日甲寅。式部省奏諸國銓擬郡司擬文。天皇不御紫震殿。勅大臣。於仗下。命式部省輔讀擬文。訖大臣覆奏如常。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五月十三日丙辰》○十三日丙辰。雷雨。諸衞人仗陣於殿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五月十七日庚申》○十七日庚申。紀伊國飢。賑給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五月十九日壬戌》○十九日壬戌。京師飢儉。賑給之。』下知相摸。武藏。上総。下総。常陸等國。選進長人六尺三寸以上者。』太政官處分。停伊勢。越前。加賀。越中。丹波。丹後。因幡。播磨。中等九國年貢馬革百張。造兵司修理年甲百領。令諸國貢馬革二百張以彼。貞觀五年減修理五十領。仍半折輸焉。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五月廿一日甲子》○廿一日甲子。勅。左右京職分明勘糺。以京中閑廢地賜願人。先是。天長四年右京言。弘仁十年十一月五日格云。左右京兩解。巡京中。閑地不少。或貧家疎漏。徒餘空地。或豪門占買。曾不作營。彼此閑廢。多失地利。須並加勸課。令盡地利者。勅許之。自後課條喩戸。勤俾營作。而人稀居少。不事耕營。徒過日月。稍成薮澤。或他人加功。其主妨奪。因人倦競作。無心勤營。荒廢之由。事縁於此。彈正巡之日。恒責過状。毎月贖銅。爲彼閑地。時入厥罪。官人之愁。莫大於斯。望請。如此空閑之地。自今以後。賜冀求之。永爲彼常地。于時有勅曰。愚暗之民。可共樂成。宜惣計閑地先申其數。重課其主。悉令耕種。一年不耕者收賜冀人。若授地之人二年不開者。改判賜他人。遂以開熟之人。永爲彼地主。但外任之宰。解秩之間。環堵爲墟。况園地乎。此等地者非勘勾限。左京准此。雖格立之後多經年序。而荒廢倍先。勸督無聞。是所司疎略不愼格旨。今欲改張。恐愚民失所。須吏存心。今年之間子細告誘。勤令耕營若猶有不遵者。始自明年。改給他人。一如格旨。』唐人任仲元非有過所。輙入京城。令加譴詰。還大宰府。重下知長門大宰府。嚴關門之禁焉。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五月廿二日乙丑》○廿二日乙丑。授土左國從五位下殖田神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殖田上神。峯本神。祈年神並從五位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五月廿三日丙寅》○廿三日丙寅。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任諸國郡司。策命如常。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五月廿四日丁卯》○廿四日丁卯。以大和國平群郡雲甘寺從五位下楢本神列於官社。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五月廿六日己巳》○廿六日己巳。勅。伊勢齋内親王來六月祭停參神宮。先是。大神宮司言。頃年國内疫病繁發。神郡百姓病死者衆。經觸邪穢。無人駈役。望請准據舊例。停齋内親王奉參神宮之儀。但祭祀之禮。宮司供奉。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五月廿七日庚午》○廿七日庚午。授常陸國從五位上勳七等薩都神正五位上。正六位上天之白羽神。天之速玉神並從五位下。』前國旱疫。以正税十萬束假貸窮民。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五月廿八日辛未》○廿八日辛未。典侍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有子卒。勅贈從三位。有子者。贈太政大臣長良朝臣之長女也。爲性婉順。儀閑雅。仁壽四年授從五位下。天安二年爲典侍。貞觀二年授從四位下。六年加從四位上。有子適大納言平朝臣高棟。生二男二女。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五月廿九日壬申》○廿九日壬申。勅令内供奉十禪師傳燈大法師位圓珍。弘傳眞言止觀兩宗教。先是。圓珍奏言。祖師十禪師傳燈大法師位澄。師十禪師傳燈大法師位義眞。延暦年中。奉勅入唐請益。歸朝之日。並蒙賜印公驗。又師兄前入唐天臺宗請益十禪師傳燈大法師位圓仁復命之時上奏。春秋二季。永修灌頂。兼加金剛頂蘓悉地經業年分度者。皆爲永代不之驗也。圓珍奉詔入唐。傳得眞言天臺兩宗教文。以添先師之遺跡。奉翼皇王之至化。伏乞准例。蒙賜牒身公驗。兼下知所由。隨力流傳。擁護國家。利益群生。酬先師恩。謹具求法來由。伏聽天裁。從之。』太政官處分。伊勢國度會郡驛馬。株國内驛馬直。預太神宮司買之。立爲永例。
☆《卷十二貞觀八年(八六六)五月是月》○是月。淫霖。
《卷十二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二




P9299
《卷十三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三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六月甲戌朔》○六月甲戌朔。授信濃國无位武水別神從二位。无位會津比賣神。草奈井比賣神並從四位下。』伊勢。因幡國飢疫。並賑給之。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六月三日丙子》○三日丙子。遣木工權大允正六位上藤原朝臣直宗率史生長上將領等向近江國。大允從六位下中臣朝臣伊度人率史生將領等向丹波國。並採造應天門并東西樓材。』太政官處分。止觀眞言。雖異其業。至于説盡佛法。究竟實教。其致一也。是以。故傳燈大法師位澄。詳知兩業一味。誓以護國。彼此兼行。譬猶如人之兩目。鳥之双翼者也。先祖既開兩業。以爲我道。代々座主相承。莫不兼傳。在後之豈乖舊迹。如聞。山上僧等。專違先師之誓。成偏執之心。殆以不顧扇揚餘風。興隆舊業。凡厥師資之道。闕一不可。傳弘之勤。寧不兼。自今以後。宜以通達兩業之人爲延暦寺座主。立爲恒例。P9300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六月四日丁丑》○四日丁丑。頃年習俗澆薄。飮宴無度。損人費物。此之由。是以。今年正月廿三日。殊施嚴科。重加禁止。唯爲俗人。制淫費。即於僧侶。有何疑殆。然恐有破戒濫行之。違佛教乖王法。非因療病。妄自飛觴。不知有識之嘲。無護法之。宜令所司牒示僧綱。下知諸寺。嚴加禁遏。勤致清愼。若有違越者。必録其名。令送所司。科罸一如法條。又出家之人。理無生産。唯仰一鉢。當有何蓄。而今或聞。複試業之時。資供豐盈。贈遺煩費。是以身素清貧。無階營設者。雖有高才。難果其業。豈云釋迦之元意。緇徒之淑行乎。自今而後。宜禁僧侶飮酒及贈物。若有犯。其罪准上。僧綱三綱。知聞不糺。及隱忍不言。即與同罪。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六月七日庚辰》○七日庚辰。地震。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六月九日壬午》○九日壬午。令五畿七道奉幣境内諸神兼轉讀金剛般若經。旱也。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六月十一日甲申》○十一日甲申。停月次祭。神今食祭。以有穢也。大於建禮門前。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六月十三日丙戌》○十三日丙戌。武藏國去年風雨。今年飢旱。賑給之。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六月十四日丁亥》○十四日丁亥。丹波國獻白燕一。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六月十六日己丑》○十六日己丑。地震。』无品高子内親王薨。喪家固辭。故不任縁葬之司。輟朝三日。内親王者。仁明天皇之皇女。母百濟王氏。從五位上教俊之女也。承和初。卜爲賀茂齋。仁明天皇崩後停齋歸第焉。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六月十八日辛卯》○十八日辛卯。請六十八僧於大極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以祈雨也。』是日。雷而不雨。大於建禮門前。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六月廿日癸巳》○廿日癸巳。授土左國從五位下朝岑神從五位上。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六月廿一日甲午》○廿一日甲午。爲延暦寺。立式四條。其一。禁制修灌頂日職掌僧闕怠曰。灌頂法者。鎭國御願。修來尚矣。而年序既積。人心漸薄。遂使差掌僧多致辭退。辨行諸事。人功恒乏。若不立法制者。後代何修。今須一年不參者。一年不聽齒衆。二三年衆闕者。永不預衆例。亦拘階業。既遂階業之。一年不參。至於擬補。一年抑止。既得所之類。有闕怠者。觸寺家。所請之事。一切不判行。但沈重病。及居師僧母喪者。不在此限。』其二。禁制供舍利會掌僧闕怠曰。舍利會者。故座主圓仁阿闍梨。誓以護國。合寺衆僧。上中下隨喜連名。同爲檀越。闍梨生前。加署奉行。豈至沒後。早致背忘。况是奉酬釋迦之徳。亦乃鎭護朝家之事乎。而頃年差掌僧無心助修。永代事業。何不嚴制。今須永爲公會。世々勤修其有闕怠之類。一准灌頂。將花其怠。』其三。禁制寺裏養馬曰。太政官去貞觀元年九月十七日牒。伽藍之風。潔淨爲本。况深山絶頂。豈有損穢乎。今聞。或人妄養乘馬。踏汚佛壟。食損庭花。自今以後。莫令更然。若乖此制。有濫犯者。一度教喩。返與其主。再有犯者。須捉其馬送於左右馬寮。而愚昧僧等。猶致違犯。雖捉其馬送於寮家。各有所託。隨即返請。寺司徒有送馬之煩。僧徒都無愼制之
意。今須捉馬送寮之日。申請上宣。令寮勤守。若其馬主改心懴悔者。寺家申官。令寮返與。若不觸寺司。請返之類。勿齒僧中。』其四。禁制山僧着美服。曰。美麗衣裳。先師所制。故座主圓仁闇梨。亦加嚴制。而山僧等猶頗有着。雖是親族所與檀越所施。而猶違先式。損山家風。今須一切禁斷蘇芳滅紫青赤白橡等之色。專以壞色。爲其衣裳。若有違犯者。不預衆例。先是。寺家申請施此制。至是聽之。』志摩國飢疫。以尾張國正税穀賑給之。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六月廿八日辛丑》○廿八日辛丑。是月。天下大旱。民多飢餓。東堀河多鮎魚。京師人捕之。』夜有星。出奎入大陵。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六月廿九日壬寅晦》○廿九日壬寅晦。先是。大和國言。楯列山陵守等多伐樹木。〈神功〉神祇官卜云。炎旱之。實因伐木。是日。遣使申謝告文云。天皇掛畏〈岐〉御陵〈爾〉恐〈美〉恐〈美毛〉申賜〈部止〉申〈久〉。比來渉旬〈天〉不雨〈之天〉 。農業失便〈利〉。是有何祟咎〈天〉所致〈乃〉災〈奈良牟止〉。左右〈爾〉憂歎〈岐〉賜〈布〉間〈爾〉。大和國司言上〈多良久〉。掛畏〈岐〉御陵〈乃〉木〈乎〉陵守等數多〈久〉伐損〈利〉。依此〈天〉。旱災〈波〉所致〈奈留部之度〉申〈世利〉。此〈爾〉驚畏〈利天〉。御卜〈爾〉令問求〈爾〉。此事實〈奈利止〉卜申〈世利〉。是以。謹恐懼〈己止〉限量〈毛奈之〉。犯過〈留〉陵守。并能不巡検〈留〉諸陵司等〈乎波〉。今任法〈爾〉勘〈倍〉賜〈比〉罪〈奈倍〉賜〈波牟止須〉。此状〈乎〉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讃岐守藤原朝臣良繩。散位從四位下秀世王等〈乎〉差使〈天〉。謝申〈天〉畏申〈爾〉奉出〈須〉。掛畏〈岐〉御陵平〈久〉聞食〈天〉。時〈毛〉換〈左須〉甘雨令零〈女〉賜〈比〉。國家無事〈久〉農稼無妨〈久〉矜惠〈比〉助賜〈波牟止〉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申。』大於朱雀門前如常。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七月癸卯朔》○秋七月癸卯朔。二日甲辰。大於建禮門前。發遣高山祭使從四位下行大學頭潔世王。外從五位下行音博士清内宿禰雄行等。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七月三日乙巳》○三日乙巳。班幣宮城中及京畿七道諸神。黒馬一疋奉大和國丹生川上雨師神。並以祈雨也。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七月四日丙午》○四日丙午。廣湍竜田祭如常。』伊勢國太神宮封多氣度會兩郡百姓飢饉。遣使賑給之。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七月五日丁未》○五日丁未。雷雨。諸仗陣於殿前。』是日。修月次祭神今食祭於神祇官。去六月十一日因穢停止。仍今日修焉。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七月六日戊申》○六日戊申。遣使於伊勢太神宮。告以應天門火。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岐〉伊勢〈乃〉度會宇治〈乃〉五十鈴〈乃〉河上〈乃〉下都磐根〈爾〉大宮柱廣敷立。高天〈乃〉原爾千木高知〈天〉稱辭定奉〈留〉天照坐太神〈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久〉。去閏三月十日〈爾〉應天門并東西樓〈爾〉火在〈天〉燒盡〈奴〉。其後頻有物恠〈爾〉依〈天〉卜求〈爾〉。御體〈爾〉御疾事。又火兵事等〈乃〉事可有〈止〉卜申〈世利〉。因。掛畏〈岐〉皇太神〈乎〉仰恃奉〈天〉。大幣帛奉出賜〈牟止〉所念行〈須〉間〈爾〉。穢事頻有〈天〉至于今未奉出賜。恐懼祗畏〈利〉御坐〈須〉。因改月擇日〈天〉。大舍人頭從五位上礒江王。神祇大副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豐雄等〈乎〉差使〈天〉。忌部神祇權大祐正六位上齋部宿禰高善〈我〉弱肩〈爾〉大繦取掛〈天〉。禮代大幣帛〈爾〉大唐綵帛錦綾〈乃〉妙麗〈乎〉添加〈天〉。持齋〈利〉令捧持〈天〉奉出賜〈布〉。此状〈乎〉神〈奈加良〉聞食〈天〉。今〈毛〉今〈毛〉如此等〈乃〉〈波〉。未然之外〈爾〉消滅賜〈天〉。天皇朝廷〈乎〉與日月共〈爾〉常盤堅盤〈爾〉。夜守日守〈爾〉護幸奉給〈止〉申賜〈波久止〉申。辭
別申〈久〉。今年旱有〈天〉。百姓農業皆悉枯損〈奴〉。此又皇太神〈乃〉厚助〈爾〉依〈天之〉甘雨令降賜〈天〉。五穀豐登〈之女〉給〈比〉。國家安平〈仁〉矜幸賜〈止〉申給〈波久止〉申。』又班幣南海道諸神。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南海道諸名神〈乃〉廣前〈爾〉申給〈久〉。去四月十五日并度々〈爾〉。神祇伯從四位下中臣朝臣逸志〈之天〉祷申給〈之久〉。去閏三月十日夜。八省〈乃〉應天門并左右樓〈爾〉失火事有〈岐〉。因神祇陰陽等〈乃〉官〈乎之天〉令占求〈爾〉。今亦火兵警御病事等可有〈止〉卜申〈利〉。如是〈岐〉咎〈乎波〉皇神達〈乃〉厚護惠〈爾〉依〈天〉防掃給〈部支止〉念行〈之天〉。祷申給〈布〉事〈乎〉。天神地祇平〈久〉聞食〈天〉。若狂人〈乃〉國家〈乎〉亡〈止〉謀〈留〉事〈奈良波〉。皇神達早顯出給〈比〉。若神達〈乃〉御意〈止之天〉出給〈我止〉謹恐〈利〉給〈布〉事〈乎〉乍神〈毛〉聞食〈天〉。種々皆悉〈爾〉銷亡給〈比〉。天皇〈我〉御躰〈乎〉。常磐堅磐〈爾〉。寳祚無動護惠給。天下國家平〈久〉。百姓〈乃〉作食五穀茂豐〈爾〉令登〈女〉給〈倍止〉。名神達〈爾波〉京庫〈乃〉幣帛〈乎〉差使〈天〉奉〈牟〉。天神地祇〈仁波〉國別長官親自潔齋〈天〉。以
正税〈天〉交易〈天〉可奉状〈乃〉官〈乎〉下給〈布〉。乍神〈毛〉聞食〈天〉。平〈久〉安〈久〉護惠助給〈止〉祷申給〈岐〉。自爾以降。宮内〈仁〉相仍〈天〉。穢事依有〈天〉于今延怠〈利〉。今穢過後〈爾〉使〈爾〉内竪正八位上齋部宿禰社雄〈乎〉卜定〈天〉奉出給〈布〉詔旨〈乎〉平〈久〉聞食〈天〉。今〈毛〉今〈毛〉御體〈乎〉天地日月共〈爾〉護惠〈比〉助給〈比〉。旱魃風雨災無〈久〉助給〈止〉。恐〈美〉恐〈美毛〉申給〈止〉申。辭別〈天〉申〈久〉。念行〈須〉御意御坐〈爾〉依〈天〉。國〈乃〉麗色〈止〉有〈留〉纐纈并白綾〈乎〉捧副〈天〉奉給〈布〉事〈乎〉。平〈久〉聞食〈天〉。如御意〈久〉幸惠〈比〉奉給〈止〉申給〈久止〉申。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七月九日辛亥》○九日辛亥。先是。尾張國言。奉太政官處分。掘開廣野河口。令趣舊流。而美濃國各務郡大領各務吉雄。厚見郡大領各務吉宗等。率兵衆歩騎七百餘人。襲來河口。駈傷郡司。射殺役夫。河水添血。野草霑膏。成功將畢。有此相妨。至是。太政官下美濃國司。河流利害。兩國爭論。彼此相持。歴代無施。於是重遣詔使。與兩國司。相共勘定。更復朝議。審其得失。下知兩國。令其掘開。而曁于功役已發。作事稍成。多興兵仗。傷人流血。雖云郡司之無状。抑亦國吏之不辨。靜而言之。理豈合然。宜早令掘開。又擅興兵衆。法禁是重。而數過七百。害及殺傷。須禁固乱首吉雄等。兩國司相共録死傷人數。依實言上。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七月十日壬子》○十日壬子。遣使奉幣於伊勢大神宮。乙卯十三日。雷雨。』烏噬内竪傳點籌木。』大鳥集大藏省正藏院納藥倉上。』播磨國无位速素戔烏神。速風武雄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七月十四日丙辰》○十四日丙辰。班幣賀茂御祖別雷。松尾。丹生川上。稻荷。水主。貴布禰神。賽前日祷。兼祈嘉注也。告文云。天皇〈我〉詔旨〈止〉。掛畏〈岐〉松尾大神〈乃〉廣前〈爾〉恐〈美〉恐〈美毛〉申給〈久止〉申〈久〉。不慮之外〈爾〉天下〈爾〉有旱〈天〉。農稼枯損〈奴〉。因。掛畏〈岐〉大神〈乎〉奉憑〈天〉。大幣帛奉出給〈牟止〉祈申〈岐〉。而〈爾〉祈申〈志毛〉驗〈久〉。甘雨令零〈米〉賜〈へ利〉。因歡〈奈我良〉。散位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國雄〈乎〉差使〈天〉。大幣帛〈乎〉令捧持〈天〉奉出賜〈布〉。此状〈遠〉平〈久〉聞食〈天〉。今〈毛〉今〈毛〉風雨調和〈米〉給〈比〉。五豐登〈米〉賜〈比〉。天下饒足〈米〉賜〈比〉。天皇朝廷〈乎〉寳祚無動〈久〉。常磐堅磐〈爾〉夜守日守〈仁〉護幸奉賜〈へと〉申給〈波久止〉申。』自餘社告文並同焉。』前國飢旱。賑給之。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七月十五日丁巳》○十五日丁巳。大宰府馳驛奏言。肥前國基肆郡人川邊豐穗告。同郡擬大領山春永語豐穗云。與新羅人珎賓長。共渡入新羅國。熹造兵弩器械之術。還來將撃取對馬嶋。藤津郡領葛津貞津。高來郡擬大領大刀主。彼杵郡人永岡藤津等。是同謀者也。仍副射手册五人名簿進之。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七月十六日戊午》○十六日戊午。陰陽寮言。天下可憂水疫。是以令五畿七道。頒幣國内諸神。轉讀金剛般若經。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七月廿日壬戌》○廿日壬戌。下知尾張國司。暫停堀開河口之事焉。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七月廿五日丁卯》○廿五日丁卯。紀伊國言。伊都郡人六人部由貴繼生白人男女二人。男年二歳。長二尺四寸。女五歳。長三尺一分。兩兒生而肌膚鬢髮眉眼擧身純白如雪。因得見暗夜。不能向白日。母隱藏養成。今圖其形進之。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七月廿六日戊辰》○廿六日戊辰。先是。尾張國言。美濃國各務郡大領各務吉雄。厚見郡大領各務吉宗等作乱之後。未經幾日。率人夫數百人。斫壞倉。流失河水。運積沙石。埋塞河口。吉雄等引百餘騎。徃還河邊。欲發隨近之兵。糺彼造乱之由。恐鬪爭起自掘河之論。遂至兩國接刄之。因停堀開。伏待裁下。中嶋郡人礒部造麿等三人。身從堀河之役。同爲吉雄所射殺。是日。太政官下知美濃國司。推糺吉雄等之犯過焉。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八月二日甲戌》○八月癸酉朔。二日甲戌。下總國飢旱。賑給之。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八月三日乙亥》○三日乙亥。左京人中權史生大初位下大宅首鷹取告大納言伴宿禰善男。右衞門佐伴宿禰中庸等同謀行火燒應天門。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八月四日丙子》○四日丙子。禁鷹取身。下左非違使。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八月五日丁丑》○五日丁丑。釋奠。直講從七位下船連副使麿講左氏傳。文章生等賦詩如常。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八月六日戊寅》○六日戊寅。明經博士得業生等奉參内裏。不獲召見。賜祿而罷。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八月七日己卯》○七日己卯。授土左國從五位下大川上美良布神從五位上。正六位上神奈地祇神從五位下。』勅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勘解由長官南淵朝臣年名。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讃岐守藤原朝臣良繩。於勘解由使局。鞫問大納言正三位兼行民部卿太皇太后宮大夫伴宿禰善男。』越前國今立郡大領外正六位上生江臣氏緒授借外從五位下。以獻稻十萬束公用也。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八月八日庚辰》○八日庚辰。屈六十僧於紫震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丙戌十四日。授山城國正六位上興我萬代繼神從五位下。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八月十五日丁亥》○十五日丁亥。地震。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八月十八日庚寅》○十八日庚寅。分遣使者於諸山陵。告應天門火也。田邑山陵告文云〈文徳〉。天皇掛畏〈岐〉御陵〈爾〉恐〈美〉恐〈美毛〉奏賜〈倍止〉奏〈久〉去潤三月十日夜。應天門及東西樓〈爾〉有火〈天〉皆悉燒失〈奴〉。其咎〈乎〉卜求〈禮波〉。掛畏〈岐〉御陵〈乎〉犯穢〈世留〉事在。又猶火事可有。又疾事〈毛〉可有〈止〉卜申〈利〉。因恐畏〈利天〉申奉出給〈牟止須留〉間〈爾〉頻有穢事〈天〉至今延怠〈禮利〉。因以去十四日巡〈留爾〉。御陵〈乃〉木數多〈久〉伐事〈阿り止〉申〈世利〉。今御陵守等〈乎波〉。隨法〈爾〉罪〈那倍〉賜〈牟止須〉。爲申此状。中納言正三位兼行陸奧出羽按察使源朝臣融。少納言從五位上良峯朝臣經世等〈乎〉差使〈天〉奉出賜〈布〉。此状〈乎〉聞食〈天〉。平〈久〉安〈久〉護幸賜〈止〉恐〈ミ〉恐〈美毛〉奏賜〈波久〉奏。』自餘山陵告文准此。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八月十九日辛卯》○十九日辛卯。勅太政大臣。攝行天下之政。』遣内供奉十禪師傳燈大法師位忠戒於五畿内。察境内諸寺破損。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八月廿二日甲午》○廿二日甲午。太政大臣從一位藤原朝臣良房抗表言。竊以。疲驂倦路。難責以逐日之能。病鶴忘飛。豈望其凌霄之効。伏惟。聖朝陛下。聰跨軒昊。徳駕成昭。泣辜之惠非深。扇之仁猶薄。臣以庸材。謬膺佐命。唯獻血誠之无比。潜欽日就而不。遂乃天從人願。神感聖仁。大成之日已來。歸老之期行及。臣不敢忘盈滿之誡。又深企二之風。然而聖慈不許出於直廬之外。臣誠不忍離自玉階之前。俳恩澤。猶侍禁中。而去六年冬大病以還。體氣疲。心魂惘然。坐念立忘。昨知今惑。加以。長樂宮御藥之事。夙夜思。無私第。自然心將事懶。性與物疎。唯欲助衰以叨恩。那堪勤政以賛化。而今忽降綸言。更預機務。乍承驚悚。諮謝忘方。臣雖質情之愚薄。而當昔之全状。唯以勤恪之力。幸獲免於罪戻。而今身已衰。勤勞何申。心已昏迷。恭恪胡施。即知。於公无益。爲私多傷。徒招眼下之耻。還損身後之名。臣竊想古人教射之言。夫去楊葉百歩而射。百發而百中。然其弓撥鈎。氣衰力倦。則百發之功盡廢矣。何况平生材望幸頼偶中。器局力衰之後。更向百歩之葉。假令雖專。愚者猶當知其不可焉。伏願。陛下察其深衷。矜其疲。更廻璽誥。改賜旒聽。則巍々聖帝無偏之徳彌新。款々微臣有涯之生少損。
無任誠懇之至。謹拜表以聞。不許。勅曰。廼者災異荐臻。内外騷然。須頼公助理。且得謐靜。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八月廿三日乙未》○廿三日乙未。暴風雷雨。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八月廿四日丙申》○廿四日丙申。太政大臣重抗表言。先傾丹實。仰叩紫。而天弗廻。叡情無感。愚衷尚屈。奬喩彌申。焦原而非危。履虎尾而倍懼。臣聞。日月猶示盈昃。山川未免崩沖。物理自然。人事何。臣徳薄才拙。任重位高。儻頼聖哲欽明。天人叶賛。得免罪戻。久塵震階。常愧深恩不窮。淺効無。如踞鑪炭。似履春氷。况今老大逼來。疲交集。藥餌無間。毎闕奉。素之慙。彌倍平常。安得以此疲勞。重掌機密。上黷國采。下貽身累。况復神鑒害盈。鬼瞰貽禍。何忘止足之分。坐待幽冥之責。臣頽齡漸迫。殘命尚危。若能廻聖慈。矜臣深志。賜以優閑。任其將息。則再造之恩更渥。三舍之惠深。豈敢偏惜衰之身。唯貪久視太平之化。伏願。陛下別垂哀許。不省焉。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八月廿九日辛丑》○廿九日辛丑。禁右衞門佐從五位上伴宿禰中庸於左衞門府。』是日。拷訊殺大宅鷹取女子者生江恒山。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八月卅日壬寅》○卅日壬寅。拷訊與恒山同謀者伴清繩。並是大納言伴宿禰善男之僕從也。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九月三日乙巳》○九月癸卯朔。三日乙巳。天皇潔齋奉御燈如常。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九月七日己酉》○七日己酉。美作國言。兵庫鳴。聲如撃鉦皷。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九月八日庚戌》○八日庚戌。以出羽國瑜伽寺。預於定額。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九月九日辛亥》○九日辛亥。停重陽之宴。觴侍臣于宜陽殿西廂。録在座者而奏之。後以大藏省綿賜焉。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九月十日壬子》○十日壬子。伊勢齋宮寮允以上並有穢。不堪其供祭。故勅遣中務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房。向太神宮行事。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九月十一日癸丑》○十一日癸丑。遣使奉幣於伊勢大神宮。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九月十七日己未》○十七日己未。先是。太政官厨家募越前國地子。借用官米四百七十斛。至是。詔從原免。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九月廿日壬戌。》○廿日壬戌。丹波國何鹿郡人漢部福刀自。伉儷亡後歴廿二年。獨居虚室守。是眞婦。特加優。叙位二階。免戸内租。以表門閭。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九月廿二日甲子》○廿二日甲子。勅。禁葬歛山國愛宕郡神樂岡邊側之地。以與賀茂御祖神社隣近也。』是日。大納言伴宿禰善男。善男々右衞門佐伴宿禰中庸。同謀者紀豐城。伴秋實。伴清繩等五人。坐燒應天門當斬。詔降死一等。並處之遠流。善男配伊豆國。中庸隱岐國。豐城安房國。秋實壹岐嶋。淨繩佐渡國。相坐配流者八人。從五位上行肥後守紀朝臣夏井配土左國。從五位上行下野守伴宿禰河男能登國。上総權少掾正八位上伴宿禰夏影越後國。伴冬滿常陸國。紀春道上総國。伴高吉下総國。紀武城日向國。伴春範薩摩國。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會文武百官宣制。其詞曰。天皇〈我〉大命〈良萬止〉宣〈久〉。去閏三月十日之夕〈爾〉。應天門并左右樓等。不慮之外〈爾〉忽然燒盡〈多利〉。因日夜無間〈久〉憂〈禮比〉念〈保之〉熱〈加比〉御坐〈須〉。然間〈爾〉中權史生大宅鷹取告言〈世良久〉。大納言伴宿禰〈乃〉所爲〈奈利〉。爰或諸人等又並口〈天〉無疑〈留倍久〉告言〈己止〉在。然〈止毛〉件事〈波〉世〈爾毛〉不在〈止〉思〈保之〉食〈天那毛〉月日〈乎〉延引〈都々〉早〈爾〉罪〈那倍〉不賜御坐〈都留〉。而今使等鞫問〈志天〉奏〈須良久〉。初問伴宿禰〈爾〉毎事固爭〈天〉不承伏
。從者生江恒山。伴清繩等〈乎〉拷訊〈留爾〉。伴宿禰身自〈波〉不爲〈志天〉。息子右衞門佐中庸等〈加〉爲〈奈利介利〉。雖然清繩恒山等〈加〉所申口状〈乎〉以〈天〉。中庸〈加〉申辭〈爾〉參驗〈須留爾〉。伴宿禰〈乃〉初所爭言〈乃〉殺人〈留〉事既知巧詐。即中庸〈波〉之教命〈乎〉受〈天〉。所爲〈止〉云事無疑。仍與明法博士等勘定〈爾〉。大造之罪共難可避。須同〈久〉斬刑〈爾〉當處〈止〉奏聞〈世利〉。然〈禮止毛〉。別〈爾〉依有所思〈奈毛〉。斬罪〈乎〉一等減〈天〉。遠流罪〈爾〉治賜〈布〉。又同謀從者豐城等三人并其兄弟子孫等。從遠流〈倍〉賜〈波久止〉宣天皇〈我〉大命〈乎〉衆聞食〈止〉宣。』善男者。左京人也。祖繼人。官爲從五位下左少辨。延暦四年爲皇太子謀〈早良〉。與右衞門大尉大伴竹良。射殺中納言兼式部卿藤原朝臣種繼。皇太子坐而見廢。繼人繋死獄中。國道。縁坐其繼人事。配流於佐渡國。爲人聰敏頗有才。國宰優愛。引爲師友。至有疑難。毎事取決。案牘文簿。成於其手。廿四年會恩赦得入都。歴内外。常居清顯。爵至從四位上。官登參議。善男。是國道之第五子也。生而爽俊。天資鬼脉。見之者皆曰兒。爲人奇。深眼長鬢。身躰細。意氣半岸。弱冠入直校書殿。侍奉仁明天皇
。稍被知寵。任寄日重。承和八年爲大内記。九年遷爲式部大。十年春授從五位下。爲讃岐權介。不之官。十一年遷右少辨。十四年正月加從五位上。二月轉右中辨。十五年正月超授從四位下。拜參議。二月爲右大辨。嘉祥二年兼下野守。俄兼右衞門督。數月停右大辨。兼式部大輔。三年進從四位上。爲中宮大夫。自餘如故。仁壽元年自下野守遷兼美作守。二年母服解職。未幾詔以本官起之。齊衡元年兼讃岐守。二年授從三位。貞觀元年兼伊豫權守。是年夏至正三位。冬兼民部卿。二年正月拜中納言。中宮大夫如故。六年轉大納言。太皇太后宮大夫如故。善男性忍酷。有口辯。當官幹理。察斷機敏。政務變通。朝庭制度多所詳究。問無不對。但心不寛。出言舛剥。彈斥人短。無所畏避。倖叨承。爲人主所愛也。自初爲内記累遷顯要。八年之間。早登公卿。位望漸貴。物議咸忌。甞承和中。爲右少辨之時。法隆寺僧善。向官告檀越少納言登美眞人直名所犯之状。參議左大辨正躬王及傍官與善男爭論律私曲相須之義。縱不一。分背舛馳。遂誣正躬王等許容善違法之訴。令明法博士讃岐朝臣永直等斷之。永直所執不同善男。左大辨正躬王及左中辨伴宿禰成益。右中辨藤原朝臣豐嗣。左少辨藤原朝臣岳雄。明法博士永直等遂坐解官。貞觀之初。與左大臣
源朝臣信有隙。數年之後。誣告大臣謀爲反造。殆欲陷害其後犯大造之罪。子自絶于天。積惡之家必有餘殃。蓋斯之謂歟。』夏井者。左京人。美濃守從四位下善岑之第三子也。夏井眉目疎朗。身長六尺三寸。性甚温仁。雅有才思。承和初。以善隷書。侍詔於授文堂。就參議小野朝臣篁。受用筆之法。篁歎曰。紀三郎可謂眞書之聖也。文徳天皇即位。詔徴見之。夏井衣履疎弊。左右見者咸笑之。上曰。是疲駿也。非汝所知。遂有殊寵。嘉祥三年七月擢拜少内記。仁壽四年兼美濃少掾。讓之異母兄大枝。齊衡二年。轉大内記。是年秋九月授從五位下。遷爲右少辨。上以其忠正清貧無宅。賜宅一區。夏井秉志忠直。時有規諌。上以此逾重之。四年春加從五位上。兼播磨介。俄而兼式部少輔。未幾轉右中辨。式部少輔。播磨介如故。夏井天性聰敏。臨事不滯。恩寵優渥。任用轉重。内外機務多所輔益。天安二年八月文徳天皇晏駕。夏井出爲讃岐守。政化大行。吏民安之。境内翕然。不忍相欺。秩滿將歸。百姓相率。詣闕乞留。因欺更留二年。黎庶殷富。倉廩充實。於是新造大藏於土郡。惣册宇。皆納以爲不動之蓄。及去吏民送別者贈遺甚多。夏井一無所受。歸都之後。米完玩好以送其家。夏井唯留紙筆。悉返其餘。貞觀七年拜肥後守。母石川氏聞而哭
之。人問其故。曰。吾聞。肥後風俗。國宰至清。身必不全。吾子其不終乎。有異母弟豐城。夏井以其放誕。數加督責。豐城苦之。遂託身大納言伴宿禰善男。應天門火。善男坐。以男中庸行火燒之。善男應知之焉。豐城爲善男之從。夏井爲豐城之兄。轉相縁坐。被處遠流。夏井隨使出境。肥後民庶遮路悲哭。如喪考妣。夏井私歎曰。凡法律所謂首從之坐。必有差降。予是從之兄。亦縁坐也。今與善男同配遠流。何其無別哉。向土左路。過讃岐境。百姓男女老少。皆弃其室。逢迎道路。數十里之間。哭聲相接。數年母亡。夏井至孝冥發。居喪過禮。建立草堂。安置骸骨。晨昏之禮。無異生時。本自崇信佛理。至是於草堂前。毎日讀大般若經五十卷。以終三年之喪。夏井兼能雜藝。尤善圍碁。伴宿禰少勝雄以善奕碁。延暦聘唐之日。於使員。以碁師也。甞善岑爲美濃守。少勝雄爲介。夏井時年十餘歳。習圍碁於少勝雄。一二年間。殆超于少勝雄。又善射覆。文徳天皇與宮人。爲藏鉤之戯。一鈎藏在百手之中。密令夏井筮之。蓍布卦曰。有小女着青衣。以白花首者。鈎在其左手中。帝乃探得大悦焉。又閑醫藥之道。配土左之後。自徃山澤採藥。合練以施民。々多得其驗。甞有一人。中風被髮狂走。夏井與一匕散藥〈御〉。以令服之。此人立癒。皆此
之類也。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九月廿五日丁卯》○廿五日丁卯。勅京畿七道。勘録庶人伴善男等資財田宅。中庸男。元孫年八歳。叔孫年五歳。並隨遣配所。詔愍其幼稚。自道召還焉。』是日。遣使於栢原〈桓武〉。深草山陵〈仁明〉。告以配流善男等。告文曰。天皇〈我〉大命〈止〉。掛畏〈〓〉深草御陵〈爾〉奏賜〈倍止〉奏〈久〉。去閏三月十日夕〈爾〉不慮之外〈爾〉。應天門并左右樓等。有失火事〈天〉忽然燒盡〈太り〉。因。天火人火〈止毛〉不知〈之天〉。晝夜無間〈久〉憂念耻畏〈末り〉賜〈布〉。纔經三ケ月後〈爾〉。或人告言〈久〉。大納言伴宿禰善男〈可〉所爲〈奈り〉。驚恠〈比〉賜〈比天〉。令所司勘定〈爾〉。正身固爭〈天〉不承伏〈止〉云〈止毛〉。子并從者等〈乎〉拷訊〈須留爾〉。事端既顯〈天〉更無可疑。須善男〈乎〉始〈天〉同謀人等〈乎〉隨法〈爾〉斬罪〈爾〉當給〈志〉。然〈止毛〉善男。掛畏〈支〉山陵〈爾〉平生〈爾〉奉仕〈禮留〉舊功。又毎年〈爾〉八講會〈乎〉設〈天〉。山陵飾奉〈留〉勞等在〈爾〉依〈天〉。一等減〈天〉遠流賜〈布〉。又御陵〈乃〉前頭〈爾〉嘉祥寺〈乃〉食堂〈乎〉作〈天〉。汚穢事等在〈介り〉。因令破弃〈天〉潔〈久〉掃奉仕〈志牟〉。此状〈乎〉從三位守權
大納言兼右近衞大將藤原朝臣氏宗〈乎〉差使〈天〉聞奉出賜〈布〉。掛畏〈岐〉山陵平聞食〈天〉。天皇朝廷〈乎〉平安〈爾〉矜賜〈止〉恐〈美〉恐〈美毛〉奏賜〈波久止〉奏。』又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岐〉栢原御陵〈爾〉申賜〈へ止〉申〈久〉。去閏三月十日夕〈爾〉。應天門并左右樓等有失火事〈天〉。忽然燒盡〈多り〉。此宮〈波〉。掛畏〈岐〉天皇朝廷〈乃〉營作〈良之米〉賜〈天〉。萬代宮〈と〉定賜〈留〉處〈奈り〉。就中〈爾〉八省院〈波〉。殊留御意〈天〉國〈乃〉面〈止〉作粧賜〈岐止奈毛〉聞賜〈布留〉。而不慮之外〈爾〉有此事。因。天災人火〈止毛〉不知〈志天〉。晝夜無間〈久〉憂念耻畏〈末り〉賜〈布〉。纔經三ケ月後〈爾〉。或人告言〈久〉。大納言伴宿禰善男〈加〉所爲〈奈り〉。驚恠〈比〉賜〈比天〉。令所司勘定〈爾〉。正身〈波〉固爭〈天〉不承伏〈止〉云〈止毛〉。子并從者等〈乎〉拷訊〈須留爾〉。事既顯〈天〉更無可疑。仍須善男〈與り〉始〈天〉同謀人等〈乎〉隨法〈爾〉斬罪〈爾〉當賜〈介禮〉。善男〈加〉御代々〈爾〉奉仕〈禮留〉有舊功〈爾〉依〈天〉。一等減〈天〉同遠流賜〈布〉。又善男掛畏〈攴〉山陵〈乃〉兆域〈乃〉内〈爾〉佛堂〈乎〉建〈天〉死屍〈乎〉
埋〈世止〉在〈止〉申事在。仍今令所司委曲勘定。若事有實者。即破堂撥屍〈天〉。淨掃〈比〉奉仕〈志米牟〉。此状〈乎〉參議正四位下行右大辨兼播磨權守大枝朝臣音人〈乎〉差使〈天〉聞奉出賜〈布〉。掛畏〈〓〉山陵平聞食〈天〉。天皇朝廷〈乎〉平安〈爾〉矜賜〈止〉。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申。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九月廿九日辛未晦》○廿九日辛未晦日。大於朱雀門前。以配流罪人也。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月壬申朔》○冬十月壬申朔。天皇不御紫震殿。以停宴飮也。』是日。勅令七道諸國特愼警固。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月三日甲戌》○三日甲戌。先是。九月一日大唐商人張言等册一人。駕船一艘。來着大宰府。是日。勅太宰府。安置鴻臚舘。隨例供給。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月八日己卯》○八日己卯。授因幡國无位大野見宿禰神從五位下。』左京人六世男藤王。豐野王。河内王。藤顏王。淨直王。七世眞本王。緒本王七人並賜姓淡海眞人。天命開別天皇之後也〈天智〉。』是日。制。諸國浪人土民。便任當國史生已上及博士醫師者。停給交替丁。』中國哲多英賀兩郡百姓給復二年。以旱疫也。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月十四日乙酉》○十四日乙酉。遣使於山階〈天智〉。田邑等山陵〈文徳〉。申謝陵中樹木多被伐損之状。告文曰。天皇〈我〉掛畏〈岐〉山階〈乃〉御陵〈爾〉恐〈美〉恐〈美毛〉申賜〈止〉申〈久〉。掛畏〈岐〉御陵〈乃〉木〈乎〉陵守數多伐損〈世利〉。依此〈天〉犯過〈留〉陵守并能不巡〈留〉諸陵司等〈乎〉。任法〈爾〉勘賜〈比〉罪〈奈倍〉賜〈倍岐〉状〈乎〉。去六月廿七日〈爾〉。從三位守權大納言兼右近衞大將藤原朝臣氏宗等〈乎〉差使〈天〉謝申〈天〉。畏〈美〉申〈爾〉奉出賜〈倍利〉。而今勘賜〈爾〉。諸陵戸等或畏罪〈天〉逃退〈多り〉。或依病不參。仍其身侍〈留〉限〈波〉。且任法〈爾〉勘賜〈比〉罪〈奈倍〉賜〈都〉。但彼病及逃退〈波〉相續勘賜〈牟〉。此状〈乎〉同前使氏宗〈乎〉差〈天〉聞申〈爾〉奉出賜〈布〉。掛畏〈攴〉御陵平〈久〉聞食〈天〉。天皇朝廷〈乎〉護幸〈倍〉賜〈比〉。天下無事〈久〉矜賜〈倍止〉。恐〈美〉恐〈毛〉申賜〈波久止〉申。』又天皇掛畏〈〓〉田邑御陵〈爾〉恐恐〈毛〉申賜〈止〉申。掛畏〈岐〉御陵〈乃〉木〈乎〉陵守等數多伐損〈世利〉。依此〈天〉犯過〈留〉陵守并能不巡〈留〉諸陵司等〈乎〉。任法〈爾〉勘賜〈比〉罪〈奈倍
〉賜〈倍岐〉状〈乎〉。六月廿一日〈爾〉。正三位行中納言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源朝臣融〈乎〉差使〈天〉。謝申〈之〉畏申〈爾〉奉出賜〈倍利〉。而今勘賜〈爾〉。陵戸等或畏罪〈天〉逃退〈多利〉。仍其身侍〈留〉限〈波〉且任法〈爾〉勘賜罪〈奈倍〉賜〈都〉。但逃退〈波〉相續勘賜〈牟〉。此状〈乎〉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勘解由長官南淵朝臣年名〈乎〉差使〈天〉。聞申〈爾〉奉出賜〈布〉。掛畏〈岐〉御陵平〈氣久〉聞食〈天〉。天皇朝廷〈乎〉護幸〈倍〉賜〈比〉。天下無事〈久〉矜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申。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月十五日丙戌》○十五日丙戌。先是。參議正四位下行右大辨兼播磨權守大枝朝臣音人。散位從五位下大枝朝臣氏雄等上表曰。去延暦九年十二月書云。春秋之義。祖以子貴。此則禮經之埀典。帝王之恒範。宜朕外祖母土師宿禰追贈正一位。其改土師氏爲大枝朝臣者。謹案。春秋曰。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漢書曰。枝大於幹。不折必披。是知。枝條已大。根幹由其摧殘。譬猶子孫暫榮。祖統從此窮盡。然則以大枝爲姓。誠非本枝長固子孫無疆之義也。但此姓已生自先皇之恩給。不欲在遺民而變革。望請不敢改稱謂。但將以枝字爲江。然則一門危樹。去鳴柯而永春。千里大江。宗辭海而無盡。至是詔許之。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月十九日庚寅》○十九日庚寅。地震。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月廿日辛卯》○廿日辛卯。延六十僧於紫震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勅。山城國乙訓郡相應寺者。元是漁商比屋之地也。往年權僧正壹演泛水觀行橋頭。遭天暑熱。上岸風凉。有一老嫗。避舍獻地。壹演便在其中。聊作壇法。平地中。得舊佛像。因縁相應。靈瑞頻現。太政大臣歎其希有〈良房〉。奏建道塲。即發工夫。忽輪奐。遂定寺名。以爲相應。宜賜四履。永爲寺堺。東至橋道。南至河崖。西至作山。北至大路。』是日。禁五畿七道諸國司庶人縱養鷹鷂。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月廿三日甲午》○廿三日甲午。贈太政大臣藤原朝臣墓在大和國宇智郡阿陀郷〈良繼〉。詔置守徭丁十二人。』伊豫國浮穴郡置少領一員。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月廿四日乙未》○廿四日乙未。授伊勢國无位火雷神從五位下。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月廿五日丙申》○廿五日丙申。於東大。興福。元興。藥師。西大。大安。法華。延暦等寺。請七十僧。轉讀大般若經。』太政官論奏曰。刑部省斷罪文云。讃岐國浪人江沼美都良麿。殺香河郡百姓縣春貞。春貞妻秦淨子申訴云。美都良麿於春貞宅。相共飮酒。言論相鬪。春貞曰。吾爲美都良麿被刺之。驚而見之。血出自左脇即死。同郡人秦成吉等與春貞。美都良麿等。同飮之人也。而相鬪之塲。雖以言詞相諌。而遂不相救助。國司斷云。鬪訟律云。鬪駈殺人者絞。以刄及故殺人者斬。雖因鬪而用兵刄殺者。與故殺同。准犯據律。合斬刑者。又捕亡律云。隣里被殺人告而不助救者杖一百。成吉等在殺人處。不助救。准律條。各處杖一百。刑部省覆斷云。國斷有失。何者案律。鬪而用刄。即有害心。仍處斬刑。但不同於故殺。而引故殺及用兵刄殺等之文。此國司之謬斷也。又淨子詞云。成吉等與春貞。美都良麿相鬪之塲。雖以言詞相諌。而遂不救。淨子聞春貞之。纔知被刺。然則成吉等。醉中不覺美都良麿害春貞之心。非聞告而不助。見刺而不救者也。仍改斷無罪。斷獄律云。官司斷罪。失於入者減三等。名例律云。五位及七位以上。犯流罪以下。各減一等。判斷之失。既由判官。仍正七位下行掾高階眞人全秀。正
六位上行左近衞將兼權掾藤原朝臣房雄爲首。全秀身帶七位。例減一等。合杖六十贖銅六斤。房雄遥授。不預其事。合免其罪。從五位下行介藤原朝臣有年爲第二從。減四等合杖六十。身帶五位。請減一等。合笞五十贖銅五斤。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守藤原朝臣良繩。從四位上行皇太后宮大夫兼權守藤原朝臣良世爲第三從。亦是遥授。合免其罪。正六位上行大目秦忌寸安統。正七位上行少目阿岐奈臣安繼爲第四從。減六等合笞册。身帶七位以上。例減一等。合笞卅贖銅三斤。』越前國足羽郡人生江恒山。因幡國巨濃郡人占部田主等。駈傷中權史生大宅鷹取。并駈殺鷹取女子。恒山等言。隨私主右衞門佐伴宿禰中庸教。駈殺鷹取女子。鬪訟律云。威力使人駈撃。而死傷者。雖不下手。猶以威力爲重罪。下手者減一等。又云。故殺人者斬。恒山田主等。隨中庸教。非因鬪爭殺鷹取女子。須以中庸爲首處斬刑。而身犯大造。降配遠流。不更斷罪。恒山田主爲從減一等。並合遠流者。降恩詔。斬刑減死一等。處之遠流。自餘並依省斷。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月廿七日戊戌》○廿七日戊戌。於近京册三寺。轉讀金剛般若經。般若心經。以消伏禍也。』讃岐國那珂郡人因攴首秋主。同姓道麿。宅主。多度郡人因攴首純雄。同姓國益。巨足。男繩。文武。陶道等九人。賜姓和氣公。其先。武國凝別皇子之苗裔也〈景行皇子〉。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一月壬寅朔》○十一月壬寅朔。日有蝕之。』造酒司從五位下次邑刀自甕神。准大邑刀自。小邑刀自甕神等。預春秋二季祭。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一月二日癸卯》○二日癸卯。中務省率陰陽寮。奉進明年御暦。天皇不御紫震殿。所司付内侍奏之。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一月四日乙巳》○四日乙巳。大和國正四位下波寳神。波比賣神。伊勢國從四位上阿射加神並授從三位。』勅。大炊大屬正六位上民伊美吉能津。救應天門火。頗立功遠。今請改居。誠合優許。仍改本居山城國紀伊郡。貫附右京三條。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一月五日丙午》○五日丙午。夜有星出大畢。抵貫大角。入攝提。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一月七日戊申》○七日戊申。平野祭如常。』停春日祭。以有穢也。』此夜。地震。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一月八日己酉》○八日己酉。梅宮祭如常。』株伊豫國宇和郡爲宇和。喜多兩郡。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一月十日辛亥》○十日辛亥。勅。近江國夷長二人把笏。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一月十二日癸丑》○十二日癸丑。園韓神祭如常。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一月十三日甲寅》○十三日甲寅。鎭魂祭如常。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一月十四日乙卯》○十四日乙卯。新甞祭。天皇不御神嘉殿。親王公卿行事。所司供奉如常。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一月十五日丙辰》○十五日丙辰。天皇御紫震殿。宴干群臣。大歌五舞如常儀。賜祿各有差。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一月十七日戊午》○十七日戊午。皇太后遷自東宮。御常寧殿。』勅曰。廼者恠異頻見。求之蓍龜。新羅賊兵常窺間隙。變之發唯縁斯事。夫攘未兆。遏賊將來。唯是神明之冥助。豈云人力之所爲。宜令能登。因幡。伯耆。出雲。石見。隱岐。長門。大宰等國府。班幣於邑境諸神。以鎭護之殊効。又如聞。所差健兒。統領選士等。苟預人流。曾無才器。徒稱爪牙之。不異蟷之衞。况復可教之民。何禦非常之敵。亦夫十歩之中必有芳草。百城之内寧乏精兵。宜令同國府等勤加試練必得其人。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一月十八日己未》○十八日己未。勅。二品式部卿忠良親王聽養鷹二聯。鷂二聯。左大臣正二位源朝臣信鷹三聯。鷂二聯。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一月廿日辛酉》○廿日辛酉。進山城國從一位勳二等松尾神階加正一位。授從四位下水主神從四位上。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一月廿一日壬戌》○廿一日壬戌。大於建禮門前。以圖書寮有人死也。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一月廿三日甲子》○廿三日甲子。大原野祭如常。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一月廿五日丙寅》○廿五日丙寅。勅。阿波國名方郡加置主政主帳各一人。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一月廿九日庚午》○廿九日庚午。以散位從五位下紀朝臣本道爲下野守。從五位上行大宰少貳在原朝臣安貞爲肥後守。』是日。勅聽二品仲野親王養鷹三聯。鷂一聯。正三位行中納言陸奧出羽按察使源朝臣融鷹三聯。鷂二聯。從五位下行内膳正連扶王鷹一聯。從五位上行丹波權守坂上大宿禰貞守鷹一聯。從五位下行近江權大掾安倍朝臣三寅鷹三聯。』從三位守權大納言兼右近衞大將藤原朝臣氏宗抗表言。伏奉恩制。得宿衞。光寵自天。懼心無地。臣才非文武。智謝股肱。忝假納言之名。空竊大將之號。一以慙於過分。一以耻於非據。况乎桑楡景暮。蒲柳氣衰。僅可陪縉紳之臣。何堪預陛戟之列。仍先再修上表。請解右大將。遂無聞天之聲。逾益伏地之恐。臣以爲。甲胄未必忠信。忠信自爲甲冑。望請。解罷所帶。避路後賢。臣尸素可以除。臣愚丹可以盡。不勝懇款。抗表以聞。不許焉。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二月五日丙子》○十二月壬申朔。五日丙子。勅。鎭守府醫師。以六年爲秩限。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二月八日己卯》○八日己卯。天皇降手。進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近衞中將兼伊豫守藤原朝臣基經階加從三位。任中納言。』右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良相抗表請解職言。臣聞。日月經天。未免虧昃。山河紀地。尚爾沖危。玄功妙造。理既必然。世道人倫。盈何可久。臣器業無取。聲華素貧。謬辱聖慈。頻深丹。文官武。秩峻班高。既慙伐檀之譏。深濡尾之誡。未嘗一日一時。不懷恬退之志。而皇恩不翅。粉骨欲酬。忍謗忘危。偸安日月。上天降責。病常添。去春殊劇。還第醫療。經旬渉月。未及能痊。中使頻臨。辭弗獲命。遂乃力疾拂巾。強入禁省。朝謁未幾。病更發動。彌留綿篤。命危如薤露。誠是久妨賢路。長忍素之所致也。竊以。舟不輕載。無以免風浪之危。車仍重任。何得踰嶮難之急。聖主陛下。若能悲此積痾。夫冥譴。却臣重。減臣高俸。許其抽簪養病。散髮和。則冀。既遊之魂返於岱嶺。其亡之壽繋于苞桑。假使鬼瞰中休。天誅已塞。幸預特進之殊品。久叨訪建之篤恩。乃至還復舊任。何妨之有矣。伏乞陛下枉廻聖。特賜哀察。俾夫乾坤之徳施而彌新。日月之明照而更盛。不勝慊切之至。謹奉表以聞。優詔不許。』是日。沒入庶人伴善男宅地資財。付内藏寮。佛像經論書籍付圖書寮。』禁
五畿國非有裁許。輙開用不動穀。若不勤愼。罪以違。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二月十日辛巳》○十日辛巳。地震。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二月十一日壬午》○十一日壬午。月次神今食祭。天皇不御神嘉殿。親王公卿行事。右大臣藤原朝臣良相重抗表言。臣不任沈痼。陳表謝盈。天感未降。更賜敦弊。心影相疚。精震越。臣聞。四時之序。功畢即遷。兩耀之明。未恒其盛。雖云在賢智之人。而持滿難久。何况於斗之器任重年深乎。臣不才不敏。徳薄才輕。然猶頗覺利害之端。苟知止足之分。又素貪禪念。酷厭囂塵。所以久掌機要。俳禁省者。亦縁志憚孤恩。誠深報國也。即欲長勤衆群之望。遂見深拱之化。而今寢患彌留。居諸荏苒。良醫上藥。未覺殊功。若臣天算有盡。則當早殞絶。而經時送月。猶延視息。知是上天冥助。顧臣殷勤。欲其覺悟去盈保全餘年也。若能當于此時。解却任。將必使上天收責。司命全。若猶輕居權寵。無所謙損。則臣填溝壑。非旦則暮。假令愚臣暫延歳月之命。則於陛下。尚納塵涓之効。若一旦無祿。則愚臣徒失深志。陛下亦失一廝。愚臣陛下共無所得。伏願照此深哀。悲其匪。以盛陛下好生之徳。以全愚臣惜命之誠。不勝懇切之至。謹拜表以聞。不許。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二月十三日甲申》○十三日甲申。右大臣藤原朝臣良相重抗表言。臣前後表誠。難蒙哀許。病中慙悚。精守罔。臣聞。人心難奪。物性好偏。故唐尭盛徳不屈頴陽之高。漢祖中興猶容富春之遯。臣自有知識。浪思能仁。年老齒衰。此意彌切。雖密勿在公。而身俗心眞。刹那之間禪念無怠。但以奕代承恩。塵涓尚淺。釋迦深教。忠孝亦存。故勉勵駑拙。久濫樞要。見天使之頻來。耻出家之尚遲。而痾深膏肓。命繋絲髮。冀先無常之使。早殖出世之因。伏惟。先皇陛下。慈超和墨。徳跨飛行。昔滿一切之願。今享萬乘之尊。何使臣坐罹盈滿之。失菩提之願。儻諸佛慈悲。帝釋隨喜。頽齡更駐。法衣在身。則至心專念。誓護聖朝。聖朝得其利益。决定勝於在俗之時。又縱生命有涯。不可更延。則臣尚得志於眼前。多福於身後。豈同懷謗而終生。尸祿而空死。伏望。陛下更入知實印門。新廻大悲璽誥。除爲聖朝之具臣。聽作釋迦弟子。然則恩浹始終。徳深存歿。豈唯梵志樹提隨女人之欲。帝釋蘇摩救衆生之病而已哉。不勝丹款之至。謹奉表以聞。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二月十六日丁亥》○十六日丁亥。詔以從三位守權大納言兼右近衞大將藤原朝臣氏宗爲左近衞大將。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近衞權中將兼前權守藤原朝臣常行爲右近衞大將。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二月廿日辛卯》○廿日辛卯。頒奉諸山陵墓荷前之幣。天皇不御幣所。公卿行事。』是日。於内殿。始修佛名懴悔。例也。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二月廿二日癸巳》○廿二日癸巳。勅。改定深草山陵四至〈仁明〉。東至大墓。南至純子内親王北垣。西至貞觀寺東垣。北至谷。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二月廿五日丙申》○廿五日丙申。詔以藤原朝臣須惠子爲春日并大原野神齋。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二月廿六日丁酉》○廿六日丁酉。授近江國從四位上勳八等兵主神正四位下。遠江國正六位上蟾渭神。鳥飼神並從五位下。』從三位守權大納言兼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氏宗上表辭大將言。伏奉今月十六日詔旨。以臣爲左近衞大將。明命由衷。鑒拔意外。兢魂戰股。如臨千仭。臣自知庸淺。謬忝朝行。毎念虚受。唯増重灼。近請解右大將。至于再。至于三。睿澤更加。遷轉逾高。當須警巡終老。跼蹐竭誠。申其分寸。効以絲髮。而今膂力已衰。難堪堅鋭。思慮多。何帷幄。縱雖俛從事。匍匐奉。不啻恩徳是負。實亦軍陣可憂。伏望。乾照特賜寛假。廻授中將藤原朝臣基經。在於清朝。允官才。在於素。既免謗議。無任瀝款懇迫之至。謹上表陳讓以聞。不許。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二月廿七日戊戌》○廿七日戊戌。以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高子爲女御。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二月廿九日庚子》○廿九日庚子。以從四位上忠範王。從五位上礒江王。橘朝臣三夏。藤原朝臣直方。從五位下滋野朝臣善根。滋岳朝臣川人。源朝臣弼。藤原朝臣維範並爲次侍從。
《卷十三貞觀八年(八六六)十二月卅日辛丑》○卅日辛丑。大於朱雀門前。并大儺如常。P9332
《卷十三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三



P9333
《卷十四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四
《卷十四〈丁亥〉貞觀九年(八六七)正月壬寅朔》○〈丁亥〉九年春正月壬寅朔。天皇不受歳賀。七曜御暦。藏氷樣。腹赤魚等。所司付内侍奏。天皇御紫震殿。宴于侍臣賜被。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正月二日癸卯》○二日癸卯。所司獻剛卯杖如常。天皇不御紫震殿。付内侍奏。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正月七日戊申》○七日戊申。天皇御紫震殿。觀青馬。賜宴群臣。賜祿各有差。』授无品惟彦親王四品。從三位守權大納言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氏宗正三位。從四位下行攝津守忠貞王從四位上。无位基世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行内膳正連扶王。少納言兼侍從久須繼王並從五位上。散位正六位上弘道王從五位下。神祇伯從四位下中臣朝臣逸志從四位上。左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兼行近江權介源朝臣舒。右衞門權佐兼攝津權守藤原朝臣廣基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行兵部少輔源朝臣直。主殿頭兼行讃岐權介當麻眞人鴨繼並正五位下。散位從五位下多治眞人河雄。橘朝臣春成。小野朝臣春枝。勘解由次官兼行博士家原宿禰氏主。式部權少輔高向朝臣公輔。右兵衞權佐藤原朝臣國經。左近衞權少將兼行伊豫介文室朝臣卷雄等並從五位上。散位外從五位下山口宿禰稻床。菅野朝臣高松。三善宿禰清江。直講苅田首安雄。正六位上源朝臣建。貞朝臣登。左近衞將平朝臣正範。式部大藤原朝臣春景。中物藤原朝行直。大内記小野朝臣後生。左衞門大尉良岑朝臣晨直。藤原朝臣生丘。兵部大藤原朝臣安嶺。右衞門大尉橘朝臣博覽。豐前權介藤原朝臣仲直。右近衞將上毛野朝臣上長。散位橘朝臣氏繼。大外記伴宿禰興門。治部大安部朝臣興氏
。近江少掾上毛野朝臣藤野等並從五位下。左大史正六位上和氣朝臣時雄。左近衞將道嶋宿禰村嶋。直講船連副使麿。侍醫藏人貞野。散位難波朝臣實得。暦博士家原宿禰好。皇太后宮宮主直千世麿等並外從五位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正月八日己酉》○八日己酉。始講勝王經於大極殿。以藥師寺僧法相宗傳燈大法師位平智爲講師。』甲斐介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安繩。近江權少掾正七位上安倍朝臣利柯並授從五位下。内匠大允正六位上賀祐臣祖繼。近江國夷外從六位下爾散南公河繼並外從五位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興子從四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高子。林朝臣氏子並正五位下。无位滋野朝臣岑子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上江沼臣河子。大和朝臣仲子。无位藤原朝臣佐美子。小野朝臣後賢子。田中朝臣原子。和朝臣宜子並從五位下。无位紀朝臣全子。賀陽朝臣乙三野並外從五位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正月十二日癸丑》○十二日癸丑。以從五位下行木工權助和氣朝臣彜範爲少納言。參議正四位下行右大辨兼播磨守大江朝臣音人爲左大辨。播磨權守如故。從四位上行彈正大弼藤原朝臣冬緒爲右大辨。侍從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千乘爲右少辨。散位從四位下興基王爲侍從。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勘解由長官南淵朝臣年名爲民部卿。勘解由長官如故。從五位上式部權少輔高向朝臣公輔爲正小輔。散位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本雄爲大和權守。從四位上行河内權守平朝臣房世爲正守。大物從五位下御室朝臣安常爲和泉守。散位從五位下吉朝臣全繼爲尾張守。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岡良爲介。外從五位下太朝臣貞長爲參河介。從五位下清原眞人道雄爲駿河守。參議大藏卿正四位下源朝臣生爲相摸守。大藏卿如故。從五位上橘朝臣春成爲武藏守。四品惟條親王爲上總太守。四品守彈正尹惟喬親王爲常陸太守。彈正尹如故。二品行治部卿賀陽親王爲上野太守。治部卿如故。從五位上行美濃守源朝臣頴爲信濃守。散位外從五位下長田朝臣利世爲下野介。從五位上行少納言兼侍從良岑朝臣經世爲陸奧守。散位從五下嶋田朝臣善宗爲若狹守。左京權亮從五位下紀朝臣當仁爲越後守。散位從五位下三善禰清江爲丹波介。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大春日
朝臣澤主爲丹後守。從五位上守大藏大輔滋野朝臣善蔭爲但馬守。從五位上行大和權守良岑朝臣長松爲權守。從五位上行縫殿頭伴宿禰須賀雄爲介。縫殿頭如故。從五位下行因幡權介大春日朝臣高庭爲正介。左京亮從五位下廣階宿禰貞雄爲美作介。從五位下行兵部大藤原朝臣安嶺爲長門守。從五位下行左近衞將藤原朝臣房雄爲紀伊守。散位從五下菅野朝臣高松爲介。從五位上行陰陽頭藤原朝臣三直爲阿波權守。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勘解由長官南淵朝臣年名爲伊豫守。餘官如故。從五位下守右少辨藤原朝臣元利萬侶爲大宰少貮。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棟爲筑前守。右京權亮外從五位下長岑宿禰恒範爲權介。從五位下行豐前權介藤原朝臣仲直爲守。外從五位下行左大史和氣朝臣時雄爲權介。從五位下行伊勢介藤原朝臣宗枝爲右衞門佐。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正月十四日乙卯》○十四日乙卯。大極殿齋講竟。僧綱率諸宗僧。奉參内裏。論義如常。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正月十六日丁巳》○十六日丁巳。踏歌之。天皇御紫震殿。賜宴侍臣。宮人踏歌如常。日暮賜祿有差。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正月十七日戊午》○十七日戊午。勅公卿。行射禮於建禮門前。』二品仲野親王薨。親王者。桓武天皇之第十二子也。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河子。從四位上大繼之女。桓武天皇納之。生親王及四皇女焉。親王幼辨惠。性寛裕。弘仁五年授四品。天長七年爲大宰帥。十年加三品。承和九年拜彈正尹。十四年賜二品。嘉祥三年遷爲式部卿。仁壽三年以本官。兼常陸太守。貞觀三年兼上総太守。五年遷大宰帥。六年勅聽乘輦車出入宮中。親王能用奏壽宣命之道。音儀詞語足爲模範。當時王公罕識其儀。勅參議藤原朝臣基經。大江朝臣音人等。就親王六條亭。受習其音詞曲折焉。故致仕左大臣藤原朝臣緒嗣授此義於親王。々々襲持不失師法焉。薨時年七十六。有男十四人。女十五人。茂世。輔世。季世。秀世。房世。當世。基世。潔世。實世。十世。在世。康世十二人爵爲四位。十世。官至參議。惟世。利世二人。賜姓平朝臣並爲五位。女諱班子。光孝天皇竜潜之日。納之藩邸。生朱雀太上天皇〈宇多〉。天皇踐祚之日。尊爲皇大夫人。追贈親王一品太政大臣。今上即位〈醍醐〉。尊皇太夫人爲皇太后。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正月廿一日壬戌》○廿一日壬戌。停内宴。以仲野親王薨也。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正月廿四日乙丑》○廿四日乙丑。從四位上行神祇伯中臣朝臣逸志卒。逸志者左京人也。祖正五位下道成。從五位下益繼。官爲伊賀守。逸志。承和三年爲内藏少允。轉大允。助。十一年授從五位下。十二年母喪解官。詔以本官起之。十五年轉頭。嘉祥二年爲神祇權少副。内藏頭如故。明年轉大副。仁壽元年授從五位上。貞觀之初加正五位下。一年而爲伯。數歳爵至從四位下。今月七日進從四位上。卒時年七十四。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正月廿五日丙寅》○廿五日丙寅。授大和國正六位上馬立伊勢部田中神從五位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正月廿六日丁卯》○廿六日丁卯。授内膳司從五位上庭火皇神從四位下。』神祇官陰陽寮言。天下可憂疫癘。由是。令五畿七道諸國。轉讀仁王般若經。并脩鬼氣祭。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正月廿七日戊辰》○廿七日戊辰。地震。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二月辛未朔》○二月辛未朔。地震。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二月二日壬申》○二日壬申。春日祭如常。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二月三日癸酉》○三日癸酉。齋宮寮火。延燒官舍十二宇。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二月四日申戌》○四日申戌。祈年祭如常。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二月五日乙亥》○五日乙亥。授伊豫國從四位上瀧神正四位下。從五位上村山神正五位下。正六位上浮嶋神從五位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二月七日丁丑》○七日丁丑。釋奠并園韓神祭如常。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二月九日己卯》○九日己卯。大原野祭如常。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二月十一日辛巳》○十一日辛巳。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列見文武官人成選者。以從四位下行山城權守在原朝臣善淵爲神祇伯。散位從五位下源朝臣加爲侍從。從五位下橘朝臣岑守爲大物。齋院長官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忠主爲皇太后宮大進。齋院長官如故。民部少輔從五位下巨勢朝臣文雄。從五位下行右衞門大尉橘朝臣博覽。並爲文章博士。從五位下行式部大藤原朝臣春景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秋雄爲兵部少輔。從五位下行大内記小野朝巨後生爲大判事。從五位上守刑部大輔橘朝臣三夏爲大藏大輔。武藏守從五位上橘朝臣春成爲大膳大夫。正五位下行兵部少輔源朝臣直爲木工頭。散位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國雄爲主殿權助。外從五位下行針博士深根宿禰宗繼爲醫博士。從四位下行右衞門權佐兼攝津權守藤原朝臣廣基爲彈正大弼。攝津權守如故。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高成爲左京亮。從五位下行左衞門大尉藤原朝臣生丘爲權亮。從五位下佐伯宿禰子房爲右京權亮。從五位下行大外記伴宿禰興門爲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守左兵庫頭紀朝臣好雄爲山城介。齋宮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藤爲伊勢介。齋宮頭如故。侍從從五位下橘朝臣休蔭爲相摸權介。筑前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棟爲武藏守。從五位上守刑部權大輔紀朝臣有常
爲下野權守。木工頭兼左衞門權佐從五位上紀朝臣春枝爲因幡權介。餘官如故。散位外從五位下善道朝臣繼根爲淡路守。從五位下守大判事紀朝臣恒身爲筑前守。從五位上守大膳大夫在原朝臣守平爲右衞門權佐。從五位下行山城介源朝臣撰爲左兵庫頭。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二月十三日癸未》○十三日癸未。是年。内外儉乏。人庶阻飢。就中畿内特甚。盜賊群起。或遮道路而脅人掠奪。或窺屋舍而行火入盜。仍下知國司。毎結保。督察盜。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二月十七日丁亥》○十七日丁亥。延六十口僧於紫震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承去年之旱。京邑飢儉。詔以米三百廿石。籾二千石。鹽卅五斛。新錢一百貫。賑恤東西京乏絶之人。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二月廿二日壬辰》○廿二日壬辰。左大臣正二位源朝臣信抗表辭職。勅答曰。省表委之。公資兼文武。寄重親賢。先朝尚能知其蕭散之性。不責以俛之功。况自朕在青宮。年深保傅以至今日。頼公翼賛。徃年遣前學士音人。深喩朕意。既念得甚忘筌。何今煩此辭。大携絲竹以養眞。翫鷹馬以忘老。自任素性耳。朕亦未之容焉。昔之干木偃息。魏侯高枕。先事不忘。今者攸望。宜彌勵乃誠。莫重表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二月廿三日癸巳》○廿三日癸巳。右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良相抗表言。臣聞。盈虚有。天道所以長存。損益隨時。人事由其免害。臣謬以菲。頻荷華寵。自居峻秩。常念謙。臣所當食封。前後并二千戸。先帝察其寸心。聽返千戸。臣向寢患彌留。乞還封爵。九重冲。難蒙哀察。徒詠兮。猶恐嗟若。竊聞。比來州郡京邑。承去年旱儉之弊。人用不贍。價登躍。加以諸國入少。百官俸乏。帑藏已空。歳用不支。臣辱居端揆。無所彌縫。有慙惶之弗暇。况尸素之胡顏。此厚封。自思減耗。亦竊庶幾古人損有餘補不足之義也。臣幸藉陛下不之恩。凡厥子弟近親。略皆得拜官爵。仰給資養。得无所乏矣。况亦大將罷經用。減少所賜千戸。於臣有餘。伏望。奉返此五百戸。將補國用之萬一。然則詩人罷取禾之剌。鬼神貽福謙之慶。不勝慊款之至。謹奉表以聞。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二月廿六日丙申》○廿六日丙申。以河内國大縣郡石神。常世岐姫神。志紀郡林氏神。辛國神。若江郡加津良神。中村神並預官社。』大宰府言。從五位上火男神。從五位下火賣神。二社在豐後國速見郡鶴見山嶺。山頂有三池。一池泥水色青。一池黒。一池赤。去正月廿日池震動。其聲如雷。俄而如流黄。遍滿國内。磐石飛乱。上下无數。石大者方丈。小者如甕。晝黒雲蒸。夜炎火熾。沙泥雪散。積於數里。池中元出温泉。泉水沸騰。自成河流。山脚道路。徃還不通。温泉之水。入於衆流。魚醉死者无萬數。其震動之聲經歴三日。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二月廿七日丁酉》○廿七日丁酉。授近江國正四位下勳八等兵主神正四位上。越中國從四位上鵜坂神從三位。從四位下日置神從四位上。正五位上新川神從四位下。』勅。左右近衞。左右兵衞。分結四番。夜行京内。賜左右馬寮未調御馬而騎焉。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二月廿九日己亥》○廿九日己亥。以權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氏宗爲大納言。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讃岐守藤原朝臣良繩爲太皇太后宮大夫。餘官如故。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遠經爲大進。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亮爲治部少輔。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主爲刑部大輔。從五位上行勘解由次官兼博士家原宿禰氏主爲尾張權守。餘官如故。從五位上守右近衞少將藤原朝臣山陰爲美濃守。少將如故。從五位下行太皇太后宮大進菅野朝臣彦主爲加賀權介。散位外從五位下御輔朝臣直野爲越後權介。主税頭從五位上兼行加賀權介家原宿禰繩雄爲出雲權守。主税頭如故。散位從五位下源朝臣湛爲後權介。從五位下守内匠頭兼行安藝權介藤原朝臣維範爲阿波權介。内匠頭如故。内藏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安方爲土左權守。内藏頭如故。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三月三日癸卯》○三月辛丑朔。三日癸卯。天皇潔齋燒燈如常。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三月九日己酉》○九日己酉。前陸奧守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當道卒。當道者。右京人也。祖田村麻呂。奇卓忠梗。志在匡正。討平東夷。軍功震世。官至大納言。贈從二位。廣野爲右兵衞督。爵從四位下勳七等。當道少好武事。便弓馬。善射。兼有才調。承和中爲内舍人。當正月行大射之禮。五位已上不足一人。于時詔以當道滿於其數。未幾爲右近衞將。累遷左兵衞左衞門二府大尉。齊衡二年授從五位下。拜右衞門權佐。領非違使。當道處法平直。威刑不嚴。事乖道理者。雖云權貴。未必容媚。天安之初。遷左近衞少將。貞觀元年。出爲陸奧守。兼常陸權介。其年冬加從五位上。州秩既終。待代四年。在國九年而卒。時年五十五。當道家行廉正。輕財重義。在任有清理之稱。境内肅如。民夷安之。居貧无資。臨於棺歛。所有布衾一條。而遺愛在人。至今見思。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三月十日庚戌》○十日庚戌。進大和國從一位勳六等石上神階加正一位。周防國從四位下玉祖神。三坂神並授從三位。從五位下仁璧神從四位下。』无位當麻眞人靜子。安倍朝臣全子。紀朝臣原子。爲奈眞人永子並授從五位下。角鹿直眞福子外從五位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三月十一日辛亥》○十一日辛亥。信濃國正二位勳八等建御名方富命神進階從一位。從二位建御名方富命前八坂刀自命神正二位。從四位上馬背神從三位。正六位上梓水神。須々岐水神並從五位下。』從五位上行前介源朝臣好爲守。民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春景爲介。從五位下行尾張介大中臣朝臣岡良爲土左守。』信濃國高井郡人從八位上物部連善常改本居。貫山城國紀伊郡。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三月十二日壬子》○十二日壬子。天皇曲宴皇太后於常寧殿。天皇稱觴奉壽。申之語。自旦訖暮。極歡而罷。太后去年十一月自東宮遷此殿。新居可慶。故有此宴焉。宮僚始自大夫。至于舍人。賜饗祿各有差。』是日。勅進參議正四位下守右近衞大將兼行前權守藤原朝臣常行階加從三位。女御從三位藤原朝臣多美子加正三位。
むむ《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三月廿三日癸亥》○廿三日癸亥。山城國愛宕郡地四町。賜典藏從五位上笠朝臣西子。聽建道塲。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三月廿五日乙丑》○廿五日乙丑。令大和國禁止百姓燒石上神山。播蒔禾豆。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三月廿六日丙寅》○廿六日丙寅。詔以信濃國從二位武水別神列於官社。』授從五位上行陸奧守良岑朝臣經世正五位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三月廿七日丁卯》○廿七日丁卯。下知五畿七道。頃年捜捕海賊。督察盜之状。頒下數度。警告稠疊。而今如聞。凶徒不絶。侵盜尚繁。水浮陸行。皆憂賊害。實是牧宰不勤肅清之所致也。夫五家相保。一人爲長。以相察。載在法條。又容隱盜賊。科罪非輕。然則事須隣伍之内。必置保長。察以行來。詳以去就。亦其市津及要路。人衆猥雜之處。勤施方略。多設偵邏。募以捕獲之賞。示以容含之事。使濫之徒無所留跡。若不加愼行。重致解體者。必處重責。不曾寛宥。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四月》庚午朔○夏四月庚午朔。天皇不御紫震殿。於宜陽殿西廂。賜飮侍臣。賜祿各有差。』以從四位下嘉子女王爲女御。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四月二日辛未》○二日辛未。遣神祇大祐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常道。向近江國伊福伎神社。奉弓箭鈴鏡。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四月三日壬申》○三日壬申。平野祭如常。』令豐後國鎭謝火男火賣兩神。兼轉讀大般若經。縁三池震動之恠也。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四月四日癸酉》○四日癸酉。廣瀬竜田并梅宮祭如常。』是夜。太政官厨北邊小宅失火。延燒卅餘家』散位從五位下齋部宿禰文山卒。文山者。右京人也。出自寒素。以巧藝見知。齊衡二年。東大寺毘盧遮那佛像頭墮在地。無巧師之可能造續者。文山究轆轤之術。搆雲梯之機。引上斷頭。續大佛頚。宛如新造。既復本體。貞觀二年。朝廷設以大會。莊嚴供養。於法會庭。賜文山從五位下告身。即時着緋衣。觀者榮之。卒時年册六。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四月七日丙子》○七日丙子。式部省奏成選擬階簿。天皇不御紫震殿。詔於省令行。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四月八日丁丑》○八日丁丑。灌佛於仁壽殿。』出雲國從二位勳七等熊野神。從二位勳八等杵築神並授正二位。正五位下佐往神正五位上。伯耆國正五位下伯耆神。訓坂神。大山神並正五位上。正六位上湊神。賀茂神並從五位下。備後國從五位上甘南神。高諸神並正五位下。』是日。勅令出雲國吏郡司并雜色人等帶劔。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四月十日己卯》○十日己卯。大於建禮門前。以太政官厨邊火近宮城也。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四月十一日庚辰》○十一日庚辰。以從五位上行侍從兼安藝權守藤原朝臣水谷爲民部少輔。若狹守從五位下嶋田朝臣善宗爲宮内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數守爲若狹守。從五位下守大判事兼行明法博士完人朝臣永繼爲越前權介。餘官如故。從四位上茂世王爲大宰大貳。茂世去年正月任大宰大貳。丁憂去職。今詔起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四月十五日甲申》○十五日甲申。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授文武官成選位記。策命如常。』是日。諸衞警固。縁賀茂祭也。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四月十六日乙酉》○十六日乙酉。賀茂祭如常。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四月十七日丙戌》○十七日丙戌。諸衞解嚴。』以散位從五位下春澄朝臣具瞻爲侍從。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四月十九日戊子》○十九日戊子。以神祇伯從四位下在原朝臣善淵爲兼河内權守。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四月廿日己丑》○廿日己丑。大雨。』婦上総國夷郡人春部直黒主賣叙二階。免戸内役。以表門閭。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四月廿二日辛卯》○廿二日辛卯。東西京始置常平所。出官米而糶之。米一升直新錢八文。京邑之人來買者如雲。是時穀價騰躍。内外飢饉。米一斛直新錢一千四百文。由是。官糶以救俗弊焉。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四月廿三日壬辰》○廿三日壬辰。阿波國從五位上葦稻羽神。大麻比古神並授正五位上。大和國正六位上高生神從五位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四月廿五日甲午》○廿五日甲午。主税少允從六位上錦部連三宗麻呂。木工少允正六位上錦部連安宗賜姓惟良宿禰。其先。百濟國人也。伊賀權目正六位下韓人眞貞賜姓豐瀧宿禰。其先。任那國人也。』河内國丹比郡人太政官史生正八位下土師宿禰長雄。散位從七位上土師宿禰常見。改本居貫右京。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四月廿八日丁酉》○廿八日丁酉。勅令伯耆國吏郡司并雜色人等帶劔。』夜雷雨。諸衞陣於殿前。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四月是月》○是月。霖雨。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五月己亥朔》○五月己亥朔。日有蝕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五月二日庚子》○二日庚子。出雲國從五位下能義神。屋神並授從五位上。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五月三日辛丑》○三日辛丑。班幣畿内諸神。祈止霖雨。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稻荷神〈乃〉廣前〈爾〉申給〈倍止〉申〈久〉。方今百姓〈乃〉耕種〈乃〉時〈奈利〉。而自去四月霖雨不止〈天〉。農業流損〈倍之〉。皇神〈乃〉厚助〈爾〉依〈天曾〉。此〈波〉可止〈シ止奈毛〉所念行〈須〉。故是以。神祇少副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有本〈乎〉差使〈天〉。禮代〈乃〉幣帛〈乎〉令捧持〈天〉申奉出〈須〉。此状〈乎〉神〈奈加良毛〉聞食〈天〉。降雨忽霽〈天〉。風旱之〈比〉不起。五穀无損〈久〉。天下饒足〈之米〉賜〈比〉。天皇朝廷〈乎〉寳祚无動〈久〉。常磐堅磐〈爾〉。夜守日守〈利爾〉。護幸奉賜〈倍止〉申賜〈久止〉申。』自餘諸社亦復准此。』是日。式部省奏諸國銓擬郡司擬文。天皇不御紫震殿。勅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氏宗。於仗下行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五月四日壬寅》○四日壬寅。大雨洪水。徃還難通。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五月五日癸卯》○五日癸卯。停端午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五月八日丙午》○八日丙午。勅定近江丹波兩國年中下符雜色人之數。近江國百人。式部省七十四人。治部省六人。兵部省廿人。丹波國五十人。式部省卅四人。治部省二人。兵部省十二人。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五月十日戊申》○十日戊申。請六十僧於紫震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令諸司官人已下雜色已上。讀般若心經。其卷數十三日進太政官。』是日。勅曰。延暦十七年九月廿三日格云。用錢之道。取於輕便。有无均利。彼此得宜者也。如聞。外國吏民多有貯蓄。京畿士庶還乏資用。既乖均利之義。亦失得宜之方。宜下嚴制。不得更然。所有之錢。盡皆納官。仍用正税。准價給之。送京之功。亦用正税。如有藏而不進。爲他被告。不論蔭贖。科違罪。五分其物。一分給告者。四分沒官。但伊賀。近江。若狹。丹波。紀伊等國不在禁制限者。而今畿外諸國富豪之輩。不愼格旨。猶事貯積。聞其由緒。非充資用。徒奢富強之名。各爭聚集之夥。邊鄙既无通用之理。朝家永増鑄作之勞。靜論其費。誠須花革。宜令伊賀。伊勢。志摩。近江。美濃。若狹。越前。丹波。丹後。但馬。山陽。南海。大宰國府等。更施嚴制。一切禁斷。其所有之錢。依先格行之。若隱藏不進。科罪亦如前。唯告言者三分給一。國司仍須到之後卅日内。勘録數。專脚言上。夫捜勘无私。言上合期。不論多少。特加褒擢。若乖違旨。延引无申。及許容不勘。爲他被告。同處違罪。不曾寛宥。又伊賀近江等五ケ國。先格已稱不在禁限。宜聽其資用禁其
貯蓄。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五月十二日庚戌》○十二日庚戌。散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津子卒。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五月十三日辛亥》○十三日辛亥。地震。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五月十七日乙卯》○十七日乙卯。授讃岐國正六位上高家神從五位下。』婦越後國頚城郡人高志公今子叙二階。免戸内課役。以表門閭。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五月十九日丁巳》○十九日丁巳。大納言正三位平朝臣高棟薨。高棟者。桓武天皇孫。而一品葛原親王之長子也。高棟長六尺。美鬚髯。幼而聰悟。好讀書傳。弘仁十四年授從四位下。拜侍從。天長元年爲大學頭。累遷中務兵部大輔。二年賜姓平朝臣。七年加從四位上。拜大藏卿。俄遷刑部卿。承和九年進正四位下。更拜大藏卿。十年授從三位。仁壽元年拜參議。三年六月親喪解。哀毀過禮。七月詔奪情。以本官起之。明年爲春宮大夫。天安二年拜中納言。是年冬進爵。爲正三位。抗表固辭中納言。不許焉。貞觀元年領陸奧出羽按察使。六年拜大納言。以年老上讓。優詔不許。在官四年。薨時年六十四。高棟天性質厚。不事華飾。所歴官。政尚寛容。晩年栖心釋教。誦讀佛經。嘗以山城國葛野郡別墅爲道塲。詔賜額曰平等寺。拜大納言後。所食戸邑。多資佛事。有子男十七人。實雄。正範。季長。惟範四人知名。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五月廿一日己未》○廿一日己未。詔。戸以因幡國正三位天穗日命神列於官社。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五月廿五日癸亥》○廿五日癸亥。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任諸國郡司。策命如常。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五月廿六日甲子》○廿六日甲子。造八幅四天王像五鋪。各一鋪下伯耆。出雲。石見。隱岐。長門等國。下知國司曰。彼國地在西極。堺近新羅。警之謀。當異他國。宜歸命尊像。勤誠修法。調伏賊心。消却變。仍須點擇地勢高敞瞼瞰賊境之道場。若素无道塲。新擇善地。建立仁祠。安置尊像。請國分寺及部内練行精進僧四口。各當像前依勝王經四天王護國品。晝轉經卷。夜誦神咒。春秋二時別一七日。清淨堅固。依法薫修。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五月廿九日丁卯晦》○廿九日丁卯晦。六月十一日可修月次神今食之祭。而宮城京邑病苦死喪者衆。仍大於朱雀門前。自去月迄此月霖丁雨。人頗苦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六月戊辰朔》○六月戊辰朔。丙子九日。勅。山城國相樂郡舊鑄錢司地廿町。貞觀七年爲採銅地。今返賜左大臣源朝臣信。但採銅之事依舊行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六月十一日戊寅》○十一日戊寅。於神祇官修月次祭。於神嘉殿修神今食祭。遣親王公卿奉祭。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六月十五日壬午》○十五日壬午。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氏宗上表。請罷大將言。頻修表奏。請罷左大將。愚款難達。于再至于三。夫禁衞之設。非常也。臣老倍去年。病加前日。若仰忍居官宅。豈是臣。伏望早罷虚課。避之壯年。臣始讓之時。自謂養病也。臣固辭之日。自謂輸忠也。今不勝悃誠。拜表抗辭。優詔不許。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六月廿日丁亥》○廿日丁亥。授上野國從四位下勳八等貫前神從四位上。從五位上赤城神。伊賀保神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甲波宿禰神從五位上。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六月廿一日戊子》○廿一日戊子。詔以近江國滋賀郡比良山妙法。最勝兩精舍爲官寺。故律師傳燈大法師位靜安所建也。靜安弟子傳燈大法師位賢眞從唐還此。自申牒請預於官寺。從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六月卅日丁酉》○卅日丁酉。地震。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七月戊戌朔》○秋七月戊戌朔。以從五位上守大藏大輔橘朝臣三夏爲但馬守。從五位下守大判事小野朝臣後生爲石見守。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七月四日辛丑》○四日辛丑。廣瀬竜田祭如常。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七月十二日己酉》○十二日己酉。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壹演卒。壹演者。右京人也。俗姓大中臣朝臣。名正棟。曾祖清麿。寳龜中爲右大臣。祖諸魚。參議正四位上左大辨兼近衞大將神祇伯。智治麻呂。從五位上中守。壹演幼而清警。孝順天至。弱冠喪。殆致毀滅。服志學。以幹用見稱。弘仁末擢爲内舍人。宿植有出樊籠之心。逮乎二兄相續夭亡。累遭家喪。心馬難繋。遂剔爲沙門。承和之初受具足戒。讀金剛般若經以爲業。未嘗退轉。弘仁之廢皇太子入道爲僧〈高丘〉。作眞言宗之阿闍梨。其名眞如。聞披緇之中壹演法師亭々秀出應作釋家之棟梁。於是所居院側。別搆一房。招壹演居。授眞言密教。壹演受好領悟。无復所遺。然猶不厭倦金剛般若之業。于時皇太后御體乖和。屈請壹演。令侍看病。默念所感。醫藥停方。壹演不定居處。去留任意。或時寄寓市肆之中。或時居止流水之。嘗乘扁舟。信波浮蕩。到河陽橋邊。留住水次。爰有一老嫗。避居宅與壹演云。願建精舍。住於其中。此地。累代商賈之廛。逐魚鹽利之處也。壹演受檀越之所施地。平欲立小堂。地中得上古損之佛像。形體不具。手足分折。奏聞事由於天子。有詔。令木工寮搆造堂舍。賜額曰相應寺。壹演留迹。坐禪修念。爲靜識浪之地。壹演聚黒土
。築方丈壇。安置尊影。壇上變白。恰似塗粉。觀者奇之。莫不欽感。貞觀六年太政大臣寢疾彌留。百方无効。延屈壹演。令其加持。痛惱忽除。時得咒驗。天皇歡喜。甚見珎敬。明年詔爲權僧正。壹演抗表固辭。遂不許之。定業有限。小疾難免。爰命小船。浮於水上。奄然遷化。時年六十五。謚曰慈濟。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七月廿二日己未》○廿二日己未。復美作國大庭。眞嶋兩郡百姓課役一年。以山谷之間黎庶貧弱也。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七月廿四日辛酉》○廿四日辛酉。星晝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七月廿五日壬戌》○廿五日壬戌。地震。』天皇御紫宸殿。觀相撲。親王公卿侍焉。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八月二日戊辰》○八月丁卯朔。二日戊辰。勅。伊勢國伊佐奈岐伊佐奈彌神。改社稱宮。預月次祭。并置内人一員。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八月三日己巳》○三日己巳。先是。令木工寮造東西京乞索兒宿屋貳宇。至是。令左右京。載年終帳。勤加。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八月六日壬申》○六日壬申。延六十僧於紫震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大宰府言。肥後國阿蘇郡正二位勳五等健磐竜命神。正四位下姫神所居山嶺。去五月十一日夜奇光照耀。十二日朝震動乃崩。廣五十許丈。長二百五十許丈。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八月八日甲戌》○八日甲戌。下知大宰府。令豐後國鎭謝神山崩之恠焉。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八月十一日丁丑》○十一日丁丑。釋奠如常儀。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八月十二日戊寅》○十二日戊寅。天皇御紫震殿。喚明經博士等於御前。質難經義。畢賜祿名有差。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八月十四日庚辰》○十四日庚辰。地震。』加置美作國苫東郡大領一員。苫西郡少領一員。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八月十五日辛巳》○十五日辛巳。天皇御紫震殿。閲覽信濃國貢駒。令左右馬寮擇取各廿疋。賜親王已下。參議已上及左右近衞中少將。左右馬寮頭助等各一疋。例也。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八月十六日壬午》○十六日壬午。周防國正五位上出雲神。石城神。比美神並授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劔神。二俣神並正五位下。豐後國從五位上火男神。火神並正五位下。大和國從五位下生竜穴神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武雷神。保沼雷神並從五位上。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八月廿日丙戌》○廿日丙戌。天皇御紫震殿。閲武藏國貢駒。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八月廿一日丁亥》○廿一日丁亥。太皇太后宮宮主外從五位下直千世麻呂。齋院宮主大初位下直伊勢雄等五人賜姓直宿禰。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八月廿五日辛卯》○廿五日辛卯。地震。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八月廿八日甲午》○廿八日甲午。勅遣内藏權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積善。向平城藥師寺。爲故僧正壹演法師。修轉念功徳。襯新錢一萬。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八月廿九日乙未》○廿九日乙未。詔以源朝臣濟子爲女御。』美濃國厚見郡人從五位下行助教兼越後介善淵朝臣永貞。從六位下行少外記善淵朝臣愛成。改本居。隷左京。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八月卅日丙申》○卅日丙申。大雨。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九月三日己亥》○九月丁酉朔。三日己亥。天皇潔齋奉燈如常。』美濃國言。搜民間。勘納帳年錢百五十一貫。播磨國言。勘納帳年錢二百廿五貫。中國言。勘納帳年錢八十四貫。太政官處分。以稻一束錢二百文。賜進錢之人。其錢納官。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九月六日壬寅》○六日壬寅。地震。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九月九日乙巳》○九日乙巳。重陽之。天皇御紫震殿。宴於群臣。召文人。命樂賦詩。賜祿各有差。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九月十一日丁未》○十一日丁未。遣使於賀茂御祖。別雷。松尾。稻荷。貴布禰。丹生川上。住吉。水主大神。長田。乙訓等神社奉幣。先月祈五穀。今以賽焉。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九月十二日戊申》○十二日戊申。齋宮助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豐本。爲史生從八位上縣造富世所殺。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九月十四日庚戌》○十四日庚戌。大風雨。樹發屋。』近江國正六位上山主神。麻氣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九月十六日壬子》○十六日壬子。以散位從五位下滋野朝臣善根爲大判事。從五位上行但馬守橘朝臣三夏爲大藏大輔。從五位上行縫殿頭兼但馬介伴宿禰須賀雄爲但馬守。縫殿頭如故。石見守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後生爲介。散位從五位下大野朝臣鷹取爲石見守。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定岑爲日向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九月廿七日癸亥》○廿七日癸亥。太白在軫經天。與日相去可十餘丈。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月丙寅朔》○冬十月丙寅朔。停孟冬之宴會。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月三日戊辰》○三日戊辰。石見國那賀郡權大領外從八位上村部岑雄。主帳外少初位上村部福雄復本姓久米連。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月四日己巳》○四日己巳。從五位上行掃部頭藤原朝臣貞敏卒。貞敏者。刑部卿從三位繼彦之第六子也。少耽愛音樂。好學鼓琴。尤善彈琵琶。承和二年爲美作掾兼遣唐使准判官。五年到大唐。達上都。逢能彈琵琶者劉二郎。貞敏贈砂金二百兩。劉二郎曰。禮貴往來。請欲相傅。即授兩三調。二三月間。盡了妙曲。劉二郎贈譜數十卷。因問曰。君師何人。素學妙曲乎。貞敏曰。是我累代之家風。更无他師。劉二郎曰。於戯昔聞謝鎭西。此何人哉。僕有一少女。願令薦枕席。貞敏曰。一言斯重。千金還輕。既而成婚禮。劉娘尤善琴箏。貞敏習得新聲數曲。明年聘禮既畢。解纜歸。臨別劉二郎設祖筵。贈紫檀紫藤琵琶各一面。是歳。大唐大中元年。本朝承和六年也。七年爲參河介。八年遷主殿助。少選遷雅樂助。九年春授從五位下。數歳轉頭。齊衡三年兼前介。明春加從五位上。天安二年丁母憂解官。服拜掃部頭。貞觀六年兼中介。卒時年六十一。貞敏无他才藝。以能彈琵琶。歴仕三代。雖无殊寵。聲價稍高焉。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月五日庚午》○五日庚午。地震。』授讃岐國正五位下田村神從四位下。伊賀國從五位下敢國津神。飛騨國從五位下水无神。荏神。槻本神。大津神。荒城神。栗原神。阿多由太神。高田神。越中國從五位下御田神等並從五位上。遠江國正六位上鴨神。飛騨國正六位上大歳神。走淵神。四天王神。遊幡石神。彦度瀬神。道後神等並從五位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月七日壬申》○七日壬申。大於建禮門前。去月内裏有犬産穢。不發奉伊勢大神宮幣使。明日可發。故更齋修禊焉。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月十日乙亥》○十日乙亥。右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良相薨。贈正一位。天皇不視事三日。良相朝臣者。贈太政大臣正一位冬嗣朝臣之第五子也。姉太皇太后。兄太政大臣忠仁公〈良房〉。並與大臣同也。大臣年在童稚。局量開曠。及於弱冠。始遊大學。雅有才辨。承和元年仁明天皇徴令侍禁中。拜右兵衞權大尉。遷内藏助。五年授從五位下。明年轉頭。兼因幡守。小頃遷左近衞少將。内藏頭因幡守如故。八年授從五位上。十年加正五位下。遷阿波守。内藏頭左近衞少將如故。十三年至從四位下。轉中將。餘官如故。嘉祥元年拜參議。二年兼相摸守。同年秋拜右大辨。相摸守如故。三年授從四位上。數月加正四位下。尋領陸奧出羽按察使。未幾遷左大辨兼春宮大夫。仁壽元年授從三位。拜權中納言。四年轉大納言兼右近衞大將。齊衡二年進正三位。四年拜右大臣。天安元年授從二位。遷左近衞大將。貞觀元年授正二位。嘗仁明天皇煎煉五石。試觀近侍。先甞欲知精粗。黄門數无飮服之者。大臣引抔。一擧而盡。帝感藥劑之間君臣不忘義焉。室大江氏。臨大臣生年卅餘歳。卒於舊寢。大臣本習内典。精熟眞言。至是徹却腥鮮。尤事念佛。自喪江氏。无復娶妻。貞觀之初。專心機務。志在國濟。當時飛鷹從禽之事。一切
禁止。山川薮澤之利不妨民業。皆是大臣所奏行也。爲人至性。意深睦親。勸學院南邊。更建一院。號延命院。以養治藤氏生徒病困无家業者。以東京六條宅。名崇親院。引氏中子女不能自存者以收養。並皆株封戸。入庄田給其資用。崇親院中建一小堂。安置佛像。令居住者。毎旦盥洗。誦觀音名號。以植後世之善根。自製願文。多詞不載焉。愛好文學之士。擇大學中貧寒之生。時賜綿絹。冬天慘烈。多縫造被。遍賜四學堂夜宿者。時喚學生能文者。賦詩賚物數矣。是年十月初。直廬得病。退就里第。同月十日。告諸子曰。今日興福寺維摩會之初講。是五閻浮業之終夕也。儻以此日。歸吾寂滅。舊安知。與彼法會。不有因縁乎。臨終乃命侍兒扶起。正面西方。作阿彌陀佛根本印俄薨。時年五十五。遺言令薄葬。單衾覆棺。大臣蔬菲累年。羸痩過甚。迄終一身不虧宿誓。其篤信佛道。臨命正念。時人比之姚伯審。有子。男女九人。長子常行。官至大納言。自有傳。次直方。忠方並以才行見稱。忠方工隷書。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月十三日戊寅》○十三日戊寅。勅加松尾神社封二戸。』授安藝國從四位下伊都岐嶋神。速谷神並從四位上。從五位上安藝都彦神正五位下。正六位上生石神從五位上。正六位上伊都嶋宗形小專神。樌神並從五位下。』出羽國長安寺預之定額。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月十六日辛巳》○十六日辛巳。有虹。見太政官候廳版前。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月十七日壬午》○十七日壬午。晝有流星。東南行。光照地。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月十九日甲申》○十九日甲申。石見國言。鹿足郡倉庫自鳴。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月廿日乙酉》○廿日乙酉。屈六十僧於紫震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一月丙申朔》○十一月丙申朔。日有蝕之。』平野春日祭並停。以日蝕也。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一月十日乙巳》○十日乙巳。下知攝津。和泉。山陽。南海道等諸國曰。如聞。近來伊豫國宮崎村。海賊羣居。掠奪尤切。公私海行。爲之隔絶。凡可捕件賊之状。頻繁仰下。督促慇懃。其後。播磨。中。後。阿波等國。相尋言上獲賊之状。而今寇盜難休。流聞如此。實是國司等欲消一境之咎。不慮天下之憂。无盡謀略。不精搜捕之所致也。夫海賊之徒。萍浮南北。唯殉其利。不恤其居。追捕則鳥散。寛縱則烏合。仍須縁海諸國勠力同謀。具記往來之舟航。勤詳去就之人物。儻聞有謀。則彼我相移。差發人兵。招募俘囚。搜其穴。尋其風聲。窮討盡捕。令无遺類。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一月十一日丙午》○十一日丙午。勅。在京諸司。不與解由状。依理不盡返却者。十日之内。便令改辨。又諸國權任長官。待受領之人。得相替焉。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一月十三日戊申》○十三日戊申。平野春日祭如常。今月一日縁日蝕停祭禮。故是日祀焉。』去春神祇官陰陽寮言。可愼疫癘風雨之。祈祷神明。豫防。今秋頗有年。由是。班幣五畿七道諸社以賽焉。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一月十八日癸丑》○十八日癸丑。園韓神祭如常。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一月十九日甲寅》○十九日甲寅。鎭魂祭如常。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一月廿日乙卯》○廿日乙卯。修新甞會祭於神嘉殿。天皇齋居内殿。遣親王公卿行事。』左京人從五位下行直講苅田首安雄賜姓紀朝臣。安雄自言。武内宿禰之裔也。』外從五位下行侍醫藏人眞野賜姓坂上宿禰。後漢孝靈帝之後也。』太政大臣家少從正六位下日置造久米麿賜姓名菅原朝臣業利。二品式部卿忠良親王家令正六位上土師宿禰益雄。掃部權大屬從六位下土師宿禰諸澄。伊勢權少目正六位上土師宿禰豐雄等。賜姓菅原朝臣。並阿往宿禰之後也。』河内國丹比郡人外從五位下行直講船連副使麿。改本居隷右京。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一月廿一日丙辰》○廿一日丙辰。天皇御紫震殿。賜宴於群臣。大歌五舞如常儀。賜祿各有差。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一月廿三日戊午》○廿三日戊午。彗星見紫微宮西。貫内階。長可五尺。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一月廿九日甲子》○廿九日甲子。勅曰。向者天文告變。地理呈妖。謀龜謀筮。誠匪國慶。加之。陰陽書説。來年戊子。當有水旱疾疫之。朕毎聞此事。思切納隍。日夜用心。罔攸不至。如聞。如來救世。正教過恒。至于護持國界。消却難。則般若妙典。爲其先鳴者也。宜告天下諸國。三日齋潔。令奉讀金剛般若。及摩訶般若。又命七大寺。講演仁王般若。以内舍人爲使。勾當其事。與專寺僧綱及別當三綱五師等。相共勤加察。但若來若去。應物隨機。苟无至誠。何通靈感。然則内外文武百官人等。乃至庶人百姓。讀經之頃。至心歸命。不食薫血。愼忌殺生。庶使五大菩薩大願能彰。八部鬼神新妖自斷。致眞福於冥助。鎖禍胎於未萠。歳稔時和。人平國富。普告遐邇。俾知朕意。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一月卅日乙丑》○卅日乙丑。上有冠。左右成珥。色黄白。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二月丙寅朔》○十二月丙寅朔。四日己巳。勅。上総國置非違使一員。主典一員。帶劔把笏。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二月七日壬申》○七日壬申。源朝臣貞子爲女御。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二月十一日丙子》○十一日丙子。月次神今食祭如常。天皇不御神嘉殿。遣親王公卿奉祭。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二月十八日癸未》○十八日癸未。庶人伴善男建立道塲。在山城國紀伊郡栢原山陵兆域之内。勅令移却。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二月十九日甲申》○十九日甲申。故律師靜安弟子東大寺僧傳燈法師位賢護申牒言。承和年中。靜安奏始修佛名懴悔之法。便頒天下。專修此法。賢護聊捨衣鉢。換以丹朱。造一萬三千佛像八鋪。高一丈八尺。廣一丈四尺。請一鋪奉納豐前國八幡大菩薩宮。七鋪安置北陸道諸國。太政官處分。依請。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二月廿五日庚寅》○廿五日庚寅。奉諸山陵墓荷前幣如常。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二月廿九日甲午》○廿九日甲午。出羽國上郡靈山寺預之定額寺。
《卷十四貞觀九年(八六七)十二月卅日乙未》○卅日乙未。大於朱雀門前。并大儺如常。
《卷十四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四



P9365
《卷十五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五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正月丙申朔》○〈戊子〉十年春正月丙申朔。天皇不受朝賀。七曜暦。藏氷樣。腹赤魚。所司付内侍奏。帝御紫震殿賜宴侍臣。宴竟賜被。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正月七日壬寅》○七日壬寅。天皇御紫震殿。覽青馬。賜宴群臣。班賚有差。授無位有佐王從四位下。右兵庫頭從五位下廣山王從五位上。散位從四位下高階眞人峯緒。神祇伯兼行河内權守在原朝臣善淵。無位源朝臣效。源朝臣本有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行大和權守藤原朝臣本雄。右中辨多治眞人貞岑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行但馬權守良岑朝臣長松。右衞門權佐在原朝臣守平並正五位下。左京亮從五位下橘朝臣高成。典藥頭藤原朝臣秀雄。散位橘朝臣信蔭。齋宮頭兼伊勢介藤原朝臣諸藤。散位大原眞人眞室。兵部少輔藤原朝臣秋緒。大判事滋野朝臣善根。助教菅野朝臣佐世。天文博士兼攝津權介中臣志斐連春繼等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行參河權介卜部宿禰眞雄。采女正正六位上清河王。正六位下源朝臣精。式部少丞藤原朝臣忠方。大藏大丞安倍朝臣弘行。右衞門少尉南淵朝臣良棟。土左介藤原朝臣常基。左近衞將藤原朝臣有實。右近衞將藤原朝臣高藤。太皇太后宮少進笠朝臣冬人。散位橘朝臣良實。藤原朝臣豐雄。式部大丞文室朝臣行敏。大外記滋野朝臣恒蔭。大内記小野朝臣問道等並從五位下。左大史正六位上志紀宿禰氏經。皇太后宮少進菅野朝臣愛甲。少外記善淵朝臣愛成。侍醫五百木部公全成。式部大録大
國忌寸福雄等並外從五位下。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正月八日癸卯》○八日癸卯。所司獻剛卯杖如常。』始講勝王經於大極殿。以延暦寺僧天臺宗傳燈大法師位法勢爲講師。』主殿允正六位上若湯坐連仁高。左近衞醫師紀宿禰春生並授外從五位下。從四位上潔子女王正四位下。從四位下嘉子女王從四位上。從五位下善宗女王從五位上。無位源朝臣濟子從四位上。源朝臣貞子從四位下。從五位下源朝臣高子。藤原朝臣子並從五位上。紀朝臣靜子。春澄朝臣高子。藤原朝臣雲子。小野朝臣氏野並從五位下。』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正月九日甲辰》○九日甲辰。授主殿助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扶繩從五位下。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正月十一日丙午》○十一日丙午。無品業良親王薨。帝不視事三日。親王者。嵯峨太上天皇第二之子也。母三品高津内親王。桓武天皇納從三位坂上大宿禰苅田麿女從五位下全子。所誕育也。太上天皇納内親王爲妃。生親王。々々精爽變易。清狂不慧。心不能審得失之地。飮食如常。無病而終焉。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正月十四日己酉》○十四日己酉。大極殿齋講畢。僧綱已下名僧奉參内裏。論義如常。各賜被。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正月十六日辛亥》○十六日辛亥。踏歌之。天皇御紫震殿。宴于侍臣。宮人踏歌。宴竟賜祿如常。』以外從五位下行少外記善淵朝臣愛成爲大外記。正五位下行木工頭源朝臣直爲右中辨。從五位上守大判事滋野朝臣善根爲大藏少輔。散位從四位上高階眞人岑緒爲山城守。從四位下行大和權守藤原朝臣本雄爲正守。從四位下行右中辨多治眞人貞岑爲伊勢守。散位外從五位下道嶋宿禰村嶋爲甲斐介。從四位上源朝臣冷爲相摸守。彈正少弼從五位下橘朝臣岑雄爲介。散位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上長爲下総介。四品惟彦親王爲常陸太守。參議從三位行左衞門督源朝臣多爲近江守。左衞門督如故。從四位上行神祇伯兼河内權守在原朝臣善淵爲權守。從五位下行近江權大掾安倍朝臣三寅爲介。散位從五位下平朝臣正範爲權介。從五位下行大外記滋野朝臣恒蔭爲信濃介。大藏少輔從五位下多治眞人高棟爲出羽守。外從五位下行左大史志紀宿禰氏經爲越前介。散位從四位下良秀王爲越中守。從五位下行侍醫紀朝臣當仁爲越後守。侍醫如故。從五位上守刑部大輔藤原朝臣關主爲因幡守。左近衞少將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良尚爲前權守。少將如故。從五位下行後權介源朝臣湛爲權介。從五位下行陰陽助兼權陰陽博士前權介笠朝臣名高爲中介。陰
陽助權陰陽博士如故。文章博士從五位下巨勢朝臣文雄爲後權介。文章博士如故。從五位下行式部大丞文室朝臣行敏爲安藝介。主税頭從五位上兼行出雲守家原宿禰繩雄爲周防守。從五位下守内匠頭藤原朝臣維範爲阿波權介。内匠頭如故。維範去年兼任阿波權介。丁父憂解。今以本官起之。參議右近衞大將從三位藤原朝臣常行爲讃岐守。大將如故。參議大藏卿正四位下兼行相摸守源朝臣生爲權守。大藏卿如故。從五位上行兵部少輔藤原朝臣秋緒爲介。紀伊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房雄爲伊豫權介。散位外從五位下難波朝臣實得爲土左介。從五位下御春朝臣岑能爲鎭守將軍。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正月十七日壬子》○十七日壬子。天皇御建禮門。觀大射之禮。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正月十八日癸丑》○十八日癸丑。御射殿。覽四衞府賭射。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正月廿一日丙辰》○廿一日丙辰。内宴於仁壽殿。喚文人賦詩。内教坊奏女樂。宴竟賜祿各有差。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二月三日丁卯》○二月乙丑朔。三日丁卯。釋奠如常。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二月四日戊辰》○四日戊辰。祈年祭如常。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二月八日壬申》○八日壬申。春日祭如常。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二月十一日乙亥》○十一日乙亥。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列見文武官成選者。宣制如常。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二月十三日丁丑》○十三日丁丑。始造應天門。大於會昌門前。乃下斤斧焉。』是夜。園韓神祭如常。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二月十四日戊寅》○十四日戊寅。延六十僧於紫震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二月十七日辛巳》○十七日辛巳。以山城守從四位上高階眞人岑緒爲神祇伯。從五位上橘朝臣安吉雄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下橘朝臣葛名爲諸陵頭。從四位下行中務大輔忠範王爲民部大輔。從五位上行勘解由次官兼博士尾張權守家原宿禰氏主爲主税頭。博士尾張權守如故。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忠雄爲兵部少輔。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興世爲刑部大輔。從五位上守治部大輔源朝臣包爲木工頭。散位從五位下良岑朝臣晨眞爲掃部頭。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房上爲彈正少弼。從五位上行周防守家原宿禰繩雄爲兼鑄錢司長官。散位從五位下大神朝臣全雄爲勘解由次官。從四位上行民部大輔輔世王爲山城守。從五位下行美作權介源朝臣矜爲攝津權介。從五位上守左少辨藤原朝臣良近爲越前權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清行爲大宰少貳。清行。貞觀六年正月任大宰少貳。丁母憂去職。今以本官起之。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二月十八日壬午》○十八日壬午。野火燒損田邑山陵兆域中之樹木。』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太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良繩卒。良繩。字朝臺。左大臣内麿朝臣孫。而正五位下前守大津之子也。良繩風容閑雅。擧止詳審。興福寺僧圓壹好相人。見良繩状云。必登卿相。榮寵無比。退語同志云。嗟呼於命獨有可惜矣。承和四年爲内舍人。中務省啓令侍東宮。太子特加意愛。擢補藏人。嘉祥三年累遷左馬大允。内藏權助。後改權爲正。仁壽二年授從五位下。爲侍從。齊衡元年兼播磨介。俄而拜春宮亮。侍從。内藏助。播磨介並如故。是年冬。大津卒於任國。始聞疾。即欲奔赴。天皇不聽。及得審問。嘔血氣絶。數尅乃蘇。去職不仕。詔奪情以本官起之。俄而兼左兵衞權佐。二年授從五位上。三年遷右中辨。兼内藏權頭。天安元年加正五位下。兼前守。未幾兼右近衞中將。右中辨。内藏權頭。春宮亮。前守並如故。數月之後授從四位下。遷左近衞中將。兼右大辨。勘解由長官。停内藏權頭。二年兼讃岐守。是年九月拜參議。十一月皇太子即位。是日加從四位上。兼近江權守。貞觀元年上表辭勘解由長官。許之。是年十一月大甞之日授正四位下。遷兼前守。三年春遷左大辨。左近衞中將前守並如故。母紀氏寢疾疲。良繩
晝夜扶侍。不捨左右。衣不解帶。目不接睫。終然丁憂。解去官。哀號過禮。殆於毀滅。數月之後。以本官起之。是時右大辨南淵朝臣年名。左中辨大江朝臣音人。年事老宿。班皆在良繩下。私語云。彼兩臣。或碩儒宿齒。或朝家鹽梅。吾齡少於兩賢。在其上。出入進退。常有慙顏。又左近衞少將藤原朝臣基經。少有風骨。才望甚高。時論皆謂。非常之器也。先帝重其雅量。尤見親寵。今共帶四位。豈應安席。其少將有帶四位者。中將辭。是先賢所傳也。吾雖無古人之行。竊有懷遠之慕。久賢路。須早避之。遂稱病篤。屡以取假。辭退懇切。不肯脩。五年以年名爲左大辨。音人爲右大辨。基經爲中將。良繩遷爲右衞門督。六年兼讃岐守。九年爲太皇太后宮大夫。右衞門督如故。卒時年五十五。良繩素性寛厚。不好花餝。孝謹天至。忠信夙彰。推心奉上。不泄機事。文徳天皇特見親用。寵幸加隆。内外之事。多委决之。領諸司諸院別當之事。未嘗有愆矢之擧。後母安倍氏性悍忌。諸子皆排却。但至于良繩。殊以重愛。良繩以純謹事之。昔爲内舍人時。諸内舍人皆是豪家年少。奢侈放縱。無所拘束。唯見良繩。悉脩法度。因而語曰。朝臺來則苦我。去而莫不思者。於山城國葛野郡建一道塲。名眞如院。母紀氏出俗爲尼。居住其中。良繩株入食封。分
捨俸祿以充香火之資。毎年八月。文徳天皇御忌日。奉爲天皇。講法華經。迄終一生不廢此業。時人以。忠孝相許。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二月廿一日乙酉》○廿一日乙酉。授和泉國正五位下穴師神從四位下。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二月廿五日己丑》○廿五日己丑。詔下公卿及諸儒。博議山陵火災並爲禮制。從四位下行博士兼伊豫權守大春日朝臣雄繼議曰。禮記曰。有焚其先人之室。則三日哭。然則當據禮而行之。文章博士從五位下兼後權介巨勢朝臣文雄議曰。漢書曰。武帝建元六年四月。高園便殿火。帝素服五日。昭帝元鳳四年五月孝文廟正殿火。帝及群巨皆素服。山陵失火。未見故實。至于宗廟。前聞如此。公卿本乎漢家之故事。斟酌禮度之所宜。取文雄議而奏。於是。帝避正殿。服錫紵撤去常膳。進御蔬菲。輟朝五日。公卿及諸近臣皆去彩餝。一准凶儀。遣使於山陵。告以事由。告文曰。天皇掛畏〈岐〉田邑御陵〈爾〉恐〈美〉恐〈美毛〉奏賜〈倍止〉奏〈久〉。去十八日不慮之外〈爾〉。野火進引〈天〉御陵〈乎〉燒損〈介利〉。聞食〈那加良〉驚怪懼畏〈己止〉無限量〈志〉。此驚畏〈留〉状并怪〈比悉津良比〉令奉仕之事〈乎〉。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氏宗。從四位下行大學頭潔世王等〈乎〉差使〈天〉。聞申〈爾〉奉出。但不愼護奉〈天〉致怠〈留〉御陵守等〈波〉。令勘罪〈那倍〉賜〈波牟〉。掛畏〈岐〉御陵平〈久〉聞食〈天〉。天皇朝廷〈乎〉護幸〈比〉國家無事〈久〉矜助賜〈倍止〉恐〈美〉恐〈美毛
〉奏賜〈波久止〉奏。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二月廿九日癸巳》○廿九日癸巳。從四位下行博士大春日朝臣雄繼抗表曰云々。不許。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三月乙未朔》○三月乙未朔。三日丁酉。御燈。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三月八日壬寅》○八日壬寅。授薩摩國正六位上紫美神從五位下。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三月九日癸卯》○九日癸卯。授信濃國從五位下八縣宿禰命神正五位下。』婦若狹國三方郡人秦勝綱刀自叙位二階。免戸内租。以表門閭。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三月十九日癸丑》○十九日癸丑。雷雨。諸衞陣于殿前。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三月卅日甲子》○卅日甲子。日蝕。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四月乙丑朔》○夏四月乙丑朔。天皇不御紫震殿。於仗下賜飮侍臣。賜祿各有差。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四月三日丁卯》○三日丁卯。遣使於近京十七箇寺修功徳依天皇聖體不豫也。』延暦寺座主内供奉十禪師安慧卒。年六十四。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四月六日庚午》○六日庚午。遣使於賀茂社奉幣。謝申伐木并穢損事。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四月八日壬申》○八日壬申。灌佛於仁壽殿。』平野祭如常。四月八日當諸祭祀。停灌佛儀。是日書灌佛。誤歟。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四月九日癸酉》○九日癸酉。梅宮祭。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四月十三日丁丑》○十三日丁丑。地震。』月宿至弖。』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氏宗抗表。請罷大將職。不許。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四月十四日戊寅》○十四日戊寅。夜月虧。細如三日初生魄。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四月十五日己卯》○十五日己卯。成選短册。』出羽國言。飽海郡月山。大物忌兩神社前。雨石鏃六枚。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四月十六日庚辰》○十六日庚辰。遣使十箇寺。轉念功徳。令能登國司。延廿僧於氣多社。讀金剛般若經千卷。祈帝病平復也。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四月廿日甲申》○廿日甲申。諸衞警固。縁賀茂祭也。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四月廿一日乙酉》○廿一日乙酉。賀茂祭。齋内親王依穢不向於社。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四月廿二日丙戌》○廿二日丙戌。諸衞解嚴。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四月廿三日丁亥》○廿三日丁亥。從四位下行大學博士大春日朝臣雄繼。從五位下守大判事兼行明法博士完令永繼並卒。雄繼年七十九。永繼六十七。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四月廿七日辛卯》○廿七日辛卯。雷而不雨。諸衞陣於殿前。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四月廿八日壬辰》○廿八日壬辰。地震。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五月甲午朔》○五月甲午朔。三日丙申。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氏宗重上表。勅答從所請。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五月五日戊戌》○五日戊戌。停端午之。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五月八日辛丑》○八日辛丑。延六十僧於紫震殿。讀大般若經。限三日訖。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五月十日癸卯》○十日癸卯。歳星犯房。右服經歴七日。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五月十四日丁未》○十四日丁未。郡司擬文。於仗下行之。』是日。勅令法隆寺僧。毎年預維摩最勝兩會竪義。立爲恒例。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五月十九日壬子》○十九日壬子。地震。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五月廿六日己未》○廿六日己未。任官。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五月是月》○是月。霖雨。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六月癸亥朔》○六月癸亥朔。三日乙丑。以傳燈大法師位圓珍爲延暦寺座主。使少納言和氣朝臣彜範。』淡路國飢。借貸正税稻一萬束。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六月十一日癸酉》○十一日癸酉。月次神今食祭。天皇不御神嘉殿。勅王公奉祭。』是日。无品宗康親王薨。帝不視事三日。親王者。仁明天皇之第二子也。母贈皇后澤子。贈太政大臣總繼之女。與光孝天皇同胞也。本是四品。入道爲僧。』今日。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基經抗表請罷大將。不許。』美濃權守從五位上滋野朝臣安城卒。安城尤好老莊。諸道人等受其訓説。卒時年六十八。良幹之也。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六月十五日丁丑》○十五日丁丑。沙門玄脩。苦脩得驗。經行管内勅令太宰府。乘傳入京。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六月廿一日癸未》○廿一日癸未。任郡司。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六月廿三日乙酉》○廿三日乙酉。奉幣賀茂以下諸社十所。社嘉注也。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六月廿六日戊子》○廿六日戊子。撰格所起請十三條云々。』其十二曰。天長二年五月廿五日格傳。勘解由使起請。延暦十七年正月廿日格傳。五畿内七道諸國。定額寺資財等帳。附朝集使。毎年進官。自今以後。宜停進之。但遷替國司。相續者。自爾以降。不進件帳。今諸國言上不與解由状。多載部内定額寺資材堂舍無實破損等。夫有司勘事。文案爲本。既無其帳。何辨眞僞。望請六年一進。以備勘據者。右大臣宣。奉勅依請者。凡六年一進。爲期遷替。而今秩歴之期改定四年。資財之帳。猶指六年。去任後進。不便勘據。望請四年一進。以適勘會。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六月廿八日庚寅》○廿八日庚寅。制。相撲。永隷兵部省。』周防國守兼任鑄錢司長官者四年爲秩。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七月四日乙未》○秋七月壬辰朔。四日乙未。廣瀬竜田祭。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七月八日己亥》○八日己亥。地震。動内外墻屋。往々頽破。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七月九日庚子》○九日庚子。地震。』大和國吉野郡深山有沙門。名道珠。少年入山未出。天皇聞有修驗。遣左近衞將正六位上丹波直嗣茂。徴道珠。隨嗣茂來謁。留數日。優禮放還。施布米有數焉。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七月十一日壬寅》○十一日壬寅。授近江國建部神從四位上。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七月十二日癸卯》○十二日癸卯。地震震。』美濃國池田郡人守部秀刀自。夫死後。孀居虚室。守義不移。造佛寫經。晨昏禮拜。永斷葷血。不事織。拜佛之外。哭不絶聲。勅叙位二階。免戸内租。以表門閭。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七月十三日甲辰》○十三日甲辰。地震。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七月十五日丙午》○十五日丙午。播磨國言。今月八日地大震動。諸郡官舍。諸定額寺堂塔皆悉頽倒。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七月十六日丁未》○十六日丁未。地震。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七月十八日己酉》○十八日己酉。雷雨。諸衞陣於殿前。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七月廿日辛亥》○廿日辛亥。地震。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七月廿一日壬子》○廿一日壬子。地震。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七月廿七日戊午》○廿七日戊午。授伊豆國正四位下三嶋神從三位。上総國從五位上勳五等玉崎神從四位下。飛騨國從五位上水無神正五位下。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八月壬戌朔》○八月壬戌朔。六日丁卯。釋奠。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八月七日戊辰》○七日戊辰。明經博士參内。論義賜祿。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八月十日辛未》○十日辛未。地震。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八月十二日癸酉》○十二日癸酉。地震。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八月十四日乙亥》○十四日乙亥。地震。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八月十五日丙子》○十五日丙子。天皇御紫震殿覽信濃國貢駒。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八月十六日丁丑》○十六日丁丑。地震。』延六十僧於紫震殿。限以三日。讀大般若經。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八月十七日戊寅》○十七日戊寅。東宮失火。延燒數家。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八月廿八日己丑》○廿八日己丑。天皇御前殿。覽上野國貢駒。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八月廿九日庚寅晦》○廿九日庚寅晦。地震。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八月是月》○是月。霖雨。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九月辛卯朔》○九月辛卯朔。大雨。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九月三日癸巳》○三日癸巳。御燈。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九月七日丁酉》○七日丁酉。地震。』此日。遣從五位下守右少辨藤原朝臣千乘。左大史正六位上刑部造眞鯨等於伊勢大神宮。奉大神財寳。是隔廿年所造也。大於建禮門前而發使。』今日。遣使於十四箇神。奉幣。祈止雨。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九月九日己亥》○九日己亥。雨始霽。天皇御紫震殿。宴于群臣。内教坊奏女樂。文人賦喜晴詩。宴竟賜祿各有差。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九月十一日辛丑》○十一日辛丑。遣從五位上行少納言兼侍從久須繼王。神祇大副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豐雄等。向伊勢大神宮奉幣。』是夜。有星。出自軒轅。入於紫微宮。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九月十四日甲辰》○十四日甲辰。四品惟條親王薨。帝不視事三日。親王者。文徳天皇第二子也。母從五位上紀朝臣靜子。正四位下名虎之女也。薨時年廿三。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九月十七日丁未》○十七日丁未。甲斐國无位檜岑神。上総國正六位上前廣神。代神。高瀧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九月廿一日辛亥》○廿一日辛亥。授丹後國正六位上熊野神。出雲國正六位上智位神。斐伊神。温沼神並從五位下。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九月廿五日乙卯》○廿五日乙卯。任官。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月辛酉朔》○冬十月辛酉朔。天皇不御紫震殿。於仗下賜飮侍臣。賜祿各有差。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月十一日辛未》○十一日辛未。文章博士橘博覽。名爲廣相。依爲舍利弗別號也。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月廿七日丁亥》○廿七日丁亥。賀茂齋儀子内親王。獻物皇太后於常寧殿。奉賀皇太后滿册之算也。賜親王以下祿。』是夜。地震。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月廿八日戊子》○廿八日戊子。太政官論奏曰。刑部省斷罪文云。齋宮寮史生從八位上縣造當世刄殺助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豐本。伊勢國司從五位上行權守藤原朝臣宣。從五位下行權介藤原朝臣廣守斷罪違律。前志摩守正六位上高橋朝臣繼善犯用官物。私營公田。過役雜徭。國掌秦貞雄駈殺百姓日置福益。法官覆案。富世。貞雄當斬。宣。廣守贖刑。繼善遠流者。詔。富世貞雄駈死一等。處之遠流。自餘論之如法。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一月庚寅朔》○十一月庚寅朔。七日丙申。平野春日祭。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一月十一日庚子》○十一日庚子。太皇太后獻物於皇太后〈順子〉。慶賀册之齡。賜群臣祿。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一月十二日辛丑》○十二日辛丑。園韓神祭。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一月十四日癸卯》○十四日癸卯。新甞會。遣親王公卿。就神嘉殿奉祭。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一月十五日甲辰》○十五日甲辰。天皇御紫震殿。賜宴群臣。大歌五如常儀。賜祿各有差。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一月十七日丙午》○十七日丙午。授後院從五位下隼神從四位下。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一月廿三日壬子》○廿三日壬子。大原野祭。』今日。无品池上内親王薨。天皇不視事三日。内親王者。桓武天皇之女。母橘氏。從四位下入居之女也。名曰田村子。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一月廿七日丙辰》○廿七日丙辰。地震。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一月廿八日丁巳》○廿八日丁巳。雷三聲。』大宰府獻白鹿一。放神泉苑。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二月庚申朔》○十二月庚申朔。地震。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二月五日甲子》○五日甲子。勅遣使者於近京册箇寺。平城册箇寺。修轉經功徳。襯錢寺別有數。賀皇太后春秋盈册。以祷餘算也。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二月七日丙寅》○七日丙寅。天皇曲宴皇太后於常寧殿。王公卿士並侍焉。歡樂竟日。群臣具醉。賜祿各有差。』是日。於朱雀門前。召集京邑貧人。賜物有差。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二月九日戊辰》○九日戊辰。詔授從四位上行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良世正四位下。從四位下行左中辨兼皇太后宮亮藤原朝臣家宗從四位上。齋院長官從五位下兼行皇太后宮大進藤原朝臣忠主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皇太后宮少進菅野朝臣愛甲從五位下。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清生外從五位下。從四位下上毛野朝臣滋子正四位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宜子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御康正五位下。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貞子。多治眞人安坐。无位大江朝臣告子並從五位下。去七日觴宴之餘慶。特有此殊奬焉。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二月十日己巳》○十日己巳。地震。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二月十一日庚午》○十一日庚午。月次神今食祭。天皇不御神嘉殿。王公行事。所司供祭如常。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二月十六日乙亥》○十六日乙亥。地震。』進攝津國正三位勳八等廣田神階特加從一位。從四位下勳八等生田神從三位。』是夜。夜分。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諱〈皇太后〉誕皇子諱〈太上天皇〉〈高子〉。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二月廿二日辛巳》○廿二日辛巳。太皇太后請六十僧於東京宮。薫修講經。會京師貧窮者於朱雀大路。賜物各有差。后春秋始滿六十。賀以修善。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二月廿六日乙酉》○廿六日乙酉。制。令式部雀。年終移諸國權任國司并史生博士醫師名簿於民部省。永以爲例。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二月廿七日丙戌》○廿七日丙戌。授但馬國從五位上出石神。粟鹿神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山神。戸神。雷神。椒神。海神並從五位上。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十二月卅日己丑》○卅日己丑。太政大臣獻物於皇太后。王公並侍。賜祿各有差。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閏十二月庚寅朔》○閏十二月庚寅朔。五日甲午。右京言。外從五位下善道朝臣根莚宅。木連理。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閏十二月十日己亥》○十日己亥。遣使於攝津國廣田。生田神社奉幣。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廣田大神〈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久〉。大神〈乎〉彌高彌廣〈爾〉供奉〈牟止〉所念行〈須〉。而間〈爾〉攝津國解〈良久〉。地震〈乃〉後〈爾〉小震不止。因卜求〈之牟禮波〉。大神〈乃〉布志己利賜〈天〉。所致賜〈奈利止〉申〈利〉。又先日〈爾〉祷申賜〈布〉事〈毛〉有〈介利〉。因今從一位〈乃〉御冠〈爾〉上奉〈利〉崇奉〈留〉状〈乎〉。主殿權助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國雄〈乎〉差使〈天〉御位記〈乎〉令捧持〈天〉奉出〈須〉。大神神〈奈加良毛〉聞食〈天〉。今〈毛〉徃前〈毛〉天下平安〈爾〉天皇朝庭〈乎〉寳位無動〈久〉。常石堅石〈爾〉夜守日守〈爾〉護幸〈倍〉奉賜〈倍止〉申賜〈波久止〉申。又辭別申〈久〉。去八月三日祈申〈久〉。風雨旱〈乃〉災無〈之天〉。五穀無損〈久〉。天下饒足〈之米〉賜〈倍止〉祈申賜〈比岐〉。而祈申〈毛〉驗〈久〉。諸國豐饒〈爾〉苅收訖〈太利〉。此又皇大神〈乃〉厚助〈奈利止奈毛〉。歡崇〈比〉所念行〈須〉。因今禮代〈乃〉大幣帛〈乎〉令捧持奉出。大神平〈介久〉聞食〈天〉。天下平安〈爾〉護助賜〈倍止〉申賜〈波久止
〉申。』生田神社告文亦同焉。』授山城國從五位下櫟谷神正五位下。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閏十二月十二日辛丑》○十二日辛丑。天皇御建禮門前。頒遣公卿侍從於諸陵墓。獻荷前幣。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閏十二月十四日癸卯》○十四日癸卯。延六十僧於紫震殿。限三ケ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閏十二月十九日戊申》○十九日戊申。於内殿始修佛名懴悔。限三日訖。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閏十二月廿日己酉》○廿日己酉。新定内外交替式二卷。撰修甫就。勅頒天下。並令遵行。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閏十二月廿一日庚戌》○廿一日庚戌。授肥後國從四位上阿蘇比神正四位下。因幡國從四位下宇倍神從四位上。但馬國正六位上大岡神。左長神。七美神。菅神。播磨國正六位上射目埼神。土左國無位宗我神並從五位下。』是日。宣詔内外曰。春日大原野兩社齋女藤原朝臣可多子。太政官貞觀八年十二月廿五日下所司。注藤原朝臣須惠子。今追改焉。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閏十二月廿五日甲寅》○廿五日甲寅。勅令大和國。差充騎兵册人。執杖士廿人。春日齋女參社之威儀。毎至春祭。在前差課國郡司各二人。相共祗承。立爲恒例。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閏十二月廿八日丁巳》○廿八日丁巳。左大臣正二位源朝臣信薨。信朝臣者。嵯峨太上天皇之子。源氏第一郎也。母廣井宿禰氏。大臣率性。風尚不恒。好讀書傳。兼善草隷。又工圖畫。丹青之妙。馬形寫眞太上天皇親自教習。吹笛皷琴箏彈琵琶等之伎。思之所渉。究其微旨。乃至鷹馬射獵尤所留意。天長二年冬。叙從四位上。三年春除侍從。數月遷爲治部卿。五年兼播磨權守。八年拜參議。九年授正四位下。其年爲左兵衞督。播磨權守如故。十年進爵爲從三位。承和二年加正三位兼近江守。俄遷左近衞中將。近江守如故。四年遷爲左衞門督。八年兼武藏守。九年七月太上天皇崩。丁憂去職。同月拜中納言。十五年轉大納言。嘉祥三年授從二位。兼皇太子傅。仁壽中兼右近衞大將。齊衡初拜左大臣。天安二年至正二位。貞觀六年冬先是。大納言伴宿禰善男與大臣相忤。漸積嫌隙。至是有投送書曰。大臣與中納言源朝臣融。右衞門督源朝臣勤等。兄弟同謀。欲作反造。令時世嗷々。善男乘此。顯言曰。大臣欲爲不善既有先聞。今飮章如此。可謂其反有端矣。至于七年春。以大臣家人清原春瀧爲日向掾。左馬少屬土師忠道爲甲斐權掾。左衞門府生部遠藤爲肥後權大目。皆是便於據鞍引弓者。雖似奬擢。實奪大臣之威勢也
。八年春欲遣使圍守大臣家。善男通諮右大臣藤原朝臣良相所行也。于時太政大臣不知有此事〈良房〉。及至發聞。愕然失色。即便奏聞。探認事由。帝曰。朕曾所不聞也。爰勅遣參議右大辨大枝朝臣音人。左中辨藤原朝臣家宗等。前後慰諭。中使相仍。大臣始則危懼在心。救恤無計。及蒙勅慰。死更燃。虎口既免。大臣獻家中所有駿馬十二疋。并賓從册餘人。以示單子孤獨無復勢援焉。朝廷不受。皆悉返之。大臣自後杜門。不肯輙出。欲開遣憂情。向攝津國。時出野中從禽。墮馬陷於深泥。不獲自拔。有人扶起。氣殆絶。須蘇息。載病而歸。心神恍忽。數日而薨。時年五十九。遺命薄葬。殯歛之日。人多不知。平生於北山嶺下。造立一屋。中置一床。居棺其上。固閉四壁。令人畜不據犯之。子恭。平。有。三人並爵至四位焉。明年三月。追贈正一位。
《卷十五貞觀十年(八六八)閏十二月廿九日戊午晦》○廿九日戊午晦。大并大儺如常。P9386
《卷十五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五



P9387
《卷十六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六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正月己未朔》○〈己丑〉十一年春正月己未朔。天皇不受朝賀。停賜宴侍臣之儀。以去年閏十二月廿八日左大臣薨也〈源信〉。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正月七日乙丑》○七日乙丑。天皇御紫震殿。覽青馬。賜宴于群臣。奏女樂。日暮賜祿各有差。授无位兼善王從四位下。大物從五位下興我王從五位上。無位眞宗王從五位下。右京大夫從四位下橘朝臣貞根。无位源朝臣覺並從四位上。左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兼行前權守藤原朝臣良尚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行因幡守藤原朝臣關主。左馬頭藤原朝臣秀道。右馬頭在原朝臣業平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行相摸權介橘朝臣休蔭。散位藤原朝臣有年。彈正少弼安倍朝臣房上。散位坂上大宿禰高道。少納言兼侍從和氣朝臣彜範。左衞門佐藤原朝臣利基。内藏權助藤原朝臣積善。神祇大副大中臣朝臣豐雄。散位橘朝臣良基。右少辨藤原朝臣千乘等並從五位上。散位外從五位下都宿禰御酉。文伊美吉園兄。秦宿禰安雄。宮主伊伎宿禰是雄。音博士清内宿禰雄行。筑前權介長岑宿禰恒範。正六位上源朝臣進。左衞門大尉「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清經。大内記安倍朝臣興行。散位橘朝臣常雄。式部大丞高階眞人令範。散位藤原朝臣作。木工權大允藤原朝臣休樹。造兵正菅原朝臣護祖。右兵衞大尉藤原朝臣發生。散位橘朝臣興門。民部大丞安倍朝臣高貞。式部大丞藤原朝臣善友。少外記嶋田朝臣忠臣。中物紀朝臣千枝。左近衞將遷宿禰安雄。散位
御春朝臣時雄等並從五位下。左大史正六位上菅野朝臣良松。主計權助眞野宿禰永徳。權針博士下道朝臣門繼。左近衞將丹波直嗣茂。施藥院使大友村主家人。右近衞將和藥宿禰弟歳。陰陽允良階宿禰貞範等並外從五位下。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正月八日丙寅》○八日丙寅。始講勝王經於大極殿。以藥師寺僧華嚴宗傳燈大法師位長朗爲講師。』授木工權助正六位上藤原朝臣維邦從五位下。二品行治部卿兼上野太守賀陽親王家令安曇宿禰粟常外從五位下。女御正五位下平朝臣寛子。藤原朝臣諱〈皇太后〉並從四位下〈高子〉。外從五位下紀朝臣全子。无位藤原朝臣閑子。藤原朝臣宜子。笠朝臣範子。藤原朝臣蔭子。御春朝臣眞人仲子。賀茂朝臣弟子。縣犬養宿禰阿野子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尾張宿禰清海外從五位下。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正月九日丁卯》○九日丁卯。所司獻剛卯杖。天皇不御紫震殿。内侍傳奏焉。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正月十三日辛未》○十三日辛未。以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忠方爲兵部少輔。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安守爲大炊頭。從四位上行大和權守在原朝臣善淵爲山城權守。散位從五從五位下秦宿禰安雄爲權介。外從五位下行山城權介和氣朝臣時雄爲大和權介。散位從五位下紀朝臣眞丘爲河内守。從五位上橘朝臣安吉雄爲攝津守。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蔭爲伊勢權守。從五位下行式部大丞藤原朝臣善友爲參河守。散位外從五位下大國忌寸福雄爲安房守。從五位下橘朝臣雄爲下総守。從五位上橘朝臣良基爲常陸介。從五位上行太皇太后宮亮紀朝臣冬雄爲兼美濃權介。中納言兼左近衞大將從三位藤原朝臣基經加陸奧出羽按察使。餘官如故。從五位下行民部大丞安倍朝臣高貞爲能登守。從五位下行内藥正兼侍醫興道宿禰名繼爲介。餘官如故。從五位上行彈正少弼安倍朝臣房上爲丹波權守。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良實爲伯耆守。從五位下嶋田朝臣善長爲出雲守。彈正大弼從四位下兼行攝津權守藤原朝臣廣基爲播磨權守。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有年爲守。從五位下南淵朝臣良棟爲介。從四位上朝右王爲美作守。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伴宿禰興門爲後介。從五位上守刑部大輔藤原朝臣興世爲安藝守。從五位下守左兵庫頭源朝臣撰爲周防介。
從四位上行右近衞中將源朝臣興爲阿波守。右近衞中將如故。兵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忠雄爲大宰少貳。散位從五位下永原朝臣永岑爲筑前介。從五位下橘朝臣子善爲肥後權介。從五位下安倍朝臣興氏爲薩摩守。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正月十四日壬申》○十四日壬申。大極殿齋講竟。後僧綱率名僧。奉參内裏。論義如常。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正月十六日申戌》○十六日申戌。踏歌之節。天皇御紫震殿。宴於侍臣。雅樂寮奏樂。宮人踏歌如常。賜祿各有差。』是日。以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實爲次侍從。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正月十七日乙亥》○十七日乙亥。勅遣公卿於建禮門前。行大射之禮。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正月十八日丙子》○十八日丙子。天皇御射殿。覽賭射。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正月廿一日己卯》○廿一日己卯。内宴如常。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正月廿五日癸未》○廿五日癸未。夜。待賢門扉火。及炎未熾。有人撲滅。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正月廿七日乙酉》○廿七日乙酉。任僧綱。策命曰。天皇〈我〉詔旨〈止〉。法師〈爾〉白〈倍止〉宣勅命〈乎〉白。少僧都慧達〈乎〉大僧都〈爾〉。權少僧都眞紹〈乎〉少僧都〈爾〉。權律師慧叡〈乎〉律師〈爾〉。大法師春徳。春賢。宗叡〈乎〉權律師〈爾〉任賜事〈乎〉白〈左閇止〉宣勅命〈乎〉白。遣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大江朝臣音人。從五位上行少納言兼侍從和氣朝臣彜範。從五位上守右少辨藤原朝臣千乘等。所司。向西寺綱所宣制。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二月己丑朔》○二月己丑朔。天皇臨軒。立貞明親王爲皇太子。公卿已下五位已上於内庭。諸司六位已下於承明門外。拜受詔命。策文曰。天皇〈我〉詔旨命〈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宣。隨法〈爾〉可有〈岐〉政〈止之天〉。貞明親王〈乎〉立而皇太子〈止〉定賜〈布〉。故此之状悟〈天〉。百官人等仕奉〈禮止〉詔天皇旨〈乎〉衆聞食宣。』是日。以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氏宗爲兼東宮傅。文章博士從五位下橘朝臣廣相爲學士。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右衞門督伊豫守南淵朝臣年名爲春宮大夫。刑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門宗爲亮。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清經爲大進。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二月三日辛卯》○三日辛卯。大原野祭如常。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二月四日壬辰》○四日壬辰。祈年祭如常。』是夜。地震。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二月八日丙申》○八日丙申。春日祭如常。』是日。齋女始參於社。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春日大神〈能〉廣前〈爾〉。恐〈美〉恐〈美毛〉申賜〈倍止〉申〈久〉。先々〈爾〉祷申賜〈布〉事有〈天〉。掛畏〈岐〉皇太神〈乃〉齋女〈爾〉。藤原朝臣可多子〈乎〉定〈天〉令奉仕之状〈乎〉聞食〈天〉。天皇朝廷〈乎〉平〈久〉御坐〈志米〉。食國〈能〉天下〈毛〉無事〈久〉令有賜〈倍止〉爲〈天奈毛〉。從四位上行左中辨兼皇太后宮亮藤原朝臣家宗〈乎〉差使〈天〉。禮代〈能〉大幣帛〈乎〉令捧持〈天〉奉出賜〈布〉。此状〈乎〉聞食〈天〉。天皇朝廷〈乎〉寳位無動〈久〉。常盤堅盤〈爾〉。夜守日守〈爾〉。護幸奉賜〈比〉。天下平安〈爾〉。風雨隨時〈天〉。五穀豐登〈志米〉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申。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二月九日丁酉》○九日丁酉。釋奠如常。』延五十僧於東宮。轉讀大般若經。依皇太子欲入故鎭之。』是日。賀茂齋儀子内親王始笄。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二月十一日己亥》○十一日己亥。先是。皇太子誕於太政大臣東京染殿第。是日移入東宮。』詔授无品儀子内親王三品。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二月十六日甲辰》○十六日甲辰。以從四位下行播磨權守藤原朝臣廣基爲神祇伯。播磨權守如故。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茂生爲大物。從五位上橘朝臣信蔭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上行太政大臣家令兼近江大掾菅野朝臣弟門爲刑部大輔。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是行爲少輔。從四位上行加賀守源朝臣能有爲大藏卿。正五位下良岑朝臣長松爲宮内大輔。從四位上行安藝守基兄王爲彈正大弼。散位從五位下高階眞人令範爲少弼。從五位下行助教紀朝臣安雄爲勘解由次官。散位從五位下田口朝臣統範爲遠江守。四品守兵部卿本康親王爲上総太守。兵部卿如故。從五位上行民部少輔兼安藝權守藤原朝臣水谷爲信濃權守。民部少輔如故。散位外從五位下多米宿禰弟益爲下野權介。從四位上源朝臣啓爲越前守。從五位下行少外記嶋田朝臣忠臣爲因播權介。從五位下行右近衞將藤原朝臣高藤爲播磨權介。大物從五位下橘朝臣岑守爲安藝守。從五位上守刑部大輔藤原朝臣興世爲紀伊守。從五位上守左近衞權少將文室朝臣卷雄爲伊豫介。權少將如故。參議大藏卿正四位下兼行讃岐權守源朝臣生爲右衞門督。讃岐權守如故。散位從五位上久我朝臣三常爲左兵庫頭。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二月廿日戊申》○廿日戊申。勅賜鎭守府府掌二人職田各二町。』太政官處分。停遣採長門國銅使。付國宰採進焉。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二月廿三日辛亥》○廿三日辛亥。詔加賀國比樂河置半輸渡子廿五人。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二月廿六日甲寅》○廿六日甲寅。延六十僧於大極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詔授僧遍照法眼和尚位。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二月廿八日丙辰》○廿八日丙辰。進下野國從二位勳四等二荒神階加正二位。授從四位下勳五等温泉神從四位上。』无品柔子内親王薨。不任縁葬諸司。以喪家固辭也。帝不視事三日。内親王者。仁明天皇之女。母參議正四位下滋野朝臣貞主之女。從四位上繩子也。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二月廿九日丁巳》○廿九日丁巳。地震。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二月是月》○是月。霖雨。至今未止。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三月己未朔》○三月己未朔。日有蝕之。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三月二日庚申》○二日庚申。太皇太后宮減年御服絹綿布并用度雜物〈順子〉。級有數。詔所司返納焉。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三月三日辛酉》○三日辛酉。天皇潔齋奉燈如常。』先是。陰陽寮言。今年夏季。當有疾病。至是。勅令五畿七道諸國。班幣境邑諸神。并轉讀金剛般若摩訶般若等經。限三日訖。轉經之間。禁斷殺生。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三月四日壬戌》○四日壬戌。以正五位下行陸奧守良岑朝臣經世爲上野權介。陸奧守如故。』是日。勅贈故左大臣正二位源朝臣信正一位。遣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讃岐權守源朝臣生。從四位下行大學頭潔世王。就第宣制。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三月七日乙丑》○七日乙丑。勅廢隱岐國史生一員。置弩師一員。』停越中國朝集雜掌一人。免税帳雜掌調庸。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三月八日丙寅》○八日丙寅。雷電暴雨。諸衞陣於殿前。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三月十二日庚午》○十二日庚午。授陸奧國從五位上宇奈己呂別神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大高山神從五位上。阿波國正六位上伊佐奈美神從五位下。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三月十五日癸酉》○十五日癸酉。陸奧國柴田郡權大領外正八位上阿倍陸奧臣永宗。名取團大毅外正六位上刑坂宿禰本繼並授借外從五位下。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三月十六日甲戌》○十六日甲戌。新鑄銅印一面。賜陸奧國。前印也。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三月廿二日庚辰》○廿二日庚辰。進筑後國正二位高良玉垂命神階加從一位。授從四位上豐比神正四位下。但馬國從五位上養神。石見國從五位上物部神並正五位下。豐後國无位西寒多神從五位下。』令下総國非違使帶劔把笏。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三月廿三日辛巳》○廿三日辛巳。以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是繩爲右京亮。外從五位下太朝臣貞長爲參河介。貞長九年正月任參河介。以母憂去職。今詔起之。從五位下守左近衞少將藤原朝臣有實爲加賀守。少將如故。散位從五位下源朝臣弼爲越中權介。主計頭從五位上家原宿禰繩雄爲但馬權守。主計頭如故。從五位上源朝臣好爲前守。好九年三月任前守。丁憂去職。今詔起之。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三月廿四日壬午》○廿四日壬午。天皇御射殿。閲試春宮擬帶刀舍人射藝。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三月廿七日乙酉》○廿七日乙酉。遣使者於深草田邑兩山陵〈仁明〉〈文徳〉。告以立皇太子也。田邑山陵告文曰。天皇恐〈美〉恐〈美毛〉。掛畏〈岐〉御陵〈爾〉申賜〈倍止〉申〈久〉。食國〈乃〉法〈止〉定賜〈比〉行賜〈部留〉法隨〈爾〉可有〈岐〉政〈止之天〉。貞明親王〈乎〉立〈〓〉。皇太子〈止〉定賜〈布〉。此状〈乎〉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春宮大夫伊豫守南淵朝臣年名。從四位上行中務大輔棟貞王等〈乎〉差使〈天〉。恐〈美〉恐〈美毛〉申賜〈閇止〉申。』深草山陵告文亦准此焉。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四月戊子朔》○夏四月戊子朔。天皇御紫震殿。賜飮侍臣。左右近衞府遞奏音樂。賜祿如常。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四月八日乙未》○八日乙未。灌佛。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四月十三日庚子》○十三日庚子。撰貞觀格畢。大納言正三位兼行皇太子傅藤原朝臣氏宗。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春宮大夫伊豫守南淵朝臣年名。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大江朝臣音人。從四位上守刑部卿菅原朝臣是善。散位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永世。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紀朝臣安雄等。詣闕奉進。其都序曰。律曰。斷罪須引律令格式正文。令曰。罪未斷決。逢格改者。然則格者。律令之條流。政教之。君與百姓。共之者也。君不可失之於上。臣不可違之於下。出言而千里斯應。含和而萬類曲成。時險則峻法以取平。時泰則寛網以將化。我國家。遐邇承徳。天下無虞。風教大同。車書共道。而未能焚符破璽。施無事於羣情。設象除刑。馳不犯於比屋。故嚮者弘仁十一年四月廿一日。施行格十卷。此乃公卿百官。奉詔簡舊史之凡要。抄新制之大綱。推民意而分規。量時宜而立範。不刊之典。遵行眇焉。仍舊之圖。蹤跡斯在。聖上不出戸而知天下。不因教而辨物情。以爲。虞夏共有其國。刑徳斯殊。秦漢不易其民。弛張非一。化俗之本。理有固然。蓋取義於隨時。匪欲期於相反。如今時歴五代。年及六旬。文質暗遷。沿革自至。詔草盈於臺閣。文案溢於嚢。非所以法止滋章。令除頻變。即詔故右大臣贈正一位藤原朝臣
良相等。令因循舊格。綜緝新符。未及成功。歳月遷往。大納言正三位兼行皇太子傅臣藤原朝臣氏宗等。前與右大臣。共承冲旨。詳悟深規。仍與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春宮大夫伊豫守臣南淵朝臣年名。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臣大江朝臣音人。從四位上守刑部卿臣菅原朝臣是善。散位從五位下臣上毛野朝永世。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臣紀朝安雄。大外記正六位上臣南淵朝臣興世。正六位上行左少史臣大春日朝臣安永。正六位上行彈正少忠臣布瑠宿禰道永。正六位下行大學大屬臣山田宿禰弘宗等。上起弘仁十載之明年。下至貞觀十年之晩。擇成規於州郡。搜故實於官曹。事與先格異者。擧而取之。理與舊例同者。推而棄之。凡格者。盖以立意爲宗。不以能文爲本。故省其繁麗之文。増其精微之典。隨官分類。先勅後符。皆據古之前摸。非爲今之新意。唯一部之内。事有兩存。頗渉重搆。不以爲例。勘解由使所奏新定内外官交替式所載數事。亦復准之前例。不煩取捨。臣等雖非明于温故。博於前聞。猶欲令之必行。禁之必止。賞一人而海内欣。罸一人而天下懼。謹因詔撰貞觀格十卷奏聞。若理輕作格。事足爲儀。專棄之如遺。兼取之似碎。更撰爲兩卷。同以奏上。准開元留司格。號貞觀臨時格。并一帙十二卷。象十有二月以成歳。但前格存而如舊。
後典續而増新。覽古知今。斯焉在矣。猶慙庸心所集。有違戻於宸襟。管見攸裁。無協應於叡旨。典章不能自擧。待教令而擧之。教令不能自行。待誠信而行之。斯文不墜。百代可知。謹序。』是日。以從五位上菅野朝臣佐世爲次侍從。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五月五月戊午朔》○五月戊午朔。五日壬戌。停端午之。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五月廿六日癸未》○廿六日癸未。陸奧國地大震動。流光如晝隱映。頃之。人民呼。伏不能起。或屋仆壓死。或地裂埋殪。馬牛駭奔。或相昇踏。城倉庫。門櫓墻壁。落顛覆。不知其數。海口哮吼。聲似雷霆。驚涛涌潮。泝漲長。忽至城下。去海數十百里。々不辨其涯。原野道路。惣爲滄溟。乘船不遑。登山難及。溺死者千許。資産苗稼。殆無孑遺焉。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六月丁亥朔》○六月丁亥朔。十一日丁酉。月次神今食祭。遣親王公卿於神祇官奉祭。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六月十五日辛丑》○十五日辛丑。不雨而雷。』大宰府言。去月廿二日夜。新羅海賊。乘二艘。來博多津。掠奪豐前國年貢絹綿。即時逃竄。發兵追。遂不獲賊。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六月十七日癸卯》○十七日癸卯。遣使者於伊勢大神宮奉幣。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岐〉伊勢度會〈乃〉五十鈴〈乃〉河上〈爾〉坐皇大神〈乃〉廣前〈爾〉恐〈美〉恐〈美毛〉申賜〈倍止〉申〈久〉。頃間有旱災〈天〉百姓〈乃〉農業燒損〈奴倍志〉。皇大神〈乃〉矜賜〈比〉助賜〈牟爾〉依〈天〉。此災〈乎〉除滅〈牟止〉所念行〈天〉。禮代〈乃〉大幣帛〈乎〉。大舍人頭從五位上礒江王。主殿權助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國雄〈乎〉差使〈天〉。忌部神祇少祐從六位下齋部宿禰伯江〈加〉弱肩〈爾〉大襁取掛〈天〉持齋〈波利〉令捧持〈天〉奉出〈須〉。此状平〈介久〉聞食〈天〉。甘雨忽降〈之米〉賜〈比〉。五穀豐登〈之女〉。天下饒足〈之米〉賜〈比天〉。天皇朝廷〈乎〉寳位無動〈久〉。常磐堅磐〈爾〉夜守日守〈爾〉幸〈倍〉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申。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六月廿六日壬子》○廿六日壬子。勅曰。朕聞。上天不能獨理。故立君以司牧。君道無。則玉燭均調。時政失宜。則陰陽乖隔。遠稽帝典。遥計皇猷。重規疊矩。未有違之者。朕以菲虚。嗣守鴻業。徳慙寳露。勤切宵衣。常願令世同於東戸。犬得吐菽粟。而今旱雲渉旬。農民失望。班幣以遍羣神。屈僧以祈三寳。雖然冥感未通。嘉應難至。朕之不徳。百姓何辜。責躬畏。未知攸濟。其朕服御常膳等物。並宜減撤。左右馬寮穀。一切權絶。令左右京收葬道。掩骼埋。又恐圄之中。如有結。宜遣使者勤加申理。天安二年以往。調庸米未進在民身者。皆從除。方冀精誠感革。遍鴻霈於崇朝。穀稼豐登。欣京於急景。布告遐邇。俾知朕意。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七月丁巳朔》○秋七月丁巳朔。二日戊午。太政大臣從一位藤原朝臣良房。大納言正三位兼行皇太子傅藤原朝臣氏宗。正三位行中納言源朝臣融。中納言兼左近衞大將從三位行陸奧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基經。參議從三位行左衞門督兼近江守源朝臣多。參議右近衞大將從三位兼行讃岐守藤原朝臣常行。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讃岐權守源朝臣生。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春宮大夫伊豫守南淵朝臣年名。參議正四位下行式部大輔春澄朝臣善繩。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大江朝臣音人等奏言。昔尭舜以百姓爲心。禹湯以萬方罪己。隔代齊衡。於是可議。伏奉去月廿六日詔書。旱雲渉旬。農民失望。服御常膳。並宜減撤。臣等讀循環。不勝感歎。夫君臣合體。諒自古來。豐儉同分。豈唯今日。伏請。五位已上封祿亦暫減折。裨纎塵於崇岱。添涓滴於谷水。謹録事状。伏聽天裁。奏可。』是日。勅譴責大宰府司曰。諸國貢調使吏領將。一時共發。不可先後零疊離其羣類。而令豐前一國獨先進發。亦弱人。乘餌虎口。遂使新羅寇盜。乘隙致侵掠。非唯亡失官物。兼亦損辱國威。求之往古。未有前聞。貽於後來。當無面目。雖云使人之可責。抑亦府官之有怠。又或人言。盜賊逃去之日。海邊百姓五六人。冐死追戰。射傷二人。事若
有實。寧非忠敬。而府司不申。何近掩善。又所禁之人。雖有嫌疑。縁是異邦最思仁恕。宜停拷法。深加廉問早從放却。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七月四日庚申》○四日庚申。廣瀬龍田祭如常。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七月五日辛酉》○五日辛酉。讃岐國捕獲海賊男二人女二人。。男依法行之。女特從放免。』是日。制。左右京百姓輸調新錢十文。徭十文。五畿内調亦同焉。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七月六日壬戌》○六日壬戌。夜。月犯心前星。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七月七日癸亥》○七日癸亥。地震。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七月八日甲子》○八日甲子。大和國十市郡椋橋山河岸崩裂。高二丈。深一丈二尺其中有鏡一。廣一尺七寸。採而獻之。』夜。月犯入南斗魁中。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七月十日丙寅》○十日丙寅。以前筑後守從五位下清原眞人眞貞。爲採山城國岡田山銅使。判官一人。主典一人。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七月十三日己巳》○十三日己巳。雷雨。震武徳殿前松樹。諸衞陣於殿前。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七月十四日庚午》○十四日庚午。風雨。』是日。肥後國大風雨。飛拔樹。官舍民居顛倒者多。人畜壓死不可勝計。潮水漲溢。漂沒六郡。水退之後。搜官物。十失五六焉。自海至山。其間田園數百里。陷而爲海。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七月十八日甲戌》○十八日甲戌。延六十僧於紫震殿。轉讀大般若經。限以三ケ日。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七月十九日乙亥》○十九日乙亥。制。典藥寮乳師藥園師等。並責解由。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七月廿六日壬午》○廿六日壬午。納印鎰置於明門内東腋。無故自開。亦無子。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七月廿七日癸未》○廿七日癸未。加置美作國苫東苫西二郡司田十町。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八月丙戌朔》○八月丙戌朔。二日丁亥。釋奠如常。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八月三日戊子》○三日戊子。明經博士等參詣内裏。論議如常。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八月十一日丙申》○十一日丙申。前國獻嘉禾二莖。一莖十九穗。一莖六穗。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八月十五日庚子》○十五日庚子。天皇御紫震殿。閲覽信濃國貢駒。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八月廿日乙巳》○廿日乙巳。天皇御紫震殿。閲覽武藏國貢駒。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八月廿六日辛亥》○廿六日辛亥。夜。大風暴雨。樹發屋。宮城京邑損傷甚多。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八月廿七日壬子》○廿七日壬子。從四位上行越前守源朝臣啓卒。啓者。嵯峨太上天皇之子也。母山田氏。天皇晩年納之。稍蒙寵幸。啓特所鐘愛。勅兄左大臣常朝臣子之。大臣親愛如子。器用服翫。皆以資之。招大學生有才學者。爲師讀書。尤好文章。兼善射。有音儀。能歌。然不至淫樂。爲人謹厚。諸昆弟皆推敬之。仁壽元年授從四位上。齊衡中拜越中守。俄而遷加賀守。累歴相摸越前守。並不之任。性崇信釋教。與姪源朝臣直。有親密之契。常相語云。相共出家入道。此意未果。病發危急。遂落髪爲沙門。未幾而卒。時年册一。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八月廿九日甲寅晦》○廿九日甲寅晦。天皇御紫震殿。閲覽上野國貢駒。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九月乙卯朔》○九月乙卯朔。日有蝕之。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九月三日丁巳》○三日丁巳。天皇潔齋奉燈如常。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九月七日辛酉》○七日辛酉。新撰貞觀格十二卷頒行内外。』以從五位上行左衞門權佐兼因幡權介紀朝臣春枝爲陸奧國地震使。判官一人。主典一人。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九月九日癸亥》○九日癸亥。停重陽宴。以秋稼不登也。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九月十日甲子》○十日甲子。中務卿三品兼行大宰帥諱〈光孝天皇〉親王抗表。請賜男子姓言。臣聞。破家爲國。叡蕃之嘉猷。忘己利公。賢戚之茂躅。〈中謝〉臣才非兩獻。器謝雙河。荷國恩於丘山。耻身効於涓礫。今兒息漸衆。祿賜居多。爲善未聞。損公彌倍。靜而念之。悚慙无限。臣素乏高人之行。猶深報國之志。比年毎聞。官倉不贍。歳用難支。雖向人而不言。常通夜而忘寐。徒斂上之多情。却恨短袖之難舞。唯願。削諸男之屬籍。與諸臣而同貫。罷祿賞於歳時。加絲髪於國用夫男能自謀。女尤足悲。况亦祿留一身。公費斯淺。是以故一品葛原親王等除之。不入於改姓。臣之愚意。苟復同之。竊見。歸燕欲去。戀雕梁。老驂將辭。俳伏櫪。禽獸猶然。况於人意。既謝皇蔭之尊。何無係慕之義。仍以宗室朝臣欲爲其姓。伏望。天慈曲垂哀許。不勝款之至。謹拜表以聞。不許。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九月十一日乙丑》○十一日乙丑。遣使伊勢大神宮奉幣。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九月十四日戊辰》○十四日戊辰。新鑄銅印一面。賜造兵司。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九月十五日己巳》○十五日己巳。以外從五位下行越前介志紀宿袮氏經爲越中介。散位從五位下紀朝臣春常爲大宰少貳。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九月十六日庚午》○十六日庚午。外從五位下大判事兼行明法博士櫻井田部連貞雄不麻呂。改名貞相。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九月廿一日乙亥》○廿一日乙亥。无品基貞親王薨。帝不視事三日。不任縁葬諸司。以固辭也。親王者。淳和太上天皇之第四子也。母嵯峨太上天皇皇女諱正子。淳和天皇納之。生三皇子。立爲皇后。親王神姿清秀。誠孝懇至。承和十一年授三品。尋拜上総太守。後病危篤。上表請入道。許之。因而剃頭。受大乘戒。發病而薨。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九月廿五日己卯》○廿五日己卯。地震。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九月廿八日壬午》○廿八日壬午。大和國正六位上朝日豐明姫田神。朝日豐明姫田子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月乙酉朔》○冬十月乙酉朔。天皇不御紫震殿。賜飮侍臣。於仗下賜祿各有差。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月六日庚寅》○六日庚寅。雷雨。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月七日辛卯》○七日辛卯。太政官處分。大和。和泉。攝津等國四度使。付目已上一人。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月十三日丁酉》○十三日丁酉。詔曰。羲農異代。未隔於憂勞。尭舜殊時。猶均於愛育。豈唯地震周日。姫文於是責躬。旱流殷年。湯帝以之罪己。朕以寡昧。欽若鴻圖。脩徳以奉靈心。莅政而從民望。思使土之内。同保福於遂生。編戸之間。共銷於非命。而惠化罔孚。至誠不感。上玄降譴。厚載虧方。如聞。陸奧國境。地震尤甚。或海水暴溢而爲患。或城宇頽壓而致殃。百姓何辜。罹斯禍毒。憮然愧懼。責深在予。今遣使者。就布恩煦。使與國司。不論民夷。勤自臨撫。既死者盡加收殯。其存者詳崇振恤。其被害太甚者。勿輸租調。鰥寡孤。窮不能自立者。在所斟量。厚宜支濟。務盡矜恤之旨。俾若朕親覿焉。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月廿日甲辰》○廿日甲辰。以外從五位下行左大史菅野朝臣良松爲加賀介。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月廿三日丁未》○廿三日丁未。延六十僧於紫震殿。轉讀大般若經。限三日訖。』是日。勅曰。妖不自作。其來有由。靈譴不虚。必應粃政。如聞。肥後國迅雨成暴。坎徳爲。田園以之淹傷。里落由其蕩盡。夫一物失所。思切納隍。千里分憂。寄歸牧宰。疑是皇猷猶鬱。吏化乖宜。方失心。致此變異歟。昔周郊偃苗。感罪己而弭患。漢朝壞室。據修徳以攘災。前事不忘。取鑒在此。宜施以徳政。救彼凋殘。令大宰府。其被害尤甚者。以遠年稻穀四千斛周給之。勉加存恤。勿令失。又壞垣毀屋之下。所有殘屍乱骸。早加收埋。不令露。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月廿六日庚戌》○廿六日庚戌。太政官論奏曰。刑部省斷罪文云。貞觀八年隱岐國浪人安曇福雄密告。前守正六位上越智宿袮貞厚。與新羅人同謀反造。遣使推之。雄所告事是誣也。至是法官覆奏。福雄應反坐斬。但貞厚知部内有殺人者不擧。仍應官當者。詔。斬罪宜減一等處之遠流。自餘論之如法。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月廿九日癸丑晦》○廿九日癸丑晦。神祇大祐正六位上忌部宿袮高善改忌部爲齋部。其先。出自高御魂命也。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一月甲寅朔》○十一月甲寅朔。三日丙辰。雷電風雨。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一月七日庚申》○七日庚申。春日平野祭如常。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一月八日辛酉》○八日辛酉。梅宮祭如常。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一月十一日甲子》○十一日甲子。以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蔭爲伊勢權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有年爲播磨守。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一月十二日乙丑》○十二日乙丑。園韓神祭如常。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一月十三日丙寅》○十三日丙寅。鎭魂祭如常。』隱岐國言。雌鶏化爲雄。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一月十四日丁卯》○十四日丁卯。新甞祭。遣親王公卿於神嘉殿奉祭。所司供奉如常。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一月十五日戊辰》○十五日戊辰。天皇御紫震殿。賜宴群臣。大歌五舞如常。賜祿各有差。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一月十七日庚午》○十七日庚午。勅停因幡朝集雜掌一人。免税帳雜掌調庸。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一月十九日壬申》○十九日壬申。授武藏國從四位下氷川神正四位下。相摸國從四位下寒川神從四位上。從五位下有鹿神從五位上。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一月廿一日甲戌》○廿一日甲戌。安藝國旱。詔免當年田租五分。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一月廿三日丙子》○廿三日丙子。大原野祭如常。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二月甲申朔》○十二月甲申朔。石見國從五位下勳七等伊甘神。大飯神。國分寺霹靂神並授從五位上。』是日。東京火。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二月二日乙酉》○二日乙酉。制。加増典藥寮五位官人一員馬。立爲恒例。』山城國旱。免當年田租五分。』省長門國史生一員。置弩師一員。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二月四日丁亥》○四日丁亥。近江國勢多橋火。戊子五日。授美濃國從五位上伊奈波神正五位下。正六位上長孫神從五位下。』先是。大宰府言上。徃者新羅海賊侵掠之日。差遣統領選士等。擬令追討。人皆懦弱。憚不肯行。於是調發俘囚。御以膽略。特張意氣。一以當千。今大鳥示其恠異。龜筮告以兵寇。鴻臚中嶋館并津厨等。離居別處。无禦侮。若有非常。難以應猝。夷俘分居諸國。常事遊。徒免課役。多費官粮。請配置處分。以不虞。分爲二番。番別百人。毎月相替。交相駈役。其粮者。諸國所擧夷俘利稻之内。毎國令運輸。以給其用。至是。勅曰。俘夷之性。本異平民。制御之方。何用恒典。若忽離舊居。新移他土。衣食無續。心事反常。則野心易驚。遂致猜變。宜簡典有謀略者。令其勾當。并統領選士幹事者。以爲其長。勉加綏誘。能練武衞。設有諸國粮運闕如。即須府司廻撥支濟。又以百人爲一番。居業難給。轉餉多煩。宜五十人爲一番。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二月七日庚寅》○七日庚寅。從四位下行伊豫權守當麻眞人清雄卒。清雄者。左京人也。祖從五位下吉嶋。正六位上治田麿。清雄之姉爲嵯峨天皇之幸姫。生源朝臣潔姫。全姫二皇女。潔姫。是太政大臣忠仁公之室也。生太皇太后〈明子〉。清雄。承和四年爲織部佑。尋歴安藝掾。諸陵助。仁壽三年授從五位下。天安之初拜圖書頭。二歳遷爲諸陵頭。同年爲圖書頭。貞觀元年加從五位上。爲伊賀守。六年進正五位下。八年至從四位下。爲伊豫權守。卒時年七十六。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二月八日辛卯》○八日辛卯。授陸奧國正五位上勳九等苅田嶺神從四位下。丹波國正六位上物部掃神從五位下。』以右大辨從四位上兼行勘解由長官美濃權守藤原朝臣冬緒拜參議。爲大宰大貳。從四位上行大宰大貳茂世王爲宮内卿。』右京人无位岡屋公貞介。岡屋公貞幹賜姓八多朝臣。』散位正六位上弘野宿禰河繼。自修解文言。佐比大路南極橋。承要路極。在曲流間。體勢脆小。乘蹈無力。四方負重之駑。急傾鞍於水上。九原送終之。留柩於橋頭。河繼寒門叢品。當里微翁。不勝感傷。欲加斤。如非降公裁。何敢施家計。望請。特蒙恩許。以果素懷。但河繼眼前隨力修理。主身後事。聊有資儲。便付佐比寺。永代不墜功。庶令人物。得行邁之便。存亡同免陷沒之苦。太政官處分。依請焉。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二月九日壬辰》○九日壬辰。能登國羽咋。能登。鳳至。珠洲四ケ郡新附百姓四百九十八人。優復一年。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二月十一日甲午》○十一日甲午。月次神今食祭。天皇不御神嘉殿。遣親王公卿行事。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二月十三日丙申》○十三日丙申。以從五位上守右近衞少將兼行阿波介坂上大宿禰瀧守爲大宰少貳。阿波介如故。從五位上守左近衞權少將兼行伊豫介文屋朝臣卷雄爲少將。伊豫介如故。從四位下行左近衞少將兼前權守藤原朝臣良尚爲右近衞權中將。前權守如故。』是夜。地震。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二月十四日丁酉》○十四日丁酉。遣使者於伊勢大神宮奉幣。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岐〉伊勢〈乃〉度會宇治〈乃〉五十鈴〈乃〉河上〈乃〉下〈都〉磐根〈爾〉大宮柱廣敷立。高天〈乃〉原〈爾〉千木高知〈天〉。稱言竟奉〈留〉天照坐皇大神〈乃〉廣前〈爾〉。恐〈美〉恐〈美毛〉申賜〈倍止〉申〈久〉。去六月以來。大宰府度々言上〈多良久〉。新羅賊舟二艘筑前國那珂郡〈乃〉荒津〈爾〉到來〈天〉豐前國〈乃〉貢調船〈乃〉絹綿〈乎〉掠奪〈天〉逃退〈多利〉。又廳樓兵庫等上〈爾〉。依有大鳥之恠〈天〉卜求〈爾〉。隣國〈乃〉兵革之事可在〈止〉卜申〈利〉。又肥後國〈爾〉地震風水〈乃〉有〈天〉。舍宅悉仆顛〈利〉。人民多流亡〈多利〉。如此之〈比〉古來未聞〈止〉。故老等〈毛〉申〈止〉言上〈多利〉。然間〈爾〉。陸奧國又異常〈奈留〉地震之言上〈多利〉。自餘國々〈毛〉。又頗有件〈止〉言上〈多利〉。傳聞。彼新羅人〈波〉我日本國〈止〉久〈岐〉世時〈與利〉相敵〈美〉來〈多利〉。而今人來境内〈天〉。奪取調物〈利天〉。無懼沮之氣。量其意况〈爾〉。兵寇之萠自此而生〈加〉。我朝久無軍旅〈久〉專忘警〈多利〉。兵乱之事尤可愼恐。然我日本朝〈波
〉所謂神明之國〈奈利〉。神明之助護〈利〉賜〈波〉。何〈乃〉兵寇〈加〉可近來〈岐〉。况掛〈毛〉畏〈岐〉皇大神〈波〉。我朝〈乃〉大祖〈止〉御座〈天〉。食國〈乃〉天下〈乎〉照賜〈比〉護賜〈利〉。然則他國異類〈乃〉加侮致亂〈倍岐〉事〈乎〉。何〈曾〉聞食〈天〉。驚賜〈比〉拒却〈介〉賜〈波須〉在〈牟〉。故是以王從五位下弘道王。中臣雅樂少允從六位上大中臣朝臣冬名等〈乎〉差使〈天〉。禮代〈乃〉大幣帛〈遠〉。忌部神祇少祐從六位下齋部宿禰伯江〈加〉弱肩〈爾〉太襁取懸〈天〉。持齋令捧持〈天〉奉出給〈布〉。此状〈乎〉平〈介久〉聞食〈天〉。假令時世〈乃〉禍乱〈止之天〉。上件寇賊之事在〈倍岐〉物〈奈利止毛〉。掛〈毛〉畏〈支〉皇大神國内〈乃〉諸神達〈乎毛〉唱導〈岐〉賜〈比天〉。未發向之前〈爾〉沮拒排却賜〈倍〉。若賊謀已熟〈天〉兵船必來〈倍久〉在〈波〉。境内〈爾〉入賜〈須天之〉。逐還漂沒〈女〉賜〈比天〉。我朝〈乃〉神國〈止〉畏憚〈禮〉來〈禮留〉故實〈乎〉澆〈多之〉失〈比〉賜〈布奈〉。自此之外〈爾〉。假令〈止之天〉。夷俘〈乃〉造謀叛乱之事。中國〈乃〉刀兵賊難之事。又水旱風雨之事。疫癘飢饉之事〈爾〉至〈萬天爾〉。國家〈乃〉大禍。百姓〈乃〉深憂〈
止毛〉可在〈良牟乎波〉。皆悉未然之外〈爾〉拂却鎖滅〈之〉賜〈天〉。天下无躁驚〈久〉。國内平安〈爾〉鎭護〈利〉救助賜〈比〉皇御孫命〈乃〉御體〈乎〉。常磐堅磐〈爾〉與天地日月共〈爾〉。夜護晝護〈爾〉護幸〈倍〉矜奉給〈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二月十七日庚子》○十七日庚子。去夏。新羅海賊掠奪貢綿。又有大鳥。集大宰府廳事并門樓兵庫上。神祇官陰陽寮言。當有隣境兵寇。肥後國風水。陸奧國地震。損傷廨舍。沒溺黎元。』是日。勅命五畿七道諸國。班幣境内諸神。豫防後害。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二月十九日壬寅》○十九日壬寅。始修佛名懺悔之事。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二月廿日癸卯》○廿日癸卯。分遣公卿侍從於諸山陵墓。奉荷前幣。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二月廿二日乙巳》○廿二日乙巳。置出羽國々掌二員。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二月廿三日丙午》○廿三日丙午。地震。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二月廿五日戊申。》○廿五日戊申。授陸奧國五位上勳九等苅田嶺神從四位下。上野國正五位下赤城神。伊賀保神並正五位上。從五位上甲波宿禰神。近江國從五位上新川神並正五位下。美濃國正六位上金神從五位下。』勅令五畿七道諸國。限以三日。轉讀金剛般若經。謝地震風水之。厭隣兵窺隙之寇焉。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二月廿八日辛亥》○廿八日辛亥。遣從五位上守右近衞少將兼行大宰權少貳坂上大宿禰瀧守大宰府。鎭護警固。勅曰。鎭西者。是朕之外朝也。千里分符。一方寄重。况復隣國接壤。非常期。今聞。大鳥示恠。龜筮告寇。機急之。豈令暫輟哉。宜令瀧守勾當縁警固之事。』是日。瀧守奏言。所以置選士設甲胄者。本爲警急護不虞也。謹。博多是隣國輻輳之津。警固武衞之要。而與鴻臚相去二驛。若兵出不意。倉卒難。請移置統領一人。選士册人。甲胄册具於鴻臚。又謹。承前選士百人。毎月番上。今以尋常之員。不意之禦。恐機急之事。實難支濟。請例番之外。更加他番。統領二人。選士百人。詔並從之。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二月廿九日壬子》○廿九日壬子。遣使者於石清水神社奉幣。告文曰。天皇〈我〉詔旨〈爾〉坐。掛畏〈岐〉石清水〈乃〉皇大神〈乃〉廣前〈爾〉。恐〈美〉恐〈美毛〉申給〈止〉申〈止〉申〈久〉。去六月以來。大宰府度々言上〈良久〉。新羅賊舟二艘。筑前國那珂郡〈乃〉荒津〈爾〉到來〈天〉。豐前國貢調船〈乃〉絹綿〈乎〉掠奪〈天〉逃退〈太利〉。又廳樓兵庫等上〈爾〉。依有大鳥之恠〈天〉。卜求〈爾〉。隣國〈乃〉兵革之事可在〈止〉卜申〈利〉。又肥後國〈爾〉地震風水〈乃〉在〈天〉。舍宅悉仆顛〈利〉。人民多流亡〈太利〉。如此之〈比〉古來未聞〈止〉。故老等〈毛〉申〈止〉言上〈太利〉。然間〈爾〉陸奧國又異常〈奈留〉地震之言上〈太利〉。目餘國々〈毛〉又頗有件〈止〉言上〈多利〉。傳聞。彼新羅人〈波〉我日本朝〈止〉久〈岐〉世時〈與利〉相敵〈比〉來〈多り〉。而今入來境内〈天〉。奪取調物〈利〉无懼沮之氣。量其意况〈爾〉。兵寇之萠自此而生〈加〉。我朝久無軍旅〈天〉專忘警〈多り〉。兵乱之事尤可愼恐。然我日本朝〈波〉所謂神明之國〈奈利〉。神明之護賜〈波〉。何〈乃〉兵寇〈加〉可近來〈岐〉。况掛〈毛〉畏〈岐〉皇大神〈波〉。我朝〈乃〉大祖〈
止〉御座〈天〉。食國〈乃〉天下〈乎〉護賜〈比〉助賜〈布〉。然則他國異類〈乃〉加侮致乱〈倍岐〉事〈乎〉。何聞食〈天〉警賜〈比〉拒却〈介〉賜〈須〉在〈牟〉。故是以。從五位下行主殿權助大中臣朝臣國雄〈乎〉差使〈天〉禮代〈乃〉大幣帛〈乎〉令捧持〈天〉奉出〈須〉。此状〈乎〉平〈介久〉聞食〈天〉。假令時世〈乃〉禍乱〈止之天〉。上件寇賊之事在〈倍岐〉物〈那利止毛〉。掛畏〈岐〉大神。國内〈乃〉諸神〈太知乎〉唱導〈岐〉給〈比天〉。未發向之前〈爾〉沮拒却賜〈倍〉。若賊謀已熟〈天〉兵船必來〈倍久〉在〈波〉。境内〈爾〉入給〈須之天〉。逐還漂沒〈米〉給〈比〉。我朝〈乃〉神國〈止〉畏憚〈禮〉來〈禮留〉故實〈乎〉澆〈太之〉失〈比〉賜〈不奈〉。自此外〈爾〉。假令〈止之天〉夷俘〈乃〉來〈禮留〉造謀叛乱之事。中國〈乃〉刀兵賊難之事。又水旱風雨之事。疫癘飢饉之事〈爾〉至〈萬爾天〉。國家〈乃〉大禍。百姓〈乃〉深憂〈止毛〉可在〈良牟乎波〉。皆悉未然之外〈爾〉拂却鎖滅賜〈天〉。天下無躁驚〈久〉。國内平安〈爾〉鎭護〈利〉救助賜〈比〉。皇御孫命〈乃〉御體〈乎〉。常磐堅磐〈爾〉與天地日月共〈爾〉。夜護晝護〈爾〉護幸〈倍〉矜奉給〈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
〈久止〉申。
《卷十六貞觀十一年(八六九)十二月卅日癸丑》○卅日癸丑。大於朱雀門前。并大儺如常。P9416
《卷十六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六



P9417
《卷十七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七 〈起貞觀十二年正月、盡三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 勅撰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正月甲寅朔》○〈庚寅〉十二年春正月甲寅朔。天皇不受朝賀。宴群臣於紫震殿。賜被。』七曜暦。藏氷樣。腹赤魚等。所司付内侍奏。』是日。以從四位上源朝臣本有。並爲次侍從。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正月二日乙卯》○二日乙卯。所司獻剛卯杖。天皇不御紫震殿。付内侍奏。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正月七日庚申》○七日庚申。天皇御紫震殿。賜宴群臣。奉引青馬。奏女樂。並如常儀。宴竟賜祿各有差。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正月八日辛酉》○八日辛酉。始講勝王經於大極殿。以元興寺僧三論宗傳燈大法師位圓爲講師。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正月十一日甲子》○十一日甲子。授肥前國正六位上甘南神從五位下。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正月十三日丙寅》○十三日丙寅。於紫震殿前。拜大臣以下參議以上。天皇御簾中聽事。策命曰。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命〈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比年〈乃〉間。國家〈毛〉弊衰〈太禮波〉。公費在〈倍岐〉政〈波〉行給〈波之止〉所念行〈止毛〉。食國之法〈止〉定行賜〈部留〉法隨以。先之先立〈止〉。正三位藤原氏宗朝臣〈波〉御代御代〈爾〉公務〈乎〉日夜〈止〉不云勤勞奉仕〈爾〉依〈天奈毛〉。右大臣官〈爾〉上賜治賜〈布〉。又宣〈久〉。繼々奉仕〈部岐〉次第〈止之天奈毛〉正三位源融朝臣。從三位藤原基經朝臣〈乎〉大納言官〈爾〉。從三位源多朝臣。從三位藤原常行朝臣〈乎〉中納言官〈爾〉正四位下源朝臣勤。正四位下在原朝臣行平。正四位下藤原朝臣良世〈乎〉參議〈爾〉任賜〈久止〉〈布〉天皇〈我〉大命〈乎〉衆聞食〈止〉宣。』是日。壹岐嶋胄并手纒各二百具。彼嶋元有甲無冑。大宰府依嶋解請從之。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正月十四日丁卯》○十四日丁卯。大極殿齋講竟。僧綱已下奉參内裏。論義如常。施賜御被。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正月十五日戊辰》○十五日戊辰。勅命大宰府。遷置甲冑百十具於鴻臚。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正月十六日己巳》○十六日己巳。地震。』踏歌之。天皇不御紫震殿。賜宴群臣。諸仗案列。開閤門。宮人踏歌。皆如常儀。日晩賜祿各有差。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正月十七日庚午》○十七日庚午。勅公卿。於建禮門前行大射之禮。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正月十八日辛未》○十八日辛未。天皇御射殿。覽四府賭射。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正月廿一日甲戌》○廿一日甲戌。内宴於近臣。喚文人賦詩。内教坊奏女樂。賜祿各有差。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正月廿五日戊寅》○廿五日戊寅。詔曰。夫古先哲王所以立鐵官設圜法者。以其能權歛散通有無。遠近同施。公私共利也。但始終難一。興廢有時。非因變通。何激風化。是以輕重不定。小大無常。世而分形。適時而異稱。朕冀政令之簡要。嫌貨之頻改。歳序雖積。錢文不新。今聞。流弊尤甚。交多妨。嚢裏貯而難資。杖頭懸而乏用。既非泉流之喩。還作計之煩。宜變舊色於青。驚新聽於黔首。文曰。貞觀永寳。一以當舊之十。母子相隨。並共通用。庶俾下民之得宜。將招上天之冥祐。』授正五位下行主殿頭當麻眞人鴨繼從四位下。散位正六位上小野朝臣春風從五位下。』以從四位上行左中辨兼皇太后宮亮藤原朝臣家宗爲右大辨。正五位下守右中辨源朝臣直爲左中辨。從五位上守左少辨藤原朝臣良近爲右中辨。從五位上守大藏大輔橘朝臣三夏爲左少辨。散位從四位下源朝臣兼善爲侍從。彈正少弼從五位下高階眞人令範爲兵部少輔。從五位上守治部大輔橘朝臣信蔭爲大藏大輔。從五位下行播磨介南淵朝臣良棟爲少輔。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大江朝臣音人爲勘解由長官。左大辨如故。散位從四位下清原眞人秋雄爲大和權守。外從五位下行大和權介和氣朝臣時雄爲介。大炊頭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安守爲伊賀守。散位從五
位下清原眞人惟岳爲遠江守。從五位下伴宿禰安雄爲駿河介。淡路守外從五位下善道朝臣根莚爲伊豆守。散位從五位下清原眞人長統爲甲斐守。從五位上源朝臣有爲相摸權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柄範爲武藏權介。從五位下菅野朝臣宗範爲安房守。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春宮大夫伊豫守南淵朝臣年名爲近江守。民部卿春宮大夫如故。從四位上守大藏卿源朝臣能有爲美濃權守。大藏卿如故。刑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是行爲介。從四位下行侍從興基王爲信濃權守。從五位上行大藏少輔滋野朝臣善根爲守。散位從五位上小野朝臣春枝爲陸奧介。從四位上源朝臣本有爲越前權守。從五位上行越前權守清瀧朝臣藤根爲正守。散位從五位上大原眞人眞宗爲介。從五位上行大學博士菅野朝臣佐世爲權介。博士如故。散位從五位上朝野朝臣眞吉爲加賀守。侍從々五位下藤原朝臣弘經爲權守。散位從五位下高階眞人菅根爲介。外從五位下和藥宿禰弟歳爲丹後介。從五位下都宿禰御酉爲因幡介。從五位下行大内記小野朝臣問道爲播磨介。散位從四位上朝右王爲美作守。外從五位下行侍醫坂上宿禰貞野爲權介。侍醫如故。從四位上行兵部大輔藤原朝臣仲統爲前守。兵部大輔如故。散位從四位上源朝臣效爲權守。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下源朝臣舒爲中權守。左近衞中將如故
。外從五位下行加賀介菅野朝臣良松爲介。散位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宗行爲後守。從五位下行内匠頭兼後權介藤原朝臣維範爲介。内匠頭如故。春宮亮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門宗爲權介。春宮亮如故。參議正四位下行式部大輔春澄朝臣善繩爲讃岐守。式部大輔如故。從五位下守左近衞少將藤原朝臣有實爲權介。少將如故。散位正四位下源朝臣寛爲伊豫守。從四位上守刑部卿菅原朝臣是善爲權守。兵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忠方爲介。外從五位下行左近衞醫師紀宿禰春生爲土左權掾。散位從五位下清原眞人眞貞爲筑後守。外從五位下丹波直嗣茂爲豐前介。從五位下巨勢朝臣氏宗爲日向守。從五位下布勢朝臣眞繼爲大隅守。從五位下小野朝臣春風爲對馬守。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正月廿六日己卯》○廿六日己卯。以從五位上行民部少輔藤原朝臣水谷爲皇太后宮亮。從五位下行近江少掾安倍朝臣利柯爲權大掾。從五位上守刑部大輔菅野朝臣弟門爲因幡權守。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二月癸未朔》○二月癸未朔。二日甲申。春日祭如常。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二月四日丙戌》○四日丙戌。祈年祭如常。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二月七日己丑》○七日己丑。詔授三品行中務卿兼大宰帥諱〈光孝天皇〉親王二品。參議正四位下行式部大輔春澄朝臣善繩從三位。善繩寢疾加劇。命在旦夕。詔及生存。有此恩叙。時太政大臣在内裏直廬〈良房〉。脱却朝服。贈加其身。時人榮之。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二月十二日甲午》○十二日甲午。先是。大宰府言。對馬嶋下縣郡人卜部乙屎麻呂。爲捕鳥。向新羅境乙屎麿爲新羅國所執。囚禁土獄。乙屎麿見彼國挽運材木。搆作大船。撃鼓吹角。簡士習兵。乙屎麿竊問防援人。曰。爲伐取對馬嶋也。乙屎麿脱禁出獄。纔得逃歸。是日。勅。彼府去年夏言。大鳥集于兵庫樓上。决之卜筮。當夏隣兵。因。頒幣轉經。豫攘。如聞。新羅商船時々到彼。縱託事賈販。來爲侵暴。若無其。恐同慢藏。况新羅凶賊心懷覬覦。不収尾。將行毒螫。須令縁海諸郡特愼警固。又下知因幡。伯耆。出雲。石見。隱岐等國。修守禦之具焉。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二月十四日丙申》○十四日丙申。以散位從五位下源朝臣湛爲侍從。從四位上守刑部卿兼伊豫權守菅原朝臣是善爲式部大輔。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宜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下弘道王爲玄蕃頭。東宮學士從五位下橘朝臣廣相爲民部少輔。學士如故。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眞數爲刑部大輔。從五位下源朝臣計爲少輔。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弘行爲大炊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清身爲彈正少弼。』散位從四位下元長王。侍從從四位下兼善王。无位名實王。篤行王。善王。近善王。音恒王。是恒王。舊鑒王。貞恒王。成蔭王。清實王。是忠王。是貞王十四人。賜姓源朝臣。先是。二品中務卿兼大宰帥諱〈光孝天皇〉親王抗表曰。臣先請愚息改姓爲臣。宸居悠懇。微願未信。竊獨沈吟。心魂罔。臣素性頑疎。無分可採。而先公後私。一介之深企古賢之風。即今所申請無比例。猶欲察其鄙誠即賜哀許。况中代以降。多有此事。至臣一身。何空素望。仍重上表。敢陳丹慊。但先日表曰。女子祿留其身。公損猶少。因願。唯令男兒等改姓。以宗室朝臣。將爲其姓。而今覆案世情。凡雖一宗之胤。而姓號分異。則人心自疎。既屬吾尭敦序之時。盍念同族和穆之義。臣雖不肖。苟爲弘仁朝廷之苗緒。因願同編於源氏之末。以成親々之厚。伏望
天從人欲。聖周物情。深款而降恩。弘至公而成徳。然則帝道无偏。鑒前燭而流化。臣誠无二。添涓塵而慰憂。勅答曰。頻省章表。雅懷委之。惟王才超北海。器浮東平。株情愛於周親。輸忠款而報國。但枝分若樹。影接天光。移列凡栽。實乖素分。故雖非无舊章。然抑而未允許。今重知款。更感慇懃。上天必從下人之欲。惟朕寧失賢王之望。因改宿懷。用依後表。停加姓事。又順前表。王夫彌勉奉公之誠。克修爲善之樂。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二月十五日丁酉》○十五日丁酉。勅遣從五位下行主殿權助大中臣朝臣國雄。奉幣八幡大菩薩宮。及香椎。宗像大神。甘南神。告文曰。天皇〈我〉詔旨〈爾〉坐。掛畏〈攴〉八幡大菩薩〈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久〉。去年六月以來。大宰府度々言上〈多良久〉。新羅賊船二艘。筑前國那珂郡〈乃〉荒津〈爾〉到來〈天〉。豐前國〈乃〉貢調船〈乃〉絹綿〈乎〉掠奪〈天〉逃退〈太利〉。又廳樓兵庫等上〈爾〉依有大鳥之恠〈天〉卜求〈爾〉。隣國〈乃〉兵革之事可在〈止〉卜申〈利〉。又肥後國〈爾〉地震風水〈乃〉在〈天〉。舍宅悉仆顛〈利〉。人民多流亡〈多利〉。如此之古來未聞〈止〉故老等〈毛〉申〈止〉言上〈多利〉。然間〈爾〉陸奧國又異常〈奈留〉地震之言上〈太利〉。自餘國々〈毛〉又頗有件〈止〉言上〈多利〉。傳聞。彼新羅人〈波〉。我日本朝〈止〉久〈支〉世時〈與利〉相敵〈比〉來〈多利〉。而今入來境内〈天〉。奪取調物〈天〉。无懼憚之氣。量其意况〈爾〉。兵寇之萠自此而生〈加〉。我朝久無軍旅〈天〉專忘警〈多利〉。兵乱之事尤可愼恐。然我日本朝〈波〉。所謂神明之國〈奈利〉。神明之助護賜〈波〉。何〈乃〉兵寇〈加〉可近來〈支〉。况掛〈毛〉畏〈岐〉大
菩薩〈波〉。我朝〈乃〉顯祖〈止〉御座〈天〉。食國〈乃〉天下護賜〈比〉助賜〈布〉。然則他國異類〈乃〉加侮致乱〈倍岐〉事〈乎〉。何聞食〈天〉驚賜〈比〉拒却〈介〉賜〈波須〉在〈牟〉。故是以從五位下行主殿權助大中臣朝臣國雄〈乎〉差使〈天〉奉出〈須〉。此状〈乎〉平〈久〉聞食〈天〉。假令時世〈乃〉禍乱〈止之天〉。上件寇賊之事在〈倍岐〉物〈那利止毛〉。掛畏〈岐〉大菩薩。國内〈乃〉諸神〈多知乎〉唱導〈岐〉賜〈比天〉。未發向之前〈爾〉沮拒排却賜〈倍〉。若賊謀已熟〈天〉兵船必來〈倍久〉在〈波〉。境内〈爾〉入賜〈須之天〉逐還漂沒〈米〉賜〈比天〉。我朝〈乃〉神國〈止〉畏憚〈利〉來〈禮留〉故實〈乎〉澆〈多之〉失〈比〉賜〈布奈〉。自此之外〈爾〉假令〈止之天〉。夷俘〈乃〉造謀叛乱之事。中國〈乃〉盜兵賊難之事。又水旱風雨之事。疫癘飢饉之事〈爾〉至〈萬天爾〉。國家〈乃〉大禍。百姓〈乃〉深憂〈止〉可在〈良牟乎波〉。皆悉未然之外〈爾〉拂却銷滅〈之〉賜〈天〉。天下無躁驚〈久〉。國内平安〈爾〉鎭護〈利〉救助賜〈比〉。皇御孫命〈乃〉御體〈乎〉常磐堅磐〈爾〉與天地日月共〈爾〉夜守晝守〈爾〉護幸〈倍〉矜奉給〈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又曰
。天皇〈我〉詔旨〈爾〉坐。掛畏〈岐〉香椎〈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久〉。去年六月以來。大宰府度々言上〈多良久〉。新羅賊船二艘。筑前國那珂郡〈乃〉荒津〈爾〉到來〈天〉。豐前國〈乃〉貢調船〈乃〉絹綿〈乎〉掠奪〈天〉逃退〈多利〉。又廳樓兵庫等上〈爾〉依有大鳥之恠〈天〉卜求〈爾〉。隣國〈乃〉兵革之事可在〈止〉卜申利。又肥後國〈爾〉地震風水〈乃〉在〈天〉。舍宅悉仆顛〈利〉。人民多流亡〈多利〉。如此之〈比〉古來未聞〈止〉故老等〈毛〉申〈止〉言上〈多利〉。然間〈爾〉陸奧國又異常〈那留〉地震之言上〈多利〉。自餘國々〈毛〉又頗有件〈止〉言上〈多利〉。傳聞。彼新羅人〈波〉。我日本朝〈止〉。久〈岐〉世時〈與利〉相敵〈比〉來〈多利〉。而今入來境内〈天〉奪取調物〈利天〉。無懼沮之氣。量其意况〈爾〉兵寇之萌自此而生〈加〉。我朝久无軍旅〈天〉。專忘警〈多利〉。兵乱之事尤可愼恐。然我日本朝〈波〉所謂神明之國〈奈利〉。神明之助護〈利〉賜〈波〉。何兵寇〈可〉可近來〈岐〉。况亦彼新羅人〈乃〉相敵〈比〉來〈禮利介留〉事〈波〉。掛畏〈岐〉御〈乃〉威徳〈爾〉依〈天〉降伏訖賜〈天〉。若干〈乃〉代時〈乎〉歴來〈太利〉。而今如此〈爾〉狎侮氣色〈乎〉露出
事〈波〉。是御〈乃〉聞驚〈岐〉怒恚〈利〉賜〈倍岐〉物〈奈利〉。故是以。從五位下行主殿權助大中臣朝臣國雄〈乎〉差使〈天〉。禮代〈乃〉太幣帛〈乎〉令捧持天奉出〈須〉。此状〈乎〉平〈氣久〉聞食〈天〉。假令時世〈乃〉禍乱〈止之天〉。上件寇賊之事在〈倍岐〉物〈奈利止毛〉。掛畏〈岐〉御。國内〈乃〉諸神〈太知乎〉唱導〈岐〉賜〈比天〉。未發向之前〈爾〉沮拒排却賜〈倍〉。若賊謀已熟〈天〉。兵船必來〈倍久〉在〈波〉。境内〈爾〉入賜〈須之天〉。逐還漂沒〈米〉賜〈比天〉。我朝〈乃〉神國〈止〉畏憚〈禮〉來〈禮留〉故實〈乎〉澆〈多之〉失〈比〉賜〈布奈〉。自此之外〈爾〉假令〈止之天〉。夷俘〈乃〉造謀叛乱之事。中國〈乃〉盜兵賊難之事。又水旱風雨之事。疫癘飢饉之事〈爾〉至〈萬天爾〉。國家〈乃〉大禍。百姓〈乃〉深憂〈止之〉可在〈良牟乎波〉。皆悉未然之外〈爾〉拂却鎖滅〈之〉賜〈天〉。天下無躁驚〈久〉。國内平安〈爾〉鎭護〈利〉救助賜〈比〉。天皇朝廷〈乎〉寳位无動〈久〉。常磐堅磐〈爾〉夜守晝守〈爾〉護幸〈倍〉矜奉給〈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申。』又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岐〉宗像大神〈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去年六月以來。大宰
府度々言上〈多良久〉。新羅賊船二艘。筑前國那珂郡〈乃〉荒津〈爾〉到來〈天〉。豐前國〈乃〉貢調船〈乃〉絹綿〈乎〉掠奪〈天〉逃退〈太利〉。又廳樓兵庫等上〈爾〉依有大鳥之恠〈天〉卜求〈爾〉。隣國〈乃〉兵革之事可在〈止〉卜申〈利〉。又肥後國〈爾〉地震風水之在〈天〉。舍宅悉仆顛〈利〉。人民多流亡〈多利〉。如此之〈比〉古來未聞〈止〉。古老等〈毛〉申〈止〉言上〈多利〉。然間〈爾〉。陸奧國又異常〈那留〉地震之言上〈多利〉。自餘國々〈毛〉。又頗有件〈止〉言上〈多利〉。傳聞。彼新羅人〈波〉。我日本朝〈止〉久〈岐〉世時〈與利〉相敵〈比〉來〈多利〉。而今入來境内〈天〉。奪取調物〈利天〉。無懼沮之氣。量其意况〈爾〉兵寇之萠自此而生〈加〉我朝久无軍旅〈天〉。專忘警〈多利〉。兵乱之事尤可愼恐。然我日本朝〈波〉所謂神明之國〈那利〉。神明〈乃〉助護〈利〉賜〈波〉。何〈乃〉兵寇〈加〉可近來〈岐〉。亦我皇太神〈波〉掛〈毛〉畏〈岐〉大帶日姫〈乃〉。彼新羅人〈乎〉降伏賜時〈爾〉。相共加力〈倍〉賜〈天〉。我朝〈乎〉救賜〈比〉守賜〈奈利〉。而今如此〈爾〉狎侮氣色〈乎〉露出事〈乎波〉。是皇太神〈乃〉聞驚〈岐〉怒恚〈利〉賜〈倍岐〉物〈奈利〉。故是以。從五位下
行主殿權助大中臣朝臣國雄〈乎〉差近〈天〉。禮代〈乃〉大幣帛〈乎〉令捧持〈天〉奉出給〈布〉。此状〈乎〉平〈介久〉聞食〈天〉。假令時世〈乃〉禍乱〈止之天〉。上件寇賊之事在〈倍岐〉物〈奈利止毛〉。掛畏皇大神。國内〈乃〉諸神〈太知遠〉唱導〈岐〉賜〈比天〉。未發向之前〈爾〉沮拒排却賜〈倍〉。若賊謀已熟〈天〉。兵船必來〈倍久〉在〈波〉。境内〈爾〉入賜〉波須之天〉。逐還漂沒〈米〉賜〈比天〉。我朝〈乃〉神國〈止〉憚〈良禮〉來〈禮留〉故實〈乎〉澆〈多之〉失賜〈布奈〉。自此之外〈爾〉假令〈止之天〉。夷俘〈乃〉造謀叛乱之事。中國〈乃〉盜兵賊難之事。又水旱風雨之事。疫癘飢饉之事〈爾〉至〈萬天爾〉國家〈乃〉大禍。百姓〈乃〉深憂〈止之〉可在〈良牟遠波〉。皆悉未然之外〈爾〉拂却銷滅〈之〉賜〈天〉。天下无躁驚〈久〉國内平安〈爾〉鎭護〈利〉救助賜〈比〉。天皇朝廷〈乎〉寳位无動。常磐堅磐〈爾〉夜守晝守〈爾〉護幸〈倍〉矜奉給〈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申。』又曰。天皇〈我〉詔旨〈止〉甘南神〈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久〉。去年六月以來。大宰府度々言上〈多良久〉。新羅賊船二艘。筑前國那珂郡〈乃〉荒津〈爾〉到來〈天〉。豐前國貢調船〈
乃〉絹綿〈乎〉掠奪逃退〈多利〉。又廳樓兵庫等上〈爾〉。依有大鳥之恠〈天〉卜求〈爾〉。隣國〈乃〉兵革之事可在〈止〉卜申〈利止〉言上〈多利〉。件事〈毛〉思〈保之〉熱〈可比〉憂歎〈岐〉御坐〈之〉間〈爾〉。又言上〈多良久〉。新羅寇賊調兵裝船〈天〉。我朝之地〈乎〉掠侵〈爾〉將來〈須止〉。皇神〈乃〉託宣在〈利〉。又被叙位〈牟止〉願〈太萬布止〉言上〈多利〉。依此〈天〉。從五位下〈乃〉御位記〈爾〉禮代〈乃〉幣帛〈乎〉令副捧〈天〉奉出給〈布〉。今〈毛〉今〈毛〉國家〈乎〉慇懃〈爾〈助守坐〉天〈。如此〉岐〈災難〉止〈在〉倍岐〈事〉乎波〉。未然〈爾〉警悟〈志〉排鎭坐〈天〉。彌高彌廣〈爾〉榮餝〈利〉崇奉〈牟止〉申給〈止〉宣〈布〉天皇〈我〉詔旨〈乎〉申。』又遣使於諸山陵。告可禦新羅寇賊之状。參議正四位下行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良世。從五位上行下野權守紀朝臣有常告深草山陵〈仁明〉。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讃岐權守源朝臣生。右兵庫頭從五位下久賀朝臣三常告田邑山陵〈文徳〉。參議正四位下行右兵衞督源朝臣勤。侍從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高範告楯列山陵〈神功〉。告文准八幡大菩薩宮。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二月十九日辛丑》○十九日辛丑。因幡國始置國掌二員把笏。』參議從三位春澄朝臣善繩薨。善繩字名達。左京人也。本姓猪名部造。爲伊勢國員辨郡人。達之後。移隷京兆。祖財麿爲員辨郡少領。豐雄爲周防大目。善繩幼而明慧。骨法非常。財麿見善奇童。加意養育。爲孫傾産。曾无惜焉。善繩齡弱冠。入學事師。耽讀群籍。未嘗輟手。愽渉多通。妙於藻思。凡所閲覽。多誦於口。有兼人之敏。時之好學无能及者。天長之初奉試及第。被補俊士。四年爲常陸少目。以秩俸充研精之資。五年賜姓春澄宿禰。兄弟姉妹五人同以預之。後改宿禰爲朝臣。停俊士之號。補文章得業生。七年對策。詞義甚高。式部省評處之丙第。是年春。内記闕。帝本自重士。虚此職。以俟善繩。至于夏五月。善繩櫂第。六月遂補少内記。文路榮之。尋轉大内記。八年兼播磨少目。九年叙從五位下。十年拜東宮學士。大内記如故。承和元年兼爲攝津權介。三年遷兼但馬介。九年春加從五位上。秋七月嵯峨太上天皇崩。皇太子見廢〈貞恒〉。善繩以學士左遷周防權守。十年遷文章博士。於大學講范曄後漢書。解釋流通。無所淹礙。諸生質疑者皆汰累惑。嘉祥元年進正五位下。三年授從四位下。仁壽二年遷爲但馬守。四年遷刑部大輔。齊衡四年
正月爲伊豫守。同年十二月兼爲右京大夫。天安二年授從四位上。貞觀二年拜參議。三年爲式部大輔。四年加授正四位下。五年兼播磨權守。六年遷兼近江守。先是。奉詔撰修續日本後紀廿卷。迄于十一年。筆削甫就。詣闕獻之。藏之太政官。是年春初病發加劇。二月七日授從三位。薨於東京里第。時年七十四。善繩性周愼謹朴。不以己所長加人。昔者爲文章博士之時。諸博士毎各名家。更以相輕。短長在口。亦弟子異門。互有分爭。善繩謝遣門徒。恬退自守。終不爲謗議所及。爲人信陰陽。多所拘忌。毎有物恠。杜門齋禁。不令人通。乃至一月之中門扉十閇。亦其家宅不治垣屋。口罕言死。弔聞遂絶。及登公位。齋忌稍簡。雖年齒頽暮。而聰明轉倍。文章之美。晩路加麗。貞觀年中追改策判。進爲乙第。唯子姪之外。家稀嘉客。賓筵不展。風月長閑。有子。男女四人。具瞻。魚水。並爵至五品。然无繼家風者。長女洽子爲正四位下典侍。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二月廿日壬寅》○廿日壬寅。公卿奏請減諸王季祿兼立給祿定額曰。政因時興。機隨物動。王者詳革之理。聖人審變通之規。即知。字民之道不必守株。經國之方无復膠柱者也。伏見故從四位上豐前王等意見表曰。利國之政。用爲先。今府帑稍空。貢賦少入。當停諸王之祿存救弊之計者。臣等商量上表之旨。頗有可取。但專停之則似疎皇親。全給之則可闕國用。取捨之方。宜勤折中。又王氏蕃昌萬倍曩日。計其祿賜。所費難支。伏望。當時預祿者四百廿九人爲定員。後生年足者隨闕補之。但自願賜姓屬籍者不以爲闕。重以。去年炎旱。農民失望。聖上徹服御常膳。羣下減食封位祿。而至于王祿。依舊不悛。求諸通論。政渉駮。事須准之。位祿同從減折。然則適時之要。理无二途。濟世之權。事從一揆。謹録事状。伏聽天裁。奏可。』勅大宰府。令新羅人潤清宣堅等卅人及元來居止管内之。水陸兩道給食馬入京。先是彼府言。新羅凶賊掠奪貢綿。以潤清等處之嫌疑。禁其身奏之。太政官處分。殊加仁恩。給粮放還。潤清等不得順風。无由歸發其國。對馬嶋司進新羅消息日記。并彼國流來七人。府須依例給粮放却。但爾新羅。凶毒狼戻。亦廼者對馬嶋人卜部乙屎麿。被禁彼國。脱獄遁歸。説彼練習兵士之状。若彼疑洩
語。爲伺氣色差遣七人。詐稱流來歟。凡垂仁放還。尋常之事。挾往來。當加誅。加之。潤清等久事交關。僑寄此地。能候物色。知我无。令放歸於彼。示弱於。既乖安不忘危之意。又從來居住管内者。亦復有數。此皆外似歸化。内懷造謀。若有來侵。必爲内應。請准天長元年八月廿日格旨。不論新舊。併遷陸奧之空地。絶其覬覦之心。從之。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二月廿一日癸卯》○廿一日癸卯。以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紀朝臣安雄爲兼助教。從四位上行彈正大弼基兄王爲刑部卿。散位從四位上忠貞王爲彈正大弼。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二月廿二日甲辰》○廿二日甲辰。迎六十僧於紫震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二月廿三日乙巳》○廿三日乙巳。參議從四位上行大宰大貳藤原朝臣冬緒進起請四事。其一曰。軍旅之儲。烽燧是切。而十年來。國无機警。雖有其。未知調用。若有非常。何以通知。今須下知管内國嶋。試以擧烽焚燧。彼此相通。以不虞。若不言其由。恐驚動物意。望請下知事旨。依件調練。』其二曰。比年之間。公私雜人。或陸或海。來集深入遠尋。營求善馬。及其歸向。多者二三十。少者八九疋。惣計過所。年々出關之數。凡千餘疋。夫機急之。馬尤爲用。而无頼之。毎年搜取。若有乏。如非常何。今將施禁制。翻致謗。望請。下知豐前長門兩國。四ケ年間。禁止出馬。』其三曰。承前之例。諸國雜米各隨其本色。輸納諸司諸所。而或司全納。用盡既訖。或所多致未進。公途有闕。至有期會。不廻撥。况復件司等典二人。勾當釐務。或時有自用。亦非无判置。貢進之怠莫不縁此。縱令一任之内。殊立嚴制。猶恐。相承之官任意改更。自非官符。何立後法。望請。五使之外。庸米并雜米。惣納税庫。毎月下行。若非符宣旨。輙以下用。當之官准法科罪。』其四曰。穀倉院地子交易物。比年之間。令一人勾當其事。毎年交易輕物輸進。因。勾當之人。年初請領直稻既訖。其後府司責其返抄。而左右巧容不肯究進
。遂使不知意之吏。招放還之煩。熟尋其由。理不可然。凡一官之事。官長所行。縱有其人。何愁不濟。而更置專當。還致物煩。望請從停止。府司一向交易奉進。詔並從之。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二月廿四日丙午》○廿四日丙午。京師飢。賑給之。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二月廿五日丁未》○廿五日丁未。勅減諸王季祿四分之一。』令中後兩國採進鑄錢料銅。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二月廿九日辛亥》○廿九日辛亥。佐渡國獻奇龜一其爲形也。鳥觜赤甲黒質也。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三月三月癸丑朔》○三月癸丑朔。日有蝕之。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三月三日乙卯》○三日乙卯。御齋奉燈如常。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三月五日丁巳》○五日丁巳。詔授對馬嶋正五位上多久都神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和多都美神。胡祿神。胡祿神御子神。嶋大國魂神。高御魂神。住吉神。和多都美神。太祝詞神。平神。雷神。天留神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大告刀神。天諸羽神。天多久都玉神。宇努神。告刀神。小枚宿禰神。行相神。奈蘇上金子神。嶋御子神。國本神。銀山神。和多都美神。敷嶋神並從五位上。土左國從五位上立山神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小村神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大谷神從五位下。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三月七日己未》○七日己未。地震。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三月十六日戊辰》○十六日戊辰。從五位下行對馬嶋守小野朝臣春風進起請二事。其一曰。軍旅之儲。啻在介胄。介冑雖薄。助以保侶。望請。縫造調布保侶衣千領。以不虞。』其二曰。軍興不虞。倍日兼行。轉餉易絶。輜重難給。望請。以調布縫造納糒帶袋千枚。可帶士卒腰底。以支急速之備。詔從之。以大宰府庫布造之。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三月廿六日戊寅》○廿六日戊寅。勅以忠子女王爲女御。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三月廿七日己卯》○廿七日己卯。以甲斐守從五位下清原眞人長統爲右京亮。從五位下行加賀介高階眞人菅根爲甲斐守。從五位上行陸奧介小野朝臣春枝爲權守。鎭守將軍從五位下御春朝臣峯能爲介。將軍如故。治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高爲加賀介。從五位下行對馬守小野朝臣春風爲肥前權介。對馬守如故。散位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國梁爲日向守。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三月廿九日辛巳》○廿九日辛巳。從五位下行對馬守兼肥前權介小野朝臣春風奏言。故從五位上小野朝臣石雄家羊革甲一領。牛革甲一領在陸奧國。去弘仁四年賊首吉彌侯部止彼須可牟多知等造乱之時。石雄着彼甲。討平殘賊。厥後兄春枝進之。望請。給羊革甲。以警。歸京之日。全以進官。詔許之。其牛革甲給陸奧權守小野朝臣春枝。
《卷十七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三月卅日壬午》○卅日壬午。散位從五位上菅原朝臣峯嗣卒。峯嗣者。左京人也。出雲朝臣廣貞。長於醫師。官爲正五位下信濃權守。淳和太上天皇竜潜之日。令峯嗣侍春宮藩邸。峯嗣自申請。欲繼家業。仍補醫得業生。醫得業生自此而始。峯嗣奉試及第。弘仁十三年除左兵衞醫師。十四年遷醫博士。天長四年兼内藥佑。七年兼侍醫。八年兼攝津大目。是年讓醫博士於物部廣泉。十年爲春宮坊主膳正。内藥佑。侍醫。攝津大目並如故。承和二年授從五位下。淳和太上天皇思在藩之舊。以峯嗣爲侍者。寵遇優渥。頗超傍人。四年爲尾張權介。六年遷爲美濃權介。不之官。嘉祥二年爲越後守。峯嗣侍淳和院。奉太后御藥湯方之事。由是遷爲播磨介。以近都亦優其身也。仁壽元年加從五位上。天安二年。爲典藥頭。貞觀五年自謝年老出爲攝津權守。退居豐嶋郡山庄。灌藥養性。不交流俗。十年改出雲姓爲菅原。以土師出雲同祖也。卒時年七十八。峯嗣不墜家名。處治必効。嘗奉勅。與諸名醫共撰定金蘭方。又針艾之所加。多方注之外。後進之至今稱妙焉。P9438
《卷十七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七 終



P9439
《卷十八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八 〈起貞觀十二年四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 勅撰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四月癸未朔》○夏四月癸未朔。天皇御紫宸殿。宴于侍臣。賜祿各有差。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四月二日甲申》○二日甲申。平野祭。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四月三日乙酉》○三日乙酉。梅宮祭並如常。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四月四日丙戌》○四日丙戌。廣瀬竜田祭如常。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四月五日丁亥》○五日丁亥。勅禁長門國出馬。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四月八日庚寅》○八日庚寅。灌佛。其儀如常。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四月十四日丙申》○十四日丙申。諸衞警固。縁賀茂祭也。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四月十五日丁酉》○十五日丁酉。賀茂祭如常。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四月十六日戊戌》○十六日戊戌。諸衞解嚴。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四月廿七日己酉》○廿七日己酉。正三位守右大臣兼行皇太子傅藤原朝臣氏宗上表曰。伏奉恩詔。以臣居右大臣之。臣夙夜戰悚。以榮爲憂。止足之分。臣所宜守。臣聞。徳未爲人所服而受高爵。則使才臣不進。功未爲人所歸而荷厚祿。則使勞臣不勸。今臣以疲駑之質。増非次之榮。老耄之骸。加負乘之重。何心可以安之。何力可以堪之。方今邊不晏。外盜有聞。府帑空竭。公用乏絶。豈非在位者奉無効之罪哉。况統理衆務。選擧群材。非臣所可克行。非臣所可克察。徒招謗於人議。必得罪於天鑒。既不免先責。何更復超昇。伏望殊蒙降照。罷退崇班。若爲堪朝廷之老。猶優居大納言之。事君之道。未必富貴。竭盡忠。抽誠在此。臣之所陳。不敢虚請。不堪丹款。恭以抗聞。不許。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四月廿八日庚戌》○廿八日庚戌。制。責侍從厨預解由。立爲恒例。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五月壬子朔》○五月壬子朔。五日丙辰。停端午之。』无品眞子内親王薨。不任縁葬諸司。以喪家固辭也。帝不視事三日。内親王者。仁明天皇之女。母正五位上紀朝臣種子。正四位下名虎之女也。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五月六日丁巳》○六日丁巳。地震。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五月九日庚申》○九日庚申。右大臣藤原朝臣氏宗重抗表曰。臣以去月廿七日上表。陳請退右大臣。降忝大納言之状。即有勅不省。臣欽承失圖。啓處無地。臣遇時交泰。執性庸虚。自忝八座。遂無一効。徒以國之元老。超爲士民之首。荷榮還愧。翰音起於微躬。食祿計知。素屬於拙任。再三辭讓。前後無休。畏若火炎。重如山壓。今奉恩渙。猶蒙斯寵。縱令天下睚眦臣之非分。何違聖情。殷己之免謗。今所可食封二千戸。此則祿法所當。何敢專辭。然而素之責。自古多難。虚賞之譏。在今何避。伏望分減今所可食職封九百戸。與先所許一百戸。都慮爲一千戸〈御本〉。返收公府。又分資人田季祿等。一准大納。更不被加給。恐不計聖朝之深恩。頻輙陳凡庸之淺慮。臣文辭之用。誠愨難移。有累再三。願必垂天聽。不堪款懇。恭以陳聞。』勅答曰。省表聞之。朕重賞甘。爲賢輔而莫愛。膏壤腴土。資勳徳而斯分。卿藏器於身。運機在慮。况亦先天鶏而早起。爲國之勤急焉。後林鳥而晩歸。顧家之念緩矣。靜言夙夜之勞。還慙禀之薄。而表翰相望。守素之請無已。肝膽皆露。推赤之懷可知。至于再三。難以違之。仍降此一切之制。減彼千戸之封。但至如分資人田季祿等。既由舊典。未許新辭。若苟任來誠以闕往法。
則恨卿損削之美有餘。朕優賽之意不足。宜得此趣。且韜謙光。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五月十四日乙丑》○十四日乙丑。以散位正六位上巨勢朝臣四輔爲造山崎橋使。判官一人。主典二人。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五月十六日丁卯》○十六日丁卯。右大臣藤原朝臣氏宗重抗表曰。臣先修表状。求退右大臣。丹心不融。玄鑒無達。復重陳懇誠。請減省封戸并俸。幸蒙減半封。猶停省雜俸。雖徳之攸及。遂有典成。而臣之所陳。未遭兼濟。今臣齡已暮矣。欲殺身以報國恩。臣甚危焉。何厚己以豐家産。許容之後。減省之餘。伏臘可支。子孫同飽。伏望特廻降鑒。重賜卑聽。臣分資人田季祿等之類。悉准大納言。以斯庸々虚。不敢盈溢。恐縁愚執。妄致抗聞。不許。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五月十九日庚午》○十九日庚午。勅出雲國廢史生一員。置弩師一員。永以爲例。即以權史生從八位下鴈高宿禰松雄爲弩師。以善作弩也。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五月廿四日乙亥》○廿四日乙亥。延六十僧於紫宸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五月廿六日丁丑》○廿六日丁丑。河内國年不登。民苦飢饉。太政官處分。借境内富豪貯稻一萬三千束。班給百姓。待秋返給。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五月廿九日庚辰》○廿九日庚辰。詔授越中國正五位上雄神從四位下。伊豆國從五位上楊原神正五位下。近江國正六位上飯河内神。筑前國正六位上背布利神並從五位下。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六月壬午朔》○六月壬午朔。二日癸未。勅。因幡國守已下雜任已上並帶劔。』陸奧國菊多郡人丈部繼麿。丈部濱成等男女廿一人。賜姓湯坐菊多臣。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六月七日戊子》○七日戊子。勅大宰府。置對馬嶋選士五十人。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六月十日辛卯》○十日辛卯。自五月霖雨。至此未止。奉幣賀茂。貴布禰神祈止雨。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岐〉賀茂大神〈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久〉。近來雨降渉旬〈天〉。百姓〈乃〉農業流損〈倍志〉。掛畏〈岐〉大神〈乃〉厚助〈爾〉依〈天志〉。此災〈波〉可止〈志止〉所念行〈天奈毛〉。神祇權大祐正六位上齋部宿禰高善〈乎〉差使〈天〉。大幣〈乎〉令捧持奉出〈須〉。此状〈乎〉聞食〈天〉。降雨忽晴〈天〉。五穀不損〈天〉。天皇朝廷〈乎〉常磐堅磐〈爾〉護幸〈倍〉賜〈比〉。天下平安〈爾〉助賜〈比〉矜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申。』貴布禰神告文同焉。』是日。夜。白虹見東北。首尾着地。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六月十一日壬辰》○十一日壬辰。月次神今食祭。天皇不御神嘉殿。遣親王公卿奉祭。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六月十三日甲午》○十三日甲午。先是。大宰府言。肥前國杵嶋郡兵庫震動。皷鳴二聲。决之蓍龜。可警隣兵。』是日。勅令筑前。肥前。壹岐。對馬等國嶋。戒愼不虞。又言。所禁新羅人潤清等卅人。其中七人逃竄。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六月十七日戊戌》○十七日戊戌。頻月淫霖。京師飢饉。賑給之。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六月廿二日癸卯》○廿二日癸卯。奉幣賀茂御祖。別雷兩社。祈止霖雨。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岐〉賀茂大神〈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久〉。近來霖雨難晴〈天〉百姓〈乃〉農業頗流損〈世利〉。因〈天〉皇大神御社〈爾〉犯穢事〈止毛〉在〈止〉令巡〈爾〉。上宮四至之内〈爾〉伐木。并穢損事在〈止〉勘申〈世利〉。仍乍驚懼。其畏〈利〉爲令申〈爾〉。神祇伯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廣基〈乎〉差使。禮代大幣〈乎〉令捧持〈天〉奉出賜〈布〉。掛畏〈岐〉皇大神。此状〈乎〉聞食〈天〉。相共〈爾〉助矜賜〈天〉。百姓〈乃〉農業豐登〈良志米〉。天皇朝廷〈乎〉寳位無動〈久〉。常磐堅磐〈爾〉夜守日守〈爾〉護幸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申。』御祖社告文同焉。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六月廿七日戊申》○廿七日戊申。松尾神社物忌一人充月粮。立爲永例。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六月廿八日己酉》○廿八日己酉。置中務省扶省掌二員。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七月辛亥朔》○秋七月辛亥朔。二日壬子。以從五位上行少納言兼侍從和氣朝臣彜範。爲河内國水害堤近。判官一人。主典二人。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七月四日甲寅》○四日甲寅。廣瀬竜田祭如常。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七月五日乙卯》○五日乙卯。以從五位下行安房守菅野朝臣宗範爲河内介。散位外從五位下若湯坐連仁高爲安房守。從五位上守右中辨藤原朝臣良近爲築河内國堤使長官。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時成。從五位下賀茂朝臣峯雄並爲次官。判官四人。主典三人。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七月九日己未》○九日己未。從四位下行伊勢守多治眞人貞峯獻蓮一莖二花。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七月十七日丁卯》○十七日丁卯。置播磨國國掌二員把笏。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七月十九日己巳》○十九日己巳。置大和國國掌二員把笏。』阿波國三好郡少領外從八位上仕直淨宗等五人。賜姓佐伯直。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七月廿日庚午》○廿日庚午。遣大僧都法眼和上位慧達。從儀師傳燈滿位僧徳貞。將導師藥師寺別當傳燈大法師位常全。西寺權別當傳燈法師位道隆。元興寺僧傳燈法師位玄宗等於河内國。勞視築堤。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七月廿二日壬申》○廿二日壬申。是日。遣朝使築河内國堤。恐成功未畢重有水害也。由是奉幣大和國三歳神。大和神。廣瀬神。竜田神。祈無雨。以河内水源出自大和國也。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七月廿八日戊寅》○廿八日戊寅。天皇御紫宸殿。覽相撲。王公侍殿上。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七月廿九日己卯》○廿九日己卯。山城國言。綴憙郡山本山頽裂陷。長廿二丈。廣五丈一尺。深八尺。底廣四丈八尺。相去七丈。小山堆起。草木無變動。時人疑陷地入地中。更堆起成山歟。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八月辛巳朔》○八月辛巳朔。二日壬午。以從五位下行主殿權助大中臣朝臣國雄爲神祇大副。從五位下行太皇太后宮大進兼美濃權介藤原朝臣遠經爲亮。美濃權介如故。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八月五日乙酉》○五日乙酉。免除隱岐國貞觀七八兩年疫死百姓三千一百八十九人。』是日。鑄錢司進新鑄貞觀錢一千一百十貫文。勅進獻太皇太后宮及淳和院各五十貫文。賜東宮二十貫文。頒賜親王已下五位已上見參者各有差。自諸司六位官人。迄諸衞府駕輿丁衞士。皆預恩賚焉。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八月七日丁亥》○七日丁亥。釋奠如常。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八月八日戊子》○八日戊子。天皇御紫震殿簾中。令明經博士學士生等論義。親王已下參議已上侍焉。禮畢。賜博士學生等祿各有差。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八月十日庚寅》○十日庚寅。寫皷吹司陣法式一通。賜隱伎國。以國宰申請也。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八月十五日乙未》○十五日乙未。上野國群馬郡外散位正八位上壬生公石道賜姓壬生朝臣。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八月十六日丙申》○十六日丙申。加置伊勢太神宮司一員。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八月十九日己亥》○十九日己亥。延六十僧於大極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八月廿日庚子》○廿日庚子。制。諸國權史生。博士。醫師遷任者。籖符注所遺歴。依讓相代者注前人歴。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八月廿三日癸卯》○廿三日癸卯。從五位上行天文博士中臣志斐連春繼卒。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八月廿六日丙午》○廿六日丙午。以山城國葛野郡觀空寺預之定額。勅。觀空寺者。嵯峨太上天皇創建。宜以其後親王源氏爲檀越。永爲恒例。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八月廿八日戊申》○廿八日戊申。先是。對馬嶋言。境近新羅。動恣侵掠。既無其師。弩機何用。絶域孤嶋。誰救警急。廼者有聞。彼國寇賊。學釼習戰。若不豫。恐難應卒。望請置弩師一員。勅。大宰府簡擇其人。補任置之。立爲恒例。』授伊豫國正三位大山積神從二位。正四位下礒野神。野間神。瀧神。伊豫村神並正四位上。正五位下村山神正五位上。常陸國從四位上筑波男神正四位下。從四位下筑波女神從四位上。從五位下羽梨神從五位上。參河國正五位下智立神。砥鹿神並正五位上。從五位上狹投神正五位下。出羽國白磐神。須波神並從五位下。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九月庚戌朔》○九月庚戌朔。日有蝕之。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九月三日壬子》○三日壬子。御齋燒燈如常。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九月七日丙辰》○七日丙辰。明日應遣使於伊勢太神宮。由是大於建禮門前。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九月八日丁巳》○八日丁巳。遣正五位下守左中辨源朝臣直。右大史正六位上廣階宿禰八釣於伊勢大神宮。奉神寳。是日。太政官停尋常政。但非廢務之例也。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九月九日戊午》○九日戊午。重陽。天皇御紫宸殿。賜宴群臣。喚文人賦天錫難老詩。内教坊奏女樂。宴竟賜祿各有差。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九月十一日庚申》○十一日庚申。去八日。内裏有犬産穢。仍停奉伊勢大神宮幣使。遣大舍人頭從五位上礒江王。神祇大副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國雄。申事由。大於建禮門前而發之。』文章得業生正六位下菅原朝臣道眞加叙一階。以對策得中上第也。須依格旨加進三階。而本位正六位下。仍叙一階。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九月十三日壬戌》○十三日壬戌。第四皇子誕〈貞保〉。皇太子同母弟也。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九月十五日甲子》○十五日甲子。遣新羅人廿人。配置諸國。清倍。鳥昌。南卷。安長。全連五人於武藏國。僧香嵩。沙彌傳僧。關解。元昌。卷才五人於上総國。潤清。果才。甘參。長焉。才長。眞平。長清。大存。倍陳。連哀十人於陸奧國。。潤清等處於彼國人掠取貢綿之嫌疑。須加重譴以肅後來。然肆宥過。先王之義典。宜特加優恤安置彼國沃壤之地。令得穩便。給口分田營種。并須其等事一依先例。至于種蒔秋獲。並給公粮。僧沙彌等安置有供定額寺。令其供給。路次諸國。並給食馬隨身雜物。充人夫運送。勤存仁恕。莫致窘苦。』太政官宣〈久〉。新羅人大宰府〈乃〉貢綿〈乎〉盜取〈禮利〉。潤清等廿人同〈久〉此疑〈爾〉處〈世利〉。須〈久波〉其由〈乎〉責勘〈天〉。法〈乃〉任〈爾〉罪〈奈倍〉給〈倍久〉有〈禮止毛〉。罪〈乎〉免〈之〉給〈比〉。身〈乎〉矜給〈比天〉。安〈可留へ攴〉所〈止〉量給〈天〉。清倍等五人〈乎波〉武藏國〈爾〉。元昌等五人〈乎波〉上総國〈爾〉。潤清等十人〈乎波〉陸奧國〈爾〉退給〈波久止〉宣。』潤清。長焉。眞平等。才長於造。預陸奧國修理府造事。令長其道者相從傳習。』律師法橋上人位長賢卒。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月己卯朔》○冬十月己卯朔。天皇不御紫震殿。於仗下賜飮侍臣。有勅。令左右近衞府遞擧音樂。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月二日庚辰》○二日庚辰。美作國置國掌二人把笏。』淳和院返封三百七十五戸。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月七日乙酉》○七日乙酉。地震。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月十九日丁酉》○十九日丁酉。請六十僧於紫宸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月廿五日癸卯》○廿五日癸卯。伯耆國飢。疫死者衆。優復河村。久米。會見。日野四郡百姓一年。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一月己酉朔》○十一月己酉朔。四日壬子。河内伯耆兩國置國掌各二員把笏。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一月八日丙辰》○八日丙辰。先是九月十一日。内裏有犬産穢。停奉幣伊勢大神宮使。是日。遣大舍人頭從五位上礒江王。奉常幣并鑄錢司及山城國葛野郡鑄錢所等新鑄錢。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一月十二日庚申》○十二日庚申。平野春日祭如常。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一月十三日辛酉》○十三日辛酉。筑後權史生正七位上佐伯宿禰眞繼奉進新羅國牒。即告大宰少貳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元利萬侶與新羅國王通謀欲害國家。禁眞繼身付非違使。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一月十七日乙丑》○十七日乙丑。園韓神祭如常。』是日。分遣使者諸社。奉鑄錢司及葛野鑄錢所新鑄錢。賀茂御祖別雷兩社使前安藝介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是直。松尾社使神祇權大祐正六位上齋部宿禰高善。稻荷社使神祇大祐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常道。石清水社使主水佑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坂田麿。平野社使神祇少副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有本。梅宮社使大物從五位下橘朝臣茂生。春日社使雅樂少允從七位上大中臣朝臣冬名。大原野社使主水正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鹿主。』戸近於葛野鑄錢所宗像。櫟谷。清水。堰。小社五神。奉鑄錢所新鑄錢。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宗像神〈乃〉前〈爾〉申賜〈倍止〉申〈久〉。依年序漸積貨幣已賎〈天〉。改饒益神寳爲貞觀永寳。常〈乃〉鑄錢司路遠妨多〈爾〉依〈天〉。加太部加太部於山城國葛野郡〈天〉令鑄作。今神社件鑄錢所〈爾〉近〈久〉坐〈須〉。仍所鑄作之早穗廿文〈乎〉左馬助從五位下多治眞人藤吉〈乎〉差使〈天〉令捧持〈天〉奉出賜〈布〉。此状〈乎〉聞食〈天〉。國家平安〈志天〉。貨幣豐足〈之米〉賜〈倍止〉申賜〈波久止〉申。』又曰。天皇〈我〉詔旨〈止〉。堰神〈乃〉前〈爾〉申賜〈倍止〉申〈久〉。依年序漸積貨幣已賎〈天〉。改
饒益神寳。爲貞觀永寳。常〈乃〉鑄錢司路遠妨多〈爾〉依〈天〉。加太部加太部於山城國葛野郡〈天〉令鑄作。令神社件鑄錢所爾近〈久〉坐〈須〉。仍所鑄作之早穗十五文〈乎〉。左馬助從五位下多治眞人藤吉〈乎〉差使〈天〉。令捧持〈天〉奉出賜〈布〉。此状〈乎〉聞食〈天〉。國家平安〈志天〉。貨幣豐足〈之米〉賜〈倍止〉申賜〈波久止〉申。』櫟谷。清水。小社神告文准此。』勅大宰府。追禁少貳藤原朝臣元利萬侶。前主工上家人。浪人清原宗繼。中臣年麿。興世有年等五人。以從五位下行大内記安倍朝臣興行。爲遣大宰府推問密告使。判官一人。主典一人。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一月十八日丙寅》○十八日丙寅。鎭魂祭如常。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一月十九日丁卯》○十九日丁卯。夜。天皇御神嘉殿。齋肅親奉新甞祭。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一月廿日戊辰》○廿日戊辰。天皇御紫宸殿。賜宴群臣。大歌五舞如常。宴畢。賜祿各有差。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一月廿三日辛未》○廿三日辛未。授土左國正六位上伊勢神從五位下。』讃岐國置國掌二人把笏。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一月廿五日癸酉》○廿五日癸酉。地震。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一月廿六日甲戌》○廿六日甲戌。筑後權史生正七位上佐伯宿禰眞繼差加防。下大宰府。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一月廿八日丙子》○廿八日丙子。從五位上行散位頭正峯王爲少納言。從四位上行兵部大輔藤原朝臣仲統爲前守。兵部大輔如故。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二月戊寅朔》○十二月戊寅朔。二日己卯。太政官下符上総國司。令教喩夷種曰。折取夷種。散居中國。縱有盜賊。令其防禦。而今有聞。彼國夷俘等。猶挾野心。未染華風。或行火燒民室。或持兵掠人財物。凡群盜之徒。自此而起。今不禁遏。如後害何。宜勤加捉搦改其賊心。若有革面向皇化者。殊加優恤。習其性背吏教者。追入奧地。莫使麁之侵于柔良之民。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二月八日乙酉》○八日乙酉。勅分飛騨國大野郡爲兩郡。』出羽國山本郡安隆寺預之定額。』先是。若狹國言。遠敷郡人丹生弘吉。幼失其與母居。和顏悦色。冬温夏凉。始自貞觀元年。爰及今。春講勝王經。秋演妙法華經。朝就墓次。踊哀泣。暮還閨門。孝敬周。其母常聞善誘。落髮入道。耕種穀稼不爲水旱風蝗所損傷。隣里以爲。孝感之所致也。勅叙位二階。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二月九日丙戌》○九日丙戌。陸奧國安積郡人矢田部今繼。丈部清吉等十七人。賜姓阿倍陸奧臣。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二月十一日戊子》○十一日戊子。月次神今食祭。天皇御神嘉殿親奉幣祭。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二月十三日庚寅》○十三日庚寅。勅收山城國葛野郡百姓地六段三百五十二歩。賜鑄錢所。以乘陸田相博給本主。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二月十七日甲午》○十七日甲午。獻荷前幣於諸山陵墓。天皇御建禮門。發使。』是日。復常陸國信太那珂兩郡百姓一千二百人。以旱飢也。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二月十九日丙申》○十九日丙申。始修佛名懴悔如常。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二月廿五日壬寅》○廿五日壬寅。制。越後隱岐兩國調庸未進當年不究者。限明年十二月卅日以前。爲究進之期。』諸國非受業博士醫師。以四年爲秩限。但出羽及大宰管内諸國。五年爲限。』又遥任之人。其歴四年。至讓他人。全滿六年。今須計遥任歴。令終歴。』又諸衞府官人舍人。兼任諸國史生者。令式部省移兵部省。』又自文官遷武官。自武官遷文官之人。令武部兵部兩省相移送。其自他司遷兵部被管之。亦復同此。』又諸國司已下。解退之後。不待解由與不。身去他處。及遁避不署不與解由状。科公事稽留之罪。其状直下所司。令勘奏。不許申請。若新司不載前司所執。致令愁訴。亦科公事稽留之罪。奪其俸。』又諸國博士醫師受業師。株所請公廨十分一。送納本寮。』又諸國損戸課丁。與得丁同率。』又諸國朝集雜掌二人免其調庸。今停一人。免税帳雜掌一人調庸。其不免調庸之。以國儲給食。』又朝集雜掌二人在京之日給公粮。今從停止。以省公費。』又諸國工匠役夫。米鹽之外。加給醴魚和布等。』又定交易商布直稻十束。凡商布直六束。』又諸國雜交易物有未進者。准未進之數。沒郡司田直。』又五畿七道諸國百姓請開荒田者。未及六年身死。更延六年。聽子孫耕食。』又諸國司已下到任之
後留京者。停給事力公廨田。但殊被徴召。未經一年歸國者。不在此限。』又疫死并賑給使。准不堪田使。爲程期。』又内記物解由状。一准判事。』又不聽禁色爲下衣。』又聽六位已下着烏犀帶。但有通天文者。不在聽限。』又着諸禁色。皆從破却。但五位已上録名奏聞。僧尼着禁色依法苦使。律師已上録名奏聞。』又三位已上及四位參議家門。聽建大路。薨卒之後。子孫居住者亦聽之。』又无位二世王遇三位下馬。七位已下遇无位二世王不下馬。』又運廩院雜物車馬。聽出入自美福門腋門。大膳職自郁芳門。春宮坊自待賢門。中院木屋自談天門。』又省中務省史生六人。』又内舍人闕荷前使者奪一年季祿。大舍人奪夏冬衣服。』又齋宮寮并所管諸司始任者。並給籖符。』又諸大寺并有封寺別當三綱。以四年爲秩限。遷代之日。即責解由。但廉可稱之徒不論年限。殊録功績。申官賞。自餘諸寺。依官任別當。及尼寺鎭並同此例。其未得解由之。永不任用。亦不預公請。但僧綱別勅任別當者。不在此限。』又諸寺以別當爲長官。以三綱爲任用。解由與不勘知。并覺擧遺漏。及依理不盡返却等之程。一同京官。其與不之状。令綱所所押署。』又北陸。山陽。南海。西海等道諸國官物運京人物漂損者。惣計所乘之人。半分已上死。乃從原免。』又大
宰府及管内國司卒死者。停殯歛料。只賜賻物。諸賻物之上。兼賜葬者。同從停止。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二月廿六日癸卯》○廿六日癸卯。伊與國宇摩郡人從七位上苅田首倉繼。苅田首淨根等賜姓物部連。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二月廿七日甲辰》○廿七日甲辰。制。彈正臺復天長九年十一月廿九日格。毎月巡京中。并勘糺諸司。諸院。諸家及内外主典已上犯状。直移武部兵部二省。貶奪考祿。「又諸國雜交易物有未進者准未進之數沒郡司職田直」
《卷十八貞觀十二年(八七〇)十二月廿九日丙午》○廿九日丙午。以從四位上棟貞王。從五位上連扶王。從四位上源朝臣覺。從四位下源朝臣元長。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興世。橘朝臣春成。家原宿禰氏主。高向朝臣公輔。藤原朝臣積善。從五位下春道宿禰永藏。興道宿禰名繼。藤原朝臣宗枝。巨勢朝臣文雄。平朝臣季式。多治眞人藤善。藤原朝臣門宗。藤原朝臣遠經。橘朝臣廣相。高階眞人令範等。並爲次侍從。』是日。藥師寺僧傳燈大法師位平勢爲權律師。策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法師等〈爾〉白〈左倍止〉宣命〈乎〉白。大法師平勢。仕公年久。而今身沈重病〈天〉。起居失便〈天波部利〉。此〈乎〉聞食憐〈多末比天〉。殊〈爾〉權律師〈爾〉任賜事〈乎〉白〈左部止〉宣命〈乎〉白。』上総國置國掌二員把笏。』大於朱雀門前。并追儺如常。P9456
《卷十八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八 終



P9457
《卷十九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九〈起貞觀十三年正月、盡五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 勅撰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正月戊申朔》○十三年春正月戊申朔。天皇不受朝賀。依雨也。宴侍臣於紫震殿。賜被。』是日。有衝。入自日華門。吹倒内竪傳點高案。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正月七日甲寅》○七日甲寅。天皇御紫震殿。覽青馬。賜宴群臣。内教坊奏女樂。宴了賜祿各有差。』授四品行兵部卿兼上総太守本康親王三品。无品惟恒親王四品。參議從四位上行大宰大貳藤原朝臣冬緒正四位下。「可七日下書入」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正月八日乙卯》○八日乙卯。於大極殿。齋講最勝王經。以興福寺僧法相宗傳燈大法師位豐榮爲講師。』天皇不御紫震殿。春宮坊及所司獻剛卯杖。付内侍奏。』授尚侍正三位源朝臣全姫從二位。女御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高子從三位。〈男一人。女十一人〉。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正月十四日辛酉》○十四日辛酉。大極殿齋講畢。僧綱引名僧。奉參内裏論義。施被如常。』自去十日。太白經天。至今日不見。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正月十五日壬戌》○十五日壬戌。大宰府言。壹伎嶋兵庫皷鳴。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正月十六日癸亥》○十六日癸亥。踏歌之。天皇御紫震殿。賜宴侍臣。雅樂奏樂。宮人踏歌。日暮賜祿如常。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正月十七日甲子》○十七日甲子。天皇御建禮門。觀大射之禮。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正月十八日乙丑》○十八日乙丑。天皇御射殿。觀四府賭射。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正月廿一日戊辰》○廿一日戊辰。皇太后御體不豫〈明子〉。仍停内宴。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正月廿四日辛未》○廿四日辛未。大雨雪。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正月廿九日丙子》○廿九日丙子。二品行式部卿忠良親王爲上野太守。式部卿如故。二品行治部卿賀陽親王爲大宰帥。治部卿如故。。〈廿二人〉。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二月丁丑朔》○二月丁丑朔。釋奠如常。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二月四日庚辰》○四日庚辰。祈年祭。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二月八日甲申》○八日甲申。自去正月。公卿未聽太政官尋常政。是日。始聽之。時改巳一刻。用辰四刻。避河魁暦滅門也。』是日。春日祭。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二月九日乙酉》○九日乙酉。二品行治部卿兼大宰帥賀陽親王抗表。長請罷治部卿。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二月十四日庚寅》○十四日庚寅。天皇御紫宸殿視事。承和以往。皇帝毎日御紫宸殿。視政事。仁壽以降。絶無此儀。是日。帝初聽政。當時慶之。』婦出羽國田川郡人大荒木臣玉刀自。夫死之後。廬於墓側。歸念佛理。守不移勅叙位二階。免戸内租。表於門廬。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二月十六日壬辰》○十六日壬辰。授近江國正六位上天若御子神從五位下。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二月十七日癸巳》○十七日癸巳。天皇御紫震殿視事。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二月廿六日壬辰》○廿六日壬辰。授常陸國正四位下筑波男神從三位。因幡國從四位下宇倍大神正四位下。阿波國從四位下天石門和氣八倉比神從四位上。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三月丁未朔》○三月丁未朔。日有蝕之。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三月二日戊申》○二日戊申。除目。〈廿人〉。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三月己酉三日》○己酉三日。御齋燒燈如常。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三月八日甲寅》○八日甲寅。延六十僧於紫震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三月十一日丁巳》○十一日丁巳。〈除目。八人〉。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三月廿六日壬申》○廿六日壬申。授神階。』河内國去年水旱。農民失業。詔以攝津國正税稻五萬束賜之。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三月是月》○是月。霖雨。京師移偸兒。詔遣左右近衞府官人已下十人。騎左右馬寮細馬。警夜察。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四月丁丑朔》○夏四月丁丑朔。天皇不御紫震殿。於仗下賜飮侍臣。有令左右近衞府遞奏音樂。賜祿各有差。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四月三日己卯》○三日己卯。授下総國正五位下意富比神正五位上。石見國從五位下大歳神。大原神並從五位上。山城國正六位上澄水神。市河神。出羽國利神。伯耆國勝宿禰神。石見國霹靂神。國府中神。肥前國宗形天神並從五位下。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四月四日庚辰》○四日庚辰。廣湍竜田祭。』近江國勢多橋火。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四月六日壬午》○六日壬午。因幡國兵庫火。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四月八日甲申》○八日甲申。停平野梅宮祭。以有穢也。』灌佛於内殿如常。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四月十日丙戌》○十日丙戌。勅。功多者賞厚。先王之通規。徳茂者位尊。往哲之彜訓。是故蒼精既著。増高於曲阜之基。朱火以光。加映於博陸之地。爰及本朝。亦有舊典。皆迹存於鉛槧。事徇於蒸。朕外祖太政大臣藤原朝臣〈良房〉。風概沈遠。器度淹凝。摘滕之寄攸歸。據計之任是重。朕自在襁褓。頼其保生。義爲君臣。恩過母。盖有不世之功。須受非常之寵。而鳴謙在心。卑損無已。所以行顯著之績。春秋繁茂。成隆崇之典。歳月寂寞。今朕已得成人。大臣頽齡漸暮。若遂多之美。不崇加異之章。則恐當時後代將歸謗於朕躬。夫太政大臣。法當食邑三千戸。及隨身兵仗。國有成式。又准三宮給年官。給先帝之恩寵也。而至于封邑。固讓二千唯享千戸。隨身等事。皆辭不受。朕以。祿法所當。古賢不辭。既能有其功。居其位。何不食其祿増其威。然則所辭封邑等事。乖元老崇班之義。非國家褒飾之心。故今不敢踰法。唯盡其所當。宜其封戸全食三千。以内舍人二人。左右近衞左右兵衞各六人。爲其隨身之兵。又給帶仗資人卅人。年官准三宮事。亦當奉遵先帝之遺詔。又大臣所保官爵。皆是先朝之寵章也。於朕之時。無一加益。仍欲増一位之餘階。而深忌亢極。固自遜辭。朕不敢違。全其冲。斯亦屈己之志。
成人之美也。普告遐邇。令知朕意。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四月十三日己丑》○十三日己丑。從五位下行陰陽助兼陰陽博士笠朝臣名高卒〈云々〉。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四月十四日庚寅》○十四日庚寅。太政大臣從一位藤原朝臣良房抗表曰。臣伏奉今月十日勅旨。賜臣以食邑如舊命。年官准三宮。帶刀資人。隨身兵仗等事。荷恩不力。瞻無間。〈中謝〉臣聞。太政大臣者。上理陰陽。下經邦國。一人有慶。師範猶施。四海無波。儀形自用。而先帝不棄臣庸瑣。委以此崇班。純陽未免履永。臘月逾添流汗。自愧形影。深執謙。唯許減封三分有一。又隨身兵仗等。事雖舊貫。臣不敢當其仁。年官則恩是新情。臣未堪爲其首。故臣並固辭。以視不虚受。今陛下更憲章先帝。重宣慰鴻私。忠誠不移。先後惟一。臣欲推賢以避路。何私陛下公選之官。將扶老以干城。何分陛下宿衞之士。况比年調和不偶。水旱重仍。倉廩少禮之資。城池失金湯之險。故去十一年六月廿六日。聖主下曰。服御常膳。並宜減撤。同年七月二日公卿上奏曰。五位已上封祿。亦減折。其議未復。其事猶存。豈君臣偏好卑謙。蓋内外共待豐稔。若以斯時。全食彼邑。斯耻格於先帝。而取嫌猜於當時也。且尸素者天奪其鑒。充盈者鬼瞰其家。温飽有餘。何以忘止足。年齡已暮。欲養遊魂。臣所以不奉遵。公私兼濟而已。不任懇款屏營之至。謹修表状。陳讓以聞。不許。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四月十五日辛卯》○十五日辛卯。月行奄心前星。呑蝕其中大星。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四月十八日甲午》○十八日甲午。太政大臣重抗表曰。去十五日。中使中納言藤原朝臣基經至。奉宣聖旨。返臣上表。將遂先勅。頻菩刻肌。再慙蜚耳。〈中謝〉臣自謂。功之輕薄。鴻毛則其重萬鈞。賞之深淵。鼇海則其淺三尺。盖荒年祭祀。禮不必充豐。歳威儀。事或從儉約。今陛下藜羹自存。王公茅土且減。臣全不食邑之意。將斷先己之嫌。若事不得已。義可必行。五稼登年。群臣復舊。然後同享所減。臣願足矣。又陛下不許臣就私第。賜直廬於禁中。霜仗百重。隨身何用。虎賁千列。帶仗安施。臣所以固辭。亦復在此。臣所有一兩僕隸。皆是陛下幼年之侍童也。隨分得官者。或年三四人。陛下以爲慰舊功力。臣以爲。拜家數人。未報萬乘之先恩。何擬三宮以新制。臣持心不重。欲樂地中之山。禀質猶輕。恐不爲風下之草。今不堪悃誠。重表以聞。』勅答曰。表翰累沓。含咀雅言。來誨慇懃。反覆而已。公仁爲己任。化導朕躬。所以推朕之心。置公之腹久矣。盖功被天下者。當受天下之重賞。而公風素在懷。雪白其。不履肥美之地。屡吐降之詞。夫謙云損云。減省所享之謂也。今公空有上臺之號。辭以其封賞。豈非行過於謙。事遠於法乎。仍以先辭之封賞。纔爲今日之褒賜。皇天猶當降以福。鬼神未可害其盈
。何貪公好謙之高義。不朕忘徳之醜名。今朕戻崇餝之典。孤負長養之恩。公是朕之鷹。亦須從其熊虎。加公之威重。増朕之干城。豈以在直廬之故。闕其隨身之兵仗。又年官者先帝之遺規。非朕之新意。孝子善述志。忠臣不失主心。公爲忠臣。朕爲孝子。不亦美乎。但來表以爲。稼載登。鳧鴈在御。然後食邑。固不敢當。朕重違元老之意。欲開福謙之門。宜分爲三以享其二。自餘一如前詔。即斷後章。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四月廿日丙申》○廿日丙申。諸衞警固。縁賀茂祭也。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四月廿一日丁酉》○廿一日丁酉。停賀茂祭。依有死穢也。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四月廿二日戊戌》○廿二日戊戌。諸衞解嚴。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五月丙午朔》○五月丙午朔。二日丁未。制。筑前國所輸攝津國住吉神封戸調庸綿。便付大宰貢綿使。送彼神社。永以爲例。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五月三日戊申》○三日戊申。去四月上申當平野祭。而觸人死穢之人入於内裏。仍以停焉。是日修祭。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五月四日己酉》○四日己酉。梅宮祭如常。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五月五日庚戌》○五日庚戌。停端午之。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五月六日辛亥》○六日辛亥。太政大臣重抗表。苦辭隨身兵仗封邑及年官准三宮之恩賞。優詔不許。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五月十日乙卯》○十日乙卯。佐渡國司言。兵庫震動。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五月十四日己未》○十四日己未。迎六十僧於紫宸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五月十五日丙辰》○「十五日丙辰分遣使者諸山陵荷前幣公卿行事」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五月十六日辛酉》○十六日辛酉。先是。出羽國司言。從三位勳五等大物忌神社在飽海郡山上。巖石壁立。人跡稀到。夏冬戴雪。禿無草木。去四月八日山上有火。燒土石。又有聲如雷。自山所出之河。泥水泛溢。其色青黒。氣充滿。人不堪聞。死魚多浮。擁塞不流。有兩大。長各十許丈。相連流出。入於海口。小隨者不知其數。縁河苗稼流損者多。或浮濁水。草木而不生。聞于古老。未嘗有如此之異。但弘仁年中山中見火。其後不幾。有事兵仗決之蓍龜。並云。彼國名神因所祷未賽。又冢墓骸骨汚其山水。由是發怒燒山。致此災異。若不鎭謝。可有兵役。是日下知國宰。賽宿祷。去舊骸。并行鎭謝之法焉。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五月十九日甲子》○十九日甲子。遣使於丹生川上雨師神社奉幣。祈雨也。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五月廿日乙丑》○廿日乙丑。先是。今月六日太政大臣重抗表。辭加増封邑帶仗資人。是日勅答。前後之章。一二毛擧在於茂積。當有殊加。事之舊也。今公露款瀝懷。流謙見底。銷浮雲於心壑。澄晧氣於胸陂。之至矣。朕嘉損之爲美。更恨成典之猶淹。望其必享。豈有量乎。而公志貞夫。一讓過于三。匪席之心。朕何卷焉。所以許此辭邑之高。永彼有隣之日。但至于圓闕鳴秋。群封復舊。自如前詔。其餘命有司施行。難以收汗。誠宜緘言。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五月廿二日丁卯》○廿二日丁卯。勅控秀良親王家池水渙城南百姓田。旱也。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五月廿三日戊辰》○廿三日戊辰。除目。〈七人〉。
《卷十九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五月廿九日甲戌》○廿九日甲戌。太政官厨贈酒饌。饗造應天門工匠已上。公卿會飮。竟日乃罷。
《卷十九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十九 終



P9467
《卷二十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二十 〈起貞觀十三年六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 勅撰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六月丙子朔》○六月丙子朔。二日丁丑。新鑄銅印。春日齋院。』去貞觀八年出春興殿甲胄七十三領。下造兵司修理。事畢。是日運納。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六月八日癸未》○八日癸未。授丹後國正五位下籠神從四位下。』復美濃國土岐惠奈兩郡百姓調庸一年。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六月十日乙酉》○十日乙酉。自朔不雨。至是。班幣諸神社。祈雨也。』是日。無雲而雷。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六月十一日丙戌》○十一日丙戌。月次神今食祭。天皇不御神嘉殿。遣親王公卿供祀。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六月十三日戊子》○十三日戊子。勅東海。東山。北陸。山陰。山陽。南海道諸國。班幣境内名山大澤諸神。并轉讀大般若金剛般若等經。祈甘雨也。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六月十五日庚寅》○十五日庚寅。延六十僧於大極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苦請注雨。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六月十六日辛卯》○十六日辛卯。大雷微雨。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六月十七日壬辰》○十七日壬辰。更延講經三箇日。縁不快雨也。』是日。太政官候廳前。晨見鬼跡。所謂候廳者。公卿聽政。外記所直侍之處也。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六月廿日乙未》○廿日乙未。太政官候廳。晝見狐牝牡二。有人捕得。遣放河南野中。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六月廿九日甲辰》○廿九日甲辰。朱雀門前大。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七月乙巳朔》○秋七月乙巳朔。二日丙午。雷雨。諸衞陣於殿前。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七月四日戊申》○四日戊申。廣瀬竜田祭。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七月十日甲寅》○十日甲寅。地震。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七月十九日癸亥》○十九日癸亥。狐晝鳴入太政官候廳。捕得放於河南野中。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七月廿五日己巳》○廿五日己巳。地震。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七月廿八日壬申》○廿八日壬申。天皇於綾綺殿前。覽相撲。』是日。无品勝子内親王薨〈云々〉。不任縁葬諸司。天皇不視事三日。文徳天皇女。母參議滋野朝臣貞主女也。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七月廿九日己》○「廿九日己卯山城國綴嘉郡山本山頽裂陷長廿二丈廣五丈一尺深八尺底廣四丈八尺相去七丈山少堆起草木无變動時人疑陷地入地中更堆起成山歟」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八月乙亥朔》○八月乙亥朔。三日丁丑。釋奠。停講論宴飮。以勝子内親王薨後。輟朝三日之限在此日也。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八月四日戊寅》○四日戊寅。明經博士等奉參内裏。不喚御前。賜祿而罷。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八月七日辛巳》○七日辛巳。地震。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八月十一日乙酉》○十一日乙酉。雷雨。東京有人震死。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八月十三日丁亥》○十三日丁亥。婦近江國高嶋郡人川内史能子叙位二階。免戸内租。表其門閭。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八月十六日庚寅》○十六日庚寅。左京人散位從五位下有道王男二人。女二人。姪女一人。賜姓清原眞人。舍人親王之後也。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八月十七日辛卯》○十七日辛卯。地震。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八月廿三日丁酉》○廿三日丁酉。勅。出羽國始置漏刻。』夜。有大流星。出東方。入天市中。其色赤白。入後。其尾白而曲環。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八月廿五日己亥》○廿五日己亥。延六十僧於紫震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是日。撰貞觀式畢。正三位守右大臣兼行皇太子傅藤原朝臣氏宗。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春宮大夫近江守南淵朝臣年名。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勘解由長官大江朝臣音人。從四位上行式部大輔菅原朝臣是善。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兼行下野介紀朝臣安雄等。詣闕奉進。其都序曰。昔唐虞膺。稽古建官。拊竜言。弼予弘化。自後司存倍百。職事滋事。流例委波。政津難渉。雖復俊徳敬風。才莅事。不縁温故。難得允釐。夫然。舊儀彰於漢代。要録著于梁時。事之不以可已。蓋其在此乎。粤若弘仁聖帝。風超踐翼。化軼滋源。憲章日新。文物咸秩。爰降冲旨。以修撰。作諸司式四十卷。雖機杼已遠。衣被無窮。然自燕而觀。有不盡矣。况復帝裁彌久。風猷積億。譬夫調琴瑟。有時當弛張焉。伏惟今上陛下。函元孕象。迪哲重光。臨衢室而凝神。御法宮而軫慮。思夫所以策無闕。衡克齊。除梗澁於政途。隆輪奐於堂搆。近故右大臣贈正一位藤原朝臣良相知聖旨欲有興作。與太政大臣從一位藤原朝臣良房定議。奏可撰格式之状。詔令右大臣正二位兼行皇太子傅臣藤原朝臣氏宗。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春宮大夫近江守臣南淵朝臣年名。參
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勘解由長官臣大江朝臣音人。從四位上行式部大輔臣菅原朝臣是善。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兼行下野介臣紀朝臣安雄。右大史正六位上臣大春日朝臣安永。正六位上行彈正少忠臣布瑠宿禰道永。正六位下行大學大屬臣山田宿禰弘宗等。尚古今。折衷文武。詳其流變。補彼舊章。設有取捨之宜。未知其辨。即請雌黄於上臺之口中。更忝天聽。式終筆削。然史舊式卷軸。前修久爲代典。於後以芟夷斟益。且恐似不率由。故准據。其誤謬遺漏。及變古宜今者。別録爲廿卷。名曰貞觀式。方冀新舊兩存。本枝相待。不掩美於前覺。將垂裕於後昆。行之可久。用而無窮。均兩儀之貞觀。歴千古而景式。至若朝會宴饗蕃客祭禮諸儀注等。文繁事碎。不載於斯。然厥辭意紛錯。式妨履行。詳加討論。用從修正。欲其與式參酌雙流於世。臣等才非博物。業謝通機。徒感江之從風。却慙玉繩之垂象。謹序。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閏八月甲辰朔》○閏八月甲辰朔。日有蝕之。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閏八月四日丁未》○四日丁未。婦阿波國勝浦郡人長直大富賣叙位二階。免戸内租。表於門閭。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閏八月七日庚戌》○七日庚戌。雷。大雨。諸衞陣於殿前。河水暴溢。京師道橋流損者衆。壞人廬舍不知其數。頒遣使者班幣諸神社。請止雨。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閏八月十一日甲寅》○十一日甲寅。霖雨未止。東京居人遭水損者卅五家百卅八人。西京六百卅家三千九百九十五人。賜穀鹽各有差。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閏八月十三日丁亥》○「十三日丁亥。婦近江國高嶋郡人川内史能子叙位二階免戸内租表門閭」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閏八月十四日丁巳》○十四日丁巳。勅。夫積土築堤。尤爲避水也。堤絶河決。其害難防。而今有聞。細民之愚昧於遠慮。或公請空閑之明驗。或私逐地利之膏腴。開發田疇。穿渠漑灌。霑潤之漸。遂及壞堤河。濡郊之地者。京邑及諸國輸貢之徒。古來所蒭牧也。而求利之。占爲田園。遂令遠近百姓專失放牧之便。寧恣一家之所利。永忘萬民之爲愁。宜禁止鴨川堤邊除公田之外諸所耕營水陸田。縱雖公田可成堤害者。莫令耕作。犯者罪之。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閏八月廿八日辛未》○廿八日辛未。制定百姓葬送放牧之地。其一處。在山城國葛野郡五條荒木西里六條久受原里。一處在紀伊郡十條下石原西外里十一條下佐比里十二條上佐比里。勅曰。件等河原。是百姓葬送并放牧之地也。而愚昧之不知其意。競好占營。專失人便。須令國司屡加巡。勿令耕營。犯則有法焉。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閏八月廿九日壬申》○廿九日壬申。夜有流星。出東南入女林。星大如柚子。青而有光。』授隱伎國從五位上天健金草神從四位下。從五位上比奈麻治比賣神正五位下。正六位上若酢神。无位日乃賣神並從五位下。』左京人有氏王賜姓清原眞人。其先舍人親王之後也。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九月甲戌朔》○九月甲戌朔。二日乙亥。地震。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九月三日丙子》○三日丙子。御齋燒燈如常。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九月九日壬午》○九日壬午。停重陽之。於宜陽殿西廂。賜菊酒侍臣。賜祿各有差。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九月十一日甲申》○十一日甲申。遣使者於伊勢大神宮。奉例幣。兼賽宿祷。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岐〉伊勢〈乃〉度會宇治〈乃〉五十鈴〈乃〉河上〈乃〉下津磐根〈爾〉大宮柱廣敷立。高天〈乃〉原〈爾〉千木高知〈天〉。天皇孫〈乃〉尊〈乃〉稱辭竟奉〈留〉天照坐大神〈乃〉廣前〈爾〉恐〈美〉恐〈美毛〉申賜〈止〉申〈久〉。常〈毛〉奉〈留〉九月〈乃〉神甞〈乃〉大幣帛〈乎〉。王大物從五位上興我王。中臣神祇大祐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常道〈乎〉差使〈天〉。忌部神祇權大祐正六位上齋部宿禰高善〈加〉弱肩〈爾〉。太襁取懸持齋〈波利〉令持捧〈天〉奉出賜〈布〉。此状〈乎〉聞食〈天〉天皇朝廷〈乎〉寳位無動〈久〉。夜守日守〈爾〉護助賜〈倍止〉申賜〈波久止〉申。〈云々〉。辭別「十四年九月十一日戊寅不奉伊勢太神宮幣以太政大臣薨也大於建禮門前」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九月十四日丁亥》○十四日丁亥。夜有星。出文昌第二第三星與太陽守星中。歴紫微宮。指西南行。長可三丈。其色赤黄。有光照地也。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九月廿八日辛丑》○廿八日辛丑。地震。』是日太皇太后崩。太皇太后。姓藤原氏。諱順子。贈太政大臣正一位冬嗣朝臣之女也。母尚侍贈正二位藤原朝臣美都子。后美姿色。性和厚。甞在大臣家。晨起澡手。有小虹。降亘兩器。卜占者曰。至貴之祥。其慶不可言焉。仁明天皇儲貳之日。聘以入宮。寵遇隆篤。生文徳天皇。天長十年仁明天皇踐祚之初。授從四位下。承和十一年加從三位。嘉祥三年四月甲子。文徳天皇即位。是日。尊爲皇太夫人。齊衡元年爲皇太后。天安二年八月乙卯。文徳天皇崩。后哀慟柴毀。後遂落彩爲尼。請東大寺戒壇諸僧於五條宮。受大乘戒。屈延暦寺座主圓仁。受菩薩戒。崩葬山城國宇治郡後山階山陵。后貞固天。禮則脩。母儀之範。求古少比。深信釋教。建立精舍。額曰安祥寺。資財田園。株給甚多。年分度僧。修大乘道焉。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九月廿九日壬寅晦》○廿九日壬寅晦。諸衞警固。令伊勢。近江。美濃等國諸關警固。勅曰。今月廿八日太皇太后崩。事須遣使警固。然而時在秋收。恐妨農業。况復牧宰其人。宜停發使。一委國吏。勤令警察。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九月是月》○是月。櫻梨桃李皆華。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月癸卯朔》○冬十月癸卯朔。四日丙午。太皇太后遺令。不聽天下素菲。仍令京畿七道。停擧哀并着素服。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月五日丁未》○五日丁未。天皇服錫紵。近臣皆素服。葬太皇太后於山城國宇治郡後山階山陵。』是時。天皇爲祖母太皇太后喪服有疑未决。於是。令諸儒議之。從五位上行大學博士兼越前權介菅野朝臣佐世。從五位下行助教善淵朝臣永貞等議云。儀禮喪服經。不杖齊衰朞章曰。祖母。傳曰。何以朞也。至尊也。又隱元年左氏傳曰。弔生不及哀。杜預曰。諸侯以上。既葬則衰麻除。無哭位。諒闇終喪也。孔頴達曰。諸侯既葬。則免喪服。諸侯既然。知天子亦爾。不除則群臣莫敢除。故屈己以除之。而諒闇以終制。天下之人皆曰。我王之仁也。屈己以從宜。皆曰。我王之教也。據此等文。祖母服制如此。春秋之義。天子之位至尊。萬機之政至大。故三年之喪。既葬卒哭。除喪即告。依此言之。天子於母尚爾。况祖母乎。然則葬後除喪。即告。可合杜之説。問曰。儀禮齊衰朞章。所稱祖母者。含太上皇及三后歟。將只指凡人歟。曰。賈公彦疏曰。喪服一篇。惣苞天子以下喪服之事者。以此言之者。祖母之文。上至天子。下苞士庶。公彦雖不云后之尊與天子同。然則太上皇及三后。雖經典無文。而天子之文。可以苞之。』大學頭從五位上兼行文章博士巨勢朝臣文雄議曰。晉隆安四年孝武太皇太后李氏崩。尚書左僕射王
。尚書車胤。孔安國。祠部郎徐廣等議。春秋之義。母以子貴。成風者莊公之妾。僖公之母。文公之祖母。薨於文公之世。文公同於夫人服三年之喪。凡子於之所生。體尊義重。且禮。祖不厭孫。故仲尼書之。不復追貶。合情禮故也。於是。安帝遂服齊衰朞。百僚亦一朞者。今據件文。是古行三年喪。時之禮也。然而本朝制令。三年之喪。降爲一年。周朞之喪。亦爲五月。自以下。皆有降殺。然則若依晉禮而行之者。今須成五月之服耳。但案唐禮曰。皇帝本服大功已上親喪。皇帝不親視事三日。又唐令曰。皇帝皇太后皇后皇太子。爲五服之内親擧哀。本服周者三朝哭而止。大功者其日朝哺哭而止。小功以下者並一擧哀而止。〈其擧哀者皆素服。皇帝擧哀之日。内教及太常停樂〉。又案本朝令條曰。皇帝二等以上親喪。皇帝不視事三日。又曰。天皇爲本服二等以上親喪。服錫紵。義解云。凡人君即位。服絶傍朞。唯有心喪。故云本服者。今據此等文而案之。皇朝之令既同唐典。君上之儀。誠異臣下。然則自非別有遺制。盈縮期程者。事須必依新禮三日成服。三日之後無妨即告。豈容遠考古禮。還爲今疑哉。』民部少輔兼東宮學士從五位下橘朝臣廣相議曰。天皇爲太皇太后。可服錫紵五月。所以服錫紵者。據喪葬令文也。所以喪期五月者。據儀禮喪
服經。曰。不杖麻者祖母。鄭玄注云。此齊衰文也。又戴徳喪服變除曰。爲祖母。十三月而祥。々而除。又劉表喪服後定。亦同此文。又隋江都集禮。齊衰不杖朞。祖母之喪。又唐開元禮。爲祖母齊衰不杖周。又田瓊喪服條例曰。天子不降其祖母。〈言天子絶朞喪。唯不降其祖母等〉。然則唐天子爲祖母太皇太后齊衰朞。國家殊制喪服。降斬衰三年爲一年服。降齊衰一年爲五月服。下至大功小功麻皆從降殺。故喪期當五月。或人疑曰。儀制令。皇帝二等已上親喪。皇帝不視事三日。又喪葬令義解曰。天子服絶傍朞。唯爲考妣。依式處分者。然則皇帝除考妣之外。不應有服。但應不視事三日服錫紵耳。今釋之曰。服絶傍朞者。是戴徳喪服變除。及白虎通之文也。説此文者即云。不降其祖母曾祖母也。而作義解者只擧考妣。不及祖母者。蓋以爲。令文爲二等已上親也服錫紵者。錫紵是君弔臣喪之服。而非喪服也。唐天子喪服。用斬衰齊衰。而國家制令。殊以錫紵爲喪服。至于爲考妣服此。則恐甚輕。故云。爲考妣依式處分者。是則謂喪服所服之衣色也。非謂喪服日月之數也。儀制令不視事三日者。是只謂不視事之日數也。非謂喪制之日數也。至於喪制。則唐令無文。唯制唐禮。以據行之。而國家制令之日。新制服紀一條。附喪葬令之末。夫喪禮委曲
條流千萬。而一條之内。事自不盡。自成此疑也。然則儀制令。只説不視事之日數也。喪葬令只説喪服之衣色也。至于喪制日月。則引禮而准行耳。又疑曰。喪葬令。服紀爲君一年者。太皇太后既君也。然則應服一年。今釋之曰。爲君一年。義解云。君謂天子也。又禮曰。爲君之祖母朞。又周曰。臣爲君祖母齊衰。又戴徳喪服變除曰。爲君之祖母。與孫之爲祖母同。據此等文。則君者指謂天子一人也。君之祖母謂太皇太后也。若謂太皇太后爲君。則君之祖母謂誰人哉。若天子爲太皇太后。爲君服。則太皇太后於臣下。是君之君也。古今豈有君之君服者哉。若天子爲祖母服。臣下爲君服。則變除參差。吉凶相犯。恐非禮經從服之義。又疑曰。近臣與百僚喪服。同耶異耶。今釋之曰。禮記服問曰。君之母非夫人。則群臣無服。唯近臣僕從。准君之所服之也。此謂君之母若祖母。非皇太后及太皇太后者也。與今事既異。不可更議。須近臣同百僚。又儀禮喪服經曰。不杖麻者爲君之祖母。傳曰。何以朞也。從服也。又周喪服圖曰。臣爲祖母齊衰。據此等文。則唐齊衰朞。故國家當五月。然則百官可服五月。』正六位上行少内記都宿禰言道。菅原朝臣道眞等議曰。儀禮喪服經。爲祖母齊衰朞。本朝喪葬令云。天皇爲本服二等以上親喪。服錫紵。義解云。人
君即位。服絶傍朞。唯有心喪。國家別制令。降朞以爲五月。今須皇帝爲祖母太后心喪五月。又據周官司服。錫衰是君弔臣之服。不可爲祖母太后施之。然則先葬服齊衰。既葬即便除之。昔者。晉武帝楊皇后崩。依漢魏舊制既葬。帝及群臣皆降服。時疑。皇太子亦應除服否。尚書杜預以爲。古者天子諸侯三年之喪。始服齊斬。既葬除服。諒闇以居。心喪終制。傳曰。三年之喪。自天子達士庶。此謂天子絶朞唯有三年之喪也。非謂居朞衰服三年與士庶同也。周公不云服朞三年。而云諒闇三年。此釋服心喪之文也。皇太子亦配至尊。與國爲體。當復古禮諒闇終制。從之。謹案。惠帝爲太子。喪其母后。既葬除服。况以皇帝。比於祖母乎。誠宜哀戚積於内。而衰服除於外。』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安倍朝臣興行議曰。伏見諸儒所議。遠稽唐禮。近酌朝典。論之詳矣。而至制服事。或五月爲限。或三日爲斷。竊所不同何。則夫恩厚者其服重。瘡巨者其痛深。故齊以上。含閏持久。大功以下。計閏爲數。今若三日爲斷。則恐傍降下殺。無復所施。但神化所務。一日萬機。若五月制。則麻在身。事絶臨朝。甚不可也。以愚管思之。機務殷重。不可廢。以日易月。權變所宜。然則心喪五月。制服五日。是爲允焉。』外從五位下守大判事兼行明法博士櫻井田部連貞
相議曰。或人問曰。喪葬令云。天皇爲本服二等以上親喪服錫紵。義解云。凡人君即位。服絶傍朞。唯有心喪。故云本服。其三后及皇太子。不得絶傍朞。故律除本服字也者。今案。此義解。天皇於本服二等以上親絶傍朞。但爲三后皇太子不可絶傍朞。可同庶人。何以故者。稱律除本服字者。是爲人主所言文之故也。曰。名例律。六議條云。一曰。議親。注云。謂皇親及皇帝五等以上親。及太皇太后皇太后四等以上親。皇后三等以上親。古律同條云。議親。注云。謂皇親及太皇太后皇太后本服七日以上親。皇后本服一月以上親者。案此等文。除古律三后本服字。新律止計等親示蔭法。是則義解所謂。律除本服字者也。然則稱除本服字者。是爲三后。非帝王事。則知三后者爲等親。不可絶傍朞。人君者爲三后。猶須絶傍朞。爲一日萬機事異臣下故也。』朝議定心喪五月。服制三日焉。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月七日己酉》○七日己酉。天皇釋服。近臣隨除。諸衞解嚴。令伊勢。近江。美濃等國解關。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月八日庚戌》○八日庚戌。二品行大宰帥賀陽親王薨〈云々〉。帝不視事三日。桓武天皇第七子也。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月廿一日癸亥》○廿一日癸亥。應天門火災之後。修復既訖。令明經文章等博士。議應天門可改名歟。又名應天門。其義何據。又朱雀羅城等門。名義如何。從五位上行大學頭兼文章博士巨勢朝臣文雄議言。宮殿城門等火災之後。更改其名者。兩漢以上未必有此事。但魏明帝青竜二年四月。崇華殿。延于南閣。繕復之後。至三年七月。此殿又。高堂隆以爲。不可更爲營造。帝不從。遂復崇華嚴殿。曰九竜殿。唐玄宗天寳二年東京應天門。延燒至左右延福門。十一月應天門成。改曰乾天門。本朝制度。多擬唐家。凡天人火。其名雖異。惣而論之。皆是非國之休徴。然則修復之後。除其舊號。更制嘉名。不亦宜哉。又洛都宮城門。是謂應天門。案禮含文嘉曰。陽順人心應於天。然則應天之名。蓋取諸此乎。又長安南面皇城門。是謂朱雀門。又大明宮南面五門正南。曰丹鳳門。夫丹鳳朱雀。其義是一。然則以其在南方。故謂之朱雀乎。又稱羅城門者。是周之國門。唐之京城門。西都謂之明徳門。東都謂之定鼎門。今謂之羅城門。其義未詳。但大唐六典注云。自大明宮。夾東羅城複道。經通化門磴道。而入興慶宮焉。今案其文勢。蓋此羅列之意乎。』從五位上行大學博士兼越前權介菅野朝臣佐世。從五位下行助教善淵朝
臣永貞。外從五位下船連副使麻呂等議言。定二年左傳云。夏五月壬辰。雉門及兩觀。冬十月新作雉門及兩觀。毛詩云。廼立皐門。皐門有伉。廼立應門。應門將々。〈諸侯之宮外門曰皐門。朝門曰應門。内有路門。天子之宮加以庫雉也。〉正義云。魯有庫門雉門。明堂位云。庫門天子皐門。雉門天子應門。是則名之曰庫雉。制之如皐應。魯以周公之故。成王特衰之。使制二兼四。則其餘諸侯不然矣。與群臣决事之朝。在應門之内。故以應門爲朝門也。件等文。魯有三門庫雉路。兼天子五門皐庫雉應路。然則彼魯三門。與本朝三門。其義相當。即雉魯之天。猶不改名。今此應天門。既是人火。仍舊謂之。何必更改。但名曰應天。朱雀羅城之義。經典无見焉。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月廿二日甲子》○廿二日甲子。勅頒貞觀式。施之内外盡使遵行。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月廿三日乙丑》○廿三日乙丑。太政官論奏曰。越前國守從四位下弘宗王。爲百姓所訴。増出擧之數。欲私其息利。左京人大初位下佐伯宿袮彌惠僞造知内印。刑部省斷曰。弘宗身卒。不更論罪。彌惠罪應絞刑。詔絞刑宜減一等處之遠流。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月廿四日丙寅》○廿四日丙寅。延六十僧於紫宸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月廿五日丙申》○「廿五日丙申太政官論奏曰刑部省斷罪文〈云々〉越前國足羽郡人生江恒山因幡國巨濃郡人占部田主等駈傷中權史生大宅鷹取女子恒山等言隨私主右衞門佐伴宿袮中庸教駈殺鷹取女子鬪訟律云威力使人駈撃而死傷者雖不下手猶以威力爲重罪下手者減一等又云故殺人者斬恒山田主等隨中庸教非因鬪爭殺鷹取女子須以中庸爲首處斬刑而身犯大造配遠流不更斷罪恒山田主爲從減一等並令遠流者降恩詔斬刑減死一等處之遠流自餘並依省斷」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月廿八日庚午》○廿八日庚午。雷一聲。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月廿九日辛未》○廿九日辛未。應天門成。所司設饌。饗大工已下。公卿大夫莫不畢會。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一月癸酉朔》○十一月癸酉朔。「壬寅雷雨」五日丁丑。鷺集于綾綺殿。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一月十日壬午》○十日壬午。雷電。』授武藏國正五位上勳七等秩神從四位下。從五位下椋神從五位上。飛騨國正五位下水無神正五位上。出雲國正五位上湯神。佐往神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能義神。佐草神。揖屋神。女月神。御譯神。阿式神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斐伊神。智伊神。温沼神。越中國從五位下楯桙神並從五位上。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一月十一日癸未》○十一日癸未。授丹後國從五位上大河神正五位下。下総國從五位下茂侶神從五位下。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一月十三日乙酉》○十三日乙酉。伊豫國越智郡人外從五位下行直講越智直廣峯改本居貫隷左京職。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一月十七日己丑》○十七日己丑。停園韓神祭。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一月十八日庚寅》○十八日庚寅。停鎭魂祭。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一月十九日辛卯》○十九日辛卯。停新甞會。又平野。春日。梅宮。大原野等祭。並隨停止。以太皇太后崩也。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一月廿二日甲午》○廿二日甲午。雷。地震。大鳥一集于神泉乾臨殿東鵄尾上。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一月廿九日辛丑晦》○廿九日辛丑晦。地震。』大於建禮門前。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二月壬寅朔》○十二月壬寅朔。雷雨。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二月三日甲辰》○三日甲辰。日有蝕之。』太白從西貫東。共在宿。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二月五日丙午》○五日丙午。大宰府言。肥前國木連理一。』制。諸司年終帳。永留弘仁十三年天長四年帳。以爲證帳。自餘年帳。留三ケ年。依次除。永以爲例。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二月十一日壬子》○十一日壬子。於神祇官。修月次神今食祭。親王公卿行事。』渤海國入覲使楊成規等百五人着加賀國岸。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二月十三日甲寅》○十三日甲寅。於宮内省。修鎭魂祭。東宮鎭魂。同日行之。以太皇太后崩故。十一月不修此祭。今日行之。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二月十四日乙卯》○十四日乙卯。陰陽寮言。明年當有天行之。又古老言。今年衆木冬華。昔有此異。天下大疫。勅令五畿七道諸國。頒幣境内諸神。於國分二寺轉經。祷冥助於佛神。銷凶札於未萠。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二月十五日丙辰》○十五日丙辰。分遣使諸山陵奉荷前幣。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二月十八日己未》○十八日己未。大雨雪。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二月十九日庚申》○十九日庚申。始修佛名懴悔如常。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二月廿五日丙寅》○廿五日丙寅。僧綱申牒。承和七年七月廿八日格云。正月勝御齋會讀師。以持律持經及苦修練行三色禪師。輪轉請用。貞觀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宣旨。以内供奉十禪師次第請用。而頃年十禪師中六人。固辭不肯應。遞請四人。事似不遍。請依先後格旨。不論十禪師三色僧。請其中英者。太政官處分。從之。但請用之時。録其名簿。先申官。不得輙恣。
《卷二十貞觀十三年(八七一)十二月卅日辛未》○卅日辛未。大朱雀門前。并追儺如常。P9486
《卷二十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二十 終



P9487
《卷二十一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廿一 〈起貞觀十四年正月、盡六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 勅撰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正月壬申朔》○壬辰十四年春正月壬申朔。天皇不受朝賀。以太皇太后崩〈順子〉。心喪未畢也。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正月六日丁丑》○六日丁丑。以正六位上行少内記菅原朝臣道眞。從六位下行直講美努連清名爲存問渤海客使。園池正正六位上春日朝臣宅成爲通事。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正月七日戊寅》○七日戊寅。天皇不御紫震殿。以停會也。召左右馬寮青馬各七疋於内殿前覽之。青馬及人並不裝飾。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正月八日己卯》○八日己卯。春宮坊及所司獻剛卯杖。天皇不御紫宸殿。付内侍奏。』是日。於大極殿始講最勝王經。以元興寺僧法相宗傳燈大法帥位長源爲講師。但不擧音樂。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正月十四日乙酉》○十四日乙酉。大極殿齋講畢。僧綱引名僧。奉參内裏。論義如常。施被而罷。』石見國廳事壇三處自開陷。一處深七尺。徑二尺。一處深五尺。徑二尺。一處深七尺。徑一尺五寸。』烏噬拔内竪傳點籌木。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正月十五日丙戌》○十五日丙戌。律師法橋上人位最教卒。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正月十六日丁亥》○十六日丁亥。停踏歌之。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正月十七日戊子》○十七日戊子。不行射禮。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正月廿日辛卯》○廿日辛卯。是月。京邑咳造病發。死亡者衆。人間言。渤海客來。異土毒氣之令然焉。是日。大於建禮門前以厭之。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正月廿二日癸巳》○廿二日癸巳。地震。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正月廿六日丁酉》○廿六日丁酉。以正六位下行少外記大春日朝臣安守爲存問渤海客使。以少内記菅原朝臣道眞丁母憂去也。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二月三日癸卯》○二月辛丑朔三日癸卯。大原野祭如常。使等不歌舞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二月四日甲辰》○四日甲辰。祈年祭如常。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二月七日丁未》○七日丁未。釋奠。助教從五位下善淵朝臣永貞講毛詩。所司不給百度。大學寮設酒食。未開講之前。公卿就而饌之。不召文人及諸道學生等。以去年九月太皇太后崩。主上心喪日未滿之故也。』是日。正三位守右大臣藤原朝臣氏宗薨〈云々〉。輟朝三日。贈正二位。遣參議在原朝臣行平等。齎勅書告身。就東山白河第宣制。依遺命孝子等不受。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二月八日戊申》○八日戊申。春日祭如常。使等不歌舞。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二月十四日甲寅》○十四日甲寅。延六十僧於紫震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二月十五日乙卯》○十五日乙卯。廼者少納言正岑王依病不上。和氣朝臣彜範染穢請假。藤原朝臣高範丁父憂去職。勅以右中辨藤原朝臣良近。行少納言事。爲判少納言。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二月廿一日辛酉》○廿一日辛酉。佐渡國言。紫雲見。「廿六日丁酉以正六位下行少外記大春日朝臣安守爲存問渤海客使以少内記菅原朝臣ーー丁母憂去職也」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二月廿九日己巳》○廿九日己巳。以散位正五位下在原朝臣守平爲民部大輔〈云々〉。四品惟恒親王爲常陸太守〈云々〉。從五位上守左近衞少將文室朝臣卷雄爲美濃守。小將如故。四品守彈正尹惟喬親王爲上野太守。彈正尹如故〈云々〉。二品行式部卿兼上野太守忠良親王爲太宰帥。式部卿如故。從五位上守左近衞少將兼太宰少貳坂上大宿禰瀧守爲大貳。少將如故〈云云〉。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作爲日向介〈云々〉。前皇太后宮亮從五位下兼行美濃權介藤原朝臣遠經爲右衞門權佐。除目六十四人。叙位六人。〈從五位下五人。外從一人。〉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二月卅日庚午》○卅日庚午。去年九月廿八日太皇太后崩。十月五日葬。自十月計之。至于是月。滿於天皇心喪五月之限。仍大於建禮門前。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三月辛未朔》○三月辛未朔。三日癸酉。御齋燒燈如常。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三月四日甲戌》○四日甲戌。自去年九月廿九日。内竪不奏時剋。以天皇心喪也。是日始奏之。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三月七日丁丑》○七日丁丑。太政大臣患咳造〈良房〉。去二月十五日。出自禁中直廬在私第。是日。賚錢五十萬。以祈祷之費。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三月九日己卯》○九日己卯。詔曰。酌訓皇源。陶風帝。未有不施厚恩。以崇盛徳。降殊貸以慰元功者。朕外祖太政大臣藤原朝臣。功高三代。位極上臺。仁襟被九州而有餘。徳水露千里而無盡。自朕在襁褓。以至今時。言其顧復保佑之勤。豈以周旦漢光爲伍。朕念不賞之功。將加非常之寵。知其至謙之性不敢開口而言。聊且欲縻爵加封以酬萬一。而損彌深。遜讓尤切。感夫乃情。不忍相忤。朕之庶幾。頼彼謙之誠。増其延壽之福。長生久視。輔導朕身。令若倚南山坐平原也。是以屈己從人。不奪其志。恐天下以朕爲不知恩也。而今寢私第。日月彌留。珪幣相尋。祈祷未効。朕自鍾此患。寢食無安。心墮思焦。言與。深慮救復之方。誠無所不到矣。聞諸内經。度人歸道之功。能救人之厄命。又先王徳政。議獄緩刑。矜老養孤。若施斯仁。副朕篤情。縱雖病在膏肓。幸使鍼藥得力。宜賜度者八十人。又大赦天下。今日昧爽已前所犯大辟已下罪无輕重。已結正。未結正。已發覺。未發覺皆赦除。唯犯八虐。故殺。謀殺。私鑄錢及強竊二盜。常赦所不免者。不在此限。又天下道俗高年者。鰥寡孤獨。篤之類量加賑恤。普告遐邇。俾知此意。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三月十日庚辰》○十日庚辰。大風雨。賑給京師絶乏者。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三月十四日甲申》○十四日甲申。詔存問渤海客使大春日朝臣安守。美努連清名。並兼領客使。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三月廿日庚寅》○廿日庚寅。甲斐國都留郡大領外正六位上矢作部宅雄。少領外從八位上矢作部毎世。賜姓矢作部連。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三月廿三日癸巳》○廿三日癸巳。今春以後。内外頻見恠異。由是。分遣使者諸神社奉幣。便於近社道塲。毎社轉讀金剛般若經。以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春宮大夫南淵朝臣年名。爲賀茂兩社使。參議正四位下行右兵衞督兼近江守源朝臣勤爲松尾梅宮兩社使。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勘解由長官近江權守大江朝臣音人爲平野社使。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上兼行讃岐權守藤原朝臣家宗爲大原野社使。從五位上行少納言兼侍從和氣朝臣彜範爲石清水社使。神祇伯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廣基爲稻荷社使。石清水社告文曰〈云々〉。又辭別〈天〉申。去年陰陽寮占申〈久〉。就蕃客來〈天〉不祥之事可在〈止〉占申〈世利〉。今渤海客隨盈紀例〈天〉來朝〈世利〉。事不獲已。國憲〈止之天〉可召。大菩薩此状〈乎毛〉聞食〈天〉遠客參近〈止毛〉。神護之故〈爾〉。無事〈久〉矜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申。自餘社文一准此例。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三月廿七日丁酉》○廿七日丁酉。地震。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三月廿八日戊戌》○廿八日戊戌。尾張國海部郡清林寺列之定額。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三月廿九日己亥》○廿九日己亥。正四位下行播磨權守紀朝臣今守卒〈云々〉。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四月庚子朔》○夏四月庚子朔。大雨。』天皇不御紫宸殿。賜飮侍臣於宜陽殿西廂。先是。太政大臣賜直廬於禁中。常留不出。廼者病發。退出外第。由是左右近衞府不擧音樂。賜侍臣五位已上祿各有差。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四月十三日壬子》○十三日壬子。存問渤海客使少外記大春日朝臣安守等開大使楊成規所啓牒函。詰問違例之由問状。及記録安守等向加賀國途中消息。馳驛奏上。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四月十六日乙卯》○十六日乙卯。以正六位上行少内記都宿禰言道。正六位上行式部少丞平朝臣季長。爲掌渤海客使。常陸少掾從七位上多治眞人守善。文章生從八位下菅野朝臣惟肖。爲領歸渤海客使。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四月十九日戊午》○十九日戊午。尾張國去年旱。乏絶者賑給之。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四月廿四日癸亥》○廿四日癸亥。宮主從五位下兼行丹波權掾伊伎宿禰是雄卒。是雄者。壹伎嶋人也。本姓卜部。改爲伊伎。始祖忍見足尼命。始自神代。供龜卜事。厥後子孫傳習祖業。備於卜部。是雄。卜數之道。尤究其要。日者之中。可謂獨歩。嘉祥三年爲東宮々主。皇太子即位之後。轉爲宮主。貞觀五年授外從五位下。十一年叙從五位下。拜丹波權掾。宮主如故。卒時年五十四。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四月廿六日乙丑》○廿六日乙丑。除目五人〈云々〉。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五月庚午朔》○五月庚午朔。五日甲戌。停端午之。』无品人康親王薨〈云々〉。輟朝三日。仁明天皇第四子。與光孝天皇同也。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五月六日乙亥》○六日乙亥。延六十僧於紫震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五月七日丙子》○七日丙子。掌渤海客使少内記都宿禰言道自修解文。請官裁。姓名相配。其義乃美。若非佳令。何示遠人。望請改名良香。以逐穩便。依請許之。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五月十五日甲申》○十五日甲申。勅遣從五位上守右近衞少將藤原朝臣山陰。到山城國宇治郡山科村。郊迎勞渤海客。領客使大春日朝臣安守等。與郊勞使。共引渤海國入覲大使政堂省左允正四品慰軍上鎭將軍賜紫金魚袋楊成規。副使右猛賁衞少將正五品賜紫金魚袋李興晟等廿人入京。安置鴻臚館。』右京人左官掌從八位上狛人氏守賜姓直道宿禰。氏守爲人長大。容儀可觀。權爲玄蕃屬。向鴻臚館。供讌饗送迎之事。故隨氏守申請。聽改姓。其先。高麗國人也。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五月十七日丙戌》○十七日丙戌。勅遣正五位下行右馬頭在原朝臣業平向鴻臚館。勞問渤海客。是日賜客徒時服。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五月十八日丁亥》○十八日丁亥。勅遣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下兼行中權守源朝臣舒。向鴻臚館。領楊成規等所渤海國王啓及信物。啓云。玄錫啓。季秋極冷。伏惟。天皇起居萬福。即此玄錫蒙恩。肇自建邦。常與貴國。通使傳命。阻年寄音。久要之情。至今彌厚。玄錫繼先祖之遺烈。修舊典之餘風。盈紀感心。善隣義。爰授使。仍令聘覲。伏冀。天皇俯矜遠客。准例入都。幸甚々々。限以滄波。不獲拜伏。下情無任惶懼。謹差政堂省左允楊成規。奉啓起居。不宣謹啓。』中臺省牒曰。牒。奉處分。天涯路阻。日域程遥。常限紀以修和。亦期年而繼好。隣交有。使命無。音耗相通。歳月長久。今者星霜易變。雲物屡移。一紀已盈。實當聘覲。所以仰據前典。迥斟舊規。向日寄情。發星之一使。占風泛葉。踰渤之濶波。萬里途。寸心所指。往復雖。欽慕良深。謹差政堂省左允楊成規。令赴貴國。尋修前好。宜准状牒上日本國太政官者。謹録牒上。謹牒。』其信物大蟲皮七張。豹皮六張。熊皮七張。蜜五斛。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五月十九日戊子》○十九日戊子。勅遣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勘解由長官近江權守大江朝臣音人向鴻臚館。賜渤海國使。授位階告身。詔命曰。天皇詔旨〈良萬止〉。命〈乎〉客〈倍〉衆聞食〈止〉宣。國〈乃〉王楊成規等〈乎〉差〈天〉進度〈志天〉。天皇〈我〉朝廷〈乎〉拜奉〈留〉事〈乎〉矜賜〈比〉慈賜〈比天〉。冠位上賜〈比〉治賜〈布〉。然常〈都〉例〈波〉。大宮〈乃〉内〈爾〉召〈天〉治賜〈介理〉。此廻思〈女須〉大心大坐〈麻須爾〉依〈天奈毛〉。使〈乎〉遣〈天〉治賜〈波久止〉天皇〈我〉大命〈乎〉聞食〈止〉宣〈布〉。大使已下相共拜舞。訖授大使楊成規從三位。副使李興晨從四位下。判官李周慶。賀王眞並正五位下。録事高福成。高觀。李孝信並從五位上。品官以下并首領等授位各有等級。及天文生以上隨位階各賜朝服。去年陰陽寮占曰。就蕃客來朝。可有不祥之徴。由是不引見。自鴻臚館放還焉。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五月廿日己丑》○廿日己丑。内藏寮與渤海客。廻易貨物。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五月廿一日庚寅》○廿一日庚寅。聽京師人與渤海客交。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五月廿二日辛卯》○廿二日辛卯。聽諸市人與客徒私相市易。』是日。官錢册萬賜渤海國使等。乃喚集市廛人。賣與客徒此間土物。』以前筑後少目從七位上伊勢朝臣興房。爲領歸客使通事。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五月廿三日壬辰》○廿三日壬辰。遣大學頭從五位上兼行文章博士阿波介巨勢朝臣文雄。文章得業生越前大掾從七位下藤原朝臣佐世於鴻臚館。饗讌渤海國使。宣詔曰。客人〈倍波〉。常〈都〉例〈波〉。大宮〈乃〉内〈爾〉召〈天〉饗賜〈比〉音樂賜〈比介利〉。而〈乎〉思〈女須〉大心大坐〈爾〉依〈天奈毛〉。使〈乎〉遣〈天〉大物賜〈布〉。客人〈倍〉此状〈乎〉悟〈天〉。安〈良可爾〉侍食〈余止〉大命〈乎〉聞食〈止〉宣。』觴行數周。客主淵醉。賜客徒祿各有差。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五月廿四日癸巳》○廿四日癸巳。大使楊成規從掌客使。請私以壤奠。將奉獻天皇及皇太子。掌客使奏状。有詔許之。内裏東京賽物有數。』是日勅。遣民部少甫兼東宮學士從五位下橘朝臣廣相賜客徒曲宴。遣兵部少輔從五位下兼行下野權介高階眞人令範賜御衣。客主具醉。興成賦詩。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五月廿五日甲午》○廿五日甲午。勅遣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上兼行讃岐守藤原朝臣家宗。從四位上行右近衞中將兼行阿波守源朝臣興。從六位下守大内記大江朝臣公於鴻臚館。賜勅書。從五位上行少納言兼侍從和氣朝臣彜範。正五位下守右中辨藤原朝臣良近。左大史正六位上大春日朝臣安守。付太政官牒。大使已下再拜舞蹈。大使楊成規膝行而進。北向跪受勅書。太政官牒函。勅書曰。天皇敬問渤海國王。成規等至。省啓昭然。惟王家之急。繕粉澤施治。坤性之貞。凝丹青守信。風猷不墜。景式猶全。相襲舊基於居城。靡欺先紀於行棹。言其篤義。來覲既脩。贈以翔仁。放歸如速。數千里之波浪。雖有邊涯。十二廻之寒暄。豈促圭。苟謂拘禮。誰爲隔疎。徳也不孤。夢想君子而已。國信附廻。到宜受。梅熟。王及境局。小大無恙。略懷遣此。何必煩多。』太政官牒曰。日本國太政官。牒渤海國中臺省。得中臺省牒。奉處分。天涯路阻。日域程遥。常限紀以修和。亦期年而繼好。隣交有。使命無愆。音耗相通。歳月長久。今者星霜易變。雲物屡移。一紀已盈。實當聘覲。謹差政堂省左允楊成規。令赴貴國者。官具状奏請。奉勅曰。成規等翹情紫闥織路滄溟。守我朝章。修基國禮。善隣之款。允屬寢興。宜准前規使申
舊好者。准勅處分。及期却廻。附璽書并國信。至宜領之。今以状牒送。牒到准状。故牒。』是日。領歸客使多治眞人守善引客徒出舘。大使楊成規跪言。成規等覲聘禮畢。歸本土去。今差天使。令其領送。成規等瞻望丹闕。涕泗盈衿。仰戀之誠。中心無限。臨別。掌客使都良香相遮舘門。擧觴而進。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五月卅日己亥》○卅日己亥。駿河國國分寺別堂有大蛇。呑般若心經卅一卷複爲一軸。觀者以繩結蛇尾。倒懸樹上。小選吐經。蛇落地半死。俄而更生。』後國獲連理樹一。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六月庚子朔》○六月庚子朔。十一日庚戌。天皇不御神嘉殿。所司於宮内省。修月次神今食祭。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六月十六日乙卯》○十六日乙卯。地震。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六月廿四日癸亥》○廿四日癸亥。地震。』除目十三人。
《卷二十一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六月廿九日戊辰》○廿九日戊辰。地震。P9498
《卷二十一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二十一 終



P9499
《卷二十二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廿二 〈起貞觀十四年七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 勅撰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七月己巳朔》○秋七月己巳朔。四日壬申。廣湍竜田祭。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七月九日丁丑》○九日丁丑。晝有大流星。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七月十日戊寅》○十日戊寅。申時。白雲氣起東北。亘西南。形如疋布。』是日。參議右衞門督源朝臣生抗表。請罷右衞門督。不許。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七月十一日己卯》○十一日己卯。四品守彈正尹惟喬親王寢疾。頓出家爲沙門。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七月十三日辛巳》○十三日辛巳。正三位下行陸奧守安倍朝臣貞行詣闕拜辭。引升殿上。賜飮。酣醉之後。賜御衣物而罷。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七月十五日癸未》○十五日癸未。酉初。月有蝕之。至戌復本。輪下片黒如聚墨。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七月十七日乙酉》○十七日乙酉。遠江國兵庫自鳴。聲如槌鼓。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七月十八日丙戌》○十八日丙戌。延六十僧於大極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祈雨也。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七月十九日丁亥》○十九日丁亥。貞觀寺申牒。天安三年三月十九日。依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眞雅表請。賜年分度者三人於嘉祥寺。彼時貞觀寺建立之初。未定其名。因假嘉祥寺爲年分號。即稱西院。安置度者。貞觀四年七月P9500廿七日以嘉祥寺西院。號貞觀寺。而年分之號。仍舊不改。恐後代之人。還致疑殆。望請依實。早被改定。太政官處分。依請。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七月廿日戊子》○廿日戊子。外從五位下行侍醫兼美作權介坂上宿禰貞野卒〈云々〉。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七月廿一日己丑》○廿一日己丑。降雨。天皇以百姓罹旱。依佛祈雨。不御葷鮮。果得甘注。時人以爲。感之至也。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七月廿四日壬辰》○廿四日壬辰。大雨。』參議右衞門督源朝臣生重奉表言。臣去十日抗表。請罷右衞門督。不堪懇至。重奉表陳聞。許之。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七月廿五日癸巳》○廿五日癸巳。大雨。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七月廿七日乙未》○廿七日乙未。雷雨。地震。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七月廿九日丁酉》○廿九日丁酉。是日。有宣旨。停相撲。』駿河國蛇呑佛經之異。神祇官ト曰。當年冬。明年春。當國有失火疫癘之災。是日。令國司鎭謝焉。』皇太后幸染殿宮。』制。五畿七道諸國出納官物。國司史生已上隨犯科罪。餘官不相坐。先是。近江國司言。出擧收納并出下雜稻等事。官長獨自不得巡。仍分遣史生已上。令行其事。而或心挾貪濁。常事費用。或身受賂遺。多致虚納。格云。一人有犯。餘官同坐。郡司和許。亦同國司。今依此文。事發之時。共陷重罪。苛酷之甚。更亦何言。案律條。不知情者。不入其罪。望請所欠之物。相共填納。所坐之罪。獨科其身。從之。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八月己亥朔》○八月己亥朔。王公已下侍左杖下。命飮至夕。勅賜五位已上見在座者御扇各一。親王已下皆起舞踏。』右京人但馬權掾從七位下大原史弘原賜姓大原宿禰。』丹波國人左近衞將從六位上丹波直嗣茂改本居。貫山城國愛宕郡。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八月二日庚子》○二日庚子。參議正四位下源朝臣生。先是沈痾累月。落髪爲僧。是日卒〈云々〉。年五十二。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八月四日壬辰》○四日壬辰。大風雨。多壞民人廬舍。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八月八日丙午》○八日丙午。後國安那郡人安那豐吉賣一産三男。給稻三百束。乳母一人。三年之間給粮。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八月九日丁未》○九日丁未。釋奠如常。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八月十日戊申》○十日戊申。明經博士等參入内裏。不喚。賜祿而罷。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八月十三日辛亥》○十三日辛亥。左京人主税頭從五位上兼行博士家原宿禰氏主。主計頭從五位上兼行但馬權守家原宿禰繩雄。從五位下行侍醫家原宿禰善宗。外從五位下行暦博士兼陰陽助家原宿禰好。主税助正六位上家原宿禰春。得業生從八位上家原宿禰繁居。學生從八位下家原宿禰良居等賜姓朝臣。氏主宿禰富依。天長三年賜姓家原連之日。富依修解。富依先出自後漢光武皇帝也。氏主今言曰。先出自宣化天皇第二皇子。延暦十八年進本系之日。以後漢光武皇帝爲祖者誤也。子所稱。始稱之所出。先後不同。未知誰是矣。但姓氏録所記。可謂得實正焉。』紀伊國那賀郡人左少史正六位上伴連貞宗。正六位上伴連益繼等。改本居貫隷右京。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八月廿五日癸亥》○廿五日癸亥。進從三位守大納言兼左近衞大將陸奧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基經階加正三位。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春宮大夫近江守南淵朝臣年名。參議正四位下行皇太后宮大夫兼讃岐守藤原朝臣良世並從三位。天皇御紫宸殿。拜大臣以下參議以上。策命曰。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命〈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比年國家〈毛〉弊衰〈多禮波〉。公費在〈倍岐〉政〈波〉行給〈波之止〉所念行〈止毛〉。國家之鎭〈止之天〉。天下之政〈乎〉齊導〈岐〉侍〈萬須〉太政大臣久病〈天〉。私第〈爾〉苦侍〈末世波〉。庶政〈乃〉擁滯〈留〉事〈毛〉在〈奴部岐爾〉依〈天奈毛〉。大臣以下〈乃〉官上賜〈比〉治賜〈布〉。食國之法〈止〉定賜行賜〈倍留〉國法〈乃〉隨〈爾〉先立先立〈止〉。大納言正三位源融朝臣〈波〉。久朝政〈爾〉經奉〈天〉。至今時〈末天爾〉無怠緩。亦於朕〈天〉近親〈爾毛〉在。又可奉〈岐〉次〈爾毛〉在〈爾〉依〈天〉。左大臣官〈爾〉治賜〈布〉。又大納言正三位藤原基經朝臣〈波〉。元來致誠〈天〉日夜〈止〉無〈久〉愼奉之上〈爾〉。朝政〈爾毛〉能堪奉〈倍岐〉器〈奈留爾〉依〈天〉。右大臣官〈爾〉治賜。又繼々仕奉〈倍
岐〉次第〈止之天〉中納言從三位源多朝臣。從三位藤原常行朝臣〈乎波〉。大納言官〈爾〉。參議從三位南淵年名朝臣。從三位藤原良世朝臣〈乎波〉中納言官〈爾〉。從四位上菅原朝臣是善。從四位上藤原朝臣仲統。從四位上源朝臣能有〈乎波〉參議〈爾〉任賜〈久止〉勅命〈乎〉諸聞〈世止〉宣。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八月廿八日丙寅》○廿八日丙寅。叙位。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八月廿九日丁》○廿九日丁卯晦。除目六人。右大臣藤原朝臣基經爲左近衞大將。大納言藤原朝臣常行爲右近衞大將並如故云々。』是日。皇太后幸染殿宮。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九月戊辰朔》○九月戊辰朔。地震。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九月二日己巳》○二日己巳。太政大臣從一位藤原朝臣良房薨于東一條第〈云々〉。年六十九。輟朝三日。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九月三日庚午》○三日庚午。停御燈之齋。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九月四日辛未》○四日辛未。諸衞陣兵戒嚴。遣雅樂頭源朝臣頴。率左右近衞兵衞等舍人。護左右兵庫。散位安倍朝臣比高左馬寮。武藏介藤原朝臣房守右馬寮。又遣使於伊勢。近江。美濃等警固〈云々〉。策命曰〈云々〉。正一位〈乃〉冠加贈〈云々〉。封以美濃〈天〉。爲美濃公。謚曰忠仁。食封資人並如生存。太政大臣之官〈毛〉又如故〈爾〉。遣大納言源朝臣多。中納言南淵朝臣年名。參議藤原朝臣仲統。柩前宣制。』是日。葬太政大臣於愛宕郡白川邊〈云々〉。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九月六日癸酉》○六日癸酉。夜。月入箕。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九月八日乙亥》○八日乙亥。諸衞解嚴。罷兵庫左右馬寮護使。遣内舍人從六位下多治眞人國統。從七位下當麻眞人春興。正八位上藤原朝臣高尚等。符木契。解伊勢。近江。美濃等國關警。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九月九日丙子》○九日丙子。停重陽也。固近江國關使前丹波守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貞守奉契歸奏。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九月十日丁丑》○十日丁丑。攝津國豐嶋郡人武部少録正六位上榎原忌寸良員。改本居貫隷左京。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九月十一日戊寅》○十一日戊寅。不奉伊勢大神宮幣。以太政大臣薨也。大於建禮門前。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九月十三日庚辰》○十三日庚辰。大雨。』固伊勢美濃國關使左京權亮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生丘。前伊豫權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房雄等奉契歸奏。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九月十六日癸未》○十六日癸未。日赤無光。即日宿在。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九月廿一日戊子》○廿一日戊子。延六十僧於紫宸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九月廿五日壬辰》○廿五日壬辰。新鑄貞觀錢。文字破滅。輪郭無全。凡在賣買。嫌弃太半。譴責鑄錢司。令分明鑄作。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九月卅日丁酉》○卅日丁酉。地震。』大於建禮門前。』大納言兼右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常行抗表〈云々〉。拔臣爲大納言。伏願聽臣退讓之請。優詔不許。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月戊戌朔》○冬十月戊戌朔。參議已上於左仗下賜飮。侍從五位已上候於侍從所。並賜祿各有差。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月二日己亥。》○二日己亥。夜地震。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月六日癸卯》○六日癸卯。正三位守左大臣源朝臣融抗表辭職。優詔不許。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月七日甲辰》○七日甲辰。烏噬拔内竪傳點籌木。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月十日丁未》○十日丁未。正三位守右大臣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基經抗表辭故太政大臣忠仁公封邑曰。臣聞。昔樊哀侯之遺言。時至猶從厥旨。羊太常之終制。府丞不敢違心。何况忘私義讓。指河日而結誠。愛國忠謀。瀝肝膽而貽誡。臣謹讀去月四日詔書。贈於故太政大臣藤原朝臣。以正一位。又以美濃國封之。爲美濃公。謚曰忠仁。食封資人。並同存日。太政大臣之官。亦如故矣。崇賁慇懃。寵光赫。聲榮之盛。門閥縟華。伏計。先臣幽魄。追榮舊想。添鳬藻於天波。退憚新恩。増氷谷於地底。但先臣臨終。誡臣曰。余昔奉聖主於繦。望成人於日月。上天從欲。明辟累年。吾生自此而歿。世上亦有何思。徒恨。時運陵遲。邦國凋弊。雖欲開聖化於東后。猶難起人謠於甫田。生時既見帑藏之空。死後何招錙銖之費。即我下世之後。朝例攸給葬送等物。凡諸應爲公煩者。無小無大。汝宜固辭一切勿請。但如此心事。々須面諮皇太后殿下。然而君臣禮隔。男女事殊。何驚長樂之宮。敢幸沈之地。吾既無男。汝即猶子。宜述吾志莫忘吾言。而今職位二封。既同平日。加之以美濃之一國。公費兼倍於生時。誠非先臣提撕告誡之意也。臣仍具状以聞。皇太后殿下曰。先慈淹疾渉旬。雖有危篤。恐余憂灼。不令聞知。
永隔慈顏。無由再奉。崩心哽絶。何地寄思。唯須欽遺命之旨。以獻愼終之誠。宜抽深趣早奏聖朝。謹奉令旨。敢上此表。伏惟聖主陛下。疇昔下恩詔。加爵加封。敢將綢繆斷章表。然猶感其匪石之誠。不敢張奪情之制。魂而有靈。意當無變。既在眼前。而苦讓。寧於泉下而甘承。因願唯加謚號。以表殊恩。職封國封等於公有費者。盡准恒典。即從停廢。然則陛下追崇之徳猶有所加。先臣損之心遂無攸失。上令太后全永言之孝思。下使愚臣果欽命之精誠。伏願陛下。曲從哀許。反汗收綸。被至徳於幽明。均深仁於存歿。伏陳誠詞咽。不任悲懇征營之至。謹拜表以聞。』勅答曰。省表悉之。故太政大臣忠仁公保養朕躬。丕訓苦切。朝露溘至。傷如之何。凡褒贈之設。所以旌有功表有徳也。忠仁公處於外祖之顯地。重以上臺之元功。朕思所以加隆。無所不至。但尋公平日之志。深秉謙損之志。是用纔餝以正一位。追封爲美濃公。於朕之心。猶有不厭。軍法斬一牙門將者。封侯萬里之外。夫斬一將之功。孰與安寧天下。况亦有天爵者。人爵從之。朕於恩。公食於道。後之議者。誰謂不宜。今卿上表。爲公讓之。朕雖知其丹誠。未忍株素意。宜如前詔。莫有所請。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月十三日庚戌》○十三日庚戌。右大臣兼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基經上表。辭大臣職曰。伏奉恩旨。以去八月廿五日。任右大臣。仰思注意。望辰極以魂亡。俯佇具瞻。揖蒸黎而顏厚。〈中謝〉臣銀黄濫服。菽麥彌昏。欲報光寵於昊蒼。更累崇班於尸素。况乎禮之強仕。臣齒未滿其期。書之阜成。臣能未及其事。昔甘羅之一十餘二。以多智不爲少年。今微臣之三十有七。以無才猶謂太早。伏願陛下鴻慈。聽臣愚悃。退臣所帶。俾槐路絶曠官之聲。門得税駕之地。不勝至誠。上表以聞。優詔不許。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月十六日癸丑》○十六日癸丑。右大臣重抗表曰。臣聞。深衷所屆。昊穹必遂其誠。至懇攸通。仁聖不違其願。臣以先臣深託前表具陳。唯是血誠。實非華飾。聖朝陛下。不忍哀惜之篤意。欲全追賁之鴻恩。重降册詔。未賜天從。夫人心如面。性尚各殊。若反其所好。即榮還爲憂。先臣常守冲退。固辭祿位。至心表彰。臨歿彌勵。而今追加封爵。費同生人。則將必奪情之恨更深。結草之思還。昔晉大傅羊。生時讓封。歿時遺令。代王重違其志。遂叶其望。還下優詔。更褒至謙。比夷齊而稱賢。均季札之全。君臣之遺美。兩存而不刊。竊以。先臣深款。無慙於羊公。陛下篤仁。定加於晉帝。何有鬢氷之已同。天渙之施還異乎。况亦皇太后殿下。至孝蒸蒸。必欲述遺命之旨。々愚臣。誓以死者反生々者不愧也。但先臣非好逃聲榮於朝市。尤忌致煩費於國家。然則賜爵賜謚。足以表戎功。國封封。不敢妨國用。唯位封所加。公損無幾。望准人存。略在聖旨。然亦不過服紀之年。將同朝廷之恒跡。伏願陛下。推至誠以存理。應懇請以公。俯賜宸慈。早收璽誥。俾憂國之誠徹泉壤而寡恨。奉公之施竹帛而遺芬。頻塵。伏深戰兢。不任款之至。謹重拜表以聞。』勅答曰。右大臣藤原朝臣抗表累至。反覆知之。然先王之治國
也。觀其毛髪之勞。且不愛肥腴之壤。况忠仁公。莫大之績冠於古今。朕盡青桐而爲珪。何曾酬徳。窮白茅而爲。未可恩。初謂公功高蛇丘。封卑蟻垤。設使讓章十上。不欲一從。何意重讀來表。令人酸鼻。卿感其猶子之愛。甚於喪之傷。自禀啓體之終訓。善述損己之遺言。推丹之誠彌深。泣血之請苦至。追想平素。時動朕心。加之。太后殿下。亦爲辭之。至孝安親。豈其違之。朕既屈意於紫闥。公當流謙於黄泉。又晉羊叔子。身歿讓存。來表引以相比可矣。唯雖南城之新爵眼前固辭。而鉅平之舊封身後相傳。其位封者存日所食。今之加増亦是細塵。宜同之鉅平。永々莫絶。豈足爲餝幽之榮。聊須寄追遠之念。餘依來請。並從停廢。景風徒吹。震雷收響。朕之遺恨。千秋無窮。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月十七日甲寅》○十七日甲寅。正三位守左大臣源朝臣融抗表。不省。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月廿一日戊午》○廿一日戊午。右大臣重抗表曰〈基經〉。中使左近衞少將藤原朝臣有實至。奉勅旨。還臣辭謝大臣之表。伏願。上慮天心。下審人議。濟臣之欲陷氷淵。臣之必傷糞土。不許焉。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月廿五日壬戌》○廿五日壬戌。右大臣重抗表。伏願曲照丹翹。俯降洪澤。退微臣新命之。全陛下不貲之恩。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月廿六日癸亥》○廿六日癸亥。勅。大宰府輸貢絹綿麁惡特甚。宜降新典。更肅將來。仍須其麁惡絹及百疋綿滿萬屯。彼府藏司別并使典解却見任。』勅答曰。右大臣藤原朝臣讓表三至具之。朕推心於卿。大小悉委。而今頻致收袵之請。未親補袞之勤。雖清風足以激貪。而素何益匡政。若欲雲霞聳意不在人間。朕豈奪之。若當輔道眇身。共安天下。今其時也。遂以往命。便斷來章。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月廿七日甲子》○廿七日甲子。從三位守大納言兼右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常行上表辭職。不許。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一月丁卯朔》○十一月丁卯朔。二日戊辰。右大臣抗表〈云々〉。誠願。見賢思齊。還封之一半。積小成大。裨國用之萬分。不堪悃誠。謹以奉表。詔許之。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一月三日己巳》○三日己巳。除目二人。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一月六日壬申》○六日壬申。平野春日祭如常。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一月七日癸酉》○七日癸酉。梅宮祭。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一月八日甲戌》○八日甲戌。通夕。雪未止。右大臣已下參議已上。於侍從所賞雪命飮。詔以内藏寮綿賜之各有差。侍從五位以上亦預賚焉。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一月十日丙子》○十日丙子。權律師法橋上人位平勢卒。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一月十一日丁丑》○十一日丁丑。園韓神祭。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一月十二日戊寅》○十二日戊寅。鎭魂祭如常。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一月十三日己卯》○十三日己卯。修新甞祭於神祇官。所司供祭如常。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一月十四日庚辰》○十四日庚辰。停會之事。王公侍左仗下。終日酣飮。侍從倍侍從所。録見在座者。後日賜祿有差。』烏噬拔内竪傳點籌木。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一月十七日癸未》○十七日癸未。地震。』婦陸奧國柴田郡人刑部國主賣。叙位二階。免戸内租。表於門閭。』詔。大和因幡兩國。當年田租收不四得六段。以夏旱魃。秋風水。苗稼連損也。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一月十九日乙酉》○十九日乙酉。從四位上行右近衞中將兼阿波守源朝臣興卒。興者。左大臣贈正一位常朝臣之子也。興美姿質。能擧止。外雄峻。内性寛柔。幼略無學。暗於百氏。承和十二年授從五位下。十三年爲侍從。嘉祥三年除左兵衞權佐。仁壽元年加從五位上。三年遷右兵衞權佐。齊衡元年六月丁大臣憂解職。七月詔以本官起之。二年進正五位下。三年遷任左近衞權少將。四年兼相摸守。天安元年遷爲右近衞中將。二年授從四位下。三年爲筑前守。中將如故。貞觀元年六月。母喪去。二年正月詔奪情起之。三年兼美作守。五年至從四位上。十一年兼阿波守。卒時年册五。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一月廿三日己丑》○廿三日己丑。地震。』婦武藏國橘樹郡人巨勢朝臣屎子叙位二階。免戸内租。表於門閭。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一月廿八日甲午》○廿八日甲午。地震。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一月廿九日乙未》○廿九日乙未。天南有聲。如雷。』授丹波國從四位下出雲神從四位上。從五位下阿當護神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奄我神從五位下。阿波國正六位上伊比良神。船盡比神並從五位下。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二月丁酉朔》○十二月丁酉朔。三日己亥。地震。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二月十三日己酉》○十三日己酉。公卿奏請省除贈太皇太后宮高野氏十二月廿八日國忌曰〈新笠〉。謹勘禮經。前件國忌。親盡之義既著。捨故之理斯存。准諸舊典。宜從省除。謹録事状。伏聽天裁。奏可。先是。天安二年十二月九日定十陵四墓。獻年終荷前幣。是日。十陵。除贈太皇太后高野氏大枝山陵。加太皇太后藤原氏後山階山陵〈藤明子〉。以足其數。在山城國宇治郡四墓。加太政大臣贈正一位藤原朝臣良房愛宕墓爲五墓。在山城國愛宕郡。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二月十五日辛亥》○十五日辛亥。山城國葛野郡上林地一町平野神社。』右京人有澤眞人春則等男女九人賜姓文室眞人。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二月十九日乙卯》○十九日乙卯。延六十僧於大極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於内殿修佛名懴悔。限三日訖。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二月廿四日庚申》○廿四日庚申。獻荷前幣諸山陵墓如常。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二月廿六日壬戌》○廿六日壬戌。婦安藝國佐伯郡人榎本連福佐賣。叙位二階。免戸内租。表於門閭。
《卷二十二貞觀十四年(八七二)十二月卅日丙寅》○卅日丙寅。大大儺並如式。P9514
《卷二十二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二十二 終



P9515
《卷二十三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廿三 〈起貞觀十五年正月、盡五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 勅撰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正月丁卯朔》○癸巳十五年春正月丁卯朔。天皇不受朝賀。以雨後地濕也。春宮坊及所司獻剛卯杖。付内侍奏。天皇御紫宸殿。賜宴侍臣。停雅樂寮音樂并吉野國栖風俗歌。以去年九月太政大臣薨也〈良房〉。宴竟賜被。』是日申時。飄風暴雨。雷二聲。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正月七日癸酉》○七日癸酉。天皇御紫宸殿。覽青馬。賜宴於群臣。宴竟賜祿各有差。』進正三位守左大臣源朝臣融。正三位守右大臣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基經階。並加從二位。授參議從四位上行式部大輔菅原朝臣是善正四位下〈云々。卅九人〉。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正月八日甲戌》○八日甲戌。於大極殿。始講勝王經。以東大寺僧華嚴宗傳燈大法師位玄永爲講師。』授正四位下上毛野朝臣滋子加從三位。〈男二人。女子三人〉。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正月十三日己卯》○十三日己卯。以從五位下行少内記都宿禰良香爲大内記〈云々〉。四品惟彦親王爲彈正尹。左大臣從二位源朝臣融爲兼東宮傅〈云々〉。二品行中務卿諱〈光孝天皇〉親王爲上野太守。卿如故〈云々。册三人〉。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正月十六日壬午》○十六日壬午。停歌之。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正月十七日癸未》○十七日癸未。勅公卿於建禮門前行射禮。春宮帶刀舍人預射焉。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正月十八日甲申》○十八日甲申。停賭射。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正月廿日丙戌》○廿日丙戌。地震。』從四位下源朝臣貞子卒。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正月廿一日丁亥》○廿一日丁亥。停内宴。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正月廿三日己丑》○廿三日己丑。烏噬拔内竪傳點籌木二。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二月丙申朔。》○二月丙申朔。二日丁酉。釋奠如常。』是日地震。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二月四日己亥》○四日己亥。是日。依例祈年祭。別遣使者於伊勢太神宮奉幣。爲天下及年穀祈焉。告文曰。〈云々〉。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二月六日辛丑》○六日辛丑。園韓神祭。「戊戌明經博士等奉參内裏不喚賜祿而罷〈可在八月此日此儀不可書〉」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二月十一日丙午》○十一日丙午。流星出。從七星邊入弧。其色白。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二月十三日戊申》○十三日戊申。今月一日初申可修春日祭。而彼日有事而停。是日祀之。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二月十六日》○「十六日紫震殿東南隅虹見」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二月十八日癸丑》○十八日癸丑。地震。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二月廿二日丁巳》○廿二日丁巳。除目。〈廿八人〉。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二月廿三日戊午》○廿三日戊午。陰陽寮言。今天行應愼。稼穡不登。以歳當三合也。詔五畿内七道諸國。班幣境内名神。并於國分及諸定額寺。限以三日。晝則轉經。夜則禮懴。薫修之間。禁斷殺生。國司講師齋潔至誠。祈佛神之冥助。消疫於未然焉。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二月廿四日己未》○廿四日己未。延六十僧於紫宸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二月廿六日辛酉》○廿六日辛酉。夜。春宮廳院失火。燒一屋。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二月廿八日癸亥》○廿八日癸亥。飛騨國司言。大野郡愛寳山。貞觀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日。今月十五日。三度紫雲見。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二月廿九日甲子》○廿九日甲子。大於建禮門前。縁春宮廳院火也。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三月乙丑朔》○三月乙丑朔。三日丁卯。停御潔齋。以春宮失火之穢也。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三月八日壬申》○八日壬申。從四位下行主殿頭兼伊豫權守當麻眞人鴨繼卒〈云々〉。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三月九日癸酉》○九日癸酉。除目二人。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三月十六日庚辰》○十六日庚辰。地震。』紫震殿東南隅虹見。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三月十九日癸未》○十九日癸未。廼者外變不息。咎徴荐臻。决之卜筮。告云。自夏至秋。兵革成變。事起西垂。警及北闕。仍令因幡。伯耆。出雲。石見。隱岐。大宰等諸國府司。戒嚴兵卒。之不虞。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三月廿日甲申》○廿日甲申。陸奧國頻年不登。賑給之。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三月廿六日庚寅》○廿六日庚寅。前近江權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有貞卒。有貞者。右大臣贈從一位三守朝臣之第七子也。年在童。侍奉仁明天皇。姉爲女御〈貞子〉。因而蒙寵狎。及弱冠。承和十一年授從五位下。拜丹波介。不之任。十二年見疑私通後宮寵姫。出爲常陸權介。仁壽二年爲縫殿頭。齊衡三年遷爲右兵衞佐。四年遷左兵衞佐。天安二年加從五位上。遷右近衞少將。未幾兼伊勢權介。貞觀六年授正五位下。七年爲讃岐權介。少將如故。八年進從四位下。爲中守。十年出爲近江權守。卒時年四十七。有貞不以權貴矜物。若忤其意。未必避人焉。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三月廿八日壬辰》○廿八日壬辰。勅令木工寮與右京職。共守鴻臚館。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四月乙未朔》○夏四月乙未朔。天皇不御紫震殿。賜侍臣飮於仗頭如常。賜祿有差。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四月三日丁酉》○三日丁酉。勅賜四品行常陸太守惟恒親王。從三位守大納言源朝臣多帶劔。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四月五日己亥》○五日己亥。授美濃國從二位中山金山彦神正二位。出羽國從三位勳五等大物忌神正三位。肥後國正四位下阿蘇比神正四位上。和泉國從四位下積川神從四位上。飛騨國正五位上水無神從四位下。筑前國從五位下鳥野神。信濃國五位下出早雄神並從五位上。信濃國正六位上鹽野神。和世田神。薩摩國正六位上多夫施神。伯耆國無位國廳裏神並從五位下。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四月九日癸卯》○九日癸卯。夜有流星。入女林。亦入天市。其色皆赤。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四月十四日戊申》○十四日戊申。地大震動。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四月十六日庚戌》○十六日庚戌。左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源朝臣融上表。請還食封千戸。勅答曰。來表悉之。朕仰慙玄鑒。俯愧蒼生。所憑者輔弼忠良。所渇者苦言切諌。今公恐温凉之乖適。嫌環佩之頻朝。是盖忘針石於朕躬。而存消摩於公性也。况公年毛既壯。氣骨彌強。不擧風以資此時。將抱冰壷以施何地。朕之養公也。未得其道乎。至彼減封之請。苟存利國之義。復有舊章。不敢排拒。朕之此意。公能順之。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四月十七日辛亥》○十七日辛亥。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授文武百官成選位記。去十五日可行此事。自有常式。而彼日當賀茂祭。故避之。非緩也。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四月十八日壬子》○十八日壬子。地震。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四月廿一日乙卯》○廿一日乙卯。勅曰。朕以凉徳。辱此守文。待化未孚於豚魚。用心徒形於。唯深蒼生爲子之徳。不慊螽斯則百之福。而今心事養。男女繁昌。當分茅土之重。多致帑藏之費。寤寐頽愁。心魂罔措。若渉洪水而无舟楫。但弘仁以降。載代遺蹤。或作親王。或爲朝臣。尤是損上益下之大義。屈躬利物之通規。朕之不徳仰慚前良。因願頗變舊章。惣爲源氏。然而事當師古。義貴宜今。故其不獲已者。擇之以爲親王。唯須其後一世早停王號。即賜朝臣。以國家之經用。頗加公謙之篤情。又其號親王者。同母後産。並同畫一。尸鳩之深惠。欲一恩施。司牧之至公。猶從義株。但冀枝分若木。高下共春。派出天。淺深同潤。普告遐邇。令知朕意。』是日。定親王八人源氏四人皇子貞固。母橘氏。治部大甫休蔭之女。皇子貞元。母藤原氏。參議治部卿仲統之女。皇子貞保。母女御藤原氏。故中納言長良之女。皇子貞平。母藤原氏。右中辨良近之女。皇子貞純。母王氏。中務大甫棟貞之女。皇女孟子。母藤原氏。兵部大輔諸葛之女。皇女包子。母在原氏。參議左衞門督行平之女。皇女敦子。與貞保同母並爲親王。皇子長猷。母賀茂氏。越中守岑雄之女。皇子長淵。母大野氏。前石見守鷹取之女。皇子長鑒。母
佐伯氏。信濃權介子房之女。皇女載子。與貞長猷同母並爲源氏。貫隷左京一條一坊。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四月廿四日戊午》○廿四日戊午。地震。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四月廿六日庚申》○廿六日庚申。流星入翼。其色赤。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四月廿七日辛酉》○廿七日辛酉。雷電雨雹。諸衞府近屯殿前。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五月甲子朔》○五月甲子朔。地震。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五月三日丙寅》○三日丙寅。雷電雨雹。其大如鶏子。或如梅實。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五月五日戊辰》○五日戊辰。停端午之。』神祇官陰陽寮言。雨雹之恠。賀茂松尾等神成祟。於是遣使社頭奉幣并走馬。以謝神怒。其走馬。賀茂御祖別雷兩社各十疋。松尾五疋。並裝飾人馬。足悦神明。告文曰〈云々〉。從五位下行伊勢介良岑朝臣晨茂〈乎〉差使〈天〉奉出〈須〉。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五月九日壬申》○九日壬申。遣參議大江朝臣音人於賀茂神社奉幣。申謝雨雹之咎徴。告文曰〈云々〉。高岑寺〈乃〉佛奉移〈禮留〉事〈爾〉依〈天〉。皇大神成祟〈之〉賜〈倍利止〉卜申〈世利〉。但此佛〈波〉。大神〈乃〉成祟〈之〉賜〈倍留仁〉依〈天〉。他處〈爾〉奉移〈倍攴〉状。去年祈申〈之〉賜〈倍利〉。須奉移〈留〉日〈爾〉。先此状〈乎〉申賜〈倍之〉。而不申賜〈天〉大神〈乃〉御社近〈之天〉。騷動〈世留〉事在〈介利〉。此怠〈乎〉畏恐〈天〉。平〈久〉爲謝〈无〉爲。始自今月廿日〈天〉。一萬卷〈乃〉金剛般若經令奉讀〈无止須〉。仍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勘解由長官近江權守大江朝臣音人〈乎〉差使〈天云々〉。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五月十一日甲戌》○十一日甲戌。地震。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五月十五日戊寅》○十五日戊寅。先是。大宰府言。筑前國司。天長元年六月廿九日格曰。諸國渡船廿年已上爲期買替。而嶋門渡般二艘。不知始置之時。今既損。利渉失便。况復河岸頽。渡口闊遠。公私往還。累日逗留。望請。以正税稻。乃早買。依請許之。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五月十七日庚辰》○十七日庚辰。延六十僧於紫震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五月廿日癸未》○廿日癸未。轉讀經卷。更延二日。奉幣於賀茂。松尾。乙訓。稻荷。貴布禰。丹生川上雨師神並祈嘉注也。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五月廿三日丙戌》○廿三日丙戌。雷而不雨。』於十五大寺。讀經請雨。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五月廿四日丁亥》○廿四日丁亥。雷雨。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五月廿五日戊子》○廿五日戊子。制。伊勢大神宮司。元一員。年給絹百疋。米三百斛。貞觀十二年加置一員。今定絹各五十疋。米各百斛。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五月廿六日己丑》○廿六日己丑。授山城國從四位下貴布禰神正四位下。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五月廿七日庚寅》○廿七日庚寅。先是。大宰府言。去三月十一日。不知何許人。舶二艘載六十人。漂着薩摩國甑嶋郡。言語難通。問何用。其首崔宗佐。大陳潤等自書曰。宗佐等。渤海國人。彼國王差入大唐。賀平徐州。海路浪險。漂盪至此。國司推驗事意。不公驗。所書年紀。亦復相違。疑是新羅人。僞稱渤海人。來竊窺邊境歟。領將二舶。向府之間。一舶得風。飛帆逃遁。是日。勅。渤海遠蕃歸順於我。新羅爾久挾禍心。宜令府國官司。審加推勘。實是渤海人者。須加慰勞粮發歸。若新羅凶黨者。全禁其身言上。兼令管内諸國。重愼警守。
《卷二十三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五月廿九日壬辰》○廿九日壬辰。散位外從五位下飯高朝臣貞宗披訴。貞宗不可賜外階。於是刊除外字改賜從五位下告身。』左京人河内大掾正六位上淡海眞人濱成。散位淡海眞人高主。内竪淡海眞人秋野。淡海眞人最弟。蔭子從八位上淡海眞人安江。正六位上永世眞人志我。永世眞人仲守。右京人文章生正八位上永世朝臣有守。蔭子正六位上永世朝臣宗守等九人並賜姓淡海朝臣。其先。大友皇子之苗裔也。P9524
《卷二十三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二十三 終



P9525
《卷二十四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廿四 〈起貞觀十五年六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 勅撰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六月六月甲午朔》○六月甲午朔。十四日丁未。地震。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六月十五日戊申》○十五日戊申。自今月一日霖雨。是日始霽。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六月十六日己酉》○十六日己酉。月次神今食祭。天皇不御神嘉殿。親王公卿行事。今月十一日大膳有犬死穢。由是引及今日。非緩也。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六月廿一日甲寅》○廿一日甲寅。武藏國司言。新羅人金連。安長。清信等三人逃隱。不知在所。令京畿七道諸國搜捕金連等。貞觀十二年自大宰府所遷配也。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六月廿二日乙卯》○廿二日乙卯。京邑飢。開倉廩而賑給之。河内國飢。以攝津國正税稻一萬束賑給之。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六月廿六日己未》○廿六日己未。授出羽國正六位上酢川温泉神從五位下。』婦出羽國飽海郡人伴部小椋賣。伉儷亡後。廬於墓側。爲尼持戒。苦行精進。叙位二階。免同戸租。旌表門閭。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七月癸亥朔》○秋七月癸亥朔。日蝕無光。虧昃如月初生。自午至未乃復。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七月四日丙寅》○四日丙寅。廣湍龍田祭。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七月八日庚午》○八日庚午。雷電暴雨。諸衞府近屯殿前。』先是。大宰府馳驛言。渤海國人崔宗佐。門孫。宰孫等漂着肥後國天草郡。遣大唐通事張建忠覆問事由。審實情状。是渤海國入唐之使。去三月着薩摩國。逃去之一艦也。仍奉進宗佐等日記。并所蝋封函子。雜封書。弓劔等。是日。勅討覈宗佐等申状。知是渤海人。亦其表函牒書。印封官等。讎校先來入覲在此間者。符合如一崔宗佐等既非伺之寇。可謂善隣之使臣。其飄泊艱澁。誠當矜恤。宜令在所支濟衣粮。所上蝋封函子。雜封書等。全其印封。莫煩披閲。亦其隨身雜物。秋毫不犯。皆悉還與。其所乘二舶。設有破損。勤加繕修足以凌波。早得好去。但宗佐等。彼國名之人。盍知我朝之相善。然則飄着之日。須露情實以望恩濟。而飛帆逃亡。還似賊。非我仁恕。何免重誅。宜責以過契。俾悔其非。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七月九日辛未》○九日辛未。延六十僧於紫震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遣使於賀茂。松尾。稻荷。乙訓。貴布禰神社奉幣祈雨也。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七月十九日辛巳》○十九日辛巳。遣散位從五位下好風王。神祇大祐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常道於伊勢大神宮。奉幣祈甘雨。』是日。雷雨。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七月廿日壬午》○廿日壬午。降雨。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七月廿八日庚寅》○廿八日庚寅。授因幡國正四位下宇倍神正四位上。從五位上多神正五位下。』左京人成相王。後相王。賜姓高階眞人。其先。高市皇子之後也。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八月癸巳朔》○八月癸巳朔。勅賜攝津國河邊郡爲奈野於二品行中務卿兼上野太守諱〈光孝天皇〉親王。以爲遊狩之地。勿禁百姓樵蘇焉。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八月四日丙申》○四日丙申。駿河國從五位下美和天神。能登國從五位下高倉彦神並授從五位上。飛騨國正六位上氣多若宮神從五位下。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八月五日丁酉》○五日丁酉。釋奠如常。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八月六日戊戌》○六日戊戌。明經博士等奉參内裏。不喚。賜祿而罷。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八月十三日乙巳》○十三日乙巳。授尾張國從四位上大縣神正四位下。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八月廿日壬子》○廿日壬子。長門國言。講師傳燈滿位嘉亮申。寳龜年中國分寺失火。燒四王像。修復堂舍。未有彼像。壽亮發心弘願。奉造靈像。依請許之。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八月廿一日癸丑》○廿一日癸丑。除目。〈十三人〉。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八月廿二日甲寅》○廿二日甲寅。烏噬内竪傳點籌木二。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八月廿八日庚申》○廿八日庚申。從四位上行彈正大弼橘朝臣貞根卒。貞根者左京人也。越中守從五位下宗嗣之子也。美鬢髯。身長纔五尺。圍甚大。幼年侍奉嵯峨太上天皇。頗蒙恩幸。及成人。年廿五。承和五年六月擢授從五位下。十年拜中務少輔。頃之遷侍從。十一年加從五位上。嘉祥三年遷安藝守。不之任。天安二年増正五位下。貞觀三年拜右京大夫。六年授從四位下。十一年授從四位上。十五年遷彈正大弼卒於官。年五十八。無才學。常侍嵯峨南北兩宮。復仁明天皇之外戚。故名位稍進。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八月卅日壬戌》○卅日壬戌。授雅樂助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四時。大和權掾當麻眞人忠實並從五位下。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九月癸亥朔》○九月癸亥朔。三日乙丑。停御燈之齋。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九月六日戊辰》○六日戊辰。鷺集朔平門上。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九月八日庚午》○八日庚午。甲斐國言。新羅沙門傳僧。卷才二人。來寄山梨郡傳僧等。貞觀十三年徒配上総國者也。仍令還着本處焉。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九月九日辛未》○九日辛未。停重陽之。親王已下侍從已上賜飮於宜陽殿西廂。賜祿各有差。』掌侍從五位上春澄朝臣高子奉幣氏神。向伊勢國。勅賜稻一千五百束。以爲行旅之資。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九月十三日乙亥》○十三日乙亥。地震。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九月十六日戊寅》○十六日戊寅。授肥前國從四位上田嶋神正四位下。從五位上志々神。豫等比神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宗形神從五位上。正六位上白角折神。葛木一言主神。温知神並從五位下。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九月廿五日丁亥》○廿五日丁亥。新鑄銅印一面。賜伊勢國。舊印文字滅也。』遠江國引佐長上郡百姓給復一年。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九月廿七日己丑》○廿七日己丑。授伊賀國從五位上敢國津大社神正五位下。從五位下佐々神。應感神。阿波神。宇奈根神並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宇豆賀神。神鹿高神。遠江國正六位上伊古奈神。鑄錢司正六位上黒山神。火山神並從五位下。』是日。右京人正六位上藤山王。三原王。長柄王。長峯王。長良王。忠峯王。正峯王。豐峯王。男女十九人賜姓文室眞人。其先。出自淨御原天皇第二皇子〈天武〉。』左京人幸身王。時身王賜姓平朝臣。賀陽親王後也。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月壬辰朔》○冬十月壬辰朔。天皇不御紫震殿。親王以下次侍從以上。於左仗下賜飮。祿各有差。』是日。任次侍從。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月六日丁酉》○六日丁酉。遣使於賀茂。松尾。平野。大原野奉幣。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岐〉賀茂大神〈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久〉。頃月之間。物恠頻見〈己止〉在〈利〉。仍令占求〈爾〉。御病事可在〈止〉占申〈世利〉。此〈乎〉聞食〈天〉驚恐御坐〈須〉。今所念行〈久〉。先々〈爾毛〉如此〈岐〉不祥〈乎波〉。皇大神〈乃〉矜賜〈爾〉依〈天〉。咎消除〈太利〉。因。參議從四位上行左兵衞督兼美濃權守源朝臣能有〈乎〉差使〈天〉。禮代〈乃〉大幣〈乎〉令捧持〈天〉奉出〈須〉。皇大神此状〈乎〉聞食〈天〉。未然之前〈乎〉災咎〈乎〉消滅賜〈天〉。御體無驚〈久〉。常磐堅磐矜守〈利〉幸賜〈天〉。天下平〈久〉護賜〈此〉助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衞門督在原朝臣行平爲松尾社使。參議從四位上守治部卿兼行前守藤原朝臣仲統爲平野社使。從四位上行兵部大輔兼中守藤原朝臣諸葛爲大原野社使。其告文詞並准此焉。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月九日庚子》○九日庚子。狂馬追牛。入太政官。於辨官廳事前相戰。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月十日辛丑》○十日辛丑。勅。左右坊城使。仁壽二年既從停廢。隷木工寮。今彼寮作事繁多。難耐兼濟。宜復舊置之。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月十六日丁未》○十六日丁未。任左右宮城使判官主典等。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月廿日辛亥》○廿日辛亥。時加辰。日重暈。左右有珥。其下雲氣如龍。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月廿四日乙卯》○廿四日乙卯。延六十僧於紫震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月廿九日庚申》○廿九日庚申。地震。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一月壬戌朔》○十一月壬戌朔。三日甲子。太政官候廳成。此廳在帝宮建春門東。大臣已下下聽尋常政之處也。始置之後。積代破損。命木工寮。加修理。先是。大臣已下於太政官曹司廳視事。今日始就候廳。公卿會飮。五位已上並侍。終日酣飮。極歡而止。以厨家及大藏省錢。給預席者各有差。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一月六日丁卯》○六日丁卯。右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基經上表。請還故忠仁公封邑曰〈云々〉。勅答曰。右大臣藤原朝臣得表已知。爲故太政臣忠仁公讓封。朕聞。存立嘉庸。沒受寵渥。古之遺法也。公儀形道著。輔導年深。仁爲己任。死而後已。朕追加封爵。同之生存。恩篤也。而卿禀遺旨。再三固辭。朕察其至誠。不拒來請。唯餘位封之所輸。以示厚意之不已。今纔過忌景。更求讓還。朕以爲。古之功臣有傳世不絶之誼。况公地居外祖。天下推勳至其遺封。未謂羨食。於朕不失株腴之賞。在公非爲軫臂之。聊添幽之榮。兼助奠祭之費。朕不勝感泣。卿勿復請焉。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一月七日戊辰》○七日戊辰。詔賜長門國四王院沙彌教勝。教林二人度。先是。貞觀九年始置前件四王院。安置四僧教勝等預在四人之内。仍特度之。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一月十一日壬申》○十一日壬申。平野春日祭。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一月十二日癸酉》○十二日癸酉。梅宮祭。』左京人善常王。直道王。今道王。賜姓清原眞人。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一月十三日甲戌》○十三日甲戌「詔曰如聞今收藏不害民庶稍休宜太皇太后皇太后宮春宮坊封及服用五位以上封祿諸王季祿等徃年減省之物自今以後仍舊莫減唯至朕躬徳淺責深是故朕服御常膳左右馬寮秣穀或分折或權停之類尚如前令更不加進」詔曰。垂鴻一徳。違道者先亂其行。歴象同天。變常者乃遭其怒。朕政無寒暑。化負水波。陵遲之運。仰慙洪緒。及至十一年。夏旱映甚於常時。桂璧空投山澤之靈。魚竜殆失淵源之府。朕念而三復。過在一人。麁衣以待天下之温。菲食以思天下之飽。而卿等推心唱和。敢承徃來。論奏一成。懇誠自露。遂王公減封。諸臣省祿。縱令率如舊制。伏臘之費難支。何况法損恒規。朝夕之儲逾乏。朕之焦思。已渉炎凉。如聞。今収藏不害。民庶稍休。非望栖畆之餘糧。蓋聞載路之多黍而已。夫先王之爲政也。弛於急。張於緩。年荒用。無不可以存穀熟復常。不復難可以贍。宜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大后宮」春宮坊封及服用。五位以上封祿。諸王季祿等。徃年減省之物。自今以後。仍舊莫減。唯至朕躬。徳淺責深。尭之冷葛。舜之輕。朕雖未窺彼垣墻。而今恨其珍麗。以群蠧之器。非片漆之所能堅。屡空之民。豈一秋之攸能富。是故朕服御常膳。左右馬寮秣躬穀。或分折或權停
之類。尚如前令。更不加進。普告遠近。不拒朕行。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一月十四日乙亥》○十四日乙亥。從四位上行大和守在原朝臣善淵。前肥後守從五位上在原朝臣安貞等上表請。無品高丘親王入唐之後。多歴年序。歸却之期已過。存亡之分難决。而偏准於平常。猶受其封邑。靜而思之。慙悚難耐。望請早被返收。將免謗議。。存亡難卜。何許來請。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一月十五日丙子》○十五日丙子。大原野祭。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一月十六日丁丑》○十六日丁丑。公卿奏言。伏奉今月十三日詔旨。年荒用。无不可以存。穀熟復常。不復難可以贍。宜太皇太后。皇太后宮。春宮坊封及服用。五位以上封祿。諸王季祿等。仍舊莫減。但朕服御常膳。左右馬寮秣穀。尚如前令。更不加進者。臣等反復再三。撫然罔。夫緝諧王化。在股肱。亮天工。責歸槐棘。臣等位在具瞻。身居非據。株立之賞。既知其不功。欺天之罪。未計其所避。徃年陰陽并隔。年秩虧功。求其所由。咎關臣等。而貶責聖躬。緬徴六事。權減弛制。星管五廻。方今四表无事。三農有年。黄紙詔新。封祿復舊。至于服御常膳。未許從於常規。逖聽經邦之訓。詳求爲政之方。君臣相須。其猶一體。豈可聖上尚撤菲食之膳。群下還厚素之祿。在於聖躬。雖爲盡美。求之僉議。理有未安。伏請服御常膳左右馬寮秣穀減絶之色。一復舊制。豐儉隨時。古今通法。權常用。聖哲彜蹤。謹録事状。伏聽天裁。勅曰。群卿奏請。詞旨慇懃。丹懇難違。素懷自屈。所請之事一依來奏。』園韓神祭如常。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一月十七日戊寅》○十七日戊寅。鎭魂祭如常。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一月十八日己卯》○十八日己卯。天皇御神嘉殿。親供新甞祭。禮畢還宮。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一月十九日庚辰》○十九日庚辰。天皇御紫震殿。賜宴群臣。五舞如常。賜祿各有差。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一月廿六日丁亥》○廿六日丁亥。无位藤原朝臣佳珠子爲女御。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一月廿七日戊子》○廿七日戊子。酉時流星入參南邊。其色青白。體大尾短。欲入之時分迸連入。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一月廿九日庚寅》○廿九日庚寅。右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基經獻物。奏樂歡宴。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二月壬辰朔》○十二月壬辰朔。二日癸巳。是夜。有流星。出自婁與天倉間。入奎南邊。將入之時。爲三連沒。』左京人外從五位下行助教越智直廣峯賜姓善淵朝臣。其先出自神饒速日命之後也。』越前國敦賀郡人右大史正六位上伊部造豐持賜姓飯高朝臣。即改本居貫左京五條三坊。其先。出自孝昭天皇皇子天足彦國押人命也。』大宰府廓中飢疫。賑給之。』讃岐國三木郡人從五位下守大判事兼行明法博士丹波權掾櫻井田部連貞相。明法得業生大初位下櫻井田部連貞世。三野郡人右近衞將正六位上櫻井田部連豐貞等並改本居貫右京六條一坊。』大和國城下郡人右大史正六位上長統朝臣河宗。改本居貫左京四條四坊。』近江國栗太郡人正六位上行左少史兼博士小槻山公今雄。主計師大初位下小槻山公有緒等。改本居貫左京四條三坊。』河内國大縣郡人陰陽允正七位上弓削連是雄。改本居貫右京三條二坊。』攝津國嶋上郡人散位正六位上部連歳直。男陰陽權允從七位上部連利貞等。改本居貫右京二條三坊。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二月七日戊戌》○七日戊戌。無位兼子女王爲女御。』先是。陸奧國言。俘夷滿境。動事叛戻。吏民恐懼。如見虎狼。望請准武藏國例。奉造五大菩薩像。安置國分寺。肅蠻夷之野心。安吏民之怖意。至是許之。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二月十一日壬寅》○十一日壬寅。神今食祭。天皇不御神嘉殿。親王公卿行事。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二月十五日丙午》○十五日丙午。授長門國從五位下忌宮神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武智石打命神。意久神。土地神。越中國賀積神並從五位下。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二月十七日戊申》○十七日戊申。大宰府言。筑前國去仁壽二年班田。其後歴十九年。死亡口分。散入富豪。生益貧身。徒苦賦役。仍須早班口分令民安堵。但課役之民。日無偸安。不課之戸。時多閑逸。論其身事。固非同年。然則所得之分。多少宜殊。昔唐制。丁男中男給田一頃。殘疾癈疾册畝。寡妻妾卅畝。差降之法誠非無故。今定課丁。給三段三百廿九歩。不課男給二段。女一段。然則女子得半男之分。乘田益舊年之數。又依弘仁十四年二月廿一日格。管内諸國。始置公營田。而筑前國耕作數年。即以停止。尋其由緒。縁土地薄獲輸數多也今須班田之日。擇良田九百五十町。不論土浪人。頒充令耕佃。夏時以正税。買調庸。秋日以獲稻。填納本倉。然則百姓免徴責之酷。貢賦絶逋懸之煩。又府之隣敵。其來自代。而去貞觀十一年新羅海賊竊窺間隙。掠奪貢綿。自斯遷運甲胄。安置鴻臚。差發俘囚。分番鎭戌。重復分置統領選士。之警守。今所用糧米。毎國有數。出納之事。非無勾當。加以朝夕資給。米鹽多煩。仍差置書生駈仕等。計口給貧。結番宿直。自餘之色。觸類猥雜。件國株女子分。置公營田。所遺之田猶倍他國。須分置一百町。名警固田。加其耕營。收所輸之地子。年中之雜用。但租穀株地子
内。准例進納。又府儲稻惣三萬束。五使粮并水脚賃及厨家雜用。凡百庶事。惣在其中。諸國所。各有色數。而或致違期或置未進。府中之用。常苦闕乏須株置田二百町。名府儲田。收其地子。以府用。但租穀同上。依請許之。』左京職言。去承和三年二月九日格。調錢准外丁三分之一。人別輸調錢百文。徭八十文。仍准折十二丁成疋。然則人別應輸五尺。以此准當時沽法。饒益錢百八十三文。而去年以往。正丁一人所輸調庸同錢十四文。即是彼錢新貴時之法也。今貞觀新出。饒益弊賎。因依官符宣旨。雇役夫三丁之所輸。不足一人功食。然則須以五尺直爲調法。然而俄有増加。弊民難堪。望請貞觀錢十文定令輸貢。勅。宜別令輸貞觀錢三文。畿内諸國亦宜准此。』但馬國城埼郡旱。百姓窮困者漆佰肆拾漆人給復一年。後國年來彫殘。百姓貧窮。仍尤甚者十四郡七千四百一十三人給復一年。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二月十八日己酉》○十八日己酉。詔授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衞門督在原朝臣行平從三位。拜大宰權帥。除目。〈六人〉。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二月十九日庚戌》○十九日庚戌。始修佛名懴悔之事如常。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二月廿日辛亥》○廿日辛亥。授河内國正六位上天押日命神。伯耆國正六位上三輪神並從五位下。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二月廿二日癸丑》○廿二日癸丑。先是大宰府言。去九月廿五日。新羅人卅二人。乘一隻船。漂着對馬嶋岸。嶋司差加使者送府。即禁其身。着鴻臚舘。是日勅曰。新羅人挾年久。兇毒未悛。疑亦流着之體。搆候隙之謀。宜重加搜。審覈情状。早令放歸。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二月廿三日甲寅》○廿三日甲寅。正五位下行陸奧守安倍朝臣貞行起請三事。其一事曰。爵祿之興。爲優功績。然則授叙之事。當必其人。而比年國司不依勞効。任意授爵。由是預祿者衆。調物減耗。所司勘出。歴代不絶。望請夷俘位階。毎年立叙法。選有功之胤。隨年死之闕。叙補廿人已下。其二事曰。國中之政。莫重收納。然則分配之吏。可勤其事。而任用之官。未必其人。或被誘郡司税長。納藁爲稻。或見賂富饒酋豪。以虚爲實。須據格旨必科其罪。而偏貪俸。不畏有罪。望請奪致虚納欠損國司之公廨。先補所欠。然後科責。若欠物巨多。公廨數少。長官已下相共填納。太政官處分。依請。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二月廿五日丙辰》○廿五日丙辰。發遣荷前使。公卿行事。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二月廿七日戊午》○廿七日戊午。伊勢國多氣郡人從五位下阿閇臣次子。從七位下阿閇臣雄繼等賜姓朝臣。其先。出大彦命之後也。
《卷二十四貞觀十五年(八七三)十二月卅日辛酉》○卅日辛酉。大大儺如式。P9540
《卷二十四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二十四 終



P9541
《卷二十五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廿五 〈起貞觀十六年正月、盡六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 勅撰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正月壬戌朔》○十六年春正月壬戌朔。天皇不受朝賀。雨後地濕也。御紫宸殿宴于群臣。賜御被。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正月丙寅五日》○丙寅五日。中納言兼民部卿春宮大夫南淵年名上表。請罷民部卿。不許。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正月丁卯六日》○丁卯六日。春宮坊及所司獻剛卯杖。付内侍奏。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正月戊辰七日》○戊辰七日。天皇御紫宸殿。覽青馬。賜宴群臣。奏女樂。賜祿各有差。』授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勘解由長官近江權守大江朝臣音人從三位。參議從四位上守治部卿兼行前守藤原朝臣仲統。大藏卿基兄王並正四位下〈云々〉。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正月己巳八日》○己巳八日。於大極殿。始修勝會。以藥師寺僧法相宗傳燈大法師位藥仁爲講師。』是日授女爵。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正月甲戌十三日》○甲戌十三日。詔授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儉子從三位。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正月乙亥十四日日》○乙亥十四日。大極殿勝會竟。僧綱引諸宗名僧十餘人。奉參内裏論佛理。訖施御被。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正月丙子十五日》○丙子十五日。從四位下行相摸守在原P9542朝臣守平爲信濃守〈云々〉。從四位上守刑部卿茂世王爲加賀守。刑部卿如故〈云々〉。從五位上行陰陽頭兼陰陽博士滋岳朝臣川人爲安藝權介。餘官如故〈云々〉。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正月丁丑十六日》○丁丑十六日。踏歌之。天皇御紫宸殿。賜宴群臣。雅樂奏樂。宮人踏歌如常儀。日暮賜祿各有差。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正月戊寅十七日》○戊寅十七日。勅。公卿行射禮於建禮門前。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正月己卯十八日》○己卯十八日。天皇御射殿。覽諸衞賭射。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正月壬午廿一日》○壬午廿一日。内宴近臣。奏樂賦詩。極歡方罷。賜祿各有差。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正月甲申廿三日》○甲申廿三日。授女爵。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正月庚寅廿九日》○庚寅廿九日。右近衞宇保貞主宿直杖下。頓得病死。或稱。氣絶於宮中。或云出於宮外而命終。來月上旬。應祠祈年大原野春日等神。仍是日大於建禮門前。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二月辛卯朔》○二月辛卯朔大原野祭如常。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二月癸巳三日》○癸巳三日。三品賀樂内親王薨〈云々〉。天皇不視事三日。桓武天皇子也。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二月甲午四日》○甲午四日。祈年祭如常。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二月丙申六日》○丙申六日。祭春日神。例也。而内裏犬産。内藏寮鬪駈出血及左馬寮牛斃。右馬寮馬死。由是停遣使。』是日。皇太子奉參内裏。出自東宮東門。入自朔平門。皇太子侍御所。親王公卿飮宴仗下。自餘群官留候玄輝門外。日暮賜王公已下御衣物絹等各有差。』日暮。皇太子還本宮。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二月丁酉七日》○丁酉七日。釋奠如常。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二月庚子十日》○庚子十日。少納言兼侍從橘朝臣茂生。先是闕荷前。解侍從職。是日有勅。免罪復本。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二月辛丑十一日》○辛丑十一日。停園韓神祭。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二月甲辰十四日》○甲辰十四日。地震。「十五日乙巳欲修魂鎭祭而十二日皇太后宮犬死今日内裏犬産神祇官卜云園韓神今年春秋不祠仍成祟」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二月丁未十七日》○丁未十七日。延六十僧於紫宸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二月戊申十八日》○戊申十八日。參議太宰權帥在原朝臣行平詣闕拜辭。詔引殿上。賜御衣物。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二月癸丑廿三日》○癸丑廿三日。授遠江國從四位下苅原河内神。小國神並從四位上。尾張國正六位上栗栖地神從五位下。』左京人中原眞人正基賜姓清原眞人。其先舍人親王之後也。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二月丁巳廿七日》○丁巳廿七日。皇太后移自染殿宮。御院。〈在左近衞府西〉。公卿參會奉迎。所司供奉。陪從如常。五位已上賚賜有差。』是夜。文昌星微而不明。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二月己未廿九日》○己未廿九日。以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上兼行讃岐守藤原朝臣家宗爲左大辨。讃岐守如故。從四位上行左近衞中將兼中權守源朝臣能有爲右大辨。餘官如故〈云々〉。參議從三位行左大辨兼勘解由長官近江權守大江朝臣音人爲左衞門督。近江權守如故〈云々〉。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三月庚申朔》○三月庚申朔。夜。流星入犯大微左執法第二星。大如李實。色赤尾短。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三月壬戌三日》○壬戌三日。御齋奉燈如常。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三月丙寅七日》○丙寅七日。新鑄銅印一面。賜武藏國。以舊印文盡也。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三月丁卯八日》○丁卯八日。左近衞府獻物皇太后院。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三月庚午十一日》○庚午十一日。麋鹿一入宮城内。於神祇官北門頭。有人捉得。以放神泉苑。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三月癸酉十四日》○癸酉十四日。授因幡國正四位上宇倍神從三位。阿波國從四位上天石門和氣八倉比神正四位下。河内國正五位上建水分神。下総國意富比神。上野國赤城神。阿波國葦稻葉神並四位下。但馬國正五位下出石神。養神。禾鹿神並正五位上。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三月乙亥十六日》○乙亥十六日。地震。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三月丙子十七日》○丙子十七日。律師法橋上人位光善卒。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三月戊寅十九日》○戊寅十九日。帝設宴於皇太后宮。五位已上賜祿各有差。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三月庚戌廿一日》○庚戌廿一日。地震。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三月壬午廿三日》○壬午廿三日。是日。詔於貞觀寺。設大齋會。以賀道場新成也。以律師道昌爲導師。大僧都慧達爲咒願。延諸宗宿徳僧百人以威儀。雅樂寮唐高麗樂。大安寺林邑。興福寺天人等樂更奏。先是預教公子王孫年少者册人時出遞舞。凡厥莊嚴幡盖灌頂等之飾。微妙希有奪人目精。親王公卿百官畢集。京畿士女。覩者填噎。事畢之後。賜導師以下百口之僧度者各一人。其願文曰。夫貞觀寺者。先皇仁壽之初。今上降誕之日。星垂長男之光。月有重輪之慶。故太政大臣美濃公〈良房〉。憂竜姿之不免在襁褓。憐鳳徳之未得勝衣。與僧正眞雅和尚私相謀。使念諸佛之加持。修眞言之秘密。庶幾飛天景福。與日月而光華。表海元儀。感風雲而眇遠。即除荊棘。漸夷涯險。成斯堂搆。爲一道場。及至貞觀之始。系統守文。悟彼遠慮深謀。斯時遂成鴻業。寢食之頃。不肯遺忘。當今無爲々之。無事々之。一切不費無益國之用。一事不行有苦民之務。徃欲彼私志。返慙乖此公議。重思將恐之雅言。復棄予之風刺。即課梓匠。爰命材。搆毘盧舍那之寳塔。造尊勝如來之金像。并立灌頂堂一宇。太政大臣生存之日。更建一堂。奉造釋迦丈六梵釋四王像。皇太后別立西堂。安置金剛界荼羅。僧正眞雅和尚又立東堂。安
置胎藏界荼羅。三摩地法。宛如修於天上。三昧耶界。自然移於下界。始自嘉祥院之後園。今爲貞觀寺之初地。仍取其本號。爲定額名。唯有足於性者天損不能入。貞於明者時累不能淫。故不爲勸誘者増浮華。不因諌誹者廢塗餝。歴代規。前王典故。非樸非。允執其中。所懼不誠之者。遠之則爲同秦繆勞苦鬼神之勤。近之則爲非漢文重中民十家之産。思在。去泰去甚。遂不絶國家糜費之功。猶恐。後代處刹圖之罪。然而帝釋安居之化。不獨以自利爲謀。輪王精進之宮。唯斯以周施爲業。故三千世界。遠近歸依。百億群方。幽明仰慕。况乎一人有慶。兆民頼之。因此而論。不言可知。天下黎。四方庶品。或竭力相持。或勞身共役。孰不進趣頼此吉祥。方今所修。雖事起于一人。而爲徳及兆民矣。何折彼功力。還作斯功徳。信心惟貴。非謂金銀七寳之莊嚴。明徳惟馨。何必黍稷百味之供養。原野旅生之。可施十方之僧。山林自笑之花。足供三世之佛。仍請僧徒一百人。爲今日之證者。設伎樂一兩部。代天人之妙音。先以功徳上分奉憑山陵七廟。崇之以春秋祀。覺路先迷。敬之以伏臘牲牢。玄津晩闢。不如。乘斯妙業。宣遊十地之前。託此勝因。馭蹕三天之上。故太政大臣。志深輔佐。念切憂勞。專謀聖〓之福祚。不我生之衰耗。天下遺。四海相怨。
次々願。尋彼宿因。速歸依佛部。捧覺而大覺。乘化蓮而廣化。皇太后。徳懷千月。慈雲覆之彌明。功載萬方。法雷震之無動。朝廷歸依諸佛。乃乃兄。廻向法門。或權或正。所願長期交泰。永保昇平。雨順風調。年豐歳稔。東宮被金剛之愛護。増銀之精華。衆福雲聚。群祿星拱。公卿八座。内外百官。霑聖徳之香霖。滅世間之煩燬。一切神祇。一切靈鬼。雨師風伯。水恠山精。攝此芳縁。脱苦業。含生有識。或飛或沈。同甞法昧。共趣覺路。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三月甲申廿五日》○甲申廿五日。地震。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四月己丑朔》○夏四月己丑朔。地震。』天皇不御紫震殿。於宜陽殿西廂賜飮侍臣。勅左右近衞府。賜擧音樂。賜祿有差。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四月癸巳五日》○癸巳五日。殞霜。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四月甲午六日》○甲午六日。左兵衞府獻物於皇太后。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四月乙未七日》○乙未七日。時加未。日有五重暈。白虹貫日。即日在胃宿。天文書曰。日月暈氣者。三日以内有陰雨。則其消而不成而八日暴雨。然則可謂其消。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四月丙申八日》○丙申八日。暴雨。』是日。内殿依例應灌佛。而祠平野神。仍從停廢焉。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四月癸卯十五日》○癸卯十五日。四方陰霧。終日不晴。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四月丙午十八日》○丙午十八日。申時日赤無光。』此夜。月有蝕之。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四月丁未十九日》○丁未十九日。丑刻。淳和院失火。飛燼轉行。飄落禁中。諸衞警陣。左右近衞分登東西諸殿屋上。迎遏飄燼。右大臣藤原朝臣基經。大納言藤原朝臣常行。參議左大辨藤原朝臣家宗。昇殿侍衞。勅遣左衞門權佐藤原朝臣維範。左兵衞佐源朝臣平。率兵衞衞士等。救問火。參議左衞門督大江朝臣音人率僚屬。馳徃救難。黎明火勢折減。是夜。淳和太皇太后御素車出宮。避火於松院。〈在院西南〉。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四月戊申廿日》○戊申廿日。諸衞警固。縁賀茂祭也。』是日。雷電暴雨。諸陣屯於殿前。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四月己酉廿一日》○己酉廿一日。賀茂祭。染淳和院火穢之人入於齋院。仍停祭事。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四月庚戌廿二日》○庚戌廿二日。諸衞解嚴。』有勅。遣參議左大辨藤原朝臣家宗。勞問淳和院火。兼奉遣白絹卅疋。赤絹百疋。絲百。調布五百端。貞觀錢百貫文。二百廷。白米五十斛。黒米五十斛。右大臣已下參議已上相引奉問慰焉。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四月壬子廿四日》○壬子廿四日。日在畢宿。薄蝕如不復而隱沒。』是日。有片雲。如墨染紗而掩日。又非雲霞。黄赤色氣。延蔓蔽天。』從四位上行右兵衞督兼越前權守清原眞人秋雄卒。秋雄者。右大臣贈正二位夏野之第四子也。秋雄能射藝。好引強弓。人無能及者。天長八年爲内舍人。承和元年夏四月嵯峨太上天皇幸大臣雙岳山庄。叡賞之餘。賜大臣男從五位下瀧雄從四位下。澤雄。秋雄並從五位下。數月秋雄爲侍從。四年十月大臣薨。因而解官。明年正月詔以本官起之。累歴左兵衞佐左近衞少將。其間頻兼信濃守中權介。轉權守豐前守。天安元年冬母喪去職。服紀未終。詔起之。遷爲左馬頭兼但馬介。尋任阿波守。累加。貞觀八年至從四位下。除大和守。俄而拜右兵衞督。十六年進從四位上。兼越前權守。秋雄不脩細行。飮酒過差。晩沈醉。日不暇給。卒時年六十三。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四月乙卯廿七日》○乙卯廿七日。賜親王及源氏新錢三千七百貫。令各買居宅。』是日。淳和太皇太后御輦車還本院洞裏殿。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閏四月己未朔》○閏四月己未朔。壬戌四日。遣使於伊勢太神宮奉幣。告文曰〈云々〉。四月之中〈爾〉日體變常〈世利〉。因此卜筮〈爾〉申云。爲御體〈爾〉可有驚事〈止〉申〈世利云々〉。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閏四月乙丑七日》○乙丑七日。山城國正四位上稻荷上中下三名神並奉授從三位。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稻荷神〈乃〉前〈爾〉申賜〈部止〉申〈久〉。京都〈爾〉近〈之天〉。公私〈爾〉崇仰〈禮〉坐〈須〉御徳高〈支爾〉御冠猶卑〈爾〉依〈利天奈毛〉。殊〈爾〉有所念行〈天〉。從三位〈乃〉御冠〈爾〉上奉〈利〉崇奉〈流〉。此状〈乎〉神祇大副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有本〈乎〉差使〈天〉。御位記〈乎〉令捧持〈天〉申奉出〈須〉。神〈奈可良毛〉聞食〈天〉。天皇朝廷〈乎〉寳祚無動〈久〉常磐堅磐〈爾〉護幸〈倍〉奉賜〈比〉。天下平安〈爾之天〉。水旱之災。疫癘之憂無聞〈久〉。風雨順時〈比〉。五穀豐登〈世之女〉給〈波々〉。彌高彌廣〈爾〉榮餝〈利〉崇奉〈无止〉申賜〈波止久〉申。』授山城國從五位下興我萬代繼神從五位上。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閏四月庚午十二日》○庚午十二日。東京失火。燒人廬舍。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閏四月丙子十八日》○丙子十八日。地震。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閏四月辛巳廿三日》○辛巳廿三日。地震。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閏四月壬午廿四日》○壬午廿四日。雷雨。諸衞陣於殿前。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閏四月癸未廿五日》○癸未廿五日。延六十僧於紫宸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是日。頒金字仁王經七十一部〈云々〉。於五畿七道。毎國安置一部。下野國藥師寺。大宰府觀音寺。豐前國彌勒寺。別置各一部。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閏四月丙戌廿八日》○丙戌廿八日。頃年天皇讀群書治要。是日御讀竟焉。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五月戊子朔》○五月戊子朔。辛卯四日。地震。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五月壬辰五日》○壬辰五日。停端午之。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五月癸巳六日》○癸巳六日。京邑飢。賑給之。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五月甲午七日》○甲午七日。散位從四位下時佐王卒。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五月丁酉十日》○丁酉十日。授遠江國正六位上岐氣保神從五位下。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五月戊戌十一日》○戊戌十一日。授因幡國從五位下賀露神。須賀神。鷲峯神。服織神。美嘆神並從五位上。遠江國正六位上蒲太神。白伊大刀自神。常陸國立野神。飛護念神。國都神。出羽國矢向神並從五位下。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五月甲寅廿七日》○甲寅廿七日。從五位上行陰陽頭兼陰陽博士安藝權介滋岳朝臣川人卒〈云々〉。川人作世要動靜經三卷。指掌宿曜經一卷。滋川新術遁甲書二卷。金匱新注三卷。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五月乙卯廿八日》○乙卯廿八日。從去十八日。頻雷雨。是日大雷雨。諸衞陣屯於殿前。』先是。制。右京職。木工寮。相共護鴻臚館。若疎略。有致破損。寮職長官遷替之日。拘以解由。是日。定。寮職主典以上。同共護。拘其解由。同於長官。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五月是月》○是月。霖雨。P9552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六月丁巳朔》○六月丁巳朔。日有蝕之。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六月庚申四日》○庚申四日。先是渤海人宗宇佐等五十六人漂着石見國。給資粮。放還本。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六月辛酉五日》○辛酉五日。右近衞清井冬行。病後狂發。騎馬馳入郁芳門。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六月庚午十四日》○庚午十四日。月次神今食祭。天皇不御神嘉殿。親王公卿。奉勅行事。去十一日大膳犬死。由是延至今日。』是日雷雨。東京牛震死。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六月辛未十五日》○辛未十五日。傳燈大法師位以船求法入唐。勅大宰府。賜管内國正税稻千束。』是日酉時日未入。流星出自織女西邊。入大陵卷舌間。色赤有光。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六月癸酉十七日》○癸酉十七日。遣伊豫權掾正六位上大神宿禰己井。豐後介正六位下多治眞人安江等於唐家。市香藥。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六月丁丑廿一日》○丁丑廿一日。地震。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六月庚辰廿四日》○庚辰廿四日。大雷雨。陣屯殿前。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六月癸未廿七日》○癸未廿七日。任官。
《卷二十五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六月乙酉廿九日》○乙酉廿九日。酉時。流星P9553出白室。入登地。長可一丈餘。其色黄白。P9554
《卷二十五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二十五 終



PJ001
《卷二十六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廿六 〈起貞觀十六年七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 勅撰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七月丁亥朔》○秋七月丁亥朔。戊子二日。地震。』大宰府言。薩摩國從四位上開聞神山頂。有火自燒。煙薫滿天。沙如雨。震動之聲聞百餘里。近社百姓震恐矢精。求之蓍龜。神願封戸。及汚穢神社。仍成此祟。勅奉封二十戸。』授伯耆國正六位上天乃佐奈神從五位下。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七月庚寅四日》○庚寅四日。廣湍竜田祭。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七月丙申十日》○丙申十日。鷺集紫宸殿前庭。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七月丁酉十一日》○丁酉十一日。僧正法印大和尚位眞雅上表。請解僧正曰。沙門眞雅言。量力審分。煙竹之篇垂規。犯戒違儀。霜蓮之喩可取。眞雅心同枷犬。身類繋猴。狂花徒發於非時。甘菓何期於登熟。時謬藉殊常之寵。猥叨非據之榮。道乖濟時。智不周務。未曾引一滴以添大海。撮微塵以裨須彌。曉夕思惟。身心慙愧。所以欲執降退。歳月已深。在今述宿素之懷。豈追陳虚飾之讓。但眞昔在陛下誕育之始。聊申左右擁護之誠。PJ002自謂。且緩殘喘之期。助致太平之化。是故遲疑猶豫。未敢自辭。方今草木之齒七十有餘。樹老葉危。望秋風而將落。鐘鳴漏盡。恨夜行之不休。况亦積以痾。漸覺加劇。常恐深山忽破。不復見金輪之威儀。螢水忽流。无由奉玉之光餝。亦自愍焉。眞雅生已荷徳。死不忘恩。唯願陛下憐一老僧。賜其骸骨。若得解彼法維。臥月壟以終餘年。此塵勞。飮石泉以養衰疾足矣。伏待矜允。必降天慈。詞盡精誠。悲纒涕泣。臨表哽戀。不能自堪。无任懇款之至。謹奉表陳請以聞。優詔不許。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七月庚子十四日》○庚子十四日。除目七人。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七月甲辰十八日》○甲辰十八日。先是。大宰府言。大唐商人崔岌等册六人。駕船一艘。六月三日着肥前國松浦郡岸。是日。勅。宜准歸化例。安置供給。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七月甲寅廿八日》○甲寅廿八日。天皇御紫宸殿。觀相撲。不開閤門。親王公卿及出居侍從侍殿上座。五位已上侍從侍宜陽殿西廂。不擧音樂。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七月乙卯廿九日》○乙卯廿九日。大宰府言。去三月四日夜。雷霆發響。通宵震動。遲明天氣陰蒙。晝暗如夜。于時雨沙。色如聚墨。終日不止。積地之厚。或處五寸。或處可一寸餘。比及昏暮。沙變成雨。禾稼得之皆致枯損。河水和沙。更爲盧濁。魚鼈死者無數。人民有得食死魚者。或死或PJ003病。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七月丙辰卅日》○丙辰卅日。從五位上行博士兼但馬守家原朝臣氏主卒〈云々〉。年七十四。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八月丁巳朔》○八月丁巳朔。釋奠如常。』是日。伊勢國上言。有蝗蟲食稼。其頭赤如丹。背青黒。腹斑駮。大者一寸五分。小者一寸。種類繁聚。一日所食四五許町。其所一過無有遺穗。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八月戊午二日》○戊午二日。天皇御紫震殿。引明經博士等。昇殿令論經義。畢賜祿有差。』是日神位〈云々〉。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八月庚申四日》○庚申四日。授近江國正四位上兵主神從三位。後院從四位下隼神從四位上。』勅左右京職。收百姓調徭錢。人別十五文。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八月甲子八日》○甲子八日。先是。大宰府上言。新羅人金四。金五等十二人。駕船一艘。漂着對馬嶋。至是勅府司問來由。早從放還。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八月乙丑九日》○乙丑九日。外從五位下行權針博士下道朝臣門繼卒〈云々〉。門繼有至性。篤信佛教。常着袈裟。誦法華經。行路遇僧。必下馬揖而過之。久病。臨命剃髪爲僧。年六十五。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八月己巳十三日》○己巳十三日。遣從五位下守玄蕃頭弘道王於伊勢大神宮奉幣。祷去蝗。從此以後。蝗蟲或化蝶飛去。或爲小蜂所剌殺。一時消盡矣。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八月癸酉十七日》○癸酉十七日。是月霖雨。奉幣丹生川上雨師神。祈止雨。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八月丙子廿日》○丙子廿日。天皇聖體乖豫。遣使於賀茂御祖別雷兩社。奉幣祈祷。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岐〉賀茂〈乃〉大神〈乃〉廣前〈爾〉申賜〈部止〉申〈久〉。近來皇帝御體〈爾〉勞苦給處有〈爾〉依〈天〉。令卜求賜〈爾〉。陰陽寮占申云。皇大神〈爾〉祈申賜〈波〉。即愈息〈萬利〉給〈比奈无止〉勘申〈世利〉。依此〈天〉乍歡。參議治部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仲〈乎〉差使〈天〉。禮代〈乃〉大幣帛〈乎〉令捧持〈天〉奉出〈須〉。然〈毛〉今年〈乃〉四月祭使〈乎〉。依例〈天〉奉出給〈无止世之爾〉。淳和院〈乃〉失火之穢〈爾〉相交〈流〉人々。大宮之内〈爾〉參雜〈禮利止〉聞食〈天〉。御卜〈爾〉令問求賜〈之爾〉。穢氣見〈太利〉。今年〈波〉謝申賜〈天〉。祭使〈波〉停止〈天〉可吉〈止〉卜申〈世利岐〉。仍御卜〈乃〉隨〈爾〉行仕奉〈之女太利〉。故怠〈爾波〉不在。然而祟咎〈毛也〉成給〈无可止奈无〉謹畏御坐〈須〉。此状〈乎〉聞食〈天〉。無咎祟〈久〉守惠〈比〉助幸〈部〉奉賜〈倍〉。又皇大神〈乎〉異〈爾〉榮餝奉〈止之天奈毛〉。禰宜千繼。門麻呂等〈爾〉外從五位下〈乃〉冠授賜〈布〉。神〈那可良毛〉毎事平〈久〉聞食〈天〉。天皇〈
我〉御體〈乎〉自常異〈爾〉。夜守日守〈爾〉。常磐堅磐〈爾〉。護幸〈倍〉奉賜〈比〉。國家無事〈久〉天下平安〈爾〉。風水無〈之天〉。五穀豐登〈左之女〉給〈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授御祖社禰宜正六位上賀茂縣主千繼。別雷社禰宜賀茂縣主門麻呂並外從五位下。』是日。僧正眞重上表曰。沙門眞雅言。小僧先上手疏。披露胸衿。照臨之光未廻。肝膽之訴彌切。小僧器與功淺。病隨年深。决之愚心。欲還聖授。而陛下更降鳳詔。借以鴻慈。發其優渥之詞。不許辭退之請。天私雖厚。人謗難逃。如此累年。胡顏於此。小僧之讓非欲其高。内視不明。中道而止。伏願陛下曲反汗於當年。小僧不遺笑於後代。無任情懇之至。謹重奉表陳請以聞。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八月丁丑廿一日》○丁丑廿一日。公卿設宴會於侍從局。招引三品行兵部卿兼上総太守本康親王。彈正尹四品惟彦親王。終日酣賞。詔後院賜新錢十貫。令手談賭物。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八月己卯廿三日》○己卯廿三日。延六十僧於紫震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八月庚辰廿四日》○庚辰廿四日。大風雨。折樹發屋。紫宸殿前櫻。東宮紅梅。侍從局大梨等樹木有名皆吹倒。内外官舍。人民居廬。罕有全者。京邑衆水。暴長七八尺。水流迅激。直衝城下。大小橋梁無有孑遺。朱雀大路豐財坊門倒覆。抱關兵士并妻子四人壓死。東西河流溢蕩々。百姓及牛馬沒溺。死者不知其數。與度渡口四邊卅餘家。山埼橋南四十餘家流。土人居屋中。隨流蕩去者甚多。一婦人提携兩兒。在小倉中。排扉隨河水而流下。擧手招呼岸上人云。來救我。人々號哭。百方相計。水勢奔湧。遂不能授手。至觸橋柱。倉壞人沒。權律師法橋上人位宗叡豫造御願寺。在山城國愛宕郡栗栖野。堂舍顛覆。佛像元在北山高岑寺。貞觀十三年大雨水。自然以巖石。塞其道路。行人不通。去高岑寺。移立於栗栖野。又去年京師大雨雹。時人皆曰。此三度因彼像而發焉。是日。班幣畿内諸神。祈止風雨。時論或云。今年洪水。増於嘉祥元年六尺有餘。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八月壬午廿六日》○壬午廿六日。僧正眞雅重抗表曰。沙門眞雅言。小僧今月先後再露愚衷。頻降覆之仁。未賜允遂之命。小僧聞。隨功而受。世不爲貪。藉才而升。人與其進。否則時論同口。取喩於捕鼠之猫。物議聚唇。假説於伺魚之鶴。小僧結使山峻。愛着海深。放毒竜而不追。制魔鬼而難縛。况亦幹濟无術。統理非材。猥居法座之上頭。遠慙如來之右臂。加之小僧去月遘疾。將不復還。陛下致以懸蛇之医。問以珥貂之使。故中陰之體。感恩而更來。東岱之魂。頼徳而自反。今纔續絲髪。却苦虚。容願消損於昔年。志意衰落於恒日。薄知事務。惱發於心。聊且作勞。汗流於額。餘憊如此。殘喘幾何。自厭煩於持領之任。昧榮於提綱之寄。當今種智慧之樹。開功徳之花。御紺馬而飛行。駕白象而遊戯。一十五徳莫匪宿和尚之群。卅萬人皆是大比丘之衆。擧之而用。必益於治。豈使愚蒙久妨賢路。皎々者日。鑒小僧之素懷。蒼々者天。察小僧之丹愨。伏冀慈仁。特賜哀許。若得退影巖岫。歸老庵廬。則遥護紫殿。傳禮誦於松風之聲。閑臥白雲。了禪觀於蘿月之曉。无任知止之情。謹重奉表。陳讓以聞。』是日。下勅答曰。勅。眞闍梨省表悉之。公白業夙著。玄韻孤高。四无量之觀克明。三菩提之心彌固。朕之景
慕。豈只一朝。廿余年。頼其普濟。近曾聞公寢疾。助憂于懷。私恨圓光一收不復相得。方今医王下手。保全上身。朕欲依禮接之便。共議國家之事。而今更執辭退。不統綱維。解累塵區。屬想風竇。雖虚己之讓在公最高。而利他之思爲朕不至。持領之任永以委之。不復嫌朕之願也。至如待餘年於月壟。養衰疾於石泉。公自任其雲霞之心。朕不致以覊束之強。唯望臥治法務。暗鎭俗心耳。宜得此趣莫重表請。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九月丙戌朔》○九月丙戌朔。戊子三日。停御燈之齋。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九月庚寅五日》○庚寅五日。遣參議從四位上行左兵衞督源朝臣能有。從四位上行伊勢守基棟王。向栢原山陵〈桓武〉。申謝風水之。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九月辛卯六日》○辛卯六日。散事從四位上源朝臣年姫卒〈云々〉〈嵯峨皇女〉。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九月壬辰七日》○壬辰七日。東西京被風水損尤甚者三千一百五十九家。開倉廩賑給之。』伊賀國婦新家公福刀自叙位二階。免同戸課。旌表門閭。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九月癸巳八日》○癸巳八日。石見國上言。石神二自出雲國來。是日。並授從五位下。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九月甲午九日》○甲午九日。停重陽之。於宜陽殿西廂。賜飮侍臣。賜祿各有差。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九月乙未十日》○乙未十日。先是。八月廿三日。藥師寺僧藥仁在紫震殿轉經六十僧之内。廿五日奄忽命終。弟子等秘而不言。或人聞有此事諮啓。明日將發奉幣伊勢太神宮使。以此穢故。仍停廢焉。大於建禮門前。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九月己亥十四日》○己亥十四日。非違使起請五條。其一應減定諸衞舍人及放縱求酒食責被物之罪事。謹案新格。諸家諸人。神宴之日。不依主招。求酒食責被物者。不論蔭贖。坐從鉗。欲絶彼放逸。殊設此嚴科。使等理須依格旨加科責。然而原其罪過。實非盜科。鉗之事。理非穩便。憚之不罪。則還似無格。忍之將行。則事是慘虐。疑留不斷。積習更倍。望請。衞府舍人等。准六位已下把笏者。解却舍人之任。自外一依去天平寳字二年二月廿日勅書。決杖八十。』其二應許六衞府長官初任時一度饗宴事。謹案新格。諸司諸院諸家所々之人。燒尾荒鎭等。惣當禁斷。今以爲。衞府長官。職掌異於文官。欲其選練武衞。與士卒共甘苦。而初任之日。聊無饗會。何能閲彼庸旅之面。成其鳬藻之心。是以新任長官等。皆准舊例。一度饗宴。事不獲已。似忘格式。夫有格不行。却似無法。無法之罪。理亦難容。望請被改件事。有便執行。』其三應僧尼法服不用綾羅錦綺等違法之色事。案僧尼令云。僧尼聽着木蘭青碧黄及壞色等衣。餘色及綾羅錦綺。並不得服用。又佛以足履木屐被服錦綺。爲魔化比丘。而今或檀越等。好以綾羅錦綺及諸美麗色。充其布施法服。貧者耻其不及。富者競益其華。不顧家之有無。殊費寧知國之
損耗。今以爲。世尊遺法付屬國王。國王制宜安存緇侶。而違佛教乖王法。不其非甚無謂矣。但佛弟子等无有私蓄。唯以檀越之施。得爲衣食之資。既有襯施。何不納受。然則違法之罪。尤在施者。夫清其流者。先當澄其源。故使等思議。未加糺彈。望請頒示天下。曉喩諸人。然後若有違法布施者。不論施受。必加科責。』其四應減定諸衞府舍人胡之箭數事。案右所行。准於令條。兵士之箭數。以五十隻令盛於一箙。而今人力微弱。難帶五十隻。〓勘責不肯准行。或乃廿隻已下十隻已上帶之。非常之備豈容如斯。誠是科責無所重。人心不甘服之所致也。望請尋常平懷之時。以三十隻爲定。令便於帶着。但會行幸及臨時警固之日。依法滿於五十。不令武備欠乏。』其五應令刀之緒上下有別事。案士大夫服用之物。始自朝服。至于馬鞦。皆有其色。是則所以別上下辨尊卑也。而今刀之緒。上下相同。論之物情。理不當然。望請。五位已上同用唐組。六位已下並用綺新羅組等。不令違越。行來時久。難可忽變。自來十一月新甞會。將加禁遏。有勅。依之。頒下所司。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九月壬寅十七日》○壬寅十七日。地震。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九月乙巳廿日》○乙巳廿日。制。諸國所填舊年未納分之數。令玄蕃寮移於主税寮。先是。紀伊國司申。案内。去年所納正税分二千六百卅五束六把。案式。雜稻分納正税半者。仍所納千三百十七束八把。即以件稻。國分二寺救急池溝公廨地子等五箇帳。各二百六十三束五把六分。填納已了。而主税寮依不勘知彼玄蕃寮帳。偏雜稻分稱違格未填。勘沒署帳國司公廨。今案事意。勘出之旨。甚渉苛酷。何者。國司所填。不失格意。所司勘出。還存一。望請令玄蕃寮。納不之状。毎年直移送主税寮。然則勾勘之寮。明知所填。辨納之吏。自免勘出。從之。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九月丙午廿一日》○丙午廿一日。无品惟喬親王益封百戸。勅曰。朕聞。丹陵至治。先和族人之心。紺頂能仁。尚愛釋樹之影。况於接蕚連。誰不慇懃懇惻。朕庶兄惟喬親王者。先皇所鍾愛也。朕之友于。尤欲相厚。自從踐祚而還。欲早増其榮。而天准眇。帝範凝高。以無私成名。假其先人之跡。以至公立徳。求其後己之聲。是以順流隨次。朝憲頻申。欲抑情。素懷久屈。常念星苑騰華。異寵章於萬玉。何圖畫度落葉。同歡嘉於諸天。骨肉天至。遂以殊跡爲疎。緇素道分。仍以款顏爲恨。親王讓還爵邑之日。朕以親王平昔家途省素。唯仰縣官。非可分衞。以爲資定於齋而多妨。然憚忤高情。未敢處分。今果聞夫屡空之事。悲悵不可勝言。宜全彼舊封。返此百戸。以助衣鉢之費。慰朕惻然之懷。』制。貞觀寺置定額僧十六口。若有闕者。申官補之。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九月甲寅廿九日》○甲寅廿九日。鷺集紫震殿前庭沙上。』是秋。桃李華。』婦近江國淺井郡人錦村主清常刀自。叙位二階。免同戸課。表於門閭。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月丙辰朔》○冬十月丙辰朔。天皇不御紫宸殿。王公於左仗下飮宴。次侍從以上預焉。賜祿各有差。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月癸酉十八日》○癸酉十八日。无品惟喬親王上表。辭封邑曰。去月廿一日勅旨。賜臣百戸之封。以助齊之費。仰承温煦。未悟比量。〈中謝〉臣徃年病發。沈困不歸。謝簪纓於帝城。約香火於釋衆。菩提一念。身雖在草菴之中。空觀六時。心未離魏闕之下。大致臣合門萬事皆隨省折。冷之服避風。茹之食資送日。若更蒙新賞。猶滿舊封。水石幽閑之地。有嫌於貯藏。煙霞晩暮之家。無於遊用。陛下寵光不翅。恩之又恩甚深。臣虚受非功。過而再過惟重。伏願陛下察臣丹款。照臣素情。卷中於九重。留上腴之百戸。臣願足矣。臣望稱焉。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謹言。勅答曰。〓表悉之。王神涯高峙。情竇大通。呑北海於胸波。容東平於掌地。出猥雜之世界。入妙趣之法門。鼈頭能藏。鴈身甚。朕異體同氣。昵愛之懷可知。一株連枝。榮枯之期相共。今之封疆。極爲窄隘。聊助斗薮之法具。安足對山之禪粮。而王滌慮澗水。窒欲巖菴。代衣服以薛蘿。當烟霞於飯。頻枉野牘之詞彩。深執澤損之謙光。此非以爲榮。唯表情素耳。惟王虚心而受。莫以拒之。若復重辭。言爲疎朕。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月甲戌十九日》○甲戌十九日。太政官奏。沙彌教豐。俗名上毛野豐麻呂沙彌善福。俗名水取貞江。於丹波國船井郡。濫僧册餘人。殺勸學院使日奉全吉。支解其體。行火燒民屋二家。并燒殺一女。下刑部省令覆案。並當斬刑。石見國人若枝部豐見。鬪駈殺人。當絞刑。勅。宜減死一等並處遠流。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月戊寅廿三日》○戊寅廿三日。延六十僧於紫震殿。轉讀大般若經。限以三日。』詔曰。朕聞。哲王調序。天吏於是休和。叡后乘時。風俗所以敦阜。自朕纂業。驟移暄寒。澆耗之萌漸彰。化育之孚難達。中夜慙惡。未假欹眠。去夏甘澤頻降。苗稼肥好。朕初謂。上天錫祉。黔黎之業能豐。下土資腴。紅粒之粮可蓄。何意百年之老。俄收撃壤之聲。五尺之童。更廢皷腹之詠。如聞。諸國風水致。隣河之。鼠居鳥樹之上。濱水之地。魚行人道之中。老弱沒亡。不待其死。田園淹損。或破其生。靜而思之。切於軫悼。夫國宰者民之母也。豈有兒子既罹其憂。母爲不流涕者乎。其屍骸漂散。不得主名者。官爲鈎求。加意埋掩。被郡縣。免當年徭。夫民之窮不能自濟者。量加賑救。庶使已飢之口有再飽之期。不存之魂銷无聊之恨。務盡恤隱之旨。副朕惻然之懷。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月癸未廿八日》○癸未廿八日。太政官頒下詔書於五畿七道曰。案今月廿三日詔書。其屍骸漂散。不得主名者。官爲鈎求。加意埋掩。被災郡縣。免當年徭。夫民之窮不能自濟者。量加賑救。縱雖聞主名。無人尋葬者。總皆埋掩。若當年徭畢。即須折來年。居業漂蕩。無力自存者。長吏親自巡。隨状賑救。令得存活。若救急乏不足周給者。便用正税。具状言上。國司既其人。不更遣朝使。勤加隱覈。必叶詔旨。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月甲申廿九日》○甲申廿九日。右大臣基經上表。讓還故太政大臣忠仁公爵邑曰。〈云々〉。勅答曰。省表具悉。故太政大臣忠仁公。神宇凝高。風量沈邃。丕功著於竹素。雅操茂於丹青。朕頼其慶雲之惠。得遂幼日之生。顧言徃恩。未可忘已。是用餘其位封以存追賁。而聊爲述遺讓。至于再三。確請篤苦。見於詞章。雖欲無從。其可得乎。故今日白日收汗。返土膏於封疆。黒夜更明。増謙光於幽壤。終訓無違。公意已達。本志不遂。朕恨如何。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一月丙戌朔》○十一月丙戌朔。甲午九日。散位從四位下多治眞人貞岑卒。貞岑者右京人也。幼入學有才藻。奉試及第。補文章生。天長十年爲兵部少丞。承和元年轉大。五年授從五位下。除播磨介。十四年爲民部少輔。嘉祥三年遷爲駿河守。爲政清明。吏民稱之。齊衡三年爲大學頭。天安元年遷刑部少輔。二年遷民部少輔。數月拜左少辨。其年冬加從五位上。貞觀五年轉右中辨。八年加正五位下。十年授從四位下。遷爲伊勢守。不之任。貞岑姓字。元爲丹。貞觀年中上表申請。擧氏改爲多治。晩年閑居。愛樂沈酒。酩酊送日。不問家事。常對清。招友而酌。卒時年七十六。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一月戊戌十三日》○戊戌十三日。地震。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一月辛丑十六日》○辛丑十六日。先是。十月廿七日木工寮史生出雲嶋成死。喪家人入寮。寮官人參入内裏。由是。平野。梅宮。春日。大原野。園韓神。鎭魂等諸祭。皆從停廢。大於建禮門前。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一月癸卯十八日》○癸卯十八日。修新甞祭於神祇官。公卿行事。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一月甲辰十九日》○甲辰十九日。宴群臣於紫宸殿。不卷御簾。大歌五舞如常儀。賜祿各有差。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一月丙午廿一日》○丙午廿一日。從四位上守刑部卿兼行加賀守茂世王上疏。請賜男從五位下好風等姓曰。茂世天餘流。若木片枝。頼此脯夙預列位。負乘之責。無地逃身。叨濫之慚。何施眉目。闔門大小。徒費府帑之資。中心寤寐。未得酬之由。當今上則一世。或際宗正之譜。下則諸王。除編京兆之籍。是固救國家之衰耗。存公平之至計也。茂世誠雖頑。久羨此義。伏望。件好風貞文二人。賜姓平朝臣。永停給祿。滴露於溟渤。新開根源。遺孫謀於不。但女是一身絶胤息。因以准舊。不預此例。詔許之。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一月庚戌廿五日》○庚戌廿五日。陸奧國小田牡鹿二郡百姓給復二年。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一月辛亥廿六日》○辛亥廿六日。授陸國從四位下筑波女神從四位上。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一月壬子廿七日》○壬子廿七日。參河因幡兩國秋風水。免當年租五分。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二月乙卯朔》○十二月乙卯朔。日有蝕之。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二月己未五日》○己未五日。遣散位從五位下眞宗王。奉幣伊勢太神宮。去九月十一日有穢不奉例幣之故也。』是夜。有流星。出自七星入張。長一丈餘。其色赤。』右近衞府火。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二月辛酉七日》○辛酉七日。祠平野神。去十一月有穢停止。仍此日行之。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二月乙丑十一日》○乙丑十一日。縁右近衞府失火之穢。停月次神今食祭。大於建禮門前。』是夜。月犯昴星。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二月丁卯十三日》○丁卯十三日。天皇御神嘉殿。親供神今食祭。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二月己巳十五日》○己巳十五日。欲修鎭魂祭。而十二日皇太后宮犬死。今日内裏犬産。神祇官卜云。園韓神。今年春秋不祠。仍成祟。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二月庚午十六日》○庚午十六日。夜。月犯輿鬼。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二月辛未十七日》○辛未十七日。於宮内省。修鎭魂祭。皇太后宮東宮鎭魂同修焉。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二月壬申十八日》○壬申十八日。於建禮門前。發荷前使。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二月癸酉十九日》○癸酉十九日。大雨雪。』内殿修佛名懴悔。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二月辛未十七》○乙亥廿一日。律師法橋上人位道昌爲少僧都。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二月丙子廿二日日。制。在京諸司官人。解替之後。不待解由與不。任意歸散。新司所稱前司所執無理。弃而不載。相申請。徒〓日月。如此之。並科公事稽留之罪。奪其俸。一同貞觀十二年十二月廿五日頒行五畿七道之格。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二月己卯廿五日》○己卯廿五日。山城國久世郡人造兵司史生從七位下子部貞本。主殿寮史生從八位下子部貞成。内竪子部氏雄等。賜姓子部宿袮。其先。天御中主尊之後也。』攝津國嶋上郡悉檀寺預之官寺。先是。傳燈大法師位園純奏言。先師傳燈大法師位安祕奉爲國家。建此道場。貞觀五年太政官處分。爲天臺別院。望請改爲官寺。詔許之。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二月庚辰廿六日》○庚辰廿六日。非違使起請二條。其一。應糺彈近京之地非違事。謹案。使等依舊宣旨。巡京中之非違。由是猾之好城邊之地。避使等察。亦觸類應彈之事。多在山埼與渡大井等津頭。使等即事。經過郡邊。目有所見。口不能言。望請。津頭及近京之地在非法。使等有所看着。即便糺彈。』其二。應沒私鑄錢者田宅資財事。謹案。法條中無可沒入私鑄錢者財物。而使等先例。或沒其舍宅資財。既非法意。亦無宣旨。論之政理。誠難遵行。望請處分。將爲永例。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二月癸未廿九日》○癸未廿九日。授常陸國正五位上勳七等薩都神從四位下。從五位下天之白羽神。天之速玉神並從五位上。河内國正六位上掃部神。佐渡國正六位上花村神並從五位下。』是日。詔以權律師法橋上人位興照爲少僧都。權律師法橋上人位宗叡爲權少僧都。傳燈大法師位平恩。傳燈大法師位眞然。傳燈大法師位圓宗並爲律師。傳燈大法師位長朗。傳燈大法師位平智。傳燈大法師位豐榮。傳燈大法師位延壽並爲權律師。』酉時。地大震動。
《卷二十六貞觀十六年(八七四)十二月甲申卅日》○甲申卅日。大大儺如式。
《卷二十六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二十六 終



PJ019
《卷二十七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廿七 〈起貞觀十七年五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 勅撰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正月》○十七年春正月乙酉朔。天皇不受朝賀。御紫宸殿簾中。引親王公卿於殿上。侍從侍於殿庭幄座。飮宴奏樂。賜御被。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正月丙戌二日日。親王以下次侍從已上奉參皇太后宮東宮賜宴。雅樂寮擧樂。賜衣被。凡毎年正月二日。親王公卿及次侍從以上奉參三宮賜宴。例也。而年來不書。史之闕也。今此記之。他皆效此。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正月》○庚寅六日。酉時。月有蝕之。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正月辛卯七日日。春宮坊及所司獻剛卯杖。付内侍奏。』天皇御紫宸殿。覽青馬。賜宴群臣。奏女樂如常儀。宴了。賜祿各有差。』進從三位守大納言源朝臣多階加正三位。授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近江守源朝臣勤從三位。參議從四位上行左兵衞督兼中權守源朝臣能有。參議左大辨藤原朝臣家宗並正四位下〈云々。五十四人〉。』是日。早朝。天色清朗。及亭午。暴雨滂沱。庭禮忽變。雨儀從事。式兵二省官人侍立承明門内壇上。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正月》○壬辰八日。詔授從四位下望子女王。典侍甘南眞人伊勢子並從四位上〈云々〉。掌侍從五位下當麻眞人清子。散事藤原朝臣蔭子並從五位上〈云々。十二人〉。』於大極殿。始講最勝王經。以元興寺僧三論宗傳燈大法師位隆海爲講師。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正月十三日丁酉》○十三日丁酉。從四位上行右兵衞督藤原朝臣良尚爲相摸守。本官如故〈云々〉。治部卿四品惟恒親王爲上野太守。治部卿如故〈云々〉。從四位上源朝臣行有爲美作守。從四位上行右近衞中將兼相摸守源朝臣直爲中守。中將如故〈云々〉。從四位下行右馬頭在原朝臣業平爲右近衞權中將〈云々。卅三人〉。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正月十四日戊戌》○十四日戊戌。大極殿御齋會畢。僧綱引名僧。奉參内裏。論義如常。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正月十六日庚子》○十六日庚子。踏哥之。天皇御紫震殿。賜宴侍臣。宮人踏歌如常儀。日暮賜祿各有差。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正月十七日辛丑》○十七日辛丑。於建禮門前行射禮。春宮坊帶刀舍人依次射之。天皇不御。公卿行事。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正月十八日壬寅》○十八日壬寅。天皇御射殿。覽四府賭射。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正月廿一日乙巳》○廿一日乙巳。内宴。近臣賦詩。奏樂如常儀。宴竟賜祿各有差。』授右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兼行前守藤原朝臣山陰從四位下。雅樂少允正六位下文伊美吉廣富外從五位下。授外從五位下菅野朝臣榮子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村國連數子外從五位下。』是日巳時。日暈。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正月廿三日丁未》○廿三日丁未。酉時。日暈而有珥。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正月廿八日壬子》○廿八日壬子。夜。冷然院火。延燒舍五十四宇。秘閣收藏圖籍文書爲灰燼。自餘財寳無有孑遺。唯御願書寫一切經。因縁衆救。僅得令存。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正月廿九日癸丑》○廿九日癸丑。冷然院火猶未滅。積布物於院北頭。募四方人。令救火。有功者以布賜之。右衞門火長大原雄廣麿振勵撲火。誤手墜而致死。官給殯新錢三貫文。米一斛五斗。商布卅段。令施藥院葬送焉。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二月乙卯朔》○二月乙卯朔。停大原野祭。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二月二日丙辰》○二日丙辰。從四位上行大和守在原朝臣善淵卒。善淵者。左京人。平城太上天皇孫。而无品高岳親王之子也。親王。大同末年爲皇太子。弘仁之初。廢爲親王。後賜男女姓在原朝臣。嘉祥三年授善淵從五位下。齊衡三年春加從五位上。是年夏拜大舍人頭。天安二年紀伊守。貞觀元年増正五位下。出爲大和守。二年遷内匠頭。四年爲大藏大輔。六年授從四位下。遷爲紀伊守。數月之後爲山城權守。九年遷爲神祇伯。兼河内權守。十年進從四位上。爲近江守。俄而遷大和權守。十四年更拜大和守。卒時年六十。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二月三日丁巳》○三日丁巳。不行釋奠之禮。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二月四日戊午》○四日戊午。停祈年祭。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二月六日庚申》○六日庚申。停春日祭。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二月九日癸亥》○九日癸亥。以正五位下守右中辨兼行丹波權守橘朝臣三夏爲築河内國堤使長官〈云々〉。』少僧都法眼和尚位道昌卒。道昌俗姓秦氏。讚岐國香河郡人也。幼歸佛道。受學三論宗之經典。弘仁七年被年分試。音訓兼通。九年於東大寺受具足戒。自後研綜諸宗。語究秘要。就神護寺僧都空海登灌頂壇。受眞言法。道昌音吐可感。詞辨寡仇。天長七年始延請。奉御所佛名懴悔導師。于時帝試問曰。帝王殺生之罪孰與臣下。道昌對曰。帝王重。臣下輕。左右侍臣皆以爲。法師年少。輙發妄言。爲之寒心。帝〓然。良久曰。帝王罪重。寧有説乎。道昌奏言。小僧竊見虞人供御者。株鮮數十。以一供膳。一御之費。多兼飛走。所費雖少。所殺稍多。故其罪重。至于臣下不然。山澤有禁。不聽縱獵。弋釣所獲。纔資口腹。故其業輕。帝曰。善。自此省遊虞之事。緩山澤之禁。天安三年爲興福寺維摩會講師。貞觀元年爲大極殿御齋會。藥師寺勝會講師三會議師。僧中大業畢矣。六年爲權律師。十六年依例奉御所佛名懴悔導師。言詞辨惠。善誘加常。聽者感悟。莫不賞歎。帝深歡喜。即降手。爲少僧都。始自天長。爰及今。供奉内裏佛名導師。未甞有一年闕焉。况復朝廷毎月法事大會。必以道昌爲發演之首。又
受檀越屈。登師子座。説法華經。六十年來。五百七十頓焉。年七十八。遷化於隆城寺別室。道昌非唯智徳既高詞惠盡妙。兼復濟事之方不廢俗務。承和中。甞大井河堰决。詔令道昌其防遏。道昌自躬先。創其功業。衆人子來。成之不日。故老咸收涕曰。不圖今日復見行基菩薩之迹矣。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二月十一日乙丑》○十一日乙丑。分遣使者於近京及平城諸寺。修善諷誦。以内藏寮後院錢其襯物。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二月十二日丙寅》○十二日丙寅。地震。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二月十四日戊辰》○十四日戊辰。天皇暫避仁壽殿。御弘徽殿。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二月十七日辛未》○十七日辛未。日有冠纓宿奎。』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衞大將陸奧出羽按察近藤原朝臣常行薨〈云々〉。帝不視事三日。勅遣從四位下右馬頭在原朝臣業平等贈從二位〈云々〉。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二月十八日壬申》○十八日壬申。地震。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二月廿三日丁丑》○廿三日丁丑。停園韓神祭。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二月廿四日戊寅》○廿四日戊寅。屈六十僧於大極殿。轉讀大般若經。限以三日。十五僧於紫宸殿。轉讀孔雀經。六僧於豐樂院。轉讀灌頂經。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二月廿五日己卯》○廿五日己卯。停大原野祭向上諸祀並所以停止者。以冷然院火并救火人燒死也。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二月廿七日辛巳》○廿七日辛巳。從五位下行大内記都宿禰良香爲文章博士。大内記如故。四品行常陸太守惟恒親王爲治部卿。常陸太守如故〈云々〉。四品守彈正尹惟彦親王爲上総太守。彈正尹如故〈云々〉。中納言從三位兼行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良世爲右近衞大將。餘官如故〈云々。廿四人〉。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二月廿九日癸未晦》○廿九日癸未晦。地震。大於建禮門前。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三月庚申朔》○三月甲申朔。丙戌三日。御齋奉燈如常。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三月五日戊子》○五日戊子。祈年祭。以冷然院火。二月四日不祀。故此日祭焉。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三月九日壬辰》○九日壬辰。地震。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三月十三日丙申》○十三日丙申。太政官下大宰府。令造對馬嶋分寺料幡一十六旒。以彼嶋例擧外之大豆。充其價直。縁嶋司之請也。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三月十四日丁酉》○十四日丁酉。地震。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三月十七日庚子》○十七日庚子。勅遣使者於常陸國鹿嶋神宮寺。施入幡卅四旒。國司載帳。永以相傳。使者奉幡之日。修善諷誦。便以常陸國年進内藏寮布百段襯。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三月廿八日辛亥》○廿八日辛亥。遣傳燈大法師位安宗於大宰彌勒寺。安置一切經三千四百卅二卷大乘經二千二百十四卷。大乘律五十卷。小乘律五百册卷。録外經百六十七卷。先是。故太政大臣藤原朝臣欲令今上垂拱而馭百靈〈良房〉。無爲而安萬民。奉爲八幡大菩薩。於豐前國寫一切經。令故傳燈大法師位行教其事。繕寫功成。始有首尾。今遣安宗。與府司相共供養安置焉。「五年三月十五日丁丑宣詔五畿七道諸國云廼者陰陽寮勘奏状于卜筮今可有天行之度豫能修善可防將來者加以春雨未遍水泉闕乏思民與歳忘寢與食夫銷禍者能仁無上之力招福者大乘不二之徳宜仰諸國以安居中講説經王自詔到日比及秋収至心堅固專令轉讀庶幾増神威於自在保寳祚於冥助黎民無疾疫之農功有豐稔之喜凡功徳之道誠信爲本仍須長官親自校勤允睿慮必期靈應不得疎略」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三月廿九日壬子晦》○廿九日壬子晦。授伊豫國從二位大山積神正二位。正四位上礒野神。近江國正四位下三上神並從三位。大和國正五位下天石戸別神。靈産魂命神並從四位下。美作國從五位上高野神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御鴨神從五位上。因幡國正六位上神前神。伊豫國正六位上風伯神並從五位下。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四月癸丑朔》○夏四月癸丑朔。於左仗下。賜侍臣飮。賜祿有差。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四月四日丙辰》○四日丙辰。廣瀬竜田祭。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四月五日丁巳》○五日丁巳。授美作國從三位中山神正三位。伊豫國從五位下楠本神從五位上。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四月七日己未》○七日己未。式兵部兩省奏文武官擬階短籍。天皇不御前殿。大臣奉勅於仗下行之。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四月八日庚申》○八日庚申。平野祭如常。』停内裏灌佛。以行神事也。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四月九日辛酉》○九日辛酉。梅宮祭。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四月十三日乙丑》○十三日乙丑。雷雨。諸衞陣於殿前。』是日。右近衞。右衞門。右兵衞府。右馬寮獻物。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四月十五日丁卯》○十五日丁卯。天皇遷自弘徽殿。御綾綺殿。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四月十八日庚午》○十八日庚午。雷電大雨。諸衞陣於殿前。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四月廿日壬申》○廿日壬申。諸衞警陣。縁明日賀茂祭也。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四月廿一日癸酉》○廿一日癸酉。賀茂祭如常。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四月廿二日甲戌》○廿二日甲戌。諸衞解嚴。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四月廿三日乙亥》○廿三日乙亥。皇太子始讀千字文。從五位上守右少辨兼行東宮學士橘朝臣廣相爲侍讀。親王公卿畢會。宴飮極歡而罷。五位已上並侍陣頭。六位賜祿各有差。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四月廿五日丁丑》○廿五日丁丑。先是。天皇讀群書治要。參議正四位下行勘解由長官兼式部大甫播磨權守菅原朝臣是善。奉授書中所抄納紀傳諸子之文。從五位上守刑部大輔菅野朝臣佐世奉授五經之文。從五位下行山城權介善淵朝臣愛成爲都講。從四位上行右京大夫兼但馬守源朝臣覺豫侍講席。至是講竟。帝觴群臣於綾綺殿。蓋申竟宴也。大臣已下各賦詩。參議從三位行左衞門督近江權守大江朝臣音人作都序。喚樂人一兩人。絲竹間奏。終日樂飮。達曉而罷。賜衣被綿絹各有差。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四月廿八日庚辰》○廿八日庚辰。卯時。白彗見東北。其色赤。以成芒角。至五月二日。其體長可丈餘。始出五車。稍掃八穀星。其氣雖耗減。而未滅亡。』是日。帝始讀史記。參議從三位行左衞門督兼近江權守大江朝臣音人侍讀。少内記正七位下惟良宿禰高尚爲都講。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伊豫守藤原朝臣冬緒。特被喚侍講席。』公卿於太政宮曹司廳。任諸國銓擬郡司。策命如常。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五月二日癸未》○五月壬午朔。二日癸未。伯耆國言。有牛生犢。一身兩頭。三眼三角二口。面各相背。遍身色。既産之後。母爲狼被害。犢亦死。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五月五日丙戌》○五日丙戌。停端午之。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五月十日辛卯》○十日辛卯。從五位下守下総守文室朝臣甘樂麻呂飛驛奏言。俘囚叛乱。故燒官寺。殺略良民。勅符曰。省奏状。知俘虜怨乱。須發官兵。以遏鋒鋭。又令武藏。上総。常陸。下野等國。各發兵三百人。以爲援助。宜各合勢迭相追討。早令和解莫擾農民。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五月十二癸巳》○十二癸巳。夜。木工寮火。燒官人直盧一宇。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五月十四日乙未》○十四日乙未。太白晝見經天。即歴軒轅。留宿少微。』是日。梅宮正四位上大若子神。小若子神。酒解神。酒解子神並授從三位。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五月十六日丁酉》○十六日丁酉。夜有雲氣。竟天。形如幡。頭捶西山。尾掛東山。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五月十八日己亥》○十八日己亥。夜有星。孛東北。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五月十九日庚子》○十九日庚子。從四位下行丹波守良岑朝臣經世卒。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五月廿日辛丑》○廿日辛丑。屈六十僧於紫宸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五月廿三日甲辰》○廿三日甲辰。讀經畢。僧六十口賜度各一人。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五月廿七日戊申》○廿七日戊申。授讃岐國從四位下田村神從四位上。正五位下大水上天神正五位上。從五位上賀茂天神。神谷天神並五位下。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五月廿九日庚戌》○廿九日庚戌。近江國正六位上牟佐上神。牟佐下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五月卅日辛亥》○卅日辛亥。辰時。有流星。落於東南。大可一尺。長可六尺。其色純白。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壬子朔》○六月壬子朔。相摸國言。大住郡河水二處變赤。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三日甲寅》○三日甲寅。日少光。星月並晝見。』是日。分遣使者於山城國賀茂御祖別雷。松尾。稻荷。乙訓。貴布禰。大和國丹生川上七社奉幣。丹生川上奉黒馬。以祈嘉注也。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四日乙卯》○四日乙卯。星月並晝見。』太政官曹司廳南門。雪花散落。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五日丙辰》○五日丙辰。星月並晝見。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六日丁巳》○六日丁巳。參議正四位下行右兵衞督藤原朝臣仲卒〈云々〉。年五十八。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八日己未》○八日己未。遣從四位下行左馬頭藤原朝臣秀道於春日神社奉幣兼祷。欲奉齋女以祈甘雨也。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支〉春日大神〈乃〉廣前〈爾〉恐〈美〉恐〈美毛〉申賜〈倍止〉申〈久〉。近來經日渉旬〈天〉。雨澤不降〈之天〉。百姓農業枯損〈奴之倍〉。因卜求〈爾〉。皇大神〈乃〉齋女不奉〈爾〉依〈天〉。致此賜〈倍利止〉卜申〈世利〉。是非故怠。今必卜定〈天〉令奉仕〈牟〉。仍且其由〈乎〉爲令祷申〈止之天奈毛〉。從四位下行左馬頭藤原朝臣秀道〈乎〉差使〈天〉。禮代大幣帛〈乎〉令捧持〈天〉奉出賜〈布〉。此状〈乎〉平聞食〈天〉。甘雨忽降〈之〉。五穀茂熟〈之天〉。天皇朝庭〈乎〉常磐堅磐〈爾〉夜守日守〈爾〉護奉賜〈倍止〉。畏〈美〉畏〈美毛〉申賜〈波久止〉申。』遣左衞門佐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利基於山城國大原野神社。其祷同春日社。告文曰〈云々〉。准春日神社。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九日庚申》○九日庚申。遣從四位下行大舍人頭有佐王。向伊勢大神宮奉幣。以祈甘雨也。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十日辛酉》○十日辛酉。地震。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十一日壬戌》○十一日壬戌。月次神今食祭。帝不親祀。親王公卿於神嘉殿行事。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十三日甲子》○十三日甲子。分遣使者於十五大寺。轉讀大般若經。毎寺新錢。或二貫。或三貫。祈雨也。』比日毎夜有鼠跡。無萬數。滿兩京路。或自北向南。或入宮城。或出城外。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十五日丙寅》○十五日丙寅。除目二人。』屈六十僧於大極殿。限三箇日。轉讀大般若經。十五僧於神泉。修大雲輪請雨經法。並祈雨也。遣參議正四位下行勘解由長官兼式部大輔播磨權守菅原朝臣是善。從四位上行左京大夫輔世王。向深草山陵。謝過祈恩。以神祇官言不雨之祟在伐山陵樹也。』有勅。赦獄中輕繋廿三人。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十六日丁卯》○十六日丁卯。申時黒雲四合。俄而微雨。雷數聲。小選開霽。入夜小雨。即晴。先是有山僧。名聖慧。自言。有致雨之法。或人言於右大臣〈基經〉。即給所須用度紙一千五百張。米五斗。名香等。聖慧受取將去。命大臣家人津守宗麻呂。視聖慧之所修。是日宗麻呂還言曰。聖慧於西山頂。排批紙米。供天祭地。投體於地。慇懃祈請。如此三日。油雲觸石。山中遍雨。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十七日戊辰》○十七日戊辰。未時雷電微雨。食頃乃霽。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十八日己巳》○十八日己巳。大極殿讀經。神泉苑修法。更延二日。未得快注也。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十九日庚午》○十九日庚午。下野國言。殺獲反虜八十九人。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廿日辛未》○廿日辛未。大宰府言。大鳥二集肥後國玉名郡倉上。向西鳴。群烏數百。噬拔菊池郡倉舍葺草。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廿一日壬子》○廿一日壬子。相摸國言大住郡河水二處變赤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廿三日甲戌》○廿三日甲戌。不雨數旬。農民失業。轉經走幣。祈請佛神。猶未得嘉注。古老言曰。神泉池中有神竜。昔年炎旱。焦草礫石。决水乾池。發鍾鼓聲。應時雷雨。必然之驗也。於是勅遣右衞門權佐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遠經。率左右衞門府官人衞士等於神泉。决出池水。正五位下行雅樂頭紀朝臣有常諸樂人。泛竜舟陳鐘鼓。或歌或舞。聒聲震天。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廿四日乙亥》○廿四日乙亥。寅時微雷細雨。須臾乃霽。未時雷數聲降雨。但京城之外不及濕塵。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廿五日丙子》○廿五日丙子。申時雷電小雨。少時天晴。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廿六日丁丑》○廿六日丁丑。自廿四日。迄今日。神泉乾池擧樂。晝夜不輟。至是賜樂人衞士等祿而罷焉。』是日。下知大宰府。班幣肥後國境内明神。攘謝大鳥群烏之怪也。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六月廿九日庚申晦》○廿九日庚申晦。雷雨。小選乃止。大於朱雀門前。例也。』是日。從四位上行神祇伯兼伊豫權守藤原朝臣廣基卒。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七月辛巳朔》○秋七月辛巳朔。午時雷數聲。小雨。食頃而晴。申時降雨。入夜乃霽。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七月二日壬午》○二日壬午。遣使班幣賀茂御祖別雷。松尾。稻荷。乙訓。木嶋。貴布禰。丹生川上八神社。祈雨也。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七月三日癸未》○三日癸未。遣從四位上行民部大輔潔世王。散位從五位下有能王。向楯列山陵。申謝百姓伐樹陵中樹。兼祈甘雨。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七月四日甲申》○四日甲申。廣瀬竜田祭。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七月五日乙酉》○五日乙酉。下野國言。討殺賊徒廿七人。歸降俘囚四人。勅。殺服降者。情所不忍者。若非元兇。宜全首領。其勝兵先登。逐虜擒敵者。量加褒賞。使知崇功。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七月十日庚寅》○十日庚寅。雷電風雨。拔樹木壞盧舍。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七月十二日壬辰》○十二日壬辰。雷雨末止。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七月十三日癸巳》○十三日癸巳。地震。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七月廿一日辛丑》○廿一日辛丑。長樂門中所納驛鈴在匱中自鳴。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七月廿六日丙午》○廿六日丙午。霖雨不止。遣使大和國丹生川上神社。奉幣白馬。祈止雨也。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八月五日乙卯》○八月辛亥朔。五日乙卯。散位從四位下寧内王卒〈云々〉。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八月七日丁巳》○七日丁巳。釋奠如常。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八月八日戊午》○八日戊午。天皇御紫震殿。喚明經博士得業生學生等。令論經義。賜祿各有差。』是日。未漏上二刻。陰陽寮漏刻皷自鳴一聲。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八月十日庚申》○十日庚申。地震。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八月十五日乙丑》○十五日乙丑。以從四位下行左中辨兼美濃權守藤原朝臣良近爲神祗伯。除目廿五人。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八月十六日丙寅》○十六日丙寅。地震。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八月廿二日壬申》○廿二日壬申。太政官處分。顯告左右京絶戸田者。所顯告田半。令告人得三年耕食。若妄隱認絶戸田。爲他人所告者。依律科罪。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八月廿四日甲戌》○廿四日甲戌。巳時有烏。噬内竪傳點籌木。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八月廿五日乙亥》○廿五日乙亥。奉幣伊勢及賀茂御祖別雷社。松尾。稻荷。木嶋。乙訓。丹生社。祈秋稔也。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八月廿八日戊寅》○廿八日戊寅。授河内國正六位上野中神從五位下。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九月三日壬午》○九月庚辰朔。三日壬午。御燈之齋。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九月七日丙戌》○七日丙戌。右大辨兼左近衞中將源朝臣舒爲參議。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九月九日戊子》○九日戊子。重陽。天皇御紫宸殿。親王已下侍宴賦詩。奏樂如常。賜祿各有差。』神祗伯從四位下兼行美濃權守藤原朝臣良近卒。良近者。大宰員外帥正三位吉野之第四子也。容儀可觀。風望清美。雖無學術。以政理見推。天安二年起家爲刑部大丞。十一月遷爲式部少丞。貞觀二年冬授從五位下。三年正月爲伊勢權介。俶裝就路。有詔召還。拜右少辨。四年遭母喪解職。服紀未終。詔以本官起之。五年轉左少辨。八年加從五位上。十年二月爲越前權守。數月復左少辨。十二年轉右中辨。十三年増正五位下。十五年爲土左權守。右中辨如故。十六年轉左中辨。自土左權守。遷兼美濃權守。十七年進爵從四位下。是年八月遷神祗伯。美濃權守如故。良近爲人強力。嘗酣醉乘車而行。戯謂同車者曰。吾欲令此牛不行。乃以手據車床。閉氣堅坐不動。牛張四足。立而不前。其膂力過人如此。卒時年五十三。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九月十日己丑》○十日己丑。授伊勢太神宮禰宜外正六位上荒木田神主徳雄從五位下。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九月十一日庚寅》○十一日庚寅。奉幣伊勢大神宮。例也。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九月十三日壬辰》○十三日壬辰。辰時有烏。噬内竪傳點籌木。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月甲戌朔》○冬十月庚戌朔。天皇不御紫宸殿。親王公卿及次侍從。侍宜陽殿西廂。賜飮如常。賜祿各有差。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月八日丁巳》○八日丁巳。授長門國從五位上住吉荒御影神正五位下。』但馬國婦美含郡人日置部小手子叙位二階。小手子年十六。適權大領外從八位上部良氏。年廿九夫亡。守不移。無意再。及至晩齡。執志彌固。黨推敬。故褒美焉。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月九日戊午》○九日戊午。紫宸殿前版上。狐遺屎。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月十日己未》○十日己未。授石見國正五位下物部神正五位上。從五位上勳七等伊甘神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府中神從五位上。紀伊國正六位上三前神從五位下。』免安藝國遠管驛々子當年調。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月十二日辛酉》○十二日辛酉。麋鹿一入主殿寮御湯舍。有人捕獲。放之北野。其舍在太政官候廳東。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月十五日甲子》○十五日甲子。皇子貞辰爲親王。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基經女之所生也。于時年二歳。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月十七日丙寅》○十七日丙寅。紀國正四位上伊達神。志摩神。靜火神並授從三位。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月十九日戊辰》○十九日戊辰。紫宸殿前版上狐遺屎。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月廿四日癸酉》○廿四日癸酉。屈六十僧於紫宸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月廿七日丙子》○廿七日丙子。先是。從四位上源朝臣效入道爲沙門。至是令所司返收其資人位田。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一月庚辰朔》○十一月庚辰朔。夜丑三刻。日有蝕之。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一月四日癸未》○四日癸未。藤原朝臣意佳子爲春日大原野神齋。以前齋藤原朝臣可多子遭喪也。意佳子。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右近衞大將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良世之女也。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一月五日甲申》○五日甲申。平野春日祭如常。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一月六日乙酉》○六日乙酉。梅宮祭。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一月十三日壬辰》○十三日壬辰。但馬國去年水損。借正税四分之一。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一月十五日甲午》○十五日甲午。陰陽寮言。黄帝九宮經肅吉九篇云。承天之道。因人之情。上占三光。下用五行。三神相合。名曰三合。所謂三神者。大歳。客氣。太陰是也。今自上元己亥。至于本朝貞觀十八年丙申。積年四千九百一十八上也。以三元百八十除之。「百八十除之」今中元之末。下元之内也。三合之運。當在明年。經曰。毒氣流行。水旱攝并。苗稼傷殘。火爲殃。寇盜大起。兵喪疾疫競並起。實是雖當五行之理運。而弭之術既在祈祷。夫禍福之應。譬猶影響。吉凶之變。愼與不愼也。當此時。人君修徳施仁。自然銷災致福。去天平寳字三年己亥。歳當三合之理運。是則三元大終。而五徳復始之年矣。上元之三合。初在斯歳。由是司上奏。詔頒下天下。令讀般若心經。既免其災。即是本朝之殷鑒也。』庶人伴善男沒官地一町在右京二條四坊。勅施天安寺。墾田八十町四。庄家六處在伊勢國。永造京城道橋。』是夜。月有蝕之。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一月十六日乙未》○十六日乙未。出羽國言。渡嶋荒狄反叛。水軍八十艘。殺略秋田飽海兩郡百姓廿一人。勅牧宰討平之。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一月十九日戌辰》○「十九日戌辰佛名」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一月廿二日辛丑》○廿二日辛丑。園韓神祭。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一月廿三日壬寅》○廿三日壬寅。鎭魂祭如常。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一月廿四日癸卯》○廿四日癸卯。令親王公卿於神嘉殿。行新甞祭之事。天皇不御。以雨也。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一月廿五日甲辰》○廿五日甲辰。宴群臣於紫宸殿。帝御簾中。親王公卿侍殿座。五位已上侍幄。奏五舞如常。宴竟賜祿各有差。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一月廿六日乙巳》○廿六日乙巳。東宮鎭魂祭。公卿行事。所司供奉如常。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一月廿八日丁未》○廿八日丁未。勅免伊勢國去年田租八分。風水爲災也。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二月月庚戌朔》○十二月庚戌朔。大和國私鑄錢者。往々而在。令國宰追捕。』讃岐國司申請。准國司例。以受業練道博士醫師公廨。填未納官物。太政官處分。依請焉。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二月五日甲寅》○五日甲寅。授長門國從四位下住吉荒魂神四位上。近江國從五位下小丈神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坂神從五位下。武藏國正六位上河輪神。稻聚神。飛騨國正六位上本母國都神。釼緒神。上野國正六位上丹生神並從五位下。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二月十一日庚申》○十一日庚申。停月次神今食祭。先是。今月六日左近衞府人死。神祇官染汚其穢。大於建禮門前。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二月十三日壬戌》○十三日壬戌。勅令五畿七道諸國。奉幣境内名神及國分二寺諸定額寺。屈僧七口。限以三日。晝轉金剛般若經。夜念藥師觀音號。明年當三合。豫攘除水旱疾疫兵喪火。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二月十五日甲子》○十五日甲子。庶人伴善男沒官墾田陸田。山林庄家稻。鹽濱鹽釜等在諸國。皆造京城道橋。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二月十九日戊辰》○十九日戊辰。始修佛名懴悔如常。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二月廿二日辛未》○廿二日辛未。獻荷前幣於諸山陵墓。公卿於建禮門前行事。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二月廿七日丙子》○廿七日丙子。授肥後國正四位上阿蘇比神從三位。下野國從五位下伊門神從五位上。常陸國正六位上三枝祇神。紀伊國正六位上大位神並從五位下。』右京人右大史正六位上伊部造豐持賜姓飯高朝臣。天足彦國押人命之後也。』左京人右大史正六位上兼行博士小槻山公今雄。主計師大初位下小槻山公有緒。近江國栗本郡人前伊豆權目正六位上小槻山公良眞等。並賜姓阿保朝臣。息速別命之後也。
《卷二十七貞觀十七年(八七五)十二月廿九日戊寅晦》○廿九日戊寅晦。大於朱雀門前。大儺。例也。PJ038
《卷二十七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二十七 終



PJ039
《卷二十八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廿八 〈起貞觀十八年正月、盡五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 勅撰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正月己卯朔》○十八年春正月己卯朔。天皇不受朝賀。雨也。』春宮坊及所司獻卯杖。付内侍奏。』賜宴侍臣於紫宸殿。雅樂寮奏樂。賜被如常。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正月二日庚辰》○二日庚辰。親王已下次侍從已上奉參皇太后宮東宮賜宴。雅樂寮擧樂。賜衣被。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正月三日辛巳》○三日辛巳。日色變赤。西京三條降霧陰蒙。徃還之人不辨其形。須臾開霽。日色復常。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正月七日乙酉》○七日乙酉。天皇御紫宸殿。覽青馬。宴群臣。奏女樂。如常儀。宴竟賜祿各有差。』授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伊豫守藤原朝臣冬緒從三位〈云々。五十五人〉。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正月八日丙戌》○八日丙戌。於大極殿。始講最勝王經。以大安寺僧法相宗傳燈大法師位春興爲講師。』女叙位。〈十六人〉。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正月十四日壬辰》○十四日壬辰。大極殿齋講畢。僧綱率名僧。奉參内裏。論義如常。賜御被而罷。』以從四位上行中務大輔兼因幡權守棟貞王爲神祇伯〈云々。卅五人〉。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正月十六日甲午》○十六日甲午。踏歌PJ040之節。天皇御於紫宸殿。賜宴侍臣。宮人踏歌如常儀。賜祿有差。』以從五位上橘朝臣休蔭爲次侍從。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正月十七日乙未》○十七日乙未。於建禮門前。行六府射禮。春宮坊帶刀舍人依次射之。天皇不御。公卿行事。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正月十八日丙申》○十八日丙申。停四府賭射。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正月廿一日己亥》○廿一日己亥。停内宴。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正月廿五日癸卯》○廿五日癸卯。先是。貞觀十六年大宰府言。香椎廟宮毎年春秋祭日。志賀嶋白水郎男十人女十人奏風俗樂。所着衣裳。去寳龜十一年大貳正四位上佐伯宿禰今毛人所造也。年代久遠。不中服用。請以府庫物。造之。至是太政官處分。依請焉。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正月廿七日乙巳》○廿七日乙巳。越中國獲白雉而獻。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二月己酉朔》○二月己酉朔。壬子四日。祈年祭如常。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二月五日癸丑》○五日癸丑。下総國言。木連理。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二月七日乙卯》○七日乙卯。停大原野祭。以大膳觸死穢也。大於建禮門前。承前之例。有事故停春日大原野祭之時。不修大。辨官依神祇官解而行之。由是責神祇官。令進過状。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二月九日丁巳》○九日丁巳。停釋奠之禮。』賀茂齋儀子内親王始笄。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二月十日戊午》○十日戊午。右京言。返上出擧修理官舍道橋料貞觀錢六十貫文。司以乘物。買收米二百斛。納其息利彼。太政官處分。依請焉。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二月十二日庚申》○十二日庚申。停春日祭。以皇太后宮犬死内裏染汚也。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二月十五日癸亥》○十五日癸亥。四品守彈正尹兼行上総太守惟彦親王爲常陸太守。尹如故〈云々。卅三人〉。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二月十七日乙丑》○十七日乙丑。園韓神祭如常。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二月十九日丁卯》○十九日丁卯。釋奠如常。先是。丁巳九日。皇太后宮司染穢。輙入内裏。由是延而行之。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二月廿日戊辰》○廿日戊辰。二品行式部卿兼大宰帥忠良親王薨〈嵯峨皇子〉。帝不視事三日。薨時年五十八。時人惜之〈云々〉。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二月廿三日辛未》○廿三日辛未。六十僧於紫宸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二月廿五日癸酉》○廿五日癸酉。淳和太皇太后。請以嵯峨院爲大覺寺曰。嵯峨院者。太上天皇昔日閑放之地也。霞之後。渉日既深。階庭不披。臺亦壞。仍比年頗加修葺。僅避風雨。尋想宿昔之餘哀。欲守終焉於此地。而今尊像禪經。時敬禮。鍾磬香花。隨以安置。伽藍之體。佛地之端。五六年來。適然具足。若不變名定額以示往來。殊恐樵夫牧童或致誤犯。願也樓閣仍舊。便爲道場。名號惟新。稱曰大覺。欲使追慕攀啼之志今古无移。眞如法性之因自他共利。勅曰。宜隨太后御願。賜額曰大覺寺。頒行天下。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二月廿八日丙子》○廿八日丙子。越前國坂井郡人從八位上物部恒繼男貞守。詐冐丹生郡人物部富主位蔭。貢擧位子。除課役。國司申請。依律科罪。還着本色。太政官處分。依請焉。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三月三日辛巳》○三月己卯朔。三日辛巳。天皇御齋奉燈如常。』是日。山城國泉橋寺申牒曰。故僧正行基。五畿境内建立册九院。泉橋寺是其一也。泉河渡口。正當寺門。河水流急。橋梁易破。毎遭洪水。行路不通。當土道俗合力。買得大船二艘小船一艘。施入寺家。以人馬之濟渡。太政官。天長六年。承和六年兩度。下符國宰。配浪人。守護寺家及船橋。而國吏稱非永例。比年无。望請重被下知。永配浪人。視護寺家及船橋。太政官處分。依請焉。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三月七日乙酉》○七日乙酉。制。東大寺造寺所知事僧。遷替之日。責其解由。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三月九日丁亥》○九日丁亥。參議大宰權帥從三位在原朝臣行平起請二事。其一事。請營壹伎嶋水田一百町使對馬嶋年粮曰。文簿。六國一年所漕運對馬嶋年粮穀二千斛。運賃并雜用穀穎三萬四千五十束。就中筑前。筑後。肥前。豐前。豐後等國各三百廿斛。肥後國四百斛。運賃穀一萬七十四束。并綱丁挾杪水手百六十五人。徭丁稻三千二百八十束。凡厥所費。大略如件。而往古以來。全到者寡。年中漂五六之三四。以故。運輸之國。人物徒盡。領之嶋。粮儲常空。壹伎嶋司并習俗人民等皆申云。壹伎嶋者。肥前國昧旦發程。入夜着岸。對馬嶋與壹伎嶋。又亦如之。其潮落潮來。不似他處。而陸地人民。不詳波程。故蕩沒連踵。溺死不絶者。今謹故實。延暦以往。件年粮籾。從六ケ國。遞送於壹岐嶋。壹岐嶋受領。轉送於對馬嶋。而大同以來已停廢。伏以。古人遠圖。深達物理。但令六國漕運。猶未由救弊。因文簿。壹伎嶋課丁二千餘人。並是半輸者也。千人貢御油。千人進府儲油并雜穀等。又同嶋水田六百十六町。而沒八十六歩。就中除百姓口分田并雜田等之外。死者口分并疫死口分。國造田等一百餘町也。今商量。役千人丁。營百町田。其勢易於反掌。停進府之雜物。運對馬嶋年糧事。又便於人民。假令停
壹岐嶋所進雜油并雜穀等。令進六國。停六國所運年粮。令營壹伎嶋田。相折利害。所返納稻二萬九千六百册餘束。即其支度用途載在別紙。但反經之可否。利害難明。因召彼嶋守賀茂直峯并練事書生等。令陳利害。勘署已訖。』其二事。請合肥前國松浦郡庇羅値嘉兩更建二郡號上近下近置値嘉嶋曰。案内。元有九國三嶋。至于天長元年。停多嶋。隷大隅國。是只貢百領鹿皮。費三萬六千餘束稻之故也。今件二。地勢曠遠。戸口殷阜又土産所出。物多奇異。而徒委郡司。恣令聚歛。彼土之民。厭私求之苛。切欲貢輸於公家。物惣是國司難巡。長少權勢之所致也。加之地居海中境隣異俗。大唐新羅人來者。本朝入唐使等。莫不經歴此嶋。府頭人民申云。去貞觀十一年。新羅人掠奪貢船絹綿等日。其賊同經件嶋來。以此觀之。此地是當國樞轄之地。宜擇令長以愼防禦。又去年或人民等申云。唐人等必先到件嶋。多採香藥。以加貨物。不令此間人民觀其物〓。又其海濱多奇石。或鍛練得銀。或琢磨似玉。唐人等好取其石。不曉土人。以此言之。不委以其人之弊。大都皆如此者也。望請。合件二。更建二郡。號上近下近。便爲値嘉嶋。新置嶋司郡領。任土〓貢。但其俸擧定正税公廨之間。令兼任肥前國權官。於是公卿奏議曰。臣聞。聖人濟世。以便物爲
先。明王馭民。以制宜爲貴。今行平所請上件二條。漸欲省風浪運漕之費。存封疆任土之規。有以詳矣。臣等伏以商量。營水田充年糧事。頗乖仍舊謀。合權宜。請試許二年。先明息耗。合兩號一嶋事。苟謂利公。豈期膠柱。請隨其所陳。將以改置。謹録事状。伏聽天裁。奏可。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三月十三日辛卯》○十三日辛卯。皇子貞數爲親王。年二歳。母更衣參議大宰權帥從三位在原朝臣行平之女也。皇女識子爲内親王。年三歳。母更衣故神祇伯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近之女也。皇子長頼。賜姓源朝臣。年二歳。母更衣從五位下行信濃權介佐伯宿禰子房之女也。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三月十四日壬辰》○十四日壬辰。勅置延暦寺寳幢院八僧。有闕申官補之。永以爲例。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三月廿一日己亥》○廿一日己亥。霖雨。京城人飢。賑給之。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三月廿八日丙午》○廿八日丙午。散位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本雄卒。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三月廿九日丁未》○廿九日丁未。内藏寮御服倉院松樹有烏巣。烏一雙棲宿。毎年生五六子。今春修舊巣。將棲乳。有鵄一雙。奪烏巣棲止生。烏鵄相鬪。經旬不止。遂鵄戰勝矣。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三月是月》○是月霖雨。至今未止。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四月戊辰朔》○夏四月戊申朔。天皇不御紫震殿。於仗下賜侍臣飮。賜祿有差。以從四位下四友王等爲次侍從。』平野祭如常。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四月八日乙卯》○八日乙卯。大神祭。』停内裏灌佛。以行神事也。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四月十日丁巳》○十日丁巳。授上野國從四位上貫前神正四位下。正五位上伊賀保神從四位下。正五位下甲波宿禰神正五位上。』是夜。子時。大極殿。延燒小安殿。蒼竜白虎兩樓。延休堂及北門北東西三面廊百餘間。火數日不滅。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四月十一日戊午》○十一日戊午。追禁前丹波守從五位上安倍朝臣房上。從五位下笠朝臣弘興。以有疑行火也。』詔召問明經紀傳博士等曰。大極殿。皇帝廢朝以否。及群臣從政如何。從五位上行大學博士兼越中守善淵朝臣永貞。從五位下行助教船連副使麻呂。善淵朝臣廣岑。直講正六位上美努連清名。小野朝臣當岑等言。禮記檀弓曰。有焚其先入之室。則三日哭。故曰。新宮火又三日哭。左氏傳曰。昭十八年五月壬午。宋衞陳鄭。三日哭。國不市。依此言之。天災人火。皆三日哭。是憂火若喪之意也。既曰三日哭。何得在正寢聽政。又春秋之義。國有異。則君親素衣縞冠。帥群臣而哭之。然則公卿從事。隨而可知。大學頭從五位上兼行文章博士巨勢朝臣文雄。文章博士從五位下兼行大内記越前權介都宿禰良香等言。春秋穀梁傳。新宮三日哭。新宮者何。禰宮也。三日哭。哀也。其哀。禮也。又漢武帝建元六年四月。高園便殿火。帝素服五日。昭帝元鳳四年五月。孝文廟正殿火。帝及群臣皆素服。又漢武帝元封六年十一月。栢梁臺。成帝永始四年四月。長樂宮。臨華殿。未央宮。東司馬門皆。後漢順帝永和元年十月。承福殿火。魏明帝青竜二年四月。崇華殿。晉武帝大康十年四月崇賢殿。梁武帝普通二年五月殿
火。延燒後宮屋三千間。據此等文。國廟火。必有素服盡禮哀之禮。至如宮殿之。無有變服廢朝之文。但春秋昭十八年左氏傳曰。五月宋衞陳鄭皆火。三日哭。國不市。苑曰。魏文侯御廩。素服避正殿五日。群臣皆素服而哭。謹案。古之諸侯有如此之者。或有變服致哭之義。今折中而論之。宜三日廢朝。皇帝及群臣不變常服。唯盡憂之意。從文雄良香等之議。』是日。諸衞戒嚴。警夜巡晝。倍於常儀。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四月十三庚申》○十三日庚申。諸衞警固。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四月十四日辛酉》○十四日辛酉。停賀茂祭。以大極殿火也。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四月十五日壬戌》○十五日壬戌。諸衞解嚴。』是日。綾綺殿震動。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四月廿日丁卯》○廿日丁卯。於建禮門前修大。以大極殿火災也。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四月廿三日庚午》○廿三日庚午。式部省奏諸國銓擬郡司簿。天皇不御紫宸殿。大臣奉勅。於宜陽殿西廂行事。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四月廿七日甲戌》○廿七日甲戌。分遣左右近衞左右兵衞等勇幹者。騎官馬。於東西京中。毎夜巡行。伺視非常。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四月廿八日乙亥》○廿八日乙亥。擬郡司。策命如常。』勅遣木工權大允外從五位下惟良宿禰安宗。木工外從五位下日置造繩主等。向紀伊國。占採大極殿材木山。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五月丁丑朔》○五月丁丑朔。日有蝕之。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五月三日己卯》○三日己卯。勅遣從四位上行神祇伯棟貞王。向伊勢大神宮。告以大極殿。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五月四日庚辰》○四日庚辰。勅遣參議從三位民部卿藤原朝臣冬緒向松尾社。參議正四位下行勘解由長官兼式部大輔近江守菅原朝臣是善向賀茂御祖別雷兩社。同告大極殿災。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五月五日辛巳》○五日辛巳。停端午之。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五月八日甲申》○八日甲申。遣使栢原山陵〈桓武〉。告以火。告文曰。天皇大命〈度〉掛畏〈岐〉栢原御陵〈爾〉。恐〈美〉恐〈美毛〉申賜〈倍止〉申〈久〉。去月十日〈爾〉大極殿〈爾〉火〈乃〉事在〈天〉。東西兩樓并廊百餘間。一時燒盡〈爾太利〉。傳〈爾〉聞賜〈禮波〉。此宮〈波〉掛畏〈岐〉天皇朝廷〈乃〉營作〈良之女〉賜〈天〉。萬代〈爾〉傳賜〈介留〉宮〈奈利〉。就中〈爾〉大極殿〈波〉殊〈爾〉御意留賜〈天〉妙〈爾〉麗〈久〉造餝賜〈天〉。國〈乃〉面〈止之天〉。百官萬民〈乃〉仰〈久〉處〈止〉定賜〈介留〉殿〈奈利介利〉。而不意之外〈爾〉此在〈天〉。一旦〈爾〉燒盡〈太利〉。近日之間〈波〉。此〈乎〉憂念耻歎賜〈天〉。夜〈毛〉晝〈毛〉無間畏〈利〉賜〈己止〉限量〈毛〉無〈之〉。此〈波〉天火人火〈止毛〉未知〈須〉。若人火〈奈良波〉。掛畏〈岐〉御陵助哀賜〈天〉。行火〈太留〉人等〈乎〉早〈爾〉顯〈之〉出〈之〉賜〈倍〉。又近日物恠在〈爾〉依〈天〉卜求〈爾〉。失火之事亦可在〈止〉卜申〈世利〉。掛畏〈岐〉御陵助護賜〈天〉。天火〈爾末禮〉人火〈爾末禮〉未然之外〈爾〉其〈乎〉拂却賜〈倍〉。此状〈乎〉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近衞中將兼中權守
源朝臣能有。從五位上行少納言橘朝臣茂生等〈乎〉差使〈天〉聞〈江〉奉出〈之〉賜〈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五月十二日戊子》○十二日戊子。風起紫宸殿前。轉出脩明門。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五月十四日庚寅》○十四日庚寅。未刻地震。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五月十五日辛卯》○十五日辛卯。卯時地震。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五月廿一日丁酉》○廿一日丁酉。未時地震。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五月廿三日己亥》○廿三日己亥。屈六十僧於紫宸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設僧房於承明門東西廊。以八省院廊爲燼也。』賀茂齋儀子内親王依病出紫野齋院。移居皇太后宮染殿宮。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五月廿七日癸卯》○廿七日癸卯。散位正四位下源朝臣寛卒。寛者。嵯峨太上天皇之子也。天皇叡哲多通。雅好文章。愛才重士。情如飢渇。視寛幼耽學。欲令展其才勸其博渉。研精不倦。始加元服。叙正六位上。奉試及第。補文章生。承和三年授從四位上。六年拜加賀守。頃之遷阿波守。十二年爲神祇伯。十四年爲右京大夫。嘉祥初刑部卿。仁壽二年兼越中守。齊衡三年加正四位下。四年讃岐權守。貞觀五年爲宮内卿。六年爲越前權守。宮内卿如故。十二年遷伊豫守。寛性質直。不肯妄交。爲政之道。本無留意。官爵不登。抑自取之。卒時年六十四。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五月廿八日甲辰》○廿八日甲辰。勅令山城國。毎年米册二斛。石清水八幡宮護國寺。永以爲例。』先是。律師法橋上人位長朗申牒。大和國長谷山寺。是長朗先祖川原寺脩行法師位道明。寳龜年中。其同類。奉爲國家所建立也。靈像殊驗。遐邇仰止。請毎年安居。令居住僧等。講演勝仁王兩部經。誓護朝廷。其布施供養。用寺家物。太政官處分。依請。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五月廿九日乙巳晦》○廿九日乙巳晦。
☆《卷二十八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五月是月》○是月。霖雨。至此未止。
《卷二十八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二十八 終



PJ051
《卷二十九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廿九 〈起貞觀十八年六月、盡十一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 勅撰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六月丙午朔》○六月丙午朔。延暦寺座主傳燈大法師位圓珍上表。請以内供奉十禪師傳燈大法師位雲授蘇悉地大法。爲三部大法阿闍梨。内供奉十禪師傳燈大法師位常濟爲兩部大法阿闍梨。詔從之。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六月三日戊申》○三日戊申。制。左右京百姓。六年已上。不進計帳戸。准逃走例除帳。收口分田。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六月四日己酉》○四日己酉。風吹氣冷。宛然似秋。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六月七日壬子》○七日壬子。卯時霧降。至巳而霽。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六月八日癸丑》○八日癸丑。授參河國從四位下知立神。砥鹿神並從四位上。從五位上狹投神。赤孫神並正五位下。肥前國從四位上田嶋神正四位下。從五位上志々岐神正五位下。正六位上神嶋神。鳴神。銀山神並從五位下。』庶人伴中庸犯大造罪。被配流隱伎國。中庸男禪師麿。元孫。叔孫三人。其禪師麿年十二歳。身在京師。詔遣配所。元孫叔孫二人。隨在配所。召還京師。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六月九日甲寅》○九日甲寅。右大臣已下參議已上相向八省院含章堂。始行修造大極殿之事。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六月十一日丙辰》○十一日丙辰。停月次并神今食祭。以内裏有穢也。大於建禮門前。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六月十五日庚申》○十五日庚申。霖雨。』故延暦寺座主慈覺本願文殊五間影嚮樓一基〈円仁〉。高五丈三尺。廣五丈三寸。縱三丈八尺。安置正體文殊坐像一躯。高四尺八寸。化現文殊乘師子立像一躯。高八尺。脇侍文殊立像四躯。高各五尺三寸。侍者化現文殊童子立像一躯。高五尺三寸。師子御者化現文殊大士立像一躯。高五尺三寸。太政官處分。以爲誓護朝庭之處。先是。内供奉十禪師傳燈大法師位雲申牒。昔者慈覺大師入唐求法之日。巡禮臺山之時。感遇文殊化現師子聖燈圓光。頼此大聖之感應。得遂求道之大願。欲使彼大聖之應化。感來於我本朝。鎭護國家。利益黎庶。由是祈乞於五臺現化之處。掘取五峯清淨之土。經歴一紀。跋渉萬里。秘藏潔塊。將來此間。埋置五方之壇下。構造二重之高樓。專令雲勾當其事。成功未半。大師无常。雲師遺命。果師本願。重樓尊像。功夫甫就。請奉進公家。爲護王之處。至是聽其所請焉。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六月十六日辛酉》○十六日辛酉。雷雨。諸衞陣於殿前。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六月十八日癸亥》○十八日癸亥。晨旦霧降。申時雨雹。酉時地震。』无品久子内親王薨〈云々〉。帝不視事三日。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六月十九日甲子》○十九日甲子。京師飢饉。遣使賑恤。以後院物給之。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六月廿日乙丑》○廿日乙丑。民部省奏請。令式部省改權任國司并品官交名移日月。主税寮解。式部省依貞觀十年十二月廿六日格。録年中所任權官交名。〈云々〉。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六月廿一日丙寅》○廿一日丙寅。一萬三千佛像廿九鋪。各廣五幅。高一丈六尺。分置東海。山陰南海三道諸國。國別一鋪。先是。元興寺僧賢護申牒。先師故律師傳燈大法師位靜安。承和年中奉勸國家。禮拜佛名。始行内裏。漸遍人間。遂詔諸國並令勤修。安本作是念。書寫佛經。鎭護國家。仍寫經典。安置諸國。未畫佛像。奄然殞背。遺教在耳。追思増悲。苟爲弟子。當述師志。由是發心致誠。奉造尊像。望請分置内裏及諸國。毎至御願懴悔之會。展張眞容。於前修之。許其所請焉。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六月廿七日壬申》○廿七日壬申。元興福寺僧徳操。元右京人長背村主。與春日春岑。同謀私鑄錢。推問事迹。徳操不伏。雖然衆證灼然。須依格着役仕。有曰。村主本是緇徒。殊處中流。是故配流伊豫國。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七月丙子朔》○秋七月丙子朔。己卯四日。廣瀬竜田祭。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七月七日壬午》○七日壬午。興福寺塔。自寅時震動。至干九日不止。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七月八日癸未》○八日癸未。山城丹波兩國司申請。株國司公廨。准一分給非違使。但有調庸未進欠負未納之年。准國司例勘補。從之。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七月十日乙酉》○十日乙酉。加賀國々掌二員把笏。以入色者爲之。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七月十一日丙戌》○十一日丙戌。授甲斐國從四位下勳十二等物部神。越中國新川神並從四位上。甲斐國正五位下美和神正五位上。美濃國正六位上兒安神。越中國櫛田神並從五位下。』丹後。美作兩國飢疫。賑給絶乏戸。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七月十四日己丑》○十四日己丑。大雷雨。諸衞陣於殿前。』參議行右大辨從四位下兼行近江權守源朝臣舒獲奇鳥一獻之。其大及體如鴨。羽毛觜脚背赤。勅放北山。』先是。去年十月。勅喚散位大藏善行。侍藏人所。校定御書。兼以顏氏家訓。教授帝左右年少及禁中好事者。至是講竟。詔於藏人所。賜竟宴。喚大學文章生等賦詩。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七月十五日庚寅》○十五日庚寅。授攝津國正六位上高林神從五位下。』伊賀因幡兩國司奏言。株公廨利稻一分。將加國儲。詔許之。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七月十八日癸巳》○十八日癸巳。雷雨。』是日。大安寺塔震動。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七月十九日甲午》○十九日甲午。請五僧於八省院含章堂轉經。以將始大極殿作事也。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七月廿一日丙申》○廿一日丙申。授加賀國正六位上白鳥神。郡家神。山代大堰神並從五位下。』是日。卯時一刻。始作大極殿。土木工夫並從事。』申時。天無雲而雷。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七月廿二日丁酉》○廿二日丁酉。金剛峯寺水陸田卅八町在紀伊國伊都。那賀。名草。牟婁四郡。勅免其租。永爲寺田。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七月廿三日戊戌》○廿三日戊戌。彈正臺起請二事。其一事。請停左右京職官人贖銅貶奪考祿曰。天長四年九月廿日格云。弘仁六年二月九日格云。不責引流水於家内。唯禁露汚穢於墻外。然則有壅浸之禁。無掃清之制。因之有勢之家。都無掃清。如此之類。諸家司并内外主典已上。移式部兵部兩省。貶考奪祿。而天長五年十二月十七日停奪考祿。設贖銅法。厥後花肅之責。渉年无聞。温和之規。逐日彌新。遂使京條荒蕪。橋梁破絶。輕科疎網。漸靡令然。望請停贖銅法。貶奪考祿。』其二事。請諸司三度已上不向臺喚。并不辨申勘事者停給季祿曰。案公式令云。親王及五位已上有犯。應須糺劾。而未審實者。並據状勘問。不須推拷。委知事由。事大者奏彈。然則奏聞之理。必在推問之後。非經糺劾。何輙上奏。而今或一司。若公罪。若私罪。或爲臺所記録。或爲人所告言。因爲糺彈其由。即召官人。而空設巧詐。曾無參到。今將録罪状以上奏。則全乖令文。亦欲對其身定罪名。則終無期限。又一司四等以上之官。罪状各異。至于未經推劾。則首從難辨。如是之類。品目猥多。非設權略。何爲花革。望請。諸司三度以上不參臺喚者。並移式部兵部等省。以奪季祿。詔從之。』丹後國比年水旱。百姓飢餓。詔以穀
穎三萬斛。借絶乏戸。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七月廿六日辛丑》○廿六日辛丑。大宰府言。肥後國獲白龜一。長五寸。闊四寸五分。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七月廿七日壬寅》○廿七日壬寅。申一剋。東山下見五色雲。傍山根亘南北。形如虹而非虹。廣可一丈五尺。長可四五丈。比及二剋。而稍上。至嶺消散。天文要録祥瑞圖曰。非氣非。五色紛。是謂卿雲。亦謂景雲也。占曰。王者之徳至山陵。則景雲出。又曰。天子孝。則景雲見。』是夜戌時。黒雲起自同山嶺。亘西南。形如四副。長十許丈。于時四方晴明。无有雲氣。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七月廿八日癸卯》○廿八日癸卯。夜地震。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八月乙巳朔》○八月乙巳朔。新鑄銅印一面。賜右坊城使。』正五位下行陸奧守源朝臣謹奏請改名恭。詔許之。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八月二日丙午》○二日丙午。授出羽國從三位勳六等月山神正三位。近江國正六位上天高結神。阿波國意富門麻比神並從五位下。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八月三日丁未》○三日丁未。釋奠如常。』大宰府言。去七月十四日。大唐商人楊清等卅一人。駕一隻船。著荒津岸。勅。宜准歸化例安置供給。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八月四日戊申》○四日戊申。明經博士得業生等依例奉參内裏。不引見而罷。賜祿有差。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八月六日庚戌》○六日庚戌。日入之時。赤雲八條起自東方。直指西方。廣殆及竟天。瑞祥志曰。天氣峙時。山川出雲。占云。赤氣如大道一條。若至三四五條者大赦。人民安樂。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八月十三日丁巳》○十三日丁巳。石清水八幡護國寺申牒。故傳燈大法師位行教。去貞觀二年奉爲國家。祈請大菩薩。奉移此間。望請准宇佐宮。永置神主。即以從八位上紀朝臣御豐爲之。勅從之。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八月廿一日乙丑》○廿一日乙丑。以无位源朝臣宜子爲女御。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八月廿三日丁卯》○廿三日丁卯。六十僧於紫宸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八月廿五日己巳》○廿五日己巳。分遣中臣齋部兩氏六位已下。班幣五畿七道諸國境内神社。以神祇官陰陽寮言猶亦見火之氣也。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八月廿六日庚午》○廿六日庚午。夜東京失火。燒民二家。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八月廿九日癸酉》○廿九日癸酉。勅置貞觀寺座主。不令僧綱攝領。先是。僧正法印大和尚位眞奏言。貞觀寺者。今上之御願所建立也。故太政大臣忠仁公。與眞雅戮力推誠。經略修造。彫莊嚴。成之不日。公家施入田園資財。安置僧十六口。令修念眞言業。今堂宇輪奐資具既。非有主領。誰能齊遵。伏望准天臺宗。特置座主。勿令僧綱攝領。其座主必簡定受學兩部大法。修練加行堪爲師範者。三綱與俗校及別當共署。上奏補之。若有座主并定額僧中任僧綱者。更還本寺。不令寄住從之。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九月三日丁丑》○九月乙亥朔。三日丁丑。停御燈。以内裏犬死也。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九月五日己卯》○五日己卯。散事從四位上源朝臣端姫卒〈云々〉。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九月九日癸未》○九日癸未。停重陽。於宜陽殿西廂。賜侍臣酒。賜祿有差。』大宰府言。肥後國獲白龜一。於是公卿抗表慶賀言。臣聞〈云々〉。伏見參議大宰權帥從三位在原朝臣行平奏。管肥後國合志郡擬大領部辰吉。於所部正六位上奈我神社河邊。獲白龜一。神乃助化。出必有時。物乃爲馴。不索而獲。盡臣而勤憂。何忍仰帝徳而拜賀。勅答曰。得上表。見有賀瑞之詞。朕以爲。禎符之降。必應盛徳。顯慶之至。不於菲虚。方今運非光華。國多異。水府使者。孰爲來哉。朕反覆靈篇。考合祥瑞。自驗白蔡之質有時而浮。疑是青蓮之遊無心而出。何偸天祉。以爲己榮。朕若受之。非唯慙色於往時。更亦厚顏於來代。宜得比意。且止頷車。』前丹波守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貞守卒貞守者。右京人。從四位下勳七等鷹主之子也。好武事。便弓馬。無進趣之志。以簡靜自守。和元年爲右馬助。五年爲左馬助。十一年十二月遭喪去職。十二年三月詔以本官起之。十四年授從五位下。仁壽二年爲但馬介。數月拜左近衞少將。四年正月兼越前介。二月遷兼美濃介。仁壽三年加從五位上。齊衡二年兼丹波權介。三年改丹波權介爲正。少將如故。天安二年遷右馬頭。俄而遷丹波介。尋轉權守。三年出爲美濃權守。委政於任用之
吏。聲稱無聞。貞觀二年改權爲眞。八年拜丹波權守。十年轉眞。貞守善相鷹馬。凡其所説。駑駿之骨。及所生之地。一無相違。卒時年七十二。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九月十一日乙酉》○十一日乙酉。停奉伊勢大神宮幣使。以内裏犬死也。大於建禮門前。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九月十七日辛卯》○十七日辛卯。詔。中國置非違使一員。把笏帶劔。』大宰府言。管筑後國出擧。不足例擧之數。請以肥後國正税稻五萬束足其數。許之。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九月廿三日丁酉》○廿三日丁酉。寅時。大流星出自大微東番星邊。抵大陵星。入閣道與附路星之間。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九月廿五日己亥》○廿五日己亥。天南有白雲。亘東西。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月甲辰朔》○冬十月甲辰朔。天皇不御紫宸殿。於宜陽殿西廂。賜侍臣飮。賜祿有差。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月三日丙午》○三日丙午。遣散位從四位上基棟王。神祇大副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有本等。向伊勢大神宮奉幣。先是。九月十一日須奉例幣。而以内裏犬死而停止。故延而奉之。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月五日戊申》○五日戊申。賀茂齋儀子内親王稱病加劇。修状請停齋。詞旨懇切。詔許之。遣參議正四位下行勘解由長官兼式部大甫近江守菅原朝臣是善向社頭申謝事由。齋院司休官各歸家。』是日。分遣使者於五畿七道諸國。班幣境内諸神。以卜筮告可有兵火也。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畿内畿外〈乃〉諸名神〈乃〉廣前〈爾〉申給〈久止〉申〈久〉。去四月十日〈爾〉。八省院〈乃〉大極殿〈爾〉火事在〈天〉。東西兩樓并廊百餘間一時〈爾〉燒盡〈太利〉。因〈天〉令卜求〈爾〉。今亦火兵事等可在〈止〉卜申〈世利〉。其後〈爾〉城外〈爾〉處々〈爾〉着火〈无止世留〉事在〈介利〉。如是〈岐〉〈乎波〉。皇神漢〈乃〉厚護〈爾〉依〈天〉防拂〈部之止〉念行〈天〉。祷申給〈布〉事〈乎〉天神地祇平〈久〉聞食〈天〉。若惡人〈乃〉國家〈乎〉亡〈止〉謀〈留〉事〈奈良波〉。皇神達早顯出給〈部〉。若天火〈奈良波〉。如是〈乎〉未然之外〈爾〉拂却給〈部〉。此状〈乎〉爲令申〈爾〉。差使〈天〉奉出〈須〉。皇神達此状〈乎〉平〈久〉聞食〈天〉。自今以後〈波〉。諸種々皆悉銷拂給〈天〉。天皇〈乃〉御體〈乎〉。常磐堅磐〈爾〉護給幸給〈比〉。風水〈乃〉不起。天下平安〈
爾〉五穀豐登〈之〉給〈部止〉申給〈久止〉申。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月十三日丙辰》○十三日丙辰。伊豫國言。管風早郡忽那嶋馬牛。年中例貢。馬四疋。牛二頭。其遺馬三百餘疋。牛亦准之。嶋内水草既乏。蕃息滋夥。青苗初生。風逸踏破。翠麥將秀。群入食損。百姓之愁。莫甚於斯。望請除非年貢之餘。皆悉沽却。以其價直。混合正税。詔從之。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月廿二日乙丑》○廿二日乙丑。太政官奏。甲斐國都留郡人當麻部秋繼鬪殺同郡百姓丈部鷹長。罪當絞刑。勅。宜減一等處之遠流。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一月甲戌朔》○十一月甲戌朔。日有蝕之。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一月三日丙子》○三日丙子。近江國勢多橋三間破絶。』大舍人寮火。燒一倉一屋。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一月七日庚辰》○七日庚辰。未時。太政官曹司東廳前虹見。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一月九日壬午》○九日壬午。地震。』近江國言。採進大極殿材木九千八百餘村。百姓運輸。無人綱領。請三宮及諸封家庸租米。各遣使於大津院受之。太政官處分。依請。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一月十一日甲申》○十一日甲申。平野春日祭。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一月十二日乙酉》○十二日乙酉。梅宮祭。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一月十五日戊子》○十五日戊子。大原野祭。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一月十六日己丑》○十六日己丑。園韓神祭。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一月十七日庚寅》○十七日庚寅。鎭魂祭。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一月十八日辛卯》○十八日辛卯。新甞祭。天皇不御。遣親王公卿於神嘉殿供事。壬辰十九日。於紫宸殿。賜宴群臣。五舞如常。賜祿有差。』從五位上行典藥頭兼侍醫興道宿禰名繼卒〈云々〉。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一月廿五日戊戌》○廿五日戊戌。皇子貞眞年一歳。貞頼年一歳並爲親王。貞眞親王母。更衣齋宮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諸藤之女也。貞頼親王母。更衣木工允正六位上藤原朝臣直宗之女也。』太政官符。金字大般若經一部。安置圖書寮。故太政大臣忠仁公。天安元年奉爲三界諸天十方衆類。一切靈鬼。至心發願。書寫是經。測其元圖。尋其本誓。頼功徳之妙力。増聖主之休符。玉曾無霧露之侵。綿區永斷風塵之警。中宮殿下。同保吉祥。右大臣奉勅〈基經〉。宜以此大乘經。安置圖書寮。彰大相之遠慮。歴千秋而長傳。凡厥莊嚴色目。具在別紙。』以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風爲典侍。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御康。紀朝臣全子並爲典藏。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後賢子爲尚書。從五位上多治眞人亮子爲尚書藥。外從五位下榎本連直子爲尚兵。從五位上坂本朝臣氏子爲尚水。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元子爲尚膳。正四位下潔子女王爲尚縫。正五位下田中朝臣保子。安倍朝臣基子並爲典縫。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一月廿七日庚子》○廿七日庚子。車駕幸染殿院。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一月廿八日辛丑》○廿八日辛丑。天皇有意讓位。故出居外宮。遣使守内外之要害之處。以戒不慮。從四位上行右京大夫兼美濃守源朝臣覺。散位從四位下紀朝臣有常護左右馬寮。大藏大輔從五位上橘朝臣信蔭護左右兵庫。從五位上守民部大甫藤原朝臣保則。内舍人一人。警固近江關。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有年。内舍人一人。警固伊勢關。前遠江守從五位下清原眞人惟岳。内舍人一人。警固美濃關。各勅符木契。一時馳赴。』是日。淳和太皇太后遣使奉問起居。天皇殊加優。賜使者物。
《卷二十九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一月廿九日壬寅》○廿九日壬寅。皇太子出自東宮。駕牛車。詣染殿院。是日。天皇讓位於皇太子。勅右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基經。保輔幼主。攝行天子之政。如忠仁公故事。詔曰。現神〈止〉大八洲國所知倭根子天皇〈我〉詔〈良萬止〉御命〈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乃〉人等。天下公民衆諸聞食〈止〉宣。朕以薄徳〈天〉天日嗣〈乎〉忝〈之〉賜〈倍利〉。日夜無間〈久〉愼畏〈利〉御坐〈須〉。而君臨漸久〈久〉年月改隨〈爾〉。熱病頻發〈利〉。御體疲弱〈之天〉不堪聽朝政。加以。比年之間。異繁見〈天〉天下無寧〈之〉。此〈乎〉毎思〈爾〉憂傷彌甚〈之〉。是以此位〈乎〉脱〈天〉御病〈乎〉治賜〈比〉。國家〈乃〉害〈乎毛〉鎭〈女〉息〈无止〉念行〈須已止〉年久〈奈利奴〉。然〈止毛〉。皇太子〈乃〉成人〈乎〉待賜〈布止〉爲〈天奈无〉于今經數年〈奴留〉。今所思〈波〉。朕〈毛〉昔以幼穉〈天〉得鍾此位〈利〉。賢臣〈乃〉保佐〈爾〉頼〈天〉得至於今日〈利〉。然則良佐〈乃〉翼戴〈波〉皇太子〈乃〉大成〈已止〉何遠之有〈牟止奈毛〉念行〈須〉。故是以。皇太子〈止〉定〈多留〉貞明親王〈爾〉此位〈乎〉授賜〈布〉。諸衆此状〈乎〉悟〈天〉。清直心〈
乎〉持〈天〉皇太子〈乎〉輔導〈岐〉仕奉〈天〉。天下〈乎〉平〈介久〉令有〈與〉。又左大臣源朝臣〈波〉爲性蕭疎〈之天〉〈融〉。朝務〈乎〉仕奉〈爾〉不耐〈已止〉先々〈爾〉申乞〈已止〉慇懃〈奈利〉。朕且不欲奪其志。右大臣藤原朝臣〈波〉〈基經〉。内外〈乃〉政〈乎〉取持〈天〉勤仕奉〈己止〉夙夜不懈。又皇太子〈乃〉舅氏〈奈利〉見其情操〈爾〉。幼主〈乎〉寄託〈倍之〉。然則少主〈乃〉未親萬機之間〈波〉。攝政行事〈牟許止〉。近〈久〉忠仁公〈乃〉如保佐朕身〈久〉相扶仕奉〈倍之〉。又古人有言〈利〉。上多〈岐〉時〈爾波〉下苦〈止奈毛〉所聞。是以。太上天皇〈止伊布〉號〈毛〉停〈女〉。亦諸〈乃〉服御〈乃〉物停賜〈布〉。又如此時〈爾〉當〈都々〉。人々不好〈留〉謀懷〈天〉天下〈乎毛〉乱〈利〉。己氏門〈乎毛〉滅人等〈毛〉前々有〈利〉。若如此有〈牟〉人〈乎波〉。己〈我〉教訓直〈天〉。各〈乃〉己門〈乎〉不滅〈須〉。彌高〈爾〉仕奉〈利〉。欲繼〈止〉思愼〈天〉。無二心〈之天〉仕奉〈倍之止〉詔天皇〈我〉旨〈乎〉衆聞食〈止〉宣。』皇太子受天子神璽寳劔。御鳳輦。歸於東宮。文武百官扈從如常儀。
《卷二十九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二十九 終



PJ065
《卷三十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三十 〈起貞觀十八年十二月、盡元慶元年三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 勅撰
※《卷三十即位前紀陽成天皇後太》○後太上天皇。天皇。諱貞明。先太上天皇之第一子也〈清和〉。母皇太后〈高子〉。贈太政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長良之女也。后兄右大臣藤原朝臣基經。初夢。后露臥庭中。苦腹脹滿。頃之腹潰。氣昇屬天。即便成日。其後后以選入掖庭。遂有身焉。貞觀十年十二月十六日乙亥生帝於染殿院。十一年二月一日己丑立爲皇太子。誕育三月矣。十八年十一月廿九日壬寅。受讓爲帝。時年九歳。是日。出自染殿院。御鳳輦歸東宮。百官供奉如常。諸衞警陣。異常嚴密
《卷三十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二月甲辰朔》○十二月甲辰朔。右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基經抗表辭攝政言。伏奉去月廿九日傳國詔命曰。少主未親萬機之間。臣基經攝行政事。如忠仁公故事。臣某〈中謝〉伏惟。忠仁公徳崇功大。仁義兼資。况先帝之親舅。陛下之外祖。人望皆歸。官齒既貴。陛下知其元老。專俾攝政。天下萬民。僉以爲宜。今臣年出不惑。性猶童蒙。職至大臣。効無匡濟。朝夕流汗。責深罪重。夫代天治民者人君也。導君從天者人臣也。而詔命曰。比年災異仍見。此復重臣罪責也。漢代以災異。免三公之官。臣所尤可懼也。臣平生員之日。陛下猶引過於一人。臣非常受寄之時。今上何明徳於四海。蹇驢既疲坦途。况雲巖不知遠近乎。短楫無利夷浪。况淵水不測邊涯乎。任重道悠。不知所處。今公卿大臣在位者。多皆是有徳良人。陛下察而用之。亦亡叔忠仁公。屬絋之夕。重託扶持陛下。莫愆始終之教。臣今縁詔命。離去仙砌。攝事朝廷。進慙失教。退恐違命。臣始謂穆遊之轉翠華。誰知尭心之脱黄屋。臣將隨陛下爲雲中之吠犬。何更歸城闕。爲華表之鳴鶴。臣之至誠。既其如此。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謹言。不許矣。
《卷三十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二月四日丁未》○四日丁未。右大臣重抗表言。中使右近衞權中將藤原朝臣山陰至。奉傳勅旨。抑止臣請。不知愚款之乖聖懷。更疑微誠之逸天聽。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位貴官重。皆是陛下之殊恩。祿厚封高。亦復陛下之絶寵。殊恨淹引日月。偸安非服。不意綸命乍降。屬以重寄。縱令陛下責臣。以有一株之刀。而復臣訴陛下。以無再全之錦。不獨顧身。亦能思國。以臣思國之慮。將盡報主之情。陛下推而察之。莫重臣罪。臣以爲。春蒼夏昊。猶是一天。朝東暮西。未爲兩日。伏願。臣心不離魏闕。將致今上臣子之忠。臣身常侍仙階。不失亡叔臨終之命。臣謹故事。皇帝之母。必升尊位。又察前修。幼主之代。太后臨朝。陛下若寳重天下。憂思幼主。則皇母尊位之後。乃許臨朝之義。臣竭力施功。不敢懈緩。臣誠盡矣。臣願足焉。不堪悃款之至。累表上聞。遂不許。
《卷三十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二月六日己酉》○六日己酉。雷電雨雹。
《卷三十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二月七日庚戌》○七日庚戌。雷雨。
《卷三十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二月八日辛亥》○八日辛亥。詔曰。朕祗膺叡託。猥纂鴻基。顧秋駕而晨兢。履春氷而夕。伏惟。太上天皇。化架鼇波。澤漏蟻穴。光華之運未盡。謳歌之聲猶喧。而今簸落粃糠。洗除塵垢。不徳其徳。不功其功。境絶迹殊。無得而稱。然國有成典。不敢愆忘。謹上尊號。爲太上天皇。』是日。勅令所司。奉白綾二百疋。綾三百疋。白絹五百疋。絹二千疋。帛五百疋。白絲三百。絲七百。細屯綿千屯。石見綿四百屯。調綿一萬屯。庸綿五千屯。綿細布千端。調布二千端。新錢二百貫文於太上天皇宮。又奉充御封二千戸。』右近衞權中將從四位下兼行前守藤原朝臣山陰上表言〈云々〉。伏請恩裁。殊蒙哀察。罷臣中將之宮。賜其本品之秩。方申宿志。陪奉前宮。不許。
《卷三十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二月十一日甲寅》○十一日甲寅。月次神今食祭。天皇不御。所司於神祇宮致祭。親王公卿供事如常。
《卷三十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二月十七日庚申》○十七日庚申。遣前山城守從四位上忠範王。散位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是直等。向伊勢大神宮奉幣。告以明年正月三日將即位。天皇御建禮門發使焉。
《卷三十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二月廿日癸亥》○廿日癸亥。有大鳥翔於紫宸殿上。』停佛名懺悔之事。受禪之後。將先行神事也。
《卷三十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二月廿一日甲子》○廿一日甲子。諸衞解嚴。三關廢警。先是。十一月廿八日太上天皇將讓位於今上。内外嚴警。以非常。發使護左右馬寮。左右兵庫。及諸國要害之關。是日。遣使喚還。』中納言兼右近衞大將從三位行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良世上表言〈云々〉。伏願皇鑒照丹誠。停臣所帶文武之職。令臣得免尸素之譏。但臣亡兄故太政大臣臨終之夕。再三誡臣曰。愼奉仕長秋之職。今日未謝。以聞。不許。
《卷三十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二月廿二日乙丑》○廿二日乙丑。遣使山陵奉荷前幣。公卿於建禮門前行事。』固近江關使從五位上守民部大輔藤原朝臣保則奉木契復命。
《卷三十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二月廿五日戊辰》○廿五日戊辰。固伊勢關使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有年復命。
《卷三十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二月廿六日己巳》○廿六日己巳。以中納言從三位南淵朝臣年名爲大納言。四品守彈正尹兼行常陸太守惟彦親王爲中務卿。常陸太守如故。二品行中務卿兼行上野太守諱〈光孝天皇〉親王爲式部卿。上野太守如故。從五位上守左少辨橘朝臣廣相爲美濃權守。左少辨如故〈云々〉。二品行兵部卿本康親王爲大宰帥。兵部卿如故〈云々。十一人〉。
《卷三十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二月廿七日庚午》○廿七日庚午。固美濃關使前遠江守從五位下清原眞人惟岳復命。
《卷三十貞觀十八年(八七六)十二月廿九日壬申晦》○廿九日壬申晦。遣參議從三位行右衞門督大江朝臣音人。從四位下行右馬頭在原朝臣業平。向田邑山陵〈文徳〉。告以天皇受讓。告文曰。天皇恐〈美〉恐〈美毛〉申賜〈倍止〉申。太上天皇厚矜〈乎〉垂賜〈天〉。天之日嗣授賜〈倍利〉。故是以。大御座處〈乎〉掃潔侍而。天之日嗣〈乎〉戴荷〈知〉。守仕奉〈倍岐〉事〈乎〉。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奏。又申。掛畏〈岐〉田邑御門〈乃〉矜賜〈波牟〉厚慈〈乎〉受戴〈天之〉。天之日嗣〈乃〉政者平〈久〉。天地日月〈止〉共〈爾〉守供奉〈倍之止〉思食事〈乎〉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奏。』是日。大於朱雀門前。并追儺一如舊儀。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正月三日乙亥》○〈丁酉〉元年春正月癸酉朔。乙亥三日。天皇即位於豐樂殿。〈大極殿未作。故用豐樂殿云々〉。詔曰。明神〈止〉大八洲國所知〈須〉天皇詔旨〈良萬止〉宣〈布〉〈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掛畏〈岐〉太上天皇〈我〉宣。此天日嗣高座之業〈乎〉。掛畏〈岐〉近江大津〈乃〉宮〈爾〉御宇〈之〉天皇〈乃〉。初賜〈比〉定賜〈倍留〉法隨〈爾〉。仕奉〈止〉仰賜〈比〉授賜〈布〉大命〈乎〉。受賜〈利〉恐〈美〉受賜〈利〉懼〈利〉。進〈母〉不知〈爾〉退〈母〉不知〈爾〉。恐〈美〉坐〈久止〉宣天皇勅〈乎〉衆聞食〈止〉宣。然皇〈止〉坐〈天〉天下治賜君〈波〉。賢人〈乃〉良佐〈乎〉得〈天之〉。天下〈乎波〉平〈久〉安〈久〉治物〈爾〉在〈止奈毛〉聞行〈須〉。故是以大命坐宣〈久〉。朕雖幼稚。親王等〈乎〉始〈天〉。王等臣等〈乃〉相穴〈奈比〉奉〈利〉相扶奉〈牟〉事依〈天之〉。此〈乃〉仰賜〈比〉授賜〈倍留〉食國〈乃〉天下之政〈波〉。平〈久〉安〈久〉供奉〈倍之止奈毛〉所念行。是以以正直之心〈天〉。天皇朝廷〈乎〉助仕奉〈止〉宣天皇〈乎〉衆聞食〈止〉宣。辭別宣〈久〉。凡人子〈乃〉蒙福〈末久〉欲爲〈流〉事〈波〉。於
夜〈乃〉多米〈爾止奈毛〉聞行〈須〉。故是以朕親母藤原氏〈乎〉皇大夫人〈爾〉上奉〈利〉治奉〈流〉。又仕奉人等中〈爾〉。其仕奉状隨〈爾〉冠位上賜〈比〉治賜〈布〉。又大神宮〈乎〉始〈天〉。諸社〈乃〉禰宜祝等〈爾〉給位一級。又僧綱〈乎〉始〈天〉。諸寺智行有聞〈流〉。并天下僧尼〈乃〉年八十已上〈爾〉施物〈太布萬〉。又左右京五畿内〈乃〉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及天下給侍〈流〉人等〈爾〉給御物〈布〉。又諸國〈乃〉貞觀七年以往〈乃〉調庸未進〈乃〉在其身者盡免給〈波久止〉〈布〉天皇御命〈乎〉衆聞食〈止〉宣。』進左大臣從二位源朝臣融爵加正二位。授從三位守大納言南淵朝臣年名。中納言兼右近衞大將從三位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良世並正三位。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讃岐守藤原朝臣家宗從三位。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上行近江權守源朝臣舒。前播磨守從四位下忠貞王並正四位下。從四位下行美作守四友王從四位上。无位興範王從四位下。高尚王正五位下。從四位上行攝津守平朝臣房世正四位下。從四位下行信濃守在原朝臣守平。左馬頭藤原朝臣秀道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行丹波權守源朝臣平。式部少輔高向朝臣公輔。大藏大輔橘朝臣信蔭。右兵衞權佐藤原朝臣國經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守右近衞少將兼
行播磨權介藤原朝臣門宗。左少辨兼行美濃權守橘朝臣廣相並正五位上。木工頭從五位上源朝臣包。少納言兼侍從和氣朝臣彜範。右近衞少將兼行前權介藤原朝臣利基。左中辨藤原朝臣千乘並正五位下。攝津權守從五位下三原朝臣永道。信濃權介佐伯宿禰子房。散位源朝臣雙。左衞門佐藤原朝臣弘經。左馬助多治眞人藤善。散位菅野朝臣高松。貞朝臣登。讃岐介都宿禰御酉。右近衞權少將藤原朝臣清經。散位源朝臣是忠等並從五位上。散位外從五位下安曇宿禰粟常。織部正紀朝臣關雄。漏刻博士宮道朝臣彌益。針博士葛城宿禰高宗。正六位上源朝臣保。源朝臣唱。主殿權助在原朝臣友于。散位藤原朝臣南雄。左衞門少尉良岑朝臣行。鼓吹正笠朝臣道興。散位伴宿禰春雄。大舍人大允橘朝臣長茂。式部大丞藤原朝臣保蔭。民部大丞藤原朝臣貞則。内藏權助藤原朝臣有穗。左馬大允藤原朝臣常世。右衞門少尉紀朝臣卷成。掃部助紀朝臣高常。左近衞將下毛野朝臣給。〓部少丞藤原朝臣忠守。散位佐伯宿禰春繼。直講小野朝臣當岑等並從五位下。左大史正六位上山田宿禰超宗。少外記興世朝臣貞町。左衞門大尉和氣朝臣時人。陰陽權助兼播磨權少目弓削連是雄。侍醫狛人野宮成。右近衞將佐伯直是繼。散位刑部造弘世等並外從五位下。禮畢還御東宮。
』是日。但馬國獻白雉一。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正月五日丁丑》○五日丁丑。右近衞權中將藤原朝臣山陰重抗表言。姑山之下。既非多士之林。魏闕之前。自是群材之府。仍辭帝闥。請奉仙閭而人願至切。天從未彰。伏願天恩。假以殊貸停臣中禁八屯之將。終臣外州四年之秩。則上有成功之慈。下無忘恩之累。詔許之。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正月七日己卯》○七日己卯。天皇御前殿。所司獻剛卯杖如舊儀。覽青馬。宴群臣。日暮賜束帛。諸國牧宰五位已上奉使入京者預參賜祿。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正月八日庚辰》○八日庚辰。於豐樂殿。始講勝王經。以元興寺僧法相宗傳燈大法師位安春爲講師。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正月九日辛巳》○九日辛巳。授三品儀子内親王二品。無品親子内親王四品。〈十四人〉。无位簡子女王。廉子女王並從四位下。二人奉仕御帳之事也。』右大臣基經抗表。請罷大將職言〈云々〉。伏望補武辨於蘭臺。專愚忠於槐署。今上遣大納言南淵朝臣年名。此表。奉太上天皇。太上天皇勅曰。表請之旨。理合容聽。當國重任。攝行萬機。不可煩之以一職。但君子武。腰底忽空。願特賜帶劔。嚴其儀形。仍金銀裝寳劔一寄年名還奉之。今上即日以劔賜大臣。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正月十日壬午》○十日壬午。以從四位上行左馬頭藤原朝臣秀道爲中宮大夫。從五位上守右少辨藤原朝臣遠經爲亮。從五位下行出羽介藤原朝臣豐範爲大進。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正月十四日丙戌》○十四日丙戌。豐樂殿齋講畢。僧綱率名僧。奉參御在所。論義如常。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正月十五日丁亥》○十五日丁亥。除目〈册五人〉。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正月十六日戊子》○十六日戊子。踏歌之。天皇於前殿。賜宴侍臣。雅樂寮奏樂。宮人踏歌如常儀。賜祿有差。』是日。出雲國言。渤海國大使政堂省孔目官楊中遠等一百五人。去年十二月廿六日着岸。中遠申云。爲謝恩請使。差遣中遠等。兼獻方物。於嶋根郡安置供給。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正月十七日己丑》○十七日己丑。天皇御建禮門。觀射禮。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正月十八日庚寅》○十八日庚寅。停賭射。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正月廿日壬辰》○廿日壬辰。内宴近臣。教坊奏女樂。文人賦詩如常儀。賜祿有差。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正月廿三日乙未》○廿三日乙未。從四位下行周防權守紀朝臣有常卒。有常者左京人。正四位下名虎之子也。性清警有儀望。少年侍奉仁明天皇。承和中擢拜左兵衞大尉。數年右近衞權將。兼近江權少掾。仁壽初遷左馬助。是年授從五位下。爲但馬介。左馬助如故。俄而右兵衞佐兼讃岐介。尋授從五位上。左近衞少將。讃岐介如故。天安元年自左近衞少將。遷爲伊勢權守。同年除少納言。兼侍從。明年遷肥後權守。貞觀九年爲下野權守。秩滿爲信濃權守。十五年授正五位下。十七年爲雅樂頭。十八年至從四位下。爲周防權守。卒時年六十三。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正月廿四日丙申》○廿四日丙申。時大流星出自天中庚。指天中艮而行。可三丈沒。以推之。出天津邊。入紫微宮中。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正月廿五日丁酉》○廿五日丁酉。時加戌。客星在辟見西方。可謂含譽瑞星也。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正月廿七日己亥》○廿七日己亥。去年亢旱。京師及畿内諸國飢饉。河内和泉爲尤甚。公卿會議。東西京中置常平司。出賣官米。亦遣使河内和泉兩國。賑給絶乏戸。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正月廿八日庚子》○廿八日庚子。以因幡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敏行。散位從五位下伴宿禰春雄。從五位下紀朝臣卷雄等。爲賣常平所米使。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正月廿九日辛丑》○廿九日辛丑。詔曰。紀徳録勳。代既異而加等。餝終追遠。身雖謝而及恩。况乃天愛之深。理切敦族。人道之重。情殷睦親。外祖故中納言從二位藤原朝臣〈長良〉。識度夷雅。餘慶延於身後。外祖母藤原氏。門傳訓。家著閨儀。蘋藻之禮彌恭。松蘿之茂交映。並征耀靡。貸晩景於西峯。圉水易驚。逐遊魂於東岱悲玉樹之早落不見孫榮。訪瓊蘭之遺芳宜從子貴。外祖可左大臣正一位。外祖母可正一位。死而有知。嘉哀贈。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二月三日乙巳》○二月癸卯朔。三日乙巳。以少外記正六位上大春日朝臣安名。前讃岐掾正八位下占部連月雄。爲存問渤海客使。園池正正六位上春日朝臣宅成爲通事。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二月四日丙午》○四日丙午。祈年祭如常。』詔復讃岐國民徭十日。縁造大極殿石多勞役也。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二月五日丁未》○五日丁未。釋奠如常。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二月六日戊申》○六日戊申。春日祭。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二月十日壬子》○十日壬子。尾張國樹連理。』無品平子内親王薨。皇帝不見事三日。内親王者。仁明天皇之女也。母贈從二位藤原朝臣女〈三守〉〈貞子〉。』參議從三位行左大辨藤原朝臣家宗薨〈云々〉。年六十一。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二月十四日丙辰》○十四日丙辰。先是无品平子内親王薨。内親王者太上天皇之姑也。是日。詔曰。天子絶傍朞。但未審太上天皇應絶以不。宜令博士等權議之。於是。從五位上行博士兼越中守善淵朝臣永貞。從五位下行助教船連副使麻呂。從五位下善淵朝臣廣岑。從五位下行直講小野朝臣當岑。外從五位下美努連清名等奏議曰。禮記中庸云。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母之喪。無貴賎一也。期之喪達於大夫者。謂傍親所降在大功者也。其正統之期。天子諸侯猶不降也。大夫所降。天子諸侯絶之不爲服也。正義云。朞之喪達于大夫者。欲見大夫之尊猶有朞喪。謂傍親所降。在大功者。得爲朞喪。歸着大功之服。故云達于大夫。若天子諸侯傍朞之喪。則爲不服也。三年之喪達于天子者。謂正統三年之喪。母及適子并妻也。達于天子者。言天子皆服之。不云母。言三年者。苞適子也。天子爲后其服朞以三年苞之者。以后卒必三年。然後娶。所以達子之志。故通在三年中。今據此文。天子絶傍期。禮制明白也。又尭舜禹三聖。皆揖讓之君也。經籍之中。无貶尊號。太上天皇重不降。然則可絶傍期。不違禮意。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二月十五日丁巳》○十五日丁巳。牧童放火燒北野。延及山嶺。炎燎乱熾。不可撲滅。勅遣六府官人已下滅之。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二月十七日己未》○十七日己未。卜定伊勢賀茂齋内親王。伊勢齋識子内親王。賀茂齋敦子内親王並卜食。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二月廿一日癸亥》○廿一日癸亥。遣從五位下行主殿權助在原朝臣友于。向豐前國八幡大菩薩宮。香椎廟。奉幣劔等物告以天皇即位。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二月廿二日甲子》○廿二日甲子。掌侍從五位上春澄朝臣高子。改名洽子。以觸中宮諱也。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二月廿三日乙丑》○廿三日乙丑。遣使伊勢大神宮。告以天皇即位并卜定齋内親王。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岐〉伊勢度會〈乃〉宇治〈乃〉五十鈴〈乃〉河上〈乃〉下津石根〈爾〉大宮柱廣知立〈天〉。高天原〈爾〉千木高知〈天〉。天皇御命〈乃〉稱辭竟奉〈流〉天照〈之〉坐皇大神〈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久〉。先日〈爾〉可即位状〈乎〉差使〈天〉令申〈太利〉。皇大神〈乃〉厚助〈爾〉依〈天〉。天日嗣〈乎〉平〈久〉受賜〈禮利〉。自今以後〈毛〉皇大神〈乃〉矜護賜〈牟爾〉依〈天奈毛〉。食國〈乃〉天下〈波〉愈益〈爾〉平〈久〉可有〈岐〉。又今侍恬子内親王〈波〉。太上天皇〈乃〉大神〈乃〉御杖代〈止之天〉奉入賜〈倍流奈利〉。今舊例〈乃〉隨〈爾〉相替〈天〉可令奉仕〈岐〉物〈奈利止〉爲〈天奈毛〉。識子内親王〈乎〉卜定〈天〉進入〈流〉。此状〈乎〉王散位從四位下實世王。中臣神祇少副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常道等〈乎〉差使〈天〉。忌部從八位上齋部宿禰良岑〈加〉弱肩〈爾〉大手繦取掛〈天〉。禮代〈乃〉大幣帛〈乎〉持齋〈利〉令捧持〈天〉進〈良久止〉。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申。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二月廿四日丙寅》○廿四日丙寅。遣使於賀茂神社奉幣。告以定齋内親王。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岐〉賀茂大神〈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忝以拙劣〈天〉天日嗣〈乎〉受賜〈利〉。恐〈美〉懼〈利〉大坐〈須〉。皇大神〈乃〉厚護〈爾〉依〈天〉。天皇朝廷〈波〉平〈久〉無事〈久〉有〈倍之〉。自今以後〈毛〉助賜〈比〉明護賜〈牟爾〉依〈天之〉。食國〈乃〉天下〈波〉愈益〈爾〉平〈久〉可有〈岐〉。又前〈爾〉侍〈之〉儀子内親王〈波〉身〈乃〉安〈美〉重〈岐爾〉依〈天〉。太上天皇〈乃〉御時〈爾〉令退出〈天岐〉。今新〈爾〉嗣位〈天波〉相替〈天〉可令奉仕〈岐〉物〈奈利止〉爲〈天奈毛〉。敦子内親王〈乎〉卜定〈天〉阿禮乎度女〈爾〉進状〈乎〉。參議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勘解由長官近江守菅原朝臣是善〈乎〉差使〈天〉。宇豆〈乃〉大幣〈乎〉令捧持〈天〉進〈良久乎〉。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申。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二月廿六日戊辰》○廿六日戊辰。於仁壽殿修法。限三日訖。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二月廿七日己巳》○廿七日己巳。分遣大中臣齋部兩氏六位已下於五畿七道諸國。班幣境内神社。縁天皇即位也。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二月廿九日辛未》○廿九日辛未。以參議正四位下行右大辨兼近江權守源朝臣舒爲左大辨。近江權守如故。從四位下行前守藤原朝臣山陰爲右大辨。大納言正三位兼行陸奧出羽按察使源朝臣多爲左近衞大將。餘官如故〈云々。四十二人〉。』是日申時。天皇遷自東宮。御仁壽殿。童女四人。一人秉燎火。一人持盥手器。二人牽黄牛二頭。在御輿前。用陰陽家鎭新居之法也。公卿宿侍内裏。三日不出。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閏二月三日乙亥》○閏二月癸酉朔。三日乙亥。從四位下守右大辨兼行前守藤原朝臣山陰上表言。謹奉去月廿九日詔命。以臣任右大辨。心肝失據。氷谷増危。臣業廢文學。性無政事。幸遇覆之包容。久偸祿位之過溢。况官惟崇望。職即要機。量其力思其列。顯臣朱愚。累臣白罪。加之臣先上表状。請罷右近衞權中將。慮無他貳。專志在侍太上天皇。誠概纔通。適賜寛。今當此重任。更追先請。人臣之貴其有終。犬馬之情何爲默止。伏願適廻照覽。解罷所。蒼天蒼天。察臣懇款。不堪屏營之至。冐昧以聞。不許。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閏二月七日己卯》○七日己卯。正五位下安倍朝臣高子改名基子。外從五位下葛木宿禰高子改名賀美子。以觸中宮諱也。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閏二月十三日乙酉》○十三日乙酉。右大辨山陰重上表〈云々〉。不省。』從五位下源朝臣高子改名子。以觸中宮諱也。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閏二月十五日丁亥》○十五日丁亥。太上天皇宮別當右大辨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山陰上奏今上言。依太政官去年十二月八日符旨。應納太上天皇御封二千戸。而奉太上天皇。王風不竸。國弊民亡。此故褫夫袞竜。愛此蘿薛。豈復享太上之尊名。致公家之煩費乎。宜其封物等莫敢納用者。勅命如斯。仍請奉返。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閏二月十七日己丑》○十七日己丑。授對馬嶋正五位上平神從四位下。』延暦寺僧傳燈大法師位齊詮。傳燈滿位安然。玄昭。觀漢等四人。給傳食驛馬。令向大宰府。縁齊詮等求法入唐也。』山城國愛宕郡水田九町二百九歩。奉太上天皇染殿宮。以便近也。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閏二月廿日壬辰》○廿日壬辰。太政官處分。令民部省不待造兵司移文。給尾張國大帳返抄。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閏二月廿一日癸巳》○廿一日癸巳。授美濃國從四位下伊富岐神從四位上。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閏二月廿三日乙未》○廿三日乙未。美作國進銅大十兩。前國二斤九兩。先是。從七位上伴宿禰吉麿言。美作國眞嶋郡加夫良和利山。大庭郡比智奈井山。前國津高郡佐佐女山有銅。故吉麿掘採。進其樣銅。勅遣内匠大允正六位上布勢朝臣安岑。與國宰臨地掘採。令安岑還向進所採之銅。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閏二月廿六日戊戌》○廿六日戊戌。授參河國正五位上狹投神從四位下。尾張國正五位下多名神正五位上。上総國正六位上神代神。常世神。飛騨國本母神。釼緒神並從五位下。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閏二月廿七日己亥》○廿七日己亥。中臺印奉中宮職。元此印在太皇太后五條宮。今有勅奉之。』是日。今上抗表請被納太上天皇御封曰。臣諱言。今月十五日右大辨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山陰至。奉宣天旨讓還御封恭承慈綸。伏増震駭。〈中謝〉臣若稽故事。太上天皇者。御供有數。所司祗陪。陛下顧重國家。申詔抑損。敦訓切至。奉以周旋。然國之通規。由漸久。一旦頓廢。千載貽譏。故仍先代。冲之之。舊株二千戸。以爲御封。臣猶恨。壤少連亘。物非奇。而今更慮公費之繁多。不享土地之所輸。臣聞諸遺老。承和之始。前後太上天皇並存於世〈嵯峨・淳和〉。當斯時也。封分二天。租入兩處。理之所定。未爲多煩。况今陛下。一天覆育。四海幽顯。頼其徳化。公私有何艱勞。加以。古之所行。今有成典。至臣而闕。謂論者何。伏願陛下。日月照臨之明。必察寸款。河海含容之量。莫厭微涓。無任悚戰之至。謹奉表以聞。臣諱誠兢誠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謹言。太上天皇不許之。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三月壬寅朔》○三月壬寅朔。遣刑部大輔從五位上弘道王。右中辨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保則。迎前伊勢齋内親王〈恬子〉。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三月三日甲辰》○三日甲辰。皇帝潔齋奉燈如舊儀。』後國獲白鹿一而獻之。雪白可愛。奉覽太上天皇。後放於神泉。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三月四日乙巳》○四日乙巳。授讃岐國正四位下田村神正四位上。正五位下大水神正五位上。從五位下多和神從五位上。』「詔復讃岐國民徭役也」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三月八日己酉》○八日己酉。皇太夫人奉參太上天皇染殿宮〈高子〉。親王公卿相從畢至。宴飮極歡。夜分而還。「縁造大極殿石多」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三月十日辛亥》○十日辛亥。從四位上行右兵衞督兼相摸守藤原朝臣良尚卒。良尚者左京人。常陸介從五位上春繼之子也。美姿容。好武藝。膂力過人。甚有膽氣。嘉祥三年起家爲右近衞權將。數年爲眞。仁壽四年兼大和權大掾。齊衡二年正月授從五位下。同月轉少將。兼大和介。三年九月遷爲上総介。良尚自任將以藏人爲文徳天皇近習之臣。是出拜外吏。清和太上天皇即位。貞觀元年春徴爲左近衞少將。兼上総權介。二年春停上総權介兼近江權介。丁母憂解職。服紀之中。詔以本官起之。是年冬加從五位上。八年進正五位下。明年兼前權守。十一年至從四位下。轉權中將。尋爲眞。十七年増從四位上。遷爲右兵衞督。兼相摸守。卒時年六十。長子菅根篤學。經史百家畢該。爲文章生。對策及第。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三月十一日壬子》○十一日壬子。以存問渤海客使正六位上行少外記大春日朝臣安名。前讃岐掾正八位下占部連月雄。爲兼領客使。』辰漏上四刻。地大震。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三月廿三日甲子》○廿三日甲子。授陸奧國人外正六位上勳五等吉彌侯部眞保外從五位下。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三月廿四日乙丑》○廿四日乙丑。太上天皇於清和院。設大齋會。講法華經。限五日訖。親王公卿會。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三月廿六日丁卯》○廿六日丁卯。屈百廿僧於紫宸殿。限以三日。轉讀大般若經。今上踐祚之後二季修之。變於貞觀四季之例也。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三月廿八日己巳》○廿八日己巳。清和院齋講事畢。以米一百五十斛。穀一千斛。賑給東西京僧尼男女不能自存者。
《卷三十元慶元年(八七七)三月廿九日庚午》○廿九日庚午。今上重抗表曰。臣諱言。伏奉今月廿六日慈誨。不許上御封。臣去月表聞。冀蒙允照。赤抱無効。玄鑒彌遥。〈中謝〉臣聞。問道。而不廢御俗之務。凝神姑射。而未忘理世之方。眞假兩存。古今一揆。豈有以寂寞之趣違由之規者乎。陛下降黄屋之尊。弃赤縣之富。削華袞冕。滌慮石泉。今之御封。猶同壤。此而可厭。細塵安歸。陛下好謙之過。既出理法之外。愛費之至。欲居乏約之中。縱令陛下上仙之厨。取足朝夕之饌。則恐左右下從之類。難給歳之時之資。豈汚汾水之流。聊上之輸。伏願陛下。使臣白華之志申盡敬之誠。臣烏鳥之情得反哺之便。即臣子禮達。忠孝道行。全舊式於當年。傳故實於來代。無任懇款之至。謹重奉表以聞。臣諱誠兢誠頓首々々死罪々々謹言。PJ086
《卷卅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卅




PJ087
《卷卅一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卅一 〈起元慶元年四月、盡六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 勅撰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四月壬申朔》○夏四月壬申朔。夜丑一刻。日有蝕之。虧初子三剋三分。復至寅二刻一分。皇帝不視事。百官不理務。不擧常祭。先是。中務省豫奏陰陽寮所言四月朔夜太陽虧之事。詔命明經紀傳明法等博士議日蝕在夜廢務以否。從五位上行大學博士兼越中守善淵朝臣永貞。從五位下行助教善淵朝臣愛成。從五位下善淵朝臣廣岑。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兼行直講小野朝臣當岑。外從五位下美努連清名等議曰。春秋莊公十八年穀梁傳曰。王三月。日有食之。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何以知其夜食。曰。王者朝日。范寧注曰。王制云。天子玄冕而朝日於東門之外。故日始出而有虧傷之處。是以知其夜食也。何休曰。春秋不言月食。日者以其無形。故闕疑。夜食。何縁書乎。鄭君釋之曰。一日一夜。合爲一日。今朔日。日始出。其食有虧傷之處未復。故知。此日以夜食。夜食則亦屬前月之晦。故穀梁子不爲疑。疏曰。天子朝日於東門之外。服玄冕。其諸侯則玉藻云。皮辨以聽朔於大廟。與天子禮異也。其禮雖異。皆早旦行事。而昨夜有食。虧傷之處尚存。故知夜食也。徐云。夜食則星无光。張靖廢疾云。立八尺之木。不見其影。並與范意異。據此文。夜食在前月晦。則今月朔。不可廢務。故有天子朝日之禮。又記曰。會子
問曰。諸侯旅見天子。入門不得終禮。而廢者幾。孔子曰。大廟火。日食。后之喪。雨霑失容則廢。如諸侯皆在。而日食。則從天子救日。各以其方色興其兵。注曰。示奉時事有所討也。方色者。東方衣青。南方衣赤。西方衣白。北方衣黒。據此文。行禮之間。太陽有虧。不得卒事。中途廢止。但此間之法。有司預奏。與古禮意。頗不相同。夫薄蝕者。國家之大忌也。經典所記。不別晝夜。以此尋之。雖是夜蝕。猶合廢務。』文章博士從五位下兼行大内記越前權介都宿禰良香議曰。案經傳諸史。太陽虧損。君避殿移時。百官廢務。自有明文。不煩更載。此謂晝日之食也。至于夜食虧傷之理。不見避殿廢務之義。但春秋穀梁傳。莊公十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鄭君釋曰。一日一夜。合爲一日。今朔日。日始出。其食有虧傷之處未復。故知此日以夜食。夜食則亦屬前月之晦。謹案。一日一夜。合爲一日。其食有虧傷之處。然則若食及復在丑剋前食者。當屬前月以爲晦食晦日廢務。若食及復在寅剋後者。當屬來月以爲朔食。朔日廢務。且如雖食在丑剋。而虧傷之處至寅若卯。未及全復。則晦朔兩日並須廢務。古之與今。其事各異。何者。古之暦家。未知豫推日食之術。唯見虧傷。然後知食。設有夜食。不由得知。後代暦家
。以術推理。豫知食否。毫毛不差。故唐開元禮云。太陽虧。有司豫奏其日。置五穀五兵於大社。皇帝不見事。百官各守本司。不理務。過時乃罷。如唐禮文。不論晝夜。有司豫奏。今豫知夜食。豈得以在夜不救之乎。早既能救之。豈得准平日擧政事乎。然則不問晝夜。必當廢務。』從五位下守大判事兼行明法博士櫻井田部連貞相。正六位上行左少史兼明法博士秦公直宗等議曰。儀制令曰。大陽虧。有司豫奏。皇帝不視事。百官各守本司。不理務。過時乃罷。義解云。不視事者。不聞政事。過時乃罷者。假令日蝕在申者。酉時得罷。是爲過時罷也。公式令曰。京官皆開門前上。閇門後下。外官日出上。午後下。案此等文。殊擧晝時。不遑言夜。爲其依夜蝕不可廢務故也。今大陽隱去。夜漏既致臻。晝夜異名。爲政有時。而依夜蝕廢晝政。其文未明焉。』問暦博士。日夜食之時有司豫可奏以否。陰陽頭從五位下兼行暦博士越前權大掾家原朝臣好。外從五位下行陰陽權助弓削連是雄等言。天長八年四月一日夜。日有蝕之。有司豫不奏。朝廷問其由。暦博士外從五位下刀岐直淨濱言。陰陽寮壁書云。夜蝕不奏。故豫不奏。參議從三位行刑部卿兼下野守南淵朝臣弘貞仰陰陽寮云。國家急務。何待明朝。雖當夜食。不可不奏。謹案。凡日月蝕者。是陰陽虧
敗之象也。故日蝕修徳。月蝕修刑。經典所言。日食之可愼。不論晝夜之有別。又壁書所記不見所據。寮式亦无此文。然則天長八年以徃之例。事渉疎漏。理不可然。是以頃年。夜蝕預申送中務省。行來漸久。如有成式。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四月二日癸酉》○二日癸酉。平野梅宮祭。以昨日日蝕故。延而行焉。』是日。於左仗下賜侍臣酒。賜祿有差。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四月四日乙亥》○四日乙亥。廣瀬竜田祭如常。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四月七日戊寅》○七日戊寅。授播磨國正六位上姥女神。讃岐國松井神並從五位下。』式兵兩省奏擬階簿。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左近衞大將陸奧出羽按察使源朝臣多。奉勅付二省行之。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四月八日己卯》○八日己卯。欲以今月九日始作大極殿。仍遣使栢原山陵〈桓貮桓武〉。告以事由。告文曰。天皇〈我〉大命〈止〉。掛畏〈岐〉栢原御陵〈爾〉恐〈美〉恐〈美毛〉申賜〈倍止〉申〈久〉。去年四月十日〈爾〉所燒失〈乃〉八省院〈乃〉大極殿并東西樓廊等。以今月九日吉日良辰〈天〉可始作〈之〉。此院〈波〉是掛畏〈岐〉天皇朝庭。殊勞作賜〈倍留〉所〈奈利〉。故是以更可始作〈攴〉状〈乎〉爲令申〈爾〉。差使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近衞中將源朝臣能有。從五位上守治部大輔橘朝臣休蔭〈天〉奉出〈須〉。掛畏〈攴〉御陵。相助矜賜〈天〉。無事〈久〉無障〈久〉令作竟賜〈倍〉。又天皇朝廷〈乎毛〉平安〈爾〉護賜矜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大納言正三位南淵朝臣年名上表致仕言。臣聞。年滿致仕。人臣之禮也。氣衰發病。人生之命也。氣衰年滿。臣既知之。知而忘之。未免重責。〈中謝〉臣位昇三品。職至納言。前兢却。永淵意危。昨是今非。犬馬齒截。臣平生以爲。性雖愚蒙。止足之分不敢踰矩。力雖喘息。貪進之間不敢從心。至于陛下即位。春秋甚富。臣不忍逐孤雲以歸骸骨。苟且延數日而報國家。豈圖心事不諧。困病乍發。淹沈未幾。魂氣如離。臣自謂。
茅土封高。皇天降譴於陰罰。康衢漏盡。冥鑑結罪於夜行。臣八百戸之恩。死而不。臣七十年之壽。生以幾時。伏願陛下賜臣放歸。優臣告老。以聞恩許。爲藥石之効。以蒙勅裕。爲招復之方。臣欲荷表函。以奏闕下。起居不便。冠帶無由。故謹遣男從五位下内藏助南淵朝臣良臣。抗表以聞。是日薨。年名者左京人。大和守從四位下奈弖麿孫。而因幡守正四位下永河之子也。本姓息長眞人。中間冐外戚姓。爲槻本公。後改爲坂田。後爲南淵。年名性聰察有局量。莅官理事。以清幹聞〈云々〉。年七十。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四月九日庚辰》○九日庚辰。巳四剋始搆造大極殿。以正五位下行内藏頭和氣朝臣彜範。從五位上守權左中辨藤原朝臣春景。從五位下守木工權頭藤原朝臣維邦。左京亮從五位下坂上宿禰斯文。右大史正七位上時統宿禰當世行事。先是。奉幣於伊勢大神宮及石清水八幡大菩薩宮。賀茂御祖別雷。松尾。平野。稻荷等神社。告文曰〈云々〉。』是日。親王公卿向八省院。饗行事大夫已下飛騨工已上。木工助以下及大少工。〓生長上將領六十人。番上工六十人。雇工八十人。飛騨工六十人。〓卅人。撃皷三下。長上已下應皷聲而就座。四位五位諸司百官畢集助饗焉。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四月十一日壬午》○十一日壬午。除目八人〈云々〉。
甲申十三日。諸衞警固如常。縁賀茂祭也。』是日。頒幣梅宮。木嶋。貴布禰。故太政大臣東一條隅神。告文曰〈云々〉大極殿并東西樓廊等。以今月九日吉日良辰〈天〉始作〈留云々〉。』山城國綴喜相樂兩郡荒廢空閑等田地六十一町六段。奉太上天皇染殿宮。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四月十四日乙酉》○十四日乙酉。賀茂祭如常。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四月十五日丙戌》○十五日丙戌。諸衞解嚴。』是日。成選位記。策命如常。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四月十六日丁亥》○十六日丁亥。詔曰。朕聞。善政之報。靈不違。洪化之符。神輸必至。朕以寡薄。辱奉不基。徳未動天。惠非感物。而去正月即位之日。馬國獲白雉一。二月十日尾張國言。木連理。閏二月廿一日。後國貢白鹿一。或體誤曉月。羽毛映於丹或幹凌寒霜。枝柯被於青。皆應符改色。感祥變容。豈人事乎。盖天意也。當是上玄錫祉。下氏蒙恩。今若抑而不宣。謂朕孱昧。思與海内同此休徴。亦夫因瑞建元。非無故實。嗣位紀號既有前聞。况今柘燧改。葭正氣。風物和暖。卉木繁滋。宜逮佳辰以開寳運。其改貞觀十九年。爲元慶元年。自今日昧爽以前。大辟已下。罪無輕重。已發露。未發露。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悉皆原放。但犯八虐。故殺。謀殺。強竊二盜。私鑄錢。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例。又内外文武官主典已上賜爵一級。其正六位上者廻授一子。五位已上子孫年廿已上者。叙當蔭之階。僧尼滿位已上加位一階。其大法師位已上者廻授弟子。夫以。九州雲接。百郡星連。天降禎祥。地有處所。宜復尾張。但馬。後等三國百姓當年徭役十日。就中瑞所出土。特須優矜。其葦田郡勿輸今年之調。春部及養郡並免當年之庸。其接得神物者多治部橘但馬公得繼等叙正六位上。賜物准例。看著珍木者
僧道能到岸等授位二階。庶使鴻休極。流遠近而普霑。鳳暦无疆。配乾坤而彌久。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四月十八日己丑》○十八日己丑。存問兼領渤海客使少外記大春日朝臣安名等寫渤海國王啓并中臺省牒。馳驛上奏。王啓曰。玄錫啓。季秋極凉。伏惟天皇起居萬福。即此玄錫蒙恩。廼者。使楊成規被差。入覲貴國。得達微誠。禮畢却返。璽書國信。無徴頓臻。捧受喜歡。感激之深。後年本國往唐國相般校官門孫宰等所乘船一隻。從風漂流。着貴國岸。天皇特垂恩念。仍與生成。別賜粮料。優賞並蒙。〓〓生命。全還本國。實是善隣之救接。敦於當時。久要之情親。逢於今日。延領南望。伏深抃躍。何乃得不木石緘默。陳謝深恩。亦察舊記。久與貴國。交使往來。舟中車織路。今乃使乎惣絶。已多歳年。伏以。禮尚徃來。聖人所貴。聞義則從。君子斯宗如何先祖規摸。常欲奉於是日。後嗣堂搆。必庶繼於前脩。不勝懇誠。不遑待紀。謹差政堂省孔目官楊中遠。令謝深恩。并請嘉客。伏冀天皇宣弘前制。仍依故實。遠垂皇恩。廻復舊路。冀不閉大道。恩憐遠客。准例入都。提撕此事。幸甚々々。限以滄浪。未由拜覲。謹奉啓起居。不宣謹啓。』中臺省牒曰。渤海國中臺省牒日本國太政官。應差入貴國申謝并請客使政堂省孔目官楊中遠等惣一百五人。牒。奉處分。雲嶺萬里。海波千重。我有善隣。誰謂路阻。早結和好。
无使期。崇先規而此朝頻修。廢故親而彼國惣絶。近者專使楊成規入貴國。後年本國徃唐國。相般官門孫宰等着海岸。天皇特賜矜念。並蒙大恩。况乎已受恤憐之敦。何无申謝喜。亦奉尋前文。仰得古記。兩國交使本有來由。今只路絶。年歳彌久。聿修先例。不思其復。遠感徃來之蹤。常多懇望之懷。堂搆之念不敢墜失。不勝感激瞻仰之至。謹差政堂省孔目官楊中遠。令入貴國。申謝恩造。并請嘉客。宜准状。牒上日本國太政官者。謹録牒上。謹牒。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四月十九日庚寅》○十九日庚寅。卜定大甞會國郡。悠紀美濃國席田郡。主基中國都宇郡。並卜食。』〓紫震殿前版木上。犬屎。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四月廿一日壬辰》○廿一日壬辰。先是。去三月廿九日。今上奉表。請太上天皇御封戸欲被許納。是日。太上天皇答曰。向者輸寫所懷。而今奬餝彌切。求情究理。反覆念之。事有成虧。義難兩善。吾豈獨欲獲謙々之終福。而令帝取朝彜之嫌。故解因結於先慮。和之以天倪而已。但諸司及諸衞府等分直者。皆當復供職於平昔。得專此虚閑之望矣。太上天皇諱惟仁。此書年月日下注惟字。先是。勅參議從三位大江朝臣音人。令議太上天皇送皇帝之書。可注御諱將否。音人奏議言。謹案禮經。君前臣名。前子名。故周公告文王。皆稱武王名。又云。見似目瞿。聞名心瞿。夫者子之天也。故其禮之相去。如天地之懸隔。豈有爲子稱其名乎。夫天子之禮。雖與庶人異。而至于子之間。未有差別。昔太公家令有人臣之語。漢祖善之褒賞。是則爲太公未登尊位也。雖然。漢祖以之。被短於世耳。又案諸家書儀。母與子書。皆云耶告孃告。遂无注其名者。然則書御諱。事未知攸據也。謹奉勅命云。今於出勅書。只書御曰又无注御諱。見之見者可知誰書。論之物情。理不可然。謹案摯虞决疑要云。古者臨文不諱。而今猶以諱。嫌名不諱。而今猶以爲意。偏名不諱。孔子母名徴在言徴不言在。言在不言徴。今亦不偏諱。若據孔聖之前蹤
。唯注御諱之一字。隨禮隨俗。儻得其宜哉。於是。勅從之。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四月廿四日乙未》○廿四日乙未。无品珎子内親王薨〈云々〉。帝不見事三日。内親王者。文徳天皇之女。母從五位上紀朝臣靜子。正四位下名虎之女也。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四月廿五日丙申》○廿五日丙申。先是。去廿一日太上天皇曰。諸司及諸衞府分直者。皆當復供職於平昔。得專此虚閑之望矣者。是日。帝上表曰。臣諱言。伏奉今月廿一日天誨。許上御封。更有別制。諸司及諸衞府分直者。遣還本職。恭承命旨。情慮驚廻。氷炭交懷。喜懼兼至。〈中謝〉臣聞。上天垂象。禁衞嚴於紫微。皇王凝規。官職共於朱闕。故供奉无失。在曉夕而唯祗。威容所加。示遠近而可畏。亦夫不不忘。當守舊章。是是由。廢故事。加之六軍之衆。單兵分從。百官之中。數司遞直。假之議者。未謂煩勞。况今新御別宮。有如客舍。宜有宿衞以徼巡。臣伏見。人臣之家。且有隨身之仗。州郡之宰。非无曜威之兵。矧乃太上至尊。天皇崇重。巨細險於徳澤。遐邇瞻仰於恩澤暉。伏願推陛下懷中之慈。允微臣膝下之請。无任款之至。謹重奉表。陳乞以聞。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四月廿六日丁酉》○廿六日丁酉。是日。預定大甞會校并悠紀主基行事。以正三位行中納言兼右近衞大將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良世。參議從三位行左衞門督大江朝臣音人。參議從三位行民部卿兼播磨權守藤原朝臣冬緒。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近江權守源朝臣舒。校大甞會事。從四位上行右京大夫兼美濃守源朝臣覺。式部大輔正五位上兼行美濃權守橘朝臣廣相。從五位上守左少辨巨勢朝臣文雄。左衞門權佐從五位上兼行美濃權介藤原朝臣維範。從五位下行肥後介藤原朝臣智泉。從五位下行美濃介藤原朝臣時長。并六位四人行悠紀事。從四位上行右近衞中將兼中守源朝臣直。從五位上守右中辨藤原朝臣保則。從五位下行中介藤原朝臣清瀬。權介源朝臣元。散位伴宿袮春雄。外從五位下行博士兼但馬介阿保朝臣今雄。并六位四人行主基事。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四月廿七日戊戌》○廿七日戊戌。天皇御武徳殿。閲覽諸牧御馬。四府騎射。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四月廿八日己亥》○廿八日己亥。公卿於太政官曹司廳。任諸國銓擬郡司。策命如常。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五月二日壬寅》○五月辛丑朔。二日壬寅。賜悠紀主基行事所印各一面。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五月五日乙巳》○五日乙巳。端午之。天皇御武徳殿。覽四府騎射。親王已下五位已上貢馬如常。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五月六日丙午》○六日丙午。天皇御武徳殿。覽左右馬寮競走馬。是日午後雨。四府不供馬上雜藝。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五月九日己酉》○九日己酉。大宰府言。肥後國獲白兎一。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五月十三日癸丑》○十三日癸丑。地震。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五月十四日甲寅》○十四日甲寅。二品行式部卿諱〈光孝天皇〉。親王抗表。請解職〈云々〉。不省。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五月十七日丁巳》○十七日丁巳。授上総國從四位上勳五等玉埼神正四位上。從五位上勳五等姉前神。嶋穴神。飫富神。橘樹神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神氏神從五位上。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五月廿七日丁卯》○廿七日丁卯。散位從四位上棟良王卒。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六月四日癸酉》○六月庚午朔。四日癸酉。奉幣黒馬於丹生川上神。并奉幣貴布袮神。祈甘雨也。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六月八日丁丑》○八日丁丑。參議從三位行民部卿兼播磨權守藤原朝臣冬緒上表。請致仕言。臣〈云々〉。不許之。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六月九日戊寅》○九日戊寅。雷而不雨。』先是。貞觀十三年八月十三日太政官處分。令唐人崔勝寄住右京五條一坊庶人伴中庸宅地卅二分之八。至是崔勝言。歸化之後。廿八年於矣。未有立錐之地。曾无處身之便。平生之日。無復所愁。身亡之後。妻孥何頼。請永給此宅。以爲私居。詔賜之。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六月十一日庚辰》○十一日庚辰。月次并神今食祭。公卿向神祇官而行事。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六月十二日辛巳》○十二日辛巳。令京城側近諸寺讀經。祈雨也。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六月十四日癸未》○十四日癸未。奉幣石清水八幡大菩薩宮并賀茂御祖。別雷。松尾。稻荷。木嶋。乙訓。大依羅。垂水。廣田。生田。長田神社。祈甘雨也。』是日。左辨官權使部桑名吉麿言。降雨之術。請被給香油紙米等。試行之。三日之内。必令有驗。於是給香一斤。油一斗。紙三百張。五色各五尺。絹一疋。土器等。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六月十五日甲申》○十五日甲申。雷而不雨。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六月十六日乙酉》○十六日乙酉。大雷微雨。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六月廿二日辛卯》○廿二日辛卯。參議從三位行民部卿兼播磨權守藤原朝臣冬緒重抗表〈云々〉。伏冀陛下解臣所職。與臣餘年。獲命爲期。敢重奉表。不許之。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六月廿三日壬辰》○廿三日壬辰。詔授大和國從三位丹生川上雨師神正三位。即便奉幣黒馬。以祈雨。告文〈云々〉。散位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岑雄〈乎〉差使〈天〉。正三位〈乃〉御位記〈爾〉。禮代〈乃〉大幣〈乎〉令副捧〈天〉奉出〈須〉。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六月廿五日甲午》○廿五日甲午。渤海國使楊中遠等。自出雲國還於本蕃。王啓并信物不受而還之。大使中遠欲以珍翫玳瑁酒盃等。奉獻天子。皆不受之。通事園池正春日朝臣宅成言。昔徃大唐。多觀珍寳。未有若此之奇恠。太政官宣〈久〉。先皇〈乃〉制〈止之天〉。一紀〈乎〉以〈天〉來朝〈乃〉期〈止〉爲〈利〉。而彼國王此制〈爾〉違〈天〉使〈乎〉奉出〈世利〉。凡厥謝恩及請使等〈乃〉事〈波〉。在問之日〈爾〉屈伏既訖〈太利〉。仍〈天〉參來〈留〉所〈乃〉啓并信物等不更奏聞。客人〈部〉此状〈乎〉知〈天〉。平〈介久〉治賜〈布〉所〈止之天〉。本國〈爾〉退還〈止〉爲〈天奈毛〉。御手〈都〉物道粮賜〈比〉饗給〈波久止〉宣。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六月廿六日乙未》○廿六日乙未。屈傳燈大法師位教日於神泉苑。廿一僧。修金翅鳥王經法。祈雨也。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六月廿七日丙申》○廿七日丙申。遣權律師法橋上人位延壽。正五位上行式部大輔兼美濃權守橘朝臣廣相於東大寺大佛前。限以三日。修法祈雨。遂不得嘉注。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六月廿八日丁酉》○廿八日丁酉。授因幡國從五位上賀露神正五位下。常陸國正六位上河江神從五位下。』遣使諸山陵。告以改年號也。
《卷卅一元慶元年(八七七)六月是月》○是月大旱。民廢農業。走幣修法。未有効驗。
《卷卅一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卅一



《卷卅二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卅二 〈起元慶元年七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勅撰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七月庚子朔》○秋七月庚子朔。二日辛丑。平暁。西南遠聞雷五六聲。雲氣冥密、然而不雨。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基經、以久旱不雨、上表請罷攝政言。云々。優詔不聽。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七月三日壬寅》○三日壬寅。比月炎旱、神功皇后楯列山陵成祟。遣使巡検。守喪儀倉者、於倉下、解鹿喫肉。百姓伐取南北二陵樹木三百卅二株。守倉人及諸陵官人科罪。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七月四日癸卯》○四日癸卯。廣瀬竜田祭。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七月七日丙午》○七日丙午。請一百僧於紫宸殿、限以三日、転讀大般若經。即是秋季讀經、兼祈甘雨也。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七月九日戊申》○九日戊申。雷動晦合、微雨灑落。是日。讀經將竟、旱氣猶盛。更延二日、転仁王經。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七月十日己酉》○十日己酉。引神泉苑水、漑灌城南民田、一日一夜。而水脈涸竭。是日。遣使於楯列山陵、申謝伐木解鹿之祟。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七月十二日辛亥》○十二日辛亥。転經五日、請雨不驗。僧中有慚愧、不受〓物而遁者。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七月十三日壬子》○十三日壬子。先是、内供奉十禪師傳燈大法師位徳寵言。弟子僧乘縁、有呪驗、致雨之術。請試令修之。仍徴乘縁於武徳殿、限以五日、誦呪祈請。是日。未時暴雨、乍陰乍霽、雨澤不洽。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七月十四日癸丑》○十四日癸丑。申時地震。酉時雷電激動。雲雨晦合。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七月十五日甲寅》○十五日甲寅。申時雷雨。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七月十六日乙卯》○十六日乙卯。遲明遍雨。未時、雷激雨殺。諸衞及内舎人、陣於殿前。宮中大夫、稱慶歓呼。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七月十九日戊午》○十九日戊午。遣從五位上守刑部卿大輔弘道王於伊勢大神宮、并分使賀茂御祖別雷・松尾・平野・大原野神社、奉幣、告以改年號。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松尾大神〈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久〉。食國之法〈止之天〉、即位之後〈爾波〉必改年號。而〈爾〉備後國貢白鹿、但馬國獻白雉、尾張國言木連理〈利〉。如是嘉瑞〈波〉、是薄徳〈乃〉令感致〈倍岐〉物〈爾毛〉非〈須〉。掛畏〈岐〉皇大神〈乃〉慈賜〈比〉示賜〈倍留〉物〈奈利止〉爲〈天奈毛〉、貴喜〈比〉受賜〈利天〉、御世〈乃〉奈〈乎〉改〈天〉、爲元慶元年〈留〉事〈乎〉、左京大夫從四位上忠範王〈乎〉差使〈天〉奉出〈須〉。須早申奉〈之〉、而〈乎〉有事妨〈天〉〓間延怠〈利〉。掛畏皇大神、此状〈乎〉平聞食〈天〉、天皇朝廷寶位無動〈久〉常磐堅磐〈爾〉守幸〈倍〉賜〈倍止〉申賜〈止〉申。辭別申〈久〉。頃月不雨〈之天〉、百姓農業皆燒損〈太留〉由、先申奉出已了〈太利〉。而至今未雨。因茲重亦其由〈乎〉祷申奉出賜〈布〉。皇大神助賜〈比天〉、風雨隨時〈倍天〉矜賜〈比〉、所燒残〈乃〉五穀全登〈之女〉賜〈倍止〉申〈波久止〉申。』主基卜食備中國都宇郡年貢調物例
輸鍬錢、不中大嘗會用途。仍以比郡絹相博貢。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七月廿四日癸亥》○廿四日癸亥。快雨。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七月廿七日丙寅》○廿七日丙寅。天皇於綾綺殿、觀覽相撲。』大嘗會行事奏。五畿七道諸國運輸會料雜物、差課徭丁、負担就路、遠近多疲。請給程粮、無失期會。詔以正税給之、後年擧填。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八月己巳朔》○八月己巳朔。天皇聖体不予。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八月九日丁丑》○九日丁丑。停釋奠。縁國忌也。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八月十一日己卯》○十一日己卯。延屈名僧於清涼殿始修法。限七日訖。以天皇聖体乖予、未就平善也。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八月十五日癸未》○十五日癸未。分遣中使於〓(四十)九寺修功徳。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八月十九日丁亥》○十九日丁亥。是日、可行釋奠之禮。大学寮犬産成穢。因而停止。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八月廿日戊子》○廿日戊子。有烏。噬抜内竪傳点籌木。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八月廿二日庚寅》○廿二日庚寅。先是、大宰府言。去七月廿五日、大唐商人崔鐸等六十三人駕一隻船、來着管筑前國、問其來由。崔鐸言。從大唐臺州、載貴國使多安江等、頗賚貨物。六月一日解纜、今日得投聖岸。是日。勅。宜依例安置供給。』出雲國言。神護景雲二年正月廿四日奉官符、画吉祥天像一舗、安置國分寺、毎年正月、薫修其法。年序稍久、丹青銷落。貞觀十三年講師傳燈満位僧藥海改造木像高五尺。是日。充其料三寶布布施穀三百斛。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八月廿四日壬辰》○廿四日壬辰。烏噬抜内竪傳点籌木。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八月廿五日癸巳》○廿五日癸巳。歳星犯大微左執法。』分遣大中臣氏人於五畿七道諸國、祓除境内穢悪。爲供奉大嘗會也。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八月廿九日丁酉》○廿九日丁酉。晨。太白與歳星同舎。相去八寸。後日晨、相去尺余。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八月卅日戊戌》○卅日戊戌。大祓於朱雀門前。以賚十一月可修大嘗會也。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九月二日庚子》○九月癸亥朔。二日庚子。佐渡國言。樹連理。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九月三日辛丑》○三日辛丑。停潔斎燒燈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九月五日癸卯》○五日癸卯。於内裏、限五日、結界修法。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九月九日丁未》○九日丁未。停重陽節。以自去八月朔聖体乖和攝理未驗也。詔遣外記、録公卿已下五位已上見在侍從所座者、賜禄有差。》○{以下七月九日條の重出か}戊申。雷動晦合、微雨灑落。是日。讀經將竟、旱氣猶盛。更延二日、転仁王經。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九月十三日辛亥》○十三日辛亥。遣使奉幣伊勢大神宮。去九日内裏犬産。仍十一日不行此事。故延而奉之。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九月廿三日辛酉》○廿三日辛酉。烏噬抜内竪傳点籌木。去落於紫宸殿上。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九月廿五日癸亥》○廿五日癸亥。授筑前國從五位下眞天良布神從五位上。正六位上高磯比〓神從五位下。分遣中臣斎部兩氏人於五畿七道諸國、班幣境内天神地祇三千一百卅四神。縁供奉大嘗會也。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九月廿六日甲子》○廿六日甲子。任大嘗會御禊装束及前後次第司。以參議大宰權帥從三位在原朝臣行平爲装束司長官、從五位上守右少辨兼行中宮亮藤原朝臣遠經爲次官、判官二人、主典一人。參議從三位行左衞門督大江朝臣音人爲御前次第司長官、式部少輔從五位下菅原朝臣道眞爲次官、判官二人、主典二人。參議從三位行右衞門督源朝臣勤爲御後次第司長官、中務少輔從五位下大江朝臣公幹爲次官、判官二人、主典二人。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九月廿七日乙丑》○廿七日乙丑。出雲國言。楯縫郡白水郎海部金麻呂、同姓黒麻呂等、今月二日乘扁舟、〓海釣魚。二人沈釣羅、繋海底、引之不出。糸緡入水五十余丈。金麻呂等下手緩々引釣、獲石一枚。其上生木三株草三茎。其木一株高二尺六寸。攅柯无葉。初出之時、其色赤黒、黏如塗〓。及其漸乾、更変浅黒。一株高同上、双幹聳出。白色如貝。一株高三寸、形如鹿角。上頭有如檜葉者。其草二茎青色、一茎赤色、並形如菌。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月戊申朔》○冬十月戊申朔。日有蝕之。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月二日己巳》○二日己巳。於左仗下、賜侍臣酒。賜禄如常。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月九日丙子》○九日丙子。以參議從三位行民部卿兼播磨權守藤原朝臣冬緒、爲中納言。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月十三日庚辰》○十三日庚辰。授神位。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月十七日甲申》○十七日甲申。地大震。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月十八日乙酉》○十八日乙酉。地震。式部少輔從五位下菅原朝臣道眞爲文章博士。式部少輔如元。參議大宰權帥從三位在原朝臣行平爲治部卿。從四位上行右京大夫兼美濃守源朝臣覚爲宮内卿。美濃守如元。云々。治部卿四品兼行上野太守惟恒親王爲彈正尹。上野太守如元。宮内卿正四位下兼行相模守源朝臣冷爲右兵衞督。相模守如故。云々。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月廿九日丙申》○廿九日丙申。天皇備法駕、幸鴨水、修禊事。爲十一月將行大嘗會也。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月卅日丁酉》○卅日丁酉。所司大祓於朱雀門前。縁欲供奉大嘗會也。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一月戊戌朔》○戊戌朔。頒告百官五畿、予禁凶事。凡天皇受讓踐祚、七月以前即位者、當年行事。八月以後者、明年行事。散斎一月、致斎三日。斎月之内、予忌凶悪之事。自余諸事、依式准擬。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一月二日己亥》○二日己亥。遣使於伊勢大神宮奉幣。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一月三日庚子》○三日庚子。參議從三位行左衞門督大江朝臣音人庚薨。音人者右京人。備中權介本主之長子也。云々。音人内性沈静、外似質訥。爲人廣眉大目、儀容魁偉、音聲美大、甚有風度。音人別奉勅、撰群籍要覽〓(四十)卷、弘帝範三卷。又有勅、與參議刑部卿菅原朝臣是善、撰定貞觀格式。其上表并式序、皆是音人之辭也。年六十七。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一月八日乙巳》○八日乙巳。詔返収造兵司所役之遠江雜工戸廿烟、其代充山城國。復舊也。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一月十一日戊申》○十一日戊申。平野春日祭。(日本紀略)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一月十二日己酉》○十二日己酉。梅宮祭。(日本紀略)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一月十六日癸丑》○十六日癸丑。於建禮門前、修大祓』是夜。園韓神祭如常。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一月十七日甲寅》○十七日甲寅。於神祇官、修鎮魂祭。縁宮内省行事大嘗會事也。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一月十八日乙卯》○十八日乙卯。夜。天皇御豐樂院、自供大嘗祭。王公畢會。百官供奉如式。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一月十九日丙辰》○十九日丙辰。悠紀國獻物并奏風俗歌舞。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一月廿日丁巳》○廿日丁巳。主基國獻物。風俗歌舞一同悠紀。自昨迄今、王公已下昼夜飮宴、極歓而罷。悠紀主基並奉獻衣被。詔。班賜五位已上預宴者也。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一月廿一日戊午》○廿一日戊午。會百官而廣讌。賜禄各有差。詔曰。天皇〈我〉大命〈良萬止〉勅大命〈乎〉諸聞食〈止〉宣。悠紀主基〈爾〉仕奉〈流〉二國〈乃〉國司等、日夜怠事無〈久〉、務〈志萬利伊佐乎之久〉仕奉〈仁〉依〈天〉治賜〈布〉。又仕奉人等中〈爾〉、其仕奉状〈乃〉隨〈爾〉治賜人〈毛〉在。又御意〈乃〉愛盛〈爾〉治賜〈毛〉一二在。故是以冠位上賜治賜〈波久止〉詔天皇大命〈乎〉衆聞食〈止〉宣。授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近衞中將兼備中權守源朝臣能有從三位。從四位下行大舎人頭有佐王從四位上。叙位六十四人。(以下類聚國史101により補う)從五位下守刑部大輔弘道王從五位上。從四位上守宮内卿兼行美濃守源朝臣覚、右近衞中將兼行備中守源朝臣直並正四位下。從四位下行山城權守良岑朝臣長松、右近衞權中將在原朝臣業平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上行左近衞少將兼播磨權介藤原朝臣門宗、式部大輔兼美濃權守橘朝臣廣相、正五位下行大和守源朝臣穎、主殿頭伴宿禰須賀雄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行出羽守藤原朝臣興世、越前守橘朝臣良基、權左中辨藤原朝臣春景、左衞門權佐兼行美濃權介藤原朝臣維範等並正五位下。散位從五位下田口朝臣統範、右京權亮橘朝臣最雄、加賀權守
源朝臣加、散位清原眞人惟岳、上野介藤原朝臣□□□、土佐權守源朝臣望右衞門權佐藤原朝臣高經、散位佐伯宿禰貞行、神祇大副大中臣朝臣有本、美濃介藤原朝臣清瀬、備中權介源朝臣元、皇太后宮權亮平朝臣惟範、駿河守上毛野朝臣世由等並從五位上。散位外從五位下秦宿禰永原、大春日朝臣安永、木工大工日置造繩主、主税頭家原朝臣春郷、正六以上源朝臣近喜、源朝臣紀、式部大丞小野朝臣葛絃、阿波權介小野朝臣〓生、式部大丞平朝臣定相、備中掾藤原朝臣縁仁、右京少進橘朝臣香富、木工助中臣朝臣伊度人、右近衞少監兼美濃權少掾良岑朝臣晨省、民部少丞藤原朝臣佐世、散位清原眞人有右、美濃少掾藤原朝臣清保、皇太后宮少進藤原朝臣秀貞、大炊權助藤原朝臣藤宗、少内記惟良宿禰高尚、兵衞大尉紀朝臣清臣、内藏權助高階眞人忠岑、備中權掾藤原朝臣高松、良岑朝臣善樹、散位助藤原朝臣春生、美濃權大掾藤原朝臣総基、神祇大祐斎部宿禰伯江、美濃大掾紀朝臣春常、左近衞將監藤原朝臣茂蔭等並從五位下。左兵衞府生大外記忠宗朝臣是行、左大史山口宿禰岑仁、采女正時原宿禰春風、左少史兼明法博士秦公直宗、主税大充惟宗宿禰三宗麻呂、園地正春日朝臣宅成等並外從五位下。』夜、左衞士居坊火。延燒七家。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一月廿二日己未》○廿二日己未。授右衞門大尉正六位下藤原朝臣佐命授五位下。進女御正三位藤原朝臣多美子階、加授二位。无位隆子女王、兼子女王、典侍從四位上甘南備眞人伊勢子並正四位下。〈廿五人。〉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一月廿五日壬戌》○廿五日壬戌。悠紀主基國宰郡司歌女百姓、賜禄有差。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一月廿九日丙寅晦》○廿九日丙寅晦。大祓於朱雀門前。大嘗會祭祀解斎也。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二月二日戊申》○十二月丁卯朔。二日戊申。從近江國蒲生郡大領外正六位上佐々貴山公是野外從五位外。以獻米二千斛助國用也。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二月三日己巳》○三日己巳。授近江國正六位上油火神授五位下。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二月四日庚午》○四日庚午。左大臣正二位源朝臣融上表、請解職。詔不許之。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二月八日甲戌》○八日甲戌。先是。大宰府言。資財、蕃客、遣唐使留置返上等四箇帳、貢綿千一百五十二屯、徒積庫底、將致腐損。請相博沙金五百七十二兩、以爲永貯。至是許之。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二月九日乙亥》○九日乙亥。詔。以元慶寺爲定額寺、度年分三人。大悲胎藏業一人、金剛頂業一人、摩訶止觀業一人。先是、法眼和尚位遍昭上表言。中宮有身之日、今上降誕之時、遍昭發心誓願、草創此寺。自後堂右漸構、佛像(以下類聚國史により補う)新成。夫増寶祚於永代、眞言之力、消禍於未萌者、止觀之道也。是以奉祈仙齢、頼此冥助。方今皇基肇開、品物荷慶。道之將隆、幸遇此時。謹検天安三年・貞觀元年格、嘉祥安祥兩寺、各賜年分度三人。望請。准彼寺例、被度年分、遠傳二宗之眞教、永爲萬國之鎮護。其試業經典等、一准天臺宗、毎年十二月上旬、被遣勅使、対讀課試、通五已上、以爲及第。即當今上降誕之日、落髪乃度、於延暦寺登壇、受菩薩大乘戒。受戒之後、更歸本寺、於五大菩薩前、令止觀業者、転讀仁王般若經、眞言業者、三時念持、不斷誓護。從之。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二月十一日丁丑》○十一日丁丑。月次并神今食祭。天皇御神嘉殿、供祭如常。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二月十三日癸卯》○十三日癸卯。勅定毎年獻荷前幣五墓。贈太政大臣藤原氏多武岑墓在大和國(不比等)。贈正一位源氏墓(潔姫)、太政大臣贈正一位藤原氏墓(良房)、並在山城國愛宕郡。贈左大臣藤原氏墓在山城國宇治郡(長良)。贈正一位藤原氏墓在山城國紀伊郡(長良妻)。自余皆停廃焉。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二月十四日庚辰》○十四日庚辰。授丹後國從四位下籠神從四以上。因幡國正五位下賀露神從四位下。丹後國正六位上村岡神從五位下。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二月十五日辛巳》○十五日辛巳。授筑前國從五位下織幡神正五位下。正六位下天照神從五位下。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二月十六日壬午》○十六日壬午。以禪院寺爲元興寺別院。禪院寺者、遣唐留学僧道照、還此之後、壬戌年三月、創建本元興寺東南隅、和銅四年八月移建平城京也。道照法師本願記曰。眞身舎利、一切經論、安置一處、流通萬代、以爲一切衆生所爲之處焉。』右京人從五位下行山城權守船連副使麻呂、内藏權少充正七位上津宿禰輔主、主殿充大初位下葛井連直臣等三人、賜姓菅野朝臣。其先、百濟國人也。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二月十七日癸未》○十七日癸未。遣荷前幣諸山陵墓。於建禮門前發使、公卿行事。』(以下類聚國史107により補う)詔置隼人司佑一員。復舊也。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二月廿一日丁亥》○廿一日丁亥。於内裏、始修佛名懺悔之事。』是日。令大宰府、量唐人駱漢中并從二人衣粮。入唐求法僧智聡在彼廿余載、今年還此。漢中隨智聡來。智聡曰。漢中是大唐處士。身多技藝、知其才藻、勸令同來。不事〓求、獨取艱渋。願加優恤、以慰旅情。詔依請焉。』美濃備中兩國供奉大嘗會悠紀主基。仍免當年庸米。詔以正税、充神宮寺并諸家封戸庸。』是日。太政官左右辨官史生等〓(四十)一人叙位一階。先是、史生等言。今年四月十六日詔書曰。(内外)文武官主典已上賜爵一級。太政官左右辨官史生、名雖番上、實是ゝゝ{長上か}。望請因循先例、預一階之恩。是日。詔聽之。』能登佐渡兩國並始置検非違使各一人。帶剣把笏。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二月廿五日辛卯》○廿五日辛卯。授近江國正四位下伊富岐神從三位。』左京人從五位下行讃岐介都宿禰御酉、文章博士從五位下兼行大内記越前權介都宿禰良香、散位正六位上都宿禰因雄、正七位下都宿禰興道四人、賜姓朝臣。其先、御間城入彦五十瓊殖天皇之後、與上毛野、大野、池田、佐味、車持朝臣同祖也。』左京人從五位下行木工助中臣朝臣伊度人、高祖父從五位下中臣朝臣石根玄孫十九人、並賜姓大中臣朝臣。故神祇伯從四位上逸志之男也。』右京人從五位下行織部正紀朝臣關雄、賜姓朝臣。其先、紀角宿禰之苗裔也。}右京人外從五位下行陰陽權助弓削連是雄、賜姓宿禰。神〓速日命之後也。』右京人外從五位下主計權助宇自可臣秋田等男女十四人、賜姓笠朝臣。彦狭嶋命之後也。』紀伊國那賀郡人右大臣家令兼主殿權充日置首永津、弟掃部少屬正八位下日置首今津、賜姓菅原朝臣。天穂日命之後、與大江菅原秋篠朝臣同祖也。右京人外從五位下行陰陽助日下部連利貞、賜姓宿禰。狭穂彦命之後也。』河内國安宿郡人外從五位下行主税助百濟宿禰有雄、改本居貫隷右京三條。』山城國相樂郡人外從五位下行侍医狛人野宮成、改本居貫隷右京五條。』山城國宇治郡人左衞門少志從六位下宇治宿禰常永
、鎮守府軍曹從八位上宇治宿禰春宗、並改本居隷左京三條。』大和國城下郡散位正六位上大和酒人連富麻呂、男式部大録正六位上大和酒人連宗雄等五人、改本居隷左京職。』讃岐國香珂郡人左少史正六位上秦公直宗、弟彈正少忠正七位上秦公直本、並改本居隷左京六條。』讃岐國三野郡人外從五位下行遠江介桜井田部連豐直、尾張國海部郡人玄蕃少充從六位上高尾張宿禰松影等、並移管山城國。』讃岐國寒川郡人木工大充正六位上矢田部造利人、移管山城國愛宕郡。』近江國浅井郡人陰陽權充正八位下秦經尚、移管山城國葛野郡。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二月廿五日辛卯》○廿五日辛卯。授无位正内王從四位下。(類聚國史101により補う)』授神位。(日本紀略により補う)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二月廿七日癸巳》○廿七日癸巳。勅。山城國愛宕郡公田四町、施入禪林寺。以太上天皇御願佛堂建彼寺中。地勢窄隘也。』右京人前長門守從五位下石川朝臣木村、散位正六位上箭口朝臣岑業、改石川箭口、並賜姓宗岳朝臣。木村言。始祖大臣武内宿禰男宗我石川、生於河内國石川別業。故以石川爲名。賜宗我大家爲居、因賜姓宗我宿禰。清御原天皇十三年、賜姓朝臣。以先祖之名、爲子孫之姓。不避諱{脱文有るか}詔許之。』右京人散位從五位下肩野連道主、近江少目從七位上肩野連乙守、並賜良棟宿禰。道主言。先祖出自神〓速日命也。』左京人前遠江掾正八位上土師宿禰常見、弟織部佑從六位下土師宿禰長雄、常見男文章生連胤等、賜姓菅原朝臣。野見宿禰之後也。』无位高平王、賜姓平朝臣。贈一品萬多親王孫、正四位下正行之男也。』大宰府言。位主工主城主船等品官、差年貢雜物使。太政官處分。依請焉。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二月廿九日乙未》○廿九日乙未。授因幡國正六位上相尾神、丹後國正六位上竹野神、山伎神並從五位下。
《卷卅二元慶元年(八七七)十二月卅日丙申》○卅日丙申。大祓追儺如常。
《卷卅二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卅二



《卷卅三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卅三 〈起元慶二年正月、盡六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勅撰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元慶二年〈戊戌〉正月丁酉朔》○二年春正月丁酉朔。天皇不受朝賀。〓雨降雪也。七耀暦、藏氷様、腹赤魚等、所司付内侍奏。宴侍臣於紫宸殿。雅樂寮奏樂。日暮賜被。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元慶二年正月三日己亥》○三日己亥。左大臣正二位源朝臣融重上表言。中使從四位上行右近衞權中將在原朝臣業平、奉傳綸旨、却臣表章。實致精誠、伏仰天從。不意斯言、応乖叡慮。臣早蒙聖矜、許守涯分。仍〓愚〓。請収第封。苟爲公義、豈是私情。栄枯者天之化也、與奪者君之令也。人亦萬物之一、誰不欲雲動之時來。臣是何人、再三可必辭皇恩之殊寄。然君擧必書之、載之於彝典。所恐虚受之昧。臣或貽妄予於明主。陛下若曲垂恩私、不責臣以尸居、臣又恐於明時興巷歌於鼠食。夫雨以潤、風以散之。共是陶化、曷不生成。臣誤食場苗、〓コウ低年深。乃顧浮雲心魂日駭。伏望。特降玄鑑、重合聖慈、不留綸命、使下臣請。不勝驚懼切迫之至、謹再奉表、陳請以聞。詔不許焉。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元慶二年正月七日癸卯》○七日癸卯。所司付内侍、獻剛卯杖。』天皇御紫宸殿、覽青馬。賜宴群臣、奏女樂。賜禄各有差。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正月八日甲辰》○八日甲辰。於豐樂殿、始講最勝王經。以興福寺僧法相宗傳燈大法師位孝忠爲講師。大極殿未造。故於此修之。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正月十一日丁未》○十一日丁未。以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房雄爲民部大輔。宮内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弘蔭爲少輔。從五位下行主殿助藤原朝臣扶繩爲頭。散位從五位上安倍朝臣房上爲河内守。從五位上行安藝權守菅野朝臣佐世爲攝津權守。從五位下大炊權助藤原朝臣藤宗爲伊賀守。從五位下行侍医五百木部公全成爲尾張權介、侍医如故。散位外從五位下佐伯直是嗣爲三河權介。從五位下行美濃少掾藤原朝臣清保爲遠江守。散位從五位上田口朝臣統範爲甲斐守。從四位上行右近衞權中將在原朝臣業平爲相模權守、權中將如故。從五位下行皇太后宮大進菅野朝臣愛甲權介、大進如故。從五位下行武藏權介布勢朝臣冬雄爲正介。散位從五位下下毛野朝臣綸旨爲權介。散位從五位上佐伯宿禰貞行爲上総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忠主爲常陸介。民部大輔正五位下源朝臣包爲信濃守。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恒實爲權介。外從五位下行大外記忠宗朝臣是行爲出羽介。彈正少弼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近臣爲越前守。從五位下行式部大丞小野朝臣葛弦爲加賀介。從五位下平朝臣定相爲越中介。從五位下守圖書頭藤原朝臣敏行爲因幡守。參議從三位行右衞門督源朝臣勤爲播磨權守、右衞門督如故。從五位上守右近衞權少將藤原朝臣清經爲介
、權少將如故。從五位下守大判事兼行明法博士桜井田部連貞相爲美作權介、余官如故。從四位下行伊予權守文室朝臣卷雄爲備前守。右近衞少將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利基爲權介、少將如故。從四位上行左近衞權中將藤原朝臣諸葛爲備中權守、權中將如故。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津爲備後權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岑人爲安藝權守。從五位上守左近衞少將藤原朝臣有實爲阿波權介、少將如故。從五位上行民部少輔安倍朝臣興行爲讃岐介。從五位上行因幡權守藤原朝臣秋緒爲伊予權守。左京亮從五位下坂上宿禰斯文爲介。散位從五位上清原眞人惟岳爲豐前守。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近江權守源朝臣舒爲左近衞權中將、余官如故。參議從三位行左近衞中將源朝臣能有爲左衞門督。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正月十四日庚戌》○十四日庚戌。豐樂院斎講事畢。僧綱引名僧、奉參内裏、論佛義如常。賜被而罷。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正月十五日辛亥》○十五日辛亥。勅。以播磨國不動穀六千斛、転充和泉國、班給百姓。以去年旱飢也。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正月十六日壬子》○十六日壬子。踏歌之節。天皇在御簾中、賜宴侍臣。雅樂寮奏樂。宮人踏歌如常儀。賜禄有差。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正月十七日癸丑》○十七日癸丑。皇帝御建禮門、觀射禮。親王已下及六府以次射焉。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正月十八日甲寅》○十八日甲寅。帝御射殿、覽四府賭射。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正月廿日丙申》○廿日丙申。内宴。近臣賦詩及女樂。群臣歓洽。畢景而罷。賜禄有差。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正月廿七日癸亥》○廿七日癸亥。去年〓旱、京師及畿内諸國飢饉。河内和泉爲尤甚。公卿僉議、東西京中置常平司、出売官米。且遣使河内和泉兩國、賑給絶乏戸。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正月廿八日甲子》○廿八日甲子。以因幡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敏行、散位從五位下伴宿禰春雄、從五位下紀朝臣卷雄、爲売常平所米使。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正月是月》○是月。京師多偸盗、略奪人物。遣左右近衞官人已下廿人、各騎官馬、巡夜覘偵。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二月丁卯朔》○二月丁卯朔。雷二三聲、降雨。』釋奠及大原野祭如常。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二月四日庚午》○四日庚午。祈年祭如常。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二月五日辛未》○五日辛未。嘉祥寺申牒、請安置七僧、永爲定額、勤修御願、誓念國家。至有僧闕、寺家簡択、申官補之。又准貞觀寺、不聽僧綱攝領。但令貞觀寺座主三綱等、專得検知。詔許之。』備後國飢。優復絶乏戸二千四十人。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二月六日壬申》○六日壬申。春日祭如常。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二月七日癸酉》○七日癸酉。授信濃國從五位上出速雄神正五位下。備中國從五位下笠目神從五位上。』是日。勅置元慶寺別當三綱。其三綱者、寺家簡定、申官任之、六年爲秩、乃責解由。縁寺之事、申官行之、不經省寮僧綱。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二月十日丙子》○十日丙子。京師飢。賑給之。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二月十三日己卯》○十三日己卯。詔以近江國坂田郡伊吹山護國寺、列於定額。沙門三修申牒稱。少年之時、落髪入道、脚歴名山、莫不周盡。仁寿年中、登到此山。即是七高山之其一也。觀其形勢、四面斗絶、人跡希至。昔日深草聖皇(仁明)、令建一精舎修藥師念佛。三修居止以降、歳月漸積、堂舎有數、誠非雲構、庶幾靈山。望請天慈、賜預定額。故從其所請。』丹後國言。割國司公廨、准一分例、給検非違使俸料。太政官處分、依請焉。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二月十四日庚辰》○十四日庚辰。正三位行中納言兼右近衞大將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良世抗表曰。臣聞。寒暄代謝、牙角難双。天道未能相進、人事何得兩立。臣功閥無聞、行能皆闕。倚日月之末光、帶文武之有職。慚恐之志、斯須未離。夫大將之職、所統非軽。任握兵符、管領戎士。警巡之務、昼夜無間。縦在少年、猶難稱職。況今春秋衰邁、筋力疲贏。雖僅尸禄於喉舌、而思罷官於爪牙。因茲前瀉乃懷、伏待恩許。而多曠居諸、未蒙冲旨。伏請殊恩、重鑑愚欸、解大將之職、授以壯齢之人。即公私兼濟、物議自停。無任征営之至、拝表以聞。不許。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二月十五日辛巳》○十五日辛巳。右衞門權佐從五位上安倍朝臣清行爲右少辨。散位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利行爲侍從。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文爲圖書頭。從五位下伴宿禰春雄爲宮内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佐世爲彈正少弼。從四位下行左近衞少將藤原朝臣門宗爲左京權大夫。散位從五位下御室朝臣安常爲亮。從五位下是主王爲權亮。外從五位下行左大史山口宿禰岑仁爲大和權介。左京權亮從五位下源朝臣建爲上野權介。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統行爲出羽權介。從五位下惟良宿禰高尚爲能登權介。從五位下行大和權介春岳眞人冬通爲越中權介。散位從四位下伴宿禰須賀雄爲因幡權介。從五位下賀茂朝臣文長爲播磨大掾。從五位下行備後權介藤原朝臣安津爲權守。散位從五位上上毛野朝臣澤田爲筑前守。右少辨正五位下兼中宮亮藤原朝臣遠經爲右近衞少將、中宮亮如故。侍從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穂爲右衞門權佐。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二月十九日乙酉》○十九日乙酉。詔。山城國正税稻三百束、賜從五位下山背忌寸大海全子、以奉幣氏神向彼國也。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二月廿四日庚寅》○廿四日庚寅。遣神祇大副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有本於大極殿壇上、祈請百神。縁初造大極殿也。』屈六十僧、分五十口、於紫宸殿転讀大般若經。十僧於八省院、転讀金剛般若經。限三日訖。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二月廿五日辛卯》○廿五日辛卯。於宜陽殿東廂、令從五位下行助教善淵朝臣愛成、始讀日本紀從五位下行大外記嶋田朝臣良臣爲都講。右大臣已下參議已上、聽受其説。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二月廿七日癸巳》○廿七日癸巳。授大和國无位大史大仁保神從五位下。』是夜。偸児剥取紫宸殿軟障。爲警夜近衞舎人所捕獲。』先是、越前國言。氣比大神宮祝部等申曰。神宮忽見火災、驚走入宮、實無失火。陰陽寮占云。爲穢神社。因現祟怪。彼國須慎疫癘風水之災。是日。下知國宰、洒掃神宮、転讀佛經。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二月廿八日甲午》○廿八日甲午。勅。備前國不動穀一萬斛、運充河内國、班給百姓。以去年旱損民多飢餓也。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二月廿九日乙未》○廿九日乙未。地震。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三月三日己亥》○丁酉朔。三日己亥。天皇御斎供燈如常。』授出雲國正五位下青幡佐草壯丁神正五位上。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三月五日辛丑》○五日辛丑。詔。令大宰府採豐前國規矩郡銅。充彼郡徭夫百人、爲採銅客作児、先潔斎斎戒、申奏八幡大菩薩宮。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三月七日癸卯》○七日癸卯。遣使奉伊勢大神宮幣并神寶弓桙剣等物。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三月九日乙巳》○九日乙巳。地震。』是日。分遣使者、奉幣馬於賀茂御祖別雷、松尾、石清水、稻荷、住吉、平野、大原野、梅宮。及班幣五畿七道諸名神。賽舊祷也。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岐〉平野大神〈乃〉廣前〈爾〉恐〈美〉恐〈美毛〉申賜〈倍止〉申〈久〉。去秋御躰不予〈爾〉御座〈之〉、去八月十九日〈爾〉祈申〈之久〉。御躰平安〈爾〉護助奉賜〈比〉、寶位無動〈久〉御坐賜〈波〉、禮代大幣〈爾〉御馬牽副〈天〉奉で〈无止〉祈申〈之毛〉驗〈久〉平安〈爾〉護助奉賜〈倍利〉。因茲、今所祈申〈乃〉大幣帛〈爾〉御馬令牽副〈天〉、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左近衞中將近江權守源朝臣舒〈乎〉差使〈弖〉奉出〈須〉。此状〈乎〉平〈乎〉聞食〈天〉、天皇朝廷〈乎〉今〈毛〉今〈毛〉常磐堅磐〈爾〉護幸〈倍〉奉賜〈比〉天下平安〈爾〉五穀豐登〈之米〉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申。自余社告文並准此。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三月十三日己酉》○十三日己酉。正三位行中納言兼右近衞大將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良世重上表言。中使左近衞權少將正五位下兼行近江介坂上大宿禰滝守、就臣直廬、還臣上表。曲成之私偏及、忝竊之責更彰。臣文未輝乎俎豆、武無練於干戈。幸遇寵擢之恩、謬辱大將之位。臣以爲、風霜剣騎、必便於少壯之人、竜鳥旌旗、不宜於衰老之歯。今臣筋力歳減、贏痾日侵。自統軍司、紕紊相屬。兵人緩羽林之術、士卒無鳧藻之情。加之臣頽暮之年、兼攝長秋之事。繁併鳥倦、趨走難堪。當今英雄架肩、〓鴻接翼。惟選穢職、以代不能。苟曰得人、此爲報國。微臣三請於陛下。々々一許於微臣、無任靦冒之極。謹重陳讓以聞。優詔不許。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三月十五日辛亥》○十五日辛亥。勅頒告五畿内國曰。校班之政、盈紀爲期。而自去天長五年以來、五十箇年、不行此事。遂使無身之輩、尚領田疇、見役之人、曾無潤益。奸濫爲之不斷、公私所以多妨。静言其由、最乖政理。事須因循前規、遣使校覈。然而王畿屡空、民俗凋弊。思其如此、更以停留。夫因時設方、雖有成式、反經合道、亦存舊章。宜下知牧宰、此般特准外國之例、子細校定、依實言上。若所申排虚、有致隱没、科以違勅、不曾寛容。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三月廿三日己未》○廿三日己未。丹後國與謝郡仁寿元年洪水流損田三百廿五町三百五十歩奉充清和院。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三月廿七日癸亥》○廿七日癸亥。欲以四月廿九日修仁王會。由是預頒下呪願文於五畿七道諸國。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三月廿九日乙丑晦》○廿九日乙丑晦。出羽國守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興世飛驛上奏。夷俘叛乱、今月十五日燒損秋田城并郡院屋舎城辺民家。仍旦以鎮兵防守、旦徴發諸郡軍。勅符曰。彼國今月十七日奏状、既知、夷虜悖逆、攻燒城邑。犬羊狂心、暴悪爲性。不加追討、何有懲乂。事須量發精兵、扼其咽喉。但時在農要、人事耕種。若多動衆、恐妨民務。夫上兵伐謀、兩將不戦。巧設方略、以安辺民。亦別有勅符、下陸奥國。若當國之兵力不足制者、早告陸奥、令其赴救。凡蛮貊之心、候時而動。雖云醜類之可責、抑亦國宰之不良。宜施慰撫之化、以遏風塵之乱。又勅符陸奥國司曰。得出羽國今月十七日奏状〓。逆賊悖乱、攻燒城邑。兩國接境、非常難知。若無予戒、何備不虞。宜加警粛以鎮國内。亦若出羽國來請援兵、隨發精勇、応時赴救。兵貴神速、罪深逗留。待其告急、莫失事機。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四月丙寅朔》○夏四月丙寅朔。日有蝕之。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四月二日丁卯》○二日丁卯。於宜陽殿西廂、賜侍臣酒。賜禄有差。是日。詔以大舎人頭從四位上有佐王、從四位下美作守實行王、從五位下行内膳正連扶王、從五位下行右兵庫頭廣山王、攝津守從五位上在原朝臣安貞、從五位上行伊予權守藤原朝臣秋緒、從五位上守民部大輔藤原朝臣房雄、從五位上行越後權守藤原朝臣世數、從五位上行丹波守藤原朝臣是行、從五位上行右兵衞權佐藤高經、從五位上行近江權介安倍朝臣宗行、從五位下行皇太后宮大進兼相模權介菅野朝臣愛甲、從五位下行周防介源朝臣相、因幡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敏行等、爲次侍從。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四月四日癸巳》○四日癸巳。廣湍竜田祭如常。是日。出羽國守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興世飛驛奏言。秋田軍城邑官舎民家、爲凶賊所燒亡之状、去月十七日上奏。厥後差權掾正六位上小野朝臣春泉、文室眞人有房等、授以精兵、入城合戦、戎党日加、彼衆我寡。城北郡南公私舎宅、皆悉燒残。殺虜人物、不化勝計。此國器仗、多在彼城。擧城燒盡、一無所収。加之去年不登、百姓飢弊。差發軍士、曾無勇敢。望請隣國援兵、勠力襲伐。勅符曰。重得奏状、具知賊勢転盛、疽食浸淫、非常之事、変態難量。能加望遏、莫令滋蔓。去月廿九日、勅符下彼國訖。計也応到。亦同日勅符、下陸奥國、令其赴救。今重勅陸奥國、發兵二千。宜首尾合戦及早禽獲。務盡上策、定我下土。又下勅符於陸奥國曰。重得出羽國奏状稱。賊勢転盛、衆寡不敵。非有救兵、難加獨制者。事既非常、或恐生変。宜發精勇二千、星火馳救。禽敵有期、失機遺悔。兵家所謂疾雷不及掩耳也。若致遲留、處以重科。亦其所發之士、各備路粮。仍須差國司掾目各一人、押領其事。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四月七日壬申》○七日壬申。式部兵部兩省、奏擬階冊。中納言從三位兼行民部卿藤原朝臣冬緒、奉勅仰二省、退去省家行之。是日。平野祭如常。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四月八日己酉》○八日己酉。梅宮祭。仍停灌佛之儀。』大和國興福寺失火。燒堂宇僧坊。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四月九日甲戌》○九日甲戌。殞霜。』權少僧都法眼和尚位宗叡奏言。藥師寺法相宗傳燈大法師位義澄、同宗傳燈大法師位義叡、東大寺律宗傳燈大法師位忠城、華厳宗傳燈大法師位心惠等四人、兼学眞言、堪爲師範。伏望。隨修行傳燈賢大法師位眞如本願、令入住超昇寺。詔許之。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四月十四日己卯》○十四日己卯。授阿波國正五位上大麻比古神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天日鷲神正五位下。駿河國正六位上岐都〓命神火雷神並從五位下。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四月十五日庚辰》○十五日庚辰。公卿於太政官曹司庁、賜文武官六位已下成選已記。策命如常。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四月十六日辛巳》○十六日辛巳。授新除越前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近臣從五位上。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四月十九日甲申》○十九日甲申。諸衞警護。縁明日賀茂祭也。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四月廿日乙酉》○廿日乙酉。賀茂祭如常。先是、左近衞官人之染死穢者、入侍陣座。是故、祭使不更辭見。便自内藏寮赴社。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四月廿一日丙戌》○廿一日丙戌。諸衞解厳。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四月廿二日丁亥》○廿二日丁亥。以外從五位下行安藝介興世朝臣貞町爲山城權介。外從五位下行主税大充惟良宿禰三宗麻呂爲大和權介。散位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好蔭爲陸奥權介。從五位下橘朝臣朝臣秋實爲美作介。秋實貞觀十八年拝美作介、丁父憂解職。今奪情起之。從五位下行大隅守佐伯宿禰春繼爲安藝介。散位外從五位下春日朝臣宅成爲大隅守。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四月廿五日庚寅》○廿五日庚寅。式部省奏諸國銓擬郡司簿。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左近衞大將陸奥出羽按察使源朝臣多奉勅、於宜陽殿西廂、喚式部少輔兼文章博士菅原朝臣道眞讀之。是日。竪大極殿柱。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四月廿六日辛卯》○廿六日辛卯。備中國獲白雀一。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四月廿八日癸巳》○廿八日癸巳。出羽國守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興世飛驛奏言。賊徒彌熾、不能討平。旦差六百人兵、守彼隘口野代衞。比至燒山、有賊一千余人。逸脱歸者五百余人。城下村邑、百姓廬舎爲賊所燒損者多。即日勅符曰。重得奏状、具知凶類滋蔓、殺略良民。發兵以來、望有成効。而今官軍致敗、賊徒作氣。用兵之道、豈若此乎。今勅上野下野等國、各發一千兵。亦重勅陸奥國、責以緩救。宜合三國兵、一時擒滅。凡軍陣之法、必有注記。諸事大小、皆在目前。察其所縁、爲圖成敗。今所上奏状、極爲省略。胡城雲隔、魏闕天遥。路遠事疑、非可指問。必須事無巨細、委曲記録、令可知見。老弱在行、耕種廃務。早休染鍔之労、當崇〓弓之化。』勅符陸奥國曰。得出羽國今月十九日奏状稱。狡寇未平、戎士多没。請援彼國、已及五度。而多經旬日、未有來救。孤城拒守、事変難測者。今如來奏、甚似惰慢。仮有當府之不虞、何忘隣境之危急。宜早差發兵二千人、応機奔救。齊心同力、撲掃妖氣。若重稽引、國有厳刑。速施破竹之勢、勿貽反水之悔。』又勅符上野下野兩國曰。得出羽國今月十九日奏、已知凶類氣盛殺略良民。鼠輩發狂狼戻無已。不加利刃、何懲逆心。宜各初一千兵、星夜赴救、表裏合勢
、腹背攻撃。凡隣境之義、實須相援。況於國賊、何不共討若致遲留、論之如律。亦其所發之士、各備路粮。便遣國司目已上一人、史生品官一人、押領其事。已此一擧之兵、早成萬全之計。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四月廿九日甲午》○廿九日甲午。説一百講座、説仁王般若經。京師始自御在所、至於聖神寺卅二。畿内及外國六十八。其呪願文曰。南閻浮提、日本國主。位纂洪緒、業字黎民。忘己之労、求人之逸。歸心冥護、莫過仁王。廻首幽慈、唯託般若。人中師子、吼説精微。佛前月光、敬仰讃嘆。名天地鏡、屡照不疲。號摩尼珠、傍映無盡。諸天聖衆是尊是重。一切國王、爲父爲母。青竜在戌、朱雀司辰。禮撤肥羞、禁及魁膾。起自京城、遍於州府、敷設百座、延屈衆僧。如來写眞、羅漢遺像。花與霞乱、香遂煙薫。録腹置言、饒舌吐辭。天暁唄響、祇夜偈詞。大小鬼神、左右竪耳。浄信男女、都鄙葺鱗。事已辨張、限已七日。分午前後、訖于二時。上忍中行、並証功徳。兼察因縁、放千光明。銷七災難。〓海不浪、化茂貫桑、鴈塞斂塵、歌罷折柳、鴻休罔極、撫運年長、鳳暦無彊、承平日久。令我赤県、上和下和、令我白藏、多黍多外字。悠々萬物、蠢々群生。共養聖胎、同開慧眼。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四月卅日乙未》○卅日乙未。先是、炎旱殊甚、農夫棄耒。朝廷爲憂。是日、膏雨快〓、溝渠皆溢。天下以爲、仁王經之驗力。故記之。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五月丙申朔》○五月丙申朔。二日丁酉。攝津國旱飢。詔、転運播磨備前兩國不動穀各二千斛、班賦百姓。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五月四日己亥》○四日己亥。詔、授從五位上守右中辨藤原朝臣保則正五位下、即拝出羽權守。右中辨如故。左衞門權少尉正六位上清原眞人令望爲權掾。左衞門權少尉如故。右近衞將曹從七位下茨田連貞額爲權大目。右近衞將曹如故。三人並發遣出羽國、擬討反虜。勅出羽國司曰。近日夷虜凶逆、残害不止。雖有軍興、俄難殄滅。仍依右中辨正五位下藤原朝臣保則、兼任彼國權守。宜縁軍機之事、從其指〓。莫爲逋逃以失警備。』陸奥國獲木連理。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五月五日庚子》○五日庚子。停端午之節。是日。陸奥國守正五位下源朝臣恭飛驛奏言。發兵二千人、差遣出羽國既畢。更依彼國請、亦發五百人。又恐。當國之夷、依隣國之警、動其狼心、掉其〓尾。請發援兵二千人、以守要害之處。』勅符曰。得彼國去月廿五日奏状、具知差發援兵、赴救出羽。亦來奏以爲、凶逆詐態、日衰縁隙。請發國内之控弦、以備醜類之逆寇。事在慎微。俯依來奏。今須簡練精勇、拒守要害、兼張遉邏、令其候望。但軍興之後、府帑無余。久動士衆、恐費粮食。量施方便、早休労役。奉我朝威、以警夜事。』勅曰。出軍之道、用兵之方、事有緩急、理亦軽重。而或國發軍之後、飛驛言上其由。徒驚物聽、無益於事。宜令上野下野陸奥出羽等國、自今以後、驛逓奏上、一如延暦十三年二月乙未勅。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五月七日壬寅》○七日壬寅。公卿於太政官曹司庁、任諸國詮議郡司。策命如常。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五月八日癸卯》○八日癸卯。授越中國正六位上手向神從五位下。』大和國去年大旱、百姓飢饉。詔、以正税三萬束、賑給絶乏戸七萬八千八百一十人。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五月九日甲辰》○九日甲辰。亥時有大流星。出自〓南、入軫翼間。其尾二許丈、色赤有光、衆星隨行。所過之處、木葉作聲。下符相模國、令採進槻弓百枝。安房國百枝。信濃國梓弓二百枝。但馬國檀弓百枝。備中國柘弓百枝、備後國百枝。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五月十五日庚戌》○十五日庚戌。勅、令美濃國毎年春送延暦寺四王堂佛僧供料息利稻残白米十斛黒米十斛。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五月十七日壬子》○十七日壬子。授隱岐國正五位下比奈麻治比売命神正五位上。駿河國從五位上美和天神正五位下。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六月乙丑朔》○六月乙丑朔。二日丙寅。勅、以三河國幡豆郡荒廃田一百町、賜孟子内親王、爲一身田。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六月三日丁卯》○三日丁卯。自去月至此、亢陽不雨。名山大川、能興雲致雨、並班幣祈雨。賀茂御祖別雷、松尾、稻荷、貴布禰、丹生川上、乙訓、水主八社是也。丹生川上加奉黒馬一匹。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六月四日戊申》○四日戊申。晨旦霧降。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六月七日辛未》○七日辛未。出羽國守藤原朝臣興世飛驛奏言。權掾小野春泉、文室有房等、在秋田営。去四月十九日、遣最上郡擬大領伴貞道、俘魁玉作宇奈麻呂、將官軍五百六十人、須候賊類形勢。路遇賊三百余人合戦、射傷賊十九人。官軍被傷七人。貞道中流矢而死。廿日賊衆増加、不可相敵。會暮戦罷、引軍還営。明日凶徒挑來接戦。賊試射五十三人、瘡者卅人。官軍死并瘡痍者廿一人。奪取賊弓卅一、靭廿五、襖十七領。米穀糒稻、亦復有數。燒賊廬舎十二、生虜七人。官軍疲極、射矢亦盡。因引還営。今月七日、重遣宇奈麻呂、登高候望。俄爾遇賊、抜剱剣相戦、斬首二級。宇奈麻呂、没於賊手。其後有俘囚三人來言。賊請秋田河以北、以爲己地。更有賊五人、着甲冑、伏隱草中。遣軽兵百余人、追射殺三人、奪鞍馬弓矢靭剱等物有數。自後賊徒猥盛、浸凌不息。官軍征討、未由摧滅。重飛驛言曰。權介藤原朝臣統行、權掾小野春泉、文室有房等、進至秋田舊城。蓄甲積粮。陸奥押領使大掾藤原梶長等、所將援兵、與本國兵卒、合五千余人、聚在城中。賊出不意、四方攻囲、官軍力戦、賊勢転勢。權介統行等、戦敗而歸。權掾有房、殊死而戦、殺賊數人、賊矢中左脚、被瘡逾〓レイ。軍無後繼、〓ソウ身逃
歸。權介統行男、從軍在戦、及權弩師神服直雄、並戦而死。甲冑三百領、米糒七百碩、衾一千條、馬一千五百疋、盡爲賊所取。自余軍實器仗什物、一無在存者。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六月八日壬申》○八日壬申。以圖書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文、爲治部少輔。民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弘蔭爲相模介。散位從五位下小野朝臣春風爲鎮守將軍。』詔、令春風與陸奥權介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好蔭、星火進發、先入陸奥。各將精兵五百人、奔赴救之。賜春風好蔭甲冑各一具。授出羽權掾正六位上文室眞人有房從五位下。賞力戦之功也。初公卿於仗下、喚驛使丸部滝麻呂、問軍曲折。滝麻呂言。官軍戦者、人無固志。望敵奔竄、唯生是求。有房死戦、不顧生存。時流矢傷其左踵。矢盡而歸、恨無後救。仍有此賞、以勸其後也。』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左近衞大將陸奥出羽按察使源朝臣多上表。請解按察使曰。臣聞。器違其分、栄非所栄。任越其才、量還失量。〈中謝〉臣以無人望、過受國恩。禄秩優崇、寵命隆赫。往年降詔、以臣本官、兼督陸奥出羽諸軍事。惟彼兩地異類群居、暗昧是非、簡略禮儀。頃者。梟聲転大、狼心益狂。殺我人民、燒我城邑。臣實須脚践沙漠之地、身臨夷虜之庭、致其腰領之誅、肆其爪牙之鋭。而臣族非將種、門謝兵家。聚米爲山、更迷指描。箪醪投水、誰表迎飮之誠。遂使犬羊流離、不安巣穴。干戈揺動、時爲風塵。是臣之慙、々莫甚焉。是臣之罪、々莫大焉。伏願、留陛下遠
慮之心、罷微臣遥領之職、選竜虎以代之、推武猛以求之。則鳴〓収沸野之聲。自當不日、嘶馬乾出塞之汗、亦得指期。無任於悚懼忝竊之至。謹奉表陳讓以聞。不省。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六月九日癸酉》○九日癸酉。勅曰。從五位下小野朝臣春風、今月八日任陸奥鎮守將軍訖。事須依格分付受領。而卒將軍兵、向出羽國。宜令前將軍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比高、准見任例、暫行府政。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六月十一日乙亥》○十一日乙亥。是日、月次并神今食祭。時論以爲、出羽飛驛入禁中。可謂染死穢。由是、天皇不親祭事。兼公卿不入内裏者於神祇官攝行之。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六月十五日己卯》○十五日己卯。有白鷺一双、飛鬪紫宸殿前。其一下集殿庭版位側。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六月十六日庚辰》○十六日庚辰。雷電、雨下如倒井。京城之内、溝渠皆溢、霹靂於東寺幡竿。出羽國守藤原朝臣興世飛驛奏言。賊峯強盛、日増暴慢。囲守営所、視無去意。官軍畏懦、只事逃散。陸奥軍士二千人、押領使大掾藤原梶長等、竊求山道、皆悉逃亡。』即日、勅符曰。重有來奏、具得事趣。依先日奏、遣陸奥鎮守將軍小野朝臣春風、權介坂上大宿禰好蔭等、各領精勇五百人、日夜赴彼既畢。事具前符。亦依今日奏、更下陸奥國、追還逃亡兵士二千人。國宜知之、率其虎旅、〓彼烏合。當奉王師之威、早獻凱歸之効。』又勅符陸奥國曰。得出羽國奏稱。逆虜縦逸、〓コウ暴日甚。彼國軍士二千人、顧望避敵、亡歸本國者。斷勢制勝、自有其方。而今各重身躯、無意掠戦。粮資醜類、力屈凶威。豈回王者之師、自貽敗軍之耻。宜更選定國司主典已上精強了事者、令領彼亡歸二千兵、早入出羽。若彼逃亡人等。未盡歸集者、更簡更兵、加足前數。夫將軍死綏、誅之無救。故曰。有前一尺、無却一寸。宜知此意、諭夫兵士、令其自知。若重亡歸者、以軍法從事。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六月十七日辛巳》○十七日辛巳。授播磨國從五位上白國神正五位下。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六月十九日癸未》○十九日癸未。雷不雨。夜〓惑守天江、經二ケ日。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六月廿日甲申》○廿日甲申。權掌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宜子卒。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六月廿一日乙酉》○廿一日乙酉。夜有流星。出自斗辺、入箕星下。色白尾短。』勅。令東海東山兩道諸國、簡択勇敢軽鋭者、須待出羽國奏請、応機奔赴。伊勢廿人、參河廿人、遠江十人、駿河卅人、甲斐廿人、相模廿人、武藏卅人、下総卅人、常陸五十人、美濃卅人、信濃卅人。令相模國送綿一千屯於出羽國。爲充造襖料也。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六月廿三日丁亥》○廿三日丁亥。周防國正六位上赤田神、山田神並授從五位下。』勅、令因幡、伯耆、出雲、隱岐、長門等國、調習人兵、修繕器械、戒慎斥候、固護要害。災消異伏、理歸佛神。亦須境内群神班幣、於四天王像僧前修調伏法。以蓍亀告加辺警也。』河内國旱飢、不堪貢進御酒米六十五斛。太政官處分。當年停而莫貢。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六月廿六日庚寅》○廿六日庚寅。勅。左右京五畿内百姓調庸、去年以往輸貞觀錢十五文。今加十五文、惣卅文。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六月廿七日辛卯》○廿七日辛卯。夜有流星。出自騰〓、入雷電星。色赤、長二丈余。』攝津國頻年災旱、道〓盈路。以糒一百斛賑給之。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六月廿八日壬辰》○廿八日壬辰。詔、遣大元帥法阿闍梨傳燈大法師位寵寿於出羽國、卒七僧修降賊法。
《卷卅三元慶二年(八七八)六月廿九日癸巳》○廿九日癸巳。大雷雨。諸衞陣於弘徽殿前。天皇御此殿故也。
《卷卅三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卅三



《卷卅四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卅四 〈起元慶二年七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勅撰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七月甲午朔》○秋七月甲午朔。是日立秋。早旦、雷聲隱々。至未一尅、忽發一聲。其勢非常、諸衞警陣殿前。詔。録仗下在座親王已下、班賜有差。大藏省奏。霹靂於倉前棟木。有黄雀、口含蒼蟲而死。腹毛〓爛。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七月二日乙未》○二日乙未。以從五位上在原朝臣安貞爲攝津守。安貞、々觀十九年正月任。而丁母艱去職。詔、以本官起之。前豐前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仲直爲大宰權少弐。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七月四日丁酉》○四日丁酉。地震。』廣瀬竜田祭如常。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七月八日辛丑》○八日辛丑。授内膳司從四位下庭火神從四位上。加賀國從五位上滝浪神正五位下。伊予國无位墓辺神、雄郡神並從五位下。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七月十日癸卯》○十日癸卯。出羽國飛驛奏曰。正五位下守右中辨兼權守藤原朝臣保則到國、察向前之行事、運行軍之籌策。遣權掾文室眞人有房、左衞門權少尉兼權掾清原令望、上野押領使權大掾南淵秋郷等、率上野國見到弊六百余人、屯秋田河南、拒賊於河北。又秋田城下賊地者、上津野、火内、榲淵、野代、河北、腋本、方口、大河、堤、姉刀、方上、燒岡十二村也。向化俘地者、添河、覇別、助川三村也。令此三村俘囚并良民三百余人、拒賊於添河。次攻雄勝、後浸府。其雄勝城、承十道之大衝也。國之要害、尤在此地。仍遣左馬大充藤原朝臣滋實、左近衞將曹兼權大目茨田貞額等、以雄勝、平鹿、山本三郡不動穀、給郡内及添河覇別助川三村俘囚、慰諭其心、令相励勉。於是、俘囚深江彌加止、玉作正月麻呂等、誘率三村俘囚二百余人、夜襲殺賊八十人、燒其粮食舎宅、感恩賚也。或云。津軽地夷狄或同、或不同。若不同者、以上野國軍、將得討滅。遂同者、雖大兵難可輙制。上野、下野、陸奥三國軍士、惣四千人。其陸奥軍先既亡歸。上野軍旦來六百余人、下野軍雖入堺首、未知強弱。津軽夷俘、其党多種、不知幾千人。天性勇壯、常事習戦。若速逆賊、其鋒難當。請發常陸武藏兩國軍合二千人、以誡
備非常。是日。勅符曰。去月廿八日奏状、今日到來。賊中消息、委曲具至。指其事實、足可見知。夫以夷狄攻夷狄者、中國之利也。今覽來奏、給於勝郡俘囚、以官米穀、多破賊徒、豈此一擧、計之上者也。亦來奏以爲。津軽夷虜、天性麁〓。若速凶類、實爲難制。塞下流言。南北異口。或云既同、或云未同。請發常陸武藏等國兵、備其非常、出於不意。今如奏状、同非未審。若果不同者、所率見兵可得摧破。加之小野朝臣春風、坂上大宿禰好蔭等、各領精兵、行當到著。宜待共征振其威武。但予勅諸國、令簡勇士。若有危急、馳傳上奏。隨即差發、赴救非晩。務運奇策、撃其凶心。滋實者、守藤原朝臣興世之子也。有意温清、繋行在彼。時値賊乱、早不肯還。有勅、便令從軍也。』出羽國正三位勳五等大物忌神、正三位勳六等月山神并益封各二戸。本并各四戸。毎發軍使國司祈祷。故有此加増也。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七月十一日甲申》○十一日甲申。夜地震。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七月十三日丙午》○十三日丙午。詔令大宰權少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仲直攝行警固事。去貞觀十一年、左近衞權少將兼權少弐坂上大宿禰滝守行此事而秩罷入京、警戒停廃。今卜筮有告、隣敵窺隙。故亦爲之。是日。加主鈴直丁一人。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七月十七日庚戌》○十七日庚戌。進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基經、加正二位。又賜隨身并兵仗。是褒崇攝政之意也。勅曰。明王御世、資魚水以清治。聖帝宇民、俟鹽梅以緝化。朕以童昧、虔奉鴻基、兢〓積於寸懷、憂労切於一己、唯仰輔弼之力、亦頼化導之恩。舅氏右大臣藤原朝臣、夏霖輸其功、寒雪封其節。有忠於國、不私於家。繁務於衿懷、庶事決於唇吻。海岳之効尤著、涓塵之報未加。遥討〓蒸、幽求汗簡。凡在褒賞、莫不率由。況乃佐理心深、攝政寄重、在於成式、可謂闕如。宜加尊崇、以示天下。可正二位、賜内舎人二人、左右近衞各四人、以爲隨身兵仗。庶使黄閣之辺威風添氣、紫宮之下臺曜増光。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七月廿三日丙辰》○廿三日丙辰。右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基經抗表曰。伏奉今月十七日恩勅、加臣階級及賜隨身兵仗。臣聞。賞不僭於無労、名不仮於非地。其苟有僭、苟有仮者。是政之粃、國之疵也。臣謬以斗〓、忝斯臺鉉。爲具臣而多載、佇成功而蔑聞。去年畿甸恒〓、南畝少望秋之樂、今歳辺亭告警、東夷有猾夏之奸。所謂譴在司空、徴漢制而宜策免、〓歸冢宰、稽周官而當逡巡者也。寔懼婿辜之弗遑、何爲幸之已甚。豈圖竜渙枉降、鳳章忽飛。恩出於意表、事逆於人聽。臣恐陛下善政之中有一粃、陛下信賞之中有一僭。復六衞府、依例供奉太上天皇宮、陣官皆詔命、被從停還。夫移〓闔於姑山、尚如此。況寄衡沁以禁旅、此何所由。伏望、皇鑑日照丹誠、収綸悖於中〓、返爪牙於舊府。不勝〓〓兢惶之至、謹奉表以聞。帝遣中納言從三位兼行民部卿藤原朝臣冬緒、賚表奉太上天皇宮。優詔不許。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七月廿五日戊午》○廿五日戊午。地震。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七月廿六日己未》○廿六日己未。大和國廣瀬竜田兩社造立倉各一宇。爲納神寶也。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八月甲子朔》○八月甲子朔。二日乙丑。夜有光。見紫宸仁寿兩殿之間。暁有流星南行。大可一丈。京城皆見之。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八月四日丁卯》○四日丁卯。釋奠於大学如常。』出羽國飛驛奏言。〈史闕〉勅符曰。重省來奏、曲折具之。事用奇正、兵家所貴。今募俘虜、多殲醜類。雖是夷人慕義之至切、抑亦國宰梅馭之得方。臨機之略、實當如此。其能仁、法天等、忠誠頻著、聞而嘉之。克遂功績、不亦美乎。且春風好蔭等、取陸奥路、入上津野村、與兩國兵夾攻首尾。今如來奏、已得要略。兵術雖多、制勝爲先。左之右之、隨宜禽賊。窮其巣窟、勿令逋脱。凡厥勳賞、可有後勅。彌可精励、莫使懈緩。是日。彼國正三位勳五等大物忌神進勳三等。正三位勳六等月山神四等。從五位下勳九等袁物忌神七等。先是。右中辨兼權守藤原朝臣保則奏言。此三神自上古時、方有征戦、殊標奇驗。去五月賊徒歩襲來、挑戦官軍。當此之時、雲霧晦合、対座不相見。営中擾乱、官軍敗績。求之蓍亀、神氣歸賊、我祈無感。増其爵級、必有靈応。國宰斎戒、起請慇懃。望請加進位階、將答神望。仍増此等級。』送致綵帛一百三十疋於出羽國、班禄俘囚。又令越中越後兩國、各送米一千斛、以充軍糧。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八月五日戊辰》○五日戊辰。明經博士学生等、奉參内裏。帝不召見。即日華門、賜禄自罷焉。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八月八日辛未》○八日辛未。授常陸國從四位上勳八等吉田神正四位下。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八月十日癸酉》○十日癸酉。頒下山城河内攝津等國在國内吹戸口分田、令鼓吹司検領。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八月十三日丙子》○十三日丙子。勅、以加賀國石川郡止觀寺、爲天臺別院。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八月十四日丁丑》○十四日丁丑。以紀伊守從五位下橘朝臣春行爲少納言。散位從五位下源朝臣進爲圖書頭。從四位下實世王爲大学頭。大学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忠方爲大藏大輔。前河内守正四位下忠貞王爲大和守。從五位上守大藏大輔藤原朝臣諸藤爲伊勢權守。正五位下行陸奥守源朝臣恭爲兼常陸權介。從五位上行少納言兼侍從橘朝臣茂生爲上野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是行爲丹波守。是行貞觀十七年八月任。而丁母憂解官。今以本官起之。從四位上大和守源朝臣頴爲但馬權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津爲伯耆守。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八月十八日辛巳》○十八日辛巳。大風雨。流潦泛溢、頗損田疇。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八月廿日癸未》○廿日癸未。任伊勢斎内親王行禊前後次第司式部少輔兼文章博士從五位下菅原朝臣道眞爲前次第司長官。判官主典各一人。兵部少輔從五位下兼行伊勢權介平朝臣季長爲後次第司長官。判官主典各一人。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八月廿三日丙戌》○廿三日丙戌。授常陸國正六位上稻村神從五位下。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八月廿四日丁亥》○廿四日丁亥。遣神祇伯從四位下棟貞王・從五位下行木工助大中臣朝臣伊度人等、奉幣伊勢太神宮。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八月廿五日戊子》○廿五日戊子。雨猶不止。遣使於貴布禰丹生河上兩社、奉白馬各一疋。祈止雨也。是日。皇弟貞保親王、於披香舎、始讀蒙求。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美濃守橘朝臣廣相侍讀。小會置宴。右大臣(基經)特喚從五位上左少辨巨勢朝臣文雄、文章博士從五位下兼行大内記越前權介都朝臣良香、從五位下行大外記嶋田朝臣良臣、正六位上行少内記菅野朝臣惟肖等數人、令賦詩。管弦間奏、夜分而罷。賜禄有差。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八月廿六日己丑》○廿六日己丑。伊勢斎内親王、欲以明日入野宮。仍於建禮門前、修大祓。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八月廿八日辛卯》○廿八日辛卯。伊勢斎内親王、出而雅樂寮仮宮、禊於鴨河、即入野宮。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九月癸巳朔》○九月癸巳朔。三日乙未。御斎燒燈如常。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九月四日丙申》○四日丙申。出羽國司飛驛奏言。〈史闕〉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九月五日丁丑》○五日丁丑。勅符出羽國司曰。得八月廿三日奏状、具知消息。初所以遣春風等發精兵者、爲赴彼國之急。而今來奏以爲、賊氣已衰、官軍思舊。重之迎軍運粮、爲煩不細。因茲論之、春風等之前却、在彼國之強弱耳。量勢施計、不得遥度。若當國之力、足以制賊者、移告而返之、不可必迎引。且津軽渡嶋俘囚等、所請之事、以夷撃夷、古之上計。但野心難馴、動静易変。偶生他意、後恐難制。宜量事勢、隨便進止。至于饗會狄俘、非事之意(急)者也。若彌盡賊徒、労賜不晩。今擧城燒亡、無處會聚。但抜有功者、加其賞賜、足以勸励戎士。何必大饗、更致騒動乎。且其殺獲生禽、頗知破賊。彌以勉励、速成大功。州書頻奏、驛使屡馳。務施平寇之策、莫以延引歳月。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九月七日己亥》○七日己亥。有鳥、集肥後國八代郡倉上。又宇土郡正六位上蒲治比〓神社前河水変赤如血。縁辺山野草木彫枯、宛如厳冬。神祇官陰陽寮卜筮云。彼國風水火疾可成災。故神明示恠。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九月八日庚子》○八日庚子。改鋳銅印一面、賜安藝國。以前字印文字〓滅也。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九月九日辛丑》○九日辛丑。重陽之節。天皇御紫宸殿、宴於群臣。喚文人賦詩。内教坊奏女樂。宴竟賜禄各有差。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九月十一日癸卯》○十一日癸卯。大祓於建禮門前。昨日辨官有人穢、今日不得發奉幣伊勢太神宮使。故修此禊也。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九月十三日乙巳》○十三日乙巳。詔。佐渡國置國掌二員把笏。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九月十六日戊申》○十六日戊申。以散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因香爲權掌侍。是日。授美濃國正五位下否間神正五位上。信濃國蓼科神、下野國賀蘇山神、遠江國眞蘇原神、赤尾神、渋垂神、岩見國石塔鬼王帝釋天王國社神並從五位下。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九月廿一日癸丑》○廿一日癸丑。終日大雨。河水膨漲溢。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九月廿二日甲寅》○廿二日甲寅。但馬國美含郡人從七位上若倭部氏世、貞氏、貞道等三人、賜姓楓朝臣。氏世等、楓朝臣廣永男、文林之兄弟也。廣永改姓之日、漏脱名字、今追字賜之。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九月廿五日丁巳》○廿五日丁巳。太上天皇延屈碩学高僧五十人於清和院、大設斎會、講法華經、限三日訖。太皇太后(明子)今年始満五十之算。由是、慶賀修善、祈祷余齢。親王公卿、文武百官畢會。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九月廿六日戊午》○廿六日戊午。夜雷電大雨。諸衞警陣殿前。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九月廿八日庚辰》○廿八日庚辰。紀伊國司言。今月廿六日亥時、風雨晦冥、雷電激發、震於國府庁事及学校并舎屋。被破官舎廿一宇、縁辺百姓三十三家。權掾□在宗姉一人、女子一人、掾紀利永妻一人、女子一人、從男女各一人、合六人圧死。掾利永男女一人、國掌漢人貞魚合三人震死支解。大木倒仆者先余株。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九月廿九日辛酉》○廿九日辛酉。夜地震。是日。關東諸國地大震裂。相模武藏特爲尤甚。其後五六日、振動未止。公私屋舎、一無全者。或地窪陥、往還不通。百姓圧死、不可勝記。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九月卅日壬戌》○卅日壬戌。夜時加戌四刻一分、日蝕十五分之十三半強。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九月是月》○是月。陰雨連〓、略無霽日、多有損者、収穫殆罷。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月癸亥朔》○冬十月癸亥朔。於左仗下、賜親王公卿及侍從飮。賜禄如常。是日。以從五位下平朝臣季永、在原朝臣友于爲侍從。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月九日辛未》○九日辛未。地震。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月十一日癸酉》○十一日癸酉。運造兵司甲冑五十具、納於宜陽殿。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月十二日甲戌》○十二日甲戌。出羽國司飛驛奏言。秋田営申牒〓。八月廿九日、逆賊三百余人、來於城下、願見官人特得乞降。權掾文室眞人有房、左馬權大充藤原朝臣滋實二直到賊人、単騎直到賊所。賊先申心憂、次乞降。有房等雖不被明詔、而予聽其降。是日。陸奥權介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好蔭、率兵二千人、自流霞道至秋田営。賊乞降之日、好蔭鼓躁而來。盛建旗幟、亦威賊虜。論之當時、似有遠略。又鎮守將軍從五位下小野朝臣春風、九月廿五日、率軍四百七十人、來着秋田営以北。即言曰。春風重含詔、先入上津野、教喩賊類、皆令降服。賊首七人、相從同來。從去八月、賊降之状、相續不絶、野心難量、抑而不許。今春風自入賊地、取其降書。亦其酋豪隨而共來。以此見之、知有降心。但義從俘囚等申云。奉從國家、爲賊所怨。若不殄滅、後必相報。仇家多種、何得不恐。加之、乞降者、其体疎慢、不叶舊例。俘囚所陳抑有道。春風所行亦復不虚。臣等不知所裁。謹佇明詔。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月十三日乙亥》○十三日乙亥。勅符出羽國司曰。得今月日奏状、具知賊虜乞降之由。夫兵凶戦危、先哲炳戒。事不獲已、及用之耳。今逆虜悔過、請欲歸順。其於容許、有何不〓。但古之降者、去其甲兵、面縛待命、裁得制其死生、然後可謂降伏。歸降之法、若同舊制、早速容受、飛驛奏聞、隨將裁決。若懷兩端、言與事異、奮我兵威、一擧誅滅。凡凶賊反乱、爲損甚多。殺略良民、燒亡城邑。然則義從俘囚之言、不可不反復。觀徳耀兵、隨機可施、莫信其虚詭貽晒於後。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月廿日壬午。》○廿日壬午。〓七十僧於紫宸殿、限以三日、転讀大般若經。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月廿四日丙戌》○廿四日丙戌。左近衞左衞門左兵衞左馬等府寮獻物。天皇御紫宸殿、王公侍宴。命酌奏樂、終日酣暢。日暮酒闌、公卿降殿、於庭中歌舞、極歓方罷。班賜有差。先是、去元慶元年五月六日、帝御武徳殿、令左右馬寮細馬競爭角其足。右馬既勝。仍左方府寮獻其輸物。去年冬有事大嘗、帝親奉祀。是故今日有此事焉。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一月壬申朔》○十一月壬辰朔。三日甲午。遣散位從四位下恒基王、向伊勢大神宮奉幣。去九月十一日、有穢停廃。故延而奉之。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一月四日乙未》○四日乙未。授春日神主神祇少副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常道從五位下。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一月五日丙申》○五日丙申。平野春日祭如常。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一月六日丁酉》○六日丁酉。梅宮祭如常。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一月十一日壬寅》○十一日壬寅。太上天皇獻物於皇太后宮。雅樂擧樂。令太上天皇童親王舞。右大臣藤原朝臣男児一人預焉。先是、延五十僧講經薫修。是則解斎之宴也。親王公卿及五位已上畢會、歓飮竟日。賜禄有差。{太皇太后宮=明子。右大臣=基經}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一月十三日甲辰》○十三日甲辰。授因幡國從三位宇倍神正三位。從四位下賀露神從四位上。備後國正五位下甘南備神正五位上。從五位下天別豐姫神從五位上。佐渡國正六位上佐志羽神、筑後國高樹神並從五位下。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一月十六日丁未》○十六日丁未。先是、去年天皇聖体違予。右大臣斎戒粛祇、祷翌日之〓。是日、身向大和國春日神社奉幣。賽先祷也。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一月十九日庚戌》○十九日庚戌。晨、太白見箕度、逆行未復。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一月廿一日壬子》○廿一日壬子。停大原野祭。以去十七日内裏犬死也。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一月廿二日癸丑》○廿二日癸丑。園韓神祭如常。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一月廿三日甲寅》○廿三日甲寅。鎮魂祭如常。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一月廿四日乙卯》○廿四日乙卯。新嘗祭。天皇御神嘉殿、親以奉祭。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一月廿五日丙辰》○廿五日丙辰。天皇御紫宸殿、賜宴群臣。五節如常。宴竟賜禄各有差。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一月廿六日丁巳》○廿六日丁巳。寅時、月入〓中。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一月廿七日戊午》○廿七日戊午。卯時、月犯房星并鈎鈴星。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二月二日癸亥》○壬戌朔。二日癸亥。有大鳥四、〓翔御在所上。』授武藏國正四位下氷川神正四位上。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二月八日己巳》○八日己巳。授武藏國從四位上勳七等秩父神正四位下。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二月十一日壬申》○十一日壬申。月次神今食祭。中院犬死。仍天皇不御神嘉殿。公卿於神祇官供事。是日。大宰少弐從五位下嶋田朝臣忠臣等奏言。橿日宮託宣云。新羅虜船欲向我國。宜爲之備。因茲、遣從五位下守民部大輔弘道王向伊勢大神宮、祈請冥助。』是夜、月犯畢。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二月十五日丙子》○十五日丙子。授備後國无位隱嶋神從五位下。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二月廿日辛巳》○廿日辛巳。以從五位下守民部大輔藤原朝臣房雄、爲大宰權少弐遣左近衞少將、赴大宰府、警戒戎事。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二月廿一日壬午》○廿一日壬午。延名僧於弘徽殿、始修佛名懺悔。限以三日。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二月廿二日癸未》○廿二日癸未。遣使諸山陵墓、奉獻荷前幣。公卿奉勅、於建禮門前發使。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二月廿四日乙酉》○廿四日乙酉。遣民部少輔從五位下兼行伊勢權介平朝臣季長、向大宰府、奉幣橿日、八幡及姫神、住吉、宗形等大神。其橿日、八幡、姫神、別奉綾羅御衣各一襲、金銀装寶劔各一。以彼府奏有託宣云。新羅凶賊、欲窺我隙。并肥後國有大鳥集、河水変赤等之恠也。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二月廿五日丙戌》○廿五日丙戌。无位潔行王賜姓平朝臣。二品賀陽親王男、從四位上利基王之子也。』山城國愛宕郡小野郷人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當岑、改本居貫隷左京職。
《卷卅四元慶二年(八七八)十二月廿九日甲寅晦》○廿九日甲寅晦。大祓於朱雀門間前、并大儺如常。
《卷卅四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卅四



《卷卅五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卅五 〈起元慶三年正月、盡五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 勅撰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正月辛卯朔》○三年春正月辛卯朔。天皇不受朝賀。御紫宸殿、賜宴侍臣。所司獻剛卯杖、奏七曜暦、藏氷様、腹赤魚。雅樂寮奏樂如常儀。宴竟賜被。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正月三日癸巳》○三日癸巳。僧正法印大和尚位眞雅卒。眞雅者、俗姓佐伯宿禰、右京人、贈大僧正空海之弟也。本姓佐伯直、讃岐國多度郡人、後賜姓宿禰、改貫京職。眞雅年甫九歳、辭郷入都、承事兄空海、受学眞言法。十九歳受具足戒。徴侍内裏、御帝御前、誦眞言卅尊梵號。音響清徹、宛如貫珠。聽者莫不絶倒。帝大悦之。嘉祥元年爲權律師、俄而爲律師。齊衡三年転大僧都。清和太上天皇降誕之初、入侍擁護聖躬。太政大臣忠仁公、與眞雅相謀、建立精舎、安置尊像、奉爲震宮、於此修善。儲后履祚之初、貞觀元年、奏置年分度者三人。六年爲僧正。先是、僧綱凡僧位階、同爲傳燈大法師位。至是、眞雅奏曰。律師已上、品秩稍尊、當不與凡僧同位階。於是朝議、以法印大和尚位、爲僧正位、法眼和尚位爲大少僧都階、法橋上人位爲律師階。是年授眞雅法印大和尚位。勅聽乘輦車、出入公門。十六年、於新造精舎、設大斎會、以賀道場新成也。即便賜額、曰貞觀寺。眞雅年満七十、上表辭僧正之位、不省。抗表至再三、優詔不許之。寝疾數旬、无問医藥、手結拳印、口誦佛號、恬然遷化。時年七十九。和尚自清和太上天皇初誕之時、未嘗離左右、日夜侍奉。天皇甚見親重。奏請停山野之禁、斷遊獵之好。
又攝津國蟹胥、陸奥國鹿尾、莫以爲贄奉充御膳。並從之。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正月七日丁酉》○七日丁酉。天皇御紫宸殿、覽青馬。賜宴群臣、賜禄有差。』授從四位下行美作守實行王從四位上。无位和王從四位下。從四位下行右京大夫安倍朝臣眞行、右大辨藤原朝臣山蔭、大宰大弐橘朝臣三夏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行右兵衞佐兼相模守源朝臣至。左近衞權少將兼近江介坂上大宿禰滝守。散位藤原朝臣直方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行攝津守在原朝臣安貞。伊予權守藤原朝臣秋緒。左近衞少將兼安房權介藤原朝臣有實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守大判事平朝臣佳世。散位大野朝臣鷹取。安藝權守藤原朝臣岑人。和泉守百濟王俊聡。信濃介橘朝臣茂蔭。備後守藤原朝臣諸房。雅樂頭源朝臣精。少納言兼侍從藤原朝臣清生。木工頭藤原朝臣維邦。式部少輔兼文章博士菅原朝臣道眞。筑後守紀朝臣令影等並從五位上。勘解由次官外從五位下大春日朝臣安守。主計助笠朝臣秋田。直講美努連清名。無位源朝臣道。大内記正六位上小野朝臣千邦。左衞門少尉在原朝臣弘景。式部大丞藤原朝臣邦直。散位紀朝臣有明。右衞門大尉藤原朝臣統方。内匠助藤原朝臣忠直。右近衞將監藤原朝臣恒興。鼓吹正伴宿禰直守。左衞門大尉安倍朝臣並清。下総守藤原朝臣清夏。散位藤原朝臣藤岑。橘朝臣高庭。大藏大丞藤原朝臣
越。大外記紀朝臣有房。皇太后宮少進上毛野朝臣茂蔭等並從五位下。左大史正六位上清江宿禰貞直。從八位下手中宮少進菅野朝臣直臣。式部大録正六位上大和酒人連宗雄。左近衞將監浅井直筑紫雄。右近衞將監丹波直助麻呂並外從五位下。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正月八日戊戌》○八日戊戌。大極殿斎如常。以藥師寺僧法相宗傳燈大法師位義叡爲講師。』授尚侍從二位源朝臣全姫正二位。〈十人〉。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正月十日庚子》○十日庚子。大雨雪。(類聚國史)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正月十一日辛丑》○十一日辛丑。從五位上守左近衞少將兼行大宰權少弐藤原朝臣房雄爲少弐。少將如故。〈云々。廿三人。〉」是日。出羽國飛驛奏言。去年十二月十日、凶賊悔返噬之過、致束手之請。便返進所略奪之甲廿二領言曰。所取甲冑。其數不少。任己狂心。皆悉〓破。稱身約裁。一无全者。加之、賊類或入奥地、或所居隔遠。其遺甲冑、捜求追進。於是、正六位上行左衞門權少尉兼權掾清原眞人令望。左馬權大充正七位下藤原朝臣滋實。右近衞將曹兼權大目從七位上茨田連貞額等進議曰。今乞降之賊二百人。所進甲冑已少。野心難測。疑是矯飾。須待後進、一度計納。陸奥鎮守將軍從五位下小野朝臣春風議曰。春風自入賊地、具知逆類悔過之心。今亦蒙犯霜雪、乞降懇切。若懷疑虜、抑而不納、猶去逸就労、非所以樂成。正五位下守右中辨兼行權守藤原朝臣保則等商量。雖令望之議、已有道理、而春風之謀、非无便宜。故殊加慰納、緩其厳誅。亦渡嶋夷首百三人、率種類三千人、詣秋田城。與津軽俘囚不連賊者百余人、同共歸慕聖化。若不労賜、恐生怨恨。由是、遣從五位下行權介藤原朝臣統行。從五位下行權掾文室眞人有房及令望。滋實。貞額等労饗。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正月十三日癸卯》○十三日癸卯。授典侍從三位上毛野朝臣滋子。{正三位脱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風從四位下。无位藤原朝臣近眞。藤原朝臣朝臣御夏。雀部朝臣宜子。太朝臣平子並從五位下。滋子已下。太皇太后宮侍執之人也。去年十一月五十賀宴之賞。有此加授焉。是日。勅符出羽國。〈史闕〉。』授出羽國俘囚外正六位下深江三門外從五位下。外正八位下大辟法天。玉作正月丸並外從五位下。賞軍功也。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正月十四日甲辰》○十四日甲辰。大極殿斎講事畢。僧綱引名僧、奉參内裏論議。施被如常。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正月十五日乙巳》○十五日乙巳。勅遣從五位下兼行大宰少弐藤原朝臣房雄於大宰府、警固之事、准坂上大宿禰滝守例、令左近衞五人隨身、並乘傳而發焉。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正月十六日丙午》○十六日丙午。踏歌之節。天皇御紫宸殿、賜宴侍臣。雅樂寮奏樂、宮妓踏歌如常。宴竟賜禄各有差。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正月十七日丁未》○十七日丁未。詔遣公卿於建禮門前、行射禮。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正月十八日戊申》○十八日戊申。天皇御射殿、觀四府賭射。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正月廿日庚戌》○廿日庚戌。内宴停止。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二月辛酉朔》○二月辛酉朔。四日甲子。停祈年祭。以左馬寮牛死也。』授左馬寮无位生馬神從五位下。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二月七日丁卯》○七日丁卯。釋奠并大原野祭如常。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二月八日戊辰》○八日戊辰。山城。河内。攝津。伊賀。尾張。遠江。伊豆。安房。常陸。但馬等國司勘注國内損田言上。勅。損田數非无疑殆。然而國宰其人、仍停遣使。宜此般事拠國司勘定。但乘田不在免限。』授越中國從五位上御田神正五位下。因幡國正六位上犬山神從五位下。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二月九日己巳》○九日己巳。祈年祭。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二月十日甲午》○十日甲午。從四位上行中宮大夫藤原朝臣秀道卒。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二月十二日壬申》○十二日壬申。春日祭。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二月十三日癸酉》○十三日癸酉。東京失火燒數家。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二月十五日乙亥》○十五日乙亥。除目。〈廿五人〉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二月十七日丁丑》○十七日丁丑。先是、太上天皇勅返御封一千戸。至是、皇帝上表不奉勅旨。猶奉充二千戸曰。臣諱言。伏奉勅旨、減折御封。不恭承而止、畏切棲氷、欲拑黙以從。誠虧底露。臣諱誠惶々々頓首々々。臣聞。天之與人、孝子業在諧命、事之隨理、愚夫慎其有常。故一天下之至尊、臣不拒前勅御童稚。二千戸之甚少、臣能稽舊章於老成。而今枉降中使、重叙〓情。纔納半封、更増〓〓。臣謹計入租、伏量輸貢、若任土非實、恐支用或虧。陛下縦損全數、雖有〓謙之徳、臣遂從折分。既忘愛禮之義。況皇天貴誠不貴物。臣子爲道不爲身。陛下臣之皇天也。請將盡於方寸。臣陛下之臣子也。請不失道於小銖。伏願鴻慈廻照鑑臣血誠。仰雲霄以兢〓流汗、臨淵谷以累表抗聞。臣諱誠惶誠恐頓首々々謹言。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二月廿二日壬午》○廿二日壬午。紀伊國金光明寺火。堂塔房舎室成灰燼。』夜鷺集紫宸殿前版位東。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二月廿三日癸未》○廿三日癸未。殞霜、天氣寒烈。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二月廿五日乙酉》○廿五日乙酉。文章博士從五位下兼行大内記越前權介都朝臣良香卒。良香者、左京人、從五位下主計頭貞繼之小子也。良香本名言道、後改名也。姿態軽掲、甚有膂力。博通史傳、才藻艶發、聲動京師。居貧无財。常不擧〓。(云々。)卒時年〓六。有集六卷。{扶桑略記參照}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二月廿六日丙戌》○廿六日丙戌。勅免許讃岐國例損〓九戸、永以爲例。先是、國宰奏言。此國課丁一萬八千人、管田一萬八千町、貢賦之數踰諸國。國司因茲申請准大國例、被免例損〓九戸。下野國雖云上國、免〓九戸。望請准彼國例、被許件數。從之。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二月廿九日己丑》○廿九日己丑。先是、天皇遣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左近衞中將近江權守源朝臣舒於清和院、奉表曰。臣諱言。伏奉今月廿六日勅、重降宸衷、命言封邑。仰天厳而跼蹐。宜日慎而奉承。唯國家之事、既貴盡于蒭蕘。豈得嫌其抗〓。況臣子之誠、苟云補於〓介。則安顧其童眛。臣諱、〈中謝〉臣旁詢下議、上驗前修。姑射岫深、猶具紫微之羽衞、櫟陽宮静、无闕〓〓之聲明。蓋萬乘之尊彌弘。衆星之拱何息。而光讓攸貴、省減過多。僅置二千戸之貢輸、以換億兆民之供奉。此之爲資用、曾不充錙銖。今亦半之、何其甚矣。況復群下之俸邑尚有三千戸者。陛下若貶昊□之至極、割湯沐之半分、則彼食菜之郷。〓茅之子。措手足而无地、享膏腴而敢甘。不只乖逆衆心。實慮虧損大体。苟聞其不可、而黙以從之。則謂天下何、遺後代何。不任屏営〓〓之至、敢拝表翹抗以聞。太上天皇遂固讓不受。是日。省曰。朕永鑑前例、遥〓奎章、追遠之誠、展崇於戚里。同心之義、光殊寵於渭陽。朕外祖父贈正一位左大臣(長良)象賢積其門慶、鴻緒疊其世烟。紫〓承凝。已膺股肱之寄、黄扇啓〓、終〓喉舌之機。與夫平恩侯之不拠勳労。竇長君之偏資恩澤。寔異日之談なり。而飾終之禮、未極於上臺。悼往之文
、空欝於乙夜。是用累贈公、爲太政大臣。魂而不眛、欽茲寵異。嗚呼哀哉。』以左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兼行近江權介藤原朝臣遠經爲斎院長官。余官如故。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三月二日壬申》○三月辛卯朔。二日壬申。正五位下守右中辨兼行出羽權守藤原朝臣保則飛驛奏言曰。臣保則等、謹須依去正月十三日勅符旨、早討虜。而行事相違、不能進止。何者、臣等所賜諸國之兵千八百余人、上野下野兩國各八百人、陸奥國追還散卒二百人是也。以是輩、且撃破奥賊之士卒、且討平近城之反虜。次須重請諸國之兵、攻伐奥賊。而相待陸奥鎮守將軍小野朝臣春風、權介坂上大宿禰好蔭等之間、未有所定。於是、賊徒進愁状十余條、陳怨叛之由、詞旨深切、甚有理致。即弛法禁、慰其寃枉。爰古老言曰。用兵之道、尤在練士。固塞其後、出征入休。動静去留、莫不據此。又當國形勢、地迫北陸、秋天多雪。當此之時、営〓難恃。不如選練士卒、修造城柵、相待春風等之來。臣等用古老之言、選諸國之軍。爲上兵者一千人、分配官人、令其労賜。但當土之卒、縁无甲冑、不能輙進。交雜諸國之軍、令増兵衆之勢。其中國下兵衆之勢。其中國下兵担夫、役立柵之事、還向本國。此事由趣、上奏先畢。凡當國可有兵士鎮兵千六百五十人。而承前國司、无置一人。今計諸國見留之兵、未及當土例兵之數。臣等定城下之後、殊廻方略、此待隣兵。作爲城柵、軍士得休、國内无慮。其後賊三百許人、詣秋田城
乞降。雖然不受其降。臣等因有所議。春風等且擁於鎮守府、待後告、可応機之状、馳權掾小野春泉、告春風等。春泉未達鎮守府之間、去年九月十五日、好蔭來自流霞路、廿五日、春風來自上津野。是時、道路泥深、風寒粛烈。經過嶮岨、士卒疲労。春風言曰。〓詔之日、伏奉聖略、先教喩賊類、必令降伏。若不革逆心、進兵討滅。仍奉宣勅旨、教喩賊徒。賊徒歸服、相隨到來。至誠无疑、不可更討。臣等初謂。以所賜之兵、與春風等、表裏合勢、刻日討平。自春風之足、歴虜庭、令降逆党、降伏之後、更進官軍。虜謂欺己、殊死自戦。其鋒難制、〓尾施毒。亦賊地隘狭、潜通多路。以此小軍、難可輙赴。故隨春風言、暫停征伐。厥後賊類亦來請降、返進官物。臣等依彼來降、漸計利害、征戦之弊、非只一途。去延暦年中被下當道陣圖、以一萬三千六百人爲一軍、分作三軍、輜重八百人、担夫二千人。而今上野下野兩國之軍千六百人、輜重担夫二千余人。好蔭所率之兵八百人、輜重担夫千余人。因此言之、多違舊例。中國之軍、七月到着。陸奥之兵、九月入來。會合參差、整頓有妨。或臨陣難列、或聽鼓易迷。皆是忘戦日久、習之令然也。國内黎〓、苦來苛政。三分之一、逃入奥地、所遺之民、承數年之弊、无存之方。況軍興以來、運転軍糧
、去今兩年少時不息。无用之卒、騒動部内、待救之處、還致巨害。管最上郡、道路嶮絶、大河急流。中國之軍、路必經此。迎送之煩、不可勝計今重請大兵、將討降虜。國弊民窮、難可克堪。若慰撫部内之窮卒、驗出奥地之逃民、留中國之甲冑、選當土之例兵。降虜雖反、不可足畏。由是、降賊之状、頻以上奏。但臣等以爲、賊寇无聞、年代稍久。因此変乱、不窮誅勠、恐綏禦如失。辺難不絶、更發大軍。撲滅无燼國家之長策、天下之上計也。臣等不敢專決、持疑於懷。進退之間、謹佇天策。是日。詔令上野下野兩國在軍之甲冑器仗、留付出羽國矣。』近江國言。木連理生筑夫嶋神社。』以山城國正税稻三萬束、充給大和國。以頻年遭損、百姓彫弊也。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三月七日丁酉》○七日丁酉。地震。』停太上天皇女御從二位藤原朝臣多美子、從四位上嘉子女王、從四位上兼子女王、忠子女王、正四位下平朝臣寛子、從四位上源朝臣濟子、從四位下源朝臣厳子。藤原朝臣頼子、正五位下源朝臣〓子、藤原朝臣佳珠子、源朝臣宣子十一人季料月俸。縁太上天皇勅也。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三月八日戊戌》○八日戊戌。地震。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三月九日己亥》○九日己亥。授下野國正六位上綾都比神從五位下。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三月十三日癸卯》○十三日癸卯。丹後國言。異國船一艘、長六丈廣一丈五尺、漂着竹野郡。皆悉破損、無有調度。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三月十五日乙巳》○十五日乙巳。夜月蝕。(日本紀略)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三月十六日丙午》○十六日丙午。豐前國八幡大菩薩宮前殿東一神功皇后御前〓、無故破裂、成九十片。破裂之時、其鳴如犢細聲。又肥後國菊池郡城院兵庫戸自鳴。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三月十九日癸酉》○十九日癸酉。延七十四僧於紫宸殿、転讀大般若經。限三日訖。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三月廿二日壬子》○廿二日壬子。午一剋、地大震動。四剋亦震。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三月廿三日癸丑》○廿三日癸丑。淳和太皇太后崩。有遺令、不任縁御葬諸司。天皇輟朝五日。太后諱正子、嵯峨太上天皇之長女、與仁明天皇同産也。母太皇太后橘氏。(嘉智子)后美姿顔、貞婉有禮度、存母儀之徳、中表則之。太上天皇、太皇太后甚鍾愛之。淳和天皇備禮娉之、納於掖庭、寵敬兼人。天長四年二月立爲皇后。八年亢旱爲災、帝深憂之、走幣群神、起請百端。后勸帝、録囚徒廃作役。未及終朝、〓雨晦合。帝逾加愛焉。十年二月廿八日乙酉、天皇遷御淳和院、讓位於皇太子。天皇勅停太上天皇及皇后之號、即使停廃后宮官屬。仁明天皇受讓之後、三月二日己丑、尊淳和天皇爲太上天皇、々后爲皇太后、後立后所生恒貞親王爲皇太子。天皇確前勅、固辭不受太上天皇皇太后之號。承和七年五月淳和太上天皇崩。皇太后落髪爲尼、毀容骨立。九年七月嵯峨太上天皇崩。皇太子〓遭讒搆見廃。太后震怒、悲號怨母太后。皇太子退居於淳和院、仁明天皇立諱〈文徳天皇〉親王、爲皇太子。文徳天皇齊衡元年四月、尊皇太后爲太皇太后、々遂不肯當。貞觀二年五月、於淳和院、設大斎會、延諸寺名僧、講法華經。装具〓施、傾盡財寶。便留延暦寺座主円仁大阿闍梨、受菩薩戒。奉太后法名稱良祚。十六年四
月、太后所居淳和院火、宮殿經籍、一時燒蕩。太后寝疾綿篤。命左右曰。天長天子、顧命火葬、不置山陵、无園廟之可陪。吾瞑目之日、即入朽材之槻心、挿嵯峨之山腹、无置守冢。不配國忌、一如先後太上天皇之遺制。語終而絶。時春秋七十。太后慈仁天至濟物在勤。収集東西京弃児孤孩、給之乳母、多所養育。割封戸五分之二、以充其費。嵯峨舊宮、捨爲精舎、號曰大覚寺。其側建廨舎、名爲濟治院、療養僧尼之病、以淳和院爲道場、不改院號、安置平生左右之尼、厚充供料、永令居住、師資相承、修道不斷焉。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三月廿四日甲寅》○廿四日甲寅。太上天皇於清和院、設大斎會、講法華經。限五日訖。親王公卿畢會。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三月廿五日乙卯》○廿五日乙卯。葬淳和太皇太后於嵯峨山。諸衞警固。宣告百官及五畿内七道諸國曰。今月廿三日淳和太后崩。既曰國母、可謂至尊。天下臣民、何无喪禮。然而特有遺令、停止凶禮。宜不着素服并擧哀。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三月廿八日戊午》○廿八日戊午。清和院斎講事畢。以米一百五十斛、斛一千斛、振給東西京僧尼男女不能自存者。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三月廿九日癸未晦》○廿九日癸未晦。地震。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四月庚申朔》○夏四月庚申朔。停平野、松尾等祭、及賜宴侍臣之儀。以太皇太后崩也。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四月二日辛酉》○二日辛酉。停梅宮祭。是夜地震。』貞觀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配置新羅人五人於武藏國。至是、國司言。其中二人逃去、不知在所。仍太政官下符左右京五畿七道諸國捜索。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四月四日癸亥》○四日癸亥。停廣瀬竜田祭。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四月五日甲子》○五日甲子。授駿河國從五位上御廬神正五位下。下総國正六位上子松神從五位下。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四月七日丙寅》○七日丙寅。式部兵部二省奏擬階短冊。雨殺滂沱。仍停常儀。』庶人伴善男没官田墾田三町二段五十歩、在山城國葛野郡上林郷、永施入天安寺。』夜地震。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四月八日丁卯》○八日丁卯。御仁寿殿、灌佛如常。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四月十三日壬申》○十三日壬申。諸衞警固如常。以明日賀茂祭也。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四月十四日癸酉》○十四日癸酉。停賀茂祭。向上諸神祭祀、並從停止。縁太皇太后崩也。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四月十五日甲戌》○十五日甲戌。公卿於太政官、成選位記宣制。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四月十六日乙亥》○十六日乙亥。故太政大臣忠仁公墓置守冢一烟。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四月十八日丁丑》○十八日丁丑。屈延暦寺座主傳燈大法師位承雲等廿二僧、於清涼殿修法。限三日訖。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四月廿二日辛巳》○廿二日辛巳。天皇遷自弘徽殿、御清涼殿。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四月廿五日庚申》○廿五日庚申。銓擬郡司簿。大臣奉勅行。』從四位上行侍從源朝臣兼善卒。兼善者、光孝天皇之皇子也。天皇竜潜之日、賜姓源朝臣焉。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四月廿六日乙酉》○廿六日乙酉。天皇始讀御注孝經。從五位上博士兼越中神善淵朝臣永貞侍讀。民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佐世爲都講。大臣已下並侍焉。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五月四日癸巳》○五月庚寅朔。四日癸巳。太上天皇遷自清和院、御粟田院。即是、右大臣藤原朝臣之山莊也。在鴨川東也。{扶桑略記參照}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五月五日甲午》○五日甲午。停端午之節焉。是日。右大辨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山蔭抗表曰。云々。伏願。天茲解所帶職、鳳闕之下、休〓走之勤、雲蘿之下、從掃除之役。不許。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五月七日丙申》○七日丙申。令從五位下守圖書頭善淵朝臣愛成、於宜陽殿東廂、讀日本紀。喚明經紀傳生三四人爲都講。大臣已下毎日便開讀。前年始讀、中間停廃、故更讀焉。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五月八日丁酉》○八日丁酉。授右大臣家令正六位上菅原朝臣永津外從五位下。永津検校造粟田山莊。仍有此授也。是夜。太上天皇落飾入道。于時、權少僧都法眼和尚位宗叡侍焉。{扶桑略記參照}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五月九日戊戌》○九日戊戌。天皇欲幸粟田院、奉見太上天皇。々々將御鸞輿、太上天皇遣右大辨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山蔭、馳奏可停仙駕之状。因而駐蹕。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五月十三日壬寅》○十三日壬寅。任官。』上総國司言。頻年災疫、百姓多死、調庸租税、未進猥積。望請二ケ年間、停止出擧、佃公営田、正税本穎、依式借貸、穫稻残穎、附帳言上。許之。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五月十五日甲辰》○十五日甲辰。地震。』前長門守從五位下宗岳朝臣木村等、進同姓絶戸左京十二烟右京四烟。下知民部省。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五月十七日丙午》○十七日丙午。雷而不雨。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五月十八日丁未》○十八日丁未。右大辨山蔭上表云々。不許之。屈延暦寺座主傳燈大法師位円珍内供奉十禪師傳燈大法師位承雲等廿二僧於清涼傳殿法三日訖。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五月廿日丙子》○廿日丙子。勅令大和國進米百斛於清和院奉充太上天皇頭陀山中之費。{卷卅十月廿日丙子に重出。この日丙子に非ず}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五月廿一日庚戌》○廿一日庚戌。奉幣賀茂御祖別雷松尾稻荷貴布禰乙訓等神社、祈膏雨也。授対馬嶋正五位下平野神、住吉神並從四位下。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五月廿三日壬子》○廿三日壬子。先是、備後國司申請。貞觀十四年十一月十七日進官班田授口帳、注男一萬三千四人。而民部省元慶二年四月廿五日下國符稱。男一萬二千九百七十四人。既脱落卅人。拠授口帳之數、將被加給三十人之口分。從之。』奉綿二千屯錢一百貫於粟田院奉路中之施行料。{卷卅六十月九日丙申條の混入か}』伊勢國度會郡大神宮氏人神主姓荒木田三字。大神宮氏人有三神主姓。荒木田神主、根木神主、度會神主是也。自進大肆荒木田神主首麻呂以後、脱漏荒木田三字。今首麻呂裔孫向官披訴。故因舊加之。』太政官處分。令加賀國割救急料稻一萬束、出擧充用修理官舎料、限以二年。從國司之請也。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五月廿五日甲寅》○廿五日甲寅。奉爲太上天皇、度卅人。淳和太皇太后崩後、例度廿人。是日。從四位下行阿波權守藤原朝臣安方、請出家爲沙門。勅許之。安方侍奉清和院、隨主入道焉。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五月廿八日丁巳》○廿八日丁巳。除目。〈十六人〉。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五月廿九日戊午》○廿九日戊午。右大辨山陰重奉表。竟不聽焉。
《卷卅五元慶三年(八七九)五月卅日己未》○卅日己未。自去廿二日、甘雨頻降、苗稼滋茂。至是未止、農民無憂。
《卷卅五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卅五 終



《卷卅六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卅六 〈起元慶三年六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 勅撰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六月庚申朔》○六月庚申朔。授法華寺薦枕高御産栖日神從二位。從三位火雷神正三位。筑前國從四位下筑紫神、竈門神並從四位上。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六月十一日庚午》○十一日庚午。月次神今食祭。天皇御神嘉殿。親「王」奉祭。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六月十四日癸酉》○十四日癸酉。遣使於大和國廣瀬竜田、攝津國住吉大依羅等四神社奉神財。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六月十六日乙亥》○十六日乙亥。地震(類聚國史)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六月十八日丁丑》○十八日丁丑。甚雨。河水溢。(日本紀略)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六月十九日戊寅》○十九日戊寅。振給東西京飢饉病困者。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六月廿三日壬午》○廿三日壬午。授阿波國正四位下天石門別八倉比〓神正四位上。從四位下葦稻羽神從四位上。加賀國正六位上畔分堰神、比〓神並從五位下。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六月廿四日癸未》○廿四日癸未。從四位上行伊予守輔世王卒。二品大宰帥仲野親王之子也。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六月廿六日乙酉》○廿六日乙酉。正五位下守右中辨兼行出羽權守藤原朝臣保則飛驛奏言。謹奉去三月五日勅符旨、諸國軍士解陣放却、并留中國甲冑、及置當國例兵。陸奥鎮守將軍從五位下小野朝臣春風、上野國權大掾從七位上南淵朝臣秋郷、權博士大初位下上村主美行、検非違使從六位下多治比眞人多麿雄、下野國前權少掾從七位下雀部朝臣茂世權医師大初位下下毛野朝臣御安等、各押領國兵、來從軍旅。今還向訖。留納上野下野兩國甲冑器仗、色目數等、須追言上。配置當國例兵一千六百五十七人、大毅一人、少毅三人、主帳三人、校尉廿人、旅師四十人、火長六十人、列士八十人、鎮兵六百五十人。秋田城城司正六位上行左衞門少尉兼行權大目茨田連貞額、正六位上行權大目春海連奥雄、校尉七人、旅師十六人、火長廿四人、列士三百三人、鎮兵四百五十人、加兵士三百五十人。雄勝城城司從五位下行權掾文室眞人有房、正七位上行權掾藤原朝臣有式、正六位上行權大目他戸部首千與本、從六位下行少目豐岡宿禰繼雄、校尉六人、旅師八人、火長十六人、列士二百廿人、鎮兵二百人、加兵士二百五十人。出羽団國司從五位下行權介藤原朝臣統行、正六位上行權掾小野朝臣春泉、大毅一人、少毅三人、主帳三
人、校尉七人、旅師十六人、火長廿人、列士三百五十七人、兵士四百人。保則等以爲。行事相違、兵威未振。適降恩詔、〓緩征討。賊類再生、平民復業。但臣等以爲。夷狄之性、強弱難測。朝爲軽寇、夕甘重戮。縦請降之後、如有少変。臣等恐偏慮存國、還陥罪戻。伏望更賜天使、検察其事。謹以申聞。是日。散事從四位下源朝臣厳子卒。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七月二日庚寅》○秋七月己丑朔。二日庚寅。雷電大雨。諸衞陣於清涼殿前。(日本紀略)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七月四日壬辰》○四日壬辰。廣瀬竜田祭。(日本紀略)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七月五日癸巳》○五日癸巳。授中監物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最實從五位下、爲斎宮頭。以正五位下守權左中辨藤原朝臣春景、從五位上行神祇大副大中臣朝臣有本等、并六位六人、任伊勢斎内親王装束司。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七月十九日丁未》○十九日丁未。地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七月廿七日乙卯》○廿七日乙卯。於仁寿殿東庭、覽左右相撲人等。但不令角力。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八月戊午朔》○八月戊午朔。親王公卿、侍左仗頭。引入内殿、賜酒。極酔而罷。各賜衣被。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八月二日癸未。》○二日癸未。地震。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八月四日辛酉》○四日辛酉。大和國言。紫雲見城下郡。長十許丈、廣可三丈。起自地上、竟屬于天。食頃消散。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八月十日丁卯》○十日丁卯。停釋奠之禮。以今月八日木工頭藤原朝臣維邦於寮直曹頓卒。諸司入彼寮也。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八月十四日辛未》○十四日辛未。地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八月十六日丁巳》○十六日丁巳。天皇始講論語正五位下行大学博士大春日朝臣雄繼侍講。{この干支この月になし。貞觀三年八月十六日丁巳條の重出か。}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八月十七日庚戌》○十七日庚戌。除目廿二人。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八月十九日丙子》○十九日丙子。任伊勢斎内親王行禊前後次第司。以從五位上行式部少輔兼文章博士菅原朝臣道眞爲前次第司長官。判官一人、主典一人。從五位上行兵部少輔藤原朝臣時長爲後次第司長官。判官一人、主典一人。以正三位行中納言兼右近衞大將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良世、參議從三位左衞門督兼美濃守源朝臣能有、宮内卿正四位下源朝臣覚、中宮大夫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國經等爲送伊勢斎内親王使。參議從三位行式部卿兼備中守在原朝臣行平、正五位下守權左中辨兼行木工頭藤原朝臣春景、右大史正六位上興道宿禰春宗、中務大丞正六位上藤原朝臣高處、爲長送伊勢斎内親王使。(識子)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八月是月。》○是月。京邑往々梨杏華或實。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八月卅日丁亥》○卅日丁亥。西京一條火。延燒十余家。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九月戊午朔》○戊午朔。日有蝕之。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九月三日庚寅》○三日庚寅。停御斎燒燈之事。矣。伊勢斎内親王可入斎宮也。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九月四日辛卯》○四日辛卯。授岩見國正五位上物部神從四位下。正五位勳七等伊甘神正五位上。從五位上府中神、國分寺霹靂神並正五位下。』近江國野洲郡百姓永野忌寸吉雄等男女一百五十一人、還附本籍。先是、散位從七位下穴太曰佐浦吉、向官指陳言。野洲郡百姓永野忌寸石友、男長歳、賀古麿、豐浜四人、依太政官承和四年二月廿五日符旨、貫附左京。吉雄等雖是石友子孫、其名不載官符、奸脱國籍、偸入京戸。一百余人、脱出本籍、數十年間、減損調庸。仍令所司検覈虚實浦吉所陳、一無乖違。至是、令國宰依實貫隷。』解却左近衞府近衞品治繼名、香山宗守、紀家雄・貞根・常雄等十六人、以陵轢丹波守正五位下橘朝臣良基也。』令美濃信濃國、以県坂上岑、爲國堺。県坂山岑、在美濃國惠那郡與信濃國筑摩郡之間。兩國古來相爭境界、未有所決。貞觀中勅遣左馬權少充從六位上藤原朝臣正範・刑部少録從七位上靭負直繼雄等、與兩國司、臨地相定。正範等検舊記云。吉蘇小吉蘇兩村、是惠那郡絵上郷之地也。和銅六年七月、以美濃信濃兩國之堺、經路険隘、往還甚難。仍通吉蘇路。七年閏二月、賜美濃守從四位下笠朝臣麿封憂七十戸・田十町、少掾正七位下門部連御立、大目從八位上山口忌寸兄人
、各進位階。以通吉蘇路也。今此地、去美濃國府、行程十余日、於信濃國、最爲逼近。若爲信濃地者、何令美濃國司遠入〓(關)通彼路哉。由是、從正範所定。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九月八日乙未》○八日乙未。大祓於朱雀門前。以明日伊勢斎内親王可進發也。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九月九日丙申》○九日丙申。伊勢斎内親王入斎宮。是日。早朝、臨葛野河、以修禊事。即便參入豐樂院。天皇御豐樂殿、令發内親王。天皇喚中臣。神祇大副大中臣朝臣有本稱唯、昇殿跪侍。右大臣代天皇、勅曰。常〈毛〉奉進〈留〉九月神嘗幣帛〈曾〉。汝中臣、如常〈久〉申〈天〉奉進〈禮止〉宣。有本稱唯。又勅。今奉進〈留〉斎内親王〈波〉此依恒例〈天〉、三個年間〈波〉斎清〈天〉天照大神〈乃〉御杖代〈爾〉定〈天〉奉進〈留〉内親王〈曾〉。汝中臣、宜〈爾〉吉〈久〉申〈天〉奉進〈禮止〉宣。有本稱唯。降殿退出。是時、天子幼少、右大臣攝政。故行此事。斎内親王駕輿、出朱雀門〓門、東向就路、乘輿還宮。』是日、停重陽之節。不賜侍臣菊酒也。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九月十一日戊戌》○十一日戊戌。親王公卿、於中宮職庁事。飮酒。酣暢之後、賜五位以上及外記等禄。各有差。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九月廿日丁未》○廿日丁未。送伊勢斎内親王使參議在原朝臣行平復命。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九月廿三日庚戌》○廿三日庚戌。有烏、噬抜内竪傳点籌木、去落紫宸殿上。(日本紀略)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九月廿五日壬子》○廿五日壬子。授河内國從四位下建水分神從四位上。下総國正五位下茂侶神正五位上。』是夜、鴨河辛橋火。燒斷大半。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九月廿七日甲寅》○廿七日甲寅。授土佐國正五位下並山神正五位上。從五位下大谷神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宇賀神從五位下。筑前國從五位下眞天良布神從五位上。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月丁巳朔》○冬十月丁巳朔。天皇御紫宸殿。六府少將佐等、就版奏當番所上近衞兵衞等名簿。賜宴侍臣。左右近衞府奏樂。并賜禄如常。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月二日戊午》○二日戊午。參河國言。管八名郡獲連理樹三。(日本紀略)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月四日庚申》○四日庚申。雅樂寮申請。庫中樂器、五弦有乘、琵琶之有欠。交代之日、還爲負累。須以五弦之乘、補琵琶之欠。太政官處分。許之。』大宰府言。壱岐嶋営作田一百町、其獲稻爲〓、送対馬嶋、以充防人年糧。而嶋地狭隘、田疇薄〓。非唯耕作之爲苦、亦知転送之有煩。嶋司申請。早言上、停件営田、救民之費。今以爲、充國用正税、分力運送、漂失易転、年損不煩。請停壱岐嶋運糧之労。其年糧多百町地子、嶋司依例勘納。從之。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月八日甲子》○八日甲子。大極殿成。右大臣設宴於朝堂院含章堂。釁落也。饗預作事四位已下雜工已上及飛騨工等。親王公卿、百寮群臣畢會。喚大学文章生等、禮賦詩。雅樂寮擧音樂。樂〓一曲之間、飛騨工等廿許人、不任感悦、起座、拍手歌舞。合座大爲咲樂。宴竟賜禄各有差。但文章生等、後日追給絹綿。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月十三日己巳》○十三日己巳。勅。令大宰府庫物之代、砂金六百卅二兩、水銀百七十五斤、注附官帳。先是、府司申請。毎唐人來、募貨物直、借用庫物。交關畢後、以砂金准官給綿、惣計返納。其砂金一兩充綿十六屯、絹一疋充綿十四屯。府司不能勘却、行來尚矣。今當交代之日、新司論曰。物非其實、相違官帳。仍不受領。而太政官去年八月十四日符、只免唐人崔鐸之時返上砂金三百六十一兩。望請。準拠彼例、被許注帳。從之。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月十四日庚午》○十四日庚午。地大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月十五日辛未》○十五日辛未。勅。令中務省、鋳肥後國銅印一。以舊印〓也。』令大宰府及豐前長門等國、禁止出境内之馬。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月廿日丙子》○廿日丙子。令大和國進米百斛於清和院、奉充太上天皇頭陀山中之費。』追免越前國貞觀十四年損戸調丁一千五十、庸丁三百八十、中男六十九人。』宮内卿正四位下源朝臣覚卒。覚者仁明天皇之子也。母山口氏。天皇詔准弘仁例、賜姓源朝臣。性聡敏有学渉。以吏幹見稱。貞觀十一年賜爵從四位上。數年拝但馬守、俄而遷右京大夫。爲但馬守、旬日之間、更任右京大夫。尋兼但馬、美濃等國守。元慶元年十月遷爲宮内卿、美濃守如子。十一月加正四位下。卒時卅一。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月廿二日戊寅》○廿二日戊寅。右大臣於左仗下、召六府宣云。太上天皇、今月廿四日、可幸大和國。宜其間諸陣戒厳。』左京人左大史正六位上印南野臣宗雄、男三人、女一人、妹一人、賜姓笠朝臣。其先、出自吉備武彦命也。宗雄自言。吉備武彦命第二男、御友別命十一世孫人上、天平神護元年、取居地之名、賜印南野臣姓。第三男鴨別命、是笠朝臣之祖也。兄弟之後、宜同姓也。』河内國高安郡人常陸權少目從八位上常澄宿禰秋雄、權史生從八位上常澄宿禰秋常、河内國検非違使從七位下八戸史野守、安藝医師從八位上常澄宿禰宗吉、河内國高安郡少領從七位下常澄宿禰宗雄、式部位子從六位上常澄宿禰秋原等六人、賜姓高安宿禰。秋雄等自言。先祖、後漢光武皇帝、孝章皇帝之後也。裔孫高安公陽倍、天萬豐日天皇御世(孝徳)、立高安郡。陽倍二字、意與八戸兩字語相渉。仍後賜八戸史姓。末孫正六位上八戸史貞川等、承和二年、改八戸史、賜常澄宿禰。望請。改八戸常澄兩姓、復本姓高安也。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月廿三日己卯》○廿三日己卯。遣參議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勘解由長官近江守菅原朝臣是善・大学頭從五位上兼守左少辨巨勢朝臣文雄・少納言兼侍從從五位下橘朝臣春行、於西寺綱所、策命曰。天皇〈我〉詔旨〈止〉、法師等〈爾〉白〈左倍止〉宣大命〈乎〉白〈須〉。權少僧都法眼和尚位宗叡〈波〉、太上天皇〈乃〉之幼少〈爾〉御座時〈與利〉、護持〈之〉奉仕〈留〉事〈毛〉有〈利〉。今亦不怠〈須〉奉仕〈爾〉依〈天〉、故是以殊〈仁〉僧正〈爾〉任賜〈布〉。法眼和尚位遍照〈波〉、東宮之時〈與り〉始〈天〉、朕躬〈乎〉相護奉仕〈留〉事〈毛〉有〈利〉。又殊所念行〈須〉御心〈毛〉有〈仁〉依〈天〉、殊〈仁〉權僧正〈仁〉任賜〈布〉。又大法師孝忠〈波〉、可奉仕〈支〉人〈那利止〉所念行〈天那毛〉、律師〈仁〉任賜〈比〉治賜〈布〉事〈乎〉白〈左倍止〉宣勅命〈乎〉白。是日。奉綿二千屯・錢一百貫文於粟田院、奉充路中之施行料是夜。戌時、太上天皇出自粟田院、御宿粟田寺。以明暁將幸大和國也。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月廿四日庚辰》○廿四日庚辰。寅時、太上天皇駕牛車、幸大和國。勅遣參議從三位行左衞門督兼美濃守源朝臣能有、率六府將曹志府生府別各一人、近衞兵衞門部各十人、奉衞太上天皇。太上天皇勅還參議源朝臣能有及六府衞官人以下。但參議從三位行治部卿兼備中守在原朝臣行平・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上兼行肥後權守藤原山蔭奉從之。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月廿七日丁未》○廿七日丁未。出雲國言。今月十四日地震動境内神社佛閣官舎及百姓居廬、或転倒、或傾〓損傷者衆。其後、迄于廿二日、昼一二度夜三四度、微微震動猶未休止。{四年十月に同文あり。}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月廿九日乙酉》○廿九日乙酉。授越中國從四位下雄神從四位上。正六位上石武雄神從五位下。是日。從四位下行但馬權守源朝臣頴卒。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閏十月丁亥朔》○閏十月丁亥朔。三日己丑。勅。无品高丘親王入唐之後、男正五位下在原朝臣安貞等、請被返収親王封邑。朝家思其遺愛、不忍許聽。如今年紀徒積、歸來无期。宜仰所司、令充安貞往日之請焉。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閏十月四日庚寅》○四日庚寅。授上野國正四位下勳八等貫前神正四位上。從五位下波己曾神・若伊賀保神並從五位上。』河内國若江郡人外從五位下行直講美努連清名、男三人女一人、居貫左京三條。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閏十月五日辛卯》○五日辛卯。勅。以山城國乙訓郡公田五町、爲元慶寺田。而四段三百十六歩返入石作寺。今以宇治郡官田四段三百十六歩、施入元慶寺。』一品儀子内親王薨〈云々〉。天皇不視事三日。太上皇同産之妹也。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閏十月十五日辛丑》○十五日辛丑。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遍照抗表曰。小僧遍照言。伏奉去月廿三日詔旨、以遍照爲權僧正。難量之恩、負蚊背而无力、非時之寵、在人聽而有驚。遍照昔在承和之代、給事黄門、宿営青瑣、以虚菲之陋姿、沐渙汗之膏澤。已有日矣。及御橋山乍掩、鼎湖始遷。攀龍髯而不得、從仙〓而獨留。千行不禁、推赤之恩在心。萬分无益、寸丹之慕摧性。自謂奉金輪而推轂、曾植宿世之因、侍蓮臺而袒肩、當修來生之善。是故剃除〓髪、擯落簪纓。委身草莱、石泉蕩其塵累、晦迹間介、白雲知其素心。遍照質軽散木、廁禪林而不材。器類鏤氷斟定水而安蓄。況亦歯漸七十、性亦昏蒙。而統法務之綱維、爲禪徒之表的。方足徙銜〓於當年、遺笑於後代。危同踏虎、懼等探龍。止足之分、銘心不刊。夫求官爵樂栄耀者、人之心也、理之然也。至於小僧、聊有微尚。褫珥貂而歸眞。寧冀栄之道、脱銀魚而出俗。非縻爵之求。誓指日河、瞻徹星漢。伏願俯察愚衷、曲許降退。埋恨黄〓。不任丹愿之至、謹奉表陳請以聞。優詔不許。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閏十月十九日乙巳》○十九日乙巳。伊勢高宮物忌、准諸宮物忌、永充月粮、以神封物給之。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閏十月廿三日己酉》○廿三日己酉。伊勢國言。木連理生鈴鹿郡山中。是日。授織部司正六位上辰巳隅神、戌亥隅神並從五位下。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閏十月廿四日庚辰》○廿四日庚辰。授丹波國從五位下阿當護神從四位下。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一月丙辰朔》○十一月丙辰朔。旦冬至。右大臣已下參議已上、抗表賀曰。臣基經等言。臣聞。潜鱗游泳、樂春水於和風。稚羽來賓、払暁雲於秋月。彼微情之二物、猶感奉天。況在位之群臣、誰亡欽化。臣某等誠歓誠喜、頓首頓首、死罪死罪。夫三象知程、四〓得道。斯乃寒温之平也。雙離合璧、五緯連珠、斯之聖哲之事也。臣等謹案、暦曰。十一月丙辰朔旦冬至、稽古章、理誠宜賀。伏惟皇帝陛下、欽若无掩、惟馨於昊天。敬授不〓、襲其臭於黎庶。蓋古先王之所希有、舊史氏之所罕言。陛下得之、明徳至矣猗歟。日即南至、陛下向陽之美可觀。星惟北共。臣等詣闕之誠何切。聖寿无彊、明時有端。不勝抃舞、拝表以聞。』於宜陽殿西廂、賜親王已下次侍從已上飮。非侍從四位五位及未得解由五位已上國宰、被喚預席。宴竟賜禄各有差。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一月四日己未》○四日己未。隱岐國言上。兵庫震動。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一月五日庚申》○五日庚申。平野春日祭如常。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一月六日辛酉》○六日辛酉。停梅宮祭。梅宮祠者、仁明天皇母、文徳天皇祖母、太后橘朝臣氏之神也。歴承和仁寿二代、以爲官祠。今永停廃焉。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一月九日甲子》○九日甲子。丹波國言上。慶雲見管何鹿郡阿須須岐神社。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一月十日乙丑》○十日乙丑。散位從四位上良岑朝臣朝臣長松卒。長松者、大納言贈從二位安世之子也。承和之初爲常陸權大掾、俄先爲伊予掾、兼爲遣唐准順判官。聘禮既訖、歸舶解纜。遭風漂堕南海賊地、殆致殞命、僅以得還。同七年授從五位下、數年拝侍從。尋加從五位上、遷丹波介。後進正五位下、俄而遷縫殿頭遂至從四位下。未幾加從四位上、遷宮内大輔。累遷諸陵頭、武藏・大和。河内・山城等國守。長松無他才能、以善彈琴、拝聘唐使。卒時年六十六。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一月廿一日丙子》○廿一日丙子。大原野祭。(日本紀略)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一月廿二日丁丑》○廿二日丁丑。園韓神祭。(日本紀略)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一月廿三日戊寅》○廿三日戊寅。鎮魂祭如常。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一月廿四日己卯》○廿四日己卯。天皇御神嘉殿、親奉新嘗祭。王公群臣並侍供事。」是夜。月入〓中。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一月廿五日庚辰》○廿五日庚辰。詔曰。朕以眇虚、枉臨百姓。蒼天可畏、赤県猶〓。乃者有司奏言。今月朔旦冬至、理誠宜賀。思之又思、兢々而已。夫一陽之可以歓、朕更増一日之慎、履長之可以樂、朕還切履氷之憂。苟曰休祥、何爲抑遏。自元慶三年十一月廿五日昧爽以前、徒罪以下、不論軽重、咸從寛免。但八虐・故殺陣・謀殺人・強竊二盗・私鋳錢・常赦不免、及欠負官物之類、不在此限。若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其門蔭久絶、才効先著者、特加栄賞、以穆朝章。内外文武官主典以上、叙爵一級。在京正六位上諸吏及史生以下直丁以上、又天下高年者、宜量賜物。欲俾彼出罪科者目見震雷之能作解。靡好爵者耳聞隱鶴之不呑聲。其賜級賜物之徒、所司明加實覈。布告遐邇、宣繹朕行。』天皇御紫宸殿、宴于百官。大歌五節舞並如常。賜禄有差。宣詔曰。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勅大命〈乎〉衆諸聞食〈止〉宣〈布〉。朔旦冬至〈波〉歴代〈天〉希〈爾〉値〈布〉王者〈乃〉休祥〈奈利〉。朕〈我〉以不徳〈天〉今〈爾〉得値〈利〉。朕躬〈乃美也〉此〈乎〉喜〈牟〉。親王等、諸王等、諸臣等百官人〈止毛〉、天下〈乃〉公民〈爾〉至〈萬天〉相賀〈部志止奈毛〉諸念行〈須〉。故是以
、其仕奉状〈乃〉隨〈爾〉上治賜〈布〉人〈毛〉在。氏々〈乃〉中〈爾〉治賜〈布〉人〈毛〉一二人在。又内外〈乃〉諸司〈乃〉主典〈與り〉以上〈乃〉人〈爾〉冠一階上賜〈布〉。亦司々〈乃〉人〈止毛〉直丁〈爾〉至〈萬天〉大物賜〈布〉。又天下高年〈乃〉人〈止毛爾毛〉賜物〈布〉。又諸徒罪以下〈乃〉人〈止毛〉免賜〈久止〉勅大命〈乎〉衆聞食〈止〉宣。』進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左近衞大將陸奥出羽按察使源朝臣多爵、加從二位。授中納言從三位兼行民部卿藤原朝臣冬緒正三位。參議刑部卿正四位下行勘解由長官近江守菅原朝臣是善從三位。從四位上行右京大夫兼山城權守基棟王正四位下。從四位下行越前權守兼行王從四位上。无位輔相王從四位下。時蔭王從五位下。无位源朝臣長猷、從四位下行備前守文室朝臣卷雄・中宮大夫藤原朝臣國經並從四位上。民部大輔正五位下源朝臣恭・内藏頭和氣朝臣彜範・左中辨藤原朝臣千乘・右近衞少將兼備前權介藤原朝臣利基・權左中辨兼木工頭藤原朝臣春影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行阿波守藤原朝臣萬枝・伊勢權守藤原朝臣諸藤・少納言兼侍從滋野朝臣善根・左少辨兼大学頭巨勢朝臣文雄・右近衞少將兼播磨權介平朝臣正範・左衞門佐兼加賀權守藤原弘經等並正五位下。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
臣貞高・宮内大輔源朝臣弼・右馬助安倍朝臣三寅・鋳錢長官兼周防守春澄朝臣具瞻・下野守小野朝臣俊生・主殿頭藤原扶繩・散位長岑宿禰恒範・嶋田朝臣忠臣・内藥正兼医博士深根宿禰宗繼・侍從良岑朝臣晨茂・伊予權介和氣朝臣厚貞・散位源朝臣昇等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行遠江守桜井田部連豐直・勘解由次官兼行算博士但馬介阿保朝臣今雄。木工權助惟良宿禰安宗。參河權介佐伯直是繼。中宮大進菅野朝臣直臣。散位正六位上常人王。源朝臣蔭。大藏大丞藤原朝臣高尚・左近衞將監在原朝臣載春・右馬大充百濟王教隆・前越前大掾藤原朝臣長常・左兵衞少尉良岑朝臣朝臣唯實・圖書助藤原朝臣有世・中宮少進藤原朝臣近野・式部大丞藤原朝臣朝臣貞幹・兵部大丞橘朝臣貞樹・阿波掾藤原朝臣道前・壱岐守賀茂朝臣直岑・散位藤原朝臣直房・民部大丞藤原朝臣春庭・大内記紀朝臣利貞・木工權大充藤原朝臣在公・中監物吉備朝臣民淵・左兵衞權大尉巨勢朝臣愛業等並從五位下。大外記正六位上菅野朝臣惟肖・右兵衞權大尉下毛野朝臣良臣・内藏權少充菅野朝臣輔主・左大史時統宿禰當世・笠朝臣宗雄・右近衞將監武射臣助守・散位大神宿禰己井・陰陽博士山村曰左得道・主計權助文忌寸良男・宮主直宿禰忠則・木工權大工弟國部高繼等
並外從五位下。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一月廿六日辛巳》○廿六日辛巳。授正六位上源朝臣伯立。□□介藤原朝臣興雄並從五位下。』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淑子從三位。女叙位九人。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一月廿七日壬午》○廿七日壬午。石見國言。獲白猿一、木連理六。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一月廿八日癸未》○廿八日癸未。夜〓惑入〓。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二月丙戌朔》○十二月丙戌朔。三日戊子。勅曰。今年令左右京職・五畿内國班田。須依先例、遣使授之。而頃年畿内衰弊、倉廩虚粍。宜停頒使、特委國宰。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二月四日己丑》○四日己丑。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藤原朝臣冬緒奏状二事。其一曰。田令云。凡給口分田者、男二段女減三分之一。然則[女分]可給一段百廿歩。而天長給卅歩、至于承和。其數廿歩、奏聞已了、有議不行。此般所行、亦當廿歩。今検案内、京戸之女、事異外國、不知蚕桑之労、都無杵臼之役。加以言其所當、最爲微少。名是口分、實非身潤。況公卿子女、王侯妻妾、得此尺土、其有何益。但畿内百姓雖軽於外國、而徭役重於京戸。今豫計口分、一段百歩、不足支給以酬労苦。夫事貴權変、政存弛張。如有守常不改、恐非通方之謂。伏請、以京戸女口分田、加給畿内男。』其二曰。近代以來、一年例用位禄王禄准穀十七萬余斛。亦京庫未行衣服月粮、必給外國其數亦多。並是正税用盡、終行不動。當今除陸奥出羽及西海道之諸國、不動約計一千卅七萬余斛。就中縁海近國、不出二三百萬。而年中所用卅五六萬斛。況亦有損之年、惣費近國之不動。凡厥開用至多、新委絶少。竊恐。天下虚耗、企足可待。如今件田散班於人者、口分爲之不〓。混入於公者、國用由是可給。伏請、割置山城國八百町、大和國一千二百町、河内國八百町、和泉國四百町、攝津國八百町、合一千町。若獲稻、若地子、
量其便宜、以支公用。詔從之。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二月五日庚寅》○五日庚寅。美濃國獲連理樹二。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二月八日癸巳》○八日癸巳。勅令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左近衞中將近江權守源朝臣舒、検校山城國班田。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藤原朝臣冬緒検校河内和泉兩國。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上藤原山蔭検校攝津國。並身在京師、遥攝其事。頒下國司、聽其處分。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二月九日甲午》○九日甲午。太政官頒下詔書於百官五畿内七道諸國稱。稽去月廿五日詔旨、天下高年、宜量賜物者。仍須九十已上老人各賜正税穀一斛。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二月十一日丙申》○十一日丙申。月次神今食祭。於神祇官修之。以内裏有犬死穢也。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二月十五日庚子》○十五日庚子。獻諸陵墓荷前幣。於建禮門前發使也。』太政官奏曰。右京人大初位下井上伊美吉直繼、以〓刃殴殺井上伊美吉眞雄。紀伊國浪人當麻眞人岑吉射殺建部今雄。刑部省覆案。並當斬刑。但馬國氣多郡人彼國医師從八位上日置部是雄・无位日置部衣守放火、燒不動糒二千四十八斛五斗並倉四。依格応格殺。佐渡國浪人高階眞人利風、鬪殺雜太団校尉道公宗雄、及喝取高階眞人有岑財物。賀茂郡人神人勳知雄・道古・今人、爲鬪殺之從。太田部志眞刀自女・服牟志子女、見殺不救。利風當絞刑、道古・今人徒三年、志眞刀自女・牟志米當杖一百。詔曰。死罪降一等、處之遠流。徒以下罪、依十一月廿五日詔旨免除。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二月廿一日丙午》○廿一日丙午。於清涼殿、修佛名懺悔。限三日。例也。』遣左少辨正五位下兼行大学頭巨勢朝臣文雄・諸陵助正六位上林朝臣忠範・主計少屬從六位下小野朝臣安影・左京少屬從七位上春瀧宿禰春岳於山城國、與國宰共行班田事。直曰。此般班田、停遣使委牧宰之状、先日頒過五畿内。而山城國地接京輦、人多權豪、班給之務、若將成妨。故遣此人等、以行其事。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二月廿二日丁未》○廿二日丁未。月入〓。
《卷卅六元慶三年(八七九)十二月廿九日甲寅晦》○廿九日甲寅晦。大祓追儺如常。
《卷卅六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卅六



《卷卅七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卅七 〈起元慶四年正月盡六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勅撰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正月乙卯朔》○四年春正月乙卯朔。天皇不受朝賀。雨也。所司獻剛卯杖。七曜暦、藏氷様、腹赤魚等、付内侍奏。天皇御紫宸殿、賜宴侍臣。雅樂寮奏音樂、宴竟賜被。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正月二日丙辰》○二日丙辰。親王公卿及侍從、參太皇太后宮中宮。賜衣被綿焉。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正月六日庚申》○六日庚申。從四位下行播磨守橘朝臣信陰卒。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正月八日壬戌》○八日壬戌。大極殿斎講、以東大寺僧花厳宗傳燈大法師位基秀爲講師。朝講之後、基秀頓病、不待事畢、辭讓而去。以律師法橋上人位平智代之。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正月十一日乙丑》○十一日乙丑。二品式部卿諱〈光孝天皇〉爲常陸太守。式部卿如故。從四位下行右近衞少將兼備前權介藤原朝臣基利爲備前守。〈云々。五十一人。〉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正月十三日丁卯》○十三日丁卯。從四位上行大宰大弐橘朝臣三夏卒。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正月十四日戊辰》○十四日戊辰。大極殿斎講畢。僧綱奉參内裏、論議如常。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正月十六日庚午》○十六日庚午。踏歌之節。天皇御紫宸殿、賜宴侍臣。雅樂寮奏樂。宮妓踏歌如常儀。宴了賜禄有差。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正月十八日壬申》○十八日壬申。天皇御射殿、覽四府賭射。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正月廿一日乙亥》○廿一日乙亥。天皇御仁寿殿、内宴於侍臣。奏女樂。賦詩極歓。方罷賜禄有差。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正月廿六日庚辰》○廿六日庚辰。授神位。(日本紀略)」左京人文章生无位有相王賜姓平朝臣。有相、從五位下行越中介平朝臣定相之弟也。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二月乙酉朔》○二月乙酉朔。日有蝕之。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二月三日丁亥》○三日丁亥。釋奠如常。祭禮已畢、直講正八位下占部連月雄講禮記、文章生学生等賦詩。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二月四日戊子》○四日戊子。祈年祭如常。是日。遣武藏權守從五位上弘道王、向伊勢大神宮奉幣、告以大極殿成也。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二月五日己丑》○五日己丑。遣正四位下行右京大夫兼山城權守基棟王、向賀茂御祖別雷兩社、從四位上行山城守棟貞王於松尾社、散位從四位下和王於平野社、從四位下行右馬頭藤原朝臣門宗於大原野社、正五位下行神祇大副大中臣朝臣有本於稻荷社、並奉幣、告以大極殿成。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支〉賀茂大神〈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久〉。去貞觀十九年四月九日、大極殿並東西楼廊等作始之時〈仁〉令祈申〈之久〉。如是〈岐〉國家大事〈乎波〉、皇大神〈乃〉厚助〈仁〉依〈天奈毛〉可成立〈止〉、令祈申賜〈岐〉。祈申〈之母之留久〉無事〈久〉平〈久〉令作竟賜〈倍利〉。仍今吉日良辰〈乎〉択定〈天〉、正四位下行右京大夫兼山城權守基棟王〈乎〉差使〈天〉、祷〈乃〉大幣帛〈乎〉令捧持〈天〉奉出給〈不〉。此状〈乎〉平〈久〉聞食〈天〉、今〈毛〉往前〈毛〉無驚〈久〉無事〈久〉護矜賜〈比〉、天皇朝庭〈乎〉寶位无動〈久〉常磐堅盤〈爾〉護幸〈倍〉賜〈比〉、天下國家〈乎毛〉平〈久〉護矜賜〈倍止〉申。是日。遣從五位上行左兵衞佐源朝臣湛於栢原山陵、告大極殿既成之状。」山城國愛宕郡粟田郷百姓口分田四町二段九十五歩、奉充中宮職。以彼職新造寺
之地、犬牙相接也。其代給於他郡。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二月五日己丑》○五日己丑。遣正四位下行右京大夫兼山城權守基棟王、向於賀茂御祖別雷兩社。從四位上行山城守棟貞王於松尾社。散位從四位下和王於平野社。從四位下行右馬頭藤原朝臣門宗於大原野社。正五位下行神祇大副大中臣朝臣有本於稻荷社。並奉幣、告以大極殿成。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支〉賀茂大神〈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久〉。去貞觀十九年四月九日、大極殿并東西楼廊等作始之時〈仁〉令祈申〈之久〉。如是〈岐〉國家大事〈乎波〉、皇大神〈乃〉厚助〈仁〉依〈天奈毛〉可成立〈止〉、令祈申賜〈岐〉。祈申〈之母之留久〉無事〈久〉平〈久〉令作竟賜〈倍利〉。仍今吉日良辰〈乎〉択定〈天〉、正四位下行右京大夫兼山城權守基棟王〈乎〉差使〈天〉、祷〈乃〉大幣帛〈乎〉令捧持〈天〉捧出給〈不〉。此状〈乎〉平〈久〉聞食〈天〉、今〈毛〉往前〈毛〉無驚〈久〉無事〈久〉護矜使〈比〉、天皇朝庭〈乎〉寶位無動〈久〉常磐堅盤〈爾〉護幸〈倍〉賜〈比〉、天下國家〈乎毛〉平〈久〉護矜賜〈倍止〉申。是日。遣從五位上行左兵衞佐源朝臣湛於栢原山陵、告以大極殿既成之状。」山城國愛宕郡粟田郷百姓口分田四町二段九十五歩、奉充中宮職。以彼職新造
寺之地犬牙相接也。其代給他郡。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二月六日庚寅》○六日庚寅。從四位上行左京大夫忠範王卒。賀陽親王之子也。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二月八日壬辰》○八日壬辰。授甲斐國從四位上勳十二等物部神正四位下。正五位上美和神從四位下。岩見國正六位上椙尾國社神・常世國社神並從五位下。」左京人從四位上行左馬頭兼伊勢頭興基王賜姓源朝臣。興基、人康親王之子也。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二月十一日乙未》○十一日乙未。卯時。天東空中有聲。一聲而止。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二月十二日丙申》○十二日丙申。春日祭。(日本紀略)。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二月十七日辛丑》○十七日辛丑。内裏犬産之穢。延及所司。仍停園韓神祭。是日。正五位下守右中辨兼行出羽權守藤原朝臣保則、飛驛奏曰。降虜所進掠取甲六十六領、冑卅二枚、大刀四枚、鉾一柄、箭一十隻。賊夷去年進契状曰。所遺甲冑、早速將進。而踰渉年月、未有返上。故遣權大目正六位上春海連奥雄、入奥地所勘取也。去年五月、陸奥及當國軍士敗走之日、或着甲冑、逃歸本土、或脱弃山野、跳身奔竄。是時、前弩師從七位上秦忌寸能仁、進甲冑一百一十、賊徒返進廿二。今奥雄勘取六十六領、惣一百九十八領、納秋田城畢。又夷俘賜饗之日、多以他死亡位記。自稱其姓名。貪預賜禄。奥雄責取死亡位記一百六枚。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二月廿一日乙巳》○廿一日乙巳。除目四十人。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二月廿三日丁未》○廿三日丁未。東方有聲、如雷。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二月廿四日戊申》○廿四日戊申。地震。(日本紀略・類聚國史)。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二月廿五日己酉》○廿五日己酉。百姓口分并墾田九町二百九十歩、在山城國愛宕郡。貞觀十九年有勅、奉充清和院。今太上天皇勅歸於公家。仍返給本戸。」先是、出羽國言。管諸郡中、山北・雄勝・平鹿・山本三郡、遠去國府、近接賊地。昔時、叛夷之種、與民雜居、動乘間〓、成原心病。頃年瀕遭不登、憂在荒飢。若不優恤、民夷難和。望請復調庸二年、將給弊民。至是、勅復一年。又不動穀六千二百九石七斗、給三郡狄俘八百三人。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二月廿七日辛亥》○廿七日辛亥。出羽國正三位勳四等月山神・正三位勳三等大物忌神並授從二位。從五位下勳七等袁物忌神・城柵神並從五位上。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二月廿八日壬子》○廿八日壬子。地震。」先是、隱岐國言。兵庫振動、經三日後、庫中皷自鳴。陰陽寮占曰。遠方兵賊、起自北方。是日。太政官符下因幡・伯耆・出雲・隱伎等國、慎令厳防護非常。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三月三日丙辰》○三月甲申朔。三日丙辰。御斎燒燈如常。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三月十一日甲子》○十一日甲子。勅。出羽國軍士白丁神服部連貞氏等十一人、得預出身。先是、去年十月十六日、彼國司言。貞氏等便習弓馬、堪爲軍士、動從警戒、不顧私産。請不勘籍、預於出身。從之。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三月十六日己巳》○十六日己巳。授太政官左右辨官史生卅七人位一階。史生等言曰。去年十一月廿五日詔書〓(稱)。内外文武官主典已上叙爵一級者。望請。因循先例、被進位一階。從之。」故播磨守從四位下橘朝臣信蔭男經仁言。父信蔭存日、委納官倉穀、准穎四十萬束。信蔭臨死、令告經仁曰。須向官申請欲令注帳。太政官下知國宰、検領載帳。」勅、諸王喚辭、准諸臣之状、宣告文武百官。先是、式部省奏言。依令、三位四位五位六位、於太政官寮已上司及中國已下、各有喚辭。或稱大夫、或稱姓。今觀流例、只爲諸臣。施此例也、於諸王即不論四位五位、惣稱其王。商量事理、尊卑失序。望請。稱大夫稱姓、一准諸臣、以充貴名之例。從之。」大宰府言。筑後守從五位上都朝臣御酉解〓(稱)。仁寿三年五月廿五日格曰。美濃國言。准令、百姓口分、六年一班。夫依官符、校田言上、待候報符、既經數年。其間新付括責之輩、无給口分、不堪貢賦、人民易逃、戸口難増。隨報符下、仍始班田、文案未究、還及紀年。望請。至於期年、國郡官司校定國中田數、惣計當年之田口、且校班且言上。有勅、宜校田依請。自余諸國准此者。而此國不班田、既三十余年。輸貢之民、曾无口分、免課之門、徒有田疇、
調庸交闕、人數減損。請准豐後國例、不待報符、班給之。並從之。」班山城國田司解〓。太政官今月五日符〓。検案内、民部省去年十二月五日下彼國符、須注京戸男一人水田一段八十歩、土戸男一人水田一段八十歩陸田二百歩。而注京戸男水田一反百歩、土戸男水田一反百四十歩陸田六十歩。使并國司早応改正者。使等須依符旨改正班給。而土人等歎身役之稍重、恨口分殊少。今商量物意、京戸土人、課徭雖同、軽重各別。然則班授之事、何無等級。凡百姓之爲体也、只貪水田、不屑陸田。而多増〓埆之陸田、均賜要望之水田。論之政理、頗乖穏宜。望請。以使勘出新付隱首料、水田一町二反三百二十歩之内、更加百歩、爲一段百八十歩、陸田減百四十歩、惣一段二百四十歩、爲男一人料、充給於勘定男二萬四千三百四十九人。然則、爲公無損、於民有歓。從之。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三月十七日庚午》○十七日庚午。〔延七十八僧於紫宸殿、限三日、転讀大般若經。(日本紀略)〕詔。畿内五國。出擧官稻。簡點民徭。歴代相沿。百王不易之政也。方今淳源已遠。薄俗逾滋。不欺之徳罕聞。苟免之行流競。譜乃貢賦逋懸。公私闕乏。返擧虚納。何國不然。未納未進。諸郡皆是。雖頻下格制。務加催督。而日不如古。彌以過甚。貧吏不免奪俸之苦。弱人多失懷土之心。上下同嗟。首尾輸救。又毎國司遷代。分付受領。欠損所積。十而三四。往車雖折。來軫方隨。如此不停。終至虚竭。皮盡毛亡。非無素論。是而不救。孰與爲治。安民上策。誠異糺彈。利國良圖。豈期膠柱。今須國内所有諸田除非賜田墾田。其納租之法。皆増於舊例。京戸土人口分田。舊例段別一束五把。今増加一束五把。雜色田段別五把。因即京戸咸免徭分。土人復徭廿日。但土人例役之内所不足者。便以租稻。充於功食。凡厥年中雜用。皆當以彼稻支給。但當非常異損之年。應輸地利懸欠。則國司不費公廨。徭丁仍舊駈役。須隨損多少定用増減。令調物公用不致闕怠。亦夫例擧官稻者。須停出擧。量其要否。給之借貸。且救民急。且備國用。唯彼國田少租乏。輸支例用。如無出擧。恐乖遠圖。又燈分料稻者。先代宿祈。事縁功
徳。雖云顧民。何得停廢。凡所以嫌出擧政者。將以除吏民之苦。假使昔之十分。今行其一者。論之物情。豈爲煩擾。但使小吏因縁不容姦濫耳。夫變常巧法。古賢猶難。自近及遠。先訓不朽。然則先下畿内。限以三年。試張此制。儻有利於時。有便於物。即施之天下。亦未晩矣。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三月十九日壬申》○十九日壬申。以伊勢尾張兩國可進清和院封租白米一百斛、相博丹波國進官米、奉水尾山寺。是時、太上天皇巡幸大和攝津名山佛〓、廻御水尾山寺。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三月廿二日乙亥》○廿二日乙亥。授筑前國正六位上賀津萬神・大歳神・託神・〓神、肥前國正六位上{以下脱文か}。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三月廿五日戊寅》○廿五日戊寅。殞霜。天氣凄寒。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三月廿七日庚辰》○廿七日庚辰。免除故一品儀子内親王家借大藏省絹一百〓疋・調布五百端。」以大和國城上郡宗像神預於官社。坐太政大臣(冬嗣)東一條第。又坐筑前國宗像郡。皆是同神別社也。」伊勢大神宮始置歌長一人、預勘籍例。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三月廿九日壬午》○廿九日壬午。除目十人。〔補次侍從。(日本紀略)〕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四月甲申朔》○夏四月甲申朔。天皇不御紫宸殿。於宜陽殿西廂、賜侍臣酒。勅左右近衞府擧樂。賜禄有差。」是日。平野祭。(日本紀略)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四月二日乙酉》○二日乙酉。地大震。(類聚國史)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四月四日丁亥》○四日丁亥。廣瀬竜田祭。(日本紀略)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四月五日戊子》○五日戊子。地震。(類聚國史)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四月七日庚寅》○七日庚寅。式部・兵部奏成選擬階短冊。天皇不御前殿。詔付本省行之。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四月八日辛卯》○八日辛卯。大神祭。仍(日本紀略)停灌佛之儀。以相當神事也。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四月十日癸巳》○十日癸巳。地震。(類聚國史)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四月十一日甲午》○十一日甲午。賀茂内親王(政子)、臨於鴨水、解禊。即入紫野院。公卿及所司供事如常式。三年斎之後、去年加入野宮。縁穢而停。非緩也。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四月十四日丁酉》○十四日丁酉。賀茂祭如常。(如常。類聚國史)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四月十五日戊戌》○十五日戊戌。諸衞解厳。」公卿於太政官曹司庁、授文武官成選位記。策命如常。授從五位上行「太」皇太后權亮兼備前權介平朝臣惟範正五位下。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四月十六日己亥》○十六日己亥。散位從四位下正内王卒。業良親王(嵯峨皇子)之子也。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四月廿七日庚戌》○廿七日庚戌。式部省奏諸國詮擬郡司簿。有詔、右大臣於仗下、令勘解由長官從四位下兼行式部大輔橘朝臣廣相讀焉。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四月廿八日辛亥》○廿八日辛亥。天皇御武徳殿、觀諸牧御馬。四府騎射。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四月廿九日壬子晦》○廿九日壬子晦。寅時、有大流星、出自角亢聞入梗河星。{十一月重出衍か。}」授丹波國阿當護山无位雷神・破无神並從五位下。」聽筑後國正税返却帳所載勘出、不待府解、只押署言上。縁大宰府申請也。(類聚國史)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五月五日戊午》○五月庚寅朔。五日戊午。端午之節、天皇御武徳殿、觀四府騎射及親王已下五位已上貢馬。是日。地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五月六日己未》○六日己未。天皇御同殿(武徳殿)、觀左右馬寮競走馬及四府雜藝焉。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五月十三日丙寅》○十三日丙寅。除目十四人。從五位上守右近衞少將兼行大宰少弐藤原朝臣房雄爲肥後守。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主爲豐後介。秩年已満、不得放歸、落魄在彼。男從五位下統行任武藏介。奏言被罷統行官、拝父安主於本官。詔許之。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五月十六日己巳》○十六日己巳。廼者、膏雨難得、農民稍憂。是日。遣使者於賀茂御祖・別雷・松尾・稻荷・乙訓・貴布禰・丹生川上等社、奉幣祈雨。丹生川上加奉黒馬。告文曰。〈云々。〉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五月十九日壬申》○十九日壬申。令西大寺攝領西隆「寺」尼寺。此兩寺、是高野天皇創建。以西隆尼寺、爲西大寺僧浣濯法衣之處也。」奉授正二位勳一等大比叡神正一位。從五位上小比叡神從四位上。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五月廿日癸酉》○廿日癸酉。快雨。勅録公卿及近衞兵衞衞門六府官人已下見在陣者、以穀倉院調布賜之。公卿加賚内藏寮御服絹、各有差。外記内記侍仗下者亦預焉。賀甘〓也。先是、有勅議定。始自廿二日、三ケ間、於賀茂・松尾等社、將修灌頂經法。爲祈雨也崇朝遍雨、故暫停止。是時、右大臣攝政(基經)、毎遇水旱災異、側身修〓、欲消去之。密勿祇畏、恭事神明。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五月廿二日乙亥》○廿二日乙亥。自廿日大雨。漸没苗稼。由是、於神泉苑、修灌頂經法。限以三日。祈止雨也。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五月廿三日丙子》○廿三日丙子。授肥後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房雄正五位下。先是、西國流言、新羅凶賊將入侵寇。朝議以左近衞少將坂上大宿禰瀧守、兼任大宰少弐。向彼之日、賜隨身近衞有數。瀧守少弐秩満、仍以房雄代之。到府之後、流聞不整、隨身近衞多致陵暴。其魁首左近衞采女益繼、狡猾尤甚。房雄殺之、警候不厳、民謡間發。故遷房雄、於肥後守、罷其少弐之職。今之進階、慰其意也。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五月廿四日丁卯》○廿四日丁卯。霖雨始霽。(日本紀略)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五月廿五日戊寅》○廿五日戊寅。授上野國正四位上勳八等貫前神從三位勳七等。從四位下赤城石神・伊賀保神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下甲波宿禰神從四位下。正五位下小祝神・波己曾神並正五位上勳十二等。從五位上賀茂神・美和神並正五位下勳十二等。正六位上稻〓地神從五位下勳十二等。」内藏寮置寮掌二員。其衣粮、、以藏部料内、給之。(類聚國史)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五月廿八日辛巳》○廿八日辛巳。從四位上行右近衞權中將兼美濃權守在原朝臣業平從五位上行攝津權守菅野朝臣佐世並卒。業平者、故四品阿保親王第五子。正三位行中納言行平之弟也。阿保親王娶桓武天皇女伊登内親王、生業平。天長三年、親王上表曰。无品高岳親王之男女、先停王號、賜朝臣姓。臣之子息、未預改姓。既爲昆弟之子、寧畏歯列之差。於是、詔中平行平守平等、賜姓在原朝臣。業平、体貌閑麗、放縦不拘。略無才学、善作倭歌。貞觀四年三月授從五位上。五年二月拝左兵衞佐。數年遷左近衞權少將。尋遷右馬頭。累加至從四位下。元慶元年遷爲右近衞權中將。明年兼相模權守、後遷美濃權守。卒時五十六。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五月廿八日辛巳(日本紀略)》○廿八日辛巳。從四位上行右近衞權中將兼美濃權守在原朝臣業平卒。業平者、故四品阿保親王第五子。正三位行中納言行平之弟也。阿保親王娶桓武天皇女伊登内親王、生業平。天長三年、親王上表曰。无品高岳親王之男女、先停王號、賜朝臣姓。臣之子息、未預改姓。既爲昆弟之子、寧畏歯列之差。於是、詔中平行平守平等、賜姓在原朝臣。業平、体貌閑麗、放縦不拘。略無才学、善作倭歌。貞觀四年三月授從五位上。五年二月拝左兵衞佐。數年遷左近衞權少將。尋遷右馬頭。累加至從四位下。元慶元年遷爲右近衞權中將。明年兼相模權守、後遷美濃權守。卒時五十六。」從五位上行攝津權守菅野朝臣佐世卒。年七十九。佐世尤精禮經。天皇御讀孝經。佐世侍讀。(日本紀略)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六月三日乙酉》○六月癸未朔三日乙酉。授筑前國從五位上眞天良夫神正五位上。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六月七日己丑》○七日己丑。從四位上行大弐安倍朝臣貞行、詣闕辭見。賜御衣一襲。拝舞而出。親王公卿參侍仗下。遮留貞行、聊命別酌、以内藏錢一萬、充囲碁賭物。酣暢方罷。勅曰。前令大宰少弐藤原朝臣房雄、行警固事。今房雄遷任肥後守、无人勾當、更致解体。其器仗烽候、是長官之職。然即警固有例。何必別配勾當。宜停少弐勾當。府司隨宜處置。又令筑後豐後兩國長官、先經府司、後聽入京。若無府解、不得輙發。縁大弐安倍朝臣貞行申請也。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六月十一日癸巳》○十一日癸巳。月次神今食祭。天皇不御神嘉殿。所司於神祇官行事。先是、辨官有犬死穢故也。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六月十七日己亥》○十七日己亥。但馬國言。管二方郡百姓等、遥望海中、有物形似小鳥。長可十丈。前後之端、有物透出。高可五六尺。疑是船之舳艫也。中央有隨風搖動之物。疑是帆席也。小間東行不見。又西北方有望泛海物。其數三也。經歴三日、曾不搖動。疑是他國船也。又北方有一大船。沈在海底。長一丈五尺許。有是下知但馬因幡伯耆出雲隱岐等國、特慎候望、以備不虞。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六月十九日辛丑》○十九日辛丑。但馬國言。美含郡有一大船、漂泛海上。長五丈余、廣一丈六尺許。知是二方郡百姓所見三船之類也。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六月廿一日癸卯》○廿一日癸卯。授丹波國從四位上出雲神正四位下。」左京人忠相王、敏相王、宜子女王、賜姓源朝臣。即是、從四位上行左馬頭源朝臣興基之男女也。興基賜姓之日、脱落不載。故今追賜焉。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六月廿二日甲辰》○廿二日甲辰。渉旬不雨。旱氣焦草。〔遣使賀茂等〕十一社。奉幣祈雨。〔告文〈云々。〉但丹生川上加奉黒馬。(日本紀略)〕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六月廿三日乙巳》○廿三日乙巳。右兵庫寮中央兵庫自鳴。{菅家文草第九大納言源朝臣多請返封二百戸表參照}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六月廿六日戊申》○廿六日戊申。延七十五僧於紫宸殿、限以三日、転讀大般若經。請雨也。
《卷卅七元慶四年(八八〇)六月卅日壬子》○〔卅日壬子。大祓朱雀門前。(日本紀略)〕
《卷卅七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卅七



《卷卅八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卅八 〈起元慶四年七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勅撰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七月二日甲寅》○秋七月癸丑朔二日甲寅。自寅時大雨。通夜不止。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七月三日乙卯》○三日乙卯。終日大雨。入夜方霽。先是、令七大寺及定額寺、転經晴雨。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七月四日丙辰》○四日丙辰。廣瀬竜田祭。(日本紀略)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七月五日丁巳》○五日丁巳。伯耆國、獲白〓一而獻。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七月十七日己巳》○十七日己巳。地震。」散事正四位下源朝臣貞姫卒。嵯峨太上天皇之女也。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七月廿八日庚辰》○廿八日庚辰。御仁寿殿覽相撲。親王公卿侍於殿座。内藏寮冷然院、設酒饌、饗參議已上。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七月廿九日辛巳晦》○廿九日辛巳晦。御仁寿殿覽相撲。左右近衞府、遞奏音樂。散樂雜伎各盡其能。出内藏寮絹一百疋、賜左右相撲人各一疋。右近衞内藏富繼・長尾米繼、伎善散樂。令人大咲。所謂〓滸人近之矣。亦各賜絹一疋。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八月壬午朔》○壬午朔。日有蝕之。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八月六日丁亥》○六日丁亥。釋奠如常。群官畢會。直講從七位上山辺公善直、講毛詩。文章生等賦詩如常。」去貞觀十九年二月十五日、令和泉國充奉徭廿人於清和院地園。至是、過十人爲廿人。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八月日七日戊子》○七日戊子。明經博士率得業生等奉參内裏。天皇不引見。賜禄而罷。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八月十四日乙未》○十四日乙未。正四位上本野王、賜姓淡海眞人。其先、出自天命開別天皇之後也。本野自言。親父清直、延暦十一年七月三日、賜姓淡海眞人。自本野脱漏不預臣之例。故遂賜焉。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八月十五日丙申》○十五日丙申。天皇御紫宸殿、覽信濃國貢駒。」丹波國言。史生檜前宗範、無故不上。検非違使丹波宗雄、坐私鋳錢人刑部永渕之事、隱避不出。請以此二人公廨稻一千七百廿四束七把、補國儲之所不足。太政官處分。依請焉。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八月十六日丁酉》○十六日丁酉。遣武藏權守從五位上弘道王、向伊勢大神宮奉幣。」兵部省言。鼓吹司吹戸者、調徭雜役、共皆免除、資私粮食、学習鼓角。依式、戸別点六「十」丁。若過期者、抜補多戸課丁。而山城國司、六丁之外、加置課丁五六人、兼売見丁之戸田。請依式行之。又吹戸男女、老少有數。須依數載於計帳。而山城國司、除弃大小口、只抄六丁、依爲一戸。請。依數令載帳。又吹戸計帳者、國司與鼓吹司、令史已上一人、以中已上戸点定、勿充他役山城國吹戸七十五烟也。而國司除弃二烟、只置七十三烟。其七十三烟内、所欠課丁猶多。請。依式令定七十五烟、依舊年計帳、返付課丁卅六人。太政官處分。下知山城國司依請許之。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八月廿三日甲辰》○廿三日甲辰。太上天皇、遷自水尾山寺、御嵯峨棲霞觀。以水尾有営造佛堂也。「詔。授左大臣源朝臣融家令正六位上伴宿禰枝於從五位下。棲霞觀者、左大臣山庄也。故、有此賞也。圓覚寺者、右大臣粟田山庄也。{下文十一月にも同文あり。}」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八月廿五日丙午》○廿五日丙午。屈七十僧於紫宸殿、現以三日、転讀大般若經。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八月廿九日庚戌》○廿九日庚戌。授下野國從五位下三和神正五位上。」河内國飛鳥戸神社賜田一町。以充春秋祭祀之費。縁氏人主税助外從五位下百濟宿禰有雄・主殿權充正六位上御春朝臣有世等之請也。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八月卅日辛亥》○卅日辛亥。參議從三位行刑部卿菅原朝臣是善薨。〈云々。〉「父清公、学藝博通、才徳甚高。弱冠擧試、爲文章生。尋擧秀才、対策登科。延暦年中、爲遣唐使。復命之後、累歴顕要、爵至三位、猶爲文章博士。以其爲儒門之領袖也。有四子。是善、第四之子。是善、幼而聡頴、才学日新。弘仁之末、年甫十一、徴侍殿上、常雄帝前、讀書賦詩。廿二補文章得業生、其後文章博士・東宮学士・大学頭・式部大輔、相次補任。貞觀十四年八月、拝參議、式部大輔尚兼之。元慶元年、遷刑部卿。勘解由長官近江守如故。三年十一月授受三位。薨時年六十九。是善。藻思華瞻、聲価尤高。小野篁詩家之宗匠、春澄善繩・大江音人、在朝之通儒也。並以文章相許焉。上卿良吏、儒士詞人、多是門弟子也。天性少事、世体如忘。常賞風月、樂吟詩。最崇佛道、仁愛人物。孝行天至、不好殺生。臨終之夕言。四命絶根、不及孟冬悔過之期、今日雖死至彼月、爲我修功徳耳。一言而止、更无他語。(扶桑略記・日本紀略)」「是善、撰文徳天皇實録十卷、文章博士都良香預之。又自撰東宮説韻廿卷、銀〓輸律十卷、集韻律詩十卷、會文類集七十卷。又有家集十卷。(類聚國史)」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九月三日甲寅》○九月壬子朔、三日甲寅。御斎燒燈如常。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九月四日乙卯》○四日乙卯。勅、頒下五畿七道諸國、永遵用淳和院之號。恒貞親王奏言。淳和院、有太后遺令、不分給諸人。平生所承事之大小尼等、供侍多年、分散无他。仍留此一院、令遂其余生、兼京師不能自存之尼、爲其依怙之處。一兩田園、頗在諸國、可以充修理粮食之費。若廃院號、寄事何處。伏請處分、賜存舊號。從之。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九月九日庚申》○九日庚申。重陽之節、天皇御紫宸殿、賜宴群臣。喚文人等賦詩。内教坊奏女樂及賜禄如常。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九月十一日壬戌》○十一日壬戌。禁中犬死。仍不發奉伊勢大神宮幣使。大祓於建禮門前。是日。辰時有烏、噬濡九手濡内竪傳点籌木而飛去。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九月十二日癸亥》○十二日癸亥。巳時有烏、噬濡九手濡内竪傳点籌木而飛去。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九月十七日戊辰》○十七日戊辰。授越前國從四位上大宰神正四位下。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月辛巳朔》○冬十月辛巳朔。天皇不御紫宸殿。於宜陽殿西廂、賜侍臣酒。」夜地震。(類聚國史)」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月二日壬午》○二日壬午。地亦震。(類聚國史)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月三日癸未》○三日癸未。地震。(類聚國史)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月四日甲申》○四日甲申。任官。(類聚國史)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月七日丁亥》○七日丁亥。制。貞觀九年十一月「十一日(類聚國史・類從三代格)」格曰。勘解由使起請〓稱)。去承和九年八月廿三日下諸國符〓稱)。凡國司交代、官符到後、百廿日内、付了歸京。若違此停留、灼然合解。又雖交替訖、未得解由、選任之人、不得居官。無職之徒、不許直寮。今諸國所進不與前司解由之状、依理不盡返却。而或國寄事辨申、經年不進。或國僅雖進之、理亦不盡。因茲、前司未免抑屈之愁、後司漸終四年之秩。被右大臣宣〓稱)。自今以後、除行程外、限廿箇日早令辨申。若過限不進、罪如前格。又、在無職人、同立格文、而曾不遵行。若令此徒、同致其愁、五位則奪位禄、六位則奪公廨三分之一者。今商立外國之例、未見京官之程。朝章所施、何異。望請。在京諸司、十箇日内、即令辨申。若過此限者、責同外國。但六位奪其季禄者。今検、撰格之日、頗有増減。若過此限之下、却除責同外國之句、奪其季禄之上、改作不論上下之辭、雖一句半辭、改易是少。而解官奪俸。科責不同。從二位行大納言兼左近衞大將源朝臣多奉勅。宜依彼本符、更令改行。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月十三日癸巳》○十三日癸巳。山城國正六位上石坐神、丹後國正六位上息津嶋神・葛嶋神・坂代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月十四日甲午》○十四日甲午。地大震。(類聚國史)」授上野國正五位下、若伊賀保神正五位上。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月十九日己亥》○十九日己亥。散位從四位下高向朝臣公輔卒。公輔者、右京人也。少年出家、被緇爲僧。住延暦寺。学眞言教、尤精義旨、爲阿闍梨。仁寿中徴侍東宮、私通乳母、事漸發露。太政大臣忠仁公聞之、遂令還俗。叡山中諸徳、愛爲法器、甚歎惜之。貞觀元年三月廿六日、授從五位下、爲皇太后宮大進。八年遷式部權少輔、九年増從五位上。是年改權爲眞。十六年叙正五位下、元慶元年至從四位下、先爲讃岐權守。卒時年六十四。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月廿日庚子》○廿日庚子。勅。大和國十市郡百濟川辺他一町七段百六十歩、高市郡夜部村田十町七段二百五十歩、返入大安寺。先是、彼寺三綱申牒〓。昔日、聖徳太子、創建平群郡熊凝道場。飛鳥崗本天皇、遷建十市郡百濟川辺、施入封三百戸、號曰高市大官寺。子部大神在寺近側。含怨屡燒堂塔。天武天皇遷立高市郡矢部村、號曰。高市大官寺、施入封七百戸。和銅元年、遷都平城、聖武天皇降詔、預律師道慈、令遷造平城、號大安寺。今検兩處舊地、水湿之地、収爲公田、高燥之處、百姓居住。請。依實返入、爲寺家田。從之。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月廿三日癸卯》○廿三日癸卯。天皇御紫宸殿。右近衞・右兵衞・右衞門・右馬等三府一寮獻物。五月六日競走馬之輸物也。親王公卿並侍。擧觴无算、奏樂盡態。向暮王公降殿、列坐階前、樂飮歌舞、極酔而罷。賜禄各有差。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月廿六日丙午》○廿七日丙午。太政官論奏曰。安倍吉岡、誣告大逆。罪當斬刑。詔減死一等、處之遠流、配佐渡國。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月廿七日丁未》○廿七日丁未。出雲國言。今月十四日、地大震、境内神社、佛寺官舎及百姓廬舎、或転倒或傾倚。其後迄于廿二日、昼一二度、夜三四度、微々振動、猶未休止。」二十七日丁未(重出)。免攝津國河辺郡人從八位下川原公福貞、无位川原公福繼、有馬郡人无位川原公于被、河辺郡人十世從八位下川原公夏吉、大初位下河原公有利等五戸課徭。福貞等自言。宣化天皇第二皇子火焔親王、是、川原公・爲奈眞人等之祖。謹検天長九年十二月十五日詔書〓。夫王氏者、王號乃止於五世、資恩不過六世。典制斯在、沿來浸久。今諸王等、以天河末流、還少液派。若木下枝、早虧栄払。乃抗章表、殊祈優恤。乃抗章表、殊祈優恤。凡所稱引、抑且可探。朕情在推惠。事尚徳音。是以推校古今、聽其所請。宜七世以下、計數至于五世、課役〓除。其既賜姓者、不論先後、一依王蔭、計世容之、亦同此例者。猪奈眞人菅雄・川原公清水等、頼詔旨、貞觀五年閏六月十九日、被免課徭。福貞等未蒙恩奨。望請同被〓除。許之。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一月辛亥朔》○十一月辛亥朔。陰陽寮奏御暦。例也。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一月三日癸丑》○三日癸丑。授近江國俘囚外正六位下遠胆澤公秋雄外從五位下。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一月九日己未》○九日己未。授美濃國正五位下伊那波神從四位下。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一月十日庚申》○十日庚申。平野春日祭。(日本紀略)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一月十四日甲子》○十四日甲子。大原野祭。(日本紀略)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一月十五日乙丑》○十五日乙丑。園韓祭。(日本紀略)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一月十六日丙寅》○十六日丙寅。停鎮魂祭。以有禁省犬産穢也。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一月十七日丁卯》○十七日丁卯。新嘗會祭。天皇負不御神嘉殿。公卿向神祇官奉祭。以内裏犬産穢也。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一月十八日戊辰》○十八日戊辰。天皇御紫宸殿、賜宴群臣。大歌五節舞如常。賜禄各有差。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一月十九日己巳》○十九日己巳。任官。(日本紀略)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一月廿二日壬申》○廿二日壬申。鎮魂祭。去十七日依穢停止。故今日行之。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一月廿五日乙亥》○廿五日乙亥。先是、太上天皇聖体不予。是日、遷自棲霞觀、御圓覚寺。詔授左大臣源朝臣融家令正六位上伴宿禰枝雄從五位下。棲霞觀者、左大臣山庄也。故有此賞也。圓覚寺者、右大臣粟田山賞也。是夜地震。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一月廿九日己卯晦》○廿九日己卯晦。寅時有大流星。出自角亢間、入〓河星。是日。詔分遣使者於廿一寺、修功徳。以太上天皇聖体乖予、未有平損也。東大・興福・元興・西大・藥師・大安・法隆・招提、延暦九寺、各供佛燈油三升、名香六兩、細綿一連、供僧新錢三貫文。寺別請名僧廿口、始來月三日、限以三日、可転讀大般若經。分遣使者於新藥師・四天王・香山・長谷・壷坂・崇福・梵釋・現光・神野・三松、子嶋・龍門十二箇寺並燒燈〓綿、以修功徳。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庚辰朔》○十二月庚辰朔。夜有流星。自東方來入弧星。其色赤。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二日辛巳》○二日辛巳。奉爲太上天皇、度僧一百人。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四日癸未》○四日癸未。天皇御紫宸殿、喚公卿及百官於殿庭、策拝右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基經、爲太政大臣。公卿百寮拝舞而罷。策命曰。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勅御命〈乎〉親王諸王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右大臣正二位藤原基經朝臣〈波〉朕之親舅〈奈利〉。忠貞心〈乎〉持〈〓〉御世御世〈與利〉天下政〈乎〉相〈安奈々比〉助奉事〈母〉久〈奈り奴〉。又朕未及初載之時〈與り〉、輔導崇護供奉〈禮留〉所〈母安利〉。因茲掛畏太上天皇〈乃〉詔命〈乎〉持〈天〉攝政〈乃〉職〈爾〉事〈與佐之〉治賜〈倍利〉。朕〈我〉食國〈乎〉平〈久波〉安〈久〉天照〈之〉治聞食〈須〉故〈波〉此大臣之力〈奈利〉。而所帶官〈波〉、攝政〈乃〉職〈爾〉不相當〈止〉、頃年參〈加利〉大坐〈都〉。今掛畏太上天皇詔旨〈爾毛〉、職〈波〉貴〈天〉官〈波〉賎〈天也波〉久年〈乎〉歴〈倍支〉。太政官〈乃〉其人〈止波〉最此卿〈乎〉可謂〈止〉勅御命〈母安利支〉。掛畏〈支〉御命〈乃〉任〈仁〉上給治給〈牟止〉、去春夏間〈與り〉仰給大坐。而大臣〈乃〉懇〈爾〉可志許〈末利〉辭讓申〈仁〉依〈天〉、今〈末天仁〉延來〈禮利〉。今畏〈支〉本御意早果行〈倍支〉物〈奈利止〉仰給
〈不〉御命〈母安利〉。故是以太政大臣官〈爾〉上給〈比〉治給〈久止〉勅。但攝政之職〈波〉、今〈母〉彌益々〈爾〉勤奉仕〈禮止〉勅御命〈乎〉衆聞食〈止〉宣。是日。詔曰。頃者太上天皇聖躬乖予。徳沼驚定水之波、仁山動愁雲之色。朕以菲虚、恭承洪緒、〓禮敬於六宗、祷冥護於三寶。而精誠未達、感激猶遲。思憑肆〓之恩、更致延祚之慶。可大赦天下。自元慶四年十二月四日昧爽以前、大辟以下、罪无軽重、已發覚、未發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私鋳錢、八虐、強竊二盗、常赦所不免者、咸皆赦除。且夫仁風一扇、焉有偏枯、惠澤普施、實宜滂沛。仍須未得解由之徒、不論僧俗、同皆放免。若赤心之不虚、庶皇天之可動。是日。申二刻、太上天皇崩於圓覚寺。時春秋卅一。天皇風儀甚美、端儼如神。性寛明仁恕、穏和慈順。非因顧問、不輙發言。擧動之際、必遵禮度。好讀書傳、潜思釋教。鷹犬漁獵之娯、未嘗留意。疊々焉有人君之量惟矣。外祖父太政大臣忠仁公(良房)當朝攝政。枢機整密、國家安寧。天皇恭己仰成、黙握憲綱而已。忠仁公薨〓、天皇躬親政事。率由恭約。後太政大臣昭宣公(基經)自大納言遷右大臣。助理萬機、努在濟益。吏稱其職、人頼其慶。朝廷无事、内外粛然。故後之談前事者、莫不思貞觀
之政焉。大納言伴善男息右衞門佐中庸行火。燒応天門。及事發覚、罪至大逆、相連其父。然善男不肯承伏。臣下或以爲罪有可擬。天皇執持刑理終不寛暇。善男父子、及他相坐者數人、皆從配流焉。仁者必勇、蓋是之謂。曁乎朝堂院災、大極殿并東西高楼三面門廊等、俄然〓燼一時消落。善非之応、見議於良吏。然而栢梁之災、龍華之火、漢皇魏主、未必爲損徳矣。于時、僧正眞雅法師、自降誕之初、侍護聖躬。奏建佛寺、額曰貞觀。凡厥用度、惣經官家。制餝甫就、設斎供養。天皇命王公百寮行事。眞雅遷化、復有僧正宗叡法師。入唐求法、受得眞言。奉勸天皇、結香火之因。自遜皇位、御清和院、歸念苦空(佛道)、發心菩提。朝夕之膳、菜蔬在御。妍状豐姿、不賜顔色。〓私寵引、自斯而斷。遂御山庄、落飾入道。是時、僧正宗叡侍焉。山庄即是圓覚寺。天皇寄事頭陀、意切經行。便欲歴覽名山佛〓。於是始自山城國貞觀寺、至于大和國東大寺。香山・神野・比蘇・竜門・大滝・攝津國勝尾山諸有名之處、經廻禮佛。或處留住、踰旬乃去。自勝尾山、歸於山城國海印寺。俄而入丹波國水尾山、定爲終焉之地。自後不御酒酢鹽〓、隔二三日、一進斎飯。六時苦修、焦毀如削。斷除業累、禪念逾劇。恒厭此身、欲不御膳而捨之。至夫沙門修
練之所難行、緇徒精進者之爲高迹、雖尊居極而盡踏之矣。寝疾大漸、命近侍僧等、誦金剛輪陀羅尼、正向西方、結跏趺坐、手作定印而崩。震儀不動、儼漸若生。念珠猶懸、在於御手。梓宮御棺、其制同輿。以聖躬坐崩、遂不頽臥也。遺詔火葬於中野、不起山陵。使百官及諸國、不擧哀素服、亦勿任縁葬之諸司、喪事所須、惣從省約。此夜、地大震動。五六過乃止。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五日甲申》○五日甲申。帝遷自清涼殿、御常寧殿。近於中宮所居也。是日。頒告内外曰。太上天皇崩。有遺詔、停素服擧哀之禮。宜知遵行。又曰。喪制所行、雖拠遺詔、率土黎元、何無心喪。宜禁宴飮作樂着美服。命諸衞厳警。遣散位從四位下源朝臣平・從五位上「兼」行加賀守多治眞人藤善於左右馬寮、散位從五位上橘朝臣茂蔭於左右兵庫、各監護非常。遣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房守・内舎人正八位下賀茂朝臣晴奨・近衞二人於伊勢國、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有蔭・内舎人從八位上伴宿禰忠輔・近衞二人於近江國、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諸房・内舎人從七位上伴宿禰宗永・近衞二人於美濃國、各賚勅符木契、固守關門。左右馬寮、依例給使等馬。大藏省商布二千段・貞觀錢一百貫文、奉進圓覚寺。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六日乙丑》○六日乙丑。子時地大震動。自夜迄旦十六度震。大極殿西北隅竪壇長石八間破裂。宮城垣墻、京師廬舎頽損者往々甚衆矣。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七日丙戌》○七日丙戌。陰陽寮奏言。地震之徴、合慎兵賊飢疫。」下知大和・伊賀・伊勢等國、造行宮。以伊勢斎内親王(識子)可出宮歸京也。」左右検非違使、於左衞門府南門、出詔以前獄繋囚左百六人、〈着駄八十一人、未着駄廿五人。〉右九十四人、〈着駄七十九人、未着駄十五人。〉惣二百人。一時放却、賜錢各卅文。是日。太政官頒下詔書於文武百官及五畿内七道諸國、「左右検非違使、於左衞門府南門、出詔以前獄繋囚左百六人、着駄八十一人、未着駄廿五人。右九十四人、着駄七十九人、未着駄十五人。惣二百人。一時放却、賜錢各卅文。是日。太政官頒下詔書於文武百官及五畿内七道諸國、(重出)」符〓。今月四日詔書曰。可大赦天下。元慶四年十二月四日昧爽以前、大辟罪無軽重、已發覚・未發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私鋳錢・八虐・強竊二盗・常赦不免者、咸皆赦除。且未得解由之徒、不論僧俗、同皆放免者。今須准承和・天安之例、已言上・未言上、原其身犯、不得拘責。但未言上者、後司造會赦帳、前後共署。限内言上、一如貞觀四年四月十五日格。」是夜。酉四剋、奉葬太上天皇於山城國愛宕郡上粟田山、奉置御骸於水尾山上。帝素服、太政大臣及殿上近臣、清和
院上下諸人、皆縞素。百官不須。依遺詔也。」是夜。自戌至子、地二震動。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八日丁亥》○八日丁亥。自辰至丑、其間地四震。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九日戊子》○九日戊子。夜地震二度。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十日己丑》○十日己丑。太上天皇崩御後初七。分遣使者於七ケ寺、修転念功徳。從四位下行左中辨兼木工頭藤原朝臣春景・内藏充一人、向粟田寺、賚佛布施名香一斤・細屯綿一連、僧布施調綿二百屯。勘解由長官從四位下兼行式部大輔橘朝臣廣相・内藏助一人、向圓覚寺。右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兼行播磨權介平朝臣正範内藏充一人、向常寂寺。正四位下行右近衞中將源朝臣直・内藏屬一人、向禪林寺。正四位下行内藏頭和氣朝臣彜範・寮史生一人、向貞觀寺。右兵衞權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敏行・内藏屬一人、向觀空寺。從五位上行左兵衞佐源朝臣湛・内藏屬一人、向水尾山寺。佛僧〓物、並同粟田寺。先皇遺詔、不欲費官物。故、用内藏寮綿、則修此事。是日。地惣五震。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十一日庚寅》○十一日庚寅。停月次神今食祭、以太上天皇崩日近也。」諸衞解厳。召歸監護左右馬兵庫等遣使、解三關之警固。内舎人正七位下藤原朝臣高階向伊勢。内舎人正七位下藤原朝臣良生向近江。内舎人正八位下藤原朝臣清範向美濃。並賚勅符木契、馳到關門、合符解固。並給左右馬寮馬。」於圓覚寺、延僧五十口、始自今日、昼讀法華經、夜誦光明眞言。辨官行事、用度所須、用大藏省物。太上天皇崩後四十九日、爲薫修之終焉。是日。地數度震動。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十二日辛卯》○十二日辛卯。固近江關使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有蔭、開關使内舎人正七位下藤原朝臣良生等賚木契復命。是夜。戌一剋、天皇釋除素服。御皀衣。近臣亦着皀衣。」子一剋、地大震。寅四剋小震。(類聚國史)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十三日壬辰》○十三日壬辰。地震。(類聚國史)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十四日癸巳》○十四日癸巳。地震。(類聚國史)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十五日甲午》○十五日甲午。正二位守太政大臣藤原朝臣基經上表曰。伏奉今月四日册命、以臣爲太政大臣、攝録如故〈云々〉。伏願垂収新命、許歸初服。帝不聽。遣左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兼行斎院長官近江權介藤原朝臣遠經、就太政大臣琵琶第、宣口勅曰。此職、太上天皇之所拝授。豈朕之可自由乎。加之諒闇在時、戒慎勿懈。須早親職攝理如舊。固伊勢「國」關使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房守、開關使内舎人正七位下藤原朝臣高階等、賚木契復命。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十七日丙申》○十七日丙申。地震。」固美濃關使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諸房、開關使内舎人正八位下藤原朝臣清範等賚木契復命。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十八日丁酉》○十八日丁酉。地震。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十九日戊戌》○十九日戊戌。先是、自太上天皇崩、公卿於仗下聽辨官政。是日。就太政官候庁。〈謂外記庁也。〉聽常政。」戌時、天有聲二度。地亦震動。(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廿日己亥》○廿日己亥。太政大臣重上表。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廿一日庚子》○廿一日庚子。遣右近衞少將藤原朝臣清經、就太政大臣琵琶第、賚墨勅、諭旨曰。勅。太政大臣省表悉之〈云々〉。宜敬乃職、用叶朕懷。一如前詔、莫復請焉。於常寧殿、始佛名懺悔。限三日訖。」戌一剋、空中有聲、丑時地震。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廿二日辛丑》○廿二日辛丑。辰時地大震、二動而止。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廿三日壬寅》○廿三日壬寅。地震。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廿四日癸卯》○廿四日癸卯。地震。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廿五日甲辰》○廿五日甲辰。地震。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廿九日戊申》○廿九日戊申。地震。
《卷卅八元慶四年(八八〇)十二月卅日己酉》○卅日己酉。大祓追儺如常。
《卷卅八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卅八



《卷卅九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卅九 〈起元慶五年正月、盡六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時平等奉勅撰。〉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正月庚戌朔》○五年春正月庚戌朔。天皇不授朝賀。諒闇也。七曜暦付内侍奏。藏氷厚薄不奏。以去冬不冴寒凌室空虚也。親王公卿侍左仗頭、内酒殿進醇醪、侍從厨進菓子。是日。撤却太政官候庁茵疊、施倚子床子。復常也。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正月三日壬子》○三日壬子。太政大臣抗表曰。〈云々〉。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正月六日乙卯》○六日乙卯。勅曰。豈先帝託六尺之孤、寄四海之命之本情乎。三讓雖高、萬機多端。宜屈獨善之心、俯諧百官之聽。是日。无品慧子内親王薨。不任縁葬諸司。以喪家之辭也。内親王者、文徳天皇之女、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是雄之女也。」酉時、地震(類聚國史)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正月七日丙辰》○七日丙辰。節會停止。不覽青馬。」太上天皇五七日。遣從五位上行左兵衞權佐兼尾張守藤原朝臣高藤・尉一人・府生一人於東大寺、從五位下行左馬助安部朝臣三寅・充一人・史生一人於興福寺、各賚調布百五十端、修転念功徳。用穀倉院布也。明日正當五七。避重日故、今日修之。」太上天皇御頭陀歴覽山城國粟田、貞觀・海印、大和國東大「寺」・香山・神野・法輪・現光・竜門・和堂・大滝、攝津國勝尾、丹波國水尾十三箇寺、清和院分遣使者、別修功徳。其〓用院物也。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正月八日丁巳》○八日丁巳。大極殿斎講。以藥師寺僧法相宗傳燈大法師以隆光爲講師。不擧音樂。諒闇也。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正月十一日庚申》○十一日庚申。地震。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正月十二日辛酉》○十二日辛酉。地震。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正月十四日癸亥》○十四日癸亥。地震。」大極殿斎講畢。停引名僧論議之儀。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正月十五日甲子》○十五日甲子。勅、進正二位守太政大臣藤原朝臣基經爵、加從一位。」太政官下符山城攝津等國稱。前伊勢斎内親王(識子)來二月廿二日首途、自大和道、經山城河陽宮、至攝津難波海解除、自彼可入部。凡其供具依例准擬。」除目〈云々〉。太政大臣家令外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永津爲主殿權助。惟彦親王爲上野太守、中務卿如故。左近衞權少將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是比爲但馬守、少將如故。〈云々〉。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正月十六日乙丑》○十六日乙丑。地震。(類聚國史)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正月十七日丙寅》○十七日丙寅。停射禮。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正月十八日丁卯》○十八日丁卯。停賭射。諒闇也。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正月十九日戊辰》○十九日戊辰。太政大臣抗表〈云々〉。伏以、今月十五日蒙授從一位〈云々〉。勅答曰〈云々〉。宜上奉先皇之聖旨、下叶予一人之悃懷。欽承往命、用斷後章。縦雖百上、不欲一從。公宜悉之。」下符山城・大和・伊賀・伊勢等國稱。前伊勢斎内親王入京。陪從二百十九人、宜行宮飮食乘馬担夫辨設供給。又下知河内・攝津兩國稱。斎内親王、擬出神宮。從河陽宮取水路、赴難波宮。依例三處祓除。毎處經一日、即便三嶋道、還向河陽宮。其陪從一百人、検校奉迎等使六十二人、酒食夫馬等類、事々祇供。時屬諒闇莫用魚鳥。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正月廿二日辛未》○廿二日辛未。太上天皇七々。設斎於圓覚寺。王公畢會。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正月廿三日壬申》○廿三日壬申。絹二百四疋・調布三百六端、賜斎宮寮、充命婦・女孺等入京装束料。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正月廿五日甲戌》○廿五日甲戌。日晩有狐。登居美福門東鴟尾上。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正月廿六日乙亥》○廿六日乙亥。令淡路國乘物穀穎四萬六千四百卅六束、勘益田二百卅五町載税帳。以前守外從五位下伴連貞宗申請也。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正月廿七日丙子》○廿七日丙子。大雨雪。大風。(類聚國史)」夜東京有火、延燒人居六家。(類聚國史)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正月廿八日丁丑》○廿八日丁丑。大雨雪。去冬氣温、无宿雪。今春多雪、寒氣粛烈。屋溜垂〓長尺余。是日。遣散位從四位下恒基王・左少辨正五位下兼行大学頭巨勢朝臣文雄等、賚輦輿腰輿資具等、向伊勢大神宮、迎前斎内親王。令山城・大和・伊賀三國、充負八十人、担輦輿等物、逓送前所。
◎是月。諸衞陣多恠異。右近衞陣、大將以下將曹已上座、狐頻遺尿。府掌下毛野安世宿侍陣座狐溺其上。左近衞府生佐伯安雄剱胡禄等緒、有鼠噛斷而將去。近衞笠吉人胡禄緒、爲狐所噛去。人驚而引之。狐猶不放、遂噛斷而將去。左兵衞陣有狐、噛所納之剱而遁走。兵衞等追得取留。右兵衞陣肝腎剱胡〓等緒、數爲鼠所噛。又東京一條児童數百會聚、相鬪作戦陣之法、若成人之爲也。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二月己卯朔》○二月己卯朔。日有蝕之。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二月三日辛巳》○三日辛巳。地震。」是日。於建禮門前修大祓。(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二月四日壬午》○四日壬午。祈年祭如常。」外從五位下行天文博士中臣志斐連安善卒。安善者、〈云々〉。年四十五。(日本紀略)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二月六日甲申》○六日甲申。春日祭。(日本紀略)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二月八日丙戌》○八日丙戌。正三位行中納言兼右近衞大將皇太后宮大夫陸奥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良世、奉表曰〈云々〉。願仮臣后宮之一官、臣内外之三印。不聽之。」(類聚國史)勅下知五畿内國曰。去年十二月四日格曰。正三位行權中納言兼民部卿藤原朝臣冬緒奏言。近代以來、年中所用不動穀卅五六萬斛、新委絶少、不支百文之一。況亦有損之年、惣費近國之不動。請割置畿内田、若穫稻、若地子、量其便宜、以支公用者。今盡欲営佃、慮吏民之難堪、全爲地子、恐公家之少利。仍折中商量、合佃半分。如有堪佃、不拘此限。但遺田者、或地子、或価直、任民所欲。隨宜辨行。其地子之法、自有式文、価直之數、宜依國例。如有惣正長、欲得兩色之田、先以行之、後及他人。凡細民之愚、必昧權変、偏懷求利之意、不知得利之謀。宜牧宰存情、能可教喩、令知公私共利之趣。但穫稻地子帳、勘造別卷、付税帳使、毎年進官。則設可施行三事。其一営料事。不論田品、町別充稻一百廿束。春時充用正税、秋時返納本倉。其二穫稻事。穫稻之數、自有常法。然而欲令農民不有倦心。仍減定上田三百廿束・中田三百束。又有営田之地、去倉稍遠者、國司隨宜、量建小院、令易出納、以省民煩。其三営田預人事。濟
事之道、在於得人。得人之法、惣資牧宰。宜不問土民浪人、択取力田之輩、以爲正長、令量其事。又正長等、縦有家業、未必富饒、臨於辨事、恐致欠負。仍須択諸司官人及近衞兵衞二官舎人、并雜任等、爲郷里所推讓者、毎郷配置、號曰惣監、令加催督。其名帳別録進官。若有從事格勤、多致公益者、國司録状言上。隨即褒賞。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二月九日丁亥》○九日丁亥。停釋奠之禮。諒闇也。是日。未時四剋、帝遷自常寧殿、御清涼殿。太政大臣自拝職之後、退去里第、頻上讓表、不視事。是日。入謁帝於清涼殿。」彈正臺言。臺印爲偸児所盗取也。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二月十一日己丑》○十一日己丑。公卿於太政官曹司庁、列見文武官六位已下成遷者。宣制如常。是夜。園韓祭如常。不歌舞。縁諒闇也。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二月十三日辛卯》○十三日辛卯。大原野祭。(日本紀略)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二月十四日壬辰》○十四日壬辰。授左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兼行伊予權介藤原朝臣有實從四位下。式部大丞正六位上藤原朝臣繼蔭・文室朝臣長省・民部大丞藤原朝臣崇〓・右衞門大尉藤原朝臣正範・兵部大丞多治眞人守善・大外記大春日朝臣安名等並從五位下。左大史正六位上興道宿禰春宗外從五位下。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二月十五日癸巳》○十五日癸巳。除目五十三人。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二月十九日丁酉》○十九日丁酉。制。令大宰府進公廨處分帳。先是、民部省言。主税寮解稱。謹案式、府公廨百萬束管内諸國、各有擧數。而去承和五年六月廿一日各曰。府公廨雖有未納、以正税全給。若當國正税減少者、管内相通行之者。因茲府司現彼増此。毎國所行、其數無定。諸司須勘管國税帳、辨知通行之物數。而事有參差、無由拠勘。何者、管國税帳、相共不下。或國纔勘貞觀年中、或國天安以降未勘。仍減甲國、加乙國之由、徒經年序、不能勘知。隨雜掌到、遂以勘出。然而時遷人替、更無如何。又承和十四年十月十四日格云。有貢物麁悪
違期未進、奪府司公廨四分之一者。至有如此之怠、准格応没公廨。而不進其帳、無由勘没。勾勘之吏、事似未慥。望請。毎年令進府司公廨處分帳、以備勘會。從之。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二月廿一日己亥》○廿一日己亥。太政大臣拝職之後、讓表四上。其間、太政官奏事多擁。公卿議定、令辨大夫、就太政大臣直廬、〈以職院爲直廬。〉始白庶政。此後爲例。」(類聚國史)割伊勢國正税稻一萬束、付太神宮司、毎年出擧、以其息利、修理斎宮雜舎。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二月廿三日辛丑》○廿三日辛丑。地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備後國司言。此國依格、割公廨十分之一、爲國儲料、充四度使雜掌等粮、常苦不足、過用他色、放還成煩。望請。四箇年之間、割十分之二、以爲國儲。詔聽之。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二月廿六日甲辰》○廿六日甲辰。出羽國雄勝・平鹿・山本三郡百姓復調庸一年。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三月己酉朔》○三月己酉朔。三日辛亥。御斎停止。詔聽之。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三月七日乙卯》○七日乙卯。散位從五位上陽侯忌寸永岑曰。岩見國美濃郡都茂郷丸山、巖石〓〓、〓〓數十里。銅工膳伴案麻呂・眞髪部廣世等言曰。此山出銅、仍採盤石、試以鼓鋳、遂得眞銅。於是、勅遣木工少屬從七位上紀朝臣眞房・史生從八位上眞髪部安雄等検察焉。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三月八日丙辰》○八日丙辰。除目廿四人。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三月十一日己未》○十一日己未。勅。清和院大浦庄墾田廿八町五段百八十九歩、在近江國朝井郡。依院牒状、永施捨延暦寺文殊楼七躯大聖文殊并五佛燃燈修理等料。庄内浪人、同以寄充。宜令國司專當其事。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三月十三日辛酉》○十三日辛酉。勅曰。山城國愛宕郡粟田院、元是太政大臣藤原朝臣〈基經〉之山庄也。太上天皇〓其清閑、〓駐仙蹕、遂於此地、出家落餝。仍爲道場、額曰圓覚寺。今橋山漸遠、弓剱无追。拝爵臺而慕襟、望鶴樹而縻涕。昔周人之思邵伯、愛其甘棠、漢國之仰摩騰、崇其精舎。彼一臣一僧、猶尚如此。況聖跡所存、何不尊重。宜特爲官寺、以傳遐年。即日頒下山城國、令牧宰知之。(日本紀略)是日。正三位行中納言兼右近衞大將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良世重抗表。停臣將帥名、撰以英能之士。優詔不許。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三月十四日壬戌》○十四日壬戌。大宰府言。肥前介外從五位下笠朝臣宗男解稱。須依仁寿三年五月廿五日格、校田言上、待報班給。而此國僻在海西、行程稍遠、先申於府、々更言上、數年之後、報符乃以來、國吏秩終、不更班給。延引如斯、既及四十年。調物欠少、戸口減損、惣在此。望請。拠准筑後・豐後兩國之例、不待報符、申府班給百姓口分田。但至合有益、格條自存。又乘田之數、依例割置之。詔從之。」秩満解任之人、王臣子孫之輩、結党群居、同悪相濟、終以陵轢百姓、奪田粮不受官稻、出擧私物、収納之時、好妨公事。欠負之源、自此而出。非厳新符、何粛舊濫。望請。准筑後國例、不論前司浪人、准営田數、班給正税、兵令佃公営田、一如土民。若有勢之人、不順此事者、追却部内、不能居住。太政官處分。依請焉。」(類聚國史)遠江國磐田郡山裏帳外浪人一百人、寄行施藥院、身役之代、輸紙送院。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三月廿一日己巳》○廿一日己巳。夜有星、出自房入天市。色青。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三月廿二日庚午》○廿二日庚午。延九十僧、限以三日、於紫宸殿、讀大般若經。(日本紀略)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三月廿三日辛未》○廿三日辛未。賑給京師飢窮病困不能自存者。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三月廿六日甲戌》○廿六日甲戌。先是、出羽國言。太政官去年六月十六日下國符稱。彼國解稱。兵士鎮兵惣一千六百五十人、鎮兵六百五十人、毎人充日粮一升六合、或二城兵士一千人、毎人充日粮八合、分結六番、直於國府。而承前國吏、以健児爲戍、兵士鎮兵、无置一人。仍令諸郡進勇敢者。但鎮兵者、舊有長上之粮、无煩調練。兵士者、但給番上之粮、有好教習。由是、兵士千人給長上之粮、配戍一府二城、以備非常。請三ヶ年將蒙勅許。勅聽一年。是日。制。令五畿七道諸國諸紳祝部氏人、本系帳三年一進。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四月戊寅朔》○夏四月戊寅朔。停孟夏之宴。諒闇也。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四月三日庚辰》○三日庚辰。地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山城國愛宕郡八條野尻里空閑地五段、勅充圓覚寺。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四月四日辛巳》○四日辛巳。地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廣瀬竜田祭。(日本紀略)」阿波國那賀郡人從七位上椋部夏影・從八位上椋部吉麻呂・從八位下椋部安成、并白丁十九人、副本姓曾禰連。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四月七日甲申》○七日甲申。平野祭。(日本紀略)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四月八日乙酉》○八日乙酉。於清涼殿、灌佛會。其儀如常。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四月九日丙戌》○九日丙戌。先是、去七日、依例式部兵部二省、可奏成遷短冊。公卿謝病不上。故其儀不行。是日。大納言源朝臣多、召式部大輔藤原朝臣春景・兵部少丞大江朝臣玉淵、宣告於省可行之状。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四月十五日壬辰》○十五日壬辰。於太政官曹司、賜文武官主典以上成遷位記。策命如常。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四月十九日丙申》○十九日丙申。諸衞警固。以明日賀茂祭也。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四月廿日丁酉》○廿日丁酉。賀茂祭。内藏權頭從五位上兼行讃岐介良岑朝臣晨直、奉承祝詞、向社宣旨。其祝詞尾曰。辭別申〈久〉。前年〈爾〉進〈禮留〉斎王〈波〉、重喪〈爾〉遭〈太留爾〉依〈天〉退出〈志女天支〉。今須〈波〉諒闇〈波天々乃〉後占定〈天〉進〈无〉。其間〈波〉皇朝廷〈乎〉平〈介久〉安〈良介久〉幸賜〈比〉護賜〈倍止〉申賜〈波久止〉申。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四月廿五日壬寅》○廿五壬寅。太政大臣抗表曰。停臣新職、復臣舊班。帝優詔不聽。遣左近衞少將藤原朝臣有實於琵琶第、返表申旨。」出羽國元慶二年爲夷虜所燒盗穀類三十二萬五百一束六把八分六毫、糒七百五十斛、革短甲三百三十七兩、冑五百三十三枚、鉄鉢一百五十七枚、革鉢五十枚、木鉢三百廿六枚、箭八千三百八十隻、大角六枚、小角八枚、鼓六十面、太刀五十五柄、弓七十一張、鉄鈎五十五柄、弩廿九具、手弩百具、〓一十三柄、鉄鉞八柄、楯五十二枝、槍一百八竿、鎌槍百八竿、鯰尾槍一百八竿、官舎一百六十一宇、城櫓廿八宇、城棚櫓廿七基、槨棚櫓六十一基。是日。有勅免除、以省交替之煩。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四月廿八日乙巳》○廿八日乙巳。式部省奏郡司擬文。(日本紀略)」先是、去年四月八日、大膳史生矢田部氏永、奸私作諸司収文、偸取淡路國鹽代米五十斛余。自此奸作備前讃岐等未収文之事發露。出納諸司坐此事、下獄者聚。自二月四日大赦天下、皆得出獄。少監物從六位下藤原朝臣安養、今年二月十五日左遷備後權掾、民部大録正六位上國瀬十一也、同日左遷安藝權掾、主計大充正六位上水宿禰康宗、三月八日左遷越中權掾、中務少録從七位下大石林繼也、同日左遷豐後大目、中務史生從八位下坂本臣勝守、爲下総史生、民部史生大初位下船連福男爲紀伊史生、大初位下珍努県主三津雄爲三河史生、從八位下置始連繩繼爲隱岐史生、從六位下膳臣常道爲伊豆史生、皆是同坐左降。大膳史生谷田部氏永、赦前死於獄中。彼月不書、故追記之。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五月二日己酉》○五月戊申朔、二日己酉。是日。制。以下野國、準大國例、免三十九戸損。貞觀十二年十二月廿五日壬寅、諸國損戸課丁、與得丁同率。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五月三日庚戌》○三日庚戌。從陸奥蝦夷訳語外從八位下物部斯波連永野外從五位下。」(類聚國史)大宰府言。管日向國守安部朝臣弘行解稱。自弘仁十三年、迄貞觀十四年、合〓(四十)九年、正税返却帳所載、応徴穀穎三百七十八萬八千四百十一束九把八歩八毫。自貞觀十五年、至今年、惣九年、未得勘帳、勘出之物、隨而可知。管内之政、先申於府。府更修解申官、千里待報、五年秩終。國吏之煩、無不由此。請准筑後・肥前、豐後等國之例、不請府解、直取押署、差國司言上。太政官處分。依請。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五月五日壬子》○五日壬子。停端午之節。諒闇也。」播磨國正六位上英賀彦神・英賀姫神、並授從五位下。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五月七日甲寅》○七日甲寅。任諸國銓擬郡司。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五月九日丙辰》○九日丙辰。河内國高安郡人右近衞无位常道宿禰藤枝・右近衞无位常道宿禰常主・位子无位常道宿禰季道・无位八戸史善、賜姓高安宿禰。去元慶三年、藤枝等父並改本姓、賜高安宿禰。藤枝等脱漏、不載官符。故追賜之。」制。拘留不輸義倉三位以上家司季禄。先是、左京職言。大同四年四月卅日格曰。五位以上、不進義倉、宜留封禄、其交名移送式部・民部・(兵部)。弘仁十一年閏正月廿一日格曰。五位以上、封禄義倉、其率懸隔。以少奪多、事乖寛恕。宜以其禄物准輸穀數、倍而割留者。貞觀九年四月廿日格曰。依太政官去貞觀六年五月三日符、當年未進交名、來年三月一日、移送三省。其後所進義倉、却而不収、人成愁苦、物致欠少。宜准諸國調庸未進之例、隨進勘納之。又不進去年義倉返抄者、不得給當年位禄者。爾爾以降、未進交名、不便移送、徒送年月、空待追納。而未進之輩、毎年有數、勘納之吏、常煩交替。望請。去年義倉、當年七月以前不輸者、三位已上、八月一日、移送式部省、抑家司季禄。四位已下十月一日、録名申官、留其位禄。若在前給者、拘後年料。勅。三位以上依請。但四位已下、仍給行之。右京職又副准此。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五月十日丁巳》○十日丁巳。制。令正親司進四世已上諸王歴名帳於太政官、毎有欠補、隨令改正、一如式兵二省補任帳、下季禄符之日、即備於勘會。(類聚國史)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五月十一日戊午》○十一日戊午。太政官下符山陽南海二道諸國稱。如聞。近者海賊成群、殺略諸人、公私之物、多致略奪。往歸之輩、頻被侵害。斯即國宰不勤督察之所致也。宜速追捉之。」令五畿内諸國送調帳一通於穀倉院。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五月十三日庚申》○十三日庚申。地震。」勅遣左衞門少志從六位下紀朝臣貞城・府生正七位下穴太曰佐門繼。右衞門府生從七位上善友朝臣益友。從八位下阿刀連良繩・左右火長十人、追捕海賊。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五月十六日癸亥》○十六日癸亥。午時日有二重暈。内黒外赤。」參議從三位行右衞門督兼播磨權守源朝臣勤薨。勤者、嵯峨太上天皇之子、母大原眞人。與從一位左大臣源朝臣融同産也。〈云々〉。」年五十八。(日本紀略)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六月丁丑朔》○六月丁丑朔。勅停廃採山城國岡田銅使。其屋舎什器、付國令守護。」讃岐國言上。損田其數許多、勘返二千町。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六月七日癸未》○(日本紀略)七日癸未。雷雨。諸衞警陣。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六月八日甲申》○八日甲申。霹靂於西京右辨官史生若倭部常世宅。兩女被震、不死。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六月九日乙丑》○九日乙丑。故左大臣源朝臣信男尋、賜姓春朝臣。先是、散位從四位下源朝臣平・從四位下行大和守源朝臣恭・散位從五位下源朝臣保等言。尋天賜朱愚、世謂白廃。父大臣弃期不爲子、削除系譜。爲父之道、尚憐不肖。顧復之恩、更命召之。尋身在外所、即時不諧。其後未幾、大臣薨〓。平等孔懷之意、愍尋之無姓氏。望請。賜姓春朝臣、編之本坊。詔許之。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六月十一日丁亥》○十一日丁亥。月次神今食祭。並於神祇官行事。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六月十四日庚寅》○十四日庚寅。自今月朔霖雨。至今未止。是日。賑給京師困乏者。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六月廿一日》○廿一日云々。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六月廿三日己亥》○廿三日己亥。兵庫自鳴。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六月廿五日辛丑》○(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廿五日辛丑。地震。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六月廿七日癸卯》○廿七日癸卯。近江國言。夷俘禄料正税穀五十斛、毎年言上、待符充給。若過時不賜、歸致其愁。望請。不經上奏、及時給之。永以爲例。勅許之。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六月廿八日甲辰》○廿八日甲辰。出羽國司言。去元慶二年、百姓爲賊所殺者九十九人、請除弃籍帳。民部省勘會籍帳、卅人不載帳。仍PJ244除六十九人。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六月廿九日乙巳》○廿九日乙巳。授播磨國從四位下勳八等伊和坐大名持御魂神正四位下。
《卷卅九元慶五年(八八一)六月卅日丙午》○卅日丙午。大祓。(日本紀略)
《卷卅九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卅九



PJ245
《卷四十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十 〈起元慶五年七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時平等奉勅撰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七月四日庚戌》○秋七月丁未朔。四日庚戌。廣瀬竜田祭。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七月七日癸丑》○七日癸丑。有星、出自列肆星、入犯心中央星。色赤、長一丈余。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七月十三日己未》○十三日己未。伴中庸、男元孫・禪師麻呂、遷配岩見國。先是、因幡介從五位下是主王言。中庸等自隱伎國到此、申牒云。貞觀八年、配流隱伎國、會去年十二月四日恩赦。彼國司移歸向本貫者。獄令云。流人至配所、六載之後聽仕。注曰。其因反逆免死配流、不在此令。中庸身犯大逆、降死配流。自非勅喚、何得言歸。隱伎國司、不熟法意、輙令放免。勅。特降恩渙、便遷岩見。」下符因幡國稱。凡流人至於配所、貫付籍帳、刑科究盡、更無會赦。隱伎國司誤從放免、當國拘留、録状言上。論之朝憲、可謂明慎令條。」譴責隱伎國司曰。不暁法禁、輙放流人。牧宰之任、委付惟重。既无奉法之能。寧叶分憂之寄。特覃春仁、莫處秋典焉。」(類聚國史)山城國官田二十町、河内國三十六町二段二百六十歩、攝津國三十六町二段二百六十歩、給左京職。山城國官田二十町、河内國四十町、攝津國四十町、給右京職。兩職厨料、以職写田、毎年活用。今年無職写。仍一箇年間給官田、令充之。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七月十五日辛酉》○十五日辛酉。令飛騨國、減匠丁四十人、貢六十人、作朝堂院・神泉苑之間、自去貞觀十八年、令貢百人。今作事既畢。故減之。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七月十六日壬戌》○十六日壬戌。除目廿四人。從五位上行右近衞少將兼行播磨介藤原朝臣清經爲備中守。少將如故。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七月十七日癸亥》○十七日癸亥。越前國丹生・大野・坂井等郡田地六百一町九段百五十八歩、依天平勝寶元年四月一日詔旨、令興福寺領得。但天平勝寶元年以前、爲公田墾田之類、雖在四至之内、不聽領之。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七月廿二日戊辰》○廿二日戊辰。勅。白米一百斛、黒米一百斛、送圓覚寺、以充造佛造寺、縫綾灌頂二具等料。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七月廿三日己巳》○廿三日己巳。有白鷺一、集太政官曹司庁班位上。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八月丁丑朔》○八月丁丑朔。日有蝕之。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八月十一日丁亥》○十一日丁亥。停釋奠。諒闇也。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八月十四日庚寅》○十四日庚寅。加賀國言。太政官去六月廿九日下當道符稱。比日兵庫有鳴。蓍亀告云。北境東垂、可有兵火。自秋至冬、宜慎朱禦者。勤検、去弘仁十四年、分越前國、置加賀國。其後五十八年、未備非常。望請。被給官庫甲冑、以備非常。自余兵器、國宰將作者。勅。甲冑宜令國宰作焉。》○「十四日庚寅。先是、出羽國司言。去元慶元年穀稼多損、調庸不備。二年夷虜反叛、國内騒擾。義從俘囚給諸郡田夷並渡嶋狄等、或被於〓戎、或慕化遠來。開用不動穀三千二百卅七斛五斗、以充大饗。不先言上、責在國宰、至是、勅免除。」{後半「十四日庚寅。」以下もと廿日丙申條の後にあり。}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八月十五日辛卯》○十五日辛卯。毎年(申官イ)春仲月、講仁王般若經。其料用國儲救急等之色。望請。改用理國分寺料稻内一千五百十五束五把七歩二毫充其料。勅許之。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八月廿日丙申》○廿日丙申。去六月、停山城國岡田銅事。採銅使正六位上巨勢朝臣文主、返進伊賀國庸米三百八十斛七斗五升五合。以伊賀國庸米、充採銅之資粮故也。」從四位下芳子女王卒。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八月廿三日己亥》○廿三日己亥。勅。以山城國葛野郡二條大山田地卅六町、爲大覚寺地。其四裏、東至朝原山、西至觀空寺并栖霞觀東路、北至山嶺。自余山野入嵯峨院四至者、皆爲公地。若有稱空閑申請者、一切不得勅許。但樵蘇之輩、不在制限。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八月廿六日壬寅》○廿六日壬寅。延六十八僧於紫宸殿、讀大般若經。限三日訖。」是日。(日本紀略)制定伊勢大神宮大宮司一員正六位上階。小宮司一員正七位上階。先是、神祇官言。太神宮司、元置六位階一員。自去貞觀十二年加置一員。大小無別、職掌不分。從同稱受領、交爲爭論。望請。定置大小、遷代之日、分付受領、一准長官任用者。勅聽之。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九月三日戊申》○九月丙午朔、三日戊申。停御潔斎燒燈。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九月九日甲寅》○九日甲寅。停重陽之節。諒闇也。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九月十一日丙辰》○十一日丙辰。遣散位從五位上興我王・神祇大副從五位上中臣有本等、奉幣於伊勢太神宮。發自神祇官。諒闇也。{後文十一月十一日丙辰に干支不合して重出。}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九月十三日戊午》○十三日戊午。先是、遠江國司言。前司時、燒亡官舎廿五宇・一百四宇。交替之日、不輙放還、既經言上。而前司會去年十二月恩赦、被放免訖。望請。除弃、將脱後累。但用除弃倉屋材木、加修所遺之倉者。太政官商量、依請焉。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九月十五日庚申》○十五日庚申。從四位下閑子女王卒。(類聚國史)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九月十九日甲子》○十九日甲子。地震。(類聚國史)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九月廿日乙丑》○廿日乙丑。亦震。(類聚國史)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九月廿一日丙寅》○廿一日丙寅。二度震。(類聚國史)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九月廿六日辛未》○廿六日辛未。遠江國稻二千束、近江國穀三百斛、美濃・若狭・出雲・美作四ヶ國稻各二千束、備前穀二百斛、播磨國三百斛、阿波稻二千束、伊豫三千束、施興福寺、以充造鐘楼僧坊料、并通用三寶施料稻穀。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九月廿七日壬申》○廿七日壬申。山城國葛野郡櫟原郷野地三町、賜興福寺傳燈大法師位修審。先是、修審申牒。此地、元嵯峨院四至之内也。貞觀六年申啓淳和院、建立道場、定大覚寺四至之日、還爲公地。基業已成、不獲移居。望請處分者。詔賜之。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月丙子朔》○十月丙子朔。定孟月之宴。諒闇也。親王公卿侍「從」仗下。造酒司侍從廚進酒餞。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月三日戊寅》○三日戊寅。相模國言。國分寺金色藥師丈六像一躰、挟侍菩薩像二躰、元慶三年九月廿九日、遭地震、皆悉摧破、其後失火燒損。望請改造、以修御願。又依太政官去貞觀十五年七月廿八日符、以漢河寺、爲國分尼寺。詔并許之。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月九日甲申》○九日甲申。授飛騨國從四位下水无神從四位上。從五位下氣多若宮神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賀茂若宮神從五位下。信濃國正六位上地生神・御厩中央御玉神並從五位下。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月十一日乙酉{干支は十日}》○十月十一日乙酉。遣左近衞无位日下部連助雄・小治田宿禰春雄・秦忌寸常吉・日置部公枝雄向陸奥國。爲左近衞權少將兼守平朝臣末長隨身。其食料季禄、以國庫物給之。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月十三日戊子》○十三日戊子。是日。頒下所司曰。无品高岳親王、志深眞諦、早出塵区、求法之情、不遠異境。去貞觀四年、自辭當邦、問道西唐、乘査一去、飛錫无歸。今得在唐僧中〓申状稱。親王先過震旦、欲度流沙。風聞。到羅越國、逆旅遷化者。雖薨背之日不記、而審問之來可知焉。親王者、平城太上天皇之第三子也。母贈從三位伊勢朝臣繼子、正四位下勳四等老人之女也。〈云々〉。」去大同五年、廃皇太子。親王歸命覚路、混形沙門、名曰眞如、住東大寺。親王、機識明敏、学渉内外、聽受領悟、罕見其人。稟受三論宗義於律師道詮、稍通大義。又眞言密教、究竟秘奥。門弟子之成熟者聚、僧正壱演爲其上首。詔授傳燈修行賢大法師位。親王、心自爲、眞言宗義、師資相傳、猶有不通。凡在此間、難可質疑。況復、觀電露之遂空、顧形骸之早弃、苦求入唐、了悟幽旨、乃至、庶幾尋法天竺。貞觀三年、上表曰。眞如出家以降、四十余年。企三菩提、在一道場。竊以。菩薩之道、不必一致。或住戒行、乃禪乃学。而一時未遂、余算稍頽。所願、跋渉諸國之山林、渇仰斗薮之勝跡。勅依請。即便、下知山陰山陽南海等諸道、所到安置供養。四年奏請。擬入西唐。適被可許。乃乘一舶、渡海投唐。彼之道
俗、甚敬珍敬。親王、遍詢衆徳、疑〓難決。送書律師道詮曰。漢家諸徳、多乏論学、歴問有意、无及吾師。至于眞言、有足共言焉。親王、遂杖錫就路、□脚孤行。(日本紀略)」十五年大和守從四位上在原朝臣善淵・前肥後守從五位上同安貞等上表請。無品高丘親王入唐之後、多歴年序。歸却之期已過、存亡之分難决。而偏准於平常、猶受其封邑。靜而思之、慙悚難耐。望請早被返收。將免謗議。存亡難卜。何許來請焉。親王、身〓中途、神馳半月。昔爲千乘之皇儲、今単子之旅魄。彼菩提之求、何必出戸。然、厭世心深、甚哉苦行。親王、始登震坊、世人號曰蹲踞太子。雖見廃非其罪。而理有必至。靡可預防。豈天意乎、豈人事乎。何婬〓之傷化、而俗諺之如期。書曰。牝鶏之晨、惟家之索。信而有徴歟。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月十四日己丑》○十四日己丑。禁男女着茜紅花交染支子之色。不論浅深、無聽服用。以其色渉黄丹也。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月十六日辛卯》○十六日辛卯。免除紀伊國年々大帳勘出百姓一百六十二人。先是、彼國介外從五位下興道宿禰春宗言。承和年中以降、無請調庸返抄、僅請損益帳。而從元慶元年、不請其帳勘出。逐年猥積之所致也。望請。霑去年十二月四日恩詔、被免除。太政官處分。依請。」大和國城上郡從一位勳八等宗像神社、准筑前國本社、置神主、以高階眞人氏人爲之。」太政官奏。右京人宮門有常、故殺有道今出麻呂。備中國窪屋郡眞髪部成道、故殺大市貞繼。検非違使覆案、奏有常等罪當斬刑。詔降死一等、處之遠流。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月十七日壬辰》○(類聚國史)十七日壬辰。以信濃國伊那郡觀音寺、爲天臺別院。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月廿二日丁酉》○廿二日丁酉。授大和國正六位上三統神、紀伊國正六位上玉出嶋神並從五位下。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月廿八日癸卯》○廿八日癸卯。除目三人。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一月乙丑朔》○十一月乙丑朔。陰陽寮奏進明年御暦。例也。天皇不御紫宸殿。付内侍所。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一月三日丁未》○(日本紀略)三日丁未。發春日祭使。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一月四日戊申》○四日戊申。(日本紀略)平野春日祭。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一月九日癸丑》○九日癸丑。下知左右京職城國司、減定材木直車賃人功等數。」從四位下行大和守坂上大宿禰滝守卒。滝守者、右京人、從四位下鷹養孫、而正六位上氏勝之子也。幼好武藝、便習弓馬、尤善歩射。坂氏之先、世傳將種。滝守〓略、不遂家風。承和十年、年十九歳起家、爲左近衞將曹、歩騎兼射、供奉節會。仁寿之初、転將監。齊衡四年、授從五位下。天安二年、除左馬助、數月遷伯耆介、未幾遷爲駿河介。貞觀二年、爲山城介、四年拝右兵衞權佐、八年加從五位上、遷右近衞少將、十一年十二月出爲大宰權少弐、右近衞少將如故。是歳、新羅海賊、略奪大宰貢綿。勅遣滝守、備之後拒、兼宰警固。十四年改權少弐爲正、十六年遷左近衞權少將、十八年増正五位下、明年兼近江介。元慶三年、授從四位下、遷陸奥守不之官、四年出爲大和守。卒時年五十七。」(類聚國史)以陸奥國安積郡弘隆寺、爲天臺別院。**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一月十二日丙辰》○十二日丙辰。遣散位從五上大中臣有本等、奉幣於伊勢太神宮。發自神祇官。諒闇也。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一月十四日戊午》○十四日戊午。授讃岐國從五位下天河神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船山神・満濃池神並從五位下。大和國正六位上子嶋神從五位下。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一月十七日辛酉》○十七日辛酉。前出羽弩師從八位上秦忌寸能仁叙外從五位下。元慶二年國遭賊乱、能仁以私穀助軍糧也。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一月十八日壬戌》○十八日壬戌。雨雪。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一月十九日癸亥》○十九日癸亥。雪猶未止。勅賜六府少將佐已下見在陣座、及五位已上在侍從所者綿。各有差。外記内記又預之。慶新雪也。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一月廿日甲子》○廿日甲子。大原野祭。(日本紀略)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一月廿一日乙丑》○廿一日乙丑。園韓祭。(日本紀略)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一月廿二日丙寅》○廿二日丙寅。鎮魂祭如常。」大藏卿正四位下基兄王卒。基兄王者、三品葛井親王長子也。年五十八。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一月廿三日丁卯》○廿三日丁卯。新嘗祭。所司供祭如常。公卿以下諸衞府舎人已上不卜。但供奉神事諸司七十二人卜食者、着青摺衫。神祇官卅二人、縫殿寮四人、宮内省二人、大炊寮二人、掃部寮七人、大膳職一人、内膳司八人、造酒司二人、采女司二人、主水司六人、内侍司一人。准拠承和七九兩年諒闇之例也。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一月廿四日戊辰》○廿四日戊辰。停豐樂之宴。供祭所司向宮内省、解斎如常。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一月廿五日己巳》○(類聚國史・類聚三代格)廿五日己巳。勅云。夫官田之設、爲利朝家。即補闕之深圖、充虚之遠算。今文官武職、要劇資粮、年少見行、月多不給。遂事不得已、或賜外庫、而諸國頻稱正税不足、屡申不動用盡、徒爲行李之煩、毎有闕乏之嘆。仍割件田、永充其料。願使勤王之吏、識栄辱於當時、主藏之吏、知禮節於季葉。凡厥上日、毎月申官、一如舊規、勿失前躅。但其遺田者、官之蓄積、國之資儲。永號官田、傳之不朽。頃年或以公田、施入寺家、或以私地、奉資神社。尤格式所制、先後稠疊。後世若分此田、以充如此之色、非所以割民口分、助國虚耗。是明君所不行、賢臣所不取也。縦非紳寺、相絶外用、予戒未萌、莫令更然。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一月廿六日庚午》○廿六日庚午。皇太后奉爲太上天皇、於染殿宮、設周忌御斎會。延諸大寺高僧、講法華經、限五日。親王公卿及五位已上畢會。召集京中貧窮者、於鴨河辺、賑給之。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一月廿七日辛未》○廿七日辛未。勅。勘解由使省書生二人、加置史生二員。(類聚國史)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一月廿九日癸酉》○廿九日癸酉。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讃岐守源朝臣舒卒。舒者、嵯峨太上天皇之孫、正四位下明之長子也。〈云々〉。年五十。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二月四日戊寅》○十二月乙亥朔。四日戊寅。清和院奉爲先太上天皇、於圓覚寺、設周忌御斎會、供養一切經。太上天皇在祚之日、所書写也。王公朱紫、傾都會集。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二月五日己卯》○五日己卯。尾張國中嶋郡從五位下鞆江神列於官社。」從五位下行丹波介卜部宿禰平麻呂卒。平麻呂者、伊豆國人也。幼而習亀卜之道、爲神祇官之卜部。揚火作亀、決義疑多効。承和之初、遣使聘唐。平麻呂以善卜術、備於使下。使還之後、爲神祇大史、嘉祥三年、転少祐。齊衡四年授外從五位下、天安二年拝權大祐、兼爲宮主。貞觀八年遷三河權介、十年授從五位下、累歴備後丹波介。卒時年七十五。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二月六日庚辰》○(類聚國史)六日庚辰。夜地震。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二月七日辛巳》○七日辛巳。禁斷諸司諸寺諸院諸家徴物使等、究勘諸國貢調綱領郡司雜掌。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二月八日壬午》○八日壬午。地震。夜有如狼聲。吠於太政官曹司庁。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二月十日甲申》○十日甲申。神祇官奏御体卜事。例也。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二月十一日乙丑》○十一日乙丑。月次神今食祭。於神祇官行事。諸司供祭如常。」是日。遣使伊勢大神宮奉幣。告以天皇明年正月可加元服也。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支〉伊勢〈乃〉五十鈴〈乃〉河上〈爾〉坐皇大神〈乃〉廣前〈爾〉恐〈美〉恐〈美毛〉申賜〈倍止〉申〈久〉。今年天皇〈我〉御年十四歳〈爾〉成賜〈比奴〉。公卿等議奏〈久〉。加冠之事〈波〉世間〈乃〉所重。自古行來禮有其時。宜來春正月〈乃〉吉日良辰〈爾〉奉加元服〈天〉、人望〈爾〉叶〈倍之止〉奏〈世利〉。掛畏〈支〉皇大神〈乃〉厚護〈爾〉依〈天之〉、平〈介久〉安〈介久〉果行〈比〉、長保寶位〈牟止之天奈牟〉。王武藏權守從五位上弘道王・中臣從五位下行神祇少副大中臣朝臣常道〈乎〉差使〈天〉、忌部蔭子正七位上斎部宿禰季長〈加〉弱肩〈爾〉太手襁取懸〈天〉、禮代〈乃〉大幣帛〈乎〉持斎〈利〉令捧持〈天〉奉出〈須〉。此状〈乎〉平〈介久〉聞食〈天〉、天皇朝廷〈乎〉常磐堅磐〈爾〉天地日月〈止〉夜護昼護〈爾〉助幸〈倍〉賜〈比〉、天下國家〈乎毛〉平〈介久〉事故無〈久〉矜助護給〈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淳和院永置公卿別當。先是、无品恒貞親王奏言。「
(扶桑略記)淳和院、縁先太后遺旨、爲京城不能自存者、所依止也。凡其所行諸事、一如太上天皇在世時。又大覚寺、是嵯峨太上天皇舊居也。又嵯峨太上天皇、太皇太后、淳和大后三陵、在其近側。又檀林寺、是嵯峨太皇太后御願所建也。三所行事、同如一家。請永置公卿別當、令其検校。詔聽之。」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二月十三日丁亥》○十三日丁亥。除目。四人。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二月十九日癸巳》○十九日癸巳。於清涼殿、修佛名懺悔。限三日。」近江國百姓戸主正六位上永野忌寸眞雄・弟三人・男四人・孫二人、戸主從八位上永野忌寸春貞・弟從父弟姪男三人、戸主右兵衞從六位下永野忌寸福成・兄一人・男四人・姪男二人、合廿二人、還隷左京職。眞雄等向官披訴。祖父長歳、承和四年二月十七日、改近江國野洲郡本居、被貫左京五條三坊。石友・長歳等、須子孫眞雄等、申載官符。而偏憑父子不別籍、脱漏不載。雖然、注着計帳、毎年進職、既歴〓(四十)五年。而依穴太曰佐浦吉告訴、元慶三年九月四日、返附近江本籍。望請。尋實、貫於本職。許之。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二月廿七日辛丑》○廿七日辛丑。分遣使者於山階・深草・田邑山陵(天智・仁明・文徳)、告以天皇可加元服。告文曰。天皇恐〈美〉恐〈美毛〉掛畏〈支〉山階山陵〈爾〉申賜〈へ止〉申〈久〉。公卿等議奏〈セラ久〉。加冠之事、禮有其時。來年正月〈爾〉奉加元服〈天〉、宜叶人望〈止〉奏〈世利〉。掛畏〈支〉山陵〈乃〉助賜〈比〉慈賜〈爾〉依〈天之〉、平〈久〉安〈久〉果行〈比〉、天地日月〈止〉共〈爾〉寶位〈乎〉護供奉〈牟止奈毛〉思食〈須〉。此状〈乎〉正三位行中納言兼右近衞大將皇太后宮大夫陸奥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良世・侍從從四位下雅望王〈乎〉差使〈天〉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奏。」深草・田邑山陵告文准此。」又告水尾山先太上天皇山陵(清和)。告文曰。天皇恐〈美〉恐〈美毛〉掛畏〈支〉水尾山陵〈爾〉申賜〈倍止〉申〈久〉。公卿等議奏〈世良久〉。加冠之事、禮有其時。來年正月〈爾〉奉加元服〈天〉、宜叶人望〈止〉奏〈世利〉。掛畏〈支〉山陵〈乃〉助賜〈比〉慈賜〈爾〉依〈天之〉、平〈介久〉安〈介久〉果行〈比〉、天地日月〈止〉共〈爾〉寶位〈乎〉護供奉〈牟止奈毛〉思食〈布留〉。此状〈乎〉參議左大辨從四位上兼行播磨守藤原朝臣山蔭
・内藏權頭從四位上良岑朝臣晨直〈乎〉差使〈天〉、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奏。是日。奉獻諸山陵墓荷前幣、如常。公卿於建禮門前、行事。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二月廿八日壬寅》○廿八日壬寅。授伊豫國正四位上野間天皇神從三位。信濃國正六位上槻井泉神從五位下。
《卷四十元慶五年(八八一)十二月廿九日己卯晦》○(日本紀略)廿九日己卯晦。大祓追儺如常。
《卷四十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十



《卷四十一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十一 〈起元慶六年正月、盡六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時平等奉勅撰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正月甲辰朔》○六年春正月甲辰朔。烈風大雨雪、平地二尺。天皇不受朝賀。七曜暦・藏氷様・腹赤魚等、所司付内侍奏。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正月二日乙巳》○二日乙巳。雪未止。是日。天皇加元服。其儀。天皇御紫宸殿。從二位行大納言兼左近衞大將源朝臣多、執御冠筥、昇自東階、度御前、置御座西、歸當東階西綿而立。太政大臣、昇自西階、當西階東面而立。小選、太政大臣、進執御冠、再拝膝行、跪奉加天皇、膝行退立本所。大納言膝行、進理皇帝御鬢、膝行退立本所。皇帝起御後殿。太政大臣、降自西階、大納言、降自東階。俄頃、皇帝御紫宸殿。太政大臣昇自西階、立前所、大納言昇自東階、度御前、立太政大臣南、並東面。采女執御盞、授太政大臣。々々々々、受酌御酒、膝行進奏寿詞、奉置皇帝御前、再拝膝行、退立本所。大納言、執御盞、酌御酒、膝行進奏寿詞、奉置御前、膝行退立本所訖。太政大臣、降自西階、大納言、度御前、降自東階。皇帝御後殿、小時、御紫宸殿。左右近衞府開閤門。親王已下參議已上、入立宜陽殿西廂。四位五位相分、入立春興安福兩殿前。群臣共拝舞。行訖退出。百官六位主典已上、於承明門外拝舞。是日。帝同産弟貞保親王、同加元服。即便授三品。先是、預詔勸学院藤原氏小児高四尺五寸已上者十余人加冠。是日引見。因雪地湿故、雨儀成禮。近仗服上儀。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正月三日丙午》○三日丙午。天皇御紫宸殿、從二位行大納言兼左近衞大將源朝臣多、行内辨事。親王已下參議已上、入自閤門、立宜陽殿西廂。四位五位相分、立春興安福兩殿前。内辨大納言、降自殿就列。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藤原朝臣冬緒相代、自東階昇殿、度御前、當西階、北面而立。采女一人、執御盞授。中納言跪受。采女一人酌御酒、入御盞。中納言膝行、進奏寿詞。采女受御盞、奉置天皇御前。中納言小退、再拝奏寿詞訖。東度降殿、立東階下、西面再拝、奏寿詞訖。親王已下參議已上、稱唯再拝。中納言、再拝稱萬歳。次、群臣共稱萬歳、再拝舞踏訖。中納言昇殿、親王已下昇殿、四位已下侍座。宴樂竟日、極歓而罷。賜御被。宣制曰。天皇〈我〉詔〈良萬止〉宣大命〈乎〉衆諸聞食〈與止〉宣。今日〈波〉正月朔日〈乃〉豐樂聞食〈須〉日〈爾〉在。又時〈毛〉寒〈爾〉依〈天〉御被賜〈波久止〉宣。」今日兼行元日之宴禮。故詔文稱、正月朔日。諸仗服上儀。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正月七日庚戌》○七日庚戌。天皇御紫宸殿、賜宴群臣、覽青馬。奏女樂如常儀。宴竟賜禄各有差。宣制曰。明神〈止〉大八洲國所知天皇詔旨〈止〉宣勅〈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天皇幼少〈久〉御坐〈止伊倍止毛〉、親王等〈乎〉始〈天〉王等臣等〈乃〉相穴〈奈比〉奉〈利〉相扶奉〈仁〉依〈天〉、食國之内無事〈久〉平〈介久之天〉、御冠加賜〈比〉人〈止〉成賜〈奴〉。此慶〈乎〉天下國内〈止〉共〈爾〉加爲〈止奈无〉所念行〈須〉。凡爲人子者、有悦事時〈爾波〉必先〈都〉於夜〈乎〉崇餝〈毛乃都奈毛〉聞食〈須〉故是以、皇太后(明子)〈乎〉太皇太后〈爾〉、皇太夫人(高子)〈乎〉皇太后〈爾〉上奉〈利〉崇奉〈留〉。又大神宮〈乎〉始〈天〉諸社〈乃〉祝等〈爾〉給位一階。但正六位上量賜物。又諸寺僧尼〈乃〉満位以上〈爾〉加位一階。若大法師〈奈良牟爾波〉廻授弟子一人。又天下僧尼〈乃〉年八十已上施物〈太萬布〉。又五位已上子孫廿已上、叙當蔭階。又天下爲父後者、六位已下、叙爵一級。唯正六位上〈爾波〉廻授一子。無子者〈爾波〉量賜物。又京官主典已上、加賜帛絮。又元慶六年正月七日午時以前昧爽以前、大辟罪已下、罪无無軽重、殊
降一等。但犯八虐及私鋳錢・強竊二盗・常赦不免者、不在赦限。諸老人年百歳已上賜穀五石。九十已上三石、八十已上一石。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表其門閭、終身勿事。鰥寡孤獨、篤疾重病、不能自存者〈爾波〉宜量賜物。又貞觀七年已往、租税未納在民身者、咸免給〈不〉。又仕奉人等中〈爾〉其仕奉状〈乃〉隨〈爾〉治賜人〈毛〉在。又御意愛盛〈爾〉治賜人〈毛〉一二在。故是以、冠位上賜〈比〉治賜〈止〉先天皇勅〈乎〉衆聞給〈止〉宣。」授二品行式部卿兼常陸太守諱〈光孝天皇〉親王一品。「叙位」參議從四位上行右衞門督藤原朝臣諸葛・參議左大辨從四位上兼行播磨守藤原朝臣山陰並正四位下。」(類聚國史)无位興扶王從四位下。忠柄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上行周防權守源朝臣本有正四位下。散位從四位下伴宿禰須賀雄・左近衞中將藤原朝臣有實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行因幡守源朝臣有・丹波守橘朝臣良基・左近衞少將兼近江權介藤原朝臣是法・左近衞少將兼守權左中辨藤原朝臣遠常・讃岐權守藤原朝臣保則等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行常陸介藤原朝臣忠主・大和守安部朝臣房上・右近衞少將兼行備中守藤原朝臣清經等並正五位下。長門守從五位下橘朝臣子善・伊賀守廣階宿禰貞雄・散位源朝臣建・鎮守將軍建相模權介小野春
風・少納言兼侍從橘朝臣春行・右兵衞權佐藤原朝臣敏行・左近衞權少將兼陸奥守平朝臣季長・主計頭兼越後介宮道朝臣彌益・侍医兼針博士長門權介葛城宿禰高宗等、並從五位上。散位外從五位下長統朝臣河宗・日置直内弓・陰陽助兼播磨權大掾日下部宿禰利貞・陰陽權助兼備前權掾弓削宿禰是雄・大判事兼明法博士能登權介秦公直宗・无位源朝臣當時・左衞門大尉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有家・散位正六位下在原朝臣一貫・中務大丞從七位上藤原朝臣世大・民部大丞正六位上文室朝臣惟貞・權暦博士大春日朝臣氏主・右兵庫助橘朝臣嘉樹・内藏少充布瑠宿禰今道・大外記淡海朝臣有守・大外記菅朝臣惟肖・太皇太后宮大進藤原朝臣基興・散位大原眞人恒蔭・大学助大春日朝臣善道・右近衞將監御春朝臣種實・大藏大丞甘南備眞人是門・式部大丞上毛野朝臣氏永・匠助布勢朝臣園公・右衞門大尉坂上大宿禰良助等並從五位下。助教從七位下藏史宮雄・左大史正六位上間人宿禰良宗・左近衞將監忍海山下(連)氏則・木工大充矢田部造利人等並外從五位下。(類聚國史)」是日。太政大臣從一位藤原朝臣基經・左大臣正二位源朝臣融・從二位行大納言兼左近衞大將源朝臣多・正三位行中納言兼右近衞大將太皇太后宮大夫陸奥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良世・
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藤原朝臣冬緒・參議從三位行治部卿兼近江守在原朝臣行平・參議從三位行左衞門督兼近江權守源朝臣能有・參議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美濃權守忠貞王・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藤原朝臣諸葛・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播磨守藤原朝臣山蔭等、詣闕上表、奉賀天皇加元服曰。臣基經等言。政之脂飾、非禮不成其儀、擬之縷談、惟冠以居其首。伏惟、皇帝陛下、憲章有程、体履無躓。卜青陽而遇吉、元服既崇、排紫極以臨民。凝〓在矚、禮之盛也、賀其捨諸。臣等追率舞於百獣。非驚華磬之聲、学爭寿於三呼。何必岱山之岫。無任抃躍之至。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正月八日辛亥》○八日辛亥。大極殿斎講最勝王經如常。以大安寺僧三論宗傳燈大法師位安海、爲講師。」女叙位十六人。授從三位藤原朝臣淑子正三位。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正月十日癸丑》○十日癸丑。天皇御紫宸殿、拝大臣已下中納言已上。策命曰。〈云々〉。從二位源多朝臣〈乎〉右大臣官〈爾〉任賜〈布〉。正三位藤原良世朝臣・藤原冬緒朝臣〈乎〉大納言官〈爾〉、從三位有原行平朝臣・源能有朝臣〈乎〉中納言官〈爾〉治賜〈久止〉勅天皇大命〈乎〉衆聞食〈止〉宣。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正月十二日乙卯》○十二日乙卯。所司獻剛卯杖。天皇不御紫宸殿、付内侍奏。是日。右大臣從二位源朝臣多上表曰。「(以下『菅家文草』)臣多言。伏奉今月十日詔旨、授臣右大臣。處身無地、穹谷萬尋、危歩底背。〈中謝〉臣政多擁咽、久〓喉舌之官、材長輪〓、幸前葭〓之質。豈圖鳳〓乍〓、臣之名字、載其先鳴、龍渙周流。臣之斗〓、承其渥澤、叩心而畏、刻骨以慙。慙不足萬死而已。(以上『菅家文草』)」伏望。「(以下『菅家文草』)陛下、高開聖聽、遠察悃丹、(以上『菅家文草』)勿使臣陰罰於彼蒼、貪重任於虚素。「(以下『菅家文草』)不勝誠切。上表以聞。不許。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正月十四日丁巳》○十四日丁巳。大極殿斎講畢。僧綱引名僧、奉參内裏、論議如常。賜御被。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正月十六日己未。踏歌之節。天皇御紫宸殿、賜宴侍臣。雅樂奏音樂。宮人踏歌如常。賜禄有差。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正月十七日庚申。於建禮門前、行射禮。勅遣公卿行事。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正月十九日壬戌。右大臣從二位源朝臣多、重抗表「(以下『菅家文草』)曰。臣多言。今月十四日、中使從四位下權左中辨兼左近衞少將藤原朝臣遠經至、奉宣勅旨、不聽臣表。寵章不翅。負荷之力難任、栄分無限、戦栗之情何止。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内無從流之補、外闕横草之労。勳賢共空、位望惟溢。縦令陛下江海其恩、奈神稜鬼瞰。微臣灰燼其骨、奈庶績具瞻何。伏願、陛下更廻覆〓之徳、遍施〓之仁、量攝臣誠、縛拒懇情。不堪兢〓屏営之至。重以抗表陳言。臣多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謹言。(以上『菅家文草』)優詔不聽。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正月廿五日戊辰》○廿五日戊辰。太政大臣上表、請罷攝政、帝親萬機、曰。〈云々〉。勅答曰。先帝託公以助身、以公以庶績、至今日。誠思名雖烈於成人、徳猶慚於往古。復辟之事、非予所堪、攝録之機、欲公勿讓。陳之此志、羨能順之。」尚侍正二位源朝臣全姫薨。全姫者、嵯峨太上天皇之女也。母當麻氏。與潔姫同産。〈云々〉。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正月廿八日辛未》○廿八日辛未。太政大臣抗表曰。〈云々〉。伏願、職封職田資人雜俸、並憑先般之定給。惣斷此廻之新加、前示恩賜内舎人二人・左右近衞各四人、爲隨身。先臣宿疹中發、医療外隨、難侍紫垣於直廬。何分霜仗於街巷。今各依初歸付舊府。」勅。太政大臣來表悉之。〈云々〉。其職封職田資人雜俸等、並依所請、一從省減。已曠予一人之素情、且依忠仁公(良房)之故事。又隨身兵仗等、事有舊貫、不敢虧損」(以下上文貞觀六年正月と重出。)廿八日乙卯。左京大夫兼山城守正四位下紀朝臣今守等、上言三事。其一、復舊出擧正税事。去貞觀四年三月廿六日格云。除諸寺燈分料之外。悉停出擧。但増收田租。以充例用并年中雜用者。今検彼年税帳。可收租稻。其數乏少。會不足徭丁之功食。多費用往年之正税。其二。減徴田租事。同前格云。田租恒例段別一束五把。今増加口分田段別一束五把。雜色田段別五把者。而國内水田不必一等。上中田少數。下々田多數。至徴田租。動致未進。加之下田以下無人買作。然則田疇荒廢。翹足可待。其三。増加民徭事。同前格云。民徭卅日。今復廿日。若不足例役者。給功食雇役。其料用租内者。今准格旨。給功食役。而民無休息。徒盡官物。須依今
年正月七日詔。永復十日。可役廿日。今守等守格旨。施行民間。而慣古先之舊規。嫌當今之新制。不早改張。恐致公損。請復舊法。以叶民望。勅許之。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二月甲戌朔》○二月甲戌朔。勅曰。舅氏太政大臣藤原朝臣、朕自在提抱、頼其保護。思隆非常之渥寵、以答莫大之元功。其職封職田資人等、累經以聞、自遜辭。朕不敢違之、聽其所請。又舊儀所賜隨身内舎人二人、左右近衞各六人、左右兵衞各六人、然而隨其固辭、不更加給、依前日之分配、減定内舎人二人、左右近衞各四人。但任人賜爵等並順三宮、一如先帝策命忠仁公(良房)故事。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二月三日丙子》○三日丙子。藤原朝臣國經・藤原朝臣有實並爲參議。除目廿七人。〈云々〉。從四位上行左近衞權中將源朝臣興基爲備前守。權中將如故。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二月四日丁丑》○四日丁丑。定祈年祭。依去月大炊寮有人死穢也。」定釋奠。以當祈年祭也。是日。減太政大臣職封職田資人雜俸之状、頒下所司。但隨身如詔旨。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二月十一日甲申》○十一日甲申。春日祭如常。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二月十四日丁亥》○十四日丁亥。大学釋奠。直講從六位下直道宿禰守永講古文尚書。文章生学生等、賦詩如常。」太政官處分。紀伊國浪人調庸、准土輸絹綿。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二月十六日己丑》○十六日己丑。園韓祭神祭。(日本紀略)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二月廿八日辛丑》○廿八日辛丑。天皇於弘徽殿前、覽鬪鶏。」但馬國年貢綾一疋之代、進生絹二疋。限以二年。准伊勢尾張兩國之例也。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三月三日乙巳》○三月癸卯朔、三日乙巳。御斎燒燈如常。」三日甲戌。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遍照起請七條、頒下所司。其一、応令僧綱兼任諸寺別當者、以四年爲秩限事、式云。凡諸大寺并有封寺別當三綱、以四年爲秩限、遷替之日、即責解由。但廉節可稱之徒、不論年限、殊録功績、申官褒賞。自余諸寺、以官符任別當、及尼寺鎮並同此例。其未得解由之輩、永不任用、亦不預公請。但僧綱別勅任別當者、不在此限者。因茲、僧綱一任之程、永期終身。或夏臈差積、還嬾修治、或春秋漸高、更倦釐務。此不立秩限之到所也。伏望。自今以後、更立秩限、同責解由。但未得解由者、特免不預公請之責、以令知僧綱之貴。〈云々〉。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三月廿二日甲子》○(日本紀略、廿日壬戌)廿二日甲子。延八十二僧、限三日、於紫宸殿、転讀大般若經。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三月廿四日丙寅》○(日本紀略・類聚國史)廿四日丙寅。地震。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三月廿七日己巳》○廿七日己巳。 天皇於清涼殿、設秘宴。慶賀皇太后四十之算也。皇太后、去年春秋満四十天下遏密、不申歓讌。故延而行之。命内藏寮、辨設衣被酒食。凡其獻物供具、不可算數。親王公卿、皆悉侍宴。雅樂寮陳鼓鐘、童子十八人、逓出舞殿前。先宴、廿許日、択取五位以上、有容貌者、於左兵衞府習舞也。貞數親王、舞陵王。上下觀者、感而垂涙。外祖父參議從三位行治部卿在原朝臣行平、候舞臺下、抱持親王、歓躍而出。親王于時年八歳。太上天皇第八之子也。日暮酒酣、勅喚親王、公卿昇殿糸竹合奏、樂飮極歓。竟酒之後、賜禄有差。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三月廿八日庚午》○廿八日庚午。授參議從四位上行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國經正四位下。亮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豐範・大進從五位下菅野朝臣直臣・少進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近野並從五位上。少進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良範從五位下。雅樂少充從七位上春海連貞吉外從五位下。正四位下藤原朝臣栄子從三位。從五位上和氣朝臣徳子正五位下。无位安部朝臣睦子從五位下。栄子已下、侍奉皇太后宮。故有此授焉。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四月癸酉朔》○夏四月癸酉朔。賜侍臣飮於宜陽殿西廂。左右近衞擧音樂。賜禄有差。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四月七日己卯》○七日己卯。式部兵部二省、奏擬階短冊。天皇不御紫宸殿。右大臣源朝臣多、奉勅命二省、向省家、依例行之。是日。卜定伊勢斎内親王。无品掲子内親王卜食。其賀茂斎者、諸内親王不卜食。有今日无定。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四月八日庚申》○八日庚申。於清涼殿、灌佛如常。(日本紀略)」丹波國人右近衞從八位下丹波直有數・兄從七位下丹波直有貞・正八位下丹波直數宗・從八位上丹波直核頴・弟從八位上丹波直有道等、故外從五位下丹波直人足孫、清雅之子也。而僞稱蔭孫、奸着圖籍、貢擧蔭孫、選叙位階。有數男秀助・惟影・惟恒三人、入貢位子、共免徭役。國司申請、依實改正。詔從之。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四月九日辛巳》○九日辛巳。卜定賀茂斎王。二世穆子女王卜食。一品行式部卿諱〈光孝天皇〉親王之女也。(日本紀略)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四月十日壬午》○十日壬午。東宮狐昼鳴。自辰至申、其聲不絶。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四月十二日甲申》○十二日甲申。停平野春日等祭。以去三日(日本紀略十日)、大藏省人死。「(以下日本紀略なし)今月三日満穢限。今日以前不能下供神物。」也。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四月十五日丁亥》○十五日丁亥。是日。依式、於太政官曹司庁、可賜文武官成遷位記。而中納言已上、謝障不參。故停而不行。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四月十七日己丑》○十七日己丑。常陸國言。太政官去元慶三年九月十四日下國符稱。折年料調布直端別十束、加商布直段端別三束、交易進上者。而今崇親院牒稱。去天長元年六月廿日下民部省符稱。所司主典已上卒死之日、給賻物、事有恒例。而物實避忌經日。喪家之費、卒難支給。今被右大臣(冬繼)宣稱。奉勅、宜件料特令交易、充殯斂者、須仰所出國、始自今年、交易附貢調使、進施藥院。其直并運賃料、同用正税。自爾以來、院司專掌出納、後更被附左京職。建崇親院之日、自貞觀二年、以件用途之内、交易調布百五十端、毎年送納院家、支度補闕亡。自斯之後、既及廿年。今折取彼料、通用納官并勅旨料商布直、既忘先格、事不穏便者。國司覆審、所陳不虚。望請。賻物之直、依舊充用。但納官之内、猶得通用。然則、凶事之忌自避、院家之愁永絶。太政官處分。依請焉。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四月廿二日甲午》○甲午。於朱雀門前前、修大祓。去八日大膳職人死、十日大藏省人死。平野・松尾・賀茂等祭停止故也。臨時大祓於建禮門前行之。因穢不可用大藏省幄。仍用朱雀門前也。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四月廿四日丙申》○丙申。諸衞警護。以明日賀茂祭也。雖停祭事、猶有警陣例也。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四月廿六日戊戌》○戊戌。諸衞解厳。《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四月廿八日庚子》○庚子。天皇御武徳殿、覽駒騎。」散位從四位上潔王世卒。潔世王者、二品仲野親王第八之子也。〈云々〉卒時年六十三。幼有学史傳。」除目〈云々〉。三品貞保親王爲上野太守。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五月二日癸卯》○五月壬寅朔、二日癸卯。大和國司言。管高市郡從五位下天川俣神社樹、有烏巣、産得四雛、一雛毛色純白。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五月五日丙午》○五日丙午。端午之節、「如常。」天皇御武徳殿、觀四府騎射、及親王已下五位已上貢馬。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五月六日丁未》○六日丁未。天皇御同殿(武徳殿)、觀左右馬寮競走馬、諸衞馬上雜藝。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五月十一日壬子》○十一日壬子。但馬國震除介從五位下菅野朝臣良松言。國出擧正税雜稻七十四萬束也。而穎頻經減省、見擧少數。望請賜隣國穀、擧填足用。至是、勅、以丹波國不動穀四千斛、因幡國六千斛充之。」除目六人。四品彈正尹惟恒親王爲上総太守。本官如故。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五月十四日乙卯(類聚國史により補う。元亨釋書參照)》○十四日乙卯。紀伊國伊都郡金剛峰寺別當權律師法橋上人位眞然等申牒稱。贈大僧正空海、去延暦年中、歴択名山、始建斯寺、爲鎮國護法也。承和二年有勅賜年分度者三人、即以九月廿四日天皇降誕之日辰、便於此伽藍試度。至仁寿三年、以彼山途路闊遠、往還多艱、於東寺試度。自後金剛道場〓而稀人。故僧正眞雅、嘆其如此、陳請復舊、未蒙裁許、僧正遷化。今當年学徒、絶而不度。既違先皇之勅命、又乖本師之宿願。検海印・安祥・元慶等寺例、各於本寺試度。請於山場課試。太政官商量、國家施制、緇侶得宜。凡在法門、欲无喧訟。縦南嶽学徒、遂不失其所、即山中輦下、何有嫌猜。仍須彼寺貢勾當老、簡其学優長、心行整齊者、相共平署、送達東寺、待之毎歳課試、若當年無及科題者、後年可補其闕分。專盡高野之人、不關他寺之衆。然則、先後本師之凝誠自全。彼我紛競之愁緒永斷。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五月十五日丙申》○十五日丙申。遣使奉幣伊勢大神宮及賀茂神社。告以定斎内親王并斎王也。散位從五位下時景王、爲伊勢大神宮使。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藤原朝臣諸葛、爲賀茂神社使。
《卷四十一元慶六年(八八二)五月廿九日庚午》○廿九日庚午。是月霖雨。賑給京師貧困病患之輩。
《卷四十一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十一



《卷四十二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十二 〈起元慶六年六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時平等奉勅撰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六月二日癸酉》○六月壬申朔、二日癸酉。大納言正三位兼行民部卿藤原冬緒上表言。去正月十日宣詔。進臣納言之職。伏冀、惣解所職、養余命於衡〓。不許。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六月三日甲戌(類聚三代格參照)》○三日甲戌。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遍照起請七條、頒下所司。其一。応令僧綱兼任諸寺別當者、以四年爲秩限事。式云。凡諸大寺并有封寺、別當三綱、以四年爲秩限、遷替之日、即責解由。但廉節可稱之徒、不論年限、殊録功績、申官褒賞。自余諸寺、依官符任別當及尼寺鎮、並同此例。其未得解由之輩、永不任用、又不預公請。但僧綱別勅任別當者、不在此限者。因茲、僧綱一任之程、永期終身。或夏臈差積、還嬾修治、或春秋漸高、更倦釐務。此不立秩限之到所也。伏望。自今以後、更立秩限、同責解由。但未得解由者、特免不預公請之責、以令知僧綱之貴。〈云々〉。」{其二・其三欠文}」其四。曰。応令治部玄蕃等省寮、押署戒牒并捺印事。貞觀七年三月十日(廿日)格曰。少僧都法眼和尚位惠運牒状稱。伏検舊例、凡有得度者、先與度縁、次令入寺。毎年三月以前、放牒諸寺、令進當年可受戒交名、會集綱所、治部玄蕃共勘知名籍、然後令登壇受戒者。今聞。頃年受戒之輩、事多不法、只以戒牒、專爲公驗、自稱眞僧、眩人耳目。因茲、邦家少輸貢之民、都鄙多濫吹之僧。伏望。自今以後、受戒之日、省寮威從(威儀師・從儀師)、共向戒場、子細勘會官符度縁
、即令登壇受戒。便収取受戒者戒牒、具注後紙、以其本籍姓名、省寮共押署、捺以省印、五月以前、下放僧綱。僧綱、六月一日、頒給受戒者、厳勅有司、不便違期。若有持白紙戒牒者、以違勅。」其五。応諸寺別當被補之日、令省寮僧綱承知事。式云。凡諸寺以別當爲長官、以三綱爲任用。解由與不勘知并覚擧遺漏、及依理不盡返却等之程、一同京官。其與不之状、令綱所押署者。又云。未得解由之輩、永不任用、亦不預公請者。然則、綱所須勘知其與不之由、依状進止。而件別當任符、不被下於綱所。自官底而頒給。綱所不知補任之年月、何詳解由之與不。因茲、行事之場、有煩勘拠、公請之日、無由進退。伏望。自今以後、件任符、被下綱所、詳知然後頒給。其與不之状、綱所押署、傳進所司者。如此奏状、欲下任符。縦令綱所承其由、雖無任符、自知任限。今須件別當被任之日、必令省寮僧綱承知、不可更下任符。」{其六。類聚國史・扶桑略記・類聚三代格に依り補う。}其六。応令五畿七道諸國、依實放生事。天平寶字三年六月廿日格曰。唐曇静法師奏状稱。夫蠢々昆〓、誰無畏死。振々〓走、咸有愛身。故殺生招短命之報、救死保長年之福。伏請。勅諸國、立放生池、厳加禁斷、不許補漁。奏可者。自爾而降、勅毎國置放生田
、以其穫稻、充贖死之資。而今聞。諸國臨放生之時、兩三日前、下符諸郡。郡司百姓、衆不要之蟲介、候國宰之臨視、比及數日、死者過半。夫放生者、所以活欲死之命、續將絶之生也。今如所聞、名稱放生、實似殺生。伏望。自今以後、使講讀師、若部内浄行僧、臨漁釣之江海、尋田獵之山林、贖懸魚於網罟之中、救窮獣於弓矢之下。但其料物者、歳始令件等僧一向領之、即年終具注所贖之色、符帳言上。」其七。応禁流毒、捕魚事。如聞。諸國百姓、毎至夏節、剥取り諸毒木皮、搗砕散於河上。在其下流者、魚蟲大小、擧種共死。尋其元謀、所要在魚、至于蟲介、無用於人。而徒非其要、共委泥沙。人之不仁、淫殺至此。夫先皇永遺放生之仁、後主盍除流毒之害。伏望。自今以後、特禁一時之殺、將救群蟲之徒死。」勅。宜俾内外遵行。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六月十一日壬午》○十一日壬午。月次神今食祭並於神祇官行事。天皇不御神嘉殿。以今月六日、内裏犬死也。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六月十九日庚寅》○十九日庚寅。地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六月廿日辛卯》○廿日辛卯。雷雨。諸衞入陣。(日本紀略)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六月廿四日乙未》○廿四日乙未。夜槻犯畢大星。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六月廿五日丙申》○廿五日丙申。從四位下行攝津守實世王男景行・秋雪・申如・廉住等、賜姓平朝臣。但女子者、前生帶王號、後産即入平氏。實世、仲野親王之子也。」勅、以因幡・出雲兩國正税穀三千斛、賜伯耆國、班給百姓、令勸農業。先是、伯耆國言。當國、自貞觀二年、至元慶元年、頻遭不登、出擧減少。請給隣國穀、勉民農業。從之。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六月廿六日丁酉》○廿六日丁酉。任左右相撲司。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衞門督源朝臣能有、參議正四位下行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國經、參議從四位上行左近衞中將藤原朝臣有實、正四位下行左兵衞督兼播磨權守源朝臣光、從四位上行左近衞中將兼備前守源朝臣興基、從四位下行左中辨兼木工頭藤原朝臣千乘、權左中辨兼左近衞少將藤原朝臣遠經、内藏權頭從五位上兼行讃岐介良岑朝臣晨直、左兵衞佐源朝臣湛、侍從源朝臣是忠、左衞門權佐藤原朝臣清瀬、左馬助安部朝臣三寅爲左司。中納言從三位在原朝臣行平、參議正四位下行行右兵衞督源朝臣冷、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近江權守藤原朝臣諸葛、從四位下行侍從雅望王、正四位下行右近衞中將兼美濃守源朝臣直、從四位上守大藏卿源朝臣定有、從四位下行中務大輔源朝臣至、正五位下守右中辨兼行大学頭巨勢朝臣文雄、右近衞少將兼行備中守藤原朝臣清經、右衞門佐從五位上兼行讃岐權介平朝臣季式、右兵衞權佐藤原朝臣敏行、從五位下行右馬助藤原朝臣恒興、爲右司。是日。以一品行式部卿兼常陸太守諱〈光孝天皇〉親王、爲左相撲司別當、以三品行兵部卿本康親王、爲右相撲司別當、兩親王、殿庭奉勅拝舞而出。」山城國稻三千束・大和國稻三千束・
伊賀國穀二百五十斛、充造西寺塔料、並通用三寶布施料。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六月廿九日庚子晦》○廿九日庚子晦。朱雀門前前大祓。(日本紀略)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七月辛丑朔》○秋七月辛丑朔。從四位下行丹波權頭興範王、散位從四位下興扶王、並賜姓源朝臣。仁明天皇後、人康親王之子也。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七月四日甲辰》○四日甲辰。廣瀬竜田祭。(日本紀略)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七月廿四日戊辰》○廿四日戊辰。右相撲司從四位下雅望王、正四位下源朝臣直、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敏行、並謝病不上。以散位從四位上實行王、正四位下平朝臣房世、侍從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佐名、補其闕。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七月廿九日己巳》○廿九日己巳。天皇御紫宸殿、覽相撲。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七月卅日庚午》○卅日庚午。天皇御紫宸殿、覽相撲。左右司逓奏音樂。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閏七月辛未朔》○閏七月辛未朔。日有蝕之。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閏七月三日癸酉》○三日癸酉。天皇御紫宸殿、覽左右相撲人。即令相撲。左右司奏音樂、如前日儀。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閏七月十六日丙戌》○十六日丙戌。右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源朝臣(日本紀略)」多上表「曰。臣多言。臣修表辭職、不聽再廻。將重渥於愚丹、恐婁塵聖〓。臣謹検承前、古來任大臣者、〓割職封、返収公府。臣雖云庸瑣、見賢思齊。(日本紀略)」伏願陛下、留臣所食千戸、接遺美於百年。「然則、蕭〓之責、稍減分銖、金湯之守、請支萬一。不堪悃款之至、上表以聞。臣多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謹言。詔(日本紀略)」許之。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八月五日甲辰》○八月庚子朔、五日甲辰。中務省言。宮衞令云。応入宮閤門者、本司具注官位姓名、送中務省、付衞府、各從便門着籍。毎月一日十六日、各一換籍。宿衞人准此。又仁寿二年四月廿八日格曰。諸司不進門籍、任意出入。准法論之、罪渉闌入。自今以後、不進門籍、猶移刑官斷罪者。而今諸司多不進門籍、妄出入宮門。省依格旨、移刑官、執云。斷罪之道、先知罪人貫屬姓名、而後斷之。須具載移文。由是、爲令申貫屬、召不進門籍之司、巧言辭遁、曽不応召。望請。省注其姓名、移式兵二省、勘送貫屬。太政官處分。依請。即便下知式部兵部。」无品巨勢親王薨。不任縁葬之諸司。以喪家辭也。皇帝不視事三日。親王者、平城太上天皇之第四子也。母贈從三位伊勢朝臣繼子、正四位下老人之女也。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八月八日丁未》○八日丁未。釋奠如常。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八月十三日壬子》○十三日壬子。任官。(日本紀略)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八月廿二日辛酉》○廿二日辛酉。延八十僧於紫宸殿、転讀大般若經。限三日訖。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八月廿三日壬戌》○廿三日壬戌。太政官下符大和國稱。散位從五位下宗岳朝臣木村等言。建興寺者、是先祖大臣宗我稻目宿禰之所建也。本縁記文、具存灼然。望請。宗岳氏検領。而彼寺別當傳燈大法師位義濟確執曰。太政官仁寿四年九月十三日下當國符稱。彼寺、推古天皇之舊宮也。元號豐浦、故爲寺名。凡厥縁起、具在前志。佛法東流、最始於此。其田園奴婢施入之由、勅誓堅懇、銘之金盤。頃年堂龕頽破、尊像暴露、綱維不勤、勾當有懈。馨臺經臺、其久斷眞演之聲、物物僧物、還致俗用之訟。習而不悛、恐乖御願。宜令長官勾當、不得獨任綱維、以致道場之損。立爲恒例。又貞觀三年九月廿五日下治部省符稱。僧綱申牒。彼寺本自无有俗別當。而今特置之。寺中諸事、躅途爲損。請早從停止。處分依請者。宗我稻目宿禰、以家爲佛殿。天皇賜其代地、遂相移易、施入皇宮。稻目宿禰奉詔造塔。然則、建興寺之建、出自御願。不可爲宗岳氏寺明矣。官商量、宜停氏人検領之望、不得重致寺家之愁。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八月廿五日甲子》○廿五日甲子。讀經事畢。引名僧廿人於御所論議。賜被。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八月廿九日戊辰》○廿九日戊辰。於侍從局南右大臣曹司、設日本紀竟宴。先是、元慶二年二月廿五日、於宜陽殿東廂、令從五位下助教善淵朝臣愛成、讀日本紀。從五位下大外記嶋田朝臣良臣及文章明經得業生学生逓都講。太政大臣(基經)右大臣(源多)及諸公卿並聽之。五年二月廿五日講竟。至是、申僥章之宴、親王以下五位以上畢至。抄出日本紀中聖徳帝王有名諸臣、分充太政大臣以下、預講席六位以上、各昨倭歌。自余當日探史而作之。琴歌繁會、歓飮竟景。博士及都講、賜物有差。五位以上賜内藏寮綿。行事外記史預焉。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九月二日辛未九月庚午朔、二日辛未。先是、民部省言。主税寮解稱。式云。職田爲輸租田、其未授之間、爲輸地子田。今検、畿内無主職田、収穀倉院。雖不載格式、而事是爲例。至于外國、不論存亡、永爲租田。未只違式、亦有公損。然而、既無証驗、無由勘徴。請大納言已下及諸博士等、毎有其闕、令式部省移送、以備勘會。但其地子、混合正税、將存公益。亦諸國郡司等、或遭喪解任、或其身死去、未補之間、空經年序。如故之類、誠繁有徒。而所進租帳、不見其由、不得勘出。商量事情、似有遺漏。請闕郡司、毎年三月卅日以前、令同省移送、其地子亦同混合正税。太政官處分。依請。下知式部民部訖。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九月三日壬申》○三日壬申。御斎燒燈如常。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九月四日癸酉》○四日癸酉。地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九月七日丙子》○七日丙子。夜、月行奄牽牛第一二星。(『日本紀略』一二三星。)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九月九日戊寅》○九日戊寅。重陽之節。天皇御前殿、賜宴侍臣。(『類聚國史』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御紫宸殿)菊花酒。(『類聚國史』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喚文人賦詩。)奏女樂。文人賦詩。(『類聚國史』七四九月九日。如常日暮)賜禄如常。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九月十三日壬午》○十三日壬午。遣武藏權守從五位上弘道王、向伊勢大神宮奉幣。去十一日可發此使。内裏犬産、故從停廃。於是、神祇大副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有本言。元慶元年内裏犬産。十一日停奉幣使、十三日發遣。大外記正六位上巨勢文宗言。犬産之穢、當忌三日。元慶元年九月九日犬産。十一日忌限既満。十二日散斎、十三日致斎、十四日後致斎。然則、今月十日犬産忌限、満日在前散斎。朝儀、外記所執有理。然而、所司行事、幣物既備。仍從有本之言。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九月十八日丁亥》○十八日丁亥。有雌雉、集清涼殿上。須臾飛入東宮。勅遣使求之、遂無所獲。廿日己丑》○己丑。有鶤、當宮城而〓翔。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九月廿一日庚寅》○廿一日庚寅。從四位上行彈正大弼兼越前權守兼行王卒。(『日本紀略』)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九月廿五日甲午》○廿五日甲午。大膳職醤院火。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月庚子朔》○冬十月庚子朔。於宜陽殿西廂、賜侍臣飮。左右近衞府擧音樂。賜禄各有差。」夜、雷電。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月二日辛丑》○二日辛丑。夜、雨雷電。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月五日戊辰(下文元慶七年十一月二十重出。『類聚國史』七年十一月。)》○五日戊辰、是日。減定伊勢斎内親王野宮夫數。元工三千十五人、夫一萬五百〓(四十)五人。今定工千四百六十五人半、負二百七十二人。先是、木工權大充正六位上内藏朝臣有永等解稱。謹検先例、徴發五畿内并近江美濃丹波但馬播磨等國所役人別十日。而右辨官濟事之道、公平爲先、度之程、何者恒例。今美濃但馬播磨等國、往還稍遠、人民多煩。宜暫停件三箇國、隨状増加。今所作屋舎之數、頗倍於先、結構之功、合期而成。減定単功既過半。望請。顕功當時、遺例後代者。勅。依請、立以恒例。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月九日戊申》○九日戊申。授薩摩國從四位上開聞神正四位下。近江國從五位上小杖神・越中國楯桙神・筑前國鳥野神並從五位上。近江國從五位下牟佐上神・牟佐下神・栢板神並從五位上。近江國正六位上物部布津神・海北神・海南神、美濃國長友神、丹波國荒井神・城埼神並從五位下。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月十日己酉》○十日己酉。新鋳銅印一面、賜土左國國。以前印文字〓盡也。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月十四日癸丑》○十四日癸丑。降雨。雷三聲。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月廿五日甲子》○廿五日甲子。志摩國年貢御贄四百卅一荷、令近江・伊賀・伊勢等國、驛傳貢進。」令大和國、結作春日神社馬場埒、并加掃除。先是、毎年春秋祭日、令興福寺、結作馬埒、洒掃塵穢。寺家言。佛神異道、忌祟応避。寺之此作、實乖物情。故改之。」能登國金光明寺、遭激雷廻〓、堂舎多壞。充通三寶布施稻一萬七千三百六束三把二分、令修理焉。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月廿七日丙寅》○廿七日丙寅。天皇御紫宸殿。右近衞・右衞門・右兵衞・右馬寮等獻物。五月五日競走馬、右司輸也。親王公卿侍從並侍。奏音樂并雜戯盡態。宴飮了日・日暮賜禄有差。」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月廿九日戊辰晦》○(下文元慶七年十月に重出。類聚國史七年。此處の干支合わず)廿九日戊辰晦。勅、令能登國、禁伐損羽咋福良泊山木。渤海客着北陸岸之時、必迷歸舶於此山。住民伐採或煩无材故予禁伐大木妨民業。」勅、山城國司、令祗承奉伊勢大神宮幣帛使。先是、神祇官言。検格條、奉伊勢大神宮九月十一日神嘗・二月四日祈年・六月十二月月次等祭及臨時幣帛使、出宮城之日、左右京職主典以上、率坊令兵士、相迎外門、送出京城。近江・伊賀・伊勢等國、毎至堺首、目以上一人、率郡司健児等、相迎祗承。而出自京城、至近江國堺、無人祗承、不掃汚穢。望請。令山城國司、相迎祗承。從之。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一月己巳朔》○十一月己巳朔。陰陽寮奉進明年御暦。例也。天皇不御紫宸殿。付内侍奏。」紀伊國那賀郡人主殿權助外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永津、男七人女七人、改本居貫左京四條。」因幡國法美郡人左大史正六位上丸部臣百世、男三人女一人、改本居貫付右京二條。」甲斐國巨摩郡人左近衞將曹從六位上壬生直益成、男三人女四人、貫隷山城國愛宕郡。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一月四日壬申》○四日壬申。停平野春日祭。以去月三日大藏省人死。今月三日満穢限。今日以前、不能供神物也。」是夜、月行奄陵。歳星入月中、從西貫東。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一月十五日癸未》○十五日癸未。夜有流星、向西北行。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一月十六日甲申》○十六日甲申。春日祭如常。」卯時雷電。」寅剋地震。(『類聚國史』171・『日本紀略』)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一月十七日乙丑》○十七日乙丑。平野祭如常。」是夜、天皇從清涼殿、御綾綺殿。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一月廿日戊子》○廿日戊子。大原野祭。(『日本紀略』)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一月廿一日己丑》○廿一日己丑。園韓神祭。(『日本紀略』)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一月廿二日庚寅》○廿二日庚寅。鎮魂祭如常。(『類聚國史』9・『日本紀略』)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一月廿三日辛卯》○廿三日辛卯。新嘗祭。天皇不御神嘉殿。親王公卿向神祇官行事。所司供奉如常。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一月廿四日壬辰》○廿四日壬辰。天皇御紫宸殿、賜宴侍臣。五節舞如常儀。賜禄各有差。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一月廿七日乙未》○廿七日乙未。加賀國馳驛言。今月十四日渤海國入覲使裴〓等一百五人着岸。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一月廿八日丙申》○廿八日丙申。穀倉院獻物。縁天皇遷御綾綺殿也。是日。下符加賀國、安置渤海客於便處、依例供給、謹加優遇。又禁制私廻易客徒所賚貨物。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二月己亥朔》○十二月己亥朔。日有蝕之。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二月四日壬寅》○四日壬寅。清和太上天皇御忌。勅遣使於円覚・貞觀・水尾等三寺、修功徳。円覚・貞觀兩寺〓綿各四百十一屯、水尾寺二百十一屯、並用御期料。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二月九日丁未》○九日丁未。勅、以下総國神税稻五千八百五十五把九分四毫、充造正一位勳一等香取神社雜舎料。隔廿年一作例也。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二月十日戊申》○十日戊申。勅、以近江國延祥寺、爲天臺別院。是日。神祇官奏御体卜。天皇不御紫宸殿。大臣付内侍奏。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二月十一日己酉》○十一日己酉。月次神今食祭。並於神祇官行事。天皇不御神嘉殿。以内裏犬死也。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二月十三日辛亥》○十三日辛亥。下野國言。獲連理樹。(『日本紀略』)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二月十六日甲寅》○十六日甲寅。左近衞・左衞門・左兵衞三府左馬寮獻物。縁天皇御綾綺殿也。十七日乙卯》○十七日乙卯。子時暴風雨。至丑天南雷電。地中有聲。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二月廿日戊午》○廿日戊午。於綾綺殿、限以三日修佛名懺悔。是日。獻荷前幣於諸山陵墓。公卿行事。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二月廿一日己未》○廿一日己未。勅。山城國葛野郡嵯峨野、充元不制、今新加禁。樵夫牧竪之外、莫聽放鷹追兎。同郡北野、愛宕郡栗栖野、紀伊郡芹川野・木幡野、乙訓郡大原野・長岡村、久世郡栗前野・美豆野・奈良野、宇治郡下田野、綴喜郡田原野、天長年中、既禁從禽。今重制斷。山川之利、薮澤之生、與民共之、莫妨農業。但至于北野、不在此限也。大和國山辺郡都介野、天長承和、累代立制。今宜加禁、莫例縦獵、制払禽鳥、許採草木。美濃國不破・安八兩郡野、本自禁制、永爲藏人所獵野。播磨國賀古郡野、印南郡今出原、印南野、神埼郡北河添野・前河原・賀茂郡宮來野河原・爾可支河原、先既有制。今重禁斷。嘉祥三年下符、勿禁採樵牧馬、備前國児嶋郡野、永爲藏人所獵野。承和之制、今縁不行、何禁蒭蕘。莫害農畝、惣施法禁。頒下諸國。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二月廿五日癸亥》○廿五日癸亥。聽主殿寮殿部十人、以異姓入色加補其闕。先是、宮内省申請。検職員令殿部四十人、以日置・子部・車持・笠取・鴨五姓人爲之。今或氏擧家絶滅、或氏無心直寮。因茲、差役雜事、常煩人乏。爲濟公事、借補異姓、功績労成、移式部省。而稱不載考帳、常事勘却。望請。承和六年八月十四日補異姓白丁五人之外、充補十人、其遺廿五人、待五姓人以補之。從之。
《卷四十二元慶六年(八八二)十二月廿九日丁卯晦》○廿九日丁卯晦。於朱雀門前大祓及追儺、如常。」授正五位下業左衞門佐兼加賀權守藤原朝臣弘經從四位下。
《卷四十二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十二



《卷四十三卷首》○三代實録卷第四十三 〈起元慶七年正月、盡六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勅撰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正月戊申朔》○七年春正月戊申朔。天皇不從朝賀。雨也。七曜暦・藏氷様・腹赤魚等、所司不内侍奏。御紫宸殿、宴於侍臣。雅樂寮奏音樂。宴竟賜被。是日。以正六位上行少外記大藏伊美吉善行・式部少丞高階眞人茂範、爲存問渤海客使。前筑後少目從八位上伊勢朝臣興房爲通事。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正月七日甲戌》○七日甲戌。天皇御紫宸殿、覽青馬。賜宴群臣、奏女樂。宴竟賜禄各有差。」授三品行兵部卿本康親王二品。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有實正四位下。叙位廿九人。(『類聚國史』71)從四位下行山城權守恒基王從四位下。无位良末王從四位下。從四位下行山城權守平朝臣實世・無位源朝臣長淵並從五位上。正五位下行伊勢守藤原朝臣興世・少納言兼侍從滋野朝臣善根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下主治部大輔橘朝臣休陰・左少辨阿倍朝臣清行並正五位下。散位頭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國梁・左京亮藤原朝臣眞常・大藏少輔嶋田朝臣善宗・民部少輔藤原朝臣安嶺・備前介源朝臣淵・豐後守藤原朝臣智泉・散位小野朝臣葛滋・平朝臣定相・右少辨藤原朝臣佐世・散位藤原朝臣清保等並從五位上。散位外從五位下伴連貞宗・丹波權掾文伊美吉廣常・造酒正時統宿禰當世・無位源朝臣貞恒・源朝臣漑、木工助正六以上大江朝臣弟岑・左京少進橘朝臣茂行・式部大丞藤原朝臣當興・武藏權大掾藤原朝臣直行・右兵衞大尉佐伯宿禰春岑・左兵衞大尉坂上大宿禰春岑・造酒佑小野朝臣安野等、並從五位下。大外記正六以上山田宿禰時宗・左大史良枝宿禰貞行・式部大録山口朝臣岑世・右近衞將監平群臣春雄・園地正新田部宿
禰安河・助教中原朝臣月雄・音博士秦忌寸永宗・左近衞將監大部造氏良等、並外從五位下。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正月八日乙亥》○八日乙亥。於大極殿始講最勝王經如常。以興福寺僧法相宗傳燈大法師位房忠爲講師。天皇臨幸、親聽講經。雅樂寮奏音樂。」進女御從二位藤原朝臣多美子階、加正二位。女叙位六人。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正月九日丙子》○九日丙子。授織部正正六以上藤原朝臣村〓從五位下。(『類聚國史』101)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正月十一日戊寅》○十一日戊寅。除目四十三人。陸奥守從五位上兼守左近衞權少將平朝臣季長爲上野權介、余官如故。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正月十四日辛巳》○十四日辛巳。大極殿斎講畢。僧綱奉參内裏論議。賜被如常。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正月十五日壬午》○十五日壬午。從四位下行越前守藤原朝臣弘經卒。弘經者、贈太政大臣正一位長良朝臣子、太政大臣昭宣公(基經)之弟也。弘經、天性平生少言重遲、語爲舌所介、礙渋於清談。貞觀三年除讃岐權掾、七年春授從五位下、是夏転權介。八年遷侍從、十五年遷爲讃岐權介、十七年拝左衞門佐。元慶元年陽成太上天皇踐祚之日、加從五位上。三年増正五位下、兼加賀權守。七年久病綿〓。弘經、天皇之外舅也。故天皇特愍、十二月晦日、授從四位下、就床下賜告身。七年正月遷爲越前權守、後四日卒。時年四十五。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正月十六日癸未》○十六日癸未。踏歌之節。於紫宸殿、宴于侍臣。雅樂寮奏音樂。宮人踏歌於殿上。以雪落地湿也。賜禄有差。是日、天皇不御紫宸殿。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正月十七日甲申》○十七日甲申。勅公卿、於豐樂院、行射禮。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正月十八日乙丑》○十八日乙丑。停賭射。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正月廿日丁亥》○廿日丁亥。停内宴。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正月廿一日戊子》○(『日本紀略』)廿一日戊子。制伊勢・近江・丹波獵之事。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正月廿六日癸巳》○廿六日癸巳。令山城・近江・越前・加賀等國、修理官舎道橋、埋〓路辺死骸。以渤海客可入京也。下知越前・能登・越中國、送酒宍魚鳥〓等物於加賀國。爲労饗渤海客也。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正月廿九日丙申》○廿九日丙申。四品守中務卿兼大宰師惟彦親王薨。不任縁葬之所司。以喪家苦辭也。天皇不視事三日。親王者、文徳天皇之第三子也。母滋野朝臣氏(奥子)參議正四位下貞主之女也。〈「今案明子云々。」〉年卅四。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二月二日己亥》○二月戊戌朔、二日己亥。授佐渡國正六以上大庭神從五位下。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二月四日辛丑》○四日辛丑。祈年祭如常。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二月六日癸卯》○(『日本紀略』)六日癸卯。大原野祭。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二月七日甲辰》○七日甲辰。割山城・大和・河内・淡路四國通三寶布施料各三千束、伊賀・伊勢兩國穀各四百斛、遠江・武藏・上野・下野・能登・因幡・周防七國各五百斛、播磨二百斛、美作稻四千束、充造東寺塔料。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二月九日丙午》○九日丙午。上総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範飛驛奏言。市原郡俘囚卅余人(四十余人)叛乱。盗取官物、數殺掠人民。由是、發諸郡人兵千人、令其追討。而俘囚燒民廬舎、逃入山中。商量、非數千兵者、不得征伐者。勅。如奏状、是俘夷群盗、懼罪逃竄者也。況四十人也(四十余人)。偸児何足以馳羽檄。宜停給勅契、直下官符、差發人夫、早速追捕。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二月十日丁未》○十日丁未。釋奠於大学。祭禮已了、外從五位下行助教浄野朝臣宮雄、講周易。文章生学生等賦詩。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二月十四日辛亥》○十四日辛亥。除目十七人。四品守彈正尹惟恒親王爲上野太守、彈正尹如故。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二月十五日壬子》○十五日壬子。授太皇太后宮少進正六以上藤原朝臣氏江從五位下。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二月十六日癸丑(『日本紀略』)》○十六日癸丑。園韓神祭。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二月十八日乙卯》○十八日乙卯。從五位下行上総介藤原朝臣正範飛驛奏言。討平夷虜訖。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二月廿一日戊午》○廿一日戊午。太政官符上総國司稱。平虜之状奏聞訖。既成知匏皷一鳴、風塵永靜。介正範・大掾文室善友、并差遣將吏等之勇略、既達旒聽。宜消余燼、莫令重然。若狼心無悔、則殄滅渠魁、梟性有悛、努加撫育。但飛驛馳傳、法令自存。自今事非機急、勘拠律令、發遣脚力、申太政官、不得專馳驛上奏。是日。制山城國□□野、自故治部卿賀陽親王石原家以南、至赤江埼、承和元年以降、百姓不能漁獵。重加禁。」林邑樂人百七人、於大安寺、令調習。以大和國正税、充給其食。欲令渤海客徒、觀彼樂也。」先是、駿河國司言。戎具施幕八條・調布幕廿九條・商布幕五條、機急之備。縫作年久、延暦年中以後、國申請、大破不用、除弃改作。至是許之。是日。存問渤海客使大藏善行・高階茂範、並兼領客使。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二月廿五日壬戌》○廿五日壬戌。賜渤海客徒冬時服。遣辨官史生一人、押送加賀國、令領客使等頒賜焉。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二月廿八日乙丑》○廿八日乙丑。夜、内藏寮舎人津守小吉、開御服倉、盗取絹四十匹。下獄。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三月三日己巳》○三月丁卯朔、三日己巳。停御斎燒燈。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三月四日庚午》○四日庚午。越中國言。貢調期限、在當年十一月。望請。延期、明年四月卅日以前貢進。太政官處分。四箇年依請。」先是、大和國司言。官田七百卅二町四十三歩、請停営佃、沽進見直。至是聽之。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三月八日甲戌》○八日甲戌。存問兼領渤海客使少外記大藏善行・式部少丞高階茂範等進發。奉參内裏辭見。賜御衣袴各一襲。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三月十日丙子》○十日丙子。昏時月暈行犯大微西蕃上將星。亥時、白雲氣自北方來入暈中。其數五片、廣一尺許、長一丈。四片乃滅、一片貫月、良久消却。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三月十三日己卯(『日本紀略』)》○十三日己卯。禁制、於大和國宇陀野、勿聽入獵。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三月廿一日丁亥》○廿一日丁亥。屈八十僧於紫宸殿、転讀大般若經。限三日訖。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三月廿四日甲寅》○廿四日甲寅。讀經事畢。別延有智僧廿九人、於御前論議。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三月廿六日壬辰》○廿六日壬辰。勅授延暦寺座主傳燈大法師位円珍法眼和尚位。「(『扶桑略記』)勅曰。公聲高印手、値重連眉、作禪門之棟梁、兼法水之舟〓。朕自從降誕之時、至于成立之日、頼公潜衞、猶得保故。欲酬之心、監寐尤切。因今授法眼和尚位、聊叙慇懃之懷。庶増徳於山楹、發光華於澗戸。」(『日本紀略』)越中國獲連理樹。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三月廿七日癸巳(『日本紀略』)》○廿七日癸巳。大風雨水。賑給西東飢民。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四月丁丑朔》○夏四月丁丑朔。於宜陽殿西廂、賜侍臣飮。賜禄有差。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四月二日戊戌》○二日戊戌。以右衞門大尉正六以上坂上大宿禰茂樹・文章得業生從八位上紀朝臣長谷雄、爲掌渤海客使。民部大丞正六以上清原眞人常岑・文章生從八位下多治眞人有友(多治比眞人)、爲領歸郷渤海客使。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四月四日庚子(『日本紀略』)》○四日庚子。廣瀬龍田祭。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四月七日癸卯》○七日癸卯。式兵兩省、奏成遷擬階短冊。天皇不御前殿。大臣奉勅、仰二省依例行之。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四月十二日戊申》○(『日本紀略』)十二日戊申。平野祭。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四月十五日辛亥》○十五日辛亥。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庁、賜文武官成遷位記。宣制如常。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四月廿一日丁巳》○廿一日丁巳。縁饗渤海客。所司官人雜色人等、客徒在京之間、聽帶禁物。以從五位上式部少輔兼文章博士加賀權守菅原朝臣道眞、權行治部大輔事。從五位上行美濃介嶋田朝臣忠臣權行玄蕃頭事。爲対渤海大使裴〓、故爲之。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四月廿三日己未》○(『日本紀略』)廿三日己未。尾張國獲木連理二。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四月廿四日庚申》○(『類聚國史』5)廿四日庚申。諸衞警固。縁明日賀茂祭也。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四月廿五日辛酉》○(『類聚國史』5)廿五日辛酉。賀茂祭如常。」(『日本紀略』)美濃國獲木連理二。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四月廿六日壬戌》○(『類聚國史』5)廿六日壬戌。諸衞解厳。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四月廿七日癸亥》○四月廿七日癸亥。天皇御武徳殿、觀覽諸牧駒。諸衞騎射。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四月廿八日甲子》○廿八日甲子。勅遣右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平朝臣正範、到山城國宇治郡山階野辺、郊労渤海客。領客使少外記大藏善行等引客徒入鴻臚館。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四月廿九日乙丑》○廿九日乙丑。遣右大史正六位上家原朝臣高郷、向鴻臚館、慰労客徒。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五月丙寅朔》○五月丙寅朔。遣從五位上行右兵衞佐源朝臣元、向鴻臚館、労問客徒。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五月二日丁卯》○二日丁卯。大使裴〓等、於朝堂、奉進王啓及信物。親王已下五位已上及百寮初位已上皆會。四位已下未得解由者亦預焉。所司受啓信物、奉進内裏。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五月三日戊辰》○三日戊辰。天皇御豐樂殿、賜宴渤海客徒。親王已下參議已上侍殿上、五位已上侍顕陽堂。大使已下廿人侍承歓堂。百官六位已下相分侍觀徳・明義兩堂。授大使文籍院少監正四品賜紫金魚袋裴〓從三位、副詞正五品賜緋銀魚袋高周封正四位下、判官録事授五位。其次叙六位。已下有等級。隨其位階賜朝衣。客徒拝舞退出。更衣而入、拝舞昇堂就食。雅樂寮陳鼓鐘、内教坊奏女樂。妓女百四十八人、逓出舞。酒及數杯、別賜御余枇杷故銀〓。大使已下起座拝受。日暮、賜客徒禄有差。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五月五日庚午》○五日庚午。天皇御武徳殿、覽四府騎射及五位已上貢馬。喚渤海客徒觀之。賜親王公卿續命縷。伊勢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興行、引客就座供食。別勅賜大使已下録事已上續命縷。品官已下菖蒲縵。是日、大雨。先是、予勅所司、若遇雨殺、須停節會、勿喚客徒。改日而行事。掌客使等、速引客徒、入於宮城。故雨中爲禮焉。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五月六日辛未》○六日辛未。天皇御武徳殿、觀左右馬寮競走馬。及四府馬藝。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五月七日壬申》○七日壬申。大使裴〓、別貢方物。是日、内藏頭和氣朝臣彜範率僚下、向鴻臚館交關。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五月八日癸酉》○八日癸酉。内藏寮交關如昨。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五月十日乙亥》○十日乙亥。於朝集堂、賜饗渤海客徒。大臣已下就東堂座、択五位已上有容儀者卅人、侍堂上座。從五位下守左衞門權佐藤原朝臣良積引客、就西堂座供食。元所定供食(養食)者、謝
障不出。良積有儀〓、俄當此選。大使裴〓欲題送詩章、忽索筆硯。良積不閑嘱文、起座而出、〓隨止矣。勅遣中使從五位上行右馬助藤原朝臣恒興、賜御衣一襲大使裴〓。賞裴〓高才有風儀。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五月十二日丁酉》○十二日丁酉。渤海使歸蕃。是日、遣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近江權守藤原朝臣諸葛・從四位下行左近衞少將兼近江權介藤原朝臣遠經・正六位上行少内記多治比眞人彦輔、向鴻臚館、付勅書。正五位下行太皇太后宮權亮平朝臣惟範・從五位上行少納言兼侍從藤原朝臣諸房・從六位上守右少史秦宿禰安兄、付太政官牒。禮畢、領客使民部大丞正六位上清原眞人常岑・文章生從八位下多治比眞人有友等、引客徒、出館就路焉。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五月十四日己卯》○十四日己卯。今月三日豐樂院宴渤海客、樂人舞妓等、以大藏省商布一千一百五反賜之。依承和九年例也。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五月廿二日丁亥》○廿二日丁亥。夜、分遣使者、於松尾・賀茂御祖・別雷・稻荷・貴布禰・水主・乙訓七社、奉幣而〓。以旱也。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五月廿五日庚寅》○廿五日庚寅。夜、山埼橋火、燒一間。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五月廿六日辛卯》○廿六日辛卯。大雨。」神泉苑裏、舊有放鹿。是日、生白鹿。遠客來朝、得此禎祥、豈不懿歟。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六月乙未朔》○六月乙未朔。日有蝕之。
《卷四十三逸文元慶七年(八八三)六月三日丁酉(『類聚國史』・『日本紀略』)》○三日丁酉。地震。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六月十日甲辰》○十日甲辰。從五位下行丹波介清内宿禰雄行卒。雄行、字清圖、河内志紀郡人也。本姓凡河内忌寸。昔者、唐人金禮信・袁晉卿二人、歸化本朝。〈云々。〉「(『日本紀略』)年七十三。昔文徳天皇龍潜、御梨本院之時、雄行侍讀、百廿詠(奉講)孝經。」是日。紫宸殿前版上犬屎。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六月十一日乙巳》○十一日乙巳。於神祇官、修月次神今食祭如常。天皇不御神嘉殿。以内裏犬死也。
《卷四十三逸文元慶七年(八八三)六月十四日戊申(『日本紀略』)》○十四日戊申。典侍正四位下甘南備眞人伊勢子卒。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六月廿二日丙辰》○廿二日丙辰。武藏國飢饉。以正税稻六萬束賑恤焉。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六月廿七日辛酉》○廿七日辛酉。白鷺集大極殿西鵄尾。
《卷四十三逸文元慶七年(八八三)六月廿八日壬戌(『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廿八日壬戌。地震。
《卷四十三元慶七年(八八三)六月廿九日癸亥》○廿九日癸亥。備前御野郡圓覚寺庄常荒田四十九町百十三歩、永免輸租。
《卷四十三逸文元慶七年(八八三)六月是月(『日本紀略』)》○是月。霖雨
《卷四十三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十三



《卷四十四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十四 〈起元慶七年七月、盡八年二月四日。〉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勅撰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七月四日戊辰》○秋七月乙丑朔、四日戊辰。廣瀬龍田祭如常。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七月五日己巳》○五日己巳。勅。弘仁十一年以來、主鷹司鷹飼卅人、犬卅牙食料、毎月充彼司。其中割鷹飼十人・犬十牙料、充送藏人所。貞觀二年以後、無置官人、雜事停廃。今鷹飼十人・犬十牙料、永以熟食、充藏人所。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七月十三日丁丑》○十三日丁丑。遣從四位上行神祇伯棟貞王、奉幣於伊勢大神宮。賀茂御祖・別雷・松尾・稻荷・貴布禰・丹生河上・大和等神社、遣使頒幣。丹生河上可奉白馬。先是、六月廿七日、鷺集大極殿鵄尾、今月三日已往、霖雨淹旬、河水溢漲、内外略愁。陰陽寮占奏言。主上可患疫病。又天下將憂風水。故予祈神明、至是賽焉。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七月十六日庚辰》○十六日庚辰。以從五位下行備後介淡海朝臣有守爲筑後守。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七月十九日癸未》○十九日癸未。先是、大宰府六月六日解稱。管筑後國解稱。今月三日夜分、群盗百余人、囲守從五位上都朝臣御酉館、射殺御酉、略奪財物。傍吏聞人叫聲、俄發兵仗、赴集之間、群賊逃散。夜暗兵寡、不獲追捕者。府依解状、差遣少監正六位上中原眞人長城等、率將兵卒、發遣捜索。仍且言上者。是日、太政官符、譴責大宰府司曰。牧宰之官、委寄攸重。而肆行殺戮、何悪之甚。筑後國、去大宰府、往還半日。縦三日之夜、夜暗兵少、則四日五日、何不益兵追討。殆是傍吏〓弱之所致也。且管部之乱、鎮在府司、虎〓出〓、是誰之過。又發向長城等之後、既積月余日、擒獲之状、于今無聞。蓋是長城有致逗撓歟。抑亦府司無心悪悪歟。都督之任、豈合如此。又事出非常、理須馳驛。而修解付脚、既以稽遲。宜窮尋蹤跡、早速翦除。重致懈緩、國有常刑。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七月廿一日乙丑》○廿一日乙丑。山城國愛宕郡墾田四段七十歩、返給鵜原寺。班田使収公、給百姓口分。寺愁訴、故返之。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七月廿六日庚寅》○廿六日庚寅。申時日右有珥。上下有白雲。日束宿翼。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七月廿七日辛卯》○廿七日辛卯。申時日左右有珥。其下雲氣、形如龍馬。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七月廿八日壬辰》○廿八日壬辰。天皇御紫宸殿、於簾中觀相撲。親王公卿侍殿南廂。左右司逓奏音樂。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八月四日丁酉》○八月庚午朔、四日丁酉。釋奠如常。直講從七位下山邊公善直、講左氏春秋。文章生学生等賦詩。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八月五日戊戌》○五日戊戌。明經博士、率得業生已下、奉參内裏。帝不引見。賜禄而罷。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八月十二日乙巳》○十二日乙巳。太政大臣上表、請停攝政曰。臣從恭攝録之名、常失心神之執〓。雕虎而非懼、探驪龍而猶安。況明辟有期、舊章攸迪。豈滞於非拠、忘機衡之不釐。臣伏以、去年十二月廿六日、敢披丹苦、頗黷青規。雖〓繊〓之誠、未廻重華之照。臣欲固守微志、祈哀憐。會蕃客入朝、槁飫多務、所司從事于懷遠、微臣未遑于叫〓。屏氣鞠躬、經春渉夏。今齢若転蓬飄然。昔孟〓之足、行歩其艱、許丞之聾、風雨彌劇。縦當強健之日、尚謂踰涯、況臨疲〓之時。何堪紊序。伏願。陛下践周成之正位、遵漢宣之膺圖。則微臣歓極、天下幸甚。臣之懇誠、豈啻爲慙謗議、豈啻爲懼満盈。寔恐乖古今之彜倫、爽邦國之遐躅也。不任〓〓之至、謹拝表以聞。勅答曰。得表具之。大行皇帝、所以擧天下而委公者、非特爲予一人、兼又顧重元元之意也。自朕嗣事、七年于茲。推拱司契、寔頼丕訓。而公深存謙遜、冲讓累年、方寵光於浮雲蓄清白爲重寶。曁乎擧周誦、引漢詢。求之常談、或如可然。但運鍾澆季、俗盡彫残、非明哲之謀、安致雍煕之化。況師範者公之最也、儀形者公之職也。既兼親賢、宜均休〓。豈有鼎盛之年、空陳懸車衰暮之禮、渭陽之地、還履博陸疎遠之蹤乎。公宜特加攝衞、勉養精神、
上思先帝顧託之旨、下待匪躬聽斷之期。依舊薫攝、莫重抗辭。斷其後章、明於前勅。而來請未休、雖悟雅素、遺制之重、朕何雌黄。悉之耳。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八月十四日丁未》○十四日丁未。律師法橋上人位平智卒。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八月十五日戊申》○廿五日戊申。天皇御紫宸殿、覽信濃國貢駒。頒親王以下各一疋。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八月十七日庚戌》○十七日庚戌。因幡國、獲白亀一而獻之。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八月廿一日甲寅》○廿一日甲寅。正四位下行因幡守平朝臣房世卒。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八月廿二日乙卯》○廿二日乙卯。大祓於建禮門前。以廿四日、伊勢斎内親王可入野宮也。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八月廿四日丁巳》○廿四日丁巳。伊勢斎掲子内親王、臨鴨河修禊。便入野宮。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衞門督源朝臣能有・參議正四位下行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國經陪送。所司供奉如式。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八月廿五日戊午》○廿五日戊午。大極殿西鵄尾、半切而落焉。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九月二日乙丑》○九月甲午朔、二日乙丑。奉幣於賀茂御祖・別雷・松尾・貴布禰・稻荷・乙訓・丹生河上神社。祈止雨也。是日。巳時有鷺集大極殿東楼上、未時、又集大極殿東鵄尾。夜春華門南大木無故自切仆焉。」授豐後國從五位上建雄霜起神・早吸〓神・宇奈支比〓神、並正五位下。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九月三日丙寅》○三日丙寅。停御斎燒燈。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九月五日戊辰》○五日戊辰。授阿波國從五位下鹿紅比〓神從五位上。(鹿江比売神、式)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九月九日壬申》○九日壬申。重陽之節。天皇御紫宸殿、賜群臣菊花酒。奏女樂、文人賦詩。賜禄如常。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九月十一日甲戌》○十一日甲戌。奉幣於伊勢大神宮。例也。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九月十五日戊寅》○十五日戊寅。大雨。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九月廿三日丙戌》○廿三日丙戌。山城國紀伊郡墾田二段、返給實相寺。攝津國嶋下郡墾田一町九段三百五十八歩、返給藤原朝臣豐淵。班田使収公、班給百姓口分、寺及豐淵等、以本公驗愁訴、故返之。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九月廿九日壬辰》○廿九日壬辰。霖雨未止。(『日本紀略』是月。)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月甲午朔》○冬十月甲午朔。天皇不御紫宸殿。於宜陽殿西廂、賜侍臣飮。賜禄有差。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月四日丁酉》○四日丁酉。延八十僧於紫宸殿、転讀大般若經。限以三日。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月七日庚子》○七日庚子。讀經事畢、延有智僧廿九人、於仁寿殿論議。是日、以律師法橋上人位平恩・円宗、並爲少僧都。權律師法橋上人位眞然、爲權少僧都。傳燈大法師位源仁・玄津・祥勢・義叡、並爲律師。傳燈大法師位隆海・房忠、並爲權律師。勅、遣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近江權守藤原朝臣諸葛・從五位上行少納言兼侍從橘朝臣春行・左少辨正五位下安倍朝臣清行、率治部玄蕃官人、向西寺綱所任之。宣制如式。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月九日壬寅》○九日壬寅。以從五位下守左衞門權佐藤原朝臣良積爲推問筑後國殺害使。判官一人、主典一人。」先是、太政大臣頻抗表、請停攝政、累月不視事。勅遂不聽。是日、辨史參堀河辺第、白庶事。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月十日癸卯》○十日癸卯。攝津國河辺郡墾田一町三段百六十歩、返給二品秀良親王。班田使収公、親王家披訴、故返。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月十七日庚戌(『類聚三代格』參照)》○十七日庚戌。勅、令備前國、割國司公廨稻二萬束、別出擧、以其息利、得充禦賊兵士二百廿四人粮。先是、國宰言。境内海畔別嶋是多、爲奸賊之所聚、非公私之易制。常殺略人民、掠奪財物、往還之輩、被侵害者衆。由是、択浪人有勇幹者二百廿四人、造宿舎於要害之處、給兵器舟〓、守禦非常。望請。依件出擧、以充其粮食。至是聽之。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月廿日癸丑》○廿日癸丑。勅、令七道諸國、返民部省去年所下闕郡司職田地子混合正税符。先是、太政官厨言。闕郡司職田地子、無主之間、注地子帳、検納厨家。而去年八月廿五日符稱。得民部省解稱。主税寮解稱。郡司未補之間、其職田空經年序、租帳不注其由。是故、無由勘出。商量事情、似有遺漏。望請。毎年三月卅日以前、令式部省移送、其地子混合正税者。官符下省、省符下國訖。今検、任權官者、毎國過半、賜栄爵者、毎年兼倍。其公廨位田、必給乘田、是以、諸國地子、頻稱減少。太政官厨用、常煩闕乏。所謂職田、可混正税者。月俸日資、何以支之。望請。返収省符、依舊検納地子。從之。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月廿五日戊午》○廿五日戊午。伊勢國飯野郡神部百姓秦貞成向官、愁訴大神宮司大中臣貞世犯用神物、並不理多氣郡擬大領麻續連公豐世故殺人事。太政官擬遣使者、推問事由。大史丸部百世、検故實曰。伊勢大神宮司有犯過之時、不遣推問使、下符國司、令其推検。於是、停遣使、付伊勢國宰、推察眞僞。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月廿六日己未》○廿六日己未。停内膳司進物所等、置近江國員外贄人、依國吏申請也。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月廿七日庚申》○廿七日庚申。雷、大風。」加賜唐人崔勝居宅地卅二分之十也。元慶元年、勅賜崔勝卅二分之八。其遺卅二分之二、在四至之内。崔勝申請。故賜之。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月廿九日壬戌》○廿九日壬戌。地震。」勅、令能登國、禁伐羽咋郡福良泊山木。渤海客着北陸道岸之時、必造還舶於此山。任民伐採、或煩無材。故予禁伐大木、勿妨民業。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一月甲子朔》○十一月甲子朔。陰陽寮奏御暦。并進頒暦於太政官。例也。」授阿波國從四位下大麻神從四位上。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一月二日乙丑》○二日乙丑。勅、令民部省、諸國貢調郡司參省日、勘會見物之後、五箇日内、移送大藏省。先是、大藏省言。民部式云。凡勘納調庸物者、郡司見參之日、省録率史生等、向正倉院、與大藏録、共勘會見物、然後可納調物之状、移大藏省者。而彼省、或時郡司見參之後、踰月不勘見物、或時勘會見物以降、經旬無送移文。郡司等、且守調物、且請移文、人疲兩省之間、粮絶千里之旅。官物被盗失、服長至餓死。雖云人民之愁、抑亦國家之費。又式云。凡受納調庸雜物、期月之後、廿日以前、隨次収納者。然則勘納之期、雖有其限、而遲速之程、只由移文。非立章程、何絶物煩。望請。勘會見物、依式如行。只勘會之後、五箇日内、令送移文。從之。若有違失、依法科罪。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一月五日戊辰》○五日戊辰。勅。伊勢大神宮及豐受宮酒立女各二人、准三節祭日〓女、禮給録。是日。減定造伊勢斎内親王野宮工夫數。元工三千十五人、夫一萬五百四十五人。今定工千四百六十五人半、夫五千二百七十二人。先是、木工權大充正六位上内藏朝臣有永等解稱。謹検先例、徴發五畿内并近江、美濃・丹波・但馬・播磨等國、所役人別十日。而右辨官宣。濟事之道、公平爲先、支度之程、何拘恒例。今、美濃・但馬・播磨等國、往還稍遠、人民多煩。宜暫停件三箇國、隨状増加者。今所作屋舎之數、頗倍於先、結構之功、合期而成。減定単功、既過半分。望請。顕功當時、遺例後代者。勅依請、立爲恒例。三節祭。舞女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一月九日壬申》○九日壬申。平野春日祭如常。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一月十日癸酉》○十日癸酉。散位從五位下源朝臣蔭之男益、侍殿上、猝然被格殺。禁省之事秘、外人無知焉。益、帝乳母從五位下紀朝臣全子所生也。(『日本紀略』卒然)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一月十三日丙子》○十三日丙子。停大原野祭。自此以後、祭祀皆悉停止。以内裏人死也。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一月十六日己卯》○十六日己卯。停新嘗祭。於建禮門前、修大祓。以内裏人死、諸祀停廃也。于時、天皇愛好在馬。於禁中閑處、秘而令飼。右馬少充小野清如、以善養御馬、權少屬紀正直好馬術(道術)、時時被喚侍禁中。蔭子藤原公門、侍奉門下、常被駈策。清如等所行、尋多不法。太政大臣聞之、遽參内裏、駈逐宮中庸猥群小。清如等、尤其先焉。」是夜、〓惑失度、順行守房。經三日退去。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一月十七日庚辰》○十七日庚辰。停節會之事。親王等侍左仗頭、録五位已上見參者、准節會例、賜禄各有差。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一月十八日辛巳》○十八日辛巳。日出之時、月入軒轅星。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一月廿九日壬辰晦》○廿九日壬辰晦。夜圖書寮失火、燒一倉一屋。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二月癸巳朔》○十二月癸巳朔。日有蝕之。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二月二日甲午》○二日甲午。授阿波國從五位下和多都美豐玉比〓神・白馬神並從五位上。大和國正六位上散吉大健命神・散吉伊能城神、越前國正六位上氣多神並從五位下。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二月四日丙申》○四日丙申。是日、先太上天皇忌也(文徳)。太皇太后(明子)、設斎於圓覚寺。親王公卿畢會。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二月五日丁酉》○五日丁酉。豐樂院北辺人死。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二月十一日癸卯》○十一日癸卯。停月次神今食祭、大祓於建禮門前。」從四位上行山城權守恒基王卒。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二月十四日丙午》○十四日丙午。於神祇官、修月次神今食祭。十一日須修此祭。而十一月十日内裏人死、今月十日満卅日之限。十日是在祭前散斎之内、又今月五日豐樂院北人死。故延而行之。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二月十七日己酉》○十七日己酉。遣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茂行・勘解由判官正六位上三國眞人有行・左京少屬從七位上春滝宿禰於大和國、散位助正六位上巨勢朝臣文主・木工算師從八位上笠朝臣文宗於河内國。勅。當般班田、停任使司、一委國宰、執行其事。而消却年月、無心勤行。宜分遣茂行等、與國吏共早究行。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二月廿日壬午》○廿日壬午。散位從四位上秀良王卒。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二月廿二日甲寅》○廿二日甲寅。於内殿、修佛名懺悔。限以三日。」令山城・河内・和泉・攝津・伊勢・近江・美濃・丹波・播磨・備前・紀伊等國、聽百姓樵蘇於禁野内。勅曰。禁野之興、非妨民業。至于草木、素不拘制。嘉祥三年四月廿三日・今年正月廿一日頒告訖。而預人等、仮託威勢、矯峻法禁。或駈略牛馬、笏無放牧之便、或奪取鎌斧、遂失樵蘇之利。宜重下知、勿更令然。猶致侵擾、必處重科。國司許容、又與同罪。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二月廿三日乙卯》○廿三日乙卯。奉荷前幣、於諸山陵墓。公卿奉勅、於建禮門前、發使。是日國忌也。陰陽寮言。行荷前之禮、忌避多端。除今日之外、更無吉日。故用此日焉。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二月廿四日丙辰》○廿四日丙辰。於宮内省、修鎮魂祭。太皇太后・皇太后兩宮鎮魂、是夜同修焉。十一月十五日戊寅、依人死穢、停止此祭。故延而行之。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二月廿五日丁巳》○廿五日丁巳。左京人從五位下行下野權介秦宿禰永原・從五位下守大判事兼行明法博士秦公直宗、山城國葛野郡人外從五位下行音博士秦忌寸永宗、右京人主計大充正六位上秦忌寸越雄、左京人右衞門少志秦公直本等、男女十九人、賜姓惟宗朝臣。永原等自言。秦始皇帝十二世孫、功満王子、融通王之苗裔也。功満占星之意、深向聖朝、化風之志、遠企日域。而新羅邀路、隔彼來王、遂使衞足之草、空空无仰陽之心。屬天誅伐罪、官軍掃塵、通率百廿七県人民、誉田天皇十四年歳次癸卯、是焉内屬也。是日。勅。諸國史生、不任用當土之人及無位之輩、憲章既存、遵行有日。而非受業博士医師、依前後格、責解由没公廨、用四年秩限、停受業師料等之事、一同史生。至于補任、偏拠令文、尚依受業之例、無嫌當部之人、名與實違、與情戻。自今而後、宜准史生例、非受業人、不加任當國博士医師。」又、職無尊卑、理須上命、何以公官、私得相讓。頃年多有讓職之輩。父子之間、下宣旨以裁許、自余親疎、待國解而處分。貞觀十七年格、雖云父子、自非國解、不聽相讓、自爾以來、依託此格、毎年相讓。本欲遏巧僞之濫、還爲申請之媒。遂使調徭役民、頓昇八位之級、外散位輩、多満諸國之
中。自今以後、宜停郡司讓職焉。(『類聚三代格』7參照)」越前國田地百十二町二百九十歩、加賀國田地二百十六町、依天平勝寶元年四月一日詔旨、返入興福寺。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二月廿六日戊午》○廿六日戊午。勅、令周防國司、還流人伴秋實、於本配所壱岐嶋。先是、周防國言。秋實申云。貞觀八年九月十三日、被配流壱岐嶋、遇元慶四年十二月四日恩赦、放免歸來。秋實偸脱配所、輙到此土。仍捉其身、謹請處分者。至是、差充防援、還着本所。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二月廿七日己未》○廿七日己未。文章得業生從八位上紀朝臣長谷雄、叙位三階。以対策得丁科也。」元慶三年閏十月五日。勅、以山城國乙訓郡公田五町、爲元慶寺田。而四段三百十六歩、返入石作寺。今以宇治郡官田四段三百十六歩、施入元慶寺。(元慶三年閏十月五日辛卯條の重出)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二月廿八日庚申》○廿八日庚申。紀伊國從四位下勳八等丹生比売神・伊太祁曾神並叙從四位上。阿波國正五位上天日鷲神從四位下。加賀國從五位下菅生神正五位下。參河國從五位下石鞍神、阿波國從五位下埴生女屋神・八桙神並從五位上。河内正六位上栗栖神・堺神、越中國正六位上新治神、因幡國正六位上蟲井神、伯耆國正六位上天照高日女神・天乃神奈斐神・天高神、安藝國正六位上風伯神並從五位下。」以從五位下橘朝臣貞樹爲豐前守。去二月、丁母憂罷職。今以本官起之。
《卷四十四元慶七年(八八三)十二月卅日壬戌》○卅日壬戌。朱雀門前大祓并追儺如常。
《卷四十四元慶八年(八八四)正月癸亥朔》○《甲辰》八年春正月癸亥朔。天皇不受朝賀。雪也。御紫宸殿、賜宴侍臣。雅樂寮奏音樂、如常儀。賜被。
《卷四十四元慶八年(八八四)正月二日甲子》○二日甲子。自昨大雪。
《卷四十四元慶八年(八八四)正月四日丙寅》○四日丙寅。巳時天南雷八聲、降雨。始鳴發聲於離、行鳴於坤。其後暴風雨雹。占云。正月有雷、春穀不平、雷起火門夏旱蝗。
《卷四十四元慶八年(八八四)正月七日己巳》○七日己巳。宴群臣於紫宸殿。左右馬寮奉引青馬。天皇不臨御。厥儀一如帝御之時。宴享賜禄各有差。
《卷四十四元慶八年(八八四)正月八日庚午》○八日庚午。於大極殿、始講最勝王經、如常。以元興寺僧法相宗傳燈大法師位峯基、爲講師。
《卷四十四元慶八年(八八四)正月十四日丙子》○十四日丙子。大極殿斎會事畢。僧綱引名僧、參内裏、論議如常。施被而畢。
《卷四十四元慶八年(八八四)正月十六日戊寅》○十六日戊寅。踏歌之節。於紫宸殿、賜宴侍臣。天皇不臨御。雅樂寮奏樂、宮人踏歌。賜禄如常。
《卷四十四元慶八年(八八四)正月十七日己卯》○十七日己卯。於建禮門前、行射禮。帝不臨御、公卿行事。
《卷四十四元慶八年(八八四)正月十八日庚辰》○十八日庚辰。停賭射。
《卷四十四元慶八年(八八四)正月十九日辛巳》○十九日辛巳。從四位下行侍從源朝臣興扶卒。
《卷四十四元慶八年(八八四)正月廿日壬午》○廿日壬午。停内宴。
《卷四十四元慶八年(八八四)正月廿三日乙丑》○廿三日乙丑。日有冠。右有珥、色黄。左有白虹向日。是名日抱。
《卷四十四元慶八年(八八四)正月廿四日丙戌》○廿四日丙戌。自辰至巳、日有冠、左右有珥、色白。即日宿危。夜、天東南有星見、長可一丈。
《卷四十四元慶八年(八八四)正月廿八日庚寅》○廿八日庚寅。自廿五日雨雪。至是尚未止。
《卷四十四元慶八年(八八四)二月四日乙未》○二月壬辰朔、四日乙未。先是、天皇手書、送呈太政大臣曰。朕、近身病數發、動多疲頓。社禝事重神器〓守。所願、速遜此位焉。宸筆再呈、旨在難忤。是日、天皇出自綾綺殿、遷幸二條院。二品行兵部卿本康親王・右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源朝臣多・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衞大將太皇太后宮大夫陸奥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良世・中納言從三位在原朝臣行平・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衞門督源朝臣能有・參議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近江守忠貞王・參議正四位下行伊豫權守源朝臣冷・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近江權守藤原朝臣諸葛・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近衞中將藤原朝臣有實扈從、文武百官、供奉如常。但少納言不奏給鈴之状。諸衞不稱警蹕。神璽寶剱鏡等、依例相從、驛鈴傳符内印管鑰等、留置承明門内東廊。令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播磨守藤原朝臣山陰・從五位上行少納言兼侍從藤原朝臣諸房・左少辨正五位下安倍朝臣清行等留守焉。會文武百官於院南門、詔曰。現神〈止〉大八洲御宇日本根子天皇〈加〉御命〈良萬止〉宣御命〈乎〉、親王等王等臣等百官人天下公民衆聞給〈止〉宣。食國〈乃〉政〈乎〉永遠聞食〈倍喜乎〉、御病時々發〈己止〉有〈天〉、萬機滞〈己止〉久成〈奴〉。天神
地祇之祭〈己毛〉闕怠〈己止〉有〈奈牟加止〉、危〈美〉畏〈利〉念〈保之天〉、天皇位〈乎〉讓遜給〈天〉、別宮〈爾〉遷御坐〈奴止〉宣御命〈乎〉、親王等大臣等聞給〈部〉承給〈天〉、恐〈美〉畏〈母〉國典〈爾〉准〈天〉、太上天皇之尊號〈乎〉進〈留〉。又皇位〈波〉一日〈母〉不加曠。一品式部卿親王〈波〉諸親王中〈爾〉貫首〈爾毛〉御坐。又前代〈爾〉無太子時〈爾波〉、如此老徳〈乎〉立奉之例在。加以御齢〈母〉長給〈比〉、御心〈母〉正直〈久〉慈厚〈久〉慎深御坐〈天〉、四朝〈爾〉佐仕給〈天〉政道〈乎母〉熟給〈利〉。百官人天下公民〈末天爾〉謳歌所歸咸無異望。故是以天皇璽綬〈乎〉奉〈天〉、天日繼位〈爾〉定奉〈良久止〉、親王等王等臣等百官人天下公民衆聞給〈部止〉宣。中納言在原朝臣行平、於庭誥之。百辟群寮並立侍焉。事畢、王公已下拝舞而退。於是、以神璽寶鏡剱等、付於王公。即日、親王公卿歩行、奉天子神璽寶鏡剱等、今皇帝(光孝)於東二條宮、百官諸仗囲繞相從、二條院與二條宮、相去東數百歩。」是夜、皇太后、出自常寧殿、遷御二條院。
《卷四十四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十四



《卷四十五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十五 〈起元慶八年二月、盡五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勅撰
《卷四十五光孝天皇即位前紀》○光孝天皇」天皇諱時康、仁明天皇之第三子也。母贈皇太后藤原氏、贈太政大臣正一位総繼朝臣之女焉。  仁明天皇之爲儲弍也、選入東宮、天長八年、生天皇於東京六條第。天皇少而聡明、好讀經史。容止寛雅、謙恭和潤、慈仁寛曠、親愛九族。性多風流、尤長人事。仁寿太皇太后、甚親重之。毎有遊覽讌會之事、太后必請令爲之主矣。嘉祥二年、渤海國入覲、大使王文矩、望見天皇在諸親王中拝起之儀、謂所親曰。此公子有至貴之相、其登天位必矣。復有善相者藤原中直。其弟棟直、侍奉藩宮。中直戒之曰。君主骨法當爲天子。汝勉事君王焉。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二月四日乙未》○元慶八年二月四日乙未。太上天皇遷御二條院、遜皇帝位焉。于時、天皇在東二條宮。親王公卿、奉天子璽綬神鏡寶剱等。天皇再三辭讓、曾不肯受。二品行兵部卿本康親王、起座跪奏言。暦數攸在、謳歌是歸。昔者、漢文三讓雖高、猶當大横之〓、遂代邸之迎。伏願。陛下在此樂推、幸聽於群臣矣」是夜、親王公卿、侍宿於行在所。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二月五日丙申》○五日丙申。親王公卿引文武百官、奉迎天皇。即日鸞輿入御東宮。親王公卿扈從。天皇當出宮、未御輦輿之前、太政大臣詣宮、奏聞起居。解却太上天皇勅賜之剱、腰底既空。兵部卿本康親王・左大臣源朝臣融、先侍尚帶剱。乍驚相視、各自解之。天皇即時、賜三人帶剱。是日。分遣使者、固守内外要害之處。從四位上守治部卿兼行武藏權守源朝臣行有監護左馬寮。從四位上行左京大夫在原朝臣守平監護右馬寮。從五位下行備中權介安倍朝臣利行守左右兵庫。遣散位從五位下源朝臣建於伊勢關、中務少輔從五位下在原朝臣弘景於近江關、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有文於美濃關、並賚勅符木契焉。遣從五位上守左近衞少將藤原高藤・右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平朝臣正範等、運内裡攸留鈴印匙鎰等、置東宮南門内西掖。是日。春日祭如常。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二月六日丁酉》○六日丁酉。釋奠如常。直講正六位上直道宿禰守永、講御注孝經。文章生学生等賦詩是日。僧都已下、率威從僧等、奉參東宮、慶賀天皇也。以内藏寮綿絹賜之。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二月七日戊戌》○七日戊戌。風雪寒烈。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二月十日辛卯》○十日辛卯。園韓神祭如常。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二月十二日癸卯》○十二日癸卯。大原野祭如常。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二月十三日甲辰》○十三日甲辰。請僧五十口於東宮前殿、転讀大般若經。限以三日。」先是、伊勢斎内親王、在野宮。是日、還本家。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二月十八日己酉》○十八日己酉。大祓於建禮門前。以明日欲奉伊勢大神宮幣。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二月十九日庚戌》○十九日庚戌。天皇御朝堂院小安殿、遣散位從五位上興我王、向伊勢大神宮奉幣、告以將即位也。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二月廿一日壬子》○廿一日壬子。掛甲四百領、頒給左右近衞府各二百領。此甲、尋常納内裏春興殿。天皇入東宮之後、遷納東宮書殿。今出而給之。以兵庫甲、給左右衞門左右兵衞四府。並爲廿三日即位、以此着用也。是日。遣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衞門督源朝臣能有於山階山陵、參議正四位下刑部卿兼行近江守忠貞王於栢原山陵、參議正四位下行太皇太后宮大夫遣備中守藤原朝臣國經於嵯峨山陵、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播磨守藤原朝臣山陰於深草山陵、告以可即位也。分遣大中臣氏人等、於五畿七道諸國、奉境内名神幣。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二月廿二日癸丑》○廿二日癸丑。從四位上源朝臣良姫卒(嵯峨皇女)。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二月廿三日甲寅》○廿三日甲寅。天皇即位於大極殿。詔曰。明神〈止〉大八洲國所知〈須〉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宣〈不〉勅〈乎〉、親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掛畏〈岐〉平安宮〈爾〉御宇〈之〉倭根子天皇〈我〉天津日嗣高座〈乃〉業〈波〉掛畏近江大津宮〈爾〉御宇〈世之〉天皇〈乃〉初賜〈比〉定賜〈倍留〉法〈奈利〉。朕以薄徳〈天〉忝〈久〉百辟卿士〈乃〉樂推之請〈爾〉當〈天〉、恐〈美〉懼〈利〉進〈母〉不知〈爾〉退〈母〉不知〈爾〉、恐〈美〉坐〈久止〉宣天皇勅〈乎〉衆聞食〈止〉宣。然皇〈止〉坐〈天〉天下治賜君〈波〉賢人〈乃〉良佐〈乎〉得〈天之〉天下〈乎波〉平安治物〈爾〉在〈止奈毛〉聞行。故是以大命坐宣〈久〉。朕雖拙劣、親王等〈乎〉始〈天〉王等臣等〈乃〉相穴〈奈比〉奉〈利〉相扶奉〈无〉事〈爾〉依〈天之〉此食國天下政〈波〉平安可聞行〈止奈毛〉所念行。是以以正直之心〈天〉天皇朝廷〈乎〉衆助仕奉〈止〉宣天皇勅〈乎〉衆聞食〈止〉宣。辭別宣〈久〉。凡人子〈乃〉欲蒙福事〈波〉於夜〈乃〉多米〈止奈毛〉聞行〈須〉。故是以朕先妣藤原氏〈爾〉皇太后尊號〈乎〉追贈奉〈流〉。又奉仕人中〈爾〉其奉仕状〈乃〉隨〈爾〉冠位
上賜〈比〉治賜〈布〉。又大神宮〈乎〉始〈天〉諸社禰宜祝〈爾〉給位一階。又僧綱〈乎〉始〈天〉天下僧尼年八十已上〈爾〉施物給〈布〉。又兩京五畿内、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及天下給侍〈留〉老人〈爾〉賜御物〈布〉。又諸國貞觀十八年以往、調庸未進、租税未納、在民身者、悉免賜〈止〉宣天皇大命〈乎〉衆聞食〈止〉宣。」授無品貞固親王四品。中納言從三位在原朝臣行平正三位。正四位下行右京大夫兼山城守基棟王從三位。彈正大弼從四位下雅望王從四位上。無位十世王從四位下、今扶王從五位下。散位從四位下源朝臣平・右馬權頭藤原朝臣門棟・右大辨兼勘解由長官橘朝臣廣相、並從四位上。散位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諸藤・右中辨兼大学頭紀伊守巨勢朝臣文雄・右近衞少將平朝臣正範、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行博士善淵朝臣永貞信濃守藤原朝臣有蔭・陰陽頭兼暦博士家原朝臣郷好・相模權守藤原朝臣春幹・右近衞權少將在原朝臣友于・右衞門權佐藤原朝臣有穂・勘解由次官兼伊勢權介惟良宿禰高尚等、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行典藥助物部朝臣内嗣・散位和氣朝臣時人・主殿權助菅原朝臣永津・助教浄野朝臣宮雄、散位正六位上有名王・源朝臣希・源朝臣當元・藤原朝臣時佐、兵部大丞正六位下平朝臣元世・民部大丞清原眞人
常岑・左近衞將監藤原朝臣連並・式部大丞八多朝臣常永・散位橘朝臣秋宗・右近衞將監藤原朝臣安利・大藏大丞藤原朝臣益秀・主殿助藤原朝臣末並・大藏大丞伴宿禰忠行、散位正七位下佐伯宿禰春滝・葛江我孫良津等、並從五位下。大外記正六位上巨勢朝臣文宗・左近衞將監大藏宿禰廣勝・左大史丸部臣百世・皇太后宮少進坂合部宿禰春恒・散位佐伯直清氏等、並外從五位下。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二月廿四日乙卯》○廿四日乙卯。延廿僧於仁寿殿修法。限五日訖。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二月廿五日丙申》○廿五日丙申。霧氣晦合。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二月廿六日丁巳》○廿六日丁巳。停監護左右馬寮左右兵庫之事。遣内舎人等、賚勅符木契、喚還固守三關使。」授四品新子内親王三品。從四位下諱女王〈中宮(班子)〉從三位。正五位下善宗女王、無位〓子女王・正子女王、並從四位下。無位良岑朝臣周子・「菅原朝臣周子」・菅原朝臣類子・佐伯宿禰海子・大中臣朝臣式子等、並從五位下。無位稻城丹生公眞秀、正七位下丈部直松子。粟田朝臣直子等、並外從五位下。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二月廿七日戊午》○廿七日戊午。固近江關使中務少輔從五位下在原朝臣弘景還奏開關状。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二月廿八日己未》○廿八日己未。天皇遷自東宮、御内裏仁寿殿。自天皇入東宮、諸衞厳警。是日解厳。帝未遷御之前、遣右大辨橘朝臣廣相清宮。諸陵助正六位上林朝臣忠範、率所司、行掃除之事、裁樹種竹、布沙控水、效承和天子(仁明)之舊風。忠範性有風流。故使之矣。夜親王公卿侍殿上。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三月壬戌朔》○三月壬戌朔。固伊勢關使散位從五位上源朝臣建解關復命。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三月二日癸亥》○二日癸亥。固美濃關使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有文解關復命。」先是、遣使修造伊勢大神宮。是日、下知伊賀・伊勢・尾張・參河・遠江等國司曰。廼者有太上天皇遜位之事。斎内親王出於野宮。暫停雇送神宮之工夫。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三月三日甲子》○三日甲子。御斎燒燈、一依舊儀。」威儀師一人、率西大寺僧廿五人、奉爲天皇、転念金剛般若經五十卷・延命眞言一萬遍、録其事由、詣闕進獻。奉賀践祚也。襖子一領賜威儀師。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三月四日乙丑》○四日乙丑。廻〓吹壞左仗頭燃火屋。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三月五日丙寅》○五日丙寅。喚左右馬寮十列細馬於仁寿殿東庭覽之。」授從四位下操子女王從三位。」山城國言。木連理。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三月八日乙丑》○八日乙丑。無位遂良王、賜姓平朝臣。仲野親王孫、從四位上潔世王之子也。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三月九日庚午》○九日庚午。辰時雷雨、陣諸衞於殿前。六府官人已下、賜禄有差。」以散位從五位下源朝臣舊・從五位下源朝臣當時、並爲侍從。從五位下源朝臣希爲内藏助。二品行兵部卿本康親王爲式部卿。從五位下守右少辨藤原朝臣佐世爲大学頭、右少辨如故。正三位行中納言在原朝臣行平爲兼民部卿。四品守彈正尹兼行上野太守惟恒親王爲兵部卿、上野太守如故。散位從五位上源朝臣建爲少輔。從五位下清原眞人有道爲大藏少輔。散位從五位下在原朝臣一貫爲掃部頭。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冬緒爲兼彈正尹。散位從五位下安倍朝臣肱主爲少弼。從五位下守大判事兼行明法博士惟宗宿禰直宗爲勘解由次官、余官如故。從四位下行内藏頭和氣朝臣彜範爲山城守。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有文爲伊勢權守。從五位下南淵朝臣興世爲介。從五位下行民部大丞清原眞人常岑爲尾張守。散位外從五位下丈部造氏吉爲遠江介。縫殿頭從五位下春澄朝臣魚水爲駿河守。兵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當興爲甲斐守。外從五位下行園地正新田部宿禰安河爲武藏介。四品貞固親王爲常陸太守。散位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良助爲近江大掾。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令爲信濃介。伊勢權守從五位上安倍朝臣興行爲上野介。散位源朝臣保爲若狭守
。從四位下行右中辨兼大学頭紀伊守巨勢朝臣文雄爲越前守。從五位上源朝臣双爲權介。双、五年二月任、丁母憂解職、今奪情復之。從五位下行左大臣家令伴宿禰枝雄爲丹波介。從五位上行大藏少輔嶋田朝臣善宗爲因幡守。外從五位下行左近衞將監大藏宿禰廣勝爲出雲權介。從五位下行式部大丞八多朝臣常永爲美作守。散位從五位上源朝臣加爲備前權守。右衞門權佐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有穂爲權介、本官如故。彈正少弼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最實爲備後守。散位外從五位下平群臣春雄爲介。從五位下行内藏助南淵朝臣良臣爲阿波介。從五位下守左近衞少將藤原朝臣高藤爲讃岐介、少將如故。散位從五位上興
我王爲筑前權守。從五位下行左近衞將監藤原朝臣連並爲左馬助。從五位上左馬助安倍朝臣三寅爲鎮守將軍。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三月十三日甲戌》○十三日甲戌。天皇外祖父故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総繼・外祖母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數子、並贈正一位。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三月十五日丙子》○十五日丙子。夜大雷雨、震常住寺塔。火自第五層起、延燒講堂・金堂・鐘楼・經藏・歩廊・中門、一時蕩盡。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三月十九日庚辰》○十九日庚辰。大雨。」奉充太上天皇封二千戸。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三月廿一日壬午》○廿一日壬午。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在原朝臣行平奉表、請罷民部卿曰。臣行平、伏奉今月九日詔旨、以臣爲民部卿。恩暄冬日、懼切春氷。三省而慚、一身無〓。臣謹検、人民損益、倉庫盈虚、雖繋國吏之常憂、復關所司之明察。故既往任此職者、皆是詳通政事、廣踏吏途。僉曰之容、具贍所屬而已。臣累佩銀魚、久忍尸素。縦期粉骨、已無才智之可施、空叩丹心、唯有老病之相迫。上畏玄鑒、下愧蒼生。伏願、陛下曲廻聖恩、罷臣所職、勿俾微臣爲天工之盗、機要爲閑曠之官。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三月廿二日癸未》○廿二日癸未。喚神祇官於左仗頭、卜定斎王。其伊勢斎者、皇女繁子卜食、賀茂斎者、皇女穆子卜食。太上天皇(陽成)在祚、卜定入初斎院、今依舊不変。」又定大嘗會國。悠紀伊勢國員辨郡、主基備前國和氣郡、並卜食。是日。賑給東西京飢民。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三月廿四日乙酉》○廿四日乙酉。大雨。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三月廿六日丁亥》○廿六日丁亥。殞霜。」僧正法印大和尚位宗叡卒。宗叡、俗姓池上氏、左京人也。幼而遊学、受習音律。年甫十四、出家入道。從内供奉十禪師載鎮、承受經論。登棲叡山、無復還情
。天長八年、受具足戒、就廣岡寺義演法師、稟学法相宗義。數年復歸叡山、廻心向大、受菩薩戒、諳究天臺宗大義。隨円珍和尚、於園城寺、受兩部大法。于時叡山主神、借口於人、告曰。汝之苦行、我將擁護。遠行則双鳥相隨、暗夜則行火相照。以此可爲徴驗。厥後、宗叡到越前國白山、双鳥飛隨、在於先後、夜中有火、自然照道。見者奇之。久之移住東寺、就少僧都實惠、受学金剛界大法、詣少僧都眞紹、受阿闍梨位灌頂、自内藏寮、給料物焉。清和太上天皇爲儲弍之初、選入侍東宮。貞觀四年、高丘親王入於西唐、宗叡請從渡海。初遇〓州阿闍梨玄慶、受灌頂、習金剛界法。登攀五臺山、巡禮聖跡。即於西臺維摩詰石之上、見五色雲、於東臺那羅延窟之側、見聖燈及吉祥鳥、聞聖鐘。尋至天臺山、次於大華厳寺、供養千僧。即是、本朝御願也。至青竜寺、隨阿闍梨法全、重受灌頂、学胎藏界法、盡其殊旨。阿闍梨以金剛杵并儀軌法門等、付屬宗叡、用充印信。更尋慈恩寺造玄、興善寺智慧輪等阿闍梨、承受秘奥、詢求幽〓、廻至洛陽、便入聖善寺善無畏三藏舊院。其門徒、以三藏所持金剛杵并經論梵夾諸尊儀軌等授之。八年到明州望海鎮。適遇李延孝、遥指扶桑、將泛一葉。宗叡同舟、順風解纜、三日夜間、歸着本朝。主上大悦、遇以
殊禮。當時法侶皆望和尚之傳金剛界法胎藏界法密教。和尚於東寺、教授之。学徒有數、傾懷而説。十一年春爲權律師、十六年冬転權少僧都、奉授天皇金剛界大毘盧遮那三摩地法・觀自在菩薩秘密眞言法。又奉爲國家、造胎藏金剛兩部大曼茶羅、安置宮中修法院持念堂。十九年、天皇遷御清和院、禪位於皇太子、歸念佛道、深悟苦空。宗叡奉勸太上天皇、令学華厳涅槃等大乘經。元慶三年夏四月、太上天皇遷御圓覚寺、剔落入道、設灌頂法壇、受佛性三摩耶秘密乘戒、以衣服臥具珍寶車乘、〓施於宗叡。於是、分捨東寺東大延暦等諸寺、一物不入己焉。是年、冬至僧正位。太上天皇、巡覽山城・大和・攝津等國名山佛寺。宗叡奉從引導、到丹波國水尾山、以爲終焉之地。和尚性沈重、不好言談。當於斎食、口不言濃淡、未嘗寝脱衣装、念珠不離手。年七十六、終於禪林寺。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三月廿七日戊子》○廿七日戊子。授近江國從五位上飯道神從四位下。飛騨國從五位下剱緒神從五位上。隱岐國正六位上健須佐雄神從五位下。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辛卯朔》○夏四月辛卯朔。天皇御紫宸殿、賜宴侍臣。左右近衞府逓奏音樂。賜禄有差。」以正四位下行左兵衞督兼播磨權守源朝臣光爲參議。從三位諱女王〈中宮(班子)〉爲女御。是日。勅曰。応禁所司諸所燒尾荒鎮及責人求飮之類。去天平寶字二年二月廿日・貞觀八年正月廿二日・同十六年九月十四日・廿六日等謄勅符、既以分明。如聞。無頼之輩、不粛格旨、或改燒尾荒鎮之名、而實費倍於前、或仮親情追訪之興、而内懷不相和。又可聽宴飮之色、八年既立別式。而不憚憲章、稍有違僣。宜重降提〓、厳加捉搦。若積習犯者、必處科譴、具如前格。但件別式所載、諸衞定考之日、考所以外番長已下、不可給禄。亦騎射手番之時、非射手官人、亦無被物。自今定考之日、上下聽給。手番之日、次官雖非射手、亦從給例。頒告文武百寮訖。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二日壬辰》○二日壬辰。以正三位藤原朝臣淑子、爲尚侍。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三日癸巳》○三日癸巳。授無位當麻眞人玄子從五位下。賀茂別雷神社禰宜正七位下鴨県主貞基外從五位下。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四日甲午》○四日甲午。廣瀬龍田祭如常。是日。天皇始讀文選。右大辨從四位上兼行勘解由長官橘朝臣廣相侍讀。以從五位上行勘解由次官兼伊勢權介惟良宿禰高尚爲都講。太政大臣左右大臣並侍焉。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五日乙未》○五日乙未。自辰降雨、至申雷電雨雹。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六日丙申》○六日丙申。平野祭如常。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七日丁酉》○七日丁酉。式部兵部二省、奏成遷擬階短冊。天皇不御紫宸殿。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衞大將太皇太后宮大夫陸奥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良世奉勅、令各於本省行之。」大祓於建禮門前。以十日擬奉幣於伊勢大神宮也。是日。始祭梅宮神。是橘氏神。頃年之間、停春秋祀。今有勅、更始而祭。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八日戊戌》○八日戊戌。於御在所、灌佛如舊儀。太政大臣已下奉〓錢各有差。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九日己亥》○九日己亥。以皇女伊勢斎繁子、賀茂斎穆子、並爲内親王。」(九月十八日重出有り。)申時雷電雨雹。摧傷草木之葉。占曰。凡雹者、冬之過陽夏之伏隱也。過夏冬温伏隱夏寒矣。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十日庚子》○十日庚子。天寒殞霜。」遣從四位上行神祇伯棟貞王・從五位下行少副大中臣朝臣常道等、奉幣於伊勢大神宮。告以伊勢斎内親王也。天皇御朝堂院小安殿發使。」夜有流星、出自北斗、犯紫微宮西蕃第五星。色青白、大如柚子。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十一日辛丑》○十一日辛丑。霜降。」遣參議刑部卿正四位下兼近江守忠貞王、向賀茂神社、告以不改斎王并爲内親王之状。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十三日癸卯》○十三日癸卯。勅曰。朕以庸菲之資、謬膺大横之〓、仰〓〓而如冠夏日、按玉鏡而若踏春氷。今所有男女、皆居藩時生也。既殊周邦之懿親、何比漢典之封建。加之、弘仁以降、茂躅長存。或材子八人、作元凱於朝端、或本枝百世、助蒸嘗於祖〓廟。彼聖明之深圖遠算、猶尚如斯。況朕之褊慮短矜、豈曰克堪。漢明帝有言。我子不當與先帝子等。聖哉言也。宜同賜朝臣之姓、勿煩景風之吹。是朕一身之閨〓之事耳。不欲爲後王之法。唯二女、応供奉斎宮斎院者、上畏神明、下迫群議。不得遂朕之素懷。其余皆罷鴻臚之册務、從燕翼之謀。普告遐邇、令知朕意。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十四日甲辰》○十四日甲辰。大風雨。亥時地震有聲。月在房宿。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十五日乙巳》○十五日乙巳。風雨不止。」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庁、賜文武官成遷位記。策命如常。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十六日丙午》○十六日丙午。夜寒霜降、草木葉彫。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十八日戊申》○十八日戊申。諸衞警固、如舊儀。以明日賀茂祭也。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十九日己酉》○十九日己酉。賀茂祭如常。斎内親王不向神社。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廿日庚戌》○廿日庚戌。諸衞解厳。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廿一日辛亥》○廿一日辛亥。天皇御紫宸殿。大臣已下侍。六府奏番奏簡。」繁子・穆子兩内親王、各賜絹五十疋・綿二百屯・細布廿段・調布百段・商布三百段・貞觀錢廿貫文・韓櫃廿合。」割攝津國官田四十九町二百九十三歩、充崇親院。先是、貞觀四年六月十六日・十八年七月廿六日、太皇太后宮職并右大臣藤原朝臣良相、以彼國古荒田空閑地六十三町二百九十三歩、充崇親院。其後院加力開發四十九町二百九十三歩。而國司収公、給百姓口分。是日、勅割官田、相博充之。」伊豆國司言。國分法華寺、承和三年、失火燒亡。其後以定額寺、爲法華寺。請、將新建。其料可用修理國分并通三寶布施料。聽之。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廿三日癸亥》○廿三日癸亥。天皇御紫宸殿。式部省奏諸國銓擬郡司擬文。式部卿本康親王・太政大臣・左右大臣、及諸公卿侍。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播磨守藤原朝臣山陰、奉勅讀奏。此儀經久停絶。是日、尋検舊儀而行之。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廿五日乙卯》○廿五日乙卯。遣從四位下行山城守和氣朝臣彜範、向大宰宇佐八幡大菩薩宮、奉幣帛絹綾錦唐物、以天皇践祚也。是日。尾張・美濃兩國、各獲連理樹二。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廿六日丙辰》○廿六日丙辰。以彈正少弼從五位下安倍朝臣肱主、爲推問筑後國司殺害使。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四月廿八日戊午》○廿八日戊午。天皇御武徳殿、閲覽諸牧御馬。親王公卿並侍焉。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五月庚申朔》○五月庚申朔。大宰府年貢綿十萬屯、其内二萬屯、以絹相博進之。彼府申請。春夏連雨、蚕養不利、作綿是乏、輸貢可闕。望相換進之。太政官處分、依請焉。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五月五日甲子》○五日甲子。端午之節。天皇御武徳殿、觀覽四府騎射及五位已上貢馬。是日。有勅、太政大臣行内辨事。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五月六日乙丑》○六日乙丑。天皇御武徳殿、觀覽左右競走馬・四府武藝。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五月九日戊辰》○九日戊辰。有勅、令諸道博士等、勘奏太政大臣、有職掌以不、并當大唐何官。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五月十一日庚午》○十一日庚午。天皇御紫宸殿視事。親王公卿並侍。山城國司言、木連理。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五月廿五日甲申》○廿五日甲申。勅、聽太政大臣駕輦車、出入宮中。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五月廿六日乙酉》○廿六日乙酉。以正五位下行信濃守藤原朝臣有蔭爲左少辨。左少辨正五位下安倍朝臣清行爲右中辨。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家爲縫殿頭。右大辨從四位上兼行勘解由長官橘廣相爲文章博士、余官如故。散位從五位下平朝臣基世爲治部少輔。從五位上菅野朝臣高松爲玄蕃頭。從四位下行下総守基世王爲山城權守。從五位下行鼓吹正伴宿禰直守爲大和權介。散位從四位下滋野宿禰善法爲河内介。外從五位下行大和權介良枝宿禰貞行爲尾張介。從五位下行内膳奉膳高橋朝臣秋雄爲相模權介。散位從四位下橘朝臣良基爲信濃守。從五位上源朝臣矜爲加賀權介。從五位上行皇太后宮亮藤原朝臣積善爲阿波權介。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五月廿九日戊子》○廿九日戊子。授左衞門佐從五位上源朝臣是忠正四位下。信濃權守從五位下源朝臣近善・散位從五位下源朝臣貞恒、並從四位上。從四位下源朝臣忠子從三位。並是今上皇子也。」以從五位上守左兵衞權佐藤原朝臣高經、爲左衞門佐。從五位下行右馬助藤原朝臣恒興、爲左兵衞權佐。從五位下行土佐權守源朝臣昇爲右馬助。」勅曰。可修治諸寺、令無損壞之状。格制重疊、如聞、破壞伽藍、往往而在。宜重仰下、即令修理。仍須各以寺家田園地子、今年内修造訖。當以來冬大嘗之後、分遣星使、詳可廉察。若有損壞、不粛朝章者、道俗主司、同科違勅罪、解却見任、一依天平寶字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大同元年八月廿七日・弘仁十三年三月廿六日・嘉祥二年閏十二月五日・齊衡三年九月十六日・貞觀元年七月十七日等格、曾不寛宥。太政官符、頒下五畿内七道諸國訖。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五月廿九日戊子是日》○是日。左大臣正二位源朝臣融奉勅、於左仗下、喚從五位上行式部少輔兼文章博士加賀權守菅原朝臣道眞、正五位下行博士善淵朝臣永貞、從五位下行助教浄野朝臣宮雄・中原朝臣月雄、少外記大藏善行、右少史兼明法博士凡春宗、大内記菅野惟肖、明法博士忌部濬繼等、問勘奏之旨。於是、所言各異、詞有詳略。
式部少輔兼文章博士菅原朝臣道眞奏議曰。一、太政大臣職掌有無事。謹案紀傳之書、無太政大臣之文。唯本朝職員令義解云。太政大臣、即是有徳之選、非分掌之職。爲無其分職、故不稱掌。如此文者、先師之釋、更無可疑。一、太政大臣、史傳之中、相當何職事。謹案漢書表云。相國掌承天子、助理萬機。丞相同之。大尉・大師・大保、皆在其下。後漢書志云。大傅上公一人、掌以善導、無掌職。大尉・司徒・司空、並在其下。晉書志云。丞相非常人之職。相國同之。大宰・大傅・大尉・司徒・司空、並在其下。宋書志云。大宰所以訓導人主、以徳義也。大傅・大保、同之。就此等文案之、相國・大傅・丞相・大宰等、位冠百寮、掌殊常職。本朝太政大臣、可當漢家相國等。亦唐六典云。三師訓導之官、大抵無所統職、無其人即闕之。三公論道之官、無所不統。故不以一職、名其官、已曰無所統職。亦稱無其人即闕之、可以唐三師、當太政大臣。唯我朝制令之意、太乖大唐令條。何者、唐令三師・三公、獨專其官、不備尚書省之官員。我朝太政大臣、雖無分掌、猶爲太政官之職事。斯其所爲大乖也。
博士善淵朝臣永貞等奏議曰。一、職掌有否事。尚書周官曰。大師・大傅・大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理陰陽、拠此文。師傅保三公、雖殊名分掌、共是論道經邦、〓理陰陽之任也。本朝職員令云。太政大臣、師範一人、儀形四海、經邦論道。如此令者、文辭出於周官、義旨歸於三公。然則、太政大臣職掌、可謂相當三公。又公羊傳曰。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即何三。自陜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陜而西者、邵公主之也。一、相處于内。疏云。天子之三公、主黜陟。周禮鄭玄注云。三公者内與王論道、中參六官之事、外與六卿之教。拠此文、非唯補袞職之闕、調恒若之衍、抑亦參機務、主黜陟、乃斯三公之所行也。但、此間之成式、未必皆如周家。至於行事、非可指言。一、相當大唐何官之事。唐令云。大師・大傅・大保、右三師、師範一人、儀形四海。大尉・司徒・司空、右三公、經邦論道、〓理陰陽。拠此文、太政大臣、兼攝三師・三公也。
大内記菅野朝臣惟肖奏議曰。案令、太政大臣、師範一人、儀形四海、經邦論道、〓理陰陽。唐開元令云。大師・大傅・大保・大尉・司徒・司空、大保以上三師者、師範一人、儀形四海。司空以上三公者、經邦論道、〓理陰陽。今如此文者、太政大臣、獨兼三師・三公之最。至于正官無可適拠。但検周室以後、唐朝以前之例、可准大師。何者、五經異義云。周禮説、天子立三公、曰大師・大傅・大保。無官屬、與王同職。故云、坐而論道之三公。又宋書志云。大宰一人。周武王時、周公旦始居之
掌邦治爲六卿之首。秦魏不嘗置。晉初依周禮、備置三公之職、大師居首。景帝名師。故置大宰、以代之。蓋古之大師也。殷紂之時、箕子爲大師、周武王時、大公爲大師。成王時、周公爲大師。西漢初不置。平帝時始復置大師官、而孔光居之。東漢又廃。獻帝初、董卓大師。魏世不置。晉因大師而置大宰、以安平王孚居之。自晉以後、略無大師之官。到唐初置三師三公之職、以大師爲首。然則、太政大臣、本朝最首之官、與周之大師、晉之大宰、唐之大師、官品職事略同焉。
少外記大藏善行奏議曰。職員令云。太政大臣、佐王論道、以經緯國事、和理陰陽。則是、有徳之選、非分掌之職。爲無其分職、故不稱掌。設官待徳、無其人即闕。又公式令云。詔書奏事等、太政大臣、與諸公卿列署。拠此等文、如職員令者。可謂無職掌。如公式令者、可謂知政令。但佐王論道、助理萬機、與彼左右大臣、擧持綱目、惣判大庶事差異矣。唐開元令云。大師・大傅・大保、右三師、師範一人、儀形四海。大尉・司徒・司空、右三公、經邦論道、〓理陰陽。自三師以下、無其人即闕。大唐六典云。三師訓導之官、大抵無所統職。三公論道之官、無所不統。如此等文者、本朝太政大臣一員、兼大唐三師・三公之職。然則、無所統職、亦無所不統。職員令之無分職、公式令之署詔奏、蓋取於此歟。是其職掌之大較也。又、周禮考工記云。國有六職、或坐論道。疏云。論道經邦、〓理陰陽。是謀慮治國之政令。此即尚書周官云。立大師・大傅・大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理陰陽。是謀慮治國之政令、使陰陽順叙也。鄭玄注周禮司徒序云。三公者、内與王論道、中參六卿之事、外與六卿之教。疏云。一公兼二卿。是其中參共官之事也。五經異義云。周禮説、天子立三公。曰大師・大傅・大保、無官屬、與王同職。漢書百官公卿表云。
周禮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爲六卿。各有徒屬熾、分用於百事。大師・大傅・大保、是爲三公。蓋參天子坐而議政、無不総統。故不以一職爲官。又云。相國掌天子助理萬機。宋書云。大師・大傅・大保、爲三公。訓護人主、導以徳義、天子加拝、以不臣之禮。宋百官階次云。相國自蕭何以後、殆非復人臣之位。拠此等文、相當周漢三公相國及唐三師三公等之官。是其儀准之著明也。又儀制令云。在庁座上、見親王及太政大臣即動座。義解云。左右大臣見親王及太政大臣即動座。其太政大臣見親王、及親王見太政大臣、並不動也。和銅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官宣稱。親王太政大臣出入朝堂者、式部告知下座之事。其左右大臣動座、五位以上降立床下、余跪座下。就座及出門訖、倶復座。是其禮數之尊顕也。但唐太宗實録、三師三公在親王之上。又唐禮、天子臨軒、册授三師三公、其位次在親王上。本朝之制、與大唐殊也。
右少史凡春宗・明法博士忌部濬繼等奏議曰。職員令云。太政大臣、師範一人、儀形四海、經邦論道、〓理陰陽。義解云。有徳之選、非分掌之職、爲無其分職、故不稱掌。又云。左右大臣、掌統理衆務、擧持綱目。又公式令、詔書奏事等、注太政大臣位臣姓名、左右大臣位臣姓名。又式云。庁座者、昌福堂北端、太政大臣。持左右大臣。史依次讀申。毎一時畢、大臣處分。依此案之、太政大臣、居有徳之選、非分掌之職。至于左右大臣、別立職掌。既稱無分職、似不掌政務。然而、位署詔奏、同着庁座、可謂雖知行天下政、而不可掌大臣職矣。」
夜有流星、出自北極大星、入三公星。大如杏實、色白有光。
《卷四十五元慶八年(八八四)五月卅日癸丑》○卅日癸丑。大雨。
《卷四十五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十五



《卷四十六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十六 〈起元慶八年六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勅撰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六月庚寅朔》○六月庚寅朔。日有蝕之。」正四位下源朝臣是忠帶剱。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六月二日辛卯》○二日辛卯。正四位下源朝臣是忠・无位源朝臣是貞・源朝臣國範・源朝臣諱・源朝臣香泉・源朝臣友貞・源朝臣遲子・源朝臣〓子・源朝臣麗子・源朝臣奇子・從三位源朝臣忠子・從四位下源朝臣簡子・無位源朝臣崇子・源朝臣連子・源朝臣綏子・源朝臣禮子・源朝臣最子・源朝臣偕子・源朝臣黙子・源朝臣是子・源朝臣並子・源朝臣爲子・源朝臣深子・源朝臣周子・源朝臣密子、並是天皇皇子廿九人、依去四月十三日勅書、賜姓隷左京一條、以近善爲戸頭。無位源朝臣舊鑑・源朝臣是貞・源朝臣國紀・源朝臣諱・源朝臣香泉・源朝臣友貞・從四位下源朝臣簡子・無位源朝臣遲子・源朝臣麗子・源朝臣奇子・源朝臣〓子・源朝臣崇子・源朝臣連子・源朝臣禮子・源朝臣綏子・源朝臣最子・源朝臣黙子・源朝臣是子・源朝臣並子・源朝臣謙子・源朝臣爲子・源朝臣偕子・源朝臣深子・源朝臣周子・源朝臣密子、廿五人、預時服月俸。僧空性亦皇子、同預時服月俸。並頒下所司訖。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六月三日壬辰》○三日壬辰。雉入式部省。
《卷四十六逸文元慶八年(八八四)六月四日癸巳(『日本紀略』・『扶桑略記』・『西宮記』)》○四日癸巳。遠江國獲木連理一。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六月五日甲午》○五日甲午。勅曰。天皇詔旨〈良萬止〉先御命〈乎〉衆聞食宣〈布〉。太政大臣藤原朝臣、先御世御世〈與利〉天下〈乎〉濟助〈介〉朝政〈乎〉総攝奉仕〈禮利〉。爲國家建大義爲社禝立忠謀〈天〉不意外〈爾〉萬機之政〈乎〉朕身〈爾〉授任〈天〉存閑退之心、執高讓之節。朕聞、定策之勳、自古先録。亦賞不踰月。是政之先〈止毛〉聞食。大臣功績、既高〈天〉、古之伊霍〈與利毛〉乃祖淡海公・叔父美濃公〈與利毛〉益〈左利〉、朕將議其賞〈爾〉、大臣素懷謙〓心必固辭退〈天〉政事若壅〈世无加止〉也也美思〈保之天〉、本官〈乃〉任〈爾〉、其職行〈牟止〉思〈保之天〉所司〈爾〉令勘〈爾〉師範訓導〈乃美爾波〉非〈安利介利〉。内外之政無所不統〈久毛〉有〈倍加利計利〉。仮使〈爾〉無所職〈久〉可有〈久止毛〉、朕耳目腹心〈爾〉所侍〈奈禮波〉、特分朕憂〈止毛〉思〈保須乎〉、「(『日本紀略』)自今日官庁〈爾〉坐〈天〉萬政領行〈比〉、入輔」朕躬、出総百官〈倍之〉。応奏之事、応下之事、必先諮稟〈與〉。朕將垂拱而仰成〈止〉宣御命〈乎〉衆聞食〈止〉宣。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六月十日己亥》○十日己亥。天皇御紫宸殿。神祇官大副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有本昇殿、讀御体御卜。左大臣正二位源朝臣融行事。其事具注別式。承和以後、此儀停絶。是日、尋舊式行之。」左大臣、自貞觀十八年冬、杜門不出。今日始就太政官候庁、視事。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六月十一日庚子》○十一日庚子。月次神今食祭。天皇御神嘉殿、親供祀焉。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六月十七日丙午》○十七日丙午。太政大臣從一位藤原朝臣基經・左大臣正二位源朝臣融・右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源朝臣多・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衞大將太皇太后宮大夫陸奥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良世・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彈正尹藤原朝臣冬緒・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在原朝臣行平・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衞門督源朝臣能有・參議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近江守忠貞王・參議正四位下行右兵衞督兼伊豫權守源朝臣冷・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兵衞督兼播磨權守源朝臣光・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近江權守藤原朝臣諸葛・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播磨守藤原朝臣山陰・參議正四位下行皇太后宮大夫兼備中守藤原國經・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近衞中將藤原朝臣有實・參議正四位下源朝臣是忠等奏言。謹検、舎故諱新、禮經攸着。親盡造毀彜典斯存。由是言之、八月九日、田原天皇國忌。昭穆之義漸疎、崇親之理既遠。酌諸故實、宜從省除。謹録事情、伏聽天裁。奏可。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六月十九日戊申》○十九日戊申。勅。贈皇太后(澤子)、承和六年六月晦日崩。依太政官今月十七日論奏、省八月九日田原天皇國忌。以六月晦日、設國忌斎會於東大寺。頒下百官及五畿七道諸國訖。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六月廿日己酉》○廿日己酉。公卿執太政官曹司庁、任所國選擬郡司。策命如常。」以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佳美子、爲女御。是日。遣彈正少弼從五位下安倍朝臣肱主・判官巡察彈正正六位上菅原朝臣宗岳・主典左衞門少志大初位下桜井田部連貞世等於大宰府、推殺害筑後守都朝臣御酉事。太政官下符大宰府稱。依彼府去六月六日解状、可早追捕射殺筑後守都朝臣御酉凶賊之状、七月十九日下知已了。而弦望屡遷、寂无音驛。論之急務、何其可然。今得大弐從四位上安倍朝臣貞行辭状稱。八月一日、捕獲賊類。須加覆掬、具以言上。而所有監典等、或奉使未歸、或隨例多事。望請。被遣朝使、勘究罪人者。凡凶党爲害、國家所憂。禍數發於匪圖、情何拘其常理。而寄事繁劇、遲留不斷、外朝之謂、豈容如此乎。夫有非常之変、當施一切之議、仍特遣件等人、發〓其事。府宜承知、聽使處分。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六月廿三日壬子》○廿三日壬子。遣式部大丞正六位上坂上大宿禰茂樹・勘解由主典從七位下凡直康躬等於石見國、推訴訟事。下知彼國司稱。介外從五位下忍海山下連氏則等、去月六月六日解稱。管邇摩郡大領外從八位上伊福部直安道、率部内百姓、來囲權守從五位下下毛野朝臣氏永、爲政乖法、仍奪取印匙。以授傍吏、守氏永以剱撃傷氏則妻下野屎子者。又守氏永、同月十五日奏上稱。傍吏發賊兵、擬殺氏永、即令凶賊奪取印匙鈴等、以杖撃氏永、打杭地上、張着手足、鎖籠倉裏者。今如奏解状、事緒各異、實状不同。非遣朝使、何決〓渭。仍爲推問其由、差遣茂樹等。國宜承知、聽使處分。」勅、以近江國米百五十六斛・丹波國米三百七十九斛・貞觀錢十二貫文、充嘉祥寺造五重塔料。」夜偸児入民部廩院倉、盗取米一斛五斗。爲行夜者所捕得。偸児引刀自刺不死。遣検非違使、送入於獄。#(仁和元年六月廿日癸酉條に同文あり)
《卷四十六逸文元慶八年(八八四)六月廿九日戊午晦(『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廿九日戊午晦。地震。」(『日本紀略』)大祓於朱雀門前。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七月二日庚申》○秋七月己未朔。二日庚申。天皇御紫宸殿、視事。親王公卿侍焉。
《卷四十六逸文元慶八年(八八四)七月三日辛酉(『日本紀略』)》○三日辛酉。上総國言。木連理。
《卷四十六逸文元慶八年(八八四)七月四日壬戌(『日本紀略』)》○四日壬戌。廣瀬龍田祭。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七月五日癸亥》○五日癸亥。推筑後國殺害使彈正少弼從五位下安倍朝臣肱主奏言。獄令云。犯罪皆於事發處、官司推斷。又條云。犯罪笞罪群決之。杖罪以上、群斷定送國。覆審訖、徒杖罪及流、応決杖。若応贖者、即決配徴。諸國斷流以上、若除免官當者、皆連写案、申太政官。然則、推斷之法、皆於犯處。而大宰府解稱。大監平高平等、連繋罪人、向府訖者。高平等不請處分、輙捕送府、府司不責其由、輙受拷問。今使等欲向事發處、罪人在府、執罪人居、可乖法意。欲率罪人、向事發國、府司且經勘問、略知端緒。使等在彼、訊鞫之日、事有失語、可喚府司。加之、罪人數多、率將有煩。望請。於府推問、使還之日、依法責返抄、并印署日記、一准諸國之例。右大臣(源多)宣。奉勅依請下知。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七月六日甲子》○六日甲子。太政大臣抗表稱。臣伏奉去月五日詔命、欣戴啓處无聊。臣貪見聖化、思〓〓愚。況蒙綸言、翊袞職。誠以区区於待旦、以吁尭心(叶尭典)、汲汲於戴星、無負湯誥。而天資〓弱、病累稍仍。受仮而出、既〓數旬。扶病而興、未朝一日。雖励離疎之質、難堪吉甫之勤。匪啻微臣坐貽罪辜、還恐庶績或成壅遏。方今、左右大臣、朝之柱石、國之葭〓。舜既任其〓龍、周能得其魯衞。画一之寄、將更待誰。伏望。枉降天鑑、許臣微懷養生衡宇之中、久戴尭舜之化。謹奉表以聞。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七月八日丙寅》○八日丙寅。勅。太政大臣、省表具之。公義爲股肱、親是朕之傍頼。伊自疇初、密於漆之投膠、深於魚之憑水。豈啻古今名臣之分而已哉、一日不見如三秋。故望其日日入朝、一事不相詢如蒙霧。故命其事事諮稟、欲今天知朕之於公、无一日不相見、无一事不相詢也。是復所以爲當時之重鎮、爲後嗣之元亀者也。必王室之政、無所不知、有司之事無所不統。足以分朕〓食宵衣之憂、慰朕靈懷側席之望。如何、責阿衡、以忍労力疾、役冢宰以侵暑冒寒乎。公其頤養精神、臥治職務、亦加將攝、無替釐益。國家昇平、所望於公、聽政久視、亦所望於公。公其悉之。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七月十一日己巳》○十一日己巳。天皇御紫宸殿、視事。賜親王公卿飮宴。左右近衞逓奏音樂。宴樂享日、極歓方罷。賜衣被次侍從已上、預見參賜禄者八九人。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七月十五日癸酉》○十五日癸酉。授武藏國正五位下勳六等畦切神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小野神正五位上。上総國正四位下勳五等玉崎神正四位上。正五位下勳五等姉前神・飯富神、並正五位上。正六位上建市神・田原神、並從五位下。
《卷四十六逸文元慶八年(八八四)七月十九日丁丑(『日本紀略』)》○十九日丁丑。雷雨。諸衞陣、於階下。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七月廿七日乙丑》○廿七日乙丑。雷雨。震燒山背國愛宕郡委穀倉一宇。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七月廿九日丁亥》○廿九日丁亥。天皇御紫宸殿、觀覽相撲。不改閤門、親王公卿侍殿上、侍從侍宜陽殿西廂。相撲既訖、左右近衞奏音樂。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七月卅日戊子》○卅日戊子。天皇御紫宸殿、覽相撲。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八月己丑朔》○八月己丑朔。辰時、天西有聲、如雷一度。」天皇御紫宸殿視事。太政大臣已下參議已上侍焉。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八月四日壬辰》○四日壬辰。自戌至子、小星四方流散。殞墜如雨。」勅、令上総國、括逐境内浪人。先是、彼國司言。齊衡二年六月廿五日格稱。太政官去延暦十六年四月廿九日、下大宰府符稱。括責浮宕、先已下知。今聞、秩満解任之人、王臣子孫之輩、結党群居、同悪相濟、侫媚官人、威陵百姓、妨農奪業、爲蠹良深。宜厳検括、勤還本郷。情願留住、便即編附、去留之事、夏月令畢、附大帳使、別状申上。若犯者、不論蔭贖、科違勅罪、移配遠處。土人容而不申官、國司知而不糺者、又與同罪。宜重告知、厳令検括者。今國□□□□□□半、而前司子弟、不順國政、富豪浪人、乖吏所行。至于勘納官物、対捍國宰、陵寃郡司。租税多逋、調庸闕貢、職此之由。望請。准彼格放逐。但情願留住、從國務者、量状貫付土戸。從之。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八月五日癸巳》○五日癸巳。自日没至人定、流星「(『日本紀略』)東西南北分散、行殞如雨。自人定至夜分、或出入紫微宮、」或出入北斗貫索。陵内外宿、其數「(『日本紀略』)不可勝計。」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八月六日甲午》○六日甲午。天皇御仁寿殿、覽弄玉童於庭。左近衞府奏音聲。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八月十三日辛丑》○十三日辛丑。伊勢斎内親王、臨鴨水、修禊事。即便入初斎院、於雅樂寮。公卿陪從、所司供奉、如常儀。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八月十五日癸卯》○十五日癸卯。天皇御紫宸殿、閲覽信濃國貢馬。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八月十六日甲辰》○十六日甲辰。分遣大中臣氏人等、左右京五畿内七道諸國解除。以十一月、可修大嘗會也。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八月十九日丁未》○十九日丁未。釋奠如常。從五位下行助教浄野朝臣宮雄發禮記題。文章生学生等賦詩。讌禮未竟、雷霆發聲。公卿遽參内内裡。去九日丁卯、可行此禮。而六日負氷牝馬、於主水司傷胎。馬主隱藏、不令人知。司以其氷、供奉御膳。後遂發顕。故延而行之。「(仁和元年八月十五日丁卯是日條の重出)伊勢斎内親王、將修禊事。而典藥大屬蜂田岑範、去十一日夜於寮中頓死、邪穢延染供奉諸司。仍停止。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八月廿日戊申》○廿日戊申。天皇御紫宸殿、喚明經博士等於御前、命論五經義、如舊儀。賜禄有差。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八月廿六日甲寅》○廿六日甲寅。「勅令尾張國愛知郡、以定額願興寺、爲國分金光明寺。縁本金光明寺災火燒損也。(『日本紀略』)」新造神琴二面、奉充春日神社。以神護景雲二年十一月「九日所充破損也。(『日本紀略』)」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八月廿七日乙卯》○「廿七日乙卯。(『日本紀略』)」參議刑部卿正四位上兼行近江守忠貞王卒。忠貞王者、二品賀陽親王之子也。〈云々〉。年六十五。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八月廿八日丙辰》○廿八日丙辰。以山城國正税稻千三百八十七束、充造左京北辺溝橋料。」出雲國正税八萬束・長門國三萬束、各班給部内百姓。以去年不登、民無宿儲、苗種不下、農業可廃也。」出羽國百姓課并不課一千九百四十九人、下符民部省、除弃大帳。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八月廿九日丁巳晦》○廿九日丁巳晦。以平朝臣等子爲女御。」「於朱雀門前大祓。以可修大嘗會也。(『日本紀略』)」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九月戊午朔》○九月戊午朔。天皇御紫宸殿視事。「(十一月戊午朔の一部重出。)中務省率陰陽寮、就内侍、奏進御暦。」親王公卿並侍。」遠江國浜名橋長五十六丈・廣一丈二尺・高一丈六尺。貞觀四年修造、歴廿余年、既以破壞。勅、給彼國正税稻一萬二千六百四十束改作焉。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九月二日己未》○二日己未。信濃國言。獲木連理二。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九月三日庚申》○三日庚申。定御斎燒燈。「是日。寅時有(『日本紀略』)」大流星。長一丈許。自南東行西北。遂殞於地。其響如雷。
《卷四十六逸文元慶八年(八八四)九月五日壬戌(『類聚國史』)》○五日壬戌。大隅守從五位下時統宿禰當世修解申請稱。大隅・薩摩・日向・壱岐・対馬等國嶋、四度公文、進大宰府、國嶋雜掌、不更向京。而此國自天長元年以降六十一年、未請税帳返抄。就中、自天長元年迄貞觀十五年、合五十年、正税返却帳所徴、勘出穀穎二百五十一萬二千六百九十束、自貞觀十六年迄當年、一十一年、公文未勘、亦其帳未進。然則、勘出之穀、未知幾許。望請。准六國、雜掌勘辨彼帳。太政官處分。依請、即下知大宰府。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九月九日丙寅》○九日丙寅。重陽之節。天皇御紫宸殿、賜宴群臣、喚文人賦詩。内教坊奏女樂。宴享賜禄各有差。」太政官處分。越前國氣比神宮封租穀、勘納神庫、充祭祀費、國宰宮司、相知出納。又停國司充神封戸百姓、於他役焉。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九月十日丁卯》○十日丁卯。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遍照奏言。雲林院者、故無品常康親王之舊居也。親王出家爲沙門、貞觀十一年二月十六日、以此院付嘱遍照曰。深草天皇(仁明)登遐、常康落髪。昊天罔極、徳猶難報。思欲永爲精舎、令学天臺之教。伏思。元慶寺永置年分度僧三人、傳天臺之法、行試度之道。請以爲元慶寺別院、成親王之心願矣。但院中雜事、択遍照門徒之中、堪幹事者、令其勾當。勅。依請聽之。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九月十一日戊辰》○十一日戊辰。天皇御朝堂院小安殿、遣從四位上行神祇伯棟貞王・大副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有本等、奉伊勢大神宮幣。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九月十四日辛未》○十四日辛未。勅、以新錢卅三貫、相分給左右京職出擧、以其子錢送大学寮、充学生菜料。先是、大学頭從五位上兼守右少辨藤原朝臣佐世奏言。「(『類聚國史』)拠式、左右京職出擧、以其息利、送大学寮、充学生菜料。弘仁之前、毎年有送、天長以降、絶而不納。其隆平永寶者、延暦十五年新貨也。厥後、錢文改易、惣經五度。兩職須毎改舊慣、請換新錢。而惣略其事、全失本物、遂使生徒、積歎無菜。今尋物意、給諸司公廨錢者、修理官舎也。全猶新泉初湧、十倍本源。況大学者、百川之学海、九流之道淵也。大厦棟梁、於是乘育、巨川舟〓、於是可採。論其弘益、豈校官舎。以彼比此、相去既遠。望請。准拠式文、充給新錢、毎年出擧、依例令送。若致未進、將拘職司考禄。詔從之。」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九月十六日癸酉》○十六日癸酉。令近江丹波兩國各造高瀬舟三艘。其二艘、長三丈廣五尺。二艘長二丈一尺廣五尺。二艘長二丈廣三尺。送神泉苑。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九月十七日甲戌》○十七日甲戌。勅、元慶寺置傳法阿闍梨。傳燈大法師位惟首・傳燈大法師位安然、令教授眞言業年分度者。先是、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遍照奏言。依太政官去元慶元年十二月九日下牒、毘盧舎那・金剛頂、摩訶止觀等業各一人、毎年十二月十六日試度之。夫以、顕教宗者、不簡授業之師、至眞言教者、未灌頂者、不能讀一句、除非阿闍梨、不聽輙傳授。所謂毘盧舎那・金剛頂等經、尤是眞言之秘藏、密教之本根也。不置傳教阿闍梨、誰能傳此教。僧惟首安然等、智行兼資、精進無倦、堅持利物之誓、漸積傳燈之功。年來執遍照之辺、稟学胎藏金剛兩部大法既訖。今夏臘是高、器堪師範。望請。准延暦寺例、授傳法阿闍梨位、「阿闍梨位」敷演秘教、試練学徒。從之。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九月十八日乙亥》○十八日乙亥。申時雷電雨雹。摧傷草木之葉。占曰。凡雹者、冬之過陽夏之伏隱也。過夏冬温伏隱夏寒矣。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九月廿日丁丑》○廿日丁丑。恒貞親王薨。不任葬司。以喪家不經奏聞、殯斂既訖也。帝不見事三日。親王者、淳和太上天皇之第二子也。母太皇太后諱正子、嵯峨太上天皇之女焉。親王、性寛雅、美風姿。「(『日本紀略』)天長十二年春、皇帝御淳和院、讓位仁明天皇、立親王爲皇太子。承和五年、皇太子年十二、冬十一月、於紫宸殿加元服。天顔咫尺、麗容厳備、降殿拝舞、擧止閑麗。九年七月十五日、嵯峨太上天皇崩。十七日、彈正尹阿保親王、奉書嵯峨太后、封緘曰。春宮坊帶刀舎人伴健峯有謀叛事。同廿三日、廃皇太子於淳和院。嘉祥二年正月、授三品。頃之、出家爲沙門、名曰恒寂。崇信佛道、精進持戒、經歴歳時、絶而无虧。沐浴静坐、无病而薨。(『扶桑略記』參照)」年六十。遺命薄葬、務從率倹。嘗太子未廃之前、有玉児引裾坊牛車善辛苣之謡。太子駕牛車、出禁中。童謡有驗、果而然矣。(『續日本後紀』承和九年八月甲戌條參照。)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九月廿一日戊寅》○廿一日戊寅。授相模國從四位上寒河神正四位下。淡路國從五位下湊口神・久度神、並從五位上。
《卷四十六逸文元慶八年(八八四)九月廿五日壬午(『日本紀略』・『西宮記』)》○廿五日壬午。伊勢國司言。朝明郡生連理樹一。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九月廿九日丙戌》○廿九日丙戌。任官。(『日本紀略』)」出羽國司言。今年六月廿六日、秋田城雷雨冥晦。雨石鏃廿三枚。七月二日、飽海郡海浜、雨石類鏃。其鋒皆向南。陰陽寮占云。彼國之憂、応在兵賊疾疫。」先是、國忌斎會布施、依式充用官家功徳分封物。是日、勅。自今以後、停用彼封物、以官庫物充之。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月戊子朔》○冬十月戊子朔。天皇御紫宸殿、賜宴群臣。左右近衞府逓奏音樂。勅、令參議右衞門督藤原朝臣諸葛、前伊勢守藤原朝臣諸藤兄弟、彈琴爲歌。日晩、賜禄各有差。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月二日己丑》○二日己丑。任大嘗會御禊裝束并前後次第司。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播磨守藤原朝臣山陰、爲装束司長官。右中辨正五位下安倍朝臣清行、爲次官。判官二人、主典二人。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在原朝臣行平、爲前次第司長官。從五位上行式部少輔兼文章博士加賀權守菅原朝臣道眞、爲次官。判官・主典各二人。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衞門督源朝臣能有、爲後次第司長官。從五位上行兵部少輔源朝臣遠、爲次官。判官・主典各二人。」下知出羽國、勤慎警固。以雨鏃見之恠、兵疫示凶也。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月三日庚寅》○三日庚寅。令近江・越前兩國、禁遏諸司諸家諸衞府使、強雇往還人馬。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月四日辛卯》○四日辛卯。授土左國正六位上堰留神、石留神、並從五位下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月八日乙未》○八日乙未。天皇御紫宸殿左近衞、兵衞等衞門等府獻物。去五月六日競走馬之輸物也。親王公卿並侍。左近衞府奏音樂。宴飮畢景、賜禄有差。是日。有勅、太政大臣禄法、雜俸依式行之。先是、太政大臣表請減省。准左右大臣、今復舊數焉。「位禄、文武天皇慶雲二年十一月庚辰、有詔、加親王臣食封各有差。是五位有食封、至是代位禄也。」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月廿二日己酉》○廿二日己酉。差定大嘗會御禊陪從親王已下五位已上八十四人。令諸司給朝服。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月廿八日乙卯》○廿八日乙卯。行幸鴨河、大修禊事。天皇践祚之年十一月、修大嘗會祭。先一月、備法駕、建旗鼓、行臨水盥禊之例也。是日、聽京城萬民會集縦視。山城國獻物。親王已下五位已上、賜禄有差。日暮、鸞輿還宮。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一月戊午朔》○十一月戊午朔。天皇御紫宸殿視事。中務省率陰陽寮、就内侍、奏進御暦。
《卷四十六逸文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一月三日庚申(『日本紀略』)》○三日庚申。平野春日祭。(『日本紀略』)
《卷四十六逸文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一月四日辛丑(『日本紀略』)》○四日辛丑。梅宮祭。(『日本紀略』)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一月五日壬戌》○五日壬戌。甲斐國言。嘉禾生管山梨郡石禾郷正六位上清原眞人當仁宅。其一、十三茎五十穂、其一、十二茎四十三穂。當仁、是從四位上豐前王之子也。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一月六日癸亥》○六日癸亥。夜地震。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一月十日丁卯》○十日丁卯。建散位從四位下良末王、奉幣於伊勢大神宮、告以可修大嘗會。天皇御朝堂院小安殿發焉。」「(九月十一日戊辰條の重出。)戊辰。天皇御朝堂院小安殿、遣從四位上行神祇伯棟貞王・大副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有本等、奉伊勢大神宮幣。」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一月十七日甲戌》○十七日甲戌。授伊豫國正六位上井河神從五位下。
《卷四十六逸文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一月十九日丙子(『日本紀略』)》○十九日丙子。大原野祭。
《卷四十六逸文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一月廿日丁丑(『日本紀略』)》○廿日丁丑。園韓神祭。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一月廿一日戊寅》○廿一日戊寅。鎮魂祭如常。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一月廿二日己卯》○廿二日己卯。天皇御朝堂院、親奉大嘗祭。先御悠紀殿、後御主基殿。親王公卿、文武百寮、小斎大斎、宿侍如式。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一月廿三日庚辰》○廿三日庚辰。未鶏鳴、大嘗宮祭禮既訖。天皇幸豐樂殿。巳時、御悠紀帳、賜宴群臣、悠紀國獻物。未時、移御主基帳。群臣移執主基座。主基國奏風俗歌舞。日暮、以悠紀國獻物衣被、賜親王已下五位已上。諸有雜怠及内外文武官未得解由者、皆預焉。是夜、天皇留豐樂殿後房。文武百官侍宿。親王已下參議已上、侍御在所。琴歌神宴、徹夜歓樂、賜御被。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一月廿四日辛巳》○廿四日辛巳。巳時、天皇御悠紀帳、賜宴群臣、主基國獻物。未時、移御主基帳、群臣移座。及主基國奏風俗歌舞、賜主基國所獻衣被、一如昨日儀。是夜、天皇留御、王公以下百官、侍宿亦如昨。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一月廿五日壬午》○廿五日壬午。鉄撤去悠紀主基兩帳。天皇御豐樂殿廣廂、宴百官。多氏奏田舞。伴佐伯宿禰兩氏奏久米舞。安部氏吉志舞。内舎人倭舞。入夜、宮人五節舞、並如舊儀。宴享賜絹綿有差。各有差。諸司官人五位已上、有雜怠、及諸國司就事入京、并新除外吏過裝束程未向任之輩。皆預之。但未得解由者、不在預限。宣詔曰。天皇〈我〉大命〈良萬止〉勅大命〈乎〉諸衆聞食〈止〉宣。今日〈波〉大嘗會〈乃〉直相〈乃〉豐樂畢日〈仁〉在。故是以、黒〈支〉白〈支乃〉御酒赤丹穂〈爾〉食〈惠良支〉罷〈止〉爲〈天奈毛〉、常〈毛〉賜酒〈乃〉幣〈乃〉御物賜〈久止〉宣。」授無位直實王從四位下。「(『類聚國史』)從四位上行左近衞權中將兼備前守源朝臣興基正四位下。從四位下行丹波權守源朝臣興範・伊勢守藤原朝臣興世、無位源朝臣舊鑑・源朝臣是貞、並從四位上。右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平朝臣正範・左少辨藤原朝臣有蔭、並從四位下。上野介從五位上安倍朝臣興行・備前權守源朝臣加・神祇大副大中臣朝臣有本・備前介源朝臣淵・伊勢權守藤原朝臣有文・右衞門權佐兼備前權介藤原朝臣有穂・勘解由次官兼伊勢權介惟良宿禰高尚等、並正五位下。大宰少弐從五位下御室朝臣安常・備
中權介源朝臣進・伊勢介南淵朝臣興世・伊豫介善淵朝臣愛成・伊勢權大掾笠朝臣秋用・散位藤原朝臣貞幹等、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行采女正時原宿禰春風・助教中原宿禰月雄、无位源朝臣令行・源朝臣來・大内記正六位上小野朝臣千里・式部大丞高階眞人茂範・散位藤原朝臣恒泉・伊勢少掾當麻眞人春興・備前權掾藤原朝臣元佐・備前掾藤原朝臣世武・伊勢大掾文室朝臣正眞・左近衞將監紀朝臣益國・右兵衞大尉巨勢朝臣御津、備前權掾從六位上藤原朝臣秀高・大膳亮藤原朝臣秀行・右近衞將監兼備前權掾山口朝臣連松・少判事橘朝臣時生・大舎人助正六位上實雄王・主水正忠臣王・皇太后宮少進藤原朝臣常淵・式部大丞坂上大宿禰茂樹・散位八多朝臣清直・大外記嶋田朝臣惟上・右衞門大尉多治眞人安方等、並從五位下。左大史正六位上兼行算博士家原朝臣高郷外從五位下。」夜鸞輿還宮。」授右近衞將監正六位上源朝臣忠相・左衞門大尉平朝臣有廣、並從五位下。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一月廿七日甲申》○廿七日甲申。女叙位〈男二人、女十五人。〉「(『類聚國史』)授右近衞將監正六位上源朝臣忠相・左衞門大尉平朝臣有廣、並從五位下。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二月丁亥朔》○十二月丁亥朔。日有蝕之。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二月二日戊子》○二日戊子。勅、遣左衞門佐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高經・六位六人・近衞一人・鶏七聯・犬九牙於播磨國、中務少輔從五位下在原朝臣弘景・六位四人・近衞一人・鷹五聯・犬六牙於美作國、并獵取野禽。》○鶏七聯、〓七聯(『類聚國史』)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二月五日辛卯》○五日辛卯。以右大辨從四位上兼行勘解由長官橘朝臣廣相、爲參議。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二月十一日丁酉》○十一日丁酉。於神祇官、修月次神今食祭。内裡犬産故也。天皇不御神嘉殿、公卿行事。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二月十六日壬辰》○十六日壬辰。授肥前國正四位下田嶋神正四位上。從五位下金立神從五位上。甲斐國正六位上船形神從五位下。「是日。(『日本紀略』)」定贈皇太后山城國愛宕郡中尾山陵四至之堺。東限谷、南田、西隍、北谷。有山四町五段。下知中務治部兩省・施藥院・山城國。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二月十七日癸卯》○十七日癸卯。太政大臣獻物。奏音樂。親王公卿並侍。自晨至夕、歓宴乃罷。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二月十九日乙巳》○十九日乙巳。於仁寿殿、始修佛名懺悔。限以三日。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二月廿日丙午》○廿日丙午。定毎年獻荷前幣十陵五墓。近江宮御宇天皇山階山陵在山城國宇治郡。平城宮御宇天皇後田原山陵在大和國(光仁)。桓武天皇山陵在山城國紀伊郡。贈太皇太后藤原氏(乙牟漏)長岡山陵在山城國乙訓郡。祟道天皇八嶋山陵在大和國添上郡。平城太上天皇楊梅山陵在大和國添上郡。仁明天皇深草山陵在山城國紀伊郡。文徳天皇田邑山陵在山城國葛野郡。太皇太后藤原氏(明子)後山階山陵在山城國宇治郡。贈皇太后藤原氏(澤子)鳥部山陵在山城國愛宕郡。贈太政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不比等)多武岑墓在大和國十市郡。贈太政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長良)墓在山城國宇治郡。贈正一位藤原氏(長良の妻)墓在山城國紀伊郡。贈太政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総嗣)墓在山城國愛宕郡。贈正一位藤原氏(総嗣の妻數子)墓在山城國同郡。停廃田原天皇山陵・太皇太后考太政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良房)、妣贈正一位源氏(潔姫)兩墓、不預別貢荷前幣。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二月廿一日丁未》○廿一日丁未。授攝津國正六位上三嶋神從五位下。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二月廿五日辛亥》○廿五日辛亥。勅、以山城國愛宕郡鳥部郷地四町、爲贈正一位藤原朝臣総嗣墓地。以同郡八坂郷地十町、贈正一位藤原朝臣數子墓地。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二月廿六日壬子》○廿七日壬子。前遠江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清保言。清保在任之日、乘穀穎四十二萬一千三百七十六束、積在諸郡。請令新司付帳。太政官下符、令注載税帳。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二月廿八日甲寅》○廿八日甲寅。天皇御建禮門、分遣公卿已下次侍從已上於諸山陵墓、獻荷前幣如舊儀。
《卷四十六元慶八年(八八四)十二月卅日丙辰》○卅日丙辰。朱雀門前大祓。公卿行事。」夜、天皇御紫宸殿、追儺如舊儀。
《卷四十六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十六



《卷四十七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十七 〈起仁和元年正月、盡六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勅撰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正月丁巳朔》仁和元年正月丁巳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賀。太政大臣行内辨。太政大臣儀、不可行内辨。是日有別勅行之。是權時之事也。先是、山城・伊勢・尾張・遠江・上総・美濃・信濃等國、上言木連理。甲斐國獲嘉禾。是日、奏於庭焉。禮畢鸞輿還宮。宴侍臣於紫宸殿。雅樂寮奏音樂、如舊儀。宴享賜被。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正月二日戊午》二日戊午。群臣奉參太皇太后・皇太后宮。賀新年也。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正月七日癸亥》七日癸亥。天皇御紫宸殿、覽青馬。賜宴群臣、奏女樂、如儀。日暮、賜禄有差。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正月八日甲子》八日甲子。於大極殿、始講最勝王經。以元興寺僧延保、爲講師。天皇臨幸聽之。是日。犬遺屎於紫宸殿前版上。陰陽寮占曰。可慎兵火。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正月十一日丁卯》十一日丁卯。諸司獻剛卯杖。天皇不御紫宸殿。付内侍奏。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正月十二日戊辰》十二日戊辰。寅時、填星貫月。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正月十三日己巳》十三日己巳。勅、以攝津國爲奈野、爲太政大臣狩鳥野。樵蘇放牧、依舊勿制。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正月十四日庚午》十四日庚午。大極殿斎講事畢、僧綱引名僧、奉參内裏。論議如常。賜被而罷。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正月十六日壬申》十六日壬申。踏歌之節。天皇御紫宸殿、賜宴侍臣。宮人踏歌如常。賜禄各有差。是日。以散位從四位下十世王、爲中務大輔。散位正四位下源朝臣本有爲治部卿。從五位下行内藏助源朝臣希爲民部少輔。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茂行爲兵部少輔。從三位行右京大夫基棟王爲刑部卿。從五位上行兵部少輔源朝臣建爲大藏大輔。從四位下行中務大輔源朝臣至爲右京大夫。外從五位下行大外記巨勢朝臣文宗爲河内介。從五位上手大藏大輔多治眞人藤善爲攝津守。散位外從五位下丸部臣臣百世爲尾張介。散位從五位上源朝臣進爲參河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幹中武藏守。從五位上行散位頭小野朝臣國梁爲上総介。參議正四位下源朝臣是忠爲近江守。散位從四位下源朝臣貞恒爲美濃守。從五位下行信濃權介良岑朝臣唯實爲正介。從五位下行式部大丞坂上大宿禰茂樹爲出羽守。從五位下行助教浄野朝臣宮雄爲越前介、助教如故。從五位下行丹波介伴宿禰枝雄爲能登守。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忠憲爲但馬介。外從五位下行出雲權介大藏宿禰闊勝爲正介。參議正四位下行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國經爲播磨守、皇太后宮大夫如故。從五位上行相模權守藤原朝臣春幹爲備前介。散位從五位上貞朝臣登爲備中守。右京亮從
五位下伴宿禰春雄爲紀伊介。從四位下行右近衞少將平朝臣正範爲阿波權守。從五位上行民部少輔藤原朝臣安嶺爲守。從五位下行大外記嶋田朝臣惟上爲土左守。從四位下主治部卿兼行武藏權守源朝臣行有爲大宰大弐。散位從五位上行右衞門權佐兼備前權介藤原朝臣有穂爲左近衞少將、備前權介如故。從五位上左兵衞佐兼越中守源朝臣湛爲右近衞少將、越中守如故。是日。自未至申、日上有背向外。其体如張弓、長二許丈。」以山城國乙訓・紀伊・綴喜三個郡官田五町二段百八十九歩、給彈正臺番上料。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正月十七日癸酉》十七日癸酉。天皇御建禮門、觀射禮。是日。始禁着用貂裘。但參議已上不在制限。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正月十八日甲戌》十八日甲戌。天皇御射殿、觀覽四府賭射。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正月廿一日丁丑》廿一日丁丑。於仁寿殿、内宴近臣。教坊奏女樂。近臣之外、文人預席者五六人賦詩。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正月廿二日戊寅》廿二日戊寅。左兵衞大尉正六位上在原朝臣棟梁・左衞門大尉正六位上良岑朝臣遠年並授從五位下。進四品紀内親王階加三品。授從五位上在原朝臣文子正五位下。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二月丁亥朔》二月丁亥朔。大学寮釋奠。公卿大夫畢至。明經博士論議、文章生等賦詩如常。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二月四日庚寅》四日庚寅。祈年祭。諸司供事如常。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二月八日甲午》八日甲午。先是、神祇官奏請。去貞觀十七年四月十七日有勅、以山城國葛野郡上木嶋・下木嶋兩里乘田五段、奉充從一位平野神社。而班田使圖帳、不注神田、収公班給百姓口分。望被返充。是日、勅有司令返奉。以山城國愛宕・紀伊兩郡官田七町百卅歩、充同神社預一人・御炊女四人月料禄、停給見米也。」令和泉國、官田稻率穎十五束、〓穀一斛。以國司申請也。」聽信濃國、以乘田卅町、営國厨佃。但其地子任例、進納太政官厨、永爲恒例。彼國営佃、自此始焉。」治部省言。去元慶六年六月三日格稱。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遍照奏状稱。頃年受戒之輩、事多不法、但以戒牒、專爲公驗、自稱眞僧、眩人耳目。自今以後、受戒之日、省寮威從、共向戒壇、子細勘會官符度縁、即令登壇受戒、便収取受戒者戒牒、具注後紙、以其本籍姓名、省寮相共押署、捺以省印者。謹案公式令云。応會之事、以七月卅日以前爲斷。注云。「十二月上旬勘了」被官諸司、皆於所管勘校。自余諸司、各本司勘審。然後長官押而署也。而今僧綱不署、省寮何押。古無蹤迹、今有疑殆。望請。准於度縁、三司共署、捺以省印者。勅依請焉。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二月九日乙未》九日乙未。勅、以攝津國菟原郡官田二町一段、給造墨長上要劇料。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二月十日丙申》十日丙申。授下野國正五位上三和神從四位下。肥前國從五位上天山神正五位下、稻佐雄神・堤嶋神并從五位上。但馬國正六位上絹卷神、伊豫國正六位上徳威神・門嶋神・宇和津彦神并從五位下。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二月十三日己亥》十三日己亥。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遍照上表曰。小僧遍照言。鐘鳴漏盡、當休昏夜之行、鞭策程遠宜税玄黄之賀。故益而終損、已聞之於大聖、満者猶溢、將〓之於小僧。遍照、昔在陛下龍潜之時、陪蕃邸而委質、〓乎深草象耕之日、歸簪〓而出家。既而身蛻囂埃、志厭栄利。白業不退、素〓所甘也。去元慶三年、詔授權僧正、寵加非次。聞之者咸驚、栄出殊常、當之而多耻。遂深執降退、頻上表章、而未蒙哀充、屡換星霜。會陛下金輪撫運、紺殿垂衣。小僧以豐沛之故老、遇慶泰之新朝。中使相望、慰問荐臻。是故、雖愧出山、未辭詣闕。伏以、俗士之事君也、欲効忠勤、不惜筋力。然而、當於授杖之年、猶有懸車之禮。況禪徒之業、戒律爲先。縦在少壯之質、何踏聚落之塵。今衰暮之齢、殆盈七十。蒙昧時及、病痾日侵。而久忝上綱、人謂之不知足。或侍中禁、世誚之爲〓栄。小僧初剃髪之日、心誓自謂。〓跡俗間、終命山窟。豈圖、既迫桐柳之秋、更嬰綱維之累。小僧爲陛下之舊臣、陛下昭小僧之宿意。天鑑切漢、何必指河。伏冀、陛下降宸〓之洪霈、免僧正之崇班、則開賢路於法務、寂愚慮於禪門。無任慊欸之至、謹奉表陳乞以聞。〔歸簪、〓簪(『類聚國史』)〕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二月十五日辛丑》十五日辛丑。園韓神祭如常。」左京人大舎人助氏宗王男岑兄・岑行・岑良・岑安・岑依・岑永、正六位上彌並王男善益・秋實・秀範、春淑、正六位上富貞王男恒並・恒世・今恒・浄恒・良並・恒身・恒秀等十九人、賜姓惟原朝臣。其先出自田原天皇之後、春日親王也。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二月十六日壬寅》十六日壬寅。地震。」加賀國加賀郡彌勒寺預于定額。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二月十七日癸卯》十七日癸卯。太皇太后(明子)、請減服御、以助公用、還女官令直本司。勅命有司、返納物有其數焉。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二月十八日甲辰》十八日甲辰。夜東京一條衞士町失火、延燒三百余家。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二月廿日丙午》廿日丙午。以散位從五位下斎部宿禰伯江、爲神祇少副。從五位下今扶王爲侍從。從四位下行山城守和氣朝臣彜範爲内藏頭。刑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永善爲縫殿頭。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世爲散位頭。縫殿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家爲民部少輔。散位從五位下布瑠宿禰今道爲造酒正。從五位下伴連定宗爲右京亮。從五位上行筑前守興我王爲山城守。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嘉樹爲甲斐守。從四位上源朝臣長淵爲武藏權守。從五位下行中納言兼民部卿在原朝臣行平爲陸奥出羽按察使、余官如故。從五位下行神祇少副大中臣朝臣常道爲丹波介。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氏江爲石見權守。從五位上守右近衞權少將在原朝臣友于爲播磨權介、本官如故。散位從四位上秀世王爲美作守。右京亮從五位下伴宿禰春雄爲紀伊守。前越前介從五位下平朝臣好風爲大宰少弐。從五位下行造酒正布勢朝臣園公爲筑前守。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近衞中將藤原朝臣有實爲肥後權守、中將如故。從五位下行内藏助源朝臣希爲右衞門權佐。從五位上行右馬助源朝臣昇爲左兵衞佐。從五位下守雅樂頭在原朝臣載春爲右馬助。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二月廿一日丁未》廿一日丁未。天皇御紫宸殿視事。大臣以下、參議以上並侍。從五位上行少納言兼侍從橘朝臣春行、就版奏請、踏印官符。是日。詔曰。自古撫蘿圖、臨瓊〓者、咸憲三微以敷教、粛五始而成規。想彼体元居正之爲、豈啻革故鼎新之務。朕〓以微〓、〓茲重光。懍々乎如乘奔而無轡也。日慎一日、忽復二年。龍星再躔、鳳律頻変。若歴年襲前號、恐謂我忘舊章。其改元慶九年、爲弘仁元年。」免除伊勢・備前兩國百姓去年庸、以供大嘗、當年事多費也。其卜食郡、免田租。諸家神寺封戸庸物、充正税穀焉。(仁和元年十二月廿一日丁未條に重出。)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二月廿八日甲寅》廿八日甲寅。無位安典王賜姓平朝臣。故二品仲野親王後、從四位上輔世王之子也。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三月三日戊午》三月丙辰朔。三日戊午。御斎燒燈。例也。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三月四日己未》四日己未。先是、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遍照上表辭職。是日、勅答曰。來表具之。公之於朕也、外結花、内投膠漆。非中路之傾蓋、拠前世之宿因。不意、寄事乞骸、解綱維於〓戸、矯詞知足、停影向於瑣窓。彼白衣之忌夜行、昔側聞諸有識、緇侶之告歸老、朝章以無存。公之有此言、朕未得其意。若非君子之戯、即忘我之甚乎。況運繋尭風、待方便智之安國、命含寒露、思神通力之養民。道不虚行、人能弘道。當朕新馭秋駕、願公〓鎮玄門。自今閣筆、勿傷朕懷。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三月五日庚申》五日庚申。先是、陸奥國解稱。國司事力、須依國例、載大帳、立丁見不輸色。而此徭丁充給之外、猶有留郡之丁稱不輸者。即此公損也。事力立丁、爲民之重役、黔首不堪其苦、流離他郷、雖加撫育、去多歸少。望請。准畿内例、差充単徭、以慰窮弊。至是、太政官處分、依請。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三月七日壬戌》七日壬戌。勅、遣從四位下行左馬頭藤原朝臣利基於近江國、從五以上主右近衞少將源朝臣湛於備後國、並臂鷹擡犬、行払野禽。路次往還并經彼之間、用正税供食焉。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三月八日癸亥》八日癸亥。遣左衞門少尉内藏有永・散位藤原朝臣野風於山城國、諸陵權助藤原國直・左衞門大志紀貞城於大和國、東市正御船宿禰弘方・右衞門少志穴太門繼・於河内國、主税大充朝原眞行於攝津國、令治官田。和泉國官田、聽二箇年納地子。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三月十日乙丑》十日乙丑。授常陸國正六位上於岐都説神從五位下。」太政官處分。下知長門國、送破銅手一人・掘穴手一人、於豐前國採銅使許。以豐前國民、未習其術也。」先是、紀伊國介外從五位下興道宿禰春宗解稱。去貞觀十五年交替、不用悪稻五萬七千九百卅一束、既爲藁芥、不更出計。請准未納、率廻成全物。至是許之。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三月十五日庚午》十五日庚午。式部省言。式云。諸國博士・医師者、奉試及第并其道博士等、並共擧申爲受業。自余爲非業。又云。諸國非業博士医師、以四年爲秩限。但出羽・大宰管内諸國、五年爲限。又云。諸國博士医師受業非業兩色、毎年三月一日、移送民部省。今案、件文、受業非業、才用不同。六年四年、秩限各異。而補任不辨其由、籤符隨無其状。今或國司稱非業、移民部省、號爲受業、歴及六年、至于有所司之勘、出本國止見任、徴俸料。愁訴之日、更下宣旨、數年之後、令満遺歴。如斯之累、誠在無文。望請。上件受業之徒、補任解文、姓名之下、擧各本業、明注其生、任符之面、隨被注載、非業之人、自如恒例。然則、國司更无疑殆、公政將有議者。勅從之。」以散位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茂陰爲大監物。從五位下橘朝臣代繼爲大和介。主殿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扶繩爲因幡介、主殿頭如故。是日。公卿於左仗頭、定修仁王會行事之人。」地震。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三月廿日乙亥》廿日乙亥。請僧百口於紫宸殿、讀大般若經。限三日訖。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三月廿一日丙子》廿一日丙子。元慶寺座主權僧正遍照奏言。検案内、依太政官去元慶元年十二月九日牒旨、胎藏金剛頂止觀業、学生等試度受戒、其來尚矣。凡授業選人、是興法利邦之由也。故諸寺皆令經階業、以備器用。望請。此寺年分僧等、復試夏講於當寺令行之。立義一階、於延暦寺、六月法華會令行之。階業方畢、准諸宗例、即叙満位。既有出身之始。豈無擢用之終。若割諸寺之分、頗有人法之煩。今尋擧用之閑地、唯有年闕之講讀。然検太政官去元慶六年六月三日符稱。年中所闕講讀師者、將令僧綱、因次薦擧補任者。今案事意、年闕不定、若无闕之時、雖一年空過、而若多闕之年、応諸綱頻擧。緬想朝恩、猶有余慶。至割一人、更有何愁。仍須年中所闕之内、或講師或讀師、最初闕者、毎年隨割一人、以此寺階業僧、依次申官補任。然則、不滅僧綱恒例之簡定、永建當寺授業之始終、佛日再中、扶衞寶祚、聖化遠傳、彌鎮國家。謹請恩裁者。勅從之。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閏三月丙戌朔》閏三月丙戌朔。太政官下符五畿内七道諸國稱。奉勅。新膺寶暦、始握睿圖。思仮冥衞於佛經、誚禍胎於家國。宜因循故實、令宮中左右京五畿七道諸國、同日二時講説仁王經。來四月廿六日、國司卒郡司百姓、潔斎戒慎、至心修之。宣告境内、當彼會日、禁斷殺生、一如恒典。対馬・壱岐兩嶋、雖不關講經、須同其潔慎。宜大宰府下知其意焉。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閏三月六日辛卯》六日辛卯。左辨官使部大石益行妻産女。無臀大孔、糞出自口。但其陰如常人。數日而死。」勅。毎年正月、大極殿斎講。是先聖之所始修也。徳厚利民。設大會之法座、慮深護國、演最勝之經王、才名抜萃、知徳出群、屈爲講師、其來尚矣。宜賜度僧一人、以代彼扶老之杖。立爲恒例。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閏三月十日乙未》十日乙未。授隱岐國從四位下天健金草明神從四位上。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閏三月十九日甲辰》十九日甲辰。授式部少丞正七位下藤原朝臣連永從五位下。」下総國海上郡大領外正六位上海上國造他田日奉直春岳、借外從五位下。以代百姓濟調庸也。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閏三月廿日乙巳》廿日乙巳。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連永爲大宰少弐是日。大風暴雨。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閏三月廿七日壬子》廿七日壬子。授甲斐國正六位上建岡神・藤武神並從五位下。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四月乙卯朔》夏四月乙卯朔。天皇御紫宸殿、視事。六府少將佐等、奏當月番上近衞門部等挟名簡、少納言從五位下大江朝臣公幹奏請印。賜飮群臣。左右近衞府奏樂。賜禄有差。」是夜、巡検朝堂院近衞等、捕得一人。賚持油炭續松等、忽入火於〓、以紙縛其口。其人陰陽寮陰陽師正六位上村國連業世之子、天文生名春澤也。有司尋訊問。春澤云。爲親母、欲修小善、向常住寺。是燃燈之具、非奸心行火之謀。因而置之。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四月二日丙辰》二日丙辰。无品氏子内親王薨。不任葬司。縁喪家辭也。堪能不視事三日。内親王者、淳和太上天皇之第一女也。母贈皇后諱〈高志〉。即是、太上天皇之庶妹也。内親王、天長之初、爲伊勢斎、後因病替出焉。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四月五日己未》五日己未。先是、信濃國筑摩郡人辛犬甘秋子、向太政官愁訴云。秋子家人八人、爲坂名子繩麻呂・大原經佐等、所燒殺。由是、詔遣使推訊事由、子繩麻呂等承服既訖。於是、使禁子繩麻呂等、入京。守從四位下橘朝臣朝臣良基、故縦子繩麻呂等、更捉秋子等、〓禁其身、令子繩麻呂等、以他物殴傷秋子。秋子告所由、向官訟冤。太政官下符、放免秋子、譴責國司稱。初遣勅使、爲決民訴、推問之後、依法辨糺。若有出入、自有恒典。而牧宰任意、改行其事。論之正理、阿曼法。縦官長獨犯、己次何不爭。爲吏之道、豈如此乎。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四月七日辛酉》七日辛酉。梅宮祭如常。」停式兵二省奏擬階之儀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四月八日壬戌禮眞八日壬戌。於仁寿殿、灌佛如常。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四月十日甲子》十日甲子。是日、賀茂斎内親王、擬祓河辺、便入紫野院。今月八日、辨官有人死穢。因而停止、於建禮門前大祓。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四月十一日乙丑》十一日乙丑。式兵二省奏擬階冊。天皇不御紫宸殿、詔於本省行之。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四月十四日戊辰》十四日戊辰。皇女和子、賜姓源朝臣、預時服月料。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四月十五日己巳》十五日己巳。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庁、給文武官人成選位記。宣制如常。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四月十七日辛未》十七日辛未。勅。遠江國蓁原郡百姓口分田三百六十七町六段四十八歩之代、授不堪佃田。先是、遭水災、流損崩埋。元慶四年、遣使検校訖。其後國宰、頻頻申請。至是、詔許之。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四月十八日壬申》十八日壬申。諸衞警固。以明日賀茂祭也。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四月十九日癸酉》十九日癸酉。停賀茂祭、縁有人死穢。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四月廿日甲戌》廿日甲戌。諸衞解厳。是日。天皇、於延暦寺東西院・崇福・梵釋・元興等五寺、各請十僧、始自今日、五个日間、転讀大般若經。賀太政大臣満五十〓、兼祝寿命也。〔五十算〕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四月廿六日庚辰》廿六日庚辰。是日、修仁王會。始自紫宸殿、諸殿所司・十二門・羅城門・東西寺合卅二所、及五畿内七道諸國、當日同時、朝夕二時講修之。其咒願文曰。至心敬禮、教主牟尼、稽首歸依、仁王般若。三摩地寂、千葉臺飛、放大光明、奏殊勝樂。其言不誑、所説尋深、爲國爲身、応解応入。仁和獻歳、龍集旃蒙、暦數在躬、鴻基盛運、朱明孟夏、時哉此時、黒月庚辰、吉之又吉。愍人民故、安國家故、三寶惟祟、萬機暫息。邇自華輦、霜仗九重、遍報竹符、煙城七道、都凡百座、講演一時、勝蘭結叢、水月同照。莊厳種種、讃唄聲聲、幡霽残虹、花吹四面。見者無數、聞者有縁、發菩提心、仰明行足。所修功徳、福不唐捐、諸尊証明、聖衆隨喜。陰難陽難、未然滅除、天災地災、刹那銷復。獨舂聲少、年有大秋。修鋳道長、府無虚月、人之頼化、黔黎合歓。俗之飮和、鐐質同利、羽〓蹄乳、鱗伏蛟行。因善知識、得安樂果。(『菅家文草』17參照)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四月廿七日辛巳》廿七日辛巳。勅曰。朕以眇身、猥承鴻緒、膺登用之業、有若馭奔、受光啓之符、无忘履薄。朕綜覈前王、捜羅曩制、唯思、宵衣是遵、〓食是勉、躬行慈倹、人臻富庶。而運承澆季、風頽俗弊。帑藏虚耗、經用殷繁、卿士群吏、受禄稍者既衆、親王源氏、預時服者亦多。計會征入、未供其費、商折見用、殆過其制。夫域中大寶、天下至公、克己〓懷、未知攸濟。豈有百官闕其禄賜、而一人保其羨溢者乎。宜朕之服御絹綿二色、〓從省減、並依舊例。庶權損上之誠、用存經邦之化。布告遐邇、俾朕意。」以從五位下行周防介藤原朝臣良範、爲侍從。從五位下行陰陽權助弓削宿禰是雄爲頭。散位從五位下在原朝臣棟梁爲雅樂頭。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千邦爲玄蕃頭。從五位下行丹波介伴宿禰枝雄爲能登守。侍從從五位下源朝臣當時爲周防介。從五位上良岑朝臣晨茂爲肥後權介。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四月廿八日壬午》廿八日壬午。天皇御武徳殿、觀覽諸牧御馬諸衞騎射。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五月乙丑朔》五月乙丑朔。式部省、奏諸國銓擬郡司擬文。天皇不御前殿。太政大臣已下參議已上、於宜陽殿西廂、令式部大輔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春景讀之。太政大臣点定奏之。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五月三日丁亥》三日丁亥。下知中務省、減御服絹千疋、定二千五百疋、減綿千屯、定七千四百二屯。縁去四月廿七日勅書也。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五月五日己丑》五日己丑。端午之節。天皇御武徳殿、歓四府騎射。親王已下五位已上貢馬。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五月六日庚寅》六日庚寅。天皇御武徳殿、觀左右馬寮競走馬、及四府馬上雜藝。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五月八日壬辰》八日壬辰。公卿奏言。伏承去月廿七日勅旨、道在祟倹、理深經邦。將以知禮節於倉廩、周富庶於黎〓。推減服御、以〓恒規。臣等捧讀已周、无任荷懼。謹検前朝故事、將於陰陽逆節水旱淹旬、或損天厨之饌、〓省御厨之資、未有〓〓齊政。玉燭調時、徒引責躬之誠、以先損上之美者也。臣等槐棘備員、茅土疏色、忽対黄紙之文、愈靦素餐之責。伏以、臣之奉君、上之化下、泥璽写其方円、風草任其偃仰。豈有主上、軫憂國之慮、臣下懷重禄之情者乎。伏望。五位已上封禄、暫從省約、集軽塵而裨帝嶽、以添天〓。謹録事状、伏聽天裁。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五月十四戊戌》十四日戊戌。霖雨不止。奉幣丹生河上神、祈止雨也。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丹生河上〈仁〉坐雨師大神〈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久〉。方今百姓耕種〈留〉時〈奈利〉。而自今月朔霖雨不止〈天〉農業流損〈倍之〉。皇大神〈乃〉厚助〈爾〉依此災〈波〉可止〈之止奈毛〉所念行。故是以、蔭子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夏名〈乎〉差使、禮代〈乃〉大幣帛〈爾〉白毛御馬〈乎〉牽副〈之女天〉奉出〈須〉。此状〈乎〉神那可良〈毛〉聞食〈天〉降雨忽霽〈天〉風災不起五穀无損〈天〉天下〓天皇朝廷〈乎〉寶位无動〈久〉常磐堅磐〈爾〉夜守〈利〉日守〈利仁〉護幸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五月廿日甲辰》廿日甲辰。賑給京城飢民。以霖雨也。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五月廿二日丙午》廿二日丙午。酉時、日色変黒、光散如射。」常陸國從五位下静神・稻村神、並授從五位上。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五月廿三日丁未》廿三日丁未。以元慶寺有労三綱并久住僧等、預階業、補諸國講讀師。先是、彼寺座主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遍照牒稱。依太政官今年三月廿一日符旨、応令此寺年分僧經階業、補任年中所闕講讀師既畢。事須依官符、以擧申之。而案斎講二年八月廿三日格稱。簡年四十五以上、心行已定始終不易者、補講讀師者。如今當寺年分僧等、年臈浅少、未合格意。爰件僧等、或任用三綱、日夕奔波、戴星之功、不可不賞。或久住伽藍、転讀无倦、蛍雪之勤、誠在伊人。望請。以件等僧、令經階業、一如去三月廿一日試年分之符、縦雖年臈已満、而未受菩薩大戒者、須先令受天臺大乘戒、而後經階業。但不遷本寺。又年分僧等、待年臈満、相次擧用。夫諸宗僧等受戒之後、配入七大寺、遊学三乘教。此寺年分僧、獨未有本寺。冀、隨其意樂、入延暦寺及七大寺、以兼学諸宗。謹請處分。至是、官判依請。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五月廿六日庚戌》廿六日庚戌。地震。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六月三日丙辰》六月甲寅朔。三日丙辰。勅。公卿去月八日論奏、以爲、節有陰陽、時無水旱、減撤服御、事非舊章。雖非舊章、下以從上、群臣封禄、宜暫折留。嗟乎、正朔循環、朕按馳〓之轡、庫倉懸〓、朕已執齏舂之權。彼焦思之爲傷也、熱於爛石千里、沈憂之爲苦也、深笈懷山九年。此而不愁、亦復何事。至于天吏修良、地融齊整。皆是諸大夫之〓理、都非予一人之施爲。何故割帝賜於有功、彌重朕過、補不足於无徳、更失人心者乎。卿等能保微禄之叉手、朕獨將保菲衣之裹身。今之所請、拒而不聽。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六月十一日甲子。》十一日甲子。月次神今食祭。如常。天皇御神嘉殿、親奉祭、如常儀。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六月十四日丁卯》十四日丁卯。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遍照抗表辭封邑。有勅不許焉。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六月廿日癸酉》廿日癸酉。夜偸児入民部廩院倉、盗取米一斛五斗。爲行夜者所捕得。偸児引刀自刺不死。遣検非違使、送入於獄。(元慶八年六月廿三日壬子條に同文)是日。大宰府言。去四月十二日、新羅國判官徐善行・録事高興善等四十八人、乘船一艘、來着肥後國天草郡。問其來由、答曰。前年漂蕩、適着海岸、蒙給官粮、得歸本郷。今奉賀仁恩、賚國牒信物等來朝者。今検、寄事奉賀、牒貨相兼。只有執事省牒。无國王啓、其牒不納函子、以紙裹之。題云。新羅國執事省牒上日本國。其上踏印五字。謹案先例、事乖故實。仍写牒并録貨物數進上。勅。新羅國人、包藏禍心、窺覦家國。雖寄事於風波、然猶疑其毒蟄。須懲其姦匿、以從重法。然而、朝家好仁、不忍爲之、在宥放還、然其首領矣。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六月廿八日辛巳》廿八日辛巳。賀茂斎内親王、臨鴨水修禊、便入紫野院矣。
《卷四十七仁和元年(八八五)六月廿九日壬午晦》廿九日壬午晦。大祓於朱雀門前前。例也。
《卷四十七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十七



《卷四十八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十八 〈起仁和元年七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勅撰
《卷四十八逸文仁和元年(八八五)七月四日癸未朔(『日本紀略』)》秋七月四日癸未朔、丙戌。廣瀬龍田祭。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七月十三日乙未》十三日乙未。遣使大和國丹生河上雨師神、奉幣黒馬。祈雨也。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七月十四日丙申》十四日丙申。西寺獻白雀一。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七月十九日辛丑》十九日辛丑。地震。」近江國検非違使權主典前犬上郡大領從七位上犬上春吉、向太政官、愁訴權医師犬上郡郡老少初位下神人氏岳、奸盗官物。於是、遣少判事從六位上藤原朝臣棟景・少屬從七位上讃岐朝臣勝雄等、推問其事。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七月廿五日丁未》廿五日丁未。天皇御紫宸殿、觀覽相撲。左右近衞府奏樂。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七月廿六日戊申》廿六日戊申。天皇御紫宸殿、觀覽相撲、如昨儀。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七月卅日壬子》卅日壬子。天有青雲。自東北竟西南。
《卷四十八逸文仁和元年(八八五)八月癸丑朔(『日本紀略』)》八月癸丑朔。令北陸道諸國及長門國大宰府等、慎警固。以陰陽寮言北境西垂可有兵賊。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八月四日丙辰》四日丙辰。夜有流星、自南方來、入五車中。其色黄白。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八月五日丁巳》五日丁巳。釋奠。直講從七位下山辺公善直、講古文尚書。文章生学生等賦詩。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八月六日戊午》六日戊午。明經博士等奉參内裏。帝不引見、賜禄而歸。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八月十三日乙丑》十三日乙丑。勅、以山城國葛野郡田邑郷神応寺、預於定額。紀内親王創建此寺、付屬延暦寺僧報恩也。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八月十五日丁卯》十五日丁卯。行幸神泉苑。先御釣臺、觀魚下網、所獲數百。後御馬埒殿、閲覽信濃國貢駒。喚文人賦詩。預席者卅人、木工寮・左右京職各獻物。日暮鸞輿還宮。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八月十九日辛未》十九日辛未。除目二人。是日。伊勢斎内親王、將修禊事。而典藥大屬蜂田岑範、去十一日夜於寮中頓死、邪穢延染供奉諸司。仍停止。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八月廿七日己卯》廿七日己卯。寅時、太白順行、犯陵太微左執法。又、月行入太微右掖門、出左掖門。
《卷四十八逸文仁和元年(八八五)八月廿八日庚辰(『日本紀略』)》廿八日庚辰。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彈正尹藤原朝臣冬緒、上表請致仕。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衞大將太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良世上表辭大將。並不省。
《卷四十八逸文仁和元年(八八五)八月廿九日辛巳晦(『日本紀略』)》廿九日辛巳晦。任官。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九月壬午朔》九月壬午朔。召治部少丞紀常直・木工大充平遂良・左京大進小野宏材・校書郎藤原道忠等於左仗下、試書迹。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九月二日癸未》二日癸未。以藤原道忠、爲少内記、加載去月廿九日除書。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九月三日甲申》三日甲申。天皇潔斎燒燈。例也。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九月四日乙丑》四日乙丑。勅、以近江國高嶋郡荒廃田百五十三町三段、施捨元慶寺。縁彼寺座主權僧正遍照申牒請也。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九月五日丙戌》五日丙戌。勅、加興福寺維摩會・藥師寺最勝會立義僧各一人。先是、兩寺申牒稱。件二會者、是佛法之肝心、法藏之脂粉也。天下名徳、爲之披帙、海内学侶、由其挑燈。今所請聽衆、維摩卅人、其十人爲興福寺分、最勝廿一人、爲藥師寺分、其余寺、但兩三人。尋彼本源、以其本寺故也。借之物議、聽衆既異。諸寺立義何得同數。商較彼此、似有蹐較。望請。屬此嘉運、廣彼大會。寺別各加立義一人、以示本寺異於諸寺。許之。(竪義)「(仁和三年八月五日丙午條の重出)三年八月五日丙午。是日。勅。元慶寺僧一人、毎年請興福寺維摩會聽衆、立爲恒例。」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九月七日戊子》七日戊子。授常陸國從五位上羽梨神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村上神從五位上。」勅、停廃山城・河内・和泉・攝津等國江長并贄戸、充徭丁各四十人。但和泉國五十人。停近江國筑摩御厨長并調丁、充徭丁。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九月九日庚寅》九日庚寅。重陽之節。天皇御紫宸殿、賜宴侍臣、喚文人賦詩。教坊奏女樂、如常儀。賜綿有差。是日。勅、聽太政大臣、節會日不列群臣、直昇殿。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九月十日辛卯》十日辛卯。備前國津高郡人正七位上田使首良男、貫附山城國愛宕郡。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九月十一日壬辰》十一日壬辰。不發奉伊勢大神宮幣使。以典藥大屬蜂田岑範死穢、未満卅日也。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九月十三日甲午》十三日甲午。酉時地震。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九月十四日乙未》十四日乙未。卯時地震。」造幕四條料、紺〓十四疋六尺・緋〓十四疋六尺・緋糸一〓・生糸二〓四兩。造幔四條料、黄〓十六疋。賜大学寮。先是、式部省修解稱。大学頭從五位上兼守右少辨藤原朝臣佐世言曰。令云。凡学生公私有禮事、令觀儀式。又承和十二年宣旨云。車駕行幸之日、官人引文章生等陪從。然則、朝堂之儀、公私之禮、節會宴享之日、巡狩遊獵之時、必須率学生縦觀陪從。而寮本無幕幔、臨時多闕、常成煩〓。諸司之例、申請二條、當寮四百之生徒、非兩幕之可容。望請。四條以爲儲備。太政官處分。依請焉。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九月十五日丙申》十五日丙申。詔曰。〈云々〉。朕外祖父藏相一意藤原朝臣総繼〈云々〉。贈以太政大臣。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九月十六日丁酉》十六日丁酉。太政大臣率藤原氏公卿大夫、詣闕拝舞、稱賀贈帝外祖父太政大臣也。是日。於建禮門前大祓。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九月十八日己亥》十八日己亥。伊勢斎内親王臨鴨水修禊事。即便入野宮。大納言正三位兼右近衞大將太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良世、率參議已下、奉從行事。是日。有野鹿、入大舎人寮、臥庁事前。爲人所逐、走入左衞門府、捕獲放於北野。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九月廿一日壬寅》廿一日壬寅。太政官、下符五畿内七道諸國、令認索流人楊雄王。先是、柳雄犯罪、配流安房國。國宰言上、脱配所而逃亡。柳雄者、仲野親王之孫、胤世之男也。」大和國添上郡百姓從七位上相模宿禰阿古麻呂・從八位下相模宿禰門主・從八位上相模宿禰魚麻呂等三戸、男女卅一人、移隷河内國渋河郡。阿古麻呂等言曰。父正六位上相模宿禰仁麻呂、本是大和國添上郡八嶋郷人也。去弘仁五年、任河内大目、罷秩之後、居住渋川郡邑智郷、連婚〓乳、子孫繁多。望請。除本國籍、貫附當土。詔許之。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九月廿二日癸卯》廿二日癸卯。分遣使者、於賀茂上下・松尾・稻荷・住吉・石清水・高賀茂・平野・春日・大原野・梅宮十一神社奉幣。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岐〉賀茂大神〈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久〉。頃間天皇〈我〉御爲〈爾〉不祥之事可有〈之止〉就事〈天〉所示〈奈毛〉有〈留〉。如此之事〈乎波〉掛畏〈岐〉皇大神〈乃〉廣惠〈爾〉依〈天之〉予防〈倍岐〉物〈奈利止奈毛〉所念行〈須〉。故是以參議正四位下行近江權守源朝臣是忠〈乎〉差使〈天〉禮代〈乃〉大幣〈乎〉令捧持〈天〉奉出〈須〉。掛畏〈岐〉皇大神、此状〈乎〉平〈久〉聞食〈天〉、天皇朝廷〈乎〉寶位无動〈久〉常磐堅磐〈爾〉夜守日守〈利〉護幸賜〈比〉諸不祥事〈乎波〉未然〈爾〉防除賜〈比天〉、風水之災不發賜〈天〉五穀豐稔〈爾〉天下平安〈爾〉守護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余社告文又復准斯。」近江國正五位下新河上神{新河神・三上神か}並授正五位上。
《卷四十八逸文仁和元年(八八五)九月廿七日戊申(『日本紀略』)》廿七日戊申。右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源朝臣多抗表罷大將職。不許之。」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月壬子朔》冬十月壬子朔。皇帝御紫宸殿、賜宴群臣。左右近衞府逓奏音樂。日暮奏和琴、作和歌。群臣具酔、極歓而罷。賜禄各有差。散位從五位下良岑朝臣遠年、以吹笛被喚、昇殿預非侍從辨大夫外衞佐等之列、賜禄焉。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月三日甲寅》三日甲寅。先是、大外記大藏善行、修解申請稱。大和國靈驗山寺、有長谷壷坂兩精舎。並有燈分稻、付國司出擧。但至于子嶋山寺、凡其靈驗彼兩寺之亜也。而未有燈分、照暁夜者、星月而已。望請。以私稻四百束、付之國宰、加擧正税、送利稻於寺家、爲長明稻之資。至是、詔許之。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月五日丙辰》五日丙辰。勅、分遣使者、於山城・大和・河内・攝津等國、令春宮田穫稻并地子之直、運送京師。」(『類聚國史』)大学寮返上修理料貞觀錢五十貫文。去貞觀十四年所請也。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月六日丁巳》六日丁巳。雨雪。有虹、降宜陽殿西庇。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月八日己未》八日己未。授攝津國正六位上長柄神從五位下。是日。勅、皇妣贈皇太后山陵置守家五戸。外祖父贈太政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総繼・外祖母贈正一位藤原朝臣數子墓各一戸。一陵二墓、並在山城國愛宕郡。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月九日庚申》九日庚申。先是、大宰府言上。管肥前國、自六月〓雨不降。七月十一日、國司奉幣諸神。延僧転經。十三日夜、陰雲晦合、聞如雨聲。遲明見雨粉土屑砂、交下境内。水陸田苗稼、草木枝葉、皆悉焦枯。俄然降雨、洗去塵砂、枯苗更正。」薩摩國言。同月十二日夜、晦冥衆星不見、砂石如雨。検之故實、頴娃郡正四位下開聞明神、發怒之時、有如此事。國宰潔斎奉幣、雨砂乃止。八月十一日、震聲如雷、燒炎甚熾、雨砂満地、昼而猶夜。十二日、自辰至子雷電、砂降未止、砂石積地、或處一尺已下、或處五六寸已上。田野埋〓、人民騒動。」至是、神祇官卜云。粉土之恠、明春彼國、當有災疫。陰陽寮占云。府辺東南神、當遷去於隣國。由是、蚕麻穀稼、有致損耗。是以、下知府司、令彼兩國、奉幣部内衆神、以祈冥助焉。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月十日辛酉》十二日辛酉。律師法橋上人位玄津卒。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月十一日壬戌》十一日壬戌。令鋳錢司、作錢機百五具。其五十二具半新作、五十二具半修理舊機。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月十九日庚午》十九日庚午。引僧廿口於仁寿殿、転讀金剛般若經。限以三日。」大宰府少弐已下官人、徴贖銅。先是、彼府年貢鵜違期。詔下刑官斷罪。刑部省斷云。職制律云。事有期會、而違者、一日笞卅、五日加一等、罪止徒一年。名例律云。同司犯公坐者、長官爲一等、次官爲一等、判官爲一等、主典爲一等。各以所由爲首。其闕无所承之官、亦依此四等爲法。又條云。五位已上犯流罪以下、減一等。又條云。七位已上犯流罪以下、各從減一等之例。又條云。応議請減及八位已上犯流罪以下、聽贖。拠検此等文、府司須四月以前貢進、而違官符旨、延及七月。計其日數、既過罪止。仍少弐源朝臣精・御室朝臣安常、爲第二從、杖一百。並帶從五位上、請減一等、各杖九十、合贖銅九斤。大監平高平・少監多治有友、爲第三從、杖九十。高平帶正六位上、例減一等、杖八十、合贖銅八斤。有友帶正八位上、合贖銅九斤。少典清科全棟帶從七位上、例減一等、杖七十、合贖銅七斤。豐井安基帶正八位下、合贖銅八斤。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月廿日辛未》廿日辛未。先是、大唐商賈人、着大宰府。是日、下知府司、禁王臣家使及管内吏民、私以貴直、競買他物。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月廿一日壬申》廿一日壬申。雷二三聲。不雨。」美濃國多藝郡大領外從七位上刑部連春雄犯罪、爲父所告。春雄亦爲父不孝。仍付國宰、令推斷。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月廿二日癸酉》廿二日癸酉。仁寿殿転經事畢。詔、以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遍照、爲僧正。少僧都法眼和尚位平恩、爲大僧都。權少僧都法眼和尚位眞然・律師法橋上人位源仁、並爲少僧都。權律師法橋上人位隆海・權律師法橋上人位房忠、並爲律師。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月廿三日甲戌》廿三日甲戌。天皇御紫宸殿。右近衞・右衞門・右兵衞三府并右馬寮獻物。是、去五月六日、武徳殿前競走馬之輸物也。諸親王及太政大臣已下、出居侍從已上、侍殿上。奏音樂種種散樂。日暮、親王已下降殿、於玉階前奏神樂。歌舞極歓。喚諸衞官人内竪等、能歌者預之。賜次侍從已上禄、各有差。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月廿五日丙子》廿五日丙子。酉時、有流星、自西南行東北。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一月辛巳朔》十一月辛巳朔。日有蝕之。
《卷四十八逸文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一月四日甲申(『日本紀略』)》四日甲申。春日平野祭。
《卷四十八逸文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一月五日乙酉(『日本紀略』)》五日乙酉。梅宮祭。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一月六日丙戌》五日丙戌。天皇御射殿。太政大臣獻物。親王公卿並侍。及于日暮、結堋賭射。太政大臣、獻新錢四十貫、爲賭物。酒酣、皇帝御衣一襲、賜太政大臣。拝舞起座、脱却常服、着御衣、入就座。讌樂畢景、夜分方罷。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一月七日丁亥》七日丁亥。依皇太后令旨、減折諸司供年料御服御膳等雜物、毎色有數焉。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一月十日庚寅》十日庚寅。定左右近衞・左右衞門・左右兵衞等府所送釋奠祭牲。其一。応送進鮮牲事。検太政官去延暦十二年五月十一日格云。祭禮之事、潔浄爲本。亦割牲体、明在禮法。然而、頃年諸國進牲、既以割穢供禮、釋奠多乖禮制。須並用全体、令進祭庭。一依禮法、割鮮升供。式云。三牲各加五臓、六衞府別、各一頭供之。今案延暦格、所以令全体供者、以取其新、合其禮法也。而式文曰。各加五臓、即是解体可知。雖全体解体、前後各異。而至于潔清新鮮、是古今不易之法也。而今諸衞牲、腐臭尤甚、弃而不用。可匪常祀忍而供之、恐乖禮制。祭祀之正道、鮮潔爲先。宜厳下新制、令合禮法。其二。応定牲代魚色事。式云。享日在諸祭前、及與祭相當、停用三牲及兎、代以魚。而今諸衞所進牲代物、或乾魚或果子。所送匪一、猥任人意。宜令六府、送鮒鯉鮮潔者也。其三。応停六府送兎、輪転令送乾兎二頭事。式云。三牲及兎、六衞府各一頭供之。又云。豆實兎醢五合。今検、先聖先師、獨供兎醢、其余不供之。加以、造醢之法、先乾其肉、百日即成。謂之干豆者、是取其義也。而今諸衞府、前祭一日之夕、送鮮兎、夜中造醢、豈合禮意。自今以後、潔浄燥曝、先祭三月、送大膳職、依例令造
。其送致之次、左近爲一番、余不依次輪転、終而更始。如此則豆實合禮、衞府省煩。先是、大学寮申請改行此事。至是許之。」右近衞府近衞從七位下苅田首貴多雄、過失傷同府府生多春野。刑部斷罪云。准律合徴贖銅、可入被傷家。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一月十七日丁酉》十七日丁酉。以帝龍潜時、在畿内外國水陸田地、皆爲勅位田、下符諸國知。」讃岐國大内郡人正六位上行右少史兼明法博士凡直春宗、男女九人、改居、貫附右京三條□坊。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一月廿日庚子》廿日庚子。天皇御大極殿後殿、遣使者於伊勢大神宮、奉幣。」是夜、流星出自心前星、貫心大星、入天江。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一月廿一日辛丑》廿一日辛丑。「(『日本紀略』)園韓神祭。」是日。勅遣散位從六位上大中臣朝臣罕雄、判官一人、主典一人、造伊勢大神宮。拠式、廿年一度改作。去貞觀十一年修造、其後十八年于茲矣。」去六月廿一日、出羽國秋田城中及飽海郡神宮寺西浜、雨石鏃。陰陽寮言。當有凶狄陰謀兵乱之事。神祇官言。彼國飽海郡大物忌神・月山神、田川郡由豆佐乃売神、倶成此恠。祟在不敬。勅、令國宰恭祀諸神、兼慎警固。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一月廿二日壬寅》廿二日壬寅。鎮魂祭如常。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一月廿三日癸卯》廿三日癸卯。夜、天皇御神嘉殿、親供新嘗祭、如常。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一月廿四日甲辰》廿四日甲辰。天皇義由寝殿、賜宴群臣。奏大歌五節舞如常儀。賜綿絹各有差。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一月廿六日丙午》廿六日丙午。夜、有流星、出自天中甲、指天中丙、行三丈没。以〓度推之、出自紫微宮、入天市垣中。体如大渦、色赤白有光。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一月廿七日丁未》廿七日丁未。授更衣從五位下藤原元子從五位上。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二月辛亥朔》十二月辛亥朔。天皇御紫宸殿、視事。六府番奏如常儀。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二月七日丁巳》七日丁巳。天皇幸神泉苑、放鷹払水禽。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二月十一日辛酉》十一日辛酉。月次神今食祭如常。昨日内裏有犬産之穢。由是、天皇不御神嘉殿。親王公卿向神祇官行事。」正五位下行大学博士善淵朝臣永貞卒。永貞者、左京之人也。本姓六人部福貞、美濃國之人、揚名宦達、改姓善淵朝臣名永貞、貫附京兆也〈云々〉。年七十三、卒於管。
《卷四十八逸文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二月十四日甲子(『類聚國史』)》十四日甲子。大雨雪。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二月十五日乙丑》十五日乙丑。山城國葛野郡人大膳少進正六位上秦忌寸氏立父子六人、改本居貫附左京四條二坊。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二月十八日戊辰》十八日戊辰。延僧正法印大和尚位遍照、於仁寿殿、申曲宴。遍照今年満七十。天皇慶賀、徹夜談賞。太政大臣、左右大臣預席焉。「(仁和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壬戌條の重出。)十八日壬戌。左大臣及參議正四位下源朝臣直、於左仗下定荷前使并元日大極殿侍從。十一日可行此事。延而至今緩也。蓋是經営行幸之事歟。」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二月十九日己巳》十九日己巳。於仁寿殿、始修佛名懺悔之事。限三日訖。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二月廿日庚午》廿日庚午。天皇御建禮門、班荷前幣諸山陵墓、如常儀。」巳時、天東有聲。如高楼壞落。」夜分地震。有聲如雷。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二月廿一日丁未(仁和元年二月廿一日條の重出。此日干は支不合)免除伊勢・備前兩國百姓去年庸、以供大嘗、當年事多費也。其卜食郡、免田租。諸家神寺封戸庸物、充正税穀焉。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二月廿二日壬申》廿二日壬申。下從四位下行信濃守橘朝臣良基於刑部省令推斷其罪。先是、彼國百姓辛犬甘秋子、向官愁訴、爲人被行火、燒亡居宅、并燒殺家人男女八人。詔、遣少監物正六位上布勢朝臣敏行、推問其事。敏行還奏。守良基対捍、不聽勘事。故縦詔使所禁之罪人焉。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二月廿三日癸酉》廿三日癸酉。先是、右京人散位從七位下大石忌寸福麻呂、私雕官印、捺僞官符、売買地子穀百五十斛、欺取其直、左兵衞阿刀澤雄錢十二貫文・左衞門門部園部禪師麻呂錢六貫文。刑部省斷云。福麻呂、雕官印、捺僞官符、其罪當近流、欺取直錢、當遠流。相准軽重、雖有遠近、至減一等、倶是徒三年也。所犯在降前、又減一等、徒二年半。以從七位下、當徒一年、又以正八位上、當徒一年。余半年徒、官當不盡其官。留官可収贖銅十斤、須一年之後、降先位二等、叙正八位下。」又備前國上道郡人白丁山吉當・同郡白丁秦春貞、鬪殺讃岐國鵜足郡人宗我部秀當・同郡人建部秋雄等。正五位下行權守源朝臣加斷罪、以吉當爲首、處絞刑、春貞爲從、合徒三年。」又謀首筑後掾從八位上藤原朝臣近成、從少目從七位下建部公貞道・左京人大宅朝臣宗永・蔭子无位在原朝臣連枝・蔭孫大初位下大秦公宿禰宗吉、同謀无加功蔭子正六位上清原眞人利蔭・无位藤原朝臣宗扶・前医師少初位上日下部廣君・白丁八多朝臣久吉岑、同謀不行前掾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武岡・左京人大宅朝臣近當等、卒數十人、夜囲守從五位上都朝臣御酉館、射殺御酉。詔、遣彈正少弼從五位下安倍朝臣肱主等、於大宰府、推問
事由。刑部省、處近成斬刑、貞道官當除名、宗永年七十贖銅百斤、連枝・宗吉二人並近流、利蔭官當除名、宗扶・久吉岑二人並近流、廣君處斬刑、武岡除名、近直徒三年。」府司大監正六位上平朝臣高平、大典正七位上秦忌寸末吉・從七位下御船宿禰貞範、少典正八位下清科朝臣全棟等、追捕罪人、拷掠違法、放免自由。刑部省、節級處罪、贖銅有差。」是日、太政官奏聞。詔曰。死罪宜減一等、處之遠流、自余依省斷焉。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二月廿五日乙亥》廿五日乙亥。太政大臣、今年満五十之〓。帝於内殿、命宴賀之。杯案精華、糸竹間奏、促席談飮、通夜極歓。贈賚左右馬寮善馬五疋・夏冬衣装五襲・臥具屏風等、有數。又贈度僧五十人、以備修善祝〓也。〓五十之算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二月廿六日庚午(仁和元年十二月廿日庚午條の重出。此日干支不合。)》廿六日庚午。天皇御建禮門、班荷前幣諸山陵墓、如常儀。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二月廿七日丁丑》廿七日丁丑。西京二條失火、延燒二百余家。」令土左國、班給田。正丁四段、次丁并中男二段、不課男一段、女五十歩、一班之間、依此行之。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二月廿九日己卯》廿九日己卯。授紀伊國正六位上浦上國津姫神從五位下。」節婦加賀國加賀郡大野合人道近古、授位二階、免戸内田租、表其門閭、以旌貞節也。今古生年十三、適故前加賀權掾大神高名、經廿余年、高名身死。今古廬于墳側、歴年不去、哭泣之聲、日夜不斷。今古母箭集清河子、年廿一、始適於人、其夫死後、不更再〓、全守一節、齢七十六、終於室内。母子繼踵、貞潔无虧焉。」尾張國春部郡大領外正六位上尾張宿禰弟廣男安文・安郷二人、始自中男迄于不課、惣計課役、進調庸物。安文年十六、調絹十疋七尺五寸・庸米十二斛一斗五升・中男作物油二升八合・徭分商布百五十二段。安郷年十五、調庸徭分同之。先是、弟廣申請。自爲郡領、卅余年于茲矣。僅有二男、曾无一藝。編戸之民、无地息肩、骨肉之情、不勝収涙。望請。在前進納、特免後役。詔許之。」陽成院舎人廿人・工部十人、准清和院例、預于勘籍。
《卷四十八仁和元年(八八五)十二月卅日庚辰》卅日庚辰。朱雀門前前大祓并追儺如常。
《卷四十八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十八



《卷四十九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十九 〈起仁和二年正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勅撰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正月辛巳朔》二年丙午春正月辛巳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賀如常儀。禮畢御紫宸殿、賜宴侍臣。雅樂寮奏樂。賜五位已上被。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正月二日壬午》二日壬午。太政大臣第一之男時平、於仁寿殿、始加元服。于時年十六。帝自手取冠、加其首。令主殿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末並理鬢。即日授時平正五位下。其告身、天皇神筆書黄紙以賜之。勅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上兼行勘解由長官文章博士橘朝臣廣相、作告身文。其所須冠巾、皆是服御之物也。公卿大夫、會太政大臣職院直廬、稱賀宴飮。雅樂寮擧音樂。賜五位已上禄、各有差。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正月七日丁亥》七日丁亥。天皇御紫宸殿、賜宴群臣、觀覽青馬。奏女樂、賜禄如常儀。」授无位是行王・兼覽王並從四位下。无位幸世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上守大藏卿源朝臣定有正四位下。右京大夫從四位下源朝臣至・左馬頭藤原朝臣利基、无位源朝臣國紀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行太皇太后宮權亮平朝臣惟範・右近衞少將藤原朝臣清經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守右近衞少將源朝臣堪・肥後守藤原朝臣時長並正五位下。中務少輔從五位下在原朝臣弘景・散位藤原朝臣繼蔭並從五位上。散位外從五位下刑部直弘世・清江宿禰貞直、正六位上源朝臣朝憲、式部大丞從六位上大江朝臣玉淵・散位橘朝臣清樹、内藏助從七位下藤原朝臣高階、左近衞將監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是蔭・諸陵權助藤原朝臣内直・太皇太后宮少進藤原朝臣是世、散位從七位上石上朝臣並松・坂上大宿禰良宗・主殿權充御春朝臣有世並從五位下。直講從七位下山辺公善直、大外記正六位上高丘宿禰五常・左大史大神朝臣良臣・皇太后宮大屬清科朝臣良行・侍医兼針博士阿比古氏雄並外從五位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正月八日戊子》八日戊子。於大極殿始講最勝王經。以興福寺僧法相宗傳燈大法師位栄仁、爲講師。天皇於大極殿、聽講經。」授左衞門大尉正六位上清原眞人令望從五位下。无位厳子女王從四位下。无位平朝臣等子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山背忌寸{名脱か}・大海全子、无位藤原作子並從五位上。无位藤原朝臣牟子・平朝臣静子・伴宿禰宗子・大原眞人信子・八多朝臣清子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壬生臣全子外從五位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正月九日己丑》九日己丑。授无位源朝臣連子從四位上。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正月十一日辛卯》十一日辛卯。天皇御紫宸殿。所司獻剛卯杖、如常儀。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正月十四日甲午》十四日甲午。大極殿斎講事畢。僧綱引有智僧等、奉參内裏、論議如常。賜被。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正月十六日丙申》十六日丙申。踏歌之節、天皇御紫宸殿、宴于侍臣。宮人踏歌、賜禄如常。是日。以大学頭從五位上兼守右少辨藤原朝臣佐世爲左少辨。從五位上行伊豫介善淵朝臣愛成爲大学博士。散位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忠主爲民部大輔。從五位下行大内記菅野朝臣惟肖爲勘解由次官。散位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千里爲山城介。從五位上安倍宗行爲河内守。從五位上八多朝臣清直爲伊賀守。從五位下橘朝臣高庭爲駿河介。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近衞中將兼肥後權守藤原朝臣有實爲近江權守、中將如故。散位從五位下山口朝臣連松爲下野介。正五位下守右中辨安倍朝臣清行爲陸奥守。散位從五位下紀朝臣益國爲介。從五位下大春日朝臣安永爲加賀守。左京權亮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高尚爲越中介。散位從五位下有名王爲伯耆守。從四位上源朝臣舊鑑爲備前守。彈正少弼從五位下安倍朝臣肱主爲安藝守。散位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當岑爲周防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直方爲阿波權守。從四位下行阿波權守平朝臣正範爲讃岐權守。從五位上行式部少輔兼文章博士加賀權守菅原道眞爲讃岐守。散位從五位下葛江我孫良伴爲伊豫介。外從五位下行大外記高丘宿禰五常爲筑後介。外從五位下行左大史大神朝臣良臣爲肥後介。從四位上行右馬頭藤
原門宗爲肥後權守、右馬頭如故。從五位下行式部大丞大江朝臣玉淵爲日向守。散位從五位下御春朝臣種實爲鎮守將軍。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正月十七日丁酉》十七日丁酉。天皇御建禮門、觀射禮。親王已下、五位已上先射。然後諸衞依次射焉。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正月十八日戊戌》十八日戊戌。帝御射殿覽四府賭射。日暮帝射。詔令公卿以下射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正月廿日庚子》廿日庚子。太政大臣獻物。飯六十櫃・酒六十缶・魚六十缶・菜六十缶・納衣物韓櫃廿合、置陳於仁寿殿東庭。供御器物、金銀華美、糸竹備奏。清和太上天皇第八皇子貞數親王及四位已上子童丱者十許人、在前教習。是日出舞。群臣歓洽、通宵樂飮。賀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時平賀加冠拝爵也。宴畢之後、賜時平御衣一襲。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正月廿一日辛丑》廿一日辛丑。内宴。奏女樂、喚文人賦詩如常。賜綿有差。是日。勅聽貞數親王帶剱。親王昨舞散手。其舞裝束、帶剱執殳。故特賜之。親王時年十二歳。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正月廿八日戊申》廿八日戊申。申時、日右有珥。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正月廿九日己酉》廿九日己酉。大宰府例貢小柑子、以十一月卅日以前、爲貢進之期。先是、不立期限。故今定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二月三日癸丑》二月辛亥朔三日癸丑。左右大臣奉勅、於左仗下、召問拝除之後、未赴任吏、攝津守從五位上多治比眞人藤善・伊勢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蔭・甲斐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當興・安房守正六位上當麻眞人安氏・上総介從五位上小野朝臣國梁・隱岐守正六位上伴宿禰有世・紀伊守從五位下伴宿禰春雄・肥後守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時長・豐後守從五位下橘朝臣長茂・対馬守正六位上紀朝臣經業等、不進發之状。或誤發期、或謝依病淹留之由。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二月四日甲寅》四日甲寅。祈年祭如常。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二月五日乙卯》五日乙卯。大原野祭如常是日。辰時、日上有冠、左右成珥。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二月七日丁巳》七日丁巳。釋奠如常。從五位下行助教兼越前介浄野朝臣宮雄、發論語題、文章生学生等賦詩如常。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二月十日庚申》十日庚申。春日祭如常。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二月十一日辛酉》十一日辛酉。左右大臣已下、就太政官曹司庁、列見文武官主典已上成選之人也。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二月十四日甲子》十四日甲子。辰時、日有冠纓。其色黄白、日即宿奎。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二月十五日乙丑》十五日乙丑。園韓祭如常。」新鋳銅印一、賜備中國採銅使。」勅。始自今年正月、以大藏省錢四千文、毎月令送内膳司、以充供御菜料。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二月十六日丙寅》十六日丙寅。勅、遣越前權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恒泉於遠江國、雅樂頭從五位下在原朝臣棟梁於備中國、並賚鷹鷂、払取野鳥。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二月廿日庚午》廿日庚午。山城國山崎津頭失火、延燒居民廬舎數十宇。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二月廿一日辛未》廿一日辛未。以從四位下行權左中辨兼近江權介藤原朝臣遠經爲左中辨、近江權介如故。左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兼行備前權介藤原朝臣有穂爲右中辨、余官如故。侍從從五位下源朝臣唱爲中務少輔。散位從四位下源朝臣和爲侍從。從五位上行皇太后宮大進菅野朝臣直臣爲亮。少進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常淵爲大進。散位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喬木爲圖書頭。大学頭從五位上兼守左少辨藤原朝臣佐世爲式部少輔、左少辨如故。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弘蔭爲大学頭。外從五位下行直講山辺公善直爲助教。散位從五位下伴宿禰忠行爲刑部少輔。從四位下行讃岐權守平朝臣正範爲木工頭、本官如故。散位從五位下行助教兼越前介浄野朝臣宮雄爲左京權亮。周防守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當岑爲鋳錢司長官、周防守如故。從五位下行駿河介橘朝臣高庭爲山城介。散位從五位下三嶋眞人宗主爲大和權介。從五位下行山城介小野朝臣千里爲伊勢權介。散位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春岑爲參河權介。從四位上源朝臣平爲相模權守。下野守從五位下源朝臣道爲信濃權守。從五位下行助教中原朝臣月雄爲越前介、助教如故。散位從四位上源朝臣興範爲丹波權守。從五位上安倍朝臣三寅爲因幡權守。從五位下行主殿助藤原朝臣末並爲播磨大掾
、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菅野朝臣惟肖爲權大掾、並本官如故。圖書頭從五位上佐伯宿禰子房爲備後權守。散位從五位下源朝臣當元爲紀伊權介。外從五位下行筑後介高丘宿禰五常爲介。從五位下行内藏權助高階眞人忠岑爲讃岐權介。外從五位下行肥前介大神朝臣良臣爲豐後介。從五位上行左兵衞佐源朝臣昇爲右衞門權佐。中務少輔從五位上在原朝臣弘景爲右衞門權佐。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二月廿七日丁丑》廿七日丁丑。太上天皇、遣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近衞中將兼近江權守(肥後權守)藤原朝臣有實、奏還六府官人舎人等。帝不奉命、即便奉還。先是、遣六衞府官人以下、爲太上天皇宮衞。今還舊府、謙也。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三月二日辛巳》三月庚辰朔二日辛巳。天皇聖体不予。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三月三日壬午》三日壬午。停潔斎奉燈之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三月五日甲申》五日甲申。帝、近日聖体乖和。是日。平復。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三月八日丁亥》八日丁亥。大風雨電。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三月十三日壬辰》十三日壬辰。暴風雷雨。東寺新造塔火。時人謂雷火也。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三月十四日癸巳》十四日癸巳。賜僧正法印大和尚位遍照食邑百戸、聽駕輦車出入宮門。即勅曰。惟公慈仁爲性、保護朕躬、一朝一夕、頼其普導。朕所以身濟鴻業至于今日、豈非公潜衞之力、自然冥致耶。況公之未及落餝、朕之始在列藩、推分結思、形於中表。及其禪律交養、揚爲僧正。外〓俗務、内宗梵行者、亦有日矣。朕俯惟同塵之契、遠感利國之誠。念其酬賁、无忘監寐。今別割百戸之封、供其禪門之費、亦聽駕輦車出入宮門。留篤情於扶轂、加隆遇於坐禪。嗟乎、至人懸解、上徳難名。雖物外浮栄、知非公好、而人間崇餝、聊寄朕懷。義在忘言、指不多及。朕之蓄誠、公宜悉之耳。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三月廿一日庚子》廿一日庚子。地震。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三月廿五日甲辰》廿五日甲辰。勅、梵釋寺以十禪師二人供料、爲別當一人供法、立爲恒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四月庚戌朔》夏四月庚戌朔。天皇御紫宸殿、宴于侍臣。左右近衞府、逓奏音樂。賜禄有差。是日。詔、以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時平、爲次侍從。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四月三日壬子》三日壬子。勅、令雲林院、毎年三月廿一日、仁明天皇忌日、転四卷金光明經、安居一夏之間、講妙法蓮華經。先是、僧正遍照奏言。雲林院、是仁明天皇之第七皇子常康親王舊居也。初親王出家之後、去貞觀十一年二月十六日、親王付屬於遍照云。仁明天皇仙化之後、賜以此院。常康剔除頭髪、歸依佛理、修練功浅、未報萬一。故捨此院、永爲精舎、欲傳天臺之教、報先帝之恩。若委非其人、道即不行、付得其人、業將彌盛。今副田園資財、永以付屬者。伏尋親王素意、深於報恩、志在天臺。望請。爲元慶寺別院。但院中雜事、択遍照門徒中堪事者、永令勾當。田園有數、支用不乏。望毎年三月廿一日先皇忌日、演四卷金光明經、安居九旬之間、講妙法蓮華經。若非勅許、恐有斷絶。至是許之。是日。木工寮仕丁立縫彦麻呂、於東宮南門樹下、以刀子刺殺同僚刑部貞雄。捉彦麻呂、下於獄官。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四月四日癸丑》四日癸丑。廣瀬龍田祭如常。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四月五日甲寅》五日甲寅。以從五位下守右少辨源朝臣希爲斎院長官、右少辨如故。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四月六日乙卯》六日乙卯。大祓於建禮門前。以去三日有死人穢也。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四月七日丙辰》七日丙辰。式部兵部兩省、奏擬階文。天皇不御紫宸殿、勅省家、令行其事。是日。有大鳥、集於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藤原朝臣山陰辨官曹司前。爲人非射獲。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四月八日丁巳》八日丁巳。於仁寿殿、灌佛如常。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四月十一日庚申》十一日庚申。平野祭如常。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四月十二日辛酉》十二日辛酉。梅宮祭如常。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四月十三日壬戌》十三日壬戌。地震。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四月十四日癸亥》十四日癸亥。是夜、自子至丑、月黒无光。寅時自下端稍成光。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四月十五日甲子》十五日甲子。公卿於太政官曹司庁、授文武官成選位記。辨大夫宣制、式部兵部從事、並如常式。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四月十七日丙寅》十七日丙寅。令出羽國慎警固。去二月彼國飽海郡諸神社辺、雨石鏃。陰陽寮占云。宜警兵賊。由是、預戒不虞。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四月十八日丁卯》十八日丁卯。比日天氣陰寒、人着綿衣。是日、天顔晴朗、有温氣。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四月廿日己巳》廿日己巳。式部省奏銓擬郡司簿。天皇不臨軒。右大臣奉勅於近仗下、令式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佐世讀之。大臣下筆、点定復奏。是日。雷雨、諸衞陣於殿前。有路女避雨、隱立東京三條前近江大目臺助範宅、忽然震死。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四月廿三日壬申》廿三日壬申。諸衞警固、縁賀茂祭也。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四月廿四日癸酉》廿四日癸酉。賀茂祭如常。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四月廿五日甲戌》廿五日甲戌。諸衞解厳。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四月廿七日丙子》廿七日丙子。天皇御武徳殿、閲覽諸牧御馬。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五月己卯朔》五月己卯朔。日有蝕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五月五日癸未》五日癸未。端午之節。天皇御武徳殿、觀四府騎射。親王已下五位已上貢馬。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五月六日甲申》六日甲申。天皇御武徳殿、觀覽左右馬寮競走馬、及四府種種馬藝。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五月十日戊子》十日戊子。自去七日大雨。河水漲溢、人馬不通。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五月十二日庚寅》十二日庚寅。先是、岩見國邇摩郡大領外正八位下伊福部直安道・那賀郡大領外正六位下久米岑雄等、發百姓二百十七人、帶兵仗、囲守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氏永、奪取印匙驛鈴等、授傍吏。詔遣式部大丞坂上大宿禰茂樹、推問事由。刑部省斷云。安道、応官當解任・徒二年・贖銅十斤。岑雄、応贖銅九斤。自余百余人節級處罪。延暦寺僧一道、右京人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豐基戸口、俗名數直、與安道同謀、還俗當徒一年。又守氏永、爲安道等所囲之時、逃隱於介外從五位下忍海山下氏則館、夜聞外數十人聲。氏永意以、爲賊欲被害、介氏範即同謀也。由是、以剱傷氏範妻下毛野屎子及從女大田部西子、奪取屎子所着之大衣一領、自被逃去。刑部省斷云。依律所犯當近流。身帶從五位下、請減一等、徒三年。以從五位下、當徒二年、余一年、以六位以下當一年。仍即解任職事。又氏永殴傷氏則妻之後、逃走陰山中、掾從七位下大野朝臣安雄、率郡司百姓卅七人、捉獲氏永、打縛其身、籠閉倉中。刑部省斷云。安雄、応官當徒一年解任。所率郡司百姓、節級處斷。去年十二月廿七日、外記覆勘作論奏、請公卿署。而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陸奥出羽按察使在原朝臣行平、執状四條、參議右大辨從四位
上兼行勘解由長官文章博士橘朝臣廣相、所執状七條、並別奏、不肯連名。其所執状、事多不載。二卿別執遂不省。至是加署。即日奏聞。詔曰。宜依省斷。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五月十五日癸巳》十五日癸巳。勅、遣左衞門權助從五位上源朝臣昇、六位一人、検近江國新通阿須波道之利害。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五月十六日甲午》十六日甲午。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庁、任諸國銓擬郡司。宣制如常。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五月十八日丙申》十八日丙申。授无位在世王從四位下。于時、在世爲伊勢斎内親王家別當也。是日。勅、肥後守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時長・攝津守從五位上多治比眞人藤善・豐後守從五位下橘朝臣長茂・甲斐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當興等四人、並降一階。下知左右京職、追其告身。時長等、拝官頃年、不赴任國。仍有此勅斷也。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五月廿一日己亥》廿一日己亥。勅。以近江國米百斛、施捨延暦寺。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五月廿三日辛丑》廿三日辛丑。大雨。夜有流星、出自鈎陳、歴内階、入文昌第一二星間。色青有光。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五月廿六日甲辰》廿六日甲辰。降雨、天東南有聲、如雷。是日。山城國石清水八幡大菩薩宮自鳴、如撃鼓聲。南楼鳴、如風波相激成聲。經數剋而不停。神祇官卜云。大菩薩心有所願。陰陽寮占云。可警兵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五月廿八日丙午》廿八日丙午。前周防守從五位上紀朝臣安雄卒。安雄者、左京人助教從五位下種繼之子也。仁明天皇深崇經術。屡引儒士、於御前論難。于時、御船宿禰氏主爲大学博士、種繼爲助教。天皇喚兩人、令論經義。氏主執禮、種繼擧傳、難撃往復、遂无折角。當此之時、膂力之士左近衞阿刀根繼・右近衞伴氏永、並相撲最手、天下無双。帝合氏主爲氏永、種繼爲根繼、以戯之。安雄父本姓苅田首、讃岐國人。至安雄、賜姓紀朝臣、爲京兆人。安雄幼以学行見稱。性寛綽、從順訓物。始補得業生、天安二年、爲大学直講。貞觀初渤海國王、遣使朝聘。以安雄爲存問兼領客使。五年授從五位下、転助教。時有勅、択有識公卿大夫、選格式。安雄預之。十一年選爲勘解由次官兼下野介。十六年加從五位上、十八年遷爲主計頭、明年出爲武藏守。政貴簡惠、吏民安之。秩満皈京、元慶六年、除鋳錢長官兼周防守。聲績減於武藏焉。安雄專精經業、頗閑詞華。重陽之節、徴接文人。卒時年六十五。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五月卅日戊申》卅日戊申。以散位從四位下在世王、爲斎宮頭。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良助爲近江大掾。良助、元慶八年人。母憂去職。詔、以本官起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六月七日乙卯》六月癸酉朔七日乙卯。下知陸奥出羽兩國大宰府、令慎警固。縁石清水八幡大菩薩楼鳴之恠也。」勅。唐僧堪誉供料、日白米三升二合・鹽三合・味醤二合・滓醤二合・醤一合・海藻二兩・滑海藻二兩、節料白米十斛、毎年五月十二日、以近江國正税充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六月十一日己未》十一日己未。月次祭。公卿向神祇官行事。夜天皇御神嘉殿、親供神今食。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六月十三日辛酉》十三日辛酉。勅、授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辨藤原朝臣山陰從三位、拝中納言。正四位上行右近衞中將源朝臣直爲參議。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上兼行勘解由長官文章博士橘朝臣廣相爲左大辨、余官如故。從四位下行左中辨兼近江權介藤原朝臣遠經爲右大辨。從五位下行越前權介藤原朝臣恒泉爲侍從。散位從五位下良岑朝臣遠年爲雅樂頭。從五位上守刑部大輔小野朝臣俊生爲攝津守。從五位上守大判事平朝臣加世爲甲斐守散位從五位下山口朝臣連松爲武藏介。從五位下行主殿助兼播磨大掾藤原朝臣末並爲備前介、主殿助如故。從五位下石見權守藤原朝臣氏江爲正守。散位正五位下源朝臣淵爲豐後守。從五位上行右兵衞權佐藤原朝臣敏行爲右近衞少將。從五位下守雅樂頭在原朝臣棟梁爲左兵衞佐。散位從五位下源朝臣忠相爲右兵衞權佐。」自今月朔霖雨、京師飢困。開倉廩賑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六月十四日壬戌》十四日壬戌。僧正法印大和尚位遍照、抗表辭封邑。有勅不許焉。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六月十五日癸亥》十五日癸亥。地大震。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六月十八日丙寅》十八日丙寅。分遣使者於九箇寺、転讀大般若經。其供料、東大寺・元興寺・興福寺・藥師寺・延暦寺、各新錢五貫文。西大寺・法華寺・大安寺、各四貫文。法隆寺三貫文。毎寺供名香、多少有數。以左衞門府生・左右馬寮史生充使。先是、天文博士從八位下中臣志斐連廣守奏言。近窺天変、奉爲天皇、見不祥之氣。是故、修此善焉。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六月十九日丁卯》十九日丁卯。以左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兼守右中辨行備前權介藤原朝臣有穂爲左中辨、近衞少將備前權亮如故。從五位上守左近衞權少將平朝臣季長爲右中辨。信濃守從五位下源朝臣道爲侍從。散位從五位下清江宿禰貞道爲圖書頭。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喬木爲刑部大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世文爲宮内少輔。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高貞爲山城權介。從五位下巨勢朝臣御津爲下野介。從五位下春岳眞人冬道爲越前介。從五位下布勢朝臣眞繼爲安藝介。從五位下源朝臣宥爲長門介。從五位下行助教中原朝臣月雄爲讃岐權掾、助教如故。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是行爲肥後守。從四位下行木工頭兼讃岐權守平朝臣正範爲右近衞中將、余官如故。是日。不雨而雷。」勅、賜傳燈大法師位賢雲、近江國正税四百束。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六月廿日戊辰》廿日戊辰。勅、以清和院稻一千束直新錢廿貫文、付山城國、加擧正税、収其息利、充圓覚寺長明燈料。先是、清和院申牒稱。圓覚寺、是先太上天皇始於落餝、終於登遐之地也。南北二堂、莊厳佛像、定十口僧、供給斎飯、皆是先皇御願也。去元慶五年三月十三日、詔列於官寺訖。而明燈未供、暗夜難照。望請。巡安祥寺例、以稻一千束付國司、毎年出擧、請其息利、於近寺愛宕郡、充常燈分。至是許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六月廿一日己巳》廿一日己巳。伊勢斎内親王(繁子)、応取近江國新道、入於大神宮。仍下伊勢國知。又停伊賀國舊路頓宮、下伊賀國知。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六月廿三日辛未》廿三日辛未。任伊勢斎内親王装束司。正五位下行神祇大副大中臣朝臣有本・左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兼守右中辨行備前權介藤原朝臣有穂、六位已下六人。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六月廿五日癸酉》廿五日癸酉。任相撲司。以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衞門督源朝臣能有・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兵衞督源朝臣光・參議正四位下行皇太后宮大夫兼播磨守藤原朝臣國經・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近衞中將兼近江權守藤原朝臣有實・正四位下行近江守源朝臣是忠・正四位下行左近衞權中將兼備前守源朝臣興基・從四位上行美濃守源朝臣貞恒・從五位上守左近衞少將兼行讃岐介藤原朝臣高藤・左衞門佐從五位上源朝臣昇・從五位上守左少辨兼行式部少輔藤原朝臣佐世・左兵衞權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恒興・從五位下行左馬助藤原朝臣連並十二人、爲左司。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陸奥出羽按察使在原朝臣行平・參議正四位下行右兵衞督兼伊豫權守源朝臣冷・參議正四位下源朝臣直・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藤原朝臣諸葛・大藏卿正四位下源朝臣定有・散位從四位上源朝臣是定・右近衞中將從四位下兼木工頭讃岐權守平朝臣正範・右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兼行越中守源朝臣堪・右衞門佐從五位上平朝臣季式・從五位上守右兵衞佐源朝臣元・從五位下行右馬助在原朝臣載春・斎院長官從五位下兼守右少辨源朝臣希十二人、爲右司。左右大臣已下、於左仗下、先議定、差外記、賚議草、向太政大臣里第視之。然後賜中務省、於外
記候庁拝除。即時左右司、各就左右衞門府、始行事。承前之例、始行事之時、各發音樂。而皇妣贈皇太后忌(澤子)、當今月晦日。仍隨停止。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六月廿六日甲戌》廿六日甲戌。勅、以三品行中務卿貞保親王、爲右相撲司別當。去元慶八年、以二品行式部卿本康親王、爲左相撲司別當、今不改。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六月廿八日丙子》廿八日丙子。授常陸國正六位上郷造神從五位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六月廿九日丁丑晦》廿九日丁丑晦。大祓於朱雀門前如常。是日。三品紀内親王薨。不任縁葬之所司。以喪家固辭。皇帝不視事三日。内親王者、桓武天皇第十五女也。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河子、從四位上大繼之女。内親王、與仲野親王同産也。天長元年授四品、仁和之初、進三品。薨時年八十八。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七月三日庚辰》秋七月戊寅朔三日庚辰。自任相撲司、縁贈皇太后忌日及内親王薨、未發音樂之聲。是日、始發焉。」勅。參議已上、就庁座聽政者、外記須毎日記録、毎月一日十六日兩度、進藏人所。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七月四日辛巳》四日辛巳。廣瀬龍田祭如常。是日。僧由蓮卒。由蓮、俗姓源朝臣、嵯峨太上天皇之子也。母惟良氏。由蓮、在俗名勝、夙離塵累、歸依佛道。性聡明、多渉内典、兼好老莊。尤有巧思、所作究妙焉。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七月五日壬午》五日壬午。勅、充延暦寺西塔院釋迦佛堂長明燈油、毎日二合。但正月十四日箇日、毎日一升。僧五口供料、毎日白米各四升六合。割近江國正税稻一萬五千束出擧、用其息利。若有未納、以正税利、先填彼料。其燈油、以米交易、歳初惣送其用途并員數、副税帳言上。長官勾當、周匝祗濟。自今以後、立爲恒式。前是、院主傳燈大法師位延最奏言。故先師贈法印大和尚位最澄、創建此寺、鎮護國家、造藥師佛像、安置東塔院、造釋迦佛像、安置西塔院。並充住持之主、仰爲傳法之本、毎日長講法華仁王金光明等經、奉誓國主、廻向率土。次師座主傳燈大法師位圓澄、受先師之付屬、掌西塔之佛事。延最、以非器忝繼末塵、幸從聖主龍潜之時、特辱恩慈、賜令延侍、修搆佛殿、得禦風雨。自非睿顧、何能如此。伏望。置僧五人、昼則転讀大般若經、夜則念誦釋迦佛名眞言。五僧衣供、准定心院、被官充補、以爲永例。至是許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七月七日甲申》七日甲申。源朝臣最子卒。今上之女也。上不視事三日。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七月十五日壬辰》十五日壬辰。山城守從五位上興我王男安平・篤行・有本・内行・潔矩等五人、賜平朝臣姓。」以山城國紀伊郡官田七反百廿歩、給右京人正六位上行右少史兼明法博士凡直春宗等六人口分。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七月廿二日己亥》廿二日己亥。律師法橋上人位隆海卒。隆海、俗姓清海眞人氏、左京人也。生於攝津國、家在河上。漁捕爲業。隆海年甫數歳、從漁父出遊水上。當國講師藥圓見而異之、共載而歸。久之、藥圓付屬律師願暁、令受三論宗義。年廿、奉年分試。是時、監試法俗、相議令諸宗学徒、互相難問、取其抜萃者、爲得第。隆海詞致清遠、衆不敢抗。監試官人評議、擢爲甲科。律師中繼、感其神悟、授以法相宗義。承和二年、受具足戒、詣平城第三皇子法名眞如、承受眞言法。貞觀十一年、爲大和國講師、十六年爲維摩會講師。諸宗僧綱碩学、論難鋒起。隆海隨方辨折、咸出問表。元慶六年、爲權律師、明年改權爲眞。隆海患風疾、心神疲〓。告門弟子曰。就命時至。當修往生之業。盥手漱口、面向西方、觀念阿彌陀佛。毎修十念、誦龍樹菩薩及羅什三藏彌陀賛。至于命終、其聲不絶。又毎日沐浴、如此三日。更披閲无量寿經、誦其要文。命弟子、掃地展席。因座其上、至於夜分、安坐氣絶。弟子等令北首臥、明朝見右手結無量寿如來印。積薪焚身、火滅形砕、唯印不爛。卒時年七十二。隆海綜覈經論抄疏文義(大義)、撰二諦義一卷、方言義一卷四諦義二卷、二智義二卷、二空比量義二卷、因明九句義二
卷。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七月廿四日辛丑》廿四日辛丑。夜有流星、出從大陵、以抵傳舎、入華蓋。其色青。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七月廿五日壬寅》廿五日壬寅。天皇御紫宸殿、觀相撲。親王公卿並侍。所司供奉如常儀。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七月廿六日癸卯》廿六日癸卯。天皇御紫宸殿、觀相撲。左右司、逓奏音樂。日暮雜樂競作。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七月廿七日甲辰》廿七日甲辰。天皇御紫宸殿、閲覽左右相撲人等形体訖。較量強弱、召合令相撲。日暮右近衞府奏樂。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七月廿九日丙午》廿九日丙午。夜亥時、紫宸殿前、有長人往還徘徊。内竪殿点者見之、惶怖失神。右近衞陣前燃炬者、又復得見。其後左近衞陣辺、有如絞者之聲。世謂之鬼絞也。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八月丁未朔》丁未朔。釋奠如常。祭祀禮畢、太政大臣入廟、拝文宣王影。公卿大夫畢會。令明經博士、講論周易。文章生等賦詩如常。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八月二日戊申》二日戊申。明經博士、率得業生学生等、奉參内裏。天皇御紫宸殿、引見博士等、一一令論五經義。賜禄有差。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八月四日庚戌》四日庚戌。勅、令安房・上総・下総等國重警不虞。先是、安房國言上。去五月廿四日夕、有黒雲、自南海群起。其中現電光、雷鳴地震、通夜不止。廿六日暁雷電風雨、巳時天色晴朗。砂石粉土、遍満地上、山野田園、无所不降。或處厚二三寸、或處僅蔽地。稼苗草木、皆悉凋枯、馬牛食黏粉草斃甚多。陰陽寮占云。鬼氣御靈、忿怒成祟。彼國可慎疫癘之患。又國東南、將有兵賊之乱。由是、預令戒厳。」河内國大県・渋河兩郡官田十町八十六歩、給内記要劇料。攝津國嶋上・嶋下・豐嶋・河辺・武庫・兎原(菟原)・八部・能勢八箇郡官田四十七町一段百廿二歩、給主計寮要劇并番上料。山城國乙訓・愛宕・紀伊三個郡官田卅五町二段百廿九歩、給勘解由使要劇并番上料。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八月七日癸丑》七日癸丑。自去五月霖雨、至此大風雨洪水。分遣使者於賀茂上下・松尾・稻荷・貴布禰・丹生河上六社、奉幣祈止雨。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掛畏〈岐〉松尾大明神〈乃〉廣前〈爾〉申賜〈倍止〉申。方今秋稼〈乃〉登熟〈須留〉時〈奈利〉。大神〈乃〉厚護〈爾〉依〈天之〉、風雨〈乃〉災不起〈之天〉五穀豐稔〈倍之止奈毛〉所念行〈須〉。故是以正親司少令史從八位上斎部宿禰岑吉〈乎〉差使〈天〉、禮代〈乃〉大幣帛〈乎〉令捧持〈天〉奉出〈須〉。此状〈乎〉神〈奈可良毛〉聞食〈天〉、風雨之災防除給〈比〉、五穀茂盛〈仁〉天下〓足〈之女〉、天皇朝廷〈乎〉寶祚无動〈句〉常磐堅磐〈爾〉夜守日守〈利爾〉護幸奉賜〈倍止〉恐〈美〉恐〈天〉申給〈久止〉申。自余社告文准此。丹生河上貴布禰二社、加奉白馬一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八月九日乙卯》九日乙卯。勅、以雲林院安居講、預元慶寺階業之例。以彼院爲元慶寺別院也。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八月十二日戊午》十二日戊午。西京衞士所居坊失火。延燒百余家。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八月十四日庚申》十四日庚申。仁伊勢斎内親王行禊次第司。以從五位上守左少辨兼行式部少輔藤原朝臣佐世、爲御前長官、式部大丞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興範爲判官、大録少六位下香山宿禰弘行爲主典。兵部少輔從五位下橘朝臣茂行爲御後長官、大丞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安柯爲判官、少録正六位上山田宿禰形興爲主典、於式部省除。」以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衞門督源朝臣能有・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藤原朝臣諸葛・參議正四位下行皇太后宮大夫兼播磨守藤原朝臣國經・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近衞中將兼近江權守藤原朝臣有實・從四位上行左京大夫在原朝臣守平・從四位上行右馬頭藤原朝臣門宗・從四位上行左馬頭藤原朝臣利基・左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兼守左中辨行備前權介藤原朝臣有穂等八人、爲行禊陪從。」以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陸奥出羽按察使在原朝臣行平・參議左大辨從四位上兼行勘解由長官文章博士橘朝臣廣相・治部卿正四位下源朝臣本有・散位從四位上源朝臣長猷等四人、爲送斎内親王使。」以中納言從三位藤原山陰・左近衞少將正五位下兼守左中辨行備前權介藤原朝臣有穂・右大史正六位上惟宗朝臣安光・中務少丞從六位上藤原朝臣高用等四人、爲長奉送使。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八月十五日辛酉》十五日辛酉。天皇幸神泉苑觀魚。木工寮獻物、信濃國貢駒。是日、依例入京、帝有意閲覽此苑。而牧司懈怠、遂不牽來。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八月十六日壬戌》十六日壬戌。勅、以丹後國丹波・竹野兩郡熟田百四十三町三段三百十六歩・荒田十六町七段七十歩、爲後院田。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八月十七日癸亥》十七日癸亥。天皇御紫宸殿、覽信濃國貢駒。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八月十八日甲子》十八日甲子。天皇聖体不予。太政大臣及公卿、侍宿殿上、遣使者於近京諸寺、修転功徳。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八月廿日丙寅》廿日丙寅。勅、以從四位上行兵部大輔四友王・從四位上行彈正大弼雅望王・散位從四位上源朝臣載有・散位從四位下源朝臣有等四人、爲斎内親王入伊勢大神宮前駈。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八月廿七日癸酉》廿七日癸酉。大雨也。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八月廿九日乙亥晦》廿九日乙亥日。大祓於朱雀門前前。以斎内親王來月応入伊勢大神宮也。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九月三日戊寅》九月丙子朔。三日戊寅。停御潔斎燒燈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九月四日己卯》四日己卯。辰時雷雨。」伊勢斎内親王明日可修禊事、大藏省預於葛野河辺裝束建幄、不風不雨、忽然破割。就而見之、爲雷所震裂形。」詔、授陸奥守正五位下安倍朝臣清行從四位下。肥後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是行正五位下。並引入仁寿殿東廂、賜告身。拝舞而出。」申時、於建禮門前、修大祓。以明日、奉伊勢大神宮神寶使、過進發也。于時、雷電大雨、人不獲還。諸衞警陣於殿前。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九月五日庚辰》五日庚辰。停斎内親王行禊之事。以去二日中務省犬死穢、未満忌限也。奉大神宮神寶使左大史正六位上善世宿禰有友・史生二人・官掌一人進發。凡伊勢大神宮神寶、廿年一度改作。前修之後十九年于茲。雖未満限、改造既訖。仍奉之。是日。所司廃務。而神祇官不進解文。責過状。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九月七日壬午》七日壬午。斎内親王、今日修禊葛野河。九日擬入大神宮、内親王忽有月事。亦太政大臣堀河辺第犬死。触穢之人、參入内裏。由是、停不行。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九月九日甲申》九日甲申。重陽之節。天皇御紫宸殿、宴于群臣。奏樂賦詩如常。賜綿各有差。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九月十一日丙戌》十一日丙戌。奉伊勢神宮例幣之使、是日可初。去七日有犬斃穢。因停止、亦不廃務。」午時地震。」自亥至子、有大鈴聲。當左仗上、鳴於空中。寅時亦鳴焉。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九月十二日丁亥》十二日丁亥。爲發遣奉伊勢大神宮幣使、天皇欲御大極殿、有人奏聞、画所犬死。於是、太政大臣及諸公卿議曰。画所者、在宮門左右衞門陣之内。若當行神事、諸司有穢、立札於衞門陣、告知事由、不聽出入、爲潔禁中也。依此論之、可謂禁中穢也。仍不臨御。即便遣中納言從三位藤原山陰、於建春門陣外、召散位從五位下幸世王、授告文令發行。其告文取太政大臣里第紙、召在外之内記令書之。在局紙并内記、居禁中、染穢故也。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九月十七日壬辰》十七日壬辰。内裏犬死。斎内親王今月十九日欲修解除。依穢而停。公卿於左衞門陣、召神祇官・陰陽寮、占定吉日、更廿四日爲期。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九月廿三日戊戌》廿三日戊戌。詔、斎内親王行禊、改廿四日、定廿五日。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九月廿四日己亥》廿四日己亥。辰時、鷺集紫宸殿前版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九月廿五日庚子》廿五日庚子。天皇御大極殿、發遣伊勢斎内親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九月廿七日壬寅》廿七日壬寅。賀茂神社辺、有狼喫殺人。行人相逢、以刀刺殺。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九月卅日乙巳》卅日乙巳。奉送伊勢斎内親王使中納言藤原朝臣山陰廿八日奏状、今日申時到來稱。今日巳時、王輿出自近江國垂水頓宮、酉時到伊勢國鈴鹿頓宮。戌時西垣之外、一借屋火。内親王、乘更衣滋野朝臣直子車、出於頓宮。即遣守藤原朝臣繼蔭・看督・近衞等救止、不能撲滅。西風差扇、火勢甚熾、遂及寝殿匣殿等、延燒四屋。以垣外借屋爲寝殿、
安置内親王。召問寮司、申云。火發自舎人長磯部豐瀧宿舎也。賜山陰手勅曰。須過七箇日入斎宮。若有物煩、不可七日者。解謝早可入。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月丙午朔》冬十月丙午朔。日有蝕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月二日丁未》二日丁未。天皇御紫宸殿、賜宴侍臣。太政大臣及參議已上並侍殿座。六府奏番上簿於庭。右近衞府逓奏音樂。酣暢之後、勅命參議右衞門督藤原朝臣諸葛、彈和琴。王公並作歌。天皇自歌、宴樂畢景。是日。大学寮獲白亀一獻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月四日己酉》四日己酉。天皇聖体不予。分馳使者於近都諸寺、修功徳奉祈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月五日庚戌》五日庚戌。帝病未損。親王公卿皆侍。又於諸寺転經。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月六日辛亥》六日辛亥。詔左右検非違使、免軽罪繋囚廿二人。喚梵釋寺十禪師朗善、奉加持。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月九日甲寅》九日甲寅。令陰陽寮、於承明門前、修祭祀。攘邪氣也。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月十一日丙申》十一日丙申。延屈延暦寺座主円珍於紫宸殿、修護摩法。限以五日、祈帝病平癒也。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月十三日戊午》十三日戊午。勅、无姓者其名清實、賜姓滋水朝臣、貫右京一條。先是、二品行式部卿本康親王・右大臣從二位源朝臣多・參議正四位下行右兵衞督兼伊豫權守源朝臣冷・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兵衞督源朝臣光等詣闕上表曰。清實依身有過、被削屬籍、經歴十年。天地不容、日月不照、率土之浜、獨无所庇。由是、前日奏聞、准貞朝臣登之例、可賜別姓之状。尭心有禹、禹仁及辜。恩詔優容、抃躍難勝。伏望。被賜此姓。許之。登、是仁明天皇之子、母三國氏也。清實、今上皇子、母布勢氏也、以過被削屬籍也。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月十四日己未》十四日己未。令美濃國、班給百姓口分田。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月十九日甲子》十九日甲子。勅、以山城國乙訓・紀伊・宇治郡官田卅二町五段二百廿七歩、和泉國大鳥郡官田七町、攝津國嶋上・嶋下・河辺・兎原・八部・有馬郡官田五十二町八反三百十一歩、賜典藥寮、爲月料田。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月廿五日庚午》廿五日庚午。天皇御紫宸殿。右近衞右衞門右兵衞等三府及右馬寮獻物。去五月六日、競走馬之輸物也。親王公卿、出居侍從、皆侍殿座。右近衞府奏音樂。散樂雜伎、莫不極盡。位禄各有差。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月廿六日辛未》廿六日辛未。雷電暴雨。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月廿七日壬申》廿七日壬申。勅、以伊豫國正税穀千斛・讃岐國千斛、充斎宮寮。承前之例、斎内親王入大神宮之後、以伊勢國正税穀三千斛、資新居之費。今廻換以充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月廿九日甲戌》廿九日甲戌。正二位藤原朝臣多美子薨。清和太上天皇之女御也。性安祥、容色研華、以婦徳見稱。貞觀五年冬授從四位下。六年春正月朔日、天皇加元服。此夕以選入後宮、有專房之寵、少頃爲女御。是年秋進從三位、九年加正三位。元慶元年授從二位、七年至正二位。徳行甚高、爲中表所依懷宴。天皇重之、益寵於他姫。天皇入道之日、出家爲尼、持斎勤修。晏駕之後、収集平生所賜御筆手書、作紙以書写法華經、設大斎會、恭敬供養、奉酬太上天皇不〓恩徳也。即日受大乘戒。聞而聽者、莫不感嘆、熱發奄薨。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一月丙子朔》十一月丙子朔。天皇御紫宸殿、中務省率陰陽寮官人暦博士等、於庭奏進御暦。六府奏番上簿。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一月九日甲申》九日甲申。平野春日祭並如常。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一月十日乙丑》十日乙丑。平野春日祭並如常。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一月十一日丙戌》十一日丙戌。勅、分出羽國最上郡、爲二郡。」長門國軍毅一人・主帳一人、始給職田。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一月十四日己丑》十四日己丑。園韓祭如常。」授長門國從四位上住吉荒魂神正四位下。從五位下宮城神從五位下。丹波國正六位上爲與熊神從五位下{與能神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一月十五日庚寅》十五日庚寅。鎮魂祭如常。」授河内國從五位下垂水神二前並從五位上。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一月十六日辛卯》十六日辛卯。天皇御神嘉殿、親奉新嘗祭。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一月十七日壬辰》十七日壬辰。天皇御紫宸殿、賜宴侍臣。奏大歌五節〓。賜禄有差。〓五節舞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一月廿三日戊戌》廿三日戊戌。伊豫國新居郡始置主政一員。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一月廿五日庚子》廿五日庚子。授伊豆國正五位下楊原神正五位上。正六位上多祁美賀賀神從五位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二月九日癸丑》十二月乙巳朔、九日癸丑。授常陸國從五位下阿波神從五位上。授常陸國從五位下阿波神從五位上。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二月十日甲寅》十日甲寅。神祇官奏御体卜。天皇不御紫宸殿、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山陰執奏。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二月十一日乙卯》十一日乙卯。月次神今食祭。天皇不御神嘉殿、親王公卿向神祇官行事。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二月十四日戊午》十四日戊午。行幸芹川野。寅二剋、鸞駕出建禮門、到門前駐蹕。勅、賜皇子源朝臣諱〈朱雀太上天皇〉帶剱。是日、勅參議已上、着摺布衫行騰(行縢)。別勅皇子源朝臣諱・散位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時平二人、令着摺衫行騰(行縢)焉。辰一剋、至野口、放鷹鷂、払撃野禽。山城國司獻物、并設酒醴、飮獵徒。日暮、乘輿幸左衞門佐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高經別墅。奉進夕膳、高經獻物。賜從行親王公卿侍從及山城國司等禄各有差。夜鸞輿還宮。是日。自朝至夕、風雨惨烈矣。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二月十八日壬戌》十八日壬戌。詔、授左衞門佐藤原朝臣高經正五位下。以帝幸其別墅。故有此加焉。」越中國新川郡擬大領正七位上伊彌頭臣眞益(射水)、以私物助官用、代民濟公。状借外從五位下。是日。左大臣及參議正四位下源朝臣直、於左仗下定荷前使并元日大極殿侍從。十一日可行此事。延而至今緩也。蓋是經営行幸之事歟。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二月十九日癸亥》十九日癸亥。於仁寿殿、始修佛名懺悔。限三日訖。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二月廿五日己巳》廿五日己巳。行幸神泉苑觀魚。放鷹隼、令撃水鳥。自彼便幸北野從禽。御右近衞府馬埒庭、令馳走左右馬寮御馬。是日、常陸太守貞固親王扈從。太政大臣奏言。遊獵之儀、宜有武備。親王腰底既空。請賜帶剱。帝甚欣悦、即勅聽帶剱。取中納言兼左衞門督藤原朝臣能有剱、令帶之。日暮還宮。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二月廿六日庚午》廿六日庚午。天皇御建禮門、分遣使者於諸山陵墓、獻荷前幣。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二月廿八日壬申》廿八日壬申。授從五位下橘朝臣伊子從五位上。」令讃岐國諸郡大少領・主政・主帳、成員之外、毎色各權員一人。是日。公卿於外記候庁、毀罪人石見守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氏永・散位從八位下大石福麻呂等位記。中務・式部・刑部等省丞録從事。」以藥師寺僧傳燈大法師位隆光・興福寺僧傳燈大法師位豐忠、並爲權律師。
《卷四十九仁和二年(八八六)十二月卅日甲戌》卅日甲戌。大祓追儺如常。
《卷四十九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四十九



PJ437
《卷五十卷首》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五十 〈起仁和三年正月、盡八月廿六日。〉
  左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時平等奉勅撰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正月乙亥朔》三年春正月乙亥朔。廃朝。雨也。天皇御紫宸殿、賜宴侍臣。雅樂寮奏音樂。日暮賜被。是日。七曜御暦、藏氷様、腹赤御贄等、諸司附内侍所奏。縁雨湿、不奏於庭。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正月七日辛巳》七日辛巳。天皇御紫宸殿、賜宴侍臣、觀覽青馬。奏女樂。宴竟賜禄各有差。」詔、授無品貞元親王四品。正四位下行右兵衞督源朝臣冷從三位。無位興統王從四位下、行方王從五位下。民部大輔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忠主・左近衞少將兼守左中辨藤原朝臣有穂、散位藤原朝臣時平並從四位下。右衞門佐從五位上平朝臣季式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行大和介橘朝臣氏繼、少納言兼侍從大江朝臣公幹、太皇太后宮大進藤原朝臣秀貞、左兵衞權佐藤原朝臣恒興並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源朝臣任、太皇太后宮少進正六位下藤原朝臣枝良・左兵衞少尉文室朝臣茂典・左衞門少尉藤原朝臣宣〓・民部少丞藤原朝臣野風・右近衞少監兼周防掾良岑朝臣時實・左近衞將監藤原朝臣有命・大内記滋野朝臣良幹・文章生橘朝臣有株・式部大丞藤原朝臣興範・内膳典膳宍人朝臣浄雄・少内記三善宿禰清行・散位和朝臣好道等並從五位下。左大史正六位上善世宿禰有友・大外記大藏伊美吉善行・直講直道宿禰守永・主計權助大藏伊美吉岑雄・木工大充猪名部造有吉・左近衞將監兼播磨權少掾壬生直益成等並外從五位下。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正月八日壬午》八日壬午。於大極殿、始斎講最勝王經。以東大寺僧法相宗傳燈大法師位平仁爲講師。雅樂寮擧音樂如常。」詔、進從三位諱女王階〈皇太后(班子)〉、加從二位。授女御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佳美子正四位下。掌侍正五位下春澄朝臣洽子從四位下、无位藤原朝臣賀子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賀陽朝臣乙三野・无位藤原朝臣澄子・藤原朝臣鯨子・藤原朝臣保子・宍人朝臣有子・藤原朝臣安子並從五位下。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正月十四日戊子》十四日戊子。大極殿斎講畢。僧綱引名僧、奉賀内裏。於御前論佛理。施御被而罷。」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陸奥出羽按察使在原朝臣行平上表曰。臣行平言。年満致仕、人臣之定節也。職罷賜聽、人君之恒規也。仰恒規於歸骸、行瞻自盡、地定節於止足、〓{趨か}走何堪。臣誤藉時來、枉登華顕。寵光之栄、已極於生、鴻霈之潤、甚深過於涯分。今臣齢至七旬、位高三品。薄氷隨歩、迷鐘於夜行、言鑑承顔、恐漏盡於陰罪。嗟乎、流汗於絳県労。臣性愚蒙、同貌於白首郎、臣鬢霜雪。逢名遂之時、行身退之道、臣本聞焉。當懸車之年、負竊位之責、臣所愧矣。伏願。陛下、養臣以罷所職、優臣以賜放歸、令老有所終、責得所塞。不堪悃款之至、謹拝表以聞。勅答曰。勅中納言在原朝臣。省來表、悉所陳。卿松栢之貞、珪璋其徳、憂國毎形於顔色。愛君、无惜其腎腸、而能屈伸有常、終始以道、謙謙援古人之義、汲汲興大耋之嗟。雖知卿有懇請、寧使朕无喉舌。卿其抑知止絶遺栄、勉体虚懷。仍斷固請。魏元陽之就第、當卜後年。薜廣徳之懸車、莫視今日。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正月十六日庚寅》十六日庚寅。踏歌之節、天皇御紫宸殿、宴于侍臣。王公並侍。雅樂寮奏樂、宮人踏歌、如常儀。賜禄各有差。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正月十七日辛卯》十七日辛卯。天皇御建禮門、觀射禮。親王已下五位已上並射訖。四府依次射焉。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正月十八日壬辰》十八日壬辰。詔、遣參議藤原朝臣國經、盡昨余未射者。天皇御射殿、覽四府賭射。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正月廿日甲午》廿日甲午。内宴於仁寿殿。文人被喚預席者十人賦詩。内教坊奏糸竹技。歓暢畢景。賜禄各有差。」是日。詔、授正五位下在原朝臣文子從四位上。從五位下文室朝臣良子、无位藤原年芳子並從五位上。无位大原眞人數世從五位下。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正月廿九日癸卯》廿九日癸卯。勅、以傳燈大法師位益信、傳授阿闍梨位灌頂。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正月卅日甲辰》卅日甲辰。大雨。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二月乙巳朔》二月乙巳朔。大藏省奏言。昨夜、偸児穿正藏院庫壁、盗取官物。多少難記。遣検非違使索焉。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二月二日丙午》二日丙午。以從五位下行少内記三善宿禰清行爲大内記。從五位下業式部大丞藤原朝臣興範爲掃部頭。從五位下守刑部大輔小野朝臣喬木爲山城守。從五位上守宮内大輔源朝臣弼爲大和權守、大輔如故。從五位下守圖書頭清江宿禰貞直爲和泉守。掃部頭從五位下在原朝臣一貫爲攝津守。散位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蔭爲伊勢守。從五位下橘朝臣茂蔭爲尾張介。前遠江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清保爲遠江守。散位外從五位下山口朝臣岑世爲伊豆守。從四位下行左馬頭藤原朝臣利基爲相模守、左馬頭如故。從五位上守大藏大輔源朝臣建爲介。斎院長官從五位下兼守右少辨源朝臣希爲近江權介、余官如故。散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諸藤爲美濃權守。從五位下守左衞門權佐藤原朝臣良積爲介。散位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安方爲越前介。從四位下行中務大輔十世王爲加賀權守、中務大輔如故。從五位上行行内藥正爲医針博士深根宿禰宗繼爲介・余官如故。從五位下行民部少丞藤原朝臣野風爲越後守。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兼守大判事惟宗宿禰直宗爲播磨大丞、余官如故。從四位上行彈正大弼雅望王爲美作權介、大弼如故。散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清繼爲周防權守。外從五位下矢田部造利人爲長門介。外從五位下佐伯直清氏爲淡路
守。主計頭從五位下宮道朝臣彌益爲權介、本官如故。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興門爲肥前守。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二月三日丁未》三日丁未。釋奠。祭禮既畢、親王已下就都堂、從五位下行助教清野朝臣宮雄、發春秋題。文章生学生等賦詩如常。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二月四日戊申》四日戊申。祈年祭并春日祭如常。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二月五日己酉》五日己酉。奪美濃・下野・若狭・能登・越中・越後・丹後・但馬・因幡・伯耆・石見等國司位禄公廨。以貢蘇違期也。舊制、貢蘇違期、國司五位已上科違勅罪、六位已下不論蔭贖、決笞六十。今改前格、施此新制。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二月九日癸丑》九日癸丑。勅、賜皇女〓子姓源朝臣。」信濃國例貢梨子・大棗・呉桃子・雉脯、別貢梨子・大棗等、貢獻之期、元不立制。太政官議定。例貢毎年十月、別貢十一月爲期、立爲恒例。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二月十一日乙卯》十一日乙卯。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庁、列見文武官成遷人。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二月十四日戊午》十四日戊午。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陸奥出羽按察使在原朝臣行平重抗表曰。臣行平言。中使左近衞少將藤原朝臣高藤至。伏奉勅旨、不聽臣致仕。抑遏臣乞身、綸〓出而成文、恩湛垂露、毫毛酬而无果。首戴高山、臣尸素尚矣。妄濫虞舜之官、老耄及焉。空忝王戎之任、焦思之憤已満、將税累於薄韋、噬臍之悔不休。願避路於振領、苟守職之戒違。更策名而何取。況臣負薪寄質、伏枕留魂。毎歎蒲柳之委風、盛葵〓之向日。誠切莊〓、欲表恋越之聲、苦同〓公。遂移臥〓之病。今陛下優臣、既以國士之分。臣訴陛下、豈以衆人之心。雖云跼蹐迷方、雖云寒温乖適。不志奉身而退、猶甘量力而行。臣情見於辭、涙隨於汗。宸厳鑑實、思許罷官。不任悃〓之至重以奉表以聞。詔、不許焉。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二月十六日庚申》十六日庚申。勅、以更衣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元善、爲女御。中納言從三位山陰(山蔭)之女也。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二月十七日辛酉連十七日辛酉。以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在公爲圖書頭。從四位下行太皇太后宮權亮平朝臣惟範爲民部大輔、本官如故。散位外從五位下善世宿禰有朋爲主税權助。正五位下行土佐權守惟良宿禰高尚爲大藏大輔。從五位下行越中權介藤原朝臣高松爲左京亮。外從五位下行音博士惟宗朝臣永宗爲攝津介。正四位下行左近衞權中將源朝臣興基爲伊勢權守、權中將如故。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直行爲介。從四位下源朝臣有爲尾張權守。治部少輔從五位下平朝臣基世爲相模權介。從五位下行下総介飯高朝臣貞宗爲守。四品貞元親王爲上野太守。從五位上行左京亮藤原朝臣眞常爲權介。治部大輔正五位下橘朝臣休蔭爲越中守、大輔如故。從四位上行大舍人頭有佐王爲越後權守、本官如故。從五位上行少納言兼侍從橘朝臣春行爲美作權介、本官如故。從五位下行大内記滋野朝臣良幹爲備後介。外從五位下行陰陽博士山村曰佐得道爲紀伊權掾、陰陽博士如故。外從五位下南淵朝臣良臣爲阿波介。良臣、元慶八年三月任、遭母憂去職。今奪情起之。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時佐爲肥前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時平爲右近衞權中將。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三月乙亥朔》三月乙亥朔。授豐後介外從五位下大神朝臣良臣從五位下。先是、良臣向官披訴。清御原天皇壬申年入伊勢之時、良臣高祖父三輪君子首、爲伊勢介從軍有功、卒後贈内小紫位。古之小紫位准從三位。然則、子首子孫、不可叙外位。於是、下外記而考實之。外記申明云。贈從三位大神朝臣高市麻呂、從四位上安麻呂、正五位上狛麻呂兄弟三人之後、皆叙内位。大神引田朝臣・大神〓田朝臣・大神掃石朝臣・大神眞神田朝臣等、遠祖雖同、派別各異、不見応叙内位之由。神亀五年以降有格、諸氏先叙外位、後預内叙。良臣姓大神眞神田朝臣也。子首之後、至于全雄、无預五位者。今請内品、事乖格旨。勅、毀良臣及故兄全雄外位告身、特賜内階。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三月三日丁丑》三日丁丑。御斎燒燈如常。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三月八日壬午》八日壬午。以玄蕃頭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千邦爲右京亮。肥前守從五位下橘朝臣興門爲大和守。從五位下行伊勢權介小野朝臣千里爲因幡權介。右京亮從五位下伴連貞宗爲伯耆守。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藤宗爲肥前守。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三月九日癸未》九日癸未。勅、以傳燈大法師位聖寶、傳授阿闍梨位灌頂。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三月十一日乙酉》十一日乙酉。長門國司言。民部省式曰。凡貢調庸者、長門國限明年四月、伊豫國限二月。但宇和・喜多兩郡限三月。越後・佐渡・隱岐限七月。自余如令者。又曰。未進調庸物、伊豫國宇和・喜多兩郡明年六月晦日、越後・佐渡・隱岐十二月晦日以前進訖者。又齊衡二年五月十日格曰。當年未進、來年不究者、主計寮具録未進數、明年三月以前移主税寮、即没國司公廨者。今案伊豫國宇和・喜多兩郡、以三月爲貢調期、猶以六月卅日、爲究未進之限。長門國以四月爲貢調限、究未進之期、隨可有其程。而未有別制。但其格文所稱。以明年三月以前、爲没公廨之限者。是爲調物當年貢納諸國所制也。而諸司偏稱究未進之期无有明文、准調物當年貢納諸國之例、以明年三月以前、爲没公廨之限也。事出格式之外、甚爲國宰之愁。望請。准伊豫國宇和・喜多兩郡、并越後・佐渡等國例、延究未進之期、免没公廨之責。勅聽焉。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三月十四日戊子》十四日戊子。勅。加試延暦寺年分度僧二人。一人大毘盧遮那經業爲大比叡神分、一人一字頂輪王經業、爲小比叡神分。先是、彼寺座主前入唐尋經釋法眼和尚位円珍上表言。國之爲國、本依設禮、人之爲人、亦由行禮。故書曰。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經曰。人能行禮、得生天上。是知、内經外書、以禮存立。故祖師法印大和尚位最澄、延暦末年、奉使入唐、求法事訖、臨廻請於當州公憑、且明州朝議郎使持節明州諸軍事守明州刺史上國柱〓陽鄭審判則批判求法目録稱。最澄闍梨、性稟生知之才、來自禮儀之國。南登五臺之嶺、窮智者之法門、西泛鏡湖之水、探灌頂之神秘。可謂法門龍象、青蓮出池者。然則、西朝重我國家、稱爲禮儀之郷。當寺法主大比叡小比叡兩明神、陰陽不測、造化无爲。弘誓亜佛、護國爲心。所傳眞言灌頂之道、所建大乘戒壇之検、祖師創開、專頼主神。若不然者、何立此業、永鎮國家。頃年、度僧惣八箇人、其六人者、於東塔院、春秋試度、惣爲鎮國、不捐其一分。其二人者、於西塔院、春三月試度。就中一人爲賀茂明神分、一人爲春日明神分。主神獨无其分度僧。實是闕禮者也。去貞觀二年、擬奏斯由、依違不言、黙而至此。自彼以來、冥崇頻繁、遂不言者、恐神明
怒。且夫毘盧遮那經者、八萬寶藏之肝心、陀羅尼教之梁棟也。隨經議釋七百余紙、文理尋深、局知難會。而舊置年分、只是一人。学徒乏少、大道尚哽。又頂転輪王經者、眞言之枢機、法城之門戸也。所以、祖師積年耽習、尋得呪驗。仍於延暦天子聖躬不予之時、依經修法、奉資寶祚。山家之開泰、莫不頼此功。是以、東西弟子、至今勤修。円珍伏見、佛法中興、莫過承和之聖代、山神膺慶、偏仰當時之鴻慈。伏望。蒙加度者二人、爲兩神之分、解地主之結恨、増護國之冥威。即以三月十七日、與元初二人。同共試度、自余事條、准延暦弘仁兩朝之格。又受戒之後、毎日讀金剛般若經各一卷、誓願兩山、奉護一天。十二年末、恒奏卷數、復試之日、除金光明經、並讀六卷止觀者。至此從之。須准延暦廿年正月廿六日度年分僧格、永以行之。是夜。始自戌一剋、月有冠纓、左右爲珥。至于亥時、爲白暈氣。及將消滅、猶有兩珥。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三月廿六日庚子》廿六日庚子。延僧八十口於紫宸殿、転讀大般若經、限以三日。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三月廿九日癸卯晦》廿九日癸卯晦。前參議正四位下源朝臣光、正月十九日丁母憂去職。是日有勅、以本官起之。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四月甲辰朔》四月甲辰朔。日有蝕之。」勅、令上野國例貢駒之外、今年加五十疋。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四月二日己乙巳》二日乙巳。天皇御紫宸殿聽朝。賜宴侍臣、左右近衞府逓奏音樂。賜禄有差。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四月三日丙午》三日丙午。以散位從五位下清原眞人令望爲修理大井堰使。六位已下二人。以山城國正税稻七千四百廿三束七把充其料。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四月四日丁未》四日丁未。廣瀬龍田祭如常。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四月五日戊申》五日戊申。平野祭如常。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四月六日己酉》六日己酉。梅宮祭如常。」天皇御大極殿、遣參議正四位下行近江守源朝臣是忠於伊勢大神宮奉幣。又分遣使者、奉幣山城國八幡、伊勢國多度、近江國日吉、駿河國浅間明神社。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四月七日庚戌》七日庚戌。式部兵部兩省奏擬階短冊。天皇不御紫宸殿。左大臣奉勅、令省行之。」奉石清水八幡大菩薩宮幣使從三位行刑部卿基棟王、到東京四條、堕馬傷支体、不達神宮。更遣從四位下行中務大輔兼加賀權守十世王奉之。其幣物不改焉。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四月十三日丙辰》十三日丙辰。以大藏少輔從五位下清原眞人有道爲治部少輔。宮内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世文爲大藏少輔。先是、大藏省検納諸國貢調絹、麁悪得甚。是日有詔。彼省右方検校調物官人、少輔已下録已上並左遷。少丞小野朝臣連峰爲大学大充。正六位上平朝臣元行爲少判事。大録正六位下御井原史浄氏爲判事大屬。少録正六位上吉志末成爲西市令史。有道之遷、亦坐此也。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彈正尹藤原朝臣冬緒致仕抗表曰。臣懸車之期已過、歸阜之望彌深。累年抗辭伏待得謝、〓重囲而未通、層昊而无聽。臣舊无蓍〓之徳、猥居獻宣之官。少不如人、追感燭武之語、老而彌耄、猶恥趙孟之談。故流水不廻、空起歎於川上、漏箭已盡、豈犯罪於夜行。伏念。禄俸者士之所貪求也。聖明者代之所希出也。臣以八十年之残息、遇一千歳之惟新。方當惜此下春之景、圖彼上庠之栄。疲驂解駕、暫徘徊於層軒之前、涼燕辭巣、猶栖遲於廣廈之下。而月制初迫、氣力不隨、心識之内、〓如河山、手足之間、遠同楚越。仰北闕而隔〓拝、望東岱而催歸魂。撫躬懷〓、兢兢於素〓之惶、揣分知歸、遑遑於青蒲之請。伏冀。降油雲之澤、感匪石之祈。褫帶〓囲、歸骸素里。収龍章之妄寵、就皮服而待終。豈比掛冠都門
、疎傳遺漢朝之栄貴、竊慕撃壌野外逸老、樂尭年之余生。无任慊慊之至、謹奉表以聞。」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陸奥出羽按察使在原朝臣行平重抗表乞骸骨曰。臣行平言。重累表章、反覆起請、愚請難達、聖聽未廻。適承宜喩、雖感亭育之仁、敢布腹心。庶収號令之汗。臣留形於藥剤之内、託命於桑楡之際。老之云至、嗟乎命焉。況位望盡高、栄達之分有限、年毛已満、危浅之生不恒。當陛下晏食宵衣之労、微臣不勝〓拝。顧微臣尸位曠官之責、陛下必賜哀憐。臣匪席之誠、豈卷舌於喘。臣結草之念、將酬恩於枯骸。伏願陛下、知臣赤心、察臣丹悃、〓冕旒於一旦、勿奪宿志於匹夫。不任激切〓〓之至。昧死拝表以聞。」並許焉。是日。夜分有鳥、无萬數、飛鳴於大極殿上。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四月十七日庚申》十七日庚申。諸衞厳警。縁明日賀茂祭也。是日。京師訛言。三日出、其時在辰。人皆向東觀焉。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四月十八日辛酉》十八日辛酉。賀茂祭如常。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四月十九日壬戌》十九日壬戌。諸衞解陣。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四月廿五日戊辰》廿五日戊辰。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庁、授文武官成選位記。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四月廿八日辛未》廿八日辛未。天皇御武徳殿、閲覽諸牧御馬。四府騎射如常儀。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五月甲戌朔五日戊寅》甲戌朔五日戊寅。端午之節、天皇御武徳殿、觀覽四府騎射。親王已下五位已上競走馬、如常儀。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五月六日己卯》六日己卯。天皇御武徳殿、覽左右馬寮競走馬。四府騎射、種種馬藝。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五月十一日甲申》十一日甲申。以中納言從三位藤原山陰(山蔭)爲兼民部卿。四品業常陸太守貞固親王爲彈正尹、常陸太守如故。」右京人外從五位下行備後介平群臣春雄・兄中務少録正六位下平群臣秋雄・從父弟无位平群臣秋常春常等四人、賜姓朝臣。春雄自言。祖出自都久宿禰矣。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五月十三日丙戌》十三日丙戌。以從四位上行彈正大弼兼美作權守雅望王爲神祇伯、美作權守如故。從五位下行伊勢介藤原朝臣直行爲侍從。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兼行播磨權大掾菅野朝臣惟肖爲文章博士。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良實爲玄蕃頭。大藏大輔正五位下惟良宿禰高尚爲民部大輔。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邦直爲刑部大輔。散位從五位上小野朝臣春風爲大膳大夫。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皇太后宮權亮平朝臣惟範爲彈正大弼、權亮如故。散位從五位下紀朝臣清臣爲勘解由次官。侍從從五位下源朝臣温爲伊勢介。從四位上行神祇伯棟貞王爲武藏權守。散位從四位上源朝臣近善爲越前權守。從五位下行肥前介藤原朝臣時佐爲丹波權介。從五位上守大膳大夫橘朝臣主雄爲但馬守。從四位下行美濃守藤原朝臣諸藤爲備前權守。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五月十四日丁亥》十四日丁亥。太上天皇、於北辺馬埒亭、觀覽騎射競走馬。親王公卿各獻装馬、以備競走。王公已下畢會。是日。始置守韓橋者二人。以山城國徭丁充之。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五月十六日己丑》十六日己丑。常陸國正六位上菅田神授從五位下。是日。勅、以山城國愛宕郡鳥部郷〓原村地五町、賜施藥院。其四至、東限徳仙寺、西限谷并公田。南限内藏寮支子園、北限山陵并公田。施藥院使等奏。院所領之山、元在彼村。即是藤原氏之葬地也。依元慶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詔、被占入中尾山陵之内。由是、氏人葬送之事、既失其便。請賜此地、依舊行事。許之。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五月十九日壬辰》十九日壬辰。石見國司言上。犯罪人前掾正六位上大野朝臣安雄脱勤逃亡。元慶八年推訴使式部大丞正六位上坂上大宿禰茂樹、禁錮安雄、付國司訖。今依國司解状、下符山陽道諸國、捜索焉。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五月廿日癸巳》廿日癸巳。式部省奏諸國銓擬郡司擬文、天皇不御前殿、右大臣奉勅、於宜陽殿西廂、令從五位下守左少辨兼行式部少丞藤原朝臣佐世讀其擬文。大臣点定更奏。」先是、出羽守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茂樹上言。國府在出羽郡井口地。即是、去延暦年中陸奥守從五位上小野朝臣岑守、拠大將軍從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論奏、所建也。去嘉祥三年、地大震動、形勢変改、既成窪泥。加之、海水漲移、迫府六里所、大川崩壞、去隍一町、兩端受害、無力堤塞。堙落之期、在於旦暮。望請。遷建最上郡大山郷保寶士野、拠其険固、避彼危殆者。太政大臣・右大臣・中納言兼左衞門督源朝臣能有・參議左大辨兼行勘解由長官文章博士橘朝臣廣相、於左仗頭、召民部大輔惟良宿禰高尚・大膳大夫小野朝臣春風・左京亮藤原朝臣高松等、問彼國遷國府之利害、所言參差、同異難定。更召伊豫守藤原朝臣保則、以高尚等詞問之。保則言。國司所請、非无理致。保則・高尚等、元任彼國、応知土地之形勢故召問之。太政官因國宰解状、討覈事情曰。避水遷府之議、雖得其宜、去中出外之謀、未見其便。何者、最上郡地、在國南辺、有山而隔、自河而通。夏水泛舟、纔有運漕之利、寒風結凍、曾无向路之期。況復秋田雄
勝城、相去已遥、烽候不接。又擧納秋饗、國司上下、必有分頭入部、率衆赴城。若沿水而往、泝水而還者、徴發之煩、更倍於尋常、逓送之費、將加於黎庶。晏然无事之時、縦能兼濟、警急不虞之日、何得衆施。以此論之、南遷之事難可聽許。須択舊府近側高敞之地、閑月遷造、不妨農務。用其舊材、勿労新採。官帳之數、不得増減。勅。宜依官議、早令行之。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五月廿二日乙未》廿二日乙未。先是、大炊寮助已下、爲寮掌多米貞成所告、與出納諸司、積年犯用官米、惣七百余斛。仍停釐務、權令宮内大丞藤原朝臣在興・少録忍海令名、行寮家事。是日。以〓博士正六位上大宅朝臣清統、爲兼大炊權大充、太政官史生從八位下丸部福尾爲權少屬。算博士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五月廿四日丁酉》廿四日丁酉。勅、爲仁明天皇女御藤原氏(貞子)、於嘉祥寺、修転念功徳。〓料信濃調布二百端。公卿以下參會行事。女御者、仁明天皇第八皇子(成康親王)之所生也。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五月廿六日己亥》廿六日己亥。大宰府年貢〓〓鳥、元從陸道進之。中間取海道、以省路次之煩、寄事風浪、屡致違期。今依舊自陸道入貢焉。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五月廿八日辛丑》廿八日辛丑。勅、以山城國乙訓郡大原野、爲太上天皇遊獵之地。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五月廿九日壬寅晦》廿九日壬寅晦。地震。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六月二日甲辰》六月癸卯朔二日甲辰。伊賀・伊勢・尾張・伊豆・近江・美濃・越後・丹後・但馬・出雲・播磨・備前・備後・紀伊・阿波・讃岐・伊豫・土佐等十九國貢絹、麁悪特甚。不如昔日。勅譴國宰、探取正倉舊様絹、毎國一疋、依舊様織作。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六月五日丁未》五日丁未。先是、出羽守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茂樹上言。國印剋落、不堪行用。請被改鋳。由是、命所司新鋳賜之。」勘解由使奏言。史生等繕写公文、終日執勤、差異諸司分番從事之例。望請。准拠民部・主計・主税等省寮史生、給長上粮米。勅依請聽之。」丹波國何鹿郡人漢部妹刀自売、生年十四、適秦貞雄、生二男一女。貞雄死後、卅二年、常着素服、獨居虚室、无復再〓之情、均養男女、譬猶尸鳩。國司申請、以爲節婦、表其門閭。勅、叙位二階、免戸内田租」美濃國司言上。國分寺災、梵宇佛殿、一時成灰燼。席田郡定額尼寺、殿堂宏麗、令修御願。請爲國分寺。許之。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六月八日庚戌》八日庚戌。從四位下行信濃守橘朝臣良基卒。良基者、左京人、參議從四位下常主孫、而攝津守安吉雄之子也。良基、幼而篤学、早有風〓、明練知体、清正立己。仁寿三年、除左京少進、數年遷民部少丞。天安之初、大宰大弐正躬王、妙選僚屬、請良基與巨勢夏井爲少監。良基以非其好、鬱々不得志、不肯之任。文徳天皇、發盛怒、解却其官。清和天皇登祚、貞觀元年用爲木工少充、數月遷爲式部少丞、尋転大丞。六年春授從五位下、拝伊予權介。政有能聲、號爲稱職。十一年加從五位上、爲常陸介。秩満之後、新司拘不放還。十六年、朝儀以无負、累擢爲越前守。元慶元年、進爵爲正五位下、拝丹波守。以幹理見紀。六年爵至自踰四位下。八年拝信濃守。良基治大歸放紀今守之体、勸督農耕、軽其租課。民下樂業、家有贏儲。輸貢調庸、増益戸口、爲登時之最、時人以循良相許。但情在進取、不能以退素自守。又性強梁、无所推屈。心之所悪、雖云僚佐、未筆含忍焉。積怨之漸、辱及家人。信濃守之時、國人向官愁訴、家口數人、爲怨家所燒殺。詔、遣使推之。使還奏。良基対捍詔使、并縦詔使所禁之罪人。勅、召良基、下於刑官。未竟推鞠而卒。時年六十三。良基、雅素清貧、家无寸儲。中納
言在原朝臣行平、賻以絹布、乃得殯葬。良基、經歴五國受領之吏、毎秩罷歸不載資粮。教子孫以潔身。有子男十一人。第六子在公、嘗問治國之道。良基答曰。雖有百術、不如一清。其率性精白如此矣。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六月十一日癸丑》十一日癸丑。禁中有孕婦胎傷穢。由是、停月次神今食祭焉。」自去五月霖雨、至此未止、京師飢餓。開倉廩、賑給兩京乏絶之民。」去仁和元年九月七日、因内膳司奏、停廃近江國筑摩御厨長并調丁。是日、勅、復舊充之。以供御之事、多致闕乏也。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六月十三日乙卯》十三日乙卯。以從五位下行内膳正今扶王爲少納言。散位從四位下是行王爲大学頭。從五位下行右兵衞佐源朝臣元爲大藏大輔、本官如故。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是藤爲宮内少輔。從四位上行相模守源朝臣平爲大膳大夫。散位弘道王爲内膳正。從五位上守大膳大夫小野朝臣春風爲攝津權守。從五位上行少納言兼侍從藤原朝臣諸房爲信濃守。外從五位下行算博士家原朝臣高郷爲播磨權大掾、算博士如故。外從五位下守大学頭藤原弘蔭爲阿波守。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六月十四日丙辰》十四日丙辰。去十一日、依例可修月次神今食祭。内裏有婦人胎傷之事。乃隨停止。但胎孕之後、未及三月。是以、今日行月次神今食祭之禮、以内藏寮忽然犬死故、大祓於建禮門前、以停祭事。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六月廿日壬戌》廿日壬戌。從四位上行大宰大弐源朝臣行有卒。文徳天皇之子也。母布勢氏。天皇賜有行姓源朝臣。貞觀十七年春授從四位上、十九年拝美作守、未幾遷周防權守。元慶四年遷左京大夫、六年遷爲治部卿、七年爲美作守、治部卿如故。俄而遷兼武藏權守。仁和元年正月、出爲大宰大弐。母憂去職數月、詔以本官起之。卒於官、時年卅四。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六月廿三日乙丑》廿三日乙丑。霖雨始霽。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六月廿五日丁卯》廿五日丁卯。任相撲司。以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衞門督源朝臣能有、參議正四位下行皇太后宮大夫藤原朝臣國經、參議正四位下行近江權守藤原朝臣有實、參議正四位下行陸奥出羽按察使源朝臣是忠、參議左大辨從四位上兼行勘解由長官文章博士橘朝臣廣相、從四位上行美濃守源朝臣貞恒、從五位上守左近衞少將兼行讃岐介藤原朝臣高藤、左衞門權佐從五位上源朝臣昇、從五位上守左少辨兼行式部少輔藤原朝臣佐世、從五位上行左兵衞權佐藤原朝臣恒興、從五位下行左馬助藤原朝臣連並爲左司。中納言從三位兼行民部卿藤原朝臣山陰(山蔭)、參議從三位源朝臣冷、參議正四位下行播磨守源朝臣直、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美濃權守藤原朝臣諸葛、大藏卿正四位下兼行信濃權守源朝臣定有、從四位上行播磨權守源朝臣是貞、右近衞中將從四位下兼行木工頭讃岐權守平朝臣正範、右近衞少將正五位下源朝臣堪、正五位下行右衞門佐平朝臣季範從五位上守右兵衞佐源朝臣元、從五位下行右馬助在原朝臣載春、斎院長官從五位下兼守右少辨近江權介源朝臣希爲右司。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六月廿六日戊辰》廿六日戊辰。公卿於太政官曹司庁、任諸國銓擬郡司。宣制如常。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六月廿七日己巳》廿七日己巳。自昨雷雨、至今未止。諸衞警陣。雷電雨雹、雨況交殺。水潦奔溢、人不通行。雹積地上、移時不消。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六月廿九日辛未晦》廿九日辛未晦。太政大臣侍殿上、納言參議侍仗下。忽有雷大鳴。諸衞陣於殿前。賜太政大臣及諸公卿禄。諸府官人以下見參者、賜禄有差。是日。右近衞少監正六位上在原朝臣遠瞻、在致仕中納言在原朝臣行平鴨河辺第、震死。遠瞻、是行平之子也。」於朱雀門前大祓如常。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七月二日癸酉》壬申朔二日癸酉。夜地震。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七月四日乙亥》四日乙亥。廣瀬龍田祭如常。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七月六日丁丑》六日丁丑。虹降東宮。其尾達天、入内藏寮是日。綾綺・仁寿兩殿之間、獲白亀一、放神泉苑。是夜、地震。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七月十五日丙戌》十五日丙戌。雨水。奉進白馬於丹生河上雨師神、祈止霖雨也。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七月十七日戊子》十七日戊子。左京人從五位下行采女正時原宿禰春風、賜朝臣姓。春風自言。先祖出自秦始皇十一世孫功満王也。帶仲彦天皇四年、歸化入朝、奉獻珍寶蚕種等。」左京人右大史正六位上文部谷直忠直・弟式部少録正六位上文部谷直永世、男女合九人、賜姓春淵朝臣。忠直自言。大日本根子彦國牽天皇之後、與安倍朝臣同祖也。今検姓氏録、安倍朝臣之別、无文部谷直。但後漢孝靈皇帝後、坂上大宿禰等之氏族、有文部谷直者也。」播磨國印南郡人散位從五位下佐伯直是繼、改本居貫附山城國葛野郡。」大和國城下郡人右近衞少監正六位上私部萬福、改本居貫附右京四條三坊。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七月廿五日丙申》廿五日丙申。天皇御紫宸殿、覽相撲。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七月廿六日丁酉》廿六日丁酉。天皇御紫宸殿、覽相撲。左右司逓送音樂。光景既暮、雜樂備擧。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七月廿七日戊戌》廿七日戊戌。天皇御紫宸殿、閲覽左右相撲人体骨強弱之形。其後、択抜喚其名、令角撲焉。」延暦寺座主僧法印大和尚位遍照奏言。延暦寺僧傳燈大法師位最圓年六十三、久於遍照辺、受学兩部大法既訖。請授眞言傳法阿闍梨位。勅聽之。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七月卅日辛丑》卅日辛丑。申時、地大震動、經歴數剋震猶不止。天皇出仁寿殿、御紫宸殿南庭。命大藏省、立七丈幄二、爲御在所。諸司倉屋及東西京廬舎、往往顛覆、圧殺者衆。有失神頓死者。亥時又震三度。五畿内七道諸國、同日大震。官舎多損、海潮漲陸、溺死者不可勝計。其中攝津國尤甚。」夜中東西有聲、如雷者二。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壬寅朔》壬寅朔。昼夜地震二度。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二日癸卯》二日癸卯。昼地震三度。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四日乙巳》四日乙巳。地震五度。是日。達智門上有氣。如煙非煙、如虹非虹、飛上屬天。或人見之、皆曰。是羽蟻也。時人云。古今未有如此之異。陰陽寮占曰。當有大風洪水失火等之災焉。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五日丙午》五日丙午。昼地震五度。夜大震。京師人民、出自廬舎、居于衢路。是日。勅。元慶寺僧一人、毎年請興福寺維摩會聽衆、立爲恒例。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六日丁未》六日丁未。停釋奠之禮。去月卅日、木工寮將領秦千本、検校修造職院、驚恐地震、失神而死。供祭所司触此穢也。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七日戊申》七日戊申。未時地震。」散位從四位上文室朝臣卷雄卒。卷雄者、右京人、中納言從三位綿麻呂之第九子也。先祖本姓文室眞人、中間爲三諸朝臣、至于綿麻呂、大同四年、賜文室眞人也。卷雄、幼有勇力、不好讀書。便習弓馬、尤善騎射。文徳天皇、爲儲弍之日、卷雄爲帶刀舎人。天皇登極之後、仁寿三年春、爲相模掾、未幾遷爲右兵衞少尉、俄転大尉。天安元年、遷播磨大掾。貞觀元年、授從五位下、三年除主殿權助、四年遷爲左衞門佐、八年遷爲左近衞權少將兼伊豫介、明年春加從五位上、頃之改權少將、爲少將、數年爲美濃守、少將如故。十五年叙正五位下、十八年春進從四位下。是年冬十二月、自左近衞少將、爲伊豫權守。元慶二年、遷備前守、三年爵至從四位上。六年二月、爲因幡權守、後月遷相模守、先後不之任。卷雄、奏請被罷相模守、任男一人外吏。詔依請、以男房典、爲近江少掾。卷雄、身体軽捷、甚有意氣。嘗戯騰躍、脚踏駕車牛額、超越立於車後。及爲少將、白昼有狐、走東宮屋上。卷雄奔登、抜剱斬之。凡其驍勇過人、皆此之類也。又直侍仗下、日夜不出、宿衞之勤、當時无双。卒時年七十八。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八日己酉》八日己酉。有羽蟻、出大藏正藏院、群飛竟天。屬于船岳、其氣如虹。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九日庚戌》九日庚戌。地震。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十二日癸丑》十二日癸丑。鷺二集朝堂院白虎楼豐樂院栖霞楼上。陰陽寮占曰。當慎失火之事。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十三日甲寅》十三日甲寅。地震。」有鷺二、集豐樂院南門鵄尾上。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十四日乙卯》十四日乙卯。子時地震。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十五日丙辰》十五日丙辰。未時有鷺、集豐樂殿東鵄尾上。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十六日丁巳》十六日丁巳。寅時地震。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十七日戊午》十七日戊午。今夜亥時、或人告。行人云。武徳殿東縁松原西、有美婦人三人、向東歩行。有男在松樹下、容色端麗、出來與一婦人、携手相語。婦人精感、共依樹下。數剋之間、音語不聞。驚恠見之、其婦人手足、折落在地、无其身首。右兵衞右衞門陣宿侍者、聞此語往見、无有其屍。所在之人、忽然消失。時人以爲、鬼物変形、行此屠殺。又明日可修転經之事。仍諸寺衆僧被請、來宿朝堂院東西廊。夜中不覚聞騒動之聲、僧侶競出房外。須臾事静、各問其由、不知因何出房。彼此相恠云。是自然而然也。」是月。宮中及京師、有如此不根之妖語、在人口卅六種、不能委載焉。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十八日己未》十八日己未。延宿徳名僧百口於紫宸大極兩殿、転讀大般若經。限三個日、攘災異祈年穀也。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廿日辛酉》廿日辛酉。自卯及酉、大風雨、抜樹發屋。東西京中、居人廬舎、顛倒甚多、被圧殺者衆矣。内膳司檜皮葺屋顛仆。采女一人宿其中、邂逅免害。時人奇之。」鴨水葛野河、洪波氾溢、人馬不通。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廿二日癸亥》廿二日癸亥。太政大臣從一位臣藤原朝臣基經・左大臣正二位臣源朝臣融・右大臣從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源朝臣多・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衞大將太皇太后宮大夫臣藤原朝臣良世・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衞門督臣源朝臣能有・中納言從三位兼行民部卿臣藤原朝臣山陰(山蔭)・參議從三位行右兵衞督臣源朝臣冷・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兵衞督臣源朝臣光・參議正四位下行播磨守臣源朝臣直・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美濃權守臣藤原朝臣諸葛・參議正四位下行皇太后宮大夫臣藤原朝臣國經・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近衞中將兼近江權守臣藤原朝臣有實・參議正四位下行陸奥出羽按察使臣源朝臣是忠・參議左大辨從四位上兼行勘解由長官文章博士臣橘朝臣廣相等、上表請立皇太子曰。臣基經等言。乾分七耀、仰前星以騰荒、坤載重溟、俯少海而導澤。是以、上嗣揚和、承〓之道克昌、元良開基、守器之方相屬。故知。百王御辨、千帝膺圖、莫不建儲賛庸、置弐經治。伏惟。皇帝陛下、誕敷玄化、啓廻紫宸、代太上之憂勤、副群下之欣載。日慎一日、雖休萬方以寧、四稔行及、然猶久虧大本。未立元儲、青宮寂寥、黔首翹望。伏望。憲章稽古建震坊。昭宣天序鍾慶於龍楼。崇明國貞、〓徳於鶏戟。臣等、不勝〓〓
之至。謹奉表以聞。」以内藏權頭從四位下良岑朝臣晨直爲内藏頭。散位從五位下良峰朝臣時實爲掃部頭。從五位下源朝臣漑爲攝津權介。從五位下行山城介橘朝臣高庭爲石見守。從四位下行内藏頭和氣朝臣彜範爲伊豫守。從四位下行伊豫守藤原朝臣保則爲大宰大弐。掃部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興範爲筑前守。是夜。子時地震。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廿三日甲子》廿三日甲子。未時地震。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廿四日乙丑》廿四日乙丑。丑時地震。寅時又震。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廿五日丙寅》廿五日丙寅。詔曰。朕之諸児、皆錫朝臣之姓。斯誠節國用、息民労之計也。今驚臺〓之昌言(鼎)、仰思〓祐之重業。天〓豈可无一派、若華豈无片枝。圖億兆之平安、尋盤石於漢典、占寰瀛之固鎮、詠維城於周篇。匪劉匪姫、竟妨其選。第七息定省、年廿一。扶持朕躬、未曾出閣、寛仁孝悌、朕所鍾憐。前被混昆弟之鴈行、遽編一戸。今欲傳祖宗之駿命、何歯諸任、苟不爲身、誰嫌反汗。其削臣姓、以列親王。心星宜肖帝子之名、岱岳曷辭天孫之號。
《卷五十仁和三年(八八七)八月廿六日丁卯》廿六日丁卯。天皇聖体乖予。是日、立第七皇子諱(宇多)、爲皇太子。策曰。天皇詔旨PJ468勅命〈乎〉、親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隨法〈爾〉可有政〈止志天〉、定省親王〈乎〉立而皇太子〈止〉定賜〈布〉。故此之状〈乎〉悟〈天〉、百官人等仕奉〈禮止〉詔天皇〈我〉勅旨〈乎〉衆聞食〈止〉宣。是日、巳二刻。天皇崩於仁寿殿。于時春秋五十八。
《卷五十卷尾》日本三代實録卷第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