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後紀』朝日新聞本

凡例
底本: 『増補 六国史』(全十二巻 佐伯有義、朝日新聞社、昭和15)巻五、六を新訂増補国史大系本他、諸本で校訂しました。
日本後紀(にほんこうき)は、平安時代初期に編纂された勅撰史書で、続日本紀に続く六国史の第三にあたります。承和7年 (840年) に完成し、延暦十一年 (792年) から天長十年 (833年) に至る42年間を記します。編者は藤原緒嗣ら。編年体、漢文、全40巻で、現存は、巻五、八、十二、十三、十四、十七、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四の10巻です。
朝日新聞社本は、巻五に現存の十巻、巻六に残り三十巻の逸文を載せています。
逸文は、六国史等の抜粋版である『日本紀略』と、六国史の項目分類である『類聚国史』を主に、諸本からの引用により本文を部分的に復元しています。
記事の冒頭に、(  )に出典を記しています。
『増補 六国史』の頁を記しました。P+増補 六国史の巻数1桁(日本後紀・上=5、日本後紀・下=6)+ページ3桁
JISにない文字は、他の文字に置き換えるか、〓にしました。一部[ ]に字の形を示しました。
漢字は、原則として底本の字体(主に旧字体)にしました。
割注は、〈    〉に入れました。
各項目の始めに《年月日》を付しました。

『日本後紀』朝日新聞本 序、巻一
《逸文序》日本後紀序
臣緒嗣等、討論綿書、披閲曩策。文史之興、其來尚矣。無隱毫釐之疵、載錙銖之善。炳戒於是森羅、徽猷所以昭晰。史之爲用、蓋如斯歟。伏惟前後太上天皇、一天兩日、異体同光。並欽明文思、濟世利物。問養馬於牧童、得烹鮮於李老。民俗未飽昭華、薛羅早収渙汗。弘仁十年、太上天皇(嵯峨)、勅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左近衞大將陸奥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冬嗣、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藤原朝臣緒嗣、參議從四位上行皇后宮大夫兼伊勢守藤原朝臣貞嗣、參議左衞門督從四位下兼守右大弁行近江守良岑朝臣安世等、監修撰集。未了之間、三臣相尋薨逝、緒嗣獨存。後太上天皇(淳和)、詔副左近衞大將從三位兼守権大納言行民部卿清原眞人夏野、中納言從三位兼行中務卿直世王、參議正四位下守右近衞大將兼行春宮大夫藤原朝臣吉野、參議從四位上守刑部卿小野朝臣岑守、從五位下勲七等行大外記兼紀傳博士坂上忌寸今繼、從五位下行大外記嶋田朝臣清田等、續令修緝。屬之讓祚、日不暇給。今上陛下、稟乾坤之秀氣、含宇宙之滴精。受玉璽而光宅、臨瑤圖而治平。仁孝自然、聿修鴻業。聖綸重疊、筆削遲延。今更詔左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緒嗣、正三位守右大臣兼行東宮傅左近衞大將臣源朝臣常、正三位行中納言臣藤原朝臣吉野、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兵衞督陸奥出羽按察使臣藤原朝臣良房、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勲六等臣朝野宿禰鹿取、令遂功夫。仍令前和泉守從五位下臣布瑠宿禰高庭、從五位下行大外記臣山田宿禰古嗣等、銓次其事、以備釋文。錯綜群書、撮其機要。瑣事細語、不入此録。接先史後、綴叙已畢。但事縁例行、具載曹案。今之所撰、弃而不取。自延暦十一年正月丙辰、迄于天長十年二月乙酉、上下四十二年。勒以成四十卷、名曰日本後紀。其次第列之如左。庶令後世視今、尚今之視古。臣等才非司馬。識異董狐。代匠傷手、流汗如漿。謹詣朝堂、奉進以聞。謹序。
 承和七年十二月九日
  左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緒嗣
  正三位守右大臣兼行東宮傅左近衞大將臣源朝臣常
  正三位行中納言臣藤原朝臣吉野
  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左兵衞督陸奥出羽按察使臣藤原朝臣良房
  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勲六等朝野朝臣鹿取
  前和泉守從五位下臣布瑠宿禰高庭
  從五位下行大外記臣山田宿禰古嗣
〔  仁明天皇承和八年十二月甲申【十九】修日本後紀訖。奏御。(『類聚國史』一四七國史)〕
P6001
《卷一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一逸文〈起延暦十一年正月、盡同十二月〉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丙辰朔》延暦十一年春正月丙辰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拝。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丁巳【二】》丁巳。宴侍臣於前殿。賜御被。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及七一七節会)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壬戌【七】》壬戌。御南院、宴五位以上。賜禄有差。云々。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及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甲子【九】》甲子。車駕巡覽諸院於猪熊院令五位以上射。賜中射錢。射罷賜五位以上及内命婦帛有差。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丙寅【十一】》丙寅。陸奥國言。斯波村夷胆澤公阿奴志己等、遣使請曰己等思歸王化、何日忘之。而爲伊治村俘等所遮、無由自達。願制彼遮鬪、永開降路、即爲示朝恩、賜物放還。夷鏑之性、虚言不實、常稱歸服、唯利是求。自今以後、有夷使者、勿加常賜。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己巳【十四】》己巳。先是、藥物往々出、公卿詣闕上表白、。云々。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庚午【十五】》庚午。傳燈大法師位施暁奏曰。竊以、眞理無二、帝道亦一。敷化之門是異、覆載之功乃同。故衞護萬邦、唯資佛化。弘隆三寶、靡非帝功。夫沙門釋侶、三界P6002旅人。離國離家、無親無族。或坐山林而求道、或蔭松柏而思禪。雖有避世出塵之操、不忘護國利人之行。而粮粒罕得、飢餓常切。伏望、以本寺供、給彼住處、則緇徒各全百年之命、聖化遠流千載之表。又山城國姓秦忌寸刀自女等卅一人、倶發誓願、奉爲聖朝、自去寶亀三年、迄于今年、毎年春秋、悔過修福。顧其精誠、實可隨喜。伏望、從其心、咸令得度。並許之。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壬申【十七】》壬申。幸南院觀射。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乙亥【廿】》乙亥、遊獵于登勒野。獵罷臨葛野川、賜從臣酒。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戊寅【廿三】》戊寅、山背國地四十町、賜大納言紀船守》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壬午【廿七】》壬午。地震。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癸未【廿八】》癸未。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小黒麻呂奉獻。五位以上及藤原氏六位以上賜物有差。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正月甲申【廿九】》甲申。白氣貫日。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聽朝・『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丙辰朔》二月丙辰朔。皇帝御大極殿、聽朝禮也。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丁亥【二】》丁亥。任官。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辛卯【六】》辛卯。遊獵於水生野。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壬辰【七】》壬辰。宴侍臣。賜物有差。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乙未【十】》乙未。任官。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庚子【十五】》庚子。伊豫親王冠。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癸卯【十八】》癸卯。遊獵于大原野。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寺田地)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甲辰【十九】》甲辰。以大和國高市郡水田一町、施入長谷川原寺。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壬子【廿七】》壬子。遊獵于栗前野。獵罷、御右大臣藤原朝臣是公別業、賜物有差。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癸丑【廿八】》癸丑。率諸衞府、守平城舊宮。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甲寅【廿九】》甲寅。P6003巡幸京中。御兵部大輔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乙叡第、宴飲奏樂。父右大臣繼繩獻布帛。賜從官有差。大臣孫正六位上諸主從授從五位下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二月乙卯【卅】》乙卯、大蔵省奏請。頃年所施善珠法師〓[糸+施の旁]綿類、以法師辭而不受、物實在省。伏望、依數返納官庫。上聞而驚焉。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三月三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三月丁巳【三】》三月丁巳。幸南園、禊飲。命群臣賦詩。賜綿有差。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三月乙丑【十一】》乙丑。行幸〓谷。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三月壬申【十八】》壬申。流内膳奉膳正六位上安曇宿禰繼成於佐渡國。初安曇高橋二氏、爭供奉神事。行立前後、是以去年十一月新嘗之日、有勅以高橋氏爲前、而繼成不遵詔旨、背職出去。憲司請誅之、特有恩旨以減死。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雉)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三月乙亥【廿一】》乙亥。美作國獻白雉。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三月戊寅【廿四】》戊寅。造伊勢國天照大神宮。以遭失火也。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三月戊寅》戊寅。曲宴。賜五位以上錢有差。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四月丙戌【二】》四月丙戌。大納言紀船守薨。詔贈正二位右大臣。』《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寺田地)四月丙戌【二】》在攝津國嶋上郡菅原寺野五町、梶原僧寺野六町、尼寺野二町、或寺家自買、或債家所償。並縁法制、還與本主。大井寺野廿五町、贈太政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不比等野八十七町、贈太政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房前野六十七町、故入唐大使贈正二位藤原朝臣清河野八十町、P6004或久載寺帳、或世爲家野。因隨舊給之。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四月乙巳【廿一】》乙巳。任官。從四位下大中臣朝臣諸魚爲近衞大將。云々。』勅。近衞中衞兩府大將、元從四位上官也。去天平神護元年、改爲正三位官。宜依舊爲從四位上官。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四月己酉【廿五】》己酉。曲宴。賜五位以上帛有差。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八修法)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五月丁巳【三】》五月丁巳。於禁中行灌頂経法。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五月己未【五】》己未。停馬射。以頻年有旱災也。宴侍臣、奏樂賜物有差。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五月甲子【十】》甲子。唐女李自然授從五位下。自然從五位下大春日朝臣清足之妻也。入唐娶自然爲妻。歸朝之日、相隨而來。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五月庚午【十六】》庚午。幸葛野川。便御右大臣藤原繼繩別業。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六月甲申朔》六月甲申朔。寒。人或著絮。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六月丙戌【三】》丙戌。任官。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六月戊子【五】》戊子、奉幣於畿内名神。以皇太子病也。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六月癸巳【十】》癸巳。皇太子久病。卜之祟道天皇爲祟。遣諸陵頭調子王等於淡路國、奉謝其靈。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二五追號天皇)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六月庚子【十七】》庚子。勅。去延暦九年、令淡路國充某親王〈祟道天皇〉守冢一烟、兼隨近郡司、專當其事。而不存敬衞、致令有崇。自今以後、冢化置隍、勿使濫穢。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六月乙巳【廿二】》乙巳。雷雨。潦水滂沱。式部省南門爲之倒仆。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九法制)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七月乙卯【二】》秋七月乙卯。勅。頃年京職輙賜諸王姓、即著籍帳以成常。自今以後、六世以下之王、情願賜姓、注所願姓、先以申請、然後行之。P6005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七月戊午【五】》戊午。禁桑棗鞍橋。但舊者申所司、燒印用之。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七月丁丑【廿四】》丁丑、曲宴。賜五位以上衣。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七月戊寅【廿五】》戊寅。勅。今聞。夷爾散南公阿破蘇、遠慕王化、情望入朝。言其忠款、深有可嘉。宜路次之國、撰壯健軍士三百騎、迎接國堺、專示威勢。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八月丙戌【三】》八月丙戌。禁葬埋山城國紀伊郡深草山西面。縁近京城也。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八月辛卯【九】》辛卯。大雨洪水。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八月癸巳【十一】》癸巳。幸赤目埼、覽洪水。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八月甲午【十二】》甲午。遣使賑瞻百姓。以遇水害也。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八月己亥【十七】》己亥。曲宴。賜五位以上帛有差。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隼人)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八月壬寅【廿】》壬寅。制。頃年隼人之調、或輸或不輸。於政事、甚渉不平。自今以後、宜令偏輸。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九月丙辰【四】》九月丙辰。曲宴。賜五位以上物有差。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九月辛酉【九】》辛酉。遊獵于大原野。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九月己酉【廿一】》己酉。遊獵于栗前野。賜五位以上衣被。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九月丁丑【廿五】》丁丑、遊獵于登勒野。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九月己卯【廿七】》己卯、任官。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九月庚辰【廿八】》庚辰。遊獵於交野。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月癸未朔》冬十月癸未朔。陸奥國俘囚吉彌侯部眞麻呂、大伴部宿奈麻呂、叙外從五位下。懷外虜也。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月乙未【十四】》乙未。遊獵于大原野。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三御膳『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月丁未【廿五】》丁未。停相模國獻橘、伊豫國獻瓜。以路遠也。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口分田)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月庚戌【廿八】》庚戌。勅。班京畿百姓田者、男分依令給之、以其余給女。其奴婢者、不在給限。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一月壬子朔》十一月壬子朔。日有蝕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一月甲寅【三】》甲寅。饗P6006陸奥夷俘爾散南公阿波蘇、宇漢米公隱賀、俘囚吉彌侯部荒嶋等於朝堂院。阿波蘇、隱賀、並授爵第一等。荒嶋外從五位下。以懷荒也。詔曰。蝦夷爾散南公阿波蘇、宇漢米公隱賀、俘囚吉彌侯部荒嶋等、天皇朝〈爾〉參上仕奉〈弖(て)〉今者己國〈爾〉罷去〈天〉仕奉〈牟止〉白〈止〉聞食行〈弖(て)〉、冠位上賜〈比〉、大御手物賜〈久止〉宣。又宣〈久〉。自今往前〈母〉伊佐乎〈之久〉仕奉〈波〉、益々〈須〉治賜物〈曾止〉宣大命〈乎〉聞食〈止〉宣。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一月乙丑【十四】》乙丑。聽捨故入唐大使贈正二位藤原朝臣清河家爲寺。號曰濟恩院。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九新嘗祭)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一月戊辰【十七】》戊辰。宴群臣。賜物有差。大歌彈琴人正六位上巨勢王・甘南備眞人國成、大宅朝臣廣足、授從五位下。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政事要略』二五)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一月乙亥【廿四】》乙亥。雨雪。近衞官人已下、賜物有差。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一月丙子『二五)》丙子。大雪。駕輿丁已上、賜綿有差。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一月己卯【廿八】》己卯。永免出羽國平鹿・最上・置賜三郡狄田租。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彈上臺・『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壬午朔》閏十一月壬午朔。新彈例八十三条、賜彈正臺。文多不載。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任官。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癸未【二】》癸未。遊獵于水生野。
《卷一逸文(『祭主補任』『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乙酉【四】》乙酉。從四位□多治比眞人子姉卒。故右大臣正二位大中臣朝臣清麻呂之妻、參議從四位下守近衞大將兼神祇伯行式部大輔近江守諸魚之母也。先是、諸魚進家牒云。中臣朝臣P6007任神祇伯者、是天照大神神主也。累世相承、遭喪不解者。勅。雖不躬喪紀、不可供神事。宜令終其服。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戊子【七】》戊子。巡幸諸院。還宮賜從官禄有差。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甲寅【九】》甲寅。遊獵于葛葉野。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口分田)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壬辰【十一】》壬辰。勅。今聞。畿内百姓、奸詐多端、或競増戸口、或浪加生年。宜勘眞僞、乃給其田。若致粗略、處以重科。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壬辰【十一】》伊豫國獻白鹿。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丁酉【十六】》丁酉。遊獵于大原野。日暮還宮。賜五位已上綿有差。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己亥【十八】》己亥。幸高橋津。便遊獵于石作丘。
《卷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乙巳【一八】》乙巳。遊獵于登勒野。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辛丑【廿】》辛丑。勅。明経之徒、不可習音。發聲誦讀。既致訛謬。熟習漢音。
《卷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一年(七九二)閏十一月己酉【廿八】》己酉。征東大使大伴乙麻呂辭見。
《卷一逸文(『東大寺要録』一〇)延暦十一年(七九二)十二月丁丑【廿七】》十二月丁丑。東大寺三綱言。案去天平勝寶元年十二月廿七日勅曰。以奴婢等、奉施金光明寺。其年至六十已上、及癈疾者、准官奴婢、依令行之。雖非高年、立性恪勤、駈使無違、衆僧矜請、放免從良。今奴廣前等、恪勤非懈、駈使合心。伏請從良。許之焉。



『日本後紀』朝日新聞本巻二
P6008
《卷二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二逸文〈起延暦十二年正月、盡同十三年六月。〉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庚辰朔》○延暦十二年春正月庚辰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辛巳【二】》○辛巳。大雪。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壬午【三】》○壬午。宴飮。賜五位以上物有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丙戌【七】》○丙戌。宴五位已上、奏女樂。賜禄有差。叙位。云々。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禁殺生)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癸巳【十四】》○癸巳。請卅九僧於宮中、始讀藥師經。令天下斷殺生七日。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甲午【十五】》○甲午。遣大納言藤原小黒麻呂・左大辨紀古佐美等、相山背國葛野郡宇太村之地。爲遷都也。」
《卷二逸文(『拾芥抄』宮城部)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甲午【十五】》甲午。或書云。延暦十二年正月甲午。遣使於山背國葛野宇太村地。爲遷都也。始造山背新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乙未【十六】》○乙未。宴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丙申【十七】》○丙申。停射。以射場有恠也。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遷御・『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庚子【廿一】》○庚子。遷御東院。縁欲壞宮也。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七八獻物)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甲辰【廿五】》○甲辰。諱〈淳和太上天皇〉奉獻、曲宴。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繩主授正五位下。正六位上板茂連浜主外授五位下。其供事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乙巳【廿六】》○乙巳。任官。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二年(七九三)正月丙午【廿七】》○丙午。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小黒麻呂奉獻。賜五位已上禄有差。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辛亥【二】》○二月辛亥。遣參議P6009治部卿壱志濃王等、告遷都於賀茂大神。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七八獻物)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壬子【三】》○壬子。云々。高津内親王、奉獻、曲宴。外從五位下雲飛宿禰浄水、正六位上坂上大宿禰廣人、授從五位下。以親王外親也。五位以上賜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癸丑【四】》○癸丑。遊獵于栗前野。便御伊豫親王莊。親王及山背國司奉獻。五位以上賜衣被。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寺田地)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戊午【九】》○戊午。播磨國言。故左大臣從一位藤原朝臣永手位田□□町、神護景雲三年、有勅入四天王寺。夫賜位田者、以身爲限。永入寺家、事乖國憲。勅。先朝既行。宜莫収還。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隼人)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己未【十】》○己未。大隅國曽於郡大領外正六位上曽乃君牛養、授外從五位外。以率隼人入朝也。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己未【十】》大学寮言。云々。供牲全躰、令進祭庭、一依禮法。許之。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壬戌【十三】》○壬戌。遊獵於水生野。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丙寅【十七】》○丙寅。改征東使、爲征夷使。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己巳【廿】》○己巳。〈任官、任僧綱。〉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庚午【廿一】》○庚午。征夷副使近衞少將坂上田村麻呂辭見。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乙亥【廿六】》○乙亥。皇太子奉獻。諸王及藤原諸親等奏雜樂。賜物有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二月丁丑【廿八】》○丁丑。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繼繩奉獻。宴飮奏樂。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三月己卯朔》○三月己卯朔。幸葛野、巡覽新京。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三月三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三月辛巳【三】》○辛巳。禊于南園。令文人賦詩。五位已上及文人賜禄有差。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三月乙酉【七】》○乙酉。新京宮城之内、百姓地四十四町、給三年価直。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三月丁亥【九】》○P6010丁亥。改攝津職爲國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三月戊子【十】》○戊子。遣參議壱志濃王等、奉幣於伊勢大神宮、告以遷都之由。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三月庚寅【十二】》○庚寅。令五位已上及諸司主典已上、進役夫、築新京宮城。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三月癸卯【廿五】》○癸卯、告遷都由於山陵、〈山階、後田原、先田原〉、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八七斷罪)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三月己酉》○己酉。正親大令史正六以上多治比眞人彌高・散位從六位上櫻嶋部石守、並除名。以彌高監主取官物、石守投匿名書也。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五二孟)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四月己酉朔》○四月己酉朔。曲宴。賜五位已上衣。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四月辛亥【三】》○辛亥。幸葛野、便幸右大臣別業。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四月乙卯【七】》○乙卯。宴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四月戊午【十】》○戊午。曲宴。賜參議以上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四月丙子【廿八】》○丙子。制。自今以後、年分度者、非習漢音、勿令得度。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五月戊寅朔》○五月戊寅朔。曲宴。賜五位已上物有差。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五月辛巳【四】》○辛巳。任官。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施入物)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五月戊子【十一】》○戊子。錢三十萬、及長門・阿波兩國稻各一千束、特施入河内國交野郡百濟寺。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殺生)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五月癸巳【十六】》○癸巳。遣山背・攝津兩國放生。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六月乙卯【八】》○六月乙卯。祈雨。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六月丙寅【十九】》○丙寅。賜五位已上錢有差。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六月己巳【廿二】》○己巳。炎旱經日。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六月庚午【廿三】》○庚午。令諸國造新宮諸門。〈云々〉。
《卷二逸文(『拾芥抄』宮城部)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六月庚午【廿三】》同年六月庚午。令諸國造新宮諸門。尾張美濃二國造殷富門、伊福部氏也。越前國造美福門、壬生氏也。若狭越中二國造安嘉門、海犬耳氏(海犬甘)也。丹波國造偉鑒門、猪使氏也。但馬國造藻壁門、佐伯氏也。播磨國造待賢門、山氏也。備前國造陽明門、若犬甘氏也。備中備後二國造達智門、多治氏(多治比)也。阿波國造談天門、王手氏也。伊與國造郁芳門、達部(建部)氏也。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七月丁丑朔》○秋七月丁丑朔。曲宴。賜侍臣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七月癸未【七】》○癸未。御P6011馬埒殿、觀相撲。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口分田・一八二寺田地)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七月辛卯【十五】》○辛卯。勅。葛野郡百姓口分田、多入都中。宜停山背國雜色田、班給百姓。其代於四畿内置。又神田以便郡田充之。但寺田准舊例、莫充其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七月乙未【十九】》○乙未。遊獵于大原野。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七月辛丑【廿五】》○辛丑。巡覽新宮。賜造宮使及將領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癸丑【7】》○八月癸丑。翫蓮葉、宴飮。奏樂、賜禄。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丙辰【十】》○丙辰。禁葬〓京下諸山、及伐樹木。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壬戌【十六】》○壬戌。任官。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帝王一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丁卯【廿一】》○丁卯。遊獵于大原野。還御南園、賜五位已上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八七斷罪)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丁卯【廿一】》是夜。内舎人山辺眞人春日、春宮坊帶刀舎人紀朝臣嶋人、共謀殺帶刀舎人佐伯宿禰成人、明日事覚。春日等即逃隱。帝大怒募求天下、後伊豫國捕之、以聞。遣左衞士佐從五以上巨勢朝臣嶋人格殺。或曰。春日等承皇太子密旨。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八七斷罪)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戊辰【廿三】》○戊辰。逓送筑前國那賀郡人三宅連眞繼於本郷、莫聽入京。以其在京中屡有濫行也。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庚午【廿四】》○庚午。衞門府門部壬生年、登西門自絞死。時人不知其故。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壬申【廿六】》○壬申。車駕巡覽京中。御左京大夫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乙叡園池。賜四位已上衣。日暮還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甲戌【廿八】》○甲戌。遊獵于葛野。御右大臣藤原朝臣繼繩別業。賜侍臣及大臣子弟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八月丙子【卅】》○丙子。地震。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九月戊寅【2】》○九月戊寅。遣菅野眞道・P6012藤原葛野麻呂等、班給新京宅地。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九月癸未【七】》○癸未。遊獵于大原野。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九月丙戌【十】》○丙戌。詔曰。云々。見任大臣・良家子孫、許娶三世王已下。但藤原氏者、累代相承、攝政不絶。以此論之、不可同等。殊可聽娶二世王已下者。云々。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九月戊戌【廿二】》○戊戌。遊獵于栗前野。便御伊豫親王江亭。親王・左衞士督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雄友等奉獻。親王及雄友子弟賜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九月庚子【廿四】》○庚子。遊獵於瑞野。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月丙午朔》○十月丙午朔。日有蝕。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月辛亥【六】》○辛亥。四世王深草殴父。拠律合斬。勅。降死、流隱岐國。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寺田地)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月辛亥【六】》○辛亥。正四位下和氣朝臣清麻呂奏請。能登國墾田五十八町、施入神願寺。許之。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五僧封)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月己未【十四】》○己未。大安寺僧傳燈法師位行秀、賜封五十戸。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月庚辰【十五】》○庚辰。地震。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月乙丑【廿】》○乙丑。曲宴。賜五位已上禄有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一月丁丑【二】》○十一月丁丑。巡覽新京。御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繼繩庄、賜五位已上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一月庚辰【五】》○庚辰。遊獵于葛野。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一月乙酉【十】》○乙酉。遊獵於交野。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繼繩、獻揩衣。給五位已上及命婦・來女等。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一月丁亥【十二】》○丁亥。大雪。諸司掃雪。賜物有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一月辛丑【廿六】》○辛丑。遊獵於栗倉野。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二月辛亥【七】》○十二月乙巳朔辛亥。有水鳥、入太政官曹。獲之。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二月甲寅【十】》○甲寅。遊獵于瑞野。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二月壬戌【十八】》○壬戌。勅。長岡京百姓、P6013宅地価直、不可悔返。云々。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二年(七九三)十二月癸亥【十九】》○癸亥。遊獵於岡屋野。左大辨從三位紀朝臣古佐美・右兵衞督從四位下紀朝臣木津魚奉獻。賜侍臣已上物有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乙亥朔》延暦十三年春正月乙亥朔。廃朝。以宮殿始壞也。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乙亥朔》是日。賜征夷大將軍大伴弟麻呂節刀。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丙子【二】》○丙子。宴侍臣。賜禄有差。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丁丑【三】》○丁丑。任官。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癸未【九】》○癸未。有雉、集主鷹司垣根上。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己丑【十五】》○己丑。地震。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庚寅【十六】》○庚寅。宴五位以上。賜禄有差。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庚寅【十六】》告征夷事於山陵。〈山階・田原。〉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辛卯【十七】》○辛卯。遣參議大中臣諸魚、奉幣於伊勢大神宮。爲征蝦夷也。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甲午【廿】》○甲午。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繼繩奉獻。奏樂。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乙未【十七】》○乙未。觀射於東埒殿。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己亥【廿五】》○己亥。遊獵於栗前野。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正月庚子【廿六】》○庚子。遊獵於瑞野。』是日。大雪。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二月丙辰【十三】》○二月丙辰。遊獵于葛野。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二月乙丑【廿四】》○乙丑。宴五位已上。賜物有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二月庚子【廿七】》○庚子。遊獵於水生野。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三月三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三月丙子【一】》○三月丙子。宴於南園。賜五位已上禄有差。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三月丁丑【二】》○丁丑。遊獵於大原野。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五八幡大神・一八七度者)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三月戊寅【三】》○戊寅。遣小僧都傳燈大法師位等定等於豐前國八幡・筑前國宗形・肥後國阿蘇三神社讀經。爲三神度七人。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三月辛卯【十八】》○辛卯。P6014遣大監物從五以上石淵王・參議從四位上守兵部卿兼近衞大將行神祇伯近江守大中臣朝臣諸魚等、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四月癸未朔》○夏四月癸未朔。日有蝕。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四月庚午【廿八】》○庚午。巡覽新京。還御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繼繩高橋津莊、宴飮。賜五位已上衣。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五月丁丑【六】》○五月丁丑。停馬射。以發大軍也。宴侍臣賜禄。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烏)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五月乙未【廿四】》○乙未。甲斐國獻白烏二。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五月己亥【廿七】》○己亥。皇太子妃諱帶子、忽有病。移木蓮子院、頓逝。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六月甲寅【十三】》○六月壬寅朔甲寅。地震。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六月甲寅【十三】》副將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以下征蝦夷。
《卷二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雀)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六月壬戌【廿一】》○壬戌。肥前國獻白雀。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六月癸亥【廿二】》○癸亥。任官。
《卷二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六月丙子【廿五】》○丙子。發諸國夫五千、掃新宮。



『日本後紀』朝日新聞本巻三
P6015
《卷三逸文卷首》日本後紀 卷第三逸文 〈起延暦十三年七月、盡同十四年閏七月〉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七月辛未朔》秋七月辛未朔。遷東西市於新京。且造廛舎、且遷市人。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七月己卯【九】》○己卯。以山背・河内・攝津・播磨等國稻一萬一千束、賜從三位百濟王明信、從四位上五百井女王、從五位上置始女王、從四位上和氣朝臣廣蟲・因幡國造浄成等十五人。爲作新京家也。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七月庚辰【十】》○庚辰。震于宮中并京畿官舎及人家。或有震死者。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八月乙巳【五】》○八月乙巳。安房國疫。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八月庚戌【十】》○庚戌。遊獵於大原野。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四七國史・『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八月癸丑【十三】》○癸丑。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衞大將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修國史成。詣闕拝表曰。臣聞。黄軒御暦、沮誦攝其史官。有周闢基、伯陽司其筆削。故墳典新闡、歩驟之蹤可尋。載籍聿興、勸沮之議、允備、曁乎。班馬迭起述實録於西京、范謝分門、聘直詞於東漢。莫不表言旌事。播百王之通猷、昭徳塞違、垂千祀之烱光。史籍之用、蓋大矣哉。伏惟聖朝、P6016求道纂極、貫三才而君臨、就日均明、掩八州而光宅、遠安邇樂、文軌所以大同。歳稔時和、幽顕於焉〓福。可謂英聲冠於胥陸。懿徳跨於勳華者焉。而負〓高居、凝〓廣慮。修國史之墜業、補帝典之欠文、爰命臣與正五位上行民部大輔兼皇太子学士左兵衞佐伊豫守臣菅野朝臣眞道・少納言從五位下兼侍從守右兵衞佐行丹波守臣秋篠朝臣安人等、銓次其事、以繼先典。若夫襲山肇基以降、清原御寓之前、神代草昧之功、往帝庇民之略、前史所著、燦然可知。除自文武天皇、訖聖武皇帝、記注不昧、余烈存焉。但起自寶字、至寶亀、廃帝受禪、〓遺風於簡策、南朝登祚、闕茂實於從湧。是以故中納言從三位兼行兵部卿石川朝臣名足・主計頭從五位下上毛野公大川等、奉詔編緝、合成廿卷。唯存案牘、類無綱紀。臣等、更奉天勅、重以討論、芟其蕪穢、以撮機要、〓其遺逸、以補闕漏、刊彼此之枝梧、矯首尾之差異。至如時節恒事、各有司存、一切詔詞、非可爲訓。触類而長、其例已多。今之所修、並所不取。若其蕃國入朝、非常制勅、語關聲教、理歸勸懲、総而書之、以備故實。勒成一十四卷、繋於前史之末。其目如左。P6017臣等、学謝研精、詞慙質辨。奉詔淹歳。伏深戦兢。有勅、藏于秘府。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八月丙辰【十六】》○丙辰。遊獵于大原野。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九月辛未朔》○九月辛未朔。地震。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九月壬申【二】》○壬申。地震。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七仁王會・一八二禁殺生)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九月癸酉【三】》○癸酉。令天下諸國、三日之内、禁斷殺生。以講仁王經也。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九月乙酉【十五】》○乙酉、任官。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九月壬辰【廿二】》○壬辰。遊獵于交野。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九月戊戌【廿五】》○戊戌。奉幣帛於諸國名神。以遷于新都、及欲征蝦夷也。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七仁王會・『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九月己亥【廿九】》○己亥。請百法師、講仁王經於新宮。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甲辰【五】》○十月甲辰。任装束司・次第司。以將幸新京也。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庚戌【十一】》○庚戌。越前國人船木直安麻呂言。父外從五位下馬養、爲供公事、収米一千斛。而未遂其志、不幸早亡。伏望。所収之物、供造宮料、亡父之情、泉壌有悦。許之。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壬子【十三】》○壬子。遊獵於交野。賜百濟王等物。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辛酉【廿二】》○辛酉。車駕遷于新京。
《卷三逸文(『拾芥抄』宮城部)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廿三日》同十三年十月廿三日。天皇自南京、遷北京。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庚子【廿五】》○甲子。造宮使及山背國奉獻。賜五位已上衣被、并笠及産業器物。詔曰、云云、〈事具京都部。〉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乙丑【廿六】》○乙丑。近江國獻物。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丙寅【廿七】》○丙寅。攝津・河内二國獻物。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丁卯【廿八】》○丁卯。征夷將軍大伴弟麻呂奏。斬首四百五十七級、捕虜百五十人、獲馬八十五疋、燒落七十五處。』鴨・松尾神加階。以近郡也。』〈授位、任官。〉』遷都詔曰。云々。葛野〈乃〉大宮地者、山川〈毛〉麗〈久〉四方國〈乃〉百姓〈乃〉參出來事〈毛〉便P6018〈之弖(て)〉。云々。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丁卯【廿八】》詔曰、云云、又愛宕・葛野二郡〈乃〉今年田租免賜〈布止〉宣〈布〉勅命〈乎〉、衆聞食〈止〉宣。〈事具京都部。〉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月己巳【卅】》○己巳。和泉國獻物。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一月辛未【二】》○十一月辛未。遊獵於北岡。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大学寮『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一月丙子【七】》○丙子。詔曰。古之王者、教学爲先。云々。其去天平寶字元年所置大学寮田二十町、生徒稍衆、不足供費。宜更加越前國水田一百二町、通前一百廿余町、名曰勸学田。云々。〈事具勸学田部〉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一月丁丑【八】》○丁丑。詔。云々。山勢實合前聞。云々。此國山河襟帶、自然作城。因斯形勝、可制新號。宜改山背國、爲山城國。又子來之民、謳歌之輩、異口同辭、號曰平安京。又近江國滋賀郡古津者、先帝舊都、今接輦下。可追昔號改稱大津。云々。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一月戊寅【九】》○戊寅。遊獵於康樂岡。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一月己卯【十】》○己卯。伊勢・美作兩國獻物。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一月丙戌【十七】》○丙戌。美濃・但馬二國獻物。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一月乙未【廿六】》○乙未。左京人海上眞人眞直下獄死。眞直、故大宰少弐從五以上三狩之男、以宿怨、殺父妾婢一人。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一月戊戌【廿九】》○戊戌。播磨國獻物。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二月辛丑【二】》○十二月辛丑。斎宮寮獻物。曲宴。助正六位上三嶋眞人年繼、斎内親王乳母无位朝原忌寸大刀自授從五位下。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二月丙午【七】》○丙午。越前國獻物。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二月庚戌【十一】》○庚戌。遷置山城國乙訓社佛像於大原寺。初西山採薪人、休息P6019此社。便刻木成佛像、稱有神驗、衆庶會集驚耳目。故遷。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二月丙辰【十七】》○丙辰。遊獵於大原野。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三年(七九四)十二月癸亥【廿四】》○癸亥。遊獵于山階野。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正月庚午朔》延暦十四年春正月庚午朔。廃朝。以大極殿未成也。宴侍臣於前殿。奏大歌及雅樂。宴畢賜被。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延暦十四年(七九五)正月丙子【七】》○丙子、宴群臣。賜束帛有差。
《卷三逸(『類聚國史』一六五雪)文延暦十四年(七九五)正月壬午【十三】》○壬午、大雪。公卿以下、至于諸衞、賜綿有差。
《卷三逸(『類聚國史』七二踏歌・『日本紀略』)文延暦十四年(七九五)正月乙酉【十六】》○乙酉。宴侍臣。奏踏歌曰。山城顕樂舊來傳。帝宅新成最可憐。郊野道平千里望。山河擅美四周連。〈新京樂、平安樂土、萬年春。〉冲襟乃眷八方中。不日爰開億載宮。壯麗裁規傳不朽。平安作號驗無窮。〈新年樂、平安樂土、萬年春。〉新年正月北辰來。満宇韶光幾處開。麗質佳人伴春色。分行連袂〓[イ+舞]皇垓。〈新年樂、平安樂土、萬年春。〉卑高泳澤洽歓情。中外含和満頌聲。今日新京太平樂。年々長奉我皇庭。〈新京樂、平安樂土、萬年春。〉。賜五位已上物有差。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正月戊戌【廿九】》○戊戌。征夷大將軍大伴弟麻呂朝見、進節刀。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二月庚子【二】》○二月庚子。任官。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二月乙巳【七】》○乙巳。詔曰。云々。征夷大將軍以下加爵級。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二月丁巳【十九】》○丁巳、任官。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國造)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二月甲子【廿六】》○甲子。出雲國國造外正六位上出雲臣人長特授外從五位下。以縁遷都奏神賀事也。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二月乙丑【廿七】》○乙丑。伊豫親王奉物。飮宴奏樂、五位以上賜綿。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三月辛未【四】》○三月辛未。P6020勅。重禁私養鷹。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三月癸未【十六】》○癸未。獵於日野。賜五位已上衣。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三月壬辰【廿五】》○壬辰。賜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産子度尼十一人。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三月甲午【廿七】》○甲午。遊獵于交野。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四月戊戌朔》○夏四月戊戌朔。日有蝕。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四月戊戌朔》○先是、信濃國介正六位上石川朝臣清主、爲人被射而不中。遣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都麻呂等、勘捜射人不得焉。更遣衞門佐大伴宿禰是成、推問小県郡人久米舎人望足服焉。流讃岐國。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四月戊申【十一】》○戊申、曲宴。天皇誦古歌曰。@以邇之弊能、能那何浮流彌知、阿良多米波、阿良多麻良武也、能那賀浮流彌知 古(いにしへ)の 野中古道(のなかふるみち) 改(あらた)めば 改(あらた)まらむや 野中古道(のなかふるみち) K003。勅尚侍從三位百濟王明信令和之、不得成焉。天皇自代和曰。@記美己蘇波、和主黎多魯羅米、爾記多麻乃、多和也米和禮波、都禰乃詩羅多麻 君(きみ)こそは 忘(わす)れたるらめ 和靈(にぎたま)の 手弱女(たわやめ)我(われ)は 常(つね)の白玉(しらたま) K004。侍臣稱萬歳。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四月辛亥【十四】》○辛亥。伊豫國獻物。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施入物)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四月丁巳【廿】》○丁巳。大和國稻二千束、施入菩提寺。以遭火災也。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僧尼法制・『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四月庚申【廿一】》○庚申。勅。去延暦四年制。僧尼等多乖法旨、或私定檀越、出入閭巷、或誣稱佛驗、〓[言+圭]誤愚民。如此之類、擯出外國。而未有遵悛、違犯彌衆、夫落髪遜俗、本爲修道。而浮濫如此、還破佛教。非徒汚穢法門、實亦紊乱國典。僧綱率而正之、誰敢不從。宜重教喩、不得更然。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一八二施入物)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四月甲子【廿七】》○甲子。勅。以田宅園地P6021捨施、及賣易與寺、禁制久矣。今聞。或寺借附他名、實入寺家。如此之類、往々而在。此而不粛、豈曰皇憲。宜其先既施捨、勘録申之、以後皆没官、以懲將來。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五月丁卯朔》○五月丁卯朔。任官。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五月己巳【三】》○己巳。右京人上毛野兄國女流土佐國以自稱諸天、妖言惑衆也。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五月辛未【五】》○辛未。御馬埒殿、觀騎射。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五月壬申【六】》○壬申。筑後國高良神奉授從五位下。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五月丙子【十】》○丙子。配俘囚大伴部阿弖良等妻子・親族六十六人於日向國。以殺俘囚外從五位下吉彌侯部眞麻呂父子二人。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五月己卯【十三】》○己卯。造宮使主典已下將領已上百卅九人、各隨其功叙位。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五月庚辰【十四】》○庚辰。令正五位下文室八多麻呂等十八人逓守長岡舊宮。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五月庚辰【十四】》○賜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綿手度尼四人。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六月丙申朔》○六月丙申朔。周防國田百町、・山八百町賜茨田親王。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八四乘官物)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六月己亥【四】》○己亥。丹後國介正六位上御長眞人仲嗣言。國内有乘稻四萬六千一束。即賜仲嗣、以勸後輩。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大舎人寮・『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六月己酉【十四】》○己酉。勅。自今以後、左右大舎人、以蔭子孫補之。其位子者、依人、以容止端正工於書〓[竹+下]者補之。不得妄以雜色及畿外人補之。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六月庚戌【十五】》○庚戌。幸近東院。
《卷三逸文(『師光年中行事』)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六月辛亥【十六】》辛亥、勅、「定額散位及雜色等有藝能者、式・兵二省各加簡試、率將其身申太政官、官准選人列見、一定之後、不得輒替、」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六月壬戌【廿七】》○壬戌。幸大堰。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七月丁丑【十二】》○七月丁丑。巡幸京中。P6022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七月戊寅【十二】》○戊寅。幸佐比津。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七月辛巳【十六】》○辛巳。唐人等五人授官。以優遠蕃人也。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七月癸未【十八】》○癸未。曲宴。賜五位已上物有差。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七月癸未【十八】》○遣使七大寺、検校常住見僧尼。
《卷三逸文(『中古京師内外地図』)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七月戊寅【十二】》戊子。幸于佐比津。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七月辛卯【廿六】》○辛卯、遣左兵衞佐橘入居、検近江・若狭兩國驛路。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延暦十四年(七九五)閏七月乙未朔》○閏七月乙未朔。詔曰。字民之道、義資恤隱。富國之方、事在薄斂。朕祗膺靈命、嗣守丕基。身在巖廊、心遍区域。思俾菽粟之積等於京〓。禮讓之風興於萠俗、而四海之内、未洽雍煕、百姓之間、致有〓乏、如今諸國出擧正税、例収半倍息利。貧窮之民、不堪備償、多破家産、或不自存。興言於此、深以閔焉。古人有言。百姓足、君孰與不足。且其論定公廨及雜色等稻出擧息利、始自今年、一從省減。乃率十束、収利三束。庶阜財利用、濟生民於頽弊、家給人足、緝隆平於當今。布告遐邇、使知朕意。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閏七月丙申【二】》○丙申。任畿内・七道巡察使。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閏七月辛丑【七】》○辛丑、幸大堰。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閏七月乙巳【十一】》○乙巳、大風。官舎・京中屋破壞。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八四隱截官物)延暦十四年(七九五)閏七月丁未【十三】》○丁未。武藏國司介從五位下勳六等都努朝臣筑紫麻呂、。云々。等並免官。以隱截官物也。〈事具免官部。〉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閏七月己酉【十五】》○己酉。詔。云々。雜徭宜以卅日爲法。
《卷三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閏七月辛亥【十七】》○辛亥。廃驛路。
《卷三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閏七月乙卯【廿一】》○乙卯。勅。諸國百姓、出擧之日、多受正税、収納之時、競申死亡。課口因斯隱没、P6023正税由其多損。自非釐革、何絶奸源。自今以後、身死百姓所負官稻、不合除免。



P6024
《卷四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四 逸文〈起延暦十四年八月、盡同十五年六月。〉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丁卯【三】》○八月丁卯。幸大堰。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己巳【五】》○己巳。遊獵於栢原野。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辛未【七】》○辛未。陸奥鎮守將軍百濟王俊哲卒。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八七斷例)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甲戌【十】》○甲戌。刑部省言。斷決囚徒、令有正文。順時粛殺、不合虧違。今検前例、或過秋分節、延入立春。或軽罪之徒、禁經歳月、既乖法式、都無准的。伏請、依令條、流罪者不待且斷、其死刑者、亦待秋分年終斷奏。許之。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己卯【十五】》○己卯。廃近江國相坂〓。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庚辰【十六】》○庚辰。遊獵於大原野。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壬午【十八】》○壬午。幸北野。』越中國高瀬神、雄神、二上神、叙從五位上。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癸未【十九】》○癸未、幸朝堂院、觀匠作。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丙戌【廿二】》○丙戌、遊獵於栢原野。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壬辰【廿八】》○壬辰、遊獵於日野。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癸巳【廿九】》○癸巳。曲宴。賜五位已上綿有差。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甲午【卅】》○甲午。大祓宮中及左右京・畿内・近江・伊賀・伊勢等國、爲奉伊勢大神宮装束物也。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八月甲午【卅】》○停遣巡察使。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九月戊戌【四】》○九月戊戌。幸東院。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一八二寺田地『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九月己酉【十五】》○己酉。詔曰。眞教有屬、隆其業者人王。P6025法相無辺、闡其要者佛子。朕位膺四大、情存億兆。導徳齊禮、雖遵有國之規、妙果勝因、思弘無上之道。是以、披山水名区、草創禪院。盡土木妙製、装錺伽藍。名曰梵釋寺。仍置清行禪師十人、三綱在其中。施近江國水田一百町・下総國食封五十戸・越前國五十戸、以充修理・供養之費。所冀還經馳驟、永流正法、時変陵谷、恒崇仁祠、以茲良因、普爲一切、上奉七廟、臨寶界而増尊、下覃萬邦、登寿域而洽慶。皇基永固、卜年無窮。本枝克隆、中外載逸。綿該幽顕、傍及懷生、望慈雲而出迷途、仰惠日而趣覚路。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九月乙卯【廿一】》○乙卯。以肥後國爲大國。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九月丙申【廿二】》○丙申。遊獵於登勒野。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九月壬戌【廿八】》○壬戌、太白昼見。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月甲子朔》○冬十月甲子朔。遊獵於紫野。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月己卯【十六】》○己卯。幸交野、以右大臣藤原繼繩別業、爲行宮。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月乙酉【廿二】》○乙酉、是日、車駕還宮。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月辛卯【廿八】》○辛卯、遊獵於栗栖野。近衞將監從五位下住吉朝臣綱主授從五位上。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月癸巳【卅】》○癸巳。縫殿助板茂連浜主、式部少輔和氣朝臣廣世、有勅、特令兩人帶剣。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三渤海・『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一月丙申【三】》○十一月丙申。出羽國言。渤海國使呂定琳等六十八人、漂着夷地志理波村。因被劫略、人物散亡。勅。宜遷越後國、依例供給。
《卷四逸文(『寛平二年三月記』)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一月戊申【十五】》戊申、勅、「藥師寺奴婢放賤從良之輩、請朝臣、宿禰、臣・連等姓、宜一切禁止、並作部字。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施入物)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一月乙卯【廿二】》○乙卯、公卿P6026奏。諸國擧七大寺稻、施入以來、經代懸遠。毎年出擧、其利極多。誠可隨代盛衰、稍有沿革。而猶執昔時之全數、擧今日之耗民。國司由其、有煩於徴納、百姓爲此、無堪於酬償。喪業破家、寔繁有輩。夫衆生一子、恩愛爲先。徴責如此、豈稱父母。伏望。取寺家所在見僧、支度年中雜用、省出擧之數、息百姓之愁。待其豐給、更復前例。許之。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一月戊午【廿五】》○戊午。遊獵于大原野。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二月甲子【一】》○十二月甲子。巡幸宮中。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二月丁卯【四】》○丁卯。賜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大刀自度七人。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二月丙子【十三】》○丙子。聽參議已上着玉帶。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國造)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二月戊寅【十五】》○戊寅。武藏國足立郡大領外從五位下武藏宿禰弟総爲國造。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二月辛巳【十八】》○辛巳、巡幸宮中。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二月壬午【十八】》○壬午、免流人、令入京。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二月癸未【廿】》○癸未。佐渡權守吉備朝臣泉、移備中國。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二月乙酉【廿二】》○乙酉。配淡路國不破内親王、移和泉國。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四年(七九五)十二月己丑【廿四】》○己丑。逃軍諸國軍士三百四十人、特宥死罪、配陸奥國、永爲柵戸。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一六五雀、雉『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甲午朔》延暦十五年春正月甲午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石見國獻白雀。長門國獻白雉。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乙未【三】》○乙未。曲宴。賜五位以上物有差。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庚子【七】》○庚子。宴五位已上。賜束帛有差。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庚子【七】》〈授位。〉又紀梶長爲參議。P6027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癸卯【十】》○癸卯。令伊豫親王帶剣。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甲辰【十一】》○甲辰。遊獵于芹川野。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己酉【十六】》○己酉。宴五位以上、賜物有差。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庚戌【十七】》○庚戌。觀射。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辛亥【十八】》○辛亥、大射。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癸丑【廿】》○癸丑。遊獵於登勒野。賜四位以上衣、五位帖綿。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壬子【十九】》○壬子。任官。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戊午【廿五】》○戊午。任官。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正月辛酉【廿八】》○辛酉。遊獵於水生野。賜五位已上被衣。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二月癸亥朔》○二月癸亥朔。宴侍臣。賜物有差。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二月庚午【八】》○庚午。〈叙位〉。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二月甲戌【十二】》○甲戌。幸紫野。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二月乙亥【十三】》○乙亥。斎内親王欲歸京。造頓宮於大和國。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二月丁丑【十五】》○丁丑。遣使奉幣於伊勢大神宮。以斎内親王退也。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二月丁亥【廿五】》○丁亥。勅、南海道驛路迥遠、使令難通。因廃舊路通新道。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壬辰朔》○三月壬辰朔。任官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癸巳【二】》○癸巳。遊獵于日野。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三月三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甲午【三】》○甲午。宴侍臣。賜禄有差。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丙申【五】》○丙申。遣從五位上守左少辨兼左兵衞佐橘朝臣入居等、迎斎内親王。)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丙申【五】》始賜主計・主税二寮印也。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庚子【九】》○庚子。唐人賜姓。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丁未【十六】》○丁未。任官。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九選擧・『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庚戌【十九】》○庚戌。令諸國擧武藝秀衆者。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一〇雜祭・『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庚戌【十九】》勅。禁祭北辰、朝制已久。而所司侮慢、不事禁止。今京畿内吏民、毎至春秋□月、棄職忘業、相集其場、男女混〓、事難潔清。□□□祐、反招其殃。自今以後、殊加禁斷。若不獲已、毎人異日、莫令會集。若乖此制、法師者送名綱所、俗人者處違勅罪。P6028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三月乙卯【廿五】》○乙卯。巡覽朝堂及諸院、御近東院、宴飮終日、侍臣及諸衞等、賜物有差。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四月丙寅【五】》○四月丙寅。曲宴□庭。酒酣、上乃歌曰。@氣左能阿沙氣、奈呼登以非都留、保登々擬須、伊萬毛奈可奴加、比登能綺久倍久 今朝(けさ)の明(あさ)け 名(な)ごと言(い)ひつる 杜鵑(ほととぎす) 今(いま)も鳴(な)かぬか 人(ひと)の聞(き)くべく K005。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四月庚午【九】》○庚午。有鳥五六、飛過大学寮。其一落寮南門。其形如鵜、毛似鼠、背有斑毛。人不知其名也。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四月辛未【十】》○辛未。巡幸京中。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四月乙亥【十四】》○乙亥。右大舎人白鳥村主、得白青於井中獻之。任肥前史生。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四月丙子【十五】》○丙子。雹。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三渤海・『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四月戊子【廿七】》○戊子。渤海國遣使獻方物。其王啓曰。袁緒已具別啓。伏惟、天皇陛下、動止萬福、寝膳勝常、嵩琳視息荀延。奄及祥制、官僚感義、奪志抑情、起續洪基、祇統先烈。朝維依舊、封域如初、顧自思惟、實荷顧眷、而滄溟括地、波浪漫天、奉膳無由、徒増傾仰。謹差匡諌大夫工部郎中呂定琳等、濟海起居、兼修舊好。其少土物、具在別状。荒迷不次。又告喪啓曰。上天降禍、祖大行大王、以大興五十七年三月四日薨背。善隣之義、必問吉凶。限以送滄溟、所以緩告、嵩琳無状招禍,不自滅亡。不孝罪咎、酷罸罹苦。謹状〓奉啓、荒迷不次。孤孫大嵩琳頓首。又傳奉在唐学問僧永忠等所附書。』渤海國者、高麗之故地也。天命P6029開別天皇七年、高麗王高氏、爲唐所滅也。後以天之眞宗豐祖父天皇二年、大祚栄始建渤海國、和銅六年、受唐冊立其國。延袤二千里、無州県館驛、處々有村里。皆靺鞨部落。其百姓者、靺鞨多、土人少。皆以土人爲村長。大村曰都督、次曰刺史。其下百姓皆曰首領。土地極寒、不宜水田。俗頗知書。自高氏以來、朝貢不絶。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五月甲午【四】》○五月甲午。遣吉備魚主於山陽道諸國、索捕賊。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五月乙未【五】》○乙未。於馬埒殿、觀騎射。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五月壬寅【十二】》○壬寅。大雨、洪水。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三渤海『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五月丁未【十七】》○丁未。渤海國使呂定琳等歸蕃。遣正六位上行上野介御長眞人廣岳、正六位上行式部大録桑原公秋成等押送。仍賜其王璽書曰。天皇敬問渤海國王。朕運承下武、業膺守天。徳澤攸覃、既有洽於同軌、風聲所暢、庶無隔於殊方。王新纉先基、肇臨舊服、慕徽猷於上國、輸禮信於闕廷。眷言款誠、載深慶慰。而有司執奏。勝寶以前、數度之啓、頗存体制、詞義可觀。今検定琳所上之啓、首尾不慥、既違舊義者。朕以、脩聘之道、禮敬爲先。苟乖於斯、何須來往。但定琳等、漂着辺夷、悉被刧掠、僅存性命。言念艱苦、有憫于懷。仍加優賞、存撫發遣。又先王不愍、無終遐寿。聞之〓然、情不能止。今P6030依定琳等歸次、特寄絹廿疋、〓[糸+施の旁]廿疋、糸一百〓[糸+句]、綿二百屯。以充遠信。至宜領之。夏熱、王及首領・百姓、平安好。略此遣書、一二無委。又附定琳、賜太政官書於在唐僧永忠等曰。云々。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五月丁未【十七】》今因定琳等還、賜沙金少三百兩、以充永忠等。」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六月庚申朔》○六月庚申朔。任官。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六月壬戌【三】》○壬戌。木工大充上道廣成、授外從五位下。褒採備前國銀之功也。」肥前國獻白雀。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七箏)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六月丙寅【七】》○丙寅。正六位上尋來津公關麻呂、授外從五位外。關麻呂善彈箏、亦解造方磐。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六月戊辰【九】》○戊辰。任官。
《卷四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六月乙亥【十六】》○乙亥、幸葛野川
《卷四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六月戊子【廿九】》○戊子。賜故右兵衞督從四位上紀朝臣木津雄度二人。



P5001
《卷五卷首》日本後紀卷第五〈起延暦十五年八月、盡十六年三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 勅撰
 皇統彌照天皇〈桓武天皇〉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丙申【庚寅朔七】》秋七月。御馬埒殿。觀相撲。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七月戊戌【九】》○戊戌。幸南院。賜五位已上物有差。無品朝原内親王授三品。從四位上五百井女王正四位下。正五位下高嶋女王正五位上。從四位上藤原朝臣雄友正四位下。從五位下石上朝臣宅子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上物部多藝連建麻呂爲造宮大工。外從五位下秦忌寸都岐麻呂爲少工。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七月乙巳【十六】》○乙巳。右大臣正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衞大將藤原朝臣繼繩薨。遣使監護喪事。葬事所須。令官給焉。詔贈從一位。繼繩者。右大臣從一位豐成之第二子也。天平寳字末。授從五位下。爲信濃守。天平神護初。叙從五位上。尋授從四位下。拜參議。寳龜二年隷叙正四位上。十一月授從三位。歴大藏卿左兵衞督。俄拜中納言。天應元年授正三位。P5002延暦二年轉大納言。五年叙從二位。兼中衞大將。九年拜右大臣。授正二位。在任七年。薨時年七十。繼繩歴文武之任。居端右之重。時在曹司。時就朝位。謙恭自守。政迹不聞。雖無才識。得免世譏也。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七月戊申【十九】》○戊申。尾張國飢。遣使賑給。』大和國人正六位上大枝朝臣長人。河内國人正六位上大枝朝臣氏麻呂。正六位上大枝朝臣諸上。正七位下菅原朝臣常人。從七位上秋篠朝臣全繼等十一人貫付右京。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七月辛亥【廿二】》○辛亥。詔曰。朕以眇身。忝承司牧。日〓忘食。憫一物之向隅。昧爽求衣。懼五行之紊序。比來。大宰府言。肥後國阿蘇郡山上有沼。其名曰神靈池。水旱經年。未嘗増減。而今無故涸減二十餘丈。考之卜筮。事主旱疫。民之無辜。恐蒙其殃。方欲修徳施惠消妖拯民。其天下鰥寡〓獨不能自存者。量加賑給。兼令毎寺三日齋戒讀經悔過。庶恤隱之感。格於上天。靈應之徴。被於率土焉。』生江臣家道女遞送於本國。家道女。越前國足羽郡人。常於市廛。妄説罪福。眩惑百姓。世號曰越優婆夷。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七月癸丑【廿四】》○癸丑。造宮職官位准中宮職。但大屬特爲七位官。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七月丁巳【廿八】》○丁巳。從三位神王。正三位紀朝臣古佐美爲大納言。正四位下石川朝臣眞守。大中臣P5003朝臣諸魚授正四位上。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内麻呂。從四位下和朝臣家麻呂正四位下。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己未朔》○八月己未朔。日有蝕之。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甲子【六】》○甲子。大和國山崩水溢。東大寺墻垣倒頽。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乙丑【七】》○乙丑。縁淫雨不晴。奉幣於畿内諸□。』筑後國〓。詔令賑恤。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丙寅【八】》○丙寅。遣使賑給京中百姓。以霖雨經日。穀價騰躍也。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戊辰【十】》○戊辰。遣内兵庫正從五位下尾張連弓張。造佐比川橋。』山城國人正六位上大野朝臣犬養貫付右京。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甲戌【十六】》○甲戌。上野國山田郡賀茂神。美和神。那波郡火雷神、並爲官社。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己卯【廿一】》○己卯。巡幸京中。』始置正親司史生二員。』是日。勅。諸國地圖。事迹疎略。加以年序已久。文字闕逸。宜更令作之。夫郡國郷邑。驛道遠近。名山大川。形體廣狹。具録無漏焉。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癸未【廿五】》○癸未。幸大藏省。賜侍臣以下布有差。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丙戌【廿八】》○丙戌。遊獵於登勒野。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八月丁亥【廿九】》○丁亥。左兵衞佐從五位上橘朝臣入居爲兼右中辨。右兵衞佐從五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兼左少辨。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九月己丑朔》○九月己丑朔。勅。遷都以來。于今三年。牡山烽火。無所相當。非常之備。不可暫闕。宜山城河内兩國。相共量定便處置彼烽燧。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九月癸巳【五】》○癸巳。從五位上阿保朝臣人上爲陰陽頭。播磨守如故。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九月丙申【八】》○丙申。山城國紀伊郡陸田二町賜典侍從四位上和氣朝臣P5004廣蟲。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九月癸卯【十五】》○癸卯。越前國坂井郡公田二町。荒田八十四町賜諱。〈淳和太上天皇。〉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九月戊辰【廿】》○戊申。山城國葛野郡公田二町賜從三位和氣朝臣清麻呂。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九月己酉【廿一】》○己酉。遊獵于栗前野。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九月乙卯【廿七】》○乙卯。山城國人正六位下御犬連廣額等賜姓御坂連。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癸未【戊午朔二】》○冬十月己未。正六位上御長眞人廣岳等歸自渤海國。其王啓曰。嵩〓啓。差使奔波。貴申情禮。佇承休眷。瞻望徒勞。天皇頓降敦私。〓之使命。佳問盈耳。珍奇溢目。俯仰自欣。伏増慰悦。其定琳等。不料邊虜。被陷賊場。俯垂恤存。生還本國。奉惟天造。去留同頼。嵩棆猥以寡徳。幸屬時來。官承先爵。土統舊封。制命策書。冬中錫及。金印紫綬。遼外光輝。思欲修禮勝方。結交貴國。歳時朝覲。梔帆相望。而巨木棆材。土之難長。小船汎海。不沒即危。亦或引海不諧。遭罹夷害。雖慕盛化。如艱阻何。儻長尋舊好。幸許來往。則送使數不過廿。以茲爲限。式作永規。其隔年多少。任聽彼裁。裁定之使。望於來秋。許以往期。則徳隣常在。事與望異。則足表不依。其所寄絹廿匹。〓[糸+施の旁]廿匹。絲一百〓[糸+句]。綿二百屯。依數領足。今廣岳等。使事略畢。情求〓時。便欲差人送使奉謝新命之恩。使等辭以未奉本朝之旨。故不敢淹滯。隨意依心。謹因廻次。P5005奉付土物。具在別状。自知鄙薄。不勝羞愧。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辛酉【四】》○辛酉。正六位上御長眞人廣岳授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桑原公秋成外從五位下。並以奉使稱旨也。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壬戌【五】》○壬戌。遊獵於大原野。』始置典藥寮史生四人。造酒司史生二人。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癸亥【六】》○癸亥。遊獵于紫野。賜五位已上衣。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丙寅【九】》○丙寅。遊獵於日野。賜五位已上衣。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戊辰【十一】》○戊辰。造宮職算師爲從八位官。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辛未【十四】》○辛未。始置主鷹司史生二人。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壬申【十五】》○壬申。先是。渤海國王所上書疏。體無定例。詞多不遜。今所上之啓、首尾不失禮。誠款見乎詞。羣臣上表奉賀曰。臣神等言。臣聞。大人馭時。以徳爲本。明王應世。懷遠是崇。故有殷代則四海歸仁。周日則九夷順軌。伏惟天皇陛下。仰天作憲。握地成規。窮日域而慕聲。布風區而向化。誠可以孕育千帝、卷懷百王者矣。近者。送渤海客使御長廣岳等廻來。伏見彼國所上啓。辭義温恭。情禮可觀。悔中間之迷圖。復先祖之遺跡。况復縁山浮海。不願往還之路難。克己改過。始請朝貢之年限。與夫白環西貢。〓矢東來。豈可同日而道哉。臣等幸忝周行。得逢殊慶。不任鳬藻之至。謹詣闕奉表以聞。詔曰。獻表〈波〉見行〈都〉。然卿等〈乃〉勤〈之久〉供奉〈爾〉依〈弖之〉。水表〈乃〉國〈毛〉順仕〈良之止奈毛〉所思行〈之〉。P5006嘉〈備〉悦〈備〉御坐〈止〉詔天皇詔旨〈乎〉衆聞食宣。』正四位上因幡國造淨成女卒。淨成女。元因幡國高草郡之采女也。天皇特加寵愛。終至顯位。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癸酉【十六】》○癸酉。志摩國飢。遣使賑給。』是日。遊獵于登勒野。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甲申【廿七】》○甲申。從五位上橘朝臣安麻呂爲少納言。正五位上大原眞人美氣爲諸陵頭。外從五位下尾張宿禰弓張爲主油正。外從五位下桑原公秋成爲大和介。正五位下巨勢朝臣野足爲下野守。從五位下多治比宿禰眞淨爲肥後介。從五位下三諸朝臣綿麻呂爲近衞將監。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最乙麻呂爲内兵庫正。近衞少將從四位下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爲兼鎭守將軍。□□爲軍監。』定皷吹司吹部號。置員卅四人。初大寳降。或注吹人。或著角吹。或稱番上。或號吹部。名既不定。數亦無限。今定名吹部。准雅樂寮雜色生。乃聽勘籍焉。』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月己卯【二十二】》己卯。陸奧國博士醫師官位准少目。』奉授陸奧國多賀神從五位下。』先是請四十僧。一七日於宮中行藥師悔過。是日。事畢焉。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十一戊子朔》○十一月戊子朔。曲宴。賜侍臣已上被。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己丑【二】》○己丑。遊獵於北野。』河内國志紀郡荒田一町賜正七位下秋篠朝臣清野。』陸奧國伊治城。玉造塞。相去卅五里。P5007中間置驛。以備機急。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辛卯【四】》○辛卯。陸奧國人從五位下道嶋宿禰赤龍貫于右京。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壬辰【五】》○壬辰。賜故右大臣贈從一位藤原朝臣繼繩度七人。』外正六位上上毛野朝臣益成。吉彌侯部弓取。巨勢部楯分。大伴部廣椅。尾張連大食。授外從五位下。以戰功也。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乙未【八】》○乙未。詔曰。周朝撫暦。肇開九府之珎。漢室膺期。爰設三官之貨。用能遷有無以均利。通華夷而得宜。濟民之要須。乃益國之嘉策。然而□機適時。賢哲所以成務。權輕作重。母子於是並行。頃者。私鑪滋起。姦鑄紛然。施之交關。既爲輕賎。充之貯蓄不堪寳用。即欲禁止。卒難懲清。事須平量以救流弊。是以。更制新錢。仍増其直。文曰隆平永寳。宜以新錢一。當舊錢十。新舊兩色。兼使行用。但舊錢者。始自來歳。限以四年。然後停廢。』遣伊勢。參河。相摸。近江。丹波。但馬等國婦女各二人於陸奧國。教習養□□以二年。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丁酉【十】》○丁酉。無位嶋野女王。百濟王孝法。百濟王惠信。和氣朝臣廣子。橘朝臣常子。紀朝臣内子。紀朝臣殿子。藤原朝臣川子。錦部連眞奴等授從五位上。無位弓削宿禰美濃人從五位下。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庚子【十三】》○庚子。勅。納貢之本。任於土宜。物非所出。民以爲患。今備前國。本無鍬・鐵。毎至貢調。P5008常買比國。自今以後。宜停貢鐵。非絹則糸。隨便令輸。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辛丑【十四】》○辛丑。始用新錢。奉伊勢神宮。賀茂上下二社。松尾社。亦施七大寺及野寺。賜皇太子・親王已下職事正六位已上。僧都・律師等各有差。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甲辰【十七】》○甲辰。宴羣臣。賜帛有差。』從四位上和氣朝臣廣蟲授正四位上。无位藤原朝臣名子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刀佩首廣刀自從五位下。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戊申【廿一】》○戊申。遊獵於日野。』發相摸。武藏。上總。常陸。上野。下野。出羽。越後等國民九千人。遷置陸奧國伊治城。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己酉【廿二】》○己酉。令天下諸國。捜捕迯亡飛騨工。若有容隱。科違勅罪。』安藝國沼田郡采女佐伯直那賀女授外從五位下。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一月丙辰【廿九】》○丙辰。遊獵於栗栖野。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二月十二辛酉【戊午朔四】》○十二月辛酉。從五位下多治比宿禰眞淨爲内匠頭。正四位下藤原朝臣雄友爲兼中衞大將。參議・大藏卿如故。從四位下三嶋眞人名繼爲左衞士督。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清主爲内廐頭。從五位下都努朝臣筑紫麻呂爲助。外從五位下阿倍安積臣繼守授外從五位上。』禁〓帶。以支鑄錢也。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二月癸亥【六】》○癸亥。大和國十市郡荒田一町賜左衞士督從四位下三嶋眞人名繼。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二月丙寅【九】》○丙寅。詔曰。皇親之蔭。事具令條。而宗室之胤。枝族已衆。欲加榮班。難可周及。是以。P5009進仕無階。白首不調。眷言於此。實合矜恕。宜其四世・五世王。及五世王嫡子年滿廿一者叙正六位上。但庶子者降一階叙。自今而後。永以爲例。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二月辛未【十四】》○辛未。巡幸京中。便御三品朝原内親王第。賜五位以上物。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二月戊寅【廿一】》○戊寅。流出雲臣家繼於土左國。家繼與叔父乙上不協。謀相傷。事覺及罪。乙上任佐渡權目。不預釐務。唯給公廨而已。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二月辛巳【廿四】》○辛巳。少僧都行賀爲大僧都。
《卷五延暦十五年(七九六)十二月丙戌【廿九】》○丙戌。勅、免流人氷上川繼課役。』陸奧國人外少初位下吉彌侯部善麻呂等十二人。賜姓上毛野陸奧公。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正月戊子朔》十六年春正月戊子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大宰府獻白雀。宴侍臣已上於前殿賜被。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甲午【七】》○甲午。宴五位已上。賜束帛有差。』從五位上篠嶋王授正五位下。正六位上坂本王。安曇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百濟王玄鏡。藤原P5010朝臣乙叡。多治比眞人海從四位上。正五位下紀朝臣作良。羽栗臣翼。橘朝臣綿裳正五位上。從五位上阿保朝臣人上。藤原朝臣大繼。紀朝臣□□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仲成。藤原朝臣今川。蜷淵眞人岡田。和朝臣入鹿麻呂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上麻田連眞淨。伊勢朝臣諸人。正六位上多治比眞人道作。淡海眞人福良麻呂。多治比眞人今麻呂。大原眞人眞福。藤原朝臣星雄。大中臣朝臣諸人。紀朝臣永繼。粟田朝臣入鹿。大野朝臣犬養。安倍朝臣家守。大伴宿禰大關。平群朝臣廣道。田口朝臣息繼。百濟王聡哲。佐伯宿禰鷹成。石川朝臣道益。和朝臣建男。安倍小殿朝臣野守。中臣丸朝臣豐國從五位下。正六位上錦部連春人。民忌寸廣成。山口忌寸諸上。林宿禰沙婆。中科宿禰巨都雄外從五位下。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戊戌【十一】》○戊戌。正六位上槻本公奈弖麻呂。嵩山忌寸道光授外從五位下。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庚子【十三】》○庚子。陸奧國白川郡人外□八位□大伴部足猪等賜大伴白河連。曰理郡人五百木部黒人大伴曰理連。黒河郡人外少初位上大伴部眞守。行方郡人外少初位上大伴部兄人等大伴行方連。安積郡人外少初位上丸子部古佐美。P5011大田部山前。富田郡人丸子部佐美。小田郡人丸子部稻麻呂等大伴安積連。遠田郡人外大初位上丸子部八千代大伴山田連。磐瀬郡人□□□大伴宮城連。』從四位下三嶋眞人名繼爲大和守。從五位下淡海眞人眞直爲伊勢介。從五位上高橋朝臣祖麻呂爲駿河守。從五位下百濟王元勝爲安房守。從五位下大野朝臣犬養爲上總介。大外記外從五位下中科宿禰巨都雄爲兼常陸少掾。從五位下大神朝臣仲江麻呂爲美濃介。從五位下百濟王聰哲爲出羽守。從五位下大枝朝臣眞仲爲能登守。從五位下石川朝臣道益爲但馬介。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家守爲伯耆介。從五位下紀朝臣眞賀茂爲石見守。從五位下石川朝臣嗣人爲備後守。外從五位下山口忌寸諸上爲介。從五位下巨勢朝臣訓備爲安藝守。外從五位下林宿禰沙婆爲介。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今麻呂爲肥後介。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辛丑【十四】》○辛丑。傳燈大法師位善珠爲僧正。傳燈大法師位等定爲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施曉爲少僧都。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壬寅【十五】》○壬寅。長岡京地一町賜從四位下菅野朝臣眞道。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癸卯【十六】》○癸卯。宴五位以上賜祿。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甲辰【十七】》○甲辰。觀射於朝堂院。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丙午【十九】》○丙午。遊獵於水生野。P5012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丁未【廿】》○丁未。巡幸京中。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己酉【廿二】》○己酉。大和國稻三百束施僧正善珠法師弟子僧慈厚。以事師无倦也。』從五位下粟田朝臣入鹿爲中務少輔。外從五位下内藏宿禰賀茂麻呂爲主計助。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庚戌【廿三】》○庚戌。勅。參議已上・左右大辨・八省卿。委任既高。群寮所仰。而介帶之國。遥附公文。因茲參對諸司。事不穩便。自今以後。宜停遥附焉。』賑給壹伎嶋飢民。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辛亥【廿四】》○辛亥。能登國羽咋能登二郡沒官田并野七十七町。賜尚侍從三位百濟王明信。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壬子【廿五】》○壬子。遊獵於大原野。』是日勅。山城國愛宕・葛野郡人。毎有死者。便葬家側。積習爲常。今接近京師。凶穢可避。宜告國郡。嚴加禁斷。若有犯違。移貫外國。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癸丑【廿六】》○癸丑。幸近東院。宴五位已上。賜錢有差。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正月甲寅【廿七】》○甲寅。廢阿波國驛家□。伊豫國十一。土左國十二。新置土左國吾椅・舟川二驛。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丁巳朔》○二月丁巳朔。巡幸京中。』賜山城國相樂郡田二町六段。爲贈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百川墓地。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己未【三】》○己未。置内廐寮史生四員。』是日。曲宴。賜五位已上綿有差。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辛酉【五】》○辛酉。遊獵于北野。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癸亥【七】》○癸亥。勅。從五位上嶋野女王。百濟王孝法。百濟王惠信。和氣朝臣廣子。橘朝臣常子。紀朝臣内子。紀朝臣殿子。藤原朝臣川子。錦部連眞奴。從五位下P5013弓削宿禰美濃人等位田。宜准男給之。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乙丑【九】》○乙丑。外從五位下内藏宿禰賀茂麻呂爲大外記。從五位下淨野宿禰最弟爲兼縫殿頭。左衞士大尉近江□掾如故。外從五位下槻本公奈弖麻呂爲内藏助。從五位下淡海眞人福良麻呂爲治部少輔。外從五位下上道朝臣廣成爲玄蕃助。從五位下平群朝臣廣道爲主計助。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眞友爲兼大藏卿。右京大夫如故。從五位下中臣丸朝臣豐國爲主殿助。從五位下田中朝臣淨人爲造酒正。大納言正三位勳四等紀朝臣古佐美爲兼東宮傅。式部卿如故。文章博士外從五位下賀陽朝臣豐年爲兼學士。右大辨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葛野麻呂爲兼春宮大夫。從四位上藤原朝臣乙叡爲越前守。左京大夫中衞大將如故。大判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縵麻呂爲兼因幡守。正五位下橘朝臣入居爲播磨守。右中辨・左兵衞佐如故。從五位下多治比宿禰眞淨爲讃岐介。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雄友爲大宰帥。從五位下和朝臣建男爲大尉。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己巳【十三】》○己巳。先是。重勅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衞督皇太子學士菅野朝臣眞道。從五位上守左少辨兼行右兵衞佐P5014丹波守秋篠朝臣安人。外從五位下行大外記兼常陸少掾中科宿禰巨都雄等。撰續日本紀。至是而成。上表曰。臣聞。三墳五典。上代之風存焉。左言右事。中葉之迹著焉。自茲厥後。世有史官。善雖小而必書。惡縱微而无隱。咸能徽烈絢〓。垂百王之龜鏡。炳戒昭簡。作千祀之指南。伏惟天皇陛下。徳光四乳。道契八眉。握明鏡以惣萬機。懷神珠以臨九域。遂使仁被渤海之北。貊種歸心。威振日河之東。毛狄屏息。化前代之未化。臣徃帝之不臣。自非魏魏盛徳。孰能與於此也。既而負〓餘閑。留神國典。爰勅眞道等。銓次其事。奉揚先業。夫自寳字二年至延暦十年。卅四年廿卷。前年勒成奏上。但初起文武天皇元年歳次丁酉。盡寳字元年丁酉。惣六十一年。所有曹案卅卷。語多米鹽。事亦疎漏。前朝詔故中納言從三位石川朝臣名足。刑部卿從四位下淡海眞人三船。刑部大輔從五位上當麻眞人永嗣等。分帙修撰。以繼前紀。而因循舊案。竟无刊正。其所上者唯廿九卷而已。寳字元年之紀。全亡不存。臣等搜故實於司存。詢前聞於舊老。綴叙殘簡。補緝缺文。雅論英猷。義關貽謀者。惣而載之。細語・常事。理非書策P5015者。並從略諸。凡所刊削廿卷。并前九十五年〓卷。始自草創。迄于斷筆。七年於茲。油素惣畢。其目如別。庶飛英騰茂。與二儀而垂風。彰善〓惡。傳萬葉而作鑒。臣等輕以管窺。裁成國史。牽愚歴稔。伏増戰兢。謹以奉進。歸之策府。』是日。詔曰。天皇詔旨〈良麻止〉勅〈久〉。菅野眞道朝臣等三人。前日本紀〈與利〉以來、未修繼在〈留〉久年〈乃〉御世御世〈乃〉行事〈乎〉、勘搜修成〈弖〉。續日本紀〓卷進〈留〉勞。勤〈美〉譽〈美奈毛〉所念行〈須〉。故是以。冠位擧賜治賜〈波久止〉勅御命〈乎〉、聞食〈止〉宣。』從四位下菅野朝臣眞道授正四位下。從五位上秋篠朝臣安人正五位上。外從五位下中科宿禰巨都雄從五位下。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辛未【十五】》○辛未。勅。故從三位勳二等坂上大宿禰苅田麻呂。正四位上勳二等道嶋宿禰嶋足等。寳字之歳。卒遇不虞。奮不顧身。共著其効。是以叙勳之日、授二等。加賜功田廿町。並傳其子。而後、特以嶋足准之大功。所賜之田。世世不絶。功既同等。賞何殊科。疇庸之典。恐有未允。宜其嶋足功田。依前年勅同傳子之限。』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八千足爲少納言。從五位下廣庭王爲侍從兼河内守。侍從從五位下大庭王爲兼左大舍人頭。讃岐守如故。從五位上P5016三諸朝臣眞屋麻呂爲右大舍人頭。内匠頭從四位下川村王爲兼□□正。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二起爲雅樂頭。從五位下田口朝臣息繼爲助。從五位下大伴宿禰大關爲主計助。從五位下田中朝臣清人爲宮内少輔。從五位下田中朝臣大魚爲造酒正。從五位下坂本王爲園池正。從五位下紀朝臣永繼爲左京亮。從五位下橘朝臣嶋田麻呂爲春宮亮。從五位下平群朝臣廣道爲攝津介。從五位下紀朝臣奧手麻呂爲土左守。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壬申【十六】》○壬申。遊獵於登勒野。』是日。停給畿内國司事力并職田。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癸酉【十七】》○癸酉。太政官史生從七位下安都宿禰笠主。式部史生賀茂縣主立長叙位二階。中務史生大初位下勝繼成。民部史生大初位下別公清成。式部書生無位雀部豐公一階。以供奉撰日本紀所也。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甲戌【十八】》○甲戌。朝原内親王獻物。賜五位已上綿。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丙子【廿】》○丙子。巡幸京中。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丁丑【廿一】》○丁丑。參議左大辨近衞大將兼神祇伯正四位上大中臣朝臣諸魚卒。諸魚者。故右大臣正二位清麻呂之第四子也。寳龜初。授從五位下。爲衞門員外佐。八年爲眞。擢遷中衞少將。兼下野守。至正五位上。延暦中。遷式部大輔。兼右京大夫。俄授從四位下。拜參議。兼P5017近江守。尋授從四位上。爲神祇伯。兼近衞大將。授正四位上。卒時年五十五。諸魚、性好琴歌。无他才能。雖在哀制。乘興忘□。貪冐財貨。營求産業。時議以此鄙之。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戊寅【廿二】》○戊寅。長岡京地二町賜諱。〈淳和太上天皇〉。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庚辰【廿四】》○庚辰。從五位下中臣朝臣宅成爲雅樂助。從五位下田口朝臣息繼爲鑄錢次官。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二月甲申【廿八】》○甲申。勅。租税之本。備於水旱。錢帛之財。飢而不食。今聞。京職多有收錢。事須賎末貴本。一絶收錢。但恐民有貧富。不必蓄穀。宜聽貧乏之徒進錢。通計不得過四分之一。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三月戊子【丁亥朔二】》○三月戊子。先是、甲斐・相摸二國相爭國堺。遣使定甲斐國都留郡〔都〕留村東邊砥澤爲兩國堺。以西爲甲斐國地。以東爲相摸國地。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三月己丑【三】》○己丑。宴侍臣。奏樂。賜祿有差。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三月甲午【八】》○甲午。勅。畿内國司新至任者。皆限八月卅日。依式給粮。今停職田。割租爲料。收租之後。須得其分。宜改舊例。限十一月卅日。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三月丁酉【十一】》○丁酉。正四位下菅野朝臣眞道爲左大辨。東宮學士・左兵衞督伊勢守如故。參議正四位上石川朝臣眞守爲兼刑部卿。從五位下大伴宿禰大關爲春宮大進。參議刑部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内麻呂爲兼近衞大將。參議左京大夫從四位上藤原朝臣乙叡爲兼中衞大將。參議正四位下P5018和朝臣家麻呂爲兼衞門督。傳燈大法師位勝虞。如寳。並爲律師。』長岡京地五町賜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邑刀自。同京地一町賜大田親王。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三月癸卯【十七】》○癸卯。信濃國人外從八位下前部綱麻呂賜姓安坂。』令遠江。駿河。信濃。出雲等國進雇夫二萬〓人。以供造宮役。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三月丙午。【二十】》○丙午。遊獵於北野。宴飮奏樂。賜四位已上衣。正六位上並槻忌寸荻麻呂授外從五位下。』右京人正七位上刀西他麻呂等賜姓安野造。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三月癸丑【廿七】》○癸丑。甲斐。下総兩國飢。遣使賑給。』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繼兄爲中務大輔。從五位下坂本王爲雅樂頭。從五位上笠朝臣江人爲民部大輔。信濃守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嗣爲少輔。外從五位下葛井宿禰松足爲主計助。從五位下紀朝臣千世爲刑部少輔。外從五位下並槻忌寸荻麻呂爲園池正。從四位下紀朝臣勝長爲右京大夫。左衞士督・造東大寺長官・美作守如故。從四位下百濟王英孫爲右兵衞督。
《卷五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三月乙卯【廿九】》○乙卯。武藏。土左所飢。遣使賑給之。
《卷五卷尾》日本後紀卷第五
 延久六年六月廿七日未時比校了
(三條西家本奥書)大永四年九月十九日以中書王御本書寫之



P6031
《卷六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六逸文〈起延暦十六年四月、盡十七年三月。〉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左右京職)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夏四月己未【四】》延暦十六年夏四月己未。遣正五位上行左少辨兼右兵衞佐丹波守秋篠朝臣安人於左京職、從五位上守民部大輔兼行造西寺次官信濃守笠朝臣江人於右京職、検延暦五年以來十五年以往雜官物。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夏四月己未【四】》大納言紀古佐美薨。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四月壬戌【七】》○壬戌。以大和國稻四百束、施僧延尊・聖基・善行、文延等四人。以其在山中、苦行修道也。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四月癸酉【十八】》○癸酉。以布勢内親王、爲伊勢大神宮斎。
《卷六逸文(『扶桑略記』)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丙子【廿一】》○丙子。僧正善珠卒。年七十五。皇太子圖其形像、置秋篠寺。法師、俗姓安都宿禰、京兆人也。流俗有言。僧正玄〓[日+方]□□□□□□□□□〔密通太皇后藤原宮子〕、善珠法師實是其息也。云々。善珠、尋師往学、遲鈍難入。初讀唯識論、反復无數、爾乃窮三藏之教旨、分六宗之通衢。大器晩成、蓋是之謂也。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五月壬辰【七】》○五月壬辰。巡幸宮中。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五月癸巳【八】》○癸巳。遣彈正弼文室波多麻呂、造宇治橋。P6032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八〇糶糴)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五月丙申【十一】》○丙申。遣使於大和・山城・攝津・河内等國、以屯田稻、賣與貧民、以救乏勸農也。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五月戊戌【十三】》○戊戌。有雉、集禁中正殿。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五月甲辰【十九】》○甲辰。於禁中并東宮、転讀金剛般若經。以有恠異也。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二五追號天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五月乙巳【廿】》○乙巳。遣僧二人於淡路國、転經、悔過。謝祟道天皇之靈也。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二修法)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五月丁未【廿二】》○丁未。於禁中、行灌頂經法。
《卷六逸文(『法曹類林』二二六)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五月丁未【廿二】》是日、自去十九日、東西洪水汎溢、往往沒百姓家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五月庚戌【廿五】》○庚戌。曲宴。賜五位以上衣被。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六月庚申【六】》○六月庚申。詔曰。古者、什一而税、謂之正中。三代因循、頌聲作矣。國家薄征利農、勤恤民隱。是以制令之日田一町租、定爲廿二束。其後有勅處分、減爲一十五束。以今況古、軽重相懸。而今民部勘租之例、通計國中、以七分已上爲定。所余三分者、任國司處分。如今諸國之司、偏執斯例、雖遇年豐穣、全徴其租。而至納官不過七分、其所余者、常事截留。農夫以之受弊、貪吏因茲擅利。興言於此、事乖善政。自今以後、収租之法、宜計人別所営町段、仍作十分、収八免二。其八分之内、計損四分、若合門被害、産業全亡。如此之類、具録言上。然則人知輸法、獲免枉徴之苦、吏不私利、終杜施奸之途。宜班告率土、知朕意焉。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雀)(『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六月辛酉【七】》○辛酉。三品朝原内親王、獻白雀。御監及家司等賜物有差。初見者伊勢直藤麻呂、P6033獲者菅生朝臣魚麻呂、叙位一階。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四七律令格式)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六月癸亥【九】》○癸亥。詔曰。觀時施教、有國之彜範。量事立規、爲政之要務。然則設官分職、是有閑繁、錫禄命位、非無軽重。今覽從三位守大納言兼彈正尹神王等所奏刪定令格四十五條、事憑穏便、義存折衷。宜下有司、並令遵用。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六月庚午【十六】》○庚午。勅。遭喪之徒、復任以前出仕、捕身奏聞。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六月壬申【十八】》○壬申。遣使奉幣畿内・七道諸國名神。皇帝於南庭、親臨發焉。以祈萬國安寧也。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六月己卯【廿五】己卯。參議藤原眞友卒。年五十六。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六月壬午【廿八】》○壬午。詔曰。云々。天下地、建都者、萬□勤苦殊甚。重宜免今年之祖。又畿内者、□接都下、非無差發。宜半免之。唯大和國平群郡、河内國高安郡者、去年遭霖、山阜頽崩、損傷已甚。特全免之。虚役之國、不在是限。〈事具京都部。〉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七月乙酉【二】》○七月乙酉。賜陰陽允大津海成〓[糸+施の旁]五匹・布十端。以占霽有驗也。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〇雜祭)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七月丙戌【三】》○丙戌。遣陰陽少屬從八位上菅原朝臣世道、陰陽博士正六位上中臣志斐連國守、鎮祭大和國平群山、河内國高安山。先是、霖雨、二山崩頽、埋人家也。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七月戊子【五】》○戊子、任官。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七月甲午【十一】》○甲午。勅。男女有別、禮典攸崇。上下無差、名教已闕。頃者、愚闇之輩、不識禮儀、至于會集、混〓無別。宜加禁制、P6034勿令更然。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七月辛丑【十八】》○辛丑。正五位下藤原朝臣緒嗣授從四位下。」是日、曲宴。賜物有差。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七月戊辰【廿五】》○戊辰。任官。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乙卯【二】》○八月乙卯。幸葛野川。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丙申【三】》○丙申。勅。浮宕之徒、寄住王臣之庄、仮勢其主、全免庸調。云々。又庄長多営私田、仮威乘勢、蠧民良深。奸猾之源、不可不絶。宜加禁制。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庚申【七】》○庚申、幸近東院、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僧尼雜制)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甲子【十一】》○甲子。勅。諸國講師、所以教導緇徒也。宜除造寺事之外、寺内庶務、及糺正僧尼、皆委講師。若有不遵者、准法科斷。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乙丑【十二】》○乙丑。幸葛野川。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丁卯【十四】》○(『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丁卯。地震、暴風。左右京坊門、及百姓屋舎、倒仆者多。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己巳【十六】》○己巳。掖庭溝中獲魚。長尺六寸、形異常魚。或云椒魚、在深山澤中。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甲戌【廿一】》○甲戌。斎内親王祓于葛野川。即移入野宮。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丙子【廿三】》○丙子。任官。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戊寅【廿五】》○戊寅。選任山城國治於長岡京南。以葛野郡地勢狭隘也。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八月庚辰【廿七】》○庚辰。遊獵于的野。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九月丙戌【四】》○九月丙戌。曲宴。賜五位已上衣。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九月己丑【七】》○己丑。遊獵于北野。賜五位已上衣。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九月庚寅【八】》○庚寅。曲宴。賜五位以上綿有差。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九月壬寅【廿】》○壬寅。勅。時屬秋収、民事収穫。宜令畿内諸國、勿供獻於行在所。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九月癸卯【廿一】》○癸卯。遊獵于北野。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九月戊申【廿六】》○戊申。遊獵于大原野。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十六年(七九七)九月壬子【卅】》○壬子。賜從五位上紀朝臣P6035田村子度二人。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月庚申【八】》○十月庚辰。有啄木鳥、入前殿。明日車駕將幸交野、縁斯而止。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十五曲宴・『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月癸亥【十一】》○癸亥。曲宴。酒酣皇帝歌曰。@己乃己呂乃、志具禮乃阿米爾、菊乃波奈、知利曾之奴倍岐、阿多羅蘇乃香乎 この頃(ごろ)の 時雨(しぐれ)の雨(あめ)に 菊(きく)の花(はな) 散(ち)りぞしぬべき 惜(あた)らその香(か)を K006。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月甲子【十二】》○甲子。遊獵于北野。還宮、曲宴。賜五位以上衣。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祝)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月丙寅【十四】》○丙寅。勅。云々。又祝部有犯、潔斎無方、依理解却。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月戊辰【十六】》○戊辰。曲宴。賜侍臣物有差。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月丙子【廿四】》○丙子。遊獵于日野。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月戊寅【廿六】》○戊寅。遊獵于陶野。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月庚辰【廿八】》○庚辰。雉止兵衞陣、入禁中諱房、被獲。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一月乙酉【四】》○十一月乙酉。遊獵于栗栖野。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一月丙戌【五】》○丙戌。從四位下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爲征夷大將軍。〈有副將軍等。〉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一月辛卯【十】》○辛卯。宴五位以上。賜物有差。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九新嘗)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一月甲辰【廿三】》○甲辰。宴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一月己酉【廿八】》○己酉。遊獵于大原野。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二月丙辰【二】》○十二月丙辰。遊獵于北野。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延暦十六年(七九七)十二月乙丑【十四】》○乙丑。大雪。諸司掃雪。賜綿有差。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壬午朔》○延暦十七年春正月壬午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戊子【七】》○戊子。宴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百八十二施入物)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壬申【十一】》○壬申。河内國稻二千束、施入百濟寺。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乙未【十四】》○乙未。唐僧惠雲爲律師。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丁酉【十六】》○丁酉。宴五位以上。賜物有差。P6036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庚子【十九】》○庚子。巡幸京中。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公廨・國儲八三正税)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甲辰【廿三】》○甲辰。云々。停止公廨、一混正税、割正税利、置國儲及國司俸。又定書生及事力數、停公廨田。〈事具國郡部。〉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神宮司)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乙巳【廿四】》○乙巳。勅。掃社敬神、銷禍致福。今聞。神宮司等、一任終身、侮黷不敬。崇咎屡臻。宜天下諸國神宮司、神主、神長等、択氏中清慎者補之。六年相替。始以神祇官神封物、賜伊勢大神宮司季禄。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丁未【廿六】》○丁未。停伊勢・美作等國獻早栗。(『類聚國史』三三御膳)》有兎、出朝堂院東道。爲人所獲。(『日本紀略』)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正月己酉【廿八】》○己酉。任官。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二月壬子朔》○二月壬子朔。美濃國人村國連悪人、配流淡路國。以停宿群盗、侵犯百姓也。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公田)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二月甲寅【二】》○甲寅。右京人正六位上許曾部朝臣帶麻呂等言。大和國廣瀬郡、田疇多數、灌漑乏水。伏望。以公田七町、築堤爲池、同利公私。其功食等、並用私物。許之。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二月丁巳【六】》○丁巳。任官。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二月己未【八】》○己未。巡幸京中。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二月壬戌【十一】》○壬戌。停近江守〓仗。
《卷六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二月丙子【廿五】》○丙子。任官。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二月丙子【廿五】》○是日。巡幸京中。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三月辛巳朔》○三月辛巳朔。巡幸京中。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三月三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三月癸未【三】》○癸未。宴五位已上。命文人賦詩。賜物有差。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三月乙酉【五】》○乙酉、巡幸京中。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國造四〇采女)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三月丙申【十六】》○丙申。詔曰。昔難波朝廷、始置諸郡。仍択有労、補於郡領。子孫相襲、永任其官。云々。宜其譜第之選、永從停廃、取藝業著聞堪理郡者P6037爲之。云々。其國造兵衞、同亦停止。但采女者依舊貢之。〈事具郡司部。〉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三月己亥【十九】》○己亥。遊獵于水生野。賜五位以上衣。
《卷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三月癸卯【廿三】》○癸卯。曲宴。賜五位以上衣。
《卷六逸文(『扶桑略記』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三月丁未【廿七】》○丁未。沙門明一卒。春秋七十一。俗姓和仁部臣、大和國添上郡人也。住東大寺。法師依止釋門、宣揚聖教。心蘊海藏。名高日下。寔謂佛乘之玄匠、法王之大寶也。及于晩年、以備後房。簷花全凋、尚含四照之色、蘭葉半落、亦送十歩之芳。況乎才爲出世、器堪宗師。



P6038
《卷七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七逸文〈起延暦十七年四月、盡同十二月。〉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國造)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四月甲寅【四】》○四月甲寅。勅。依去三月十六日勅。云々。郡領譜第、既從停廃。國造兵衞、同亦停止。但先補國造、服帶刀杖、宿衞之労、不可不矜。宜除國造之名、補兵衞之例。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神宮司)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四月己未【九】》○己未。勅。承前之例、諸神宮司、准長上官、四考爲限。自今以後、宜改准番上之例。
《卷七逸(『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文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四月庚申【十】》○庚申。地震。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大藏省)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四月癸亥【十五】》○癸亥。大藏省藏部數、定爲四十人、仍給廿人夏冬衣服。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及一八六僧尼制)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四月乙丑【十五】》○乙丑。勅。双林西変、三乘東流。明譬炬燈、慈同舟〓、是以、弘道持戒、事資眞僧、濟世化人、貴在高徳。而年分度者、例取幼童、頗習二經之音、未閲三乘之趣。苟忌避課役、纔忝緇徒、還棄戒珠、頓廃学業。爾乃形似入道、行同在家。鄒璞成嫌、齊竿相濫。言念迷途、寔合改轍。自今以後、年分度者、宜択年卅五以上、操履已定智行可崇、兼習正音、堪爲僧者、爲之。毎年十二月以前、僧綱・所司、請有業者、相対簡試、P6039所習經論、惣試大儀十條、取通五以上者、具状申官、至期令度。其受戒之日、更加審試、通八以上。令得受戒。』又沙門之行、護持戒律、苟乖此道、豈曰佛子。而今不崇勝業。或事生産、周旋閭里、無異編戸。衆庶以之軽慢、聖教由其陵替。非只黷乱眞諦、固亦違犯國典。自今以後、如此之輩、不得住寺、并充供養。凡厥斎會、勿關法筵。三綱知而不糺者與同罪。自余之禁、宜依令條。若有改過修行者、特聽還住、使夫住法之侶。彌篤精進之行、厭道之徒、便起慚愧之意。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四月丁卯【十七】》○丁卯。諱〈淳和太上天皇〉及葛原親王、於殿上冠。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左右京職)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四月庚午【廿】》○庚午。公卿奏。謹案令條、左右京職毎條置坊令一人、督察所部。惟人是憑。而任居要籍、秩無微俸、至于除補、競事避遁。伏望。准少初位下官、給禄并職田二町、優恤其身、令勤職掌。許之。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三渤海)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四月甲戌【廿四】》○甲戌。以外從五位下内藏宿禰賀茂麻呂、爲遣渤海使。正六位上御使宿禰今嗣爲判官。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五月甲申【五】》○五月甲申。御馬埒殿、觀騎射。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五月丁亥【八】》○丁亥。巡幸京中。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五月辛卯【十二】》○辛卯。幸近東院。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五月癸巳【十四】》○癸巳。巡幸京中。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五月丁酉【十八】》○丁酉。幸葛野川。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三渤海)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五月戊戌【十九】》○戊戌。遣渤海国使内藏宿禰賀茂等辭見。因賜其王璽書曰。天皇敬問渤海國王。前年P6040廣岳等還、省啓具之。益用慰意。彼渤海之國、隔以滄溟、世脩聘禮、有自來矣。往者高氏繼緒、毎慕化而相尋、大家復基、亦占風而靡絶。中間書疏傲慢、有乖舊儀。爲此、待彼行人、不以常禮。王追蹤曩烈、脩聘于今。因請隔年之裁、庶作永歳之則。丹定款誠所著、深有嘉焉。朕祗膺睿圖、嗣奉神器、聲教傍泪。既無偏於朔南、区寓雖殊、豈有隔于懷抱。所以依彼所請、許其往來。使人之數、勿限多少。但顧巨海之無際、非一葦之可航。驚風踊浪、動罹患害。若以毎年、爲期、艱虞〓測。間以六歳、遠近合宜。故差從五位下行河内國介内藏宿禰賀萬等、充使發遣。宣告朕懷、并附信物。其數如別。夏中已熱、惟王清好。官吏・百姓、並存問之。略此遺書。言無所悉。又賜在唐留学僧永忠等書曰。云々。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五月乙巳【廿六】》○乙巳。任官。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還俗僧)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五月丙午【廿七】》○丙午。正五位下羽栗臣翼卒。云々。父吉麻呂、靈亀二年、以学生阿倍朝臣中麻呂〓人入唐、娶唐女生翼及翔。翼年十六、天平六年、隨父歸國。以聡頴見稱。多所通渉。出家爲僧。未幾学業優長、朝廷惜其才而還俗、特賜度二人。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閏五月丙寅【十七】》○閏五月丙寅。任官。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令集解』繼嗣令)延暦十七年(七九八)閏五月壬申【廿三】》○壬申。詔曰。云々。依令、五世之王、雖得王名、不在皇親之限。爰及慶雲。P6041昇居親限。如聞、頑愚之輩、爲規微禄、携養庸流、名爲己胤、遂附屬籍。以汗宗室。非徒速禍於一己、同亦延黷於七廟。朕所以、丁寧過於再三、曾不改悟、彌長奸濫。静言其弊、深合懲清。宜停後格、一依令條。俾夫玉石殊貫、蘭〓不雜。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七年(七九八)閏五月癸酉【廿四】》○癸酉。宴於前殿。賜五位已上及衞府判官已上禄有差。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閏五月癸酉【廿四》先是、主鷹司、於北山造巣、放二鷂子。即生三雛。於御前養長之。天皇甚愛翫、詔曰。云々。授位、令群臣賦詩。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閏五月甲戌【廿五】》○甲戌。祈雨於丹生。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閏五月乙亥【廿六】》○乙亥。幸北野。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六月壬午【四】》○六月壬午。祈雨於丹生。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借貸)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六月乙酉【七】》○乙酉。勅。國司借貸官稻、先已禁斷。至有違犯、法亦不容。今聞。自停職田、只待食料、非有借貸、更無資粮。宜令一年之料三分之一、准其差法、且借且補。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六月辛卯【十三】》○辛卯。曲宴。賜五位已上物、有差。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六月戊戌【廿】》○戊戌。勅、唐人外從五位下嵩山忌寸道光、大炊權大屬正六位上清川忌寸是麻呂、鼓吹權大令史正六位上清根忌寸松山・官奴權令史正六位上栄山忌寸諸依、造兵權大令史正六位上栄山忌寸千嶋等、遠辭本蕃、歸投國家、雖預品秩、家格猶□乏。宜特優恤、隨便賜稻。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六月己亥【廿一】》○己亥。勅。相模・武藏・常陸・上野・下野・出雲等國、歸降夷俘、P6042徳澤是憑。宜毎加撫恤、令無歸望。時服・禄物、毎年給之。其資粮〓絶。事須優恤。及時節饗賜等類、宜命國司、且行且申。自余所須、先申後行。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七月壬申【廿五】》○七月壬申。奉幣於丹生、祈霽。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七月甲戌【廿七】》○甲戌。任官。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僧尼雜制)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七月乙亥【廿八】》○乙亥。勅。平城舊都、元來多寺、僧尼猥多、濫行屡聞。宜令正五位下右京大夫兼大和守藤原朝臣園人、便加検察。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八月壬午【五】》○八月壬午。遊獵。栢原野。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八月丙戌【九】》○丙戌。大風。壞京中百姓廬舎。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八月丁亥【十】》○丁亥。巡幸京中。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八月庚寅【十三】》○庚寅。遊獵於北野。便御伊豫親王山莊、飮酒高會。于時日暮。天皇歌曰。@氣佐能阿狭氣、奈久知布之賀農、曾乃己惠遠、岐嘉受波伊賀之、與波布氣奴止毛 今朝(けさ)の朝氣(あさけ) 鳴(な)くちふ鹿(しか)の その聲(こゑ)を 聞(き)かずは行(い)かじ 夜(よ)は更(ふ)けぬとも K007。登時鹿鳴。上欣然、令群臣和之。冒夜乃歸。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八月癸巳【十六】》○癸巳。〈授位。〉。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八月辛丑【廿四】》○辛丑。遊獵於栢原野。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八月癸卯【廿六】》○癸卯。御内膳院曲宴。賜物有差。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八月甲辰【廿七】》○甲辰。遊獵於大原野。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祈年祭・一九祝)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九月癸丑【七】》○九月癸丑。定可奉祈年幣帛神社。先是、諸國祝等、毎年入京、各受幣帛。而道路僻遠、往還多艱。今便用當國物。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九月乙卯【九】》○乙卯。遊獵於北野。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九諸宗)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九月壬戌【十六】》○壬戌。詔曰。法相之義、立有而破空、三論之家、仮空而非有。並分軫而齊〓、誠殊途而同歸。慧炬由是逾明、覚風以之益扇。比來P6043所有佛子、偏務法相、至於三論、多廃其業。世親之説雖傳、竜樹之論將墜。良爲僧綱無誨、所以後進如此。宜慇懃誘導、兩家並習、俾夫空有之論、經馳驟而不朽、大小之乘、変陵谷而靡絶。普告緇侶、知朕意。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九月乙丑【十九】》○乙丑。越後國田地二百五十町、賜三品朝原内親王。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九月己巳【廿三】》○己巳。阿波國飢。遣使賑給。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九月庚午【廿四】》○庚午。遊獵於栗前野。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九月癸酉【廿七】》○癸酉。遊獵於日野。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國造)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月丁亥【十二】》○十月丁亥。勅。國造・郡領、其職各殊。今出雲・筑前兩國、慶雲三年以來、令國造帶郡領、託言神事、動廃公務。雖有其怠、無由勘決。自今以後、不得令國造帶郡領。又國造兼帶神主、新任之日、例皆弃妻、取百姓女子、號爲神宮采女、便娶爲妻。妄托神事、遂扇淫風。稽之國典、理合懲粛。宜國司卜定一女供之。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僧尼雜制)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月壬辰【十七】》○壬辰。勅。破戒之僧、或営生産、不聽住寺并充供養。其有犯之尼、宜准僧糺正、使得薫蕕不雜、〓渭異流。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八〇度量・估価、八四犯官物)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月乙未【廿】》○乙未。勅。量収糒穀、斗斛有限。經年除耗、法令立例。今或所司斛斗之外、更加耗分。糒則一俵二升以上、穀亦斛別五升已上輸納。百姓常苦此費。自今以後、検収糒穀、不得數外更加耗分。如有違犯、依法科處。度量權衡、先有定製。平校行用、P6044亦具令條。然所司怠慢、曾不遵行。大小任意、軽重由人。収納多濫、蠧害尤甚。自今以後、宜改此弊、升尺等類、就大藏省、依法平校、永絶姦源。若違此制、□〓厳科。又租税・調錢、出納有限。収徭充用、色數非一。奸吏之輩、犯用官物、名公文乘、不憚憲章。心挟貪濁、競事截留。至有剰徴田租、奸折調錢・職写田直・徭錢等類。臓汚多端、積習無悛。不設科條、何以懲粛。其來年正月以後、若有犯者、依法科罪。所犯若軽、猶解見任、永不叙用。又物有貴賎、価異高下。夏〓[糸+施の旁]秋穀、色類既多。諸國交易、先立估価。貴時強與賎価、賎時詐注貴直、遂事割截、枉規利潤。蠧民害政、莫甚於斯。宜改前過、不得重犯。仍候物賎之時、充和市之価、依實言上、不得奸截。如猶不悛、科違勅罪。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月戊戌【廿三】》○戊戌。幸大堰。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一月庚戌【五】》○十一月庚戌。遊獵於大原野。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一月乙卯【十】》○乙卯。P6045任官。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一月戊午【十三】》○戊午。遊獵於日野。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一月庚午【廿五】》○庚午。遊獵於水生野。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一月辛未【廿六】》○辛未。雨雪。諸司掃雪。賜禄有差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五寺田地)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一月壬申【廿七】》○壬申。大和國添下郡荒廃公田廿四町、舊池一處、入秋篠寺、永爲寺田。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八〇糶糴)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二月壬午【七】》○十二月壬午。出畿内官稻、減時価、以糶與百姓。爲民食乏也。
《卷七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二月壬辰【十五】》○壬辰。行幸北野。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鋳錢司)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二月乙未【廿】》○乙未。加鋳錢司史生二員。
《卷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三渤海)(『日本紀略』)延暦十七年(七九八)十二月壬寅【廿七】》○壬寅。渤海國遣使獻方物。其啓曰。嵩〓啓。使賀萬等至。所〓[貝+兄]之書、及信物絹・〓[糸+施の旁]各卅疋、糸二百〓[糸+句]、綿三百屯、依數領之。慰悦實深。雖複巨海漫天、滄波浴日、路無倪限。望斷雲霞、而巽氣送帆、指期舊浦、乾涯斥候、無闕〓粮。豈非彼此契齊、暗符人道、南北義感、特叶天心者哉。嵩〓莅有舊封、纉承先業、遠蒙善〓、聿脩如常。天皇遥降徳音、重〓[貝+兄]使命。恩重懷抱、慰喩慇懃。況俯記片書、眷依前請、不遺信物、許以年期。書疏之間、嘉免〓〓、庇〓之顧、識異他時。而一葦難航、奉知審喩。六年爲限、竊憚其遲。請更〓[貝+兄]嘉圖、並廻通鑑。促其期限、傍合素懷。然則向風之趣、自不倦於寡情、慕化之勤、可尋蹤於高氏。又書中所許、雖不限少多、聊依使者之情。省約行人之數、謹差慰軍大將軍左熊衞都將上柱將開國子大昌泰等、P6046充使送國、兼奉附信物。具如別状。土無奇異。自知羞悪。



P5019
《卷八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八〈起延暦十八年正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 勅撰
 皇統彌照天皇〈桓武天皇〉。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丙午朔》十八年春正月丙午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文武官九品以上蕃客等各陪位。減四拜爲再拜。不拍手。以有渤海國使也。諸衞人等並擧賀聲。禮訖。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壬子【七】》○壬子。豐樂院未成功。大極殿前龍尾道上搆作借殿。葺以彩帛。天皇臨御。蕃客仰望。以爲壯麗。命五位已上宴樂。渤海國使大昌泰等預焉。賚祿有差。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甲寅【九】》○甲寅。賜五位已上新錢。三位三千文。四位二千文。五位一千文。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丁巳【十二】》○丁巳。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豐繼。石上朝臣眞家授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川邊朝臣宅從五位下。正六位上鴈高朝臣笠繼。正七位上谷忌寸家刀自。正七位下次田連宅足。從七位上山田連乙□。從八位下高安連眞笠外從五位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戊午【十三】》○戊午。勅。冐蔭之徒。若能自首。宜從改正。P5020把笏之色。先經駈策。宜特寛恕。官位如舊。』長岡京地一町、賜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奈良子。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辛酉【十六】》○辛酉。御大極殿。宴群臣並渤海客。奏樂。賜蕃客以上蓁揩衣。並列庭踏歌。』大學頭從四位下紀朝臣作良卒。少遊大學。頗覽經史。起家爲少判事。遷式部大丞。寳龜九年授從五位下。延暦四年叙從五位上。歴上野・丹波二國守。除大學頭。後授從四位下。爲人質直。無所容舍。吏有小過。必糺以法。以此爲下所惡。尤勤公政。晨出昏入。老而無倦。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癸亥【十八】》○癸亥。於朝堂院觀射。五位已上射畢。次蕃客射焉。』正五位上紀朝臣兄原授從四位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乙丑【廿】》○乙丑。典侍正四位上和氣朝臣廣蟲卒。從三位行民部卿兼攝津大夫清麻呂姉也。少而出家爲尼。供奉高野天皇。爲人貞順。節操無虧。事見清麻呂語中。皇統彌照天皇甚信重焉。今上思勞舊。追贈正三位。薨時年七十。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庚午【廿五】》○庚午。勅。玳瑁帶者。先聽三位已上著用。自今以後。五位得同著。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癸酉【廿八】》○癸酉。散位從四位上安倍朝臣東人卒。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正月甲戌【廿九】》○甲戌。外從五位下桑原公秋成爲主計助。外從五位下葛井宿禰松足爲大和介。從五位下内眞人他田爲伊賀守。近衞將監從五位下三諸朝臣綿麻呂爲兼近江大掾。P5021從五位下甘南備眞人國成爲若狹守。從五位上石淵王爲越中守。外從五位下村國連息繼爲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仲成爲越後守。内匠頭從四位上川村王爲兼丹波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野麻呂爲周防守。外從五位下槻本公奈弖麻呂爲長門守。從五位上淺井王爲伊豫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葛野麻呂爲大宰大貳。從五位下石川朝臣清直爲少貳。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河主爲豐前守。』唐人大學權大屬正六位上李法〓。大炊權大屬正六位上清川忌寸斯麻呂。造兵權大令史正六位上榮山忌寸千嶋。官奴令史正六位上榮山忌寸諸依。皷吹權大令史正六位上清根忌寸松山等給月俸。愍其覊旅也。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乙亥朔》○二月乙亥朔。無位安賀女王授從五位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丙子【二】》○丙子。從八位下佐味朝臣枚女授從五位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庚辰【六】》○庚辰。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彦爲左少辨。從五位下石川朝臣魚麻呂爲右少辨。從五位下三原朝臣弟平爲内藏助。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辛巳【七】》○辛巳。諱〈嵯峨太上天皇〉於殿上冠。賜五位已上衣被。』從五位下清野宿禰最弟授從五位上。從三位百濟王明信正三位。正五位上三嶋宿禰廣宅從四位下。從五位下高倉朝臣殿嗣爲主計頭。P5022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壬午【八】》○壬午。行幸交野。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己丑【十五】》○己丑。勅。出擧私稻。先已禁制。如或違犯。即有嚴科。而去年不稔。百姓乏食。諸國出擧。定難周贍。因時弛張。古今通典。宜寛前制。暫任民情。其收息利。率十收三。如過此限。罪亦如前。』遣從五位上行兵部大輔兼中衞少將春宮亮大伴宿禰是成。傳燈大法師位泰信等於淡路國。令賚幣帛謝崇道天皇靈。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癸巳【十九】》○癸巳。主菓餅從七位下宍人朝臣宮人、假蔭入色。改正還本。特免其罪。復本職。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甲午【廿】》○甲午。正六位上石川朝臣乙名復本位從五位下。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繼兄爲神祇伯。山城守如故。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雄友爲兼中務卿。從五位下登美眞人藤津爲左大舍人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岡繼爲圖書頭。從五位上橘朝臣安麻呂爲内藏頭。中納言從三位和朝臣家麻呂爲兼治部卿。從五位下百濟王鏡仁爲少輔。正五位下文室眞人波多麻呂爲雅樂頭。從四位下粟田朝臣鷹守爲大藏卿。外從五位下嵩山忌寸道光爲大炊權助。從五位上小倉王爲典藥頭。正五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中衞少將。左中辨・丹波守如故。從五位下菅原朝臣門守爲隼人正。從四位下百濟王英孫爲右衞士督。P5023攝津守如故。從四位下紀朝臣勝長爲左兵衞督。近江守如故。從四位下紀朝臣兄原爲右兵衞督。肥後守如故。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小笠爲佐。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乙未【廿一】》○乙未。流陸奧國新田郡百姓弓削部虎麻呂。妻丈部小廣刀自女等於日向國。久住賊地。能習夷語。屡以謾語騷動夷俘心也。』美濃・備中二國飢。遣使賑給。』贈正三位行民部卿兼造宮大夫美作備前國造和氣朝臣濂麻呂薨。本姓磐梨別公。右京人也。後改姓藤野和氣眞人。清麻呂爲人高直。匪躬之節。與姉廣蟲共事高野天皇。並蒙愛信。任右兵衞少尉。神護初授從五位下。遷近衞將監。特賜封五十戸。姉廣蟲及笄年。許嫁從五位下葛木宿禰戸主。既而天皇落餝。隨出家爲御弟子。法名法均。授進守大夫尼位。委以腹心。賜四位封并位祿位田。寳字八年大保惠美忍勝叛逆伏誅。連及當斬者三百七十五人。法均切諌。天皇納之。減死刑以處流・徒。乱止之後。民苦飢疫。弃子草間。遣人收養。得八十三兒。同名養子。賜葛木首。此時僧道鏡得幸於天皇。出入警蹕。一擬乘輿。號曰法王。大宰主神習宜阿蘇麻呂、媚事道鏡。矯八幡神教言。令道鏡即帝位。天下太平。P5024道鏡聞之。情喜自負。天皇召清麻呂於牀下。曰。夢有人來。稱八幡神使云。爲奏事請尼法均。朕答曰。法均軟弱。難堪遠路。其代遣清麻呂。汝宜早參聽神之教。道鏡復喚清麻呂。募以大臣之位。先是路眞人豐永爲道鏡之師。語清麻呂云。道鏡若登天位。吾以何面目可爲其臣。吾與二三子共爲今日之伯夷耳。清麻呂深然其言。常懷致命之志。徃詣神宮。神託宣云々。清麻呂祈曰。今大神所教。是國家之大事也。託宣難信。願示神異。神即忽然現形。其長三丈許。色如滿月。清麻呂消魂失度。不能仰見。於是神託宣。我國家君臣分定。而道鏡悖逆無道。輙望神器。是以神靈震怒。不聽其祈。汝歸如吾言奏之。天之日嗣必續皇緒。汝勿懼道鏡之怨。吾必相濟。清麻呂歸來。奏如神教。天皇不忍誅。爲因幡員外介。尋改姓名。爲別部穢麻呂。流于大隅國。尼法均還俗。爲別部狹蟲。流于備後國。道鏡又追將殺清麻呂於道。雷雨晦暝。未即行。俄而勅使來、僅得免。于時參議右大辨藤原朝臣百川愍其忠烈。便割備後國封郷廿戸。送充於配處。寳龜元年聖帝踐祚。有勅入京。賜姓和氣朝臣。復本位・名。姉廣蟲又掌吐納。叙從四位下。P5025任典藏。累至正四位下。帝從容勅曰。諸侍從臣。毀譽紛紜。未嘗聞法均語他過。友于天至。姉弟同財。孔懷之義。見稱當時。延暦十七年正月十九日薨。與弟卿約期云。諸七及服〓之日。勿勞追福。唯與二三行者。坐靜室。事禮懴耳。後世子孫。仰吾二人。以爲法則。天長二年。天皇追思舊績。贈正三位之告身。弟清麻呂脚痿不能起立。爲拜八幡神。輿病即路。及至豐前國宇佐郡〓田村。有野猪三百許。挾路而列。徐歩前駈十許里。走入山中。見人共異之。拜社之日。始得起歩。神託宣、賜神封綿八萬餘屯。即頒給宮司以下國中百姓。始駕輿而徃。後馳馬而還。累路見人。莫不歎異。清麻呂之先、出自垂仁天皇皇子鐸石別命。三世孫弟彦王。從神功皇后征新羅、凱旋。明年忍熊別皇子有逆謀。皇后遣弟彦王。於針間・吉備堺山誅之。以從軍功。封藤原縣。因家焉。今分、爲美作・備前兩國也。高祖父佐波良。曾祖父波伎豆。祖宿奈。父乎麻呂。墳墓、在本郷者。拱樹成林。清麻呂被竄之日。爲人所伐除。歸來上疏陳状。詔以佐波良等四人并清麻呂、爲美作・備前兩國國造。天應元年授從四位下。拜民部大輔。爲攝津大夫。異遷中宮大夫、P5026民部卿。授從三位。延暦十七年上表請骸骨。優詔不許。仍賜功田廿町。以傳其子孫。清麻呂練於庶務。尤明古事。撰民部省例廿卷。于今傳焉。奉中宮教。撰和氏譜奏之。帝甚善之。長岡新都。經十載未成功。費不可勝計。清麻呂潜奏。令上託遊獵相葛野地。更遷上都。清麻呂爲攝津大夫。鑿河内川。直通西海。擬除水害。所費巨多。功遂不成。私墾田一百町在備前國。永爲振給田。郷民惠之。薨時贈正三位。年六十七。有六男三女。長子廣世。起家補文章生。延暦四年坐事被禁錮。特降恩詔。除少判事。俄授從五位下。爲式部少輔。便爲大學別當。墾田廿町入寮爲勸學料。請裁闡明經四科之第。又大學會諸儒。講論陰陽書・新撰藥經大素等。大學南邊以私宅置弘文院。藏内外經書數千卷。墾田〓町永充學料。以終父志焉。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辛丑【廿七】》○辛丑。遊獵於栗前野。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二月壬寅【廿八】》○壬寅。大和國飢。遣使賑給。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三月乙巳朔》○三月乙巳朔。震民部省廩。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三月丙午【二】》○丙午。近江・紀伊二國飢。遣使賑給。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三月戊申【四】》○戊申。陸奧國柴田郡人外少初位下大伴部人根等賜姓大伴柴田臣。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三月庚戌【六】》○庚戌。近江園淺井郡人從七位下穴太村主眞杖賜姓志賀忌寸。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三月辛亥【七】》○辛亥。陸奧國富田郡併色麻郡。讃馬郡併P5027新田郡。登米郡併小田郡。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三月壬子【八】》○壬子。停出羽國山夷祿。不論山夷・田夷。簡有功者賜焉。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三月甲寅【十】》○甲寅。伯耆。阿波。讃岐等國飢。遣使賑給。』從五位下入間宿禰廣成爲造東大寺次官。』正六位上野王賜姓清瀧朝臣。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三月丁巳【十三】》○丁巳。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兼右衞士督皇太子學士伊勢守菅野朝臣眞道等言。己等先祖。葛井。船。津。三氏墓地。在河内國丹比郡野中寺以南。名曰寺山。子孫相守。累世不侵。而今樵夫成市。採伐冢樹。先祖幽魂。永失所歸。伏請依舊令禁。許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四月乙亥朔》○夏四月乙亥朔。河内國飢。遣使賑給。』從五位下御中眞人廣岳爲大學助。』攝津國人正八位上須美開徳賜姓葛澤造。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四月丁丑【三】》○丁丑。故正五位下上毛野朝臣稻人賎宅敷女男二人賜姓物部。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四月癸未【九】》○癸未。勅。〓水經日。苗稼腐損。窮弊之民。不得更播。宜令山城。河内。攝津等國、巡検貧民。以正税給之。』攝津國人從七位上乙麻呂等給姓豐山忌寸。』起從五位下和氣朝臣廣世復本官。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四月乙酉【十一】》○乙酉。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彦爲上総介。陰陽頭如故。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業爲大學頭。侍從・信濃介如故。正四位下藤原朝臣乙叡爲兵部卿。中衞大將・越前守如故。從五位下安倍朝臣P5028家守爲刑部少輔。從五位下紀朝臣千世爲彈正弼。正五位下橘朝臣入居爲左京大夫。右中辨・右兵衞佐.播磨守如故。參議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繩主爲春宮大夫。式部大輔・近衞中將如故。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爲兼造宮大夫。近衞大將・但馬守如故。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四月己丑【十五】》○己丑。賑給左右京貧民。』是日。渤海國使大昌泰等還蕃。遣式部少録正六位上滋野宿禰船白等押送。賜其王璽書曰。天皇敬問渤海國王。使昌泰等隨賀萬至。得啓具之。王逖慕風化。重請聘期。占雲之譯交肩。驟水之貢繼踵。毎念美志。嘉尚無已。故遣專使。告以年期。而猶嫌其遲。更事覆請。夫制以六載。本爲路難。彼如此不辭。豈論遲促。宜其修聘之使。勿勞年限。今因昌泰等還。差式部省少録正六位上滋野宿禰船白充使領送。并附信物。色目如別。夏首正熱。惟王平安。略此代懷。指不繁及。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四月庚寅【十六】》○庚寅。從五位下中臣丸朝臣豐國爲齋宮頭。正六位上大伴宿禰峰麻呂爲遣新羅使。正六位上林忌寸眞繼爲録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四月辛丑【廿七】》○辛丑。勅。近衞府。大將元從四位上官。今爲從三位官。又加中將一員。中衞府。大將元從四位上官。今爲正四位上官。衞門督元正五位上官。P5029今爲從四位下官。佐從五位下官。今爲從五位上官。左右衞士・兵衞等一准衞門。左右兵衞府。加少尉一員。少志一員。其官位者一准衞門府。廢内藏寮主鎰四人。加少屬一員。減大藏省主鎰大少各一員。治部省解部四員。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四月壬寅【廿八】》○壬寅。公卿奏曰。大和國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園人解稱。郡司之任。所掌不輕。而外考之官。不得貽謀。准於諸國。亦無潤身。是以擬用之日。各竸辭退。郡務闕怠。率由於此。伏請居之内考。將勸後輩者。臣等商量。夫高爵以之彰勳。厚賞以之酬勞。所以勸勵士庶。任用得人者也。而畿内諸國。近接都下。驅策之勞。尤是殊甚。准於外國。不可同日。如今所申穩便。誠合進昇。伏望五國郡司。一居内考。許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乙巳【甲辰朔二】》○五月乙巳。淡路國飢。遣使賑給。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庚戌【七】》○庚戌。正六位上紀朝臣廣濱授從五位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辛亥【八】》○辛亥。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仲成。從五位上住吉朝臣綱主授正五位下。正六位上紀朝臣繩麻呂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日下部連得足。正六位上粟田臣蓑麻呂外從五位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癸丑【十】》○癸丑。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城主。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藤嗣。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永貞。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廣河。正六位上紀朝臣咋麻呂。紀朝臣P5030彌都麻呂。安倍朝臣象主從五位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丙辰【十三】》○丙辰。前遣渤海使外從五位下内藏宿禰賀茂麻呂等言。歸郷之日。海中夜暗。東西掣曳。不識所著。于時遠有火光。尋逐其光。忽到嶋濱。訪之。是隱岐國智夫郡。其處無有人居。或云。比奈麻治比賣神常有靈驗。商賈之輩。漂宕海中。必揚火光。頼之得全者。不可勝數。神之祐助。良可嘉報。伏望奉預幣例。許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壬戌【十九】》○壬戌。令諸國司・講師沙汰國分寺僧。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己巳【廿六】》○己巳。尾張國海部郡主政外從八位上刑部粳蟲言。權掾阿保朝臣廣成不憚朝制。擅養鷹鷂。遂令當郡少領尾張宿禰宮守。六齋之日。獵於寺林。因奪鷹奏進。勅。須有違犯。先言其状。而凌慢國吏。輙奪其鷹。宜特决杖、解却其任。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庚午【廿七】》○庚午。勅。撫俗宣風。任屬郡司。今停譜第。妙簡才能。而宿衞之人。番上之輩。久經馳駈。頗効才能。宜不經本國。令式部省簡試焉。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辛未【廿八】》○辛未。遣神祇大祐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弟枚、改作伊勢大神宮正殿。』讃岐國飢。出穀萬二千斛、賑貸乏絶戸。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五月壬申【廿九】》○壬申。停遣新羅使。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甲戌朔》○六月甲戌朔。省中衞・左右衞士三府醫師一員。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丁丑【四】》○丁丑。遣左衞士志矢田部常陸麻呂於平城。捕内竪雀部廣道。决杖一百。以強姦法華寺尼P5031也。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戊寅【五】》○戊寅。詔曰。惟王經國。徳政爲先。惟帝養民。嘉穀爲本。朕以寡薄。忝承洪基。懼甚履氷。懍乎御朽。昧旦丕顯。日昃聽朝。思弘政治。冀宣風化。時雍未洽。陰陽失和。去年不登。稼穡被害。眷言其弊。有憫于懷。宜敷寛恩。答彼咎祥。其被損尤甚之處。美作。備前。備後。南海道諸國。肥前。豐後等十一國。去年田租。特全免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癸未【十】》○癸未。勅。前停止公廨混合正税。兼減擧數。以省民煩。然諸國稱任中之未納。徴公廨之息利。百姓受弊。艱苦實深。自今以後。宜停徴焉。如有違者。隨即科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乙酉【十二】》○乙酉。勅。沙門擅去本寺。隱住山林。受人屬託。或行耶法。如斯之徒。往往而在。國憲・内教。同所不許。宜諸國司巡検部内所有山林精舍并居住比丘・優婆塞。具録言上。不得疎漏。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戊子【十五】》○戊子。勅。祭祀之事。在徳與敬。心不致敬。神寧享之。廣瀬・竜田祭。所以鎭弭風災。祷祈年穀也。而大和國司。觸事怠慢。都無肅敬。差遣史生。祗承朝代。祀無報應。職此之由。自今以後。守・介一人。齋戒祗承。若有事故。聽遣判官。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己丑【十六】》○己丑。從五位下石川朝臣魚麻呂爲左少辨。從五位下百濟王鏡仁爲右少辨。中納言從三位和朝臣家麻呂爲兼中務卿。相摸守如故。正五位下大庭王P5032爲大輔。從五位下淡路眞人福良麻呂爲少輔。侍從從四位下中臣王爲兼左大舍人頭。從五位下粟田朝臣入鹿爲治部少輔。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雄友爲兼民部卿。從五位下甘南備眞人眞野〈觸太上天皇諱故改神爲眞〉。爲主税頭。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大繼爲大藏大輔。下総守如故。從四位下大原眞人美氣爲大膳大夫。外從五位下村國連息繼爲阿波權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癸巳【廿】》○癸巳。勅。去年不稔。百姓乏食。暫任民心。出擧私稻。一張一弛。因時垂教。宜更禁斷罪依前格。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丙申【廿三】》○丙申。從五位下紀朝臣嗣梶。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綱主授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桑田眞人甘南備從五位下。』是日。詔曰。朕祗纂丕業。撫臨黎元。尅己勤躬。不遑寧處。思欲輯煕四海。期之刑措。弘濟百姓。致之壽域。而近巡京中。過堀川處。鉗鎖囚徒。暴體苦作。興言於茲。愀然于懷。雖生民之愚。自招罪惡。而爲彼父母。寧不哀愍。其在役見徒。及天下見禁囚等。罪無輕重。並宜赦除令得自新。但私鑄錢。謀殺・故殺。及被問民苦使推訪諸國郡官吏・百姓等。不在赦限。其謀殺・故殺配役者。停役配流。普告遐邇。令知朕意。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戊戌【廿五】》○戊戌。越中國飢。遣使賑給。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己亥【廿六】》○己亥。免山城國乙訓。葛野。P5033愛宕三郡負租。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六月庚子【廿七】》○庚子。屈僧三百人・沙彌五十人於禁中及東宮・朝堂。奉讀大般若經。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七月癸卯朔》○秋七月癸卯朔。攝津國人正七位上大伴宿禰助等貫于右京。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七月己酉【七】》○己酉。停伊勢齋宮新甞會。但以歌舞伎供九月祭。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七月己未【十七】》○己未。置判事史生四員。掃部司史生二員。』丹後國飢。遣使賑給。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七月乙丑【廿三】》○乙丑。越中國飢。遣使賑給。』免備中國去年租。以風旱爲災。五穀不登也。』是日。曲宴。賜四位已上衣。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七月庚午【廿八】》○庚午。停大和國宇陀肥伊牧。以接民居損田園也。』遣使秡畿内・七道諸國。以齋内親王將入伊勢也。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七月是月》○是月。有一人乘小船。漂着參河國。以布覆背。有犢鼻。不着袴。左肩著紺布。形似袈裟。年可廿。身長五尺五分。耳長三寸餘。言語不通。不知何國人。大唐人等見之。僉曰。崑崙人。後頗習中國語。自謂天竺人。常彈一弦琴。歌聲哀楚。閲其資物。有如草實者。謂之綿種。依其願令住川原寺。即賣隨身物。立屋西郭外路邊。令窮人休息焉。後遷住近江國國分寺。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癸酉【壬申朔二】》○八月癸酉。長岡京地一町賜民部少輔從五位下菅野朝臣池成。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甲戌【三】》○甲戌。從五位下登美眞人藤津爲少納言。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丙子【五】》○丙子。常陸國言。鹿嶋。那加。久慈。多珂四郡。今月十一日。自晨至晩。海潮去來凡十五度。P5034滿則過常涯一町許。涸則踰常限廿餘町。海畔父老僉云。古來所未見聞也。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戊寅【七】》○戊寅。巡幸京中。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己卯己卯【八】》○己卯。禊於埴川。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癸未【十二】》○癸未。幸大堰。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丙戌【十五】》○丙戌。遣使於畿内諸國、以校田。』豐前國宇佐郡人酒井勝小常依有惡行。配隱岐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己丑【十八】》○己丑。幸北野。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癸巳【廿二】》○癸巳。伊豫國人從七位下越知直祖繼貫于左京。』是日、遊獵於栗前野。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丙申【廿五】》○丙申。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以齋内親王將入齋宮也。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八月丁酉【廿六】》○丁酉。勅。擇才擢用。不必資蔭。今衞府舍人及衞門門部。僞蔭之侶。其數資多。而縁許還本。事乖弘恕。宜特寛宥。任用如舊。至于昭穆。據實改正。其詐蔭未經叙位。任後依選得叙者。矜彼勞効。勿追位記。但先後資蔭得叙。或更歴選加階者。宜計蔭叙之階。追後加之階。』是日。遊獵於水生野。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癸卯【壬寅朔二】》○九月癸卯。從五位下百濟王貞孫授從五位上。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甲辰【三】》○甲辰。齋内親王發野宮。赴伊勢。遣侍從從四位下中臣王。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乙叡等送焉。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戊申【七】》○戊申。暴風。京中屋舍倒壞者多。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辛亥【十】》○辛亥。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園人爲右大辨。大和守如故。東宮傅從三位大伴宿禰弟麻呂爲兼治部卿。正五位下藤原朝臣仲成爲大輔兼山城守。正五位下阿倍朝臣弟當爲兵部大輔。P5035正四位下百濟王玄鏡爲刑部卿。從五位下菅原朝臣門守爲主殿助。從五位下石川朝臣道成爲左京亮。神祇伯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繼兄爲兼右京大夫。從五位上百濟王教徳爲上総守。從五位下都努朝臣筑紫麻呂爲介。近衞少將從五位上大伴宿禰是成爲兼下野守。從五位下百濟王教俊爲介。式部少輔從五位下和氣朝臣廣世爲兼阿波守。外從五位下村國連息繼爲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甲寅【十三】》○甲寅。信濃國伊那郡阿智驛驛子。永免調庸。以道路險難也。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丁巳【十六】》○丁巳。近江國小神舊牧賜諱。〈嵯峨太上天皇。〉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辛酉【二十】》○辛酉。正六位上式部少録滋野宿禰船代等到自渤海國。國王啓曰。嵩〓啓。使船代等至。枉辱休問。兼信物〓[糸+施の旁]絹各卅匹。絲二百〓[糸+句]。綿三百屯。准數領足。懷愧實深。嘉〓[貝+兄]厚情。伏知稠疊。前年附啓。請許量載往還。去歳承書。遂以半紀爲限。嵩〓情勤馳係。求縮程期。天皇舍己從人。便依所請。筐〓攸行。雖無珎奇。特見允依。荷欣何極。比者天書降渙。制使莅朝。嘉命優加。寵章惣華。班霑燮理。列等端揆。惟念寡菲。殊蒙庇蔭。其使昌泰等。才慙專對。將命非能。而承〓[貝+兄]優容。倍増喜慰。而今秋暉欲暮。序維凉風。遠客思歸。情勞望日。崇〓時節。P5036无滯廻帆。既許隨心。正宜相送。未及期限。不敢同行。謹因廻使。奉附輕尠。具如別状。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癸亥【廿二】》○癸亥。遊獵於陶野。賜四位以上衣。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乙丑【廿四】》○乙丑。遊獵於的野。賜五位以上衣。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九月是月》○是月。禁京畿百姓奉北辰燈。以齋内親王入伊勢齋宮也。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月壬申【辛未朔二】》○冬十月壬申。信濃國地百町賜左大辨正四位下菅野朝臣眞道。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月己卯【九】》○己卯。遊獵于交野。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月壬辰【廿二】》○壬辰。遊獵于西野。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一月十一甲辰【辛丑朔四】》○十一月甲辰。地震。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一月戊申【八】》○戊申。從五位下橘朝臣眞甥爲少納言。從五位下石川朝臣淨濱爲陰陽頭。從五位上三諸朝臣眞屋麻呂爲宮内大輔。外從五位下民忌寸廣成爲隼人正。』免淡路國今年調庸。以風水爲災。百姓被害也。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一月己酉【九】》○己酉。曲宴。賜五位以上布有差。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一月辛亥【十一】》○辛亥。巡幸京中。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一月甲寅【十四】》○甲寅。備前國言。兒嶋郡百姓等。燒鹽爲業。因備調庸。而今依格。山野濱嶋。公私共之。勢家・豪民。竸事妨奪。強勢之家彌榮。貧弱之民日弊。伏望。任奪給民。勅。乘勢迫貧。事乖共利。宜加禁制。莫令更然。』淡路國〓。以播磨國隨近郡穀。賑給乏絶戸。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一月甲子【廿四】》○甲子。勅。先遣問民苦使。採訪政迹。思明激揚以嚴黜陟。今閲使状。違犯者多。理須峻刑永懲後輩。但以。泣辜解網。叡哲良規。宥過刑故。古今通典。去延暦十四年簡差使者。P5037擬遣巡察。慮彼自新。未遽發遣。而慢法不悛。縱慾无厭。此而可原。孰不可恕。其延暦十五年以還。有犯國司以下。宜依法斷、以懲將來。但犯佃田三町以下。及駈使兵士者。特從寛宥。其十四年以往所犯。積習已久。卒難洗盪。宜事無輕重。一從原免。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癸酉【庚午朔四】》○十二月癸酉。勅。山城國葛野川。近在都下。毎有洪水。不得徒渉。大寒之節。人馬共凍。來往之徒。公私同苦。宜楓・佐比二渡。各置度子。以省民苦。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甲戌【五】》○甲戌。甲斐國人止彌若蟲。久信耳鷹長等一百九十人言。己等先祖。元是百濟人也。仰慕聖朝。航海投化。即天朝降綸旨。安置攝津職。後依丙寅歳正月廿七日格。更遷甲斐國。自爾以來。年序既久。伏奉去天平勝寳九歳四月四日勅稱。其高麗・百濟・新羅人等。遠慕聖化。來附我俗。情願改姓。悉聽許之。而已等先祖。未改蕃姓。伏請蒙改姓者。賜若蟲姓石川。鷹長等姓廣石野。』又信濃國人外從六位下卦婁眞老。後部黒足。前部黒麻呂。前部佐根人。下部奈弖麻呂。前部秋足。小縣郡人无位上部豐人。下部文代。高麗家繼。高麗繼楯。前部貞麻呂。上部色布知等言。己等先高麗人也。小治田。飛鳥二朝庭時節。歸化來朝。自爾以還。P5038累世平民。未改本號。伏望依去天平勝寳九歳四月四日勅。改大姓者。賜眞老等姓須須岐。黒足等姓豐岡。黒麻呂姓村上。秋足等姓篠井。豐人等姓玉川。文代等姓清岡。家繼等姓御井。貞麻呂姓朝治。色布知姓玉井。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丁丑【八】》○丁丑。發伊賀。伊勢。尾張。近江。美濃。若狹。丹波。但馬。播磨。備前。紀伊等國役夫。以充造宮。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乙酉【十六】》○乙酉。遊獵于水生野。』陸奧國言。俘囚吉彌侯部黒田。妻吉彌侯部田苅女。吉彌侯部都保呂。妻吉彌侯部留志女等。未改野心。住還賊地。因禁身進送。配土左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庚寅【廿一】》○庚寅。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等定言。側力劣則止。著在丘典。心〓不極。光于彜倫。等定落髪玄門。棲形檀林。羞戒婆離。恥智〓子。豈須辱帶綱任。久乱維務哉。恥方濫吹。恐同踐火。是以懸車之歳。數陳口辭。不被詔許。既經數年。當今年垂八十。進行不正。進退失儀。強以抱任。慙天愧地。庸身無〓。伏願去大僧都。以開賢路。逃息耄情。兼望當糧。上崇養老之徳。下免尸位之刺。不任瀝款之至。上表以聞。』詔報曰。忽省來表。知辭綱任。委寄未幾。告老何早。歎慕其徳。感悽无已。但退讓再三。謙光難逆。故許所請。以遂來意。其梵釋寺事者。休息之閑。時加検校。P5039時寒。想和適也。指不多云。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辛卯【廿二】》○辛卯。從五位下安曇宿禰大丘爲□大舍人助。從五位上小倉王爲内膳正。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癸巳【廿四】》○癸巳。巡幸京中。』攝津職舊荒田五十七町賜大田親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丙申【廿七】》○丙申。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田刀自授從五位上。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丁酉【廿八】》○丁酉。式部少輔從五位下和氣朝臣廣世言。亡考清麻呂平生常言。身食厚祿。無益於公。兼忝國造。無徳於民。懷抱戀戀。願念故郷。憐彼窮民。不能忘焉。願以私墾田一百町。擬和氣。盤梨。赤坂。邑久。上道。三野。津高。兒嶋等八郡卅餘郷賑救之分。然一處混置。諸郷難及。若遭班田。奏聞。以此墾田。班田口分。彼郷分田量換。置名爲賑救田。以仍其地子。季夏之月。賑給飢人。以救民命。以報國恩。隙駒不駐。所願未果。仍表先志。許之。
《卷八延暦十八年(七九九)十二月戊戌【廿九】》○戊戌。勅。天下臣民。氏族已衆。或源同流別。或宗異姓同。欲據譜牒。多經改易。至検籍帳。難辨本枝。宜布告天下。令進本系帳。三韓諸蕃亦同。但令載始祖及別祖等名。勿列枝流并繼嗣歴名。若元出于貴族之別者。宜取宗中長者署申之。凡厥氏姓。率多假濫。宜在確實。勿容詐冐。來年八月卅日以前。惣令進了。便編入録。如事違故記。及過嚴程者。宜原情科處。永勿入録。凡庸之徒。P5040惣集爲卷。冠蓋之族。聽別成軸焉。
《卷八卷尾》日本後紀 卷第八
(三條西家本奥書)
  天文二三廿一一見加朱點了



P6047
《卷九逸文卷首》○日本後紀 卷第九逸文〈起延暦十九年正月、盡同二十年六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 勅撰
 皇統彌照天皇〈桓武天皇〉。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正月庚子朔》○延暦十九年春正月庚子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七八獻物)延暦十九年(八〇〇)正月癸卯【四】》○癸卯。中衞大將正四位下藤原朝臣乙叡奉獻。正六位下藤原朝臣世繼、授從五位下。賜五位已上物有差。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正月丙午【七】》○丙午。〈授位。〉。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正月己酉【十】》○己酉。幸五百井女王庄。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正月己未【廿】》○己未。幸西嶋院。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正月癸亥【廿四】》○癸亥。任官。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十九年(八〇〇)正月甲子【廿五】》○甲子。藤原氏獻物。賜四位已上被、五位衣、六位綿。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正月丙寅【廿七】》○丙寅。幸北野。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二月辛巳【三】》○二月辛巳。賜右中辨從四位下橘朝臣入居度二人。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二月壬申【四】》○壬申。禁輸錢以求爵。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四七撰書)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二月戊寅【十】》○戊寅。右中辨從四位下橘朝臣入居卒。云々。屡上書言便宜。事多補益。徴爲右中辨。所言政務、甚被省納。奏撰刪定令。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寺田地)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二月辛巳【十三】》○辛巳。河内國若江郡田一町六段、施入竜華寺、爲燈分。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二月甲申【十六】》○甲申。任官。外從五位下堅部廣人爲大外記。左大史如故。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二月戊子【廿】》○戊子。遊獵於栗前野。P6048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三月己亥朔》○三月己亥朔。出雲國介從五位下石川朝臣清主言。俘囚等冬衣服、依例須絹・布混給。而清主改承前例、皆以絹賜。又毎人給乘田一町、即使富民佃之。新到俘囚六十余人、寒節遠來、事須優賞。因各給絹一匹、綿一屯、隔五六日、給饗賜禄。毎至朔日、常加存問。又召發百姓、令耕貴園圃者。勅。撫慰俘囚、先既立例。而清主任意失旨、饗賜多費。耕佃増煩、皆非朝制。又夷之爲性、貪同俘壑。若不常厚、定動怨心。自今以後、不得更然。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三月丙辰【十八】》○丙辰。巡幸京中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五告朔)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四月己巳朔》○四月己巳朔。御大極殿視朔。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四月丁丑【九】》○丁丑。勅。山薮之利、公私須共。是以、屡下明制、重禁專檀。而伊賀國不顧朝憲、王臣・豪民、廣占山林、不許民採。國郡官司、知而不禁。妨民奪利、莫過於斯。若慣常不悛、科處如法。宜准去十七年格、盡収還公。令百姓共貴利。但東西二寺、稱構堂宇、其巨樹直木、特聽禁斷。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巡幸)(『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四月戊寅【十】》○戊寅。巡幸京中。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九崑崙)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四月庚辰【十二】》○庚辰。以流來崑崙人所賚綿種、賜紀伊・淡路・阿波・讃岐・伊豫・土佐及大宰府等諸國、殖之。其法先簡陽地沃壌、掘之作穴。深一寸、衆穴相去四尺。乃洗種漬之、令經一宿、明旦殖之。一穴四枚、以土掩之、以手按之。P6049毎旦水灌、常令潤澤、待生藝之。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四月乙酉【十七】》○乙酉。公卿奏議曰。美濃國言。賀茂・可児・土岐・惠奈四郡、居山谷際、土地〓埆、雖比郡有年、而損荒常多。通計彼此、僅爲得七。而今依収八法、全徴無通。百姓不堪、申訴不息。伏請。賀茂・惠奈二郡同収六、土岐・可児二郡得七、永爲恒例。臣等商量、地有沃〓。上下不等。年有穣荒、損得已殊。賦税之法、不可一概。又依令、損田五分者免租。而今之所行、不勘五分以下損。計人別所営、一概収八、貧弊之民、不堪辨備、申訴繁多、非獨美濃。夫百姓之於賦役、僅増一分、則以為甚重、減片數、則甚以易悦。伏望。改新制而収七、依舊法、而免三。其不用通計、一依新制。又損田七分以上〓九戸、國司検實處分、自慶雲之年、迄于今、行之已久。因循爲常。並復改張、依舊施行。庶望申訴之辭永息、何力之語斯起。千箱萬〓、如京如〓。庶既且富、康哉易期。臣等愚□、不敢不奏。勅許之。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四月庚寅【廿二】》○庚寅。勅。象牙、陰陽之外、親王以下、不得服用。
《卷九逸文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四月辛卯【廿三】》○(『類聚國史』三二巡幸)辛卯。巡幸京中。○(『日本紀略』)和泉國雨雹。大如桃李。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五月戊戌朔》○五月戊戌朔。曲宴。賜五位已上衣。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五月壬寅【五】》○壬寅。御馬埒殿、觀騎射。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五月癸丑【十六】》○癸丑。勅。天下田租、改張前例、十分P6050之内、免三収七。夫降詔革例、本爲濟民。而國郡官司、或不頒行、遂令恩渙空施、惠澤未洽、吏無絶奸、民不免弊。宜下知諸國、不得更然。如不改轍、、必〓重科。貴貢調之日、民集之時、便遣勅使、精加訪問。若有違詔、刑惟莫宥。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五月戊午【廿一】》○戊午。陸奥國言。歸降夷俘、各守城塞、朝參相續、出入寔繁。夫馴荒之道、在威與徳。若不優賞、恐失天威。今夷俘食料、充用不足。伏請。佃卅町以充雜用。許之。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五月己未【廿二】》○己未。甲斐國言。夷俘等狼性未改、野心難馴。或陵突百姓、奸略婦女、或掠取牛馬、任意乘用。自非朝憲、不能懲暴。勅。夫招夷狄以入中州、爲変野俗以靡風化。豈任彼情、損此良民。宜國司懇々教喩。若猶不改、依法科處。凡厥置夷諸國、又同准此。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六月戊辰朔》○六月戊辰朔。日有蝕。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六月癸酉【六】》○癸酉。駿河國言。自去三月十四日、迄四月十八日、富士山巓自燒。昼則烟氣暗瞑、夜則火光照天。其聲若雷、灰下如雨。山下川水、皆紅色也。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七月乙卯【十九】》○七月乙卯。幸神泉苑。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七月丁巳【廿一】》○丁巳。任官。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二五追號天皇・三六山陵)(『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七月己未【廿三】》○己未。詔曰。朕有所思。宜故皇太子早良親王、追稱祟道天皇、故廃皇后井上内親王、追復稱皇后。其墓並稱山陵。令從五位上守近衞少將兼春宮亮丹波守大伴宿禰是成、P6051率陰陽師衆僧、鎮謝在淡路國祟道天皇山陵。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二五追號天皇・三六山陵)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七月壬戌【廿六】》○壬戌。分淡路國津名郡戸二烟、以奉守祟道天皇陵。大和國宇智郡戸一烟、奉守皇后陵。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二五追號天皇・三六山陵)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七月甲子【廿八】》○甲子。遣少納言從五位下稱城王等、以追尊事、告宇祟道天皇陵、遣散位從五位下葛井王等、以復位事、告宇皇后陵。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八月己卯【十三】》○八月丁卯朔己卯。幸神泉苑。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八月庚辰【十四】》○庚辰。奉白馬於丹生、祈晴。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還俗僧)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八月辛巳【十五】》○辛巳。藥師寺僧景國言。己元攝津國西成郡大國忌寸木主也。爲性遲鈍、不堪修学。謹案格旨、息子之僧、一切還俗、以懲戒將來者。伏望。還俗附帳。許之。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八月乙酉【十八】》○乙酉。遊獵於水生野。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八月丁亥【廿一】》○丁亥。依舊更置國司公廨田。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八月戊子【廿三】》○戊子。幸葛野川。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公廨)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九月丁酉【二】》○九月丁酉。諸國論定公廨、依舊出擧。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九月丙辰【廿一】》○丙辰。幸大堰。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九月戊午【廿三】》○戊午。遊獵于栗前野。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十九年(八〇〇)九月癸亥【廿八】》○癸亥。遊獵于大原野。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月己巳【四】》○冬十月己巳。發山城・大和・河内・攝津・近江・丹波等諸國民一萬人、以修葛野川〓。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月辛未【六】》○辛未。遊獵于的之。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還俗僧)(『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月己卯【十四】》○己卯。大安寺僧孝聖言。己元右京人田中朝臣名貞也。自性〓弱、不堪修行。老母在堂、無由定省。還俗色養、。許之。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月庚辰【十五】》○庚辰。外從五位下伊與部家守卒。寶亀六年、兼補遣唐使、習五經大義并切韻・説文・字躰、P6052歸來之日、任直講、尋転助教。大臣奏、令講左氏・公羊・穀梁三傳之義。云々。文宣王享座、諸儒諸説不同。仍拠勘經義、及大唐所行、具録奉進、定南面畢。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月壬午【十七】》○壬午。幸交野。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月庚寅【廿五】》○庚寅。車駕還宮。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〇常祀)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月壬辰【廿七】》○壬辰。丹生□□□□月次祭。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月己巳【廿八】》○癸巳。任征夷副將軍。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一月丙申【二】》○十一月丙申。詔曰。云々。其今年不登。言上之國、宜免田租。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一月庚子【六】》○庚子。遣征夷大將軍近衞權中將陸奥出羽按察使從四位上兼行陸奥守鎮守府將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検校諸國夷俘。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班田)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一月庚申【廿六】》○庚申。勅。都鄙之民、賦役不同。除附之事、損益已異。今聞。外民挟奸、競貫京畿、隱首・括出、二色是也。非唯増口貪田、實亦冒名仮蔭。如不改轍、何絶詐僞。自今以後、一切禁斷、莫預班田。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二月辛未【七】》○(『類聚國史』一五九口分田)十二月辛未。収大隅・薩摩兩國百姓墾田、便授口分。○(『日本紀略』)加造宮大進一員。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八〇解由)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二月癸未【十九】》○癸未。駿河守從五位上高橋朝臣祖麻呂免。以執非理不與前司解由也。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神宮司)延暦十九年(八〇〇)十二月丙戌【廿二】》○丙戌。制。神宮司遭喪、不得補替。服〓復任。
《卷九逸文(『類從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正月甲午朔》延暦廿年春正月甲午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九逸文(『類從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正月丁酉【四】》○丁酉。曲宴。是日。雨雪。上歌曰。@宇米能波那、胡飛都々〓黎〓、敷留〓岐乎、波那可毛知流屠、於毛飛都留何毛 梅(うめ)の花(はな) 戀(こ)ひつつをれば 降(ふ)る雪(ゆき)を 花(はな)かも散(ち)ると 思(おも)ひつるかも K008。P6053賜五位已上物、各有差。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正月庚子【七】》○庚子。〈授位〉。
《卷九逸文(『類從國史』七二踏歌)延暦二十年(八〇一)正月己酉【十六】》○己酉。宴五位已上、賜物。
《卷九逸文(『類從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正月庚戌【十七】》○庚戌。御馬埒殿、觀射。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七八修法・一八〇諸寺)延暦二十年(八〇一)正月癸丑【廿】》○癸丑、停大宰府大野山寺、行四天王法。其四天王像及堂舎・法物等、並遷便近寺。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二十年(八〇一)正月甲寅【廿一】》○甲寅。皇太子獻物。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閏正月甲子朔》○閏正月甲子朔。任官。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閏正月癸酉【十】》○癸酉、任官。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國造)延暦二十年(八〇一)閏正月戊寅【十六】》○戊寅。出雲國國造、奏神賀事。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神宮司)延暦二十年(八〇一)閏正月庚辰【十七】》○庚辰、廢出雲國神宮司、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閏正月己丑【廿六】》○己丑。任官。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二月丙申【四】》○二月丙申。始令住吉社神主把笏。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八〇解由)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二月辛丑【九】》○辛丑。令左右京職官人、准諸國、責解由也。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二月丙午【十四】》○丙午。征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賜節刀。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二月戊申【十六】》○戊申。曲宴。賜五位已上物有差。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二月庚申【廿八】》○庚申。幸大堰。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三月(日付欠)》○三月□□。幸近江大津。國司奏歌〓[イ+舞]。近行宮諸寺施綿。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四月癸巳【二】》○四月癸巳。幸神泉。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〇雜祭・『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四月己亥【八】》○己亥。越前國、禁行□加□□□、屠牛祭神。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四月壬寅【十一】》○壬寅。幸大津。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四月丙午【十五】》○丙午。勅。前年有制、年分度者、令取幼童、頗習二經之音、未閲三條之趣。苟避課役、纔恭緇徒、還棄戒珠、頓廃学行。自今以後、年分度者、宜択年卅五已上、操履已定、智行可崇、兼習漢音、堪爲僧者、爲之。毎年十二月以前、僧綱・所司、請有業者、相対簡試、所習經論、P6054惣試大義十條、取通五以上者、至期令度。受戒之日、更加審試、通八以上、令得受戒者。而今性有敏鈍、成有早晩。局以性年、恐失英彦。復三論・法相、義宗殊途、彼此指揮、理須粗辨。自今以後、聽取年廿已上者。其簡試之日、令辨二宗之別、受戒之時、勿労更加審試。自余條例、一依前制。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四月己酉【十八】》○己酉。〈授位。〉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四月庚戌【十九】》○庚戌。幸參議紀朝臣勝長山階宅。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四月戊午【廿七】》○戊午。停左右京職繼覽、更置兵士。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五月壬戌朔》○五月壬戌朔。日有蝕。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五月甲戌【十三】》○甲戌。勅。諸國調庸入貢。而或川無橋、或津乏舟。民憂不少。令路次諸國、貢調之時、津濟之處、設舟〓・浮橋等、長爲恒例。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五月戊寅【十七】》○戊寅。奉幣丹生、祈雨。
《卷九逸文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六月癸巳【三】》○(『日本紀略』)六月癸巳。任官。○(『類聚國史』一六五雲)六月癸巳。備中國言。慶雲見。
《卷九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六月甲午【四】》○甲午。幸神泉。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隼人)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六月壬寅【十三】》○壬寅。停大宰府進隼人。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六月甲辰【十四】》○甲辰。幸大堰。(『日本紀略』)》○(『類聚國史』五四多産)六月甲辰。參河國碧海郡人漢人部千倉売、一産三子。賜稻三百束。
《卷九逸文(『類聚國史』)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六月丁巳【廿七】》○(『類聚國史』七八賞賜)丁巳。大和國稻一千束、賜正四位上平群朝臣邑刀自。」P6055(『類聚國史』八七配流)丁巳。流出雲國嶋根郡人外正六位上大神掃石朝臣繼人、出雲郡人若和部臣眞常、楯縫郡人品治部首眞金等於長門國。以介從五位下石川朝臣清主共悪行也。



P6056
《卷十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十逸文〈起延暦廿年七月、盡同廿二年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 勅撰
 皇統彌照天皇〈桓武天皇〉。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七月戊寅【十八】》○七月戊寅。賜故高橋王度二人。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七月甲申【廿四】》○甲申。幸大堰。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雲)(『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七月丙戌【廿六】》○丙戌。參河國言。慶雲見。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七月戊子【廿八】》○戊子。賜故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等定度三人。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八月癸巳【三】》○八月癸巳。〈授位。〉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八月庚子【十】》○庚子。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葛野麻呂、爲遣唐大使。從五位下石川道益爲副。判官・録事各四人。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八月辛丑【十一】》○辛丑。任官。權中納言從三位藤原乙叡、爲山城守。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八月丁未【十七】》○丁未。遊獵于大原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八月乙卯【廿五】》○乙卯。遊獵于栗前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九月乙丑【六】》○九月乙丑。遊獵于的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九月丁卯【八】》○丁卯。幸神泉苑。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九月甲申【廿五】》○甲申。配秦人繼主女・桑田廣刀自女・生江浄女等、於阿波國。並強盗人之妻也。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九月乙酉【廿六】》○乙酉。遊獵于大原野。賜五位位上物有差。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九月丙戌【廿七】》○丙戌。征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等言。臣聞。云々。討伏夷賊。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十月壬辰【三】》○冬十月壬辰。遊獵于栗前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十月壬寅【十三】》○壬寅。遊獵于日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十月戊申【十九】》○(『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戊申。遊獵于水生野。○(『類聚國史』四伊勢神郡)戊申。伊勢國言。P6057多氣・度會二郡司等、常多闕怠。伏望。於郡堺外、將行決罰。許之。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十月丁巳【廿八】》○丁巳。征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召進節刀。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十一月乙丑【七】》○十一月己未朔、乙丑。詔曰。云々。陸奥國〈乃〉蝦夷等、歴代渉時〈天〉、侵乱辺境、殺略百姓。是以、從四位上坂上田村麻呂大宿禰等〈乎〉遣〈天〉、伐平掃治〈之牟流爾〉。云々。田村麻呂授從三位。〈已下叙位。〉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十一月丁卯【九】》○丁卯。茨田親王冠。贈皇后、〈今上后〉・高津・大宅三内親王加笄。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年(八〇一)十二月辛丑【十三】》○十二月辛丑。制。賜諸王禄、无勘上日、至于得官、計日乃給。其日不足者、依法無賜。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二十年(八〇一)一二月甲寅【廿六】》○甲寅。遣使鎮祭佐保山陵、度僧尼各一千。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戊午朔》延暦廿一年春正月戊午朔。廃朝。雪也。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庚申【三】》○庚申。百官儀説。有勅議之。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八〇估価)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壬戌【五】》○壬戌。勅。如聞。山城國百姓、売買水田、以稻爲直。准錢論之、町過萬錢。自今以後、宜上田一丁直錢四千、中・下田者、准此差減。若有違法、處違勅罪。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甲子【七】》○(『類聚國史』一七節會)甲子。宴五位已上、賜束帛有差。○(『日本紀略』)甲子。陸奥國三神加階。縁征夷將軍奏靈驗也。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乙丑【八】》○乙丑。加征夷軍監已下軍士已上勳、各有等級也。是日。勅。駿河・相摸國言。駿河國富士山、P6058昼夜恒燎、砂礫如霰者。求之卜筮、占曰。干疫。宜令兩國加鎮謝、及讀經、以壤災殃。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丙寅【九】》○丙寅。遣從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造陸奥國胆澤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戊辰【十一】》○(『類聚國史』七二踏歌)戊辰。宴五位已上。賜物有差、》○(『日本紀略』)戊辰。勅。官軍薄伐、闢地瞻遠。宜發駿河・甲斐・相模・武藏・上総・下総・常陸・信濃・上野・下野等國浪人四千人、配陸奥國胆澤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庚午【十三】》○(『日本紀略』)庚午。越後國米一萬六百斛、佐渡國鹽一百廿斛、毎年運送出羽國雄勝城、爲鎮兵粮。」是日。勅。今聞。三論法相、二宗相爭。各專一門、彼此長短。若偏被仰、恐有衰微。自今以後、正月最勝王經并十月維摩經二會、宜請六宗、以廣学業。》(『類聚國史』一七七御斎會一七九諸宗)延暦廿一年正月甲午。勅。今聞。三論・法相、二宗相爭。各專一門、彼此長短。若偏被仰、恐有衰微。自今以後、正月最勝王經并十月維摩經二會、宜請六宗、以廣学業。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甲戌【十七】》○甲戌。御馬埒殿觀射。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乙亥【十八】》○乙亥。美作國獻白鹿。賜獲人稻五百束。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丁丑【廿】》○丁丑。賜參議從三位藤原朝臣乙叡・近衞中將從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繩主・律師傳燈大法師位勝虞・傳燈大法師位惠雲・傳燈大法師位如寶・傳燈大法師位安〓・修行法師位光暁等各度一人。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八四隱截官物)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戊寅【廿一】》○戊寅。免常陸國前司守從四位下勳三等三諸朝臣大原等、隱載稻廿一萬六千九十束。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己卯【廿二】》○己卯。任官。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正月甲申【廿七】》○甲申。任官。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二月戊子朔》○二月戊子朔。幸神泉。P6059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二月庚寅【三】》○庚寅。僧綱言。智行二科僧〓三人、身住伽藍、志研聖教。傳燈之労無怠、瑩珠之勤不倦。勅。宜元興・藥師二寺僧廿九人、各施布廿五端、弘福寺五人各施布八端、東大寺九人各施〓[糸+施の旁]一疋・綿十屯。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二月癸巳【六】》○癸巳。幸神泉。泛舟曲宴。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二月己亥【十二】》○己亥。幸神泉。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二月癸卯【十六】》○癸卯。幸神泉。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三月丁卯【十一】》○三月丁卯。幸神泉。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三月己巳【十三】》○己巳。遊獵于水生野。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三月癸酉【十七】》○癸酉。任官。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四月庚子【十五】》○四月庚子。造陸奥國胆澤城使陸奥出羽按察使從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等言。夷大墓公阿弖利爲、盤具公母禮等、率種類五百余人降。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四月辛亥(廿六日)》○辛亥。任官。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五月庚申【五】》○五月庚申。御馬埒殿、觀騎射。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五月壬申【十七】》○壬申。幸神泉。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五月甲戌【十九】》○甲戌。廃相摸國足柄路、開筥荷途、以富士燒砕石塞道也。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火・『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六月丁酉【十二】》○六月丁酉。失火、燒左京百姓宅四十二烟。賜米鹽各有差。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六月壬寅【十七】》○壬寅。幸神泉、是日。勅。秀才上下・中下第、並元留省不叙。明經上下・中上第、並元留省不叙。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六月丁未【廿二】》○丁未。勅。令伊豫國配流人五百枝王、聽居府下。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七月乙卯朔》○七月乙卯朔。大和國、有牛、産犢、二頭六足。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七月丙辰【二】》○丙辰。幸神泉。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七月辛酉【七】》○辛酉。御朝堂院、観相撲。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七月癸亥【九】》○癸亥。行幸大堰。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七月甲子【十】》○甲子。造陸奥國胆澤城使田村麻呂來。夷大墓公二人P6060並從。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七月丙寅【十二】》○丙寅。有狼、走朱雀道、爲人所殺。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七月丁卯【十三】》○丁卯。白鷺集于朝堂院。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七月己卯【二十五】》○己卯、百官抗表、賀平蝦夷、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八月乙酉朔》○八月乙酉朔。幸神泉。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八月丁亥【三】》○丁亥。免相模・播磨・美作・備中・備後・安藝・紀伊・淡路・阿波・讃岐等十國損田百姓負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雀・『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八月壬辰【八】》○壬辰。豐後國遣白雀雀。賜獲者稻五百束。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八月丁酉【十三】》○丁酉。斬夷大墓公阿弖利爲・盤具公母禮等。此二虜者、並奥地之賊首也。斬二虜時、將軍等申云。此度任願返入、招其賊類。而公卿執論云。野生獣心、反覆无定。儻依朝威、獲此梟師、縦依申請、放還奥地、所謂養虎遺患也。即捉兩虜、斬於河内國植山。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八月辛亥【廿七】》○辛亥。遊獵于的野。便御親王諱、〈嵯峨〉莊、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九月丙辰【二】》○九月丙辰。流讃岐國鵜足郡人吉師部都麻呂、分嶋人伊都甲麻呂等于伊豆國。丹波國人秦乙成・出雲國人巨勢部益人・岩見國人弓部鎰主・美作國人曾禰繼人等于安房國。山城國人若湯坐五月麻呂、右京人内藏氏人・三國嶋成・阿曇繼成等于隱伎國。近江國人秦繼成・常陸國人大伴繼守・能登國人羽咋彌公等于土佐國。以犯強盗也。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九月丁巳【三】》○丁巳。伊賀・伊勢・尾張・參河・遠江・駿河・伊豆・甲斐・武藏・上総・下総・常陸・近江・P6061美濃・上野・下野・越前・越中・能登・越後・丹波・丹後・但馬・因幡・伯耆・出雲・岩見・周防・長門・伊豫・土佐等卅一國、損田百姓、免租税徴調。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九月戊午【四】》○戊午。遊獵于芹川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九月丁丑【廿三】》○丁丑。遊獵于北野。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九月壬午【廿八】》○壬午。免河内國今年田租。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雅樂寮・『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九月癸未【廿九】》○癸未。省雅樂寮歌師二員。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十月壬辰【九】》○冬十月壬辰。幸交野。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十月戊戌【十五】》○戊戌。車駕、歸自交野。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十月己酉【廿六】》○己酉。幸大原野。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十一月甲寅朔》○十一月甲寅朔。日有蝕。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八〇解由)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十一月庚申【七】》○庚申。大宰府言。關〓之設、本絶奸僞、解由之事、爲全官物。而或國司未得解由、私竊逃歸、欠負、未納、無由勘當。若有此輩、到京之日、殊置刑科者。許之。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式部省・『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十二月癸未朔》○十二月癸未朔。平城京地一町、賜式部省。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九一國造)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十二月庚寅【八】》○庚寅。鎮守軍監外從五位下道嶋宿禰御楯、爲陸奥國大國造。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諸陵寮)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十二月癸巳【十一】》○癸巳。加置諸陵寮史生四員。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二十一年(八〇二)十二月庚子【十八】》○庚子。佐味親王及右大臣從二位神王獻物。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癸丑朔》延暦廿二年春正月癸丑朔。廃朝。雨也。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一六五雀)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甲寅【二】》○甲寅。受朝賀。美作國獻白鹿、豐後國獻白雀。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丁巳【五】》○丁巳。始置伊勢斎宮寮史生四員。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己未【七】》○己未。〈授位。〉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九賞功)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壬戌【十】》○壬戌。外從五位下槻本公奈弖麻呂P6062授從五位上。弟正七位上豐人・豐成從五位下。並賜姓宿禰。奈弖麻呂父故右兵衞佐外從五位下老、天宗高紹天皇〈光仁〉之舊臣也。初庶人居東宮、暴虐尤甚。與帝不穆、遇之無禮。老竭心奉帝、陰有輔翼之志。庶人及廃后、聞老爲帝所昵、甚怒喚之、切責者數矣。及后有巫蠱之事。老按驗其獄、多發奸伏。以此、母子共廃。社禝以寧。帝追思其情。故有此授。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丙寅【十四】》○丙寅。任官。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戊辰【十六】》○戊辰。宴五位已上、賜物有差。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己巳【十七】》○己巳。御馬埒殿觀射。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庚午【十八】》○庚午。於朝堂院、觀大射。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丁丑【廿五】》○丁丑。賜大法師善謝度三人。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九諸宗・『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正月戊寅【廿六】》○戊寅。勅。緇徒不学三論、專崇法相。三論之学、殆以將絶。頃年有勅、二宗並行、至得度者、未有法制。自今以後、三論・法相、各度五人、立爲恒例。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二月乙酉【四】》○乙酉。賜遣唐大使已下水手已上物有差。
《卷十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二月癸巳【十二】》○癸巳。令越後國米三十斛・鹽卅斛、送造志波城所。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二月乙未【十四】》○乙未。右大臣獻物。曲宴、賜四位已上被。
《卷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九法制)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二月庚子【十九】》○庚子。制。奉行勅、宜拠令條、不更經中務省。



P6063
《卷十一逸文卷首》○《卷第十一逸文 〈起延暦二十二年三月、盡同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 勅撰
 皇統彌照天皇〈桓武天皇〉。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三月丁巳【六】》○三月丁巳。詔曰、入唐大使贈從二位藤原朝臣河清、銜命先朝、修聘唐國、既而歸舳迷津、漂蕩物故於他郷。可贈正二位。河清、贈太政大臣房前之第四子也。本名清河、唐改為河清、天平勝寶四年、以參議民部卿、爲聘唐大使、天寶十二載、與留学生阿衡、同舟歸朝、海路逢風、漂泊安南。天平寶字三年、遣散位助外從五位下高元度等於唐國、迎河清。唐朝乱故、元度等久不得朝見、勅云。河清、是本國貴族、朕所鍾愛。故且留之、不許放還。待國家寧定、差使發遣。元度等經年不歸、本朝爲恠。宜取南路、早歸命。於是、河清、悲傷流涕、本名仲麻呂、唐朝、賜姓朝氏、名衡、字仲滿、姓聰敏、好讀書、靈龜二年、以選為入唐流學問生、時年十有六、十九年京兆尹崔日知薦之、下詔褒賞、超拜左補闕、廿一年以親老上請歸、不許、賦詩曰、「慕義名空在、愉忠孝不全、報恩無有日、歸國定何年、」至于天寶十二載、與我朝使參議藤原清河同船溥歸、任風掣曳、漂泊安南、屬祿山構逆、群盜蜂起、而夷撩放、劫殺衆類、同舟遇害者一百七十餘人、僅遺十餘人、遂以大暦五年正月薨。時年七十三。贈〓洲大都督。是日。造志波城使從三位行近衞中將坂上田村麻呂辭見。賜彩帛五十疋・綿三百屯。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四七撰書)(『扶桑略記』)(『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三月己未【八】》○己未。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行賀卒。春秋七十有五也。俗姓上毛野公、P6064大和國廣瀬郡人也。生年十五出家、廿受具足戒、廿五被宛入唐留学、学唯識・法花兩宗。住唐卅一年、歸來之日、歴試身才。東大寺僧明一難問宗義、頗有所塞。明一即罵云。費粮兩國、学植膚浅。何違朝寄、不實歸乎。法師大愧、涕泣滂沱。久在他郷、頻忘言語。長途一躓、豈妨千里之行。深林枯枝、何薄萬畝之影。何即在唐之時、居百高座之第二。有法華經疏・弘賛略、唯識僉議等四十余卷、是即行賀法師之筆削也。又写得持來聖教・要文五百余卷、聖朝深喜弘益、授位僧統、詔付門徒卅人、令傳其業矣。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三月乙丑【十四】》○乙丑。賜遣唐使彩帛、各有差。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三月己巳【十八】》○己巳。遣唐使等、於朝堂院、拝朝。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三月乙亥【廿四】》○乙亥。幸近江國志賀可樂埼。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三月丙子【廿五】》○丙子。幸神泉。終日、太子、率諸親王起〓[イ+舞]。侍衞之人、盡稱慶。次侍臣共起舞。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三月庚辰【廿九】》○庚辰。遣唐大使葛野麻呂、副使石川道益賜餞。宴設之事、一依漢法。酒酣、上喚葛野麻呂於御床下、賜酒。天皇歌云。@許能佐氣波、於保邇波安良須、多比良可爾、何倍理伎末勢止、伊婆比多流佐氣 此(この)酒(さけ)は 多(をほ)には非(あら)ず 平(たひら)かに 歸(かへ)りきませと 祝(いは)ひたる酒(さけ) K009。葛野麻呂涕涙如雨。侍宴群臣、無不流涕。賜葛野麻呂、御被三領・御衣一襲・金二百兩。道益、御衣一襲・金一百五十兩。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四月壬午【二】》○夏四月壬午。P6065遣唐大使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副使從五位上石川朝臣道益等辭見。即授節刀。詔曰。云々。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四月甲申【四】》○甲申。幸神泉。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四月己丑【九】》○己丑。幸近江國志賀可樂埼。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四月辛卯【十一】》○辛卯。巡幸京中。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四月戊戌【十八】》○戊戌。幸神泉。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四月癸卯【廿三】》○癸卯。遣唐大使葛野麻呂等言。今月十四日、於難波津頭、始乘船、十六日進發、。云々。時暴雨疾風、沈石不禁。未初、風変打破舟、。云々。其明經請益大学助教豐村家長、遂波没、不知所著。沈溺之徒、不可勝計、。云々。今遣右衞士少志日下三方、馳問消息、廻委曲奏上。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四月乙巳【廿五】》○(『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乙巳。攝津國俘囚勳六等吉彌侯部子成等男女八人、陸奥國勳六等吉彌侯部押人等男女八人、賜姓雄谷。」(『日本紀略』)乙巳。葛野麻呂上表曰。云々。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四月戊申【廿八】》○戊申。遣典藥頭藤原貞嗣・造宮大工物部建麻呂等、理遣唐舶并破損雜物。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五月甲寅【五】》○五月甲寅。御馬埒殿觀馬射。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五月丁巳【八】》○丁巳。廃相摸國筥荷路、復足柄舊路。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五月丙寅【十七】》○丙寅。任官。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五月丁卯【十八】》○丁卯。曲宴。賜侍臣及近衞・内竪布有差。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五月辛未【廿二】》○辛未。遣唐使奉還節刀。以船舶損壞、不得渡海也。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五月壬申【廿三】》○壬申。任官。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六月庚辰朔)》○六月庚辰朔。幸神泉。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六月辛巳【二】》○辛巳。曲宴。賜侍臣錢、各有差。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借貸・一七三凶年)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六月癸未【四】》○癸未。勅。去年不登、民業絶乏。富贍之輩、唯有余儲、〓P6066則要以貴価、借則責之大利。因茲貧民彌貧、富家逾富。均濟之道、良不須然。宜遣大和國、割折有余之貯、仮貸不足之徒、収納之時、先俾報之。若遭凶年、有未納者、賜以正税、後徴負人。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六月己丑【十】》○己丑。任官。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六月癸巳【十四】》○癸巳。曲宴。賜五位已上衣。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六月庚子【廿一】》○庚子。奉幣丹生。爲止霖雨也。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七月己酉朔》○七月己酉朔。幸神泉。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七月乙卯【七】》○乙卯。觀相撲。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七月癸亥【十五】》○癸亥。任官。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八月庚寅【十二】》○八月庚寅。幸梅原宮。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八月辛卯【十三】》○辛卯。右京人正六位上長倉王、配多〓嶋。以言語不諱也。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八月乙未【十七】》○乙未。遊獵于栢野及水生野。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八月丁酉【十九】》○丁酉。幸伊豫親王愛宕庄。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八月甲辰【廿六】》○甲辰。幸葛野川。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八月乙巳【廿七】》○乙巳。遊獵北野。便過伊豫親王大井庄。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九月壬子【四】》○九月壬子。曲宴。侍臣及近衞賜綿有差。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九月癸丑【五】》○癸丑。幸神泉。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九月丁巳【九】》○丁巳。幸西八條院。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九月戊午【十】》○戊午。賜從四位下三嶋宿禰廣宅度二人。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九月甲子【十六】》○甲子。曲宴。賜侍臣被衣。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九月丁卯【十九】》○丁卯。賜藤原朝臣上子度四人。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九月癸酉【廿五】》○癸酉。遊獵于的野。賜五位已上錢、有差。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九月甲戌【廿六】》○甲戌。遊獵于北野。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月戊寅朔》○十月戊寅朔。幸神泉。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月庚辰【三】》○庚辰。遊獵大原野、賜侍臣被衣。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月壬午【五】》○壬午。藤原繩主、爲裝束司長官。橘安麻呂・池田春野、爲副。從三位藤原乙叡、爲御前長官。爲P6067幸和泉國日根野。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月壬寅【廿五】》○壬寅。大徳親王薨。皇帝第十一子、時年六歳。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月丙午【廿九】》○丙午。制。崇福寺者、先帝之所建也。宜令梵釋寺別當大法師常騰、兼加検校。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閏十月戊申朔》○閏十月戊申朔。遣參議左兵衞督兼造東寺長官紀朝臣勝長於近江國蒲生野、造行宮。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閏十月癸亥【十六】》○癸亥。行幸近江國蒲生野。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閏十月甲戌【廿七】》○甲戌。詔曰。云々。近江行宮所〈乎〉御覽〈爾〉、山々〈毛〉麗〈久〉、野〈母〉平〈之弖〉御意〈毛〉於太比爾〈志弖〉御坐之。故是、以御坐〈世留〉栗太・甲賀・蒲生三郡〈乃〉今年田租免賜〈比〉、又勤仕國郡司〈爾〉、官冠上賜〈不〉。又介・掾等有賞。是日。車駕歸自近江國。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一月戊寅朔》○(『類聚國史』七四冬至・八六赦宥・一六五星・『日本紀略』)十一月戊寅朔。朔旦冬至。是日。百官詣闕、上表曰。臣聞。惟徳動天、則靈祇表瑞。乃神司契、則懸象呈祥。伏惟、天皇陛下、則哲承基、窮神闡化、功被有截、徳輝無方。伏検今年暦、十一月戊寅、朔旦冬至。又有司奏稱。老人星見。臣等勤案、元命苞曰。老人星者、瑞星也。見則治平主寿。史記曰。漢武帝、得辛巳朔旦冬至。孫卿曰。黄帝得寶鼎神策。是歳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今與黄帝時等、於是、天子悦之、如郊拝泰一。玉律諧序、迎福之慶方長、金彩舒暉、延暦之期逾遠。豈非天鑒照明、不愛其P6068道、神心顕著、在感斯通。臣等、生涯信幸、沾奉會昌。允在人靈、疇無抃躍。不任鳧藻之至。謹詣闕奉表以聞。」(『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和泉國獻物。宴飮、賜四位已上衣被。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一月己卯【二】》○己卯。勅。今聞。騎乘之輩、不由道路、好就垣下。基地易崩、徒歩有妨。量夫景迹、良合懲粛。然則、応禁不禁、怠在所由。自今而後、左右兩職、厳加捉搦、兼〓街巷、勿令更然。
《卷十一逸文延(『類聚國史』・『日本紀略』)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一月壬辰【十五】》○(『類聚國史』七四冬至・八六赦宥)壬辰。詔曰。天地覆〓、順時播氣。皇王亭育、利物弘仁。朕以寡昧、嗣登鴻基、臨馭八紘。綏撫萬類、政道無洽。方思南薫、惠澤未淳。尚慙東戸、比有司奏稱。老人星見。又今年十一月、朔旦冬至。皇太子某、及百官表賀曰。軒轅之年、寶鼎呈祉。陶唐之世、金精表圖。稽之前修、誠合嘉瑞。天之所祐、古今寧殊。可久可長之功、不召而方至、太平大同之化、不言而自成。朕以、靈徴之臻、必資厚徳、休命之所感、乃通至仁。顧惟庸虚、但増惨歎。思施凱澤、以答天情。自延暦廿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昧爽以前、徒罪以下、無軽重、悉皆赦除。但犯八虐・故殺人・謀殺人・強竊二盗・私鋳錢・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々之。其王公以下、宜加賞賜。但能盡忠力、先有勳効者、特加爵賞。P6069用申褒寵、内外文武官、主典已上、叙爵一級、正六位上者、宜量賜物。天下高年百歳以上穀二斛、九十以上一斛、八十以上五斗。庶恤隱之旨、威於上玄、珍〓[貝+兄]之応、被於中壌。布告遐邇、知朕意焉。○(『日本紀略』)壬辰。詔曰。云々。大赦。〈又授位。〉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二月丁未朔》○十二月丁未朔。曲宴。賜五位已上被衣。
《卷十一逸文(『日本紀略』)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二月戊申【二】》○戊申。夜、野狐鳴禁中。
《卷十一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延暦二十二年(八〇三)十二月辛亥【五】》○辛亥。右大臣從二位神王奉獻。宴飮終日、賜侍臣衣、及近衞將監以下、近衞以上物有差。



P5041
《卷十二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十二〈起延暦廿三年正月、盡廿四年六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勅撰
 皇統彌照天皇〈桓武天皇〉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丁丑朔》○廿三年春正月丁丑朔。御大極殿。受朝賀。』武藏國言。有木連理。近江國獻白雀。宴次侍從已上於前殿。賜被。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戊寅【二】》○戊寅。改茨田親王名爲萬多。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辛巳【五】》○辛巳。曲宴其内親王之房。授親王三品。〈淳和贈皇后也。〉從六位下池田朝臣〓守授從五位下。賜三位以上被。五位以上及六位以下藤原氏等綿。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癸未【七】》○癸未。勅。眞如妙理。一味無二。然三論・法相。兩宗菩薩。目撃相諍。蓋欲令後代學者。以競此理。各深其業歟。如聞。諸寺學生。就三論者少。趣法相者多。遂使阿黨凌奪。其道疎淺。宜年分度者。毎年宗別五人爲定。若當年無堪業者。闕而莫填。不得以此宗人。補彼宗數。但令二宗學生。兼讀諸經并疏。法華・最勝。依舊爲同業。華嚴・涅槃。各爲一業。經論通熟。乃以爲得。雖讀諸論。若不讀經者。P5042亦不得度。其廣渉經論。習義殊高者。勿限漢音。自今以後。永爲恒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甲申【八】》○甲申。宴五位以上。賜物有差。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丁亥【十一】》○丁亥。勅。頃年諸國緇徒。多虧戒行。既汚法教。先從擯出。然而特降弘恕。厚優耆宿。其有改過者。聽住本寺。又簡智行可稱。堪爲人師者。擢任講師。化導釋侶。如聞。苟忝講師。或事姦濫。詐稱改過。未捨妻孥。此乃僧綱簡擇所失。國司阿容任意。違教慢法。莫過斯甚。宜有是類。一從擯却。其僧綱・國司。猶不悛革。量情科貶。』正五位下藤原朝臣今川。藤原朝臣縵麻呂。藤原朝臣繼業授正五位上。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己丑【十三】》○己丑。左京人正六位上□□朝臣今繼等賜姓三棟朝臣。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辛卯【十五】》○辛卯。夷第一等浦田臣史〓儺授外從五位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壬辰【十六】》○宴五位已上。賜物有差。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癸巳【十七】》○癸巳。幸馬埒殿。觀射。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乙未【十九】》○運武藏。上總。下總。常陸。上野。下野。陸奧等國。糒一萬四千三百十五斛。米九千六百八十五斛於陸奧國小田郡中山柵。爲征蝦夷。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丙申【廿】》○丙申。遊獵水生野。是日、天寒。於野中賜五位已上衣。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戊戌【廿二】》○戊戌。律師傳燈大法師位如寳言。招提寺者。斯唐大和上鑒眞、爲聖朝所建也。天平寳字三年。勅、以沒官地賜之。名爲招提寺。又以越前國水田六十町。備前國田地十三町。P5043充給供料。令學戒法。以來殆五十年。雖有經・律。未經披講。一則乖和上之素意。一則闕弘道之至志。伏望。令永代傳講。便用賜田。充律供儲。然則招提之宗、久而無廢。先師之旨、沒而不朽。許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己亥【廿三】》○己亥。制。延暦十一年七月三日格。六世已下王。情願改姓者。注所願之姓。先申官待報。然後改之。不得輙行者。頃年之間。未有申請。既違格旨。自今以後。除承嫡之外。猶不改者。宜抑止計帳。不得疎□(漏)。』免淡路國窮民負税九萬三千九百束。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庚子【廿四】》○庚子。從五位下笠朝臣庭麻呂爲大和介。外從五位下津宿禰源爲山城介。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弟枚爲伊賀守。從五位下大荒城臣忍國爲遠江介。從五位上高倉朝臣殿繼爲駿河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雄爲近江權介。大内記從五位下平群朝臣眞常爲兼大掾。從五位下和朝臣弟長爲信濃介。中衞少將從四位下巨勢朝臣野足爲兼下野守。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常麻呂爲介。從五位下佐伯宿禰社屋爲出羽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山人爲越中權介。從五位下和朝臣氏繼爲越後介。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弟當爲丹波守。從五位下淡海眞人有成爲介。從五位下大秦P5044公宿禰宅守爲因幡介。從五位下石川朝臣宗成爲備後守。從五位下百濟王忠宗爲伊豫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藤繼爲大宰少貳。正五位上藤原朝臣縵麻呂爲豐前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書爲豐後守。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辛丑【廿五】》○辛丑。幸神泉苑。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壬寅【廿六】》○壬寅。遷但馬國治於氣多郡高田郷。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甲辰【廿八】》○甲辰。刑部卿陸奧出羽按察使從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爲征夷大將軍。正五位下百濟王教雲。從五位下佐伯宿禰社屋。從五位下道嶋宿禰御楯爲副。軍監八人。軍曹廿四人。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正月乙巳【廿九】》○乙巳。安藝國野三百町賜甘南備内親王。以爲牧地。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二月丙午朔》○二月丙午朔。中務大輔從四位上三嶋眞人名繼爲兼衞門督。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二月戊申【三】》○戊申。幸西八條并五條院。賜五位已上衣。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二月庚戌【五】》○庚戌。運收大和國石上社器仗於山城國葛野郡。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二月甲寅【九】》○甲寅。從五位下淨宗王爲少納言。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二月癸亥【十八】》○癸亥。從五位下大宅眞人繼成爲大監物。從四位下大庭王爲内匠頭。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魚取爲助。從五位上下毛野朝臣年繼爲諸陵助。從五位下大伴宿禰久米主爲主税頭。從五位下大宅眞人淨成爲造兵正。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城主爲宮内少輔。從五位下大野朝臣犬養爲左京亮。春宮權亮從五位下P5045藤原朝臣眞夏爲亮。中衞權少將如故。參議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諸嗣爲兼山城守。右衞士督如故。從四位下三諸朝臣大原爲播磨守。』免大和國田租并地子。縁旱災也。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二月乙丑【廿】》○乙丑。巡行京中。御式部卿三品伊豫親王第。賜四位以上衣。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二月己巳【廿四】》○己巳。幸近江國志賀郡可樂埼。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二月庚午【廿五】》○庚午。攝津國飢。遣使賑給。』外從五位下殖栗連宗繼爲美濃權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三月戊寅【丙子朔三】》○三月戊寅。宴次侍從以上。命文人賦詩。賜物有差。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三月庚辰【五】》○庚辰。遣唐使拜朝。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三月辛卯【十六】》○辛卯。賜五位以上米各有差。以霖雨也。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三月壬辰【十七】》○壬辰。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永眞爲權右少辨。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三月庚子【廿五】》○庚子。大宰府言。大隅國桑原郡蒲生驛與薩摩國薩摩郡田尻驛。相去遥遠。遞送艱苦。伏望置驛於薩摩郡櫟野村。以息民苦。許之。』是日。召遣唐大使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副使從五位上石川朝臣道益等兩人。賜餞殿上。近召御床下。綸旨慇懃。特賜恩酒一杯・寳琴一面。酣暢奏樂。賜物有差。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三月癸卯【廿八】》○癸卯。授大使葛野麻呂節刀。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四月己酉【乙巳朔五】》○夏四月己酉從五位下桑田眞人木津魚麻呂爲主計助。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氏守爲主税助。從五位下田中朝臣八月麻呂爲右衞士佐。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四月壬子【八】》○壬子。從五位下紀朝臣國雄爲右大舍P5046人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城主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下三嶋眞人眞影爲宮内少輔。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宅麻呂爲主殿頭。外從五位下豐山忌寸眞足爲助。外從五位下壬生公足人爲園池正。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家繼爲造東寺次官。外從五位下日下部得足爲造西寺次官。侍醫外從五位下倭廣成爲兼遠江權掾。侍醫外從五位下難波連廣名爲兼因幡權掾。從五位下秋篠朝臣全繼爲右衞士權佐。侍從從四位下葛野王爲兼主馬頭。從五位下紀朝臣田上爲内廐助。從五位下百濟王元勝爲内兵庫正。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四月丁卯【廿三】》○丁卯。勅。聽着染袴。先有限制。自今以後。淺杉染。不論高卑。宜特聽之。但着朝服時。不得同襲。其深染。及常所禁。不在聽限。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四月辛未【廿七】》○辛未。制。頽壞成川之地。屡事除籍。新出爲田之状。未聞言上。若西岸壞流。既損公田。則東邊新成。點爲私地。如此經年。公損幾何。宜天平十四年以降新出田數。細勘言上。不得疎漏。』中納言從三位和朝臣家麻呂薨。詔贈從二位大納言。家麻呂。贈正一位高野朝臣弟嗣之孫也。其先百濟國人也。爲人木訥。無才學。以帝外戚。特被擢進。蕃人入相府。自此始焉。可謂人位有餘。天爵不足。P5047其雖居貴職。逢故人者。不嫌其賎。握手相語。見者感焉。時年七十一。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四月壬申【廿八】》○壬申。賜從四位下紀朝臣兄原度一人。』右兵衞大初位下山村曰佐駒養獻白雀。賜近江國稻五百束。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五月戊寅【甲戌朔五】》○五月戊寅。御馬埓殿。觀馬射。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五月癸未【十】》○癸未。陸奧國言。斯波城與膽澤郡。相去一百六十二里。山谷嶮□。往還多艱。不置郵驛。恐闕機急。伏請准小路例。置一驛。許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五月辛卯【十八】》○辛卯。傳燈大法師位善謝卒。法師。俗姓不破勝。美濃國不破郡人也。初就同寺理教大徳。禀學法相。道業日進。尤善倶遮。遂乃超□三學。通達六宗。滋此智牙。决彼疑網。延暦五年。彌照天皇擢任律師。榮華非好。辭職閑居。凡厥行業。必於菩提。一生期盡。終於梵福山中。遂生極樂。入同法夢。時年八十一。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五月甲申【十一】》○甲申。幸式部卿三品伊豫親王第。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五月戊子【十五】》○戊子。播磨國荒廢田八十二町賜□□□親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五月庚寅【十七】》○庚寅。制。正月齋會。得度之輩。理須舊年試才。新歳得度。而所司常致慢闕。迄于會畢。其名不定。自今以後。舊年十二月中旬以前試定。申送其状。簡定之後。不聽改替。然則本願無虧。屬託亦止。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五月辛卯【十八】》○辛卯。散事從三位藤原朝臣延福薨。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五月癸巳【廿】》○癸巳。山城國穀四千斛賑給左右京高年。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五月丙申【廿三】》○丙申。齋宮寮獻白雀。』P5048攝津國言。頻歳不登。百姓乏食。加以春夏水害。資粮亦盡。伏請正税二萬束。假貸貧民。令濟家産。許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六月壬子【甲辰朔九】》○六月壬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嗣爲左少辨。從五位下豐野眞人村爲大監物。從五位下石上朝臣乙名爲散位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道雄爲宮内大輔。從五位上中臣朝臣道成爲典藥頭。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六月癸丑【十】》○癸丑。定越中國爲上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六月丙辰【十三】》○丙辰。制。常陸國鹿嶋神社。越前國氣比神社。能登國氣多神社。豐前國八幡神社等宮司。人懷競望。各稱譜第。自今以後。神祇官検舊記。常簡氏中堪事者。擬補申官。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六月壬戌【十九】》○壬戌。幸大堰。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六月癸亥【廿】》○癸亥。散位從三位石上朝臣家成薨。左大臣贈從一位麻呂之孫。正六位上東人之子也。才藝無取。恪勤在公。薨時年八十三。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六月甲子【廿一】》○甲子。散位正五位下小倉王上表曰。臣聞。上天開象。兩曜以之盈虚。聖人肇基。九族由其差降。是故尊卑有序。仰星辰而可知。親疎無替。命氏姓而立教。伏惟陛下。彫〓品彙。陶冶生靈。人正其名。物安其性。小倉幸屬淳化。謬霑霈澤。□乾云弘。大造無謝。但得愚息内舍人繁野。及小倉兄別王之孫内舍人山河等款稱。臣等智効罕施。器識庸微。忝天□之末流。仰瓊枝而悚懼。伏請依P5049去延暦十七年十二月廿四日友上王賜姓故事。同蒙清原眞人姓。又繁野名語、觸皇子。改繁曰夏。小倉不忘□(舐)犢。聞斯行諸。特望天恩。伏聽進止。其應賜姓人等。具目如別。不任懇迫之至。謹以申□(聞)。許之。』大宰府言。壹伎嶋防人粮。受筑前穀。運漕艱苦。屡致漂失。伏望廢六國所配防人廿人。以當嶋兵士三百人。分番配置。不勞給粮。許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六月己巳【廿六】》○己巳。停山城國山科驛。加近江國勢多驛馬數。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六月庚午【廿七】》○庚午。勅。比年渤海國使來著。多在能登國。停宿之處、不可疎陋。宜早造客院。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七月癸酉朔》○秋七月癸酉朔。幸神泉苑。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七月丙子【四】》○丙子。幸大堰。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七月己卯【七】》○己卯。觀相撲。』授无位明□女王從五位上。從五位上紀朝臣内子。川上朝臣眞奴。百濟王惠信。藤原朝臣川子。紀朝臣殿子正五位上。无位藤原朝臣上子。橘朝臣御井子。紀朝臣乙魚。坂上大宿禰春子從五位上。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七月癸未【十一】》○癸未。幸葛野川。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七月丙申【廿四】》○丙申。幸與等津。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七月己亥【廿七】》○己亥。幸大堰。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七月辛丑【廿九】》○辛丑。右京人門部連松原流土左國。以不孝也。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癸卯朔》○八月癸卯朔。幸大堰。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丁未【五】》○丁未。幸葛野川。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己酉【七】》○己酉。遣征夷大將軍從三位行近衞中將兼造西寺長官陸奧出羽按察使陸奧守勳二等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從四位上行衞門督兼中務大輔P5050三嶋眞人名繼等。定和泉・攝津兩國行宮地。以將幸和泉・紀伊二國也。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庚戌【八】》○庚戌。幸葛野川。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壬子【十】》○壬子。暴雨大風。中院西樓倒。打死牛。又墮壞神泉苑左右閣・京中盧舍。諸國多蒙其害。天皇生年在丑。歎曰。朕不利歟。未幾不豫。遂弃天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癸丑【十一】》○癸丑。地震。』賜贈大納言從二位和朝臣家麻呂。從四位下尾張女王度各二人。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乙卯【十三】》○乙卯。遊獵北野。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辛酉【十九】》○辛酉。巡行京中。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癸亥【廿一】》○癸亥。遊獵大原野。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丁卯【廿五】》○丁卯。遊獵栗前野。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戊辰【廿六】》○戊辰。天皇以來冬可幸和泉國。參議式部大輔春宮大夫近衞中將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繩主爲裝束司長官。正五位上橘朝臣安麻呂。從五位下池田朝臣春野爲副。參議左兵衞督從三位紀朝臣勝長爲御前長官。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彦爲副。左大辨東宮學士左衞士督但馬守正四位下菅野朝臣眞道爲御後長官。從五位下紀朝臣咋麻呂爲副。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八月庚午【廿八】》○庚午。從五位下大枝朝臣須賀麻呂爲主計助。外從五位下檜原宿禰〓作爲造西寺次官。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甲戌【壬申朔三】》○九月甲戌。近江國蒲生郡荒田五十三町賜式部卿三品伊豫親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乙亥【四】》○乙亥。幸大堰。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己卯【八】》○己卯。幸神泉苑。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辛巳【十】》○辛巳。從五位下紀朝臣田上爲相摸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丁亥【十六】》○丁亥。正六位上善原忌寸□依P5051授外從五位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己丑【十八】》○己丑。遣兵部少丞正六位上大伴宿禰岑萬里於新羅國。太政官牒曰。遣使唐國。脩聘之状。去年令大宰府送消息訖。時無風信。遂變炎凉。去七月初。四船入海。而兩船遭風漂廻。二船未審到處。即量風勢。定著新羅。仍遣兵部省少丞正六位上大伴宿禰岑萬里等尋訪。若有漂著。宜隨事資給。令得還郷。不到彼堺。冀遣使入唐。訪覓具報。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壬辰【廿一】》○壬辰。遊獵北野。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癸巳【廿二】》○癸巳。丹波國言。依格。差勳位衞護府庫。而白丁之徭。唯卅日。勳位所直。百〓日。有位・白丁。勞逸不均者。制。宜以白丁爲健兒。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甲午【廿三】》○甲午。式部省言。案公式令。親王一品已下。職事初位已上。並可自牒諸司。雖是三位已上。曾無以家司牒及解向官司之文。而案去延暦廿一年九月廿三日格云。親王・内親王。並年滿四歳。始充帳内者。今親王・内親王。或年未成人。或不便文筆。至經官司。若爲申牒。又同令牒式。三位已上去名。然則親王四品已上。去名明矣。而散事數人。同品及同官位・姓之類。既不署名。何以辨知。仍問法家。答云。如此之類、可有別式者。未審所從者。勅。幼稚親王。既不便筆。三位已上。亦無可署。准據令格。還成疑滯。必須自牒。事有不穩。自今以後。P5052宜親王四品已上、及職事三位已上。並聽以家司牒申牒諸司。其牒首。並具注其官品。其親王家、及其官位姓名家牒。以別同異。牒尾。家令已下兩人署之。无品親王内親王者。並別當官人。署名申牒。牒式准上定。別當人。依勅處分。其散事三位。元無家司。至牒諸司。宜令自署。立爲恒式。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九月戊戌【廿七】》○戊戌。地震。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甲辰【壬寅朔三】》○冬十月甲辰。行幸和泉國。其夕、至難破行宮。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乙巳【四】》○乙巳。賜攝津國司被衣。上御舟泛江。四天王寺奏樂。國司奉獻。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丙午【五】》○丙午。至和泉國。遊獵于大鳥郡惠美原。散位從五位下坂本朝臣佐太氣麻呂獻物。賜綿一百斤。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丁未【六】》○丁未。獵于城野。日暮、御日根行宮。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戊申【七】》○戊申。獵垣田野。阿波國獻物。賜國司等物有差。左大辨正四位下菅野朝臣眞道獻物。賜綿二百斤。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己酉【八】》○己酉。獵藺生野。近衞中將從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獻物。賜綿二百斤。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庚戌【九】》○庚戌。獵于日根野。河内國獻物。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辛亥【十】》○辛亥。詔曰。天皇詔旨〈良萬止〉。勅命〈乎〉。和泉・攝津二國司・郡司・公民・陪從司々人等諸聞食〈止〉宣。今年〈波〉年實豐稔〈弖〉人々産業〈毛〉取收〈弖〉在。此月〈波〉。閑時〈爾之弖〉。國風御覽〈須〉時〈止奈毛〉。常〈毛〉聞所行〈須〉。今行宮所〈乎〉御覽〈爾〉。山野〈毛〉麗。海瀲〈毛〉清〈之弖〉。御意〈毛〉於P5053太比爾〈之弖〉御坐坐。故是以御坐坐〈世留〉和泉國。并攝津國東生・西成二郡〈乃〉百姓〈爾〉。今年田租免賜〈比〉。又勤仕奉國・郡司、及一、二〈能〉人等〈爾〉。冠位上賜〈比〉治賜〈布〉。目以下及郡司〈乃〉正六位上〈乃〉人〈爾波〉。男一人〈爾〉位一階賜〈布〉。又行宮勤仕奉〈爾〉依〈弖〉。三嶋名繼眞人〈乎〉。上賜〈比〉治賜〈布〉。又行宮〈乃〉邊〈爾〉近〈岐〉高年八十已上并陪從人等〈爾〉。大物賜〈波久止〉詔〈布〉勅命〈乎〉。衆聞食〈止〉宣。授攝津守從三位藤原朝臣雄友正三位。衞門督從四位上三嶋眞人名繼正四位下。散位從五位下坂本朝臣佐太氣麻呂從五位上。攝津介外從五位下尾張連粟人。和泉守外從五位下中科宿禰雄庭。攝津掾正六位上多治比眞人船主。和泉掾正六位上小野朝臣木村。散位正六位上大枝朝臣萬麻呂從五位下。又皇太子已下賜物有差。遣使於和泉・日根二郡諸寺。施綿。播磨國司奉獻。奏風俗歌。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壬子【十一】》○壬子。幸紀伊國玉出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癸丑【十二】》○癸丑。上御船遊覽。賀樂内親王、及參議從三位紀朝臣勝長。國造紀直豐成等奉獻。詔曰。天皇詔旨〈良萬止〉勅命〈乎〉。紀伊國司・郡司・公民・陪從司々人等、諸聞食〈止〉宣。此月〈波〉。閑時〈爾之弖〉。國風御覽〈須〉時〈止奈毛〉。常〈母〉聞所行〈須〉。P5054今御坐所〈乎〉御覽〈爾〉。礒嶋〈毛〉奇麗〈久〉。海瀲〈毛〉清晏〈爾之弖〉。御意〈母〉於多比爾御坐坐。故是以御坐坐〈世留〉名草・海部二郡〈乃〉百姓〈爾〉。今年田租免賜〈比〉。又國司・國造・二郡司〈良爾〉。冠位上賜〈比〉治賜〈布〉。目已下及郡司〈乃〉正六位上〈乃〉人〈爾波〉。男一人〈爾〉位一階賜〈布〉。又御座所〈爾〉近〈岐〉高年八十已上人等〈爾〉。大物賜〈波久止〉詔〈布〉勅命〈乎〉。衆聞食〈止〉宣。授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鷹養從五位上。介外從五位下葛井宿禰豐繼。掾從六位下小野朝臣眞野。刑部大丞正六位上紀朝臣岡繼。中衞將監正六位上紀朝臣良門從五位下。遣使於名草・海部二郡諸寺。施綿。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甲寅【十三】》○甲寅。自雄山道還日根行宮。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乙卯【十四】》○乙卯。遊獵熊取野。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丙辰【十五】》○丙辰。御難破行宮。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丁巳【十六】》○丁巳。國司奉獻。遣使於西成・東生二郡諸寺。捨綿。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戊午【十七】》○戊午。車駕至自難破。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壬戌【廿一】》○壬戌。幸神泉苑。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甲子【廿三】》○甲子。勅。私養鷹・鷂。禁制已久。如聞。臣民多蓄。遊獵無度。故違綸言。深合罪責。宜嚴禁斷。勿令重犯。但三王臣。聽養有差。仍賜印書。以爲明驗。自餘輙養。將〓重科。其印書外過數者。捉臂鷹人進上。自餘王臣五位已上、録名言上。六位已下及臂鷹人。並依勅法禁固。科違勅罪。遣使捜検。如有違犯。國郡官司。亦與同罪。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月戊辰【廿七】》○P5055戊辰。免越前・能登二國。今年調十分之七。以桑麻有損也。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一月戊寅【壬申朔七】》○十一月戊寅。陸奧國栗原郡。新置三驛。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己卯【八】》○己卯。遊獵日野。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壬午【十一】》○壬午。制。筑前國志麻郡。自今以後。停止綿調。以令輸錢。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甲申【十三】》○甲申。幸神泉苑。』左京人從七位下大俣連三田次賜姓大貞連。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丁亥【十六】》○丁亥。幸神泉苑。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戊子【十七】》○戊子。山城國乙訓郡白田六町賜甘南備内親王。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己丑【十八】》○己丑。幸神泉苑。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癸巳【廿二】》○癸巳。出羽國言。秋田城建置以來〓餘年。土地磽埆。不宜五穀。加以孤居北隅。無隣相救。伏望永從停廢。保河邊府者。宜停城爲郡。不論土人・浪人。以住彼城者編附焉。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戊戌【廿七】》○戊戌。幸神泉苑。』令左大辨正四位下兼行皇太子學士但馬守菅野朝臣眞道。木工頭從五位上兼行造宮亮播磨介石川朝臣河主。監僧綱政。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二月壬寅朔》○十二月壬寅朔。幸神泉苑。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二月丙午【五】》○丙午。勅。自今以後。左右大辨。八省卿。彈正尹。准參議已上。雖開門以後。聽就朝堂。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二月丁未【六】》○丁未。幸神泉苑。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二月壬戌【廿一】》○壬戌。勅。牛之爲用。在國切要。負重致遠。其功實多。如聞。無頼之輩。爭事驕侈。尤剥斑犢。競用鞍〓。爲弊良深。事須禁絶。自今已後。殺剥。及用鞍并胡祿等之具。一切禁斷。若有違犯。科違勅罪。主司阿容。亦與同罪。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二月丙寅【廿五】》○丙寅。聖體不豫。遣使平城七大寺。齎綿五百六十斤誦經。P5056又賑恤舊都飢乏道俗。
《卷十二延暦廿三年(八〇四)十二月丁卯【廿六】》○丁卯。詔曰。朕有所思。欲施恩澤。宜赦天下。自延暦廿三年十二月廿六日昧爽以前。大辟已下。罪無輕重。皆咸赦除。但強竊二盜、及私鑄錢。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普告天下。知朕意焉。』是日。賜三品式部卿諱〈淳和〉、度一人。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辛未朔》○廿四年春正月辛未朔。廢朝。聖體不豫也。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癸酉【三】》○癸酉。制。定額諸寺。檀越之名。載在流記。不可輙改。而愚人爭以氏寺。假託權貴。詐稱檀越。寺家田地。任情賣買。事多姦濫。宜加禁斷。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丁丑【七】》○丁丑。正五位上橘朝臣安麻呂授從四位下。』賜五位已上物各有差。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甲申【十四】》○甲申。平明。上急召皇太子。遲之。更遣參議右衞士督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召之。即皇太子參入。昇殿。召於牀下。勅語良久。命右大臣以正四位下菅野朝臣眞道。從四位下秋篠朝臣安人。爲參議。又請大法師勝虞。放却鷹犬。侍臣莫不流涙。』奉爲崇道天皇。建寺於淡路國。』是日。勅。頃年爲興釋教。擯出違法之僧。今聞自悔前過。各有修行。宜赦其過。聽住本寺。若更有犯。處以恒科。又令天下諸國。修理國中諸寺塔。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乙酉【十五】》○乙酉。永停大替隼人風俗歌舞。』是日。大法師勝虞爲P5057少僧都。均□爲律師。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丙戌【十六】》○丙戌。參議從四位下秋篠朝臣安人爲右大辨。近衞少將勘解由長官阿波守如故。從四位下橘朝臣安麻呂爲左中辨。從五位上百濟王鏡仁爲右中辨。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葛野麻呂爲刑部卿。越前守如故。』宴五位已上。賜物有差。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丁亥【十七】》○丁亥。於御在所南端門外射。但乘輿不御。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辛卯【廿一】》○辛卯。賜散位從四位下住吉朝臣綱主度一人。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壬辰【廿二】》○壬辰。賜宿侍親王已下五位已上衣。』是日。未時。大星隕。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乙未【廿五】》○乙未。地震。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正月戊戌【廿八】》○戊戌。外從五位下吉水連神徳授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出雲連廣貞外從五位下。以供奉御藥。晝夜不怠也。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二月乙巳【辛丑朔五】》○乙巳。相摸國言。頃年差鎭兵三百五十人。戍陸奧出羽兩國。而今徭丁乏少。勳位多數。伏請中分鎭兵。一分差勳位。一分差白丁。許之。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二月丙午【六】》○丙午。令僧一百五十人。於宮中及春宮坊等。讀大般若經。造一小倉於靈安寺。納稻卅束。又別收調綿百五十斤。庸綿百五十斤。慰神靈之怨魂也。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二月庚戌【十】》○庚戌。造石上神宮使正五位下石川朝臣吉備人等。支度功程。申上單功一十五萬七千餘人。太政官奏之。勅曰。此神宮所以異於他社者何。或臣奏云。多收兵仗故也。勅。有何因縁所收之兵器。奉P5058答云。昔來天皇御神宮。便所宿收也。去都差遠。可愼非常。伏請卜食而運遷。是時文章生從八位上布留宿禰高庭。即脩解申官云。得神戸百姓等款稱。比來。大神頻放鳴鏑。村邑咸恠。不知何祥者。未經幾時。運遷神寳。望請奏聞此状。蒙從停止。官即執奏。被報宣稱。卜筮吉合。不可妨言。所司咸來。監運神寳。收山城國葛野郡訖。無故倉仆。更收兵庫。既而聖體不豫。典□建部千繼。被充春日祭使。聞平城松井坊有新神託女巫。便過請問。女巫云。今所問不是凡人之事。宜聞其主。不然者。不告所問。仍述聖體不豫之状。即託語云。歴代御宇天皇。以慇懃之志。所送納之神寳也。今踐穢吾庭。運收不當。所以唱天下諸神。勒諱贈天帝耳。登時入京密奏。即詔神祇官并所司等。立二幄於神宮。御飯盛銀笥。副御衣一襲。並納御輿。差典□千繼充使。召彼女巫。令鎭御魂。女巫通宵忿怒。託語如前。遲明乃和解。有勅。准御年數。屈宿徳僧六十九人。令讀經於石上神社。詔曰。天皇御命〈爾〉坐。石上〈乃〉大神〈爾〉申給〈波久〉。大神〈乃〉宮〈爾〉收有〈志〉器仗〈乎〉。京都遠〈久〉成〈奴流爾〉依〈弖〉。近處〈爾〉令治〈牟止〉爲〈弖奈母〉。去年此〈爾〉運收有〈流〉。然〈爾〉比來之間。御體如常不御坐P5059有〈流爾〉。大御夢〈爾〉覺〈志〉坐〈爾〉依〈弖〉。大神〈乃〉願坐〈之〉任〈爾〉。本社〈爾〉返收〈弖之〉。无驚〈久〉无咎〈久〉。平〈久〉安〈久〉可御坐〈止奈母〉念〈志〉食。是以鍜冶司正從五位下作良王。神祇大副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全成。典侍正五位上葛井宿禰廣岐等〈乎〉差使〈弖〉。禮代〈乃〉幣帛并鏡令持〈弖〉。申出給御命〈乎〉申給〈止〉申。辭別〈弖〉申給〈久〉。神〈那我良母〉皇御孫〈乃〉御命〈乎〉。堅磐〈爾〉常磐〈爾〉。護奉幸〈閇〉奉給〈閇止〉稱辭定奉〈久止〉申。』遣典藥頭從五位上中臣朝臣道成等。返納石上神社兵仗。』散位從四位下住吉朝臣綱主卒。綱主。以善射爲近衞。後歴將曹將監。爲人恪勤。宿衞不怠。好愛鷹犬。多得士卒心。仕至少將。卒時年七十七。』大和國人正六位上曰佐方麻呂。近江國人正六位上曰佐人上賜姓紀野朝臣。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二月甲寅【十四】》○甲寅。備後國飢。遣使賑給。』正五位上葛井宿禰廣岐授從四位下。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二月乙卯【十五】》○乙卯。賜脩行大法師位榮興度一人。脩行傳燈法師位聽福二人。』左京人多王。登美王等十七人賜姓三園眞人。吉並王。□並王等十七人近江眞人。駿河王。廣益王等十六人清海眞人。池原王。嶋原王二人志賀眞人。貞原王。眞貞王二人淨額眞人。坂野王。石野王等十六人清岳眞人。篠井王。P5060坂合王等五人淨原眞人。十二月王。小十二月王等三人室原眞人。永世王。末成王。末繼王春原眞人。田邊王。高槻王等美海眞人。般木王。長井眞人。岡山女王。廣岡女王等四人岡原眞人。廣永王。益永王等四人豐岑眞人。田村王。小田村王。金江王。眞殿王。河原王等八人長谷眞人。八上王。八嶋王山科眞人。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二月己未【十九】》○己未。令諸國國分寺。行藥師悔過。以聖躬未平也。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二月壬戌【廿二】》○壬戌。賜傳燈大法師位安曁度僧尼各一人。脩行大法師位榮興僧一人。脩行法師位慈窓等七人各二人。』從五位上平群朝臣廣道爲土左守。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辛未【庚午朔二】》○辛未。施賜宿侍僧及五位已上被衣。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癸酉【四】》○癸酉。賜少僧都傳燈大法師位勝虞度二人。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乙亥【六】》○乙亥。播磨國夷第二等去返公嶋子賜姓浦上臣。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丙子【七】》○丙子。賜律師大法師位均□。脩行滿位僧勤盖各度二人。脩行滿位僧常江。壽全各一人。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己卯【十】》○己卯。賜傳燈法師位勤操度二人。脩行滿位僧壽全一人。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癸未【十四】》○癸未。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八千足授從五位上。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丙戌【十七】》○丙戌。正六位上下毛野公小建授外從五位下。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己丑【廿】》○己丑。免從四位下吉備朝臣泉。并五百枝王。藤原朝臣淨岡。藤原朝臣雄依。山上船主等罪入京。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壬辰【廿三】》○壬辰。免伊豆國P5061流人氷上眞人河繼罪。』遣使伯耆國。請玄賓法師。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三月丙申【廿七】》○丙申。於殿上行灌頂法。』是日。詔曰。解網泣辜。哲王嘉訓。滌瑕蕩穢。列聖通規。朕君臨區宇。子育黔黎。念彼流移久陷刑憲。情深惻隱。無忘寢興。思播凱澤。令彼改且。其延暦廿四年三月以前。犯謀反大逆。及自餘縁犯。已配流及移郷者。不論道俗。悉赦除之。若身先亡。恩渙不逮者。原其妻子。但惡造。造畜蠱毒。殺人。會赦猶合移郷之色。及犯盜者。不在赦限。普告遐邇。知朕意焉。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四月辛丑【庚子朔二】》○夏四月辛丑。授散位從六位上江沼臣小並外從五位下。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四月壬寅【三】》○壬寅。賜侍醫等衣并□布有差。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四月癸卯【四】》○癸卯。勅。如聞。貢調脚夫。在路留滯。或飢横斃者衆。良由路次國郡不存法令。隨便村里無意撫養也。自今以後。如有此色。當界官司。據法科處。郡國官司。存情相救。其醫療供給。一依法令。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四月甲辰【五】》○甲辰。令諸國。奉爲崇道天皇建小倉。納正税□束。并預國忌及奉幣之例。謝怨靈也。』令土左國帶驛路郡。加置傳馬五匹。以新開之路山谷峻深也。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四月乙巳【六】》○乙巳。天皇召皇太子已下參議已上。託以後事。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四月己酉【十】》○己酉。使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内麻呂。中將藤原朝臣繩主等。賜兵仗殿鎰於東宮。』遣使奉幣帛於賀茂神社。P5062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四月庚戌【十一】》○庚戌。任改葬崇道天皇司。』外從五位下豐山忌寸眞足爲主殿助。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五月己巳朔》○五月己巳朔。賜侍從及侍醫等衣。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五月辛未【三】》○辛未。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上子正五位下。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五月戊寅【十】》○戊寅。授土左國香美郡少領外從六位上物部鏡連家主爵二級。以撫育有方。公勤匪怠也。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五月己卯【十一】》○己卯。加山城。大和。河内。攝津等四國。史生一員。』是日。遣脩行傳燈法師位聽福於紀伊國伊都郡。立三重塔。爲聖躬平善也。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五月甲午【廿六】》○甲午。甲斐。越中。石見三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六月乙巳【戊戌朔八】》○六月乙巳。遣唐使第一船到泊對馬嶋下縣郡。大使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葛野麻呂上奏言。臣葛野麻呂等。去年七月六日。發從肥前國松浦郡田浦。四船入海。七日戌剋。第三第四兩船。火信不應。出入死生之間。掣曳波涛之上。都卅四箇日。八月十日到福州長溪縣赤岸鎭已南海口。時杜寧縣令胡延沂等相迎。語云。常州剌史柳冕。縁病去任。新除剌史未來。國家大平者。其向州之路。山谷嶮隘。擔行不穩。因廻船向州。十月三日到州。新除觀察使兼剌史閻濟美處分。且奏。且放廿三人入京。十一月三日臣等發赴上都。此州去京七千五百廿里。星發星宿。晨昏兼行。十二月廿一日到上都長樂驛宿。P5063廿三日内使趙忠。將飛龍家細馬廿三匹迎來。兼持酒脯宣慰。駕即入京城。於外宅安置供給。特有監使。高品劉昴。勾當使院。第二船判官菅原朝臣清公等廿七人。去九月一日從明州入京。十一月十五日到長安城。於同宅相待。廿四日國信別貢等物。附監使劉昴。進於天子。劉昴歸來。宣勅云。卿等遠慕朝貢。所奉進物。極是精好。朕殊喜歡。時寒。卿等好在。廿五日於宣化殿禮見。天子不衙。同日於麟徳殿對見。所請並允。即於内裏設宴。官賞有差。別有中使。於使院設宴。酣飮終日。中使不絶。頻有優厚。廿一年正月元日於含元殿朝賀。二日天子不豫。廿三日天子雍王□崩。春秋六十四。廿八日臣等於亟天門立仗。始着素衣冠。是日太子即皇帝位。諒闇之中。不堪萬機。皇太后王氏。臨朝稱制。臣等三日之内。於使院朝夕擧哀。其諸蕃三日。自餘廿七日而後就吉。二月十日監使高品宋惟澄。領答信物來。兼賜使人告身。宣勅云。卿等銜本國王命。遠來朝貢。遭國家喪事。須緩緩將息歸郷。縁卿等頻奏早歸。因茲賜纒頭物。兼設宴。宜知之。却廻本郷。傳此國喪。擬欲相見。縁此重喪。不得宜之。好去好去者。事畢首途。P5064勅令内使王國文監送。至明州發遣。三月廿九日。到越州永寧驛。越州即觀察府也。監使王國文。於驛舘喚臣等。附勅書函。便還上都。越州更差使監送。至管内明州發遣。四月一日先是去年十一月爲廻船明州。留録事山田大庭等。從去二月五日發福州。海行五十六日。此日到來。三日到明州郭下。於寺裏安置。五月十八日於州下□縣。兩船解纜。六月五日臣船到對馬嶋下縣郡阿禮村。其唐消息。今天子。諱誦。大行皇帝之男只一人而已。春秋□五。有□餘男女。皇太子廣陵王純。年廿八。皇太后王氏。今上之母。大行皇帝之后也。年號貞元廿一年當延暦廿四年。□青道節度使青州刺史李師古〈正己孫納之男〉。養兵馬五十萬。朝廷以國喪告于諸道節度使。入青州界。師古拒而不入。□兵十萬以弔國喪爲名。自襲鄭州。諸州勠力。逆戰相殺。即爲宣慰師古。差中使高品臣希倩發遣。又蔡州節度使呉少誠。多養甲兵。竊挾窺□。又去貞元十九年遣龍武將軍薛審。和親吐蕃。到則拘□。不得復命。審欺之云。所以來和者。欲嫁公主也。吐蕃即令審歸娶。天子瞋之曰。嫁娶者。非朕所知。宜更迴允前旨。若事不遂。不得入來。審還P5065到吐蕃界。拒而不入。在於今日。猶住兩界頭。去年十二月吐蕃使等歸國。彼來由。在娶公主。天子瞋之不聽。故不曾賀正也。其吐蕃。在長安西北。數興兵侵中國。今長安城。去吐蕃界五百里。内疑節度。外嫌吐蕃。京師騷動。無□休息。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六月丁未【十】》○丁未。近江。丹波。丹後。但馬。播磨。美作。備前。備後。紀伊。阿波。伊豫等十一國。停進彩帛。依舊貢絹。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六月辛亥【十四】》○辛亥。正六位上難破連廣成。若江造家繼授外從五位下。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六月癸丑【十六】》○己丑。伊賀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六月甲寅【十七】》○甲寅。遣唐使第二船判官正六位上菅原朝臣清公。來到肥前國松浦郡鹿嶋。附驛上奏。事多不載。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六月丙辰【十九】》○丙辰。授從五位下紀朝臣廣濱從五位上。正六位上犬上朝臣望成外從五位下。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六月庚申【廿三】》○庚申。近衞中將從三位勳二等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爲參議。
《卷十二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六月辛酉【廿四】》○辛酉。傳燈大法師位常騰爲律師。P5066
《卷十二卷尾》日本後紀卷第十二



P5067《卷十三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十三〈起延暦廿四年七月、盡大同元年五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勅撰」
 皇統彌照天皇〈桓武天皇〉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戊辰朔》○秋七月戊辰朔。遣唐大使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葛野麻呂上節刀。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丙子【九】》○丙子。尾張國智多郡地十三町賜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辛巳【十四】》○辛巳。葛野麻呂等上唐國答信物。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壬午【十五】》○壬午。賜傳燈大法師位常騰。安曁。玄賓等卅七人。并三品美努摩内親王度五十九人。毎人三人已下一人已上。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癸未【十六】》○癸未。大宰府言。遣唐使第三船。今月四日發自肥前國松浦郡庇良嶋。指遠値嘉嶋。忽遭南風。漂著孤嶋。船居巌間。淦水盈溢。判官正六位上三棟朝臣今嗣等脱身就岸。官私雜物。不遑下收。射手數人。留在船上。繿絶船流。不知何去者。勅。使命以國信爲重。船物須人力乃全。而今不願公途。偏求苟存。泛船無人。何以能濟。奉使之道。豈其然乎。宜加科責。以峻懲沮。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甲申【十七】》○甲申。地震。P5068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丁亥【廿】》○丁亥。常陸國人生部連廣成特授從八位下。以出私物。屡救貧民也。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己丑【廿二】》○己丑。能登國言。舶一艘漂著珠洲郡。遣使検船上雜物。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辛卯【廿四】》○辛卯。賜親王已下參議已上及内侍唐國彩帛各有差。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壬辰【廿五】》○壬辰。勅。如聞。疫癘之時。民庶相憚。不通水火。存心救療。何有死亡。父子至親。畏忌無近。隣里疎族。更復何言。亡者衆多。事在於此。宜喩所司。務存匍匐。若不遵改。隨即科處。』是日。遣唐大使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葛野麻呂授從三位。判官正六位上菅原朝臣清公從五位下。故副使從五位上石川朝臣道益贈從四位下。判官正六位上甘南備眞人信影從五位下。道益者。從三位中納言石足之孫。從五位上人成之子也。略渉書記。頗有才幹。美於風儀。卒於大唐明州。朝廷惜之。卒時年□三。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癸巳【廿六】》○癸巳。遣使奉幣於畿内名神。祈雨也。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七月甲午【廿七】》○甲午。獻唐國物于山科後田原崇道天皇三陵。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八月丁酉朔》○八月丁酉朔。山城國相樂郡白田十三町賜葛井親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八月癸卯【七】》○癸卯。從五位下川原女王。上道朝臣千若授正五位下。正六位上安太女王。賀茂毎臣□女。從六位上縣犬養宿禰淨濱。丈尼或圖從五位下。正六位下小槻連濱名。服部三船。凡直古刀自。從六位上P5069朝野宿禰宅成。從六位下船連志賀。從七位上勝部造眞上。因幡國造苗取。正八位上平群黒蟲。從八位下田邊史東女外從五位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八月乙巳【九】》○乙巳。地震。』是日。請入唐求法僧最澄於殿上。悔過讀經。最澄獻唐國佛像。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八月丁未【十一】》○丁未。傳燈法師位肆關。傳燈滿位僧景餝補供奉師。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八月壬子【十六】》○壬子。賜正四位上藤原朝臣産子度二人。故入唐副使贈從四位下石川朝臣道益一人。』安藝國賀茂郡地五十町賜仲野親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八月丙辰【廿】》○丙辰。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清公爲大學助。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八月丁巳【廿一】》○丁巳。攝津國人外從五位下豐山忌寸眞足附于右京。近江國人正六位上林朝臣茂繼。肥後國人從六位下中篠忌寸豐次等附于左京。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八月己未【廿三】》○己未。大納言正三位壹志濃王抗表請骸骨。優詔不許。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八月癸亥【廿七】》○癸亥。太白與鎭星見東方。』常陸守從四位下紀朝臣直人卒。直人者。中納言從三位麻路之孫。正五位下廣名之子也。爲人温潤。頗有文藻。歴官内外。無有毀譽。終以天命。卒時五十九。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九月庚午【丙寅朔五】》○九月庚午。曲宴。賜親王以上衣。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九月辛未【六】》○辛未。施禪師等衣。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九月壬申【七】》○壬申。賜五位已上綿有差。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九月癸酉【八】》○癸酉。左京人永嗣王等賜姓河上眞人。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九月壬午【十七】》○壬午。令僧最澄於殿上行毘盧舍那法。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九月己丑【廿四】》○己丑。傳燈P5070大法師位常騰爲少僧都。從五位上百濟王聰哲爲主計頭。從四位下橘朝臣安麻呂爲常陸守。從五以下大伴宿禰眞城麻呂爲能登守。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九月壬辰【廿七】》○壬辰。奉授越前國小蟲神從五位下。出雲國造外正六位上出雲臣門起授外從五位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丁酉【丙申朔二】》○冬十月丁酉。野鳥飛入殿中。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己亥【四】》○己亥。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彦爲左中辨。讃岐守如故。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今麻呂爲式部權少輔。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犬養爲大藏少輔。從五位上和氣朝臣廣世爲美作守。式部少輔大學頭如故。從四位下橘朝臣安麻呂爲備前守。從五位下巨勢朝臣諸成爲介。從五位下讃岐公千繼爲權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癸卯【八】》○癸卯。正六位上笠臣田作。千葉國造大私部直善人授外從五位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甲辰【九】》○甲辰。宴樂終日。賜五位已上錢有差。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丙午【十一】》○丙午。從四位下勳三等三諸朝臣大原爲備前守。從四位下橘朝臣安麻呂爲播磨守。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甲寅【十九】》○甲寅。授入唐留學生无位粟田朝臣飽田麻呂正六位上。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乙卯【廿】》○乙卯。神祇伯從四位上多治比眞人繼兄爲兼右兵衞督。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戊午【廿三】》○戊午。播磨國俘囚吉彌侯部兼麻呂。吉彌侯部色雄等十人配流於多□嶋。以不改野心。屡違朝憲也。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庚申【廿五】》○庚申。佐渡國人道公全成配伊豆國。P5071以盜官鵜也。』廢下總國印播郡鳥取驛。埴生郡山方騨。香取郡眞敷。荒海等驛。以不要也。』授正六位上安倍朝臣眞勝從五位下。』奉爲崇道天皇冩一切經。其書生隨功叙位及得度。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月癸亥【廿八】》○癸亥。於前殿讀經三日。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丙寅朔》○十一月丙寅朔。制。頃年之間。諸司諸國所進解文。官人等名下。或多不署。若情懷不穩。忍而默爾。爲當執見各殊。上下不慥歟。縱使託事應被勘問。則稱某甲不署解文。既備員品。豈合得然。自今以後。宜令盡署。其縁病及假使等類。隨即顯注。不得令名下空。有所疑渉。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丁卯【二】》○丁卯。授唐人正六位上清河忌寸斯麻呂外從五位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己巳【四】》○己巳。山城國紀伊郡地一町賜典侍從四位下葛井宿禰廣岐。』授無位紀朝臣弟魚正五位上。無位石川朝臣伊勢子從五位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壬申【七】》○壬申。先是伊豆國掾正六位上山田宿禰豐濱奉使入京。至伊勢國榎撫朝明二驛之間。就村求湯。有人與之。更復煖酒相飮。其後嘔吐。至伊賀國堺。豐濱從者死。豐濱情知毒酒。勤加療治。至京遂死。遣使左兵衞少志從六位下紀朝臣濱公勘之。无得。』隱岐國人外從八位上飾部松守。釆女外從五位下服部美船女等三人賜姓臣。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丁丑【十二】》○丁丑。大納言P5072正三位兼彈正尹壹志濃王薨。詔贈從二位。壹志濃王者。田原天皇之孫。湯原親王之第二子也。質性矜然。不護禮度。杯酌之間。善於言咲。毎侍酣暢。對帝道疇昔。帝安之。薨時年七十三。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戊寅【十三】》○戊寅。停陸奧國部内海道諸郡傳馬。以不要也。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庚辰【十五】》○庚辰。曲宴。賜次侍從已上衣。』相模國大住郡田二町賜從四位下百濟王教法。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甲申【十九】》○甲申。左京人正七位下淨村宿禰源言。父賜緑袁常照。以去天平寳字四年奉使入朝。幸沐恩渥。遂爲皇民。其後不幸。永背聖世。源等早爲孤露。无復所恃。外祖父故從五位上淨村宿禰晉卿養而爲子。依去延暦十八年三月廿二日格。首露已訖。儻有天恩。无追位記。自天祐之。欣幸何言。但賜姓正物。國之徴章。伏請改姓名。爲春科宿禰道直。許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乙酉【廿】》○乙酉。遷攝津國治於江頭。許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戊子【廿三】》○戊子。坂本親王於殿上冠。賜參議從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大藏卿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園人。少納言從五位下多朝臣入鹿等衣被。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一月甲午【廿九】》○甲午。攝津國人外從五位下出雲連廣貞等附于左京。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庚子【丙申朔五】》○十二月庚子。地震。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壬寅【七】》○壬寅。公卿奏議曰。伏奉綸旨。營造未已。黎民或弊。念彼勤勞。事須矜恤。加以時遭災疫。頗損農桑。今P5073雖有年。未聞復業。宜量事優矜令得存濟者。臣等商量。伏望所點加仕丁一千二百八十一人。依數停却。又衞門府衞士四百人。減七十人。左右衞士府各六百人。毎減一百人。隼人男女各□人。毎減廿人。雅樂歌女五十人。減卅人。仕女一百十人。減廿八人。停卜部之委男女厮丁等粮。又諸家封祖。□停舂米。交易輕貨。又諸國貢調脚夫。或國役五箇日。或國三箇日。役限不均。勞逸各殊。須共役二日。以同苦樂。又備後國神石。奴可。三上。惠蘇。甲努。世羅。三谿。三次等八郡調糸。相□鍬鐵。又伊賀。伊勢。尾張。近江。美濃。若狹。越前。越中。丹波。丹後。但馬。因幡。播磨。美作。備前。備中。備後。紀伊。阿波。讃岐。伊豫等國。殊免當年庸。許之。』是日。中納言近衞大將從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侍殿上。有勅。令參議右衞士督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與參議左大辨正四位下菅野朝臣眞道相論天下徳政。于時緒嗣議云。方今天下所苦。軍事與造作也。停此兩事。百姓安之。眞道□執異議。不肯聽焉。帝善緒嗣議。即從停廢。有識聞之。莫不感歎。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癸卯【八】》○癸卯。免淡路國浪人今年調庸。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乙巳【十】》○乙巳。廢造宮職。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己酉【十四】》○己酉。施賜僧并宿侍五位以上大袍。』P5074從五位下文室眞人長谷爲周防守。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庚戌【十五】》○庚戌。從五位下和朝臣建男爲近江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友人爲播磨權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甲寅【十九】》○甲寅。從五位下岳田王爲甲斐守。外從五位下紀朝臣廣河爲阿波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乙卯【廿】》○乙卯。甲斐國巨麻郡弓削社預官社。以有靈驗也。』河内國交野郡白田二町賜仲野親王。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丁巳【廿二】》○丁巳。勅。大和國畝火。香山。耳梨等山。百姓任意伐損。國吏寛容。不加禁制。自今以後。莫令更然。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戊午【廿三】》○戊午。山城國乙訓郡白田一町賜大判事從五位下讃岐公千繼。
《卷十三延暦廿四年(八〇五)十二月庚申【廿五】》○庚申。僧綱言。延暦年中改諸國國師曰講師。一任之後。不聽輙替。講説之外。莫預他事。欲能弘道教以利人也。今聞。或身期老死。情無知足。飢倦講席。何堪誨導。遂使汚法墮罪。背師弃資。加以當國司等。検掌伽藍。諸寺綱維。趨走府廳。此非道俗異形。魚鳥殊性之意。伏望簡大智而任講師。擧小識而補讀師。限六年以爲期。其寺委寄講師。然則用人之策永存。媚俗之辱自息。勅。其講師年限。一依來請。但淺學之輩。未練戒律。年少之人。時聞違犯。宜簡年□五已上心行已定。始終不易者補之。簡才用讓。申官經奏等。一同前格。若有自事衒賣。妄求俗擧者。永從擯出。以懲後輩。P5075如綱維受囑。亦揆情論之。其讀師者。依舊用之。又部内諸寺者。講師國司。相共検校。不得獨恣。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正月丙寅朔》○大同元年春正月丙寅朔。廢朝。聖躬不豫也。』宴次侍從已上於前殿。賜衣。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正月庚午【五】》○庚午。右京人外從五位下堅部使主廣人賜姓豐宗宿禰。』賜大法師永忠度二人。僧最澄三人。治部卿四品葛原親王二人。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正月壬申【七】》○壬申。勅。永停五位以上進裝馬。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正月壬午【十七】》○壬午。射。天子不御。』左京人正七位上阿倍小殿朝臣眞直。從五位下阿倍小殿朝臣眞出等賜姓阿倍朝臣。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正月辛卯【廿六】》○辛卯。勅。攘災植福。佛教最勝。誘善利生。無如斯道。但夫諸佛所以出現於世。欲令一切衆生悟一如之理。然衆生之機。或利或鈍。故如來之説。有頓有漸。所有經論。所趣不同。開門雖異。遂期菩提。譬猶大醫隨病與藥。設方萬殊。共期濟命。今欲興隆佛法。利樂群生。凡此諸業。廢一不可。宜華嚴業二人。天臺業二人。律業二人。三論業三人。法相業三人。分業勸催。共令競學。仍須各依本業疏。讀法華金光明二部經。漢音及訓。經論之中。問大義十條。通五以上者。乃聽得度。縱如二業中无及第者。闕置其分。當年勿度。省寮僧綱。相對案記。P5076待有其人。後年重度。遂不得令彼此相奪廢絶其業。若有習義殊高。勿限漢音。受戒之後。皆令先必讀誦二部戒本。諳案一卷。羯摩四分律鈔。更試十二條。本業十條。戒律二條。通七以上者。依次差任立義複講及諸國講師。雖通本業。不習戒律者。莫聽任用。自今以後。永爲恒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正月癸巳【廿八】》○癸巳。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仲成爲大和守。從五位上百濟王鏡仁爲河内守。從五位下紀朝臣南麻呂爲介。兵部大輔正五位上藤原朝臣繼業爲兼山城守。從四位下和朝臣入鹿麻呂爲伊勢守。齋宮頭從五位下中臣丸朝臣豐國爲兼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川爲尾張守。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清公爲介。從五位下路眞人年繼爲參河介。從五位下大枝朝臣菅麻呂爲遠江守。從五位下大宅眞人繼成爲駿河介。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爲兼武藏守。近衞大將如故。從五位下桑田眞人甘南備爲介。從五位上安曇宿禰廣吉爲安房守。宮内大輔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道雄爲兼上總守。從五位下石川朝臣道成爲介。右衞士佐從五位下田中朝臣八月麻呂爲兼權介。外從五位下千葉國造大私部直善人爲大掾。參議從三位P5077紀朝臣勝長爲兼下總守。左兵衞督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城主爲介。從四位下葛野王爲常陸守。主馬頭如故。左兵衞權佐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益成爲兼權介。大内記從五位下平群朝臣眞常爲兼近江權介。左衞士佐從五位下百濟王教俊爲兼美濃守。從五位上坂本朝臣佐太氣麻呂爲信濃介。侍從從四位下大庭王爲兼上野守。正四位下三嶋眞人名繼爲越前守。從五位下和朝臣氏繼爲越後守。從五位下紀朝臣百繼爲介。近衞將監如故。左少辨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嗣爲兼丹後守。外從五位下山田造大庭爲介。參議右衞士督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爲兼但馬守。從五位下佐伯宿禰清岑爲介。内廐頭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石津麻呂爲兼因幡介。從五位下作良王爲伯老守。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全成爲出雲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宅麻呂爲介。從五位下秋篠朝臣全繼爲石見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友人爲播磨介。中内記外從五位下出雲連廣貞爲兼美作權掾。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主爲備中守。外從五位下掃守宿禰弟足爲安藝介。從五位下紀朝臣國雄爲讃岐介。參議正四位下菅野P5078朝臣眞道爲兼大宰大貳。從五位下大野朝臣犬養爲肥前守。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氏守爲介。從五位上高倉朝臣殿繼爲肥後守。從五位下小野朝臣木村爲豐前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正月甲午【廿九】》○甲午。勅。承前出擧雜稻。收半倍利。法令恒規。不易之典。延暦十四年改率十束。利收其三。此欲民阜財用。俗期隆泰也。如聞。富豪之輩。競求多得。貧弊之家。倶苦不贍。吏或愚闇。治乖清公。遂令百姓不免□乏。倉廩徒致減損。革弊之途。於此爲切。加以收納官稻。不免死人。思彼孤遺。深以矜愍。自今以後。論定公廨及雜色稻。出擧息利。收半倍利。死者負稻。依舊免除。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丙申【乙未朔二】》○二月丙申。外從五位下秦宿禰都伎麻呂爲少工。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丁酉【三】》○丁酉。停造宮職併木工寮。事務繁多。因加史生六員。合前十二員。』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大繼爲伊勢守。神祇伯從四位下和朝臣入鹿麻呂爲兼常陸守。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甲辰【十】》○甲辰。從五位上多治比眞人八千足爲少納言。從五位下安倍朝臣鷹野爲治部少輔。從五位下路眞人年繼爲兵部少輔。從五位下高澄眞人名守爲左京亮。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諸人爲右京亮。從五位下佐伯宿禰鷹成爲參河介。外從五位下豐山忌寸眞足爲駿河介。從五位下P5079御長眞人仲繼爲伊豆守。從五位下大伴宿禰長村爲安房守。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丁未【十三】》○丁未。勅。准令。大宰大貳是正五位上官。宜改爲從四位下官。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戊申【十四】》○戊申。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嗣授從五位上。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己酉【十五】》○己酉。正六位上下道朝臣繼成。安都宿禰豐永授外從五位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庚戌【十六】》○庚戌。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繩主爲左大辨。近衞中將如故。正五位下御長眞人廣岳爲左中辨。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貞嗣爲右中辨。丹後守如故。從五位下石川朝臣清直爲左少辨。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今麻呂爲右少辨。從五位下文室眞人乙直爲左大舍人助。從五位下紀朝臣岡繼爲右大舍人助。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繩主爲陰陽頭。左大辨近衞中將如故。從五位上和氣朝臣廣世爲式部大輔。大學頭美作守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永貞爲少輔。從五位下紀朝臣良門爲大學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綱繼爲治部少輔。從五位下大春日朝臣魚成爲玄蕃助。從五位下乙野王爲諸陵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彦爲民部大輔。從五位下大伴宿禰久米主爲少輔。外從五位下日下部連得足爲主税助。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仲成爲兵部大輔。從五位上藤原P5080朝臣道雄爲刑部大輔。上總守如故。從五位下淡海朝臣貞直爲少輔。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園人爲宮内卿。相模守如故。從五位上石川朝臣吉備人爲大輔。從五位下和朝臣男成爲主殿頭。外從五位下出雲連廣貞爲典藥助。美作權掾如故。從五位下百濟王元勝爲鍛冶正。從五位上下毛野朝臣年繼爲官奴正。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千引爲彈正弼。從三位藤原朝臣葛野麻呂爲春宮大夫。從五位下大伴宿禰人益爲伊豆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鷹野爲下總介。從五位下葛井宿禰豐繼爲安藝介。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眞野爲紀伊介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兄雄爲中衞少將。從五位下平群朝臣加世麻呂爲隼人正。從四位下巨勢朝臣野足爲左衞士督。下野守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眞鴨爲權佐。從五位下紀朝臣八原爲主馬助。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戊午【廿四】》○戊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城主爲典藥頭。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辛亥【十七】》○辛亥。皇太子奉獻。以贈皇后〈淳和后也〉誕皇孫也。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甲寅【廿】》○甲寅。從三位行皇太子傅大伴宿禰弟麻呂上表言。臣幸遇昌運。見列貴班。如狗伏砌。于今卅有餘年。遂位昇三品。職參八卿。又東宮之傅。忝當此選。續門華族。聖恩難測。願影捫躬。靦顏亦甚。P5081心謂策駑引□。奉國損生。授命輸誠。破家甘死。而今年逮八十。進退不便。自悲老狼。前却失據。疾侵力衰。素食責重。鐘鳴漏盡。骸骨願歸。連石餘輝。願東天而匿影。就木危魄。仰北闕而奉辭。謹詣朝堂。陳乞以聞。遣中納言近衞大將從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就第宣。許之。令奉朝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丁巳【廿三】》○丁巳。先是尚縫正四位下五百井女王爲令聖躬平善。造冩藥師佛像并法華經。至是功畢。因屈僧廿一人。設齋於前殿。百官供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二月庚申【廿六】》○庚申。和泉國人陵戸村主黒人賜姓村主。』收故從五位下箭集宿禰蟲麻呂功田五町。養老六年以刪定律令功所賜也。依無胤子收焉。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戊寅〈乙丑朔十四〉》○三月戊寅。右京人從八位下物部首蘰麻呂賜姓高狩忌寸。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己卯【十五】》○己卯。上病大漸彌留。召五百枝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庚辰【十六】》○庚辰。復五百枝王本位從四位上。氷上眞人川繼。藤原朝臣清岡從五位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辛巳【十七】》○辛巳。勅。縁延暦四年事配流之輩。先已放還。今有所思。不論存亡。宜叙本位。復大伴宿禰家持從三位。藤原朝臣小依從四位下。大伴宿禰繼人。紀朝臣白麻呂正五位上。大伴宿禰眞麻呂。大伴宿禰永主從五位下。林宿禰稻麻呂外從五位下。奉爲崇道天皇。令諸國國分寺僧春秋二仲P5082月別七日。讀金剛般若經。有頃天皇崩於正寢。春秋七十。皇太子哀號□踊。迷而不起。參議從三位近衞中將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春宮大夫從三位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固請扶下殿。而遷於東廂。次璽并劔□奉東宮。近衞將監從五位下紀朝臣繩麻呂。從五位下多朝臣入鹿相副從之。』遣使固守伊勢。美濃。越前三國故關。』是日有血。灑東宮寢殿上。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壬午【十八】》○壬午。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率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繩主。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從四位下秋篠朝臣安人。散位從四位上五百枝王等奉御剣。正三位藤原朝臣雄友。從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從四位上五百枝王。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繩主。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園人。正五位下御長眞人廣岳。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彦。石川朝臣河主。從五位下池田朝臣春野。藤原朝臣永貞。紀朝臣咋麻呂。息長眞人家成。六位以下七人爲御裝束司。從三位藤原朝臣乙叡。紀朝臣勝長。從四位上吉備朝臣泉。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仲成。文室眞人八太麻呂。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黒麻呂。布勢朝臣尾張麻呂。從五位上淡海眞人福良麻呂。從五位下P5083路眞人年繼。六位以下八人爲山作司。從五位下田口朝臣息繼。田中朝臣八月麻呂。六位以下六人爲養役夫司。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益成。外從五位下秦宿禰都伎麻呂。六位以下三人爲作方相司。正五位上大野朝臣直雄。從五位下百濟王教俊。六位以下三人爲作路司。發左右京五畿内。近江。丹波等國夫五千人。』從三位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園人。並爲權參議。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癸未【十九】》○癸未。以山城國葛野郡宇太野爲山陵地。』是日上着服。服用遠江貲布。頭巾用□厚□。百官惣素服。』西北兩山有火自焚。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甲申【廿】》○甲申。有司言上。生年及重復日。並依故事停擧哀。不許。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乙酉【廿一】》○乙酉。是夜月蝕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丙戌【廿二】》○丙戌。日赤無光。兵庫夜鳴。是夜月蝕之。』上謂公卿曰。奄丁酷疚。若□湯火。今災□頻見。責深在予。但崇徳消災。著在前修。内外群官。勤匡治道。以補不逮。其近仗之甲。盡從脱却。其諸國關津。宜停其守。公卿言。近仗著甲。及固守關津。往古恒制。不唯今日。報曰。大行天皇。聖徳弘茂。海内清平。有何疑貳。喪服加甲。非所以枕伏草土。攀慕哀號者也。又固絶關津。令人擁滯。煩民害農。無深於此。宜下所司。咸以開通。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丁亥【廿三】》○丁亥。行大行P5084天皇初七齋於京下諸寺。』此日。日赤無光。大井。比叡。小野。栗栖野等山共燒。煙灰四滿。京中晝昏。上以爲。所定山陵地。近賀茂神。疑是神社致災火乎。即决卜筮。果有其祟。上曰。初卜陵。筮從龜不從也。今災異頻來。可不愼歟。即自祷祈。火災立滅。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戊子【廿四】》○戊子。新任國司。准公廨四分之一。聽貸官稻。未及得分有遷代者。於後任填納。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己丑【廿五】》○己丑。先是、命所司。毎日進米粥。勿進餘味。是日。群臣固請進膳。從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三月癸巳【廿九】》○癸巳。令大和。伊賀兩國造行宮。爲齋内親王歸京也。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甲午朔》○夏四月甲午朔。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雄友。率後誄人左方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參議從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侍從從四位下中臣王。侍從從四位下大庭王。參議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右方權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乙叡。參議從三位紀朝臣勝長。散位從四位上五百枝王。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繩主。從四位下秋篠朝臣安人等。奉誄曰。畏哉平安宮〈爾〉御坐〈志〉天皇〈乃〉。天〈都〉日嗣〈乃〉御名事〈袁〉。恐〈牟〉恐〈母〉誄白。臣未。畏哉日本根子天皇〈乃〉天地〈乃〉共長〈久〉。日月〈乃〉共遠〈久〉。所白將去御謚〈止〉稱白〈久〉。日本根子皇統彌照尊〈止〉稱白〈久止〉。恐〈牟〉P5085恐〈母〉誄白。臣未。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庚子【七】》○庚子。葬於山城國紀伊郡栢原山陵。天皇。諱山部。天宗高紹天皇之長子也〈前史闕而不載。故具於此也。〉母曰高野大皇太后。龍潛之日授從四位下。歴官侍從大學頭。寳龜元年授四品。二年拜中務卿。四年爲皇太子。天宗天皇。心倦萬機。慮深釋重。遂讓位于天皇。初有童謠曰。@於保美野邇。多太仁武賀倍流。野倍能佐賀。伊太久那布美蘇。都知仁波阿利登毛 大宮(おほみや)に、直(ただに)向(むか)へる、八重(やへ)の坂 (さか)、痛(いた)く不踐 (ふみな)そ、土(つち)には有 (あり)とも K001。有識者以爲。天皇登祚之徴也。天皇性至孝。及天宗天皇崩。殆不勝喪。雖踰歳時。不肯釋服。天皇徳度高峙。天姿嶷然。不好文華。遠照威徳。自登宸極。勵心政治。内事興作。外攘夷狄。雖當年費。後世頼焉。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辛丑【八】》○辛丑。行三七齋於山陵。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乙巳【十二】》○乙巳。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眞廣爲神祇大副。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綱繼爲少納言。從五位下高村忌寸田使爲大外記。從五位下野倍王爲大監物。外從五位下下道朝臣繼成爲主計助。中衞少將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兄雄爲兼内膳權正。從五位下石川朝臣魚麻呂爲左京大夫。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城主爲下總介。右衞士佐從五位下田中朝臣八月麻呂爲兼越後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伊勢人爲安藝守。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丙午【十三】》○丙午。右大臣神王P5086等上啓曰。惟天爲大。運四序以授時。惟辟奉天。括三才而育物。故能據龍圖而朝萬國。握鳳紀而撫八荒。□業於是永隆。風聲所以自遠。大行天皇。膺通三之嘉命。乘得一之昌期。籠軒昊而功成。躡殷周而治定。奄棄率土。□及登仙。徒仰弓劔。痛踰湯火。伏惟皇太子殿下。禀惟叡之神姿。承元嗣之洪渚。誠孝過禮。哀慕靡追。神等遐觀往册。緬歴前脩。莫不俯就弘規。式纂洪業。伏乞殿下。可割荼毒而存至公。率典章而昇寳位。裁成四海。字濟萬方。无任懇性之至。謹奉啓以聞。』是日。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秋篠朝臣安人授從四位上。從五位上和氣朝臣廣世。石川朝臣河主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平群朝臣眞常。池田朝臣春野從五位上。並以奉侍先帝。兼監護山陵也。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丁未【十四】》○丁未。无位和氣朝臣嗣子授從五位下。正五位下和氣朝臣廣世之母也。廣世請以位讓母。上愍其志。故有此授。』是日。參議從四位上兼行右衞士督但馬守藤原朝臣緒嗣。正五位下行侍從左兵衞佐藤原朝臣嗣業等。返上先帝所賜別勅封二百戸。即令從五位下中衞權少將兼春宮亮藤原朝臣眞夏勅曰。先帝特所賞封也。不可更納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戊申【十五】》○P5087戊申。行四七齋於佐比鳥戸崇福寺。』是日。遣右兵庫頭從五位下佐伯王。左衞士佐從五位下百濟王教俊等。迎齋内親王於伊勢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己酉【十六】》○己酉。遣使奉幣於伊勢大神宮。以齋内親王歸京也。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辛亥【十八】》○辛亥。百官重復上啓曰。夫令者。隨代垂制。臨時定議。依事改張。備於權宜。謹案禮家。先君崩。嗣子位定於初喪。即位既明。无疑遵行。臣等今月十三日奉啓。率迪舊章。欲申禮典。荼毒之始。不許所請。伏惟殿下。叡情天縱。孝心自然。哀痛攀慕。抑禮不從。綸旨尚稱令。敷奏毎曰啓。稽之禮家。當爲違失。求於人事。亦有不慥。臣等愚情。竊懷不穩。伏望改令稱勅。使易施行。報曰。余小子未忍即稱帝號。然卿等數有上啓。義在難違。不果窮心。唯増摧感。』是日。正三位藤原朝臣雄友。從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爲大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乙叡。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紀朝臣勝長爲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園入爲參議。文章博士從五位下賀陽朝臣豐年爲兼陰陽頭。從三位藤原朝臣葛野麻呂爲式部卿。正五位上三諸朝臣綿麻呂爲播磨守。從五位下多朝臣入鹿。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雄爲近衞少將。P5088從五位下安倍朝臣鷹野爲衞門權佐。右大辨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兼左衞士督。從五位下紀朝臣百繼爲右衞士權佐。越後介如故。從四位下巨勢朝臣野足爲左兵衞督。下野守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繩麻呂爲佐。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仲成爲右兵衞督。兵部大輔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山人爲主馬權助。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甲寅【廿一】》○甲寅。從五位下安倍朝臣鷹野爲少納言。衞門權佐如故。從三位藤原朝臣乙叡爲兵部卿。中納言如故。近衞少將從五位下多朝臣入鹿爲兼武藏權介。中納言從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爲兼中衞大將。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乙卯【廿二】》○乙卯。行五七齋於大安秋篠等寺。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丙辰【廿三】》○丙辰。少僧都大法師勝虞。大法師玄賓爲大僧都。律師大法師如寳。大法師泰信爲少僧都。大法師永忠爲律師。正六位上錦部足人授外從五位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丁巳【廿四】》○丁巳。攝津國住吉郡住吉大神奉授從一位。以遣唐使祈也。』侍醫外從五位下出雲連廣貞爲兼但馬權掾。外從五位下若江造家繼爲典藥允。』是日。右大臣從二位神王薨。詔贈正二位。大臣者。田原天皇之孫。榎井親王之子也。天平神護三年授從五位下。及天宗高紹天皇登極。授從四位下。尚美P5089弩摩内親王。爲左大舍人頭。延暦初授正四位下。除彈正尹。十二年授從三位。拜中納言。十五年轉大納言。拜右大臣。性恭謹少文。接物淡若。雖居顯貴。克有終焉。時年七十。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己未【廿六】》○己未。大和國葛上郡正四位上高天彦神預四時幣帛。縁吉野皇太后願也。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壬戌【廿九】》○壬戌。行六七齋於崇福寺。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五月甲子朔。諱〈淳和〉》○五月甲子朔。上表曰。臣聞。崇高者。天理忌其滿盈。卑下者。神道祐其謙虚。古今之攸同。聖哲之遺訓。臣諱疏潤天津。分景扶木。毎以冲退爲心。悚懼爲念。今陛下龍徳嗣興。鴻基紹構。萬物改旦。千齡配長。普天率土。沐浴恩波。凡厥臣子。孰不幸甚。唯臣之私情。宿懷降□。事隨宜制。當在今辰。伏願陛下。納臣揆分之言。許捨親王之號。矜臣竭愚之志。垂同諸臣之姓。事君之道。無敢所隱。伏瀝中誠。實非外餝。无任懇款之至。謹奉表以聞。有勅不許。』是日。正五位下和氣朝臣廣世爲左中辨。大學頭美作守如故。從四位下吉備朝臣泉爲式部大輔。正五位上三諸朝臣綿麻呂爲侍從。播磨守如故。正五位上藤原朝臣繼業爲兵部大輔。從五位上百濟王聰哲爲越後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小笠爲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丁卯【四】》○丁卯。勅。天應元年有詔。從四位上五百枝P5090爲二世王。而延暦四年有罪降貶。宜依先詔爲二世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戊辰【五】》○戊辰。尚殿從四位下和朝臣家吉卒。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己巳【六】》○己巳。行七七御齋於寢殿。』是日勅。今聞。頻年不登。民食惟乏。雖出擧公稻。而猶多阻飢。因茲私託民間。更事乞貸。報償之時。息利兼倍。遂使富強之輩。膏梁有餘。貧弊之家。糟糠不厭。宜貸正税。濟彼絶乏。須差使實録貧人。結保給之。若有亡者。令保内填。其情渉愛憎。退弱進強。及補填未納。兼收私債者。發覺之日。必處重科。待民稍給。乃從停止。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庚午【七】》○庚午。奉讀大般若經於大極殿并東宮。』是日。群臣上表曰。臣等近稽之舊章。請以昇朝位。陛下不垂省納。未允翹誠。在於聖躬。實雖盡美。議諸凡厥。竊恐未安。豈有徳被无方者。殉疋夫之小節。化罩有截者。略皇王之宏規哉。天下至大。庶政至殷。一日萬機。不可□曠。伏願陛下。上念社稷之重。下從黎元之望。負□臨朝。凝旒布政。則小大之心允睦。遠近之情克諧。國家惟寧。天下幸甚。臣等請擇良辰。班示有司。不勝憂惶之至。謹詣闕以聞。勅。近省公卿等表請。以宗社事重。哀慟之情。不能弭忘。而再三敦逼。因依來請。其左右京并天下諸國。待大祓使到祓清。然後釋服。不得P5091因此飮宴作樂并着美服。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壬申【九】》○壬申。三品伊豫親王爲中務卿大宰帥。三品諱〈淳和〉爲治部卿。四品葛原親王爲大藏卿。三品諱〈嵯峨〉爲彈正尹。左京大夫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大繼爲兼典藥頭。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諸人爲伊勢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癸酉【十】》○癸酉。散位從四位下粟田朝臣鷹守卒。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丁丑【十四】》○丁丑。勅。備後。安藝。周防。長門等國驛館。本備蕃客。瓦葺粉壁。頃年百姓疲弊。修造難堪。或蕃客入朝者。便從海路。其破損者。農閑修理。但長門國驛者。近臨海邊。爲人所見。宜特加勞。勿減前制。其新造者。待定樣造之。
《卷十三大同元年(八〇六)四月己卯【十六】》○己卯。從四位上五百枝王上表曰。臣禀散樗之微質。忝天□之末流。世依寵昇。位非才授。叨榮過分。奉國無効。喜懼交并。□魂飛越。臣五百枝往年運値長險。忽放海南。自悲革命。永淪邊壤。而今猥蒙恩宥。重謁宸嚴。萬死百生。臣幸已足。况復列昔日之周行。飛故年之華蓋。抃躍之至。倍百恒情。但慮葵□之誠徒切。止足之道未申。若不自新。恐黷戚族。臣誠検舊章。諸王自願改爲臣姓。依請聽之。伏望改此皇親。就彼臣氏。被賜春原朝臣姓。伏冀長沐霈澤。保終吉於一門。遠貽孫謀。榮宗枝於萬葉。無任懇情之至。謹詣闕庭。奉表以聞。勅P5092許之。』是日。停諸國雜贄腹赤魚木蓮子等。以息民肩也。
《卷十三卷尾》日本後紀卷第十三
(三條西家本奥書)
 天文二五月命大史于恒宿禰令書寫同一校了



P5093《卷十四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十四 日本根子天推國高彦天皇〈平城天皇〉。
《卷十四平城天皇即位前紀》○天皇諱安殿。皇統彌照天皇之長子。母曰藤原贈大皇太后。寳龜五年生於平城宮。延暦四年十月皇太子被廢。即立諱爲皇太子。及長精神聰敏。玄鑒宏達。博綜經書。工於文藻。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五月辛巳【十八】》○辛巳。即位於大極殿。詔給諸社禰宜祝。及諸寺智行僧尼。孝義人等。位一階。又五畿内鰥寡孤獨之不能自存者給物。又免天下言上未納。』改元大同。非禮也。國君即位。踰年而後改元者。縁臣子之心不忍一年而有二君也。今未踰年而改元。分先帝之殘年。成當身之嘉號。失愼終无改之義違孝子之心也。稽之舊典。可謂失也。』是日。叙位有差。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五月壬午【十九】》○壬午。追尊皇太后爲大皇太后。皇后爲皇太后。』詔。彈正尹某〈嵯峨〉定賜皇太弟。P5094宮内卿藤原朝臣園人爲皇太弟傅。林宿禰沙婆爲學士。秋篠朝臣安人爲春宮大夫。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五月丁亥【廿四】》○丁亥。始置六道觀察使。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五月己丑【廿六】》○己丑。勅。公使之政。即立程限。私暇之期。必有日數。如聞。諸國牧宰之輩。或就使入京。公務已畢。或縁事歸舍。暇日方滿。而經過宮闕。留連閭里。量彼景迹。不可不肅。又上下殊等。所掌各別。若長官出行。須佐職留守。而或有掾已上官。共離任所。付印主典。泰甚之至。一復如此。其奉使過限者。勘由申之。暇滿未來者。録名同言。若隱忍不告者。事覺之日。准状科附。不得阿容。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六月癸巳朔》○六月癸巳朔。山陽道觀察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園人言。西海道年中入京雜使。其數繁多。而此道疲弊。殊於他堺。検察其由。率縁迎送无息。不得顧私。伏望西海道府國五位已上。自今以後。自非秩滿解任者。不聽輙入京者。許之。』是日勅。池之爲用。必由灌漑。栗林之用。良爲得實。今諸國所有蓮池并栗林等。或决灌田之水。潤彼芙蓉。或占无實之林。寄言供御。如此之類。必妨百姓。宜遣使子細勘定之。又東宮舍人者。依令。取蔭子孫及位子。儀容端正工於書算者補之。而頃年乖令。兼取白丁。宜改此例。一依令條。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六月戊戌【六】》○戊戌。正三位守右大臣P5095兼行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内麻呂上表曰。伏見群臣議奏。大臣食封増加千戸。所以崇優高徳。歴代不易之典也。臣運遇聞泰。曲荷鴻貸。起歴等次。辱尸斯位。恩深寵盈。待災人神。今復厚祿豐秩。一倍前數。物極則變。樂往哀來。臣之昧徳
。不知所爲。伏請名帶二千。俟後來之賢臣。實食千戸。省素食之切責。率由懇衷。非敢詭餝。特願靈鑒。以降天從。无任□款之至。謹奉表以聞。勅不聽。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六月己亥【七】》○己亥。公卿奏言。量事制宜。聖皇茂典。隨時分職。哲后良規。頃年令大宰府帶筑前國。兼廢品官。庶存簡要。而今管攝多事。充用少人。伏望増置官員。得濟繁劇者。勅増加大少監大少典各一員。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六月辛丑【九】》○辛丑。詔曰。尊祖追榮。先王之茂範。敦親贈號。曩哲之嘉猷。朕以菲薄。嗣守洪基。思欲率脩舊章。篤崇典禮。宜朕外祖父贈從一位内大臣藤原朝臣良繼追贈正一位太政大臣。外祖母贈從一位尚藏安倍朝臣古美奈贈正一位。』又詔。藤原某朝臣追贈皇后。遣伊勢守藤原朝臣大繼等告於皇后陵。皇后。諱帶子。贈太政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百川之女也。帝在儲宮。納之爲妃。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六月壬寅【十】》○壬寅。手詔曰。朕以庸虚。謬承先業。雖奉丕訓。猶暗政治。負重P5096春氷。取喩方易。御朽秋駕。比懼非難。伏惟先帝。括地宣風。統天立化。布尭心而撫育。垂禹泣而哀矜。謹讀延暦五年四月十一日詔下者稱。諸國庸調支度等物。毎有未納。交闕國用。良由國郡司遞相怠慢。又莅政治民。多乖朝委。宜量其状迹。隨事貶黜。所司宜作條例奏聞。公卿即依制旨。上一十六條事。自茲厥後。既經年所。空設憲章。未聞遵行。是則國郡官司不練之所致也。今爲行十六條。量置六道觀察使。道別一人。判官一人。主典一人。所以移風淳風。易俗雅俗。激揚清濁。黜陟幽明也。其事有大小。使有輕重。自非國由廢興。政關成敗。宜遣判官以下督察。兼復取所司清廉幹了。官差發検校。庶富之詞。聞諸先聖。安集之語。在於風人。凡厥使手。副朕意焉。又勅。諸王及五位已上子孫。十歳以上。皆入大學。分業教習。依蔭出身。猶合上寮。經一選□□大舍人。但情願遂業者聽之。』是日。正三位守右大臣兼行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内麻呂上表曰。臣瀝款露丹。上表祈哀。叩□之誠靡遠。聽卑之意未徴。是用跼影脩形。如□炎熾。銷神驚魂。若履輕氷。臣内麻呂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聞。徳薄位尊。功微賞重。古人P5097知其因濟。前哲誡其終凶。况乎累日駢時。人臣位極。超倫轢輩。寵光惣萃。訪諸天道。速戻之府。毎興斯思。居榮爲□。雖知嚴命不可違。聖恩宜祗貳。而固陋之情。莫能自奪。非曰鳴謙。豈矯餝。伏乞曲廻鑒許。賜矜前請。臣之在生。志願足矣不任悚迫之至。謹重奉表以聞。手詔報曰。重省表□。固辭益封。雖崇沖讓。未允□情。何者堂高階遠。位尊祿厚。問古稽今。有因无替。其大臣者。望高端右。貴冠群后。禮數秩服。明載國典。又祿之所得。先哲不辭。况今日増戸。是復本數。明知此意。宜斷表請。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六月癸卯【十一】》○癸卯。律師永忠言。伏見公私齋曾。預先備擬造食。或炎夏盛熱。鬱爛□生。或正冬嚴寒。熱羹凍陵。遠近馳逐。糜費資財。飮食麁惡。不堪入口。元擬招福。反致譏嫌。伏請自今以後。一依本教。均平行食。施者心行平等。受者少欲知足。又佛法本意。深信肅清。設齋之日。必須飮食豐濃。不得輕尠不足。亦請頒示天下。曉喩百姓者。許之。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六月乙巳【十三】》○乙巳。奉爲先帝。度僧一百五十人。尼五十人。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六月辛亥【十九】》○辛亥。制。頃年追孝之徒。心存哀慕。事務豐厚。眩人耳目。各競求名。至於貧者。或賣却田宅。還滅家途。凡功徳之道。信心爲本。因物多少。寧有輕重。宜誦經布施P5098者。親王。一品商布五百段已下。二品三百段已下。三品四品各二百段已下。諸王諸臣。一位五百段已下。二位三百段已下。三位二百段已下。四位一百段已下。五位五十段已下。六位已下卅段已下。宜依件差。莫令相超。又世俗之間。毎至七日。好事修福。既无紀極。爲弊不少。宜三七日。若七七日。一度施捨。其非商布者。亦宜准此數。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閏六月己巳【壬戌朔八】》○閏六月己巳。勅。王臣諸寺。占山河海嶋濱野林原等者。從乙亥年曁于延暦廿年。一百廿七歳之間。或頒詔旨。或下格符。數禁兼占。頻斷獨利。加以。氏氏祖墓及百姓宅邊。栽樹爲林等所許歩數。具有明文。又五位已上六位已下及僧尼神主等違犯之類。復立科法。今山陽道觀察使參議正四位下守皇太弟傅藤原朝臣園人言。山海之利。公私可共。而勢家專點。絶百姓活。愚吏阿容。不敢諌正。頑民之亡。莫過此甚。伏望依慶雲三年詔旨。一切停止者。今如所言。則知徒設憲章。曾无遵行。率由所司阿縱。而令百姓有妨。宜一切收入。公私共之。若有犯者。依延暦年中格。一无所宥。自今已後。立爲恒例。但山岳之體。或於國爲禮。漆菓之樹。觸用亦切。事須蕃茂。並勿伐損。其菓實者。復宜相共。P5099又山城國葛野郡大井山者。河水暴流。則堰堤淪沒。採材遠處。還矢灌漑。因茲國司等量便。禁制河邊。无令他斫。諸國若有斯類者。不論公私。不在收限。其寄語有要。輙占无要者。事覺之日。必處重科。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閏六月丁丑【十六】》○丁丑。廢勘解由使。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閏六月戊子【廿七】》○戊子。賜諸道觀察使印。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七月壬辰朔》○秋七月壬辰朔。北陸道觀察使右大辨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周忌御齋會司。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七月乙未【四】》○乙未。勅。關津之制。爲察衆違。苟有阿容。何設朝憲。今聞。長門國司。勘過失理。衆庶嗷嗷。自今以後。不得更然。若有違犯。特□重科。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七月戊戌【七】》○戊戌。勅。今聞。畿内勅旨田。或分用公水。新得開發。或元墾〓地。遂換良田。P5100加以託言勅旨。遂開私田。宜遣使勘察。若王臣家有此類。亦宜同検。』改紀伊國安諦郡。爲在田郡。以詞渉天皇諱也。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七月壬寅【十一】》○壬寅。聽以白丁百人補東宮舍人。永以爲例。』勅。如聞。民部省所收戸籍。遠近粉雜。觸事多煩。宜一依令條。庚午年并五比籍之外依次除之。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七月甲辰【十三】》○甲辰。詔曰。比公卿奏。日月云除。聖忌將周。國家恒例。就吉之後。遷御新宮。請預營搆者。此上都先帝所建。水陸所湊。道里惟均。故不憚□勞。期以永逸。棟宇相望。規摸合度。欲使後世子孫无所加益。朕忝承聖基。嗣守神器。更事興作。恐乖成規。夫漢代露臺。尚愛十家之産。大廈層搆。亦非一木之枝。朕爲民父母。不欲煩勞。思據舊宮。禮亦宜之。卿等合知朕此意焉。於是百官奉表拜賀曰。亮陰之後。更建新宮。古往今來。以爲故實。臣等准據舊例。預請處裁。伏奉今月十三日勅稱。朕爲民父母。不欲煩勞。思據舊宮。禮亦宜之。臣等忝聞綸旨。載喜載悲。誠以孝子充成父志。遂昌堂搆者也。凡厥百僚。幸幸甚甚。臣聞。明王軌俗。温恭□懷。哲后經邦。澹泊爲徳。伏惟皇帝陛下。聲韜嗣禹。業劭纂文。順禀成規。揄揚郁烈。亭毒被於萬品。□載苞於兩儀。玄功□□。而激大雅P5101之風。神用周流。以布中和之樂。道融有截。化溢无垠。猗歟偉歟。盡善盡美。仍恐環瀛之表。无撃壤歌。浹□之涯。有向隅歎。遂乃苞軌貢珎。事從簡□。文書調役。務期單疎。雲搆非加。省□於梓匠。露臺輟作。愛費於金直。苔砌之荒凉。再迎鳳蓋。栢梁之寂寞。重
轉鸞輿。臣等就日喰和。望霓沐霈。弄東海鼈。而无喩仰徳。伐南山竹。而未足書恩。无任鳧藻之至。謹詣闕奉表陳賀以聞。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七月庚戌【十九】》○庚戌。制。蔭子孫。先勘籍。後叙位。夫五位以上。冠蓋惟貴。子孫勘籍。事渉細碎。自今以後。宜停勘籍。但冒名被蔭。登孫爲子之類。所司不存検察。若有此類。所貢官人。依法科罪。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七月壬子【廿一】》○壬子。廢中内記。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七月庚申【廿九】》○庚申。置内記史生四員。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八月癸亥【辛酉朔三】》○八月癸亥。詔曰。朕以眇眇。嗣奉丕基。負天下之重任。當海内之深責。常以履永疚懷。惟溝軫慮。勵精克己。詳永至治。而誠未動天。卑聽罔照。陰陽僣度。霖雨爲災。靜言厥咎。在予一人。或由政道不洽。仁風未靡。何用招此漂損。害及黎元。夫股肱之任。燮理斯存。公卿宜扶輔朕躬。匡其不逮。共除妖祥。庶答靈心。其百姓因水流失資産者。量加支給。所須事條。具状奏聞。普告遐邇。知朕意焉。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八月甲子【四】》○甲子。免畿内被水害百姓調徭。其正税者。P5102聽明年納之。七道諸國。且令賑給。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八月庚午【十】》○庚午。先是中臣忌部兩氏各有相訴。中臣氏云。忌部者。本造幣帛。不申祝詞。然則不可以忌部氏爲幣帛使。忌部氏云。奉幣祈祷。是忌部之職也。然則以忌部氏爲幣帛使。以中臣氏可預祓使。彼此相論。各有所據。是日勅命。據日本書紀。天照大神閇天磐戸之時。中臣連遠祖天兒屋命。忌部遠祖太玉命。掘天香山之五百箇眞坂樹。而上枝懸八坂瓊之五百箇御統。中枝懸八咫鏡。下枝懸青和幣白和幣。相與致祈祷者。然則至祈祷事。中臣忌部並可相預。又神祇令云。其祈年月次祭者。中臣宣祝詞。忌部班幣帛。踐祚之日。中臣奏天神壽詞。忌部上神璽鏡劔。六月十二月晦日大祓者。中臣上御祓麻。東西文部上祓刀。讀祓詞訖。中臣宣祓詞。常祀之外。須向諸社供幣帛者。皆取五位以上卜食者充之。宜常祀之外。奉幣之使。取用兩氏。必當相半。自餘之事。專依令條。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八月己卯【十九】》○己卯。武藏國獻白烏。賜獲者伊福部淨主稻五百束。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八月壬午【廿二】》○壬午。勅。夫功徳之興。因心各別。何則或甲搆堂宇。乙寧得爲己。是以大小諸寺。毎有擅越。田畝資財。隨分施捨。累世相承。崇敬至今。如聞。王臣勢家。不顧本願。而P5103追放檀越。改替綱維。田園任意。或賣或耕。名稱己寺。還致損穢。若有斯類者。五位已上録名奏聞。六位已下禁身進上。又其檀越子孫。惣攝田畝。專養妻子。不供衆僧。宜簡氏中情在弘道者充。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八月乙酉【廿五】》○乙酉。參議東海道觀察使從三位藤原朝臣葛野麻呂言。延暦十七年格。出擧正税。給穀收穀。立爲恒例者。而今奉勅。稻有早晩。各任土宜。而盡穎爲穀。種子難辨。宜本者收頴。利者納穀。不絶本穎。廻充種子。本稻之外。不得收穎。若有過限收穎者。國郡官司。科違勅罪者。今或國司等。偏執此格。公廨利稻并年中雜用。皆悉令□。其收穎穀之意。本爲遠貯。而今日勞□。明年盡用。從有民弊。曾无公益。伏望依延暦十一年十一月廿八日格。年中雜用并公廨等稻。不勞爲□。以省民弊者。許之。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八月丁亥【廿七】》○丁亥。勅。如聞。七道諸寺檀越等。或佃寺田。不納租米。或費燈分稻。不事
燃燈。或貸用錢物。經年不還。或奴婢牛馬。役用私家。如此之流。觸類繁多。加以寺山樹木。任意斫損。愛憎自由。改補三綱。有一於此。豈謂檀越。從今而後。若有犯者。科違勅罪。國司三綱衆僧知而容隱。亦與同罪。
◎是月。霖雨不止。洪流汎濫。天下諸國。多被其害。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九月癸巳【庚寅朔四】》○九月癸巳。P5104勅。水之浸損。積微爲害。屬于小决。功在一簣。而无人監修。致此多壞。宜衞門衞士府專當左右京堤溝。勤加修補。
《卷十四大同元年(八〇六)壬子【廿三】》○壬子。遣使封左右京及山埼津難破津酒家甕。以水早成災。穀米騰躍也。
《卷十四卷尾》日本後紀卷第十四



P6070
《卷十五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十五逸文〈起大同元年十月、盡二年六月。〉
《卷十五逸(『類聚國史』三五諒闇)文大同元年(八〇六)十月辛酉【二】》○辛酉。令天下諸國、以今月十一日、素服擧哀。改葬皇統彌照天皇也。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大同元年(八〇六)十月壬戌。勅。夷俘之徒、慕化内屬、居要害地、足備不虞。宜在近江國夷俘六百四十人、遷大宰府、置爲防人、毎國掾已上一人、專當其事、駈使勘當、勿同并明。量情隨宜、不忤野心。禄物衣服、公粮口田之類、不問男女、一依前脚格。但防人之粮、終□永給口分田者、以前防人乘田等給之。其去年所置防人四百十一人、皆宜停廃。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僧尼制)大同元年(八〇六)十月甲子【五】》○甲子。勅。内典之門、持戒爲首。苟有犯破、誰弘厥道。然則、道之盛衰、良由其人。保護國家、無不率斯。故緇徒之禁、具截科條。凡在非違、准法応勘。今得少僧都忠芬状、僧尼行業、或不如法。即律教中、已設明制。禁斷之事、請准教旨。夫緇素異戒、内外殊趣。宜依所請、任令遵行。但殺人奸盗、此是不軽。隨犯還俗、一如外法。P6071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五諒闇・『日本紀略』)大同元年(八〇六)十月庚午【十一】》○庚午。改葬皇統彌照天皇於栢原陵。天皇御前殿東廂下、群臣於前庭、擧哀。春宮官屬、於坊内、並朝夕二時。文武百官、素服一日。各在所職、不就哭位。二年正月庚寅朔、上不受朝。諒闇也。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内藏寮)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大同元年(八〇六)十月辛未【十二】》○辛未。典履二人・百濟手部十人・典革一人・狛部六人・百濟戸・狛戸、隷内藏寮。許之。同元年(八〇六)十月壬申【十三】》○(『類聚國史』四〇采女)壬申。勅。凡貢氏女、事明令條、皆限四十已下十三已上。今須氏之長者、択氏中端正女貢之。其十三已上之徒、心神易移、進退未定、宜采女年卅已上四十已下、無配偶者、或貢後適人、必令貢替。又官途怱忙、獨何取捨。緩怠之事、當有援助。宜長者相補、令得仕進」(『類聚國史』一〇七中務省)壬申。中務・治部・民部・刑部・大藏・宮内等六省省掌、准式部・兵部二省、聽把笏。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元年(八〇六)十月丁丑【十七】》○(『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丁丑。賜藤原朝臣佐禰子度二人」(『日本紀略』)丁丑。定河内・攝津兩國堤。
《卷十五逸(『類聚國史』)文大同元年(八〇六)十月己丑【卅】》○(『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己丑。禁夜祭作琴歌」(『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天下諸國、収租之法、復不三得七之例。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八〇布帛長短法)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一月庚寅朔》○十一月庚寅朔。禁諸國所貢絹〓等、六丈之外、更加二尺、以爲裹科。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一月乙未【六】》○(『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乙未。勅。伊賀・紀伊・淡路等三國、頻年不稔、民弊殊甚。宜始今年、六箇年田租、免四収六」(『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一七三凶年)大宰府言。管内諸國、水旱疾疫、毎歳相仍、百姓彫乏、田園荒廃。伏望。P6072特免田租、以濟窮弊。但隨損害、定年遠近。勅。筑前・肥前者、宜免二箇年、筑後・肥後・豐前・日向・大隅・薩摩・壱岐等者、並免一個年。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一月丙辰【七】》○丙辰。備後・安藝・周防三國田租、限六個年、免四収六。以民凋弊。
《卷十五逸文(『公卿補任』)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一月戊戌【九】》○戊戌。散位從四位下三諸朝臣大原卒。二品長親王之孫、從三位智努王之第九子也。智努王、天平勝寶四年、賜姓文室眞人。大原、延暦十一年、改三諸朝臣。頻出外任、不被拘解由。遂卒私宅。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一月壬寅【十三】》○壬寅。以大原内親王、爲伊勢斎内親王。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一月己酉【廿】》○己酉。遣近衞權中將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眞夏等於伊勢大神宮、告以易斎内親王事也。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一月乙卯【廿六】》○乙卯。見侍五位已上、及近衞二府官人已下、賜綿各有差。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二〇大舎人寮)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二月癸亥【四】》○癸亥。勅。左右大舎人、自今以後、以蔭子孫補之。以外一切停補。簡試以容止端正、工於書〓算)者、補之。但曰非有別勅以外、不得妄以雜色及畿外人補之。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二月乙丑【六】》○乙丑。賜故右大臣贈正二位神王度十人。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二月壬申【十三】》○壬申。遣唐判官正六位上高階眞人遠成從從五位上。遠成、率爾奉使、不遑治行。其意可矜。故復命之日特授焉。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校田)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二月癸酉【十四】》○癸酉。勅。比年之間、諸國校定所申位田、依帳班P6073給新叙位之人等。而僉云。所給位田、或崩埋成川、或荒廃不堪爲位田者。夫位田之設、爲優其主。若所在國司、自今以後、校田之日、細校令申、不得更然。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大同元年(八〇六)十二月甲戌【十五】》○庚戌。奉爲先帝、度僧百五十人、尼五十人。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五諒闇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正月庚寅朔》○春正月庚寅朔。上不受朝。諒闇也。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正月癸巳【四】》○癸巳。任官。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正月辛丑【十二】》○(『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辛丑。免丹後國加佐郡百姓租調。以水害殊甚。」(『日本紀略』)辛丑。遣使奉大唐綵弊於香椎宮。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正月丙午【十七】》○丙午。獻唐國信物於諸山陵。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正月庚戌【廿一】》○庚戌。任官。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正月壬子【廿二】》○壬子。任官。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正月丙辰【廿七】》○丙辰。大唐信物綾錦香藥等、班賜參議已上卿。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正月庚戌【廿一】》○庚戌。任官。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大同二年(八〇七)二月己未朔》○己未朔。勅。拠仮寧令、五位已上、欲出畿外奏聞。然則、自非經奏、不可出外。如聞。或就私事、恣赴畿外。量彼景迹、良乖憲法。從今而後、非賚印書、不得輙出。若有違反、録名奏申。或國吏阿容不申、共科違勅罪。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二月辛酉【三】》○(『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辛酉。將有大嘗之事。伊勢國爲由貴、備前國爲須貴」(『類聚國史』)辛酉。從五位下紀朝臣廣浜授正五位下。正六位上高階眞人眞永從五位下。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二月壬申【十四】》○壬申。左京人調田造庭繼殴父。稽之法、罪當斬刑。而時屬諒闇、不忍行誅。特宥處遠流、配伊豆國。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五四多産・『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三月辛卯【三】》○辛卯。相摸國愛甲郡P6074人物部國吉女、一産三男一女。賜稻三百束。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大同二年(八〇七)三月丁酉【九】》○丁酉。制。夷俘之位、必加有功。而陸奥國司、遷〈選カ〉出夷俘、或授位階、或補村長。寔繁有徒、其費無極。自今以後、不得輙行。若有功灼然、報酬無已者、按察使處分、然後叙補。不得國司輙行。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三月戊申【廿】》○戊申、任官。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三月庚戌【廿二】》○庚戌。群鳥數千羽、翔鳴空中。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四月戊午朔》○夏四月戊午朔。天皇始御前殿、七衞府各奉獻。宴飮終日、賜五位以上綿有差。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大同二年(八〇七)四月丙寅【九】》○丙寅。右大臣正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奉獻。飮宴終日、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借貸)大同二年(八〇七)四月壬申【十五】》○壬申。令諸國隨國大小、以正税貸國書生。以其不顧私産、常直國庁也。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四月癸酉【十六】》○癸酉。詔、。云々。罷參議號、獨置觀察使。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大同二年(八〇七)四月丙子【十九】》○丙子。皇太子奉獻。飮宴終日、賜五位已上禄有差。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四月己卯【廿二】》○己卯。詔、云々。近衞府者、爲左近衞、中衞府爲右近衞。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四〇宮人職員)大同二年(八〇七)四月癸未【廿六】》○癸未。勅。宮人之職、所掌不軽。隨茲充用、必可喚名。今勘于禮家、世婦以上、不喚其名。然則、先朝後宮、喚名不便。宜停先朝夫人已下任官者。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戊子朔》○五月戊子朔。雨雹。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庚寅【三】》○(『類聚國史』四〇〓司一〇七内舎人・『日本紀略』)庚寅。停〓司奏事、令内舎人奏之。其義一如〓司」(『日本紀略』)賀茂御祖神別雷神並奉授正一位。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辛卯【四】》○辛卯。先是、帝城北野、開新馬埒、以備P6075馬射。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壬辰【五】》○壬辰。鸞輿晨駕
臨御馬臺。大雨終日、埒地泥濘。四衞射畢、冒雨還宮。及乎後年、依無便、復本處。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癸巳【六】》○癸巳。曲宴。賜思惟已上衣被。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庚子【十三】》○(『日本紀略』)庚子。廃聖武皇帝國忌》○(『類聚國史』四〇采女七八賞賜)庚子。出雲采女外從五位下勝部公眞上、告病歸郷。便賜彼國稻五百束。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四〇采女・『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癸卯【十六】》○癸卯。停諸國貢采女。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壬子【十五】》○壬子。地大震。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癸丑【廿】》○癸丑。幸神泉。中務卿伊豫親王奉獻。宴飮終日、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大同二年(八〇七)五月甲寅【廿七】》○甲寅。賜左右近衞府生已上及女官物、有差。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六月辛未【十五】》○辛未。雨霰。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七五曲宴)大同二年(八〇七)六月壬申【十六】》○壬申。曲宴。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五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大同二年(八〇七)六月乙亥【十九】》○乙亥。賜從五位下三善宿禰姉繼度二人。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六月丙子【廿】》○丙子。任官
《卷十五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六月壬午【廿六】》○壬午。任官



P6076《卷十六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十六逸文〈起大同二年七月、盡同三年三月。〉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七月丙戌朔》○(『類聚國史』七五曲宴)秋七月丙戌朔。曲宴。賜五位已上衣被」(『日本紀略』)七月丙戌朔。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七三七月七日)大同二年(八〇七)七月壬辰【七】》○壬辰。御神泉苑。觀相撲。令文人、賦七夕詩。後日、文人詩綿有差。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五四多産)大同二年(八〇七)七月丙午【廿一】》○丙午。近江國蒲生郡人秦刀自売、一産二男一女、賜稻三百束。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七月癸酉【廿一】》○癸酉。畿内國司、聽私佃、守十町、介八町、掾六町、目四町、史生二町。云々。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大同二年(八〇七)七月甲寅【廿九】》○甲寅。幸神泉苑。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八月丙辰朔》○八月丙辰朔。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八月癸亥【八】》○(『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癸亥。遣使奉神寶並唐國信物於伊勢大神宮」(『類聚國史』三二遊宴)癸亥。曲宴。賜觀察使已上被、四位衣。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三六山陵)大同二年(八〇七)八月己巳【十四】》○己巳。大和山城二國、定八嶋〈祟道〉・河上(平城后藤原氏)・栢原〈桓武〉等山陵兆域、陵之四至、各有其限。其百姓田地并地、在八嶋・河上二陵界内者、以乘田賜之。但地者、准估賜直。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八月庚戌【十九】》○庚戌。下十五條憲法。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八月乙亥【廿】》○乙亥。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大同二年(八〇七)八月己卯【廿四】》○己卯。五木内親王、禊於葛野川。即入野宮。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八月辛巳【廿六】》○辛巳。任官。P6077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大同二年(八〇七)八月癸未【廿八】》○癸未。幸神泉苑。宴五位已上、賜綿有差。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八七斷罪)大同二年(八〇七)九月戊子【四】》○九月戊子。律師傳燈大法師位脩哲免。依綱政不修、及対詔使無禮也。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七四九月九日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九月癸巳【九】》○癸巳。幸神泉、觀射。詔曰。今詔〈久〉。弓射都可波須事〈波〉、本〈與利〉正月〈乃〉行事〈奈利〉。但正月者、三節豐樂聞食〈之〉、雜事〈毛〉繁〈久〉、無暇〈支〉月〈奈利〉。此月者、時〈毛〉涼〈久〉、射禮都可波須〈爾毛〉便〈爾〉在〈利〉。又九月九日者、菊花豐樂聞食日〈爾〉在〈止毛〉、忌避所由〈爾〉依〈弖〉、比年乃間停〈支止〉聞行〈須〉。然時節〈止〉云物者、不可虚擲〈止〉、自昔云來〈留〉事〈毛〉在依〈天奈毛〉此豐樂聞食〈之〉始賜〈布〉。故是以御酒賜〈倍〉惠良支退〈止之奈毛〉、酒幣〈乃〉大物賜〈久止〉宣。賜親王已下文人已上物有差。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大同二年(八〇七)九月己亥【十五】》○己亥。山陽道觀察使正四位下皇太弟傅不兼宮内卿藤原園人言。播磨國内、封戸巨多、運租之労、於民爲弊。加以、堺近都下、雜用繁多。動用穀穎、不足支用、不動之貯、只九萬斛。熟尋其源、由封戸之數多也。伏望。請減省春宮坊并諸寺封五百戸、以付東國、即収其租、以爲不動。然則弊民斯息、貯物自積者。許之。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大舎人寮・『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九月甲辰【廿】》○甲辰。依令、定左右大舎人員各八百人。先是、改令半減。至是復舊。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九月乙巳【廿一】》○乙巳。幸神泉苑。琴歌間奏。四位已上P6078共挿菊花。于時、皇太弟頌歌云。@美耶比度能、曽能可邇米豆留、布智波賀麻岐美能、於保母能太利太流祁布 宮人(みやびと)の その香(か)に感(め)づる 藤袴(ふじはかま) 君(きみ)の大物(おほもの)手折(たを)りたる今日(けふ) K010。上和曰。@袁理比度能己己呂乃麻丹眞布知波賀麻宇倍伊呂布賀久爾保比多理介利 をり人(ひと)の 心(こころ)のまにま 藤袴(ふじはかま) うべ色(いろ)深(ふか)くらむや 匂(にほ)ひたりけり K011。群臣倶稱萬歳。賜五位以上賜被。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大同二年(八〇七)九月己酉【廿五】》○己酉。皇后奉獻。宴飮終日、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九月壬子【廿八】》○(『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壬子。東海道觀察使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兄雄言。當道諸國、正税公廨、准戸數、増減爲擧。許之」(『日本紀略』)壬子。勅。巫覡之徒、好説禍福、庸愚之輩、深信妖言、淫祀斯繁。自今以後、一切禁斷。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丙辰【三】》○丙辰。令三位以上並緒浅紫。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出納官物)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戊午【五】》○戊午。勅。拠令、倉藏給用、皆承官符。而今官符下中務省、省移諸司、然後出納、大改令意。宜改此令、一依令條。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五四多産)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丙寅【十三】》○丙寅。相摸國人太田部直守宅売、一産一男二女、賜稻三百束。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大舎人寮)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己巳【十六】》○己巳。停内竪、令左右大舎人寮、各一百人。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辛未【十八】》○辛未。定左右衞士府官人服色。大尉六位著深緑、少尉七位着浅緑、主帥着紺布。先是、大尉着緋、少尉・主帥着浅緑、无所拠。是以改。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壬申【十九】》○壬申。公卿奏曰。云々。頃年國司交代、皆四考爲限。宜以六歳爲限。許之。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口分田)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丙子【廿三】》○丙子。大宰府言。壱伎多〓兩嶋、校出隱田P6079一百〓町。須准諸國例、賜嶋司公廨田并郡司職田。以外悉班田百姓口分。〈云々〉者。許之。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辛巳【廿八】》○辛巳。蔭子藤原宗成、勸中務卿三品伊豫親王、潜謀不軌。大納言藤原雄友聞之、告右大臣藤原内麻呂。於是、親王遽奏宗成勸己反之状。即繋於左近府。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壬午【廿九】》○壬午。車駕禊於葛野川、縁大嘗事也。山城國奉獻。賜五位已上被。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月癸未【卅】》○癸未。繋宗成於左衞士府、按驗反事。宗成云。首謀反逆是親王也。遣左近中將安倍兄雄・左兵衞督巨勢朝臣野足等、率兵百五十人、囲親王第。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一月乙酉【二】》○乙酉。停大嘗事。乱故也。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一月癸丑【六】》○癸丑。徙親王并母夫人藤原吉子於川原寺、幽之一室、不通飮食。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一月庚午【十一】》○庚午。詔曰。云々。解却謀反之輩。又以廃親王之状、告于栢原山陵。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一月乙未【十二】》○乙未。親王母子、仰藥而死。時人哀之。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一月丙申【十三】》○(『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七二踏歌)丙申。停正月七日・十六日二節」(『日本紀略』)丙申。配流宗也等。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一月己亥【十六】》○己亥。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一月庚子【十七】》○(『類聚國史』一五九口分田)庚子。停京戸口田授外國之例」(『日本紀略』)庚子。例修造大井。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一月辛丑【十八】》○(『類聚國史』四〇采女)辛丑。停諸國貢采女。唯択留其年老有労者卅二人、任舊終身。若叙五位已上及補雜色者、即除采女名」(『日本紀略』)辛丑。制。正權官、依階爲次。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一月乙巳【廿二】》○乙巳。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一七八修法・『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二月甲寅朔》○十二月甲寅朔。大宰府言。於大野城P6080鼓峰、興建堂宇、安置四天王像、令僧四人、如法修行。而依制旨、既從停止、其像并法物等、並遷置筑前國金光明寺畢、其堂舎等今猶存焉。而遷像以來、疫病尤甚。伏請。奉遷本處者。許之。但停請僧修行。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八〇布帛長短法)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二月乙丑【十二】》○乙丑。詔曰。云々。宜百姓所輸調庸雜物、推改常法。今須一丁輸絹、若〓、長一丈、闊二尺、四丁成疋、其余准此、折中商量、謹從軽薄、納民富寿、將待人給家足、復於恒典。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四〇内侍司)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二月辛未【十八】》○十八日辛未。公卿奏言。謹検令條、尚侍者、供奉常侍奏請宣傳。而禄令准從五位。典侍者、若无尚侍、代掌宣傳。而准從六位。掌侍者、雖不得奏請、而臨時處分、得宣傳。而准從七位。所務是重、准位猶卑。伏望。昇進爵級、品秩相當。尚侍准從三位、典侍從四位、掌侍從五位。許之。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二月壬申【十九】》○壬申。宴侍臣文武官直事者、給綿有差。觀察使已上、重更賜衾。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二年(八〇七)十二月戊寅【廿五】》○(『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戊寅。遣使賑給京中疫者。」(『日本紀略』)是冬。烏雀乳。桃李華。
《卷十六(『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逸文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癸未朔》○正月癸未朔。廃朝。以風寒以上也。宴五位已上於前殿、賜物有差。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子日)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戊子【六】》○戊子。曲宴。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出納官物一七三疾疫)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己丑【七】》○己丑。勅。夫輸納官物、節制分明、勘責違闕、科條厳峻。而諸司怠慢、鮮有遵行。不加督察、何以P6081懲粛。宜諸國所進雜物、全好濫悪之品、并見進未進、合期過期等事、國別細勘、具録上奏。各期限月後卅日内奏盡。即當隨時黜陟、以励將來、兼下刑部、依法科處。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壬辰【十】》○壬辰。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甲午【十二】》○甲午。遣使、將医藥、京中病人。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乙未【十三】》○乙未。遣使、埋斂京中骼〓。勅。頃者、疫癘方熾、死亡稍多。庶資惠力、救茲病苦。宜令諸大寺及畿内七道諸國、奉讀大般若經。又給京中病人、米及鹽〓等。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子日)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庚子【十九】》○庚子。曲宴。賜侍臣衣被。
《卷十六逸文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壬寅【廿】》○(『令集解』職員令)壬寅。詔曰。觀時改制、論代立規、往古沿革、來今莫革。故虞夏分職、損益非同。求之変通、何常准之有也。思欲省司合吏、少牧多羊、致人務於清閑、期官僚於簡要。」(『類聚國史』一〇七内舎人)減内舎人、定四十員。」(『類聚國史』一〇七内匠寮)其画工漆部二司、併内匠寮。」(『類聚國史』一〇七縫殿寮一〇七采女司)」(『類聚國史』一〇七隼人司)縫部采女二司、併縫殿寮。隼人司、併衞門府。」(『類聚國史』一〇七刑部省)臓物司、併刑部省。刑部解部、宜從省廃。」(『類聚國史』一〇七大膳職)筥陶司、併大膳職。主醤主果餅司、宜從省廃。」(『類聚國史』一〇七木工寮)鍛冶司併木工寮。」官奴司、併主殿寮。(『類聚國史』一〇七主殿寮)」(『類聚國史』一〇七彈正臺)内禮司、併彈正臺。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癸卯【廿一】》○癸卯。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
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丁未【廿五】》○丁未。正六位上宇智王・仲雄王、並授從五位下。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兄雄正四位下。從四位下吉備朝臣泉・巨勢朝臣野足從四位上。正五位下P6082藤原朝臣今川・安倍朝臣枚麻呂・紀朝臣廣浜從四位下。從五位上百濟王聡哲・坂田宿禰奈弖麻呂・多朝臣入鹿・安倍朝臣鷹野・大伴宿禰久米主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紀朝臣越麻呂・石川朝臣浄直・藤原朝臣城主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林宿禰佐婆・豐宗宿禰廣人・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貞本・紀朝臣繼足・菅野朝臣高世・佐伯宿禰耳麻呂・田口朝臣雄繼從五位下。正六位上〓井宿禰家主・山田連弟分・物部敏久外從五位下。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戊申【廿六】》○戊申。給右京遭疫者綿。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庚戌【廿八】》○(『類聚國史』一〇七内舎人)庚戌。始令内舎人、與監物主計、出納諸司雜物。其辨官中務民部等、並不與焉。」(『類聚國史』七九禁制)禁葬埋雄河内國交野雄徳山。採造御器之土也。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大同三年(八〇八)正月辛亥【廿九】》○(『類聚國史』九九叙位)辛亥。正六位上大枝朝臣繼吉授從五位下。以鋳錢之事也。」(『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在尾張國佐味親王墾田八町、爲公田。以爲民有妨也。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大同三年(八〇八)二月癸丑朔》○癸丑朔。曲宴。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大同三年(八〇八)二月丙辰【四】》○(『類聚國史』一〇七大学寮)丙辰。減大学直講博士一員、置紀傳博士。」(『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勅。今聞。往還百姓、在路病患、或因飢渇、即到死亡。是誠諸司不存格旨、村里無意看養也。又頃者疫癘稍多、屍骸無斂、露委路傍、甚乖掩骼埋〓之義。宜令諸國巡検P6083看養、一依先格、所有之骸、皆悉収斂。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二月丁巳【五】》○丁巳。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大同三年(八〇八)二月丙寅【十四】》○丙寅。曲宴。賜侍臣衣被。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二月甲戌【廿二】》○甲戌。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二月丙子【廿四】》○丙子。御大極殿、祈祷名神。爲天下疫氣熾也。
《卷十六逸文大同三年(八〇八)二月庚申【廿八】》○庚申。木工寮奉獻。曲宴、賜五位已上被有差。(『類聚國史』三二遊宴)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二月辛巳【廿九】》○(『類聚國史』七八獻物)辛巳。右大臣藤原朝臣奉獻。賜五位已上衣被。」(『類聚國史』七三三月三日・『日本紀略』)詔曰。朕孝誠有闕、奉親無從。橋山崩心、仰遺剣而已遠。穀林茹恨、望遊冠而何及。況復春風動樹、結蓼思終天。秋露霑叢、貫棘心於畢地。夫三月者、先皇帝及皇太后登遐之月也。在於感慕、最似不堪。三日之節、宜從停廃。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大同三年(八〇八)三月癸未朔》○三月癸未朔。令天下諸國、七日之内、共講仁王經。爲疫病也。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大同三年(八〇八)三月庚戌【八】》○庚戌。内裏及諸司左右京職、講説仁王經。爲疫病也。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三月甲辰【廿二】》○甲辰。黄雨。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三月丁未【廿五】》○丁未。任官。
《卷十六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中務省)大同三年(八〇八)三月戊申【廿六】》○戊申。省中務省史生十員。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三月己酉【廿七】》○己酉。太田親王薨。
《卷十六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三年(八〇八)三月庚戌【廿八】》○庚戌。黄雨。
《卷十六逸文(『扶桑略記』)大同三年(八〇八)三月□□》○□□。傳燈大法師位仁秀卒于充野寺。俗姓物部首、伊豫國人也。法師落飾之日、操行不修、登壇之後、学業殊進、可謂開走東箭比血之南金者也。傳燈之勤、仰〓於龍樹、瀉瓶之敏、无謝於馬鳴。証無猶予、不待疑文、文義既弘、学徒欽尚。春夢於情塵、秋思驚於識浪。P6084



P5105《卷十七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十七〈起大同四年四月、盡四年四月。〉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天推國高彦天皇〈平城天皇〉。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四月甲寅【壬子朔三】》○夏四月甲寅。令山陰道觀察使正四位上兼民部卿菅野朝臣眞道攝行東海道事。山陽道觀察使正四位下兼皇太弟傅宮内卿藤原朝臣園人攝行北陸道事。右少辨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智治麻呂爲兼神祇大副。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四月己未【八】》○己未。從五位下紀朝臣咋麻呂爲中務少輔。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眞勝爲治部少輔。陰陽頭備中守如故。從五位下淡海朝臣貞直爲雅樂頭。從五位上菅野朝臣庭主爲木工頭。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四月甲子【十三】》○甲子。内舍人廿人准少監物賜馬料。以出納官物也。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四月丁卯【十六】》○丁卯。有二烏集於若犬養門樹枝上。接翼交頚倶死。終日不墜。遂爲人被打墜。時人以爲。北陸道觀察使從四位上藤原朝臣仲成。典侍正三位藤原朝臣藥子兄妹招尤之兆。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四月庚午【十九】》○庚午。外從五位下飛騨國P5106造祖門爲主計助。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四月壬申【廿一】》○壬申。淡路國飢。以播磨國穀賑給。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四月癸酉【廿二】》○癸酉。從四位下□田女王卒也。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四月乙亥【廿四】》○乙亥。幸神泉苑。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四月辛巳【卅】》○辛巳。驛鈴遺在廊下者自鳴。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壬午朔》○五月壬午朔。曲宴。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癸未【二】》○癸未。廢但馬國□三驛。以不要也。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甲申【三】》○甲申。先是詔衞門佐從五位下兼左大舍人助相摸介安倍朝臣眞直。外從五位下侍醫兼典藥助但馬權掾出雲連廣貞等。撰大同類聚方。其功既畢。乃於朝堂拜表曰。臣聞。長桑妙術。必須湯艾之治。太一秘結。猶資鍼石之療。莫不藥力迥助。拯殘魂於〓厄。醫方所鍾。續遺命於斷□雖一貫。典墳澄心願。猶復降懷醫。家汎觀攝生。乃詔右大臣。宜令侍醫出雲連廣貞等依所出藥。撰集其方。臣等奉宣修□在尋詳。愚情所及靡敢漏。□成一百卷。名曰大同類聚方。宜校始訖。謹以奉進。但凡厥經業不詳習。年代懸遠。注紀絲錯。臣等才謝稽古。學拙知新。輙呈管窺。當夥紕謬。不足以對揚天旨。酬答聖恩。悚忸之□墜氷谷。謹拜表以聞。帝善之。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丙戌【五】》○丙戌。停馬射。以天下疫病也。』勅。如聞。大同元年洪水爲害。餘弊未復。去年以來。疫病流行。横斃者衆。顧彼困厄。深懷矜愍。P5107思施恩徳。以慰黎烝。宜大同元年被水損七分已上戸。所擧正税未納。悉從免除。』是日曲宴。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戊子【七】》○戊子。幸神泉苑。』令畿内七道諸國停貢相撲人。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己丑【八】》○己丑。遣使療治左右京病民。』勅。去年□用□□□百姓之間。新錢未多。宜新舊列用。暫濟民乏。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庚寅【九】》○庚寅。從五位下田口朝臣息繼爲右少辨。阿波守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繼爲雅樂助。從五位下紀朝臣貞成爲河内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伊勢臣爲齋宮頭。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辛卯【十】》○辛卯。詔曰。朕以寡昧。虔嗣丕基。履薄如傷。黔首之隱是恤。馭奔若〓。紫宸之尊非寧。尅己思治。勵精施政。而仁無被物。誠未感天。自從君臨。咎徴斯應。頃者天下諸國。飢餒繁興。疫癘相尋。多致夭折。朕之不徳。〓及黎元。撫事責躬。〓焉疚首。或恐政刑乖越。上爽靈心。漫汗煩苛。下貽人〓。此皆朕之過也。兆庶何辜。靜言念之。無忘監寐。詩不云乎。民亦勞止。〓可小康。其畿内七道言上飢疫諸國者。今年之調。宜咸免除。仍國司親巡郷邑。醫藥營救。兼令國分二寺轉讀大乘一七箇日。左右京亦宜遣使普加振贍。庶幾爲善有効。濟困窮於畝糧。脩徳不虚。返遊魂於岱録。務崇寛惠。副朕意焉。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甲午【十三】》○甲午。幸神泉苑。宴P5108群臣。賜錢有差。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乙未【十四】》○乙未。從四位上巨勢朝臣野足爲兼近江守。左兵衞督左京大夫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國雄爲介。式部大輔從四位下賀陽朝臣豐年爲兼下野守。從五位下谷忌寸野主爲土左守。從五位下紀朝臣長田麻呂爲筑前守。』是日。置筑前國守介掾大少目各一員。先是令府官攝行國政。彼此相讓。心非專一。事多廢闕。因茲改焉。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丙申【十五】》○丙申。播磨國獻白燕二。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戊戌【十七】》○戊戌。東宮奉獻。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庚子【十九】》○庚子。從四位下民部大輔安倍朝臣枚麻呂以年老致仕。許之。』山陽道觀察使正四位下皇太弟傅兼宮内卿藤原朝臣園人奏言。當道播磨。備中。備後。安藝。周防等五箇國。去延暦四年以降。廿四年已往。庸并雜穀等未進。其數不少。良由頻年不稔。人民彫弊也。今將追辨本色。國司則或死或替。相續難成。百姓則且病且飢。運進太難。伏望未進代。一收穎稻。混合正税。庶於公無損。於私得便。但任觀察使以來。一依舊令辨進。許之。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壬寅【廿一】》○壬寅。奉黒馬於丹生川上雨師神。以祈雨也。』從四位上吉備朝臣泉爲
左大辨。左衞士督從四位上藤原朝臣仲成爲兼右大辨。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蘰麻呂爲右大舍人頭。P5109美濃守如故。從五位下雄川王爲散位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彦爲治部大輔。右京大夫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藤繼爲兼兵部大輔。從五位上和朝臣建男爲少輔。侍從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世繼爲兼宮内卿。外從五位下山田連弟分爲内掃部正。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弟貞爲攝津介。内匠頭從五位上平群朝臣眞常爲兼尾張守。從五位下佐伯宿禰社屋爲美濃守。從五位下□志可□眞廣爲介。從五位下紀朝臣長田麻呂爲太宰少貳。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鯛取爲筑前守。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甲辰【廿三】》○甲辰。雨。群臣言。今日甘雨。不可不賀。皇帝曰。朕亦有此情。群臣稱萬歳。仍飮宴終日。有司奏樂。賜物有差。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乙巳【廿四】》○乙巳。停有品親王月料。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己酉【廿八】》○己酉。從六位下坂上大宿禰大野授從五位下。正四位下安倍朝臣兄雄爲畿内觀察使。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緒嗣爲東山道觀察使。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繼爲左大舍人助。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眞直爲右大舍人助。右衞士佐相摸介如故。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道雄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山人爲雅樂頭。但馬介如故。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繼彦爲民部大輔。從四
位下藤原朝臣今川爲美濃守。從四位上P5110藤原朝臣緒嗣爲陸奧出羽按察使。東山道觀察使右衞士督如故。從五位下佐伯宿禰社屋爲但馬守。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大野爲陸奧鎭守副將軍。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五月辛亥【三十】》○辛亥。但馬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壬子朔》○六月壬子朔。曲宴。賜五位已上衣被。』從五位下文室眞人正嗣爲中務少輔。豐後守如故。從五位下雄川王爲大監物。從五位下大枝朝臣永山爲大學頭。從五位下紀朝臣咋麻呂爲散位頭。外從五位下山田連弟分爲伊賀守。』東山道觀察使從四位上守刑部卿兼右衞士督陸奧出羽按察使臣藤原朝臣緒嗣言。伏奉去月廿八日勅。以臣遷任東山道觀察使。兼帶陸奧出羽按察使。臣以弱庸。躡□非據。負乘之咎。年月積淹。今復恩寵崇重。方任加授。無所逃責。榮悚相交。臣聞。簡才官人。聖上之通範。量力就列。臣下之恒分。臣性識羸劣。久纏疾痾。戎旅之圖。未嘗所學。而委愚臣。專總邊鎭。軍機多變。兵術靡常。若萬一有躓。事意相違。即非啻微臣之死罪。還亦國家之大勞也。當今天下困疫。亡歿殆半。丁壯之餘。猶未休息。是知民窮兵疲。而守不可止。忽有不虞。何用支防。又臣前屡言。軍事難成。今當其位。益知不堪。伏願P5111陛下。曲賜鑒察。特愍臣之駑駘。免有臨時之失。不任悚懼屏營之至。謹昧死奉表以聞。觸輕宸威。罔識攸措。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甲寅【三】》○甲寅。山城國久世郡地六町賜高丘親王。』散位從三位藤原朝臣乙叡薨。右大臣從一位豐成之孫。右大臣贈從一位繼繩之子也。母尚侍百濟王明信被帝寵渥。乙叡以父母之故。頻歴顯要。至中納言。性頑驕好妾。而縁山臨水。多置別業。以信宿之。必備内事。推國天皇爲太子時。乙叡侍宴。瀉酒不敬。天皇含之。後遘伊豫親王事。辟連乙叡。免歸于第。自知無罪。以憂而終。時年〓八。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己未【八】》○己未。増大宰府并管内諸國官人歴。以爲五年。停賜交替料。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庚申【九】》○庚申。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全成爲雅樂助。從五位下笠朝臣庭麻呂爲玄蕃助。正五位下百濟王聡哲爲刑部大輔。越後守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良門爲大和介。鎭守將軍從五位下百濟王教俊爲兼陸奧介。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大野爲權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清主爲左馬頭。從五位上坂上大宿禰石津麻呂爲右馬頭。外從五位下道嶋宿禰御楯爲陸奧鎭守副將軍。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壬戌【十一】》○壬戌。西海道觀察使兼大宰帥從三位藤原朝臣繩主上表曰。伏奉發中之詔。擢臣P5112爲西海道觀察使。兼賜食封。恭聞顯命。恩越恒品。心魂震奮。啓處無地。臣聞。諸道觀察使。任在内官。更無外澤。至于賜封。固其宜矣。於臣身居當道。饒給公廨。兼亦食邑。偏濫殊甚。又臣性識庸虚。一無足取。况乎奉使經歳。政達未聞。伏願奉返使封。少免素〓[冫+食]。區區丹愿。伏待矜允。謹遣少典正七位下臣山田造益人。奉表以聞。詔報曰。忽省來表。獨辭使封。執志謙退。聲溢時聽。但遠出外州。人之所苦。卿者爲方牧。兼居蕃鎭。思欲分憂同康景化。忠肅之懿。優賞斯期。宜得此意。無煩重表。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甲子【十三】》○甲子。禁中有一株橘樹。彫枯經日。生意既盡。忽生花葉。楚楚可愛。因茲右近衞府奉獻。宴飮。賜物有差。』散位從四位下安倍朝臣弟當卒。正五位上勳五等船守之孫。美作守從五位上意比麻呂之男也。寳龜四年叙從五位下。延暦廿年授從四位下。清愼作性。夙夜在公。不過擁門。無事資産。家風也。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壬申【廿一】》○壬申。省因幡國八上郡莫男驛。智頭郡道俣驛馬各二匹。以不縁大路乘用希也。』東山道觀察使從四位上守刑部卿兼右衞士督陸奧出羽按察使臣藤原朝臣緒嗣言。臣染疾已還。年月久矣。幸沐天地覆〓之恩。遂荷聖明昌泰之運。P5113臣至今日。實頼鴻私。臣聞。定刑名决疑〓者。刑官之職掌也。然則罪之輕重。人之死生。平反所由。最合留意。又禁衞宮掖。検校隊仗者。衞府之守局也。然則以時巡検。臨事陳設。若有闕失。罪更寄誰。是故快課拙。常慮其難。况今以庸愚。當出遠鎭。毎思方任。未遑内官。豈帶宿衞。遥臨邊要。伏望解辭文武兩職。且避賢路。且專劣懷。斯臣之中識。匪敢外飾。無任丹款懇切之至。謹昧死奉表陳情以聞。』是日。令有品親王并諸司把笏者進役夫。各有差。爲防葛野河也。』從五位下葛井宿禰豐繼爲右京亮。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魚取爲大和介。從五位下紀朝臣百繼爲上野權介。右衞士佐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良門爲越後守。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乙亥【廿四】》○乙亥。從五位下和朝臣男成爲大監物。從五位下礒野王爲圖書頭。駿河守如故。從五位下永原朝臣最弟麻呂爲諸陵頭。從五位下中臣丸朝臣豐國爲大炊頭。從五位下雄川王爲正親正。從五位下御長眞人仲嗣爲左兵庫頭。』勅。用印之事。應據令格。宜諸國觀察使印。一從停止。若事可行下。准諸司請印。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丙子【廿五】》○丙子。内匠助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益成爲兼常陸介。右大舍人頭從四位下藤原P5114朝臣縵麻呂爲兼美濃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今川爲越前守。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六月己卯【廿八】》○己卯。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眞野爲少納言。正四位上菅野朝臣眞道爲左大辨。山陰道觀察使如故。從五位下田口朝臣息繼爲左少辨。阿波守如故。神祇大副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智治麻呂爲兼右少辨。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承之爲大監物。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園人爲民部卿。山陽道觀察使東宮傅如故。從四位上吉備朝臣泉爲刑部卿。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辛巳朔》○秋七月辛巳朔。日有蝕之。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甲申【四】》○甲申。勅。夫鎭將之任。寄功邊戍。不虞之護。不可暫闕。今聞。鎭守將軍從五位下兼陸奧介百濟王教俊。遠離鎭所。常在國府。儻有非常。何濟機要。邊將之道。豈合如此。自今以後。莫令更然。』廢攝津國河邊郡畝野牧。爲牧馬逸出損害民稼。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丁亥【七】》○丁亥。幸神泉苑。觀相撲。令文人賦七夕詩。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己丑【九】》○己丑。從五位上多治比眞人八千足爲少納言。正五位下安倍朝臣鷹野爲内藏頭。右近衞少將武藏守如故。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眞野爲木工助。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眞雄爲主殿頭兼備前守。右近衞少將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岡繼爲掃部□。正五位下布勢朝臣尾張麻呂爲攝津守。右衞士佐從五位下P5115紀朝臣百繼爲兼越前介。從五位下大宅眞人淨成爲土左守。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辛卯【十一】》○辛卯。曲宴。賜侍臣衣被。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癸巳【十三】》○癸巳。禁苅麥苗。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乙未【十五】》○乙未。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全成爲大監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承之爲縫殿助。從五位上石川朝臣繼人爲玄蕃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岡繼爲刑部大輔。從五位下讃岐公千繼爲少輔。備前權介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淨岡爲典藥頭。』是日。詔曰。八屯之士。本斷窺覦。七萃之卒。義在禦侮。然則雖鉤陳所當。事資不虞。而變通之理。不必守株。今者巨猾無聞。姦究不興。多置禁兵。空備警衞。靜而忖度。孔無爲也。正始之減吏員。建武之省國邑。蓋如此故也。其七衞府雜任已下。員伍稠疊。思從減省。卿等詳議。定數奏聞。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丙申【十六】》○丙申。勅。陸奧鎭守官人。遷代之期。未有年限。宜自今以後。一同國司。其醫師以八考爲限。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庚子【廿】》○庚子。停内藏寮御履長上一人。内膳司食長上一人。料理長上一人。藥師寺木工長上二人。東大寺別勅長上一人。金銀銅鐵長上一人。西大寺木工長上二人。法華寺一人。秋篠寺一人。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辛丑【廿一】》○辛丑。曲宴。賜觀察使已上衾。四位已上衣。』是日。令内親王及命婦進堀P5116葛野川役夫。各有差。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壬寅【廿二】》○壬寅。廢衞門併左右衞士府。廢衞士府主帥各六十人。置門部各一百人。其諸門禁衞出入禮儀及門籍門〓等事。令衞士府主之。仍號曰左右靭負府。其左右近衞及左右兵衞等府。近衞兵衞元各四百人。今定各三百人。使部元各卅人。今定各十人。從五位下紀朝臣百繼爲左衞士權佐。越前介如故。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眞直爲右衞士佐。相模介如故。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七月丁未【廿七】》○丁未。幸大堰。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庚戌朔》○八月庚戌朔。曲宴。賜五位已上衣被。』加太政官少納言一員。併左右大舍人寮爲一。加少屬一員。加内藏寮少允一員。其隼人司。依今年正月廿日詔書。既從廢省。併衞門府。而衞門府併左右衞士府。仍更置此司。隷兵部省。但廢佑一員使部二人。加大藏省大丞大録。大膳職少進少屬各一員。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壬子【三】》○壬子。從四位下三諸朝臣綿麻呂爲大舍人頭。右兵衞督播磨守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繼爲助。正五位下御長眞人廣岳爲宮内大輔。』勅。齋宮寮之炊部司。元長官一人。而今改置長官主典。宜准舍人藏部等司官位。』散位從四位下葛野王卒。三品〓田親王之第四男。時年卅P5117也。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乙卯【六】》○乙卯。令諸國進徭帳。爲諸國雜徭差役各殊也。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庚申【十一】》○庚申。外從五位下難波連廣成爲内藥正。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乙丑【十六】》○乙丑。野狐窟朝堂院中庭常棲焉。經十餘日而不見。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庚午【廿一】》○庚午。勅。凡貢調庸。期限已明。至有違闕。科條亦具。而諸國司等。不遵憲章。多致闕怠。積習實亦。頓難懲肅。宜後令條期。各七箇月。特莫効罪。不得以此更爲合期。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辛未【廿二】》○辛未。幸神泉苑。飮宴極歡。賜五位已上綿。各有差。』正五位下御長眞人廣岳爲左中辨。從五位下大伴宿禰彌繼爲中務少輔。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眞野爲大監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承之爲大藏少輔。從五位下文室眞人正嗣爲齋宮頭。豐後守如故。從四位下紀朝臣廣濱爲美濃守。右京大夫如故。從五位下和朝臣雄成爲豐前□從五位下紀朝臣百繼爲左衞士佐。越前介如故。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癸酉【廿四】》○癸酉。廢監物主典。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乙亥【廿六】》○乙亥。齋内親王禊於葛野川。即移入野宮。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八月丙子【廿七】》○丙子。夜。左右兵庫鉦鼓自鳴。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九月辛巳【庚辰朔二】》○九月辛巳。勅。伊勢大神并度會二宮大内人各三員。元是白丁。自今以後。宜預外考并把笏。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九月癸未【四】》○癸未。齋内親王向伊勢。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九月甲申【五】》○甲申。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眞直爲少納言。右衞士佐相摸介如故。天文博士外從五位下志斐連國守爲P5118兼陰陽博士。從五位下中科宿禰雄庭爲主計頭。外從五位下犬上朝臣望成爲助。外從五位下飛騨國造祖門爲主税助。從五位上多治比眞人八千足爲大藏大輔。正五位下百濟王教徳爲宮内大輔。從五位上高橋朝臣祖麻呂爲大膳大夫。安藝守如故。從五位下大原眞人眞福爲備後守。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九月庚寅【十一】》○甲寅。大白晝見。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九月乙未【十六】》○乙未。勅。權入食封。限立令條。比年所行。甚違先典。其招提寺封五十戸。荒陵寺五十戸。妙見寺一百戸。神通寺廿戸。宜且納穀倉院。』禁私養鷹。其特聽養者。賜公驗焉。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九月戊戌【十九】》○戊戌。幸神泉苑。有勅。令從五位下平群朝臣賀是麻呂作和歌曰。@伊賀爾布久。賀是爾阿禮婆可。於保志萬乃。乎波奈能須惠乎。布岐牟須悲太留 如何(いか)に吹(ふ)く 風(かぜ)にあればか 大島(おほしま)の 尾花(をばな)の末(すゑ)を 吹(ふ)き結(むす)びたる K002。皇帝歎悦。即授從五位上。』勅。去五月詔書曰。言上飢疫諸國者。今年之調。宜咸免除者。然則遭疫國内。理須咸免。詔旨分明。不足致疑。今聞。或國司等。免見病之輩。徴未病之民。愚吏之失。還致民憂。宜早下知。莫令更然。其浪人調。并中男作物。亦准於此。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九月己亥【廿】》○己亥。詔曰。官多則政黷。人少則事稽。故省併量宜。委寄期要。昔諸司百寮。有閑有劇。是以資俸賞賜。或厚或薄。今官既從改。賞何依舊。宜要P5119劇馬料時服公廨。悉革前例。普給衆司。詳爲條例。具以奏聞。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九月庚子【廿一】》○庚子。勅。去大同元年十一月六日格云。頻年不稔。民弊特甚。非有輕租。何得自存。伊賀。紀伊。淡路三箇國田租。始自今年六箇年。收不四得六。亦今年三月十九日格云。收備後。安藝。周防等國田租。不四得六。有疑通計。宜毎戸立率。免四收六。莫用通計之法。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九月乙巳【廿六】》○乙巳。大和國言。此國水田一萬七千五百餘町。河内。和泉兩國田一萬七千餘町。以此比彼。多少無異。而班田使員。已倍兩國。伏請准河内等國。省使員數。除民之弊。許之。仍省次官一人。判官二人。主典二人。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月己酉朔》○冬十月己酉朔。宴五位已上。賜綿有差。』從五位下佐伯王爲大監物。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全成爲縫殿助。大外記從五位下豐宗宿禰廣人爲兼主税頭。山陰道觀察使判官。陰陽助如故。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月乙卯【七】》○乙卯。遊獵北野。布勢内親王奉獻。飮宴極日。有司奏樂。賜五位以上衣被。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月丙辰【八】》○丙辰。左衞士坊失火。燒百八十家。賜物有差。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月丁卯【十九】》○丁卯。廢能登國能登郡越蘇。穴水。鳳至郡三井。大市。待野。珠洲等六箇驛。以不要也。』東山道觀察使左近衞中將正四位下行春宮大夫安倍朝臣兄雄卒。從五位上粳蟲之孫。P5120无位道守之子也。乏文堪武。性好犬。高直有耿介之節。所歴之職。以公廉稱。伊豫親王無罪而廢。當上盛怒。群臣莫敢諌者。兄雄抗辭固爭。雖不能得。論者義之。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月庚午【廿二】》○庚午。群烏集朝堂院東一殿。啄剥座茵。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月乙亥【廿七】》○乙亥。行幸近江國大津。修禊。以御大甞也。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月丁丑【廿九】》○丁丑。制。稽於前例。大甞散齋三月也。自今以後。以一月爲限。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一月辛巳【戊寅朔四】》○十一月辛巳。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右大辨。左大辨正四位上菅野朝臣眞道爲兼大藏卿。從五位下谷忌寸野主爲内掃部正。左兵衞督從四位上巨勢朝臣野足爲兼春宮大夫。近江守如故。』是夜有盜入内藏寮府。爲人所圍。時屬大甞。恐其自殺。遣使告喩。投昏出去。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一月戊子【十一】》○戊子。勅。如聞。大甞會之雜樂伎人等。專乖朝憲。以唐物爲餝。令之不行。往古所譏。宜重加禁斷。不得許容。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一月辛卯【十四】》○辛卯。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以行大甞事也。』是夜。御朝堂院。行大甞之事。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一月壬辰【十五】》○壬辰。於豐樂殿宴五位已上。二國奏風俗歌舞。賜五位已上物。及二國獻物班給諸司。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一月癸巳【十六】》○癸巳。宴飮終日。賜五位以上衣衾。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一月甲午【十七】》○甲午。奏雜舞并大歌五節舞等。賜由貴主基兩國國郡司役夫物。各有差。』是日。從五位下葛井王授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新城王P5121從五位下。從四位下三諸朝臣眞屋麻呂。藤原朝臣大繼從四位上。正五位上藤原朝臣繼業。正五位下安倍朝臣鷹野從四位下。從五位上高橋朝臣祖麻呂。藤原朝臣繼彦。藤原朝臣道雄。紀朝臣田上。藤原朝臣眞雄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永原朝臣最弟麻呂。大伴宿禰人益。石川朝臣繼人。三嶋眞人年嗣。百濟王元勝。多治比眞人今麻呂。紀朝臣繩麻呂。讃岐公千繼。藤原朝臣山人。安倍朝臣眞勝。大中臣朝臣智治麻呂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弟守。紀朝臣越永。安倍朝臣寛麻呂。藤原朝臣弟葛。多朝臣人長。安倍朝臣清繼。齋部宿禰廣成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秦宿禰都伎麻呂外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名草直道主外從五位下。』賜五位已上揩衣。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一月丙申【十九】》○丙申。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緒嗣。吉備朝臣泉授正四位下。正四位上五百井女王。藤原朝臣勒子從三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藥子正四位下。无位紀朝臣田村子從四位下。從五位上三善宿禰姉繼。无位伊勢朝臣繼子正五位下。无位藤原朝臣佐禰子從五位上。无位坂上大宿禰井手子。大中臣朝臣百子。藤原朝臣高子。藤原朝臣岡子。正六位上P5122粟田朝臣仲繼從五位下。從七位上尾張連眞縵外從五位下。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一月甲辰【廿七】》○甲辰。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常麻呂爲神祇大副。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弟葛爲陰陽助。正五位上大野朝臣直雄爲兵部大輔。從五位下谷忌寸野主爲主殿助。從五位下新城王爲内掃部正。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繼業爲左京大夫兼大和守。侍從如故。從四位下紀朝臣廣濱爲右京大夫。美濃守如故。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鷹養爲造西寺長官。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清繼爲下野介。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智治麻呂爲丹波守。左兵衞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本爲兼但馬介。内藏助如故。式部少輔從五位下御室朝臣今嗣爲兼出雲介。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清足爲美作介。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弟守爲備前介。從五位下紀朝臣越永爲讃岐介。雅樂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山人爲兼伊豫守。從五位上多治比眞人今麻呂爲大宰少貳。從五位下巨勢朝臣諸成爲右兵庫頭。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一月丁未【卅】》○丁未。右衞士坊失火。燒七十八家。賜物有差。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二月戊申朔》○戊申朔。曲宴。奏樂。五位以上賜衣被。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二月辛亥【四】》○辛亥。外從五位下日下部連高道爲造酒正。從五位下伊勢朝臣繼麻呂爲園池正。助教P5123外從五位下名草直道主爲兼越中權掾。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二月壬子【五】》○壬子。勅。定額隼人。若有闕者。宜以京畿隼人。隨闕便補之。但衣服粮料。莫同舊人。特准衞士給之。其女者不在補限。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二月甲寅【七】》○甲寅。大雪。宴飮終日。五位已上賜綿有差。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二月丙辰【九】》○丙辰。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子伊太比。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惠子。賜姓永原朝臣。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二月甲子【十七】》○甲子。東山道觀察使正四位下兼行右衞士督陸奧出羽按察使臣藤原朝臣緒嗣言。臣以空虚。謬叨非據。司帶兩使。封食二百。兼復預武禁。寄備宿衞。荷恩則丘山非重。議勞則涓塵未効。心□神飛。罔知所〓。臣聞。擇才官人。聖上之宏規。量力取進。臣下之恒分。故名器無濫。授受惟宜。臣前數言。陸奧之國。事難成熟。至于今日。用臣委彼。退慮前言。益知不堪。加以今聞。國中患疫。民庶死盡。鎭守之兵。無人差發。又狂賊無病。強勇如常。降者之徒。叛端既見。因茲奧郡庶民。出走數度。儻乘隙作梗。何以支擬。臣生年未幾。眼精稍暗。復患脚氣。發動無期。此病歳積。兼乏韜略。若不許賎臣。猶任其事。縱令萬一有失。非只臣身之伏誅。還紊天下之大事。然則上損朝庭之威。下敗先人之名。伏願皇帝陛下。更簡良材。以代愚臣。方隅之鎭。速寄P5124其人。臣生長京華。未閑宣風。望請。咸返進所帶封職。被任熟國長官。且問百姓之苦。且療一身之病。雖製錦之誠慙於前古。特願天鑒紆光。曲賜矜允。無任兢懼慊懇之至。謹奉表以聞。經黷嚴〓。伏深戰越。有勅不許。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二月戊辰【廿一】》○戊辰。從六位下息長丹生眞人文繼授從五位下。外從七位下日置臣登主外從五位下。无位笠朝臣道成從五位下。道成。皇大弟乳母也。特有此叙。
《卷十七大同三年(八〇八)十二月丙子【廿九】》○丙子。免伊賀國大同元年正税未納一萬九千束。以水害殊甚百姓彫弊也。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正月戊寅朔》○四年春正月戊寅朔。廢朝。風寒異常也。宴五位已上於前殿。賜物有差。正三位藤原朝臣内麻呂授從二位。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正月己卯【二】》○己卯。正四位下藤原朝臣藥子授從三位。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正月甲申【七】》○甲申。宴侍臣。賜衣被。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正月丁亥【十】》○丁亥。令諸國停獻正月七日十六日兩節會珍味。以煩民也。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正月壬辰【十五】》○壬辰。有犬登大極殿西樓上吠。烏數百群翔其上。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正月癸巳【十六】》○癸巳。春宮亮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冬嗣爲兼侍從。齋宮頭從五位下文室眞人正嗣爲兼上總守。從五位下息長丹生眞人文繼爲介。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下大伴宿禰和武多麻呂爲兼常陸權介。從五位下百濟王教俊P5125爲下野守。從五位下谷忌寸野主爲豐後介。從五位下佐伯宿禰耳麻呂爲陸奧鎭守將軍。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正月乙未【十八】》○乙未。令天下諸國。爲名神寫大般若經一部。奉讀供養。安置國分寺。若无國分寺者。於定額寺。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正月戊戌【廿一】》○戊戌。曲宴。奏樂。賜四位已上被。』從四位上三緒朝臣眞屋麻呂。從四位下三諸朝臣綿麻呂等賜姓三山朝臣。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正月庚子【廿三】》○庚子。從五位下息長丹生眞人文繼爲内藥正。上総介如故。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全成爲上総守。陰陽博士外從五位下志斐連國守爲兼因幡權掾。從五位下豐宗宿禰廣人爲肥後介。主税頭大外記如故。從五位下文室眞人正嗣爲豐後守。起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清繼復本官。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二月丁未朔》○二月丁未朔。曲宴。賜四位已上被。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二月辛亥【五】》○辛亥。勅。倭漢惣歴帝譜圖。天御中主尊標爲始祖。至如魯王。呉王。高麗王。漢高祖命等。接其後裔。倭漢雜糅。敢垢天宗。愚民迷執。輙謂實録。宜諸司官人等所藏皆進。若有挾情隱匿。乖旨不進者。事覺之日。必處重科。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二月甲寅【八】》○甲寅。山城國乙訓郡地六町賜大原内親王。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二月丁巳【十一】》○丁巳。宴五位已上。賜布有差。』有勅。聽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内麻呂着中紫朝服。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二月己未【十三】》○己未。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智治麻呂爲神祇P5126大副。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冬嗣爲右少辨。侍從春宮亮如故。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兄麻呂爲大監物。從五位下巨勢朝臣諸成爲圖書助。從五位下文屋眞人正嗣爲陰陽頭。豐後守如故。從五位上安倍朝臣眞勝爲大學頭。備中守如故。從五位上百濟王元勝爲大判事。從五位下伊勢朝臣繼麻呂爲主殿助。從五位下氷上眞人河繼爲典藥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伊勢人爲齋宮頭。正五位下坂田宿禰奈弖麻呂爲造東寺長官。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清岳爲筑後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眞直爲左近衞少將。侍從少納言如故。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常麻呂爲右衞士佐。從五位下佐伯王爲右兵庫頭。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二月己巳【廿三】》○己巳。加少納言一員。中監物二員。少監物二員。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二月庚午【廿四】》○庚午。置佐渡。隱岐兩國掾各一員。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二月壬申【廿六】》○壬申。皇帝不豫。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閏二月庚辰【丁丑朔四】》○閏二月庚辰。勅。前例特簡劇官。給要劇錢。准其官位。多少有差。仍革前例。官無閑劇。皆令普給。但米價已貴。懸倍往年。依舊給錢。事乖隨時。加以食料之儲。豈有多少之異。改張前例。四位已下初位已上。毎人給米二舛。但觀察使不預此例。夫奉公之道。清愼爲先。無功之賞。廉吏所耻。宜細勘上日。依實申送。務從P5127正直。不得疎略。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閏二月乙酉【九】》○乙酉。令天下諸國進膂力人。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閏二月庚寅【十四】》○庚寅。廢減供御并年中雜用。諸司官人已下月料。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閏二月癸巳【十七】》○癸巳。屈清行僧廿人於内裏讀經。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閏二月丁酉【廿一】》○丁酉。制。越前國氣比神。豐前國八幡大菩薩宮司等。遷替之日。准國司與解由。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閏二月辛丑【廿五】》○辛丑。始遷志摩國國分二寺僧尼安置伊勢國國分寺。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閏二月甲辰【廿八】》○甲辰。外從五位下山田連弟分爲伊賀守。』從四位下安部朝臣鷹野卒。鷹野者從五位下猪名麻呂之子也。有仁慈之性。多所汲引。侍從中臣王連伊豫親王之事。經拷不服。時嬖臣激帝令加大杖。王背崩爛而死。□□□□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丁末【丙午朔二】》○三月丁未。前上総介石川朝臣道成。大掾千葉國造大私部直善人。並授本位。道成從五位下。善人外從五位下。在任之日。贓汚狼籍。並追位記。矜有其老舊之勞。故忖復焉。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癸丑【八】》○癸丑。外從五位下犬上朝臣望成爲日向守。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甲寅【九】》○甲寅。雷雨雹。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丙辰【十一】》○丙辰。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常麻呂爲兵部少輔。右衞士佐如故。從五位上和朝臣建男爲駿河守。圖書頭從五位下礒野王爲兼武藏守。從五位上多治比眞人八千足爲下総守。外從五位下難波連廣名爲丹波掾。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己未【十四】》○己未。始置左右兵庫史生各二員。内藥司二員。造兵司二員。皷吹司P5128二員。隼人司二員。囚獄司二員。織部司二員。内膳司二員。主水司二員。加左右辨官各四員。内藏寮二員。陰陽寮二員。兵部省四員。大藏省八員。大膳職四員。主殿寮二員。左右馬寮各二員。減内記二員。内匠寮二員。散位寮二員。雅樂寮一員。木工寮四員。園池司一員。彈正臺二員。東西市司各一員。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庚申【十五】》○庚申。定賜諸司史生以下雜色人以上。時服并月料之法。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辛酉【十六】》○辛酉。山城國獻白鼠。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癸亥【十八】》○癸亥。長岡京地四町賜四品坂本親王。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丙寅【廿一】》○丙寅。定雅樂寮雜樂師。歌舞師四人。笛師二人。唐樂師十二人。横笛師二人。高麗樂師四人。横笛箜篌莫目舞等師也。百濟樂師四人。横笛箜篌莫目舞等師也。新羅樂師二人。琴舞等師也。度羅樂師二人。鼓舞等師也。伎樂師二人。林邑樂師二人。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戊辰【廿三】》○戊辰。山城國葛野郡地八町賜大原内親王。』是日。東山道觀察使正四位下兼行右衞士督陸奧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緒嗣。爲入邊任。辭見内裏。召昇殿上。令典侍從五位上永原朝臣子伊太比賜衣一襲被等。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己巳【廿四】》○己巳。縁修宮殿。欲暫御於辨官廳。而役夫一人自辨官南門墜死。仍停焉。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三月乙亥【卅】》○乙亥。從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藤原朝臣葛野麻呂。P5129並授正三位。正四位上菅野朝臣眞道。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園人。並從三位。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丙子朔》○夏四月丙子朔。讀經宮中。又遣使於京下諸寺誦經。』天皇自從去春寢膳不安。遂禪位於皇大弟。詔曰。現神等大八洲所知倭根子天皇〈我〉。詔旨〈良未止〉勅御命〈乎〉。親王等王等臣等百官〈乃〉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朕躬劣弱〈弖〉洪業〈爾〉不耐〈己止乎〉。本自思畏〈利〉賜〈許止〉暫〈毛〉不息。加以朕躬元來風病〈爾〉苦〈都都〉身體不安〈志弖〉。經日累月〈弖〉萬機缺懈〈奴〉。今所念〈久〉。此位〈波〉避〈天〉。一日片時〈毛〉御體欲養〈止奈毛〉所念〈須〉。故是以皇大弟〈止〉定賜〈流〉某親王〈爾〉天下政〈波〉授賜〈布〉。諸衆此状〈乎〉悟。清眞心〈乎毛知〉。此皇子〈乎〉輔導〈伎〉。天下百姓〈乎〉可令撫育〈止〉勅。天皇御命〈乎〉衆聞食〈止〉宣。後太上天皇涕泣固辭。乃上表陳讓曰。臣幽昧自天。教訓無染。逸遊率性。機務未渉。陛下奬餝。忝茲儲貳。願惟重託。因攸寄顏。頃者聖體乖和。淹除日月。醫藥無驗。責在臣躬。今忽遜神器。傳之孱蒙。事殊恒制。聞命兢〓。若登此皇階。當彼大寳。人神之聖既缺。中外之心又沮。冀日復甞藥。祈天遠壽。佇昇平於半武。濫庶績於一簣。無任懇迫之至。謹奉表以聞。天皇不許。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丁丑【二】》○丁丑。天皇避御於東宮。P5130上未敢當命。
《卷十七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戊寅【三】》○戊寅。上復抗表曰。臣聞。天下神器。不可輕傳。皇業大寳。非聖不踐。抗表冐請。庶蒙優容。丹款不孚。亥鑒悠〓。俯仰焦惶。心魂靡〓。臣學慙一物。勤缺三朝。生長深宮。素闇稼穡。常欲靜忝宸位。周施聖訓。頌王澤於泰平。覩至治之欝起。而陛下不察鄙衷。強授鼎祚。臣之梼昧。何堪之有也。但以。君唱臣和。上下之分。綸詔忽降。敢不對揚。苟欲遂志。還懼稽命。臣冀咨詢公卿。擁攝萬機之務。穆卜有効。當待翌日之〓。然後臨學齒曹。□道終年。在臣至願。實爲欣幸。無任悚戰之至。謹重詣闕。奉表以聞。詔不許。」天皇遂傳位。避病於數處。五遷之後。宮于平城。而事乖釋重。政猶煩出。尚侍從三位藤原朝臣藥子常侍帷房。矯託百端。太上天皇甚愛。不知其姦。遷都平城。非是太上天皇之旨。天皇慮其亂階。擯於宮外。官位悉免焉。太上天皇大怒。遣使發畿内并紀伊國兵。與藥子同輿。自川口道向於東國。士卒逃去者衆。知事不可遂。廻輿旋宮。落髮爲沙門。
《卷十七卷尾》日本後紀卷第十七
(三條西家本奥書)
  天文元〓廿八書寫了



P6085《卷十八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十八逸文(『類聚國史』)〈起大同四年四月、盡同十二月。〉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嵯峨天皇即位前紀》○天皇諱賀美能、桓武天皇第二子、平城天皇之同母弟也。延暦五年、生於長岡宮。幼聡、好讀書。及長、博覽經史、善屬文、妙草隷。神氣岳立、有人君之量。天皇尤鍾愛也。二十二年正月、授三品、歴中務卿彈正尹。平城天皇之即位、立皇太弟。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戊子【十三】》○大同四年四月戊子。皇太弟受禪、即位大極殿。〈皇太弟、謂嵯峨天皇。〉詔曰。云々。仕奉人等中〈爾〉其仕奉状隨〈爾〉、冠位上賜〈布〉。云々。從三位藤原朝臣園人授正三位。從四位上巨勢朝臣野足正四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冬嗣・林宿禰娑婆正五位下。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浄繩・從七位上佐伯宿禰永繼・小野朝臣岑守從五位下。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己丑【十四】》○己丑。立高岡親王、爲皇太子。詔曰。云々。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藤嗣授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冬嗣從四位下。P6086從五位下佐伯宿禰社屋・大伴宿禰和武多麻呂從五位上。正六位上伊勢朝臣徳成從五位下。」〈任官〉。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辛卯【十六】》○辛卯。勅。修造諸國神社之状、宣勅先訖。而經渉年月、未加修造。自今以後、在所長官、勤致修理。其料度者、以神税充。無封之社、宜用正税。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甲午【十九】》○甲午。外從五位下高村忌寸眞木山・正六位上蚊屋宿禰清足、授從五位下。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乙未【廿】》○乙未。任官。是日。勅。去大同元年六月十日、始置諸道觀察使。寄深庇俗、任重求〓。故二年四月十六日、賜食封各二百戸。頃年諸國損弊、百姓困乏。〈云々〉。今支度公用、頗有欠少。宜暫返納、令兼外任、以彼公廨、代此食封。若依理解任、及致仕者、即還給例封。其返封、宜待兼國。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五三四太上天皇不予一八五高僧・『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丙申【廿一】》○丙申。云々。賜書玄賓法師曰。太上天皇、寧濟爲心、咸熈在慮。憂勤庶績、達旦忘寝。舊疹相仍、聖体不予。遂乃〓裳黄屋、脱蹤紫宸、谷神玄牝、託懷白雲。疇昔愛玩、平生近幸。一朝一夕、皆爲俗穢。仍有詔延請、公扶老就輿、允當聖望。朕昔即事、耽賞清風、一別之後、忽焉數年。夢中無路、増傾欽耳。託此因縁、冀得再見。公廬山栖心、襄陽晦跡、弗爲久留。不可煩想。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己亥【廿四】》○己亥。彈正尹四品葛原親王、P6087无品仲野親王奉獻。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辛丑【廿六】》○辛丑。參河國爲悠紀、美作國爲主基。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太上天皇不予八六赦宥一八二禁殺生・『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癸卯【廿八】》○癸卯。詔曰。頃者太上天皇、聖体不予、頻移晦朔、医藥無驗、祈祷不徴。有靈之類、惟人爲重。思降寛惠、式資聖躬。宜大赦天下。自大同四年四月二十八日昧爽以前。大辟已下。罪無輕重。已發覚・未發覚・已結正・未結正・繋囚見徒・八虐・私鋳錢・強竊二盜、及常赦所不免者。皆咸赦除。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多是日。令天下諸國、七箇日禁斷殺生。其浜水百姓、以漁爲業者、量給粮焉。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四年(八〇九)四月乙巳【卅】》○乙巳。正六位上物部匝瑳連足繼、授外從五位下。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丙午朔》○丙午朔。任官。」始制。留五位已上不輸義倉者封禄。是日。遣使奉幣諸國天神地祇。爲即位也。(『日本紀略』)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庚戌【五】》○庚戌。任官。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壬子【七】》○壬子。三品高志内親王薨。遣使監護喪事。詔、贈一品。内親王者、桓武天皇第二女、皇帝同母妹也。天皇尤所鍾愛。配淳和天皇、制三品恒世親王・氏子・有子・貞子内親王。薨時廿一。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癸亥【十八】》○(『類聚國史』一〇七内藏寮)癸亥。在河内國、内藏寮多十一町、賜正五位下伊勢朝臣繼子。其一身之後、収爲寮田。」(『類聚國史』一〇七兵部省)兵部省所管諸司史生、始令省補任。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丁卯【廿一】》○P6088丁卯。賑給京中人民。霖雨也。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庚午【廿五】》○(『類聚國史』一〇七内膳司)庚午。加内膳司膳部四十人。」(『日本紀略』)奉幣於松尾、賀茂御祖・賀茂別雷等社。爲止霖雨也。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火)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壬申【廿七】》○壬申。大炊寮廩災。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癸酉【廿八】》○(『日本紀略』)癸酉。聽五位已上、通用白木笏。其白玉・玳瑁等腰帶者、亦依延暦十五年正月、十八年正月兩度格、自余禁制、一如常例。」(『類聚國史』一六五烏・『日本紀略』)伊勢國獲白烏。」(『日本紀略』)散位從三位大伴宿禰乙麻呂薨。年七十九。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壬申【廿七】》○壬申。大炊寮廩災。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五月甲戌【廿九】》○甲戌。勅。今年停大嘗會。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六月丙子【二】》○丙子。任官。
《卷十八逸文大同四年(八〇九)六月壬午【八】》○(『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壬午。正五位下多朝臣入鹿授從四位下。正六位上良岑朝臣安世・從六位下藤原朝臣三守從五位下。」(『日本紀略』)遣使奉幣於吉野丹生上雨師神。祈雨也。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四年(八〇九)六月癸未【九】》○癸未。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貞雄從從四位下。從五位下御室朝臣今嗣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眞直從五位上。正六位上當麻眞人鱸麻呂・御室朝臣氏嗣從五位下。正六位下伊吉連清守外從五位下。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六月甲辰【十】》○甲辰。令攝津國、造頓宮。依伊勢斎内親王歸京也。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六月丙戌【十二】》○丙戌任官。」尚膳從三位藤原朝臣勤子薨。(『日本紀略』)
《卷十八(『類聚國史』・『日本紀略』)逸文大同四年(八〇九)六月丁亥【十三】》○(『日本紀略』)丁亥。无品高津内親王從三品」是日。立高津内親王爲妃。橘朝臣某、多治比眞人高子爲夫人。(『類聚國史』四〇夫人・『日本紀略』)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公廨)大同四年(八〇九)六月丙申【廿二】》○丙申。P6089勅。觀察使兼帶外任、暫停食封代以公廨。而陸奥國、官多料少。宜按察使公廨、給便近之國。又大宰師公廨二萬束、給因幡・備前・備中・讃岐・伊豫等五國、省遠運費。但非帶觀察使、一依前例。若大弐缺間、其料者、准帥闕時、充用蕃客料。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六月庚子【廿六】》○庚子散位從四位上橘朝臣綿裳卒。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乙巳朔》○(『類聚國史』三四太上天皇不予・『日本紀略』)秋七月乙巳朔。行藥師法於小安殿七箇日。以天推高彦天皇病未癒也。」(『類聚國史』八四免官物)山陽道觀察使正三位民部卿藤原朝臣園人奏言。伏案去四月廿八日詔書稱。大辟已下、罪無軽重、常赦所不免、咸皆赦除者。非常之恩、率土幸頼。凡厥大小、誰不霑□。方今當道諸國、損弊年久、公途難辨。當時宰吏、或有未進等雜物、検怠則罪逢赦降、勘物則實在貧民、便付後任、還移前咎。相續催煩、輸転不絶。准之事由、元非挟情。非之枉法、軽重自分。伏望。大同元年以來調庸雜米等未進者、官用有限、支料難乏。並須依數催進、自余雜物未納未進之類、在恩詔之前者、悉從免除。庶使窮困人民、永忘舊歳之責、見任國司、頓絶前官之怠。許之。其京畿并諸國、准此。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丁未【三】》○丁未。勅。自今以後、不得遊獵於大原・栗前野・水生・日根等野」遣使P6090於吉野山陵、掃除陵内、并讀經。以亢旱累旬、山陵爲祟。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火・『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庚戌【六】》○庚戌。大宅内親王第災。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壬午【八】》○壬午。新錢百貫、賜從四位下橘朝臣常子。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太上天皇遷御)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甲寅【十】》○甲寅。太上天皇、還御左兵衞府。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辛酉【十七】》○辛酉。勅。頃來亢旱爲災、水陸焦枯。若非祈祷、何濟斯難。云々。宜國司斎戒、依例祈雨。云々。是日。散事從四位下葛井宿禰廣致卒。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癸亥【十九】》○癸亥。大風。
《卷十八(『類聚國史』八七配流)逸文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甲子【廿】》○甲子。因幡國人大伴吉成、浮宕京下、相替御贖官奴大風麻呂、爲犯神事。決杖逓送本國。其大風麻呂、配対馬嶋。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丁卯【廿三】》○丁卯。正六位上高橋朝臣三浦麻呂、授從五位下。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戊寅【五】》○戊寅。大風。」散事從三位藤原朝臣人數薨。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甲申【十一】》○(『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甲申。定仁子内親王、爲伊勢斎。」(『日本紀略』)散位從四位上多治比眞人繼兄卒。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戊戌【廿五】》○戊戌。任官。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朝覲・『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七月癸卯【卅】》○癸卯。帝朝于太上皇后。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内麻呂奉獻。宴飮終日、賜物有差。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甲申朔》○九月甲申朔。四品葛原親王授三品。從五位上菅野朝臣庭主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伊勢人從五位上。正六位上上毛野公穎人・安曇部副太麻呂外從五位下。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避諱・『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乙巳【二】》○乙巳。改伊豫國神野郡、爲新居郡。以触上諱也。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火・『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丙午【三】》○丙午。停役諸國P6091脚夫於京下。以旱疫民疲也。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戊申【五】》○戊申。暴風倒屋、圧折太上皇之輿。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七二射禮七四九月九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壬子【九】》○壬子。幸神泉苑觀射。兼命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乙卯【十二】》○(『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乙卯。曲宴。賜五位已上衣被。」(『類聚國史』一七八修法)乙卯。復令大宰府於大野城鼓峯、行四天王法。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戊午【十五】》○戊午。无品阿保親王授四品。〈女叙位。云々。〉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壬戌【十九】》○壬戌。正三位藤原朝臣園人爲中納言。從四位下紀朝臣廣浜爲畿内觀察使。從四位下多朝臣入鹿爲山陽道觀察使。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丁卯【廿四】》○丁卯。三品葛原親王奉獻。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戊辰【廿五】》○戊辰。皇太子奉獻於太上皇。五位已上、及坊官、并諸王、藤原・安倍・伊勢等氏、賜物有差。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九月庚午【廿七】》○庚午。觀察使起請十六條、裁下天下諸國。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月癸酉朔》○冬十月癸酉朔。渤海國、遣使、獻方物。王啓曰。云々。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太上天皇遷御・『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月丁丑【五】》○丁丑。天推國高彦天皇、遷御於東院。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四年(八〇九)十月壬午【十】》○壬午。從五位下田口朝臣息繼授從五位上。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月癸未【十一】》○癸未。令内藏寮、奉獻於東院。宴飮終日、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月丙戌【十四】》○丙戌。曲宴。賜四位已上被。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月丁酉【廿五】》○丁酉。中務卿萬田親王奉獻於東院。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四年(八〇九)十月辛丑【廿九】》○辛丑。正六位上坂上大宿禰鷹養授從五位下。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一月丁未【五】》○丁未。遣右近衞中將從四位下藤原朝臣P6092眞夏・左馬頭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眞雄・左少辨從五位上田口朝臣息繼・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朝臣眞本等、於攝津國豐嶋爲奈等野、及平城舊都、占太上天皇宮地。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一月辛亥【九】》○辛亥。正七位上高橋朝臣朝臣菅守授從五位下。
《卷十八逸文大(『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日本紀略』)同四年(八〇九)十一月甲寅【十二】》○甲寅。遣右兵衞督從四位上藤原朝臣仲成・左少辨從五位上田口朝臣息繼等、造平城宮。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禰宜)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一月乙卯【十三】》○乙卯。勅。如聞。在京諸司、紛失公文、不検孔目。或館舎破損、或公廨欠失。自今已後、遷替之人、宜責解由、一同國司、立爲恒例。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禰宜)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一月戊辰【廿八】》○戊辰。外從五位下鴨県主眞蓑授外從五位上。從八位上上鴨県主目代外從五位下。並賀茂二社禰宜也。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一月庚午【廿八】》○庚午。任官。
《卷十八逸文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二月癸酉【二】》○癸酉。正六位上粟田朝臣朝臣豐主・從六位上御室朝臣是嗣、授從五位下。(『類聚國史』九九叙位)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三一太上天皇行幸・『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二月乙亥【四】》○乙亥。太上天皇、取水路、駕双船、幸平城。于時、宮殿未成、權御故右大臣大中臣朝臣清麻呂家。
《卷十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二月庚辰【九】》○庚辰。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清主、授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弟貞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淵魚從五位下。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二月辛卯【廿】》○辛卯。攝津國・伊賀國・近江國・播磨國・紀伊國・阿波國等米稻、宛造平城宮料。P6093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二月甲午【廿三】》○甲午。夫人正四位下橘朝臣嘉智子、正四位下多治比眞人高子二人、賜封各一百戸。
《卷十八逸文(『日本紀略』)大同四年(八〇九)十二月戊戌【廿七】》○戊戌。令畿内諸國、雇工及役夫二千五百人、以造平城宮也。



P6094《卷十九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十九逸文〈起大同五年正月、盡同八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嵯峨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壬寅朔》○大同五年春正月壬寅朔。廃朝。以皇帝不予也。賜侍臣以上衣被。
《卷十九逸文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乙巳【四】》○乙巳。從四位下大繼卒。(藤原朝臣大繼か『日本紀略』)
《卷十九逸文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戊申【七】》○(『日本紀略』)戊申。左京飢。遣使賑給。」(『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是日。无位平野王授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多賀王正五位下。正六位上直世王・田口王從五位上。正五位下大伴宿禰久米主・藤原朝臣繼彦從四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嗣・石川朝臣浄直・多治比眞人今麻呂正五位下。從五位下高村忌寸田使・紀朝臣咋麻呂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文室眞人千川・藤原朝臣乙主・從六位下紀朝臣與須賀・正六位上石上朝臣美奈麻呂・紀朝臣繼勝・從六位上三國眞人民人・正七位下布勢朝臣中嶋從五位下。正六位上縵連家繼・秦宿禰智奈理外從五位下。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辛亥【十】》○辛亥。從六位上藤原朝臣福當麻呂授從五位下。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壬子【十一】》○壬子。任官。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八四免官物)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甲寅【十三】》○甲寅。P6095免隱岐國大同元年以來未納三萬二千束。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辛酉【廿】》○辛酉。典侍從四位下小野朝臣石子奉獻。宴於殿上、賜侍臣衣被。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類聚國史』五四節婦)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壬戌【廿一】》○壬戌。土佐國香美郡人物部文連全敷女授少初位上、免戸田租、以終身、標其門閭。以旌節行也。全敷女、同郡物部鏡連家主之妻也。夫亡之後、不絶聲、哀感行路。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乙丑【廿四】》○乙丑。任官。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己巳【廿八】》○己巳。美作國飢。遣賑給。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大同五年(八一〇)正月庚午【廿九】》○庚午。美作國穀一千斛、賜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眞夏。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二月丁丑【七】》○二月丁丑。任官。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二月戊寅【八】》○戊寅。正三位藤原朝臣園人爲大納言。」河内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二月甲申【十四】》○甲申。散位從四位下文室眞人波多麻呂卒。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二月丙戌【十六】》○丙戌。因幡・土佐二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二月戊子【十八】》○戊子。任官。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二月己丑【十九】》○己丑、伯耆。讚?二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大同五年(八一〇)二月己亥【廿九】》○己亥、伊賀國稻四千束、近江國四千束、賜巨勢親王。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三月癸卯【三】》○三月癸卯。大和・攝津・備後三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三月戊申【八】》○戊申。參河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公廨)大同五年(八一〇)三月戊辰【廿八】》○戊辰。諸國税帳大帳貢調等使上日、令民部省勘給。若上日不満三分之二、即奪公廨、兼不預考。其所奪公廨、録數言之。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四月庚午朔》○夏四月庚午朔。饗渤海使高南容等、於鴻臚館。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四月丁丑【八】》○丁丑。高南容等歸國。賜國王書曰。云々。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類聚國史』一〇七彈正臺)大同五年(八一〇)四月己卯【十】》○己卯。P6096始置彈正臺臺掌二員。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四月庚辰【十一】》○庚辰。左京大夫兼攝津守正四位下三嶋眞人奈繼卒。年六十三。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四月甲申【十五】》○甲申。遣散位外從五位下江沼臣小並等、造招提寺塔。(唐招提寺)
《卷十九(『類聚國史』・『日本紀略』)逸文大同五年(八一〇)四月戊子【十九】》○(『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戊子。遣使於伊勢大神宮、告定斎内親王之状。」(『類聚國史』七八賞賜)近江國穀三百斛・備前國二百斛、賜石上内親王。近江國穀三百斛・播磨國三百斛・備前國二百斛、賜大原内親王。備前國穀一百斛、賜叡努内親王。」(『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是日。從五位下磯野王授從五位上。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眞夏正四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繼業從四位上。正五位下紀朝臣田上・菅野朝臣庭主正五位上。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綱繼・藤原朝臣弟貞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常麻呂・大中臣朝臣魚取・大枝朝臣永山・御室朝臣氏嗣從五位上。正六位上石川朝臣弟道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伊吉連清守外從五位上。並以督作平城宮也。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四月癸巳【廿四】》○癸巳。任官。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四月己亥【卅】》○(『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己亥。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魚取授正五位下。外從五位下山田連弟分外正五位下。並以供奉造平城宮之事也。」(『日本紀略』)從四位下勳七等大伴宿禰久米主卒。年六十一。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五月丁未【八】》○五月丁未。播磨國飢。遣使賑P6097給。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五月辛亥【十二】》○(『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辛亥。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園人奉獻。飮宴終日。賜五位已上衣被。」(『類聚國史』八四公廨)東山道觀察使正四位下兼陸奥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緒嗣言。云々。國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命。而鎮兵三千八百人、一年粮料五十余萬束。因此、百姓麋弊、倉廩空虚。如無蓄積、何防非常。加以、往年毎有征伐、必仰軍粮於板東國。伏請。以板東官稻、充陸奥公廨、以陸奥公廨、留収官庫。然則、公私得所、實〓便宜。並許之。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公廨)大同五年(八一〇)五月壬子【十三】》○壬子。東山道觀察使正四位下兼陸奥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緒嗣言。云々。又陸奥國、元來國司鎮官等、各以公廨作差、令舂米四千余斛、雇人運送、以充年粮。雖因循年久、於法無拠。但辺要之事、頗異中國。何者、苅田以北近郡稻支軍粮、信夫以南遠郡稻給公廨。其去國府二三百里、於城柵七八百里、事力之力、不可舂運。若勘當停止、必致飢餓。請。給舂運功、爲例行之。並許之。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五月甲寅【十五】》○甲寅。令天下諸國、停進相撲人。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五月丙辰【十七】》○丙辰。淡路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五月己未【廿】》○己未。遣使奉幣於大和國吉野郡丹生川上雨師神。以霖雨經日也。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五月庚申【廿一】》○庚申。任官。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五月丙寅【廿七】》○丙寅。渤海使首領高多佛、脱身留越前國。安置越中國、給食。P6098即令史生羽栗馬長并習語生等、就習渤海語。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六月庚午【二】》○六月庚午。幸神泉苑。有勅、召文人、令賦釣臺詩。賜禄有差。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六月乙亥【七】》○乙亥。曲宴。賜五位以上衣。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六月己卯【十一】》○己卯。任官。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六月丙戌【十八】》○丙戌。幸神泉苑。五位以上賜衣被。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六月丁亥【十九】》○丁亥。丹波・播磨兩國飢。遣使賑給。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六月戊子【廿】》○戊子。遠江・美作兩國飢。遣使賑給。」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黒麻呂卒。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六月甲午【廿六】》○甲午。夜地震。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六月丙申【廿八】》○丙申。太上天皇詔曰。去大同元年、爲行十六條、並置觀察使、各委一道。云々。夫參議之寄、望重守大。歸任責成、職非虚設。是以、廃置之。云々。宜罷觀察使、復參議號、封邑之制、亦仍舊數。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乙巳【七】》○秋七月乙巳。幸神泉苑、觀相撲。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丁未【九】》○丁未。勅。進膂力人者、常限六月廿日以前。自今以後、隨得即進、莫限期月。又雖力不超衆、而解相撲者、兼令進之。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辛亥【十三】》○辛亥、遣使於川原、長岡兩寺、誦經。聖躬不豫也。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甲寅【十六】》○甲寅、任官。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丙辰【十八】》○(『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丙辰。遣右大辨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藤繼・陰陽頭安倍朝臣眞勝等、鎮祭高畠陵(桓武皇后藤原朝臣乙牟漏陵)以聖体不予、山陵爲祟也。」(『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勅。夏苗已茂、秋稼始熟。恐風雨失時、嘉穀被害。宜遣使畿内、奉幣名神。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遷御・『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丁巳【十九】》○丁巳。皇帝遷御於東宮。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戊午【廿】》○(『日本紀略』)戊午任官。」(『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是日。P6099延清行禪師侍上病也。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一八二禁殺生・『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甲子【廿六】》○甲子。令天下諸國、七箇日間、禁斷殺生。其白水郎、以漁爲業者、給粮。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二五追號天皇三四天皇不予一八二禁殺生・『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乙丑【廿七】》○乙丑。度一百人、奉爲祟道天皇一百人、爲伊豫親王十人、夫人藤原氏廿人。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二五追號天皇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丁卯【廿九】》○丁卯。奉爲祟道天皇、於川原寺、奉写法華經一部。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七月戊辰【卅】》○戊辰。遣右大辨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藤繼、奉幣於伊勢大神宮。以聖体不予也。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八月己巳朔》○八月己巳朔。任官。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八月丙子【八】》○丙子。奉幣石上神、以祷上病也。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八月戊寅【十】》○(『類聚國史』一六五雲・『日本紀略』)戊寅。攝津國言。慶雲見。」(『日本紀略』)今日、任官。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一七八修法・『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八月己卯【十一】》○己卯。令僧一百五十人、於太政官、限七箇日、行藥師法。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八月壬午【十四】》○壬午。右京地一町、賜右近衞府。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八月癸未【十五】》○癸未。任官。
《卷十九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大同五年(八一〇)八月戊子【廿】》○戊子。正五位上紀朝臣田上、授從四位下。外從五位下出雲臣廣貞從五位下。正六位上伊勢朝臣徳繼外從五位下。
《卷十九逸文(『日本紀略』)大同五年(八一〇)八月辛卯【廿三】》○辛卯。任官。
《卷十九(『類聚國史』・『日本紀略』)逸文大同五年(八一〇)八月丁酉【廿九】》○(『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丁酉。從五位上田口朝臣息繼、授正五位下。正六位上眞菅王從五位下。(『日本紀略』)任官。



P5131《卷廿卷首》○日本後紀卷第二十〈起弘仁元年九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嵯峨〉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戊戌朔》○九月戊戌朔。遣使畿内。班民口田。』勅。大和國田租地子稻永充平城宮雜用料。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癸卯【六】》○癸卯。依太上天皇命擬遷都於平城。正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冬嗣。從四位下紀朝臣田上等爲造宮使。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甲辰【七】》○甲辰。播磨國言。據格。可以勳位人差點健兒。而國内勳位。或死或逃。見之徒。多是老疾。不堪防守。伏望差白丁補其闕。許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丁未【十】》○丁未。縁遷都事。人心騷動。仍遣使鎭固伊勢。近江。美濃等三國府并故關。正四位下巨勢朝臣野足。從五位下佐伯宿禰永繼爲伊勢使。正五位下御長眞人廣岳。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岑守。坂上大宿禰廣野爲近江使。正五位上大野朝臣直雄爲美濃使。繋右兵衞督從四位上藤原朝臣仲成於右兵衞府。詔曰。P5132天皇詔旨〈良麻止〉。勅御命〈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尚侍正三位藤原朝臣藥子者。挂畏栢原朝廷〈乃〉御時〈爾〉。春宮坊宣旨〈止〉爲〈弖〉任賜〈比支〉。而其爲性〈能〉不能所〈乎〉知食〈弖〉。退賜〈比〉去賜〈弖支〉。然物〈乎〉百方趁逐〈弖〉。太上天皇〈爾〉近〈支〉奉〈流〉。今太上天皇〈乃〉讓國給〈閇流〉大慈深志〈乎〉不知〈之弖〉。己〈我〉威權〈乎〉擅爲〈止之弖〉。非御言事〈乎〉御言〈止〉云〈都都〉。褒貶〈許止〉任心〈弖〉。曾无所恐憚。如此惡事種種在〈止毛〉。太上天皇〈爾〉親仕奉〈爾〉依〈弖〉思忍〈都都〉御坐。然猶不飽足〈止之弖〉。二所朝庭〈乎母〉言隔〈弖〉。遂〈爾波〉大乱可起。又先帝〈乃〉萬代宮〈止〉定賜〈閇流〉平安京〈乎〉。棄賜〈比〉停賜〈弖之〉平城古京〉爾〉遷〈左牟止〉奏勸〈弖〉。天下〈乎〉擾乱。百姓〈乎〉亡弊。又其兄仲成。己〈我〉妹〈乃〉不能所〈乎波〉不教正〈之弖〉。還恃其勢〈弖〉。以虚詐事。先帝〈乃〉親王夫人〈乎〉凌侮〈弖〉。棄家乘路〈弖〉東西辛苦〈世之牟〉。如此罪惡不可數盡。理〈乃〉任〈爾〉勘賜〈比〉罪〈奈閇〉賜〈布閇久〉有〈止毛〉。所思行有依〈弖〉。輕賜〈比〉宥賜〈比弖〉。藥子者位官解〈弖〉自宮中退賜〈比〉。仲成者佐渡國權守退〈止〉宣。天皇詔旨〈乎〉衆聞食〈止〉宣。』又遣使告于栢原陵曰。天皇P5133御命坐。挂畏〈支〉栢原大朝庭〈爾〉申賜〈閇止〉申〈久〉。内侍尚侍正三位藤原朝臣藥子者。初太上天皇〈乃〉東宮〈止〉坐〈之〉時〈爾〉。東宮宣旨〈止〉爲〈弖〉任賜〈比支〉。而其爲性〈乃〉不能所〈乎〉知食〈弖〉。退賜〈比〉去賜〈弖支〉。然物〈乎〉百方趁逐〈弖〉。太上天皇〈爾〉近〈支〉奉〈弖〉。非御言事〈乎〉御言〈止〉云〈都都〉。褒貶任意〈弖〉。曾无所恐憚。又萬代宮〈止〉定賜〈之〉平安京〈乎毛〉。棄賜〈比〉停賜〈弖之〉平城古京〈爾〉遷〈左牟止〉奉勸〈弖〉。天下〈乎〉擾乱。百姓〈乎〉亡弊。又其兄仲成。恃己妹勢〈弖〉。以虚詐事。親王夫人〈乎〉凌侮〈弖〉棄家乘路〈弖〉東西辛苦〈世之牟〉。如此罪惡不可數盡。因茲藥子者官位解〈弖〉自宮中退賜。仲成者佐渡國權守退賜〈比都〉。又續日本紀所載〈乃〉崇道天皇與贈太政大臣藤原朝臣不好之事。皆悉破却賜〈弖支〉。而更依人言〈弖〉。破却之事如本記成。此〈毛〉亦无禮之事〈奈利〉。今如前改正之状。差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畏〈彌〉畏〈牟毛〉申賜〈久止〉奏。』是日。宮中戒嚴。』藤原朝臣雄友授本位正三位。正五位下御長眞人廣岳。坂田宿禰奈弖麻呂。石川朝臣清直。多治比眞人今麻呂從四位下。正六位上弟村王。高瀬王。廣根P5134朝臣諸勝。紀朝臣末成。坂上大宿禰廣野。藤原朝臣廣敏。多治比眞人育治。安倍朝臣雄能麻呂。安倍長田朝臣節麻呂從五位下。』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參議兼右衞士督。左大辨如故。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道雄爲左中辨。權右中辨正五位下田口朝臣息繼爲眞。阿波守如故。正五位下小野朝臣野主爲權右中辨。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下良岑朝臣安世爲兼左少辨。丹波介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福當麻呂爲右少辨。右近衞少將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三守爲兼内藏頭。美作權介如故。正五位下御室朝臣今嗣爲大學頭。從四位下坂田宿禰奈弖麻呂爲大和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繼彦爲山城守。從五位下廣根朝臣諸勝爲介。從四位下紀朝臣田上爲尾張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山人爲駿河守。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眞夏爲伊豆權守。從五位上大伴宿禰和武多麻呂爲武藏權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貞繼爲近江守。式部少輔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岑守爲兼介。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育治爲美濃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本爲飛騨權守。從五位下登美眞人藤津爲越前介。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常麻呂P5135爲備前權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清繼爲安藝權守。從四位下多朝臣入鹿爲讃岐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眞雄爲伊豫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繼爲薩摩權守。正五位上大野朝臣直雄爲左近衞少將。春宮大夫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藤嗣爲兼右近衞中將。從五位下紀朝臣百繼爲少將。下野介如故。從五位下安倍朝臣雄能麻呂爲右衞士佐。從五位下佐伯宿禰永繼爲左兵衞佐。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爲右兵衞督。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廣野爲佐。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男笠爲左馬頭。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戊申【十一】》○戊申。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眞夏。從四位下文室朝臣綿麻呂等被召自平城宮來。禁綿麻呂於左衞士府。大外記外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穎人從平城急來言。太上天皇今日早朝取川口道入於東國。凡其諸司并宿衞之兵。悉皆從焉。于時遣大納言正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等。率輕鋭卒。從美濃道邀之。田村麻呂奏請。綿麻呂。武藝之人。頻經邊戰。募將同行。即授正四位上拜參議。以遣之。歡喜踊躍。即駕兵馬。又置宇治山埼兩橋。與渡市津頓兵。是夜。令左近衞將監紀朝臣清成。右近衞將曹住吉臣豐繼P5136等。射殺仲成於禁所。仲成者。參議正三位宇合之曾孫。贈太政大臣正一位種繼之長子也。性狼抗使酒。或昭穆无次。忤於心不憚掣蹶。及乎女弟藥子專朝。假威益驕。王公宿徳。多見凌辱。民部大輔笠朝臣江人之女適仲成也。其姨頗有色。仲成見而悦之。嫌其不和。欲以力強。女脱奔佐味親王。仲成入王及母夫人家認之。麁言逆行。甚失人道。及遭害。僉以爲自取之矣。』外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穎人授從五位上。賞歸順之功也。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己酉【十二】》○己酉。太上天皇至大和國添上郡越田村。即聞甲兵遮前。不知所行。中納言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左馬頭藤原朝臣眞雄等先未然雖固諌。猶不納。催駕發進焉。天皇遂知勢蹙。乃旋宮剃髮入道。藤原朝臣藥子自殺。藥子。贈太政大臣種繼之女。中納言藤原朝臣繩主之妻也。有三男二女。長女。太上天皇爲太子時。以選入宮。其後藥子以東宮宣旨出入臥内。天皇私焉。皇統彌照天皇慮婬之傷義。即令駈逐。天皇之嗣位。徴爲尚侍。巧求愛媚。恩寵隆渥。所言之事。无不聽容。百司衆務。吐納自由。威福之盛。熏灼四方。屬倉卒之際。與天皇同輦。知衆惡之歸己。遂仰藥而死。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庚戌【十三】》○庚戌。詔曰。P5137天皇詔旨〈良麻止〉勅大命〈乎〉衆聞食〈止〉宣。太上天皇〈乎〉伊勢〈爾〉行幸〈世志米多流〉諸人等。法之隨〈爾〉罪賜〈布倍久〉有〈止毛〉。所念有〈爾〉依〈弖奈毛〉。免賜〈比〉宥賜〈布〉。又中納言藤原朝臣葛野麻呂〈波〉。惡行之首藤原藥子〈加〉姻媾之中〈奈禮波〉重罪有〈倍志〉。然多入鹿申〈久〉。雖言不納〈止毛〉。諌爭〈己止〉懇至〈止〉申〈爾〉依〈弖奈毛〉。罪〈奈倍〉賜〈比〉勘賜〈波須〉。又藤原朝臣眞雄〈波〉。身命〈乎〉棄忘〈弖〉諌爭〈多留〉事。衆人〈與利〉異〈爾〉有〈爾〉依〈弖奈毛〉。譽賜〈比〉勤賜〈比〉。冠位上賜〈比〉治賜〈波久止〉宣。天皇大命〈乎〉衆聞食〈止〉宣。』是日。廢皇太子。立中務卿諱〈淳和〉爲皇太弟。詔曰。現神〈止〉大八洲所知〈須〉倭根子天皇詔旨〈良麻止〉勅御命〈乎〉。親王等王等臣等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食國之法〈止〉定賜〈比〉行賜〈閇留〉因法隨〈爾〉。中務卿諱〈乎〉立而皇太弟〈止〉定賜〈布〉。故此之状悟〈弖〉。百官人等仕奉〈止〉宣。天皇勅命〈乎〉衆聞賜〈止〉宣。』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眞雄授正四位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壬子【十五】》○壬子。從五位上礒野王爲伊豆權守。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智治麻呂爲武藏介。正五位上菅野朝臣庭主爲安房權守。從四位下紀朝臣田上爲佐渡權守。正五位下P5138藤原朝臣弟貞爲丹後守。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眞夏爲備中權守。從五位下當麻眞人鱸麻呂爲淡路權守。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常麻呂爲伊豫守。從五位下田口王爲土佐權守。從五位下紀朝臣良門爲肥前權介。從五位上大伴宿禰和武多麻呂爲日向權守。從五位下御室朝臣是嗣爲大隅權守。從五位下眞菅王爲壹岐權守。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癸丑【十六】》○癸丑。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諸人爲神祇大副。左近衞中將正四位下巨勢朝臣野足爲兼中務大輔。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宅麻呂爲大舍人助。從五位下弟村王爲圖書頭。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岑守爲内藏頭。式部少輔近江介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書爲縫殿頭。從五位下伊勢朝臣徳繼爲助。左衞士督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冬嗣爲兼式部大輔。美作守如故。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船主爲雅樂助。從五位下紀朝臣南麻呂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友人爲兵部少輔。參議正四位上文室朝臣綿麻呂爲大藏卿兼陸奧出羽按察使。從五位上池田朝臣春野爲大輔。從五位下三國眞人氏人爲木工頭。正三位藤原朝臣雄友爲彈正尹。從五位下高瀬王爲弼。從五位下P5139秋篠朝臣全繼爲造西寺次官。右近衞中將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藤嗣爲兼攝津守。從四位下御長眞人廣岳爲伊勢守。内匠頭從五位下直世王爲兼相摸守。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爲兼美濃守。右兵衞督如故。左兵衞佐從五位下佐伯宿禰長繼爲兼丹波介。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下良岑朝臣安世爲兼但馬介。左少辨如故。中務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清繩爲兼出雲介。從四位下賀陽朝臣豐年爲播磨守。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甲寅【十七】》○甲寅。越前介從五位下阿倍朝臣清繼。權少掾百濟王愛筌等聞太上天皇幸伊勢國。擧兵應之。捕新任介從五位下登美眞人藤津不受替。遣民部少輔從五位下紀朝臣南麻呂等勘問。服罪。清繼已下原死處遠流。』侍從從四位下大庭王爲兼大舍人頭。陰陽博士外從五位下志斐連國守爲兼石見權掾。天文博士如故。大法師永忠爲少僧都。大法師長惠爲律師。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乙卯【十八】》○乙卯。權右中辨正五位下小野朝臣野主爲眞。從五位下大野朝臣眞菅爲權右少辨。從五位下文室眞人弟直爲大藏少輔。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園人爲兼東宮傅。民部卿如故。左大辨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P5140兼越後守。右衞士督如故。從四位下多朝臣入鹿爲安藝守。從四位上春原朝臣五百枝爲讃岐守。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丙辰【十九】》○丙辰。詔曰。飛鳥以前。未有年號之目。難波御宇。始顯大化之稱。爾來因循歴世。至今是用。皇王開國承家。莫不登極稱元。隨時施號也。朕以眇虚。嗣守丕業。照臨四海。于茲二周。雖日月淹除。而未施新號。方今時屬豐稔。人頌有年。實頼宗廟之靈。社稷之祐。非朕之寡徳。所能可致也。念與天下。嘉斯休祥。宜改大同五年爲弘仁元年。布告遐邇。知朕意焉。』大法師脩圓爲律師。從五位下佐伯王爲大監物。從五位下伊勢朝臣徳繼爲縫殿頭。從五位上稻城王爲大膳大夫。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書爲亮。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犬養爲尾張守。四品阿保親王爲大宰權帥。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己未【廿二】》○己未。大法師脩哲爲律師。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庚申【廿三】》○庚申。制。諸國出擧官稻。率十束收利三束。但陸奧出羽二國。不在此限。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壬戌【廿五】》○壬戌。制。大臣身帶二位者。聽着中紫。今宜改着深紫。又諸王二位已下五位已上及諸臣二位三位者。依令條。着淺紫。今改着中紫。又去大同二年制。四〓已上不得服用者。今聽五位已上服用。』正六位上紀朝臣岡繼。伊勢朝臣繼麻呂授從五位下。P5141正六位上鴈高宿禰氏成外從五位下。正五位下永原朝臣伊太比從四位下。正六位上池田朝臣幡子從五位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甲子【廿七】》○甲子。正五位上大野朝臣直雄授從四位下。正六位上佐伯宿禰金山從五位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鷹養爲民部大輔。從五位下田中朝臣清人爲造西寺長官。右兵衞佐從五位下佐伯宿禰長繼爲兼下總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川爲左衞士佐。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爲兼右衞士督。美濃守如故。從四位下大野朝臣直雄爲左兵衞督。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道繼爲佐。左大辨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兼右兵衞督。越後守如故。從五位下佐伯宿禰金山爲右兵庫頭。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乙丑【廿八】》○乙丑。公卿奏議言。謹案大同二年九月廿八日詔書稱。日者虚傳。千妨輻湊。占人妄告。萬忌森羅。又大會小會之言。歳對歳位之説。天恩發於五辰。將軍行於四仲。斯等並出堪輿雜志。非擧正之典。宜據賢聖格言。一除暦注者。臣等商量。暦注之興。歴代行用。男女嘉會。人倫之大也。農夫稼穡。國家之基也。伏望因順物情。依舊具注。又去大同二年八月十九日下彈正臺例云。雜石腰帶。畫餝大刀。及素木鞍橋。獨射〓葦P5142鹿〓羆皮等。一切禁斷者。臣等商量。雜石易得。造賣多人。至于着用。亦復難損。銅〓具者。以漆塗成。動易剥落。今難易各異。價直是同。爲弊一也。又毛皮之類。不聽犯用。鞍具之要。唯須皺文。是以无頼之徒。竊斃牛馬。爲弊二也。又節會之義。蕃客之朝。歳時不絶。必須餝刀。今惣被斷。恐損國威。伏望雜石及毛皮等。悉聽用之。畫餝刀者。除節會蕃客之外。將加禁制。鞍橋者。除桑棗之外。不論素漆。隨心通用。庶隨民便。蒙得其所。並許之。』散事從四位下川邊女王卒。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九月丙寅【廿九】》○丙寅。渤海國遣使獻方物。其王啓云。南容等廻。遠辱書問。悲切三考。慰及藐孤。捧讀之時。無任哀感。伏承先帝。仙馭昇遐。太上天皇。怡神閑舘。萬機之重。早識所歸。孟秋尚熱。伏惟天皇。起居萬福。即此元瑜蒙免。天皇繼登寳位。置命惟新。歡洽兆民之心。頼及一方之外。在於文好。休〓攸同。事貴及時。不可淹滯。重差和部少卿兼和幹苑使開國子高南容等奉啓。用申慶賀之禮。兼上土物。具在別録。况南容等。再駕窮船。旋渉大水。放還之路。恐動不虞。伏望遠降彼使。押領同來。實謂當仁。伏惟照諒。封域遥隔。拜賀未由。P5143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月己巳【戊辰朔二】》○冬十月己巳。從五位下名草直道主爲大學博士。越中權掾如故。侍從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繼業爲兵部大輔。近江守如故。從五位下田中朝臣清人爲左京亮。内藥正外從五位下若江造家繼爲兼尾張權介。侍醫如故。左近衞中將正四位下巨勢朝臣野足爲兼備中守。中務大輔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川爲安藝守。從五位下石川朝臣道成爲周防守。從四位下多朝臣入鹿爲讃岐權守。從五位上安曇宿禰廣吉爲伊豫權介。從五位上御室朝臣是嗣爲筑後權介。從五位上御室朝臣氏繼爲薩摩權守。』從五位下登美眞人藤津授從五位上。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月甲戌【七】》○甲戌。從五位下廣根朝臣諸勝爲攝津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月己卯【十二】》○己卯。正六位上采女朝臣枚麻呂授從五位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月丙戌【十九】》○丙戌。從五位下文屋眞人弟直爲少納言。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書爲大藏少輔。外從五位下縵連家繼爲大膳亮。從五位下伊勢朝臣徳成爲上野權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月戊子【廿一】》○戊子。河内國人從七位下勇山國嶋。正七位下家繼。正八位上眞繼。從八位下文繼等賜姓連。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月甲午【廿七】》○甲午。禊於松崎川。縁大甞會事也。』陸奧國言。渡嶋狄二百餘人來着部下氣仙郡。非當國所管。令之歸去。狄等云。P5144時是寒節。海路難越。願候來春。欲歸本郷者。許之。留住之間。宜給衣粮。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一月甲寅〈丁酉朔十八〉》○十一月甲寅。雷。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一月乙卯【十九】》○乙卯。行大甞於朝堂院。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一月丙辰【廿】》○丙辰。御豐樂院。悠紀主基兩國獻翫好雜物。奏土風歌舞。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一月戊午【廿二】》○戊午。宴五位已上。奏雅樂并大歌。從四位下大庭王授從四位上。從五位下弟野王。作良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貞代王。御井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橘朝臣安麻呂。藤原朝臣冬嗣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貞繼從四位下。從五位上紀朝臣繩麻呂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田中朝臣淨人。大中臣朝臣諸人。佐伯宿禰鷹成。安倍朝臣雄笠。甘南備眞人諸野。安倍朝臣淨足。藤原朝臣三守從五位上。外正五位下秦宿禰都伎麻呂。正六位上長岡朝臣岡成。豐野眞人仲成。畝火眞人莵原。藤原朝臣賀祐麻呂。多治比眞人繼益。藤原朝臣文山。坂上大宿禰眞弓。橘朝臣永繼。藤原朝臣葛成。小野朝臣諸野。從六位下藤原朝臣濱主。安倍朝臣弟雄。正六位上縣犬養宿禰清繼。佐伯宿禰弟成。忌部宿禰比良麻呂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林朝臣山主。志賀忌寸周興。賀茂縣主立長。藏人根主外從五位下。宴訖。賜祿有差。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一月己未【廿三】》○己未。正四位下P5145橘朝臣諱〈嵯峨太皇太后〉。多治比眞人高子授從三位。无位廣長女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野女王。无位繼子女王從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松子正五位下。无位藤原朝臣緒夏。坂上大宿禰御井子從五位上。无位藤原朝臣葛子。橘朝臣
安萬子。三善宿禰弟姉。三國眞人眞主從五位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一月辛酉【廿五】》○辛酉。正六位上朝野宿禰道守。丹波史鳥守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一月甲子【廿八】》○甲子。免參河美作兩國田租。以供奉大甞也。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二月庚午【丁卯朔四】》○十二月庚午。從六位上林宿禰東人爲送渤海客使。大初位下上毛野公繼益爲録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二月甲戌【八】》○甲戌。外正六位上上毛野公賀美麻呂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二月己卯【十三】》○己卯。遊獵于芹川野。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二月壬午【十六】》○壬午。遣參議正四位下巨勢朝臣野足奉幣帛於八幡大神宮樫日廟。賽靜亂之祷。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二月甲申【十八】》○甲申。遣僧七口讀經於吉野陵。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二月丙戌【廿】》○丙戌。鑄錢司用乘銅鑄進新錢一千〓貫。因茲鑄錢長官從五位上三嶋眞人年嗣授正五位下。次官從五位下大枝朝臣繼吉從五位上。自餘六位已下客作兒已上叙位賜祿有差。
《卷廿弘仁元年(八一〇)十二月癸巳【廿七】》○癸巳。詔曰。天文垂象。鈎陣列衞於紫微。地理分區。金石効用於〓録。除兇禁暴。七徳照其威。靜乱禦侮。四海服其武。弧矢之P5146用。焉自往昔。甲兵之儲匪獨茲日。今左右近衞。其數減少。脱有機警。何以應卒。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所先。觀時適時。廢置之宜斯在。其左右近衞可復舊數焉。
《卷二十卷尾》日本後紀卷第二十



P5147《卷廿一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廿一〈起弘仁二年正月、盡同閏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嵯峨〉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丙申朔》○二年春正月丙申朔。皇帝御大極殿。臨軒。皇太弟文武百官藩客朝賀。如常儀。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庚子【五】》○庚子。制。上殿舍人一百廿人。復舊名爲内竪。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壬寅【七】》○壬寅。宴五位已上并藩客。賜祿有差。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丙午【十一】》○丙午。於陸奧國。置和我。〓縫。斯波三郡。』從五位下大野朝臣眞菅爲右少辨。從五位下秋篠朝臣全嗣爲治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書爲雅樂頭。從五位下橘朝臣永繼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上大枝朝臣永山爲大判事。從五位下淡海眞人有成爲大藏少輔。左兵衞督從四位下大野朝臣直雄爲兼左京大夫。正五位下三嶋眞人年繼爲造西寺長官。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文山爲次官。鑄錢長官從五位上大枝朝臣繼吉爲兼山城介。從五位下紀朝臣南麻呂爲河内守。正五位下P5148藤原朝臣道雄爲紀伊守。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戊申【十三】》○戊申。河内國人從八位上玉作鯛釣賜姓高道連。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壬子【十七】》○壬子。御豐樂院。觀射。藩客賜角弓射焉。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乙卯【廿】》○乙卯。遣大納言正三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參議從三位菅野朝臣眞道等。饗渤海使於朝集院。賜祿有差。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丙辰【廿一】》○丙辰。參議從三位宮内卿兼常陸守菅野朝臣眞道上表致仕曰。臣聞。晨行暮息。身事之恒分。壯仕老休。禮制之通範。所以崇名事主。保身終命也。臣本庸品。才用無取。渉學謝於甲科。干祿朝於下士。徒以早因多幸。委質先朝。爰自儲〓。〓臨宸極。夙夜軒陛。緜歴歳序。遂乃曲蒙□奬。濫廁簪纓。兼文武之崇班。帶中外之厚秩。以至今日。累沐天恩。願惟尸素。伏深戰慄。但臣歴事三朝。齒登七十。痾隨年積。志與身衰。雖疲驂輟馭。非無顧戀之心。而漏盡夜行。恐乖止足之誠。伏願歸骸舊里。收迹蓬廬。養疾以存餘生。杜門而待終日。無任慊懇之至。謹詣闕奉表以聞。許之。但常陸守如故。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丁巳【廿二】》○丁巳。渤海國使高南容歸蕃。賜其王書曰。天皇敬問渤海國王。南容入賀。省啓具之。惟王資質宏茂。性度弘深。敦惠輯中。盡恭奉外。代居北涯。與國脩好。沃日滄溟。企乃P5149到矣。接天波浪。葦能乱之。責深効精。慶賀具禮。眷彼情款。嘉賞何止。朕嗣膺景命。虔承叡圖。尅己以臨寰區。丕顯以撫兆庶。徳未懷邇。化曷覃遐。王念濬善隣。心切事大。弗難劬勞。聿脩先業。况南容荐至。使命不墮。船舶窮危。謇志増勵。雖靡來請。豈能忍之。仍換駕船。副使押送。同附少物。至宜領之。春寒。惟王平安。指此遣書。旨不多及。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戊午【廿三】》○戊午。正四位上藤原朝臣産子授從三位。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己未【廿四】》○己未。无品明日香親王。坂本親王授四品。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正月甲子【廿九】》○甲子。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冬嗣爲參議。餘官如故。從七位下菅原朝臣清人。正六位上朝野宿禰鹿取授從五位下。從六位下勇山連文繼外從五位下。』正五位下小野朝臣野主爲左中辨。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伊勢人爲右中辨。從五位上登美眞人藤津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下橘朝臣永嗣爲越前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藤成爲播磨介。』山城國乙訓郡白田一町。賜從四位下百濟王教法。』是日。勅。占野開田之徒。就國請地之日。不顯町段。遠包四至。損公妨民。莫甚於此。自今以後。宜勘町段。勿依四至。』又陸奧出羽兩國。土地曠遠。民居稀少。百姓浪人。隨便開墾。國司巡検。隨即收公。是以P5150人民散走。無有靜心。宜兩國開田。雖无公驗。不得收公。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丁卯【丙寅朔二】》○二月丁卯。授外從五位下志斐連國守從五位下。縁陰陽之道勝於傍人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庚午【五】》○庚午。山城國乙訓郡藥園一町賜施藥院。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辛未【六】》○辛未。勅。據令條。凡祭祀者。所司預申官。官散齋日平旦。頒告諸司。夫散齋之内。不得弔喪問疾食宍。不判刑殺。不决罸罪人。不作音樂。不預穢惡之事。今至散齋之日。乃頒告諸司。則諸司惰事。或犯禁忌。宜改令條。自今以後。散齋前一日。頒告諸司。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癸酉【八】》○癸酉。勅。諸國之夷。唯仰公粮。宜其男女皆悉給粮。但不得及孫。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乙亥【十】》○乙亥。分縫殿寮宮人卅人。配大藏省。以縫作幄幔等類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丙子【十一】》○丙子。遊獵于北野。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戊寅【十三】》○戊寅。外從五位下朝野宿禰道守爲大炊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賀〓麻呂爲右京亮。從五位下葛井宿禰豐繼爲造東寺次官。外從五位下山田連弟分爲河内介。外從五位下勇山連文繼爲相摸權掾。紀傳博士如故。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己卯【十四】》○己卯。詔曰。應變設教。爲政之要樞。商時制宜。濟民之本務。朕還淳返朴之風。未覃下土。興滅繼絶之思。常切中襟。夫郡領者。難波朝庭始置其職。有勞之人。世序其官。逮乎延暦年中。偏取才良。永廢譜第。今省大納言P5151正三位藤原朝臣園人奏云。有勞之胤。奕世相承。郡中百姓。長幼託心。臨事成務。實異他人。而偏取藝業。永絶譜第。用庸材之賎下。處門地之勞上。爲政則物情不從。聽訟則决斷無伏。於公難濟。於私多愁。伏請郡司之擬。先盡譜第。遂無其人。後及藝業者。實得其理。宜依來奏。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庚辰【十五】》○庚辰。遷御於西宮。』大宰府官。并所管國司。聽公廨四分之一。年漕于京。遥授之官半分焉。』上野國元上國。今改爲大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壬午【十七】》○壬午。勅。常陸國。去京遥遠。貢調脚夫。路粮多費。去靈龜年中。守從四位上石川朝臣難波麻呂。始置稻五萬束。毎年出擧。以利充粮。名曰郡發稻。其用度者。載帳言上。而所司勘出。不聽出擧。宜令依舊。』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士督兼美濃守藤原朝臣緒嗣言。臣材無足取。器實空虚。病患染躬。久積日月。是以前日抗表。悉辭所居之官。今陛下無遺微臣。復參朝議。聖恩不測。徒跼高天。臣比者沈滯惡瘡。療治無驗。似損不損。終至大漸。劇職事重。懼切曠日。伏望解罷所帶。養疾私門。上除朝庭空位之譏。下遂愚臣避賢之願。不任丹款懇迫之至。謹臥病拜表以聞。不許。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癸未【十八】》○癸未。皇太弟遷於東宮。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乙酉【廿】》○乙酉。外從五位下勇山P5152連文繼爲大學助。紀傳博士相摸權掾如故。從五位下柿本朝臣弟兄爲肥前守。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庚寅【廿五】》○庚寅。於大宰府皷岑四天王寺。造釋迦佛像。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二月癸巳【廿八】》○癸巳。皇太弟奉獻。宴飮極歡而罷。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三月丙申【乙未朔二】》○三月丙申。河内國人從七位下土師宿禰常磐賜姓秋篠朝臣。山城國人正六位上土師宿禰百枝菅原朝臣。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三月庚子【六】》○庚子。安房國人正六位下大伴直勝麻呂賜姓大伴登美宿禰。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三月癸卯【九】》○癸卯。武藏國人正六位下小子宿禰身成三月丙申貫于左京。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三月乙巳【十一】》○乙巳。始令諸國進俘囚計帳。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三月戊申【十四】》○戊申。勅。左右近衞兵衞等。劔帶同色。彼此難辨。改舊色。右近衞用緋〓[糸+施の旁]纈右兵衞用青褐纈。』賜大外記從五位上上毛野朝臣穎人度一人。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三月壬子【十八】》○壬子。停攝津國川邊郡揩戸十烟。豐嶋郡二烟。爲平民。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三月甲寅【廿】》○甲寅。勅陸奧出羽按察使正四位上文室朝臣綿麻呂。陸奧守從五位上佐伯宿禰清岑。介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鷹養。鎭守將軍從五位下佐伯宿禰耳麻呂。副將軍外從五位下物部匝瑳連足繼等曰。去二月五日奏稱。請發陸奧出羽兩國兵合二萬六千人。征爾薩體。幣伊二村者。依數差發。早致襲討。事期殄滅。不得勞軍以遺後煩。又得三月九日奏。知減軍士一萬人。P5153將軍等。憂國之情。中心是深。然而捜窮巣窟。衆力是資。故依先奏。不勞減定。將軍等宜知之。勠力同意。相共畢功。于時出羽守從五位下大伴宿禰今人。謀發勇敢俘囚三百餘人。出賊不意。侵雪襲伐。殺戮爾薩體餘蘖六十餘人。功冠一時。名傳不朽也。又今人前任備□守之時。與掾正六位上河原連廣法謀。穿山破磐。以開大渠。百姓難以慮。始嗷嗷不止。成功之後。多蒙其利。追以稱嘆。是謂伴渠。縱〓令復生。不能加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三月己未【廿五】》○己未。阿牟公人足授外從五位下。人足者。大安寺僧秦仙也。以工術聞。令造漏刻。積年乃成。帝嘉其巧思。還俗叙位。雖機巧可奇。而隻辰易差。遂不爲用。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三月辛酉【廿七】》○辛酉。出雲國造外從七位下出雲臣旅人授外從五位下。縁神賀事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甲子朔》○夏四月甲子朔。御大極殿。視朔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丙寅【三】》○丙寅。内宴。奏妓。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丁卯【四】》○丁卯。陸奧國人外正六位下志太連宮持。俘吉彌侯部小金授外從五位下。褒勇敢。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戊辰【五】》○戊辰。四品明日香親王爲彈正尹。侍醫從五位下出雲連廣貞爲兼内藥正。但馬權掾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文山爲玄蕃頭。正三位藤原朝臣雄友爲宮内卿。從五位下御井正爲正親正。造西寺次官從五位下秦宿禰都伎麻呂P5154爲兼伯耆權介。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鯛取爲筑後守。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己巳【六】》○己巳。幸神泉苑。賜親王已下及諸衞人綿各有差。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甲戌【十一】》○甲戌。勅。河内國税分錢三百貫。便充當國。限三箇年。出擧收利。爲造堤料。又彼國課丁少數。無人差役。其散位位子。留省之徒。不直本司。常在郷里者。宜限三年。補國中雜任。計其上日行事與考言上。又割公廨息利。充堤所食料。其代者。廻給隨便國。三年以後復舊焉。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乙亥【十二】》○乙亥。幸神泉苑。』右京人正六位上高田首清足等七人賜姓田村臣。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丙子【十三】》○丙子。山城國紀伊郡田二町賜從四位下伊勢朝臣繼子。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丁丑【十四】》○丁丑。勅。苅麥爲蒭。禁制久矣。今聞。京邑百姓。未秋之前。沽之給急。計其所得。倍於收實。利苟在民。何勞禁制。自今以後。永聽賣買。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戊寅【十五】》○戊寅。近江國乘田廿八町賜中務省。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庚辰【十七】》○庚辰。正四位上文室朝臣綿麻呂爲征夷將軍。從五位下大伴宿禰今人。佐伯宿禰耳麻呂。坂上大宿禰鷹養爲副。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辛巳【十八】》○辛巳。幸神泉苑。侍臣已上賜衣被。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壬午【十九】》○壬午。勅征夷將軍等曰。夷狄干紀。爲日已久。雖加征伐。未盡誅鋤。今依來請。今將出兵。其軍監軍曹等。且簡用。且奏上。但犯軍法。禁身請裁。隊長已下。依法决斷。國之安危。在此一擧。P5155將軍勉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乙酉【廿二】》○乙酉。公卿奏。依去大同二年詔書。七道諸國調物。權從輕減。欲待人殷即復恒式。而於民未聞繼業。於公有乏支用。更別買求。還致勞擾。伏望改彼權制。復厥恒典。冀得百姓守常。國用有足。許之。』廢陸奧國海道十驛。更於通常陸道。置長有。高野二驛。爲告機急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丙戌【廿三】》○丙戌。宮内卿正三位藤原朝臣雄友薨。雄友者。參議兵部卿從三位乙麻呂之孫。右大臣贈從一位是公之第二子也。延暦二年授從五位下。爲美作守。遷兵部少輔。位至正五位上。除左衞士權督。俄而爲眞。六年授從四位下。歴左京大夫兼播磨守。九年爲參議。兼大藏卿。十五年授正四位下。十六年任大宰帥。十七年授從三位。拜中納言。廿三年授正三位。大同初拜大納言。雄友性温和。不妄喜怒。姿儀可觀。音韻清朗。至於賀正宣命。推之爲師。伊豫親王之遭害也。以舅流于伊豫國。弘仁元年免罪。授本位。拜宮内卿。薨于位。時年五十九。詔贈大納言。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丁亥【廿四】》○丁亥。從六位下笠朝臣梁麻呂授從五位下。正七位下當宗忌寸家主外從五位下。從五位上紀朝臣梶繼爲玄蕃頭。從五位下笠朝臣梁麻呂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下P5156尾張連粟人爲主税頭。從五位下御長眞人仲繼爲刑部少輔。從五位下小野朝臣諸野爲典藥助。外從五位下當宗忌寸家主爲伊賀守。從五位下朝野宿禰鹿取爲左衞士佐。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己丑【廿六】》○己丑。阿波國人百濟部廣濱等一百人賜姓百濟公。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四月庚寅【廿七】》○庚寅。幸神泉苑。右近衞府奉獻。侍臣賜衣被。』是日。遣渤海國使正六位上林宿禰東人等辭見。賜衣被。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戊戌【甲午朔五】》○五月戊戌。御馬埓殿。觀馬射。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辛丑【八】》○辛丑。勅。諸國所進舂米庸米。去大同三四兩年。遭旱不得悉進。若隨色辨備。恐致民苦。今官庫之貯。頗有盈餘。宜任土所生。貿與調物。進成輕貨。但畿内者。混合正税。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癸卯【十】》○癸卯。勅征夷將軍正四位上文屋朝臣綿麻呂等曰。塞下之俘。其數稍多。出軍之後。慮生野心。將軍等。勤加綏撫。勿致驚擾。威惠兼施。稱于朝制。許之。』從五位上高階眞人遠成爲主計頭。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眞野爲齋宮頭。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乙巳【十二】》○乙巳。幸神泉苑。帝自茲以後。毎至假日。避暑於此。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丁未【十四】》○丁未。制。夫飛騨工者。貢進之年。課役倶免。至于迯亡而不役。何異調庸之未進。自今以後。検返抄。拘解由。一同調庸。』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繼業爲神祇伯。侍從近江守如故。從四位下P5157藤原朝臣縵麻呂爲大舍人頭。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智治麻呂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上登美眞人藤津爲兵部大輔。從四位上春原朝臣五百枝爲宮内卿。右近衞中將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藤嗣爲兼右京大夫。攝津守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岡繼爲亮。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賀〓麻呂爲武藏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友人爲讃岐守。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己酉【十六】》○己酉。賜玄賓法師書曰。眞俗殊趣。禮接自疎。渇仰徽音。不捨少選。屬夏景爍條。炎風扇物。想禪塲被服。與時宜改。聊附法服一具。至宜領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壬子【十九】》○壬子。勅征夷將軍正四位上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文室朝臣綿麻呂等曰。將軍等去二月五日奏状稱。來六月上旬。兩國軍士。分頭發入。其糒鹽器仗等。先已貯備。不可更勞者。以此觀之。縁軍資物。皆已批挑。而今月十二日來奏稱。軍士食料并雜物等。且仰國司令儲備。及〓[糸+施の旁]幕且用縫作。又出羽守大伴宿禰今人。巡行管内。簡閲軍士者。是知。征戰之具。猶有寥落。前後來奏。事何相乖。加以國家之忌及大歳。同在東方。兵家所避。不可抵觸。宜縁軍庶事。今年備畢。來年六月發入。又検去延暦十三年例。征軍十萬。軍監十六人。軍曹五十八人。廿年P5158征軍四萬。軍監五人。軍曹卅二人。今將軍等。准承前例。所定〓七人。權用十五人者。今所興征軍一萬九千五百餘人。然則四萬之日。軍吏不滿五十。今日二萬。何超六十。仍折衷所定。軍監十人。軍曹廿人。宜精選堪戰者充用言上。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癸丑【廿】》○癸丑。勅。天下諸國。昔遭疾疫。續以旱災。百姓彫弊。于今未復。興言念此。深疾于懷。宜簡鰥寡孤獨及貧窮老疾不能自存者。早加賑給。但給法者。准延暦十九年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甲寅【廿一】》○甲寅。勅。農人喫魚酒。禁制惟久。而國司寛縱。無情糺斷。今須遣使重加督察。宜令國司在前禁止。若有輙喫并與者。即禁其身。使到之日。付行决罸。不得慣常寛容。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丙辰【廿三】》○丙辰。大納言正三位兼右近衞大將兵部卿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薨。正四位上犬養之孫。從三位苅田麻呂之子也。其先阿智使主。後漢靈帝之曾孫也。漢祚遷魏。避國帶方。譽田天皇之代。率部落内附家世尚武。調鷹相馬。子孫傳業。相次不絶。田村麻呂。赤面黄鬚。勇力過人。有將帥之量。帝壯之。延暦廿三年拜征夷大將軍。以功叙從三位。但往還之間。從者無限。人馬難給。累路多費。大同五年轉大納言。兼右近衞大將。頻將邊兵。毎出有功。寛容待士。能得P5159死力。薨于粟田別業。贈從二位。時年五十四。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五月戊午【廿五】》○戊午。信濃國獲白烏。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六月癸亥朔》○六月癸亥朔。正四位下巨勢朝臣野足授從三位。從五位下直世王從五位上。從四位上春原朝臣五百枝正四位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道繼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紀朝臣百繼。良岑朝臣安世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清本。藤原朝臣総繼。紀朝臣和氣麻呂。多治比眞人弟笠。石川朝臣弟助。大伴宿禰山道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廣井宿禰眞成外從五位下。』從五位上直世王爲中務大輔。相摸守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総繼爲少輔。從五位下石上朝臣美奈麻呂爲兵部少輔。從四位下大野朝臣直雄爲左近衞中將。左京大夫如故。參議從三位巨勢朝臣野足爲右近衞大將。參議左大辨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兼左兵衞督。越後守如故。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下紀朝臣廣濱爲兼右兵衞督。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清繩爲佐。出雲介如故。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六月乙丑【三】》○乙丑。令諸國進武藝人年卅已下。補左右近衞。』是日。奉幣於伊勢大神宮。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六月戊辰【六】》○戊辰。大僧都傳燈大法師位勝悟卒。法師俗姓凡直。阿波國板野郡人也。法師初爲尊應大徳弟子。是則芳野神叡大徳P5160之入室也。道業清高。洞明經戒。姿儀不凡。言語可愛。至於非空非有之宗。當時推而相讓。護命。慈寳。泰演等英傑。皆自其門而出焉。聖朝嘉尚。授以僧統。時議稱任得其人。緇徒之中。濫行不聞。政迹之所致也。薪盡火滅。嗚呼哀哉。春秋八十。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六月庚午【八】》○庚午。正六位上清原眞人夏野授從五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六月戊寅【十六】》○戊寅。從五位上高階眞人遠成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下尾張連粟人爲主計頭。從五位下笠朝臣梁麻呂爲豐後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六月辛巳【十九】》○辛巳。十三大寺僧尼年八十已上者。各賜〓[糸+施の旁]二匹。布四端。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六月丁亥【廿五】》○丁亥。主殿寮釜殿自倒。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乙未【癸巳朔三】》○秋七月乙未。出羽國鎭兵賜復三年。以在邊戍家業絶亡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己亥【七】》○己亥。幸神泉苑。觀相撲。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庚子【八】》○庚子。備前守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眞雄卒。左京大夫正四位下鷹取之男。左大臣正二位魚名之孫也。勇力過人。頗有武藝。爲推國天皇之近臣。延暦廿二年叙從五位下。任近江權介。廿五年授從五位上。歴近衞少將。大同三年授正五位下。同年□從四位下。遷左馬頭。自守清廉。不論人短。身帶弓劍。常侍朱鈎。屬天皇遷御平城。分局追從。既而一女進謀。天皇擬入于伊勢。眞雄遮輿而伏。忘死固爭。盖魏臣斷鞦之志乎。可謂歳寒而知松栢之P5161後凋者也。今上嘉其忠情。特授正四位下。拜備前守。在任而卒。時年〓五。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甲辰【十二】》○甲辰。幸神泉苑。陪侍之人。賜錢有差。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乙巳【十三】》○乙巳。勅。聞平城宮諸衞官人等。出入任意。不勤宿衞。宜直彼參議加督察焉。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丙午【十四】》○丙午。勅征夷將軍正四位上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文室朝臣綿麻呂等曰。省今月四日奏状。具知以俘軍一千人。委吉彌侯部於夜志閇等。可襲伐弊伊村。彼村俘。黨類巨多。若以偏軍臨討。恐失機事。仍欲發兩國俘軍各一千。來八九月之間。左右張翼。前後奮□。宜與副將軍及兩國司等。再三評議。具状奏上。國之大事。不可輕略。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丁未【十五】》○丁未。大極殿龍尾道上有雲氣。状如烟。須曳竭滅。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己酉【十七】》○己酉。安藝國佐伯郡速谷神。伊都岐嶋神。並預名神例。兼四時幣。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乙卯【廿三】》○乙卯。侍從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世嗣爲兼右少辨。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弟笠爲中務少輔。正五位下石川朝臣河主爲内匠頭。從五位下豐野眞人仲成爲主税頭。從五位上田中朝臣淨人爲大藏少輔。從五位下清原眞人夏野爲宮内少輔。從五位下淡海眞人有成爲左京亮。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総繼爲相摸介。從五位下大野朝臣眞菅爲下総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P5162濱主爲出羽介。大學頭正五位下御室朝臣今嗣爲兼越後守。右近衞大將從三位巨勢朝臣野足爲兼備前守。左大辨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兼備中守。左兵衞督如故。從五位上安倍朝臣眞直爲周防守。』山城國乙訓郡地四町賜左衞士督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冬嗣。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七月辛酉【廿九】》○辛酉。右京人正六位上朝原忌寸諸坂。山城國人大初位下朝原忌寸三上等賜姓宿禰。』出羽國奏。邑良志閇村降俘吉彌侯部都留岐申云。己等與貳薩體村夷伊加古等。久搆仇怨。今伊加古等。練兵整衆。居都母村。誘幣伊村夷。將伐己等。伏請兵粮。先登襲撃者。臣等商量。以賊伐賊。軍國之利。仍給米一百斛。奬勵其情者。許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乙丑【癸亥朔三】》○八月乙丑。上総國海上郡。加置主政一員。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壬申【十】》○壬申。山城國乙訓郡地二町。田十町。池一處。栗林一町。賜甘南備内親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癸酉【十一】》○癸酉。勅。諸國浮浪人。若遭水旱者。准平民。免調庸。但人之寄住。各有其主。宜勘其主戸損免之。不得因茲濫致姦詐。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甲戌【十二】》○甲戌。幸神泉苑。五位已上。賜綿有差。』是日。二星乍合乍離。状似相鬪。』大宰府言。新羅人金巴兄。金乘弟。金小巴等三人申云。去年被差本縣運穀。海中逢賊。同伴盡沒。唯己P5163等幸頼天祐。儻着聖邦。雖沐仁渙。非無願戀。今聞郷人流來。令得放歸。伏望寄乘同船。共還本郷者。許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丙子【十四】》○丙子。山城國乙訓郡地一町賜春日内親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丁丑【十五】》○丁丑。廢紀伊國萩原。名草。賀太三驛。以不要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戊寅【十六】》○戊寅。遊獵于北野。五位已上賜衣被。』是日。有狼入造兵司。爲人所殺。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己丑【廿七】》○己丑。山城國人正六位上高麗人東部黒麻呂。賜姓廣宗連。』是日。廢漆部八烟從公戸。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庚寅【廿八】》○庚寅。勅。留庚午年并五比籍。自餘遠年之籍。宜依令除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八月辛卯【廿九】》○辛卯。齋内親王禊于葛野川。諸司陪從如常。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壬辰朔》○九月壬辰朔。禁今月祭北辰擧哀改葬等事。以齋内親王入伊勢也。』出羽國人少初位下无耶志直膳大伴部廣勝賜姓大伴直。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乙未【四】》○乙未。齋内親王入伊勢。諸司陪從如常。』右京人正六位上吉田連宮麻呂等賜姓宿禰。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己亥【八】》○己亥。令諸國依舊出擧修理國分寺料。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庚子【九】》○庚子。曲宴前殿。命文人賦詩。其文人五位已上賜被。自餘五位并文人六位已下衣。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癸卯【十二】》○癸卯。大風破京中廬舍。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甲辰【十三】》○甲辰。被風損者。給米有差。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丁未【十六】》○丁未。勅。侍平城宮諸衞府官人等任意不直。已闕宿衞。宜改前勅。即命少將已上便検校焉。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庚戌【十九】》○庚戌。停内舍人奏。依舊令〓司奏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丁巳【廿六】》○丁巳。P5164遊獵于紫野。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九月是月》○是月。桃李華。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癸亥【壬戌朔二】》○冬十月癸亥。正六位上林宿禰東人等。至自渤海。奏曰。國王之啓。不據常例。是以去而不取。其録事大初位下上毛野公嗣益等所乘第二船。發去之日。相失不見。未知何在。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乙丑【四】》○乙丑。勅征夷將軍參議正四位上大藏卿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文室朝臣綿麻呂等曰。省去九月廿二日奏云。隨機量便。更分四道。士卒數少。充用處多。加以霖雨無息。轉餉有滯。不加輜重。恐乏兵糧。伏望點加陸奧國軍士一千一百人者。依奏。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丙寅【五】》○丙寅。上野國利根郡長野牧賜三品葛原親王。』攝津國人正七位上別君清名。賜姓御林宿禰。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壬申【十一】》○壬申。詔曰。衞士兵衞四府者。宮掖是守。戒嚴非輕。所以警偵姦邪。防遏虐猾。雖綏撫瀛表。專叶禮樂之風。而備豫機先。必資弧矢之利。皇明建極。大聖乘乾。取適於時。須有沿革。其左右衞士兵衞等。宜依舊數。』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淨本爲宮内少輔。從五位上安倍朝臣眞直爲主殿頭兼豐後守。參議從四位上兼左衞士督藤原朝臣冬嗣爲兼春宮大夫。美作守如故。從五位下清原眞人夏野爲亮。從五位下文室眞人正嗣爲周防守。P5165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甲戌【十三】》○甲戌。勅征夷將軍參議正四位上行大藏卿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文室朝臣綿麻呂等曰。省今月五日奏状。斬獲稍多。歸降不少。將軍之經略。士卒之戰功。於此而知矣。其蝦夷者。依請須移配中國。唯俘囚者。思量便宜。安置當土。勉加教喩。勿致騷擾。又新獲之夷。依將軍等奏。宜早進上。但人數巨多。路次難堪。其強壯者歩行。羸弱者給馬。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乙亥【十四】》○乙亥。大和國添上郡地二町賜左近衞府。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戊寅【十七】》○戊寅。賜山城國宇治郡地三町。爲故大納言贈從二位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之墓地。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庚辰【十九】》○庚辰。從五位下伊勢朝臣徳成爲上野介。從五位下豐野眞人仲成爲肥前守。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辛巳【廿】》○辛巳。講仁王經。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乙酉【廿四】》○乙酉。遊獵于栗前野。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月戊子【廿七】》○戊子。遊獵于紫野。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一月庚子【壬辰朔九】》○十一月庚子。詔曰。伊勢國頃年多事。百姓勞擾。往年供奉大甞。頗疲轉運。重屬兵革。共廢農畝。今亦營造神宮。未遑息肩。尋縁齋内親王相替。迎送祗供不息。念其勞止。殊疚于懷。悦以使民。歴代之洪猷。救弊可康。曩哲之恒範。宜今年田租。悉猶勿徴。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一月甲辰【十三】》○甲辰。賜書存問玄賓法師。又施綿百屯布卅端。法師即上表謝恩。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一月壬子【廿一】》○壬子。賜聽福法師書曰。煙霞憺泊。素是戰勝之塲。京洛囂塵。P5166誠爲染衣之地。和上超俗雲霄。味道巖穴。慧炬有晃。戒珠無〓。國之元老。人之師範。披薜蘿而長往。賞風月以忘歸。朕嘉爾令徳。夢想猶存。謂予不信。有如〓日。今故行李知聞。兼附送綿百屯布卅端。至宜充頭陀資耳。時寒。想善加珍衞。』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眞弓爲大舍人助。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今麻呂爲式部大輔。』大和國添下郡白田一町賜從五位下三國眞人氏人。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一月己未【廿八】》○己未。改左右衞士府。爲左右衞門府。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二月辛未【壬戌朔十】》○十二月辛未。彈正臺置史生六員。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二月癸酉【十二】》○癸酉。始令諸司史生參國忌齋會。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二月甲戌【十三】》○甲戌。詔曰。天皇詔旨〈良麻止〉勅命〈乎〉。衆聞食〈止〉宣。陸奧國〈乃蝦夷等。歴代渉時〈弖〉。侵乱邊境。殺略百姓。是以掛畏栢原朝庭〈乃〉御時〈爾〉。故從三位大伴宿禰弟麻呂等〈乎〉遣〈弖〉。伐平〈之米〉給〈比支〉。而餘燼猶遺〈弖〉。鎭守未息。又故大納言坂上大宿禰田村麻呂等〈乎〉遣〈弖〉。伐平〈之米〉給〈不爾〉。遠閇伊村〈乎〉極〈弖〉。略掃除〈弖之可止毛〉。逃隱山谷〈弖〉。盡頭〈弖〉究殄〈己止〉不得〈奈利爾太利〉。因茲正四位上文室朝臣綿麻呂等〈乎〉遣〈弖〉。其覆傾勢〈爾〉乘〈弖〉。伐平掃治〈之牟流爾〉。副將軍等。P5167各同心勠力。忘殉心以〈弖〉。不惜身命。勤仕奉〈利〉。幽遠〈久〉薄伐。巣穴〈乎〉破覆〈之弖〉。遂其種族〈乎〉絶〈弖〉。復一二〈乃〉遺〈毛〉無。邊戎〈乎〉解却。轉餉〈乎毛〉停廢〈都〉。量其功勞〈波〉。上治賜〈爾〉足〈止奈毛〉御念〈須〉。故是以其仕奉状〈乃〉重輕〈乃〉隨〈爾〉。冠位上賜〈比〉治賜〈久止〉宣天皇御命〈乎〉。衆聞食〈止〉宣。正四位上文室朝臣綿麻呂授從三位。從五位下佐伯宿禰耳麻呂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大伴宿禰今人。坂上大宿禰鷹養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物部匝瑳連足繼外從五位上。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二月乙亥【十四】》○乙亥。故遣渤海録事大初位下上毛野公嗣益追贈從六位下。以身死王事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二月丙子【十五】》○丙子。地震。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十二月丁丑【十六】》○丁丑。遊獵于大原野。右大臣藤原朝臣内麻呂并山城國奉獻。雅樂寮奏樂。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閏十二月己亥【辛卯朔九】》○閏十二月己亥。日抱翼。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閏十二月辛丑【十一】》○辛丑。征夷將軍參議從三位行大藏卿兼陸奧出羽按察使文室朝臣綿麻呂奏言。今官軍一擧。寇賊無遺。事須悉廢鎭兵。永安百姓。而城柵等所納器仗軍粮。其數不少。迄于遷納。不可廢衞。伏望置一千人充其守衞。其志波城。近于河濱。屡被水害。須去其處。遷立便地。伏望置二千人。〓充守衞。遷其城訖。則留千人。永爲鎭戍。自餘悉從解却。又兵士之設。P5168爲備非常。即無遺寇。何置兵士。但邊國之守。不可卒停。伏望置二千人。其餘解却。又自寳龜五年。至于當年。惣卅八歳。邊寇屡動。警□無絶。丁壯老弱。或疲於征戍。或倦於轉運。百姓窮弊。未得休息。伏望給復四年。殊休疲弊。其鎭兵者。以次差點。輪轉復免者。並許之。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閏十二月甲辰【十四】》○甲辰。遊獵于水生野。御於山埼驛。山城攝津二國奉獻。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閏十二月乙巳【十五】》○乙巳。紀伊國人紀直祖刀自賣之子嗣宗言。天下之人。皆承父姓。身爲公民。長貢調庸。而嗣宗獨身無所貫。久背課役。是以欲附母戸。外戚不許。且爲他子。假濫有制。伏望因親母之居。賜姓藤代宿禰。勅賜吉原宿禰。貫于左京。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閏十二月戊申【十八】》○戊申。左京人從六位下多治比連年繼賜姓宿禰。大和國人從八位下大俣連福貴麻呂賜姓大眞連。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閏十二月己酉【十九】》○己酉。出羽國百姓賜復三年。勞軍役也。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閏十二月乙卯【廿五】》○乙卯。正六位上宍人朝臣高志。正六位下物部田繼。正六位下飯高宿禰姉綱授外從五位下。』大和國人正六位下賀茂宿禰河守。正七位上賀茂宿禰關守等賜姓朝臣。
《卷廿一弘仁二年(八一一)閏十二月丁巳【廿七】》○丁巳。右京人從五位上高村忌寸田使。故從五位下高村忌寸眞木山等賜姓宿禰焉。P5169
《卷廿一卷尾》日本後紀卷第廿一P5170



P5171《卷廿二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廿二〈起弘仁三年正月、盡四年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嵯峨〉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正月庚申朔》○三年春正月庚申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前殿。賜御被。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正月甲子【五】》○甲子。勅。大宰府去十二月廿八日奏云。對馬嶋言。今月六日新羅船三艘浮□西海。俄而一艘之船著於下縣郡佐須浦。船中有十人。言語不通。消息難知。其二艘者。闇夜流去。未知所到。七日船廿餘艘在嶋西海中。燭火相連。於是遂知賊船。仍殺先着者五人。五人迯走。後日捕獲四人。即衞兵庫。且發軍士。又遥望新羅。毎夜有火光數處。由茲疑懼不止。仍申送者。爲問其事。差新羅譯語并軍毅等發遣已訖。且准舊例應護要害之状。告管内并長門。石見。出雲等國訖者。所奏消息。既是大事。虚實之状。續須言上。而久移年月。遂無所申。又要害之國。必發人兵。應疲警備。解却之事。期於何日。P5172宜言其由。不得更怠。又量事勢。不足爲虞。宜令停出雲。石見。長門等國護要害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正月丙寅【七】》○丙寅。无品佐味親王授四品。正五位下多賀王正五位上。无位石野王。正六位上原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上文室朝臣眞屋麻呂正四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今川從四位上。正五位下百濟王教徳。小野朝臣野主從四位下。從五位上紀朝臣百繼正五位上。從五位上池田朝臣春野。佐伯宿禰清岑。安倍朝臣眞勝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紀朝臣南麻呂。藤原朝臣世嗣。大原眞人眞福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文室眞人末嗣。藤原朝臣櫻麻呂。和朝臣繩繼。橘朝臣淨野。石川朝臣水長。藤原朝臣豐彦。大伴宿禰雄堅魚。粟田朝臣鯨。巨勢朝巨清野。三嶋眞人助成。從六位下安倍朝臣豐柄。粟田朝臣飽田麻呂。石川朝臣淨道。秋篠朝臣男足。從七位下八多朝臣桑田麻呂。正七位上布勢朝臣全繼從五位下。正六位上高丘宿禰弟越。滋野宿禰家譯。林忌寸眞永。勇山連家繼外從五位下。』宴五位已上。賜祿有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正月丁卯【八】》○丁卯。正五位上紀朝臣百繼授從四位下。正六位上布勢朝臣勝成從五位下。正六位上簀奏惠師笠麻呂外從五位下。從五位上P5173藤原朝臣緒夏從四位下。』是日。詔贈故下野介外從五位上高原連源從五位下。以其善政傳于後代也。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正月辛未【十二】》○辛未。右京人正六位上飛鳥戸造善宗。河内國人正六位上飛鳥戸造名繼。賜姓百濟宿禰。』式部卿三品葛原親王爲兼大宰帥。從三位巨勢朝臣野足爲中納言。右近衞大將如故。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藤嗣爲參議。參議從三位藤原朝臣繩主爲兵部卿。從五位下紀朝臣長田麻呂爲玄蕃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弟主爲大判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福當麻呂爲典藥頭。左中辨從四位下小野朝臣野主爲兼攝津守。外從五位下高丘宿禰弟越山城介。從五位下秋篠朝臣男足爲伊賀守。齋宮頭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眞野爲兼伊勢權介。外從五位下滋野宿禰家譯爲屋張介。左馬頭從五位上安倍朝臣男笠爲兼參河守。從五位下淡海眞人有成爲介。少納言從五位下宇治王爲兼遠江守。從五位下永上眞人河繼爲伊豆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川爲甲斐守。參議右衞門督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爲兼近江守。從五位下朝野宿禰鹿取爲介。式部少輔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岑守爲兼美濃守。P5174内藏頭如故。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道繼爲下野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豐柄爲介。正五位下佐伯宿禰耳麻呂爲陸奧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鷹養爲越中守。外從五位下秦宿禰智奈理爲越後介。右近衞中將從四位下大野朝臣直雄爲兼丹波守。從五位下尾張連粟人爲丹後守。大外記從五位上上毛野朝臣穎人爲兼因幡介。鑄錢長官從五位上大枝朝臣繼吉爲兼伯耆守。從五位下石川朝臣清道爲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清繩爲出雲守。從五位下三國眞人氏人爲美作介。參議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爲兼備前守。左大辨左兵衞督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廣敏爲備中守。外從五位下廣井宿禰眞成爲介。從五位下御井王爲安藝守。外從五位下當宗忌寸家主爲阿波介。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藤繼爲大宰大貳。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葛成爲少貳。從五位上大枝朝臣永山爲肥後守。大内記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清人爲兼大掾。諸陵頭從五位上永原朝臣最弟麻呂爲兼豐前守。從四位下紀朝臣百繼爲右近衞中將。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廣野爲少將。從五位下布勢朝臣全繼爲左衞門佐。從五位下P5175巨勢朝臣清野爲右兵衞佐。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正月乙亥【十六】》○乙亥。宴侍臣。賜祿有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正月甲申【廿五】》○甲申。遊獵栗前野。五位已上及山城國掾已上賜衣被。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正月乙酉【廿六】》○乙酉。制。陸奧出羽按察使正五位上官。今改爲從四位下官。』夷外從五位上宇漢米公色男。外從五位下爾散南公獨伎。播磨國印南郡權少領外從五位下浦田臣山人等三人。特聽節會入京。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正月丙戌【廿七】》○丙戌。正四位下春原朝臣五百枝授從三位。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二月辛卯【庚寅朔二】》○二月辛卯。陸奧國言。慶雲三年格云。身役十日以上免庸。廿日以上庸調倶免者。今征夷軍士役〓日以上也。伏請准格并延暦廿一年例。免除去年調庸者。許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二月壬辰【三】》○壬辰。屏風一帖、障子〓六枚、施入東寺。障子〓六枚、施入西寺。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二月己亥【十】》○己亥。從五位下和朝臣繩繼爲散位助。正五位下田口朝臣息繼爲民部大輔。阿波守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和氣麻呂爲主計頭。從五位下石川朝臣弟道爲木工頭。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繼益爲正親正。從四位上藤原朝臣今川爲左京大夫。越前守如故。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清公爲亮。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貞嗣爲右京大夫。外從五位上物部匝蹉連足繼爲鎭守將軍。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二月辛丑【十二】》○辛丑。幸神泉苑。覽花樹。命文人賦詩。賜綿有差。花宴P5176之節始於此矣。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二月癸卯【十四】》○癸卯。遊獵水生野。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二月甲辰【十五】》○甲辰。遊獵交野。山城。攝津。河内等國獻物。賜侍從以上及國宰掾已上衣被。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二月庚戌【廿一】》○庚戌。復采女司。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二月辛亥【廿二】》○辛亥。山城國乙訓郡荒地賜大外記從五位上上毛野朝臣穎人。左大史正六位上朝原宿禰諸坂。左少史從七位下佐太忌寸豐長各一町。』左京人從五位下阿倍長田朝臣節麻呂。從七位上阿倍長田朝臣高繼等八人賜姓阿倍朝臣。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二月壬子【廿三】》○壬子。從五位下小野朝臣諸野爲大膳亮。外從五位下縵連家繼爲典藥助。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三月己未朔》○三月己未朔。諸司要劇。停米充錢焉。』新羅人清漢波等流來。依願放還。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三月丙寅【八】》○丙寅。封一百戸施入秋篠寺。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三月丁卯【九】》○丁卯。異能之兵衞毎府四人。准近衞給別祿月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三月癸酉【十五】》○癸酉。御大極殿。出雲國造外從五位下出雲臣旅人奏神賀辭。并有獻物。賜祿如常。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三月丁丑【十九】》○丁丑。從五位下百濟王教勝爲刑部少輔。外從五位下林忌寸眞永爲大炊助。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船主爲右京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三月戊寅【廿】》○戊寅。勅。大同之初。令畿内講師。專預講説。令演眞諦。其諸寺雜事并補三綱等。暫預僧綱。但國分寺者。國司講師相共検校者。自令以後。部内諸寺。宜令講師永加検校。其國分二寺。國司亦相共検。其造P5177寺用度者。講師別亦勘録。毎年申送於僧綱。遷替之日。令依舊例。責其解由。諸國亦宜准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三月己卯【廿一】》○己卯。山城國乙訓郡陸田一町九段賜春日内親王。』外從五位下雁高宿禰氏成爲近江權大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三月壬午【廿四】》○壬午。右京人弓削宿禰立麻呂獻連理木。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三月丙戌【廿八】》○丙戌。雨雹。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四月己丑【戊子朔二】》○夏四月己丑。定鎭守官員。將軍一員。軍監一員。軍曹二員。醫師弩師各一員也。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四月癸巳【六】》○癸巳。幸神泉苑。賜四位已上衾。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四月庚子【十三】》○庚子。出羽國田夷置井出公呰麻呂等十五人賜姓上毛野緑野直。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四月壬寅【十五】》○壬寅。右京人從七位上阿倍小殿朝臣大家賜姓阿倍朝臣。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四月癸卯【十六】》○癸卯。勅。僧尼之制。事明令條。男女之別。非無禮法。頃者諸寺僧尼。其數寔繁。外託勝因。内虧戒律。精進之行無顯。淫犯之徒屡聞。僧綱顏面。不加捉搦。官司寛容。無心糺正。又法會之時。懴悔之日。男女混雜。彼此無別。非禮之行。不可勝論。敗道傷俗莫甚於斯。永言其弊。理合懲肅。宜令京職并諸國。〓示部内諸寺及所有道塲等。令加禁斷。若不遵承。輙容受一人已上者。三綱并入者等。並科違勅罪。所司不糺。亦與同罪。其病者可就寺治疾及請僧看病者。經僧綱若講師。聽其處分。檀越有可勾當寺内雜事者。聽令暫入。不得P5178因此經宿留連。但寺家奴婢及尼寺鎭等不在禁限。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四月丙午【十九】》○丙午。大外記從五位下豐宗宿禰廣人爲兼安藝介。大内記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清人爲兼肥後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四月丁未【廿】》○丁未。廢紀伊國名草驛。更置萩原驛。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庚申【戊午朔三】》○五月庚申。勅。諸國司。公廨田之外營水陸田。特立嚴制。而諸國不率朝憲。專求私利。百端姦欺。一無懲革。或假他人名。多買墾田。或託言王臣。競占腴地。民之失業。莫不由此。若亦有違犯者。解却見任。科違勅罪。一如先勅。買田占地。並亦沒官。』從四位下小野朝臣石子。永原朝臣惠子授正四位下。正五位下秋篠朝臣諸主。藤原朝臣松子。從五位上笠朝臣道成從四位下。從六位上安倍朝臣堅魚。大伴宿禰全刀自。秋篠朝臣室成。安都宿禰吉子從五位下。无位秦忌寸廣刀自外從五位下。』是日。制。有封神社者神戸修造。於無封社無人修理。自今以後。宜令禰宜祝等修造。毎有小破。隨即修作。不得延怠使致大破。國司屡加巡検。若禰宜祝等。不勤修理。令致破壞者。並從解却。其有位者即追位記。白身者决杖一百。國吏不検閲。有致破損者。遷替之日。拘其解由。但遭風火非常等損。不甚修作者。言上聽裁。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辛酉【四】》○辛酉。勅。伊勢國P5179多氣度會及飯高飯野等七郡神戸百姓等。縁徴正税。必加刑罸。已乱齋事。或致逃散。是以昔年停出擧。自茲以後。借求富民。至于報償。加利數倍。擧者有罪。償者受弊。宜始自明年。神税之外。擧正税十三萬三千束。以其息利。充齋宮用。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壬戌【五】》○壬戌。御馬埓殿。觀馬射。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乙丑【八】》○乙丑。伊勢國言。傳馬之設。唯送新任之司。自外無所乘用。今自桑名郡榎撫驛。達尾張國。既是水路。而徒置傳馬。久成民勞。伏請一從停止。永息煩勞。許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丁卯【十】》○丁卯。始賜大膳職印。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己巳【十二】》○己巳。幸神泉苑。木工寮獻物。雅樂寮奏樂。飮宴終日。賜五位已上衣衾。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癸酉【十六】》○癸酉。妃二品朝原内親王辭職。許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乙亥【十八】》○乙亥。賑給京中飢民。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丁丑【廿】》○丁丑。遣使問玄賓法師。兼施法服并布卅端。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戊寅【廿一】》○戊寅。勅。經國治家。莫善於文。立身揚名。莫尚於學。是以大同之初。令諸王及五位已上子孫十歳已上。皆入大學。分業教習。庶使拾芥磨玉之彦。霧集於環林。呑鳥雕蟲之髦。風馳乎璧沼。而朽木難琢。愚心不移。徒積多年。未成一業。自今以後。宜改前勅。任其所好。稍合物情。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癸未【廿六】》○癸未。妃四品大宅内親王辭職。許之。』是日。公卿奏曰。臣聞。垂範訓人。事歸濟世。改制易俗。理會適時。寔知道尚沿革。P5180政必裁成。苟或未弘。豈肯膠柱。今此刪定令條。是去神護景雲三年議請刪定。而事有不允。寢而莫行。數十年後。乃始頒下。自爾以降。訴訟逾繁。事不便人。理難取則。今故謹詳可不。輙請刊改。冀合機宜。用遵可久。庶望景化風行而革弊。群生日用而沐義。俗弭姦邪。家全緒業者。許之。文多不載。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五月乙酉【廿八】》○乙酉。令河内國講師便検校和泉國部内之定額諸寺。又上總國検校安房國之諸寺。越中國検校能登國之諸寺。爲元來不置講師也。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戊子【丁亥朔二】》○六月戊子。勅。諸國夷俘等。不遵朝制。多犯法禁。雖彼野性難化。抑此教喩之未明。宜擇其同類之中。心性了事。衆所推服者一人。置爲之長。令加捉搦。』是日。始令參議從四位下紀朝臣廣濱。陰陽頭正五位下阿倍朝臣眞勝等十餘人讀日本紀。散位從五位下多朝臣人長執講。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己丑【三】》○己丑。遣使造攝津國長柄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庚寅【四】》○庚寅。賑給京中飢民。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辛卯【五】》○辛卯。薩摩國蝗。免逋負稻五千束。』遣使修大輪田泊。』神祇官言。住吉香取鹿嶋三神社。隔廿箇年。一皆改作。積習爲常。其弊不少。今須除正殿外。隨破修理。永爲恒例。許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戊戌【十二】》○戊戌。左京人從五位下出雲連廣貞賜姓宿禰。河内國人外從五位下P5181林忌寸眞永。右京人正六位上山口忌寸諸足。内藏忌寸帶足等賜姓宿禰。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辛丑【十五】》○辛丑。大和國人故正六位上忍海原連鷹取追賜姓朝野宿禰。鷹取之子從五位下朝野宿禰鹿取言。去延歴十一年詐爲叔父正六位上朝野宿禰道長之子。既得出身并改姓。今道長自有繼嗣。伏請還付本生。得承家門者。許之。住依鹿取請。追改鷹取姓。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壬寅【十六】》○壬寅。京中米貴。出官倉米。以減價糶貧民。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己酉【廿三】》○己酉。勅。頃者。緇徒之間。多犯法禁。所司寛縱。專任律教。不加推勘。朝憲稍弛。爲弊良深。自令以後。僧尼犯罪。不論輕重。一依僧尼令糺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庚戌【廿四】》○庚戌。幸於大堰。山城國獻物。賜五位以上衣被。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壬子【廿六】》○壬子。勅。甘澤不降。稍渉旬日。眷彼南畝。深軫于懷。所冀神靈垂祐。早致嘉雨。宜走幣畿内。祈於名神。』大納言正三位兼皇太子傅民部卿勳五等藤原朝臣園人上表曰。臣昔歳不揆庸菲。頻歴外任。自西及東。惣十有八年。黎民疾苦。政治得失。耳聞目見。頗無相錯。夫銜綸出宰。概持綱紀。親民検察。良在郡領。今依去年二月十四日詔旨。譜第之事。已復舊例。况乎終身之任得其人。則遷替之吏。高枕而治。奕世之胤非其器。則見任之司。還招罪責。是以精選P5182堪務。沙汰言上。而在京他人。爭第競甲。抑退國選。越舊被任。試之政事。未克宣風。訪之民間。誰有推服。國吏月教而不覺。郡内年弊而無興。不治之責。還及牧宰。外官之歎。前後不殊。方今仁風遠覃。徳政屡降。然彫殘之餘。百姓猶困。實由撫養之失人也。伏請自今已後。銓擬郡司。一依言上。若選非其人。政績無驗。則署帳之官。咸解見任。永不叙用。以懲將來。天恩垂鑒。儻允臣請。則今年擬帳。悉從返却。一定改張。明春始行。庶令理治之聲起於當年。富康之謠流於後代。不任犬馬懷主之懇。謹奉表冐死以聞。詔可。』左京人從五位下秋篠朝臣上子。秋篠朝臣清子。右京人從五位下秋篠朝臣室成。從七位上秋篠朝臣成等賜姓御井朝臣。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癸丑【廿七】》○癸丑。小鳥生大鳥。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六月丙辰【卅】》○丙辰。左京人美作眞人豐庭等三人賜姓淡海朝臣。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七月丁巳朔》○秋七月丁巳朔。勅。頃者疫旱並行。生民未安。靜言于此。情切納隍。但神明之道。轉禍爲福。庶馮祐助。除此災禍。宜走幣於天下名神。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七月戊午【二】》○戊午。御大極殿。奉幣於伊勢大神宮。爲救疫旱也。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七月辛酉【五】》○辛酉。有野狐見朝堂院。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七月壬戌【六】》○壬戌。從四位下伊勢朝臣繼子卒。贈從三位。喪事所須。令官給焉。從四位下老人之女也。天推P5183國高彦天皇在儲宮納之。生親王二男三女。卒時年〓一。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七月癸亥【七】》○癸亥。幸神泉苑。觀相撲。命文人賦七夕詩。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七月己巳【十三】》○己巳。封五十戸施入招提寺。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七月癸酉【十七】》○癸酉。陸奧國言。屯田元二百町。伏望定一百町。爲鎭守儲者。許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七月庚辰【廿四】》○庚辰。幸神泉苑。賜陪侍者錢有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七月壬午【廿六】》○壬午。賜山城。攝津。河内三國新錢各二百卅貫。出擧取利。充堤防用。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丙戌朔》○八月丙戌朔。正五位下田口朝臣息繼爲右中辨。阿波守如故。正五位下藤原朝臣綱繼爲民部大輔。從五位下大伴宿禰小堅魚爲兵部少輔。從四位上大庭王爲刑部卿。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伊勢人爲因幡守。從五位下石上朝臣美奈麻呂爲周防守。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戊子【三】》○戊子。從五位上安倍朝臣眞直爲權左少辨。豐後守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清本爲侍從。正五位下御室朝臣今嗣爲圖書頭。越後守如故。從五位下菅原朝臣清公爲大學頭。從五位下弟村王爲玄蕃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文山爲宮内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清人爲主殿頭。肥後介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貞成爲左京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庚寅【五】》○庚寅。上野國介從五位下息長眞人家成。大掾正六位上酒人眞人人上等免。以令郡司私役百姓也。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辛卯【六】》○辛卯。无品布勢内親王P5184薨。詔贈四品。遣從五位下弟村王。從五位下文室眞人末嗣等。監護喪事。親王者。皇統彌照天皇第五女也。母丸朝臣氏。親王資性婉順。貞操殊勵。延暦十六年爲伊勢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癸巳【八】》○癸巳。流僧良勝於多〓嶋。以與女同車也。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辛丑【十六】》○辛丑。勅。検承前格。有燒亡官物。以國司公廨填。事乖弘恕。自今以後。必據法推决。以懲將來。俾夫監臨之官勤肅所部。守掌之人愼其防衞者。而頃者國司不勤肅清。屡致失火。爲避其責。恒稱神災。官物之損。不可勝計。救弊之道。事資改張。自今以後。宜依前格。不問神災人火。令國郡司及税長等。依數填備。其被差使出境之官。不在此限。但國司者。以任中公廨填之。若當遷替年有失火者。只奪其年料填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戊申【廿三】》○戊申。傳燈大法師善議卒。本姓惠賀連。河内國錦部郡人也。法師、入唐學問道慈大徳之入室也。少捐塵事。早結道遊。天資秀異。氣禀冲和。能持梵甲。志願傳燈。是以三論之家。許號法將。中道之理。流布國家。則伊人之力也。才位不〓。桃李成蹊。千歳之名。是謂不朽。道極如休。忽歸大暮。人之云亡。衆生不幸矣。時年八十四。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辛亥【廿六】》○辛亥。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濱主爲近江權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癸丑【廿八】》○癸丑。勅。在攝津國〓獨P5185田一百五十町。宜令國司耕種。所獲苗子。毎年申官。待被處分。然後用之。〓獨田者。故大僧正行基法師爲矜孤獨所置也。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八月乙卯【卅】》○乙卯。從四位下安倍朝臣枚麻呂卒。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戊午【丙辰朔三】》○九月戊午。陸奧國遠田郡人勳七等竹城公金弓等三百九十六人言。己等
未脱田夷之姓。永貽子孫之耻。伏請改本姓爲公民。被停祿。永奉課役者。勅可。唯卒從課役。輸勸遺類。宜免一身之役。仍賜勳七等竹城公金弓。勳八等黒田竹城公繼足。勳九等白石公眞山等男女一百廿二人陸奧磐井臣。勳八等竹城公多知麻呂。勳八等荒山花麻呂等八十八人陸奧高城連。勳九等小倉公眞禰麻呂等十七人陸奧小倉連。勳八等石原公多氣志等十五人陸奧石原連。勳八等栢原公廣足等十三人椋椅連。遠田公五月等六十九人遠田連。勳八等意薩公持麻呂等六人意薩連。小田郡人意薩公繼麻呂。遠田公淨繼等六十六人陸奧意薩連。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辛酉【六】》○辛酉。遊獵北野。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甲子【九】》○甲子。新羅人劉清等十人賜粮放還。』幸神泉苑。宴侍從已上。奏妓。命文人賦詩。五位已上及文人賜祿有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乙丑【十】》○乙丑。右大臣從二位兼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内麻呂。中納言P5186兼右近衞大將從三位勳三等巨勢朝臣野足等上表曰。臣聞。鈎陳六位。環北極以分輝。衞尉八屯。居西京而警夜。誠以紫宮清切。周衞無虧。黄屋尊嚴。不虞是備。夫左近衞。元是依數長直。職掌既重。儀式亦殊。晝夜警護。不離禁中。常見宮省之事。悉知出入之人。大同之年。爲左右府。即停長直。一從番上。自茲上番下番。遥去遥來。苟守當番之直。不願長久之法。坐作進退。稍忘其儀。伏惟皇帝陛下。道高萬古。功邁百王。漢光之懸制戎規。何能語美。魏武之切言兵略。未足稱奇。臣等猥以庸虚。得預簪〓。職司宿衞。身統禁兵。伏望左右近衞府。府別簡其驍勇者五十人。依舊長直。自餘相副。亦令番上。許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壬申【十七】》○壬申。從五位下息長丹生眞人文繼爲右京亮。』无位大宅水取臣繼主授從五位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甲戌【十九】》○甲戌。正六位上城部公小野麻呂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乙亥【廿】》○乙亥。勅。依天平勝寳格。東大寺四面二里之内。不聽殺生。今年序稍遠。禁防彌薄。宜令便經國司。新立標〓。如有國師不検。即以違勅論者。而今无識之徒。不畏朝憲。國司講師。禁制亦緩。遂使奈苑之邊。還作漁獵之地。梵宇之下。不異屠宰之塲。宜更禁止。有犯科罪。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丙子【廿一】》○丙子。右大臣P5187從二位兼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内麻呂縁病上表辭職曰。臣聞。無徳而進。聖人誡其履危。不才而尊。有識陋其非據。臣之虚薄。久冐殊私。懼切〓原。荷重岱岳。臣頼先緒。忝齒朝端。寵藉時來。恩叨封邑。誠當上調和四時。下遂理萬物。竭節投命。報効絲豪。空消日月。無益聖朝。尸素之譏。臣爲其首。禮記曰。爲人臣者。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爲之。至如臣者。進不能統理衆務以擧持綱維。退不聞薦拔賢能而補裨時闕。陛下垂乾巛育物之徳。體江海含容之大。假臣光照之榮。優臣不貲之分。况復時屬昇平。世返淳朴。感恩勵力。竊期懸車。頃來渇病彌積。兼暗眼精。兩脚強疼。行歩失便。内自省量。既知不可。在於物議。更亦何疑。若猶事〓愚。都迷止足。恐〓不堪任。遂致覆〓。伏願辭罷官職。養疾私第。遥同葵〓。朝夕傾心。仰乞曲留宸暉。即垂矜許。然則陛下爵不失實。愚臣免不避賢。無任懇款靦懼之至。謹詣朝堂。奉表以聞。遣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就第。優詔不許。』是日。從四位下石川朝臣浄直卒。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丁丑【廿二】》○丁丑。曲宴。奏樂。賜侍臣祿有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庚辰【廿五】》○庚辰。遊獵於大原野。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内麻呂獻物。侍從已上。P5188山城國司。及右大臣子弟賜衣被。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辛巳【廿六】》○辛巳。勅。恠異之事。聖人不語。妖言之罪。法制非輕。而諸國信民狂言。言上寔繁。或言及國家。或妄陳禍福。敗法乱紀。莫甚於斯。自今以後。有百姓輙稱託宣者。不論男女。隨事科决。但有神宣灼然。其驗尤著者。國司検察。定實言上。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九月壬午【廿七】》○壬午。從五位上大枝朝臣永山爲刑部大輔。從五位上紀朝臣咋麻呂爲肥後守。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月戊子【丙戊朔三】》○冬十月戊子。令諸國神社神主。相替之日與解由。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月辛卯【六】》○辛卯。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内麻呂薨。詔贈從一位左大臣。遣從三位藤原朝臣繩主。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貞嗣等監護喪事。内麻呂者。贈太政大臣正一位房前之孫。大納言正二位眞楯之子也。奕世相家。少有令望。徳量温雅。士庶悦服。大同初拜大納言。兼近衞大將。其年轉右大臣。近衞大將如故。任兼相將。經事三主。皆被信重。上有所問。不希指
苟合。如或不從。不敢犯顏。凡典樞機。十有餘年。靡有愆失。昔日庶人他戸爲皇太子時。桀跖之性。好害名流。有一惡馬。馭必〓囓。太子令内麻呂乘。快見傷損。惡馬低頭不動。被鞭廻旋。時人以爲非常之器。薨于位。時年五十七。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月乙巳【廿】》○乙巳。式部省書生員定卅人。省試手跡。令P5189得出身。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月癸丑【廿八】》○癸丑。官家功徳封物。停收東大寺。收造東西二寺諸司。出納充用之色。一依前例。』廢常陸國安侯。河内。石橋。助川。藻嶋。棚嶋六驛。更建小田。雄薩。田後等三驛。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一月戊辰〈丙辰朔十三〉》○十一月戊辰。制。與解由日。受領
之官。署名已畢。任用之人。依假不署。如此之類。式兵兩省。依例勘返。判官主典。或假或病。不加署名。推量其理。公私無妨。自今以後。勿更返却。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一月庚午【十五】》○庚午。制。出羽國史生并弩師歴同國司。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一月乙亥【廿】》○乙亥。從五位下百濟王教俊授從五位上爲出羽守。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一月庚辰【廿五】》○庚辰。於豐樂院宴五位已上。賜祿有差。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一月壬午【廿七】》○壬午。贈四品布勢内親王墾田七百七十二町施入東西二寺。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一月癸未【廿八】》○癸未。起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冬嗣。從五位下福當麻呂。櫻麻呂等復本官。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丙戌【乙酉朔二】》○十二月丙戌。調綿一萬五百屯施七大寺常住僧并内供奉十禪師。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戊子【四】》○戊子。攝津國河邊郡空地〓町賜某親王諱〈今上〉。』是日。賜玄賓法師書。兼施綿布等物。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己丑【五】》○己丑。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冬嗣授正四位下。從五位上良岑朝臣安世正五位下。』正三位藤原朝臣園人爲右大臣。從三位藤原朝臣繩主爲中納言。兵部卿如故。從五位下粟田朝臣飽田麻呂爲諸陵頭。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葛野麻呂P5190爲兼民部卿。外從五位下山田造大庭爲主税□。從五位下布勢朝臣全嗣爲左近衞少將。參議從三位文室朝臣綿麻呂爲左衞門督。大藏卿陸奧出羽按察使如故。左少辨正五位下良岑朝臣安世爲兼佐。但馬介如故。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壬辰【八】》○壬辰。渤海國人高多佛賜姓名高庭高雄。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甲午【十】》○甲午。起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眞夏復本官。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乙未【十一】》○乙未。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衞門督兼近江守藤原朝臣緒嗣賜度二人。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丁酉【十三】》○丁酉。參議左近衞大將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冬嗣賜度二人。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乙巳【廿一】》○乙巳。遊獵於芹川野。侍從已上并山城攝津兩國司賜衣被。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己酉【廿五】》○己酉。加木工寮史生六員。
《卷廿二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二月癸丑【廿九】》○癸丑。制。春宮坊舍人六百人。就中入色五百人。白丁一百人也。而入色者無心仕官。白丁者唯在一身。是以數年之後。駈使乏人。宜五百内取外位一百人。隨闕補之。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乙卯朔》○四年春正月乙卯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丁巳【三】》○丁巳。少僧都傳燈大法師位永忠請老。優詔不許之。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己未【五】》○己未。參河國人外從五位下物部敏久賜姓物部中原宿禰。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辛酉【七】》○辛酉。宴五位已上於豐樂院。奏樂。賜祿有差。』正四位下吉備朝臣泉授正四位上。從四位上秋篠朝臣安人正四位下。正五位下P5191石川朝臣河主。藤原朝臣道繼。從五位上安倍朝臣男笠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三守。大枝朝臣繼吉。坂上大宿禰鷹養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百濟王忠宗。安倍朝臣犬養。安倍朝臣益成。佐伯宿禰長繼。小野朝臣岑守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上物部匝瑳連足繼。正六位上高階眞人淨階。藤原朝臣弟河。紀朝臣興道。從六位上巨勢朝臣河繼。正六位上安倍朝臣益人。從六位上藤原朝臣柄繼。正六位上秋篠朝臣祖繼。大伴宿禰國道。坂田宿禰永河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文忌寸山守外從五位下。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壬戌【八】》○壬戌。從三位五百井女王授正三位。正四位下永原朝臣惠子。小野朝臣石子從三位。從五位上大原眞人清子正五位下。无位橘朝臣綱子從五位下。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甲子【十】》○甲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弟川爲伊勢介。從五位上和朝臣建男爲遠江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弟雄爲駿河守。正五位下坂上大宿禰鷹養爲武藏守。侍從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世嗣爲兼下總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福當麻呂爲常陸介。少納言從五位下宇智王爲兼信濃守。左少辨正五位下良岑朝臣安世爲兼但馬守。左衞門佐如故。從五位下坂田宿禰永河P5192爲介。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智治麻呂爲備中守。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上佐伯宿禰長繼爲兼阿波守。春宮亮從五位下清原眞人夏野爲兼讃岐介。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下布勢朝臣全繼爲兼伊豫介。侍從從四位下平野王爲兼豐前守。從五位下笠朝臣梁麻呂爲豐後守。右衞門佐從五位下安倍朝臣雄能麻呂爲兼介。少納言從五位上百濟王忠宗爲兼左兵衞佐。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戊辰【十四】》○戊辰。最勝王經講畢。延高學僧十一人於殿上論義。施御被。』傳燈大法師位勤操爲律師。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庚午【十六】》○庚午。左京人從八位下竹田臣門繼等六人賜姓清岑宿禰。』宴侍從以上。賜祿有差。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辛未【十七】》○辛未。於南庭觀射。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癸酉【十九】》○癸酉。於東西二寺始行坐夏。其布施供養准諸大寺例。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丙子【廿二】》○丙子。曲宴後殿。命文人賦詩。賜祿有差。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丁丑【廿三】》○丁丑。制。令伊勢國壹志郡。尾張國愛智郡。常陸國信太郎。但馬國養父郡。貢郡司子妹年十六已上廿已下。容貌端正。堪爲采女者各一人。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戊寅【廿四】》○戊寅。大和國人從六位下物部福麻呂賜姓廣澄宿禰。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己卯【廿五】》○己卯。正五位下佐伯宿禰清岑爲右少辨。從五位下文室眞人末嗣爲内匠助。從五位下紀朝臣興道爲雅樂頭。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節麻呂爲大炊助。P5193外從五位下林宿禰眞永爲鑄錢次官。』正六位上林忌寸稻主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正月庚辰【廿六】》○庚辰。遊獵於栗前野。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丙戌【甲申朔三】》○二月丙戌。治部省言。承前之例。僧尼出家之時。授之度縁。受戒之日。重給公驗。據勘灼然。眞僞易辨。勝寳以來。受戒之日。毀度縁停公驗。只授十師戒牒。此之爲驗。於事有疑。如不改張。恐致姦僞。伏望不毀度縁。永爲公驗者。許之。但其度縁。自今以後。僧者請太政官印。尼者用所司之印。至于受戒之時。省並於度縁末。注受戒年月并官人署名。即以省印印之。其尼於外國受戒者。當所之官。准此行之。承前所授僧戒牒者。惣進僧綱。即送所司。所司計曾。明知不詐。署印其末。然後還授。進盡之期。斟量立限。限内不進。後齎白牒者。不得爲驗。一同私度。若有身亡并還俗者。其度縁戒牒。早令進省。省即年終申官毀之。庶令姦人屏跡。源流自澄。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甲午【十一】》○甲午。改門部釼帶色。左門部着淺縹。右門部淺縹纈。』令石見國營乘田卅町。以其所獲。填故年未納。營功種子。借充正税。限以三年。地子依例輸之。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乙未【十二】》○乙未。河内國人從八位上難波忌寸氏主。攝津國人正六位上輸波忌寸船人。正六位上日下部忌寸P5194阿良多加等賜姓宿禰。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丙申【十三】》○丙申。外從五位下勇山連家繼爲大學博士。正五位下大中臣朝臣魚取爲民部少輔。外從五位下物部中原宿禰敏久爲大判事。外從五位下日下部連高道爲大炊助。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節麻呂爲造酒正。從五位上高階眞人遠成爲大和介。從五位上三原朝臣弟平爲尾張守。外從五位下縵連家繼爲越中權介。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丁酉【十四】》○丁酉。上野國甘樂郡大領外從七位下勳六等壬生公郡守特授外從六位下。以戸口増益。爲民所懷也。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己亥【十六】》○己亥。遊獵於交野。以山埼驛爲行宮。是日。津頭失火。延燒卅一家。給米綿有差。又駕輿丁并左右衞士等。賜綿有差。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辛丑【十八】》○辛丑。遊獵水生野。山城國奉獻。五位已上并山城。河内。攝津等國司賜衣被。史生郡司賜綿有差。是夕還宮。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甲辰【廿一】》○甲辰。從五位上紀朝臣咋麻呂爲刑部大輔。從五位上大枝朝臣永山爲肥後守。』賜伊豫國人勳六等吉彌侯部勝麻呂。吉彌侯部佐奈布留二人姓野原。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乙巳【廿二】》○乙巳。大和國平群郡田卅二町賜某親王諱〈今上〉。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戊申【廿五】》○戊申。制。損稼之年。土民俘囚。咸被其災。而賑給之日。不及俘囚。飢饉之苦。彼此應同。救急之恩。華蠻何限。自今以後。宜准平民。預賑給P5195例。但勳位村長及給粮之類。不在此限。
《卷廿二弘仁四年(八一三)二月壬子【廿九】》○壬子。宴神泉苑。命文人賦詩。奏樂賜綿有差。
《卷廿二卷尾》日本後紀卷第廿二P5196
(三條西家本奥書)
  大永四年九月十九日以中書王御本書寫之



P6100《卷廿三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廿三逸文〈起弘仁四年三月、盡同五年六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嵯峨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三月辛未【十八】》(『日本紀略』)三月辛未。大宰府言。肥前國司今月四日解稱。基肆団校尉貞弓等、去二月廿九日解稱。新羅一百十人駕五艘船、着小近嶋、與土民相戦、即打殺九人、捕獲一百一人者。又同日解稱。新羅人一清等申之。同國人清漢巴等、自聖朝歸來、。云々。宜明問定、若願還者、隨願放還。遂是化來者、依例進止。」今日任官。」(『類聚國史』八六赦宥)公卿奏。謹案名例律、凡略和誘人、若和同相売、及略和誘家人奴婢、若嫁売之、即知情娶買等雜類、赦書到後、百日内首。又云。凡會赦応改正徴収經責簿帳、而不改正徴収者、各論如本犯律。由茲觀之、唯此二條、別立限極、自余雜犯、無誘定程。雖經多歳、追從原免。夫宥過肆罪、渙汗惟深。改旦自新、寧渉年序。而或雖經恩蕩、未見首露。或赦後赦前犯、不必明尋其由緒。大概不得已而施恩。応立程而無限之所致P6101也。奸之爲端、触途多類。伏望。自今以後、雜犯會赦可免者、赦書出後、三百六十日内言訖。若過此期、不入原例。許之。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四月癸未朔》○(『日本紀略』)夏四月癸未朔。日有蝕之。」(『類聚國史』一八二禁止寺辺)勅。從三位藤原朝臣産子、暫住於山城國愛宕郡林寺、宜其居住之間、不得伐損寺四辺之地樹木、及放棄□馬藏物等。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四月辛卯【九】》○辛卯。右衞門府獻鳥。似魚虎鳥、羽毛觜足皆赤。時人無知其名。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四月甲辰【廿二】》○甲辰。幸皇太弟南池。命文人賦詩。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園人、上歌曰。@祁布能比乃、伊介能保度理爾、保止度伎須、多比良波知與止、那久波企企都夜 今日(けふ)の日(ひ)の 池(いけ)の邊(ほとり)に 杜鵑(ほととぎす) 平(たひら)は千代(ちよ)と 鳴(な)くは聞(き)きつや K012。天皇和曰。@保止度伎須、那久己惠企介波、宇多奴志度、度毛爾千世爾度、和禮母企企多理 杜鵑(ほととぎす) 鳴(な)く聲(こゑ)聞(き)けば 歌主(うたぬし)と 共(とも)に千世(ちよ)にと 吾(われ)も聞(き)きたり K013。大盡〓舞踏)雅樂寮奏樂。賜五位已上衣被。及諸王藤氏六位已下并文人等綿、各有差。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五月丙辰【五】》○五月丙辰。御馬埒殿、觀騎射。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五月辛酉【十】》○辛酉。攝津國獲兎。一頭二身。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弘仁四年(八一三)五月戊辰【十七】》○戊辰。賜玄賓法師書并布。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弘仁四年(八一三)五月丙子【廿五】》○丙子。勅。治國之要、在於富民。民有其畜、凶年是防。有禹水九年、人無飢色、湯旱七歳、民不失業。今諸國之吏、深乖委寄。或差役夫失時、妨廃農要、或專事侵漁、無心撫宇。因此、黎玄失業、飢饉自隨。非縁災〓、常告民飢。P6102仍年々賑給、倉廩殆〓。儻有災害、何以相濟。不治之弊、一至於此。宜自今以後、非有田業損害、及有疾疫等、不得輙請賑給。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五月辛巳【卅】》○辛巳。從三位文室朝臣綿麻呂、爲征夷將軍。云々。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弘仁四年(八一三)六月壬午朔》○六月壬午朔。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園人奏曰。念舊酬労、賢哲遺訓。重生愛命、貴賎無殊。今天下之人、各有僕隷。平生之日、既役其力、病患之時、即出路辺、無人看養、遂至餓死。此之爲弊、不可勝言。伏望。仰告京畿、早從禁止。庶令路傍無夭枉之鬼、天下多終命之人者。勅。宜令可禁制、猶致違反者、五位已上、注名奏之。六位已下、不論蔭贖、決杖一百。臺及職國、知而不糺、及條令坊長、國郡隣保、相隱不告、並與同罪。自今以後、重加禁斷、〓示要路、分明告知。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弘仁四年(八一三)六月癸未【二】》○癸未。岩見・安藝二國大水。免民逋租。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蝗・『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六月甲申【三】》○甲申。大隅薩摩二國蝗。免納税。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彈正臺)弘仁四年(八一三)六月乙未【十四】》○乙未。加彈正臺少疏一員、巡察彈正二員。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弘仁四年(八一三)六月乙巳【廿四】》○乙巳。幸於大堰。賜侍臣禄。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七月七日・『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七月丁巳【七】》○秋七月丁巳。幸神泉苑、觀相撲、命文人賦七夕詩。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七月丙寅【十六】》○丙寅。縁于後庭合歓樹下。賜四位錢三萬、五位二萬。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居多文書」)弘仁四年(八一三)七月壬申【廿二】》○壬申。〈授神位。〉」(「居多文書」)越後國頚城郡无位居多神從五位下。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七月甲戌【廿四】》○甲戌。P6103太政官奉獻。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七月庚辰【卅】》○庚辰。右近衞・右兵衞・右衞門三府奉獻。賜五位已上被、六位已下衣。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四年(八一三)八月庚寅【十】》○八月庚寅。正六位上大伴宿禰乎智人授從五位下。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八月乙未【十六】》○乙未。幸皇太弟南池。命文人賦詩。雅樂寮奏樂。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八月丙申【十七】》○丙申。幸葛野川。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八月丁酉【十八】》○丁酉。葛井親王冠。宴群臣賜禄。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八月庚子【廿】》○庚子。葛井親王冠。宴群臣、賜禄。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九月戊午【九】》○九月戊午。幸神泉苑。命群臣賦詩。賜綿有差。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九月壬戌【十三】》○壬戌。任官。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九月癸酉【廿四】》○癸酉。宴皇太弟於清涼殿。具物用漢法。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八四公廨・『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九月丙子【廿七】》○丙子。勅。辺要之地、外寇是防、不虞之儲、以粮爲重。今大軍頻出、儲粮悉〓。遺寇猶在、非常難測。若無貯蓄、如機急何。宜陸奥出羽兩國公廨、混合正税、毎年相換、給於信濃越後二國。但年穀不登、無物混税、并有不可得公廨之人、合隨状移送、依實相換、停止之事、宜待後勅。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九月丁丑【廿八】》○丁丑。遊獵于大原野。賜侍臣及山城國掾已上衣被。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修理佛寺)弘仁四年(八一三)九月己卯【卅】》○己卯。故布勢内親王家直錢一萬貫、充修理諸寺料。親王遺命也。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十月壬午【三】》○冬十月壬午。奉幣於名神。報豐稔也。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十月癸未【四】》○癸未。遊獵于北野。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弘仁四年(八一三)十月甲申【五】》○甲申。大隅薩摩二國P6104蝗。免未納税。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十月丙戌【七】》○丙戌。遊獵于櫟原野。賜侍臣及山城國司衣被。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十月癸卯【廿四】》○癸卯。遊獵栗前野。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監物)弘仁四年(八一三)十月甲辰【廿五】》○甲辰。公卿言。拠職員令、少納言三員、中堅物四員、少監物四員。而大同年中、量事繁劇、令員之□□更加少納言一員、中堅物一員、少監物二員。古今異宜、増減隨時。伏望。省減後加、一依令條。許之。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猿女)弘仁四年(八一三)十月丁未【廿八】》○丁未。從四位下左中辨兼攝津守小野朝臣野主等言。猿女之興、國史詳矣。其後不絶、今尚見在。又猿女養田、在近江國和邇村、山城國小野郷。今小野臣和邇部臣等、既非其氏。熟捜事緒、二氏之中、貪人利田、不顧恥辱、拙吏相容、無加督察也。乱神事於先代、穢氏族於後裔。積日經年、恐成舊慣。伏請。令所司厳加捉搦、斷用非氏。然則、祭祀無濫、家門得正者。可之。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弘仁四年(八一三)十月(日付不明))》○□□。筑後肥前豐前薩摩大隅五國風、免民租調也。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弘仁四年(八一三)十一月庚午【廿一】》○庚午。勅。夷俘之性、異於平民。雖從朝化、未忘野心。是以、令諸國司謹加教喩。而吏乖朝旨、不事存恤。彼等所申、經日不理。含愁積怨、遂致反逆。宜令播磨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藤成、備前介從五位下高階眞人眞仲、備中守從五位上大中臣朝臣智治麻呂、P6105筑前介正六位上栄井王、筑後守從五位下弟村王、肥前介正六位上紀朝臣三仲、肥後守從五位上大枝朝臣永山、豐前介外從五位下賀茂県主立長等、厚加教喩、所申之事、早與處分。其事既重、不可輙決者、言上聽裁。若撫慰乖方、令致反逆、及入京越訴者、專當之人等、准状科罪。但不得因此令、後百姓。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四年(八一三)十一月壬申【廿三】》○壬申。正五位上多賀王授從四位下。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弘仁四年(八一三)十一月癸酉【廿四】》○(『類聚國史』三二遊獵)癸酉。遊獵水生野。山城攝津河内等國奉獻。侍臣及三國掾已上賜衣被、目已下綿各有差。」(『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勅。簡諸國介已上一人、爲夷俘專當。遷去之代、更選下。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十一月丙子【廿七】》○丙子。遊獵芹川野。皇太弟奉獻。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弘仁四年(八一三)十一月丁丑【廿八】》○丁丑。布一百〓(四十)段、錢一十一貫、米七斛、賻故傳燈大法師位慈賢弟子僧等。稱師遺言、辭而不受。有勅強賜之。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十二月癸巳【十五】》○十二月癸巳。勅。在大和國添上郡隅山村、贈太政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墓地(房前か)、東西八丁南北二丁、勿令百姓侵伐。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八一三)是歳》○此歳、天下呉竹實如麦。其後枯盡。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正月己酉朔》○五年春正月己酉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七一七日節會・『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正月乙卯【七】》○乙卯。宴五位以上、賜禄有差。无品仲野親王授四品。正三位藤原朝臣P6106園人從二位。從五位下佐伯王・宇智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栄井王從五位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道繼・良岑朝臣安世・藤原朝臣三守・從五位上紀朝臣咋麻呂從四位下。從五位上佐伯宿禰社屋・安倍朝臣雄野麻呂、坂上大宿禰廣野從五位上。外正五位下山田連弟分・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澤嗣・從六位下藤原朝臣高貞・正六位下石川朝臣廣主。從七位下紀朝臣善峯。從六位下浄野宿禰夏嗣。從六位上賀茂朝臣關守・正六位上坂上宿禰關守・從七位下住吉朝臣豐繼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朝原宿禰諸坂・葛井連繼成。從六位上余浄繼外從五位下。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五年(八一四)正月丙辰【八】》○丙辰。正六位上住吉朝臣繼麻呂、授從五位下。繼麻呂者、左近衞將監豐繼父也。豐繼請謙於父。故可。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正月庚申【十二】》○庚申。任官。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二遊獵七二子日七二踏歌・『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正月甲子【十六】》○甲子。宴侍臣。賜綿有差。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正月乙丑【十七】》○乙丑。御馬埒殿觀射。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弘仁五年(八一四)正月丁卯【十九】》○丁卯。外從六位下牡鹿連息繼・俘勳六等吉彌侯部奈伎宇・吉彌侯部痲須・吉彌侯部弖僅奈、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正月己巳【廿一】》○己巳。任官。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五年(八一四)正月辛未【廿三】》○辛未。外從五位下山田宿禰大庭、授從五位下。P6107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雉・『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己卯朔》○二月己卯朔。陸奥國獲白雉。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〇常祀)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乙酉【七】》○乙酉。大隅國曽於郡造嶋神、預幣帛例。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丙戌【八】》○丙戌。遊獵於栗前野。山城國及彈正尹明日香親王奉獻。賜侍臣衣衾。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戊子【十】》○戊子。夷第一等遠胆澤公母志、授外從五位下。以討出雲謀叛俘之功也。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辛卯【十三】》○辛卯。遣外從五位下當宗忌寸家主於阿波國、教喩夷俘。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癸巳【十五】》○(『類聚國史』九九叙位)癸巳。從六位下住吉朝臣豐繼、授從五位下、爲左兵衞佐。」(『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出雲國俘囚吉彌侯部高來・吉彌侯部俊子、各賜稻三百束。以遇荒橿之乱妻孥被害也。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甲午【十六】》○(『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甲午。幸交野。」(『日本紀略』)是日。鶺鴒萬集陰陽寮枇杷樹。觀人異之。(『日本紀略』)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乙未【十七】》○乙未。幸于交野。日暮御山埼離宮。河内國及掌侍從五位下安都宿禰吉子奉獻。賜四位已上被、五位及び百濟王等衣。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丙申【十八】》○丙申。遊獵水生野。攝津國奉獻。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己亥【廿一】》○己亥。山城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繼彦、授從四位上。介外從五位下高丘宿禰弟越外從五位上。攝津守從四位下小野朝臣野主從四位上。介從五位下廣根朝臣諸勝從五位上。河内守從五位上紀朝臣南麻呂正五位下、介從五位下大伴宿禰雄堅魚從五位上。賜四位已上P6108衾、侍從并三國掾已上衣、目已下及郡司綿各有差。佐爲及百濟寺、施綿各一百屯是日。車駕至自交野。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乙巳【廿七】》○乙巳。勅。水陸之利、公私所倶。捕之不時、物無繁育。如今、百姓好捕小年魚。雖所獲多、於物無用。宜仰山城大和河内攝津近江等諸國、令加禁斷。唯四月以後、不在禁限。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二月丙午【廿八】》○丙午。幸神泉苑。命文人賦詩。賜侍從及獻詩者綿有差。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彌勒如來感応抄草』)弘仁五年(八一四)三月戊申朔》○(『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戊申朔。從五位上百濟王忠宗、授正五位下。」(『日本紀略』)大安寺僧安澄卒。法師爲人敏給、問答絶倫。西大寺律師泰演、特爲仇敵、奉對竜顔、共爭折角、彌勒出世、勝負定矣。卒時五十二」(宗性『彌勒如來感応抄草』第三)類聚國史第百八十八云。〈菅野眞道撰〉〈弘仁〉五年三月戊申。大安寺傳燈大法師位安澄卒。法師俗姓身人部、丹波國船井郡人也。同寺善議大徳之入室也。大啓空宗、能傳密法。論甚研精、殆踰于匠藍。與贈僧正勤操、結交深矣。共誓弘演一乘津梁六趣。起延暦八年、世々相傳、期之無窮。法師爲人敏給、問答絶倫。西大寺律師泰演、爲仇敵、奉對竜顔、共爭折角、彌勒出世、勝負定矣。朝議許以綱維之事。未及印可、先機早卒。春秋五十二。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三月辛亥【四】》○(『類聚國史』七四九月九日七八獻物)辛亥。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弟傅藤原朝臣園人奏。去大同二年、停正月二節、迄于三年、又廃三月節。大概爲省費也。今正月二節、復于舊例、九月節准三月。去弘仁三年已來、更加花宴。准之延暦、花宴獨余。比此大同、四節更起。顧彼禄賜、庫貯〓乏。伏望。九日者、不入節會之例、須臨時択定堪文藻者、下知所司、庶絶他人之望、省大藏之損。又奏。延暦十年、車駕幸交野。此時、禁畿内諸國司獻物。而比年間、曽無遵行。國郡官司、比必其人。寄言貢獻、還煩百姓。不穏之譏、P6109相續爲息。伏望。自今以後一切禁斷。但臣下之志、私有供進者、不在禁限者。許之。」(『日本紀略』)傳燈大法師光意卒。年七十八。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四月丙申【十九】》○夏四月丙申。武官五位已上、聽朝服位襖通着。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四月乙巳【廿八】》○乙巳。幸左近衞大將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冬嗣閑院。供張之宜、尋有雅致。天皇染翰、群臣獻詩。時人以爲嘉會。授冬嗣從三位。无位藤原美都子從五位下。賜五位以上衣被。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五月庚戌【四】》○五月庚戌。有鳥集太政官府。捕之不驚。白身黒頭、兩〓殊長、足似水鳥。人不能名焉。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五月辛亥【五】》○辛亥。御馬埒殿觀馬射。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河海抄』一桐『河海抄』一桐壷壷・『類從三代格』參照。)弘仁五年(八一四)五月甲寅【八】》○甲寅。詔曰。朕當揖讓、纂踐天位、徳愧睦邇、化謝覃遠。徒歳序屡換、男女稍衆。未識子道、還爲人父。辱累封邑、空費府庫。朕傷于解、思除親王之號、賜朝臣之姓。編爲同籍、從事於公、出身之初、一叙六位。但前號親王、不可更改。同母後産、猶復一列。其余如可開者。朕殊裁下。夫賢愚異智、顧育同恩。朕非忍絶廃体余、分折枝葉、固以天地惟長、皇土逓興、豈競康樂於一朝。忘凋弊於萬代。宜普告内外、令知此意。

《卷廿三逸文弘仁五年(八一四)五月乙卯【九】》○(『日本紀略』)乙卯。正。新羅王子來朝之日、若有朝獻之志者、准渤海之例。但願修隣好者、不用答禮、直令還却。但給還粮。』P6110(『河海抄』一桐壷)是日。公卿奏状。今月八日詔書稱。徒歳序屡換、男女稍衆。未識子道、還爲人父。辱累封邑、空費府庫。朕傷于解、思除親王之號、賜朝臣之姓。編爲同籍、從事於公、出身之初、一叙六位者。陛下則哲承基、窮神開花、然猶垂顧〓弊、降除王號。抑恩育長久、斯誓計天下、未有臣等見之矣。唯我國家、聖緒一統、初無五運。君臣之位、自然各定。若除親王之號、叙庶人之位、託封邑之費、卑枝葉之曹。恐後世之有識、謂前時之不穏。枉言聖択、不敢不奏。以申聞。不許之。(『河海抄』桐壷)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五月戊午【十二】》○戊午。幸神泉苑、曲宴。賜侍臣衣被。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五月甲子【十八】》○甲子。免除出雲國意宇・出雲・神門三郡未納十六萬束。縁有俘囚乱也。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五月己巳【廿三】》○(『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日本紀略』)己巳。遣使賜玄賓法師御製詩、兼施物卅段。」(『日本紀略』)今日任官。)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五月是月》○是月。有蟲、食栢原山陵樹。東北方六十丈許皆枯焉。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六月丙子朔》○六月。丙子朔。先是、中務卿四品萬多親王、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園人等、奉勅撰姓氏録。至是而成。上表曰。云々。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六月戊寅【三】》○戊寅。神泉苑北垣、无故自潰。長四十五丈。」賑給京中飢民。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九神今食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六月己丑【十四】》○己丑。行神今食祭於神祇官。縁聖体不適也。
《卷廿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六月甲午【十九】》○(『日本紀略』)甲午。禊於鴨川。縁神祇官奏也。」(『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日本紀略』)僧最澄久住比叡山、P6111学業共勤。施近江國稻四百束、以充山資。
《卷廿三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五年(八一四)六月甲辰【廿九】》○甲辰。常陸守從三位菅野朝臣眞道薨。歳七十四。



『日本後紀』朝日新聞本巻二十四
P5197《卷廿四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廿四〈起弘仁五年七月、盡六年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嗣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嵯峨〉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七月丙午朔》○秋七月丙午朔。授正六位上大伴宿禰友足從五位下。』從五位下紀朝臣長田麻呂爲治部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福當麻呂爲常陸守。左兵衞佐從五位下住吉朝臣豐繼爲兼介。從五位下巨勢朝臣清野爲右衞門佐。從五位下大伴宿禰友足爲右兵衞佐。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七月辛亥【六】》○辛亥。尾張國丹羽郡田廿四町賜夫人從三位橘朝臣諱。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七月壬子【七】》○壬子。幸神泉苑。觀相撲。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七月乙卯【十】》○乙卯。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賀〓麻呂爲兼中務少輔。武藏介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文山爲侍從。從五位下紀朝臣長田麻呂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船主爲少輔。從五位上大原眞人眞福爲民部大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濱主爲兼右京亮。近江介如故。齋宮頭從五位下安倍朝臣寛麻呂爲兼P5198伊勢權介。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七月辛酉【十六】》○辛酉。幸於葛野川。賜次侍從衣被。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七月丙寅【廿一】》○丙寅。免大和河内兩國遠年未納稻一十三萬四千束。以百姓窮乏。不堪辨進也。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七月己巳【廿四】》○己巳。勅。夫六年一班。令條立制。理須依其年限。諸國共班。而大同以來。疾疫間發。諸國班田。零疊者多。稽于通法。理不可然。宜待後班之國滿於年限。一令校班。』左京大夫從四位上藤原朝臣今川卒。參議從三位巨勢麻呂之男。左大臣正一位贈太政大臣武智麻呂之孫。時年六十六。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七月庚午【廿五】》○庚午。勅。畿内。近江。丹波等國。頃年旱災頻發。稼苗多損。國司默然。百姓受害。其孝婦含寃。東海蒙枯旱之憂。能吏行縣。徐州致甘雨之喜。然則禍福所興。必由國吏。自今以後。若有旱者。官長潔齋。自祷嘉〓。務致肅敬。不得狎汚。如不應者。乃言上之。立爲恒例。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七月辛未【廿六】》○辛未。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濱主爲兼大學頭。近江介如故。從五位上安倍朝臣清足爲刑部大輔。從四位下紀朝臣咋麻呂爲左京大夫。從五位上坂本朝臣佐太氣麻呂爲右京亮。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永貞爲造西寺長官。陰陽頭從五位下小野朝臣諸野爲兼備中介。外從五位下廣井宿禰眞成贈從五位下。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閏七月庚辰【乙亥朔六】》○閏七月庚辰。幸神泉苑。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閏七月壬午【八】》○壬午。散位P5199正四位上吉備朝臣泉卒。泉者右大臣從二位眞備之子也。孔門童子。有所聞。性殊偏急。多忤於物。延暦初。出爲伊豫守。被僚下告。遣詔使勘問。辭渉不敬。有司執法請〓恒科。詔曰。其父故右大臣。往學盈歸。播風弘道。遂登端揆。式翼皇猷。宜宥泉辜。令思後善。但解見任。以懲前惡。後復以譴貶佐渡權守。歸居本縣。欝欝不得志。大同之初。以賢臣之後。徴爲觀察使。試于政事。處置無紀。剛戻之性。老而不移。卒時年七十二。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閏七月丙戌【十二】》○丙戌。幸神泉苑。賜五位已上被。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閏七月甲午【廿】》○甲午。无位春子女王授從五位下。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閏七月己亥【廿五】》○己亥。聽内外諸司人着薄朝服。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閏七月辛丑【廿七】》○辛丑。遊獵北野。日晩御嵯峨院。賜侍臣衣被。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閏七月癸卯【廿九】》○癸卯。美作國獲白雀。賜獲人稻四百束。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丙午【甲辰朔三】》○八月丙午。從五位下淨野宿禰夏嗣爲主殿助。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丁未【四】》○丁未。直勘系所書手三人。准勞叙階有差。一等二階。二等一階。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甲寅【十一】》○甲寅。幸皇太弟南池。命文人賦詩。春宮亮從五位下清原眞人夏野授從五位上。大進正六位上橘朝臣長谷麻呂從五位下。賜四位已上被。五位并春宮屬已上及六位已下王藤原氏等衣。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己未【十六】》○己未。无位小繼女王授從五位上。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辛酉【十八】》○辛酉。大和國八嶋寺有嘉禾。一莖十八穗。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甲子【廿一】》○甲子。免囚人P5200日下部土方。補木工長上。土方者。攝津國武庫郡人。以私鑄錢著鎖。役於堀河。頗善工巧。仍弃瑕取才。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丙寅【廿三】》○丙寅。化來新羅人加羅布古伊等六人配美濃國。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戊辰【廿五】》○戊辰。遊獵北野。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己已【廿六】》○己巳。遊獵栗栖野。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辛未【廿八】》○辛未。正六位上甘南備眞人濱吉授從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永貞爲陰陽頭。正五位下安倍朝臣眞勝爲刑部大輔。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爲兼宮内卿。近江守如故。外從五位下壹伎直才麻呂爲園池正。從五位上安倍朝臣淨足爲造西寺長官。從五位下甘南備眞人濱吉爲日向守。從四位下良岑朝臣安世爲兼左衞門督。但馬守如故。參議從三位文室朝臣綿麻呂爲兼右衞門督。陸奧出羽按察使如故。式部大輔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三守爲兼左兵衞督。美作權介如故。從三位春原朝臣五百枝爲兼右兵衞督。上野守如故。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八月壬申【廿九】》○壬申。詔曰。朕恭踐天位。纂承洪基。〓食宵衣。星〓頻改。雖躬居紫極。而心遍黎民。庶齊七政以無水旱之災。勸九農以有仁壽之喜。頃年以降。春耕侯花。不愆濯枝之潤。秋稼垂穎。可餘栖畝之粮。是則神靈降祥。佛子修善之所致也。朕思膺斯嘉〓。寄中實於百神。欣彼豐稔。報P5201勤勞於萬姓。宜委天下國宰。明加検校奉官社幣帛。並施給高年僧尼及耆老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各有等級。務在〓給。稱朕意焉。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九月庚辰【甲戌朔七】》○九月庚辰。從四位下百濟王教徳爲治部大輔。從五位下紀朝臣長田麻呂爲宮内大輔。從五位下大伴宿禰乎智人爲左京亮。從五位下中科宿禰善雄爲東宮學士。從五位下紀朝臣貞成爲造西寺次官。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九月壬午【九】》○壬午。幸神泉苑。令文人賦詩。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九月甲申【十一】》○甲申。施京畿七道諸國國分二寺僧尼年八十已上毎入綿二十屯。賜老人百歳已上穀二斛。九十已上一斛。八十已上伍斗。鰥寡孤獨之不能自存者。量老幼三斗已下一斗已上。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九月戊子【十五】》○戊子。奉幣明神。報豐稔也。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九月癸巳【廿】》○癸巳。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弟傅藤原朝臣園人奏言。諸國所收官物。本倉色目。具注税帳。而或國司非必其人。便郡稻者。即充公廨。賜百姓者。必於遠郡。是以不便之郡。物既贏餘。至于交替。通計彼此。出雲國最多此類。縱令應貯甲郡而納於乙處。帳是全倉。物爲〓燼。伏望自今而後。普知諸國。依帳收納。甲乙之郡。不許通計。若本倉相違。准状科處。庶官家少損。黎民蒙濟。依請焉。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九月戊戌【廿五】》○戊戌。從五位下安倍朝臣益人爲雅樂頭。從五位下P5202大伴宿禰彌嗣爲大藏少輔。從五位下路眞人年繼爲宮内少輔。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九月庚子【廿七】》○庚子。遊獵栗前野。日暮御彈正尹明日香親王宇治別業。親王奉獻。賜侍臣衣被。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九月癸卯【卅】》○癸卯。渤海國遣使獻方物。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月丁未【甲辰朔四】》○冬十月丁未。大雪。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月癸丑【十】》○癸丑。遊獵北野。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月丙辰【十三】》○丙辰。新羅商人卅一人漂著於長門國豐浦郡。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月甲子【廿一】》○甲子。右諸衞府奉獻。宴飮奏樂。賜侍臣及右衞門府右馬寮史生已上綿有差。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月乙丑【廿二】》○乙丑。興福寺傳燈大法師位常樓卒。俗姓秦公忌寸。山城國葛野郡人也。法師幼齡厭俗。出家入道。天資聰敏。日誦萬言。初爲同寺善珠大徳弟子。請問内教。又善膳大丘。土師乙勝。學習外傳。年及廿。學業漸進。固持戒律。闡揚眞宗。和衆之中。撰作被讓。尋而發弘誓願。〓年之間。轉讀法華經一十二萬四千九百六十卷。兼復毎日誦般若心經一百卷。無染著陀羅尼一百八遍。縱在於造次。無虧日科。上酬恩愛。下濟生靈。延暦廿四年有勅。屈置之秋篠寺。弘仁五年孟冬十月廿二日夜對律師勝義。高聲誦弘誓願。律師合掌讃歎。五更之後。音義乃絶。春秋七十有四。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月丁卯【廿四】》○丁卯。遊獵水生野。山城攝津兩國奉獻。賜侍臣已上及二國掾已上衣被。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月庚午【廿七】》○庚午。大宰府言。新羅人辛波古知P5203等二十六人漂著筑前國博多津。問其來由。遠投風化。』散位從四位下多賀王卒。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一月癸酉朔》○十一月癸酉朔。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園人。中納言從三位巨勢朝臣野足奉獻。飮宴終日。賜侍臣綿有差。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一月辛巳【九】》○辛巳。免出雲國田租。縁有賊乱及供蕃客也。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一月癸未【十一】》○癸未。從五位下紀朝臣國雄爲主計頭。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千引爲刑部大輔。正五位下安倍朝臣眞勝爲造西寺長官。從五位下紀朝臣和氣麻呂爲安房守。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一月己丑【十七】》○己丑。陸奧國言。膽澤徳丹二城。遠去國府。孤居塞表。城下及津輕狄俘。野心難測。至於非常。不可不備。伏望豫備糒鹽。收置兩城者。許之。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一月壬辰【廿】》○壬辰。宴侍臣。奏五節舞。賜祿有差。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一月甲午【廿二】》○甲午。遊獵芹川野。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二月癸卯朔》○十二月癸卯朔。勅。歸降夷俘。前後有數。仍量便宜安置。官司百姓。不稱彼姓名。而常號夷俘。既馴皇化。深以爲耻。宜早告知莫號夷俘。自今以後。隨官位稱之。若無官位。即稱姓名。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二月甲辰【二】》○甲辰。大雪。』從五位上登美眞人藤津爲越中守。
《卷廿四弘仁五年(八一四)十二月壬戌【廿】》○壬戌。遊獵芹川野。賜侍臣衣被。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癸酉朔》六年春正月癸酉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蕃客陪位。宴侍臣於前殿。賜御被。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丁丑【五】》○丁丑。造瓷器生尾張國山田郡人三家人部乙麻呂等三人傳習成業。P5204准雜生聽出身。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己卯【七】》○己卯。宴五位以上并渤海使。奏女樂。』是日。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秋篠朝臣安人授從三位。從五位下榎本王從五位上。從四位下紀朝臣廣濱。大野朝臣直雄從四位上。正五位下田口朝臣雄繼從四位下。從五位上高階眞人遠成。紀朝臣梶繼。高村宿禰田使。藤原朝臣藤成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主。大伴宿禰眞城麻呂。紀朝臣長田麻呂。巨勢朝臣諸成。高階眞人眞仲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上高丘宿禰弟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八綱。藤原朝臣愛發。和氣朝臣眞綱。多治比眞人松成。從六位上甘備眞人高繼。正六位上高賀茂朝臣里人。橘朝臣氏公。紀朝臣家長。安倍朝臣諸根。大伴宿禰宅麻呂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廣階宿禰象麻呂。廣井宿禰貞名。御林宿禰清名。廣澄宿禰福麻呂。建王部公豐益外從五位下。渤海國大使王孝廉從三位。副使高景秀正四位下。判官高英善。王昇基正五位下。録事釋仁眞。烏賢偲。譯語李俊雄從五位下。賜祿有差。』散位從四位下田口朝臣雄繼卒。』少僧都傳燈大法師位如寳卒。大唐人。不知何姓。固持戒律。無有缺犯。至於咒願。天下絶P5205疇。局量宏遠。有大國之風。能堪一代之壇師者也。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庚辰【八】》○庚辰。正六位上石田王授從五位下。正五位下大原眞人淨子從四位下。外從五位下凡直古刀自從五位下。從八位下百濟宿禰四千子。无位大網公嶋刀自外從五位下。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壬午【十】》○壬午。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眞野爲上總守。從五位下八多朝臣桑田麻呂爲介。右近衞中將從四位下紀朝臣百繼爲兼美濃守。中納言從三位巨勢朝臣野足爲兼陸奧出羽按察使。右近衞大將如故。從五位上小野朝臣岑守爲陸奧守。從五位下甘南備眞人高繼爲介。外從五位下朝野宿禰道守爲越前大掾。從五位上安倍朝臣雄能麻呂爲左馬頭兼越中介。縫殿頭從五位下伊勢朝臣徳嗣爲兼美作權介。從五位上紀朝臣長田麻呂爲備前介。諸陵頭從五位下粟田朝臣飽田麻呂爲兼豐後介。從五位下橘朝臣氏公爲左衞門佐。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癸未【十一】》○癸未。刑部省言。名例律云。除名者。六載之後聽叙。免官者。三載之後降先位二等叙。免所居官及官當者。朞年之後降先位一等叙。公式令云。犯罪除名。未叙之間。在本貫身死者。申送刑部注除者。今據此令。除免之輩。未叙身死。不可更叙。而本貫主司。P5206未嘗言上。收叙之官。无知存亡。伏請告知職國。爲例令言者。許之。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甲申【十二】》○甲申。從五位下賀茂朝臣關守爲大舍人助。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上佐伯宿禰長繼爲兼内藏頭。阿波守如故。從四位下石川朝臣河主爲民部大輔。從五位下橘朝臣長谷麻呂爲少輔。外從五位下御林宿禰清名爲主計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愛發爲兵部少輔。從五位下路眞人年繼爲宮内大輔。從五位下大伴宿禰國道爲少輔。外從五位下廣階宿禰象麻呂爲造酒正。從五位下和氣朝臣眞綱爲春宮大進。正五位下安倍朝臣眞勝爲造東寺長官。從五位下秋篠朝臣全嗣爲造西寺長官。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乙酉【十三】》○乙酉。從五位下八多朝臣桑田麻呂爲日向守。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丙戌【十四】》○丙戌。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道繼爲大舍人頭。從四位下紀朝臣咋麻呂爲兵部大輔。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綱繼爲左京大夫。左馬頭從五位上安倍朝臣雄能麻呂爲兼上野守。右兵衞督從三位春原朝臣五百枝爲兼下野守。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丁亥【十五】》○丁亥。制。攝津。美濃。丹波。播磨等國夷俘。身帶五品。願見節會者。與國解放之。自餘不在放例。』又崇福梵釋二寺者。禪居之淨域。伽藍之勝地也。今聞。道俗相集。還穢佛地。繋馬牽P5207牛。犯汗良繁。宜令近江國嚴加禁斷。若有不從制者。五位已上録名。六位已下留身。並言上。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戊子【十六】》○戊子。御豐樂院。宴五位已上及蕃客。奏蹈歌。賜祿有差。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己丑【十七】》○己丑。御同院。觀射。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壬辰【廿】》○壬辰。於朝集堂饗王孝廉等。賜樂及祿。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癸巳【廿一】》○癸巳。發尾張。參河。美濃。越前。但馬。美作。備前等國役夫一萬九千八百人。修理朝堂院。其食并往還路粮。並用正税。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甲午【廿二】》○甲午。渤海國使王孝廉等歸蕃。賜書曰。天皇敬問渤海王。孝廉等至。省啓具懷。先王不終遐壽。奄然〓背。乍聞惻怛。情不能已。王祚流累葉。慶溢連枝。遠發使臣。聿脩舊業。占風北海。指蟠木而問津。望日南朝。凌鯨波以修聘。永念誠款。歎慰攸深。前年附南容等啓云。南容再駕窮船。旋渉大水。伏望辱降彼使。押領同來者。朕矜其遠來。聽許所請。因差林東仁充使。分配兩船押送。東仁來歸不齎啓。因言曰。改啓作状。不遵舊例。由是發日。棄而不取者。彼國修聘。由來久矣。書疏往來。皆有故實。專輙違乖。斯則長傲。夫克己復禮。聖人明訓。失之者亡。典籍垂規。苟禮義之或虧。何須貴於來往。今問孝廉等。對云。世移主易。不知前事。今之上啓。不敢違常。然不遵舊例。愆在本國。不謝之罪。唯命是聽者。P5208朕不咎已往。容其自新。所以勅於有司。待以恒禮。宜悉此懷。間以雲海。相見無由。良用爲念也。春首餘寒。王及首領百姓並平安好。有少信物。色目如別。略此還報。一二無悉。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正月壬寅【卅】》○壬寅。授正六位上岡上連弟繼外從五位下。』是日。停對馬史生一員。置新羅譯語。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二月戊申【癸卯朔六】》○二月戊申。延大學博士及學生等於殿上立義。賜祿有差。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二月辛亥【九】》○辛亥。越中國介正六位上大伴宿禰黒成。掾正六位上多治比眞人清雄。少目從七位下和邇部臣眞嗣等免。以盜官物也。其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鷹養。大目正六位上上村主乎加豆良。以身卒死。勿論其罪。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二月己未【十七】》○己未。行幸交野。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二月庚申【十八】》○庚申。百濟王等奉獻。五位已上并六位已下及百濟王等賜祿有差。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二月乙丑【廿三】》○乙丑。車駕自交野還。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二月庚午【廿八】》○庚午。幸神泉苑。花宴。命文人賦詩。侍臣及文人賜綿有差。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三月癸酉【壬申朔二】》○三月癸酉。制。蕃國之使。入朝有期。客舘之設。常須牢固。頃者疾病之民。就此寓宿。遭喪之人。以爲隱處。破壞舍垣。汚穢庭路。宜令彈正臺并京職検校。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三月甲申【十三】》○甲申。從五位上安倍朝臣眞直爲左少辨。左近衞少將從五位下布勢朝臣全繼爲兼權左少辨。伊豫介如故。從五位下和朝臣繩繼爲中務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賀〓麻呂P5209爲侍從。武藏介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興道爲備前介。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三月辛卯【廿】》○辛卯。勅。軍用之要。以馬爲先。今聞。權貴之家。富豪之輩。通使於邊邑。求馬於夷狄。部内由其不肅。兵馬所以闕乏。宜依延暦六年格。禁買陸奧出羽兩國馬。若有犯違。〓以嚴科。物即沒官。但駄馬之色不在禁限。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三月丙申【廿五】》○丙申。從五位下高賀茂朝臣里人爲神祇少副。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三月丁酉【廿六】》○丁酉。置春宮坊坊掌二員。』陸奧國遠田郡人竹城公音勝等卅五人賜姓高城連。眞野公營山等〓六人眞野連。白石公千嶋等卅九人白石連。遠田公廣楯等廿九人遠田連。意薩公廣足等十六人意薩連。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四月己卯【壬寅朔二】》○四月癸卯。從五位下大伴宿禰乎智人爲典藥助。從五位下紀朝臣繼足爲左京亮。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四月己酉【八】》○己酉。攝津國住吉郡地十町賜參議右大辨從四位上紀朝臣廣濱。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四月壬子【十一】》○壬子。幸神泉苑。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四月癸亥【廿二】》○癸亥。幸近江國滋賀韓埼。便過崇福寺。大僧都永忠。護命法師等。率衆僧奉迎於門外。皇帝降輿。升堂禮佛。更過梵釋寺。停輿賦詩。皇太弟及群臣奉和者衆。大僧都永忠手自煎茶奉御。施御被。即御船泛湖。國司奏風俗歌舞。五位已上并掾以下賜衣被。史生以下郡司以上賜綿有差。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五月甲申〈辛未朔十四〉》○五月甲申。尚膳從三位P5210永原朝臣惠子薨。』薩摩國蝗。免調庸田租。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五月乙酉【十五】》○乙酉。從五位下橘朝臣長谷麻呂爲右少辨。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松成爲主計頭。從五位下紀朝臣國雄爲大藏少輔。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五月戊子【十八】》○戊子。渤海國使王孝廉等於海中。値造風漂廻。舟楫裂折。不可更用。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五月癸巳【廿三】》○癸巳。令越前國擇大船。駕蕃客也。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五月己亥【廿九】》○己亥。備前國津高郡荒廢田十九町賜業良親王。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六月庚子朔》○六月庚子朔。從五位下長岡朝臣岡成爲散位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承之爲駿河守。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六月壬寅【三】》○壬寅。令畿内并近江。丹波。播磨等國殖茶。毎年獻之。』是日。大雷。内舍人并四衞府舍人以上賜祿有差。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六月甲辰【五】》○甲辰。京畿百姓調錢五十文。今改定八百〓文。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六月癸丑【十四】》○癸丑。渤海大使從三位王孝廉薨。詔曰。悼往飾終。事茂舊範。褒忠録績。義存先彜。故渤海國使從三位王孝廉。闕庭修聘。滄溟廻艫。復命未申。昊蒼不憖。寔雖有命在天。薤露難駐。而恨銜使命。不得更歸。朕慟于懷。加贈榮爵。死而有靈。應照泉〓。宜可正三位。更賜信物并使等祿。以先所賜濕損也。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六月乙卯【十六】》○乙卯。河内國〓。賑給乏絶戸。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六月戊午【十九】》○戊午。皇子源朝臣信。弟弘。常。明。女貞姫。潔姫。全姫。善姫等八人。右京人從四位下良岑朝臣安世。從五位下長岡朝臣岡成P5211等貫附左京。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六月辛酉【廿二】》○辛酉。從五位下秋篠朝臣祖繼爲民部少輔。從五位下紀朝臣家長爲左京亮。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六月癸亥【廿四】》○癸亥。業子内親王薨。遣使監護喪事。賻〓[糸+施の旁]卅一匹。布五十端。錢二百貫文。皇帝之第一女也。母曰二品高津内親王。』是日。山城國乙訓郡物集。國背兩郷雷風。壞百姓廬舍。人或被震死。先是。有大蛇入人屋。即殺之。未幾其人被震。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六月丙寅【廿七】》○丙寅。播磨守贈正四位下賀陽朝臣豐年卒。右京人也。該精經史。射策甲科。秉操守義。無所屈撓。自非知己。不好造接。大納言石上朝臣宅嗣。禮待周厚。屈藝亭院。數年之間。博究羣書。中朝群彦。皆以爲。釋道融御船王之不若也。尋友人小野永見。命筆勒公字。其詩曰。白眼對三公。貴勝惡之。延暦年中。任東宮學士。及踐祚。叙從四位下。拜式部大輔。既而女謁屡進。英賢見排。獨抱素懷。任運玄默。厥後天皇不豫。傳立上嗣。遷御平城。不預追從。猶守本職。及于後乱。自〓辭退。今上惜其宏材。任播磨守。令得終身。在任三年。移病入京。臥于宇治之別業。昔仁徳天皇與宇治稚郎相讓之事。具著國典。故老亦語風俗。病裡聞之。追感不已。託左大臣。慕爲地下之臣。卒日有勅。許葬陵下。贈正四位下。P5212以崇國華也。時人猶謂。天爵有餘。人爵不足。時年六十有五。』是日。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弟傅藤原朝臣園人等奉表乞還先祖功封曰。臣等高祖大織冠内大臣鎌子。在昔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御宇也。縁一匡之功。錫封一萬五千戸。胤子正一位太政大臣。堂搆相承。門風是存。由茲慶雲四年勅賜封五千戸。大臣固辭。天恩允請。即減定二千戸。傳及子孫。天平神護元年。從一位右大臣抗表奉返。寳龜元年勅更還賜。大同三年正三位守右大臣内麻呂又抗表奉返。不蒙允聽。臣等伏料元緒。事寄功勞。今臣等冐寵苟進。未効涓塵。荷恩時來。徒冥山岳。而重叨殊私。久淹歳序。俯仰天地。慙悚罔〓。恐乖忌滿之遠誡。必取覆〓之近憂。伏願奉納所傳功封。以補萬一。少塞素尸。天鑒曲廻。矜斯誠請。則家祚惟永。物議復休焉。無任丹懇切迫之至。謹拜表陳請以聞。不許。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七月辛未【庚午朔二】》○秋七月辛未。外從五位下廣井宿禰貞名爲縫殿助。外從五位下簀秦畫師笠麻呂爲西市正。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藤成爲播磨守。從五位下淨野宿禰夏繼爲介。』河内國人外從五位下勇山連家繼。外從五位下文繼。P5213正七位上國嶋。正七位下眞繼等貫附右京。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七月壬申【三】》○壬申。河内國人從七位下高道連鯛釣等五人貫附左京。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七月丙子【七】》○丙子。幸神泉苑。命文人賦七夕詩。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七月壬午【十三】》○壬午。立夫人從三位橘朝臣諱〈嘉智子。〉爲皇后。是日。暴雨雷鳴。庭潦泛溢。參議宮内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嗣進就閤門宣命。其詞曰。天皇大命〈良萬止〉勅〈布〉大命〈乎〉。親王等臣等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止〉宣。食國天下政〈波〉獨知〈倍伎〉物〈爾波〉不有。必〈母〉斯理弊〈乃〉政有〈倍之止〉。自古行來〈魯〉事。皇后定〈弖志〉〓中〈乃〉政〈波〉成物〈止奈毛〉。常〈毛〉所聞看行〈須〉。故是以從三位橘夫人〈乎〉皇后〈止〉定賜〈布〉。故此状〈乎〉悟而供奉〈止〉勅〈布〉天皇御命〈乎〉衆聞食〈止〉宣。贈皇后父正五位下橘朝臣淨友從三位。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貞嗣從四位上。從五位下橘朝臣永繼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朝野宿禰道守。滋野宿禰家譯從五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綱繼爲大舍人頭。左衞門督從四位下良岑朝臣安世爲兼左京大夫。但馬守如故。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道繼爲右京大夫。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貞嗣爲皇后宮大夫。從五位下紀朝臣繼足爲亮。從五位下滋野宿禰家譯爲尾張守。從五位下甘南備眞人P5214濱吉爲石見守。』夫人從三位多治比眞人高子爲妃。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夏爲夫人。』河内國人外從五位下當宗忌寸家主等十六人貫附左京。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七月甲申【十五】》○甲申。授正三位五百井女王從二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緒夏從三位。從五位上橘朝臣御井子從四位下。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七月壬辰【廿三】》○壬辰。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淵魚爲神祇大副。從五位下甘南備眞人濱吉爲刑部少輔。從五位下高賀茂朝臣里人爲美濃權介。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弟守爲石見守。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七月癸巳【廿四】》○癸巳。幸神泉苑。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七月甲午【廿五】》○甲午。詔曰。天生黎元。樹之司牧。所以阜財利用。化成天下。是以欲濟弊俗。達旦不已。思使農夫有稔熟之歡。婦功無杼軸之歎。而去五月以降。雨水迸溢。田疇不修。夫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宜俾左右京畿内無出今年田租。務存優恤。副朕意焉。』是日。復諸國司遷替。以四年爲限。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八月己亥朔》○八月己亥朔。日有蝕之。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八月辛丑【三】》○辛丑。遣使奉幣於伊勢大神宮并賀茂大神。以霖雨不晴也。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八月戊申【十】》○戊申。外從五位下廣澄宿禰福麻呂爲造西寺次官。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弟守爲丹後守。從五位下紀朝臣貞成爲石見守。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八月辛亥【十三】》○辛亥。加日向國軍毅一員。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八月丙辰【十八】》○丙辰。授從四位下橘朝臣常子從三位。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八月甲子【廿六】》○甲子。P5215遊獵北野。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八月乙丑【廿七】》○乙丑。從五位下弟村王爲筑後守。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八月丁卯【廿九】》○丁卯。右京人少初位下出□臣廣津麻呂等七人賜姓春岑朝臣。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九月辛未【戊辰朔四】》○九月辛未。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愛發爲中務少輔。從五位下甘南備眞人濱吉爲主計頭。從五位下菅野朝臣高世爲兵部少輔。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松成爲刑部少輔。』少僧都傳燈大法師位常騰卒。法師。俗姓高橋朝臣。京兆人也。法師道業優潤。博究經論。注釋六十三卷。後生仰之。了證斯在。爲人質素。詞乏文華。至於决釋義理。獨歩少儔。可謂釋門之脂粉。人倫之龜鏡者也。初入興福寺。與故少僧都忠芬有隙。移住西大寺。守法待終。與化而盡。春秋七十有六。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九月癸巳【廿六】》○癸巳。遊獵大原野。五位以上及國司掾以上賜衣被。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月庚子【戊成朔三】》○冬十月庚子。安房國獻蘆二枝。長各三丈。圍一尺。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月甲辰【七】》○甲辰。制。皇后宮職舍人者。一百五十人以白丁補之。除此之外以入色補之。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月壬子【十五】》○壬子。散事從二位百濟王明信薨。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月丁巳【廿】》○丁巳。散事從三位大原眞人明娘薨。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月戊午【廿一】》○戊午。外從五位下江沼臣小並爲陰陽助。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豐彦爲長門守。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月壬戌【廿五】》○壬戌。遊獵栗前野。五位已上賜衣被。』勅。親王内親王女御及三位已上嫡妻子。並聽著蘇芳色P5216象牙刀子。但緋色鞦勒一切禁斷。又禁女人著褐及黄櫨染等色。唯節會日不在禁限。五位已上聽恒服餝刀。六位已下不得以金銀爲餝。内親王孫王及女御已上。四位已上内命婦。四位參議已上嫡妻子。大臣孫。並聽乘金銀裝車。自餘一切禁斷。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一月丁亥〈丁卯朔廿一〉》○十一月丁亥。勅。延暦格云。斷决囚徒。令有正文。順時肅殺。不可虧違。或過秋分節。延入立春。是既乖法式。都無准的。宜死罪者年終斷訖者。今於行死刑。秋冬無妨。而頃年有司。必至年終。乃奏刑書。施行之後。計其行程。合入春月。以到遠國。宜自今以後。十月初斷奏訖。但始自十一月一日至于十二月十日。常行祭事。不得令京官此限内决死刑。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一月甲午【廿八】》○甲午。遊獵水生野。五位已上及兩國掾以上賜衣被。』是日。令諸國正税帳計帳兩使。便附朝集使。不聽別差使。以省郵驛迎送也。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二月丙午【丁西朔十】》○十二月丙午。大和國人從五位下朝野宿禰鹿取。從五位下道守等男女六十四人貫于右京。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二月癸丑【十七】》○癸丑。遊獵芹川野。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二月戊午【廿二】》○戊午。廢常陸國板來驛。
《卷廿四弘仁六年(八一五)十二月乙丑【廿九】》○乙丑。勅。諸國司等。各期六年之任。不慮四歳之替。國内雜務。非唯一途。今新格忽行。心事相違。而去秋下稔。損害殊甚。定知遷替之人。必累拘留。宜須P5217明春新舊交替之政。依今年損所有未納。隨帳分付。即令後任國司准延暦廿五年四月十六日填納舊年未納之格。毎年徴收。附帳言上。但有返擧虚納。欠負未納。而得公廨之類。准法科附。今年。免大宰府管内諸國三箇年田租。以頻年不登。』是歳自五月及九月霖雨。諸國多被其害焉。
《卷廿四卷尾》日本後紀卷第廿四P5218
(三條西家本奥書)
  右〓于恒宿禰冷書之
   于時天文二年重九之後一日加一見又加朱点了
(塙本奥書)
  右日本後紀残缺第五第八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七第二十第廿二第廿四合八巻門人稲山行教於京都寫之以類聚國史日本紀略等諸書校合〓
  寛政十一年十月 日                  検校保己一



『日本後紀』朝日新聞本巻二十五
P6112《卷廿五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廿五逸文〈起弘仁七年正月、盡同八年三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嵯峨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正月丁卯朔》七年春正月丁卯朔。廃朝。雨也。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正月戊辰【二】》戊辰。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正月癸酉【七】》(『類聚國史』九九叙位)癸酉。宴群臣。授三品葛原親王二品。從五位上猶世王將五位下。從五位下高瀬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巨倉王從五位下。正五位下坂上大宿禰鷹養高階眞人遠成・高村宿禰田使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大伴宿禰人益・佐伯宿禰長繼・安倍朝臣雄能麻呂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大伴宿禰彌繼・藤原朝臣眞書・藤原朝臣友人・路眞人年繼・海眞人有成・安倍朝臣寛麻呂・三嶋眞人助成・安倍朝臣豐柄・物部匝瑳連足繼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文屋眞人秋津・清原眞人長谷・多治比眞人清門・紀朝臣虎主・橘朝臣繼成・藤原朝臣村田・安倍朝臣眞度良・坂田朝臣弘貞、正六位下百濟王教貞・從六位上佐伯宿禰弓繼・和朝臣家主・小野P6113朝臣繼手麻呂、正七位上布勢朝臣浄繼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津宿禰梶吉・螺江部繼人、從六位下船連湊守、從七位下高道連鯛釣・玉作佐比毛知・栄山忌寸百嶋外從五位下。」(『日本紀略』)同日任官。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正月壬午【十六】》壬午。御豐樂院、宴次侍從已上、賜禄有差。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正月癸未【十七】》癸未。御豐樂院、觀射。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正月辛卯【廿五】》辛卯。雨沙。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正月壬辰【廿六】》壬辰。遊獵栗前野。賜侍臣及山城國掾已上衣被。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丁酉朔》二月丁酉朔。日有蝕之。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己亥【三】》己亥。任官。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甲辰【八】》甲辰。任官。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誤記か。)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丁未【十一】》丁未。日有蝕之。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文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壬子【十六】》(『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壬子。幸于交野。」(『日本紀略』)律師傳燈大法師位勝美卒。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丙辰【廿】》丙辰。遊獵於水生野。授從四位下百濟王教徳從四位上。從七位下百濟王勝義從五位下。賜陪從從五位已上、山城河内攝津三國掾已上衣被、施捨佐爲・百濟・粟倉僧尼三寺、各綿一百屯。是日、車駕至自交野。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戊午【廿二】》戊午。於後宮曲宴終日、賜近臣衣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辛酉【廿五】》辛酉。幸典侍從三位小野朝臣石子長岡之第。命文人賦詩。授石子正三位。无位高賀茂朝臣伊豫人從五位下、即石子之女也。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癸亥【廿七】》癸亥。幸嵯峨別館。命文人賦詩 。雅樂寮奏樂。賜文人已上綿有差。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遷御・『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二月甲子【廿八】》甲子。遷御於辨官P6114曹司。以修造禁中也。・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三月庚午【五】》三月庚午。令大宰府毎年新絹三千疋。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三月乙亥【十】》乙亥。任官。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三月乙酉【廿】》乙酉。散事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明子卒。年七十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三月丙戌【廿一】》(『日本紀略』)丙戌。僧最澄、上天臺靈応圖及本傳集十卷・新集聖經序三卷・涅槃獅子吼品一卷。」(『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授勳六等吉彌侯部〓子外從五位下。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三月丁亥【廿二】》丁亥。典侍正三位小野朝臣石子薨。年七十一。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三月壬辰【廿七】》壬辰。是日、民部宮内兩省、奉獻酒食并錢三百貫。宴飮終日、令左右近衞射之。隨中賜錢。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四月庚子【五】》(『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夏四月庚子。辨官奉獻。令雅樂寮奏樂。賜辨官史生已上衣被。」(『日本紀略』)是日。大僧都永忠卒。年七十四。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四月辛丑【六】》辛丑。幸神泉苑。左右馬寮、奉獻開錢四百貫。令左右近衞射、中的賜錢。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弘仁七年(八一六)四月乙巳【十】》乙巳。右大臣從二位勳五等皇太弟傅藤原朝臣園人上書、請停今年五月節。不聽之。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四月己酉【十四】》己酉。尚水從四位下川原女王卒。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四月庚申【廿五】》庚申。車駕還宮。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造酒司)弘仁七年(八一六)四月壬戌【廿七】》壬戌。加造酒司史生二員。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四月癸亥【廿八】》癸亥。散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東子卒。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四月甲子【廿九】》甲子。木工寮奉獻。賜侍臣及木工充已上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弘仁七年(八一六)五月丁卯【二】》五月丁卯。遣使賜渤海副使高景秀已下、大通事已上夏衣。是日。賜渤海國王書曰。天皇啓問渤海王。P6115孝廉等至、省啓具懷。先王不終遐寿、奄然〓背。乍聞惻怛、情不能已。王祚流累葉、慶溢連枝、遠發使臣、聿脩舊業。占風北海、指蟠木而問津、望日南朝、凌鯨波以修聘。永念誠〓、歎慰〓深、間以雲海、相見無由。良用爲念也。去年孝廉等却廻、忽遭悪風、漂蕩還着。本船破壞、不勝過海。更造一船、未得風便。孝廉患瘡、卒然殞逝。王昇基・釋仁貞等、續物故。甚以愴然。今寄高景秀、且有信物。仲夏炎熱、王及首領百姓、並平安好。略此呈報、指不一二。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弘仁七年(八一六)五月庚午【五】》(『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庚午。御馬埒殿觀馬射。」(『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賜玄賓法師書曰。賓上人、凝思練耶、晦跡石室。春向覚花而獨咲、夏影提樹而閑眠。持戒之光、自照燬宅、護念之力、普濟民衢。比來炎熱、禪居何如。朕機慮之間、不忘寤寐、地遠心近、一念即到。錦繍綺羅、不是得意之物。白布卅端、用助頭陀之資。到乃領之。約文申意、不労多及。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弘仁七年(八一六)五月己卯【十四】》己卯。式部省言。拠延暦廿一年正月七日勅、賀正不參五位已上、莫與三節。夫事君之道、高卑推{惟}同。懲殿之罪、理須画一。而今唯責五位已上、不責六位已下。因茲、到于日〓、無人引進。伏請。自今以後、脱春夏之禄、粛不會之怠。則朝儀有序、憲章不墜者。許之。P6116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讀書)弘仁七年(八一六)六月己酉【十五】》六月己酉。外從五位下勇山連文繼授從五位下。皇帝受史記於文繼。至是畢。仍有此授。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神宮司)弘仁七年(八一六)六月丙辰【廿二】》丙辰。伊勢大神宮司從七位下大中臣朝臣清持、有犯穢并行佛事。神祇官卜之有祟。科大祓、解見任。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弘仁七年(八一六)六月庚申【廿六】》庚辰。幸大堰。賜侍臣并山城國掾已上衣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六山陵)弘仁七年(八一六)六月壬戌【廿八】》壬戌。神祇官言。伐高畠山陵(桓武皇后藤原朝臣乙牟漏)樹、祟見亀兆。勅。朕情所啓、唯在山陵。而有司不勤督察、致此咎徴。求之國典、其刑非軽。自今以後、厳加禁斷。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七月庚午【七】》秋七月庚午。幸神泉苑、觀相撲。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鋳錢司・『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七月戊寅【十五】》戊寅。廃鋳錢司。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弘仁七年(八一六)七月癸未【廿】》癸未。勅留風雨不時、田園被害。此則、國宰不恭祭祀之所致也。今聞。今茲青苗滋茂。宜敬神道、大致豐稔。庶俾嘉穀盈畝、黎元殷富。宜仰畿内七道諸國、其官長清慎斎戒、奉幣名神、祷止風雨、莫致漏失。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七月乙酉【廿一】》乙酉。山城國紀伊郡飛鳥田神・眞幡寸神、預官社例。並鴨別雷神之別也。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七七琴)弘仁七年(八一六)七月己丑【廿六】》己丑。曲宴後庭。賜皇太弟寶琴。侍臣等衣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弘仁七年(八一六)八月甲午朔》八月甲午朔。勅。夷俘之性、異於平民、雖從皇化、野心尚存。是以、先仰諸國、令加教喩。今因幡放棄兩國俘囚等、任情入京、越訴小事。此則國吏等、撫慰失方、判斷乖理之所致也。P6117自今以後、篤加訓導、有如此者、專當國司、准状科處。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八月乙未【二】》乙未。奉幣於伊勢大神宮。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七年(八一六)八月癸卯【十】》癸卯。正七位上田口朝臣當持、特授從五位下。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八月己酉【十六】》己酉。夜大風、倒羅城門。京中諸國、亦多被害。賜諸衞見侍者禄。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五高僧)弘仁七年(八一六)八月癸丑【廿】》癸丑。勅。玄賓法師、住備中國哲多郡、苦行日久、利益可稱。宜法師存生之時間、彼郡庸者、停米進鉄、以省民費。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八四燒亡官物)弘仁七年(八一六)八月丙辰【廿三】》丙辰。公卿奏言。上総國夷〓(イスミ)郡、官物所燒、准穎五十七萬九百束、正倉六十宇。刑部省斷罪言。検燒損使散位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井作等申。税長久米部當人、臨失火時、逃亡自殺。推量意況、豈無所犯、忽自引乎。可謂當人侵官物、謀而放火者。案律、當人所犯、罪當絞刑。而其身自殺、仍更不論。但新任守小野朝臣眞野・介茨田宿禰文足等、就政日浅、此火之起、不縁不粛。仍案延暦五年八月七日格、不問神災人火、令當時國司郡司、及税長等、一物已上、依數填備。然則、實雖神災、猶令當時公廨填納。蓋以公廨之設、本爲欠負故也。須在任國司郡司及税長等、共填備之者。省斷如此。臣等尋検法意、外從五位下守大判事物部中原宿禰敏久曰。法家者、如此事類禁得其身、P6118則自備償。若資財乏盡、役身相折。然而、不得過五歳。年限既満、贓物未填。即從原免。斯則公家有損無益。是以、延暦五年格、令不論神災人火、以當時公廨填之。良〔由欠〕負之設、在後人也。前人去職、不更追咎者。官議商〔量〕、事不穏便。所以者。格云。正倉被燒、未必由神。何者、譜代之徒、害傍人而相燒。監主之司、避虚納以放火。因茲觀之、格之大体、責歸虚納也。又選用郡司、前人之所行、後司乍到、雜務未分。雖領印鎰、交替未畢。在於此間、會逢失火。前司寄言去職、專避其咎、新任則交替當時、獨以労填。夫虚納者、舊時之怠也。公廨者、後司之料也。有怠則黙然免罪責、無怠則毎年奪料物。以無怠之料、備有怠之損。事之爲緒、不近物情。今、臣等商量、事有大小、政有閑忙。是以、分付受領、既立程期。今、前司全成雖去職、是収納之當時也。後任眞野雖領印鎰、而見災之當時也。驗格意、則疑渉虚納。何者、行火自殺、責以填備。則不縁不粛。何者、到任日浅。凡交替之事、限内未畢、則宜言其由。縦令無故過百廿日、全後火起、則後任官司、更無所祷。而就任以降、十有余日、歴任不幾、至于獨填、誰甘心前怠後責。伏聞天裁者。奏可。P6119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八月丁巳【廿四】》丁巳。幸冷然院。命文人賦詩。賜侍臣禄有差。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八月庚申【廿七】》(『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庚申。幸嵯峨別館。」(『類聚國史』八〇糶糴)信濃國言。去年不登、國内食乏。伏請。穀一萬斛、交關商布以救窮弊者。許之。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八月辛酉【廿八】》辛酉。幸嵯峨。命文人賦詩。奏樂。賜侍臣并山城國掾已上衣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九月丙寅【四】》九月丙寅。聖体不予。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九月戊辰【六】》戊辰。奉幣於伊勢大神宮。去八月十六日夜、爲停大風所祷也。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九月辛未【九】》辛未。停九日節。以聖躬不平也。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八四燒亡官物)弘仁七年(八一六)九月丁亥【廿五】》丁亥。勅。上総國夷〓郡(夷隅郡)官物五十七萬余束、既被燒失。今縁有所念、医師以上、咸從免除。郡領以下、依例令填。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十月甲午【三】》冬十月甲午。散位從四位下多朝臣入鹿卒。年五十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十月己亥【八】》己亥。地震。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一五九口分田一九〇俘囚)弘仁七年(八一六)十月辛丑【十】》辛丑。勅。延暦廿年格云。荒服之徒、未練風俗、狎馴之間、不収田租。其徴収限、待後詔者。今夷俘等、歸化年久、漸染華風。宜授口分田、經六年已上者、從収田租。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弘仁七年(八一六)十月癸卯【十二】》癸卯。施玄賓法師綿百屯。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十月甲辰【十三】》甲辰。大宰府言。新羅人清石珍等一百八十人歸化。宜賜時服及路粮、駕於便船、令得入京。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十月己未【廿八】》己未。任官。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七年(八一六)十月辛酉【卅】》辛酉。授无位石作王從五位下。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十一月壬戌朔》十一月壬戌朔。任官。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十一月己丑【廿八】》己丑。右諸衞府奉獻。P6120奏樂。賜次侍從已上綿有差。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十二月壬辰朔》(『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十二月壬辰朔。從三位巨勢野足授正三位。(『日本紀略』)是日。任官。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七年(八一六)十二月丙申【五】》丙申。外從五位下鴈高宿禰笠繼授從五位上。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七年(八一六)十二月乙巳【十四】》乙巳。中納言正三位巨勢野足薨。年六十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正月辛酉朔》弘仁八年春正月辛酉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次侍從已上於前殿、賜御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子日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正月甲子【四】》甲子。曲宴後庭。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正月丁卯【七】》(『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七三七月七日・『日本紀略』)丁卯。宴五位已上。奏樂。賜禄有差。」(『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授四品萬多親王三品。從五位上葛井王正五位下。正六位上永河王・繼野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紀朝臣百繼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藤成・大伴宿禰人益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安倍朝臣寛麻呂。橘朝臣永繼正五位下。從五位下中科朝臣善雄・紀朝臣繼足・朝野宿禰鹿取・橘朝臣氏公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當宗忌寸家主・廣井宿禰貞名、正六位上高階眞人弟仲、正七位上藤原朝臣行道、正六位上伊勢朝臣菊池麻呂・大中臣朝臣笠作・石川朝臣國助・橘朝臣常主・安倍朝臣豐永・大神朝臣枚人麻呂・大伴宿禰総成・笠朝臣永世、從六位上滋野宿禰貞道P6121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宗形朝臣勝麻呂・内藏宿禰帶足・廣階連眞象、正六位下吉田宿禰書主外從五位下。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正月辛未【十一】》辛未。任官。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正月丙子【十六】》丙子。宴次侍從已上。賜綿有差。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正月丁丑【十七】》丁丑。御豐樂院觀射。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内宴・『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正月辛巳【廿一】》辛巳。曲宴於後殿。奏女樂。賜侍臣已上綿有差。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正月乙酉【廿五】》乙酉。遊獵芹川野。賜次侍從已上衣被。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二月辛卯朔》二月辛卯朔。日有蝕之。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二月壬辰【二】》壬辰。任官。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九神今食一祈年祭一九祝)弘仁八年(八一七)二月丙申【六】》丙申。神祇官言。祈年月次等祭日、諸社祝部等・事須參集祭庭、受幣供神。而比年之間、未有參會。仍幣帛一百四十二裹、収諸官庫、無人預付。伏望。准寶亀六年格、頒幣之日、不參祝部、不論有位无位、一切還本。許之。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二月己亥【九】》己亥。遊獵于瑞野。山城國奉獻。次侍從已上及山城國掾已上、賜衣被。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二月庚子【十】》庚子。安勅内親王奉獻後宮。无品安勅内親王授四品。正五位上藤原朝臣河子從四位下。親王母也。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二月乙巳【十五】》乙巳。大宰府言。新羅人金男昌等四十三人歸化。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二月丁未【十七】》丁未。幸交野。
《卷廿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二月庚戌【廿】》庚戌。賜五位已上及山城河内攝津等國掾已上衣被。施佐爲百濟粟倉三寺、各綿一百斤是日。車駕至自交野。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二月辛亥【廿一】》辛亥。无品甘南備内親王薨。年十八。遣使護喪事。内親王P6122者、皇統彌照天皇第十二女也。母贈太政大臣藤原朝臣種繼之女也。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三月甲申【廿五】》三月甲申。參議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藤麻呂卒。年〓(四十)五。
《卷廿五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三月丙戌【廿七】》丙戌。散位從四位下勳五等御長眞人廣岳卒。年六十九。



『日本後紀』朝日新聞本巻二十六
P6123《卷廿六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廿六逸文〈起弘仁八年四月、盡同九年四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嵯峨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四月庚寅朔》(『日本紀略』)夏四月庚寅朔。任官。」(『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正五位下安倍朝臣雄能麻呂授從四位下。從五位下布勢朝臣全繼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人並從五位下。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四月壬辰【三】》壬辰。幸冷然院。令文人賦詩。賜侍臣及文人衣被。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弘仁八年(八一七)四月乙未【六】》乙未。賜二品朝原親王度六人。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四月丙午【七】》丙午。勅。云々。宜択年卅已下、聽令之徒、入色四人・白丁六人、於大学寮、使習漢語。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四月辛亥【廿二】》辛亥。任官。」大宰府言。新羅人遠山知等一百四十四人歸化。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四月甲寅【廿五】》甲寅。二品朝原内親王薨。遣使監護喪事。親王者、皇統彌照天皇第二之女也。母曰酒人内親王。年卅九。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閏四月壬戌【三】》閏四月壬戌、任官。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閏四月乙亥【十六】》(『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乙亥。幸嵯峨別館、令文人賦詩。賜五位已上衣被。(『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日本紀略』)散位從四位下坂上大宿禰鷹養卒。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五四節婦)弘仁八年(八一七)閏四月戊子【廿九】》戊子。常陸國人長幡部福良女、授少初位上、面其戸田租終身。以有節行也。福良女者、P6124同郡吉彌侯部就忠之妻也。夫亡之後、號泣不絶、哀感行路。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五月癸巳【五】》五月癸巳。御馬埒殿、觀馬射。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五月己酉【廿一】》己酉。信濃長門飢。遣使賑給。」參議從三位行宮内卿兼河内守藤原朝臣緒嗣、請除五月廿七日追贈皇后藤原氏(藤原百川女)之國忌。奏可。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弘仁八年(八一七)五月乙卯【廿七】》乙卯。流長野女王・出雲家刀自女於伊豆國。並内教坊女也。共住一房女孺也。時有長野相知之女船延福女、俄來寄住長野。長野見其少許衣物、與家刀自女謀、夜伺其眠、縊殺、剥其顔皮、棄於宮内。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祈雨日記』)弘仁八年(八一七)六月庚申【二】》六月己未朔、庚申。遣律師傳統大法師修円於室生山祈雨。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六月辛酉【三】》辛酉。筑前等國飢。令賑給。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祈雨日記』)弘仁八年(八一七)六月壬戌【四】》壬戌。遣使天下諸國祈雨。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弘仁八年(八一七)七月壬辰【五】》七月壬辰。陸奥國言。俘吉彌侯部等波醜等、歸降者。勅。此虜逋誅已久、遊魂偸生。今守小野朝臣岑守等、優彼野心、令服聲教。懷携之權、誠以嘉尚。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七月癸卯【十六】》癸卯。典侍從四位下橘朝臣安萬子卒。詔贈從三位、賻贈有數。安萬子者、皇太后之姉、適宮内卿正三位藤原朝臣三守。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七月甲辰【十七】》(『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甲辰。幸于大堰。五位已上及山城國掾已上賜衣被。」(『日本紀略』)攝津國言。海潮暴溢、漂殺二百廿人。(『日本紀略』)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七月戊申【廿一】》戊申。右近衞・右衞門・右兵衞等府奉獻。五位已上P6125賜衣被。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八月戊午朔》八月戊午朔。散事從三位橘朝臣常子薨。左大臣橘諸兄之曾孫、正五位下兵部大輔嶋田麻呂之女也。皇統彌照天皇、納之後宮有寵。生三品大宅内親王。延暦年中、授從四位下、宮車晏駕、出家爲尼。太上天皇敬重之、除從三位。薨時年卅。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八月癸酉【十六】》癸酉。任官。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弘仁八年(八一七)八月甲戌【十七】》甲戌。遊獵北野。便御嵯峨院。賜五位已上及山城國掾已上衣被。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九月乙未【九】》九月乙未。幸神泉苑。令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一九〇俘囚)弘仁八年(八一七)九月丙申【十】》丙申。常陸國言。依去年十一月格、須經六年以上夷俘口分田、収其租。而夷俘等、雖霑厚恩、未免貧乏。伏望。暫免田租、以優夷狄者。許之。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九月戊戌【十二】》戊戌。有野狐、登於殿上。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九月己亥【十三】》己亥。御馬埒殿、賜侍臣禄有差。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九月壬寅【十六】》壬寅。中納言從三位兼兵部卿藤原朝臣繩主薨。參議從三位馬養{宇合}之孫、參議從三位藏下麻呂之子也。年五十八。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弘仁八年(八一七)九月丙午【廿】》丙午。陸奥國言。叛俘吉彌侯部於夜志閇等之類六十一人、並就擒獲。事須依例、進上其身。但犬羊之情、猶顧妻孥。伏望。留城下、招其妻孥。許之。囚・『日本紀略』)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九月辛亥【廿五】》辛亥。遊獵大原野。五位已上及山城國掾已上賜衣被。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月丁巳朔》(『日本紀略』)十月丁巳朔。四品佐味親王P6126爲彈正尹。從三位藤原朝臣緒嗣爲中納言。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今麻呂爲參議」(『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日本紀略』)以調綿一萬三百屯、施七大寺常住僧有差。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火・『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月癸亥【七】》癸亥。常陸國新治郡災。燒不動倉十三宇、穀九千九百九十石。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弘仁八年(八一七)十月乙丑【九】》乙丑。施玄賓法師綿一百屯。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月丙寅【十】》丙寅。尚侍從二位五百井薨。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月丙子【廿】》丙子。右近衞府奉獻。奏樂。侍臣賜禄有差。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弘仁八年(八一七)十月丁丑【廿一】》丁丑。綿一萬屯、施七大寺常住僧。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月戊寅【廿二】》戊寅。遊獵栗前野。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月己卯【廿三】》己卯。遊獵水生野。山城攝津兩國獻物。五位已上及兩國掾已上賜衣被。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一月癸卯【十八】》十一月癸卯。任官。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九新嘗祭・『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一月甲辰【十九】》甲辰。宴五位已上。奏女樂。賜禄有差。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一月戊申【廿三】》戊申。遊獵水生野。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一月庚戌【廿五】》庚戌。大雪。賜左右近衞綿有差。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二月丁卯【十三】》十二月丁卯。侍臣。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二月戊辰【十四】》戊辰。遊獵于芹川野。是日。大雪。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二月壬申【十八】》壬申。地震。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二月甲戌【廿】》甲戌。地震。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二月丁丑【廿三】》丁丑。正六位上荒城朝臣廣野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四伊勢神郡一九神宮司)弘仁八年(八一七)十二月庚辰【廿六】》庚辰。伊勢國多氣度會二郡雜務、悉預大神宮司、交替付領、一同國司。以國司不獲行決罰也。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乙丑朔》弘仁九年春正月乙丑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前殿、賜被。P6127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女叙位。〉(『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戊子【四】》戊子。正五位下直世王・佐伯宿禰長繼授從四位下。正六位上百濟王安義・布勢朝臣海從五位下。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辛卯【七】》辛卯。宴五位已上、賜禄有差。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壬辰【八】》壬辰。〈女叙位。任官。〉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丁酉【十三】》丁酉。大宰府言。新羅人張春等十四人來獻驢四。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己亥【十五】》己亥。勅。比年賀正之臣、不諳禮容。俛仰之間、或致違失、威儀有闕、積慣無改。宜令所司、毎至季冬月、預加教習、俾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但參議并三位已上、不在此限。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庚子【十六】》庚子。園児心、賜綿有差。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辛丑【十七】》辛丑。御豐樂殿、觀射。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内宴・『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乙巳【廿一】》乙巳。曲宴侍臣。賜綿有差。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戊申【廿四】》戊申。遊獵於芹川野。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八四燒亡官物)弘仁九年(八一八)正月甲寅【卅】》甲寅。遣使検出雲國賊燒官物、兼賑給百姓。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二月乙卯朔》二月乙卯朔。任官。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二月戊午【四】》戊午。散位從四位下坂田朝臣名弖麻呂卒。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二月辛酉【七】》辛酉。遊獵于栗前野。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二月庚午【十六】》庚午。幸于交野。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二月癸酉【十九】》癸酉。車駕還宮。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二月甲戌【廿】》甲戌。任官。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二月壬午【廿八】》壬午。幸神泉苑。命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鋳錢司・『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三月庚寅【七】》三月庚寅。改長門國司、爲鋳錢使。定長官一員、時間一員、判官二員、主典三員、鋳錢師二員、造錢型師一員、史生五員。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三月壬辰【九】》壬辰。〈叙位。任官。〉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九年(八一八)三月乙未【十二】》乙未。從六位上P6128藤原朝臣是雄授從五位下。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三月壬寅【十九】》壬寅。公卿奏曰。頃年之間、水旱相續、百姓農業、損害不少、。云々。伏望。省臣下封禄、暫助國用、年歳豐稔、即復舊例。許之。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三月甲辰【廿一】》甲辰。散位從四位下高階眞人遠成卒。六十二。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三月丙午【廿三】》丙午。詔曰。云々。其朝會之禮及常所服者、又卑逢貴而跪等、不論男女、改依唐法。但五位已上禮服、諸朝服之色、衞仗之服、皆縁舊例、不可改張。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三月戊申【廿五】》戊申。制。朝堂公朝、見親王及太政大臣者、左大臣動座、自余共立床子前。但六位以下、磬折而立。又諸衞府以上、除衞仗之外、皆着靴。唯着布帶時、須麻鞋、又除着靴之外、通着麻鞋。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四月丙辰【三】》夏四月丙辰。遣使京畿祈雨。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四月乙亥【廿二】》乙亥。奉幣伊勢大神宮。又令諸大寺及畿内諸寺山林禪場、転經禮佛。祈雨也。』)
《卷廿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四月丙子【廿三】》丙子。太秦公寺災。堂塔無遺。(『類聚國史』一七三火・『日本紀略』)」(『日本紀略』)是日。詔曰。云々。去年秋稼〓[火+焦]傷不収、今茲新苗播殖望絶。朕之不徳、百姓何辜。云々。今〓畏天威、避茲正殿、分使走幣、偏於群神。其朕及后服御物并常膳等、並宜省減、左右馬寮秣穀一切權絶、。云々。仍令左右京職、収葬道〓掩骼埋〓。人民飢困、特加賑贍。〓圄之中、恐有冤者、宜令所司申慮放出。云々。」又P6129詔。比者、陰陽愆候、炎旱掩旬、。云々。起自今月廿六日、迄于廿八日、惣三个日、朕及公卿百官、一皆素食、歸心覚門。凡厥僧綱、精進転經、以副素懷。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四月丁丑【廿四】》丁丑。河内國飢。遣使賑給。」大和國吉野郡雨師神奉授從五位下。祈雨也。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四月己卯【廿六】》己卯。遣使栢原山陵、祈雨。
《卷廿六逸文(『日本紀略』・『拾芥抄』宮城部)弘仁九年(八一八)四月庚辰【廿七】》(『日本紀略』)庚辰。於前殿、講仁王經。縁旱災也。」是日。有制、改殿閣及諸門之號。皆題額之。」




P6130
《卷廿七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廿七逸文〈起弘仁九年五月、盡十年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嵯峨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五月戊子【五】》○五月戊子。御武徳殿、觀騎射。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廿二社註式』)弘仁九年(八一八)五月辛卯【八】》○辛卯。山城國愛宕郡貴布禰神、爲大社。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五月癸巳【十】》○癸巳。四品明日香親王上表曰。云々。伏乞。除親王號、賜朝臣姓。云々。不許。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斎院司・『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五月乙巳【廿二】》○乙巳。始置斎院司。宮主一員、長官一員、次官一員、判官一員、主典二員、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六月癸丑朔》○六月癸丑朔。日有蝕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六月戊辰【十六】》○(『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戊辰。從三位藤原朝臣冬嗣・藤原朝臣緒嗣、授正三位、拝冬嗣、爲大納言。」(『日本紀略』)從三位文室朝臣綿麻呂爲中納言。云々。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六月己巳【十七】》○己巳。傳燈大法師玄賓卒。春秋八十有余。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六月癸酉【廿一】》○癸酉。山城國愛宕郡貴布禰神、奉授從五位下。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六月辛巳【廿九】》○辛巳。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左近衞大將陸奥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冬嗣上表曰。云々。詔曰。云々。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七月癸未朔》○秋七月癸未朔。任官。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七月乙酉【三】》○乙酉。讃岐國多度郡、有牛産犢一身二頭。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七月己丑【七】》○己丑。停節。爲旱也。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木工寮)弘仁九年(八一八)七月庚寅【八】》○庚寅。定木工寮史生P6131六員。」定修理職史生八員。」定斎院史生二員。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七月丙申【十四】》○丙申。遣使山城國貴布禰神社・大和國室生山上竜穴等處。祈雨也。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七月辛亥【廿九】》○辛亥。四品明日香親王上表曰。云々。勅。云々。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弘仁九年(八一八)七月是月》○是月。相模・武藏・下総・常陸・上野・下野等國地震。山崩谷埋數里。圧死百姓、不加勝計。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鋳錢司)弘仁九年(八一八)八月戊午【七】》○八月戊午。勅。長門國部内、不要驛家十一所・馬五十五匹。無往還之用、公民守飼之費。宜毎驛置□疋、自余充鋳錢料鉛駄。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八三免租税・『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八月庚午【十九】》○庚午。遣使諸國、巡省地震。其損害甚者、加賑恤。詔曰。朕以虚昧、欽若寶圖。撫育之誠、無忘武歩、王風尚欝、帝載未〓咎懲之臻、此爲特甚。如聞。上野國等境、地震爲災。水〓相仍、人物凋損。雖云天道高遠、不加得言,固応政術有、致茲靈譴。自貽民〓、職朕之由、薄徳厚顔、愧于天下。静言厥咎、實所興嘆。豈有民危而君獨安、子憂而父不念者也。所以、以殊降使者、就加存慰。其因震〓、居業蕩然者、使等與所在官司、同斟量、免今年租調。并不論民夷、以正税賑恤、助修根宇、使免飢露。圧没之徒、速爲斂葬。務盡寛惠之旨、副朕廼〓之心。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八月甲戌【廿三】》○甲戌。四品明日香親王之男女四人、賜姓久賀朝臣。P6132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弘仁九年(八一八)八月丙子【廿五】》○丙子。令畿内諸國京戸田租、停錢収稻。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八月己卯【廿八】》○己卯。遊獵于北野。幸嵯峨院、令文人賦詩。賜侍臣衣。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九月庚寅【九】》○九月庚寅。幸神泉苑。宴侍臣。命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一七三疾疫八三免租税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九月辛卯【十】》○辛卯。詔曰。受上天之命者、其道貴於愛民、處皇王之位者、其功先於濟ぶつ。用能屈己以從人欲、修徳以迪靈心。宜政術時雍□□□□寿朕無臨□□□変年□〓日勿休、乙夜忘寝。而智不周物、誠未動天、至和有虧。咎懲頻応。比者地震、害及黎元。吉凶由人、夭不自作。或恐渙汗乖越、方失〓心。降茲厚譴、以警勗歟。畏天之威、不遑寧處決之亀筮、時行告咎。昔天平年、亦有斯変。因以疫癘、宇内凋傷。前事不忘、取鑑不遠。縦百姓困、孰與爲君。竊惟。佛旨冲奥、大悲爲先。無微而不矜、義理不遠而不濟。又祓除疾病、抑有前典。宜令天下諸國、設斎屈僧、於金光明寺、転讀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五日、兼遣修禊法、除去不祥。又畿内七道諸國言上、弘仁八年以前租税未納者、從原免。庶幾、冥道垂鑑、塞患源於未流、顕路提福、援疾根於將樹。儻咎歸一己、人無夭折、欲移其災、非志所P6133避。周文罪己、實所仰止。謂予不信、有如〓日。普告遐邇、知朕意焉。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九月壬辰【十一】》○壬辰。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祈除疫癘也。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九月丁未【廿六】》○丁未。刑部卿從四位上大庭王卒。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月乙卯【五】》○冬十月乙卯。任官。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月己未【九】》○己未。賽山城國愛宕郡貴布禰神。以祈雨有驗也。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弘仁九年(八一八)十月甲戌【廿二】》○甲戌。遊獵栗前野。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月丁丑【廿七】》○丁丑。綿一萬屯、施七大寺常住僧。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一月辛卯朔》○十一月辛卯朔。詔曰。云々。改錢文曰富寿神寶。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一月乙丑【五】》○乙丑。治部卿四品坂本親王薨。遣使護喪事、賻錢施綿米商布等。年廿六。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一月庚寅【十】》○庚寅。正三位中納言藤原朝臣葛野麻呂薨。年六十四。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一月丙午【十六】》○丙午。筑後國高良玉垂命神、爲名神。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一月丁未【十七】》○丁未。東宮学士從四位下高村宿禰田使卒。年七十六。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二月辛亥【二】》○十二月辛亥。(『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十二月辛亥。禁伐近江國滋賀郡比良山材木。以備宮用也」(『日本紀略』)越前權守從四位上大野朝臣直雄卒。年五十五。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二月乙丑【十六】》○乙丑。丹波國桑田郡出雲社預名神。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九年(八一八)十二月戊辰【十九】》○戊辰。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弟傅藤原朝臣園人薨。天皇痛惜殊甚、遣使護喪事。詔、贈左大臣正一位。年六十三。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正月庚辰朔》弘仁十年春正月庚辰朔。廃朝。縁風寒寒急殺也。宴侍臣於前殿、賜御被。P6134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正月丙戌【七】》○(『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日本紀略』)丙戌。御豐樂殿、宴五位已上。賜禄有差。」(『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正五位下葛井王授正五位上。從五位下仲雄王・原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高貞王・貞園王從五位下。正四位下橘朝臣安麻呂正四位上。從四位上紀朝臣廣浜正四位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道雄・佐伯宿禰清岑從四位下。從五位上石川朝臣嗣人・上毛野朝臣穎人・小野朝臣岑守・菅原朝臣清公・紀朝臣長田麻呂・藤原朝臣友人・路眞人年繼・朝野宿禰鹿取・橘朝臣氏公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永貞・大中臣朝臣乙守・紀朝臣末成・大伴宿禰國道・坂田朝臣永河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物部中原宿禰敏久・名草直道主・廣階宿禰象麻呂・高道連鯛釣、正六位上藤原朝臣長岡・橘朝臣乙氏・坂上大宿禰浄野・藤原朝臣吉野・三嶋眞人岡麻呂・多治比眞人貞成・和氣朝臣仲世・安倍朝臣倉繼・笠朝臣廣庭・巨勢朝臣馬乘・小野朝臣滝守・大伴宿禰清貞・大枝朝臣総成・秋篠朝臣船長・紀朝臣綱麻呂從五位下。正六位上伊與部連眞佐・□□{坂上か}大宿禰豐長外從五位下。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正月庚寅【十一】》○庚寅。任官。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正月癸巳【十四】》○癸巳。律師勤操爲少僧都。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弘仁十年(八一九)正月乙未【十六】》○乙未。園児心。賜禄有差。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弘仁十年(八一九)正月丙申【十七】》○丙申。P6135御豐樂殿、觀射。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正月乙巳【廿六】》○乙巳。遊獵芹川野。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二月己酉朔》○二月己酉朔。任官。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十年(八一九)二月癸丑【五】》○癸丑。正六位上奄智造吉備麻呂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十年(八一九)二月甲子【十六】》○甲子。外正六位上上毛野賀美公宗繼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火・『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二月丁卯【十九】》○丁卯。相摸國金光明寺災。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借貸一七三凶年・『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二月戊辰【廿】》○戊辰。公卿奏曰。頻年不稔、百姓飢饉、倉廩空盡、無物賑稟。窮民臨飢、必忘廉恥。臣等伏望。遣使畿内、實録富豪之貯、借貸困窮之徒、秋収之時、依數俾報。然則、富者無失財之憂、貧者有全命之歓。許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二月己巳【廿一】》○己巳。遊獵水生野。日暮、御河陽宮。水生村窮乏者、賜米有差。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二月庚午【廿二】》○庚午。五位已上、賜衣被。車駕還宮。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二月癸酉【廿五】》○癸酉。幸神泉苑。宴侍臣。並命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三月己卯朔》○三月己卯朔。有虹貫日。」今日。任官。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借貸)弘仁十年(八一九)三月庚辰【二】》○庚辰。山城・美濃・若狭・能登・出雲等國飢。勅。倉貯已〓、無物賑贍。宜加借貸、以救其急。班給之法、准賑給例。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三月壬辰【十四】》○壬辰。禁青麦食馬。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五賀茂大神)・『本朝月令』)弘仁十年(八一九)三月甲午【十六】》○甲午。勅。山城國愛宕郡賀茂御祖并別雷二神之祭、宜准中祀。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三月己亥【廿一】》○己亥。詔。朕有所思。宜復故皇子伊豫・夫人藤原吉子等本位號。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四月庚戌【三】》○夏四月庚戌。勘本系使中務卿萬多親王・中納言藤原朝臣P6136緒嗣等奏曰。云々。伏拠舊記、判定訛謬者。許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八安居)弘仁十年(八一九)四月乙卯【八】》○乙卯。諸大寺安居料、〓從停止。以國用乏絶也。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五月戊寅朔》○五月戊寅朔。任官。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填納官物)弘仁十年(八一九)五月己卯【二】》○己卯。公卿奏議曰。倉庫令云。凡欠損官倉応徴者、若分付欠損之徒、未離任者、納本倉。已去任者、聽於後任及本貫便納。今畿内國司、偏拠此令、欠損之物、咸填外國。夫畿内者、接近京華、公用繁廣。加以、論稻貴賎、内外懸隔。而失近填遠、爲弊良深。伏望。自今以後、畿内欠損、停填外國。許之。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五月甲午【十七】》○甲午。幸神泉苑。奉幣貴布禰社、祈雨。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十年(八一九)五月乙巳【廿八】》○乙巳。正四位下笠朝臣道成。授從三位。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六月丁未朔》○六月丁未朔。日有蝕之。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六月庚戌【四】》○庚戌。制。諸司於朝堂、見親王大臣、以磬折代跪伏、以起立代動座。太政官少辨已上、初就位者、外記左右史已下皆立。若大辨一人先就位者、見後來大辨已下不起。中辨已下先就位者、見後來大辨即起。省臺長官初就位者、輔弼已下及所管寮司長官已下皆起。判事屬効之。若長官先在座者不起。寮司長官就位者、主典已下皆起。但本司庁起也。是日。京中窮弊者、給錢。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六月乙卯【九】》○乙卯。奉白馬於丹生川P6137上雨師神并貴布禰神。爲止霖雨也。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六月壬戌【十六】》○壬戌。大唐越州人周光輪言升則等、乘新羅人船來。問唐國消息、光朝等対曰。己等遠州鄙人、不知京邑之事。但去元和十一年、円州節度使李師道反、所擁兵馬五十萬、極爲精鋭。天子發諸道兵討、未克。天下騒擾。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六月丁卯【廿一】》○丁卯。任官。」圖書頭從四位下御室朝臣今嗣卒。年六十六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六月庚午【廿四】》○庚午。幸葛野川。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七月戊寅【二】》○秋七月戊寅。奉黒馬於丹生川上雨師神、祈雨。」參議正四位下行太宰大弐紀朝臣廣浜卒。年六十一。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七月癸巳【十七】》○癸巳。遣使於伊勢大神宮・大和國大后山陵、並奉幣祈雨。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七月甲午【十八】》○甲午。詔曰。頃者、炎旱積旬、甘液無施。云々。宜令十三大寺并大和國定額寺常住僧、各於當寺、三个日転讀大般若經、以祈甘雨也。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七月丙申【廿】》○丙申。京中白竜見。有暴風雨、損民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弘仁十年(八一九)七月辛丑【廿五】》○辛丑。勅。安藝國土地〓薄、其田下下、百姓農作、未有盈儲。是以、去大同三年、限六箇歳、國内田租、率十分免四。今雖年限既満、平民未贍。宜更延以四年。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七蝉歌九九叙位)弘仁十年(八一九)七月甲辰【廿八】》○甲辰。正六位上上村主乙守授外從五位下。乙守之男豐田麻呂、善蝉歌、天皇悦之、授外從五位下。豐田麻呂讓父。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七月是月》是月。自夏不雨。諸國P6138被害者衆。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八月丙午朔》○八月丙午朔。太白昼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弘仁十年(八一九)八月壬子【七】》○壬子。正六位上田口朝臣毛人授從五位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八月戊辰【廿三】》○戊辰。幸嵯峨院。命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八月癸酉【廿八】》○癸酉。奉幣貴布禰神。爲止霖雨也。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火)弘仁十年(八一九)八月甲戌【廿九】》○甲戌。遠江・相模・飛騨三國國分寺災。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八月乙亥【卅】》○乙亥。奉幣丹生川上雨師神。祈晴也。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九月己卯【四】》○九月己卯。任官。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九月甲申【九】》○甲申。幸神泉苑。命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九月乙酉【十】》○乙酉。勅。崇福寺者、先帝所建、禪侶之窟也。今聞。頃年之間、濫吹者多。云々。宜加沙汰、勿汚禪庭、所住之僧、不過廿人。但有死闕、言官乃捕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十月丁未【二】》○冬十月丁未。遊獵於大原野。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十月乙卯【十】》○乙卯。幸冷然院。□宴奏樂。賜禄有差。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八〇雜公文)弘仁十年(八一九)十月甲子【十九】》○甲子。民部省言。主税寮公文、自大寶元年、至大同三年、紛失凡八千七十一卷。伏請。自大同四年、至弘仁七年、八十七卷、前官出料、後官写填。自大同三年以往、一從免除。許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弘仁十年(八一九)十月乙丑【廿】》○乙丑。幸交野。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弘仁十年(八一九)十月丁卯【廿二】》○丁卯。山城・河内・攝津三國奉獻。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弘仁十年(八一九)十月己巳【廿四】》○己巳。車駕自交野還。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弘仁十年(八一九)十一月丁丑【三】》○十一月丁丑。薩摩國蝗。免田租。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左右京職)弘仁十年(八一九)十一月己卯【五】》○己卯。置左右京職掌。毎職二員。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修理職)弘仁十年(八一九)十一月辛卯【十七】》○辛卯。修理職言。拠令、凡役丁匠、皆十人外給一人、充火頭。疾病及遇雨、不堪執作P6139之日、減半食。闕功令倍。但疾病者、給役日直。又飛騨國庸調具免、毎里点匠丁十人。毎四丁、給厮一人。頃年、木工寮例、匠丁百卅人内、充厮丁五人。工長之外、悉以從役。総計一歳之内、三百五十日已下、三百卅三日已上、乃爲満役。此□所拠、未見法式。人非木石、何暇或堪。伏請。依令、疾病者給役日直、放免厮丁者、不入役限。即三百日以下、二百五十日已上、爲一年役。然則、匠丁有休、闕功省倍。許之。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九新嘗祭)弘仁十年(八一九)十一月壬辰【十八】》○壬辰。御豐樂殿、宴五位已上。奏女樂、賜禄有差。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弘仁十年(八一九)十一月甲午【廿】》○甲午。渤海國遣使獻方物。上啓曰。仁秀啓。仲秋已涼。伏惟天皇、起居萬福。即此仁秀蒙旡。慕感徳等廻到。伏奉書問、慰沃寸誠。欣幸之情、言無以兪。此使去日、海路遭風、船舶摧残、幾漂波浪。天皇、時垂惠領、風義攸敦、嘉〓頻繁、供億珍重。實頼船舶歸國、下情毎蒙感荷。厚幸々々。伏以、兩邦繼好、今古是常、萬里尋修、始終不替。謹遣文籍院述作郎李承英、賚啓入覲。兼令申謝、有少土物、謹録別状、伏垂昭亮幸甚。雲海路遥、未期拝展。謹奉啓。問慕感徳等、還去之日、無賜勅書。今検所上之啓、云伏奉書問。言非其實、理宜返却。但啓詞不失恭敬。P6140仍宥其過、特加優遇。承英等頓首言。臣小國賎臣、唯罪是待。而日月廻光、雲雨施澤、寒木逢春、涸鱗得水。戴荷之至、不知舞踏。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十一月丙申【廿二】》○丙申。遊獵栗前野。
《卷廿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十一月庚子【廿六】》○庚子。遊獵于芹川野。五位已上賜衣被。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十二月乙巳朔》○十二月乙巳朔。日有蝕之。
《卷廿七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年(八一九)十二月庚戌【六】》○庚戌。勅。乾池捕魚、禁制已久。云々。宜重布告勿令更然。




P6141《卷廿八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廿八逸文〈起弘仁十一年正月、盡同九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嵯峨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甲戌朔》弘仁十一年春正月甲戌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文武王公及蕃客朝賀、如常儀。宴侍臣於豐樂殿、賜御被。
《卷廿八逸文(『類從三代格』十七・『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己卯【六】》○己卯。詔曰。周嘉公旦、祚龍七胤、漢禮蕭何、一門十侯。藤氏先祖、逐烏雀於朝廷、舒鷹〓之軽翼、見機微於暦數。勤鍾鼎之茂勳、以貞介而立身、以獻替而匡主。邦基以之彌固、帝業由其永寧。自厥以來、臺位不曠、繼佐王室、久爲亀鏡。書曰。先正保衡、作我先王。夫徳有不報、即爲徳者緩心、労有不圖、即爲労者解体。是以、褒賞封戸、歴代不絶、惣一萬五千戸、及彼子孫。不弐之美、既表歳寒、有労之勤、逾著於竹帛。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父子相傳、連綿不絶。恭敬〓節温良懷謙。前婁抗表、割還封戸、又遭朕君臨、惣求還入。凡弘賞宿労、哲后通規、敦叙親疎、明王茂典。念惟累世補弼之臣、往帝國家之助。況復朕保傅P6142之族。兼居渭陽之地。思播殊恩、益旌淳烈。故奪忠款、抑而不聽。猶懷爲國之誠、頻効虚退之志。表疏重疊、慇懃不已。所以忘家思國家、忠操彌篤者也。即矜懇愨、遂隨所謂。中心感念、不忘寤寐。宜自貫白丁、迄于五世、課役〓除。奕葉爲例。以斯優恤、答彼洪勳。主者明之、稱朕意焉。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庚辰【七】》○(『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日本紀略』)庚辰。宴五位已上及蕃客於豐樂殿。」(『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繼彦授正四位下。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今麻呂・良岑朝臣安世・藤原朝臣三守・平野王從四位上。正五位上葛井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御井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大県王從五位下。正五位下安倍朝臣眞勝・橘朝臣永繼・上毛野朝臣穎人從四位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伊勢人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眞川・出雲宿禰廣貞・藤原朝臣浜主・高階眞人清階・橘朝臣長谷麻呂從五位上。正六位上三原朝臣春上・春岡眞人廣海・大伴宿禰勝雄。百濟王盈哲・多治比眞人清貞・安倍朝臣永野。笠朝臣仲守・紀朝臣御依・藤原朝臣三成・安倍朝臣高繼從五位下。正六位下林朝臣眞純・滋野宿禰貞主・桑原公腹赤・越智直吉繼・秦忌寸大山、外正六位上浅井直年繼外從五位下。)」(『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又渤海國入覲大使李承英P6143等叙位有差。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甲申【十一】》○甲申。任官。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己丑【十六】》○己丑。御豐樂殿、奏踏歌。宴群臣及蕃客、賜禄有差。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辛卯【十八】》○(『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辛卯。御豐樂殿、觀射。」(『類聚國史』一〇七掃部寮)公卿奏曰。掃部・内掃部二司雖異、顧其所掌、倶是舗設、而公會并臨時之座、彼此相讓。動致闕怠。加以、事少司多、有不音便。臣等商量、先王垂範、政期簡要、往哲權宜、事貴沿革。伏望。併兩爲一、號掃部寮、屬宮内省、專濟職務、且省煩弊。但官員一同主殿寮。伏聽天裁。奏可。」(『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正五位下橘朝臣氏公授從四位下。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甲午【廿一】》○甲午。賜渤海王書曰。天皇啓問渤海國王。承英等至、省敬具之。王信義成性、禮儀立身、嗣守蕃緒、践修舊好。候雲呂而聳望、〓風律以馳誠。行李無曠於歳時、〓贄不盡於天府。況前使感徳等、駕船漂獻、利渉無由。朕特賜一舟還。其依風之恩、王受施勿忘、追迪前良、虔發使臣、遠令報謝。言念丹款、深有嘉焉。悠々絶域、煙水間之。廼〓北嶺、遐不謂矣。因還寄物、色目如別。春首余寒、比無恙也。擾局之内、直並平安。略遣此不多及。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乙未【廿二】》○乙未。當越州人周光翰・言升則等告請歸郷。仍隨渤海使以放還。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丁酉【廿四】》○丁酉。從四位上良岑朝臣安世授正四位下。正六位上P6144佐伯宿禰大野從五位下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己亥【廿六】》○己亥。遊獵于栗前野。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正月庚子【廿七】》○庚子。任官。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十一年(八二〇)閏正月癸丑【十】》○閏正月癸丑。從五位上安倍朝臣眞直授正五位下。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十一年(八二〇)閏正月甲子【廿一】》○甲子。外從五位下林朝臣眞純授從五位下。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閏正月乙丑【廿二】》○乙丑。遊獵芹川野。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閏正月丁卯【廿四】》○丁卯。先是、鋳銅四天王像於常住寺。至是功成、遷近江國梵釋寺。」今日、任官。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十一年(八二〇)閏正月戊辰【廿五】》○戊辰。兵部大輔兼右近中將正五位下朝野宿禰鹿取、以病上表乞解職。有勅、許其所辭、授從四位下。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二月甲戌朔》○二月甲戌朔。詔曰。云々。其朕大小諸神事、及冬奉幣諸陵、則用帛衣。正受朝則用袞冕十二章。朔日受朝、日聽政、受蕃國使、奉幣及び大小諸會、則用黄櫨染衣。皇后以帛衣爲助祭之服、以擣衣爲元正受朝之服、以鈿釵禮衣爲大小諸會之服。皇太子從祠及元正受群官若宮臣賀、及大小諸會、可服黄丹衣。並常服者、不拘此例。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小野宮年中行事』)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二月丁丑【四】》○丁丑。停釋奠、定仲丁。縁當祈年祭、可忌三牲也。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借貸)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二月乙酉【十二】》○乙酉。河内國〓。賑貸乏絶戸。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二月丙戌【十三】》○(『類聚國史』一〇七鋳錢司・『日本紀略』)丙戌。省鋳錢使判官一員、主典一員。」(『日本紀略』)配遠江・駿河兩國新羅人七百人反叛。殺人民、燒屋舎。二國發兵撃P6145之、不能勝。盗伊豆國穀、乘船入海。發相模武藏等七國軍、勠力追討、咸伏其辜。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二月己丑【十六】》○己丑。遣使、築大和國高市郡泉池。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二月壬辰【十九】》○壬辰。幸交野。五位已上及山城攝津兩國司賜衣被。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八七斷罪)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三月乙巳【三】》○三月乙巳。陰陽介外從五位下江沼臣小並免官、陰陽師從八位上道祖息麻呂、決笞〓(四十)。生无位志斐人成・廣幡浄嗣、各杖八十。並以博戯。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三月丁未【五】》○丁未。賑給京中飢民。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一九〇俘囚)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三月己酉【七】》○己酉。一等爾散南公阿波蘇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四月戊寅【七】》○四月戊寅。以七道諸國介以上、爲夷俘專當。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四月丁酉【廿六】》○丁酉。和泉國飢。遣使賑給。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四月戊戌【廿七】》○戊戌。唐人李少貞等二十人、漂着出羽國。
日本後紀』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五月甲辰【四】》○五月甲辰。新羅人李長行等P6146進〓〓羊二、白羊四、山羊一、鵞二。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五月乙巳【五】》○乙巳。御武徳殿、觀騎射。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五月庚戌【十】》○庚戌。讃岐旱。賑給之。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五月辛亥【十一】》○辛亥。正六位上佐味朝臣葛麻呂授外從五位下。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五月己未【十九】》○己未。任官。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六月甲戌【四】》○甲戌。任官。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六月己卯【九】》○己卯。任官。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六月辛巳【十一】》○辛巳。因幡國俘囚吉彌侯部決奈閇等六人、移土佐國。以盗百姓牛馬也。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六月丁亥【十七】》○丁亥。幸冷然院。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六月庚寅【廿】》○庚寅。无品駿河内親王薨。年廿。遣使監護喪事。皇統彌照天皇第十四之女也。母百濟氏。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六月丙申【廿六】》○丙申。令諸國転讀大雲經。爲救旱也。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七月丁未【七】》○秋七月辛丑朔丁未。幸神泉苑、觀相撲。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七月壬子【十二】》○壬子。幸葛野川、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八四免官物)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八月甲戌【四】》○甲戌。免因幡・伯耆・石見・安藝等四國未納稻四十九萬九千束。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八月丙子【六】》○丙子。幸北野。令文人賦詩。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今日、任官。(『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八月己卯【九】》○己卯。幸神泉苑。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八月丙戌【十六】》○丙戌。幸冷然院。令文人賦詩。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祝)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八月甲午【廿四】》○甲午。令常陸國鹿嶋神社祝禰宜、宜把笏。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九月戊申【九】》○戊申。幸神泉苑。宴五位已上、令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廿八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九月丁巳【十八】》○丁巳。散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余佐能子卒。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九月甲子【廿五】》○甲子。幸大原野。五位已上賜禄有差。P6147
《卷廿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九月丙寅【廿七】》○丙寅。幸北野。賜五位已上衣被。




P6148《卷廿九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廿九逸文〈起弘仁十一年十月、盡同十二年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嵯峨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十月己卯【十】》冬十月己卯。綿一萬五百屯、施内供奉十禪師、并七大寺僧。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十一月{日子欠字}》○十一月□□。詔曰。云々。其弘仁八九年之間、水旱不登、府庫消耗。因公卿詳議、暫割五位已上封禄四分之一、以均公用。如今、五穀頗熟、支用可均。宜封等數、復之舊例。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十一月己酉【十一】》○己酉。參議從四位下太宰大弐安倍朝臣寛麻呂卒。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十一月癸丑【十五】》○癸丑。公卿上表白。臣聞。云々。其群臣議定所減封禄等、並有恩旨、被復舊例。伏望。御膳亦同復常。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十一月庚申【廿二】》○庚申。近江國言。國分僧寺延暦四年火災燒盡。伏望。以定額國昌寺、爲國分金光明寺。但勅本願釋迦丈六、更応奉造。又修理七重塔一基。云々。許之。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一年(八二〇)十二月癸巳【廿五】》○十二月癸巳。勅、置針生五人、令讀新修本草經・明堂經・劉涓子鬼方各一部、兼少公集驗千金廣洛方等中治瘡方、特給月料、令成其業。云々。P6149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正月戊戌朔》○弘仁十二年春正月戊戌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正月壬寅【五】》○壬寅。定十條斷例。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正月甲辰【七】》○甲辰。授四品明日香親王三品。无品賀陽親王四品。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正月丙午【九】》○丙午。正三位藤原朝臣冬嗣、爲右大臣。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正月丁未【十】》○丁未。參議從三位行近江守秋篠朝臣安人薨。年七十。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二月戊寅【十一】》○二月戊寅。勅。云々。宜賜百歳已上穀四斛、九十已上三斛、八十已上二斛、七十已上一斛。其國司次官已上、巡行郷邑、親自稟給。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大学寮・『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二月甲申【十七】》○甲申。勅。文章博士、是從七位下官。今改爲從五位下官。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三月庚申【十四】》○三月庚申。修理大夫從四位下橘朝臣永繼卒。故正一位左大臣諸兄之孫、從四位下右中辨入居之長子也。雖無才藝心存□□、□丞相胤、起家任内舎人。縁坐伊豫親王□□□、叙從五位下。稍至從四位下。所歴□□□居職病甚。卒時年五十三。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五四多産・『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四月庚午【五】》○夏四月庚午。常陸國筑波郡人三村部黒刀自、一三一男二女。賜稻三百束。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五月丙午【十一】》○五月丙午。播磨國有人、掘地獲一銅鐸、高三尺八寸、口径一尺二寸。道人云。阿育王塔鐸。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五月壬戌【廿七】》○壬戌。讃岐國言。始自去年、〓堤)満濃池、公大民少、成功未期。僧空海此土人也。山中坐禪、獣馴鳥狎、海外求道、虚往實歸。因茲、道俗欽風、P6150民庶望影。居則生徒成市、出則追從如雲。今離舊土、常住京師。百姓恋慕如父母、若聞師來、必倒履相迎。伏請。充別當、令濟其事。許之。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六月己巳【五】》○六月己巳。奉幣貴布禰丹生二社。祈霽也。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七月乙巳。【十一】》○秋七月乙巳。散位正四位下橘安麻呂卒。故奈良麻呂之第一男、故正一位左大臣諸兄之孫也。母從三位大原眞人明娘也。爲□□□頗守禮節、兼知古事。延暦元年、叙從五位下、續至從四位下、任左中辨、遷常陸守。縁母病而請遷備前。遂以伊豫親王外戚、解任還京。至弘仁十年、叙正四位上。歴職雖多、廉隅不聞。時年八十三。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七月丁巳【廿三】》○丁巳。新錢二萬、施空海法師。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八月丙寅【三】》○八月丙寅。勅。今嘉穀垂穂、多念方熟。恐風水爲災、致其傷害。宜奉幣名神、以護秋稼也。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神宮司)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八月戊寅【十五】》○戊寅。以大神・宇佐二氏、爲八萬大菩薩宮司。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八月辛巳【十八】》○(『日本紀略』)辛巳。奉幣名神報豐稔也。」(『類聚國史』六六薨卒七九賞功・『日本紀略』)東宮学士從四位上上毛野朝臣穎人卒。從五位下P6151大川之子也。稍習文章生小史事。延暦年中、任遣唐使録事、若有訳語語所不通、以文言傳之、唐人得意也。復命之後、以功擢叙外從五位下。大同之末、太上天皇、遷御平城之日、外記分局、逓直彼宮。太上天皇、容用女謁、將向東國、陪從人等、周章失圖。于時、穎人脱身入京、具奏委曲。朝廷褒其功、特授從五位上、俄而任東宮学士、遷民部大輔。晩年沈酒而終。年五十六。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九月乙亥【六】》○九月乙亥。幸于大臣閑院。命文人賦詩。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九月甲寅【廿一】》○甲寅。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縵麻呂卒。贈太政大臣正一位種繼之第二男也。爲性愚鈍、不便書記。以鼎職胤、歴職内外、無所成名。唯好酒色、更無余慮。時年五十四。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八三免租税・『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十月丁亥【廿四】》○冬十月丁亥。詔曰。云々。頃者、陰精失候、坎徳成災。河内國境、被害尤甚。云々。秋稼以之淹傷、下民由其昏〓。朕今即事、經歴斯地、屬目増憂、兆庶何辜。云々。其被害所郡、給復三年、尤貧下者、去年負租税未報、及當年租税、亦〓除之。其山城攝津兩國、地勢犬牙、與此相接。見此知彼、害必汎濫。浜水百姓、流失資産者、勿出今年租税。並三國被害貧窮、量加賑給。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十月庚寅【廿七】》○庚寅。車駕至自交野。陪從親王以下、五位P6152已上、山城攝津兩國郡司、賜禄有差。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十一月乙巳【十三】》○十一月乙巳。渤海國遣使獻方物。國王上啓曰。仁秀啓。孟秋尚熱。伏惟、天皇、起居萬福。即仁秀蒙免、承英等至。伏奉書問、用院勤佇。俯存嘉〓、慄〓伏増。但以、貴國弊邦、天海雖阻、飛風転幣、風義是敦。音符毎嗣於歳時、惠賚幸承於珍異。眷念之分、一何厚焉。仁秀不才、幸修先業。交好庶保於終始。延誠冀踵於尋修。伏惟、照鑑幸甚。謹遣政道省左充王文矩等、賚啓入覲、遠修國禮、以固勤情。奉少土毛謹録別紙。惟垂検到。青山極地、碧海連天。拝謁未由、伏増鴻涯。謹奉啓。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十一月己未【廿七】》○己未。〓鳩執魚、集紫宸殿前殿版位。見人異之。
《卷廿九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十二月丙寅【四】》○丙寅。畿内諸國、各置博士医師。
《卷廿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弘仁十二年(八二一)十二月庚寅【廿八】》○庚寅。勅。夫消禍植福、釋教爲本、弘道利物、必依其人。自今以後、心願之外、宜択當國百姓、年紀六十以上、心行既定、始終無変者度之、即補當國國分僧之闕焉。




P6153《卷卅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三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起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盡同十四年四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嵯峨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癸巳朔》○十三年春正月癸巳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京官文武王公以下、及蕃客朝集使等、陪位如儀。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甲午【二】》○甲午。賜明日香親王度一人。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借貸)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乙巳【三】》○乙巳。大納言正三位兼民部卿藤原朝臣緒嗣奏言。昔恭陸奥出羽按察使、往還遠路、略知人苦。民之重役、莫過驛子。畏景揚炎、則向長坂而飮汗、厳冬□烈、則被短褐而履氷。不顧生業、常疲送迎。伏望。諸國驛子、准書生之例、毎戸量給借貸稻二百束、兼択驛下好田、混授一處。許之。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己亥【七】》○己亥。御豐樂殿、宴群臣及蕃客。授无品高丘親王四品。正三位藤原朝臣緒嗣從二位。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眞夏從三位。從五位下岩田王從五位上。无位豐江王、正六位上岡谷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石川朝臣河主。佐伯宿禰長繼・橘朝臣氏公・佐伯宿禰清岑從四位下。P6154正五位上路眞人年繼・石川朝臣繼人・藤原朝臣伊勢人從四位下。正五位下坂本朝臣佐多氣麻呂正五位上。從五位上清原眞人夏野・大伴繼□・出雲宿禰廣貞・藤原朝臣浜主・橘朝臣長谷麻呂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橘朝臣清野・藤原朝臣承之・文室朝臣弟貞・大中臣朝臣淵魚・住吉朝臣豐繼・大伴宿禰友足・多治比眞人育治・秋篠朝臣男足・紀朝臣善岑・坂田朝臣弘貞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清川忌寸斯麻呂・秦忌寸大山、正六位下紀朝臣深江・大春日朝臣穎雄、從六位上小野朝臣弟貞・藤原朝臣家雄、正七位上、小治田朝臣常房、從七位上多治比眞人弟人從五位下。正六位下殖栗連浄成、從六位下額田國造今足、正七位下大藏忌寸横佩、從八位上上毛野朝臣眞綱、外正六位上國造道吉外從五位下。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癸卯【十一】》○癸卯。任官。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戊申【十六】》○戊申。御豐樂殿、宴五位已上及蕃客。奏踏歌。渤海國使王文矩等打毬。賜綿二百屯爲賭。所司奏樂。蕃客率舞。賜禄有差。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己酉【十七】》○己酉。御豐樂殿、觀射。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壬子【廿】》○壬子。饗王文矩等於朝集殿。P6155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癸丑【廿一】》○癸丑。文矩等歸蕃。賜國王書曰。天皇啓問渤海國王。使至省啓、深具雅懷。朕以菲昧、虔守先基、情損善隣、慮切來遠。王俗傳禮樂、門襲衣冠。器範淹通、襟禮劭擧。其儀不〓,執徳有恒。靡憚艱究、頻令朝聘。絶鯤瞑而掛帆、駿奔滄波隨雁序。磬制絳闕、不有君子、其能國乎。言念血誠、無忘興寝。風馬異壌、斗牛同天。道之云遥、愛而不見。不少國信、至宜領受。春初尚寒、比平安好。今日還次、略此不悉。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丁巳【廿五】》○丁巳。遊獵于北野。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左右京職)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戊午【廿六】》○戊午。左右京大夫、爲從四位下官。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正月己未【廿七】》○己未。遊獵于芹川野。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二月癸亥朔》○二月癸亥朔。任官。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二月己巳【七】》○己巳。遊獵于栗前野。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二月戊寅【十六】》○戊寅。制。五位已上、高年者、不預朝會。但賜節録而已。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二月壬午【廿】》○壬午。遊獵于水生野。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二月癸未【廿一】》○癸未。遊獵于芹川野。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二月丙戌【廿四】》○(『日本紀略』)丙戌。任官。」(『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散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道繼卒。道繼者、從五位下鳥養之孫、贈從二位大納言小黒麻呂之第二子也。才能不聞、武藝小得。好酒及鷹。老而彌篤。時年六十七。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二月庚寅【廿八】》○庚寅。幸於神泉苑。宴侍臣、命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三月乙巳【十四】》○三月乙巳。公卿奏曰。弘範八政、以食爲首。云々。伏望。近江國縁江諸郡、穀十萬斛、P6156収穀倉院、尋運越前國物、便填其代。云々。依請。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三月丙午【十五】》○丙午。任官。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四月辛酉朔》○夏四月辛酉朔。日有蝕之。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四月戊寅【十八】》○戊寅。御冷然院。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五月癸巳【四】》○五月癸巳。伊勢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藤成卒。右大臣從二位魚名之第五男。口吃言語渋。歴任内外、無可無不可。時年〓(四十)七。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五月丁酉【八】》○丁酉。任官。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五月壬寅【十二】》○壬寅。石見國飢。賑給。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九諸宗・『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六月壬戌【三】》○六月壬戌。傳燈大法師位最澄言。夫如來制戒、隨機不同。衆生發心、大小亦別。伏望。天臺法花宗年分度者二人、於比叡山、毎年春三月先帝國忌日、依法花經制、令得度入海、十二箇年、不聽出山、四種三昧、令得修練。然則、一乘戒定、永傳聖朝。山林精進、遠勸塵劫。許之。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六月癸亥【四】》○(『類聚國史』一七九諸宗・『日本紀略』)癸亥。傳燈大法師位最澄卒。云々。延暦末入唐請益。皇太子〓事陸淳左降臺州刺史。會屈天臺宗道〓和尚爲座主。儻預講筵、稟学略了、良縁有感、一面爲歓。助写宗書三百余卷訖、即復本職、拝別上京。既而隨使歸來、弘演宗義。云々。」(『日本紀略』)年五十有四。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六月庚辰【廿一】》○庚辰。尾張國熱田神奉授從四位下。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六月甲申【廿五】》○甲申。任官。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七九禁制)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七月庚寅【二】》○秋七月庚寅。制。頃日、炎旱渉旬、田苗枯損。夫引水漑田、皆從下始。灌漑之事、先貧後富、是即、法令立文、時制所明。P6157人情暴慢、猶犯典禮、漑用偏頗、爭訴良繁。宜重下知、得加禁制。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修理職)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七月辛卯【三】》○辛卯。修理職置算師一員。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七月癸巳【五】》○癸巳。遣使畿内諸國、祈雨。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七月甲午【六】》○(『類聚國史』三三服御)甲午。詔曰。間者、嘉雨騫応、炎旱淹旬。走幣群神、聊无〓感。詩不云乎。旱既太甚、憂心如熏。朕并皇后服御物、宜從省撤廃。云々。」(『日本紀略』)其四位給籾千斛、五位八百斛、六位已下三百斛。
《卷卅逸文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七月丙申【八】》○丙申。以新錢百貫、班給諸王貧者。(『類聚國史』七八賞賜・『日本紀略』)」」山城國飢。賑給。(『日本紀略』)」(『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甲斐國疾疫。遣使賑給。」(『日本紀略』)是日。公卿等言。云々。伏望。五位以上封禄〓暫)亦減省。云々。許之。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七月辛丑【十三】》○辛丑。任官。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七月乙巳【十七】》○乙巳。新羅人〓(四十)人歸化。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凶年・『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八月戊午朔》○八月戊午朔。令諸國於國分二寺、七日七四悔過、兼修清神社。爲災害頻發、年穀不登也。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八月庚申【三】》○庚申。奉授乙訓・廣湍・竜田等神從五位下。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八月癸酉【十六】》○相模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友人卒。右大臣從一位是公之男、從三位乙麻呂之孫。爲人〓々不護禮度。雖好仙道、控地不登。大同之初、縁坐伊豫親王事、左降下野國守。弘仁年中、有恩入京、授從四位下、俄任相模守。病發卒官。年五十六。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九月丙申【九】》○九月丙申。御神泉苑、宴侍臣、命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九月丁未【廿】》○丁未。典侍從四位下P6158清原朝臣吉子卒。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九月癸丑【廿六】》○癸丑。常陸國言。俘囚吉彌侯部小槻麻呂云。己等自歸朝化、經廿箇年、漸染皇風、兼得活計。伏望。爲編戸民、永從課役者。勅。夫仰化之情、信有可愍。宜聽附公戸、莫科課役。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九月甲寅【廿七】》○甲寅。遊獵于北野。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閏九月戊午朔》○(『日本紀略』)閏九月戊午朔。任官。」(『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正六位上橘朝臣百枝授從五位下。!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十一月丁巳朔》○(『類聚國史』七四冬至八六赦宥・『日本紀略』)十一月丁巳朔旦冬至。百官奉賀。詔曰。神功不宰、萬物樂其遂生、聖徳無外、億兆述其藏用。故能光宅区宇、經緯陰陽、大庇生靈、闡揚鴻烈。朕以眇身、恭膺司牧、履薄乘奔、常懷恐懼。比有司奏稱。今年十一月、朔旦冬至。終而復始、得天之紀。灰飛寒律、節興微陽。踐長之慶、非無故實、延祚之義、抑有前聞。朕之寡徳、何獨當仁。思與天下、同享斯福。自弘仁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昧爽以前。徒罪已下。無問輕重、皆咸從免除。但八虐・故殺人・謀殺人・強竊二盜・私鋳錢、常赦所不免者。及欠負官物之類、不在赦限。若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其門蔭久絶、及才効早著、P6159特加崇班、用申光寵。内外文武官主典以上、叙爵一級。在京正六位上官人、及史生以下直丁以上、宜量賜物。庶恩栄於赤県、答靈〓於蒼天。布告遐邇、知朕意焉。」(『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授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繼彦・紀朝臣百繼從三位。正四位下平野王正四位上。從四位下直世王從四位上。正五位下高瀬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弟野王正五位下。從五位下野倍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氷上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安倍朝臣男笠・安倍朝臣雄能麻呂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浜主從四位下。從五位上中臣朝臣道成・百濟王元勝・大伴宿禰國道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石上朝臣美奈麻呂・藤原朝臣廣敏・長岡朝臣岡成・藤原朝臣葛成・大伴宿禰山道・和朝臣綱繼・粟田朝臣鯨・石川朝臣清道・藤原朝臣八綱・藤原朝臣愛發・大伴宿禰宅麻呂・滋野宿禰家訳・佐伯宿禰弓繼・高階眞人弟中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林朝臣山主・貞江連繼人・眞〓苑)宿禰雜物、正六位上橘朝臣氏人・紀朝臣名虎・坂上大宿禰鷹主・石上朝臣雖・小野朝臣石雄・大神朝臣池守・文室朝臣綿人・藤原朝臣衞・大原眞人浄主・藤原朝臣貞主・上毛野公祖繼・P6160安倍朝臣安麻呂・池田朝臣黒主・佐伯宿禰卷繼・笠朝臣年嗣從五位下。」(『日本紀略』)〈女叙位。〉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十一月辛酉【五】》○辛酉。任官。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十一月辛巳【廿五】》○辛巳。任官。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十一月癸未【廿七】》○癸未。遊獵于瑞野。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十二月乙巳【十九】》○十二月乙巳。任官。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弘仁十三年(八二二)十二月甲寅【廿八】》○甲寅。中納言從三位行春宮大夫左衞門督陸奥出羽按察使良岑朝臣安世上疏曰。云々。又河内國、諸家庄園、往々而在。土人數少、京戸過多。伏望。不論京戸土人、営田一町者、出擧正税卅束。云々。許之。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正月丁巳朔》○弘仁十四年春正月丁巳朔。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豐樂殿、賜被。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正月辛酉【五】》○辛酉。有星。孛于西南。三日而不見。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東大寺要録』)弘仁十四年(八二三)正月癸亥【七】》○(『類聚國史』七一七日節會・『日本紀略』)癸亥。御豐樂殿、宴群臣。賜禄有差。」(『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无位高棟王授從四位下。從五位下繼野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津嶋王・山名王・岡野王從四位上。從四位上佐伯宿禰長繼正四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道雄・紀朝臣長田麻呂從四位上。正五位下坂上大宿禰廣野・橘朝臣長谷麻呂從四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河主・藤原朝臣浄本・粟田朝臣飽田麻呂・安野宿禰文繼・吉田宿禰文主從五位上。P6161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常嗣・春原朝臣永世・藤原朝臣豐主・高階眞人石川・多治比眞人興宗・橘朝臣氏守・紀朝臣諸繼・雀部朝臣家繼・永世朝臣公足・県犬養宿禰浄人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安野宿禰眞繼・百濟公繼嶋・□岐史眞鷹・栗前連名正・河内忌寸浄浜・廣宗連糸繼・阿閇臣氏成外從五位下。」(『東大寺要録』一〇。{下文三月癸亥條と同文。恐らく誤り。})弘仁十四年正月癸亥。令百僧、於東大寺、行藥師法。欲除疫疾。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正月甲子【八】》○(『類聚國史』九九叙位)甲子。正六位上丹治比宿禰村人授外從五位下。」(『日本紀略』)〈女叙位。〉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正月丙寅【十】》○丙寅。任官。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正月丙子【廿】》○丙子。新錢百貫、賜大和國、充築益田池料。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正月丁丑【廿一】》○丁丑。常陸國從五位下筑波神、爲官社。以靈驗頻著也。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正月甲申【廿八】》○甲申。遊獵于芹川野。賜侍臣并山城國宰衣被。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二月丙戌朔》○二月丙戌朔。賜錢左右京飢民。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二月丁酉【十二】》○丁酉。遊獵于栗前野。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二月庚戌【廿五】》○庚戌。流興福寺僧中源・〓信、元興寺僧永繼等遠江國。並縁婬犯也。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二月癸丑【廿八】》○癸丑。幸无品有智子内親王山庄。上欣然賦詩。群臣獻詩者衆。賜禄有差。是日。内親王授三品。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常房・巨勢朝臣識人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文室朝臣永年從五位下。從五位下交野女王・永原朝臣眞殿從五位上。无位坂本朝臣宮繼從五位下。P6162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二月是月》○是月。天下大疫、死亡不少。□海道、尤甚。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三月丙辰朔》○三月丙辰朔。割越後國江沼・加賀二郡、爲加賀國。以部内〓闊)遠、民人愁苦也。是日。任官。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三月癸亥【八】》○癸亥。令百僧於東大寺行藥師法。欲除疾疫也。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八〇糶糴・『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三月辛未【十六】》○辛未。京師米貴、人皆飢乏。出穀倉院穀一千斛、減価売與貧民。百姓悦焉。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五四節婦)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三月甲戌【十九】》○甲戌。下野國芳賀郡人吉彌侯部道足女、授少初位上、免田租終其身、標門閭以褒至行也。同郡少領下野公豐繼之妻也。夫死之後、誓不再〓、常居墓側、哭不絶聲。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三月丙子【廿一】》○丙子。任官。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三月丁丑【廿二】》○丁丑。左右京飢。出穀倉院穀、賑給。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乙酉朔》○夏四月乙酉朔。除目。
《卷卅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甲午【十】》○(『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日本紀略』)甲午。帝遷冷然院。」(『日本紀略』)詔右大臣藤原朝臣冬嗣曰。朕思傳位于皇太子矣。今將果宿心、故避宮焉。冬嗣曰。聖唯知聖。今陛下、以萬機、付託聖人、天下幸甚。但比年之間、豐稔未復。若一帝二太上皇、臣恐天下難堪。臣願〓暫)待年復、然後傳位、於事不晩。帝曰。朕心素定。又推賢讓位、唯爲天下。賢君臨政、何有年之未復乎。
《卷卅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庚子【十六】》○庚子。帝御前殿、引今上曰。朕本諸公子也、始望不及。於太上天皇、曲垂褒餝、超登儲弐。遂遜位于朕。躬辭不獲免、日慎一日、未幾而身嬰P6163疹疾、彌留不廖。爲萬機擁滞、令右大臣藤原朝臣園人、奉還神璽。朕始有歸閑之志、太上天皇、不允所請。當此之時、有小人之言、令太上皇、與朕有隙。公卿相共議、逐君側群少。太上天皇、不察愚款、有入東之計。「群臣不安社禝遣邀之。(この間、脱字あるか。)」朕赤心有〓日。朕以寡昧、在位十有六年、太弟與朕、春秋亦同。朕雖乏知人之鑑、與太弟周旋年久。太弟之賢明仁孝、朕之所察。仍欲傳位於太弟、已經數年。今果宿心、宜知之。今上避座跪言。臣以闇劣、疏派天〓。昔屬世花〓、自謂不免於禍、會逢聖明、更同再生。幸莫大焉、又何所望。而陛下殊奨、忝茲儲兩。然身有犬馬之病、不堪承〓之状、屡語右大臣。戦々恐々、得到于今。而今復以大寶、俯授愚蒙。心魂迷惑、不敢承勅。仍答曰。今日以前、朕遇太弟如子。今日以後、遇朕亦如子耳。今上奉表曰。臣聞。云々。帝不聽、詔曰。現在神〈止〉大八洲所知、。云々。〉翌日、今上朝于冷然院、重抱表陳讓曰。云々。帝遂不許。




P6164
《卷卅一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卅一逸文〈弘仁十四年四月、盡同十一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淳和天皇即位前紀》○天皇諱大伴。桓武天皇之第三子也。母曰贈皇太后藤原朝臣旅子、贈太政大臣正一位百川之第一女也。弘仁元年九月庚戌、立爲皇太弟。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庚子【十六】》○十四年四月庚子、受讓爲天子。事具太上天皇紀。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壬寅【十八】》○壬寅。出自東宮、遷御内裏。先立侍從從四位下常世王、爲皇太子。々々上表固辭。仍立正良親王、爲皇太子。詔曰。天皇〈我〉詔旨。云々。是日。遣使左右京、賑給病民。是日。任官。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癸卯【十九】》○癸卯。太上皇、差權中納言藤原朝臣三守、令賚辭皇太子書、上今上。其書函并机等、裝束一同諸臣上表。但不經中務、直奉内裏。表曰。云々。即令三守奉返。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甲辰【廿】》○甲辰。上表太上皇曰。臣諱〈淳和〉言。伏奉朔詔、不許立皇子正良、爲皇太子。云々。先是、皇太子移權中納言藤原朝臣三守宅。即差三守等迎之。兵衞陳列御車前後、至待賢門、更御輦入坊。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乙巳【廿一】》○乙巳。奉幣帛P6165伊勢大神宮。告即位也。」皇太子始着黄丹服。帶剣參入内裏、再拝舞踏。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丙午【廿二】》○丙午。先太上天皇、差前大和守從三位藤原朝臣眞夏、令賚可停止平城宮諸司状。即率官人、少許奉返。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丁未【廿三】》○丁未。詔曰。詳觀列代、緬鑑前王、或因事以別名、或乘時而異號。太上天皇、利見踐暦、執象循機。文教與鵬翼齊飛、武功將日車並運。樂推之望、幽顕猶尅、謳歌之誠、華夷未已、爲而不恃、爲而弗居。繊介紫宸、錙銖黄屋、施担四海、高謝萬邦。遂乃抑損天皇之號、俯同人臣之例。稽諸往古、未有前聞。論之當今、實非通元。然則、名不正即言不順、言不順即事不成。聖人無名、雖絶言象。稱謂之儀、非無故實。宜猶上尊號、爲太上天皇、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爲皇太后。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戊申【廿四】》○(『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戊申。太上天皇上書曰。元氣肇開、樹之以君。有命不恒、所輔惟徳。天心人事、選賢與能。辱以菲薄、憂労庶政、十有余截。馭朽兢〓。履氷悚慄、遂避大寶。得果宿心、即懷物表。欲狎風雲、實有以也。而隨禮法、蒙加尊號。非唯一身、后又如此。雖承邦儀、不敢拒命。諒爲〓心。夫秦代以往、故實不聞。漢年而還、稱謂初著。今違詔旨、欲從古朴。冀照愚心、使依所P6166請。」(『日本紀略』)遣使、追固關使。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己酉【廿五】》○(『日本紀略』)己酉。遣使諸山陵、告即位之由。」臣諱〈淳和〉言。伏奉詔旨・不許奉復尊號。心魂蕩遷、罔知〓措。伏以、太古之時、人民初截、君臣之理雖著、存否之序未明。上如標枝、下如之鹿。鴻荒朴略、難得而知也。天皇地皇以來、名號始顕、伏犠神農之後、稱謂既彰。然則、世有淳〓、時有近古。若推鴻荒之風於名教之代、此老莊之談、所以見棄於世也。又禪讓之主、莫盛於尭舜。未聞尭舜除却帝號、還同庶人。豈朝爲南面之主、而夕爲北面之臣哉。誠知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君臣上下、非禮不定。陛下當璧所鍾、早承先緒、君臨天下、已踰一紀。民知帝力、俗染聖風。皇太后殿下、正位宮坪、同体至尊。而並除尊號、不近物情。伏願、屈謙光之固執、允歴代之通典、凡在天下、良爲幸甚。」忽省詔旨、伏承周厚、豈伊菲薄、堪彼尊號、欲遂愚意、還恐〓忤)旨。固辭之事、於此而罷。但服御之物、及諸司応直者、悉從奉返。然則、國用之支既足、獨静之趣稍得。冀廻聖慮、依請施行。」差中納言從三位良岑朝臣安世、天皇受讓、并定皇太子事、告于栢原山陵。其詞曰。天皇恐〈美〉恐〈美毛〉。云々。P6167奏。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庚戌【廿六】》○庚戌。中納言兼右近衞大將從三位勳四等文室朝臣綿麻呂薨。年五十九。
《卷卅一逸文弘(『類聚國史』・『日本紀略』・『淳和天皇御即位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辛亥【廿七】》○(『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日本紀略』)辛亥。臣諱〈嵯峨太上天皇〉言。伏奉勅書、垂示恩衣。兼期除尊號、聞命驚〓、〓焦非遥。臣蒙殊奨、忝嗣鴻基、励治十有余載。然大寶者、是至公之器、天下者、非一人之有。臣之庸薄、何可久妨。思欲託山水而送百年、翫琴書以了一生。故以、萬機之勤、傳於賢嗣、八柄之權、非復所知。苟欲答來詔之意、恐貽代庖之譏焉。因執勅書、奉達今上。即有還報、事不獲允。臣爲省繁費、除上皇號。今上固拠古典、又不見許。心迹相違、伏惟垂照。」(『類聚國史』八四借貸九九叙位・『淳和天皇御即位記』・『日本紀略』)皇帝即位。詔曰。明神〈止〉大八洲國所知天皇詔〈良痲止〉宣勅〈乎〉、親王諸王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食宣。掛畏〈岐〉明神坐倭根子天皇〈良我〉皇〈乃〉此天津日嗣高座之業〈乎〉、近江〈乃〉大津〈乃〉宮〈爾〉御宇〈之〉天皇〈乃〉初賜〈比〉定賜〈部流〉法隨〈爾〉、仕奉〈止〉仰賜〈比〉〔授賜〈比〉〕授賜〈閇波〉、頂〈爾〉受賜〈利〉懼〈利〉、進〈母〉不知〈爾〉退〈母〉不知〈爾〉、恐〈美〉大座〈久止〉宣天皇勅聞食。然皇〈止〉大座〈弖〉天下治賜君〈波〉、賢人〈乃〉良佐〈乎〉得〈天〉、天下〈乎波〉平〈久〉治賜〈爾〉在〈止奈母〉聞行〈須〉。故是以大命宣〈久〉。朕雖拙劣、親王等始〈弖〉王等臣等〈乃〉相穴〈奈比〉奉〈利〉相扶奉P6168〈牟〉事〈牟〉依〈弖之〉、此仰賜〈比〉授賜〈閇流〉食國〈乃〉天下之政〈波〉、平〈久〉安〈久〉仕奉〈閇之止奈母〉所念行。是以、以正直之心、天皇朝廷〈乎〉衆助仕奉〈止〉宣天皇勅、衆聞食〈止〉宣。辭別宣〈久〉。仕奉人等中〈爾〉、其仕奉状隨〈爾〉、冠位上賜〈比〉治賜〈夫〉。又大神宮〈乎〉始〈天〉諸社〈乃〉禰宜祝等〈爾〉給位一階。又左右京五畿内鰥寡孤獨〈乃〉不能自存〈乃〉人等、給御物〈夫〉。又諸國〈乃〉飢公民〈爾〉賜〈流〉借貸稻〈乃〉未納悉賜〈久止〉勅天皇大命〈乎〉諸聞食〈止〉宣」(『日本紀略』)此日、零雨庭湿。群臣百官、皆悉陳列八省殿上、行拝禮事。」(『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授從二位藤原朝臣冬嗣正二位。正三位藤原朝臣緒嗣、從三位良岑朝臣安世正三位。无位繼枝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上榎本王・仲雄王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石野王・巨倉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下楠野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繼業・石川朝臣河主・橘朝臣氏公正四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綱繼・紀朝臣咋麻呂從四位上。正五位下清原眞人夏野・大伴宿禰彌繼從四位下。從五位上高階眞人浄階・文室朝臣弟直・坂田朝臣弘貞・和朝臣綱繼。藤原朝臣浄本、從五位下都宿禰腹赤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笠朝臣仲守從五位上。P6169外從五位下廣階宿禰連眞象、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越雄・石川朝臣永津・藤原朝臣安永・甘南備眞人屋麻呂。大伴宿禰眞臣、從六位上藤原朝臣輔嗣・藤原朝臣春繼、從七位上多治比眞人建麻呂從五位下。從六位下羽咋公吉足外從五位下。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避諱・『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四月壬子【廿八】》○壬子。改大伴宿禰宿禰、爲伴宿禰。触諱也。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五月甲寅朔》○(『日本紀略』)五月甲寅朔。女叙位。又任官。」奉幣山城國愛宕郡貴布禰神社。爲止霖雨也。」詔。云々。皇妣。云々。降年不永、早從昇天。朕在幼稚、已違慈顧。追上徽號、爲皇太后。」差使奉幣諸道名神。以皇帝始即位也。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五月丙辰【三】》○依霖雨不止。差使令奉幣并馬大和國雨師神社。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五月戊午【五】》○(『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戊午。御紫宸殿、宴侍臣。中務省率諸司、獻菖蒲如常。日暮賜禄有差。」(『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賑給伊賀國飢病民。」(『類聚國史』八七配流)甲斐國賊主吉彌侯部井出麻呂等、大少男女十三人、悉配流伊豆國。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五月己未【六】》○(『日本紀略』)己未。詔曰。云々。外祖父贈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外祖母尚縫從三位藤原氏、云々。宜加崇班、式照幽壌。外祖父加太政大臣正一位、外祖母加正一位。」(『類聚國史』七三相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今年諸國、疫氣流行、百姓窮弊、仍停止相撲人。」(『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有詔。賑給左右京五畿内諸國。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五月甲子【十一】》○P6170(『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日本紀略』)甲子。臣諱〈平城太上天皇〉言。先帝不棄丹朱、謬辱丕業。〓性不侫、添以錮疾。仍懼尸位、禪太上皇。太上皇帝、看賢讓國、遁跡顧性。屬斯能事、感激更〓。是以、除號之書、奉太皇帝。報詔曰。八柄之權、非復所知。因執臣書、奉達今上、事不獲允者。膺斯糸綸、戦栗倍百。今明主固拠古典、尊太上皇、尤合物宜、宇宙幸甚。唯至于臣之所請、未得允聽。乃雖恩出不世、而事匪宿望。蓋疑時王奪號、禮經所諱、抑以人欲天隨、復自茂典也。故縁心〓欲、除號撤物。所有諸司、一切奉返。夫古聖所以垂禮者、本爲濟國安民焉。上多下苦、豈謂禮乎。加之、一國之内、有兩太皇、瀛表寰中、未詳前聞。伏願陛下、曲垂鑑許、不任七日之哭、敢上萬死之状。」先太上天皇差散位從五位下秦奈理、賚請除太上天皇號并撤服御物書、奉上今上。」勅。此書首尾稱臣。此表体也、不可敢開。宜附使早奉返者。即副大臣書、送前大和守藤原朝臣眞夏所。」(『日本紀略』)右大臣兼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冬嗣上表、謝大將職。不許。(『日本紀略』)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五月丁卯【十四】》○丁卯。任官。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五月壬申【十九】》○壬申。先太上天皇附權右少辨息長眞人文繼、上除號停諸司書曰。執愚除號書、奉達今上、事不獲允者。下情潜思。松P6171羅年顔踰紀、加號折稟。〓悚歳深。苟念。倉府實耗、拠號而生、世事繁閑由人而起。無號无人、物累何有。仍皇號諸司、一切奉上。而誠未動天、所乞猶曠。夫狐裘蒙茸、晉人尚嫌。況乎太皇双立、豈謂懿禮哉。凡一天號令、雖罔所走、六府囂煩、烟霞不許。伏願。曲降殞霜之期、破前貪於後約、殊垂崩城之感、安西魂於北〓。豈借鳴謙、至誠靡華。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五月癸酉【廿】》○癸酉。詔曰。乾坤交泰、庶品頼其仁、雲雨行施、群生仰其澤。故提衡御極、握契登枢、莫不因時而布恩、応天而分惠也。朕居〓戎之業、有若馭奔、受光啓之符、無忘履薄、懼八政之或舛、憂一物之未安。務存含育、情深施生。今盛徳在火、長養応期。思迪順陽之令範、以播乘時之沛澤。其僧綱及京畿内諸寺僧尼、智行有聞、并八十已上、宜量施物。但外國僧尼者、百歳已上、穀毎人四斛、九十已上三斛、八十已上二斛。天下給侍高年百歳已上、賜人三斛。九十已上二斛、八十已上一斛。其五位已上、子孫年廿已上者、特叙當蔭之階。力田之輩、業超衆者、宜叙爵一階。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表其門閭、終身勿事。速令頒下、知朕意焉。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封戸辭退の文省略か。六月乙丑條參照。})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五月辛巳【廿八】》○辛巳。太上天皇詔曰。云々。亡妹高志内親王P6172者、下愚之同胞、先帝之愛女也。云々。蕣年不暇、杏径俄零。以恒世親王、爲皇太子、陛下不垂矜察、強立愚男。再三起請、卑聽莫応。云々。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六月乙酉【二】》○乙酉。奉充封戸、太上天皇一千五百烟、皇太后一千烟。皇帝上表曰。伏奉去月廿八日詔旨。云々。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六月丙戌【三】》○丙戌。天皇御大極殿、獻幣帛于伊勢大神宮。爲停斎内親王也。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六月丁亥【四】》○丁亥。差使奉幣貴布禰・乙訓・廣瀬・竜田四神。又奉幣帛馬吉野河上雨師神社。祈雨也。(『日本紀略』)」越前國言上。丹生郡管郷十八・驛三、割九郷一驛、更建一郡、號今立郡。加賀國江沼郡管郷十六・驛四、割八郷一驛、更建一郡、號石川郡。以地廣人多也。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六月己丑【六】》○己丑。追立贈一品高志内親王、爲皇后。詔曰。天皇大命。云々。贈一品高志内親王。云々。追〈天母〉皇后〈止〉贈賜〈部止〉。云々。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六月甲午【十一】》○甲午。正三位多治比眞人眞宗薨。參議從三位永野之女也。初桓武天皇入之掖庭、生六親王、。云々。贈正二位。時年五十五。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六月丙申【十三】》○丙申。任葬司。四位二人、五位五人、六位已下十一人。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六月丁酉【十四】》○丁酉。天皇詔旨〈良麻止〉夫人多治比眞人。云々。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六月乙巳【廿二】》○乙巳。〈除目〉。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六月丁未【廿四】》○丁未。地震。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七月丙辰【四】》○秋七月丙辰。奉和泉國P6173大鳥・積川兩社幣。以祈雨也。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七月己巳【十七】》○己巳。奉幣雨師神祈雨、未有徴応。仍城内設法筵、一七箇日讀經。禁止殺生也。『日本紀略』)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七月辛巳【十九】》○辛巳。長門國鋳錢、労異他國、連年旱疫、人民乏絶。仍免當年庸。」賑給美濃・阿波兩國言上飢病姓。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七月壬申【廿】》○壬申。三河遠江兩國、頻年旱疫。並免當年庸。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七月甲戌【廿二】》○甲戌。越後守從四位下伴宿禰彌嗣卒。從三位伯麻呂之男也。延暦十九年、叙從五位下、任大宰少弐。弘仁七年從五位上、十三年正五位下、十四年從四位下。頗便歩射、若好鷹犬。爲人疾悪、不憚射人。晩而改操、暴慢不聞。時年六十三。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七月丁丑【廿五】》○丁丑。故三品中務卿伊豫親王、故從三位夫人藤原朝臣吉子、復號位。帳内資人、又依法行之。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八月癸未【二】》○八月癸未。詔曰。云々。國郡司者、量状授爵。天下爲父後者、六位已下、叙爵一等。唯正六以上、宜量賜物。」又去弘仁十二年已往、調庸未進、咸從免除。」今日、〈叙位〉。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八月丁亥【六】》○丁亥。遠江國多病人。詔、且給穀二千斛、以充疫料。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八月己丑【八】》○己丑。天皇御大極殿、奉幣伊勢大神宮。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八月癸巳【十二】》○癸巳。地震。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八月辛丑【廿】》○辛丑。任官。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壬午朔》○九月壬午朔。日有蝕之。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辛酉【十】》○辛酉。授正七位下香山連全繼外從五位下、爲P6174日向守。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太上天皇行幸・『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壬戌【十一】》○壬戌。御大極後殿、奉幣帛伊勢大神宮。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癸亥【十二】》○癸亥。太上天皇幸嵯峨莊。先是、中納言藤原朝臣三守、奏可行幸状。皇帝即勅有司、令設御輿及仗衞。太上天皇不受。皇帝再三苦請。太上皇帝固辭、遂騎馬、無前駈并兵仗。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丁卯【十六】》○丁卯。任官。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癸酉【廿二】》○癸酉。參議從四位上宮内卿藤原朝臣道雄卒。年五十三。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乙亥【廿四】》○乙亥。幸武徳殿。覽信濃國御馬。賜親王已下參議已上各一匹。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丙子【廿四】》○丙子。請僧十口沙彌十口於内裏、奉讀金剛般若經。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己卯【廿八】》○己卯。二品葛原親王爲中務卿兼大宰帥。三品萬多親王爲式部卿。三品恒世親王爲治部卿。自余任官、不注載之。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九月庚辰【廿九】》○庚辰。四品佐味親王爲中務卿。二品葛原親王爲彈正尹、大宰帥如故。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凶年・『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月甲申【四】》○冬十月甲申。任大嘗會御禊裝束司并次第司。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八修法・『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月丁亥【七】》○丁亥。戌剋、失火内裏延政門北掖。左近衞陣人等走集即撲滅。夜晴風静、火不大延。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八修法・『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月癸巳【十三】》○癸巳。於皇后院、令大僧都空海法師、行息災之法、三日三夜。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月辛丑【廿一】》○(『類聚國史』一七三火・『日本紀略』)辛丑。亥剋、失火大藏十四間長殿。彈正尹葛原親王・右衞門督紀朝臣百繼・左大辨直世王・右大辨伴宿禰國道等、到着令撲左右衞馳P6175東西京、呼告集衆、千勢高屬、不能制止。盛炎飛揚、迸落無數。勇士卅許人、登北長殿、湿幕撲之。是夜、大臣已下、侍内裏、諸門皆禁出入。明朝択抜有功、奏聞賜綿。(『日本紀略』)是日。三品恒世親王爲中務卿。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月壬寅【廿二】》○壬寅。坐肥後國阿蘇郡從四位下勳五等建磐神、奉充當郡封二千戸{二十戸か}。此神、亢旱之時、祈則降雨、護國救民、靡不頼之。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月甲辰【廿四】》○甲辰。幸佐比河、修御禊事也。有勅、賑恤京中窮乏輩。祓除了御頓宮。陪從五位已上、依例賜衣被。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凶年・『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月戊申【廿八】》○戊申。免紀伊國民庸。連年不登也。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凶年・『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月戊申【廿八】》○戊申。免紀伊國民庸。縁連年不登也。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一月癸丑【三】》○十一月癸丑。天皇御大極殿、奉獻幣帛伊勢大神宮。爲御大嘗也。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一月丙辰【六】》○丙辰。雪降。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一月癸亥【十三】》○(『日本紀略』)癸亥。〈叙位。〉」四品賀陽親王爲治部卿。」(『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右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冬嗣・大納言從二位藤原緒嗣等、於清涼殿、口奏言。聖王相續、大嘗頻御、天下騒動、人民多弊。然神態不得已。須此度大嘗會停餝省弊者。天皇勅答元不好餝、唯事神態耳。即大臣奏云。請令大納言緒嗣検校其事者。於是、緒嗣請中納言良岑朝臣安世・參議伴宿禰國道、爲検校。便以治部省庁、爲行事所。唯斎院依卜筮定之。以宮内省、爲悠紀所、以中務省、爲P6176主基所、作借家用之。但斎場依例定北野、一切不用玩好金銀刻鏤等之餝。唯標者、以榊造之、用橘并木綿等餝之、即書悠紀主基字、以着樹末。凡以清素、供神態耳。所用正税、悠紀主基各十萬束、後依國司所請、各加五萬、以從省約也。又悠紀主基兩國雜物担夫、各給路粮。斯以頻有大嘗會、國民凋弊者也。」(『類聚國史』一〇七彈正臺)巡察彈正八員、減二員、定六員。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一月庚午【廿】》○(『類聚國史』八大嘗會)庚午。天皇大命〈良痲止〉勅大命〈乎〉諸聞食〈止〉宣。悠紀主基〈爾〉奉仕〈流〉二國〈乃〉國司郡司等、日夜怠事無〈久〉務〈米〉志麻理、伊佐乎志久仕奉〈流爾〉依〈〓〉治賜〈布〉。又奉仕人等中〈爾〉、其奉仕〈流〉状〈乃〉隨〈仁〉、治賜人〈毛〉在。又御意〈乃〉愛盛〈爾〉治賜人〈毛〉在。故是、以冠位上賜治賜〈波久止〉詔天皇大命〈乎〉、衆聞食〈止〉宣。」(『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授從三位藤原朝臣三守正三位。正五位下原王正五位上。從五位下石作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か}永野王・占野王從五位下。正四位下石川朝臣河主正四位上。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浄本從四位下。正五位下文室朝臣弟直正五位上。從五位下笠朝臣梁麻呂・大中臣朝臣淵魚・石川朝臣浄道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文室朝臣長谷・小野朝臣眞野・清原眞人長谷・百濟王安義・坂上P6177大宿禰清野・三原朝臣春上・安部朝臣吉人・藤原朝臣家雄・藤原朝臣豐主從五位上。正六以上藤原朝臣野繼・安部朝臣浜主・藤原朝臣伊勢雄・紀朝臣廣総・伊勢朝臣福人、藤原朝臣永雄・伴宿禰浄臣・紀朝臣長江・高向朝臣永繼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石占忌寸水直外從五位上。正六以上飯高宿禰全雄・城原連繼直外從五位下。」(『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天皇〈我〉大命〈良痲止〉勅大命〈乎〉衆聞食〈止〉宣。神祇官人等〈乎〉始〈弖〉、大嘗會〈爾〉參出來〈〓〉仕奉〈流〉悠紀主基二國〈乃〉國司郡司百姓及官人等〈止毛〉番上已上〈爾〉御物賜〈布〉。又悠紀國〈乃〉去年言上未納、主基國〈乃〉當年庸物免賜〈不〉。又卜食〈流〉二郡司〈仁波〉特御物加賜〈波久止〉宣。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八大嘗會・『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一月辛未【廿一】》○辛未。賜諸司五位已上禄有差。〈女叙位。云々。〉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一月壬申【廿二】》○(『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壬申。加賀國言上渤海國入覲使一百一人到着状。」(『類聚國史』一七三火)亥刻、巡大藏舎人等、呼失火於大藏省。左右大辨等、奔波検校。有人持炭火、挿東十四間長殿東面長押。且撲火、且出物。優婆塞三人、藏部一人、親入盗物。即着縛優婆塞一人。先申云。己等所謀、騒動之間、雜衆取物。去月廿日夜失火、又己等所爲。到明朝、勅使左右近衞少將推問。或爭避、或P6178吐實依事未盡、優婆塞降非違禁錮、藏部降囚獄着〓。于時、擢集大庭五位已上尤勇士人賜物。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五八幡大神・『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一月甲戌【廿四】》○甲戌。差左兵衞督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綱繼充使、奉幣帛於八幡大神樫日廟(香椎廟)。便以大宰府綿三百屯賜使。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一月乙亥【廿五】》○乙亥。從四位下清原眞人夏野爲參議。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一月戊寅【廿八】》○戊寅。降雪。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二月壬午【二】》○十二月壬午。雪雨。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二月癸未【三】》○癸未。降雪。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二月甲申【四】》○甲申。詔曰。古之王者、受命膺〓、文質相変、損益不同。興風致治、垂範□訓、通之古今、其揆一也。頃者、陰陽錯謬、旱疫更侵、年穀不登、黎〓残耗。朕運鍾寶暦、嗣奉洪基、永思善政、已忘寝食。昔、卑宮創〓構)、只爲三等之階、露臺將営、猶愛十家之産。興言遠想、載懷景行。夫、濟世之道、不加守株、隨時之宜、豈合膠柱。今欲要救流俗、勤恤民隱。公卿宜各陳所思、以匡不逮、靡有隱諱。其時世澆〓、邦國顛瘁、禮服難辨、多闕朝貢。凶年之間、欲停着用。宜議定奏之。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二月丙戌【六】》○丙戌。大降雪。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二月戊子【八】》○戊子。停止存問渤海客使。今年雪深、往還不通。便令守從四位下紀朝臣末成・掾秦宿禰嶋主等、准例存問。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二月乙丑【九】》○乙丑。地震。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二月壬辰【十二】》○壬辰。公卿覆奏曰。乾坤覆載、合其徳者聖人、日月運行、P6179齊其明者元后。伏惟、皇帝陛下、体元立極、執契提衡、開三面而中外荷其至仁、撫五弦而卑高頼其〓澤。猶慮雍之未煕洽、更不諱之直言。臣等、才略庸疎、忝居非拠、無副天旨、震愧兼深。愚意〓及、尋須上聞。其禮服者、依詔停止。只皇太子及參議非參議三位已上、並預職掌人等、依舊着焉。
《卷卅一逸文(『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二月甲午【十四】》○甲午。賑給左右京飢民。
《卷卅一逸文(『類聚國史』一七八佛名・『政治要略』二八・『日本紀略』)弘仁十四年(八二三)十二月癸卯【廿四】》○癸卯。請大僧都長惠、少僧都勤操、大法師空海等於清涼殿、行大通方廣之法。終夜而畢也。




P6180《卷卅二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卅二逸文 〈起天長元年正月、盡同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正月辛亥朔》○弘仁十五年春正月辛亥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從已上於紫宸殿、賜被。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正月甲寅【四】》○甲寅。中納言從三位藤原朝臣貞嗣薨。年六十六。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正月乙卯【五】》○(『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乙卯。賜渤海客徒大使已下録事已上陸人、冬衣服料。」(『日本紀略』)詔曰。云々。可改弘仁十五年、爲天長元年。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正月丁巳【七】》○(『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丁巳。授從四位下清原眞人夏野從四位上。從五位下大県王從五位上。正六以上石見王從五位下」(『日本紀略』)」任官。從四位下石川朝臣繼人從四位上。正五位上文室眞人弟直、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愛發從四位下。正五位下高階眞人浄階正五位上。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文山・紀朝臣善岑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文室朝臣秋津、物部中原宿禰敏久・藤原朝臣吉野・伴宿禰勝雄・紀朝臣御依從五位上。正六以上伴宿禰嗣枝・藤原朝臣嗣宗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奄智造吉備麻呂外從五位上。P6181正六位上白鳥村主茂麻呂外從五位下。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七御斎會』・『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正月甲子【十四】》○甲子。最勝會。衆僧於殿上論議。例也。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正月丁卯【十七】》○丁卯。御射宮、觀射也。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正月戊辰【十八】》○戊辰。賭射。右近衞右兵衞並勝之。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二月壬午【三】》○二月壬午。詔曰。天皇〈我〉詔〈良萬止〉宣大命〈乎〉、渤海國〈乃〉使等衆聞食〈止〉宣〈不〉。其國王禮〈止之弖〉差使〈天〉奉渡〈世利〉。使等凌麁波〈岐〉、忘寒風〈天〉參來〈氣利〉。隨例〈爾〉召治賜〈无止〉爲〈禮止毛〉、國々比年不稔〈之天〉、百姓〈良毛〉弊〈多利〉。又疫病〈毛〉發〈禮利〉。時〈之〉農時〈爾〉臨〈三〉送迎〈流爾毛〉百姓〈乃〉苦〈美〉有〈爾〉依〈弖奈毛〉此般〈波〉召不賜〈奴〉。平〈久〉静〈爾〉治賜〈布〉所〈爾〉傳〈弖〉、便風〈乎〉待〈天〉、本國〈爾〉退還〈止〉爲〈弖奈毛〉・大物賜〈久止〉宣天皇〈我〉大命〈乎〉衆聞食〈止〉宣。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二月丙戌【七】》○丙戌。巳時、日無色、輪暈兩傍小有光宛似虹、薄雲承之。東西延蔓、亦如引〓。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二月戊子》○(『日本紀略』)戊子。任官。(『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彈正大弼從四位下橘朝臣長谷麻呂卒。兵部大輔正五位下嶋田麻呂之第二子也。少小遊学、頗讀史漢。温柔作性、不逆物情。臨時斷決、不違法令。縦酒忘憂。遂沈病□。年四十有六。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三月庚戌朔》○三月庚戌朔。美濃國言上。百姓飢病。詔令賑給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政治要略』・『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三月丁巳【八】》○丁巳。詔曰。朕以不天、幼罹哀疾、未奉懷袖之教也。已違勤斯之恩、歳月崢〓其積久。音P6182塵眇〓不能〓。瞻紫極以摧屠、望白雲而殞越。雖慎終之道、禮制有限、而追遠之悲、胸襟无洩。其五月五日者、皇太后(旅子)昇遐之日也。何隣忌景、遑恣良遊。五月之節、宜從停廃。夫□絶窺覦、理資武備、防閑奸〓、實屬戎昭。國之大事不可而闕。思欲依舊事、以閲人徒。則居安慮危之道也。卿等宜議奏聞。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政治要略』・『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三月乙亥【廿六】》○乙亥。公卿覆奏言。玄功播氣、群生莫貴乎人、紫極提衡、聖徳〓加於孝。伏惟、皇帝陛下、情深罔極、事切終身。凱風以无忘、贍寒泉而永慕。爰臻忌月、停此娯遊。凡厥群臣、不任悽感。但馬射之道、於武尤要。冀北龍駒、不調則難馭、山西〓臂、資習而増氣。奇哉。夫九月九日者、所謂重陽也。龍沙廣宴之辰、馬臺高賞之序、風至時涼、馬肥人暇。古之王者、多以茲日、有觀馬射。伏望、乘此良節、以臨射宮。臣等請奉詔。付外施行。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五告朔・『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庚辰朔》○夏四月庚辰朔。天皇御大極殿、視告朔事。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乙酉【六】》○乙酉。P6183御大極後殿、差使少納言從五位上繼野王・中臣神祇大副正五位下大中臣朝臣淵魚・忌部大祐正六位上忌部宿禰雲梯等、奉獻御剣并幣帛于伊勢大神宮。有祟故也。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丙戌【七】》○丙戌。能登國所漂着新羅琴二面、手韓〓二隻、〓碓二隻、附朝集使進上。
《卷卅二逸文年(『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戊子【九】》○戊子。任官。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祝)天長元(八二四)四月甲午【十五】》○甲午。以祝部枚麻呂、補正一位勳一等賀茂別雷大社祝。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九祝)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乙未【十六】》○乙未。以從八位上鴨県主浄益、爲正一位勳一等賀茂御祖大社祝。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丙申【十七】》○丙申。覽越前國所進渤海國信物并大使別貢物。又契丹大狗二口、〓子二口、在前進之。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庚子【廿一】》○(『日本紀略』)庚子。淡路國言上民飢。詔令賑給。」(『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返却渤海副使璋〓別貢物。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辛丑【廿二】》○辛丑。幸神泉苑。試令渤海狗、逐苑中鹿。中途而休。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壬寅【廿三】》○壬寅。任官。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四月丁未【廿八】》○(『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八三正税・『日本紀略』)丁未。給丹波國医師正七位下大村直諸繩、正税四百束、充病料。」(『類聚國史』一七〇旱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令十五大寺、并五畿内七道諸國、奉讀大般若經。防疫旱也。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五月庚戌【二】》○庚戌。奉幣五畿内七道諸國諸神。謝疫氣也。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口分田)天長元年(八二四)五月己未【十一】》○己未。新羅人辛良金貴賀良水白等五十四人、安置陸奥國、依法給復、兼以乘田充口分。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五月癸亥【十五】》○癸亥。印遣渤海勅書、P6184日月上一踏。」先是十余日、依進御藥、不御紫宸殿。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五月乙丑【十七】》○乙丑。任官。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五月戊辰【廿】》○戊辰。詔曰。天皇〈我〉御命〈良萬止〉詔命〈乎〉、客人〈倍〉聞食〈止〉詔〈布〉。客人〈倍乃〉國〈爾〉還退〈倍支〉時近在〈爾〉依〈弖〉、國王〈爾〉賜禄〈比〉、并貞泰〈爾〉御手〈都〉物賜〈比〉、饗賜〈波久止〉宣。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元年(八二四)五月己巳【廿一】》○己巳。授正五位下南淵朝臣弘貞從四位下。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六月戊寅朔》○六月戊寅朔。賑給。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七〇旱・『祈雨日記』)天長元年(八二四)六月戊子【十二】》○戊子。安藝國言上。旱疾相并、夭亡有數。詔加賑給。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元年(八二四)六月癸巳【十六】》○癸巳。授鋳錢司長官從五位下小治〔田〕朝臣眞人從五位上。次官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豐吉從五位下。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六月庚子【廿三】》○庚子。幸神泉苑、覽左右馬寮御馬。!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元年(八二四)六月乙巳【廿八】》○乙巳。授常陸守從四位上佐伯宿禰清岑正四位下。越前守從四位下紀朝臣末成從四位上。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三五諒闇・『釋日本紀』一三・『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七月甲寅【七】》○秋七月甲寅。平城天皇崩。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三五諒闇・『釋日本紀』一三・『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七月乙卯【八】》○乙卯。任御装束司。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三五諒闇・『釋日本紀』一三・『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七月丙辰【九】》○丙辰。奉誄曰。畏哉讓國而平城宮〈爾〉御坐〈志〉天皇〈乃〉、天〈津〉日嗣〈乃〉御名事〈遠〉、恐〈牟〉恐〈母〉誄曰。臣未、畏哉日本根子天皇〈乃〉天地〈乃〉共長〈久〉日月〈乃〉共遠〈久〉、所白將去御謚〈止〉稱白〈久〉。日本根子天推國高彦尊〈止〉稱白〈久止〉、恐〈牟〉恐〈母〉誄白。臣未。P6185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三五諒闇・『釋日本紀』一三・『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七月己未【十二】》○己未。葬於楊柳陵。天皇識度沈敏、智謀潜通、躬親萬機、克己励精、省撤煩費、棄絶珍奇、法令厳整、群下粛然、雖古先哲王不過也。然性多猜忌、居上不寛。嗣位之初、殺弟親王子母、竝逮治者衆。時議以爲淫刑。其後、傾心内寵、委政婦人。牝鶏戒晨、惟家之喪。嗚呼惜哉。春秋五十一、謚天推國高彦天皇。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七月丁卯【廿】》○丁卯。從四位上橘朝臣海子卒。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三五諒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七月乙亥【廿八】》○乙亥。詔曰。頃者、上天降禍、先太上天皇昇遐。白雲之馭不歸、蒼梧之望已遠。朕以匪徳、忝守鴻基。于茲閔凶、永懷愛慕。夫喪紀之制、著自古今、□達禮情、理難降殺。而今公卿奉遵顧命、恐闕萬機。釋服之期、禮不踰月、遺〓之旨、義在難違。所以奪情、從彼所請。布告内外、知此意焉。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八月丁丑朔》○八月丁丑朔。奉幣帛名神、祈除風雨損也。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八月甲申【八】》○甲申。詔曰。云々。奉加太上天皇封五百戸。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八月乙酉【九】》○乙酉。太上天皇有勅。弘仁元年權任流人等、皆盡聽入京。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八月庚寅【十四】》○庚寅。任伊勢斎内親王入野宮次第司。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八月癸巳【十七】》○癸巳。遣使奉幣伊勢大神。爲調風雨也。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〇常祀)天長元年(八二四)八月丁酉【廿一】》○丁酉。依從三位右衞門督兼播磨權守紀朝臣百繼・從四位上行越前加賀守紀朝臣末成等奏、紀氏神□□□幣帛P6186例。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九月己酉【四】》○九月己酉。任官。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九月乙卯【十】》○乙卯。詔曰。天皇詔旨〈爾〉坐。掛畏〈支〉大神〈乃〉大前〈爾〉申給〈閇止〉申〈久〉。多氣〈乃〉斎宮、大神宮離遠〈天〉毎事〈爾〉無便。因茲、度會〈乃〉離宮〈乎〉卜定〈天〉、常斎宮〈止〉須倍伎状申出事〈乎〉、恐〈美〉恐〈美毛〉申給〈久止〉申。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九月庚申【十九】》○庚申。右大臣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九月兼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冬嗣上表曰。云々。報勅不許。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九月乙未【廿】》○乙未。任官。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九月辛未【廿六】》○辛未。賑給山城國窮弊百姓。是日。無品因幡内親王薨。桓武天皇女也。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九月壬申【廿七】》○(『日本紀略』)壬申。帝着素服、不聽朝。」(『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日本紀略』)以綿一萬屯、施東西兩寺并□大寺及五畿内諸寺常住僧尼也。」(『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一七九諸宗)以高雄寺、爲定額、并定得度經業等。正五位下行河内守和氣朝臣眞綱・從五位下彈正少弼和氣朝臣仲世等言。臣聞。父構子終、謂之大孝、営公獻可。惟忠惟孝、不可不順者也。昔景雲年中、僧道鏡、以侫邪之資、登玄〓之上、辱僣法王之號、遂懷窺覦之心。偏邪幣御群神、行權譎御侫党。爰八幡大神、痛天嗣之傾弱、憂狼奴之將興。神兵尖鋒、鬼戦連年。彼衆我寡、邪強正弱。大神歎自威之難當、仰佛力之奇護。乃入御夢、請使者。有勅、追引臣等故考從三位民部卿清麻呂、面宣御夢之事。仍以天位讓道鏡事、P6187令言大神。清麻呂奉詔旨、向宇佐神宮。于時大神託宣。夫神有大少、好悪不同。善神悪淫祀、貪神受邪幣。我爲紹隆皇緒、扶濟國家、写造一切經及佛、諷誦最勝王經萬卷、建一伽藍、除凶逆於一旦、固社禝於萬代。汝承此言莫有違失。清麻呂対大神誓云。國家平定之後必奏後帝奉果神願、粉骨音〓命,不錯神言。還奏此言。遭時不遇、身降刑獄、遂配荒隅幸蒙神力、再入帝都。後田原天皇、寶亀十一年、敷奏此事。天皇感嘆、親制詔書。未行之間、遇讓位之事、天応二年又奏之。栢原先帝、即以前詔、布告天下。至延暦年中、私建伽藍、名曰神願寺。天皇追嘉先功、以神願寺、爲定額寺。今此寺地勢汚穢、不宜壇場。伏望。相替神願寺、以爲定額、名曰神護國祚眞言寺、佛像一依大悲胎藏及金剛界等、簡解眞言僧二七人、永爲國家、修行三密法門。其僧有闕、有道行僧補之。又簡貞操沙彌二七人、令転讀守護國界王經及調和風雨成熟五穀經等、昼夜更代、不斷其聲、七年之後、預得度。一則大神之大願、二則除國家之災難者。勅。一代之間、毎年聽度一人、又備前國水田廿町、賜傳二世、爲功田者、入彼寺充、果神願者、更延二世。P6188自余依請。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十月丙子朔》○冬十月丙子朔。停多〓嶋司、隷大隅國。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天長元年(八二四)十月丙戌【十一】》○丙戌。陵戸五烟、奉充先太上天皇{平城}。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天長元年(八二四)十月戊子【十三】》○戊子。常陸國俘囚公子部八代麻呂等廿一人、願從課役。許之。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十月辛丑【廿六】》○辛丑。皇太子謁見後宮。便於仁寿殿東檻下、聊設酒肴、賜坊官已上禄。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元年(八二四)十一月丁巳【十三】》○丁巳。授正六位上平田忌寸小成從五位下。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五四節婦)天長元年(八二四)十一月戊午【十四】》○戊午。下野國人三村部吉成女、叙位二級、終身免其戸田租。旌節行也。吉成女者、故主帳外大初位上勳八等軽部豐益妻也。夫死之後、常掃墳墓、操志貞潔、無心再嫁。量彼志行、可謂節婦者。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十一月庚申【十六】》○庚申。任官。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大学寮)天長元年(八二四)十一月辛酉【十七】》○辛酉。賜山城國地五町九段大学寮。
《卷卅二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十二月乙亥朔》○十二月乙亥朔。皇太子參謁。於中殿曲宴。參議已上預。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三五諒闇・『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十二月辛巳【七】》○辛巳。右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冬嗣等言。伏稽舊章、遐觀往冊、元正首祚、品物咸享。萬國旁戻、佇朝覲於夏庭、百蛮會同、仰膏澤於漢闕。今陛下〓然在疚、哀感猶深。其新嘗宴會、既從停廃。恐至元正、復停大禮。春秋之義、卒哭之後得行吉禮。伏望。元日朝賀、享賜等事、一隨舊典。詔曰。朕雖逼諸權制、始觀萬機、而遏密之悲、何曽弭忘。況霜露所感、P6189屬目増傷。讌會之義、情未忍觀。今卿等所請、理〓專抑。宜以明年元日受朝、朝畢後、服色復素、終于諱月。其享群臣、及樂懸並停。但准舊例、賜節禄也。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三六山陵・『日本紀略』)天長元年(八二四)十二月甲午【廿】》○甲午。詔曰。天皇〈我〉御命給〈久〉。石作〈乃〉山陵{高志内親王陵}〈爾〉申給〈久〉。前〈爾〉山陵地不穏〈止〉思所行〈止〉卜申〈爾〉依〈天〉、今月〈乃〉廿日〈乎〉以〈弖〉山陵奉移〈牟止〉定〈太利支〉。而有障〈弖〉今年〈波〉奉遷事不得成〈奴〉。來年春時〈爾〉奉遷〈牟可〉故〈爾〉、斎内親王〈乎〉矜惠賜〈止之弖奈毛〉、左大辨從四位上直世王〈乎〉使〈爾〉差〈天〉申給〈不〉天皇〈我〉御命〈乎〉申給〈久止〉申。
《卷卅二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元年(八二四)十二月辛丑【廿七】》○辛丑。授從五位上三原朝臣春上、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廣敏正五位下。




P6190《卷卅三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卅三逸文〈起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盡同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正月乙巳朔》○天長二年春正月乙巳朔。廃朝賀。以候御藥也。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丁未【三】》○丁未。宴侍臣於前殿。賜被。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戊申【四】》○戊申。掖庭公主參覲冷然院。賜陪從大夫已下禄。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辛亥【七】》○辛亥。授從四位上清原眞人夏野正四位下。從四位下伴宿禰國道從四位上。无位善棟王從四位下。正五位下佐伯王正五位上。從五位下弟村王正五位上。正六位上大石王・遠賀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橘朝臣清野從四位上。正五位上高階眞人清階、正五位下藤原朝臣文山・藤原朝臣廣敏・三原朝臣春上從四位下。從五位上長岡朝臣岡成・藤原朝臣葛成・巨勢朝臣清野・清原眞人長谷正五位下。從五位所下藤原朝臣清綱・巨勢朝臣清野・石川朝臣廣主・橘朝臣弟氏・藤原朝臣三成・百濟王慶忠・大野朝臣眞鷹・伴宿禰氏上・藤原朝臣輔嗣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P6191大津・藤原朝臣常永・藤原朝臣朝繼・橘朝臣永名・紀朝臣末守・安部朝臣大家・田中朝臣千尋・忌部宿禰雲梯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石占忌寸水直外正五位下。正六位上忠宗宿禰末繼・六人部連門繼・上毛野公清瀬・弘世連彌足外從五位下。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壬子【八】》○(『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壬子。授正六位上大原眞人貞成・賀茂朝臣伊勢麻呂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河内忌寸清浜外正五位下。」(『日本紀略』)〈女叙位〉。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任官。(『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乙卯【十一】》○乙卯。授正五位下清原眞人長谷從四位下。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丁巳【十三】》○丁巳。授從五位家藤原朝臣雄敏從五位上。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丙辰【十二】》○丙辰。尚〓從三位笠朝臣道成薨。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庚申【十六】》○庚申。爲諒闇、無視踏歌。但賜酒肴及禄。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申刻地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辛酉【十七】》○辛酉。勅曰。射禮者、國家大事、不可而闕。因遣右大臣於建禮門南庭、簡閲六衞。隨中賜禄有差。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正月己巳【廿五】》○己巳。任官。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二月己丑【十五】》○二月己丑。右大臣外曹司町北方公地{冬嗣}、造作大納言休息局{緒嗣}。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二月庚子【廿六】》○庚子。地震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二月壬寅【廿八】》○壬寅。右大臣上表、謝大將職。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五四節婦)天長二年(八二五)三月甲子【廿一】》○三月甲子。常陸國人丈部子氏女、叙位二級、終身面其戸田租。用旌貞節也。子氏女、年十五適於同郷人勳七等新治直軍、經十八箇年、夫死之後、常掃墳墓、朝夕悲泣、雖經多年、無P6192変其志。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五四多産)天長二年(八二五)三月乙丑【廿二】》○乙丑。筑前國人舎人臣福長女、産児三人。給正税四百束。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三月丁卯【廿四】》○丁卯。日本彈正尹葛原親王上表。臣之男女、一皆賜姓平朝臣。不許。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三月癸酉【卅】》○癸酉。攝津國江南四郊、隷和泉國。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典藥寮)天長二年(八二五)四月丁丑【四】》○四月丁丑。改乳長上、爲乳師。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四月戊寅【五】》○戊寅。正二位藤原朝臣冬嗣爲左大臣。近衞大將如故。從二位藤原朝臣緒嗣爲右大臣。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四月庚辰【七】》○庚辰。詔曰。天地造物、覆〓之徳以弘、帝王濟世、〓隱之仁斯深。故能無穡矜獄、登群黎於富寿、陶風湛紀、致一代之雍煕。朕恭承叡託、嗣守鴻基。而誠慙經遠、明謝燭幽。通宵輟寝、軫納隍之情。日〓忘食、懷臨谷之懼。如聞。諸國往々、疫癘不止。又大宰府言上。在肥後國阿蘇郡神靈池、遭旱〓不増減。而無故涸渇二十余丈者。去延暦年中、有此恠。當時卜之、旱疫告咎。前事不忘、取鑑今日。疑是、政術有乖、戒以不祥歟。昔周文引過、消震地之災、宋景〓精、移妖星之咎。乃知。徳必勝妖、善克除患。欲攘茲殃、唯資法力。宜毎寺斎戒以修仁祠、P6193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量加振贍。其臥病之徒、無人救養、多致死亡。凡國郡司、爲民父母、弃而不顧、豈稱子育。宜一一到門、給穀與藥、令得存濟。又免除去弘仁十三四兩個年調庸未進。宜告遐邇、使知此意焉。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四月壬午【九】》○壬午。右大臣上表藤原朝臣緒嗣。不許。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四月癸未【十】》○癸未。遷攝津國治御豐嶋郡家以南地。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四月丙戌【十三】》○(『日本紀略』)丙戌。右大臣上表。不許。」(『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散位從四位下紀朝臣田上卒。從七位下猿取之孫、贈右大臣正二位船守之第三男也。延暦廿二年、叙從五位下、大同元年叙從五位上、任相模守、三年叙正五位下、秩満入京、追徒平城、授從四位下。家業武藝、才華興聞、至於從政、不失民心。弘仁之初、以謫任佐渡權守、會赦歸郷、俄而卒。時年五十六。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四月丁亥【十四】》○丁亥。任官。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四月己丑【十六】》○己丑。右大臣上表。不許。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五月乙未【五月は癸卯朔にて乙未なし。】》○乙未。左大臣藤原冬嗣等上表。奏請臣下封禄。許之。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五月庚戌【八】》○庚戌。右大臣
緒嗣上表、以封一千戸、奉仕國用。勅、依請。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五月癸丑【十一】》○癸丑。左大臣冬嗣上表。請減封。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五月乙卯【十三】》○乙卯。勅、不許。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五月癸亥【廿一】》○癸亥。右大臣封戸二千烟、依表収公。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五月乙丑【廿三】》○乙丑。任官。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大学寮、『類聚三代格』卷五同年五月廿五日官符參照。大宰府明法博士。)天長二年(八二五)五月戊辰【廿六】》○戊辰。明法博士官位從七位下官。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八〇解由)天長二年(八二五)五月庚午【廿八】》○庚午。薨卒五位已上、大学諸博士、停責P6194解由。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六月乙亥【三】》○(『日本紀略』)六月乙亥。暴雨雷動、辟歴{霹靂}中務北門柳。」(『類聚國史』五四節婦)節婦別公今蟲売、叙位二級、終身免戸田租、以旌節行。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六月辛巳【九】》○辛巳。散位從四位上勳七等紀朝臣長田麻呂卒。中判事正六位上末松之孫、正六位上相模介稻手之子也。不渉史傳、多兼少技。自安清貧、不営名利。可謂青松之下、必有清風者。時年七十一。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二年(八二五)七月癸卯【二】》○秋七月癸卯。授正四位下清原眞人夏野從三位、任中納言。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七月丁未【六】》○丁未。二品行彈正尹兼大宰帥葛原親王上表、割愛子息、庶捨王號。許之。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七月戊申【七】》○戊申。正五位下都宿禰腹赤卒。年卅七。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七月庚戌【九】》○庚戌。任官。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七月辛亥【十】》○辛亥。若狭國割遠敷、建大飯郡。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閏七月乙亥【四】》○閏七月乙亥。奉遣使栢原山陵。其詞曰。云々。肥後國阿蘇郡〈爾〉在〈留〉神靈池涸渇〈多利〉。云々。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閏七月丁丑【六】》○丁丑。無品菅原内親王薨。桓武天皇第十六皇女也。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閏七月丁亥【十六】》○丁亥。彈正尹佐味親王薨。桓武天皇第九皇子也。容儀閑雅、頗好女色。天皇踐祚之日、行立朝堂、暴疾倒臥。呼聲似驢、輿病而出、不經幾日薨。時年卅三。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七仁王會・『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閏七月庚寅【十九】》○庚寅。令宮中左右京五畿内七道諸國、講説仁王護國般若經。」承前之例、呪願文者、予仰當時達文章者作。少僧都傳燈大法師位空海、被配東宮P6195講師、卒爾瀝思、講前即成。」其詞曰。唐矣三尊、耶嬢六趣。構殿大虚之無際、建都妙空之不生。五眼高照、〓日之光非儔、無量普覆、靉雲之羃何喩。吾子多病、針藥不遑。奇哉大哉、欲談舌卷。」伏惟、我皇帝陛下、百億之一、一得之貞。悲物濡足、濟時申手、切軫一物納隍、常憂民黎安堵。謹天長二年閏七月十九日、於宮中及五畿七道、設一百師子座、延八百怖魔人、一日兩時、奉演仁王護國般若經、五忍開義、忽許咎氣之弊、二諦折理、乍聚休徴之祥、〓此白業、奉資聖体。伏願、教令五忿、揮輪剣而降魔怨、自性十六、麾惟寶而滋福寿。洪祚永久、〓芥石於猶短、玉体緊密、咲金剛於易滅。十全之風、扇四天以不鳴條、萬民之廩、貯九年以不捨遺。忘其帝力、悟其垂拱。上福七廟、益彼三明、永抜無明根、常遊大覚觀。」太上天皇、姑射之遊、與P6196八仙無其極、襄城之徳、將千葉流其芳。」宸位弐君、名齊文王世子、徳比悉達薩〓。堅固之誉彌新、紹搆之功不墜、宮貴飛美、文武効能。繞北極而竭力、仰南風而解慍。鼎食有余、官帶無盡、普潤幽明、廣及動植、共沐般若之甘露、同昇解脱之蓮臺。」開題。維照陽之大荒(癸巳、天長二年乙巳に合わず。)、白藏之相節(自藏之初節)、城中一大諸天所子、洗身澄心、投誠歸命。敢告佛駄達磨僧伽。夫高天不覆、人民何生、厚地不載、草木誰憑。所生之尤靈、惟人爲貴。爲貴之原、惟君惟王。君是人父、民則君子。子病不癒、父何以安。四大之疾、藥針所治、一心之患、深法能療。」聞道。大雄調御、天中之天、仁王尊經、玄之又玄。歸之仰之、神力能救。若讀若誦、萬〓忽消。是故、釋提一誦、修羅之軍、瓦砕氷銷。普明二説、斑足之忿、雲卷霧散。所以、爲鎮乾巛之変怪、濟元々之塗炭。謹於紫微極殿、青春鳳楼、五畿之内、七道諸國、厳飾道場、陳列妙供、敷一百師子座、屈八百龍象、奉宣五種之般若、守護内外之國。仰願、。云々。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閏七月壬辰【廿一】》○壬辰。停隷和泉國江南四箇郡、還附攝津國。百姓騒動、無顧私業也。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天長二年(八二五)閏七月癸巳【廿二】》○癸巳。常陸國人右近衞將曹從八位上勳八等中臣鹿嶋連貞忠願得度。許之。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八月P6197癸卯【三】》○八月癸卯。任官。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八月戊申【八】》○戊申。召大学博士学生等於紫宸殿。令論議。賜物有差。博士從五位下伊豫部連眞貞、論詞可嘉。有勅、即補次侍從。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八月丁卯【廿七】》○丁卯。任五畿内七道巡察使。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七月己巳【廿九】》○己巳。參議從三位多治比眞人今麻呂薨。年七十三。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三二太上天皇遊獵・『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月己酉【十】》○冬十月己酉。太上天皇遊獵于交野。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二年(八二五)十月甲寅【十五】》○甲寅。授正六位上百濟王教養從五位下。從五位上藤原三成正五位下。正六位上藤原豐繼從五位下。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月乙丑【廿六】》○(『類聚國史』三六山陵・『日本紀略』)乙丑。天皇〈我〉御命〈爾〉坐〈世〉。石作〈乃〉山陵〈爾〉申給〈久〉。前〈爾〉山陵地不穏〈止〉思所行〈止〉卜申〈爾〉依〈天〉、今年〈乃〉冬時〈爾〉奉遷〈止〉申賜事了。然〈乎〉斎内親王〈乃〉參入賜〈布〉年〈爾之弖〉、種々事繁怱〈之弖〉、奉遷事不得成〈奴〉。明年〈乃〉春時〈爾〉可奉遷事〈乎〉、左大辨從四位上直世王・大藏大輔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浄本等〈乎〉使〈爾〉差〈弖〉申給〈不〉天皇〈我〉御命〈乎〉申給〈久止〉申。」(『日本紀略』)散事從四位下県犬甘宿禰浄浜卒。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月丙寅【廿七】》○丙寅。任官。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一月己巳朔》○十一月己巳朔。擧酒以屬群臣、投暮宴酣、琴歌并奏、極歓而罷。賚禄有差。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施藥院)天長二年(八二五)十一月庚午【二】》○庚午。置施藥院使司、使・判官・主典・医師各一員。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一月庚辰【十三】》○庚辰。右大臣上表。云々。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太上天皇算賀・『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一月丙申【廿八】》○丙申。奉賀太上天皇五八之御齢。白日P6198既傾、繼之以燭、雅樂奏樂。中納言正三位良岑朝臣安世、下自南階舞、群臣亦率舞。投暮雨雪、軽花払舞。冒夜而罷。賜禄有差。優詔。未得解由大夫等、皆預賜禄之例。又別賜參議已上、冷然衣被。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太上天皇算賀)天長二年(八二五)十一月戊戌【卅】》○戊戌。皇太子臣正良言。臣聞。至禮不讓、天地同符、大音希聲、神明合契。尭以星辰欽若、藏白玉之神圖、舜以雷雨不迷、受黄金之符璽。孔子曰。必世然後仁。誠哉是言。漢興至孝文〓歳、凡四帝也。自桓武聖帝、訖於當今、推暦〓箇年、計世四帝。諱齢四十、総計三四十二、爲百廿歳。寔聖政馭暦之祥也。伏惟、天皇〓年之後、四帝之初、聖運斯鍾、至徳盛矣。行同尭舜、仁敦漢文。逾勤禮樂之方、亦當春秋之富。震居初穆、仰仙齢之無凶、天下同歓、知黎元之有慶。已深私祚、更足欣誠。輙効獻芹、敢塵旒袞。謹上衣琴等、非加涓塵、貴表懇殻。伏願陛下、御此服色、彌隆垂衣之風、撫彼鯤絃、再發虞琴之操。壯年之慶、非無前儀。臣子之誠、不能黙爾。凡雖聖人之算、自天祐之、華封之寿、更有何益。而中心所感、不勝形言。冀遥懸三辰、倶護北極之座、遠仰萬寿。毎陪南山之基、臣抜自髫年。夙蒙覆潤、辱眞萬國。曽無三善、而聖情重疊、P6199慈誨慇懃、栄深施道、寵優列幄。伐南山之竹、未足書思、仰崇海之鼈、那堪負徳。因與群臣、伏表丹款。無任悚賀。謹奉表以聞。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二月辛丑【三】》○十二月辛丑。隱岐國馳驛奏上。渤海國使高承祖等百三人到來。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二月壬寅【四】》○壬寅。越前守從四位上紀朝臣末成卒。大納言正三位古佐美第九子也。弘仁初叙從五位下、十二年叙正五位下、俄授從四位下、天長元年叙從四位上。幼而聡悟、博覽文籍、年二十試調式部丞、時議許其兼擧。出任伊豫介、歴出雲・常陸・大和・越前守。並以幹濟聞。但名者實之賓也。斷長繼短、寛簡之耳。時年〓五。追贈正四位上。
《卷卅三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二月乙巳【七】》○乙巳。大内記正六位上布瑠宿禰高庭、定領客使、借出雲國介、不稱領客使。
《卷卅三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二年(八二五)十二月丁巳【十九】》○丁巳。諸道巡察使辭見紫宸殿。訖即於東階下、各賜禄。」右大臣緒嗣上表。勅答不許。




P6200
《卷卅四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卅四逸文〈起天長三年正月、盡同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戊辰朔》○天長三年春正月戊辰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内裏、賜被。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庚午【三】》○(『類聚國史』一七三火・『日本紀略』)庚午。亥剋失火左兵衞府厨院、灰滅厮女一人。」(『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今日、散位從四位上石川朝臣繼人卒。正四位下難波麻呂之孫、從四位上豐人之男也。延暦十三年叙從五位下、大同三年從五位上、弘仁十三年從四位下、天長元年從四位上。性質素無所燭餝。歴任内外、毀誉不聞。國之元老、被授崇班。卒時年八十六。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壬辰【五】》○(『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壬辰。地震。」(『類聚國史』一七三火・『日本紀略』)縁左兵衞府失火事、祓除於南庭。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七一七日節會・『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甲戌【七】》○甲戌。賜宴於豐樂殿。授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繼業從三位。從四位下小野朝臣岑守從四位上。無位高枝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雄豐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粟生王從五位下。正五位下藤原朝臣世嗣從四位下。正五位下百濟王元勝正五位上。從五位下安野P6201宿禰文繼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巨勢朝臣河嗣・紀朝臣虎主・藤原朝臣人並・和氣朝臣仲世・大江朝臣総成・藤原朝臣葛守・林朝臣山主・藤原朝臣常嗣・廣階宿禰眞象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諸成・布瑠宿禰高庭、外從五位下坂上忌寸今繼・羽咋公吉足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奄智造吉備麻呂・船連湊守外正五位下。正六位上宮原宿禰村繼・大崗忌寸豐繼外從五位下。賜禄有差。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乙亥【八】》○(『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乙亥。授正六位上三繼王・伊勢朝臣永嗣從五位上。」(『日本紀略』)〈女叙位〉。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辛巳【十四】》○辛巳。地震。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戊子【廿一】》○戊子。任官。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庚寅【廿三】》○(『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庚寅。地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授外從五位下遠田臣人綱・上毛野賀茂公宗繼外正五位下。外正六位上磐城臣藤成・上毛野陸奥公吉身外從五位下。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乙未【廿八】》○乙未。幸芹川野遊獵。從四位下源朝臣信爲侍從、山城國別當中納言從三位清原眞人夏野、率國司聊獻物。賜群臣及國司判官以上衣被。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正月丙申【廿九】》○丙申。和泉國、令築池五處。從民望也。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二月辛丑【四】》○二月辛丑。任官。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二月癸丑【十六】》○癸丑。備前國、停田原池、築神埼池。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二月辛酉【廿四】》○(『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辛酉。地震。」(『類聚國史』三六山陵・『日本紀略』)任改葬石作山陵司。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天長三年(八二六)二月壬戌【廿九】》○壬戌。賜唐留学僧靈船{靈仙}之弟妹、阿波國稻一千束。P6202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天長三年(八二六)三月戊辰朔》○三月戊辰朔。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臣藤原朝臣緒嗣言。依去天長元年正月廿四日上表、渤海入朝、定以一紀。而今寄言靈仙、巧敗契期。仍可還却状、以去年十二月七日言上。而或人論曰。今有兩君絶世之讓、已越尭舜。私而不告、大仁芳聲、縁何通於海外。臣案、日本書紀云。誉田天皇崩、時太子菟道稚郎子、讓位于大鷦鷯尊。固辭曰。豈違先帝之命、輙從弟王之言。兄弟相讓、不敢當之。太子興宮於菟道而居。皇居空之、既經三歳。太子曰。我久生煩天下哉。遂於菟道宮自薨。大鷦鷯尊悲慟越禮。即天皇位、都難波高津宮。委曲在書紀、不能以具盡。于時讓國之美、無赴海外。此則先哲智慮、深顧國家。然則先王之舊典、萬代之不朽者也。又傳聞。禮記云。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禮不辭費、禮不踰節。而渤海客徒、既違詔旨、濫以入朝。偏容拙信、恐損舊典。實是商旅、不足隣客。以彼商旅、爲客損國、未見治体。加以、比日雜務行事、贈皇后改葬〈一〉、御斎會〈二〉、掘加勢山溝并飛鳥堰溝〈三〉、七道畿内巡察使〈四〉、可召渤海客徒〈五〉、經営重疊、騒動不遑。又頃年旱疫相仍、人物共盡、一度P6203賑給、正税欠少。況復時臨農要、弊多逢送、人疲差役、税損供給。夫君無想信、安存天下。民憂未息、天災難滅。非一人天下、是萬人天下。縦今損民焉、徳有慙後賢。伏請、停止客徒入京、即自着國還却、且示朝威、且除民苦。唯依期入朝、須用古例。臣緒嗣雖久臥疾牀、心神既迷、而恩主之至、半死無忘。愚臣中誠、不獲不陳。謹重奉表以聞。不許。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三月己巳【二】》○(『日本紀略』)己巳。妃從二位多治比眞人高子薨。贈從一位。年卅九。遣使就第詔曰。云々。」(『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度俘囚二人。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三月丁丑【十】》○丁丑。奉爲栢原天皇、於西寺限七ケ日、説法華經。別有朝儀。請致任大僧都護命法師、爲講師。公卿以下供其事。其經太上天皇手跡也。紫宸金字、玉軸繍帙、一点一画、有体有勢、珠連星列、爛然満目。觀人稱曰眞聖、鍾〓逸少、猶未足。云々。又佛堂莊厳、種々法物、盡奇窮異。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三月乙未【十六】》○乙未。任官。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國造)天長三年(八二六)三月甲申【廿九】》○甲申。詔曰。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宣〈布〉詔旨〈乎〉聞食〈倍止〉宣。從八位下出雲臣豐持〈乎〉國造〈爾〉任賜〈霑〉冠位上賜〈比〉、大御手物賜〈久止〉宣〈布〉詔〈乎〉聞食〈閇止〉宣。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四月壬寅【五】》○四月壬寅。皇帝幸於南池、召文人令賦詩、賜禄有差。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四月丁未【十】》○丁未。幸神泉苑。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四月己酉【十二】》○己酉。地震。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丁卯朔》○(『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五月丁卯朔。散位P6204從四位上安部朝臣男笠卒。延暦十七年叙從五位下任右兵衞佐、遷任左馬頭兼參河守、弘仁初叙從五位上任駿河守、俄叙從四位下拝任主殿頭、尋授從四位上。性質素、無才学。歴職内外、不聞善悪。調鷹之道、冠絶衆倫。桓武天皇寵之。屡侍竜顔。卒時年七十四。」(『日本紀略』)三品恒世親王薨。今上第一皇子、母贈皇后、桓武天皇之皇女也{高志内親王}。年廿二。天皇悲痛、久不視朝。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甲戌【八】》○甲戌。渤海客徒大使高承祖等入京。安置鴻臚館。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丙子【十】》○丙子。葬恒世親王於山城國愛宕郡鳥部寺以南。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戊寅【十二】》○戊寅。渤海國使政道進少卿高承祖授正三位。副使高如岳正四位上。判官王文信・高孝英二人正五位上。録事高成仲・陳崇彦二人從五位上。訳語李隆郎・李承宗二人從五位下。六位已下十一人、又有叙位。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庚辰【十四】》○庚辰。渤海客徒、歸加賀國。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辛巳【十五】》○辛巳。天皇啓問渤海國王。使承祖等、転送在唐学問僧靈仙表物來。省啓悉之、転深嘉慰。王信確金石、操貞松〓。〓國命於西秦、五臺之嶺非〓、敦隣好於南夏、萬里之航自通。煙波雖遼、義誠密邇。有斐君子、〓心塞淵。感激之懷、不可〓説。土宜見贈、深領遠情。答信軽毛、P6205別附検到。其釋貞素、操行所缺者、承祖周悉。風景正熱、王無恙也。略此寄懷、不復煩云。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己丑【廿三】》○己丑。賑給左右京飢民。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壬辰【廿六】》○壬辰。授正六位下文室朝臣富田麻呂從五位下。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甲午【廿八】》○甲午。左大臣上表。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五月乙未【廿九】》○乙未。詔曰。云々。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六月戊戌【二】》○六月戊戌。參議從四位下橘朝臣常主卒。年四十。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六月己亥【三】》○己亥。改七月七日相撲、定十六日。避國忌也。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六月壬寅【六】》○(『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壬寅。地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屈一百僧於御在所及大極殿、限三箇日、転讀大般若經。防疫癘、祈豐年也。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六月甲辰【八】》○甲辰。俊子内親王薨。太上天皇皇女也。《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六月丙午【十】》○丙午。葬愛宕郡愛宕寺以南山。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六月丙辰【廿】》○丙辰。任相撲司。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六月丁巳【廿一】》○丁巳。任官。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七月庚辰【十五】》○秋七月庚辰。任官。四品賀陽親王爲中務卿。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七月辛巳【十六】》○(『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辛巳。御豐樂殿、覽相撲。」(『類聚國史』一六五雲・『日本紀略』)慶雲見西方。其状五色相雜、如夾纈絹。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七月己丑【廿四】》○己丑。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冬嗣薨。年五十二。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七月辛卯【廿六】》○(『日本紀略』)辛卯。遣使就大臣深草別業、詔曰。云々。贈正一位。葬于山城國愛宕郡深草山{宇治郡か}。」(『類聚國史』一〇七斎院司)攝津國垂水庄公田一町八段、賜斎院司。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天長三年(八二六)八月丁酉【二】》○八月丁酉。從四位上安部朝臣雄能麻呂卒。從五位下億□麻呂之孫、因幡守從五位上人成之子也。P6206弘仁元年叙從五位下、八年從四位下、十三年從四位上。初以調鷹得達、無他才学、品秩顕要、一身之幸也。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八月戊戌【三】》○戊戌。召大学博士從五位上伊予部連眞貞及直講・学生等於紫宸殿、令講論經義。例也。賜禄。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三年(八二六)八月戊申【十三】》○戊申。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朝臣家雄・藤原朝臣吉野正五位下。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八月丙辰【廿一】》○(『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丙辰。授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家雄從四位下。」(『日本紀略』)任官。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八月壬戌【廿七】》○壬戌。賑給左右京飢病及被水害百姓等。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典藥寮)天長三年(八二六)九月丙寅【二】》○九月丙寅。河内國渋河郡荒廃閑地廿町、充典藥寮。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九月己巳【五】》○己巳。詔曰。云々。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九月庚午【六】》○庚午。伊予守從四位上安倍朝臣眞勝卒。大宰大監正六位上三綱之子也。延暦年中叙從五位下、任陰陽頭、弘仁十一年叙從四位下、任神祇伯、歴甲斐伊予守。天資質樸、不好祇媚。学老莊、能口自讀如流、不精義理。所歴之職、頗稱寛静。卒時七十三。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九月癸酉【九】》○癸酉。賜宴於内裏、文人已上、賜禄有差。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伊勢大神・『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九月乙亥【十一】》○乙亥。天皇御八省院、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九月丁丑【十三】》○(『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丁丑。授正六位上長田王・藤原朝臣浜雄・佐伯宿禰福成從五位下」(『日本紀略』)任官。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陰陽寮)天長三年(八二六)九月甲申【廿】》○甲申。河内國若江・渋河兩郡地二十町、充陰陽寮。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九月己丑【廿五】》○己丑。任官。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月丙辰【二】》○冬十月丙辰。天皇P6207幸栗前野遊獵。賜侍從及狩長非侍從并山城國掾已上衣被。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月壬寅【八】》○壬寅。任官。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三年(八二六)十月己酉【十五】》○己酉。授正六位上多治比眞人門成從五位下。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三年(八二六)十月己未【廿五】》○己未。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貞吉從五位下。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一月丁丑【十四】》○十一月丁丑。任五畿内校田使。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一月乙酉【廿二】》○乙酉。地震。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一月己巳【廿六】》○己巳。任官。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二月甲辰【十二】》○十二月甲辰。雨雪。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二月乙巳【十三】》○乙巳。地震。
《卷卅四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二月丙午【十四】》○丙午。分使奉諸陵荷前幣。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二月戊申【十六】》○戊申。車駕幸大原野遊獵。賜親王以下侍臣及狩長五位非侍從以上禄、各有差。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二月己未【廿七】》○(『類聚國史』一六五雲・『日本紀略』)己未。詔曰。朕以菲薄、嗣膺丕基、踐氷虔虔、馭朽敬敬、膏澤不浹於黎庶、風化莫澄於寰区。剋己〓懷、未知攸濟。忽見公卿來表、有賀慶雲之瑞。朕徳行無聞、以慙感物。道化有缺、何用動神。但惟俊乂百工、存職匪懈、雖靈芝不効、慶有余焉。萬民不贍、帝則未順。雖麟鳳在野、吾猶懼矣。自顧庸虚、何之慶賀。朕尚不敢當之。公等宜且停矣。」右大臣從二位兼皇太子傅臣藤原朝臣緒嗣等言。臣聞。天道無言、待哲后而呈祉、神功不宰、値仁君而降祥。故景雲入歌、有虞之化逾穆、伏氣叙彩、軒轅之業克宣。伏惟、皇帝陛下、徳等二儀、仁敦萬物、與天合徳。尚憂寒暑之不均、將地〓貲恐P6208黎元之未給。伏見少外記從六位下都宿禰廣田麻呂・左大史正六位上御野宿禰清庭等奏稱。去七月十六日申時、有五色雲、見於豐樂殿之西。又紀伊國守從五位下占野王等奏稱。去八月廿八日、慶雲見於海部郡賀多村伴嶋上。又大宰大弐參議從四位上小野朝臣岑守等奏稱。去七月七日、慶雲見于筑前國那賀郡之上。並皆彩色紛郁、美麗非常。臣等謹案。孫子瑞応圖曰。慶雲太平之応也。禮斗威儀曰。政和平則慶雲至。孝經援神契曰。徳至山陵則慶雲出。夫殿號豐樂、試驗四海之歓娯。嶋名聖諱、表一人之有慶。斯實曠古之所希、歴世之所難逢。臣等幸値會昌之期、頻覩希世之瑞。其爲抃躍。寔百恒品、不勝悦予之至。謹拝表陳賀。以聞。」(『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授從五位上紀朝臣御依正五位下。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雲)天長三年(八二六)十月辛酉【廿九】》○辛酉。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藤原朝臣緒嗣等言。臣聞。惟天爲大、叶天道者聖人、惟皇体元、応皇徳者靈〓。故丹羽止戸、周氏開七百之期、白狼入朝、殷家隆九五之祚。伏惟、皇帝陛下、登枢踐暦、執象応機。解殷帝之羅、去三面而流惠、垂夏王之泣、傷萬姓之有辜。是以、天瑞地符之祥、異名而影集、応圖合諜P6209之〓[貝+兄]、同時而星連。陛下、謙讓而不當。長卿有云。且天爲質闇、珍符固不可辭也。伏望。鴻慈曲垂、以納下臣之〓、且副上天之心。不任鳧藻之至、奉表陳乞。以聞。
《卷卅四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雲八六赦宥・『日本紀略』)天長三年(八二六)十月壬戌【卅】》○壬戌。詔曰。朕以昧徳、忝纂君臨、乘奔軫懷。納隍銷志、分宵廃寝、憂萬方之未安、興晨忘〓、懼八政之或殊。近有非雲、見諸内外公卿表賀、辭不敢當。尚亦頻奏。推之不得。誠如來表。豈謂在己。此則七廟之靈、感恩如在、二儀之感、徴祥自臻。今欲報徳蒼天、寄彼祖宗、播惠黎烝、共斯嘉〓。可大赦天下。自天長三年十二月卅日昧爽以前、大辟已下、罪無輕重、未發露・已發露・未結正・已結正・繋囚見徒咸悉赦除。但犯八虐・私鋳錢・強竊二盜、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其初見人、五位者進位一階、六位已下者二階、正六位上者廻授一子二階、白丁免當戸今年調庸。内外文武官、主典已上、加位一級。但正六位上者、廻授一子。若無子者、宜量賜物。五位已上子孫年廿已上者、亦叙當蔭之階。天下老人、百歳已上、賜穀三斛、九十已上二斛、八十已上一斛。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孝子順孫義夫節婦、旌表門閭、終身勿事。普告遐邇、咸使知聞。




P6210
《卷卅五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卅五逸文〈起天長四年正月、盡同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癸亥朔》天長四年春正月癸亥朔。停朝賀。爲候御藥也。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甲子【二】》○甲子。於宜陽殿廂下、召親王已下侍從已上、命酒食、賜被。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乙丑【三】》○乙丑。太上天皇之親王、并源氏召仁寿殿、賜衣被。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寺田地三四天皇不予一七八藥師悔過)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丁卯【五】》○丁卯。勅。以在大和國高市郡贈皇后墾田十町、限御世、施入橘寺春秋悔過料。」以綿三百屯、誦經於川原寺。」於東西二寺、各屈〓九僧、使修藥師悔過一七日。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丁丑【十五】》○丁丑。任畿内校田使。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内宴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戊寅【十六】》○戊寅。差内舎人吉人十人、令持香油、向十禪師正忠等住寺。」從去十二月晦日、聖体不予、不御紫宸殿。皇太子已下、侍從已上、賜禄觀踏歌。詔曰。天皇〈我〉詔旨〈良萬止〉宣〈布〉大命〈乎〉、諸衆聞食〈倍止〉宣。比來寒風〈爾〉不當給御座〈爾〉依〈天〉、今日〈乃〉豐樂〈理〉如常〈久〉不聞食。然〈毛〉常〈母〉見〈留〉踏歌、見〈太倍〉爲退〈止〉爲〈弖奈毛〉御物賜〈波久止〉宣。皇太子已下、稱唯拝舞。賜P6211禄有差。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辛巳【十九】》○辛巳。詔曰。天皇詔旨〈止〉、稻荷神前〈爾〉申給〈閇止〉申〈佐久〉。頃間御体不愈大坐〈須爾〉依〈弖〉占求〈留爾〉、稻荷神社〈乃〉樹伐〈禮留〉罪祟〈爾〉出〈太利止〉申〈須〉。然〈毛〉此樹〈波〉、先朝〈乃〉御願寺〈乃〉塔木〈爾〉用〈牟我〉爲〈爾止之天〉、東寺〈之〉所伐〈奈利〉。今成祟〈利止〉申〈我〉故〈爾〉、畏〈天奈毛〉内舎人從七位下大中臣朝臣雄良〈乎〉差使〈天〉、禮代〈爾〉從五位下〈乃〉冠授奉〈理〉治奉〈留〉。實〈爾〉神〈乃〉御心〈爾志〉坐〈波〉、御病不過時日除愈給〈倍〉。縦〈比〉神〈乃〉御心〈爾波〉不在〈止毛〉、威神〈乃〉護助給〈波牟〉力〈爾〉依〈天之〉、御躬〈波〉安〈萬利〉平〈支〉給〈牟止〉所念食〈止〉奉憑〈流止〉申給〈布〉天皇詔旨〈乎〉申給〈波久止〉申。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癸未【廿一】》○癸未。制曰。天皇〈我〉詔旨〈良末止〉勅大命〈乎〉衆聞食〈閇止〉宣。仕奉人等中〈爾〉、其仕奉状〈乃〉隨〈爾〉治賜人〈毛〉在。又巡察使〈乃〉検〈弖〉奏賜人〈毛〉在。御意〈乃〉愛盛〈爾〉治賜人〈毛〉一二在。故是以冠位進賜治賜〈波久止〉天皇〈我〉大命〈乎〉衆聞食〈閇止〉宣。」授從四位上直世王正四位下。從四位下南淵朝臣弘貞從四位上。正五位上佐伯王從四位下。正五位下弟野王正五位上。從五位下貞園王・占野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山階王・長川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朝野宿禰鹿取・菅原朝臣清公・藤原朝臣浜主・藤原朝臣浄本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藤原P6212朝臣吉野從四位下。正五位下池田朝臣春野正五位上。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山人・紀朝臣興道・百濟王勝義・安部朝臣吉人・興原宿禰敏久正五位下。從五位下伴宿禰浄貞・林朝臣眞純・伊與部斂眞貞・藤原朝臣衞・坂上大宿禰鷹主・藤原朝臣春繼・藤原朝臣長良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宮房・永原朝臣門繼・紀朝臣野長・登美眞人直名・藤原朝臣清澄・安部朝臣豐内・佐伯宿禰諸成・路眞人永名・石川朝臣英多麻呂・大中臣朝臣井作・橘朝臣眞毬・布勢朝臣長人・三國眞人訓秀從五位下。外正五位下石占忌寸水直・奄智造吉備麻呂、外從五位上益田連満足外正五位上。正六位上清庭朝臣眞豐・安道宿禰嗣雄・秦宿禰嶋主・八戸史磯道・紀朝臣國守外從五位下。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甲申【廿二】》○甲申。天皇〈我〉詔旨〈良末止〉勅大命〈乎〉衆聞食〈閇止〉宣。巡察使〈乃〉検〈弖〉奏賜〈閇流〉國々〈乃〉郡司等中〈爾〉、其仕奉状〈乃〉隨〈爾〉勤〈美〉誉〈志美名毛〉冠位上賜〈比〉治賜〈波久止〉勅天皇〈我〉大命〈乎〉衆聞食〈閇止〉宣。)授正六位上高向史公守・美努宿禰清貞、外正六位上久米舎人虎取・賀祐臣{賀〓[示+古]臣}眞柴・佐伯直鈴伎麻呂・久米直雄田麻呂外從五位下。叙位)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五四節婦)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丁亥【廿五】》○丁亥。節婦豐前P6213國人難波部首子刀自売、免其戸課役田租、終身勿事。子刀自売、年十有八歳、適下毛郡擬大領蕨野勝宮守、□□廿箇年、夫宮守死去。子刀自売、獨守空室、十歳于茲矣。遠近庶士、求之不少。而有諒同穴、无心再〓。隣里无不稱嘆。仍表門閭、以旌貞操也。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任官。(『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正月辛卯【廿九】》○辛卯。授正六位上船連乙山外從五位下。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二月辛丑【十】》○二月辛丑。任官。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二月丁巳【廿六】》○丁巳。制曰。天皇恐恐〈毛〉奏賜〈閇止〉白〈久〉。云々。今月廿七日、正子内親王〈乎〉皇后〈止〉定賜〈布〉。又伊勢〈乃〉斎内親王本病屡發〈弖〉、奉斎之事〈爾〉不堪〈止〉所奏〈流爾〉依〈弖〉、京都〈爾〉還參上〈倍支〉事〈乎〉、中納言從三位清原眞人夏野、大舍人頭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浄本等〈乎〉使差〈弖〉、恐々〈毛〉奏賜〈久止〉白。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二月己未【廿八】》○(『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己未。制曰。現神〈止〉大八洲國。云々。是以、正子内親王〈乎〉皇后〈止〉定賜〈不〉。云々。從五位上橘朝臣弟氏・大枝朝臣総成、特叙正五位下。」(『日本紀略』)即日、任宮司(皇后宮)。」(『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皇帝御紫宸殿、賜侍從已上飮。謝座謝酒、如儀。六衞府獻御贄。酒酣奏和琴。次雅樂寮奏音聲。殿上廊下、群臣咸率舞。白日既昏、繼以明燭。賜綿布有差。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天長四年(八二七)二月庚申【廿九】》○庚申。遣P6214參議式部大輔從四位上南淵朝臣弘貞、右京大夫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文山、申伊勢内親王歸京之状石作山陵。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三月己巳【八】》○三月己巳。授无品賀樂内親王四品。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三月庚午【九】》○(『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庚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村田爲肥後守、即授從五位上。」(『日本紀略』)任官。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四年(八二七)三月壬申【十一】》○壬申。授外從五位下飯高宿禰姉綱從五位下。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三月甲戌【十三】》○(『類聚國史』一〇七大学寮・『日本紀略』)甲戌。河内國荒閑地五十町、給大学寮。」(『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散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伊勢人卒。贈太政大臣武智麻呂之孫、參議從三位巨勢麻呂之第七子也。延暦廿二年叙從五位下、弘仁十三年至從四位下。性理整正、能練衆務、佃客之質、稍遠物情、雖勤□□、頗无寛恕、僕友苦之。年六十九。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四月癸巳【二】》○夏四月癸巳。御大極殿、奉幣帛伊勢大神宮。勅使參議左大辨正四位下直世王、中臣散位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笠作。制曰。天皇〈我〉大命〈爾〉坐。度會〈乃〉五十鈴之川上〈爾〉坐皇大神〈乃〉大前〈爾〉申給〈久〉。今侍〈留〉斎内親王〈波〉本病屡發〈弖〉、奉斎〈爾〉不堪〈爾〉依〈弖〉令退出状〈乎〉、參議正四位下直世王、中臣散位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笠作〈乎〉差使〈弖〉禮代之大幣帛〈乎〉忌部弱肩〈爾〉太手次取掛持斎〈波理〉捧令持〈弖〉、進給〈布〉御詔〈乎〉P6215申給〈久止〉申。辭別〈弖〉申給。斎内親王〈波〉令卜食定〈弖〉卜〈爾〉合〈武〉内親王〈乎〉、追可進状〈乎〉申給〈久止〉申。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四月丁酉【六】》○丁酉。幸南池。召文人有御製。皇太子以下、応製獻詩。賜禄有差。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四月辛丑【十】》○辛丑。御紫宸殿、賜鎮西大弐{大宰大弐}朝野宿禰鹿取餞。特召五位已上文人、命賦雜詩。有御製。酒酣、雅樂寮奏音聲。賜鹿取御被。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四月乙巳【十四】》○乙巳。幸神泉苑。歴覽垂釣。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四年(八二七)四月戊申【十七】》○戊申。侍臣。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四月癸丑【廿二】》○癸丑。幸神泉苑、遊釣。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四月丁巳【廿六】》○丁巳。散位正四位下佐伯宿禰清岑卒。從五位下男人之孫、從五位下人麻呂之男也。延暦廿四年叙從五位下、弘仁十三年至從四位上。温顔借人、不見怒色。韋弦之間、頗闕相濟。清情之操、仰有可稱。政遠所致、辺城無風塵之警。但嘗任上野守之時、例擧之外、更申加擧。國多未納之煩、民有逋負之苦。選任常陸守、又行此政、百姓愁之。治名斯闕、國宰言上、遂從停止。秩満入京、終于豐嶋之別業。時年六十五。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五月癸亥【三】》○五月癸亥。任官。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五月戊辰【八】》○戊辰。贈僧正傳燈大法師位勤操卒。云々。景雲四年秋、有勅於宮中及山階寺、度一千僧。法師即千勤之一也。春秋七十四。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五月庚午【十】》○(『日本紀略』)庚午。有勅。贈僧正位。」(『類聚國史』一六五雉・『日本紀略』)武藏國獻白雉。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五月甲戌【十四】》○甲戌。P6216亥刻、雷鳴雨降。此夜、皇后誕生皇子(恒定親王)。男也。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五月庚辰【廿】》○庚辰。冷然院賀皇子新誕、賜五位已上衣被。」詔中納言良岑朝臣安世・東宮学士從五位下滋野朝臣貞主等、撰近代詩人所作之詩、勒成廿卷、名曰經國集。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覚禪抄』舎利)天長四年(八二七)五月辛巳【廿一】》○辛巳。遣使畿内七道諸國、奉幣祈雨。屈一百僧於大極殿、転讀大般若經三个日。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〇旱・『日本紀略』・祈雨記・『覚禪抄』舎利)天長四年(八二七)五月丙戌【廿六】》○丙戌。依祈雨、少僧都空海、請佛舎利内裏、禮拝灌浴。亥後天陰雨降。數剋而止。湿地三寸。是則舎利靈驗之所感応也。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易田・『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六月壬辰【二】》○六月壬辰。准河内播磨等國、置易田五百町。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六月己亥【九】》○己亥。任官。四品仲野親王爲中務卿。四品阿保親王爲上総太守。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六月辛亥【廿一】》○辛亥。任相撲司。三位二人、四位八人、五位十四人。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六月壬子【廿二】》○壬子。幸神泉苑。見參中納言已下大舎人已上、賜商布有差。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六月甲寅【廿四】》○甲寅。尾張守從四位下路眞人年繼卒。從五位下野上之孫、正七位上正道之男也。延暦廿二年叙從五位下、任兵部少輔、□出雲守、弘仁四年累遷宮内大輔、任相模介、叙正五位下。政聲著聞、転任守。十二年叙從四位下、任河内守、俄遷修理大夫。天長三年任丹波守、遷尾張守。雖无文才、恪勤不懈。時年七十。P6217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彈正臺・『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六月己未【廿九】》○己未。近江國高嶋郡荒廃地一百五十二町、給彈正臺。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癸亥【四】》○七月癸亥。授正六位上高階眞人清上從五位下。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乙丑【六】》○乙丑。皇帝幸神泉苑、垂釣。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辛未【十二】》○辛未。地大震。多頽舎屋、一日之内、大震一度、小動七八度。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癸酉【十四】》○癸酉。地動不止、亥刻地大震。毎地震皆有聲。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甲戌【十五】》○甲戌。震動。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乙亥【十六】》○乙亥。地震二度。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戊寅【十九】》○戊寅。地大震二度。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庚辰【廿一】》○庚辰。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辛巳【廿二】》○辛巳。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壬午【廿三】》○壬午。授正五位下大宅水取臣繼主從四位下。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癸未【廿四】》○癸未。卯刻地震。午四剋地震。夜半地亦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甲申【廿五】》○甲申。震動
雨降。戌刻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丙戌【廿七】》○丙戌。地大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戊子【廿九】》○戊子。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七月己丑【卅】》○己丑。地震。午剋亦大動。未刻亦動。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壬辰【三】》○八月壬辰。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甲午【五】》○甲午。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乙未【六】》○乙未。午剋地震。子剋地震。丑刻亦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丁酉【八】》○丁酉。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戊戌【九】》○戊戌。授東宮学士正五位下安野宿禰文繼從四位下。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辛丑【十二】》○辛丑。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癸卯【十四】》○癸卯。地動、有聲如雷。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甲辰【十五】》○(『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甲辰。地震。」(『日本紀略』)遣參議大藏卿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愛發等、奉固東大寺盧舎那大佛之由、申於佐保山陵。其詞曰。天皇恐々〈毛〉。云々。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乙巳【十六】》○(『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乙巳。申刻地震。」(『日本紀略』)皇后宮亮正五位下大枝朝臣総成、獻芝草四株。P6218其中、大者長二尺許、其爲状也、紫丹色、元一而末二、枝往々有節、節間一寸許、撓曲不直、最末差白。総成曰。典侍繼子女王禁中宿處板敷下生。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戊申【十九】》○戊申。地震。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庚戌【廿一】》○庚戌。大風、屋宇顛覆。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辛亥【廿二】》○辛亥。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癸丑【廿四】》○癸丑。辰刻地動。酉刻又地動。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甲寅【廿五】》○甲寅。任官。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天長四年(八二七)八月丁巳【廿八】》○丁巳。巡察大屬正八位上官、少屬大初位上官。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庚申朔》○九月庚申朔。地震。聲如雷。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辛酉【二】》○辛酉。亦如之。」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丙寅【七】》○丙寅。地動。」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丁卯【八】》○丁卯。地動。聲如雷。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戊辰【九】》○戊辰。亦如之。」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己巳【十】》○己巳。地動。」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壬申【十三】》○壬申。地震。有聲。」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甲戌【十五】》○甲戌。地大震。有聲。」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己卯【廿】》○己卯。地震。聲如雷。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辛巳【廿二】》○辛巳。地震。聲亦如雷。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十月庚寅【二】》○十月庚寅。地震。聲如雷。寅剋又地動。」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九月壬辰【四】》○壬辰。酉剋地震。」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月乙未【七】》○乙未。任官。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四年(八二七)十月己亥【十一】》○己亥。地震。聲如雷。寅剋又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月丁未【十九】》○丁未。御紫宸殿。右衞府寮獻走馬輸物。賜禄有差。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七七琴・『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月戊申【廿】》○戊申。御紫宸殿賜飮。群臣酔舞、帝彈琴而歌、樂只〓談。有詔賜花葉之簪、人々挿頭詠歌。投暮右近衞奏樂。宴畢、賜群臣衣被。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一月甲子【六】》○十一月甲子。大内有狐鳴。仍遣使栢原並後大枝山陵申告。其詞曰。云々。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一月丙寅【八】》○丙寅。前大僧都護命爲僧正。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一月己巳【十一】》○己巳。護命率僧綱P6219入賀。賜以御被。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一月癸酉【十五】》○癸酉。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一月庚辰【廿二】》○庚辰。地大震。聲如雷。」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一月壬午【廿四】》○壬午。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三六山陵・『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一月癸未【廿五】》○癸未。告栢原山陵詞云。天皇畏畏〈毛〉申賜〈閇止〉申〈久〉。御陵木切〈禮留〉事、検見使等申〈久〉。御在所上〈爾〉木生〈多利止〉申〈爾〉依〈弖〉、掃却〈介〉浄奉〈牟我〉爲〈爾〉、參議正四位下直世王、左京大夫正四位上石川朝臣河主等〈乎〉差使〈天〉、奉出〈須止〉申賜〈布〉状〈乎〉、畏々〈毛〉申賜〈波久止〉申。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一月丁亥【廿九】》○丁亥。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二月戊子朔》○十二月戊子朔。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二月己丑【二】》○己丑。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二月辛丑【十四】》○辛丑。屈請清行僧百口於大極殿、転讀大般若經三個日。爲停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一六五雪)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二月癸卯【十六】》○癸卯。地震
。雪降。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二月乙巳【十八】》○乙巳。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貞雄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海直淡海外從五位下。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二月丙午【十九】》○丙午。地震。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二月壬子【廿五】》○壬子。授正六位上林朝臣土主從五位下。
《卷卅五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二月癸丑【廿六】》○癸丑。設服御物及飮食雜贄等、獻於北宮。賀皇子誕生也。
《卷卅五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天長四年(八二七)十二月丙辰【廿九】》○丙辰。雨雪。




P6220
《卷卅六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卅六逸文〈起天長五年正月、盡同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正月戊午朔》天長五年春正月戊午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宴侍臣於内裏、賜被。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二宮饗宴・『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正月己未【二】》○己未。皇太子已下、奉賀後宮。賜物有差。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七一七日節會・『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正月甲子【七】》○甲子。御豐樂殿、授從三位春原朝臣五百枝正三位。從四位上藤原朝臣綱繼正四位下。正五位上弟野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豐江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近棟王・御仲王從五位下。正五位下和氣朝臣眞綱・紀朝臣善岑・安部朝臣吉人從四位下。正五位下大中臣朝臣淵魚正五位上。從五位上笠朝臣仲守・巨勢朝臣清野・藤原朝臣雄敏・藤原朝臣常嗣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石川朝臣弟道・和朝臣家主・藤原朝臣長岡・文室朝臣大田・紀朝臣深江・大春日朝臣頴雄・貞江連繼人・橘朝臣氏人・伴宿禰眞臣・羽咋公吉足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良房・坂上大宿禰正野・安部朝臣安仁・伴P6221宿禰黒成・藤原朝臣貞守・多治比眞人遠永・田口朝臣佐波主・當麻眞人廣道・高橋朝臣廣野、外從五位下安野宿禰眞繼・百濟公綱繼・忠宗宿禰末繼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宗形朝臣勝麻呂外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安原宿禰諸勝・御野宿禰清庭・山辺公清野・刀岐直浄浜外從五位下。賚禄有差。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正月乙丑【八】》○乙丑。〈女叙位〉。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五年(八二八)正月丙寅【九】》○丙寅。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貞成・橘朝臣廣雄・笠朝臣數道・粟田臣鹿主從五位下。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正月己巳【十二】》○己巳。任官。三品萬多親王爲大宰帥。式部卿如故。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正月甲戌【十七】》○甲戌。(『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皇帝御臨射宮、觀射禮。」(『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但馬國馳驛言。渤海人百余人來着。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正月丁丑【廿】》○(『類聚國史』一九國造)丁丑。從五位下壱岐直戈麻呂、任壱岐嶋造。」(『日本紀略』)任畿内班田使。(『日本紀略』)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己丑【二】》○二月己丑。但馬國司、写渤海王啓・中臺省牒案進上。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辛卯【四】》○辛卯。地震。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甲午【七】》○甲午。御紫宸殿。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乙未【八】》○乙未。任官。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戊戌【十一】》○戊戌。地震。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己亥【十二】》○己亥。宜子女王、奉定斎王。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庚子【十三】》○庚子。在西大寺四王堂、故正四位下吉備朝臣由利之奉写一切經、充法隆寺、爲寺經。」左京三條一坊山城國愛宕郡白田収充院。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辛丑【十四】》○辛丑。地震。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丁未【廿】》○(『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丁未。御紫宸殿、賜侍臣酒。酒酣、雅樂寮P6222奏音聲。賜見參五位已上禄有差。」(『日本紀略』)右大臣藤原朝臣緒嗣上表。勅答曰。云々。遣使就第賜之。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壬子【廿五】》○壬子。御小安殿、遣使散位從五位下三繼王、奉幣大神宮。其詞曰。天皇〈我〉大命〈爾〉坐。五十鈴〈乃〉河上〈爾〉稱辭定奉大神〈乃〉大前〈爾〉申給〈久〉。氏子親王〈乎{波か}〉大神御杖代〈止之弖〉奉入〈多留〉親王〈爾〉在。而今身安{不安か}〈爾〉依〈天〉退出〈留〉替〈爾〉、中務卿四品仲野親王〈乃〉女、宜子女王〈乎〉、{脱文あるか}王{衍字か}散位三繼王、中臣神祇大祐大中臣朝臣天品、忌部少史正八位上斎部{姓脱か}友主等差使〈弖〉申給〈久止〉申。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七奏樂・『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癸丑【廿六】》○癸丑。從三位藤原朝臣繼彦薨。云々。性聡敏有識度、尤精星暦、亦熟絃管。雖三爵之後、曲誤必顧之。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二月甲寅【廿七】》○甲寅。賜鎮東按察使伴朝臣國道餞。賜衣被及雜珍玩物。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三月己未【三】》○三月己未。地震。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三月癸亥【七】》○癸亥。任官。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三月甲子【八】》○甲子。聖躬乖和、頻羞御藥。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三月丙寅【十】》○丙寅。地震。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三月乙亥【十九】》○乙亥。〈任公卿〉。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五四節婦)天長五年(八二八)三月甲申【廿八】》○甲申。筑前國人難波部安良売、叙位二階、免戸田租。安良売、父母共没、常拝塚塋、朝夕盡哀。亦年十有六、嫁宗像郡大領外正七位上宗形朝臣秋足。秋足死于今十五年、遠近聘之、誓死終志。本之名教、孝節可嘉。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五年(八二八)閏三月丁亥【二】》○P6223閏三月丙戌朔、丁亥。授陸奥守從五位下笠朝臣廣庭從五位上。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閏三月乙丑【四】》○乙丑。幸神泉苑、垂釣。左近衞府獻時味。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閏三月甲午【九】》○(『日本紀略』)甲午。任官。」。(『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右兵衞督從四位下勳七等坂上大宿禰廣野卒。大納言贈從二位田村麻呂第二子也。弘仁初叙從五位下、任右兵衞佐、遭父喪罷職、更任右衞門佐、遷任右近衞少將、兼伊勢守、出陸奥守、秩満任右兵衞督。少以武勇聞。無他才藝、執尚不□、節操可嘉。飮酒過度、病發而卒。時年四十二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天長五年(八二八)閏三月乙未【十】》○乙未。豐前國俘囚吉彌侯部衣良由、輸酒食百姓三百六十人。豐後國俘囚吉彌侯部良佐閇、輸稻九百六十四束、資百姓三百廿七人。衣良由叙少初位下、良佐閇叙從六位上。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五年(八二八)閏三月丙申【十一】》○丙申。授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浄本正四位下。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閏三月丁酉【十二】》○丁酉。幸南池。遊魚貪餌、群臣垂竿、効獲無數。御船就涼書殿、即召文人令賦春日閑園。獻詩者二十三人。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四〇采女七八賞賜八三正税)天長五年(八二八)閏三月庚子【十五】》○庚子。越前國正税稻五百束、給采女角鹿直福貴子。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閏三月壬子【廿七】》○壬子。大中臣朝臣春繼、流伊豆國。因射殺萩原王也。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四月丁卯【十三】》○(『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四月丁卯。有勅、特令度白水郎十九人。」(『類聚國史』一〇七大学寮)河内國渋河郡田六段・畠四町四段、割大学所□五十町P6224六段内、給内教坊。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四月辛巳【廿七】》○辛巳。御武徳殿、覽馬射。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四渤海・『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四月癸未【廿九】》○癸未。渤海客大使已下梢工已上、賜絹綿有差。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五年(八二八)五月丁酉【十三】》○五月丁酉。授正六位上小野朝臣豐雄從五位下。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五月丁未【廿三】》○丁未。降雨殊甚、京中往路汎溢。或川決山崩水潰、人物多漂。遣使賑給左右京。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六月丁巳【三】》○六月丁巳。地震。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六月己未【五】》○己未。地震。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寺田地)天長五年(八二八)六月甲子【十】》○甲子。備前國墾田四町六段、爲大滝寺田。拠舊注寺田也。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六月乙丑【十一】》○乙丑。讃岐權守從四位下高瀬王卒。年七十七。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六月己巳【十五】》○己巳。御紫宸殿、賜飮群臣。召内藏寮錢三百貫、賜見參侍從已上有差。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六月辛未【十七】》○辛未。幸神泉苑、遊釣。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六月丁丑【廿三】》○(『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丁丑。幸神泉苑。右衞門獻物。雷鳴雨降、山崩水溢。」(『日本紀略』)嘱清行僧卅人於野寺転誦大般若經。防水害也。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六月己卯【廿五】》○己卯。地震。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八〇糶糴・『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六月壬午【廿八】》○壬午。越後國穀一萬斛、班沽窮民、以濟餓苦也。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天長五年(八二八)七月丙申【十三】》○七月丙申。肥前國人白丁吉彌侯部奥家叙少初位上。奥家、既染皇風、能順教令、志同平民、動赴公役、修造官舎及池溝道橋等、未有懈倦。加以、國司入部之日、送迎有禮、進退無過。野心既忘、善行可嘉。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七月壬子【廿九】》○壬子。詔曰。朕以菲虚丕紹睿業、道謝藏用、化慚中孚。春氷兢々、日慎P6225無倦、秋駕懍々、夕〓何忘。而薄徳靡昭、翹情未高、至和有虧、咎徴荐臻。頃者、坤徳〓叙、山崩地震。妖不自作、咎寔由人。疑是八政或乖、一物失所歟。静言厥過、責在朕躬。〓畏天威、無忘鑑寐。其天下〓〓、有冤滞者、有司覆審情状、令得申理。又収葬道〓、掩骼埋〓、斑白不提、指事使人、老丁之徭、永從寛免。八十已上、及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節級賜物。早以頒示、咸使聞知矣。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八月甲子【十一】》○八月甲子。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藤原緒嗣等言。臣聞。陰陽平分、帝徳修以休若、天地何心、皇道虧以震皷。神理不違、冥符契合者。伏惟、皇帝陛下、徳一居貞、通三馭極、鄒亀〓和、交区負〓。祥雲玉葉、泛碧宇而飛慶、靈芝金茎、犯丹〓而吐瑞。僉云盛明、豈不宜乎。臣等伏見去月廿九日明詔、坤徳〓叙、山崩地震。引咎聖躬、寄嘖睿慮。臣等、恐伏愧慚、如〓炎炭。夫譴〓之來、或縁股肱、災害之興、未必元首。是以、貪擾生蝗、嘖非漢主。專檀震地、歸宋臣。臣等翼亮未効、天工永曠、不曽涓塵於和〓、〓可髣髴於平均。遂使臣下之過、翻爲君上之労。方知鏗〓栄章、爲焦心之佩、槐棘垂陰、非涼身之地。不任屏営慊懇之至、奉表以P6226聞。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八月辛未【十八】》○辛未。爲有天地災変、奉幣栢原先陵起請之。其詞曰。天皇恐〈美〉恐〈美毛〉申賜〈止〉申〈久〉。頃間天地変異有〈爾〉依〈天〉左右〈爾〉念〈爾〉、掛畏〈支〉天皇〈我〉朝廷〈乃〉護賜〈比〉矜賜〈波牟爾〉依〈天之〉、平〈介久〉無事〈久〉有〈倍之止〉念賜〈天奈毛〉、大納言正三位良岑朝臣安世、左京大夫正四位上石川朝臣河主等差使〈天〉、護賜〈比〉矜賜〈布倍支〉状〈乎〉恐〈美〉恐〈美毛〉申給〈波久止〉申。*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天長五年(八二八)八月乙亥【廿二】》○乙亥。幸神泉苑。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八月丁丑【廿四】》○丁丑。祷北山神。其詞曰。天皇〈我〉詔旨〈止〉、北山神〈爾〉申給〈倍止〉申〈久〉。去五月廿三日、嶺谷崩潰〈天〉、京中水溢〈利〉。疑是常政有闕〈波加〉爲當神道有妨〈波加〉。因茲〈天〉念所行〈志〉畏〈知〉懼〈理〉賜〈不〉。大神〈奈〉此意〈乎〉知食〈天〉、天下平〈介久〉惠給〈比〉助給〈爾〉依〈天奈毛〉事無〈波〉可有〈支止之天〉、禮代〈乃〉幣〈乎〉令捧賚〈天〉獻出事〈乎〉申給〈止〉申。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九月丁亥【五】》○九月丁亥。尚侍從三位藤原美都子薨。年卅八。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九月壬辰【九】》○壬辰。幸神泉苑。使賦重陽之詩。賜禄有差。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九月庚子【十八】》○庚子。御武徳殿、覽信濃國御馬。頒給參議已上。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九月戊申【廿六】》○戊申。遊獵北野。山城國司獻物。扈從五位已上及山城國司已上、賜禄有差。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月乙卯【三】》○冬十月乙卯。美濃國菩提寺、伊豫國彌勒寺、肥後國浄水寺、P6227預定額寺。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月丁巳【五】》○丁巳。地震動。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五年(八二八)十月己巳【十七】》○己巳。叙右馬大充正六位上百濟王善義從五位下。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月甲戌【廿二】》○甲戌。大地震。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月乙亥【廿三】》○乙亥。地震。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月戊寅【廿六】》○戊寅。東宮学士從四位下安野宿禰國道卒。年五十六。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一月乙丑【七】》○十一月乙丑。任官。
《卷卅六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一月甲午【十二】》○甲午。參議從四位下伴宿禰國道卒。年六十一。」從三位佐伯宿禰長繼薨。年五十九。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五年(八二八)十一月丙申【十四】》○丙申。伊勢國員辨郡空閑地一百町、爲勅旨田。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九新嘗祭・『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一月甲辰【廿二】》○甲辰。御豐樂殿、賜宴群臣、賜禄有差。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一月丁未【廿五】》○(『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丁未。地震。」(『日本紀略』)三品大宅内親王、出家入道。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聽朝七五曲宴・『日本紀略』)天長五年(八二八)十二月壬子朔》○十二月壬子朔。雨雪。御紫宸殿聽朝。朝罷之後、賜宴侍臣。左右近衞奏東國之歌。賜綿有差。
《卷卅六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施入物)天長五年(八二八)十二月丙寅【十五】》○丙寅。備前國稻一千束、充大和國靈感寺。




P6228
《卷卅七逸文卷首》日本後紀逸文卷第卅七〈起天長六年正月、盡同年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正月壬午朔》天長六年春正月壬午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賀。事畢宴侍從已上於紫宸殿、賜衣被。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六年(八二九)正月戊子【七】》○戊子。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愛發從四位上。无位正躬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上磐田王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楠野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雄貞王、美能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上紀朝臣咋麻呂正四位下。從四位下百濟王忠宗從四位上。正五位上池田朝臣春野、正五位上伴宿禰勝雄從四位下。正五位下巨勢朝臣清野正五位上。從五位上安部朝臣豐柄・藤原朝臣河主・林朝臣山主・高根朝臣眞象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安繼・藤原朝臣房嗣・藤原朝臣菊池麻呂・石川朝臣國助・多治比眞人貞成・滋野宿禰貞主・小野朝臣石雄・春原朝臣永世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助・文室眞人池主・橘朝臣繼麻呂・路眞人浜繼・大中臣朝臣P6229永嗣・佐伯宿禰内人・藤原朝臣貞公・紀朝臣並木・多治比眞人石雄・田中朝臣眞氏・嶋田朝臣清田、外正五位下豐住朝臣綿成・額田宿禰今足從五位下。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六年(八二九)正月己丑【八】》○己丑。授正六位上藤原朝臣宗成・伊勢朝臣武良吉志從五位下。正六位上上毛野公氣多麻呂外從五位下。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二寺田地)天長六年(八二九)正月庚寅【九】》○庚寅。山城國地二段三百歩、施入大屋寺。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正月甲午【十三】》○甲午。任官。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内藏寮)天長六年(八二九)二月丙辰【六】》○二月丙辰。山城國愛宕郡地五段地、賜内藏寮埴地。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二月庚午【十】》○庚午。奉幣五畿七道名神。祈春雨也。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二月壬申【廿二】》○壬申。任官。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二月戊寅【廿八】》○戊寅。請僧百口、沙彌百口、於大極殿、奉讀大般若經三个日。以祈甘雨也。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三月庚辰朔》○三月庚辰朔。地大震。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三月己丑【十】》○己丑。大和國高市郡賀美郷甘南備山飛鳥社、遷同郡同郷鳥形山。依神託宣也。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三月壬辰【十三】》○壬辰。任官。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天長六年(八二九)三月乙未【十六】》○乙未。若狭國比古神、以和朝臣宅繼爲神主。宅繼辭云。拠検古記、養老年中、疫癘屡發、病死者衆、水旱失時、年穀不稔。宅繼曾祖赤麻呂、歸心佛道、練心深山、大神感之、化人語宣。此地是吾住處。我稟神身、苦悩甚深。思歸依佛法、以免神道、無果斯願、致災害耳。汝能爲吾修行者。赤麻呂即建道場、造佛像、號曰神願寺、爲大神修行。厥後年穀豐登、人P6230无夭死。云々。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五二孟・『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四月庚戌朔》○四月庚戌朔。於紫宸殿、賜飮侍臣、賜禄有差。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四月甲寅【五】》○甲寅。車駕幸南池。令文人賦詩。賜禄有差。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四月乙丑【十六】》○乙丑。山城國愛宕郡丘一處、給右衞門督紀朝臣百繼等。爲祭祀神地。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一八七度者・『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四月丙寅【十七】》○丙寅。勅曰。如聞。諸國頃日、疫癘間發、百姓夭死。出家功徳、不可思議。宜度百僧、弭此凶禍。庶幾、納群生於仁寿、致品物於中和。省寮僧綱、率宗師長其道者課試之、一同年分。其諳誦法華若最勝王經、及禪行傑焉、驗聽衆者、亦同預之。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四月己巳【廿】》○己巳。御武徳殿、覽諸國攸進駒。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四月丙子【廿七】》○丙子。御武徳殿、覽馬射。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天長六年(八二九)四月丁丑【廿八】》○丁丑。御武徳殿。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五月甲申【六】》○五月甲申。自虎時至于未時、雷同雨降。賜五位已上及諸衞。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五月丙戌【八】》○丙戌。尚〓從四位下秋篠朝臣室子卒。年卅九。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内膳司)天長六年(八二九)五月丁亥【九】》○丁亥。園地司地四段、賜内膳司膳部曹司處。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五八幡大神・『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五月丁酉【十九】》○丁酉。令僧十口、転讀一切經八幡大菩薩宮寺。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五月庚子【廿二】》○庚子。從二位藤原朝臣産子薨。弘仁之比、入掖庭。薨年六十九。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五月丁未【廿九】》○丁未。太白昼見。連日不已。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左右京職)天長六年(八二九)六月辛亥【三】》○六月辛亥。停授京職絶戸田。爲奸盗也。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六月丁卯【十九】》○(『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丁卯。幸神泉苑。賜禄有差。」(『日本紀略』)出雲守正四位上平野王卒。年四十九。P6231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天長六年(八二九)六月戊辰【廿】》○戊辰。任相撲司。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五四多産)天長六年(八二九)六月己巳【廿一】》○己巳。因幡國高草郡人曽爾連廣刀自女、産一男二女。給正税三百束、充乳母一人三箇年粮料。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六月庚午【廿二】》○庚午。從四位下平朝臣善棟卒。一品葛原親王第二男也。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天長六年(八二九)六月丙子【廿八】》○丙子。俘囚勳十二等吉彌侯部長子、與父母共歸皇化、移配尾張國。野心不聞、孝行已著。特叙三階、俾勸倫輩。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天長六年(八二九)七月己卯【二】》○七月己卯。幸神泉苑。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七月丁亥【十】》○丁亥。皇后誕生皇子。公卿連賀。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七月癸巳【十六】》○癸巳。御神泉苑、覽相撲。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七月甲午【十七】》○甲午。内裏覽相撲。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天長六年(八二九)七月丙申【十九】》○丙申。越中國俘囚勳八等吉彌侯部江岐麻呂叙從八位上。江岐麻呂、□染皇化、志同良民、教喩等倫、興行禮儀。仍叙文位、俾申勸励。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八月己酉【二】》○八月己酉。於是日、亦覽相撲。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八月庚戌【三】》○庚戌。幸南池。召文人令賦詩。雅樂寮奏樂。日暮賜衣被。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天長六年(八二九)八月己未【十二】》○己未。幸神泉苑。
《卷卅七逸文(『東大寺要録』卷十・『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八月丁卯【廿】》○丁卯。二品酒人内親王薨。廣仁天皇{光仁天皇}之皇女也。母贈吉野皇后也。容貌〓麗、柔質窈窕。幼配斎宮、年長而還。俄叙三品、桓武納之掖庭、寵幸方盛、生皇子朝原内親王。爲性〓傲、情操不修、天皇不禁、任其所欲。婬行彌増、不能自制。弘仁年中、優其衰慕、特授二品。常於東大寺、行萬燈之會、以爲身後之資、緇徒普P6232之。薨時年七十六。」山城國愛宕郡公田四段一百歩、充紫野院。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八月甲戌【廿七】》○甲戌。奉幣貴布禰社・丹生川上雨師社。但雨師神、副以白毛御馬。爲停霖雨也。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九月癸未【六】》○九月癸未。地震。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九月辛卯【十四】》○辛卯。宴於内裏。諸司并諸衞府並有獻物。賜禄有差。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九月甲午【十七】》○甲午。幸神泉苑。召文人、賜禄有差。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九月己亥【廿二】》○己亥。御武徳殿、覽信濃國御馬。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朔意補)天長六年(八二九)十月丁未朔》○冬十月丁未朔。御武徳殿、覽甲斐國御馬。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十月辛亥【五】》○辛亥。任官。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深泥池(ミゾロノいけ)(みどろがいけ)天長六年(八二九)十月丙辰【十】》○丙辰。幸泥濘池、羅獵水鳥、御紫野院。山城國獻物。日暮、雅樂寮奏音聲。侍從并狩長五位及院預、山城國掾已上、賜禄有差。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六年(八二九)十月癸亥【十七】》○癸亥。叙從六位下百濟王慶世從五位下。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五四節婦)天長六年(八二九)十月乙丑【十九】》○乙丑。甲斐國人節婦上村主萬女、叙位二級、終身免戸田租。萬女、年十五、嫁小長谷直浄足、生三男一女。去大同三年、浄足死去。自爾以後、禮敬虚靈、獨申如在、村里稱之。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十月丁卯【廿一】》○丁卯。地震。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天長六年(八二九)十月戊辰【廿二】》○戊辰。右衞府獻物。賜禄有差。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十月己巳【廿三】》○己巳。宴於殿上。奏音樂。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十月甲戌【廿八】》○甲戌。天皇幸栗前野遊獵。親王已下四位以上、賜御被。五位已下及山城國掾已上、賜御被。山城國依例獻物。又右大臣獻物。亥時還宮。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八六施物僧・『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十一月丁丑朔》○十一月丁丑朔。日有蝕之。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五四多産)天長六年(八二九)十一月甲申【八】》○P6233甲申。綿一萬五百屯、施捨諸大寺衆僧。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天長六年(八二九)十一月丙戌【十】》○丙戌。佐渡國人丈部若刀自産三男。給正税三百束、乳母一人三箇年粮料。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八七配流)天長六年(八二九)十一月丁亥【十一】》○丁亥。藤原朝臣全雄、降死罪一等、處之遠流。殺妾飛鳥戸造福刀自売故也。*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十二月乙丑【十九】》○(『日本紀略』)十二月乙丑。參議正三位春原朝臣五百枝薨。年七十。」(『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散位從四位上橘朝臣清野卒。弘仁三年授從五位下、十三年正五位下、同年至從四位下、天長三年從四位上。性質素、少所欲、隱居交野、無意出仕。爲太皇太后叔父、被授崇班。卒時年八十。
《卷卅七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六年(八二九)十二月庚午【廿四】》○庚午。天皇幸賀茂川。修禊事也。禊畢賜禄。
《卷卅七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六年(八二九)十二月癸酉【廿七】》○癸酉。武藏國空地二百九十町、爲西院勅旨田。




P6234
《卷卅八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卅八逸文〈天長七年正月、盡同閏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丙子朔》天長七年春正月丙子朔。停朝賀也。雨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一六五雲・『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丁丑【二】》○丁丑。御大極殿、受賀。左衞門督清原眞人長谷、奏治部卿從四位上源朝臣信等所奏阿波國景雲并越前國木連理等瑞。奏畢還宮、御紫宸殿、宴侍臣、賜御被。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二宮饗宴・『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戊寅【三】》○戊寅。群臣拝賀。皇后宮賜衣被。又賀皇太子。宴賞如常。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一卯日御杖・『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己卯【四】》○己卯。天皇御紫宸殿。皇太子獻御杖。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庚辰【五】》○庚辰。皇后謁冷泉院。爲賀正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壬午【七】》○壬午。授正四位下藤原朝臣綱繼從三位。從五位上弟村王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氷上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津守王・有雄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平朝臣高棟從四位上。正五位上大中臣朝臣淵魚、正五位下藤原朝臣三成・笠朝臣仲守從四位下。從五位上百濟王安義・善道宿禰眞貞・伴宿禰眞臣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船主・三嶋眞人P6235岡麻呂・石川朝臣橋繼・小野朝臣宗成・橘朝臣百枝・紀朝臣長江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文室朝臣眞室・紀朝臣盛麻呂・藤原朝臣新〓・藤原朝臣貞根・平朝臣清人・大枝朝臣福成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御船宿禰賀〓・井原宿禰繼足・吉田宿禰高世外從五位下。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癸未【八】》○癸未。〈女叙位〉。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甲申【九】》○甲申。雨雪。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任官。(『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丁亥【十二】》○丁亥。地震。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辛卯【十六】》○辛卯。御紫宸殿、賜宴。奏踏歌。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壬辰【十七】》○壬辰。皇帝幸豐樂院、覽射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丁酉【廿二】》○丁酉。地震。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典藥寮)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戊戌【廿三】》○戊戌。近江國荒廃田卅七町八段、空閑地廿町五段、賜典藥寮。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庚子【廿五】》○庚子。天皇幸鴨川禊之。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正月癸卯【廿八】》○癸卯。出羽國驛傳奏云。鎮秋田城國司正六位上行介藤原朝臣行則、今月三日酉時牒稱。今日辰刻、大地震動、響如雷霆。登時、城廓官舎、并四天王寺丈六佛像・四王堂舎等、皆悉顛倒、城内屋仆、撃死百姓十五人、支体折損之類、一百余人也。歴代以來、未曾有聞。地之割辟、或處卅許丈、或處廿許丈、無所不辟。又城辺大河、云秋田河。其水涸盡、流細如溝。疑是、河底辟分、水漏通海歟。吏民騒動、未熟尋見。添河・覇別河、兩岸各崩塞。其水氾溢、近側百姓、懼當暴流、競陟山崗。理須細録損物P6236馳牒。而震動一時七八度、風雪相并、迄今不止、後害難知。官舎埋雪、不能辨録。夫辺要之固、以城爲本。今已頽落、何支非常。仍且差援兵五百人配遣、准令馳驛言上。但損物色目、細録追上。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二月壬子【七】》○二月壬子。任官。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春宮坊)天長七年(八三〇)二月乙卯【十】》○乙卯。山城國水田五段・陸田一段二百歩、賜春宮坊。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七年(八三〇)二月丙辰【十一】》○丙辰。武藏國空閑地二百二十町、爲勅旨田。又正税一萬束、充開發料。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二月丁巳【十二】》○丁巳。授正四位下百濟王慶命從三位。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七年(八三〇)二月癸亥【十八】》○癸亥。攝津國米五百斛、充開生嶋勅旨田料。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七年(八三〇)二月甲子【十九】》○甲子。下野空閑地四百町、爲勅旨田。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天長七年(八三〇)二月庚午【廿五】》○庚午。越前國正税三百束、鉄一千廷、賜作□{彼}國鹿□{蒜}保嶮道百姓上毛野陸奥公□□山。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天長七年(八三〇)三月乙酉【十一】》○(『類聚國史』七八賞賜)三月乙酉。近江國稻二千束、越前國稻一千二百束、充基貞親王家。」(『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巡察使、出攝津國乘稻二萬八千三百束、充開河辺郡勅旨田料。
《卷卅八逸文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甲辰朔》○(『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夏四月甲辰朔。授三品萬多親王二品。」(女孺『類聚國史』四〇采女)大和國女嬬多米宿禰刀自女、預得選。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國造・『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乙巳【二】》○乙巳。皇帝御大極殿、覽出雲國國造出雲臣豐持所獻五種神寶、兼所出雜物。還宮授豐持從六位下。P6237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丙午【三】》○丙午。皇帝幸神泉苑。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口分田)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戊申【五】》○戊申。阿波國水田一十町二段、混雜陸田、班民口分田。〓處岸高、無便導水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甲寅【十一】》○甲寅。天皇幸南池。御涼書殿、命文人賦詩。文人已上、賜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乙卯【十二】》○乙卯。天皇幸鴨川禊之。御紫野院釣臺、觀遊魚。神祇官宮主已上、賜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壬戌【十九】》○壬戌。參議從四位上小野朝臣岑守卒。年五十三。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癸亥【廿】》○癸亥。御武徳殿、覽射禮。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甲子【廿一】》○甲子。二品萬多親王薨。桓武天皇第五皇子、母中務大輔藤原朝臣鷲取女也。贈一品。年〓三。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八三免租税・『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戊辰【廿五】》○戊辰。詔曰。朕以菲味、祇膺瑤圖、〓畏三靈、憂勤四海、景化未孚、皇猷尚欝。咎徴之嘖、不招而臻。如聞。出羽國、地震爲災、山河致変、城宇頽毀、人物損傷。百姓無辜、奄遭非命。誠以政道有虧、降此靈譴。朕之寡徳、愧乎天下。静念厥咎、甚倍納隍。夫漢朝山崩、拠修徳以攘災、周郊地震、感善言而弭感。然則、剋己濟民之道、何能不師古哉。所以、特降使臣、就加存撫。其百姓居業震陥者、使等與所在官吏議量、脱當年租調、并不論民夷、開倉廩賑、助修屋宇、勿使失職。圧亡之倫、早從葬埋。務施寛恩、式稱朕意。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己巳【廿六】》○己巳。大宰管内及陸奥出羽等國、疫癘P6238流行、夭死稍多。令五畿内七道諸國、簡精進僧廿已上、各於國分寺、三個日転讀金剛般若經、以除不祥。已事之間、殺生禁斷。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八三正税)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庚午【廿七】》○庚午。出雲國正税稻五百束、給采女神門臣富繼。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四月癸酉【卅】》○癸酉。(『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御武徳殿、覽競馬。」(『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春宮亮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三成卒。祖參議從三位巨勢麻呂、父從五位上眞作。三成、弘仁十一年從五位下、俄任主殿頭。尋遷春宮亮。天長二年叙正五位下、兼越中守。七年叙從四位下。天資慎密、言語無瑕。一朝能琴之士也。人琴已往、誰復繼之。卒時年四十五。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七年(八三〇)五月丙子【三】》○五月丙子。授正六位上石川朝臣宗益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大宅臣宮處麻呂外從五位下。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五月戊寅【五】》○戊寅。任官。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五月己卯【六】》○己卯。屈百僧於大極殿、転讀大般若經一七日。爲除地震及疫癘之災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五月辛卯【十八】》○辛卯。從四位上百濟王忠宗卒。時年六十四。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嶋)天長七年(八三〇)五月乙未【廿二】》○乙未。長門國外嶋一處、爲勅旨嶋。但其内之公私田地、公驗灼然、不在此例。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天長七年(八三〇)五月丙申【廿三】》○丙申。山城國正税一萬束・伊賀國正税三萬束・紀伊國正税一萬束、合五萬束、充大和國、爲擧料。國用處多、例擧不足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七年(八三〇)六月甲辰朔》○六月甲辰朔。授正四位下尚世王P6239從三位。從四位上南淵朝臣弘貞・藤原朝臣愛發正四位下。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六月丁未【四】》○(『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丁未。授從四位下源朝臣弘・源朝臣常從四位上。」(『日本紀略』)任官。二品葛原親王爲式部卿。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四〇采女)天長七年(八三〇)六月辛亥【八】》○辛亥。女孺伊勢國人村主宮道・遠江國人小長直縵、竝補采女。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五四節婦)天長七年(八三〇)六月乙丑【十八】》○乙丑。節婦風早直益吉女、叙位二階、終身免其戸田租。益吉女、夫死後、攀慕不止、落餝歸眞、節操難奪。所以、叙之位階、用旌貞潔也。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六月丁卯【廿四】》○丁卯。從三位百濟王慶命、位封之外、特給五十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凶年)天長七年(八三〇)七月甲戌【二】》○秋七月甲戌。賑給長門國民。救旱損也。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七月戊寅【六】》○戊寅。大納言正三位良岑朝臣安世薨。贈從二位。太上天皇製挽歌二篇。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天長七年(八三〇)七月壬午【十】》○壬午。御覽大宰府例進染綾。賜五位已上當色。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七月甲申【十二】》○甲申。遣使十八寺、令讀經。奉幣五畿内七道諸國名神。爲攘災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七月戊子【十六】》○戊子。天皇幸神泉苑、覽相撲。申刻雷雨、酉剋霹靂内裏西北角曹司。左右近衞、騎乘御馬、馳入内裏、撲滅神火。戌刻雷聲乃止、即帝還宮。見參諸司官人已下、衞門門部已上、賜禄有差。不覽相撲。粛霹靂也。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七月辛卯【十九】》○辛卯。大臣藤原朝臣緒嗣上表。詔報不許。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七月癸巳【廿一】》○癸巳。P6240玄暉門外中重掖、命祓霹靂事。」大藏卿從三位藤原浄本薨。年六十一。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四天皇不予・『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七月丙申【廿四】》○丙申。奉幣伊勢大神。聖体不和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八月乙巳【四】》○(『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八月乙巳。授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吉野正四位下」(『日本紀略』)任官。四品仲野親王爲大宰帥。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兵部省)天長七年(八三〇)八月戊申【七】》○戊申。置兵部省扶省掌二人。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八月乙卯【十四】》○(『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乙卯。地震。」(『日本紀略』)内竪眞野王、上芝草一茎。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八月丙辰【十五】》○丙辰。右諸衞府奉相撲輸物。群臣陪賞、極歓而罷。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天長七年(八三〇)八月辛酉【廿】》○辛酉。左京人永原朝臣峯雄、特預得度。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八月丁卯【廿六】》○丁卯。皇后詣冷然院、奉賀新造寝殿、兼獻珍麗。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八月戊辰【廿七】》○(『日本紀略』)戊辰。皇后還宮。」(『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斎女王、爲參入伊勢大神宮、禊賀茂川。賜供奉諸司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七最勝會)天長七年(八三〇)九月癸酉【二】》○九月癸酉。令藥師寺毎年設最勝王經之會。中納言從三位兼行中務卿直世王奏稱。此寺、清御原天皇、爲皇后而所建立也。皇后、近江帝之女、柔範光暢、毘賛天倫。皇帝嘉寵、建斯仁祠。而創基未竟、宮車晏駕。皇后含悲歸佛、終成寶刹。如今、所入封物田地、充用有剰、学衆稍多、説法猶少。夫大雄慈悲、不進而希応。至理澹泊、不銓而難知。請、毎年開設斎筵、屈宿徳、P6241演説尊經、決択奥義。便以在播磨國賀茂郡水田七十町、充其供料、庶扇覚風而慰先靈、飛慈雲而増聖寿。三光縦沈、慧炬無滅、五岳如砺、梵聲不止。庶講讀就此試定。立爲恒例。許之。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九月乙亥【四】》○乙亥。於建禮門前大祓。依掖庭犬死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四斎宮・『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九月丁丑【六】》○丁丑。天皇御大極殿、奉獻幣帛伊勢大神宮。依斎女王參入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九月庚辰【九】》○庚辰。内裏召文人、令賦詩。賜文人已上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八四免官物)天長七年(八三〇)九月乙丑【十四】》○乙丑。大膳職無實雜物十四種、未返上雜物卅四種、從矜免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九月壬辰【廿一】》○壬辰。天皇幸大納言清原眞人夏野新造山莊。択詞客卅人、令賦詩。応製也。賜侍從及文人禄。授主人室无位葛井宿禰庭子、第二男正六位上瀧雄從五位下。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九月癸巳【廿二】》○癸巳。御武徳殿、覽信濃御馬。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七年(八三〇)九月甲午【廿三】》○甲午。叙正六位上大荒城臣眞□外從五位下。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乙巳【五】》○冬十月乙巳。車駕幸北野。參議左近衞中將從四位下文室朝臣秋津獻物。御紫野院。侍臣及山城國掾已上、賜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四七律令格式・『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丁未【七】》○丁未。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彈正尹臣藤原朝臣三守等言。臣聞。劉安有云。法者天下之准繩、而人主之度量。信哉此言也。然則、通三建極之后、得一居貞之君、莫不敷徳禮、P6242以宣規、設法令、而裁化。世軽世重、或沿或革。銜勒人倫、〓防品彙者也。臣竊按。昔我文武天皇、大寶元年、甫制律令、施行天下。沮勸既甄、彜倫式序。但律令之典、止擧本綱、至於体履相須。式條猶缺、論之政術、因有未周。所以先朝、延暦年中、降綸言於卿相、揮折簡於英髦。厥後時漸遷、舊例屡改。討論取捨、動歴年所。至於弘仁、乃以絶筆。於是、分置群官、更令摘續、欲成不日、而歳月其除。伏惟、皇帝陛下、徳參丕偉、道契無爲。応千載而撰寰区、撫萬物而納寿域。所謂、天地交泰、禎符咸臻。功成作樂之時、治定制禮之日也。臣等、元與左大臣贈正一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藤原朝臣冬嗣・正三位中納言藤原朝臣葛野麻呂・參議從三位行近江守秋篠朝臣安人・參議從四位上橘朝臣常主等四臣、共稟宸詔、忝預編修。爾來四臣相尋薨卒。其存者唯臣等兩人而已。以夫鉛槧已下、研覈惟究、詣闕奉進。伏望。宣布中外、盡使遵行。制可。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戊申【八】》○戊申。一鳩飛入承明門西廊。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庚戌【十】》○庚戌。一雉來集左衞門陣建春門以北垣欄中。衞士射而獲。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甲寅【十四】》○甲寅。任官。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乙卯【十五】》○(『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八四公廨)乙卯。増加出羽國出擧論定稻六萬束・公廨稻十四萬束。P6243人民蕃息、兼辺吏乏資也。」(『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出羽國俘囚道君千前麻呂、特預得度。褒精進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五内供奉)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丁巳【十七】》○丁巳。東大寺僧傳燈大法師位延勝、補十禪師。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八〇諸寺・『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己未【十九】》○己未。山科寺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中務省)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庚申【廿】》○庚申。右諸衞府、奉獻競馬負物。賜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乙丑【廿五】》○乙丑。宮城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己未【十九】》○己未。山階寺僧智興、造建陸奥信夫郡寺一区、名菩提寺。預定額寺例。内御井町南方半町、給中務省厨地。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月丁卯【廿七】》○丁卯。天皇幸北野、獵鶉・雉・払水鳥。便幸于嵯峨院、賜五位已上衣被。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七七奏樂・『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乙亥【五】》○十一月乙亥。地震。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九御巫)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庚辰【十】》○庚辰。散位從三位藤原朝臣眞夏薨。云々。性有餝詞、隨時容身。音樂之間、能盡其妙。大同初、預大嘗會所、造千功之標、調八〓之舞。可謂大樂之費、從此而起者也。年五十七。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四七律令格式)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辛巳【十一】》○辛巳。無位菅生朝臣氏刀自、爲御巫。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丁亥【十七】》○丁亥。頒行神祇・八省・彈正・左右京・春宮・勘解由・六衞・左右兵庫格式。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新嘗祭・『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戊子【十八】》○戊子。寒氣緊切。有勅、擧酒賜群臣。賚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新嘗祭・『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辛卯【廿一】》○辛卯。天皇御神嘉殿、以申如在。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新嘗祭)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壬辰【廿二】》○壬辰。宴五位已上於内裏。賜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癸巳【廿三】》○癸巳。賜女王内外命婦禄。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乙未【廿五】》○乙未。幸栗前野。山城國獻物。賜陪從親王已下暗野六位、及山城國掾已上P6244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丁酉【廿七】》○丁酉。備前國空閑地五十許町、充勅旨田。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己亥【廿九】》○己亥。任官。」賑給伯耆國飢民。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一月庚子【卅】》○庚子。基良親王加元服、拝謁至尊。帝命侍臣琴歌。賜親王被衣。大納言三守御衣。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典藥寮)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二月壬寅【二】》○十二月壬寅。准明經博士、賜講医典博士料。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二月乙巳【五】》○乙巳。備前國穀四百五十斛、爲□横串勅旨田料。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神今食・『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二月辛亥【十一】》○辛亥。皇帝、有神今食事。御神嘉殿、払暁還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二月丙辰【十六】》○丙辰。皇帝、幸芹川野。山城國司獻物。親王已下國掾已上、賜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二月庚申【廿】》○庚申。鳳輦臨建禮門、分幣諸陵。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十二月丁卯【廿七】》○丁卯。正四位上武藏守石川朝臣河主卒。右大辨從三位石足之孫、中納言正三位兼宮内卿右京大夫豐成野第十子也。延暦十三年授從五位下、廿五年正五位下、弘仁四年從四位下、十四年正四位上、□□□一十八度、初託縁出家、還俗更仕。頗学内外、兼知工巧。桓武天皇之時、造作爲宗、允從當時、容身取利、有欲無施。年七十七。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閏十二月壬申【二】》○閏十二月壬申。天皇幸北野。便幸大納言清原眞人夏野之双岡宅。主人率親族拝舞。侍臣已下山城國掾已上、賜禄有差。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七八佛名・『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閏十二月戊寅【八】》○戊寅。延名僧十口於禁中、三個日夜、懺禮佛名經。P6245
《卷卅八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閏十二月癸未【十三】》○癸未。右大臣藤原朝臣緒嗣上表。云々。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七年(八三〇)閏十二月丙戌【十六】》○丙戌。授從五位上大野朝臣眞鷹正五位上、即爲右近衞中將。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閏十二月戊子【十八】》○戊子。從四位下文室眞人弟直卒。祖大納言從二位智努王、父大宰大弐從四位下與伎。母從四位下平田孫王。後太上天皇在幼稚、違慈顔。桓武天皇、悲其偏露、以女王、推爲母。延暦廿年叙從五位下、任土左守。累遷左大舎人助、大監物。弘仁十四年、叙正五位下。天長元年、叙從四位下、爲治部大輔、歴上野・備中守、三年任播磨守。在任之間、不聞毀誉。性無廉隅、又不了辨、以命而終。時年六十一。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天長七年(八三〇)閏十二月甲午【廿四】》○甲午。請僧五口、奉讀金剛般若經、兼令神祇官解除。謝物怪也。
《卷卅八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一四七律令格式)天長七年(八三〇)閏十二月丙申【廿六】》○丙申。授正五位下興原宿禰敏久正五位上。以作格式之功也。




P6246
《卷卅九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卅九逸文〈起天長八年正月、盡十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庚子朔》天長八年春正月庚子朔。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二宮饗宴・『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辛丑【二】》○辛丑。群臣拝賀皇后宮、賜衣被。次拝賀東宮。賜禄有差。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壬寅【三】》○壬寅。皇后謁冷泉院。終日雨雪。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癸卯【四】》○(『日本紀略』)癸卯。皇后還宮。」(『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皇御豐樂殿、授二品葛原親王一品。從三位清原眞人夏野・紀朝臣百繼正三位。正四位下南淵弘貞、從四位上源朝臣常從三位。從四位下三原朝臣春上・文室朝臣秋津從四位上。正五位下磐田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粟生王・長田王從四位下。无位眞福良王、正六位上大隅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上菅原朝臣清公正四位下。從四位下高橋眞人清階・藤原朝臣世嗣從四位上。正五位下笠朝臣梁麻呂・橘朝臣弟氏・藤原朝臣常嗣從四位上。正五位下和朝臣繩繼正五位上。從五位上藤原朝臣眞川、藤原朝臣承之・石上朝臣美奈麻呂・P6247和氣朝臣仲世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紀朝臣良門・伴宿禰乎智人・賀茂朝臣關守・當宗宿禰家主・藤原朝臣貞雄・紀朝臣末守・安部朝臣安仁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本雄・良岑朝臣木連・藤原朝臣長生・文室朝臣海田麻呂・石川朝臣河魚・菅野朝臣永岑・藤原朝臣吉緒・藤原朝臣繩搓・佐味朝臣繼成・橘朝臣氏主・中臣朝臣益繼・布勢朝臣庭成・紀朝臣柁長從五位下。正六位上高志連氣多主・菅原朝臣梶吉・御船宿禰氏主・善世宿禰遠繼外從五位下。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丁未【八】》○丁未。〈女叙位〉。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子日曲宴・『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壬子【十三】》○壬子。天皇曲讌仁寿殿。參議以上預焉。賜禄有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甲寅【十五】》○(『類聚國史』九九叙位)甲寅。授无位藤原朝臣廣永從五位下。」(『類聚國史』一八五内供奉)山階寺僧修行住位仙樹、補十禪師。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二踏歌・『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乙卯【十六】》○乙卯。皇帝御紫宸殿、覽踏歌。賜禄有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丙辰【十七】》○丙辰。親王已下參議已上、於武徳殿、閲諸衞府射禮。五位已上不射。羞御藥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内宴・『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己未【廿】》○己未。於仁寿殿内宴。令賦春妓応製詩。{令賦春始応製詩か}日暮賜禄有差。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正月壬戌【廿五】》○壬戌。任官。三品明日香親王、爲上野太守。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二月辛未【二】》○(『類聚國史』一四七律令格式)二月辛未。主計助從六位下山上朝臣國守、太政官左史生從七位下豐井連安智・從八位上粟田忌寸豐永、右史生從八位上P6248錦辺村主人勝麻呂四人、叙一階直造式所也。」(『類聚國史』一〇七陰陽寮)召卜徒及陰陽寮於内裡、卜筮殿庭班位下。物怪故也。」(『日本紀略』)任官。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二月丙子【七】》○丙子。御紫宸殿、源朝臣定加元服。冷泉院爲主人也。百濟氏大夫等、相共獻物。雅樂寮奏音聲。賚次侍從以上禄。授百濟王寛命從五位下。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二月戊寅【九】》○(『日本紀略』)戊寅。新築山城國綴喜郡香達池。百姓所願也。」(『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甲斐國俘囚吉彌侯部三氣麻呂、同姓草手子二烟、附貫駿河國。便魚鹽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造酒司)天長八年(八三一)二月甲申【十五】》○甲申。通取他氏廿人、補造酒司名負酒部闕。見直少數、供事多闕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二月乙酉【十六】》○(『類聚國史』三二遊宴九九叙位・『日本紀略』)乙酉。天子於掖庭曲宴。翫殿前桜華也。后宮辨設珍物。皇太子已下源氏大夫已上、得陪殿上。特喚文人令賦桜花。恩杯無算、群臣飽酔。賜禄有差。后宮屬以上、亦賜御衣。授大進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春津從五位下。无位橘朝臣園子從五位下。」(『類聚國史』一〇七囚獄司)囚獄司物部定額四十人、依無名負氏入色人、通取他氏人、早補十人之員、兼皆令帶兵仗。無人分番、不堪充事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九九叙位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二月丁亥【十八】》○丁亥。皇帝幸水成野。申時〓雨、俄頃而晴。多獲鶉雉。酉時御河陽宮。山城攝津兩國掾已上、賜禄P6249有差。夜深還宮。借外從六位下勳六等伴苅田臣繼立、外正七位下勳六等他田舎人足主二人、外從五位下。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織部司)天長八年(八三一)二月壬辰【廿三】》○壬辰。雜色一十人充織部司、以支雜事也。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二月甲午【廿五】》○甲午。任官。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鋳錢司)天長八年(八三一)三月癸卯【五】》○三月癸卯。鋳錢司秩期一准諸國。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三月乙巳【七】》○乙巳。佛舎利五百粒、令大宰府觀音寺講師光豐、安置彼府管内國分寺及諸定額寺。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三月丙午【八】》○(『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丙午。授正五位下丹波守高根朝臣眞象從四位下、縫殿頭林朝臣山主從四位下。」(『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即日、眞象卒。外從五位下蟲麻呂之子也。弘仁八年叙外從五位下、九年任造酒正、十四年授從五位下。天長元年、改廣階連賜姓宿禰。三年叙從五位上、任美濃介。同年改廣階宿禰、賜姓高根朝臣。四年遷任丹波介、五年転任守。六年正五位下、八年從四位下。爲人恭謹、頗辨白黒。出吏之間、粛正有聞。遂以舊臣、被叙從四位下。時年七十六。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三月己酉【十一】》○己酉。從四位上藤原朝臣世嗣卒。无位清成之孫、贈太政大臣正一位種繼之第四子也。延暦十年、授從五位下、任大学頭。弘仁十二年、至正五位下。天長八年從四位上。弱□遊博、自□鋭心。知乏才華、不耻下聞。恭謹接衆、走次無忘。出宰伊勢國、P6250不聞毀誉。百里奔兄喪、未經月、相尋而卒。時年五十三。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三月戊午【廿】》○戊午。無品基子内親王薨。太上天皇之皇女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三月己未【廿一】》○己未。地震。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三月癸亥【廿五】》○癸亥。毎寺一七箇日、奉讀般若經。防疫癘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四月丁丑【十】》○(『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夏四月丁丑。皇帝幸南池。命文人令賦夏日松竹。侍從文人賜禄有差。」(『日本紀略』)割近江國分寺供料、永充延暦寺僧廿四口之供養。」(『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日本紀略』)天臺之宗、年分度者、受戒之後、一十二年、不聽出山。四種三昧、令得修練之故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三御膳)天長八年(八三一)四月己丑【廿二】》○己丑。停止大宰府例進鹿尾脯等御贄。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五四多産)天長八年(八三一)四月壬辰【廿五】》○壬辰。越前國人秦飯持売、賜正税稻三百束。産三男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八年(八三一)四月癸巳【廿六】》○癸巳。授勳五等吉彌侯部鹽子雄外從五位下。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四月甲午【廿七】》○甲午。皇帝御武徳殿、覽騎射。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天長八年(八三一)五月戊申【十一】》○(『類聚國史』三三御厨)五月戊申。停止河内國供御、堤外赤江堤内赤江二處、定竹門江・賀沼江・大治江三處。又停攝津國供御江四處。」(『類聚國史』一八七度者)蔭子无位高階眞人永河、預得度之例。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天長八年(八三一)五月庚申【廿三】》○(『類聚國史』八四公廨)庚申。加擧陸奥國公廨稻市三萬束。優辺吏也。」(『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下野國田地四百町五段、爲勅旨田。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五月壬戌【廿五】》○壬戌。遣使賑給京中飢病百姓。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六月丁卯朔》○六月丁卯朔。是日内宴。皇太子以下、左右近衞六位官人已上、P6251賜禄有差。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六月丙子【十】》○丙子。禁斷紫色減紫已上。止僭濫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九神今食・『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六月丁丑【十一】》○丁丑。皇帝御中院、有神今食事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六月庚辰【十四】》○(『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庚辰。地震。」(『日本紀略』)无品基良親王薨。太上天皇之皇子也。」大僧都空海上表。云々。勅答。云々。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六月丙戌【廿】》○丙戌。内裏有物怪。仍遣使栢原山陵。其詞曰。云々。又告石作山陵。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六月戊子【廿二】》○戊子。皇帝幸神泉苑。日暮還宮。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六月壬辰【廿六】》○壬辰。屈廿二口僧、分頭栢原・石作山陵讀經。防物怪也。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六月癸巳【廿七】》○癸巳。參議式部大輔三原朝臣春上上状。不許。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賞賜)天長八年(八三一)七月乙巳【十】》○秋七月乙巳。大納言已下侍從已上、賜國染絹。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七月丁未【十二】》○丁未。任官。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七月辛亥【十六】》○辛亥。皇帝御建禮門、觀相撲。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七月壬子【十七】》○壬子。於内裏觀相撲。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七月癸丑【十八】》○癸丑。相撲人十人、令參冷然院。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七月庚申【廿五】》○庚申。皇帝御紫宸殿、覽相撲。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五曲宴)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丙寅朔》○八月丙寅朔。皇帝御紫宸殿。兵部卿源朝臣常・宮内卿源朝臣弘等、殊蒙引接。時降恩杯、群臣具酔。命治部卿源朝臣信彈琴。侍臣又奏唱歌。見參五位已上、賜禄P6252有差。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政事要略』三二釋奠)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戊辰【三】》○戊辰。召大学博士及得業生等、令問釋奠所講毛詩義。相論訖、賜禄有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己巳【四】》○己巳。乘輿幸南池。命文人令賦詩。親王以下六位文人以上、賜禄有差。使近衞少將藤原朝臣豐主、所獲鮮魚、獻冷然院。賜被復命。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庚午【五】》○庚午。奉幣名神。爲防風雨之災也。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壬申【七】》○壬申。任官。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政事要略』二二釋奠・『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乙亥【十】》○乙亥。皇帝幸神泉苑。召阿波守正五位下善道宿禰眞貞、主税頭從五位下安野宿禰眞繼、直講苅田宿禰種繼等、令論議。推眞貞爲座首、論三傳義、推眞繼爲座首、論三禮義。右近衞府獻物。雅樂寮奏音樂。侍臣具酔、酉時還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五僧位)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丁丑【十二】》○丁丑。山階寺僧修行満位寿満、授修行法師位。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戊寅【十三】》○戊寅。皇帝御大極殿、奉幣伊勢大神宮。祈防風雨之災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辛巳【十六】》○辛巳。紫野院獻物。雅樂寮奏音樂。夜分宴罷。見參五位及皇后宮式屬已上、賜禄有差。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乙酉【廿】》○乙酉。山城・河内國、各加置氷室三宇。供御闕乏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丁亥【廿二】》○丁亥。皇帝幸神泉苑、令左右近衞、進相撲四番。雅樂寮奏音樂。日暮還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辛卯【廿六】》○辛卯。子剋、地震三度。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癸巳【廿八】》○癸巳。皇帝幸神泉苑。夕暮還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八月甲午【廿九】》○甲午。左近衞府獻物。群臣具酔。奏音樂。賜禄P6253有差。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九月庚子【六】》○九月庚子。任官。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九月甲辰【十】》○甲辰。皇帝御紫宸殿、召文人令賦詩。爲重陽節、賜禄有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九月丙午【十二】》○(『日本紀略』)丙午。御大極殿、奉幣伊勢大神宮。」(『類聚國史』一五九牧田)駿河國荒廃田四十町、令墾開、爲大野牧田。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九月丙辰【廿二】》○丙辰。皇帝御紫宸殿。刑部大輔和氣朝臣眞綱、内藏頭藤原朝臣輔嗣等獻物。群臣具酔、日西乃罷。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月丙寅【二】》○十月丙寅。長門國飢。賑給。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八年(八三一)十月丁卯【三】》○丁卯。攝津國田地九百八町、令墾開、爲勅旨田。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八年(八三一)十月庚午【六】》○庚午。授正五位下伴宿禰眞臣從四位下。正六位上都努朝臣福人從五位下。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月戊寅【十四】》○戊寅。皇帝幸北野。便御紫野院。扈從親王已下、賜酒肴。雅樂寮奏音聲。夜頭賜侍從及院司并山城國掾已上禄、各有差。子夜還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天長八年(八三一)十月己卯【十五】》○己卯。下総國空閑地七百余町、爲勅旨田。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月庚辰【十六】》○庚辰。任官。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月甲申【廿】》○甲申。右諸衞府、奉走馬輸物、兼有獻物。賜親王已下侍從已上、及主人衞府禄有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一七三凶年)天長八年(八三一)十月庚寅【廿六】》○庚寅。安藝國當年田租、収不四得六。以土地〓薄、年穀不登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一月己亥【五】》○十一月己亥。安藝國俘囚長吉彌侯部佐津比古、叙外從八位下。俘囚吉彌侯部軍麻呂叙外少初位下。以已狎華風、教喩有方也。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八三免租税)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一月癸卯【九】》○癸卯。免除安房國正税P6254未納七萬五百九十一束。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一月甲辰【十】》○甲辰。全野女王卒。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二月戊辰【四】》○十二月戊辰。雷電。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二月辛未【七】》○辛未。授從七位下賀茂県主廣友外從五位下。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二月壬申【八】》○(『類聚國史』五賀茂斎院・『日本紀略』)壬申。替賀茂斎内親王。其辭曰。天皇〈我〉御命〈爾〉坐。掛畏皇大神〈爾〉申給〈波久〉。皇大神〈乃〉阿禮乎止売〈爾〉進〈禮留〉内親王、齢〈毛〉老、身〈乃〉安〈美毛〉有〈爾〉依〈弖〉、令退出〈留〉代〈爾〉、時子女王〈乎〉卜食定〈弖〉進状〈乎〉、參議左大辨正四位下藤原朝臣愛發〈乎〉・差使〈弖〉申給〈波久止〉申。并奉幣。(『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是日。從四位下伴宿禰勝雄卒。從三位古慈悲之孫、從三位勳二等弟麻呂之男。弘仁十一年叙從五位下、天長元年至正五位下、任陸奥守、兼按察使。六年叙從四位下、任右近衞少將、七年遷任右兵衞督、兼讃岐權守。性識寛簡、不許隱密。家風清廉、秋毫不近。出宰戒律、□攝禁兵。雖乏才学、將之器也。卒時五十六。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五賀茂斎院・『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二月癸酉【九】》○癸酉。爲前賀茂斎内親王相替、祓鴨川。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二月甲戌【十】》○(『類聚國史』三六山陵・『日本紀略』)甲戌。相樂山陵{藤原百川相樂墓か}、令掃清讀經。爲祟也。(『日本紀略』)是日。皇后誕皇子。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二月丁丑【十三】》○丁丑。天皇幸芹川野。大納言以下山城國掾已上、賜禄各有差。
《卷卅九逸文(『類聚國史』八七斷罪)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二月庚辰【十六】》○庚辰。殺人從當麻旅子女、於西市決杖六十。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二月壬午【十八】》○壬午。御建禮門、奉幣山陵。P6255例也。
《卷卅九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八年(八三一)十二月癸巳【廿九】》○癸巳。新誕皇子於冷泉院殤。




P6256
《卷四十逸文卷首》日本後紀卷第四十逸文〈起天長九年正月、盡同十年二月。〉
  左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衞大將臣藤原朝臣冬繼等奉勅撰
 太上天皇 淳和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正月乙未朔》天長九年春正月乙未朔。御大極殿、受朝賀。畢御紫宸殿。中務省進七曜暦。宮内省奏氷様。例也。吉野國栖奏歌笛。但依新誕皇子薨、不奏音樂。賜親王已下五位已上被。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一二宮饗宴・『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正月丙申【二】》○丙申。群臣拝賀皇后宮・東宮。禮也。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九年(八三二)正月辛丑【七】》○辛丑。御豐樂殿。授无位源朝臣定從三位。從四位上源朝臣信正四位下。无位道野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上楠野王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山名王・美能王從五位上。无位安宗王、正六位上豐村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家雄、无位源朝臣明從四位上。正五位下長岡朝臣岡成・紀朝臣興道・大野朝臣眞鷹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小野朝臣眞野・藤原朝臣葛守・林朝臣眞純・藤原朝臣衞・紀朝臣長江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神朝臣救人麻呂・橘朝臣永雄・藤原朝臣廣野・石川朝臣永津・安部朝臣大家・藤原P6257朝臣眞吉・宮道宿禰吉備麻呂・藤原朝臣宗成從五位上。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氏繼・藤原朝臣常守・藤原朝臣吉永・小野朝臣篁・永道朝臣末繼・橘朝臣岑繼・橘朝臣田舎麻呂・小野朝臣永道・紀朝臣家長・多治比眞人嗣門・伴宿禰諸野・佐伯宿禰春治・爲奈眞人廣岡・山上朝臣公守・田口朝臣房富・春海宿禰善繩、外從五位下益田連満足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栗前連名・廣宗連糸繼外正五位下。正六位上清科朝臣笠主・仲宿禰眞足外從五位下。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正月甲辰【十】》○甲辰。地震。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正月乙巳【十一】》○乙巳。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七御斎會・『日本紀略』・『弘法大師行状記』)天長九年(八三二)正月戊申【十四】》○戊申。最勝會畢。皇帝御紫宸殿、請僧正護命、大僧都空海、少僧都修円・豐安、律師明証、講師大覚法師等、令論議。施御被。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内宴・『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正月乙卯【廿一】》○乙卯。皇帝於清涼殿内宴。獻詩者十三人。有御製。賜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正月己未【廿五】》○己未。皇帝幸水成野。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正月辛酉【廿七】》○辛酉。地震。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二月乙丑朔》○二月乙丑朔。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二月乙亥【十一】》○乙亥。秀良親王、於冷然院、加元服。授三品。拝賀禮了、錫宴賜禄。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〇七刑部省)天長九年(八三二)二月己丑【廿五】》○己丑。尾張國空閑地三十一町四段三百歩、充刑部省。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天長九年(八三二)三月乙未【二】》○(『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三月乙未。授散位從七位下惟良宿禰春道從五位下。」(『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攝津國嶋上郡荒田并野地二百廿一町、P6258寄安満勅旨、爲墾田。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三月辛丑【八】》○辛丑。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三月癸丑【廿】》○癸丑。左兵衞督從四位上藤原朝臣家雄卒。贈太政大臣緒嗣長子也。弘仁十二年叙從五位下、任美濃介。十四年遷右近衞少將。天長三年叙正五位下、□授從四位下、任左兵衞督。八年兼伊予守。九年叙從四位上。性清□有家風、頗学典籍、兼善歩射。惜未就臺簡、早閉泉扉。卒時年卅四。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三月己未【廿六】》○己未。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二八天皇遷御・『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四月甲子【二】》○夏四月甲子。鑾輿遷御梨本院。爲修大内也。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四月己巳【七】》○己巳。恒定親王獻物。皇帝宴南殿。群臣莫不具酔。賜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四月癸酉【十一】》○癸酉。鸞輿幸紫野院。御釣臺。院司獻物。命陪從文人賦詩。御製亦成。賜禄有差。新択院名、以爲雲林亭。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四月甲戌【十二】》○甲戌。左近衞府獻物。始自平旦、終日奏樂。侍從已上、賜商布有差。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四月丙子【十四】》○丙子。皇后幸雲林亭、觀農業之風。賜扈從五位以上被、六位已下及殖田之男女等禄。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四月丁丑【十五】》○丁丑。皇帝御南殿。左衞門及左兵衞府獻物。音樂迭奏、歌舞妓〓、群臣飽酔、不知手舞足踏。賜侍從已上衣被。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本朝月令』)天長九年(八三二)四月壬午【廿】》○壬午。鑾輿御武徳殿、覽左右馬寮及畿内・近江・美濃・伊勢・丹波等國所飼恩馬。P6259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四月癸未【廿一】》○(『類聚國史』九九叙位)癸未。授外正五位下上毛野賀美公宗繼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勳六等吉使部眞須外正五位下。借外從五位下勳五等吉使部金人外正五位下。借外從六位上勳六等湯坐菊多臣福足外從五位下。」(『日本紀略』)賑給和泉國飢民。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三五月五日・『日本紀略』・『本朝月令』)天長九年(八三二)四月戊辰【六】{戊子【廿六】か}》○戊辰。御武徳殿、覽騎射。雅樂寮奏音樂。中夜乘輿還宮。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甲午【三】》○五月甲午。中納言已下參議已上、會太政官庁事、任郡司少領已上。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戊戌【七】》○戊戌。地震。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火)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丁未【十六】》○丁未。賑給近江國志賀浅井兩郡、遭火災。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戊申【十七】》○戊申。皇帝避正寝、請百僧於八省院、讀大般若經。祈雨也。亦遣使於練行僧所住之山讀經。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己酉【十八】》○(『類聚國史』一七三凶年)己酉。勅。去年秋稼不稔、諸國告飢。今茲疫旱相仍、人物夭折。加以、往々火災、民失所。宜令五畿内七道諸國、一七箇日、転讀經王、転禍爲副。」(『日本紀略』)仰五畿内諸國、奉讀大般若金剛般若經。修善之間、禁制殺生。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釋日本紀』)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庚戌【十九】》○(『日本紀略』)庚戌。八省院讀經、〓雨不降。衆僧暴露中庭、至心誓願、午後微雨。仰大和等四畿内國司、毎社宛幣料五色絹各一丈・名香一兩・龍形料調布五段、令行〓事。」(『釋日本紀』一五述義)令卜筮亢旱於内裏。伊豆國神爲祟。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辛亥【廿】》○辛亥。卯時零雨即晴。
《卷四十逸文(『釋日本紀』十五述義)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癸丑【廿二】》○癸丑。伊豆國P6260言上。三嶋神・伊古奈比〓神、二前預名神。此神塞深谷摧高巌、平造之地、二千町許。作神宮二院、池三處。神異之事、不可勝計。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乙卯【廿四】》○乙卯。右兵衞督從四位下伴宿禰直臣卒。從五位下名鳥第九子也。□□□弘仁十四年授從五位下、拝左馬助、遷右兵衞權佐、兼尾張守。□□□年除右少辨左衞門權佐。七年叙正五位下、俄叙從四位下、累遷右兵衞督。忽得重病。卒私宅。時年卅九。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三疾疫・『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戊午【廿七】》○戊午。賑給左右京病者。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五月庚申【廿九】》○庚申。没官書一千六百九十三卷、賜三品秀良親王。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六月壬戌朔》○六月壬戌朔。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天長九年(八三二)六月庚午【九】》○庚午。木工寮獻物。賜親王以下木工助以上衣被有差。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天長九年(八三二)六月辛巳【廿】》○辛巳。任左右相撲司。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六月癸未【廿二】》○癸未。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八三正税)天長九年(八三二)六月己丑【廿八】》○己丑。越前國正税三百束、給作彼國荒道山道人坂井郡秦乙麻呂。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五僧位)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壬辰【二】》○秋七月壬辰。授圓講傳燈入位僧□定満位。此又止旱災也。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乙未【五】》○乙未。西寺講堂供養御願新造佛。莊厳法物一十五種、便即施入。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戊戌【八】》○戊戌。仮外從五位下蓁原公高按、授外從五位下。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乙巳【十五】》○(『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乙巳。奉幣五畿内七道諸國名神。防風雨也。」(『日本紀略』)賑給越前國飢民。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三相撲・『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丙午【十六】》○丙午。皇帝御建禮門、觀相撲。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辛亥【廿一】》○辛亥。P6261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一祈祷・『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壬子【廿二】》○壬子。御八省院、奉幣帛伊勢大神宮。防風雨也。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癸丑【廿三】》○癸丑。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丁巳【廿七】》○丁巳。出羽國言上。窮弊百姓。詔、令賑給。夷俘又在此内。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七月戊午【廿八】》○戊午。從四位下林朝臣山主卒。正六位上海主之男也。弘仁元年叙從五位下、十三年入内、任諸陵頭、遷縫殿頭、兼但馬權介。天長六年至正五位下、八年授從四位下。性平直無愛憎。家之舊臣、國之元老。其先別自八多朝臣之氏。十年有勅、追除名字。卒時年八十四。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一天皇行幸下・『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八月己巳【十】》○八月己巳。皇帝幸神泉苑。喚博士生徒等、令論議。賜禄有差。大納言藤原朝臣三守獻物。〓輿臺。賜非侍從已上綿有差。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五僧位・『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八月庚午【十一】》○庚午。頒幣明神。以祈止雨也。又令十三大寺僧二百卅二口、起自今月八日、迄十五日、各於其寺、転讀大般若經。其二百口僧、各叙位一階。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八月己卯【廿】》○己卯。大雨。攝津國洪水汎溢、堤防決壞。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九月丙申【七】》○九月丙申。賑給攝津國遇洪水百姓。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四九月九日・『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九月戊戌【九】》○戊戌。皇帝御紫宸殿、賜宴侍從大夫已下文人以上。賜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五四多産)天長九年(八三二)九月己亥【十】》○己亥。尾張國言上、海部郡人山口忌寸目刀自売、給正税稻三百束。産三男也。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九月癸卯【十四】》○(『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癸卯。地震。」(『類聚國史』一五九勅旨田)美濃國空閑地廿四町一段、P6262爲勅旨田。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九月丁未【十八】》○丁未。地震。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九月庚戌【廿一】》○庚戌。丑時地震。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九月辛亥【廿二】》○辛亥。地震。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九月乙卯【廿六】》○乙卯。乘輿幸北野。試鷹狗。獵双岳及陶野。幸雲林院、賜侍從已上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十月壬戌【四】》○冬十月壬戌。御宴侍臣於紫宸殿、賜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十一月庚寅【二】》○十一月庚寅。天皇詔曰。云々。從二位藤原緒嗣朝臣〈乎〉左大臣官任賜〈布〉。正三位清原夏野眞人〈乎〉右大臣官〈二〉上賜、。云々。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十一月乙未【七】》○乙未。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宴)天長九年(八三二)十一月己酉【廿一】》○己酉。殿上賜侍臣已上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十一月庚戌【廿二】》○庚戌。左大臣藤原朝臣緒嗣言。云々。上表以聞。不許」今日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三二遊獵・『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十一月辛亥【廿三】》○辛亥。幸栗前野遊獵。賜侍臣已上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十二月甲子【六】》○十二月甲子。皇后移后宮職東院。當誕月。{皇后宮職東院か}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八五僧位)天長九年(八三二)十二月甲戌【十六】》○甲戌。延暦寺僧傳燈住位僧叡勝・僧圓修・僧円仁・僧徳圓・僧乘天・僧道叡、並授傳燈満位。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天長九年(八三二)十二月戊寅【廿】》○戊寅。伊豫國俘囚吉彌侯部於止利等男女五人、移配阿波國。優情願也。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九年(八三二)十二月壬午【廿四】》○壬午。无品春日内親王薨。桓武天皇之皇子也。{皇女也か}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己丑朔》天長十年春正月己丑朔。停朝賀。雨也。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一朝賀・『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庚寅【二】》○庚寅。皇帝御大極殿、受朝賀。午時乘輿還宮。御紫宸殿、宴親王以下侍從以上、賜御被也。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七一七日節會・『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乙未【七】》○乙未。P6263宴會豐樂殿。授四品仲野親王三品。正四位下橘朝臣氏公從三位。從四位上三原朝臣春上正四位下。正五位下占野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岡野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岡於王・有野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南淵朝臣永河從四位上。正五位上和朝臣繩繼、正五位下大枝朝臣総成・藤原朝臣衞從四位下。從五位上伴宿禰友足・紀朝臣深江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清貞・安部朝臣高嗣・文室朝臣永年・藤原朝臣嗣宗・大中臣朝臣依作從五位上。无位在原朝臣仲平、正六位上良岑朝臣高行・春原朝臣廣宗・伴宿禰眞堅魚・紀朝臣益雄・佐伯宿禰利世・藤原朝臣氏範・氷上眞人井作・石川朝臣常繼・吉野眞人名繼・藤原朝臣眞繩・橘朝臣雜田麻呂、外從五位下六人部連門繼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刀伎直浄浜外正五位下。正六位上高丘宿禰潔門・道嶋宿禰人永・眞神宿禰氏永・安曇秋繼・丈部氏道・志賀忌寸田舎麻呂外從五位下。賜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丙申【八】》○丙申。〈女叙位〉。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戊戌【十】》○戊戌。雨雪。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己亥【十一】》○己亥。任官。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内宴・『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庚子【十二】》○庚子。於仁寿殿内宴。大臣P6264已下參議已上、及左右近衞少將已上預焉。賜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辛丑【十四】》○辛丑。雨雪。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七七御斎會・『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壬寅【十四】》○壬寅。御紫宸殿、屈延暦寺僧圓澄及僧正已下威儀師已上論議。施御被。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二射禮・『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乙巳【十七】》○乙巳。皇帝御建禮門觀射。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六六薨卒・『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正月丁未【十九】》○丁未。出雲守正四位下紀朝臣咋麻呂卒。爲人無才。以田原天皇外戚、得至四位、終以天命。時年七十九。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己未【二】》○二月己未。任官。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甲子【七】》○甲子。任官。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庚午【十三】》○庚午。賑給淡路國飢民。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辛未【十四】》○辛未。令加賀國圖画先聖先師像二條。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壬申【十五】》○(『類聚國史』一六五雪)壬申。雪降。」(『類聚國史』一四七律令格式・『日本紀略』)右大臣清原夏野、中納言直世王・源朝臣常・藤原朝臣愛發、權中納言藤原朝臣吉野、參議南淵朝臣弘貞・文室朝臣秋津・藤原朝臣常嗣、侍殿上、校讀新撰令釋疑義起請。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癸酉【十六】》○癸酉。皇太子覲於椒房。於是、尚侍繼子女王等、侍内宴、奏琴歌。賜禄。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乙亥【十八】》○乙亥。散位頭從四位下弟野王卒。贈從二位。年六十二。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九九叙位)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丙子【十九】》○丙子。授正五位下紀朝臣長江從四位下。從五位下伴宿禰箭藏・藤原朝臣貞守從五位上。正六位上文室朝臣室繼、從六位上高田忌寸家守外從五位下。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一九〇俘囚)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丁亥【廿】》○丁亥。筑後國夷第五等都和利別公阿比登、叙從八位上。輸私稻資弊民也。P6265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辛巳【廿四】》○(『類聚國史』二八天皇遷御・『日本紀略』)辛巳。皇帝遷御西院。爲讓位也。」(『類聚國史』一七一地震・『日本紀略』)巳刻、地大震。
《卷四十逸文(『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壬午【廿五】》○壬午。賑給近江國飢民。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七八獻物・『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甲申【廿七】》○甲申。西院司獻物。賜親王以下非侍從已上禄、有差。
《卷四十逸文(『類聚國史』・『日本紀略』)天長十年(八三三)二月乙酉【廿八】》○(『類聚國史』二五太上天皇)乙酉。皇帝於淳和院、讓位于皇太子。」(『日本紀略』)詔曰。現神〈止〉。云々。皇太子〈止〉定〈太留〉正良親王、賢明夙彰、仁孝兼厚。云々。此位〈乎〉授賜〈布〉云々。宣。